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次氯血红素

仪器信息网次氯血红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次氯血红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次氯血红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次氯血红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次氯血红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次氯血红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次氯血红素相关的解决方案。

次氯血红素相关的论坛

  • 植物血红素的提取方法

    在做提取植物血红素,用的河南老师的提取方案,但是结果并不是很好,想问问哪位大师做过相关实验?给点经验和资料?

  • 【求助】想问一下关于血红素蛋白的内源荧光

    我分别用380nm和400nm激发,狭缝宽度为5nm为什么发射峰的强度会差很多,比如,在380nm,A峰强,B峰弱但是到400nm,就会完全相反血红素的中心为铁卟啉对荧光实在没有研究。哪位能指教下阿

  • 【分享】微/ 超滤技术浓缩猪血红蛋白水解液

    猪血红蛋白水解液中多肽、血红素等营养成分浓度较低,有必要对猪血红蛋白水解液进行浓缩。用0.2μm的陶瓷微滤膜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3.5 × 103 的超滤膜对猪血红蛋白水解液进行微滤澄清和超滤浓缩,考察膜滤前后水解液中粗多肽、血红素等成分的含量变化及膜的各项性能表征。结果表明,0.2μm 陶瓷膜对猪血红蛋白水解液有明显的澄清效果,粗多肽得率为76.150%,血红素得率为80.154%,膜再生效果好,膜通量恢复率达到97.42%。超滤对粗多肽和血红素的浓缩倍数分别达到3.5 倍和3 倍。因此,微/ 超滤技术适用于浓缩猪血红蛋白水解液,能获得富含多肽和血红素的浓缩物。

  • 【第三届原创大赛】血液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处理

    【第三届原创大赛】血液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处理

    [font=黑体][color=#fe2419]本文为[font=Arial]hchemh[/font][font=宋体]原创作品,本作者是该作品唯一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font][/color][font=Arial][/font][size=3][font=宋体]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的,均属侵权违法行为。[/font][b][font=Arial][/font][/b]摘 要:[/size][/font][size=3] [font=楷体_GB2312]本实验分别[/font][/size][size=3][font=楷体_GB2312]采用多种方法对人体血液的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经实验分析鉴定,可知人体血液中凝血酶和血红素的含量。这为以后对于血液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这个实验是我在学校的时候做的,说到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纯属有现成的样品,却没有可做的实验,于是听毛主席的话:浪费可耻!于是就想着做了这个实验,现在拿出来现眼也是因为抵制不了原创大赛的层层诱惑,可以奖品许愿现在又开始了大乐透,让我就豁出去,分享下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吧!大家板砖轻拍哈!!先说说这次提取的血液中有效成分是什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这次我们主要提取两种有效成分,那就是[/font][/size][font=黑体][size=3]凝血酶和血红素!![/size][/font][align=center][b]=================写在前面,背景知识介绍=======================[/b][/align][font=新宋体][b][size=4]凝血酶[/size][/b]是机体凝血系统的天然组分,是由[/font][font=新宋体]前体凝血酶原激活剂激活而转化成具有活性的凝血酶。[/font][color=black][font=宋体]正常血浆中存在无活性的凝血酶原,[/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通过对血液提取可以得到凝血酶原,经激活后上清液于沉淀分离即可得到凝血酶。[/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凝血酶[/font][/color][font=宋体]是一种糖蛋白,凝血酶[/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thrombi,E.C,3.4.21.5[/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是由两条肽链之间以二硫键相连接,为蛋白水解酶。形状呈无定形粉末,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但储存于[/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2~8[/font][font=宋体]℃很稳定,水溶液室温[/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8[/font][font=宋体]小时失活。遇热稀酸、碱、金属等活力降低。[/font][font=新宋体] 凝血酶可直接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加速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的生成,促进血液凝固。常以干粉或溶液局部应用于伤口或手术处,以控制毛细血管渗血。较多用于骨出血、扁桃体摘除和拔牙等。也可口服,用于胃和十二指肠出血。目前凝血酶的应用范围正日渐扩大,由单纯的局部外敷到外科手术、鼻、喉、口腔、妇产、泌尿急消化道等部位出血的止血,也可以作为多种外用止血药物的重要原料,其止血效果优于“对氨基苯甲酸”、“止血坏酸”、“止血敏”等通过注射后须经血管收缩而起止血作用的药物,故深受广大用户欢迎。据悉,国际新型高效局部止血药物—凝血酶将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十分紧俏的凝血酶身价倍增,更趋紧缺。目前我国进口的凝血酶是从牛血中提取的。[/font][font=新宋体]凝血酶是机体凝血系统中的天然成分,国外主要在低温条件下从人或牛血液中提取凝血酶原,在经激活物激活而成凝血酶。其工艺流程为:[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8/201008251635_238813_1947624_3.jpg[/img][/font][b][size=4][color=black][font=宋体]血红素[/font][/color][/size][/b][color=#333333][font=新宋体][/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是含铁卟啉衍生物,是由原卟啉和一个铁离子构成。如下图[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8/201008251644_238816_1947624_3.jpg[/img][/font][/color][font=新宋体]在食品行业中,血红素可代替熟肉中得发色剂亚硝酸盐及人工合成色素。它可使肉制品产生一种诱人的鲜艳红色,增加其外观美感。更重要的是使用血红素可减少亚硝酸盐的致癌作用。在制药行业中,血红素可作为半合成胆红素原料,而且是制备抗癌的特效药。另外,血红素在临床上作为补铁剂,可治疗因缺铁引起的贫血症(在儿童、妇女中常见)。目前临床上用的非血红素补铁剂,主要从植物性食物中提取,以氢氧化铁络合物形式存在。这种铁络合物在人体中吸收率很低,并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血红素补铁剂(即亚铁血红素)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吸收率高达10%~20%。我国民间早有吃血治疗贫血的经验,但原血有异味,易腐败变质,难以作为补铁剂用于临床。从雪中提取血红素,可解决这一问题。血红素补铁剂将取代目前常用的补铁剂,成为深受欢迎的一代产品。[/font][color=black][font=宋体][/font][/color][font=新宋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是由4分子亚铁血红素和分子珠蛋白结合而成的。再Ph3时,亚铁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最疏松。更据此性质,提取实现从血液中分离出血球液,然后加水将血球液溶解(即溶血),调节Ph至3.0左右,加入适量丙酮,可是蛋白质凝固,亚铁血红素则溶于丙酮液中。此时若加入乙酸钠和鞣酸,即可使血红素沉淀析出。如加入羧甲纤维素(CM-C)阳离子交换剂,血红素可被CM-C吸附,然后过滤,就可以分离出血红素。[/font][b][color=black][font=新宋体][/font][/color][/b][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8/201008251646_238819_1947624_3.jpg[/img][color=#333333][font=新宋体]用碱处理氯高铁血红素,使之变成羟高铁血红素,将此化合物还原就可得到血红素。它的吸收光谱的主要吸收带在581(α带),545(β带),415(γ带)毫微米.中心的铁原子显有进一步和二个碱基形成配位键的八面体的强烈倾向[/font][/color][b][size=4][font=新宋体][/font][/size][/b][color=#333333][font=新宋体] [/font][/color][color=#333333][font=新宋体]特别是和吡啶、喹啉、烟碱、4-甲基咪唑等三级氨基的二个构成比较稳定的血色原(例如吡啶血色原).这时基于铁原子的3d电子能级结构的永久磁性消失.它的主吸收带为尖峰,在557、525、430毫微米附近.如果把氰酸作为碱基,就生成一个氰酸和二个结合体.还常和蛋白质结合,吸收带多在560、530、430毫微米附近,一般说血红素和血色原自动氧化性强.能和氧发生反应,容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的羟高铁血红素.但一如血红蛋白那样,可与蛋白质(珠蛋白)中的组氨酸结合,被包围在疏水环境里时是比较稳定的,很难发生自动氧化。[/font][/color][font=新宋体][/font][align=center][b]=====================华丽丽的分割,下面介绍我的试验方法=========================[/b][/align][font=楷体_GB2312]1.2[/font][font=楷体_GB2312]实验方法[/font][font=新宋体]1.2.1[/font][font=新宋体]凝血酶的制备 [/font][color=black][font=宋体]取血球研磨后称[/font][/color][color=black]10g[/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加入蒸馏水,搅拌[/font][/color][color=black]30min[/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使血球溶血,,再加入[/font][/color][color=black]5[/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倍体积的氯仿,滤去纤维收集滤液。将上述除去纤维的血球一移入量筒加[/font][/color][color=black]4[/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font][/color][color=black]5[/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倍体积的丙酮溶液。用[/font][/color][color=black]1mol/L[/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盐酸校正[/font][/color][color=black]PH[/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至[/font][/color][color=black]2[/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font][/color][color=black]3[/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搅拌抽提[/font][/color][color=black]10min[/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然后过滤收集沉淀。将上述溶液装入蒸馏瓶中,水溶蒸馏回收丙酮([/font][/color][color=black]t [/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控在[/font][/color][color=black]60[/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左右)待滤液浓缩至干时,既有沉淀析出。收集沉淀并称重。此即为血红素粗品。将血红素[/font][/color][color=black]4[/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倍量的吡啶、[/font][/color][color=black]7[/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倍量的氯仿倒入瓶中,然后加入粗品血红素,充分振荡[/font][/color][color=black]30min[/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过滤后收集滤液。滤渣用氯仿洗涤,合并两次滤液。先把适量的冰醋酸加热至沸腾后,加入各占[/font][/color][color=black]1/7[/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体积(相对于冰醋酸而言)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和盐酸,随后加入滤液,搅匀后过滤,滤渣用氯仿洗涤,合并两次滤液,用旋转蒸馏器蒸馏。收集蒸馏剩物记得到产品。[/font][/color][color=black][font=新宋体][/font][/color][font=新宋体] [/font][font=新宋体]分离血浆、提取凝血酶原:取人血液,按1Kg人血液加3.8g柠檬酸三钠投料,脚板均匀,装入离心管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5min,分出血球(可供制备血红素),收集血浆。(已完成)吸取上清血浆40mL,加蒸馏水到400Ml(360mL),用2%的乙酸调Ph5.3,静置数分钟,出现絮状物后,在离心机上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5min,弃去上清液,取沉淀物沉重,此即为凝血酶原。[/font][font=新宋体] [/font][font=新宋体]凝血酶原的激活:在30℃条件下,将凝血酶原溶于1~2倍的0.9%氯化钠溶液中,脚板均匀,加入占凝血酶原质量1.5%的氯化钙,搅拌15min。在4℃下静置1.5小时,保证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font][font=新宋体] [/font][font=新宋体]沉淀分离凝血酶原:将激活的凝血酶溶液用离心机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5min,弃去沉淀。上清夜于量筒内,加入等量的预冷至4℃的丙酮,搅拌均匀,在冰箱中放置分层。然后用力离心机分离,收集沉淀,上清液可供回收丙酮。沉淀分别用95%乙醇和污水乙醇洗涤,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即得凝血酶粗品。[/font][font=新宋体]计算:[/font][i][font=新宋体]凝血酶得率=凝血酶干重g/血清Ml * 100%[/font][/i][font=新宋体]1.2.2[/font][font=新宋体]血红素的制备[/font][font=新宋体]1.2.2.1[/font][font=新宋体]血红素的粗制[/font][font=新宋体] [/font][font=新宋体]分离后溶血:称取50g血球,边研磨边加蒸馏水至100Ml,搅拌30min,使血球溶血,在加入2倍体积的氯仿,滤去纤维,收集滤液。[/font][font=新宋体] [/font][font=新宋体]抽提:用离心机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弃去沉淀,取上清液,即为红色溶血液,加5倍体积的丙酮溶液,(其中含丙酮体积3%的盐酸)。用1mol/L的演算校正Ph至2~3,搅拌均匀,然后过滤,收集滤液。[/font][font=新宋体] [/font][font=新宋体]蒸馏:将上述溶液于水浴上蒸馏回收丙酮(温度控制在60℃左右),待滤液浓缩至干时,既有沉淀析出。[/font][font=新宋体] [/font][font=新宋体]干燥:把产品干燥后,可得无定性黑绿色粉末状物,装入瓶中保存。 [/font][font=新宋体]1.2.2.2[/font][font=新宋体]血红素的精制[/font][font=新宋体] [/font][font=新宋体]提取:先将血红素4倍量的吡啶、7倍量的氯仿倒入瓶中,然后加入粗品血红素,充分振荡30min,过滤后收集滤液。滤渣用氯仿洗涤,合并两次滤液。[/font][font=新宋体] [/font][font=新宋体]沉淀、静置过夜、洗涤干燥:先把适量冰醋酸加热至沸腾后,加入各1/7体积(相对于冰醋酸来而言)的饱和氯化钠和盐酸,随后加入滤液,搅匀后过滤,滤渣用氯仿洗涤,合并两次滤液,静置过夜,过滤收集滤饼,干燥,即得产品。[/font][font=新宋体][/font][font=新宋体]计算:[/font][font=新宋体] [/font][i][font=新宋体]血红素得率=黑绿色血红素g/血球重g *100%[/font][/i][align=center][font=新宋体][b]=======================结果计算及分析====================[/b][/font][/align][i][font=新宋体]2.[/font][/i][font=新宋体]结果与分析[/font][font=新宋体]2.1[/font][font=新宋体]凝血酶制备:[/font][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8/201008251651_238820_1947624_3.jpg[/img][font=新宋体]凝血酶原(Ⅱ,prothrombin)是含582氨基酸残基的酶原,被因子Xa在Arg-Thr及Arg-Ile处切开,切除N

  • 贫血补铁首选红肉

    贫血补铁首选红肉。红肉、动物内脏、血豆腐等,富含血红素铁。缺铁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在育龄期的妇女和老人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轻度的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容易疲乏、注意力下降、怕冷、抵抗力下降等。膳食中的铁分为两类,其中红肉和内脏当中的“血红素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一般来说,肉类的颜色越红,其中所含血红素铁就越多。心、肝、肾等内脏和动物血当中所含的血红素铁最丰富。相比之下,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普遍较低,乳制品含铁非常少。

  • 介绍膳食中铁的含量与作用

    膳食铁有两种形态——血红素铁与非血红素铁,前者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猪肉、肝脏、鱼肉和鸡肉,有效吸收率15%~35%;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有效吸收率仅2%~3%。血红素铁更易被人体吸收。

  • 介绍膳食中的铁

    [color=#333333]膳食中的铁分为两类,其中红肉和内脏当中的“血红素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一般来说,肉类的颜色越红,其中所含血红素铁就越多。心、肝、肾等内脏和动物血当中所含的血红素铁最丰富。[/color]

  • 香港卫生署呼吁市民勿用维C银翘片 或含禁用成分

    香港卫生署今日(六月十八日)呼吁市民不应购买或服用一种标示为“维C银翘片”的口服产品,因为该种产品可能含有多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服用后可能危害健康。  卫生署接获医院管理局(医管局)通报一宗涉及一名四十一岁女病人的个案后,即时展开调查,并作出以上呼吁。  该名病人去年十月因横纹肌溶解及低血钾被送往玛嘉烈医院接受治疗。其后,病人在覆诊时被发现血钾水平偏低。她最近一次在六月覆诊时向医生表示曾服用上述产品,因此临床诊断怀疑她的征状可能由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所引致。  医管局今日的化验结果显示,该种产品含有两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然而,在产品的樽上标示的成份,包括“维生素C”,“对乙氨基酚”及“马来酸氯笨那敏”,并未被验出。初步调查发现,病人从内地购买该产品。卫生署没有此产品入口香港作销售的记录,亦没有其申请药物注册的记录。卫生署的调查仍在继续。  卫生署发言人解释:““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曾被用作止痛之用,但因其可引致严重副作用,已分别於一九八三及一九八四年在香港禁售。“非那西丁”会引致溶血性贫血、变性血红素血症及硫血红素血症。“氨基比林”则会引致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发言人呼吁已购买上述产品的市民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忠告市民切勿购买或服用成分或来历不明的产品。市民服用有关产品后如有怀疑或感到不适,应寻求医护人员的意见。

  • 叶绿素a,大家看看

    叶绿素   我们还只是有了光合作用过程的轮廓。详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1817年,法国的佩尔蒂埃和卡芳杜分离出了一种最重要的植物产物,就是这种产物使绿色植物成为绿色的。因此,他们把这种化合物叫做叶绿素(源自希腊语,意思是“绿色的叶子”)。(后来他们还发现了奎宁、马钱子碱、咖啡碱及一些其他特殊的植物产物。)而后,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叶绿素并不是一般地弥散在所有的细胞中(尽管叶子看上去绿色很均匀),而是局限在小的亚细胞体内。这种亚细胞体后来称做叶绿体。  现在问题清楚了,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叶绿素对光合作用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只有叶绿素是不够的。不论怎样小心地提取,所得到的叶绿素本身在试管里都不能催化光合反应。叶绿体通常比线粒体大得多。有些单细胞植物,每个细胞只有一个大的叶绿体。但是,大多数植物细胞含有40来个较小的叶绿体,每一个叶绿体的长和粗都是一般线粒体的2~3倍。  叶绿体的结构看上去比线粒体更为复杂。叶绿体的内部是由许多伸展在壁与壁之间的薄膜组成的。这些薄膜叫做片层。在大多数种类的叶绿体中,这些片层在一些地方变厚变深以形成基粒,叶绿素分子就是在这些基粒里发现的。  如果把基粒内的片层放在电子显微镜下研究,会看到它们也好像是由刚能看得见的微小单位组成的,就像浴室地面上的瓷砖一样铺得整整齐齐。每一个这样的单位可能就是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单元,含有250~300个叶绿素分子。  叶绿体比线粒体更难完整地分离出来。直到1954年,波兰血统的美国生物化学家阿诺恩才从破碎的菠菜叶细胞中获得十分完整而且能够把全部光合反应进行到底的叶绿体。  叶绿体不仅含有叶绿素,而且含有全套的酶及有关的物质,它们都恰当而巧妙地排列着。叶绿体还含有细胞色素。依靠细胞色素,它可以把叶绿素捕捉到的光能,通过氧化磷酸化,转变成ATP(腺苷三磷酸)。  叶绿体的情况如此,那么,叶绿体中最有代表性的物质叶绿素的结构又是什么样的呢?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化学家们利用他们掌握的各种工具来研究这种关键的物质,但进展很慢。最后,1906年,德国的威尔施泰特(即后来发现色谱法的那个人,但他错误地坚持酶不是蛋白质)证明,叶绿素分子的中心部分是金属镁。(由于这项发现及其他关于植物色素的研究,威尔施泰特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威尔施泰特和H.费歇尔继续研究叶绿素分子的结构,这个任务用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才告完成。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确定,叶绿素有一个基本上和血红素(H.费歇尔曾破译的一种分子)相类似的卟琳环结构。血红素在卟琳环的中心有一个铁原子的地方,叶绿素则有一个镁原子。  R.B.伍德沃德消除了对于这一点的一切疑虑。这位合成大师1945年合成了奎宁;1947年合成了马钱子碱;1951年合成了胆固醇;1960年他又创造了新记录,合成了一种与威尔施泰特和H.费歇尔所提出的分子式完全符合的分子,而且,请注意,这种分子具有从绿叶中分离出来的叶绿素的全部性质。由于这项成就,R.B.伍德沃德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叶绿素在植物里到底催化了什么反应?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所知道的还只是二氧化碳和水进去,氧出来。分离出来的叶绿素不能发生光合反应,这个事实使研究工作更加困难。只有完整的植物细胞(至少也要完整的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反应;因此,这个被研究的系统是非常复杂的。  作为最初的猜想,生物化学家们认为,植物细胞首先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C6H12O6),然后利用这种葡萄糖,加上土壤中的氮、硫、磷和其他无机元素,继续合成各种植物物质。  从理论上看,葡萄糖似乎可能是通过一系列步骤形成的,首先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和水化合(放出二氧化碳中的原子氧),然后再把这种化合物(CH2O,即甲醛)聚合成葡萄糖。六个甲醛分子可以合成一个葡萄糖分子。  这种用甲醛合成葡萄糖的过程实际可以在实验室里完成,但方法非常麻烦。人们推测,植物可能具有加速这种反应的酶。诚然,甲醛是一种毒性很大的化合物,但是化学家们猜想,甲醛变成葡萄糖的速度非常快,因而使植物在任何时候只能含有极少量的甲醛。这种甲醛学说是拜耳(靛蓝的合成者)于1870年首先提出的,流传了两代人的时间,只是因为没有一种更好的学说取代它。  1938年,鲁宾和卡门着手用示踪剂探测绿色叶子的化学作用,于是又开始重新研究这个问题。利用氧-18(氧的一种不常见的稳定同位素),他们获得一个轮廓清楚的发现:结果证明,当用氧一18只标记上施于植物的水时,植物所放出的氧就带有这种标记;当用氧-18只标记上供给植物的二氧化碳时,植物所放出的氧就不带有这种标记。简单地说,这个实验表明,植物所放出的氧来自水分子,而不是来自二氧化碳分子。甲醛学说认为植物放出来的氧来自二氧化碳,那是错误的。  鲁宾和他的同事试图通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1(当时知道的惟一放射性碳)标记二氧化碳的方法,来追踪二氧化碳在植物里的命运。但这个尝试没有成功。一则碳-11的半衰期只有20.5分钟;二则他们当时还没有能够快速而彻底地分离植物里单个化合物的方法。  但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他们有了必要的工具。鲁宾和卡门发现了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这样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来追踪碳。同时,纸色谱法的发展为简易而彻底地分离复杂的混合物提供了一种手段。(实际上,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使纸色谱法得到很好的改进;纸上表示示踪剂存在的放射性斑点,会使放在它下面的底片产生黑点,因此,色谱图就能拍下自己的照片,这种技术叫做放射自显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美国生物化学家卡尔文领导的另一个小组接着进行研究。它们把微小的单细胞植物(小球藻)在含有碳-14的二氧化碳里暴露一小段时间,为的是让它只进行最初阶段的光合作用。然后他们把这些植物细胞捣碎,在色谱图上把它们的物质分离,并进行放射自显影。  他们发现,即使这些细胞在有标记的二氧化碳中仅暴露1又 1/2分钟,放射性碳原子就会在细胞内15种不同的物质中出现。通过缩短暴露的时间,吸收放射性碳的物质的数目减少了。最后他们断定,细胞吸收二氧化碳的碳-14而形成的第一种(或接近第一种)化合物是磷酸甘油。(他们从未探测到任何甲醛,因此,那个延续了多年的甲醛学说便悄悄地从画面上消失了。)

  • 【分享】查资料时看到的小常识,分享一下:)

    查资料时看到的小常识,分享一下:)[em31] 动物血液的颜色   各类动物的血液由于组成成分及其生理状态的差异而在颜色上也有所不同,如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血液是红色的,无脊椎动物的血液则有的呈蓝色,有的呈紫红色、绿色等。   那么,动物血液的颜色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有人认为血液的颜色取决于所含某种离子的颜色,如认为脊椎动物和蚯蚓等的血液呈红色是由于铁离子的存在;蓝色血液是由于铜离子的存在等[事实上Fe2+在水溶液中为浅绿色,Fe3+一般为黄色;Cu2+只有在Cu(H2O)2+4状态呈蓝色,其余均为无色]。笔者认为,诸如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些离子一方面并不显示该种动物血液的颜色,否则像脊椎动物的动脉血为鲜红色而静脉血为暗红色的这种颜色的变化就无法解释了,因为动脉血和静脉血中铁离子并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另一方面,这些离子在血液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如Fe2+存在于血红蛋白的辅基--血红素中,原卟啉与Fe2+形成四配位体螯合的络合物,其外围被血红素分子的珠蛋白链的氨基酸残基包围着以提供飞机型低介电的环境保护Fe2+不被氧化为Fe3+。同样,有些动物血液中的Cu2+也是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动物血液的颜色不一定就呈现某种离子的颜色。   动物血液呈现什么颜色,要看血液中生色物质所吸收的光是哪些可见光,如果吸收的某种或某些可见光,则显示出的颜色就是这些颜色的互补色,或者说对哪种光不吸收或吸收的较少则显示出该种颜色,正如叶绿素对绿色光几乎不吸收而使其呈现绿色一样。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子有11个双键,共轭双键所吸收的可见光使得血红蛋白呈红色。然而,血红蛋白在氧合状态和脱氧状态下由于构象的变化使得它们的吸收光谱也有所不同。所以,氧合血红蛋白最终呈现的颜色是红色,脱氧血红蛋白的颜色是紫蓝色。因此,脊椎动物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所占的比例就决定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在一些无脊椎动物中,多数动物的血液不含血红蛋白,如软体动物(头足动物和石鳖属等)以及节肢动物(虾、蟹及肢口纲的鲎)所含的是血蓝蛋白。血蓝蛋白分子由Cu2+和1个约200个以上氨基酸的肽链结合而成,和血红蛋白一样,该呼吸色素的颜色也与其状态有关,在氧和状态下为蓝色,在非氧和状态下则为无色或白色。有些多毛虫(如帚毛虫科、绿血虫科)的血液中含有血绿蛋白,钙蛋白也含有铁离子,化学性质与血红蛋白相似,氧合时呈红色,而非氧和状态下却呈绿色;另外,像星虫、多毛虫纲的长沙蚕属及腕足动物中的血液中也有一种含 铁的蛋白叫血褐蛋白,该蛋白不含卟啉结构,氧和状态下显紫红色,而非氧和状态下为褐色。

  • 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的旋光性

    [font=&][size=18px]石油的旋光性 石油在偏光下,具有把偏光面向右旋转的特性。偏转度一般小于1°。旋光性是有机质所特有的一种性质,而且当加温至300℃时即消失。因此,在研究石油生成时,常以这种旋光性和在石油中发现的素(由动植物色素如叶绿素或血红素变化而成,并在温度超过200℃时被破坏)的存在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依据。[/size][/font]

  • 运城的鸳鸯火锅湖算污染吗?

    运城的鸳鸯火锅湖算污染吗?

    山西运城,被跨湖大道分割开的盐湖湖水呈现红绿两色,犹如鸳鸯火锅。据了解,泛红一侧的盐湖中生长着一种叫杜氏盐藻的嗜盐绿色微藻,在特定的环境下,杜氏盐藻会产生血红素,藻体呈红色,因此造成了盐湖两侧的色彩差异。这算污染吗?该湖属几类水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62322_612236_1634717_3.jpg

  • 选择铁的最佳食物来源

    铁的最佳食物来源是富含血红素铁的红色内脏和肉类,如肝脏、肾脏、心脏、脾脏、禽类的胗、动物血、红色的牛羊肉和瘦猪肉等。

  • 【讨论】我们人为什么会缺铁

    气血是我们的生命根本,如果人体出现长期缺铁的话,势必会危及生命安全。但你知道人为什么会缺铁吗?对于人为什么会缺铁这个问题,就让专家来告诉我们答案吧。血乃生命之源,缺铁等于谋杀血之生身母亲;缺铁,任何保健品的补给都是事倍功半。一、人为什么会缺铁?铁的吸收不良(最主要):我们吃的食物中铁主要以两种方式存在:离子铁和血红素铁。离子铁主要以铁的化合物形式存在,常与胃肠内的植酸、草酸等结合成不溶化合物,吸收率仅为1%至3%;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血、动物肉或内脏中,吸收率极高,一般可达30%左右。而我们的食物中大量存在的却是非血红素铁,于是很容易造成缺铁。二、如何简单辨别缺铁、贫血?1、甲床、手掌、口唇、口腔粘膜和眼结膜颜色苍白2、白眼球发蓝(较重的缺铁和贫血人群)3、蹲下起来后眼发黑(不是血压低引起的,而是因为大脑缺氧-----缺血导致的)4、经常耳鸣、眼前出现小黑点或“冒金星”5、指甲有沟痕,严重的出现扁平、脆薄、易裂和反甲6、可有异食癖:喜食浆糊、泥土、粉笔等7、可有低热(体内缺氧---缺铁所致),体温大约为37.20C至38.20C。知道了为什么会缺铁后,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这方面,同时还要适量的多吃一些具有造血能效的食物。

  • 求助:丙酮盐酸DMSO对液相色谱仪有关吗?

    提取血红素,提取液是80%丙酮,16%DMSO,4%浓盐酸,我想问一下,用这个提取液直接上液相色谱仪,柱子是Edipse PlusC18的,流动相是甲醇和水,请问一下我的提取液对仪器有影响吗?

  • 排骨加蔬菜营养丰富菜

    排骨+海带:排骨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血红素铁,还可提供一定量的维生素。海带含有丰富的碘、铁、钙,类胡萝卜素、尼克酸等维生素的含量也较高,两者搭配在营养上很互补。

  • 吃菠菜能补铁吗?

    老百姓经常会说“多吃菠菜有助于补铁”,这是有一定误区的。菠菜中铁的含量并不高,每100克中仅为2.9毫克,而且属于非血红素铁,生物利用率低。因此,要补铁还是应该选择猪肝、动物全血、瘦肉等动物性食物。

  • 补铁?别陷入这些误区

    【铁锅做饭能补铁?】  铁锅做饭补铁这是老人的说法,不过也有一定的道理。铁锅中的铁主要以三价氧化铁的形式存在,在烹饪的过程中加入的调味料如醋、碱都会使得锅表面的氧化铁进入食物,并随食物进入胃中。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最后以铁蛋白的形式进入血液。可以说对我们的补铁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如果烹调的膳食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草酸、植酸,如蔬菜、粗粮及大豆制品,都会妨碍铁的吸收。因此这种补铁的方式限制太多,效果不好。  【吃枣补铁不如瘦肉给力】  一提补铁补血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红红的大枣。而大枣能不能补铁我们要关注的有两方面,一个是含量多少,一个是利用率。大枣含铁量还算不错,但是问题出在这利用率上。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都是非血红素铁,人体的吸收率较低,补铁效果不好。而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血、肝脏及瘦肉中的铁为利于人体吸收的血红素铁,补铁效果更好。而且大枣中所含的木质素也会干扰铁的吸收。  如果要非用枣来补铁那么建议用鲜枣而不选干枣,鲜枣中丰富的VC可促进铁的吸收,而干枣中VC甚微。  【菠菜能否补铁?】  菠菜也是在补铁补血食物中呼声较高的。但其实说到补血的话,菠菜补得恐怕不是缺铁性贫血缺的血,而是补的叶酸。叶酸是人体造血所必需的营养素,缺乏是可能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其是孕妇缺乏还会增加胎儿神经管畸形的风险。而半斤菠菜中所含的叶酸就超过了一片400微克的叶酸片。  再来说说菠菜中的铁含量及利用率的问题。菠菜的含铁量在叶菜里是在算不上高,且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菠菜中大量的草酸,即使焯水依然含量不少,也会影响铁的利用率,同时还会干扰其他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所以菠菜补铁实在不划算。  【坚果全壳类食物要多吃?】  坚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脂肪酸成分,对健康大有益处。但是如果是在补铁期间则不宜多加食用。  全麦面包里含有大量麸皮,麸皮中的脂酸和草酸会影响钙离子的吸收,除此之外,对其他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也有影响,比如镁、锌、亚铁离子等人体所需的元素,影响细胞的造血功能,所以不能多吃。  【咖啡与茶多喝无妨?】  对女性来说,过量嗜饮咖啡与茶,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製铁质吸收。  因此,女性饮用咖啡和茶应该适可而止,一天一两杯足。

  • 【原创】儿童铅中毒国际诊断标准(因铅中毒事件而发)

    目前,儿童铅中毒的诊断和分级主要依照血铅水平:   Ⅰ、血铅<99微克/升,相对安全;  Ⅱ、血铅100~199微克/升,血红素代谢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Ⅲ、血铅200~499微克/升,铁锌钙代谢受影响,出现缺钙、缺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有免疫力低下、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迟缓等症状;  Ⅳ、血铅500~699微克/升,可出现性格多变、易激怒、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运动失调、视力和听力下降、不明原因腹痛、贫血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  Ⅴ、血铅≥700微克/升,可导致肾功能损害、铅性脑病(头痛、惊厥、昏迷等)甚至死亡。  对于Ⅱ以下铅中毒儿童,以健康教育,环境干预和特殊饮食调衡为主。Ⅱ~Ⅲ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以国家认定驱铅食品做驱铅治疗,才能使铅中毒儿童尽快康复。Ⅳ~Ⅴ应在于48小时内复查血铅,如获证实,应立即予以驱铅治疗,同时进行染铅原因的追查与干预。  注:世界发达国家儿童血铅<60微克/升为相对安全,国际血铅诊断标准≥100微克/升为铅中毒。

  • 提高孩子免疫力 要补充这5类营养素

    今天我们来说说,怎么从饮食上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一、蛋白质要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最离不开的就是蛋白质,它是构成体内抗体的成分,从而维持免疫功能。当蛋白质充足的时候,孩子身体内抵抗疾病的“部队”会很强,只要身体需要,数小时内就可以增加上百倍来抵御疾病。如果缺少蛋白质,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二、铁铁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一般动物性食物铁的含量和吸收率比植物来源高,推荐动物血、肝脏、肉类,尤其是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色,富含“血红素铁”,可以预防贫血。维生素 C 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荤素搭配,宝宝吃肉也要吃菜。三、维生素 A呼吸道(鼻咽喉等)是防止细菌侵袭的天然屏障,如果这些组织的表皮细胞发生变化,会削弱抵抗疾病的能力,而维生素 A 可以维护表皮细胞的健康。动物来源:肝脏、蛋类、奶类;植物来源:西兰花、胡萝卜、菠菜、南瓜等。四、维生素 C维生素 C 可以促进抗体的形成,另外,还有抗氧化和促进铁吸收的功能,这些都与宝宝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主要来自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 C 在高温中很容易被破坏,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最好能凉拌或者低温烹调。五、维生素 E维生素 E 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可以增强宝宝体内的免疫功能。维生素 E 只能在植物中合成,所有的高等植物的种子、叶子和其他绿色部分均含有维生素 E ,含量较高的有胡麻油、芝麻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孩子的免疫力是可以通过饮食来增强的,关键是吃什么。

  • 【求助】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最近要做大豆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我已经知道,最后要比色,可是我查不到有关测定豆血红蛋白含量标线的方法!!!!太早的文献真的很难找到,希望各位大侠能多多指教,给与帮助!我将万分感谢 !

  • 美调查显示7种罐装食品发现双酚A 雀巢两产品上榜

    外媒今晨报道,美国乳腺癌基金会日前在新产品抽查中发现,在用于感恩节餐桌上的7种罐装食品发现双酚A.其中包括金宝汤清炖冬菇汤和绿巨人绿豆等。 研究发现,人体长时间吸进双酚A有害于肝功能及肾功能,特别严重的是它会降低血液中血红素的含量。此外,双酚A也是PC和环氧树脂的重要单体。PC塑料质地透明、耐摔,广泛应用于许多消费品,比如水杯、婴儿餐具、体育器械、医疗器械、光盘和家用电器。环氧树脂常用于一些食品和饮料罐的内涂层。 美国加州政府曾有研究证明18个月之前的婴儿可能会通过塑料罐装婴儿食品或婴儿塑料瓶过量摄入这种有雌性激素作用的化学品,而且鱼类或其它野生动物也有可能因为环境中的遗弃双酚A制品受到伤害。 目前中国婴儿奶瓶含有双酚A已有过不少报道,但是要全面禁止还需等待一段时间。 抽查的含有双酚A的食品 金宝汤清炖冬菇汤 金宝汤土耳其肉汁 康乃馨蒸馏奶(雀巢公司生产) 地扪甜玉米羹(糊状) 绿巨人绿豆(通用磨坊公司生产) Libby's南瓜酱(雀巢公司生产) 大洋牌火鸡酱(蔓越莓酱)

  • 求助-检测血红蛋白

    我想检测兔子全血的血红蛋白,不知道那个公司有这方面的试剂盒?如果我用血红蛋白计测量,xk-2血红蛋白计怎么样啊?还有就是全血的血红蛋白和血浆的血红蛋白的差别到底在哪啊?请各位老师指教!!

  • 【转帖】100年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901  范特荷甫【荷兰】   化学动力学、溶液的渗透压等方面的成就1902  埃费什尔【德国】  合成糖类和嘌呤的衍生物1903  阿仑尼乌斯【瑞典】  电解质溶液理论研究上的成就1904  拉姆塞【英国】    发现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周期表内的位置1905  拜尔【德国】     有机染料的合成和氢化芳香族化合物方面的贡献1906  摩瓦桑【法国】    发现了氟元素及其制取的电解法,发明了电弧炉1907  毕希纳【德国】    发现了无细胞发酵及在生物化学上的研究1908  卢瑟福【英国】    在研究元素核衰变和原子结构上的成就1909  奥斯特瓦尔德【德国】 在催化作用,化学平衡理论与反应速度方面的研究1910  瓦拉赫科塞尔【德国】 对萜类脂环族化合物的首创性研究在研究核酸和生理化学上的成就1911  玛丽居里【法国人】 发现钋和镭、提纯它们的化合物,元素蜕变系统的研究(第二次获奖)1912 格林尼亚、萨巴特【法国】 在有机金属镁化合物的研究及成就金属催化剂和加氢反应在有机化学里的应用1913  维尔纳【瑞士籍法国人】  络合物结构及原子价理论的研究1914  理查德【美国】      精密地测定了大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915  维尔斯滕特【德国】    在植物色素特别是对叶绿素(a、b)方面的研究1916 (未授奖) 1917 (未授奖) 1918  哈伯【德国】       氨的合成方面的成就并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实际问题1919 (未授奖) 1920  能斯特【德国】      提出并阐明热力学第三定律等热力学理论和实验应用等成就1921  索迪【英国】       放射化学、同位素产生的理论和性质的研究1922  阿斯顿【英国】      发明质谱仪并发现了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及其整数定律1923  普赖格尔【奥地利】    有机化合物微量分析的首创性研究1924 (未授奖) 1925  齐格蒙迪【奥地利】    胶体溶液的多相性及现代胶体化学研究法1926  斯维伯格【瑞典】     发明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上的研究1927  维兰德【德国】      发现胆汁酸及对类似化合物的研究1928  温道斯【德国】      对固醇和维生素等研究的成就1929  哈登【英国】欧勒切尔平【瑞典】   对糖的发酵及其酶作用的研究1930  H.费歇尔【德国】       在血红素合成上的成果及叶绿素、血红素方面的研究1931  波许【德国】伯尔厅斯【波兰】  高压方法在化学里的应用,氨的合成、煤高压下氢化液化等方面的研究1932  兰茂尔【美国】 表面化学、气体吸附作用及热离子发射1933 (未授奖)

  • 牛羊肉是暖身的首选

    [color=#3e3e3e]牛肉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color][color=#3e3e3e]冬季寒冷,性温热的牛羊肉是暖身的首选。它们富含具有[/color][color=#3e3e3e]“[/color][color=#3e3e3e]食物热效应[/color][color=#3e3e3e]”[/color][color=#3e3e3e]的优质蛋白,红肉还能提供大量血红素铁,有利于提高血红蛋白含量,缓解贫血和低血压人群的怕冷症状。[/color]

  • 【讨论】一篇文章能不能“掰”成几篇发表?

    有人说:“为了研究业绩,有的教师可能把一篇论文拆成几篇,分开发表”。我不知道这里所指的是将论文在国内发表还是在国外发表?或者在国外发表后又拿回国内发表?如果是在国内发表,我无语!如果是在国外发表,我说“牛”!因为能将别人认为只能完整发表的论文“掰”成“几瓣”以后还能发表的确不容易。一篇论文该不该分成几篇来发表,从表面上看是很不应该,但怎样定义一篇文章完整另一篇文章不完整却比较困难。假如你说长文章是完整的,而短文章是不完整的,那你认为应该以多少字为限呢?我的看法是,只要是有科学价值的文章,而且得到评审人及编辑的认可,不论长短,也不管完整还是不完整,都应该发表。若是以下几种情况,更应该争分夺秒地火速发表!一是追求时效。在有些人看来,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出来以后,不要急于发表,为稳妥起见,应该等到做出详细结果之后再一起发表。但我认为,将研究结果中最“闪亮”(原创性强)又最“铁”(重复性好)的部分先用短文发表,可以赢得创新成果的先机。要将一项最有创意的成果公诸于世,必须求新求快,如果动作稍微慢一点点,可能就要被人捷足先登了。国外的一些杂志就设有ShortCommunication、BriefCommunication之类的栏目,专门发表一些追求时效性和创新性的以短小精悍见长的研究简报。我们最近就以BriefCommunication形式发表了一篇有关青蒿素结合血红素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及过氧化氢酶的短文。这个发现在前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以前只知道青蒿素除治疟疾外还能抗肿瘤,但从来没有人报道过青蒿素抗肿瘤的分子机理是既减少保护性一氧化氮又增加破坏性过氧化氢。然而,青蒿素结合血红素的结果早已得到反复证实,只不过大家都没有把一氧化氮合酶及过氧化氢酶与血红素联系起来。因此,我们的新颖性很容易被人超越,如果要等全部结果做出来以后再发表,我看“黄瓜菜都凉了”!二是讲究策略。有些实验并不一定要发表全部结果,或者说不是所有结果都要由自己来发表!那样“曲高和寡”未免让作者太寂寞了。真正的“牛人”,故意只发表一个“引子”,可以引来无数的“追随者”沿着他的思路一直做下去,他既保留了原创性,又让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得到无限延伸。前不久在Science上发表嗜砷细菌研究结果的FelisaWolfe-Simon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年轻的“女牛”之辈!这位1977年出生的“嫩牛”显然很有策略,她对DNA中砷取代磷的令人震惊的结果只是在化学方面进行了核实,而没有从生物学角度做深入研究,因为她知道将有无数“笨牛”沿着她“指引的道路”埋头拉车!尽管这篇论文甫一出炉,就遭到广泛质疑,殊不知大家争吵得越厉害,她的知名度就越高!我本人深信她们取得的这一旷世成就必将载入史册!三是有些设想的实验重复性不好。[font=宋

  • 【讨论】—农残检测中植物色素如何净化的问题

    【讨论】—农残检测中植物色素如何净化的问题

    [B]农残分析中净化是最麻烦,但是又是必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处理植物样品时,植物色素的干扰是一个较为麻烦的问题,常见的净化方法有磺化方法、凝胶色谱(GPC)法或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PSA、石墨化炭黑、氧化铝、弗洛里硅土等进行SPE净化,由于农残目标物的不同及样品的差异,各个净化方法会有不同的适用性。[/B][color=#DC143C]下面就针对不同的样品、分析的目标物等用何种净化方法较为适用,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验经验或个人观点发表一下看法、分享一下经验![/color]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色素的相关知识(以下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植物色素类(Phytochromes)主要有脂溶往色素与水溶性色素两类。脂溶性色素主要为叶绿素、叶黄素与胡萝卜素,三者常共存。此外尚有藏红花素、辣椒红素等。除叶绿素外,多为四萜衍生物。这类色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易溶于高浓度乙醇、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胡萝卜素在乙醇中也不溶。叶绿素等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其他有效成分时常须作为杂质去除,以使药物纯化,中草药(特别是叶类、全草类)的乙醇提取液中含有多量叶绿素、可在浓缩液中加水使之沉出,也可通过氧化铝、碳酸钙等吸附剂而除去。水溶性色素主要为花色甙类,又称花青素,普遍存在于花中。溶于水及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遇醋酸铅试剂会沉淀,并能被活性炭吸附,其颜色随pH的不同而会改变。[B]叶绿素[/B]叶绿素是二氢卟酚(chlorin)色素,结构上和卟啉(porphyrin)色素例如血红素类似。在二氢卟酚环的中央有一个镁原子。叶绿素有多个侧链,通常包括一个长的植基(phytyl chain)。以下是自然界中可以找到的几种叶绿素:[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8/200808022308_101290_1613333_3.jpg[/img]以下是叶绿素的结构:[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8/200808022310_101291_1613333_3.jpg[/img]叶绿素a、b、d[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8/200808022312_101294_1613333_3.jpg[/img]叶绿素c1、c2

  • 【仪器心得】优利特URIT-12型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准确度简易校验及使用感受

    【仪器心得】优利特URIT-12型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准确度简易校验及使用感受

    [font=宋体] 近年来,由于国内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往在医院用大型生化仪器检测的血液许多项目,也能在家中使用便携式检测仪器进行检测了。例如,检测人是否贫血,可以通过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进行检测。但这类仪器远不如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那么普及,人们还是有些不放心。下面采用与医院血液分析仪进行对比检测方法,看看市售优利特[/font]URIT-12[font=宋体]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的准确度。[/font][font=宋体][b]一、仪器[/b][/font]1[font=宋体]、被校验仪器[/font][font=宋体]优利特[/font]URIT-12[font=宋体]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生产日期[/font]2023[font=宋体]年[/font]3[font=宋体]月。[/font][font=宋体]优利特血红蛋白检测试纸[/font]H12[font=宋体],生产日期[/font]2023[font=宋体]年[/font]3[font=宋体]月,效期[/font]2024[font=宋体]年[/font]9[font=宋体]月。(注:仪器屏幕上[/font]759[font=宋体]是试纸校对码,不是检测值)[/font][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8/202308010852578354_673_1807987_3.jpg!w690x517.jpg[/img]2[font=宋体]、对比仪器[/font] [font=宋体]市区某医院[/font][font=宋体]血常规检验仪器[/font][font=宋体],日本HORIBA公司MICROS 60血液分析仪。[/font][font=宋体][b]二、对比测量方法[/b][/font][font=宋体]同一人,采[/font][font=宋体]新鲜人指尖全血样进行检验。[/font][font=宋体]在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后[/font]2[font=宋体]天内,使用被检验仪器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font][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8/202308010854022056_8326_1807987_3.jpg!w690x517.jpg[/img][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8/202308010855243654_6682_1807987_3.jpg!w690x517.jpg[/img][b][font=宋体]三、测量数据对比分析(血红蛋白浓度[/font]g/L[font=宋体])[/font][/b][font=宋体]根据医学研究,正常人血红蛋白浓度指标与性别及年龄有关:[/font] [font=宋体]成年男性[/font] 120g/L[font=宋体]~160[/font]g/L [font=宋体]成年女性[/font] 110g/L[font=宋体]~150[/font]g/L [font=宋体]新生儿[/font] 170g/L[font=宋体]~200[/font]g/L[font=宋体]关于优利特[/font]URIT-12[font=宋体]血红蛋白检测仪,厂家说明书描述其准确性指标为:在血红蛋白浓度[/font]40g/L[font=宋体]~100[/font]g/L[font=宋体]范围内,绝对偏差应不大于[/font]10g/L[font=宋体];在血红蛋白浓度[/font]101g/L[font=宋体]~240[/font]g/L[font=宋体]范围内,相对偏差应不大于[/font]10%[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测量数据对比列表如下:[/font][img=,583,22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8/202308010855573629_6076_1807987_3.jpg!w583x227.jpg[/img] [font=宋体]从检验结果对比,看到这台优利特[/font]URIT-12[font=宋体]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或这批试纸条)的检测数据与医院的检测数据存在负偏差,平均偏差为[/font][font=宋体]-[/font]8.2[font=宋体]。尽管大多数偏差在厂家自定的范围内(有一例超差,为[/font][font=宋体]-[/font]11[font=宋体]),但是,看起来还是偏大,特别是在贫血标准下限值附近,这些偏差有些让人担心,容易误判。[/font][font=宋体][b]四、使用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测量注意事项[/b][/font][font=宋体] 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的检测原理,是基于干化学检测方法,采用光学反射光度法原理。作为便携式检验仪器,其光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比起大型仪器有一定的差距,检验结果受到干扰的因素比较多,操作的要求要高一些。[/font] [font=宋体]平时,电池应保持电量充足,存放在[/font]0[font=宋体]~30℃[/font][font=宋体]干燥阴凉地方,轻拿轻放,不在强光直射下使用,不使用过期试纸条。[/font] [font=宋体]在家里首次使用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时,有条件的,最好与医院血常规检验数据进行比对[/font][font=宋体],或利用一月内的体检报告中的血液检测数据进行对比[/font][font=宋体]。若相差[/font]3%[font=宋体]范围,可以接受。通过检测数据对比,看看家中的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是正偏差还是负偏差?偏差多少?检测时,对检测值相应增加或减少,这样得到的修正结果更准确。[/font] [font=宋体]每年最好与医院的检测报告对比一次,发现误差过大且没有规律,应返厂维修。[/font][font=宋体][b]五、使用感受和建议[/b][/font] [font=宋体]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作为[/font]POCT[font=宋体](“床边检验”或“即时检验”)仪器,开始进入家庭。其使用操作过程与血糖仪相似,比较容易上手。但由于取血量较多,掌握滴血过程还要多练习几次。[/font] [font=宋体]试纸条最小封装是[/font]25[font=宋体]张[/font]/[font=宋体]筒[/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2[font=宋体],一旦开封,厂家建议在一个月内使用完。意味着,超出一个月时间,试纸条上的化学物质与长时间空气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致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发生变化。对于家庭来讲,贫血病人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数月或半年[/font][font=宋体]~一年时间[/font][font=宋体]),最多是半个月测量一次。在家中不需要像血压计、血糖仪那样频繁使用。这个数量太多,一个月内,一个人根本用不完,更适合幼儿园、学校或乡镇卫生院筛查使用。[/font][font=宋体] 个人觉得试纸条封装有[/font]4[font=宋体]张[/font]/[font=宋体]筒[/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5[font=宋体]小规格更适合个人使用。开封后的保值期能有[/font]3[font=宋体]个月为好,这需要在试纸条筒内的防氧化吸湿剂上下功夫进行技术研发。[/font][font=宋体] 由于家用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检测的准确度波动较大,不能作为诊断贫血病的唯一依据,只能作为参考。当检测值接近贫血病上下限指标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复查。[/font][font=宋体] 目前,基层医院便民门诊血常规检验的费用很低,便民门诊挂号费[/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font][font=宋体]元,血常规检验项目[/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0[/font][font=宋体]元/次,[/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5[/font][font=宋体]分钟即可取结果。家用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及试纸的市场价格较高。个人建议,对大多数人,没有必要购买仪器及在家自测血红蛋白浓度。[/fon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