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他唑巴坦钠

仪器信息网他唑巴坦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他唑巴坦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他唑巴坦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他唑巴坦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他唑巴坦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他唑巴坦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他唑巴坦钠相关的解决方案。

他唑巴坦钠相关的资讯

  • HORIBA|重磅!HORIBA成功收购美国MANTA,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核心技术尽在掌握
    拓宽颗粒表征仪器技术2019 年 1 月 24 日,堀场制作所(总部位于日本京都,以下简称“HORIBA”)宣布HII(HORIBA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总部位于美国尔湾市,以下简称HII)已成功收购MANTA仪器公司(MANTA Instruments, Inc.,总部位于美国圣地亚哥,以下简称“MANTA”)的全部股份。MANTA公司因其采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发并取得的突破性多谱段纳米颗粒跟踪技术,所以在纳米颗粒表征技术领域饱受赞誉。现在,这家领先的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系统开发商、制造商兼供应商加入HII旗下,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HORIBA仪器的颗粒表征技术得到了更大的拓宽。收购原因/目的HORIBA一直致力于研发、制造和销售应用于生命科学、半导体制造和过程环境领域的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系统,为满足客户需求,HORIBA采用各种方式,积引进领先的分析技术。美国MANTA公司新型的MANTA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系统 ViewSizer® 3000是业内公认的领先系统,它向流体中进行布朗运动的纳米颗粒射出激光束进行跟踪,然后通过高清图像分析来评估 10 纳米级颗粒的粒径分布、计数浓度和聚集状态。在荧光模式下,可对荧光标记颗粒进行测量。对于需要颗粒计数浓度数据的生命科学和制药研究市场以及离不开纳米领域测量的化妆品、催化剂和半导体市场来说,该创新性仪器有望满足客户需求。另外,2019 年,MANTA ViewSizer3000® 所在的颗粒表征仪器市场容量预计达到 20.6 亿日元,并有信心在 2022 年前以 8.4%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继续扩大(公司数据)。ViewSizer® 3000 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系统目标领域和应用行业1---生命科学领域蛋白质的聚集/结晶,外泌体、病毒和抗体药物的研发2---农林水以及家用电子产品具有杀菌和净化作用的微气泡3---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晶圆抛光的生产控制和半导体超纯水的质量控制4---环境水质监测和处理(水体纳米颗粒的数量)5---药品、食品和化妆品制药行业颗粒浓度控制,超低浓度样品。6---功能性纳米材料催化剂材料和纳米碳管7---催化剂和充电电池新材料的研发、改进和质量控制整合时间表收购完成后,MANTA的开发和生产职能将转移至HII,并利用HORIBA专有技术开始开发下一代型号。结合现有的光学技术,MANTA的图像处理技术有望对颗粒测量之外的体外诊断、再生医学、生技药品研发作出贡献。HORIBA还计划将这一先进技术在半导体领域内用于 CMP(化学机械抛光)浆料,以及在环境领域中用于水体纳米颗粒测量。关于MANTA公司名称:MANTA仪器公司首席执行官: Rick Cooper地址: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摄政路 7770 号 #113-573成立日期:2014年9月经营范围:制造和销售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系统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结合旗下具有近 200 年发展历史的 Jobin Yvon 光学光谱技术,HORIBA Scientific 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先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先进检测技术。今天HORIBA 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全球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首选。
  • HORIBA光栅技术助力NASA 成功探究太阳大气层
    2013年6月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一颗新的科学探测卫星,用于探究太阳底层大气,或称为“界面区”的数据。7月17日,界面区成像摄谱仪IRIS(InterfaceRegion Imaging Spectrograph)的望远镜门徐徐打开,开始观察并收集太阳大气层低层前所未见的细节信息。 据IRIS项目首席研究员Alan博士介绍:“IRIS获得的成像和光谱质量令我们惊叹,此次获得的数据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及研究太阳上能量的转化过程。”这两张图是由NASA SDO(左)、NASAIRIS(右)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区域 IRIS摄谱仪配置了由法国HORIBA Jobin Yvon S.A.S公司设计制造的衍射光栅。后者采用航天级光栅的生产工艺制造了NUV和FUV复制光栅,它们的刻线密度为3600gr/mm、尺寸达23mm×41mm,可同时实现高的衍射效率和低的杂散光,再借助复杂的模拟迭代计算,以及对光栅刻槽外形优化,使得光栅在二级衍射处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高分辨率和高衍射效率。尖端微加工技术和先进镀膜工艺保证IRIS摄谱仪中光栅具备无与伦比的性能指标。 该光栅是Charles Kankelborg教授带领的蒙大拿州立大学IRIS团队和HORIBA Jobin Yvon研发团队的合作成果。前者参与了光谱仪的设计,并执行IRIS的设备运行和数据分析,Charles Kankelborg教授主要负责光栅性能的测试,他对HORIBA Jobin Yvon团队的努力表示了谢意:“IRIS摄谱仪的分辨率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些来自中性原子窄的谱线展现出逼近像素限的光谱分辨率,我们能从中看到不可思议的数据。和你们在IRIS项目中的合作非常愉快,我们非常期待在未来数年中观测到更有趣的太阳数据。” 这是继CASA哈勃望远镜宇宙起源摄谱仪Cosmic Origin Spectrograph (COS)、喷气推进实验室OCO2项目之后,又一采用HORIBA Jobin Yvon光栅成功运行的航天项目。 作为HORIBA Scientific的成员,HORIBA Jobin Yvon S.A.S.是全球研究级和工业级的衍射光栅、光谱仪和分析仪器设计制造的。HORIBA Jobin Yvon凭借航天光栅制造资质和能力,已经成功与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航天应用部门在诸多航天项目中合作,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 与此同时,HORIBA Jobin Yvon也为超高功率激光器、天文观测和同步辐射设计、生产和检验提供了大量的定制衍射光栅。关注我们邮箱:info-sci.cn@horiba.com新浪官方微博:HORIBA Scientific微信二维码:
  • 质谱应用“金字塔”如何破局?|第八届质谱产业化发展论坛纪实
    仪器信息网讯2024年4月17日-19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中国科学院高端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联盟、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协办的2024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4)在江苏苏州狮山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为促进中国质谱事业的发展,4月19日,本届年会专程召开了第八届质谱产业化发展论坛。本次论坛由仪器信息网、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共同主办。质谱产业化发展论坛聚焦质谱技术在制药、食品、环境、医疗、生命科学等五大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需求及发展趋势。通过探讨质谱应用的发展趋势,来帮助行业各方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推动质谱仪器市场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特邀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丁传凡教授、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苏州大学李晓旭教授主持会议,吸引了质谱产业各方专家学者、质谱厂商以及零部件供应商等200多位代表共同参与。大会现场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丁传凡教授(左)、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中)、苏州大学李晓旭教授(右)主持会议报告题目:MEMS质谱与深海质谱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陈池来研究员陈池来表示,受限于传统机加工在加工和装配精度上的限制,常规小型质谱难以进一步小型化,但凭借高集成、平行制造和微加工等方面的优势,MEMS质谱有望成为下一代小型质谱技术。陈池来从质量分析器、微型真空进样接口、微型真空泵、质谱整机等方面详细的介绍了MEMS质谱研究现状。他表示,各关键技术已日渐成熟,但MEMS质谱整机尚未完全突破。陈池来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型MEMS质谱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先后突破质谱小型化设计集成、质谱关键器件MEMS制造、水下膜进样快速定量标定等关键技术,经过多年攻关,成功研制出深海质谱仪。该仪器可在原位实现深海中氮气、氧气、氩、二氧化碳、甲烷等小分子溶解气以及烷烃、芳香烃等挥发性有机物溶解气的定性及定量检测。报告题目: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的潜力和应用报告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国新华教授MALDI质谱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样品需求量少、灵敏度高、耐盐性强,尤其适用于复杂体系中多组分的高通量分析,而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国新华提到,随着基质、反应性基质、探针以及MALDI表面材料的不断发展,MALDI质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她进一步指出,在临床、环境和食品等领域,MALDI质谱的精准分析和拓展应用对试剂和材料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并期待着MALDI质谱能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报告题目:药品质量研究对质谱技术的需求及未来热点展望报告人:江苏艾苏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家张益质谱技术主要用于小分子定量、大分子药物结构表征、化学成分鉴定、重金属元素分析等,在化工、医药、生命科学、材料等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张益介绍了药物质量研究对质谱要求:①符合法规要求,软件具有审计追踪功能;②耐用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期不停地使用;③对于有关物质定量,灵敏度更高;④对于有关物质定性,分辨率和准确度更高;⑤对于大分子药物,离子源和碎裂模式多样化。张益表示,中国医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质谱在该领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尤其是高分辨质谱在生物药大分子领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报告题目:检测技术在国家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中的应用报告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肖晶肖晶介绍到,近年来,按照“最严谨的标准”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完善了以风险监测评估为基础的标准研制制度。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分为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规范和检验方法四大类,覆盖从原料到餐桌全过程。四类标准相互衔接,从不同角度管控食品安全风险。现行的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共538项涉及理化、毒理、微生物、寄生虫等多个方面。食品检测技术有很多种,包括质谱、色谱、光谱、生物技术、电化学、免疫学等技术。而质谱分析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可同时进行分离和鉴定等优点,目前已经应用于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质的检测。报告题目:质谱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现状及需求报告人:西交利物浦大学 程恳助理教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学领域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方法。其中,质谱技术成为了药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质谱技术可以对药物分子的结构、质量以及组成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广泛应用在药物研发、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领域。程恳指出,尽管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和药物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面临着众多挑战,如探索疾病相关的新型内源性风险因子及其调控机制、分析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以及开发基于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流程等。报告题目:摩擦起电驱动化学反应的质谱研究报告人:南开大学 化学学院杰出教授 张新星在初中课本里,我们了解到化学反应的本质在于电子的流动,因此摩擦起电现象必然伴随着化学反应的发生。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留意过撕胶带时摩擦产生的电场呢?张新星从细微之处出发,利用质谱技术对撕胶带过程中伴随的摩擦起电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撕胶带的瞬间会促进电子的转移和偶极变化,其背后的驱动力是自发产生的极高电场,其强度达到了10的9次方伏每米这一数量级。报告题目:国产质谱软件现状与质谱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展望报告人:科迈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创始人田润涛近年来,质谱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包括检测器的性能提升、软件算法的优化以及多级质谱技术的发展等。软件算法的进步使得质谱仪在药物研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临床诊断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田润涛介绍了质谱数据兼容性、质量轴漂移校正、强度校正、保留时间校正、定性解析、质谱解卷积、含量测定等质谱数据分析关键技术,也分享了10大质谱创新与前沿数据分析场景。报告题目:小仪器,大舞台:如何用质谱实现超高分辨的分子结构分析?报告人:清华大学 周晓煜副教授在生物分子结构解析领域,质谱技术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进展。其中,离子迁移质谱技术/离子淌度质谱(IM-MS)独特的分辨能力可以区分质谱技术无法区分的异构体或同重素,成为了生物分子结构解析重要的技术工具。周晓煜分享了近期团队在IM-MS领域研究新进展:①分辨率1万的超高场分析新方法,超出现有IM技术接近两个数量级;②定向旋转打破手性对称性,实现手性化合物的超高分辨IM分析;③蛋白聚集于电喷雾液滴中间,解决冷冻制样的蛋白取向和高分辨重构问题。报告题目:国产ICP-Q-TOF研制及其前沿应用进展报告人: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质谱分析研究部副经理吴智威吴智威详细阐述了谱育科技ICP-MS的发展历程,自2008年起谱育科技便开始了ICP-MS的研制工作,并在2013年成功推出了第一代产品。经过数年的不断优化和升级,2021年,谱育科技推出了领先的第五代产品——EXPEC 7910型-ICP-Q-TOF-MS。吴智威还分享了一系列ICP-TOF的应用案例,包括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行为的表征、单颗粒模式下对城市道路表层纳米颗粒的ICP-Q-TOF表征、藻类微生物对重金属吸附行为的表征、地表水中Ce纳米颗粒的表征,以及工程/天然纳米颗粒的TOF指纹图谱鉴别等。他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ICP-Q-TOF将在临床/IVD、第三方检测以及科研市场等多个行业展现出更多应用潜力。报告题目:革命性创新--从消解到ICPMS全自动元素分析报告人:衡昇质谱(北京)仪器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冯旭冯旭介绍到衡昇质谱以“衡昇”命名,是将“张衡”“毕昇”两位我国古代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作为榜样,希望继承先贤之创新精神,立足科学研究,促进创新发明,为我国科学仪器事业做贡献。近年来,衡昇质谱在无机分析仪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相继推出了iQuad 2300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P3智能微波机器人等一系列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在安全性、专业性、效率、自动化和可拓展性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提升。报告题目:串联质谱在临床质谱市场发展趋势与展望报告人: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崔相华临床质谱检测是指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的应用,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临床分子生物诊断等多方面。崔相华为我们详细解析了串联临床质谱上下游的产业链、仪器及试剂厂家的现状,以及国内当前的发展态势。他提到,尽管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通量、自动化、收费、标准化、人才培养等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提升质谱技术的效率、自动化水平、小型化以及拓宽可应用场景。报告题目:微生物质谱应用进展及研发探讨报告人: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仪器研发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林志敏林志敏首先介绍了MALDI-TOF质谱仪原理和微生物质谱技术特点,之后分享了微生物质谱发现新菌种/自建数据库、聚类分析/菌种溯源/疑难菌鉴定、神经元智能分型/疑难菌及亚种区分、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复合菌群、形态学、细菌耐药、代谢区分大肠/志贺、核酸质谱、水中微塑料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报告题目:临床质谱在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挑战与应用报告人:上海千麦医疗集团/杭州海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谢永明谢永明介绍到,相比化学发光、免疫、光谱等传统诊断方法,质谱在临床检测中拥有无法取代的优势。临床质谱在微生物诊断、遗传代谢病筛查、药物浓度检测、维生素检测、微量元素检测等领域市场规模已超百亿人民币,潜在空间值得期待。但当前临床质谱技术应用集中于小分子代谢物,相比于小分子代谢物,多肽、蛋白质的质谱定量检测难度成倍增加。谢永明分享了质谱法应用于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甲状旁腺激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淀粉样蛋白-β、甲状腺球蛋白、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临床检测,同时他指出,在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检测中,临床质谱面临着方法开发难度大、仪器要求高、成熟项目相对较少以及缺乏参考物质等多重挑战。质谱上下游展区交流现场嘉宾合影  关于ACCSI:  “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ACCSI)”始于2006年,已成功举办十七届。每年一届的“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旨在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力求对中国科学仪器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有关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  更多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ACCSI2024现场直击
  • 大分子互作出类拔萃,小分子互作不咸不淡?用“实例”证明“实力”
    近年来,分子互作分析仪市场涌现出很多新品牌、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技术多元化,“百花齐放”。目前国内外分子互作分析仪厂商已涌现近20余家,为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前沿分子互作分析技术、增强业界相关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分子互作分析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百舸争流”,谁将成为下一代金标准?——分子互作技术与应用进展》专题。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赛多利斯生物分析高级应用经理陈涛先生谈一谈赛多利斯的分子互作技术以及应用进展。赛多利斯生物分析高级应用经理 陈涛陈涛,赛多利斯生物分析高级应用经理,从事生物层干涉技术(BLI)类产品的技术支持12年,有着丰富的Octet®使用和troubleshooting经验,承担了国内华东地区现有客户的售后支持,并多次举办了在线培训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在他的支持下,目前仅国内利用生物层干涉技术发表的SCI就有500余篇,是互作技术领域非常知名的“陈老师”生物层干涉(BLI)技术是一种非标记技术,可实时提供高通量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信息。此技术采用”浸入即读”的生物传感器对样品直接进行检测,无需对检测样品做任何荧光或同位素标记【1】,也不存在流路系统,从而实现更简便、更快速的分子互作定量分析。2020年,BLI技术被收录于美国药典1108章节,成为药物结合活性分析的标准方法之一。作为将BLI技术应用于分子互作检测的开创者和引领者,赛多利斯Octet®分子互作分析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蛋白、抗体、病毒颗粒、疫苗、多肽、小分子以及DNA/RNA等各类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BLI技术的动力学分析可用于检测相互作用的亲和力以及可逆的非共价结合的结合常数(kon)、解离常数(koff)以及亲和力常数(KD)。典型的非共价结合由静电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组成。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对生物学的许多过程以及药物研发至关重要【2】。凭借高通量、非标记、实时定量且无液路的特点,Octet®在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和生物药研发领域具有突出优势。越来越多的高分文献及应用实例证明了BLI技术在小分子、化合物片段、未知样品垂钓、竞争分析等应用中表现优异,传感器分析模式也更容易开发灵活和创意的检测方案。BLI技术在小分子互作分析的应用案例BLI技术用于片段化合物筛选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片段化合物筛选是药物研发过程中一个非常具有价值的工具。这种方法优于许多其他的生化方法,因为苗头化合物可有效地通过具体的结合图谱以及响应值从非特异性或非理想的相互作用中区分开来,从而降低假阳性。BLI技术通过监测生物分子结合导致的光的干涉图谱的变化实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实时检测。Charles A. Wartchow等【3】将重组表达纯化得到AVI-Tag生物素标记的蛋白或通过体外的方式标记生物素(biotin-LC-LC-NHS)固化至链酶亲和素传感器上。通过缓冲液建立基线噪音信号,以基线噪音信号的3倍标准差为阈值筛选苗头化合物(图1)。使用了包含6500种化合物的片段文库,以BCL-2、JNK1、eIF4E等蛋白为靶点进行了筛选,比较了这些靶点的苗头化合物的比率。图1 根据化合物的信号值筛选苗头化合物【3】Francesca E. Morreale等【4】同时使用差示扫描荧光(DSF)和BLI技术筛选E2泛素连接酶Ube2T的抑制剂。将Ube2T固化在链霉亲和素传感器上,对片段库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利用DSF方法筛选出4种化合物,而采用BLI方法也筛选出4种化合物,其中有2种是同时用两种方法都筛选了出来。所有六种化合物用核磁共振(NMR)进行了验证并确认这些化合物在靶点蛋白上的结合位点。新冠病毒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是理想的抗病毒靶点。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5】首先通过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选择结合最强的几十个hits,通过Octet高通量分析这些化合物与靶点SARS-CoV-2 RdRp的结合活性,发现Corilagin (RAI-S-37)作为SARS-CoV-2 RdRp的非核苷抑制剂,KD值达到0.54 μM。在细胞外和细胞活性检测中均能有效抑制聚合酶活性。Corilagin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数据,使其成为新冠肺炎潜在的治疗药物。化合物为分析物的亲和力检测 化合物药物与靶点的动力学参数是非常重要的表征参数,直接影响到了化合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以及所需的药物剂量。苗头化合物的亲和力通常比较低(10uM),而通过修饰改造后的小分子化合物的亲和力可以化合物为固化物的亲和力检测考虑到空间位阻与修饰后化合物的活性,一般在化合物的非活性基团上偶联一个生物素,再将化合物固化在链霉亲和素传感器上,并且生物素与小分子之间有10个碳的连接臂。Basudeb Maji等【7】利用BLI技术筛选cas9的小分子抑制剂,并且合成了生物素化的小分子,固化在链霉亲和素传感器上,然后和七个浓度的Cas9/gRNA复合物结合,测得亲和力为700 nM(图3)。 图3 化合物与不同浓度的Cas9/gRNA复合物的结合解离图,右边为生物素化小分子的结构【7】如果化合物有氨基,也可以用氨基偶联传感器对化合物进行固化。Terry F. McGrath等【8】将软骨藻酸(Domoic acid),固化在氨基偶联传感器上,用竞争法检测软骨藻酸的浓度,灵敏度可以达到2 ng/mL。另外,化合物也可以偶联在诸如牛血清白蛋白(BSA)等载体蛋白上,然后疏水固化在传感器上。Melanie Sanders等【9】将鸡卵白蛋白(OVA)偶联的呕吐毒素固化在疏水传感器上,与呕吐毒素的抗体反应,其亲和力在pM级别。化合物竞争实验如果已知某化合物与蛋白结合,需要观察另一个化合物是否阻断这种结合。可以参考前面“化合物为固化物的亲和力检测”部分将化合物进行固化,然后检测另一个化合物与蛋白的混合物。Kahina Hammam等【10】将生物素化的Masitinib固化在链霉亲和素传感器上,然后检测Imatinib与脱氧胞苷激酶(dCK)的混合物。如果Imatinib与Masitinib结合的是dCK的同一位点,那么dCK/Imatinib复合物就不会和Masitinib结合了。图4 竞争法实验示意图【10】通过竞争实验可见,Masitinib与Imatinib几乎完全竞争,这证明了他们的结合位点一致。但是与核苷类化疗药物(吉西他滨、阿糖胞苷和地西他滨)竞争关系不明显。BLI技术还可以检测化合物是否可以阻断受体配体的结合,并计算IC50。Zhu J 等【11】用BLI技术检测化合物NUCC-555对激活素(activin)和其配体结合的影响。将激活素配体ALK4-ECD-Fc固化至ProA传感器上,检测激活素与不同浓度NUCC-555的混合物。随着NUCC-555的浓度提高,由于NUCC-555与ALK4-ECD-Fc竞争结合激活素导致激活素与ALK4-ECD-Fc结合信号降低,IC50大概为1.6 μM。由此证明NUCC-555是选择性的竞争抑制激活素和其配体的结合。总结BLI技术不仅可以用来检测化合物与蛋白、细胞的相互作用【12】,也可以检测化合物与DNA/RNA【13,14】等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应用BLI技术可以灵活的设计相互作用实验,比如将小分子固化或者蛋白质固化。固化方式可以根据蛋白所带的标签决定:组氨酸融合标签可以用NTA传感器或者已经固化了组氨酸标签抗体的传感器;如果蛋白带有生物素标签,可以用链霉亲和素传感器。一般来说,为了克服空间位阻和获得比较高的固化密度,建议选择链霉亲和素传感器固化蛋白。一般分析物需要知道明确的分子量和摩尔浓度才能获得结合常数(ka)和亲和力常数(KD)。分析物的分子量检测下限约为150 Da, Chenyun Guo等【15】用BLI技术成功检测了分子量142 Da的化合物并且获得了可观的信号(0.1 nm)。总之,BLI技术可以实现对相互作用更加定量化地测定,非常适合亲和力比较低的化合物检测。化合物解离比较快,传统方法有洗涤等步骤,可能造成结合的小分子被洗掉后产生假阴性结果。另外传统方法多数需要标记,可能改变靶点分子的构象,产生假阳性结果。BLI技术的非标记和实时检测能够克服传统方法的弊端,因此,小分子相互作用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参考文献:1.A, Sultana. et al. Measuring protein‐protein and protein‐nucleic acid interactions by biolayer interferometry. Current protocols in protein science. 2015,79:19.25.1-262.Concepcion, Joy. et al. Label-free detection of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s using Biolayer interferometry for kinetic characterization.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2009,12(8):791-8003.Wartchow, C. A. et al. Biosensor-based small molecule fragment screening with biolayer interferometry. J. Comput. Aided Mol. Des.2011, 25 :669-6764.Francesca E. Morreale. et al. Allosteric Targeting of the Fanconi Anemia 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Ube2T by Fragment Screening. J. Med. Chem.2017, 60:4093-40985.Li Q, et al. Corilagin inhibits SARS-CoV-2 replication bytargeting viral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21.6.Chen P. et al.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SK2801, a Selective Chemical Probe for the Bromodomains BAZ2A and BAZ2B.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6,59(4) :1410-14247.Basudeb Maji. et al. A High-Throughput Platform to Identify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CRISPR-Cas9. Cell,2019,177:1067-10798.Terry F. McGrath. 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capability of a biolayer interferometry biosensor to detect low-molecular-weight food contaminants. Anal Bioanal Chem.,2013,405:2535-25449.Melanie Sanders. et al. Comparison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and Biolayer Interferometry for Screening of Deoxynivalenol in Wheat and Wheat Dust. Toxins,2016, 8, 10310.Kahina Hammam. et al. Dual protein kinase and nucleoside kinase modulators for rationally designed polypharmac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8:1420.11.Zhu J. el al. Virtual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to identify novel activin antagonists. J. Med. Chem.,2015,58:5637–564812.Verzijl, D. et al. A novel label-free cell-based assay technology using biolayer interferometry.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2017,87:388-39513.Ting-Yuan Tseng. et al. Binding of Small Molecules to G-quadruplex DNA in Cells Revealed by Flu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 Microscopy of o-BMVC Foci. Molecules.,2019,24(1), 3514.Ezequiel-Alejandro Madrigal-Carrillo. et al. A screening platform to monitor RNA processing and protein-RNA interactions in ribonuclease P uncovers a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 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9,47(12): 6425–643815.Chenyun G. et al. Anti-leprosy drug Clofazimine binds to human Raf1 kinase inhibitory protein and enhances ERK Phosphorylation. Acta Biochem Biophys Sin. ,2018,1-6
  • 前沿合作 | 2D-LCMS-QTOF法对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未知杂质进行结构解析
    岛津中国创新中心与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合作,采用岛津二维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2D-LC-QTOF),对头孢美唑钠热降解的未知杂质进行了定性鉴定。 背景介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头孢美唑是第二代半合成的头孢类抗生素。2020版《中国药典》,美国药典(USP43)和日本药典(JP17)都收录了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质量研究中,发现其对热比较敏感,头孢美唑内酯(cefmetazole lactone)和1-甲基-5-巯基四氮唑(1-methyl-5-mercaptotetrazolium)在高温条件下均有明显增加,主峰后出现3个明显的未知杂质。 某仿制药和参比制剂样品中实际检出的未知杂质含量超过了ICH Q3B规定的鉴定阈值(头孢美唑日用最大剂量为4g,对应的杂质鉴定阈值为0.10%;部分样品中如图1所示杂质3的量超过0.10%),故尝试对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检出的未知杂质进行结构分析。图1给出了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热解样品的一维(图1A)和3种目标杂质(杂质1-3)的二维(图1B)紫外色谱图。图1 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热解样品的一维(1A)和3种目标杂质(杂质1-3)的二维(1B)色谱图 解决方案岛津液相系统Nexera LC-40 +高分辨质谱仪LCMS-9030 基于二维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系统,采用中心切割技术将在一维中采用含非挥发性盐的流动相中分离得到的目标未知物导入二维色谱,在二维色谱中采用质谱兼容的挥发性流动相,进而采用高分辨质谱对未知物进行定性鉴定。一维色谱采用《中国药典》中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流动相中含不挥发的磷酸盐和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氢氧化铵,TBAH)。二维色谱采用C18色谱柱,利用磷酸盐在色谱柱上不保留,TBAH在高比例水相下不易洗脱等性质,通过阀切换技术和改变流动向比例等方法洗脱导入废液,避免质谱污染。 表1 头孢美唑钠中杂质的分子式、加和离子和误差 在结构解析中,通过比较头孢美唑钠和未知降解杂质的母离子及特征碎片离子的相关性,结合文献报道的头孢类抗生素及杂质的裂解规律,对头孢美唑钠中的三种未知杂质进行科学合理的定性分析。表1列出了三种未知杂质的分子结构和误差。以杂质2为例,在正模式下的一级质谱图(见图2A):主要离子为m/z 488.0320,m/z 372.0160,m/z 505.0586。m/z 488.0320与m/z 505.0586相差17,可推断m/z 505.0586为m/z 488.0320的[M+NH4]+峰。m/z 488.0320的二级产物离子质谱图(见图2B)。推测杂质2的结构和裂解规律(见图3),杂质2可能为7-甲巯基头孢美唑。同时,7-甲巯基头孢美唑也是一种常见的头孢美唑杂质。 图2 杂质2在正模式下的扫描离子(2A)和m/z 488.0320的产物离子质谱图(2B) 图3 杂质2可能的结构和质谱裂解规律 结论本研究对头孢美唑中的3种未知杂质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定性分析,对于头孢美唑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分析方法适用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未知杂质的分离和定性,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同时可对化学药物、天然产物、多组分生化药等复杂组成体系进行定性鉴别,从而提供可靠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 本工作基于创新中心搭建的专属性中心切割二维反相色质谱联用分析平台(2D-LC-QTOF)和开发的《抗生素杂质数字化标准品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般杂质和聚合物杂质的色谱和高分辨质谱数据,还登录了抗生素相关杂质的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分析方法。该分析平台不仅为企业客户大大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同时也为企业的工艺改进、剂型研发、品质提升等方面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采用二维高效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对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未知杂质进行结构解析》《中国药学杂志》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4(2022) 08-0645-06 doi: 10.11669/cpj.2022.08.009
  • Nature案例分享 | Monolith助力靶向RNA降解剂研究
    前言人类基因组中仅有1%是负责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其中疾病相关的蛋白大约有 3000个,只有不到700种被目前获批的药物作为靶点,绝大多数疾病相关的蛋白被认为是不可靶向的。针对疾病相关的非编码RNA以及不可成药的蛋白靶点,使用小分子靶向RNA的结构是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策略。但是小分子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产生生物活性,有些小分子可能结合在RNA的非功能位点,或者小分子的结合强度不足以影响RNA的生物功能。高分文献解读2023年5月24日,Scripps研究所的Matthew D. Disney教授及其合作者在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Programming inactive RNA-binding small molecules into bioactive degraders”的研究论文,利用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技术将非活性小分子重编程为靶向RNA降解剂,成功降解miR-155和癌症靶标MYC、JUN的RNA。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091-8IF: 69.504 Q1研究人员基于二维组合筛选进行RNA和小分子高通量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发现了一些可以与pre-miRNA-155结合的小分子。接下来使用Monolith分子互作仪完成了大量RNA小分子结合表征。研究人员验证了C1仅结合于5′GAU/3′C_A motif,其他RNA凸起或者点突变RNA在相同检测浓度范围内看不到明显的结合信号。在使用Monolith检测时无需固定RNA,仅需带有CY5标记即可直接在溶液中精确表征Kd,检测一对样品仅需10min。图1:pre-miR-155-binder C1结合曲线构建靶向嵌合体小分子结合于pre-miRNA-155的非活性位点,并不会对细胞内的miRNA-155表达水平产生影响。接下来研究人员构建了双功能小分子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一端与目标RNA结合,另一端招募并激活RNA酶,从而靶向降解目标RNA。改造后的嵌合体成功在细胞内降低miRNA-155的表达水平,并且在细胞和小鼠模型中抑制了三阴乳腺癌。图2:将结合pre-miR-155的惰性结合物转化为活性RIBOTAC降解剂为了测试该方法的适用性,研究人员又构建了靶向MYC和JUN的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这两种蛋白都是重要的癌症靶点,但都是无序蛋白,被认为是不可成药的。改造后的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获得了生物活性并在细胞内精准地靶向降解各自的靶向RNA,使这些癌蛋白驱动的转录和蛋白组学进程失效。这项研究表明对于由这些常见但具有挑战性的致癌基因驱动的癌症,重编程非活性小分子为靶向RNA降解剂可能会带来新的变革。图3. JUN-RIBOTAC选择性降解JUN mRNA抑制胰腺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onolith系列分子互作检测仪在此项研究中,NanoTemper的Monolith分子互作检测仪在RNA小分子结合表征的检测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RNA分子量小,体外容易降解,而Monolith系列分子互作仪对分子量无限制,同时10分钟的快速检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RNA的降解。Monolith系列分子互作仪覆盖几乎任何分子类型、缓冲液成分或亲和力强弱的检测项目,并且检测不依赖于分子量,能够轻松应对不同类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难题,助力靶向RNA降解剂研究。NanoTemper微量热泳动分子互作检测仪Monolith-实用应用手册_诺坦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instrument.com.cn)
  • ​斯坦福大学Nature,电压成像技术揭示多巴胺如何重塑记忆!
    【科学背景】感官线索的固有效价和学习效价是动物在不断变化环境中评估和决策的关键。固有效价代表了对威胁或食物等生存相关预测的内在反应,而学习效价则是基于经验对这些预测的更新。许多物种通过不同的神经通路处理这些效价,这有助于提高行为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然而,固有效价如何影响学习效价信息的获取,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带来的功能性益处,仍然不清楚。多巴胺被认为在调节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处理固有和学习效价信息方面。哺乳动物的多巴胺神经元(DANs)能编码奖励预测、预测误差以及动机价值,并对不熟悉的刺激做出反应。果蝇的DANs也参与了固有和学习效价的处理。PPL1和前脑前内侧(PAM)群体的DANs向果蝇的蘑菇体(MB)提供正向和负向的强化信号,从而驱动突触可塑性和学习。然而,尽管DANs对气味的固有反应是已知的,但其如何整合固有效价和学习效价信息,以及这种整合如何影响记忆动态,尚未得到全面理解。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医学院Cheng Huang(清华大学校友)、斯坦福大学Mark J. Schnitzer教授团队、耶鲁大学Madhuvanthi Kannan,以及Ganesh Vasan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Dopamine-mediated interactions between short- and long-term memory dynamics”的最新论文。作者进行了大规模的电压成像研究,涉及超过500只果蝇,揭示了PPL1-DANs和MBONs在调节短期和长期记忆形成中的复杂作用。研究表明,多巴胺基的效价整合调节了蘑菇体的记忆动态,能够保留能量消耗较大的持久记忆,特别是对于频繁遇到的关联。通过将脉冲率数据和连接组数据结合,作者的模型预测了这一过程,并验证了这些预测的有效性。【科学亮点】(1)实验首次揭示了果蝇大脑中固有效价和学习效价的多巴胺信号如何共同调控记忆动态。通过对500多只果蝇进行长期电压成像研究,作者获得了关键数据,说明多巴胺信号在调节短期和长期记忆之间的交互作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实验通过电压成像技术观察到PPL1-DANs在嗅觉联想条件反射中异质性和双向地编码了惩罚、奖励和气味线索的固有与学习效价。结果显示,PPL1-DANs的信号调节了蘑菇体(MB)输出神经元(MBONs)的记忆存储和消退。在初步条件反射阶段,PPL1-γ1pedc和PPL1-γ2α’1神经元控制了短期记忆的形成,并减弱了来自MBON-γ1pedcα/β对PPL1-α’2α2和PPL1-α3的抑制反馈。(3进一步的条件反射过程中,这种减弱的反馈使PPL1-DANs能够编码条件气味线索的固有加学习效价,从而调节长期记忆的形成。此外,基于果蝇连接组和电活动数据的计算模型解释了多巴胺信号如何介导短期和长期记忆痕迹之间的电路交互,并且实验验证了这一模型的预测。【科学图文】图1 | PPL1-DANs 和 MBONs 的电压成像。图2 | PPL1-DANs 异质性和双向地编码惩罚、奖励和气味效价。图3 | 学习引起 PPL1-DANs 和 MBONs 中分布性、双向的可塑性。图4 | 固有和学习效价都影响持久的可塑性和行为。图5 | 计算模型捕捉了蘑菇体学习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产生了可测试的预测。【科学启迪】本文揭示了多巴胺在果蝇蘑菇体(MB)中的作用,如何通过整合固有和学习效价来调节记忆动态。首先,研究表明,多巴胺不仅参与编码奖励和惩罚,还通过编码感官线索的固有效价和学习效价来调节记忆。这种基于多巴胺的效价整合机制,使得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能够在神经电路中进行复杂的交互和调整。这种机制的实现,可能在能量消耗方面具有优势,因为它有助于更高效地处理频繁遇到的关联,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其次,电压成像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神经脉冲数据,克服了钙离子成像在捕捉神经活动细节方面的局限。这种技术使作者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到多巴胺信号在调节记忆中的具体作用,从而为记忆和学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最后,基于果蝇的电压成像数据建立的计算模型,结合了脉冲率数据和连接组数据,验证了多巴胺信号在记忆存储和调节中的关键作用。这种模型不仅解释了神经回路中的互动机制,还为未来的实验提供了可测试的预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类似机制在其他物种和脑结构中的普遍性。文献详情:Devarakonda, A., Chen, A., Fang, S. et al. Evidence of striped electronic phases in a structurally modulated superlattice. Nature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589-5
  • 奥林巴斯发布奥林巴斯手持式光谱仪Vanta Element 新品
    适应各种环境 检测迅速性能稳定 奥林巴斯将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视为一款“智能型”工业科技设备,在以往的Vanta系列分析仪检测迅速、结果可靠、坚固耐用、连通性好、操作便捷易携带的基础上,强化了整体性能,让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在包含回收废料和各种金属的检测环境中,不受外界艰苦环境影响,迅速得到准确结果。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使用双核处理器,并采用奥林巴斯久经考验的Axon技术,提供与Vanta系列中其他分析仪相同的高计数率和稳定性,可以直接在屏幕上对比合金牌号,用户仅在几秒钟之内便可获得清晰的材料和牌号辨别信息。无惧恶劣环境 性能坚固防尘防潮 为了应对艰苦环境,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从设计初始就考虑到各个方面。首先,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自带防水防潮功能,符合防护等级IP54评定标准,在户外也不必担心下雨落水等突发情况。其次,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顺利通过从4英尺高处坠落测试(MIL-STD-810G),确保在发生意外坠落或撞击时依旧可以继续工作。第三,保护性能被强化,奥林巴斯将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50 μm厚的Kapton(聚酰亚胺)窗口贴在一个不锈钢面板上,用户在野外无需工具就可自行更换窗口。值得一提的是,温度在-10 °C到45 °C范围内,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可以一直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无需任何顾虑。随时随地无线连接 各种数据轻松上传 令人惊喜的是,本次发布的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具有可选配的无线连接性能,支持连接用户网络、移动应用程序、以及奥林巴斯科学云系统进行无线数据共享,可以短时间内迅速访问多设备管理工具,操作简单快捷,助力实现工业智能化。此外,为了更好地存储检测结果,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还提供microSD卡和两个便于导出数据的USB端口,方便数据记录与上传。 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与多种配件相兼容,其中包括Vanta野外台座、土壤支架、探头护罩和机套。可与优秀器材配套的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重量仅为1.32公斤,轻巧便捷易携带,帮助用户从容应对高强度连续作业,轻松完成高检测量的户外挑战。 创新点:适应各种环境 检测迅速性能稳定 奥林巴斯将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视为一款“智能型”工业科技设备,在以往的Vanta系列分析仪检测迅速、结果可靠、坚固耐用、连通性好、操作便捷易携带的基础上,强化了整体性能,让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在包含回收废料和各种金属的检测环境中,不受外界艰苦环境影响,迅速得到准确结果。 无惧恶劣环境 性能坚固防尘防潮 为了应对艰苦环境,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从设计初始就考虑到各个方面。首先,Vanta Element分析仪自带防水防潮功能,符合防护等级IP54评定标准,在户外也不必担心下雨落水等突发情况。其次,Vanta Element分析仪顺利通过从4英尺高处坠落测试(MIL-STD-810G),确保在发生意外坠落或撞击时依旧可以继续工作。第三,保护性能被强化,奥林巴斯将Vanta Element分析仪50 µ m厚的Kapton(聚酰亚胺)窗口贴在一个不锈钢面板上,用户在野外无需工具就可自行更换窗口。值得一提的是,温度在-10 ° C到45 ° C范围内,Vanta Element分析仪可以一直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无需任何顾虑。 随时随地无线连接 各种数据轻松上传 令人惊喜的是,本次发布的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具有可选配的无线连接性能,支持连接用户网络、移动应用程序、以及奥林巴斯科学云系统进行无线数据共享,可以短时间内迅速访问多设备管理工具,操作简单快捷,助力实现工业智能化。此外,为了更好地存储检测结果,Vanta Element分析仪还提供microSD卡和两个便于导出数据的USB端口,方便数据记录与上传。 奥林巴斯手持式光谱仪Vanta Element
  • 他,誓做固相微萃取中国先行者
    “这个长度只有一厘米多的搅拌棒作用可不小,以前进行海水增塑剂检测,至少需要一瓶矿泉水那么多的样本,每次出海需要在上百个监测点取样,这意味着出一次海至少要带回上千瓶矿泉水那么多的液体样本̷̷有了这个搅拌棒,每次检测只要一个矿泉水瓶盖的液体样本就足够了。”在位于城阳区的青岛博士创业园的实验室里,靳钊博士指着各种型号的搅拌棒和探针自豪地介绍着。  其实,真正神奇的不是这些黑色小棒或银色探针,而是靳钊与爱人坚持十余年的研发成果——固相微萃取技术。  固相微萃取,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这门“小众”技术,高分子材料学博士毕业的靳钊与爱人坚持钻研了十余年。目前,这项技术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他所创立的青岛贞正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也成为国内在该领域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靳钊说,他想做中国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先行者,事实上,他已经做到了。  民族的情怀:誓做固相微萃取中国先行者  固相微萃取技术这个看似高深难懂的专业术语,却是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检测技术,更是中国对外贸易取得平等话语权的重要工具。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欧洲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有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出口欧盟茶叶量比“全盛时期”的1998年减少了34.5%。“使这一数字锐减的,是1999年应用于茶叶农残检测的固相微萃取技术。使用这一新技术,农残的最小检出浓度降低了100倍。”靳钊说。当时,国内分析检测技术尚不能检测如此低含量的农药残留,出口茶叶面临因农残超标被遣回的风险,这严重制约茶叶出口。“没有先进的检测技术,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就无法取得与对方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最大的掣肘之一。”  因此,靳钊誓做固相微萃取的中国先行者。  人生“合伙人”协作 打破欧美技术垄断  2003年,在大连理工大学主修高分子材料学的靳钊博士收到一封邮件:一位分析化学专业的女博士在研究 “固相微萃取”课题时遇到了瓶颈,邀请靳博士共同进行科研攻关。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利用一种特殊的涂层,对检测物质进行定向吸附浓缩,以解决痕量(超微量)物难以检测的难题。”涂层所使用的材料,对于这项技术的稳定性、效率等具有决定性意义。当时国内虽然也有科研人员进行该技术的研究,但材料单一、性能不稳定,无法满足产业化应用的要求。  “我们共同开发了几款材料,没想到效果很好。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在试用了几十种材料、加工工艺与应用方法后,终于研制出了一款性能优异、产品稳定性强的固相微萃取产品。”  在过去二十年,固相微萃取技术及产品始终被欧美国家垄断,靳钊的研究成果不仅打破了技术和产品的国外垄断,还取得了更优的性能。“就以搅拌棒为例,我们的产品磨损率低,萃取效率高,品使用寿命更长,性能更好。德国产品平均一根棒能使用60-80次,而我们的能使用150-200次,大大降低企业的使用成本。”靳钊介绍说,此后他又与研发团队相继研发出十多款固相微萃取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水质监测、食品安全、香精香料等领域的快速、痕量检测,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在这一过程中,两位博士也从技术 “合伙人”,发展成为一生的“合伙人”。  注册公司:在自家厨房开辟研发地点  既做科研又接触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思路深深根植于靳钊心中:“如果研发成果不进入市场,那这项研究就失去了意义。”2013年,随着产品体验者的增多,产品量产和市场化的需求凸显,成立公司成为顺其自然的选择。  “当时资金有限,根本没有钱去外面租专门的办公室,只能把公司注册在家里,研发地点是自家厨房。”靳钊用了一周时间拿到了小区单元42家住户的签字,又征求了街道同意,才算完成了公司的注册。  场地问题解决了,资金成为摆在靳钊面前的头等难题。这些年他为了搞研发、维系公司运转,陆续投入了70万。“这些钱都是从我和爱人每月工资里省出来的。”直到 2015年,靳钊在市人社局人才中心帮助下入驻青岛博士创业园,免费获得了100多平的办公用房,税务、工商等繁琐的手续也可以在园区的公共服务大厅一站办理。靳钊坦言,这让他能够把精力放在研发推广上,使公司真正快速发展。  造福于人:要把小众科技带进大众生活  前不久的一件小事让靳钊颇有感触:有位大妈从李沧专门坐车到城阳找他,想测测买的保健品成分合不合格。这让靳钊意识到,现实生活中,百姓对食品药品乃至环境安全如此重视,但权威、高效、便捷的检测手段太匮乏了。  “原本只是单纯地想做技术、做研究,但真做成了却发现,研究成果真正的意义是用在实践领域,是用来改变生活的。这更坚定了我把固相微萃取这项小众科技带进大众生活的信念。”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还没有国家标准,所以技术的推广、百姓的认知度提升都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今年初,国家有关部委明确提出要用固相微萃取检测水中有害物质,并力争在两年内建立环境监测领域固相微萃取的国家标准。“仿佛吹来了一阵春风,感觉固相微萃取这项技术的春天就要来了,十几年的坚持没有白费。”说着,靳钊脸上绽放出坚定的笑容。
  • NanoTemper热点解析 | 颠覆传统!基于PROTAC技术的“靶向降解组学”鉴定中药成分靶点
    背景介绍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技术是目前小分子药物研发领域最火热的技术之一。它颠覆了传统药物化学中“占位驱动 (occupancy driven)”的开发理念,借助内源性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有效地特异性降解致病蛋白,尤其是“不可成药(undruggable)”靶点。如此优秀的技术,不但让国内外众多制药巨头和Biotech公司趋之若鹜,更为科学家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中国科学院司龙龙课题组刚刚在Nature子刊发表了基于PROTAC技术的流感疫苗[1]doi: 10.1038/s41587-022-01381-4,沈阳药科大学陈丽霞和李华团队又创造性地将这项技术引入到了中药研究领域,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APSB)发表了题为“PROTAC Technology as a Novel Tool to Identify the Target of Lathyrane Diterpenoids”的研究论文 [2] doi: 10.1016/j.apsb.2022.07.007。中药活性成分和其作用靶点的鉴定均在中药研发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尤其是靶点鉴定,它是理解中药机制和下游药物开发的基础和关键。但由于中药“多靶点、多成分”的作用模式,以及与靶点蛋白瞬时、弱亲和力的相互作用,导致中药的靶点鉴定存在巨大挑战,亟需研究的思路创新和技术创新。PROTAC技术中的蛋白降解剂是一种含有两个活性端的小分子化合物,一个活性端可与靶蛋白结合而另一个活性端结合E3连接酶;两个活性端通过linker相连接。鉴于PROTAC分子往往无需很强的亲和力即可有效地特异性降解靶蛋白,沈阳药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大胆猜想该技术可用于鉴定中药成分及天然产物的作用靶点。研究人员将PROTAC技术与定量蛋白组学、微量热泳动(MST)分子互作检测技术相结合,从被降解的差异蛋白中找到中药靶点,并通过下游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化学和动物实验得到了功能验证。该流程被研究团队称为“靶向降解组学”,可以为中药成分的靶点鉴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实验解读沈阳药科大学陈丽霞和李华团队在前期研究中从中药千金子中获得了一系列千金烷二萜类化合物,其中ZCY-001化合物具有最强的抗炎活性,并且具有低毒性。研究人员将该化合物的核心骨架Lathyrol(即千金子二萜醇)与沙利度胺 (E3连接酶CRBN配体) 通过PEG linker相连,得到了PROTAC分子ZCY-PROTAC。使用该PROTAC分子对细胞进行处理后提取蛋白,并使用TMT串联质谱标签进行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图1 A)。比较蛋白组学分析发现MAFF蛋白在ZCY-PROTAC处理后发生了最为显著的降解。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 MAFF蛋白的降解水平与ZCY-PROTAC的剂量和作用时间是正相关的(图1 B)。这些结果表明,该蛋白可能是Lathyrol等千金烷二萜类化合物的最主要靶点。图1 ZCY-PROTAC可显著降解MAFF蛋白为了验证比较蛋白组学发现的靶点蛋白,研究人员采用微量热泳动(MST)技术直接检测Lathyrol及其衍生物ZCY020与MAFF蛋白的结合能力。如下图所示,Lathyrol与MAFF的亲和力为20.90 μM,ZCY020对MAFF的亲和力也在同一水平。以上亲和力检测结果也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细胞热迁移分析(CETSA)以及DARTS等实验得到了验证。这些结果证实了MAFF蛋白是中药千金子成分的直接作用靶点。图2 微量热泳动技术(MST)检测中药千金子活性成分与MAFF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进一步采用生化和药理学实验深入研究阐明了千金烷二萜ZCY020以MAFF为靶点蛋白, Nrf2/HO-1信号通路为作用途径发挥抗炎作用。ZCY02可以促进MAFF-Nrf2异源二聚体的形成而抑制MAFF同源二聚体,进而调节HO-1的下游表达,从而在体内外发挥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本研究创造性地将PROTAC技术应用在了中药成分靶点的鉴定上,首先以中药活性成分为基础合成出PROTAC分子探针,再通过蛋白的特异性降解来发现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蛋白。以MST为代表的的分子互作检测技术在靶点验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直接定量分析中药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亲和力。作者将这一系列技术手段整合为一套可行的中药成分靶点鉴定新方法,可以有力地补充甚至替代现有技术。关于Monolith新一代分子互作检测仪德国NanoTemper公司自2010年推出第一款基于微量热泳动技术的Monolith分子互作仪。随着工业用户的增多且对高通量检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NanoTemper公司于2014年推出了自动化的检测仪器Monolith NT.Automated。基于用户的反馈,在2020年对该产品线进行了全面升级,推出了全新的Monolith系列仪器。(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详情)产品特点:仅需微量样品,即可直接在溶液中测定分子间结合。无需固定,不受检测样品种类的限制。检测速度快、测量范围广 (Kd : 从pM到mM)。仪器操作简单,无需繁琐的清洗维护。参考文献[1] Si L, Shen Q, Li J, et al. Generation of a live attenuated influenza A vaccine by proteolysis targeting. Nat Biotechnol. 2022 Jul 4. [2] Wu Y, Yang Y, Wang W, et al. PROTAC Technology as a Novel Tool to Identify the Target of Lathyrane Diterpenoids.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22 Jul 16.
  • 奥林巴斯最新款XRF光谱仪-Vanta
    2016年9月19日,奥林巴斯INNOV-X最新款仪器----vanta 系列来中国服务中心了!Vanta分析仪是为用户提供的最先进的手持式X射线荧光(XRF)设备,可以为那些要求在野外环境获得实验室分析水平的用户,进行快速精确的元素分析和合金辨别。 Vanta手持式XRF分析仪是一款坚固耐用的设备,可以在最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正常工作。特性如下:1.通过了美国国防部标准(MIL-STD-810G)中的防坠落测试;2. Vanta设备还符合IP65评级标准,具有防尘和防水的特性;3. 分析仪可以在-10 °C到50 °C的温度范围内连续正常工作;4. C系列和M系列型号分析仪配备有探测器遮光器,可避免分析仪受到穿孔损伤。 Vanta系列分析仪所特有的Axon技术,使用超低噪声电子设备,在每秒钟之内可达到更高的X射线计数率,从而可以更快的速度获得精确的、重复性极高的结果。 由于Vanta分析仪将Axon技术与新款四核处理器结合在一起使用,因而这款分析仪具有非同寻常的响应能力,突破了同类设备操作性能的极限,可使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分析结果。 Axon技术可使不同Vanta仪器的各次检测都具有非同一般的高重复性能,因此无论用户使用的是哪台仪器,其第一次检测与其最后一次检测都会是相同的。 Vanta分析仪具有坚固耐用、性能强大、操作方便的特性,可以出色地完成各种应用,其中包括废料回收、矿业勘探、制造业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材料的成份辨别(PMI)、环境评估、RoHS合规、消费产品安全、科学研究。如若想了解更全面的产品信息,请联系深圳市莱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099/),作为奥林巴斯在中国的服务中心,我们会为您提供最全面最专业的技术服务。PS:2016年9月22日至25日我司将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参加2016年(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届时我们最新款分析仪器vanta将会在此展出,欢迎新老客户莅临参观。
  •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将出席首届因美纳基因组学论坛
    7 月18日,基因测序和芯片技术企业因美纳宣布,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将参加首届因美纳基因组学论坛的对话环节。因美纳基因组学论坛是由因美纳发起的,致力于推动基因组学助力人类健康的全球盛会。论坛将于 9 月 28 日至 10 月 1 日在圣迭戈举行,线上会议将于 10 月 4 日举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将于 9 月 28 日(星期三)晚上参与对话环节。在《平价医疗法案》通过 12 年后,奥巴马将讨论为改善人类处境,对公平、可及性和更智能的医疗的持续需求。我们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奥巴马总统作为论坛的发言嘉宾。很少有总统像巴拉克奥巴马那样坚持不懈、充满热忱地为实现公平、可及且可负担的医疗而奋斗,” 因美纳首席营销官 Kathryne Reeves 表示。“这也与因美纳致力于拓展基因组学可及性以挽救生命的倡议不谋而合。基因组学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将持续推进基因组学的变革性力量,致力于人类健康。 ”在因美纳,创新是我们的DNA。我们的愿景是使每一位有需要的患者都能受益于基因组学医疗。因美纳基因组学论坛汇聚了基因组学和医疗健康生态系统的全球领导者,各方将探讨推动基因组学医疗成为更具包容性、更可及的医疗护理标准所需的合作与行动。论坛还将展示基因组学技术的最新进展,这些技术革新通过推动更好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新疗法的开发,日益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因美纳基因组学论坛的关键主题与讨论重点包括:基因组学技术如何助力医疗机构日常工作,帮助医生开展更加准确、主动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全基因组测序在对抗癌症、遗传病和传染病方面取得的进展。基因组学在支持四大医疗目标中发挥的作用,即改善人口健康、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患者体验和提高医疗服务提供商满意度。
  • 实验做累了?来转个“陀螺”吧
    不知道您在实验的过程中是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过滤效果不好?过滤太慢?要是一个用力过猛把滤膜搞破损了也是很头疼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对症下药”了,来和小编一起看看怎么搞定这种小麻烦吧! 还是先简单介绍下过滤的优点吧,可以有效避免如下情况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针头式过滤器过滤样品,用微孔滤膜过滤流动相,接下来,本次文章的重点内容就来啦! 为了达到很好的过滤效果,我们首先要选对滤膜的材质,不同的材质对不同化学物质的过滤效果是不同的:● 水系PES(聚醚砜)性能:亲水性,可替代混合纤维素滤膜,具有流速高,低蛋白质吸附,较高的化学和热稳定性,适用于低无机离子的离子色谱。● 水系 MCE(混合纤维素)性能:适合水溶液,流速高,热稳定性强,孔隙率高,截留效果好,不适用于有机溶剂和强酸,强碱溶液。● 有机系尼龙性能:具有良好的亲水性,适用于水溶液和一般有机溶剂的过滤,如醇类、烃类、脂类、酚类、酮类等有机溶剂,耐高温,强度好,化学性能稳定。不耐强酸强碱。● 疏水性PTFE(聚四氟乙烯)性能:溶剂兼容性广泛,适合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具有透气不透水、气通量大、截留率高、耐温性好,抗强酸、碱、有机溶剂和氧化剂,耐老化及不粘、不燃性、无毒和低溶解性等特点,耐受多种灭菌条件。● 亲水PTFE(聚四氟乙烯)性能:适合过滤含有强酸、强碱的水溶液,以及含有酸碱的有机混合溶液,颗粒截留率性能优异,更低的化合物吸附,可以做到选择亲水PTFE替代其他除空气过滤外的绝大部分材质。● 疏水性PVDF(聚偏氟乙烯)性能:机械强度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适宜于绝大多数有机溶剂的过滤。注意:不耐丙酮、DMSO等溶剂,适于高温液体的过滤。● 亲水性PVDF(聚偏氟乙烯)性能:低蛋白结合力,适宜于一般的生物过滤及绝大多数有机溶剂过滤,不适合过滤腐蚀性特别强的溶液。应用:醇,酸,烷烃,芳香烃,卤代烃等溶剂除去微粒,提高试剂级别。 太多不看?没关系,这里小编给您总结好了:如果是您要过滤水溶液,请选择PES与MCE材质滤膜,其中MCE是目前比较主流的选择啦;如果您要过滤有机溶剂,请选择尼龙材质;PTFE与PVDF则是比较万能的耐腐蚀性滤膜材质了,大部分溶液都可以用来过滤,其中亲水性比疏水性具有更强的替代性。 微孔滤膜的材质选择也是同以上选择原则。 月旭科技还提供更加强大的双层膜针头过滤器,它的过滤效果更加强力,而且针对杂质较多的样品有更强的针对性,单层膜面对多杂质的滤膜还是很有可能发生堵塞的;我们还有无菌式过滤器,足够满足您更高的产品需求。 材质篇讲完了,该讲尺寸篇了,如果你在使用过滤器时过滤太慢或者推不动注射器,那可能是针头式过滤器尺寸太小了。通常我们根据如下选择:样品量在2-10ml之间,建议选用13mm直径的针式过滤器;样品量大于10ml小于100ml时,选用25mm直径的针式过滤器;样品量大于100ml时,选用33mm直径的针式过滤器。另:液相用滤器建议选用0.45μm的针式过滤器,液质或超高效液相建议选用0.22μm的针式过滤器。到此为止,如何选择过滤器的方法就向大家介绍完毕了,赶快去买几包过滤器转起来,哦不,用来做实验吧,购买方式请看如下内容哦! 月旭科技的过滤耗材具有高质量,使用简单方便的特点,并且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我们提供了两个系列的针头式过滤器及滤膜供您选择。其中Welchrom过滤器根据美国药典及欧洲药典的要求生产,提供各种G端材质,双模结构和无菌式产品,保证您的实验效果。Doprah大包装系列耗材为您提供更经济实惠的过滤器耗材,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节省您的实验成本,以及实现样品的重新利用。欲了解月旭科技样品瓶盖垫耗材的更多内容,欢迎联系月旭科技当地销售同事或经销商。
  • 浅谈视觉坐标测量系统(CMM)发展及应用
    一、CMM简介CMM是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的简称,俗称“三坐标”,最早于50年代由欧洲人发明,知名厂商包括海克斯康和蔡司等,起初用于军工领域,随后广泛应用于各类制造型企业。国内生产三坐标的厂家包括思瑞、雷顿、爱德华等。 图1 坐标测量机(CMM)示例初代CMM由花岗岩平台、精密光栅尺、运动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精度可达到1~3um级别,但是它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且特别笨重。人们为了测量更加便捷,之后又发明了关节臂CMM、激光CMM、视觉CMM三个品类的坐标测量机。关节臂CMM是由六轴或七轴关节组成,在关节处有高精度旋转编码器可测量关节的角度,精度可达到20~50um级别,重量较轻,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像三坐标那么高。但它的测量范围受限于机械臂的臂长,臂越长精度越低。图2 关节臂CMM示例激光CMM是指激光跟踪仪,由激光干涉测距模块、高精度旋转编码器、运动控制模块、全反射靶球等组成,高端设备甚至还集成了视觉定姿模块,精度可达到15um+6um/m,测量范围可达100m左右。 图3 激光跟踪仪示例(中间是激光反射靶球)视觉CMM主要由高分辨率相机和光笔组成,其中相机用于跟踪定位,而光笔又由标志点、探针组成。这类设备的重量最轻,使用时最为灵活省力,精度通常能达到20~50um级别。视觉CMM的分类、发展和应用,将在下文中详述。 图4 视觉CMM示例(跟踪器和光笔)二、视觉CMM的发展视觉CMM是基于数字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原理的坐标测量仪器,该领域的学者把相机抽象成一个小孔成像设备,利用“共线方程”这一基本原理,推导出了相机标定、前方交会、后方交会、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极线对应等解析法理论,表述的是“物-像”几何关系。在视觉CMM中,被观测的目标(光笔)通常是一组标志点,可以是玻璃微珠反光材料的,也可以是LED自发光的,从原理上标志点的数量至少应为3个,但为了更好的精度和可靠性,厂家通常会设计10个左右的标志点。标志点的三维坐标是事先测定过的已知值,相机对标志点进行拍照,得到标志点的成像,利用“物-像”几何关系求解被观测目标(光笔)的位置和姿态。视觉CMM根据相机的数量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目跟踪CMM、双目跟踪CMM、单目反向定位CMM、单目主动跟踪CMM四种类型,下文逐一介绍。 图5 不同位置下光笔的成像图6 单目跟踪和双目跟踪原理示意图2.1 单目跟踪CMM单目CMM是利用单个相机对被观测目标(光笔)进行跟踪定位,其原理在摄影测量中称为单片空间后方交会,测量精度与相机分辨率、拍摄距离远近、目标的尺寸大小等因素有关。为了保证足够的测量精度,如图6所示,被跟踪的目标张角需要足够大,因此其配套使用的光笔的尺寸一般都很大(图7)。 图7 单目跟踪视觉CMM示例2.2 双目跟踪CMM双目CMM是利用两个相机对被观测目标(光笔)进行跟踪定位,其原理在摄影测量中称为前方交会和绝对定向。虽然市面上也有三个相机以上的跟踪系统,但其原理等同于两个相机。如图6所示,双目CMM不需要大的张角,它只需要较大的夹角,因此其配套的光笔尺寸可以比较小,更加有利于手持使用。 图8 双目跟踪视觉CMM示例2.3 单目反向定位CMM单目反向定位CMM的跟踪原理与单目跟踪CMM类似,但是其探针的安装位置是在相机上,而不是在被测目标(标志点载体)上。这样做的优势是,标志点载体不需要移动,可以把它做的非常大,并且可以把标志点的数量做的非常多,来提升跟踪定位的精度。标志点数量增多对软件的计算能力要求也更高,这是一种新颖的CMM设备。在国内由中观最早提出了这一独创性的产品设计,并诞生了代表性产品——MarvelProbe便携式反向定位CMM,它可以借助固定墙体或便携支架上的标志点,灵活进行反向定位,实现接触式测量功能,同时还兼具独立的摄影测量功能。图9 单目反向定位CMM示例2.4 单目主动跟踪CMM单目主动跟踪CMM,是指相机是活动的,它的相机视场角非常小,且相机会在电机的带动下主动跟踪目标的位置。它不同于激光跟踪仪的特征是没有激光反射靶球。 图10 单目主动跟踪CMM示例三、视觉CMM的应用视觉CMM的特点是轻便灵活,测量范围较大,精度可满足亚毫米级别的需求,在诸如汽车制造、骨科手术等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另外,视觉CMM单点测量的精度较高,结合三维扫描仪配套使用,可以提升三维扫描的基准对齐精度,这种做法在三维检测中也较为常见。3.1 汽车制造在汽车制造的装配环节之前,对孔、槽、形面以及缝隙等特征进行检测,是保证顺利装配的前提。图11 视觉CMM对汽车白车身、汽车零部件进行检测3.2 骨科手术传统的骨科手术靠医生的主观判断来确定操刀的位置,而现代手术机器人依靠双目跟踪CMM来实现对骨骼、手术器械的精准定位,降低手术风险。图12 视觉CMM用于骨科手术的引导3.3 结合三维扫描使用三维扫描可以获得形面特征的高密度连续的三维数据,但是对一些边界特征(如孔槽)难以实现完整、精确的测量。而视觉CMM恰好适合对关键特征进行高精度测量。图13 视觉CMM结合三维扫描使用四、结语视觉CMM的优缺点是较为明显的,其优点是手持端的重量较轻,操作更为灵活,测量范围也较大,不受机械运动范围的限制,对环境的要求也较低,另外,视觉CMM的价格通常也较低。其缺点是测量精度不如三坐标和激光跟踪仪,在未来随着相机分辨率的不断提升,视觉CMM的精度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武汉中观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王晓南供稿)
  • 人民网专访聚光CEO姚纳新:誓做“中国的西门子”
    “西门子是全球仪器仪表行业当之无愧的翘楚之一,是有上百年历史的国际知名大企业,它能够持久地创新,不断面对各个领域的难题,并把最终的优质产品奉献给社会,这也是我们企业所追求的。可以说,做中国的西门子是我们的目标。”   他出生于普通农家,18岁考入北大,25岁赴美攻读生物学硕士。在美期间,他放弃了颇有前景的生物学研究,毅然投身激情的创业之路。他创立的聚光科技,填补了我国高端检测仪器的空白。他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有着宁波人天生的商业头脑。在不多的工作间歇,他喜欢读各种小说,农村和底层生活的题材是他的最爱。他就是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姚纳新。   创业 “做自己喜欢的事”   姚纳新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他自己走过的路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1995年,姚纳新赴美攻读生物学硕博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园里,各种各样充满激情的人深深影响着姚纳新,他深刻感受到美国人对于自己兴趣的激情。在完成硕士学位之后,他做出了一个令导师惊讶的决定:放弃继续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去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创业。   创业无法一蹴而就。在积累几年工作经验之后,为了学习企业管理,姚纳新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在这里,他结识了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来的创业伙伴王健。王健和姚纳新谈起了光电一体化气体分析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姚纳新动心了:“当时中国对仪器仪表产品有非常大的需求,但有研发高端分析仪器能力的企业却非常少。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2002年1月,姚纳新与王健在杭州创建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的最初两年,资金几乎全部用于产品研发,没有任何销售收入。姚纳新和王健两人在前三年中没有拿一分工资。谈起这段经历,姚纳新显得非常淡然:“人只要跟着自己的心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坚持下去,创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经过8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聚光科技已成为中国分析仪器和环保监测仪器行业的龙头企业。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公司仍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49%的增长率。姚纳新说:“我已经做成了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聚光科技的崛起。”   创新 “知识改变国运”   回顾8年来走过的路,姚纳新感慨地说:“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专利,我们就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立足。知识改变命运,知识也改变国运。”   自聚光科技成立以来,姚纳新和他的公司就不断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以填补国内高端检测仪器的空白。2003年,聚光科技在国内首次研制出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可以通过即时监测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气体,随时掌握生产状态。在此之前,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仅有世界上极少数几个国家,聚光科技打破了这些国家一统天下的格局。   短短几年间,聚光科技的激光在线气体分析仪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超过95%,几乎国内所有的大型钢铁企业都是聚光的客户。同时,这一产品还远销美、英、日、俄等国,结束了中国高端检测仪器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尴尬历史。2005年,这一成果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年度最高奖项——科学技术奖,2007年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聚光科技所坚持的这条自主创新之路,与其背后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据姚纳新介绍,聚光自2004年起,研发人员每年都保持60人以上的招聘规模,一批批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充实了研发团队。同时,聚光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5%左右投入研发,持续不断地推出新产品,获得新专利。至今,聚光已取得150余项专利,每年开发2到3个新产品系列。   2009年,聚光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并连续3年唯一代表分析仪器行业入选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连续3年上榜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企业百强,其中2010年排名百强榜第三位。   报国 “永远都不晚”   可以说,姚纳新创办的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说,希望能做更多回报社会的事。   事实上,自2003年起,姚纳新就一直热心参与提升杭州国际化水准的各项事业。他曾多次协助杭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赴美招商引资,推动杭州与加州间经贸人才的交流。2005年,他还与朋友在杭州组建了海归俱乐部,后发展为杭州海外留学归国人士创业发展促进会,主要为海归答疑解惑、提供帮助。2010年,姚纳新被推举为杭州市侨联副主席,担负了更多为侨界人士服务的使命。   在与海外华人交流时,姚纳新常常会现身说法:“出国时我就认定迟早要回来,说大一点是报效祖国,说小一点,能够亲身参与到祖国的经济建设中来,是件很幸福的事。”有一些华人在海外拖家带口,回国并不容易,姚纳新总会说:“永远都不晚。”他说,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位置上都能够为国做贡献。国内各行各业都需要学习国外优秀经验,所以,无论回国还是为国工作,永远都不晚,行行出状元。   除此之外,姚纳新还特别关注中国的青年学生。2008年,他受聘为浙江大学“求是强鹰海归成长计划”导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青年创业。在他的指导下,已经有数十名青年踏上了创业之路,其中不少企业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另外,聚光科技每年都为大学生提供上百个实习岗位,还出资成立“创新奖学金”等。姚纳新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受到快乐。”
  • DNA纳米机器人精准靶向癌症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uepic/5788d0c5-14d0-4683-a7bf-74c44e49ef06.jpg"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DNA折纸是什么?与传统折纸所选用材料不同,DNA折纸技术采用DNA链进行折叠。DNA折纸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DNA自组装的方法,是DNA纳米技术与DNA自组装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前已有研究证明,使用生物相容的、可降解的、基于DNA的生物机器人来治疗癌症是可行的。该研究共同作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颜颢(Hao Yan)表示,研究团队的初衷就是“找到可以应用于人类癌症治疗的纳米机器人的设计方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Yan和同事首先制作了一个自组装的矩形DNA折纸,并和凝血酶结合起来。然后,使用DNA紧固件连接长方形的长边,形成管状纳米机器人,内部带有凝血酶。他们设计了一种能将核蛋白(一种特定于肿瘤血管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这些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编程来传输分子载荷,并导致肿瘤血液供应堵塞,从而导致组织死亡和肿瘤缩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uepic/8cdc9c91-2d79-43b2-98a0-bccee99625e2.jpg" /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编程DNA(以绿色显示)寻找肿瘤细胞。 在这些纳米机器人内部,科学家植入了凝血酶(紫色)以阻止血液流向肿瘤。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02, 102, 102) " img width=" 600" height=" 392" title=" "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92px "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uepic/379f6da6-bfc7-409b-9d58-09f6192ea4c0.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02, 102, 102) " /span /p p   一旦进入血管(显示为红色管)“喂食”肿瘤,纳米机器人就会打开(看起来平坦呈灰色)以释放凝血酶(紫色),其刺激血小板和凝血剂(红色和黄色)以阻断血管(血管末端显示血块),并切断肿瘤的供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02, 102, 102) "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接下来,为了测试DNA纳米机器人,研究人员将它们注射到感染了人类乳腺癌、卵巢癌、黑素瘤和肺癌的小鼠模型中。这些机器人抓住肿瘤部位的血管细胞,并在48小时内在肿瘤血管内引起大量血凝结,且不会引起体内其他部位凝血。结果与对照小鼠相比,DNA纳米机器人延长了小鼠的寿命,减缓或逆转了肿瘤的生长。此外,在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中,DNA纳米机器人似乎能够阻止黑色素瘤扩散到肝脏;肺癌小鼠模型中,肿瘤生长减缓时,肺部甚至显示出开始自我修复的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我们开发了第一个完全自主的DNA机器人系统,用于非常精准的药物设计和靶向癌症治疗。”Yan博士说:“凝血酶传递DNA纳米机器人是DNA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进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当然,如果纳米机器人本身对人类构成威胁,其治疗肿瘤的能力就无从谈起。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机器人并没有在肿瘤外凝结血液,也没有在小鼠或猪身上触发任何明显的免疫反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和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师Mauro Ferrari评价道,“从小鼠模型到人类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目前尚不清楚靶向核蛋白和递送凝血酶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但突破性性的是,这是一个平台,研究人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做其他研究,这方面意义深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虽然这些DNA纳米机器人仍处于实验阶段,还没有在人类身上进行测试,但它们显示出了治疗癌症的巨大潜力。“我们的研究表明,基于DNA的纳米载体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癌症治疗方法。”项目的研究人员之一Guangjun Nie表示, “我们目前正在与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将这种革命性技术转化为一种可行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参考资料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Researchers use nanorobots to kill tumors in mic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ancer-Fighting Nanorobots Programmed To Shrink Tumor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DNA Robots Target Cancer /p
  • 浙大90后学霸首篇一作登上Science:研究很接"地气"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程磊教授实验室基于前期工作和相关实验数据,就深层土壤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成果以技术评论的形式(technical comments),于2月23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nbsp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在夏天,人们通常有这样的体验:天气越热,喝水越多,出汗越多;我们看到身边的狗狗,也会吐着舌头,不停地呼哧呼哧喘气??& nbsp br/ 而在我们的土地,也和人一样,在全球变暖、气温升高的过程中,不断“喘气”——其中,占大部分的是我们熟悉的碳。& nbsp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于是,就有悲观派说,要控制碳排放啦,因为气温升高,微生物代谢加快,碳排放会增加,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 nbsp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也有乐观派说,没关系,微生物会帮助固定更多土壤中的碳,全球变暖没那么可怕??& nbs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c8d9653f-7e3a-426c-9796-ca6a191fbe81.jpg" title=" 1.jpg" / /p p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那么,气候与土壤,一个“天”一个“地”,这两者有什么联系?来看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程磊教授实验室的研究。& nbs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edc95ee0-f33a-4e18-86ba-0feba5e923f1.jpg" title=" 2.jpg" / /p p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打破已有数据“迷信”,创新计算方法& nbsp /strong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早在程磊实验室发表这篇技术评论之前,美国研究人员Hicks Pries 等已在《科学》发表封面文章(Hicks Pries et al. Science 355:1420),报道了人工增温条件下1m深度土壤CO2产生(主要为微生物呼吸),并估算了所有土壤深度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的值。& nbs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fbacb860-64b3-42c8-abfd-420499b5d328.jpg" title=" 3.jpg" / /p p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Q10值表达的是温度每上升10 ℃微生物呼吸上升的倍数。这一温度敏感性值对于预测气候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nbsp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但通过仔细分析原文数据,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已有计算方法得出的Q10值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而这种误差会覆盖上下土层的差异,从而影响对气候变化的预测。& nbsp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于是,实验室在研究中提出对Q10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提出通过一个广义线性模型来计算并分析深层土壤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度敏感性,进而解决了由于实验观测数据变异所导致的温度敏感性计算大幅偏离理论值的困扰。该实验室负责人表示,这有助于更精确揭示深层土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强度,对于气候变化模型将深层土壤纳入考虑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nbs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6c14d163-f263-4d93-8cb9-9e57e1e9c0eb.jpg" title=" 4.jpg" / /p p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文章中还提出,深层土壤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滞后效应(thermal lag)。由于全球气候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同时受土壤热传导率及土壤厚度等影响,导致底层土壤温度变化相对于表层土壤存在滞后效应。这一滞后效应的提出对于未来野外土壤升温实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90后小伙儿破解计算难题,一作身份登上Science& nbsp /strong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凭借前沿的理论探讨,该实验室的成果获得了Science的认可。没有驳回,几乎没有修改,一投即中,这让博士生肖璟十分惊喜:“我以前从来没一作发过SCI论文,这是第一篇。”&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ff5dd87a-6853-4130-9225-0fda78bc729b.jpg" title=" 5.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span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在这个团队里,成员们常常有这样一个困惑:拿着问题去问老师,老师有时并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反而会给他们一些文献,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c8ed429e-7bde-4788-ab7f-1e8f61e0a17c.jpg"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04bdee52-afb7-4737-9691-ef4486e64ea6.jpg" title=" 62fa1e732ad6a9a173804ea4f803066c.jpg" / /p p br/ /p p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老师的阅读量非常大,我们往往能够在他推荐的文献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肖璟对老师很是“崇拜”,“老师尽量给每位博士生出国参会的机会,也让我们很感激。”此外,程老师还非常注重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锻炼。“老师一般是让学生先自己完成初稿,然后老师会修改一遍并写上详细的批注返回给学生,让学生确认并自己修改一次,再由老师修改,如此反反复复直到文稿满意为止。”& nbsp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在导师程磊眼里,写论文还不是博士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我们是要培养科学家。”& nbsp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程磊表示,论文写作其实是升华的过程,学生通过站在科学前沿,将已有的零碎知识串联,并用逻辑的形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学习,总结规律,展现研究,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9c4635d1-c555-48ba-850b-99339df6a6fd.jpg" title=" 7.jpg" / & nbsp br/ /p p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如今,这个由90后,甚至是95后组成的年轻团队,一直着力于研究微生物调控的土壤生态系统以及碳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在前期建立的微生物调控土壤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响应理论框架基础上 (Cheng et al. Science 337:1084),实验室通过结合野外大田实验、理论建模、大数据整合以及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揭示了底层土壤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微生物学机制(Cheng et al. ISME Journal 11:1825),并进一步提出适时开展气候变化对深层乃至整层土壤影响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不同地点、不同生态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在全球尺度上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进行预测。但是,相关研究在理论和实验技术上均具有一定挑战性。& nbsp /p
  • 用磁场做导航 纳米机器人精准搏杀肿瘤细胞
    团队用靶向给药微纳米机器人在小鼠身上做了实验。他们用了乳腺癌细胞种植的皮下肿瘤模型,对30只小鼠跟踪了30天。团队发现,这种方法对小鼠肿瘤确有靶向杀伤作用,且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最小。  上映于1966年的科幻电影《神奇旅程》,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为给一名科学家实行高难度血管手术,5名医生被缩小成头发丝大小,置于针筒中,注射进他体内。5人驾驶着“潜艇”,躲过了免疫细胞的攻击,一路乘风破浪,成功完成任务。  50多年过去,当初的幻想,已经部分成为了现实。微纳米医疗机器人,就被认为是一种颇具前途的智能给药平台,目前被广泛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卓越百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林课题组,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更为智能的肿瘤靶向机器人。它有了伪装,还有了导航,能够在磁场的驱动下,精准抵达战场,投掷杀伤肿瘤的弹药。  让巨噬细胞吞下纳米药物,变身微纳米机器人  让纳米机器人装载药物,到达指定地点,定向治疗炎症或清除肿瘤,这是医学纳米技术的终极目标之一。但传统微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的运动,其实靠的是分子之间的结合力,这是一种“被动靶向”,难免脱靶。“就好比我们知道,人群中具有某种特质的两类人可能会碰上。但茫茫人海中你最后碰上的是不是想要的人,其实要打一个问号。”冯林说。  而且,也如当初那部电影里所展示的,被注射进人体内的纳米机器人,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兢兢业业工作的免疫细胞的攻击。  能不能让这类医疗机器人更为安全且精准地到达要去的地方?  2016年从日本回国后,冯林就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在北航机器人所的支持下,冯林和陈华伟老师合作申请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器人重大项目“靶向给药微纳米机器人”。在一次讨论中,陈华伟问可不可以让活细胞作为载体。这句看似很随意的提问提醒了冯林:直接让活的细胞吞进载药纳米颗粒变身微纳米机器人行不行?  他们想到了巨噬细胞——这是一种喜欢吞食并处理异物的细胞。  合适的载体和“伪装”找到了,接下来,就是设计机器人的“导航系统”。  磁性纳米颗粒可以由磁场来控制,药物释放可以利用红外或者超声波。几乎是从零开始,冯林团队自行设计了复合磁控系统。他们从电子线圈开始设计,一点点调整、摸索技术参数。磁性纳米颗粒进入小鼠体内后,通过这套系统,他们可以在体外对其行走路径进行高精度控制。  再接下来,就是让磁性纳米颗粒装载药物,并让它在合适地点,通过合适方式,释放药物。  这款机器人其实设计有许多层。在阿霉素外层,是聚乙二醇,一种具有良好水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再外一层,是吲哚菁绿,它是药物研究中常用的荧光标记物,帮助科研人员判断机器人所在的位置。最后他们还包裹了一层脂质体,它具有非常高的生物相容性。  团队还为机器人设计了一个开关——近场红外光。近红外光穿透表层皮肤,磁性纳米颗粒吸收光线,产生热量,会释放出阿霉素。  如此一来,纳米机器人基本实现“指哪打哪”的效果。  “接收指令,执行指令,完成任务,在我们做机械的人眼中,具备这些能力的,才是智能的机器人。”冯林说。  团队用靶向给药微纳米机器人在小鼠身上做了实验。他们用了乳腺癌细胞种植的皮下肿瘤模型,对30只小鼠跟踪了30天。团队发现,这种方法对小鼠肿瘤确有靶向杀伤作用,且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最小。  9月,纳米科学领域权威期刊《小》(Sma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在机械学院,他们建立生物医学实验室  冯林的团队中,有好几个医学生物专业出身的博士。在他的机械实验室里,还有一块专门区域,用来做生物医学实验。  所以,你能看到这样一个略显奇特的景象——实验室里,有各类机械模型,有专业级的显微镜,以及小白鼠。  去采访时,由于已经结束了上一轮的实验,小白鼠所剩不多,正在笼子里踱来踱去,安度余生。  冯林是“80后”,本科学的电子信息工程,硕士专业是生物机器人,博士留学日本名古屋大学,跟着导师新井史人教授一头扎进了更为微观的世界——微纳米机器人。  回国后,冯林来到北航,获得北航“卓越百人”,加入了机械学院张德远老师领导的仿生与微纳系统研究所,之后又得到北京市“科技新星”资助。北航提倡“医工结合”,冯林也被聘入了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更深入地进入到医疗机器人领域。  “不能只是炒概念,说纳米机器人未来能如何如何。”冯林一直存着这个念头,就是要真正把纳米机器人打入体内,真正杀死体内的肿瘤细胞。  就在不久前,冯林指导的学生团队凭借Medcreate磁悬浮胶囊机器人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本科生创意组全国第五名。  它用到的技术,也是“复合场磁控”。  这是一款主动可控高速图像传输型胶囊机器人,能对胃部等大体积消化道器官进行全方位无死角视频探查。胶囊机器人可以悬浮运动,无需改变患者体位,就能完成整个胃部的覆盖式检查。  冯林为学生取得的成绩高兴,但他也知道,要完善各类治疗型的微纳米机器人,还“路漫漫其修远兮”。  从小鼠到人体,从试验到临床,还需要一步步完善和摸索,这并非坦途。“你要舍得花一辈子的时间。”冯林说。
  • HORIBA收购MANTA :拓展颗粒表征业务 布局制药等市场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1月28日,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 (HORIBA, Ltd.)宣布,集团旗下美国子公司HORIBA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总部位于美国Irvine 以下称“HORIBA Instruments”)于1月24日,以全部股份收购的形式完成对MANTA Instruments, Inc.(总部位于美国圣地亚哥 以下简称“MANTA”)的收购。 /p p   MANTA的纳米颗粒表征技术因其突破性的多光谱纳米颗粒跟踪技术而享有盛誉,该技术是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开发并申请专利的。HORIBA Instruments完成对MANTA的收购后,这家领先的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系统开发商、制造商和供应商将成为HORIBA Instruments的全资子公司。这扩展了HORIBA颗粒表征仪器技术。 /p p   strong  关于收购的原因/目标 /strong /p p   HORIBA开发、制造和销售用于生命科学、半导体制造过程和环境过程的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系统。 /p p   最新型号的MANTA纳米粒子跟踪分析系统ViewSizer& reg 3000,发出一束激光在纳米颗粒布朗运动流体中跟踪它们,通过图像分析,高分辨的评估颗粒大小分布、数量浓度,及10纳米量级粒子的聚集状态。在荧光模式中,还可以测量荧光标记的颗粒。该创新仪器有望满足生命科学和制药研究市场的客户需求,这些领域更需要颗粒数浓度的测量数据。同样,在化妆品、催化剂和半导体领域也有很大客户需求,在这些领域中,纳米区域的测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www.mantainc.com/wp-content/uploads/2017/02/MANTA-Nanoparticle-Tracking-Analysis.gif"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可视化纳米颗粒表征 /span br/ /p p   这种创新的仪器预计将满足生命科学和药物研究市场的客户需求,这些市场需要颗粒数浓度的数据,以及化妆品、催化剂和半导体市场的客户需求,在这些市场中,纳米区域的测量是必不可少的。MANTA的ViewSizer3000& reg 所属的颗粒表征仪器市场容量预计在2019年将达到20.6亿日元,并且到2022年,市场容量将以8.4%的复合平均增长率(CAGR)继续扩大(根据该公司数据评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5bf4e241-1b9f-4a52-ac75-7112487a34f9.jpg" title=" 0.jpg" alt=" 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ViewSizer& reg 3000 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 system /span /p p    strong 目标领域及行业应用 /strong /p p   生命科学——蛋白质的聚集/结晶,外泌体,病毒和抗体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p p   农业和林业,水和家用电子产品——具有抗菌和净化性能的精细气泡 /p p   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晶圆抛光的生产控制和半导体超纯水的质量控制 /p p   环境——水的质量监测和处理(水中纳米颗粒的数量) /p p   药品,食品和化妆品——制药行业的颗粒浓度控制,超低浓度样品。 /p p   功能纳米材料——催化剂材料和碳纳米管 /p p   催化剂和可充电电池——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改进和质量控制 /p p   strong  整合时间表 /strong /p p   收购过程完成后,MANTA的开发和生产功能将转移到HORIBA Instruments,从而通过利用HORIBA的专有技术开始开发下一代机型。MANTA的图像处理技术结合现有的光学技术,有望在颗粒测量外,为体外诊断,再生医学以及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开发做出贡献。 HORIBA还计划将这项先进技术应用于半导体领域的CMP(化学机械抛光)浆料和环境领域的水中纳米粒子测量。 /p p   strong  关于MANTA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8a385250-a5e5-4b66-81c2-9819a1e83d18.jpg" title=" 2.jpg" alt=" 2.jpg" style=" width: 163px height: 50px " width=" 163" vspace=" 0" height=" 50" border=" 0" / /p p   公司名称:MANTA Instruments, Inc. /p p   CEO: Rick Cooper /p p   地址:7770 Regents Rd#113-573 San Diego, CA USA /p p   创立时间:2014年9月 /p p   业务部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系统的制造和销售 /p p   职工数:6 /p p    strong 关于HORIBA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 nbs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80cad1d9-58d1-43b6-8eac-8a943d112f8c.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 (HORIBA, Ltd.)创立于1953年,65年时间,集团实现了长期稳步发展。目前,旗下五大业务部门汽车测试系统、过程& amp 环境、医疗、半导体、科学仪器事业部等都享有各自领域的全球强势产品技术:发动机尾气检测系统全球市场占有80%、烟道排气装置全球市场占有20%、红细胞CRP分析日本国内占有100%、质量流量控制器全球市场占有60%、拉曼光谱仪全球市场占有35%、光栅全球市场占有35%......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员工7399人,2017年合并净销售额1953亿日元。 /p
  • 踔厉奋发谱新章 | 盛瀚举办巴基斯坦、比利时、朝鲜三国发货仪式!
    2021年5月28日,盛瀚制造部产品大厅欢声笑语成片。主持人一个接一个抛出问题:“请问比利时在世界杯中的最好成绩是?请问以下哪座城市是巴基斯坦的首都?比利时周边的四个国家都是什么?… … 回答正确有甜点和咖啡奖励哦。”这就是盛瀚巴基斯坦、比利时、朝鲜三国发货仪式的现场,制造部、IC+事业部、质量部、售后服务部、市场中心同事参加了此次发货仪式,IC+事业部副总监兼海外部经理蒲大龙主持了此次发货仪式。巴基斯坦是盛瀚离子色谱出口的第45个国家,比利时是第46个国家,朝鲜是第47个国家,三个国家的客户同在5月与盛瀚签订合同。承载着盛瀚殷殷期盼的CIC-D100离子色谱仪、CIC-D150离子色谱仪、CIC-D160离子色谱仪等仪器今日启程发往这三个国家。发货仪式的结尾,主持人让大家猜盛瀚下一个出口国会是哪里?“西班牙、葡萄牙、墨西哥… … ”各位盛瀚人的答案各不相同,大家对盛瀚的未来充满憧憬和期盼。行而不辍终致远,踔厉奋发谱新章。2009年,盛瀚出口安哥拉,这是盛瀚出口的第一个国家。到2021年,12年已经过去,如今盛瀚已经出口到47个国家,盛瀚出口海外的步伐越来越快,盛瀚人踏踏实实地践行着“致力于中国仪器高端化,走向世界,服务全球”的使命。让世界用上中国智造,盛瀚上下齐心共谱离子色谱发展进行曲。
  • 奥林巴斯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全球震撼首发!
    9月10日,奥林巴斯发布了用于元素分析和合金辨别的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是今年下半年奥林巴斯在工业领域的“重头戏”,除了拥有Vanta系列分析仪的基本特性外,还被赋予更多光学核心科技,可以说,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是在Vanta系列分析仪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新升级,为元素分析领域的用户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适应各种环境 检测迅速性能稳定 奥林巴斯将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视为一款“智能型”工业科技设备,在以往的Vanta系列分析仪检测迅速、结果可靠、坚固耐用、连通性好、操作便捷易携带的基础上,强化了整体性能,让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在包含回收废料和各种金属的检测环境中,不受外界艰苦环境影响,迅速得到准确结果。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使用双核处理器,并采用奥林巴斯久经考验的Axon技术,提供与Vanta系列中其他分析仪相同的高计数率和稳定性,可以直接在屏幕上对比合金牌号,用户仅在几秒钟之内便可获得清晰的材料和牌号辨别信息。 无惧恶劣环境 性能坚固防尘防潮 为了应对艰苦环境,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从设计初始就考虑到各个方面。首先,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自带防水防潮功能,符合防护等级IP54评定标准,在户外也不必担心下雨落水等突发情况。其次,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顺利通过从4英尺高处坠落测试(MIL-STD-810G),确保在发生意外坠落或撞击时依旧可以继续工作。第三,保护性能被强化,奥林巴斯将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50 μm厚的Kapton(聚酰亚胺)窗口贴在一个不锈钢面板上,用户在野外无需工具就可自行更换窗口。值得一提的是,温度在-10 °C到45 °C范围内,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可以一直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无需任何顾虑。 随时随地无线连接 各种数据轻松上传 令人惊喜的是,本次发布的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具有可选配的无线连接性能,支持连接用户网络、移动应用程序、以及奥林巴斯科学云系统进行无线数据共享,可以短时间内迅速访问多设备管理工具,操作简单快捷,助力实现工业智能化。此外,为了更好地存储检测结果,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还提供microSD卡和两个便于导出数据的USB端口,方便数据记录与上传。 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与多种配件相兼容,其中包括Vanta野外台座、土壤支架、探头护罩和机套。可与优秀器材配套的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重量仅为1.32公斤,轻巧便捷易携带,帮助用户从容应对高强度连续作业,轻松完成高检测量的户外挑战。 奥林巴斯一直致力于工业科学领域的研发拓展,用光学科技不断自我完善,力求为用户带来高品质的工业光学科技产品,满足用户对科技性能的追求。新款Vanta Element分析仪的发布让更多人见证了奥林巴斯在光学科技领域又迈出的坚实一步。在未来,奥林巴斯会继续创造更加优质的工业光学科技产品,为大众的工作生活提供强大助力。
  • 构筑工业安全堡垒,奥林巴斯闪耀2020 Q.C.China
    随着工业检测的需求面不断扩大与深入,各行业对产品质量检验设施与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升检测手段、完善检测设备是检测从业人士所关注的焦点。2020年10月28日-30日,奥林巴斯受邀出席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质量控制与测试工业设备展览会(2020Q.C.China)。Q.C.China自1995年创办以来,已逐步成长为目前中国工业检测领域中规模大、历史久、范围广的品牌展会,吸引着无数海内外工业检测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仪器厂商前来参会。?2020 Q.C.China奥林巴斯展台?在此次展会上,奥林巴斯ANI(X射线荧光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NDT(无损检测)、RVI(工业内窥镜)领域明星产品悉数亮相,全面展示工业检测领域的技术与产品,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工业质量控制与检测事业的发展。 硬核光谱仪,引领智能检测分析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以及生产流程安全高效运行要求不断提高,行业对各类材料以及零部件的成分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奥林巴斯提供一系列基于X射线表征材料的仪器,可使客户在需要时随时随地进行检测分析。此次展出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仪BTX III XRD是一款机身小巧的台式分析仪,可以为用户提供矿物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的可靠的定量性矿物学信息。这款分析仪将性能强大的软件和改进的X射线探测器结合在一起使用,提高了检测的速度和灵敏度。 ??BTX III台式XRD分析仪同样在检测分析方面有着出色表现的VANTA Element-S手持式X射线荧光(XRF)分析仪,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的咨询、体验。在对材料进行分拣的过程中,庞大的数据量以及杂乱的材料常常导致检测的开展十分缓慢。VANTA Element-S分析仪配备硅漂移探测器(SDD),可对元素进行分析,并在几秒内对合金进行牌号辨别和分拣,能够快速有效地测量黑色金属、铝、铜、不锈钢、镍和金的含量。?VANTA Element-S手持式X射线荧光(XRF)分析仪? 无损探伤检测,构筑工业堡垒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机械设备内部结构也日益复杂,保障生产环节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为了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无损检测技术在工业检测领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展会现场,奥林巴斯展出了全新的相控阵探伤仪Omniscan X3 ,工业扫查器AxSEAM、FlexoForm以及HTHA探头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无损检测解决方案,为各工业检测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OmniScan X3探伤仪作为一款功能齐备的相控阵设备,除了可靠、便利、防水、防尘等优点外,相比以往系列仪器在图像质量方面更胜一筹。其独特创新的全聚焦方式(TFM)可以提供质量上乘的图像,从而有助于检测人员充满信心地识别缺陷;其性能强大的软件功能和便捷的工作流程有助于检测人员迅速地投入到工作中。?OmniScan X3探伤仪?半自动AxSEAM扫查器可以简化对管道上焊接长缝进行的检测。通过ScanDeck模块,不仅可以监控扫查速度和耦合剂缺失的情况,还可以启动OmniScan探伤仪的数据采集操作。而创新型FlexoFORM扫查器采用了柔性相控阵探头技术,只需使用一个单个探头,就可以覆盖管道弯头直径范围内的整个区域,有效地解决了检测管道弯头的难题。?OmniScan X3探伤仪?工业扫查器AxSEAM(上)、FlexoForm(下?不仅如此,奥林巴斯带来的完整的无损检测解决方案中,还针对探测早期阶段高温氢致(HTHA)损伤,带来双晶线性阵列(DLA)探头和相控阵(PA)探头,DLA探头使用一发一收技术进行检测,而PA探头经过微调可以进行全聚焦方式(TFM)检测。这些检测方法与TOFD筛查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技术检测策略。?双晶线性阵列(DLA)探头和相控阵(PA)探头高清视频内窥镜,助力准确检测除了分析仪、探伤仪外,奥林巴斯视频内窥镜在检测诸如发电设备以及飞机发动机等密闭空间内部情况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本次展览会中,RVI区域共展出三款高端工业内窥镜IPLEX G Lite、IPLEX GX/GT和IPLEX NX,全面展示了奥林巴斯工业内窥镜在便携性、图像质量及专业性等方面的突破。IPLEX G Lite 工业用视频内窥镜设计小巧、坚固,并提供强大的成像能力。该产品轻便,可携带到任何应用场所,并为在极具挑战性的应用场景中工作的用户提供了成像质量优异、易于使用的目视检查工具,帮助他们轻松完成作业。?IPLEX G Lite视频内窥镜? 现场展出的IPLEXGX/GT 视频内窥镜因其具有可互换的插入管和光源、8英寸触摸屏和先进的成像功能,所以在通用性、成像能力和易用性上均能满足用户所需,成为展会上炙手可热的工业内窥镜。高性能成像能力是新型IPLEX GX/GT工业内窥镜所具有的突出优势。独有的图像处理功能以及更快的帧率可以让检查工作更加从容。另外除可见光外,还可切换为黑光(UV)和红外光(IR),在各种检测应用中均可大显身手。??IPLEX GX/GT 视频内窥镜 集IPLEX系列中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工业内窥镜IPLEX NX,拥有高品质的图像传感器、明亮的激光二极管光源、高级图像处理技术和奥林巴斯的光学镜头技术,即使在大范围区域也能提供明亮的高分辨图像。奥林巴斯将IPLEX NX这些性能优点,与直观的用户界面、人性化设计和长时间有效检查结合在一起,使得IPLEX NX拥有清晰、明亮的图像和强大的测量性能,成为超越用户期待的航空“明星”检查仪器。?IPLEX NX视频内窥镜?依托工业检测行业权威交流平台,奥林巴斯得以展示诸多先进成果和完善的解决方案,为中国工业质量控制与检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经过行业交流与探讨,奥林巴斯将进一步推进先进检测理念与国内实际检测需求相融合,为中国工业检测事业提供更多专业、可靠的产品。放眼未来,奥林巴斯仍将密切关注中国工业质量控制与检测事业的发展,用先进光学技术为工业行业的稳定与发展保驾护航,努力实现世界人民的健康、安心和幸福生活。期待我们2021年再见!
  • 第八届科学数据大会泛能源大数据与双碳分会论坛成功举办
    4月26日,第八届科学数据大会泛能源大数据与双碳分会论坛在青岛举办。本次论坛由国际科学理事会 (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ISC) 数据委员会(Committee on Data, CODATA) 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办,由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办。中心主任田亚峻研究员与北京科技大学宋洪庆教授作共同召集人。田亚峻代表分会组委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强调,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能源供应结构,正逐步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转型。转型过程漫长且复杂,及时、准确了解实施情况,对调整把握各项政策至关重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发挥能源大数据作用,可以提高能源生产、调度、使用和分析的效率,减少中长期能源政策与短期政策衔接的障碍,降低结构性能源政策与系统性能源政策协同的摩擦成本。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AI、VR、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数据以及数字技术的影响在全球无处不在,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数字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快,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成为一个亟需推进的议题, 能源大数据的整合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科学手段,能源强国的建设必须更加注重把握前瞻性、坚持需求牵引、突出数据技术的引领。   本次分论坛是泛能源大数据走进中国科学数据大会的第二年,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共十位的汇报人围绕“能源大数据”这一议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能源数据的有效管理、集成整合、开放共享开展热烈的学术研讨。会议强调,未来政策的完善与实施将更加科学性、协调性,能源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开发和共享,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和分析效率,泛能源大数据理论可助力国家或地区建立开放、透明的能源数据智慧管理系统,为国家制定和实施各类能源政策提供客观依据。泛能源大数据与双碳分会的设立,弥补了第八届科学数据大会在能源数据挖掘、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能源数据的产业化应用、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等研讨方向的缺失,顺应了国家能源革命、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数字经济等重要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我国构筑大数据时代国家综合竞争新优势、建设能源强国指明了方向,对于促进能源大数据的发展,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深入合作,交叉型人才的培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乃至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 康塔仪器将亮相“中美华人纳米论坛”
    2016年6月18-20日,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将亮相南京大学,出席“第十一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该论坛自2006年创办以来,得到广泛关注,影响力迅速扩大。论坛旨在为广大华人学者专家、青年学者、学生、以及相关企业提供一个展示、研讨和学习纳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世界顶级交流平台,为吸引和激励华人学子投身纳米科技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推进纳米技术的应用作出重要贡献。本次论坛将着重围绕纳米能源、纳米生物医学、纳米催化、二维材料等四个专题深入交流,会期三天。交流的形式包括名家辅导讲座、邀请报告、专题讨论、清华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纳米研究奖论坛报告、墙报。美国康塔仪器被公认为样品分析的优秀供应商,它可为实验室提供全套装备及完美的粉末技术,及最佳的性能价格比。成立近五十年来,康塔仪器始终致力于为帮助全球客户开发支撑低碳可持续技术发展的多孔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微孔、介孔以及大孔材料的合成、净化机理、结构修饰和表征;主客体化学和功能材料;多孔材料吸附、分离和扩散性能;多孔材料催化和化工过程;多孔材料性质、结构和应用的理论计算和模拟。康塔仪器公司不仅通过了ISO9001及欧洲CE认证,也取得了美国FDA IQ/OQ认证。作为开发粉体及多孔材料特性仪器的世界领导者,美国康塔仪器产品涵盖比表面、物理吸附、化学吸附、高压吸附、蒸汽吸附、真密度、堆密度、开/闭孔率、粒度粒形、Zeta电位、孔隙率、压汞仪、大孔分析、微孔分析、滤器分析等诸多领域。康塔仪器不仅受到科学界的青睐,装备了哈佛、耶鲁、清华等世界各个著名大学,而且已经向全世界的工业实验室发展,以满足那里开发和改进新产品的研究与工艺需求。工厂中也依靠康塔仪器的颗粒特性技术更精确地鉴别多孔材料,控制质量,或高效率查找生产中问题的根源。通过颗粒技术使产品上一个台阶,在当今工业界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也希望能从与会专家这里,获得更多的建议。康塔克默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作为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集市场开发、仪器销售、备件供应、售后服务和应用支持于一体,它拥有国际水准的标准功能、形象和硬件配套设施,包括上海和北京的应用实验室和应用支持专家队伍。康塔克默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使美国康塔仪器几千家中国用户同步享受国际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将掀开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全新篇章!
  • 纳米材料: 过度炒作12公司9家负增长
    导读纳米科技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技术革命,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微观世界,还可以应用于传统工业中,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但由于&ldquo 纳米&rdquo 概念炒作过度,纳米信誉度降低,近几年国内的纳米材料企业成长并不明显,涉及纳米材料的上市公司共有12家,其中9家公司负增长。生物纳米技术成为纳米技术未来的看点。   &ldquo 纳米&rdquo 在当下而言,不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甚至我们对它已经觉得陈乏无味。但是,国家&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中将之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似乎有想回归理性认识真实的&ldquo 纳米&rdquo 的趋势。   十几年前,《科学美国人》杂志曾提出一种诱人的梦想:若在地球与月亮之间搭建一座天梯,跨越38万公里的距离而不被自身重量拉断的材料,只有碳纳米管!这样的假设或许并不好实现,但用碳纳米管建设地球与国际空间站、卫星连接&ldquo 天梯&rdquo ,却是可以预期的梦想。或许那时候,人类进入太空或运送物资进入空间站时,可以像乘坐电梯一样前往。   此前,全世界的科学家为了这一梦想绞尽脑汁,始终未能制备足够长的碳纳米管。清华大学机械系、物理系、化工系先后制成了20厘米长度的碳纳米管束或单根碳纳米管后,国际上几年来再也没有新的突破。其中最关键的困难,是碳纳米管&ldquo 生长&rdquo (制造)过程中,高温环境下催化剂会很快失去活性,导致碳纳米管停止&ldquo 生长&rdquo 。   值得期待的还有,这类超长碳纳米管拥有长度、生长速度快与结构超完美的多种重诱人特性。这样的碳纳米管已经接近理论最高值的拉伸强度,从而具有意想不到的机械性能&mdash &mdash 真正可以和钢铁、钛合金等材料同场竞技,进入应用领域,制造&ldquo 拉不断&rdquo 的绳子、&ldquo 扯不破&rdquo 的纤维布、&ldquo 打不透&rdquo 的防弹衣。   在&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的重点产品目录当中,纳米材料重点包括了纳米碳管及纳米碳管纤维、富勒烯、纳米环境材料以及纳米粉体材料。其中,纳米碳管运用于高强度复合结构材料,纳米结构电子器件,热电材料,电池电极材料,低温高灵敏度传感器,生物分子载体,催化剂载体,下游领域广泛,用途广。&ldquo 一是它的用途广,其他材料无可替代 二是目前正在进一步开发,成本比之前大大降低了,在国内已经实现产量化。&rdquo 浙江纳米材料开发应用协会秘书长关君正秘书长告诉记者。   碳纳米管颠覆传统行业,中国宝安石墨烯看点   被誉为&ldquo 21世纪新材料&rdquo 的纳米材料,其特异的化学、机械、电子、磁学及光学性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ldquo 不过,近几年国内的纳米材料企业不大生长,因为之前商家把&lsquo 纳米&rsquo 概念炒烂了,降低了纳米的信誉度。&rdquo 关君正告诉记者。   在理财周报材料科学实验室数据库中,涉及纳米材料的上市公司共有12家,总市值71.6亿,其中9家公司201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为负数,中国宝安(000009.SZ)涉足石墨烯,201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259%,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石墨烯作为当今世界最为热门的新材料之一,自其发现之日起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其发现者更是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围绕石墨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最近几年中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然而,至今尚无石墨烯的量产技术,且石墨烯的制备成本太高,大大限制了石墨烯产业化的发展,因此攻克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成为了石墨烯相关产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作为一种技术含量极高的碳材料,石墨烯在半导体、光伏、锂电池、航天、军工、LED、触控屏等领域都将带来一次材料革命。不过,石墨烯目前尚未产业化。有分析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替代型材料,石墨烯一旦实现产业化其产值至少在万亿以上。   中国宝安成立子公司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研制石墨烯。该公司7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布了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ldquo 带状石墨烯的制备方法&rdquo 专利获得授权的信息。中国宝安称,目前贝特瑞公司石墨烯项目处于应用研究阶段,尚无法预测相关产品投入商业应用的时间及对公司未来收益的影响程度,尚未批量对外销售。   目前被讨论最多的两种纳米填料还有纳米粘土和碳纳米管,并且都已经取得了商业化应用。   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市科委支持科研项目再次取得世界性突破&mdash &mdash 继建立全球首个碳纳米管薄膜生产线之后,又成功制备出世界上最长的、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如此先进的高科技产物,那究竟什么是碳纳米管?   在纳米材料中,碳纳米材料一直是近年来国际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之一。而碳纳米管在纳米材料中最富代表性,性能最优异,在各个领域引起普遍关注。科学家们还预测,碳纳米管将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纳米材料。   碳纳米管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有着极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其密度只有钢铁的六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单位质量上的拉伸强度,却是钢铁的276倍之高,远远超过目前人类发现和制造的其他任何材料。   &ldquo 碳纳米管有五种特性是其他材料无可替代的。首先它的硬度是钢铁的100倍,但是重量却只有钢铁的1/6 二是它的导热性好,一分钟可以导热 三是它是管状的,展开的表面积增大,每一克碳管展开可展开500-600平米,上面可以组装的东西多 四是它的半导体特性 最后是它的生物相容性,用于作为靶向药物载体,可作为治癌药物。&rdquo 关君正秘书长告诉记者。   尽管碳纳米管的技术性能非常好,但因制造成本过高和生产技术工艺等问题,致使碳纳米管有&ldquo 贵比黄金&rdquo 之称,国际市场90%的高纯度碳纳米管的价格高达每克上百美元,一般纯度的碳纳米管价格也在60美元/克,远远高出黄金的价格。   &ldquo 由于原材料对纯度的要求高,致使碳纳米管的工艺成本高。目前国内的碳纳米管技术已经走在国际前沿,只要成本降下来,将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碳纳米管现在已经实现产量化,主要用到工厂的脱硫脱销、脱二噁英方面,以后还会用于汽车如替代保险杠、电源等。&rdquo 关君正秘书长向记者解释。   据有关报道称,使用了碳纳米管材料后,铝酸蓄电池的能量可提高18%,另外,手机锂电池若采用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手机可待机18天之久。   &ldquo 纳米材料可以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当中,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纳米环境材料,意义重大。比如目前正在开发的新产品&mdash &mdash 抗PM.2.5的衣服,还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化妆品、能降解新房子有毒气味的墙体材料等等,甚至是平时喝的水,也加入纳米技术,将之变为小分子团水,更加有助于细胞吸收营养,不过这种水还处于推广阶段,现在还属于特供产品。&rdquo 关君正秘书长告诉记者。   这将会是一种颠覆传统行业的材料。   然而,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纳米材料领域里面风险与机遇共存。在浪里淘金的企业当中,也有遭遇&ldquo 滑铁卢&rdquo 的不幸。   2001年,威孚高科(000581.SZ)发布消息,称将作为主发起人投资3000万元发起设立江苏省纳米科技开发公司。此外,该公司又在南京市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及南京工业大学四所著名高校就正式定名的江苏省纳米科技与应用开发中心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当时威孚高科董事长许良飞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消息已表明,威孚高科目前已担当起纳米科技开发与应用的中坚力量。   此去经年,物似人非。据该公司2012年报,净利润同比下降19.4%,目前公司的重大项目主要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化。&ldquo 纳米材料成本太高了,我们已经不做好几年了的。&rdquo 威孚高科董秘周卫星表示。   纳米未来看点生物医药,乐普医疗支架在列   在纳米材料领域里面,值得一提的公司还有在美国上市的西安量维生物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量维是一家在天然生物化学产业领域中,专业从事以天然药食同源的动植物为原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纳米级生物原料中间体、纳米级健康保健食品、纳米级健康化妆品、纳米级生物抗菌消毒类产品等的民营股份制公司高新技术企业。   生物纳米技术被认为是中国在新技术领域为数不多的能够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的一块阵地。   2005年5月19日,该公司和中国最大的航天育种高科技企业中科航天股份&ldquo 强强联合&rdquo ,致力打造航天育种生物产品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链,实现了从纳米级保健品到纳米级化妆品再到纳米医药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将纳米材料运用到生物医学领域,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ldquo 目前国内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以及航空航天领域要比国外落后。&rdquo 关君正秘书长告诉记者。   而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则包括了正在研制的生物芯片包括细胞芯片、蛋白质芯片(生物分子芯片)和基因芯片(即DNA片)等,它们都具有集成、并行和快速检测的优点,已成为纳米生物工程的前沿科技。   据悉,这些技术将直接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开发和人类遗传诊断,植入人体后可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享受医疗,而且可在动态检测中发现疾病的先兆信息,使早期诊断和预防成为可能。   国内涉足纳米医学的公司还有乐普医疗(300003.SZ),该公司2012年收购北京思达医用装臵有限公司进入心脏瓣膜器械领域,公司进一步研制开发了下一代药物洗脱支架&mdash 抗体药物联合支架。   该支架在纳米支架的基础上,将与血液接触的支架表面原来的药物涂层改为CD34抗体涂层,进一步促进支架表面的内皮化,提高其安全性。
  • HORIBA用户动态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究银@碳点核壳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
    撰文:金静碳点(CDs)作为小的碳材料之一,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明星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量子点,CDs具有可实用的光电转化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双光子吸收和上转换荧光能力,以及易于化学修饰和功能集成性等优点,在光催化,光电器件,环境检测和生物成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将CDs与金属复合,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来研究复合基底界面与分子的化学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以及催化反应的机理,将为SERS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基于以上背景,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赵冰教授和宋薇副教授等人在这方面做了新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该研究利用碳点的还原性制备出了浓度和尺寸都可调控的核壳结构银@碳点核壳纳米粒子(Ag@CDs NPs),作为SERS基底,检测到PATP探针分子低浓度为10-9 M,增强因子达6.7*10-5M,获得了佳的SERS信号。接着,与相同浓度的银纳米粒子(Ag NPs)进行SERS对比,结果发现Ag@CDs NPs具有更好的SERS性能。同时CDs荧光被猝灭后得到了其本身碳材料固有的D带和G带。之后,研究人员以Ag@CDs NPs同时作为SERS基底和催化剂,成功监测了Ag@CDs NPs催化氧化TMB,催化还原PNTP-DMAB以及PNTP-PATP的过程。他们欣喜地发现:由于CDs和Ag NPs的协同作用和电荷转移作用,Ag@CDsNPs的催化效率比相同浓度的单独的Ag NPs和CDs要高很多,并且检测到非常具有意义的H2O2的低浓度为1.6*10-8 M。由此得出Ag@CDs NPs具有更优良的SERS和催化性能的结论。图2.(a)SERS监控Ag@CDs NPs催化氧化TMB,(b) 不同浓度的H2O2催化氧化TMB的SERS,(c)Ag@CDs NPs 等离子体催化耦合PNTP-DMAB,(d) 以NaBH4为还原剂,Ag@CDS NPs 催化还原PNTP-PATP。本研究利用拉曼光谱不仅得到了被催化分子的变化信息,对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促进了核壳结构SERS基底的发展,扩展了CDs在SERS和催化领域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中,SERS光谱的采集使用了HORIBA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所有的拉曼数据通过LabSpec软件进行分析。此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金支持。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杂志《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上,受到了业界同行的广泛关注,同时受邀报道在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上。Jing Jin,Shoujun Zhu, Yubin Song, Hongyue Zhao, Zhen Zhang, YueGuo, Junbo Li, Wei Song,Bai Yang, and Bing Zhao,“Precisely Controllable Core?Shell Ag@Carbon Dots Nanoparticles: Application to in Situ Super-Sensitive Monitoring of Catalytic Reaction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6, 8, 27956?27965.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结合旗下具有近 200 多年发展历史的 Jobin Yvon 光学光谱技术,HORIBA Scientific 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先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先进检测技术。今天HORIBA 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全球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首选。
  • 东京大学与岛津制作所田中耕一团队研究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发表
    国际前沿利用质谱新技术发现新天然产物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尾仲宏康特聘教授、研究生院药学系研究科阿部郁朗教授、岛津制作所田中耕一纪念质谱研究所团队发现了PK/RiPP杂交脂肽 。该物质有望成为新的药品原料。这一成果于7月27日发布在Nature Chemistry。 本次发现的化合物是名为goadvionin的PK/RiPP杂交脂肽(下图),该化合物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繁殖。其化学结构较为复杂,由32个碳组成的长链脂肪酸和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化合物杂交而成。 传统分析方法很难确定PK/RiPP杂交脂肽化合物组的化学结构,此次通过HiRID-MS / MS(Highly-integrated Radical Induced Dissociation-MS/MS)技术成功确认了化学结构。 // HiRID-MS / MS技术 ※专利号06229790 HiRID-MS / MS技术是岛津制作所田中耕一纪念质谱研究所团队开发的质谱分析技术。通过向待测样品离子照射自由基原子/分子,使得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C-C键破碎成为可能。 论文题目Acyltransferase that catalyses the condensation of polyketide and peptide moieties of goadvionin hybrid lipopeptides 作者Ryosuke Kozakai, Takuto Ono, Shotaro Hoshino, Hidenori Takahashi, Yohei Katsuyama, Yoshinori Sugai, Taro Ozaki, Kazuya Teramoto, Kanae Teramoto, Koichi Tanaka, Ikuro Abe, Shumpei Asamizu, and Hiroyasu Onaka 杂志名称《Nature Chemistry》(7月27日在线版) DOI编号 10.1038/s41557-020-0508-2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508-2https://www.shimadzu.co.jp/news/press/cm45ii5ba_cyhohv.html
  • 北大屠鹏飞团队在《PNAS》发表中药分子靶点新成果
    p   7月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我室屠鹏飞教授研究团队题为“Highly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IMPDH2 provides the basis of anti-neuroinflammation therapy”的研究论文,深入阐明了中药活性成分苏木酮A(sappanone A)发挥抗神经炎症作用的分子靶点及其作用机制。屠鹏飞教授和曾克武副研究员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2b3d780a-d537-4019-bc15-2a5388fe2a7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论文网站截图 /strong /p p   中药是我国最具特色和原创思想的物质财富,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然而,长期以来中药研究只注重临床实践,而缺乏循证医学的直接实验证据,特别是药效物质和作用靶点不明确,因而难以深入揭示其治疗疾病的分子机理,严重制约了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苏木是传统活血化瘀中药,在民间应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及缺血性脑中风,虽然疗效明确,但是其药理机制和分子靶点均不清楚。 /p p   屠鹏飞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创造性地将当前化学生物学领域的新兴技术引入到中药研究。即将中药活性分子改造成为化学探针,利用反向药物寻靶策略从细胞中“钩钓”相应的药物靶点,进而针对所发现的靶点开展深入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药理机制研究,从靶点源头上诠释中药活性成分的治病机理。团队的研究在今年取得突破,发现中药苏木的关键活性成分苏木酮A发挥抗神经炎症的作用靶点为IMPDH2,即苏木酮A可通过直接作用于神经小胶质细胞中靶点蛋白IMPDH2的140位半胱氨酸位点,诱导其发生变构失活,进而抑制下游NF-κB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神经炎症作用。该研究的意义在于阐明了苏木抗神经炎症的直接靶点,进而从细胞分子层面解释了其抗炎作用的分子机理 同时也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精准用药和中药国际化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p p   上述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研究团队中的廖理曦(博士1年级)、王丽超(博士2年级)、宋小敏(硕士2年级)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81303253,30873072)和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No. 2012ZX09301002-002-002)的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ec9ec2e2-521c-48e0-8a51-6bd888cc003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屠鹏飞教授(中),曾克武(右二),王丽超(右一),廖理曦(左二),宋小敏(左一)。 /strong /p p   延伸阅读: /p p   屠鹏飞,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70余项。成功研制二类新药2项,获得新药证书4个。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推广类)一等奖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项。发表论文710多篇,其中SCI收载300多篇,著作14部,授权专利42项。其本人荣获2016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全国最美生态公益人物”和2017年度“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等荣誉。 /p p   曾克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天然活性分子探针的发现与药物靶标鉴定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2篇,包括PNAS,Cancer Letters,Neuropharmacology,Scientific Reports,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等国际学术期刊。申请专利5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国际合作课题3项。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供稿 /p p & nbsp /p
  • “隐秘而伟大”的研霸 贪恋实验室的一草一木
    他不是&ldquo 都教授&rdquo ,但他同样可以控制时间,他可以让手机在一秒钟内充满电,可以在一秒中下载一部电影。他没有特异功能,他只有&ldquo 石墨烯&rdquo 。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哲野。   讲到今天这位&ldquo 研霸&rdquo ,不得不卖下关子,先说说石墨烯是什么?   石墨烯属于一种碳纳米材料,用手按断了铅笔芯,手上沾着的黑末就含有石墨烯。按张哲野的说法,如果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充电10分钟便跑1000公里 如果电视屏幕加入石墨烯,将可以卷起来带走 如果将一张和保鲜膜一样薄的石墨烯盖在一只杯子上,想用铅笔戳穿它,需要一头大象站在铅笔上。   石墨烯可以算是人类生活的福音,而哲野的愿望是&ldquo 用石墨烯改变世界&rdquo 。    做科研 不忘初心   张哲野在高中便喜欢化学,曾立下誓言:一定要在化学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ldquo 我跟石墨烯也只能用缘分来形容。&rdquo 张哲野笑着说,早在大一的时候,他和几十个本科生跟着一个师兄做石墨烯的研究。那时候的实验室还是一间简陋的小屋,&ldquo 创立阶段,仪器设备都不齐全,我们一步步将基地建设起来,凭自己的关系,去环境学院、材料学院的实验室借实验器材,东挪西凑地完成课题研究。&rdquo 张哲野扶着眼镜,陷入回忆&ldquo 很幸运,我见证了实验室&lsquo 一草一木&rsquo 的成长。但也很可惜,石墨烯的研究成果出得慢,让人浮躁,同我一起创立基地的很多学生,后来都陆陆续续地放弃了。&rdquo   石墨烯这个材料比较新颖,老师对这方面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张哲野在研究初期也困难重重。大三的时候,张哲野的研究遇到了瓶颈,一年多没有任何结果,一次次的失败让他心灰意冷、迷茫。但回想当年的誓言,面对一直鼓励他的老师和朋友,他选择坚持。   作研霸 起早贪黑   直到&ldquo 梦想导师&rdquo 王帅回国,张哲野对石墨烯的研究找到了新的方向。   王帅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是世界上做石墨烯研究做得最好的。他一回国,张哲野立马登门拜访了这个&ldquo 70后&rdquo 学者。让张哲野没想到的是,刚一见面,聊了一次,王帅就撂下一句话 &ldquo 实验室就给你做了&rdquo , 师徒的投缘让张哲野兴奋不已。   一年之后,在这个全名为&ldquo 先端光电/能源材料与界面化学合作&rdquo 的实验室里,还是本科生的张哲野担当起&lsquo 小头头&rsquo ,带着2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一起研究石墨烯。同一个团队在读博士生奚江波对张哲野充满了敬佩,&ldquo 刚来时,大家介绍他是&lsquo 未来科学家&rsquo ,我第一反应&lsquo 不是硕士,就是博士&rsquo ,根本没想到是本科生&rdquo 。   2013年以来,张哲野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连发 5 篇学术论文。&ldquo 学校对一个老师的要求,不过是 3 年发 5 篇 SCI(科学引文索引)文章。&rdquo 和张哲野同一个实验室的副教授告诉记者。在实验室 20 多名学生中,张哲野是年纪最小的,但他发表的论文数量远高于其他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   除此之外,他还带领团队参加第十三届&ldquo 挑战杯&rdquo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得二等奖 在第九届湖北省&ldquo 挑战杯&rdquo 竞赛中获一等奖。   &ldquo 这对我鼓励非常大,不断地激励自己去做这件事,到现在做实验、写论文感觉就跟吃饭睡觉一样的。&rdquo 张哲野早出晚归,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后来,为了不打扰室友休息,他挪到化学楼一个仅六平方米的办公室,凑合着过了一夜又一夜。有同学称张哲野是&ldquo 隐秘而伟大&rdquo 的存在, &ldquo 藏身&rdquo 于实验室,用平凡的努力创造着 &ldquo 神迹&rdquo 。  张哲野渐渐成为同学们口中的 &ldquo 新一代的研霸&rdquo 、&ldquo 未来科学家&rdquo 、&ldquo 专利王&rdquo 、&ldquo 论文小王子&rdquo ,面对同学们给他贴的各种&ldquo 标签&rdquo ,张哲野坦言:&ldquo 是学校启明学院给了我发挥的最大空间。虽然都是做实验,但这里提供的绝不只是尖端的设备。&rdquo 张哲野表示,&ldquo 刚开始,老师提供给你的只有课题,所有的研究都自由发挥,看似无序,但正是这种&lsquo 空气式管理&rsquo 给了学生创新的最大可能。&rdquo   爱任性 本科保博   去年本科毕业的张哲野被直接保送本校读博。直博生的要求很严格,一个年级也就三、四人,但对于张哲野来说,即便学习成绩是倒数第一,光凭科研的成就也可保送,&ldquo 研霸&rdquo 就是这么任性(当然哲野学习成绩达到了保送标准)。很多人羡慕张哲野,也有很多人为他可惜觉得他应该出国留学,但张哲野却就是&ldquo 任性&rdquo 不肯走,&ldquo 我对这里的实验室很有感情,舍不得这里的一草一木&rdquo 。   张哲野曾说自己唯一的偶像是李小龙,&ldquo 他在我心中就是专注的典范,创建了截拳道,发扬武术精神,他把一些哲学思想融入到功夫里去。&rdquo 张哲野正像是科研中的&ldquo 李小龙&rdquo 专注、锲而不舍,也是融会贯通思想的践行者。
  • 王河在全国节能宣传周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作报告
    在近日广州举行的2023全国节能宣传周“节能降碳你我同行”碳中和高峰论坛暨节能技术创享、降碳成果汇集巡展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公益行动贡献人物奖获得者、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粤工匠技能大师(王河)工作室创始人王河以《生态与节能降碳建筑的八大设计策略》为题作学术专题报告。  “生态设计就是要推动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所以,生态设计的目标和宗旨就是助力全人类共同实现双碳目标。”论坛上,王河以广州“松园”为例,从岭南建筑、设计人文、技术成本、环保因素等方面生动阐述了岭南建筑故事,给在场建筑节能领域的专家及企业家们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生态设计八大策略是基于健康建筑与城市设计的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思考。”王河提出,生态与节能降碳建筑应采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优化能源消耗和建筑环境、多样化的能源来源、生态修复、尽可能完全使用可再生资源、确保水资源经济管理、生态微环境循环、具有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特质等八方面来思考和进行设计。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并达到节能降碳目的,是当前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应思考的问题。王河指出,广州“松园”即是自己对于此命题的探索。他说,“松园”空间序列形成了岭南特有的人文精神,岭南园林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东方文化神韵的高山流水情怀,是中国生态与节能降碳建筑发展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王河撰写的论文《试谈构建生态生命安全设计共同体的生态设计八大策略》,去年获得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与福建省科协打造的高端学术平台《东南科技论坛——“无废城市”与建材“双碳战略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一等奖。该文以构建生态生命安全设计共同体为背景,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建筑设计的具体策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