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六氟环三磷腈

仪器信息网六氟环三磷腈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六氟环三磷腈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六氟环三磷腈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六氟环三磷腈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六氟环三磷腈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六氟环三磷腈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六氟环三磷腈相关的解决方案。

六氟环三磷腈相关的资讯

  • 欧盟建议修改杀菌剂环氟菌胺和烯酰吗啉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2011年5月13日,欧盟建议修改杀菌剂环氟菌胺和烯酰吗啉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1.环氟菌胺:   在苹果、梨、小胡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由0.02 mg/kg修改为0.05 mg/kg   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由0.02 mg/kg修改为0.15 mg/kg   黄瓜和西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由0.02 mg/kg修改为0.04 mg/kg。   2.烯酰吗啉:   在橙子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由0.05 mg/kg修改为0.8 mg/kg   水芹、陆地芹、红芥末、叶用和球茎用芸苔属植物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由1mg/kg修改为10mg/kg。
  • 三环高科亮相2021年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自治区领导刘小明、费志荣莅临指导
    5月22日,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三十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启动仪式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小明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两周一展”启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费志荣出席启动仪式并致开幕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小明宣布“两周一展”启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费志荣致开幕辞自治区领导在巡视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中参观了广西三环高科拉曼芯片有限公司,公司商务总监邹媛秀向刘小明副书记、费志荣副主席介绍了三环SERS芯片的在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比如天津爆炸案的提前检测预警、高速公路上的现场查毒驾、检测食用油花生油黄曲霉霉素等。刘小明副书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明确指出三环SERS芯片的未来在于消费级市场,尤其是大型企业和高端人士的食品安全的快检需求,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公司商务总监邹媛秀(前排左)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小明(前排右)介绍三环高科公司的发展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小明(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费志荣(右)了解三环SERS芯片的情况
  • 食品添加剂可致淋巴细胞变异 吃多或患淋巴瘤
    受访专家:   欧阳学农,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主任、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军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临床肿瘤学杂志 》编委、《肿瘤学杂志 》编委,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近30年。   牵头或参与国际和国内药物临床试验项目20项,与美国 M.d. Anderson 癌症研究中心、加拿大UBC 大学、日本爱知癌症中心、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外著名肿瘤研究机构保持广泛合作。   “40%—50%的淋巴癌患者病因是病毒感染,但现在九成食品中含有添加剂,这也可能是淋巴瘤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日前告诉记者,加工食品中滥用的非法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导致淋巴癌发病重要因素之一。   食品添加剂或可导致淋巴细胞变异   “在长期过量食用食品添加剂的不良影响下,有可能促使淋巴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变异,增加患上淋巴瘤的风险。”欧阳学农说。   据了解,淋巴癌是发生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除了我们平时所知道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会长肿块之外,还可能存在于全身各处,比如脑淋巴瘤、肺淋巴瘤、胃淋巴瘤、口腔淋巴瘤等。   “人越年轻,淋巴细胞就越有活力,也就越容易得淋巴癌。恶性淋巴瘤多发生在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欧阳学农说,淋巴癌的产生原因仍然不明确,与人自身免疫防御系统缺陷、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射线、基因突变等有关,如今,当人类的食物97%都含有添加剂时,几千种添加剂充斥我们的生活时,对于癌症的重新认识,应当谨慎考虑添加剂这一风险因素。   食品添加剂是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使用标准范围以下,人体的代谢能力可以降解出去,是相对安全的,但是一旦超过标准,过量的添加剂就会沉积在体内伤害各个器官,造成病变甚至致癌。尽管尚未有人类肿瘤的发生和食品添加剂有关的直接证据,但许多动物实验已证实大剂量的食品添加剂能诱使动物发生肿瘤。   “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系统,就像人体的‘军队’,它可以帮助身体抵抗各种病原体,像细菌、霉菌等,让我们免于疾病的侵害。和这新病原体‘作战’的淋巴细胞容易在食品添加剂的不良影响下,有可能发生变异,直接或间接影响淋巴瘤的形成。”欧阳学农说。   动物实验多证实添加剂有致淋巴瘤作用   “许多动物实验已证实大剂量的食品添加剂能诱使动物发生淋巴瘤。”欧阳学农说。   如亚硝酸钠是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的一种,国外试验证实,同时服用乙胺丁醇和亚硝酸钠,小鼠淋巴瘤的发生率提高,而单用乙胺丁醇对淋巴瘤发生率无影响。   作为人造甜味剂之一的蔗糖素,常用于食物和饮料。然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批准蔗糖素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一个老鼠淋巴瘤突变试验中,科学家发现蔗糖素具有轻微的诱变性,根据检测致癌物的一种标准方法——艾姆斯试验结果,蔗糖素被消化时分解的物质也有“轻微的诱变性”。   “一些非法的添加剂致癌作用就更不用说了。”欧阳学农告诉记者,苏丹红作为一种非法食品添加物,对人体具有潜在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一号归为三类致癌物,主要基于体外和动物试验的研究结果:苏丹红一号在特定存在的条件下,对小鼠淋巴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   此外,有的食品添加剂本身即可致癌,作为牛奶酸化剂的花楸酸、淀粉变性剂的琥珀酐、面包防硬剂的聚氧化乙烯乙醇硬脂酸等,在动物实验中都具有致癌活性 有的添加剂可在使用过程中,与食品中的存在成分发生作用转化为致癌物质,如能保持肉色鲜嫩的亚硝酸盐,会与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亚硝胺,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其他种类的防腐剂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等,经毒理研证,较多剂量的摄入,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削减人的免疫力,这就为人体细胞的变异提供了前提。   加工食品多含添加剂 自己动手最健康   “食品添加剂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让快速生产出的食品,看起来更鲜亮、闻起来更香,吃起来可口、保质期更长,同时由于它大多来自边角边料,所以有可能价格更便宜。”欧阳学农说,食品加工商为了让食品在经历漫长的运输和保存之后仍旧色彩诱人、香气扑鼻,绞尽脑汁的合成和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   如加入次亚氯酸钠可以给切过的蔬菜杀菌,让蔬菜更鲜亮 加入苯甲酸钠可以让碳酸饮料保持新鲜口感 加入碳酸氢钠可以使曲奇饼干膨松可口 加入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能增加蛋糕和饮料的甜度 加入胭脂红,可以让食物的颜色红亮诱人。   “一个三餐都通过这些食品解决的成年人,每天添加剂摄入量约为10克左右,种类高达六七十种。”欧阳学农说,“要想远离他们,最好自己购买新鲜食品原料,亲自烹饪。”   “购买的食物加工度越高,使用的添加剂也越多。如果一味追求方便快捷,必然要牺牲健康,甚至是生命。”欧阳学农说。   ———————— ■相关链接 ——————————   发热、消瘦、盗汗 或是淋巴瘤症状   淋巴癌临床早期症状不痛不痒、隐匿不易察觉,很多患者会将发烧等症状与感冒病症混淆。因此,有三种常见并发症要注意:   发热,体温长期徘徊在38℃—39℃之间,有持续高热,也有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消瘦,多数病人有体重减轻的表现,在短时期内减少原体重的10%以上。盗汗,夜间或入睡后出汗。   欧阳学农强调,并不是所有的淋巴结肿大都是癌,其中不少是炎症或良性病变等正常反应。此外,直径超过一厘米大小的肿块才有临床检查的意义,所以,发现异常时要警惕,及时就医,但不要过分紧张。   早期的淋巴瘤,通过以放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就能治愈,到了中晚期的时候,需要用化疗为主的手段。欧阳学农主任指出,确诊患了淋巴瘤不必害怕,大量临床实验证实,50%—60%早期患者使用免疫化疗可以被治愈,晚期也有30%—40%的治愈率,疾病能否治愈的关键是首次治疗是否成功。   他提醒,工作压力大的白领、经常熬夜的人、长期过度疲劳者、经常处于电子辐射或射线环境者,都需要定期自查,触摸身体表层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平时,多接受日照,生活规律 尽量不要在新房装修好后即入住 购买新车后,进行甲醛测试,并保持较长时间开窗通风。此外,常吃葡萄、茶叶、海带、大豆、红萝卜、番茄、香蕉、橘子、菠菜等碱性食物,防止酸性废物的累积。
  • 土壤三普丨赛恩思碳硫仪助力贵州绿环科技检测
    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正在进行中,贵州绿环科技检测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第三方检测公司将参与此次项目的实验室检测部分。通过多方考察,贵州绿环科技选择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SES-802作为土壤中全硫检测设备。赛恩思仪器作为行业领先品牌,其中高频红外碳硫仪应用燃烧红外光谱法检测土壤中的全硫含量,在此次三普检测项目中获得多家单位的认可和青睐。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优势1. 高精度测量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SES-802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具备高精度的测量能力。在全国土壤三普中,全硫检测的准确性对于环境监测至关重要,而SES-802的高精度能够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为科研和监测提供有力支持。2. 快速响应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SES-802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全硫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为科研人员和环保从业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3. 先进技术支持赛恩思作为仪器行业的领军企业,不仅在产品性能上有所突破,还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贵州绿环科技检测有限公司选择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SES-802,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台先进的仪器,更是为了得到一个强大的技术后盾。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开展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四川赛恩思仪器有限公司作为分析仪器制造商很荣幸能参与此次全国的土壤普查项目,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岛津推出牛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方案
    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 TCs)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立克次氏体等均有抑菌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和30S核糖体的末端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常用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有: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在畜禽生产中四环素类抗生素被广泛作为药物添加剂,用于防治肠道感染和促进生长。在奶牛业中四环素用来治疗乳腺炎等广科疾病,但容易诱导耐药菌株。许多国家对TCs残留实施例行监控,如欧盟的限量规定牛奶中最高残留量为0.1 mg/kg。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很快的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对复杂基体中的药物残留具有很强的定性能力,而且准确度高。 本方案建立了一种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联用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7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样品经处理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LC-30A快速分离,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40进行定量分析。使用外标法内绘制7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对20 &mu g/L、50 &mu g/L和100 &mu g/L混合标准溶液进行精密度实验,连续6次进样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0.014%~0.122%和2.459%~3.987%之间,系统精密度良好。 了解详情,请点击&ldquo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测定牛奶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rdquo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175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资环所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系统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11000023210200040547-XM001项目名称:资环所生态与环境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预算金额:175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175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标的名称采购包预算金额(万元)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01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系统951详见第五章采购需求01全自动智能生物降解测试系统681详见第五章采购需求01三槽PCR121详见第五章采购需求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之日90日历天内完成货物的供货及安装调试。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04-03 至 2023-04-10 ,每天上午09:00至11:00,下午13:00至16: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方式:供应商持CA数字认证证书登录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http://zbcg-bjzc.zhongcy.com/bjczj-portal-site/index.html#/home)获取电子版招标文件。售价:¥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事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联系方式:苏鑫,010-51503524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北京京园诚得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13号院合生财富广场1号楼3层304联系方式:李工,15801448060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李工电话:15801448060
  • 2018年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第三轮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8年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 沈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医学与健康分会、中国毒理学会工业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辽宁省预防医学会/辽宁省核与辐射安全防护协会环境与健康分会、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三轮通知) /strong /p p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医学与健康分会、中国毒理学会工业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辽宁省预防医学会/辽宁省核与辐射安全防护协会环境与健康分会、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辽宁省环境与健康研究所和沈阳医学院共同承办的“2018年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中国· 沈阳)”定于2018年8月13-16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 /p p   strong  会议官方网站: /strong /p p   http://2018hjjk.meeting.yihui999.com /p p strong   本届会议主题& nbsp /strong /p p   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 /p p strong   会议时间: /strong /p p    2018年8月13日 12:00-22:00 报到、注册 /p p    2018年8月14日-2018年8月16日 正式会议、离会 /p p strong   会议地点: /strong /p p   辽宁省沈阳北约客维景国际大酒店 /p p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同泽北街35号(太原街新世界商场北侧) /p p   电话:024-89305555 /p p strong   会议组织机构& nbsp /strong /p p   strong  会议主席: /strong /p p   郑玉新、郭新彪、陈雯、朱京海 /p p   strong  会议执行主席: /strong /p p   皮静波、肖纯凌、邓芙蓉、肖勇梅、戴宇飞、闫灵均 /p p   strong  组织委员会: /strong /p p   徐苑苑、肖勇梅、邓芙蓉、戴宇飞、王溪原、逯晓波、肖纯凌、皮静波 /p p    strong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strong /p p   曹佳、陈杰、陈雯、戴宇飞、邓芙蓉、董光辉、段志文、高彦辉、郭新彪、郝卫东、蒋义国、金亚平、金永堂、阚海东、李娟、刘起展、刘扬、鲁文清、骆文静、那仁满都拉、彭双清、皮静波、屈卫东、申河清、舒为群、孙殿军、孙鲜策、孙志伟、汤乃军、田英、王爱平、王福俤、吴卫东、席淑华、肖纯凌、徐顺清、闫灵均、杨杏芬、杨佐森、尹立红、张爱华、赵秀兰、郑玉新、朱京海、朱彤 /p p    strong 会议秘书长 /strong /p p   徐苑苑 /p p    strong 秘书组成员(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strong /p p   邓宇、段化伟、富景奇、宫慧芝、贺淼、姜泓、靳翠红、李昕、李莹、李永芳、刘芳炜、刘盛男、宋维军、孙琦、王高阳、王惠惠、王素新、吴辉、巫生文、徐斌、杨天瑶、杨敬华、杨一龙、于飞、于文 /p p   strong  会议征文内容& nbsp /strong /p p    环境污染物的健康效应与机制 /p p    环境污染物暴露与风险评估 /p p    环境区域、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污染与健康安全 /p p    污染物监测与检测新技术 /p p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和方法创新 /p p    环境安全策略与健康风险管理 /p p    新技术应用等。 /p p    strong 会议征文要求& nbsp /strong /p p   1.研究内容符合会议主题。 /p p   2.征文为摘要形式,Word排版,字数不超过800字,详细格式要求见附件1(附件1 会议摘要基本要求与摘要模板)。 /p p   3.征文提交形式:本次大会只接受电子文稿。文稿请发送至会议指定邮箱:ehc_sy2018@163.com,邮件主题为“2018年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征文-单位-姓名”。 /p p   4.会议摘要提交截止时间:2018年6月15日。 /p p   5.会议将统一打印参会墙报,墙报展示详细格式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2墙报模板)。墙报提交截止时间:2018年7月30日。 /p p strong   会议交流形式 /strong /p p & nbsp /p p & nbsp   本次会议将设大会报告、分会主旨报告、口头报告、展板报告以及青年科学家论坛。同时将设立青年优秀口头报告和优秀墙报奖。 /p p   此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就环境与健康领域做前沿的专题报告,汇集环境健康、毒理学、环境科学、慢性病、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促进学科间融汇与相互交流,共同推动环境与公共健康领域的学术水平。 /p p   strong  特邀主旨报告(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strong /p p   Masayuki Yamamoto(教授,日本东北大学医学研究院) /p p   Yoshito Kumagai(教授,日本筑波大学医学系) /p p   陈春英(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p p   顾东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p p   蒋义国(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孙志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张寅平(教授,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p p   (未完待续) /p p   特邀会议报告(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p p   Chiharu Tohyama(教授,日本东京大学) /p p   陈超(副研究员,清华大学) /p p   陈仁杰(副教授,复旦大学) /p p   陈瑞(教授,东南大学,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p p   陈涛(副教授,苏州大学) /p p   陈雯(教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p p   陈志杰(教授,台湾大学) /p p   戴宇飞(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p p   邓芙蓉(教授,北京大学) /p p   邓启红(教授,中南大学) /p p   丁文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院) /p p   董光辉(教授,中山大学) /p p   高彦辉(研究员,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地氟病防治研究所) /p p   贺天锋 (主任医师,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 p   黄晨(教授,上海理工大学) /p p   黄婧(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黄振烈(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p p   胡立文(副教授,中山大学) /p p   黄瑞雪(副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p p   姜岩(副教授,苏州大学) /p p   金春元(助理教授,美国纽约大学环境医学系) /p p   靳翠红(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金亚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冷曙光(教授,青岛大学,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p p   李国星(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李海斌(副教授,新乡医学院) /p p   李煌元(教授,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李君文(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四所) /p p   李娜(副教授,海南医学院) /p p   李睿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 /p p   李晓波(副教授,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李雪(教授,暨南大学) /p p   刘起展(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刘思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p p   刘涛(主任医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 p   刘跃伟(主任医师,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 p   逯晓波(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骆文静(教授,空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p p   马萍(教授,湖北科技学院) /p p   那仁满都拉(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 /p p   聂继盛(教授,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潘国伟(主任医师,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 p   皮静波(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屈卫东(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p p   孙鲜策(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汤乃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王福俤(教授,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p p   韦艳宏(教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吴少伟(研究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p p   武阳(副教授,湖北科技学院) /p p   夏彦恺(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p p   肖纯凌(教授,沈阳医学院) /p p   邢立国(教授级高工,沈阳化工研究院安评中心) /p p   徐斌(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徐德祥(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徐苑苑(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杨爱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p p   要茂盛(教授,北京大学) /p p   俞捷(教授,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p p   曾强(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p p   曾祥(副教授,新乡医学院) /p p   张爱华(教授,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张慧东(教授,陆军军医大学) /p p   张荣(教授,河北医科大学) /p p   张炫(高级工程师,沈阳化工研究院安评中心) /p p   张蕴晖(教授,复旦大学) /p p   周建伟(教授,南京医科大学) /p p   邹云锋(教授,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p   (未完待续) /p p br/ /p p   strong  会议注册& nbsp /strong /p p   如有意向参加本次会议,请认真填写附件3注册回执表并于2018年6月30日前将回执表发送到指定会议邮箱:ehc_sy2018@163.com。 /p p   strong  注册费: /strong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style=" height: 32px " td width=" 120" height=" 32" valign=" top" style=" padding: 0px 7px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rowspan=" 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缴费时间 /span /p /td td width=" 372" height=" 3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1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缴费标准(元)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26"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非会员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会员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学生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20"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2018.6.30 /span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前 /span /p /td td width=" 126"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1200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1000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800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20"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2018.7.1-8.12 /span /p /td td width=" 126"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1400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1200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900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20"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会议现场注册 /span /p /td td width=" 126"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1600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1400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1000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说明:会议注册费用(含会议场地、会务、资料,餐费、茶歇等,不包含交通、住宿费用)。会员指具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毒理学会、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所颁发会员证之一的参会者,请在注册汇款时提供所属学会及会员号。学生请在注册汇款时提供单位及学号。会议现场注册时,会员请出示会员证,学生请出示学生证件。未经会议主办方同意,公司或企业代表不得利用会议进行相关宣传。 /p p   strong  注册汇款信息: /strong /p p   银行汇款:中国毒理学会汇款账号 /p p   开户名:中国毒理学会 /p p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永定路支行 /p p   账号:0200004909014450531 /p p   注意:汇款时请附言注明:会员:“注册人姓名-注册人所属学会及会员号-会议注册费” 非会员:“注册人姓名-注册人单位-会议注册费” 学生注册:“注册人姓名-注册人单位及学号-会议注册费”字样,转账或汇款后请将汇款或转账电子版凭证发到会务组指定邮箱(ehc_sy2018@163.com)以便确认核实。 /p p strong   会议发票 /strong /p p   本次会务接待工作由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辽宁省环境与健康研究所和沈阳医学院共同承办。会议发票为中国毒理学会开具的电子发票(请在填写会议回执时提供单位纳税人识别号码,如需增值税专用发票请注明),将发送至参会者会议回执填写的电子邮箱。 /p p   strong  温馨提示 /strong /p p   凡已交费的参会代表因故不能参会者,于2018年6月30日之前向会议提出申请,将全额退款。2018年7月1日及之后将不再退款。凡已开据会议发票的,将不能办理退费手续。 /p p strong   会议赞助事宜 /strong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详见附件4大会参展/赞助商邀请函。 /p p   热忱欢迎和期待各位同仁2018年8月相聚在美丽凉爽的沈阳! /p p   欢迎有意参会的各位同仁登录会议官方网站:http://2018hjjk.meeting.yihui999.com,下载所需附件和相关信息。 /p p   附件1 会议摘要模板 /p p   附件2 墙报模板 /p p   附件3 注册回执表 /p p   附件4 大会参展/赞助商邀请函 /p p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毒理学会 中国毒理学会环境医学与健康分会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工业毒理学专业委员会 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 /p p   辽宁省预防医学会& nbsp & nbsp & nbsp 辽宁省环境学会&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辽宁省核与辐射安全防护协会 /p p   中国医科大学&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辽宁省环境与健康研究所&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沈阳医学院 /p p   2018年5月28日 /p p    strong 特别告知 /strong /p p   会议酒店住宿选择 /p p   沈阳北约客维景国际大酒店:标准间450元/夜(含双早) 大床房400元/夜(含单早) /p p   为保证留房,减少现场注册等待时间,欢迎参会代表在会议官网提前进行会议酒店房间预定。会议酒店满额后会务组有权安排附近其它备选酒店 会议酒店周边各类等级酒店很多,代表也可根据自己需要自行预定。 /p p   备选酒店:沈阳香格里拉今旅酒店(原商贸饭店,距离会议酒店步行约3分钟)。 /p p strong   会议酒店交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212222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833a7e09-d646-4dc0-8e6b-15dd44cf7625.jpg" / /p p   沈阳北约客维景国际大酒店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同泽北街35号(近太原街新世界商场,一号线地铁太原街站西北方向步行320米) /p p   备选酒店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中华路68号,沈阳站出口东侧,1号线太原街地铁站B出口/沈阳站D出口。参考价格同沈阳北约客维景国际大酒店。 /p p   飞机: /p p   桃仙机场-沈阳北约客维景国际大酒店 /p p   (1)出租车,约27公里,约用时45分钟,费用65元 /p p   (2)机场大巴2号线,在马路湾站下车(距酒店1公里),步行或转103路公交车,乘车1站在中华路南京街站下车,步行320米,费用16.5元。 /p p   火车: /p p   沈阳站(推荐,近会场)-沈阳北约客维景国际大酒店 /p p   (1)地铁,从沈阳站东广场乘坐地铁1号线(黎明广场方向)→太远街站下车B出口步行320米即到,用时约12分钟,票价2元。 /p p   (2)步行,约660米,用时约9分钟。沈阳站东广场出,沿中华路向东南方向直行500米,自中华路北侧左转进入同泽北街走110米,右转进入泰安路,直行50米抵达酒店。 /p p   沈阳北站-沈阳北约客维景国际大酒店 /p p   (1)出租车,约4.6公里,用时约19分钟,费用约11元 /p p   (2)地铁,从沈阳北站南广场乘坐地铁2号线(全运路方向)→青年大街站下车→转地铁1号线(十三号街方向)→太远街站下车B出口步行320米即到,用时约23分钟,票价2元。 /p p strong   会议组联系人: /strong /p p   逯晓波 13324058617xblu@cmu.edu.cn(酒店与会场) /p p   王惠惠 18900911053 hhwang@cmu.edu.cn(注册与摘要提交) /p p   贺 淼 18900910032 mhe@cmu.edu.cn(会议报告)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8/ueattachment/5ce9b6ca-d314-429a-8c92-eaa73ad07f9f.pdf" 第三轮会议通知详细版 20180627(1).pdf /a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七年后再分管环评 曾三掀环评风暴
    谈“环评风暴”:我一向如此,过去多少年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谈从政:有人是为了饭碗,把政治当成一个职业,有人是为了理念,把政治当成事业来做。我属于后者。当为理念而奋斗时,你就会永远充满激情,你就不会在乎得失,你就无所谓压力与挫折。——潘岳8月31日记者从国家环境保护部获悉,经环保部党组研究,根据需要重新调整部领导分工。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潘岳再次分管环评。潘岳在环保部(原国家环保总局)任副部级官员已有12年,曾先后掀起数次环评风暴、推动绿色GDP核算,因敢说敢干被称作“个性官员”。曾掀“环评风暴”出生于1960年的潘岳,从2003年3月起担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4年底,潘岳开始分管环境影响评价,并自2005年初到2007年期间,连续掀起了三次“环评风暴”。这期间,有不少财大气粗的大型央企和备受关注的重大项目,前所未有地被环评“问候”。2005年初,原环保总局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叫停了三十多家大型违法违规项目,包括三峡集团未批先建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在2005年的松花江事件之后,原环保总局又展开了全国范围的环境风险大排查,给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开出多张罚单和整改通知。2007年,原环保总局又叫停八十多家涉及钢铁、电力、冶金等领域的总投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包括给一些地方省委书记力推,但选址却不合理、环境隐患突出的重大项目开出“暂缓受理环评”的通知书。“敢摸老虎屁股”,成为舆论给予潘岳的评价,而潘岳也因此成为广受关注的少壮派“明星官员”。然而,从2008年开始,潘岳不再分管环评。也正是在那一年,环评系统多人因贪腐问题被查。2012年的十八大前夕,环保部与多省签订“部省协议”,在涉及到各省的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方面,环保部给予积极配合。力推绿色GDP核算绿色GDP核算也是潘岳十年前曾力推的一项工作。2004年,环保总局决定先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选择若干省市开展绿色GDP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工作试点,所谓“绿色GDP”指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潘岳当时曾指出,“中国的人口状况、资源状况不允许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对于各级官员的考核必须加入环境保护一项。”而在地方仍然重视经济发展远远大于环境保护的当年,这受到了很多省份的明确反对,试点后不了了之。直到今年,环保部决定重启这一研究,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受命“危难之时”2015年初,中央巡视组在向环保部反馈巡视问题的时候,重点指出了环评领域存在的“红顶中介”等问题,环保部也开始着力进行环评改革,包括将环保部门下属的环评机构限期“脱钩”,以及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权限等等。这期间,多位环评行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因为“顶层设计”未理顺,环评原本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红顶”的寻租只是呈现出来的一种表象而已。因此,反腐还并不是全部,环评改革势在必行。只是,整个环评行业在这一时期都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震动,尤其是不少环评从业人员的信心受到打击,出现不少人离职的现象。一位刚刚辞职的环评工程师告诉记者,她对这个行业感到很失望,环保部如何调整以重拾环评人的信心,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尤其是,在各地依旧是以“G D P”挂帅的形式下,如果环评不妥协,如何才能够“硬起来”?规划环评如何从规划布局的前端介入起作用,项目环评如何对企业行为实现有效的约束,都是接下来必须获得回答的问题。2015年8月29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次会议中发言说:目前,规划环评的意见难以形成刚性约束,没有追责机制,“未评先批”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全国有111个煤矿区的总体规划中,大概45%的规划环评滞后于规划审批,规划环评成果也往往被“选择性”落实。此外,由于项目环评的法律处罚过轻,执行起来也相当困难,一些地方对项目建设把关不严,降低了企业的入园门槛,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违规现象比较普遍。上半年环保部开展了全国环保大检查,发现有3万多家企业存在着建设项目违法的问题。因此,陈吉宁表示,接下来环保部门将要推动环评法的修订,加大对未批先建等项目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和刚性约束,明确法律责任和健全追责机制。两天后,潘岳即被宣布再次分管环评。环保部数位官员评价:虽然目前各方面的形势都已不同,但是在环评改革的重大关节点上,环保部再次让曾掀起“环评风暴”的副部长潘岳来分管环评,值得抱以期待。 来源:南方都市报
  • 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发布《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由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提出的《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为保证团体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现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及专家认真审阅标准文本,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意见反馈表于2023年10月28日前反馈至协会标准化专委会处,意见接收邮箱:gdfcastandard@126.com。附件1、《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附件2、《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附件3、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表关于对《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的函.pdf附件1、《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附件2、《农药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附件3、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表.docx
  • 广东省农药协会发布《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广东省农药协会立项的《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为保证团体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并请于2023年12月3日前将《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见附件1)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至广东省农药协会秘书处,逾期未回复将按无异议处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联系人:沈文胜;联系电话:020-37288797, 13802631090;电子邮箱:swsg@163.com 附件:1. 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2. 《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农药协会2023年11月3日广东省农药协会关于征求《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团体标准意见的通知.pdf附件1: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docx附件2:农药产品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3-羟基克百威、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硫醚、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
  • 定制足托,先临三维3D数字化技术帮助烧伤患者正常行走
    康复辅助器具是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和实施辅助性治疗以及预防残疾的产品。近年来,随着3D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发展及医疗辅具市场的精准化、定制化需求的增长,3D数字化技术在矫形器、假肢等康复辅具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期,小编将分享一则使用3D扫描与3D打印技术为下肢烧伤患者定制足托辅具,帮助患者正常行走的案例。案例背景某烧伤患者,因右腿烧伤导致腿部发生屈曲,走路需要垫脚尖,无法着地。在做康复治疗时,矫形师与赛乐得医疗科技团队利用三维扫描及3D打印技术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个足托,让他能够正常的行走。医疗辅具传统制作方式的弊端每位康复患者身体情况存在差异性,而传统的医疗康复辅具制作方法存在弊端,如:石膏纱布缠绕患者身体取模,获取模型的准确度较低,受医师技术水平的影响较大制作工序繁琐复杂,周期长,成本费用高材质笨重,佩戴舒适度低,美观性较差等而3D 数字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在减轻质量的同时提高康复辅具的准确性及美观度,满足患者定制化的需求,还能大大的降低康复辅具的制作成本。3D数字化解决方案3D扫描在制作足托前,赛乐得医疗科技团队首先使用了先临三维EinScan H双光源彩色3D扫描仪对患者的足部及小腿进行扫描,在几分钟内就完成了数据的采集,获取了准确的高质量模型数据。EinScan H 双光源彩色手持3D扫描仪采用红外VCSEL和白光LED两种光源,适应各种扫描物体要求的同时支持人像扫描模式,可智能补光,提升扫描舒适感,对人体和眼部无伤害,避免了对患者伤处的二次伤害,引起不适。 智能设计导出STL格式数据后,赛乐得医疗科技团队运用相关三维设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三维模型设计,设计人员根据患者腿部及足部的模型形状,制作出足托矫形器的外形。3D打印将设计好的模型数据导入到桌面3D打印机中进行打印,基于3D打印技术的独特优势,可一次成型制作出实物。3D数字化医疗辅具应用优势对于医生和矫形技师来说3D数字化的康复辅具定制流程,可大幅度减少制作工序的复杂度,提高辅具定制效率,降低材料定制成本,并且能够为患者提供匹配度更好的康复辅具。三维扫描获取人体数据,可以减少人工测量时的尺寸误差,提高模型数据精度的准确性,让其更加贴合人体、佩戴更加舒适、支撑和矫治效果更好。对于患者来说免接触式扫描,避免人工取样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让患者更舒适3D打印技术可以缩短制作周期,加快诊疗流程3D数字化技术,可提高辅具产品与患者身体结构的匹配度,提升诊疗效果随着精准化医疗的不断推进,3D数字化技术在矫形器、假肢等医疗康复器具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为制造康复辅具提供一种方式,促进康复辅具的设计创新、提高定制化水平等,还对医疗辅具行业由传统制作向个性化、精准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性作用。
  • 26位环境相关领域院士全名单(附简历)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9d1bec96-0aee-450d-b672-67891cb6ddc7.jpg" title=" 3b4c3dbc4818e84d46b7ca935b9736ac.jpg" alt=" 3b4c3dbc4818e84d46b7ca935b9736ac.jpg" width=" 529" height=" 367" style=" text-indent: 0em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29px height: 367px "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按照中国工程院官网信息整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官网按照姓名拼音首字母和是否资深院士等排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1、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学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郝吉明(1946.8.25- )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ed0e2296-a157-4cfe-83b9-4eebe7a953d1.jpg" title=" 6373325298108880067784331.jpg" alt=" 6373325298108880067784331.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经过3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进程。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代表性著作有:《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兼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贺泓(1965.01.15-),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催化)专家。河北省邯郸市人。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d2160c63-7aa3-4d65-b6e8-e9c84ad0b8e1.jpg" title=" 6373325298893489816921811.jpg" alt=" 6373325298893489816921811.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留学和工作11年。回国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催化与非均相大气化学过程,目前重点致力于环境催化体系设计、技术研发及其在大气污染物催化净化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室内空气净化和大气灰霾成因及控制方面的系列成果。发表《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中文专著一部,英文专著两章节,学术论文380余篇(SCI论文338篇)。获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40余项。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贺克斌(1962.8.28- )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四川成都人,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长期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特别是PM2.5 的研究,以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技术-复合污染多维溯源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为核心,推动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新技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主持建立了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在线技术平台,为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在精细溯源和定量评估方面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担任国家环境保护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环保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技术副总师,科技部“蓝天科技工程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出版《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道路机动车排放模型技术方法与应用》等专著6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侯立安(1957.8.24- )环境工程专家。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2006年毕业于防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任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央联系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中国膜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发明协会副理事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长期致力于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26项,国家专利23项;出版专著3部,编写国家军用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文清(1954.1.9- )环境监测技术专家。生于安徽省蚌埠市,原籍江苏省徐州市。197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95年在希腊克里特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和应用研究,发展了环境光学监测新方法,研发了系列环境监测技术设备并实现产业化,集成了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并进行应用示范。开拓形成了我国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新领域。已获42项发明专利授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7年“空气质量和污染源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系统与应用”,2011年“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研发、系统应用及设备产业化”),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2012年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6)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曲久辉,1957年10月出生。环境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环境科学学报主编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要从事水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目前重点关注饮用水水质风险控制、污水及废水资源化能源化、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理论探索、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0余篇,获授权中国、美国、欧洲等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80余项。2004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10年分别获得全球和东亚地区IWA(国际水协)创新项目奖,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当选IWA的Distinguished Fellow.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7)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任洪强(1964.5.3- ),男,环境工程专家,河北省涿州市人,2000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学院院长,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282/SC4)工业水回用分委员会首任主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要从事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强化理论、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创新研究,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在国家实施限控达标、提标和再生水资源利用等重大行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2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0余件、美国和欧盟等发明专利20余件;承担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40余项,已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创新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8)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王桥(1957.8.13- ),男,环境遥感监测与环境信息专家,重庆江津人。1996年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研究员,兼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发展中国家任务组(PASTED)数据出版与共享组共同主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要从事环境遥感监测与环境信息研究,发展了自主环境遥感监测成套技术,主持建立了国家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和业务体系,并在环境卫星设计、环境遥感定量反演、环境信息模型与系统研发、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为推动我国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和环境信息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4项;第一作者出版学术著作17部、主编图集3部;发表学术论文245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9)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吴丰昌(1964.08.23-),环境基准标准与污染防治专家。浙江衢州人,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在日本、加拿大工作8年。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长期致力于环境基准与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在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环境标准制修订、管理制度创建、业务应用和流域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我国环境基准领域的发展进程,为提高环境标准制修订和污染控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用性做出重要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担任国家环境基准业务化应用技术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省部级一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际环境毒理与环境化学学会政府服务奖、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发明专利授权2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0)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徐祖信(1956.04.12- ),女,环境工程专家,江西省萍乡市人。1988年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长期致力于城市河流污染综合治理,研究揭示我国城市河流污染成因和主要问题,充分发挥环境、水力、市政三个学科交叉优势,创新了系统、协同、耦合治理的技术体系。研发城市排水管网和河网耦合控污技术,建立生态流量与环境容量协同调控方法,创新城市管网雨天溢流和农村污水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在上海苏州河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担任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和联合国津巴布韦水项目咨询专家,为我国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做出突出贡献。排名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受邀编著联合国人居署专题技术报告,授权发明专利23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1)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杨志峰(1963.8.20- )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专家。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兼任民盟中央委员会生态环境专委会主任、国际环境生态学会主席、国际能值学会中国分会主席、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会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要从事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研究,在流域生态需水保障、湿地和城市环境生态建设等工程技术方面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为提高流域、湿地和城市环境生态保护技术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2)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张远航(1957.7.9- )大气环境专家。重庆市城口县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0年在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环境化学,重点研究城市与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环境影响及控制对策。主持在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开展了系列大型区域空气质量综合观测实验,取得大气氧化性增强机制及灰霾成因的理论创新,实现区域立体监测的技术突破,构建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体系,为珠江三角洲改善空气质量的长期实践提供了科技支撑。担任科技部“蓝天科技工程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牵头编制了“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发表SCI文章160余篇。研究成果“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研究的技术体系及在珠江三角洲的应用”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3)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朱利中(1959.10.19-),环境工程专家,浙江上虞人。现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生命环境学部主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要从事污染物界面行为调控及其土壤-水有机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揭示了有机污染物非线性界面行为的微观机制,突破了准确预测、调控有机污染物非线性界面行为的科学难题;攻克了有机污染农田及场地土壤协同修复、有机膨润土废水处理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发表SCI论文220篇,出版专著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件。5项成果获浙江省和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其中2项成果分别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资深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4)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鸿亮,中国环境工程专家。辽宁大连人。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4年至1960年任清华大学土木系助教、给水排水专业教研组秘书。1960年至1980年任清华大学土木系副主任、放射性废物处理教研室主任、讲师。1980年至1982年任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1982年至1992年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1994当选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科技部S863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1998-2002)、科技部973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2002-2007),国家计委“十五”及今后15年高新产业计划环保组组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5)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钱易(女)(1935.12.27- )江苏苏州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新技术,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特性、处理机理及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1次、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次。近年来致力于推行清洁生产、污染预防和循环经济,积极对国家环境决策献计献策并参与环境立法工作。累计培养硕士31名,博士47名,他们在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教学、科研、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曾应邀赴美国、荷兰、英国、香港多所大学进行讲学,2000年曾被选为富尔布赖特杰出学者访问美国7个城市并作了12次学术演讲,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主编或与他人合编了著作7种,主要有:“工业性污染的防治”,“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副主席,世界资源研究所理事会成员,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6)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任阵海(1932.11.7)大气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原籍河南省新乡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50年代参加战略作物防害工程发现致害诱因。此后从事云雾催化工程,筛选催化剂,实施最早云中催化。受命组织军事环境科学研究,负责核试验场边界层污染实验。在我国三线建设时期,负责十余座山区及临海基地的选址及环境规划实验,与团队撰写了最早的山区空气污染专著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长期研究实践及调研基础上,团队认识到我国大气污染研究,应紧迫地提上日程,并认为“环境”是独立发展的学科。负责组织我国首次中尺度区域性大气环境综合立体观测、设计建立包括地面监测网多要素同步监测、超低空航测、远红外探测、声雷达布阵等多种先进手段的综合观测系统,以后在多个重要城市地区实施,并用于我国酸沉降及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织发展探测实验技术、研发多普勒声雷达(批量生产),等容气球及其甚高频多普勒多目标跟踪系统,最早组织大气颗粒物沉降速度测量和SO2转化率实验,填补了当时该领域的空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领导支持下倡议组建大气环境实验基地,参加总体设计建立我国首座大气环境监测专用铁塔,迄今仍为国内高度最高并装配探测技术设备,培养了研究骨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最早利用辐射监测资料反演大气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建立大气环境容量理论,解决了环境规划控制的难点,并应用于多个区域性经济与环境的调控对策;首次揭示我国与跨国大气输送宏观规律,为应对国际争端提供科学依据。创立了大气环境资源背景场。主持气候变化对我国环境影响的研究,并向联合国提交国家报告。组织卫星资料反演研究,参加沙尘暴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本研究组建立大气环境过程概念,发现大气污染汇聚带,建立三律(累积、输送、清除)方法。同化有关资料构建欧拉场确定地区的污染范围及输送通道。通过研究实践,认为大气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中尺度问题,发展滤波技术揭示中尺度地区性污染特征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7)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汤鸿霄(1931.10.4- )环境工程学与环境水质学专家。出生于河北徐水。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开拓我国环境水质学领域,建立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从事蓟运河汞污染,湘江镉污染,鄱阳湖铜污染等重金属形态、评价及治理研究。在我国率先研究无机高分子絮凝理论和絮凝剂,主持建立聚合氧化铝现代生产厂,首创稳定化聚合氯化铁工艺。广泛开展微界面水质过程和表面络合计算模式,吸附絮凝理论,高效水处理工艺技术,有机有毒物吸附及控制等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获国家及中科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多次奖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8)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唐孝炎(女),(1932.10.16- )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太仓县。1954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1972年起开创了我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和教学。在国内首次设计组织了光化学烟雾大规模综合观测研究,证实光化学烟雾在我国存在并发现不同于国外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兰州夏季严重的光化学污染显著缓解。经过10多年系统研究,在酸雨输送成因和致酸氧化剂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研究和防治方向起了主导作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细颗粒物的来源、形成及对城市大气污染的作用方面有深入研究,积极参与全球关注的臭氧层保护工作,主持编写的《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获得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环保总局臭氧层保护个人特别金奖;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平流层臭氧保护奖;并作为全球十六位专家之一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维也纳公约20周年纪念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王文兴(1927- )环境化学家。安徽萧县人,祖籍山东临沂。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顾问。山东大学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早年从事催化研究,建立了流动循环法和放射性C14示踪法,得到了一些有机物氧化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工业催化领域的著作。1976起从事环境化学研究。在大气光化学、降水化学、大气PM2.5和区域霾化学方面,领导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项目。建立了国内首套带有真空系统、长光程FTIR光化学烟雾箱;野外观测发现O3浓度随边界层高度变化规律;得到了全国酸沉降时空分布规律,并在东北地面和山上首次发现强酸性降水,查明了来源与成因,推动了我国大气环境立法。近十多年来创建了环境量子化学计算团队和研究新领域,阐明了一系列污染物降解和生成机理,指导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获得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他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创建者之一、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主编、国际ASAAQ组织委员(1985-)。发表论文27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 3项、三等奖1项等。2014.6获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魏复盛(1938.11.9- )生于四川简阳县,1964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5月调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先后曾任分析研究室主任、监测总站副站长、研究员、总工程师。他的研究方向是:1、环境化学;2、环境污染与健康;3、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他先后承担了国家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近十年他关注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开展与美国的多项合作研究,如“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的影响研究”,“PAH& #39 s暴露量及其代谢物与肺癌风险评价研究”,“硼污染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2010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1)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张全兴(1938.12.10- ),江苏常州人。环境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专家,中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树脂吸附法治理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及其资源化领域的开创者。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2009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现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江苏省太湖污染控制与蓝藻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和《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主编以及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南京大学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环科所副所长、省部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以及教育部第三、六届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委员等职。自大学毕业至1985年,师从南开大学何炳林院士,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孔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研制成功系列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和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广泛应用于工业水处理、有机催化、铀和贵金属提取、药物提取分离、人体血液灌流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1985年之后到常州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主要在水污染防治方向从事复合功能等特种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以及树脂吸附理论、吸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引领和推动了我国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资源化,为工业水污染治理与节能减排和重点流域水环境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以来,针对我国“白色污染”控制的难题,组织团队开展绿色聚乳酸系列环境友好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取得了重要进展。先后荣获1964年国家新产品发明三等奖、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和2007、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40余项,通过科技鉴定(或验收)3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52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0多项和美、日、英等国专利9项,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 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2、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彭永臻,1949年2月25日生于哈尔滨,男,汉族,山东省莱州人,污水处理专家。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后留校工作,获该校市政工程硕士和环境工程博士学位, 1993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起任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科首席教授、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现任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与过程控制--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长期从事污水处理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应用工作,围绕着我国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的重大需求,不断地提高研究和应用水平,突破了污水脱氮除磷的关键技术,为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控制水平,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两类技术难题——达一级A排放标准和节能降耗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96余篇 (其中IF & gt 5.0的90余篇)。以唯一或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63项(其中已转让55项)。出版专著7本,其中3本是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也是本领域中的第一部专著。已培养工学博士71人,其中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人获提名奖。2004年、2009年和2012年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次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先后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任南琪,1959年3月生于哈尔滨市,原籍宜兴市。男,汉族,城市水环境领域的知名专家。中共党员。1982年3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城市水质转化规律与保障技术”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兼任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部委员,国际水协会(IWA)Fellow,教育部环境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长期从事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改善对策,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技术与设备,废物资源化及能源化理论与技术,环境微生物系统生物学与生态学等方面研究。率先完成了世界首例生物制氢中试(1999年)和生产规模试验(2005年),推进了生物制氢技术的工业化进程;开发出针对高浓度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集成化处理理论、技术与装备;主持开展了大尺度环境中持久性有毒物质环境风险及生态安全研究,组织建立了“国际持久性有毒物质联合研究中心”;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生态功能导向的城市水循环系统4.0及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及技术措施。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省部级奖1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著作12部,发表论文SCI收录5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曾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获得者,香港裘磋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马军(1962.7.15- ),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市,男,汉族,山东省莘县人。水处理专家。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并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同济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后。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国际水协会刊Water Research 副主编,国际水协水厂设计与运行委员会副主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创建了不同价态铁锰氧化剂除污染理论体系,开发出高锰酸盐和高铁酸盐预氧化除污染技术、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技术、基于新生态微界面特性的强化除重金属技术和纳米复合膜水处理技术、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等,应用于受污染水源水净化工程、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在多次重大污染应急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培养博士51人,硕士38人,其中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长江学者”成就奖(工程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会“可持续发展水奖”、美国化学会“科学卓越荣誉奖”。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排名1),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1)、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均排名1);发表SCI论文280篇,获发明专利120项、美国专利6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资深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李圭白(1931.9.25- )市政工程专家。河南省偃师县人。生于沈阳,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顾问,建设部科技委员会顾问,中国水工业学会副理事长等。长期从事水处理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地下水除铁除锰领域,开发出了一种高效的接触催化除铁除锰新工艺,使我国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高浊度水处理工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我国高浊度水处理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他研究成功的高浊度水透光脉动单因子絮凝自动控制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他还参与水上一体化水厂的研究工作,使水厂建造工厂化取得了很大经济效益;研究开发成功的高锰酸盐饮用水除污染技术、流动电流混凝控制技术等,都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近年来,提出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的概念,倡导将超滤膜用于城市水厂等,推动了我国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级发明奖二等2项、三等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1项、三等1项,以及省、部级奖十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写出学术专著六部,参编教材三部,多年来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名,为我国给水排水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5)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张杰(1938.2.27- )给水排水工程专家。辽宁省本溪市人。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工学院,1985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特聘总工程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和验证了生物固锰除锰机理,纠正了传统技术误区,解决了半个多世纪来地下水除锰难题。在国内率先开发厌氧· 好氧-气浮· 好气滤池之污水净化再生全流程,主持创建了国内首座污水再生水厂,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工程。提出了城市用水健康循环理论与方略,完成了深圳、大连等中心城市再生水战略规划研究,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优秀设计奖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3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br/ /p
  • 全面精准医疗时代来临在即 肿瘤精准诊断迎来三大突破!
    2015年,美国“精准医疗计划”的高调启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医疗发展的新方向。精准医疗是通过基因组、蛋白组等组学技术,一句患者内在生物学信息及临床特点,在分子水平为疾病提供更加精细的分类及诊断,从而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最新数据统计,全球每年肿瘤新发病例1400万,死亡820万,全球患肿瘤病例超过2500万。近2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仅在我国,每分钟就有6.4人被确诊为癌症。因此,对肿瘤的研究成为精准医疗领域最重要的方向之一。肿瘤的精准诊断是精准诊疗的重要保证。与以往通过特殊染色、光学或者电子显微镜、免疫组化等方式对肿瘤进行分类、分型和分期不同的是,精准医疗时代下肿瘤标志物检测、液体活检、基因测序等方法兴起,新型诊断技术将逐渐替代原有技术成为肿瘤早筛的首选,肿瘤筛查成为健康人群体检常规项目指日可待。基因检测:整个精准医疗的基石基因测序是整个精准医疗的基石,也是精准医疗中发展得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基因测序技术对于肿瘤个体化治疗主要有两方面应用:一是检测患者携带的肿瘤基因,二是检测肿瘤靶向药的靶点。肿瘤基因检测就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出肿瘤患者的致病基因,寻找患者适用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或者其他适宜的治疗手段,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这项神奇的检测,是从一位好莱坞明星开始的。著名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的母亲和小姨都是乳腺癌患者,都携带突变的 BRCA1 基因,她的母亲于 49 岁确诊乳腺癌,56 岁因卵巢癌去世。 2013 年,朱莉做了 BRCA 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也携带有 BRCA1 基因突变。结合家族史,医生评估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非常高。最终,朱莉决定预防性切除乳房。2 年后,摘除了卵巢和输卵管。她的经历引起了轰动,也引发了全球对肿瘤基因检测的关注。通过基因检测分析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了解敏感突变和耐药突变,能够帮助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优的靶向用药治疗方案。此外,肿瘤遗传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明确患癌风险,提早预防。肿瘤标志物检测:POCT领域下一个增长点肿瘤标志物,是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或是正常细胞受到肿瘤环境刺激所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根据自身特点分布在身体不同的脏器中。肿瘤标志物身体分布图肿瘤标志物分为肿瘤组织特有的和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应激反应产生的两类。肿瘤标志物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到。已知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强,实用性上监测重于诊断。检测肿瘤标志物的目的价值在于:发现原发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发展程度的判断,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及评价,肿瘤复发及预后预测等,在诊断层面比较重要的标志物有CA199(胰腺癌)、CA724(胃癌)、AFP(肝癌、睾丸癌和卵巢癌)、βHCG(睾丸癌、子宫癌和卵巢癌)和CEA(甲状腺髓样癌),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多种标志物联合检验判断。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的类型、肿瘤的部位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乳腺癌和胃肠道肿瘤和肺癌均可引起CEA的升高。肿瘤标志物一般多为蛋白检测,目前常用方法包括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POCT等。在常规大型设备检验中,化学发光因其免疫诊断的普适性和高利润率成为肿瘤标志物首选方法;而随着关键核心原料突破,实现原料自产后,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因其仪器的高覆盖率和检测价格较低,有望逐步替代化学发光法的部分项目;POCT因其快速、操作简便,对于癌症患者的实时监控优势逐渐显现。技术层面来看,生化免疫方法适合体检等大样本量检测,而POCT则适合特异性强、样本量少的肿瘤筛查和癌症患者的实时监控。液体活检:无创肿瘤诊断利器液体活检:非介入性、重复取样。液体活检是指一种非侵入式的血液测试,能监测肿瘤或转移灶释放到血液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DNA)碎片,是检测肿瘤和癌症、辅助治疗的突破性技术,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之一。液体活检主要包括ctDNA、CTCs、外周RNA和外泌体四个种类的检测,鉴于目前液体活检技术仍未成熟,癌症早期血液中ctDNA、CTC等数量较低,用于肿瘤早期筛查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临床上癌症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用药指导应用最多。ctDNA(循环肿瘤DNA),cfDNA的特殊形式,肿瘤细胞脱落产生,外周血中含量极低,易被血浆中物质解离,常用二代深度测序+数字PCR联合测序,需要对所有cfDNA进行测序,找到ctDNA,含量较CTC多。作为一种无创检测,ctDNA检测最常用的检材是外周血,尿液和唾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也能够检测到ctDNA液体活检相比于传统侵入式组织活检具有依从性佳、标本易获取等优势,ctDNA的分析是一种有希望的微创替代肿瘤活检方法。外周RNA,具有和肿瘤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监测。RNA分子在血中极不稳定,多与DNA、蛋白等形成复合物或杂交体,如何从血液中分离出未被降解的RNA,RNA信息与肿瘤的相关性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外泌体检测,携带母细胞的多种蛋白质、脂类、DNA和RNA等重要信息。肿瘤细胞的外泌体和正常细胞的外泌体的差异在于,肿瘤的外泌体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肿瘤的周围组织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液体活检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恶性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应用已凸显巨大潜力,期待通过对液体活检的深入研究,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新兴起的肿瘤精准诊断技术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颠覆医疗领域的技术,使临床诊治产生质的飞跃。为促进肿瘤精准诊断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交流,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将于2021年7月1日举办“肿瘤精准诊断前沿技术”网络研讨会,定向邀请肿瘤检测技术研发及应用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做精彩报告分享。精彩报告提前预览权威报告专家专业解读、点击此处免费报名参会
  • HJ1076-2019环境空气中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的测定
    随着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工业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我们的生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空气污染几乎危及到每个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空气污染物中的许多物质对人有严重的损害,例如其中的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可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氨能引起喷嚏、流涎、咳嗽、恶心、头痛、出汗、脸面充血、胸部痛、呼吸急促、尿频、眩晕、窒息感、不安感、胃痛、闭尿等症状。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眼疼、视觉障碍。皮肤接触后引起皮肤刺激、皮肤发红、可致灼伤和糜烂。慢性中毒时出现头痛、恶梦、食欲不振、易激动、慢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血痰、耳聋等。甲胺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后,可引起咽喉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因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极高浓度吸入引起声门痉挛、喉水肿而很快窒息死亡,或致呼吸道灼伤。二甲胺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液态二甲胺接触皮肤可引起坏死,眼睛接触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浊。三甲胺主要是刺激人的眼、鼻、咽喉和呼吸道。长期接触会感到眼、鼻、咽喉干燥不适。盛瀚解决方案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测定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中氨、甲胺、二甲胺SH和三甲胺,盛瀚色谱推出了相关解决方案。采用盛瀚CIC-D120型离子色谱仪,使用盛瀚SH-CC-3(4.6×250)阳离子色谱柱和甲烷磺酸淋洗液对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检测,能够满足《HJ1076-2019环境空气氨、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的测定离子色谱法》的检测要求。SH-CC-3 型色谱柱是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弱酸型阳离子色谱柱。基质为交联度 55%的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表面接枝羧基。SH-CC-3 型色谱柱可用非抑制或抑制电导法完成常规阳离子分析,可同时分析 6 种常见阳离子:Li+、Na+、NH4+、K+、Mg2+、 Ca2+,在特定条件下,可直接电导分析部分过渡金属阳离子。盛瀚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智能的离子色谱仪,目前CIC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环保、疾控、自来水、质检、水文、地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众多领域,并出口到韩国、印度等34个国家和地区。“保障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发展”是盛瀚所属集团新光智源集团的企业宗旨,集团一直在为“成为环境生态文明安全管理的推动者”的伟大愿景不懈奋斗,期望我们共同缔造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让环境更美好!
  • 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立项《水质 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等两项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依据《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团体标准制定程序》,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组织专家对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提出的《水质 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水质 全氟辛基磺酰氟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两项团体标准立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项目符合立项要求,现批准立项。请标准起草单位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和要求,高质按期完成制定任务。同时欢迎关注新污染监测的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入标准制定工作。有意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请与协会秘书处联系。联系人:高哲仪 何小燕联系电话:020-34476317 34476361电子邮箱:gdsaem@126.com 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2024年3月7日粤环监协〔2024〕2号—关于《水质 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等两项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pdf
  • 上海光源实现储存环单束团流强高于20 mA和同步辐射单脉冲超快硬X射线成像
    近日,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取得关键进展。储存环内安装的国内首台无源超导三次谐波腔模组将束团长度拉伸约3倍,结合束团纯化系统,实现了混合束团填充模式下单束团流强高于20 mA(图1),支持快速X光成像线站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了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单脉冲超快硬X射线成像,其成像时间分辨率达到60 ps,并被应用到气泡动力学的超快测量,清晰观测到在激光烧蚀后不同时刻水中气泡的形核、长大、破裂以及射流过程的超瞬态图像,尤其是清晰观测到传统光学诊断手段无法观测到的微射流过程(图2),为气泡动力学这一经典问题的深入研究带来了崭新的手段。 图1. 超导三次谐波腔的安装、就位和带束调试图2. 单脉冲X射线超快成像在激光加载后不同时刻(15 μs、20 μs、30 μs、40 μs、50 μs)获得的水中气泡的瞬态图像并观测到气泡中的射流现象上海光源储存环采用被动式的超导高次谐波腔,运行频率1500 MHz,自2006年进行理论与模型腔设计研究,后在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加速器性能拓展中作为束团长度控制系统的工程任务,开展了超导腔、恒温器、调谐器和高次模吸收器等的国产化自主研制。2021年2月,完成4.2 K下模组的水平测试,结果表明Q0~ 4.0×108 @ Eacc = 7.5 MV/m和Q0 ~ 3.8×108 @ Eacc = 10.0 MV/m;2021年8月,完成隧道内安装就位、降温和信号调试;2021年11月9日以来的带束调试,在储存环均匀填充四个束团串共556个束团时,束团长度(半高宽)从55 ps拉长至122 ps;混合填充1个单束团和520个束团串时,束团长度(半高宽)拉长至165.7 ps,拉伸倍数约3倍,且单束团内的流强高于24 mA,皆优于系统设计指标,为快速X光成像线站的测试提供了良好的束流条件。快速X光成像线站是一条硬X射线能量段、实现从毫秒到亚百皮秒时间分辨和微米级空间分辨成像的光束线站,该线站配置有先进的材料动态响应实验平台、高速流体动力学实验平台、动态显微CT实验平台(图3),其液氮冷却低温波荡器、液氮冷却双晶单色器、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最短成像曝光时间60 ps)、高速X射线成像探测器(成像帧频达到5 M fps)、快速X射线成像探测器(成像帧频达到100000 fps)、快门系统(控制通光时间 1 ms)、同步定时系统(定时精度达到5 ps)等光束线站关键设备均由上海光源自主研制。特别是,研制成功大数值孔径三镜头双路光学转换系统与两个ICCD相机组合成双幅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图4a);与微通道板和高速CMOS相机组合成多幅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图4b);可一次拍摄双幅或多幅单脉冲成像图像,时间分辨率可达60 ps,空间分辨率可达1.3 μm,对于不可重复的超快过程可实现连续、高分辨、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如图5所示,为基于研制的双幅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拍摄得到激光加载后两个时刻上的水中气泡的瞬态图像,可以清晰观测到一次激光加载后,水中气泡在两个时刻上不同的结构变化,两幅图像之间最短时间间隔为1.44 μs(为电子绕储存环一周的时间)。图3. 快速X光成像线站实验站图4. 研制的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a)研制的大数值孔径三镜头双路光学转换系统,与两个ICCD相机组合成双幅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b)研制的大数值孔径三镜头双路光学转换系统,与微通道板和高速CMOS相机组合成多幅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图5. 基于研制的双幅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拍摄得到激光加载后两个时刻上的水中气泡的瞬态图像,两幅图像之间最短时间间隔为1.44 μs此外,实验站还配备了一级轻气炮、霍普金森杆、燃油喷雾室、高温样品室、力学加载试验机等原位装置和自动换样机械手。该线站的建成表明,上海光源自主建设高水平硬X射线光束线站的能力登上了新台阶,我国已成功突破了同步辐射X射线超快成像的关键技术并取得重要进展,这将为我国在材料冲击响应、结构动力学、高速流体动力学、软物质动力学等方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为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推进剂和轻质合金动态服役行为研究提供了超快显微观测能力,并对关键工程材料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三项2007年环保科研专项未通过验收
    关于通报2007年度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验收结果的函   各有关单位:   根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环办〔2007〕53号)、《公益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验收规范(试行)》(环科函〔201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验收工作的补充通知》(环科函〔2011〕17号)和《环保科研人员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环科函〔2009〕24号)的有关规定,我部组织开展了2007年度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验收工作,对57个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价。验收结果(附件1)表明,项目总体完成情况良好,54个项目按照项目任务书要求完成了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专项经费使用较合理,项目产出明确、成果丰富,为我部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3个项目因研究深度不够、任务完成不到位、成果需要进一步总结凝炼等原因需要复议(附件2)。   为奖优惩劣,加强项目管理,现决定对“我国未来十五年NOx污染控制技术途径研究”等13个产出明显、创新性较强、成果得到应用、总体评价为优秀的项目提出表扬,项目负责人信用等级评定为优。对“我国大气颗粒物环境基准预研究”等3个需要复议的项目提出批评,项目负责人信用等级降为中。   希望受表扬的项目单位和负责人再接再厉,继续深化成果应用,做好项目成果的宣传与科学普及工作。受批评的项目单位和负责人要尽快进行整改,并在1个月内提出验收申请。若不按时提出验收申请或未达到验收标准的,将视为不通过验收,拟再次通报批评,同时将项目负责人信用等级降为差,并限制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承担单位3年内的环保科技项目申报资格。   请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学习借鉴受表扬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强化项目产出与应用,做好项目成果的凝练、宣传与科学普及工作,切实发挥项目成果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   附件:1.2007年度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验收结果 序号 项目编号 项 目 名 称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业务评分 财务评分 综合评分 总体评价 项目负责人信用等级 1 200709032 我国未来十五年NOx污染控制技术途径研究 清华大学 郝吉明 93.3 94.5 93.6 优秀 优 2 200709017 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徐海根 94.4 87.5 92.9 优秀 优 3 200709019 我国固体废物分级分类标准及技术研究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胡华龙 93.7 89.5 92.8 优秀 优 4 200709034 我国重要有机污染物(取代酚)的水生态基准预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王子健 93.3 89.5 92.5 优秀 优 5 20070903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方法研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林玉锁 92.3 92.0 92.2 优秀 优 6 200709001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布点优化研究 北京大学 谢绍东 92.1 92.5 92.2 优秀 优 7 200709047 转基因大宗农作物植物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刘 标 92.4 90.5 92.0 优秀 优 8 200709033 土壤环境质量石油烃污染物指导限值预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发生 91.6 91.5 91.6 优秀 优 9 200709043 重点流域水系沉积物标准样品研究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吴忠祥 91.4 90.5 91.2 优秀 优 10 200709027 车用汽油清净性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鲍晓峰 91.0 91.5 91.1 优秀 优 11 200709036 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及实施方法研究 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武雪芳 91.9 86.5 90.7 优秀 优 12 200709040 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与环境监管技术研究 清华大学 李金惠 90.6 89.0 90.2 优秀 优 13 200909029 区域生态资产评估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吉喜 90.6 88.5 90.1 优秀 优 14 200709039 农药生态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周军英 89.6 90.5 89.8 良好 良 15 200709005 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改进和完善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柴发合 89.5 90.5 89.7 良好 良 16200709042 残留农药分析环境标准样品研究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田 文 89.3 91.5 89.7 良好 良 17 200709049 珠江口咸潮上溯环境影响与控制技术途径研究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郭振仁 88.9 92.0 89.6 良好 良 18 200709041 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与应用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刘砚华 88.8 92.0 89.4 良好 良 19 200709031 钢铁行业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筛选与评估研究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赵淑霞 88.3 91.5 89.1 良好 良 20 200709016 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中放射性污染综合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孙庆红 89.8 86.0 89.0 良好 良 21 200709053 优先环境管理化学品的筛选技术研究 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 沈英娃 89.0 89.0 89.0 良好 良 22 200709006 典型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估与监管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乔 琦 88.3 92.0 89.0 良好 良 23 200709018 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俊生 88.2 91.5 88.8 良好 良 24 200709045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评估预警技术研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沈渭寿 89.4 86.0 88.7 良好 良 25 200709003 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单艳红 88.3 90.0 88.6 良好 良 26 200709056 土壤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环境标准样品的研制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董 亮 87.8 92.0 88.6 良好 良 27 200709012 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改善技术途径研究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钱 华 87.0 94.0 88.6 良好 良 28 200709008 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等级划分与预警系统建立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庆先 87.691.0 88.3 良好 良 29 200709011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方法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 孙德智 87.9 89.5 88.2 良好 良 30 200709020 环渤海河口与海岸带生境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雷 坤 87.7 90.0 88.1 良好 良 31 200709054 国家环境空气监测背景站点位设置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王瑞斌 86.394.5 88.1 良好 良 32 200709004 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天气对人群健康影响评估研究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彭晓武 86.6 89.5 87.2 良好 良 33 200709010 跨国界流域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与断面优化布置研究 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李基明 85.7 91.5 87.1 良好 良 34 200709051 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蒋明康 87.6 84.5 87.0 良好 良 35 200709002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研究 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曲 健 86.4 88.5 86.9 良好 良 36 200709037 铝业赤泥的可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评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栾兆坤 86.0 89.5 86.8 良好 良 37 200709055 大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定量划分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国敏 85.491.5 86.8 良好 良 38 200709024 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沈珍瑶 86.0 89.0 86.7 良好 良 39 200709015 中国控制含氟温室气体初步对策研究 北京大学 胡建信 87.1 83.0 86.3 良好 良 40 200709021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与监控实施办法研究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杨金田 85.7 88.0 86.2 良好 良 41 200709052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范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易 斌 84.7 90.0 86.0 良好 良 42 200709044 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框架结构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付 强 84.1 91.5 85.8 良好 良 43 200709038 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方法研究 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陈艳卿 85.0 87.5 85.6 良好 良 44 200709009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估技术研究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方建德 83.5 94.0 85.6 良好 良 45 200709014 典型区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点排放源现状研究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宋铁栋 86.1 83.0 85.4 良好 良 46 200709057 土壤和飞灰二恶英类标准样品研究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刘爱民 84.8 87.5 85.3 良好 良 47 200709007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辐射效应评估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韩永伟 85.3 85.0 85.2 良好 良 48 200709028 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豁免)控制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黄启飞 85.0 85.0 85.0 良好 良 49 200709046 新化学物质属性计算机模型研究 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 高映新 84.9 85.0 84.9 良好 良 50 200709030 典型城市扬尘污染特征和防治技术途径研究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田 刚 84.9 82.5 84.5 良好 良 51 200709023 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变迁动态模拟与预测技术研究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杨大勇 80.0 94.0 82.6 良好 良 52 200709013 东北地区城市大气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及其相关途径研究 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仇伟光 81.5 86.5 82.5 良好良 53 200709050 危险废物优先管理名录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 琪 81.7 82.0 81.8 良好 良 54 200709025 农药行业污染防治技术途径研究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张利民 80.6 83.0 81.1 良好 良 55 200709026 新化学物质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刘征涛 78.1 80.0 78.6 一般中 56 200709022 电子废物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及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红梅 72.8 91.5 76.5 一般 中 57 200709048 我国大气颗粒物环境基准预研究 南开大学 白志鹏 71.1 ―― 71.1 一般 中   2.受批评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验收结论 存在的主要问题 验收专家组建议 1 200709022 电子废物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及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红梅 复议 研究报告总结凝练不够,部分任务完成不到位。 1、根据任务书的考核内容与指标,进一步梳理调查结果,明确电子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特征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环境分布、迁移转化特点、暴露水平和途径,提出研究结论。 2、基于电子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有机污染物污染特点,提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技术,重点明确特征污染物识别方法,适用于健康风险评价的暴露指标和健康效应指标。 2 200709026 新化学物质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刘征涛 复议 实验数据不够翔实,研究深度不够。 加强项目验收报告的学术研究内容,补充相关的实验数据。 3 200709048 我国大气颗粒物环境基准预研究 南开大学 白志鹏 复议 研究成果需进一步凝练;财务验收材料提交不齐全。 1、根据任务书的考核指标,应提出我国大气颗粒物基准的方法学研究体系。 2、按照专家组意见调整研究报告框架,进一步凝练科研成果,修改研究报告。 3、补充完善审计报告及财务验收相关资料。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2年9月20日
  • 中国环博会第六届国际场地修复论坛通知
    p   为展示国际国内场地修复领域的先进技术与产品,交流国际场地修复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推进我国场地修复行业健康发展,由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生态修复网、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上海污染场地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的“IE-EXPO 中国环博会-国际场地修复论坛”将于2017年5月4日至5日在上海博雅酒店举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989" height=" 1398" title=" 11.jpg" style=" width: 580px height: 87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9f572ab3-2f36-46ee-a984-f26c9fead82b.jpg" / /p p   中国环博会第六届国际场地修复论坛 /p p   概况: /p p   时间:5月4-5日 /p p   地点:上海博雅酒店 /p p   规模:300+ /p p   主办单位: /p p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p p   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p p   联合主办: /p p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p p   上海污染场地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p p   展品范围: /p p   土壤修复工程调查与评估 /p p   土壤修复健康风险评估 /p p   土壤修复技术研发 /p p   土壤修复新型材料 /p p   土壤检测、分析仪器与设备 /p p   土壤修复工程运营与管理 /p p   土壤修复过程监测和服务 /p p   土壤第三方检测与分析 /p p   往届邀请发言嘉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ea051bb9-67d4-4a20-afcf-4ee417b22227.jpg" / /p p   庞大的赞助支持及知名展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a3095556-fecb-42a1-83b9-332156536ab8.jpg" / /p p   往届吸引建工环境、中节能大地、高能时代、鼎实环境、傲江生态、盖亚环境、博天环境、威立雅环境、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环境监测站、苏州环境监测站、天瑞、哈希、Olympus、日立分析、PE、博医康、赛默飞、磐合仪器、瑞士万通、赛莱默、岛津、大地益源、中禾环保、格林曼环境、澳实检测、必维检测、英格尔检测、中检集团、实朴检测、华测检测、中检南方、宇驰检测、中检联、天得一、安康检测、造品科技等环境修复领域企业共享参与。 /p p   上届参会调查反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8262a00c-2b95-4983-931d-9b0786063718.jpg" / /p p   观众来源和行业分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851" height=" 401" title=" 15.jpg" style=" width: 574px height: 30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210d4531-ff69-4254-91cb-e572656373d0.jpg" / /p p   部分参会企业名单: /p p   1.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p p   2. 澳实分析检测(上海)有限公司 /p p   3. 江苏东恒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p p   4.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p p   5. 重庆环投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p p   6. 启迪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p p   7. 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p p   8. 上海傲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p p   9. 北京西山环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p p   10.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p p   11. 上海实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p p   12. 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p p   13. 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p p   14. 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p p   15. 亿利生态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p p   16. 上海化工研究院 /p p   17. 宝航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p p   18. 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p p   19. 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p p   20. 上海泽权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p p   21. 上海市地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p p   22. 江苏盖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 p   23. 北京星河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p p   24. 南京贻润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p p   25. 四川省天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p p   26. 中科绿洲(北京)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p p   27. 中节能中咨环投有限公司 /p p   28. 中国诚通集团诚通凯胜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p p   29.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 p   30. 北京本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p p   31. 甘肃建筑科学研究院 /p p   32. 爱土工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p p   33. 上海速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p p   34.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p p   35. 上海康恒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p p   36. 天津市城市环境污染诊断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p p   37. 吉林省油田管理局农工商企业总公司 /p p   38. 鑫源石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p p   39. 中海油安全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p p   40. 霍尼韦尔 /p p   41. 中石化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p p   42.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p p   43. 重庆理工大学 /p p   44. 成都理工大学 /p p   45. 桂林理工大学 /p p   46. 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公司 /p p   47.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 /p p   48.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p p   49.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p p   50.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科所 /p p   5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p p   5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p   53.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科所 /p p   5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p p   5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p p   56. 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土壤处 /p p   5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p p   58. 上海环境监测站 /p p   59. 上海市环保局 /p p   60. 苏州环境监测站 /p p   61. 云南环境科学研究院 /p p   62. 博天环境股份 /p p   63. 盈峰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p p   64. 徐州徐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p p   65. 中联重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p p   赞助方式 /p p   l 论坛发言赞助15分钟 /p p   l 论坛手提袋中摆放企业宣传册 /p p   l 论坛大背板上体现企业 logo /p p   l 参会代表胸牌 LOGO 印刷 /p p   l 场地论坛会刊内彩页 /p p   l 独家论坛手提袋(印制企业LOGO 公司名称,联系信息)赞助 /p p   l 论坛现场设置展位 /p p   参会收费:3000元/人 /p p   在校学生:2000元/人 提供有效学生证 /p p   (包含2天会议期间的资料、茶歇、午餐) /p p   合作咨询会务组: /p p   联系人:孙战 先生 /p p   电话:15201888915 /p p   021-23521126 /p p   邮箱:oliver.sun@mm-zm.com /p p /p
  • 牛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测定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发现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一类广谱抗生素,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广泛应用于革兰氏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感染。但不良反应和耐药性严重影响了四环素的治疗效果,目前仅有少量的四环素类还应用于临床。但因四环素类抗生素价格便宜,抗菌效果好,被广泛用于畜牧养殖业,甚至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滥用情况。过量的四环素会残留在动物源性食品中,随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欧盟第675/92号令规定牛奶中的四环素类化合物的总量不得超过100μg/kg,我国农业部发布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规定牛奶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限量为100μg/L。 目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测定方法有微生物法、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前三种方法因检测周期长或灵敏度低而影响了推广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好,是目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主要检测方法。 日立参考《GB/T 22990-2008》,采用液相色谱法对牛奶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进行测定,结果优异,显示了日立液相色谱仪的高性能。 实验部分标准品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 图1. 色谱分析条件 图2. 标准品的色谱图 结果与讨论线性图3. 标准曲线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在62.5 ~ 2000 μg/L的浓度范围内,四种标准品的线性相关系数均是0.9997-1.0000,结果优异。重现性 图4. 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重现性重复测定六次,四种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精密度分别在0.09%-0.10%和0.30%-0.45%,重现性优异。图5. 实际样品前处理流程 图6. 实际样品测定结果 (1.土霉素 2.四环素 3.金霉素 4.强力霉素)对牛奶样品按图5前处理后进行测定,未检出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检出四环素,但浓度低于定量限。对牛奶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在50~100 μg/kg的添加浓度下,牛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5.97%~98.44%之间。 结论本实验所用方法可用于测定牛奶中的四环素类药物残留,分析时间20min,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回收率在预期范围内,可用于质检、品控、生产等部门。日立高效液相色谱仪兼具性能优异、操作简便、结实耐用等优点,可让您获得高分离度和高灵敏度。关于日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详情,请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Product-C0102-0-0-1.htm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是日立集团旗下的一家仪器设备子公司。全球雇员超过10000人,在世界上26个国家及地区共有百余处经营网点。企业发展目标是"成为独步全球的高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即兼有掌握先进技术水准的开发、设计、制造能力和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份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公司。其产品涵盖半导体制造、生命科学、电子零配件、液晶制造及工业电子材料。其中,生命科学领域产品包括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分析仪器(色谱、光谱、热分析)等。
  •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中国“双碳”目标带来三大机遇
    11月1日,以“聚焦二十大 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以及“1+N”政策体系的有关情况。  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赵鹏高指出,自2020年9月以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制,同时积极参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积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义务。11月1日,以“聚焦二十大 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在北京举行。圆桌会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司、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赵鹏高说,我们提前超额完成第一阶段国家自主贡献目标,2021年全国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又分别降低了2.7%、3.8%。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各方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等核心问题达成共识。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加强在落实《巴黎协定》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赵鹏高表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是中国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制度保障。在各部门的努力下,目前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  其中,“1”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由《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顶层设计文件构成,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N”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及相关支撑保障方案,包括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统计核算、人才培养等支撑保障方案。  赵鹏高指出,中国“双碳”目标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个变革过程中有巨大的市场商机、市场机遇。具体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交流合作;第二是开展绿色低碳贸易与投资合作;第三是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国承诺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外企业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希望跨国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与中国企业携手开拓第三方实践,实现合作共赢。
  •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中国“双碳”目标带来三大机遇
    11月1日,以“聚焦二十大 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以及“1+N”政策体系的有关情况。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赵鹏高指出,自2020年9月以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制,同时积极参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积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义务。11月1日,以“聚焦二十大 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在北京举行。赵鹏高说,我们提前超额完成第一阶段国家自主贡献目标,2021年全国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又分别降低了2.7%、3.8%。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各方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等核心问题达成共识。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加强在落实《巴黎协定》等方面的务实合作。赵鹏高表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是中国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制度保障。在各部门的努力下,目前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其中,“1”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由《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顶层设计文件构成,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N”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及相关支撑保障方案,包括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统计核算、人才培养等支撑保障方案。赵鹏高指出,中国“双碳”目标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个变革过程中有巨大的市场商机、市场机遇。具体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交流合作;第二是开展绿色低碳贸易与投资合作;第三是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国承诺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外企业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希望跨国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与中国企业携手开拓第三方实践,实现合作共赢。(完)
  • 我国科学家实现储存环单束团流强高于20mA和同步辐射单脉冲超快硬X射线成像
    近日,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取得关键进展。储存环内安装的国内首台无源超导三次谐波腔模组将束团长度拉伸约3倍,结合束团纯化系统,实现了混合束团填充模式下单束团流强高于20mA(图1),支持快速X光成像线站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了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单脉冲超快硬X射线成像,其成像时间分辨率达到60 ps,并被应用到气泡动力学的超快测量,清晰观测到在激光烧蚀后不同时刻水中气泡的形核、长大、破裂以及射流过程的超瞬态图像,尤其是清晰观测到传统光学诊断手段无法观测到的微射流过程(图2),为气泡动力学这一经典问题的深入研究带来了崭新的手段。   上海光源储存环采用被动式的超导高次谐波腔,运行频率1500 MHz,自2006年进行理论与模型腔设计研究,后在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加速器性能拓展中作为束团长度控制系统的工程任务,开展了超导腔、恒温器、调谐器和高次模吸收器等的国产化自主研制。2021年2月,完成4.2K下模组的水平测试,结果表明Q0~ 4.0×108 @ Eacc = 7.5 MV/m和Q0 ~ 3.8×108 @ Eacc = 10.0 MV/m;2021年8月,完成隧道内安装就位、降温和信号调试;2021年11月9日以来的带束调试,在储存环均匀填充四个束团串共556个束团时,束团长度(半高宽)从55 ps拉长至122 ps;混合填充1个单束团和520个束团串时,束团长度(半高宽)拉长至165.7 ps,拉伸倍数约3倍,且单束团内的流强高于24 mA,皆优于系统设计指标,为快速X光成像线站的测试提供了良好的束流条件。   快速X光成像线站是一条硬X射线能量段、实现从毫秒到亚百皮秒时间分辨和微米级空间分辨成像的光束线站,该线站配置有先进的材料动态响应实验平台、高速流体动力学实验平台、动态显微CT实验平台(图3),其液氮冷却低温波荡器、液氮冷却双晶单色器、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最短成像曝光时间60 ps)、高速X射线成像探测器(成像帧频达到5 M fps)、快速X射线成像探测器(成像帧频达到100000 fps)、快门系统(控制通光时间 ICCD相机组合成双幅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图4a);与微通道板和高速CMOS相机组合成多幅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图4b);可一次拍摄双幅或多幅单脉冲成像图像,时间分辨率可达60 ps,空间分辨率可达1.3 μm,对于不可重复的超快过程可实现连续、高分辨、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如图5所示,为基于研制的双幅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拍摄得到激光加载后两个时刻上的水中气泡的瞬态图像,可以清晰观测到一次激光加载后,水中气泡在两个时刻上不同的结构变化,两幅图像之间最短时间间隔为1.44 μs(为电子绕储存环一周的时间)。   此外,实验站还配备了一级轻气炮、霍普金森杆、燃油喷雾室、高温样品室、力学加载试验机等原位装置和自动换样机械手。该线站的建成表明,上海光源自主建设高水平硬X射线光束线站的能力登上了新台阶,我国已成功突破了同步辐射X射线超快成像的关键技术并取得重要进展,这将为我国在材料冲击响应、结构动力学、高速流体动力学、软物质动力学等方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为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推进剂和轻质合金动态服役行为研究提供了超快显微观测能力,并对关键工程材料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岛津应用:地表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案
    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 TCs)是临床上重要的一类抗感染药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立克次氏体等均有抑菌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和30S核糖体的末端合,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常用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有: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在畜禽生产中四环素类抗生素被广泛作为药物添加剂,这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由于残留的抗生素可导致耐药菌,引起了人们对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归及对环境生物、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等一系列问题的关注。由于环境介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尚无环境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标准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很快的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对复杂基体中的药物残留具有很强的定性能力,而且准确度高。本方案建立了一种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LC-30A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40联用测定地表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在5 min之内完成7种目标物的分离分析,且标准曲线宽,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对10 &mu g/L、50 &mu g/L和100 &mu g/L混合标准溶液进行精密度实验,连续6次进样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0.021%~ 0.208%和1.165% ~ 3.731%之间,仪器精密度良好。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高的特点,适合大规模环境水体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的调研工作。 了解详情,敬请点击《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测定地表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 岛津微信平台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主体设备安装闭环,预计2024年发射第一束光
    HEPS最后一台二极磁铁就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中国科学报讯(记者倪思洁)12月1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储存环最后一台磁铁就位,标志着HEPS储存环主体设备安装闭环。HEPS储存环为超低发射度电子环形加速器,束流轨道周长约1360.4米,是世界上第三大光源加速器、国内第一大加速器,环内面积约合20余个足球场大小,用于储存高能高品质电子束,同时产生同步辐射光。今年2月初,储存环启动隧道设备安装,安装团队历经10个月完成全环288个预准直单元、240台弯转二极磁铁、288个基座等主体设备安装,实现主体设备安装闭环。HEPS工程总指挥潘卫民指出,作为我国首台第四代同步辐射装置的核心组成部分,储存环是HEPS规模最大、研制精度最高、难度成分最多的部分,由48个改进型混合7弯铁消色散(7BA)磁聚焦结构周期组成,每个周期长度约28米,包含37台磁铁和支架等主体硬件设备,其中,超高梯度四极磁铁、电源数字控制器和高精度电流传感器、高稳定性磁铁支撑等设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HEPS总工艺师林国平说,为了保证精度和效率,各系统设备完成加工测试后,在实验室完成预准直单元组装,实现预准直单元支架上磁铁的就位精度优于30微米后,方可运往储存环隧道进行安装。根据单元磁铁数不同,各预准直单元重约1.7吨至8.5吨,面对设备重、隧道设备密集、不能影响预准直精度等难点,安装团队提前设计定制专用吊臂车和工装,组织工艺安装实验,优化运输方案,检查设备接口、安装与操作空间,最终确认批量安装方案,为高效推进储存环隧道安装奠定基础。HEPS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北京怀柔科学城的核心装置。HEPS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首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可以发射比太阳亮1万亿倍的光,有助于更深层次地解析物质微观结构和演化机制,为提升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与前沿基础科学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提供高科技研究平台。HEPS自2019年6月启动建设以来,已完成直线加速器、增强器出束,储存环磁铁、机械、电源、预准直系统率先完成全部研制任务,真空、束控、注入引出、高频、低温等设备和光束线站批量加工测试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中,预计将于2024年发射第一束光。原标题: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主体设备安装闭环
  • 从研究者发起临床试验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自体TIL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应用的前景及挑战
    当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潜力和优势已得到国内外认可。但同时,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尚不足10%。如何将科研单位的研发成果与企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并最终在临床上得到很好地应用,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道路上的关键问题。鉴于此,仪器信息网联合Cytiva将举办“生物药成果转化系列论坛”,邀请国内优秀的生物药研究团队、工业界代表和临床医生分享进展和观点,碰撞思想火花,为推进生物药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建言献策。点击报名8月16日,系列论坛第一期主题为“细胞治疗应用前景及科研转化难点”,分别邀请来自科研领域、工业领域以及临床方面的专家探讨相关话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疆教授将带来题为《从研究者发起临床试验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自体TIL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应用的前景及挑战》的报告。点击预约观看
  • 代谢组学揭示肠癌患者临床诊断依据
    近年来,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日趋系统化和多学科交叉,系统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翻开了临床实践、药物研发的新篇章。作为国内较早涉足系统生物学研究的贾伟教授研究团队,近年来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各种临床疾病的早期预测、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以结直肠癌的系列研究为例介绍我们的研究进展。  研究团队首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结合单维统计、多维统计的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对I-IV期的64名肠癌患者和65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了血清和尿液代谢标志物的筛查,并进一步在扩大的研究对象101名肠癌患者和103名健康人中对所发现的潜在代谢标志物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显示,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清代谢物组成具有显著差异。肠癌患者的糖酵解通路中的两个代谢产物丙酮酸和乳酸在血清中呈显著性升高,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酸、异柠檬酸、柠檬酸中间产物呈下降趋势 油胺在肠癌病人血清中的含量也有显著性降低 尿素循环代谢物精氨酸、鸟氨酸和瓜氨酸在病人血清中均显著降低,脯氨酸、羟基脯氨酸和谷氨酸也显著下降 另外,色氨酸及其相关的代谢物5-羟基色氨酸和5-羟基吲哚乙酸在肠癌组和正常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与5-羟色胺的代谢相关。研究结果还显示,血清代谢产物不仅可以将肠癌Ⅱ-Ⅳ期的患者与健康人明显区分开,还能将Ⅰ期的早期肠癌患者与健康人也区分开来。我们的相关研究结果从2009年开始陆续发表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杂志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2009和2013)上。  尿液代谢组学结果同样显示,结直肠癌患者和正常人的代谢谱亦呈显著差异。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色氨酸代谢上调,组胺和谷氨酸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和肠道菌群代谢紊乱。另外,结直肠癌病人中紊乱的代谢谱,如5-羟色氨酸代谢物、三羧酸循环代谢和肠道菌群代谢物在手术后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进而开展了二甲肼(DMH)所致结肠癌早期病变的SD大鼠模型的研究,同样发现这些代谢物的波动和紊乱。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2010和2012)上,并得到美国ACS和TIME(时代周刊)为代表的多家权威媒体的重点报道和关注,对该研究结果和前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结直肠癌血清和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基础上,我们对肠癌的组织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组织的研究可以有效规避血清、尿研究中由于饮食差异等外界因素对体内代谢物的影响带来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研究团队首先对来自上海地区的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组在癌和癌旁组织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物。进而对来自北京、浙江和美国加州另外3个不同地区的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肠癌组织中总的代谢物变化趋势在4个不同地区的样本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其中的15个代谢分子呈现出完全一致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差异性代谢物的变化与所在的代谢通路上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呈高度的一致性。这些差异代谢物包括上调的犬尿氨酸、b-丙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2-氨基丁酸、棕榈油酸、焦谷氨酸、天冬氨酸、次黄嘌呤、乳酸、豆蔻酸、甘油、尿嘧啶、腐胺,以及下调的肌醇。差异表达性的基因包括LDHA、TALDO1、GOT2、MDH2、ME1、GAD1、ABAT、PANK1、DPYD、ACLY、FASN、SCD、IDO1、GPX1、GSTP1、GSR、GSS、GGCT、ANPEP、CAT、ERCC2。结合代谢物和基因表达变化发现的结直肠癌的代谢物模式和基因表达模式特点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阐释其生物特性:1)“瓦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这是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典型特征,表现在大量地摄取葡萄糖进行有氧糖酵解,生成大量的乳酸,同时为不断生长的肿瘤细胞提供生物合成原料 2)伴随着糖酵解的上升,用于大分子物质合成的代谢中间体显著上升:肿瘤细胞的代谢会产生大分子中间体来支持细胞生长,导致某些特定的游离脂肪酸(豆蔻酸、棕榈油酸)和核酸(次黄嘌呤)的浓度上升。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ACLY、 FASN和SCD同样提示了脂肪酸合成的增强。而b-丙氨酸在肿瘤细胞生长中明显的变化可能与脂肪酸合成中的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辅酶A有着密切的联系,提示这种变化可能与肠道菌群代谢有相关性 3)肿瘤细胞内维持较高的氧化应激水平:我们发现肿瘤组织内具有抗氧化活性代谢物的浓度显著上升。由于肿瘤细胞加速合成代谢而产生较高的活性氧,从而使胞内氧化应激水平上升。所发现的这些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代谢产物在肿瘤组织中被大量的合成,提示肿瘤细胞通过改变代谢模式,用还原性的分子来平衡活性氧,从而在较高的氧化应激水平下维系其生理和代谢功能。实验中发现,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物视晶酸、2-氨基丁酸在肿瘤细胞中上升。同时,与谷胱甘肽相关的基因包括GPX1、GSR、GGCT、GSTP1也在肿瘤组织中显著升高。该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知名的癌症研究期刊ClinicalCancer Research(2014)。  我们相信对结直肠癌的系统性的代谢研究,对寻找和发现具有临床早期诊断和预后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为未来的临床转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文出处:  1.Qiu, Y. Cai, G. Su, M. Chen,T. Zheng, X. Xu, Y. Ni, Y. Zhao, A. Xu, L. X. Cai, S. Jia, W., Serummetabolite profiling of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GC-TOFMS and UPLC-QTOFMS.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2009, 8, 4844–4850.  2.Qiu, Y. Cai, G Su, M. Chen, T. Liu, Y. Xu, Y. Ni, Y. Zhao, A. Cai, S. Xu, L. X. Jia, W.,Urinary Metabonomic Study on Colorectal Cancer.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2010, 9, 1627–1634.  3.Cheng, Y., Xie, G., Chen, T., Qiu, Y., Zou,X., Zheng, M., Tan, B., Feng, B., Dong, T., He, P., Zhao, L., Zhao, A., Xu,LX., Zhan,g Y., Jia, W. Distinct urinary metabolic profile of human colorectalcancer. Journal of ProteomeResearch. 2012, 11(2):1354-63.  4.Tan, B, Qiu,Y, Zou, X, Chen, T, Xie, G, Cheng, Y, Dong, T, Zhao, L, Feng, B, Hu, X, Xu, L.X, Zhao, A, Zhang, M, Cai, G, Cai, S, Zhou, Z, Zheng, M, Zhang, Y & Jia, W.Metabonomics identifies serum metabolite markers of colorectal cancer. Journalof Proteome Research 2013, 12, 1354?1363.  5.Qiu, Y. Cai,G. Zhou, B. Li, D. Zhao, A. Xie, G. Li, H. Cai, S. Xie, D. Huang,C. Ge, W., Zhou,Z. Xu, L. Jia, Weiping Zheng, S. Yen, Y. Jia, W. Metabonomicsof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new approache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biomarkerdiscovery.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14, 20(8):15.
  • 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化面临三大瓶颈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而单克隆抗体药物无疑是其中表现最为活跃的组成。2011年,全球单抗药物的市场总量已经达到628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超过10亿元,并且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高于国际单抗市场的增长速度。 全球重磅单抗历年销售额   目前,我国的单克隆抗体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上海、西安以及武汉等产业化基地,而单克隆抗体也发展到了第四代,我国已经上市的十几个单抗药物多为鼠源性,正在研究中的多为嵌合或者人源化单抗,而全人源单抗还没有。而在全球的单克隆抗体市场,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FDA批准上市的80多种基因工程和抗体工程产品中,抗体类产品有26种,其中18种为人源化抗体。目前基本上所以有关抗体的制药技术都被欧美国家垄断,致使国内制药企业在抗体药物研发方面备受掣肘。2012年10月23-24日,"2012生物制药工程论坛"在上海万豪虹桥大酒店召开,近二十位嘉宾就生物制药工程工艺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围绕生物制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点、生产关键工艺等问题与参会者展开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化的主要限制因素有三个方面: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抗体大规模纯化及药物质量分析和质量保证。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已成为各个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化的核心竞争点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在抗体、重组蛋白和病毒疫苗等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动物细胞表达药物已经成为当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流。由于动物细胞表达产品需求的紧迫性和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大大促进了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当前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已成为各个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化的核心竞争点。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蛋白或抗体的工艺选择,应综合考虑产品特点、工艺难度与工艺研发时间,以加速其产品产业化的进程。当前,在被FDA批准的生物技术产品以及公开发表的生产工艺中,占有主流优势的是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工艺设计是流加或灌流培养。其大规模细胞培养生产所面临的挑战是:获得最大生产力的同时注重维持产品的质量,去除所有培养环境中外源因子的污染,更为精确有效的工艺控制手段,规模化培养中氧气的限定与溶解CO2浓度累积的控制等。   我国动物细胞工程行业起步晚,目前上市产品数量和种类少,工程细胞株表达水平低,工业化生产规模小,最大规模只有3000L。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谭文松教授在"2012生物制药工程论坛"演讲中指出:“我国动物细胞生物医药产业面临诸多瓶颈,如细胞培养生产工艺技术落后,受产能和成本制约严重 无血清培养基、生物反应器和原辅料等过分依赖进口 表达产物质量低,标准缺失 分工不够明确,产学研用合作严重不足,对相关人才培养和储备远远不够。而根本问题在于忽视工程问题,轻视工程研究。”   针对如上问题,谭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我国应该致力于各种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开发和生产,加大力度进行工程细胞株的代谢工程改造以早日拥有真正属于中国的CHO工程细胞,也需加强对细胞培养过程的理解和优化,提高抗体表达速率,开发高产量、高质量的细胞培养工艺。在生物反应器放大和强化技术方面,应致力于突破千升级、万升级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和操作,重视培养过程计算机实时监测和控制技术,更好地理解生物反应器中的代谢规律,满足高密度培养过程的需要。”   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培在报告中也提到,在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工艺开发过程中,需要从生产过程工艺、培养条件参数设置和罐体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包括设备的配置、搅拌桨设计、sparger选择和流加条件、溶解氧、气体流量、代谢产物等方面,是一个涉及到生物、化工、机械等的综合学科知识。   抗体下游纯化成本已占45%到70%高质量纯化工艺研究刻不容缓   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药物得到批准和投入生产,临床使用量达到数十到数百毫克,对生产制造纯化工艺的效能和成本要求也越来越高。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发展对生产制造规模和产品纯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据统计,抗体药物开发的60%资金投入都在下游纯化工艺的建立,药物制造成本可达到售价的20-25%。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制造实验室主任李荣秀教授指出:“细胞培养产率从0.1g/L提高到1g/L,可以引起下游纯化成本比例从45%到70%,这是所有生物制药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生产中可以减少纯化步骤,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将在生物技术药物制造纯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及工艺研发部总监李晓辉认为:“抗体药物下游纯化工艺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纯度、收率、成本、时间等因素。”   抗体药物质量分析:QbD(质量源于设计)理念重要性凸显   抗体药物质量检测标准的建立和验证是药物最终获得批准进入生产流通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形成标准,需要学术界和产业界积极配合共同制定符合标准的抗体药物质量标准。   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蛋白质分析及生物分析服务执行主任王少雄博士在报告中提到:“根据目前美国FDA通用的QbD理念,质量分析检测需要贯穿整个过程,对最终产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从细胞株构建、细胞工艺开发、纯化和制剂等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包括蛋白A高效液相法色谱滴度分析,糖基化分析,聚体分析、肽图、结合力分析、效价分析、宿主细胞DNA、残留细胞DNA、残留蛋白A等的检测。”   QbD(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在制药领域中愈受重视   在制药技术发展及“十二五”医药生物产业相关规划的推动下,我国抗体产业发展迅速,"2012生物制药工程论坛"演讲嘉宾们也纷纷看好抗体药物发展前景,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智胜更直言:“中国生物药平台已非常成熟,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里,中国会出现世界上最新的一个单克隆抗体产品。”
  • 生态环境部强化环评质量监管落实三大主体责任
    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上海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工作方针,统筹长江口航道资源利用开发和河口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核心阅读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强化对相关行业“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把关的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切实发挥环评制度绿色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张维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绕开的热点话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中位居首位。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近日指出:“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题。”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也在近日强调,必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这其中,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了解,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强化对相关行业“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把关的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切实发挥环评制度绿色引领作用。  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信息,十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容量,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  但是如黄润秋所说,当前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显,盲目上马“两高一低”项目的现象仍然存在。  为了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做了大量的工作。  指导地方严格准入把关。生态环境部在2021年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将环境质量底线作为硬约束,落实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引导“两高”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同时实施清单化管理。据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介绍,生态环境部将1.6万个“两高”项目列入清单管理,定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严把准入关口,优化建设方案,防范“未批先建”违法行为。  持续规范审批尺度。刘志全透露,生态环境部正在分批修订相关行业环评审批原则,去年已出台了钢铁/焦化、现代煤化工、石化、火电等行业环评审批原则,从优化选址、提升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方面,强化了对相关行业“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把关的要求。  在今年的经济回暖中,环评及其所支持的生态环境保护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生态环境部今年早些时候制定实施了《生态环境促进稳增长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并及时谋划推出新的接续政策措施,有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环评的作用尤其不可或缺。据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积极发挥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国家、地方、外资三个层面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清单)和绿色通道机制作用,在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基础上,为重大投资项目提供全过程保障。  深化改革采取“四个一批”举措  环评审批“三本台账”的作用不可小觑。  正是因为用好了“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完成20个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环评审批,涉及总投资2600多亿元。  刘志全介绍说,生态环境部针对今年纳入台账的818个拟开工项目,分行业召开14次调度会,指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1月至8月,全国共完成环评审批8.09万个,同比增长13.0%,涉及总投资14.7万亿元,同比增长9.4%。  用好“三本台账”,也是生态环境部为更好服务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在进行的进一步优化环评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在此之外,生态环境部还于近期印发实施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在深化环评改革方面,采取“四个一批”改革举措。一是试点推进一批登记表免予办理备案手续;二是试点推广一批报告表“打捆”审批;三是简化一批报告书(表)项目环评内容;四是试点优化完善一批项目环评总量指标审核管理。  《意见》要求严守环境准入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要求,严格依法审批,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对涉“两高一低”项目、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公园”类项目、生态敏感项目、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分别明确环评审批重点。对主要污染物区域削减、栖息地保护、生态调度、环保搬迁等对策措施不落实或落实进度缓慢的,依法实施通报、约谈或限批;区域性、行业性问题突出的,规划环评要求落实不力导致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的,按要求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坚决清除违法违规从业“土壤”  进一步优化环评管理,离不开对环评质量监管的强化。  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两起环评造假案件正式宣判,一起为5月份宣判的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4人获刑;一起为8月宣判的江西展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包括环评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挂靠”环评工程师等在内的8人获刑。  这其中就有着生态环境部的推动作用,由此也充分彰显出生态环境部对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的态度和依法严惩的决心。  近年来,在严惩重罚的态势下,环评文件质量持续改善,环评市场进一步激发活力。但刘志全直言不讳地指出,仍有人顶风作案,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环评制度公信力。为此,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以上述案件为鉴、举一反三,必须深刻汲取教训,强化责任落实。首先,环评单位务必严格落实直接责任。“环评单位在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起技术支撑作用,对环评文件内容和结论承担直接责任,在从业中必须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靠提供高质量的环评文件赢得市场,如果有人唯利是图、胆敢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刘志全说。  其次,环评工程师务必严格落实重要责任。环评工程师在环评文件编制中作为编制主持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案环评工程师为了蝇头小利抱着侥幸心理“挂靠”其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越过职业道德底线,也越过了法律的底线,对工作、生活、家庭均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严重影响。刘志全强调,所有环评工程师和所有环评从业人员都应当引以为戒,守好环评从业的底线。  再次,建设单位务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设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优先选择信用良好、符合能力建设指南要求的环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对环评文件的内容和结论进行审核,切不可因小失大,以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同时,环评审批、评估部门和专家必须严格落实把关责任。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文件通过审批的,一并对审批部门、评估机构及专家予以通报,对属于严重质量问题的,要求依法撤销批复并严格责任追究。  刘志全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坚持“严”的基调,坚决惩处环评弄虚作假行为,积极协调地方和公检法等部门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落实“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环评造假露头就打。坚持防微杜渐,持续强化日常监管,按季度对环评人员从业异常情况开展预警,以环评文件智能复核查重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联合人社部门常态化排查严打“挂靠”等行为,清除违法违规从业的“土壤”。坚持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环评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全面强化环评文件质量监管。(张维)
  • 科“谱”时刻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六溴环十二烷(HBCDD)知多少?
    质谱技术在多个科研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禾信仪器以质谱为主业发展近20年,各式各样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及犯罪调查等。公众号开设“科‘谱’时刻”专栏,带您深入探索质谱技术原理、常见应用领域及最新研究进展,一起跨入质谱技术的奇妙世界。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的中文翻译,英文简称“POPs”,是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在生物体中积累并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构成风险的有机物质。它们可以通过空运、水运或迁徙物种穿越国际边界,到达从未生产或使用过它们的地区。”(定义引自欧盟“POPs”法规)。为了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发展,推动持久性污染物的淘汰、限制、限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国际成员国于2001年5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共同缔结了一项公约,即《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欧盟POPs法规,将评估过的POPs按禁用、限制、减排、废弃分类形成清单加以管控。截止目前,POPs清单已收录31种有害物质,包含了杀虫剂(如滴滴涕)、工业有毒化学品(如多氯联苯)、工业制造中无意产生的副产物(如二噁英、呋喃)等,其中就包括六溴环十二烷(HBCDD)。POPs清单中管控的HBCDD(包含主要的非对应异构体)HBCDD的危害与控制一.性质与危害①分子式:C12H18Br6,溴含量高达74.7%;②熔点:175℃-195℃;超过240℃会脱溴裂解;③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甲苯等有机溶剂;④自然界常见的有α,β,γ-HBCDD三种异构体;HBCDD不同结构式⑤在光、热下稳定,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常被用于家具装饰材料、电子产品、泡沫纺织等聚合材料中;⑥一种合成物质,难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具有生物累积性,可造成人体器官衰竭。二.相关管控法规①《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②POPs法规(EU)2019/2021;③ 欧盟RECHA法规,SVHC候选清单;④中国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版)。测定HBCDD的方法有哪些?HBCDD的测定常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提取方法有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下表中列出几种常见的标准方法。HBCDD测定的不同方法禾信仪器测定HBCDD解决方案禾信仪器拥有GCMS和LC-TQ系列产品,并有众多提高前处理效率的自动化浓缩设备和固相萃取设备,可以满足以上不同聚合物材质的检测需求。
  • 20024Q1中芯国际升至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华虹第六!
    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5月22日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晶圆代工业营收环比下滑5%,但同比增长12%,中芯国际以6%的份额升至第三名,华虹集团份额2%位居第六。机构表示,第一季度营收下滑不仅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也因为非人工智能(AI)半导体(如智能手机、消费电子、物联网、汽车和工业)需求放缓所致。这一趋势与台积电管理层的看法不谋而合,台积电此前将2024年逻辑半导体行业的增长率预测从“高于10%”下调至约10%。全球前六大晶圆代工企业中,台积电一季度业绩仍高居榜首,份额占比达62%超出预期,台积电还将AI相关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50%的持续时间延长至2028年。尽管预期CoWoS产能到2024年底将同比增长逾一倍,但仍无法满足客户强劲的AI需求。值得注意,由于AI芯片的强劲需求,台积电5nm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强劲。三星为第二大代工厂,份额13%,三星Galaxy S24系列智能手机是一大亮点,但中低端手机需求相对疲软。三星预计,随着第二季度需求改善,晶圆代工收入预计将出现两位数百分比反弹。中芯国际在一季度超越格芯、联电成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得益于CMOS图像传感器(CIS)、电源管理IC(PMIC)、物联网芯片和显示驱动IC(DDIC)等业务增长以及市场复苏。随着客户补充库存需求的扩大,中芯国际预计第二季度将继续保持增长。联电、格芯分别位列第四、第五,二者均表示消费电子和智能手机需求已经触底,但汽车半导体需求喜忧参半。联电预计短期内汽车需求将放缓,格芯预计第二季度收入将呈上升趋势。Counterpoint表示,进入2024年第一季度,已观察到半导体行业显露需求复苏迹象,尽管进展比较缓慢。经过连续几个季度去库存,渠道库存已经正常化。该机构认为,AI的强劲需求和终端产品需求复苏,将成为2024年晶圆代工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