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牛津郡哒螨灵

仪器信息网牛津郡哒螨灵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牛津郡哒螨灵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牛津郡哒螨灵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牛津郡哒螨灵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牛津郡哒螨灵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牛津郡哒螨灵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牛津郡哒螨灵相关的解决方案。

牛津郡哒螨灵相关的资讯

  • 焕新发展,牛津仪器中国售后业务再升级——访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服务总监王方
    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科学仪器行业也在发生的重大的变革,复杂、精密的科学仪器也在不断的进入更多的实验室,帮助科学家进行前沿的科学发现的同时也成为日常的检测手段,实现科研和生产的生产力。随着用户技术需求和仪器的更新换代的快速迭代,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实现业务结果,成为用户对仪器行业的期望。近年来,牛津仪器中国不断加强服务团队,投资服务业务,并逐步成功转型,成为一个覆盖中国,以用户为中心,跨事业部整合的牛津仪器中国服务团队。2024年初,牛津仪器对服务业务的重视程度不断加码,在科学仪器行业具有丰富服务业务经验的王方先生加入牛津仪器担任中国服务业务总监,统筹管理牛津仪器中国服务业务。在此背景下,仪器信息网近期走进牛津仪器北京办事处,有幸与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先生和新上任的中国区服务总监王方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上任两年余,在中国为“Horizon”战略注入新活力自2017年起,牛津仪器推出“Horizon地平线”战略,该战略其中一个重点是以用户为中心,提升服务能力,提升用户体验,促进服务业务的增长。2021年7月,何峻先生正式出任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上任两年多以来,“Horizon”战略在中国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何峻表示,自己一直致力于为这一战略注入新的本土化内涵和赋能中国团队,通过战略顺利落地和有效实施,助力中国用户成功和牛津仪器长期发展。 综合考虑中国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期望,“Horizon”战略的本土化改善体现在多个方面:以客户为中心:牛津仪器不断推动自身服务的升级,打造Oi Service服务品牌,适应行业的全新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升级,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不断应用创新技术结合本土用户习惯,建立了整合的服务接入平台。牛津仪器中国用户可以选择微信,网站,公众号及小程序,网络商城,电话和邮件多种方式接入牛津仪器服务平台,获得热线技术支持,预约维修,合同续约和消耗品采购。定期举办的网络直播,售后培训,不断完善的仪器维护使用微百科,都在全面支持用户,打造完整使用生命周期的使用体验。技术创新:紧密关注中国市场和客户需求,根据需求进行创新。当新材料研究等领域的客户对仪器性能提出要求时,牛津仪器会迅速作出相应的技术革新。提升运营效率:通过运营的优化,和库存管理,更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在全国范围内,牛津仪器的用户下单后可以在72小时内收到常用消耗品。人才战略:在不断投资扩大人员规模的同时,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行业应用知识和服务水平,全国性服务网络可以更快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何峻将这些变化归结为两点,一是聚焦行业用户需求,以实际市场趋势为导向,确保产品创新真正为行业用户创造价值;二是坚定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优化售后服务体系,确保高效响应,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服务体验。通过打造牛津仪器整体服务体系的品牌,牛津仪器获得了用户的认可,也在市场竞争中不断领先。“Horizon”本土化获成效:业绩逆势增长 前沿领域突破显著“Horizon”改善的本土化实施为公司带来的正向收益正在逐步显现,不仅成功实现了业务增长的目标,更显著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为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助力牛津仪器打造了一个实力强大、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团队。得益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策略,公司的人员主动离职率常年保持在5%以下,确保了团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此外,在疫情期间,牛津仪器业绩也实现了逆势增长,这背后牛津仪器也采取了系列创新举措:首先,公司提升了运营效率,有效应对了疫情带来的挑战;为了保障中国区的业务连续性,其次,牛津仪器积极采用线上数字化的营销手段,通过每月定期的远程直播等方式与用户保持紧密沟通;还加强了对客户的远程服务流程,资深工程师在线提供技术支持以响应用户需求,进一步增强了用户黏性。最后,牛津仪器的员工展现出了极高的敬业精神,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及时、优质、专业的服务。牛津仪器凭借其卓越的市场敏锐度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在新能源、半导体和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也实现了业绩的显著增长。 “无论是电池还是化合物半导体,其核心都是材料的创新。而牛津仪器正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牛津仪器提供创新而高效的解决方案,帮助科学家们将材料的创新转化为行业的生产力。 何峻谈到,“正是因为用户的肯定和信任,才使得我们的业务实现了稳健的增长。”服务业务继续升级,为业绩持续增长注入动力2024年初,牛津仪器中国设立服务业务总监一职,有多年行业经验的王方加入牛津仪器,负责提升牛津仪器用户体验和推动服务业务。关于加盟牛津仪器,王方说道:“吸引我加入牛津仪器有三个原因,首先是牛津仪器在业界领先的尖端技术;其次是牛津仪器独特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追求中长期的成功;最后,基于我个人的职业背景,之前的工作履历主要负责售后工作,深知及时高效服务的重要性,加入牛津仪器后,我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公司的服务体系,为用户带来更加系统化、高效的服务体验。”经过两年余的积极努力与持续发展,牛津仪器服务业务已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司成功推动了跨部门合作,形成了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打造了专业、高效的专家服务团队,全国服务网络,热线支持建立了客户关爱中心,一站式接入,全面提升了客户体验和满意度。未来,牛津仪器服务业务计划陆续推出更多创新的服务产品,,持续提高本土化的服务能力,以便更及时的地为中国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先生和服务业务总监王方先生
  • 重磅!牛津仪器3.2亿元收购拉曼成像技术商WITec
    2021年6月16日,牛津仪器宣布以4200万欧元(约3.2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WITec公司。所有合同条款及手续将在牛津仪器集团2021到2022财年第二季度内全部兑现并完成。从左至右:Joachim Koenen (WITec董事总经理)、Alexandra Lipes (牛津仪器人力资源总监)、Dirk Keune (牛津仪器德国董事总经理及销售主管)、Olaf hollricher (WITec董事总经理)WITec,成立于1997年,公司坐落在德国乌尔姆,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纳米分析显微镜系统(拉曼、AFM、SNOM)领域的市场引领者,2020年营收约1820万欧元。WITec被收购后,WITec的两位创始人Joachim Koenen博士和Olaf Hollricher博士将继续担任董事总经理,且WITec品牌也将被保留。牛津仪器,于1959年在英国牛津成立,英国伦敦证交所上市公司,生产分析仪器、半导体设备、超导磁体、超低温设备等高技术产品。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牛津仪器现已成为科学仪器领域的跨国集团公司,生产基地、销售和服务网络、客户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次收购与牛津仪器针对具有吸引力的终端市场进行客户支持的发展战略相一致,进一步提升了牛津仪器在半导体工业、生命科学和先进材料等相关领域产品应用和整体解决方案组合的能力。同时,这也有助于WITec在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功基础上继续发展,连同双方优势互补的技术和应用,使其在牛津仪器的全球化发展格局中获益。牛津仪器首席执行官lan Barkshire博士表示:牛津仪器非常欢迎WITec团队的同事加入牛津仪器。WITec所提供的领先拉曼显微技术解决方案对于牛津仪器现有的产品线和技术应用是一个强有力的补充。拉曼显微技术对于学术界和商业领域中的相关客户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以及质量检测监控等领域广泛应用。该技术与牛津仪器现有的各类材料分析表征解决方案联合使用,能够大大提升牛津仪器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同时在新的市场领域创造更多的机会。牛津仪器纳米分析和磁共振经理lan Wilcock补充表示:牛津仪器期待与WITec的合作,为其产品开发出新的市场路线。例如,WITec拉曼成像与电镜联用系统将完美地补充牛津仪器的电子显微镜套件里。WITec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Joachim Koenen博士表示:回顾24年的发展历程,WITec一路发展壮大,成为一家专注于拉曼显微成像技术的创新型公司。现在WITec加入了牛津仪器,期待与强大的合作伙伴一起继续取得成功,从而加速WITec的发展步伐,并利用现有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扩大WITec的市场范围。WITec另一位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Hollricher added博士表示:WITec开发了共聚焦显微曼和相关突破性的解决方案,牛津仪器将帮助WITec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更好的位置。
  • 何峻先生出任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
    近日,牛津仪器宣布:自2021年7月1日起,何峻先生将出任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此前曾在中国石化承担科研工作,并在安捷伦科技担任市场营销、销售和战略等方面的高管岗位,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加入牛津仪器后,何峻将带领牛津仪器中国团队继续保持强劲的业务增长,与英国总部、全球各业务部门及业务伙伴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区的销售、应用和服务的综合能力,为中国区广大工业和科研界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 牛津仪器高层变动
    仪器信息网讯 据国外社交媒体信息显示,自2014年7月起,牛津仪器中国区先后有数位高管离职。   2014年7月,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中国区总经理冯骏离职加入泰思肯任中国区总经理。冯骏于2005年11月加入牛津仪器,先后担任纳米分析部中国区销售经理和总经理。   2014年7月,牛津仪器应用专家焦汇胜离职加入泰思肯任中国区Applications Manager。焦汇胜于2007年10月加入牛津仪器,一直担任应用专家。2014年4月起,焦汇胜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客座研究员。   2014年11月,牛津仪器大客户部经理李慧离职加入布鲁克任电子显微纳米分析仪器部中国区销售经理。李慧于2008年9月加入牛津仪器,先后担任安装和培训专家、应用专家和大客户部经理。   2014年11月,牛津仪器Omicron NanoScience中国区销售经理王海离职加入普林斯顿仪器公司任大中华区销售经理。王海于2012年5月加入牛津仪器,一直担任Omicron NanoScience中国区销售经理。
  • 冯骏:牛津推出业界最大有效晶体面积能谱仪
    p & nbsp & nbs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3年10月23日-26日,“第十五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3))”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牛津仪器参加了此次展会,并向用户集中展示了其在工业分析和纳米分析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中国区销售经理冯骏。 /p script src=" http://union.bokecc.com/player?vid=CEFD5CEFE2D552ED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tru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 nbsp & nbsp   冯骏就牛津仪器纳米分析系列产品做了介绍,如拥有极佳速度和灵敏度的Nordlys EBSD探测器、最大150平方毫米的晶体有效面积及多探测器系统的X-Max SDD能谱仪,拥有完整的能量范围和最佳定量分析能力的Wave波谱仪,以及OmniGIS Ⅱ气体注入系统、OminProbe 400纳米操纵手等。 /p p & nbsp & nbsp   另外,采访中,冯骏对中国目前的能谱市场发展及牛津仪器的市场情况也做了详细分析。他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在中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据我们统计,目前中国市场的电镜年需求量在600台左右,其中扫描电镜超过500台,透射电镜也有接近100台的需求量。” /p p & nbsp & nbsp   同时,据介绍牛津仪器的用户群体也在不断扩大,除了高校、科研院所的用户外,牛津仪器的纳米分析产品现在也有不少的工业用户,如宝钢、首钢等。 /p
  • 2018国科大· 牛津显微分析学院圆满结业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7月2日,“发现科学之美”——2018国科大· 牛津显微分析学院开课仪式正式开课。经过5天国科大与牛津仪器精心准备的课程,7月6日,179位学员收获满满,圆满结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4af374ff-5b20-4bb3-9fdc-e2d24b2b2c4d.jpg" title=" 01.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学员驻足课程安排 /span /p p   关于“国科大· 牛津显微分析学院”——去年6月26日,“国科大· 牛津显微分析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和牛津仪器共建,并进行了首次为期一周的课程。共建学院致力于打造科教融合、强化实践运用、多样化教学等一系列培训课程,为选课的中国青年学者及学生打造一个优质的学习平台,提供一个针对显微分析的系统培训学习机会,此次第二届课程开课,学员们也再次开启“显微分析”之门,发现科学之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f0c69006-7312-4afb-b159-851fe1a7ef0d.jpg" title=" 0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开课致辞:国科大光电学院副院长屈一至教授(左),牛津仪器中国区经理张鹏(右)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3864d753-4165-48f2-8123-a4d919933bef.jpg" title=" 03.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课堂现场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727920a-7834-4a1f-9635-8269588ef346.jpg" title=" 04.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施用晞老师讲解电子显微镜及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522e7b65-50e3-4695-919b-cc0e4892e05a.jpg" title=" 05.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颁发结业证书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bf642f49-6e3d-4ea5-981e-02e09ac21107.jpg" title=" 0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合影留念 /span /p p br/ /p
  • 当细胞遇上拉曼 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访牛津大学副教授黄巍博士
    现在生物界有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单细胞生物学,美国能源部、美国科学院以及欧洲科学院都很关注这个领域。据介绍,在过去的两年中,每1到2个星期,重要学术刊物如Nature系列或Science都会有关单细胞技术的文章。而且,在剑桥的Sanger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就有这样一句标语:&ldquo Single cell research is the new frontier of modern cell biology(单细胞研究是细胞生物学的新前沿)&rdquo ,足见单细胞研究的重要性。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此项研究关系着胚胎的发育、癌细胞早期诊断、探索自然环境中占绝大多数的不可培养微生物等各方面的问题。其实在很早就有科学家研究单细胞的检测技术,包括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微流控及各种分离提取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观测到细胞的大小、形态等等,但是这些还不够,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基于什么信号来分离和研究细胞,这是科学界需要问的问题,也是仪器界需要关注的问题。   大约十多年前,拉曼走入了单细胞研究领域。为什么会将拉曼用于单细胞的检测?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如何?都取得了哪些成果?非常幸运的是,仪器信息网编辑在HORIBA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拉曼前沿技术高端论坛(RamanFest 2015)上采访到了将拉曼用于单细胞分析的早期开拓者之一,英国牛津大学的副教授黄巍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副教授 黄巍博士  单细胞如何遇到拉曼?   黄巍在国外生活了十七年了,主要研究环境微生物和合成生物学,过去十几年中一直利用拉曼光谱进行单细胞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开发一些拉曼联用技术,可谓是将拉曼引入单细胞分析中的&ldquo 领路人&rdquo ,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他将单细胞和拉曼联系在一起呢?   黄巍介绍到,&ldquo 细胞那么多,如何去大海里捞针?有没有一个方法能在这一群细胞里找到有特殊功能或者特殊表型的细胞,将它们分选出来,然后再进行研究,这样效率会更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将拉曼引入单细胞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rdquo   &ldquo 单细胞拉曼图谱最大的特点就是无需外援标记,展现给大家的是细胞的内在信号,可以视为细胞的化学指纹或者化学画像。&rdquo 黄巍谈到,所谓的化学画像,是指细胞的表型(phenotype),是基因和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它不同于基因型(genotype),基因型是由基因决定的,只是说具有某种潜质,但是不一定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即使细胞的遗传学完全一样,表型也会出现变化,因为基因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随机的过程。   &ldquo 人和人之间可以通过表型例如长相、身材的不同来识别你我他,但是单个细胞在显微镜下很难从形态上看出有什么不同,而我们可以利用拉曼技术得到单个细胞水平的分子画像,进而进行细胞判别。单细胞拉曼图谱可以看作一个细胞所有分子光谱指纹的总和,而细胞任何代谢的变化都会引起细胞表型的变化,因此从理论上讲癌细胞的拉曼图谱应与正常细胞的拉曼图谱不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拉曼也许会检测到这种变化,这在癌症研究,特别是乳腺癌的研究中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是想发展这样的一个概念,把单细胞的拉曼图谱看成是单个细胞的表型。&rdquo 黄巍介绍到。   &ldquo 现在的很多研究都需要预知某个蛋白,然后设计一个抗体,用荧光标记,然后再进行研究。但是很多时候,要预知的本来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细胞胚胎发育中哪些分子发生变化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拉曼技术来观察细胞的表型,拉曼起到探索的作用。&rdquo   &ldquo 再者,微生物学领域一直有一个重大的挑战,在环境中,包括人体肠道微生物里90%以上的微生物还无法在实验室分纯培养,而这些微生物和人体的代谢以及一些疾病有很多关系,它们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影响着整个身体的代谢。由于不能培养,我们很难知道它们的生理功能,当时研究的驱动力就是想怎样避开培养的问题去研究这些细胞的代谢,最终我们选择了拉曼技术,而且我们知道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把细胞和代谢直接联系起来,这也更坚定了我们在这方面研究的决心。&rdquo   &ldquo 还有一点,现在的很多单细胞研究技术对细胞功能是有干扰的,如果标记上抗体之后,细胞的行为就不是原来天然的行为了,而拉曼可以实现无标记的检测。&rdquo   拉曼在单细胞检测领域中的三大挑战   黄巍在拉曼的单细胞分析领域已经耕耘了十多年,他说,现在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如DNA测序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在表型方面的技术还比较欠缺,我们希望拉曼能作为检测表型的技术,为单细胞的检测技术贡献一部分信息。此外,他们还希望将拉曼信号作为大数据的一部分,融入到整个单细胞大数据体系中去,据悉,这部分工作在牛津大学才刚刚开始。   不过,同时,黄巍也介绍了拉曼在单细胞检测方面面临的三大挑战:   首先,拉曼信号的增强。拉曼信号天然很弱,如果采用SERS增强技术就要用金、银等纳米材料等进行修饰,这还在研究和探索过程中,而且现在对SERS的机理研究还不是很透彻,怎样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这是最重要的挑战   第二,拉曼单细胞技术和其他技术的整合。在单细胞分析中,利用拉曼技术将细胞分选出来之后要进行单细胞测序或微流控在线培养,如何将分选技术与下游的测序技术、培养技术结合起来是一个挑战   第三,单细胞拉曼信号的解析。单细胞拉曼信号是多分子叠加在一起的结果,甚至还有一些未知的特殊分子、蛋白等,没有标准,怎样分析、理解这些拉曼信号,如何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处理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FACS与RACS:互补,非替代   我们了解到,黄巍和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徐健教授的团队合作开发的&ldquo 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rdquo (RACS)在2013年就通过了验收并且有了样机。对于目前的进展情况,黄巍介绍到,之前的样机还处在研究应用阶段,还没有商业化出售,但是作为一个平台已经做了很多样品了。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已经问世,但是研究并没有停止,据黄巍介绍,2013年的样机是针对具有光合作用的细胞,有一定的局限性。最近采用了&ldquo pause release&rdquo 和单细胞弹射技术,就可以针对几乎所有的细胞。&ldquo 具体来说,我们通过控制微流控的流速,停一下,再分选,这样就可以克服拉曼信号天然比较弱的缺点,同时还可以实现自动分选。其中,单细胞拉曼检测和激光弹射分选技术可用于精确分选复杂样品和组织细胞,今年刚刚解决这个问题,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就可以完成原理的证明等问题,同时也会出一系列的文章。&rdquo   当笔者问起,目前在单细胞研究领域用的最多的要属流式细胞仪(FACS),RACS的出现将会给FACS带来哪些挑战?黄巍介绍到,两者之间并非是要相互替代,而是互补的。   黄巍介绍到,50年代开发的流式细胞仪,直到现在依然在用。流式细胞仪是基于荧光信号的,而每一个荧光信号都需要一个滤光片,最好的也就是可以同时看几十个信号,而拉曼图谱包括1000多个信号,是一个很复杂的指纹信息,相比FACS,RACS的拓展面要大很多。   &ldquo 不过,两者并非是要谁替代谁,总体来说是互补的,&rdquo 黄巍介绍到,&ldquo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FACS比RACS速度快,但是RACS得到是整个细胞表型的图谱,相当于给细胞画像,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算慢了。&rdquo   &ldquo 此外,2007年,我们和维也纳大学的Michael Wagner教授也发展了Raman FISH(拉曼-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把荧光和拉曼的技术结合起来。荧光标记某些特定的细胞,可快速识别,作为粗筛,缩小范围之后再用拉曼获取单细胞表型,进行细分。&rdquo   同时,黄巍也指出,&ldquo FACS发展了40多年后才成熟,RACS要做到成熟,还需要一点时间。&rdquo   拉曼在生命科学&ldquo 初露头角&rdquo 合作是关键   据黄巍介绍,目前拉曼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两个方面的应用:微生物学和医学方面。其中后者的驱动力更大一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拉曼光谱技术进行癌症的早期诊断,第二个是更加前沿的拉曼辅助手术(Raman aided surgery)技术,即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潜在的癌细胞,指导医生的手术,德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虽然现在还只是处在实验阶段,但在临床上已经勾画了美好的蓝图。   但是,作为一项非常前沿的技术,现在拉曼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才刚刚露出水面,还处在早期阶段,不过,国外已经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很多课题组已经小有成果。   鉴于拉曼的优势,现在学术界普遍看好拉曼在生命科学的应用,很多老师反映,在德国耶拿举办的第24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 (24th ICORS)上,拉曼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就已成为一大热点话题。现在,国内的一些课题组也在尝试将拉曼用于生命科学体系的研究中,但是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很多做化学的人不了解代谢的机理,亦或做生物的人很难解析拉曼谱图等。   对此,黄巍谈到,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分两步走的过程,可以先从一个很简单,很清楚的拉曼信号开始,比如我们采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利用重水中的氘稳定同位素探针来判别单细胞总体代谢活性,这个原理很清楚(最新研究成果:Tracking heavy water (D2O) incorporation for identifying and sorting active microbial cell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 Jan 13 112(2):E194-203.)。   此外,对于拉曼谱图解析的问题需要很多人共同来解决,现在很多生物界的人没有拉曼的基础,但是化学家很清楚,也许当一个生物学家碰上一个化学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因此,多学科的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各学科在一起交流才会有新的突破。 采访编辑:叶建
  • 畅聊多技术联用进展|牛津仪器2022首届材料分析论坛在长沙成功举办!
    随着显微分析技术的发展,采用多技术联用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表征及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重视。通过扫描电镜、拉曼、原子力显微镜、能谱等联用进行原位表征,将进一步推动显微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材料研究及表征带来新的思路。为了促进多种显微分析技术在材料、地质、生物、半导体、新能源等多种领域的交流及分享,牛津仪器于2022年9月20日在长沙成功举办2022年度首届材料分析论坛,论坛上多位明星专家和牛津仪器工程师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仪器信息网编辑也在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上分别采访到了本次会议到场的四位嘉宾,分别是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李霄飞、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春德、长沙理工大学金属研究所所长刘小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继磊,分别向他们了解牛津仪器的最新动态和本次活动的参会体验。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牛津仪器华南区销售经理刘宇介绍到场嘉宾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李霄飞致欢迎词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中国区销售总监李霄飞首先欢迎到场的各位嘉宾,并对牛津仪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牛津仪器于1959年在英国牛津由马丁伍德爵士夫妇创建,是牛津大学孵化的第一家商业公司。牛津仪器目前主要由低温强磁场(Nano Science)、芯片等离子加工(Plasma Technology)、科学相机及光谱解决方案(Andor)、纳米分析(Nano Analysis)、共聚焦拉曼成像显微镜(WITec)、原子力显微镜(Asylum Research)、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X射线科技(X-ray Technology)、售后服务(Service)等部门组成。而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主要由其中的纳米分析(Nano Analysis)、共聚焦拉曼成像显微镜(WITec)、原子力显微镜(Asylum Research)、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等组成,产品涵盖基于电镜的显微分析技术、高灵敏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拉曼显微镜、高通量及高分辨原子力显微镜、台式核磁共振波谱仪等,提供从纳米到毫米、厘米级的成分、结构分析技术及解决方案。牛津仪器不仅在上海设有维修中心,同时在北京也在筹备新的维修中心。牛津仪器工程师目前已经在全国分布广泛,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西安、天津、厦门、苏州、南京等地,都有牛津仪器本地工程师驻守。此外,牛津仪器在北京、上海、广州都设有演示实验室,并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都有应用支持人员。随着牛津仪器在长沙累积的高端用户越来越多,不但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这样的高水平高校,还有很多第三方检测的用户,牛津仪器在不久的未来也将考虑在长沙安排本地工程师入驻,以便更好地服务湖南本地的用户。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春德作为邀请嘉宾致辞马主任此次作为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代表出席。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前身是中南大学的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目前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有5000多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三个多亿的先进仪器设备资产,事业编的实验测试技术人员40多人,在教育部直属高校里,综合硬件实力水平排在前列。马主任认为,材料分析工作离不开通过各种测试仪器获取各种数据,并用这些数据指导科学研究方向和各种新材料性能的提升。目前全世界还在进行日益激烈的科学竞争,对于中国来说有很多的卡脖子工程,比如芯片、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特种极端环境下服役的特种材料、功能材料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基础科学研究来实现,那么就必须通过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作为研究的工具。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刚刚申报成功的“湖南省电子显微镜中心”,能够对材料的微区表征、形貌成分、晶体取向、原子结构能够进行科学研究,不仅满足了中南大学各种课题研究需要,同时也面向湖南省的各个科研机构提供测试服务及技术支撑。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和牛津仪器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合作关系,陆续引进了牛津仪器的一系列设备。在十几年的合作过程中,牛津仪器公司作为一个具有英国血统的老牌仪器供应商,无论从技术能力还是服务质量上,都能提供非常优质的服务体验。最后马主任祝本次论坛会议能够取得圆满,也希望大家每个人都有所收获,同时也欢迎到场的科研工作者到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共同交流研讨。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高级应用科学家徐宁安分享《从表征到分析,多技术联用在材料分析中的灵活应用》,徐宁安在报告中介绍了牛津仪器EDS-EBSD-AFM联用分析含稀土钢析出相和EDS-EBSD-Raman联用分析钢铁氧化层的研究进展。长沙理工大学金属研究所所长刘小春报告《金属材料纳米尺度晶体取向定量表征:FIB-STEM与TKD联用技术的应用与探索》刘老师团队介绍了1年多时间自筹经费,并与牛津仪器在内的等多个仪器厂商合作搭建的电镜平台——凯普乐电子显微分析中心,中心目前具备超大面积(高通量)表征、多设备协同测试(EBSD-FIB-TEM、FIB-TKD-APT、STEM-EELS、STEM-EDS)等能力,并介绍了FIB-STEM&TKD、TEM&TKD、TEM&PED等多技术联用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报告最后,刘老师感慨道,一个好的仪器品牌,其根源的技术储备来源和所处的生态非常重要。正是因为有了牛津仪器的高端智能仪器,以及贴心的售前售后服务,帮助科研人员工作做得更好。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应用科学家马岚报告《微观尺度下,如何实现元素准确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马岚在报告中介绍了提高EDS空间分辨率的技巧、EDS定量技术、AZtecWave新进展等。牛津仪器WITec中国区应用经理胡海龙报告《WITec共聚焦拉曼显微镜及多场关联成像的前沿应用》。报告中分别举例介绍了WITec共聚焦拉曼显微镜在能源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腐蚀及防护、生物及地质等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威泰克WITec是德国高分辨光学和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解决方案制造商,提供Raman、AFM、SNOM、SEM以及联用技术等,并于2021年加入牛津仪器集团。)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继磊报告《拉曼光谱在电池研究中的应用》刘教授在报告中主要探讨了拉曼光谱在电池性能提升机制探索方面的一些应用研究。由于电池本身是一个封闭的多相多物理场,系统内部很复杂,类似一个“黑匣子”。在实际的工况条件下,电池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电池内部电极、材料、结构组分整个变化很难有直观的观测。而基于原位拉曼光谱就能够在真实的工况条件下,观察电池内部材料的结构、组分相转变过程,以及电池界面形成的动态演变规律,进而可以更精准地来揭示整个电芯的容量衰减机制,从而帮助找到更加高效方法进一步优化整个电池的设计。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高级应用科学家徐宁安报告《纳米到厘米级微观结构EBSD表征及分析技术最新进展》,报告中介绍了利用EBSD数据进行材料弹性性能分析、材料塑性变形分析、位错分析等,并介绍了进一步提升TKD透射EBSD模式下空间分辨率的有关方法。牛津仪器Asylum Research应用科学家薛以泽邦报告《眼见为实,感触为真——AFM技术的应用与展望》。薛以泽邦报告中对AFM技术进行了全方位应用展示,如在生物大分子动态实验、阳极氧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化学沉积、电化学腐蚀、磁斯格明子、铁电材料相变、AFM-SKPM-EDS联用。会展现场以下为仪器信息网编辑在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上对到场的四位嘉宾的采访实录。厂商采访: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 李霄飞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一下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以及MAG中国的概况和成立背景?李霄飞: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terials Analysis Group)(以下简称MAG)是牛津仪器经过跨部门整合后,由纳米分析(Nano Analysis)、共聚焦拉曼成像显微镜(WITec)、原子力显微镜(Asylum Research)、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部门组成的,希望通过部门间的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效果。这四个部门面向的客户群各有交叉,以高校科研为主,还包括企业高端的R&D研发。由于用户都是在做材料的表征和研发,牛津仪器就将这四个部门组成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这之后无论是在管理上、市场活动、资源的整合上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行动方针。整合后的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最终目的还是以客户为中心,希望通过加强不同部门间的内在联系给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整体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将提供哪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中国用户?李霄飞:现在我们推出的有代表性解决方案,不仅有EBSD和AFM的联用、AFM和拉曼的联用,还有EDS/EBSD和拉曼的联用。这三种技术紧密围绕显微分析形成掎角之势,尤其是牛津仪器的拉曼具备高灵敏度,而且在成像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市面上的其它的拉曼目前还是选点分析为主,Mapping的效率比较低,而牛津WITec的拉曼由于速度和灵敏度的优势,已经可以做类似能谱的快速Mapping,恰好和EDS、EBSD、AFM的Mapping成像相串联,使得成像过程具有可比性。仪器信息网: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初成立阶段将实施哪些服务革新?李霄飞:我们现在已经有计划地布置实施,过去牛津仪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程师,但现在我们开始对这些工程师进行交叉培训,使得他们不仅擅长自己部门的业务,也能够学习其他部门一些基本的内容,这样大家都有各自的专长,但同时在技能上进行了拓展,最终形成一个更有竞争力的团队,更加高效地解决用户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即便在疫情背景下,由于牛津仪器的工程师分布很广,我们可以保证快速派遣工程师到现场,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这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还正在组建Customer Care Center(CCC)的服务团队。过去如果一个实验室购买了牛津仪器不同的产品可能需要联系不同部门的工程师,但有了CCC服务团队,只要一个电话,CCC中的资深工程师就能帮助用户统一解决问题,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仪器信息网:疫情波动下举办线下活动实属不易,请谈谈此次牛津仪器克服这种困难举办本次论坛的背景和活动的重要意义?李霄飞:疫情持续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我们和客户面对面的机会比原来减少了很多,所以跟客户线下见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实我们上半年就有不少的计划,但是后来我们基本上都推迟了。牛津仪器当前始终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速度,有着巨大的装机量和客户群,这也保证了牛津仪器举办线下用户活动都会有足够多的用户参加。这次在长沙举办的活动,就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来参会的用户了解牛津仪器这次带来的最新技术也都觉得十分有收获。所以只要疫情许可的情况下,牛津仪器还是会坚持多办这样的线下活动,促进同行业的交流。仪器信息网:多技术联用可以说是本次活动的重要主题,请谈一下牛津仪器如此重视联用技术的原因?牛津仪器在这方面有哪些应用案例和最新进展?李霄飞: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主推的多技术联用,主要还是基于很多微观领域研究,客户希望同时了解图像、成分、结构信息,甚至微区力学实验的需求。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经过整合,加上我们在硬件和软件上的改进,已经大大降低了原位操作和表征的门槛,这对于材料微区研究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能够给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无形中也增强了我们的竞争力。过去大家可能觉得AFM和拉曼在在金属材料应用较少,其实并不是。经过我们了解,它们在金属材料都是可以有很多应用的。比如金属材料中的夹杂物研究,我们可以用能谱看它的成分分布,用EBSD进行精确分析,用AFM探索表面形貌和了解它电化学的性质。还有金属的氧化物的分析,EBSD虽然可以做,但对样品质量要求比较高,而拉曼对样品的制备不像EBSD那么严格,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非常漂亮的结果,也延伸了拉曼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此外,我们还在金属材料的腐蚀和药物制剂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仪器信息网: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未来还有哪些系列计划?李霄飞:我们目前计划在年底前应该还会举办10期这样的材料分析论坛,但由于目前疫情形势复杂,具体地点还没有确定。特邀嘉宾: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副主任 马春德仪器信息网:您所在单位或实验室配置了哪些牛津仪器的设备?使用体验如何?马春德: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旗下的电镜中心是我们五大板块之一,电镜中心配置了一系列高端的电镜设备,其中配置了多款牛津仪器的设备,比如说我们2012年引进的双束电镜就配置了牛津仪器的能谱。后来引进的FEI和泰思肯的电镜也配置了牛津仪器的EDS EBSD和机械手等。总体从使用看,牛津仪器的产品质量比较可靠,性能非常稳定,从2012年到如今大约10年间,使用过程中故障率非常低,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是正常使用。仪器信息网:此次参加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的感受?马春德:我觉得应该对我个人来说不虚此行。我是第一次参加牛津仪器的论坛,此次是作为中南大学公共平台的管理者身份参加本次论坛,我们也带了自己的同事来学习交流。牛津仪器此次论坛也是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一是规划比较完善、规模也比较大,疫情当下想组织这样一场规模的线下会议十分不易,来参会的单位也比较多;二是报告的质量和水平也比较高,不但有明星专家分享仪器操作和分析表征的经验,还有牛津仪器的明星工程师的一些经验和分享,从实用性、技术性、前沿性这几点都有很好的体现。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多技术联用的发展?马春德:多技术联用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一种趋势。对于复杂的实际问题,我们通过单一的仪器检测单一的数据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我们不可能通过某几个方面或者某几个参数的确定就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我们很多的基础科学还是有很多欠缺,对复杂的物理现象的解释必须要考虑到多方面以及多技术引入,才能获得新的解释和揭示。此外,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需要解决的理工医以及交叉学科的问题,学校近年来也在进行连续大规模的投资,组织出联合攻关的团队,利用各种各样的科学设备综合体去集中解决。仪器信息网:此次参会对牛津仪器的建议或意见?马春德: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使用者的身份,其实我们这样大的平台相对资金上的压力稍微小一些,因为学校有很好政策支持,我们的维修费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获得解决。我们非常注重的在于维修、维护的时间效率。由于高等研究中心测试平台每年平均要肩负着500多项国家自科基金以上的纵向科研项目的测试技术服务支撑,对于我们来说科研效率成本以及肩负的压力都很大。希望未来牛津仪器能够在长沙常驻维修工程师或者应用工程师,一方面能够快速解决维修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获取牛津仪器的最新技术和应用经验,能更好地当面进行交流。不只对中南大学,对整个湖南科研领域来说都具有非常有重要的意义。专家采访:长沙理工大学金属研究所所长 刘小春仪器信息网:相比其他材料,金属材料微观尺度研究有哪些特点?对于材料表征技术有哪些不一样的需求?刘小春:我觉得金属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材料种类特别的丰富。虽然金属听上去是两个字,实际上是代表了构建我们各行各业的基础性材料。上到飞机里的高温合金零部件,下到用于航海的高强耐腐蚀的钛合金,都与金属材料息息相关。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非常依赖于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检测人员不仅仅需要知道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更加需要对材料的结构、成分,还有它各种细节的处理的信息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的把表征做好。我们自己也搭建了针对金属材料的分析表征的材料研究平台,要想把表征和检测相关的工作做好,我们更看重技术人才需要有扎实的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晶体学这方面的积淀,这个是我们金属材料分析跟别的领域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更强调技术跟材料本身专业知识背景的无缝的对接。这两个都匹配好了,才能够真正的把设备能用好,把研究工作能做好。仪器信息网:您报告分享了STEM与TKD联用技术,请谈下多技术联用对于金属材料研究的重要性?相关联用技术应用进展如何?刘小春:我在报告中提到联用技术,是我从用户的角度主动选择的结果。我把赛默飞电镜的STEM成像能力和牛津仪器TKD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发现可以实现到纳米级别的形貌分辨,之后我们自己的团队以及研究工作也在逐步将STEM和TKD联用起来,然后开发新的应用场景,推动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我认为,各种各样的联用技术是对传统单一的检测方法的一个补充,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科研人员包括仪器厂家,如果能在各种设备联用,或者说多场景、多种技术或多场景的跨尺度的应用方面做得更好,我相信他们未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会更大,对于科研人员反过来也是一样,它可以推动我们的科研工作做得更好。多技术联用将会成为科研人员手中非常便利的工具,通过多技术联用去推动我们整个仪器行业以及科学家的研究领域解决一些难度较高的研究问题,这是我们的共同愿景。我也会通过不断与牛津公司这样的优秀的厂家交流,然后去了解掌握更多的多技术联用的最新进展。仪器信息网:请分享下此次参与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的体会?刘小春:牛津仪器是在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一个仪器公司,他们确实做到了技术领先和契合客户的深度应用场景。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是一个仪器厂家之所以具有很好的口碑和竞争力的一个原因,它不仅产品做得好,而且应用服务还有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以及生态构建都很完美,这样大家会从内心认可这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与牛津仪器的技术专家进行交流,我觉得整体来说收获很大。仪器信息网:对牛津仪器有哪些发展建议?刘小春:牛津仪器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公司,应该考虑在中国设立一些生产基地,这样的话,第一能保障产能,第二能保障供货的周期,尤其是现在全球各大经济主体有一定的竞争脱钩的趋势下,需要他们有生产能力的保障,否则有可能不利于他们未来持续的竞争力。同时进口厂家本土化实际上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内相关技术的成熟和配套技术的成长,包括国内技术人才的培养,这当然是一个双赢的事情,牛津仪器能更好地利用在国内的便利生产的条件,通过更好地成本控制能够做到更好性价比,这样他们盈利空间可能还会更大。对于我们国内的消费者来说,供货期的缩短也将会提升牛津仪器的影响力。专家采访: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刘继磊仪器信息网:相比其他材料,储能材料研究的特点有哪些?对于材料表征技术有哪些特殊的需求?刘继磊:目前储能材料表征致力于更精准的阐明电池失效的机理,指导我们进一步优化材料设计并提供理论指导,所以现在表征越来越重要。现在整个科学研究有一点朝着拼设备的程度在发展,其实就是凸显了表征的重要意义。仪器信息网:原位光谱-电化学表征技术发展现状如何?联用技术对于储能材料研究的重要性?当前应用进展如何?
  • 牛津仪器中国新篇章:聚焦行业,用户至上,业务持续增长——ACCSI2023访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
    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ACCSI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高级别产业峰会,经过16年的发展,已被业界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助力北京怀柔打造科学仪器技术创新策源地”为主题,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年会现场,仪器信息网采访了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畅聊牛津仪器中国区业绩的亮眼表现以及中国区本土化服务布局的发展规划。以下是采访视频:
  • 短暂离开,让他更好地回归——访牛津仪器中国区总经理张鹏
    1999年底,张鹏在英国告别了法医职业,从300余个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牛津仪器中国区总经理的职务并回到中国。此后的13年里,在张鹏的带领下,牛津仪器中国从最初的只有6个员工的北京办事处,发展成为在全国有4个办事处、1个工厂、150多名员工 牛津仪器中国的销售额从在集团中排在世界各国的前十位之后,发展成为牛津仪器集团全球销售额第一的国家。   2013年初,张鹏告别了自己奋斗了13年的地方,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近两年后,张鹏重新回归牛津仪器。我们不免好奇,当初他为什么要离开,在离开后的两年里他都有哪些经历和收获,走过这段旅程的他和过去的他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他会重返牛津仪器?未来他将有哪些新的举措带领牛津仪器再创辉煌呢? 牛津仪器中国区总经理张鹏   &ldquo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rdquo   Instrument: 曾经在您的带领下牛津仪器中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请问您为什么会在个人事业发展一帆风顺的时候,选择离开牛津仪器?   张鹏:套用最流行的一句话回答:&ldquo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rdquo 。在总经理的职位做了十多年以后,我想知道,我是不是被公司的成绩、别人的夸奖与自我的良好感觉蒙蔽了 我是不是在观念上与信息上已经出现了巨大的盲点 我是否已经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最大瓶颈。我想给公司一个选择的机会,一个不要因为我的所谓&ldquo 功劳&rdquo 就失去了选择更好的领导人的机会。   另外,我也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经历不同的环境、学习更多的东西、面对不同的挑战。还有重要的一点:我要用新的环境来检验我原有的管理理念与方法,看看它们是不是也能适合其他环境。这些问题和答案,很难在现有的职务上找到。所以,在公司还处在稳定的增长期时我选择了离开。我相信这样做不会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却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新的机会。   Instrument:您认为之前在牛津仪器的13年中,您带给牛津仪器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您自己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   张鹏:我并不觉得我本人为牛津仪器带来了什么财富,因为一切成绩都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包括英国总公司和各国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中国分公司共同的成就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股东价值,牛津仪器中国的销售额在13年中达到了年均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这无疑为股东创造了巨大的投资回报。第二,员工价值,即为员工提供了增长收入、提高技能、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第三,客户价值,即为中国客户以及科技发展提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与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而我个人只在一个方面有所贡献,那就是&ldquo 文化建设&rdquo 。这是我这13年的主要工作,我极力推广的文化理念包括&ldquo 平等、尊重、理性&rdquo 。我相信这是我们能获得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至于我个人的最大收获,也有三个方面:第一,13年中,我没有因为工作发过一次火,动过一次怒 第二,我没有请过一天病假 第三,我离开时还像到达时一样保持了求知欲望。   Instrument:您能具体解释一下为什么&ldquo 平等、尊重、理性&rdquo 的企业文化理念是牛津仪器中国能获得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吗?   张鹏:&ldquo 平等&rdquo 是公司内所有人没有高低上下之分,&ldquo 尊重&rdquo 则是平等的延伸。要形成平等尊重的企业文化氛围,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追求&ldquo 平等和尊重&rdquo ,是希望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工作环境,让大家的心情更愉快。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大家敢于发出真实的声音,另一方面能更好的发挥群体的智慧,从而使群体效益达到最高。而不是靠领导决定一切,让领导的智慧代表群体的智慧。   至于&ldquo 理性&rdquo ,我们注重&ldquo 规则、流程、事实和逻辑&rdquo 。我不提倡激情、煽情、奉献和忘我精神。因为一旦兴奋、激动,你可能会发现忙了很久但最后都是错的,所以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同时我认为员工和公司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大家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够了。我不提倡加班,我们需要的是Work Smarter,而不是Work Harder。因为这样你才能保持健康平衡的工作生活关系,才能平稳持久。   牛津仪器中国在13年里能够实现平均每年30%以上的增长,这说明我们的底子很厚、团队很稳定、大家的步调很一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比较一致。   &ldquo 我看到了更多风景,也证实了家乡的美好&rdquo   Instrument:离开牛津仪器后两年的经历让您有了哪些新的体悟与感受?您为什么会选择重新回归牛津仪器?   张鹏:我到过另一家外企任中国区总裁,然后在管理咨询培训行业做了一年多。我深入了解了十多家公司、研究了完全不同的多个行业、结识了不同领域的许多人才。我的知识、观念、人脉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的大部分在牛津仪器实施的管理理念在其他行业和企业得到了验证和修正。比如,尊重、平等、理性这些来自西方的管理理论是否也适合在中国的国企、民企、台企、日企?结果是肯定的。我认为它们同样适合并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从其他行业学到许多不同的观念与方法,比如营销手段、渠道管理、人事管理等等。再回到那句套话:&ldquo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结果,我看到了更多风景,也证实了家乡的美好。&rdquo   当牛津仪器总部邀请我回去时,我发现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而牛津仪器面临的挑战与环境也不同了。所以,看起来是我回来了,其实,回来的是一个新的我,而我面对的也是一个不同的牛津仪器。我现在是从零开始。正因为这一点,我又找回了奋斗的激情。   Instrument:此次回归,您将有哪些新的举措来带领牛津仪器中国再创辉煌?   张鹏:我不敢奢谈辉煌,而是要避免犯明显的错误。我不太喜欢&ldquo 新官上任三把火&rdquo 或者&ldquo 领袖英雄主义&rdquo 的做法。作为领导者,我认为最大并且最常犯的错误是热衷&ldquo 革命&rdquo 而不善改良。他们喜欢提出不切实际的漂亮口号,否定前人的一切,然后不顾反对而强行实施自己的&ldquo 新口号&rdquo 。这样做往往会发现效果不佳,甚至连公司原有的优势都会丧失。   牛津仪器是一家成功的、健康的公司,目前还处在良性的增长期。我要做的是维持我们的优势,同时不断改良,提高组织效率,吸引优秀人才,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我的主要措施还是放在人才上,我要继续努力寻找到最优秀的人才,给他们提供发挥能力和不断成长的环境。我相信集体智慧,也相信现在已经进入了&ldquo 群体作战&rdquo 的时代。如果我们有最优秀的群体,那么,再创辉煌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然,我们也会在战略上尝试新的方向、探讨新的领域。具体措施目前还不便于在此披露。   &ldquo 我回到这个行业,也是看好这个行业的光明前景&rdquo   Instrument:请谈谈您对中国科学仪器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的看法?   张鹏:我认为中国科学仪器总的市场是在良性的增长之中。不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品的品质都在提高。如果在国家间比较,中国的科学仪器市场总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或者第二了。但如果与其他行业相比,比如快速消费品行业,分析仪器还是属于发展比较滞后的。它体现在竞争还不够激烈、产品更新缓慢、营销手段简单、人员相对封闭。   随着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加上中国经济的转型,科学仪器的行业规模与品质将会进一步提升。这就给我们所有从业者和企业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我相信,我们这个行业会迅速吸取其他行业的观念与方法,即&ldquo 跨界&rdquo 融合。我回到这个行业,也是看好这个行业的光明前景。   Instrument:您如何看待国产科学仪器企业的发展现状?   张鹏:相对其他许多行业而言,科学仪器的国产化进程是偏慢的。大型的、高端的科学仪器市场份额基本上还是被进口产品占据。但这个现象已经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有一些国内厂家的产品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这些国内企业之所以能跑在其他企业的前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拥有国际高度的领导者。   很多人认为中国科学仪器发展滞后是因为我们的基础科技实力和工艺制造水平落后,但我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有钱可以买科技、买工艺、甚至买人才,中国高铁的成功就是例子。关键还是领导者的观念或者说是思想高度问题。   Instrument:国外科学仪器企业拓展中国市场,对于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张鹏:国外科学仪器进入中国,在这里销售、服务、生产,甚至研发,还有的与中国公司之间进行合资、合作、相互收购,这无疑对推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这些跨国融合使得产品、人才的&ldquo 国别&rdquo 变得模糊,而&ldquo 全球化&rdquo 越来越明显。这些都给国产仪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我认为,国产仪器需要做的是学习、融合、创新来追赶和超越,而不是希望依靠&ldquo 政策保护&rdquo 来维护生存。市场竞争的结局是优胜劣汰,但淘汰的标准并不是基于&ldquo 国别&rdquo ,而是基于你是否能创造价值。   后记   加入牛津仪器前,近10年的法医生涯,让张鹏更加注重理性与平等,也让他更加追求人生的平衡。他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不一样的经历和体会,也希望牛津仪器能有不一样的选择和发展,无论是离开还是回归,他都认为能有机会让牛津仪器中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经历过一段新的旅程之后,张鹏已经遇见了新的自己,他将带领牛津仪器中国续写新的历史。   采访编辑:秦丽娟
  • 牛津仪器H1财报公布
    2015年11月10日,牛津仪器公布了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半年财报。  自今年开始以来,牛津仪器订单额增长了21%(除去收购和合资);调整后营业利润增长了7%达到2000万英镑(2014:1870万英镑),营业利润率从10.7% 增长到了12.1%;营业收入下降5.8%为1.648亿英镑(2014:1.750亿英镑);调整后每股平均收益增长了1.9%,达到21.3便士(2014:20.9便士);纳米技术和服务部门业务收入良好。工业分析部门面临的市场环境依然十分艰难;收购MIR、Scienta-Omicron合资的收入达到预期目标。  牛津仪器首席执行官Jonathan Flint表示:“上半年,牛津仪器集团的收入符合预期目标。我们的纳米技术业务和服务业务持续表现良好,然而受宏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影响,我们的工业分析产品业务发展依然艰难。纳米技术业务和服务业务上半年的表现及订单,使得我们对于集团公司达到全年的收入目标充满信心。牛津仪器纳米技术业务的定位是继续生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我们将继续聚焦于成为世界领先的纳米技术仪器供应商的发展策略。”
  • 牛津仪器将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0月23-26日,BCEIA 2013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牛津仪器参加了此次展会,并向用户集中展示了其在工业分析和纳米分析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牛津仪器全球新兴市场总监及工业分析部总经理David Scott,请他为广大仪器用户介绍了牛津仪器的最新动态。牛津仪器市场部经理袁志强陪同接受采访。 牛津仪器展位   Instrument:今年牛津仪器的展位非常引人注目,同时有多个产品和业务部门亮相,请问是什么带来这样的变化?   David Scott:牛津仪器的产品线很宽,并由不同的业务部门组成,而且与两年前相比牛津仪器又新加入了行业领先的Asylum原子力显微镜、Omicron扫描探针显微镜等产品。我们希望提供给用户的不只是仪器,而是成套的整体解决方案。我很高兴看到此次展会上我们有一个整体的展位集中展示牛津仪器的形象,这对于用户了解牛津仪器,以及提升牛津仪器的品牌影响力都很重要。   另外,我认为BCEIA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展会,我第一次参加BCEIA是在1985年,现在这个展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希望能借助这一平台让更多的用户对牛津仪器有更多的了解。   Instrument:我们看到在牛津仪器的展位上有众多纳米分析仪器,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牛津仪器纳米分析业务的发展情况吗?   David Scott:纳米分析是牛津仪器的三大业务部门之一,牛津仪器一直很重视这个业务部门,近两年牛津仪器通过并购不断丰富这部分业务的产品线。目前,牛津仪器可提供在原子和分子层面,用于分析、操控、制造物质的全系列设备。   我认为纳米设备市场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中国,政府部门对于基础研究非常重视,并不断加大投入,希望实现从&ldquo 制造在中国&rdquo 到&ldquo 创新在中国&rdquo 的战略转变。牛津仪器希望能更深入其中,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完整的设备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优秀成果。   Instrument:我注意到牛津仪器展位上有一款核磁共振新产品&ldquo Pulsar&rdquo ,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应用和市场吗?   David Scott:Pulsar是牛津仪器最新推出的一款无需制冷剂的台式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仪,是进行核磁共振科研和教学的理想设备。同时,还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食品行业,如:食用油检定、食品中脂肪含量检测和小分子表征等。另外,针对之前欧洲爆发的&ldquo 马肉风波&rdquo , Pulsar开发了可用于肉制品种类鉴别的新应用,目前已经申请专利。   Instrument:中国是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请问在中国牛津仪器的增长计划是什么呢?   David Scott:从全球市场的发展来看,目前欧美市场的增长已趋于平稳,中国市场的发展虽然较前两年放缓,但仍然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发展潜力的市场。同时中国政府在科研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这也使得我们在中国的投入越来越有信心。我们将在中国投放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并计划开设新的办事处。我们将通过提高我们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以适应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 牛津仪器高层合影(右二为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总经理David Scott、左二为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顾然、右一为牛津仪器Asylum Research亚太区销售副总裁David E. Beck、左一为牛津仪器市场部经理袁志强)
  • 牛津仪器将重点提升服务质量 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访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亚太区销售和服务总监Adrian Smith
    p   2015年10月27日-30日,第十六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 2015)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牛津仪器参加了本次展会,并且在展会上发布了一款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台式直读光谱新产品——FOUNDRY-MASTER Smart。 /p p   这是自2013年推出专为中国中小型铸造企业量身定制的桌面式全谱火花直读光谱仪FOUNDRY-MASTER Xline、2014年推出仪器自身重量只有15kg的便携式金属分析仪PMI-MASTER Smart之后,牛津仪器推出的又一款直读光谱新品。 /p p   除此之外,细心的用户也许已经发现,近一年来牛津仪器还推出了台式RA系列测厚仪、MAXXI 6 X射线荧光镀层测厚仪,X-MET8000 Optimum和X-MET8000 Smart 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新产品,并对原有的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产品进行了升级。 /p p   在本次展会上,我们特别采访了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亚太区销售和服务总监Adrian Smith,一位有着多年在亚洲工作生活经验,并且中文相当不错的英国人。请他为我们介绍在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金属分析市场需求衰减的情况下,牛津仪器为何还选择如此高频的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金属分析新产品?面对目前的市场情况,牛津仪器都将会采取哪些策略保持平稳增长?同时,除了投放新产品,在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方面,牛津仪器都有哪些新的计划? 牛津仪器荧光光谱分析中国区销售经理任向东、牛津仪器市场部经理袁志强陪同接受采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Adrian Smith.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e7b5b1be-50fc-4279-ab6c-97196679c2b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亚太区销售和服务总监Adrian Smith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亚太区金属分析市场萎缩 移动设备销售成绩最好 /strong /span /p p   strong  Instrument:过去一年,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在亚太区及中国市场的表现怎么样? /strong /p p   strong  Adrian Smith: /strong 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的核心市场之一是金属分析,从现在往前的过去一年中,亚太区金属分析市场的需求在萎缩。从我负责的整体区域来看,除了印度,其他区域包括中国、日本、越南、澳大利亚等地的金属分析市场的需求都在下滑,这对我们的业务发展确实带来了一些困扰。好在我们的产品不单单是针对金属分析市场,虽然在金属分析领域由于市场缩减有所影响,但是我们在其他应用领域的业务还是在稳固的增长,这也是让我们颇感欣慰的地方。 /p p   strong  Instrument:在亚太区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的哪一类产品销售情况相对更好一些?为什么? /strong /p p strong   Adrian Smith: /strong 从我们今年的产品销售情况来看,我们的移动设备的销售成绩最好,包括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手持式LIBS,以及移动式直读光谱等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是销售台数在增长,总的销售额也在增长。 /p p   这些增长的潜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过去很多用户都依赖于实验室分析,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现场分析,他们希望在现场就能够有设备能够为他们提供快速的分析检测。 /p p   另外,用户的需求已经从生产场地移植到生产场地之外的区域,比如说废料回收、来料检验等。 /p p   最后,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商会更加注重他们的产品质量。以往许多客户也许不愿花钱采购这种移动设备,但现在他们发现移动设备可以帮助他们在实验室之外进行更好的质量监控,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自己的公司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收益,所以现在他们对移动设备很认可。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为金属分析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 /strong /span /p p strong   Instrument:我们看到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除了直读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荧光测厚仪产品外,在去年又推出了LIBS,请问牛津仪器为何选择推出该产品,目前其市场销售情况怎么样? /strong /p p strong   Adrian Smith: /strong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金属分析都十分关注。LIBS分析速度快,并且无辐射,对轻元素的分析绝对比现有的技术手段效果要好,尤其是应用于铝合金的分析。我们相信LIBS这个技术代表着一个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一个势在必行的新的金属分析手段。我们也希望能够为金属分析领域的用户打造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直读光谱、XRF、LIBS这三种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并且是互补的关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组合。 /p p   从实际情况来看,牛津仪器是第一家真正实现LIBS商品化,并将其提供给用户的厂商。从LIBS在全球发布以来,我们已经销售了数百台以上。 /p p   strong  Instrument:在当前中国新的经济形势下,牛津仪器对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有何看法?将采取哪些措施保证工业分析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业绩平稳增长? /strong /p p strong   Adrian Smith: /strong 我们都知道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是我们依然坚持我们原有的市场策略,按照既定的方针来关注和支持中国市场的发展。中国市场是牛津仪器全球战略当中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选在BCEIA发布我们新的金属分析仪器,也是着眼于我们相信在未来5年中国的市场,特别是金属分析市场存在着很大的潜在的增长空间。 /p p   同时从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市场总量虽然在下滑,但是许多企业意识到他们要进入国际市场,则需要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所以我们坚信我们的仪器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附加值,能够更有效的帮助他们提高产品质量,扩展中国以外的市场,所以我们对这个市场是非常有信心的。 /p p   大家也许都注意到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连续发布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还有这次展会推出的台式直读光谱仪,从我们不断投放的新产品可以看出我们支持中国市场的决心。同时我们也在增加产品应用方面的支持,以便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另外在客户支持和客户服务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三大措施确保为中国用户提供更细致周到的服务 /strong /span /p p   strong  Instrument: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在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方面,牛津仪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strong /p p strong   Adrian Smith: /strong 其实客户服务是我们今年的一个工作重点,从过去一年来看,随着我们的装机总量的增加,我们的服务产品的业绩也在上升。接下来,我们计划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来为用户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 /p p   第一、我们会增加更多的投资用于客户培训。这个培训分两类,一类是针对我们的工作人员,一类是针对用户。虽然现在的仪器设计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但是它毕竟还是分析仪器,存在一定的使用技巧,所以我们需要对用户提供必要的培训。因此,我们会加大培训的力度和投入,以往我们的培训主要是在上海的办公室举行,今年我们将更多的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举行培训会议。 /p p   第二、我们会更好的优化我们现有的服务产品。目前我们有各种类型的服务合同,如全包型服务合同,选择该类型服务的用户,任何时候硬件产品或软件产品遇到故障,维修都是不收费 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服务合同。但是现有的服务类型还不够细化,不同的客户需求是不同的,比如宝钢这样的大型企业和只有几个人的微小型企业,他们对于服务的需求和期望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来打造不同的用户服务计划。 /p p   第三、 扩充和稳固现有的服务体系。主要的工作是首先评估地域性分销商的客户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否达到了我们的要求,包括他们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是否有足够的备件存储,它的售后服务人员是否拿到了我们的培训授权证书。如果我们确认分销商的服务水平和我们的服务水平是一样的,那我们就授权由分销商来做售后服务,如果不能满足要求,我们则会收回服务权,由牛津仪器的售后服务人员来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秦丽娟 /p
  • 详解牛津纳米孔测序仪
    牛津纳米孔测序仪在美国人类遗传学学会年会上公布技术参数   2014年的ASHG年会于10月18日开始在圣地亚哥举行,有幸亲眼目睹了牛津纳米孔公司MinIon的现场演示,技术之创新,令人震惊!21日下午,牛津纳米孔公司特地在旁边的Hardrockhotel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封闭式的技术说明会,讲解了纳米孔的测试结果。   尺寸   MinION的尺寸之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竟然只有一支笔的长度,重大约100克,太神奇了。要知道,无论是Illumina,Pacbio,还是IonProton都是100斤以上大家伙。MinION完全颠覆了测序仪的形象,从第一眼看到MinION,我就觉得纳米孔技术称之为第四代基因测序仪,丝毫不为过。MinION直接通过USB链接到笔记本上,原始的电流信号通过网络传到英国的服务器上,进行Basecalling。   测序长度   纳米孔测序没有测序长度的说法,因为它完全颠覆了测序读长的定义。事实上,它总是能够完整的把一条DNA链从头测到尾,因此它的测序读长就是DNA的长度。极端的情况是,一整条染色体都可以从头测完,但是一般来说样本制备时DNA会断开。根据UCSC报道的用户使用的结果表面,一般读出的reads平均为1kb-5kb,这个读长完全是因为样本打断到了这个尺寸。我看到最长的reads竟然长达120kb,太神奇了!   测序速度   一个MinION有500个纳米孔在并行测序,每个孔每秒测30bp,因此,要测到1G的数据,需要3天时间。   测序错误率   纳米孔测序错误率非常高,高到现有的sequencealignment软件都无法应对。UCSC的生物信息学专家测试了BWA,Bowtie等等,每一种都不太适合。而测序错误率也因软件不同而相差巨大,如果一定要给个数字的话,大约为30%的错误率。纳米孔技术无法像pacbio一样做环形测序,纳米孔公司的人也承认没有找到大幅度降低错误率的办法。   样本制备   样本的制备有点让人失望。原本吹嘘说是只要DNA提取出来就可以直接上机测序的,而事实上需要四步,最短要90分钟。分别为打断,末端修复,ATailing和加接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降低DNA穿过纳米孔的速度。   应用   纳米孔测序最大最有优势的应用是什么?纳米孔的CEO似乎也没有想清楚。   首先,英国一所大学介绍了使用MinION的快速测序,能够在二十分钟内检测出沙门氏菌。在传染病快速检测方面有明显优势。   其次:在人基因组复杂的区间,比如HLA,纳米孔的超长读长有很好的应用。   第三:纳米孔的长片段测序和Illumina短序列测序相结合,方便基因组组装。   但是,纳米孔测序不适合做无创产前诊断,肿瘤基因突变,也不适合做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筛查。   什么时候开始销售   目前尚无任何消息关于纳米孔技术何时进入市场,因为纳米孔公司自己承认技术还不成熟,生物信息学工具缺乏,不具备进入市场的条件。纳米孔公司的策略是,先给少数专业的实验室测试,鼓励测试用户开发基于基于纳米孔的测序应用,开发适合纳米孔的生物信息学工具,这一过程也许需要2-3年,等这些条件具备之后再开始市场销售。   我在现场提交了资料,登记成为早期测试用户,希望年底能拿到一个MinION回来试试看 今天下午思考了一个小时,拿到MinION之后,用来测什么样本呢?如果各位读者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给我来信。   总结起来,纳米孔技术产品的出现意味着第四代测序技术的诞生。但纳米孔测序真正给基因组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重要的变化,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也许10年之后,我们能看到一个成熟的,快速,准确的第四代测序。 作者:贺建奎
  • 活动报名 | 牛津仪器2024显微分析技术系列讲座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平台均配有牛津仪器先进的能谱仪、EBSD检测设备,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大家,帮助大家做出更多且高质量的科研数据,我院将邀请牛津仪器技术专家举办系列显微分析技术讲座。本次讲座分为三个专题,内容围绕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半导体材料中的多种显微表征及分析手段的使用及方法,同时针对金属材料结构及形变EBSD分析,AFM和拉曼等技术在新能源和电子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进行深入讲解,欢迎报名参加。时间地点时间:2024年08月01日-2024年08月02日地址: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青龙港路286号1号楼A座302)活动形式:现场参会及直播参会(实验室参观仅现场参会)联系人牛津仪器:库玉龙 18021075506长材院/集萃新材料 :陆建国 13951998182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提前预约观看。
  • 牛津仪器全球及中国发展情况概述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7月27日,牛津仪器金属分析系列论坛—济南站在济南喜来登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钢铁、有色金属、铸造、机械等行业的100余名用户参加了此次论坛。英国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总经理David Scott先生、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亚太区销售经理诸炜先生、山东省铸造协会秘书长张志勇先生、青岛至诚卓越总经理苑红兵先生,以及业内专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云巧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程树森教授、中科院金属所李辉副研究员、北京列伯实验室认可技术交流中心魏妮主任等出席了此次论坛活动。 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济南站现场   随着国内金属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行业内分析测试人员的交流,自2012年7月开始,牛津仪器将在全国举办金属分析系列论坛,为金属分析测试人员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并邀请业内专家为广大用户带来精彩的报告。为了感谢广大山东用户对于牛津仪器的认可与支持,本次系列论坛活动的第一站特别设在了泉城济南。   牛津仪器作为金属分析行业内知名的分析仪器供应商,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原料筛选到过程控制,再到成品检验的金属分析应用全程解决方案。在本次论坛中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总经理David Scott先生、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亚太区销售经理诸炜先生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牛津仪器的整体发展状况及其目前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英国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总经理David Scott先生   2011财年,牛津仪器的销售收入及利润收入增长率均超过了20%   David Scott先生介绍说,“牛津仪器公司于1959年创建于英国牛津,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目前牛津仪器的市值达到10亿英镑,在全球拥有约1000名员工。2011财年(2011年4月-2012年3月),牛津仪器的销售收入及利润收入增长率均超过了20%。”   “牛津仪器的业务主要分为纳米分析部、工业分析部和服务三大部分。其中纳米分析部业务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半导体行业,包括LED照明、超导线材等,以及学术研究领域 工业分析部业务的主要应用领域是钢铁及金属制造加工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等 最后,由于服务对于用户至关重要,牛津仪器特别将客户服务工作设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给予高度关注,不断的投入以期改善和提高服务水平。”   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为金属材料分析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David Scott先生还介绍了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的基本情况,“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的主营产品包括手持式/台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移动式/台式/落地式光电直读光谱仪、镀层测厚仪等,可为金属材料分析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同时,牛津工业分析还自主研发生产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探测器,同时我们还为多个国家提供航天飞船搭载的探测器产品。我们的产品能够为金属、水泥、电子、矿产、陶瓷、树脂、航天航空、石油化工等行业的金属材料分析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目前,工业分析部在全球有大约300名员工,年收入6000万英镑,在美国、德国以及中国上海设有制造中心 在新加坡、日本、印度、俄罗斯、捷克等地设有分销中心 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地我们设有销售和服务中心。此外,我们在中国设有亚洲地区的备件仓库,从售前到售后为用户提供技术咨询、维修、保养、用户培训等一系列全方位的客户服务和支持。” 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亚太区销售经理诸炜先生   2011年度牛津仪器在中国的营业额超过5亿元   诸炜先生介绍了牛津仪器及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牛津仪器199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成立北京办事处 2001年成立上海办事处 2004年成立上海独资公司,开始部分产品的制造以及亚洲地区的售后服务支持工作。牛津仪器上海制造工厂生产的产品供应全球市场,目前已经成为了牛津仪器在亚洲地区的技术研发及生产制造和服务中心。2005年成立广州办事处 2010年成立成都办事处。至2012年,牛津仪器在中国拥有150余名员工,其中约20%拥有硕士以上学历。2011年度牛津仪器(中国)营业额超过5亿元,同时牛津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的营业额超过2亿元,并荣获‘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2005年,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在上海成立亚洲区客户支持中心及备件仓库 2008年成立了中国应用中心 2010年成立了中国客户培训中心,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应用、维修及技术培训课程 2011年,工业分析部(中国)营业额超过1.5亿元 2012年牛津仪器首届金属分析系列论坛开幕。”
  • 牛津仪器发布牛津仪器Proteox无液氦稀释制冷机新品
    Proteox 稀释制冷机关键特征:多用户多实验集成一体直流引线、高频同轴线、低温电子器件和样品都可完全集成到多个二级插件上,方便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装卸、修改和替换。 高通量接口通过丰富的直通通道接入实现了高输入/输出接口的能力。二级插件最多同时支持2个ISO100的通道,另外主体还支持最多2个KF40和2个KF25端口。 宽阔的实验空间直径达360毫米大尺寸混合室冷盘,结合垂直空间的增加,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实验空间。冷盘间热导率可控牛津仪器专利设计的气隙热开关系统可主动控制各冷盘间的热导率。 可靠性和便利性全新的气体处理系统通过自动旁路系统提供更可靠和更长的维护周期。 磁体选件稀释制冷机和超导磁体均由牛津仪器设计、制造和服务支持。统一的软件控制和数据记录,为用户提供完全集成的系统。 可集成快速换样牛津仪器专利设计底部快速传样装置可直接安装在二级插件上,从而实现快速换样与超导磁体的耦合。 简洁、强大的软件基于网络的跨平台控制软件,可用于直观简单的系统控制和强大的系统日志可视化。创新点:新升级Proteox稀释制冷机增加侧面加载 “二级插件”模块设计,使用户可根据不同需求安装和更换样品、通信线路和电子器件,实现多用户多实验可集成一体,使用一台设备进行多项实验。 相较于前代产品,全新设计的Proteox扩大了直通孔尺寸、冷盘间距,混合室冷盘直径也扩大50%。 Proteox采用全新设计的跨平台控制系统,简单易用且服务便捷,同时可提供远程连接并且加强了数据可视化功能。 牛津仪器专利设计的气隙热开关系统可自主调节各冷盘间的热导率。 牛津仪器Proteox无液氦稀释制冷机
  • 牛津仪器:增加技术投入 加速中国发展——访牛津仪器首席执行官Jonathan Flint先生
    2014年3月6日,牛津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于上海举行乔迁庆典,牛津仪器首席执行官Jonathan Flint先生、中国区总裁顾然先生等出席活动。   借此机会,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采访了Jonathan Flint先生,其介绍了牛津仪器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战略,以及新产品战略等情况。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顾然先生陪同采访。 牛津仪器首席执行官Jonathan Flint先生   Instrument:请您介绍下牛津仪器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牛津仪器如何从一个小工作室发展成一个领先的高科技公司?   Jonathan Flint:自55年前,Martin Wood爵士创立牛津仪器公司以来,技术创新一直是公司的灵魂和核心。我们总是站在科学探索的最前沿,了解科学领域里存在哪些问题,再竭尽全力&ldquo 思考&rdquo &mdash &mdash 如何用发明创造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第一个科学突破是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如今该技术在医疗领域已经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   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牛津仪器通过自我发展和收购并购的方式,一直致力于技术扩张。尤其在最近几年,牛津仪器完成了多项收购并购,如目前最大的一项收购就是以2.89亿美元收购科学相机制造商Andor公司。   Instrument:就像您提到的,牛津仪器近年来进行了多项收购,请问,这些收购是纯粹的资本运作为目的,还是处于战略布局?   Jonathan Flint:牛津仪器的技术扩张都是通过非常仔细的战略规划而实现的,每个扩张的技术都是我们精挑细选、认真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若某一技术符合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并且公司自己发展有诸多限制,我们就会去收购相关的技术公司。   如,纳米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是当前的前沿研究方向,当牛津仪器决定进军该领域时,发现Andor公司是一家在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行业领先的高性能相机、显微镜相关设备和软件供应商,所以牛津仪器直接收购了Andor公司,未来Andor将继续关注现有核心市场,并将引领牛津仪器战略扩展至纳米生物领域。   Instrument:牛津仪器自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后,逐步发展壮大。请和我们分享下牛津仪器在中国的现况,以及目前面临的机遇。   Jonathan Flint:中国是牛津仪器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业务增长最快的市场。目前,我们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的4个办事处。拥有员工近200人,并在上海设有生产、研发和全国售后服务中心。   牛津仪器中国业务的发展机会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科研领域,二是在工业领域。中国的科研工作很出色,我们致力于为科学家、重点实验室等提供最好的仪器设备 而中国高端制造业已经非常发达,我们将继续为制造企业提供高精尖的技术和产品。   Instrument:请您谈谈,未来牛津仪器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Jonathan Flint:中国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我们将加速在中国的投资。在中国,我们的发展战略是成为分析仪器的主要供应商,我们主要关注纳米材料、生命科学两个方向。另外,我们也希望将公司的业务扩充到绿色清洁能源和环保领域。   我们的另一个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本土化,包括仪器的研发、维修、保养、更新换代和应用等方面都将加大投入,以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   Instrument:可以说,牛津仪器是以核磁共振磁体技术&ldquo 起家&rdquo 的,那么,目前牛津仪器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战略是?  Jonathan Flint:我们在超导磁体方面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为核磁共振技术提供更先进的超导线材,另一方向是将超导磁体产品向更低的温度,更强的磁场方向发展。   Instrument:2013年,多家仪器公司相继推出了低场核磁共振新产品,您认为低场核磁共振仪器如此&ldquo 热&rdquo 的原因是什么呢?   Jonathan Flint:过去,一台核磁共振波谱仪就需要一个单独的房间,操作也很不容易,可以说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产品。   然而,如今客户越来越需要灵便、简单的仪器分析技术。我们在2013年推出了台式核磁共振分析仪Pulsar,Pulsar就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仪器小型化的成果,并实现了将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领域转向了食品安全等民用领域,这是核磁共振技术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Instrument:2013年,牛津仪器推出了非常不错的新产品,如世界第一款真正的便携式直读光谱仪。那么在2014年,牛津仪器的新品或技术发展战略是什么?   Jonathan Flint:今年,牛津仪器计划上市的一款新产品是便携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LIBS),是牛津仪器第一次利用激光散射的原理研发而成的一款新产品,而且真正实现了手持。   便携LIBS,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如实现了不接触测样 激光光源使得测试过程安全、无辐射 并且LIBS擅长测量轻元素,与擅长测量重元素的直读光谱仪或X射线荧光光谱仪形成很好的互补。预计,该款新产品在废旧金属回收领域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合影(中:牛津仪器首席执行官Jonathan Flint先生,右一: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顾然,左一:仪器信息网编辑刘丰秋)   采访后记:   细看牛津仪器的发展历史,自从马丁· 伍德先生1959年创立牛津仪器,并于1961年即研制出首台磁体开始,一系列重大的创新产品技术闪亮在牛津仪器的发展历程中。如,1962年,世界首台商用超导磁体;1966年,世界首台稀释制冷机;1968年,世界首台商用超导聚焦四极核磁;1971年,首届首台270兆赫兹高均匀度核磁共振磁体;1978年,首台用于全身核磁共振成像的超导磁体;1980年,世界首台全身超导核磁共振成像设备;1984年,首创将WIC超导线制造技术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1997年,世界首台手持式XRF分析仪;2006年,首台商业动态核极化设备(DNP);2008年,世界首台用于扫描电镜的超大面积硅漂移探测器;&hellip &hellip   就像Jonathan Flint先生说的,&ldquo 在过去的50多年中,牛津仪器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rdquo 牛津仪器通过自主研发以及收购并购的方式,不断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的进行着产品技术的创新,才会有着上面的众多的&ldquo 首次&rdquo 、&ldquo 首台&rdquo 产品技术出现。  采访编辑:刘丰秋
  • 走进牛津仪器ANDOR:普通相机到科学相机,为“弱光成像”点亮科技之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物理系,ANDOR创始人Donal Denvir在研究工作时发现当时应用的相机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验需求,因此开发研制了一台全真空密封的相机供自己使用,新研制的相机成功应用于各种成像和光谱研究。此后,女王大学的其他研究团队和众多其他高校研究人员也对此类相机产生了科研需求。此背景下,1989年,ANDOR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创立,总部设立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致力于为学术、工业和政府机构客户提供专业的光学探测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ANDOR总部创立32年以来,这家从实验室成功转化的企业已取得系列亮眼成绩,如2000年推出EMCCD相机,为单光子探测、多维活细胞显微观察等应用提供了强大而经济的解决方案,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2009年,联合推出sCOMS相机,被广泛应用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工业等领域;2015年,ANDOR推出高速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Dragonfly,并在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功。2015年,ANDOR加入牛津仪器,引领牛津仪器战略扩展至纳米生物领域。2020-2021两年期间,ANDOR中国实施多项调整措施,发挥出色供应链管理能力,进一步满足国内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如上,ANDOR已经发展成为科学成像、光谱解决方案和显微系统的全球知名品牌。其产品技术应用广泛,涵盖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工业等领域。为全面认识ANDOR,BCEIA 2021期间,仪器信息网采访了牛津仪器ANDOR中国区经理朱飞,请其分享了他眼中的ANDOR,及ANDOR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发展现状。访谈现场(右:牛津仪器ANDOR中国区经理朱飞)从普通相机到科学相机:解决“弱光”、“快速”问题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单反相机等普通相机与ANDOR主要产品技术的科学相机原理相同,都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记录影像的设备。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为便于理解,本次的访谈首先从结构功能和解决哪些问题两方面谈了科学相机的“科学”之处。结构功能方面的两点不同首先,科学相机的芯片尺寸更大。这意味着可以获得的光子数目更多,更灵敏的探测到光信号,即承载光子的能力越强。如此,在弱光条件下,科学相机相比普通相机,就可以展示其弱光成像的优势。其次,科学相机整体尺寸也更大,这与其配置更多智能化功能有关。比如,在傍晚使用普通相机拍照时,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量,而科学相机或许只需几个毫秒就可以达到更高的清晰度。这是由于科学相机更高的灵敏度,除了芯片更大,另外基于ANDOR的UltraVac专利技术,将芯片密封于一个真空腔中,与外部环境间的热交换控制在最低水平,得以实现对芯片的深制冷,芯片噪声极大下降,进而大大降低了图像的噪点。科学相机主要解决的三个科学问题首先,科学相机解决的最多的是“弱光”成像问题,这是普通相机无法企及的。其次,科学相机可以解决动态范围大的问题,动态范围即在一个视场下最强信号与最弱信号的比值,比值越大,则包容的信息越多,更容易得到各层次都清晰的图像。比如拍摄火焰,普通相机会过曝,而科学相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火焰的每个层次都拍出来,这对于航天发动机的研究中通过火焰成像反演浓度配比、工艺等都十分重要。第三,科学相机可以解决“快”的问题,单反相机连拍功能可以每秒连拍几张照片,而科学相机则可以达到成千上万幅的帧速。而快速成像在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光信号→电信号→数字信号拓展来讲,所有相机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就是把光信号转变成电子信号,然后电子信号再通过数位数模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所以我们看到的图像都是不同信号强度呈现的结果。科学相机大部分的探测器范围在200nm-1100nm之间,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光,科学相机都可以探测到。如果超出此范围,则可以在相机探测器前加一个材料(如晶体)将光的波长转换成可以探测的范围内,进而便可以用科学相机观测。比如,电镜中成像的相机,由于发射的二次电子等电子波长超出了科学相机的探测范围,因此往往会在探测器前加一个闪烁体,将其转变成科学相机可以探测的波长进而将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通过数位数模转换成数字信号,最终得到电镜图像。ANDOR业务布局:纵向基于弱光成像,横向围绕多学科交叉纵向:围绕弱光、快速成像的五大产品线从产品层面而言,ANDOR希望产品技术契合的是“弱光”、“快速”成像领域。围绕“弱光”、“快速”,ANDOR推出一系列产品技术方案,并广泛应用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弱光”方面,比如EMCCD相机,在物理科学领域可以用于天文观测,通过观测一些恒星微弱的光变,来帮助科学家探寻系外星系。近年来,EMCCD相机在量子光学领域也被大量应用,主要用于冷原子的拍摄,进而探索原子更多纯粹的性能,这些都解决了“弱光”的问题。“快速”方面,是大多数科学研究领域都需要的技术需求。比如ANDOR于2009年推出的sCOMS相机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于DNA测序、高内涵、高通量药物筛选,这些都需要快速的筛选速度,拍摄每秒上百幅的帧频,以极大提高观测的通量。天文观测时,大气抖动会导致星星闪烁,要消除这一现象,可以采用幸运成像的方式,将曝光时间调至很短,如毫秒级,不断拍摄,然后通过后期软件处理得到更清晰图像。再如,生命科学应用中的钙离子成像,通过电火花信号传导,过程很快,也需要短时间内快速拍摄多幅图像,才能通过图像分析整个动态过程。围绕“弱光”与“快速”,ANDOR产品主要涵盖五大类。一是科学相机,基于弱光成像,相关型号最为丰富,从灵敏度最高的可以探测到单光子级别的EMCCD,到业内广为使用的sCMOS相机,再到应用于需要长时间曝光的极弱光实验的专用CCD等。产品囊括观测范围小至细胞观察,大至整个宇宙星系观测的科学相机。二是光谱,主要包括光谱仪、紫外-近红外-短波红外光谱相机、光谱附件等。如2019年ANDOR推出智能化光谱仪,利用Adaptive Optics技术,给用户提供了区别于传统光谱仪的智能对焦功能,帮用户简化实验、操作更容易。三是显微成像系统,其中就包括2016年获得R&D 100(国际科技研发领域极为推崇的科技研发奖)的Dragonfly转盘共聚焦成像系统,其扫描速度相比传统点扫描快10倍以上,在市场上被广泛认可,并取得巨大成功。同时,ANDOR收购了Spectra Instrument公司,其Borealis™ 均匀化照明技术帮助ANDOR在显微成像均匀度方面脱颖而出,从小尺寸的细胞到大尺寸的组织等成像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四是Imaris图像分析软件,在多维图像处理领域,三维、四维图像处理软件的客户主要是生命科学研究者,这些研究者用Imaris进行跟踪分析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且该软件可以和高速共聚焦成像平台联合使用。具体应用包括细胞之间动态化研究、神经免疫学、癌症治疗研究等。五是光学恒温器,该产品系列今年首次纳入ANDOR,来自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门。该产品系列主要服务于物理科学,为科学家提供从3k到500k范围的低温环境从事相关研究,比如,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太赫兹、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时,样品材料需要在低温条件下才能更加显著的吸收信号,而光学恒温器就为这些实验提供合适的低温环境。横向:多学科交叉发展下的三大应用领域从产品应用领域而言,当下,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在许多场景下结合紧密。时下火热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多数便是一群物理学家在开发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仪器。如STED成像技术、SIM成像技术、单分子开关技术等,无一例外都利用了物理科学的一些方法。而ANDOR也是物理科学背景起家,基于对产品的理解,为生命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系列生命科学的仪器。未来,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将会越来越多,科学仪器领域相关交叉表现也十分明显。比如,以往的光谱仪并没有配置显微镜,主要通过拉曼、荧光光谱等检测一些晶体或块状样品。而随着整个研究向微观尺度的发展,拉曼光谱等逐渐开始与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联用,以进一步解决纳米尺度的科学问题。从此角度而言,ANDOR也在以仪器为核心,探寻各类仪器之间的契合点,并不断开发或拓展能够满足未来科学发展融合需求的仪器技术或解决方案。基于此,ANDOR主要业务可分为三大应用方向,即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以及工业三大领域。针对个性需求,设立“客户需求定制部门”ANDOR科学相机等产品经常可以搭配在其他仪器上使用,ANDOR会有许多对产品设计有个性化需求的客户。针对此,除了要求每一位销售/售后工程师都具备丰富的产品知识、客户应用知识,ANDOR还特别设置了“客户需求定制部门”,为工业合作伙伴的特殊需求提供便利。比如,ANDOR已有的科学相机、光谱商品化产品可能不能符合这些客户需求,相关个性需求包括:个性外壳需求、公司VI喷涂、不同功能模块的选配、光谱范围的定制等,客户需求定制部门则可以与客户进行沟通并尽量满足。而定制化能力也是ANDOR长期专注于工业领域解决方案的一个基础。ANDOR在中国:科学相机保有量超5000台,加速本土化发展业绩同比增30%,中国业绩占比20%牛津仪器在过去20年,具有保持每年20%左右增长的不俗表现,而ANDOR的业绩表现也十分亮眼。据朱飞介绍,ANDOR中国在去年业绩受疫情影响不大,今年更是通过内部的快速调整、人员架构的变动、新品发布等措施,目前业绩已实现相比去年同期30%的增长。从全球布局来看,ANDOR全球业务按地区分为北美洲、欧洲、亚太,三者基本三分天下,而中国市场业绩占比约近20%,已成为ANDOR最重要的市场之一。ANDOR在中国,除了20余位销售和应用团队的支持,也在2016年成立中国客户服务中心,解决维修等本土化售后问题。同时,为便于更好的售后服务落地,ANDOR中国的售后应用团队规模还在不断壮大。各兄弟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提供更全面解决方案2015年,ANDOR加入牛津仪器,随之ANDOR在人事、财务、市场推广等方面得到牛津仪器的大力支持。牛津仪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定期会有产品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客户关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例如ANDOR和纳米科学部门在量子领域、ANDOR 和 AR部门在生命科学领域等都可以有很多灵活的合作方式。 同时各业务部门之间会定期安排内部分享会,分享产品技术,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分享各自业务,便于为各自覆盖的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业务得到更好的拓延等。典型的案例就是,牛津仪器在锂电领域开展的综合解决方案便融合了纳米分析、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等系列相关技术。ANDOR科学相机中国保有量超5000台!加速中国本土化发展谈及ANDOR中国客户的印象,朱飞回顾道,自己入行15年有余,见证了中国科学家用户的快速成长,从最初许多的跟随发展,到目前中国科学家在许多领域的领衔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在生命科学、量子科学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甚至引领世界向前发展。ANDOR也很荣幸能通过一些仪器技术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发展不断助力。伴随在中国市场的长期耕耘,ANDOR十分重视中国本土化发展。对于中国本土化建设,朱飞表示,第一,要培养本土化的人才。首先是销售,ANDOR的销售不仅可以做产品演示,也可以做产品安装,甚至走出去也是某一个行业的专家,为客户分享ANDOR产品知识及广泛应用。而售后应用工作者则除了了解产品知识,也需要充分学习客户的研究与应用,为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二,要保障售后的落地与高效。根据近期的统计,ANDOR在中国市场科学相机的保有量大概超过5000台!如此庞大的基数和时间积累,难免有故障需要维修。如上文提到,ANDOR已经实现本地维修,为客户提供便捷的售后服务,使服务周期由几个月降至一周以内,帮助客户节省时间与金钱成本。第三,通过相关培训,提高ANDOR中国团队的软实力。越来越多的本土化思维与理念,对团队进行系统培训,不仅仅是产品知识,还包括管理能力、演讲能力、英文口语能力、销售技巧等全方位的培训,让团队每一位员工找到自己的价值,ANDOR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共同学习进步的平台,为大家创造更多机会,实现个体与公司共同成长。
  • 走进牛津仪器ANDOR:普通相机到科学相机,为“弱光成像”点亮科技之光
    1989年,ANDOR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创立,总部设立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致力于为学术、工业和政府机构客户提供专业的光学探测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物理系,ANDOR创始人Donal Denvir在研究工作时发现当时应用的相机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验需求,因此开发研制了一台全真空密封的相机供自己使用,新研制的相机成功应用于各种成像和光谱研究。此后,女王大学的其他研究团队和众多其他高校研究人员也对此类相机产生了科研需求。此背景下,1989年,ANDOR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创立,总部设立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致力于为学术、工业和政府机构客户提供专业的光学探测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创立32年以来,这家从实验室成功转化的企业已取得系列亮眼成绩,如2000年推出EMCCD相机,为单光子探测、多维活细胞显微观察等应用提供了强大而经济的解决方案,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2009年,联合推出sCOMS相机,被广泛应用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工业等领域;2015年,ANDOR推出高速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Dragonfly,并在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功。2015年,ANDOR加入牛津仪器,引领牛津仪器战略扩展至纳米生物领域。2020-2021两年期间,ANDOR中国实施多项调整措施,发挥出色供应链管理能力,进一步满足国内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如上,ANDOR已经发展成为科学成像、光谱解决方案和显微系统的全球知名品牌。其产品技术应用广泛,涵盖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工业等领域。为全面认识ANDOR,BCEIA 2021期间,仪器信息网采访了牛津仪器ANDOR中国区经理朱飞,请其分享了他眼中的ANDOR,及ANDOR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发展现状。访谈现场(右:牛津仪器ANDOR中国区经理朱飞)从普通相机到科学相机:解决“弱光”、“快速”问题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单反相机等普通相机与ANDOR主要产品技术的科学相机原理相同,都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记录影像的设备。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为便于理解,本次的访谈首先从结构功能和解决哪些问题两方面谈了科学相机的“科学”之处。结构功能方面的两点不同首先,科学相机的芯片尺寸更大。这意味着可以获得的光子数目更多,更灵敏的探测到光信号,即承载光子的能力越强。如此,在弱光条件下,科学相机相比普通相机,就可以展示其弱光成像的优势。其次,科学相机整体尺寸也更大,这与其配置更多智能化功能有关。比如,在傍晚使用普通相机拍照时,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量,而科学相机或许只需几个毫秒就可以达到更高的清晰度。这是由于科学相机更高的灵敏度,除了芯片更大,另外基于ANDOR的UltraVac技术,将芯片密封于一个真空腔中,与外部环境间的热交换控制在低水平,得以实现对芯片的深制冷,芯片噪声极大下降,进而大大降低了图像的噪点。科学相机主要解决的三个科学问题首先,科学相机解决的更多的是“弱光”成像问题,这是普通相机无法企及的。其次,科学相机可以解决动态范围大的问题,动态范围即在一个视场下最强信号与最弱信号的比值,比值越大,则包容的信息越多,更容易得到各层次都清晰的图像。比如拍摄火焰,普通相机会过曝,而科学相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火焰的每个层次都拍出来,这对于航天发动机的研究中通过火焰成像反演浓度配比、工艺等都十分重要。第三,科学相机可以解决“快”的问题,单反相机连拍功能可以每秒连拍几张照片,而科学相机则可以达到成千上万幅的帧速。而快速成像在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光信号→电信号→数字信号拓展来讲,所有相机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就是把光信号转变成电子信号,然后电子信号再通过数位数模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所以我们看到的图像都是不同信号强度呈现的结果。科学相机大部分的探测器范围在200nm-1100nm之间,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光,科学相机都可以探测到。如果超出此范围,则可以在相机探测器前加一个材料(如晶体)将光的波长转换成可以探测的范围内,进而便可以用科学相机观测。比如,电镜中成像的相机,由于发射的二次电子等电子波长超出了科学相机的探测范围,因此往往会在探测器前加一个闪烁体,将其转变成科学相机可以探测的波长进而将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通过数位数模转换成数字信号,最终得到电镜图像。ANDOR业务布局:纵向基于弱光成像,横向围绕多学科交叉纵向:围绕弱光、快速成像的五大产品线从产品层面而言,ANDOR希望产品技术契合的是“弱光”、“快速”成像领域。围绕“弱光”、“快速”,ANDOR推出一系列产品技术方案,并广泛应用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弱光”方面,比如EMCCD相机,在物理科学领域可以用于天文观测,通过观测一些恒星微弱的光变,来帮助科学家探寻系外星系。近年来,EMCCD相机在量子光学领域也被大量应用,主要用于冷原子的拍摄,进而探索原子更多纯粹的性能,这些都解决了“弱光”的问题。“快速”方面,是大多数科学研究领域都需要的技术需求。比如ANDOR于2009年推出的sCOMS相机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于DNA测序、高内涵、高通量药物筛选,这些都需要快速的筛选速度,拍摄每秒上百幅的帧频,以极大提高观测的通量。天文观测时,大气抖动会导致星星闪烁,要消除这一现象,可以采用幸运成像的方式,将曝光时间调至很短,如毫秒级,不断拍摄,然后通过后期软件处理得到更清晰图像。再如,生命科学应用中的钙离子成像,通过电火花信号传导,过程很快,也需要短时间内快速拍摄多幅图像,才能通过图像分析整个动态过程。围绕“弱光”与“快速”,ANDOR产品主要涵盖五大类。一是科学相机,基于弱光成像,相关型号比较丰富,从灵敏度高的可以探测到单光子级别的EMCCD,到业内广为使用的sCMOS相机,再到应用于需要长时间曝光的极弱光实验的专用CCD等。产品囊括观测范围小至细胞观察,大至整个宇宙星系观测的科学相机。二是光谱,主要包括光谱仪、紫外-近红外-短波红外光谱相机、光谱附件等。如2019年ANDOR推出智能化光谱仪,利用Adaptive Optics技术,给用户提供了区别于传统光谱仪的智能对焦功能,帮用户简化实验、操作更容易。三是显微成像系统,其中就包括2016年获得R&D 100(国际科技研发领域极为推崇的科技研发奖)的Dragonfly转盘共聚焦成像系统,其扫描速度相比传统点扫描快10倍以上,在市场上被广泛认可,并取得巨大成功。同时,ANDOR收购了Spectra Instrument公司,其Borealis™ 均匀化照明技术帮助ANDOR在显微成像均匀度方面脱颖而出,从小尺寸的细胞到大尺寸的组织等成像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四是Imaris图像分析软件,在多维图像处理领域,三维、四维图像处理软件的客户主要是生命科学研究者,这些研究者用Imaris进行跟踪分析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且该软件可以和高速共聚焦成像平台联合使用。具体应用包括细胞之间动态化研究、神经免疫学、癌症治疗研究等。五是光学恒温器,该产品系列今年首次纳入ANDOR,来自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门。该产品系列主要服务于物理科学,为科学家提供从3k到500k范围的低温环境从事相关研究,比如,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太赫兹、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时,样品材料需要在低温条件下才能更加显著的吸收信号,而光学恒温器就为这些实验提供合适的低温环境。横向:多学科交叉发展下的三大应用领域从产品应用领域而言,当下,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在许多场景下结合紧密。时下火热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多数便是一群物理学家在开发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仪器。如STED成像技术、SIM成像技术、单分子开关技术等,无一例外都利用了物理科学的一些方法。而ANDOR也是物理科学背景起家,基于对产品的理解,为生命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系列生命科学的仪器。未来,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将会越来越多,科学仪器领域相关交叉表现也十分明显。比如,以往的光谱仪并没有配置显微镜,主要通过拉曼、荧光光谱等检测一些晶体或块状样品。而随着整个研究向微观尺度的发展,拉曼光谱等逐渐开始与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联用,以进一步解决纳米尺度的科学问题。从此角度而言,ANDOR也在以仪器为核心,探寻各类仪器之间的契合点,并不断开发或拓展能够满足未来科学发展融合需求的仪器技术或解决方案。基于此,ANDOR主要业务可分为三大应用方向,即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以及工业三大领域。针对个性需求,设立“客户需求定制部门”ANDOR科学相机等产品经常可以搭配在其他仪器上使用,ANDOR会有许多对产品设计有个性化需求的客户。针对此,除了要求每一位销售/售后工程师都具备丰富的产品知识、客户应用知识,ANDOR还特别设置了“客户需求定制部门”,为工业合作伙伴的特殊需求提供便利。比如,ANDOR已有的科学相机、光谱商品化产品可能不能符合这些客户需求,相关个性需求包括:个性外壳需求、公司VI喷涂、不同功能模块的选配、光谱范围的定制等,客户需求定制部门则可以与客户进行沟通并尽量满足。而定制化能力也是ANDOR长期专注于工业领域解决方案的一个基础。ANDOR在中国:科学相机保有量超5000台,加速本土化发展业绩同比增30%,中国业绩占比20%牛津仪器在过去20年,具有保持每年20%左右增长的不俗表现,而ANDOR的业绩表现也十分亮眼。据朱飞介绍,ANDOR中国在去年业绩受疫情影响不大,今年更是通过内部的快速调整、人员架构的变动、新品发布等措施,目前业绩已实现相比去年同期30%的增长。从全球布局来看,ANDOR全球业务按地区分为北美洲、欧洲、亚太,三者基本三分天下,而中国市场业绩占比约近20%,已成为ANDOR重要的市场之一。ANDOR在中国,除了20余位销售和应用团队的支持,也在2016年成立中国客户服务中心,解决维修等本土化售后问题。同时,为便于更好的售后服务落地,ANDOR中国的售后应用团队规模还在不断壮大。各兄弟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提供更全面解决方案2015年,ANDOR加入牛津仪器,随之ANDOR在人事、财务、市场推广等方面得到牛津仪器的大力支持。牛津仪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定期会有产品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客户关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例如ANDOR和纳米科学部门在量子领域、ANDOR 和 AR部门在生命科学领域等都可以有很多灵活的合作方式。 同时各业务部门之间会定期安排内部分享会,分享产品技术,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分享各自业务,便于为各自覆盖的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业务得到更好的拓延等。典型的案例就是,牛津仪器在锂电领域开展的综合解决方案便融合了纳米分析、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等系列相关技术。ANDOR科学相机中国保有量超5000台!加速中国本土化发展谈及ANDOR中国客户的印象,朱飞回顾道,自己入行15年有余,见证了中国科学家用户的快速成长,从最初许多的跟随发展,到目前中国科学家在许多领域的领衔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在生命科学、量子科学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甚至引领世界向前发展。ANDOR也很荣幸能通过一些仪器技术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发展不断助力。伴随在中国市场的长期耕耘,ANDOR十分重视中国本土化发展。对于中国本土化建设,朱飞表示,第一,要培养本土化的人才。首先是销售,ANDOR的销售不仅可以做产品演示,也可以做产品安装,甚至走出去也是某一个行业的专家,为客户分享ANDOR产品知识及广泛应用。而售后应用工作者则除了了解产品知识,也需要充分学习客户的研究与应用,为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二,要保障售后的落地与高效。根据近期的统计,ANDOR在中国市场科学相机的保有量大概超过5000台!如此庞大的基数和时间积累,难免有故障需要维修。如上文提到,ANDOR已经实现本地维修,为客户提供便捷的售后服务,使服务周期由几个月降至一周以内,帮助客户节省时间与金钱成本。第三,通过相关培训,提高ANDOR中国团队的软实力。越来越多的本土化思维与理念,对团队进行系统培训,不仅仅是产品知识,还包括管理能力、演讲能力、英文口语能力、销售技巧等全方位的培训,让团队每一位员工找到自己的价值,ANDOR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共同学习进步的平台,为大家创造更多机会,实现个体与公司共同成长。
  • 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上海站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3月29日,牛津仪器金属分析系列论坛&mdash &mdash 上海站在上海佘山索菲特大酒店举行。   此次论坛是自2012年7月27日,牛津仪器金属分析系列论坛开幕以来举办的第六站,该论坛活动已先后在济南、北京、成都、厦门、广州等地举行,每一站都得到了当地金属分析用户的好评和响应,出席本次论坛活动的江苏、上海地区金属分析用户约有200余人。 论坛现场 牛津仪器中国区商务经理孙崇敏   &ldquo 牛津仪器是金属分析行业内知名的分析仪器供应商,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原料筛选到过程控制,再到成品检验的金属分析应用全程解决方案。从1959年成立至今,牛津仪器一直坚持科技产业化(The Business of Science)的核心理念,推出了多款创新性产品,如1962年研发出世界首台超导磁体 1980年发布世界首台MRI,1989年授权给GE、飞利浦、西门子 1997年发布世界首台手持式XRF 2005年发布了世界首台用于扫描电镜的超大面积硅漂移探测器 2009年发布了世界首台集成的无液氮稀释制冷机与高磁场超导磁体&rdquo ,牛津仪器中国区商务经理孙崇敏介绍说。   在论坛组织方面,牛津仪器采用了和当地代理商联合主办的方式,如青岛至诚卓越、北京华仪宏盛、四川精迅、厦门亿辰、广州普伦等,本次论坛举办得到了牛津仪器上海和江苏地区代理商铂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的支持。 铂悦仪器副总经理苏卉   铂悦仪器副总经理苏卉介绍说,&ldquo 铂悦仪器成立于2004年,公司拥有800平米的自有产权办公室和提供演示和测试服务的300平米实验室。目前,牛津仪器在上海和江苏地区直读光谱仪及X射线手持式荧光光谱仪的仪器销量达到近千台。铂悦仪器拥有专门的实验演示基地、相对齐全的标准样品,为用户提供售前、售后测样及应用研发调试。另外还拥有技术扎实的服务团队,以及周到的售后服务。&rdquo   新市场、新产品、新技术 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XRF市场经理Mikko JÄ RVIKIVI 牛津仪器荧光光谱仪分析中国区销售经理任向东担任翻译 牛津仪器应用专家曾兼周   针对金属分析用户应用中的各种难题,牛津仪器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牛津仪器应用专家曾兼周介绍说:&ldquo 牛津仪器去年推出的UVTouch即插即用新型激发枪,可以确保用户在激发枪自带显示屏上获取所有分析信息,同时保证分析精度和检测元素种类不受影响。另外,牛津仪器还推出了可以在X-MET7000系列手持式XRF上选装摄像头,从而可以精确定位确保用户检测到样品上感兴趣的部分(比如矿脉、焊缝)。&rdquo   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XRF市场经理Mikko JÄ RVIKIVI介绍了牛津仪器XRF产品在废料市场的应用情况。Mikko JÄ RVIKIVI先生表示:&ldquo 全球的废料市场分析需求正在改变,金属废料分析不再是简单的分类、筛选应用,轻金属(镁、铝、硅、磷、硫)分析,微量元素、有害元素的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全球对于塑料废料的分析也越来越关注,塑料废料需要根据其纯度和化学成分分类,目前只有X荧光光谱仪可以在现场进行金属分析和塑料分析,这些需求的变化对手持式荧光光谱仪的性能要求也会提高。&rdquo   &ldquo 牛津仪器的X-MET系列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可以快速扫描用户感兴趣的元素,例如镍、铬、钼、铜、贵金属等 拥有超过600种合金的牌号数据库,可快速可靠地进行牌号鉴定 可进行PPM级微量元素及有害元素分析 筛选含有贵金属的催化器,客户可自行校准 检测塑料中的氯来鉴别PVC塑料,可检测低浓度溴含量,从而检测塑料废料中的阻燃剂。2013年初,牛津仪器推出了X-MET7000 eXpress手持式XRF,采用SDD探测器,每天可检测至少1000个样品,并能够适应严苛的环境。&rdquo 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应用专家李慧   此外,纳米分析部也是牛津仪器的一重要组成部门,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应用专家李慧介绍说,纳米分析部的主要产品类型包括X-Max超大面积电制冷能谱仪、HKL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INCAWave全聚焦波谱仪、Aztec软件分析系统等,可以为金属材料分析提供有力帮助。   业内专家精彩报告 北京列伯实验室认可技术交流中心魏妮主任、中科院金属所李辉副研究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云巧研究员、上海材料研究所理化中心主任马冲先   专家报告是论坛活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此次论坛牛津仪器继续邀请了北京列伯实验室认可技术交流中心魏妮主任、中科院金属所李辉副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云巧研究员分别就CNAS认可要求、标准样品的选择、光谱仪器检定等做了介绍。   同时根据当地用户的需求,牛津仪器特别安排了上海材料研究所理化中心主任马冲先介绍了金属材料成分测试中光谱标准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通过对国内及国际金属材料分析标准方法的分析,马冲先介绍说&ldquo 钢铁材料分析的发展趋势包括了多元素同时分析、关注痕量元素分析、基于高频燃烧或惰性熔融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热导法在测定气体元素方面确立了主导地位。在有色金属材料分析方面,包括分析元素种类扩大,从传统的化学分析更多地向原子光谱分析方向发展,单一元素分析想多组分同时分析方向发展 从湿法分析向光电直读、XRF分析方向发展。&rdquo 现场用户交流   会议现场,还展示了牛津仪器的光电直读产品和手持式XRF产品,牛津仪器现场的技术和服务人员对用户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和记录,与会用户通过现场的咨询和使用对牛津仪器的产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牛津仪器中国区市场推广经理倪瑾瑜主持会议 与会人员合影   金属分析论坛(Metal Analysis Forum) 塑造品牌影响力   从2012年7月,在济南进行第一次尝试,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先后在北京、成都、厦门、广州等地陆续举行,进行了密集的宣传和推广。如今,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由于其特别的组织内容和形式在用户、经销商以及牛津仪器集团总部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足迹   在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2013年第一站&mdash &mdash 上海站举行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牛津仪器市场部经理袁志强,请他就论坛举办至今的发展情况,以及接下来的发展计划做了介绍。   袁志强说道:&ldquo 金属分析论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六站,通过这个论坛我们不仅向客户介绍针对金属分析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将牛津仪器为客户服务和因客户而动的理念传达给用户,并将这种形式推广到全球。&rdquo   &ldquo 论坛的组织同最初相比,有几个明显的变化,一是论坛内容在逐渐丰富,如最初在现场的主要是我们的销售工程师和技术工程师,现在我们的服务工程师也加入进来,他们对老客户使用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就其他方面的综合服务进行介绍,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论坛在服务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另外,我们在进一步积极的推动论坛的本地化,这样能更贴近我们的用户,针对不同地区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服务。&rdquo   &ldquo 从内部影响力来说,随着&ldquo 金属分析论坛&rdquo 在牛津仪器集团总部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集团高层愿意来中国作为VIP发言并了解中国这个重要的市场。 &ldquo 金属分析论坛&rdquo 这个品牌目前已经入围总部的Chairman Awards,希望可以籍此机会让这种形式的市场活动是从中国推广到全球,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中国团队的骄傲。&rdquo   &ldquo 同时我们各地的经销商现在都主动报名来组织金属分析论坛,我们会根据经销商的实力和组织能力来进行筛选。目前我们2013年计划举行的5站论坛地点都安排好了,下一站5月将在沈阳举行。&rdquo   &ldquo 从外部反馈来说,在用户当中金属分析论坛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的会议信息,不少用户看到后都会主动要求来参加。&rdquo   &ldquo 除了在论坛现场的交流外,我们后续还会通过问卷和现场沟通收集客户意见,进行跟进服务,在下一站的论坛中进行改进。并以点带面,贴近用户将活动辐射到更大的区域,从而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rdquo 袁志强说道。   &ldquo 接下来,我们的经销商会在当地继续将这个活动在当地拓展开。比如,我们第一站在济南举行,现在他们在青岛、烟台等周边地区继续举办这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dquo   &ldquo 同时,我们还要在其他行业推广这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在4月下旬我们会和中国印刷电路板协会(CPCA)合作,在印制电路板(PCB)行业开展类似的市场活动。&rdquo   最后,袁志强说道:&ldquo 在以后的论坛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使用户从中能够受益,让他们能获得更多信息,能够和同行业的用户有更好的交流,这样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来关注我们的活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牛津仪器在金属行业的品牌影响力。&rdquo   附录: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subject/201003/index.asp?SubjectID=193   关于牛津   牛津仪器公司于1959年创建于英国牛津,现已成为世界领先的科学仪器跨国集团公司,是光谱仪、测厚仪、能谱仪、等离子设备、超导超低温产品、核磁共振仪、低温泵压缩机、X射线管等方面的专家,拥有分布于英国、美国、芬兰、丹麦、德国和中国的十几个工厂以及遍及全球的分公司或办事处。
  • 中科大与牛津仪器战略合作新动向
    9月22日上午,&ldquo 牛津仪器&mdash 中国科大联合实验室&rdquo 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大楼一楼科技展厅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淑林副校长、牛津仪器公司中国区总裁顾然出席仪式并致 辞。牛津仪器公司纳米科学部、等离子部、原子力显微镜中心等相关负责人,中国科大公共实验中心各分中心负责人及研究生院相关人员等参加了揭牌仪式。仪式由校公共实验中心主任鲁非主持。 张淑林女士代表学校对牛津仪器公司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公共实验中心建设模式、建设现状以及学校与牛津仪器的合作渊源等情况。她说,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自建立以来,倡导集约共享理念,全力服务科教事业,为学校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保障。在中国科大奋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中,公共实验中心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目前我校已购置了多台牛津仪器公司的高技术设备,这些设 备在学校的科研和教学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牢固缔结了中国科大与牛津仪器的合作基础。她表示,中国科大与牛津仪器共建设联合实验室是双方迈向深入合 作的更大一步,其合作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牛津仪器公司中国区总裁顾然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双方利用联合实验室这一平台,能建立更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启发,共同借鉴,为人类的科学事业提供星星之火。并且,他还提到中国科大人才济济,科学成果丰硕,是其仰慕已久的学术殿堂。他代表牛津仪器特别感谢中国科大给予双方合作交流的宝贵机会。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为双方合作搭建了一个有利平台,希望双方能建立更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启发,共同借鉴,为人类的科学事业提供星星之火。 随后,张淑林副校长和顾然总裁共同为&ldquo 牛津仪器&mdash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实验室&rdquo 揭牌。参加揭牌仪式的全体成员进行了合影留念。 之后,校公共实验中心主任鲁非从中国科大概况、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情况,并对校公共实验中心的支撑、服务功能作了简要说明。牛津仪器大客户部经理李慧介绍了牛津仪器的历史和概括,并对牛津仪器的服务和培训情况做了详细说明。双方还针对如何保持设备的良好性能、如何发挥设备的更大作用、目前国际上高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均表示未来将在联合实验室建设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 揭牌仪式后,双方还进行了座谈交流,鲁非就公共实验中心对学校的支撑、服务功能作了简要说明。牛津仪器大客户部经理李慧对牛津仪器的服务和培训情况作了详细说明。双方还就如何保持设备的良好性能、如何发挥设备的更大作用、目前国际上高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牛津仪器公司1959年创建于英国牛津,主要生产分析仪器、半导体设备、超导磁体、超低温设备等高技术产品。牛津仪器公司现已成为科学仪器领域的著名跨国集团公司,拥有分布于英国、美国、芬兰、德国和中国的十几个工厂、数十个分公司和办事处,业务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牛津仪器公司的高技术产品于40年前就进入中国市场,并与中国的科研、教育和工业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今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牛津仪器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举办研讨会及设立企业专项奖学金等共同促进双方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 巨纳集团与牛津仪器携手共进
    近期,巨纳集团与牛津仪器在泰州召开以“增强技术交流,扩大商务合作”为主题的合作会议。牛津仪器XTG全球副总裁Michael Daish、亚太区总监Michael Feng以及中国区销售经理王鹏一行三人到访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巨纳集团董事长丁荣与泰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鲁红喜出席此次会议,对牛津仪器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副总梁铮、运营副总李瑞平、集团(上海)营销中心主任袁文军等陪同。 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副总梁铮博士带领牛津仪器到访人员参观石墨烯研究检测平台实验室及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并介绍了石墨烯等新型材料、公司相关科研设备以及巨纳集团在各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巨纳集团与牛津仪器双方就过去合作中碰到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增强合作进行了探讨。会议中提出牛津仪器以巨纳集团建立的“华东区XTG服务中心”为基础建立“牛津X射线技术中国服务中心”的构想。旨在为中国的牛津仪器X射线源的客户提供更迅速的供货渠道、更便捷的售后服务、更全面的技术保障。
  • 快来参与#牛津仪器低温物理达人秀# 拿好礼!
    牛津仪器创始人马丁伍德爵士(Sir Martin Wood)于1962年制造了世界首个商用超导磁体,并于1969年创建牛津仪器,我们于2013年设立了马丁• 伍德爵士(Sir Martin Wood)中国物理科学奖。在60年来的发展中我们一直是全球商业界和学术界低温超导磁体先行者。本次低温物理达人秀是为低温物理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展示别样风采的平台,如果您正在使用牛津仪器低温以及超导磁体设备,欢迎提供您与我们仪器的精彩互动作品,#牛津仪器低温物理达人秀#等您来!参赛方式可拨打热线电话 400-860-2711获得参赛方式!参赛时间截稿日期:2019年9月5日 12:00投票时间:2019年9月12日至10月7日 12:00评选方式牛津仪器根据评选要求筛选稿件进入决选列表;牛津仪器将在截稿后发布决选评奖页面,经公众在线投票后,在根据最终得票数依次决出各奖项。参赛结果将在2019年牛津仪器低温应用研讨会上现场公布并颁发奖品。活动奖品参赛作品需求作品中须包含牛津仪器的低温以及超导磁体设备;请尽量保持参赛作品高分辨率,格式不限,可以是照片或者是视频;照片的格式可提供gif, png或jpg,文件大小不超过20M;视频的格式可提供mp4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20M,如有问题可拨打热线:400-860-2711参赛细则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牛津仪器员工以及家属不得参赛;参赛作品必须是投稿者本人所制作或拍摄。 参赛作品不得含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违背我国社会公共道德观念的内容。已经获得过其他摄影比赛、展览的奖项和入选作品不能参加本次比赛。;参赛作品若得票相同,则按投稿先后顺序依次决定所获奖项;获奖信息将以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若获奖者无法联系则视为自动弃权,所获奖项将由下级获奖者顺位领取;获奖者所获奖品不可转让,亦不可兑换现金或者其他任何奖品;牛津仪器所有奖品均由正规渠道采购,售后问题由厂家负责;牛津仪器享有所有来稿作品和拍摄者信息的使用权,可用于样本、会议、展览等各种推广途径;截止日期或奖品可能会有略有调整,届时会以邮件或新闻形式通知;牛津仪器保留对于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 贺建奎受邀今年3月在牛津大学演讲
    贺建奎将在英国知名学府做系列演讲“我来北京是为了发展,我将会继续进行科学研究。” 贺建奎在微博上表示。这位前南方科技大学明星学者因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备受争议,如今他回归社会后,一举一动都令国内外学术界关注。2022年12月,据《南华早报》报道,贺建奎于2023年3月拜访英国,并受邀在牛津大学进行一系列公开演讲,贺建奎届时也将接受公开采访。图源自网页链接邀请贺建奎来英国的学者表示,他们将会在2023年3月进行一系列的公开谈话,讨论贺建奎进行的研究所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有关基因编辑受精卵英国一直走得很“前卫”。2022年8月,英国《卫报》报道,英国生育监管机构将考虑改革基因编辑和实验室培养卵子的法律。英国《卫报》报道的截图具体来说,英国人类受精和胚胎学管理局(HFEA)计划实施一系列新的生殖治疗方案,他们认为如果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医学上被证明是足够安全和合理的,那么相关法律的变革,可能会为使用实验室培养的卵子和精子,以及人类基因组编辑铺平道路。不难想象,英国对人类基因组编辑的开放探讨,或许是贺建奎此次受邀在知名学府演讲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这也并非是贺建奎的第一次演讲。2022年4月,贺建奎曾应邀在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次线上演讲,主题是关于“基因编辑时代的边界”。贺建奎亦表示,“反响很好,感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J. Benjamin Hurlbut的邀请”。贺建奎到哈佛大学进行演讲的邀请函,图源自贺建奎微博数年前,贺建奎因“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饱受争议,并接受了严厉的惩罚。2022年4月,贺建奎释放出来,回归社会。准备“东山再起”,还是选择基因治疗领域出来后,贺建奎打算“东山再起”。这一次,他在北京重新建立了“贺建奎实验室”,并表示这个实验室主要从事罕见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科学研究。2022年11月,贺建奎搬进了北京的新办公室,贺建奎实验室正式启动。贺建奎与他在北京的实验室,图源自贺建奎微博贺建奎一直在关注罕见病的基因治疗领域相关的研究,在微博上他与罕见病患儿的亲属互动,他表示,“计划在未来的2-3年内,攻克3-5种罕见病”。建立了实验室后,他主要想要解决的第一种罕见病就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这是一种致命的肌肉疾病,主要影响十几岁的男孩和年轻男性,其中许多患者会在20岁出头时死亡。图源自Science官网截图2022年12月1日,《科学》杂志也报道了贺建奎最新的动向,新闻中写道“他开设了一个新的实验室,来开发(普通家庭)‘负担得起的’基因疗法”,同时也提到贺建奎的实验室将筹集资金来研究如何对抗DMD这种罕见病。为第三代DNA合成仪项目筹资奔波除了建立实验室来研究罕见病的基因治疗以外,贺建奎还在为另一个项目筹资,希望在三年内研发出中国首个“第三代生物酶促反应法DNA合成仪”。图源自网页链接新闻题图通过相关材料介绍,贺建奎表示,他希望研制一款“集成的,易于使用的,桌面式DNA合成仪器”,实现高纯度长片段的DNA合成,将我国的DNA合成技术提升到第三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贺建奎看来,如果能成功研制出DNA合成仪,将有助于建立合成生物学的数字存储平台,促进各类信息的长期保存、共享和开发。事实上,2017年,贺建奎就带领瀚海基因团队开发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用于无创产前检测(NIPT)、传染病检测、农业育种等方面。当时媒体也有过密集的曝光。然而,2018年,在他“制造”出了一对基因编辑双胞胎后,全球震惊,许多科学家谴责他打开了“改造人类胚胎”的潘多拉魔盒,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很可能会失控。围绕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伦理的讨论自此就没有停止过,贺建奎的事业遭受重击,第三代测序仪也就不了了之了。如今,他再次拾起“第三代生物酶促反应法DNA合成仪”,可谓是重操旧业。此次,贺建奎受邀到牛津大学围绕基因编辑伦理进行演讲,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探讨这一敏感话题。以生殖为目的的生殖细胞能否进行基因编辑、有无必要进行基因编辑,医学伦理如何约束新技术的不当使用,同时也能保证它能为病患谋福祉,或许这些问题短时间内不会有答案。参考资料1.Chinese scientist behind gene-edited babies to speak at Oxford University (msn.com)2.Chinese scientist behind gene-edited babies to speak at Oxford University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cmp.com)3.贺建奎Jiankui的微博_微博 (weibo.com)4.Newsat a glance: Antibioticmaking clams, marijuana for research, and China’s ‘Friedmann’ | Science | AAAS5.UK fertility watchdog considers laws for gene editing and lab-grown eggs | Genetics | The Guardian
  • 带您走近牛津仪器纳米科技:高端利器助力前沿技术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6年8月1日,经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UPAP)批准,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三十三届国际半导体物理大会(ICPS2016)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半导体物理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 /p p   作为全球半导体物理领域内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本届大会特邀曼彻斯特大学Andre Geim教授等4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参会并作了精彩报告。在为期5天的大会日程中,参会代表们就半导体物理与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各个研究方向和前沿进展展开讨论,议题涵盖材料生长和结构表征、纳米碳管和石墨烯、新型二维材料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9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70dd3928-0f1b-4746-a9be-359aa564e71a.jpg" title=" " height=" 299"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作为ICPS2016赞助商,牛津仪器纳米科技携旗下纳米科学、等离子技术、Andor Technology等业务品牌亮相此次大会。借此机会,仪器信息网编辑现场采访了纳米科学部亚太区副总裁李俊云、等离子技术部区域销售经理王宏、Andor Technology华北区销售工程师涂志超,带您近距离了解一下牛津仪器纳米科技的前沿技术及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474027da-e9fc-4a7e-bdda-79d7ae8dd955.jpg" title=" "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牛津仪器展位现场 /strong /p p    strong 纳米科学部:掌握世界领先低温和强磁场技术 /strong /p p   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具有世界领先的超导磁体、低温恒温器和稀释制冷机产品及技术服务,可以提供低温和强磁场环境下纳米表征及测量的全程解决方案,此次大会上该部门现场展出了无液氦光谱学恒温器Optistat sup TM /sup Dry。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e43c6eac-b69f-4301-8a1f-6ee8e1c8892a.jpg" title=" "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无液氦光谱学恒温器Optistat sup TM /sup Dry /strong /p p   据了解,Optistat sup TM /sup Dry可以在完全无需液氦的条件下将样品温度降至3K,其样品腔的设计也为更换样品及电学测试提供了便捷性 同时,模块化设计更使得仪器具备可升级条件,满足未来的多种实验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54bceea4-0cef-4e2a-9a3b-7d5e04a33e41.jpg" title=" "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采访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为纳米科学部亚太区副总裁李俊云,右为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刘剑研究员) /p p   关于低温设备和强磁场领域的发展前景,李俊云谈到,更方便、更精密及更可靠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此外,低温设备、强磁场环境等尖端技术的不断突破带来的革新也不可小觑,尤其无液氦低温技术在量子计算和量子调控应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参与现场采访的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刘剑研究员对此也表示认同。刘剑研究员同时也表示,他在90年代初就开始使用牛津仪器的产品,至今仍然十分认可牛津仪器,主要是由于它优异的产品质量和专业的售后服务。 /p p   近年来中国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在科技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加,这对于以科学研究高端仪器为主要市场的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李俊云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市场所在,业绩表现超出预期。” /p p   李俊云透露说:“在下个月,我们将在上海成立纳米科学部全球首家Demo实验室,用于加强与科研院校用户的合作。同时,纳米科学部将深入实施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战略,密切关注中国客户的需求以指导我们中国业务的发展,未来仪器的研发也紧密与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相结合。在中国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大国的转型过程中,我们将融入其中,积极参与。” /p p    strong 等离子技术部:率先推出石墨烯及二维材料解决方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c5c3ed6b-164a-4801-a132-f430b874c017.jpg" title=" "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牛津仪器半导体处理工艺 /strong /p p   牛津仪器等离子技术部主要为客户的研究、开发、生产提供一系列高性能、灵活易用的半导体工艺加工设备以及售后工艺支持。等离子技术部区域销售经理王宏介绍称,牛津仪器的半导体处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LED大规模生产制造、MEMS、光电子器件、传感器与二维材料生长等领域。 /p p   王宏谈到,借着国家半导体产业促进计划和产业基金的推动,以及“十三五”规划的启动,相关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强劲,未来5年半导体处理设备市场将会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此大好形势之下,牛津仪器等离子技术部率先推出了石墨烯及二维材料行业解决方案,用以巩固其在半导体处理领域的领先地位。 /p p   因此,牛津仪器在积极参展之余还倾情赞助了8月3日的大会晚宴,来自牛津仪器总部的二维材料专家SUNDARAM Ravi在晚宴上重点推介石墨烯及二维材料解决方案。 /p p    strong Andor Technology:加入牛津仪器实现共赢 /strong /p p   作为牛津仪器的新收购品牌,Andor Technology是全球领先的高性能科学级相机的研发和制造商,应用领域可从微观的单细胞生命科学跨越到宏观的天文物理科学。 /p p   Andor Technology华北区销售工程师涂志超介绍说,作为该公司ICCD系列的旗舰产品,iStar相机具有纳秒时间分辨的成像/光谱功能,适用于科研和工业应用。该公司的高灵敏度代表产品iXon Ultra 888 EMCCD,读出速度达30MHz,是传统电路的3倍,是业界最快的百万像素EMCCD。 /p p   涂志超表示,Andor Technology在CCD、EMCCD、ICCD、sCMOS等成像和光谱领域占据世界的前沿位置,加入牛津仪器后双方产品都得到了互补,如光谱仪、CCD和显微镜结合研究显微光谱就是当下的一个热门应用。同时,借助于牛津仪器的一系列本土化市场推广、技术服务等措施,Andor Technology的销售业绩已实现了稳步增长。 /p
  • 2014牛津仪器纳米技术和应用研讨会在物理所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9月24日,牛津仪器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召开&ldquo 2014纳米技术和应用研讨会&rdquo 。本次研讨会是由牛津仪器公司和全球知名科研机构联合举办&ldquo 相聚纳米世界&rdquo 系列研讨会之一,邀请了来自国际和国内知名研究机构、中科院物理所和牛津仪器技术专家为大家呈现了纳米领域最前沿的信息,近两百位业内专家和从业人员参加了本次盛会。   研讨会开始,由牛津仪器Dr. Mark SEFTON(Head of Oxford Instruments NanoSolutions Sector)、顾然先生(President of Oxford Instruments China)、吕力先生(中科院物理所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实验室主任)分别致辞! 牛津仪器Dr. Mark SEFTON(Head of Oxford Instruments NanoSolutions Sector) 顾然先生(President of Oxford Instruments China) 吕力先生(中科院物理所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实验室主任)   9月24日上午的大会报告由Prof David CORY(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主持,围绕2D材料的主题,共安排6个报告,Dr. Aravind VIJAYARAGHAVAN(National Graphene Institute in Manchester, UK)介绍了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Prof. Yukio KAWANO(Quantum Nano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r,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apan)介绍了二维材料在纳米尺度的太赫兹成像与光谱研究。王欣然教授(南京大学)介绍了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二维电子器件从原子尺度到分子尺度的表征。牛津仪器的应用专家也给与会者带来了2D材料制备与表征方面的精彩内容。 Prof David CORY(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 Dr. Aravind VIJAYARAGHAVAN(National Graphene Institute in Manchester, UK) Prof. Yukio KAWANO(Quantum Nano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r,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apan)   9月24日下午及9月25日会议主题围绕&ldquo 纳米制造和材料表征&rdquo 展开,来自国内外共计三十余位知名学者和教授为大家呈现了纳米行业的前沿技术。   研讨会休息期间,仪器信息网对Dr. Mark SEFTON做了一个简短采访,了解了牛津仪器在&ldquo 纳米材料、生命科学&rdquo 两个战略发展方向的概况。在收购Asylum Research、Andor之后,牛津仪器凭借这两家公司在原子力显微镜和光学显微成像的技术优势,结合牛津仪器在物理和材料领域多年积累的良好基础,从而向生命科学领域进行拓展。在纳米材料制备和表征方面,牛津仪器已经拥有种类丰富的设备供用户选择,如:等离子体刻蚀/沉积系统、薄膜制备设备、纳米操纵、扫描探针显微镜、EBSD、原子力显微镜等,目前的工作重点在于整合多样化的设备,为不同用户的具体应用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Dr. Mark SEFTON(右一)接受仪器信息网采访   研讨会期间,牛津仪器公司还发布了新款光谱学低温恒温器,得到了众多参会者的关注。这款产品具备了性能优异、使用便捷、可升级等优点;采用模块式设计,既可以满足光学实验的基本需求,也可以满足高端客户的特殊要求。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国际纳米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科技,相关仪器厂商也高度关注纳米科技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例如牛津仪器目前正在工业领域主办的&ldquo 金属分析论坛&rdquo 系列活动。据牛津公司相关人士透露,牛津仪器不仅注重自身的商业发展,同时也注重在行业内营造沟通学习的氛围是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我们期待牛津仪器在将来可以为中国广大的工业和科研用户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将世界最新科技引入中国,并帮助客户取得成功!
  • 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无锡站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9月6日,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无锡站在无锡华美达广场酒店举办,近200位来自石化、钢材、冶金等行业的专家、用户出席了活动;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论坛。 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无锡站现场   自2012年7月至今,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先后在济南、北京、成都、厦门、广州、上海、沈阳、天津等地成功举办,无锡站为该系列活动的第9站。 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顾然   牛津仪器新上任的中国区总裁顾然出席了此次论坛,为与会人员介绍了牛津仪器发展历程以及所获奖项荣誉。   根据应用市场划分,牛津仪器现分为纳米设备、工业产品和服务3大业务。其中,纳米设备业务包括纳米分析、等离子技术、Omicron NanoScience和Asylum原子力显微镜;工业产品业务分为工业分析、超导线材、X射线光管及Austin压缩机产品;除了以上行业领先的产品之外,牛津仪器还可提供全球范围的综合服务和支持计划。   2012年牛津仪器营收达到了3.37亿英镑,其中中国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18%的份额,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今年,牛津仪器Omicron NanoScience设立了马丁&bull 伍德爵士中国奖,希望给国内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年轻科学家提供资助,促进其在低温或强磁场环境领域中的拓展。 铂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销售技术部副总经理汪娉   作为无锡站活动的协办单位,牛津仪器江苏地区代理商&mdash &mdash 铂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销售技术部副总经理汪娉介绍到,铂悦仪器成立于2004年,拥有800平米的自有产权办公室和300平米的演示和测试服务实验室。目前,牛津仪器光电直读光谱仪中国用户已有3000多个,其中在上海和江苏地区直读光谱仪及X射线手持式荧光光谱仪的销量达到了近千台。 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应用专家孟丽君   孟丽君介绍道,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主要产品包括能谱仪、波谱仪、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及多款分析软件系统,上述产品主要适配于扫描电镜SEM产品进行微区分析。   牛津仪器主推的X-Max超大面积能谱仪具备纳米分析精度,可以在高图像分辨率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快速的成分分析和面线扫描。该技术能够帮助分析人员迅速辨别样品中纳米级夹杂物的种类及分布特性,进而推断夹杂物的成因及来源,对在将来的生产及加工过程中避免此类夹杂物的产生及长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被广泛应用在钢铁和汽车行业用于鉴定材料样品质量。   最后,孟丽君用大量的图片示例展示了能谱及EBSD技术在钢铁失效分析中的优势。 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应用专家曾兼周   曾兼周介绍到,牛津仪器推出的TMP移动式直读光谱仪,拥有移动式的便携性和台式的精密度,是世界上第一台全能型的直读光谱仪产品,带来了直读光谱仪的新概念。   1976年,牛津仪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持荧光产品,这是由于牛津仪器长期领导了X射线光管和SDD探测器的发展,而这两个领域又是X射线荧光类仪器的最核心部件。牛津仪器长期致力于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已参与了目前所有的火星探测器的研发制造。2012年8月6日火星探测器&ldquo 好奇号&rdquo 成功登陆火星,&ldquo 好奇号&rdquo 采用了牛津仪器公司专门为NASA研制的X射线光管,用于对火星岩石和土壤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目前,牛津仪器提供的金属分析整体解决方案可以覆盖探矿、炉前冶炼、来料检测、材料可靠性鉴定、废旧金属回收等所有的金属分析领域。 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中国区市场推广经理倪瑾瑜主持会议   此外,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到上海材料研究所理化中心主任马冲先、中天钢铁公司质保部副主任卞克平、无锡特检院质保部主任钱志平、江苏铸造协会秘书长徐林源、北京科技大学程树森教授等专家作了精彩报告。 上海材料研究所理化中心主任马冲先 报告题目:标准物质及其在光谱分析中的作用 中天钢铁公司质保部副主任卞克平 报告题目:浅谈便携式光谱仪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 无锡特检院质保部主任钱志平 报告题目:焊接试件的理化试验 江苏铸造协会秘书长徐林源 报告题目:江苏铸造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北京科技大学程树森教授 报告题目:铝傎静钢中氧与硫的控制   牛津仪器特别在现场演示了台式/落地式/移动式光电直读光谱仪、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产品。 用户参观牛津仪器产品   会议休息期间,许多用户参观了现场展示的仪器设备,并与牛津仪器工程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有些用户还现场分析了自带样品,切实体验了牛津仪器产品的优良性能。很多参会人员表示,希望牛津仪器今后常举办此类活动,为用户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现场仪器参观及用户样品分析   牛津仪器公司发展大事记:   1959年牛津仪器公司成立;   1962年研制出世界首台超导磁体;   1980年发布世界首台MRI;   1983年牛津仪器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1989年将MRI授权给GE、飞利浦、西门子;   1997年推出世界首台手持式XRF元素分析仪;   2005年研发出世界首台用于扫描电镜的超大面积硅漂移探测器;   2009年推出了世界首台集成的无液氮稀释制冷机与高磁场超导磁体;   牛津仪器公司所获奖项荣誉:   自成立以来,牛津仪器连续多年荣获英国女王企业创新奖;   2011年成功加入FTSE250(英国富时250指数);   2012年荣获英国年度最佳上市科技企业;   2013年入围英国工程界创新产品的最高奖项&mdash &mdash 麦克罗伯特奖; 编辑:刘玉兰
  • 从制造到研发 牛津仪器推进中国本土化战略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6月27日,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石化特检专场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办。为了让业内人士对牛津仪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论坛活动间隙,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亚太区销售和服务总监Adrian Smith,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OES中国区销售经理陈礼云陪同接受采访。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亚太区销售和服务总监Adrian Smith  Instrument:在牛津仪器工业分析部的业务中,石化行业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  Adrian Smith:石化行业并不是我们最大的业务所在,但却是我们十分重视与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石化行业对我们的仪器产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基于安全需求以及无损检测等,为此,牛津仪器投入大量的研发精力来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与产品,而这一点恰好与牛津仪器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根本的战略是相符的。  Instrument:目前全球石化行业处于低谷期,这是否影响到了牛津仪器工业部的业务开展?  Adrian Smith:确实有影响,而且两年前我们就察觉到了,但牛津仪器更看重行业的长期发展。从近期来看石化行业发展缓慢,但我们认为未来10年石化行业有望逐渐反弹,所以我们对石化行业始终保持密切关注,并投入了大量研发精力。另外,牛津仪器的市场是多元化的,如工业分析部的市场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尽管目前金属行业需求有所下滑,但非金属行业如镀膜测厚等市场的业务量处于增长状态,所以就整个集团来讲,某个市场的下滑对我们的不利影响会被大大削弱。以中国市场为例,在去年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牛津仪器营业额仍保持增长,并招聘新员工扩充中国团队,这是很难得的。  Instrument:据了解,牛津仪器对移动检测设备十分重视,那么,贵公司移动检测设备在产品应用服务方面有哪些规划布局?  Adrian Smith:牛津仪器拥有业界最为丰富完整的移动检测产品线。以三款移动OES产品为例,其中TEST-MASTER Pro坚固耐用、可靠性高,更适用于应用强度较高的企业 PMI-MASTER Pro的特点则是性价比高 PMI-MASTER Smart重量仅有15Kg,精度高,是现今唯一一款真正的便携式直读光谱仪,可轻松携带到分析现场。  移动式OES的研发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光室要足够小,牛津仪器通过大量研发已取得相关技术专利 二是检测设备要足以抵抗各种恶劣工作环境的干扰,牛津仪器在这方面同样做足了工作。如今,牛津仪器将这两方面的优势整合到OES台式设备上,使得台式OES变得更轻巧,更加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Instrument:对许多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么,从提升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贵公司是否计划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以及研发中心?  Adrian Smith:首先,牛津仪器在上海已建有生产基地,并且拥有80多个工人,主要负责生产手持XRF、台式XRF、测厚仪三款产品。此外,牛津仪器在上海还建立了小型研发团队,不过,其职责只是支持生产。  可以明确的是,我们未来在中国将会打造更大规模的研发团队。将来我们在德国的部分研发、制造业务会逐渐转移到中国来,这是牛津仪器未来发展的一个整体战略。采访现场
  • 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在地质及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显微尺度下的矿物分析是地质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分析技术可以获得多维度的信息。牛津仪器的材料分析集团(Materials Analysis Group)整合了EDS、EBSD、WDS、Raman、AFM等多种显微分析技术,这些技术均可用于地矿样品的分析。2023年8月24日,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办期刊《岩矿测试》、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的新一期“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召开。期间,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陈帅将分享报告,以具体的案例详细地展示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在地矿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EDS技术定量分析、鉴定未知矿物相;AZtecWave分析微量-痕量元素以及谱峰重叠严重的元素;Unity探测器对全样品进行BEX成像;EBSD技术分析矿物的相分布、取向关系和变形状态等;AZtecMineral分析矿物相比例、解离度、共生关系等参数;Raman成像技术鉴别矿物相、分析矿物相的三维分布;AFM技术分析矿物的物理性能等。欢迎大家报名参会,在线交流。附:“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 参会指南1、进入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oanalysis230824/)进行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官网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8月23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电话:010-51654077-8285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6、赞助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10-51654077-8309 邮箱:zhangjy@instrument.com.c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