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促肝细胞生长素

仪器信息网促肝细胞生长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促肝细胞生长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促肝细胞生长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促肝细胞生长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促肝细胞生长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促肝细胞生长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促肝细胞生长素相关的解决方案。

促肝细胞生长素相关的论坛

  • 【分享】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的含量。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水平。用纯化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再与HRP标记的羊抗人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 c-MET)浓度。试剂盒组成:试剂盒组成48孔配置96孔配置保存说明书1份1份封板膜2片(48)2片(96)密封袋1个1个酶标包被板1×481×962-8℃保存标准品:1350ng/L0.5ml×1瓶0.5ml×1瓶2-8℃保存标准品稀释液1.5ml×1瓶1.5ml×1瓶2-8℃保存酶标试剂3 ml×1瓶6 ml×1瓶2-8℃保存样品稀释液3 ml×1瓶6 ml×1瓶2-8℃保存显色剂A液3 ml×1瓶6 ml×1瓶2-8℃保存显色剂B液3 ml×1瓶6 ml×1瓶2-8℃保存终止液[align=cente

  • 肌肉干细胞促肌肉生长和修复机制

    肌肉能提供干细胞来促进肌肉的生长和受伤肌肉的再生,但肌肉干细胞必须驻留在特殊的部位才能有助肌肉的生长和修复。德尔柏林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MDC)发育生物学家Dominique Bröhl和Carmen Birchmeier教授已经阐明这些干细胞是如何定植于肌肉干细胞“巢穴”中的。肌肉干细胞也被称为卫星细胞,位于平滑肌细胞的质膜和周围基底层之间。可发育分化为成肌细胞,后者可互相融合成为多核的肌纤维,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结构。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209/2012091813042153.jpg在本研究中,Bröhl博士和教授Birchmeier表明,小鼠的肌肉祖细胞缺乏Notch信号后,不能定植于干细胞“巢穴”。相反,肌肉祖细胞会定植于肌纤维之间的组织中。发育生物学家认为,这是肌肉弱化的原因。干细胞定植于错误的地方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拥有多种生物学功能,难以有助于肌肉生长。此外,Notch信号通路在肌肉的发育过程中具有第二大功能。它可以通过抑制肌肉发育促进因子MyoD防止干细胞分化成肌肉细胞,从而确保肌肉中总会存在能保存有修复和再生功能的干细胞“巢穴”。这项工作对肌肉再生和肌肉无力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实验势必为肌肉严重损伤和肌肉萎缩的患者提供新的希望!多么希望此技术能在中国普及。

  • 二甲双胍能促进脑细胞生长

    新华社华盛顿7月6日电(记者任海军)据美国新一期《细胞-干细胞》杂志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的研究显示,常用Ⅱ型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能促进脑细胞分裂及新细胞形成。这项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将来有望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 二甲双胍的主要靶点是糖尿病患者肝细胞内的一个特殊通道。加拿大分子遗传学家弗雷达·米勒等研究人员发现,二甲双胍也能激活实验鼠脑细胞中的同样通道,促进新的脑细胞生长。 对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培养的人类脑细胞而言,这一结论同样成立。米勒表示,新生的脑细胞能修复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给大脑带来的不利影响。 2008年曾有研究显示,同时患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人如果服用二甲双胍,其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症状有所改善。当时科学家认为,其机制可能在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时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况,这有助于改善阿尔茨海默氏症症状。 米勒认为,他们的新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本身就有改善脑功能的作用。目前,加拿大研究人员已着手开展二甲双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试验。 二甲双胍是一种具有长期用药安全记录的药品。此前曾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抑制肺部和乳腺肿瘤的生长,降低糖尿病患者患乳腺癌的风险。

  • 【转帖】动物肝脏作“支架” 人类干细胞当填充

    动物肝脏作“支架” 人类干细胞当填充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1日(北京时间)报道,在波士顿举行的美国肝脏疾病研究大会上,美国维克森林大学浸会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使用人体干细胞首次在实验室培育出微缩版人体肝脏,新的实验结果有助于在将来制造出全功能的人造肝脏,造福广大肝病患者。  人们对于移植肝脏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可以获取的数量。最近几年,研究人员一直在想方设法使用细胞技术支撑人体内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衰弱的器官正常运转,甚至希望某一天可以用人造器官取而代之。  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主管兼教授谢伊·索科尔团队使用人体干细胞制造出该微型肝脏,在一个“支架”上形成新的肝脏组织,而这个“支架”由一个动物肝脏制造而成。  研究人员首先将动物肝脏中的细胞除去,仅仅留下支持细胞生长的胶原蛋白框架以及一个细小的血管网络。接着将新的干细胞,也就是不成熟的人类肝脏细胞和内皮细胞(主要用于形成血管的内壁)逐渐填入“支架”中。随后,再将整个框架移入一个生物反应器中,并使用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混合物来培养这些细胞。一周后的观察发现,细胞的生长状况非常好,甚至表现出了很多真正人体肝脏的功能。  索科尔表示,新研究成果令人兴奋,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很多技术障碍需要克服。比如,研究人员不仅需要知道如何同时培育出数十亿肝脏细胞,以获得足够大的肝脏供病人使用,同时也必须弄清楚这些器官是否安全。

  • 胎盘干细胞

    胎盘亚全能干细胞定义:   亚全能干细胞自胚胎形成的第5到7天开始出现,能分化形成200 多种人体组织器官细胞,但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体。胎盘亚全能干细胞是来源于新生儿胎盘组织的一族亚全能干细胞,其在发育阶段与胚胎干细胞接近,具备分化形成三个胚层的组织细胞的能力,但不会形成畸胎瘤。   胎盘亚全能干细胞的主要特性与功能:   胎盘亚全能干细胞是取自胎盘组织的一类亚全能干细胞,胎盘亚全能干细胞具有以下特性:   1. 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具有分化为间充质干细胞,上皮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肝干细胞,肌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可以用来修复受损或病变的组织器官,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肝脏疾病、骨组织病、角膜损伤、烧伤烫伤、肌病等多种疾病。   2.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负性免疫调节功能,抑制机体亢进的免疫反应,使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平衡,从而可以用来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及克隆氏病、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3.胎盘亚全能干细胞定向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是人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改变造血微环境,重建免疫系统,促进造血功能恢复,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能显著提高白血病和难治性贫血等的治疗效果。   4.具有来源方便,细胞数量充足,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传代扩增30多代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   胎盘亚全能干细胞的用途:   胎盘作为理想的亚全能干细胞来源,在抗衰老及疾病治疗领域显示了其独特的功能,治疗疾病种类如下: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糖尿病   肝肾损伤   脑及脊髓神经损伤   自身免疫性疾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血液病   缺血性血管病   肺及其它组织器官纤维化   抗衰老,恢复健康体态   胎盘亚全能干细胞的储存流程:   在新生儿娩出、胎盘剥离子宫排出后,由接生的医生尽快按照干细胞库胎盘标准采集规程进行胎盘的采集,然后放置在干细胞库特定的装置工具中,在限定时限内运送到干细胞库,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亚全能干细胞的分离、提取、培养、检测等技术流程,直到根据最终检测结果来确认所获得的干细胞是否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   保存和期限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干细胞保存技术是将获得的干细胞储存在-196℃深低温状态,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证明保存一百多年的细胞仍然具有活性。干细胞保存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胎盘干细胞库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期限内对干细胞库中所保管的胎盘亚全能干细胞活性负责。   安全性   胎盘的采集简便易行,不会引起母亲和新生儿任何不适的感觉或产生任何不良的影响。过去胎盘通常作为废物丢弃,而从胎盘中提取亚全能干细胞进行保存,是宝贵的生命资源再生。   而干细胞行业数据显示,胎盘亚全能干细胞基因稳定、不易突变,动物实验证明无致瘤性,使用安全可靠,对适应症范围疾病治疗效果好,优于传统医疗手段。   胎盘亚全能干细胞的优势   1.取材方便,原料来源充足,是生命资源的再生。   2.分化能力强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干细胞、上皮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肝干细胞等多种干细胞。   3.数量充足,使用方便,增殖能力强,培养后数目可达10亿,可以供多人多次使用。   4.在人群中使用不需要配型,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同时,血缘关系越亲近,生物利用度会越高,使用的效果越好。   5.治疗疾病范围广,抗衰老,恢复健康体态,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肝肾损伤,脑及脊髓神经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多种疾病。

  • 【转帖】用干细胞在实验室造出小型人类肝脏

    科学家们设法利用干细胞在实验室制造出小型人类肝脏。这一成功增加了制造出可用于移植的新肝脏的希望,尽管专家们说这还需要很多年时间。来自美国韦克福雷斯特大学巴普蒂斯特医疗中心的研究小组在波士顿的一个会议上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英国专家们说,这是“激动人心的进展”,但目前还不确定是否有可能培养出功能健全的肝脏。对可供移植肝脏的需求远超过所能供应的数量。近年来,研究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寻找用细胞技术维持或终有一天替代人体衰退器官的方法上。这些器官的基本构件是干细胞,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分裂,形成各种人体组织的重要细胞。然而,用干细胞构建一个三维器官是一件困难的工作。韦克福雷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及世界上其他研究小组所使用的方法是,以现有肝脏结构为平台,生成新的肝脏组织。按照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洗涤剂剥离肝脏细胞,只留下支撑肝脏细胞的胶原框架和毛细血管网络。然后,新的干细胞——发育不完全的肝脏细胞以及用于生成新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被逐渐填入。将这些放入用各种营养物和氧气培养细胞的生物反应器中,一周后,科学家们观察到肝脏结构中出现普遍的细胞发育现象,并且这个小型器官甚至出现一些正常工作的迹象。领导这项研究的谢伊·瑟凯尔教授说:“我们为这项研究展现的可能性感到激动,但必须强调的是,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必须克服许多技术障碍才能让病人受益于这项研究。”他说:“我们不仅需要弄清如何一次性培养大量肝细胞,以便为病人制造足够大的肝脏,我们还必须确定使用这些器官是否安全。”英国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成果是可喜的。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马克·瑟斯说,这些研究成果“鼓舞人心”。他说:“报告显示,这些研究人员攻克了制造人造肝脏的主要障碍之一,即在‘自然生成的’肝脏结构中培养出正常工作的人类肝脏细胞。”他说:“很明显,这些细胞发育良好,但下一步是要证明它们能够像人类正常肝脏组织那样工作。”

  • 干细胞研究或迎来“黄金时代”

    10多年来,干细胞疗法一直被认为能够给那些遭受遗传和退行性疾病折磨的人带来希望。而就在几天前,随着两个研究团队在于日本横滨召开的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年会上宣告了他们在人类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一项聚焦于罕见的遗传神经病,另一项则着眼于老年人的视力丧失,这一希望又朝着现实迈出了一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纽瓦克市干细胞公司报告了用人体神经干细胞治疗梅氏病(PMD)所取得的鼓舞人心的研究成果。PMD是一种渐进式的致命疾病,该病通过基因突变抑制了髓鞘的正常生长,后者是大脑中包裹神经纤维的一种保护物质。缺乏髓鞘,神经信号便会流失;病人,通常是婴儿,便会经历运动协调能力退化以及其他神经病症状。据干细胞公司负责研究的副总裁Ann Tsukamoto介绍,该公司之所以选择PMD来测试其神经干细胞技术,缘于目前尚没有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且通过基因检测和磁共振成像能够确诊这种疾病。她说:“这便为最有效的早期介入创造了一个机会。”  该公司建立了一个从成熟神经组织中分离出的高度纯化的神经干细胞库。研究人员将这些神经干细胞注入啮齿动物体内后,它们并没有形成肿瘤,事实上,这些细胞在小鼠的大脑中游走,并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其中就包括分泌能够保护神经纤维的髓鞘的细胞。Tsukamoto介绍说,当神经干细胞被注入小鼠后,它们表现出了“强大的移植和迁移能力,并形成新的髓鞘”。  该公司如今正赞助对4名PMD婴幼儿患者进行该技术的初期安全试验。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向每位患者大脑中的4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移植了7500万个神经干细胞,并随之进行了免疫抑制治疗,这样受体才不会排斥外来的细胞。Tsukamoto报告说,在试验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安全隐患。此外,在18个月后进行的磁共振成像显示,在轴突周围形成了新的髓鞘,并且对患者进行的临床观察表明,他们的运动机能保持稳定或出现了小幅提升。干细胞公司如今正计划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Tsukamoto表示,一旦这种疗法被证明是有效的,它将带来多发性硬化、大脑性麻痹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神经干细胞新疗法。  在这次会议上,神户市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的干细胞研究人员Masayo Takahashi,报告了她的研究小组在针对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AMD)的临床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在AMD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生长出现了问题,并且位于视网膜下部的血管出现了渗漏。这些情况导致眼睛中心部位的视力下降。Takahashi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方法,即用外科手术摘除有问题的血管,同时用源自病人自身细胞的新RPE细胞替代受损的RPE细胞。利用被称为细胞再编程的一项技术,研究人员采集了病人的皮肤细胞,并将其转化为所谓的诱导多能干(iPS)细胞,这种细胞能够分化成人体中的所有细胞。研究人员随后将iPS细胞转化为RPE细胞。由于iPS方法使用的是病人自身的细胞,因此避免了对免疫抑制药物的需求。  由Takahashi小组生成的RPE细胞表现出了真正人体RPE细胞的特征结构和基因表达模式。她报告说,将它们注入小鼠并没有引发肿瘤,并且这些细胞在移植到猴子体内后存活了6个多月。Takahashi希望在得到必要的批准后,能够在1年内开展人体试验。  英国剑桥研究学院癌症中心的干细胞研究人员Fiona Watt指出,在ISSCR上发表的这些研究结果将帮助该领域“积攒力量”。而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干细胞科学家George Daley则更为乐观。他说,记住这次年会上报告的这些进展;并表示对明年在波士顿召开的2013年ISSCR年会充满期待。

  • 广州科学家破解细胞“返老还童”障碍 维生素C打开多能干细胞治病之门

    近70年来,服用维生素C成为人们补充营养最普遍的做法。这种吃上去酸酸的药片似乎是万能的:女士用它美容养颜,男士用它保持精力,医生们用它来帮助患者缓解感冒症状、增强抵抗力,国外研究甚至发现它还可以改善心情。然而,维生素C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日前,它的又一项功效被揭示。 12月2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等科学家的一篇论文,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上。研究发现维生素C能够促进体细胞"变身"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从而扫除体细胞"变身"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分子障碍。 维生素C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这门最新科研领域的一把新钥匙。 ◎多能干细胞技术能够将任何一个阶段的细胞,恢复到只有受精卵胞才具备的多潜能阶段。这就好比让已经成熟的体细胞"变身",让衰老的细胞重新活一次 ◎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体细胞能变成具有胚胎干细胞一样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可以神奇地分化成特定组织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这扇门并不是一推就开,原来其诱导有效率仅有万分之一,维生素C通过一种特殊酶降低分子障碍影响,提升细胞"变身"效率100倍

  • Nature:终于逮到你了!肿瘤干细胞

    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208/2012080216013081.jpg癌症研究人员可以测定肿瘤细胞基因组的序列,扫描其异常的基因活性,剖析其突变的蛋白质和研究它们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的生长,但研究者一直无法跟踪细胞形成肿瘤的过程。现在三个独立研究小组在小鼠体内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一小部分细胞驱动肿瘤的生长,而想要治愈癌症可能需要将这些所谓肿瘤干细胞清除。目前还无法确认,这些从脑瘤,肠癌和皮肤癌研究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肿瘤,但是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路易斯·帕拉达认为,如果它们适用于其他肿瘤,"将深刻地改变目前的化疗疗效评价和临床疗法的制定标准"。 不仅是看某种疗法是否缩小肿瘤,研究人员将更关注是否杀死了正确的细胞。帕拉达和他的同事们想检测是否特异性标识健康成人神经干细胞的一个遗传标记,也可标识神经母细胞瘤中的癌症干细胞。他们发现,所有神经母细胞瘤样本中至少有几个标记细胞 - 大概是干细胞。未标记细胞可被标准化疗杀死,但肿瘤可迅速恢复。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未标记细胞起源于标记的细胞祖先。当研究者把化疗与抑制标记细胞的遗传手段相结合进行治疗时,帕拉达说,肿瘤显著缩小到"残留遗迹"的水平。在另一项研究中,荷兰乌得勒支Hubrecht研究所的干细胞生物学家们把注意力瞄着了肠道。利用药物驱动的荧光素标志物表达系统,他们在小鼠体内证实,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其实是来源于同一干细胞的。而且,这些干细胞是肿瘤发展的驱动力。对皮肤癌的研究,Blanpain和他的小组标记单个肿瘤细胞,而不是特异地标记干细胞。他们发现,细胞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分工模式:它们要么在慢慢耗尽前分裂出少数细胞,或者产生许多细胞。这再次证实,一类独特的细胞亚群是肿瘤生长的驱动力。研究者说,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将是,搞清楚这些实验所跟踪的细胞如何与通过多年移植实验所确定的,假定的癌症干细胞相联系的。研究人员已经紧锣密鼓地在寻找杀死这些细胞的方法;现在他们有更多的工具来测试这样的策略是否会奏效。

  • 【分享】细胞生长受什么因素影响?影响细胞生长的因素

    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失去了机体的调节和控制。因此,除满足营养的要求外,还必须使细胞生存环境尽量接近活体的环境。外环境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均能影响细胞的生长。 一、温度 一般哺乳类及禽类细胞体外培养的适宜温度是37~3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细胞耐受低温的能力比抗热的能力强,在低温下,细胞的代谢活力及核分裂降低。温度不低于0℃时,虽影响细胞代谢,但并无伤害作用;把细胞置于25~35℃时,细胞仍能生存和生长,但速度减缓;放在40℃数小时后,再置回37℃培养细胞仍能继续生长。但如果在40℃下暴露时间太长,对细胞生长不利,甚至变圆脱落于瓶壁。若温度过低,在降到冰点以下时,细胞因胞外水和胞质结冰而受损死亡。但若向培养液中加入甘油或二甲亚砜等保护剂,封入安瓿中后,置于液氮中,可起保护作用,此时细胞可耐受-70℃以下温度,能长期储存,解冻后细胞复苏,仍能继续生长增殖,细胞生物性状不受任何影响。此为保存细胞的主要手段。 高温对细胞培养不利。细胞在39~40℃培养1小时,能受到一定损伤,但仍有可能恢复,但不能忍受温度再升高2℃,持续数小时,即在41~42℃中培养1小时,细胞损伤严重,温度至43℃以上时细胞多数被杀死。高温主要引起酶的灭活、类脂质破坏,核分裂的破坏,产生凝固酶使细胞发生凝固,另外使蛋白质变性。因此,体外培养细胞时一定要避免高温。 二、渗透压 细胞在高渗溶液或低渗溶液中,可以立即发生皱缩或肿胀、破裂。所以,渗透压是体外培养细胞的重要条件之一。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组织细胞体外培养的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NaCl有关,但不能忽视其他电介质渗透压的关系。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媒内溶质的分子数和离子数成正比。为此,按一定比例控制培养液中离子平衡,维持正常渗透压是很重要的。这不仅是为了维持细胞张力,而且是为了调节细胞的代谢。因为细胞外离子输送和离子浓度改变着其他营养物质的输送(如氨基酸、蔗糖等),直接影响细胞基本合成系统。 理想的渗透压因细胞的类型及种族而异,人血浆渗透压为290mmol/L,被视为是体外培养人类细胞的理想渗透压。哺乳类动物细胞的渗透压一般为290~300mmol/L。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为250~325mmol/L,鼠则为310mmol/L左右。在实际应用中,260~320mmol/L的渗透压可适于大多数细胞。

  • 【资料】美国科学家解开胚胎干细胞信号通道之谜

    美国南加州大学科学家表示,他们新发现的名为IQ-1的小分子在防止胞胎干细胞分化成一种或多种特殊细胞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该研究成果有望帮助人们开发出无污染大规模培养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有关研究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网站上。  干细胞疗法是许多科学家研究的热门项目,大规模培养胚胎干细胞是干细胞疗法成功发展的前提。目前,实验鼠纤维原细胞饲养层是唯一被证明为能够培养胚胎干细胞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必要的化学信号能促使胚胎干细胞不断分裂而不分化。然而,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医学和药学教授迈克尔卡恩博士表示,人体胚胎干细胞用饲养层培养会遭受实验鼠糖蛋白标识的污染,如果将培养的干细胞用于人体,或许出现可怕的免疫反应。  作为发现IQ-1小分子的研究小组主要研究人员,卡恩表示,他们发现的小分子帮助人们向实现无实验鼠纤维原细胞饲养层培养胚胎干细胞的方法往前迈进了一步。对于IQ-1的工作原理,卡恩解释说,Wnt通道(也就是细胞信号通道)对干细胞具有分叉效应(dichotomouseffects),IQ-1能够在阻断Wnt通道一个分叉的同时,增强来自Wnt通道另分叉的信号。这样,人们可以从根本上维持干细胞的生长和所需的力量。  卡恩认为,如果人们能够创造出一个化学物质环境的系统来培养人体胚胎干细胞,那么就可以避免干细胞受污染的危险,它将让科学家的工作更加容易,这是研究小组的奋斗目标。凯克医学院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中心主任马丁佩拉博士表示,卡恩他们的研究让人们能够观察胚胎干细胞内部分子控制机制,其新发现有望帮助人们开发出大规模繁殖纯胚胎干细胞的技术。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经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总结 2003年8月,为给大家提供一个网上交流干细胞研究经验的平台,我们干细胞版设立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讨论区,经过近三个月的讨论学习,我们既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对间充质干细胞尤其是分离培养方面有了更为详实的认识,为了大家阅读的方便,我们决定把本版中的相关内容,同时参考部分书目和文献,做一总结。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 目前常用的分离MSC的方法有全骨髓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法即根据干细胞贴壁特性,定期换液除去不贴壁细胞,从而达到纯化MSC的目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即根据骨髓中细胞成分比重的不同,提取单核细胞进行贴壁培养。随着对MSC表面抗原认识的深入,有人利用免疫方法如流式细胞仪法、免疫磁珠法等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但经过流式或磁珠分选后的细胞出现了增殖缓慢等一些问题,加之耗费较大和技术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1. 直接培养法(全骨髓培养法) 1987年,Friedenstein等发现在塑料培养皿中培养的贴壁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而且这些细胞扩增20-30代后仍能保持其多向分化潜能,这类细胞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其工作对今后MSC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证实了骨髓MSC的存在,而且创建了一种体外分离和培养MSC的简便可行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ulture-spirit采用直接贴壁法,24-36小时首次换液,换液时用PBS洗两次,7-10天传第一代,以后2-3天传代。培养基采用Hyclone的DMEM/F-12(1:1),血清是天津TBD的FBS(顶级),得到了较好的培养结果。布兰卡根据自己培养大鼠MSC的经验,详细介绍了实验步骤:(1)接种后60-80分钟,换液去除悬浮细胞(2)原代培养24 h,48 h各换液一次(3)观察细胞情况,在原代培养7天左右时,如观察到成片的典型形态的细胞,在瓶底用Marker笔标记,0.25%胰酶消化,镜下观察控制,约5-10分钟(室温太低时应放置到孵箱中),加入全培养基终止消化,瓶体朝上,吸管轻轻吹打4-8分钟,尤其是标记部位。不要用力吹打,以免把贴壁较牢的成纤维细胞,上皮样细胞吹打下来。(4)传代到新瓶中,加入少量培养基,孵箱静置20-30分钟后,MSC大多牢固贴壁。瓶底朝上,轻轻吹打,丢弃悬浮以及贴壁不牢的细胞(大多是上皮样细胞),加入全培养基开始传代培养,如观察仍有较多杂细胞,可重复上述步骤。(5)经上述处理后,原代的那瓶细胞仍有一些MSC生长,可继续按原代培养,如观察到MSC的克隆,仍可按上述步骤纯化处理。(6)原代或传代的细胞如观察的少量成片的杂细胞,可直接镜下瓶底标记后,超净台里用长吸管尖端机械刮除,吸出去掉。菊花与刀用的是全骨髓培养法,直接用含10%的FBS培养基冲洗大鼠的股骨和胫骨,为了避免冲起许多气泡应缓慢冲,冲的次数不应太多。冲洗后不用离心直接接种在培养瓶里,48 h~72 h后首次换液,一般7~10天可传代。天之饺子介绍的小鼠MSC的分离方法:取6 w小鼠的股骨和胫骨,直接用含培养基冲出骨髓,一定要尽量把干垢端的骨髓冲干净。冲洗后不离心直接接种在培养瓶里,24-48 h后去悬浮,再接下来的每3-4天换液一次,直到需要传代。2. 密度梯度离心法 裴雪涛等用比重为1.073 g/ml的percoll分离(400 g×20 min)人骨髓MSCs,取界面处细胞层,离心后洗涤以2×105/cm2的密度接种,72 h后更换培养液,弃掉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 d换液一次。细胞长到80%汇合时1:1传代。菊花与刀利用PERCOLL密度1.073分离大鼠MSC 时,用2400 rpm×20 mins后可见中间有一层约1~2 mm厚的白色层,仔细用吸管吸取这一层再用PBS离心2遍即可加培养基和胎牛血清培养即rMSCs。周进明等利用密度为1.082的percoll分离小鼠MSCs,500g×30min离心后,取中间的单个核细胞层,PBS洗两次,接种于IMDM培养基,1 d后换液,去掉非贴壁细胞,以后每3-4天换液。jetter用过FICOLL,FERCOLL,上海二分厂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MSC细胞效果都不错,当然所获细胞群的纯度不一,Percoll最纯,而上海二分厂的淋巴细胞分离液所获细胞群的传代能力优秀(35 PASSAGE)。本版的部分园友认为MSC贴壁培养得到的细胞不均一,但是多能分化能力和增殖力好,percoll分离得到的细胞较为均一,多能分化性和增殖力不如贴壁培养的,尤其是增殖力相差很远,有人添加bFGF或/和表皮生长因子发现可以增强增殖能力。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 天之饺子认为,间质干细胞的培养一定要用塑料培养瓶,不能用玻璃的。因为象间质干这类的基质细胞不易贴玻璃,而且现在买的进口好品牌的培养瓶都涂有一层促细胞贴壁的物质,多数园友培养时都添加10-15%胎牛血清。分离培养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各个研究小组标本来源、采用的分离方法不同从而所获得的细胞不同,或者用来检测的细胞代数不同,或者培养过程中用的胎牛血清不同,导致MSCs获得或失去这些表面标记物的表达。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体外培养的MSC体积小,成梭形,核浆比大。不表达分化相关的细胞标志,如I、II、III型胶原、碱性磷酸酶或Osteopontin;也不表达SH2、SH3、CD29、CD44、CD71、CD90、CD106、CD120a、CD124、CD166和多种表面蛋白,这群细胞特性稳定,扩增一代和两代后的细胞同质性分别达到95%和98%。MSC联系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能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保持正常的核型核端粒酶活性,但不易自发分化,在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MSC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腱、肌肉、神经等多种细胞。四、其他相关内容 Jiang将从成人以及成年大鼠和小鼠骨髓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CD45-TER119-)命名为多潜能成年祖细胞,他们证明,MAPC高表达端粒酶,而且随着细胞的扩增,端粒的长度不变,单个MAPC来源的细胞群不仅能在体外向3个胚层的细胞分化,而且能在体内能够向各种组织细胞分化,相比较而言,形态与MSC相似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则不具有类似的分化潜能。参考文献 生理学报2003.55(2):153-159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年大鼠脑内的迁移及分化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22(3).-167-169 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移植后在体内的定位分布Exp Biol Med Vol. 226:507 520, 2001 Mesenchymal Stem CellsNATURE |VOL 418 | 4 JULY 2002 Pluripotenc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adult marrow干细胞生物学 裴雪涛 主编

  • 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产生的一类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多肽分子,不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和一般生理性的细胞产物。细胞因子通常由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相关细胞产生,按其功能及与免疫学的关系可分为:⑴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nterferon,IFN);⑵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类的IL 2、IL 4、IL 5、IL 7、IL 9、IL 10和IL 12,以及β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 β);⑶具有炎症介导活性的细胞因子,包括以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及IL 1、IL 6和IL 8为代表的结构相似的小分子趋化因子;⑷具有造血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包括IL 3、IL 11、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等。 重组细胞因子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细胞因子产品,作为药物用于治疗肿瘤、感染、造血障碍等,可收到良好的疗效。近十多年来,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的研制有较快发展,相关的新药陆续上市。本文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不同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和基因来源情况,以及各类重组细胞因子的基本特点和适应症。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市场现状 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的国产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包括乙肝疫苗、IFN、IL 2、G-CSF、重组链激酶(recombinant streptokinase, rSK)、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rEGF)等15种基因工程药物。组织溶纤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IL 3、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物正处于临床Ⅱ期试验阶段,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已从实验阶段进入临床阶段。正在开发研究中的项目包括采用新的高效表达系统生产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工程新药。 在欧美市场上,对现有重组药物进行分子改造而开发的某些第二代基因药物已经上市,如重组新钠素、胞内多肽等。另外,重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人源单克隆抗体、反义核酸,以及基因治疗、新的抗原制备技术、转基因动物生产等,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国外生物医药的目前发展动向,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与血管发生有关的细胞因子 肿瘤血管生长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s,TAF)包括研究较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它们促进肿瘤新生微血管的生长。临床研究表明,阻断VEGF受体2(VEGFR 2)和PDGF受体β(PDGFR β)等,可达到通过抗血管生成来治疗肿瘤的目的。1998年,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两种用于治疗癌症的血管发生抑制因子(即抗血管生长因子)和内皮抑制素,以及一种抗血管生长蛋白,即血管抑制素(vasculostatin),都有较好的疗效。另外,VEGF、FGF和血管生长素(angiopoietin)等能够通过刺激动脉内壁的内皮细胞生长来促进形成新的血管,从而对冠状动脉疾病和局部缺血产生治疗作用。

  • 【资料】解廷《细胞》子刊解析干细胞重要发现

    来自著名的美国密苏里州斯托瓦斯医学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传染病与免疫学中心,堪萨斯大学医学院,中西大学(Mid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干细胞衰老的奥秘,这一发表在昨天刚刚出版的《Cell Stem Cell》杂志上的文章由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解廷(斯托瓦斯医学研究所)领导完成,第一作者是斯托瓦斯医学研究所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潘磊(Lei Pan,音译)。目前普遍认为人类组织衰老与干细胞活性下降和数目减少有关,这些变化在许多譬如皮肤皱纹和器官功能下降等的衰老表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至今为止对于干细胞衰老调控的理解还比较少,但是解廷实验室已经证明了干细胞功能中年龄依赖性得下降有关的特殊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微环境:niche。潘表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果蝇卵巢生殖干细胞(germline stem cells,GSCs)作为研究模型,证明干细胞功能中年龄依赖性的下降和其niche在干细胞整个衰老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检测了干细胞衰老调控的三个因素,发现并证明衰老过程是受到外在和内在因素调控的”。研究小组首先聚焦在一个称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BMP)的蛋白家族——其在许多组织的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发现当niche微环境的BMP信号活性随着年龄下降的时候,干细胞增值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干细胞数量也减少了。相反当BMP信号增加,干细胞的寿命以及增值能力也都有所提升。其次研究人员也发现干细胞与niche之间的关联也起到一定作用:强的关联可以延长干细胞的寿命,而降低关联则会增加干细胞衰老。这篇研究报告最后强调了GSCs或者niche中的一个酶(减少自由氧)的过量表达如何延长干细胞的寿命,以及增加干细胞增值的能力。解廷认为,“对成人组织中由于干细胞功能下降导致细胞损耗的长期无效替换也许是人类衰老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了解如何通过操纵干细胞和/或niche的功能,来减缓干细胞衰老,我们也许就能够减缓人类衰老,治疗年龄相关性的推行性疾病”。

  • 【转帖】干细胞使与衰老有关的肌无力的速度放缓

    干细胞使与衰老有关的肌无力的速度放缓 在小鼠中的一则新的研究报告指出,用干细胞来增加年轻的肌肉可减缓与年龄老化相关的肌无力的进程。 这些发现可能会导致再生性肌肉疗法的出现,这种疗法也许会对罹患肌营养不良症的病人或是那些虚弱的老年人有帮助。 文章的作者提出,如果科学家们能够发现可刺激肌肉中干细胞的小分子或分子组合(这可能会比将干细胞移植到人体内要更容易些),那么这些分子可被用于增进肌肉修复或减少肌肉丧失。 在成年期,损伤后或疾病后肌肉再生主要是靠卫星细胞,这是一种会分裂并参与修复、重新恢复活力和控制骨骼肌组织的干细胞,它可通过发育成为肌肉细胞而令肌肉生长。 Bradley Olwin及其同事在这里利用了干细胞的能力并防止了在幼小的小鼠中某一单一肌肉的与年龄老化有关的消瘦。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少数的干细胞移植到肌肉受伤的幼小小鼠体内。 该研究小组在两年后对这些小鼠进行检查时发现,这种手术永久性地改变了移植的细胞,使得它们能够抵抗肌肉中的老化过程。 明确地说,这些移植的细胞能够控制它们所在的肌肉并与肌肉融合以形成新的肌肉纤维。 尽管人们对这一过程的机制还不了解,但这些发现提示,通过模仿这些移植的干细胞的功效,科学家们也许能够防止肌肉功能和重量的丧失,而这些通常是在人类老化时出现的情况。

  • 【分享】我学者证实树莓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水果树莓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系增殖,使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减弱,并使抑癌基因野生p53的表达增强。由哈医大附属第四医院刘明博士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首次成功锁定树莓预防肝癌生长的两个特异性蛋白质作用靶点,为果蔬预防原发性肝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这一成果近日获得2008年度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刘明博士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修深造期间,尝试将树莓中的鞣化酸与肝癌细胞混合培养,发现前者能显著抑制后者的生长。近年来,他从医学、营养学等角度开展了“树莓预防及抑制肝癌机制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树莓中植物化学物质浓度的增加,总抗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也随之增强。0.25毫克/毫升至10毫克/毫升的树莓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抑制率呈逐渐增加趋势,最高抑制率可达90%%左右。   在利用化学毒物黄曲霉毒素和二乙基亚硝胺建立的稳定大鼠原发肝癌模型上,随着树莓提取物浓度的增高,实验组大鼠肝脏上的瘤径变小,肿瘤的数量减少,成瘤率减低,结节程度减轻;肝癌细胞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程度亦明显降低。同时,实验组大鼠血清在两种特异蛋白(M2597、M4513)质峰上与树莓干预组及正常大鼠血清差异明显,说明蛋白质峰M2597、M4513极有可能为树莓预防肝癌的蛋白质作用靶点。   专家评价,今后,利用树莓中提取的植物化学成分,进行合理搭配及组成预防剂,十分有助于防范肝癌的发生,并能抑制肝癌的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

  • 【金秋计划】基于Akt/mTOR通路研究地榆皂苷II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作用机制

    肝癌是全球第3大癌症死亡原因,其中肝细胞癌约占所有肝癌类型的80%[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因肝细胞癌死亡的人数高达83万例,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现上升趋势,严重损害人类生命健康[2]。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变化、信号通路失调和血管生成异常等分子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慢性肝病向肝细胞癌过程的发展[3]。目前肝细胞癌治疗的一线药物主要是索拉菲尼、仑伐替尼等靶向药及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等免疫治疗药物[4]。然而,靶向药及免疫治疗药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导致肝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不高。因此,亟需寻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治疗药物,为肝细胞癌患者提供更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近年来,随着对肝细胞癌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噬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逐渐被关注。在肝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自噬一方面通过维持细胞内稳态来抑制肿瘤起始,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信号通路的效应因子来抑制早期肝细胞癌的进程[5]。自噬受到多种机制的严格调控和影响,涉及自噬的几条重要信号通路有Wnt/β-cateni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53通路等[6],这些通路在肝细胞癌中异常激活,参与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自噬等生物学行为。研究表明,mTOR通路在自噬调控机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7],mTOR是自噬的负性调控因子,可以与UNC-51样激酶1(Unc-51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ULK1)的丝氨酸结合抑制自噬的启动过程,也可以通过磷酸化使自噬调节复合物失活影响自噬小体的发生,磷酸化自噬相关蛋白14(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14,Atg14)、自噬和Beclin-1调节器1(activating molecule in beclin-1 regulated autophagy protein 1,AMBRA1)和核受体结合因子2(nuclear receptor binding factor 2,NRBF2)直接调节自噬的成核步骤[8]。因此,针对自噬及其机制开展治疗可能是肝细胞癌的有效对抗策略。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干燥根,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地榆皂苷II是从地榆中提取的一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地榆皂苷II不仅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的药理作用,同时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9-11],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有关[12-15]。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地榆皂苷II能够抑制小鼠肝细胞癌的发展[15]。然而,地榆皂苷II是否能通过影响Akt/mTOR通路诱导凋亡和自噬抑制肝细胞癌尚不明确。本研究中选择人肝癌HepG2细胞和小鼠肝癌Hepa1-6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榆皂苷II对肝癌细胞增殖、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地榆皂苷II在抗肝细胞癌方面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将来用于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 1.1 细胞 HepG2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Hepa1-6细胞购自上海富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药品与试剂 地榆皂苷II(批号MUST-11051204,质量分数≥98%)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VDF膜(批号IPVH00010)购自美国Sigma公司;青霉素-链霉素(批号S11JV)购自上海源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MEM培养基(批号C11995500BT)、胎牛血清(批号A3160801)购自美国Gibco公司;PBS(批号WHB823K091)购自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0.25%胰酶消化液(批号C0203)、RIPA组织/细胞裂解液(批号P0013C)、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批号P1050-1)、磷酸酶抑制剂混合物(批号P1050-2)、EdU-555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批号C0075S)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CK-8试剂盒(批号A311-02)、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批号E112-01)、高敏型ECL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批号E412-01)、相对分子质量为1.8×105的蛋白marker(批号MP-102AA)购自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抗稀释液(批号G2025)、二抗稀释液(批号G2009)、高相对分子质量marker(批号26625)购自武汉赛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5% PAGE凝胶快速制备试剂盒(批号PG111)、10% PAGE凝胶快速制备试剂盒(批号PG112)、12.5% PAGE凝胶快速制备试剂盒(批号PG113)购自上海雅酶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β-actin、Beclin1抗体(批号分别为20536-1-AP、11306-1-AP)购自美国Proteintech公司;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p62抗体(批号分别为ab196495、ab56416)购自英国Abcam公司;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Caspase-8、cleaved Caspase-3、Akt、p-Akt、mTOR、p-mTOR抗体(批号分别为5023T、9662S、4790T、9664T、4685S、4060T、2972S、5536T)购自美国CST公司;甲醇(批号10014118)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山羊抗兔二抗(批号RS0002)购自美国ImmunoWay公司;Annexin V-FITC染色液(批号E-CK-A211)购自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仪器 AL104型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HH-S型恒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CKX53型倒置生物显微镜、IX73倒置荧光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3111型CO2培养箱、Multiskan Go-1510型全波长酶标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Centrifuge 5424R型微量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SDS PAGE凝胶电泳及转膜电泳仪(美国Bio-Rad公司);BETS-M5型转移微型翘板摇床(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XH-C型涡旋混合器(金坛市医疗仪器厂);MINI-4K型微型离心机(杭州米欧仪器有限公司);52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图像分析系统(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CytoFLEX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ThermoCell恒温金属浴(杭州博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CCK-8实验 将HepG2和Hepa1-6细胞分别以1×105个/mL接种于96孔板中,贴壁生长24 h,设置对照组、不同剂量地榆皂苷II组,对照组仅加入培养基,其余各组分别加入5、10、15、20、30、40、60、80、100 μmol/L相应药物,继续培养24 h,用CCK-8试剂盒测定各组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存活率。 细胞存活率=(A实验-A空白)/(A对照-A空白) 2.2 EdU实验 将HepG2和Hepa1-6细胞分别以1×105个/mL接种于96孔板中,贴壁生长24 h,设置对照组和地榆皂苷II(10、20、40 μmol/L)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仅加入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将EdU稀释到2×EdU工作液(20 μmol/L),预热后等体积加入96孔板中,孵育细胞2 h后去除培养液,加入100 μL固定液(4%多聚甲醛),孵育10 min后去除固定液,用100 μL洗涤液洗涤细胞3次后每孔加入100 μL通透液(含0.3% Triton X-100的PBS),室温孵育15 min。去除通透液,每孔用1 mL洗涤液洗涤细胞2次,每次5 min。参考说明书配制Click反应液。每孔加入50 μL Click反应液,轻轻摇晃培养板后室温避光孵育30 min。洗涤液洗涤3次,吸除洗涤液后,每孔加Hoechst 33342溶液100 μL,室温避光孵育10 min。用洗涤液洗涤3次,每次3~5 min,随后进行荧光检测。 2.3 细胞凋亡检测 将HepG2和Hepa1-6细胞分别以1×105个/mL接种于6孔板中,贴壁生长24 h,设置对照组和地榆皂苷II(10、20、40 μmol/L)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仅加入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用胰酶消化细胞,300×g离心5 min,弃上清,收集细胞,PBS洗涤,轻轻重悬细胞,300×g离心5 min,弃上清。用PBS洗涤细胞,离心后弃上清,加入Annexin V Binding Buffer重悬细胞。细胞悬液中加入Annexin V-FITC Reagent和5 μL的碘化丙啶(PI),轻柔涡旋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15~20 min,立即上机检测。 2.4 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将HepG2和Hepa1-6细胞分别以1×105个/mL接种于6孔板中,贴壁生长24 h,设置对照组和地榆皂苷II(10、20、40 μmol/L)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仅加入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加入RIPA中强度缓冲液裂解后收集细胞,使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检测蛋白浓度。蛋白样品经凝胶电泳,转至PVDF膜,加入5%脱脂奶粉,封闭1.5 h,加入一抗,4 ℃孵育过夜;洗膜3次后加入二抗,4 ℃孵育1.5 h;最后使用ECL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用化学发光图像分析系统显影。 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GraphPad Prism 9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3 结果 3.1 地榆皂苷II对HepG2和Hepa1-6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如图1所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地榆皂苷II浓度的升高,HepG2和Hepa1-6肝癌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呈剂量相关性。经GraphPad Prism 9软件分析,地榆皂苷II对HepG2、Hepa1-6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6.94、26.18 μmol/L,因此以10、20、40 μmol/L作为后续地榆皂苷II的给药剂量。 图片 3.2 地榆皂苷II对HepG2和Hepa1-6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EdU-555阳性表示细胞正处于增殖状态,Hoechst33342阳性指示细胞为活细胞,EdU-555/Hoechst33342表示细胞的增殖率。如图2所示,与对照组比较,地榆皂苷II给药后HepG2和Hepa1-6细胞的EdU-555/Hoechst33342值明显降低(P<0.05、0.001),表明地榆皂苷II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图片 3.3 地榆皂苷II对HepG2和Hepa1-6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如图3所示,与对照组比较,地榆皂苷II给药组HepG2和Hepa1-6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0.001)。凋亡蛋白(包括调控凋亡的激活因子和执行凋亡的效应因子)参与细胞凋亡的过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地榆皂苷II对HepG2细胞和Hepa1-6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如图4所示,与对照组比较,地榆皂苷II给药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0.01、0.001),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0.01)。以上结果说明地榆皂苷II促进HepG2和Hepa1-6细胞的凋亡。 图片 图片 3.4 地榆皂苷II对HepG2和Hepa1-6肝癌细胞自噬的影响 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代表自噬的核心蛋白LC3II、LC3Ⅰ、Beclin1、p62表达量,如图5所示,与对照组比较,地榆皂苷II给药组LC3Ⅱ/LC3Ⅰ值明显升高(P<0.05、0.01、0.001),Beclin1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0.01),p62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0.01),表明地榆皂苷II促进HepG2和Hepa1-6肝癌细胞的自噬。 图片 3.5 地榆皂苷II对HepG2和Hepa1-6细胞中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地榆皂苷II给药后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如图6所示,与对照组比较,地榆皂苷II给药组p-Akt/Akt、p-mTOR/mTOR值明显下降(P<0.05、0.01、0.001),表明地榆皂苷II能够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 图片 4 讨论 肝细胞癌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虽然目前肝细胞癌研究备受关注,但其5年生存率仍为14.1%[16]。因此,迫切需要发现新的治疗策略和候选药物。近年来,地榆皂苷II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地榆皂苷II抑制肿瘤与细胞自噬和凋亡存在紧密的关联,地榆皂苷II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显著抑制乳腺癌MDA-MB-435细胞和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14-15],诱导自噬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17]。课题组既往研究证明,地榆皂苷II可在体内抑制肝细胞癌,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有关[15]。然而,目前关于地榆皂苷II是否通过自噬和凋亡抑制肝细胞癌及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利用体外实验对地榆皂苷II刺激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自噬、凋亡及相关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地榆皂苷II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和自噬,其机制与抑制Akt/mTOR通路有关。 自噬又被称为II型程序性死亡,负责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细胞器、蛋白质和大分子的降解和回收。细胞中降解和回收的底物被吞噬后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酶体最后降解。本研究检测了自噬中具有代表性的LC3、p62和Beclin1蛋白。Beclin1蛋白是一种自噬启动子,帮助自噬过程中囊泡的形成[18],地榆皂苷II作用于肝癌细胞后,Beclin1蛋白表达量上升,促进自噬启动,囊泡形成增多,从而自噬水平升高。在自噬形成时,LC3I通过泛素激活酶E1和泛素结合酶E2与磷脂酰乙醇胺偶联,生成LC3II,LC3II存在于自噬体的表面,负责膜的融合和选择性降解过程[19],p62在自噬体表面与LC3II相互作用后包裹进自噬体降解,与LC3II共同调节选择性降解过程[20]。地榆皂苷II给药后LC3II/LC3I值增高,p62蛋白表达量下降,促进自噬过程中自噬囊泡的融合和降解,进而促进自噬。Beclin1是自噬过程中的核心因子,已有研究证明Beclin1可以与抗凋亡因子Bcl-2相互作用,从而对凋亡过程产生影响[21]。细胞凋亡是一种生理性或病理性的程序性的死亡过程,近年来通过诱导促进癌细胞的凋亡来控制癌症一直是抗肿瘤的热点。Caspase级联反应是细胞凋亡过程的关键步骤,其启动受到抗凋亡因子和促凋亡因子Bcl-2和Bax的调节。在Caspase级联反应中,启动性Caspase包括Caspase-8、Caspase-9被激活后调控下游执行性Caspase如Caspase-3进而引起凋亡反应[22-24]。地榆皂苷II作用于肝癌细胞后,细胞中的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Bax蛋白表达量增多,Bax蛋白在线粒体表面形成孔道,释放细胞色素C,引发Caspase级联反应,Caspase-8、Caspase-9激活进而诱导下游的Caspase-3活化为cleaved Caspase-3,切割下游多种底物,促进细胞凋亡典型形态变化。 Akt/mTOR信号通路在正常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在多种癌症中,该通路的异常激活对自噬、细胞凋亡、化疗耐药性及转移过程产生重要影响[25]。诸多研究证据表明,Akt/mTOR途径是调控癌症细胞自噬反应的核心通路[26-28]。地榆皂苷II作用于肝癌细胞后,Akt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Akt/mTOR信号通路被抑制,激活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图7,由Figdraw绘制)。 图片 上述体外研究结果初步解析了地榆皂苷II抑制肝细胞癌的机制,即地榆皂苷II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为地榆皂苷II在肝细胞癌治疗的药物研究开发中提供了药理学证据。

  • 褪黑素联合神经干细胞3D移植促进大鼠颅脑损伤的修复

    【序号】:3【作者】:方煊宇【题名】:褪黑素联合神经干细胞3D移植促进大鼠颅脑损伤的修复【期刊】:西南大学【年、卷、期、起止页码】:2020【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75KOm_zrgu4lQARvep2SAkyRJRH-nhEQBuKg4okgcHYpRQmPqn9Cd1hYQd3dLCoxO0J8XYRH0LQZVFjVspOatq&uniplatform=NZKPT

  • 干细胞科研领域的牛人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领域都有取得杰出成就的成功人士,他们也是后生崇拜学习的偶像。科研领域也不例外。作为目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干细胞,该领域的大牛都有谁?他们都在做什么?笔者总结了一下这个领域的牛人,分为国际篇、华人篇和国内篇三部分介绍。本文仅代表笔者的个人观点,欢迎补充。一 、国际篇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103/2011030320555014.jpg山中伸弥 (Shinya Yamanaka)http://www.gladstone.ucsf.edu/gladstone/site/yamanaka/5年前,提起Shinya Yamanaka,可能只有做胚胎干细胞的人略有耳闻,而现在他的名字在科研领域可谓是家喻户晓。虽然在iPS之前,他也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如发现Nanog和Eras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的作用(2003,Cell;2003,Nature),但这些跟iPS相比,再好的工作光芒都会被掩盖,即使是CNS(Cell,Nature,Science)级别的工作。传统的观点认为核移植是获得个体特异的多能干细胞的主要途径,但该方法技术难度高,成功率低,至今没有获得人的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笔者至今仍记得2007年初(刚进实验室)看到Shinya Yamanaka于2006年发表在Cell上关于iPS的论文时的兴奋心情。我立刻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虽然他们最初的结果并不完美,当时获得的iPS细胞按现在的标准只能算是半成品,因此部分人对这项工作的看法是半信半疑。直到一年后,Shinya Yamanaka和Rudolf Jaenisch同时在Nature上报道获得可以生殖系传递的iPS细胞,基本上打消了人们对这个发现的质疑,而随后越来越多的工作进一步证实这个发现。虽然这两年内他的产出不多(2010年有分量的工作只有一篇PNAS),但仅凭2006年那篇论文已经使他成为诺贝尔奖最热门的候选人。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103/2011030320561312.jpgRudolf Jaenischhttp://www.wi.mit.edu/research/faculty/jaenisch.html提到Rudolf Jaenisch,在干细胞领域可谓是人尽皆知。1967年从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whitehead 研究所,他是该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Rudolf Jaenisch在一系列领域都做出了有影响的工作,包括基因敲除小鼠、表观遗传学研究、核移植、iPS等,并将这些领域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都解决,唯一的遗憾是自己开创的领域不多。笔者有幸听过一次他的讲座,也同他有过简短的交谈,给人总体印象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比较严肃。他曾经担任过国际干细胞学会的主席。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103/2011030320570463.jpg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如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的副总裁李恩;近年内的学生有哈佛大学的Konrad Hochedlinger、Alex Meissner 和Kevin Eggan、斯坦福大学的Marius Wernig以及即将去以色列任职的Jacob Hanna等。他的学生无疑是最成功的"牛二代"。http://www.bioon.com/biology/cell/476456.shtml

  • 新人求问安捷伦1260液相色谱生长素脱落酸和赤霉素

    液相条件采用甲醇:1%冰乙酸=60:40 流速0.8 波长254nm柱温35,这个条件测生长素和脱落酸的标样都非常好,但是测赤霉素不出峰,调整过流动相甲醇的比例分别为70 80之后还是不出峰,后来打技术电话说是波长问题,但是调到210nm时又出现基线不稳的现象,调到254nm基线就又稳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还是我应该选择别的液相条件重新测呢?

  • 【资源整理汇总】干细胞原理与技术

    ###一部汇总,大家伙先看着,未完待续###原理与技术干细胞: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肿瘤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建系、分选、信号通路、起源、组织工程干细胞的培养《干细胞原理、技术与临床》核心章节131页/赵春华/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58972-1-1.html分享一本最新出版的肿瘤干细胞的书http://bbs.bioon.net/bbs/thread-299056-1-1.html强烈推荐:一个关于干细胞的powerpoint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296701-1-1.html干细胞电子书免费下载http://bbs.bioon.net/bbs/thread-264289-1-1.html干细胞研究进展消息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60149-1-1.html干细胞教师用ppt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62296-1-1.html英文版干细胞ppt集锦(很不错的)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272416-1-1.html干细胞从科研走向临床推广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53817-1-1.html干细胞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53818-1-1.html老外是如何学习做干细胞的--干细胞课程http://bbs.bioon.net/bbs/thread-57973-1-1.html上传几篇大牛写的干细胞综述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41447-1-1.html一篇干细胞的NICHE的年度综述!http://bbs.bioon.net/bbs/thread-287579-1-1.html上传几篇大牛写的干细胞综述4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41451-1-1.html关于干细胞的PPT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259255-1-1.html【免费下载】肿瘤干细胞起源及其生物学特性/陈晶等/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58973-1-1.htmlhttp://www.nature.com/sc/journal/v45/n1/full/3101943a.htmlhttp://www.springerprotocols.com/Full/doi/10.1007/978-1-59745-060-7_10?encCode=QkVDOjAxXzctMDYwLTU0Nzk1LTEtODc5&tokenString=lSYIGGltPLruD0lr0AWrWg==&access=denied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nr.20317/fullhttp://www.transplantation-proceedings.org/article/S0041-1345(08)00008-0/abstracthttp://www.nature.com/nprot/journal/v3/n12/full/nprot.2008.194.htmlNature实验方法-大鼠/小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培养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58977-1-1.html成人胰腺多能干细胞生成与胰腺癌和非胰腺癌后代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58980-1-1.htmlBMC Neurosci:电针治疗可以促进移植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58982-1-1.htmlstem cells:揭示骨髓干细胞和AMSCs相当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58984-1-1.html【免费下载】Nature Pro:鼠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58985-1-1.html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struct oligodendrogenic fate decision on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58986-1-1.html胚胎干细胞培养标准化操作规程.doc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11031-1-1.html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图片)http://bbs.bioon.net/bbs/thread-264491-1-1.html人表皮干细胞的培养技术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23841-1-1.html用sphere法培养肿瘤干细胞的protocol http://bbs.bioon.net/bbs/thread-289291-1-1.html日本科学家关于脂肪干细胞的研究http://bbs.bioon.net/bbs/thread-328832-1-1.html

  • 【转帖】干细胞研究,没白花钱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次中国科协论坛“2009年中国干细胞研究高层战略研讨会”上,同济大学校长裴刚这样评价近10年来,国家对干细胞投入得到的回报,并没有白花钱。对于关注我国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的人来说,这句话对科研投入来说,应该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答案。  文章、实验室、重大项目、人才队伍,这些往往是衡量某项学科的科研水平在国际上所处位置的重要指标。从1999年12月,干细胞研究被评为世界十大科学研究之首,到今年,我国的干细胞研究已经走过了整整10年的历程。  按照裴刚的统计,生命科学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支持的重大项目比例很高,在国际上发表文章的数量接近10%。我国干细胞领域实验室数量大约是50个,有超过一半的人员和经费用于干细胞研究,这50个实验室均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过两篇以上的干细胞研究论文。裴刚说:“中国和美国的实验室数量跟中国和美国发表文章的数量比,还是好一些,我告诉大家我们没白花钱。”  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那么生物学中最前沿、最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应当是干细胞的研究。“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因为干细胞的这种特性,所以对很多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各种血液干细胞疾病等都有很重要的治疗意义。然而,干细胞的来源却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聚集了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邓宏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孟安明等20多位学者的研讨会上,加快建设大动物实验平台成为多位专家的共识。中国研究干细胞的动物模型,不能仅停留在小鼠等小动物上,今后要举全国之力试验大动物——猪、猴子干细胞。由于大动物在生物学的许多方面和人类更为相近,所以在临床应用上更加关键。从小动物模型到大动物模型,再到临床应用,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周琪在讨论时说:“无论是技术研究还是产业化应用,建立大动物实验基地、建立中国特色的模式动物都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我们进行干细胞研究的基础。”  抓住人才、机制创新,似乎每一个学科在谈到发展战略时,都要说这样的两点,干细胞领域亦不例外。对于国家实验室的模式,专家们也有着更高的期许:开放性的招聘,长期稳定的择优支持,国有评估,开放流动。如何把国家的需求、科研水平的提升、人才的培养和投入经费以及科研机制更好地融合,最终达到发展科技的目的,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每个科研领域应该深入解决的问题。希望等到下一个十年,回顾干细胞领域的研究成果时,“我们没白花钱”这句话,能以更高的国际地位得到诠释。

  • 【转帖】综述:国际干细胞研究竞争加剧

    11月下旬,美日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宣布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几乎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干细胞——“iPS细胞”,它也被通俗地称为“皮肤干细胞” 。它的诞生仿佛给沉寂一时的国际干细胞研究打入了一剂强心剂。 诞生仅一月有余,“iPS细胞”相关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就屡见报端,一些国家及科学界对这种细胞表现出强烈的关注,纷纷制订相关的研究计划。 “iPS细胞”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使国际干细胞研究出现了如此热闹的景象? 科学家让普通体细胞“初始化”,使其具备干细胞功能,这就是“iPS细胞”。“iPS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功能,却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这一新技术也被权威科学杂志《自然》、《科学》分别评为今年第一大和第二大科学进展。

  • 促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载药水凝胶的构建及其组织修复研究

    【序号】:5【作者】:刘雪敏【题名】:促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载药水凝胶的构建及其组织修复研究【期刊】:华南理工大学【年、卷、期、起止页码】:2021【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7WN1SO36whLpCgh0R0Z-i16_wNaYct1rCckkTLVqOrYuh3g20izR58JuhQuHhKoH5opoK4itAAgYVhHvAjuMk&uniplatform=NZKPT

  • 抽丝剥茧,解析干细胞的命运

    在分子水平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使得干细胞成为一种细胞类型而非另一种?在什么时间点它被注定了细胞命运?而它又是如何被注定命运的呢?直到现在这些问题仍是待解之谜。近日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在新研究追踪了确保干细胞分化成为免疫系统重要细胞T细胞的逐步发育过程,这一成果标志着我们在理解干细胞命运方面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布在4月13日的《细胞》杂志上。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加工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Ellen Rothenberg说:“这是第一次这样详细地,一步一步地解析自然发育的过程,检测了基因组中所有基因的活性。这意味着就基因而言,该系统中的所有的东西都无所遁形。“文章的第一作者是Rothenberg实验室的研究生Jingli A. Zhang,他现在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后学者。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针对多能造血前体细胞展开了研究。多能造血前体细胞是一类干细胞样细胞,表达各种各样的基因,并能够分化形成多种不同的血液细胞类型,包括免疫系统细胞。从整个小鼠基因组着手,实验室试剂研究人员精确筛查了这一前体细胞转变为命中注定的T细胞过程中所有发挥了作用的基因,并鉴别了在发育过程中这些基因各自开启的时间点。同时,研究人员还追踪了可引导前体细胞通往各种替代信号通路的基因。研究结果还揭示了T细胞发育过程促进其他命运的基因关闭的时间和方式。Rothenberg 解释说:“T细胞基因是否是在促进一些特异性替代的基因关闭之前开启的?或是以其他的顺序?哪些基因首先开启?哪些基因首先关闭?这些一直是我们过去想了解的问题。在大多数全基因组研究中,你很难有培养基能力了解发育进程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等逐步发生的事件。而如果你想了解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建立这些前后关系是绝对至关重要的。”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生成T细胞的一系列分子事件中的五个阶段进行了解析,包括细胞定型前两个阶段、定型阶段以及定型之后的两个阶段。他们鉴别了在所有这些阶段表达的基因,包括大量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这些转录因子在开启或关闭特定基因中起重要作用。他们发现大部分调控转换发生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此时T细胞定型开启。大量激活未定型干细胞相关基因的转录因子基因关闭,而其他一些激活T细胞发育下一阶段所需基因的转录因子基因开启。研究人员不仅检测了在不同的阶段哪些基因获得了表达,还鉴别了有可能导致这些基因在特定时间表达的因素。转录因子自身的表达就是一个关键的调控元素。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颇有兴趣地鉴别了基因的调控序列,基因上的这部分序列主要是充当转录因子的停泊位点。采用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常很难鉴别在小鼠和人类中的这些序列,研究人员耗费了10年的时间致力于构建出实验室仪器单个基因调控序列的综合图谱。为了构建出可能的调控序列图谱,Jingli A. Zhang对表观遗传学标记进行了研究。通过鉴别表观遗传学标记添加或清除的DNA区域,Rothenberg研究小组为研究人员鉴别T细胞发育过程中大量开启或关闭基因的调控序列铺平了道路。Rothenberg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团队采用的是一种反向的方法来解析这些对照序列的定位问题。“我们要说的是,如果我们能够根据生成的RNA推断出在某个时间点开启的基因,我们就应该能够观测这一基因周围的这些DNA序列,解析是否同时还有DNA序列添加或丢失了表观遗传学标记。如果我们能找到它,那将成为用于开启这一基因的真正的热点候选调控序列,”Rothenberg说。

  • 干细胞冻存的成本问题:如何降低价格实现大规模应用?

    干细胞冻存的成本问题:如何降低价格实现大规模应用?

    干细胞冻存作为一种前沿的生物医学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其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普及和推广。因此,如何降低干细胞冻存的价格,实现其大规模应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探讨该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 利用自动化技术降低人工成本  自动化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干细胞冻存过程中,可以引入自动化设备来取代人工操作,从而降低人工成本。例如,使用机器人系统进行干细胞的收集、分离和冻存操作,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据统计,引入自动化设备可以将人工成本降低30%以上。[img=液氮罐,690,53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2/202312280913202803_843_3312634_3.png!w690x537.jpg[/img]  2. 优化冻存液配方降低原材料成本  冻存液是干细胞冻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成本也是导致干细胞冻存价格高昂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优化冻存液的配方,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从而降低整体成本。研究发现,适当调整冻存液中的添加剂种类和浓度,可以达到与传统冻存[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近甚至更好的保护效果。利用这些新型冻存液配方可以将原材料成本降低20%。  3. 提高冻存设备效能降低能耗成本  冷冻设备是干细胞冻存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能耗也是影响干细胞冻存成本的一个因素。目前,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冷冻设备具有更高的效能和更低的能耗。例如,采用新型材料制造的冻存盒可以提高冷却效果,减少能源的消耗。据统计,更新换代的冻存设备可以将能耗成本降低15%以上。  4. 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  规模化生产是降低任何产品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干细胞冻存也不例外。通过建立大规模的生产线,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此外,规模化生产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进一步降低成本。据研究显示,实现规模化生产可以将单位成本降低至少10%。[url=http://www.yedanguan1688.com/]液氮罐[/url]  5. 加强政策支持和行业合作  为了降低干细胞冻存的价格,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投入相关研发和生产。同时,促进行业内的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和技术,也是实现价格下降的有效途径。政策支持和行业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动干细胞冻存技术的发展和普及。[url=http://www.mvecryo.com/]mve液氮罐[/url]  综上所述,要降低干细胞冻存的价格,实现其大规模应用,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通过利用自动化技术降低人工成本,优化冻存液配方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冻存设备效能降低能耗成本,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以及加强政策支持和行业合作,可以有效降低干细胞冻存的价格,推动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url=http://www.mvecryo.com/chartmveduwaping/]杜瓦瓶[/url]

  • 干细胞药物研发成为我国支持对象

    日前,由天津市申报的《子宫内膜再生细胞治疗卵巢早衰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4新药创制项目。这标志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首次将干细胞药物研发作为支持对象,也是我国今年正式启动的首个国家级干细胞临床研究课题。  这一项目是由天津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型企业顺昊细胞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牵头,与天津市药物研究院、北京协和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共同研发,经市科委筛选申报,经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5轮评审,以其独创性和成果的临床效果,从全国40余个干细胞项目中脱颖而出。  子宫内膜再生细胞作为近年来国际干系细胞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之一,对卵巢组织具有重建和修复功能,并可形成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是一种无毒、非依赖性的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疗法,实现卵巢早衰病症的缓解,乃至治愈。  目前,天津顺昊细胞已研发出从胎盘组织分离扩增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效方法,全面掌握从胎盘及宫内膜中分离、扩增、冻存各类型干细胞的技术,并针对各类适应者研发出干细胞个性化制剂,为恶性贫血,白血病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带来希望。同时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肝硬化、骨和肌肉衰退性疾病、脑和脊髓神经损伤、老年痴呆及红斑狼疮和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治疗。顺昊细胞的子宫内膜再生细胞项目此次获批不仅是一项干细胞药物治疗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更重要的是干细胞制药的标准化研究,为今后出台国家级标准提供依据。  顺昊细胞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是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型企业,成立仅两年,却汇聚了以天津生物医药创业领军人物周泽奇博士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和分子生理学博士后朱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张磊等一大批国内外干细胞研究精英人才。目前已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为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干细胞研发中心项目承建单位。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序号】:3【作者】: 冯宇陈俊峰林炳亮【题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期刊】: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3,39(05)【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u87-SJxoEJu6LL9TJzd50nI0DjkU0CSu7pAH5H12y2H9qSU57mKh0dtKcNLb5ZIH6raWN1VbPIO&uniplatform=NZKPT

  • 解秘男女有别的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

    7月6日,Cell Stem Cell杂志报道,来源于男性和女性的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表观遗传稳定性和癌基因的表达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  虽然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巨大潜力,他们的表观遗传变异性表明,有些hiPSCs细胞系可能不适合人类治疗。目前对hiPSCs进行质量评估的基准很有限。  本研究表明,X染色体失活标记可以用来将表观遗传学上独特的hiPSCs和表型上独特的hiPSCs区分开来。XIST(X-inactive specific transcript)是一个X染色体上的胎盘哺乳动物的X染色体失活过程中发挥主要效应的RNA基因。Xist表达的缺失与X-连锁癌基因的表达上调、细胞在体外加速增长,在体内较差的分化密切相关。  在X染色体失活潜力的差异可导致女性hiPSC细胞系在表观遗传学上的差异,而男性hiPSC细胞系一般彼此相似,并且不过度表达癌基因。  生理水平的氧气含量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均不能促进女性hiPSC细胞系的培养。  在X染色体失活潜力的差异可导致女性hiPSC细胞系在表观遗传学上的差异,而男性hiPSC细胞系一般彼此相似,并且不过度表达癌基因。推荐关注:磷酸化特异性ELISA试剂盒 反义寡核苷酸类  生理水平的氧气含量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均不能促进女性hiPSC细胞系的培养。  据此,研究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培养条件下,女性hiPSCs的表观遗传稳定性比男性的较差;Xist的丢失可能导致质量不理想的干细胞系。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