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西卡前列素

仪器信息网西卡前列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西卡前列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西卡前列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西卡前列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西卡前列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西卡前列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西卡前列素相关的解决方案。

西卡前列素相关的资讯

  • 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中比马前列素等5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中比马前列素等5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现予发布。特此公告。国家药监局综合司2021年9月13日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无创筛查前列腺癌新方法
    2014年9月2日华盛顿 癌症筛查是预防癌症死亡的极其重要的工具,越早发现病例越可及早治疗。尽管现存已有很多对不同类型的癌症的筛查方法,仍然需要更安全,廉价,和有效的筛查方法来挽救更多的生命。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近日,由中国广东医学院的李绍新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证实了一种无创筛查前列腺癌的新方法的潜力。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成功测试了这项方法&mdash 它结合了已存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一种新的精密的分析算法技术&mdash 支持向量机。   如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联合物理协会(AIP)出版的《应用物理快报》中的新文章 所述,他们对68个健康志愿者和93个被临床确诊罹患前列腺癌的病人的血液样本进行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新技术对癌症病例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8.1%。   如果该项技术在临床实验中被证明安全有效,那么它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工具,帮助医生和患者促进前列腺癌症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李博士说。   &ldquo 结果表明, 无标记血清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有很大潜力被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无创筛查,&rdquo 李博士说。&ldquo 和传统的筛查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非创伤性,高敏感性和简单。&rdquo   一种常见的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首要癌症死因。每年有899,000新增病例,死亡人数达260,000,占全球范围内癌症致死人数的6%。1/6的男性会在他们的一生中罹患这种癌症。   多年来, 尽管通过检测蛋白质标记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浓度提升就可以筛查前列腺癌症的早期病例,但这种方法远不完美,因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的提升可以是由很多和癌症无关的因素引起的。这样就会导致过度诊断,不舒服的组织活检和其他不必要的治疗,价格昂贵而且会有严重的副作用。 正因为如此,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目前(USPSTF)不建议基于PSA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   据李博士所说,已经有很多科学家在考虑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应用在癌症检测方面,因为这种具有表面敏感性的光谱技术已经问世好多年,其敏感性可识别低丰度关键分子,如污染物表面的杀虫剂残留。这就使得这项光谱技术可完美的应用于辨别DNA, 蛋白质和脂肪分子的细微信号, 也是李博士的团队所致力研究的方向。   李博士说,挑战在于如果有光谱信号的改变,变化往往是非常细微的。对比从68个健康志愿者和93个前列腺癌症病人身上抽取的血清样本,二者光谱信号的差别十分微小几乎探测不出来。为了准确地区分这些血清样本,李博士的研究组使用了强大的光谱数据处理算法技术&mdash 支持向量机, 这样才有效地显示出了样本光谱信号的区别。   李博士说,尽管这项工作还是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研究结果已经显示出血清拉曼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在无创前列腺癌症的筛查方面的潜力。李博士补充说,下一步的研究将对现有方法做进一步的改进,并探索该技术是否能被用于区分癌症的分期。   该研究文章, "Noninvasive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based on serum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s authored by Shaoxin Li, Yanjiao Zhang, Junfa Xu, Linfang Li, Qiuyao Zeng, Lin Lin, Zhouyi Guo, Zhiming Liu, Honglian Xiong and Songhao Liu,于2014年9月2日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过此日期,可通过http://scitation.aip.org/content/aip/journal/apl/105/9/10.1063/1.4892667在线访问。   文章的作者来自广东医学院,广东省医学分子医学诊断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师范大学。
  • 宁波特种设备检测走在全国前列
    提高锅炉能效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笔者从市质监局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获悉,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日前公布了全国首批24家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检测机构名单,市特检院锅炉能效实验室榜上有名。这标志着我市锅炉能效测试水平已走在全国前列。   据市特检院院长王健介绍,该院在2007年年初就开始了工业锅炉能效实验室筹建工作,并通过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实验室于2008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现拥有价值200余万元的国内外先进检测设备,包括全自动燃料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热值分析设备,以及超声波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红外成像仪等,拥有一支较强的能效测试队伍。截至去年年底,实验室已开展了近30次正反平衡热工测试,完成了250余台工业锅炉的节能检测任务。
  • 中国基因组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今年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协作组发表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20周年。20年前,我国圆满完成了承担的“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任务。中国科学家通过参与这一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带动了中国基因组学研究从追赶到并跑,从而跻身世界前列。  6月26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和华大基因联合举办“纪念国际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和‘1%项目’完成座谈会”,回顾基因组学发展历程,推动我国生命科学更快、更好地发展。  从1%到第一梯队 基因测序刻上“中国”印记  “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在美国首先启动,进而英、日、法、德相继参与,组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协作组,其核心内容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获得人类全面认识自我最重要的生物学信息。  这场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盛宴”,中国要参与吗?  答案是肯定的。1994年,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在谈家桢、吴旻、强伯勤、陈竺、沈岩、杨焕明等科学家倡导下启动。1999年9月,继美、英、日、法、德之后,中国成为第六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参与国,也是其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人类基因组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作为参与这项工作的唯一发展中国家,1999年起,中国集中了一批生物学家参与并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三千万个碱基的排序。”中科院院士、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杨焕明说。  2001年8月26日,中国科学家提前高质量完成“1%项目”的基因序列图谱。  “也许‘1%项目’对整个项目而言有些微不足道,但它的实施给我国基因组学发展所带来的意义却是重大的。同时,‘1%项目’也对社会公众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基因及基因组普及教育,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开拓了无限的空间。”杨焕明说。  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使中国平等分享该计划所建立的所有技术、资源和数据,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完成大型基因组分析的国家。  杨焕明表示,中国科学家“抢”到的“人类基因组计划”1%份额,让这个人类科技史的重要里程碑上刻下了“中国”二字。更重要的是,它还带动了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从追赶实现并跑,并在测序仪的研制和量产以及生物信息学软件的开发等方面逐渐走向全球第一梯队。  生命科学的“大科学”时代曙光初现  20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取得的划时代成就,给人类对疾病和物种演化的认知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通过参与这一计划,中国科学家得以在短时间内学习并追赶发达国家的先进生物技术,先后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小麦A基因组、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研究,以及对熊猫、家猪、家鸡、家蚕等动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工作,使我国的基因组学研究得以跻身世界前列。  2010年,科学家怀揣了数十年的梦想成为现实。基于基因组全序列发现了一个个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突变,使得基因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近年来,有多位地中海贫血、白血病患者等受益于基因技术被治愈。这些治疗奇迹也给科学家巨大的信心。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病毒及人类的基因组序列在病毒检测、疫情跟踪以及疫苗研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类基因组序列就像元素周期表一样重要。可以说人的生、老、病、死都与人类基因组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杨焕明说。  他表示,这场疫情也再次提醒我们:我们对生命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人类基因组计划”不仅促进了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而且正在积极深化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合作的“大科学”融合,共同构建生命科学的“大数据”时代。
  • 狗狗VS电子鼻:通过“嗅觉”检测前列腺癌,谁更胜一筹?
    众所周知,犬类的嗅觉十分灵敏,它们的鼻子有2亿种气味受体,这使得它们能够检测到人们无法检测到的微量气味。如今,嗅探犬已经是一种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犬类职业,它们会在机场等危险场所检测枪支、爆炸物和毒品,同时,科学家们也会训练它们通过嗅觉去检测一些疾病。  近年来,新发现表明犬类能够准确检测癫痫发作以及乳房和肺部的恶性肿瘤,而最近,有国际研究团队进一步证明,犬类能够闻到由前列腺肿瘤释放到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 的气味,甚至比用于检测气味和味道的人工传感设备电子鼻更加精确,这一研究再次验证了犬类在检测人类疾病方面的可行性,同时也为电子鼻这项模仿狗狗嗅觉的产品打开了医疗领域的发展空间。  该研究以“MP30-17 A Double Blind,Prospective Study For Prostate Cancer Diagnosis in Urine Sample: Accuracy ofThe Electronic Nose Compared To Highly Trained Dogs”为题发布在《AUA Journals》。  此次的研究是一项双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人员以2只训练有素的曾进行过爆炸检测的德国牧羊犬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在识别尿液样本中前列腺癌特异性VOC的准确度。同时,该研究由 126 名参与者组成,他们被分为两组:前列腺癌组(n=66)和对照组(n=60)。前列腺癌组专全部为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范围覆盖疾病早期到晚期,对照组包括男性和女性,其中一些人患有癌症,一些人没有,而且对照组中没有人患有前列腺癌。每个患者会准备两个尿液样本,第一批样本被用于2只德国牧羊犬的识别,第二批样本被用于电子鼻的检测分析。  试验结果显示,这两只德国牧羊犬能够以近 98% 的准确率检测到研究对象尿液中的 VOC,每只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接近99%和98% 而相比之下,电子鼻能够以84%的准确率检测前列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5% 和 82%。此外,当只考虑检测年龄在45岁的男性群体时,两只德牧能够以近 99%的准确度检测前列腺癌,而电子鼻的准确度为 82%。犬类识别疾病的能力更胜一筹,但是电子鼻的数据也让人看到了技术更迭后的发展潜力。  该研究证明,犬类在疾病领域的诊断性能是值得信赖的,但是,因为其成本过高等问题,通过仿生学研发的电子鼻或许会因其易于重复、低成本、高度准确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美国泌尿外科协会发言人Stacy Loeb博士表示:“我们都知道嗅觉对犬类来说是一种超能力,在一个充满科技的世界里,它们似乎比我们最先进的技术更能自然地筛查前列腺癌,也希望科学技术可以从它们身上学到更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赶超。”
  • 华东师大研究揭示抗疟剂显现治疗前列腺癌潜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易正芳及同事近日的一项新研究报告称,抗疟化合物可抑制小鼠前列腺癌和肿瘤转移。相关成果12月14日凌晨发表于《自然—通讯》。前列腺癌的生长依赖雄性激素及其受体。临床试验表明,可阻断雄激素受体的药物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策略。但前列腺癌可能对这些药物表现出抵抗性,因为雄激素受体有替代表达形式,而目前的药物无法抑制它们。为了寻找新型雄激素受体阻断剂,研究人员对自然化合物库进行了筛选,发现抗疟剂臭椿酮是可以阻断所有不同形式雄激素受体的有力抑制剂。在细胞和小鼠中,该药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肿瘤转移形成。事实上,该药与影响雄激素受体稳定性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内的受体降解。研究者认为可考虑使用该药治疗对现有疗法具有抵抗力的前列腺癌,而且它有助于推动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 【文献速递】纳米药物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周占松主任和沈文浩副主任研究团队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ntibiotic-load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esponsive nanomedicine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为题,发表在材料科学和生物材料类期刊《Acta Biomaterialia》(IF= 7.242,一区Top期刊)。△ 图1材料科学和生物材料类期刊《Acta Biomaterialia》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经常发生在男性群体中,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抗生素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药物,然而大多数抗生素对前列腺组织的渗透性差,因此疗效较低。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科研人员制备了叶酸修饰的连接头孢泊肟酯(CPD)的活性氧簇响应型纳米药物颗粒(NPs),用于CBP的靶向治疗。由于被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和前列腺上皮细胞膜上有高表达的叶酸受体(FRs),纳米药物颗粒可以有效地进入细胞内并发挥药效。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载有头孢药物的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清除细胞内的细菌,并明显降低细胞内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患有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小鼠的活体实验结果证实,叶酸修饰的纳米药物可以穿透前列腺上皮并在腺腔内积聚,也可以观察到在CBP小鼠的前列腺组织中有叶酸受体的过度表达。△ 图2用纳米材料CPD-loaded ROS-responsive NPs靶向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机理实验表明,经叶酸修饰的纳米药物可以显著减轻CBP小鼠的盆腔疼痛,并通过清除细菌和活性氧显著降低前列腺组织中的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该研究结果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图3静脉注射Cy5标记的纳米材料到CBP小鼠模型中,然后不同时间点使用AniView系列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拍摄的荧光图像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ctbio.2022.02.044
  • 我国超短脉冲激光技术始终走在世界前列——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魏志义研究员
    仪器信息网讯 7月26-28日,2023世界光子大会暨第十四届光电子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俄罗斯工程院、德国工程院、美国工程院等各国学会机构主办。大会以“光领制造,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光电子行业新市场、新产品、新技术,近20余场学术会议,八大主题展览,以及第12届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大会(AOPC2023)同期举办,近百位大咖专家聚焦光电子领域的学术与技术的创新碰撞。大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魏志义研究员。据了解,魏志义主要从事超短脉冲激光(即超快激光)研究。采访中,魏志义向我们介绍,激光领域前沿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实现越来越窄的激光脉冲宽度,窄的激光脉冲可以用于物质中分子、原子甚至电子的运动过程研究,因为运动过程决定了物质的一些规律和属性。此外,科研人员关心的另一方面是激光功率,更高功率的激光可能用于武器、加工、医疗等领域。功率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其中峰值功率研究我国处于世界前列。魏志义在采访中对高频功率非常关注和感兴趣。以下为现场采访视频:
  • 《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到2030年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
    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废弃物精细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为路径,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低碳根基,助力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秸秆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新增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各类废弃物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再生材料在原材料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质量显著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意见》明确五个方面的政策举措。一是推进废弃物精细管理和有效回收:加强工业废弃物精细管理,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体系,推进社会源废弃物分类回收。二是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强化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引导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促进废旧装备再制造,推进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三是加强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加强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探索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路径。四是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行业骨干企业,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五是完善政策机制:完善支持政策、用地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机制和再生材料推广应用机制。《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政策举措、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抓好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循环经济领域议题设置,与更多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循环经济领域双边合作机制。
  • 天津科大食品安全检测论文被引次数居世界前列
    记者近日从天津科技大学获悉,过去10年里,该校食品安全检测研究团队发表的多篇论文被同行引用次数居于世界前列。   根据美国科技信息所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今年1月发布的最新统计结果,在2002年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统计期间,天津科技大学的教育部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研究团队发表的多篇论文,在工程学、农学、化学3个学科的引用次数居世界前列,其中4篇论文被引次数进入全球前1%,20篇论文被引次数进入全球前10%。   据介绍,该实验室主任、天津科大副校长王硕担任了两份国际著名杂志的编委。这从另一个方面表明该校食品学科日益受到国际同行关注。   ESI是美国科技信息所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全球85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纪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从中筛选出2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科学家、研究机构,以及全球前50%的国家(或地区)及学术期刊等。论文发表数量、篇均被引用次数、总被引用次数、高影响论文数等是重要衡量指标。
  • 徕卡与您相约细胞生物学会2024年年会@福州
    为促进我国细胞生物学领域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发展,“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2024 年全国学术大会•福州”将于2024年4月9-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徕卡显微系统一直以其专业的技术和创新精神在显微科学领域树立着标杆。我们将携新品UC-Enuity首次亮相,诚邀各位嘉宾体验参与。欢迎大家在风景秀丽的福州相聚。✦云逛展台直播活动✦展会同期,除了线下徕卡新品发布会,小编还将带您云端参观徕卡展台。4月10日下午15:30—16:00,相约徕卡直播间,我们云端相见,直击展会现场!欢迎莅临徕卡展台展位号:4号展厅T2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徕卡将携多款生命科学产品精彩亮相让我们先睹为快1新品:Leica UC Enuity新超薄切片机Leica UC Enuity不仅是一款性能出色的设备,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技术革新。进一步提升的控制精度结合自动化模块,使您能够轻松获得高效优质的超薄切片,助您在实验前处理工作中事半功倍。同时系统能够基于荧光或μCT数据,精准定位样品内部目标区域,为电子显微学实验提供高质量切片,助您深入挖掘样品的分析潜力,提升实验的科学价值。2AI图像分析软件 AiviaAivia 采用先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架构,构建了一个二维至五维的图像可视化、分析与数据诠释的完整平台,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可靠地处理和重建高度复杂的图像。3MICA全场景显微成像分析平台MICA 不仅仅是一台高度自动化的显微镜,它还在密闭箱式的培养环境中将宽场和共聚焦成像结合在一起。只需按一下按钮,您就能拥有所需的一切:改进荧光显微成像的工作流程,更快地获得有意义的科学结果,而且全部是在一个工作站上完成。4THUNDER Imager Tissue全景组织显微成像系统THUNDER Imager 3D Tissue是一款用于实时荧光成像的3D组织切片成像系统,通常用于神经科学、肿瘤学、病理学等组织学研究。5Mateo TL 数字化倒置显微镜Mateo TL让所有实验室成员都能够舒适地检查和记录细胞生长状态,适合需要获得一致实验结果的研究人员。6徕卡DMi8倒置显微镜 DMi8DMi 8全功能倒置显微平台是一台可以自由配置显微镜,拥有开放式的设计理念,光学扩展模块含有两个新型无限远接口,四个相机接口以及激光防护工具。徕卡显微咨询电话:400-630-7761关于徕卡显微系统徕卡显微系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作为德国著名的光学制造企业,徕卡显微成像系统拥有170余年显微镜生产历史,逐步发展成为显微成像系统行业的领先的厂商之一。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一贯注重产品研发和最新技术应用,并保证产品质量一直走在显微镜制造行业的前列。徕卡显微系统始终与科学界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推出为客户度身定制的显微解决方案。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业务部门:生命科学与研究显微、工业显微与手术显微部门。徕卡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7大产品研发中心与6大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及服务分支机构,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 徕卡精准空间生物学解决方案 第一弹
    空间生物学背景介绍 空间生物学(Spatial Biology)是一门涉及生物组织内细胞和结构的空间排布以及它们在三维空间中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这种研究方法探索了细胞和组织在空间中的布局、分布和相互联系,以揭示生物体内的复杂生物过程和功能。 传统的生物学研究主要关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但忽略了细胞和组织的空间信息。然而,细胞和组织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对于其功能和行为至关重要。在组织内,相同类型的个体细胞可能因其微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例如质谱、测序,通常只提供有限区域的信息,往往难以拼凑起来。相反,基于显微成像的技术可以使研究人员能够从整体上观察蛋白质和其他生物标志物,并在单个细胞水平上进行跟踪,以更好地理解整个组织全貌。 空间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包括多色成像技术、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3D图像重建和分析软件等。通过这些技术,研究者可以同时可视化和分析多种生物标志物或分子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进而了解细胞类型的分布、细胞内信号传递的网络、细胞迁移和组织重塑等重要过程。 在医学研究中,空间生物学的应用极为广泛。例如,在癌症研究中,了解肿瘤内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在神经科学中,通过揭示神经元的空间排布和连接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脑的功能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在免疫学领域,研究细胞在淋巴器官或感染部位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可以提供有关免疫应答的重要见解。 总而言之,空间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在细胞和组织层面深入研究生物系统的能力。通过空间分析和定量测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进步,并为药物开发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新的见解。通过空间生物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生物体内的奥秘,并为解决重大生物医学问题做出贡献。 徕卡精准空间生物学解决方案 徕卡显微系统精准空间生物学解决方案提供从样本取材,到H&E成像、多色荧光成像、超多色荧光成像到图像分析,再到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连接下游的精确分析技术(如质谱等),从整体到微观,覆盖基因组、蛋白组和代谢组学领域,解析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疾病。 点击此处申请样机试用 相关产品 超多标组织成像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Cell DIVE AI图像分析软件 Aivia 徕卡显微咨询电话:400-630-7761 关于徕卡显微系统徕卡显微系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作为德国著名的光学制造企业,徕卡显微成像系统拥有170余年显微镜生产历史,逐步发展成为显微成像系统行业的领先的厂商之一。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一贯注重产品研发和最新技术应用,并保证产品质量一直走在显微镜制造行业的前列。 徕卡显微系统始终与科学界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推出为客户度身定制的显微解决方案。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业务部门:生命科学与研究显微、工业显微与手术显微部门。徕卡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7大产品研发中心与6大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及服务分支机构,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 财政贴息贷款政策持续 | 申报工业显微镜享徕卡活动大礼包
    9 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拓展就业空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经济新动能;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9 月 28 日,中国人民yin hang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 2000 亿元以上,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 3.2% 的利率向 10 个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加上此前中央财政贴息 2.5 个百分点,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 0.7% 。再贷款支持的领域之一——教育领域,重点支持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等重大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徕卡显微系统(Leica Microsystems)是丹纳赫集团旗下的运营公司,作为德国著名的光学制造企业,拥有170余年的显微镜生成历史。徕卡公司能够同时提供显微镜、图像采集产品、图像分析软件,以及宏观,微观及纳米结构的影像及分析服务,是全球创新显微镜学,显微摄像及软件解决方案的之一。公司一贯注重产品研发和技术应用,并保证产品质量一直走在显微镜制造行业的前列。徕卡工业部门针对相关领域的产品解决方案,将继续发力科研市场,助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文末有惊喜数码显微镜解决方案 :Emspira 3DVM6 超景深数码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决方案:S9 SeriesM Series材料显微镜解决方案:正置材料显微镜倒置材料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大机台显微镜特别福利有计划申报工业显微镜的老师麻烦看这里!即日起至12月31日前申报10000$及以上的徕卡工业显微镜设备 ,经销售工程师内部确认信息有效性后,您将获得徕卡大礼包一份!先到先得,赶紧行动起来吧!DM4M DM6M礼包一览:图片仅供参考,礼包以实际收到为准了解更多:徕卡官网
  • 中国计量院新实验基地多项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实验基地为我国开展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现代计量科学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其中,防微震控制、实验室温湿度控制、洁净度控制,以及提供净化电源等技术水平均居世界前列。图为技术人员正在操控目前世界上质量分辨率最高的布鲁克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
  • 徕卡显微系统助力教学设备更新
    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国务院发函各省级教育主管单位发函徕卡显微系统作为百年光学品牌,在其175年的历程中致力于用显微镜帮助老师们在课堂上揭示各种物体的内部细微结构,从而让学生从微观了解自然的构成和运行规律。光学显微镜分为体视镜、复合显微镜两大类,其中复合显微镜因为用途又分为专门观察活细胞的倒置显微镜和切片观察为主的正置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又称之为立体显微镜,其的光路设计和人眼观察的角度类似,左右分离最后在观察目标处的交会让观察者可以立体的看到所观察的物体,而且不需要进行标本的制备处理就可以观察。放大倍率通常为几十倍也可以观察到百倍,所以非常适合做肉眼可见的标本物的教学,因为其目镜和物体之间的工作距离大,所以也可以用于手术解剖教学。EZ4教学用体视显微镜(最大35X放大),其中EZ4E可以进行有线组网,EZ4W版本还可以直接连接智能终端。Ivesta 3具有最大有55X的放大,其具有Leica在体视镜的独门绝技—融合光学,该技术可以兼顾景深和分辨率,打破传统光学固有限制。为了让老师能在狭窄的细胞间中对学生进行活细胞形态学教学,徕卡显微系统研发了Mateo TL数字倒置显微镜。其无目镜设计,机载15.6英寸的大屏幕可以方便多位学生同时观看。相差辅助功能能教会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该观察方法。无线传图功能,让同学们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方便无线获取显微镜所拍摄的图片。此外,其自带的汇合度模块,可以辅助老师教指导学生对细胞生长的节点进行准确把握。(【客户之声】引路科学 协助教学)Leica DM300 单筒或双筒教育用显微镜专门用于高年级的生物学系学生或2-4年的大学生命科学课程,其复式显微镜结构紧凑。得益于坚固耐用的铜质聚焦核心零件免于维护,每天均能提供无故障运行。配备了机械台,从而使用方便。还有贴上标签的阿贝聚光镜,保证优异的光学质量。DM300可配置旋转式单镜筒或双镜筒,共享观看,便于储存。徕卡具有175年在显微镜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经验,Leica DM300教学显微镜可以帮助学生探寻大自然的奥秘。DM500/750正置显微镜,得益于其无限远光路系统,可以方便连接相机,从而用于大教室多人互动教学。AgTreat™ – 为防止学生之间的细菌传播所设计的触点,EZStore™ 设计具有手柄和绳裹,便于搬运、方便提升且绳易于收藏。EZLite™ 提供寿命超过20年以上的LED照明和延时自动关闭功能,节约时间和能源。以上部分产品还可以在徕卡网上商城直接购买:徕卡显微咨询电话:400-630-7761关于徕卡显微系统徕卡显微系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作为德国著名的光学制造企业,徕卡显微成像系统拥有170余年显微镜生产历史,逐步发展成为显微成像系统行业的领先的厂商之一。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一贯注重产品研发和最新技术应用,并保证产品质量一直走在显微镜制造行业的前列。徕卡显微系统始终与科学界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推出为客户度身定制的显微解决方案。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业务部门:生命科学与研究显微、工业显微与手术显微部门。徕卡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7大产品研发中心与6大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及服务分支机构,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 中国蛋白质组研究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作为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总部,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5年来,已成为我国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投资10多个亿的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即将开工,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初见雏形。这一切表明,中国的蛋白质组研究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20世纪与曼哈顿原子弹研制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世界三大科学“珠峰”计划,绘制一部记录人类遗传信息和生命奥秘的“天书”是全球科学家共同的愿望。要解读这本“天书”,就必须全面研究人体基因的编码产物——蛋白质。   近年来,为规模化、全景式研究人体蛋白质,以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少将领衔的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和全球科学家汇聚在一起,为真正破译、阐释、读懂这部“天书”而努力。   中国青年科学家首次领导重大国际科技协作计划   据统计,全球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中国占50%。肝炎是中国第一大疾病,肝癌为中国恶性肿瘤的第二号杀手。2002年11月,当时年仅39周岁、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贺福初院士在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研究计划”,并最终赢得了与会代表的广泛支持。一年后,中国被确定为该计划的唯一牵头国,贺福初院士为唯一主席。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研究计划的实施,无疑将会发掘出一批重要的功能蛋白,发现一批全新的药物靶标,催生一批治疗药物,为肝病预防、诊疗提供新策略,新技术,从而大大降低肝脏领域疾病医疗成本。该项研究不仅比基因组计划更为复杂艰巨,而且需要资金数十亿,即使全球科学家通力合作,也要数十年时间。   2004年6月,为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在贺福初院士的推动下,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江中集团及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共同创建了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2005年10月,中心正式入驻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始作为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总部,负责计划的全面实施。截至目前,已吸引了全球共16个国家、80多家实验室的数千名优秀科学家参与此项研究工作。   许多老一辈科学家感叹,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曾经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竭力争取,但最终仅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而在今天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中,中国青年科学家却承担了30%以上的核心任务,并且成为推进该计划的主力军团,这本身就是一种飞跃。   国际顶级刊物首次同期刊发同一单位3篇论文   《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领域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专业性刊物。2009年3月,最新一期《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同时发表了中心姜颖副研究员课题组、朱云平研究员课题组、钱小红研究员课题组共3篇高质量研究论文,创下该刊单期同一单位发文数之最。   5年里,中心科研人员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成果。他们成功鉴定了人类肝脏蛋白质13000余种;构建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含有3480多对高可信肝脏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发现58种潜在的肝脏疾病候选基因、92种潜在肝脏表型基因和260多种新的信号通路调控分子;建立了国际上首个系统的人体器官蛋白质组数据库,被多个国际重要蛋白质组数据库和重要学术论文引用。   此外,中心还发现了脂肪肝、肝细胞病毒感染、癌变以及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群、潜在药靶和候选药物;揭示了骨形成负调控分子及其在机体骨量稳态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等;寻找到了一批与肝癌、脓毒症鼻和咽癌等复杂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这些发现,为上述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预警、风险预测及个体化医疗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蛋白质组研究水平首次跻身世界前列   今年8月,一条新闻在中国乃至世界引起了轰动,由贺福初院士领衔的课题组再次获得的重大科学发现——在人类染色体的特殊位置发现了一个容易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与此同时,《自然遗传学》在线公布了这一原创性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近两年发表的第11篇《自然》子刊论文,继续在该领域领跑国际同行。   领跑源于人才。从成立之日起,中心就着手组建了由31位不同领域知名专家、包括10位院士组成的学委会,以及由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周钢桥、张令强等为骨干的近300人的科研大军,基本形成了以院士领衔,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科技创新团队。5年来,中心科技人员分别获得了国际蛋白质组学贡献奖和成就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求是奖、何梁何利奖、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另有3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被评为总后科技银星、新星,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人才推动发展。2009年4月,张令强研究员课题组在肿瘤研究领域发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型蛋白质,可以选择性地干扰抑癌基因,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新型靶向分子;2009年8月,唐丽、杨俊涛博士等在前期大规模发掘人类胎肝新基因、新蛋白的基础上,经过长年的潜心探索研究,第一个发现了在肝脏中特异表达的免疫调控分子;2009年国庆前夕,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首届“国际蛋白质组学高峰论坛”上,贺福初院士荣获“国际蛋白质组学成就奖”。这是我国首位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发展催生硕果。2005年至2010年9月,中心共发表学术论文230篇,影响因子合计1307。其中国际顶级刊物《自然》系列子刊、《科学》发表文章11篇。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此外,还获得发明专利19项。   金秋十月,在中心成立5周年之际,又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曾被誉为“九大行星”的“两谱”、“两图”、“两组”、“三库”任务,即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表达谱和修饰谱,定位图和连锁图,生理组与病理组,样本库、抗体库和数据库,基本架构已经完成,标志着蛋白质组“九大行星”架构里第一个“人体器官”正式诞生,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核心地位。
  •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我国农业及生物领域唯一一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今天在京通过国家验收。担任验收委员会两位主任之一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称,该工程是我国农业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能力建设的重大进步和标志性工程,它的验收也为“十五”以来部署的重大科学工程建设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工程的建成,使我国具备了世界水平的大规模、高通量和高效率开展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研究的现代化设施,大幅度提高了我国农作物基因资源分子鉴定、基因克隆、农作物分子育种的科技创新能力,使我国种质资源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由张晓强和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担任主任、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担任副主任的高规格验收委员会认为,该工程“项目规定的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已具备年构建指纹图谱8000份以上(原指标5000份)、鉴定基因资源材料15万份次以上(原指标10万份次)、分离和测序出序列标签(EST)12万条以上(原指标5000条)、克隆和功能验证重要基因8个以上(原指标1个)的研究能力”,“项目管理规范,工程质量合格,运行良好,开放共享度高,成效显著,使我国具有了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研究核心设施和技术平台”。   据该工程依托单位中国农科院介绍,工程总投资1.7亿余元,2005年竣工并投入试运行。自投入使用以来,创新管理运行机制,聚集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全面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和资源的开放共享,每年接纳客座研究人员近500人,主要仪器设备实现24小时运行,共享率超过90%,为国内外提供各类分析测试服务50万余次,提供技术咨询5万多次,每年向60万人次提供资源信息服务,向全国1000余个单位提供农作物优异种质/亲本4万余份。   工程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等重大需求,获得了种质资源评价创新利用、小麦品质评价体系、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高产抗虫三系杂交棉、高产大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审定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新品种95个,获新品种权26个 申请专利158项,获授权专利81项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958篇,其中SCI收录543篇,出版著作131部。工程已建设成为我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学科发展基地、技术创新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基地。
  • 徕卡精准空间生物学解决方案 第三弹
    空间生物学(Spatial Biology)是一门涉及生物组织内细胞和结构的空间排布以及它们在三维空间中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这种研究方法探索了细胞和组织在空间中的布局、分布和相互联系,以揭示生物体内的复杂生物过程和功能。 空间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包括多色成像技术、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3D图像重建和分析软件等。通过这些技术,研究者可以同时可视化和分析多种生物标志物或分子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进而了解细胞类型的分布、细胞内信号传递的网络、细胞迁移和组织重塑等重要过程。 总而言之,空间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在细胞和组织层面深入研究生物系统的能力。通过空间分析和定量测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进步,并为药物开发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新的见解。通过空间生物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生物体内的奥秘,并为解决重大生物医学问题做出贡献。 DMi8倒置荧光显微镜 DMi8倒置荧光显微镜是徕卡光学集大成者,拥有开放式的设计理念,光学扩展模块含有两个新型无限远接口,三个相机接口以及激光防护工具,可以进行各类型的荧光成像实验甚至是高端的TIRF实验。 ► 方案特点 适配各类型的荧光实验。 提供其他空间转录组技术流程中的HE明场成像或免疫荧光成像,用来选择感兴趣的区域。 搭载Synapse 高级同步快速板消除了系统组件间的瓶颈,通过集成的实时控制器,直接与所有硬件组件、相机和外围设备关联从而大大加快了成像速度。 可以升级或集成第三方的组件,满足各类型实验的需求,如TIRF。 通过DMi8获取的各类肿瘤组织切片荧光成像 THUNDER高分辨率组织成像系统 THUNDER高分辨率组织成像技术是一种用于记录高分辨率、多色、全景、三维成像的技术。通过THUNDER技术有效地消除厚组织切片的离焦信号,获取高分辨率和深度成像的数据。高精度的电动对焦驱动,帮助实现精确的全景组织区域成像。搭配不同的荧光染色方法,可以实现10色以内的荧光成像。 ► THUNDER技术原理 THUNDER技术采用硬件加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宽场成像原理下,通过计算清除(Computational Clearing)和自适应反卷积(Adaptive Deconvolution)的方法,有效的减少离焦信号的干扰,保留焦平面的信号,从而提高对比度,改善图像质量并提供更多细节信息供进一步分析。XY轴分辨率能达到136nm,Z轴分辨率能达到264nm,是一种广泛受到学术界认可的宽场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新一代Live THUNDER,通过实时THUNDER技术,在预览的模式下,实现高分辨率条件下的视野寻找,提高实验工作效率。 成年雄性大鼠大脑切片,70μm; 绿色:NeuN神经元,红色:星形胶质细胞,蓝色:细胞核; 数据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方案特点 更高的分辨率,THUNDER技术实现XY 136nm,Z 264nm,更细节的细胞生物学信息。 更深的成像深度,成像深度可达150μm,更加适配厚样本成像,如脑组织、类器官等。 更多的颜色(生物标记物),可以实现10色以内的荧光成像,获得更丰富的空间信息。 更清晰的成像模式,全景组织成像时,可以在每个视野实时聚焦,确保每个区域成像的清晰度。 可升级THUNDER-LMD(激光显微切割)一体机,从高分辨率成像,到高精确切割,提取纯净、单一的细胞/组织。 神经元深度成像 ► 应用案例 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在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淋巴瘤样本。panel中所包含指标为Ki67(增殖)、CD3(免疫细胞)、CD4(辅助T细胞)、CD8(杀伤性T细胞)、FOXP3(调节T细胞)、CD163(M2巨噬细胞)。 TSA试剂盒来自览微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深度探究微环境内细胞分布与空间关系,通过Aivia分析软件,将淋巴瘤组织进行细胞自动识别与分类分析(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细胞类型)。 常规宽场成像(左)、THUNDER高分辨率宽场成像(中)、Aivia细胞分割与圈选(右)THUNDER高分辨率带来高精确度的细胞识别与分析。 ► 科研成果发表(部分) 1.Serpine1 mRNA confers mesenchymal characteristics to the cell and promotes CD8+ T cells exclusion from colon adenocarcinomas. Polo-Generelo, S., Rodríguez-Mateo, C., Torres, B. et al. Cell Death Discov. (2024). 2.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PTPRO represses lung adenocarcinoma progression by inducing mitochondria-dependent apoptosis and restraining tumor metastasis. Dai, Y., Shi, S., Liu, H. et al. Cell Death Dis (2024).欢迎报名参与徕卡线上直播会议 与徕卡工程师云端沟通 徕卡显微咨询电话:400-630-7761 关于徕卡显微系统 徕卡显微系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作为德国著名的光学制造企业,徕卡显微成像系统拥有170余年显微镜生产历史,逐步发展成为显微成像系统行业的领先的厂商之一。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一贯注重产品研发和最新技术应用,并保证产品质量一直走在显微镜制造行业的前列。 徕卡显微系统始终与科学界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推出为客户度身定制的显微解决方案。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业务部门:生命科学与研究显微、工业显微与手术显微部门。徕卡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7大产品研发中心与6大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及服务分支机构,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 徕卡赋能动力电池新能源产业设备更新
    徕卡显微咨询电话:400-630-7761关于徕卡显微系统徕卡显微系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作为德国著名的光学制造企业,徕卡显微成像系统拥有170余年显微镜生产历史,逐步发展成为显微成像系统行业的领先的厂商之一。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一贯注重产品研发和最新技术应用,并保证产品质量一直走在显微镜制造行业的前列。徕卡显微系统始终与科学界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推出为客户度身定制的显微解决方案。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业务部门:生命科学与研究显微、工业显微与手术显微部门。徕卡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7大产品研发中心与6大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及服务分支机构,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 中国跻身世界科技大国之列 专利和论文居世界前列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十一五”期间,各项科技计划顺利实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产出成绩斐然,中国已跻身世界科技大国之列。   国家统计局3月11日发布“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科技发展成果丰硕。   报告称,“十一五”期间,科技产出成绩斐然,专利和论文位居世界前列。全国累计登记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7.9万项 累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16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05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2项 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等9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报告指出,这5年间,中国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具体如下:   ——“嫦娥”一号、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使中国跨入深空探测新领域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并在国际TOP500组织的最新排名中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建成   ——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完成总装下线并首飞成功   ——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海上试验突破3700米水深纪录   ——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 水稻基因育种技术再获突破性进展   ——甲型H1N1流感疫苗全球首次获批生产。   报告指出,专利数量是反映一国科技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十一五”期间,中国专利部门累计受理境内专利申请363.6万件,授予专利权202.8万件,境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以24.7%和35.4%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递增。专利数量的持续增长,反映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日益提高。   报告还指出,论文也是科技产出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2008年《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三种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主要检索工具分别收录我国论文11.7万篇、8.9万篇和6.5万篇,分别是“十一五”期初的1.7倍、1.6倍和2.1倍,世界排位分别从第5位、第2位、第5位上升到第2位、第1位和第2位。   报告称,“十一五”以来,中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同时也应看到,在中国的科技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领域的科技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报告提出,必须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以举国之力大幅度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奋力推进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争取早日实现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
  • 晶盛机电:碳化硅外延设备出货量位居国内前列
    近日,晶盛机电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8-12英寸大硅片设备(长晶、切片、抛光以及CVD设备等)基本实现国产化并批量交付;功率半导体设备的外延设备及高温炉管等设备也已批量交付,特别是碳化硅外延设备,出货量已经做到了国内前列;在先进制程领域,公司在12英寸减薄及外延(常压外延、减压外延)等设备进行布局。此外,还有半导体材料,零部件,辅材耗材等相关的研发与布局。据介绍,晶盛机电半导体设备业务主要聚焦于三个领域:第一、大硅片,即8-12英寸大硅片;第二、特色工艺,即功率半导体设备;第三,先进制程,即晶圆端相关设备。随着光伏行业和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硅片厂商加速推进产能扩充,石英坩埚作为硅片生产环节的核心耗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晶盛机电紧抓行业发展机遇,积极推进石英坩埚业务的发展进度,加速宁夏坩埚生产基地的建设和投产,随着扩产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石英坩埚业务取得快速增长。2023年度,晶盛机电将在继续强化装备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积极推动新材料业务快速发展,希望年度能够实现新签电池设备及组件设备订单超30亿元(含税),材料业务销售突破50亿元(含税),全年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以上。
  • 湖北检测机构纵向、横向整合走在全国前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5月5日至8日,质检总局副局长、认监委主任孙大伟赴湖北调研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与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在宜昌市座谈,沟通进一步推动湖北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   5月5日,孙大伟在武汉出席了由部分直属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中检集团以及技术机构代表参加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座谈会。孙大伟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意义和目标;要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 要主动改革,规划行业未来发展做大做强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   5月6日至8日,孙大伟先后赴鄂州市、荆州市、荆门市京山县、宜昌市,实地调研鄂州市有机产品检测认证综合服务基地、荆州市国家石油钻采设备质检中心建设工地、京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和宜昌市三峡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调研了鄂州市委、市政府正在实施的整合质监、食药、农业、卫生、粮食、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所属检验检测机构,组建鄂州检验检测中心的工作进展情况 调研了京山县整合县内不同部门所属七家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涵盖食品药品、农产品、工业产品和计量检定测试等内容公共检验检测平台的做法;调研了宜昌市整合质监局所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食药监所属食品药品检验所和粮食局所属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三家机构,组建宜昌市三峡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区域性检验检测平台,承担各级政府部门在工业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检验任务和社会检测需求的整合探索工作。   孙大伟肯定了湖北检验检测机构在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纵向整合、市县所属统计检验检测机构跨部门横向整合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他指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就是在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实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他强调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只是手段,要大力推进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市场竞争力,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做大做强。   黄楚平表示,湖北省特别是宜昌市将以检验检测机构整合为契机,探索搭建完善的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促进湖北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发展&ldquo 绿色经济&rdquo ,支撑湖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质检总局科技司、人事司、认监委,湖北检验检疫局,湖北省质监局相关人员参加调研与座谈。
  • 新高度:计量测试技术必须走在中国制造的前列
    随着2016年“5.20世界计量日”的日益临近,计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计量,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应该时刻关注计量。近日,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马爱文撰文论述了计量对中国制造的重要性和作用。  该论文指出,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聂荣臻元帅曾经说过: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那么对于中国制造呢?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马爱文秘书长认为,计量测试技术必须走在中国制造的前列。  一、中国制造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中国制造2025》,在全面分析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的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等基础上,国务院提出了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通过分析这九个方面的关系,中国制造的实质可以概括为:通过创新、融合、强基,实现质量提升、企业转型和快速发展。  创新,《中国制造2025》中上百次用到“创新”一词,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创新领域和创新概念,如设计创新、工艺创新、创新网络、创新联盟、创新模式等,但最为主要、最为基础的是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是其他创新最为依赖的技术基础。我国虽然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95%的高档数控机床、85%的集成电路、80%的高端芯片依赖进口。究其原因,科技的落后是我国制造业落后的主要因素。必须通过科技发展与创新,全面提高中国制造创新能力,激发中国制造的创新活力,推动中国制造实现创新发展,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融合,就是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特征。美国提出的网络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以及德国的工业4.0,其实质都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问题。中国的制造水平落后于德国、美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必须加快这种融合,加快“机器换人”进度,这样中国的制造才能在“再工业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只有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才能不断“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才能不断增强中国制造的竞争实力。  强基,就是要夯实中国制造的各项基础。我国已提出“四基战略”,就是把“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做为我国的工业发展的基础。零部件的精度直接决定着整机的精度 生产工艺、基础材料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与效益,产业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现代化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能力。要实现中国制造,必须夯实这四个中国制造的基础,不断提升精密加工、智能制造以及高质量产品的制造能力,才能全面提升我国基础工业发展水平和快速发展的能力。  二、计量测试技术是中国制造的基础  (一)计量测试技术是科技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  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排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之后,而我国的计量测试能力和水平也在这些发达国家之后,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计量对整个制造业的影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讲: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成百上千次甚至上万次的计量测试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归纳出来的。计量对科技具有很强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2015年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大会上讲:计量测试技术是创新的“种子”和“引擎”,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计量测试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没有计量测试提供准确、可靠、一致、有效的计量测试数据,就很难提出创新的思路,也很难验证创新的成果。从科技领域来看,每一次计量测试精度的提高或者新的测试方法的提出,都会带来一些科技新发现,带来一些科技新发明,也会带来一些新技术上革命与进步。  (二)计量测试技术是“融合”的基础。  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智能”“大数据”将成为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及至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这些都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智能”,就必须以计量测试为前提,为手段。以智能制造为例:一个智能产品(原材料)的基本信息,如基本尺寸、基本成份含量,都必须经过计量测试才能得到 这个智能产品(原材料)要与智能装备进行信息交互,实现智能制造加工,必须经过计量测试才能相互感知,才能对智能产品(原材料)进行定制(按提前计量测试好的要求)化加工 加工后的基本信息只有通过计量测试才能重新写入新的智能产品中,为下一道工序加工提供新的更加完备的基本信息。德国一家玻璃智能制造生产线上有3000多个传感器,正是这3000多个计量测试用的传感器,不停地感知有关信息,并经传输、分析、再感知、再分析,才能保证制造出带有“智能”功能的玻璃产品。带有“智能”功能的玻璃产品再进入“智能”物流或其他“智能”制造过程中,成为社会需要的更加“智能”的产品。在整个“智能”制造过程中,计量测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计量测试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智能”产品最后的质量和效益。  (三)计量测试技术是“四基”的基础。  基础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包括基础检测技术)构成我国制造业的基础。直接把基础检测技术列入国家战略发展的基础,这足以说明基础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但更为重要的是:计量测试技术也是其他“三基”(基础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的基础。以基础零部件为例:齿轮是机械加工、高精密仪器制造等各类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零部件,齿轮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机械加工的精度。大连理工大学王立鼎院士是齿轮研究方面的专家,他制造的齿轮可以和德国的齿轮精度相一致。他多年来担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的常务理事。2013年,我拜访他时,曾经问他:齿轮制造与计量测试有什么样的关系?他对我讲:要制造出高精度的齿轮,就必须要有更高精度的计量测试手段。同时他还讲到:我国精密加工机床精度不高,机器噪音大,寿命短等,造成的原因表现上是齿轮之间或轴承之间的有效啮合不好,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在这方面的计量测试精度不够。在现代化的生产工艺过程中,计量测试是实现工艺过程控制的技术基础,计量测试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同样,在原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如果计量测试不准确,精度不够高,同样会直接影响到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四)计量测试技术是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基础。  在工业企业,人们常讲的一句话是:计量是企业的“眼睛”。的确,从原材料进厂,到企业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到企业的产品检测,再到企业的节能减排增效,计量都发挥着重要的“眼睛”作用。但随着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计量测试将成为现代化企业的“中枢”,甚至是大脑。在智能制造过程中,使用微型传感器进行计量检测,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传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经过计算分析,再将指令传达到智能设备,智能设备进行智能操作。这时,计量测试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眼睛”,而变成一个系统,包括传输、分析甚至执行。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这一整套过程都会集成到一个小小的芯片上。计量测试已完全构成了一套系统,成为一个“智能人”。未来要实现定制化智能制造,一条生产线已不再只生产一种规格的产品,要随时检测、随时调节、随时制造不同规格、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性能的产品。这时更需要不断进行计量测试。计量测试水平以及计量测试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影响中国“智造”的关键。早在上世纪初,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就把合格的原材料、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计量测试技术做为现代化企业的三大支柱。计量测试已成为现代企业保障产品质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基础。欧盟2002年一项统计表明,计量通过支持技术创新对欧盟GNP的贡献达0.77%,数额达610亿欧元。随着社会进步对科技的依赖,这个数字肯定还要高。  三、加快推进计量测试技术进步,引领中国制造快速发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实现中国制造,计量测试技术必须先行。  (一)加强计量测试前沿技术研究,不断提高计量测试精度。  计量研究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精度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精确计量还将不断催生其他领域新技术的发展。伴随测量精度的大幅度提高,一大批革命性的新技术也会相继涌现,如纳米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提升航空发动机的精度,也不断推动核潜艇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整体的计量测试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与中国制造相关的极大、极小,极高、极低等领域差距更大。因此,要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基本物理常数等精密测量和量子计量基准研究,在应对国际单位制重大技术革命的同时,建立一批新一代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为中国制造服务。要突破重点领域的关键计量测试技术,建立一批适合中国制造快速发展的国家计量基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要加强高精度、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为精准制造、敏捷制造提供精准计量测试技术服务。  同时,要加强计量测试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计量测试产业发展。计量科研项目的立项、论证等要与中国制造中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战略的科研项目对接,把科研成果的转化作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课题立项、执行、验收的全过程评审指标。要建立计量科研机构与企业技术机构交流平台,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与企业联合立项、联合攻关、联合研发力度。  (二)加强先进实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推动计量测试技术与中国制造的深度融合。  要加快新型传感器技术、微型传感技术、功能安全技术等新型计量测试技术和测试方法研究,推动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快速发展 要加强传感器计量检定、校准特别是自校准、自适应过程中的量传溯源技术的研究,保证传感器量值的准确可靠。要加强远程传输、远传校准、扁平校准等新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以适应“系统计量”或“整体计量”的需要。要加快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现代制造业重点领域专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专业计量测试水平。要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相关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着力解决影响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本原材料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为“四基”战略打好计量测试技术基础。要加强数控机床、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整体中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特别要在柔性制造中,加强“柔性计量”技术的研究,提高整体(机)加工(制造)精度。加强仪器仪表核心零(部)件、核心控制技术研究,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品牌产品。  (三)加强中国制造过程中智能计量测试技术研究。  2005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提出了“聪明加工系统(smart machining system,SMS)”研究计划。我国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强工业生产中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为精益生产、在线检测、质量诊断、精细化管理、绿色制造提供计量测试技术保障。加强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为全产业链、全产品寿命周期、全量传溯源链提供前瞻性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加强智能产品、智能装备以及智能制造中相关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为智能化生产提供计量测试技术服务。要加强互联网技术中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确保计量测试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真、保准、一致、可靠。要加强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过程中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促进制造工艺的优化、实时监测、远程监控和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发展。要将计量测试嵌入到产品研发、制造、质量提升、全过程工艺控制中,实现关键量准确测量与实时校准。  计量测试是中国制造的基础,特别是随着中国制造质量的提升、制造精度的提高以及制造功能的扩大,计量测试的基础作用、先导作用将更加突显。计量测试技术必须走在中国制造的最前沿。
  • 特种工程塑料高温性能分析:超高温热变形维卡温度的测定(MAX.500℃)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工程塑料?Whats”工程塑料,是指一类具有良好物理性质、机械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绝缘性、耐热性、耐寒性、耐老化性等特点的高性能塑料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承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用性,相对于传统的通用塑料具有更高的综合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相对于金属材料更轻、更薄、更能耐受高温,因此在工业和科技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并逐步成为发展趋势。例如常见的用于制造发动机内罩、轴承的聚醚酮(PEEK)、用于制造耐高温的薄膜、涂料,防火织物的聚酰亚胺(PI)、用于制造餐具、耐酸碱的管道阀门的聚苯硫醚(PPS)等。在工程和科研领域中,材料高温下性能的精确测定对材料研究和产品设计至关重要。如果工程塑料材料在实际使用中耐热性不好,就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Question”1)部件变形或软化:在高温环境下,超级工程塑料可能会失去其结构稳定性,导致部件变形或软化,影响其性能和寿命。2)减弱耐久性:高温环境可能会导致超级工程塑料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3)失去机械强度:高温环境可能会导致超级工程塑料的机械强度减弱,从而影响其承载能力和抗冲击性能。4)失效:如果超级工程塑料的耐热性能不好,那么在高温环境下,部件可能会失效,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影响整个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此外,还可能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安全隐患,例如部件失效引发事故、释放有害气体等。因而在使用工程塑料时,必须考虑其耐热性能,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适合的材料。表征高分子复合材料耐温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热变形温度。但随着高性能聚酰亚胺塑料和各种纤维增强材料的研制和发展,由于其材料本身性能优越,通用仪器很难满足其测试要求。目前国内测定材料热变形的设备大多采用油介质加热,最高测定温度不超过300℃。同时由于加热时介质油的挥发和分解,产生大量的油烟,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中毒。通用热变形测试仪由金属材料加工制造,高温时,金属自身变形量增大,会对测试材料变形量产生影响,得到的材料热变形数据并不能反应材料的真实性能。而安田精机的高温热变形温度测定仪在测试材料的高温性能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出色的高温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安田精机的高温热变形测试设备采用石英材质制作支架、测试台和压头等部位,该材质能够在高达500℃的极端温度下保持卓越的性能,设备最高测试温度可以达到500℃,同时可选择更换维卡测试头,支持维卡测试。【已知石英材质的热膨胀系数是5.6x10-7/℃,而SUS304不锈钢材质是17.3x10-6/℃,这意味着在同样高的温度下石英材质更不容易变形】精密的温度控制和实时监测加热方式放弃使用介质油加热,而选用更加环保安全、便捷经济的空气加热,为了保证温度分布均匀,各测试台的空气隔室是独立的,各自具备温控功能,能够均衡升温;防样条碳化功能为保护试样在高温下不发生碳化,测试过程中可以注入氮气保护,氮气可以将氧气排出,由于其自身具有惰性,可以降低塑料的氧化速度;安田精机的高温热变形温度测定仪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和能源等领域。其卓越性能、高温范围、精密温度控制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为特种工程塑料高温性能分析提供了解决方案。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我们了解!更多精密物性设备,尽在仕家万联!
  • 美国培安公司携手Katanax——共同开创矿物元素分析前处理新时代
    Katanax公司是世界电熔融炉的创始者和领导者。公司成立于1988年,起迄今已经被分析化学界誉为应用电熔融炉进行矿物元素分析前处理的权威。Katanax公司拥有单通道、五通道、最高至六通道的全自动电熔融炉系统。 Katanax公司引以为豪的专利产品 K1 Prime全自动电熔融炉系统 及多通道 K2 Prime全自动电熔融炉系统在横跨六大洲的两千多个实验室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最为自动化电熔融炉的领导品牌。Katanax公司的电熔融炉系统在地矿勘探、检验检疫、钢铁、水泥、陶瓷、玻璃、有色金属、耐火材料、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个行业均拥有广泛的成熟卓越的应用。 Katanax公司新一代PRIME系列电熔融炉,为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强的自动化电熔融炉机种,其核心技术----专利的加热和温控组件与专利的3层不同特性复合陶瓷绝缘组件的完美结合,实现了最快、最安全、最纯、最均相的熔融效果。成为了新一代电熔融炉技术新标准。 Katanax PRIME K2 电熔融炉 美国培安公司(PyNN),一直致力于为国内用户提供最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最新的分析技术。产品目前主要涉及:分析化学样品处理、生命科学、过程控制、石化分析、合成化学和纯化等领域。公司拥有一批资深元素分析化学专家、微波化学技术专家,为用户提供从硬件配置到仪器安装、调试、应用及维修服务等全过程的技术支持。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强大的技术支持,对行业的深入了解以及良好的客户关系,奠定了培安在本地市场的优势地位。 更多详情,请联系培安公司: 电话:北京:010-65528800 上海:021-51086600 成都:028-85127107 广州:020-89609288 Email: sales@pynnco.com 网站:www.pynnco.com
  • 德国IKA受邀参加神华煤碳技术研究会暨工作交流会
    2009年10月26日,神华煤碳检验技术研究会/能力验证通报暨工作交流会在湖北襄樊顺利举行,德国IKA广州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我司量热仪销售经理在会上作了相关报告。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系国有独资公司,是中央直管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近年来,神华集团不断突破新的发展目标,现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企业,跨入世界能源行业的前列;煤炭是神华集团公司主要产品,煤质属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为优质动力、冶金和化工用煤,其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众所周知,煤质好坏最关键因素在于其热值。测量煤热值需要通过专业仪器-- 量热仪来进行精确测量;德国IKA集团成立于1910年,量热仪是本公司的最主要产品之一,近年来相继推出了C5000,C2000和C200等型号,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分析仪器制造厂家;IKA量热仪自动化系数高,界面十分友好,操作极为简便,在煤碳及电力行业传为佳话。 本次会议,由神华能源股份公司煤质资源部经理致开幕词,神华煤碳检验技术研究会秘书长智顺做了年度工作报告,同时,由国家煤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该研究会2009年能力验证情况进行了通报。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各地市检验检疫局及神华优质客户。 IKA量热仪销售经理在会上作了量热仪在煤碳检测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对进口量热仪的性能及技术指标作了详细讲解;同时,IKA公司准备了一台C2000型量热仪,在现场供与会者观摩了解,其精巧设计和优越性能受到众人一致好评,有些用户现场传递了友好合作意向。
  • Genomic: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检测试剂盒2015年实现盈利
    背景  2015年1月12日-15日,第33届JP摩根健康投融资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往年大会上,各家公司都派出重量级阵营,公布上年度经营业绩,发布最新产品,给市场打入强心剂,以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Genomic Health公司执行总裁Kim Popovits在大会上总结了公司的经营目标以及发展里程。 Genomic Health公司执行总裁Kim Popovits   目前,该公司的乳腺癌检测产品Oncotype DX,已经累积检测超过50万份案例。从2013年启动前列腺癌检测,至今已超过1300位医生在推广使用该公司的试剂盒,今年秋天将进行第二阶段的验证研究。虽然Popovits没有明确时间节点,但表明医疗保险报销将是下一个关键转折点。她同时强调,用于检测乳腺癌的Oncotype DX DCIS产品是公司主推产品。根据上个月报告中对1500名患者的案例分析结果显示,Oncotype DX DCIS试剂盒能够准确预测保乳手术后,未来十年内局部复发的风险性。在美国大约5万妇女进行了DCIS检测。   Genomic Health在全球大约有20亿美元的市场需求,仅在西欧地区就至少有4亿美元。该公司在某些地区直接进行销售推广,在2015年这种模式将增加公司产品的市场普及率。在德国大约有2万5千个患者选用了该公司的检测服务,占约20%的市场。在英国有2万个用户,将近10%的市场比例。   一年前,该公司推出液体活检的项目,到2016年将推出基于该技术的检测服务。目前,该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产品总共占据30亿美元市场。增加液体活检后,公司未来几年的市场将扩大到50亿美元。   Genomic Health公司研发部高级执行副总裁Steve Shak在分会讨论中表示,公司计划收集更多的数据来证明产品的有效性。首先公司会选择一个测试平台,然后与用户进行协商。   2015年,该公司希望:1.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检测试剂盒能在年底前实现盈利 2.占据美国乳腺浸润性癌症检测市场的90% 3.增加美国市场DCIS检测的采用率 4.在英国完成检测报销申请 5.实现前列腺癌检测的医疗保险 6.推进液体活检项目。
  • 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山东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最新成绩单出炉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6月12日上午,2024年山东省“世界认可日”暨合格评定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青岛举办,现场发布了2023年山东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情况。检验检测方面,截至2023年底,山东省拥有3881家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营收256.4亿元,同比增长8.3%,拥有各类仪器设备88万台套,仪器设备资产原值346.3亿元,检验检测机构面积879.5万平方米,年均出具报告超4000万份,从业人数11.1万人。全省共获批国家级质检中心49家,省级质检中心83家,先后布局建设了三个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认证方面,在国家批准的1218家认证机构中,有737家在山东开展了认证业务,占全国机构总数的60.5%。全省共获得各类认证证书27.5万张,证书总数占全国的7.3%,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位。其中,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5.3万张,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万张,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证书8.4万张,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1.1万张,服务认证证书0.35万张。服务产业发展方面,2023年,山东检验检测服务业聚焦发力服务“十强”产业,深化“质量惠企”行动,系统破解“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难题,全面支撑“十强”产业重点产业链提档升级。质量认证不断优化升级,全面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每年惠及小微企业超1.5万家。深入实施有机绿色食品、北斗导航、轨道交通、“泰山品质”、“小而美”国际互认等高端品质认证,聚焦服务“双碳”战略,大力推广节能节水绿色产品认证,全省绿色类认证证书达1.1万张,位居全国前列。据悉,下一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将深入开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进一步推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做优做强,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
  • 徕卡精准空间生物学解决方案 第五弹
    Aivia 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分析软件 30个Biomarker标记的结肠腺癌组织切片,通过Cell DIVE系统进行成像,使用Aivia的多重细胞检测方案和自动聚类工具进行分析。 Aivia 采用先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架构,构建了一个二维至五维的图像可视化、分析与数据诠释的完整平台,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可靠地处理和重建高度复杂的图像。分析的主观性和不易重复性是生物图像分析中需要克服的关键障碍。标准分割方法会导致不符合标准的结果,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干预,而这很容易出错。Aivia改变了这一切,Aivia13赋能研究者挖掘空间组学洞见。 ► Aivia工作流程 原始数据的打开。 可以打开并查看 近百通道超多标图像。 多重细胞检测与分割。一种通用的深度学习细胞分割算法,根据您选择的标记物和测量结果识别感兴趣的结构。帮助准确检测和分割具有不同形态的细胞核和细胞。 细胞表型识别与分析。您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标记物,但不需要了解哪种标记物对应哪种表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超越认知,识别您可能不知道的表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组织区域与细胞表型分布。 通过Leiden自动聚类方法进行的组织区域与细胞表型分布分析。 距离分析与图像展示。高表达的GLUT1+细胞根据与免疫细胞(青色)的距离进行着色,最近的细胞显示为红色,最远的显示为绿色。 数据结果可视化⸺柱状图,显示了所有聚类的一项测量的并列比较。可以选择任何测量参数,包括标记强度或形态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数据结果可视化——分组散点图。通过分组将数据点聚合到一起中,以帮助更好地查看数据。圆圈的大小对应于每个组中的数据点数量。每个组或子组以不同的颜色表示。 数据结果可视化——树状图,用户可以选择包括标记物强度或形态在内的任何测量。树状图显示有助于跨聚类进行轻松比较。 数据结果可视化——热图,显示两项测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数据结果可视化——小提琴图。展示多组数据的分布状态以及概率密度。 降维分析是一种强大的工具,通过将数据表示为较低维度的数据,可视化和理解具有高维度的数据。Aiva中有三种维度规约方法: 1.UMAP-比t-SNE更快 2.PacMAP-比UMAP更快,并且更好地保留了高维数据的局部和全局结构 3. t-SNE ► 方案特点 易于使用的深度学习分割和分类工具 打开、查看和交互大型多路复用二维图像(最多100个通道,检测到超过100万个对象) 使用人工智能在大型多路复用二维图像中准确分割具有不同形态学的细胞 分析的样本多种多样,包括明场、荧光,组织全景、组织ROI和组织芯片 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表型分析或数据驱动的无监督自动表型分析发现图像中的细胞表型 使用免费的Aivia Community软件轻松打开和交互式探索来自任何地方的2到5D显微数据集 Aivia组织芯片识别与分析 明场分析 K-means聚类分析 DM3000传统病理染色明场成像,通过Aivia打开数据 Pixel Classifer进行细胞圈选与分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基于细胞面积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同一颜色代表一种细胞群体 不同细胞群体按照面积大小进行数量的统计分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荧光分析 Cell DIVE+Aivia绘制结肠腺癌免疫图谱 Cell DIVE技术获取结肠腺癌(CAC)组织成像。针对包括白细胞谱系、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类型的约30种生物标志物来表征人类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肿瘤免疫微环境。Cell DIVE原始数据(左)与Aivia 以AI为基础的细胞膜和细胞核分割(右) 生物标记物识别与细胞分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CAC内的聚类分析揭示了标记物之间的等级关系。热图表示给定聚类中标记物强度的测量值。使用AIVIA上的PhenoGraph Leiden算法识别的20种聚类,用来识别CAC组织中标记物之间的复杂和非线性关系 降维分析(UMAP)显示所有已识别的表型簇,并将这些簇分组。CAC组织内的各种标志物和标志物组以肿瘤发生增殖标志物(橙色)、髓细胞标志物(绿色)、血管标志物(红色)、淋巴标志物(粉红色)和代谢标志物(蓝色)的形式广泛聚集 ► 科研成果发表(部分) 1.Stringer C, Wang T, Michaelos M, Pachitariu M. Cellpose: a generalist algorithm for cellular segmentation. Nature Methods.(2021) 2.Traag, V.A., Waltman, L. & van Eck, N.J. From Louvain to Leiden: guaranteeing well- connected communities. Sci Rep (2019). 3.MacQueen, J. Some method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multivariate observ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Berkeley Symposium 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Volume 1: Statistics.(1967). 《徕卡精准空间生物学解决方案》 可点击下载PDF资料 徕卡显微咨询电话:400-630-7761 关于徕卡显微系统 徕卡显微系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作为德国著名的光学制造企业,徕卡显微成像系统拥有170余年显微镜生产历史,逐步发展成为显微成像系统行业的领先的厂商之一。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一贯注重产品研发和最新技术应用,并保证产品质量一直走在显微镜制造行业的前列。 徕卡显微系统始终与科学界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推出为客户度身定制的显微解决方案。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业务部门:生命科学与研究显微、工业显微与手术显微部门。徕卡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7大产品研发中心与6大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及服务分支机构,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 瑞士万通在“2011中国实验室领域品牌调查”中位居前列
    日前,由德国弗戈工业媒体旗下《实验与分析》发起的&ldquo 2011中国实验室领域品牌调查&rdquo 结果揭晓。调查结果显示:瑞士万通公司在&ldquo 实验室领域十大优秀品牌&rdquo 和&ldquo 实验室领域十大优秀服务品牌&rdquo 等排行中继续名列前茅,深得用户好评。 本次&ldquo 实验室领域十大优秀品牌&rdquo 上榜的企业中,瑞士万通由上届调查的第八位上升为第五位。2011 年瑞士万通中国公司成立十周年,举办了一系列技术交流会和庆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万通的品牌知名度。 多年来,瑞士万通公司不仅凭借其尖端的分析技术持续推出了领航业内的优秀产品,在产品的售后服务上面也可谓孜孜以求。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自建立起,就秉承公司总部统一的售后服务流程和执行标准,及时响应,为万通用户提供全面的仪器应用检测方案。瑞士万通严格的服务流程和高品质的服务标准也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在本次&ldquo 实 验室领域十大优秀服务品牌&rdquo 评选中,瑞士万通公司排行第四。 另外,本次调查也首次针对几大重点行业应用展开品牌调查,包括食品安全、水质分析析等。瑞士万通公司在&ldquo 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优秀品牌&rdquo 、 &ldquo 水质分析领域优秀品牌&rdquo 排行中同样位居前列。尤其是当下最热的食品安全检测,万通的滴定仪,离子色谱等分析仪器是用户的首选。 关于瑞士万通: 1950年,瑞士万通发明了第一支复合pH电极。 1954年,瑞士万通设计出第一台用于痕量分析的实用自动极谱仪。 1956年,瑞士万通开发出第一支活塞型滴定管。 1968年,在瑞士万通诞生世界首台数字化滴定仪,第一台数字化电子滴定管。 &hellip &hellip 2007年,瑞士万通研发出首台智能型离子色谱仪。 2010年,瑞士万通研制出世界首台紫外离子色谱。 Metrohm - 瑞士万通,是当今世界唯一全方位涵盖各类不同离子分析技术的国际化分析仪器公司。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