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氟比洛芬钠

仪器信息网氟比洛芬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氟比洛芬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氟比洛芬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氟比洛芬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氟比洛芬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氟比洛芬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氟比洛芬钠相关的解决方案。

氟比洛芬钠相关的资讯

  • 【瑞士步琦】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裸 siRNA 干粉吸入剂
    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裸 siRNA 干粉吸入剂自从 RNA 干扰(RNAi)在 20 多年前被发现以来,利用这种基因沉默机制来治疗疾病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小干扰 RNA(siRNA) 是一类双链 RNA 分子,长度为 20-25 个碱基对,类似于 miRNA,并且在 RNAi 途径内操作。它干扰了表达与互补的核苷酸序列的特定基因的转录后降解的 mRNA,从而防止翻译。因此它们可以被设计成沉默任何特定蛋白质的表达,通过 RNA 干扰沉默基因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这已在动物和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siRNA 是一种亲水性、带负电荷的大分子,不能穿透生物膜,需要一个递送载体来促进细胞摄取,以便 siRNA 在细胞中发挥其基因沉默作用。在许多体内研究中,siRNA 与递送载体结合,并通过静脉给药,递送载体可保护 siRNA 免受核酸酶降解和血清蛋白结合。对于呼吸系统的局部效应,吸入是一种有利的给药途径。在酶活性最低的作用位点可以实现高药物浓度,其非侵入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并降低了总治疗成本。肺部给药带来的另一个吸引点是,可能不需要专门的给药载体,而且裸 siRNA 可获得令人满意的基因沉默效果,这一点已在一些研究中得到证实。但关于 siRNA 的研究中,使用液体气溶胶的研究相对较多,干粉可吸入制剂研究较为有限,本篇文献中科学家重点研究了将裸 siRNA 以及和不同分散载体如甘露醇和L-亮氨酸通过喷雾干燥进行制剂来考察 siRNA 制备干粉可吸入制剂的可能性。 1实验材料和方法表1 显示采用超纯水溶解制备甘露醇、L-亮氨酸、 HSDNA 和 siRNA 水溶液,所有溶液的总溶质浓度均为 1.5% w/v。仪器参数:BUCHI Mini Spray Dryer B-290 & B-296 形成闭环模式加热温度80℃,吸气率为90%(干燥气流约35m3/h),进料速率 1.4ml/min,雾化气体流量 742L/h。双流体喷嘴,喷冒孔径 1.5mm。料液进行雾化干燥,得到的干燥粉末通过旋风分离器收集到玻璃小瓶中,粉末样品收集后室温下保存在带硅胶的干燥器中。将各粉体通过凝胶阻滞试验、粒度检测、SEM、XPS、PXRD 和 HPLC 等方式进行物理化学表征。▲ BUCHI 喷雾干燥仪 B-290 & 296 2结果表2 通过激光衍射测量粉末的粒度,2% siRNA 的体积直径较大,范围为 2.6-8.0um,可见随着配方中 L-亮氨酸含量的增加,粉末的粒径减小。▲ BUCHI Mini Spray Dry B-290 & 296图1 采用凝胶阻滞试验检测喷雾干燥后 siRNA 的结构完整性。所有三种粉体中的 siRNA 均保持完整,喷雾干燥后未观察到降解。图2 采用 HPLC 色谱检测结果与凝胶阻滞测定结果一致,从喷雾干燥后造粒粉体中获得的 siRNA 光谱和喷雾干燥前的相应料液中获得的光谱几乎相同(峰重叠)。图3 通过 SEM 观察粉体形态,无亮氨酸粉末显示相对光滑的表面球形,随着亮氨酸的增加,颗粒表面变粗糙,球形变差。当含有甘露醇和L-亮氨酸等质量制剂时,颗粒坍缩,失去球形。 3结论在这项研究中,香港大学和悉尼大学的科学家首次使用喷雾干燥技术将 siRNA 的裸形式配制成可吸入的干粉。研究了 siRNA 与甘露醇和 L-亮氨酸共混合后进行喷雾干燥造粒,过去没有 siRNA 载量 >2% w/w 的吸入型 siRNA 粉剂(含递送载体)的报道。同时 siRNA 经喷雾干燥后,即使没有通常用于络合或封装保护的 siRNA 的递送载体,也能成功保持其完整性;siRNA 粉末呈结晶状,残余水分低,这是稳定配方的关键特征,但含水量都在 5%以下,说明喷雾干燥具有良好的工艺可行性。最后掺入 L-亮氨酸富集在颗粒表面,显著促进了粉末的分散性,改善了 siRNA 粉末的雾化效果。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结果表明,L-亮氨酸在颗粒表面富集,作为分散增强剂,能够有效促进粉末的分散。再检测的不同 siRNA 配方中,含 50% w/w L-亮氨酸的 siRNA 表现出最佳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其高发射分数(EF)约为 80%,适度的细颗粒分数(FPF)约为 45%,对于干粉吸入剂具有很好实际参考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凝胶阻滞试验和 HPLC 评估,成功地保留了 siRNA 的完整性,确保了药物的活性!使用瑞士步琦喷雾干燥技术,可以轻松获得 1-5um 粒径的粉末颗粒,同时瑞士步琦提供低温条件下温和干燥生物制剂样品的多种解决方案,全新喷雾干燥仪 S-300 具有样品温度多重监控和保护工艺设计,保护您的珍贵样品,如需咨询相关内容更多干燥产品信息,请联系我们! 4文献来源Inhaled powder formulation of naked siRNA using spray drying technology with L-leucine as dispersion enhancer
  • 显微成像赋能生物制药系列网络研讨会:纳米药物专题
    蓝宝石盘上生长的腺癌细胞,可观察单细胞内纳米药物的三维空间分布,图片由蔡司冷冻光电关联解决方案拍摄 纳米药物作为一个新兴的药物领域,有别于传统药物,在延长药物半衰期、药物靶向、提高药物稳定性和作用效率等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为药物研究提供了全新的领域。 纳米创新药物的研发过程离不开显微成像技术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多重应用,其中重要的纳米颗粒的形貌与结构表征和药物的功能性评价上,都需要显微镜将其可视化,助力以攻克相关研发难题,加速产业化进程。 负载金颗粒的 SiO2 球,图片由蔡司场发射扫描电镜GeminiSEM拍摄 从实验室到临床,纳米药物创造“看不见”的微观奇迹,蔡司显微成像提供多模态跨尺度的完整成像解决方案,见证每个微观瞬间,助力纳米药物研发的方方面面: l 药物颗粒表面形貌,内部结构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分布情况分析l 纳米药物在亚细胞水平,3D 细胞团,类器官模型中的高分辨率观察l 作用机制研究及靶标生理功能的表现l 药物对细胞活性及毒性,健康活力的影响l 药物生产管理的可追溯工作流程 干粉吸入剂颗粒,图片由蔡司高分辨3D X射线显微镜拍摄 会议信息 显微成像赋能生物制药系列网络研讨会:纳米药物专题时间:7月26日 星期二 14:00-15:00 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会 显微成像赋能生物制药系列网络研讨会:7月 纳米药物专题8月 肿瘤免疫专题9月 制剂工艺专题10月 细胞治疗专题 本系列网络研讨会由蔡司显微镜与广州千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举办
  • 预包装螺蛳粉密封性测试仪首选真空负压气泡法原理介绍
    在食品包装领域,预包装螺蛳粉作为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方便食品,其密封性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保质期和食品安全。真空负压气泡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密封性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检测预包装产品的密封完整性。以下是关于真空负压气泡法原理及其在预包装螺蛳粉密封性测试中的应用介绍。真空负压气泡法原理真空负压气泡法是一种通过在包装内部形成负压环境来检测密封性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负压形成:将预包装螺蛳粉的包装袋放入一个密封的测试腔体内,然后通过抽真空的方式使腔内形成负压。观察气泡:随着腔内负压的增加,如果包装袋存在微小的泄漏点,空气会通过泄漏点进入包装内部,形成可见的气泡。泄漏点定位: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和位置,可以准确地找到包装袋的泄漏点。压力控制:测试过程中,负压的压力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和密封要求。真空负压气泡法的优势直观性:通过直接观察气泡的产生,可以直观地判断包装的密封性。高灵敏度:该方法能够检测到微小的泄漏点,确保包装的密封质量。操作简便:设备操作简单,易于学习和使用。适用性广:适用于各种材质和形状的包装袋,包括塑料、铝箔、纸塑复合等材料。在预包装螺蛳粉密封性测试中的应用质量控制:真空负压气泡法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包装的密封问题,提高产品质量。产品检验:在出厂前对预包装螺蛳粉进行密封性测试,确保消费者获得的产品质量可靠。研究与开发: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利用该方法可以评估不同包装材料和设计对密封性的影响。结论真空负压气泡法作为一种高效、直观的密封性测试方法,非常适合用于预包装螺蛳粉等食品的密封性检测。它能够帮助生产企业确保产品的密封质量,延长保质期,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真空负压气泡法及其相关设备将继续在食品包装质量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强生召回婴幼儿布洛芬 总局:国内未售
    强生召回20万瓶婴幼儿布洛芬 食药总局:召回产品未在我国销售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官网日前公告称,因生产时鉴别有误,强生公司已在美国开始召回20万瓶可能含有微小塑料颗粒的婴幼儿布洛芬药物,该颗粒物被指易引发潜在危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9月12日通报了强生公司在美国召回布洛芬产品有关情况,确认此次召回的产品未在我国销售。   产品存在潜在风险   据了解,本次召回涉及布洛芬原始浆果风味悬滴剂(Motrin Infants' Drops Original Berry Flavor)的三批产品,该产品主要用于2岁或2岁以下婴幼儿的退烧及镇痛。该药品的制造商——强生在美国的一家子公司麦克尼尔(McNeil)表示,公司从正在生产的一个批次产品中发现有微小的塑料颗粒,这种颗粒来自于第三方布洛芬原料供应商。由于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公司现已启动主动召回程序。   被确认召回的产品可通过批号鉴别,分别为:DCB3T01、DDB4R01及DDB4S01。麦克尼尔告诫消费者,药品中可能含有一定的聚四氟乙烯(PTFE),常用于特氟隆涂料中,建议尽快停用该产品。截止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伤痛病例。   据记者了解,强生旗下的布洛芬药物在中国也有销售。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主治6-36个月的婴幼儿发热及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痛等症。对此,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表示,强生制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非处方药均在中国大陆生产,且生产工厂已通过新版GMP认证。问题产品并未销往中国大陆和香港,消费者可放心服用。   9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针对此事公告称,近日,强生公司向监管部门报告,强生在美国主动召回特定批次的布洛芬产品,召回的原因是国外供应商提供的布洛芬原料存在质量问题。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经核实确认,未批准强生公司进口布洛芬产品。强生公司在中国注册的布洛芬产品产地为中国上海市,原料供应商为中国本地公司,此次召回的产品在中国市场没有销售。   强生陷入召回怪圈   这并非布洛芬第一次“出事”。此前的一起美国官司,让经典解热镇痛药布洛芬陷入质疑漩涡。美国一女童在服用强生美林布洛芬后双目失明,强生公司为此被判赔偿6300万美元。   而对于强生而言,“召回”似乎成了其近年来的代名词。自2009年以来,强生因生产质量问题屡次宣布召回,而2010年更被外界戏称为强生“召回年”。在2010年,强生大大小小有15次召回,产品包括感冒药、止疼片、抗过敏药以及隐形眼镜等,公司损失金额高达数亿美元。   有媒体统计发现,作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强生,近些年其产品频频遭遇“质量门”,短短7年时间,强生产品召回就高达51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51次的召回中,48次的召回跟中国无缘,一度引发业内质疑。今年6月份,强生也因此成为因质量召回被国家药监局首家约谈的外企。   对于强生屡次陷入“召回门”的原因,有观点认为,这属于罕见的系统性问题,原因可能在于强生错误地将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监管分散化。也有观点认为,强生的问题在于过分追求降低成本。据外媒报道,强生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没有重视麦克尼尔工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强生最近几年在投资新设备方面总是犹豫不决,因为投资新设备和确保生产质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专家指出,召回事件频发,对强生的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不过,召回是一种正常现象,要肯定召回制度建立的正面作用,这是一个公司敢于负责的行为,也有利益公司的风险控制。同时,强生的召回事件也给国内的药品生产企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应加快健全商品的召回制度,并完善召回后续赔偿等配套措施。
  • 台湾洛科仪器Analytica China2016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回顾
    台湾洛科仪器北京办事处-北京卓信宏业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於日前落幕的 analytica china2016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中,洛科儀器以臺灣展團一員精彩亮相,展出 2016 獨創新品及各式洛科 rocker 品牌產品。除了剛獲得美國發明專利的mf系列磁式過濾漏斗,2016年上市的 new rocker 300 實驗室無油真空幫浦也是洛科在此次展會中的強力主打新品。    洛科儀器洪國展經理向諮詢者介紹 rocker產品    rocker 產品一覽    榮獲美國發明專利的 mf 系列磁式過濾漏斗主要利用磁性相吸原理,將過濾膜穩固且快速夾在過濾漏斗之間,針對各項使用者需求開發長版及短版(下圖) 兩種不同款式,獨特側邊接頭可變化銜接各式真空瓶、過濾瓶或血清瓶等,讓使用者快速又簡單地就能達到過濾目的。    mf3/mf5, 300ml及500ml 兩種尺寸磁式過濾漏斗含蓋子–適用矽膠塞式過濾方式    mf3a/mf5a ,300ml及500ml 短版磁式過濾漏斗含蓋子–適用各式過濾瓶     根據洪經理介紹,這款 mf 系列磁式過濾漏斗在今年剛獲得美國發明專利,該產品主要有兩處創新,其一是獨特磁力設計,利用磁性相吸原理做過濾;其二是獨創外接軟管接頭設計,讓過濾漏斗可以直接透過真空軟管銜接真空幫浦,不會受限於真空瓶的搭配,亦可利用瓶蓋搭配連續真空過濾操作。此外,mf系列過濾漏斗採用聚醚碸(pes)材料製作,其堅固耐用、能高溫蒸氣滅菌,並可耐多種有機溶劑。     mf 磁式過濾漏斗搭配 watervac100 抽水幫浦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mf系列過濾漏斗,搭配 rocker 抽水幫浦,小巧便攜,而且可以外接充電寶,按下開機鍵,即可開始過濾,方便用戶帶到野外做水質分析。    new rocker300 實驗室無油真空抽濾幫浦    rocker實驗室無油真空幫浦,是洛科儀器的主力產品,newrocker系列實驗室無油真空幫浦為今年全新的改款,不僅在外觀上作了全新的突破,結構上達到ip30防護等級,亦獲得 rohs國際認證。設計輕巧方便,質保兩年。在創新性上,可以做ptfe 塗層,具備防微腐蝕性功能。    洛科儀器的系列產品主要面向使用者多數為實驗室分析操作人員。洛科儀器針對使用者便利性將產品設計的十分輕巧,目的為讓實驗室操作人員使操作更為得心應手。    洪經理表示,此次推出產品也獲得使用者廣大迴響,我們在創新、獨創產品設計及各項服務上未曾停下腳步,洛科儀器的研發團隊和售後服務團隊一直以來以“一直被模仿,永遠超不過”的核心競爭力穩定向前,也將持續拓展洛科產品在全球國際市場上穩定成長。
  • 【网络研讨会】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
    Webinar仪器信息网网络研讨会分子互作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光学等手段检测分子之间的动力学、亲和力以及热稳定性等人们肉眼无法捕捉的参数,帮助科研工作者对分子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在生命科学、药物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近年来,伴随生物医药行业高速发展,分子互作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应用范畴快速扩大,尤其是在生物医药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2月9日举办“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网络研讨会,马尔文帕纳科命科学业务发展经理、微量热技术和分子互作技术产品经理韩佩韦博士将在线介绍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平台——经典热力学ITC与创新动力学GCI的组合。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生命过程中无处不在的重要环节。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理解分子相互作用、阐述分子互作的性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揭示生命过程的全貌。通过动力学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分子互作的实时过程和稳定性;通过热力学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分子互作的特异性和构象变化。现网络研讨会现已开放报名通道,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会议日期:2023年2月9日(周四)■ 报告时间:9:30-16:00 ■ 活动类型:网络会议直播,需提前注册点击按钮在线报名免费会议 网络研讨会日程安排 2月9日 上半场:生物医学9:30-10:00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癌症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陈红霞 上海大学 教授 10:00-10:30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平台-经典热力学ITC与创新动力学GCI的再次组合韩佩韦 马尔文帕纳科生命科学业务发展经理/微量热技术和分子互作技术产品经理10:30-11:00核酸适配体自动化筛选及性能表征罗昭锋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研究员11:00-11:30下一代NanoSPR生物传感器芯片技术与应用刘钢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2月9日 下半场:药物研发13:30-14:00SPR技术在基于靶点药物筛选领域中的应用山广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14:00-14:30分子相互作用前沿技术及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王静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技师/副高14:30-15:00生物膜干涉技术介绍及其在分子互作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吴萌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高级工程师15:00-15:30分子互作技术与新发突发传染病抗体药物及疫苗开发史瑞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博士后马尔文帕纳科报告主题及嘉宾介绍 马尔文帕纳科主题报告: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平台-经典热力学ITC与创新动力学GCI的再次组合主讲人:韩佩韦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物理学博士,马尔文帕纳科生命科学业务发展经理、微量热技术和分子互作技术产品经理。长期负责蛋白质稳定性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技术如DSC,ITC,SPR等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在2014年加入马尔文帕纳科之前,多年任职于通用电气(中国)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现Cytiva),曾任技术经理、Biacore & MicroCal产品经理和Label-Free技术资深应用科学家等职位。韩佩韦博士长期活跃于生命科学领域和生物制药行业,组织和举办过相关的几百场技术交流会和培训班,并在多个大型会议上做分会技术报告,在分子相互作用领域和微量热应用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Info关于马尔文帕纳科马尔文帕纳科的使命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化学、物理和结构分析,打造出客户导向型创新解决方案和服务,从而提高效率和产生切实的经济影响。通过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和预测分析在内的最近技术发展,我们能够逐步实现这一目标。这将让各个行业和组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可解决一系列难题,如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率、开发更高质量的产品及帮助产品更快速地上市。联系我们:马尔文帕纳科销售热线: +86 400 630 6902售后热线: +86 400 820 6902联系邮箱:info@malvern.com.cn官方网址:www.malvernpanalytical.com.cn
  • SHMFF装置助力科研团队首次人工实现纳米螺旋-解旋-再螺旋
    近期,南京大学陆轻铱教授&高峰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中国科大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发现一种晶体结构中微妙的竞争和协作关系,在螺旋和解旋产物晶体结构之间建立了微妙的能量平衡,首次实现了纳米线与纳米螺旋之间的多重可逆变化(图1)。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纳米螺旋的可逆变化是自然界、生命过程中最精致和最重要的现象之一。然而,纳米材料扭转形成螺旋晶体通常比较困难。目前已报道的纳米螺旋生成的驱动力通常是不可逆的,其反向过程(解旋)难以实现,纳米螺旋经解旋后再重新螺旋则更加困难。因此,化学反应的两个稳定晶态产物之间的多重可逆扭转变化是超低概率事件,需要在它们之间建立非常微妙的能量平衡。长期以来,这种纳米螺旋的可逆变化一直被认为难以获得。本项研究中,电子顺磁共振(ESR,包括高场ESR)(图2)证明纳米螺旋中Co(II)配位环境的变化以及对称性的降低。固体核磁共振谱和太赫兹谱表明π-π相互作用是螺旋生长中的关键作用力。研究人员结合理论计算和各种验证实验,推测出螺旋机制来源于缩合反应和π-π堆积过程之间的竞争作用(图3),这种独特的竞争生长机制以及生长方式的微观可调性,是构建细致可调的能量平衡体系、实现螺旋可逆变化的关键。针对性地设计改变分子间作用力,精细调控不同方向生长速度,使整体结构保持不变,能量平衡方向定向改变,成功实现了纳米结构的螺旋、解旋和再螺旋。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晶体可逆变化设计的新概念,这种基于调控分子间相互作用促成晶体多重可逆转化的精细调变技术,为晶体学带来一个全新视角,丰富了晶体学理论,使多重复杂可逆过程的实现成为可能。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杜薇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学陆轻铱教授和高峰教授、中国科学院强磁场中心陆轻铀研究员和王俊峰研究员、中国科大江俊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经费资助。
  • 欧盟拟放宽山葵中布洛芬残留限量
    今年8月7日,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欧洲食品安全局就放宽山葵和欧芹根中布洛芬(Trifloxystrobin)的最大残留限量发表了意见。   据了解,依据欧盟委员会(EC)No.396/2005法规第六章的规定,比利时收到一家公司要求放宽山葵和欧芹根中布洛芬最大残留限量的申请。为协调布洛芬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比利时建议对其残留限量进行修订。   依据欧盟委员会(EC)No.396/2005法规第八章的规定,比利时起草了一份评估报告,并提交至欧委会,之后转至欧洲食品安全局。欧洲食品安全局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后,作出决定:山葵中布洛芬的最大残留限量由现行的0.02mg/kg放宽至0.08mg/kg,欧芹根中布洛芬的最大残留限量由现行的0.04mg/kg放宽至0.08mg/kg。
  • 罗氏制药公司宣布退出RNA干涉研究领域
    罗氏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公司之一。据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11月下旬,罗氏宣布退出RNA干涉(RNAi)研究领域,这一决定是该公司计划裁减6%的人力即4800人的计划的一部分。   RNA干涉是一种分子生物学上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特定基因的翻译或转录以抑制基因表达,阻断导致疾病的蛋白合成,因此,这种现象也被称为RNA干涉。由于在基因沉默方面具有高效性和简单性,RNA干涉有潜力应用于疾病的基因治疗,2006年的一项诺贝尔奖便授予了小RNA分子关闭特定基因的研究。   2007年7月,罗氏宣布与美国一家生物制药公司Alnyam签订总值为1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联合开发以RNA干涉技术为基础的新药,同时,罗氏收购了Alnyam在德国的研究基地,即罗氏RNA干涉技术开发中心,获得Alnyam公司的RNA干涉技术平台的独家使用权,在4个领域开发新药,分别为肿瘤、呼吸道疾病、代谢疾病和肝脏疾病。过去3年中,罗氏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投资超过了4亿美元。   《科学》的文章指出,尽管大型制药公司紧缩财政的现状并不少见,但罗氏退出RNA干涉研究的决定仍然令人震惊,因为这一领域正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虽然RNA干涉能关闭特定基因,科学家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用恰当的剂量将它们送入生病的组织。罗氏发言人克劳迪娅施密特说,这一领域令人着迷,但不幸的是,药物的发送点是一个障碍。她指出,罗氏位于德国库尔姆巴赫的RNAi“杰出中心”有50多位雇员,绝大多数是科学家,他们一直未能克服这个绊脚石。   最近几年,RNA干涉已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以该技术为基础的新药上市。与其他制药公司一样,罗氏也曾处于紧要关头,担心RNA干涉研究不会成功,而且,即使成功了,也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赢利。去年,一项用于黄斑变性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在最后阶段失败,但仍然大约有十多个临床研究在进行之中,所针对的疾病包括癌症和哮喘等。斯坦福大学的基因治疗专家马克克莱说:“人们都在看着罗氏……大家对RNA干涉的热情减少了。”他认为,罗氏的这一决定是基因治疗领域的一个挫折,但RNA干涉依然是一个有希望的领域。   虽然科学家们在努力推进,但将RNA发送到靶标组织仍十分棘手。通过化学方法改变小RNA分子双链中的一个链,可以减少非靶标效应,但这也会导致另外的问题:这取决于RNA分子的包装和它们的“运输车”会共同以危险的方式刺激免疫系统。克莱说,这一领域的研究正步入困境,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   目前,包括默克、诺华和武田制药等在内的大型制药公司,仍在投资RNA干涉技术的研究。
  • 网络直播|复纳“锂”论 - 锂电安全性在线研讨会
    锂电池安全无疑是双碳战略下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在锂电行业愈发严格的性能及安全要求下,过去仅针对电化学性能的检测手段已不能满足电池复杂应用场景提出的挑战。电池是复杂的系统,其安全性不仅与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相关,更与原材料性质息息相关。因此,为了保障电池整体的安全,在开发及生产环节便需要提前验证电池的安全特性。 此次研讨会围绕锂电安全性为话题,邀请业内专家共同探讨最新行业研究及锂离子电池分析测试方式。直播时间:2022 年 1 月 11 PM 13:00-17:30主办方:飞纳电镜 &mdash &mdash 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协办方: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 日程安排|WEBINAR
  • 国家纳米中心等在分子自旋光伏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向南和西班牙巴斯克纳米科学中心教授Hueso等合作,在分子自旋电子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并报道了全新的分子自旋光伏器件。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8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1011759.5)。 /p p   分子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丰富的光电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中,如光伏电池、发光二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等。此外,由于分子材料较弱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其自旋弛豫时间可以达到毫秒级,使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自旋输运材料。将分子半导体材料丰富的光电性质与优异的自旋输运性质有效结合,是探索构建全新功能性分子自旋电子器件,并实现分子自旋电子学研究领域突破的新途径。 /p p   分子自旋光伏器件(MSP)是基于自旋阀器件结构和富勒烯(C sub 60 /sub )分子材料构建的一种新型器件。该器件可在外部光、磁复合场作用下实现电子自旋和电荷输出信号的相互耦合,进而实现全新的器件功能,包括:磁场调控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室温下利用特定操控模式实现可控完全自旋极化电流输出、磁控交流电信号输出、磁控电池开关等。 /p p   MSP器件在自旋阀工作模式下,一个铁磁电极(Co)用于向C sub 60 /sub 半导体层中注入自旋极化载流子,另外一个铁磁电极(NiFe)用于自旋检出,自旋极化的载流子通过C sub 60 /sub 薄膜实现输运。在恒定偏压下,该器件输出电流随两个铁磁电极的相对磁化方向变化(即自旋阀效应),受该效应影响的输出电流百分比称为磁电流(MC)。另外,MSP器件在7.5Mw/cm2白光照射下可观察到微弱的光伏效应。在短路的条件下,C sub 60 /sub 层中的光生载流子受内建电场的驱动扩散到两个铁磁电极产生输出电流,这些载流子因为通过磁性电极输出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全自旋弛豫,因此并不会产生自旋阀效应。该器件在开路时,外加电压将驱动电子从Co电极输运到NiFe电极实现电荷复合,因为C sub 60 /sub 优异的自旋输运性质,此时复合电流将会受自旋阀效应的影响。如上所述,MSP器件在光、磁复合场作用下,输出电流与复合电流相异的自旋相关性是实现全新自旋器件功能性的关键。 /p p   该研究提出的分子自旋光伏器件作为一种新型器件,在高灵敏度光、磁复合场传感器、单器件磁控电流转换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并且相较于传统的分子自旋阀,该器件获得相同磁电流响应信号的运行功率降低至1%以下。同时,该器件还可以应用于分子半导体材料自旋输运和自旋光电子学等研究领域的探索中。 /p p   孙向南为文章第一作者,Hueso为通讯作者,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该工作得到了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70818634585794445.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5d19d7fb-2aaa-4c75-80fe-e46866ef0a9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分子自旋光伏器件示意图 /strong /p p br/ /p
  • 布洛芬等药品产量激增,制药企业VOCs治理跟得上吗?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品最近成了“抢手货”。据工信部消息,日前,两类解热镇痛药的产能产量大幅提高,日产能达2.02亿片,产量达1.9亿片,多家药企24小时满负荷生产。这种情况下,制药企业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这些制药企业的VOCs治理能跟得上吗?当前形势下,企业能否从容应对?冲击有限:取决于企业末端治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制药企业满负荷生产、产量激增对其VOCs处理能力的冲击有限。江苏省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局郑兴春告诉记者:“制药企业安装VOCs处理设施时,我们要求设备处理能力达到满负荷运行的设计标准。大多数企业平时的运行效率只有30%—40%,即使现在运行效率提高了,也在可控范围内。而且,由于制药企业的生产能力强,每批次可以生产很多药品,所以很少出现超负荷运行的情况。例如,近期我们检查的几家苏州制药企业,虽然产量增加,但都没有超负荷运行。”但这并不意味着VOCs排放量增加对制药企业没有影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洪昌说:“影响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VOCs末端治理的控制技术水平。”目前,制药企业选择的VOCs末端处理技术相差较大、治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采用燃烧法,安装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的RTO(蓄热式热力焚化炉)或RCO(蓄热催化燃烧装置),处理效率较高,能够较好应对生产负荷变化。但是,大多数制药企业采用的仍然是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的冷凝、吸收、吸附等技术,处理效率不高,对满负荷冲击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治理技术水平偏低的企业,当前可能更加频繁地出现VOCs排放浓度瞬时或小时超标问题。”王洪昌说。郑兴春表示,这就要求制药企业提高运维管理能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根据VOCs排放量的变化,更加及时地调整易耗品更换频率、优化处理设备参数,有效应对生产负荷增加的冲击。他举例说,未采用燃烧法的企业,需要提高易耗品更换频率。比如,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的企业,要提高活性炭更换频次;采用喷淋技术的企业,要及时更换碱液、调整碱液pH值等。采用燃烧法的企业,当VOCs收集量增加、燃烧时间变长、气体浓度变高时,设备温度也要调高。“企业对VOCs产生环节和收集管道也要实时检测,检查管道密闭性是否达到要求,防止气体泄漏。”郑兴春说。不容忽视:VOCs治理是制药企业重难点事实上,VOCs治理一直是制药企业的重难点,即使是制药行业头部企业,在这方面也吃过不少罚单。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修光利告诉记者,从客观方面看,这与制药行业本身VOCs治理的复杂性相关。“制药企业生产品种多、所涉原料广,特别是原料药制备过程中使用了较多的有机原料和有机溶剂,导致其产生的VOCs种类繁多,排放成分复杂、性质差异大。不仅如此,制药企业生产流程长,VOCs产生环节多,无组织排放情况较多,序批式的生产操作方式导致排放的波动性较大,增加了企业污染治理难度。”修光利说。一些大企业能生产上千种药品。药品所用原料可分为活性药物成分(原料药)、非活性成分(辅料)和包装原料,其中,生产原料药的企业污染较重,利用原料药生产片剂、胶囊等的单纯制剂类企业污染较轻。在浙江,原料药约占全省医药工业一半比重。通常情况下,只有大型企业才有能力生产原料药,小型企业购买原料药做片剂或精包装。一些地区采用合同加工外包(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式的制药企业,其药品品种复杂,也值得关注。药品所用原料越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越多,产生的VOCs物种也越多。比如,生产布洛芬类消炎止痛药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至少7种,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则至少产生氨、氮氧化物、硫酸雾等21种大气污染物。“需要注意的是,制药企业所用的原辅料,有时还涉及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和使用,比如布洛芬制药过程需要用到中间体异丁苯乙酮。医药中间体所用原料更加复杂,一些制药企业并不生产医药中间体,而是从其他化工企业购买。也就是说,药品产量激增,不仅带动制药企业VOCs排放量增加,还带动提供医药中间体的化工企业VOCs排放量的增加。”修光利说。他还指出,生产药品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可能有几十个环节,VOCs排放至少涉及7—8个环节,生产环节涉及的连接部件多,泄漏排放风险大。同时,药厂的药品一般都按批次生产,一批药品经过几小时的化学反应(或发酵)后再进入下一环节。物料的间歇式进出,导致产生的VOCs间歇排放,气体浓度波动变化大;更换药品品种需要清洗生产系统,清洗环节排放浓度高,这些都挑战着企业的治理能力。修光利告诉记者,受现有技术条件限制,制药企业产生的部分VOCs物种还缺乏监测方法,特别是一些低阈值特征污染物,虽然单一物质排放浓度达标,但综合恶臭(异味)仍十分明显,治理难度大;类似二氯甲烷等卤代烃的使用比较普遍,挥发性和毒性都很强,直接使用燃烧法会带来二次污染风险。但目前预处理技术非常不成熟,吸附脱附回收利用技术效果也不稳定。制药企业VOCs物种的复杂性对高效的RTO等处理设备的稳定运行也造成了很大影响。亟待解决:加强全过程管控、高效治理技术研发“对于制药企业的检查,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检测虽然合格,但异味还在。”郑兴春坦言。他希望,制药企业能在原有效率较低的VOCs处理设备上,加装二级、三级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升级是优化制药企业VOCs治理的末端环节。王洪昌指出,更应加强全过程管控,从原辅材料替代、工艺改进、过程控制、治污设施建设、监测监管等方面提出一体式优化控制路线。一是加大源头控制力度,积极推广绿色制药技术、推进清洁生产。鼓励采用酶促法、酶法裂解等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先进药品回收工艺,对于6—APA产品,用酶法裂解替代化学裂解法,可以减少65%的有机溶媒和化学品;推广密闭化、管道化、连续化生产工艺与设备,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高度和难以去除高毒的原料等。二是加强设备密封操作要求,全面提升装备水平。采用国内先进设备,并进行垂直流设置,利用设备之间的层高差实现无缝化对接;生产装置采用DCS自动化控制,采用先进的温度测量、压力测量、液位测量仪器、仪表;鼓励使用无泄漏设备和连接部件。三是强化以资源化为目的的VOCs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目前,很多制药企业采用同一系统收集处理混合VOCs废气,不利于有机溶剂资源回收,还大幅增加VOCs治理难度和费用。分类分质收集,不仅能有效提高废气浓度和物质纯度、降低风量,也便于采用深度冷凝、高效真空脱附等技术,提高溶剂回收率。修光利表示,2021年,由华东理工大学牵头制定、三省一市发布实施的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就明确要求对VOCs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有助于推动VOCs治理技术低碳化改造。另外,分类收集可以考虑与《标准》中的控制项目结合起来。国家和地方标准针对制药行业都提出了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以及一些特征污染物的控制指标,基本覆盖了化学药品原料药企业涉及VOCs的典型种类,我们也在《标准》的附录中基于产品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企业可根据使用的原辅料、生产工艺过程、生产产品等情况,从中筛选需要控制的VOCs。”修光利说:“未来,还要进一步研发适合不同种类VOCs的监测技术方法。”他透露,今年,适用于长三角地区的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规范正在制定,VOCs治理技术将遵循高效安全、节能低碳方向,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构建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同时,鼓励企业对有机溶剂回收利用。通过标准规范引领技术改造,推动化学合成类制药、发酵类制药等行业转型升级。
  • 可自组装的DNA分子开关研制成功 DNA芯片有了雏形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2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称,他们利用携带全部生命信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独特双螺旋结构,将经过改造的DNA片段和其他分子进行简单混合,即可制造出无数个同样的、细小的、像华夫饼干一样的器件。利用这种技术,将来或只需一天时间就可达到现在全球每月的芯片生产量。   杜克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副教授克里斯德维耶认为,下一代电脑中或将不再使用硅芯片,而使用由DNA片段制造的逻辑芯片。   DNA由多对核苷酸碱基组成,这些碱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德维耶团队通过将这些碱基对以不同的顺序进行排列,得到了不同的DNA片段。这个过程类似于玩拼图游戏:混乱的拼图碎片会慢慢找到它们的邻居,最终成为一幅完整的拼图。研究人员要做的则是将无数个拼图碎片放在一起,然后拼出无数个同样的拼图。   在德维耶的实验中,“华夫饼干”“拼图”有16块,光敏分子放置在“拼图”的脊线上。当光线照射在光敏分子上时,光敏分子吸收光线,刺激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会使附近的另一类光敏分子吸收这些能量,并发射出不同波长的光线。仅用一个探测器就可将输出光线与输入光线区别开来。   研究证明,这些纳米结构能够有效地进行自组装,当在其上添加不同的光敏分子时,这个“华夫饼干”会显示出独特的“可编程”特性,因此,通过使用光线来刺激这些光敏分子,研究人员就能够制造出简单的逻辑门(开关)。使用更大一些的“华夫饼干”,可制造出更复杂的电路,而且这种可能性是无限的。   传统的电路使用电流快速地在“0”和“1”之间切换,而在新的器件中,光线可刺激由DNA制造的开关作出同样的反应,且速度更快。德维耶称,这是人们首次证明分子具有如此活跃且快速的处理和传感能力。   德维耶指出,这些“华夫饼干”器件可成为未来计算机芯片的基本组件。由于这些纳米结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传感器,因此,它亦可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可据此制造出细小的纳米器件,以对作为疾病标识的不同蛋白作出反应。(刘霞)   谁要说原子弹可以做得像个“二踢脚”,你肯定得劝他回家量体温。有些事听着比这还要悬,但却千真万确。就说你正捏着这张报纸的大拇指吧,里面的遗传物质足够造出一台超级计算机的所有逻辑组件,而其潜在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会让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计算机相形见绌。从16年前首次提出DNA计算机概念并证明其可行,到今天宣告“华夫饼干”式分子开关研发成功,实用的DNA计算机渐行渐近。关于它将如何改变人类生活,我敢断言,最权威的专家现在也只能看到皮毛。
  • 罗氏收购Signature 继续并购之路
    在过去的一年中,罗氏一直处于组学和分子诊断领域的收购热潮中。去年12月,罗氏收购了数据信息学公司 Bina Technologies和无创产前检测公司Ariosa Diagnostics。去年春天,还收购了NGS公司Genia和即时分子诊断公司Iquum。   2015年罗氏继续大举收购,日前罗氏宣布了最新的一项收购,将收购德国肿瘤转化和基因组学公司Signature Diagnostics,但未透露具体交易金额。   位于Potsdam的Signature公司开发大型的癌症血浆和组织生物样本库,包括肺癌和结肠癌。鉴于生物资料库在疾病(如癌症)起源研究方面的重要性,罗氏诊断首席运营官Diggelmann说,&ldquo Signature是高价值的癌症生物样本库和下一代测序分析发展之间的独一无二的桥梁。&rdquo 他补充说,生物样本库可用于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假设检验。   罗氏公司将利用Signature的能力,加快基于NGS的诊断学的发展,他说。在2013年的秋天, Signature告诉GenomeWeb,已开发出一种基于血浆的超深测序测试用于早期结肠直肠癌患者的监测和转移检测。下一步,罗氏公司将Signature融入其测序单元,并将继续扩大公司在这方面的投资。
  •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新进展 有望大幅度降低DNA测序成本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DNA测序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帮助患者精准治疗。但目前的DNA测序技术,昂贵的价格让普通大众望其项背。寻找低成本、快速的DNA测序技术,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生物纳米孔单分子分析技术因其低成本、快速和无需荧光标记等优点被视为最具前景的DNA测序技术之一。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近期,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龙亿涛科研团队在生物纳米孔超灵敏单核苷酸分辨领域取得独创性突破,该研究成果以华东理工大学作为独立研究单位,于4月25日在《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发表了题为“Discrimination of oligonucleotides of different lengths with a wild-type aerolysin nanopore”的研究论文。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生物纳米孔单分子分析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电场力驱动单链DNA穿过纳米尺寸的孔道,由于不同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纳米孔道时产生了不同阻断程度和阻断时间的电流信号,由此可根据电流信号读出每条DNA序列上的碱基信息。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单链DNA穿过纳米孔的速度极快(约1微秒/碱基),造成了的电流阻断信号极小(皮安级),阻碍了纳米孔测序技术发展。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基于自主研制的超低电流检测装置,龙亿涛课题组首次使用野生型且无任何修饰的Aerolysin(气单胞菌溶素)生物孔,将单链DNA的过孔速度降低了三个数量级(2.0毫秒/碱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电流检测的灵敏度,完成了对仅有单个碱基差异DNA分子的超灵敏识别,并实现了混合复杂体系的超灵敏检测和核酸外切酶“分步降解”单链DNA过程的实时观测。此外,该研究还通过改变检测体系的酸碱度,调节了气单胞菌溶素孔道内腔的电荷分布,同时结合单链DNA在孔内有效电荷数的计算,获得了纳米孔表/界面上电荷的分布信息,促进了对DNA与气单胞菌溶素孔道内腔表面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据介绍,气单胞菌溶素来源于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存在于水生环境包括海水、湖泊、蓄水池和供水系统中,是一种天然的纳米蛋白孔,具有成本低、简单易得的特点。早在2006年,龙亿涛教授就发现气单胞菌溶素能够作为一种纳米蛋白孔,并具有实现高灵敏单分子检测的潜力。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曹婵,于2011年进入龙亿涛课题组以来一直从事生物纳米孔的相关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尝试和经验积累,实现了气单胞菌溶素纳米通道的成功制备和单分子信号的获取。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这一独创性研究成果不仅进一步降低纳米孔单碱基分辨的成本,同时也将大大提高纳米孔DNA测序的精确度。”据龙亿涛介绍,未来,结合高带宽低噪音的电流检测仪器,气单胞菌溶素纳米孔有望实现单碱基直接分辨以及对DNA损伤的检测,这将大大推动DNA测序技术以及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p p br/ /p
  • 轶诺发布荷兰INNOVATEST轶诺 FENIX200 洛氏硬度计新品
    荷兰INNOVATEST 轶诺 FENIX200AR 高效经济型进口洛氏硬度计 荷兰轶诺 FENIX 200AR洛氏硬度计采用高品质经久耐用的机械结构,通过一个精密表盘获取硬度读数;采用砝码式力加载机构,通过转动力值选择旋钮来选取力值施加载荷;全新C型支架使用钢材制成,相比传统铸铁制成的C型支架,可以提供更好的机器刚性,即使使用多年,也能确保极佳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FENIX 200AR洛氏硬度计维护简便,只需打开仪器的侧盖板或上盖板就可轻易维护仪器的内部结构,无需到处搬运。荷兰INNOVATEST 轶诺 FENIX200ACL 创新经济型洛氏硬度计 FENIX 200ACL采用电子闭环力传感器型的力加载系统,属于同级别仪器中罕见的力加载式洛氏硬度计。受机械结构的影响有限,没有砝码也没有力值选择旋钮。通过仪器面罩上方的数字显示器来选择洛氏硬度标尺。FENIX 200ACL洛氏硬度计的力值加载方式更为精确,没有砝码式硬度计的诸多缺点。 FENIX 200ACL洛氏硬度计维护简便,只需打开仪器的侧盖板或上盖板就可轻易维护仪器的内部结构,无需到处搬运。创新点:1,Fenix200ACL是采用电子闭环力传感器型力加载系统的洛氏硬度计,性价比高; 2,维护简便,只需打开仪器的侧盖板或上盖板即可轻松维护
  • 罗氏出价3.5亿美元收购DNA测序公司Genia
    瑞士药企罗氏今日表示,将出价3.5亿美元收购一家私有企业GeniaTechnologies,其中包括里程碑付款(milestonepayment)。Genia正在开发一个DNA测序平台。   罗氏周一发布声明称,将向Genia股东支付1.25亿美元现金,此外根据特定里程碑最多还可能支付2.25亿美元。   罗氏诊断部门首席运营官RolandDiggelmann在声明中称:&ldquo 拥有Genia利用纳米孔技术的单分子半导体DNA测序平台后,我们的下一代测序产品将得到增强&rdquo 。
  • 全球实验室真空过滤设备的领导品牌洛科仪器亮相CHINA LAB
    全球实验室真空过滤设备的领导品牌洛科仪器亮相CHINA LAB-访洛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洪国展 3月31日在CHINA LAB 2016的展会现场,洛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展出Lafil 100 可携式废液抽吸系统、直接抽水式真空过滤装置WaterVac100、300ml磁性漏斗、500ml磁性漏斗等产品。公司的产品经理洪国展接受本网专访,并着重介绍了此次展会带来的两款明星产品,他指出产品的优势特点将是以后占领市场最好的武器。 《Lafil 100 可携式废液抽吸系统》 真空抽化纯滤装置Lafil 100 可携式废液抽吸系统的特点是体积很小,搭配抽吸的设备,在细胞培养的时候做废液的抽取,也可以更换漏斗,借由搭配这样的过滤设备连接过滤装置之后,可以直接过滤。双功能设计,废液抽吸、真空过滤一机两用,独特的双功能设计,能用以抽吸培养皿、微孔盘等培养液或离心完后之上层液的装置;也可搭配抛弃式漏斗或可重复使用之过滤漏斗,用以纯化组织培养液或缓冲液。 《WaterVac100系列真空纯化过滤装置》 此外洛科独特设计的的组合,水质及微生物检测方面会用到的设备真空纯化过滤装置WaterVac100系列,创造客户使用的新模式,特点是可以直接抽水,适用于更换各式各样的过滤座,搭配各式各样的过滤漏斗。这一种是借由硅胶塞的方式去连接塑胶漏斗,也可以更换成一次性的漏斗。或搭配洛科独特设计的新的MF系列磁式漏斗,借由磁力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直接利用磁铁的方式做结合。洪经理说:&ldquo 这也是我们的专利设计,非常方便,操作非常简单,设置内键,直接按开关之后就可以直接过滤。我认为这在未来销售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武器。&rdquo 洪经理表示目前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还是很大,但是由于洛科产品的创新以及专利的研发,因此在整体的销售上以及市场占有率方面信心十足。公司的研发团队每年必须有一个新的产品推出,并且也非常重视新产品在专利上的取得,重视利用专利优势来巩固创新上的特点,这能避免其他厂家进行模仿。 关于洛科 洛科仪器专业于研发,制造,行销实验室真空过滤、加热控制等产品。主要用于食品、水质、微生物检验、分生实验及各种物质纯化。除了工厂荣获ISO9001-2000 肯定外,主要产品也通过欧盟CE或北美CSA认证,近年来也陆续获得多项专利,品质优良外销全球五十多国家。
  • 我国微生物快检技术获突破 5分钟可查菌落数
    技术人员演示微生物快检系统操作流程   中国经济网北京讯 食品快速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在下发的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将会纳入国家实验室的能力建设内容中,一方面说明了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赢得了相应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对快速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尤其是现场快速检测,正不断向着技术速测化、装备便携化方向发展。   近日,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中质赛福(北京)科技仪器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食品菌落总数快速检测系统,就是我国食品菌落总数快检技术水平的最新体现。   日前,记者来到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里的技术人员给记者演示了快检系统的操作流程,整个检测过程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   记者看到,菌落总数快速检测仪体型小巧,仅有一掌大小,像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技术人员将装有样品液的检测管放入仪器的凹槽后,仅10秒钟,仪器即分析出菌落数据,而且数据可保留1000个,方便与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   该项目负责人张女士告诉记者,传统国标菌落总数的测定需要对样品进行培养,整个检测时间需48小时以上,而基于萤火虫发光原理的SF微生物快检系统大大提高了检测时间。“该快检系统不仅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对环境要求不高,操做也非常简便,非专业的新手培训15分钟就能操作。”   记者了解到,食品菌落总数快速检测系统不仅可快速检测原奶、啤酒、饮料等食品成品,还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包括对生产平台、管道的检测等。
  • 【赛纳斯】手持式拉曼光谱仪让芬太尼无处可逃
    2022年是世界上首部国际禁毒公约——《海牙国际鸦片公约》颁行110周年,也是《1972年修正的议定书》议定50周年。一百多年来,国际禁毒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但全球毒情形势依然严峻,毒 品问题治理面对诸多挑战,尤其是以芬太尼等为代表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成为全球毒 品治理的突出问题。什么是芬太尼什么是芬太尼?芬太尼类药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 品",是继传统毒 品、合成毒 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 品,也称新精神活性物质。这些药物一种比一种更强效,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效价比为1:12和1:1.2。现在,芬太尼的另一种衍生物卡芬太尼(carfentanil)更强效,药效是芬太尼的100倍,海洛因的5000倍,吗啡的10000倍。只要0.02克,就足以使一名成年人毙命。芬太尼检测当前芬太尼检测的普遍方式传统方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CC-KS)作为管控药品的“黄金标准”。然而样品从现场采集后送至司法实验室进行检测,往往需要排期、走流程,花费较长的时间,以致影响案件审理和司法判决,而且实验室分析样品的时间较长,单个样品的分析通常需要15-60分钟。传统方式缺点很明显:无法现场进行稽查,并且耗时长。快速检测方案赛纳斯SHINS-P1000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已在多地区警情缉毒现场大显身手。专门针对芬太尼类物质推出的检测方案,采用国际领先的拉曼光谱技术,可以在数秒内完成快速、准确检测。具备快速,无需接触样品,给出明确的物质类别和化学成分。有效降低荧光干扰,不断更新新型精神药物标准谱库。还可以随时自建谱图库,拍照取证,检测新出现的芬太尼。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多个公安系统进行现场运用。SHINS-P1000为厦门赛纳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为行业代表性的产品,具有性能稳定、实际应用成熟等特点。技术上基于1064nm激发波长的拉曼光谱技术开发,不易激发物质的荧光特性,从而具有超强的荧光抑制作用,保证了可以有效的收集到物质的拉曼指纹光谱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技术优势】SHINS-P1000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则从根源上抑制了荧光的产生,常见的海洛因、麻果等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毒 品以及芬太尼种,传统拉曼光谱无法有效检测,而1064nm的拉曼光谱仪,可以轻松检出,尤其芬太尼的检测种类高达116种,基本涵盖了目前已知被列入管控的芬太尼种类。超强的检测识别能力是普通拉曼所无法实现的,这是普通拉曼技术原理所决定的,而不是简单通过软件修正、去荧光等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的。
  • 乔纳森罗森伯格:生物科技领域的乔布斯
    在过去七年间,他将自己创办的两家基因研究公司454 Life Sciences和Ion Torrent Syst以超过5亿美元的价格卖了出去,实属不错的创业者,也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富豪。有人预测,他因为在基因测序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会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而罗森伯格却喜欢人们这样的称呼,&ldquo 生物科技领域的史蒂夫· 乔布斯&rdquo ,虽然目前他的创新并不像苹果创始人那样众人皆知。   Jonathan Rothberg的基因解码之路   人生的第一次触礁   1993年,刚获得耶鲁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的罗森伯格,在他的地下室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CuraGen,这是最早一批用自动化方法搜寻新基因的公司之一,1999年Curagen公开上市。第二年市值就达到了50亿美元。2001年,Curagen签下当时生物技术行业最大的一单生意,和拜尔公司签订15亿美元的合同,研究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药物。然而Curagen很快遭遇滑铁卢。它的第一款针对化疗副作用的药物研发失败,和拜尔的合作也不了了之,投资者们开始担心了,只退缩不前进。于是在2004年,罗森伯格被排挤出公司。2009年,药物研发公司Celldex Therapeutics仅以9500万美元就将Curagen收购。   这期间,在1999年他成立了454生命科学公司(454 Life Sciences),归属CuraGen公司旗下,2005年底,454公司推出了革命性的基于焦磷酸测序法的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mdash &mdash Genome Sequencer 20 System,开创了边合成边测序(sequencing-by-synthesis)的先河,2006年,454公司又推出了性能更优的第二代基因组测序系统&mdash &mdash Genome Sequencer FLX System (GS FLX) 在2007年初,罗氏诊断(Roche Diagnostics)与CuraGen公司签订协议,以1.5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454公司,Roche自2005年就已经成为了454的独家分销商,他们希望通过这一收购能巩固对未来454测序仪的使用权。2008年10月,全新的GS FLX Titanium系列试剂、耗材和软件的补充,让GS FLX的通量一下子提高了5倍,准确性、读长也进一步提升。   激情上路   在离开Curagen后,2004年,罗森伯格与大卫.韦茨(David Weitz)成立了雷恩丹斯技术公司(RainDance Technologies),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比勒利卡,是一个利用高通量微液滴技术(RainStorm&trade 技术)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科研仪器和试剂的新兴生命科学公司,旨在专注研发更好的医疗保健成果,并降低癌症及遗传病研究、检测和治疗的成本。该公司创新的RainStorm&trade 数字液滴技术让新一代测序和基因检测系统如虎添翼,带来了明显更优的性能、成本、解释性和易用性 RainDance的系统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主要科研机构、临床遗传学实验室和医院 RainDrop&trade 数字PCR系统大大超过其他数字PCR系统,在PCR分析的灵敏度、多重分析和绝对定量方面表现优异 2014年2月推出的癌症基因捕获试剂盒ThunderBolts Sequencing Panel,能够捕获样品中肿瘤医疗相关的癌症突变基因,使研究人员可快速经济地对火线标本进行癌症基因序列测定,通过国际销售和服务业务以及全球的经销商和商业服务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支持。据动脉网了解,罗森伯格于2009年离开RainDance Technologies,具体原因不详。   将基因测序技术带到每一个实验室或诊所   2007年,和儿子诺亚的一次对话促成了PGM的诞生。8岁的孩子询问父亲是否能发明读懂思想的设备时,罗森伯格迸发出一种想法,是否可能创造一种可以阅读&ldquo 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电子信号&rdquo 的微型化学感应器。这一想法导致了Torrent芯片,一种可分析基因的半导体的诞生。这极大地简化了工序,削减了机器的成本。2007年,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创办了Ion Torrent,后来又得到了230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资助。吸取了454公司的惨痛教训,这一次他权握了多数股,以免再次被逼出局。   2010年2月,仅三年后,Ion Torren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半导体测序仪&ndash 个人染色体检测仪PGM ,PGM的核心是一块有2100万个晶体管的硅芯片,据了解运算能力相当于一台95年的台式电脑。基因解码器(decoder) 长宽高仅 60.96*50.8*53.34 cm ,解码器外部有一个8英寸的触摸屏,左侧有可把数据下载到iPhone的端口,屏幕下方有4个分别标有○、X、□和+符号的测试管,它们分别代表了形成人体DNA的最基本4个化学物质,鸟嘌呤(核酸的基本成分,guanine)、胞嘧啶(cytosine)、腺嘌呤(adenine)和胸腺嘧啶(thymine)。   世界上第一台半导体测序仪--PGM   PGM   PGM 是当时,也是当今世上体积最小、检测成本最低的上市产品。它可在2小时之内,以很高的精度解读出1000万个基因代码符号,与现有使用的大型电脑和服务器DNA扫描设备不同,PGM可置于办公桌上,是当前具有同类功能仪器的十分之一,所以也被称为&ldquo 椅上型&rdquo 测序仪。且售价仅5万美元,与传统测序仪不同的是,它不需要激光、成像仪或标记,价格当然要便宜很多。这也是史上首次,科学家个人、社区医院和高校能够负担得起的测序仪。罗森伯格表示,PGM 除了可用于改变医药、农业、纳米科技和在其他可再生燃料的探索,在将来,大夫通过DNA测序还可对肿瘤部分的遗传缺陷点位进行修补,并根据癌症患者的不同情形有针对性地用药,患有先天性罕见疾病的儿童,也可通过对更多染色体组做针对性的解码,以防误诊。   而在PGM正式生产前, Life Technologies 2010年秋季以7.2亿美元价格收购了Ion Torrent,Life Tech在收购Ion Torrent后,迅速推出了测序仪,直到2011年,随着新款芯片的上市,产量提高了100倍以上,且读长达到400个碱基对。2012年年初,Life公司再接再厉推出了功能更为强大的Ion Proton测序仪,和PMG定位于小型基因组、基因合集、基因表达、ChIP-SEQ的快速廉价检测所不同的是,Ion Proton则关注的是人类基因组、人类外显子组、全转录组测序,Ion Proton测序仪仅需一天便可完成个人完整基因组测序,而费用仅为1000美元。2012年9月,新仪器Ion Proton开始发售,产量更高。   生命科技公司(Life Technologies)的产品Ion Proton   再探新机会:健康孵化器   直到2013年6月,正值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与以136亿美元收购Life Tech之际,罗森伯格选择了辞职,而吸引赛默飞收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Ion Torrent,虽然它只占Life Tech整体收入的一小部分。罗森伯格是Ion Torrent公司创始人以及推动该业务的关键人物,辞职后,投资者们纷纷好奇罗森伯格在合并之后的公司职位,他却选择了离开。在2013年7月,创办了LAM Therapeutics,专门研发治疗肺淋巴管肌瘤病(LAM)lymphangioleiomyomatosis的药物,团队主要由生物化学、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专家组成,共十名左右。这还不算&ldquo 追求的新机会&rdquo 。直到最近,媒体爆出一家健康新创公司孵化器4Combinator催生的公司Butterfly Network,在11月初筹集了8000万美元,而该孵化器正由罗森伯格于2014年7月在康涅狄格州设立。探寻生命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一路不变,珍爱健康生命   而Butterfly Network也是由罗森伯格和一批来自麻省理工林肯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于2011年创立,Rothberg 担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该公司致在建立一个收集数以千计图像的数据库,然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中获得新的临床治疗手段。目前已经开发了以全新方式透视人体的新型医学成像设备。Butterfly的产品理念是,取代价格高昂的医学成像设备,让用户只需花费8秒钟就能获得一张完整的医学影像。   buteerfly   对未来的期望,罗森伯格表示,希望Butterfly能够拥有深度学习的能力,模拟神经网络处理大量人体数据,可以做到语音识别的功能,达到人工智能的目的。让大家知道,选择Butterfly,就是选择珍爱健康生命。   基因时代里的爱的故事   在罗森伯格一个个基因解码的辉煌成功背后,有着一个严肃又充满力量的任务,他17岁的女儿患有轻度结节性硬化症(TSC)又称Bourneville病。这是一种罕见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心脏、肾脏、皮肤、肺部、骨骼、眼睛和脑部等等良性肿瘤(在美国只有约5万名患者)。   他的二儿子诺亚1999年出生之后呼吸困难,尽管后来被证明没有大碍,但他还是期望能找到一种快速扫描基因的方法,那样也许就能找到疾病的根本,还可以推动制药公司针对疾病的药物研发,&ldquo 所有的动力最终都是个人的,&rdquo 罗森伯格说,&ldquo 因为我们都想影响我们所爱的人,如果纯粹为了学术,我可能会去创办一家人工智能公司。&rdquo   Jonathan Rothberg 历来荣誉奖项:
  • 分子诊断迎来“战国时代” 罗氏排名第一
    分子诊断产业高速发展,而我国人力、物力、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应从攻克主流产品入手,集中有限的精力,攻破核心技术难关,再辐射到所有产品的研发。   随着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到基因层面,以及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快速增长。据统计,2015年全球分子诊断产品销售额预计超过80亿美元,而目前中国的分子诊断年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   潜力无限的中国分子诊断市场,哪些企业正在瞄准这块&ldquo 蛋糕&rdquo ?分子诊断行业有哪些机遇,又有哪些发展壁垒?在&ldquo 刀光剑影&rdquo 的过招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占据市场宝座?   迎来战国时代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继而作出诊断的技术,它为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转归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信息。   纵览全球分子诊断市场格局,罗氏诊断为最大的分子诊断公司,其次为诺华、Gen-Probe、Qiagen、BD、Cepheid、雅培和西门子等。根据近日GEN网站公布的《2013年全球分子诊断公司TOP14名单》,罗氏诊断的2012年收入为17.56亿美元,排名第一,其他上榜公司在分子诊断领域的收入也大部分在亿万美元级别。   由于最早获得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专利,并且通过仪器试剂一体化整合,在高效率、高度集成自动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罗氏因此在血液筛查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在国外各大企业在分子诊断各个领域不断&ldquo 厮杀&rdquo 时,国内大大小小的分子诊断企业也加入了这场市场争夺战,深圳华大、达安基因、科华生物、上海之江、北京博奥、厦门艾德、湖南圣湘、福州泰普、广州安必平等&ldquo 割据&rdquo 了分子诊断的市场。   达安基因是国内较早展开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企业,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基因诊断技术研究部主任陈华云表示,通过多年的发展,达安基因在临床感染性疾病检测领域如乙肝病毒、CT/UU、结核杆菌及HPV检测领域具有领先水平。   华大基因则在国内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领域&ldquo 称霸&rdquo 。据记者了解,华大基因依托基因测序的优势,开发了针对白血病及地贫患者的HLA分型检测项目,开展了针对孕妇的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妇女宫颈癌的HPV分型检测以及HBV基因分型与耐药基因检测、单基因病检测等,属于国内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   面对国内外企业的相互竞争,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研究员韩健在参观完各个厂家展示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后,不禁感叹:&ldquo 分子诊断市场迎来了"战国时代"!&rdquo   市场&ldquo 软肋&rdquo 在哪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分子诊断市场上已经涌现了一批较有特色的企业,但是在陈华云看来,由于我国在分子诊断技术领域的积淀不够,即便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但不同公司推出的产品仍然存在单一化的问题。   陈华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无论是政府的投入支持还是企业自身的原始积累都较少,导致市场上基于荧光PCR技术的企业多于牛毛,而基于基因芯片技术、测序技术、恒温扩增技术等创新性技术的企业则较少。   而且,大多数企业都集中在技术门槛低的荧光PCR领域,而对于高端的分子检测技术则缺乏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据记者了解,除了推出的产品较为单一,在技术层面和质量规范管理上,整个分子诊断大市场也遭遇诸多困难,导致分子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常常受到质疑。   韩健曾对媒体感叹:&ldquo 分子诊断门槛太高,需要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才能完成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的实验步骤。而且对硬件的要求也很高,包括仪器投入和实验室环境建设(防止扩增产物污染导致假阳性)。这些技术壁垒使得分子诊断技术还不能被更多人使用。&rdquo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也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ldquo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同一实验室不同检测批次间或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标本检测间结果的差异,这已成为时常困扰临床医师、患者以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普遍性问题。&rdquo   此外,一直为业内专家所担忧的还有对进口设备、仪器的严重依赖。有专家指出,实力雄厚的国内分子诊断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并购研发机构等多种方式逐渐摆脱设备缺乏的制约,而中小企业就只能购买国外设备,并不得不接受价格的逐年上涨。   如何提升竞争力   陈华云认为,分子诊断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充分迎接市场挑战,要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从而打破常规、革新技术、研发新产品。   同时,陈华云指出,分子诊断行业缺乏质控标准物,且存在地域特征,用于生物制品灵敏度和特异性测试和对比的质控标准物在品型、种类方面已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行业在检验标准方面还有待完善。   &ldquo 让分子诊断结果更稳定、可靠,才有强大的说服力来赢得市场。&rdquo 陈华云说。   还有专家指出,生物行业在国内还是个朝阳行业,有很多国内尚未触及的领域,技术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分子诊断市场中突出重围,既要重视当前市场需求,开发应时产品,也要长远布局,了解分子诊断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打好技术基础,积累自主创新的实力。   &ldquo 国内从事基因诊断相关产品研发的企业及机构有150多家。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将面临并购或淘汰。&rdquo 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邢婉丽近日在2014分子诊断技术研讨会上发出这样的警示。   陈华云也表示:&ldquo 分子诊断产业高速发展,而人力、物力、科学技术水平有限,我们要从攻克主流产品入手,集中有限的精力,攻破核心技术难关,一步一步来,辐射到所有产品的研发。&rdquo   政策   2002年1月,原卫生部下发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凡是开展向患者收费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项目的临床实验室,必须按规范进行设置,要有严格的实验室分区,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人员须接受原卫生部临检中心及其指定机构的培训,持证上岗。   同时,要建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编写标准操作程序(SOP),具备上述硬件和软件后,须通过由原卫生部临检中心或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项目。   2002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医学部分子生物实验室成为第一家通过验收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同年,原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编写了人员培训教材《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根据实际验收发现的问题及技术的进展,2007 年又出版了《实时荧光 PCR技术》。   2010 年12月,原卫生部正式下发了《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到2013年4月,全国按照所制定的标准通过验收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共1800 多家。采用所编写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模式共举办了培训班180多期,培训实验室技术人员16000多人,涉及全国30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国外对临床分子诊断的标准与规范也十分重视,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关于分子检测的导则和指南就有14项。   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IFCC)的《临床诊断中分子扩增方法质量评价基础》也明确指出了临床分子诊断中的避免污染的重要性以及污染源,对实验室分区和工作流程都有明确提及。
  • 超灵敏生物医学检验! 苏州医工所在DNA逻辑电路构建方面取得进展
    基于DNA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原则,可以设计组装多种复杂的二级结构,进而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DNA分子器件,包括分子开关、纳米机器、分子框架、逻辑电路等。这些分子器件不仅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能源、信息、生物计算等研究领域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DNA逻辑门是将DNA等生物分子或其他外界信息作为输入(input),通过DNA结构变化引发的各种表征结果作为输出(output),布尔运算后可以使得各种输入之间的相互识别关联关系得以明确。此外,通过将前一个逻辑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逻辑门的输入,可以构建多个级联的逻辑门,即逻辑电路。逻辑电路的组合、信号输出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期苏州医工所缪鹏研究员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基于DNA双足步行的电化学纳米机器,并通过级联链置换构建出一系列的DNA逻辑电路,用于研究复杂生物样本中多种生物分子的关联关系。首先在电极界面修饰茎环结构的轨道探针分子;在上游均相体系中引入目标触发的链置换聚合反应用于特定序列单链的大量合成;利用DNA三通结结构完成双足步行链的组装;在茎环结构驱动链的存在条件下使其在电极界面交替行走,完成电化学信号分子的富集探测(图1)。进一步地,利用不完整三通结及双链结构的设计,进行级联链置换反应构建出AND, OR门,并与NOT门联合发展出NAND, NOR, XOR, XNOR门。所构建的双输入逻辑电路表现出良好的逻辑运算、操作性能(图2)。随后,通过四通结及双链结构的设计完成了三输入AND, OR门的搭建。发展的一系列逻辑电路不仅可应用于超灵敏生物医学检验,也为生物分子信息控制、通信、生物计算机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E0132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1929)等项目的资助。结果已发表ACS Cent. Sci. 2021, 7, 1036-1044 (IF=14.553)。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centsci.1c00277 图1 DNA双足步行器的示意图及结果 图2 双输入的逻辑电路示意图及结果 图3 三输入的逻辑电路示意图及结果
  •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洛科仪器携真空泵新品亮相analytica China
    2016年2016年10月10日-12日,第八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16)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召开。  借此盛会,作为以实验室真空过滤设备为主要产品,集研发、制造、行销为一体的洛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携两款真空泵新产品亮相了此次展会。  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加直观的了解洛科仪器此次带来的新品情况,仪器信息网对洛科仪器产品经理洪国展进行了展位采访,洪经理对两款新产品的特点、产品优势及应用领域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内容请观看以下采访视频:感谢仪器信息网采访
  • 罗氏、华大、珀金埃尔默纷纷杀入,10款测序自动化建库系统大盘点
    01 珀金埃尔默 BioQule NGS 系统6月6日,PerkinElmer宣布推出仅供研究使用的 (RUO) BioQule NGS 系统——一种自动化台式NGS建库解决方案,该系统一次最多可制备 8 个样品的文库。BioQule NGS 系统将自动热循环、通过光学量化的集成质量控制和强大的液体处理技术整合到一个设备中,使研究人员能够生成高质量的 NGS 文库,在需要基因组分析的各种应用中产生可靠、可重复的结果。BioQule NGS系统内置的定量模块可对其自身生成的文库进行自动定量。BioQule NGS系统使用的方法程序和试剂盒是预开发和预验证的,整个系统可以由用户直接安装、设置和运行,无需专门供应商的支持。02 罗氏诊断-AVENIO Edge System全自动NGS建库工作站去年11月,罗氏诊断中国宣布重磅推出AVENIO Edge System全自动NGS建库工作站,这是目前市场上唯一集文库制备、靶向探针捕获和文库质控于一体,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NGS建库工作站,在提升检测质量、简化运行程序及改善管理效率等方面享有显著优势和价值,开创行业新标准。03 华大智造-肿瘤自动化建库系统MGISP-100MGISP-100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是由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一款专注于二代测序领域的自动化工作站,具有功能全面、经济高效、运行稳定、可拓展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广大中小型实验室采用。系统采用集成化设计,覆盖实验全流程,预置高精密移液系统、PCR仪、磁珠纯化模块、温控设备等功能模块,以及全面的防污染设置,支持定制化开发。整套系统建库时间短,可对样本进行批量自动化操作,省去了繁琐的重复步骤,能有效减少人为误差,提高NGS文库制备的稳定性和诊断精度,有效降低总成本,全面提升实验室整体工作效率。04安捷伦-Magnis NGS Prep全自动系统2019年,安捷伦发布二代测序(NGS)文库制备系统——Magnis NGS Prep全自动系统。该系统专为分子实验室设计,系统设计简单,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进行复杂的DNA测序分析。全自动Magnis NGS Prep系统能够分析混合基因组分和复杂基因突变,包括由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导致的DNA降解。Magnis系统为NGS文库制备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尽可能的缩短了复杂NGS建库时间,实现操作完全自动化。05 微岩医学-PathoLab 自动化提取建库系统微岩医学自主研发的PathoLab 自动化提取建库系统,适配多样本类型,4h即可完成24通量样本的核酸提取和文库构建操作,完美适配一张测序芯片。仪器兼备全外排通风、顶端过滤及封膜设置,适配定制化无菌试剂盒,层层防止外部污染,确保检测结果高准确度!且兼具安全性、报警功能及进度条提示等人性化操作界面,可全面提升实验室整体工作效率!06杰毅生物-NGSmaster病原宏基因组一站式建库仪杰毅生物通过数年的研发推出了NGSmasterTM全自动一站式建库仪,涵盖了核酸提取、文库构建、文库纯化等所有NGS上机测序前的所有工作,样本在一个封闭式空间操作,最大程度降低了操作空间的气溶胶污染宏基因组项目,对于后期的解读帮助很大。07 思路迪-ANDiS自动化封闭式建库仪思路迪自动化封闭式建库仪ANDiS 400采用集成化设计,覆盖NGS文库制备全流程,预置高精度移液系统,温控设备,二维码扫描仪,微电脑控制系统等功能模块;搭配全封闭设计卡盒,实现全自动化文库制备。该仪器还可提高NGS文库制备的稳定性和诊断精度,有效降低总成本,全面提升了实验室整体工作效率。ANDiS 400目前的应用范围广泛,其配套建库卡盒可覆盖国内外实体肿瘤临床指南推荐检测的基因变异,可应用于肺癌、胃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个瘤种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化疗用药指导。08 燃石-全自动文库制备系统Magnis BR2019年,燃石在中国病理年会卫星会上发布了一款新产品——NGS全自动文库制备系统Magnis BR。Magnis BR是中国首款可支持探针捕获法的NGS全自动文库制备系统,在检测通量上的灵活性以及检测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上均超越了既有的NGS自动化解决方案。09 墨卓生物-NOVA—MobiNova-100高通量单细胞建库系统墨卓MobiNova-100单细胞测序建库系统,基于分子标签(barcode)的单细胞识别,利用独家专利的标签和油包水技术,通过优化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仪器控制,在液滴生成时稳定实现细胞分离和微球、试剂、细胞的共包裹达到较高的细胞捕获率。DBS-LibPrep是一台自动化建库仪,是以数字化微流体技术为核心的文库制备系统,将温度控制、磁珠控制、PCR等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让每个实验室迈入无人值守的文库制备新时代。针对不同的建库试剂盒流程,衡芯生物可以为客户提供自主研发和生产的DBS-LibPrep建库芯片,下图是DBS-LibPrep芯片和芯片上不同的反应区。
  • 【报告推荐】第二届分子互作网络会议之BLI技术篇
    生物层干涉(BLI)技术是一种非标记技术,可实时提供高通量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信息。与传统的靶点和药物结合验证方法相比,BLI 技术摆脱了复杂的流路系统,通过浸入即读的生物传感器直接在微孔板中实时定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020年,BLI技术被收录于美国药典1108章节,成为药物结合活性分析的标准方法之一。2024年,BLI技术被写入《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成为检测结合活性的方法之一。为帮助科研工作者及时了解分子互作技术最新进展和前沿应用,促进业内交流,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6月5日举办“第二届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共邀请12位知名科研院校和仪器企业的业内专家进行探讨交流。其中,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樊峥博士、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技师王静博士、赛多利斯生物分析产品南区应用经理张财辉先生三位专家围绕BLI技术在抗体开发、中药活性成分发现与靶标确认、药物研发及质量分析等领域中应用进展进行报告分享,欢迎大家报名参会!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Bo(点击报名) 精彩报告重磅来袭 樊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生物层干涉技术在抗体研发中的应用》6月5日 09:00-09:30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平台负责人。从事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研究与支撑工作十余年,熟悉各类分子互作以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包括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生物层干涉技术、等温滴定量热技术、蛋白纯化技术、差式扫描荧光分析以及动态光散射技术等。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为NATURE、SCIENECE、CELL、PNA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论文提供了大量分子相互作用等分析数据。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生物层干涉技术原理以及主要功能,重点介绍该技术在抗体开发中的应用,包括重组抗体的浓度测定,抗原抗体亲和力检测以及中和抗体表位竞争等方法开发。「报名参会」张财辉 赛多利斯 生物分析产品南区应用经理《高通量分子互作Octet® 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6月5日 9:30-10:00赛多利斯生物分析产品南区应用经理,从事蛋白药物与免疫细胞分析工作近十年。熟悉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细胞成像分析和流式细胞等相关应用,有着丰富的使用和troubleshooting经验。目前主要负责赛多利斯Octet® 高通量分子互作仪、Incucyte® 实时活细胞分析系统、CellCelector 全自动无损细胞分离系统和iQue® 高通量流式细胞仪的应用支持和产品推广工作。报告摘要:1.生物医药以及发展趋势; 2.Octet的特点和优势;3.Octet药物研发和质量分析案例。「报名参会」王静 北京大学药学院 副主任技师/特聘副研究员《分子相互作用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发现和靶标确认中的应用》6月5日 10:00-10:30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技师,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互作、拉曼光谱和纳米递送技术在生物医学和药学研究中的应用。使用分子互作技术建立了靶标垂钓、中药活性成分发现、药物筛选与验证、竞争抑制研究、分子相互作用的亲和力检测等一系列新方法新体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暨“揭榜挂帅”项目等。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Theranostics, Anal. Chem.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3篇,其他作者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报告摘要:中药历史悠久,临床经验丰富,但往往缺乏直接医学证据,因此制约了其现代化和国际化。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不明确,不能揭示其治疗疾病的分子机制。本报告将分享利用SPR、BLI、ITC、MST、nanoDSF、磁珠pull-down、人类蛋白质组微阵列芯片、光交联等分子互作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发现和靶标确认中的应用。「报名参会」扫码加入分子互作交流群(发送备注姓名+单位+职位)扫码直达报名页面温馨提示:1) 报名后,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 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附历届会议页面:1.“第一届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2023年) (点击查看)2.“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2023年) (点击查看)3.“精准捕捉:从小分子到大分子的BLI垂钓策略”主题网络研讨会(2023年) (点击查看)
  • 【赛纳斯】使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芬太尼
    现阶段,贩毒手段花样百出,毒贩们把The drug进行多层伪装,意图骗过检查而谋取暴利,The drug的快速检测对于推断The drug来源、抑制The drug传播和打击The drug犯罪都起着重要作用。公安以及海关缉毒等部门通常采用先快速筛查、再确证的方法查毒,也就是先用试剂盒或试纸条等快速判断The drug是否存在,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最终的确认。试剂盒或试纸条一般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具有简便和低成本优势,但是受限检测环境温度和人为操作的影响,干扰因素多,检测准确性低。而且对于混合物检测效果不明显,毒贩会在The drug中添加一些稀释剂(如葡萄糖、淀粉等)和一些掺假剂(如咖啡因、非那西汀等),这些掺入的成分分子量较大,分子极性强,它们与The drug构成的混合物会进明显干扰试剂盒或试纸条的可靠性,以至于对于浓度稍低的The drug混合物,试剂盒或试纸条经常出现假阳性或测不出结果。色谱、质谱等方法则操作复杂,耗材昂贵,检测时间长,不适合现场快速检测环节。厦门赛纳斯科技有限公司的革新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The drug现场快速检测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拉曼光谱作为分子振动光谱技术的一种,可以高灵敏度分析化学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其突出优点是可以实现非接触性和无损性检测;所需样品量很少,也无需进行复杂预处理,检测速度也很快,操作也简便;结合表面SERS增强技术,拉曼可以对The drug实现高灵敏度的探测。厦门赛纳斯手持式拉曼光谱仪SHINS-P1000,它采用1064nm激光光源,具有抗荧光干扰强,灵敏度高等卓越的光谱性能,轻巧便携的体积,采用革新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能够百万倍地增强痕量物中的拉曼信号,一键采集,无需接触样品,支持自建谱库,同时配有齐全的谱图库和强大的分析软件,几十秒内快速给出检验结果,现场执法拍照取证,智能辅助,并支持多种数据传输和数据管理,实现功能性与用户需求完美合一,为执法部门进行The drug快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新工具。鉴于低纯度The drug的检测更具有实际意义,我们将海洛因、阿法甲基硫代芬太尼待测The drug稀释到100ppm,将样品滴在增强拉曼芯片上,使用厦门赛纳斯手持式拉曼光谱仪SHINS-P1000拉曼设备使用进行检测。下图展示了The drug检测结果由上图可以看出,这两种The drug均有丰富的拉曼特征位移峰,并且拉曼峰的信噪比较高,各种The drug的特征峰峰位相互间均有较大差异,比较容易区分出来。经过sers增强后,样品检测下限很低,并且检测时间可以控制在三十秒以内。测试过程中样品处理过程简单,这非常有助于现场快速筛查。
  • “毒腐竹”中乌洛托品的检测方法
    近日,全国多个地方均出现使用化工原料制作“毒腐竹”的案例。吊白块、硼砂、乌洛托品均属于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法分子使用这些化工原料使腐竹增重、漂白、防腐、增强韧性,以牟取非法利益。乌洛托品化学名称为六亚甲基四胺,属于工业原料,可以起到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效果。误食可导致人体过敏,致癌,致畸等危害。2010年被我国列为第四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名单》,明令禁止用于食品生产。基于行标《SN/T 2226-2008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乌洛托品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中乌洛托品的液质分析方法,沃特世用户已经针对豆制品中的乌洛托品开发出专门的前处理方法。本方法使用具有反相及离子交换双重功能的MCX小柱,可以最大程度保留目标物,同时去除掉提取液中的植物蛋白干扰物,得到最洁净的样本。采用HILIC模式的色谱柱,可以提高化合物在酸性流动相中的保留及灵敏度。试验方法(适用于腐竹,豆皮等豆制品及米粉):提取:准确称取1.0 g样品,置于50 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5mL 80℃的热水,摇匀后静置10 min;用1.5%三氯乙酸水溶液定容到25 mL,匀浆后超声提取5 min;提取液转移到50 mL离心管,10000 r/min 离心10 min(温度低于15 ℃),取上清液5 mL待净化。净化:Oasis MCX小柱(3CC/60mg,Part No.186000253)活化,平衡:3 mL甲醇,3 mL水;上样:5 mL提取液;清洗:3 mL水,3 mL甲醇;洗脱:3 mL 5% 氨化甲醇;氮气下挥干,用1 mL 0.1%乙酸/乙腈(2+8)溶解残渣后过0.22 μm滤膜上机。LC/MS/MS分析方法(SN/T 2226-2008)色谱柱:UPLC柱:ACQUITY BEH HILIC 2.1*50 mm 1.7 μm (Part No.186003460)*流动相:0.1%乙酸/乙腈(2/8)流 速:0.25 mL/min进样量:5 μL柱 温:30 ℃质 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 母离子141.1 子离子112.2/98.2*HPLC方法可使用XBridge HILIC 2.1*100 mm 3.5 μm (Part No.186004433)HPLC柱,其它实验条件做相应调整。
  • 罗氏大手笔投资纳米孔测序公司Stratos Genomics
    6月26日,罗氏公司表示,投资纳米孔测序公司Stratos Genomics,拟在纳米孔测序方面展开新一轮的战略合作。   上个月,Stratos Genomics曾公开表示已经进行B轮融资,融资金额在1000万到1610万美金。而近期罗氏方面表示在Stratos Genomics融资额内贡献了一部分资金,而是否会进一步增资则有待看完两公司接下来的合作。   现在,罗氏公司的研究员已经与Stratos Genomics公司的研究人员在扩增序列(Sequencing by Expansion,将DNA分子扩增成更大的分子)方面展开合作,然后采用蛋白纳米孔技术读取Xpandomers。   具体来说,罗氏的团队将提供蛋白质设计、聚合酶突变、核苷酸化学修饰、罕见的试剂的设计与制造设计等专业知识,旨在采用&ldquo 高效、低成本的样品制备方法&rdquo 进行DNA Xpandomers。   这是罗氏与测序公司在近期内达成的第二个交易(6月初,罗氏公司斥资3.5亿美金收购DNA测序公司Genia Technologies)。   &ldquo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与Stratos Genomics以及最近收购的Genia Technologies展开研究合作,让罗氏在测序市场上创造潜在的颠覆性技术,&rdquo 罗氏测序部(Roche Sequencing Unit)主管Dan Zabrowski如是说。   分析人士表示,纳米孔测序器仍然是一个早期产品,无论是业内的测序公司,还是罗氏的合作者,都很可能在市场上竞争&ldquo 牛津纳米孔技术。   据称,尽管Illumina公司年初已经上市了&ldquo 千美元测序服务&rdquo ,但是其仍在与来自华盛顿大学和阿拉巴马大学的研究者开发纳米孔测序技术,目前正在开发自己的纳米孔测序器。
  • 亮点抢先看!6月5日“第二届分子互作”主题网络会重磅来袭
    生物分子的活性功能是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研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阐明生物反应的机理,揭示生命现象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6月5日举办“第二届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特别邀请10余位专家围绕分子互作创新技术分享,以及在药物研发、天然产物筛选、生物传感器、高通量检测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展开探讨与交流,欢迎大家踊跃报名!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Bo(点击报名)会议亮点1. 技术路线多元:不仅涵盖SPR、BLI主流非标记技术,还有MST、ITC、AUC等创新技术分享2. 报告主题火热:从抗体研发、中药活性发现、药物靶标研究,再到分子互作传感器、高通量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等前沿应用展开探讨3. 嘉宾阵容强大:力邀清华北大、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微生物所、药生所、昆明植物所、深圳先进院、海军军医大学、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等10余位业内专家4. 多款仪器亮相:赛多利斯、极瞳生命、普瑞麦迪等分子互作厂商带来最新的技术分享和解决方案介绍公益性讲座,人人可参与,抓住足不出户与专家对话的机会!点击图片报名参会会议日程“第二届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网络研讨会(更新中)2024年06月05日报告时间报告方向专家单位9:00-9:30生物层干涉技术在抗体研发中的应用樊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9:30-10:00高通量分子互作Octet® 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张财辉赛多利斯 生物分析产品南区应用经理10:00-10:30分子相互作用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发现和靶标确认中的应用王静北京大学药学院副主任技师/特聘副研究员10:30-11:00待定待定普瑞麦迪11:00-11:30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李文奇清华大学 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主管/高级工程师11:30-12:00荧光互补技术在分子互作研究中的应用陈明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12:00-13:30午休13:30-14:00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原理、仪器设计及创新应用毕研刚清华珠三角研究院 研究员14:00-14:30待定待定极瞳生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14:30-15:00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药物研究多种领域中的应用曹岩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副教授15:00-15:30分子互作技术联用发现活性天然先导物和靶标研究刘将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员15:30-16:00靶向互作清除肿瘤起始细胞李珂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16:00-16:30两种微量热技术在分子互作检测中的应用吴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高级工程师会议嘉宾樊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生物层干涉技术在抗体研发中的应用》个人简介: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平台负责人。从事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研究与支撑工作十余年,熟悉各类分子互作以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包括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生物层干涉技术、等温滴定量热技术、蛋白纯化技术、差式扫描荧光分析以及动态光散射技术等。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为NATURE、SCIENECE、CELL、PNA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论文提供了大量分子相互作用等分析数据。「报名参会」王静 北京大学药学院 副主任技师/特聘副研究员报告题目:《分子相互作用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发现和靶标确认中的应用》个人简介:王静,博士,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技师,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互作、拉曼光谱和纳米递送技术在生物医学和药学研究中的应用。使用分子互作技术建立了靶标垂钓、中药活性成分发现、药物筛选与验证、竞争抑制研究、分子相互作用的亲和力检测等一系列新方法新体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暨“揭榜挂帅”项目等。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Theranostics, Anal. Chem.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3篇,其他作者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报名参会」李文奇 清华大学 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主管/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个人简介:李文奇,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主管,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设施清华基地副主任。担任生物学杂志编委,电子显微镜学会仪器共享委员会委员。多年从事蛋白质表达纯化,理化性质分析与相互作用研究工作:熟悉原核、酵母、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蛋白表达系统以及蛋白质无标签纯化、亲和标签纯化、活性组分纯化等多种分离纯化手段;熟练掌握发酵工程工艺;精通圆二色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生物膜干涉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微量热泳动技术、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等多种理化性质分析和相互作用研究技术。「报名参会」陈明海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报告题目:《荧光互补技术在分子互作研究中的应用》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获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19年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任副研究员职位。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新型荧光传感系统用于病毒-宿主互作分子事件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ACS Nano, Biomaterials, Chem. Sci., Anal. Chem.等期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科院先导B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担任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期刊客座编辑。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入选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报名参会」毕研刚 清华珠三角研究院 研究员报告题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原理、仪器设计及创新应用》个人简介:教育背景2000.09-2004.06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设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09-2013.06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仪器科学及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2004-2019年 解放军某部2020年-今 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研究概况近年来开展的工作主要围绕特种传感器和生物医疗仪器。主持和参与研制了防爆型红外气体传感器、盾构刀具磨损检测传感器等多款传感器。参与流式细胞分选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仪器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完成和参与国家科技专项若干,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一次。「报名参会」曹岩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 副教授报告题目:《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药物研究多种领域中的应用》个人简介:曹岩,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药物分析专业,博士学位,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以复杂药物体系的分析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药物分析新方法研究,在中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和体内药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上形成特色。累计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24.4,累计影响因子大于20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项目、上海市基金项目等6项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报名参会」刘将新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员报告题目:《分子互作技术联用发现活性天然先导物和靶标研究》个人简介:刘将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基于药物靶标和分子互作技术的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成药性评价以及活性天然产物新靶标和作用机制研究。主持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生物医药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项目、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校企合作等项目十余项。以通讯作者/第一在Nat. Commun., J. Med. Chem., Eur. J. Med. Chem.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担任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等杂志青年编委。「报名参会」李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报告题目:《靶向互作清除肿瘤起始细胞》个人简介:获国家优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靶向蛋白质稳态清除肿瘤起始细胞。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Cancer 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Autophagy及Oncogen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另有多篇合作学术成果发表在Immunity、Gastroenter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全部论文已被Cell、Cancer Cell等杂志引用930余次,研究成果获得7项授权发明专利。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鉴定导致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发病的全新融合基因NUP98-RARA,被纳入《2021版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获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家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等荣誉。任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委。「报名参会」吴萌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两种微量热技术在分子互作检测中的应用》个人简介: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负责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相关检测仪器管理,主要从事分子互作技术服务、平台仪器管理、用户使用培训及相关工作。深耕生物分子互作技术领域,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为科研工作者论文发表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支持。「报名参会」张财辉 赛多利斯 生物分析产品南区应用经理报告题目:《高通量分子互作Octet® 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个人简介:赛多利斯生物分析产品南区应用经理,从事蛋白药物与免疫细胞分析工作近十年。熟悉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细胞成像分析和流式细胞等相关应用,有着丰富的使用和troubleshooting经验。目前主要负责赛多利斯Octet® 高通量分子互作仪、Incucyte® 实时活细胞分析系统、CellCelector 全自动无损细胞分离系统和iQue® 高通量流式细胞仪的应用支持和产品推广工作。「报名参会」会议赞助会议内容及报告赞助:仪器信息网 赵编辑:13331136682,zhaoyw@instrument.com.cn 扫码加入分子互作交流群(发送备注姓名+单位+职位)扫码直达报名页面温馨提示:1) 报名后,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 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附历届会议页面:1.“第一届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点击查看)2.“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点击查看)3.“精准捕捉:从小分子到大分子的BLI垂钓策略”主题网络研讨会(点击查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