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洋地黄蒽醌

仪器信息网洋地黄蒽醌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洋地黄蒽醌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洋地黄蒽醌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洋地黄蒽醌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洋地黄蒽醌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洋地黄蒽醌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洋地黄蒽醌相关的解决方案。

洋地黄蒽醌相关的资讯

  • 六味地黄丸引出中药金属超标 标准基本空白
    六味“金属残留超标”发酵的源头是2010年广东中医药大学的迟玉广等六位作者共同撰写的《六味地黄丸中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报告。报告称,“五个产地(辽宁、安徽、湖南、广东和河南)的六味地黄丸中铅的含量只有广东没有超标,其他均存在少量超标。报告中并未明确标示所取样药品厂家、品名及规格、剂型和批次。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联系到该报告第一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专家迟玉广,出乎意料的是,他告诉本报,此报告本身在六味地黄丸的服用量数据上出现了错误,报告原文中的“每丸重1.5g”其实应该是“8丸共重1.5g”,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用“8丸共重1.5g”的正确数据得出的结论“那就是安全的。”他称,“我们已经联系了《现代食品科技》,在下期会进行相关更正公告。”   尽管如此,国内中药重金属标准缺失、重金属残留问题严重却是早已存在的事实。兰州佛慈制药[16.78 -1.29% 股吧 研报]副总经理孙裕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公司六味地黄丸的重金属内控标准采用的是新加坡的标准,即不超过3mg/Kg。“现在只有少数几个中药饮片才有重金属残留标准,中成药几乎还没有,建议应该尽快制定相关国标。”   药企称指标正常   资料显示,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的中的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北宋年间完善创制为滋阴补肾的名——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   现代医学研究,六味地黄丸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也正因为其效用广泛,这味传统中药也成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中成药之一。   “中药因为每个处方要求不同,工艺也不同,药材制药时,清洗、熬制的过程中会使它的某些重金属会被去除 同时有些药材经过炮制以后也会使原本的毒性降低。”就六味地黄丸的这一“传言”,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倪依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对药品的生产有严格规定,在药品的检定、检测中都有对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具体限值,企业都会严格遵守。   “到目前为止,据我所知,还没有一份专门针对各地中药材农药和金属残留的大样本权威调查,官方也没有发布过类似的数据。”昨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周超凡教授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   “中药材中的农药和金属残留问题一直是中药行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但是不同类型、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批次的药材的残留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这一统计调查工作也一直难度很大,一直没有权威数据和结论。”周超凡告诉记者。   而另一家六味地黄丸生产重点厂家佛慈制药证券部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的六味地黄丸都经过药监局检测,铅含量也在检测范围内,各项指标未出现异常。   以佛慈制药六味地黄丸浓缩丸为例,2011年销售额6714万元,占到当年整体销售额36%的比重。   “残留”标准尴尬   对于农副产品的中药材产业而言,越来越严重的土壤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却是个越来越逼近的困境。   自2005年以来,围绕中药材二氧化硫、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安全标准问题,中方一直在与日本、韩国等主要中药材出口国进行反复交涉。而从近年来海关统计来看,出口中药材因有害残留物超标频遭扣留和退运。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室主任林瑞超介绍,在农药多残留分析技术方面,美国FDA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的方法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   但相比之下,我国虽然已可对中药材中的一些剧毒农药,如六六六、DDT及部分有机磷类农药等24种农药单体进行检测,但一些在中药种植过程中可能使用的农药还涉及很少,就涉及的中药种类而言,我国关于有害残留物进行相关研究的中药材种类还不足百种。   “佛慈的中成药1931年开始出口海外,出口多年过程中我们也曾遇到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孙裕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药材进库前,公司会针对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和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抽检,而制成制剂之后,重点产品则是每批都检。   现在国内中药最大的问题是,在有关重金属残留等标准上基本“空白”。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告诉本报,现阶段我国中药产业的服务体系还没建立起来,企业从20年前就想建立自己的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希望解决自己的原料问题,但是后来发现效果都不太明显。   他称,问题比较深层次,例如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困境,劳动力越来越贵,用于中药材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建立基地的成本太大,改善效果也不够明显。
  • “免煎汤剂”统一标准,赛默飞“柱”力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
    中药配方颗粒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中药制剂,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而成,供中医临床配方用,具有见效快,吸收好,疗效显著,携带方便等特点。中药配方颗粒的发明是中医药的一次重大革新,是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必然产物。中药配方颗粒目前已有700余种,占中药饮片品种50%。目前市场上针对配方颗粒的应用主要担心两点:①中药配方颗粒质量不确定。②市场对配方颗粒的疗效是否与共煎一致有疑虑。 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内容之中。2016年8月5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了《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全面启动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研究,共有包括国家6家试点企业在内的多家企业参与了国家标准的研究。2019年11月8日,国家药典委公示了巴戟天配方颗粒、白芍配方颗粒等一批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试点统一标准。全国规范统一的质量标准将提高配方颗粒的市场接受度,有利于配方颗粒行业的长远发展。 对于公示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赛默飞液相色谱柱展示了优异的性能。 1 甘草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及特征峰分析结果 在下方甘草配方颗粒色谱图中,测试结果呈现12 个特征峰,以甘草苷、甘草酸参照物峰相对应的峰为S1、S2峰,各项指标符合统一标准公示稿中的要求。Vanquish Flex+ Acclaim RSLC 120 C18 (2.2mm×100mm,2.1μm)分析结果峰2:芹糖甘草苷 峰3(S1):甘草苷 峰5:异甘草苷 峰6:甘草素 峰10(S2):甘草酸 公示稿提供的参考对照特征图谱(推荐Acclaim RSLC 120 C18) 2 肉桂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及特征峰分析结果 在下方肉桂配方颗粒色谱图中,测试结果呈现5个特征峰,以桂皮醛参照物峰相对应的峰为S 峰,各项指标均符合统一标准公示稿中的要求。 Vanquish Flex+ Syncronis C18(2.1mm × 100mm,1.7 μm)分析结果峰1:香豆素;峰2:肉桂醇;峰3:肉桂酸;峰4:桂皮醛(S) 公示稿提供的参考对照特征图谱 3 生地黄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及特征峰分析结果 在下方生地黄配方颗粒色谱图中,测试结果呈现11个特征峰,以毛蕊花糖苷参照物峰相对应的峰为S 峰,各项指标均符合统一标准公示稿中的要求。 Vanquish Flex+ Hypersil Gold aQ(2.1mm× 100mm ,1.9μm)分析结果峰2:洋地黄叶苷C 峰3:焦地黄苯乙醇苷A1 峰5(S):毛蕊花糖苷 峰6:焦地黄苯乙醇苷B1 峰7:异毛蕊花糖苷 公示稿提供的参考对照特征图谱 赛默飞色谱仪器结合色谱柱,完全可以满足中药配方颗粒分析需求,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保驾护航。希望通过上述案例分享,能够为大家在中药配方颗粒分析时带来帮助,我们下期再会! 配方颗粒公示标准中所采用的赛默飞色谱柱
  • 新增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4种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麦冬、天冬、地黄和化橘红都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它们在中医理论组方、多种经典名方中被广泛应用。2024年4月23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向各省健康单位定向发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的函件,征求将地黄、麦冬、化橘红和天冬这四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中。2024年8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地黄等4种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公告(2024年第4号),将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等4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批准后可以在食品领域合法应用,它们可以用来作为日常食材,如煲汤、煮粥、炒菜、糕点等,企业也可以用它来开发各种产品,如茶饮、糖果、补充剂等。附件 地黄等 4 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注:a.铅、镉、砷、汞、二氧化硫分别按 GB5009.12、GB5009.15、GB5009.11、GB5009.17、GB5009.34规定的方法测定,农药限量应符合农业农村部的相关规定;b.限量值基于干品确定,鲜品根据干品按水分进行折算。地黄等4种新增食药物质科普解读
  • 国家药监局修订六味地黄制剂说明书,涉及700余家药企
    2月18日,国家药监局决定对六味地黄制剂(包括丸剂、胶囊剂、片剂、合剂、煎膏剂、颗粒剂)说明书【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三项进行统一修订,旨在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公告要求,所有上述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均应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相应说明书修订要求修订说明书,于2021年5月2日前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修订内容涉及药品标签的,应当一并进行修订;说明书及标签其他内容应当与原批准内容一致。在备案之日起生产的药品,不得继续使用原药品说明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在备案后9个月内对已出厂的药品说明书及标签予以更换。公开资料显示,涉及生产六味地黄制剂的药企有700余家,包括江中药业、科伦药业、光大制药等。其中,六味地黄丸607家、六味地黄胶囊107家、六味地黄片51家、六味地黄膏2家、六味地黄颗粒1家。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对新增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开展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药品使用和安全性问题的宣传培训,指导医师和患者合理用药。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督促行政区域内上述药品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按要求做好相应说明书修订和标签、说明书更换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六味地黄制剂处方药说明书修订要求一、【不良反应】项应当增加:监测数据显示,六味地黄制剂有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胃肠不适、食欲不振、便秘、瘙痒、皮疹、头痛、心悸、过敏等不良反应报告。二、【禁忌】项应当包括: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三、【注意事项】项应当包括:1.忌辛辣、不易消化食物。2.感冒患者慎用。六味地黄制剂非处方药说明书修订要求一、【不良反应】项应当包括:监测数据显示,六味地黄制剂有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胃肠不适、食欲不振、便秘、瘙痒、皮疹、头痛、心悸、过敏等不良反应报告。二、【禁忌】项应当包括: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三、【注意事项】项应当包括:1.忌辛辣、不易消化食物。2.感冒患者慎用。3.服药期间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应停药,如症状不缓解应去医院就诊。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服药2~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7.过敏体质者慎用。
  •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微流控探针诱导化学质膜穿孔用于单细胞蛋白质递送
    将小分子、核酸、蛋白质和药物导入细胞是监测和了解细胞行为以及生物功能的重要途径。然而,质膜是阻止外源分子进入细胞的生物屏障。因此,如何在保持细胞活力的同时高效地将外源分子递送到细胞中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克服现有大规模细胞内递送方法的弱点,例如细胞活性和递送效率不一致,主要基于膜破坏介导机制的微技术已成为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利用化学质膜穿孔进行单细胞递送的尚未得到广泛研究。2024年4月26日,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团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Chemical Plasma Membrane Perforation Generated by a Microfluidic Probe for Single-Cell Intracellular Protein Delivery”的工作。该研究使用微流控探针将含有毛地黄皂苷和货物的溶液精确地作用到单细胞上。毛地黄皂苷与质膜中的胆固醇结合诱导质膜穿孔,货物通过孔进入细胞。碘化丙啶 (0.67 kDa) 和 FITC-葡聚糖 (10、40 和 150 kDa) 可以在3分钟内成功引入单细胞,同时保持细胞活力。两种蛋白质(细胞色素C和亲环素A)被递送进入细胞,并观察到它们在细胞中得生理功能。图1. 微流控探针诱导单细胞化学质膜穿孔首先,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微流控探针形成的微区域进行数值模拟。使用荧光素(扩散系数=500 μm2 /s)来指示溶质扩散。结果表明,注入的溶液可以被完全吸出,并且溶质被限制在液滴状微区域内而不会扩散。微区内溶质浓度分布均匀。计算了基质上的剪切应力,低剪切应力不会对细胞造成额外的机械损伤。实验在与模拟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使用荧光素显示微流控探针产生的微区域,与浓度分布模拟结果一致。溶液的连续流动使微区中毛地黄皂苷和货物的浓度几乎恒定,有利于维持递送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图2. 流体的数值模拟通过微流控探针进行碘化丙啶(PI)的细胞内递送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优化递送条件。尝试使用 20-100 μg/mL 毛地黄皂苷将 PI 递送至U87细胞。随着毛地黄皂苷浓度的增加,ts(PI开始进入时间)和tm(PI进入速度最大时间)逐渐减少,表明细胞穿孔加速。当毛地黄皂苷浓度为60 μg/mL时,ts约为20 s,1 min内即可观察到清晰的荧光。此外,还尝试了不同的PI浓度进行细胞内递送,较高的PI浓度也使得PI能够更快地进入细胞。还测试了流速对递送结果的影响。注入流量保持2 μL/min,抽出流量在6~14 μL/min之间调整。当抽吸流速大于8 μL/min时,进入细胞的PI量随着流速的增长而显着增加。图3. 毛地黄皂苷浓度、PI浓度和流速对细胞内递送的影响为了证明该方法的效率和通用性,使用该方法将PI递送至U87、HUVEC和A549细胞。当递送时间为20秒时,三种类型的细胞几乎不发出荧光。随着递送时间逐渐增加,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显着增加,递送处理50 s后观察到强烈的红色荧光。由于洋地黄皂苷的作用,质膜逐渐透化,PI通过质膜上形成的孔继续进入细胞。还检查了该方法递送大分子的能力,使用不同分子量(10、40和150 kDa)的 FITC-葡聚糖作为货物。FITC-葡聚糖可以在3min内进入细胞,并且FITC-葡聚糖进入的量随着递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图4. PI和FITC-葡聚糖递送的结果在验证了这种方法用于单细胞胞内递送的可行性后,作者尝试了细胞内蛋白质递送。Cyt C ( Mw = 13 kDa) 是线粒体中的一种蛋白质,可将电子转移到呼吸链以维持ATP的产生。当cyt C释放到细胞质中时,它会引发细胞凋亡。由于外源cyt C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入细胞,利用微流控探针将cyt C递送至A549中作为抗肿瘤药物以诱导细胞凋亡。对照组和仅用毛地黄皂苷或cyt C处理的细胞之间未观察到caspase-3水平和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的显着差异。毛地黄皂苷诱导的质膜穿孔不会引起细胞凋亡。仅用cyt C处理的细胞中caspase-3的水平也没有增加,表明正常情况下cyt C不能穿过质膜进入细胞激活凋亡途径。然而,在进行毛地黄皂苷介导的cyt C递送的细胞中,caspase-3水平显著增加,蓝色荧光显著增强。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体积缩小,并形成凋亡小体。这些结果表明,递送的cyt C成功诱导细胞凋亡,并且外源蛋白可以通过微流控探针有效地引入细胞内并发挥作用。图5. Cyt C被递送至A549以诱导细胞凋亡为了进一步探索这种方法在细胞研究中的潜力,作者利用它来研究肿瘤耐药性。CypA (M w = 18 kDa) 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细胞内蛋白质,可充当抗氧化剂。最近有报道称CypA通过重塑细胞氧化状态介导结直肠癌耐药。BCNU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其诱导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抑制导致ROS的积累。利用微流控探针将CypA递送到U87中,研究CypA对胶质瘤耐药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未经CypA递送的细胞经BCNU处理1小时后ROS水平显着升高,并且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对于递送CypA的细胞,ROS含量显着低于未递送细胞,并且细胞保持正常形态。结果表明,递送的CypA在细胞中具有抗氧化作用,这可能增强U87对BCNU的耐药性。抑制CypA表达可能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潜在方法。图6. CypA对胶质瘤耐药性的影响总结作者开发了一种基于开放式微流控探针的方法,以方便高效地实现单细胞递送。该方法通过使用化学试剂对单个细胞进行质膜穿孔,将最大分子量为150 kDa 的外源货物递送到细胞中。与载体介导或场辅助递送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对货物进行额外处理,无需物理场辅助的温和递送条件也避免了对货物和细胞的额外损伤。作者展示了使用微流控探针进行cyt C和CypA的细胞内递送,证明了该方法能够研究外源蛋白质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未来,各种货物(肽、蛋白质、mRNA、DNA、质粒、细胞器等)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导入细胞内,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和命运。而且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操作简单,有望成为单细胞递送的一种理想方法。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化学系2022级博士生宋扬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22YFC34007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2034005)的支持。关于林金明教授工学博士,分析化学专业。1984年福州大学毕业,1992年在日本昭和大学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下前往该大学药学部从事访问研究。1994年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转入东京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3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受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3月底回国工作,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百名人才引进计划”,受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目前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化学发光/荧光免疫分析、复杂样品前处理分析、空气负离子检测与健康评估等研究。已培养博士研究生43名(含联合培养,其中留学生2名)、硕士研究生28名、博士后11名(其中留学生3名)、访问学者10名(其中外国访问学者1名)。
  • 前沿 | 安捷伦质谱助力七叶树药效成分研究,揭示七叶皂苷和七叶素生物合成进化机制
    2023 年 10 月,陈士林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orse chestnut genome reveals the evolution of aescin and aesculin biosynthesis”的文章,作者采用多组学研究策略和质谱技术揭示了天然药物七叶皂苷和七叶素特异性合成的分子机制,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七叶素的绿色生物合成。研究背景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的研究证明,草药中特异性积累的有效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七叶树属植物是一种温带北半球的多年生树木,该属植物由于分别含有药用活性成分七叶皂苷和七叶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七叶皂苷(玉蕊醇型三萜皂苷)制剂已经在临床中以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涂抹的方式广泛使用,用于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水肿和痔疮等疾病。七叶素(香豆素类成分),也被称为 6,7- 二羟基香豆素 -6-O- 葡萄糖苷,与地高辛一起被广泛用作常见的眼药水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原料,以缓解眼疲劳、眼痛和干眼等症状。然而,目前对于这两种有效成分的合成、调控和转运机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还相对薄弱。研究结果此次发表的研究通过空间代谢组揭示七叶皂苷在七叶树属植物娑罗子的子叶中特异性积累,解析了中华七叶树高质量基因组,并通过代谢组学、转录组学以及合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成功解析七叶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的环化、氧化、酰基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等催化步骤。同时,课题组通过全被子植物基因组层面共线性研究发现该类三萜代谢基因簇的招募和进化模式,更好地理解了玉蕊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在无患子目植物中的形成机制。针对七叶素的合成途径,研究团队根据关键基因在基因组中存在的拷贝数目及表达模式,筛选和验证了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的功能,在大肠杆菌中重建了七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完成了七叶素的绿色合成。研究结论本文以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七叶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空间代谢组以及合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手段,揭示了七叶树中高价值代谢物七叶皂苷和七叶素的生物合成及进化过程。其意义在于,一方面为推动这些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以促进其生产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其他药用树木代谢物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范式。专家团队此次发表的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孙伟、尹青岗、万会花、高冉冉,共同通讯作者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陈士林、北京化工大学孙新晓、东北林业大学徐志超。本草基因组学团队负责人陈士林院士 2022 年组织发布了千种本草基因组研究计划,在《创新》(The Innovation)、《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了一系列的草药基因组学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界从分子遗传学层面理解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合成、转运、积累和调控,助力天然产物药物的绿色生物合成以及高含量药效成分品种的精准选育。参考文献:[1] Sun W, Yin Q, Wan 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orse chestnut genome reveals the evolution of aescin and aesculin biosynthesi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1): 6470.
  • 青岛能源所发现蒽醌类天然产物开环新机制
    以大黄素为代表的蒽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和丝状真菌中的重要天然产物,因其多样的生物学活性,如消炎、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泻下等,而备受关注。蒽醌化合物C10-C4a键的切割是导致开环产生裂醌化合物结构多样性的关键。尽管裂醌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已基本清晰,但其中最为关键的蒽醌开环机制却仍存在疑团。  日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研究人员针对土曲霉地曲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关键基因GedF和GedK展开了研究,发现了一类双酶催化的蒽醌双加氧开环新机制,相关成果以Bienzyme-catalytic and dioxygenation-mediated anthraquinone ring opening为题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上。  大黄素-8-甲醚是一种蒽醌类化合物,也是土曲霉地曲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体。基于前期同位素追踪实验和日本学者Sankawa等的研究结果,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倾向于大黄素-8-甲醚的Baeyer-Villiger氧化开环假说。基于该假说,一个Baeyer-Villiger氧化酶催化大黄素-8-甲醚生成具有七元环结构的中间体,进而水解开环形成开环产物desmethylsulochrin。但是,本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体内敲除和体外酶活表征研究发现,GedF和GedK两个酶共同催化了大黄素-8-甲醚的开环过程,其中GedF首先催化还原大黄素-8-甲醚产生大黄素-8-甲醚氢醌,进而大黄素-8-甲醚氢醌在GedK的作用下开环产生desmethylsulochrin。  进一步18O同位素追踪实验显示,开环产物desmethylsulochrin中新增的两个氧原子均来源于同一个O2分子,且GedK执行催化开环功能并不需要辅因子FAD和NADPH的参与,这说明GedK是一类独特的不需要辅因子参与的双加氧酶。上述发现彻底推翻了传统的蒽醌化合物Baeyer-Villiger氧化开环假说,并提出了一种双酶催化双加氧反应介导的蒽醌开环新机制。  有意思的是,还原酶GedF和双加氧酶GedK双酶开环系统具有较广的底物宽泛性,可催化多种蒽醌类化合物开环,且其同源蛋白在自然界裂醌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中成对出现并存在共进化关系。本研究的开展不仅为阐明更加复杂的裂醌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提供了借鉴,更为合成生物学元件库提供了两种全新的酶学元件。  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人才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 9月12日 Nature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社会奖赏编码的神经机制   Social reward requires coordinated activity of nucleus accumbens oxytocin and serotonin   本期封面所示为进行社会性游戏的巢鼠(禾鼠)。人们此前一直不知道社会奖赏编码背后的神经机制,尽管需要增强适应性社会互动来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样的行为。Robert Malenka及同事在本文中报告说,在小鼠伏隔核中,肽激素&ldquo 后叶催产素&rdquo 对于向&ldquo 中等多棘神经元&rdquo 上的激发性传输的社会性增强和一种形式的突触前长期抑制来说都是所必需的。如果&ldquo 后叶催产素&rdquo 受体被特意从来自&ldquo 背缝神经核&rdquo (脑中5-羟色胺的主要来源)的输入中删除的话,这种社会性增强就会被中断 通过阻断伏隔核中的5-羟色胺受体,这种社会性增强也会被中断。&ldquo 后叶催产素&rdquo 和5-羟色胺系统之间这种协调的活性,为编码社会性增强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机制,也为进一步研究社会功能失调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目标。(doi: 10.1038/nature12518)   癌症生长调控因子的筛选   RNAi screens in mice identify physiological regulators of oncogenic growth   这篇论文报告了在一个完好的哺乳动物生理系统(小鼠皮肤)中所完成的首次全基因组活体&ldquo RNA干涉&rdquo (RNAi)筛选。以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的RNAi扫描都限于培养的细胞。作者将在胚胎表皮正常生长中所涉及的基因与由Hras致癌基因驱动的异常细胞增殖所必需的基因进行了比较。他们所获得的值得注意的发现包括&beta -catenin在正常细胞生长中所起的一个负面作用,这与在由致癌基因驱动的生长中需要&beta -catenin形成对比。从这次筛选中所产生的表皮生长潜在生理调控因子的列表,为未来研究提供了一个丰富资源,也为皮肤癌治疗提供了可能的目标。(doi: 10.1038/nature12464)   丙肝病毒感染的人化小鼠模型   Completion of the entire hepatitis C virus life cycle in genetically humanized mice   在Nature杂志200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Alexander Ploss及同事发现,人类基因CD81 和occludin (OCLN)的短时间表达,构成丙肝病毒(HCV)向具有免疫力的小鼠细胞中吸收所需的最小数量的细胞因子。现在,他们报告说,稳定表达CD81 和 OCLN的转基因免疫缺陷小鼠能够维持具有可以测定出的病毒血症的完整HCV复制周期。这一通过遗传手段人化的小鼠模型的获得,为在活体中更深入地研究HCV感染开辟了道路,应能为验证潜在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平台。(doi: 10.1038/nature12427)   Treg细胞的抗肿瘤效应与促免疫效应   Stability and func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 is maintained by a neuropilin-1&ndash semaphorin-4a axis   &ldquo 调控性T细胞&rdquo (Treg) 构成有效抗肿瘤免疫的一道屏障。它们的删除能诱导很多肿瘤的减小和清除,但由于这些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平衡作用,所以其删除也会导致失控的自体免疫和死亡。这篇论文描述了semaphorin-4a(T-细胞介导的免疫的一个活化剂)和neuropilin受体Nrp1在Treg细胞上的一种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是Treg细胞限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和治疗已发生的炎性结肠炎所必需的,但对自体免疫的抑制和免疫自稳的维持来说却是可有可无的。至于是否可以通过以Treg细胞为目标来限制肿瘤生长而又不会引发自体免疫,其可行性仍有待确定。两种生物活性也许是不可分开的,但这项工作指出了可以对这一重要系统进一步定性的方向。(doi: 10.1038/nature12428)   细菌效应物NleB的毒性机制   Pathogen blocks host death receptor signalling by arginine GlcNAcylation of death domains   A type III effector antagonizes death receptor signalling during bacterial gut infection   以前的研究工作从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识别出一组效应物,它们能抑制宿主&ldquo 核因子-?B&rdquo (NF-?B) 信号作用,而它们当中只有一个,即NleB,是活体中细菌毒性所需的。本期Nature上发表的两篇论文演示了NleB作用的独特机制。它直接以死亡受体信号复合物为作用目标,结合到包括TNF受体、FAS、RIPK1、TRADD 和FADD在内的多种含DD的蛋白的&ldquo 死亡域&rdquo (DD) 上。DD被发现起一个N-acetylglucosamine (GlcNAc) 转移酶的作用,后者修饰一个保守的DD精氨酸,阻断&ldquo 受体-适配体&rdquo 相互作用。这些发现表明,GlcNAc修饰是细菌毒性所必需的,能够调控死亡受体信号作用。(doi: 10.1038/nature12436 & doi: 10.1038/nature12524)   设计目标蛋白分子的优化新途径   Computational design of ligand-binding proteins with high affinity and selectivity   当前设计用于医学或生物技术应用的方法,涉及在免疫的动物体内产生针对某一目标抗原的抗体,和/或在对所期望的配体具有预先存在的低亲和性的蛋白上进行直接的演化实验。这篇论文描述了用于小分子结合蛋白的计算设计的一种通用方法,作者用该方法为类固醇&ldquo 洋地黄毒&rdquo (用来治疗心脏病的一种强心苷)设计高亲和性、高选择性结合点。采用该方法,应有可能为合成生物学应用迅速生成小分子受体,为有毒化合物迅速生成活体清除剂,以及为诊断设备迅速生成可靠的配体结合域。(doi: 10.1038/nature12443)     新的一类磷脂酰丝氨酸运输蛋白   Interactome map uncovers phosphatidylserine transport by oxysterol-binding proteins   真核细胞被一系列具有独特类脂组成的、在功能上专门化的、与膜结合在一起的细胞器在内部分成不同部分。在这项研究中,Anne-Claude Gavin及同事确定了芽殖酵母中所有类脂转移蛋白的类脂结合特征,发现了一个亚类的以前没有被识别出的&ldquo 氧甾酮结合蛋白&rdquo (OSBPs),后者在磷脂酰丝氨酸的自稳中发挥功能,运输而不是转移固醇。系统发生分析显示,类似的OSPBs具有广泛保守性,包括在人体中&mdash &mdash 在人体中它们与包括癌症和代谢综合症在内的病理相关。(doi: 10.1038/nature12430)   固氮作用受北大西洋环流支配   Changes in North Atlantic nitrogen fixation controlled by ocean circulation   可以被生物利用的或&ldquo 被固定的&rdquo 氮驱动着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及向深海的碳输出。但关于控制固氮的全球速度和空间分布的因素,仍有很多问题有待回答。现在,古生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在过去160000年北大西洋所存在的一个23000年的固氮周期,也许可以通过过量磷的可获得性响应于区域海洋环流由轨道驱动的变化所发生的变化得到最好的解释。(doi: 10.1038/nature12397)   来自凝聚态物质的受激X-射线发射   Stimulated X-ray emission for materials science   &ldquo 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rdquo 等方法,是研究材料的基础性电子和振动激发的强大工具,但需要非常高的光子密度来提取相对较弱的有用信号 所需光子密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会损害样品。现在,Martin Beye及同事介绍了利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在原理上何以能够通过诱导来自样品的受激X-射线发射而绕过这个问题。以硅作为样品,他们发现,这样的激光能从一个固体样品中诱导受激X-射线发射,从而为低能激发及它们在物质中的扩散提供了一个性能卓越的探测工具。受激X-射线发射以前曾在气体中演示过,但其在一个固体系统中的实现应能在实验中提供很多新的可能性。(doi: 10.1038/nature12449)   对地幔中硫同位素比的解释   Non-chondritic sulphur isotope composition of the terrestrial mantle   早期地球地表下物质向地核和地幔层的分化应能反映在残留地幔组成中,因为(否则的话)大部分&ldquo 喜铁元素&rdquo (假设硫也包括在内)早就被液态的地核吸收了。然而,以前对地幔所做的分析显示,稳定硫同位素比与在球粒陨石中所看到的相似,这也许是由于地幔物质来源于陨石的一种&ldquo 晚期虚饰&rdquo (late veneer)作用。但Jabrane Labidi等人在本文中提供的证据表明,地幔的异质硫同位素比与锶和钕同位素比直接相关。作者得出结论认为,这些结果可以通过在&ldquo 地核-地幔&rdquo 分化过程中的分馏作用来调和。(doi: 10.1038/nature12490)
  • 植物提取物的前景分析--“它”具有权威发言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98" height=" 148" title=" 4444.jpg" style=" width: 539px height: 11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cb2775ae-cfc0-49d9-aa29-dedf08ad738f.jpg" / /p p   产品定义 /p p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按照对提取的最终产品的用途的需要,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而形成的产品。按照提取植物的成份不同,形成甙、酸、多酚、多糖、萜类、黄酮、生物碱等 按照性状不同,可分为植物油、浸膏、粉、晶状体等。[2] /p p   市场供求 /p p   植物提取物有许多不同品种[3] ,这些产品供需随年份及各种市场因素不断变化,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时有发生。 /p p   ① 产品供给影响  由于植物提取物行业原材料为农林产品,容易受天气、病虫害、播种面积等因素影响,不同年份的原材料收购价格及数量会出现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使天然植物提取物产品的价格、产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动,发生市场供需失衡。 /p p   ② 市场需求影响 /p p   多数生产企业对海外市场需求认识有限,可能对市场需求缺乏科学和长期准确判断。当某一产品市场需求较好时,短期内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失衡情况,但随着市场信息的传播,大量企业会一拥而上重复生产,导致产品供大于求。 /p p   生物碱 /p p   是一类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和医疗效果。如麻黄中含有治疗哮喘的麻黄碱、莨菪中含有解痉镇痛作用的莨菪碱等。 /p p   苷类又称配糖体 /p p   由糖和非糖物质结合而成。苷的共性在糖的部分,不同类型的苷元有不同的生理活性,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洋地黄叶中含有强心作用的强心苷,人参中含有补气、生津、安神作用的人参皂苷等。 /p p   挥发油 /p p   又称精油,是具有香气和挥发性的油状液体,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在医疗上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止咳、平喘、发汗、解表、祛痰、驱风、镇痛、抗菌等。药用植物中挥发油含量较为丰富的有侧柏、厚朴、辛夷、樟树、肉桂吴茱萸、白芷、川芎、当归、薄荷等。 /p p   单宁(鞣质) /p p   多元酚类的混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特别是在杨柳科、壳斗科、蓼科、蔷薇科、豆科、桃金娘科和茜草科植物中含量较多。药用植物盐肤木上所生的虫瘿药材称五倍子,含有五倍子鞣质,具收敛、止泻、止汗作用。 /p p   其他成分 /p p   如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有机酸、油脂、蜡、树脂、色素、无机物等,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中很多是临床上的重要药物。 /p p   综合各国的立法范畴和概念及使用情况,植物提取物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各国所接受与认可的,也是传播草药在各国通用的共性表达方式。中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早在1999年就已超过中成药的出口额。在欧美国家,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品(植物药或食品补充剂)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已发展成一个年销售额近80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p p   中国的植物提取物总体上是属于中间体的产品,目前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药品、保健食品、烟草、化妆品的原料或辅料等。用于提取的原料植物的种类也非常多,目前进入工业提取的植物品种在300种以上。 /p p   产品功效——遏制癌症 /p p   美国科学家说,他们通过对膀胱癌的研究,证实了绿茶提取物能有效遏制癌肿瘤发展,同时不损害健康细胞。由美籍华人科学家领导的这个研究小组认为,绿茶提取物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 /p p   这一成果当天发表在《临床癌症研究》杂志上。主持这项研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饶建宇说,他们的成果“增进了对绿茶提取物作用机理的理解”。如果人们对绿茶提取物遏制肿瘤的机理有所了解,就能确定哪种类型的癌症患者能从绿茶提取物中受益。 /p p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癌肿瘤的发展与癌细胞的扩散运动密切相关,癌细胞要运动,就必须启动一个被称为“肌动蛋白重塑”的细胞进程。一旦这一进程被激活,癌细胞就能够侵入健康的组织,导致肿瘤扩散。而绿茶提取物能破坏“肌动蛋白重塑”进程,使得癌细胞粘附在一起,其运动受到阻碍,此外它还能使癌细胞加快老化。 /p p   饶建宇说,癌细胞具有“侵略性”,而绿茶提取物打破了它“侵略”的路径,能限制癌细胞,使其“局部化”,使癌症治疗和预后工作都变得相对简单。 /p p   此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揭示了绿茶提取物对包括膀胱癌在内的许多癌症具有效果,它能够引起癌细胞过早凋亡,并阻断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饶建宇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们研究小组的一些成员正在验证绿茶提取物对胃癌等其他癌症的效力。 /p p   他说,与以前类似的研究不同,他们使用的绿茶提取物,其成分和饮用的绿茶非常相似,这意味着常饮绿茶可能有某种抗癌效果,至少可以增强人体对癌症的防御能力。不过研究人员也认为,目前他们只实验了有限的几个膀胱癌细胞系,要揭示绿茶的抗癌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p p   其他科学家当天评论说,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绿茶在预防和治疗癌症方面所具有的潜力。尤其在膀胱癌治疗方面,新成果有助于发现膀胱癌的易感者,降低发病率。 /p p   产品功效——抗氧化性 /p p   自1900年Gomberg提出自由基(tripheylemthylradical)学说以来,人们对自由基的研究逐渐加深。传统合成的抗氧化剂虽然抗氧化能力比较强,但长期食用有潜在的毒性,有的甚至会产生致畸、致癌作用,因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排斥 而蜂花粉是蜜蜂从花朵上采集的花粉粒,含有黄酮类、维生素、激素、核酸、酶类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衰老作用,是良好的抗氧化食品。葛 根 、杜仲叶、 枸 杞 、 枳 椇 子 、 茯 苓 、 五 味 子 、 银 杏 、 竹叶、柠檬、柑橘和蜂胶的抗氧化作用均已得到实验证明。因此,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物质对食品和医药工业都有重要意义。 /p p /p
  • 盘点:中国药科大学80年来走出的9位院士
    p   昨天,中国药科大学迎来建校80周年。据介绍,药大有“药界黄埔”之称,80年里共走出了9位院士。 /p p   始建于1936年的中国药科大学,其前身为中国最早独立设置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四年制)。历经80年发展,已成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6111614350163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617bf086-cd5c-4624-b703-7a673141e86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纪念大会现场 /strong /p p   当天建校80周年纪念暨“双一流”建设大会上,主席台上一排院士阵容惹眼。据介绍,80年来该校先后走出了9位两院院士,分别是:中医药界一代宗师叶桔泉、东方中华草药之王徐国钧、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项目主要成员钮经义、著名药物化学家彭司勋、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有机化学家袁承业、著名药物化学家沈家祥、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周俊、我国中药生物技术的开拓者胡之璧、著名药物代谢动力学家王广基。 /p p   药大还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以及大批医药产业领军人物,包括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圣和药业董事长王勇、浙江医药董事长李春波等等。 /p p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说,药大今后将主动承担起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产品与服务支持的历史使命,争取早日跻身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附:部分中国药科大学走出的9位院士名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style=" width: 191px height: 252px " title=" 09fa513d269759ee7358b0c5b2fb43166d22dfb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9efa86a9-09e7-458d-88b2-715013e33d5f.jpg" width=" 156" height=" 204"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医药界一代宗师叶桔泉 /strong /p p   叶桔泉,1924年在吴兴县拜三代名医张克明为师学中医,学到了许多中医经典著作及临床经验。4年后在上海恽铁桥函授中医学校就读。江苏中医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中药研究工作。系统研究中医中药学,主张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整理祖国医药文献 并在江苏昆山和苏州吴县等地承担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为继承和发展中医中药学做出了贡献。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26708996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133ac462-03ca-468c-9932-8b57de22fd5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东方中华草药之王徐国钧 /strong /p p   徐国钧,江苏常熟人,中国著名生药学家,药学教育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药显微鉴定尤其是粉末生药学和中成药显微分析的奠基人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p p   徐国钧致力于生药鉴定、品质评价、资源开发及学科建设。“灵应痧药”显微分析打破了“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神秘观,开创了国内外中成药鉴定的先例。首编大型《药材学》,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起到重要作用。《中药材粉末鉴定》专著,使中国粉末生药学跃居国际领先地位。“七五”与“八五”期间,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片组组长,对111类多来源中药进行本草考证、生药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10项系统研究,对澄清混乱品种,提高鉴定技术水平,保证药材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修订、制定药品标准,开发利用新药源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1000000000000119081084577900_s.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83edeb24-2d3d-4965-9690-e39b6f32cd1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项目主要成员钮经义 /strong /p p   钮经义,江苏兴化人,中国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 /p p   在美国工作期间创立的部分肼解和酶解方法,解决了卵白蛋白、核糖核酸酶和烟草花叶病毒蛋白亚基C端几个氨基酸残基的排列次序问题,并肯定了植物病毒颗粒中蛋白亚基的存在,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后回国开展多肽合成的研究,是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主要成员,在半合成和全合成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因此获得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提名,成为中国提名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214px height: 263px " title=" psx.gif"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f03f2bb7-2d0c-4656-8a01-9e465164a664.jpg" width=" 252" height=" 34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著名药物化学家彭司勋 /strong /p p   彭司勋,湖南省保靖县人。土家族。药物化学专家。历任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导,药物化学专家,药学教育家,中国药科大学顾问,药物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导,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中南大学名誉教授。中国药学会理事、江苏省药学会名誉理事长。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七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长期从事新药和药学教育的研究,主张充分发掘中草药资源,利用其有效成分作先导物,研制具有特色的创新药物 倡导建立适合中国“四化”需要的药学教育体系,为中国药学教育事业和新药研究做出了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title=" b90e7bec54e736d13e75c9209b504fc2d56269b7.gif"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8dc628a7-4375-4356-828e-98d81d02948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著名有机化学家袁承业 /strong /p p   袁承业,1924年8月14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他的研究生涯始于氨基酸及多肽的合成,着重于天然氨基酸撷抗物的设计与合成。他成功地将氮芥结构引入氨基酸,其中苯丙氨酸衍生物成为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癌化学治疗剂。在多肽合成方面,以对硝基苯酯作为活化酯合成环肽。1958年开始,根据国家需要他建立与领导了核燃料萃取剂研究组,解决了中国国防工业急需。其间所合成的P204、N235及P350均用于铀、钍生产。前两个品种国外虽有类似产品,但他在合成方法上作了重大改进,做到赶中有超,而P350 则是他们研制成功的结构有特色、性能优越的新型高效萃取剂(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8年)。他研制的萃取剂不仅类型齐全,而且品种系列化,能满足有关部门需要。为此,袁承业获得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事业”的奖章与奖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255px height: 212px " title=" u=3353169144,364540881& amp fm=21& amp gp=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99dbe97d-23a4-48c9-a77c-eaee9960a71e.jpg" width=" 261" height=" 209"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著名药物化学家沈家祥 /strong /p p   沈家祥,江苏扬州人,早年留学英国,1949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化学家,著名制药工程专家。首创催化氧化法生产关键中间体并大幅改进流程 成功合成生产结晶维生素A醋酸酯和D 指导多种甾族激素类药物的合成和投产 研究雌性酮全合成成功、三烯高诺酮成功 证明了鹤草酚的独特化学结构,是新中国现代医药工业的奠基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225px height: 275px " title=" b3119313b07eca8032891ca5912397dda04483e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9463223b-09e8-452b-9522-ffb0b269cd16.jpg" width=" 304" height=" 39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我国中药生物技术的开拓者胡之璧 /strong /p p   胡之璧,女,1934年出生,原籍安徽潜山,德国理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在德国图平根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奥地利国家植物技术研究中心、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和丹麦奥胡氏大学作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发表论文80余篇。主要从事中药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转化得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先后承担国家级和上海市级重大研究课题2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20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等奖等8个奖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title=" 7e3e6709c93d70cf3c742d60fedcd100bba12bd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33d0d7a3-a894-4bd7-ac16-2ed80fc7520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著名药物代谢动力学家王广基 /strong /p p   王广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1953年生,1977年9月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11月至1984年9月赴英国剑桥及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学习药物代谢动力学,回国后任讲师。1990年4月至91年4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药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主攻方向药物代谢动力学。1991年4月至93年7月,在新西兰Otago大学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主攻方向眼用制剂吸收动力学。1993年8月至95年10月,在新西兰Otago大学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95年10月回国。历任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科技部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平台主任(全国牵头人), 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和江苏省药品审评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委员,国家人事部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报》,《亚洲药物代谢动力学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亚洲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等核心学术期刊杂志编委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nbsp /p
  • 2015年版《中国药典》草案发布 或由三部变为四部
    2014年3月28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通知中称,目前国家药典委组织相关专业委员会已完成了通则(附录)编制及编码的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1月通过国家药典委员会官网的药典论坛向全体药典委员征求意见。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草案)则征求意见稿显示,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三部分别收载的附录凡例、制剂通则、分析方法指导原则、药用辅料等三合一,独立成卷作为第四部。   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目录及增修订征求意见稿增订了多种仪器和方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拟)新增了拉曼光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临界点色谱法、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拟)新增了抑菌效力检查法、组胺类物质检查法、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元素形态及其价态测定法等。   通知原文如下: 关于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有关要求,我委组织相关专业委员会开展了药典一、二、三部附录整合、增修订及单独成卷工作。经过各相关专业委员会的努力和各有关单位的大力配合,目前已完成了通则(附录)编制及编码的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1月通过我委网站的药典论坛向全体药典委员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目前已形成了&ldquo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则(草案)&rdquo 的整体框架和内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并说明如下:   一、为进一步完善新版药典总则内容,我委将对药典总则(草案)整体框架和药典通则内容(征求意见稿)分批在网站公开征求意见,现将第一批征求意见稿予以公示,即日起公示期为三个月。   二、独立一卷的名称为&ldquo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则&rdquo ,包括现有药典一部、二部、三部的附录内容和药用辅料品种正文(详见附件1)。   三、通则编码拟采用&ldquo XXYY&rdquo 两层四位罗马数字来表示,其中XX代表现有附录编码的大罗马字母(Ⅰ、Ⅱ、Ⅲ&hellip &hellip ),YY代表现有附录编码的英文字母(A、B、C&hellip &hellip )。新旧附录/通则编码对照表详见附件2。   四、根据文字整合和试验研究,已完成的增修订通则草案详见附件3。请相关单位认真研核,若有异议,可填写反馈意见表(见附件4.),并附相关说明及/或实验数据,以来文来函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反馈我委。未完成的增修订内容将在第二批进行公示。   五、为保证《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顺利实施,我委对药典通则内容在网上公示的同时,也将其进行汇编成册,并于2014年4月份举办新版药典通则增修订内容的宣讲班,以便广大药品标准工作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则的编制情况,请予以关注。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许华玉(电话:010&ndash 67079521)   靳桂民(电话:010&ndash 67079527)   洪小栩(电话:010&ndash 67079593)   传 真:010&ndash 67152769   E-mail: ywzhc@chp.org.cn   附件:   1.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则(草案)   2. 新旧附录/通则编码对照表   3. 《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目录及增修订内容   0100 制剂通则   0101 片剂   0102 注射剂   0103 胶囊剂   0104 颗粒剂   0105 眼用制剂   0106 鼻用制剂   0107 栓剂   0108 软膏剂   0109 乳膏剂   0110 糊剂   0111 吸入制剂   0112 喷雾剂   0113 气雾剂   0114 凝胶剂   0115 散剂   0116 滴丸剂   0117 糖丸   0118 糖浆剂   0119 搽剂   0120 涂剂   0121 涂膜剂   0122 酊剂   0123 贴剂   0124 贴膏剂   0125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   0126 植入剂   0127 膜剂   0128 耳用制剂   0129 洗剂   0130 冲洗剂   0131 灌肠剂   0181 丸剂   0182 合剂   0183 锭剂   0184 煎膏剂(膏滋)   0185 胶剂   0186 酒剂   0187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0188 膏药   0189 露剂   0190 茶剂   0200 其他通则   0211 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未修订)   0212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第二增补本)   0213 炮制通则(未修订)   0251 药用辅料通则   0261 制药用水   0271 药包材通则(待定)   0272 玻璃容器(待定)   029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第二增补本)   0300   0301 一般鉴别试验(第二增补本)   0400 光谱法   04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0402 红外分光光度法   0405 荧光分光光度法   04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407 火焰光度法   04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04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增订)   0421 拉曼光谱法(新增)   0431 质谱法   0441 核磁共振波谱法   0451 X射线衍射法   0500 色谱法(未修订)   0501 纸色谱法   0502 薄层色谱法   0511 柱色谱法(未修订)   05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0513 离子色谱法   0514 分子排阻色谱法   0521 气相色谱法   0531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拟新增)   0532 临界点色谱法(拟新增)   0541 电泳法   0542 毛细管电泳法   0600 物理常数测定法   0601 相对密度测定法(未修订)   0611 馏程测定法   0612 熔点测定法   0613 凝点测定法   0621 旋光度测定法   0622 折光率测定法(未修订)   0631 pH值测定法   0632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0633 黏度测定法   0661 热分析法(第二增补本)   0681 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未修订)   0682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未修订)   0700 其他测定法Other Assays   0701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未修订)   0702 非水溶液滴定法   0703 氧瓶燃烧法(未修订)   0704 氮测定法   0711 乙醇量测定法   0712 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未修订)   0713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未修订)   0721 维生素A测定法(未修订)   0722 维生素D测定法(未修订)   0731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0800 限量检查法   0801 氯化物检查法(未修订)   0802 硫酸盐检查法(未修订)   0803 硫化物检查法(未修订)   0804 硒检查法(未修订)   0805 氟检查法(未修订)   0806 氰化物检查法   0807 铁盐检查法(未修订)   0808 铵盐检查法(第二增补本)   0821 重金属检查法(第一增补本)   0822 砷盐检查法(未修订)   0831 干燥失重测定法   0832 水分测定法   0841 炽灼残渣检查法(第二增补本)   0842 易炭化物检查法(未修订)   0861 残留溶剂测定法(未修订)   0871 甲醇量检查法   0872 合成多肽中的醋酸测定法(未修订)   0873 2-乙基己酸测定法(未修订)   0900 物理特性检查法   0901 溶液颜色检查法   0902 澄清度检查法   0903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0904 可见异物检查法   0921 崩解时限检查法   0922 融变时限检查法(未修订)   0923 片剂脆碎度检查法(未修订)   0931 溶出度测定法(合并释放度测定法)   0941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0942 最低装量检查法   0951 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的空气动力学评价方法(原雾滴粒分布测定法)   0952 贴膏剂黏附力测定法   0981 结晶性检查法(未修订)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一增补本)   0983 锥入度测定法   1000 分子生物学技术   1001 核酸分子鉴定法(待定)   1100 生物检查法   1101 无菌检查法   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1107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1121 抑菌效力检查法(第三增补本、新增)   1141 异常毒性检查法   1142 热原检查法   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1144 升压物质检查法  1145 降压物质检查法(未修订)   1146 组胺类物质检查法(新增)   1147 过敏反应检查法(未修订)   1148 溶血与凝聚检查法   1200 生物活性测定法   1201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未修订)   1202 青霉素酶及其活力测定法(未修订)   1205 升压素生物测定法   1206 细胞色素C活力测定法(未修订)   1207 玻璃酸酶测定法(未修订)   1208 肝素生物测定法(第三增补本)   1209 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   1210 缩宫素生物测定法   1211 胰岛素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212 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延缓作用检查法(未修订)   1213 硫酸鱼精蛋白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214 洋地黄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215 葡萄糖酸锑钠毒力检查法(未修订)   1216 卵泡刺激素生物测定法   1217 黄体生成素生物测定法   1218 降钙素生物测定法   1219 生长激素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401 放射性药品检定法(未修订)   1421 灭菌法(未修订)   1431 生物检定统计法(未修订)   2000 中药相关检查方法   2001 显微鉴别法(第二增补本)   2002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新增)   2101 膨胀度测定法(第二增补本)   2102 膏药软化点测定法(未修订)   2201 浸出物测定法(未修订)   2202 鞣质含量测定法(第二增补本)   2203 桉油精含量测定法(未修订)   2204 挥发油测定法(未修订)   2301 药材和饮片杂质检查法   2302 灰分测定法(未修订)   2303 酸败度测定法(未修订)   2321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未修订)   2322 元素形态及其价态测定法(拟新增)   2331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2341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第二增补本+增订)   2351 黄曲霉毒素测定法(第二增补本+增订)   2400 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拟修订)   2401 中药注射剂蛋白质检查法(待定)   2402 中药注射剂鞣质检查法(待定)   2403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法(待定)   2404 中药注射剂草酸盐检查法(待定)   2405 中药注射剂钾离子检查法(待定)   2406 中药注射剂高分子聚合物检查法(待定)   3000 生物制品相关检查方法(待定)   3100 含量测定法   3101 固体总量测定法   3102 唾液酸测定法   3103 磷测定法   3104 硫酸铵测定法   3105 亚硫酸氢钠测定法   3106 氢氧化铝(或磷酸铝)测定法   3107 氯化钠测定法   3108 枸橼酸离子测定法   3109 辛酸钠测定法   3110 乙酰色氨酸测定法   3111 苯酚测定法   3112 间甲酚测定法   3113 硫柳汞测定法   3114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含量测定法   3115 O-乙酰基测定法   3116 己二酰肼含量测定法   3117 高分子结合物含量测定法   3118 人血液制品中糖及糖醇测定法   3119 人血白蛋白多聚体测定法   3120 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IgG单体加二聚体测定法   3121 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甘氨酸含量测定法   3122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3123 组胺人免疫球蛋白中游离磷酸组胺测定法   3124 IgG含量测定法   3200 化学残留物测定法   3201 乙醇残留量测定法   3202 聚乙二醇残留量测定法   3203 聚山梨酯80残留量测定法   3204 戊二醛残留量测定法   3205 磷酸三丁酯残留量测定法   3206 碳二亚胺(EDAC)残留量测定法   3207 游离甲醛测定法   3208 人血白蛋白铝残留量测定法   3300  微生物检查法   3301 支原体检查法   3302 病毒外源因子检查法   3303 鼠源性病毒检查法   3400  生物测定法   3401 免疫印迹法   3402 免疫斑点法   3403 免疫双扩散法   3404 免疫电泳法   3405 肽图检查法   3406 质粒丢失率检查法   3407 SV40核酸序列检查法   3408 外源性DNA残留量测定法   3409 抗生素残留量检查法(培养法)   3410 激肽释放酶原激活剂测定法   3411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3412 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测定法   3413 大肠杆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   3414 假单胞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   3415 酵母工程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   3416 类A血型物质测定法   3417 鼠IgG残留量测定法   3418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鉴别试验(酶联免疫法)   3419 抗毒素、抗血清制品鉴别试验(酶联免疫法)   3420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   3421 伤寒Vi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   3422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多糖含量测定法   3423 人凝血酶活性检查法   3424 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检查法   3425 肝素含量测定法   3426 抗A、抗B血凝素测定法   3427 人红细胞抗体测定法   3428 人血小板抗体测定法   3429 猴体神经毒力试验   3500  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法   3501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体外相对效力检查法   3502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体外相对效力检查法   3503 人用狂犬病疫苗效价测定法   3504 吸附破伤风疫苗效价测定法   3505 吸附白喉疫苗效价测定法   3506 类毒素絮状单位测定法   3507 白喉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08 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09 气性坏疽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10 肉毒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11 抗蛇毒血清效价测定法   3512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   3513 人免疫球蛋白中白喉抗体效价测定法   3514 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15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E玫瑰花环形成抑制试验)   3516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淋巴细胞毒试验)   3517 人凝血因子Ⅱ效价测定法   3518 人凝血因子Ⅶ效价测定法   3519 人凝血因子Ⅸ效价测定法   3520 人凝血因子Ⅹ效价测定法   3521 人凝血因子Ⅷ效价测定法   3522 重组人促红素体内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3 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4 重组人白介素-2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5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6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7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8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9 重组链激酶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600  特定生物原材料/动物   3601 无特定病原体鸡胚质量检测要求   3602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要求   3603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要求   3604 新生牛血清检测要求   3611 细菌生化反应培养基   8000 试剂和标准物质(待定)   8001 试药   8002 试液   8003 试纸   8004 缓冲液   8005 指示剂与指示液   8006 滴定液   8061 标准物质   9000 指导原则   9001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待定)   9011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待定)   9012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指导原则(待定)   9013 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未修订)   9014 微粒制剂指导原则(待定)   9015 注射剂制备指导原则(拟新增,待定)   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102 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   9103 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未修订)   9104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未修订)   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新增)   9106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新增)   9201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未修订)   920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第三增补本)   9204 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新增)   9205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新增)   9206 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验证指导原则(新增)   9301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9302 有害残留物限量制定指导原则(新增)   9401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   9501 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未修订)   9502 锝[99mTc]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未修订)   9701 药用辅料性能指标研究指导原则(第三增补本、拟新增)   990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制备指导原则(第二增补本)   附表 原子量表(未修订)   附表 国际单位转换表(待定)   4. 《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表 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4年3月28日
  • 2015版中国药典总则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进度安排,第一批拟增修订通则草案已于2014年3月在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2014年6~7月国家药典委员会陆续组织召开各相关专业委员会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内容进行了全面审定,并对第一批公示内容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研讨,根据会议讨论审核意见,经整理形成了第二次总则(草案)征求意见稿(详见附件)。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并说明如下:   一、为进一步完善2015年版药典总则内容,现将药典总则(草案)整体框架和药典通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内容在我委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即日起公示期一个月。   二、独立一卷的名称为&ldquo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则&rdquo ,包括现有药典一部、二部、三部的附录(现改为&ldquo 通则&rdquo )内容和药用辅料品种正文(详见附件1)。   三、通则编码按照&ldquo XXYY&rdquo 四位罗马数字表示,其中XX代表现有附录编码的大罗马字母(Ⅰ、Ⅱ、Ⅲ&hellip &hellip ),YY代表现有附录编码的英文字母(A、B、C&hellip &hellip )。新旧附录/通则编码对照表详见附件2。   四、拟增修订的通则草案详见附件3。请相关单位认真研核,若有异议,请附相关说明及/或实验数据,及时来文来函(见附件4)。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许华玉(电话:010&ndash 67079521)   尚 悦(电话:010&ndash 67079578)   靳桂民(电话:010&ndash 67079527)   传 真:010&ndash 67152769   E-mail: ywzhc@chp.org.cn   附件: 1.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则(草案) 2. 新旧附录/通则编码对照表 3. 药典通则目录及增修订内容 《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目录 编号 通则名称 0100 制剂通则 0101 片剂 0102 注射剂 0103 胶囊剂 0104 颗粒剂 0105 眼用制剂 0106 鼻用制剂 0107 栓剂 0108 丸剂 0109 软膏剂、乳膏剂 0110 糊剂 0111 吸入制剂(第一次公示) 0112 喷雾剂 0113 气雾剂(第一次公示) 0114 凝胶剂 0115 散剂 0116 糖浆剂 0117 搽剂 0118 涂剂 0119 涂膜剂 0120 酊剂 0121 贴剂 0122 贴膏剂 0123 口服溶液剂 口服混悬剂 口服乳剂 0124 植入剂 0125 膜剂 0126 耳用制剂 0127 洗剂 0128 冲洗剂 0129 灌肠剂 0181 合剂 0182 锭剂 0183 煎膏剂(膏滋) 0184 胶剂 0185 酒剂 0186 膏药 0187 露剂 0188 茶剂 0189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0200 其他通则 0211 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未修订) 0212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第二增补本) 0213 炮制通则(未修订) 0251 药用辅料 0261 制药用水 029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第二增补本) 0300 0301 一般鉴别试验(第二增补本) 0400 光谱法 04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0402 红外分光光度法 0405 荧光分光光度法 04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407 火焰光度法 04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04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0421 拉曼光谱法 0431 质谱法 0441 核磁共振波谱法 0451 X射线衍射法 0500 色谱法(未修订) 0501 纸色谱法0502 薄层色谱法 0511 柱色谱法(未修订) 05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0513 离子色谱法 0514 分子排阻色谱法 0521 气相色谱法(未修订) 0531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0532 临界点色谱法 0541 电泳法 0542 毛细管电泳法 0600 物理常数测定法 0601 相对密度测定法(未修订) 0611 馏程测定法 0612 熔点测定法 0613 凝点测定法 0621 旋光度测定法 0622 折光率测定法(未修订) 0631 pH值测定法 0632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0633 黏度测定法 0661 热分析法(第二增补本) 0681 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未修订) 0682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未修订) 0700 其他测定法 0701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未修订) 0702 非水溶液滴定法 0703 氧瓶燃烧法(未修订) 0704 氮测定法 0711 乙醇量测定法 0712 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未修订) 0713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未修订) 0721 维生素A测定法(未修订) 0722 维生素D测定法(未修订) 0731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0800 限量检查法 0801 氯化物检查法(未修订) 0802 硫酸盐检查法(未修订) 0803 硫化物检查法(未修订) 0804 硒检查法(未修订) 0805 氟检查法(未修订) 0806 氰化物检查法 0807 铁盐检查法(未修订) 0808 铵盐检查法(第二增补本) 0821 重金属检查法(第一增补本) 0822 砷盐检查法(未修订) 0831 干燥失重测定法 0832 水分测定法 0841 炽灼残渣检查法(第二增补本) 0842 易炭化物检查法(未修订) 0861 残留溶剂测定法(未修订) 0871 甲醇量检查法 0872 合成多肽中的醋酸测定法(未修订) 0873 2-乙基己酸测定法(未修订) 0900 物理特性检查法 0901 溶液颜色检查法 0902 澄清度检查法 0903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0904 可见异物检查法 0921 崩解时限检查法 0922 融变时限检查法(未修订) 0923 片剂脆碎度检查法(未修订) 0931 溶出度测定法(合并释放度测定法) 0941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0942 最低装量检查法 0951 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测定法 0952 粘附力测定法 0981 结晶性检查法(未修订)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一增补本) 0983 锥入度测定法 1000 分子生物学技术 1100 生物检查法 1101 无菌检查法 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1107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1121 抑菌效力检查法 1141 异常毒性检查法 1142 热原检查法 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1144 升压物质检查法 1145 降压物质检查法(未修订) 1146 组胺类物质检查法 1147 过敏反应检查法(未修订) 1148 溶血与凝聚检查法 1200 生物活性测定法 1201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未修订) 1202 青霉素酶及其活力测定法(未修订) 1205 升压素生物测定法 1206 细胞色素C活力测定法(未修订) 1207 玻璃酸酶测定法(未修订) 1208 肝素生物测定法(第三增补本) 1209 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 1210 缩宫素生物测定法 1211 胰岛素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212 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延缓作用检查法(未修订) 1213 硫酸鱼精蛋白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214 洋地黄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215 葡萄糖酸锑钠毒力检查法(未修订) 1216 卵泡刺激素生物测定法 1217 黄体生成素生物测定法 1218 降钙素生物测定法 1219 生长激素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401 放射性药品检定法(详见药典委网站:关于&ldquo 附录ⅩⅢ放射性药品检定法&rdquo 修订草案的公示) 1421 灭菌法(未修订) 1431 生物检定统计法(未修订) 2000 中药相关检查方法 2001 显微鉴别法(第二增补本) 2101 膨胀度测定法(第二增补本) 2102 膏药软化点测定法(未修订) 2201 浸出物测定法(未修订) 2202 鞣质含量测定法(第二增补本) 2203 桉油精含量测定法(未修订) 2204 挥发油测定法(未修订) 2301 药材和饮片杂质检查法 2302 灰分测定法(未修订) 2303 酸败度测定法(未修订) 2321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未修订) 2322 汞和砷元素形态及其价态测定法 2331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2341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2351 黄曲霉毒素测定法 2400 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未修订) 3000 生物制品相关检查方法 3100 含量测定法 3101 固体总量测定法 3102 唾液酸测定法 3103 磷测定法 3104 硫酸铵测定法 3105 亚硫酸氢钠测定法 3106 氢氧化铝(或磷酸铝)测定法 3107 氯化钠测定法 3108 枸橼酸离子测定法 3109 辛酸钠测定法 3110 乙酰色氨酸测定法 3111 苯酚测定法 3112 间甲酚测定法 3113 硫柳汞测定法 3114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含量测定法 3115 O-乙酰基测定法 3116 己二酰肼含量测定法 3117 高分子结合物含量测定法 3118 人血液制品中糖及糖醇测定法 3119 人血白蛋白多聚体测定法 3120 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IgG单体加二聚体测定法 3121 人免疫球蛋白类中甘氨酸含量测定法 3122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3123 组胺人免疫球蛋白中游离磷酸组胺测定法 3124 IgG含量测定法 3200 化学残留物测定法 3201 乙醇残留量测定法 3202 聚乙二醇残留量测定法 3203 聚山梨酯80残留量测定法 3204 戊二醛残留量测定法 3205 磷酸三丁酯残留量测定法 3206 碳二亚胺(EDAC)残留量测定法 3207 游离甲醛测定法 3208 人血白蛋白铝残留量测定法 3209 羟胺残留量测定法 3300 微生物检查法 3301 支原体检查法 3302 病毒外源因子检查法 3303 鼠源性病毒检查法 3400 生物测定法 3401 免疫印迹法 3402 免疫斑点法 3403 免疫双扩散法 3404 免疫电泳法 3405 肽图检查法 3406 质粒丢失率检查法 3407 SV40核酸序列检查法 3408 外源性DNA残留量测定法 3409 抗生素残留量检查法 3410 激肽释放酶原激活剂测定法 3411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3412 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测定法 3413 大肠杆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 3414 假单胞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 3415 酵母工程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 3416 类A血型物质测定法 3417 鼠IgG残留量测定法 3418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鉴别试验 3419 抗毒素、抗血清制品鉴别试验 3420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 3421 伤寒Vi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 3422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多糖含量测定法 3423 人凝血酶活性检查法 3424 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检查法 3425 肝素含量测定法 3426 抗A、抗B血凝素测定法 3427 人红细胞抗体测定法 3428 人血小板抗体测定法 3429 猴体神经毒力试验 3430 人血浆病毒核酸检测技术要求 3431 单抗纯度茨顶方法-CE-SDS毛细管电泳(还原和非还原) 3500 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法 3501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体外相对效力检查法 3502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体外相对效力检查法 3503 人用狂犬病疫苗效价测定法 3504 吸附破伤风疫苗效价测定法 3505 吸附白喉疫苗效价测定法 3506 类毒素絮状单位测定法 3507 白喉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08 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09 气性坏疽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10 肉毒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11 抗蛇毒血清效价测定法 3512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 3513 人免疫球蛋白中白喉抗体效价测定法 3514 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15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E玫瑰花环形成抑制试验) 3516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淋巴细胞毒试验) 3517 人凝血因子Ⅱ效价测定法 3518 人凝血因子Ⅶ效价测定法 3519 人凝血因子Ⅸ效价测定法 3520 人凝血因子Ⅹ效价测定法 3521 人凝血因子Ⅷ效价测定法 3522 重组人促红素体内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3 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4 重组人白介素-2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5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6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7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8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9 重组链激酶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30 鼠神经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31 尼妥珠单抗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32 白介素-11-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3600 特定生物原材料/动物 3601 无特定病原体鸡胚质量检测要求 3602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要求 3603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要求 3604 新生牛血清检测要求 3611 细菌生化反应培养基 8000 试剂与标准物质(待定) 8001 试药 8002 试液 8003 试纸 8004 缓冲液 8005 指示剂与指示液 8006 滴定液 8061 标准物质 9000 指导原则 9001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未修订) 9011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第一次公示) 9012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第一次公示) 9013 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未修订) 9014 微粒制剂指导原则(第一次公示) 9015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102 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 9103 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未修订) 9104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未修订) 9105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 9106 基于基因芯片药物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9107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 9201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未修订) 9202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指导原则 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9204 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9206 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验证指导原则 9301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9302 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制定指导原则 9303 色素检测指导原则 9304 中药中铝、铬、铁、钡元素测定指导原则 9305 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 9401 生物制品定量分析方法指导原则 9501 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未修订) 9502 锝[99mTc]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未修订) 9601 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研究指导原则(第三增补本) 9621 药包材通用要求指导原则(第一次公示) 9622 药用玻璃材料和容器指导原则(第一次公示) 990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制备指导原则(第二增补本) 附表 原子量表 附表 国际单位转换表 一部正文品种后 成方制剂中本版药典未收载的药材和饮片 4. 反馈意见单 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4年7月30日
  • 海洋经济备受青睐 海洋仪器研发困难重重
    &ldquo 沿海经济与海洋经济还是有很大不同的。&rdquo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ldquo 沿海经济主要是借助和依托区位优势在陆地上发展经济,是相对于内陆地区的经济而言的。依靠临海,产业高度聚集,利用港口和海运成本低的优势,从而发展相关产业。而海洋经济则更多的是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它根据开发区域与海岸线的距离,分为近海开发、远海开发和深海开发。例如:渔业、滨海旅游、深海养殖等方面。&rdquo   借国家升级海洋战略之机,沿海各省份纷纷借船出海。江苏大力进行政策探索、产业布局,2011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4%,达8262.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河北省则提出,要把东部沿海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环绕京津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当前海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空中到海底涉及面也越来越广,与此同时海洋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出来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闫成德谈到,海洋仪器比较难做,但不做更不行。国家将海洋仪器列为863项目中重要的一部分,单个项目投资上亿元,去年有14个单位申报海洋仪器项目,今年申报单位达到17个。同时,现在仪器仪表行业没有完善的发展机制和体制去整合现有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海洋仪器的发展,因此在科学仪器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对于科学仪器产业化的问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关亚风谈到,科学仪器产业化存在一定的困难,技术发展上有难度,但不管怎样都要客服困难加快国产化进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秘书长王琦表示,当前进口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国产科学仪器市场发展受制约,国产仪器在生产工艺、加工水平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目前来看,海洋仪器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是政府对行业认识不够,不知从何支持。以后海洋科学仪器和海洋研究的相关机构要采取&ldquo 引入、吸收、发展&rdquo 的策略,政府也应牵头组织相应的专题座谈会去了解和探讨行业发展并给出一定的支持。
  • Science: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流体自主择向
    流体可控输运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系统和实际工程中,在微流控、冷凝换热、抗结冰和界面减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从表/界面科学润湿性基础理论建立以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液体倾向于自发向系统能量降低的方向运动,其运动方向主要取决于表面结构特征和化学组成,与液体的性质无关。然而,液体能否决定其命运,在不改变表面结构和无能量输入的前提下实现运动方向的自主选择是长期以来困扰学者们的科学难题。近日,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及其合作者借鉴南洋杉叶片多重悬臂结构特征,制备了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通过建立3D固/液界面交互作用,实现流体运动方向的自主选择。该研究以“3D capillary ratchet-induced liquid directional steering”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大连理工大学冯诗乐副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朱平安助理教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图1 南洋杉叶片及其仿生表面多悬臂结构特征。A 南洋杉叶片表面双重曲率结构特征,包括横向和纵向曲率。B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双重悬臂结构特征,单个锯齿厚度80 μm。要点:研究者借鉴南洋杉叶片结构特征,使用PμSL 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摩方精密),设计并制备了由平行排列的具有横向和纵向曲率的双重悬臂结构的锯齿阵列组成的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具有对称垂直平面叶片结构的表面、具有倾斜平面叶片结构的表面和具有平行沟槽结构的表面。3D打印技术所使用树脂为丙烯酸光敏树脂,固化紫外光波长为405 nm,能量密度、曝光时间、曝光分辨率、打印层厚分别30 mW/cm²,1 s,10 μm,10 μm。叶片间距p为750 μm,列间距w为1000 μm,叶片倾斜角度为15 – 90°,纵向和横向的曲率半径R1和R2分别为~400 μm和~650 μm。图2南洋杉叶片及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流体输运性能。A酒精(红色)和水(蓝色)在南洋杉叶片上的运动行为。其中,酒精沿着锯齿结构倾斜的方向运动,而水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B低表面能液体和高表面能液体在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运动行为。要点:研究者发现,乙醇沿着南洋杉叶片表面锯齿结构倾斜的方向运动,而水沿着反方向运动,这种通过调控液体性质来控制其输运方向的现象尚未报道。受此启发,研究者研究了不同表面张力流体在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的输运性能。研究表明,该仿生功能表面展现出和南洋杉叶片相似的流体择向性能:低表面能流体沿着锯齿结构倾斜的方向运动,而高表面能流体沿着与锯齿结构倾斜相反的方向的运动。即使在长程输运和圆形表面上,流体依然保持良好的单向输运性能。图3 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流体自主择向机理。A/B低表面能液体和高表面能液体在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的铺展行为。C横向曲率结构悬臂效应力学分析模型。D流体打破结构扎钉效应的临界状态。E纵向曲率结构悬臂效应力学分析模型。F流体自主择向现象和表面结构及流体表面张力的关系。要点:研究者观察发现,液体在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铺展过程中,低表面能液体固/液界面展现自下而上的铺展模式,而高表面能液体展现自上而下的铺展模式。实际上,流体沿着特定方向的自发铺展需要满足两个临界条件:第一,流体能接触到相邻的锯齿结构;第二,流体前端受到的驱动力足够克服结构的扎钉效应。3D毛细锯齿结构的亚毫米尺度双重悬臂结构特征,能够调控不同表面张力流体两个临界条件的阈值,建立3D空间上非对称固/液界面相互作用,进而选择流体的铺展模式和铺展方向,实现液体运动方向的有效控制。这是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流体自主择向的本质。该论文合作者包括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郑焕玺、李加乾,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詹海洋、陈琛、刘亚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系姚希副教授和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王立秋教授。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g7552
  • 编辑视点:重金属超标!莫让中药成为毒药
    我要测讯 11月15日,有网友微博爆料广东中医药大学博士以重金属含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五个地区的六味地黄丸药品,分析结果显示,五个地区的重要重金属含量都达到了高风险含量值,并贴出相关数据以证实。   经查实,广东中医药大学迟玉广博士在2011年确实发表了一篇名为《六味地黄丸中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摘取其中的实验数据,整理如下:   对服用后健康风险评价如下:   RI 为健康风险指数(Risk Index),若RI1 则存在健康风险,且数值越大,健康风险也越大。   众所周知,重金属元素不能被生物降解,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其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   传统意义上,中药是中华名族的瑰宝,在寻常百姓中作为治疗药物和保健食材广泛服用和食用。但文章中的数据是否已经提醒我们,传统的中药已经没有那么安全了。   今年3月份和10月月,香港卫生署两次查出内地产中成药重金属超标,有媒体统计,近三年,香港共发生15宗中成药重金属超标事件,即使相关生产企业回应称两地标准不同,但不得不深思的是:高频率发生中药重金属超标原因只是表面上的标准不同造成的吗?   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对媒体表示:“中药中重金属的来源有两种,一是药物本身含有重金属,例如朱砂和雄黄,另外一个来源则可能与中药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关,如土壤、大气、水、化肥、农药的施用,以及工业‘三废’对中药材的直接污染或间接污染。除此之外,中药材在采集、运输、加工成饮片以及制剂过程中的污染也是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途径。”对于本身含有重金属中药,在长期的实践中,在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上或许已经有了合适的结论,刨除这一因素暂且不论,环境污染的因素才应该是重中之重,土壤、水质、空气的污染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对于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中药材被污染的概率也不会很低。   大环境下,环境保护已经提上日程,希望会有好的效果,对于企业来说,中药材及中成药的采集、运输、加工等生产过程应该加强控制,防止污染,莫让我们千年瑰宝变成了致命的毒药。   附:网友微博   附:相关评论   网友金匮天宫:中药的平常使用可以注意,哪怕炮制都可以规范甚至亲自动手,可如果药源出了问题,却是不可能亲自去种了。而中药在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怕是难以独善其身了。中医何罪?何至于内外交困?吾辈仓皇矣...   网友罗大伦:提醒大家注意,如果中药在种植、炮制等环节污染,最终将严重影响中医的发展!这样的研究与曝光,是让大家及早发现问题,早日改正!这5个样本中没有我们常用的北京某品牌的,希望这些常用品牌也能送样本检验,让患者安心。   网友叶子爱大狗Leaves:中药都会碰到这个问题吧,中药难把握的是分量,产地、当年气候、灾害都会影响草药的功效,同样重量的草药配在一起,其实有效成分并不一样。现在还加上重金属污染,我认为经过提炼和检测的中成药才是出路。   网友陆熊猫:这个还是要看一下国家和国际标准吧,估计污染的来源可能是一些低品质的矿物肥。
  • 中药残留检测亟待建立标准
    近日,普通老百姓广为熟悉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被卷入一起涉嫌重金属超标的争议风波,一时间,引发社会对中成药中重金属残留问题的极度关注。   昨日,多位医药界资深人士纷纷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中药材中的农药和金属残留问题存在已久。据了解,上述事件的导火索实为一篇有关“六味地黄丸”残留检测分析的论文。记者在网上检索发现,近年来以中药重金属超标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不在少数。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普通消费者一直不曾知晓的真相中药残留检测标准几乎“空白”。   现状超标现象由来已久   著名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被质疑有重金属“相伴”,这让广州消费者雷先生大吃一惊。由于这段时间一直在吃某款中成药,导致他这几天来心中始终惴惴不安,担心身体受到伤害。   据了解,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在人体内会与蛋白质和酶物质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其失去活性 也可能在人体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   “中药重金属超标问题,这并非新问题。”医药行业研究员谭权胜昨天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这一事件通过微博曝光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但实际上,这在中药领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据了解,2011年3月和10月,香港卫生署就曾两次查出内地中成药重金属含量超标,分别进行了召回。而根据媒体统计,近三年来,香港共发生15宗中成药重金属超标事件。   有业内人士指出,重金属超标已成为影响中药质量与信誉、阻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问题。而由于重金属残留等原因,目前我国中药总出口额仅占世界植物药销售量的1%左右。   困境残留标准不够完善   随着这一风波持续发酵,最早发布论文的第一作者日前突然站出来说“数据出现错误,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不过,这一看似罗生门的事件,却未能掩盖阻碍中药行业发展的顽疾中药残留检测标准不完善。   目前,我国有500多种常用中药材、300多种常用中成药,虽然已可对中药材中的一些剧毒农药,如六六六、DDT及部分有机磷类农药等24种农药单体进行检测,但一些在中药种植过程中可能使用的农药还涉及很少,就涉及的中药种类而言,我国关于有害残留物进行相关研究的中药材种类还不足百种。   据谭权胜介绍,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增加了中药材中铅、镉、砷、汞、铜等5种有害元素的测定方法及限量标准 2010年新版《中国药典》在中药附录中加强了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在中药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了安全性检查项目。   然而,在农药多残留分析技术等方面,中国和国外仍有一定差距。美国FDA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的方法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   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围绕中药材二氧化硫、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安全标准问题,中方一直在与日本、韩国等主要中药材出口国进行反复交涉。而从近年来海关统计来看,出口中药材因有害残留物超标频遭扣留和退运。   有制药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现在只有少数几个中药饮片才有重金属残留标准,中成药几乎还没有。”他建议,应该尽快制定相关国标。   然而,由于不同类型、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批次的药材的残留都有很大差异,因此统计调查工作难度很大,一直没有权威数据和结论。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周超凡教授感慨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份专门针对各地中药材农药和金属残留的大样本权威调查,官方也没有发布过类似的数据。”   出路加强中药材源头控制   除了要加快制定相关国标,还要加强对中药材源头环节的治理,这一点也被众多中药业内人士所呼吁。   据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介绍,中成药重金属一方面可能与中药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关,如土壤、大气、水、化肥、农药的施用,以及工业“三废”对中药材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 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主动吸收功能和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有关。此外,中药材在采集、运输、加工成饮片以及制剂过程中的污染也是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要防止出现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必须由源头抓起。”谭权胜建议,改善工业污染地区土壤、水及空气质量 药用植物要在达到优良农业规范(GAP)的生产基地栽培,严格控制生长环境、农药及肥料的使用,解决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然而,在中药种植异常分散的当下,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在我国,中药在种植过程属于农作物。农民施什么化肥,打什么农药,一家一户农民很难进行有效监管。   日信证券医药研究员陈国栋分析指出,国家将继续从源头重视中药材质量,对质量优良品种和厂家进行扶持。据悉,此前不少企业希望自己建立GAP生产基地,以便对重金属污染实现有效控制,但囿于土地、人力等成本的限制,效果一直不理想。
  • 三七、黄连、松叶等14个中药质量标准发布
    近日,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14个中药标准的公告,包括百药煎、金樱子、川桐皮、松叶、雪胆、美洲大蠊、俄色叶、筠姜、开郁曲、三七、砂仁制地黄、水蛭、熊胆汁、黄连(雅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四川省中药饮片标准制定工作管理办法》《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和《四川省中药饮片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4个中药标准经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2021年第1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1年2月20日起实施。百药煎为五倍子、茶叶、酒糟经发酵加工而成,为灰黄色至黑褐色不规则小方块。表面有黄白色斑点,质坚硬,断面粗糙,气微,味酸、涩、微甘。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照清炒法(通则 0213)炒至微带黑色,呈倒卵形纵剖瓣及少量碎块。其外皮红褐色,有凸起的棕色小点,偶见焦斑,顶端有花萼残基,下部渐尖。内壁偶见坚硬的小瘦果,有淡黄色绒毛。质硬,气微,味甘、微涩。川桐皮为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或毛叶刺楸的干燥树皮。呈片状或微卷曲的不规则块片,厚 6~10mm。外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粗糙,多呈不规则鳞片状裂纹,并有地衣斑及菱形皮孔,其上密生大型瘤状的钉刺,钉刺扁圆锥形,纵向着生,高约 1cm,顶端锐尖或已全部除掉,仅留有钉刺痕迹。钉刺基部直径 0.5~1.5cm,较大的钉刺上可见环纹。内表面淡黄棕色至黄棕色,有斜网状细条纹。质脆,断面纤维性,略呈层片状。气微,味微辛,略有麻舌感。松叶为松科松属植物马尾松的鲜叶或干燥叶。全年可采,除去杂质,鲜用; 或除去杂质,干燥。前者习称“鲜松叶”,后者习称“干松叶”。鲜松叶呈细长针状,常两叶为一束,基部有灰白色至褐色叶鞘,叶鞘长约 1cm。针叶长 10~30cm,直径约 0.1cm,表面绿色,较光滑,背面呈半圆状隆起,两叶相对面较平坦,内陷呈细长纵沟,叶缘具细小锯齿。质柔软,不易折断。气微、味淡、微苦。干松叶呈细长针状,常两叶为一束,基部有淡棕色至黑褐色叶鞘,叶鞘长约1cm。针叶长10~30cm,直径约 0.1cm,表面淡绿色至棕褐色,较光滑,背面呈半圆状隆起,两叶相对面较平坦,内陷呈细长纵沟,叶缘具细小锯齿。质轻脆,易折断。气微、味淡、微苦雪胆为葫芦科雪胆属植物,长果雪胆、峨眉雪胆或巨花雪胆的块根。长果雪胆和巨花雪胆 呈不规则团块,表面棕褐色或黄褐色,多皱缩,切面黄棕色至黄白色,微粗糙,质坚实,微具蜡样光泽。气微,味极苦。美洲大蠊为蜚蠊科昆虫美洲大蠊的干燥体。捕捉后,置 55℃~65℃热水中淹死,漂洗,沥干后及时烘干。呈扁平长椭圆形,长 2.5~3.2cm,宽 1~1.4cm。前端较窄,后端略宽,背部红褐色,有光泽;四翅,翅发达,分前后翅,后翅在前翅下。前胸背板略圆,淡黄色,中部大斑赤褐色至黑褐色,其后缘中央向后延伸,其前缘有一淡黄色“T”形小斑,背板后缘与大斑同色;剥去前后翅,可见后胸背板二节;腹背板七节,黄棕色,近尾端呈红色。头小,三角状,隐藏于胸部之下,触角线状,多断落。胸部有足 3 对,易脱落。偶见无翅幼虫。质松脆,易碎。气腥,味微咸。俄色叶为蔷薇科植物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Rehd.)Hughes.)和花叶海棠(Malus transitoria(Batal.)Schneid.)的干燥叶及叶芽。呈皱缩状,小叶多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椭圆形,长 1~6cm,宽 1~4.3cm。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钝锯齿或微锯齿,常具不规则 3~5 深裂,亦有不裂。上表面多为暗绿色或浅棕绿色,疏被柔毛;下表面多为灰绿色或灰棕色;被柔毛,叶脉尤甚;叶柄长 0.7~3cm,被柔毛。质脆。 切碎后,呈不规则碎片状。 气微香,味微苦。筠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经蒸制的炮制加工品。品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 3~7cm,厚 0.3~2c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粗糙,皱缩,具纵皱纹和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硬,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深棕色,透明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开郁曲为清半夏、川芎、苍术、香附经发酵加工而成。呈不规则颗粒或团块状,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微有香气,味甘、微辛。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的根及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为不规则厚片,外表皮浅黄绿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体轻,质松脆,切面灰绿色、灰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砂仁制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炮制加 工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表面附有众多灰棕色粉末,具有砂仁特异香气,味甜。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 (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的干燥全体。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呈不规则扁块状或扁圆柱形,略鼓起。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断面松泡。粉末呈棕黄色至棕褐色。气微腥,略有焦香气。熊胆汁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经胆囊手术的引流胆汁,滤过,即得。为黄色、黄棕色或黄绿色液体,气微腥,味极苦。黄连为毛茛科植物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的干燥根茎。习称 “雅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本品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细小的须根。切面或碎断面鲜黄色或红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极苦。具体检测方法和实验参数详见附件。附件1-百药煎中药标准.pdf附件3-川桐皮中药标准.pdf附件2-金樱子中药标准.pdf附件4-松叶中药标准.pdf附件5-雪胆中药标准.pdf附件6-美洲大蠊中药标准.pdf附件7-俄色叶中药标准.pdf附件8-筠姜中药标准.pdf附件9-开郁曲中药标准.pdf附件10-三七中药标准.pdf附件11-砂仁制地黄中药标准.pdf附件12-水蛭中药标准.pdf附件13-熊胆汁中药标准.pdf附件14-黄连(雅连)中药标准.pdf
  • 制药行业系统适用性测试—苯醌与蔗糖的TOC测定
    美国药典USP ,中国药典ChP 2020年版四部通则0682要求对制药用水中的总有机碳TOC进行测定,并要求测定蔗糖与1,4-对苯醌,以考察所采用技术的氧化能力和仪器的系统适用性。Sievers® TOC分析仪超过了USP与ChP对TOC测定系统适用性的要求。美国药典USP与中国药典ChP都包含对制药用水TOC含量的要求。为符合此规定,选择TOC分析仪时,有几项内容必须考虑。最基础的考虑是TOC分析仪是否符合药典要求,能够有效测定TOC。规定的要求之一是保证难以氧化的有机化合物与易氧化物能够同等程度被氧化,使用保证二者均能精确定量的TOC分析仪。USP与ChP选择1,4-对苯醌作为系统适用性化合物,蔗糖作为标准,或易于氧化的物质。当TOC成功测定蔗糖与苯醌时,这表明TOC测定能有效地监测广泛范围的有机化合物。本文阐述了使用Sievers TOC分析仪(紫外与氧化剂氧化+膜电导检测技术)测定苯醌与蔗糖的结果。数据清晰地表明Sievers TOC分析仪能够如测定标准溶液蔗糖一样,同样有效准确地测定系统适用性化合物苯醌。图1. 测定苯醌与蔗糖(5次测定的平均值)通过对比苯醌溶液与蔗糖溶液的TOC回收率,进行测定。USP与ChP规定了可以接受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为85%至115%。系统适用性化合物——苯醌,被认为是难以氧化的化合物,因此苯醌的测定对TOC分析仪采用的氧化方法提出了挑战。首先,使用被广泛接受的校准参考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KHP)校准Sievers TOC分析仪。使用Sievers TOC分析仪《操作手册》中阐述的标准协议,完成此校准。此次校准可以在约一年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定量准确度使用USP推荐的标准溶液确认。蔗糖溶液配制为500 ppb C,在进一步测定前,在不连续的三天内测定。图1表明了所有三天的蔗糖的平均响应值。对这些测定,蔗糖的响应为100.0%,说明仪器被准确校准。蔗糖测定后,每天测定三个不同浓度的苯醌溶液(USP与ChP要求分析500 ppb C的苯醌溶液)。这些测定的结果也表示于图1中。这些三种不同浓度的数据表明在应用范围内仪器对苯醌有线性响应。表1 使用Sievers TOC分析仪测定1,4-对苯醌与蔗糖的TOC数据苯醌测定的准确度与精确度非常优异。苯醌溶液的平均回收率为101%。三天里9个独立配制的溶液的全部结果给出苯醌的回收率为99-102%。五次重复测定同一个500 ppb C苯醌溶液,给出标准偏差范围为0.43-1.23 ppb(见表1)。这些数据表明Sievers TOC分析仪使用的氧化反应器的氧化效力——使用Sievers TOC分析仪可提供的最温和的氧化条件(紫外氧化)获得苯醌的回收率。仅使用紫外灯就可以完全氧化,要获得蔗糖或苯醌的完全回收率,均不需要过硫酸盐氧化剂。这与Sievers分析仪所建议的,对于TOC浓度低于1 ppm的情况,均不需要过硫酸盐氧化剂,是一致的。Sievers TOC分析仪针对USP与ChP规定的TOC测定有着优异的表现。蔗糖与苯醌的回收率均超出了USP与ChP的要求。使用正确配制的参考物质,响应效率(500 ppb C的苯醌对蔗糖的回收率比)为100%。使用Sievers TOC分析仪能够以优异的重现性,准确定量苯醌与蔗糖。分析仪的优异表现可以使用户持续满足USP与ChP的要求。实验结果给出了十分理想的响应效率,表明了仪器对易于氧化的物质与难于氧化的物质可以达到相同的回收率,并且很好地落在USP与ChP指明的85-115%范围。参考文献1.USP Total Organic Carbon, Pharmacopeial Forum, Jan-Feb. 1996, Volume 22, Number 1, page 1842.2.Draft of In-Process Revision scheduled to appear in Jan./Feb. edition of Pharmacopeial Forum.3.Also Quinone, 2.5-Cyclohexadiene-1,4-dione, and 1,4-benzoquinone. This compounds has a molecular weight of 108.09. The theoretical carbon content of this compound is 66.67% (Merck Index Eleventh Ed., 8108)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产值过亿 山东一海洋仪器研究所破解成果转化之困
    破解科研成果“转化之困”   大量宝贵的科技成果不能实现产业化,似乎已成为一道世纪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指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仅为25%,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有着霄壤之别。   在青岛,海洋科技优势极为明显。然而,青岛的海洋科技成果同样面临转化之困。   当前,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的蓝色经济战略,正在万众期待下全面展开,而从海洋高端技术迈向海洋高端产业,无异于从一座巍峨耸峙的高峰迈向另一座,假如没有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能力牵线搭桥,一切都将成为镜花水月。   青岛市打造 “中国蓝色硅谷”,正是要强力突破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瓶颈。   让产业化基地星火燎原   蓝天碧海之间,工厂式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项目区井然有序,其中的中国海洋大学项目区正在进行中华鲟、半滑舌鳎等鱼类工厂化养殖 黄海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中心项目区正在进行中国对虾健康种苗的选育和繁育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项目区正在进行大菱鲆、大西洋牙鲆、日本对虾、海参等苗种繁育与养殖生产 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青岛市一家企业合作建设的基地水产饲料车间,正在进行优质饲料的加工生产……这是记者在全国规模最大、建设档次一流的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看到的景象。   “在这里,各大科研院所在管华诗、雷霁霖、赵法箴、唐启升等院士的带领下,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海洋种质研究项目和国家海洋领域重点课题的研发,先后进行了大批海洋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截至目前,已引进开发新品种11个、新技术12项,累计培育鱼虾贝类优良苗种180亿单位,生产优质渔用饲料 23000吨,辐射区养殖面积达到80000余亩,带动育苗企业200余家,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全面促进了青岛乃至全国海水养殖和育苗的产业化进程。”即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经济师黄绪艳说。   在海水综合利用领域,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一所、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公司等20多家国家级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使该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果大批涌现。去年,全市海水综合利用产值达到34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三番。预计到2015年,青岛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4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产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产值增加400亿元。   而随着“蓝色硅谷”战略的深入实施,像水产种苗、海水综合利用这样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将在青岛市成星火燎原之势。   市发改委副主任、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任振刚表示,青岛市在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过程中,将确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实施重大推进工程,加快海洋高科技研发、高技术人才、高科技产业和服务机构聚集,大幅提升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能力。“特别是要加快海洋技术成果孵化区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区的建设,把青岛打造成为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据记者了解,在青岛市“蓝色硅谷”建设确立的“一区一园”总体布局中,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区是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功能区之一。   “作为蓝色硅谷的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培育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区将重点规划建设崂山生物产业园、青岛国际创新园、国家通信产业园、青岛创业园、青岛新能源产业园等园区,利用现有基础,强化资源融合,集中布局科技成果孵化器及产业项目,提升全市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任振刚说。   搭建平台促进成果产业化   青岛不缺海洋科技高端人才,青岛也不缺海洋科技尖端成果,历年来斩获的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青岛市海洋科技成果 “墙内开花墙外香”,实现转化的海洋科技成果中,只有20%在本地,80%都跑到外地实现产业化。   在青岛市,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是国内海洋科学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科研机构,这些年来在海洋农业、海洋生态与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科技成果颇多建树,可是其中大部分成果却是拿到外地转化。据该所科研与开发管理处王子峰博士介绍,截至目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已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共建海洋生态养殖联合实验室,与天津海发珍品实业公司建立半滑舌鳎、石斑鱼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生产基地,与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公司共同实施白刺参规模化苗种繁育项目,与日照企业成立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青岛的海洋科技成果拿到外地转化,细究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地没有足够强大的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与产业化平台,二是没有足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而当前蓝色硅谷战略的实施,将在平台建设与引进培育重点项目和企业上做足文章,会从根本上改变青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薄弱的现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说。   据了解,青岛市目前正围绕蓝色硅谷的打造,全力营建海洋科技成果的孵化与产业化平台,聚合海洋科技领域的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和高技能人才。同时,以这一平台为依托,在投融资模式、区域科技创新模式、开放合作模式、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引导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全面推动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所长刘孟德告诉记者,该所正在探索建立国际合作基地、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海洋仪器装备制造是建设蓝色硅谷的有力支撑,目前,我们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基地,已成功地将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的海洋仪器先进成果拿到青岛转化 与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20余家单位组成的创新联盟,则通过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模式合力发展海洋监测设备产业。如今,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的海洋监测设备年产值已超过1亿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借助蓝色硅谷战略,我们还将在青岛高新区规划建设占地200亩的产业化基地。”   在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崂山科技城,青岛市一家企业研制的远洋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关键设备,在研发上取得了四项中国第一,突破了9项重大关键技术,目前已具备年产100套的能力。“去年,崂山区围绕这一项目顺势启动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新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今年一期项目建成后,年产能将达500套,在全球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崂山区发改局一位负责人说。   据悉,青岛市将按照“蓝色硅谷”战略规划,在海洋药物、海水淡化、海洋水产育种育苗、深海研发、海洋高端交通装备制造等领域,建设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打造面向深海科技研发、深海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制以及服务深海产业发展的开放式国家级平台,并以这些平台为基础,以重点科研基础项目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为带动,推动全市海洋科技成果大规模迈向产业化。
  • 中药的秘密----红外光谱揭示中药炮制过程的真相
    中药起源悠久,许多中药品种都需要经过炮制,炮制是中药制作中的一个关键工序,会直接影响中药的药效,炮制过程中药物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现代光谱仪器为您揭示。 地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生地黄和熟地黄。生地黄,性凉味甘苦,功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性温味甘,功用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二者药性及功效不同。因此,生地黄炮制加工成熟地黄,其炮制质量对保证其药性及功效非常重要。“黑如漆,甜如饴”,是熟地黄传统经验,但并没有客观标准量化这一过程。如何有效的控制炮制过程,从而达到最佳的药效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樊克锋教授,使用PerkinElmer高性能红外光谱仪,通过测试炮制过程中地黄光谱的变化,揭示了炮制过程的真相。图1 酒炖熟地炮制过程样品粉末颜色变化地黄富含低聚糖类,其中以水苏糖为主。生地经炮制加工成熟地,主要就是低聚糖转化成单糖。谱图变化重点在1200cm-1~900cm-1波段和900cm-1~700 cm-1两个波段,前者主要就是糖的C-O(H)键弯曲振动吸收,后者主要是糖环的不同振动吸收。图2 地黄炮制过程红外光谱图(1200cm-1~900cm-1波段和900cm-1~700 cm-1波段)“甜如饴”,是由于低聚糖水解所得单糖。谱图表现上,1050 cm-1主强峰由单强峰变为1026和1058 cm-1双强峰、831-797-771 cm-1波段的山形峰变817-797-777 cm-1的阶梯峰。“黑如漆”,是由于水解所得的果糖能与氨基酸反应成蛋白黑素。水苏糖水解得到的大部分果糖与地黄所含氨基酸反应生成了蛋白黑素,同时使得果糖的含量减少到与分解所得的葡萄糖含量之比接近1:5,出现了~777cm-1的特征峰。 生地炮制成熟地过程主要就是糖转化过程,而糖分的转化在红外谱图上有明显特征。因此,地黄炮制的过程,不论是地黄生物形态(色味)、药学性质(性味功效)变化,都可以通过红外光谱特征进行判断跟踪,保证地黄达到可靠的药效。表1酒炖熟地炮制过程中红外光谱与化学成分、生物形态及药学性质等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关于珀金埃尔默: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仪器和服务提供商,珀金埃尔默公司致力于为创建更为健康的世界而不懈努力。我们的业务涵盖医学诊断、科研和分析仪器等。我们在全球拥有9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时刻准备着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各项科学难题。我们在分析检测、医学成像、信息技术和售后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深入的市场洞察力,可协助客户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而不懈探索。2016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21亿美元,为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公司的信息,请访问珀金埃尔默全新上线的中文官方网站。
  • LUFFT VENTUS风传感器应用于海洋
    lufft ventus风传感器应用于海洋背景海洋浮标站是布设在海上以观测浮标为主体组成的海洋水文水质气象自动观测站,用于获取海洋气象水文观测资料的大型综合性观测设备,是探测海上灾害性天气的重要手段。它能按规定要求长期、连续地为海洋科学研究、海上石油(气)开发、港口建设和国防建设收集所需海洋水文水质气象资料,特别是能收集到调查船难以收集的恶劣天气及海况的资料。海洋浮标是一个无人的自动海洋观测站,它由被固定在指定的海域,随波起伏,如同航道两旁的航标。其集计算机、通信、能源、传感器测量、抗海洋恶劣环境、长期可靠性设计等技术于一身,科技含量较高,是沿海和海岛站等其他海洋气象监测手段无法替代的监测站。海洋环境是最为恶劣的自然腐蚀环境,海水本身是一种具有很强腐蚀性的电解质溶液。由于浮标站长期处于高盐雾腐蚀、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有时还会有台风造成的破坏,所以对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极高。一旦设备高频率出现故障,对后期的维护将造成极大的挑战,不仅是高维护费用,更重要的是数据的缺失,将无法弥补。 海洋浮标测风解决方案 海洋浮标站测量的要素中,风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其对于海洋风暴的预测以及研究海洋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撑。超声波风速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时差法来实现风速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和风向上的气流速度叠加。若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它的速度会加快;反之,若超声波的传播方向若与风向相反,它的速度会变慢。因此,在固定的检测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可以和风速函数对应,同时计算得出风向。lufft ventus-umb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汲取lufft公司多年的技术沉淀和丰富的应用儿经验设计研发的。ventus 是一款使用铝镁硅合金材料,防盐雾腐蚀设计的风速风向仪,除具备高精度的风速风向测量功能之外,还输出气压、虚拟温度(空气温度)和空气密度等参数。 lufft ventus 具备众多优异的功能:ventus 的风速测量范围最高可达90m/s(可提供第三方测试报告).ventus 具备多种信号接口,数字rs485和模拟量接口(电流、电压、频率信号),便于集成.ventus 执行高等级的盐雾防护标准(通过cnas认证的1440小时的盐雾测试).ip68防护等级,在接线口做好密封的情况下,有效抵抗海浪和因浮标倾斜没入水中的影响.lufft 公司在中国上海专门设立国际标准的风洞检测设施,为ventus风速风向仪提供及时的检定及技术服务.针对风速、风向参数提供cnas的检测报告; ventus技术指标风向原理超声波测量范围0 ... 359.9 °精度±2° rmse 1.0 m/s分辨率0.1 °风速原理超声波测量范围0 ... 90 m/s虚拟温度原理超声波测量范围-50 ... 70 °c精度±2.0 °c (无加热且无太阳照射或风 4 m/s的情况下)分辨率0.1 °c气压原理mems 电容测量范围300 ... 1200 hpa精度±1.5 hpa分辨率0.1 hpa
  • 中科院成功研发中成药生物成分鉴定技术
    近日,由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生物信息学团队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的中成药生物成分分析新技术,并在国际上首次评估了该技术对中成药&ldquo 六味地黄丸&rdquo 进行全面生物成分(处方物种和杂质物种)分析的可行性。相关成果于6月3日在线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旗下Scientific Reports (Cheng, Su,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各种不同剂型的药品,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中成药的成分分析一般包括生物成分(即物种组成)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然而,目前我国中成药的成分分析主要聚焦在后者,通过光谱和色谱手段对中成药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但不能鉴别出其中的杂质成分。   此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通用性较强,可在无需组织形态鉴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下,基于分子标记和信息学分析对物种进行鉴定,解决了中成药中处方物种难以准确检测和杂质物种难以全面评估等瓶颈问题,故在中药及其相关制剂的生物成分分析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研究人员将继续针对中成药多种复杂成分的现实,开发整合生物和化学方法的新一代中成药成分分析技术,从而更全面地评估中成药品质。
  • 金索坤新一代原子荧光光度计快速智能自动进样器
    原子荧光光度计是检测样品中砷、汞等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分析仪器之一。自动进样器是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常规选配装置,它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操作,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人员工作的便捷性。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工作后,作为检测重金属的主要仪器,应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更普遍,检测任务更重,此时一台操作便捷的原子荧光光度计自动进样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今天,小编为您介绍金索坤推出的SK-ZH快速智能自动进样器。金索坤新一代原子荧光光度计采用连续流动进样系统,检测速度快,检测一个样品出三次数据仅需30秒,是同类产品检测效率的三倍。所以,在检测样品任务量多的情况下,使用金索坤原子荧光光度计更高效。但是如果使用手动测试,检测人员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所以应对大量样品检测,金索坤推出了SK-ZH快速智能自动进样器。该款新型自动进样器选用进口导轨,快速移动可以配合主机连续流动进样系统,做到快速测试。另外,SK-ZH快速智能自动进样器配备了可拆卸样品盘,方便样品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常规自动进样器样品盘固定,测试完一批样品需要检测人员手动更换样品管,工作量大,耗时长。金索坤新型原子荧光快速智能自动进样器配置的可拆卸样品盘,可以在样品前处理完毕后,将样品管直接全部插入多个样品盘中。上机测试时,可以在主机不停机的过程中直接更换样品盘,方便测试。同是配置的样品盘适用于水浴前处理,减少了来回更换样品盘的操作时间。SK-ZH快速智能自动进样器是金索坤推出的为配合新一代原子荧光光度计产品方便、高效检测样品的选配装置。它可以切实的提高检测效率,减轻实验员的工作压力。金索坤作为原子荧光行业的领跑者会不断地推陈出新,用更加优质、高效的原子荧光及其相关产品服务广大客户。 金索坤 SK-ZH 快速智能自动进样器
  • 基因测序为中药“正名”
    ■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能够对样品中的生物组成进行较好分析,有助于建立快速、准确、系统的中药制剂的生物成分分析方法。   ■不管是一味药里含10种生物还是含20种生物,这一技术都可以一次性检测出来。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还可以一次同时对数十种中药制剂进行检测,而成本只在6000元人民币左右。   ■相比国外的研究成果,青能所的分析方法更加系统化和全面,目前研究团队已经有多项发明专利被受理,还申请了多个软件著作权。   中药,在大多数西方人,以及接受过西方医学教育的中国医生看来,因为其疗效无法从根本上被科学解释,而不被国际主流医学界认可。这种不认可表现在,我国中药制剂(包括丸剂和散剂)的出口额一直在低位徘徊。   而随着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青能所)对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成功应用,中药制剂面临的这一困境有望得到改变。目前,青能所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共同组成的团队已经完成了第一步&mdash &mdash 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的中成药生物成分分析新技术,对中成药&ldquo 六味地黄丸&rdquo 进行全面生物成分(处方物种和杂质物种)分析,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杂志。   国外检测&ldquo 不一致&rdquo   我们证明&ldquo 一致性&rdquo   2012年,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研究人员为澳海关所检测的15种中药中,发现许多药物的实际成分与说明书所写成分不符,有的还含有多种有毒物质,乃至濒危动物成分。   &ldquo 当时看到这方面的报道,感觉很想做些什么,从正面的角度对中药进行阐述。&rdquo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白虹副研究员告诉记者,从那时起他们开始关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ldquo 我们发现基于测序的物种鉴定在单味药材中的报道较多,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中药制剂的生物成分,国内几乎无人涉足。&rdquo   在一次学术交流中,白虹了解到青能所单细胞研究中心生物信息学团队一直致力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物混合样品分析中的应用,这恰恰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双方在进行了初步尝试后发现,这一研究有较大的可行性,进而确定共同组建团队,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中药制剂进行生物成分检测分析。   &ldquo 可以说,我们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中药制剂正名。既然国外研究人员能通过新技术证明中药制剂的检测成分与说明书不符,那我们也可以用新技术证明,大部分中药制剂的成分与说明书是一致的。&rdquo 白虹表示。   &ldquo 一个中药制剂一般含有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又含有成千上万个小分子化合物,其中一些小分子化合物作用于人体的一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和某些疾病密切相关。&rdquo 中科院青能所助理研究员苏晓泉告诉记者,如果这一链条能被科学&ldquo 打通&rdquo ,就可以证明中药制剂的科学性,从而为其&ldquo 正名&rdquo 。   比国外的检测方法   更系统化更加全面   对中药制剂的成分分析,目前国内外机构大多是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即通过光谱和色谱手段对中成药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但这一方法无法检测中药材采收或加工过程中的生物污染、替代品、错误鉴别、伪品、掺假。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中药制剂生物成分分析方法也被提升到实现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高度。   &ldquo 中药制剂生物成分分析的核心任务可归结为对包含多个生物物种的混合体系(混合生物样本)的物种鉴定。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能够对样品中的生物组成进行较好分析,有助于建立快速、准确、系统的中药制剂的生物成分分析方法。&rdquo 青能所宁康研究员说。   研究人员以&ldquo 六味地黄丸&rdquo 为研究对象,探索新方法的可行性。苏晓泉和同事一起优化了基因组提取方法,选择了合适的DNA分子标记,建立了六味地黄丸的参照数据库,并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对不同厂家的多个批次的药进行检测分析。一次检测他们就可以得到几个GB的数据,再将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的DNA分子标记相对照,就能得知这些DNA是来自于哪些生物。&ldquo 通过检测,我们发现,不同厂家的同一种药,与《药典》的标准相比在接近性上各有不同,各厂家出产的不同批次药品,稳定性也各不相同。&rdquo 苏晓泉说。   &ldquo 这些检测结果,并不能说明哪个厂家的药好,哪个不好。毕竟国家还没有中药生物检测的标准,我们也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rdquo 白虹说。   &ldquo 相比起澳大利亚研究团队发表过的研究成果,检测方法都差不多,但我们的分析方法更加系统化和全面,目前我们的研究团队已经有多项发明专利被受理,我们还申请了多个软件著作权。&rdquo 苏晓泉表示。   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评价体系将日臻成熟   &ldquo 六味地黄丸&rdquo 检测分析的成功,并非意味着高通量测序技术能检测所有中成药,&ldquo 由于这一方法是基于DNA分子标记来实现物种鉴定,所以从理论上只适合于药材直接粉碎后入药的丸剂或散剂。&rdquo 白虹说。   当然,这一新技术针对大处方药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ldquo 不管是一味药里含10种生物还是含20种生物,这一技术都可以一次性检测出来。&rdquo 苏晓泉说,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一次可以同时对数十种中药制剂进行检测,而成本只在6000元人民币左右。   白虹认为,当前这一技术主要用来分析中药制剂的生物成分,&ldquo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生物成分的分析方法,再结合化学成分分析,进而形成更为完整成熟的中药制剂评价体系。&rdquo 白虹还强调,国外学者提及的中药有毒成分要客观看待,&ldquo 不仅中药,西药中有些成分吸收多了对人体也有害,关键在于剂量和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dquo   至于最终能形成证明中药科学性的方法和理论,对研究团队来说还很遥远。但&ldquo 生物&mdash 小分子化合物&mdash 蛋白质&mdash 疾病&rdquo 的链条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ldquo 在这一链条中,一些环节已经有人在研究。但很多对应的关系不是现成的,要一点点去推导。&rdquo 苏晓泉说。   他们最终能为中药&ldquo 正名&rdquo 吗?从科学实验上迈出第一步后,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   ■名词解释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是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即测定DNA序列的技术。相比起第一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因此在有些文献中称其为下一代测序技术。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
  • 中药配方颗粒解决方案∣含量测定、指纹/特征图谱篇重磅上线
    根据“国家局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2021年11月1日起,中药配方颗粒已从试点研究转为全面放开,市场对所有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放开,中药配方颗粒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为进一步规范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确保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国家及省级药监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技术要求文件、配方颗粒药品标准,对相关单位研发及检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021年2月-2021年11月中药配方颗粒相关政策及技术要求文件发布情况 注:以上统计来自各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截止时间2021年11月25日 截止2021年11月25日,国家及各省市已发布4133个公示稿。从公示稿角度,多个省份省级标准数量已经达到200个左右,加上196个国家标准,标准涉及品种已达到临床常用品种数量的80%左右。 从发布实施角度,广东、四川、山东、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21省发布配方颗粒标准实施公告,从11月1日起,2780个正式版已实施,196个国标在今年4月已经说明11月1日起实施。 项目难点收集及岛津全流程解决方案 2019年至2021年,岛津技术人员走访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及省级药品检验机构,研究及检验部门反馈【特征图谱】项目难度最大,应用技术人员就标准研究和复核、执行过程向岛津反馈多项难点及需求。为帮助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检验机构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更好的应对配方颗粒项目,岛津公司精心推出《中药配方颗粒解决方案-(含量测定、指纹/特征图谱篇)》,希望我们的工作对您有所帮助!客户反馈难点、需求&岛津应对方案 部分难点应对案例简介 精准稳定的输液系统应对“极端比例流动相”和“特殊流动相体系” • 极端比例有机相:生地黄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复现结果生地黄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复现色谱图 生地黄【特征图谱】特征峰RRT与标准规定偏差11个色谱峰的6针保留时间RSD在0.22~0.32%之间,在极低比例变化区域(0-5min),色谱峰1的保留时间RSD为0.27%。实测9个特征峰的RRT在-4.38%~7.88%以内,满足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在±10%以内)。 • 特殊流动相体系:生地黄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复现结果枳实(酸橙)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复现色谱图 枳实(酸橙)【特征图谱】特征峰RRT与标准规定偏差6个特征峰保留时间RSD≤0.23%,2个色谱峰的RRT偏差在±10%以内,符合要求。 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不在规定范围内应对方案 • 截止环功能应对特征峰RRT不在规定范围内不同进样模式下首乌藤配方颗粒特征图谱 首乌藤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分析结果正常进样条件下,峰1的RRT大于10%,使用截止环进样后所有峰的RRT均在±10%之内,符合标准要求。 • 调整梯度起点功能改善特征峰RRT不同模式下野菊花配方颗粒特征图谱 野菊花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分析结果从野菊花配方颗粒验证结果看,标准模式下,实测RRT偏差在 -9.77~0.24%之间。梯度起点调整(进样后700 µL)后,实测RRT偏差在 -6.74~2.26%之间,RRT得到改善。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95.00万元采购培养箱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项目第四十三批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9-22 招标文件: 附件1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项目第四十三批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2022年09月22日 15:57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项目第四十三批设备采购项目 品目 货物/通用设备/仪器仪表/试验仪器及装置/其他试验仪器及装置 采购单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行政区域 云南省 公告时间 2022年09月22日 15:57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2年09月23日至2022年09月30日每日上午:9:30 至 11:30 下午:14:00 至 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60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 转 陆家路 红星大厦8栋7楼。联系人:彭女士,联系方式:0871-63577385,邮箱号:384586440@qq.com 开标时间 2022年10月13日 09:30 开标地点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转陆家路红星大厦八栋七楼2号会议室 预算金额 ¥195.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杨华 彭琴(获取招标文件联系人) 项目联系电话 13888155547 0871-63577385(获取招标文件联系电话) 采购单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采购单位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禹老师0871-65191369 代理机构名称 云南量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转陆家路红星大厦八栋七楼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杨华13888155547 彭琴 0871-63577385(获取招标文件联系人) 附件: 附件1 获取招标文件登记表.doc 项目概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项目第四十三批设备采购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 转 陆家路 红星大厦8栋7楼。联系人:彭女士,联系方式:0871-63577385,邮箱号:384586440@qq.com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2022YNQ-059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项目第四十三批设备采购项目 预算金额:195.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94.7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1)分标段:本项目内的所有内容为一个整体。在编制投标文件和报价时,投标人应对项目内的全部内容进行整体投标、编制文件及报价。不得缺项、漏项,否则其投标将被否决。 (2)采购范围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序号 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投标 是否为核心产品 产品(项目)名称 数量 单位 单价最高限价 (万元) 最高限价 (万元) 1 是 是 二氧化碳培养箱 1 17 台/套 5 85 2 是 否 二氧化碳培养箱2 1 台/套 9.79.7 注:1.货物的技术参数及技术服务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 货物采购需求及技术要求》相关内容。 (3)货物交付时间(含安装调试):合同签订且接到采购人书面通知后120个日历日内完成设备交货、安装与调试。 (4)简要技术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 货物采购需求及技术要求》相关内容。 合同履行期限:自本项目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至中标供应商完成本项目合同约定内容为止。(具体内容以采购人、中标供应商具体签订合同内容为准)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无(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采购项目)。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投标人如果是代理商或经销商,且所投的产品为进口产品的,则必须提供①制造商同意其在本次投标中提供该产品的正式授权书(原件)或制造商出具的有效的长期代理经销协议(加盖投标人单位公章的清晰复印件),或②总代理商针对本项目的授权书(原件)。若代理商投标且提供的授权为总代理商出具,必须提供逐级授权。本项目不接受其他级别授权。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2年09月23日 至 2022年09月30日,每天上午9:30至11:3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 转 陆家路 红星大厦8栋7楼。联系人:彭女士,联系方式:0871-63577385,邮箱号:384586440@qq.com 方式:获取方式:现场获取或与获取招标文件窗口联系获取;获取招标文件需携带:①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②法人身份证明书及授权书;③获取招标文件登记表(公告附件下载) 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2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转陆家路红星大厦八栋七楼2号会议室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项目性质:政府采购; 2.本项目的招标公告仅在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上发布; 3.本项目所有产品均允许采购进口产品(注: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 4.招标方式、评标方法:公开招标、资格后审、综合评分法; 5.未在规定时间及地点获取本项目招标文件的投标人不得参与本项目投标。 6.逾期送达或者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恕不接收。 7.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1)鼓励节能政策: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节能产品。 (2)鼓励环保政策:在性能、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环保产品。 (3)扶持中小企业政策:评审时符合《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的小型和微型企业报价享受10%的价格折扣。 (4)监狱企业、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监狱企业和残疾人福利性单位报价享受10%的价格折扣。 8.投标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须提交以下材料: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提供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三证合一 企业提供新证)。(加盖投标人单位公章的清晰复印件)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2020年或2021年经第三方审计的财务报表(包括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2021年以来成立的,可提供近三个月内银行开具的资信证明。(加盖投标人单位公章的清晰复印件)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提供承诺书(原件)或证明材料(加盖投标人单位公章的清晰复印件)。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证明材料,即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凭证(加盖投标人单位公章的清晰复印件)。(时限要求:2021年1月至投标截止日期前任意连续3个月)注:新成立(即成立时间不足三个月)企业按实际月份提供,免税免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企业提供相关的情况说明。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提供书面声明(成立不足三年的,提供成立至今的)(原件)。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①投标人未被列入 信用中国 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②投标人未被列入 中国政府采购网 (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此信用记录由招标代理机构于开标当天在上述网站上查询) 9.相关费用专用账户: 户名:云南量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开户行: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滇池支行,账户:335011010000230105,联系电话:0871-63577385。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联系方式:禹老师0871-65191369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云南量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转陆家路红星大厦八栋七楼 联系方式:杨华13888155547 彭琴 0871-63577385(获取招标文件联系人)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杨华 彭琴(获取招标文件联系人) 电 话: 13888155547 0871-63577385(获取招标文件联系电话)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培养箱 开标时间:2022-10-13 09:30 预算金额:195.00万元 采购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云南量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项目第四十三批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9-22 招标文件: 附件1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项目第四十三批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2022年09月22日 15:57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项目第四十三批设备采购项目 品目 货物/通用设备/仪器仪表/试验仪器及装置/其他试验仪器及装置 采购单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行政区域 云南省 公告时间 2022年09月22日 15:57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2年09月23日至2022年09月30日每日上午:9:30 至 11:30 下午:14:00 至 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60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 转 陆家路 红星大厦8栋7楼。联系人:彭女士,联系方式:0871-63577385,邮箱号:384586440@qq.com 开标时间 2022年10月13日 09:30 开标地点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转陆家路红星大厦八栋七楼2号会议室 预算金额 ¥195.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杨华 彭琴(获取招标文件联系人) 项目联系电话 13888155547 0871-63577385(获取招标文件联系电话) 采购单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采购单位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禹老师0871-65191369 代理机构名称 云南量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转陆家路红星大厦八栋七楼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杨华13888155547 彭琴 0871-63577385(获取招标文件联系人) 附件: 附件1 获取招标文件登记表.doc 项目概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项目第四十三批设备采购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 转 陆家路 红星大厦8栋7楼。联系人:彭女士,联系方式:0871-63577385,邮箱号:384586440@qq.com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2022YNQ-059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项目第四十三批设备采购项目 预算金额:195.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94.7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1)分标段:本项目内的所有内容为一个整体。在编制投标文件和报价时,投标人应对项目内的全部内容进行整体投标、编制文件及报价。不得缺项、漏项,否则其投标将被否决。 (2)采购范围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序号 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投标 是否为核心产品 产品(项目)名称 数量 单位 单价最高限价 (万元) 最高限价 (万元) 1 是 是 二氧化碳培养箱 1 17 台/套 5 85 2 是 否 二氧化碳培养箱2 1 台/套 9.7 9.7 注:1.货物的技术参数及技术服务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 货物采购需求及技术要求》相关内容。 (3)货物交付时间(含安装调试):合同签订且接到采购人书面通知后120个日历日内完成设备交货、安装与调试。 (4)简要技术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 货物采购需求及技术要求》相关内容。 合同履行期限:自本项目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至中标供应商完成本项目合同约定内容为止。(具体内容以采购人、中标供应商具体签订合同内容为准)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无(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采购项目)。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投标人如果是代理商或经销商,且所投的产品为进口产品的,则必须提供①制造商同意其在本次投标中提供该产品的正式授权书(原件)或制造商出具的有效的长期代理经销协议(加盖投标人单位公章的清晰复印件),或②总代理商针对本项目的授权书(原件)。若代理商投标且提供的授权为总代理商出具,必须提供逐级授权。本项目不接受其他级别授权。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2年09月23日 至 2022年09月30日,每天上午9:30至11:3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 转 陆家路 红星大厦8栋7楼。联系人:彭女士,联系方式:0871-63577385,邮箱号:384586440@qq.com 方式:获取方式:现场获取或与获取招标文件窗口联系获取;获取招标文件需携带:①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②法人身份证明书及授权书;③获取招标文件登记表(公告附件下载) 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2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转陆家路红星大厦八栋七楼2号会议室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项目性质:政府采购; 2.本项目的招标公告仅在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上发布; 3.本项目所有产品均允许采购进口产品(注: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 4.招标方式、评标方法:公开招标、资格后审、综合评分法; 5.未在规定时间及地点获取本项目招标文件的投标人不得参与本项目投标。 6.逾期送达或者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恕不接收。 7.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1)鼓励节能政策: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节能产品。 (2)鼓励环保政策:在性能、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环保产品。 (3)扶持中小企业政策:评审时符合《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的小型和微型企业报价享受10%的价格折扣。 (4)监狱企业、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监狱企业和残疾人福利性单位报价享受10%的价格折扣。 8.投标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须提交以下材料: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提供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三证合一 企业提供新证)。(加盖投标人单位公章的清晰复印件)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2020年或2021年经第三方审计的财务报表(包括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2021年以来成立的,可提供近三个月内银行开具的资信证明。(加盖投标人单位公章的清晰复印件)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提供承诺书(原件)或证明材料(加盖投标人单位公章的清晰复印件)。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证明材料,即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凭证(加盖投标人单位公章的清晰复印件)。(时限要求:2021年1月至投标截止日期前任意连续3个月)注:新成立(即成立时间不足三个月)企业按实际月份提供,免税免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企业提供相关的情况说明。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提供书面声明(成立不足三年的,提供成立至今的)(原件)。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①投标人未被列入 信用中国 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②投标人未被列入 中国政府采购网 (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此信用记录由招标代理机构于开标当天在上述网站上查询) 9.相关费用专用账户: 户名:云南量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开户行: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滇池支行,账户:335011010000230105,联系电话:0871-63577385。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联系方式:禹老师0871-65191369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云南量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转陆家路红星大厦八栋七楼 联系方式:杨华13888155547 彭琴 0871-63577385(获取招标文件联系人)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杨华 彭琴(获取招标文件联系人) 电 话: 13888155547 0871-63577385(获取招标文件联系电话)
  •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孙素琴教授
    简介   孙素琴,197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物系放射化工专业,于当年留校工作至今,现为清华大学分析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二维相关光谱法、分子光谱法与中药及食品分析。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3项,出版了《中药二维红外光谱鉴定图集》、《中药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两部中文专著和《Infrared Spectroscopy for Complex Mixtures—Applications in Foo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部英文专著 曾获得国家教委二等奖,清华大学基础理论奖、分析测试协会(CAIA)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中药及食品光谱分析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孙素琴教授选择这项工作的由衷是什么?多年的工作中,又有哪项工作是她认为最值得纪念的?对于广大女性分析测试同行,孙素琴教授又有怎样的寄语?在2013年度“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孙素琴教授。   Instrument:孙老师,您好!就我们所知,您在分析化学领域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请问您当初选择分析测试这份职业的原因是什么?   孙素琴教授:从事这项工作是基于一个大的背景:在国家教委大力支持下,部分高校于1983年集中引进了一批大型仪器设备,用于装备化学实验室,清华大学也是其中一个。为了推动这批新型仪器及时高效地发挥作用,清华大学将这一批价值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集中共管,便于更好地服务于校内外的教学科研。在此环境下,1986年我有幸与红外光谱分析结缘。从那时开始,二十多年间,我们还与国外的大型仪器公司开展了合作,直接与国际接轨,及时了解国外仪器发展的新动向,不断利用这些公司提供的最先进仪器开展各项分析测试研究工作,完善我们的分析测试手段。与其说我长期以来从事的这个分析测试领域是当时的选择,不如说是机遇和需要。   Instrument: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您始终热衷于您的事业,请问您如何看待您的工作的?   孙素琴教授:不断开发仪器的新功能,使红外光谱技术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每个分析测试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运用红外光谱技术长期进行多学科研究的过程中,我逐渐地熟悉它,掌握它,并喜欢上它,以至于决心最大程度地发挥和开发它的功能:从仪器部件的组成,到控制仪器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功能再到各种采样分析手段等。为了将运用红外光谱技术对食品和中草药这样复杂混合物体系的质量监控研究这项工作做好,我有时几乎不分白天和夜晚,很多节假日也都在加班,只为了做好样品分析测试研究。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最终创建了“红外光谱宏观指纹鉴定法”,为复杂混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奠定了基础,使红外光谱技术用于中药等样品分析成为可能。对于我的工作,因为有热爱、有感情,所以我依然愿意继续从事我的工作。   Instrument:同样的,在您的工作历程中,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孙素琴教授:我所研究的红外光谱技术主要分析对象是食品和中药,众所周知,经典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主要是用来分析和鉴定单一组分化合物的,而中药却是一个复杂多变、组方灵活的混合物体系。借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曾被认为几乎是不可能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同走进了“禁区”。   从98年开始,我和我的团队经过近15年的努力,在对大约10万张红外光谱数据的分析中,总结了大量样本间的相关性及其中的变化规律,最终建立了一套正确合适的方法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利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中药质量监控研究方面,我们取得了不少成果,使曾经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的研究成果也已被多家大型制药和食品企业采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今,我们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来进行食品、保健品和中药的质量控制,譬如快速地识别中药材的真伪(如真假冬虫夏草的识别)、跟踪中药的炮制过程(如生、熟地黄的判定)以及进行产品质量(过量辅料的添加等)的评价等。   总的来说,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需要坚持和努力,最终会有收获!   Instrument:值此“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请您对即将进入分析测试行业的女性送上您的寄语。   孙素琴教授:我从事光谱分析测试研究工作已有30个年头了,与许多同行一样,尽管工作中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也从中得到很多快乐。回过头来想想这些年的坚持与努力,我深深地体会到任何工作要想做得好,做得长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既要认真,又要勤奋,仅仅有兴趣还不够,还要耐得住寂寞。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对科研和检测机构的投入,仪器设备的大量购置为分析测试者提供了极好的硬件基础,希望有志选择分析测试行业的朋友们,要勇于承担,敢于挑战,借助于分析仪器设备,大胆地去探索,不断开创科学研究和分析测试的新天地。   人物专访:   快速无损的中药识别“利器”--访清华大学孙素琴教授
  • 赛恩思仪器助力吉阳智能科技引领锂电装备行业
    近日,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和氧氮分析仪在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装调试成功,设备将协助客户检测电池材料中的碳硫氧氮元素,为产品质量把控助力。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专业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提供智能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客户包括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顶尖企业,如CATL、比亚迪、国轩、ATL、天津力神、万向集团、中航锂电和中天科技等。赛恩思仪器专注于分析仪器的研发与生产。其中高频红外碳硫仪和氧氮分析仪是行业的先进检测设备,为吉阳智能科技提供了精确的分析和质量控制。高频红外碳硫仪用于检测磷酸铁锂样品中的碳硫含量,而氧氮分析仪则用于检测负极材料中的氧氮元素含量。这些关键数据对于锂电池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而赛恩思的仪器则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四川赛恩思仪器有限公司是深圳吉阳智能科技的得力合作伙伴,为其提供了高品质的仪器和技术解决方案。高品质元素分析仪将有助于吉阳智能科技在锂电装备行业进行产品质量把控,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提供优质产品。如果您也在寻求先进的科技和精密分析,那么赛恩思仪器是您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 CFDA关于规范已上市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的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000.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a32e9f0-bc1f-48df-b34c-d52a4b7cb65c.jpg" /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典委员会: /p 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发布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17年第188号),按照通告的要求,对已上市的药品违反命名原则的要进行规范。现就已上市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规范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中成药通用名称规范范围 /strong /p p   (一)下列情形的中成药名称必须更名: /p p   1.明显夸大疗效,误导医生和患者的 /p p   2.名称不正确、不科学,有低俗用语和迷信色彩的 /p p   3.处方相同而药品名称不同,药品名称相同或相似而处方不同的。 /p p   (二)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各种中成药制剂不予更名。 /p p   (三)下列情形的中成药名称尽管与技术指导原则不符,但是这些品种有一定的使用历史,已经形成品牌,公众普遍接受,可不更名: /p p   1.药品名称有地名、人名、姓氏的 /p p   2.药品名称中有“宝”“精”“灵”等的。 /p p    strong 二、中成药通用名称更名的程序 /strong /p p   (一)中成药通用名称更名工作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 /p p   (二)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审查提出需更名的中成药名单,并公开征求意见。在该名单确定并公布后,列入名单内的中成药均应更名。 /p p   (三)更名申请的提出: /p p   在需更名的中成药名单公布后2个月内,相关生产企业应以公函形式向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拟修改的建议通用名称,并提交相关资料: /p p   1.按照《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最多提供三个通用名称,按推荐次序排列,并详述命名依据。 /p p   2.出具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政府网站药品数据查询系统中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名称不重名的检索结果。 /p p   3.涉及多家企业的品种,可由各企业单独提出更名 或协商一致后共同出具公函(加盖各自公章),推举一家企业提出更名。 /p p   (四)通用名称的审核、发布: /p p   1.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审核企业提出的建议通用名称,并公示审核结果。 /p p   2.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公示征集到的反馈意见进行研究,并确定更名后的通用名称。 /p p   3.国家药典委员会将审核结果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p p   strong  三、过渡期 /strong /p p   批准更名之后,给予2年过渡期(以新名称公布之日起计),过渡期内采取新名称后括注老名称的方式,让患者和医生逐步适应。 /p p   批准更名之日起30日内,生产企业应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更名后新的说明书、标签。自备案之日起生产的药品,不得继续使用原说明书、标签。备案前生产的药品,有效期在2年过渡期内的,该药品可以继续使用原说明书、标签至有效期结束 有效期超过2年过渡期的,该药品可以继续使用原说明书、标签至过渡期结束。 /p p    strong 四、保障措施 /strong /p 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强与相关部委沟通,确保已上市中成药通用名称规范工作与基本药物目录及医疗保险目录有机衔接。国家药典委员会建立健全中药命名专业委员会。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督促行政区域内涉及已上市中成药通用名称规范工作的企业及时向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更名建议。 /p p  附件:1.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 br/     2.关于《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的说明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1月20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附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 /strong /p p    strong 一、概述 /strong /p p   为加强注册管理,规范中成药的命名,体现中医药特色,尊重文化,继承传统,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p p   本指导原则是在既往中药通用名命名的技术要求、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中成药命名现状,结合近年来有关中成药命名的研究新进展而制定。 /p p strong   二、基本原则 /strong /p p   (一)“科学简明,避免重名”原则 /p p   1.中成药通用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不易产生歧义和误导,避免使用生涩用语。一般字数不超过8个字(民族药除外,可采用约定俗成的汉译名)。 /p p   2.不应采用低俗、迷信用语。 /p p   3.名称中应明确剂型,且剂型应放在名称最后。 /p p   4.名称中除剂型外,不应与已有中成药通用名重复,避免同名异方、同方异名的产生。 /p p   (二)“规范命名,避免夸大疗效”原则 /p p   1.一般不应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或濒危受保护动、植物名称命名。 /p p   2.不应采用代号、固有特定含义名词的谐音命名。如:X0X、名人名字的谐音等。 /p p   3.不应采用现代医学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相关用语命名。如:癌、消炎、降糖、降压、降脂等。 /p p   4.不应采用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如:强力、速效、御制、秘制以及灵、宝、精等(名称中含药材名全称及中医术语的除外)。 /p p   (三)“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原则 /p p   将传统文化特色赋予中药方剂命名是中医药的文化特色之一,因此,中成药命名可借鉴古方命名充分结合美学观念的优点,使中成药的名称既科学规范,又体现一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但是,名称中所采用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用语应当具有明确的文献依据或公认的文化渊源,并避免夸大疗效。 /p p strong   三、单味制剂命名 /strong /p p   1.一般应采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有效成份、中药有效部位加剂型命名。如:花蕊石散、丹参口服液、巴戟天寡糖胶囊等。 /p p   2.可采用中药有效成份、中药有效部位与功能结合剂型命名。 /p p   3.中药材人工制成品的名称应与天然品的名称有所区别,一般不应以“人工XX”加剂型命名。 /p p strong   四、复方制剂命名 /strong /p p   中成药复方制剂根据处方组成的不同情况可酌情采用下列方法命名。 /p p   1.采用处方主要药材名称的缩写加剂型命名,但其缩写不能组合成违反其他命名要求的含义。如:香连丸,由木香、黄连组成 桂附地黄丸由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组成 葛根芩连片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 /p p   2.采用主要功能(只能采用中医术语表述功能,下同)加剂型命名。该类型命名中,可直接以功能命名,如:补中益气合剂、除痰止嗽丸、补心丹、定志丸等 也可采用比喻、双关、借代、对偶等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示方剂功能,如:交泰丸、玉女煎、月华丸、玉屏风散等。示例如下: /p p   (1)采用比喻修辞命名,即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修辞手法。如:玉屏风散、月华丸等。 /p p   玉屏风散:“屏风”二字,取其固卫肌表,抵御外邪(风)之义。“玉屏风”之名,以屏风指代人体抵御外界的屏障,具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体现了中医形象思维的特质。 /p p   月华丸:“月华”,古人指月亮或月亮周围的光环。本方能滋阴润肺,治疗肺痨之病。因肺属阴,为五藏之华盖,犹如月亮之光彩华美,故名“月华丸”。 /p p   (2)采用双关修辞命名,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抵当汤等。 /p p   抵当汤,由水蛭、虻虫、桃仁、大黄组成。用于下焦蓄血所致之少腹满痛,小便自利,身黄如疸,精神发狂等症。有攻逐蓄血之功。“抵当”可能是主药水蛭之别名,但更多意义上是通“涤荡”,意指此方具有涤荡攻逐瘀血之力。 /p p   (3)采用借代修辞命名,即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如:更衣丸等。 /p p   更衣丸,由朱砂、芦荟组成,取酒和丸,用黄酒冲服,有泻火通便之功,用于治疗肠胃燥结,大便不通,心烦易怒,睡眠不安诸证。“更衣”,古时称大、小便之婉辞,方名更衣。以更衣代如厕,既不失文雅,又明了方义。 /p p   (4)采用对偶修辞,即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如:泻心导赤散等。 /p p   泻心导赤散,功能泻心脾积热,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脾积热的口舌生疮。“泻心”与“导赤”是属于对偶中的“正对偶”,前后表达的意思同类或相近,互为补充。 /p p   3.采用药物味数加剂型命名。如:四物汤等。 /p p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组成,为补血剂的代表方。 /p p   4.采用剂量(入药剂量、方中药物剂量比例、单次剂量)加剂型命名。如:七厘散、六一散等。 /p p   七厘散,具有散瘀消肿,定痛止血的功能。本方过服易耗伤正气,不宜大量久服,一般每次只服“七厘”,即以每次用量来命名。 /p p   六一散,则由滑石粉、甘草组成,两药剂量比例为6∶1,故名。 /p p   5.以药物颜色加剂型命名。以颜色来命名的方剂大多因成品颜色有一定的特征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故据此命名,便于推广与应用,如:桃花汤等。 /p p   桃花汤,方中药物组成为赤石脂一斤,干姜一两,粳米一斤,因赤石脂色赤白相间,别名桃花石,煎煮成汤后,其色淡红,鲜艳犹若桃花,故称桃花汤。 /p p   6.以服用时间加剂型命名。如:鸡鸣散等。 /p p   鸡鸣散,所谓“鸡鸣”,是指鸡鸣时分,此方须在清晨空腹时服下,故名“鸡鸣散”。 /p p   7.可采用君药或主要药材名称加功能及剂型命名。如:龙胆泻肝丸、当归补血汤等。 /p p   龙胆泻肝丸,具有泻肝胆经实火,除下焦湿热之功效。方中君药龙胆草,有泻肝胆实火作用。 /p p   当归补血汤,具有补气生血之功效。方中主药当归,有益血和营作用。 /p p   8.可采用药味数与主要药材名称,或者药味数与功能或用法加剂型命名。如:五苓散、三生饮等。 /p p   五苓散,方中有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同时含两个“苓”,故名。 /p p   三生饮,方中草乌、厚朴、甘草均生用,不需炮制,甘草生用较为常见,但草乌多炮制后入药,有别于其他方,强调诸药生用,是其特征。 /p p   9.可采用处方来源(不包括朝代)与功能或药名加剂型命名。如:指迷茯苓丸等。 /p p   名称中含“茯苓丸”的方剂数量较多。指迷茯苓丸,是指来自于《全生指迷方》的茯苓丸,缀以“指迷”,意在从方剂来源区分之。 /p p   10.可采用功能与药物作用的病位(中医术语)加剂型命名。如:温胆汤、养阴清肺丸、清热泻脾散、清胃散、少腹逐瘀汤、化滞柔肝胶囊等。 /p p   11.可采用主要药材和药引结合并加剂型命名。如:川芎茶调散,以茶水调服,故名。 /p p   12.儿科用药可加该药临床所用的科名,如:小儿消食片等。 /p p   13.可在命名中加该药的用法,如:小儿敷脐止泻散、含化上清片、外用紫金锭等。 /p p   14.在遵照命名原则条件下,命名可体现阴阳五行、古代学术派别思想、古代物品的名称等,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如:左金丸、玉泉丸等。 /p p   左金丸,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肝位于右而行气于左,肝木得肺金所制则生化正常。清心火以佐肺金而制肝于左,所以名曰“左金丸”。 /p p   玉泉丸,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效。“玉泉”为泉水之美称,亦指口中舌下两脉之津液。用数味滋阴润燥、益气生津之品组方,服之可使阴津得充,津液自回,口中津津常润,犹如玉泉之水,源源不断,故名“玉泉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附关于《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的说明 /strong /p p   为加强注册管理,规范中成药命名,体现中医药特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p p strong   一、关于印发指导原则的必要性 /strong /p p   药品的命名是药品标准工作的基础内容之一。中成药目前没有商品名,只有通用名,因其非单一化学成份组成,所以其通用名的命名不同于化学药。目前执行的中药命名技术要求是由原卫生部于1992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的命名均按该要求进行。中药新药的命名虽然总体上较为规范,但缺乏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能被审评认可的命名方式较为单一,企业普遍反映中药新药的命名越来越困难。 /p p   此外,现行已上市中成药大部分是原地方批准上市的,在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时没有对品名进行清理规范,所以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品名夸大疗效等方面。中成药夸大式命名是中成药行业乱象的集中体现,显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有关广告禁止的通行规定及药品广告禁止性规定相违背,很大程度上是中药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则体系与监督管理滞后的缩影。此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补上了监管的短板,及时且必须。 /p p strong   二、关于中药方剂的传统命名规律 /strong /p 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组织专家对531首古代经典方命名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与处方组成中药物名称相关的命名方剂数达到55.17%,是方剂命名的关键因素,以功效相关的因素命名的方剂占全部方剂的45.52%,二者相合总比例达到98.62%。方剂命名的第三大因素,无疑是文化因素,全部占比达26.96%。可见,方剂的命名虽然相对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药名和功效一直是古人命名方剂的关键因素,同时,文化的力量在古代方剂命名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若能将文化与功效二者兼顾,则更趋完美。对中药方剂的传统命名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不支持将夸大式中成药命名视作是中成药命名传统的观点。 /p p strong   三、关于中成药命名对传统文化特色的体现 /strong /p p   在2007年以后新批中成药的命名中,与文化因素相关的中成药命名仅占全部新批中成药的3.2%,运用修辞形式命名的情形呈空缺,与古代经典名方相差甚远。因此,在新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比喻、借代、双关等多种修辞类型的命名方式,以进一步加强中成药命名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遵照命名原则条件下,允许在中成药命名中体现阴阳五行等传统文化思想。 /p p strong   四、关于避免中成药命名夸大疗效的问题 /strong /p p   判断中成药名称是否夸大疗效,不应只看名称中的个别文字,而应完整地看整个名称。以下情形不应属于夸大疗效:一是因为名称中含有药材或饮片名称而出现“宝”“灵”“精”,如二十五味马宝丸、灵芝颗粒、黄精丸、黄精养阴糖浆等 二是含有表述中药功效的中医术语的用字,如固精补肾丸等。 /p p strong   五、关于中成药命名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的问题 /strong /p p   关于中成药命名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其理由主要是:首先,从中药方剂传统命名规律看,这不是传统的命名方式 其次,中成药名称均为通用名称,从药品通用名称管理看,通用名称为同类药品所共用的名称,如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在同类药品的命名上就会引起混乱。以“六味地黄”为例,如果北京生产的叫“北京六味地黄丸”,河南生产的叫“河南六味地黄丸”,兰州生产的叫“兰州六味地黄丸”,这显然不合适。 /p p strong   六、关于对已上市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的规范 /strong /p p   新批准上市的中成药,必须严格按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通用名称的命名。对于已上市中成药通用名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着重对夸大疗效或用语低俗的情形进行规范,分类分批进行。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成药,其通用名称采用该经典名方方剂名称命名的,不列入规范范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一些已上市中成药的名称中包含了人名、地名、企业名称等,采用这种命名方式的中成药多为独家品种,这些中成药的名称已享誉国内外,而且名称本身并无夸大疗效之意,此类情形也不列入规范范围。 /p p   对于已上市中成药确需更名的,将给予其一定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采取加括号的方式允许老名称使用,让患者和医生逐步适应。对于规范已上市中成药通用名称的具体实施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举行专家论证会听取意见,以完善该实施方案。 /p
  • 科新机电升级装备,引进赛恩思氧氮氢分析仪
    近日,赛恩思氧氮氢分析仪ONH-800在四川科新机电有限公司安装调试完毕。此台设备将用于检测普碳钢、不锈钢焊条等样品中的氧氮氢元素含量。四川科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地处美丽的川西明珠,是一家创立于1997年的规范化股份制上市企业,现已发展成为面向核电军工、新能源、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领域的过程装备成套方案解决供应商和进出口贸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科新机电此次采购的是赛恩思ONH-800型氧氮氢分析仪。ONH-800型氧氮氢分析仪是一台功能强大的元素分析仪,可用于检测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稀土材料、陶瓷材料、耐火材料等金属非金属固体材料中的氧、氮、氢浓度。ONH-800整机采用模块化、一体化设计,外观简洁大方;检测系统采用低漂移、高精度、大量程、高灵敏度热导检测器,具有故障率低、可靠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仪器参数实时监控、高低含量自动切换、发生错误时自动报警。四川赛恩思仪器专注分析仪器研发生产30余年,现有氧氮氢分析仪、直读光谱仪、高频红外碳硫仪等元素分析仪企业。如果您对赛恩思仪器感兴趣,欢迎联系我们的销售团队,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