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碘苯甲酸乙酯

仪器信息网碘苯甲酸乙酯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碘苯甲酸乙酯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碘苯甲酸乙酯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碘苯甲酸乙酯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碘苯甲酸乙酯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碘苯甲酸乙酯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碘苯甲酸乙酯相关的解决方案。

碘苯甲酸乙酯相关的论坛

  • 【每日一帖】苯甲酸

    【每日一帖】苯甲酸

    【中文名称】苯甲酸;安息香酸;苯蚁酸;苯酸【英文名称】benzoic acid;benzene carboxylic acid【结构或分子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2/201202091820_348597_1855403_3.jpg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122.13【密度】1.2659【熔点(℃)】122【沸点(℃)】249【闪点(℃)】121~131【折射率】1.5397【毒性LD50(mg/kg)】 大鼠经口2700。【性状】 白色晶体。【溶解情况】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二硫化碳和松节油。【用途】 主要用于制备苯甲酸钠防腐剂,并用于制杀菌剂、媒染剂、增塑剂、香料等。【制备或来源】 由甲苯在二氧化锰存在下直接氧化,或由邻苯二甲酸加热脱羧,或由三氯甲基苯水解而制得。【其他】 在100℃升华,加热至370℃分解成苯和二氧化碳。【生产单位】 武汉市有机化工厂;山东青岛红旗化工厂;南京有机化工厂;江苏镇江市前进化工厂

  • 化妆品限用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

    对羟基苯甲酸酯,俗称尼泊金酯是一类安全高效的防腐剂, 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医药等许多方面。在化妆品行业中,由于其安全、高效和广谱的特点,长期以来被用于各类产品中。 在中国,对羟基苯甲酸酯是经过卫生部批准的化妆品组分中的限用防腐剂,中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规定,单一酯和混合酯的限量分别为0.4%和0.8%。在规定的范围内适量添加防腐剂对于保护化妆品的产品质量是非常必要的,防腐剂的功能是使化妆品免受微生物的污染,确保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此外,对羟基苯甲酸酯也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酱油、醋、果酱、糕点馅、果汁和碳酸饮料等食品中,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标准GB 2760-2007》中规定最高使用浓度可以达到0.5g/kg (相当于500ppm)。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各国及国际性官方组织的认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US FDA)批准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可以作为化妆品防腐剂使用,据统计截至到2006年,在美国仍有很高的使用频度。美国独立的化妆品原料安全性评价专家小组(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CIR)也对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化妆品中使用情况作了权威性结论,即按目前的使用惯例,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作为化妆品防腐剂成分是安全的。欧盟委员会也批准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作为化妆品防腐剂使用。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批准其作为允许添加的食品防腐剂。 消费者应该对于化妆品、食品等日常消费品中的防腐剂有正确的认识,防腐剂对于保护产品、防止有害微生物滋生和最终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只要防腐剂添加的含量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产品就是安全的,消费者尽可以放心使用。

  • 苯甲酸标液配制

    液相色谱测定苯甲酸时,配制苯甲酸标液,标准品是苯甲酸固体,可是苯甲酸在水中几乎不溶解,要怎么配制苯甲酸标液,又能不产生误差?求解决。

  • 【原创】关于“中国奶制品大多被检出苯甲酸”报道的几点声明

    1.关于乳品中检出苯甲酸的问题苯甲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乳制品中一般都含有苯甲酸,只是含量高低的区别。早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简明国际化学品评估文件26”(Concise International Chemical Assessment Documents 26)中对苯甲酸和苯甲酸钠进行了风险评估,文中指出:“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本身存在苯甲酸,因此可以认为苯甲酸是食品(包括牛奶)中的一种天然成分”,同时文中引用了“1989年Sieber的研究数据,给出了以下有代表性食物中苯甲酸的天然含量。牛奶痕量 – 6 mg/kg酸乳酪12–40 mg/kg干酪痕量– 40 mg/kg水果(不包括 Vaccinium 品种)痕量– 14 mg/kg马铃薯,豆,谷物痕量– 0.2 mg/kg黄豆粉,坚果1.2–11 mg/kg正常的情况下,人体都会摄入苯甲酸。此外,论文中的样品是在国内市场买到的样品,因此题目中使用的是“In China”,是一个地域概念,并不是“Of China”。因此,以“中国奶制品大多被检出苯甲酸”作为题目是对我文章不严谨也不负责任的翻译,会引起公众较大的误解,误认为乳制品中不得检出苯甲酸。2.关于“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苯甲酸含量尚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每日允许摄入量推荐值,但其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值得关注。”和“不过,他同时指出,苯甲酸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长期健康影响值得关注。”文章中并没有这两句话,原文中我是强调需要对婴幼儿的苯甲酸摄入量进行评估,以确保他们的健康,这也是文章的一个目的。从研究结果看,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都比较低,正常食用,都远远低于JECFA(联合食品添加剂委员会)确定的苯甲酸及其钠盐的ADI值(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是安全的。3.关于“对包括婴幼儿在内的一些特殊人群而言,长期摄入苯甲酸也可能带来哮喘、荨麻疹、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在我的文章中并没有这句话,原文是“对敏感人群,低剂量的苯甲酸会引起过敏反应”,“高剂量的摄入苯甲酸也可能带来哮喘、荨麻疹、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简明国际化学品评估文件26”(Concise International Chemical Assessment Documents 26)中的论述,而敏感人群是指类似于花粉过敏等体质敏感的人群,并不是指婴幼儿。苯甲酸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剂,各个国家对苯甲酸的使用范围和添加量都有规定,我国GB2760的规定中允许在冰棍类、风味饮料(果味、乳味等)、果蔬汁中的最大使用量是1000mg/kg,另外在GB2746-1999《酸牛奶》中非添加的限量也在:纯酸牛奶30 mg/kg,风味酸牛奶230 mg/kg,但不能添加在乳制品中,因此往往认为乳制品中不得检出苯甲酸。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不得添加”并不意味“不得检出”,只有摸清乳品中苯甲酸的含量范围,可以正确判断哪些是不良厂商“非法添加”,哪些是本身具有的。4.关于“此前,国外也有研究在液态奶中检测出苯甲酸。与之相比,中国液态奶的苯甲酸水平要高一些。”文中我参考了1989年Sieber的研究数据:牛奶中苯甲酸的含量“痕量- 6 mg/kg”。在我的研究中,7%的样品中苯甲酸含量高于6 mg/kg。这是我的研究数据与Sieber的对比,是时间上的对比,不是中国液态奶和国外液态奶的对比。此外,苯甲酸的产生于人类活动也有很大关系,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简明国际化学品评估文件26”(Concise International Chemical Assessment Documents 26)中介绍到:汽车尾气中,甚至香烟中都监测到了苯甲酸。另外,苯甲酸酯类香料在光催化下也会分解产生苯甲酸。目前,已经在木材产品,铸造废水,市政焚毁炉灰中都监测到了苯甲酸。通常来说,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包括空气,雨水,雪,地表水,土壤中都存在着游离和非游离态的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与30年前相比,由于人类作用,环境中苯甲酸的含量肯定会增高,因此即使乳制品中苯甲酸本底值升高也是可以理解的。5.我的文章在2008年4月已经投稿,纯粹是一篇学术论文,其发表的时间不是我所能左右的。但由于目前中国乳制品深受各种事件困扰,文章刚好在这个敏感时期被发表,继而被人进行了不适当的报道和炒作,给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担忧。对于我的文章给消费者造成的不必要的困惑,我深表歉意。食品安全是建立在客观和严谨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的,不能捕风捉影或是断章取义,希望媒体能够以科学和客观的态度来报道相关事件,共同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 药典规定: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用电位滴定法滴定至第2个终点。

    药典规定: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也就是尼泊金乙酯),用电位滴定法滴定到第2个终点。我用ZDJ-3D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滴定等当点2:得出的结果的 百分之200多,用公式:vFT/m 可推回,且导数曲线有两个峰。(以去空白)不知道是电位滴定仪的设置方法是问题,还是第二个滴定终点在计算上有所不同。如有高手做过这种以第2个滴定终点为终点的含量测定,请指教。谢谢

  • 苯甲酸苄酯的溶解

    我们在做一个复配实验用苯甲酸苄酯做溶剂但是常温下苯甲酸苄酯是固态加热后才能取用现在碰到的疑惑是急需使用苯甲酸苄酯所以当融化了一部分就取用了上层是液体,下层是固态那么这个液态、固态和全溶后的液态这种形态的含量会有差异吗?若是其他的物质的话 会有什么差异呢?

  • 请教关于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的疑问

    我做了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的谱图,可是里面只见到了芳樟醇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根本没有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的踪迹。我想请教一下,这是咋回事呢?是否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很难出峰?

  • 苯甲酸山梨酸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探讨

    [align=center][b]苯甲酸山梨酸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探讨[/b][/align]苯甲酸、山梨酸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也是液相色谱经典的检测项目。但是苯甲酸山梨酸不溶于水,溶于甲醇,所以苯甲酸、山梨酸的标准溶液如何配置也是目前的难点之一!根据 GB5009.28—2016苯甲酸、山梨酸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有以下两种:1、 确称取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用水溶解并分别定容。2、 当使用苯甲酸和山梨酸标准品时,需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根据GB/T5009.29—2003苯甲酸、山梨酸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为:3、 称取苯甲酸、山梨酸,加入碳酸氢钠溶液5毫升,加热溶解,随后定容。 总结这几种方法,因为标准品的溶解介质不一样,与实际样品的基质不一样,样品的检测结果还是有较大区别的。因为标准品的问题,有的能力验证甚至难以通过。我想和大家请教一下,究竟哪种标准品溶液配制更加合理。

  • 关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我做鱼油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时,发现鱼油成分复杂,杂峰影响目标峰,后使用gpc凝胶色谱柱,收集液浓缩定容后,进样怎么都无法找到我的目标峰,仿佛没有收集到,我设定的时间已经偏后,并之后多次实验 ,从18分钟开始收集,5ml每分钟的流速,之后的150ml,内也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想问下各位的实验优化或下一步方案设计

  • [求助]关于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

    我按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沉积物》中测有机碳的方法,配制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将0.5克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溶于2g/L的碳酸钠溶液中。但是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只溶解了一点点,加热也不行。做过相关实验的同行,请指点一二。

  • 【原创大赛】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制苯甲酸并精制

    【原创大赛】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制苯甲酸并精制

    前言 本设计按设计任务书要求,遵循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系统最优的原则完成。选用甲苯液相氧化法来生产苯甲酸。主要原料为甲苯和氧气,常用的催化剂为可溶性钴盐或锰盐,以乙酸为溶剂。生产方法是甲苯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温度为165℃左右,压力为0.6-0.8Mpa进行反应得到苯甲酸。本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方法的论证、能量衡算、主体设备设计、主要设备的选型和工艺尺寸的计算、车间的设备布置,以及技术经济指标分析。1.概述 苯甲酸(benzoic acid),又名安息香酸、苯酸、苯蚁酸,具有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它是羧基直接与苯环碳原子相连接的最简单的芳香酸。苯甲酸的分子式为C6H5COOH,分子量为136,熔点122℃,沸点249℃,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和松节油等有机溶剂。在100℃时可升华,能随水蒸汽挥发,加热至370℃时则会分解成苯和二氧化碳。苯甲酸是弱酸,但比脂肪酸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不易被氧化,都能形成盐、酯、酰卤、酰胺、酸酐等。苯甲酸的苯环上可以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物。 苯甲酸以游离酸、酯或其衍生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苯甲酸在安息香胶内以游离酸和苄酯的形式存在;在马尿中以其衍生物马尿酸的形式存在;在一些植物的叶和茎皮中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最初苯甲酸是由安息香胶干馏或碱水水解制得,也可以用马尿酸水解制得。工业上苯甲酸是在钴、锰等催化剂的存在下用空气氧化甲苯来制备;或者由邻苯二甲酸酐水解再脱羧制得。2.苯甲酸生产工艺流程 我们选用甲苯液相空气氧化制苯甲酸。工艺条件:投料比:n(甲苯): n(空气)=1:3(注:空气中氧气含量按70%计算,核算后氧气稍过量)反应温度:165℃左右反应压力:0.6-0.8Mpa反应类型:放热反应副产物:主要有苯甲醛、苯甲醇、邻甲基联苯、联苯、对甲基联苯及酯类下图为苯甲酸的生产工艺流程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72038_568149_2544766_3.jpg生产工艺: 甲苯液相氧化法的生产过程包括三个部分:反应、产品精制、苯甲酸和副产物回收以及三废治理。 甲苯及压缩空气分别从顶部和底部进入一个带搅拌的液相反应器中,在可溶性钴盐或锰盐的存在下,温度165℃和压力0.88Mpa时,甲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酸及副产物。为加强物料搅拌和移走反应热,可以将部分反应液作体外循环,在废热锅炉释放热量后返回反应器,废热锅炉产生的蒸汽用作甲苯预热的热源。 在气液分离器2、3中分别脱除甲苯(包括沸点比甲苯高的有机化合物)和水分的反应尾气,采用透平膨胀机4回收尾气的静压能用以带动空气压缩机5,出透平膨胀机的尾气仍有较高温度,可加一个加热器以回收热量,尾气送尾气净化工序。从气液分离器的顶部排出的反应尾气在冷凝器中用水和氨等冷却,水蒸汽和甲苯蒸汽的冷凝液经气液分离器返回反应器。水从气液分离器中排出,顶部排出的尾气在气体透平机中膨胀,回收的部分能用于驱动空气压缩机。排出的反应尾气经处理后放空。 从反应器顶部流出的反应物流进行气液分离,使用常压精馏或在真空下精馏得到苯甲酸产品,精馏工艺用于苯甲酸精制一般分为脱除轻副产物和重副产物两步。液体进入第一精馏塔,分离出未反应的甲苯和易挥发组分,返回反应器深加工。从侧线分出主要含苯甲酸的气态物流,进入第二精馏塔,纯苯甲酸从塔顶排出,塔底得比苯甲酸难挥发的组分,返回第一精馏塔。从塔底分出的比苯甲酸难挥发的组分和催化剂进入带搅拌的催化剂回收装置,提取的催化剂返回反应器,底部物料作为残渣排出。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过程中产物和副产物的沸点见表2.1:表2.1甲苯液相空气氧化过程中产物和副产物的沸点 物质名称 水 乙酸 甲苯 水和甲苯共沸物 苯甲酸 苯甲醛 沸点,℃ 100 111.1 110.6 84.1 249.2 179 (a:含甲苯%为86.5%(wt%)) 副产物中除苯甲醛可循环回反应器外,其余都可以利用或回收。苯甲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72040_568150_2544766_3.jpg 苯甲酸液相空气氧化法常用的催化剂为可溶性钴盐或锰盐。其反应机理为自由基反应,反应温度为165℃左右,压力为0.6-0.8Mpa,反应为放热反应。副产物主要有苯甲醛、苯甲醇、邻甲基联苯、联苯、对甲基联苯及酯类。 苯甲酸是一种芳香酸,pKa值为4.20,与琥珀酸和丙烯酸的一级解离平衡常数相当;同时,因苯甲酸分子中带有苯环,又具有较强的亲油性,其lgP值为1.87,与己酸(lgP=1.88)的亲油性相近。根据苯甲酸亲油性和酸性都较强的特点,采用萃取法分离苯甲酸稀溶液时, 以相似相容为基础的物理萃取法和以Lewis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的反应萃取法都可能适用。 由于苯甲酸与联苯的沸点相近,仅相差4℃,且能生成共沸物,不能脱除联苯。而且由于在精馏操作过程中,不易控制真空度、塔釜温度及相关条件,得到的苯甲酸产品中往往会含有较多的其它高低沸点的杂质。为了克服精馏工艺难于除去联苯类物质的缺点,有人提出了用98%的硫酸热处理苯甲酸的硫酸精馏法,处理后联苯含量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 如果产品中含有低沸点物质,苯甲酸成品呈淡黄色,如果含有高沸点物联苯类物质,则苯甲酸产品呈微黄或微绿色。控制好塔釜温度、真空度及相关条件,可得到洁白的苯甲酸。 本设计主要对由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制得苯甲酸,并用精馏操作对苯甲酸产品进行精制,产品纯度可达到到98%~99.5%,颜色为白色或浅黄白,产品收率和纯度都比较高,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 【求助】配制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

    0.2g N-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0.2g碳酸钠的100ml水中,加热溶解是先溶解0.2g碳酸钠,还是0.2g N-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有顺序吗?再问一下,热水温度控制在多少?

  • 【求助】用FID做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出了件怪事

    用innowax的柱子同时做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跟丙酯的标准曲线条件:进样口220,柱温160(15度/分钟)到230度(保持6分钟),检测器250,流速3mL/min,分流比10:1其中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的线性都蛮好的,就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感觉当前针都不出峰,拖到下一针才出峰因为我同一浓度同一瓶溶液做两针,比如说100ug/mL2针100ug/mL2针300ug/mL2针其中第一针峰很小很小,第二针正常,200的第一针跟100的第二针一样大,200的第二针差不多是第一针的两倍,然后300的第一针跟200的第二针一样大,第二针又是两倍,而且线性还很好,郁闷~~但是同一针里头的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有很正常,求高手赐教~~

  • 【转帖】中国奶制品大多被检出苯甲酸

    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内,中国奶制品中大多检出了苯甲酸(benzoic acid)。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苯甲酸含量尚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每日允许摄入量推荐值,但其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值得关注。  在最新(2009年2月)出版的国际期刊《食品管理》(Food Control)上,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戚平等研究人员对中国乳制品的苯甲酸含量进行了分析。  苯甲酸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但乳制品中不允许添加。一般情况下,苯甲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对包括婴幼儿在内的一些特殊人群而言,长期摄入苯甲酸也可能带来哮喘、荨麻疹、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期间,研究人员从广州商店和超市购买了142份乳制品,其中包括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  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这142份乳制品样本中,有109份检出了苯甲酸,其含量从0.51毫克/千克到110毫克/千克不等。  其中,情况最好的是巴氏消毒奶,24份产品仅有11份检出苯甲酸。而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检出率,分别高达87.1%和85.7%。  研究人员认为,这或许是因为巴氏消毒奶在低温下储存,且储存时间短,不利于苯甲酸的出现。  戚平告诉《财经》记者,他们检测的所有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都不高,“说明不是厂家人为添加的”。  他推测说,乳制品中苯甲酸的来源可能与环境因素、生产过程等有关。例如,汽油不完全燃烧等环境污染,最终也会在自然环境中形成苯甲酸;奶牛养殖中饲料和兽药的滥用,也可能带来苯甲酸。  此前,国外也有研究在液态奶中检测出苯甲酸。与之相比,中国液态奶的苯甲酸水平要高一些。  戚平强调,根据他们检测的情况,中国乳制品的苯甲酸不会对公众健康产生影响。即使是食用苯甲酸含量最高的那种婴幼儿配方奶粉(88毫克/千克),也不会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允许摄入量(5毫克/每千克体重)。  不过,他同时指出,苯甲酸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长期健康影响值得关注。  根据农业部2007年底发布的推荐标准《绿色食品 乳制品》,苯甲酸含量不超过30毫克/千克的乳制品,才可称为绿色食品。而此次抽样分析发现,婴幼儿奶粉的平均苯甲酸含量达到了36毫克/千克,普通奶粉更是达到了49毫克/千克。  戚平及其同事在论文中建议,奶牛养殖户和乳制品厂家应该在饲养、生产和储存等环节尽力避免苯甲酸的出现。例如,确保饲料的质量,以减少奶牛对苯甲酸的摄入;增加对苯甲酸含量的监控;寻找影响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的因素等。

  • 【分享】乳业再掀“苯甲酸风波”奶粉将设苯甲酸限量值

    酸奶制品由于其发酵过程中,可能会自动生成苯甲酸,故按规定,酸奶制品可以允许检出苯甲酸,但纯酸牛乳、调味酸牛乳不得超过30毫克/千克,果料酸牛乳不得超过230毫克/千克。而其他乳制品按规定则不得检出苯甲酸。牛乳中天然存在苯甲酸,这是无法避免的。 “不得添加”并不意味“不得检出”,只有摸清乳品中苯甲酸的含量范围,才可以正确判断哪些是不良厂商“非法添加”,哪些是本身具有的。[B][color=#DC143C]苯甲酸限量值多少才是合理的?[/color][/B]

  • 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测定——薄层色谱法

    1.原理试样酸化后,用乙醚提取苯甲酸、山梨酸。将试样提取液浓缩,点于聚酰胺薄层板上,展开。显色后,根据薄层板上苯甲酸、山梨酸的比移值与标准比较定性,并可进行概略定量。2.试剂异丙醇、正丁醇、石油醚(沸程30~60℃)、乙醚(不含过氧化物)、氨水、无水乙醇、聚酰胺粉(200目)、盐酸(1+1,取100mL盐酸,加水稀释至200mL、氯化钠酸性溶液。展开剂:正丁醇+氨水+无水乙醇(7+1+2)或异丙醇+氨水+无水乙醇(7+1+2)。山梨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O.2000g山梨酸,用少量乙醇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lmL相当于2.0mg山梨酸。苯甲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2000g苯甲酸,用少量乙醇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mL相当于2.0mg苯甲酸。显色剂:溴甲酚紫-乙醇(50%)溶液(0.4g/L),用氢氧化钠溶液(4g/L)调至pH 8。3.仪器吹风机、色谱分离缸、玻璃板(10cm×18cm)、微量注射器(10μL,100μL)、喷雾器。4.分析步骤(1)试样提取称取2.50g事先混合均匀的试样,置于25mL具塞量简中,加0.5mL盐酸(1+1)酸化,用15mL、10mL乙醚提取两次,每次振摇1min,将上层醚提取液吸入另一个25mL具塞量筒中,合并乙醚提取液。用3mL氯化钠酸性溶液(40g/L)洗涤两次,静置15min,用滴管将乙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滤入25mL容量瓶中,加乙醚至刻度,混匀,吸取10.0mL乙醚提取液分两次置于10mL具塞离心管中,在约40℃的水浴上挥干,加入0.10mL乙醇溶解残渣,备用。(2)测定 聚酰胺粉板的制备:称取1.6g聚酰胺粉,加0.4g可溶性淀粉,加约15mL水,研磨3~5min,立即倒入涂布器内制成10cm×18cm、厚度0.3mm的薄层板两块,室温干燥后,于80℃干燥1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保存。点样:在薄层板下端2cm的基线上,用微量注射器点1μL、2μL试样液,同时各点1μL、2μL山梨酸、苯甲酸标准溶液。展开与显色:将点样后的薄层板放入预先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展开槽周围贴有滤纸,待溶剂前沿上展至10cm,取出挥干,喷显色剂,斑点成黄色,背景为蓝色。试样中所含山梨酸、苯甲酸的量与标准斑点比较定量(山梨酸、苯甲酸的比移值依次为0.82,0.73)。5.结果计算试样中苯甲酸或山梨酸的含量按下式进行计算。X=( A×1000)/m××1000式中,X为试样中山梨酸或苯甲酸的含量,g/kg;A为测定用试样液中山梨酸或苯甲酸的质量,mg;V1为加入乙醇的体积,mL;V2为测定时点样的体积,mL;m为试样的质量,g;10为测定时吸取乙醚提取液的体积,mL;25为试样乙醚提取液的总体积,mL。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