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人体重组型

仪器信息网人体重组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人体重组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人体重组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人体重组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人体重组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人体重组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人体重组型相关的解决方案。

人体重组型相关的资讯

  • 首款速测人体重金属的芯片感应器诞生
    新型感应器有望解决人体内重金属水平的快速检测   由于人类处在食物链的高端,人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积累相对其他动物较高。对此,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的研究人员们研发了第一款可以快速检测人体内重金属锰含量的实验室芯片(lab-on-a-chip)感应器。   首个实验室芯片感应器,能够提供人体内重金属水平的快速检测,将在明年进行首次实地试验。来源:美国辛辛那提大学   这款感应芯片能够对人体内出现的重金属——尤其是锰——以及其含量做出迅速反馈,该芯片造价低廉,属于一次性弃用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研究人员们计划在2012年对该仪器展开首次测试,旨在研究重金属对于健康的潜在影响,他们期望这款产品能够大规模运用于临床测试和研究中,例如针对儿童的营养测试等。   这款感应器使用的技术称为阳极溶出伏安法(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它将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合并为一体。研究人员们开发出一款铋制作的薄膜取代传统水银电极或者碳电极,避免了水解作用给感应器捕获负电金属造成的限制。   开发人员之一、辛辛那提大学的电子计算工程副教授伊恩帕博斯基(Ian Papautsky)介绍说,传统的血液重金属锰含量的测试需要5毫升的血样,而这款芯片只需1、2滴就足够,对儿童检验来说是个优势。另外,芯片的电极采用铋取代了传统的水银,降低了环境危害性。最重要的是,传统的重金属测试的结果往往需要等上48小时,而在某些偏远的高危地区,想要迅速检测人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相当不易,这款轻便的检测芯片则便利的多——不仅便携、随处可用,测试过程只需10分钟,相当快捷。   因此,研究人员们十分看好这款芯片在即时医疗(point-of-care)方面的应用潜力。随着进一步的研发,这款芯片甚至有望转化用作自检机制。例如帮助糖尿病人进行血糖监控等。
  • 重组抗体的产生及优势有哪些?
    1890年冯˙贝林(von behring)发现了抗白喉毒素血清,发明了人工被动免疫,并提出了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在后续漫长的抗体研究中,人类相继发展出三代抗体制备技术:①第一代抗体:以抗原免疫高等脊椎动物制备的多克隆抗体;②第二代抗体:由杂交瘤技术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③第三代抗体: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基因突变技术改造某种抗体的基因编码序列,生产出的性能更优越的抗体,也称为基因工程抗体或重组抗体。单抗的出现及其显着的优越性(特异性高、蛋白类天然产物等特性)使其在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受到人体的强烈排斥。第三代抗体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鼠单抗的异源性导致的排斥反应。从最初的人-鼠嵌合抗体将人源化比例升到60~70%,到通过cdr嫁接技术产生的人源化比例更高的人源化抗体,再到由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的全人抗体,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着抗体的质量及人类对抗疾病的能力。除此之外,基因工程除了可获得全长抗体,还可获得抗体片段——小分子抗体,例如单链抗体、fab片段等。这些小分子抗体由于其独特的分子量小、组织渗透性强等特点,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下面小编带大家看看这些重组抗体是怎么产生的:1.人-鼠嵌合抗体。用人抗体恒定区基因与小鼠单抗抗体可变区基因组合表达,形成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区域占比在60-70%。2.人源化抗体。因为嵌合抗体仍然有较大比例的鼠源性区域,在临床实践中仍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排斥反应。为了进一步降低鼠源性区域,产生了cdr嫁接技术(cdr grafting),该技术仅仅保留了鼠源单抗的可变区cdr区域,其他区域是人源的,得到的人源化抗体的人源化比例可高达80-90%。此处科普下cdr区域,它是抗体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y determining regions,cdrs),是与抗原分子上的表位氨基酸相互作用的区域,也称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后续科学家们又发展出表面重塑技术,即对鼠源抗体的可变区进行表面残基的修饰处理,以降低其免疫原性。3.全人抗体。人源化抗体虽然显着降低了异体排斥反应,然而并未完全消除,其潜在的安全隐患使得科学家不断进行探索。近年来人们将核糖体展示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应用于抗体药物的研发,使得制备全人抗体成为可能。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是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将编码抗体可变区的基因片段与噬菌体表面蛋白的编码基因融合(插入信号肽与衣壳蛋白基因间),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呈现在噬菌体的表面,利用特定蛋白/抗原进行筛选获得高亲和力可变区的抗体片段。当使用人源的免疫细胞(或组织)得到的人抗体可变区基因片段构建噬菌体库,然后利用特定抗原进行展示库的筛选,即可获得针对某抗原的人源抗体片段及对应基因序列,最后通过体外蛋白表达及筛选可得到包含人抗体重链和轻链的特异性全人抗体。4.小分子抗体通常我们所说的抗体是全长抗体,包括了轻链和重链全长,全长抗体分子分子量在150~196kda之间。这么大的分子量在实际运用中常遇到组织渗透性差、易降解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开发出分子量小、结合力强的抗体片段,如单链抗体、fab抗体等。4.1 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由抗体的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连接而成,分子量仅全长抗体的1/6,具有很好的组织穿透性,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单链抗体由于保持了全长抗体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其抗原结合位点没有变化因此仍具有良好的结合特异性。另外,单链抗体的多肽接头可根据需要设计为其他位点如金属螯合位点、连接药物位点等,在临床应用中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4.2 fab片段(antigen binding fragment,抗原结合片段)保留了抗原结合区域,分子量是抗体全长的1/3,具有较好的组织渗透性,同时因为其没有fc段故免疫原性低,常用作导向药物载体及显影等。4.3 多价抗体是能结合多个抗原的抗体,是联合基因工程技术和化学偶联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抗体。目前关注较多的“双特异性抗体”,能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显着的优势。例如,能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和杀伤性t细胞表面抗原的双特异性单抗,可以促使这两种细胞彼此靠近,利于杀伤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起到促进治疗的作用。
  • 科学家首证PM2.5致新生儿体重减少
    一项大型国际研究证实,接触过较高水平的某些空气污染物的孕妇更容易产下体重不足的婴儿。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2月5日的《环境健康展望》杂志网络版上。   低出生体重——定义为一名新生婴儿的体重不足2.5千克——增加了婴儿死亡率和儿童期疾病的风险,并且与婴儿未来一生的发育及健康问题有关,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之前的研究着眼于在怀孕期间接触到微小的大气颗粒物是否会带来更多的低出生体重婴儿。尽管一些研究已经找到了其中的联系,但也有许多科学家并没有建立这种关系。   “关于空气污染暴露与胎儿发育影响之间关系的许多研究在项目设计以及暴露评估上都有许多差异。”美国纽约大学的儿童环境健康研究人员Leonardo Trasande说道,“而新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从而使其具有可比性。”   这项观察性研究合并了来自9个国家——包括美国、韩国和巴西——的14个研究中心的300万名新生儿的数据。它侧重于两类有害空气污染物:直径小于2.5微米(PM2.5)和小于10微米(PM10)的可吸入颗粒物。这些微粒来自于工业和交通运输燃烧的化石燃料,以及木柴的燃烧,但同时也包括尘埃或海盐微粒。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西班牙巴塞罗那市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的流行病学家Payam Dadvand指出:“与那些报告污染水平较低的中心相比,那些报告空气污染严重的中心,其婴儿低出生体重的几率也较高。”   通过研究人员的计算,PM10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μgm-3),婴儿出现体重不足的几率便增加3%,并且其体重的总平均值减少3克。当研究人员对局部变量加以调整后,例如母亲的年龄或烟草的使用,平均体重的减少将增加3倍,达到9克。这些计算同时对社会经济地位进行了考虑。   PM10的中间值在14个中心之间发生变化——从加拿大温哥华的12.5μgm-3到韩国汉城的66.5μgm-3。结合PM2.5暴露的信息,随着每个中心暴露在可吸入颗粒物的水平增加,婴儿低出生体重的几率增加了10%。   Trasande解释说,这种风险在个体水平上是较小的,但“从人口的基础而言,一个小的变化便能够使婴儿的低出生体重比例产生很大的变化”。他同时指出,吸烟、酗酒及使用药物,加上孕妇保健的匮乏都与低出生体重存在关系。   在上月发表的一项对超过22万名美国新生儿进行的研究中,Trasande及其同事发现,室外空气污染与更长的住院时间及更高的医疗保健费用联系在一起。2010年,美国有8.2%的新生儿存在出生体重不足的情况。   “在设置相关法规时,有关空气污染对孕妇的影响尚未被考虑在内。”Dadvand说,“现在是时候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成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之前的研究证实,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 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 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的1/2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 他们用“超级天平”给原子核称“体重”
    给原子核称体重有多难?首先,要拥有一个原子核。在实验里,在重离子加速器的帮助下,花费1个星期,几万亿个稳定原子核冲向反应靶,才能产生几十个目标原子核。其次,原子核质量很轻。单个原子核的大小在1费米量级,质量大约为10-25千克。再次,对于寿命很短的原子核,测量必须足够快。质量未知的原子核寿命通常在1秒以下,需在发生衰变之前完成所有的测量。给原子核称体重有多重要?精确测量短寿命原子核的质量,是探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宇宙中化学元素起源的基础。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就有这样一群给原子核称体重的人。该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基于国际首创的“超级天平”,成功测量了12个高精度短寿命原子核的质量,在发现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探索元素起源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自然-物理》和《物理评论快报》。团队首席科学家近代物理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有20余人,这个团队的建设离不开首席科学家张玉虎的“招兵买马”。张玉虎今年61岁,是团队里的“老大哥”,也是近代物理所最早的一批核物理研究生。近40年来,他一直与原子核打交道,近10年的工作则是围绕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进行原子核质量测量。“我们将带电的离子放进加速器中,离子在高速运动中与其他原子核进行碰撞,产生寿命非常短的原子核。”张玉虎告诉《中国科学报》。2007年,近代物理所新增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专门用于短寿命原子核的质量测量实验。2010年,张玉虎受命组建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地处大西北,最困难的就是招揽人才。”张玉虎介绍,为此,研究所下了很大功夫引进人才,同时高度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通过多年努力,团队成员逐步扩充。团队的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难题是实验机会。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是开放的大科学装置,每年申请前来做实验的科研人员较多,机时竞争激烈。每次实验需要100至200小时,所以有时团队一年只有一次宝贵的机会,成员们都倍加珍惜。有了实验机会,还有一个难题是用什么样的称重工具。“原子核质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量,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储存环质谱术就属于直接测量方法。”张玉虎说,但是传统的储存环质谱术的质量分辨能力不够,实验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张玉虎告诉记者:“这次两篇文章能顺利发表,最重要的是采用了国际首创的新型质谱术,用这个‘超级天平’得到了测量难度很高的短寿命原子核的质量。”“超级天平”的成功运行,离不开团队每个成员的付出,尤其是团队现任负责人——近代物理所储存环核物理室主任、研究员王猛。“超级天平”负责人王猛的办公室里有一张核素图,远远看去,高低起伏,像喜马拉雅山脉。“中间这条黑线就是核素图的稳定线,越靠近两边,核素产生就越困难。”王猛指了指墙上的核素图说,团队的重点工作就是测量这些寿命非常短的放射性核素。团队所测量的原子核的寿命大概为100毫秒,可以说一眨眼的工夫,原子核就衰变了。这些原子核不仅寿命短,产额还非常低,所以做好“超级天平”至关重要。目前,世界上有3台同类型的“天平”——重离子储存环,用于给短寿命原子核称体重,所用的都是传统的等时性质谱术。“储存环中只有少部分离子满足等时性条件。传统的方法只能测量离子的飞行时间,对于等时性窗口外的离子测量精度低,甚至还可能存在系统误差。”王猛说。为此,团队独立发展了新一代的储存环质谱术。他们在储存环上新增了两个飞行时间探测器,原子核在这两个探测器上都产生信号,由此可以精确获得每个离子的磁刚度和轨道长度信息,进而实现高精度测量。“原理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实现高精度测量,技术上存在很多困难。团队花了近10年时间,逐步解决了这些难题。新型质谱术的效果是在全接收度范围内,储存环对所有离子的分辨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了质量测量实验中的系统误差。”王猛表示。2017年,团队利用新型质谱术第一次得到了重要的物理实验结果。2018年,团队再接再厉完成了第二次实验。这才有了今年两篇高质量文章的发表。善于解决问题的实验设计师有了“超级天平”,敲定了实验方案,接下来就是解决具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如何排除系统误差,提高测量精度。“排球的质量大约是280克,空客A380的质量大约是280吨,这两者的质量比是1:100万。如果把储存环中飞行的原子核比喻成空客A380,那么我们的测量精度就意味着要分辨出空客A380上是否多载或少载了一个排球。”近代物理所储存环核物理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颜鑫亮告诉《中国科学报》。“百万分之一这种高精度的质量测量,对磁场的稳定性要求也是同等量级的。”颜鑫亮负责实验设计,在早期的实验中,由于装置的磁场不稳定,他发现测试仪上离子和离子之间的回旋周期谱交叉重合在一起,给后期的数据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出错的风险。“数据分析只能部分降低磁场不稳定性的影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联合不同部门尝试了各种方式方法,花了两三年时间,才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用了10年的电源已经严重老化。”颜鑫亮说。2017年,在更换新电源和改造电磁环境之后,团队顺利完成了新型质谱术实验。2021年,团队又发现了另外一个制约磁场长期稳定性的因素——冷却水的温度。“这两个最大的制约因素都已被我们发现,在下一代储存环建设中,我们就会避免出现这类问题。”颜鑫亮表示,经过多年的历练,团队已经形成了反复细抠问题的工作作风。如果把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束流比作炮弹,颜鑫亮的工作任务就是设置炮弹的能量和测量装置的参数,等待炮弹击中目标,产生的碎片就是需要测量的目标离子。“这个过程就像捕鱼一样,提前布置好渔网,耐心等待鱼儿进网。”颜鑫亮说,测试仪器中的碳膜像渔网一样,每次离子穿过之后,都有一定概率产生信号。离子在储存环中飞行400圈左右,测量就结束了。接下来,需要把这400圈飞行产生的波形信号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这一步轮到近代物理所储存环核物理室博士研究生周旭“出场”了。不服输的数据分析程序师周旭,一个酷爱打乒乓球的科研人员,是近代物理所乒乓球打得最好的人。因为热爱,每年他都会参加各种类型的乒乓球比赛,但2018年周旭放弃了所有的比赛。2017年,周旭被张玉虎选入新型质谱术研发团队。实验方案敲定后,就进入实验程序开发阶段。但是原有程序“跑”起来较慢,于是周旭决定改变程序中一个模块。“由于循环周期未知,搜寻每个离子时都要将1.8万个可能的周期逐一尝试一遍。我设计的模块能预先对这些周期进行筛选,这样可以加快搜寻速度,使程序的整体速度提高7.6倍。”周旭解释道。从单飞行时间探测器到双飞行时间探测器,程序的编写也是慢慢积累的。原有程序已经不适应新的研究方向,按颜鑫亮的要求,周旭需要改写原有程序。周旭说:“每次做PPT都需要将实验配图画出来,单PPT我就制作了1300张。”周旭坦言,因为自己基本功欠缺,画实验配图非常费劲。但是张玉虎要求很严格,基本上是一张图、一张图地指出错误。忙得放弃了乒乓球比赛的周旭表示,正是这几百次的锤炼,以及团队里老师、师兄师姐的帮助,他才能进一步提高程序运算速度,少走了几年的弯路。在34960次的实验数据注入后,内含离子数达到了812413个。面对海量的离子信息,其他人建议放弃研究数据图上比较陡的离子,直接研究平稳状态下的离子信息。但是不服输的劲头让周旭决定对这些数据图上比较陡的转变能因子下手。“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想丢数据,因为每一个离子的产生都不容易。”为了写好程序,周旭曾连续工作15天、每天只睡3个小时。终于,他将所有离子都验证成功,为这次新型质谱术的测量结果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次近代物理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测量了12个高精度短寿命原子核,其中6个是未知的短寿命原子核,另外6个是重新测量的原子核,得到了更精确的数据。目前,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产出的原子核有3340多个,质量未知的还有790多个。“这次在核物理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源于我们的持续努力和不懈探索,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究核物理的前沿科学问题,为推动我国核物理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王猛说。
  • 37℃就是在发低烧!人体温度为什么越来越“凉”?
    我们通常认为,人体正常内部温度(体温)为37℃。但你会发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入一些室内机构需要登记体温时,一张写满陌生人体温的记录表上,基本都是36℃左右。如今,体温达到37℃已经算是低烧了。那么这个37℃是怎么来的呢?1851年,德国医生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从25000名受试者中进行了数百万次的体温测量,并基于这些数据撰写了一篇影响深远的文章,设定了这个奉行一个多世纪的体温标准,即人体正常体温是37 ℃。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 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我们的“正常”生理似乎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有几项研究对Wunderlich的测量提出了质疑,呼吁将标准体温再降低一些。去年,发表在《eLif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美国内战后联邦陆军退伍军人的医疗记录,以查看大约一个世纪前的人体体温。然后,将这些数据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国家健康调查的和代表21世纪初的斯坦福临床数据平台的记录进行比较。总体而言,该团队通过分析超过50万份个体温度测量的详细信息,发现在本世纪初出生的男性体温比大约200年前出生的男性体温平均低0.59摄氏度。另一方面,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的体温下降了0.32摄氏度。当时,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疾病引起的炎症有关,而炎症又与体温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医学的兴起,慢性感染已经下降,作者认为,这或许导致人体体温下降的原因。近期,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玻利维亚一个相对偏远的土著部落中也发现了人体体温降低的现象。尽管那里已经发生了一些现代变化,但感染仍然很普遍,医疗护理水平也很低。因此,体温下降的原因显然不仅仅是卫生条件改善、饮用水清洁或医疗保健改善。那还有什么原因呢?近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另一种解释:身体活动大幅减少。肌肉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当一个人经常锻炼时,肌肉量的增加往往伴随着基础代谢水平的增加,这反过来会使其体温升高持续数小时甚至一天。这表明,身体活动减少,体温就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此外,由于空调的问世,人类长期居住在不受温度刺激的环境里,导致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逐渐失去了接收刺激的反馈,使体温调节的需求减少。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口身体活动水平下降了多少是未知的。因为,测量身体活动水平的加速度计和双标记水法都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发出来的。为了比较现代人和200年前人口的身体活动水平。研究人员使用了历史静息体温数据作为人口水平的“温度计”。他们认为,如果能对身体活动、代谢率和体温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理论上就可以反向开展研究,即倒推。这个想法始于研究人员最初的估算。虽说是估算,但它仍然基于一系列假设。随后,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模型表明,历史体温每升高1°C,静息代谢率就会发生大约10%的变化。考虑到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男性体温的下降程度,他们的代谢率在同一时间内应该下降了6%。根据计算结果,这相当于每天大约半小时的身体活动。更准确地说,对于体重75公斤重的男性来说,快走或慢跑27分钟。研究通讯作者、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系骨骼生物学家Andrew Yegian解释说:“这是对获取生理数据并尝试量化人口身体活动减少的初步估算。下一步将尝试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其他人群。”由于这些初步估算使用体温作为代谢率的指标,并使用代谢率作为身体活动的指标,因此这些结果不太可能完美地反映现实。一个人的热量代谢率不仅仅取决于身体活动,如今,由于汽车、电视和沙发的出现,以及工作环境的变革,现代人的平均运动量比50年前要少很多。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对我们代谢率和体温的影响还不太清楚。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可能还存在差异。此外,脂肪也起到了绝缘体的作用,影响身体散热,同时也增加了身体活动的成本。这个初步的估算方法并没有矫正脂肪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现代环境中体温调节需求的减少也可能影响我们的代谢率,健康和营养的改善也是如此。该团队承认,他们的模型需要进一步完善,但他们希望这个近似值可以成为理解工业时代身体活动减少如何影响健康和发病率的一个基准。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ub.2021.09.014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49555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c6599
  • 《重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出台 实行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管理
    重庆市人民政府近日正式印发《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将衔接全国碳市场,对纳入全国碳市场统一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从本市碳市场管理名录中移出,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活动。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纳入地方试点碳市场的省份,截至2022年底,全市碳市场各类产品累计成交量3999万吨、交易额8.35亿元。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管理办法(试行)》总体架构及条款表述参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庆市碳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修订和优化。与现行的暂行办法相比,《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衔接全国碳市场。对纳入全国碳市场统一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将从重庆市碳市场管理名录中移出,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活动。此外,重点对职责分工、名录管理、分配方式、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具体而言,《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目的依据、适用范围、职能职责等内容。按照职能职责,调整和明确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统计、金融监管等市级有关部门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职责,并明确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对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实行名录管理。明确重点排放单位责任,要求重点排放单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清缴碳排放配额,公开碳排放相关信息,并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同时,明确了移出名录的条件。在分配与登记方面,明确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方式、分配方式、分配流程和市场调节机制等。明确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适时引入有偿分配。新增预留配额和回购的规定,为有偿分配和市场调节的开展提供支撑。在排放交易方面,明确重庆市地方碳市场交易产品主要为碳排放配额、国家和本市核证自愿减排量等。交易方式主要为协议转让、公开竞价或者符合有关规定的其他方式,交易主体为重点排放单位、符合本市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建立市政府碳排放权出让资金管理模式,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明确交易机构应做好交易信息披露,及时披露可能对市场行情造成重大影响的信息,加强碳排放权交易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在排放核查与碳排放配额清缴方面,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送要求、核查及复核方式以及配额清缴要求。重点排放单位须定时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并由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核查工作。此外还要求重点排放单位及时履行配额清缴的义务,碳排放配额不足以履行清缴义务的,可以购买碳排放配额用于清缴。碳排放配额有结余的,可以在后续年度使用或者用于交易。重点排放单位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重庆市核证自愿减排量或其他符合规定的减排量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在监督管理方面,将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监督检查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将及时公布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与分配方案,定期公开重点排放单位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等信息。同时,强化履约管理,将重点排放单位碳配额清缴情况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对违反《管理办法(试行)》关于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或者交易相关规定的,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其采取限制交易措施。
  • 水杨酸己酯安全性:从光安全性到人体研究
    光安全性评估是一个综合过程,涉及光化学特性、非临床研究数据以及对人体安全性的评估。这一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是否有必要采取风险最小化措施来预防人类的不良事件。光毒性(光刺激)是指光反应性化学物质引起的急性光诱导组织反应;光过敏是指由光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光产物(如蛋白质加合物)引起的对化学物质的免疫介导反应。《ICH协调指南 药品的光安全性评价S10》根据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ICH)发布的《ICH协调指南 药品的光安全性评价S10》(ICH HARMONISED TRIPARTITE GUIDELINE, PHOTOSAFETY EVALU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S10),如果一个化合物需要阐明其光毒性,则应具备以下关键特征:① 吸收光为自然光线(波长范围为290-700 nm);② 吸收紫外/可见光后产生反应物质;③ 在光暴露组织(如皮肤、眼睛等)有足够的分布。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化合物通常不会产生直接的光毒性。《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皮肤光毒性试验评价化妆品原料和/或风险物质引起皮肤光毒性的可能性;皮肤光变态反应试验可评估重复接触化妆品原料和/或风险物质,并在紫外线照射下引起皮肤光变态反应的可能性。《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申请注册或进行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原则上应当提供以下毒理学试验项目资料,可以根据申报注册或进行备案新原料的用途、理化特性、定量构效关系、毒理学资料、临床研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类似化合物的毒性等情况,增加或减免相应的毒理学试验项目,其中包含:④ 皮肤光毒性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⑤ 皮肤光变态反应试验(除情形6外,原料具有紫外吸收特性时需提交该项试验资料)。◆ 光安全性评价流程 ◆图1 光安全性评价流程图表1 光安全性评价检测方法汇总《化妆品安全评估资料提交指南》指出,根据原料的化学结构特点,对原料进行充分分析或测试能够证明其不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的,可豁免对皮肤光毒性的评估。例如,在290nm-700nm波长范围内的摩尔消光系数(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 MEC)小于1000L/mol/cm,则该物质的光反应性较低,不足以引起皮肤光毒性。◆ 以水杨酸己酯为例 ◆2024年7月29日,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发布了《关于水杨酸己酯的科学意见附录SCCS/1658/23 - 0-3岁儿童接触》,开放征求意见截止日期至2024年9月23日。图片源自SCCS官网文件中根据紫外/可见(UV/Vis)光谱、体外数据和体内数据评估了光刺激/光致敏性终点。相关实验与结论如下:①紫外光谱分析(RIFM (Sears),2014)紫外/可见光谱(OECD TG 101)显示,水杨酸己酯在290-700 nm之间有显著的吸收峰,吸光度峰值在305 nm处,并在330 nm时返回基线。290 ~ 700 nm波长的摩尔吸收系数高于光刺激效应的关注基准(1000 Lmol-1cm-1)。② 体外3T3细胞(RIFM (Harbell),2002)在3T3中性红摄取(NRU)光刺激试验中测试了水杨酸己酯。通过比较有UVA照射和没有UVA照射的IC50值来计算光刺激因子。结果表明,水杨酸己酯不具有光刺激性。未观察到光刺激反应。③ 小鼠研究(RIFM (Urbach),1975)将未稀释的水杨酸己酯(20 ul)涂于无毛突变小鼠背部区域,暴露在长弧氙灯和荧光黑光灯下。分别在4、24、48、72和96小时评估反应。在照射阳性对照部位观察到光毒性反应。无反应辐照或未辐照的试验材料处理部位均观察到水杨酸己酯无光毒性。④ 小型猪研究(RIFM (Urbach),1975年)根据上述小鼠试验的相同程序,用未稀释的水杨酸己酯(20 ul)对两只小型猪进行试验,也未观察到光毒性。⑤豚鼠(RIFM (Learn),2003) 在两组远交白化无毛豚鼠中评价水杨酸己酯的光刺激作用。将0.3 ml水杨酸己酯按0%、5%、10%、50%和100%的比例溶于二乙基苯甲酸乙酯(DEP):乙基苯甲酸乙酯(EtOH)=3:1的溶液中进行试验。受试物给药和紫外线照射后立即、1/4小时,1/2/3天进行临床观察。水杨酸己酯不会引起光刺激引起的皮肤变化。⑥豚鼠(RIFM (Learn) 2003) 两组远交系白化无毛豚鼠暴露于水杨酸己酯(50%和100%)中未观察到光过敏。将0.3 ml用DEP:EtOHl=3:1配制的水杨酸己酯施用于颈部,动物颈部暴露于紫外线辐射约2.25小时。在给药和/或UVR暴露4小时后对这些位点进行评分。根据研究结果,水杨酸己酯不被认为是光过敏原。⑦人体研究(RIFM(Potrebka),2004)对56名受试者(41名女性和15名男性)进行光刺激潜能研究,水杨酸己酯(0.3%、3%和30%溶于DEP:ethanol=3:1的溶液中)施用于每个受试者的背部,然后用UVA和UVB照射,未辐照部位作为对照,评估受试物的刺激潜力。在UVA和UVB照射1、24、48和72小时后评估反应。未观察到任何反应。 根据现有的体外、体内和人体数据,最终可得出结论↓水杨酸己酯不具有光毒性或光致敏性。
  • 新冠疫苗开始人体实验 疫苗检测仪器一览
    p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科学家认为,疫苗是解决疫情蔓延的唯一办法。 /p p   据世卫组织WHO统计,全球新冠疫苗研发项目已有44个,至少有96家公司和学术团体在同时开发。 /p p   3月16日,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 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陈薇团队宣布招募I期临床志愿者,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317" title=" 陈薇团队的重组新冠疫苗 图自微博.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17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陈薇团队的重组新冠疫苗 图自微博.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1f69cfa6-74c6-4263-8245-739a4206b148.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陈薇团队的重组新冠疫苗 图自微博 /p p   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五类。 /p p   陈薇团队的重组新冠疫苗,是一种以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属于“重组病毒载体疫苗”。 /p p   同天,当地时间3月16日(太平洋标准时区),以mRNA为技术平台的美国疫苗公司Moderna也在西雅图开启临床试验,并在首位志愿者身上注射了其候选核酸疫苗“mRNA-1273”。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225" title=" 美国首位志愿者接种Moderna公司研发的核酸疫苗。图据CNN.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25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美国首位志愿者接种Moderna公司研发的核酸疫苗。图据CNN.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8ab2c4f-f421-4034-af21-d32531bd5ad7.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美国首位志愿者接种Moderna公司研发的核酸疫苗 图自CNN /p p   虽然公众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问世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疫苗质量评估仍是在整个疫苗研制流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p p   疫苗上市前的检测过程多重复杂,需要多种实验方法,用到数十种专业仪器,涉及到了理化性质、微生物学、免疫学检测等多种检测,以下就疫苗检测可能用到的仪器进行了简单梳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疫苗检测仪器.jp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alt=" 疫苗检测仪器.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a1ce3b62-07a2-40f7-a0c7-46b893510335.jpg" / /p p br/ /p
  • 路易公司推出人体生物等效性体外试验全套解决方案
    路易公司推出人体生物等效性体外试验全套解决方案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体外模型 2015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不含医疗器械)约为10688亿美元,今后5年全球医药销售将保持4%~7%的增长。中国的医药企业正在转型,从大宗的低附加值产品开始向特色原料、专利制药、生物类制药迈进。然而,我国许多仿制药临床疗效差异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已上市的部分仿制药与原研药疗效更是无法匹敌。为了提高我国仿制药的质量,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没有按照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审批的,均需按照上述原则开展一致性评价。对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届时没有通过评价的,注销药品批准文号。为规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2016年05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的有关要求,又组织制定发布了《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基于国际公认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适用于口服固体常释制剂,其中BCS分类1类和3类的药物,只要处方中的其他辅料成分不显著影响API的吸收,则不必证明该药物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的可能性,即生物等效性豁免。检测口服固体常释制剂中活性药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在体内吸收速度和程度时,主要考虑三个关键因素:药物溶解性(Solubility)、肠道渗透性(Intestinal permeability)和制剂溶出度(Dissolution)。 应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新趋势,路易(LWL)公司联合美国著名溶出度仪专家李定中博士(Luke Lee),推出了人体生物等效性体外试验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定制化仪器配置,方法开发,售后交钥匙工程等一条龙服务。 关于路易公司路易公司自1990年创立以来,见证了中国科学仪器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始终致力于引进世界领先的技术和设备,为高端实验室提供专业设备,帮助用户提高实验效率、获得更好的实验成果。目前业务涉及医药、生物工程、科研院校、检验检疫、化工、食品、纳米材料、烟草、农业等领域。公司网址:http://www.lwl.com.hk 联系电话:4008-703-013
  • 重组益生菌能减轻饮酒后肝脏和肠道的急性损伤!
    2023年4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新乡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Microbiology Spectrum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Oral Probiotic Expressing Human Ethanol Dehydrogenase Attenuates Damage Caused by Acute Alcohol Consumption in Mice "的研究论文。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解酒神器,一种表达人类ADH1B的益生菌,在小鼠模型中,可减少酒精吸收,延长酒精耐受时间,并缩短饮酒后的恢复时间。重要的是,还能减轻饮酒后肝脏和肠道的急性损伤。 众所周知,喝酒后,酒精在肝脏中被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依次分解。乙醇脱氢酶会将乙醇分解成危害较小的化合物乙醛,进而由乙醛脱氢酶将乙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这两种酶基因变异会降低一个人对酒精的耐受性,与饮酒后面部发红有关,缺少它会降低人体分解乙醛的能力,从而导致乙醛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起人体对毒素的反应,即喝酒上脸。ALDH2突变在东亚人群中十分普遍。延长酒精耐受时间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乳酸乳球菌进行基因改造,这是一种用于生产酪乳和奶酪的益生菌,乳酸乳球菌被设计用于产生人类 ADH1B 酶。 进一步,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测试了改良益生菌的解酒能力。延长酒精耐受时间 研究发现,在用表达 hADH1B 的益生菌处理的小鼠中,酒精耐受时间显著延长,即从饮酒到丧失运动能力的时间。对照组小鼠在20分钟内都失去了站立能力,而益生菌组近一半的小鼠在饮酒1小时后仍然能够移动。这表明,益生菌有效地增强了急性酒精耐受性,并增加了急性中毒的酒精摄入阈值。快速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小鼠喝酒后的恢复时间。正常情况下,小鼠醉酒后需要6-10小时才能恢复。缩短饮酒后的恢复时间 研究发现,表达 hADH1B 的益生菌可以缩短饮酒后的恢复时间,用益生菌治疗的小鼠在5.5小时后恢复了运动能力,而对照组则需要6.4小时恢复。减轻酒后肝脏和肠道损伤 酒精主要在肠道中被吸收,最终被送到肝脏分解。因此,肠肝轴在调节乙醇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和肝脏也是饮酒后最直接受损的器官。 为了检测两组小鼠的急性中毒,研究人员观察了小鼠肠道的粘膜损伤。发现对照组杯状细胞更肥大,而益生菌组减轻了急性饮酒的致病作用,表明肠道对酒精的吸收减少。减轻酒后肝脏和肠道损伤 研究人员还测量了小鼠醉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发现醉酒2小时后,对照组酒精含量继续增加,而益生菌组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组。还发现益生菌治疗降低了血液甘油三酯浓度,同时降低了肝脏中的脂质水平。 这表明,用益生菌治疗可以减轻急性饮酒引起的肠道损伤,并降低肝脏和血液中的脂肪含量。综上,研究人员发现的重组益生菌可在肠道内直接表达hADH,可快速解酒,有效降低酒精对肝脏和肠道的损伤。这种益生菌安全且成本低,为未来治疗和预防酒精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新的策略. DOI : https://doi.org/10.1128/spectrum.04294-2
  • 高德红外人体测温产品,为大众出行保驾护航
    乘务员小姐姐竟然 “偷拍”我!人民日报、中国铁路最新官方回应来了“坐高铁,乘务员小姐姐竟然‘偷拍’我,难道是因为我帅?”近日,高铁乘客发现乘务员小姐姐“偷拍”,引网友各种脑补猜想。暗恋、抓逃犯、为吃泡面罚款留证据、拍宣传照… … 画风清奇可爱。 人民日报、中国铁路最新回应来了 那么,乘务员小姐姐真的是在给乘客拍照吗?人民日报、中国铁路官方最新回应来了:她们并不是在拍照,而是在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乘务员手持的并不是普通手机,而是带有红外测温功能的手持终端机。(人民日报报道原文:《高铁乘务员“偷拍”乘客?哈哈哈,不好意思… … 》,中国铁路公众号原文:列车员为什么要给我拍照?) 真相大白,网友惊呼:yyds,手机也可以是测温仪,黑科技!细心的网友还发现,从测温界面来看,这款黑科技测温产品来自高德红外。 ▲乘务员正使用高德红外cb360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 没错,乘务员小姐姐手持的正是高德红外cb360手机测温宝。自带安卓/ios接口,可轻松连接手机,让一台普通手机秒变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有了cb360的帮忙,体温检测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携,高科技满满。 cb360手机测温宝,为解决安全测温而生 “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乘务员手持终端机配备了红外测温模块,可实现远距离测温,既减少了近距离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又可以在不打扰旅客的情况下,实行快速测温。”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在回应里提到使用cb360的缘由。 诚如是,cb360是一款专为手机终端设计的安全、方便的快速体温筛查工具,搭载高德红外二十余年积累的核心红外探测器技术,性能优越,能够解决传统测温工具的诸多弊端。 cb360手机测温宝更安全,1.2米安全测温距离cb360可在1.2米的安全测温距离内实现非接触式精确测温,避免传统点温枪需近距离接触测温,带来交叉感染的安全风险。更人性化,无需旅客配合cb360无需打扰旅客,即可测量其体温,尽显人性化的科技之美。而点温枪则需要旅客积极配合检测,测温效率低。更智能,超温自动报警提示ai算法+大数据加持,测温更精准,测温精度0.5℃。被测旅客体温超标时,测温软件自动报警提示,抓拍超温人员红外+可见光图像,拥有点温枪无法比拟的优势。更便携,体积小巧,随身携带小巧机身,51x18x15.6mm,可随身携带,搭配app,即插即用,普通手机秒变热像仪。 高德红外人体测温产品,为大众出行保驾护航 事实上,高德红外人体测温产品除了在高铁车厢内协助乘务员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外,在火车站、飞机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均有应用,守护大众安全出行。 在北京西站、广州南站、深圳北站、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成都东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河国际机场、嘉峪关机场、泉州晋江机场、长沙黄花机场,以及全国多地超300个地铁站,高德红外的产品正积极配合防疫人员对乘客进行无接触式体温检测,为大众提供更为安全的乘车出行环境。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防疫测温产品的需求有所不同。从搭配手机即可便捷使用的cb360手机测温宝,到24h坚守在大人流量场所的ir236及qt人体测温产品,高德红外拥有覆盖全防疫场景的完善产品体系。 ir236、qt、m120、t120h、cb360等人体测温产品,正搭建起一道出行防疫测温守护之门,为大众出行保驾护航,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称,从目前情况来看,疫情总体形势可控。但是,由于本轮疫情波及范围大,人群面广,加之多个不同来源的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土疫情叠加,增加了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但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在两到三个潜伏期内能够基本得到控制。 专家的回复,让我们信心倍增。当前,全国正一同战“疫”,防控工作仍不可松懈,高德红外售后服务人员从上周就已经开始进行全国售后巡检工作,以保证测温设备稳定运行,精准测温,助力重点公众场所严格落实测温疫控措施。 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我们慎终如始做好个人防护,相信胜利终将到来! *本文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中国铁路公众号
  • 复旦大学研究认为PM0.5对人体危害更大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首次指认大气污染&ldquo 对人类致癌&rdquo ,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PM0.5对健康危害甚于PM2.5,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尤其是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最为明显,且粒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此外,还有研究发现,通过滤嘴出来的主流烟气中间颗粒物,直径全部都小于0.5微米。专家特别强调,吸烟对中国老百姓的危害毫无疑问比PM2.5要厉害得多。   华东地区最近查到了一名年仅8岁的肺癌患者,江苏省肿瘤医院医生冯冬杰表示,这名8岁女童患肺癌的原因是家住在马路边,由于长期吸入公路粉尘,才导致癌症的发生。而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0月17日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ldquo 对人类致癌&rdquo ,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大气污染致癌已致全球22.3万人成为受害者   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大气污染。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数据,全球2010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22.3万人因大气污染患癌。 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报告中说,有充足证据显示,暴露于户外空气污染中会致肺癌,而且患膀胱癌的风险会相应增加。报告指出,大气污染在致癌方面的危险度已与烟草、紫外线和石棉等致癌物处于同一等级。   而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呈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雾霾天气现象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提高了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世卫专家指出,量化到每个人,大气污染致癌几率虽不高,但危害在于几乎难以完全避免这种可能。   PM0.5对健康危害更大,卷烟烟气颗粒物大多都是PM0.5   目前公众关注的雾霾主要是由大气中直径为2.5微米以下的微小烟尘、粉尘及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物等颗粒物以及水滴叠加形成的。PM2.5会沉积在肺部引起炎症,从而引起一些恶性病变。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PM0.5对健康危害甚于PM2.5,也就是说颗粒物粒径越小,越有可能吸附更多有害物质进入人体。   复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的一项研究发现,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尤其是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最为明显,且粒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   该课题组在我国某城市测量了0.25~10微米(即PM0.25&mdash PM10)范围内的23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分析和比较了它们与居民健康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粒径小于0.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PM0.5)与居民健康危害关系最为显著。而PM2.5中粒径大于0.5微米的颗粒物数量浓度与居民健康风险则没有显著关联。   阚海东说,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沉积就像是做&ldquo 折返跑&rdquo ,粒径较大的颗粒物&ldquo 跑起来&rdquo 相对困难,所以一般都在上呼吸道通过撞击沉积下来。而PM0.5就像是呼吸管道里灵活的&ldquo 老鼠&rdquo ,可以沿着气流一直扩散到肺泡。研究结果还发现,PM0.5进入肺泡之后,有可能越过人体的血气屏障,进入心血管系统引起疾病,甚至还可能干扰人体神经系统的平衡。阚海东说,PM0.5在PM2.5中的质量占比不高,但数量浓度比却接近90%。   台湾也曾有对PM10、PM2.5、PM1.0各种污染物的分析,发现粒径小的污染物中,苯并芘所占比例更多,这类物质更多是以气体方式存在,很容易吸附在粒径小的颗粒物上。而这些物质的来源,和PM2.5一样,主要是燃煤排烟以及汽车尾气等。   此外,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杨新曾做过抽烟的主流烟气颗粒物的粒径分析,发现通过滤嘴出来的主流烟气中间颗粒物,直径全部是小于0.5微米。专家特别强调,烟对中国老百姓的危害毫无疑问比PM2.5要厉害得多。   首都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实验室完成的二手烟雾检测实验发现,在35平方米的室内密闭环境中,在距离吸烟者3米的情况下,第二名吸烟者点燃卷烟时,PM2.5的数值将从第一支烟点燃后的400快速上升到800~1200,到第三名吸烟者加入时,该污染值会上升到2000及以上。因此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工作场所,长期暴露于二手烟雾中,会使不吸烟者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5%~30%。   &ldquo 洗肺菜&rdquo 、&ldquo 洗肺旅游&rdquo 只是心理安慰,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是关键   为防范雾霾,许多人绞尽脑汁,继服用鱼油,多吃毛血旺之后,近一段时间以来,北方一些城市有商家推出&ldquo 洗肺菜&rdquo 、&ldquo 洗肺旅游&rdquo ,号称通过吃抗氧化食物、蔬果等,有助于排出吸入体内的颗粒物 通过去负氧离子高的山林呼吸新鲜空气,把肺&ldquo 洗洗干净&rdquo 。专家表示,&ldquo 洗肺菜&rdquo 、&ldquo 洗肺旅游&rdquo 并无科学依据,只能当做心理安慰剂。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学教授表示,颗粒物进入肺部后,只有通过加速纤毛运动帮助颗粒通过痰液排出体外,但这需要吃药。是药三分毒,一般人无缘无故吃药反而会造成副作用。   那旅游能减轻雾霾伤害吗?专家指出,对于一些呼吸道疾病患者,在环境好的地方长期生活可以减缓疾病的发展程度。比如尘肺是人长期处于特殊环境下造成肺纤维化,换个环境生活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去空气好的环境疗养,对呼吸道病人的康复有辅助作用,但不能取代治疗效果。都市人利用长假或一周时间去&ldquo 洗肺&rdquo 基本没什么作用,要在当地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才会见效。&ldquo 旅游让人心情舒畅,对疾病改善有作用。但如果长假跟着旅行团走马观花,行程紧张,玩累了更容易造成气管炎、慢支发作。&rdquo 专家提醒。   阚海东教授还给出了大气污染时个体的健康防护方法。比如出门入室后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专家指出,要防范污染,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尽量减少污染严重时暴露在室外,空气不好时减少出门。   首都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实验室主任崔小波表示,室外大气的污染受气候影响,有些我们无能为力,只能采取尽量不外出活动等办法。但室内二手烟造成的污染则完全是身边的人造成的,不吸烟者可以理直气壮地去阻止他人吸烟。   有专家建议,按照中医的理论,人应该去适应环境,不可能让环境因人改变。因此与其去&ldquo 避霾&rdquo ,还不如提高自身&ldquo 正气&rdquo ,也就是用科学的保健方法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是应对雾霾的根本之道。
  • 非侵入性微型传感器可测人体pH值,或有助于诊断癌症
    据最新一期《化学科学》杂志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更准确测量pH值的微型传感器,或有助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包括癌症在内的一系列疾病。 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张晓安称,在活生物系统中实时检测pH值,对于探测和理解pH值失衡导致的相关疾病至关重要。如低pH值与囊性纤维化、局部缺血以及癌症的病理状况密切相关。pH值信号可用于诊断疾病及监测治疗效果,了解人体组织内的pH值在何时何地发生显著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可进行深入、精确的探查,同时又确保不入侵组织的新方法。 张晓安团队使用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开发的微型传感器,可以非侵入方式在原子水平对分子进行非常详细的观察。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完成了对卵母细胞(鱼卵细胞)的传感器测试。 pH值是对质子(附着于其他分子的微小带电粒子)活性的测定。质子活性很难在组织中测量,因为质子移动迅速,难以用常规核磁共振的时间尺度来捕获分子位置。利用核磁共振测量pH值的主要挑战在于,在不同的质子化状态(附着或不附着)对分子进行精细成像。既有核磁共振技术无法对不同质子态的实时测量提供足够的精度。 张晓安团队研发的传感器,则通过一种缓慢的质子交换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该探测器可减缓质子运动,并观察不同状态下的质子,从而使测量变得更为灵敏和精确。该传感器虽为医疗成像设计,但亦可扩展到环境科学、生物学乃至食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其他应用领域。
  • 施一公研究组在《自然》发表论文报道人体γ-分泌酶3.4埃冷冻电镜结构
    p   2015年8月18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于《自然》(Nature)在线发表题为《人源γ-分泌酶的原子分辨率结构》(An atomic structure of human γ-secretase)的文章,报道了分辨率高达3.4埃的人体γ-分泌酶的电镜结构,并且基于结构分析研究了γ-分泌酶致病突变体的功能,为理解γ-分泌酶的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p p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痴呆症,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脑组织切片中出现淀粉样斑块,神经元逐渐死亡,认知和记忆能力受损,病人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最后脑功能严重受损直至死亡。美国前总统里根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罹患该疾病。统计结果表明,在65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10%,在8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更是达到30-50% 我国目前患该病的人口高达500万,约占世界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并且由于预防治疗手段不足,缺乏特效药物,该疾病逐渐有发病年龄提前,发病人数增加的趋势,不但给病人及家属造成极大痛苦,也同时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p p   尽管如此,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理尚有待揭示。目前研究已知β-淀粉样沉淀(β-amyloid)是该病的标志性症状之一。而β-淀粉样沉淀的产生是APP蛋白经过一系列蛋白酶切割产生的短肽聚集而来。在此切割过程中,最关键的蛋白酶是γ-分泌酶(γ-secretase)。γ-分泌酶由四个跨膜蛋白亚基组成,分别为Presenilin(PS1)、Pen-2、Aph-1和Nicastrin。其中,编码PS1蛋白的基因中有200多个突变与AD病人相关,而PS1正是行使酶切功能的关键活性亚基。这些突变有可能导致PS1功能异常而引起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γ-分泌酶在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药物的研发直接以γ-分泌酶作为靶点,希望通过调节其活性来治疗疾病。三维结构信息的缺失和突变致病机理的不明使得药物研发受到很大限制,所以获取其三维结构至关重要。但是γ-分泌酶是一个膜整合蛋白复合体,此前预测跨膜螺旋达到19个,其三维结构研究一直存在很多困难,瓶颈是获得性质良好适合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组蛋白复合体。 /p p   施一公教授2006年在清华大学建设实验室之初,就将揭示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理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其中一个主要环节是解析γ-分泌酶的高分辨率结构,揭示Presenilin突变体的致病机理。他们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终于在近年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 /p p   2012年12月,施一公研究组在《自然》(Li et al, Nature)报道PS1细菌同源蛋白PSH的晶体结构,并根据同源性首次构建了PS1的结构模型,揭示了PS1的结构折叠,并在结构上初步分析了在阿尔茨海默症病人中发现的PS1突变位点 /p p   2014年6月,施一公研究组与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白晓晨博士和Sjors Scheres研究员合作在《自然》报道了分辨率为4.5埃的γ-分泌酶复合物电镜结构,观察到了其跨膜区域呈马蹄形排布的结构,但是受限于分辨率,无法准确区分各个亚基的具体排布(Lu et al, Nature) /p p   2014年9月,施一公研究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文章,报道了其中一个亚基Nicastrin同源蛋白胞外结构域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推测了Nicastrin在底物招募过程中可能的机制,并且根据同源性构建了人源Nicastrin 胞外结构域的结构,结合该结构与此前解析的PSH晶体结构和4.5埃分辨率电镜结构,他们在γ-分泌酶跨膜区辨认出了PS1,并进一步推测了该复合物近20个跨膜螺旋的组装模式,但该结论仍需高分辨率的结构验证(Xie et al, PNAS) /p p   2015年3月,施一公研究组在PNAS发表论文,报道PS1的细菌同源蛋白PSH具有与γ-分泌酶类似的底物切割活性,并且其酶活也受到γ-分泌酶小分子抑制剂的抑制,并解析了该抑制剂与PSH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其抑制位点,从而使得PSH可以作为一个研究成本相对低廉的替代品来进行γ-分泌酶调控小分子的初步筛选(Dang et al, PNAS) /p p   2015年4月,施一公研究组在PNAS发表论文,报道人源γ-分泌酶4.3埃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与一年之前的4.5埃结构相比,尽管分辨率只提高0.2埃,但是跨膜区密度质量有了极大提高。此外他们在PS1的N端连接T4-溶菌酶蛋白,从而准确定位出PS1的第一个跨膜螺旋,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出四个亚基,验证了在2014年PNAS文章中推测的组装方式。此外,他们利用性质非常缓和的去污剂制备样品,证明电镜观察到的结构并未因蛋白纯化和冷冻制备而受到影响。这个结构也是清华大学电镜平台的K2电子探测相机自2014年暑期正常运转之后解析出的最小分子量的结构(Sun et al, PNAS) /p p   最新发表的Nature论文是施一公研究组与英国研究组合作的延续,在获得纯度好、性质均一的蛋白样品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更多的数据、大量的计算和升级的分类方法,计算构建出了3.4埃的原子分辨率的γ-分泌酶的三维结构,可以观察到绝大部分氨基酸的侧链以及胞外区部分糖基化修饰和结合的脂类分子。在高分辨结构的基础上,施一公研究组对PS1上的致病性突变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突变主要集中在两个较为集中的区域内,分别为跨膜区TM2-5以及TM6-9。他们对于其中一些突变体进行了生化性质的研究,发现这些突变会影响γ-分泌酶对于底物APP的酶切活性,然而对切割活性的影响却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已有的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理提出了一些新的探讨。 /p p   这项新的研究结果首次在世界上展示了γ-分泌酶的原子分辨率结构,并且在结构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了人们关心的γ-分泌酶中催化亚基PS1上的致病性的突变,研究了突变体的生化活性,对于更进一步了解γ-分泌酶切割底物的机制以及研究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理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也为开发潜在的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高效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 /p p   在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隋森芳院士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白晓晨博士、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后闫创业与博士生杨光辉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本工作获得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经费支持。 /p p   相关论文链接: /p p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93/n7430/abs/nature11801.html /p p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2/n7513/full/nature13567.html /p p   http://www.pnas.org/content/111/37/13349.short /p p   http://www.pnas.org/content/112/11/3344.short /p p   http://www.pnas.org/content/112/19/6003.long /p p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4892.html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fee42244-dc1a-40b8-9ec8-5cc5f99ec51b.jpg" title=" 图1:人体γ-secretase3.4埃三维结构.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人体γ-secretase3.4埃三维结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b3509646-2d0a-4abf-a2f4-48693029778e.jpg" title=" 图2: PS1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突变的结构和生化分析.jp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2: PS1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突变的结构和生化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9562dd10-55db-4e59-8b1e-9078925d812b.jpg" title=" 图3:γ-secretase四个亚基跨膜区间的相互作用.jp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3:γ-secretase四个亚基跨膜区间的相互作用 /p
  • 谱尼子公司获批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检验注册备案机构
    近日,谱尼测试江苏公司化妆品人体安全性检验和人体功效评价检验项目获批成为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机构。至此,谱尼测试旗下集团公司及谱尼上海公司、谱尼深圳公司、谱尼江苏公司共四家公司均具备国家药监局审批的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检验注册备案资质。标志着谱尼测试集团在化妆品领域的检验能力和业务领域再上新台阶。   此次通过的项目涉及皮肤斑贴试验、防晒、祛斑美白和防脱等。谱尼测试江苏公司的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资质已覆盖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人体安全性检验和人体功效评价检验。   谱尼测试集团作为检测机构,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化妆品检测能力提升,是国家药监局认可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机构,具备CMA、CNAS等资质,是拥有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并拥有先进完善的检测设施设备及经验丰富的专业检测技术团队。   谱尼测试在化妆品检测领域,可承担风险物质测试、毒理学试验、产品型式检验、化妆品安全评估等检测服务,并多次承接国家级、省级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电商平台的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   此外,谱尼测试集团建立有专业的人体功效实验室,可满足各类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性的检测需求,为化妆品的各类功效宣称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未来,谱尼测试将继续以优质的检测技术服务完成客户委托的各项任务,协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以深厚的资质能力和项目承担经验回馈社会的信任。
  • 我国拟立法规范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相关研究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去年11月底,“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爆网络,各专家与普通群众舆论出现一边倒,认为基因编辑婴儿人类胚胎对人类的伦理和安全方面存在着不可逆转的巨大隐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开展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学研究,可能带来人体生命健康安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风险,必须有严格的法律规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eb439206-f5a2-4575-801d-d19d4e071f3a.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3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月2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作出规定。草案在第二章“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中增加一条规定: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 strong 这是我国首次在民事立法中作出基础性规定规范此类问题。 /strong /p
  • 上海“问题校服”含对人体有致癌性的芳香胺染料
    上海首次对学生服质量立案   经查“问题校服”含对人体有致癌性的芳香胺染料   本报讯 针对近期质监部门抽查中发现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的“问题校服”,上海市质监局新闻办日前向媒体确认,已要求浦东新区质监局向浙江省绍兴市质监部门正式通报近期“问题校服”的面料检测情况。浦东新区已将21所学校26444套校服全部暂停使用并送检,相关检测结果将在近期对外公布。这是上海对学生服质量首次立案。   今年1月,上海市质监局在获取“问题校服”检测结果的当日,立即责成浦东新区质监局进一步认真核查,浦东新区质监局执法人员于1月29日对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调查。根据调查笔录、企业提供的购销合同及校方提供的书面说明,均显示上海市五三中学2012年6月所订购的一批50套摇粒绒学生演出服采用的黑色镶边面料,来自浙江绍兴县欧林纺织品有限公司,抽查检测出该面料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综合历年监管信息,上海市质监局对于欧霞公司“连续3年抽查不合格”的表述进行了解读:质监部门通过2011年和2012年对该企业的抽查,发现有个别项目不合格,其中,2011年抽查两批次,有1批次pH值超标 2012年6月抽查两批次,均为“使用说明”项目不合格 2012年11月抽查1批次,发现黑色镶边面料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针对上述不合格项目,质监部门先后依法对其问题产品作出责令停产和限期整改的处理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监督抽查中被发现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整改复查合格后,可以继续生产销售。   上海质监部门表示,从近几年抽查情况看,全市学生服产品质量状况总体是稳定的,安全是可控的。历年来的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2008年为94.7%,2009年为80.8%,2010年为90.3%,2011年为89.2%)。关于“2012年上半年学生服抽样合格率只有48.78%”的情况,原因是2012年起质监部门在抽检中增加了标志标示项目,不少厂家未能及时执行这一标准,导致在不合格的21批次中,“使用说明”项目不合格占18批次,涉及健康安全指标的“甲醛含量”超标只有1批次。2012年抽查若不计入“使用说明”项目,则抽样合格率为87.8%。
  • 国家药监局发布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监督管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现予发布。早在2021年3月18日,为鼓励新型生物材料研发创新,推动相关领域高质量发展,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监管工作需要,国家药监局就批准《重组胶原蛋白》和《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 胶原蛋白 第3部分:胶原蛋白含量检测-液相色谱仪-质谱法》2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为进一步规范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药监局拟定相关分类界定原则,具体如下。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 一、目的为规范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管理属性和管理类别判定,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关于药械组合产品注册有关事宜的通告》等制定本原则。二、范围本原则规定的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是指以重组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以医疗为目的的产品。三、管理属性界定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的管理属性应当依据产品预期用途、作用机制等进行综合判定。(一)不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医疗器械定义的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例如(但不限于)用于改善阴道干涩状态的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二)产品实现医疗器械用途,同时含有发挥药理学作用的药物成分时,应当根据产品主要作用机制判定以药品作用为主或者以医疗器械作用为主的药械组合产品。以药品作用为主的药械组合产品,按照药品申报注册;以医疗器械作用为主的药械组合产品,按医疗器械申报注册。(三)产品符合医疗器械定义且不含有发挥药理学作用的药物成分时,作为医疗器械管理。四、医疗器械管理类别界定对于属性判定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应当依据产品的材料特性、结构特征、预期用途、使用形式等综合判定产品管理类别。(一)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的管理类别应当不低于第二类。(二)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作为无源植入物应用时,应当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三)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作为止血和防黏连材料应用时,若产品可部分或全部被人体吸收或者用于体内时,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若产品不可被人体吸收且仅用于体表时,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四)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作为医用敷料应用时,若产品可部分或者全部被人体吸收,或者用于慢性创面,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若产品不可被人体吸收且用于非慢性创面,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的分类编码应当根据产品的预期用途,参照《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予以确定。五、有关要求(一)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应当按照上述原则申请注册。已按照医疗器械受理注册申请的产品,继续按照原受理类别进行审评审批。(二)已获准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的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其注册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在注册证有效期内提出注册申请的,如在开展产品类别转换期间注册证到期的,注册人可向原审批部门提出原注册证的延期申请。予以延期的,原注册证有效期原则上不得超过2023年12月31日。
  • 天瑞收购宇星尚需完成审计等重组工作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特别提示:   1、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dquo 公司&rdquo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实质性推进尚需对标的公司完成一系列包括审计、评估、盈利预测在内的重组工作。   2、公司于2013年12月23日刊登于巨潮资讯网上的《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现金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之&ldquo 本次重组相关的风险&rdquo 中,对本次重组的有关风险因素作了特别说明,提请投资者认真阅读重组预案中相关风险提示内容,注意投资风险。   3、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本公司董事会尚未发现可能导致本公司董事会或者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对方撤销、中止本次重大资产购买方案或者对本次重大资产购买方案做出实质性变更的相关事项。   4、本公司将根据重组进展情况及时披露有关信息。本公司指定信息披露报刊为《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指定信息披露网站为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本公司披露的信息以上述网站、报刊为准。   二、重大资产重组进展情况   公司于2013年12月23日公告了《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现金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本次发行重大资产重组所涉及的审计、评估、盈利预测及标的资产的尽职调查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上述工作完成后,公司将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重大资产购买的相关事项。待该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公司将及时发出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相关事项的通知。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发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知前,公司董事会将每隔30日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最新进展情况予以公告。   该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日
  • 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将重组 有哪些布局
    p   近年来,加快优化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声音近年来持续不断。 /p p   2018年6月,科技部、财政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布局合理、引领发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激励制度基本完善。实验室整体水平、开放力度、科研条件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凝聚和培养一批顶尖科研领军人才和团队,在部分重要学科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实验室经优化调整和新建,数量稳中有增,总量保持在700个左右。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300个左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270个左右,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70个左右。 /p p   到2025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全面建成,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若干实验室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科学中心和高水平创新高地,引领基础科学研究发展,持续产出对世界科技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成果,集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团队,在相关领域成为解决世界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核心创新力量,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p p   2020年3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在院机关会见了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黄卫一行,就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相关工作进行了沟通交流。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树深参加会见。 /p p   会见中,黄卫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36年历史,需要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方向布局进行梳理、调整,也应在一些重要学科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现有单个实验室的人员规模普遍偏小,紧密结合国家需求的工作、协同创新工作需要加强,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方面,将结合区域发展、行业发展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等形式,新建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白春礼对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方案表示高度肯定和赞同。他指出,该方案紧扣主题,条例清晰,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既提出了重组的思路和办法,又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有所创新。在重组思路上,方案对构建新的体系结构、完善学科布局、存量优化整合等提出了明确意见 同时明确了在一些重点学科以及重大紧迫战略需求领域方向上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提出建设具有规模优势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等重组措施,该方案可操作、可落实。方案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方面的创新,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实验室的科研能力,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进一步体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 /p p   白春礼对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方案提出建议:一是在方案中应充分肯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取得的成就,指出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的挑战 二是建议此项工作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做好统筹协调,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并与科学中心、科创中心形成良性互动,理顺体制机制 三是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建议在传染病领域基础研究方面做好长远规划布局,并搭建好基础和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 /p
  • 国际首个!中科院微生物所新冠重组蛋白疫苗获紧急使用批准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所与合作企业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在国内紧急使用获得批准,成为国内第四款获批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也是国际上第一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高福院士的带领下,包括严景华、戴连攀等在内的科技攻关团队设计了针对β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通用疫苗构建策略。基于该基础研究突破,中科院微生物所第一时间与合作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联合研发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该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在体外制备病毒的S蛋白受体结合区域(RBD)二聚体,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是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布局的5条技术路线之一。新冠重组蛋白疫苗产品样品  该疫苗已于2020年10月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全程接种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符合亚单位疫苗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完成全部免疫程序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与目前国际上重组蛋白疫苗、mRNA新冠疫苗相当。疫苗于2020年11月起陆续在国内及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多国启动Ⅲ期临床试验,计划接种人数29000例。目前Ⅲ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特别是获得了首个试验启动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高度认可,并在该国获得紧急使用授权。  该疫苗生产采用工程化细胞生产重组蛋白,不需要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产车间,生产工艺稳定可靠,可以快速实现国内外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能够显著降低疫苗生产成本,且存储和运输便捷。这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体药物,也是全球第一个完成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后开展健康人群临床试验的新型肺炎治疗性抗体。
  • 《Nature》在线发表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研究
    2020年7月29日,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A vaccine targeting the RBD of the S protein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这也是Nature杂志发表的首篇新冠疫苗研究论文。研发团队的研究目标是开发出一款通过重组蛋白候选新冠疫苗。在该研究中通过非人灵长类等动物模型的实验表明,这款疫苗能诱发强烈的针对新冠病毒SARS-CoV-2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以及产生能够病毒中和抗体。S蛋白是存在于冠状病毒的一类很大的突刺糖蛋白,本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S蛋白的多个不同部分制作了多款候选疫苗,经过测试和比较,他们最终确认,相比S蛋白的细胞外结构域蛋白(ECD)、S1亚基和S2亚基,RBD作为免疫原有最大的病毒中和活性。研究小组最终使用了RBD中编号为319-545的一段氨基酸序列,通过重组蛋白的方式制备新冠疫苗的抗原。研究人员利用了昆虫细胞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提纯了该蛋白,并利用上海勤翔Clinx ChemiScope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进行了鉴定。(通过Superdex 200凝胶分离柱上重组RBD蛋白的代表性洗脱色谱图。 插图显示洗脱的RBD样品的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分析)(小鼠或兔子血清对SARS-CoV-2假病毒感染的中和作用) A图: 将含有SARS-CoV-2假病毒的上清液与来自小鼠的血清预热,将其血清稀释2倍。 在37°C下温育1小时后,将混合物添加到ACE2转染的293T(293T / ACE2)细胞中以检测病毒的感染性。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确定感染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的数量。 三组图片分别是Sera/ RBD组(首次疫苗接种后第14天,用RBD疫苗免疫的5只小鼠的血清)和Sera / PBS组(用PBS作为对照的小鼠的血清),未治疗(感染SARS-CoV-2伪病毒而没有血清)。 B图:在首次免疫后14天,使用与A相同的方法,从兔子的血清中和SARS-CoV-2假病毒的感染。(诱导抗SARS-COV-2中和抗体在转基因hACE2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中的活性)与单独用PBS组处理相比,在存在氢氧化铝的情况下,每只小鼠在50μl中用10μg重组RBD蛋白接种免疫转基因hACE2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第二次接种为14天后,从小鼠收集血清。为了评估SARS-COV-2感染的中和作用,将Vero E6细胞(5×10 4)预加载至96孔板中并生长过夜。将100 TCID50(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的SARS-CoV-2与等体积的稀释血清预孵育,然后添加到细胞中。在37°C下温育1小时后,将混合物添加到Vero E6细胞中。在显微镜下记录细胞病变效应(CPE),并计算导致完全抑制的血清稀释液的中和滴度。该研究发现由S-RBD结构域319-545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重组疫苗,可在接受单剂接种7或14天之后的小鼠、兔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中诱导有效的功能抗体应答。免疫动物的血清在体外阻断了RBD结合域与细胞表面ACE2受体的结合,并中和了SARS-CoV-2假病毒和SARS-CoV-2活病毒的感染。重要的是该疫苗还为受SARS-CoV-2病毒感染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提供了保护,在受到SARS-CoV-2病毒感染的病人体内检测到特异性结合RBD的抗体含量的升高。 几种免疫途径和CD4tT淋巴细胞参与了疫苗抗体反应的诱导。在接种了疫苗的小鼠和猴子没有观察到抗体依赖性肺炎增强或加速出现肺炎的不良反应,因此重组RBD蛋白疫苗是重要的新冠疫苗选择之一。 参考资料:[1] Jingyun Yang et al., (2020) A vaccine targeting the RBD of the S protein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 Nature. 背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秩序带来巨大挑战。截至目前(8月4日),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800万例,死亡人数达69万。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迫切需要有效的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通过对人群预防接种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虽然目前尚未有新冠疫苗正式上市,但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努力让疫情能够尽快过去。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20日更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至少有24种新冠病毒疫苗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另有142种候选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为对抗新冠肺炎所作出积极贡献。
  • 中国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惊人 成人体“隐形炸弹”
    抗生素的滥用正在中国养殖业形成恶性循环   这里的鸡拿抗生素当饭吃,长期食用“有抗食品”,消费者的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强,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   河北保定的朱师傅在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养鸡场做饲养员已经有五年多了。每天,他都会戴着像防毒面具一样的口罩,进到臭气熏天的养鸡场内进行投食和消毒等工作。朱师傅说,小鸡一般养到三四个月后,就被送到这里,关进一个个狭小的笼子。抬头是送水的胶皮管,低头是流动的饲料槽。它们唯一的活动就是抬头饮水和低头吃饲料。直到他们病死,或者被淘汰。   为什么会被关进狭小的笼子——在它们短暂的一生中,食用的都是添加了多种激素和抗生素的饲料,在食用激素后,鸡往往会变得很兴奋,甚至跳得很高,只能把它们囚禁在小笼子里。   朱师傅发现,这里的鸡和散养的鸡有点不同,比如,下蛋以后不会“咯咯嗒、咯咯嗒……”地叫上半天,而是一声不吭 比如下蛋要多一些,一只鸡每天差不多都会下一个蛋,有时甚至会下两个 还比如,这些鸡需要打七八种疫苗。   这里的鸡养殖一年多后,产蛋量就会减少和停止。之后,它们就会被淘汰掉,送到肉鸡市场出售。由于长时间不见阳光和缺少运动,在转运时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它们的骨骼很脆弱,很容易就会摔断腿,或者摔死。   朱师傅当饲养员的这五年里,已经患上了职业病,再也吃不得鸡蛋,一闻到鸡蛋味就会呕吐,哪怕是自家散养的。   肉鸡的命运看起来还不如这些蛋鸡,同样狭小的环境,它们的生存周期只有四五十天,当从小鸡迅速长成可以上市的肉鸡,它们的命运也就结束了。由于集约化养殖,为了避免由于拥挤和不卫生的养殖环境导致的疾病暴发和传播,这些鸡同样需要食用防止疾病的混有抗生素的饲料或水。   “一些抗生素现在已经被鸡当成饭来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副执行长张南说。   这种源于西方的现代养殖技术被引进中国后正在各个养殖场复制。而用抗生素饲喂的现象并非只在养鸡场存在,猪、奶牛甚至是人工饲养的鱼虾,面临着与鸡同样的命运。上个世纪,美国国会技术办公室曾指出:“当前的养殖业集中在高产量、高密度、令人窒息的养殖环境中。某种程度上,定期使用抗生素使得这种养殖模式得以维持。”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教授赵霖介绍说,这种模式被称为现代“疯狂畜牧业”,其进行生产的两大技术就是:为了快速育出体积大的猪、禽,就要饲喂动物蛋白质(即肉骨粉(MBM)饲料) 而为了防止猪、禽生病,就要注射抗生素。   恶性循环   北京康华远景科技有限公司畜牧专家肖传明谈起国内养殖业,不时发出“心寒”的感叹。过去十年,他在全国各地的养殖场考察,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让他感到触目惊心。近年来,他还发现:原来需要50天出笼的肉鸡,现在缩短到40天以下。   “尽管有大量的抗生素每天饲喂,有些鸡养到40天的时候还是会大量死亡,而且很难控制,所以养殖户只好提前在37天的时候就把鸡给卖了,因为养不活。”肖传明透露,如果要想让鸡在短时间内出栏,势必又需要更多的生长激素。   在肖传明看来,国内养殖场正在进入恶性循环:低成本导致养殖环境差(特别是高密度饲养)、饲料原料品质低劣——动物容易得病——需要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抗生素会影响鸡的消化道系统,导致菌群紊乱和免疫力低下——导致药物及激素的大量使用。在这样的循环中,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剂量在不断加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尹晓青副研究员在山东、辽宁调查农村禽畜养殖情况后发现,养猪者广泛使用添加了抗生素等药物的饲料,被调查养殖者中,有50%养殖户在饲料里不同程度地添加了抗生素等药物。   据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肖永红等专家调查推算,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大约21万吨,其中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更有专家预测,这个数量可能超过一半。   人体的“隐形炸弹”   由于动物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因此养殖户们需要不断投入新的抗生素,而且添加量会越来越多。北京天福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鲲博士介绍,以前使用的土霉素、黄胺霉等抗生素,现在养殖场都不用了,改为混霉素、罗璇霉素等,也就是说,用在人身上的抗生素基本都出现在了禽畜行业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的调研也证明了这点:在我国养殖业中,特别是在中小养殖户中,抗生素的滥用已登峰造极。不仅大量使用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已被淘汰的抗生素,就连人类还在试用的某些新抗生素也已用于动物。许多动物不是病死的,而是过量用药致死。   由于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无法得到有效降解,形成了抗生素残留。有专家提醒说,经常食用含有抗生素的“有抗食品”,即使是微量的,也可能使人出现荨麻疹或过敏性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 长期食用“有抗食品”,消费者的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强,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   这并非危言耸听,最近几年,美国一些养殖场的工人感染耐药细菌的案例不断发生。美国很多医学家都认为,“动物滥用抗生素与人类感染耐药菌有明显关联”。   尽管农业部出台了《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规定,但是养殖户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依然难以监控。除了法规不够健全,监管人手少,而养殖者多且松散,难以有效监管外,有关部门对每批上市的禽畜类肉产品都进行抗生素残留等检测也很难做到。而即便检查到养殖者违规使用抗生素,处罚措施也一般是批评教育和罚款,威慑力度不够。   抗生素滥用现象难以控制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抗生素在养殖业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济利益链条。   “养殖户一方面对抗生素的使用有错误认识,但另一方面有些企业专门靠卖药赚钱,由此延伸出了一条龙式的服务。本来每只肉鸡0.5元药费就算超量了,可现在部分养殖户每只肉鸡的药费已上升到2元以上了,太可怕了!”肖传明说。   用中草药代替抗生素?   对于抗生素滥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陈其广无比担忧,他认为,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关乎我们民族繁衍的程度。他介绍,多年来,为克服现代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与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我国一些专家与养殖企业一直在探索运用中草药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   北京饲料工业协会会长谢仲权从1996年开始关注饲料中的抗生素问题,“国外养殖方式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讲效益不讲安全,这种掠夺式的养殖方式对国内是一种误导。”意识到问题严重的他联合了一些企业成立天然植物添加剂委员会,试图通过天然植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解决养殖出现的问题。经过研究,他发现可以用金银花、莲翘、大青叶、牛蒡子、马齿苋、鱼腥草等中草药代替抗生素。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成效显著。   一些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可明显改变肠道细菌组成及数量,使有益菌类增加,并抑制大部分条件致病菌的生长。而且中草药添加剂在畜禽体内发挥有效作用后可被分解,没有毒害与残留,不产生抗药性。   广州市饲料工业协会多年来也在推广“安全饲料,风味食品工程”,利用中草药优势解决了食品安全与质量问题。   不过让谢仲权感到遗憾的是,天然中草药并没有列入农业部饲料添加剂目录里,对于推广这种养殖方式缺乏政策上的支持。据谢仲权介绍,目前天然中草药添加剂在各省份都有试用,但最多的省份也只有5%的份额。   “很多养殖户都意识到抗生素的问题,他们自己也不吃自己养出来的猪,如果他们知道有替代品,政府又支持,我们可以为食品安全发挥作用。”谢仲权认为,推广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观念上引导,同时要进行广泛的健康养殖配套技术推广示范工作。   链接:丹麦经验   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也是较早推出抗生素饲料禁令的国家。   1995年春天,丹麦一家电视台曝光了“猪是如何泡在抗生素的药罐中”长大的,顿时震撼整个丹麦。   1998年4月,猪肉行业宣布35公斤以上生猪自愿停止使用一切抗生素饲料 同年,丹麦政府开始对使用抗生素的猪收税(每头猪2美元)。   2000年,丹麦政府下令,所有动物,不论大小,一律禁用抗生素饲料。   禁用当年,猪出现大量病患,动物医用抗生素使用量比1999年多了20多吨。不过,另一数据更值得关注:动物抗生素(包含抗生素饲料和动物医用抗生素)的年使用量,从1995年的210吨,降至2000年的96吨。   此后,丹麦养殖业者通过改善饲料、打造环境舒适的猪舍等措施,最终使动物医用抗生素的使用量也降低了。禁用抗生素饲料不仅让丹麦食用肉更安全,还让丹麦人感染耐药性肠球菌的数量不断减少。
  • 济南将加快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和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
    3月8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大力深化项目 建设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围绕济南市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综合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升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济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正处级领导干部李明强介绍,近年来,市科技局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加快建设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基础支撑,系统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以高质量科技源头供给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努力构建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市重点实验室等梯次化布局的实验室体系。强化攻关协同,加速突破性创新。以实验室为主体,联合高校院所、企业等开展跨学科、大协同攻关,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2030重大专项、省实验室重大专项、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量子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体微生态与重大疾病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完善治理机制,促进自强化发展。充分保障实验室在学术和内部管理上的独立性、灵活性和自主性,全面提升实验室攻关效能、发展能力、引领优势。比如,3家省实验室健全“三会”治理结构,在科研管理上,实行项目负责制,实验室自主设立研究课题,在人员激励上,不设工资总额限制,实行社会化用人和市场化薪酬制度,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创新容错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绩效考核注重目标导向,只考核研究成果,不过多干预科研活动的过程。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探索构建以实际贡献评价人才的新机制,如微生态省实验室组建了院士领衔、人员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院士3人,海外高层次人才、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5人,泰山学者等省级人才19人。李明强表示,下一步,济南市科技局将系统谋划和合理布局全市实验室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各类实验室建设质效。加快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和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组织开展第三批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重点支持济南市参与重组的实验室及山东大学、山东天岳公司等有关单位,做好申报方案编写、答辩筹备等工作,争取更多国家级科研平台落地济南。同时,抢抓量子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凝聚量子领域高水平人才,形成量子产业领域先发优势。统筹推进省实验室建设。推动实验室科研设施改造,打造较为完善的科研基础条件 加快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育,建立由院士牵头的较为稳定的科研人才队伍,承担实施一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转化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高标准筹建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引领带动全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省重点实验室重组。组织符合条件的驻济高校院所、企业和已备案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参与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或新建省重点实验室。优选我市“链主”企业,推动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真正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或重大科学问题的“特长生”,成为省重点实验室的新生力量,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海能仪器重大资产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
    p   1月5日,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 /p p   公告中称,海能仪器目前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自2015 年12 月4 日开市时起停牌转让。截止本公告日,海能仪器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双方已达成实质性共识,开始准备启动尽职调查等相关工作。 /p p   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停牌期间公司将根据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待相关工作完成后召开董事会审议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报告书,及时公告复牌。 /p
  • 四年四战四败 天目药业和宇星科技重组失败
    停牌三个多月,其间先后与两家意向方股东接洽的天目药业,重组梦仍旧以破碎收场。   天目药业7月28日晚间公告称,因双方未就交易对价等达成一致,无法在原定时间披露重组预案,因此决定终止与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股东(下称&ldquo 宇星科技&rdquo )的重组,而此前的7月22日,公司曾宣告与另一家公司重组终止。   在此之前,天目药业重组已是屡战屡败。2010年以来,公司已先后四次推动重组,但全部以失败告终。而从2009年至今,公司业绩持续亏损,偶有盈利也是依靠变卖资产。可以说,此次重组失败后,公司未来十分堪忧。   重组梦碎   天目药业公告显示,公司与宇星科技的重组始于7月18日,当日,其实际控制人杨宗昌与宇星科技方面签订意向协议,天目药业置出体内资产,定向募集重组配套资金,以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后者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这是自7月22日以来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天目药业第二次宣布终止与收购对象的重组。而这也意味着,此次重组以彻底失败告终。   今年4月22日,天目药业因重大事项停牌,并在4月29日正式披露此事。在停牌半个月后的5月8日,天目药业宣布,公司与湖南商康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ldquo 湖南商康&rdquo )股东达成协议,计划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结合的方式,收购湖南商康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用于后续生产经营。   但事情在两个半月后出现变化。7月22日天目药业发布公告,决定终止与湖南商康重组。   与两家收购对象重组失败均缘于交易价格。两次终止重组时,天目药业均称,是双方在交易对价方面无法达成一致,难以在原定时间披露重组预案。   实际上,在重组刚刚启动之时,湖南商康方面就颇为高调,其董事长周求华就多次公开表示,交易收购价约为20亿元,天目药业计划以25%现金+75%换股的方式,收购湖南商康100%股权。7月22日,天目药业终止收购后,周求华又称,交易价格只是一方面,而且双方开价已很接近,但在一个互换条件方面却未谈拢。   公开资料显示,湖南商康是一家主营药品销售的电商企业,成立于2010年,是湖南第一家获得B2B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牌照的企业。由于没有披露财务数据,对其交易定价依据外界难以知情。   与宇星科技重组失败同样是因为价钱问题,而宇星科技此前也经历了一场失败的重组。去年6月,创业板上市公司天瑞仪器曾筹划收购其51%股权,并为此停牌半年之久。   据天瑞仪器当时披露,截至2013年6月底,宇星科技总资产20.7元,净资产14.28亿元,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9.43亿元,净利润1.83亿元,天瑞仪器计划以现金和发行股份结合的方式,收购宇星科技51%股权,交易对价为14.79亿元。   宇星科技主营业务为环境监测,业绩也颇为光鲜。资料显示,在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市场,宇星科技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三,曾获得&ldquo 广东省自主创新企业100强&rdquo 等多项称号。   不过,光鲜的外表之下,其过往历史却是劣迹斑斑。据天瑞仪器重组预案,宇星科技常务副总裁因不诚信行为曾被深交所公开谴责,导致其两次冲击H股未果,公司本身也因为弄虚作假被广西、河南等多地政府部门曝光。今年5月,天瑞仪器停止重组。   四年四战皆败   昨日复牌后,天目药业股价应声跌停,但随后一度冲高,截至收盘报14.62元,跌幅为1.88%。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天目药业第一次重组失利。包括此次在内,自从2010年以来,该公司曾先后筹划重组、非公开发行股份,但全部以失败告终,至今已是四战四败。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4月、2011年6月,天目药业两次宣布重组,但或因重组对象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或因相关工作未能完成,两次重组很快停止。   但天目药业并未就此止步。2012年8月24日,时任实际控制人宋晓明筹划定向增发,深圳长城国汇投资企业下属并购基金拟以现金认购。一个星期后,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对其立案调查,天目药业不得不再次终止定增。   在重组屡屡失败的同时,人事、股东频繁变换,身为杭州第一家上市公司的天目药业,如今已经几乎沦为空壳。   数据显示,2009年~2013年间,天目药业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7547万元、-883万元、2644万元、-8884万元和210万元,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近五年全部为亏损。其中2011年依靠出售资产才得以扭亏为盈,并幸免暂停上市,2013年净利润210.84万元,盈利依然依靠投资和资产转让收益,主营业务依旧亏损。   在宣布终止此次重组的同时,天目药业称,其在未来6个月内不再讨论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可以说,在业务空壳化、经营未有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未来等待天目药业的,将是严峻的考验。   对于天目药业重组失败,一些投资者表示失望。&ldquo 天目药业终止重组,等了两年半,居然是这样一个无言的结局。&rdquo 有投资者如是称。   今年5月,天目药业上演了两名独立董事因对年报投反对票而被罢免的闹剧。当时就有报道称,罢免独董及重组,实为应付&ldquo 外敌&rdquo 。2014年4月15日,财通基金管理的长城汇理1号资管计划通过增持其609.2527万股,占总股本5.0029%,触发举牌线。   而掌控长城汇理的宋晓明,恰是天目药业前任实际控制人。早在2012年,宋晓明就已成为天目药业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但在2013年5月退出。
  • 上风高科收购宇星科技新进展:并购重组成功过会
    2015年7月16日,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风高科)发布关于上风高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审核通过暨公司股票复牌的公告: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于2015年7月15日召开的2015年第60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审核,上风高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获得无条件通过。  重组准备充分,无条件通过  上风高科6月5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后,上风高科积极准备,主动出击,会同独立财务顾问等中介机构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逐一落实,并与6月29日按照《反馈意见》的要求对所涉及的事项进行了资料补充和问题答复。 准备期间上风高科还通过了商务部审批通过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和关于 Zara Green HongKong Limited 战略投资本公司的申请。  此次证监会审核的无条件通过,无论是在收购标的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的质量、上风高科的准备工作上来看都是一次充分的肯定,为上风高科在重组后的工作开展注入了强心剂。上风高科将会按照重组预案的相关内容,最大限度保障广大投资者权益。  成功过会,再添发展新动力  重组成功过会后,上风高科将以现金和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收购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宇星科技将成为上风高科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将给上风高科在环保领域提供软件新动力。收购成功后,“软硬兼施”的上风高科将成为国内唯一的拥有硬件和软件“双优势”,可以完全提供环保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上风高科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作为环保监测领域的综合性服务龙头企业,上风高科旗下宇星科技以“监测、治理、和谐、发展”为战略目标,逐步发展成为环保领域以及水利领域的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树立了“监测、治理、运营”多行业应用的品牌形象。未来三年,宇星科技将向上风高科贡献至少1.2亿元、1.56亿和2.1亿元的利润。极大的提升了上风高科的盈利能力,将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
  • 镉污染对人体的毒害有多大?
    打破砂锅   连日来,发生在广西龙江河段的镉超标污染事件,严重威胁当地及下游沿岸城市居民饮水安全,这一事件引起广泛关注。那么,重金属镉对人体的毒害作用究竟有多大?不慎受到镉污染又如何采取急救措施?请关注——   镉污染事件发生后,广西迅速行动,一方面采取加大下泄流量、投放中和物、调水稀释等方式努力降低镉浓度 一方面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保障物资供应,缓解市民恐慌情绪,打响了一场针对重金属镉污染的“阻击战”。   据新华社1月30日电,目前在柳州市区上游57公里的柳城县糯米滩水电站以上的龙江河段,有镉浓度超标5倍以上的水体长达100公里,目前柳州水源地的情况尚在控制范围内。   专家称,这些污染水体经洛东电站、三岔电站、糯米滩电站三次削峰后,镉浓度可控制在超标10倍以内。河池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已通过专家的意见计算出污染团的总量、位置和流速,优化完善絮凝剂和烧碱等投放、控制龙江上游水电站的出水量等方法,尽量将污染团滞留在河池境内龙江河段处置,尽最大可能保障下游市民饮水安全。   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许多人对镉这种重金属还不了解,对其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也不甚清楚。那么,重金属镉的真实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   镉污染有气型和水型两种   镉(Cd)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含量很低,大气中含镉量一般不超过0.003μg/m3,水中不超过10μg/L,每千克土壤中不超过0.5mg。这样低的浓度,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镉常与锌、铅等共生。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20世纪初发现镉以来,镉的产量逐年增加。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源主要是铅锌矿,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和用镉化合物做原料或触媒的工厂。镉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气型和水型两种。气型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镉随废气扩散到工厂周围并自然沉降,蓄积于工厂周围的土壤中,可使土壤中的镉浓度达到40ppm。污染范围有的可达数千米。水型污染主要是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有关工业(电镀、碱性电池等)废水排入地面水或渗入地下水引起。   镉是如何危害健康的?   资料显示,进入人体的镉,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有选择性地蓄积于肾、肝中。肾脏可蓄积吸收量的1/3,是镉中毒的靶器官。此外,在脾、胰、甲状腺、睾丸和毛发也有一定的蓄积。镉的排泄途径主要通过粪便,也有少量从尿中排出。   在正常人的血中,镉含量很低,接触镉后会升高,但停止接触后可迅速恢复正常。镉与含羟基、氨基、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能使许多酶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肝、肾器官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镉还会损伤肾小管,使人出现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等症状,并使尿钙和尿酸的排出量增加。肾功能不全又会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使骨骼的生长代谢受阻碍,从而造成骨骼疏松、萎缩、变形等。   柳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镉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过量接触镉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对肾造成损害,晚期病例则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并可伴有骨骼病变 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镉可引起急性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急性镉中毒,大多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一次吸入或摄入大量镉化物引起。大剂量的镉是一种强的局部刺激剂。含镉气体通过呼吸道会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困难等。镉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则会出现呕吐、胃肠痉挛、腹疼、腹泻等症状,甚至可因肝肾综合征死亡。   从动物实验和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镉还可使温血动物和人的染色体发生畸变。镉的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主要致前列腺癌),也经动物实验得到证实,但尚未得到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的证实。   据在河池市现场指挥处置镉超标的专家刘旭辉介绍,镉比砷、铬等毒性要小,但如果人体内聚集过量的镉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刘旭辉说,当地已在镉超标水域投放了大量的聚合氯化铝和石灰粉,在一定的酸碱度环境中,聚合氯化铝可将离子状态的镉固化,避免被人体吸收。   急性镉中毒如何急救?   1931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痛痛病”,是镉环境污染进而导致人体慢性镉中毒的典型案例。针对镉污染会引发痛痛病的担忧,有专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卫生基准镉分册中指出,“痛痛病”主要发生在镉污染区居住三十年以上,多胎生育的四十岁以上妇女,其主要特征为骨质疏松、骨质软化、多发性骨折、骨剧痛和肾小管功能障碍。   那么,发生急性镉中毒又该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   据介绍,发生急性镉中毒时,要分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吸入中毒者,要迅速移离现场、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并给予氧气吸入。同时要保持中毒者呼吸道通畅,积极防治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早期给予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必要时给予1%二甲基硅油消泡气雾剂。为预防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可酌情延长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可给予依地酸二钠钙或巯基类络合剂进行驱镉治疗。严重者要重视全身支持疗法和其他对症治疗。   对于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温水洗胃,卧床休息。同时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如腹痛时可用阿托品,呕吐频繁时适当补液,既要积极防治休克,又要避免补液过多引起肺水肿。
  • 新型重组猪流感病毒被发现:具备人群中流行潜力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布论文显示,一种重组的流感病毒G4 EA H1N1自2016年已经占据了国内猪流感病毒的主体,并具备在人群中流行的潜力。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该论文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刘金华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担任通讯作者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在中国境内发现了猪携带的一种& nbsp G4 基因型的& nbsp H1N1 流感病毒,该病毒由三个不同谱系病毒“重排”(交换基因)后生成,其核心是人类普遍缺乏免疫力的禽流感病毒,因此可能导致人际传播风险增加。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5e20ee6-833b-482c-aba2-7dc56378f65f.jpg" title=" 猪流感.jpg" alt=" 猪流感.jpg"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11年至2018年期间,研究人员在中国10个养猪较多的省份对屠宰场内的正常猪进行了主动监测,共采集到29918份鼻拭子样本,并从中分离出了136种流感病毒,分离率为0.45%。同期,研究人员在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室中从病猪身上分离出了43种流感病毒,分离率为4.23%。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后,研究人员发现绝大多数病毒为基因型4 (G4)重组的欧亚禽类流感(EA) H1N1病毒(以下简称G4病毒)或相关G系病毒,并且自2016年以来G4毒株一直占主导地位,2018年占了绝大多数。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结果发现,G4毒株能够以高亲和力与人体SAα2,6Gal受体相结合,这是感染人类细胞的先决条件,并且该病毒能够在人气道上皮细胞中高效复制。除此之外,G4型病毒还容易感染并在雪貂之间传播,雪貂是研究人类流感的一种流行动物模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同时,与G4重组的EA H1N1病毒的人流感疫苗株的低抗原交叉反应表明,现有的人群免疫不能提供对G4病毒的保护。对职业接触人群的进一步血清学监测显示,10.4%(35/338)的猪工人G4 EA H1N1病毒呈阳性,特别是18岁至35岁的参与者,其血清阳性率为20.5%(9/44),这说明以G4 EA H1N1病毒为主的人传染性增强。这种传染性大大增加了病毒在人类中适应的机会,并引起了对可能产生大流行性病毒的担忧。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同一天时间,发表在《Science》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悉尼大学进化生物学家Edward Holmes说,“目前的数据表明,这似乎是一种即将在人类身上出现的猪流感病毒。”当然,中国有5亿头猪,从这方面来看,这项研究的样本量还不够大,只是让人们对猪流感病毒有了一个较小的了解。& nbsp /span /p p br/ /p
  • 央企八行业将兼并重组 牵动4万亿市值
    八大行业兼并重组追踪报道   《经济参考报(微博)》29日刊发的《九部委酝酿八大行业重组政策》引发了资本市场的普遍关注。统计显示,在上述八大行业的新一轮的兼并重组中,涉及高达近900家上市公司4.44万亿元的市值,始终强调做强做优的央企将在其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困境八大行业净利下滑37%   当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九部委正在酝酿相关政策,着力推进钢铁、汽车、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八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由于产业集中度低,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上述八大产业大都面临着企业经营利润下滑甚至大幅下滑的困境。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按照申万行业分类,27家公布三季报的钢企前三季度共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6亿元,同比下滑98% 27家钢企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仅为5.40%,较去年同期的7.99%进一步下滑,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则仅为-2.09%。   72家公布三季报的汽车类(含整车与零部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则共计实现净利润182.00亿元,同比下滑18% 17家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则为71.49亿元,同比下滑57%。324家机械制造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则为314.24亿元,同比下滑了35%。15家铝业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67亿元,同比下滑了43%。24家稀土永磁概念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则实现净利润60.40亿元,同比下滑了36%。207家电子信息类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共计实现净利润111.56亿元,同比下滑18%。160家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则实现净利润225.63亿元,同比仅上升6%。   总的来看,上述八大行业所涉及的已经公布三季报的829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共计实现净利润985亿元,同比下滑36.9%。829家企业中,有448家三季报净利润出现了下滑,占比高达54%,有86家当期净利润甚至出现了亏损。另外,WIND统计数据显示,上述829家上市公司已有387家公布了2012年年报,其中,有355家公布了净利润增长下限,355家中有213家预计净利润将出现下滑,占比高达60% 有361家公布了净利润增长上限,361家中有127家预计净利润将出现下滑。   上述八大行业的上市公司普遍反映,经济低迷、需求不振是导致净利润出现下滑的重要原因。前三季度亏损24.6亿元的安阳钢铁在三季报中表示,国内需求疲软,钢材价格持续走低,虽然公司采取各种措施,但预计公司2012年年度累计净利润仍为亏损。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上述包括钢铁、水泥等在内的行业都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这些行业目前产能普遍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的情况普遍存在,因而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在经济向好的时候,这些企业大肆扩充产能,甚至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因而导致库存高企,一旦进入经济下行周期,上述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就会出现恶化,企业被迫去库存化。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期,上述829家上市公司的存货余额高达9221亿元。而截至三季度末,上述钢企的存货余额达到了1808.7亿元。   市值近四成上市公司卷入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收盘,上述八大行业共计涉及898家上市公司,占到目前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36%,总市值为4.44万亿元,流通市值则为3.13万亿元。九部委对八大行业并购重组的推进,将对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龙头企业,产生重要影响。   以产能严重的钢铁行业为例,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钢铁行业来看,在经历了半年多时间全行业亏损后,相比较此前高速发展的时期,目前兼并重组的时机已经来临,随着亏损的加剧必然会有更多的企业因为经营困难而选择“被兼并”,对于有实力的优势大企业而言,无论从谈判还是议价成本都会更加划算。   徐向春估计,从规模、效益等综合实力分析看来,钢铁行业龙头企业宝钢、武钢等央企无疑成为跨区域兼并重组的重要力量,此外,一些地方性的国有大型钢厂也将在区域内的兼并重组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不容忽视的是,像沙钢这样的一批发展起来的大型民营钢铁企业也将会推进一些“市场化”的兼并重组,不同所有制相结合并组成新的大型钢铁集团。   在稀土行业,工信部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工信部正在牵头制定的稀土行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其中国资委将主要负责央企稀土整合,上述实施方案也将涉及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相关内容,以尽早实现大集团战略目标。   迄今为止,除了北方稀土形成以包钢稀土为主导龙头的稀土产业格局外,南方稀土由于产量较分散且涉及省份较多等特点,其整合速度相对缓慢且行业格局颇为复杂,目前,包括中铝公司、中国五矿、中国有色、赣州稀土、江西铜业、广晟有色都已“现身”南方稀土整合。   在汽车行业,工信部今年7月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业内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一批“半死不活”的汽车企业将面临淘汰,未来两年内汽车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兼并重组热潮。   据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统计,目前汽车行业共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而在这些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北汽、上汽,广汽等集团都有扩张的趋势,不排除未来以旗下的上市公司为平台进行行业整合。   主角央企兼并潮或将再现   在新一轮的八大行业的兼并重组中,央企无疑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据一位消息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目前国资委相关部门正在就如何推进上述八大行业兼并重组方面进行一些分工,特别是涉及央企的兼并重组。据透露,下一阶段,国资委将加强对中央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和规范,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兼并行为。尤其是针对发展战略不清晰、盲目追求规模而兼并、跨国兼并能力不够高、兼并后未能实现有效整合、重组的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国资委将下大力气纠正。同时,深入推进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围绕中央企业调整发展方式,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企业的总体目标,继续推进一批不在重要行业,且规模比较小,效益较差的企业进行重组。最后是继续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逐步调整和完善业绩考核和国有资本支出等。   “作为传统行业,钢铁、水泥、汽车等行业龙头基本上都属于央企,可以说这些行业提高集中度,央企必须承担大的作用。”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从国资委对央企的要求来看,推进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一直都是中央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跨区域和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过程中,央企也可以进行一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实现主业竞争力的提升,水泥行业的中国建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记者了解到,八大行业中包括钢铁行业的宝钢、武钢等龙头企业、水泥行业的中国建材、汽车行业的北汽、一汽、上汽等以及资源类央企中铝、五矿、有色等公司都将会在本轮兼并重组中“唱主角”,除此以外,一些地方大型国有企业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新闻:九部委酝酿八大行业重组政策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