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十二碳三烯

仪器信息网十二碳三烯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十二碳三烯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十二碳三烯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十二碳三烯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十二碳三烯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十二碳三烯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十二碳三烯相关的解决方案。

十二碳三烯相关的资讯

  • 9月8日!第十二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重磅来袭!
    为进一步加强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推广先进检测技术、产品和管理经验,推动检测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将于2022年9月8-9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  本届论坛以“公平竞争促进新发展,智慧检测开启新征程”为主题,将邀请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权威发布和政策解读,国内外检测认证机构总裁、知名专家学者做精彩主题演讲,组织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实验室管理人员等共同参会研讨,打造中国第三方检测领域高端前沿交流平台。报名方式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免费预约报名!
  • 药监局“十二五”将建立“三体系一平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安全监管司司长孙咸泽在2011年全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药品安全监管的目标是建立完善“三体系一平台”。   “三体系”分别是:一是GMP检查认证体系。将逐步推动实现药品检查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完成全国药品生产企业100%实施新版药品GMP的工作目标,逐步达到国际先进药品生产监管水平,争取加入国际药品现场检查公约组织(pic/S组织)。二是ADR监测体系。以新修订ADR管理办法的宣贯为龙头,以医改和国债项目实施为契机,完善四级监测网络和信息管理网络,创建重点监测模式,全面提升ADR监测、信息分析利用、应急处置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与WHO-UMC合作与国际交流。三是药物滥用监测体系。全面完善药物滥用监测体系建设,扩大监测覆盖面,建立敏感人群用药调查监测机制,完善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的预测预警体系,及时、准确地为监管部门和公众提供麻精药品安全使用信息、药物依赖性及滥用潜力评价意见和药物滥用风险预报。与联合国禁毒署合作,不断提升我国药物滥用监测水平。   “一平台”是指推行药品安全示范工程。以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为平台,落实地方政府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发挥示范效应,强化药品生产和流通监管,切实保障农村和社区等基层用药安全。
  • 重磅压轴 | 第十二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标准物质&国际&实验室评审分论坛完美收官
    为进一步加强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推广先进检测技术、产品和管理经验,推动检测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已于2022年9月8-9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9月9日下午,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承办、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冠名的标准物质&国际&实验室评审分论坛,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周琦副秘书长主持,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教授级高工王苏明、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张朝晖研究员、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磊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岳振峰主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刘肃研究员带来精彩报告,线上总观看人数近5000人次,观众互动热烈。以下为专家报告的部分内容。主持人:周 琦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副秘书长报告人: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教授级高工王苏明报告题目:标准物质的使用与验收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教授级高工王苏明老师报告了标准物质的定义、使用和验收等内容。我国有证标准物质(GBW)/标准样品(GSB)是依据《计量法》和《标准化法》,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开展的行政许可项目。选择和使用RM,需关注RM特性值的含量 、形态、基体、最小取样量、不确定度、有效期、计划数量等,应尽量与实际样品一致。王老师还详细介绍了RM和CRM在计量溯源、方法确认、质量控制、给未知物赋值等多方面的用途,给出了使用RM对精密度和正确度结果的多种评价方法。实验室应建立RM管理制度,优先选择满足ISO17034机构生产的CRM和RM,采用技术手段和与日常使用相结合的方法验收、核查RM。用于校准、方法确认和量值传递与溯源时,应尽可能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报告人: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朝晖报告题目:标准物质在国家及地方标准评审中的一些考量因素张朝晖研究员就不同阶段现行有效和即将实施的国家检测标准和其他类型检测标准中就标准物质章节部分的陈述变化,结合国际标准在我国转化和实施的历史背景,从标准起草,审核和使用等多个角度,对商品化标准物质的选购,生产商的资质评估,产品证书或说明书识别,检测结果计量溯源等方面,利用实例结合相应的依据标准、规范等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报告人: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张磊博士报告题目: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的区别与应用张磊博士总结了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与化学试剂在生产企业的规模、生产资质、产品规格、标准体系、质量指标和应用领域的区别进行了总结。从检测实验室标准要求说明了化学试剂不能够代替标准物质/标准样品(RMs),更不能代替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CRMs)。在实际工作中,优先选择国家标准物质/标准样品(NCRMs、CNRMs),当没有NCRMs时,选择具有ISO17034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资质的企业生产的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CRMs;当没有CRMs时,可使用ISO17034体系下生产的RMs或本单位内部研制的QCMs;当没有RMs时,可使用市售化学试剂、自己合成或分离纯化的对照品,或者使用其他来源的参照物,但是要做许多实验来证明其适合自己的用途、满足检测要求,不是简单的拿来就用。报告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任、研究员 岳振峰报告题目:检测实验室耗材质量问题分享岳振峰研究员讲解了实验室认证认可对易耗品管理的要求。首先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标准物质应尽可能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在采购上,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选择和购买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明确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耗材等购买、验收、存储的要求,并保存对供应商的评价记录。随后,岳振峰研究员分享了与易耗品相关的常见检测质量问题。报告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刘肃报告题目:食品检测实验室评审常见问题汇总刘肃研究员围绕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中常见的原始记录不规范问题进行分析:记录是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和记载检测/校准数据、结果的证实性文件,表明检测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是确保过程可追溯的重要依据。检测原始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能反映出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再现和追溯。检测原始记录常见问题,如:检测结果报告关于“未检出”的正确表达方式,关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表达方式和有效数字保留位数问题等。另外,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在9日上午化妆品分论坛中也带来了精彩报告。报告人: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标物中心总监 徐银报告题目:质控样在化妆品检测中的应用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标物中心总监徐银介绍了质控样品相关概念、研制技术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时,提到化妆品具有安全性、稳定性、使用性和功效性等基本属性。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化妆品检测标准,以及防腐剂类、防晒剂类和禁用添加剂类化妆品质控样实例讲解了质控样、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和应用范例。
  • 第十二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会议通知(第三轮)
    各相关单位:药物分析学是分析科学在药学中的应用,并在与化学、生物学、医学及药学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实现创新性发展,为药物研发和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提供关键的技术平台和方法学支撑。药物分析学于2008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列入学科方向目录(代码 H3410)。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药物学与药理学处领导支持下,由罗国安教授、贺浪冲教授、曾苏教授作为发起人,于2011、2012、2013年分别在西安、杭州和北京召开了三届“药物分析学科战略发展研讨会”,2013年起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武汉大学等作为发起单位成立全国药物分析大会理事会并每年召开全国药物分析大会,至今已成功召开11届,得到了广大同行的充分认可和支持。2018年10月,以全国药物分析大会理事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为更好把握药物分析学科最新发展方向和发展机遇,探索关键科学问题,为药物分析工作者提供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交叉合作以及分享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应用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药物分析学学科的快速及有组织发展,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决定于2023年10月13-16日在重庆市召开“第十二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会议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主办,西南大学承办,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协办。届时将邀请药物分析同行及相关领域专家就药物分析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等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届时将同时召开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专委会、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编委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流研讨会。本次会议诚挚欢迎全国药物分析的同仁与研究生踊跃参加。同时热忱欢迎有关企业对大会进行赞助或进行产品展示,会议期间将为赞助商和参展单位提供展位,开展相关仪器、设备、技术及产品展示和宣传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办及承办单位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承办单位:西南大学协办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二、会议组织结构1. 大会主席:罗国安副主席:贺浪冲 曾苏 再帕尔阿不力孜 柴逸峰 张尊建 陈子林 黄承志 江正瑾执行主席:付志锋 梁琼麟2. 第十二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学术委员会主 席:罗国安副主席:贺浪冲 曾苏 再帕尔阿不力孜 柴逸峰 张尊建 陈子林 黄承志 江正瑾秘书长:梁琼麟副秘书长:王嗣岑 余露山 许风国学术委员会成员:(按照姓氏笔画排序)王璇 王振中 王嗣岑 王新宏 文红梅 卢建忠 叶正良 付志锋 再帕尔阿不力孜白钢 吕海涛 伍建林 刘利红 江正瑾 许风国 杜斌 李川 李绍平 李敏勇 李清 李新春 肖玉秀 肖伟 肖红斌 吴永江 吴彩胜 何勇 余露山 邸欣 狄斌 闵俊哲 张金兰 张真庆 张敏 张尊建 陆峰 陈万生 陈子林 陈啸飞 陈缵光 范国荣 杭太俊 罗国安 季申 周祥山 孟宪生 练鸿振 赵新锋 胡坪 胡泽平 柯博文 姜志宏 姜宏梁 洪战英 贺玖明 贺浪冲 夏之宁 顾景凯 柴逸峰 徐丽 凌笑梅 黄承志 曹进 康经武 梁琼麟 梁鑫淼 葛广波 傅强 曾苏 谢智勇 解笑瑜3. 组委会:组长:付志锋委员:梁琼麟、何勇、陈敏、张保顺、邹懿、杨坚、王国伟、杨晓明、欧阳辉、王薇、王健、李春梅、刘忠德、高鹏飞、刘慧、邹鸿雁、詹蕾、郭婷、安春华、彭小娇三、会议注册1. 会议注册:请填写附件1 的参会回执表,并按以下格式命名:参会回执-中文姓名-单位全称,发送至邮箱:ywfxtech_2018@163.com。2. 会务费用:学生代表需凭有效证件。2023年9月15日前缴费2023年9月15日后及现场缴费教职人员1600 元1800 元学生1100 元1300 元注册费汇款账户信息如下:户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开户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港澳中心支行账号:324656017253汇款时务必备注“姓名+单位+药分2023”,并拍照或扫描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会务组邮箱ywfxtech_2018@163.com。3. 会议联系:总负责:付志锋:15826136032,fuzf@swu.edu.cn梁琼麟:13683328687,liangql@tsinghua.edu.cn(1)会前注册及报告联系人:王 健:13627684638,wj123456@swu.edu.cn(2)现场注册报到联系人:安春华:13996421739,42258208@qq.com(3)会议交通联系人: 杨晓明:13618311117,xiaomingyang4444@126.com(4)会议食宿联系人:王 薇:13708367707,19387356@qq.com(5)会场服务联系人: 郭 婷:18629015967,guoting15@126.com(6)会议赞助联系人:欧阳辉:15826436781,ouyanghui@swu.edu.cn(7)宣传联系人: 李春梅:13658353541,licm1024@swu.edu.cn注:烦请已缴纳注册费的参会代表及时发送回执至会务组邮箱,以免影响发票的及时开具。四、墙报展1. 墙报展时间:10月14日下午2点前自行粘贴至指定展位,具体展位编号以报到时领取的会议手册为准。2. 地点:两江云顶大酒店北楼前厅及会议室走廊。3. 墙报建议尺寸:90 cm(宽)×120 cm(高)。墙报请自行提前打印并带至现场,排版设计格式风格自定。另展览结束后需自行取下,请注意维护场地整洁。五、报到及会议地点会议地点:重庆市北碚区两江云顶大酒店。地址:重庆市北碚区云汉大道136号。报到地点:两江云顶大酒店主楼大厅。10月13日下午13:00-22:00报到晚上20:30-21:30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编委会10月14日上午 8:30-12:00开幕式、大会报告中午12:40-13:40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专委会下午14:00-17:40分会报告、墙报展晚上20:10-21: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流研讨会10月15日上午 8:30-12:05分会报告、墙报展下午 13:30-17:10大会报告、闭幕式、颁奖10月16日全天返程会议报告及墙报信息安排详见附件2。六、住宿信息本届会议协议酒店两江云顶大酒店(含主楼、北楼、丽怡),房型信息和协议价格如下:两江云顶大酒店(含北楼):标间368元/间 (含双早);单间368元/间 (含双早)两江云顶大酒店-丽怡:标间298元/间(含双早);单间298元/间 (含双早)住宿信息和操作通过扫描如下二维码完成:如有技术故障或疑问,请联系两江云顶大酒店,酒店前台:023-6831 8888;许登波:17815208874。注:A)敬请参会者根据参会时间自行合理安排住宿预订,付款及发票开具由两江云顶大酒店直接对接;B)酒店房间数量有限(会场所在地,或紧邻会场),请务必尽早预定住宿。七、交通信息1.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两江云顶大酒店(打车约25分钟, 费用约50 元);2. 重庆北站——重庆两江云顶大酒店(打车约45分钟, 费用约75 元);3. 重庆西站——重庆两江云顶大酒店(打车约60分钟, 费用约105 元);八、厂商赞助及展品信息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厂商赞助会议的召开并到会介绍和展示产品。产品展示包括“大会介绍”、“会议摘要集插页介绍”、“展台展示”和“分发资料”四种类型。根据赞助金额确定产品展示方式。请拟赞助的国内外厂商早日与组织委员会联系。目前已确定赞助厂商如下:铂金赞助商: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金牌赞助商: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银牌赞助商: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期刊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光正医药物流有限公司重庆夏耘科技有限公司铜牌赞助商:贵州省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子辰科技有限公司汉诺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重庆腾吉科技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奥思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后续将持续更新。附件1 参会回执表.docx附件2 第十二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会议日程.docx
  • 第十二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将于9月8-9日举办(附日程安排)
    为进一步加强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推广先进检测技术、产品和管理经验,推动检测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将于2022年9月8-9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本届论坛以“公平竞争促进新发展,智慧检测开启新征程”为主题,将邀请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权威发布和政策解读,国内外检测认证机构总裁、知名专家学者做精彩主题演讲,组织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实验室管理人员等共同参会研讨,打造中国第三方检测领域高端前沿交流平台。报名步骤:1、微信扫码,进入到直播微门户2、点击直播微门户任意的直播间,进行【注册观看】3、输入【注册观看】的所需信息,进行手机动态码验证4、验证完毕后,可选择各论坛直播间,进行观看注意事项:1、观众第一次【注册观看】完成后,5小时内无需二次验证,可直接进入直播间观看。2、观众间隔5小时进入直播间后,无需二次【注册观看】,只需点击【我已报名】,输入手机号即可观看直播3、请观众仔细核对手机号及动态验证码的正确性,1分钟仅可以验证1次
  • 机械领域“三基”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布
    相关新闻:机械领域“三基”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机械基础件 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该规划贯彻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精神,在总结分析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确定了产业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并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附件: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   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二)面临形势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发展重点   (一)机械基础件   (二)基础制造工艺   (三)基础材料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协同发展   (三)建设研发和服务平台,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大技术改造,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五)加强行业管理,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六)推进“两化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   (七)实施“机械基础件和基础制造工艺双提升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宏观统筹协调   (二)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三)加强资金引导和支持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五)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六、规划组织实施   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以下简称“三基”)是装备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机械基础件是组成机器不可分拆的基本单元,包括:轴承、齿轮、液压件、液力元件、气动元件、密封件、链与链轮、传动联结件、紧固件、弹簧、粉末冶金零件、模具等 基础制造工艺是指机械工业生产过程中量大面广、通用性强的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表面工程和切削加工及特种加工工艺 基础材料特指机械制造业所需的小批量、特种优质专用材料。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装备制造行业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的要求以及“十二五”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大幅度提升“三基”产业整体水平,提高为装备制造业的配套能力,实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 已形成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三基”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门类齐全、能满足主机行业一般需求的生产体系,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十年来,我国“三基”产业持续稳定增长,产品品种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多种普通机械基础件产量(产值)居世界前列 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和切削加工能力以及焊接材料、高速钢、硬质合金、钕铁硼永磁体等基础材料产量居世界首位。   专栏1“三基”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行业类别 2005年工业总产值 (当年价) 2010年工业总产值 (当年价) 2010年新产品产值 (当年价) 2010年出口交货值(当年价) 机械基础件 轴承制造 556.14 1721.45 113.68 228.73 齿轮与传动驱动部件制造 290.22 1154.26 117.15 93.27 液压和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 350.43 1643.24 105.63 128.01 金属密封件制造 121.05 716.47 26.17 60.46 紧固件、弹簧制造 429.46 1244.18 66.35 192.05 模具制造 438.65 1630.76 127.80 266.20 基础制造工艺 钢铁铸件制造 1073.30 4833.69 161.29 251.92 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 443.96 2383.89 102.79 103.11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485.55 1652.41 63.16 63.30   数据来源:2005年、2010年工业统计快报。   专栏2 2010年部分“三基”产业部分产品世界排名 产品名称 生产规模(产量/产值) 世界排名 机械基础件 轴承 1300亿元 第3位 齿轮 1450亿元 第3位 液压元件及系统 351亿元 第2位 模具 1631亿元 第2位 气动元件 116亿元 第2位 紧固件 560亿元 第1位 链条 148亿元 第3位 典型基础制造工艺 铸件 3960万吨 第1位 锻件 1022万吨 第1位  数据来源:相关行业协会提供。   配套能力不断增强。轴承、齿轮、紧固件等机械基础件国内平均市场占有率65%。基础制造工艺取得明显进步,一批发电设备用大型铸锻件已具备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围绕电工电器设备配套需要,开发出发电设备用钢、大型变压器用取向硅钢片等特种优质专用材料。   产业聚集效应明显。重庆、常州两大齿轮产业聚集区的产值占全国齿轮行业的17%,瓦房店、洛阳、苏锡常镇、新昌四大轴承产业聚集区的销售收入占全国轴承行业的30%,温州、宁波、海盐、冀南四大紧固件产业聚集区的产值占全国紧固件行业的67%。基础制造工艺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主要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了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基础制造工艺中心,如江苏泰州和大丰的精密锻件产量超过全国精密锻件产量的一半。   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三基”产业固定资产投入持续稳定增长,装备水平明显提升,长期以来存在的寿命、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等质量问题有所改进,一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度提升,大型成套装备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但高端“三基”产品却跟不上主机发展的要求,高端主机的迅猛发展与配套“三基”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三基”产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投入强度远低于主机行业,缺乏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产业技术基础薄弱,共性技术研究体系缺失,基础性与共性技术研究弱化,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困难,行业基础数据的传承、跟踪、积累和共享机制尚不健全。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基”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同质化竞争激烈,贸易摩擦不断。专业化程度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知名品牌的“专、精、特”企业群体尚未形成。   产品总体水平偏低。“三基”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与主机用户的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轴承、齿轮、液压件、密封件等机械基础件的内在质量不稳定,精度保持性和可靠性低,寿命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2/3,产品生产过程的精度一致性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的先进基础制造工艺和自动化、数字化装备的普及程度不高,能源消耗、材料利用率及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二)面临形势2008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持续位居世界首位,主机和重大装备的集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十二五”是实现由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三基”产业、提升产品水平、增强配套能力十分关键。必须深刻地认识并准确地把握“三基”产业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1. 科学技术进步助推“三基”向高端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装备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明显,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应用条件日趋超常态与恶劣,对配套的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工艺和材料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机械基础件向长寿命、高可靠性、轻量化、减免维修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将“三基”产业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使其从常规产品、传统制造向高技术产品、现代制造及超常态制造发展。成形技术向净成形和近净成形方向发展 超精密加工的尺寸精度由亚微米级向纳米级发展 铝合金、铝镁合金、复合材料、新型工程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 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给“三基”产业带来双向挤压金融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趋势明显,节能、减排、降耗、低碳要求更为严格,将促进更加激烈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我国“三基”发展不仅受到来自工业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的“高端卡位”,也面临着发展中国家更低成本竞争优势所形成的“低端挤压”。   3. 工业转型升级对“三基”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及重大工程、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国防建设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不仅为“三基”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对其增长质量、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基础件、先进的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是提高重大装备性能和可靠性、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保证 高质量的基础件和基础材料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必须立足自主发展 “三基”产业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重要条件,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的食品加工、生物制药、家用电器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无污染,都需要高清洁度、高精度的基础件和耐腐蚀的基础材料作保证。   当前我国“三基”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主机并被固化在产业链中低端的状况应该尽快扭转,提升“三基”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刻不容缓。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发展的配套需求,以产品突破为主攻方向,密切产需合作,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加速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推进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寿命的升级,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力度,营造有利于“三基”产业向高端发展的环境,提升“三基”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和发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需重大装备的配套需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突出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及新材料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组织协调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三基”产业发展的环境。   2. 坚持产需合作,促进专业化生产   积极探索产需合作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建立基于利益相关和共赢的新机制,在“三基”企业与主机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供应链。鼓励有实力和有积极性的主机制造厂参与发展其所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和基础材料,并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3. 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影响“三基”产品性能、质量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行业公共研发与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4. 坚持重点突破,推动产业整体提升   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带动作用强的关键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集中优势资源,重点予以突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产品、工艺和知名品牌。在实现局部领域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提升“三基”产业的整体素质,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1. 2015年目标   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我国“三基”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加工制造水平显著提高,能基本满足重大装备的发展需要,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得到改观。   具体指标有:   ——配套能力增强目标。重大装备所需机械基础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5%以上 基础制造工艺水平全面提升,高端大型及精密铸锻件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重大装备所需的基础材料配套水平大幅提升。   ——创新能力提升目标。机械基础件的可靠性、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产品使用寿命提高15~20%,突破一批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形成一批研发和试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组织结构优化目标。建立起与主机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专业化、大批量的配套体系 形成若干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100家具有知名品牌的“专、精、特”企业,优化30个特色产业集聚区。   ——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全面推广应用绿色制造工艺与装备,原材料利用率提高10%,吨合格铸件能耗减少0.12吨标煤,吨合格锻件能耗减少0.08吨标煤,吨热处理件能耗减少150千瓦时,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   专栏3 “十二五”我国“三基”重点行业发展指标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率 机械基础件 轴承 销售额(亿元) 1260 2220 12% 齿轮 销售额(亿元) 1450 2940 15% 液压件 销售额(亿元) 351 700 15% 橡塑密封 销售额(亿元) 86 170 15% 机填密封 销售额(亿元) 65 130 15% 气动元件销售额(亿元) 116 235 15% 模具 销售额(亿元) 1120 1740 9% 紧固件 销售额(亿元) 560 980 12% 弹簧 销售额(亿元) 145 290 15% 链条 销售额(亿元) 148 270 13% 粉末冶金制品 销售额(亿元) 83 130 9% 基础制造工艺 铸造 能耗 每吨合格铸件能耗减少0.12吨标煤 锻造 能耗 每吨合格锻件能耗减少0.08吨标煤 热处理 能耗 每吨热处理件能耗从减少150千瓦时   2. 2020年展望2020年,形成与主机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能够满足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对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的需求,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国际领先。   三、发展重点   围绕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配套需求,重点发展11类机械基础件、6类基础制造工艺和2类基础材料。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开发20种标志性机械基础件、15项标志性基础制造工艺和12种标志性基础材料并实现产业化。   (一)机械基础件选择带动性强、辐射作用大的高速、精密、重载轴承等11类机械基础件作为发展重点,以提高性能、可靠性和寿命为主攻方向,力争使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 高速、精密、重载轴承   中、高档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轴承,大型运输机轴承,重载直升机轴承,长寿命高可靠性汽车轴承及轴承单元,高速铁路列车轴承,重载铁路货车轴承,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大型薄板冷热连轧设备轴承,大型施工机械轴承,高速度长寿命纺织设备轴承,超精密级医疗器械主轴轴承。   2. 超大型、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   大功率风力发电齿轮箱,高速列车齿轮传动装置,汽车节能自动变速器,核电循环水泵齿轮箱,舰船用大型齿轮传动装置,工程机械及矿山机械用液力变速器,大功率采煤机齿轮箱,掘进机齿轮传动装置,污水处理设备用高速齿轮箱。   3. 高压液压元件和大功率液力元件   工程机械用31.5兆帕及以上高压柱塞泵/马达、高压液压阀,液压电子控制器,工作压力31.5兆帕及以上高频响电液伺服阀和比例阀,液力变矩器,数字液压泵及油缸,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农业机械用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4. 智能、高频响气动元件   智能化阀岛,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柔性抓取气动系统及元件,轨道交通设备用气动元件,150赫兹以上高频响电磁换向阀,精密压缩空气过滤器,透平式气动马达。   5. 高可靠性密封件   高参数透平压缩机机械密封,大型高温高压泵和核电站核二、三级泵用机械密封和静密封装置,大型工程机械液压油缸密封,大型盾构机密封,风电偏航变桨轴承密封。   6. 高速链传动系统   汽车发动机正时链及自动变速箱哈瓦链,无级变速箱专用无级变速链,高精度低噪声链轮,抗疲劳、耐磨损、耐腐蚀特异链。   7. 高可靠性联轴器、制动器、离合器   大功率风力发电制动器,高性能柔性联轴器,隧道掘进机和采煤机用鼓形齿联轴器,电磁离合器和制动器,轨道交通制动器,高精度限矩安全联轴器。   8. 高强度紧固件   10.9级及以上汽车发动机紧固件,风力发电设备大规格高强度紧固件,飞机及航天器专用铝镁合金紧固件,自锁类紧固件。   9. 高应力、高可靠性弹簧   汽车和工程机械用高端悬架弹簧、气门弹簧和稳定杆,高速列车用弹簧,气动、液压件弹簧。   10. 高密度、高强度粉末冶金零件   高精度汽车粉末冶金零件,粉末冶金含油轴承,大型客机、高速列车、船舶制动用高性能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及刹车片。   11. 大型、精密、高效、多功能模具   高档乘用车车身及汽车(超)高强钢板热成形模具,高速精密多工位级进冲压模具,高光无痕、叠层旋转大型塑料模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及超大超薄LED大型塑料模具,多料多腔精密电子、医疗器械注塑模具,大型工程机械轮胎橡胶模具,轻金属高精压铸模具。   根据以上发展重点,提出“十二五”期间机械基础件重点发展方向(见附表1),从中选择20种标志性机械基础件作为开发的重点。   专栏4 20种标志性机械基础件 01 2MW以上风力发电机组轴承 开发为2MW以上风电机组配套的工作寿命20年、可靠度≥99%的增速器轴承和主轴轴承。 02 长寿命、高可靠性轿车轴承和重载卡车轴承 开发使用寿命25万公里以上,可靠度≥99%的轿车轴承和使用寿命50万公里以上,可靠度≥99%的重载卡车轴承。 03 高速动车组轴承 开发时速200~300km,使用寿命200万公里,可靠度≥99%的高速动车组轴承。 04 大型薄板冷热连轧及涂镀层生产线轴承 开发精度P4级、P5级,工作寿命轧钢120万吨,可靠度99%轧机轴承。 05 高速、高精数控机床轴承及电主轴 dmn值2.5×106mmr/min,精度P4、P2级,轴承16000小时精度稳定使用,电主轴2000小时精度稳定使用。 06 2MW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增速器 开发功率≥2MW、噪声≤95db、机械效率≥97%、寿命≥20年的风电增速器。 07 高速列车齿轮传动装置 开发列车时速≥200km,功率1800kw,输入扭矩3500Nm,输入转速2255~6000rpm,传动比≥7的高速列车齿轮。 08 节能环保自动变速器 开发百公里综合油耗降低5~10%,寿命30万公里的自动变速器,包括行星排、金属带、锥轮锥盘、电磁阀、TCU、变矩器等。 09 舰船用大型齿轮传动装置 开发功率3~5MW、噪声≤90db、转速≥3000rpm的船用齿轮传动装置。 10 工程机械用高压液压元件 开发工作压力35MPa及以上高压柱塞泵/马达、液压电子控制器。 11 高压液压阀 开发工作压力≥31.5Mpa,流量≥100L/min的高压液压阀,含流量共享系统、负荷传感系统、总线控制先导系统。 12 农机用静液压驱动装置(HST) 开发工作压力≥25MPa,排量18~45mL/r的农机用静液压驱动装置。 13 轨道交通用气动元件 开发工作压力3~10bar,环境温度-40~+80℃的气缸、气动阀、气源处理元件,以及气管、接头等配套气动元件。 14 大型风力发电关键密封件 开发7~10年不发生龟裂,在1m/s速度、油脂润滑状态下,运行寿命达7~10年,适用温度范围为-45~+100℃的大型风力发电密封件。 15 干气式机械密封装置 开发工作压力20MPa及以上的干气式机械密封装置。 16 汽车发动机正时链与自动变速箱的哈瓦高速齿形链 开发最高转速≧6000转/分,寿命25万公里,抗拉载荷≥14KN,1200小时试验伸长率≤1%,硬度达到53HRC、硬度散差±0.5HRC、清洁度≤20mg/kg,可靠性≥99.9%的链条。 17 疲劳寿命500万次以上汽车发动机紧固件 开发PPM≤60,疲劳寿命≥500万次的紧固件。 18 汽车和工程机械用高端悬架弹簧、气门弹簧和稳定杆 开发工作应力>1200MPa、疲劳寿命>100万次的气门弹簧、悬架弹簧和稳定杆。 19 C级轿车整体车身成形模具 实现车门、前翼子板表面形状精度0.08~0.05mm,结构面精度±0.05mm,多付模具总成尺寸匹配与控制(含回弹控制)内轮廓精度±0.7mm以内、外轮廓精度±1.0mm以内、总成件之间对接精度±0.5mm以内,车身总体尺寸精度达到或接近2mm。 20 高光无痕、叠层旋转大型塑料模具 开发宽1200㎜及以上、模具精度u级、模具型600Mpa,材料抗拉强度780 Mpa,直径与厚度比达到180,壁厚少于2mm;目标产品:排气管、重载卡车后桥桥壳。开发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成形工艺,目标产品: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第三代核电用的耐高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 05 冷/温精密成形技术 开发冷温精确成形机理与新成形方法,长寿命模具技术。实现冷/温精确成形锻件占模锻件总量的10~12%,目标产品:轿车等速万向节、变速箱齿轮等。 06 大型复杂结构件精密体积成形技术 开发超大型钢锭材料成分纯净度与组织控制技术,大锻件内部缺陷形成机制与控制技术,大锻件模拟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5~10%,降低能源消耗10~15%,目标产品:航空航天发动机涡轮盘。 07 热精锻成形技术 开发精密制坯技术、自动润滑技术、生产线自动化技术。材料消耗平均降低3~5%,热模锻件公差13级,平均能耗降低10%,目标产品:汽车前后桥锻件、螺杆锻件。 08 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 掌握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目标产品:200mm以上厚钢板焊接,焊接尺度在100μm量级,空间分辨率在几十微米尺度的微连接。 09 搅拌摩擦焊技术 建立0.3~50mm厚度范围内轻合金材料搅拌摩擦焊性能数据库、工艺规范和技术标准, 目标产品:大厚度铝合金结构件、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 10 化学热处理催渗技术 开发化学热处理(渗氮、渗碳)催渗技术工艺规范和技术标准,控制软件、催渗剂,保证0.3mm以上至2.0mm以下渗碳层的热处理节能30%以上。 11 精密可控热处理技术 开发精密可控热处理技术、渗碳和渗氮控制软件、远程控制和远程故障诊断技术,使齿轮和轴承等内在质量和表面性能高、无变形和脱皮。 12 铝、镁合金、钛合金件表面处理与强化技术 开发铝、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技术,使铝、镁合金制品表面氧化膜层大于300µ m,显微硬度超过3000HV,绝缘电阻大于100MΩ,耐磨损、耐腐蚀、绝缘性能有较大改善。开发钛合金化学镀镍渗铝工艺技术,使650℃耐高温钛合金制品经化学镀镍(层厚20µ m)后,大幅度提高抗氧化性能。 13 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技术 开发电刷镀NI-SiC复合镀层技术,修复磨损失效的零件,改善零件表面性能,大幅度提高零件硬度。 14 超精密加工技术 开发微量切削机理、精密测量技术和误差补偿技术,目标产品是芯片、磁
  • 三部门推动水污染治理等专项“十二五”任务落实
    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召开综合平衡会议,研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和2011年度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许倞主任主持会议,科技部相关司局、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财政部教科文司有关负责同志,数控机床、水污染治理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专职技术责任人和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为数控机床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以实施方案为依据,结合提高装备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围绕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发电设备四大领域及其他重大专项的需求,进行了整体部署。同时考虑了与专项“十一五”任务的衔接,体现了工作的延续性。在下一步组织实施中,要注重工艺与装备、整机与部件、制造企业和用户企业、数控机床生产企业和数控系统研发企业的紧密结合 要注重发挥创新能力平台在关键技术研发中的服务功能 对于其他重大专项所需装备,要与有关专项密切沟通,切实做好专项间的有机衔接。   水污染治理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按照流域治理系统设计的思路,提出流域综合整治及水质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整装成套技术及产业化的攻关目标,围绕“三河、三湖、一江、一库”部署专项相关重点任务。专项2011年度计划符合“十一五”、“十二五”实施计划研究内容。在下一步组织实施中,要以服务流域治理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矩阵式管理模式,强化各主题的项目(课题)在“三河、三湖、一江、一库”重点流域的衔接集成和综合示范,增强任务组织的系统性和关联性 要进一步做好与专项“十一五”项目(课题)、相关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的衔接,利用好已有科技成果和基础设施等条件,为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参与水污染治理专项实施的力度,组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攻关团队,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水污染治理成套技术和模式。对于“十一五”期间承担任务较多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应在其相关项目(课题)验收后再启动“十二五”相关任务。   会议原则同意数控机床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水污染治理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和2011年度计划。
  • 助力第三方检测高质量发展!第十二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在京成功召开
    9月8日,第十二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公平竞争促进新发展,智慧检测开启新征程”。来自政府机关、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的1.5万余位业内人士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同出席此次行业盛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总工程师韩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司长顾绍平、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万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志强主持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院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一级巡视员乔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王赟松,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秘书长肖建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许增德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做大会专题报告。我要测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论坛报道和视频转播。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总工程师韩毅致辞韩毅在致辞中指出,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新时代新时期更要发挥积极作用。韩毅建议,未来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要融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深入推动自身市场化改革,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融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研究新需求,发展新技术,提供新服务,提早谋划发展方向,主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融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努力提高工作主动性和有效性,逐步实现由被动检验检测向引领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转变;融入守住安全底线拉升发展高线中,守住职业操守,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同时发挥检验检测优势,成为质量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推动者和引领者。韩毅希望,在迈向新征程时,广大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将自身发展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砥砺奋进,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促提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司长顾绍平致辞顾绍平在致辞中指出,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检验检测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动能,同时智慧检测正在让检验检测行业发生颠覆传统的变革。市场监管将继续围绕“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目标导向,秉持检验检测公平公正监管,持续优化服务,进一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为检验检测行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顾绍平希望,检验检测行业广大从业者能够紧扣国家战略,提升科技创新供给水平;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前沿,坚持创新引领,强化技术支撑服务能力;聚焦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发挥更关键的作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杨万山致辞杨万山在致辞中肯定了过去两年全国检验检测机构面对诸多挑战和压力,主动作为,倾情服务,在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中的责任和担当。杨万山指出,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要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中的职责使命,更好地发挥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以公平竞争促进新发展,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为推进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实际行动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发挥作用与功能;二是以智慧检测开启新征程,通过以智能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信息化支持智慧监管,以数字化满足民生需求,推动第三方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 受此届论坛邀请,在行业发展专场,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CEO唐海霞女士作了主题为“以数字化推动检测行业转型,加快推动与科学仪器产业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助力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推动检验检测行业及科学仪器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作为行业首个高峰论坛,从2009年至今已举办了十二届,如今已成为我国检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重要活动之一。论坛时隔两年强势回归,标志着第三方检测在检验检测产业赛道上不断向前迈进。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由开幕式、主题演讲、专题分论坛等一系列活动组成。论坛围绕行业管理、行业发展、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化妆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能力提升、特殊食品、标准物质&国标&实验室评审、消费品等主题开设了8个分论坛。此次论坛顺应产业变革期间的深层次交流需求,致力于为检验检测行业探讨机构发展创新、核心竞争力重构、检测行业投融资等热点话题搭建高端对话交流平台。 人民网、央广网、中国经济网、新京报、香港紫荆杂志、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质量报、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等媒体报道了活动盛况。
  • 陆婉珍院士谈科学仪器“十二五”发展机遇——第四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论坛视频采访系列
    2011年11月9-10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北京雄鹰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IOAE 2011)”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次论坛吸引了600余名观众参加,50余家在线分析仪器厂商参展。仪器信息网作为协办单位及网络特邀媒体亦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CIOAE 2011现场,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Instrument)采访了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我国在线分析仪器的发展现状以及以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讨论。其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我国科学仪器领域资深院士——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院士接受我们的采访。   Instrument:陆院士,您好!非常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各行业“十二五”规划纷纷制定,其中国家在科学仪器设备研发方面的投入可以说非常之大,请陆院士谈谈在“十二五”期间,科学仪器发展存在哪些机遇?   陆婉珍院士:我国科学仪器现在已经有了大量的应用,所以可以肯定的说科学仪器发展从现状看已经有了很好的机遇。更不用说我国科学仪器工业和社会各行业对各种科学仪器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因此未来科学仪器的发展将更为迅速。   现在我们大量依靠进口科学仪器,但是采用进口仪器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例如在售后维修、零部件供应、仪器操作或者还可能需要跨洋通讯等,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不如使用国内生产的仪器方便。尤其是根据需要进行改型以及所需要的零配件等更是有一定困难。如果国内能够有更多的高层次仪器生产企业,我国国产科学仪器发展将更有希望。   另一方面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科学仪器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如果仪器与应用仪器的人紧密的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新产品新技术一定会取得更高水平的成果。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院士   Instrument:提高国产科学仪器水平,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陆婉珍院士:国产仪器已经有了很好基础,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大量的发展了较低端的产品,高端产品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困难。而困难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造的技术和材料还存在困难 另一方面是能否广泛应用的问题,这两者需要相互结合,不只是“应用”对“制造”提出要求,“制造”也应该结合“应用”,共同创造出全世界范围内的更新的、更适用的仪器,这将是我国国产科学仪器快速发展的路径之一。   Instrument:陆院士多年来一直积极倡导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据了解,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正在申请举办近红外光谱的香山会议,目前的进展如何?在近红外光谱香山会议上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陆婉珍院士:近红外光谱香山会议可能于明年4月份召开,所以这次会议的准备工作相当匆忙,也相当有难度。   因为近红外光谱技术本身及应用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近红外光谱技术相对来说并不复杂,仪器制造也比较简单,但对于质量要求还是非常严格的。并且近红外光谱的应用需要大量的借助化学计量学方面的工作,而我国在化学计量学研究发展方面有一定的水平,所以与其结合将非常容易。   在这次近红外光谱香山会议上,我们希望化学计量学、仪器制造、应用以及用户需求等能够很好的得到结合,使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真正为社会服务。   Instrument:最后,请陆院士谈谈我国在线分析仪器的现状、前景?   陆婉珍院士:我对于在线分析仪器的现状了解的可能不全面,知道比较多的是在石油化工领域在线分析仪器的情况。单从石油化工领域来看,因为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大部分是流程工艺,需要减少运营成本、人员投入,需要控制质量等,这些都使得在线分析仪器不可或缺。那么其他行业的情况也是如此,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未来在线分析仪器的市场需求将会日益增长。   一些大型仪器生产制造公司已经看到了这些需求,正在积极推广这方面的产品技术及应用解决方案。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采访视频!
  • 低碳经济迎来好时机 十二五或撬动6万亿市场
    6月17日,我国迎来首个&ldquo 全国低碳日&rdquo ,低碳发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低碳经济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剂良方。近年来,我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加强生态建设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低碳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中长期看,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是必然选择   &ldquo 倡导全面践行绿色、节能、低碳理念,以实际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rdquo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说,对于一个13亿人口大国而言,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已经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推动低碳发展,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重要变化,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数据显示,201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02%。   &ldquo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掉以轻心。&rdquo 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说,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持续性雾霾天气,部分地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这表明我国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发达国家一二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并逐步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30年里集中显现,呈压缩型、复合型特点,增加了我国环境问题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能源消费总量还会相应增长。转变传统的高碳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解振华表示,我国人口规模庞大、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现有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是我国面临的唯一选择。   低碳撬动6万亿元市场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绿色低碳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世界各国已经把通过绿色低碳发展的途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共识,这也带动了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   &ldquo 十一五&rdquo 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并已初具规模。根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   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目前,中国正全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未来年均增长将在15%以上。到&ldquo 十二五&rdquo 末,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8万亿元,在整个节能减排领域的市场空间将达到6万亿元。   按照测算,&ldquo 十二五&rdquo 时期,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投入将达到2.3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吸纳就业人口3000多万人,年均增长15%以上。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要达到1.8万亿元。高效节能技术装备的市场占有率由5%提高到30%。   &ldquo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绿色低碳市场的发展将非常广阔,将为企业发展带来很大机遇。&rdquo 解振华表示。   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共赢   对于企业来说,实现低碳发展不仅是压力,更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上,远大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跃表示,企业不应该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视为&ldquo 赔本买卖&rdquo ,而要努力挖掘其中的商业机会,实现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认为,工业企业不仅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要主体,也承担着为节能减排提供产品、技术和装备的主要责任,其绿色、低碳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全社会低碳发展的进程。因此,工业企业应充分发挥新兴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ldquo 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企业应积极主动地研发低碳技术,生产低碳产品,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打下扎实基础。&rdquo 解振华说,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政府和企业都要在技术创新方面增加投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也应该共同研发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技术,解决好未来的技术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   解振华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财税、价格、投资、金融等经济政策,深化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加快资源环境税改革,着力发挥市场手段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水价、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建设,加快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标准,建立汽车、燃油经济型指标。   专家指出,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潜力还很大,必须全面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低碳意识、生态意识,营造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
  • 第三轮通知丨2024 IMic第十二届工业微生物大会
    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工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工业微生物大会将于9月11-13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大会以“探索工业微生物的无限可能”为主题,聚焦生物制造、微生物资源利用与安全控制技术,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工业微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搭建高水平科技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入研讨,诚挚邀请业界同仁金秋九月相聚北京,共话工业微生物产业无限未来。组织结构主办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中国微生物学会工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指导单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菌种资源库支持单位: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DF)保利中轻大会日程详细日程展会安排会议同期举办“工业微生物高新技术平台与装备耗材展览会暨推介会”,40余家生物领域高新技术平台与装备耗材供应商参会展示,诚邀业界同仁参观洽谈。展区专场平面图注册与参会扫描二维码下载附件:第十二届工业微生物大会通知
  • 五位企业老总畅谈服务,展望“十二五”——ACCSI 2011之企业高峰论坛纪实
    2011年4月26日上午,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之企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京仪大酒店举行。珀金埃尔默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陈晴先生、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樊志强先生、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宏斌先生、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田禾先生、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事业部长吴彤彬先生等五位知名仪器企业负责人共聚一堂,与我们一起回顾2010,展望2011,展望“十二五”。论坛由仪器信息网编辑杨娟女士主持。 企业高峰论坛现场 议题一:回顾“2010”——品味“甜、苦、辣”   【背景资料】 2010年可谓是仪器公司的“丰收年”,跨国仪器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继续“高歌猛进”,国产科学仪器公司也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同时市场竞争也更加地激烈。那么,今天参加论坛的厂商在2010年的表现如何?   我们特别制作了一张“科学仪器公司2010年表情板”,表情板上有“酸、甜、苦、辣”四种表情,请各位选择1-2种表情来代表各自公司在2010年的表现?并阐述选择此种表情的理由。 珀金埃尔默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陈晴先生   陈晴先生:甜+苦   “中国古语说‘先苦后甜’,而珀金埃尔默大中华区2010年的表现也可用此表示。说到具体的事例,2010版《中国药典》的正式实施对公司的业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公司也在药检行业中了一个大标,让我们觉得很‘甜’,但是为此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个过程让我们觉得很‘苦’。”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樊志强先生   樊志强先生:甜+辣   “‘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我此次重回上海精科,深刻地感受到集团对仪器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期待,有了集团作为后盾,我对‘重振精科’充满了自信 (2)2010年上海精科业绩非常好,超过了我的预期,一年的努力有了好的结果,自然感觉很‘甜’。”   “‘辣’:作为行业内的老牌国企,我们的很多想法和思路在推行过程中总是碰到非常棘手的问题。而我之所以没有选‘苦’,是因为上海精科公司有很多核心团队一如既往支持公司发展,虽然工作辛劳,但是我相信有了这样的团队基础,并认准发展方向,上海精科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 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宏斌先生   高宏斌先生:辣   “(1)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此期间,纳克实现了强劲的增长,并且成为国内分析仪器界小有名气的公司。这个‘辣’可以解读为‘强劲发展’,是一种热辣与火爆。(2)2010年纳克制定了公司的‘十二五’规划,钢研总院对纳克公司‘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是一种挑战,就如不擅‘辣’的人对‘辣’的挑战。”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田禾先生   田禾先生:辣   “我感觉‘酸、甜、苦、辣’四种滋味都有,但‘辣’的感觉更突出些。其含义在于,随着公司的发展,研发、服务、物流等方面都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很刺激。而今年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又一个新的挑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事业部长吴彤彬先生   吴彤彬先生:甜+辣   “2010年岛津中国业绩增长了近40%,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研发和应用方面,岛津中国在2010年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如在上海成立了新的研发中心,岛津北京分析中心迁入新址等。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很‘甜’。”   “‘辣’则与前面几位老总感受一样。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的工作量迅速增长,工作非常辛苦。如2010年下半年,国家颁布了乳制品企业新规,用户需要短时间内完成仪器安装、培训等,我们的各个部门在此过程中都很辛劳。” 各位嘉宾就各公司2010年表现做出选择 议题二:聚焦“服务”——网络化服务、外包服务、自助服务是发展趋势   【背景资料】近期,“瘦肉精”、“牛肉膏”、“核辐射”等食品、环境安全事件频发,仪器厂商在得到众多的市场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用户对服务越来越高的要求,用户需要仪器厂商不仅提供仪器硬件服务,对于 “软件”服务也有更多需求,服务质量成为用户选择品牌的主要因素之一。   请各位谈谈近1-2年来用户对于服务需求的变化?   高宏斌先生认为,用户对服务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用户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原来用户对服务的需求是“反应快”、“质量好”、“价格低”,而现在用户需要的则是服务“反应更快”、“质量更好”、“价格更低”。(2)近些年,仪器的销售量在逐年递增,伴随仪器递增的是出现了一部分新兴用户,这部分用户操作技术水平低,他们对培训服务有更多需求。   陈晴先生则认为,用户对服务的基本需求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用户对服务的需求依然表现在“better”、“cheaper”、“faster”三方面,即用户希望服务超出自己的预期、希望零配件及耗材供应能支付、希望第一时间获得维修服务。不过对于中国用户而言,他们现在需要更全面的服务,从样品处理到分析结果都需要仪器厂商提供咨询或帮助。   在2010年各公司在服务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吴彤彬先生表示,2010年岛津中国成立了高于各部门之上的“中国品证中心”,力图将售前、商务、安装、售后等过程同质化,即有统一的品质标准,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此外,针对目前的基层用户及不发达地区的用户,岛津扩大了分析中心,并与行业内实验室建立合作应用实验室,着力提高这部分用户的应用水平。   田禾先生说,2010年普析成立了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注食品安全检验和测试工作 另外,也是考虑到大量基层用户仪器操作水平低、专业知识薄弱,普析加强培训中心的建设,力求更好地为这部分用户服务。   樊志强先生则表示,2010年上海精科成立了客户支持部门,其任务是配合销售部门及经销商,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正确的仪器选择,让客户选对产品。此外,我们考虑将“应用实验室”改为“客户服务中心”,中心将建成一个仪器设备配套完整的实验室,针对不同行业的应用开发出检测方法,同时也针对特定市场及热点市场做基础研究工作。   各位认为科学仪器行业在服务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陈晴先生和樊志强先生都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人才。陈晴先生说,珀金埃尔默产品线较广,而公司近年成长很快,新客户增长很多,因此我们很缺为用户提供支持服务的人才。   樊志强先生则笑称,如果珀金埃尔默缺人才,上海精科就更缺人才。上海精科为行业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很奇怪在上海精科的体制里,我们就看不到这些人才的闪光点,可一旦离开,他们都表现很好。因此我计划在精科内部好好挖掘一下,可能还有很多潜在人才,我们要考虑一下如何培育好这些人才。   吴彤彬先生则认为,对岛津中国而言,最大挑战是如何保证岛津售前、应用、售后服务的同质化。岛津的产品线很广,这些服务由岛津中国团队、岛津代理商团队、岛津的合作实验室来共同为用户提供,那么如何保持服务品质的一致性就很关键。   田禾先生认为,挑战来源于两个方面:(1)对客户的透彻了解,中国用户群很广,用户需求又不一样,如何了解到用户真实的需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2)速度,响应速度要快,但是速度快基于准备充分。例如,本月24日卫生部公布了22种没有检验方法的非法添加剂,而普析的分析中心只能对其中的11种进行检测,显然我们在此方面的应对速度就慢了。因此速度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高宏斌先生表示,对纳克而言,挑战来源于两个方面:(1)服务的高投入与国产仪器整体利润率下降之间的矛盾 (2)服务如何定位问题,是定位为利润来源中心,还是维护、建设品牌的需要。   未来仪器厂商的服务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高宏斌先生认为,近些年来,各个公司的服务量都呈增长趋势,以纳克公司的火花直读光谱仪为例,该仪器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了100%的递增。问题是仪器量可以100%递增,但优秀的工程师却很难100%递增,那么为应对服务量的剧增,以下几种模式值得探讨:(1)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服务效率 (2)属地化服务 (3)服务外包。   樊志强先生则提到目前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苹果公司”,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不是硬件,而是各种软件的增值服务。未来这种模式是否有可能在仪器行业复制?专业的服务公司基于各仪器平台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与仪器厂商实现双赢。  陈晴先生很认同高宏斌先生和樊志强先生的看法,其认为有两个发展趋势:(1)服务网络化,未来是否可以通过网络提供仪器的远程诊断,节约用户的成本 (2)自助式服务,例如仪器不需要安装、调试,用户可以自己完成这些工作。珀金埃尔默即将推出一台红外光谱仪,这款仪器就是体现了这个理念。该款仪器没有安装调试环节,只有一个光盘,用户自主完成安装调试。   此外,吴彤斌先生、田禾先生还认为全方位解决方案及以联盟方式提供服务是服务的发展趋势。 议题三:打开“十二五”——中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还将翻番   【背景资料】今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中,中国的科学仪器行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报告显示,“十一五”中国的科学仪器行业市场规模翻了一倍多,那么,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又将有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在“十二五”规划蓝图中,各位认为科学仪器行业的机会在哪?   樊志强先生:食品、环保是上海精科关注的市场,上海精科还将适当考虑进军生命科学市场。   吴彤彬先生:大学教育、医药、环境、食品安全是岛津关注的主体市场。此外,“十二五”岛津更加关注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市场、新能源市场,以及高端制造业带来的新材料市场。   田禾先生:资金的主要投向就是市场机会所在。“十二五”国家更加重视民生,因此围绕民生的各个领域都有较大的市场机会。此外,围绕家庭及个性化个人应用的相关仪器市场需求也很大。   高宏斌先生:“十二五”对纳克来说还是要专注于金属材料领域市场,而国家的许多大项目,如大飞机项目等,对我们来说都是机会。   陈晴先生:“十二五”三个发展方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内容也很丰富,对于仪器厂商而言都是机会。近期看,食品安全市场很受关注 长远看,环境、医药等受法规驱动的行业机会很多 此外,与发展有关的能源、汽车等产业机会也很大。   关于“十二五”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市场前景的预测,五位嘉宾根据主持人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1)五位嘉宾一致认为,“十二五”中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番。   (2)五位嘉宾一致认为:“十二五”期间,在中国市场上,国内外仪器厂商所占市场份额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3)五位嘉宾一致认为:“十二五”期间,企业会成为拉动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4)五位嘉宾一致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科学仪器出口增幅不会超过进口增幅。 各位嘉宾就“十二五”市场预期做出判断   (5)陈晴先生、田禾先生认为:“十二五”期间,科学仪器行业不会进入行业整合期。   陈晴先生认为,整合最佳时期已经过了,金融危机后,交易价格比较合理,但是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交易成本增加,机会也就不如从前。对国内仪器企业而言,整合不会很多,上市应该会很多。   田禾先生认为,在经济状况好的情况下,公司整合的愿望不会很高。而国内仪器厂商上市后确实有资金可以进行并购,但问题是很少有企业愿意卖。   樊志强先生、吴彤彬先生、高宏斌先生认为: “十二五”期间,科学仪器行业会进入行业整合期。   樊志强先生认为,资本市场的撬动确实会对行业的兼并收购起到关键作用 而且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行业重组整合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他也认为,国际上的并购在未来五年不会很多。   吴彤彬先生认为,国内厂商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上竞争,随着市场的扩大,竞争会更加激烈,强者战胜弱者,整合也就必然。   高宏斌先生则认为,“十二五”行业整合序幕将拉开,但不会是行业整合高潮期。随着国内企业的纷纷上市,企业也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发展企业。但与国外企业家相比,国内企业家并不愿意被收购。   【结语】高峰论坛紧紧围绕着中国科学仪器如何发展展开,并且对于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二五”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对科学仪器行业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与五位领袖企业家的对话,我们得到了更多启示。   采访编辑:杨娟
  • 机械领域“三基”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工信部近日正式发布《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要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国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下称“三基”)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加工制造水平显著提高,能基本满足重大装备的发展需要,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得到改观。   在《规划》中,轴承、齿轮等被明确为亟须发展的重点行业,在政策支持下,到2015年,轴承、齿轮两个行业的销售额将分别达到2220亿元、2940亿元,行业年均增速将在12%-15%之间。   未来十年发展目标明确   “三基”是装备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度提升,大型成套装备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但高端“三基”产品却跟不上主机发展的要求,高端主机的迅猛发展与配套“三基”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发展的瓶颈。   以轴承行业为例,目前,我国在高铁轴承和风电主轴轴承、增速器轴承等领域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时速超过160公里的动车组所用轴承,目前还完全从瑞典SKF等国际巨头处进口。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全清明确表示,中国高端轴承发展速度还跟不上主机的发展速度。   鉴于以上差距,《规划》要求,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我国“三基”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能基本满足重大装备的发展需要 到2020年,形成与主机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能够满足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对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的需求,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国际领先。   轴承业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围绕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配套需求,规划将11类机械基础件、6类基础制造工艺和2类基础材料明确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其中,高速、精密、重载轴承位居重点发展的榜单之首。   对于轴承等重点领域,《规划》明确,将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继续实施现行基础件财税支持政策,落实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免税政策 研究制定鼓励用户采用“三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政策。   同时,主管部门还将加大相关计划对“三基”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支持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克产业关键技术 研究设立“三基”产业发展专项,重点支持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三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引导地方、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对“三基”产业的资金投入。   在系列政策的支持下,《规划》要求,轴承行业“十二五”的年均增速要达到12%,齿轮和液压件行业的年均增速均为15%。   龙头企业受益政策将高速发展   对轴承行业,《规划》明确的发展重点是:中、高档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轴承,大型运输机轴承,重载直升机轴承,长寿命高可靠性汽车轴承及轴承单元,高速铁路列车轴承,重载铁路货车轴承,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大型薄板冷热连轧设备轴承,大型施工机械轴承,高速度长寿命纺织设备轴承,超精密级医疗器械主轴轴承。   业内人士指出,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当属机床轴承。对此,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早已提出过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主要立足于国内,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实现国产化。
  • 石油行业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三金”“六银”
    5月10日,国家知识产局官网发布了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评选结果显示,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办法》《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评选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的通知》规定,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共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预获奖项目3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预获奖项目10项,中国专利银奖预获奖项目60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预获奖项目1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预获奖项目826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预获奖项目56项,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5月10日至5月14日。其中,石油行业有三项入选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预获奖项目,六项入选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银奖预获奖项目。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预获奖项目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银奖预获奖项目
  •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探索科研经费新机制
    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作为国家三大主体科技计划,她们被喻为驱动自主创新的“三驾马车”。“十二五”期间,面向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改革,也正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连日来,科技部等部委陆续颁布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863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支撑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973 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2006年开始执行的相关管理暂行办法。具体到国家科技计划科研经费的管理,又针对“十一五”期间科研经费间接成本补偿不足等突出问题,下发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不难发现,为确保《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刚刚颁布实施不久的这一揽子“新规”,正是在国家科技计划2000年以来实行的课题管理制基础上,安装的一条“计量装置生产线”,而其检测和评价的“参数”正是自主创新能力。   用好科技成果这把“坐标尺”   众所周知,科研项目的人员费开支改革历来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难点,在世界各国均不例外。虽说目前在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里,科研人员的薪酬和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基本不存在联系,但随着国际科研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吸引和稳定更多杰出的科研人才,提高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一些发达国家政府部门在科研项目经费分配和使用这一关键环节上,逐渐在引入“弹性”的绩效评价方法。   在国内,“十一五”期间,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工资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财政部和科技部曾经修订完善过相关的国家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于2006年颁布实施的相关的管理办法中曾明确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中不得直接开支项目承担单位编制内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的人员性费用。这一刚性政令的出台,主要是针对当时在科研项目经费中以种种名义擅自提取并高额发放人员费,进而造成科研项目立项中的不正当竞争、立项异化的不良现象。   然而,刚刚颁布实施不久的这一揽子“新规”,则是在借鉴“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及时缓解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突出问题。可以注意到,一揽子“新规”尤为强化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执行和验收全过程的各经济主体的权责,注意规范了课题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的法人责任。同时,直面科研项目人员费管理这一世界性难点问题,明确建立了科研经费间接成本补偿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依据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领域当前表现出来的新情况,在明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基础上,《通知》明确提出了“绩效支出”,同时规定“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并且指出绩效支出“应当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实绩,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   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质量将被作为研判科研经费“绩效支出”额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绩效评价和科研人员价值评判的深度融合,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科研管理理念的延伸和实践,也是“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的一大特点。   不让科研经费被“一刀切”   在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以及试验开发阶段,科研活动表现出来的新颖和未知属性,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种种迹象业已表明,科研经费管理与一般经费管理具有很大差异,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在“循规”的基础上,开发并建立起一套更加符合科研规律的管理模式。   实际上,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是间接成本补偿法,促使科研经费管理和科学研究活动的节奏更加“合拍”。相关调查指出,目前美、英等国一般不允许从科研项目经费中直接提取人员费,但可以根据项目经费的一定比例单独核定一定额度的“一般管理费”,由项目承担单位自主安排,由单位用于支付人员性费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大学还可以自主确定其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大学的教授通常只拿9或10个月的全时工资,其余3或2个月的全时工资可以在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   纵观国内,目前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里的科研人员,通常可以被理解为三类。他们分别是编制内有工资性收入人员 项目实施中聘用的其他无工资性收入人员,这主要是在读研究生和博士后 还有就是课题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   根据“十一五”期间执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对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以及咨询专家等的劳务性费用和咨询费,允许在项目经费中按照科研工作实际需求,在项目预算的“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中列支,并且没有限制比例的规定。而对项目承担单位编制内课题组成员中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的人员性费用的开支严格限制,科研项目预算中不能列支。这些也正是自从2000年我国实行课题制管理以来,到一揽子“新规”颁布实施以前,对这三类人员的人员性费用开支问题的相应规定。   然而,为促使“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更加符合科研活动规律,尤其是为尽量防止科研经费管理可能会出现的“一刀切”现象,此次改革特别对科研经费进行了使用结构的调整。《通知》明确将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 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间接费用“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   《通知》还同时规定,“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为“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不难发现,以科研经费间接费用支出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把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嵌入”国家科研项目执行过程。这是释放我国科研人员创新潜能的一次有益尝试。   培育市场契约精神   明确课题责任主体,规定知识产权管理方式,“细数”违约责任……从科研立项,到经费拨付,再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此前颁布实施的一揽子“新规”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经费管理和其所支持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等环节均作出详尽说明。   可以看到,《通知》明文规定,“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在强化明晰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原则的基础上,《973管理办法》则具体指出:“项目首席科学家所在单位为项目第一承担单位。课题是项目实施基本单元,课题承担单位按照加强法人单位管理的要求,为课题组织实施提供服务和保障,规范管理,加强监督。” 其中项目第一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经费管理,为项目组织实施提供条件保障,负责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成果管理 协调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审查项目计划任务书、调整方案以及项目其他上报材料。”课题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课题经费管理,加强对外拨经费的审查和监督,为课题组织实施提供条件保障 负责课题执行过程中形成的国有固定资产和研究成果的管理 协调处理课题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审查课题计划任务书、调整方案以及课题其他上报材料 接受科技部、财政部及专家组的指导、检查和验收等。”   《支撑管理计划》也指出了:“对于具有明确产品导向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课题),企业应作为实施主体,以企业投入为主。”其中,“产学研联合实施的项目(课题),企业应与其他机构事先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明确任务分工及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等。而《863管理办法》更是明确了:“863计划项目(课题)参与单位应通过正式协议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归属及权益分配。项目(课题)实施形成的知识产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授权课题承担单位依法取得 组织实施部门为了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实施,也可以许可他人有偿实施或者无偿实施。”   另外,在违约风险控制方面,《863管理办法》和《支撑管理办法》均强调,“对于在项目(课题)申请、评审、执行和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剽窃他人科技成果等科研不端行为,以及违规操作或因主观原因未能完成课题任务并造成损失的科研单位或个人,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终止项目(课题)任务并追回专项经费、取消其一定时期内申请国家科技计划任务的资格等处理 构成违纪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这些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启动、执行和结题验收全过程将需要一种更为强烈的市场契约精神。而市场机制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条件下的信用信息对称体系,则有助于国家科技项目成果绩效评价所需的友好环境进一步形成。   探索建立面向结果的科研经费评价机制   有调查业已指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科技计划执行和预算安排通常会跟其绩效评价进行动态“挂钩”,绩效评价已成为决定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布局和调整的关键因素之一。   事实上,2007年,由于法国竞争力集群计划在该国研究与高等教育评估署的评价报告中获得了好成绩,法国政府才决心在2009年至2012年间继续实施第2期竞争力集群计划。而在美国,根据《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白宫已于2002年推出了计划评估等级工具(PART)。基于这一绩效评价方法,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每年都会在各个机构中抽取20%的联邦计划接受PART评估,通过对各政府部门所资助的计划进行系统、透明的评价,从而将国家科技计划的绩效信息与预算结果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推进科技计划经费项目层面的绩效评价。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完善绩效评价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信息运用和共享机制,从而逐步探索建立面向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据悉,2011年,国家科技计划部分项目已被选定,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启动绩效评价试点。   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的实施效率,将成为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的一个参照指数“坐标系”。把市场思维引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这一事实预示着,获得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我国自主研发科技成果的质量水平,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将获得更多话语权。
  • 冷杉将参展第十二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IOAE)!
    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将于2019年11月13日-15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冷杉作为环境监测领域知名企业,受邀参与本次展会,将与众多专家学者及企业共同探讨环境在线监测技术和应用。展会时间:2019年11月13日-15日展会地点: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地址: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88号)冷杉展位号:C111冷杉期待与各业界朋友一起探讨交流行业走势、开拓合作机会!由北京中仪雄鹰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举办CIOAE已成功举办十一届,会议最早于1997年由朱良漪老先生创办。第十二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在学界与业界的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将有70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及壁报交流,同时将有约1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大会将于2019年11月13日-15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大会将继承发扬前十一届的专业特色和学术风格,围绕“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环保”的主题来开展学术交流和展示活动。苏州冷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将展出最新产品与技术期待您的莅临交流!
  • 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开封召开 (第三轮通知)
    一、会议概况:受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托,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将于2023年9月22-26日在开封召开,会议由河南大学承办、陕西师范大学协办。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共收到来自港澳地区及国内8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论文投稿240余篇。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审稿会已于7月29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经过学术委员会认真评审,推选出大会特邀报告6篇,分会邀请报告55篇,分会口头报告57篇,墙报120余篇,并邀请3位专家做会前特邀讲座。大会特邀报告:1. 徐红星院士,河南省科学院2. 王雪华教授,中山大学3. 戴庆研究员,国家纳米中心4. 陈卓教授, 湖南大学5. 倪振华教授,东南大学6. 雷党愿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二、会议日程:日期时间日程安排地点09.2212:00-22:00报到注册中州国际饭店一楼大堂15:00-17:30会前特邀讲座中原厅18:30-21:00晚餐马可波罗西餐厅/花园宴会厅20:00-22:00学术委员会会议国际厅09.2308:30-09:10开幕式国际会议中心9:10-9:55大会报告PL-1国际会议中心9.55-10:30合影;茶歇国际会议中心10:30-11:15大会报告PL-211:15-12:00大会报告PL-312:00-14:00午餐马可波罗西餐厅/花园宴会厅14:00-15:15分会场报告国际会议中心/中原厅/中华厅16:00-16:15茶歇会场走廊16:15-18:00分会场报告国际会议中心/中原厅/中华厅18:00-21:00晚餐马可波罗西餐厅/花园宴会厅09.2408:30-10:15分会场报告国际会议中心/中原厅/中华厅10:15-10:30茶歇会场走廊10:30-12:05分会场报告国际会议中心/中原厅/中华厅12:05-14:00午餐马可波罗西餐厅/花园宴会厅14:00-16:00分会场报告国际会议中心/中原厅/中华厅16:00-16:15茶歇会场走廊16:15-18:00墙报宣讲/仪器交流报告锦绣厅18:00-21:00晚餐马可波罗西餐厅/花园宴会厅09.2508:30-10:15分会场报告国际会议中心/中原厅/中华厅10:15-10:30茶歇会场走廊10:30-12:05分会场报告国际会议中心/中原厅/中华厅12:05-14:00午餐马可波罗西餐厅/花园宴会厅14:00-14:45大会报告PL-4国际会议中心14:45-15:30大会报告PL-515:30-15:45茶歇会场走廊15:45-16:30大会报告PL-6国际会议中心16:30-17:00颁奖,闭幕式国际会议中心18:30-21:00晚餐马可波罗西餐厅/花园宴会厅09.26离会三、会务公司:本次会议委托河南大学文化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做全程会议接待,并代为收取会务费、赞助费以及出具相关发票。四、会议缴费:本次会议采取提前缴费与正常缴费的方式,9 月 22 日当天在会议现场可进行现场缴费。会务费收费标准如下:缴费时间中国物理学会会员非中国物理学会会员学生代表9月8日(含)前(提前缴费)2200 元/人2400 元/人1200元/人9月9日-9月22日(正常缴费)2600元/人2800元/人1400元/人会务费通过转账或微信/支付宝扫码缴费两种方式缴纳:1、对公银行转账开户名:河南大学文化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明理路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友兰中楼负一层电话:0371-22863365税号:91410100MA442UG88C开户银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郑东新区内环路支行账号:3719056561107012、微信支付宝扫码转账特别注意:1. 缴费时请务必填写附言备注: 光散射会议费+姓名+单位。2. 缴费后,保留转账凭证,扫下列缴费信息二维码进行填报,上传转账凭证,提交成功,生成缴费编号后保存,以便查询。五、会议住宿:本次会议组委会提供“中州国际饭店”等以下六家酒店预定,因房间数量有限,请各位代表尽早自行联系预订。其中星程、希岸酒店8月31日以前预定,“汴京国贸商务酒店”、“航天大酒店”及“格林豪泰酒店”三家酒店9月10日以前预定,可享受协议价。1. 中州国际饭店:地址: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大梁路121号前台电话:0371-222199992. 汴京国贸商务酒店:地址:河南省开封市大梁路201号(主会场对面)前台电话:0371-233269993. 航天大酒店:地址: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大梁路99号 (位于酒店东边800米)前台电话:0371-238798884. 星程酒店:地址: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大梁路108号(位于酒店东边500米)前台电话:0371-232812225. 希岸酒店:地址: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大梁路108号(位于酒店东边500米)前台电话:0371-233908886. 格林豪泰酒店:地址: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大梁路123号 (位于酒店隔壁)前台电话:0371-25629999六、会议地点:中州国际饭店地址: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大梁路121号。七、会议网站:https://conf.iphy.ac.cn/web/?m=143八、交通方式:A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封中州国际饭店注:机场巴士开封线首末班车09:30 - 19:40 31路公交首末班车6:00 - 20:30 58路公交首末班车6:30 – 18:30B 开封北站------开封中州国际饭店注:53路公交首末班车7:00 – 18:30 C 郑州东站------开封中州国际饭店注:31路公交首末班车6:00 – 20:30九、联系方式: 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院 毛艳丽、刘仁明 张正龙、付正坤电话: 13633781306, 15975645160 电话: 15502919758, 17778918601注册报名咨询联系人:刘仁明 (河南大学) 电话:15975645160赞助咨询联系人:游文武 (河南大学) 电话:18837858922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 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组委会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代章)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 江西“十二五”将打造稀土等十大产品检验技术平台
    中国江西新闻网1月24日南昌讯(记者 肖承聪 报道)1月24日,记者从2010年全省质监会议上获悉,围绕做大做强产业经济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江西“十二五”期间将对农林、光电、铜及铜产品、有机硅及化工、新能源材料及设备、纺织、光学、钢材及其制品、陶瓷、钨与稀土等十大产品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据悉,2010年国家正式批复了筹建新余光伏、鹰潭铜材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顺利通过现场验收。“透射式烟度计检定规程”获得了2009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此基础上,江西质监局精心编制《“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今后5年的主要目标及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十二五”及以后一段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规划了“农林、光电、铜及铜产品、有机硅及化工、新能源材料及设备、纺织、光学、钢材及其制品、陶瓷、钨与稀土”等十大产品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据了解,未来五年,江西将扎实推进“江西省质监检测基地”建设,大力提升质监科研能力水平,推进新余光伏、宜春建筑陶瓷等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争取批准设立有机硅、食品添加剂与锂电产品国家质检中心,加快建设江西省质监检测基地,合理规划并有序推进县(区)局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建设,提高产业支撑能力。规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推行检验机构工作质量考核评估制度,开展能力提升活动,完成食品检验机构资格转换工作,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与安全保障能力。针对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继续抓好科研创新活动,力争承担总局4-6项科技项目,获得省科技厅2项科技项目。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省质监局将推广鹰潭、武宁、南康等地工作模式,调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积极性,提出了质量安全、名牌带动、标准提升、技术基础、安居畅行、顾客满意、生态保护、净化市场、质量诚信、质量文化等十大工程的主要任务,力争到2020年,江西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质量水平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 科技部透露三大类新材料十二五获支持
    在10月20日举行的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上,国家科技部有关人士透露新材料“十二五”规划将于明年下半年发布。规划将对前沿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这三类新材料的发展予以支持。相对应的思路分别是抢占制高点、培育生长点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前沿技术包括高效能源材料、先进超导材料、纳米材料与器件、功能与智能材料、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半导体照明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电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军民两用材料。重点产业包括石化、钢铁、有色、轻工、建材等。
  • “十二五”我国实验室仪器专业市场分析
    目前实验室仪器行业主要企业近700家,拥有实验室离心机、天平、热分析仪器、动力测试仪器、真空仪器与装置、电泳仪、铸造测试仪器、应变测量仪、环境试验设备、土工测试仪器、声学仪器、陶瓷检测仪器12个专业,主要企业年产值在2010年近60亿人民币,其中一部分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质量稳定,少部分高端仪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后进入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年出口额达10亿人民币。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长期以来来自国外的著名仪器公司凭借技术和品牌优势,占据国内很大一部分市场,年进口额约为32亿元人民币,发展我国实验室仪器任重道远。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把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优先任务。   (1)实验室仪器行业市场潜力:年需量约为320亿,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已有项目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项目   (2)食品安全装备自主化的机遇: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投入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1)根据相关体制和规划,我国农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粮食、卫生系统初步形成了系统的四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食品安全检(监)测体系。2)前三级机构约是2608个,县级机构的设置尚未确定。3)县级食品检验机构设置存在大面积空白,配置不全。4)基层和一线快速检测能力缺乏等能力建设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补充、更新大量的食品安全检验仪器。5)国内超过数十万家食品加工企业和检测机构的需求,构成了我国对食品安全检测仪器持续旺盛、稳定的市场需求。6)预计“十二五”期间装备需求超过400亿元。   (3)医疗卫生装备的机遇:   1)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应配备主要医疗设备163项,约68%是实验室仪器、分析仪器和光学仪器,其中约50%是实验室分会专业的产品。2)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拟建设100个国家级疾控中心、200个省级疾控中心、300个地市级疾控中心。3)我国有近2万多家基层医疗急需改善和配备技术装备,国家3年内将安排960亿元用于医疗仪器采购(已安排205亿元)。彻底改变我国基层单位技术装备落后面貌需要15~20年。   (4)实验室仪器行业要重视应用成套仪器设备的开发,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提高行业技术合作水平。   (5)新技术和有关领域的特殊需要,为实验室仪器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6)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新产业的建立,为实验室仪器行业发展高端仪器设备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从而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为实验室仪器赢得更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由于实验室仪器种类多、中小企业多,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建立我国现代化实验室仪器、应用技术和成套技术基地十分必要,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实验室仪器行业的全面发展,早日赶上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去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在新的历史阶段,实验室仪器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和自主创新,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努力探索原理性的原始创新,加速实现仪器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把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到实验室仪器的每个专业中,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我国科学仪器的战略规划,开拓奋进。让我们以振兴仪器仪表行业为己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的仪器仪表行业一定会振兴并走在世界的前列。   “十二五”我国实验室仪器专业市场分析   1)电子天平:我国电子天平重视发展1mg~0.1mg读数的高精度电子天平技术,在温度补偿、时间飘移和示值重复性误差方面提高天平质量水平。采用贴片IC集成度、装配工艺中采用专用设备,有效降低人为故障因素,从而提高我国电子天平的技术水平,我国大称量电磁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已取得很大成就,电子天平在“十二五”期间将取得突破性进展,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实验室离心机:目前我国离心机专业已成为实验室仪器重要专业,有110多个生产厂家其产品已发展到4大系列50多个品种,广泛应用于医疗、血站、高校、科研单位、生物制药、精细化工、农牧业、新材料、石油、食品、环保、基因工程等许多领域上,中低档离心机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而且出口到世界各地,高端离心机主要是指40 000~50 000r/min。各类离心机只要进一步提高控制技术、安全防护技术、控温技术、转子制造技术,我们完全可以在近期实现批量生产高端离心机,使实验室离心机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热分析仪器:我国热分析仪器的发展已有35年的历史,目前我国热分析仪器品种少,综合热分析技术水平不高,今后重点要放在综合热分析技术研究和开发,注重引入国外新型热分析仪器制造技术,以促进我国热分析仪器的发展。   在热分析仪器中,热值分析是发展最快的分专业,我国以煤炭工业、能源工业的发展,促进热值分析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产品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今后热值分析技术要特别重视领域开发和综合测试技术的发展。   4)环境实验室设备:环境试验设备是实验室仪器最大专业,有100多个生产企业,实验室仪器的大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这个专业,其中产值在1亿以上的企业6~7家,为我国国防、航天、交通运输、工业、农业、科学、医疗卫生部门生产所需的环境试验设备,今后环境设备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开拓:①加强特殊要求的试验箱开发 ②发展医疗卫生急需的试验箱、培养箱 ③注重建立本行业的名牌产品。环境实验室设备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5)电泳仪:国产电泳仪是实验室仪器中亟待发展的一个专业,目前我国生产电泳仪厂家十分重视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大部分仪器水平接近国外先进水平,电泳仪市场仍需进一步开拓,电泳仪产品中大部分高端仪器仍依赖进口。   ①重视和科研部门、高校结合,努力开拓高档的电泳仪 ②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单位所需的电泳仪器 ③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我国电泳仪发展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6)应变与振动测试仪器:我国应变与振动测试仪器有50多年发展历史,其检测技术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在土建工程、水利设施、路桥建设、汽车、高铁、石油、航天、科研、高校得到广泛应用,今后重点开发动态测试系统,提高系统抗干扰、抗噪音、自动校准、高分子率、快速和稳定性能,要重视建立本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多功能生产和开发基地。   7)陶瓷检测仪器: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其陶瓷检测技术也走在世界前列,目前陶瓷检测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仪器要实现网络化、在线监测、智能控制系统、人机界面技术等作为陶瓷仪器的发展方向,同时要重视产品标准制定,开拓陶瓷仪器的新局面,打开首次仪器出口渠道。   8)动力测试仪器:经过近50年发展,我国动力测试仪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单参数的测量发展到多参数综合测试系统、台架测试、在线测量和遥控技术的阶段,涵盖了汽车、发动机、电机、风机、水泵、航空航天、船舶、高铁等方面。“十二五”期间应努力做好:①提高传感器的技术水平,特别是传感器其精加工的工艺技术水平,使之赶上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②提高综合测试能力 ③加强动力测试仪器标准化工作,做好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从而进一步开拓我国动力测试仪器的市场。   9)真空仪器与装置:我国真空仪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有53个重点企业。随着国家、电力、能源、钢铁、石化、化肥、科研的发展,为真空设备制造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真空设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受到了国外大型真空设备强有力的挑战,我国的真空行业要努力做好:①进一步发展优势产品,扩大出口 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③努力扩大真空技术应用领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使真空行业真正进入一个稳定发展阶段。
  • 中科院“十二五”将构建八大科技体系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获悉,“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将构建可持续能源与资源、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普惠健康保障、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国家与公共安全等八大体系。   据介绍,中科院将围绕这八大体系进行科技战略布局:   一是,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将重点部署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先进核裂变能、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深部资源探测装备研制与应用示范等3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二是,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体系将重点部署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开发制备、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泛在感知信息化制造技术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三是,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将重点部署“后IP”网络示范、物联网技术、低成本低功耗信息器件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四是,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将重点部署农业动植物品种的分子设计、生物制造与新生物产业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五是,普惠健康保障体系将重点部署重大慢性病早期诊断与系统干预、脑与认知科学和心理精神健康、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低成本普惠健康医学技术等4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六是,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将重点部署中国碳循环及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区域环境模拟与流域环境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战略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生物多样性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七是,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将重点部署空间科学、深海大洋能力拓展、数字地球科学系统和全球与区域环境监测技术系统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八是,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将重点部署空间态势感知、社会计算与平行管理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 东莞碳达峰实施方案出炉,全面实施“碳达峰十二大行动”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产业绿色提质……6月19日,东莞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东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实施能源领域降碳行动、工业领域降碳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低碳示范创建行动等“碳达峰十二大行动”,积极探索有东莞特色的碳达峰路径,为全省实现碳达峰作出东莞贡献。根据方案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东莞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得到广泛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的现代产业全面构建,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发展新能源光伏发电达200万千瓦当前,东莞能源资源禀赋及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降碳任务较重,需以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行业节能减碳,多措并举促进目标任务实现。方案明确,在能源领域降碳行动方面,东莞要通过持续压减煤炭消费总量,提升天然气高效利用水平,合理调控成品油消费,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等举措来实现降碳目标。具体行动上,将推进沙角电厂等燃煤机组退役,有序推进造纸等行业企业自备电厂“煤改气”工作,推进天然气在商业、居民生活等领域的高效利用。 同时,引导一批布局不合理、经营不规范的储油库退出,到2030年底,全面优化调整东莞市储油库布局。在新能源发展方面,不断优化能源供应模式,支持新型分布式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以“整镇光伏”推广示范为重点,大力推进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商业楼宇等领域的光伏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创新各类“光伏+”综合利用商业模式,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新材料、技术、新业态先行先试,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光伏产业链建设。到2025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左右,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到203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左右。此外,东莞还将积极争取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送电东莞,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情况下,适度增加调入绿电。并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电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打造大湾区一流智能数字电网。开展需求侧电气化程度提升下的电网适应性研究,推广以分布式“新能源+储能”为主体的微电网和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到2025年,东莞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要达20万千瓦。产业绿色转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2%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工业领域降碳行动显得尤为重要。方案提出,在工业领域降碳行动中,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方案明确,东莞要建立管理控制清单,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分类处置、动态监管。并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增量项目,不予审批不符合能耗双控要求的新项目。到2030年,造纸等重点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于耗能较大的造纸行业,要科学有序推进造纸企业“煤改气”,支持企业进行生产设备升级及技术工艺改造,推广应用绿色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源头减少废物产生。鼓励能耗低、工艺设备先进、生产效率高的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东莞低效造纸产能退出。产业绿色转型方面,坚持高品质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布局高附加值、低消耗、低碳排放的重大产业项目。实施新一轮企业倍增计划,做大做强重点企业梯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纺织服装鞋帽、食品粮油、现代家具、造纸及纸制品、玩具及文体用品、化工制品、包装印刷等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做精做优传统产业。根据行动要求,到2025年,东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2%。发展低碳产业方面,推动以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池、新型能源利用等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全社会共参与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色低碳,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方案提出,要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通过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接下来,东莞将深化居民碳普惠试点,完善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生产的正向激励机制,创作多样化的生态文化产品,引导市民全面深入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同时推广使用绿色产品,推进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办公。并严控商品过度包装,积极推进减塑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鼓励发展二手交易市场,推进电子产品、家电、书籍等二手商品的重复使用。宣传方面,将支持和鼓励公众、社会组织对节能降碳工作进行舆论监督,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引领全社会共同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技术创新:轻工业“十二五”的重头戏
    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高端装备依赖进口 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中心   在食品工业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我国却面临着食品装备依赖进口,自主核心技术缺乏的尴尬。在8月7日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科技大会上,江南大学校长陈坚坦承,目前我国食品装备存在着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缺乏,国产装备能耗较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不足、自动化程度低,以及标准化程度低、覆盖面小、标准类型不配套等三大问题。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也是 “十二五”轻工业面临巨大挑战的一个缩影。本次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在全面总结“十一五”轻工业科技成就时,也直指轻工业存在着关键和共性技术亟待突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繁重、产品安全保障研究工作薄弱、高端装备严重依赖进口、科研管理体制亟待改进等六大软肋。   我国基本建立轻工业自主创新体系   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5个,占全国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的13%   轻工业主要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部门,包含食品、造纸、家电、塑料、家具、皮革等45个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一五”时期轻工业产值、利润、出口年均分别增长23.73%、25.39%、12.86%。2011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以占全国工业14%的资产创造了占全国工业19.1%的产值、17.3%的利润、23.8%的出口、24.8%的就业。   本次会议发布的《轻工业技术进步“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显示,我国轻工业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已经逐步建立起食品、日化、造纸、家电、电池、皮革、轻工机械等行业的产学研用创新团队并初步建成了轻工行业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条件不断完善。截至2010年,轻工行业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家电等26个行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5个,占全国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的13%。   步正发认为,轻工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步伐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我国轻工业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长,家电、造纸、皮革、电池、食品等24个行业专利申请数量从2005年的103245件,增加到2010年的160152件。陈坚举例说,2010年食品科技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达7700余项,约占全国专利总数的2%,比2005年该领域的5900多项增加30%多。   行业高端材料、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   我国出口和进口的塑料机械价格指数竞相差5倍以上   “但不能否认的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轻工业在创新、工艺、技术装备上还有较大差距。”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钱桂敬表示。   圆珠笔用中性墨水,笔头用不锈钢,眼镜用树脂镜片,中高档绿色皮革……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工材料却主要依赖进口,并且衍生出了较严重的贸易技术壁垒问题。   步正发说,不少行业产品结构同质化较为严重,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亟待突破。应用基础技术研究、技术装备国产化缺乏有效组织,部分行业关键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家电变频核心技术、食品安全预警关键技术、发酵行业绿色制造技术、高速造纸机及高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亟待突破。   “多数行业整体研发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步正发说,由于缺乏技术创新总体规划的引导,新能源电池、表面活性剂、功能塑料、功能陶瓷等新材料和智能家电、生物技术、家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家电物联网技术等新兴产业,以及很多行业的高端技术,依然被发达国家垄断。   与此同时,我国造纸、乳制品、饮料、食品包装、塑料加工等行业的关键技术装备,也主要从国外引进。如,我国大型制浆造纸装备主要依赖进口 乳品无菌灌装技术和装备一直被欧洲国家垄断 塑料加工机械高档设备仍需从德国、美国等进口。我国出口塑料机械和进口塑料机械的价格指数相差5倍以上。   产学研用亟待形成协同创新机制   占轻工企业99.5%以上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没有研发中心   轻工科研院所、学校下放地方后,缺乏对轻工科技整体宏观指导,科研院所实行企业化经营,相当一部分力量不搞科研,行业基础性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大幅度弱化,研究队伍逐渐分散、流失,相关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落后,科技创新经费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制约了轻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我国轻工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步正发举例说:“占轻工企业99.5%以上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没有研发中心,缺乏对成熟技术和成果有效推广和组织指导。”   “中国食品工业领域,尚未形成多元、开放、动态的协同创新机制。”陈坚认为,因此,应尽快整合优势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等优势资源,围绕行业的重大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建立从无序到有序、从独立到集成的创新模式,形成人才、资本、信息、技术、设备等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合理流动与共享利用的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产生集聚效应,在最短时间内创造最具创新的成果。   “轻工科研院所要通过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在面向市场面向行业中,在轻工行业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钱桂敬说,同时,要大力实施协同创新战略,要加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间联合攻关,发挥行业协同组织作用。针对轻工小企业多、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要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记者从本次会议获悉,“十二五”期间,轻工行业将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重点支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建设。推动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面向企业提供检测、设计、信息、标准、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促进已有成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特别是向中小企业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新产品。以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转化相结合,全面提高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促进产业集聚,逐步把轻工业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产业升级的示范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导轻工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强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布局与建设,加强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形成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各具优势特色的强势格局。   依靠技术进步,支撑轻工业大国向强国转型   “十二五”重点行业研究与实验开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将超过1%   步正发透露,“十二五”期间,将组织突破一批行业发展急需共性、关键技术,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 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两化融合水平 提高重点装备自主化水平 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培育新兴产业 发挥科技在保障消费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中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创新服务平台 提高为科技工作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意见》也公布了轻工业技术进步“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如在自主创新方面,重点行业研究与实验开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1%,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以上 在节能减排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减少10%,单位增加值能耗和用水,比“十一五”末分别降低20%和30% 在提高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率方面,造纸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率由30%提高到50%,食品加工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率由30%提高到50%,塑料加工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率由40%提高到60%,皮革加工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率由45%提高到60%。
  •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推动检验检测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的通知
    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局各有关处室、直属单位,各检验检测机构:《关于推动检验检测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已经省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3月10日(此件主动公开)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化检验检测服务供给,更加系统高效地支持重点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措施。一、建立重点产业检验检测供需清单。探索建立重点产业检验检测“需求清单、能力清单”。开展全省“三级联动”重点产业检验检测供需服务调研活动,分地域分行业深入了解“链主”企业、核心配套企业检验检测需求,建立重点产业检验检测需求动态清单;梳理我省取得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分类形成服务全省重点产业检验检测能力动态清单。二、引导完善检企对接服务机制。针对新产品检验存在的“周期长”“距离远”“花费大”等难题,建立“质量驿站”机制,引导优质龙头检验检测机构围绕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就近设置分支机构,打造检测链、标准链、认证链集成服务,方便企业就近检测;针对企业在产品检测上遇到的“找不到”“测不了”“测不全”等困难,在市场监管门户网站设立检验检测供需信息公示专栏,促进检企充分对接;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需求,鼓励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减免检测服务费用,助力企业纾困。三、打造重点产业高端技术服务平台。聚焦我省确定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发挥检验检测服务强链、补链、稳链作用,建立检验检测机构“揭榜挂帅”制度,围绕先进材料、新能源装备、纺织服装等产业,搭建国家新材料测试区域中心、氢燃料电池检测中心、新型纺织材料质检中心等一批“一站式”检验检测高端技术服务平台。推进济、青、烟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完善各检验检测园区布局,引导检验检测产业集约化发展。四、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企业研发创新。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探索检验检测机构在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定型评价以及“卡脖子”问题等研发阶段的服务模式,突破一批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技术瓶颈,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适时召开技术创新研讨会、推介会,发布检验检测服务产业创新案例。五、实施标准、计量强链提升。支持检验检测机构与“链主”企业、核心配套企业联合制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打造一批高效实用的质量标准实验室。支持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培育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发挥计量技术基础作用,为产业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以及前瞻性的计量技术服务。六、开展质量认证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实施“助千家认证 惠万家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参与“三同”工程,为我省企业进出口提供技术支撑,年新增“三同”企业100家以上。试点开展碳足迹认证,促进绿色低碳认证,大力推行绿色产品、绿色快递包装、节能产品认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七、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能力。进一步强化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食品、生态环境、机动车等方面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型建材、服装服饰、有色金属、石油炼化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扩增高端制造、高端化工、大数据物联网、海工装备等重点产业检验检测能力,稳步提升产业集中地区的检验检测规模和能力。定期组织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及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全省选树一批检验检测优秀技能人才。八、优化检验检测服务扶持政策。鼓励各部门各地方制定促进检验检测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检验检测产业政策研究,积极争取检验检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高端人才引育等优惠政策,对服务重点产业成效突出的检验检测机构,在标准制定、能力提升、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九、探索建立检验检测服务联盟。选择部分重点产业先行试点,组织检验检测机构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骨干企业建立检验检测服务联盟,加强新材料测试、缺陷产品召回技术支撑等“难点”“堵点”技术攻关,开展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为深入推动检验检测服务重点产业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至其他重点产业链。十、服务检验检测机构做优做强。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程序,稳步推行“一家一证”一体化管理,服务检验检测机构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发展、激励、保护政策和机制,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培养一批服务质量好、社会诚信度高的检验检测知名品牌。十一、营造开放、公平、有序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积极构建统一开放、公正透明、竞争有序的检验检测市场秩序。以法治监管为根本、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智慧监管为手段,严格落实机构主体责任,推进行业自律,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科学高效的监管工作机制,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严厉整治不实、虚假等检验检测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提升检验检测工作的有效性与公信力。十二、加强典型培育和宣传引导。结合“质量月”“世界计量日”“世界认可日”“服务认证体验周”“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等主题活动,加大检验检测服务重点产业成效和典型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你点我检”便民检测等各类技术服务活动,增进社会公众对检验检测的了解和信任,树立检验检测服务产业发展的鲜明导向。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听取社会各方对检验检测的需求反馈和评价,细化落实推动检验检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强政策执行跟踪,及时研究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掌握进展情况,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将举行 近百名院士出席
    近日,记者从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将于11月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届时,预计将有国内外科技工作者4300余人参与大会,其中包括两院院士100人左右。   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勤介绍,2010年11月1日-3日期间,由中国科协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将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本届年会将仍按照“1+3+X”的模式进行,即“1场大会开幕式及大会特邀报告”+“专题论坛、学术交流、科普活动3项主要活动”+“根据福建省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的其他相关活动”。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长根透露,本届年会开幕式定于11月1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开幕式后还将举行大会特邀报告会,主要包括科技规划、福建发展、中医药、文物保护、三网融合、转基因等话题。   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新闻发布会现场   设31个分会场 五大板块紧扣年度热点话题   本届年会将设立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与产业发展、医疗健康与食品安全、区域经济与城乡发展、信息技术与科技传播五大板块,共31个分会场,其中国际分会场5个。31个全国学会和89个有关单位等参与了年会分会场的组织工作。分会场主要集中安排在11月2~3日,共有81个学术交流单元。目前,录用论文1154篇,报名人数2500余人。   为体现年会“为举办地服务”的定位,本届年会还围绕福建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设立了平潭岛低碳经济发展途径与方式、海峡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等12个专题调研项目,组织专家深入福建省有关地市、企业、科研院所等调研,并设立了8个专题论坛,力求形成对福建省建设发展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报告。   五大突出特点 台湾参会专家创历届之最   冯长根表示,本届中国科协年会与往年相比有五大突出特点:   突出年度特征——第十二届科协年会紧紧围绕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设立主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学术交流分会场专门设立了“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板块。   突出海峡两岸特点——为加强两岸交流,鼓励全国学会与台湾有关科技组织共同组织学术交流分会场,并鼓励其他分会场邀请台湾专家参加。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本次年会的台湾专家280余人,为历届之最。   突出综合交叉——分会场选题主要围绕学科发展中前沿交叉问题,促进不同学科领域间的交流 组织全国学会联合举办分会场,鼓励全国学会之间、全国学会与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举办地、政府机关及企业联合承办分会场 年会办公室进一步修订了优秀分会场评选表彰办法,把学科交叉作为优秀分会场考核标准。   突出国际元素——在2007-2009年连续三届年会举办学术交流国际分会场的基础上,继续设立5个国际分会场,会议语言为英语。同时,邀请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美国科促会、俄罗斯科工联、英国工程技术协会、日本科技振兴机构等有关国外科技团体参加会议。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本次年会的国外专家近100人,为历届最多。   突出年会实效——本届年会进一步体现了“为举办地服务”的定位。中国科协先后组织13批55人次的院士、专家赴福建福州、厦门、漳州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与当地党政领导和专家学者召开了50多次座谈会,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借年会契机,福建省有关部门与23个全国学会建立了合作关系,部分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年会期间将举办院士专家项目对接暨签约会,目前已对接了近200个项目,并初步筛选出20多个项目在年会上签约。   据悉,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制度始于1999年。2006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更名为中国科协年会,确立了“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并启用了年会永久标识,实现了年会的全面转型。从2008年开始,中国科协决定年会以届次确定名称。
  • 生物仿制药“十二五”市场分析
    生物仿制药带来的机会成为近年来医药界最关注的焦点。11月25日-26日,生物仿制药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围绕“生物仿制药产业趋势与关键技术”等话题深入讨论与分析全面阐释。与会专家认为,生物仿制药在未来5至10年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生物仿制药未来5-10年将迎重要发展机遇   生物仿制药带来的机会成为近年来医药界最关注的焦点。   最为吸引眼球的一组数据是:2010年全球药品市场的销售额达到8500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药与仿制药创下新高,分别达到1400亿美元和1200亿美元。在美国以外,生物仿制药的销售额也突破了10亿美元。   11月25日-26日,生物仿制药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围绕“生物仿制药产业趋势与关键技术”等话题深入讨论与分析全面阐释。与会专家认为,2013年、2014年,一批生物医药专利将集中到期。美国FDA针对生物仿制药的法规也即将出炉,预示着生物仿制药在未来5至10年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已经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属于仿制。上市公司中,海正药业牵手辉瑞,先声药业联手默沙东,复星医药与龙沙集团联姻,均被认为是国内企业拓展生物仿制药的代表。   据悉,我国的生物仿制药研发已具备一定基础。以上海为例,已经有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华新生物、万兴生物等7家企业拥有干扰素、生长激素等药物。据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傅大煦介绍,“十二五”期间,在重组细胞因子药物与生物治疗产业的发展方向,将重点开展针对新靶点的创新基因工程细胞因子、自体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研究。   科技部技术顾问李向明研究员对中国生物仿制药企业提出建议,专利到期前,就提前布局仿制,并可增加适应症等,都是生物仿制药的机会。但企业是否有机会,还是看是否有专利,核心技术。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总监陈如雷向记者表示,据权威预测机构发布的数据,到2021年全球的生物仿制药将达2500亿美金。他同时表示,技术上成功,不等于商业上成功,在整个生物制药领域尤其如此。不要仅仅盯在技术层面,市场销售和渠道同样至关重要,要有市场运作的工夫,商业才有望成功。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芮国忠主任提醒,国内搞创新药,一定要想好商业思路,有市场再去搞创新,不可为创新而创新,要为商业而创新。   中投证券认为,欧美等规范市场生物仿制药正在快速发展,其中重组蛋白药物和单抗药物给生物仿制药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规划绘3万亿市场蓝图   据报道,该《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提出在“新药创制、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四个方面开展重大行动,其中包括组织实施重大新药创制,肝炎、艾滋病防治等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化学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等品种的产业化专项等。   据齐鲁证券出具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由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将超过400亿元,相比十一五的190亿元增长一倍有余。而通过创新药的带动,中国医药工业的产值将以20%以上的增速,基本维持了今年的强劲增速,有望将该产业规模打造至近4万亿元,相比2010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12560亿元,大增逾200%。整个医药工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也将由2010年的5%上升至“十二五”时期的7%—8%。   研发驱动型企业更受益   研发驱动型企业的地位得到更大提升。第一创业研究所分析师吕丽华在报告中指出创新、整合、制剂出口、药用辅料,相关企业都将受益。不过,《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对创新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鼓励创新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资金将从十一五规划的190亿元翻番,达到400亿元以上,研制30个创新药物,改造200个药物大品种。这对于研发驱动型药企的刺激可想而知。   具体而言,生物药物或将成为其中的一个重点。“中国生物药大多是仿制药,普通重组蛋白药物都做得没什么技术含量了。而现在正是抓住大量生物药专利即将到期和生物仿制药简略申请政策出台的机遇,拓展市场的机遇。”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而这对研发强的企业更有利。”
  • 邀您参会 | 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
    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受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托,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将于2023年9月22-26日在开封召开,会议由河南大学承办、陕西师范大学协办。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光散射和相关光谱原理与技术等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展示中国在光散射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光散射及相关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光散射和光谱事业的发展。我们诚挚地邀请各界同仁莅临本届盛会!本次会议的征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拉曼、荧光、小角散射、布里渊散射和瑞利散射的理论、实验和技术;2. 紫外可见、红外、太赫兹频谱技术的理论、实验和技术;3. 超快光谱、时间分辨光谱、非线性光谱理论、实验和技术;4. 表面等离子体光学与表面增强光谱理论、实验和技术;5. 共振、低温、高温、高压和强磁场等极端条件下的光谱理论、实验和技术;6. 光谱在新材料研究中的应用;7. 光谱在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中的应用;8. 光谱在分析、安全、环境和化工中的应用;9. 光谱在催化、表面和界面科学中的应用;10. 光谱在文物鉴定、冶金、矿物、地学及法学中的应用;11. 相关光谱仪器的研发、研制与应用征文要求:拟在会议上进行交流的科研工作者需提交会议摘要,论文摘要经审稿录用后将被收入会议论文集;为便于与国外学者交流, 大会鼓励以英文方式提供摘要。申请“青年优秀论文奖”的代表还需提交论文全文。论文摘要包括中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单位地址、关键词和摘要正文(1000以内)。论文全文包括:中英文的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单位地址、关键词、摘要及中文正文(字数约为 5000-9000字,含图表)。论文也接受全英文稿。为充分利用会议时间,提高学术交流的效率,本次会议仍采用“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两种方式进行学术交流。组委会还将继续设立“优秀墙报奖”,以表彰研究水平高、能突出展示研究内容要点、版面编排好、现场讲解清楚及答疑优秀的墙报。为尊重个人意见和便于组委会安排程序,参会者投稿时请注意选择稿件类型:“口头报告”或 “墙报”。“青年优秀论文奖”是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为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光散射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而设立的重要奖项。本次会议将继续设立“青年优秀论文奖”,欢迎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积极申报。申报材料包括:申请表、论文摘要和论文全文,请于2023年4月30日17:00前以电子邮件发送至组委会的电子邮箱。会议组委会将设立“青年优秀论文奖”评审委员会负责“青年优秀论文奖”论文评审工作。“青年优秀论文奖”获奖者将获得奖励证书和奖金。获奖论文将在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与四川省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光散射学报》上正式发表。重要时间:开放注册投稿:2023年1月18日论文截稿日期:2023年4 月30日网站开放缴费:2023年7 月20日会议召开日期:2023年9 月22日-26日(22日为注册日)会议参展:本会议将为各厂商展示、推广自己的产品及应用在本次会议网站及现场提供展出场所,热诚邀请国内外拉曼、红外、荧光光谱仪以及其它与会议交流内容相关的仪器设备厂商前来展出。此次会议还将设各种光谱仪器研制的展览专场,主要展示近年来国内自主研制的光谱仪器及相关配套设备。联系方式: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毛艳丽、刘仁明电话:0371-23886278手机:13633781306、15975645160邮箱:gsshenu2023@163.com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组委会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代章)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 相聚八朝古都开封 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拉开帷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9月23日,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河南开封正式拉开帷幕。此次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承办、陕西师范大学协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光散射,以及相关光谱原理和技术领域的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光散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吸引了近500人注册参会。会议现场开幕式由会议主席、河南大学毛艳丽教授主持,河南大学副校长王学路教授、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任、苏州大学副校长姚建林教授、河南大学莫育俊教授分别致辞。会议主席、河南大学毛艳丽教授 主持开幕式河南大学副校长 王学路教授致辞致辞中,王学路教授代表河南大学对各位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河南大学以及河南大学物理学科的发展概况。王学路教授介绍说,河南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23年,今年恰逢百年华诞。此次光散射会议是河南大学物理学科百年之交的一次盛会,也是我国光散射研究领域的一次盛会。大会汇聚了全国各地著名的专家学者,将围绕光散射的基础研究、应用推广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相信这次会议必将为我国光散射研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国光散射学科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任、苏州大学副校长 姚建林教授致辞姚建林教授在致辞中介绍到,光散射学术会议是聚焦于光散射与相关光谱原理与技术等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21届。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我国光散射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研究人员不断年轻化,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光散射领域的知名学者。不仅如此,中国光散射仪器相关的制造产业不断创新,部分研究领域和仪器制造产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有的甚至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国际领跑者和标准制定者。此次会议更是迎接了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以及企业界的代表,所有这一切已经预示着中国光散射事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相信未来我国的光散射事业发展前程必将光辉灿烂!他期待所有参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朋友,充分利用这次大会开展良好地互动,深入地交流,广泛地讨论,共同为未来光散射研究和相互合作探索新思路,为中国光散射事业的新发展注入更大的生机和活力。河南大学 莫育俊教授致辞作为一名已退休的科研工作者,河南大学莫育俊教授在致辞中从原创性成果、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合作与交流、跨学科合作,以及对科研工作的激情和耐心等四个方面进行分享。莫育俊教授介绍说,光散射研究是一个复杂并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光散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动光学、物理学、材料学科等的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拓宽各学科的边界。从实际应用来说,光散射的研究成果在材料学科、生物医学、环境检测等许多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相关行业和领域提供具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从竞争力来说,原创性成果是评估专家和团队的重要标准之一,取得原创性成果,可以提升研究者和团队的竞争力。莫育俊教授呼吁,大家要坚定信心开展原创性的研究,推动光散射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他也希望各位领导积极鼓励和支持光散射领域有更多的原创性成果。开幕式之后,迎来了报告环节。据介绍,本次会议收到了280余篇摘要和论文投稿,会议主题涵盖了物理材料、SERS/TERS、生物医药等多方面的内容。3天的会议安排了6场大会特邀报告,59场分会场邀请报告,57场分会口头报告,8场仪器展商报告以及135份墙报交流。23日上午的大会报告环节,中山大学王雪华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员、湖南大学陈卓教授分别作报告分享。武汉大学胡继明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谭平恒研究员分别主持大会报告。武汉大学 胡继明研究员主持大会报告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谭平恒研究员主持大会报告中山大学 王雪华教授报告题目:《微纳光子的高效操控与室温量子态》光子和电子是信息的两大载体,它们的高效耦合相互作用是高性能微纳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芯片的物理基础。王雪华教授的报告从微纳光子源和室温光电量子态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开始,讲述为了突破微纳光子源难以高效和按需调控的瓶颈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高效按需可控的量子光源、基于强耦合的室温量子态等多方面的内容。报告最后王雪华教授还对微纳光子源和室温光电量子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戴庆研究员报告题目:《极化激元增强纳米红外光谱》极化激元具有能量高度局域的光学近场,可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强度提高数个量级,是实现增强纳米红外光谱的有效方案。戴庆研究员团队构筑了无红外活性声子干扰基底,实现极化激元动态调控,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气、固、液相中纳米物质的远场红外光谱检测;同时,还构筑了极化激元纳腔结构,实现了具有超高Purcell因子(1012)的回音壁模式激发与测量。他们设计的极化激元晶体管器件,实现了纳米尺度光场的动态聚焦。湖南大学 陈卓教授报告题目:《基于烯碳材料设计的生物医学分析》烯碳石墨纳米材料作为一种特异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为生理特殊环境下的生化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陈卓教授研究团队设计构筑了具有超薄壳层的石墨纳米囊生化分析平台,实现了对生理特殊环境下的生化分析。同时,从通过对增强基底-拉曼探针一体化结构设计,再到新型磁性石墨纳米囊材料以及表面药物分子功能化设计的期间,他们实现了一系列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创新性突破。其团队基于烯碳材料建立的生物医学分析平台,为生物医学等复杂体系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并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更深入的进行学术交流,大会报告之后,组委会设置了物理材料仪器、SERS/TERS、分析医药等三个会场,分别进行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此外,本次会议同期也举行了小型仪器展,得到了20余家仪器公司的赞助支持,会议期间多家仪器公司的代表也将分享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厂商展位一览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议开幕前夕——22号下午15点整,会议特别举办了会前特邀讲座,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刘玉龙研究员分享了《理解光散射截面内涵是深入物质结构研究与做好产业的基础》的主题报告;南开大学王玉芳教授分享了分子和晶体拉曼散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谭平恒研究员分享了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模块及其应用。会前特邀讲座现场参会人员合影照片
  • 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 (第二轮通知)
    受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托,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将于 2023 年 9 月 22-26 日在开封召开,会议由河南大学承办、陕西师范大学协办。会议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拉曼、荧光、小角散射等光散射的理论和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及表面增强光谱、光谱在新材料、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等。大会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光散射和相关光谱学术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全力展示中国在光散射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光散射及相关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光散射和光谱事业的发展。我们诚挚地邀请各界同仁莅临本届盛会!大会特邀报告1. 李灿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 徐红星院士,河南省科学院3. 戴庆研究员,国家纳米中心4. 陈卓教授,湖南大学5. 倪振华教授,东南大学6. 雷党愿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会前讲座2023 年 9 月 22 日下午将安排会前讲座,邀请著名学者刘玉龙研究员、王玉芳教授和谭平恒研究员就“理解光散射截面内涵是深入物质结构研究与做好产业的基础”、“晶格振动光谱的微观机制和理论研究方法”和“拉曼光谱技术探索及相关仪器研制”等进行专题讲座,请参会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做好行程安排,争取参加会前讲座。会议注册请登录会议网站“在线注册”,登陆用户名以英文和(或)数字组成(不可为中文字符)或用自己的邮箱为用户名,所有参会人员均需要进行会员注册,请牢记自己的密码。注册成功后,登录后通过“编辑信息”可修改个人信息,进入“下载中心”可下载论文摘要模板等相关资料,进入“在线投稿”可投稿会议摘要或全文,进入“酒店及交通”可查阅酒店预订信息。会议网址:http://conf.iphy.ac.cn/web/?m=143投稿须知 拟在会议上进行交流的科研工作者需提交会议论文摘要,请通过会议网站http://conf.iphy.ac.cn/web/?m=143注册后登录,通过“在线投稿”进行投稿。论文摘要经审稿录用后将被收入会议论文集;论文全文经审稿录用后将在中文核心期刊《光散射学报》上正式发表。同时欢迎推荐或自荐优秀分会邀请报告,有需要推荐或自荐分会邀请报告的老师请到网站http://conf.iphy.ac.cn/web/?m=143“下载中心”点击下载 -- CNCLS22邀请报告候选人推荐自荐表.docx,填写后请发到邮箱gsshenu2023@163.com,统一收集。 论文摘要包括中文(或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单位所在地、关键 词和摘要,文档格式要求为 docx。摘要模版参见会议网站的 “资料下载”,请点击下载--论文摘要模版.docx进行下载。在会议论文集摘要中,请务必填写投稿说明,勾选报告类型(邀请报告、口头报告、 墙报等)、相应的研究领域及上传论文清单(摘要、全文等)。 论文全文的字数约为 3000-6000 字(含图表在内),包括中英文的论文题 目、作者姓名、单位、单位所在地、关键词和摘要及中文正文,论文全文格式要求为 docx。具体要求和论文投稿模版参见会议网站的“投稿简则”查看,论文模版请点击会议网站“下载中心”下载--论文投稿模版.docx。 本次会议将继续设立“青年优秀论文奖”,欢迎 40 岁(含)以下的青年 学者和研究生积极申报。申报材料包括申请表、论文全文(中英文均可),请在上传论文清单中勾选“青年优秀论文申请表”和“青年优秀论文全文”,并提交相关资料(docx格式)。“青年优秀论文申请表”请在会议网站http://conf.iphy.ac.cn/web/?m=143的“下载中心”点击下载--青年优秀论文奖申请表.docx。 会议论文投稿时的注意事项:只接受docx 格式文档的上传。为便于组委会区分上传论文的类型,通过“在线投稿”时,请在“文题”一栏填写“摘要-论文题目”,或“全文-论文题目”,或“青年优秀论文全文-姓名”;同时,请留意在“投稿信息”对话框中选择稿件的拟交流类型和分会场以便后期分类。会议地点开封中州国际饭店地址:开封市龙亭区宋城街道大梁路9号 重要时间开放注册投稿:2023 年 4 月 16 日论文截稿日期:2023 年 6 月 30 日会议召开日期:2023 年 9 月 22 日-26 日(22 日为注册日) 会议赞助及产品展示会议热诚邀请国内外仪器厂商前来展出拉曼、红外、荧光光谱仪以及其它各种与会议交流内容相关的仪器设备。我们将在本次会议的网站和会议现场提供展出场所,希望各厂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及应用。会议网站http://conf.iphy.ac.cn/web/?m=143邮箱gsshenu2023@163.com联系方式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毛艳丽、刘仁明电话: 13633781306, 15975645160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院张正龙、付正坤电话: 15502919758, 17778918601 注册报名咨询联系人:刘仁明 (河南大学) 电话:15975645160赞助咨询联系人: 游文武 (河南大学) 电话:18837858922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 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组委会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代章)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 中科院“十二五”围绕八大体系布局科技战略
    中科院“十二五”将围绕八大体系布局科技战略 包括能源、材料、信息、农业、环保、空间科学和国家安全等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获悉,“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将构建可持续能源与资源、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普惠健康保障、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国家与公共安全等八大体系。   据介绍,中科院将围绕这八大体系进行科技战略布局:   一是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将重点部署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先进核裂变能、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深部资源探测装备研制与应用示范等3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二是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体系将重点部署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开发制备、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泛在感知信息化制造技术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三是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将重点部署“后IP”网络示范、物联网技术、低成本低功耗信息器件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四是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将重点部署农业动植物品种的分子设计、生物制造与新生物产业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五是普惠健康保障体系将重点部署重大慢性病早期诊断与系统干预、脑与认知科学和心理精神健康、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低成本普惠健康医学技术等4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六是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将重点部署中国碳循环及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区域环境模拟与流域环境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战略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生物多样性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七是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将重点部署空间科学、深海大洋能力拓展、数字地球科学系统和全球与区域环境监测技术系统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八是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将重点部署空间态势感知、社会计算与平行管理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