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氢化棕榈油

仪器信息网氢化棕榈油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氢化棕榈油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氢化棕榈油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氢化棕榈油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氢化棕榈油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氢化棕榈油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氢化棕榈油相关的解决方案。

氢化棕榈油相关的资讯

  • 特别关注!棕榈油中的棕榈酸可促进癌症转移
    如果我们不幸罹患上了癌症,除了积极治疗之外,医生更多地是建议我们要清淡饮食,忌大油大肉,做到均衡营养,从生活习惯上延缓癌症的转移或者复发。这一观点的流行也得益于大家知道癌症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不仅包括基因突变还包括环境,甚至是不良的生活习惯。科学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比如高脂饮食(详见BioArt报道:Cell Stem Cell | 高脂饮食促进肿瘤发生的新机制——抑制肠道干细胞MHCII表达)、肥胖(详见BioArt报道:Cell Meta | 肥胖驱动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等就是癌症的高危因素。这之中,脂肪酸与其转运蛋白CD36就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药物抵抗有关(详见BioArt报道:Nature | 低糖饮食不仅降糖还抑癌,关键取决于脂代谢)。那么在我们的日常膳食中,哪种脂肪酸与癌症发展有关以及其机制是什么呢?2021年11月10日,西班牙巴塞罗那科学技术研究院的Salvador Aznar Benitah、Gloria Pascual和美国西北大学Ali Shilatifard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文章Dietary palmitic acid promotes a prometastatic memory via Schwann cells,揭示了棕榈酸而不是油酸或者亚油酸可以促进小鼠口腔癌和黑色素瘤的转移。研究人员选择了食用油中常见的棕榈酸(palmitic acid,PA,棕榈油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油酸(OA,oleic acid)和亚油酸(LA,linoleic acid)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这三种脂肪酸处理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4天(棕榈酸300uM,在人血液生理浓度内;油酸和亚油酸均为50uM,避免脂毒性),之后再将处理的细胞异种移植到到小鼠身上,发现这三种脂肪酸均不能影响肿瘤的形成,但是只有棕榈酸却能够显著促进肿瘤的转移和转移灶的大小,并且能够诱导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的表达。棕榈酸的这种促转移能力是否是因为持续刺激而产生的呢?研究人员就先用不同的脂肪酸刺激口腔癌细胞4天,之后撤除脂肪酸14天,再将其移植到小鼠中,发现经过棕榈酸处理的癌细胞仍然表现出强大的促转移能力,油酸和亚油酸甚至有降低,另外棕榈酸在50uM时也表现出促转移能力。这一结果说明了棕榈酸甚至可以让癌细胞产生“转移记忆”。那么,日常使用棕榈油的效果如何呢?研究人员将OSCC移植到小鼠上,然后分别喂棕榈油、橄榄油和标准饮食10天,之后全部换成标准饮食养至死亡,杀死小鼠后将癌细胞纯化(CD36bright)进行二次移植并进行标准饮食,结果显示只有进棕榈油喂食的小鼠其癌细胞仍然具有强大的转移能力,不仅口腔癌细胞如此,黑色素瘤细胞亦是如此。如果敲除CD36或者中和CD36则会抑制肿瘤转移。细胞记忆与表观遗传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棕榈酸导致的肿瘤转移记忆是否也跟表观遗传有关系呢?研究人员在体外使用棕榈酸或油酸处理口腔癌细胞4天,之后撤除棕榈酸培养14天,进行ChIP-Seq(包括H3K4me3、H3K4me1、H3K27ac、H3K27me3、H3K9me3)。尽管H3K4me1, H3K27me3和H3K27ac的分布在棕榈酸处理4天后存在改变,但大部分在棕榈酸撤除14天后消退,只有H3K4me3形成了稳定的改变。GO分析显示这些H3K4me3改变的基因与神经发生和神经重塑有关,不仅如此,研究人员使用6-羟基多巴胺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启动子转录因子结合实验揭示EGR2结合区域富集明显,敲除EGR2可以改变H3K4me3分布并能抑制癌细胞在体“转移记忆”。H3K4me3与甲基转移酶MLL/COMPASS家族有关,包括MLL1, MLL2, Set1A和Set1B。接下来便是确定癌细胞这一“转移记忆”具体和哪种甲基转移酶有关。在敲除Set1B后,棕榈酸导致的癌细胞“转移记忆”被抑制。前面讲到棕榈酸引起肿瘤细胞表观遗传改变的基因富集在与神经有关的基因上,那么这一“神经特征”是否会影响到肿瘤基质尤其是其中的神经相关细胞呢?研究人员对基质细胞进行了bulk RNA-seq,发现差异基因富集在与细胞外基质组织、神经生成、神经分布、胶质生成等相关的基因上,节点通路相互作用预测分析揭示与神经映射和施旺细胞(Schwann cell)发育相关的通路有关。于是,研究人员就进行了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发现与肿瘤相关的施旺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祖细胞改变最为明显。空间转录组分析也揭示施旺细胞在喂食棕榈油的小鼠癌症灶中浸润明显,使用胆碱酯酶ABC消化施旺细胞特异性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则能阻止棕榈酸的促转移能力。总之,该研究不仅揭示棕榈油中的棕榈酸可以促进小鼠口腔癌和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通过表观遗传导致这些癌细胞形成“转移记忆”,也提示了长期食用棕榈油或是癌症转移的高危因素。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075-0
  • 食用油专家:氢化油危害被夸大
    氢化油等于杀虫剂滴滴涕的说法让消费者恐慌,生产氢化油企业的反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由台湾南侨集团和康师傅控股公司合资的南侨油脂前台人士不由分说拒绝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要求,另一家日本企业投资的不二制油(张家港)有限公司也保持沉默。不过,在食用油研究人士看来,氢化油的危害此次有点被夸大了。   一位资深食用油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20世纪50年代前后,氢化油在美国大规模使用开来,如果说氢化油真的跟滴滴涕一样,美国人吃的氢化油数量是最多的,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美国人因为吃了氢化油而死亡,现在媒体对氢化油危害的报道言过其实。”   在食用油专家看来,植物奶油这样一个概念并不准确,确切的说法是人造奶油,氢化油只是人造奶油中的一种,氢化油由于经过了高温加工的环节,含有一定比例的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经过科学检测得出结论的并不多。   此前有媒体报道,反式脂肪酸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外,还会干扰必要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兴国告诉记者:“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始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证明了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欧盟随后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结论,但是反式脂肪酸是否导致糖尿病、乳腺癌等疾病目前还没有权威研究证明。”   业内人士介绍,美国作为氢化油技术的发源地,以大豆油、棉籽油作为氢化油的原料,国内企业目前大多使用棕榈油作为氢化油的原料,棕榈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与大豆油相比相对较少,另外植物油的氢化工艺有部分氢化和极度氢化的区别,经过极度氢化的氢化油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很少,一些人造奶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在2%以下,而肉制品、乳制品等天然食物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在3%左右,比人造奶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还要高一些。   王兴国说,植物油经过氢化处理后,可以产生很浓的香味,因此奶茶、咖啡伴侣含有较多的氢化油,全国每年氢化油的产量在10万吨左右,主要由南侨油脂、日本不二制油等5家左右的公司生产,而今年全国食用油的消费量约为2300万吨,氢化油的占比很少 另外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与西方不同,奶茶、咖啡与西方的饮食习惯相对应,除非消费者大量食用西式食品,一般来说反式脂肪酸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不大。王兴国主持的调研显示,我国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占人体能量的百分比仅为1.4%,比日本的1.8%还低,没有摄入过量的危险。   王兴国认为,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应该改变食用油的消费习惯,他说按照每年2300万吨的食用油消费量计算,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天消费50克食用油,而营养学的建议是每天摄入25克,食用油吸收过多会导致肥胖等疾病,中国人应该少吃油,吃好油。
  • 聚焦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 标准或20日前公布
    一则关于“植物奶油”的报道,好似一场速成的化学课,让消费者一夜之间认识了“氢化油”这个名词。   随着“问题”氢化植物油频频被媒体曝光,有关食品安全的话题再度牵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同时,在部分企业人士看来,氢化植物油暗藏食品灾难的说法并不能完全“站得住脚”。有企业人士表示:“反式脂肪酸在天然食品里也存在,只要量控制得好,就没什么健康问题。”   江南大学油脂专家王兴国表示,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正在起草一份关于氢化油的说明文件,将具体就其定义和在国内的生产、使用量进行公布,具体时间在本月20日前。届时,有关氢化油的真相才可能真正呈现在大众面前。   11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国内能够生产氢化油的企业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同时,氢化油即植物奶油的说法也遭到专家质疑。“植物奶油与氢化油不是一个概念,将两者混为一谈是一种误导。”11月10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博导、油脂专家王兴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氢化油只是植物奶油、植脂末中可能的一个成分,不能混为一谈,也有一些不添加氢化油的植物奶油。”   氢化油厂商难觅踪迹   自CCTV2曝光了植物奶油的乱象之后,氢化油“一夜成名”。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氢化油的生产商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你要的氢化油我们没有。”11月10日,上市公司安徽丰原生化的一位油脂销售人员如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从来没生产过。”   “我们没有氢化油。”11月10日,记者咨询了多家从事油脂生产、加工的上市企业,对方均表示不生产该产品。   为何日前报道中“大量存在于各种食品当中”的氢化油却在上游市场难觅踪迹?是企业想避避风头,还是确有其事?湖南金健植物油有限责任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事实上,制造氢化油的成本很高,对生产机器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不生产。”   王兴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中国一年消耗的食品专用油和烹饪油在2300万吨左右,其中90%是用棕榈油做的,氢化油只占很小一部分。”   一位广州地区的油脂企业的技术人员说,“据我所知,国内生产氢化油的企业只有几家。”   聚焦“反式脂肪酸”   为何氢化油又成为媒体眼中的恶魔?有学术界人士认为,将植物奶油与氢化油画上等号是一种误读。真正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元凶,是“反式脂肪酸”。   “植物奶油与氢化油不是一个概念,将两者混为一谈是一种误导。”王兴国表示,“氢化油只是植物奶油、植脂末中的一个成分,不能混为一谈,也有一些不添加氢化油的植物奶油。”   一位上海主要生产植脂奶油企业的人士表示,“植物奶油并不等于氢化油,但是在某些植物奶油的生产中,需要加入氢化油,而氢化油中则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   不过,在部分媒体报道中,认为植物奶油又称为氢化油,两者为一种物质。   王兴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正在起草一份关于氢化油的说明文件,将具体就其特质和在国内的使用量进行公布,具体时间在本月20日前。届时,关于植物奶油、氢化油的争论或将有一个定论。   资料显示,反式脂肪酸才是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元凶”。其最常见存在于速溶咖啡伴侣、奶精之中,还包括如方便面、饼干、酥皮面包、薯片这样的速食品。反式脂肪酸的大量摄入,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还会损害人们的认知功能。此外,人造脂肪还可能诱发肿瘤(乳腺癌等)、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   在11月9日卫生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正组织开展反式脂肪酸风险监测评估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卫生部于昨日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和制(修)订计划的内容及制订程序、标准起草过程要求、公开征求意见要求、标准审查程序、标准批准发布形式及实施后的管理等。根据这一规定,自今年12月1日起,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
  • 调和油调出橄榄油 不法厂家玩花招
    橄榄油在中国消费量快速增长,不法厂家开始玩花招   “不能什么都山寨,一桶油里加一点点橄榄油弄成‘调和橄榄油’,以低廉的价格争抢正规橄榄油市场,这样下去会毁掉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橄榄油行业,最后吃亏的还是广大消费者。”深圳巨万阳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进锋拿着在市场上买到的山寨橄榄油直摇头,“希望消费者能睁大眼睛抵制‘山寨橄榄油’!”   “调和油”调出山寨橄榄油   几乎一夜之间,深圳超市里,冒出了很多品牌的“橄榄调和油”。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一下子搞不清橄榄调和油与橄榄油的区别,受橄榄调和油价格低廉的诱惑,将调和油误认为是橄榄油买回家。   “尽管有橄榄的字样,调和油与橄榄油完全是两码事。”林进锋说,调和油的组成油料由三四种到八九种不等,各品牌调和油对构成油料成分标注得比较详细,却没有一个调和油品牌在标签上标注了各种油料的配方比例。   记者在多家超市采访发现,橄榄调和油与目前市场上的调和油乱相有很大关系。由于调和油没有行业标准,一些企业将多种材料合在一起搞成的调和油只强调一种油的名称。如某种花生浓香调和油的配料中就标注了大豆油、玉米油、菜子油、花生油、芝麻油,只笼统以花生调和油取名,对各种油的比例却忽略不提。一些二三线调和油品牌除了在名字上标注了是哪种调和油外,甚至都没有标注其他油料,也就更不知道各种油所占的比例是多少了。   “现在出现的橄榄调和油,玩的就是调和油在原材料配方上的花招。”林进锋说,由于食用调和油缺乏明确的国家标准,使得市场上流通的调和油具体成分让人无法明晰。高端的橄榄调和油和茶籽调和油里面橄榄油和茶籽油的成分能占到多大比例,消费者完全无法知道。   专家告诉记者,市场上的茶籽油或橄榄油每吨的价格在4万元左右,而棕榈油或者大豆油的价格在每吨6000~8000元。2009年国内消费油脂2300万吨,棕榈油进口800~900万吨,中国菜籽的产量的1200~1400万吨,菜籽油的产量是200~300万吨,大豆每年大约有800万吨用于榨油,产量为150~160万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油类中大多都是标称大豆油或菜籽油,却很少见棕榈油产品,那进口的棕榈油都去了哪里?因为基本上都掺兑做了调和油,是调和油中主要的成分。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餐馆用油基本都是棕榈油,占到70~80%。   富裕人群青睐“液体黄金”   调和油争打“橄榄”牌的背后,与国内富裕人群越来越喜欢食用橄榄油密切相关。随着国人对食用油的重视,橄榄油在中国的消费量快速增长。   据介绍,目前世界橄榄油主产国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主要为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突尼斯、土耳其、叙利亚、摩洛哥,这7个国家橄榄油产量占世界橄榄油总产量的90%。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为世界最大的三大橄榄油生产商和出口商。西班牙橄榄油产量居世界之首,但出口量排在世界第二位,居意大利之后 意大利橄榄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却是最大消费国、最大的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进口国。全世界橄榄油的年产量目前只有250万吨左右,而我国目前的花生油、大豆油等草本植物油年产量已经超过1700万吨。橄榄油因其产量和上佳的营养成分成为世界稀缺资源。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橄榄油品牌有几十个,价格差异却是非常明显的。一位从事橄榄油业务的人士披露,与橄榄调和油市场的混乱相比,橄榄油市场也是有过之而不及。橄榄油国标于2009年10月份开始实施,然而很多消费者还是很容易被误导。橄榄油的等级一共有8个,最高等级的为特级初榨橄榄油,价格相对较高。   制定标准规范橄榄油市场   “将棕榈油里添加一点橄榄油后号称是调和橄榄油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希望加快橄榄油行业标准制定,认真维护橄榄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林进锋说。   中国是调和油的发源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但至今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仍未出台。   对于食用调和油市场目前的乱相,业内人士表示,不公开调和油比例是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行为,鱼龙混杂的贴牌企业、小作坊以次充好、随意勾兑,扰乱了食用调和油市场,最终将伤害食用油行业的整体利益。标准缺失甚至可能带来行业风险,奶粉界的三聚氰胺就是前车之鉴。   相关链接   橄榄油的等级分类   1.特级初榨橄榄油:酸度不超过0.8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是质量最好的橄榄油。用橄榄鲜果在24个小时内压榨出来的纯天然果汁经油水分离制成。其压榨方法采用纯物理低温压榨方法,无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生化指标和感官特性也必须达到相关标准。   2.中级初榨橄榄油:榨取获得的橄榄油酸度不超过2.0,符合规定的食用标准。   3.初榨油橄榄灯油:榨取获得的橄榄油酸度大于2.0,只用于提炼精炼橄榄油。   4.精炼橄榄油:用低级初榨橄榄油提炼的无色无味的橄榄油。酸度不超过0.3。   5.混合橄榄油:精炼橄榄油与初榨橄榄油不同比例的合成油,酸度不超过1.0。   6.粗提油橄榄果渣原油:不能食用,可提炼精炼橄榄果渣油。   7.精炼油橄榄果渣油:用橄榄果渣油原油提炼的酸度不超过0.3果渣油。   8.混合油橄榄果渣油:精炼橄榄果渣油和初榨橄榄油混合油,酸度不超过1.0。
  • “洋早餐”多含反式脂肪酸
    经常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对青少年造成损伤,但一些家长发现,大部分孩子常吃爱吃的食物均含有反式脂肪酸,如奶油蛋糕、奶茶、面包等。   “面包类”早餐引担忧   当得知反式脂肪酸对青少年会产应负面影响时,很多年轻的妈妈着急了。巍巍妈妈说,巍巍早餐多吃面包,有时晚上也吃,“为了省力,早上一杯牛奶,一只白煮蛋,一个面包就成为儿子的早饭了。 ”当得知目前大多数面包可能含反式脂肪酸,特别是她儿子最常吃的起酥面包含反式脂肪酸更高,巍巍妈妈决定尝试给孩子做中式早餐。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不少家庭都选择面包、蛋糕等西点当早餐,为迎合孩子口味,还会配上色拉酱、巧克力酱、炼乳等。但蛋糕、面包、奶酪、饼干、甜甜圈、色拉酱等都是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品,这让不少家长感到焦虑。部分家长表示,计划让孩子从“洋早餐”中走出来,早上喝粥、吃馒头。   奶茶已成重灾区   有些孩子很爱喝奶茶,几乎每天都会光顾街边奶茶铺。昨天,记者走访几家沪上知名的奶茶铺,发现只有一家是用牛奶调配的,其余用的全是奶精,也就是和咖啡伴侣一样都是“植脂末”。据了解,许多商家为了降低成本,选用奶精充当奶粉或牛奶,一般1千克奶精可调配100杯奶茶,专家指出,每天一杯500毫升珍珠奶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已超出正常人体承受极限。   由于使用牛奶调配的奶茶或饮品成本较高,售价要比同类产品高出30%到50%,这类奶茶铺多集中在客流量大的各商圈,而学校附近或社区附近的奶茶铺基本上都是用奶精调配奶茶,所以孩子放学尽量不要在这类地方购买奶茶或其他奶味饮料。   买食品应看清配料表   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通常口感较好。记者调查发现,西式糕点、巧克力派、沙拉酱、咖啡伴侣、蛋挞、炸薯条、炸鸡块、洋葱圈等青少年喜爱吃的食品配料表中均含有植物奶油、精炼植物油等。   那青少年如何知道食品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幸福四平路小学校长俞吉祥表示,购物前,青少年要养成看包装袋上配料表的习惯。反式脂肪酸多藏匿在氢化植物油中,商家对于氢化植物油的命名也不尽相同。当孩子、家长们看到: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固体菜油、氢化棕榈油、精炼棕榈油、植物奶油、人造奶油、雪白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成分要注意,尽量少吃。   俞校长也表示,对于反式脂肪酸,家长也不用过分恐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超过2克。不过,青少年还应该多食用蔬菜和谷物,尽量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 方舟子:反式脂肪酸究竟有多可怕
    食用油的安全问题时不时地会成为舆论的热点。前一阵子国内媒体热炒过地沟油,最近又开始热炒“植物奶油”或“氢化油”,说它们富含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酸,“被专家列入人类食物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并称现在不少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对氢化油封杀、叫停,但在国内仍然可以看到普遍使用氢化油的情形。   果真如此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反式脂肪酸。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很反面,但其实是根据其分子结构命名的,很中性。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脂肪酸的样子像一条长长的链条,是由一个个的碳原子串起来的,碳原子上面还有氢原子与之结合。碳原子的化合价是4价,可以跟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氢则是1价。在链条中间的碳原子,由于已与两个碳原子相连,最多还可以结合两个氢原子。如果链条上每一个碳原子都尽可能多地与氢原子结合,我们就说这种脂肪酸达到了饱和状态,称之为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和某些植物油(包括椰子油、棕榈油和可可油)的脂肪酸属于饱和脂肪酸。   在饱和状态下,链条中的碳原子彼此是以单键相连的。有的脂肪酸的链条中间的两个碳原子彼此是以双键相连的,这时这两个碳原子都分别只与一个氢原子结合,处于不饱和状态,我们把这种脂肪酸叫做不饱和脂肪酸。这两个以双键相连的碳原子,如果它们的氢原子位于同一侧,叫做顺式,这种脂肪酸就叫顺式脂肪酸。如果它们的氢原子分别位于两侧,就叫做反式脂肪酸。顺式脂肪酸的链在双键的地方打了一个弯,性质不稳定。反式脂肪酸则和饱和脂肪酸一样是直链,比较稳定。   在从前,食用的脂肪主要是动物脂肪,例如黄油、奶油、猪油,它们比较稀少、昂贵。植物油倒是便宜,但是供食用的植物油的脂肪酸基本上都是顺式脂肪酸,它们很不稳定,是液体,而且容易变质,这是由于自由基攻击链条中的双键造成的。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威廉诺曼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给植物油中的双键提供氢原子,让它们变饱和,这个过程称为氢化,这样制造出来的油就叫氢化油。如果所有的双键都被氢化、饱和了,顺式脂肪酸就变成了饱和脂肪酸。但是通常只有部分双键被饱和,由于工艺的原因,在氢化的工程中剩下的双键两头的碳原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的氢原子由顺式变成了反式。这样,氢化油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植物油氢化之后,变成了半固体,性质稳定、不容易变质,可以代替动物脂肪使用,而且价格要便宜得多。从德国、英国开始(而不是像国内某些专家说的,是美国人干的“好事”),氢化油很快地被大规模生产,在食品加工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被用来制作糕点、调味品和油炸食品。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已认识到摄入动物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植物油相对来说比较健康。这个时候,使用氢化植物油取代动物脂肪,被认为不仅经济上合算,而且对健康也更有利。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氢化植物油对健康的危害实际上比动物脂肪还要大。这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引起的,它增加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动物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还高。衡量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的一个标志是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有两种,一种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它的含量过高,就会慢慢地在动脉管壁沉积下来,形成粥样小瘤,导致动脉硬化。一种是“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够防止粥样小瘤的形成。饱和脂肪酸能增加“坏”胆固醇的含量,相应地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反式脂肪酸除了能增加“坏”胆固醇的含量,同时还能降低“好”胆固醇的含量,相当于双重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顺式脂肪酸则没有这个问题,有的顺式脂肪酸反而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即使在摄入的量很少时(只占食物热量的1%~3%),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仍然很明显。反式脂肪酸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危害,但还没有确证。反式脂肪酸除了能给人体提供能量之外,没有营养价值,反而有害,那么就应该尽量减少摄入它,越少越好。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酸的量不要超过食物热量的1%,大致相当于不要超过2克,吃一份炸薯条就远远超过这个量了(大约含5~6克反式脂肪酸)。所以如果经常吃快餐、糕点、油炸食品、零食的话,是很难不超过这个限量的。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酸的量是5.8克。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考虑是否用政府的力量来限制、禁止反式脂肪酸的使用。但是目前只有丹麦等个别国家和纽约等个别城市采取了行动。一些厂家被迫或自愿改变配方,推出“不含反式脂肪酸”的产品。但是这类产品往往是用动物脂肪或棕榈油等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来代替氢化植物油,同样对健康有害。“植物奶油”固然不好,天然奶油也最好避免。在反对使用反式脂肪酸的同时,还要提倡使用顺式脂肪酸,才是健康之道。
  • 地沟油上餐桌 是谁在“恶炒”?
    “收潲水的”每月去酒楼掏一次地沟油,交100元至200元,据餐饮业权威人士透露可能被用来“做肥皂”。   “你肯定吃过地沟油。”在这样的口号下,地沟油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不同的是,这次专家给出的数据更为“惊悚”:10%的地沟油又回到了餐桌,地沟油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100倍是什么概念?据百度百科介绍,砒霜可在1小时内令人死亡,致死量为0.1g至0.2g,但也有人服入大量砒霜(3g)而不死。100倍,意味着多数人只要路过使用地沟油的摊点,仅是吸入空气中的油滴微粒,就会立即毙命。   如此夸张的数据是科学还是炒作?通过搜索,网上相关网页已达67万多个,但信源均来自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但事实是:3月19日,何教授召开新闻发布会郑重声明,从没发表过以上两个数字。   然而,这并没影响这两个“惊恐”数字在网上的迅速传播,“大酒楼的厨师长”、“黑心小贩”纷纷发帖自曝“行业内幕”和“产业链”,但这些自称“良心发现”的人却都因种种原因不肯留下真实姓名,也没有回复记者的短信。那么,我们的餐桌上真有那么多地沟油吗?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电冰箱能辨地沟油   “我确实用过地沟油。”特级厨师冯鹏说,他参股的一家中型餐馆(面积约1200平方米)刚刚宣布倒闭,过去一年中,他全权管理着这家餐馆,此前他还在多家大酒楼中担任过总厨、高管。冯鹏向记者解释,“一般情况下,地沟油和普通油无法区分,进货时难免上当。中型餐馆都是到集市上进油,大酒楼会有供货商专门送货,油都是用白塑料桶封装,没有品牌、生产日期、厂家等,油的质量好坏不易判断。”   一般情况下,冯鹏只能通过实践来判断:饭馆菜炒之前一般要先过油,在这道“滑油”工序中,好油可反复使用七八次,而地沟油最多三次就变黏,且有哈喇味儿。另外,室外温度较低时,地沟油会像棕榈油一样凝固,所以常冒充成棕榈油。因此,在冬天,可以据此来判断假油 在夏天,则可通过冰箱来检验。一些媒体认为地沟油有味道,可以闻出来,此外里面含水多,下锅会爆响,冯鹏认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因为水根本掺不进油中,且地沟油也没什么异味。   “我干这行二十多年了,真正遇到地沟油的情况不过几次而已。”作为厨师,冯鹏认为自己接触地沟油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吃下去的也更多,他说:“如果毒性真是砒霜的100倍,我现在还能接受采访吗?”   饭馆用地沟油并不划算   “就算有地沟油,饭馆也是受蒙骗。”冯鹏为记者计算,一个中型酒楼每月用油800斤左右,好油每斤3.7元至4元,便宜油每斤2.7元至3元,在油上打主意,每月省不到千元。此外,使用地沟油并不能节约成本。比如水煮鱼,正常油一般会反复使用,如果是地沟油,下次就用不了,反而不划算。   对于中型酒楼,最主要的开销是员工工资、房租、水电等,餐馆节流的方法很多,减小菜份、提价等,根本不会想到油,因为它所占的开支实在太小了。在冯鹏看来,“我少雇一个人,不比用地沟油划算多了?”   在冯鹏的餐馆,“收潲水的”每月会来掏一次地沟油,交100元至200元,据说被用来“做肥皂”,至于最终去向如何,他也不太清楚。   谁会为省小钱冒大风险   “现在餐饮业压力太大了。”与冯鹏合作开饭馆的王庆对记者说,10年前他就进入餐饮业,那时只要“想办法”,各项税费加起来不超过收入的3%,现在至少要8%,目前经营好的餐馆的利润也仅略高于10%。   “餐饮业利润微薄,也许会产生链式反应,比如厨师工资低,也许会想点其他办法,说不准会用地沟油。”王庆表示。对王庆这一说法,开过餐馆的赵培表示不认同:“餐饮不像其他行业,所有进货老板都必须亲自过问,厨师做不了手脚。”   北京许多饭馆的后厨都是外包的,进货也是厨师来定,这会不会给地沟油打开方便之门?赵培认为不可能。因为北京餐饮业有固定的习俗,东家、伙计都在店内吃饭,每天11点和17点准时开饭,已成定规。一个人用了地沟油,自己还会吃吗?可坐店不吃自己的东西,周围人怎会不知道?即使自己吃的时候用好油,可餐饮业人员流动极快,一家店故意用地沟油,别的店也会很快知道,“谁会为省这点儿钱冒那么大风险呢?”赵培说。   有些问题比地沟油严重得多   两个经不起推敲的数字,在网上却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意味着餐饮业正遭遇着新一轮的“妖魔化”,对此王庆表示已经习惯了。“如今,做餐饮就是弱势群体,随便哪个顾客都可以把你叫过去训斥一顿。”王庆表示,大家有意见,首先说明餐饮业自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此外,中餐在规范性方面不如西餐,也加剧了双方的矛盾,比如一道菜味道、做法究竟该如何,不同人有不同理解,往往因此发生争执,“管理缝隙多,自然矛盾也就多”。   “现在大家说话也比较随便,不再拿坏人名誉当回事了。”王庆认为,炒作地沟油有些无聊。赵培做了十多年的餐饮行业,他表示对地沟油“听说过但从没见过”。   冯鹏认为,地沟油现象虽存在但极少见,恶炒没任何意义,反而会转移注意力。“在餐饮行业中,有些问题比地沟油严重得多。以烤羊肉串为例,很多都掺假了,甚至在某些地区,真用羊肉的反而是‘凤毛麟角’。此外,在一些菜品上,该用通脊的地方改用后臀尖等,虽然不影响健康,但也属于欺骗消费者。”   冯鹏认为,路边摊上也许会用地沟油,但没有证据,不应妄加推断。   警惕炒作背后的非理性   地沟油说法的风行,带有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典型特征,即:信息越多,人们判断力反而下降,反而更容易出现群体性恐慌事件。一方面,这是互联网特性所决定的,在互联网平台上,信息发布成本极低,很容易形成“三人成虎”的效应 另一方面,这些信息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会被不断“加工”,越来越像真的,最后连发布方都无法判断真伪了。   地沟油事件即如此,开始只是专家谈存在这一现象,继而两个数字被加进去了,接着就有人自称是“厨师”、“总管”,开始揭“行业内幕”,后来者为吸引眼球,不断添加“猛料”,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便越来越极端,最终,已没有人再去关心事实真相如何了。   地沟油是小事,但热炒背后呈现出的非理性令人担忧,专家的几句话,两个荒唐的数字,就能让这么多人信以为真,这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 地沟油事件追踪:是科学还是炒作?
    “你肯定吃过地沟油。”在这样的口号下,地沟油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不同的是,这次专家给出的数据更为“惊悚”:10%的地沟油又回到了餐桌,地沟油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100倍是什么概念?据百度百科介绍,砒霜可在1小时内令人死亡,致死量为0.1g至0.2g,但也有人服入大量砒霜(3g)而不死。100倍,意味着多数人只要路过使用地沟油的摊点,仅是吸入空气中的油滴微粒,就会立即毙命。   如此夸张的数据是科学还是炒作?通过搜索,网上相关网页已达67万多个,但信源均来自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但事实是:3月19日,何教授召开新闻发布会郑重声明,从没发表过以上两个数字。   然而,这并没影响这两个“惊恐”数字在网上的迅速传播,“大酒楼的厨师长”、“黑心小贩”纷纷发帖自曝“行业内幕”和“产业链”,但这些自称“良心发现”的人却都因种种原因不肯留下真实姓名,也没有回复记者的短信。那么,我们的餐桌上真有那么多地沟油吗?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电冰箱能辨地沟油   “我确实用过地沟油。”特级厨师冯鹏说,他参股的一家中型餐馆(面积约1200平方米)刚刚宣布倒闭,过去一年中,他全权管理着这家餐馆,此前他还在多家大酒楼中担任过总厨、高管。冯鹏向记者解释,“一般情况下,地沟油和普通油无法区分,进货时难免上当。中型餐馆都是到集市上进油,大酒楼会有供货商专门送货,油都是用白塑料桶封装,没有品牌、生产日期、厂家等,油的质量好坏不易判断。”   一般情况下,冯鹏只能通过实践来判断:饭馆菜炒之前一般要先过油,在这道“滑油”工序中,好油可反复使用七八次,而地沟油最多三次就变黏,且有哈喇味儿。另外,室外温度较低时,地沟油会像棕榈油一样凝固,所以常冒充成棕榈油。因此,在冬天,可以据此来判断假油 在夏天,则可通过冰箱来检验。一些媒体认为地沟油有味道,可以闻出来,此外里面含水多,下锅会爆响,冯鹏认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因为水根本掺不进油中,且地沟油也没什么异味。   “我干这行二十多年了,真正遇到地沟油的情况不过几次而已。”作为厨师,冯鹏认为自己接触地沟油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吃下去的也更多,他说:“如果毒性真是砒霜的100倍,我现在还能接受采访吗?”   饭馆用地沟油并不划算   “就算有地沟油,饭馆也是受蒙骗。”冯鹏为记者计算,一个中型酒楼每月用油800斤左右,好油每斤3.7元至4元,便宜油每斤2.7元至3元,在油上打主意,每月省不到千元。此外,使用地沟油并不能节约成本。比如水煮鱼,正常油一般会反复使用,如果是地沟油,下次就用不了,反而不划算。   对于中型酒楼,最主要的开销是员工工资、房租、水电等,餐馆节流的方法很多,减小菜份、提价等,根本不会想到油,因为它所占的开支实在太小了。在冯鹏看来,“我少雇一个人,不比用地沟油划算多了?”   在冯鹏的餐馆,“收潲水的”每月会来掏一次地沟油,交100元至200元,据说被用来“做肥皂”,至于最终去向如何,他也不太清楚。   谁会为省小钱冒大风险   “现在餐饮业压力太大了。”与冯鹏合作开饭馆的王庆对记者说,10年前他就进入餐饮业,那时只要“想办法”,各项税费加起来不超过收入的3%,现在至少要8%,目前经营好的餐馆的利润也仅略高于10%。   “餐饮业利润微薄,也许会产生链式反应,比如厨师工资低,也许会想点其他办法,说不准会用地沟油。”王庆表示。对王庆这一说法,开过餐馆的赵培表示不认同:“餐饮不像其他行业,所有进货老板都必须亲自过问,厨师做不了手脚。”   北京许多饭馆的后厨都是外包的,进货也是厨师来定,这会不会给地沟油打开方便之门?赵培认为不可能。因为北京餐饮业有固定的习俗,东家、伙计都在店内吃饭,每天11点和17点准时开饭,已成定规。一个人用了地沟油,自己还会吃吗?可坐店不吃自己的东西,周围人怎会不知道?即使自己吃的时候用好油,可餐饮业人员流动极快,一家店故意用地沟油,别的店也会很快知道,“谁会为省这点儿钱冒那么大风险呢?”赵培说。   有些问题比地沟油严重得多   两个经不起推敲的数字,在网上却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意味着餐饮业正遭遇着新一轮的“妖魔化”,对此王庆表示已经习惯了。“如今,做餐饮就是弱势群体,随便哪个顾客都可以把你叫过去训斥一顿。”王庆表示,大家有意见,首先说明餐饮业自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此外,中餐在规范性方面不如西餐,也加剧了双方的矛盾,比如一道菜味道、做法究竟该如何,不同人有不同理解,往往因此发生争执,“管理缝隙多,自然矛盾也就多”。   “现在大家说话也比较随便,不再拿坏人名誉当回事了。”王庆认为,炒作地沟油有些无聊。赵培做了十多年的餐饮行业,他表示对地沟油“听说过但从没见过”。   冯鹏认为,地沟油现象虽存在但极少见,恶炒没任何意义,反而会转移注意力。“在餐饮行业中,有些问题比地沟油严重得多。以烤羊肉串为例,很多都掺假了,甚至在某些地区,真用羊肉的反而是‘凤毛麟角’。此外,在一些菜品上,该用通脊的地方改用后臀尖等,虽然不影响健康,但也属于欺骗消费者。”   冯鹏认为,路边摊上也许会用地沟油,但没有证据,不应妄加推断。   警惕炒作背后的非理性   地沟油说法的风行,带有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典型特征,即:信息越多,人们判断力反而下降,反而更容易出现群体性恐慌事件。一方面,这是互联网特性所决定的,在互联网平台上,信息发布成本极低,很容易形成“三人成虎”的效应 另一方面,这些信息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会被不断“加工”,越来越像真的,最后连发布方都无法判断真伪了。   地沟油事件即如此,开始只是专家谈存在这一现象,继而两个数字被加进去了,接着就有人自称是“厨师”、“总管”,开始揭“行业内幕”,后来者为吸引眼球,不断添加“猛料”,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便越来越极端,最终,已没有人再去关心事实真相如何了。   地沟油是小事,但热炒背后呈现出的非理性令人担忧,专家的几句话,两个荒唐的数字,就能让这么多人信以为真,这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 徐福记产品添抗氧化剂 厂家回应:未添加
    广州多家超市有售,部分超市已主动下架,徐福记坚称产品质量安全,不会下架召回。   新年将近,正当快要迈入糖果消费最旺季的时候,国内知名糖果生产巨头徐福记却陷入了违规添加抗氧化剂的指控。记者昨日获悉,深圳福田区法院日前审结了一起案件,认定徐福记芒果酥、芝麻香酥沙琪玛含有国家规定不得在糕点或糖果类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剂,该行为已经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必须作出赔偿。   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多家超市发现,徐福记芒果酥、芝麻香酥沙琪玛的外包装上就已明确标出,含有国家禁止在糕点或糖果中添加的特丁基对苯二酚(简称“TBHQ”)和二丁基羟基甲苯(简称“BHT”)。   对此,徐福记方面昨日向本报发来声明,称公司涉案产品合法生产,并未违法添加抗氧化剂,这些抗氧化剂都是由原料中的花生酱和棕榈油带入的,坚称公司的产品质量安全,也不会下架和召回。不过,记者获悉,在广深两地拥有多家分店的某大型连锁超市,目前已将这三款涉案徐福记产品先行下架。   法院认定   徐福记违反食品安全法须赔偿   记者昨日从判决文书中了解到,今年8月28日,广东一消费者在深圳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购买了三款徐福记食品,其中一款是芒果酥,生产日期为2012年7月18日 另一款是芝麻香酥沙琪玛,净含量为35克,生产日期为2012年7月22日 还有一款落花生酥心糖,生产日期为2012年1月12日。   该消费者称,其在购买食品后才发现,徐福记的上述食品存在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问题在徐福记的上述食品产品标签中,标注含有食品添加剂TBHQ、BHT。而根据国家标准GB2760相关规定,特丁基对苯二酚(简称“TBHQ”)和二丁基羟基甲苯(简称“BHT”)两种食品添加剂不能添加到糕点或糖果类食品中,“TBHQ和BHT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按照卫生部卫政申复[2012]2139号《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上述二种食品添加剂不能添加在糕点或糖果类食品里。”随后,该消费者将徐福记告上了法庭,诉指徐福记生产不合格食品。11月5日,深圳福田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记者昨天从深圳福田法院的判决书看到,法院最终认定,徐福记将原料带入的食品添加剂在标签上标注与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不符,徐福记在涉案产品标签上标注添加了TBHQ、BHT与事实不符,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必须对消费者作出相应赔偿。   徐福记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公司并不认为产品有问题,所以这几款涉案产品仍然在广州各大超市正常销售。新快报记者昨日走访了广州华润万家、好又多和百佳等多家大型超市,发现好又多超市有售散装及包装徐福记芒果酥、散装徐福记落花生酥心糖,芝麻香酥沙琪玛虽在好又多已缺货,但在广州其他大型超市里多发现有售。   记者还发现,某一在广深地区拥有多家分店的全国连锁性超市内,已没有徐福记芒果酥、徐福记芝麻香酥沙琪玛和徐福记落花生酥心糖销售。在此类商品的货架旁的促销人员告诉记者,这三款产品最近在该超市所有分店内都已下架,没有具体说下架原因,什么时候上架也还没有通知。   记者查看超市内正在热卖的徐福记芒果酥、散装徐福记落花生酥心糖等,发现正如早前消费者起诉时所指出,在产品包装背面的配料表上,均写明含有特丁基对苯二酚(即“TBHQ”)或二丁基羟基甲苯(即“BHT”),或两种抗氧化剂兼有。从外包装看来,确实难以分辨究竟是企业主动添加TBHQ、BHT,还是由食品原料带入。   业内人士   含抗氧化剂是因使用廉价原料   “就算徐福记此次涉案的三款产品的TBHQ和BHT是由原料带入,而非公司主动添加,也不代表徐福记公司对此就完全没有责任。这类事件的性质,不正与此前牛奶中发现三聚氰胺、最近白酒中发现含有塑化剂一样吗?即使企业没有违规添加,也不代表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没有问题,企业的责任在于保证产品最终到终端、到消费者手上没有问题,而不仅仅在于生产的某一个环节没有问题。”某知名烘焙行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该人士还向记者透露,徐福记辩称由于使用原料的问题,一般含花生的糖果和糕点里都会有TB-HQ和BHT,行业都是这种情况,但事实并非如此。徐福记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由于花生糖中使用的花生原料是花生酱,而花生在熟制过程中(此处指将花生磨成酱)必须要添加TB-HQ,不然很容易被氧化没办法保存 另外,糖果及糕点中多数使用棕榈油,为防止棕榈油氧化也一定会添加TBHQ,这些都是原料供应商难以避免的,添加也是合乎国家法规的。   对于这一说法,业内人士驳斥称,在制作糖果和糕点时,完全可以使用不含TBHQ和BHT的原料,并非像徐福记所说的那样,必须使用含有TBHQ和BHT的花生酱和棕榈油。“像花生这种坚果类原料的确容易被氧化起哈喇子味,但可以提高食品中糖的含量或使用花生碎等来替代使用抗氧化剂 至于糖果或糕点中使用的棕榈油,完全可以用其他所有食用油来替代。只不过,棕榈油是所有食用油中价格最低的一种,有时价格甚至还没到豆油的一半,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可能还是更趋向于使用棕榈油。”业内人士表示,棕榈油是所有食用油中品质最差的,因为它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是最高的,比猪油(43%)的还高。   公司回应   不会下架召回 并将依法上诉   不过,对于法院这样的判决,徐福记显然不服。昨日,徐福记公司给本报发来了一份声明,声称公司绝无违法添加抗氧化剂。在声明中,徐福记表示,此次法院判决还只是一审判决,由于一审判决目前并未生效,所以不能因此认定徐福记违法添加食品抗氧化剂。   徐福记同时还发来一份说明公函,声称酥心糖、沙琪玛和包馅酥产品中的食品添加剂(TBHQ、BHT)均由原料带入,这些均符合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3.4带入原则”。徐福记在声明中也强调,判决书中,法院和消费者均认可,涉案的食品抗氧化剂可以由原料带入食品。   徐福记公司新闻发言人在接受新快报记者的采访时也再度强调,公司的产品是合格合法的,因此绝对不会下架和召回。“一审并不是终判,我们是食品生产厂家,是受食品质监局监管的,不是法院监管的,不会因为一审结果就下架产品,并且公司还将依法提起上诉。”   徐福记回应风波:原料带入 未直接添加   著名台企徐福记副总裁胡嘉逊13日在广东东莞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由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判决徐福记三款产品涉嫌违法添加抗氧化剂事件引起的社会各界议论。   胡嘉逊表示,根据相关检验部门的检测结果,徐福记产品并不存在违法添加抗氧化剂的情况,对于产品添加抗氧化剂标识产生的争议,徐福记将在接下来产品说明中做出修改。   今年8月,广东一消费者在深圳家乐福购买了徐福记芒果酥、芝麻香酥沙琪玛、落花生酥心糖产品时发现其食品标签中,标注含有食品添加剂TBHQ、BHT,这两种抗氧化剂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不能添加到糕点或糖果类食品中,从而向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进行起诉。本次事件主要涉及两个争议,一个是徐福记的产品是否涉嫌违法添加抗氧化剂,另一个是产品外包装关于抗氧化剂的标签是否违反相关标识规定。   胡嘉逊表示,经过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东莞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徐福记这几类产品质量和标签的检测结果都是合格的。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抽检相关沙琪玛产品,经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检验,TBHQ、标签等检验项目结果评价也为合格。根据广东省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具的正式文件,徐福记这几类产品配料表中的抗氧化剂都是由原料带入,并不是直接在产品中添加,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不存在涉嫌违法添加食品抗氧化剂的问题。   尽管徐福记称这些抗氧化剂是由原料带入,但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予采信,一审判决认定徐福记上述产品含有抗氧化剂,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   据胡嘉逊介绍,判决书中法院和消费者也认可涉案食品抗氧化剂可以由原料带入,目前双方主要对于标识是否正确存在争议。根据相关规定,富含油脂类产品由原料带入到抗氧化剂不超过25%的不需要标识,但徐福记为了消费者知情权在产品配料表上对这些抗氧化剂进行了标示,被认为是违背了相关规定。为了避免这个争议,徐福记将修改产品说明,将抗氧化剂标识改标在带入的原料后面。   该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徐福记这几类产品安全的担忧,一些超市出现将徐福记这几类产品下架的情况。对此,胡嘉逊表示,目前一审判决并未生效,徐福记将依法提起上诉。徐福记对于因此产生担忧的消费者,只要提供购买发票都给予退货。目前还没有出现有消费者要求退货的情况。
  • 当煤制油混入食用油,掺假成分如何鉴定?RADIAN ASAP给您支招!
    近日,媒体曝光的“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油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煤制油含有重金属和苯等化工原料,其残留物混入植物油后,如长期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食用油的安全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今天,小编就分享一种快速鉴别食用油是否掺假的方法。大多数技术都需要经过复杂的样品前处理以及漫长的分析时间,而利用原位电离(AIMS)技术直接分析样品,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RADIAN ASAP直接分析型质谱检测器,具有 “简单的样品制备”、“快速”、“直接分析固体或液体”等优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RADIAN ASAP如何实现快速分辨掺假食用油。 食用油掺假分析 本研究使用两种常见的掺假物 - 棕榈油和猪油(比乳脂便宜,且外观相似)制备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组。使用纯样品(乳脂、棕榈油和猪油)优化分析条件。制备含1%、2.5%和5%掺假物的乳脂混合物进行评估。 图1.实验流程。 使用Live ID软件对原始质谱数据进行自动TIC归一化和均值中心化处理,采用了5类样品进行PCA分析,包括纯黄油、纯掺假物和3种不同掺假比例的混合物。从实验结果可看出,其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明显。质谱数据不仅可以检出乳脂掺假,甚至还能识别出具体的掺假物。此外,还在DAG和MAG数据中观察到动物源掺假物与植物源掺假物之间的主要差异。 图2.包含样品制备、ASAP-MS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建模步骤的工作流程图示。 图3.(a)在黄油中掺入不同浓度猪油得到的全扫描谱图叠加图;(b)m/z 859的质量色谱图峰面积与掺假比例(%)之间的关系。 图4.2种掺假情形的PCA得分图和Loadings plot。 本研究证明了RADIAN ASAP作为一种新型快速原位电离技术,可实现乳脂掺假分析的快速鉴别。 拓展应用 RADIAN ASAP让食品掺假行为无处遁形 除了鉴别食用油掺假,我们再来看一个食品掺假的案例 — 使用RADIAN ASAP鉴别干橄榄叶冒充牛至的研究。牛至是一种草本植物,除了可入药外,还可用于西餐佐料及花茶中,优质的干牛至叶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西方,常出现将一定量的干橄榄叶混入牛至的掺假行为。 实验流程同上述食用油掺假研究。首先,对批量的橄榄叶和牛至进行检测,使用Live ID 分别对检测到的牛至和橄榄叶数据建立模型库。然后,即可使用建立好的牛至和橄榄叶模型库快速对掺假样品进行鉴别。本案例中,即使只掺假10%橄榄叶的牛至,也可被成功快速鉴别出来! 图5.使用Live ID分别对检测到的牛至和橄榄叶建立模型库。 图6.使用建立好的牛至和橄榄叶模型库快速对掺假样品进行鉴定。 图7.得到的实验结果。 食用油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沃特世始终致力于提供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创新方案,共同构筑食用油质量安全防线,守护餐桌上的安全。 相关阅读 厉害了,不仅能分辨酒香,还能分辨真假茅台酒! △点击阅读 买口红看他,鉴别口红还是找它! △点击阅读
  • 戴安双三元液相色谱在“塑化剂”检测中的应用
    &ldquo 塑化剂&rdquo 产品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称为&ldquo 邻苯二甲酸酯&rdquo 类的化合物。DEHP系&ldquo 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rdquo 的英文缩写,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从而增加延展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 &ldquo 起云剂&rdquo 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不肖业者遂以低廉却有毒性的DEHP代替棕榈油配制的有毒&ldquo 起云剂&rdquo ,以达到类似的增稠效果。但是,业内人士指出,DEHP作为&ldquo 塑化剂&rdquo 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ldquo 塑化剂&rdquo 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能够造成动物体内内分泌失调,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在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香港浸会大学用白老鼠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曾经服食&ldquo 塑化剂&rdquo 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质中DEHP的含量不得高于8 &mu g/L。目前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液相色谱法,如GB/T 22048-2008《玩具及儿童用品聚氯乙烯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GB/T 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等。 食品及环境水样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较低,传统的样品处理操作繁琐,有机溶剂消耗大,不利于高通量分析。 戴安公司利用独具特色的双三元液相色谱系统,采用IonPac® NG1 Guard (10 &mu m,4.0 mm× 35 mm)富集柱对15mL样品进行在线富集,富集的样品可直接切换到分析系统,免去了复杂耗时的手工或半自动样品前处理过程,40 ℃条件下在Acclaim® 120 C18 (5 &mu m,4.6 mm× 150 mm) 分析柱上分离,在0.5 &mu g/L~ 50 &mu g/L浓度范围内,四种邻苯二甲酸酯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 0.9991,检测限(按S/N = 3)DMP为0.1 &mu g/L,DEP为0.25 &mu g/L,DBP为0.10 &mu g/L,DEHP为0.25 &mu g/L。(详见附件)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联系戴安公司市场部。 戴安公司塑化剂类物质解决方案:http://www.dionex.com.cn/file/suhuaji.pdf
  • “起云剂、塑化剂”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默克密理博实验室纯水市场部 在台湾&ldquo 毒饮料&rdquo 事件中,起云剂、塑化剂,是人们听到最多的两个词。台湾媒体口中的起云剂,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乳化剂。食品乳化剂是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乳浊液的合法食品添加剂。起云剂的主要成分为精制棕榈油,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些食品添加剂厂家在起云剂中非法使用塑料工业中的添加剂&mdash &mdash 塑化剂来取代部分棕榈油。 工业塑化剂的种类有很多,目前有害的主要有邻苯二甲酸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等六种。其中,DEHP在欧盟相关法规里面归类为&ldquo 有毒物质&rdquo ,这次在台湾被查出的主要就是DEHP。这些&ldquo 邻苯二甲酸酯类&rdquo 属于内分泌干扰物,它们普遍应用于儿童玩具、食品包装、乙烯地板、壁纸、清洁剂、喷雾剂、洗发水和沐浴液等产品中。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ers,EDs)是一类具有与生物调节激素相似结构和功能的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它可能干扰生物体内分泌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行为及生殖。研究表明,1938年到1990年间全球男性精子数量、质量以每年0.8%的速度下降是由EDs导致的。此类物质也大大提高了男性前列腺癌和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此外,许多野生生物的生殖障碍、机体畸形也与此相关(见下图)。 目前,欧洲、美国、日本和国际经合组织等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从事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研究。这些研究都需要使用无EDs的水。 &ldquo 起云剂、塑化剂&ldquo 事件默克密理博检测用水解决方案 EDS-Pak是由Merck Millipore针对环境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终端过滤器,主要由活性炭组成,可用于去除内分泌干扰物EDs类特定有机物。产水可用于EDS研究实验中的空白及试剂配制等。该过滤器可安装于Merck Millipore超纯水系统的出水口,如Milli-Q Integral、Milli-Q Advantage、Milli-Q Direct、Milli-Q Reference、Synergy和Simplicity等,可生产至少300L的无EDs超纯水。每个EDS-Pak都附带质保证书。 EDs-Pak及其技术指标 产品更多详情 请访问默克密理博 EDS-Pak终端过滤器 转载于 默克密理博中国博客
  • 用凝点鉴别地沟油 中学生发明引争议
    只要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就能快速辨别地沟油?昨天,一则"地沟油生生把孩子逼成了发明家"的微博在网上传开,中学生发明的简易地沟油辨识法是否有效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民间科普界颇有威望的科学松鼠会也通过果壳网对此进行了探讨。   ■简易鉴别地沟油   中学生获银奖   这则微博称,上海向明中学高二学生林立旖发明出简易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地沟油因反复使用,其中动物油含量高,相比植物油,其黏度、冰点不同。橄榄油一般零下10多摄氏度才凝结,普通植物油也要零摄氏度才能凝结,但动物油,尤其是地沟油,只需7-8摄氏度即可凝结。因此,将自家购买的食用油放进温度8摄氏度左右的冰箱,如凝结,即为地沟油。微博所传内容并非空穴来风,在近日落幕的第五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中,林立旖因发明出简单的物理方法来鉴别地沟油而获得银奖。她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设计不同结构组合,采用物理方法快速降温,使地沟油分层并原形毕露。   ■网友质疑   用凝点识别是"胡说"   对于这个简单的识别方法,有的专家表示赞同,认为地沟油是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混合物,利用动物油和植物油黏度、冰点的不同,采用物理方法快速降温,就能使地沟油原形毕露。但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网友"帕格尼尼的左手"表示:"这个纯属胡说。棕榈油、花生油的凝点都应该在零摄氏度以上,更不要说各种食用调和油了。油的凝固点和所含杂质多少也有关系,一级、二级油肯定不一样。另外,现在市场上有降低油凝固点的化学药剂(抗结剂),要加了这东西,就更难区分了。"   ■科学松鼠会发文   认为效果有限   对此,在民间科普界颇有威望的科学松鼠会也通过果壳网进行了探讨。果壳网编辑"云无心"在果壳网"谣言粉碎机"主题站上发表了"凝固点鉴别地沟油是否靠谱"的文章。文章称,从科学原理的角度来说,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对的,地沟油和正常食用油在物理性质方面有许多差异,凝固点是其中之一,许多地沟油确实含有大量动物油,导致在8摄氏度甚至更高的温度下凝固,这样的油是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检测的。但是,由于不同食用油的凝固点不同,一些凝固点较高的植物油如棕榈油或椰子油,以及含有此类植物油的调和油,很可能会因此而被误判为地沟油。同时,不同的地沟油因为里面饱和脂肪含量的比例不同,其凝固点也不尽相同,一些凝固点较低的地沟油,如反复用于炸薯片或油条的"废油",则可能因此而被当做"正常油".因此,这种简易鉴别法既可能"冤枉"好油,也可能"放过"坏油。   回应   北京发明协会:"地沟油的鉴别"是种装置   本报讯(记者 樊宏伟)"上海向明中学高二学生林立旖用物理方法鉴别地沟油,获第五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银奖"的消息日前经媒体报道后,在网上引发了极大争议,不少网友纷纷指出,根据该报道的描述并不能鉴别地沟油。对此,北京发明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林立旖获奖的项目其实是一种装置,而不是一种方法,网友质疑其实是一种误读。   "实际上是把这个发明的一些原理性的东西,写成了一种鉴别方法。"作为发明创新大赛的主办方,北京发明协会的工作人员在看过有关媒体的报道后表示,林立旖的获奖发明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半导体制冷片,设计了五种结构组合,研制出用于鉴别地沟油的装置",但实际上仅仅是林立旖提交给发明大赛的申报材料就有12页之多,里面图文并茂地详尽阐述了这一发明的具体科学原理,并不是"地沟油,7-8摄氏度即凝结"这么简单。   "大赛的获奖项目实际上都经过了严格的评审程序和网上公示环节。"北京发明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发明提交到发明大赛首先要经过评委会的初赛,就本届大赛而言就是从1027个项目中选出627个 随后这627个项目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网上公示 没有异议的项目随后进入复赛,由按照领域划分的专家组来进行评审,选出110项进入决赛项目,最终结合网络投票评出特、金、银、铜奖。   为了进一步了解"地沟油的鉴别"发明的具体情况,记者昨日还按照发明协会提供的电话号码多次联系林立旖,但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暂时无法接通"."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找林立旖,她还没有来领奖呢。"北京发明协会的工作人员称。   鉴别装置公示时的描述  本实验为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利用其在通入直流电后会一侧变热,另一侧变冷的方法对被测油进行制冷。   发明举例:一种利用强风冷却鉴别地沟油的装置,在鉴别时,只需将被测油倒入冷却杯,冷却杯通过冷却片将热传导给散热片,鼓风机通过通风孔将强风吹向散热片,从而对冷却杯内的被测油进行吸热降温,若被测油为地沟油,那么被降温后的地沟油因其内大部分为动物油而凝固成膏状。   新闻链接:地沟油鉴别术首进发明创新大赛并获银奖
  • 食用调和油配方不明,盼“国标”出台
    市场上的调和油配料表只标成分而无具体占比  今年以来,食用调和油涨价一波接着一波来袭,油脂企业将原因归于成本上升,但消费者却始终不知道究竟是哪种油料的成本涨了,又涨了多少。23日,中储粮率先公布了自己食用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炮轰”行业存在的不透明现象,呼吁食用调和油标准早日出台。   “市场上大部分的调和油都是打着好油脂的幌子,实际却掺杂了低价油脂。”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说。   王庆荣指出,目前食用调和油最大的问题就是成分配方不透明,老百姓缺乏知情权。很多企业所谓的调和油,只是一个概念,添加了很少量的良好品种,就可以叫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或叫茶籽调和油,而实质上其中却掺杂了大量的低价棕榈油和棉籽油。而因为所谓的配方“保密”,消费者并不知调和油的具体成分。   “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一倍。”王庆荣说道。   在大曝行业“潜规则”的同时,中储粮还首次公布了自己的调和油配方,将其新上市的金鼎调和油的8种成分比例全部公开。“以后我们会将自己所有油脂产品的比例对外公开,让消费者一起监督。”中储粮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比中储粮调和油的比例,消费者就可以大致核算出每升调和油的成本,进而判断该产品是否存在“暴利”和企业涨价是不是合理。   此次中储粮公布食用调和油配方,再次引起了业界对出台“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的讨论。   “食用调和油究竟是以占比三分之一还是二分之一的油料来命名,迄今没有定论,这正是调和油国标长期未能出台的原因。”粮油学会会长王瑞元介绍,虽然我国于2004年出台实施了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但调和油标准长期缺位。因而出现了食用调和油市场,存在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的现象。   王瑞元表示,此次中储粮自曝食用调和油成分虽然“开了个好头”,但这种方法并不能解决行业现有的问题。他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快食用调和油国标的制定进度,真正消灭食用调和油行业中的“潜规则”。
  • 无硫催化剂助力烃基生物柴油绿色生产
    烃基生物柴油(又称绿色柴油)是由废弃油脂等加氢脱氧而来的烃类物质,是绿色清洁燃料。工业上,实现废弃油脂加氢脱氧的催化剂主要是过渡金属硫化物。然而,硫元素易于流失,需要在催化反应中补充含硫化合物以维持催化剂活性,这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而稳定的无硫催化剂对绿色柴油的规模化推广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受限于无硫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差和催化效率低等原因,在工业应用中尚无能够替代金属硫化物的催化剂。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多孔催化材料研究组开发出全新的受阻型路易斯酸碱对(FLPs)催化剂。FLPs催化剂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条件下可以实现油脂向绿色柴油的高效催化转化,连续运行500 h以上无活性损失。该催化体系可拓展至餐厨废油、大豆油、棕榈油、动物油脂等原料,完全转化为绿色柴油的运行空速为6.0 h-1,高于商业催化体系的0.5~3.0 h-1,展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此外,面向实际工业应用,该研究进行了催化剂的批量制备及成型,并验证了成型催化剂在1000 h连续流反应中仍然具有优异的活性和稳定性。FLPs催化剂在催化活性、稳定性、成本、环保属性等方面具有优势,有望为绿色柴油产业提供更绿色、更高效的工艺方案。FLPs催化剂连续流催化大豆油脱氧制备绿色柴油
  • 台涉污饮品近500项 幼儿感冒糖浆又传含塑化剂
    据新华社电 台湾因塑化剂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风波持续蔓延。截至29日中午的调查数字显示,全台可能受污染产品已近500项,甚至连幼儿使用的感冒糖浆都传出含塑化剂,让许多民众特别是家长们提心吊胆。   台20余公立医院接受咨询   起云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食品添加物,可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看起来更均匀,还可改善食品口感,它一般由棕榈油(9330,18.00,0.19%)、乳化剂等多种物质添加混合制成,但岛内一些不法厂商为节约成本,将其中的棕榈油换成了塑化剂,而这会危害人体生殖系统甚至可能致癌。   这起事件于近日曝光后,随着调查的展开,涉及的食品、饮料、保健食品甚至药品越来越多,在台湾社会引发不小的恐慌。连日来,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成为塑化剂的受害者,纷纷前往医院求医问诊。   为此,岛内卫生主管部门已紧急要求20多家公立医院加开健康门诊接受民众咨询。   官方不再接受推脱理由   为加快处理这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岛内有关机构将从5月31日零时起展开“扫荡”。   届时,使用起云剂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等5大类食品,都须提供检验安全证明,否则一律下架回收,违者将受重罚。官方也将不再接受诸如“下游厂商也是受害者”、“不知者无罪”等推脱理由。   据岛内媒体报道,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要求相关机构全力清查所有产品,并呼吁消费者勿掉以轻心但也不要过度恐慌。   相关损失恐高达千亿元新台币   台湾一些食品检验机构已开始就塑化剂项目免费接受民众送检。据了解,台北市29日就已接到数百件民众送检案例。   有分析称,这起事件势必重创台湾食品业,相关损失恐高达千亿元新台币,特别是健康食品及饮料业的损失将最为惨重。
  • 多方博弈致食用调和油国标难产
    花生油调和油、橄榄油调和油,面对纷繁复杂的食用油品种,一些消费者为均衡营养而选择调和油,但你知道这些调和油的成分占比多少吗?日前,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京公布其食用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披露目前市场上食用调和油随意勾兑、冠名混乱的行业潜规则,一时间踢爆食用调和油行业乱象。为何2004年前就酝酿的调和油标准,至今为何迟迟未能出台?   现象:地沟油勾兑食用调和油   日前,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推出其首款食用调和油,率先公布其食用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称目前市场上食用调和油随意勾兑、冠名混乱现象普遍存在,呼吁尽早出台相关国家标准。一时间关于食用油调和油的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也在会上表示,市场上的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其中橄榄油和花生油的占比还不到1%或者更低,厂家加入大量廉价的棕榈油、地沟油等,并以高品质油冠名,市场售价不菲。调和油成分配比不透明,企业随意命名,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甚至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调查:品牌调和油未标配方比   昨日,记者走访我市一些市场发现,尽管多个品牌调和油都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和最看重的油品,也会标注产品配料,但所有品牌的调和油均未标出其油料的配方比,不同品牌的售价在67元到169元不等。记者在大坪某超市发现一款售价169元的橄榄油调和油,尽管在名称上突出了非转基因,也标注产品的配料,但是看不到该调和油所含的具体的成分和比例。   随后记者致电一些生产调和油的使用油企业寻求答复,不过对方均对记者表示,配比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吴晓静表示,从营养学的角度讲,食用油里面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时对人体最有益。橄榄油、芝麻油、深海鱼油等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其比例不得少于整个油的三分之一。“比如橄榄油调和油,橄榄的成分必须占三分之一以上才能称为橄榄油。”吴晓静说,如果橄榄油其中的成分没有达到一定标准,其营养成分大打折扣,难以实现商家所称的营养均衡。   质疑:调和油国标为何8年难产   2011年我国调和油市场消费量已占小包装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终端市场上存在的调和油品种不下二十余种。在2004年10月,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尽管8种食用油新国标实施多年,但唯有调和油标准至今缺位。   为何调和油国标8年难产?   王瑞元说,食用调和油究竟是以占比三分之一还是50%的油料比例来命名,迄今未有定论,由于业界对调和油概念如何界定分歧较大,导致调和油国标长期未能出台。   律师:国家无标准企业难规范   宣称是调和油但未标出其成分占比,是否涉嫌欺诈消费者?对此重庆康实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建明告诉商报记者,如果国家食用油标准中有规定食用油生产企业必须标注,而企业未标注便涉嫌欺诈消费者。“但据我了解,调和油并没有国家标准,企业即便不标注成分占比,并不涉嫌欺诈消费者。”他表示,国家标准的缺失让调和油的生产和监管都出现了问题,企业难规范。“如果声称是多种原料的调和油,但经检测只有一种原料油脂成分,那就涉嫌欺诈消费者。”   重庆市粮油行业协会油脂分会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表示,调和油一直没有标准约束,造成调和油的乱象丛生。例如当前100元的纯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一倍。在利益诱惑下,一些企业可能会对调和油中各原料的比例进行调节,从而出现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种现象在散装油中尤为明显。一些商家甚至可能把地沟油放到食用调和油里面去,由于目前没有调和油国际和有效的检测方法,就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企业违规,也就难以进行处罚和整治行业乱象。
  • “厨唛”“好厨帮”等品牌食用油抽查不合格
    东莞工商局近日通报2010年第一季度食用油商品质量监测情况,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棕榈油等则存在一定质量问题,13批次不合格商品被曝光。   2010年第一季度,东莞工商局对市流通领域食用油商品质量进行了质量监测抽查,共抽查食用油100批次。经检验,合格78批次,总合格率为78%,剔除纯标签不合格9批次,内在质量合格率为87%。其中,调和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猪油的质量较好,内在质量合格率达到100%。花生油合格率为81.25,有3个批次不合格,主要是标签、折光指数、相对密度、脂肪酸组成项目不合格。大豆油合格率为71.43%,有4个批次不合格,主要是标签、折光指数(n40),碘值(I),脂肪酸组成不合格。菜籽油合格率为40.0%,6批次不合格,主要是脂肪酸组成、色泽项目不合格。棕榈油合格率为50.0%,有3批次不合格,主要是熔点、酸值、色泽项目不合格。   据了解,折光指数、相对密度、脂肪酸组成都是食用油的重要特征指标,单一油品中这几个项目的标准植是固定的。脂肪酸组成不合格,说明产品里面有可能掺杂了不同的油品。标称东莞市中兴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好厨帮” 压榨一级花生油(1.8升/瓶 2009-12-04)食品标签、相对密度、折光指数(n40) 、脂肪酸组成等项目不合格。溶点是棕榈油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熔点越低等级越高,不同熔点的棕榈油价格相差也较大,标称东莞市仁信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厨唛”烹调油(食用棕榈油)(22L/箱 2009-11-14)该项目不合格。 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0年第一季度食用油商品质量监测 不合格商品名单 样品名称 标称商标 规格型号 生产日期 或批号 标称生产(供货)单位名称 经销单位名称 不合格项目 项目 单位 标准要求 检验结果 压榨花生油 豪福 4.5L/瓶 2009-01-06 广州市森缘食用油有限公司 东莞市常平蔡发副食店 食品标签 —— GB7718和GB1534 配料清单错误,无质量等级 相对密度 d2020 0.914~0.917 0.9203 碘值(I) g/100g 86~107 122 折光指数 n40 1.460-1.465 1.4662 脂肪酸组成 % (C14:0) Nd~0.1 0.2 (C18:1) 35.0~67.0 26.2 (c18:2) 13.0~43.0 43.9 (c18:3) ND~0.3 5.0 (C20:1) 0.7~1.7 0.2 (C22:0) 1.5~4.5 5.4 (C24:0) 0.5~2.5 ND 四川菜籽油 康益牌 900毫升 2009-11-29 东莞市康益食品有限公司 东莞市常平佳佳乐百货时装商场 食品标签 —— GB7718和GB1536 产品标准号错误 色泽 —— ≤ 黄35 红7.0 黄37.0 红9.0 相对密度 d2020 0.910~0.920 0.9205 碘值(I) g/100g 94~120 126 脂肪酸组成 % (C16:0) 2.5~7.0 11.3 (C18:0) 0.8~3.0 4.4 (C18:2) 15.0~30.0 49.9 压榨纯菜籽油 莱花牌 1.8L/瓶 2009-10-16 四川省德阳市盛业贸易有限公司盛业食用油厂 东莞市光大经济贸易有限公司常平分公司 脂肪酸组成 % (C16:0) 1.5~6.0 10.3 (C18:0) 0.5~3.1 3.3 (C18:2) 11.0~23.0 39.6 (C18:3) 5.0~13.0 4.8 (C20:1) 3.0~15.0 2.2 烹调油(食用棕榈油) 厨唛 22L/箱 2009-11-14 东莞市仁信食品有限公司 东莞市大岭山集源副食商店 熔点 ℃ 33~39 26.8 四川菜籽油 —— 散装 —— —— 东莞市虎门卢达盛粮油店 脂肪酸组成 % (C16:0) 2.5~7.0 11.3 (C18:0) 0.8~3.0 3.8 (C18:1) 51.0~70.0 25.4 压榨花生油 豪福 900ml/瓶 2009-12-13 广州市森缘食用油有限公司 东莞市虎门耀兴粮油店 相对密度 —— 0.914~0.917 0.9216 折光指数(n40) —— 1.460~1.465 1.4681 脂肪酸组成 (C18:1) 35.0~67.0 24.6 (C18:2) 13.0~43.0 53.4 (C18:3) ND~0.3 5.9 (C22:0) 1.5~4.5 0.1 压榨一级花生油 好厨帮 1.8升/瓶 2009-12-04 东莞市中兴油脂有限公司 东莞市虎门耀兴粮油店 食品标签 —— GB7718和GB1534 食品名称错误 相对密度 —— 0.914~0.917 0.9218 折光指数(n40) —— 1.460~1.465 1.4678 脂肪酸组成 % (C18:2) 13.0~43.0 52.7 (C18:3) ND~0.3 6.2 (C20:1) 0.7~1.70.2 (C22:0) 1.5~4.5 ND (C24:0) 0.5~2.5 ND 菜籽油 —— 散装 —— —— 东莞市虎门耀兴粮油店 脂肪酸组成 % (C16:0) 2.5~7.0 12.4 (C18:0) 0.8~3.0 4.6 (C18:1) 51.0~70.0 25.6 (C18:2) 15.0~30.0 49.9 棕榈油(10度) —— 散装 —— —— 东莞市虎门耀兴粮油店 酸值(以氢氧化钾计) mg/g ≤0.20 0.37 一级豆油 —— 散装 —— —— 东莞市南城金稻谷粮油经营部 折光指数(n40)—— 1.466~1.470 1.4658 碘值(I) g/100g 124~139 114 脂肪酸组成 % (c16:0) 8.0~13.5 16.2 (c18:1) 17.7~28.0 28.9 (c18:2) 49.8~59 44.2 棕油(28度) —— 散装 2009-12-10 —— 东莞市万江豪兴食用油店 熔点 ℃ 33~39 28.5 脂肪酸组成 (C16:0) 39.3~47.5 48.2 (C18:2) 9.0~12.0 6.7 菜籽油 —— 散装 2009-12-20 —— 东莞市万江豪兴食用油店 脂肪酸组成% (C16:0) 2.5~7.0 16.8 (C18:0) 0.8~3.0 4.3 (C18:1) 51.0~70.0 31.2 (C18:2) 15.0~30 42.6 (C18:3) 5.0~14.0 4.3 四川菜籽油 旺香园 1.6L/瓶 2009-10-06 东莞市健昌食品有限公司 东莞市中堂金丰商场 色泽 —— ≤ Y 40 R 5.0 Y 28.8 R 18.8 酸价 mgKOH/g ≤1.0 1.2
  • 卫生计生委:调和油将纳入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在16日-17日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13年全球油脂油料产业峰会"上,卫计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部邵懿表示,调和油将被纳入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添加标识要求,但设置安全指标解决地沟油问题不太现实,可能性不大。   邵懿指出,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修订整合工作已启动,目前地沟油和调和油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标准的修订将充分考虑社会热点问题。但是通过设置安全指标解决地沟油问题,不太现实,可能性不大。   至于调和油,邵懿透露,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修订,其中重要的修改就是要将调和油纳入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增加相关数据定义和安全指标,并添加标识要求,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调和油种类繁多,如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天然谷物调和油、葵花籽调和油、茶籽橄榄调和油、坚果调和油等。各品牌调和油均有在外包装标示成分,成分少则三四种,多则十来种。业内人士透露,生产企业在标注各类成分时,一般会根据加入量大小依次排列,但大多只标成分不标配比,为消费者的选择带来障碍。业内人士爆料,由于缺乏相关的国家标准,不少厂家会以价格昂贵但实际占比不高的油料来命名调和油,误导消费者。如有些产品,花生油占比不足10%,却叫"花生调和油",实际上成分最多的却是营养价值很低的棕榈油。   据悉,早在2005年,相关部门就已启动《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2008年,征求意见稿完成。然而,正式标准至今仍未出炉。对此,粮油质量检测工作人员表示,食用调和油配料比例并无国家标准,只有企业标准,检测缺乏依据。   贴士:如何选择 专家教你   在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出台之前,消费者如何正确选择调和油?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刘丹提出建议--   第一步:挑牌子。一般而言,大品牌的产品,质量相对有保障。   第二步:看各种脂肪酸的比例。食用调和油营养价值高低,主要看各种脂肪酸的比例是否接近人体需求。质量好的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正规厂家一般会在食用油的外包装上标示这三种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消费者在购买时可留意。   第三步:要特别注意外包装上的原料排序,不要被产品的名称所迷惑。   第四步:看加工工艺。调和油主要有压榨、浸出和预榨浸出等3种工艺。首选压榨,因压榨无化学物残留,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并最大程度保存了油里的营养素 浸出,有可能产生有害物质,但出油率高、成本低 预榨浸出,即先压榨再浸出,如有些花生油就是先压榨,再把残渣浸出。   第五步:选择原材料为非转基因的调和油。
  • 塑化剂风波波及全台湾 专家建议大陆速开展检测
    中广网北京5月3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截至昨天(30日),受台湾“塑化剂”风波牵连的厂商已达206家,可能受到污染的产品是522项,台湾几乎所有食品大厂都被卷入其中。   那么,在食品中为什么要添加“起云剂”,而“塑化剂”又为什么会被添加到 “起云剂”中,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食品专家周应恒昨晚在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梁宏卿采访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周应恒:塑化剂事实上并不是一个食品添加剂,而完全是一个工业用品。它现在被加到起云剂里,起云剂倒是一个可以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它主要利用的是棕榈油和软化剂这样两样东西,但是塑化剂现在用来替代了棕榈油。加这个东西主要是为了防止运动饮料或者食品沉淀,能更加均匀,增加口感.现在台湾一些不法商贩就是用塑化剂替代了棕榈油,当然也是为了节约成本。塑化剂俗语叫邻苯二甲酸酯,过多使用的话将影响生殖功能甚至导致癌症,肯定有这样的危险性。   台商家声明产品“不含起云剂” 消费者不买账   台湾当局宣布今天(31日)是 “终止黑心起云剂行动日”,零时零分到卖场、超商开始联合稽查抽验,包括运动饮料、果汁、茶饮、糖浆果浆、胶锭粉状类等五大类产品,必须提供不含塑化剂的安全证明,否则将禁止销售,违反者将处以重罚。以下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台北记者陈怡刚刚发来的报道:   这两天卫生单位去台湾各超市、便利店、餐饮店、机场的时候发现,许多商家来不及拿出检验报告,仅仅给出了声明书,上面写着本产品绝对不含起云剂。   卫生单位人员:你要拿出合格声明,不然你明天这个就不能卖了,我们明天还会再来看一下。   对于声明书这种形式,消费者显然不买账。   消费者1:就算他保证,问题是你没有正式的检验报告给我们看。   消费者2:这个就是讲一讲,这个谁都会写。   台湾卫生部:检验赶不及产品也要先下架   据了解,整个台湾地区只有14家民间检验所,不但要排队检验,而且要等待一个星期才出结果,许多商家觉得赶不及,对此,台湾卫生部门负责人邱文达表示,就算检验赶不及,产品也要先下架。   记者:现在检验塞车,如果业者赶不及的话怎么办?   邱文达:我想应该要先下来,还是要先下架。   从今天起台湾当局有关单位将通力合作对所有疑虑产品展开全面稽查和抽验,希望赶快终结这起风波,台湾卫生部门官员萧美玲呼吁所有商家予以配合。   萧美玲:我再一次呼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范围,无论如何业者一定要一起把这个安全的证明,把安全的产品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消费者。   萧美玲表示,对于不予配合者将处以重罚甚至可以罚到150万元新台币。   香港:200个血液样本均检出“塑化剂”成分   “塑化剂”的影响目前已经超出了台湾岛内,由于进口台湾问题产品的相关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将“塑化剂”列入食品添加剂监测范围内,因此这次事件也使相关国家和地区感到震惊。   香港浸会大学近日做了一份“塑化剂”的血样检测,在提供的血样中,几乎所有的样本都检测出了“塑化剂”成分,以下是香港电台记者高炬发来的报道: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早前的化验,由香港红十字会提供了200个血液样本,这些样本来自十多岁到五十多岁的男女,结果发现几乎全部样本都验到有毒塑化剂。负责这个研究的生物系教授黄港住说,反映这类化学物质容易被人体吸收。黄冈复还表示,市民可能透过空气以及食物接触到这类塑化剂的,建议市民已经暂停使用怀疑有问题的产品。   同一项研究还显示,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后代以雌性为主,而即使是雌性,它们的生殖器官也比正常的小2/3,相信人类长期吸收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会比女性大。   而香港的食物安全中心派人到市面巡查,在一些店铺抽取台湾出产的食品和饮品样本做检验,包括了台湾生产的运动饮品、果冻、台式饮品。食物安全中心在最新化验的结果就显示,两款由台湾进口的运动饮料验出含有塑化剂超标1到17倍,当局决定明天起禁止进口。市民如果偶然饮用不用担心,如果长期每天喝入半只到一只,所摄入的塑化剂就会超标,小朋友的风险会较大,长期饮用会影响肝脏、肾脏、生殖器官及发育。中心还表示,台湾进口的白兰氏超能金刚成长钙片也被验出含有塑化剂,根据风险评估不会即时对健康有影响。另外中心暂时主要是针对台湾生产的产品,不排除半制成品会流入其他地区。当局下一步会抽查其他地区的相关食品。   统一集团:大陆销售一饮料不含“起云剂”  受到塑化剂污染的几乎全是台湾本土品牌,这其中包括 “统一集团”的部分产品,那么,在大陆地区销售的统一饮料是否也受到影响呢?《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梁宏卿昨晚致电统一集团总经理助理杨寿正,他表示大陆地区销售的统一饮料产品都不含“起云剂”成分。   杨寿正:我们在中国大陆所生产跟销售的产品从来没有用过起云剂,那是台湾用的。   记者:就是说大陆的这边的包括茶饮料、果汁饮料什么的,里边不添加塑化剂的是吧?   杨寿正:对,那个是运动饮料在用,我们在中国大陆生产跟销售所用的原料都没有起云剂。   记者:所以说这次大陆方面统一品牌的饮料是不受到影响的是吧?   杨寿正:是。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除上海口岸外,其他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没有受理过台湾方面通报所列污染批次的问题产品,上海相关超市已经对进口的问题产品进行了下架封存,没有外流到市场中。   而另一个涉及到塑化剂的品牌白兰氏也发表声明,强调在中国大陆市场没有销售并进口与此事件有关的产品。   食品专家:大陆应该立刻开展“塑化剂”专项检测   那么现在大陆地区的饮料和食品是否含有“塑化剂”这一成分呢?食品专家周应恒认为,由此次事件,大陆地区应该立刻开展一次“塑化剂”的专项检测活动。   周应恒:世界上很多的地方并没有把这种不可想象的东西加入进去。这样的事件发生以后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我们过去的这种检测都是对已知的危害性进行检测。对于食品添加剂,过去是禁止用,而我们国家最近颁布的相关条例里规定只有是列入食品添加剂目录的才可以用,所以觉得应该说法规制度这个层面上已经先行一步了。   大陆地区的食品有没有起云剂使用,这个要检测以后才能确信。事实上台湾这次事情发生以后,在世界上都引起了高度警惕。我觉得现在大陆的食品安全部门可能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但是反过来讲,我们是前几个月出台的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条例或者是规定,现在发现还更加有意义,或者更加必要。
  • 国储库油被曝已不纯:转基因油脂冒充菜油上交
    手工制作的小磨油脂一度在国内消费者中颇受推崇,而且被冠以“小磨香油”、“小磨菜油”等。但现实中,由于大量进口转基因油脂的涌入,这些非转基因菜油要保持纯净已经不易。   因目前进口转基因菜籽油价格与国产托市菜油存在每吨1000元左右的差价,大量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涌入国内,企业蜂拥采购,包括众多油菜籽托市收购委托企业。   本报记者在四川、湖南调查发现,不少菜籽托市收购企业行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地带,大量使用进口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流入国储库。而转基因菜籽油大量流入国储,会造成出库的国储菜籽油被转基因菜油“污染”,企业从国储库购买菜油而生产出的小包装菜籽油就难以再标称非转基因菜油。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既代储国储油脂,自身也加工食用油。进口转基因菜油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回报,必然让一些企业铤而走险,用混入转基因菜油的国产菜油生产所谓的“非转基因”小包装菜籽油牟利。   而众多消费者并不具备辨别和检测的条件,无法确定所购买的、标称非转基因小包装菜油的真伪。   价差诱惑   本报曾报道,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部分油菜籽油托市收购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低价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抵充托市收购任务后,中储粮派出3个调查组到上述三地调查。至今已有2个多月,却仍无任何消息。   2013年,国家启动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籽收购量为500万吨,折合菜籽油166.7万吨左右。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企业向本报反映,由于每吨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要比国产非转基因菜籽、菜油分别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少被赋予托市收购资格的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国产菜油上交国储库,从中赚取差价。   东方艾格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目前,国产大宗菜籽油市场价约为8820元/吨,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到岸后的成本价在7928元/吨,二者市场价差在900元左右。而今年国家托市收购的菜籽折油价格在10400元/吨,与进口菜油价差2400多元,这对企业来说诱惑实在很大。   据相关部门调查,委托加工企业拿到托市指标后,直接进口菜籽和菜油,或者到市场上购买进口菜油来顶替托市收购菜籽折油量,数量大体占到托市菜籽量的一半以上。   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地,这样的作假已经成为油菜籽行业的“公开秘密”。曾有未获委托托市收购资格的企业放出风来,要举报这类作假。   大量进口的转基因菜油,一部分流入正规企业用来生产小包装食用油或者其他油脂,另一部分流入国储库,混入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中形成“污染”。   事实上,本报调查时发现,获得委托托市收购资格的企业,大部分也获得国家临时储备菜油的资格,一般都会有3-4个大型油脂存储罐。大企业的存储量有3万-4万吨,小一点也有2万吨规模。在代储国家临储菜籽油的同时,这些企业也在商业化经营菜籽油,并加工小包装食用油。如何加强监督、确保代储国储油脂没有被非法掺杂,是一个难题。   相关监管部门告诉本报记者,即使明知道企业作假、前往调查,但企业可能手续完备 除非对菜籽油进行转基因检测,否则往往查不出漏洞和破绽。   转基因菜油如何流入餐桌?   2002年以前,菜籽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曾位居第一,后随着大豆、豆油进口量的增加,菜籽油消费退居次席 自2006年起,由于我国进口棕榈油数量的增加,菜籽油成为国内消费的第三大油种。   尤其长江流域省份,包括云南、贵州等地的消费者比较喜欢菜籽油,不仅味道香浓,从健康角度而言还比大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东方艾格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2012年国内消费菜籽油有500万吨,其中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有150万吨,今年进口量还会有增加。   菜籽油的用途与进口大豆油一样,一是作为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的基质油种,其在小包装调和油中的占比仅次于进口大豆油 二是经过精炼作为单一油种单独出售。   目前国内食用调和油所使用的菜籽油大部分是进口菜籽油,价格便宜是主要的原因。上小包装菜籽油则多以国产菜油为主,主打“非转基因”概念,以示与转基因菜油的区别。另外,长江领域也有不少企业生产小包装转基因菜籽油,价格要比非转基因菜籽油便宜很多。   中储粮生产的一款金鼎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率先公布配料比例,其中进口菜籽油占41.40%,即一桶5升的调和油中,进口菜籽油的含量为2.07升。事实上,在大多数品牌调和油中,作为基质油种的菜籽油的含量都超过40%,这是转基因菜油进入餐桌的一个重要途径。  另一个途径就是掺杂进国产菜油中,冒充100%非转基因菜籽油出售。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家强制要求企业生产转基因食用油标示油脂成分,食用油企业一般不可能冒险加入转基因菜油。但是,部分上游托市收购企业,则有可能将进口菜油混入国产菜油,消费者食用了这种“不纯粹”的非转基因菜油,这就涉及商业欺诈。   记者发现,目前北京市场上,川、湘等地企业生产的小包装非转基因菜籽油售价在75元/5L,要比大部分食用调和油一级大豆油贵10元左右。如何让真正的国产菜籽油赢得消费者信赖,需要相关部门从上游源头监控。   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国储入库,还是企业生产的菜籽油质量把控,最可行的是检测菜油的芥酸水平。进口菜油的芥酸水平很低,大概只有1~2ppm,而国产菜油的芥酸含量大概为4个ppm。如果芥酸水平太低,油的来源就值得怀疑。
  • 海能技术参与起草的《粮油检验 植物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公开征求《青稞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等8项标准意见的通知,其中海能技术参与起草了《粮油检验 植物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并参与联合方法验证。我国植物食用油市场体量巨大, 植物食用油含有人体必需脂肪酸和丰富的油溶维生素, 是人体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改变, 食用油的品质安全和挥发性风味营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油脂挥发性风味是植物油中的次生特异性标志物, 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物油的品质、用途和市场的可接受程度, 是评价植物油质量的重要指标。相关研究表明,油脂风味并不是由一种或几种化合物来体现, 而是由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挥发性风味物质相互间通过的累加、协同、抑制等途径, 导致植物油呈现风味特征的差异化和特异性。油脂的风味受原料的品种、成熟度、环境条件、生长 区域、储存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其中, 加工工艺的影响最大,不同工艺将直接影响油脂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种类、含量和感官阈值。 目前, 植物油脂挥发性风味成分检测方法中, 感官检验法、理化指标检验法、 色谱法、光谱法等较为普遍, 但感官检验法因个体差异使得方法准确性存在局限 常规理化检验只能测定油脂中物质的总量, 不能用于物质组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光谱法检测过程尽管简单快速, 却很难实现对样品质量的完整表征 因此, 如何对油脂风味进行科学、快速、准确的品质判定, 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最早应用于检测爆炸物和化学试剂, 是具有高分离能力的气相色谱和快速响应能力的离子迁移谱的有机结合。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风味分析等领域, 在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判定中, GC-IMS 结合化学分析检测大量应用于橄榄油、棕榈油、菜籽油等油脂的掺假测定, 为油脂的的掺假、掺杂辨别鉴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式。但在油脂风味品质判定、油脂产品风味稳定性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标准依托 GC-IMS 技术, 探究食用植物油脂风味品质判定的检测方法,对于进一步推测产品调配比例, 保证产品品质一致性和稳定性、优化产品生产工艺、实现油脂风味品质判定方法的标准化和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文本-粮油检验 植物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pdf编制说明-粮油检验 植物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pdf
  • 反式脂肪酸让消费者成惊弓之鸟 众食品企业如履薄冰
    邬杨涵这两天有点郁闷,作为85度C的公关负责人,媒体对于反式脂肪酸的穷追猛打对他和他的同行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一家地方媒体用了包括头版在内三个版报道植物奶油的危害,对我们当地门店的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植物奶油都含有反式脂肪酸。”邬杨涵没有透露销售受到的具体影响,但是他将目前的处境比作“三聚氰胺”事件对乳业的冲击。   担心的不只是西式糕点企业。“尽管目前还看不出来对销售的影响,若事态持续下去,影响是必然的。”好丽友(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张晓艳表示了自己的担心。与此同时,包括康师傅在内的食品巨头都表示了对目前事态发展的关注。无疑,新近引爆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影响正在让中国的食品企业再次体会到什么是如履薄冰。   婴儿配方食品是国内唯一一个拥有反式脂肪酸明确含量限制标准的领域。《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包括雅培、贝因美、雅士利在内的奶粉品牌,均告知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多美滋公关部向本报发来声明称:“反式脂肪酸天然存在于牛奶中。国标GB107652010中规定,‘在婴儿配方奶粉中反式脂肪酸的量不能超过总脂肪的3%’。多美滋产品全部符合国标。”美赞臣方面也表示,绝无人工添加,且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但同时指出,原料中不可避免地天然含有微量反式脂肪酸。   而在食品行业的其他领域,目前尚无关于反式脂肪酸的强制标准。“若国家没有相关标准,生产企业将无所适从。”一家饼干西点企业负责人表示。但为了安抚消费者,企业依旧纷纷表态。“洋快餐”代表企业,麦当劳和肯德基均表示,使用的是未经氢化的棕榈油。方便面领域,统一表示:“我们的产品的标示及品控完全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法令规定。”   而无法避开氢化油的企业也努力安抚消费者。咖啡巨头雀巢表示:“氢化植物油起到在感官方面提供良好口感的作用,基于我们的分析结果并结合中国平均食物摄入量考虑,日常饮食中雀巢咖啡伴侣产品所含有的反式脂肪酸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远远小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限量。”   在表明态度的同时,企业也忙于为自己的产品做检测,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据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SGS通标”)食品实验室专家赵海凉表示,他和他的团队每天要对30~40份食品样品进行反式脂肪酸的检测,而以往他们的实验室每天只要做十份左右的样品。   赵海琼告诉记者,这两天来SGS通标实验室检测的企业涵盖奶粉、烘焙、方便面、饼干、冰激凌、巧克力、薯片、蛋糕、炸鸡腿等多个品类。“事实上,反式脂肪酸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中。”赵海凉表示,“只要注意均衡营养,消费者不用担心。”SGS通标是SGS集团和隶属于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共同建成的合资公司,于1991年成立。   其实,反式脂肪酸在人类饮食中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天然食品中不乏反式脂肪酸。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提供的信息显示,反刍动物(牛、羊)肉、脂肪、乳及乳制品中天然含有反式脂肪酸,其中,牛奶、羊奶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3%~5%。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担心存在于荤油中的胆固醇可能会对心脏带来威胁,植物油被认为是健康食品而被广泛采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植物油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带来的健康隐患被大众所关注。欧美一些国家已出台限制标准。美国FDA于2003年7月11日通过最终条例,要求从2006年1月起对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强制标示。这促使企业寻找替代方案。在2007年,星巴克就高调宣布在全球菜单中逐步剔除含有人工添加反式脂肪酸的原料。   据知情人士透露,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讨论反式脂肪酸标准问题,目前“标注标准已经进入意见征集期,最早今年可能出台。限量标准可能会在标注标准之后出台。”这意味着,中国食品企业需要在包装上明确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 普立泰科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助力食用油安全,告别煤制油污染!
    一、引 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近日,有媒体报道油罐车在卸完煤制油后,未进行彻底清洗便直接装载食用油,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这一行为可能导致食用油被煤制油中的化工残留物污染。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其成分包括碳氢化合物、不饱和烃、芳香族烃、苯丙胺、硫化物、铅、汞、镉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其中含有的芳香族化合物如苯并(α)芘,苯并(α)蒽,苯并(b)荧蒽等多环芳烃可能由未经彻底清洁的油罐带入食用油中而影响人体健康。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面对食用油安全问题,普立泰科凭借先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为相关检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GPC+定量浓缩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监测食用油中可能存在的多环芳烃污染物,还能提高检测效率,为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贡献力量。二、普立泰科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进口方案: 美国J2全自动凝胶净化及浓缩系统优势说明:美国J2 PrepLinc 2 GPC&AccuVap,可以实现样品预浓缩-GPC净化-定量浓缩在线联机,无需人工操作。净化和浓缩同时进行,缩短样品前处理时间。开发诸多国标,用户众多。国产方案:全自动凝胶净化色谱仪+全自动定量氮吹浓缩仪优势说明:GPC Cleanup多种规格接收架可选,可与EVA08及EVA11完美组合使用,省去不必要的样品转移步骤,简化实验操作降低人为损失三、实验实例本文以分析棕榈油样品中多环芳烃为例,采用GPC净化技术,有效去除油脂基质,将多环芳烃进行分离收集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液的凝胶净化色谱图加标食用油样品的凝胶净化色谱图加标样品经GPC净化后的GC-MS色谱图食用油中16种多环芳烃GPC净化加标回收率序号物质标液回收率%加标样品回收率%1萘101.6898.712苊烯103.44106.093苊101.04101.524芴101.8396.925菲116.15115.826蒽97.6795.687荧蒽102.09101.118芘100.20100.839苯并(a)蒽96.6497.5910屈97.6096.4411苯并(b)荧蒽110.03106.8212苯并(k)荧蒽109.95106.7713苯并(a)芘101.8299.7714茚并(1,2,3-cd)芘119.66115.1315二苯并(a,h)蒽109.24117.7916苯并(g,h,i)苝92.1595.98备注:标液浓度和加标浓度均为50ppb。以上数据显示,GPC净化技术在分析油脂类样品中的多环芳烃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此类分析任务。四、讨论由实验结果得出,经过凝胶净化色谱可去除油类样品中的油脂等大分子物质,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本实验得到16种多环芳烃的回收率均在95~118%之间,满足实验对回收率的要求,并且采用快速凝胶净化柱,收集时间短,分离效果好,结合普立泰科提供的凝胶净化平台的全自动进样和净化,适合大批次油脂样品的多环芳烃分析检测。
  • 美国FDA拟议消除加工食品中的部分氢化油
    2013年11月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一项措施,该措施将减少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有关该提案的评论截止期为2014年1月7日。   美国FDA已作出初步确定,部分氢化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 ,PHOs)是反式脂肪的主要来源,不应该再是“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如果一种成分的GRAS状况被撤销,那么含有这种成分的产品将要求移除该成分,或请愿该成分作为食品添加剂并批准其使用含量的安全性。当美国FDA要求反式脂肪列入营养成分表时,声称无论何种含量的反式脂肪都是不安全的,因此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申请不可能被批准。   一些地区,如加州、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和蒙哥马利县,以及纽约市已对一些产品中的反式脂肪实施限制。其他国家如丹麦和加拿大政府也对含有PHOs产品的反式脂肪容许含量加以限制。美国FDA也承认,消费者从含有PHOs的产品中摄入的反式脂肪含量已从2003年的4.6克/天减少到了2012年的1.0克/天。FDA表明,若PHOs从食品供应中移除,这将能防止每年7000例死亡和超过2万起心脏病的发生。美国FDA正在寻求科学证据证明是否一定含量的PHOs可用于一些产品,以及如果移除PHOs的 GRAS状况,含有这种成分的产品多快能够进行重新修改配方。 文章转载自:宁波检验检疫总局
  • LabTech GPC-HPLC-UV方法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
    剂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加工。以往,对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是因为塑料包装材料中塑化剂向食品中的自然迁移。自2011年6月初以来,在多种饮料、果酱等食品中检测出显著的塑化剂,业界的黑幕被拉开&mdash &mdash 人为添加有毒但成本低廉的塑化剂来代替棕榈油等乳化剂。随着更多测试工作的开展,更多种食品中都发现了塑化剂的踪影。不论是自然的迁移,还是人为的添加,塑化剂都正在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 北京莱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不仅拥有全自动GPC净化装置和液相色谱等适用产品,更是食品中风险物质检测的方案提供者。我们分别对糕点、方便面、奶和食用油等几类典型食品样品中的塑化剂净化和检测方法开展了实验,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摘要如下。 实验方法概要:样品经破碎、称重后,用石油醚萃取,置换溶剂为GPC流动相,经全自动GPC净化,再将收集组份溶剂置换为HPLC流动相,进行HPLC-UV检测。 详细分析报告请点击下载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523/down_173044.htm
  • "地沟油"让飞机上了天 而且飞跃了太平洋
    p   22日凌晨,加注了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空煤油的一架航班,在美国芝加哥平稳降落。让人意外的是,这架航班加注的生物航煤是以餐饮废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沟油为原料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680ede32-056c-4fb3-9f9f-b43a32cda199.jpg" title=" 图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我国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 /p p   这是我国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 /p p   加注了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的海南航空787客机,于北京时间21日14:15从首都机场起飞。搭载了186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经过11小时41分钟,于22日凌晨北京时间2:11,平稳降落在美国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 /p p   机长 孙剑锋: /p p   整个飞行过程非常平稳顺利。最大飞行高度已达到41000英尺。发动机状态良好。燃油状态良好。完全达到了这次验证飞行的目。 /p p   能有效减少碳排放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8389fde0-db7c-4564-accc-99de3e7733ee.jpg" title=" 图2.jpg" / /p p   生物航空煤油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等,甚至包括动物脂肪、餐桌上的废弃油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沟油”。 /p p   此次用于跨洋商业载客飞行的中石化1号生物航煤,就是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并以15:85比例与常规航煤调合而成的。 /p p   使用生物航煤,可以使飞机在保证原先飞行安全和效率下,有效减少碳排放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d0e42741-e0d3-4f6a-865a-67a2c0fd8468.jpg" title=" 图3.jpg" / /p p   减排大户:相当于一年植树3亿棵 /p p   统计显示,1吨传统航煤燃烧后将排放3.2吨二氧化碳,我国目前的航煤消费量约3000万吨,如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每吨生物航煤至少减排30%来计算,一年可减排约33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近3亿棵、近20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p p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吉原介绍,民航要想在生产不断扩大的同时,又能达到减排的目标的话,生物燃油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p p   “地沟油” 突破航空业发展瓶颈 /p p   在2014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中国承诺在2020年碳减排40%-45%,其中民航业是减排的一个重点目标。 /p p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 吉原: /p p   国际民航组织现在的目标是,2020年以后碳中性增长。即2020年以后,虽然生产量还在增长,但是碳排放不再增长。所以说哪个国家发展速度快,哪个国家的压力必然就大。 /p p   生物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吸收,以此循环,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减少35%以上,甚至超过50%。同时,还可以降低地沟油流向餐桌的可能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b0a184bf-8660-4a98-8173-106f2960bc3a.jpg" title=" 图4.jpg" / /p p   全球仅四个国家拥有这项技术 /p p   我国是从2006年开始立项研制生物航煤,目前,已经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 /p p   2011年,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在其生产基地建成了亚洲第一套生物航煤工业示范装置,每年生产生物航煤的能力是10万吨,足够北京飞纽约200-300次。 /p
  • 张家港油脂熔点测定仪获国家专利
    日前,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喜讯,江苏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国家食用植物油检测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油脂熔点测定仪,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自此,该局检测实力、成果转化又迈上新台阶。   据张家港局国家食用植物油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一军介绍,熔点是固体将其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而植物油是一类脂肪酸混合物,其熔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油品的用途及价格。比如棕榈油,熔点为40摄氏度的只能用于做肥皂和化妆品 熔点为24摄氏度的,可以用来炸方便面和做糕点 熔点为12摄氏度的可以作为食用植物油。不同熔点的棕榈油其价格也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为加强进口油脂检测,保证其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近年来,张家港国家食用植物油检测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不同仪器设备的功能,不断总结日常检测经验,自主研发了该设备。该设备能自动测定油脂熔点,克服了人工测定的不足,并将检测时间从两天缩短到两个小时,检测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大大促进了进口油脂贸易。目前,张家港口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口油脂口岸,年均进口棕榈油、葵花籽油等各类植物油300万吨以上,还先后在全国进口混合橄榄油中首次检出溶剂浸出油,首次在全国进口棕榈油中检出苯系污染物。
  • 陕西一公司售往台湾的姜粉被检出巨量塑化剂
    台湾卫生当局14日晚表示,一款中国大陆出口到台湾的姜粉塑化剂DIBP检出量高达33100ppm.这个结果等于每50公斤的问题姜粉就有1.5公斤是塑化剂。这是台湾地区进口食品首次检出塑化剂,台湾卫生当局已决定大陆所有植物萃取粉末及汁液产品,即日起必须经过查验才能进口至台湾。而有食品专家表示,如果食品中真有这么高的含塑量,很可能涉及人为添加。 文/记者何颖思、刘俊   含塑姜粉做成8万颗胶囊   台湾卫生当局通报称,发现中国大陆禾博天然产物有限公司6月出口到台湾的姜粉含有塑化剂DIBP 33100ppm.为调查禾博天然产物有限公司其他产品是否也受污染,台湾方面又另行抽验该公司出口的10批产品,其中仅在大豆萃取粉及橄榄叶萃取粉分别含有DIBP 41 ppm,及DIBP 768 ppm与DBP 441ppm.   据了解,这些问题姜粉由辉阳公司从禾博天然产物有限公司进口,进口量为50公斤,至今售出了约10.4公斤,分别卖给了新北市蔡某用于试制产品(尚未出售)和台中市达健公司。   据悉,达健公司用这批姜粉做成了保健食品"固立咏"胶囊共8万多颗。台湾卫生当局表示,这些产品和禾博天然产物有限公司所剩的姜粉都已被封存。另外,禾鑫公司从禾博天然产物有限公司进口之橄榄叶萃取粉及大豆萃取粉都未售出,也已封存。   据悉,台湾方面已将这项消息通知了大陆。台湾卫生当局还进一步查验其他中国大陆出口的其他公司4项类似产品,并未筛检出塑化剂。不过,台湾卫生当局决定,从14日起禾博天然产物有限公司所有产品均需附中国大陆官方检验证明文件,证明未受到塑化剂污染才可报关 此外,中国大陆之所有植物萃取粉末及汁液产品均需经台湾卫生当局查验符合规定后,才可进口。   涉及公司正全力配合调查   记者了解到,禾博天然产物位于陕西,是专业从事植物提取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的股份制企业。产品体系包括了橄榄叶提取物、大豆提取物等数种标准植物提取物等。对于台湾的通报,昨日禾博行政部负责人王女士对本报表示:"我们不是特别清楚这个事情,目前正在全力配合政府工作。"   一位药业人士表示,姜粉若用于制药一般是用于医治胃病,若用于食品常常是炒菜时调味。   大量"含塑"可能人为添加   昨日,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永泉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姜粉一般只需将姜晒干或烘干,磨粉,过筛就能制成,不需要添加其他物质。如果姜粉中检出如此大量的塑化剂,可能是人为添加。   陈永泉说,塑化剂在姜粉中能起什么作用也让他疑惑。"姜粉一般以粉剂的形式加工,不需要乳化",他表示,若姜粉是用来制作胶囊,也许是由于人体的肠胃也是水环境,添加乳化剂可以让粉剂更均匀地与胃液结合。至于大豆及橄榄叶萃取物,一般是用来做功能性食品或保健品,而这些食品一般是口服液,需要用到水,添加乳化剂可以起到均匀萃取物与水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塑化剂风波之初提到的"起云剂",就是由乳化剂、棕榈油等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的复配食品添加剂,而违法添加的塑化剂就是用来替代其中的棕榈油,使下游食物、饮料等产品受到污染。   多款"统一"饮料 又上塑化剂黑榜   又讯,近日,国家质检总局更新了台湾地区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涉塑"产品更新到982项,有16项产品新增到名单之中。其中果汁饮料方面,新增了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美达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统一番石榴汁(960 mL)、统一金桔柠檬汁(960 mL)、统一金桔柠檬汁(490 mL)、统一甘蔗汁(490 mL)。   在这次更新中涉及胶囊锭状粉状的形态产品。如,百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五色植优素(胶囊) 堡侨有限公司的体敏康-A-02元素 蜜丽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世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木寡糖益生菌、木寡糖优活菌、钙丰富、舒饱安 殷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宜农生物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乳酸八益菌锭,以及委托优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维他命C+E锭、左旋C+胶原蛋白锭、天然素食葡萄胺+钙(饮品) 宜农生物科技食品有限公司的综合水果锭 加川兴业有限公司的菠萝果汁粉-N.
  • 成都一生化实验室突发火灾 液体爆炸形成流淌火
    过火面积达4000平方米,火灾中幸无人员伤亡   ●消防部门直接从一家生产灭火泡沫的企业调集来两车泡沫,直接送到现场兑水,然后马上投入火场扑救。   ●起火的公司是四川省酿酒研究所生产科研基地。公司联合四川大学,建立了生化技术联合实验室。   18日下午5点过,成都温江区海峡科技园海科西路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突发火灾。大量储存各式易燃酒精的罐体出现爆炸、燃烧,并形成了流淌火。过火面积达4000平方米,共有13个消防中队投入紧急扑救。火灾中幸无人员伤亡。   远处可见浓烟 起火房屋坍塌   华西都市报记者在途经温江区南熏大道时,已远远看到事发地腾起的黑烟,引来不少路人围观。   事发公司的各方向路口都已设置了警戒线,民警和治保队员劝阻过路的市民和车辆,暂时不准人进入警戒区域。   尽管事发后已近2小时,那片建筑仍不时映出火光。建筑体有一面四五层高的巨大墙体,已被熏得变色,另几侧墙体则已不复存在。   记者后来从抢险现场相关人士处得知,起火后,存放这些化学品罐的房子出现了坍塌,成了一个流淌火燃烧的现场。   一位附近居民说,开始时有很大的浓烟,后来他看到了巨大的火团在那面巨大墙体处翻滚,火势十分猛烈,围观的人都不敢离得太近,生怕发生危险。   后来警察赶到现场,围观的人被劝离。而消防人员赶来扑救前,现场不时传出大大小小的爆炸声,每次爆炸后,火势就燃得更厉害。   扑救难度很大 爆炸形成流淌火   洒水车不断送水。而在实验室外的路边,当地调集来的一台推土机不停掘土,将路边一个水渠进行截断作业。工作人员说,这是为了防止火场内的泡沫水进入水源,造成水污染。   晚上8点过,现场仍有火光在闪,扑救工作还在进行中。据了解,此次火灾过火面积达4000平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成都消防调集了崇州、青羊政府消防队在内的13个中队近200名官兵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扑救。   知情人士透露,事发的那个房子面积很大,堆放的酒精类液体非常多,有大桶也有小桶,燃烧后不少出现了爆炸,液体到处流淌形成了流淌火,建筑后来又出现了坍塌,给扑救带来极大难度。   消防部门调集了大量的泡沫消防车助阵。因燃烧面积大并有流淌火,泡沫用量很大,消防部门直接从一家生产灭火泡沫的企业调集来两车泡沫,直接送到现场进行兑水,然后马上投入火场扑救。   晚9点控制险情 原因正在调查   18日晚9点,险情得到控制,消防人员开始陆续撤离,仅留下一部分人员进行现场清理。   温江区提供的情况通报表明,灾情发生后,区消防、公安、应急办、安监局、科技园管委会等均到场展开抢险工作。火灾无人员伤亡报告,事故原因、过火面积、火灾损失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记者了解得知,起火的这家公司是四川省酿酒研究所生产科研基地。公司专业从事酒用微量成份、生物发酵技术的研究、生产,以粮食、淀粉、植物油脂、蓖麻油、菜油、椰子油、棕榈油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有机成份,公司联合四川大学,建立了生化技术联合实验室。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