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氯仿加合物

仪器信息网氯仿加合物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氯仿加合物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氯仿加合物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氯仿加合物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氯仿加合物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氯仿加合物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氯仿加合物相关的解决方案。

氯仿加合物相关的资讯

  • 默克氘代氯仿火热促销中,现货供应
    默克氘代试剂 MagniSolv® NMR用氘代试剂 · 可靠的结果 &ndash 优异的化学纯度和最高浓度同位素填充 &ndash 可靠的氘代度 &ndash 水含量通过两种方法测定(卡尔费休法和核磁共振法) · 隔膜瓶和安瓿瓶包装,更方便、更安全 · 灵活性:多种包装可供选择 氘代氯仿火热促销进行中,现货供应中~~ 货号 中文描述 牌价 市场指导价 1.03296.0100 氘代氯仿 (99.8% D;0.03 vol.% TMS) 551 250
  • 团体标准《氘代氯仿氘代率的测定 核磁共振波谱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目前核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化学、食品、物理等多个领域,核磁共振的应用离不开氘代试剂,氘代试剂的氘代率在某种意义上决定核磁共振的谱图效果,从而影响实验效果。但是目前,最常用的氘代试剂——氘代氯仿氘代率的测定方法都没有相关标准可依,因此,亟需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市场环境。核磁共振氢谱定量技术,前处理简单或不需要前处理,定量准确性高、稳定性好,检测限和定量限低,检测用时短,而且不但可以检测氘代氯仿的氘代率,还可以检测氘代氯仿中其他杂质的含量,方法简单适用,是氘代氯仿氘代率测定的不二选择。本标准的制定对促进氘代氯仿产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悉,经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标准化委员会批准,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机构组织开展了《气代氯仿气代率的测定 核磁共振波谱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近日,工作组根据标准制修订程序,组织完成了《气代氯仿气代率的测定 核磁共振波谱法》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此标准描述了采用定量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氘代氯仿氘代率的测定依据、详细操作步骤及结果计算方法。此标准的实施将填补氘代氯仿中氘代率测定领域的空白,解决氘代氯仿中氘代率测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法可以依据的问题。对帮助氘代氯仿行业整体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氘代氯仿行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附件:1.《氘代氯仿氘代率的测定 核磁共振波谱法》标准文本(征求意见稿).docx2.《氘代氯仿氘代率的测定 核磁共振波谱法》编制说明.docx立项通知可见: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0411/659860.shtml
  • GC Smart+HS-10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氯仿、四氯化碳应用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仅是需要清洁、卫生,更需要“安全”。国家从2007年7月1日全面实施《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总共规定了106项水质指标,分为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化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其中毒理指标涉及氯仿和四氯化碳。通过监测生活饮用水中氯仿、四氯化碳的浓度可以指导生产中的加氯量,避免加氯量过大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加氯量过小导致微生物指标不达标。现行国标《gb/t 5750.8-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指标》中规定了顶空法结合气相色谱ecd检测器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氯仿、四氯化碳。顶空法采用气体进样,不需要进行有机溶剂萃取等前处理,操作简单。ecd检测器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器,对电负性物质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本解决方案参照国标《gb/t 5750.8-2006》,建立了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ecd检测器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氯仿、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岛津公司 hs-10 顶空自动进样器延续了 hs-20 系列的良好重复性,gc smart 气相色谱仪采用载气手动控制模式并结合了 apc 高精度控制技术,两者通过工作站 labsolutions le实现分析的全自动化。本方法操作简单、检出限低,样品中氯仿、四氯化碳加标回收率分别为 99.3%和 98.4%,方法准确可靠,对于生活饮用水中氯仿、四氯化碳含量控制具有现实意义。所谓顶空,是指"物质上部的空间",在液体或固体的上部存在着液体或固体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特别是低沸点的成分。顶空进样器将样品放置于密封恒温系统中进行一定时间恒温,当气液或气固两相达到热力学平衡后采样并导入气相色谱仪(gc)进行分析。通常应用于食品中的香气成分、化学制品的气味成分,环境水中的有害挥发性成分的定性或定量分析。hs-20系列顶空进样器为从研究部门到品质管理部门所有涉及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hs-20 系列顶空进样器包括定量环采集模式hs-20/hs-20lt型和冷阱模式hs-20trap型。 卓越的性能良好的重现性极低的交叉污染友好的界面设计样品盘设计人性化维护简便灵活的扩展性电子冷却捕集阱条形码阅读器选件hs-20系列顶空进样器加热炉温度上限可以达到300℃,全惰性化样品传输管线,可以分析以往顶空进样器难以分析的高沸点化合物。环硅氧烷是硅氧烷生产的一种原料,常痕量存在于硅油、液体橡胶和某些化合物中。环硅氧烷具有挥发性,可能造成电子部品接点不良,所以控制环硅氧烷的含量非常重要。hs-20系列顶空进样器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从环硅氧烷到邻苯二甲酸酯等成分。
  • 氯仿(Cl2-CF)光解生成氯气诱导钙钛矿晶体重构:华侨大学魏展画、谢立强等人实现高效钙钛矿太阳能、
    《Nature Communications》氯仿(Cl2-CF)光解生成氯气诱导钙钛矿晶体重构:华侨大学魏展画、谢立强等人实现高效、高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构建二维/三维鈣钛矿异质结是鈣钛矿太阳能电池表面钝化的有效方法。然而,过去的研究显示,仅通过沉积二维鈣钛矿物理地覆盖在三维鈣钛矿表面,体部三维鈣钛矿仍存在缺陷。近日,华侨大学魏展画、谢立强等人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指出,他们提出采用氯气溶解氯仿(Cl2-CF)作为多功能溶剂,同时构建二维/三维鈣钛矿异质结以及诱导体部晶粒二次生长和缺陷钝化。这项研究为实现高效、高稳定性的鈣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思路。首先,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化学分析实验证实了Cl2-CF的组成。具体而言,他们利用硫酸钡、硝酸银试剂检测确认Cl2-CF中存在CO2和Cl- 使用碘化鈣试纸检测确认存在Cl2。UV-vis吸收光谱结果显示,Cl2-CF具有氯气特征吸收峰,证实了氯仿在光照湿气条件下发生光解生成Cl2。为揭示Cl2-CF的反应活性,团队通过UV-vis光谱观察了不同鈣钛矿前驱体溶解在Cl2-CF中的吸收峰变化,证明Cl2-CF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分子。接着,研究人员采用X射线衍射、GIWAXS等手段研究了Cl2-CF对鈣钛矿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Cl2-CF处理鈣钛矿薄膜后,衍射峰强度提高、位置发生移位,证明处理过程中发生了Cl掺杂和鈣钛矿晶粒二次生长。通过XPS和EDS表征,团队进一步证实Cl2-CF处理可以将Cl-阴离子引入鈣钛矿体部并扩散到薄膜底侧,实现了鈣钛矿的Cl掺杂。基于上述发现,研究人员提出Cl2-CF溶剂既可诱导鈣钛矿晶粒二次生长,又可作为溶解大体积阳离子的后处理溶剂构建二维/三维异质结。为验证此设想,团队利用六氢溴化铵钝化鈣钛矿薄膜。结果表明,Cl2-CF溶解的六氢溴化铵可以与缺陷表面反应生成二维钝化层,与此同时Cl2诱导鈣钛矿晶粒二次生长,实现了表面钝化和体部结晶再生长的双重效应。SEM、AFM结果显示,二次生长后的鈣钛矿薄膜表面更加平滑。XRD和GIWAXS证实了二维鈣钛矿的形成。最后,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研究,团队指出Cl2与鈣钛矿中碘离子的反应是实现上述效果的关键所在。反应生成的Cl-扩散进入鈣钛矿体部和界面区域,降低了缺陷密度并抑制了非辐射复合。依托这一多功能溶剂体系,研究团队使用光焱科技Enlitech的太阳光模拟器SS-X系列以及量子效率检测仪QE-R检测实验结果,最终制备出效率高达24.21%的鈣钛矿太阳能电池,并得到显著提升的工作稳定性,在最大功率点持续一太阳光照条件下保持80%的初效率达905小时。该研究成果为实现高效、高稳定的鈣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综合运用氯气溶解氯仿溶剂的氧化性质诱导鈣钛矿晶体缺陷钝化与二次生长,以及溶解大体积阳离子构建异质结的策略,或将为鈣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构装工艺提供新的灵感。当然,要实现商业化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工艺以降低成本和提高重复性。a.Cl2-CF 形成过程图。 b. CF 和 Cl2-CF 以及溶解在 CF 和 Cl2-CF 中的 c. FAI 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d. PVSK、PVSK-CF 和 PVSK-Cl2-CF 的晶粒尺寸分布。 e. Cl2-CF 和钙钛矿薄膜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的示意图。a PVSK、PVSK-CF 和 PVSK-Cl2-CF 的 Cl 2p XPS 谱。 b 钙钛矿薄膜底面的Cl含量。 c PVSK、PVSK-HABr/CF 和 PVSK-HABr/Cl2-CF 的晶粒尺寸分布。 d-f 掠入射广角 X 射线散射 (GIWAXS) 表征,掠射角为 0.5°。 g 纯电子器件的空间电荷限流(SCLC)测量。 h 钙钛矿薄膜的时间分辨光致发光(TRPL)和 i 稳态光致发光(PL)光谱。a 陷阱态密度 (tDOS)。 b 黑暗条件下偏压 0.9&thinsp V 的电化学阻抗谱 (EIS)。 c 开路瞬态光电压测量 (TPV)。 d 莫特-肖特基分析。 e 短路时的瞬态光电流 (TPC)。 f J-V 曲线在黑暗条件下测量。
  • Merck提供Milli-Q实验室超纯水的处理建议和方法
    LC-MS 实验室超纯水的处理建议和方法 [摘要]:本文用实验案例说明了实验室环境和纯水的储存对纯水质量的影响,对比 LC-MS 级别超纯水以及瓶装水,阐释了在 LC-MS 实验室应用中 Milli-Q 超纯水的优势。 实验室环境和纯水的储存避免长期储存纯水,并且避免纯水暴露在实验室环境当中。实验室环境中含有多种污染物(有机物质,碱金属,细菌,塑料等),因此纯水暴露在实验室环境中或者使用纯水过程中有多种转移步骤都会导致水质下降。实践证明,长期储存纯水会增加纯水与实验室环境的接触。这一结果会导致高 MS 背景噪音(图 1),金属加合物的产生和信号的抑制(图 2)。图1.超纯水储存和暴露在空气中与新鲜制备的纯水的效果对比上图:某品牌LC-MS级别纯水储存4周,并反复开盖数次。下图:Milli-Q超纯水检测方法:MS:Bruker Esquire 3000+离子阱流速:0.2mL/min温度:25°C进样方式:MS直接进样图 2 钠离子的存在增加了加合物的形成并对信号产生抑制作用 分析方法:样品:500pmol的Glu-Fibrionopeptide溶解于50/50乙腈/水(混合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 分析仪器:Waters Synapt HDMS进样模式:正ESI模式直接质谱进样技术影响• MS产生背景噪音• 质谱图谱变得更复杂• 形成加合物峰• 信号抑制• 灵敏度简单• 增加LOD (Ⅱ)存储容器材质避免塑料储存容器 操作及储存纯水过程中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如塑料瓶或锥形瓶等。塑料容器比较容易引入一些普遍存在的添加剂(抗静电剂,稳定剂和塑化剂),这些都会导致鬼峰,并提高背景噪音(图 3)。建议使用表面特殊处理的棕色玻璃瓶或硼玻璃。标准玻璃瓶中,硅和碱金属的释放会形成加合物(请参考图 2 中钠离子的影响)。图3. 使用聚丙烯瓶储存超纯水上图:棕色玻璃瓶和塑料瓶中储存的超纯水MS谱图下图:棕色玻璃瓶和塑料瓶中储存的超纯水TIC谱图仪器及分析方法:Bruker Esquire 3000+离子阱 ESI+模式,直接进样分析技术影响• LC-MS分析中会出现鬼峰,并对信号产生抑制作用• 灵敏度降低,LOD值增加• 增加背景噪音• 质谱变得更加复杂 (Ⅲ)玻璃器皿的清洗避免使用洗瓶机洗瓶机操作时需要用大量的洗涤剂,其中含有很强的碱和表面活性剂。碱会使碱金属和硅从玻璃中溶解出来,而硅则会附着在玻璃表面。图4. 洗瓶机清洗后的质谱玻璃器皿对质谱的影响:Milli-Q制备的超纯水分别储存在两种不同品牌洗瓶机和LC-MS级别水/乙腈清洗后的玻璃瓶中后的MS谱图及TIC谱图进样方式:直接进MS样,ESI+模式技术影响• LC-MS分析中会出现鬼峰• 灵敏度降低,LOD值增加• 增加背景噪音• 质谱变得更加复杂• 形成加合物 (Ⅳ)纯水系统的使用超纯水使用前弃去前段水滞留在纯水系统中的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下降。存在在试验室环境中的污染物也会被中端精制器上的滤膜富集在表面,再收集纯水的过程中会使水质污染。因此,在收集纯水之前建议有冲洗纯水系统的过程,例如,周末过后弃掉开始的几升水,每天在收集纯水前弃掉 250-500mL 水。图5A. 长时间未使用(比如,周末),并且没有冲洗流程的超纯水系统收集的超纯水的MS谱图。上述质谱使用的超纯水是经过周末后从超纯水系统中产出的超纯水图5B.冲洗流程的超纯水系统收集的超纯水的MS谱图上述质谱使用的超纯水是超纯水系统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新鲜制备的图 5C.对比不同时间点 Milli-Q® 超纯水 TIC 谱图对比。上述分析方法:MS:Bruker Esquire 3000+ ion trap MS system,进样模式:ESI+, 直接 MS 进样流速:0.2 mL/min温度:25°C.技术影响• MS背景噪音• MS图谱变得复杂• 信号抑制• 灵敏度降低• LOD 增加 结论:Milli-Q 超纯水系统正确的安装和维护能够满足 LC-MS 实验用水的需求;新鲜的超纯水比储存的超纯水或暴露在空气中的超纯水能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超纯水应使用玻璃容器承装, 并且玻璃容器不能用洗瓶机洗涤。
  •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DNA损伤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汪海林课题组在DNA损伤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DNA损伤是诱发基因突变、癌症发生和发育畸形的关键因素。由于缺少快速、高通量、广谱的筛选与鉴定手段,数目众多的化学品缺乏DNA损伤的毒性数据。研究人员利用敲除特定抗氧化基因的大肠杆菌增强对DNA损伤的敏感性,发展出一种广谱的细菌传感器,可快速、灵敏地筛选与鉴定过去难以检测的DNA损伤试剂如丙烯醛、卤代苯醌等,显著地拓展了检测范围。该项工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Anal. Chem.上(2011, DOI/10.1021/ac200426x)。   近年来,他们发展了一种新颖的DNA缠绕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修复酶可识别多种化学结构不同的损伤的机制,从而在DNA修复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助于发展有效的癌症预防和治疗措施。该项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综合性期刊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9, 106,12849)上。   在DNA加合物分析方面,他们发展的苯并(a)芘加合物分析新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6.6 × 10-21mol,比经典的32P放射性后标记方法提高了5400倍(Anal. Chem., 2009, 81, 10285)。这一方法的发展有望解决长期缺乏测定人体痕量加合物的高灵敏分析技术的难题。另外,研究人员还发展了新颖的DNA甲基化分析(Anal. Chem. 2009, 81, 7885)、金属调节-核酸电泳分离分析(Anal. Chem., 2010, 82, 487)以及荧光粒子计数免疫法(Anal. Chem., 2010, 82, 9901)。   这些前沿性的工作是在他们独立研制的先进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偏振检测装置上开展的。现已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DNA修饰评价体系,预期在环境与健康、癌症诊断与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这一系列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项目、中科院重大装备研制项目及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等的支持。   图1 独立研制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偏振检测装置   图2 DNA缠绕-局部解链模型
  •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分析实验室成国际指定实验室
    近日,国际禁化武组织(OPCW)来函确认,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分析实验室获准成为首批OPCW生物医学样品分析指定实验室。这是继2007年获准OPCW环境样品分析指定实验室后,该院获得的又一重要国际指定实验室资质。此次,共有德国、法国、英国等14个国家的17家实验室获准首批指定实验室资格,其中,中国、俄罗斯、美国分别有2家实验室通过考核上榜,充分彰显了我国在国际化武军控履约领域的能力水平和大国地位。  自叙利亚化武危机以来,确证人体是否受毒剂沾染以及化学毒剂的类型成为国际禁化武组织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此前,OPCW指定实验室只具备环境样品中化学毒剂及相关化合物的筛查确证能力,不具备真实生物医学样品分析的资格和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士、该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所长张学敏告诉记者,OPCW生物医学样品核查分析技术是指通过检测化学毒剂在生物体内的水解氧化代谢产物、谷胱甘肽加合物以及蛋白质、酶和DNA等大分子加合物,以确证使用化学武器的一种核查技术。2015年底,国际禁化武器组织决定在前期筹备的基础上,在全球范围内正式启动生物医学样品分析指定实验室申报工作。  据毒物分析实验室主任谢剑炜研究员介绍,2009年至2015年,他们先后5次参加OPCW组织的生物医学效能水平练习,分析报告多次作为范例推介。今年3月,他们参加了OPCW第一次正式生物医学效能水平测试。3月3日,科研人员从海关取回样品,包括3份尿样和3份血样,每份样品均为5毫升。经过全体参试人员15天共同努力,从5份样品中鉴定出9个芥子气暴露相关化合物,最终于3月17日向OPCW中心实验室提交分析报告。5月26日至27日,国际禁化武组织在荷兰海牙召开评估会,毒物分析实验室在本次水平测试中取得A等级的优异成绩(另一家为陆军防化研究院分析化学实验室),不仅成功报告全部确证化合物,而且作为范例通过考核。  记者了解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分析实验室成立于1951年,目前使用面积约800平方米,配备各种国际先进仪器设备30多台,总价值超过5000多万元,已成为国家反恐怖化学检测鉴定指定机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组成部分、全军化学毒剂毒物检测研究中心、全军化学武器损伤医学防护重点实验室、抗毒药物与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成部分,是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药学博士后流动站,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党的十八大、9.3阅兵等重大国事安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培训,完成国际禁化武组织委托叙利亚化武DAT样品分析等检测任务、国内重大中毒案件和突发化学事件疑难样品检测以及55例日遗化武中毒人员的体内溯源和确证工作。
  • icIEF-MS:探索单克隆抗体电荷异质性的前沿技术
    近期,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项创新性的用于抗体药物电荷异质性表征的分析技术——icIEF-MS。icIEF-MS联用技术平台与传统的SCX-MS对蛋白异质性进行交叉验证,而且更高的灵敏度、更出色的重复性和更低的样品残留,这将为蛋白药物电荷异质性表征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原文见:Anal. Chem. 2023, 95, 4, 2548–2560 蛋白质的电荷异质性是由多种复杂机制所共同作用形成,包括细胞过程、化学降解和制造过程中的生产条件。这些因素中的许多修饰会引起蛋白质等电点 (pI) 值的变化,例如翻译后修饰(PTMs) 的发生,包括 c 端赖氨酸缺失、焦谷氨酸形成、脱酰胺化、唾液酸化和糖基化等,都会导致电荷变异体的形成,从而对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电荷异质性的可靠表征是评估关键质量属性 (CQA) 的重要步骤,也是确保治疗性mAbs在整个临床和商业开发期间保持一致质量的关键所在。 目前,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 (icIEF) 和离子交换色谱 (IEX) 是治疗性mAbs在研发和质量控制中进行电荷异质性分析的两种常用技术。然而,传统的cIEF-MS联用技术在研究蛋白质电荷变异体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如重复性差、操作复杂以及与MS离子源不兼容等问题。 CEInfinite icIEF分析兼制备型全柱成像毛细管电泳系统 基于一体化的icIEF-MS技术平台,使用加拿大品牌艾易尔斯生物科技(AES)开发的分析与制备一体的CEInfinte系统,可实现快速的icIEF分离,并配合使用高分辨率的Thermo Q-Exactive Plus质谱平台对蛋白质的电荷变异体进行鉴定。icIEF分离部分采用了与MS兼容的两性电解质,无需使用甲基纤维素和尿素作为添加的的涂层毛细管柱。通过创新的纳流ESI接口,检测蛋白质药物电荷变异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整个icIEF-HRMS分析可在25分钟内完成,比传统cIEF-MS所需的60分钟更加迅速。此外,该平台还可以灵活切换到icIEF馏分收集模式,对蛋白质的电荷变异体组分进行组分收集,并进行深入表征,包括LC-MS肽图分析、IEX-MS 完整蛋白分析、生物相互作用等研究。整合icIEF-MS和基于icIEF的馏分收集将在mAb电荷异质性表征的全新MS策略。图1 icIEF-MS的原理图 利用该icIEF-MS系统对9种不同的治疗性mAb的电荷变异体进行表征,并对icIEF-MS的方法进行了系统验证。同时,我们还使用SCX-MS分析了所研究mAb的电荷异质性。两种手段的分析结果表明,icIEF在分离分辨率、灵敏度、低残留效应和精确分子量测量精度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我们相信,结合传统的IEC-MS技术平,台icIEF-MS将成为电荷异质性表征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快速、准确、灵敏和高效的分析手段。 表1 九种单抗的等电点信息和使用的icIEF试剂● icIEF和SCX分离9种单克隆抗体的性能比较 ●在最优化条件下,通过icIEF-UV和SCX-UV分别分离了9种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性能比较。两种分离工具均在10分钟内完成了高通量分离,所研究的单克隆抗体获得了相同的峰序列。在icIEF分离中,首先洗脱的是酸性最强的异质体,其次是主峰和碱性异质体,这与SCX分离的顺序相同。然而,对于大多数异质性mAb混合物,icIEF的分离效率显著高于SCX,这是因为iCIEF基于pI差异进行分离,微小pI差异的蛋白质异质体就可以得到高分离度的分离。在某些情况下,如英夫利西单抗,通过icIEF可以实现4种电荷变异体和一个主成分的基线分离,但使用SCX的分离效率却不佳。类似地,对于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和地诺单抗,使用icIEF可以很好地检测出所有电荷变异体;然而,在使用SCX时,一些电荷变体却丢失了。尽管icIEF由于不同的分离机制而比SCX具有更宽的峰宽,但由于其pI的微小差异,icIEF表现出了更好的分离性能。图2 九种mAb的icIEF-UV图谱和SCX-UV谱图● icIEF和SCX串联MS的比较 ●如图3所示,icIEF-S和SCX-MS都可以用于鉴定阿替利珠单抗的电荷变异体。在SCX分离中,MS检测到的酸碱峰顺序与UV一致。而在icIEF分离中,碱性峰首先被纳流泵推向ESI源,因此MS检测中的酸碱峰顺序与UV检测的顺序相反。另一个显著的区别是,由于SCX-MS使用更高的流速,从UV到MS检测,柱外的峰展宽程度都较轻,这意味着UV峰形状与MS峰形状更一致。相比之下,icIEF-MS的较低迁移流速意味着柱外效应对icIEF分离的影响更大,从UV检测到MS检测,峰呈现更为明显的展宽,尤其是主峰,强度更高,并与稍低pI的酸性峰部分重叠。为了进一步提高icIEF-MS的分离度以克服峰展宽造成的分辨率损失,可以使用窄pH的两性电解质、新型的涂层分离毛细管柱和纳流ESI源。图3 以阿替利珠单抗为研究对象,比较icIEF-MS 和 SCX-MS分离效果:UV谱图(左)和MS-TIC谱图(右)。 在分析单克隆抗体时,icIEF-MS的信号响应比SCX-MS高。虽然icIEF-MS的样品载量只有SCX-MS的十分之一,但如图3所示。icIEF-QE Plus MS的TIC强度与SCX-Orbitrap Exploris 240相同(Orbitrap Exploris 240比QE Plus MS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icIEF-MS比SCX-MS灵敏度高的原因有两个:首先,icIEF-MS的纳流流速(小于5μL/min)远低于SCX-MS的流速(300 μL/min),这导致icIEF-MS的去溶剂化效率和离子化效率较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MS灵敏度和动态范围,即使样品量低至1 ng。此外,在icIEF-MS中,补偿液采用含0.5% FA的50%乙腈,流速为5 μL/min,纳流泵速为50-100 nL/min。在此比例下,进入MS的最终流动相处于酸性条件,而文章中用于SCX-MS的洗脱流动相的pH接近mAb的pI点 (pH 7~10),洗脱是在中性碱性条件下进行的,而在中性/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质子结合的能力比酸性条件下弱得多。因此,与SCX-MS相比,icIEF-MS在较低的电荷状态下具有更多的电荷数量,从而增加了电离和质谱效率。 总之,icIEF和SCX是两种有效的单克隆抗体分离工具,在高通量条件下分离效率都很高。然而,在icIEF-MS中,由于低迁移流速和酸性流动相的使用,其灵敏度比SCX-MS更高。这些结果表明,icIEF-MS是一种具有优越性能的单克隆抗体分离和表征方法,可以应用于生物制药的研究发现和质量控制。(A)(D) 图4 阿替利珠单抗的高灵敏度icIEF-MS表征分析:不同浓度(0.0 5 ~ 2 mg/mL ) 阿替利珠单抗(A) 的UV谱图,TIC (B) 和 MS(C )谱均为0.05 mg/mL;电荷变异体的浓度与MS响应强度的关系如图(D)所示。 图4展示了icIEF-QE Plus MS 在不同浓度阿替利珠单抗的结果,见图4。从酸性变异体和碱性变异体的 TIC和MS谱图得出,即使在 0.05 mg/ mL的最低浓度 (3倍S/N的UV信号)下,MS仍然检测到所有电荷变异体的明显信号。而SCX-QE Plus MS不能达到0.05 mg/ml的检出限。而在已报道的传统cIEF-MS研究中,典型的蛋白质分析浓度为 0.1~ 2 mg/mL。● icIEF-MS和SCX-MS的质量准确度比较 ●icIEF-MS 不仅在灵敏度上表现更优,而且在质量准确度方面也优于 SCX-MS。质量准确度是 MS 检测的一个关键指标,这取决于 MS 的分辨率。可达到的质量分辨率不仅取决于仪器的质量分辨率极限,还受电离过程的影响。加合物会使离子信号变宽,因为它们不仅来自于多重质子化的分析物,还来自于携带加合物的分析物。因此,更多的加合物会导致较差的分辨率和较大的质量误差(即较差的精度)。虽然源内碰撞诱导裂解(CID)可以减少加合物的形成,但并不是所有加合物都可以被去除。如表2所示,尽管使用了110 V 的源内CID值,但SCX-MS 获得的质谱峰仍然比 icIEF-MS 获得的质谱峰宽,导致SCX-MS 主成分的 MW 偏差(5.4 ppm)大于 icIEF-MS(2.7 ppm)。另一个例子是贝伐珠单抗,在没有脱盐预处理的情况下,SCX-MS 对贝伐珠单抗的 MW 偏差高达33.9 ppm。脱盐后进行分析,贝伐珠单抗的偏差降低到12.8 ppm。而 icIEF-MS,由于加合离子形成较少,即使不脱盐,获得的贝伐珠单抗的偏差也仅为9.6 ppm。表2 阿替利珠单抗的电荷变异体的icIEF-MS和SCX-MS分析结果比较● icIEF-MS和SCX-MS的残留效应 ●相比 SCX-MS,icIEF-MS 的残留效应要小得多。在对阿替利珠单抗分析后,icEF-MS 使用含有4% HR 8.5&minus 9.5 两性电解质的水溶液作为空白样本,而 SCX-MS 使用水作为空白样本。在 icIEF-UV 检测中未观察到明显信号,而 SCX-UV 在阿替利珠单抗峰值处检测到了信号残留。SCX-TIC 和 icIEF-TIC 中有信号峰相对明显,保留时间分别为6.82和21.5 min,。从这两个信号峰提取的 MS 数据通过去卷积得出,SCX-TIC检测到的残余信号是阿替利珠单抗,而 icIEF-TIC 检测到的信号只是两性电解质,这意味着 icIEF-MS 中没有检测到残余分析信号。低残留率使得 icIEF-MS 对微量蛋白电荷变异体的检测更加准确和可靠,避免了假阳性结果。图5 icIEF-MS和SCX-MS的残留效应的比较:SCX-MS (A-C)显示残留阿替利珠单抗信号,而icIEF (D-F)没有残留分析物信号。如图4和图5所示,观察到1500~2500 m/z 的背景信号,MS信息证实它们不是蛋白质,而是来自两性电解质和溶剂背景,背景离子不干扰mAb电荷变异体的鉴定。 ● icIEF-MS鉴定蛋白质的可重复性 ● 针对阿替利珠单抗电荷变异体进行的重复性考察表明,icIEF-MS 平台对其测定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通过 icIEF-MS 对批间蛋白质样品进行鉴定,所有批间检测到的相同电荷变异的质量偏差都很小(表3列出了所有9种mAb的电荷变异体的修饰鉴定结果。酸性变异体的表征比碱性变异体更具挑战性,因为酸性变异体具有更复杂的修饰。虽然这种酸性修饰通常可以通过 pI 来区分,但它们在分子质量上的差异相当小。icIEF在线串联高分辨率质谱可以通过结合完整的蛋白质分子量和测量的pI值来阐明蛋白质的结构信息,为解决酸性电荷变异体的难题提供一个有用的icIEF-MS联用平台。表3 九种单克隆抗体的电荷变异体的iCIEF-MS表征结果在对一系列不同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进行电荷变异体表征时,icIEF-MS 和 SCX-MS 可以获得类似的结果。然而,icIEF-MS 在分离分辨率、灵敏度、低残留效应和 MW 测量准确度方面比 SCX-MS 展现出更多的优势。因此,将 icIEF-HRMS 分析与更常见的 SCX-MS 相结合,通过正交的验证,可以为分离和鉴别蛋白电荷变异体提供更加全面的分析策略。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可联系我们获取更多文献。艾易尔斯生物科技(AES)致力于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技术(icIEF)技术与质谱的联用、馏分制备以及高分辨分离等领域。
  • 【瑞士步琦】通过SFC-UV/MS分离西红花主要提取物
    通过 SFC-UV/MS 分离西红花主要提取物 西红花,又称藏红花,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香料之一,其花朵呈现一种精致的紫色色调,内部的丝状红色柱头非常珍贵。在秋天,红色柱头通过手工采摘并分离,生产一磅(0.45公斤)的西红花柱头需要7万朵花。这些红色柱头可以用作香料、染料并且具有药用价值。▲ 图1:西红花花朵与柱头西红花内有非常多的提取物,主要成分为西红花苷、苦番红花素、西红花酸等。其中许多化合物有公认的药理活性, 比如西红花苷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西红花苷存在于西红花及栀子属植物中,比较常见的分离法是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C-18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或水/甲醇体系。初始梯度为高含水量,有机溶剂含量随时间而增加,以洗脱非极性化合物,分离过程中也会加入甲酸以改善峰型。[2-6]栀子类药材中西红花苷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图2:A.混合对照品;B.栀子;C.水栀子的 HPLC 分离图西红花苷Ⅰ 5. 西红花苷Ⅱ 8. 西红花苷Ⅳ 17. 西红花苷ⅢAcchrom XCharge C18 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和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15min,22% A;15~30min,22%~25% A;30~35min,25%~28% A;35~50min,28% A;50~72min,28%~45% A;72~85min,45%~55% A;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440 nm,进样体积10μL。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BUCHI Sepiatec SFC-50分离西红花柱头主要提取物的方法。SFC-50内置紫外检测器并与MS(质谱检测器)相连,从而判断峰物质。▲ 图3:Sepiatec SFC-UV/MS系统1实验条件设备Sepiatec SFC-50(UV/MS)色谱柱Nucleodur NH2 5μm 250 x 4 mm流动相种类A=CO2 B=甲醇流动相条件平衡色谱柱5分钟0-1 min: 14 % B1-18 min: 14-18 % B18-40 min: 18-50 % B40-44 min: 50 % B 流速7 mL/min紫外检测器440 nm MASS 检测器ESI (+/-)背压150 bar柱温40 ℃样品1000mg 西红花柱头 10mL 热甲醇提取物进样量100 uL2结果与讨论▲ 图4:西红花提取物在紫外波长440nm下的分离图用甲醇对西红花柱头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提取后,得到的多数为极性化合物。图4为紫外波长 440nm 下的分离图。在前18分钟,由于流动相为弱极性(86- 82% CO2),紫外检测器下无化合物被洗脱下来。当流动相的极性通过梯度增加时,几种极性化合物被依次洗脱。其中的主要提取物西红花酸易与几种糖(葡萄糖、龙胆二糖和三氯蔗糖)结合形成西红花苷。因为西红花酸与糖分子的共价键导致极性的强烈增加,并使西红花苷具有亲水性,所以在氨基柱上的分离出峰时间比较晚[7-9]。在质谱检测上,我们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这是一种常压下的温和电离方法,可以在正离子(ESI+)或负离子(ESI-)下进行。在正离子模式下,通常会形成钠加合物([M+Na]+)或质子加合物([M+H]+)。在负离子模式下,([M-H]-)离子通常是由于失去一个质子而形成的。根据样品及其性质的不同,也可以形成多种带电产物。▲ 图5:(a) UV-440 nm (b) mass 999-999.5 (ESI+) (c) mass 836.9-837.4 (ESI+) (d) mass 674.8-675.3 (ESI+) (e) mass 975.5- 976 (ESI-) (f) mass 813.4-813.9 (ESI-) (g) mass 651.4-651.9 (ESI-) (h) mass 341.2-341.7 (ESI-)▲ 图6:西红花苷Ⅰ(a) ESI+ and (b) ESI-, 西红花苷Ⅱ(c) ESI+ and (d) ESI-, 西红花苷Ⅲ (e) ESI+ and (f) ESI- 以及西红花酸单甲酯(g)ESI-的质谱图图5与图6展示了西红花甲醇提取物通过 Sepiatec SFC-50 结合 MS 检测器后的分离图谱,信号基于不同的 m/z(质子数/电荷数)。根据质谱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出表1的结构式结果。No.化合物名称结构式m/z1西红花苷Ⅰ976.4C44H64O242西红花苷Ⅱ814.8C38H54O193西红花苷Ⅲ652.7C32H44O144西红花酸单甲酯342.4C21H26O4▲ 表1:根据图5推断的西红花主要提取物的结构式和摩尔m/z西红花苷Ⅰ是由西红花酸和两个龙胆二糖分子组成。在图5中,该化合物 ESI+ 模式下的检测 m/z 为 999-999.5,其加合物由钠(m/z 23 g/mol)和样品分子(m/z 976.4 g/mol)组成。在 ESI- 模式下也可以检测到西红花苷Ⅰm/z 为975.5-976。其对应的图6质谱图为(a)与(b)。西红花苷Ⅱ由西红花酸、葡萄糖和龙胆二糖分子组成。在 ESI+ 模式(图5(c))和 ESI- 模式(图5(f))下,分别为(m/z 836.9-837.4[M+Na]+)和(m/z 813.4-813.9[M- H]-)。其对应的图6质谱图为(c)与(d)。西红花苷Ⅲ在 ESI+ 模式(图5(d))和 ESI- 模式(图5(g))下,分别为(m/z 674.8-675.3[M+Na]+)和(m/z 651.4-651.9[M-H]-)。其对应的图6质谱图为(e)与(f)。西红花酸单甲酯只能在 ESI- 模式(图5(h))下鉴别,m/z为341.2-341.7[M-H]-。其对应的图6质谱图为(g)。在 ESI 过程中,样品分子会被碎片化,特别是在 ESI- 模式中。例如,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上的葡萄糖基团在ESI-模式下的脱离,导致其在图5(g) m/z 651.4-651.9[M-H]- 中也被鉴定出来。3结论Sepiatec SFC-50 可以有效分离西红花柱头内结构相似的提取物,为了鉴别里面的未知成分,采用 SFC-UV/MS 结合的形式,适用于多数天然产物应用。相比 HPLC 的流动相,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高扩散系数和低粘度的特点,并且得益于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无需加入甲酸也能获得不错的峰型。在选择性上,由于 SFC 属于正相色谱,在出峰顺序和时间上与传统的 RP-LC 完全不同,这使得 SFC 在分离一些化合物组分时具备出峰时间上的优势。比如本次分离中的西红花苷Ⅲ,在图2的 RP-LC 中,出峰顺序靠后,时间在 60 分钟之后;而在图5的 SFC 中,其出峰顺序靠前,时间在 28-29 分钟。这在分离一些极性偏弱的化合物时可以节省很多时间。4参考DOI: 10.13140/RG.2.2.19634.40649http://dx.doi.org/10.1016/j.foodchem.2015.06.090DOI: 10.1081/FRI-100100281DOI: 10.1016/j.foodchem.2005.11.020https://doi.org/10.1016/j.jpba.2020.113094叶潇,张东,冯伟红,梁曜华,刘晓谦,李春,王智民.栀子类药材中西红花苷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J/OL].中国中药杂志.https://doi.org/10.19540/j.cnki.cjcmm.20220214.301https://doi.org/10.1021/acs.jafc.5b03194https://doi.org/10.1073/pnas.140462911DOI: 10.1007/s00425-004-1299-1
  • 三氯生安全性被疑 高露洁佳洁士部分牙膏受波及
    最近,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美国环境保护署正在评估三氯生的安全性。三氯生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广泛被添加在牙膏、肥皂、除臭剂、漱口水、剃须膏等日化用品中。致癌性、影响体内激素分泌、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被列为三氯生的三大“原罪”。作为三氯生的添加“大户”,牙膏首当其冲受到波及,高露洁全效和佳洁士部分牙膏均被指含有三氯生。继荧光增白剂事件之后,三氯生再次将日化产品引入争议的漩涡。   缘起   FDA公布最新进展   三氯生安全性再遭质疑   “三氯生”这个化学名称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还非常陌生,事实上,国外关于三氯生的争论之声早已出现。查阅有关三氯生的资料时,记者甚至发现2005年发布的关于三氯生牙膏安全性存疑的新闻,时至今日,旧事重提,原因在于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三氯生的安全性又给出了最新评估进展。   美国ABC新闻网对三氯生的“前世今生”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说,文中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早在2010年4月就宣布启动对三氯生安全性的评估。经过一系列动物试验,研究人员发现,这一杀菌成分有可能干扰甲状腺荷尔蒙功能,甚至会使部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性。而添加了三氯生的肥皂和洗手液也不像商家所宣传的那样,会对细菌产生更强的杀伤力。实际上,它的杀菌功效并不比普通的肥皂加清水的清洁方式更好。美国塔夫斯医学院教授斯图尔特利维对三氯生素有研究,对于这种40多年前仅仅被医院用来做术前洗消液使用的杀菌剂,如今被广泛用于成千上万种日化产品当中的现象,利维表示“这是被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早在2001年,利维和同事就在5岁及5岁以上的儿童研究对象的尿液中发现了三氯生,而且这一比例占到了75%。“尽管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三氯生对细菌的灭杀更为有效,人们还是将它大规模添加到个人洗护产品中。”   美国清洗协会则完全站到为三氯生辩护的立场,该协会认为,三氯生无论在美国还是全球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清洁,不管是在医疗场所、工作空间还是普通家庭中,三氯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利维教授看来,人们对三氯生的存废至少应该遵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比起它的好处,三氯生的危害性显然更大。”   焦点   刷牙是否会合成致癌氯仿?   那么,具体到我们都要使用的牙膏中,三氯生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网上的一种说法认为,含有三氯生的产品一旦与含氯的自来水发生反应,可形成一种被称为“哥罗芳”的物质,也就是氯仿。据相关资料,氯仿化学名为三氯甲烷,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具特殊甜味的液体,遇光会氧化生成氯化氢和光气。   氯仿曾被用作麻醉剂,但动物试验发现,这种物质会对心脏和肝脏造成损伤,具有轻度致畸性,可诱导小白鼠发生肝癌,但尚无人体致癌的研究资料。为保险起见,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和美国都将氯仿列为对人体有潜在威胁的可疑致癌物。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师彼得威克斯兰就是“三氯生可形成氯仿”的发现者,并将这一发现发表。当媒体广泛引用他的这一研究结论大肆宣扬三氯生的致癌性时,威克斯兰发表声明称,关于三氯生的潜在健康风险不过是一些媒体的断章取义,他们跳过了威克斯兰的结论,引发了读者的过多担心与过激行为。而这一风波在2005年时也引发了国内对牙膏中含有三氯生的质疑声浪。   时隔5年之后,在2010年12月的《环境与健康展望》中文版中,氯仿试验再次被提及,文中称,在某些情况下,三氯生引发了氯仿的产生,总量最高可高出氯化自来水本底水准的40%。但是另一项发表于2007年的研究则显示,研究对象使用含三氯生的牙膏及普通氯化自来水,且刷牙时间超过预期的长度,未形成可测的氯仿水平。关于三氯生致癌的质疑至此依然悬而未决。   争议   三氯生安全性   结论两重天   然而,对三氯生的存废之争并没有就此偃旗息鼓。2011年11月,美国国会议员路易斯斯拉夫特及其同事敦促美国FDA将三氯生列入禁用名单。斯拉夫特称三氯生为“一种对健康的威胁”,对于禁用三氯生,她给出的理由包括:三氯生会导致部分细菌对医疗抗生素和抗菌清洁剂产生抵抗力 三氯生在体内的生物累积有干扰内分泌的潜在风险 有可能改变甲状腺功能 在杀菌方面,三氯生并无明显优势 三氯生及其代谢产物会造成废水污染,并渗透到鱼类体内。日常生活中大规模使用含三氯生的产品,尤其是女性这一人群,在脐带血和人乳中都可能携带有三氯生。   欧洲科学家对三氯生的安全性也不乐观。据《环境与健康展望》杂志报道,2009年,欧盟消费品科学委员会报告称,毒理数据建议“由于总暴露量的规模,目前三氯生继续作为防腐剂在所有化妆品中使用的最高浓度限值(0.3%)对消费者来说并不安全”。然而,委员会同时指出,三氯生在包括牙膏、肥皂、除臭剂、扑面粉及遮瑕膏中应用被认为安全的。   关于三氯生的环境安全,许多研究均显示,污水处理厂通常可将三氯生去除90%至98%。然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可持续性工程和建成环境学院副教授罗尔夫哈登表示,虽然三氯生可以有效地从污水中去除,但只有约50%在处理时被分解。   作为一种并没有证据证明有更强杀菌效果,对健康、环境均存在风险,却被日化产品生产企业广泛使用的化学添加剂,各方论点始终争论不休,这样的结果,无疑让消费者更加纠结和担心。对此,波士顿大学公共健康学院流行病学和环境健康专家戴维奥佐诺夫的建议相当具有参考性:“对于一种不能确定能给你带来益处,并可能存在一定风险的物质,最好的方法是远离。”
  • 擒魔序曲——脂质组学研究中的样品处理
    编者注:傅若农教授生于1930年,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而后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58年,傅若农教授开始带领学生初步进入吸附柱色谱和气相色谱的探索 1966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傅若农教授在干校劳动的间隙,系统地阅读并翻译了两本气相色谱启蒙书,从此进入其后半生一直从事的事业&mdash &mdash 色谱研究。傅若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色谱研究专家,见证了我国气相色谱研究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众多色谱研究人才。 第一讲:傅若农讲述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 第二讲:傅若农:从三家公司GC产品更迭看气相技术发展 第三讲:傅若农:从国产气相产品看国内气相发展脉络及现状 第四讲:傅若农: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前世今生 第五讲:傅若农:气-固色谱的魅力 第六讲:傅若农:PLOT气相色谱柱的诱惑力 第七讲:傅若农:酒驾判官&mdash &mdash 顶空气相色谱的前世今生 第八讲:傅若农:一扫而光&mdash &mdash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的发展 第九讲:傅若农:凌空一瞥洞察一切&mdash &mdash 神通广大的固相微萃取(SPME) 第十讲:傅若农:悬&ldquo 珠&rdquo 济世&mdash &mdash 单液滴微萃取(SDME)的妙用 第十一讲:傅若农:扭转乾坤&mdash &mdash 神奇的反应顶空气相色谱分析 前言   脂质是一类自然界存在的疏水或两性、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溶剂的有机物小分子,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系中。脂质是细胞膜的骨架物质和第二能量来源,还参与细胞的许多重要功能,人类许多重大疾病都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如糖尿病、肥胖病、癌症、阿兹海默症、以及一些传染病等,   作为代谢组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脂质组学(Lipidomics)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体的所有脂质分子,并以此为依据推测其它与脂质作用的生物分子的变化,进而揭示脂质在各种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机制。脂质组学是总体研究和这些疾病有关的脂质化合物,找到昭示这些疾病的生物标记物。   2005年国际上把组织、细胞中的脂质分子分为8大类(J Lipid Res 2009,50(Supp) 9-14),有明确结构的脂质化合物已经有38000个(BMC Bioinformatics 2014, 15(Suppl 7):S9),这8类脂质分子见表1。 表 1 8大类脂质分子 类别 缩写 数据库中的结构数量 脂肪酰类(Fatty acyls) FA 2678 甘油脂类(glycerolipids ) GL3009 甘油磷酸脂类(glycerophospholipids) GP 1970 鞘脂类(sphingolipids ) SP 620 固醇脂类(sterol lipids ) ST 1744 异戊烯醇脂类(prenol lipids () PR 610 糖脂类(saccharolipids ) SL 11 多聚乙烯类(polyketides ) PK 132   在过去,由于技术限制人们难以分析数量巨大的脂质分析,因为多种脂质代谢产物的物理性质需要大批纯化系统、分离的复杂技术操作。2003年韩贤林等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之后提出脂质组学(lipidomics)(Han X et a1.J Lipid Res,2003,44:1071),脂质组学的发展推动了新分析平台的研发,特别是在质谱法领域,该方法已使这些操作合理化,并且已允许更多的脂质分子得到非常详细的分析。   脂质存在于细胞、细胞器和细胞外的体液如血浆、胆汁、乳、肠液、尿液中。若要研究某一特定部位的脂质,首先要将这部分组织或细胞分离出来。由于脂质不溶于水,通常采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传统的萃取剂是氯仿、甲醇和水的混合液。所需的样品在这种混合液中提取所有脂质,向提取液中加入过量的水使之分成2个相,上面是甲醇和水,下面是氯仿。脂质就留在氯仿相,蒸发浓缩后,使之干燥就得到所需的脂质。这种脂质提取方法,能够提出组织样品中的总脂。这种方法降低了脂质的损失率,操作简便,而且提取效果较好。对于只检测总脂中的部分脂质,固相萃取(SPE)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固相萃取技术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能快速分离组分复杂及含量低的样品。当然由于化学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有许多其他可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总体上对脂质组学的研究Chin Chye Teo等归纳为如下的工作流程,第一步就是对样品的处理。 1、脂质组学研究的工作流程  根据Chin Chye Teo的综述报告(Chin Chye Teo et al,TrAC,2015,65:1-18),脂质组学研究的工作流程如下表1. 表1 脂质组学研究的工作流程 从患者得到脂质组学研究的样品 液体 固体 体液,泪水,血清,血浆,尿液 (低温保存样品) 细胞,组织,器官 对上述样品进行萃取方法 对极性化合物,单独的有机化合物进行: 液-液萃取,固相萃取 对能源性物质进行:加压液相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声辅助萃取 萃取得到的脂质化合物 使用色谱方法分离: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电泳 不使用色谱方法分离:直接进样,成像 上述分离或未分离样品进行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的接口 质量分析器 电子轰击电离(EI),电喷雾电离(ESI),化学电离(CI),大气压(APCI)化学与电离,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ALDI) 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三重四级杆质谱( qqq),轨道阱质谱(Orbitrap) 质谱原始数据语预处理 (利用商品或自制软件) 分类和脂质鉴定(使用各种资源如LIPID maps,Lipid Bank,Lipid Blast) 判定在疾病中的机制/在疾病演化中的作用 为进一步诊断找出生物标记物(预防),提供药物治疗的指导 2、脂质组学的样品制备   本文只讲脂质组学的样品制备,Chin Chye Teo等总结了近年在脂质组学研究中使用的样品处理方法,见表2. 表2 脂质组学研究中的样品处理方法比较(Chin Chye Teo et al,TrAC,2015,65:1-18) 萃取方法 临床样品类型 (生物液体或固体) 优点 缺点 原文文献编号 单一有机溶剂萃取(SOSE) 血清(生物液体) 皮肤(固体) 容易完成萃取时间短 成本低 低温适于热敏感化合物 无需外部能量 使用有毒有机溶剂 分析时难以摆脱使用有机溶剂 1.2 3 液-液萃取(LLE) 眼泪(生物液体) 血清(生物液体) 血浆(生物液体) 尿液(生物液体) 滑液(生物液体) 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生物液体) 皮肤(固体) 组织(固体) 易于建立的方法 容易完成 设备便宜 萃取时间短 使用廉价溶剂(如甲醇,水) 低温适于热敏感化合物 无需外部能量 萃取时间短 使用大量有毒有机溶剂 常使用超过一种类型的溶剂 需要排除溶剂以免影响分析 2 4,9-13 5,14-22 8,23 7 24 25-27 28,29 固相萃取(SPE) 血清(生物液体) 血清(生物液体) 血浆(生物液体) 眼(固体) 皮肤(固体) 容易完成 清除干扰基体 EPE的选择 低温适于热敏感化合物 萃取时间短 SPE萃取小柱比较贵 需要洗掉有机溶剂以免影响分析 使用有毒有机溶剂 分析时难以摆脱使用有机溶剂 1,12 2 30 26 3,27 固相微萃取(SPME) 肺(固体) 头发(固体) 容易完成 可与GC和GC xGC 联用 对挥发性化合物可以进行顶空气相色谱 有毒溶剂消耗量少 低温适于热敏感化合物 无需外部能量 萃取时间短 萃取头比较贵 需要洗掉有机溶剂以免影响分析 分析时难以摆脱使用有机溶剂 31 32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血浆(生物液体) 容易完成 萃取时间短 对非极性化合物萃取效率高 CO2可循环使用 温度压力可控 可加改性剂提高萃取液极性和效率 要精心操作 设备昂贵 33 微波辅助萃取(MAE) 血浆(生物液体) 皮肤(固体) 容易完成 萃取时间短 萃取效率高 萃取溶剂消耗量少 温度压力可控 需要冷却防止溶剂逃逸 购买设备费用高 34 35 超声辅助萃取(UAE) 血(生物液体) 容易完成 萃取时间短 萃取溶剂消耗量少 温度压力可控 听力会受损 要使用有毒有机溶剂 会吸入有害溶剂 需要外部能源 购买设备费用高 提高温度会使化合物降解 36,37 3、脂质组学的溶剂萃取   液-液萃取是脂质组学研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这一方法是使用两种互不混溶的有机溶剂&mdash &mdash 使用最多的是氯仿、甲醇和水&mdash &mdash 为了对关键脂质类得到最大的萃取效率,从磷脂类和糖脂类到脂肪酸,三酰基甘油类(TAGs)、二酰基甘油类(DAGs)。最初使用的是Folch 脂质萃取法(氯仿/甲醇/水为 8:4:3 v/v/v),之后有Bligh 和 Dyer脂质萃取法(氯仿/甲醇/水为 1:2:0.8 v/v/v)。   (1)Folch 脂质萃取法(Folch et al., J Biol Chem 1957, 226: 497)   把样品组织用2:1氯仿/甲醇均一化,最后的溶剂体积是组织的20倍(20mL 溶剂里有1g样品),分散均匀后于室温下把混合物在轨道振荡器上震动15-20min。均匀混合物经漏斗中折叠滤纸过滤,或进行离心处理,回收液相。   液相溶剂用0.2体积的水(20 mL液相使用4 mL水),最好使用0.9%的NaCl溶液洗涤,涡旋几秒后在低速离心机(2000 rpm)上离心混合物,用虹吸方法弃去上层液相,用以分析神经节糖苷或小分子有机极性化合物,如需要(需移去标记分子),用1:1甲醇/水洗涤交界处的有机相两次,无需混合全部制备物。   经离心分离后虹吸掉上面的液相,下面含有脂质的氯仿在旋转蒸发器中真空蒸发,或用氮气吹拂到2-3 mL体积。   (2)Bligh 和 Dyer脂质萃取法(Can J Biochem Physiol 37:911-917)   a. 每1 mL 样品加入3.75mL 1:2(v/v) CHCl3:CH3OH 很好涡旋,如果要进行GC 分析,溶剂中要含有内标(如0.5&mu g谷甾醇)   b. 然后加入1.5mL CHCl3很好涡旋   c. 最后加入1.25mL蒸馏水很好涡旋   d. 在1000rpm离心机中室温下离心5min,得到一个两相分离(上层为水相,下层为有机相)的液体   e. 回收有机相:用一个巴斯德吸管(Pastuer pipette)通过上层水相,轻微施加正压避免上层水相浸入吸管,吸管口到达离心管底部,吸取下层有机相溶液的90%到吸管中。 下表列出不同样品容积需要加入的试剂量   如果你要得到干净的底部的有机相溶液,就要用上层&ldquo 真正&rdquo 的上层液相洗涤有机相溶液,方法如下:   a 制备&ldquo 真正&rdquo 的上层液相:取一个大的玻璃管,或者几个常规玻璃管,以水代替样品胺上述方法进行萃取操作,把几个管子中的上层水相合并在一起备用。   b 把上述第5步得到的底层溶液倒入一个玻璃管中,然后加入适量(样品+蒸馏水的体积)&ldquo 真正&rdquo 的上层液相。比如你是1 mL样品就加入2.25mL&ldquo 真正&rdquo 的上层液相。   c 好好地涡旋,离心,收集下层相。   Cui等的改进Bligh 和 Dyer脂质萃取法(Cui L,e al, PLoS Negl Trop Dis,2013,7:e2373):   900µ L氯仿-甲醇(1:2)加入到100 µ L样品中,进行涡旋,在4° C下保温,然后加入300µ L氯仿和300µ L双重蒸馏水,以9000 rpm离心2 min,脂质物在离心管底部的有机相中,然后加入500 µ L氯仿在4° C下进行涡旋20 min。从有机相中回收脂质物并与前次得到的脂质物合并,脂质萃取物经真空干燥后于&minus 80° C下存放备用。   多少年来人们使用类似于上述方法进行脂质的萃取,例如:李国琛等在脂质组学研究中也采用Bligh 和 Oyer法萃取磷脂,并作适当改进.他们的方法是:   称取100 mg鱼肉样品,加入400 p,L甲醇/氯仿(体积比2:1),涡旋混匀后,于一30℃放置过夜.取出后于4℃以10000 转速离心5 min.将上清液转出,在残渣中加入200 mL甲醇/氯仿(体积比2:1)再次提取,将2次所得上清液合并.在上清液中先后加入100 mL氯仿及100mL水,离心后,将磷脂所在的氯仿相与水相分离.采用真空离心蒸发浓缩器干燥氯仿相(温度不超过45℃,下同),将干燥后的样品于一30℃保存备用.(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31(2):269-273)   人们为了提高某些脂质种类的萃取效率,改变氯仿/甲醇/水的比例,并加入一些其他添加剂,如乙酸、盐酸等,探索改进萃取各类脂质化合物的得率,如酸性磷脂和脂肪酸。(Jensen S K, Lipid Technol,2008, 20: 280&ndash 281)。 HCl-Bligh萃取法步骤:   为了更好地萃取生物样品中的脂肪酸,使用加盐酸的HCl-Bligh萃取法:取0.6 g均匀好的样品装入10-ml 带盖的培养试管中,加如1 ml 3M HCl,在80℃水浴上加热1 h,之后加入1.50 ml甲醇和1.00 ml氯仿,以及17:0脂肪酸内标,把混合物摇震1 min,然后加入ELGA-纯水系统制备的纯水1.00 ml 和2.00 ml氯仿,把试管振荡1 min,然后在3000 rpm离心机上进行离心处理5 min。把1 ml氯仿相进行甲基化,用氮气把氯仿蒸发掉,加入0.8 ml NaOH/甲醇溶液,把试管充满氮气,密封在100 ℃下烘箱中15 min,冷却后加入1 ml BF3溶液,密封在100 ℃下烘箱中45 min。在冷却后加入2 ml辛烷和4 ml饱和NaCl溶液,把混合物进行涡旋,在3000 rpm离心机上进行离心处理10 min。用1&mu L 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根据Jensen的研究,认为此方法可以对脂肪酸的萃取率提高15%,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萃取率可提高30-50%。   由于氯仿的毒性大人们就用二氯甲烷来代替氯仿(J Agr Food Chem,2008,56:4297-4303),之后就有许多研究者效仿用以萃取临床样品,包括生物液体,如血清/血浆,尿液和固体样品,如皮肤和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表中文献4,5,8,9,10,14-17,23-25,28).   近几年也用甲基特丁基醚(MTBM )做萃取溶剂代替氯仿(Matyash et al. J Lipid Res. 2008,49 (5) :1137&ndash 1146.)。Matyash 认为MTBM进行萃取快速而且可以得到干净的脂质,可以适合于自动进行鸟枪法得到脂质轮廓。因为MTBM的密度低,水相和有机相分开时,有机相在上层,这样简化了手机有机相的手续,减少了吸取的损失,不可萃取的基质小球处于离心管的底部,易于去除。严格的测试证明MTBM进行萃取对绝大多数脂质种类和&ldquo 黄金标准&rdquo Folch 或 Bligh and Dyer萃取方法类似或更好。2013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医学院的R Lehmannb使用MTBM进行萃取开创了一个从一小片肝脏或肌肉组织同时进行道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的研究(J Chromatog A, 2013, 1298:9&ndash 16)   人们的思路总是由简单到复杂,又由复杂回归到简单,所以脂质组学中的萃取方法,近来也有多种溶剂向单一溶剂发展, Stü biger G (表中文献1)就使用 Zhao Z等提出的单一溶剂萃取(SOSE)磷脂类脂质(J Lipid Res 2010 51:652)方法如下:   把500 mL甲醇加入到20 mL人血浆中,其中已经含有0.01% 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0.5 mmol EDTA (用作抗氧化剂)和3mmol Pefablock(4-(2 aminoethyl) benzenesulfonylfluoride hydrochloride)用作磷脂酶的抑制剂,加入内标物,把样品激烈震荡1min,在冰浴中放置30 min,进行脂质的萃取,之后在10,000 rpm离心机上,离心5 min(4℃),最后把离心管上面的液体小心滴转移到2 mL玻璃样品瓶中,在零下70℃保存备用。 4、固相萃取(SPE)   SPE 是十分成熟的样品预处理技术,使用装有固定相的小柱子和各种流动相选择性地保留与固定相有特定作用力的特殊种类分子。SPE的典型应用是和 SOSE 和 LLE相结合,作为一种附加的净化步骤或从生物液体或固体住址样品中富集某种特定种类的目标脂质(表中文献1,3,12,26,27),市场有各种各样的萃取小柱供选择。供脂质萃取的SPE小柱有正相硅胶柱和反相柱(C8 和 C18),以及离子交换柱(氨丙基柱),硅胶柱和氨丙基柱多用于分离中性和极性脂质,利用改变洗脱溶剂以达到分离的目的。而C8 和 C18柱用于从水基样品中分离卵磷脂(PC)、脑苷脂、神经节糖苷和脂肪酸。   针对不同的脂质使用不同的SPE,如 Stü biger(表2文献1)在进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磷脂的研究中,使用C18 净化柱从血浆脂质萃取和富集体液氧化磷脂(OxPLs),其步骤如下:   把脂质萃取液倒入微量制备高效固相萃取柱(mHP-SPE)C18 spin-columns (PepClean, Pierce)中,小柱事先用500mL MeOH:0.2%甲酸(70:30 重量比)洗涤,然后用700 mL MeOH:0.2%甲酸(82:18 重量比)洗脱一次,再用800 mL MeOH:0.2%甲酸(92:2 重量比)洗脱一次,最后小柱用500 mL 2-丙醇再生,以便从小柱中彻底清除脂质(即中性脂质),净化后的纯度用薄层色谱检查,得到的氧化脂质用LC-ESI-MS/MS进行分析。   而Ruben t&rsquo Kindt进行皮肤神经酰胺的脂质组学研究中,则使用氨丙基硅胶小柱对脂质萃取液进行净化(表2文献3),方法如下:   使用氨丙基硅胶小柱(100 mg, 3.0 mL)先用2 mL己烷洗涤,把已经干燥的脂质溶于300 &mu L 11:1 的己烷:异丙醇(v/v)中,用2 mL己烷/甲醇/氯仿(80/10/10 (v/v))洗脱神经酰胺,用氮气吹扫干燥,溶于300 &mu L异丙醇/氯仿(50/50)(v/v)中,进行HPLC/MS分析。 5、固相微萃取(SPME)   Pawliszyn 研究组在1991年发明了SPME,1993年出现了SPME的商品化产品,使之成为广泛使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这一方法是集萃取、浓缩、解吸、进样于一体,它以固相萃取(SPE)为基础,保留了SPE的全部优点,排除了需要柱填充物和使用有机溶剂进行解吸的缺点。SPME是以涂渍在石英玻璃纤维上的固定相(高分子涂层或吸着剂)作为吸收(吸附)介质,对目标分析物进行萃取和浓缩,并在气相色谱进样口中直接热解吸(或用HPLC流动相冲洗到液相色谱柱中,甚至可以直接进行质谱分析),这一技术适合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样品处理和分析。SPME有8大优点:1 操作简单,2 功能多样,3 设备低廉,4 萃取快捷,5 无需溶剂,6 可在线、活体取样,7 可自动化, 8 可在分析系统直接脱附。SPME可以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如:农药残留、酚类、多氯联苯、多环芳烃、脂肪酸、胺类、醛类、苯系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有机金属化合物、无机金属离子等,也可以用有类似特点的领域,如食品、医药、临床、后用不同的的溶液洗脱柱子,将各种待测物洗脱下来。其依据是采用脂溶性材料(C18)破坏细胞膜并将组织分散,C18充当分散剂。在硅胶固相萃取材料表面键合有机相,与传统方法使用砂子做吸附剂类似,在样品与固体材料搅拌的过程中,利用剪切力作用将组织分散。键合的有机相就像溶剂或洗涤剂一样,将样品组分溶解和分散在支持物表面。这大大增加了萃取样品的表面积,样品按各自极性分布在有机相中,如非极性组分分散在非极性有机相中,极性小分子与硅胶上的硅烷醇结合,大的弱极性分子则分散在多相物质表面。(乌日娜等,食品科学,2006,26(6):266-268)。香港城市大学的Qing Shen等利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作萃取剂,以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方法进行橄榄果的脂质组学研究,研究证明这一方法可以把磷脂从非磷脂中完全选择性地分离出来。(Food Research Int,2013, 54:2054&ndash 2061)。 表2中的文献 1 Stubiger G, et al, Atherosclerosis, 2012,224:177&ndash 186. 2 Zhao Z, et al, J Lipid Res, 2010, 51:652&ndash 659 3 t&rsquo Kindt R, et al, Anal Chem, 2012,84:403&ndash 411 4 Cui L, et al, PLoS Negl Trop Dis,2013,7:e2373 5 Sandra K,et al, J Chromatogr A,2010,1217:4087&ndash 4099. 6 Lam S M, et al, J Lipid Res, 2014,55: 289&ndash 298 7 Giera M, et al, Biochim Biophys Acta, 2012, 1821:415&ndash 424 8 Min H K, Anal Bioanal Chem, 2011, 399:823&ndash 830. 9 Heilbronn L K, et al, Obesity,2013, 21:E649&ndash E659 10 Hilvo M, et al, Int J Cancer 134 (2014) 1725&ndash 1733 11 Montoliu I, et al, Aging (Albany NY),2014,6:9&ndash 25 12 Chen Y , et al, Clin. Chim. Acta, 2013,428: 20&ndash 25. 13 Zivkovic A M, et al, Metabolomics,2009,5:507&ndash 516 14 Chen F,et al, Biomarkers, 2011, 16:321&ndash 333 15 M. Ollero, et al, J. Lipid Res, 2011, 52:1011&ndash 1022 16ras Hematol Hemoter,2010,32:439&ndash 443. 35 Gonzalez-Illan F,et al,J Anal Toxicol,2011,35:232&ndash 237. 36 Pizarro C, et al, Anal Chem,2013,8:12085&ndash 12092. 37 Pang L Q, et al, J Chromatogr B,2008,869: 118&ndash 125
  • 瑕瑜团队新成果:基于质谱的脂质异构体分析有助于疾病诊断与靶点发现
    近期,清华大学化学系瑕瑜教授课题组与清华大学药学院尹航教授课题组以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韫芳研究员团队合作在Angew. Chem. Int. Ed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sn-1 Specificity of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1 Revealed by a Mass Spectrometry-based Assay” 的文章。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赵雪与梁家琦,通讯作者为瑕瑜教授。该工作首次揭示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在合成胆碱甘油磷脂 (PC)时对甘油骨架的sn-1位置具有选择性 该选择性与LPACT1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直接导致了sn位置异构体PC 18:1/16: 0的显著升高。以上研究对于发展基于脂质异构体分析的新型疾病诊断与靶点发现具有启示意义。  LPCAT1是细胞内PC的合成通路中脂质重塑过程关键的酶。已有相关研究表明,LPCAT1在多种癌症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且对饱和或单不饱和的酰基辅酶具有选择性。然而LPCAT1对甘油骨架sn位置的选择性还尚不明确,这主要是由于sn位置异构体难以区分与定量。2019年瑕瑜教授课题组利用PC碳酸氢根加合物([PC+HCO3]-)在串级质谱中碎裂产生的“sn-1 frag.”实现了sn位置异构体的定性与定量(Zhao X, Xia Y, et al. Chemical Science, 2019, 10:10740)。基于此,本工作建立了测定LPCAT的sn位置选择性的LC-MS流程。作者以sn-1 LPC和sn-2 LPC的混合物为底物,LPCAT1过表达的HEK 293T细胞膜碎片作为酶源,加入酰基辅酶,37℃下进行孵育。酶反应产物通过反相液相色谱(RPLC)中分离及质谱检测 其与内标的色谱峰面积比对总的合成产物(sn位置异构体之和)进行定量。继而对酶反应产物的碳酸氢根加合物进行串级质谱分析,通过“sn-1 fragment”的百分比对sn位置异构体进行定量(分析流程如图1)。继而通过建立sn-1 LPC和sn-2 LPC的酶反应动力学曲线,比较动力学常数来确定sn位置选择性。  图1. LC-MS/MS流程用于定量分析LPCAT催化所产生的PC sn位置异构体  鉴于不同分子量的PC分子可以在RPLC中分离,该流程可以同时测定LPCAT1对多种酰基辅酶(如,17:0-CoA, 18:1-CoA和20:4-CoA)的选择性。结果显示LPCAT1对三种酰基辅酶均表现出活性,20:4-CoA的活性最低。当LPCAT1将三种酰基辅酶连接到甘油骨架上时,均选择性的加在了sn-1位置,即只合成了PC 17:0/16:0,PC 18:1/16:0和PC 20:4/16:0。因此,基于图1的LC-MS/MS分析流程,该研究首次明确了LPCAT1对甘油骨架的sn-1位置具有选择性。  已有研究表明LPCAT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为了探究肝细胞癌中PCsn位置异构体的组成是否会受到LPCAT1对sn-1位置选择性的影响,该工作对人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PC的sn位置异构体进行LC-MS/MS分析。结果显示PC 18:1/16: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显著上升。该工作进一步对常用的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LPCAT1进行敲降,敲降后PC 18:1/16:0的含量显著下降。这表明肝细胞癌组织中PC 18:1/16:0的含量与LPCAT1对sn-1位置的选择性以及LPCAT1的表达上调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DESI)对PC 18:1/16:0的分布成像与人肝细胞癌组织连续切片的LPCAT1的免疫荧光成像以及H&E染色高度吻合(图2)。因此PC 18:1/16:0可能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划分癌变区域和癌旁区域。  图2. 人肝细胞癌组织连续切片H&E染色(a)组织中LPCAT1的免疫荧光成像(b)以及DESI MS2 对PC 16:0_18:1的sn位置异构体分布的成像(c, d)  总的来说,该工作建立了用于测定LPCAT的sn位置选择性的快速、灵敏、高通量的LC-MS/MS分析流程。它深度剖析了组织中sn位置异构体的组成、分布与酶的功能、分布的关系 阐明了脂质异构体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巨大潜力。不过其他几种LPCAT在连接酰基辅酶时对sn位置选择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BCEIA2023环境分析分会即将召开,聚焦环境与健康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BCEIA作为展示国际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的窗口,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的关注,同时,学术报告会作为BCEIA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BCEIA 2023将举办大会报告、分会报告、高峰论坛、同期会议、墙报展等多场精彩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各行业顶尖学者及学术带头人,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研究进展,针对学科关注度最高的技术及应用进行研讨和交流。2023年9月7-8日,BCEIA2023学术报告会——环境分析分会将在学术会议区W-103会议室举行,聚焦“环境与健康”主题,围绕新污染物分析、暴露组学与暴露分析、微纳尺度颗粒物及效应、环境健康研究中的新分析技术与装置、AI和机器学习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等主题方向,邀请到21位国内环境领域资深专家带来精彩报告。特邀报告人报告摘要  纳米尺度物质一旦进入生命体系,将面临复杂的多重生物屏障和生理结构,缺乏跨尺度、高灵敏、原位表征的技术手段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提出了纳米蛋白冠的原位表征、多种同步辐射分析技术和代谢分析方法联合应用的研究策略,通过发展多种同步辐射分析技术(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X射线近边吸收结构谱学、nanoCT等),实现高灵敏、高分辨地原位解析纳米材料在靶组织、靶细胞内的分布及其化学形态。建立纳米材料与蛋白质、纳米材料与磷脂分子吸附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 发展单细胞水平的无损、三维高分辨、元素成像方法,用于观察单细胞内纳米材料空间分布和化学行为 阐明体内纳米材料的生物化学转化过程。 专家简介  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纳米蛋白冠的分析方法,进而发现了纳米颗粒体内命运的隐身效应、远端效应、生物可利用效应等生物学重要现象,指导纳米佐剂与药物递送系统等应用研究。研究成果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JACS、Angew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五一巾帼标兵、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TWAS 化学奖、RSC Environment Prize、ACS Bioconjugate Chemistry讲座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目前担任ACS Nano副主编以及多个期刊的编委。报告摘要  人类暴露于基因毒性试剂可以通过亲电分子和亲核基团间的共价反应形成DNA加合物,如果不能被及时清除或修复,就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诱导各种疾病的发生。靶向DNA加合物组学是新一代组学技术的一部分,通过对多种DNA加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来全面表征DNA共价修饰,从而揭示疾病的重要机制。本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开发了一种快速、灵敏、覆盖范围广的靶向DNA加合物组学方法,可同时对41种DNA加合物进行绝对定量分析。经过色谱、质谱、前处理条件优化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线性(R2≥0.992)、准确度(81.3%-117.8%)和精密度(RSD%20%),回收率(57.1%-139.4%)也能满足DNA加合物分析的要求。将该方法应用在山西省的一项出生队列中,在2、5、10、20μg孕妇外周血白细胞DNA中,可分别检测到7、13、19、23种DNA加合物。仅需2μg孕妇外周血白细胞DNA即可精确定量5-甲基-2'-脱氧胞苷(5-MedC)、5-羟甲基-2'-脱氧胞苷(5-HmdC)、N6-甲基-2'-脱氧腺苷(N6-MedA)、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5-羟基-2'-脱氧胞苷(5-OHdC)、1, N6-乙烯基-2'-脱氧腺苷(1, N6-εdA)、N2-甲基-2'-脱氧鸟苷(N2-MedG)这7种DNA加合物。通过进一步分析孕期孕妇血清中41种金属/类金属浓度与外周血白细胞DNA中DNA加合物浓度的关联,研究发现了多种金属/类金属与多种DNA加合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如孕期砷(As)、银(Ag)、锗(Ge)元素浓度与5-MedC、5-HmdC、8-OHdG、1, N6-εdA浓度显著正相关,与N6-MedA浓度显著负相关。DNA加合物与金属/类金属间的这些关联为进一步表征金属的暴露效应以及在基于效应的暴露评估中应用靶向DNA加合物组提供了新的途径。专家简介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主要以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和测量为手段研究环境污染物暴露对人体的健康效应及生物学机制。研究成果已在环境科学与健康领域的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承担“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等项目,曾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国家青年人才项目,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十大科技进展主要完成人。现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暴露科学专委会秘书长。报告摘要  二次电喷雾离子化技术(Secondar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是一种由电喷雾技术(Electrospray ionization)衍生而来的大气压离子化技术,通过电喷雾产生的初级电喷雾云离子化醇类、醛酮类、有机酸、酯类、不饱和烃等大多数种类有机组分。本文总结了课题组应用SESI源耦合高分辨质谱(SESI-HRMS)探究呼气分析在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药物监测、运动代谢监测等生命健康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转化工作,分析了SESI-HRMS呼气分析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案。专家简介  李雪,暨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曾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化学和应用生命科学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聚焦二次电喷雾离子化(SESI)技术及SESI源装置研发、SESI-MS方法开发及应用转化研究十余年,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 Protoco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nalytical Chemistr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76篇,所开发的新技术、新方法获英国发明专利授权3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7项。  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李雪博士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瑞士联邦政府中瑞科技合作基金项目、“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省部级基础研究科研项目10余项 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广东特支计划”本土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因在大气污染代谢组的质谱方法研发与仪器研制、呼出气挥发性有机物质谱检测新方法开发等方面的贡献荣获了中国化学会青年环境化学奖(两年一次,每次10人)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何兴舟室内环境与健康青年学术奖”(两年一次,每次2人),以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最美科技工作者”、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青年科技奖和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青年科技奖等荣誉。报告摘要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 and CRISPR-associated (Cas) protein systems are advancing genome editing, measurement sciences, and diagnostic technology. We describe her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RISPR-Cas an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 Incorporating CRISPR-Cas systems with various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strategies enables the generation of amplified detection signals, improvements in analytical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and development of point-of-care diagnostic assays.1,2 To enable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s, we integrated CRISPR with two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loop mediated amplification (LAMP) and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 To achieve on-site and point-of-care ability of the assays, we developed simultaneous viral inactivation and RNA preservation approaches compatible with the CRISPR-based techniques. We successfully applied these techniques and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s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SARS-CoV-2 RNA in human nasal and throat swabs, gargle liquid, saliva, and wastewater/sewage.3-7 The CRISPR systems take advantage of various Cas proteins for their particular features, including RNA-guided endonuclease activity, sequence-specific recognition, and multiple turnover trans-cleavage activity of Cas12 and Cas13. Th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nd CRISPR technology can be adopt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ther nucleic acid targets and for the analysis of other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amples.专家简介  乐晓春(X. Chris Le)是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Professor)、加拿大生物分析技术和环境健康领域首席科学家(Canada Research Chair)、分析与环境毒理研究室主任。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得硕士学位,1993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任教。主要从事生命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环境毒理与人体健康、基因损伤与修复、纳米材料与新药物等研究,发表论文三百余篇。获得了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的E.W.R. Steacie Fellowship,加拿大化学学院的W.A.E. McBryde Medal Award、Maxxam Award和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ward,阿尔伯塔大学的最高荣誉奖杯、Martha Cook Piper研究奖和杰出导师奖等。担任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期刊主编、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副主编、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副主编,以及十余本期刊的编委。报告摘要  合成抗氧剂(合成酚抗氧剂和亚磷酸酯抗氧剂)是一类大量生产使用的化学品,可延缓材料的氧化,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此前,关于这类物质环境污染的研究十分匮乏。我们基于灵敏分析方法建立和多介质样品分析,系统研究该类新污染物的环境污染和人体暴露。合成酚抗氧剂在我国的污泥中广泛检出,在中国和加拿大的灰尘中也普遍存在,其中BHT是环境样品中的优势污染物。进一步研究表明,合成酚抗氧剂在人体血清中可被检出。与环境样品类似,BHT是人体血清中的优势污染物。然而,人体内的BHT很难经尿液排出,它会被转化为BHT-COOH,再经尿液排出。与合成酚抗氧剂不同,亚磷酸酯抗氧剂(如AO168)在多数环境样品中未被检出。然而,其氧化产物(AO168O)在室内灰尘和标准参考物质SRM2585(生产于1993-1994年)中的浓度极高,表明亚磷酸酯抗氧剂的氧化产物所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有30年。该系列研究首次证实合成抗氧剂已造成普遍的环境污染与人体暴露。专家简介  刘润增,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环境与健康研究所所长 201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2016-2022年在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环境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15篇发表于One Earth、Environ Sci Technol和Environ Sci Technol Lett 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特等奖(5/10),美国化学会James J. Morgan青年科学家荣誉奖 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委员和J Environ Sci、Environ Health、《环境化学》等多本中英文期刊的青年编委/客座编辑。报告摘要  In recent years, metabolomics has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the fields such as clinical medicine, 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becoming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onset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s and the mechanisms of substance toxicit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HPLC-MS) is the mainstream platform for metabolomics analysis, enabling high-throughput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metabolites. It can sensitively indicate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state of the body, facilitating discover of metabolic differences between pollutant exposure and disease occurrence and revealing the key metabolic pathway disturbances, thus showing great significance on explaining the mechanism of toxic effects or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of potential biomarkers.  Base on the above, our group has been focusing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etabolomics analysis techniques. We have developed the Ref-M metabolomics batch effect elimination strategy, which was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serum metabolism in early-stage lung adenocarcinoma. We have also investigated the toxic effects mechanisms of 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 and inorganic arsenic using non-targeted metabolomics and metabolic flux techniques. Moreover, by combining high-content analysis with metabolomics technology, We have elucidated the immune toxicity mechanisms of 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CIPAHs).  Fig. 1. Application of Ref-M strategy in serum metabolism study of early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benign nodule报告摘要  多卤代化合物是一类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具有生物放大性、环境持久性和毒性,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健康危害。本研究针对高环境暴露的多卤代化合物,通过在液相流动相中添加四苯基氯化鏻(Ph4PCl),能普遍显著增强多卤化合物的电离和灵敏度(1-3个数量级),结合卤代化合物分子式的同位素指纹匹配算法,实现了少量人体血液中近700个多卤代化合物的高通量鉴定和扫描,进一步将该试剂用于生物体内该物质的质谱成像分析,并结合空间代谢组分析了典型多卤化合物的代谢干扰效应。专家简介  万祎,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赴加拿大萨省大学毒理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任毒理中心副研究员。2011年特聘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主要从事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毒理效应研究,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SCI论文,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报告摘要  细菌是最早的生命形式之一,在地球上无处不在。虽然细菌在维持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深远的作用,但是致病菌引起致命的传染性疾病。在这里,我将介绍我们实验室近期发展的单细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四极杆质谱 (SC-ICP-qMS) 对病原菌进行高度灵敏准确计数的方法。其中,炔基D-丙氨酸通过细菌内在的代谢机制组装到病原菌细胞壁中,可以利用实验室自行设计制备的叠氮-DOTA-镧系元素(Ln)标签进行点击标记。此外,使用相应的镧系元素编码的细菌抗体来识别所检测的细菌种类。另一方面,针对宿主细胞表面的不同糖基化糖单元采用非天然单糖代谢组装或酶选择性催化Ln-tag 标记策略,在SC-ICP-qMS平台上可实现细菌-细胞相互作用的追踪。以这样的策略,我们不仅可以计数与其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细菌,还可以通过特异性糖苷酶消除方法发现细胞表面糖基化的哪种类型或基序在介导细菌-细胞相互作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专家简介  王秋泉,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1998年3月毕业于日本国立群马大学工学部,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在厦门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两年后,留校工作至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课题等的支持下,开展:1)原子光谱/质谱原子化/离子化新技术、分析方法学 2)色谱新型固定相材料的设计制备和3)持久性有毒物质的分析和致毒机制等研究工作 至今公开发表研究和综述论文百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十余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百余名 受邀在国际国内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百余次。  报告摘要  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环境污染物分析技术为建设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传统大型仪器存在专业设备与操作高、时效性低、前处理繁琐、现场分析存在瓶颈等问题,难以满足环境污染物分析的需求。电化学传感器技术作为环境监测与分析的关键手段之一,不断受到关注和研究。针对环境化学与生物要素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分子、离子污染物含量低、危害大、赋存介质复杂的特点,亟需发展具有高效抗污染性能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并探究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基于以上背景,我们提出设计具有自由取向的多级抗污染功能的防污涂层,用于复杂废水样品中抗性基因(MecA)的超灵敏、抗污染检测。所制备的防污涂层,可在传感界面形成强水合保护层阻隔其他污染物对传感界面的接触和粘附。通过调节多肽在电极界面上的空间构型,提高电极界面水合层结构的稳定性,制备了兼具抗污染性能和优异电子转移能力的抗污染微纳传感界面。进一步将捕获探针组装在抗污染电极界面上,该防污涂层不仅具有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同时进一步稳定信号捕获探针的结构,从而确保信号放大过程。得益于独特的水合电子传递层,mecA基因可以在0.05-5000 pM的宽线性范围内进行电化学检测,检测限为16.67 fM。在未处理的废水样品中暴露15天后,DNA传感器仍保留了91.8%的初始信号。优异的长期防污能力、优异的电化学响应和令人满意的回收率(95-115%)证明所制备的传感器可实现复杂水样中mecA抗性基因直接检测。这将为复杂水环境介质中简单、快速、超痕量的ARGs检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专家简介  王颖,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2018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19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2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从事污染物分析传感、环境电化学与电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科技部、环保部和上海市等省部级科技项目4项及其他重大横向课题3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子刊及环境化学顶级期刊如Nat. Protoc.、Proc. Natl. Acad. Sci. U.S.A.、J. Am. Chem. Soc.、Environ. Sci. Technol.等发表论文50余篇,已发表论文SCI-E他引总计12000余次,单篇论文最高引用1740次 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1项,申请美国专利3项 以第一完成人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项,省部级标准2项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2)、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4)、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银奖。主要研究成果:(1)发现了界面结构选择性特征,开展了基于选择性界面效应的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 (2)构建了高通量便携快速检测平台,实现了污染物快速高效检测,以第一完成人主持电化学水质检测国家标准1项和行业标准1项 (3)研发了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污染物电化学检测技术,实现了复杂介质中污染物快速传感与在线检测。报告摘要  识别与健康风险相关的高毒性消毒副产物(DBPs)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前提。我们提出氯化核酸可能是氯消毒剂和核酸反应生成的新型致突变性 DBPs。 我们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的卤代核酸非靶向分析方法,鉴定出113种卤代核苷酸。 含氯核苷酸的活性位点位于核碱基的芳香杂环上,这些氯化核苷酸的形成涉及脱碳、水解、氧化和脱羧。 进一步建立了基于固相萃取(SPE)和UPLC-MS/MS的卤代核碱基和核苷高灵敏度定量方法,检测限在0.04~0.86 ng/L范围。 五种卤代核碱基被确定为饮用水中新型DBP。其中2-氯腺嘌呤显示出最高的细胞毒性(IC50 = 9.4 μM),5-氯尿嘧啶显示出最高的遗传毒性(50% tail DNA = 411 μM)。 这项研究首次证实氯化核苷酸和核碱基为饮用水中的新型诱变DBPs。专家简介  王玮,研究员,博士,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年1月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获博士学位,2016年2月到2017年5月在美国环境保护署担任助理研究员,2017年6月入职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环境诱变剂的分析表征及诱变机制,包括抗生素、消毒剂以及消毒副产物。报告摘要  贵金属纳米颗粒,如纳米银(AgNPs)和纳米金(AuNPs),在环境健康和生命医学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包括抗菌消毒、药物递送、靶向治疗等。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决定了“纳米—生物作用”过程,进而会影响其体内行为与分布。近期,我们发现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形状、粒径与表面修饰等理化性质,均可显著影响其生物效应与健康风险。然而,AgNPs与AuNPs如何在亚器官水平分布,以何种形态存在于体内,都还缺乏研究。  为实现生物组织中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原位解析,我们将LA-ICP-MS与HSI-DFM成像技术相结合,探究了AgNPs与AuNPs的体内转运/转化过程与亚器官分布特征。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AgNPs或AuNPs被细胞摄入后,都会发生复杂的体内转化过程,包括聚集和溶解。例如,细胞内形成的AuNPs聚集体,滞留时间更长,难于被细胞外排。相反,AgNPs溶解释放的离子态Ag,更容易被机体吸收,在体内发生累积。上述发现对理解贵金属纳米颗粒的体内行为与健康效应提供了借鉴。专家简介  徐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和2011年于厦门大学分别获得化学学士与博士学位,2011至2013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重金属及人工纳米材料的健康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2019年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8、2021年分别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英国皇家化学会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期刊“Emerging Investigator”。2022年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完成人)” 2021年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Environment & Health、Review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等期刊编委或青年编委。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已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Environ Sci Technol, Anal Chem等发表论文70余篇,中英文专著章节3个。报告摘要  机器学习(ML)通过提供增强性能和利用多样化的输入特征,彻底改变了环境建模领域。然而,为确保开发出稳健且有意义的ML模型,将专家知识融入到过程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特征选择和模型解释方面。本演示旨在通过两个引人注目的示例来说明这些原则。在第一个案例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广泛的文献回顾,并编制了一个包含叶绿素-a指数作为输出变量的大型数据集。通过采用河流和气象特征的新颖组合作为输入,我们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和回归模型,以预测伊利湖中藻华发生的情况。在第二个示例中,我们专注于开发预测模型,用于描述不同有机化合物的非生物还原过程,这些化合物具有各种可还原官能团,以及十种最常见的无机化合物,使用不同的Fe(II)还原剂。为了验证这些模型,我们将预测结果与已知的还原机制进行比较,涵盖了不同的化学群、还原剂类型和反应条件。这种严格的评估过程使我们能够展示模型的有效性及其与既定科学原理的一致性。总体而言,我们的方法将专业知识、精心选择的特征和全面的模型解释相结合,推动了环境领域中的ML建模。专家简介  张慧春(Judy)博士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的弗兰克H尼夫教授。她获得了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以及南京大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和工程水环境中环境污染物的命运与转化,以及从受污染水中去除有机污染物。她近期的研究领域还包括使用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工具进行污染物反应性和吸附的预测建模。张博士在许多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包括Chemical Review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 和Applied Catalysis B.等。她作为主持人已经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七项竞争性研究拨款。此外,张博士还为许多联邦和州政府机构以及工业界指导研究项目。她是《ACS ES&T Water》的副编辑。她曾获得过Nanova/CAPEES前沿研究奖、CAPEES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环境应用奖、ES&T最佳论文奖和ACS Gonter研究论文奖。报告摘要  银纳米颗粒(AgNPs)的普遍存在以及可能产生的AgNP抗性已经引起了重要关注。然而,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仍然存在争议。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明确了致死剂量的AgNP暴露后的适应性演化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起初,对AgNPs的抗性主要与鞭毛蛋白介导的沉淀和增强的抗氧化活性相关。然而,随着过程的进行,持续细胞形成、生物膜产生和铜(Cu)外泌泵的上调主导了AgNP的耐受性,而没有沉淀发生。在后期阶段,持续存在的细胞水平显著增加,比之前高出1000倍。因此,演化后的细胞对多药物治疗表现出了显著的耐受性。包裹层应激反应(cpx和psp)在演化转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与普遍观念相反,铜外泌泵和渗透应激反应的表达不能仅归因于Ag+暴露。相反,它们主要受到转向厌氧呼吸和由纳米颗粒诱导的膜变形的影响,这是普遍应激反应的一部分。从仅依赖于纳米颗粒属性的特定机制转向涉及一般应激反应的汇聚演化,突显了细菌用于抗纳米颗粒的潜在适应策略。我们的研究还强调了控制演化转变到致病性和抗生素抗性的潜在时间框架。专家简介  张承东,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环境污染物的化学过程和生物效应研究。她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第五届和第六届委员。她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并发表了70多篇研究论文。张博士还荣获了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报告摘要  大气气溶胶,又称大气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大气环境和全球气候都有重要影响。新粒子形成是大气气溶胶的主要来源,而其成核过程是新粒子形成的关键。因当前实时外场测量的局限性和我国大气环境的复杂性,气溶胶成核过程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本报告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工作汇报:①建立了同时描述分子物理聚集和化学反应的新粒子成核模拟研究方法,并合作将该方法程序化 ②提出了SO3与酸性/碱性污染物化学反应促进成核的新机制,揭示了高SO2浓度地区新粒子生成高强度频发的成因 ③发现了新的促进成核的无机酸和有机酸类型及其成核机制,并分别得到实验室CLOUD实验与外场观测的验证,明晰了SO2减排后新粒子生成不降反升的关键原因。专家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近年来主要从事大气颗粒物形成机制的理论研究工作,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基金等项目,并获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资助。以第三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培养的1名博士生获中国颗粒物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报告摘要  Two typical environment particulate pollutants will be introduced, including microplastic and microdroplet. We have developed methods based on Raman spectroscopy for the detecting and imaging of microplastic and microdroplet. SERS is employed for the detecting of small size microplastic (nanoplastic). Aerosol microdroplets act as microreactors for important atmospheric reactions, with pH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se processes. Howev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H and chemical species within atmospheric microdroplets is still debated.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we present a non-invasive method based on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 to visualize the three-dimensional pH distribution within microdroplets of varying sizes专家简介  2009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09-2012年在德国汉诺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洪堡学者),2012-2014年在剑桥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欧盟玛丽居里学者)。主要从事大气污染化学研究,包括颗粒污染物的光谱检测及成像,大气非均相化学过程,大气污染控制等研究方向。在PNAS,Angew,EST等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他引总计9000余次。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Environ Sci: Adv》副主编,英国皇家学会会刊《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A》(1800年创刊)编委。主持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计划等。报告摘要  鉴定大量人工化学品的持久性、迁移性、毒性(Persistent, Bioaccumulation, Toxic, PBT)或持久性、生物蓄积性、毒性与(Persistent, Mobile, Toxic, PMT)属性是当前环境领域一大挑战1, 2。目前亟需构建高通量、精准预测系统。本研究基于图神经网络GCN,构建了高准确性和低假阴性的预测系统(图1),筛选了典型新污染物。进一步围绕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 AOP),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转录组学、细胞实验、斑马鱼实验、老鼠实验等手段探究了典型新污染物的有害健康效应及毒理机制3-6。部分成果被联合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审查委员会引用,为我国新污染物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专家简介  庄树林,男,博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毒理学会计算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环境保护新型污染物环境健康影响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编委、《环境化学》期刊编委,浙江大学学生绿之源协会指导教师。2001年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2007至2010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6月至今在浙江大学环境健康研究所工作,主要借助分子模拟及机器学习研究新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等,编著《环境数据分析》教材、在编《环境数据分析》第二版,获ES&T Excellence in Review Awards、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以上报告内容由BCEIA2023组委会提供欢迎扫码报名参加BCEIA2023
  • 美国研究机构发布致癌物“最新名单”
    美国研究机构发布致癌物名单,铅和氯仿在日常生活中致癌几率大。   19种常见化学品上"毒"榜   "霸王洗发水含致癌物质二恶烷!"这一新闻的迅速蹿红,不仅让霸王公司陷入危机,更让"二恶烷"这类生僻的化学名词进入了民众的视线。当这些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品与癌症联系起来时,立即在社会上产生爆炸效应。   那么,还有哪些能够致癌的化学物质"潜伏"在你的生活中呢?美国癌症学会和三家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日前发布了一份致癌物的名单,包括铅、甲醛等在内的19种常见化学品上了黑榜。   日常用品   铅毒"凶猛"藏于生活防不胜防   铅毒"凶猛",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处处有铅,防不胜防。专家指出,除了大家熟知的铅笔、废旧电池、皮蛋等含铅外,我们的家庭居室、生活用品、化妆品中都可能含铅。美国消费者权益机构此前进行的一项试验显示,一半以上的口红中含有铅。   铅这只伸入人们生活的毒手,会对人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产生终身伤害。随着铅毒加深可能引发癌症。铅能致癌,你可能早有耳闻。但另外四个潜藏着的"杀手"大家就没那么熟悉了。   四氯乙烯是一种干洗制剂 二氧化钛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广泛存在于化妆品中 二氯甲烷,用于去油污、油漆以及气溶胶类产品的常见溶剂。这四种化学品同样可能诱发癌症。   生活污染   速战速决洗澡时间太长会致癌   洗澡可别洗太久,可能因此增加接触氯仿的机会,每百万人有12人因此致癌!   生活中的各种污染物不仅在蚕食着人们的健康,也有致命的危险。甲醛、柴油机排出的废气等七种生活中的很难逃避的污染物,成了整个19种可能致癌物的大头。   抽烟和熬夜过多会致癌,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普通,但你可能想不到,连洗澡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得上癌症!   日前,台湾高雄大学邀请美、加等国学者探讨新形态污染及除污技术,学者点名自来水产生的氯仿是新形态生态杀手,更危害人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梅尔指出,自来水中加入氯气,是很好的杀菌消毒剂,伴随产生的氯仿却是致癌物。在密闭空间中洗澡愈久,经由呼吸和皮肤吸入的氯仿量愈多,每百万人会有12人因此致癌!   此外,可以算得上生活污染的化学物质中,还包括一些人们比较熟悉的,比如甲醛,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如塑料工业、医药业等。35%至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作用。而研究表明,殡仪业从业者可能更容易患白血病等癌症。   家居生活中,装修材料及新的组合家具也是造成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中含有甲醛。水产品和洗发水及沐浴露中也都可能含有甲醛。   2009年,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组织CSC 发布报告称,强生公司的多款婴儿沐浴产品含有甲醛和"二恶烷"。而今年6月,四川有19个批次的儿童服装被检出含甲醛成分。   工业生产   工作"毒虫"可能引起职业性肿瘤   "焊接产生的烟和气体,可能包括锰和铁,而研究表明,焊接工患癌几率较高",除上述潜伏在生活中的致癌物外,报告还描述了工业生产中的7大"害虫",这些化学品可能引发职业性肿瘤。   曾有报道选择了这样一个故事,27岁的小王前年大学毕业,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这家企业的主要产品是有机玻璃,而小王的工作则是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虽然早就知道这些有机玻璃里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但小王并没有在意,他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   但当小王经常感到腹痛腹胀后,医生的诊断结果让小王和家人大吃一惊,小王患的是腹膜恶性间皮瘤,与他长期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有关,属职业性肿瘤。若能及早预防,这个病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职业性肿瘤是由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而引起的肿瘤,虽然仅占人类常见肿瘤的很小一部分,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发现的可以引起职业性肿瘤的物质越来越多,如放射性物质、电离辐射、紫外线、矽尘等。报告就指出这样一种物质--黑烟末,即炭黑,用作墨水、颜料、炭笔以及上光剂等的原料。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如吸入微小颗粒,将有致癌的危险。   部分致癌物毒性排行(按照这些致癌物的毒性打分,星越多表明致癌几率越大)   铅和含铅化合物 ★★★★ 常吃偏方、使用不合格化妆品的人是主要接触人群;   氯仿 ★★★★ 常见于用氯消过毒的饮用水及空气中,刺激肝脏、皮肤黏膜;   二氯甲烷 ★★★★ 用于去油污、油漆以及气溶胶类产品的常见溶剂,刺激性较大;   三氯乙烯 ★★★★ 饮用水中最常见的工业污染物,原料、中间产物较多;   四氯乙烯 ★★★ 干洗制剂,目前接触几率较少;   甲醛 ★★★ 用途非常广泛,如塑料工业、医药业等,过敏性较大、可致癌;   柴油机排出的废气 ★★ 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硫化物;   乙醛 ★ 广泛使用的溶剂。
  • “流光”新组合之 SFC-ELSD联用技术
    研究背景 葡萄糖神经酰胺是一种鞘脂糖,多存在于大米、玉米和魔芋中,具有保持皮肤水分的作用,常被运用于化妆品、补助剂和保健食品等商品化产品中。 通常使用LC法测定葡萄糖神经酰胺含量,因流动相多使用氯仿,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此外,由于葡萄糖神经酰胺紫外吸附能力有限,需要一种非常通用的检测器进行检测。 近日,岛津制作所成功地将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组合成SFC-ELSD联用系统,用于葡萄糖神经酰胺分析。该系统具体以下特点: ① 流动相采用低极性的二氧化碳,无需使用氯仿,避免了潜在毒性风险;② 分析速度快,葡萄糖神经酰胺可在2分钟内被SFC洗脱;③ 运行成本低,节省流动相(如氯仿),不需要昂贵的废溶剂处理费;④ 配合岛津新一代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LT III,轻松获得高灵敏度的微量分析结果。 大米标准溶液中葡萄糖神经酰胺的分析2分钟内完成大米标准溶液中葡萄糖神经酰胺的分析 标准曲线 使用25、50、100、150和300 mg/L的浓度建立了葡萄糖神经酰胺的校准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r2达到0.9998。 重复性 通过对50 mg/L标液葡萄糖神经酰胺溶液的重复性分析(n=6),证实了保留时间和面积的重复性较好。 补充剂中葡萄糖神经酰胺的分析经分析,补充剂中葡萄糖神经酰胺的含量为3.1 mg/L。 结论 将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SFC)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完美结合,对商品化补充剂中葡萄糖神经酰胺的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SFC使用二氧化碳作为流动相,可在2分钟内完全洗脱出来,且安全无毒,低运行成本,最终获得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分析结果。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新品发布:岛津推出双极性台式MALDI-TOF质谱仪MALDI-8030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12月31日,岛津重磅推出了新一代双极性台式线性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8030。双极性台式线性MALDI-TOF 8030质谱仪1988年岛津作为第一家推出了商用MALDI-TOF系统的公司,至今,岛津在MALDI-TOF领域已经拥有了超过三十年的研发和生产历史。30多年中,岛津推出了多个符合市场需求的MALDI-TOF产品。而且,2002年岛津的田中耕一因对“开发用于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软电离方法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为MALDI研究生物大分子铺平道路。今天,岛津上市了新一代双极性台式线性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 8030。新品延续了2017年岛津推出的台式线性MALDI- 8020的设计,同时升级和拓展新的功能。MALDI-8030的主要特点:1. 双极性多功能,适用于广泛的待分析物:系统可实现正负离子模式快速切换,负离子模式扩展了更多样品检测范围。2. 系统采用了200Hz长寿命固态激光器,355nm波长。3. 快速样品台,有效提高工作流程,提高样品吞吐量和易用性。4. TrueClean 自动源清洁功能。配备大口径离子光学系统,使仪器长期使用中源的污染风险降到最低。配备基于紫外激光器的源清洁功能,可自动快速实现源自清洁。 5. 台式仪器占地面积小,可以安装在任何实验室中。负离子检测示例:(一)PMAA不能在正离子模式下分析,但在负离子模式下可以轻松分析(二)基因分析负离子检测的优点是加合物少,更适合基因检测。(三)食品着色剂快速分析特色的WideBore 离子光学技术使用 MALDI 激光束的近法线入射(同轴)和宽孔口,以从离子光学器件中产生出色的效率和性能(灵敏度和分辨率)。特色TrueClean技术可实现离子光学元件的无缝自动自清洁-单击软件即可让用户执行清洁。且无需打破真空,也无需移除离子光学元件。
  • 北京大学林崇熙老师核磁系列讲座:NMR应用--如何灵活应用内标毛细管
    【网络会议】:NMR应用--如何灵活应用内标毛细管 【讲座时间】:2015年06月23日 14:30 【主讲人】:林崇熙 (博士后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核磁共振的应用、有机合成、氮叶立德化学、有机技术化学。) 【会议介绍】 用重水检测碳谱时, 是否曾困扰过谱图如何定标的问题? 本讲座将细述与分析几种解决方法的优劣, 包括有外标法、两段法、以及新两段法或本讲座介绍的毛细管内标法。 内标毛细管的图样以及制备在 PPT 中有详细介绍: 内径约 2 mm 高约 12 cm 的长毛细管, 穿透核磁管帽, 使用时固定在核磁管溶液中间. 置入置换以及存放都很方便. 有些实验室平时制备了上百根内标毛细管因应各种情况需要. 有哪些可能情况? 需要哪些考虑? 本讲座提供了许多范例与启发, 例如装含氟磷氘等, 可以用来检测杂核的氟谱磷谱氘谱. 因应不同的化学位移需要装入三氟乙酸, KF 水溶液, 三氟乙醇, 或磷酸, 三苯磷溶液, 或重水, 氘代苯等. 检测常规氢谱或碳谱的范例更多, 优先考虑呈现单峰的环己烷、二氧六环、甲醇、二氯甲烷、氯仿、苯等. 考虑到信号峰强度的不同需要, 可以备用粗细不同的毛细管, 或考虑使用四氯化碳或水进行稀释, 甚至使用氘代试剂代替 (氯仿改成氘代氯仿)&hellip &hellip 毛细管内标法的使用有一些注意事项, 除了避免化学位移的重叠或太远, 信号峰的相对强度比较之外, 还得知道封闭在毛细管内试剂的化学位移和管外的化学位移存在一些差异. 讲座中提供有具体范例与校正概念。 本讲座的重点, 是内标毛细管的具体应用范例, 讲座中将逐一举例介绍。 (1) 在协助标定化学位移方面: 杂核检测的化学位移标定, 溶剂浓度效应引起的化学位移漂移, 探讨盐酸的浓度与化学位移的关系。 (2). 在协助标定积分定量方法: 可以方便用来做动力学的探讨, 配置已知浓度溶液可以制作标准曲线用来判断未知溶液的浓度, 对化合物的溶解度可以由积分比较获得定量评估。 (3). 其它方面, 协助锁场, 增加检测窗口界面提供谱图清晰度等。 听完本次讲堂内容, 将对毛细管内标的应用有深入的认识, 在课题研究遇到类似的情况便可以好好加以应用。 ---------------------------------------------------------------------------- 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 2、报名参会网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361 3、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mdash 379196738
  • ABSCIEX金牌赞助“第十届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
    ABSCIEX公司金牌赞助&ldquo 第十届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暨第三届ISSX/CSSX联合学术会议&rdquo 2012年9月22日,由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CSSX)主办,中国药科大学承办,国际药物及化学异物代谢学会(ISSX)、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协办,AB SCIEX公司金牌赞助的&ldquo 第十届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暨第三届ISSX/CSSX联合学术会议&rdquo 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国药科大学盛大拉开帷幕。正值秋风送爽时,中国药科大学校内可谓是盛况空前。来自国内外的药物代谢动力学领域著名专家、国际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专业委员会(ISSX)现任主席和代表们悉数莅临此次盛会。 图为AB SCIEX公司工作人员与刘昌孝院士、谢林教授合影 9月21日晚,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副校长和AB SCIEX公司杜蘋经理共同代表&ldquo 中国药科大学-AB SCIEX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rdquo 主持了此次第十届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理事会晚宴,刘昌孝院士为晚宴致词,并藉此盛会期待AB SCIEX公司再创业界佳绩! 图为王广基副院长(左上)、刘昌孝院士(左下)、AB SCIEX公司杜蘋经理(右上) 9月22日下午,AB SCIEX公司资深药物市场拓展专员张克荣以&ldquo 探讨现代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rdquo 为题应邀作大会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液质联用是当今药物研发过程中快速、有效鉴定代谢物的重要工具,并陈述了运用AB SCIEX QTRAP® 和TripleTOFTM的独特技术对反应性代谢物和低浓度代谢物进行快速结构鉴定及完整表征研究。研究药物及代谢物与谷胱甘肽(GSH)在体内,体外形成的加合物,能够预测药物的反应性和潜在毒性。谷胱甘肽加合物的形成往往发生在低浓度情况下,因此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是GSH结合代谢物研究的关键。 AB SCIEX的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QTRAP® 系统的杆-阱混合扫描方式,在反应性谷胱甘肽结合代谢物鉴定中,结合母离子扫描(负离子模式,m/z 272)和中性丢失扫描(正离子模式,m/z 129)作为预扫描,同时触发MS/MS进行GSH代谢物的检测,能一次性全面分析和确证药物GSH结合代谢物。高分辨质谱进行代谢物鉴定通常是通过高分辨TOF MS用于代谢物的检测,高分辨MS/MS用于结构阐明,复杂基质中快速采集到低浓度以及未知代谢物的MS/MS是其关键。质量亏损是目前高分辨质谱在检测代谢物时常用的数据后处理工具。AB SCIEX TripleTOFTM系统,第一次将实时多重质量亏损(MMDF)过滤应用到信息关联采集(IDA)方法中,一次进样,IDA优先选择符合质量亏损的离子进行TOF MS/MS,不需要进行数据后处理,然后再重新进样分析,就可完成复杂基质中代谢物的鉴定和结构阐明,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进样次数。 图为AB SCIEX公司资深药物市场拓展专员张克荣 9月22 -24日,AB SCIEX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的&ldquo 联合实验室&rdquo &mdash &ldquo 中国药科大学-AB SCIEX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rdquo 在大会期间全程开放,并供与会代表和专家参观指导。&ldquo 联合实验室&rdquo 的成立不仅让国内首屈一指的药学研究院校和全球最专业的质谱技术平台完美结合在一起,而且标志着中国药物飞跃式研发的里程碑式跨越。本次大会中,独有的会议与实验室配合展出方式更是相得益彰,共同赢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ldquo 联合实验室&rdquo 里,AB SCIEX公司的优秀技术人员全程进行了仪器的维护和介绍,让代表和专家们真正可以体验和了解到AB SCIEX产品新技术所带来的实际效用和帮助。 图为中国药科大学-AB SCIEX药物代谢动力学联合实验室展况 9月22日,AB SCIEX公司应邀组织午餐技术交流会活动。在中国药科大学学术交流中心107会议室里气氛活跃,随着报告的进行,参会代表们正热烈地进行着讨论和踊跃发言。 图为AB SCIEX公司午餐技术交流会活动现场 AB SCIEX公司应用专家刘婷以&ldquo 推动质谱技术极限-2012 AB SCIEX新产品及新技术介绍&rdquo 为题,为参会代表们介绍了AB SCIEX 在2012年新推出的液质联用质谱, 包括全新的Triple Q、Qtrap® 和Triple TOFTM质谱系统;各个系统的出色性能,以及由于性能提升所带来的更加优异的数据质量,通过实际应用如何能帮助客户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新产品。 图为AB SCIEX公司应用专家刘婷 AB SCIEX公司药物市场拓展专员杨诚就 &ldquo 开创质谱分析新纪元--专为AB SCIEX质谱设计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rdquo 为题,详细阐述了AB SCIEX最新UHPLC和MicroLC系统,通过实际案例揭示其在现代质谱分析中增加灵敏度,降低消耗及提高效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目前AB SCIEX公司提供近20种质谱与液相色谱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行业以及客户群的应用要求。随着每一代系统解决方案的产生,我们都会在药物研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上有更高的飞跃。 图为AB SCIEX公司药物市场拓展专员杨诚 AB SCIEX公司携本年度推出的四款最新产品和技术参加了此次盛会。这四款新产品分别是TripleTOF&trade 4600、 TripleTOF&trade 5600+ 、4500和6500系列质谱仪器。其中,AB SCIEX公司最新优化设计的主力LC/MS/MS 4500系列具备同时定量分析和谱库检索的世界领先的解决方案。TripleTOF&trade 4600系统结合了世界上最快的采集速率和智能化采集策略,为分析科学家进行复杂样品的日常分析,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具有精确质量的主力LC/MS/MS。TripleTOF&trade 5600+系统是突破性技术的新一代高分辨质谱系统,它增加了更快的数据采集能力和方法、合规性的软件、兼容离子淌度差分质谱技术(SelexIONTM)。具有IonDrive&trade 技术的全新的6500系列质谱再次突破了分析性能的极限,其极佳的灵敏度和卓越的性能可为您提供最低的定量检出限,并具有高达6个数量级以上的动态范围,是当今世界上最灵敏的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AB SCIEX公司拥有近30年辉煌的技术创新历史,是持续专注于质谱仪器与技术的全球领导者,&ldquo 追求质谱极限(Pushing the limits in Mass Spectrometry)&rdquo 是我们终极的追求目标。我们相信,在广大客户的支持下,AB SCIEX公司为中国药物领域的产品技术研发之路将再添羽翼,昂领质谱、液相色谱技术的新潮流! 关于AB SCIEX   AB SCIEX 帮助改善我们生活的世界,使科学家和实验室分析人员不断突破其所在领域的研究极限,应对复杂分析的挑战。作为全球质谱行业的领先者和全球顶级的服务支持提供者,AB SCIEX已成为全球基础研究、 药物发现和开发、食品和环境监测、法医和临床研究领域成千上万科学家和实验室分析人员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拥有超过20年行之有效的创新经验,AB SCIEX 擅长听取和了解其客户不断发展的需求,开发可靠、灵敏、直观的解决方案,对常规和复杂分析中什么是可实现的不断进行着重新定义。欲了解更多信息,   请访问www.absciex.com.cn。并在Weibo@ABSCIEX 或者在Youku上了解 AB SCIEX动态。
  • 千亿合成赛道,该如何运用“流动监测核磁联用”成为黑马?
    ——要节省能源、要绿色发展还要反应速率快??——不是合成研发要太多,只是光化学更有优势!以在药物发现和天然产物合成中受到极大关注的高度官能化环丁烷为例,就采用了[2+2] 光环加成的合成方法。合成方法限制有利自然有弊。这种方法常受到设备、耗时耗力以及非常低的批量处理能力的限制。当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化合物库合成时,大量繁琐且重复的工作很可能导致人为错误或失误,更可怕的是,实验人员中途可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导致实验结果不可信赖,中途停下实验的一步步验证也耗时耗力。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合成设备开始出现,以前沿技术优化传统合成流程。今天这篇文章介绍的“自动化流动化学合成+在线流动核磁监测”连用:● 采用流动合成仪实现高可复现率,代表了实验的稳定性,连接自动进样器方便进行条件筛选;● UV/Vis光谱用于保障产品收集的准确性,有效保证了实验记录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实验过程中通过NMR实时在线监测,优化反应条件,及时消除副产物,有效保证新药筛选过程的高效率!案例介绍:[2+2]光环加成库合成实验 在50mg量级下,迅速合成12个[2+2]光环加成产物的化合物库快速筛选一系列光敏剂对两种产物进行优化和规模化生产01、实验装置Vapourtec R系列流动合成仪配备一个5ml盘管反应器和一个容积为10ml的UV-150光化学反应器进行。 图1:连续流反应器示意图,用于[2+2]光环加成库的合成系统连接了一个自动进样器,由Flow Commander&trade 控制。试剂由自动进样器加载到盘管反应器中,与乙烯混合,进入UV-150光化学反应器。内联UV分析用于监测反应进展,而处于压力调节模式的SF-10(独立的V-3泵)用于维持反应压力。02、合成产物在线监测 图2:使用Vapourtec UV-150连续光化学反应器合成代表性小型药用分子库该库的合成花费了350min(约6h),并在工作日结束时设置为在Flow Commander&trade 的控制下在实现无人值守情况下夜间运行。 图3:[2+2]光环加成库的结果a由1H NMR测定,b由于存在大量脂肪聚合物而无法分辨。c起始物质完全消耗,但水解产物获得率 99%,没有任何[2+2]环丁基加合物。d高度不溶的产物,无法获取核磁共振数据。 图4 a) 由内联UV/Vis光谱测量的从反应器中产物的洗脱; b) 反应过程中输送试剂和收集产物的位置。紫色表示试剂正在输送,试剂瓶上显示了编号。橙色条表示收集,并指示收集到哪个瓶中。从核磁共振分析中明显可见存在大量脂肪烃聚合物材料。考虑到使用了乙烯气体,猜测这是聚乙烯!已知在氧气存在且足够高能量的波长下,聚乙烯可以光化学反应生成。于是在后续实验阶段进行脱气处理,脱气处理后,再也没有检测到聚乙烯的形成。通过NMR的及时检测,使得实验很快调整优化,加快库合成进程!03、反应优化在成功合成库后,选择了两种化合物进行优化和扩大规模生产,即马来酰亚胺和尿嘧啶的环丁烷加合物。光敏剂的筛选也由Flow Commander&trade 自动控制,历时4h完成,同时也通过流动合成仪主机控制温度,研究了温度和乙烯过量对尿嘧啶转化的影响,最终选定45°C为最佳库合成反应温度。04、规模化和纯化在进一步研究了几个反应参数的影响后,进行马来酰亚胺和尿嘧啶环加成物的合成扩大规模生产。仅用了2.5h,转化率分别为80%和85%,扩大规模近35倍!05、总结在本文中描述了使用 UV-150光化学反应器和配备自动进样器的Vapourtec R系列流动合成仪主机合成了一系列小型、具有药用价值的分子。Flow Commander&trade 的自动控制能力可以实现在无人值守时进行安全操作,如有需要还可以进行远程监控。通过NMR的及时监测,优化反应条件,及时消除副产物;内联UV/Vis光谱用于保障产品收集的准确性,并成功地将两种产品放大到几克的数量,并且获得了较高的转化率。产品联用方案:流动化学和流动核磁 – 自我优化和控制 --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能耗;--更好的收益 ;--更好的反应选择性;--体积小,安装紧凑;--最小化放大→缩短产品上市时间;Vapourtec R系列流动合成仪— 微通道光热电连续合成 — ● 特别的灵活性能根据需要增加更多试剂馈送通道的反应器组合,轻松满足实验室需求;● 高精度自动化泵监测系统可维持正确流速。温度控制更精确,反应重现性好;● 高生产率可排队自动执行无数次无人监控的反应,能迅速达到反应温度,实现反应高效率!Bruker Fourier RxnLab— 在反应器旁边的反应监测 — Bruker Fourier80是一款经济高效、性能强悍的紧凑型台式核磁共振波谱仪,为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多方位的核磁共振分析能力。Fourier 80现可通过Fourier RxnLab实现先进的反应监测功能。用于Fourier 80的RxnLab可在高达10 bar的压力和可调节的温度控制下运行。温控传输线和可调节的样品温度确保了混合物整个反应路径上的温度控制,以尽可能大的限度减少温度损失,并精确地优化反应结果,实时监测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 过程控制● 结构信息● 即时定量信息如果您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随时联系德祥科技德祥科技德祥集团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科学仪器供应商和服务商,德祥服务于大中华区和亚太地区,每年都为数以千计的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公司业务包含仪器代理,维修售后,实验室咨询与规划,CRO冻干工艺开发服务以及自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作为深耕科学仪器行业的供应商与服务商,德祥现已服务于政府、高校、科研、制药、检测、食品、医疗、工业、环保、石化以及商业实验室等众多领域。公司目前在亚太地区设有13个办事处和销售网点,3个维修中心和1个样机实验室。2009至2021年间,德祥先后荣获了“最具影响力经销商”、“年度最佳代理商“、”年度最高销售奖“等奖项。我们始终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致力于成为优秀的科学仪器供应商,为此我们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始终相信,每一天都在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Vapourtec英国Vapourtec是德祥集团旗下代理品牌之一。英国Vapourtec公司成立于2003年,专业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流动合成仪。并在世界上诸多制药公司中被广泛使用。其生产的R系列产品质量可靠、性能成熟,高效能模块系统可随您的生产需要无缝扩大,能满足您的业务发展需求。新型的E系列操作界面清晰、简单、触摸屏操控,开机即用式、无需培训或少量培训即可上手使用。同时针对性的反应器如光化学反应器、离子电化学反应器等提高对应反应的效率。Bruker德国Bruker是德祥集团旗下代理品牌之一。Bruker的使命在于通过突破性的技术和创新来支持科学界,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向前发展。从高性能磁体、高效配件到新颖且精简的软件,Bruker致力于投资新的解决方案来实现这些科学发现。Bruker的产品帮助科学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开发出能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全新应用。其高性能科学仪器以及极具价值的分析诊断解决方案,使科学家能够在分子、细胞和微观层面上对生命和物质进行探索。通过与客户的密切合作,Bruker致力于帮助实现创新、生产力提升以及客户成功,领域涉及生命科学分子研究、应用材料与制药行业应用、显微技术、纳米级分析、工业应用,以及细胞生物学、临床前成像、临床表型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微生物学和分子诊断。
  • 氘代溶剂促销
    CFEN-DLM-10-10x0.6 氘代二甲基亚砜-D6(D,99.9%)(D,99.9%) 10x0.6ml 报价:160元 促销价:128元 CFEN-DLM-29-10x0.6 氘代氯仿-D(D,99.96%) 10x0.6ml 报价:216 促销价:172元 促销截止时间为2011-7-30 其他各种氘代溶剂,欢迎来电咨询! 产品货号 产品名称 规格 报价(元) 促销价(元) DLM-9-10x0.6 氘代丙酮-D6(D,99.9%) 10x0.6ml 160.00 128.00 DLM-9-10x0.5 氘代丙酮-D6(D,99.9%) 10x0.5ml 120.00 96.00 DLM-21-10x0.6 氘代乙腈-D3(D,99.8%) 10x0.6ml 270.00 216.00 DLM-21-10x0.5 氘代乙腈-D3(D,99.8%) 10x0.5ml 216.00 172.80 DLM-21TB-10x0.6 氘代乙腈-D3(D,99.8%),含0.05% V/V TMS 10x0.6ml 270.00 216.00 DLM-53-10x0.5 氘代乙腈-D3(D,99.96%) 10x0.5ml 684.00 547.20 DLM-53-10x0.6 氘代乙腈-D3(D,99.96%) 10x0.6ml 792.00 633.60 DLM-1-10x0.6 氘代苯-D6(D,99.5%) 10x0.6ml 252.00 201.60 DLM-1-10x0.5 氘代苯-D6(D,99.5%) 10x0.5ml 180.00 144.00 DLM-398-5 氘代溴苯-D5 (D,99%) 5g 540.00 432.00 DLM-398-10 氘代溴苯-D5 (D,99%) 10g 864.00 691.20 DLM-398-25 氘代溴苯-D5 (D,99%) 25g 1800.00 1440.00 DLM-263-1 氘代氯苯-D5 (D,99%) 1g 414.00 331.20 DLM-263-5 氘代氯苯-D5 (D,99%) 5g 1350.00 1080.00 DLM-7-10x0.6 氘代氯仿-D(D,99.8%) 10x0.6ml 70.00 56.00 DLM-7-10x0.75 氘代氯仿-D(D,99.8%) 10x0.75ml 160.00 128.00 DLM-17-5x1 氘代环己烷-D12(D,99.5%) 5x1g 720.00 576.00 DLM-17-10x1 氘代环己烷-D12(D,99.5%) 10x1g 1440.00 1152.00 DLM-4-25 重水(D,99.9%) 25g 297.00 237.60 DLM-6-10x0.6 重水(D,99.96%) 10x0.6ml 216.00 172.80 DLM-10-10x0.6 氘代二甲基亚砜-D6(D,99.9%)(D,99.9%) 10x0.6ml 160.00 128.00 DLM-10-10x0.5 氘代二甲基亚砜-D6(D,99.9%)(D,99.9%) 10x0.5ml 120.00 96.00 DLM-32-1 3-(三甲基硅基)-1-丙磺酸钠,重水溶剂的1H-核磁共振内部标准 1g 396.00 316.80 DLM-24-10x0.6 氘代甲醇-D4(D,99.8%) 10x0.6ml 324.00 259.20 DLM-24-10x0.5 氘代甲醇-D4(D,99.8%) 10x0.5ml 306.00 244.80 DLM-51-10x0.5 氘代甲醇-D4 "100%" (D,99.95%) 10x0.5ml 630.00 504.00 DLM-51-10x0.6 氘代甲醇-D4 "100%" (D,99.95%) 10x0.6ml 792.00 633.60 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斜土路2897弄50号海文商务楼5层 [200030] 电话:86-21-54890099 传真:86-21-54248311 网址:www.anpel.com.cn 联系方式:shanpel@anpel.com.cn 技术支持:techservice@anpel.com.cn
  • 2014年北京色谱年会通知
    为促进北京地区色谱技术的应用与交流,了解色谱技术的发展趋势,北京色谱学会定于2014年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ldquo 2014年北京色谱年会&rdquo 。   本届色谱年会的主题是&ldquo 色谱技术在环境和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rdquo ,年会已邀请张玉奎院士、江桂斌院士等色谱相关研究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及厂商作大会报告,介绍色谱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应用进展。欢迎各单位从事色谱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积极报名参会。   一、年会时间: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08:30-17:30 (08:00起签到)   二、年会地点:龙爪树宾馆 (四川会馆 黄龙厅 )   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路312号   三、乘车路线:坐地铁10号线到分钟寺站下车,D口出来即到。   四、已确定的大会报告专家 姓名 单位 题目(暂定) 张玉奎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色谱新进展 江桂斌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色谱技术在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蔡宗苇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 基于液-质联用代谢组学平台对环境污染的分子毒理研究 陈 义教授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超痕量赤霉素之色谱-质谱定量测定关亚风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色谱与光谱仪器设计中的体会 刘虎威教授 北京大学 临床脂质组学分析新方法及其应用 汪海林教授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小分子调控DNA去甲基化 吴永宁教授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色质联用技术与毒理学危害识别 谢剑炜教授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DNA加合物定量描述揭示的硫芥毒性作用新特点及其应用 张新荣教授 清华大学 单细胞质谱分析的现状与挑战   年会不收费,会期为一天,备有午餐。会议所有费用由北京色谱学会承担,因年会报告厅座位有限,请参会代表务必于2014年12月01日前回执确认。未经确认,会议不能保证您的入场,请谅解!详细安排或网上报名请关注:www.lab.org.cn。   会务组: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网 址:www.lab.org.cn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邮 编:100089   电 话:010-68722460传 真:010-68471169   联系人:王晨电子信箱:lhxh88@sina.com   咨询电话:桂三刚:010-88417672 章燕:010-68454626   北京色谱学会   2014年11月02日   色谱年会回执表   电 话:010-68722460 68436472-821 电子信箱:lhxh88@sina.com 单位 邮编 地址 姓名 部门 职务 手机/固话 邮箱   本表可复制,请将回执于12月01日前回传,以便安排座位。
  • 单细胞ICP-MS应用:评估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摄入
    铂类化疗药物是非常著名的一类化疗药物。目前铂类化疗药物已经研制了三代,分别是一代顺铂,二代卡铂、奈达铂;三代奥沙利铂、洛铂。卡铂的有效性是由于其可以与DNA 结合从而导致DNA- 铂(Pt)加合物的形成,但这也会造成DNA 的弯曲。因此在化疗后细胞必须修复DNA 损伤,否则DNA 复制受阻会导致细胞死亡。许多癌症患者最初对基于铂类的治疗比较敏感,但一段时间后,患者通常对顺铂治疗表现出耐药性,导致了癌症的复发。顺铂耐药性归因于三种主要的分子机制:DNA 修复的加速,胞浆失活的加速和细胞摄取药物能力的变化。其中,细胞摄取药物能力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胞对顺铂的摄入能力降低或者顺铂转运的加速。分析单个细胞水平对顺铂的摄入和分布对于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方法是,将细胞群置于顺铂培养液中,然后使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技术测定细胞群内铂的总量,无法体现顺铂摄入在个体细胞之间的分布和差异。实际上,细胞对顺铂的摄入最有可能根据个体有很大差异,但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评估。本文使用全新的技术,可对金属在单一细胞水平上进行定量:单细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SC-ICP-MS)。01样品所有实验使用卵巢癌细胞为A2780 和A2780/CP70 细胞系。其中,A2780 是顺铂敏感细胞系, 而A2780/CP70 是顺铂耐药型。按照下图所示流程处理。02仪器NexION®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结合Syngistix™ 单细胞应用软件模块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NexION 2000 ICP-MS表1.ICP-MS仪器条件03实验结果细胞对顺铂的摄入可利用时间过程实验来研究,即分析顺铂在细胞群内的分布如何随时间变化。将两个细胞系置于30μM顺铂培养液中1,2,4 和8 小时。如图可见,与顺铂耐药细胞A2780/CP70 相比,A2780 随时间推移能摄入更多的顺铂。为了判断顺铂摄入的差异性分布是否归因于细胞周期的不同,还对细胞进行了血清饥饿实验。04结论SC-ICP-MS 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稳定测量铂的方法。本文利用卵巢癌细胞系A2780 和A2780/CP70 表征了随着时间增加顺铂的摄入有所增长。相比A2780 敏感细胞系,顺铂摄入在耐药性的A2780/CP70 细胞系上水平降低。顺铂摄入的细胞差异性不是由于细胞周期的不同,因为血清饥饿细胞并不改变顺铂的整体摄入。顺铂摄入的胞内差异性是由于其他尚未确定的因素造成的。想要了解更多详情,请扫描二维码下载完整的应用报告。
  • 赛默飞:DMT+Orbitrap质谱 实现超大分子量的蛋白直接检测
    质谱仪器作为一种质量检测仪器,被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中,尤其是在化学化工、环境能源、医药、生命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常规质谱分析中,被分析物质首先被离子化,随后各种离子被引入真空中的质量分析器,在分析器中的电场或磁场作用下,离子的运动特性随其质荷比不同而产生差异,因而造成时空上的分离,并由检测器依次检测出来。而在这种原理下,质谱仪测量的是离子的质荷比(m/z),而不是质量本身。利用质谱仪器对样品的分析过程中,样品的雾化过程十分关键。目前,常用的电喷雾技术原理是由John Fenn提出的电喷雾电离(ESI)技术,这一理论也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通常对蛋白质这种大分子来说,ESI质谱中都会呈现多种价态的谱峰群,群落中的每一组为某个电荷态该蛋白质的各个同位素峰、盐峰以及加合物峰等。由于电荷态z通常是连续的整数分布(例如z = 11,12....21,22...),人们可以通过计算不同电荷数对应的群落m/z的间隔来推算各组的电荷数z,进而求出实际的质量m的分布,也可以使用软件进行解卷积得到m分布。这种分析手段对于分析分子量较小(分子量在5万以下)、简单纯净的蛋白样品还是很有效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对天然蛋白和病毒颗粒的分析却不那么简单。随着分子量上升,分子结构越来越复杂,各种翻译后修饰使被测蛋白的分子量出现差异化,很宽的质量分布(可达上千Da)使得不同价态的峰群连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这种缺少电荷状态以及同位素峰的“死亡驼峰”,我们很难通过解卷积的形式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很多糖蛋白,分子量超过3、4万就出现峰群交叠,无法用解卷积软件来获得分子量的分布信息。因此,对于大生物分子的质谱分析,仅靠提高仪器的分辨率是无济于事的。在这种情况下,电荷检测质谱(CDMS)技术便成为了我们的“救命稻草”。电荷检测质谱(CDMS)通过同时测量单个离子的质荷比和电荷数,进而计算获得离子质量m。因此,相较于其他类型质谱,CDMS技术的关键是如何准确地测量单个离子的电荷。目前,电荷检测质谱技术还没有现成的商品化仪器,只有能够自己开发质谱仪器硬件,或自己改编FTMS软件的专家才能进行这样的实验。而在今年的ASMS会议上,赛默飞公司重磅推出了直接分析质谱技术(DMT),并将其结合在了Orbitrap上,这使得超大分子量的复杂蛋白的直接质谱检测成为了可能。直接分析质谱技术其原理是:在Orbitrap中检测来自离子沿中心电极的中心轴旋转的轴向频率,进而确定离子的m/z信息;与此同时,来自外电极上的感应电荷振幅也会被检测,从而确定离子的电荷z的信息。直接分析质谱技术模式为 Orbitrap 质量分析仪增加了电荷检测功能,能够同时测量数百个单个离子的质荷比 (m/z) 和电荷数 (z)。这使得 Orbitrap 质量分析仪可以直接计算分析物的质量,而不需要根据 m/z 去卷积。根据 m/z 去卷积的方法依赖于测量结果中已分辨的电荷状态和/或同位素分辨的信号。直接分析质谱技术模式提高了分辨率,并且扩展了动态范围,提高了可获得的质量测量结果的上限,同时由于单个离子测量的灵敏度较高,可以从浓度明显较低的样品中采集到更有价值的数据。
  • 首届分析科学与仪器大会“毒物分析及临床毒检技术与设备分会”邀请函
    尊敬的毒物分析及临床毒检领域同仁:为了推动我国分析科学与仪器领域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促进分析科学基础研究和仪器研发,提升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水平,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决定于2024年11月8-11日在成都召开“首届分析科学与仪器大会(NCASI 2024)。此次大会由四川大学承办,四川省分析测试学会协办。会议主题为分析科学、创造未来。届时多位院士和杰出学者将受邀进行大会报告。在此代表大会主席江桂斌院士和汪劲松校长热诚邀请您莅临大会!围绕分析科学与仪器领域的发展,大会设置了40余个分会场及针对多个热点问题的专门论坛。分会场31—毒物分析及临床毒检技术与设备分会场由谢剑炜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高志贤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邵兵研究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袂承办。毒物分析是应用分析科学、化学、药学、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危害人类健康生存的核化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门应用科学。本分会的内容包括核化毒物(农药、鼠药、重金属及有毒金属有机物、临床过量药物、毒品、生物毒素及有毒动植物成分、有毒工业化学品、核素、化学毒剂以及危害国家和人民健康安全的各类有毒物质)的现场快检和实验室鉴定确证方法、技术和检测试剂、装置研发及应用等。31分会—毒检分会将结合先进技术与设备研制进展,重点关注临床中毒毒物的原型及其体内代谢产物、加合物等的结构鉴定、含量测定、赋存转化、代谢分布等,以及中毒诊断标志物的发现鉴定和临床应用。涵盖领域包括临床毒检、司法鉴定、公共卫生、环境和食药品安全,以及国防安全和公共安全等。本分会热忱欢迎业内知名专家和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以及博硕士研究生投稿参会!期待您及您的同事和学生届时光临。祝 好!31分会—毒检分会召集人:谢剑炜、高志贤、邵兵 研究员2024年7月15日会议时间:2024.11.8-11.11(8日报到)会议地点: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会议网站:http://ncasi.caia.org.cn/ 会议注册:会议投稿及参会事宜请参见:附件1:NCASI2024第一轮通知.pdf参会论文投稿截止时间为2024年10月10日,投稿链接为https://19200.scimeeting.cn/cn/web/index/19200_1561965_第二轮通知将于2024年7月20日发布 (会议具体组织情况)第三轮通知将于2024年10月20日发布 (会议程序及要求)会议投稿论文模板请参见:附件2:NCASI2024论文摘要模板.docx会议联系人:31分会—毒检分会秘书长:郭 磊 研究员 (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微信guoleiballack,邮箱guoleiamms@163.com)
  • “悟空”出马,PFAS无处遁形:Xevo MRT智斗污染妖魔
    黄发金箍,腰围虎皮,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各位天命人这两天的游戏体验如何呀?西天取经路漫漫,多亏有大圣的守护,唐僧一行才能渡过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但你知道吗,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悟空”,用一双金睛火眼,让PFAS无处遁形,默默守护我们的健康。PFAS全称“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过去几十年来,人们在纺织、表面活性剂、食品包装、不粘涂层、灭火泡沫等产业中大量使用PFAS致使它的足迹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随着PFAS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使用传统靶向方法监测PFAS的工作愈发困难。为此,沃特世开发了一种将ACQUITY Premier与Xevo MRT质谱仪联用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让PFAS无处遁形。结论● 一步到位:使用waters_connectTM中的UNIFITM应用程序,实现非靶向筛查、发现和定量分析的一体化软件解决方案。● 功能多样:UNIFI筛查和发现工作流程可提供丰富的选项,包括从质量数亏损过滤、PFAS同系物的质量数保留时间过滤到在线数据库和谱库搜索。● 精确可靠:台式Xevo MRT质谱仪分析显示,在m/z 556.2765(亮氨酸脑啡肽)处具有 ◎ 色谱柱:ACQUITY Premier BEH C18, 1.7 µ m, 2.1 × 100 mm, 90 &angst (P/N:186009453)◎ 样品瓶:聚丙烯自动进样器小瓶,带聚乙烯瓶盖(P/N:186005230)◎ 色谱梯度:表 1. 流动相A:95:5水:甲醇(含2 mM醋酸铵);流动相B:100%甲醇(含2 mM醋酸铵)MS系统:使用Xevo MRT 质谱仪:图示1.台式多反射飞行时间质谱仪示意图。PFAS分析中,仪器在负离子模式下运行,m/z范围为50-1200 Da,使用MSE采集数据。工作流程:图示2. 饮用水装于15 mL试管中,并分别用两个不同校准浓度的PFAS标准品重复加标,然后,联用ACQUITY Premier液相色谱系统与Xevo MRT,进行校准标准品和样品的分析。使用waters_connect软件平台和UNIFI应用程序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仪器参数:实验结果一步到位:图1:数据处理(图1 A)和数据过滤(图1 B)。数据处理包括峰提取、同位素和加合物聚类以及保留时间校准。数据过滤功能对应一组参数,用于显示符合用户定义标准的组分列表。例如,用于查看满足以下条件的组分的过滤器:在3-5 min之间洗脱、m/z大于500 Da且处于针对PFAS定义的质量数亏损范围内。直观可靠:运用Waters PFAS谱库鉴定PFAS:使用准确质量数(① 以更高分辨率和灵敏度采集数据,不受采集速率影响,确保您能够分离复杂基质中的分析物② 在生物相关浓度下以高水平的质量精度实现深入探索③ 借助市场前沿的色谱柱填料、分离和创新的相关信息学技术,结合灵活的台式平台中的各种高端技术,缩短获得结果的时间④ 凭借出色的系统重现性和耐用性,提供高质量的实验结果并解决棘手难题⑤ 无论您是需要监测生产过程中引入的PFAS污染,还是检测产品、环境中的PFAS含量,Xevo MRT质谱仪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 冷冻电镜数据也能造假?这位杰出学者2篇重磅文章被撤回
    受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1)突变影响的癌细胞通常会遭受更多的DNA损伤和基因组不稳定。BRCA1的物理变化影响其在DNA维持中的作用的确切方式尚不清楚。2017年9月20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Deborah F. Kelly团队在ScienceAdvances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analysis of BRCA1 reveals modification hotspo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单粒子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乳腺癌细胞中自然产生的BRCA1的三维特性。结构研究揭示了全长BRCA1的新信息,涉及其核结合伙伴BRCA1相关环结构域蛋白(BARD1)。同样重要的是,在突变的BRCA1中发现了一个对泛素化高度敏感的区域。研究人员把这个站点称为一个修改版的“热点”。热点区域的泛素加合物被证明是生物化学可逆的。总的来说,该研究展示了BRCA1的关键变化如何影响其结构-功能关系,并为潜在地调节人类癌细胞中突变的BRCA1提供了新的见解。2024年9月11日,该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数据篡改。另外,2024年8月22日,Nanoscale撤回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Deborah F. Kelly团队于2021年4月21日发表题为“Microchip-base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low-molecular weight proteins using cryo-electron microscopy”的研究论文,主要原因是文章存在大量的数据异常。最后,据了解,Deborah F. Kelly团队的21篇文章被质疑数据异常,主要有4个原因:对不同条件和样品的图形和图像的重复使用;电子显微镜下的图像没有预期的像素大小;与电子显微镜图不相关的原子模型;电子显微镜图在其规定的分辨率下没有预期的特征。发表后,有读者担心冷冻电镜图谱被篡改。作为一个特殊的例子,EMDB-8834的图谱似乎是使用体积擦除工具在图谱上创建一个球形孔而改变的。这些问题已提交给作者,并于2024年3月13日在论文上发表了编辑关注表达。多位Cryo-EM专家对作者的回复进行了审查,并得出结论,认为本文中数据的完整性仍存在未解决的问题。因此,Science Advances的编辑们决定撤回这篇论文。一些但不是所有的作者都同意这次撤稿,还有一些人没有回应。Deborah F. Kelly不同意撤稿。参考消息: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1701386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4/nr/d4nr90151g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4/09/11/penn-state-prof-earns-second-retraction-faces-third-following-university-probe/https://pubpeer.com/search?q=Deborah+F.+Kelly
  • iCMS2019最后一天 华人质谱专家及食品领域应用进展精彩报告回顾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由仪器信息网与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美国华人质谱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质谱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Mass Spectrometry,简称iCMS 2019)于2019年12月2日正式开幕。本届质谱网络会议为期5天(12月2-6日),共设中国质谱学会40周年、美国华人质谱学会、质谱新技术新方法、质谱在生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质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质谱在地球科学及能源领域应用、质谱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质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质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共10个专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会议聚焦质谱新技术在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生态环境、药物分析、地球科学及能源等领域研究进展的同时,为国内外质谱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士提供一个全新的沟通交流平台,以促进业内交流,提高质谱研究及应用水平。会议报名人数突破万人次,网络质谱会参会人数再创新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在会议的最后一天举行的美国华人质谱学会专场,俄克拉荷马大学杨志柏、杨森制药公司(强生)美国翁乃栋、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研究中心韩贤林、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张会、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汪寅生五位专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美国华人质谱学会专场: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7097985f-def1-40dc-b368-4f1e453c0a8e.jpg" title=" 杨志柏.JPG" alt=" 杨志柏.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题目:《报告题目:原位质谱技术应用于单细胞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人:俄克拉荷马大学 杨志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主要介绍了利用目前新兴的原位质谱技术进行单细胞的检测。杨志柏首先介绍了目前成熟的方法(包括MALDI-MS 和SIMS)以及新的方法(包括使用激光,离子束,以及各种微型化探针取样和离子化的技术)。基于目前比较新的一些原位质谱方法及其在单细胞的检测中的应用,杨志柏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开发的相关技术及最新的实验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5a32bc3c-46a1-47fa-8d2f-15618f13f620.jpg" title=" 翁乃栋.JPG" alt=" 翁乃栋.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题目:《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及高分辨率质谱应用于 (1) 生物标记物体内生物分析 (2) 大分子生物药物体内生物分析和代谢产物鉴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人:杨森制药公司(强生)美国翁乃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首先以生物标志物应用和生物分析支持作为起点,讨论什么是适合目的生物标志物验证. 并重点讨论分析生物标志物的挑战包括内源性分析物,灵敏度,基础水平波动, 选择性和不稳定性(或伪稳定性)。并分享了利用用液质方法进行蛋白质药物的生物分析蛋白质药物生物分析和代谢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和用高分辨质谱进行蛋白质药物的生物分析和代谢产物研究案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a0c8a81b-b33b-4469-8a5c-7e4e4b82aa85.jpg" title=" 韩贤林.JPG" alt=" 韩贤林.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题目:《 脂质的准确鉴定和定量是成功进行脂质组学研究的关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人: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研究中心 韩贤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已成为识别和定量脂质组学中单个脂质种类的最流行和最强大的技术之一。同时,通过ESI-MS对脂质种类进行定量分析也成为应对脂质组学挑战的主要障碍。报告中讨论了基于质谱的脂质定量方法的原理,优点和可能的局限性,以及一些实际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7a2e4c10-b662-4b63-b36d-08332051d8dc.jpg" title=" 张会.JPG" alt=" 张会.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题目:《基于质谱的糖蛋白组学及其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人: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 张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介绍了张会研究团队使用质谱(MS)进行糖蛋白组学分析的大量样本可以深入了解与不同糖基化相关的疾病进展。但是,临床样品的分析需要快速,有效和高度可重复的程序。为了解决该限制,其团队开发了一种高通量方法来表征糖蛋白的聚糖,糖位点和完整糖肽(IGP)。使用该方法,其团队对高级浆液性卵巢癌(HGSC)组织进行了基因组,蛋白质组学和糖蛋白组学的综合分析。整合来自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糖蛋白组学的表达数据这些结果为糖基化在HGSC发病机理中的潜在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识,并有可能区分卵巢肿瘤的病理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03bc5087-9914-4705-8605-b4aed347361d.jpg" title=" 汪寅生.JPG" alt=" 汪寅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题目:《质谱在评价DNA加合物的形成,修复和生物效应中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 汪寅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暴露于环境毒物和体内代谢产物都可能引起DNA损伤。 如果不及时修复,DNA加合物可能会通过阻止DNA复制和转录并诱导这些过程中的突变而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报告讨论了汪寅生团队最近基于质谱的方法来定量评价DNA加合物的形成,修复及生物效应的相关研究进展。汪寅生在报告中提到,希望通过研究表明现代质谱技术可以全面评价DNA加合物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质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在会议的最后一天举行的质谱在食品分析中应用专场,青岛海关技术中心王建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黄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张九凯、山东国投鸿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冯蕙、南京师范大学李红丽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五位专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c32a098e-2788-4358-8f65-46403da04ca6.jpg" title=" 王建华.JPG" alt=" 王建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题目:《 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水产品中小清蛋白过敏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人: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王建华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介绍了王建华开展的通过对蛋白提取液、酶/蛋白质比例、酶解时间等等的前处理条件和特征肽段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器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的相关研究,建立了水产品中小清蛋白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并利用建立的方法研究了加工过程对过敏原含量的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题目:《禾信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在食品领域的探索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人: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黄豆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a3f77158-a925-4ce2-967b-475c34fee762.jpg" title=" 张九凯.JPG" alt=" 张九凯.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题目:《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在食品真伪鉴别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张九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随着食品产业全球化布局进程的加快和食品供应链不断延长和复杂化,经济利益驱动的食品掺假现象日益凸显。以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为代表的食品组学能够针对食品中的尽可能多的代谢产物,从整体角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食品真实属性鉴别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兴的研究工具。报告介绍了基于质谱技术的食品组学在食品物种及品种鉴别、产地溯源、品质分级和掺假掺杂识别等真实属性鉴别研究,为进一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利益提供了技术支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ef5632c5-5c67-41b3-8f97-58d134bd0703.jpg" title=" 冯蕙.JPG" alt=" 冯蕙.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题目:《 30秒完成样品前处理到获取结果的方案揭秘一农药残留高通量快筛筛查质谱移动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人:山东国投鸿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冯蕙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主要介绍了原位离子源串联质谱技术利用多形态样品快速导入电喷雾离子源(MSRIT-ESI)替换传统质谱仪器的离子源,摒弃了常规联用技术方法中的色谱仪器,直接刮取待测物表面进行检测,30秒完成样品前处理到获取结果,极大程度上节省了质谱检测的整体时间,做到快速质谱检测分析,保障食品安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2c5647d2-a83d-431d-9f00-d4376391434a.jpg" title=" 李红丽.JPG" alt=" 李红丽.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题目:《 基于实时分析的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烟草化学成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报告人:南京师范大学 李红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吸烟与肺癌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烟草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报告介绍了李红丽课题组采用实时直接分析离子源-高分辨率质谱(DART-MS),并结合高效的机械力化学萃取法和在线的固相萃取探针,对卷烟(包括填充物和烟气)的多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的定性定量分析。 /p p br/ /p
  • 青岛能源所提出混合物组分分离及结构确证的新方法
    混合物组分分离及结构确证一直是分析化学面临的重要任务。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公共实验室黄少华等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在该领域取得了新进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能够同时实现组分分离和结构确证的简易通行分析方法,相关成果于9月4日在线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angewandtechemie)。 传统混合物组分分离及结构确证方法通常利用色谱学工具与波谱学工具进行联用,比如gc-ms、hplc-ms、hplc-nmr等。近年来,nmr方法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被称之为&ldquo 核磁共振中色谱技术&rdquo 的dosy技术,能够无需进行实际色谱分离就能同时实现混合物组分分离及结构确证,大幅节约了分析时间与成本。但是,纯dosy技术需要在&ldquo 虚拟色谱固定相&rdquo 辅助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其优势。 黄少华带领的研究小组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发现了一种适用于dosy技术的通用&ldquo 虚拟色谱固定相&rdquo &mdash &mdash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该物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其nmr信号接近于tms,不干扰其它分析物的信号,是天然的理想&ldquo 虚拟色谱固定相&rdquo ,可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研究表明,pdms拥有强大的分离能力,所分离的化合物类型基本包括了大部分有机化合物类型。例如,pdms能够轻松基线分离氘代氯仿中的苯、萘和蒽混合物,并且能够同时得到每个组分的nmr信号。这些特点使得基于pdms的dosy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此基础上,合成化学家们可以用该技术部分代替tlc技术,实时跟踪目标化合物,了解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信息,而无需进行大量的分离提纯工作。同时,还可利用此技术部分代替经典色谱工具对复杂混合物进行分析,节约大量分析时间和成本。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   氘代氯仿溶液(0.6 mL)中苯(5 mg)、萘(5 mg)和蒽(5 mg)的1H DOSY(600 MHz)谱图。左图为溶液中没有添加PDMS的DOSY谱图;右图为溶液中添加PDMS的DOSY谱图。实验温度:298K。
  • 德国PlasmaChem推出无毒量子点等新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著名供应商-德国PlasmaChem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1. ZnCdSeS 复合量子点,低镉,疏水复合量子点是最新一代低镉、高发光半导体纳米晶,稳定性及与复合物的相容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表面用疏水性有机分子修饰。很容易溶解于己烷、庚烷.、甲苯、氯仿、四氢呋喃和吡啶等溶剂中。直径约6 nm。干粉包装 2. Zn-Cu-In-S/ZnS 量子点, 无镉, 疏水无毒发光量子点 Zn-Cd-In-S / ZnS (核/壳) ,表面经过疏水有机配体修饰。很容易溶解于己烷、庚烷.、甲苯、氯仿、四氢呋喃和吡啶等溶剂中。不溶于水、乙醇和醚。发射峰宽度(FWHM)约100 nm。大斯托克跃迁(约120 nm),典型量子产量40-70%。颗粒直径约4-5 nm。干粉包装。 3. ZnO 量子点, 干粉, 亲水性无毒ZnO 纳米晶体掺入镁,很容易分散于水中。表面用 -OH and -COOH 修饰。发光峰宽最大激发 320-370 nm. 颗粒大小: 2-3 nm 4. 石墨烯-纳米片,干粉厚度: 1-4 nm颗粒大小: 最大2 &mu m比表面积: 700-800 m² /g纯度: 91 at.%. 其他元素: O 7 at.% N 2 at.% 5. 氮化硼, 六方体BN 纳米粉颗粒分布范围: 100-1000 nm平均颗粒大小: 500± 100 nm比表面积: 23± 3 m2/g纯度: 98,5% 氮含量 55%控制杂质 %: O 1 C 0,1 B2O3 0,1 欢迎联络:北京安唯安实验设备有限公司Beijing AnWeiAn Lab Equipment Co.,Ltd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9号云航大厦4029室邮编:100195电话:+86 10 88132032传真:+86 10 82386759E-mail: info(at)al-tt.com网址: www.al-tt.com 德国PlasmaChem纳米材料中国独家代理商-----碳纳米管、富勒烯、纳米金刚石、纳米石墨、纳米金属、纳米陶瓷、纳米线、量子点、纳米配体、自组装聚甘氨酸。。。。 全部电子版PlasmaChem纳米材料目录: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