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方酸二正丁酯

仪器信息网方酸二正丁酯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方酸二正丁酯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方酸二正丁酯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方酸二正丁酯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方酸二正丁酯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方酸二正丁酯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方酸二正丁酯相关的解决方案。

方酸二正丁酯相关的论坛

  • 【原创】催化合成丁二酸二丁酯

    催化合成丁二酸二丁酯第一章 绪论1.1 概要羧酸酯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低级的酯一般都是水果香味,可作香料(如醋酸异戊酯有香蕉味,戊酸乙酯有苹果香味等)。液态的酯能溶解很多有机物,故常用作溶剂。有些酯还可用作塑料、橡胶的增塑剂。丁二酸二丁酯是一种新型塑料工业的增塑剂,该增塑剂为无色透明液体,常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食物添加剂、气象色谱固定液,是一种昆虫驱避剂,用于驱除蟑螂、蚂蚁等害虫,它的合成与其它酯类化合物一样,由相应的酸和醇通过酯化反应而制得.以往的酯化反应多采用浓硫酸做催化剂,而浓硫酸有腐蚀性,使得酯化反应副反应多、后处理困难、产品色泽较差,同时,在后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含硫废水污染环境.为解决浓硫酸作催化剂时的缺点,人们已研究了其它催化剂来代替浓硫酸,但对于丁二酸二丁酯的合成研究的较少,虽有人将TiO2/S042- 固体超强酸用于催化合成丁二酸二丁酯,但该催化剂的制备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酯化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作者曾注意到结晶硫酸氢钠是一种常见的结晶无机盐,保管、运输、使用均很方便,又能克服无机酸的强腐蚀性,因此作者将研究把硫酸氢钠直接用于催化合成丁二酸二丁酯,主要研究该物质的增塑剂性能和合成该物质所使用的催化剂。

  • 提取并测定脂肪酸时加正十七烷酸有什么作用?

    我查到的一篇英语的文献,是关于提取脂肪酸并测定脂肪酸含量的.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 1提取过脂肪酸后,需要加入6ml的1mg/ml正十七烷酸标准品,我不清楚是什么目的,是不是把十七烷酸作为内标物,直接要测定脂肪酸的含量了呢?还是有其他的目的? 2.还有测定前脂肪酸甲酯化的问题,一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甲酯化呢?有固定的方法吗?

  • 【原创大赛】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测定

    【原创大赛】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测定

    [align=center]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测定[/align][align=center]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lign][align=center]品控部:赵杨瑞[/align][b]1.原理[/b] 试样经二氯甲烷溶解定容,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测定,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实验方法参考史迎杰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质谱法测定医用胶粘剂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含量。[b]材料与方法[/b]2.1仪器设备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配FID检测器,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2.2试剂二氯甲烷:分析纯。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标准品。[b]试样处理[/b]3.1 样品配制:准确称取样品50mg(精确至0.00001g),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二氯甲烷溶解定容,摇匀。3.2[b] [/b]色谱条件:3.2.1色谱柱:(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的毛细管色谱柱,柱长30m,内径0.25mm,膜厚0.25μm或同种极性的色谱柱;3.2.2流速:1.0mL/min ;3.2.3进样体积1.0μL;分流比:50:1。3.2.4柱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20℃保持3 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80℃,保持2 min;进样口温度:120℃;检测器:200℃。3.3外标法计算公式:[align=center][img=,156,5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110853_01_2904018_3.png[/img][/align]式中:X-样品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含量,% C-由标准曲线所得样品溶液各组分浓度,mg/ mL; V-定容体积,mL;m-称样质量g;f-稀释倍数。 两次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即为测试平行。[b]4实验结果[/b]4.1外标法标准曲线线性的确定准确称量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标准品约105mg,精密称定,置于10 mL容量瓶,加入二氯甲烷溶解定容,摇匀,配置成浓度为10.5mg/ml的标准品储备液,再精密配制成8.0mg/mL,4.0mg/mL,2.0mg/mL,1.0mg/mL的标准品溶液,置于进样小瓶中,密封。测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浓度与峰面积的相关性,确定相关系数及线性范围,标准曲线见图1。可见,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在1.0-10.5mg/mL范围内,Y=227330X-124184,R[sup]2[/sup]=0.9976506;含量与色谱峰面积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可满足定量分析的需要。[align=center][img=,610,42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110854_01_2904018_3.png[/img][/align][align=center] 图1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标准曲线[/align]4.2检出限取0.5mg/mL和1.0mg/mL标准溶液梯度稀释进样,至S/N=3±1,确定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最低检出限0.5%。4.3加标回收及重复性 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浓度设1.0mg/mL,回收率结果见图2,可见对样品进行的加标回收率在95.8%左右。对样品进行重复性实验结果见图3,结果可见,RSD为1.011%,由图2和图3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能够满足分析要求。[align=center][img=,575,10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110855_01_2904018_3.png[/img][/align][align=center]图2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样品加标回收率结果[/align][align=center][img=,586,45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110855_02_2904018_3.png[/img] [/align][align=center] 图3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重复性实验[/align][align=left][b]5.结论[/b][/align]综上所述: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测定方法学从线性、重复性、回收率、准确度、最低检出限均符合分析要求。本方法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检出限为0.5%,本方法可以用于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测定。

  • 【求助】跪求:γ-丁内酯、1,4-丁二醇和丁二酸二甲酯的检测条件

    本人实验中要分开γ-丁内酯、1,4-丁二醇和丁二酸二甲酯,但γ-丁内酯和丁二酸二甲酯可以分,加入少量的1,4-丁二醇也可以分,但一旦量大了1,4-丁二醇就显示两个峰,并且如果继续加1,4-丁二醇则又会变为一个峰,试问高手这是怎么回事呀?是不是我条件有问题呀,我用的是程序升温。非极性柱子

  • 二硫腙-乙酸丁酯法测定食品中镉

    (1)原理试样经处理后,在pH6左右的溶液中,镉离子与二硫腙形成配合物,并经乙酸丁酯萃取分离,导入原子吸收仪中,原子化以后,吸收228.8nm共振线,其吸收值与镉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2)试剂 氨水、混合酸、1g/L二硫腙-乙酸丁酯溶液(称取0.1g二硫腙,加10mL三氯甲烷溶解后,再加乙酸丁酯稀释至100rnL,临用时配制)、2mo1/L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226.3g柠檬酸钠及48.46g柠檬酸,加水溶解,必要时加温助溶,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mL,临用前用1g/L二硫腙-乙酸丁酯溶液处理以降低空白值)、镉标准储备溶液和标准使用液的配制与碘化钾-4-甲基戊酮-2法中的相同。(3)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分析步骤①试样处理对于谷类要去除其中的杂物及尘土,必要时除去外壳。对于豆类,取可食部分洗净晾干,切碎充分混匀。②样品消化称取5.00g上述试样,置于250mL高型烧杯中,加15mL混合酸,盖上表面皿,放置过夜,再于电热板或电砂浴上加热。消化过程中,注意勿使干涸,必要时可加少量硝酸,直至溶液澄明无色或微带黄色。冷后加25mL水煮沸,除去残余的硝酸至产生大量白烟为止,如此处理两次,放冷。以25mL水分数次将烧杯内容物洗入125mL分液漏斗中。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混合酸、硝酸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③萃取分离 吸取0、0.25mL、0.50mL、1.50mL、2.50mL、3.50mL、5.0mL镉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0.05μg、0.1μg、0.3μg、0.5μg、0.7μg、1.0μg镉)。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各加盐酸(1+11)至25mL。向试样品处理溶液、试剂空白液及镉标准溶液各分液漏斗中各加5mL柠檬酸钠缓冲液(2mol/L),以氨水调节pH至5~6.4,然后各加水至50mL,混匀。再各加5.0mL二硫腙-乙酸丁酯溶液(1g/L),以氨水调节pH至5~6.4,然后各加水至501mL,混匀。再各加5.0mL二硫腙-乙酸丁酯溶液(1g/L),振摇2min,静置分层,弃去下层水相,将有机层放入具塞试管中,备用。④测定测定方法与碘化钾-4-甲基戊酮-2法中的相同。⑤结果计算 样品中镉的含量按下式进行计算。X=/(m×1000)式中,X为试样中镉的含量,mg/kg;A1为测定用试样液中镉的质量,μg;A2为试剂空白液中镉的质量,μg;m为试样质量或体积,g或m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⑥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 配置乙酸正丁酯的问题

    标准配法是吸取2ml乙酸正丁酯用60%乙醇定容到100ml,怎么从安瓿瓶中吸2ml出来?移液管都比安瓿瓶粗啊?

  • 【求助】GC分析2,3-丁二醇和乙酸丁酯

    各位专家,大家好,我现在用GC112A分析乙酸丁酯和2,3-丁二醇,柱子用的是SE-30和SE-54,2,3-丁二醇沸点为181左右,乙酸丁酯为126.1,可是乙酸丁酯的峰在2,3-丁二醇后面,而且分离度不够,不能大于1.5,我采用了各种升温程序都不行,有谁能告诉我怎么办么??

  • 关于检测丙烯酸正丁酯浓度的问题

    [color=#444444]丙烯酸正丁酯检测浓度是使用气象色谱法检测,但是因为没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可以用滴定丙烯酰胺双键的方法滴定吗?原因呢?[/color][color=#444444]如果不可以,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检测丙烯酸正丁酯浓度呢?[/color]

  • 关于二乙二醇丁醚和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的极性问题

    有谁知道二乙二醇丁醚和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的极性大小啊,我根据它们的结构,初步判断它们是极性物质,但我用极性色谱柱分离检测时,却发现它们的检测限远远大于它们在非极性柱上的检测限,而且在非极性柱上出的峰形对称又尖锐。有谁能够帮我解释一下啊,谢谢了!

  • 乙酸/正丁醇/乙酸正丁酯/水四元组分检测 气相色谱 TCD

    乙酸/正丁醇/乙酸正丁酯/水四元组分检测 气相色谱 TCD

    [color=#444444] 体系:[/color][color=#444444]乙酸/正丁醇/乙酸正丁酯/水;[/color][color=#444444]质量分数:均为25%[/color][color=#444444]沸点:乙酸119℃,正丁醇118℃,乙酸正丁酯126℃,水100℃。[/color][color=#444444] 分析条件:[/color][color=#444444]1. 色谱柱:DB-FFAP (30×0.25×0.25)[/color][color=#444444]2. 检测器:TCD[/color][color=#444444]载气流量:N2,0.25ml/min[/color][color=#444444]进样口温度:150℃[/color][color=#444444]柱温箱温度:120℃[/color][color=#444444]检测器温度:220℃[/color][color=#444444]图上可以看出:[/color][color=#444444]1, 基线发生瞬间跳动,一般基本上是漂移吧,为什么我这会突然发生阶跃式的跳动?分析原因是不是载气流量太低,可能载气流量发生不稳定,导致基线发生跳动?[/color][color=#444444]2, 由于有四元组分,前三个峰没有完全分开,而色谱柱分离效率跟载气流量,柱温关系最大,载气流量已经很低了,而且柱温也低于乙酸正丁酯的沸点,是不是也不能再低了。考虑能不能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有没有可能将峰分开?如果可以的话,程序升温建议应该如何设置?[/color][color=#444444]求高手。[/color][color=#444444][img=,598,44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271014211801_6141_1752329_3.jpg!w598x446.jpg[/img][/color]

  • 【原创大赛】手动电位滴定法测定脂肪酸甲酯磺酸钠 二钠盐含量(确定计量点)

    【原创大赛】手动电位滴定法测定脂肪酸甲酯磺酸钠 二钠盐含量(确定计量点)

    用最老土的办法,解决测试问题。虽然计算量好大,但是,这种办法,叫土办法——本文题记手动电位滴定法测定脂肪酸甲酯磺酸钠 二钠盐含量(确定计量点)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是一类天然可再生原料生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去污力。二钠盐(脂肪酸磺酸二钠和脂肪酸磺酸钠)是生产该原料中副产物。其含量高低,衡量脂肪酸甲酯磺酸钠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由于脂肪酸磺酸二钠在低温水中溶解性能差,洗涤效果比不过脂肪酸价值磺酸钠,所以,控制二钠盐含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测定脂肪酸甲酯磺酸钠 中二钠盐含量,标准上说用NaOH的电位滴定方法。加入只有一个突跃点,那么我就去选择合适的指示剂。但是,其中有一钠和二钠,则说明在滴定过程中应该有两个突跃。因为有两个pKb。手头没有电位滴定,这可为难我了。怎么办?硬着头皮来吧。还好,实验室有pH计。PH计上有电极电势的显示。所以,还不算糟,通过滴定一定体积的量,和电极电势做曲线,那么就可以迎刃而解这个问题。只要找到两个突跃点就可以了。随即就可以操作了。按照测试的方法,称取0.5961g样品,到烧杯中,加入10ml乙醇,90ml纯水,60℃搅拌30min,冷却到室温。插入pH计,调节pH 到2.6,随即用0.0976mol/LNaOH滴定。V(ml)E(mV)0271.612642254.9324042004.31524.5102.24.684.54.768.44.854.54.940.5524.45.2-81.95.3-141.45.4-157.6[

  • 《CNW液相色谱柱使用征文大赛之三》:CNW Athena C18-WP液相色谱柱测定淀粉及淀粉制品中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的含量

    《CNW液相色谱柱使用征文大赛之三》:CNW Athena C18-WP液相色谱柱测定淀粉及淀粉制品中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的含量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淀粉及淀粉制品中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的含量顺丁烯二酸也叫马来酸,顺丁烯二酸酐通过水解可以直接转化为顺丁烯二酸。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酸,顺丁烯二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制造混凝土高效减水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漆、农药、润滑油添加剂等, 经深加工可生产1、4-丁二醇、酒石酸、富马、酸苹果酸等化工产品。作为淀粉处理剂,主要的作用是改善食品的弹性和黏性,以及改善食品外观光泽度,同时这种物质还可以增加淀粉的保质期。但是顺丁烯二酸这种物质并不在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GB2760-2011)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也就是说马来酸这种物质并不是合法食品添加剂,如果用其来生产淀粉,这种行为也是违法。有研究发现顺丁烯二酸能损害眼部及肾脏。市场上,有部分企业为了提高淀粉的弹性、粘度和稳定性,在食用淀粉中加入大量顺丁烯二酸淀粉酯,但由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作为原料的顺丁烯二酸酐存在着大量的残留,从而使食用淀粉存在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建立一种检测食用淀粉中的顺丁烯二酸及顺丁烯二酸酐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的检测方法化学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化学滴定法无法对样品中较低含量的顺丁烯二酸准确定量;毛细管电泳法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仍无法大规模应用;而气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在应用方法条件上对检测的样品的限制使其很难应用在淀粉和淀粉制品上。目前,检测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比较准确有效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中残留的顺丁烯二酸酐通过水解也转化为顺丁烯二酸进行检测。然而由于淀粉及淀粉产品种类较多,成分复杂,而顺丁烯二酸的检测波长较低,在检测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干扰,对结果的判断和准确定量有较大的影响,本实验利用LC-SAX 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净化,以去除复杂样品中的基质干扰,提高样品纯度和检测灵敏度。方法操作简单,可靠,适用于对淀粉及淀粉制品中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进行准确的定性及定量。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顺丁烯二酸标准品(99% ,Sigma 公司) 。实验样品: 小麦粉,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地瓜粉,变性淀粉,珍珠粉圆,复合淀粉均购于市场。甲醇( 色谱级) ,三氟乙酸( 色谱纯) ,无水乙醇( 分析纯) ,氨水(分析纯),硫酸(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 CNWBOND SAX 固相萃取小柱 500mg,6ml(购于上海安谱公司)。1.2仪器与设备Agilent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DAD检测器( 美国Agilent 公司) ,; KQ5200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3k-3000 型高速离心机(最高转速15000r/min) 德国 Sigma 公司;Mili-Q 纯水系统美国Milipore 公司。1.3方法1.3.1标准溶液的制备标准储备溶液(1.0mg/mL)的配制:称取顺丁烯二酸0.1000g于100mL 容量瓶中,用水溶解并定容至刻度线,充分摇匀备用。此溶液于4 ℃冰箱中可储存3 个月。将标准储备溶液用水配制成 0.5、5.0、50.0、100.0、200.0μg/mL 混合系列标准溶液,使用前配制。1.3.2试样处理准确称取2.5g样品于50mL 塑料离心管中,加乙醇水(1:1)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超声波提取10min,以3000r/min离心3min;取5.0mL 上清液加入一滴酚酞指示剂,取液用体积分数5% 氨水调至溶液变为浅红色,将液转移至已经过活化平衡的SAX 固相萃取柱中以自然流速过柱,待样品全部吸附后用3 mL水淋洗,流速约3 mL/min,抽至近干后,用2ml 0.1%硫酸以不超过1 mL/min 流速洗脱。洗脱液过滤后,供HPLC 分析。1.3.3液相色谱操作条件色谱柱:CNW®Athena C18-WP色谱柱(4.6mm × 250mm,5μm);流动相:0.1mol/LCF3COOH;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nm;进样体积:20μL;柱温:25℃。1.3.4测定步骤将标准工作溶液按照质量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进样测定,在215nm 波长处,以色谱图中的峰面积对其质量浓度绘制标准曲线。试样溶液进样后,以色谱图中的保留时间及相应的光谱图定性,峰面

  • 【“仪”起享奥运】基于特征脂肪酸的中药海藻鉴别

    [size=16px][font=Arial, 'Microsoft Yahei']目的[/font][font=Arial, 'Microsoft Yahei'] 利用植物脂质组学和化学分类学开展羊栖菜与其同属易混马尾藻的鉴别研究。 [/font][font=Arial, 'Microsoft Yahei']方法[/font][font=Arial, 'Microsoft Yahei'] 收集27批羊栖菜,靶向建立了脂肪酸[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质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GC-MS[/color][/url])指纹图谱 运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羊栖菜与同属其他8种22批马尾藻,建立了海藻饮片判别模型 基于羊栖菜与其他马尾藻的差异脂肪酸,结合脂肪酸生合成途径分析,筛选质量标志物。 [/font][font=Arial, 'Microsoft Yahei']结果[/font][font=Arial, 'Microsoft Yahei'] 指纹图谱共标定29个共有脂肪酸,相似度均大于0.96。化学模式识别法能够很好区分羊栖菜与同属其他8种22批马尾藻,以此建立的判别模型能够准确验证15批市售海藻饮片。结合差异脂肪酸与脂肪酸生合成途径分析,发现单不饱和脂肪酸在化学分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比值C20∶1 n-9/C16∶1 n-7可作为羊栖菜鉴别的候选质量标志物,14批市售海藻饮片可被准确验证。 [/font][font=Arial, 'Microsoft Yahei']结论[/font][font=Arial, 'Microsoft Yahei'] 本研究建立了羊栖菜与同属易混马尾藻的判别模型,发现了脂肪酸质量标志物,为中药海藻真伪鉴别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font][/size]

  • 【求助】丙二酸单叔丁酯的核磁共振谱图

    请问各位老师、同行,有谁做过或能找到丙二酸单叔丁酯的核磁共振谱图,提供给我参考,C和H都可以.万分感谢.我是常州的,有的话请联系我E-mail:CCao@ashland.com.万分感激.

  • 丁二酸检测

    检测样品中丁二酸含量的时候,发现丁二酸相应较低,提高样品浓度后发现回收率降低。样品本身是钠盐,会对丁二酸的分离有影响吗?另外,发现丁二酸附近有杂质长出,请问丁二酸会转变成别的吗?

  • GB 5413.27第一法和第二法 脂肪酸甲酯问题

    GB 5413.27 第一法中是用乙酰氯-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用的标准物质是脂肪酸甘油三酯,第二法是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用的标准物质是脂肪酸甲酯,为什么这两种方法使用的标准物质不同,为何第一法要用脂肪酸甘油三酯,不是说这类物质不好气化,需要的温度比较高吗?我用的是第一法,但是使用的标准物质是脂肪酸甲酯,这样一来最后的转换系数是不是脂肪酸甲酯换算成脂肪酸的系数?还有我这边第一法平行性很不好,由于个别组分含量低,所以加大了称样量至1g,其他不变,不知道这样做对其反应完全程度造成影响导致不平行还是实验过程中甲苯易挥发?希望各位老师能解答下!

  • 合成乙酸正丁酯产率一直是50%左右

    各位大佬,毕业做乙酸正丁酯的有机合成,要求产率达到80%以上,纯度99.9以上,现在纯度终于做到了,就是产率一直在50%上下左右,跪求各位大佬,疫情原因拖了这么久,马上就六月份了,这可咋办 跪求大佬!!! 下面是我整理的合成细节,大家看看那里不对或者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请大家指出,各位的意见对我很重要谢谢????[img=,690,122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4/202004132232031655_3401_3490514_3.png[/img][img=,690,122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4/202004132232037385_8371_3490514_3.png[/img]

  • 关于FID做脂肪酸组成的实验数据处理问题

    各位老师好,最近我在做各种脂肪酸组成的实验,譬如花生油玉米油脂肪酸组成,婴幼儿奶粉脂肪酸含量分析等实验按标准做数据处理做到吐血单位买的是37中脂肪酸甲酯混标,我用的是脂肪酸测试专用柱,按照标准物质证书的各个脂肪酸甲酯顺序编排,我按混标出峰顺序编号辨别是哪种脂肪酸一首先是花生油的问题,按标准,花生油一定含有山嵛酸,但是我按照我那样辨别脂肪酸的话,样品出峰没发现有山嵛酸,倒是不远处有个峰按含量来说很像山嵛酸,那个峰却被我标记为另一种脂肪酸,我就疑惑到底这37种脂肪酸混标辨别应该怎么弄,在没有单标的情况下。还有就是,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由于含量很高,是不是出峰会很大,往后漂移?二其次就是各种数据处理问题,我这边电脑软件Xcalibur按照标准的公式算各组分,每次都是要自己用Excel,一个一个把峰面积抄上去计算,麻烦死了,求问各位老师是怎么处理的

  • 反式脂肪酸致癌无明确证据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3月18日发布消息称,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的反式脂肪酸,危害被夸大。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居民日常饮食中对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比,仅为0.34%,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限值。  国内居民摄入量远低于西方国家  2010年,媒体报道反式脂肪酸存在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极大健康风险,引起恐慌。为科学的回应公众疑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开展“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项目,为期两年。  评估结果显示,中国人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也仅为0.34%,远低于WHO建议的1%的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  加工食品为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  本次评估发现,加工食品是城市居民膳食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占总摄入量的71.2%。在加工食品中,植物油的贡献占49.8%,其他加工食品的贡献率较低,如糕点、饼干、面包等均不足5%。  参与评估的韩军花研究员称,现有资料表明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如粥样动脉硬化的风险,但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反式脂肪酸与早期生长发育、2型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有关。可见,之前媒体的报道夸大了反式脂肪酸对当前中国居民的健康风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