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二溴十二烷

仪器信息网二溴十二烷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二溴十二烷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二溴十二烷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二溴十二烷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二溴十二烷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二溴十二烷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二溴十二烷相关的解决方案。

二溴十二烷相关的资讯

  • 加拿大发布十溴联苯醚和六溴环十二烷限制提案
    据CHEMICAL WATCH网站消息,近日,加拿大环境部公布了一份对多溴联苯醚(PBDEs)的限制提案。该提案认为十溴联苯醚可在有机体内大量累积,并可能转化成生物蓄积毒性或潜在生物蓄积毒性物质,对有机体高度有害。但溴化阻燃剂行业协会(BSEF)对此结论并不认同,特别是在十溴联苯醚的脱溴相关问题上,两者分歧十分严重。   加拿大政府于今年3月公布的多溴联苯醚风险管理修正策略在经过60天的公众评议后,现在做出最终决策论断:   按照加拿大环境保护法(CEPA)要求,需立即正式禁止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产品中的四溴、五溴、六溴二苯醚及所有多溴联苯醚。使用、销售和进口领域的禁令扩大到七溴、八溴、九溴和十溴联苯醚同类及所有树脂类或含有这些物质的聚合物。   禁止使用、销售和进口含四溴到十溴联苯醚超过0.1%的所有新产品。   加强联邦环境质量手册对多溴联苯醚的检测。   对包括含有多溴联苯醚及相关成分的堆填区、焚化炉和回收设施制定风险管理战略措施。   检测加拿大民众对于多溴联苯醚的暴露情况和空气中的多溴联苯醚浓度。   此外,加拿大环境部还针对六溴环十二烷(HBCD)发布了一份评估筛选报告草案和一份风险管理范围文件,两份文件的公众评议日期皆为60天,截至日期为10月27日。   BSEF协会还补充说,加拿大现在发布的六溴环十二烷筛选评估和风险控制范围报告即表示支持聚苯乙烯保温泡沫在联合国和欧盟整体过渡阶段授权使用六溴环十二烷。
  • 美国环保局确定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的替代品
    2013年9月24日,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根据环境设计(DfE)项目颁布了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替代物的报告草案。该机构称,六溴环十二烷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等特性。   DfE替代物评估报告确定了两种可行的用于聚苯乙烯建筑保温的HBCD替代物,以及一个目前预计不可行的替代物质列表。EPA在报道中称,其中一种物质,丁二烯-苯乙烯溴化共聚物(butadiene styrene brominated copolymer)预计比六溴环十二烷安全,目前在美国已经处于商业化生产中。   尽管EPA继续支持急需改革有毒物质控制法案(TSCA),该机构目前正采取措施解决公众关注的某些阻燃化学品的问题,包括向企业公开公司各种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决定选择更安全的化学品。   今年三月,该机构根据TSCA工作计划决定对20种阻燃剂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六溴环十二烷在内的其中四种,都是“全面风险评估”的对象。EPA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展评估,并预计于2014年将风险评估草案向公众公布,并接受同行评议。
  • 我国将全面禁止六溴环十二烷生产与使用,您准备好了吗?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 POPs,是指高毒性的、持久的、易于生物积累并在环境中长距离转移的化学品,这类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环境有着严重的危害。2001年国际社会通过《斯德哥尔摩公约》,作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危害的全球行动。公约于2004 年生效,目前有124个成员国,其中包括中国。 为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016年12月26日,原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质检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六溴环十二烷修正案〉生效的公告》,并于2018年联合编制《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增补版),明确自2021年12月26日起,禁止六溴环十二烷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 了落实履约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履约目标,落实工作以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加强政策宣贯,组织开展部门联合调研督导,确保自2021年12月26日起全面停止六溴环十二烷的生产和使用,并且在2021年12月26日后,企业的六溴环十二烷库存,将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对违反非法生产、销售六溴环十二烷或含有六溴环十二烷产品的,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产品质量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予以处罚。 岛津六溴环十二烷检测解决方案 在检测六溴环十二烷,岛津在土壤、海洋、塑料制品、聚合物等领域有着全面的解决方案,能使用LC-MS/MS,LCMS-TOF,GC-MS等仪器对六溴环十二烷进行准确定量分析。 岛津对六溴环十二烷的全面解决方案,对企业与监管部门全面禁止六溴环十二烷生产、使用与进口以及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斯德哥尔摩公约延伸阅读:我国一直在为履约而努力,在2019年已经将林丹和硫丹列入禁止生产使用和进出口,并禁止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除可接受用途外的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 由于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增列,要求对短链氯化石蜡、十溴二苯醚、多氯萘、六氯丁二烯、五氯苯酚及其盐类和酯类、全氟辛酸(PFOA)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等6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实施禁止或限制措施,虽然目前我国暂时还未生效,但在2019年09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关于公开征集生产、使用和替代短链氯化石蜡等6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关信息的通知》,短链氯化石蜡、十溴二苯醚、多氯萘、六氯丁二烯、五氯苯酚及其盐类和酯类、全氟辛酸(PFOA)及其盐类将会是后续我国重点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为了人类健康和全球环境,斯德哥尔摩公约在未来将继续增列,像德克隆、甲氧滴滴涕、UV-328等农药类与无意排放类物质,将是斯德哥尔摩公约后续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环保部、外交部等11部委公告:禁止六溴环十二烷生产使用
    环境保护部、外交部等11部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新增列六溴环十二烷修正案》生效的公告。  公告指出,自2016年12月26日起,禁止六溴环十二烷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但根据《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情形除外:用于建筑物中发泡聚苯乙烯和挤塑聚苯乙烯的(主要作为阻燃剂),在特定豁免登记的有效期内(2016年12月26~2021年12月25日),可生产、使用和进出口 用于实验室规模的研究或用作参照标准的,可生产、使用和进出口。  公告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六溴环十二烷生产、使用和进出口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现违反公告的行为,严肃查处。  据了解,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上述修正案。
  • 科“谱”时刻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六溴环十二烷(HBCDD)知多少?
    质谱技术在多个科研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禾信仪器以质谱为主业发展近20年,各式各样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及犯罪调查等。公众号开设“科‘谱’时刻”专栏,带您深入探索质谱技术原理、常见应用领域及最新研究进展,一起跨入质谱技术的奇妙世界。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的中文翻译,英文简称“POPs”,是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在生物体中积累并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构成风险的有机物质。它们可以通过空运、水运或迁徙物种穿越国际边界,到达从未生产或使用过它们的地区。”(定义引自欧盟“POPs”法规)。为了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发展,推动持久性污染物的淘汰、限制、限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国际成员国于2001年5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共同缔结了一项公约,即《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欧盟POPs法规,将评估过的POPs按禁用、限制、减排、废弃分类形成清单加以管控。截止目前,POPs清单已收录31种有害物质,包含了杀虫剂(如滴滴涕)、工业有毒化学品(如多氯联苯)、工业制造中无意产生的副产物(如二噁英、呋喃)等,其中就包括六溴环十二烷(HBCDD)。POPs清单中管控的HBCDD(包含主要的非对应异构体)HBCDD的危害与控制一.性质与危害①分子式:C12H18Br6,溴含量高达74.7%;②熔点:175℃-195℃;超过240℃会脱溴裂解;③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甲苯等有机溶剂;④自然界常见的有α,β,γ-HBCDD三种异构体;HBCDD不同结构式⑤在光、热下稳定,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常被用于家具装饰材料、电子产品、泡沫纺织等聚合材料中;⑥一种合成物质,难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具有生物累积性,可造成人体器官衰竭。二.相关管控法规①《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②POPs法规(EU)2019/2021;③ 欧盟RECHA法规,SVHC候选清单;④中国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版)。测定HBCDD的方法有哪些?HBCDD的测定常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提取方法有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下表中列出几种常见的标准方法。HBCDD测定的不同方法禾信仪器测定HBCDD解决方案禾信仪器拥有GCMS和LC-TQ系列产品,并有众多提高前处理效率的自动化浓缩设备和固相萃取设备,可以满足以上不同聚合物材质的检测需求。
  • 【行业应用】赛默飞发布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电子电器产品中六溴环十二烷解决方案
    赛默飞近日发布气相-质谱法测定电子电器产品中六溴环十二烷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Thermo ScientificTMTRACETM1300 气相色谱仪和Thermo ScientificTMISQTM系列四极杆 GC-MS 系统,实现优异的灵敏度和检测效率。六溴环十二烷(HBCD)是一种高含溴量的脂环族添加型高效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品、涂料与黏合剂等产品中,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十溴二苯醚和四溴双酚A的第三大用量的阻燃剂。但经研究发现,HBCD对生物体具有持久性、蓄积性的毒害作用。欧盟的REACH指令和挪威的PoHS指令均将其列入限用物质名单,规定其在消费品中含量不得高于0.1%。本方法是将塑料制品超声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定性、定量,结果是HBCD总残留量。方法操作简单,检出限远低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低测定低限50 mg/kg。应用文章下载链接:https://www.thermofisher.com/content/dam/tfs/Country%20Specific%20Assets/zh-ch/CMD/Chrom/environment/documents/Measurements%20of%20Six%20HBCD%20in%20electrical%20and%20electronic%20products%20by%20GCMS.pdf---------------------------------------------------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约5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 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 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 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 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 司,员工人数约38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 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 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 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请扫码关注: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官方微信
  • 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立项《水质 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等两项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依据《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团体标准制定程序》,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组织专家对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提出的《水质 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水质 全氟辛基磺酰氟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两项团体标准立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项目符合立项要求,现批准立项。请标准起草单位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和要求,高质按期完成制定任务。同时欢迎关注新污染监测的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入标准制定工作。有意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请与协会秘书处联系。联系人:高哲仪 何小燕联系电话:020-34476317 34476361电子邮箱:gdsaem@126.com 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2024年3月7日粤环监协〔2024〕2号—关于《水质 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等两项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pdf
  • “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通知(第二轮)
    2023 年 11 月 17-21 日 中国 武汉会议主题:健康环境 宜居地球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The 12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12th NCEC)将于 2023 年 11 月 17-21 日在武汉隆重举行。大会将以“健康环境 宜居地球”(Healthy Environment & Habitable Earth)为主题,围绕双碳目标、环境 与健康,以及水、土、气、固废相关的环境分析、界面过程、生态毒理、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环境政策等多个领域设置分会场,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做大会报告和分会场报告,邀请环保设备与分析仪器公司参展,组织论文报展、研究生论坛、主编面对面,举办多场前沿技术培训等学术活动,促进环境科学领域创新与跨越发展,促进科教产业融合,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快环境科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贡献。会议举办地武汉是白云黄鹤之乡、九省通衢之地、国际湿地之城。热忱欢迎各位同仁相聚美丽江城,莅临“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共论环境科学创 新之道,共叙交流合作发展之谊,携手共创美丽中国、宜居地球!一、大会主席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焰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二、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郑明辉(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委员(以姓氏音序排列)蔡宗苇、柴立元、柴之芳、陈宝梁、陈春城、陈吉平、陈建民、陈景文、陈 威、 戴晓虎、戴家银、党 志、冯新斌、冯玉杰、付 强、高志贤、葛茂发、谷 成、 桂建芳、郭良宏、郝吉明、郝郑平、贺 泓、贺克斌、胡 敏、黄业茹、季 荣、 贾金平、江桂斌、阚海东、X. Chris Le、李和兴、李俊华、李培武、李向东、李杏放、 林 璋、刘丛强、刘 鸿、刘景富、刘买利、刘汝涛、刘维屏、栾天罡、马 军、 麦碧娴、欧阳钢锋、潘丙才、彭平安、全 燮、宋茂勇、孙红文、唐 波、汤乃军、 陶 澍、王春霞、王秋泉、王书肖、王祥科、王小萍、王亚韡、王焰新、韦朝海、 魏复盛、邬堂春、吴永宁、夏 军、谢剑炜、谢先启、闫 兵、杨 新、要茂盛、 叶朝辉、尹大强、余 刚、俞汉青、曾永平、张爱茜、张庆华、张远航、赵进才、 郑明辉、周炳升、朱本占、朱东强、朱利中、朱永法、祝凌燕、庄乾坤、周 翔三、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唐忠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主任:史建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院长,教授)王亚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主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素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梁 勇(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秘书长: 邓娅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教授)委员(以姓氏音序排列)蔡卫卫、曹慧明、曹梦西、蔡 纯、柴 波、陈博磊、陈华荣、陈俊男、陈伟芳、 陈先明、陈学燕、程 杰、程诗洋、崔培昕、崔雪晶、戴若彬、单永平、董依然、 杜 尧、杜文超、段雪雷、方利平、付翯云、付庆龙、甘义群、高丽荣、高艳蓬、 高志鹏、耿柠波、韩 璐、郝艳芬、何 炽、何良英、何 倩、何伟华、何 毅、 侯 杰、胡祥云、胡译丹、贾建博、江 聪、姜传佳、姜 璐、姜晓刚、蒋永光、 蒋志强、季晨阳、金 蓉、孔 任、孔少飞、库婷婷、郎贤军、李 翀、李 超、 李 浩、李俊霞、李立青、李 平、黎清华、李双林、李琬聪、李英明、梁莉莉、 梁志梳、林春水、刘春生、刘丹青、刘 邓、刘凤莲、刘丽红、刘 鹏、刘 倩、 刘素琴、刘艳娜、卢桂宁、卢晓刚、陆达伟、罗明明、吕 冰、吕 品、马 娟、 毛 莉、孟庆达、莫昕欣、潘欢迎、彭海炎、皮坤福、戚 豫、邱 轩、曲 阳、 任佳玉、申芳霞、沈 帅、盛 南、盛雅琪、司文哲、苏 宇、隋海霞、孙燕博、 孙自永、田 晨、童 蕾、王 玲、王 璞、王 斌、王传洗、王丰邦、王海峰、 王昊天、王 桥、王 玮、魏高亮、魏海勇、吴菁京、吴清茹、肖 欣、解姣姣、 谢鹏超、谢先军、谢勇冰、邢新丽、徐剑桥、徐 进、徐丽广、徐 挺、徐彦森、 阎 莉、严丽莎、严 璐、颜 能、杨 涛、杨丽华、杨莉莉、杨晓溪、杨一舟、 于素娟、于万超、原 珂、张海峰、张 鹏、张伟军、张学海、章大鹏、赵 超、 赵恩明、赵甲亭、曾 文、郑会珍、郑唯韡、郑晓波、钟文珏、周 健、周 珍、 周慧慧、朱 琳、左麦枝四、大会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五、大会协办单位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江汉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医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溯源与管控重点实验室;地下水质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大学;Environment & Health 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期刊;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期刊;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 期刊;《环境化学》期刊;《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水生生物学报》期刊六、分会场议题1. 计算毒理、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召集人:陈景文、张爱茜、庄树林、张秀辉2. 样品前处理与环境分析化学召集人:欧阳钢锋、栾天罡、阴永光3. 新污染物的筛查与识别召集人:陈吉平、张海燕、卢宪波、陈达4. 非靶标分析:前沿与交叉应用召集人:阮挺、邱兴华、苏冠勇、刘润增5. 环境质谱和成像召集人:蔡宗苇、陈达、林树海、罗茜6. 环境同位素技术召集人:刘倩、陈玖斌、胡兆初、李伟、刘娟7. 同步辐射技术与环境化学召集人:王玉军、姜政、李晓东、赵甲亭8. 环境分析仪器与设备研制召集人:张庆华、关亚风、方群、周振、史建波、江桂斌9. 碳中和与协同减排召集人:贺克斌、鲁玺、杨瑞强10. 大气环境化学召集人:陈建民、葛茂发、胡敏、王书肖、郭松11. 大气污染控制与碳减排技术召集人:陈运法、李俊华、张长斌12. 生物气溶胶检测预警与防控召集人:要茂盛、陈建民、黄建平、安太成13. 气溶胶与环境光学召集人:黄汝锦、刘诚、杜林14. 臭氧污染的物理化学机制与效应召集人:冯兆忠、王体健、阚海东、薛丽坤15. 饮用水化学风险: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控制对策与技术召集人:马军、杨敏、陈超、杨欣16. 地下水污染与修复召集人:王焰新、郑春苗、吴吉春、郭华明、谢先军17. 地表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召集人:李保安、冯玉杰、胡洪营18.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回收召集人:黄霞、俞汉青、陈志强、韦朝海、周明华19. 膜法水和废水净化技术召集人:王志伟、梁恒、胡承志、陈荣、肖康20. 水处理氧化还原技术召集人:潘丙才、徐斌、展思辉、方晶云21. 低碳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召集人:邢德峰、曹宏斌、汪华林、成少安、张亚雷22. 水污染溯源与管控召集人:史建波、陈先明、李翀、谢先军、周小国23. 土壤环境化学召集人:朱利中、仇荣亮、李芳柏24. 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召集人:孙红文、骆永明、杨坤、张芳25. Green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召集人:Pedro J. J. Alvarez、陈威、张彤26. 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修复召集人:陈梦舫、郑春苗、王文科、周友亚、侯德义27. 矿山环境污染与修复召集人:党志、周建伟、张宝刚、刘云28. 化工场地污染与修复召集人:焦文涛、冯世进、付融冰、李书鹏29. 生物炭环境化学与绿色工程召集人:陈宝梁、曹心德、侯德义30. 土壤环境纳米技术召集人:林道辉、张礼知、Daniel C. W. Tsang、徐江31. 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健康召集人:郭红岩、赵方杰、朱春梧32.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召集人:戴晓虎、薛强、杨家宽、刘文彬33.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回收召集人:林璋、宁平、孙轶斐34. 新能源固废高效低碳处理召集人:曹宏斌、许振明、汤琳35. 生态毒理学召集人:祝凌燕、尹大强、戴家银、周炳升36. 环境纳米毒理学召集人:陈春英、周群芳、李瑞宾、李灵香玉37. 大气环境毒理学召集人:阚海东、郑玉新、桑楠38. 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召集人:张爱茜、阚海东、陈建民、江桂斌39. 污染物暴露与健康风险召集人:安太成、冯新斌、孙红文、姬越蒙40. 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召集人:张相如、屈卫东、郑唯韡、曾强41. 环境污染与甲状腺相关疾病召集人:屈卫东、夏彦恺、汤乃军、李英明42. 环境污染与人体常见疾病召集人:刘思金、蒋义国、李瑞宾、张书平43. 大食品观与环境健康召集人:张灏、匡华、胥传来、李敬光44. 环境表观遗传及相关组学召集人:汪海林、蒋义国、赖玮毅45. 金属组学与健康召集人:孙红哲、胡立刚、徐明、李玉锋46. 环境风险评估与模式生物召集人:顾爱华、周炳升、王大勇、吉贵祥、秦占芬47.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召集人:宋杨、刘春生、林思劼48. 高通量毒理学与效应导向分析召集人:曲广波、杨晓溪、史薇、张效伟、江桂斌49. 环境放射化学召集人:王祥科、王宁、马利建、王殳凹50. 暴露组学与食品安全召集人:吴永宁、陈达、李敬光、柳鑫、傅建捷51. 食品接触材料与回收再用风险评估召集人:吴永宁、解孝林、王志伟、钟怀宁52. 国防与公共安全中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召集人:谢剑炜、高志贤、郭磊、王红梅5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召集人:郑明辉、戴家银、谷成5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地球化学过程及效应召集人:麦碧娴、孙毓鑫、曾力希、章涛、郑晓波55. 环境抗生素与抗性基因召集人:应光国、罗义、李炳、张彤56. 有机碳的环境行为和效应召集人:朱东强、傅平青、冯晓娟、孙可57. 环境微纳塑料的行为与效应召集人:季荣、汪磊、贾汉忠、曾永平58. 砷锑环境污染与控制召集人:王焰新、柴立元、何孟常、王玉军、唐先进59. 环境汞污染召集人:冯新斌、王书肖、张彤、张彦旭、阴永光60. 铁环境化学召集人:张礼知、李芳柏、关小红61. 环境光催化召集人:朱永法、陈春城、井立强、展思辉62. 环境电化学召集人:贾金平、冯玉杰、刘鸿、冯春华63. 环境中的活性氧召集人:周东美、袁松虎、褚驰恒64. 自由基与环境/健康召集人:朱本占、陆克定、刘国瑞、邓积光65. 液滴与微界面化学召集人:杨雪晶、张立武、张新星、陈博磊66.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和环境效应召集人:刘邓、董依然、蔡鹏、刘娟67. 环境污染物在植物中的行为和效应召集人:刘稷燕、祝凌燕、应光国68. 海洋环境与生态安全召集人:蔡勇、孙军、李雁宾、陈保卫、张黎69. 渔业环境化学与生态健康召集人:吴立冬、夏斌、张黎、穆希岩70. 高山和极地环境化学召集人:王小萍、丛志远、谢周清、张庆华、傅建捷71. 环境纳米技术召集人:全燮、林璋、潘丙才、郭良宏72. 纳米农业与环境召集人:王震宇、邢宝山、马传鑫73. 环境材料与催化召集人:郝郑平、张登松、邓积光、何炽、程杰74. 合成生物学召集人:赵斌、廖春阳、周宁一、张先恩75. 新能源与环境安全召集人:李金惠、程金平、苑春刚76.绿色能源化学召集人:程寒松、王永刚、余家国、葛君杰77. 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召集人:余刚、张干、黄业茹、隋倩、王斌78. 化学品国际履约及全球治理的科学与政策问题召集人:刘建国、彭政、郑明辉、王亚韡79. 环境化学交叉研究召集人:宋茂勇、韦斯、方明亮80. 青年学者专场召集人:王亚韡、陆达伟、刘春生81. 研究生专场召集人:史建波、杨家宽、谭文峰、沈焕锋、梁勇82. 环境科学前沿论坛:JES-《环境化学》联合分会召集人:郝吉明、X. Chris Le、郑明辉83. ACS 专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健康召集人:刘倩、宋茂勇、王鹏84. EES 专场:生态环境健康与AI 大数据应用召集人:闫兵、梁勇、刘国瑞、陈仁杰、朱浩85. 健康海洋与海洋资源高值化可持续利用召集人:唐波、季明、孙旭平86. 农药环境安全与健康风险召集人:张全、王鹏、吴祥为87.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界面行为及风险防控召集人:朱利中、张彤、李向东、吴永宁88. 变价组分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调控召集人:郭华明、李芳柏、孙建强、陈春梅、曹文庚七、重要信息1. 会议时间与地点时间:2023 年 11 月 17-21 日,17 日全天报到地点: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会议中心(武汉市汉阳区晴川大道 66 号)2. 摘要及论文提交稿件字数限 300~600 字,不含图表,可附 5 篇以内的参考文献。摘要格式 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单位、通讯作者邮箱以及关键词(3-5 个)。本次会议采用 在线投稿系统,请在截止日期前访问大会网站(https://www.ncec2023.com )投稿开放日期:2023 年 6 月 15 日投稿截止日期:2023 年 8 月 15 日 3. 学生奖励 会议设立优秀研究生报告奖、优秀墙报奖等。3. 学生奖励会议设立优秀研究生报告奖、优秀墙报奖等。
  • 第十二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会议通知(第二轮)
    药物分析学是分析科学在药学中的应用,并在与化学、生物学、医学及药学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实现创新性发展,为药物研发和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提供关键的技术平台和方法学支撑。药物分析学于2008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列入学科方向目录(代码 H3410)。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药物学与药理学处领导支持下,由罗国安教授、贺浪冲教授、曾苏教授作为发起人,于2011、2012、2013年分别在西安、杭州和北京召开了三届“药物分析学科战略发展研讨会”,2013年起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武汉大学等作为发起单位成立全国药物分析大会理事会并每年召开全国药物分析大会,至今已成功召开11届,得到了广大同行的充分认可和支持。2018年10月,以全国药物分析大会理事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为更好把握药物分析学科最新发展方向和发展机遇,探索关键科学问题,为药物分析工作者提供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交叉合作以及分享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应用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药物分析学学科的快速及有组织发展,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决定于2023年10月13-16日在重庆市召开“第十二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会议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主办,西南大学承办,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协办。届时将邀请药物分析同行及相关领域专家就药物分析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等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次会议诚挚欢迎全国药物分析的同仁与研究生踊跃参加。同时热忱欢迎有关企业对大会进行赞助或进行产品展示,会议期间将为赞助商和参展单位提供展位,开展相关仪器、设备、技术及产品展示和宣传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办及承办单位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承办单位:西南大学协办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二、会议组织结构1. 大会主席:罗国安副主席:贺浪冲 曾苏 再帕尔阿不力孜 柴逸峰 张尊建 陈子林 黄承志 江正瑾执行主席:付志锋 梁琼麟2. 第十二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学术委员会主 席:罗国安副主席:贺浪冲 曾苏 再帕尔阿不力孜 柴逸峰 张尊建 陈子林 黄承志 江正瑾秘书长:梁琼麟副秘书长:王嗣岑 余露山 许风国学术委员会成员:(按照姓氏笔画排序)王璇 王振中 王嗣岑 王新宏 文红梅 卢建忠 叶正良 付志锋 白钢再帕尔阿不力孜 刘利红 江正瑾 许风国 李川 李绍平 吕海涛 李清李敏勇 李新春 闵俊哲 吴永江 伍建林 肖伟 肖红斌 肖玉秀 余露山杜斌 邸欣 狄斌 何勇 张金兰 张真庆 张尊建 陈万生 陈子林 陈啸飞陈缵光 吴彩胜 陆峰 张敏 范国荣 罗国安 季申 周祥山 孟宪生杭太俊 练鸿振 胡泽平 胡坪 姜志宏 姜宏梁 洪战英 贺浪冲 贺玖明柯博文 赵新锋 柴逸峰 顾景凯 凌笑梅 夏之宁 徐丽 黄承志 曹进康经武 梁琼麟 梁鑫淼 曾苏 傅强 谢智勇 葛广波 解笑瑜3. 组委会:组长:付志锋委员:梁琼麟、何勇、杨晓明、欧阳辉、王薇、王健、李春梅、刘忠德、高鹏飞、刘慧、邹鸿雁、詹蕾、郭婷、安春华、彭小娇三、会议主题及论文投稿1. 会议主题:大健康时代的药物分析助力健康中国2. 征文内容:会议按学科组设5个分会场,包括:药物分析新方法、生物药物分析、中药分析、分析药理学、青年学者论坛。征文内容包括:药物分析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及交叉药分各个方面。3. 论文摘要投稿要求(见附件1):论文摘要应包括:1)论文题目2)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3)正文和关键词(6个以内)稿件格式:word 文档,A4 纸一页,中文,宋体,小四号字体。英文,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行距 1.5 倍。投稿文件请按以下格式命名:中文姓名-单位全称交流方式:采用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和墙报三种形式交流论文评奖:本次会议将设置优秀组织奖、青年优秀报告奖以及进行优秀Poster评奖。设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及奖金。投稿方式:请将论文电子稿发送至邮箱ywfxtech_2018@163.com。论文投稿截止日期:2023年8月31日。4. 墙报(Poster)尺寸要求墙报的规定尺寸要求:90 cm(宽)× 120 cm(高)。参展者自己设计墙报,彩色打印。会议期间,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到组委会提供的 Poster 场地(两江云顶北楼一楼)张贴海报,会务组将为您提供必要的工具(胶带、图钉等)。四、会议注册1. 会议注册:请填写附件2 的参会回执表,并按以下格式命名:参会回执-中文姓名-单位全称,发送至邮箱:ywfxtech_2018@163.com。2. 会务费用:学生代表需凭有效证件。2023年8月31日前缴费2023年8月31日后及现场缴费教职人员1600 元1800 元学生1100 元1300 元注册费汇款账户信息如下:户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华大厦支行账号:324656017253汇款时务必备注“姓名+单位+药分2023”,并拍照或扫描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会务组邮箱ywfxtech_2018@163.com。3. 会议联系:总负责:付志锋:15826136032,fuzf@swu.edu.cn梁琼麟:13683328687,liangql@tsinghua.edu.cn(1)注册、论文摘要提交及报告联系人王 健:13627684638,wj123456@swu.edu.cn(2)会场联系人杨晓明:13618311117,xiaomingyang4444@126.com(3)会议住宿联系人 王 薇:13708367707,19387356@qq.com(4)会议赞助联系人 欧阳辉:15826436781,ouyanghui@swu.edu.cn五、报到及会议地点会议地点:重庆市北碚区两江云顶大酒店。地址:重庆市北碚区云汉大道136号10月13日全天报到10月14日上午开幕式、大会报告下午分会报告、墙报展10月15日上午分会报告、墙报展下午大会报告、闭幕式、颁奖10月16日全天离会目前已确定大会报告(排名不分先后):专家姓名工作单位郝海平中国药科大学陈焕文江西中医药大学再帕尔阿不力孜中央民族大学陈子林武汉大学邹全明陆军军医大学王嗣岑西安交通大学梁琼麟清华大学余露山浙江大学江正瑾暨南大学黄承志西南大学辛振强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上海诗丹德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六、住宿信息本届会议协议酒店两江云顶大酒店(含主楼、北楼、丽怡),房型信息和协议价格如下:两江云顶大酒店(含北楼):标间368元/间 (含双早);单间368元/间 (含双早)两江云顶大酒店-丽怡:标间298元/间(含双早);单间298元/间 (含双早)住宿信息和操作通过扫描如下二维码完成:如有技术故障或疑问,请联系两江云顶大酒店,酒店前台:023-6831 8888;许登波:17815208874。注:A)敬请参会者根据参会时间自行预订住宿,付款及发票开具自行与两江云顶大酒店直接对接;B)酒店房间数量有限,优先安排提前缴费注册的代表,请务必尽早预定住宿。七、交通信息1.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两江云顶大酒店(打车约25分钟, 费用约50元);2. 重庆北站——重庆两江云顶大酒店(打车约45分钟, 费用约75元);3. 重庆西站——重庆两江云顶大酒店(打车约60分钟, 费用约105元);八、厂商赞助及展品信息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厂商赞助会议的召开并到会介绍和展示产品。产品展示包括“大会介绍”、“会议摘要集插页介绍”、“展台展示”和“分发资料”四种类型。赞助厂商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展示并介绍产品。请拟赞助的国内外厂商早日与组织委员会联系。目前已确定赞助厂商如下:铂金赞助商: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金牌赞助商: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银牌赞助商: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期刊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光正医药物流有限公司铜牌赞助商:贵州省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子辰科技有限公司汉诺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重庆腾吉科技有限公司后续将持续更新。附件2:参会回执表.docx附件1:会议论文模板.docx
  • 科技部部长万钢展望我国“十二五”科技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等。   这是科技部部长万钢11月1日在福州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作大会特邀报告时介绍的。   万钢说,“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将其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和深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优化配置资源,突出系统创新,力争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在清洁能源、深海探测、深地勘探等方面进行重点部署。我国还将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发展,实施蛋白质、量子调控、纳米、发育与生殖、干细胞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计划,在蛋白组学技术、纳米技术、全光通信网等战略方向,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整合构建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   万钢表示,我国将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要深化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龙头。   万钢指出,我国将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实施全民医药健康科技行动,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源控制以及传染病等技术的研发,加强对于极端气候、重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增强减缓适应和抗灾的能力。   万钢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为杰出科学家建立科学家工作室,加大对优秀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加强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科技人才团队。此外,我国还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科技对外开放,主动实施平等互惠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加大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力度,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组织工作,发挥我国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中的作用。
  • 第二届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二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第二轮通知)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2021)油学炼字第4号第二届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二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第二轮通知)各有关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主办,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和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二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定于2021年7月14日至1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将围绕“发挥分析信息价值、支撑未来石油炼制与化工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主题,邀请专家作大会报告和主题报告,介绍近几年来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领域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大会将针对未来智能化炼油化工企业的发展需求、大数据运用、油品质量升级及质量安全与管理、氢能源、绿色低碳与环保等领域中的分析技术、标准化及应用展开广泛讨论,为石油化工分析技术人员搭建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大会还将邀请国内外分析仪器与相关设备、零部件及化学品生产厂商在会议期间展示并讲座。结合往届会议参会者的要求和检测技术的发展需求,大会将举办新标准宣贯和成品油快速检测技术两场论坛。欢迎大家参加。会议第一轮通知发出以来,得到了石化分析技术人员以及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和厂商的积极响应, 陆续收到了技术人员的参会论文和仪器厂商的参会申请,根据会议日程安排,会议的投稿截止日期延长至2021年6月15日,欢迎踊跃参会参展。本次会议官网:http://lab.org.cn/index.php/Home/meeting/info.html?meeting_id=89有关事宜说明如下。一、大会名誉主席、主席与机构大会名誉主席汪燮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张玉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会主席 徐广通 教授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大会学术委员会 主 任:徐广通副主任:章群丹 王 川 刘虎威 史 权 李长秀 李文乐 齐邦峰 赵 彦委 员:(按照汉语拼音顺序)白正伟 陈 松 管振喜 凌凤香 凌烈祥 刘泽龙 卢衍波 潘 义 秦士珍 陶志平 王汇彤 王群威 王少楠 王维民 闻 环 肖 军 许 贤 薛慧峰 尹彤华 殷喜平 张育红 张建荣 大会组织委员会 主 任:张宝吉副主任:桂三刚 章群丹 武 杰 李长秀 赵 彦委 员:(按照汉语拼音顺序)陈 松 韩江华 何 京 黄少凯 康文光 时圣洁 王汇彤 王志明 张月琴 张祎玮 章 燕 朱凌云 二、会议时间和地点时间:2021年7月14日~17日地点:陕西 西安 西安唐城宾馆 西安市含光路南段229号三、会议议题1.色谱、质谱分析技术进展及其在石油炼制与化工领域的应用2.分子光谱、原子光谱及电分析技术在石油炼制与化工领域的应用3.石油炼制与化工中的环境分析技术及应用4.石油炼制与化工中的新标准方法5.支撑智能化炼厂的分析技术6.氢能源领域分析技术需求及应用7.其它分析技术及应用四、会议论坛1. 石油及石油产品新标准贯标2. 成品油快速检测技术论坛五、大会报告及邀请报告专家张玉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许国旺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色谱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虎威 教授,北京大学,北京理化学会色谱分会理事长 张建荣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专家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维民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专家 尹彤华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炼油事业部首席专家 徐广通 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陶志平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付 维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技术监督处副处长殷喜平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公司技术信息部主任齐邦峰 教授级高工,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长王 川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分析室主任 王汇彤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史 权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薛慧峰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赵 彦 教授级高工,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闻 环 教授级高工,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副主任杨 波 博士,高级工程师,广西钦州海关陈 松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张育红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管 亮 教授,陆军勤务学院刘泽龙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章群丹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刘颖荣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李长秀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王 威 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王亚敏 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吴 梅 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陈 瀑 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大会报告及邀请报告题目见附件一)六、会议日程日期会议内容7月14日标准宣贯会和技术论坛会议报到7月15日大会会议报到、标准宣贯会和技术论坛7月16日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及分组报告7月17日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及分组报告、优秀论文颁奖七、会议征稿1. 凡反映近两年来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领域以上所述议题,即石油化工分析技术应用研究及经验方面的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均可应征。征稿截止日期为2021年6月15日。2. 应征论文提供1-2页A4纸的详细摘要即可。摘要格式:页边距均3.0厘米,题目三号黑体,作者、单位、地址以及摘要内容五号宋体,图标、表格及参考文献用小五号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单倍行距。请注明论文通讯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通讯联系人简介、电话号码和E-mail地址(详细格式要求见附件二)。稿件通过大会官网投稿,并同时用E-mail发送至邮箱:shihuasepuhui@126.com,邮件主题中请注明“石油化工分析测试会议征文”字样。具体要求见会议官网网页:http://lab.org.cn/index.php/Home/meeting/info.html?meeting_id=893. 同时欢迎没有论文的代表直接参会,请随时关注会议官网的会议进展更新情况。八、会议住宿标准间 300元/天/间 大床房 300元/天/间 行政房型 350元/天/间订房联系人:王晓荣 电话:17792326665注:1、请于6月20日前将回执返会务组邮箱, 适逢旅游旺季,酒店房间非常紧张,过期不能保证住宿。2、酒店交通便利,此次会议不安排接送站。九、会议注册费会议注册费:1800元/人;6月15日前注册,1600元/人。 参加学术报告会的人员可旁听标准宣贯论坛,无需另行缴费。十、会议汇款方式 开户名: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 开户行:华夏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 账 号:4043200001801900001154汇款时请注明:与会学者姓名、石化会注册费,并在汇款后及时将汇款凭证传真(010-68471169)或E-mail至会务组(shihuasepuhui@126.com) 会前缴纳注册费的报到时领取发票,现场注册的会后邮寄发票。十一、会议联系单 位: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联系人:朱凌云 13717666003(手机)电 话:010-68722460(办) 邮 箱:shihuasepuhui@126.com单 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联系人:张月琴 18500986805(手机)电 话:010-82368206(办) 邮 箱:shihuasepuhui@126.com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 二○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附件一 大会(主题)邀请报告及题目 姓 名 题 目张玉奎 高峰容量色谱研究进展许国旺 高分辨质谱用于重柴油、蜡油及重质油组成表征的研究刘虎威 GC-MS最新进展及其在石化分析中的应用徐广通 燃料电池用氢气品质分析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王维民 成品油零售行业转型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张建荣 车用汽油柴油发展趋势探讨尹彤华 油品检测实验室管理探讨史 权 基于电喷雾质谱的重馏分油分子组成分析方法与应用殷喜平 微介孔材料比表面积的测定王 川 石化有机原料分析方法标准研究进展王汇彤 石油样品中未知化合物的发现与鉴定赵 彦 测量不确定度在监督检测中的应用闻 环 燃油添加剂中硫和氯检测方法研究陶志平 通用航空发展对未来油品的需求张育红 化工产品痕量有机杂质分析技术进展与应用 陈 松 可降解塑料及其添加剂色谱分析(暂定)齐邦峰 油液监测技术刘泽龙 清洁燃料质谱分析技术进展章群丹 配方原油技术工业应用探索 刘颖荣 炼化企业环境分析技术进展和应用薛慧峰 炼化产品质量异常原因的气相色谱分析案例介绍李长秀 适应炼油转型及新形势需求的石化色谱分析平台构建王 威 FT-MS研究重油中硫、氮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规律王亚敏 从燃料电池车用氢气到炼厂气——覆盖气体中痕量至高含量硫化物分析的解决方案吴 梅 仪器分析技术在油品元素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与进展陈 瀑 智能化炼厂在线分析技术杨 波 我国出口成品油现状及质量分析重点问题管 亮 油品快速检测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徐广通 成品油快检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可行性分析(论坛报告)刘 玻 实施现场快检,提升成品油质量管理能力与水平(论坛报告)张 焕 加大成品油现场快检力度,净化成品油市场(论坛报告)附件二 论文摘要格式题目,黑体,三号(轻质石油馏分****研究)作者,宋体,五号 (***1,***)作者单位,宋体,五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正文部分,宋体,五号,单倍行距,A4纸两页内容(在石油加工过程产物中,除主要含有各种烃类化合物之外,还含有少量含S、N、O等杂原子的非烃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存在于各工艺产物中的重要杂质,对炼油工艺过程参数选择、催化剂性能及产品的质量都有严重的影响,研究非烃化合物的组成及分布规律,对炼油工艺及催化剂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但由于大量烃类组分的存在,在采用常规的气相色谱进行分离测定时,微量的非烃化合物组分的色谱峰淹没于大量的烃类化合物的色谱峰中,使得分离和检测都变得非常困难… … … … ) 图表名称,宋体,小五号,加粗(图1 不同工艺轻馏分非烃杂质的分布研究)石油产品分析新标准宣贯及成品油快速检测技术论坛会议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满足我国对石油产品质量控制日趋严格的要求,近一两年国家能源局通过了多项应对石油产品质量控制分析的标准方法。为更好地执行这些标准方法,以防范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分析及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组织一次“石油产品分析新标准宣贯会”,针对近年来部分石油产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标准,特邀请标准起草人对标准方法进行宣贯讲解,并对标准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欢迎石化企业及油品检测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会交流。同时,我国车用燃油市场供应渠道复杂,在车用燃料质量快速升级的背景下,由于生产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和国内炼油产能远超市场需求,我国成品油供应市场竞争激烈,车用燃油质量问题和事故时有发生。为保护广大消费者权益和大气环境,确保流通市场车用燃料的质量,特组织一次“成品油快速检测技术论坛”,从车用燃油质量安全、环保达标、质量保障、非常规油品识别等多维度质量管控需求出发,构建成品油现场快速检测平台正得到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特别邀请在成品油现场质量检测取良好效果的山东和吉林市场监督部门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供大家参考并开展讨论交流,以提升成品油现场快检能力和水平。一、标准宣贯会报告人及报告题目主持人:张建荣教授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报告人单 位题 目王亚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NB/SH/T 0230-2019 《液化石油气组成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张月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NB/SH/T 0991-2019 《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法》范艳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待发布《汽油中的铁铅锰含量的测定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钱 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待发布 《中间馏分油中含硫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法》王 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NB/SH/T 0883-2014《柴油着火滞后期和导出十六烷值的测定 等容燃烧室法》二、成品油快速检测技术论坛报告内容论坛报告1 :车用燃料快速检测体系的构建与技术可行性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徐广通论坛报告2 :实施现场快检,提升成品油质量管理能力与水平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产品质量处处长 刘 玻论坛报告3:加大成品油现场快检力度,净化成品油市场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厅长 张 焕论坛报告4:成品油快检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建立 山东省质检院 人员待定三、会议时间:2021年7月14日~7月15日 (14日全天报到)四、会议地点:陕西 西安 西安唐城宾馆 西安市含光路南段229号五、会议住宿:标准间 300元/天/间 大床房 300元/天/间 行政房型 350元/天/间订房联系人:王晓荣 电话:17792326665注:1、请于6月20日前将回执返会务组邮箱, 适逢旅游旺季,酒店房间非常紧张,过期不能保证住宿。 2、酒店交通便利,此次会议不安排接送站。六、会议注册费:1800元/人;6月15日前注册,1600元/人。注册参加标准宣贯会和技术论坛的代表可旁听学术报告会,无需另行缴纳会议注册费。七、会议联系: 单 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联系人:张月琴 18500986805(手机) 电 话:010-82368206(办) 邮 箱:shihuasepuhui@126.com 单 位: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联系人:朱凌云 13717666003(手机) 电 话:010-68722460(办) 邮 箱:shihuasepuhui@126.com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 二○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 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二轮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8年4月16-19日(贵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二轮通知) /p p   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和北京色谱学会主办、贵州医科大学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承办、贵州省药学会协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定于 2018 年4月16–19 日在贵阳市举办。 /p p   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是两年一届的系列学术会议,为广大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和厂商提供了交流、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得到了国内广大同行的充分认可与支持。本次会议将就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食品及环境等相关领域中的色谱理论与技术应用进行广泛研讨。 /p p   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作大会报告,并设分会报告、青年报告和墙报 会议还设立优秀报告(包括青年报告和墙报)奖 同时设展区供仪器公司和厂商展出、宣讲新产品。 /p p   热诚欢迎全国从事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工作的科研和技术人员与会交流。热诚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和厂商到会介绍和展出产品,有关具体事宜,请与组委会联系。 /p p   一、会议名誉主席:张玉奎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p p   会议主席:刘虎威教授 北京大学 /p p   二、学术委员会主任:江桂斌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p p   三、组织委员会 /p p   主 任:杨小生、高秀丽、桂三刚 /p p   委 员:白 玉、王道平、武 杰、杨永坛、张 敏、赵 睿(拼音序) /p p   四、会议主题:色谱与大健康 /p p   色谱及相关技术,包括样品处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薄层色谱、毛细管电泳、微流控芯片、场流分级,以及与质谱等技术联用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新进展 这些方法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药物分析、临床分析、食品安全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新应用。 /p p   五、征文要求 /p p   (1)符合会议主题、未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均可应征 论文摘要为A4纸1-2页 /p p   (2)摘要格式:页边距均2.5 cm,题目三号黑体,作者、单位、地址以及摘要内容五号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图标、表格及参考文献用小五号宋体,单倍行距。请标明参会报告者、论文通讯作者以及详细联系方式(论文摘要模板可从网站下载) /p p   (3)请通过会议网站投稿,如有问题,请发邮件至lhxh88@126.com,投稿请注明拟采取的交流方式:口头报告或墙报 /p p   (4)论文摘要延期至2018年3月25日 /p p   (5)有意发表论文的作者,可投稿《分析仪器》,通过正式审稿即可发表。 /p p   六、会议地点 /p p   贵阳市贵州饭店 地址:中国*贵州*贵阳市北京路66号 /p p   七、会议日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a48dee8d-54c4-42c3-b790-d1841a6e6d78.jpg" / /p p   八、会议注册及注册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463c7e02-8268-4482-b990-df6c0b9af63d.jpg" / /p p   九、会议住宿 /p p   贵阳市贵州饭店 距离机场14公里,贵阳火车站6公里,贵阳北站10公里 /p p   单间:470元/间(含单早) 标间:550元/间(含双早) /p p   注:1、请于4月5日前,通过会议网站预定住宿,或将预定回执表返回会务组邮箱lhxh88@126.com, 适逢贵阳杜鹃花节,酒店房间数量有限,请尽早预定。 /p p   2、酒店交通比较便利,此次会议不安排接送站。 /p p   十、会议联系方式 /p p   学术:白玉,北京大学,010-62758198,13717827198,yu.bai@pku.edu.cn /p p   会务:朱凌云,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010-68722460,13717666003,lhxh88@126.com。 /p p   会议论文接受情况(口头报告或墙报)和日程安排将于4月5日左右以第三轮通知形式发给参会者。 /p p   更多会议信息,请关注会议网站: /p p   http://www.lab.org.cn/index.php/Home/meeting/info.html?meeting_id=78 /p p   附件:回执表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3/ueattachment/f3085350-9212-48d6-ae2c-e61d3e7bd66d.pdf" 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会二轮通知-final(1).pdf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组织委员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代章)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3月18日 /p p /p
  • 第二十二届现代科学仪器前沿技术研讨会及展示会(FTMSI 2024)会议通知(第二轮)
    第二十二届现代科学仪器前沿技术研讨会及展示会(FTMSI 2024)会议通知(第二轮)——生命、健康与安全相关仪器应用技术交流及成果展示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领域近年来备受研究人员关注,催生了一大批具有颠覆性、引领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现代科学仪器前沿技术研讨会及展示会(以下简称FTMSI)自创办以来始终跟踪全球前沿技术,讨论和交流我国科学仪器行业重点领域的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己任。当前,生命、健康、安全已成为科学仪器相关行业从业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为推动学科发展,加快成果转化,第二十二届现代科学仪器前沿技术研讨会及展示会(FTMSI 2024)将于2024年7月19-21日在合肥召开,会议的主题为“生命、健康与安全相关仪器应用技术交流及成果展示”,热忱欢迎业内专家、学者、学生参会并投稿,诚邀相关企业展示仪器产品。时 间:2024年7月19-21日19日注册报到;20日大会报告、专题研讨会、颁奖盛宴;21日分会报告地 点:合肥滨湖富茂大饭店主办单位:现代科学仪器网协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大连奥远电源有限公司、广州微光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杰莱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和众创优科技有限公司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磁共振分会、安徽省分析测试协会、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北京波谱学会、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支持媒体:(排名不分先后)分析测试百科网、仪器信息网、仪器学习网、化工仪器网、生物器材网、食品安全与检测网、《分析测试学报》、《分析试验室》、《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化学试剂》、《量子电子学报》、《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农业工程》一、大会组织机构大会主席:刘文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名誉顾问:汪尔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董绍俊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国桢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庄松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理工大学杨秀荣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执行主席:刘虎威 再帕尔&bull 阿不力孜 刘成雁 汪正范 邢 志 顾 问:闫成德 金钦汉 邓 勃 袁倬斌 张新荣 吴永宁 燕泽程 刘明钟 杨腊虎 赵晓光 齐文启 郑国经 范世福 蒋士强大学学术委员会主 任:王秋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李景虹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副主任:关亚风 谢品华 陆 卫 段忆翔 王培龙 赵国忠 张经华 尹 洧 孔维军 贺玖明 程 劼 王申林 委 员:(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列)白 芳 陈达炜 陈 迪 陈学权 楚 楚 丁延伟 龚行楚 龚 龑 郭 川 何洪巨 何 俊 何明霞 胡柏顺 胡伟东 黄光明 黄 燕 赖长江生 姜 山 李 倩 李卫东 李 先 李 雪 李学哲 刘洪林 刘金欣 刘同祥 刘 鑫 刘朝阳 罗 杰 毛佳飞 潘 洋 彭 滟 祁志美 曲健翘 阮 科 史朝为 史祥燕 宋月林 孙美秀 王化斌 王建龙 王 静 王天武 王 彤 汪 雨 王跃飞 魏金超 吴文刚 武彦文 项晟祺 肖 雪 杨海军 杨 俊 杨啸涛 杨信廷 叶 霞 尹 洧 尹碧桃 张 慧 张 钠 张 奇 张新荣 张 祯 赵友全 周 睿 朱玲娟 朱金妹 朱晶晶 庄 任 左甜甜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 任:胡柏顺 研究员 现代科学仪器网 尹 洧 研究员 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副主任:宋雪冬 李 欣 张 强 崔 宁 张 洁 委 员:(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列)卞利萍 陈艳凤 丁文强 邓献蕊 谷宏芳 桂三刚 胡长进 何 晖劳武江 李 峰 李国英 李 全 梁志莹 刘海涛 龙秀芬 屈缨虹 苏玉姝 田春霞 田荔伟 王艳红 魏晖浩 忻 旸 徐宽业 叶 辉 臧 牧 张 琳 章连香 张鸣剑 左书轩 左 萍二、会议形式大会报告、分会报告、专题研讨会、仪器展示大会报告专家(持续更新中)刘文清 院士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王秋良 院士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李景虹 院士 清华大学吴永宁 研究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陆卫 教授 上海科技大学叶霞 教授 江苏理工学院王静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姜山 研究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王化 斌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分会报告会1. 生命成像与空间组学主 席:再帕尔&bull 阿不力孜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召集人:贺玖明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2. 磁共振波谱技术与仪器创新发展召集人:王申林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3. 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主 席:吴永宁研究员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召集人:程劼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4. 分析检测仪器的医用创新发展——呼出气组学与医学诊断主 席:段忆翔教授 四川大学召集人:罗泽伟副研究员 四川大学5. 中药材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召集人:孔维军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6. 太赫兹前沿技术及应用召集人:赵国忠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7. 绿色实验室构建与绿色分析技术 召集人:尹洧研究员 北京化工研究院8. 智能康复仪器设备主席:王彤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人民医院召集人:何俊 主任医师 常州市德安医院9. 青年论坛10. 科学仪器企业高峰论坛召集人:张强 现代科学仪器网专题研讨会国家大规模仪器设备更新供需双方见面交流会(定向邀请)三、论文投稿及注册缴费1. 论文投稿论文征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科学仪器研发制造、分析测试方法及应用、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标准化、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的前沿技术问题。论文提交时间截至2024年7月05日,请提交摘要,注明“科学仪器前沿技术会议投稿”,高质量论文可择优选为口头报告。投稿网址:http://zt.ms17.cn/?s=special-read-id-7.html投稿邮箱:info@instrumentation.com.cn2. 注册费用2024年6月30日前注册缴费享受早鸟价1500元/人,学生1200元/人,非学生团体价(3人以上)1300元/人。6月30日以后注册费2000元/人。3. 报名方式本次会议所有参会人员均需提前报名。报名二维码:4. 付款方式(1)银行汇款款收款账户信息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北京万柳支行 户名:北京华夏大成科学仪器技术有限公司账 号:110060871012015013955(2)二维码付款(支持手机银行App/支付宝/微信/等多种付款方式,可刷公务卡 )五、联系方式注册投稿李 欣 19520489365展览展示宋雪冬 18601248705张 强 15810366282 酒店住宿崔雅倩 13721028860注:协议酒店只接受客人自行预订房间。预订房间请扫下方二维码
  • 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 (第二轮通知)
    受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托,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将于 2023 年 9 月 22-26 日在开封召开,会议由河南大学承办、陕西师范大学协办。会议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拉曼、荧光、小角散射等光散射的理论和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及表面增强光谱、光谱在新材料、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等。大会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光散射和相关光谱学术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全力展示中国在光散射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光散射及相关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光散射和光谱事业的发展。我们诚挚地邀请各界同仁莅临本届盛会!大会特邀报告1. 李灿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 徐红星院士,河南省科学院3. 戴庆研究员,国家纳米中心4. 陈卓教授,湖南大学5. 倪振华教授,东南大学6. 雷党愿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会前讲座2023 年 9 月 22 日下午将安排会前讲座,邀请著名学者刘玉龙研究员、王玉芳教授和谭平恒研究员就“理解光散射截面内涵是深入物质结构研究与做好产业的基础”、“晶格振动光谱的微观机制和理论研究方法”和“拉曼光谱技术探索及相关仪器研制”等进行专题讲座,请参会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做好行程安排,争取参加会前讲座。会议注册请登录会议网站“在线注册”,登陆用户名以英文和(或)数字组成(不可为中文字符)或用自己的邮箱为用户名,所有参会人员均需要进行会员注册,请牢记自己的密码。注册成功后,登录后通过“编辑信息”可修改个人信息,进入“下载中心”可下载论文摘要模板等相关资料,进入“在线投稿”可投稿会议摘要或全文,进入“酒店及交通”可查阅酒店预订信息。会议网址:http://conf.iphy.ac.cn/web/?m=143投稿须知 拟在会议上进行交流的科研工作者需提交会议论文摘要,请通过会议网站http://conf.iphy.ac.cn/web/?m=143注册后登录,通过“在线投稿”进行投稿。论文摘要经审稿录用后将被收入会议论文集;论文全文经审稿录用后将在中文核心期刊《光散射学报》上正式发表。同时欢迎推荐或自荐优秀分会邀请报告,有需要推荐或自荐分会邀请报告的老师请到网站http://conf.iphy.ac.cn/web/?m=143“下载中心”点击下载 -- CNCLS22邀请报告候选人推荐自荐表.docx,填写后请发到邮箱gsshenu2023@163.com,统一收集。 论文摘要包括中文(或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单位所在地、关键 词和摘要,文档格式要求为 docx。摘要模版参见会议网站的 “资料下载”,请点击下载--论文摘要模版.docx进行下载。在会议论文集摘要中,请务必填写投稿说明,勾选报告类型(邀请报告、口头报告、 墙报等)、相应的研究领域及上传论文清单(摘要、全文等)。 论文全文的字数约为 3000-6000 字(含图表在内),包括中英文的论文题 目、作者姓名、单位、单位所在地、关键词和摘要及中文正文,论文全文格式要求为 docx。具体要求和论文投稿模版参见会议网站的“投稿简则”查看,论文模版请点击会议网站“下载中心”下载--论文投稿模版.docx。 本次会议将继续设立“青年优秀论文奖”,欢迎 40 岁(含)以下的青年 学者和研究生积极申报。申报材料包括申请表、论文全文(中英文均可),请在上传论文清单中勾选“青年优秀论文申请表”和“青年优秀论文全文”,并提交相关资料(docx格式)。“青年优秀论文申请表”请在会议网站http://conf.iphy.ac.cn/web/?m=143的“下载中心”点击下载--青年优秀论文奖申请表.docx。 会议论文投稿时的注意事项:只接受docx 格式文档的上传。为便于组委会区分上传论文的类型,通过“在线投稿”时,请在“文题”一栏填写“摘要-论文题目”,或“全文-论文题目”,或“青年优秀论文全文-姓名”;同时,请留意在“投稿信息”对话框中选择稿件的拟交流类型和分会场以便后期分类。会议地点开封中州国际饭店地址:开封市龙亭区宋城街道大梁路9号 重要时间开放注册投稿:2023 年 4 月 16 日论文截稿日期:2023 年 6 月 30 日会议召开日期:2023 年 9 月 22 日-26 日(22 日为注册日) 会议赞助及产品展示会议热诚邀请国内外仪器厂商前来展出拉曼、红外、荧光光谱仪以及其它各种与会议交流内容相关的仪器设备。我们将在本次会议的网站和会议现场提供展出场所,希望各厂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及应用。会议网站http://conf.iphy.ac.cn/web/?m=143邮箱gsshenu2023@163.com联系方式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毛艳丽、刘仁明电话: 13633781306, 15975645160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院张正龙、付正坤电话: 15502919758, 17778918601 注册报名咨询联系人:刘仁明 (河南大学) 电话:15975645160赞助咨询联系人: 游文武 (河南大学) 电话:18837858922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 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组委会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代章)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 万钢部长解读“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从哪些方面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如何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特别是防灾减灾水平?在下一个5年,我国将在国际科技合作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4月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万钢详细解读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十二五”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要占GDP的2.2%   “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已经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万钢介绍,“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达到1890亿元。带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接近7000亿元,居世界第3位。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年均增长13%,2010年接近260万人年,居世界第2位。2010年,我国科技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近13万篇,位居世界第二,被引用数排名由世界第13位上升到第8位。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3.5万件,居世界第3位。技术交易市场健康发展,2010年交易合同达23万项,合计3906亿元。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2万件,是2005年的近5倍,位居全球第四位。   “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也对科技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万钢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以科学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个要求已经落实到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当中。比如明确全社会用于研究试验的支出要占GDP的2.2%,这个支出包含了国家财政对于科技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用于创新的支出 第二个指标是每万人发明专利的拥有量,这个指标意味着我们国家在新的5年发展中,会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这也意味着今后科技创新必须更加注重和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更加注重惠及民生、惠及大众,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发挥人的创造能力”。   切实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万钢表示,“十二五”期间,要切实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的各项战略任务,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二是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发展,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优化和完善基础研究布局,促进基础学科协调均衡发展,推动跨学科研究,培育和支持新兴交叉学科。   三是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重点产业振兴。加快发展创意产业、研发设计与服务、现代物流等知识型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四是切实加快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继续实施粮食丰产工程,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农村清洁社区、农村信息化、科技特派员等科技行动,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五是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加强人口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行动规划,加强气候变化的科技问题研究。   防灾减灾是民生科技最关键领域之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受了甲型流感、汶川和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及各种突发事件的严峻挑战。在每一次灾害的应对中,科学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万钢表示,防灾减灾科技是民生科技最关键的领域之一。   万钢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多个方面加强防灾减灾科技研究。针对地震灾害,将加强地球科学研究。在汶川地震结束以后,科技部就着手部署深层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地震预警体系研究也进行了部署。针对洪涝灾害,将加强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从气象形成、地理条件等方面来预测、预警洪水、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针对森林火灾的观测预警和救火的指引,将建设更加完善的卫星观测系统。针对传染病防治,结合传染病重大专项的实施,将建立以中国疾控中心为首,覆盖各个省市、区县甚至乡镇的传染病预报系统。   万钢指出,科技防灾减灾,最重要的是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地质、水利、海洋、公共卫生以及气象等领域建立和持续支持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考虑继续参加一系列国际大科技合作工程   关于国际合作方面,万钢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平等合作,参与了一系列涉及到人类长远未来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人类基因组等重大科技工程。同时,我国牵头发起了关于中医药研究应用的国际合作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国正在考虑参加一系列对于未来发展、人类健康、应对气候变化更有利的国际大科技合作工程。   万钢说,在技术创新领域,我国也在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合作,特别是涉及新兴产业方面的重大联合试验项目。比如在去年G20能源科技部长会议上,中国和美国政府共同推动了世界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城市的项目。   万钢说,在双边合作方面,去年中美建立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发中心,双方将在洁净煤,碳捕获、封存和利用技术,建筑节能,清洁交通等领域加强合作。中国和欧盟将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在伽利略计划以及卫星通讯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同时,还将加强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如推广我国超级水稻在东南亚国家以及在非洲等国的应用,青蒿素在对外医疗援助方面的应用。我国和非洲、中东的一些国家正在联合进行水处理、水资源利用、节水农业等方面的科技合作。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援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尊敬的各位同仁和朋友,您好!由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承办,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协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定于2021年6月18-20日在上海召开。非常感谢您对会议的热忱支持和大力帮助!我们期待各位同仁六月相聚上海,相聚“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一 主办和承办单位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承办单位:上海大学协办单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二 会议组织机构大会学术委员会(以姓氏音序为序)安太成陈春城陈建民陈耀强程 杰丑凌军储 伟达建文戴洪兴邓积光邓友全董 帆董 林高利珍戈 磊郭新闻郭彦炳郭杨龙郭 燏郭 耘郝郑平何 洪贺 泓何 炽胡常伟黄海保纪红兵季生福姜桂元井立强李 灿李发堂李和兴李华明李俊华李进军李兰冬李瑞丰李小年李新刚李新勇李雪辉 李永丹 李增喜 刘昌俊刘 坚刘立成刘社田刘昭铁刘志明刘忠文吕功煊路 勇罗孟飞罗永明门 勇孟祥举欧阳峰邱介山上官文峰申文杰石 川宋卫国孙宏建唐幸福唐志诚万 颖王海辉王建国王 军王 胜王 翔王向宇王心晨王新平王 野吴 鹏吴晓东吴忠标肖丰收熊 亚闫文付阎子峰杨启华杨向光叶代启叶芝祥尹双凤展思辉张登松张 静张礼知张润铎张锁江张铁锐张文祥张昭良赵凤玉赵进才赵云昆赵 震周克斌周仁贤朱建华朱君江朱文帅朱永法朱宇君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张登松委员(以姓氏音序为序)卞振锋陈雅丽曹卫国关小红郭杨龙郭 耘李 健路 勇门 勇钱光人上官文峰施利毅严六明盛万成唐幸福徐甲强邢明阳于学华于 洋詹望成张久俊张立武张晓东赵宏滨秘书邓 江颜婷婷李红蕊王芃芦陈国荣韩璐蓬陈阿玲王爱勇龚惠英张 磊蔡思翔王 慧三 会议时间和地点会议时间:2021年6月18-20日会议地点:上海松江开元名都大酒店四 会议日程安排日期时间会议内容6月18日12:00-22:00 会议报到6月1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午 餐下午分会报告晚餐晚上研究生报告6月20日上午分会报告午 餐下午分会报告大会报告闭幕式会议联系方式联系人:邓老师通讯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碳碳大楼A301邮编:200444电话:021-66137152电子邮件:shu12ncecm@163.com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组委会
  • 十二五5.4万亿环保投入 政策设计介入
    在22日举办的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多位与会官员和专家强调,要实现“十二五”规划中的多项强制性环保指标,“形势严峻、压力很大”。他们还畅谈到实现这一目标涉及的众多新型环境经济政策,囊括了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行政及法制约束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   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唐丁丁向《经济参考报》指出,“十二五”环保新战场大幕已徐徐拉开。与环保部门一家发起的“大整顿”“搞突击”的“环保风暴”不同,此次“十二五”环保动员令,将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更着重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财税、金融、价格、贸易等领域政策的高度融合,环保部也将全面介入国家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中。   “双高”行业又现反弹 砸5万亿资金力促污染物减排   环保部副部长周建22日指出,今年上半年高耗能、高污染排放(简称“两高”)行业出现反弹,产能大幅释放,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节能减排形势已经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他强调,必须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严打压“两高一资(资源消耗型)”、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   在节能形势方面,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速高达19.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次之,增速达到15.1%。尤其是今年一季度,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2.2%,增速不降反升,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升幅明显快于整体工业。   在减排形势方面,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22日也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4项纳入“十二五”规划强制性目标的总量控制污染物,有3项呈现下降趋势,但氮氧化物却上升了6%。万本太首次披露“十二五”上述污染物的实际减排量:“计入增量削减部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分别要比‘十一五’削减20.4%、23.9%、22.6%和28%。”这一指标,远高于此前公布的‘双八双十’。   为此,万本太预计,“十二五”的全国环保投入,要比“十一五”的投入至少增加1.5倍,即5.4万亿元。他指出,“十一五”投入为2. 1 6万亿元,约占GDP的1.41% 但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当治污投入占G D P的1.5%-2%时才能控制污染,占G D P的2%-3%时才能改善环境质量,“还会继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在资金投入方向上,万本太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要实施若干个重点工程。知情人士透露,其中包括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程、环境改善民生保障工程、农村环保惠民工程、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人才建设工程等。   周建则指出,“十二五”时期,饮用水、大气、土壤污染和垃圾处理问题,以及重金属、危险废物、化学品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甚至生命,也给社会安定带来重大影响。环保部门将加大工作力度,优先予以解决。   地方政府执行不力 “帽子“铐子“票子”多管齐下   环保部一位官员在会场上向记者坦承,目前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最大的问题“不是立法滞后,而是执行不力”。该官员披露,据环保部门近几年对“血铅事件”的调查,某地铅蓄电池厂排放大量含铅气体和含重金属污水,而居民区在建厂前并未搬迁到安全范围内。“地方政府向环评机构承诺,你保证给通过环评,我保证给居民搬家,但环评通过后,搬迁承诺往往不会兑现。”他说道。   该官员称,为解决上述问题,正在修订中的《环境保护法》,将“明晰和落实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放在8大修改重点的首位“以后个别地方政府纵容‘利税大户’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超标排污、屡罚屡犯,那就不仅是违规违纪行为,是要承担民事乃至刑事法律责任的。”他说道。   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顾问吕克勤也指出,违法成本低使得企业生产成本转移到社会环境成本中,一些违法企业更将行政罚款当作对非法排污的认可。吕克勤呼吁,将环境执法部门的执法权限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消除其他政府部门、个人或团体对环境执法的干涉。   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对此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创新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动力机制,要敢动地方违法领导的“帽子”,要敢扣地方违法企业家的“铐子”,要敢对地方违法企业和个人收“票子”。“这三样东西,分别是这三种人最看中的,利益相关度大了,他们才会铆足了劲儿减排。”万本太说道。   记者另从权威渠道获悉,有关部门正寻求在修订中的《环境保护法》(简称新环保法)增加“查封、扣押企业涉嫌违法资产”的条款,扩大执法权限,根除受罚“明星企业”拒不停产、顽固排污的局面。   此外,环保部门在“十二五”期间还考虑加大对企业排污的惩罚力度,对其“按日计罚”,每日罚金叠加,不设法定上限。专家称,如包含上述条款的新环保法获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无疑将对污染企业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   环境事故接连不断 全面介入经济立法和政策制定   渤海湾溢油不止、云南“铬污染”未平、恒山因过度开采“破相”令人揪心不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如果不从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动刀子”“开口子”,维持“末端治理”,各地频发的突发性环境公共事件将让环保部门疲于奔命。   《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获悉,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十二五”环境经济法律和政策框架浮出水面。知情人士透露,环保部正全面介入出口、信贷、执法权等多个领域的经济立法和政策制定,并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以及工业全行业、农林渔牧、城乡建设等领域主管部门密切合作、分工协作、高效运作。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结构性减排,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主推信贷和出口两个方面的“杀手锏”。一方面,在已有4万余条环境违法信息纳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基础上,环保部将扩大向“一行三会”报送环境违法信息的范围,并在新增若干个试点省份后择机推向全国。上述信息将对违法企业的信贷审批、债券发行、股票发行等融资和再融资行为形成强有力约束。   另一方面,环保部将继续把“双高”行业的设备、产品、工艺名录提供给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以及海关总署,为后者进一步取消“双高”行业出口退税、禁止加工贸易提供参考。环保部也正在和商务部研究制定《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环境行为指南》,避免中国商人造成别国、跨国环境违法行为。
  • 我国环保产业“十二五”商机达万亿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陈尚芹21日向《经济参考报》透露,正在酝酿的《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围绕“水气声垃”展开,分别是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水污染治理,除尘、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治理,噪声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四个方面。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引导型的产业,强有力的减排政策将催生巨大的环保产业市场需求,“环保产业完全有可能、有条件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商机:万亿产值成共识   “未来15年将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个机遇,环保产业就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错过这个机遇,环保产业就难以摆脱20年来”盘子小、市场散、发展慢“的局面。”陈尚芹表示。   陈尚芹介绍,环保产业这块“大蛋糕”,可切成环保产品、环境工程、环境服务和咨询、环境友好产品、生态环保建设等六大块。而按产业链分类,环保产业又可分为环境技术产业、环保装备及产品制造业、环境服务业,分别归科技部、工信部和环保部主管。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向《经济参考报》提供的《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预测及其政策分析》报告指出,据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1万亿元,与“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1.35%的比例基本持平,年均环保投资为6200亿元左右。   在环保投资方面,2009-2012年环保投资合计约为2.3万亿元,拉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为0.78万亿元。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指出,这将为“十二五”的环保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招商证券在《行业投资策略报告》中则更为乐观:“”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总体投资预计将翻倍,而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等各个细分行业都各自存有投资机会。”   招商证券环保产业分析师彭全刚解释道,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老牌工业化国家的环保投入,均占GDP比重在2.5%以上,我国的环保投入仅占GDP的1.5%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56875.82亿元,同比增长31.2%,比去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同比增幅高出7.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然而,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指出,环保需求并不直接等同于环保产业产值“目前环境事业需求和投资只有不到30%-40%进入到产业环节 大部分的环保投资、环保工作任务,市场主体并未真正介入。”   环境规划院报告指出,若环保产业产值以年均增长率15%计算,2009-2012年的环保产业产值约为2.76万亿元,“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产值为4.92万亿元。有分析称,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环保产业将保持年均15%-20%的增长率。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初步测算则偏于保守“十二五”期间,预计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高于15%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约2.2万亿元。其中,环境污染治理产值约为0.8万亿-1万亿元。   在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间投资等环保投资的牵引下,以投资乘数约1.4估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将拉动GDP约4.34万亿元。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一位专家表示,如果在环保方面投入1000亿元,将会带来10亿元的利税增加、600亿元的居民消费增加、60万的新增就业人口“这是全社会绿色增长的最佳模式”。   细分市场热点方面,据环境规划院的报告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污泥处理、脱硫脱硝等重点领域环保投资约为1.2万亿元,将拉动的环保产业产值约1.32万亿元,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3.15亿元,其中新增运行费用1612亿元。   瓶颈:行业估值现分歧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一位专家指出,当前环保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包括环保产业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新技术示范推广渠道不畅,环境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总体上散、弱的行业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市场对环保产业出台财政支持政策已经不怀疑,但对支持力度大小及对行业高估值的影响,存在一定分歧。”申银万国环保产业分析师余海认为,国家将建立污染减排的责任制和问责制,并通过绿色信贷、环境税及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等经济杠杆,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将会超出市场预期”。   然而,接近环保部的知情人士透露“十二五”开局之年至今,国家已公开的直接涉及环保产业的投资预算,仅为《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所列的220亿元,“这笔钱还是从科技部过来的,环保部涉及环保产业的自有预算捉襟见肘”。   至于涉及市场化、产业化领域的财政支持,该人士称,财政部曾邀请环保部对口司局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负责人进行座谈,但双方未就使用方式、投放对象等问题达成一致,“最后批给环保部的财政专项资金就不了了之”。   赛迪顾问的《中国环保产业研究报告》指出,大型环保企业数量占全国环保企业比重不足5%,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85%以上。一位业内专家表示:“这些中小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拿不到高额度授信,如今又缺乏政府在财税方面的有力支持,作为轻资产公司,它们的现金流非常紧张。”   资金困局显示在方方面面。上述专家担忧的是,产业资金的久拖未决,耽误环保企业的技术创新。   陈尚芹表示,环保技术和设备也是一分钱一分货,有时候项目业主为了省钱,导致少数制造商和运营商在材质、施工方面偷工减料“当前环境工程招投标制度往往是”经济标“压倒”技术标“,导致竞标企业无序压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或推广适用性、稳定性较差的环保技术。”   陈尚芹透露,环保企业中标后,业主仅支付中标额10%-20%的项目启动金,在经过1-2年的现场参数勘测和工程建设后,业主才追加支付中标额的50%,直到项目竣工运营,业主仍赊账中标额的10%-15%作为押金,“环保设备和工程企业的资金回笼非常困难”。她为此建议,环保企业应该从“建设-运营-移交”的BOT模式,转向“业主自建-环保企业运营”的合作模式。   呼吁:经济杠杆须到位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报告强调,当前须重点突破影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多个“瓶颈”政策:其一是价格政策,包括实施脱硝电价补贴政策,对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等,应适用优惠电价 同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水处理成本,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收费价格。   其二是促进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尽快制定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条例》,鼓励单位和个人委托专业环保公司或机构承担环境污染治理方案的实施或环境设施、设备与器具的运营。   其三是建立相关投资政策,包括:建立国家环保产业引导基金,为环保企业提供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也可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增加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应主要用于对环保企业贷款提供贴息,为社会资本进入“挪位子” 重点为符合标准的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提供财政补贴。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建议,设立环保产业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加速推进环保产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加快环保产业的国产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立足自主研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环保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的制订。   该协会相关人士同时表示,应以环保骨干企业为主体,以污染治理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示范工程为纽带,形成一批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多渠道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应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研发,推动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成套化、集成化发展。
  • “十二五”新材料产业链助力2万亿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关于新材料产业的5年规划中,为目前尚处于跟踪和追赶阶段的我国新材料产业指明6大发展重点,并提出核心解决产学研用一体化问题,引导产业链紧密发展。 “由于新材料产业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又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质基础,很多地方把它作为发展重点之一。这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壮大来说,是件好事,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哄而上”,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专访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高云虎认为,面对新材料产业这样一个尚处培育期的新产业,目前核心就是要解决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困扰,防止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盲目性和自发性,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   为此,日前国务院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特别提出要积极突破技术及装备制约,建立创新示范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基础数据,助力企业关键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   对于《规划》中所提出的2万亿产值,高云虎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各地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积极性也很高,因此,新材料产业增速将超过“十一五”期间的平均水平。同时,考虑到新材料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培育期,为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避免一哄而起,增速也不宜提得太高。因此,《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15年达到2万亿元总规模的目标。”他告诉记者,新材料范围广,品种多,产业边界相对模糊,一直以来对产业总规模的统计并没有准确数字。原材料司在经过调研并进行分领域、分品种的统计后得出,2010年的新材料产业规模约65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约20%,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述目标的达成应是“水到渠成”。   基础研究难出“实验室”   新材料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初,关于其发展规划的讨论就不绝于耳,您认为此次《规划》出台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高云虎:2010年10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材料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初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发展也提出了任务和要求。为贯彻落实《纲要》与《决定》精神,进一步明确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的目标、重点及措施,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对《规划》进行了编制。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新材料的5年规划,其编制过程历时2年多。为了准确把握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律,合理确定规划目标,突出规划重点,《规划》编制过程中,起草小组实地调研了100多家企业,分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下游用户3个层面研究形成了200余万字专题报告,征求了120余家单位(部门、协会、企业)意见,并注重了《规划》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衔接,以及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关规划的协调。可以说,最终形成的《规划》凝聚了社会各方共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个还不太为公众所熟知的产业,目前我国新材料发展情况如何?   高云虎:我国新材料经过几十年发展,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成绩方面看,一是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等各环节发展趋势良好,新材料品种门类较为齐全。二是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三是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从问题方面看,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一是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2010年,我们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材料的需求,对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汽车、铁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30余家大型骨干企业做了需求调研,涉及130余种关键材料。调研结果显示,这130多种材料,有32%目前国内没有生产能力,完全依赖进口。有54%目前国内可以生产,但产量、性能和质量尚不能满足国内要求。仅有14%目前可以实现完全自给,但多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品种。材料整体保障能力不足,使得国内企业在生产工艺开发、材料性能检测、数据分析等也严重缺失,阻碍了新材料开发和产业化的步伐。   二是产学研用相互脱节。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还处于跟踪和追赶阶段,新材料基础研究主要依靠国家投入,企业开发新材料的困难较大。由于产学研用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技术创新成果的高效转移和转化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新材料产业化步伐缓慢,科研与生产、应用之间脱节,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普遍缺少中试研究阶段,大量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很多先进技术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三是政策环境还需进一步完善。长期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独立主体地位不够明确,配套支持政策不够完善,统计、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材料开发往往是被动地应对重大工程提出的需求,分散在各个应用领域,材料的共性、通用性被忽略。新材料产业技术含量高,产品周期短,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蕴含着巨大风险,财税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关于财税扶持政策我们曾做过专题研究,初步统计了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的各项政策。结果显示,除新材料以外的其他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财政专项合计超过40个,而新材料产业却仅有863、973等一些普通支持政策,差距十分明显。   产业链助力2万亿目标   《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产业总值达到2万亿,年均增长率超过25%的目标,请问这一目标的设定是基于哪些考虑?《规划》对目标的达成提出了怎样的对策?   高云虎:新材料范围广,品种多,产业边界相对模糊,一直以来对产业总规模的统计并没有准确数字。经过我们调研并进行分领域、分品种的统计得出,2010年的新材料产业规模约65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约20%。“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各地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积极性也很高,因此,新材料产业增速将超过“十一五”期间的平均水平。同时,考虑到新材料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培育期,为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避免一哄而起,增速也不宜提得太高。因此,《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15年达到2万亿总规模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核心是要解决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问题。一是要夯实产学研用创新发展的基础。要积极突破技术及装备制约,着力建立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示范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材料组分研究、质量指标、服役性能等基础数据,为关键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保障。二是要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机制,完善产业链条。要引导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下游用户紧密合作,建立一批以重点企业为主体、上下游紧密合作、分工明确、利益共享、成员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联盟,形成从上游原料生产到新材料加工,再到下游示范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一直困扰着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您对此问题有何看法?   高云虎: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以碳纤维为例,尽管国内目前已涌现出大大小小几十家碳纤维企业,但真正实现低成本、稳定产业化生产的寥寥无几。主要问题就是关键装备没有自主化、国产化,如饱和蒸汽牵伸、宽口径高温碳化等核心装备方面,国内差距还相当大。装备依赖进口,也制约了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对引进装备的改进与再创新工作也相对欠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一方面,部分企业发展目标短视,单纯依靠引进技术、采购装备、模仿产品,对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不重视,忽略了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国家对新材料的专用技术装备的关注度也不够,缺乏专项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开发的风险较大,动力也受影响。   对此,我们根据各领域发展现状,研究提出了一批拟在“十二五”期间重点突破的技术和装备,归纳在《规划》的发展重点和《产品目录》中。当然,新材料产品众多,需要解决的技术装备问题也很多,《规划》提出的只是一部分。“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要高度重视技术装备问题,在国家有关新材料产业扶持政策中,也将加大对技术装备的投入力度,争取有所突破。   协调布局避免重复建设   您如何看待此次《规划》中提出的稀土功能材料等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未来我国会不会在这些领域产生新一轮的产能过剩迹象?如何避免?   高云虎:《规划》提出了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6大领域的发展重点,并将6大领域进一步细分为20个重点发展方向,稀土功能材料是其中之一。《规划》从这些发展重点的研发、产业化和市场应用等关键环节入手,逐一明确了发展途径、发展目标、主要产品、关键应用等,旨在进一步为政策导向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简单地说,《规划》提出的包括稀土功能材料在内的发展重点,在“十二五”期间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以稀土功能材料为例,作为“工业维生素”,其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也是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之一,加之我国稀土资源优势相对突出,已有产业基础良好,稀土功能材料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关于新一轮产能过剩的担忧,也并不是不存在。从历史经验来看,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盲目性和自发性,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国家在作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决策的同时,已陆续通过国务院的决定、相关行业规划以及财税政策等对产业发展加强引导,有关部门已采取了相应措施,目的就是尽可能使这些新兴产业能够健康发展,合理引导社会投资,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因此我认为,如果国家规划能够切实得到贯彻,相关政策能够落实,产业发展与产能过剩的矛盾是可以化解的。   在各地纷纷上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成长前景颇好的新材料产业更是成为地方发展重点。在您看来,应如何引导地方投资新材料产业?   高云虎:自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各地在国家提出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上,结合当地已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规划,陆续出台了地方性的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由于新材料产业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又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质基础,很多地方把它作为发展重点之一。这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壮大来说,是件好事,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哄而上。   合理引导地方投资新材料产业,一方面要按照《规划》,落实新材料产业布局要求,推动产业集聚,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基地,促进东、中、西部地区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各地在落实国家规划和制定地区发展战略时,要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尤其是对一些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社会影响广的产品,不能盲目上马。   目前国际上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如何,我国与之相比差距主要在哪些方面?   高云虎:简单来说,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新一轮的全球经济、科技至高点竞争,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出台了专项政策予以扶持。如,2011年,美国就启动了“材料基因组计划”,希望以此缩短新材料开发应用时间。   二是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例如,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石墨烯的发现者,这种材料从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仅6年时间,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三是跨国公司在新材料产业高端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已经形成。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技术研发、资金、人才等优势,利用技术、专利等作为壁垒,已在大多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后发国家造成较大压力。   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前面我也曾介绍过我国新材料产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总体上看,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业创新动力不强,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 产学研用相互脱节,产业链条短,新材料推广应用困难,产业发展模式不完善 新材料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研发投入少且分散,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新材料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积极会同各部门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转变。
  • 万亿产业待掘金 生物技术十二五规划发布
    相关新闻:生物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科技部28日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表示将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崛起。   《规划》指出,至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整体布局将基本形成,力争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生物技术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物产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生物医药是重点   五大类产品将成为产业发展重点,包括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生物农业技术及产品、生物制造技术及产品、生物能源技术及产品、生物环保技术及产品。   其中,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将针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突破临床诊断、预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研制新型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的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   《规划》表示,将建立疫苗和抗体的大规模和快速反应生产新技术、系统的疫苗效果及质量评价技术体系、人源化抗体构建及优化技术 对传统疫苗进行改造增效,针对新发、再发重大传染病和多发感染性疾病研制新疫苗和抗体药物 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非感染性疾病,研制治疗性疫苗和抗体药物。   此外,12项核心关键生物技术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突破重点。包括“组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技术、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生物芯片与生物影像技术、生物过程工程技术、生物催化工程技术、药靶发现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动植物品种设计技术和生物安全关键技术。   加大财政投入   为保障以上目标实现,《规划》强调,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整合政府科技计划(基金)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等资金,加大财政对生物技术及产业的支持力度。   将制定完善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物技术领域创业投资。同时,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生物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 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模式,扩大国际与地区合作。   《规划》指出,当前,生物技术正在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年增长率高达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生物产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   截至2010年底,全球(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澳大利亚)约有生物技术企业4700多家,其中上市生物技术公司622家。上市生物技术公司总收入846亿美元,研发投入228亿美元,净盈利4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0%。   我国2009年生物产业产值达1.4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医药产业产值为10381亿元,生物农业约1200亿元,生物制造约1800亿元,生物能源约280亿元。2010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   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分析:研发制胜“重磅”出击   受益于“十二五”生物产业规划和生物研发加速,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将维持高景气发展。随着化学制药研发遇到瓶颈和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生物制药已成为医药产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在全球医药产业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我国生物制药与国外差距不大,目前发展迅速,每四年便翻一番。随着 “十二五”生物产业规划启动、生物研发加速和医药内需扩大,尤其是我国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平台的建立,以及单抗、长效蛋白和干细胞的产业化,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即将来临。   看好单抗、疫苗、重组蛋白和干细胞四个子行业,建议关注单抗、新型疫苗和长效蛋白三类产品。  基因工程药物是“重磅炸弹”的集散地。基因工程药物由单抗、新型疫苗和重组蛋白组成,“重磅炸弹”率高达30%,“超级重磅炸弹”占全部医药的44%。基因工程药物已占全球生物制药市场的76%,具备高成长、高市场潜力、高壁垒、高回报等与TMT行业极为相似的特征,也将与TMT行业一样出现跨越式增长。我国基因工程药物96年至08年的复合增速高达49%,平均毛利率高于80%。   单抗:“领头羊”,开辟蓝海市场。单抗是具有高度靶向性的“生物导弹”,在肿瘤等多种疾病治疗中具有突出优势,已进入蓝海市场。单抗位于生物制药金字塔的顶端,具有最高的成长性、市场潜力、进入壁垒和 “重磅炸弹”率,同类竞争少可保持高毛利率。国内单抗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目前是发展的有利时机,研发高潮即将来临。   疫苗:行业维持高景气度,新型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是发展方向。受益于一系列疫苗行业政策,我国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市场均在高速发展,06年至09年疫苗市场CAGR达 42%。受益于医疗模式转变、政策扶持和新产品上市,预计未来几年疫苗行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当前二类疫苗是市场主体,流感疫苗、狂犬疫苗和乙肝疫苗等迅速崛起。新型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是未来发展方向,宫颈癌等癌症疫苗、肺炎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性艾滋病疫苗等陆续进入临床,备受市场关注。   重组蛋白:稳步发展,加速向长效蛋白进发。以EPO、重组胰岛素、重组干扰素、重组生长激素和凝血因子等品种为主,具有其他药物无法取代的疗效,市场空间巨大。当前我国重组蛋白市场稳步发展,复合增速约为25%。   随着长效蛋白陆续上市,将加速重组蛋白市场的新一轮扩张。常规类蛋白中,重组生长激素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由国产产品占据市场主体 重组干扰素和重组胰岛素竞争激烈,由进口产品占据市场主体,国产产品市场份额逐渐上升。长效蛋白已占据我国重组蛋白市场主体且份额逐渐上升,盈利水平明显高于常规蛋白,但主要被进口产品占据。目前国内企业正在加速研发长效蛋白。   行业估值已趋于底部回升,“十二五”生物产业规划驱动估值修复。建议关注行业趋势突出、研发能力强、产品线优秀的企业:长春高新、华兰生物、智飞生物、迪安诊断、ST中源。   单抗:建议关注中信国健(兰生股份参股公司)。中信国健为单抗行业领军企业,研发优势突出,产品储备丰富,可能成长为中国的基因泰克。   疫苗:建议关注华兰生物、智飞生物。华兰生物作为血液制品领军企业,具有领先行业的浆源拓展力和最为丰富的产品线,重庆子公司有投产预期,血液制品行业供不应求局势和行业整合趋势,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疫苗业务长期看好。智飞生物具有疫苗行业最完善的销售网络,在疫苗研发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完善的销售网络便尤其重要 公司研发实力逐渐加强,自主产品储备丰富 2012年新产品获批在即,业绩可能大幅增长。   重组蛋白:建议关注长春高新。长春高新的利润增长点有望陆续展开,主要体现在两个重磅新药(长效生长激素和重组人卵泡激素)可能投产,人用狂犬疫苗恢复批签发。公司研发实力国内领先,储备产品丰富,甲肝疫苗和艾塞那肽值得期待。公司利空因素基本出尽,诉讼费用和狂犬疫苗亏损基本止损在2011年。   其他:建议关注迪安诊断、ST中源。迪安诊断为国内独立诊断服务领军企业,研发实力强,市场空间广阔 “服务+产品”商业模式领先,利于公司外延式扩张 募投项目和医改驱动,加速公司成长。ST中源为干细胞行业龙头企业,脐血干细胞储存行业尚在起步期,公司占我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潜力大 外延式扩张值得期待,收购和泽生物的定向增发将大力开拓公司的干细胞库版图 干细胞行业的后续发展值得长期关注。   风险提示:新产品上市低于预期 行业政策性风险。   齐鲁证券:聚焦创新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前瞻   1.我们认为生物医药行业会继续在符合自身经济规律的轨道上前行,政策的助推将有助于行业的发展。   2.“创新”是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基石,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带来有竞争力的产品。着眼全球,化学专利药、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都是主流的创新方向。   3.“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在创新推动下提升产业规模的必由之路。   4.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尚未正式发布,基于媒体已经披露的信息和我们对行业的理解,我们建议关注以下三类公司:研发驱动型公司,尤其是在“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方面有实力的公司,它们可能将直接受益于中央财政扶持资金,例如:双鹭药业(002038),沃森生物(300142)、恒瑞制药、恩华药业(002262)。   医药生物行业:创新主题引领生物医药的“十二五”   产业“十二五”规划出台在即生物医药创新主题关注空前   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出台在即。政策引导行业走向更高层次的创新之路可能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其中包括:加快推进创新药、重大及多发性疾病用药等品种的开发,完成临床用量大的专利到期药物开发,加强医药创新体系建设等。因此,目前时点上生物医药的创新主题值得二级市场高度关注。我们将对创新的分析落实到创新的“重磅品种”上,因为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抑或是中印等新兴市场国家,创新药物的大品种资源优势都得到了业内的空前重视。   “重磅炸弹”引领全球医药行业发展   “重磅炸弹”药物这个名词形象地体现出了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能够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的药品给医药产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在研发成本及难度提升的背景下,全球大型国际医药企业逐渐转向以少数“重磅炸弹”药物为核心进行“精耕细作”的发展战略。重磅品种成长速度快于行业平均增速,而企业对重磅品种的依赖度也愈来愈高。   正确识别终端需求+创新的专利药+品牌优势及国际化联合销售=“重磅炸弹”   (1)终端需求是最为核心的推动因素。我们从重磅炸弹所处的心血管、神经系统、肿瘤、消化及代谢系统、骨科等大病种领域,对其发病率及国际最新的主流临床治疗方案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我们认为只有符合终端治疗需求及治疗方案变化趋势的品种才可能成为大品种。   (2)创新是“重磅炸弹”药物的火药。对于重磅药物的出现,我们认为核心影响因素包括创新动力(国家对于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创新能力(企业层面的研发投入及产出)两方面。   (3)品牌的优势及联合销售策略则是助力器。   专科药、生物药、罕见病药和治愈/预防药是未来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欧美国家近年的发展规律来看,重磅炸弹的发展方向是:专科用药(治疗的针对性更强)、生物制药(新的化学分子实体研发难度大幅上升,生物制药拥有研发政策优势、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罕见病用药(政府政策法规的鼓励)及治愈/预防类用药(临床治疗理念及需求的提升)。   中国的重磅炸弹呼之欲出   从驱动因素和发展程度看,中国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还远未结束 但是,在行业繁荣的背后也有大品种缺失的尴尬。而随着国内新药审批难度不断加大,品种资源的潜力挖掘及储备成为判断上市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认为在抗肿瘤、神经系统用药、肌肉骨骼、心血管及消化代谢等大病种或发病率持续攀升的治疗领域有丰富品种梯队的公司,必定会走出中国的“重磅炸弹”。   投资建议:短期建议关注生物医药创新主题,长期投资优势品种资源丰富的公司   短期建议关注生物医药创新主题。目前时点处于业绩真空期,而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出台在即,创新是非常明确的政策导向,我们认为生物医药创新主题的相关公司短期可能有较好的主题投资机会。   长期投资优势品种资源丰富的公司。自下而上的角度,品种资源的储备及潜力挖掘成为我们判断上市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结合以上分析,我们从A股上市公司的产品梯队中遴选出了未来潜在的“重磅炸弹”。   涉及这些品种的六家上市公司也是我们认为值得长期看好的标的,它们分别是恒瑞医药、华东医药、人福医药、双鹭药业、天士力及康缘药业。   风险提示新药审批进程可能慢于预期。药品降价及招投标政策的压力。   第一创业证券:《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受益医药股推荐   资金将从十一五规划的190亿元翻番,达到400亿元以上,研制30个创新药物,改造200个药物大品种。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目标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达到3万亿元。相关创新实力企业将受益:信立泰(002294)、沃森生物、天士力(600535)、康缘药业(600557)。   整合:《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销售收入居前100位的企业将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医药流通龙头将充分受益:国药控股、上海医药(601607)、九州通(600998)、瑞康医药(002589)。   制剂出口:《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制剂出口所占比重由目前的7%提高到20%以上。具备制剂出口能力的相关企业将充分受益:海正药业(600267)、华海药业(600521)。   药用辅料:《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首次把药用辅料写入规划内容。相关受益企业:尔康制药(300267)(A股唯一一家做药用辅料的上市公司)。   风险提示:正式版《规划》内容可能与上述预计略有出入 《规划》存在不能如期发布可能。   高盛高华:中国企业在全球仿制药大潮中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欧洲等市场的用药规模非常大,近几年专利药到期以及各个国家医疗支出的缩减将给仿制药企业带来很大的机会,中国企业有望凭借低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占得一席之地。但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步伐不会特别快,因为:   (1)中国企业需要提高生产设施标准,改善生产工艺,以达到国外的产品质量标准   (2)国外的制剂认证周期比较长,需要中国企业有足够的耐心和资金支持   (3)当前中国国内医药市场仍处在快速增长时期,国内企业还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压力做出口,因此步伐不快。   中国在制剂生产外包中和印度的竞争比较。   印度企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产品的目标市场就是西方国家,当时正是美国行业发展最黄金的时间段,印度企业抢得了先机。而目前中国虽然有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还不错,但要做cGMP和ANDA认证非常难,同时规模还不够大,这造成了在成本上的优势不够明显 等更多的企业在中国的规模做大,语言障碍逐步解决后,中国企业将会有更好的机会。目前中国最快能进入的领域是疫苗,中国的研发实力和国外的差距也相对较小,通过认证WHO的标准,中国企业有望很快进入国外市场。   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受到外资企业的挑战。   由于中国市场高增长的巨大诱惑力,当前已经有近400家外资企业的产品进入了中国,分享这块蛋糕。而外资企业在政府关系和销售模式等方面越来越本土化,能很好的适应中国国情 同时越来越多的仿制药外资企业开始关注中国,这也将给国内的仿制药企业带来竞争。中国企业需要正视这一挑战:   (1)小企业需要在研发上更大的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2)中型企业需要提高生产规模,更好的实现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   (3)大企业需要在医改政策指导下做好招标等工作。   对中国未来政策导向的预测。   中国医药(600056)行业在近三年的政策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同时药品降价的趋势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未来的政策重心将集中在:   (1)公立医院改革,这仍是政府要逐步完善的重要改革   (2)医药行业的整合,企业集中度将继续上升   (3)县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扩建将持续   (4)药品降价,进口产品的降价幅度将大于本土产品。我们推荐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具有多样化组合的公司和产品降价风险较小的公司。我们推荐昆明制药(600422)(600422.SS,强力买入)和康哲药业(0867.HK,强力买入)。   招商证券:仿制药产业升级谋世界局行中国路   跨国药企即将迎来2012年“专利悬崖”,重磅炸弹专利到期、新药研发陷入困境,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业务外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中国制药企业正面临着全球仿制药市场大发展和国外药企生产外包、研发外包的历史机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并不意味着全行业都能受益,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领先企业能够分享CRAMS的蛋糕并实现自身向产业链高端的迈进。海正药业和华海药业的产业升级值得期待,我们首次给予“强烈推荐-A”的评级。   全球仿制药市场发展迅速。在过去的十年中,全球仿制药市场的增速是专利药的两倍有余,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美元,IMS预测未来5年内仍将保持10~14%的增速,仿制药在全球药品市场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7%,提高到目前15%左右,预计2015年将超过20%。   专利到期高峰来临,仿制药的历史性机遇。2012年原研药企将迎来“专利悬崖”。大型跨国药企一方面并购已有研发产品基础的潜力制药公司,或直接介入仿制药领域 另一方面倾向于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中印等国的制药公司,未来五年内全球CRAMS市场规模增速有望突破20%。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整个制药行业升级的机遇近在眼前。我们也勾勒出了适合中国药企的仿制药产业升级之路。   “印度模式”以出口为导向,中国药企不应忽视国内市场。印度制药企业利用本国宽松的专利保护、低成本优势和文化优势,积极开发避专利工艺技术,进行规范市场认证,承接国际原料药转移订单,并逐步将制剂卖到发达国家。   印度药企在90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被称为“印度模式”。印度国内医药市场规模和增速都远不如中国,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走出国门。“印度模式”是逼出来的成功。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药品市场,当跨国药企纷纷挤入中国时,中国医药企业没必要放弃国内市场的开拓。仿制药的产业升级,并不是只有制剂出口一条路,在国内市场的耕耘同样能获得高回报。
  • “十二五”期间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12828批6.8万吨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记者 朱祝何)6月29 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十二五”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对来自 202个国家(地区)的479.1万批(货物批,下同)、2203.2亿美元进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五年间,进口食品贸易额增长了22.6%、年均增长率达5.2%,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进口市场。  “近年来,没有发生系统性重大进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稳定。但部分食品品种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和标签问题较为突出。  白皮书指出,“十二五”期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严格进口食品口岸检验检疫,5年来共检出不合格食品12828批、6.8万吨、1.5亿美元。  不合格进口食品种类方面,“十二五”期间,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其中约有一半是糕点饼干、饮料、粮谷及制品和乳制品。以婴幼儿配方乳粉为例,共从15个国家(地区)检出不合格进口产品67批次、133.6吨、217.6万美元。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标签不合格、品质不合格、污染物超标等。  质检总局表示,对于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均按照有关规定作了退运或销毁处理,未进入国内市场。有关详细信息在质检总局网站上予以公布。  “十二五”期间,质检总局坚决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坚守安全底线,不断完善监管体系,有效保障了进口食品安全。  一是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开展进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顶层设计,制修订6个部门规章,出台了36个规范性文件。  二是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建立了覆盖“进口前、进口时、进口后”三个环节,包含21项制度的进口食品安全治理制度体系。五年来,质检总局共对63个国家或地区的92种食品进行了体系审查,截至目前,共有178个国家或地区的2165种高风险产品获得准入 累计对肉类产品、乳制品等高风险产品的1.5万家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其中包括18个国家或地区的74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 共有102816家境外出口商、26065家境内进口商取得备案。  三是监管成效进一步彰显。“十二五”期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12828批、6.8万吨、1.5亿美元,不合格食品共涉及109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欧盟、台湾地区、东盟、美国和韩国列前五位,占不合格食品的75%以上。  四是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来,将204家违法违规的境内外食品生产企业列入不良记录名单。  五是共治格局进一步形成。五年来,质检总局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境外政府以及政企之间的合作,与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共签署99项食品安全合作协议,有效推动了食品安全共治格局的形成。  据林伟介绍,经过多年努力,质检总局按照“预防在先、风险管理、全程管控、国际共治”的原则,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覆盖“进口前、进口时、进口后”各个环节的进口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体系,有力地保障了进口食品安全。    质检总局郑重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境外生产的食品时,可以通过“三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一看中文标签。《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外包装没有中文标签的食品,请不要购买。二看检验检疫证明。检验检疫部门对每批经口岸查验的进口食品均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消费者可以向经销商索取该证明。没有该证明的境外生产食品,请不要购买。三看产品检验检疫准入情况。质检总局目前对肉类、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燕窝、肠衣、植物源性食品、中药材等进口食品的生产国家(地区)实施评估和审查制度、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制度。消费者可以登录质检总局“评估审查符合要求的国家或地区输华食品目录”信息系统查询进口食品准入情况。未获准入国家(地区)、未获注册生产企业的相关食品,请不要购买。如在购买进口食品时有疑问,消费者可以向出具检验检疫证明的检验检疫部门咨询,咨询电话是当地区号+12365。
  • 李克强:“十二五”环保投入将超5万亿
    5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李克强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累计投入将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节能环保领域的潜力巨大。   李克强表示,欧洲的城市化模式在全球独具特色,注重城市的空间合理布局,重视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崇尚保护自然和历史风貌。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同样有着辉煌的城市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近7亿人,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李克强透露,目前,中国的建筑耗能接近总能耗的40%,而城镇建筑中节能建筑的比重还不到25%,也就是说还有75%需要改造,更何况还有新兴的城市化进程。“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累计投入要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节能环保领域的潜力巨大。   李克强指出,中欧在城镇化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成效显著。中国有序推进城镇化、破解资源环境难题,需要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学习和引进欧洲先进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当“欧洲设计”遇上“中国制造”,“欧洲技术”遇上“中国市场”,就会产生显著效应。   李克强说,面向未来,中欧应把城镇化作为务实合作的新平台、新亮点,突出加强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分享中国城镇化和欧洲高新技术产业化带来的巨大效益。希望欧方在对华高新技术转让上更加灵活开放,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李克强就此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共促绿色发展。中欧应加强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以及废弃物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第二,深化项目合作。应放宽市场准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合作水平。第三,加强管理交流,深化城市规划、管理政策、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 十二五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 超“十一五”一倍多
    在24日举办的中国环境服务国际合作论坛上,环保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元,规模将比“十一五”的1.4万亿增长一倍以上。   明年环保产值将超过万亿   据介绍,自“十五”以来,我国已投资1000多亿元建成3.63亿千瓦脱硫燃煤电厂装机容量,并投资2000多亿元建成1550多座、日处理规模86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6%,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污水处理规模第二大国家。   环保部人士透露,到目前为止,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按照该产业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长,预计2010年环保产业产值有望超过11000亿元。   节能环保将成新兴产业   环保部该负责人称,我国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前不久温总理专门听取了发展环保产业的汇报,而环保部、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这方面工作。   “投资将进一步加大,初步估计‘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约为3.1万亿元。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环保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15%到20%的增长率,预计‘十二五’期间环保产值可达到4.92万亿元。”上述人士说,“环保对其他相关产业放大倍数为8到10倍,是一个带动性比较大的产业,作为下一步新的增长点,预计国家还会出台相关政策和相关措施。”   该人士还透露,有关部门正准备探讨环保产业发展税收方面的鼓励和优惠政策。
  • 老太试药休克 拜耳医药被判赔40万
    昨日宣判后,张老太的儿子接受采访。其表示,为替母亲打官司,他查遍了相关资料和法律规定。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京报讯 (记者刘洋)80多的张老太在医院参与拜耳医药公司的新药临床试验,出现休克。张老太起诉索赔,但官司至今已拖了4年。昨日,在拜耳公司拒绝提供保险合同的情况下,朝阳法院一审认定张老太休克等症状属试验中的“严重不良事件”,判决拜耳公司赔偿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0余万元)。   “我希望通过该案为中国百姓争得基本权益,医药公司应该承担对受试者的良心和责任。”宣判后,老人的儿子廖先生说。   诉拜耳索赔15万欧元   张老太是紫竹药业的退休干部,今年已84岁高龄。2006年10月,她入住人民医院,准备进行左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医生动员她参加了正在该院进行的拜耳公司生产的预防术后血栓的新药临床试验。   张老太在阅读了《患者须知》和《知情同意书》后,同意参加该试验,并服用了新药。同年10月24日,张老太进行了左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11月7日,医院在给她进行双下肢静脉造影结束时,张老太出现休克,被抢救过来。此后,张老太因存在呼吸不畅、出虚汗等症状再次入院治疗。但拜耳公司只给付了其医保报销以外自行负担的部分医药费3296.17元,未予其他赔偿。   因认为其所出现的休克属新药试验中的严重不良事件,张老太诉至法院,要求判令拜耳公司赔偿15万欧元,同时人民医院承担连带责任。   拜耳拒出示保险合同   审理中,拜耳公司表示,张老太产生休克并非试用新药造成的,而系造影剂过敏,因此不同意赔偿。   人民医院方面认为,造影剂过敏属于与试验有关的伤害。但具体赔偿数额应根据伤害程度、后果及试验方过错责任给予赔偿。由于院方系受拜耳公司委托,因此相应责任应由拜耳公司承担。   张老太儿子廖先生称,根据《患者须知》等文件以及事后他了解到,拜耳医药公司的上级公司拜耳集团为该药试验进行了投保,每个受试者的最高保额为50万欧元。   据了解,审理期间拜耳公司也承认了这份保险合同,但长达4年的诉讼中,拜耳医药公司以合同文本长、翻译成本高等理由拒绝出示。   合同被认定不利于拜耳   法院经审理认为,作为受试者的原告与拜耳公司之间存在新药试验合同关系。鉴于拜耳公司与人民医院系委托关系,故应由拜耳公司对受试者承担新药试验合同项下的责任义务。张老太出现造影剂反应(过敏性休克),根据人民医院填写的《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属新药试验中的严重不良事件,拜耳公司作为试验方应予赔偿,判决其赔偿5万欧元。   “至今法院方面也没有看到该份保险合同。”负责审理此案的朝阳法院民一庭庭长陈晓东表示,其拒绝提交的理由非法定理由,因此法院认定该保险合同的内容不利于拜耳公司。   庭审后,拜耳公司拒绝接受采访,也未表示是否上诉。   - 追访   中国是外国药企廉价试验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将新药试验瞄准了中国患者。美国强生集团创新中心资深总监夏明德表示,外国公司在中国做临床试验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华销售已经投入生产的药品,这类进口药必须按照规定在中国做临床试验 第二种情况是在药品未上市的研究阶段,经药监部门批准后,将中国当作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基地。   而业内专家表示,外国药企纷纷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一方面是出于进军中国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成本考虑。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范浩信表示,外国药企选择中国作为临床试验基地,与中国受试者缺乏维权知识和意识有关,尤其在农村地区,加之国内对药品临床试验的监管力度明显不及欧美国家,导致药企对试验不良后果所承担的成本大大降低。   而北京迈康斯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启成认为,并非所有药企都是出于以上考虑而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很多大型国际药企更看中临床试验质量和进度。“中国的病人比较多,疾病种类多,病人受其他药物的影响也比较少,更易于观察试验效果。但是不排除一些不规范中介向受试者隐瞒临床试验的危险性。” 据新华社电   试药者权益有待保护   “该案并非首例,近些年来法院受理的关于新药或者药物临床试验引发的纠纷不是没有,也是呈增多的趋势。”朝阳法院民一庭庭长陈晓东介绍,百姓想打赢这种官司的难点主要在于证据问题,因此该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据了解,法院在对案件审理期间,还曾到国家药监局查阅相关资料,但国家药监局亦未对该份保险合同进行留存。   对此,陈晓东介绍,按照现行管理规定,向药监局备案的文件主要是药物临床试验方案、研究者的名单、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同意书,知情同意书样本等,但是没有规定保险合同必须在药监局备案。   他同时表示,根据药物临床质量管理规范规定,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应该审议试药保险措施,但在该案中,伦理委员会也没有留存合同文本。根据法律现行规定,伦理委员会为了保护受试人权益应该审核,但对于谁设立伦理委员会,由哪些专家、法律工作者组成,个人承担的相应责任等,现行法规里没有相应规定。   据新华社报道,陈晓东建议,在保险制度之外,国家应建立统一的新药试验基金,一方面推动企业创新,另一方面在保险赔偿之外增加补偿,保障受试者的权益。   此外,法官还提醒市民,在参加药物临床试验之前,应要求申办者提供相应的保险合同。
  • 我国食品和母乳中发现微量溴系阻燃剂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含量极低,公众无须恐慌,但相关研究亟待深入展开   作为目前世界消费量最大的一类有机阻燃剂,溴系阻燃剂被广泛添加到塑料和树脂中,为保护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出力,但同时它们也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人体。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国际卤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又称国际二恶英大会)上,施致雄博士介绍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吴永宁课题组在我国食品和母乳中新型溴系阻燃剂的检测发现。   新列入POPs名单者在食品和母乳中被痕量检出   这一检测研究的“主角”是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四溴双酚A是目前全球产量最大的一种溴系阻燃剂,约占据溴系阻燃剂市场总量的60%,我国产能约为18000吨/年。六溴环十二烷在我国的产能也不低,约为7500吨/年。   吴永宁课题组在2007年中国总膳食研究中,检测了12个省(市、区)4类动物性食品(水产品、肉制品、蛋制品、奶制品)的48份混样,估算出我国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四溴双酚A为平均每公斤体重256皮克(1皮克=10-12克),六溴环十二烷则为432皮克。这意味着,如果一名成年男子的体重是63公斤,那么他每天从各种食物中吃进去的四溴双酚A为16纳克(1纳克=10-9克),六溴环十二烷则为26纳克。   这项研究还显示,在我国动物性食品中,水产品污染状况相对严重一些,尤其是沿海地区水产品中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污染相对较为严重。当地居民膳食中这两种物质的摄入水平也因此较高,例如,从上海地区采集的水产样品中检出了含量较高的六溴环十二烷,平均每克脂肪中检出近10纳克。   研究还测定了2007年从全国12个省采集的1000多份母乳样品的混样,发现目前我国母乳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污染水平与欧洲、美洲和亚洲其他国家处在相近水平,而四溴双酚A污染水平较低。   结果显示,母乳样品中的污染水平普遍高于动物性食品,表明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在食物链中具有从低端到高端的生物放大作用,且人体对这两种物质的摄入可能存在多种途径。   通过对每日摄入量的计算,施致雄等人得出:对于以母乳为唯一食物来源的6个月大的婴儿来说,我国婴儿每日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的摄入量估值分别为平均每公斤体重5纳克和6纳克,这一数值明显高于成年人10余倍。   健康风险需要结合毒理学的深入研究展开评估   其实,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目前仍不是《斯德哥尔摩公约》明令禁止的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不过,施致雄告诉《科学时报》,虽然欧盟根据现有研究结果认为四溴双酚A对环境和健康无危害,但还是有研究指出它对肝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还有神经毒性,最近一些研究还认为四溴双酚A可能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而六溴环十二烷则具有高度亲脂性,因此易在哺乳动物体内蓄积。此前北京大学教授胡建信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根据最近新POPs审查委员会讨论的内容来看,《斯德哥尔摩公约》未来可能还会有3种物质加入受控名单,六溴环十二烷正是其中之一。   已经有研究暗示它具有通过干扰甲状腺平衡影响生物体发育的潜力。   那么,公众应该如何看待相关的研究结果?作为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施致雄认为,我国食品和母乳中的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的含量水平仍较低,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婴儿,每天通过食物摄入的阻燃剂量仍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在目前的毒理学实验中,能引起实验动物生理状态改变的给药量远大于人体的摄入量,基本上是100万倍的差距。   但他也指出,科学家尚不清楚长期低剂量接触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需要开展持续研究。此外,除食物外,室内灰尘、空气等介质也是人体摄入溴系阻燃剂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针对这一途径的研究国内还非常少。而且,我国目前对阻燃剂的生产、使用等环节并没有相关的规范措施,溴系阻燃剂的使用量还在逐年上升,迫切需要对阻燃剂开展多方位研究。   母乳仍然是婴幼儿首选喂养方式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指出,母乳中含POPs的新闻使少数母亲不敢给孩子喂母乳。对比此次的研究,母乳喂养是否真的有危险?   施致雄说,从他们的研究结果看,人乳和牛乳中均能检出含量水平很低的溴系阻燃剂,相对而言,人乳中阻燃剂含量水平的确明显高于牛乳。但是,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新生儿营养提供方式,可显著降低儿童患病风险。从现有研究看,普通人群乳汁中的溴代阻燃剂含量很低,应该不会对婴儿造成潜在危险。因此母乳仍然是新生儿的最佳食物来源。   不过,施致雄也强调,对于部分职业暴露人群,如电子垃圾拆解工人等,其母乳中某些POPs含量会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则需提高警惕,在孕期和哺乳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   防火安全与环保并非不可调和   施致雄认为,防火安全与环保并非不可调和。通过规范并严格限制溴系阻燃剂的使用种类、添加范围及添加量,规范溴系阻燃剂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以及通过上下游合作等方式实施绿色解决方案,完全可以做到环保与安全双赢。   欧洲溴系阻燃剂释放控制自愿行动计划(VECAP)进展就很顺利,通过对处理程序的监管和控制,欧洲大约90%的溴系阻燃剂包装残留物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在欧洲的塑料行业和纺织行业中,十溴二苯醚对水和空气的直接释放量正在减少。这项计划目前还推广到了美国、加拿大和日本。   施致雄说,我国已制定《中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这意味着,我国在削减、淘汰和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上将越来越严格。国内的科技工作者也将持续开展对溴系阻燃剂的相关研究,密切监控溴系阻燃剂的动态。
  • 低碳经济迎来好时机 十二五或撬动6万亿市场
    6月17日,我国迎来首个&ldquo 全国低碳日&rdquo ,低碳发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低碳经济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剂良方。近年来,我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加强生态建设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低碳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中长期看,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是必然选择   &ldquo 倡导全面践行绿色、节能、低碳理念,以实际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rdquo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说,对于一个13亿人口大国而言,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已经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推动低碳发展,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重要变化,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数据显示,201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02%。   &ldquo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掉以轻心。&rdquo 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说,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持续性雾霾天气,部分地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这表明我国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发达国家一二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并逐步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30年里集中显现,呈压缩型、复合型特点,增加了我国环境问题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能源消费总量还会相应增长。转变传统的高碳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解振华表示,我国人口规模庞大、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现有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是我国面临的唯一选择。   低碳撬动6万亿元市场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绿色低碳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世界各国已经把通过绿色低碳发展的途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共识,这也带动了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   &ldquo 十一五&rdquo 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并已初具规模。根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   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目前,中国正全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未来年均增长将在15%以上。到&ldquo 十二五&rdquo 末,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8万亿元,在整个节能减排领域的市场空间将达到6万亿元。   按照测算,&ldquo 十二五&rdquo 时期,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投入将达到2.3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吸纳就业人口3000多万人,年均增长15%以上。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要达到1.8万亿元。高效节能技术装备的市场占有率由5%提高到30%。   &ldquo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绿色低碳市场的发展将非常广阔,将为企业发展带来很大机遇。&rdquo 解振华表示。   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共赢   对于企业来说,实现低碳发展不仅是压力,更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上,远大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跃表示,企业不应该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视为&ldquo 赔本买卖&rdquo ,而要努力挖掘其中的商业机会,实现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认为,工业企业不仅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要主体,也承担着为节能减排提供产品、技术和装备的主要责任,其绿色、低碳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全社会低碳发展的进程。因此,工业企业应充分发挥新兴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ldquo 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企业应积极主动地研发低碳技术,生产低碳产品,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打下扎实基础。&rdquo 解振华说,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政府和企业都要在技术创新方面增加投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也应该共同研发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技术,解决好未来的技术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   解振华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财税、价格、投资、金融等经济政策,深化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加快资源环境税改革,着力发挥市场手段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水价、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建设,加快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标准,建立汽车、燃油经济型指标。   专家指出,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潜力还很大,必须全面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低碳意识、生态意识,营造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
  • “十二五”节能环保重点项目投入3.6万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2日在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重点项目的投入将达3.6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12日在电话中确认,这一数字高于《“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2万多亿元的投资规模,也高于“十二五”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2.3万多亿元的投资规模。   上个月发布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显示,初步测算,“十二五”时期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需投资约23660亿元。   另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 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 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 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 真实案例|船舶维修员分享使用FLIR C5,保障船上系统正常运行的那些事儿
    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问题变得严重了才发现,那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比如,船在行进的过程中,要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就要定期对船上系统检测,在问题发生前制止。今天,小菲就来分享船舶维修员使用FLIR C5口袋式红外热像仪“未雨绸缪”的那些事儿~选中FLIR C5的原因最近在对船上一个大型电池组的检测工作中,我观察了涉及的终端和卷曲的数量。我觉得这项工作需要一种方法来验证每个卷曲的质量和电池组的整体性能。我知道可以用非接触式红外高温计,它们工作得很好,但只能精确测量你指向的位置。因此,非接触且能大面积扫描的红外热像仪成为理想工具。咨询FLIR后,我选择了FLIR C5红外热像仪,这款机器目前售价6999元,在船舶工具中,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投资,但对于挽救的损失来说,这点投资不值一提。此外,我觉得红外热像仪可谓是许多船艇的廉价保险,因为它可以在问题变得严重之前发现问题,通常可以节省大量的维修费用。FLIR C5:机身小巧,功能强大The FLIR C5 对比 iPhone 11FLIR C5的大小和手机差不多,不过它比手机宽一点。热像仪的机身是橡胶的,整体感觉非常坚固。我很高兴看到USB-C充电、灵敏的触摸屏和WiFi连接等应用。这款热像仪配备了一个160x120(19,200像素)的热传感器和一个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传感器。热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我用C5拍摄的一张照片包括对最近完成的一些工作的快速调查。我给电池组上了很大的负荷,然后开始拍照。C5拍摄的热图像非常棒,它很快让我看到图像中出现的温度范围,并识别出任何热点。因为它的可见光相机像素是500万,所以可见光图像清晰度一般,我觉得它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手机摄像头。但是,它们完全足以定位你在热图像中看到的东西。MSX与纯热图对比默认情况下,FLIR C5会生成MSX(多光谱动态成像)图像,意味着FLIR将基础热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相结合,为生成的图像中提供更详细的细节和边缘定义。通过MSX提供的边缘定义,可以更容易地判断您看到问题点。MSX纯热图像画中画图像FLIR C5可以拍摄四种图像类型:MSX(我在前面讨论过)、纯热图像、可见光图像以及画中画图像(中间是热图像、周围是可见光的图像)。正如我稍后将要讨论的,除了可见光之外的所有图像类型都可以在以后重新处理为其他类型。 结合FLIR Ignite,可后期详细分析图片中FLIR标识的左边,我们可以看到电池电缆中有个异常热点。FLIR C5配有免费的1GB FLIR Ignite帐户,允许热像仪自动将拍摄的图像与FLIR云同步。每个图像只有大约150kb,所以这个免费帐户大约可以存储6000多个图像。FLIR Ignite云与热像仪同步图像图像同步到云端后,我下载了FLIR Studio,并使用Ignite sync工具将图像同步到我的电脑上。然后,在Studio中,我可以对热图像进行详细地后期处理。例如,默认情况下,热像仪在左上角的图例中显示信息,这包括图像中心的温度和图像中心周围小框内的低和高温度。FLIR Studio提供了电池组已加载的热图像,并进行了新的测量但是,在上面的示例图像中,我想知道图像左上角电池互连的温度。所以,我添加了一个点测量,用十字线表示,在软件画面右侧中可以看到图像中点的温度是74.0℉。由此可知,电缆的温度可能比其他区域稍高,但在74℉左右,所以不用担心。有了这些信息,我还可以看出,穿过图像底部的负极电缆不是很热。它的基本颜色与顶部的颜色相同,数据框告诉我图像上的高温度是74.2度。当热像仪拍摄图像时,它也会捕捉传感器的辐射(温度测量)数据。使用这些数据,可以在拍摄后编辑图像,以更改我已经使用FLIR C5一段时间了,还在继续为它寻找新的用途。今天我检查了电源线,虽然发现表面上有霉菌,但热像图证实连接处没有热量积聚,所以它是正常的。热图像证实猫咪的头部温度高
  •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的通知(第二轮)
    各有关单位和科技工作者:为促进颗粒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及助力人才成长,由中国颗粒学会主办,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海南大学承办,由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将于2022年8月19-2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大会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等展开交流,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行业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大会还将评选青年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欢迎投稿参会。中国颗粒大会是应我会发展需要、继承我会历届学术年会的全国性高层次的颗粒学领域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大会同期将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包括颗粒/粉体测试分析仪器、制备设备、产品及其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相关单位积极报名参展。一、学术委员会(1)学术委员会主席:李静海(2)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朱庆山 陈运法 林鴻明*(3)学术委员会顾问:李 灿 孙世刚 马光辉 陈建峰 陈晓东 郭 雷 何鸣元 胡 英 李洪钟 李永旺 刘中民 彭 峰 王静康 谢在库 徐春明 余艾冰 袁 权 张锁江(4)学术委员会委员(按音序排列,*为台湾代表)安希忠 蔡 挺 蔡小舒 曹达鹏 曹军骥 曹少文 曹学武 常 津 陈 诚 陈建峰 陈建新 陈 岚 陈 鹏 陈前进 陈巧艳 陈胜利 陈晓东 陈学元陈永奇 陈 煜 陈运法 程国安 楚锡华 邓德会 邓茂华* 冯 春 冯立纲 冯 胜 付信涛 付 艳 傅晓伟 傅彦培* 高思田 高 峡 高 原 葛广路 宫厚军 龚湘君 谷海峰 顾卫国 顾兆林 桂 南 郭 雷 郭庆杰 郭少军 韩永生 韩 召 郝红勋 郝新友 何鸣元 何 勤 何羽薇 何玉荣 侯曙光 胡富强 胡 钧 胡小烨 胡晓林 胡 英 胡宇光* 胡子平 黄 挺 黄肇瑞* 季顺迎 季松涛 贾春满 江燕斌 姜晓斌 金一政 库晓珂 李 春 李朝升 李春忠 李 泓 李江涛 李 力 李 攀 李 旗 李顺诚 李铁军 李 霞 李星国 李亚伟 李映伟 李永旺 李增和 李兆军 梁海伟 廖永红 林中魁* 刘宝丹 刘道银 刘福胜 刘俊杰 刘潜峰 刘如熹* 刘 伟 刘亚男 刘 宇 刘岳峰 刘兆清 刘中民 刘钟馨 刘忠文 陆 杰 陆 明 罗 坤 吕且妮 吕万良 吕友军 马建民 毛世瑞 梅其良 倪木一 牛风雷 潘良明 彭 峰 彭 威 秦和义 秦明礼 邱郁菁* 任 飞 邵刚勤 沈少华 沈义俊 宋锡滨 宋兴福 蘇程裕* 苏 敏 苏明旭 孙世刚 孙学军 孙中宁 谈玲华 谭援强 陶东平 陶绪堂 田庆国 佟立丽 王德忠 王等明 王海龙 王 昊 王 辉 王静康 王利民 王 亮 王 伟 王孝平 王辛龙 王新明 王学重 王彦飞 王玉金 王远航 王 勇 王兆霖 王震宇 韦文诚* 魏 飞 魏严淞 魏永杰 吴传斌 吴汉平 吴立敏 吴 伟 伍志鲲 席广成 夏宝玉 向中华 解荣军 谢在库 谢志鹏 徐春明 徐 林 徐 强 徐维林 徐文杰 徐锡金 徐喜庆 许传龙 许人良 许文祥 薛 琨 杨 柏 杨 超 杨 芳 杨 军 杨世亮 杨为佑 杨 文 杨艳辉 杨 毅 杨正红杨志义 杨治华 尹大川 尹秋响 尹诗斌 于明州 于溯源 于新民 余 方 余 皓 元一单 袁 权 袁友珠 臧双全 曾海波 曾宇平 张炳森 张春桃 张国诚 张国军 张 洁 张立娟 张 强 张仁健 张铁锐 张伟儒 张现仁 张幸红 张亚培 张振杰 赵吉东 赵晓宁 赵永志 郑耿锋 郑宪清* 周 强 周 涛 周文刚 周已欣 周长灵 周志伟 朱庆山 朱晓阳 朱子新 邹晓新二、组织委员会(1)组织委员会主席:朱庆山 彭 峰(2)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王体壮(3)组织委员会委员白红存 蔡 建 曹永海 陈常祝 陈 诚 陈 磊 陈鲁海 陈 琦 程新兵 褚良银 丁良鑫 邓培林 邓意达 杜 斌 冯广波 高 原 管小平 韩 召 洪长青 黄 玮 黄 欣 贾春满 康振烨 兰清泉 李 华 李嘉诚 李江涛 李 杰 李 静 李 攀 李晓明 李兆军 刘宝丹 刘丹彤 刘吉轩 刘俊杰 刘潜峰 刘瑞祥 刘晓雯 刘永卓 刘雨昊 刘兆清 刘钟馨 楼宏铭 卢思宇 罗俊明 吕页清 马晶晶 毛世瑞 穆华仑 聂保杰 欧阳婷 潘勤鹤 彭 峰 彭新文 朴洪宇 乔明曦 邵 奇 沈丹蕾 史晓磊 苏明旭 孙 臣 孙 婧 孙 伟 孙晓晖 唐 星 田红景 田庆国 田新龙 汪 伟 王 标 王春明 王东凯 王 辉 王利民 王林桂 王 娜 王 霆 王晓飞 王兴亚 魏严淞 武云飞 夏芸洁 夏志国 向茂乔 熊德华 徐 骥 徐锡金 许传龙 杨光星 杨 丽 杨 宁 杨增朝 叶 茂 尹俊连 余 皓 于明锐 于明州 喻 鹏 张 浩 张立娟 张 巧 张 宇 周 兰 周丽娜 周 玲 周素红 朱晓阳 三、学术分会场第1分会场:颗粒计算组织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分会主席:季顺迎、王利民、罗坤、安希忠、刘道银学术秘书:刘晓雯,华南理工大学,liuxw2021@scut.edu.cn会场简介:聚焦颗粒力学理论及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分会场为力学、化工、能源、冶金、海洋、岩土及土木工程等领域中从事颗粒计算方面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颗粒计算在基础理论、数值方法和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征文范围:(1)颗粒计算基本理论及数值方法;(2)颗粒计算软件开发及算例验证;(3)颗粒计算在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的应用。第2分会场:氢能与燃料电池组织单位:海南大学分会主席:孙世刚学术秘书:田新龙,海南大学,tianxl@hainanu.edu.cn,康振烨,海南大学,zkang@hainanu.edu.cn会场简介:氢能和燃料电池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和研究的重要方向,实现我国“碳减排”和“碳中和”的宏大目标,氢能和燃料电池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初,我国又把氢能技术列为国家未来六大产业之一,氢能和燃料电池都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本次会议将邀请协会(学会)领导、院士、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发展、行业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总结国内外近期开发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先进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指导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升级,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期待专家老师和技术人员踊跃参加。征文范围:电催化、电解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能制备及产业化装置等关键科学与技术。第3分会场:工业结晶与粒子过程组织单位: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分会主席:郝红勋学术秘书:黄欣,天津大学,022-27403200,x_huang@tju.edu.cn会场简介:分会场聚焦医药、食品、精细化工品、新材料等领域的工业结晶基础理论、结晶过程模型与模拟、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工业结晶过程强化与连续化等方向最新研究进展,旨在完善我国工业结晶领域整体理论基础,提升相关方向原始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创新,加速相关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分论坛拟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等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征文范围:(1)工业结晶基础理论;(2)晶体产品形态调控、多晶型预测、筛选与精准制备;(3)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4)工业结晶过程强化及连续化;(5)结晶过程计算流体力学及多相混合过程研究等。第4分会场: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科学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分会主席:杨宁、叶茂、褚良银学术秘书:管小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xpguan@ipe.ac.cn会场简介:介尺度行为是由大量单元组成的系统在全局与个体之间的尺度上形成的复杂时空结构。介科学是研究介于时空“微尺度”和“宏尺度”之间的介尺度非均匀结构演化规律的科学,在自然、工程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开辟新的科学研究范式,探索认识传统学科的共性规律,孕育新的科学前沿;有助于综合整体论和还原论,探索不同知识体系中的共性原理,变革科研范式,揭示科学问题复杂性的根源,解决一系列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国际期刊《科学》指出,介科学是科学上的无人区,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多相反应过程的介尺度主要表现在分子到颗粒(包括气泡、液滴等)间的材料表界面时空尺度、以及颗粒到反应器整体间的颗粒聚团时空尺度。征文范围:能源、材料、化工、生物等涉及多相反应过程中材料表界面和反应器/设备等不同层次上的介尺度问题。会议专刊:化工学报,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Current Opin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第5分会场:双碳背景下的流态化技术及应用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葛蔚、王勤辉学术秘书:王军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jwwang@ipe.ac.cn;熊勤刚,华南理工大学,qingangxiong@scut.edu.cn会场简介:流态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循环流化床锅炉、煤化工、矿物加工等工业过程,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双碳”重大战略不但要求我国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而且要求实现产业结构和工业过程的转型升级,这为流态化技术提供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重大挑战。本分会场将探讨“双碳”背景下流态化技术的新发展、新应用,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同行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流态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征文范围:(1)流化床中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2)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放大;(3)流化床过程强化技术;(4)流态化及相关技术的工业应用。第6分会场:颗粒助力“双碳”:CO2捕集与催化转化新途径组织单位:宁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分会主席:郭庆杰学术秘书:刘永卓,青岛科技大学,0532-84022506,yzliu@qust.edu.cn;马晶晶,宁夏大学,mjj_1022@163.com会场简介:“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而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直接方式。作为二氧化碳最大排放源,煤炭等化石能源燃烧CO2捕集技术有燃烧前捕集、燃烧中捕集和燃烧后捕集,它们的应用前景主要受制于其捕集成本,化学链、CO2吸附、膜分离等技术具有潜在优势。捕集的二氧化碳主要有封存和利用两种形式,而催化转化制备大宗化学品更具有应用前景。本分会场聚焦面向烟气源、工业源、空气源等不同来源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催化转化技术,追踪CO2吸附颗粒、催化颗粒、载体颗粒等捕集和转化颗粒最新进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模式。征文范围:(1)CO2吸附材料;(2)化学链技术;(3)CO2其他分离方法;(4)CO2活化技术;(5)CO2-FT合成;(6)CO2捕集-转化耦合技术;(7)多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第7分会场:微纳气泡特性及其应用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南大学分会主席:胡钧、李兆军、李攀、张立娟学术秘书:张立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zhanglijuan@sari.ac.cn会议秘书:王兴亚,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wangxingya@zjlab.org.cn;周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01062521688,lzhou19@ipe.ac.cn会场简介:专委会于2018年10月18日在苏州成立,目前会员已经近300人。微纳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在近二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一新兴领域。在我国微纳米气泡技术已经在环境治理、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工业清洗、消毒杀菌、医学成像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独树一帜、效果出色。专委会的成立旨在加强微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高效研发和推广。目前专委会已批准成立7个示范性基地,在国内汇集了一批兴趣浓厚、勇于钻研、乐于分享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微纳米气泡事业更好的造福人类不懈奋斗!本次分会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界代表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成功经验。征文范围:(1)微纳气泡基本性质;(2)微纳米气泡产生技术;(3)微纳气泡检测技术;(4)微纳气泡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应用;(5)企业家论坛。第8分会场:生物气溶胶组织单位:北京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分会主席:要茂盛、安太成学术秘书:申芳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fxshen@buaa.edu.cn会场简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经气溶胶传播的作用在国内外已形成共识,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快速监测和控制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空气中除了可能有新冠病毒,还悬浮着大量的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和生物来源的物质,统称为生物气溶胶,在室外和室内环境空气中无处不在,对人体和环境健康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关注。对生物气溶胶开展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改善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征文范围:生物气溶胶(包括新冠病毒)采集、检测、灭活、分析及其在大气科学、室内环境和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第9分会场:绿色低碳过程中的气液固多相流科学及应用组织单位: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宁波诺丁汉大学、清华大学分会主席:刘明言、杨宁、杨晓钢、王铁峰学术秘书:马永丽,天津大学,022-27404614,mayl@tju.edu.cn会场简介:气-液、液-固和气-液-固流动系统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例如,气-液鼓泡塔、气-液(固)浆态床、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反应装置系统等,可用作多相反应器;汽-液沸腾、汽-液冷凝、泥状颗粒污垢沉积和微纳材料功能表面等涉及到化工等过程工业;对于软物质颗粒,例如: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涉及食品、生物和医药等行业领域等。这些多相流的共同特征之一是都存在连续或离散的液相以及真实的相界面,从而形成了易变形、易聚并和易破碎的真实气泡和液滴等软物质颗粒流,使其在流动、混合、传递以及反应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涉及的科学及应用问题可加以详细探讨。征文范围:包括以绿色低碳过程工业为目标的气液固多相流基础及应用内容。具体涉及:(1)气液鼓泡流及浆态床;(2)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3)池沸腾和流动沸腾;(4)蒸汽冷凝;(5)泥状颗粒污垢表面上的沉积及微纳功能表面抑制;(6)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软物质颗粒流;(7)其他含液多相颗粒流。第10分会场: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崔福德学术秘书:石凯,南开大学,pharmparticle@126.com会场简介:本会场交流主题以工业药剂学及高端制剂的研究为中心,广泛征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技术工作者以及在校学生的学术论文,展示其研究成果及新进展、新动态和新成果等。非常欢迎粉体加工技术及设备、药用辅料、以及粉体表征仪器(晶形、粒子形状大小、流动性、压缩成形性等)方面的专家们及企业针对粉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行广泛交流,以期提高药物制剂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生产性。本次分会将是药物制剂领域与粉体技术沟通的盛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交流的盛会,理论联系实际的盛会,中国工业药剂学产业化交流的盛会。征文范围:(1)粉体技术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应用;(2)粉体性质的测试技术与研究进展;(3)药用辅料的粉体性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4)新型制剂设备的应用与研究进展;(5)制剂颗粒质量表征与控制;(6)在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粉体性质的在线测定与控制策略;(7)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过渡的难点与关键问题;(8)药物制剂的新剂型与新技术的产业化前景与难点;(9)基于功能性粒子设计的高端制剂。第11分会场:能源存储颗粒创造美好未来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魏飞、张强学术秘书:程新兵,东南大学,chengxb@seu.edu.cn会场简介:能源存储颗粒分会场结合颗粒与能源存储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点技术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颗粒与能源存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交流,凝练颗粒与能源存储的前沿研究方向,确定相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颗粒与能源存储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中的发展。征文范围:(1)能源材料(如锂离子电池、电容器、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相关材料);(2)能源颗粒的表征技术;(3)能源颗粒的应用及产业化。第12分会场: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彭峰、余皓、刘兆清学术秘书:王浩帆,华南理工大学,whf@scut.edu.cn;杜磊,广州大学,lei.du@gzhu.edu.cn会场简介: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分会场聚焦双碳目标下的催化关键科学问题,围绕光、电、热催化的前沿理念和创新技术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凝练能源催化的前沿研究方向,推动基于颗粒材料的能源催化技术在能源高效利用、CO2催化转化、电化学合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通过学术思想的碰撞催生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新理念与新技术。征文范围:与能源转化、利用相关的:(1)光催化;(2)电催化;(3)热催化;(4)光电催化。第13分会场:发光颗粒照亮未来组织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海南大学分会主席:曾海波学术秘书:李晓明,南京理工大学,lixiaoming@njust.edu.cn会场简介:发光材料的应用在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从照明显示到医疗诊断再到防伪探测等等,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上,新型发光颗粒的开发与完善依然是国际研究领域及应用行业的前沿热点,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以钙钛矿量子点、碳纳米颗粒和荧光金属团簇为代表的纳米发光颗粒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稀土荧光粉在材料体系、波长范围、发光特性等的发展也有目共睹,此外,有机发光颗粒和无机金属卤化物及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也获得了较大的关注。经过两年的发展,相关领域更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本分会场将为这些领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促进交叉合作,为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征文范围:(1)半导体发光颗粒(镉基、铟基、钙钛矿等量子点,及其他微纳米发光材料);(2)稀土发光颗粒(照明、显示用稀土发光颗粒、长余辉发光颗粒、特种功能发光颗粒等);(3)碳及有机发光材料(碳荧光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有机发光材料等);(4)团簇发光颗粒;(5)发光光谱、发光器件、发光应用及产业化。第14分会场:超微颗粒材料及应用(能源、环保、生物医学等)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费广涛、林鸿明(台湾)、艾德生学术秘书:刘潜峰,清华大学,liuqianfeng@tsinghua.edu.cn;徐锡金,济南大学,sps_xuxj@ujn.edu.cn会场简介:(2)氮化物陶瓷的制备、应用与评价;(3)氮化物涂层和薄膜的制备、应用与评价;(4)氮化物领域的其他研究和应用。第16分会场:核电厂气溶胶行为研究组织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分会主席:于溯源、周涛、牛风雷、魏严淞、王辉学术秘书:孙婧,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010-88022429,sunjing@cnpe.cc会场简介:在“碳中和”和“碳达峰”背景下,核电作为一种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的基础性现代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一般工业设施相比,核电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放射性。在核电厂事故期间,放射性物质以气体、蒸汽、气溶胶的形式释放,其中气溶胶是放射性物质的主要载体。为实现核电“安全与高效”发展,需要对核电厂事故状态下的气溶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核电厂气溶胶行为研究”分会场邀请相关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及监管审评部门的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就核电厂的气溶胶行为进行研讨交流,推动核安全研究,促进核电厂持续发展。征文范围:(1)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内气溶胶的生成、生长及输运的实验与理论研究;(2)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内气溶胶的再悬浮和再汽化的实验与理论研究;(3)安全壳内气溶胶生长、输运及沉积的实验与理论研究;(4)放射性气溶胶去除措施研究;(5)气溶胶与安全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6)核电厂气溶胶行为计算分析程序开发与验证;(7)核电厂气溶胶行为先进数值算法研究。
  • 天津大学“十二五”末科研总经费将超20亿
    1月17日,天津大学历时两个月的科技工作大会闭幕。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在“十一五”收官之年,天津大学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方针,科技总经费突破1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近200%。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产学研合作不断推向深入,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力明显增强。天津大学还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坚持抓质量、上水平,2015年末科技总经费要超过20亿元,在国家发展战略性领域和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取得若干重大突破性成果,大幅提升对国家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水平。   科技经费快速增长助力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2010年底,天津大学科技总经费达到12.07亿元,相比2005年底的4.06亿元实现快速增长近200%。其中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内燃机研究所、化工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四个单位科技经费超过亿元,建筑工程学院等11个单位科技经费超过1000万元。“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等一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国家高新技术项目(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重大专项获批,有力地提升了学校基础科研、高新技术、应用科研实力。   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助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   2010年,天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项目“柴油机混合率与化学反应率协同控制技术及应用”和“复杂配电系统综合技术评价方法研究、系统开发及工程应用”分获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的“美洛西林钠及其复方制剂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天津大学有3项成果分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1等奖和2等奖 15项成果分获天津市科学技术1、2、3等奖。天津大学与企业合作研发的内燃机在山东维柴、广西玉柴、安徽江淮、天津雷沃等企业得到成功应用,民族汽车产业有了“中国芯”。   科技服务全面拓展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010年,天津大学先后与中国工程机械总公司、新奥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天津机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发起成立“节能环保内燃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参与“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等产学研合作组织 组织成立“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河南宝硕化工煤化工联合研究中心”和“天津大学-中航工业凯天化纤传感联合研究中心” 正式签约“天津大学-温州技术推广中心”和“天津大学长沙技术转移中心” 与乌海市、淄博市、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政府,天津河东区、津南区和南开区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天津大学科技影响力不断提升。   科研基地申报建设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   2010年,天津大学“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揭牌 “绿色精制过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监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轻型动力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 “滨海土木工程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 “天津市集成电路与计算系统技术工程中心”获批筹建 “土木工程结构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评估成绩优异,并获国家发改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申报资格。   科技工作高瞻远瞩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天津大学在科技工作中着眼质量和水平,明确目标和任务。到“十二五”末,天津大学科技经费要超过20亿元,在国家重大、重要基础研究项目上突破100项,在千万元级大项目上要做到在研20余项、争取20余项、培育20余项,在亿元级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上取得突破。被SCI、EI、ISTP检索的论文数分别达到2000篇、3000篇、1000篇,力争在《Science》(《科学》)、《Nature》(《自然》)和《Cell》(《细胞》)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若干篇高水平论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奖励的数量达到20项,在国家一等奖成果上取得突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