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四氮环十四烷

仪器信息网四氮环十四烷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四氮环十四烷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四氮环十四烷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四氮环十四烷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四氮环十四烷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四氮环十四烷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四氮环十四烷相关的解决方案。

四氮环十四烷相关的资讯

  • 钟寰平:推动“十四五”规划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加快实施
    生态环境部日前召开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总结2023年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实施进展,安排部署“十四五”后半程工作及2024年重点任务,推动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加快实施。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工程的建设。从2022年生态环境部成立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到如今第四次召开专门会议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彰显了生态环境系统持续推动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实施的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在“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中,由生态环境部牵头实施的5项重大工程,涵盖了大气污染物减排、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土壤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处置、核与辐射安全领域的诸多具体任务。经过几轮推进,5项重大工程稳步推进,其他需生态环境系统配合支持的重大项目环评保障工作也高质量完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不仅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以及核与辐射安全领域重大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资源节约利用以及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方面的诸多重大工程等,也都与生态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且很多都关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重大工程如同保障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坚实地基,不仅重要,而且需要各领域各部门强化责任分工、密切协调合作才能更好实施。值得重视的是,如今“十四五”已进程过半,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仍有一些地方存在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实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集中通报的第三批5个典型案例,就聚焦污水处理问题,指出被督察的5省多个地方均不同程度存在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推进不力,反映出背后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这类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到“十四五”规划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任务的完成。着眼当前形势,各级各部门要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统领下,合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加快实施、高质量落地,才能更好支撑“十四五”生态环境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要加快工作节奏,进一步夯实重大工程实施主体责任,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对地方实施重大工程任务的指导帮扶,加强统筹协调,重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研究、及时解决。要始终将系统谋划和推动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实施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机融合,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积极协调落实资金保障。明确项目建设周期,以更强的紧迫感倒排时间节点。严把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不打折扣。2024年是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实施、承前启后谋划“十五五”思路举措的关键一年。各地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和有关工作要求,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实施,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和高质量发展目标。
  • 台湾地区拟修订四环霉素等动物用药残留标准
    2013年8月27日,台湾地区“卫生福利部”发布部授食字第1021350307号公告,预告“动物用药残留标准”第3条修正草案,预告终止日为10月28日。其修正重点如下:   一、增修订「氯四环霉素(Chlortetracycline) 、羟四环霉素(Oxytetracycline)及四环霉素(Tetracycline)」在家畜类的肌肉、肝、肾、脂及乳 家禽类脂等十八项残留容许量。   二、增修订「双氢链霉素(Dihydrostreptomycin)/链霉素(Streptomycin)」在家畜类及家禽类的肌肉、肝、肾、脂及家畜类乳等十八项残留容许量。   三、增修订「红霉素(Erythromycin)」在家畜类及家禽类的肌肉、肝、肾、脂 家畜类乳及家禽类蛋等十项残留容许量。   四、增修订「健他霉素(Gentamicin)」在家畜类及家禽类的肌肉、肝、肾、脂及家畜类乳等九项残留容许量。   五、增订「人绒毛膜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在家畜类的肌肉、肝、肾、脂、乳等五项残留容许量。   六、增修订「左美素(Levamisole)及 Tetramisole」在家畜类的肌肉、肝、肾、脂等四项残留容许量。   七、增修订「林可霉素(Lincomycin)」在家畜类及家禽类的肌肉、肝、肾、脂及家畜类乳等九项残留容许量。   八、增订「那宁素(Narasin)」 在牛、鸡的肌肉、肝、肾、脂等八项残留容许量。   九、增修订「新霉素(Neomycin)」在家畜类及家禽类的肌肉、肝、肾、脂、家畜类乳及家禽类蛋等十项残留容许量。   十、增订「孕马血清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hin)」在家畜类的肌肉、肝、肾、脂、乳等五项残留容许量。   十一、增订「黄体酮(Progesterone)」在家畜类的肌肉、肝、肾、脂等四项残留容许量。   十二、增修订「磺胺剂(Sulfa drugs)」 在家畜类的肌肉、肝、肾、脂、乳等五项残留容许量。   十三、增订「Thiabendazole」 在马的肌肉、肝、肾、脂及山羊乳等五项残留容许量。   十四、增订「托芬那酸(Tolfenamic acid)」 在牛及猪的肌肉、肝、肾、脂及牛乳等九项残留容许量。   十五、增订「泰拉霉素(Tulathromycin)」 在牛及猪的肌肉、肝、肾、脂等八项残留容许量。
  • 《四川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
    为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完成14.92万吨、0.79万吨、5.95万吨、2.53万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方案》提出,将实施十大重点工程:一是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引导企业实施原料、燃料清洁替代,提高可再生能源资源应用比例。“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二是实施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到2025年,具备改造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建成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园区。三是实施城镇绿色节能提升工程。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城镇清洁取暖比例和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四是实施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推动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充换电、加注(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环卫清扫、重点港区、重点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五是实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到2025年,全省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5%、50%。六是实施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到2025年,全省80%的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节水型单位,遴选一批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开展资源回收利用,遴选一批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十四五”时期,全省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4%、人均综合能耗下降5%、人均用水量下降7%、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下降7%。七是实施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工程。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为重点区域,实施一批达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项目、2023年空气质量达标冲刺项目、2025年空气质量达标攻坚项目。以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河湖水域生态修复、湿地工程、入河排污口整治、流域环境风险及应急管控等为重点,实施沱江、岷江等流域水质巩固提升项目、川渝跨界河流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八是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41.5%左右。九是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实施全过程污染物治理。推动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产业集群整合升级,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制造、汽修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使用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十是实施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到2025年,全省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1.3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0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方案》在政策方面还作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加大节能减排财政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 聚焦2021中国环博会丨水质监测领军企业如何发力“十四五”?
    2021年4月20日-22日,第22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作为亚洲影响力大、高品质的环境技术交流盛会,中国环博会荟集了全球环境监测、污水处理、环境服务业等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前沿技术解决方案。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实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目标。在此背景下,众多环境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布局、发力“十四五”。作为水质监测领军企业的深圳市朗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朗石”),以“守护水安全创新水智慧”为主题亮相环博会,为行业带来了创新水质监测技术及智慧化全生态水质监测解决方案。“十四五”明确提出了“环境监测应以自动监测为主、手动监测为辅”的目标,因此不断提升监测设备的可靠性、检测技术的准确性成为众多环境监测设备生产企业的发展重点。深圳朗石凭借着在12年的行业深耕,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水质监测技术——业内首次实现水中总汞精/准在线监测;优化国标法,全球首次实现对高盐高氯水中COD的准确监测;突破电极技术瓶颈,实现工作电极免维护… … 基于这些创新技术,深圳朗石的水质监测仪器为行业带来了“真、准、全”的监测数据,为保障水质安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为了更好地准确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十四五”提出了“逐步在有条件的流域和地区探索开展新型污染物监测评估工作”的要求,而不断实现针对新型污染物的准确监测一直是深圳朗石的发展方向:为了准确监测水中痕量汞的含量,深圳朗石在2011年就创新地将实验室冷原子吸收法延展至在线监测,采用双光路检测技术,开创性地确保了水中总汞在线监测数据的可靠及稳定。针对高盐高氯水体中COD准确监测困难的窘状,深圳朗石创新研发了无需调整掩蔽剂量亦能准确监测的高氯COD在线监测仪器,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高氯离子环境下水体的准确、稳定监测。为迎接“十四五”带来的“充满机遇与挑战”水质监测市场,深圳朗石早已完成了监测仪器设备生产商向全生态水质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蜕变——除了监测数据可靠、稳定的仪器,深圳朗石还在持续为行业输出系统集成、智慧应用、运维服务,以行业痛点作为突破重点,推动监测能力提升、促进监测行为规范化、助力行业实现监测数据“真准全”,引导水质监测行业往更科学、智慧、经济的方向发展。未来,深圳朗石将以“守护水安全”为己任,在水质监测行业中不断贡献朗石力量!
  • 普识纳米拉曼食药环方案助力陕西省第十四届全运会食品安保
    2021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隆重开幕,作为代表国内体育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赛事,这是全运会首次来到中国中西部地区举办,而古都西安也再一次站到了舞台的中央。透过全运会这扇窗口,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体育竞技人才的成长,也感受到中西部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脉搏。  全运会在国内体育赛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全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盛会,更是陕西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自我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在这场体育盛会中,前方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奖牌,后方的食品安全保障也至关重要。  普识纳米有幸参与到了陕西省全运会的食品安保工作中。我司技术人员带着自主研发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和食品安全快检试剂去到陕西省全运会安保现场,为全运会的食安保障出一份力。  我司人员进行拉曼快检介绍  普识纳米这次携带的是自主研发的PERS-F800便携式拉曼光谱仪,为现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计,基于厦门大学研发的表面增强拉曼技术研发的拉曼光谱系统。产品性能稳定具有高灵敏度、高信噪比,光谱范围宽等优异的性能。自带专业分析软件,满足用户现场或实验室食品快速检测、准确判断的需求。  在2017年金砖会晤会议中,我司也参与了食品安保工作,现场快速筛查食品中是否具有投毒物质,保障国家领导人的入口安全。普识纳米PERS-F800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普识纳米拉曼快检试剂盒我司产品具有以下优势:  (1)自主研发“仪器-软件-算法-试剂”全套快检产品,易于项目更新和升级   (2)分析速度快,可在10 min内完成样品处理、检测和结果分析。且可进行不定项筛查,减少前处理次数   (3)准确性高,仪器智能分析拉曼光谱直接给出测试结果,排除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   (4)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进行简单培训即可独立操作   (5)检测项目种类多,涵盖了农药、兽药、添加剂、保健药品、投毒物等多个领域,且可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库升级或通过自建库功能增加个人定制化的检测项目   (6)配套的前处理试剂,适用于多种样品基质的检测。检测灵敏度高,大多达到国家限量标准   (7)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至抽检现场、食品安全快检车、快检实验室等场景使用。  拉曼快检检测流程  应用领域:   食药监食品安全检测   活动现场食品安保   食药环侦查   公安禁毒(毒品数据库)   应用拓展——可根据客户需求拓展检测应用项目
  • 聚焦榜单!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启动26.7亿
    截至目前,“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已有51个重点专项发布正式指南,26个重点专项发布“揭榜挂帅”榜单,“揭榜挂帅”拟安排国拨经费近26.7亿元。超半数发布“揭榜挂帅”榜单  根据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征集工作的通知(补充说明)》, “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征集面向重大战略基础前沿,以及能源、交通、信息技术、制造、材料、空间技术、农业、资源环境与海洋、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社会事业与公共安全等领域,主要征集各项强国战略、新兴产业增长点、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以及国家安全,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予以破题和解决的重大需求,特别是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协同攻关需求。  可以发现,在目前已经公布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1个重点专项中,不仅有重大战略基础前沿的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数学和应用研究、工业软件等专项,也有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生物与信息融合(BT与IT融合)、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等农业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等领域。  而在这50余个重点专项中,已经有超过半数的项目发布了“揭榜挂帅”榜单。  26个榜单瞄准哪些领域  在51个公布的“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共有26个专项发布了“揭榜挂帅”榜单。这些榜单包括数学和应用研究、信息光子技术、氢能技术、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等,涵盖“四个面向”多个方面。  每一个榜单都瞄准了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予以破题和解决的重大需求,特别是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协同攻关需求。  而本次26个揭榜挂帅榜单中,涉及基础科研和关键技术领域近10个。  在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中,该批榜单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光电子集成电路制造、微米纳米材料制备及血液分析和细胞分析等重大应用场景,拟解决重点领域高端科学仪器研发的关键实际问题,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4000万元。榜单任务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显微镜、高性能流式细胞分选仪,并在立项18个月后开展“里程碑”考核。  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专项榜单,安排不超过2.2亿元,聚焦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研发、光子计数能谱CT研发、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研究。  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专项榜单,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9000万元,瞄准高效能牵引电机关键材料与集成技术、高端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铜合金材料研发、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材料研发与应用示范三方面。  而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专项的榜单,则围绕新型疫苗研发等重大应用场景,拟解决新型mRNA、DNA、重组亚单位疫苗平台体系构建等关键实际问题, 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9000万元。在榜单任务新型mRNA疫苗平台体系研究具体需求目标方面,要求阐明mRNA疫苗的免疫活化机制,建立mRNA疫苗不同设计和递送系统与免疫产生、应答和记忆的构效关系。建立一套应对突变病原疫苗快速制备技术等。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在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揭榜挂帅”重大改革将突出四大特点:一是将应用导向嵌入榜单凝练的源头;二是榜单申报不设门槛;三是实施中注重发挥最终用户作用;四是基于真实应用场景严格考核验收。  例如,围绕最终用户的重大实际需求,榜单由最终用户和应用技术研究人员、基础理论研究人员密切沟通,进一步“打磨”细化形成。每项榜单都明确了拟解决的关键实际问题、具体应用场景、最终用户和核心考核指标等。同时,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索实行“负面清单”。  在实施中,通过实地勘察、仿真评测、应用环境检测等方式开展“里程碑”考核,将最终用户意见作为重要考量,并视考核情况分阶段拨付经费,实施不力的将及时叫停。1.申报说明  除特殊说明外,每个榜单任务拟支持项目数为1项。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榜单申报“不设门槛”,项目牵头申报和参与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项目(课题)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申报团队数量不多于拟支持项目数量的榜单任务方向,仍按程序进行项目评审立项。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 索实行“负面清单”。  2.预申报受理时间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预申报受理时间为2021年7月28日8:00至8月26日16:00。 除“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外,其他专项预申报受理均已结束。  3.攻关要求  揭榜立项后,揭榜团队须签署“军令状”,对“里程碑”考核要求、经费拨付方式、奖惩措施和成果归属等进行具体约定,并将榜单任务目标摆在突出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开展限时攻关。项目(课题)负责人在揭榜攻关期间,原则上不得调离或辞去工作职位。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最终用户意见作为重要考量,通过实地 勘察、仿真评测、应用环境检测等方式开展“里程碑”考核,并视考核情况分阶段拨付经费,实施不力的将及时叫停。项目验收将通过现场验收、用户和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在真实应用场景下开展,并充分发挥最终用户作用,以成败论英雄。由于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攻关失败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并依规纳入诚信记录。特殊说明:“信息光子技术”、“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两个重点专项的企业牵头申报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 透视“十四五”中国科学仪器市场机遇——ACCSI2021高峰论坛纪实(一)
    仪器信息网讯 扛住了贸易战,顶住了新冠疫情,时间终于来到2021年。2021是个特殊年份,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许多科学仪器公司已经开始布局,绘制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机遇,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  2021年4月22日,作为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的特色环节,“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在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会议中心成功召开。高峰论坛邀请到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裁付世江先生、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克先生、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召贵先生、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赵泰先生、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分析仪器事业部商务副总裁周晓斌先生、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周振先生6位科学仪器行业的领军人物,分享对于“十四五”的独到见解。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鑫主持本届高峰论坛,另有近千位仪器企业、科研单位、检测机构的代表出席论坛,参与互动。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现场  今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描绘了中国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前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政策性的文件,台上嘉宾们最关注的一句话是什么,背后有哪些市场机遇?  禾信仪器周振:“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的优化组合”,要求“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为科学仪器这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体系的打造指明了方向。具体到质谱这一细分领域,更要求企业的管理要上台阶,行业的发展路径要明晰,产业的共性平台要建立,打通从上游原理研究到下游最后一公里的产业化,能够持续不断地吸引人才。“现在质谱人才就两三千人,而未来十年需要上万人,以每年增加500个人来算,连续十年都不够。”  赛默飞世尔周晓斌:“十三五”时期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占比约为5%-6%,2019年科研投资2.21万亿元,基础科学的投资达到了1300亿元,未来不管是总量的增加还是百分比的提高都会给科学仪器行业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十四五”时期国内外都面临非常多的挑战,更需要从粗放型增长向内延式增长转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张江、北京怀柔等国家级综合性科研中心的建立,科学仪器将有更多用武之地。赛默飞称之为“world leader in serving science”,投资于社会,跟随国家的发展而增长。  莱伯泰科胡克:当前市面上本土原创的高端分析仪器较少,国人在国际性期刊上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文章,但用中国人自己造的仪器“做”出的文章却是屈指可数,国产仪器水平相比进口还有很大差距。“十四五”时期希望有更多原创性的产品诞生,在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层面有所突破,否则卡脖子问题将难以解决。过去莱伯泰科在样品前处理领域长期耕耘却不受关注,只能倒逼自己在自动化这一航道苦下功夫,在具有竞争优势的原创产品上下功夫。下一步希望与客户共同探讨各式各样的方案,在方案落地的过程中创造原创性的技术与产品。  德国耶拿赵泰:耶拿本身就是一个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制造商,响应“十四五”号召,耶拿一定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生产,建立中国的研发团队,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引进来,支持国内高端仪器的研发制造和人才培养。国产仪器要取得成功,也需要具有开放的眼界,能够“走出去”,跟国际的跨国公司合作,或是将仪器产品推向全球。这方面,耶拿愿意与国内厂家广泛合作,例如合作开发、OEM等,这其中有很多的机会,耶拿愿为国内高端仪器的研发生产贡献一份力量。  天美付世江:中国向世界做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这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科学仪器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建立在消耗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的基础上,要达成“双碳”则注定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电镜、能谱仪等表面科学仪器与瞬态荧光、拉曼等高端光谱仪器有望大显身手。而在碳排放的控制和监管上,气相色谱仪、在线VOC分析仪在二氧化碳、甲烷、总烃、VOC化合物等目标物的分析方面也将大有可为,天美已有所布局,助力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天瑞仪器刘召贵:眼下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肆虐,病毒夺走了300万人口的生命,健康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生命科学仪器被寄予厚望。疫情当前,科学仪器企业义不容辞,天瑞未来将把重心转移到生命科学仪器和检测技术的研发上,例如PCR仪、流式细胞仪、胸痛快速诊疗方法、感染类的快速检测方法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愿尽微薄之力在生命科学领域做出一些好的仪器,为大家的健康服务。”ACCSI2021高峰论坛嘉宾  仪器信息网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进行了数字化解读,在众多关键词中,“创新”出现了100多次。“十四五”规划首次把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创新不仅是未来国家的战略导向,也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时期仪器公司最关注的创新要素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计划?  ACCSI2021高峰论坛精彩内容未完待续......  拓展阅读:  “十四五”科学仪器公司如何创新——ACCSI2021高峰论坛纪实(二)
  • ACCSI2021环境分论坛成功召开 环境监测产业发展引热议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4月21-23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在无锡隆重召开。本届会议以“创新发展,产业共进”为主题,共吸引来自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界的近1400位代表参会。  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工作,“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多,仅中央财政投入就超过100亿元。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关于“十四五”的规划中,明确提到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大任务。“十四五”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又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日前,《“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被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将重点在三个方面突破提升:一是提升整体性,构建“大监测”格局;二是提升系统性,补齐“生态”短板;三是提升协同性,加快“高质量”转型。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是需要业内人士共同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的重磅论坛之一,ACCSI2021 “环境监测热点技术及市场论坛”在4月23日下午召开,响应大会“创新发展、产业共进”的主题,并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发展动态,本届环境分论坛大胆创新,首次将目光聚焦在当前环境监测行业的一些敏感话题,邀请了7位环境监测领域标杆企业代表以及业内知名专家共聚一堂,从政策、技术、市场以及发展机遇和瓶颈几方面进行探讨,共话环境监测行业健康发展之道,吸引了百余位专业观众参会。论坛由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赵厚民秘书长主持。会议现场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赵厚民秘书长报告精彩内容如下:生态环境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 潘本锋报告题目:《“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向》潘老师在报告中分享了生态环境保护历程、生态环境监测机遇以及环境监测技术方向三大方面内容。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步于70年代,发展到至今的50多年里,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进入“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迎来新的形势与需求,总体思路是要“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以污染源监测为例,十四五期间将完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管理体系、加强污染源执法监测和提升污染源自动监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其中包括强化对生产状况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关键节点的远程监测;研究废气中二噁英类、重金属等污染物连续采样和自动监测技术等。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市场部环境行业专员 霍剑威报告题目:《岛津在中国环境在线监测市场的调整与发展》霍老师在报告中分享了我国目前的环境市场概况,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将以每年15%的增速增长。岛津进入中国环境监测市场较早,有着全面的产品线,包括环境在线产品(在线总有机碳、COD、氨氮、总氮总磷、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等)、分析计测产品(色谱、质谱、光谱、X射线、试验机等)以及和集成&运维商合作(117种VOCs(57种PAMs)、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与阴阳离子、水中的VOCs&阴离子&元素)等。面对当下的大气监测 、污染源监测、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监测、地表水环境监测等生态环境监测热点,岛津可以提供特色的解决方案,目前也在不断地调整,和相应的厂商合作开发解决方案。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胡冠九报告题目:《完善水质监测技术 精准服务污染攻坚》胡老师的报告围绕“水质监测服务于精准环境管理”的主题分享了4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于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定义做了一个概括,以及从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技术发展趋势三方面展开了详细介绍。“十四五”地表水监测的目标是实现“三水共治”,即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具体任务包括“组建统一的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深化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相融合的监测体系、推动水质污染溯源监测和拓展流域水生态监测”。因职能部门的改变,“十四五”期间地下水监测工作的整理思路是统一规划分级分类,具体任务包括开展重点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加强“双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地下水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监测以及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安捷伦科技 环境行业市场经理 冯旭报告题目:《新带来的固废/危废检测机遇及安捷伦解决方案》2020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与常规的水、土、气监测项目相比,固废从它的性质和类型上来讲都相对复杂,近年来固废/危废标准发布密集,可以说是与土壤平齐——“十三五”期间完成制修订并发布49项涉土标准和40项固体废物标准。冯老师在报告中就国家新《固废法》及近年来固废/危废相关标准更新、固废/危废鉴别检测市场带来的机遇、分析检测仪器在固废/危废相关应用以及安捷伦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领域检测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监测事业部业务发展中心总监 杜鹏报告题目:《我国大气环境走航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思考》杜老师在报告中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及部署进行了解读,并对大气走航监测技术系统进行了阐述,同时分享了中科光电的一些案例及发展展望。“十三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主要工作进展可以概括为以下5点:加快重点行业深度治理、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持续开展秋冬季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摸清重污染天气成因,这些工作是支撑“十三五”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进入“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进入新的攻坚期,控制思想从单一污染物控制转变为空气质量整体改善和环境风险综合防控,这其中大气走航监测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王桐 报告题目:《国产环境专用仪器现状及发展思路》王老师在报告中阐述了国产环境专用仪器技术现状、制约国产环境专用仪器发展要素,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发展思路及建议。结合环境仪器和整个仪器仪表行业来看,王老师提炼了一句话“行业有的我全有,我在行业争上游”。具体而言就是,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存在着高端及溯源仪器缺失、对需求的引领不足和设计与制造工艺落后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环境仪器领域同样有所体现。但环境仪器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现场仪器逐渐站稳、多应用场景贴合实际以及相对合理的价格体系等。对于国产环境仪器的发展,王老师提出了“打造技术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加工工艺投入以及拥抱信息化浪潮”的建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高级工程师 高松报告题目:《“十四五”大气VOCs在线监测技术发展及标准化的思考》高老师从背景和需求、监测技术发展、监测技术需求以及标准化思考4方面进行了报告的分享。VOCs防治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它具有来源复杂、排放差异大、污染管控难的特点。目前我国VOCs的监测是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并存的,但从“十四五”以及更长久的发展需求来看,自动监测将占据主导地位。监测技术总体需求是面向多场景、多层面、多应用需求。在标准化上,VOCs监测技术和质控的“标准化” ,是解决数据质量参次不齐,有效支持污染防控、评价的有效手段,这个需求非常迫切。会议现场,百余位专业观众和业内专家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共同推动未来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现场讨论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启动 26.7亿“揭榜挂帅”瞄准哪些技术领域?(附榜单)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今年已启动逾50个重点专项指南征求意见,并在26个重点专项发布了“揭榜挂帅”榜单。  截至目前,“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已有51个重点专项发布正式指南,26个重点专项发布“揭榜挂帅”榜单,“揭榜挂帅”拟安排国拨经费近26.7亿元。  超半数发布“揭榜挂帅”榜单  根据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征集工作的通知(补充说明)》,“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征集面向重大战略基础前沿,以及能源、交通、信息技术、制造、材料、空间技术、农业、资源环境与海洋、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社会事业与公共安全等领域,主要征集各项强国战略、新兴产业增长点、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以及国家安全,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予以破题和解决的重大需求,特别是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协同攻关需求。  可以发现,在目前已经公布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1个重点专项中,不仅有重大战略基础前沿的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数学和应用研究、工业软件等专项,也有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生物与信息融合(BT与IT融合)、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等农业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等领域。  而在这50余个重点专项中,已经有超过半数的项目发布了“揭榜挂帅”榜单。  26个榜单瞄准哪些领域  在51个公布的“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共有26个专项发布了“揭榜挂帅”榜单。这些榜单包括数学和应用研究、信息光子技术、氢能技术、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等,涵盖“四个面向”多个方面。  每一个榜单都瞄准了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予以破题和解决的重大需求,特别是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协同攻关需求。  而本次26个揭榜挂帅榜单中,涉及基础科研和关键技术领域近10个。  在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中,该批榜单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光电子集成电路制造、微米纳米材料制备及血液分析和细胞分析等重大应用场景,拟解决重点领域高端科学仪器研发的关键实际问题,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4000万元。榜单任务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显微镜、高性能流式细胞分选仪,并在立项18个月后开展“里程碑”考核。  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专项榜单,安排不超过2.2亿元,聚焦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研发、光子计数能谱CT研发、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研究。  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专项榜单,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9000万元,瞄准高效能牵引电机关键材料与集成技术、高端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铜合金材料研发、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材料研发与应用示范三方面。  而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专项的榜单,则围绕新型疫苗研发等重大应用场景,拟解决新型mRNA、DNA、重组亚单位疫苗平台体系构建等关键实际问题, 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9000万元。在榜单任务新型mRNA疫苗平台体系研究具体需求目标方面,要求阐明mRNA疫苗的免疫活化机制,建立mRNA疫苗不同设计和递送系统与免疫产生、应答和记忆的构效关系。建立一套应对突变病原疫苗快速制备技术等。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在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揭榜挂帅”重大改革将突出四大特点:一是将应用导向嵌入榜单凝练的源头 二是榜单申报不设门槛 三是实施中注重发挥最终用户作用 四是基于真实应用场景严格考核验收。  例如,围绕最终用户的重大实际需求,榜单由最终用户和应用技术研究人员、基础理论研究人员密切沟通,进一步“打磨”细化形成。每项榜单都明确了拟解决的关键实际问题、具体应用场景、最终用户和核心考核指标等。同时,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索实行“负面清单”。  在实施中,通过实地勘察、仿真评测、应用环境检测等方式开展“里程碑”考核,将最终用户意见作为重要考量,并视考核情况分阶段拨付经费,实施不力的将及时叫停。“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揭榜挂帅榜单  1.申报说明  除特殊说明外,每个榜单任务拟支持项目数为1项。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榜单申报“不设门槛”,项目牵头申报和参与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项目(课题)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申报团队数量不多于拟支持项目数量的榜单任务方向,仍按程序进行项目评审立项。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 索实行“负面清单”。  2.预申报受理时间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预申报受理时间为2021年7月28日8:00至8月26日16:00。 除“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外,其他专项预申报受理均已结束。  3.攻关要求  揭榜立项后,揭榜团队须签署“军令状”,对“里程碑”考核要求、经费拨付方式、奖惩措施和成果归属等进行具体约定,并将榜单任务目标摆在突出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开展限时攻关。项目(课题)负责人在揭榜攻关期间,原则上不得调离或辞去工作职位。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最终用户意见作为重要考量,通过实地 勘察、仿真评测、应用环境检测等方式开展“里程碑”考核,并视考核情况分阶段拨付经费,实施不力的将及时叫停。项目验收将通过现场验收、用户和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在真实应用场景下开展,并充分发挥最终用户作用,以成败论英雄。由于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攻关失败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并依规纳入诚信记录。特殊说明:“信息光子技术”、“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两个重点专项的企业牵头申报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 “Sigma 3k-15网络有奖问答”——五洲东方公司系列有奖问答十四
    五洲东方公司系列有奖问答十四&mdash &mdash &ldquo Sigma 3k-15网络有奖问答&rdquo 活动开始啦!全部回答正确者即可获得由五洲东方公司提供的精美奖品一份。熟悉实验方法的网友不要犹豫了,快来参加吧! 活动开始时间: 2012年10月15日 活动奖励: 全部答全答对的网友将获得&mdash &mdash 30元联通电子充值卡,此卡可以充值手机,可以充值固话也可以充值网费。 答题规则如下: 我们会提供参考文章,您可以阅读完文章后答题。 本次试题共6题,1-6题都必须答全。 点击下载试题Sigma 3k-15网络活动问题.doc,填写完整后,您可以: 1)将问卷邮件至g.y_liu@ostc.com.cn。 2)将问卷邮寄至北京五洲东方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5号中汽大厦7层,邮编:100083,刘广宇收)。 3)将问卷发送至QQ:179260946。 奖品发放: 收到问卷经审核后,将发放精美奖品。 为了保证奖品能顺利发送到您的手中,请将您的所有联系方式全部填写全面。 活动咨询电话:400-011-3699 活动详情:&ldquo Sigma 3k-15网络有奖问答&rdquo &mdash &mdash 五洲东方公司系列有奖问答十四 请关注下期有奖问答活动: 五洲东方公司系列有奖问答十五 所有活动信息请关注五洲东方官方网站www.ostc.com.cn。 感谢您的参与!
  • 《济南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发布
    近日,市政府印发《济南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8%,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合理区间,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9494吨、7373吨、18180吨、707吨。同时,到2025年,重度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率先建设碳中和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动钢铁、水泥、玻璃、铸造等行业及燃煤设施污染物深度治理,2023年年底前完成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降低17%左右,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40家;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15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比例力争达到工业园区的50%以上,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有序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率先建设碳中和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及绿色化改造500万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200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40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全市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以上,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7.8%以内,清洁取暖率达到90%以上,工业余热利用量新增800万平方米。发展智能交通和“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提升铁路货运能力,推动小清河复航,提高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等清洁运输比例。构建“轨道交通+无轨电车”快速公共交通走廊,做好轨道网、公交网、慢行网“三网融合”。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等交通车辆新能源化率,推广低能耗运输装备,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应急车辆除外)100%采用新能源车型、巡游出租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比例不低于80%。全面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完成省下达淘汰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柴油货车任务。到2025年,铁路货运量较2020年提高10%,国六排放标准重型货车占比达到30%以上,充换电设施保有量超过8万个。推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山东段)等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到2025年,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下降6%左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占比达到8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废弃农用薄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章丘模式”,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推进新建和既有停车场汽车充换电设施设备建设,市级机关配备公务用车,除特殊工作要求外,一律配备新能源车辆。到2025年,全市80%以上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相较于2020年分别下降5.5%、6%、6%、7.5%。推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山东段)等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外热入济项目,完成省下达的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30公里供热半径范围内低效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停整合任务。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力争达到430万千瓦以上,完成省下达的煤炭消费压减任务。此外,到2025年,重度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全市实施30个以上低VOCs含量原辅料使用替代试点项目,溶剂型工业涂料和溶剂型油墨使用比例、溶剂型胶黏剂使用量完成省下达的下降目标任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900吨/日,消除雨污合流管网425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实现“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目标。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等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实施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双目标”管理,科学分解各区县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对于达到激励目标的区县,免予考核能源消费总量。落实国家和省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全面清理整顿“两高”项目优惠电价。统筹安排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支持符合要求的城镇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处置及重点领域水环境治理等项目积极争取省基本建设投资资金,完善节能减排奖惩制度,深入实施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业务,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再贷款再贴现减碳引导等政策工具,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排。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完善城镇供热价格机制,按照技术可行、操作方便、群众可接受的原则确定居民终端供热计费方式。突出节能减排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绿色技术创新“十百千”行动,积极培育一批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深化用水权交易,健全用能权交易机制,指导重点排放单位依法依规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保障措施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强化监督考核,根据省有关要求,开展“十四五”各区县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评价结果经市政府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区县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奖惩,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区县予以通报和约谈。开展全民行动,推行绿色消费,扩大节能环保汽车、节能家电、高效照明等绿色产品供给,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等绿色消费激励机制,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 《韶关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印发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韶关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直向市发展和改革局、生态环境局反映。韶关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2月9日韶关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33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22〕68号)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节能减排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和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简称能耗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5%(激励目标下降16%),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完成省下达任务。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有力,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一)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以火电、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诊断,建立能效、污染物排放先进和落后清单,全面推进节能改造升级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推广高效精馏系统、高温高压干熄焦、富氧强化熔炼等节能技术。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2023年底前,中南股份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底前,全市钢铁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推进行业工艺革新,实施涂装类、化工类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在火电、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建设。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提升,抢抓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落户韶关的机遇,加快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建设,统筹考虑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工程,多举措降低能源消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清洁能源的应用,全面提高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着力将韶关打造成为全国绿色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十四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水泥、陶瓷等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一一列出〕(二)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以下简称“两高”项目)集聚度高的工业园区为重点,推动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能源梯级利用,开展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园区的应用。以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进供热、供电、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和处置,推进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推动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等“绿岛”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成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园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城镇节能降碳示范工程。全面推进城镇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运行管理,推动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全面推进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其他公共建筑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绿色社区创建等工作,推动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推动太阳能光热系统在中低层住宅、酒店、宿舍、公寓建筑中应用。完善公共供水管网设施,提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的比例超过30%,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5兆瓦。(市住建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推动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养护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转型,建设一批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完善充换电、加注(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布局及服务设施,降低清洁能源用能成本。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城市新增、更新的公交车全部使用电动汽车或氢燃料电池车,提高城市物流配送、提高城市物流配送、轻型邮政快递、轻型环卫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80%以上,支持使用符合标准的邮政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发挥铁路、水运的运输优势,推动大宗货物和长途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及“水水中转”,建设完善集疏港铁路专用线,大力发展铁水、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全面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和燃气汽车。深入实施清洁柴油机行动,推动重型柴油货车更新替代。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加强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加强船舶清洁能源动力推广应用,2025年底前推广建成一批LNG动力船舶。推动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本地注册船舶受电装置做到“应改尽改”。提升铁路电气化水平,燃油铁路机车加快改造升级为电力机车,未完成改造的机车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国Ⅵ车用柴油(含硫量不高于10ppm),推广低能耗运输装备,推动实施铁路内燃机车国一排放标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客货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和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推进绿色仓储和绿色物流园区建设,推广标准化物流周转箱。强化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应用。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铁路、水路大宗货物运输量较2020年大幅增长。(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改进农业农村用能方式,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规模化利用和生物质能清洁利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加快农用电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装备、节油渔船的推广应用。发展节能农业大棚,探索推进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的现代新型农房建设,加大存量农房节能改造指导力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优先控制重点湖库及饮用水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和规模畜禽养殖户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粪肥还田利用示范基地,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强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定期对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开展监测。到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率达到97%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5%和45%。(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局牵头,市工信局、市住建管理局、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维护结构、制冷、照明、电梯等综合型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鼓励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推动公共机构带头率先淘汰老旧车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每年新增及更新的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和节能车比例不低于60%,其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大力推进新建和既有停车场的汽车充(换)电设施设备建设,鼓励内部充(换)电设施设备向社会公众开放。推行能耗定额管理,强化我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限额标准应用。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以典型示范带动公共机构不断提升能效水平。到2025年,全市力争80%以上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遴选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任务。(市发改局、市接待办、市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工程。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大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以臭氧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完善“市—县”二级预警对应机制。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强化监测预警和针对性整治,确保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强化重点流域干支流、上下游协同治理,深入推进工业、城镇、农业农村、港口船舶“四源共治”,巩固我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到2025年,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清除。(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水务局牵头,市住建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坚持先立后破,在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前提下,稳妥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转型升级,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格局。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推进服役期满及老旧落后燃煤火电机组有序退出。北部生态发展区Ⅲ类禁燃区扩大到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推进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含气化炉)和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停整合。鼓励现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业炉窑改用工业余热、电能、天然气等;全市玻璃、铝压延、钢压延行业基本完成清洁能源替代。燃料类煤气发生炉采用清洁能源替代,或因地制宜采取园区(集群)集中供气、分散使用的方式;逐步淘汰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发生炉。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2%左右。(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绿色高效制冷工程。推进制冷产品企业生产更加高效的制冷产品,大幅提高变频、温(湿)度精准控制等绿色高端产品供给比例。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制冷剂泄漏和排放,积极推动制冷剂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绿色高效制冷消费,加大绿色高效制冷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节能补贴”“以旧换新”等措施,采用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居民购买能效标识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等高能效制冷家电、更新更换老旧低效制冷家电产品。推进中央空调、数据中心、商务产业园、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节能改造,强制淘汰低效制冷产品,提升能效和绿色化水平。到2025年,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实施全过程污染物治理。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深化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重点排查整治储罐、装卸、敞开液面、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废气收集、废气旁路、治理设施、加油站、非正常工况、产品VOCs质量等涉VOCs关键环节。组织排查光催化、光氧化、水喷淋、低温等离子及上述组合技术的低效VOCs治理设施,对不能达到治理要求的实施更换或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场排放的高浓度废气实施单独收集处理,采用燃烧等高效治理技术,含VOCs有机废水储罐、装置区集水井(池)排放的有机废气实施密闭收集处理。加强油船油气回收治理,运输汽油、航空煤油、石脑油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车辆按标准采用适宜装载方式,推广采用密封式快速接头,铁路罐车推广使用锁紧式接头。到2025年,溶剂型工业涂料、油墨使用量下降比例达到国家要求;基本完成低效VOCs治理设施改造升级;年销售汽油量大于2000吨的加油站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环境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管网缺口,推动支次管网建设。大力推进管网修复和改造,实施混错接管网改造、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推行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置。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到2025年,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或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市辖三区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7个县城达到80%以上。(市发改局、市住建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推广工程。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的重大节能减排科技项目。采用“揭榜挂帅”方式解决节能减排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难题,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面源污染防治等一系列专项攻坚。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通过科技创新支持可持续发展,鼓励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及成果运用,全面推动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并实施一批节能减排技术示范项目。(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一)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优先,严格能耗强度控制,增加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以能源产出率为重要依据,合理确定各县(市、区)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并对各县(市、区)“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实行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双目标管理。完善能源消费总量指标确定方式,各县(市、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和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确定年度能源消费总量目标,经济增速超过预期目标的县(市、区)可相应调整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对能耗强度降低达到市下达的激励目标的县(市、区),其能源消费总量在当期能耗双控考核中免予考核。各县(市、区)“十四五”时期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纳入全市及各县(市、区)能耗双控考核。有序实施国家和省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支持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节能形势分析预警,对高预警等级县(市、区)加强工作指导。(市发改局牵头,市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作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结构优化调整、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推进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和运行,形成有效减排能力。优化总量减排指标分解方式,按照可监测、可核查、可考核的原则,将省下达的重点工程减排量分解到各县(市、区),污染治理任务较重和减排潜力较大的县(市、区)承担相对较多的减排任务。加强与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制度衔接,严格落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区域削减要求。完善总量减排考核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总量减排核查核算和台账管理,重点核查重复计算、弄虚作假特别是不如实填报削减量和削减来源等问题。(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三)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建立在建、拟建、存量“两高”项目清单,对照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政策规定开展评估检查,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项目原则上实行省内产能置换。新建、改扩建炼油、乙烯和对二甲苯项目等项目,须纳入国家有关石化产业规划。全面排查在建“两高”项目能效水平,对标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推动在建项目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耗限额准入值的,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深入挖掘存量“两高”项目节能减排潜力,推进节能减排改造升级,加快淘汰“两高”项目落后产能。严肃财经纪律,指导金融机构完善“两高”项目融资政策。(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韶关银保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强化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源头把关。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准入,做好节能审查、环评审批与能耗双控、碳排放控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的衔接。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产品物耗、能耗、水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符合节约能源、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从严查处未按规定办理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未批先建项目,依法依规责令项目停止建设或生产运营,严格要求限期整改;无法整改的,依法依规予以关闭。加强对“两高”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和执行结果的监督与评估,对审批能力不适应的依法依规调整。(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健全法规标准。积极参与广东省节能条例、移动源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推动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积极参与餐饮业和汽车维修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修订,推动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或规范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领跑者”引领行动。(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完善经济政策。市县两级财政加大节能减排相关专项资金的统筹,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费用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覆盖范围。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市场化手段推进绿色基金,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扩大在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处置等环境高风险领域探索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完善污染防治正向激励政策。全面实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发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的引导作用。强化电价、水价政策与节能减排政策协同,持续完善重点行业阶梯电价机制,落实高耗能企业的电价上浮政策。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健全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实施受益农户污水处理付费制度。(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市生态环境局、税务局、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韶关银保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完善市场化机制。积极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加强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统筹衔接,建立用能权与用能预算联动机制,推动能源要素向单位能耗产出效益高的产业、项目和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发展较快的地区倾斜。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引领全社会提升绿色电力消费。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经验。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节能服务机构整合上下游资源,为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规范开放环境治理市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企业为流域、城镇、园区、大型企业等提供定制化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推广“环保管家”“环境医院”等综合服务模式。强化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扩大实施范围。(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加强统计监测能力建设。完善能源计量体系,重点用能单位严格执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按要求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推动全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纳入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推进数据整合和分析应用。完善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能源消费统计制度。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强化排污许可证监管执法和企业自行监测监管,加强工业园区污染源监测,推动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控监测设施。加强统计基层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强化统计数据审核,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市统计局、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住建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壮大节能减排人才队伍。完善市、县两级节能监察体系,强化监察执法人员力量保障。严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和负责人制度。加强县级及乡镇基层生态环境监管队伍建设,重点排污单位设置专职环保人员。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监察执法机构、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节能减排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跨学科的
  • 2023年泛西部(十四省市)第四届无损检测学术年会正式通知
    各省市学会及参展商:经各省市区无损检测学会同意,决定泛西部(十四省市)第四届无损检测学术年会于2023年5月18-20日在四川成都川投国际酒店隆重召开。现向各省市学会及参展商发出正式会议通知,敬请参会代表及参展商代表报名预定住宿。会议具体事宜如下:一、会议日期:2023年5月18-20日(5月18日报到)二、会议地点:四川 • 成都 • 川投国际酒店(双流区金河路66号)三、会务费:900元/人(在校学生 500元/人)四、大会主题报告五、住宿因酒店房源紧张,请各参会代表和参展商务必填写“参加会议回执表”并于2023年4月30日前以截图、拍照等形式回传至微信“四川泛西部无损检测会议群”。房型自行选择后不可更改,费用自理,筹备组按照回执表安排住宿,如未填写回执不保障食宿。具体价格如下:1、川投国际酒店大床房:420元/间/晚2、川投国际酒店标准间:420元/间/晚3、川投商务酒店标准房:238元/间/晚以上房型均包含早餐;免费提供网线、宽带上网;免费使用酒店游泳池和健身房。六、交通路线1、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到酒店约10公里,打车35~40元;2、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到酒店约80公里,打车180~200元(可乘坐地铁18号线至孵化园站换乘地铁9号线至武青南路站,再换乘地铁3号线至龙桥路站下车,距酒店约4公里);3、成都高铁东站到酒店约30公里,打车80~100元(可乘坐地铁7号线至太平园站换乘地铁3号线至龙桥路站下车,距酒店约4公里);4、开车的代表请导航“川投国际酒店”,导航图将在会议群里公布。七、参展商须知1、5月18日全天布展;2、仪器设备、耗材等易损物品由参展商随行带往;3、宣传展板、资料等可邮寄到以下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金河路66号川投国际酒店 龙华雪 15928509983八、会议筹备组联系方式1、通知解释人:申卫东 13550058785 伍晓宏 139809986072、参展商对接:马庆楠 13708066088 王建波 150084297743、发票相关事宜:杨莎 13980666065 叶茗佳 177612832564、会务住宿安排:万佳 13540466101 周旋 138809230725、交通组:方军 13882252008 杨宁 13980002519九、防疫要求根据目前防疫要求,会议期间所有人员均按要求佩戴口罩。特此通知!感谢您对会议工作的支持! 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专委会四川省理化计量无损检测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3月6日
  • “十四五”科创福音——四部印发“科研机构免税进口管理细则”
    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人民团体,有关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政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国家税务总局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  根据《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21〕23号)、《财政部 中央宣传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关税〔2021〕24号)规定,为落实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免税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政策,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研究制定了《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免税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管理细则》。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科技部 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2021年9月30日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免税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根据《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21〕23号)、《财政部 中央宣传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关税〔2021〕24号)要求,为加强和规范对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机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社会研发机构、事业单位性质社会研发机构(以下统称“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免税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的管理,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 科研院所  第二条中央级科研院所是指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人民团体、有关单位举办,由中央机构编制部门批复设立,主要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公益性研究、应用技术研发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应向举办部门(单位)提出免税资格申请,提交中央机构编制部门批复文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以及本院所职责、机构、编制文件、章程等材料。科研院所举办部门(单位)初步审核后,以部门(单位)发函将审核后的名单及上述申报材料提交科技部进行核定。科技部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核定符合免税资格的科研院所及其所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图书馆、研究生院(以下称“科研院所”)名单,将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名单注明批次函告海关总署,并抄送财政部、税务总局。  第四条符合免税资格条件的名单内科研院所可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按规定向主管海关申请办理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的减免税手续。  第五条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科技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税务、机构编制部门和科研院所所在地直属海关参照本细则明确享受政策的条件,核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省级、地市级科研院所及其所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图书馆、研究生院名单。核定结果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函告上述科研院所所在地直属海关,注明批次,并抄送省级财政、税务部门。  第三章 科研基地  第六条科技部核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称“科研基地”)名单,将核定后的名单函告海关总署,注明批次、单位名称(依托单位名称)等,并抄送财政部和税务总局。  第七条经核定符合免税资格的科研基地可凭本单位(非独立法人机构凭其依托单位)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等证明材料、依托单位承担减免税货物管理承诺书和其他有关材料,按规定向主管海关申请办理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的减免税手续。  第四章 转制科研院所  第八条转制为企业和进入企业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机构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8号),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科研机构已转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机构(以下称“中央级转制院所”),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所属已转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机构(以下称“地方转制院所”)。  第九条科技部核定中央级转制院所名单,函告海关总署,注明批次等,并抄送财政部、税务总局。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税务部门和机构所在地直属海关核定地方转制院所名单,核定结果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函告机构所在地直属海关,注明批次等,抄送省级财政、税务部门,并报送科技部。  第十条经核定的转制院所可持企业法人登记证书和其他有关材料,按海关规定办理免税手续;符合免税资格进入企业的转制院所持所属企业法人登记证书、所属企业承担减免税货物管理承诺书和其他有关材料,按规定向主管海关申请办理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的减免税手续。  第五章 社会研发机构  第十一条科技部会同民政部审核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人民团体、有关单位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社会研发机构(或新型研发机构,下同)名单。符合条件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社会研发机构(以下简称“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研发机构”)应向业务主管单位提出免税资格申请,提交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上一年度工作报告等材料。业务主管单位初步审核后,将审核后的名单及上述申报材料提交科技部核定。科技部会同民政部核定名单后,由科技部将名单函告海关总署,注明批次等,并抄送民政部、财政部、税务总局。  第十二条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民政、财政、税务部门和社会研发机构所在地直属海关核定其他符合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研发机构名单,核定结果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函告社会研发机构所在地直属海关,注明批次等,并抄送省级民政、财政、税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税务部门和社会研发机构所在地直属海关核定事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研发机构名单,核定结果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函告社会研发机构所在地直属海关,注明批次等,并抄送省级财政、税务部门。  第十三条经核定的社会研发机构可凭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按规定向主管海关办理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的减免税手续。  第六章 科研机构变更  第十四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发生分立、合并、撤销、更名、业务范围变更等情形的,科技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按照本细则规定的程序重新审核相关单位免税资格。  经审核符合免税资格的机构,自变更登记之日起,继续享受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经审核不符合免税资格的机构,自变更登记之日起停止享受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  重新审核后,科技部将审核结果函告海关总署并抄送财政部、税务总局,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将审核结果函告科研机构所在地直属海关并抄送所在省级财政、税务部门。对停止享受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机构,在函中注明停止享受政策日期。在停止享受政策之日(含)后,有关机构向海关申报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且已享受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应补缴税款。  第十五条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核定的省级、地市级科研院所、已转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机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研发机构、事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研发机构名单,应在函告相关海关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送科技部。上述进口单位发生名称变更等情形的,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应于函告相关海关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送科技部。  第十六条本细则印发后,科技部开展适用“十四五”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第一批中央级科研院所、科研基地、转制科研院所、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研发机构名单核定工作,将核定后的第一批名单函告海关总署,抄送财政部、税务总局。  自2022年开始,科技部于每年3月底、9月底前,分两批审核上述科研机构名称、科研领域变更以及新设、合并、分立等情况,将核定后的名单注明批次函告海关总署,抄送财政部、税务总局;并于每年3月底开展上一年度税收政策执行情况评估工作。  对于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一并将其依托单位函告海关。上述科研机构适用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具有有效期限的,在核定名单中注明其享受政策的有效期限,一并函告海关。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七条经核定符合免税资格的上述机构免税进口商品范围,按照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项下免税进口商品清单执行。  第十八条上述机构在免税资格核定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科技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查实其不宜适用进口免税政策后,分别将有关情况函告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所在地直属海关及所在省级财政、税务部门,自函告之日起停止享受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在停止享受政策之日(含)以后,有关机构向海关申报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且已享受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应补缴税款。  第十九条对于按照本细则核定的第一批名单中的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2021年1月1日前成立的,自2021年1月1日起享受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2021年1月1日之后成立的,科研院所自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起始之日起享受政策;科研基地自批准成立之日起享受政策,具体由科技部在第一批名单中注明享受政策起始日期;转制科研院所自取得企业法人登记证书之日或批准进入企业之日起享受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具体由科技部或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在名单中注明享受政策起始日期;社会研发机构自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有效期起始之日起享受政策。  第二十条本细则有效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 “十四五开局,科学仪器行业再出发” ——写在ACCSI2021召开之前
    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即将于2021年4月22日召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提出支持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等。中国科学仪器产业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机遇,“十四五开局,科学仪器行业再出发”传递出全行业对未来殷切的期盼。被誉为科学仪器“达沃斯论坛”的ACCSI2021,今年又为“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交流准备了哪些盛宴?为此,特别采访了ACCSI组委会。问题一:今年是ACCSI举办的第15个年头,请简要介绍ACCSI的发展历史及其关键节点。ACCSI组委会: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开始于2006年,首届名称为“仪器新产品发布论坛及仪器创新沙龙”,2008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简称ACCSI。ACCSI旨在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力求对中国科学仪器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有关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在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协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ww.woyaoce.cn)、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ACCSI的会议规模和影响逐年扩大,被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经过14届的发展,ACCSI参会人数从首届的百余人规模,发展为单届突破千人的科学仪器高级别产业峰会,成为仪器大咖们每年必出席的会议之一。经过14届的发展,ACCSI会议内容围绕科学仪器行业产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不断扩大会议内容,从首届的1天会议扩建为2天半的会期,1个主会场+10余个分论坛的行业盛会。经过14届的发展,ACCSI会议形式更注重对接交流,除了高质量的特邀报告,还有高峰对话、现场座谈、闭门会议、午餐交流会、CEO夜话、同期新品发布会、同期参观产业园等多种形式,力求每一位参会代表都有所收获。 经过14届的发展,ACCSI展商数量逐年增加,从刚开始的独家赞助商发展为70多家厂商现场展示,已经成为部分厂商每年必参加的线下活动之一。经过14届的发展,ACCSI越来越受到行业各界的认可,各地政府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已经成为各地政府聚集和促进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一个平台,多地政府表示愿意成为ACCSI的永久举办地。 ACCSI发展有几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首先是200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定位于科学仪器高级别产业峰会,为年会的壮大指明了方向。其次是2017年ACCSI首次走出北京,在南京举办,首次举办检验检测产业峰会,有效促进了科学仪器与检验检测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参会规模首次突破1000人,成为科学仪器千人产业峰会。然后是2021年,ACCSI与无锡惠山区政府深度合作,期待着科学仪器产业与无锡的深度融合,创造发展的新里程碑。问题二:ACCSI自从走出北京之后,先后来到了南京、青岛等地。今年,ACCSI2021选择了无锡,是基于哪些考虑呢?ACCSI组委会:无锡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将以前沿科技创新为突破口,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和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太湖国家实验室”,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为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大量机会,进一步带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全面发展。无锡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材料、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等,这些高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仪器。近年来,江苏省及无锡市出台大量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旨在将无锡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产业特色鲜明、研发创新活跃、制造实力雄厚的产业高地。本届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将充分结合无锡地区产业优势,发挥当地政策优势,搭建 “政、产、学、研、用、资”交流平台,从而促进科学仪器行业及无锡当地产业的双重发展。本届ACCSI得到了无锡当地单位的大力支持。 问题三: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本次年会在内容上、组织形式上有哪些特别的安排?ACCSI组委会:1)“ 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将围绕“十四五开局,科学仪器公司再出发”这一主题,邀请6位仪器厂商高层展开巅峰对话。2) “第五届检验检测产业峰会”上,AOAC中国区主席、青岛海关技术中心主任 主任梁成珠将做题为《十四五规划食品检测行业发展需求及展望》的报告。3) “第四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上,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医学官周俊将做题为《解读“十四五”规划政策下基因与生物技术的机遇》的报告。4) “环境监测热点技术及市场论坛”上,生态环境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 潘本锋将做题为《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创新路径分析》的报告。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高松将做题为《十四五大气VOCs在线监测技术需求与展望》的报告。5) … … 问题四:虽然中国科学仪器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但仍相对比较薄弱,本次年会为国产科学仪器厂商做了什么特别的安排吗?ACCSI组委会:“第三届仪器CMO圆桌峰会”上,进口仪器厂商岛津、珀金埃尔默、安捷伦市场负责人将出席传授仪器大厂市场营销经验,国产仪器厂商代表海能、和泰也将出席分享国产品牌营销成功之道。2010年,中国市场对质谱的需求激增,国产质谱技术虽处起步阶段,但是国内仪器厂商开始对质谱研发持续地投入。年会持续推出“质谱产业化论坛”,共同就质谱技术发展与产业化等大家关心的话题共同探讨。近10年来,有力地推动中国质谱技术的发展,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促进了中国质谱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中国质谱产业各方的共赢。今年,ACCSI推出“首届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国产电镜技术产业化呈现复苏、国家对电镜设备“卡脖子”问题高度重视背景下,仪器信息网在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的指导下,共同发起首届“中国电镜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各大科研院所电镜专家、国内优秀电镜及周边技术企业代表,共同就中国电镜技术发展与产业化等话题展开探讨、答疑解惑,为国内电镜专家、电镜企业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助力中国电镜产业获得更多资源关注,进一步优化和拓展中国电镜产业市场,共同促进中国电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问题五:ACCSI一直以科学仪器“达沃斯”论坛为标志,从今年会议来看,您认为哪些方面最能代表这一形象?ACCSI组委会:参会人群来自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各方高级别人群,多个分论坛设置圆桌讨论环节,促进各方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科学仪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预期将有400位来自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的CEO出席。首届会议名为:“仪器新产品发布论坛及仪器创新沙龙”,20年轮回,本届年会针对颁奖盛典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三大变化共同塑造“高光时刻”:变化一:奖项统一冠名为3i奖变化二:独立的颁奖盛典——4月22日15:40-18:00一直以来,仪器和检测风云榜颁奖盛典都和ACCSI大会的欢迎晚宴同期举行,观众有沟通有交流,可以边聊边看,台下氛围非常轻松。而为了让观众更好地通过整个颁奖盛典,来提纲挈领地了解科学仪器过去一年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以及未来的走向趋势,同时表彰有突出表现的企业家和研发专家,本届年会将设置独立的颁奖盛典环节,共同见证科学仪器及检测优秀企业和人物的高光时刻,引领行业更好地发展。变化三:专家庖丁解牛,厂商花式发言今年首次将奖项分为四大模块:产品奖、单项奖、企业奖、人物奖,层层递进。优秀新品的颁奖环节,主角自然是经过层层评审得出的各个奖项,除此之外,还有一群星光熠熠的颁奖嘉宾一次邀请到这么多顶级专家的机会并不多见,所以,今年的优秀新品奖颁奖环节,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特殊的环节,请顶级专家解读重点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机会难得,不容错过!全网线上直播,共同见证高光时刻。颁奖现场搭建了全景透明式的VIP直播间,将有专业编辑针对获奖企业进行采访直播,请更多的线上观众分享这份殊荣,打造科学仪器行业的“奥斯卡”颁奖盛典!欲了解更多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信息及报名,请点击链接到官网:ACCSI 2021
  • “十四五”科学仪器公司如何创新——ACCSI2021高峰论坛纪实(二)
    仪器信息网讯 扛住了贸易战,顶住了新冠疫情,时间终于来到2021年。2021是个特殊年份,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许多科学仪器公司已经开始布局,绘制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机遇,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  2021年4月22日,作为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的特色环节,“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在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会议中心成功召开。高峰论坛邀请到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裁付世江先生、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克先生、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召贵先生、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赵泰先生、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分析仪器事业部商务副总裁周晓斌先生、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周振先生6位科学仪器行业的领军人物,分享对于“十四五”的独到见解。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鑫主持本届高峰论坛,另有近千位仪器企业、科研单位、检测机构的代表出席论坛,参与互动。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现场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鑫  仪器信息网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进行了数字化解读,在众多关键词中,“创新”出现了100多次。“十四五”规划首次把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创新不仅是未来国家的战略导向,也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时期仪器公司最关注的创新要素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计划?现场开展了互动问答:台下100位嘉宾的选择台上6位嘉宾的选择莱伯泰科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克  技术/产品  莱伯泰科胡克:实际上所有要素都重要,但产品和技术更重要。我们和赛默飞这些巨头最大的差距就是技术和产品,市面上中高端仪器基本被垄断,我们只能找选择一些相对偏僻或独特的路线来走,想要成为优秀的公司,就必须拥有核心的技术/产品,才具备竞争的能力。如何达成?一是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和投入力度,二是通过多种激励方式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莱伯泰科正积极开拓优秀人才,未来也会重点突破全自动分析系统,提高实验室的生产效率。德国耶拿大中华区总裁赵泰  技术/产品  德国耶拿赵泰:在技术创新层面,耶拿愿与广大科学仪器公司积极合作。有的东西不一定要从头开始、从零研发,收购或合作也是达成目标的有效方式,国内如果有好的技术耶拿愿意直接收购。耶拿目前重点布局分析仪器、生命科学、自动化三大领域,其中自动化是大势所趋。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把数据变为资产,更好地赋能产品升级和企业发展,也值得思考。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  技术/产品  天瑞仪器刘召贵:对科学仪器公司来说技术/产品是核心,其他创新要素也是围绕它而聚集。过去天瑞率先开展了MALDI-TOF的研制,后来我们发现它只能做微生物的检测,而且需要至少24小时的培养,但当前许多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MALDI-TOF无法快速解决疾病问题,我们只能“挥泪斩马谡”。2021年我有一个新的梦想,希望天瑞仪器花大力气持续不断地开展研发,能够研制出快速检测病毒病菌的原创性仪器,解决人类生命健康的难题,减少全球每年至少1000万的生命损失,这是多么伟大的一项事业,我会将这个事业进行到底。禾信仪器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周振  营销  禾信仪器周振:营销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产品具有创新性,但是怎么样才能把产品卖出去其实是很令人头疼的事。我们积累了很多技术和产品,但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商品,幕后的技术人员没有办法直接成为客户的朋友,还需要营销来帮我们牵线搭桥,这是我们“十四五”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天美(中国)总裁付世江  模式  天美付世江:六个要素对企业来说缺一不可,如果是“十二五”时期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技术/产品 “十三五”我会选战略,思考我们到底往哪发展 但是在“十四五”我选择的是模式。中国大约每年100亿美元的科学仪器市场规模,其中90%由国外公司占据,意味着众多中国科学仪器企业要争抢其中不到10%的市场份额。这么多的企业如何生存,需要更多地考虑发展模式的问题,其中包括核心的技术产品,全球化的销售网络、生产基地的优化,以及环保、临床等应用市场的延伸等等。赛默飞世尔中国分析仪器事业部商务副总裁周晓斌  战略  赛默飞世尔科技周晓斌:赛默飞的战略重心原来集中在应用和科学市场,现在转移到了医药,正是这一战略使得公司在疫情期间能够实现双位数增长。针对中国层面的战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在中国已经从自己生产转变到股权投资,战略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全球的问题,也是如何更好地服务本地化的问题。ACCSI2021高峰论坛嘉宾合影  最后的“快问快答”环节,嘉宾们分别就“十四五”期间外企和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会拉大还是缩小?“十四五”期间量大面广和高端科研,您将加强哪类产品的布局?上市是否是仪器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三个话题展开观点交锋,现场讨论热烈,金句频出。  ACCSI2021高峰论坛精彩内容未完待续......  拓展阅读:  透视“十四五”中国科学仪器市场机遇——ACCSI2021高峰论坛纪实(一)
  • 四川印发“十四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10个重点领域46个优先发展方向
    重点领域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绿色低碳、生物医药、资源环保、科技服务、技改升级、数字经济10个领域,提出46个优先发展方向重点任务提出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制造强省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培育等7大重点任务到2025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6000家,全省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到6000亿元,国家级及省级高新区达到35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96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38%……近日,《四川省“十四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这份规划,就是一份行动指南。”在四川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赵长轶看来,《规划》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十四五”期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哪些领域?优先发展哪些方向?有什么重点任务?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看目标方向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38%到2025年,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能增效,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再上新台阶,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这是《规划》明确的“十四五”期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的实现,需要细化具体发展目标。《规划》从创新能力、企业创新主体、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产业规模等5个方面提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标。具体来看,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研发机构达到4000个;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万家,瞪羚企业达到400家;全省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到6000亿元;国家级及省级新区达到35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96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38%。这些具体指标是如何制定的?参与《规划》撰写的赵长轶告诉记者:“这些指标的确定经过了专家组的反复测算讨论,在整个过程中既参考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过去发展的具体指标实现情况,也结合了当前国内各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要实现目标,我们有基础也有条件。”在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秦小林看来,这几年,国家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接连落地四川,涌现了歼20、华龙一号、“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重大成果,四川还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整机、大飞机关键部件、静脉麻醉新药等创新产品200余个,这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创新平台的建设,为发展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看举措支持明确10个重点领域46个优先发展方向目标已定,如何做是关键。《规划》从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4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规划》根据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绿色低碳、生物医药、资源环保、科技服务、技改升级、数字经济10个领域,提出46个优先发展方向,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主要是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引领,结合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提出的10个重点领域46个优先发展方向。”赵长轶表示,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产业体系不优、协调发展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重点领域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补短板、锻长板。“这些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突出了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色。”秦小林表示,比如排在10大重点领域之首的电子信息产业已迈上万亿元台阶,是我省首个万亿级产业,产业体系已涵盖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等多个方面;我省是清洁能源大省,已建成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在绿色低碳领域也将大有可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既有优势也有不足。秦小林认为,优势在于我省聚集了一批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优势企业,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不足在于缺乏技术顶尖的龙头企业,以及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比如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还存在亟须突破的瓶颈。在重点区域方面,《规划》提出,围绕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国省级高新区等重点区域,形成重点基地和平台的建设思路,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区域创新布局。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规划》还提出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制造强省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培育等7大重点任务。通过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发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实施一批高水平重大示范工程,培养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规划》还从加强政策引导、强化人才支撑、深化开放合作、营造良好环境4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赵长轶表示,这些保障措施只是提出了基本思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需因地制宜进一步细化政策,提高精准性,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
  • 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监测及评价方案》(试行)
    “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监测及评价方案(试行)一、监测范围按照《“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断面设置方案》(环办监测〔2020〕3号),开展水环境质量监测。二、监测指标监测指标为“9+X”,其中: “9”为基本指标: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湖库增测叶绿素a、透明度等指标)。“X”为特征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基本项目中,除9项基本指标外,上一年及当年出现过的超过III类标准限值的指标;若断面考核目标为Ⅰ或Ⅱ类,则为超过Ⅰ或Ⅱ类标准限值的指标。特征指标结合水污染防治工作需求动态调整。三、监测频次9项基本指标:建有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断面,开展实时、自动监测;未建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断面,按照采测分离方式开展人工监测(湖库增测叶绿素a、透明度等指标),监测频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X”特征指标:按照采测分离方式开展人工监测,监测频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年组织对所有国控断面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全指标监测,监测频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于掌握和筛选国控断面特征指标,对全国地表水监测结果进行校验和总体评价。四、评价方式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技术规定(试行)》(环办监测函〔2020〕82号)开展水质评价,评价指标为“5+X”,即: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5项基本指标及该断面的“X”特征指标。水温、电导率、浊度因无相应标准限值,不参与水质评价,但作为参考指标用于判断水质是否受泥沙、盐度及对溶解氧影响情况等开展监测;总氮参与湖库营养状态评价。五、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环办监测〔2019〕2号)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试行)》(环办监测函〔2017〕249号)要求,开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水质自动监测按《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 915-2017)、《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环办监测〔2019〕2号)等要求,开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六、实施时间本方案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对《方案》调整的目的意义、方案的具体内容等,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方案》,对“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监测评价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目的意义为何?  答:根据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生态环境部统一负责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工作,并将水利部的水功能区划编制、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划转生态环境部。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精神,科学、全面、客观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重要江河湖泊水体功能保障情况,构建统一的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按照“科学监测、厘清责任、三水统筹”原则,2019年底,生态环境部组织完成了“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优化调整工作,在“十三五”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110个入海控制断面和水利部门4493个水功能区断面(合计6543个断面)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点位布局,并于2020年2月正式印发《“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断面设置方案》,“十四五”在全国共布设3646个国控断面,点位覆盖全国重要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重要水体省市界、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有效实现生态环境部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和水利部门水功能区监测网的“两网合一”。  为进一步满足“十四五”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求,更好支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2020年12月22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方案》(环办监测函〔2020〕714号),明确“十四五”国家地表水按“9+X”方式进行监测,按“5+X”方式进行评价,该方案进一步完善国家地表水监测及评价方式,优化监测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实时、连续监测优势,实现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实时监控和特征指标的精准监测。该方案将于2021年1月起实施。  问:《方案》中提出的按“9+X”进行监测,按“5+X”进行评价,分别是指什么?  答:“9+X”是指“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监测模式,“5+X”是指“十四五”国家地表水评价模式。  “9”为国控水站配置的水温、pH、浊度、电导率、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等9项基本监测指标;未建水站的国控断面开展人工采测分离监测。  “X”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基本项目中,除9项基本指标外,上一年及当年出现过的超过III类标准限值的指标;若断面考核目标为Ⅰ或Ⅱ类,则为超过Ⅰ或Ⅱ类标准限值的指标。特征指标结合水污染防治工作需求动态调整。“X”指标开展人工采测分离监测。  9项基本指标中,水温、电导率和浊度因无相应标准限值,作为参考指标,不参与水质评价,总氮参与湖库营养状况评价。水质评价方式为“5+X”,即:pH、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X”特征指标。  问:“十四五”国家地表水“9+X”监测模式,具有什么优点?  答:“十四五”国家地表水“9+X”监测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科学性,能更好地满足水污染防治工作需求。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监测结果表明,2019年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有484个断面出现超标,其中5项基本指标超标断面占总超标断面的73.3%;“X”指标超标断面共129个,占26.7%;2020年上半年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有385个断面超标,其中5项基本指标超标断面占61.8%,“X”指标超标断面共147个,占38.2%,“X”指标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氟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挥发酚等。“9+X”方式涵盖了我国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  二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可行性,对特征指标实施精准监测,进一步优化了监测资源配置。“十四五”建有水站的断面,开展9项基本指标实时、自动监测,充分发挥水站的作用和优势;未建水站的断面开展人工9项基本指标监测;“X”特征指标开展人工监测。与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24项全指标监测相比,对于9项基本指标以外的长期未检出或已稳定达标的指标,不再每月开展人工监测。  “十四五”国控断面“9+X”方式能大大降低监测成本,减轻基层监测人员工作负荷,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更加客观反映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成效,有效支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问:水温、电导率、浊度三项指标无相应标准限值,不参与水质评价,有无必要监测?  答:目前,我国国控水站均配置了水质五参数(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测定仪,大多采用电极法开展实时监测,五参数一体化设计,简便易行、成本较低,对实时监控水质状况、判断变化趋势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和《地表水总磷现场前处理技术规定(试行)》等相关规定:一是对于浊度高于500 NTU的一般水体和浊度高于200 NTU的感潮河段,应采取现场离心的前处理方式,否则监测结果受泥沙影响较大,监测结果没有代表性;二是电导率与盐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盐度对水质监测结果干扰较大。一般电导率≥3000μS/cm时,盐度≥2‰,受盐度影响较大,水质监测数据可不参与评价;三是测量溶解氧时,需要使用水温进行补偿及修正;四是水温、浊度和电导率作为参考指标,还可用于判断该断面是否受到暴雨、事故性污染排放等影响,也是水生态监测的重要指标。  因此,水温、电导率、浊度虽无相应标准限值,不参与水质评价,但有必要进行监测,仍应纳入监测范畴。  问:“5+X”和现行“21项”评价方式是否具有可比性?  答:按照“5+X”和现行国家地表水“21项”两种评价方式,对“十三五”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X”与现行“21项”评价方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19年上半年、全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全国I~III类比例差值分别为0.3、0.1和-0.9个百分点,劣V类比例完全一致;单月I~III类比例差值在0至1.4个百分点之间,劣V类比例差值在-0.1至0个百分点之间。测算结果表明,“十四五”国家地表水按“9+X”方式进行监测、按“5+X”方式进行评价,与现行监测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合理、可行的。  问:2020年1-11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如何?  答:2020年1-11月,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2.0%,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5.7%,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其中,西北诸河、长江流域、西南诸河、浙闽片河流和珠江流域水质为优,黄河、松花江和淮河流域水质良好,辽河和海河流域为轻度污染。监测的112个重点湖(库)中,Ⅰ~Ⅲ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75.0%,同比上升7.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5.4%,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 “神十四”成功发射背后的关键技术
    6月5日上午,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顺利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发射告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取径向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式同空间站组合体对接。3位航天员将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正式开启6个月的太空之旅。“神十四”成功发射背后的关键技术有哪些?下面由小编汇总。点火发射的“火工品”此次神舟十四号发射任务中,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上点火器、起爆器、爆炸螺栓、火药装药、点火药盒、固体小火箭和非电传爆类产品等30余种共计500余发火工品的研制生产工作,为此次任务提供了充分的动力保证。保驾护航的“护甲”与“隔热衣”此次神舟十四号发射任务中,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长寿命低比值无机热控涂层、耐高温隔热材料与组件、返回舱舷窗防烧蚀污染涂层、姿控发动机热防护材料、舱内通道照明和仪器仪表等多种载荷表面高辐射热控涂层、舷窗玻璃及光学涂层、消杂散光涂层、不锈钢灰色化学转换热控涂层、返回舱防热天线窗等十余种涂层与部件得到应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制的有机温控涂层、导航用陀螺油助力神舟十四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在液浮导航系统关键原材料的全方位自主可控。此外飞船、火箭上60%以上关键铝合金材料是“西南铝造”,还有“河南造”特种阀门配套系统、“苏州造”配套电路等许多关键技术也为神舟十四号的成功发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近在咫尺的“实时画面”此次神舟十四号发射过程中,火箭飞行中喷射的尾焰、在火箭高速运行过程中三位航天员的状态以及解体过程等高清画面离不开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高效视频编码技术。自2005年首次应用于长征火箭以来,该项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迭代,持续为“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将火箭飞行动态的珍贵图像实时传回地面。交会对接的“精准测量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中国空间站成功“牵手”。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研制的微波雷达与安装在空间站核心舱上的微波应答机配合工作,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保驾护航。同样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屡立新功的还有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研制的高精度加速度计组合及多只加速度计。它们出色完成了微重力环境下加速度的测量任务,帮助飞船精准把握速度和位置,让交会对接又稳又准。太空生活的“贴心服务员”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红峰公司自主设计生产的“太空厨房”“太空医院”和“太空空调”系列产品,它们为航天员舒适的太空生活提供保障。此次随神舟十四号出征的食品加热装置、气体流量调节阀、液路截止阀、生理信号测试盒、心电记录装置等5种产品,主要用于神舟飞船环控生保分系统和医监医保设备分系统,它们是“太空厨房”“太空医院”“太空空调”的一部分,为航天员营造了舒适的太空之家。技术精湛的“护航员”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706所研制的搜救信息系统,是技术精湛的“全程护航员”,它承担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待发段、上升段、运行段、返回段应急搜救指挥保障任务。系统具备搜救力量管理、搜救任务筹划、搜救预案仿真推演、任务执行跟踪与态势展示等功能,为航天员搜救任务事前运筹规划、事中指挥调度与事后复盘分析提供服务,是空间站任务实现航天员救援保障的关键系统,为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一个“护航员”是护航飞行通信,保证全程清晰的声表滤波器。据介绍,航天器发射在太空中一旦有信号干扰,地面接收到的内容就像接听串了线的电话,难以分辨准确信息。为保障飞行全程通信清晰,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自主研制的声表滤波器,能有效滤除不同飞行阶段和太空中宇宙杂波的各种干扰信号,确保通信清晰准确传回地面。夜空中的最亮“船”在本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任务中,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2台交会对接灯、轨道舱照明灯和返回舱照明灯等4台光电产品。交会对接灯配置在载人运输飞船舱外,在交会对接过程中为“太空拍摄”提供照明服务;轨道舱照明灯和返回舱照明灯为宇航员在舱内工作生活提供照明。由于篇幅限制,除了上述列举的技术外,还有诸多重要技术尚未提及。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离不开我国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各界人士的支持,在此,小编预祝神舟十四任务圆满成功。
  • 四川1707万221套快检仪器大单公布
    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对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一批食品快检仪器设备、实验室设备项目进行了政府采购,现将中标结果预公告如下:   一、项目名称:快检仪器设备、实验室设备   二、项目编号:川政采招[2011]145号   三、采购项目技术要求及用途、数量:(详见招标文件) 包号 名称及描述 采购数量 采购单位 1 A类市县药监局 餐饮食品快检装备 餐饮食品快检装备 (市局3套、县局48套) 四川省 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 2 B类市县药监局 餐饮食品快检装备 餐饮食品快检装备 (市局10套、县局84套) 3 C类市县药监局 餐饮食品快检装备 餐饮食品快检装备 (市局8套、县局49套) 4 保健品检测 分析测量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进口)2台 薄层色谱扫描系统(进口)1台 5 保健品检测基础设备 微波消解仪(进口)1台、干燥箱(进口)2台 低温高速离心机(进口)1台 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进口)1台 快速溶剂萃取仪(进口)1台 6 化装品检测 分析测量设备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进口)1台 高效液相色谱仪(进口)1台、超纯水仪(进口)2台 7 药品检验基础设备 真空干燥箱2台(进口)、低温培养箱1台(进口) 培养箱1台(进口)、全自动灭菌锅1台(进口) 荧光定量PCR仪1台(进口) 四川省 食品药品 检验所   四、中标候选供应商名称及报价总金额:   第1包:中标供应商:成都瑞恒精密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报价金额:360.9624万元。   第2包:中标供应商:广州达元食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报价金额:597.262万元。   第3包:中标供应商: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报价金额:406.129万元。   第4包:中标供应商:四川骏骥商贸有限公司,报价金额:137.60万元。   第5包:中选供应商:四川獒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报价金额:205万元。   第6包:只有2家供应商投标,该包废标。   第7包:只有2家供应商投标,该包废标。   五、招标公告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六、评审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七、采购人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采购人: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28-86786085   八、采购代理机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采购代理机构名称: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 地址:成都市玉沙路155号福德酒店二楼 联系电话:028-86961823   九、本项目联系人、联系方式:   联 系 人:蔡林川 联系电话:028-86961823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如无疑义,将正式生效。供应商认为中标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在公告发布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提出质疑。   质疑联系人:邹艳萍 联系电话:86961812 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 农科院饲料所发布“十四五”与中长期发展规划
    12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十四五”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讨会暨建所三十周年学术活动在京召开。记者获悉,饲料研究所提出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目标:用5-10年时间,按照“五纵六横”的总体布局,2-3个重点选题与优先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率先取得突破,3-4个团队进入世界领先梯队;到2035年,支撑五个产业领域中4-5个学科专业方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2050年,“五纵六横”的总体布局全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一流研究所。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饲料所优先领域与重点任务包括:面向国家队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方面,针对饲料资源观测、收集、营养学评价及数据库建设,设置“饲料资源与动物营养大数据”重点任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方面,针对生物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科学的发展,设置“动物肠道微生物及其调控”重点任务;针对合成生物学、智能和信息化进展,设置“合成生物学与新饲料/添加剂智造”和“精准营养与智能化饲养”重点任务;面向国家战略方面,针对国家粮食安全核心是饲料粮本质是蛋白质饲料粮供应安全的问题,设置“蛋白质饲料资源多元化利用”重点任务;针对抗生素减量替代国家战略,设置“畜禽用抗生素替代关键产品创制与产业化” 重点任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方面,针对绿色发展的国家重大需要,设置“碳中和与绿色饲养”“动物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重点任务。随着人们对动物性食品消费需求的逐年增加,作为人们动物性食品的“食品”,饲料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营养健康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会专家认为,目前,我国饲料产业面临资源挑战、安全挑战和绿色发展挑战,充分发挥农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致力解决饲料产业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抢占世界饲料科学竞争制高点、掌握我国饲料科技发展主动权、引领饲料业和养殖业现代化至关重要。饲料研究所所长戴小枫介绍,饲料所构建了“五纵六横”的总体布局,即“生猪、家禽、水产动物、反刍动物、宠物”五个产业领域,“饲料资源与营养供给、动物营养需求、动物营养代谢、动物营养与健康、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精准营养与智能化饲养”6个学科重点与方向,基础研究、高科技前沿、核心关键技术、落地产业相结合,作为饲料所“十四五”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落地抓手。戴小枫表示,动物性食品消费未来可以预计是刚性增长的,随之饲料用粮需求也将日益高企,要实现饲料用粮“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需要从三个方向努力。首先是实行饲料资源的多元化战略,就地取材,把我国丰富的资源利用好。现在形成的养殖模式高度依赖大豆和玉米,要把传统畜牧养殖业中吃干榨净所有可用饲料资源这一点保留发扬。第二是通过创新来开发非常规饲料新资源,比如乙醇梭菌蛋白。第三是高效精准营养,减少养殖浪费,提高饲料转化率。1991年,正值我国饲料工业如火如荼发展的第十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应运而生,是专门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的唯一国家级公益类科研机构。30年来,饲料所科研工作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步提升,抗菌肽、饲用乙醇梭菌蛋白、植酸酶、鱼类肠道菌群调控、反刍幼畜营养生理等研究处于国际领跑位置,新兽药创制、反刍动物温室气体排放、鸡蛋蛋清与蛋壳品质、饲用中草药等研究也已跻身国际并跑状态,发展成为该领域国家倚重的战略科技力量。。同时,先后与200多个行业内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为饲料企业提供技术服务400多项次,转化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成果50多项次,连续三年获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科技成果转化奖”,技术转让收入累计3.0亿元,以成果转化和应用,带动了我国畜牧业和饲料业发展。此次活动还举行了霍启光研究员铜像揭幕仪式,纪念和追思这位我国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奠基人和先行者。
  • 第十四届CISILE展览会及部分同期活动
    一、 CISILE2016——亚洲最大的科学仪器盛会(免费参观)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6)将于5月22-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隆重召开。CISILE 2016吸引了二十多个国家地区,700多家企业参展,汇聚分析测试仪器、实验室仪器、光学仪器、生化仪器、试验机等上万种产品。诚邀您届时到会参观、洽谈、选购。 请您填妥以下表格,传真至:010-62957691 82051730或发送邮件至:bjcisile@163.com dufang@instrument.com.cn 展览会办公室将为您提供以下服务:1.根据您的回执在展会现场VIP窗口领取VIP参观证,节省您现场登记时间,并可领取大会资料和纪念品。2.将协助您寻找意向产品或合作伙伴,并提供代订宾馆、返程车机票等服务;3.您将可以成为CISILE会员单位,及时获得CISILE活动信息,享受CISILE的优质服务。二、同期活动(免费参加)2016年(第三期)仪信通学院网络营销研讨会【时间】:2016年5月22号下午13:30-16:10 (cisile展会同期)【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会议室12-1-2)【主办方】: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我要测(woyaoce.cn)、仪品汇(yph.cn)【会议日程】13:30-14:00 签到14:00-14:40 报告题目:《仪起走进E时代》厂商精选案例解析报告人:石水华 仪器信息网B2B事业部经理14::45-15:25报告题目:《如何让仪器用户主动找上门?》报告人:于会敏 仪器信息网B2B事业部 运营经理15:30-16:10报告题目:《成功吸引潜在用户-如何玩转内容营销?》报告人:孙悦 仪器信息网培训部 项目经理 【会议咨询】dufang@instrument.com.cn报名链接:http://form.mikecrm.com/8tZx9v 三、组委会联系方式联系人:周亮18610951918 电话:010-62919363在线登记:请访问大会官网www.cisile.com.cn或扫描二维码。
  •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中国要建100个碳达峰试点,该如何开展?
    今年10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以下称环资司)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以下称《试点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张家口市等25个城市、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成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日前,界面新闻双碳频道就《试点方案》和中国碳达峰进展,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在采访中,赵鹏高对《试点方案》的政策定位、部署要求和激励措施等作了解读。他表示,中国的“双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从当前的进展看,中国定能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此外,他对各地开展碳达峰建设提出了有关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图片来源:环资司《试点方案》是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从城市、园区层面出台的碳达峰政策。与此前各地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开展的碳达峰建设相比,新方案的出台有哪些意义?赵鹏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加大中央对地方推进碳达峰的支持力度,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试点城市和园区给予支持,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各地区能源结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挑战。虽然31个省区都制定了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但在城市和园区层面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探索的工作。开展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将有效激发城市和园区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开展探索,为全国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相比省(市、自治区)级层面开展的碳达峰建设,环资司期望各地在试点建设碳达峰城市或园区时,具体在哪些方面更加细化或创新?赵鹏高:城市和园区是集聚人口、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能源消耗、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最集中的区域。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突破65%,城镇人口达到9.21亿。伴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市和园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资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将更加集中,毫无疑问是碳达峰行动的主战场。建议各地按照《试点方案》有关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确定试点任务方面,既要与国家和省级要求对标对表,又要体现特色,谋划若干务实管用的举措。组织重点工程方面,既要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降碳导向,又要促进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强化科技创新方面,既要注重关键技术研发,又要完善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完善政策机制方面,要坚持“降碳”导向,夯实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探索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开展全民行动方面,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宣传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建立绿色生活激励约束机制。《试点方案》提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要求的试点建设项目予以支持。该项资金支持措施预计何时推出?资金规模大致在怎样的水平?赵鹏高:对于试点城市和园区的项目,只要符合有关条件,并且能够对试点工作形成有效支撑的,我们都将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同时,我们也会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推送给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试点项目建设。《试点方案》还提到,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对试点成效突出的城市和园区予以通报表扬。除此之外,国家发展改革委或地方政府还可能推出哪些新的政策,以激励试点城市和园区的碳达峰积极性?赵鹏高:试点不是政策洼地,重在激励地方先行探索。对于试点建设成效突出的地方,我们将推动试点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国家政策制度和法规,予以通报表扬的同时,也将在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联合国气候大会等国内外重大场合进行宣传,打造“双碳”行动的示范样板。《试点方案》统筹考虑各地区碳排放总量及增长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选取了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5个省(自治区)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可否以某些省(自治区)为例,谈谈当地碳达峰面临的特殊挑战,以及期望这些地方如何以《试点方案》为契机,探索做法和经验?赵鹏高:首批试点的15个省(自治区)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功能定位各异,也具有一定代表性。以内蒙古自治区和广东省为例:内蒙古自治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的特点突出,新能源资源也比较丰富。推进试点工作中要大力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同时,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引导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广东省是国内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能耗总量大,用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仍面临困难挑战。推进试点工作中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开展制度创新,探索和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距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已满两年,全国及地方在碳达峰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绩?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赵鹏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和积极成效。一是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各有关部门出台12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和11份支撑保障方案,31个省(区、市)制定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二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累计完成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超过5.2亿千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3.84亿千瓦、装机占比达到49.6%。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十四五”以来压减粗钢超4000万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1.7%。四是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91.2%,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300亿平方米。截至今年9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31.6%,保有量达1821万辆,占全球60%。五是生态系统碳汇稳步提升。“十四五”以来年完成国土绿化超1亿亩,中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六是“双碳”工作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十四五”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启动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七是绿色低碳政策机制更加完善。2020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环保相关资金1.78万亿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截至今年6月,两项工具贷款余额分别为4530亿元、2459亿元。建立健全绿电交易和碳市场体系,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绿电交易878亿千瓦时,全国碳配额交易3.82亿吨。八是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中德签署政府间《关于建立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中美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阳光之乡声明》。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等多双边议程,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能源和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中国的“双碳”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挑战:一是乌克兰危机等地缘冲突导致全球能源供需失衡,中国能源保供面临更大挑战,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有的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名,构筑“碳壁垒”,对国内优势产业进行打压,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双碳”工作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绿色低碳创新投入总体偏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动能有待进一步加强。距离“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渐行渐近,中国目前整体碳达峰的进展如何?赵鹏高:虽然国内“双碳”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稳步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从几个关键指标看:一是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2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达到17.5%,预计可稳步完成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5%左右的目标。二是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截至今年9月,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达到9.2亿千瓦,预计可顺利完成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三是森林蓄积量。2021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已达到194.93亿立方米,提前九年完成2030年森林蓄积量190亿立方米的目标。四是碳排放强度。2022年中国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已累计下降超过51%,完成2030年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虽面临困难和挑战,但经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总结过去两年的经验,环资司对地方开展碳达峰建设有何建议?赵鹏高:在推进碳达峰试点建设的过程中,建议各地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探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能源和产业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路径,为全国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经验做法。二是探索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要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工作的协同并进、相互促进。三是探索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和园区层面工作的灵活性,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国家层面和其他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机制的构建完善提供支撑和参考
  • 关注!吉林省“十四五”重点发展这4类科学仪器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吉林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将工业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吉林省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去年8月发布了吉林省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将其列为吉林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全省工业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坚定不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规划》指出要充分发挥吉林大学等6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121家科研院所的科教优势,组建了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84个(其中国家级18个)。建成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医疗器械和生物基材料等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规划》指出要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速形成汽车轻量化、柔性化智能制造体系,石化产业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在线检测和控制,食品、医药产业加速推进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 在今后的发展重点中,主要有生命科学仪器、环保设备、核心器件、半导体设备这四大类,具体信息如下:1、开展光学功能材料、高性能半导体激光器等关键基础材料与核心器件研究;2、推动28纳米及以下光刻物镜系统、万G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生命科学仪器研发及应用;3、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环保设备加快发展;4、鼓励体液分析和分子诊断等新型体外诊断仪器及配套试剂的开发与产业化;5、支持基因测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癌症诊断试剂盒等产品的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大;6、以CMOS图像传感器和功率半导体器件为核心,引进、培育一批集成电路企业;7、全力推动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实施,建设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基地,加强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及专用设备生产等多领域布局。全文如下:吉林省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吉林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砥砺前行、积厚成势的关键五年,是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突破、开辟新局的关键五年。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也是吉林实现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本规划全面分析吉林工业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 规划和吉林振兴发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围绕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从“十四五” 时期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等方面着手,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指导我省 “十四五” 时期工业加速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规划期为2021-2025年。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二、发展形势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第三章 发展重点一、汽车产业二、食品产业三、石化产业四、装备产业五、医药产业六、冶金建材产业七、光电信息产业八、轻工纺织产业九、能源产业第四章 主要措施一、完善优化创新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二、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三、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五、推行绿色制造,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六、加快产业集聚,推动集群化发展七、深化开放合作,加快融入双循环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估一、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环境影响分析二、规划的资源承载力分析三、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四、综合结论第六章 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规划实施二、完善政策支持,优化要素配置三、强化安全管理,提升本质安全四、开展监督检查,加大宣传引导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发展规划》、《吉林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吉发{2017}18号)和《吉林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吉办发{2019}41号)等精神,加快推进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力支撑。(一)工业支撑持续增强。2020年,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81户, 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大型企业130户, 占比为4.2%;从业人员75.1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2407.8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工业增加值2850.3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居全国第2位; 工业税收占全省税收55%, 制造业税收占全省税收四成以上,是最大的税源行业。2020年全省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4%,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支撑。(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坚持每年重点调度推进800个以上投资超千万元重大项目, 一汽奥迪Q工厂、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北方)示范区、一汽红旗HS系列车型技术改造、万丰奥威新能源汽车轮毂单元智慧工厂、精功大丝束碳纤维 (一、二期)、白城梅花氨基酸(一、二期)、凯莱英绿色制药平台、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长光圆辰CMOS图像传感器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有效改善了产品结构,转变了增长方式,带动了有效投资,2020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位居全国第9位。(三)转型升级初见成效。深入落实“1=7”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分业施策激发产业新动能。汽车产业 “风景这边独好”,2020年一汽省属产销量分别达到265.4万辆和264.9万辆,同比增长3.6%和4.5%;红旗品牌产销量超20万辆,近三年产销量增长达42倍。生物法聚乳酸突破量产规模达3万吨,嘉吉生化产业园探索形成了玉米全产业链开发的“嘉吉模式”,吉林梅花成为国内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基地。石化基础原料和有机化工原料向下游延伸,ABS、乙丙橡胶、聚氨酯、碳纤维等新材料核心竞争能力持续增强,工业级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基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复兴号、京张奥运高铁、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等产品实现批量生产,确立了中国高铁标准。“吉林一号”25颗卫星建成国内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卫星信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深化。凯莱英连续反应法制药技术引领化学制药绿色发展, 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等100余种新药正在开展临床研究,甘精胰岛素等170个医药健康产品取得生产批号。“去产能” 成效显著,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08万吨、炼铁产能80万吨、水泥熟料产量5000万吨以上。(四)创新基础不断厚实。充分发挥吉林大学等6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121家科研院所的科教优势,组建了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84个(其中国家级18个)。建成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医疗器械和生物基材料等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327 个。这些创新平台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孵化器。成功培育9 户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495户高新技术企业、1049户科技小巨人企业。(五)产业数字化取得进展。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9671个,工业互联网发展应用指数全国排名第13位, 东北地区排名第1位。一汽集团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能源清洁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运营,溯源食品工业互联网正加快建设,工业 APP突破200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超万家。工控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升,建成 “省重点工业企业门户网站监测平台”和“省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平台”两套保障平台。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汽车轻量化、柔性化智能制造体系加速形成,石化产业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在线检测和控制,食品、医药产业加速推进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省内9家企业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通化建新“镍铁合金综合集成总承包核心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项目,2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智能制造项目库,金洪汽车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六)产业集聚初步形成。深入落实工业走廊发展规划,以长春市为中心,四平市、辽源市、吉林市、松原市协同布局,建设融合配套、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医药、航空航天、精密仪器与装备、传统装备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长春市汽车、食品、装备产业,吉林市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四平市食品产业,辽源市纺织产业,通化市医药产业等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国家工业化新型产业示范基地。认定了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岭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等20个化工园区,为我省化工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七)绿色制造有效推进。“十三五”时期,全省工业能耗持续下降,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3.4%,超额完成工业节能目标任务。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建成2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0种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2个国家级绿色园区、60家省级绿色工厂、9种省级绿色设计产品、8个省级绿色供应链、2个省级绿色园区。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应用,吉林至诚电气立体卷铁心配电变压器等8 个型号变压器、吉林宏日新能源生物质锅炉被列入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省内重点钢铁企业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吨钢烟粉尘排放量、吨钢取新水量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5.3%、40.9%、21.2%,固废综合利用率由98%提高到99%。(八)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突出优化营商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新组织开展 “服务企业周”,在国内率先设立省级 “企业家日”,持续开展 “万人助万企”、工业服务专项攻坚行动,建立96611企业服务热线等8大援企服务平台。落实国家减税降费、降本减负等政策措施,为实体经济降本减负4000余亿元,营造 “重商、亲商、安商”良好社会氛围。长春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入选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吸引了中粮、国投生物、美国嘉吉、泰国正大、梅花集团、伊利集团、娃哈哈、农夫山泉、恒大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落户我省或追加投资。二、发展形势(一)面临机遇。振兴东北的国家战略机遇。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国务院出台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系列重大政策举措, 批复同意公主岭市由长春市代管, 中韩 (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批,吉林 (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吉澳中医药健康产业合作区等一批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为深化产业分工协作、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提供了有效承载。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市场机遇。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省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是“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我省工业开放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一批新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加快培育,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连通国内大市场提供了对接机遇。产业生态的突破发展机遇。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 “双碳目标”,倒逼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 势必推进产业结构乃至经济体系加速转型发展,相关产业转移势在必行。白城、松原等地区拥有丰富的绿电资源优势,随着绿电技术日益成熟,我省具备承接传统产业项目空间条件,为构建新产业布局提供突破机遇。产业转型的换道超越机遇。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突破,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深入演进,我省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得到攻克,一系列重大装备和技术产品研制开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换道超车”机遇。(二)面临挑战。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十分严峻。在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短期内难以扭转,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趋势加快,国际贸易投资持续萎缩,“逆全球化”加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受 “卡脖子”制约,芯片等 “断链”风险明显上升,实体经济面临 “去中国化”压力。从国内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转换增长动力处于攻关期,可持续增长压力加大;我国工业总体上尚未摆脱低成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资源环境的约束愈发显著,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供给体系与国内需求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产业基础能力薄弱,质量效益不高。从我省工业发展看,长期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还将在一定时期存在,特别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科教优势发挥不充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程度不高、产业与产业间融合度不够以及生产要素保障还存在短板等问题直接制约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 时期需要着力破解或得到根本性解决。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以智能化改造为路径,以安全发展为底线,以绿色发展为根本约束,以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为主攻方向,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 “强链” 工程,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推动现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加 快提升产业集聚和数字化转型水平,形成产业之间深度融合、要素资源高效配置、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现代产业优质发展生态,全面提升吉林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科技驱动,推进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创新要素合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突破创新技术瓶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坚持强化链条,集群集聚发展。以打造产业链为主线,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生态链耦合发展。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系统协同,通过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坚持安全绿色,实现永续发展。坚守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底线,推动制造业绿色安全改造升级。加强制造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加快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努力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作出贡献。加强精益安全管理,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提高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共赢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鼓励企业“走出去”“请进来”。联动东中西部,聚焦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发展区域,深化对口合作、区域合作,着力引入大项目、好项目,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优化结构,促进融合发展。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渗透作用,推动物资资源、资本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的紧密结合,加速 “两化”融合、产业融合、军民融合、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工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及产业链间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引领作用明显加强,工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制造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以下目标: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十四五” 期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6.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7000亿元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25年,汽车产业力争突破万亿级规模,食品、石化、装备、医药、冶金建材、光电信息产业达到千亿级规模,轻纺产业力争达到500亿级规模。质量效益得到新提升。“十四五”期间,力争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增加值率稳步提高,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力争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00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350个。融合发展达到新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到2025年, 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有所提升, 智能制造实现突破,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 “两化” 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达到100家,上云上平台企业达到18000家, 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绿色制造产业快速发展, 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降低碳排放强度。到2025年, 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 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有所降低, 建设一批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制造模式广泛应用。第三章 发展重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推动重点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坚持锻长板、补短板,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促进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航天卫星、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动能加快壮大。坚持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构建万亿级汽车产业,千亿级食品、石化、医药、装备、冶金建材、光电信息产业,500亿级轻工纺织产业组成的吉林现代化工业体系。一、汽车产业锚定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方向,以一汽集团为龙头、长春国际汽车城为平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一流国际汽车城。积极推进实施 “六个回归”, 推动汽车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关键产业链短板加快补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品牌文化及衍生经济向上赋能,构建涵盖设计研发、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市场服务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 全球先进的汽车技术研发高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运营高地、自主可控的零部件产业聚集高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新高地以及汽车产业衍生经济发展高地。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万亿级,红旗品牌产销规模达到百万辆,自主品牌产销实现200万辆以上,本地配套率力争达到70%。———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技术升级,完善自主可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加快传统汽车补齐产业链短板,重点加强汽车芯片、燃油系统、配气系统、电控系统等薄弱链条及四轮驱动、底盘线控、传感器等缺失环节的技术攻关和项目引进。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突破,支持研发高效先进动力总成、混合动力、高性能复合材料、低摩擦等节能技术,加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氢燃料电堆、空压机、储氢罐等产品研发和项目引进,推动汽车绿色低碳发展。支持L3级以上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推动环境感知、智能座舱、超算平台、控制执行、车联网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培育民族汽车产业,打造民族第一品牌。实施 “红旗”品牌百万辆工程,加快进入国内豪华品牌第一阵营,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新高尚”品牌。支持红旗品牌家族L、S、H、Q全系列产品投放,推动拓展全球市场;巩固和扩大 “解放” 品牌市场,打造世界知名商用车品牌;支持“新奔腾”品牌发展战略,打造国内优秀主流自主品牌,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支持一汽集团培育拓展技术、服务、生态、公益等子品牌,构筑清晰独特的品牌价值体系,提升“中国一汽”企业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支持一汽改革创新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一汽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支持
  • 建设单位可自行环评 环评监测市场迎新变化
    p   近日,全国人大正式发布修正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此次对环评法的修订主要针对建设项目的环评规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建设单位既可以委托技术单位进行环评,也可以自行开展环评。也就是说,环评监测未来面对的客户不仅包括专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单位,也可能是建设单位。 /p p   但环境影响评价毕竟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工作,建设单位如果自行开展环评需要有相对应的技术人员,一般建设单位可能会存在技术实力不足的情况,仍会倾向于选择专业的技术单位。而某些大型集团,如果长期开展项目的话,可能会组建自己的环评团队,甚至开设环评分公司。 /p p   无论如何修改,环评的监管会越来越严,环评监测的要求也肯定会越来越严格,修炼扎实的内功才是监测单位立足之本。 /p p   新环评法全文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目  录 /strong /p p   第一章 总  则 /p p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p p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p p   第四章 法律责任 /p p   第五章 附  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一章 总  则 /strong /p p   第一条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p p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p p   第三条 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p p   第四条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p p   第五条 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p p   第六条 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p p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strong /p p   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p p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p p   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p p   第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p p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p p   第九条 依照本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p p   第十条 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p p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p p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p p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p p   第十一条 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p p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p p   第十二条 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 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p p   第十三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p p   参加前款规定的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p p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p p   第十四条 审查小组提出修改意见的,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应当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的采纳情况作出说明 不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p p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p p   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p p   第十五条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 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strong /p p   第十六条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p p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p p   (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p p   (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p p   (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p p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p p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p p   (一)建设项目概况 /p p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p p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p p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p p   (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p p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p p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p p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 /p p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p p   作为一项整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按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p p   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当根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意见予以简化。 /p p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技术单位对其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单位具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能力的,可以自行对其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 /p p   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技术规范等规定。 /p p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的能力建设指南和监管办法。 /p p   接受委托为建设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p p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和结论负责,接受委托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对其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承担相应责任。 /p p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单位的监督管理和质量考核。 /p p   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编制单位、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的相关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 /p p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 /p p   第二十一条 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p p   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p p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p p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办理。 /p p   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p p   国家对环境影响登记表实行备案管理。 /p p   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以及备案环境影响登记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p p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下列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p p   (一)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p p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p p   (三)由国务院审批的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p p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p p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p p   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p p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十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p p   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p p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p p   第二十七条 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 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p p   第二十八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因、查明责任。对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等严重质量问题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建设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员和接受委托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属于审批部门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对依法不应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予以批准的,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四章 法 律 责 任 /strong /p p   第二十九条 规划编制机关违反本法规定,未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或者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p p   第三十条 规划审批机关对依法应当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而未编写的规划草案,依法应当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而未附送的专项规划草案,违法予以批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p p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p p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处分。 /p p   建设单位未依法备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备案,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p p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有本条所列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处罚。 /p p   第三十二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等严重质量问题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p p   接受委托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违反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规定,致使其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等严重质量问题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技术单位处所收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p p   编制单位有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五年内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终身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 /p p   第三十三条 负责审核、审批、备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审批、备案中收取费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 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p p   第三十四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五章 附  则 /strong /p p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本辖区的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本法第二章的规定制定。 /p p   第三十六条 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的原则制定。 /p p   第三十七条 本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p
  • 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在等离子体所召开
    受中国核物理学会委托,由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于11月1日至6日在合肥科学岛学术交流中心召开。 邀请专家主席台就坐   全国核物理大会是我国核物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会议,本次会议内容涉及高能物理与强子物理、放射性束物理与核天体物理、核反应与结构性质、核物理实验装置及探测技术以及核技术与交叉领域等。此次大会参加人数是历届最多的一次,来自全国近70家单位共400余人参会,会议接收摘要300余篇,学术报告250余人次。   本届全国核物理大会上,等离子体所所长李建刚研究员代表会议承办方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焕乔院士、等离子体所万元熙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胡仁宇院士、快堆总工程师徐銤研究员等数十名核物理领域老前辈及国内顶尖专家出席此次大会并做大会邀请报告。 等离子体所所长李建刚致欢迎辞 詹文龙院士作大会邀请报告 学会理事长张焕乔院士做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期间,中国核物理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并选举产生了由77位同志组成的第十届理事会。新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由26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一致选举张焕乔院士任理事长,詹文龙、朱志远、叶沿林和柳卫平为副理事长,推选朱升云为秘书长,推选袁大庆为副秘书长。等离子体所副所长吴宜灿研究员当选为常务理事,中性束研究室主任胡纯栋研究员当选为理事。   会议期间还揭晓了第四届“胡济民教育科学奖”获得者名单并举行了颁奖仪式。会议决定第十五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2013年)将委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办。   等离子体所反应堆技术研究室FDS团队承担了本届全国核物理大会的具体会务工作。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会议起到了很好的交流作用,为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相互学习、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以及共同提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 大会会场
  • 先河环保拟1920万收购四川久环80%股权 拓展水质监测市场
    先河环保8月11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拟与刘彬、韩隽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使用自有资金1920万元收购其持有的四川久环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80%股权。收购完成后,四川久环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据介绍,四川久环在地表水、污染源与重金属等水质自动监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及市场,其结盟世界知名环境在线监测仪器制造商法国赛环,专业生产 SERES /SINOEPA 品牌系列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器,在市场拥有良好的信誉和品牌知名度,在各类重点监测项目上批量使用,是国家重点水质自动监测站使用和推荐的重点品牌之一。 数据显示,四川久环201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44.14万元,净利润-202.50万元。  先河环保表示,水质监测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公司此次收购将提升公司在水质监测领域的领先地位,赢得水质监测市场的竞争优势,迅速占领水质监测市场,另外四川久环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业务积累起来的第三方运营业务,也将成为上市公司未来稳定的利润增长点。收购完成后,公司水质监测产品线将更加丰富,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  此外,四川久环现有管理团队在水质监测领域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本次收购的成功将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水质事业部的市场运作水平,有助于上市公司在水质监测领域取得突破。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等政策的出台,使水质在线监测迎来高速发展期。近期,环保部表示,将分3步完成国家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事权的上收。未来的环境质量监测点可能从设备到运营都交给第三方管理,从较为成熟的大气监测和水质监测入手的可能性更大,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将催生巨大的市场。
  • 发改委印发“十四五”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指导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作有序开展,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同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十四五”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1〕1205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升;上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中下游力争达到30%;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太原、呼和浩特、济南、泰安、郑州、西安、咸阳、兰州、西宁、银川等10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级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65%左右,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  《实施方案》要求,系统推进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作。一是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补齐污水收集管网短板,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约1.4万公里;强化污水处理设施弱项,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350万立方米/日;推行污泥无害化处理,加快补齐城市和县城处置能力缺口,新增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约0.35万吨/日。二是完善城镇垃圾处理体系。健全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新增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约1.8万吨/日;补齐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缺口,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约2.8万吨/日,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约0.8万吨/日。三是加强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开展试点示范,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约300万立方米/日;做好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稳步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加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新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50个。  《实施方案》强调,强化运营管理。一是健全以污染物削减绩效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推广按效付费,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二是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常态化专业化运行维护机制,按照标准规范实施运行维护,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运行维护主体。三是推广整县推进工作机制,鼓励项目综合打包特许经营,推广一体化运行维护。  《实施方案》要求,健全保障措施。按照省级统筹、市县负责要求,系统谋划实施。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的整改工作。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全污水垃圾处理费价税机制,推广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处理服务费水平。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按时落地。  附: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1〕1205号  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建设局、建委):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推进设施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运维,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十四五”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协调,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2021年8月17日
  • “十四五”规划第三代半导体弯道超车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家2030计划和“十四五”国家研发计划已明确第三代半导体是重要发展方向。由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更为优异,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国家希望通过十四五规划,把三代半导体提升至战略高度,第三代半导体可能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弯道超车机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我国第三代半导体市场和应用前景广阔。一方面,第三代半导体下游应用切中了“新基建”中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交主要领域,另一方面,第三代半导体产品主要使用成熟制程工艺,在美国持续升级对我国半导体产业技术封锁的大环境中,第三代半导体有望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突围先锋,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充分受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半导体设备需求及订单向上拐点或已到来。2020年行业有望较快成长,新增需求源自5G商用推动全球存储扩产及中国大陆整体晶圆、封测产能扩张,以下第三代半导体设备公司有望受益。北方华创主营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新能源锂电装备及精密元器件业务。中微公司正处于市场地位快速提升的高成长阶段,同时其突出的技术及研发实力在本土企业中稀缺度很高。捷捷微电深耕功率半导体行业25年,是国产晶闸管第一大供应商。三安光电2014年5月成立起,正式涉足半导体产业,填补了我国二代、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氮化镓市场的空白,同时布局新兴 Mini/ Micro-LED芯片产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伴随着国内第三代半导体设备企业技术进步和消费市场前景刺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将迎弯道超车机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原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原文标题《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迎弯道超车机会 科技+消费仍是机构“心头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大盘持续震荡考验市场信心,赚钱效应下滑背后机会也更趋于集中。而在结构性机会背后,券商对四季度的机会普遍看好科技 + 消费 。 具体而言,半导体、国防军工、新能源汽车等被频繁推荐。投资者可在震荡中逢低关注上述板块中的龙头标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第三代半导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产业链迎弯道超车机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家2030计划和“十四五”国家研发计划已明确第三代半导体是重要发展方向。与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Si、GaAs不同,以GaN、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高频、高效、高功率、耐高压、耐高温、抗辐射等特性,可以实现更好的电子浓度和运动控制,特别是在苛刻条件下备受青睐,在5G、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新一代显示、航空航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截止目前,A股公司已有45家确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业务,或已积累相关技术专利。华安证券分析师尹沿技指出,由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更为优异,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国家希望通过十四五规划,把三代半导体提升至战略高度,第三代半导体可能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弯道超车机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海证券分析师吴吉森认为,一方面,第三代半导体下游应用切中了“新基建”中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交主要领域,另一方面,第三代半导体产品主要使用成熟制程工艺,在美国持续升级对我国半导体产业技术封锁的大环境中,第三代半导体有望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突围先锋,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充分受益。建议投资者关注北方华创、华峰测控、中微公司 器件领域重点关注斯达半导、捷捷微电、三安光电、闻泰科技、华润微,扬杰科技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潜力股精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北方华创(002371)进一步加码主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司主营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新能源锂电装备及精密元器件业务。公司现有四大产业制造基地,营销服务体系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海通证券指出,2018年中国大陆市场设备投资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28.2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投资区域,预计2020年中国大陆设备投资将增长至170.6亿美元,未来依然是全球设备投资的主要地区,中国集成电路装备产业也将迎来一个“黄金时代”。公司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约20亿元将投入“高端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高精密电子元器件产业化基地扩产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加码在高端集成电路设备领域的布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微公司(688012)细分领域领军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司日益提升的国际竞争力和半导体设备产业需求复苏、本土晶圆厂扩产及技术成熟、5G产业发展为公司带来的新机遇。相比于成熟发展阶段的海外龙头,公司正处于市场地位快速提升的高成长阶段,同时其突出的技术及研发实力在本土企业中稀缺度很高。虽然估值存在较高溢价,但作为中国高端装备的“核心资产”,其投资价值仍值得关注。华泰证券指出,半导体设备需求及订单向上拐点或已到来,2020年行业有望较快成长,新增需求源自5G商用推动全球存储扩产及中国大陆整体晶圆、封测产能扩张,其中刻蚀、薄膜沉积设备受益程度较高,公司作为国产刻蚀设备领军者有望受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捷捷微电(300623)业绩增长有基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司深耕功率半导体行业25年,是国产晶闸管第一大供应商。公司立足功率半导体,在晶闸管基础上不断拓展产品品类,公司有望随着功率半导体的国产化替代加深实现持续快速成长。开源证券指出,2019年中国的功率半导体市场达到 144.8亿美元,主要市场份额为英飞凌、安森美、德州仪器等海外企业占据。MOSFET和IGBT作为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的最主要品种,国产替代空间巨大。2019年MOSFET占公司整体营收的15%,公司通过定增项目加码MOSFET、IGBT、新型片式元件、光电混合集成电路封测等产能建设,为业绩增长打下基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三安光电(600703)拐点有望到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司2014年5月成立三安集成,正式涉足半导体产业,填补了我国二代、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氮化镓市场的空白,同时布局新兴 Mini/ Micro-LED芯片产业。公司即使在行业低谷,也依旧保持领先整个行业的利润率。申万宏源证券指出,三安集成业务与同期相比呈现积极变化,已取得国内重要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认证,各个板块已全面开展合作,2019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40.67%。当前是公司利润率底部区间,行业供需改善拐点有望到来,长期看好公司LED新需求及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防军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行业迈入价值成长阶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二季度业绩明显回暖后,国防军工行业三季度业绩增长确定性依旧较高。可以看到,军工行业计划性更强、下游客户军方需求确定性更高、产业链相对封闭,科研生产的组织更加严密,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军工板块逐步迈入价值成长阶段,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重要,标的股价走势与基本面关联度越来越高,自下而上选股将成为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横向比较其它制造业,军工行业的优势在于长期成长确定性。比较而言,部分国家重点建设的装备、部分渗透率显著提升的产品、部分业务开拓能力强竞争优势突出的企业需求增速将显著领先于整个行业,选择这类高成长性的标的是核心策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高景气叠加改革持续推进,国防军工行业基本面持续向上的确定性强。国海证券分析师苏立赞指出,建议关注景气度高、确定性强、业绩有望持续兑现的方向如主战装备上量、航空发动机、军工信息化等,以及具有较强改革预期的相关标的。具体来看,主战装备上量,一流军队建设需要大批先进武器装备的支撑,在装备补短板和型号上量的过程中,主战装备龙头及配套企业前景明确。建议关注中直股份、中航飞机、洪都航空、中航沈飞、中航机电等。航空发动机方面,随着新装和替换需求旺盛,预计未来十年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有望达数百亿美元。建议关注航发动力、航发科技、航发控制、华伍股份、钢研高纳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潜力股精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直股份(600038)有资金注入预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司是直升机制造龙头,我国军用直升机总量仅为美国的1/6,直-20作为中型通用机型,参考“黑鹰”系列直升机在美军作为主力机型的装备比例,保守估计市场空间达680架。直-20有望加速列装,公司作为部件供应商将持续受益。开源证券指出,航空工业集团直升机板块仍有哈飞集团、昌飞集团的总装直升机整机与试飞业务、直升机运营及维修业务以及中航直升机设计研究所(602所)等资产在上市公司体外,资产质量相对优质。考虑到同类资产合并仍是大势所趋,未来公司体外资产的有望注入将带来上市公司盈利规模的提升和关联交易削减所致的盈利能力增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航机电(002013)平台优势明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司背靠航空工业集团,2012年以来经过多次资产重组和整合,成为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航空机电产品是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华创证券指出,公司航空机电产品有望保持稳健增长趋势,随着更加聚焦航空机电主业以及不良资产的剥离,公司盈利能力预计将有所提高,毛利率或将有所改善,期间费用率预计保持平稳略有下降。同时公司目前作为航空工业集团下属航空机电系统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的地位明确,体外尚有武汉仪表、609所和610所等优质企事业单位资产,未来资产整合仍可预期,优质资产的注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质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航发动力(600893)受益庞大市场需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司是国内唯一军用航空发动机产品涵盖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全种类的企业,是三代主战机型发动机国内唯一供应商。全年业绩在紧密的生产交付节奏下仍将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中信建投证券指出,我国军机正处于更新换代阶段,老旧机型换发与新机列装需求日益旺盛。大涵道比航发实行军民两用为未来发展趋势,公司现有技术或产品进军民用市场亦可期待,预计未来20年,我国民用市场航空发动机需求约为400亿美元。公司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整机上市平台,将直接受益于军民机庞大市场需求与政策资金红利,我们强烈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华伍股份(300095)业务快速增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司是军机和航空发动机产业链重要配套企业,受益于主战装备上量,军工任务饱满,相关业务快速增长。2020年上半年公司航空零部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9%,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随着主机厂规模不断扩张,公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且公司正推进飞机零部件产能建设,配套层次有望提升至飞机零部件。国海证券指出,军品方面,下游主机厂需求旺盛,公司订单饱满,军工业务有望加速放量。民品方面,公司工业制动器快速增长,特别是风电制动器高速增长,风电抢装过后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轨交制动器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新能源汽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市场数据持续向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之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8月我国汽车产销数据来看,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6万辆和1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7%和25.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保持快速增长。可以看到,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恢复表现低于行业总体水平。下半年随着更多新车型的投放、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以及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持续向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之前工信部修改双积分管理办法,明确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并增加引导传统乘用车节能措施、完善新能源汽车积分灵活性措施、丰富了关联企业认定条件等,促进新能源及节能汽车的共同快速发展,利好节能技术领先、新能源发展较快的技术优势企业及相关供应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看好产业链长期成长,布局细分行业龙头。西部证券分析师王冠桥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规划和规模领跑全球,带动国内产业链同步成长。核心零部件如热管理、减速器等领域,国内供应商有望打破海外固有配套格局。建议关注三花智控、先导智能、精锻科技。电池产业链逐渐复苏,龙头公司强者恒强,四大材料国产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建议关注宁德时代、璞泰来。锂价格磨底,电池级碳酸锂基本逼近锂辉石生产成本,预计未来随着高成本的产能的不断出清和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持续增长,锂产品价格有望逐步回暖。看好锂行业龙头公司赣锋锂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潜力股精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三花智控(002050)盈利增长空间打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司是全球制冷部件的龙头企业,成立三十年来一直专注于生产和研发热冷转换、智能控制的环境热管理核心零部件。华金证券指出,2017年公司将三花汽零业务并表,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公司汽零产品的客户质量优质,现在已相继成为特斯拉、沃尔沃、戴姆勒、比亚迪、吉利、蔚来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现有的新能源订单业务也会集中在2020年开始放量。作为特斯拉供应商,公司盈利能力将直接受益于国产Model 3 销量的提升,而且随着Model Y车型的国产化进程加快,将继续开启公司的盈利增长空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宁德时代(300750)竞争力进一步凸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司主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2019年全球市占率达28%。凭借成本和产品优势,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未来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还积极布局储能产业链上下游,未来有望率先步入储能发展的快车道。随着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提升,预计到2025年动力电池需求量约1013GWh。新时代证券指出,公司竞争力强,经营方面,相比LGC等国际厂商,公司营业利润率持续为正。客户方面,公司成功开拓了特斯拉、大众、奔驰、宝马等国际一流整车厂,反映出公司强大竞争力。随着动力电池不断降本,未来公司的竞争力进一步凸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先导智能(300450)产品市占率第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司以薄膜电容器设备起家,2008年切入锂电设备市场,核心设备锂电池卷绕机国内市场份额达60%以上,稳居行业第一。2017年收购珠海泰坦新动力后,可提供前中后段整线生产设备,公司客户包括松下、索尼、三星 SDI、LG 化学、特斯拉、CATL、比亚迪等全球知名企业。申万宏源证券指出,公司拟定增25 亿元用于产能提升,宁德时代将全额认购,交易完成后CATL将持有公司7.29%股权,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引入宁德时代将极大提高公司长期业绩的确定性,伴随CATL扩产公司业绩成长性再次被打开,锂电设备龙头蓄势待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赣锋锂业(002460)深度绑定特斯拉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司从中游锂化合物制造起步,后进军上游锂资源,加速拓展下游锂电池生产,目前已形成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覆盖上游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以及金属冶炼、下游锂电池制造及退休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多个方面。多个业务板块间通过发挥协同效应,提升资源利用率,公司营运效率及盈利能力。华安证券指出,目前公司氢氧化锂设计产能为3.1万吨,为满足近期市场对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公司通过发挥自身柔性生产线优势,持续释放产能,2019 年氢氧化锂产能利用率高达99.39%。深度绑定特斯拉、德国宝马、大众等欧美终端车企,氢氧化锂销售未来可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MD2020/" target=" _self"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5f2ab726-e026-4904-b781-d5e14f7c5e80.jpg" title="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jpg" alt="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jpg" / /a /p
  • 4月上海环博会将首次使用新国际全部展馆,说好的行业低谷期呢?
    会展业被称为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与去年景象大相径庭的是,自进入春暖花开的3月,全国各地线下会展全面回归,商众交流的热闹场面释放出会展行业正在回暖的积极信号。作为亚洲旗舰环保展,2023第24届中国环博会(下称:上海环博会)将于4月19-21日时隔2年重回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据了解,依托良好的品牌口碑,本届展会的参展预定面积已远超2019年(疫情前),将首次启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17个展馆,预计展示规模近20万平方米,来自水与污水处理、给排水(泵管阀)、固废处理、大气治理、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综合治理7大领域的海内外参展企业近2300家,也将成为中国环博会自2000年举办以来参展商最多、最大规模的一次。 有行业人士分析,环保行业在疫情、投资减缓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下,正在经历着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低谷期,但低谷往往也是蓄能的最好时机,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报团取暖”,头部品牌展会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近期,“环保圈”编辑密集走访了本届环博会的参展企业,在一个个充满力量的对话中,体会到环保行业“信心流”的强劲脉动,感受到环保行业在发生着全新的改变。01从“建设时代”到“运营时代”环境综合服务商队伍壮大进入“十四五”以来,国家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固定资产投资开始放缓,环保行业逐渐由快速扩张的“工程建设模式”,过渡到追求稳定达标的“项目运营模式”,综合治理项目日益涌现,“全要素业务布局”也逐渐成为大型环保企业的“标配”,“为用户提供综合配套服务”成为各赛道企业重要的战略方向。据环博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E1、E2、E3馆(综合环境解决方案馆)的企业入驻申请同比上升,首创集团、清新环境、盈峰环境、福龙马、维尔利、中信环境、威立雅、北排集团、苏伊士、中车环境、上海环境、中广核、中船集团、重庆三峰环境、上实、新苏集团、中集环保、申能、杰瑞、建工集团、航天凯天等头部综合环境服务商都已入驻。同时为行业龙头企业或是工业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龙头企业也增加了,诸如蓝星东丽、万德斯、富朗世、万容、普拉克、时代桃源、安德里茨、恩菲工程、华骐、合续、中兰环保、久保田、美富特等也将展示在细分领域的整体服务能力。新任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李其林表示,“现阶段,环保产业正在由过去的拼资本、拼技术、拼商业模式、拼政府关系的时代,逐步过渡到拼综合解决方案的时代”。以清新环境为例,自从2019年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入主,开始“混改”以来,清新环境已经从单一的工业烟气治理企业,逐步转型为“气、水、固、土、能”全要素业务格局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再以首创环保为例,2021年也将环保板块重组整合打造出集团化的新平台,整合后面对一个城市客户,一次拜访就可以提供一揽子服务菜单,真正做到了替客户着想,全领域服务,深耕城市。02污泥无害化、减污降碳协同、无废城市……六大细分赛道打响抢位赛回顾过去的十年,我国环保产业处于粗放发展、高增长的时代,各色玩家蜂拥而至,水、固、气等各个领域均在量变上实现了巨大飞跃。但随着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到来,政策和产业的发力重心逐渐转向高质量,需求的升级使得专注于创新迭代的环保技术迎来用武之时,行业也迎来在细分赛道精雕细琢的阶段。据统计,本届环博会近2300家参展企业中,80%是来自水与污水处理、给水排水、固废处理、大气治理、土壤修复、环境监测六大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和技术型企业,可以看到科技型环保企业的成长势头迅猛。6万平米水与污水处理专馆竞争激烈其中,水与污水处理赛道一直是环保行业的黄金赛道,在本届环博会位于N1到N5的6万多平方米的水与污水处理馆,水处理膜分离和污泥处理处置两个细分赛道的竞争可谓如火如荼。“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带动污水处理产业赋能升级,其关键材料水处理膜也越发受到重视。本届环博会吸引了蓝星东丽、LG化学、世浦泰、水艺膜、三达膜、嘉戎、久吾高科、乐普、招金膜、湖南沁森、海普润、坤奕、天地人等一大批国内外膜分离技术企业参展,随着环保下半场行业需求的同步升级,由膜技术的突破引发的新应用、新场景、新模式随时可能会爆发。去年9月国家出台了《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要求污泥必须有效处置,污泥处理设施建设也将得到加强。在这方面,景津、中大贝莱特、晟启、康泰、兴源环境、同臣、复洁、安尼康、新环、大张、福航、杰为凯、上海离心机等近250家污泥处理处置企业将展示最新技术路线。江苏博一环保科技的黄总告诉《环保圈》,“未来污泥填埋量会大幅降低,好氧堆肥、厌氧消化等方式则得到提升,干化+焚烧技术路线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减污降碳,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倍受关注在双碳目标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启了行业新的增长空间,其中大气治理无疑是关联较为紧密的环保细分领域。进入“十四五”,钢铁、水泥、玻璃、垃圾焚烧等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并提速,重点行业VOCs治理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方向发展。可瑞斯、可迪尔、纳博科、空气技术、昆山工统、蓝太克、恒康机电、中研宜普、育畅环保、昱昌环境、东洋和光、安泰工程、起霸风机、龙泰环保、熙诚环保等300余家大气治理企业将展示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解决方案。无废城市,固废资源化新兴赛道起飞近3年来,无论是垃圾焚烧发电、环卫亦或是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工业固(危)废处理,固废处置行业发展的脚步在显著加速。本届中国环博会的固废板块中,除了嘉诺、碎得、埃维恩、加隆、斯瑞德、首誉、天力、环创等近百家破碎、分选、预处理装备企业外,垃圾焚烧领域企业如E1、E2馆的上实环境、上海环境、三峰环境等正依托自身禀赋扩展“焚烧+”内涵;盈峰环境、福龙马、金沙田等环卫头部企业将展现“环卫一体化”服务到底有多热,以及新能源环卫装备市场的巨大可能;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下沉和“无废城市”的建设,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行业发展进入井喷期,时代桃源、中国水业集团、万德斯、汇达通、楠大环保、中科博联、英环新能源、思威博生物、名流环境等50余家企业将全面展示餐厨垃圾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沼气能源等无毒无害有机固废处理解决方案,成为初具规模的热门细分领域。03展商数量增长30%环境监测与仪器仪表展区突破2万㎡本届环博会最大的亮点之一,或许就是环境监测与仪器仪表展区参展企业数量较2021年增长30%,展示规模已超过2万平方米。据了解,本届中国环博会的环境监测展区囊括了近450余家海内外企业参展,既有赛默飞、哈希、岛津、E+H等国际品牌,更有聚光科技、皖仪科技、崂应海纳、天瑞仪器、力合科技、众瑞智能、享控智能、冷杉精密仪器、科瑞达等国内领先企业。在环保产业由“从无到有”阶段向“从有到优”阶段过渡大趋势下,建立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高水平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省市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为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带来了切实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对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智慧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4ChatGPT引发热潮数智公园、无人环卫车展演竞相登场随着ChatGPT引发的热潮,环保智慧化、数智化也逐渐成为环保行业关注的重点。在三五年前,“智慧环保”虽然受到业内广泛关注,但一直停留在趋势的认知阶段。但在当下环保建设放慢脚步、关注精细化运营、关注降本增效之时,就成为了环保智慧化、数智化大展拳脚的绝佳时机。中国环博会在过去几年中,见证了我国环境企业建设智能生态的新探索,而在今年的展会上将整合华为、浪潮、埃睿迪、昆仑海岸、汉威、安麒智能、威泰普科技等物联网硬件、大数据云计算及可视化应用系统领域企业,搭建起一个500平方米的“数智公园”,以技术长廊围绕大厂案例岛和路演广场,展现以云管端+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群落实现智能化污染治理的融合科技,为我国智慧环保的革新提供新的启发。并且,切合环卫产业面临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现状,本届中国环博会将基于无人驾驶技术在小型清扫车中的应用,在W3馆举办“无人环卫车辆展演”,展现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图像识别、精准定位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的无人环卫全自动、无人化、精细化、高效率清洁作业,直击劳动力老龄化、职业被动选择、工作安全风险高、装备高碳排放污染等痛点。05结语环保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已然开启,在此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新一波机遇的大量释放。而作为我国环保产业的风向标,将于4月19-2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24届中国环博会看点实在太多了,以上这些也仅仅是小编观察到的、有限的几个。更多的亮点和趋势,还有待于展商和观众自己去发掘。正如此前有展商说过,环博会是他们的“市场触角”,也是观察产业迹象和行业趋势的重要平台。如今,环保产业正在经历“大变革”时代,中国环博会也迎来了史上首次“满馆”、规模最大的一届,而这也将成为观察行业政策风向、产业变革、技术潮流的大好良机,帮助更多企业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4月19-21日,第24届中国环博会,精彩不容错过!“码”上登记,免30门票参观费!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