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表去甲络石甙元

仪器信息网表去甲络石甙元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表去甲络石甙元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表去甲络石甙元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表去甲络石甙元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表去甲络石甙元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表去甲络石甙元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表去甲络石甙元相关的解决方案。

表去甲络石甙元相关的资讯

  • 网络讲座预告:带您领略荧光新技术——数据获取将变得更快、更全
    主题:带您领略荧光新技术——数据获取将变得更快、更全时间:7月10日 20:00-21:00 (即将开课)简介:在2D的荧光技术基础上,HORIBA 荧光光谱仪采用了CCD阵列检测器,发展了3D荧光技术,可以更快更全地获取荧光数据(如激发发射矩阵)。通过本次课程,您可以认识这种全新的荧光技术。 适合对象:化学、生物、纳米技术、环境领域的研究者详情及报名:http://campaign.r20.constantcontact.com/render?ca=288f4d80-de88-47e2-82bc-cb7df872ed91&c=e24b3fb0-aba6-11e3-b537-d4ae528440e0&ch=e2d11180-aba6-11e3-b57d-d4ae528440e0主讲人: Romain BruderFluorescence product manager at HORIBA ScientificReynald HurteauxFluorescence application specialist at HORIBA Scientific更多在线课程、培训信息及资料下载,请访问光谱学院:www.horibaopticalschool.com关注我们邮箱:info-sci.cn@horiba.com新浪官方微博:HORIBA Scientific微信二维码:
  • 罗氏“瞄准”全球最大三代测序公司
    p   在全球十大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3-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生命科学 /span /a 中,有的擅长深耕药品治疗之路,有的擅长开拓器械治疗之路,还有的是致力于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3-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诊断工具 /span /a 的研究。根据最新统计:截止至2月24日,全球共有14家药企市值在千亿美元以上,其中强生以2879.83亿美元位列第一,罗氏以2192.63亿美元排名第二。 /p p   毋庸置疑,行业龙头公司背后的故事皆是精彩万分,跌宕起伏。若是将“诊断——治疗”联系在一起,最传奇的莫过于拥有120多年历史的瑞士制药巨头——罗氏控股集团。它从化工日用品、大众保健品、仿制药起家,如今已经俨然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75" title=" 201602251737499656.gif"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7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31c2823d-13f8-47c6-a8af-b5588e80df3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罗氏的成长策略 /strong /p p   近日,国内外诊断圈传着一个不争的事实:罗氏正在洽谈三代测序公司Pacific Biosciences,意欲夯实其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地位。虽然事件尚未最终公布,但此交易一旦达成,更是奠定了罗氏在生命科学产业的龙头地位。本文笔者带你回顾罗氏近几年来关键性的交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60225174303610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f193b4dc-f45e-4957-9781-cf57bd1c9ab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罗氏公司诊断与制药排名 /strong /p p    strong 2009年:罗氏468亿美元鲸吞基因泰克 成为美国第7大药企 /strong /p p   7年前,当瑞士巨头斥资468亿美元收购基因泰克44%的股份以掌握了后者100%股权时,业内对这起并购的评价是:人才资本流失是最大风险。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罗氏的三大热销产品阿瓦斯丁、赫赛汀和Rituxan均来自基因泰克。在一网打尽基因泰克新产品之后,罗氏成为了生物制药、抗肿瘤药和诊断领域的全球第一 更让业内羡慕不已的是,罗氏通过并购,实现了人、财、物、名多赢。 /p p    strong 2013年:罗氏并购illumina,遭遇 “毒丸计划”,关闭454 /strong /p p   2005年底,454推出第一个基于焦磷酸测序原理的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Genome Sequencer 20 System成为核酸测序技术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于是在2007年,罗氏以1.55亿美元现金和股票从CuraGen收购了开创“边合成边测序” 先河的454 并在此后的几年里,罗氏凭借454成为二代测序市场的佼佼者之一。不过在2013年,新上市的测序仪(如Illumina的MiSeq和LifeTechnologies的IonTorrent系统)对454技术带来沉重的打击,罗氏宣布关闭454,并裁掉约100名员工。 /p p   2013年,罗氏向Illumina发起收购要约历经1年多的时间,被Illumina公司使用“毒丸计划”败北 此外还有报道称罗氏暗中与Sigma-Aldrich联手竞购Life Technologies 尽管最终出价一样,但赛默飞全现金支付赢得了Life Technologies。 /p p   连续受挫的罗氏预计到科研DNA测序技术将转向医学诊断应用,坚信还有其它接近基因测序科技的替代选择,并继续活跃在测序市场上。同年9月,罗氏与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签订7500万美元协议,以PacBio的SMRT技术为基础开发诊断产品。PacBio测序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读长、准确性和速度,适合临床诊断中以测序为基础的应用开发。 /p p    strong 2016年:罗氏能否并购Pacific Biosciences? /strong /p p   经过120年的发展,罗氏在众多领域已成为全球的领先者,如全球诊断领域排名第一、全球肿瘤领域排名第一、移植学和病毒学领域的领先者、全球生物科技领域排名第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罗氏对相关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果断出手进行并购,为罗氏成就今天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下表为1990年代以来罗氏的并购不完全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60225174425958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6e1ca057-7152-4eba-af16-36db0189d5dd.jpg" / /p p   2016年新年伊始,行业人士透露罗氏正在接触美国生物技术公司Pacific Biosciences,讨论收购事宜,后者专注于开发和制造基因测序系统,其2015年前九个月的收入约5700万美元。 /p p   早在2013年,罗氏曾与Pacific Biosciences达成过一项合作协议,以开发和销售采用Pacific Biosciences的先进基因技术的诊断产品。2015年,罗氏投资了纳米孔测序公司Stratos Genomics以及开发肿瘤软件的Flatiron Health公司。 /p p   2015年10月,Pacific Biosciences推出小型化的三代单分子测序仪Seqeul之后,股票狂涨了近3倍,是所有测序相关公司中涨幅最大的,从侧面反应出,未来第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在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3-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临床 /span /a 上的应用将是测序领域市场一个很重要风向标。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编辑补充: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PacBio平台和NGS平台更多的是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NGS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量,而PacBio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量。罗氏收购Pacific Biosciences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span /p
  • 国务院设定油品升级时间表 涨价是必然趋势
    雾霾引发的燃油品质争议推动了油品标准升级的步伐。   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实施“国四”柴油、“国五”汽、柴油标准的时间表。   会议指出,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日益增加。为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会议决定在已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的基础上,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尽快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过渡期至2014年底 2013年6月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2013年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过渡期均至2017年底。   这是继《车用汽油》GB 17930-2011明确2014年1月1日为“国四”汽油标准全面实施日期之后,国家确定了2015年初和2018年初这两个新的油品升级时间节点。   鉴于国内多数地区仍在使用“国三”汽油和“国二”柴油的现实,这个时间表的落实将面临压力。   过渡期长短之争   “在国务院公布的过渡期内,我们将加强油品有害物质和环保指标的监管,结合机动车污染防治需求,推动过渡期内尽快大范围实施油品升级。”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环境科研院副研究员岳欣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目前,北京已率先使用了“京五”(相当于“国五”)标准的油品,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部分城市则已经实施“国四”汽油标准,国内其他地区仍实施“国三”汽油标准。柴油的标准则更为落后,全国大多数地区实施的还是“国二”柴油标准,面临“跳级”挑战。   据了解,由中石化旗下石科院、中石油旗下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组成的起草组编写了“国五”汽油标准草案,并于2012年9月向社会征求意见。   接近“国五”汽油标准起草组人士6日对本报表示,国务院此次公布的时间表与之前讨论起草的方案基本相同,但其实此前讨论时环保部门对该时间表提出过看法,认为油品升级的过渡期偏长。   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炼厂升级改造滞后被认为是油品升级速度较慢的重要原因。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75亿吨,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大公司的总产能约占80%。   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则督促炼厂要加快改造升级。会议指出,加快国内炼油企业升级改造,确保按照汽、柴油标准升级实施时间如期供应合格油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首先如期完成改造任务。加快汽车发动机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   虽然环保部门的人士认为油品升级的过渡期偏长,但也有专家认为,国务院设定的过渡时间是比较合理的。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对本报评论称,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汽油实施的还是“国三”标准,如要提高到“国五”标准,过渡期设在2017年年底是必要的 在这几年的过渡期内,油企和消费者要逐渐释放经济成本,避免经济压力太大 同时,要全面提高油品质量,在技术上其实也需要一定时间。   涨价是必然趋势   油品升级的一大焦点是成本分摊问题。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2月1日曾对新华社表示,中石化将一年投入300亿元解决油品质量问题,明年起将全面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油。但现有油价及其形成机制的计划色彩,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消化问题,依然是造成油企对升级态度不积极的瓶颈。   就此问题,会议指出,要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并完善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政策。同时,要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是对企业而言的,是指企业在付出升级成本之后,应该得到合理的补偿,如果质量优,价格也可以优。”林伯强说,“污染者付费则是指消费者应该承担油品污染带来的成本。明确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责任后,政府的责任就在于协调两者的利益,确定合理的价格。所以,未来油品质量提高后,相应的价格上涨是必然的趋势。”   升级所要求的成本门槛,也将令地方炼油企业的生存变得更加艰难。   在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大央企被要求要首先如期完成炼厂升级改造的背后,也体现出了地方炼厂在油品升级过程中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与三大央企旗下炼厂相比,地方炼厂的原料大多是燃料油或劣质原油。安迅思息旺能源此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地方炼厂的油品加工成本高于央企炼厂,油品升级的成本也更高。另外,这些地炼的装置配套也跟不上“国五”要求,如果全国都强行升级,这些炼厂可能面临退出风险。   据安迅思息旺能源统计,目前地方炼厂最为活跃的山东地区,54家地炼中仅有京博石化和金诚石化两家能生产“国四”标准汽油,有28家尚未配有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这意味着其只能生产非标成品油。   有业内人士透露,如果安装一套30万~50万吨/年的加氢脱硫装置,成本为7000万元以上 如果是150万吨/年的脱硫装置,更是高达2亿~3亿元人民币。
  •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招标
    p   2017年07月31日,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受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委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现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拓展建设及系统运维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欢迎合格的供应商前来投标。 /p p    strong 项目名称: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拓展建设及系统运维项目 /strong /p p   项目编号:0701-174030070072 /p p   项目联系方式: /p p   项目联系人:李青 /p p   项目联系电话:010-63348567 /p p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p p   采购单位: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p p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5号 /p p   联系方式:王祎,010-58881469 /p p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p p   代理机构: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p p   代理机构联系人:李青 /p p   代理机构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 /p p   一、采购项目的名称、数量、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 /p p   见原公告附件 /p p   二、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p p   (1) 投标人应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须提供合法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2)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须附基本开户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或2016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包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事业单位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等)。(3)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须附相关证明材料(自行编写)。(4) 投标人须具有依法缴纳税收记录及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依法缴纳税收记录:投标人须提供近一年任意1个月的纳税证明文件(包括增值税等纳税文件复印件,依法免税的应提供相应文件说明) 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投标人须提供开标前3个月内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证明材料(任意1个月即可),证明材料可以是缴费的银行单据、公司所在社保机构开具的证明等复印件(自行编写无效)(依法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应提供相应文件说明)。(5)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函(自行编写)。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等行政处罚。(6)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不允许转包或分包。(7) 按照招标公告要求购买了招标文件。(8) 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要求。(9)投标人不得为“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供应商,不得为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中被财政部门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处罚决定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 /p p   三、招标文件的发售时间及地点等: /p p   预算金额:1000.0 万元(人民币) /p p   时间:2017年08月01日 08:30 至 2017年08月07日 16:30(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除外) /p p   地点:“中国通用招标网”(http://www.china-tender.com.cn/) /p p   招标文件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p p   招标文件获取方式:在“中国通用招标网”注册并购买招标文件 /p p   四、投标截止时间:2017年08月23日 09:30 /p p   五、开标时间:2017年08月23日 09:30 /p p   六、开标地点: /p p   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三层310会议室 /p p   七、其它补充事宜 /p p   无 /p p   八、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p p   1、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根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规定,本项目投标人属于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评审时投标价给予6%的扣除。监狱企业视同小型、微型企业。 /p p   2、鼓励节能环保政策:投标人在本项目中体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评标时将予以考虑。 /p p /p
  • 会议看点:质谱前沿技术及应用趋势——第十四届质谱网络会议报告提前看
    随着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质谱技术作为重要的分析方法在科研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12月12-15日即将召开的”第十四届质谱网络会议(iCMS 2023)“会议上,汇聚了众多顶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就质谱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趋势进行交流探讨。会议首日的”质谱前沿技术应用趋势“主题专场报告,多位行业权威专家将围绕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单细胞代谢组学以及质谱成像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展开讨论。部分报告预告如下,点击报名  》》》报告人: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主任/研究员 秦钧报告题目:蛋白质组学离临床落地还有多远?秦钧教授是国家特聘专家,北京市特聘专家。是世界上少数几位将质谱仪设计、蛋白质组学方法开发、生物信息学、生物学及临床应用纳入同一个研究项目的学者之一。近年来主持开发建设了国际上第一个一站式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云平台;绘制了首个弥漫型胃癌的蛋白质组地形图,并将弥漫型胃癌分为与生存预后和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的三个分子亚型;绘制了首个解剖区域分辨率的健康人胃黏膜蛋白质组参考图谱,并建立了胃粘膜在生理条件下的蛋白质组的定量参考范围;率先开展并建立覆盖个体内及个体间差异和生理性波动的人尿蛋白质组定量参考范围,并开展重大疾病尿蛋白相关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国际科学合作项目(项目首席)、973计划(项目首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等。以责任作者身份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和PNAS等期刊发表系列文章。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秦钧教授的报告“蛋白质组学离临床落地还有多远?”揭开了本次论坛的序幕。报告重点探讨了当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体液检测、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挑战。报告人:复旦大学 教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 会长 唐惠儒报告题目:代谢组学的新进展与挑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青、 “精准医学”及“前沿生物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伦敦大学博士 曾任英国BBSRC食品研究所及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医学部Senior Scientist、“中科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创建主任、科技部973与蛋白质科学重大计划等项目评审专家。 研究代谢物功能及代谢组学30余年,在Nature、Nat Microbiol、PNAS等上发表SCI论文210余篇,被引1万余次(h指数~64)。获批国内外发明专利多项。 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基础营养分会常务理事、国际实验磁共振大会(ENC)执委(大中华地区唯一)、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委员会委员,Metabolomics、Arch Pharm、《基础医学与临床》等编委,Nutrition Metabolism及Phenomics等副主编。除蛋白质组学外,代谢组学作为”小分子“层面的组学技术,也在本次会议的内容设置中得到高度关注。复旦大学教授唐惠儒的报告将新颖地阐述了代谢组学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面临的难题。报告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朱洪影报告题目:从单细胞到空间的多尺度代谢组学及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分子成像平台主任、国家自然基金委优青获得者、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青年女科学家、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会员。在Cell、Nature Methods、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PNAS等国际知名期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基金等项目。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一项、获得国家专利三项。研究方向:聚焦于从微观到介观尺度的新型代谢组学分析技术研发及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开发出单细胞代谢组学、单溶酶体代谢组学、基于人工智能的快速超分辨空间代谢组学等多个国际首创技术,为神经系统细胞代谢调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基于单细胞质谱技术的神经科学领域的新突破也是本主题专场的一大亮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洪影教授将从代谢组学技术出发,详述其在探索神经系统中物质运动与功能关联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报告人: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现任药学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生物成像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分析学系主任 再帕尔阿不力孜报告题目:敞开式质谱成像技术与应用进展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现任药学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生物成像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二级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分析学系主任。北京市政协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第七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和第八届科技委药学与中医药学部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领军人才。APSB、RCM、JANPR以及分析化学、药学学报、化学进展、分析测试学报、质谱学报和分析仪器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基于质谱技术的分析方法、新技术及其生物医药的应用研究。曾担任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现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作为主要作者已发表学术论文110篇以上。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3完成人);以第一完成人分别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一等奖1项、特等奖1项等。除质谱新技术之外,本主题专场更会涉及一些颠覆性的新兴焦点。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将做关于敞开式质谱成像技术的报告,这是目前质谱领域蓬勃发展的最新技术方向。本次论坛汇聚了当今质谱前沿技术的顶级专家与资深应用科学家,涵盖了从基础平台技术到转化应用各个维度的技术和理论前沿。本次主题专场的一个重要议程,赛默飞公司科学家带来赛默飞Orbitrap Astral高分辨质谱全球最新真实数据展示的主题报告。Orbitrap Astral高分辨质谱是为解决蛋白质组学分析瓶颈的创新产品,其最适合的应用场景有:1. 高灵敏度检测与Astral非对称轨道无损质量分析器低样品上样,包括单细胞实验;2.精准的非标定量(LFQ)和串联质量标签(TMT)的定量分析;3.在更广泛的动态范围可用于生物制药选择天然蛋白复合物的综合分析。作为质谱巨头之一的沃特世也携最新一代产品亮相本次会议,为科学家提供更加精准稳健的技术支持。为了分享质谱技术及应用的最新进展,促进各相关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仪器信息网与北美华人质谱学会(CASMS)将于2023年12月12-15日联合举办第十四届质谱网络会议(iCMS2023)    。以上仅是部分报告嘉宾的分享预告,更多精彩内容请参加会议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S2023/ (点击下图去报名)》》》更多第十四届质谱网络会议报告提前看:1.这场质谱盛会透露了哪些信息?第十四届质谱网络会议专家阵容揭晓 》》》去报名  2.当单细胞携手质谱,生命科学研究有哪些新突破? 》》》去报名  3.临床质谱狂飙,如何把握行业机遇? 》》》去报名  4.点击超15W!2023年质谱话题汇总! 》》》去报名  5.年度巨制!质谱主题月火热开启! 》》》去报名
  • 电镜之家与JEOL的两代因缘——访日本电子中国区透射电镜产品经理袁建忠
    父母与姐姐都曾从事电子显微学相关工作,袁建忠成长于一个“电镜家庭”,随后又机缘巧合加入日本电子,近20年来专注透射电镜产品技术与推广。以“幸运的职业”描述自己的履历,这位电镜人近20年的职业里,见证了日本电子电镜业务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电镜事业的不断腾飞。日本电子中国区透射电镜产品经理袁建忠近日,仪器信息网走进日本电子北京分公司,采访了袁建忠,请其分享了自己与电子显微学的不解之缘、自己与日本电子的故事。从成长于电镜家庭,到职业电镜产品经理袁建忠父母曾在北京科技大学任教,所在专业为当时的金属物理专业,此专业对金属结构的研究,就离不开电子显微学等表征方法技术。同时,袁建忠的姐姐也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超高压透射电镜实验室工作。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耳濡目染,电镜在国内应用还比较少的较早时期,袁建忠便开始认识并接触电子显微学这门学科。在袁建忠父母的实验室放置的正是日本电子送给中国的一台透射电镜,其姐姐工作单位安装的也是日本电子的高压透射电镜,这些为后续袁建忠有缘加入日本电子埋下伏笔。与日本电子结缘到了大学阶段,袁建忠就读中南大学,也选择了金属物理专业,对电子显微学有了进一步认识。得益于其课题组透射电镜较多的应用,当时大家扫描电镜都较少能上手的背景下,袁建忠在本科毕业论文中已然能应用十多张透射电镜图片。随后,到日本留学,包括继续从事材料学相关学科也与日本电子电镜有了进一步接触。2002年,日本电子拟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范围,机缘巧合,在FESCO(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简历库中搜到了袁建忠于2000年留学回国时上传的一份简历。接收到日本电子的“橄榄枝”后,基于从小家庭电子显微学氛围的熏陶、电镜相关的知识积累、日文英文的基础等多方面的契合,袁建忠与日本电子很快达成一致,加入并开始了在日本电子的职业生涯。预判应验,电镜业务在中国“百倍”增长回顾加入日本电子后的发展,袁建忠表示,整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在日本电子“容错”、“传帮带”等企业文化氛围下,大家从不懂到被手把手教授,经历犯错、学习、不断成长,到能够独立工作,然后自己也能手把手教别人等,公司的培养成就了大家的成长,集体队伍的努力也成就了公司的发展。“传帮带”传授透射电镜技术刚加入日本电子时,日本电子在北京只是办事处性质,其职能仅限于给用户提供一些信息、与日本方面进行一些联络等,售后维修也需要挂靠在特定的单位进行。后来,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售后服务团队、应用技术团队,为用户提供直接的售后和技术支持。2009年,在中国设立零部件仓库,满足为用户更快捷的售后服务,随之在中国的分公司(JEOL (BEIJING) CO.,LTD.)正式成立,做到把先进仪器、先进技术卖到中国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2002年,刚加入日本电子时,日本电子在北京的办公室只有两三个人,袁建忠认为,电子显微学应用潜力很广,并笃定日本电子在中国市场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从市场规模来讲,日本电子在中国市场电镜相关产品已经超过3000台,相比当初,已实现了百倍增长,而这也应验了袁建忠当初的预判。加入近20年,见证日本电子电镜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 Ltd.)致力于世界顶尖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开发。拥有丰富且高端的产品线,科学/计量仪器、工业设备以及医疗器械三大业务部门的产品包括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质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电子束光刻系统、氨基酸分析仪等。作为当下全球三家透射电镜供应商之一,日本电子透射电镜是其典型代表产品技术之一。袁建忠与日本电子生产的第一台透射电镜(摄于日本总部展厅)加入日本电子近20年,聚焦于透射电镜技术的袁建忠见证了其透射电镜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迭代更新。2003年,日本电子200kV六硼化镧场发射透射电镜技术产品开始受到市场青睐并在中国市场实现大卖。典型的电镜型号为JEM-2010,在此之前,透射电镜的高分辨像如原子晶格像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一些院士级别的科学家才能操作实现,而JEM-2010的面世则将透射电镜高分辨像的实现简单化,不光是院士,更多领域电子显微学科研人员都能够获得透射电镜高分辨像。在此推动下,电子显微学领域迅速步入透射电镜超高分辨时代,透射电镜超高分辨技术的“大众化”也当即促进了材料科学,尤其是纳米科学的快速发展。北京工业大学于2004年启用的透射电镜JEM-2010(图自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日本电子发明的HAADF-STEM技术,很快发展成透射电镜的一个技术基础,并促进材料科学综合表征实现很大进步,也包括对工业领域的钢铁行业、材料行业、半导体行业等在材料评价表征和质量管理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同时,日本电子在2009年推出当时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商业化球差校正透射电镜JEM-ARM200F,透射模式分辨率达到0.19nm,STEM-HAADF分辨率达0.078nm,这款产品大获成功,开启了球差校正的新时代。球差校正电镜可以看到更高的原子级分辨率,这就帮助研究者可以从研究一种材料发展到基于一些性能的需求设计一种材料。包括应用于新能源锂电材料、催化材料、半导体工艺控制、新材料研发等热点研究中。世界上第一台JEM-ARM200F安装在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2010年1月安装结束,二月初就获得了惊人的实验结果。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也购入了中国首台该型号的电镜,也是中国大陆第一台STEM球差校正透射电镜。之后,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等也陆续购置。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配置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JEM-ARM200F(图自贾春林科学家工作室)随后,2014年,日本电子发布终极分辨率的新一代球差校正透射电镜JEM-ARM300F, 其采用日本电子独自研发的十二级像差校正器,TEM分辨率达0.05nm, STEM HAADF分辨率达0.063nm,再次把商业化透射电镜推向了一个新的极限。目前,日本电子在中国售出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已经达到50多台,普及速度远超出当时的预期。超快、脉冲、无磁,日本电子未来电镜技术漫谈当前,业界广为关注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技术再次走到一个极限,并逐渐成为一种常规电镜技术手段被应用,接下来,透射电镜技术的新突破在哪里?日本电子又有哪些技术方向?袁建忠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是超快电镜技术。从电子束打在样品上到拍一张电镜图一般是十几秒,我们传统得到的电镜图像记录是这段时间的一个平均结果,而这十几秒内可能是有变化的。平均势必会影响真实的分辨率,一些过程的变化也无法捕捉到。超快电镜技术便是日本电子一个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一种方式是采用激光发射,激光发射可以控制在飞秒级别,如此瞬间的结构变化就可以捕捉到。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一种快速成像技术,去瞬间录制捕获一些变化,如化学反应或原位反应的过程。其次是低剂量控制技术。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是电镜技术长期面临的一个难题,比如200kV条件下,电子束对样品表面必然有一定的损伤,包括冷冻电镜为了减少对生物样品的损伤,往往控制很低的剂量,一个像素上可能多几个电子就会造成样品的损坏,但电子量减少又势必减少获得的分辨信息量。此背景下,受人体癌症X光检测的形式启发,日本电子引进电子束脉冲技术,通过脉冲的形式在保证电子信息的基础上避免样品损伤。再次是无磁透射电镜技术。传统的透射电镜是电磁透镜,样品处在很强的电磁场环境中成像,样品无疑会受到磁场力等因素的影响。日本电子近期在开展一项无磁场的透射电镜技术,即保证样品在零磁场环境下成像,如此成像结果将更加真实,同时,许多目前研究不了的磁性材料的一些微观的磁性性质变化可以直观解决,透射电镜技术也会更进一步发展。且该技术原型机已经面世并在运行数据阶段,商品化产品也将指日可待。以“愉悦”的情感 开展中国市场以“愉悦”的情感 开展中国市场袁建忠谈到,中国电镜事业的发展,两位重要的国外前辈曾作出了很大贡献。一位是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祖师级人物,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约翰麦斯威尔考利(John Maxwell Cowley)教授,Cowley教授实验室培养了很多知名中国学者,除了王中林院士,还包括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等,另外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朱静都曾两度在其实验室工作过。另一位是日本国著名物理学家、前亚太地区电子显微学协会主席、前国际电子显微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名誉会员桥本初次郎教授。桥本初次郎教授多年来倾心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特别为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和电子显微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诸多贡献。两位前辈为共助中国电镜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日本电子也是怀着“愉悦”的情感,开展在中国市场的各项工作。包括在桥本初次郎教授鼓励下赠送中国电镜学会透射电镜、早期在世界贸易不发达的情况下日本电子积极参与一些与中国的交流、将高端的电镜搬到一些中国举办的工业展会展出等。而且许多电镜产品也很早被引进,如1956年,中日还未建交时,日本电子在中国的第一个电镜用户中科院武汉病毒所采购首台透射电镜;1972年,周恩来亲自审批外汇,采购日本电子的一台超高压电镜并在有色金属总院安装;以及早期长春应化所、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逐一引进日本电子电镜等,这些产品技术也为中国电镜领域培养了一批批的电子显微学专家。多措并举 迎合“十四五”新时期新发展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迎合中国市场新发展,日本电子也不断调整策略,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步伐。加强南方市场投入。过去,中国的经济、科研、文化建设更偏向以北方为重心,所以日本电子最初将在中国分公司的总部设立在北京。而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科技投入的不断南移,日本电子也分别在上海、广州、武汉和成都成立分公司,并在近来先后新建扩容上海演示中心、广州演示中心等,以满足南方地区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扩容后的上海演示中心加强售后支持。比如零部件供应的加强。以前,在交通物流不发达的背景下,日本电子出售到中国的仪器设备,都会附带一批零部件备件以备接下来几年备用。但许多仪器设备多年运行也很稳定,这些备件就会久置浪费或放坏。为便于资源高效利用,日本电子目前已基本不再附带备件,而是在上海、广州等地都设立备件库,定期预估更新零部件库存,客户需要则可以马上调货,保证用户的及时售后支持。保持产品创新。中低端电镜,主要不断增强其自动化、智能化,加快其“大众化”,让更多普通科研人员可以轻易上手,直接操作。高端电镜方面则紧跟前沿技术,结合各个国家学科的新思路新需求,不断创新,向超快、脉冲、无磁等多元化发展。后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仪器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而科学仪器的发展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如袁建忠所言,电镜用户层面,刚加入日本电子时,电镜的使用群体还局限于以电子显微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人群,如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物理所、北京科技大学等少数单位,但目前,电镜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科研常规的实验室分析工具。除了应用领域遍布材料科学、半导体、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同时,企业单位也开始大量购置电镜,投入研发。无疑,电子显微学将在更多的领域书写科技的不断创新,见证前沿科技的不断进步。
  • 从2020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运营数据看行业发展趋势
    从2020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运营大数据看行业发展趋势 2020年,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在此特景下,为行业用户搭建优质的学习平台。全年共邀请2000余位行业专家,为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近40万用户免费提供在线学习机会。同时,为抗击新冠疫情,助力行业发展,仪器信息网免费为合作厂商提供200场价值百万元的自助网络会议服务,与行业共克时艰。本文将透过网络讲堂2020年运营数据,看行业发展趋势。一、网络讲堂用户互动榜Top10从上图可知,“新冠病毒检测” 、“体外诊断”、“PCR仪”、“中药”是2020年的热点话题。质谱、电镜、光谱、色谱等仪器技术应用会议,仍然广受用户关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因2020年的国际限制问题,引来中科院半导体所、华为、中兴、中芯国际、武汉弘芯半导体等知名企业研究员工程师的热切关注。二、网络讲堂报告嘉宾构成比例Top51、报告嘉宾职位构成比例Top5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嘉宾数据库大数据统计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2020年嘉宾职位构成图在仪器信息网成立内容组委会联合行业学会协会邀请院士、行业带头人等资深专家,为用户传递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2020年共有2000余位专家在网络讲堂作报告,其中教授、研究员、企业管理层等嘉宾占比较2019年显著提升,其中8位院士首次在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做线上报告。2、报告嘉宾单位性质构成Top5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嘉宾数据库大数据统计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2020年嘉宾单位性质构成图2020年,仪器信息网在生命科学、制药、环境、材料、食品等热门领域,针对领域热点,筹办相应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邀请科研院所、高校、分析测试中心、食药监管局、医院疾控等单位专家开讲,在线分享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提炼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在线答疑。对仪器采购或对行业解决方案感兴趣的听众,往往会通过一次次的学习对比,来确定他们最后的选择。三、网络讲堂参会用户分布比例Top51、参会用户单位性质分布比例Top5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注册VIP数据库大数据统计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2020年听众单位分布图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始终以内容为根,以服务为本。2020年服务用户40万,其中新用户占比82.1%。用户行业分布与内容组织相关性极高,用户单位性质以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企事业单位实验室、海关、疾控医院等为主。2、参会用户行业分布比例Top5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注册vip数据库大数据统计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2020年听众行业分布图用户行业分布与内容组织相关性极高。2020年疫情催化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内容组委会紧跟热点组织制药及医疗卫生相关会议,制药及医疗相关用户占比首次居首位。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用户较2019年大幅增长。四、合作仪器厂商排行榜Top101、合作仪器厂商总排行榜Top10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合作伙伴数据库大数据统计2020年,线下会议举办受制,网络会议成为学术交流和价值传递的新宠。价值传递方面,安捷伦、赛默飞、岛津仍占据前三位。2、合作仪器厂商增长潜力排行榜Top10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合作伙伴数据库大数据统计2020年,仪器公司呈现出众多增长黑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实现喜人增长。五、2020年度热点会议Top10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共举办400余场会议,i系列精品会议13场,主要覆盖质谱、光谱、色谱、电子显微镜、磁共振、PCR、基因测序、体外诊断、流式细胞仪等。其中质谱网络会议,连续11年为用户提供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2020年质谱网络会议R. Graham Cooks(普渡大学)的开场更是燃起全场的热情,成为今年的亮点。在生命科学、制药、环境、材料、食品等热门领域,针对领域热点,筹办相应的主题网络研讨会。平均每场会议的规模和参与人数较2019年增长100-500%。(1)2020年参会人数排行榜Top10:(2)2020年生命科学排行榜Top10:(3)2020年制药领域排行榜Top10:(4)2020年环境领域排行榜Top10:(5)2020年材料领域排行榜Top10:(6)2020年仪器综合排行榜Top10:2020年主要趋势分析1、2020年,医药、生科、材料、环境领域关注度均有增长。新冠疫情催化医药及生命科学领域飞速发展,从仪器需求、解决方案迭代、会议主题新增、听众关注度等方面均有显著体现。材料能源领域半导体、新能源、材料表征等主题关注度空前,颗粒研究与应用主题首次举办便跃居该领域第三。环境主题依旧保有较高关注度,水气土仍是主流主题,固体废弃物、突发应急环境问题处理等主题关注度有明显增长。2、2020年,仪器采购需求激增,多家企业达成长期稳定合作,多匹增长黑马涌现。数据显示,质谱、光谱、电子显微镜、色谱、磁共振、前处理相关仪器等依旧是关注较高的产品;体外诊断、PCR仪、药物分析仪、材料相关仪器需求较2019年大幅提升。价值传递方面,安捷伦、赛默飞、岛津仍占据前三位;伯乐、思拓凡、赛莱默、天美、思聚仪器等公司极具增长潜力。3、2020年,内容组织及讲师结构大升级。2020年合作专家达2000余位,教授、研究员、企业管理层等嘉宾占比显著提升。地域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国北上广,几场跨国会议实现了亚洲新加坡以色列、欧洲英国荷兰、美洲美国加拿大等多国专家云交流。4、2020年,听众数量稳步新增,新用户比例达8成。2020年服务用户40万,其中新用户占比82.1%。用户行业分布与内容组织相关性极高,用户单位性质以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企事业单位实验室、海关、疾控医院等为主。5、2020年,网络会议模式成新宠,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发展良好。网络会议因其及时、高效、零接触、跨越地域限制等特点,成为2020年的会议模式新宠。2020年,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更是从幕后走向台前,核酸检测成为关乎每个人的出行“绿卡”。医药生科类仪器及检测行业需求激增价值空前,材料类仪器将成为半导体自主研发之路主要助力军,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的春天已来。2021年,我们诚邀行业专家、协会学会、仪器厂商等各方共赢合作,与我们共同搭建科学仪器行业的百家讲坛,为更多的行业用户提供在线会议的参会机会,以此来促进科学仪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联系人:魏老师13552834693(微信同号),霍老师13051509166(微信同号)
  • 大型科研仪器网络管理平台千万元招标运维对接服务
    p   今日,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受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委托,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运维及与管理单位在线服务平台系统对接进行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000.0 万元(人民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再进一步。 a title="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运维及与管理单位在线服务平台系统对接进行公开招标"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701/195151.shtml" target=" _self" 【招标详情】 /a /p p   本项目招标主要内容如下: /p p   (1)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系统拓展建设与五大功能模块完善 /p p   (2)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与管理单位在线服务平台系统对接工作 /p p   (3)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元数据管理、质量审核及信息更新维护 /p p   (4)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系统运行维护 /p p   (5)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技术支持与培训 /p p   (6)支撑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的相关业务及管理工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平台建设背景 /strong /span /p p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要求,科技部组织启动了“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解: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75px height: 1546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fafca823-fd5e-401b-9255-164f23d6d1a5.jpg" width=" 575" height=" 1546" / /p p   5月初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已初步建成。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具有信息集成、信息展示、在线服务、管理评价以及评估考核五大核心功能,可集中展示我国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开放信息,支持科研人员多维度检索、浏览及在线预约,并通过服务数据的采集分析、可视化展示等方式支撑相关部门对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服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监督及考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41px height: 802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e592f6d0-d6ab-4f54-9127-7f475a543269.jpg" width=" 641" height=" 802" / /p p   按照《意见》要求,科研设施与仪器管理单位应该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在线服务平台,统一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公开科研设施与仪器使用办法和使用情况,实时提供在线服务。为此,科技部于2015年11月制定发布了《科研设施与仪器管理单位在线服务平台建设运行管理规范(试行)》和《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管理单位数据报送规范(试行)》,指导各地方和各部门组织管理单位建设在线服务平台并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 /p p   目前,中科院、清华大学以及湖北省相关单位已经按照标准规范完成了在线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并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纳入的大型科研仪器有3000余台。其他地方和部门正在积极组织所属管理单位推进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和数据报送工作。 /p p   strong  平台建设大事记 /strong /p p   2015.01.26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p p   2015.06.08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讨论会在京召开 /p p   2016.02.06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与管理单位在线服务平台对接协调推进会在京召开 /p p   2016.03.30 科技部平台中心赴浙江开展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宣贯和调研 /p p   2016.07.01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运维及与管理单位在线服务平台系统对接进行公开招标 /p
  • 国内外仪器仪表行业目前水平及发展趋势分析
    仪器仪表行业是我国发展的新型行业,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空间具备了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国内科技目前水平及发展趋势   仪器仪表行业整体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80年代中期水平,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产品中普遍采用,约15%的产品实现了智能化,达到国际90 年代水平 30%的产品实现了数字化,达到国际80年代末期水平。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可以承接30万-60万千瓦火电站、核电站、30万吨合成氨、 120吨转炉、日产30万立方米城市煤气站工程、成套大型炉窑等大型工程成套控制项目。   大类产品满足需要程度:中高档科学测试仪器国内市场满足率为30%,中低档科学仪器满足率65% 生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产品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品种满足率达50%,中小型工程达70%。进口产品往往是科研、生产所需的重大、关键设备,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   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仪器仪表生产、科研、营销体系。建成了一批科研开发机构(其中机械系统的仪器仪表专业科研所20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9家) 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特别是部分中低档产品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各种数字万用表、电度表、水表、煤气表、水准仪、中低档光学显微镜、望远镜等产量世界前列,在基本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大量出口。   通过科技攻关、联合开发、合资合作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等多种形式,使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部分中高档主导产品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形成生产能力。自主开发的主要产品包括中小型DCS、现场总线智能仪表、总线式测试系统、汽车专用检测试验设备、超声诊断仪器、微波等离子光谱、新型扩散硅敏感元件等,引进技术国产化的主要产品有记录仪、精小型调节阀、新型变送器、光谱、色谱、扫描电镜、水质分析仪、专用复合材料等 合资合作的主要产品有大型 DCS、EJA、流量计、电子经纬仪、动平衡试验机、高低温试验仪器等。   一批国有、集体、民营、三资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市场竞争,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并显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和后劲,已形成主导、核心力量。   国外科技目前水平及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仪器仪表产品进一步与微处理器、PC技术融合,仪器仪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提出的 “DSPS”概念为例,以DSP芯片为核心,配合先进的混合信号电路、ASIC电路、元件及开发工具等提供整个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仪器仪表中采用了大量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的新器件、表面贴装技术(SMT)、多层线路板印刷、圆片规模集成(WSI)和多芯片模块(MCM)等新工艺,CAD、CAM、CAPP、CAT等计算机辅助手段,使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模糊控制、人工神经元网络等新技术在现代仪器仪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网络化   当前国际上现场总线与智能仪表的发展呈现多种总线及其仪表共存发展的局面。HART、FF、Profibus、Lonworks、WorldFIP、CAN等总线都从应用于某一领域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展。   多种智能化仪器仪表已陆续推向市场,仪器仪表正经历着深刻的智能化变革。集成测试系统也走向了网络化,各台仪器之间通过GPIB总线、VXI总线相连。   微型化   MEMS是80年代中末期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被视为21世纪广泛应用的新技术。被列为美国“对国家安全及繁荣有重大影响”的22项重大技术之一的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技术,主要是依托微型化技术。应用MEMS技术的微型仪器仪表被称为芯片上的仪器仪表,MEMS产品包括汽车加速计,压力、化学、流量传器、微光谱仪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航天、生物医疗、汽车工业、军事、工业控制等领域。   MEMS产品在国外发达国家已产业化,年增长率高达10%-20%,预计2001年MEMS产品将形成高于8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美国德州仪器、罗斯蒙特、德国Karlsruhe研究中心、摩托罗拉公司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了该技术。
  • 受动物视觉超能力启发,超表面元件加神经网络创建多维“视野”相机
    受动物界视觉超能力的启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超薄光学元件——超表面。它可连接到传统相机上,并通过微小的天线状纳米结构,对快照或视频中图像的光谱和偏振数据进行编码。团队同时开发了一个神经网络,可在标准笔记本电脑上实时解码这些多维视觉信息。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上。研究人员展示一款集成了3毫米x3毫米超表面的相机传感器。超表面将传统相机变成了高光谱偏振相机。 图片来源: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蝴蝶能看到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包括更多的颜色、场振荡方向、光的偏振。此次研究团队受此启发,通过将超表面集成到传统相机中,将其改造成紧凑、轻便的高光谱偏振相机。高光谱和偏振相机通常体积庞大,生产成本高昂,而且只能捕获光谱或偏振数据,不能同时捕获两者。相比之下,将一个3毫米×3毫米的超表面放置在摄影相机的镜头和传感器之间,能同时拍摄两种类型的图像数据,并立即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团队利用数据增强技术构建了一个机器学习框架。该框架利用180万张图像进行了训练,可解码原始图像以显示光谱和偏振信息。他们通过在不同激光束照射下录制透明字母的视频,测试了该超表面和神经网络。他们还拍摄了圣甲虫的图像,这种甲虫以反射其他同类可见的圆偏振光而闻名。研究人员表示,超表面制造成本低廉,如果实现商业化,那么消费者就能轻松获取不同物体的高光谱偏振信息。譬如,人们可带着该相机去超市,拍照并评估货架上水果和蔬菜的新鲜度。这款增强型相机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看不见的世界”的窗户。在生物医学应用中,高光谱偏振信息可用于区分体内组织和结构特性,帮助诊断癌细胞等。
  • 国际表型组中心全球网络创立,沃特世任创始合作伙伴
    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市,2016年12月8日 – 近日,来自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一流研究中心齐聚卡塔尔多哈,于2016年世界健康创新峰会(WISH)上隆重宣布国际表型组中心全球网络(International Phenome Centre Network, IPCN)正式成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联盟,IPCN旨在协调和统一代谢表型分析方法,以应对当前最为紧迫的全球性医疗难题,如自闭症、癌症、糖尿病、痴呆症以及肥胖症等。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作为IPCN的创始合作伙伴之一,在色谱、质谱及其它专业技术方面为该网络提供了大力支持。  代谢表型分析是精准医疗研究的前沿领域,主要研究人类基因、环境、微生物组、饮食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以及其对人类所患疾病的影响,而这些研究都离不开诸如质谱等先进的分析科学技术。  作为质谱技术及分析方法的全球领导者,沃特世致力于与全球的IPCN机构开展合作,运用最前沿的分析方法和数学方法,对稳定、统一的代表全球多样化人口的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疾病分子基础,推动新型疗法开发,并促进全球公共卫生策略发展。  沃特世公司应用技术高级副总裁Rohit Khanna表示:“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具有颠覆性的巨大潜力,能有效协调和统一全球科研人员在代谢表型分析中采集和评估数据的方法。我们十分荣幸能够与世界顶尖研究机构携手进行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共同攻克最棘手的全球性医疗难题。”  IPCN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MRC-NIHR国家表型组中心(NPC)发起,并由十几家国际合作伙伴共同组成,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美国和英国均设有区域性的多机构合作研究中心。  长期以来,沃特世通过与各个行业、政府机构、学术中心以及医疗系统合作,为不同地域之间研究技术和研究标准的统一及合作提供支持。此外,沃特世还为多个代谢分析培训中心提供资金支持,其中就包括帝国理工学院国际表型组培训中心(Imperial International Phenome Training Centre)。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外科与肿瘤学系系主任兼NPC负责人Jeremy Nicholson表示:“为创建全球统一的分析科学研究中心,沃特世始终不遗余力地积极开展各项合作,对此我们深表感激。这些研究中心将重点探索增加患病风险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开展重大疾病的比较生物学研究,并努力解决目前未能满足的医疗保健需求。沃特世是质谱和分析科学领域的国际领导者,拥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这对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的成功起到了莫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专注于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开发和生产先进的分析和材料科学技术。50多年来,公司开发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相关新闻: 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创立 质谱与核磁应用于疾病代谢表型研究
  • 国产高端替代百家争鸣 仪器仪表产业园投建潮来了?
    2022年5月30日,上市企业普源精电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将投资建设“上海研发中心工业现场测量仪器产业园项目”,预计不超过2.44亿元,以进一步提升整体产业发展布局,增强市场竞争力。要说投建产业园,普源精电倒也不是第一家。就在几个月前,同为上市企业的优利德也公布了投建仪器仪表产业园的规划,地点是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投资预计不超过3亿元,将引进更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改良相关生产工艺。为什么企业争相投建仪器仪表产业园?上海市政协常委、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昕欣就曾指出,我国高端科学仪器进口比例非常高,而科学仪器作为科研的重要工具,在强国、大国建设中必然不能一直受制于人。“十四五”时期,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落地,全国迎来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无论是分析仪器、光学仪器、生命科学仪器,还是精密分析仪器、工业测控仪器、环境监测仪器、传感器等,都将看到更大的创新和提升空间,全面对接工业互联网时代。因此,在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的“风口”上,推动仪器仪表企业与科学家、科研部门的合作,在有条件的地方投建产业园聚集先进企业与人才,能够更快催熟国内仪器仪表市场。高精尖,以仪器仪表产业园为孵化基地,加快国产高端替代,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的主攻方向之一。目前,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园/基地——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广东中山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山东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江苏无锡量子感知产业园、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广东广州粤港澳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6大高地为整个行业带来了蓬勃生机。同时,各地因地制宜,以不同类别仪器仪表为侧重点的方针也有利于战略集聚,和全面统筹的双向共存。如广东,在提升示波器、监护仪、血细胞分析仪、功率分析仪、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领域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规划到2025年,其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左右,着力攻克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高端传感技术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如江苏,关注超声成像、重大疾病诊断检测、数字PCR检测、工业自动化控制仪表等领域的仪器仪表设备发展和突破,在环境领域还大力支持全谱在线监测、水体深度除氟装备等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创新。如浙江,在新型体外诊断检测设备,高性能专用气相色谱仪、大气污染多参数连续监测与预警、车载/机载/星载环境监测装备、高精度三维数字超声波探伤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领域,打造“全能多面手”。还有上海、天津、湖北、陕西、重庆、福建等等,朝着高端制造方向,发出百家争鸣之声。国产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值得期待。
  • 罗氏诊断全新一代CCM正式在国内上市 开启实验室自动化2.0时代
    p   全球体外诊断领导者罗氏诊断日前宣布,全新一代CCM(cobas connection modules)实验室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以下简称“全新一代CCM”)正式在中国上市。通过对功能和性能的全面升级,结合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优化检测流程。全新一代CCM将开启实验室自动化2.0时代,满足临床、检验和患者对更高质、更高效医疗服务的需求,助推我国“大健康”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p p   目前我国大多数实验室自动化水平仍比较低,从样本前处理(签收、离心、开盖、分杯、分类、样本分配),到样本检测,最后到样本归档的数十个流程中,有许多环节需要手工操作完成,耗时占整个检验报告时间的70%以上,严重影响了样本周转时间(TAT),无法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检验结果,而检验人员与标本大量接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 /p p   罗氏诊断于2013年在中国推出第一代CCM实验室自动化系统,通过轨道将样本前处理系统、各工作站分析仪、样本后处理系统相连接,结合智能IT系统,提高了检测效率,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300多家医疗机构引进了罗氏诊断实验室自动化系统。 /p p   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优化实验室全流程自动化管理,满足未来临床及患者对检验的更高要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罗氏诊断全新一代CCM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全程样本自动化升级,从样本签收到归档整个流程都无需手工干预,同时可自由配置单向、双向轨道,轨道速度提升了2倍,离心速度提升1.3倍,后处理速度提升2.3倍,每小时可整线综合处理样本2800个,整体处理能力及效率大幅提高,进一步打破了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的瓶颈,预示着实验室自动化2.0时代的来临。 /p
  • 思仪科技发布开阳星系列全新一代经济型矢量网络分析仪3657系列
    6月28日思仪科技在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发布并展示了新一代经济型矢量网络分析仪3657系列产品,该系列网分频率范围覆盖9kHz~9GHz,是思仪开阳星系列的明星产品3656的升级型号,获得了众多通信制造客户的青睐。思仪开阳星是继思仪天衡星、思仪天玑星后发布的品牌五星架构中的第三颗星系列,开阳星在北斗七星中被称为武曲星,为夜空中著名的主辅双星。思仪开阳星系列经济型测试产品,始终与数字产业共发展,相伴相辅助推用户开启创新创业、提升测试的战斗力。新一代经济型矢量网络分析仪3657系列基于台式CPU架构设计;具有USB、LAN、HDMI、DP等多种接口;实现误差校准、时域、夹具仿真器、自动夹具移除、高级时域分析等多种功能;具备对数幅度、线性幅度、驻波、相位、群延时、Smith圆图、极坐标等多种显示格式。可快速、精确地测量被测件S参数的幅度、相位和群延迟特性。3657系列在操作体验方面更简单直观、测量更快速准确,专为无线通信、有线电视、教育及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工程师而精心设计,可广泛应用于滤波器、放大器、天线、电缆、有线电视分接头等射频元件的性能测量。3657系列矢量网络分析仪相较于3656系列产品进行了全面提升,主要性能提升如下:3657系列矢量网络分析仪在3656的基础上进行了频段扩展,动态范围与扫描速度等核心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增加四端口选件,并具备高级时域分析功能,可全方位地满足用户的不同测试需求。产品提供2端口和4端口两种机型,上架式(2U)和台式(5U)两种形态,用户可以根据测试需求选择不同的款式机型。3657A/B/BS矢量网络分析仪3657AM/BM矢量网络分析仪典型应用:信号完整性的快速分析高级时域分析功能基于网络参数的虚拟眼图生成及分析。可以在仿真眼图上施加抖动、噪声等干扰,通过预加重和均衡等校正算法的加入,模拟真实环境下高速链路不同位置的仿真眼图。快速高抑制比测量具有高达140dB(IFBW=10Hz)的动态范围,4us/point的测试速度,可以应用在高速线缆测试、芯片产线测试、滤波器调测等领域,非常适合工厂的批量生产测试工作,能够提高测量反应速度,提升测量效率。无源多端口器件和平衡器件测试3657系列矢量网络分析仪具备四端口测试功能,单次连接即可实现四端口网络全部16个S参数测量,非常适合工厂的多端口器件大批量生产测试工作;具有平衡参数测量功能。
  • 一流的高分子材料不止于一流的仪器——五位专家评价高分子材料表征现状及新趋势
    p   高分子材料表征对于高分子材料性能的研究至关重要,仪器信息网采访了五位高分子领域不同方向的专家,共同探讨对于高分子表征仪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p p    strong 张荣纯(华南理工大学 副研究员) /strong : /p p   高分子材料宏观性质往往取决于微观分子结构和链段动力学,而当前对于高分子新材料的表征往往更多侧重于宏观性能的表征,比如力学性能、流变、溶胀等,但对于高分子新材料微观结构和链段动力学分子水平的表征却往往较少。 /p p   一方面,分子水平的表征需要更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和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对分子水平结构和动力学的相关理论有足够认识才能准确地建立起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高分子新材料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高分子化学的新进展,比如新的化学合成方法,新的化学反应机理等,而阐明这些机理也需要更多原位的分子水平表征技术和分析仪器。因此,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对高精尖分子水平的分析和表征仪器和手段方法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包括分辨率,灵敏度,精确度等。 /p p    strong 扶晖(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 /strong : /p p   对于高分子材料,尤其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材料的发展或者制造,我国的现状是很多配方组成都是经验式进行。但是这种靠着经验来进行的话,有时候你并不了解你是如何获得了性能好的材料。如果要再进一步提升其性能,你必须知道分子内部的情况,所以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分析仪器的帮助。 /p p   对于固体核磁来说,因为固体核磁是一种能够在多种微观尺度上了解高分子材料分子内部组成、结构、相互作用和动力学性质的一种比较简便的分析方法,而且固体核磁对样品是无损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它也能实现在线的、直观的研究,比如材料随外界环境的变化(温度、光照等)的影响。这些外界条件的改变导致的材料性能的转变,也就用这种在线的方式来进行研究。 /p p   现在材料研究的发展的不但是对人员背景素质要求比较高,而且对仪器本身配置要求也比较高。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很多来做测试的人员,可能他研究这个体系非常好,但他并不知道他应该要用什么方法来体现出这个材料的独特的地方,有时候就只做一些非常简单的核磁表征,结果文章发表出来,质量可能就不会高。第二,他没有把它真正的这个他这个研究体系里的这个亮点给挖掘出来。 /p p   此外,核磁这种仪器,场强越高,呈现的结果就越好,现在还有新型的带DNP的这种核磁。这种带DNP的核磁,仪器本身比较昂贵,但是它能够提供特别好的信噪比,所以它就可能可以在信号上捕捉到一些以前没有捕捉到的信号,然后可以更进一步的探索材料分子内部的一些情况。 /p p    strong 乔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strong /p p   高分子材料及聚合物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众多领域的基础,其成品的性能与高分子结构的化学、物理性能等密切相关,结构决定性能。为了更好地表征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组成、结构的联系,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必不可少也决定了我们对于高分子材料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p p   结合刺激-响应荧光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我们的期望是: /p p   (1)新型的分析测试手段能更加直观地表征聚合物在刺激变化时的内部分子、电子及原子层次的变化 /p p   (2)通过成像等手段将传递于聚合物和荧光分子之间的时间-空间的变化信息更加直观及高效地呈现出来。 /p p   总之,就是提高分析方法的速率、分辨率及可视化。 /p p   strong  杜振霞(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strong /p p   终端市场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高分子材料本身细微的差异(结构差异、分子量分布差异和添加剂差异)就可能造成物性的巨大改变,所以未来对于高分子材料的表征,一定是物理表征和化学表征双管齐下,不仅需要通过一些物理和应用参数证明材料的性能,还需要从分子层面对于材料的研究将会更科学地诠释材料的构效关系。 /p p   对高分子材料细微差异的研究需要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的表征手段,才可以捕捉到材料间细小的差异变化。高分子材料细微差异有时跟聚合机理和预聚体的结构紧密相关,因此研究聚合机理或预聚体的精细结构很重要。对于某些预聚体成分和结构可以用ESI—MS或APCI-MS,或MALDI-TOF进行精细表征,但考虑到电离竞争效应,分子量大的难于电离,甚至没有电离,不能看到其全貌,需要进一步结合凝胶渗透色谱。 Waters公司推出的APC相对常规GPC来说具有效率高、分离度高的特点,如果能跟ESI-TOF或APCI-TOF联用,将来在材料表征应该是利器。 /p p   材料的化学成像(质谱成像)技术越来越普遍,用以研究材料在不同工艺或者使用环境下的表面化学成分差异。配合电镜等手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材料。 /p p br/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0E3AA5129BA0FD24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生物基橡胶改性剂——杜仲树脂的表征及应用性能的研究(视频节选自2020年先进高分子材料网络会议) /strong /p p    strong 黄潇楠(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 副教授): /strong /p p   作为溶液态高分子,在溶剂中的微观状态现在主要可以通过光散射,辅助其他表征仪器进行检测。但是,光散射的测量现在只适用于纳米尺度的测量,更小尺度的测量编的很不准确。而高分子结构在溶剂中的溶剂化作用,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手段能够测量和表征,这一作用在智能响应高分子中新的尤为重要,因为随着智能响应高分子在材料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需要设计具有适应于生物体环境的高分子,生物体环境变化小,例如温差,pH值,要设计此类高分子的基础是对于智能高分子的智能响应性机理具有很透彻的研究,而其智能响应性的根本激励目前根据推测是溶剂分子尤其是水分子和高分子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导致,但是目前尚未有能够直接测定溶液中溶剂和溶质分子将作用的检测方法,因此,发展更为微观尺度的检测方法是一个研究方向。 /p p br/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D521B0919035869E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激光光散射在高分子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视频节选自2020年先进高分子材料网络会议) /strong /p p br/ /p
  • 【网络研讨会】先进表征技术助力水泥行业智能化升级
    【网络研讨会】先进表征技术助力水泥行业智能化升级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厅原【2020】39号,为建材行业在数字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指明方向。要求建材企业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转变。 水泥行业作为建材重点细分行业,要重点形成数字规划设计、智能工厂建设、自动采选配矿、窑炉优化控制、磨机一键启停、设备诊断运维、生产远程监控、智能质量控制、能耗水耗管理、清洁包装发运、安全环保管理、固废协同处置等集成系统解决方案。 马尔文帕纳科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仪等多种质量、过程控制仪器设备自上世纪 90 年代装备于中国水泥行业以来,仅X射线类分析设备在水泥行业的装机量已近400台,产品遍及华新、海螺、山水、中联、华润、南方、亚泰、金隅等全国各大水泥生产企业,仪器精度和稳定性都备受用户肯定。 其可以用于水泥行业的产品有:元素分析、跨带元素分析、游离氧化钙分析、水合物物相鉴定、固废危废分析、粒度(细度)分析、在线粒度(细度)分析、自动化实验室等多种解决方案,为水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11月5日(周五),马尔文帕纳科将举办《水泥企业实验室智能化网络研讨会》,邀请多位应用专家针对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矿山开采、堆场管理、生料制备、熟料烧成到水泥生产,讨论各种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帮助您实现质量、效率最大化的可能,完整的解决方案和经典的案例分享,为水泥企业成功智能化升级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和经验。并对您日常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在线答疑。即刻注册报名,开启线上学习时间,期待与您连线! 研讨会日程安排2021年11月5日 14:00 - 16:00时间报告内容14:00-14:15马尔文帕纳科:先进科技助力水泥行业打造智能实验室14:15-15:00质量控制的核心:多核XRF集成智能化 WROXI CEMENT水泥行业专用软件包 Smart Manager云控制每台仪器,释放数据的潜力 案例分享15:00-15:30精准和靠的矿物成分检测:XRD在水泥行业智能实验室的应用 自动化集成 案例分享15:30-16:00激光粒度分析技术在水泥行业智能实验室的应用 减少过粉磨,节约能耗:在线粒度分析 全自动实验室 Insitec Cement Labsizer 案例分享 主讲人信息 薛石雷 先生资深X射线分析顾问原任帕纳科亚太区XRF产品经理,帕纳科亚太区应用实验室经理,马尔文帕纳科交叉业务发展经理。曾任教于在北京化工大学和PE公司工作。 熊佳星 先生XRF 产品经理2010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专业硕士;2012 年加入荷兰帕纳科公司,负责其在中国 XRF 产品的应用及产品工作,现担任中国区XRF 产品经理。 张绍杰先生建材行业销售经理2006 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硕士,开始从事中子活化在线分析应用工作 ,2010年加入荷兰帕纳科公司,曾担任中子活化产品应用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现任马尔文帕纳科公司建材行业销售经理。
  • 常用硬度测试仪器 ,布、洛、维硬度计之洛氏硬度计(含一般洛氏、表面洛氏、双洛氏、塑料球压痕硬度计)
    洛氏硬度测试硬度是表征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能力的物理量,常用洛氏硬度(Rockwell),维氏硬度(Vickers)和布氏硬度(Brinell)。洛氏硬度检测法最初是由美国人洛克威尔(S.P.Rockwell和H.M.Rockwell)在1914年提出。1919年和1921年对硬度计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奠定了现代洛氏硬度计的雏形。 基本知识 产品推荐 洛氏硬度计测试的国际标准EN-ISO 6508GB/T230ASTM E-18JIS Z 2245洛氏硬度测试 洛氏硬度检测的最大试验力是150kgf,所产生的压痕比布氏压痕小,对制件表面没有明显损伤。操作简单、测试迅速、使用范围广。 适于成批大量检测的半成品和成品检验。荷兰轶诺硬度计的FENIX、NEXUS、VERZUS、 NEMESIS、HAWK系列均由力传感器闭环控制。由轶诺集团研发、设计、并完成耐久测试。 洛氏硬度测试原理 洛氏硬度测试原理 将特定尺寸、形状和材料的压头按照标准规定分两级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初试验力加载后,测量初始压痕深度;随后施加主试验力,在卸除主试验力后保持初试验力时测量最终压痕深度,从而计算出洛氏硬度值。 洛氏标尺及表示方法 洛氏硬度的标尺和表示方法洛氏共有30个标尺,分为一般洛氏和表面洛氏,即: 一般洛氏:HRA、HRB、HRC、HRD、HRE、HRF、HRG、HRH、HRK、HRL、HRM、HRP、HRR、HRS、HRV表面洛氏:HR15N、HR30N、HR45N、HR15T、HR30T、HR45T、HR15W、HR30W、HR45W、HR15X、HR30X、HR45X、HR15Y、HR30Y、HR45Y 常用的洛氏标尺常用的洛氏标尺有HRA, HRB, HRC等:HRA --适于测坚硬或薄硬材料硬度,如硬质合金、渗碳后淬硬钢、经硬化处理后的薄钢带、薄钢板等。HRB--适于测中等硬度的材料,如经退火后的中碳和低碳钢、可锻铸铁、各种黄铜、青铜、硬铝合金等。HRC--适于测经淬火及低温回火后的碳素钢、合金钢以及工、模具钢,也适于测冷硬铸铁、珠光体可锻铸铁、钛合金等。 洛氏硬度的表示方法洛氏硬度的表示方法:硬度值+HR符号+标尺。例如, 60HRC, 表示用洛氏C标尺测试的洛氏硬度值为60 洛氏硬度检测的特点和应用 洛氏硬度检测的特点和应用1) 可以测量从较软到较硬材料的硬度,使用范围宽广。可测试各种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测试淬火钢、回火钢、退火钢、表面硬化钢、各种厚度的板材、硬质合金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热喷涂层的硬度,以及塑料等。2) 有初试验力,所以试件表面轻微的不平度对硬度值的影响比布氏、维氏小。因此,适用于成批生产大量检测的机械、冶金热加工过程中以及半成品或成品检验。特别适用于刃具、模具、量具、工具等的成品制件检测。3) 当遇到材料较薄,试样较小,表面硬化层较浅或测试表面镀覆层时,可用表面洛氏硬度试验。HR洛氏硬度计轶诺硬度计轶诺洛氏硬度计 涵盖了从传统手动型到闭环力传感器型等多种不同型号;无论您的需求是传统工业,还是高精尖航空实验室的硬度测试,都能在轶诺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VERZUS 720 洛氏硬度计可以满足7x24不间断的高速测试需求。对于需要将工件位置固定,并有高速、全自动测试的需求,NEMESIS6200是当之无愧的优选之选。 NEMESIS 6200洛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 NEMESIS 6100 NEMESIS 9100RS --- 洛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 VERZUS 720洛氏硬度计 FENIX 200 DCL洛氏硬度计 FENIX 200 ACL FENIX 200 AR洛氏硬度计FENIX 300RS-IMP---洛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 FENIX 300RS FENIX 300XL洛氏硬度计HAWK 652RS-IMP凸鼻子洛氏凸鼻子洛氏 HAWK 651RS HAWK 400RS凸鼻子洛氏凸鼻子洛氏 HAWK 250RS更多信息,欢迎联系轶诺中国。
  • 把脉行业趋势,聚焦投资逻辑 | 第九届中国IVD产业投资与并购CEO论坛圆满举行
    2022年12月15日,由CHC医疗咨询、IVD及精准医疗产业与投资联盟(以下简称“IVD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IVD产业投资与并购CEO论坛暨IVD及精准医疗产业与投资联盟年会”在江苏苏州成功举办。会议得到了太仓市人民政府/太仓药谷/太仓生物港的大力支持。来自IVD产业、投资及科研机构的2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纵论IVD行业发展趋势,畅谈IVD领域投资逻辑,并就智慧诊断、分子诊断、高端器械、IVD原料等细分领域展开深入探讨。IVD联盟CEO、山蓝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道志博士,IVD联盟理事长、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大会主席、IVD联盟CEO、山蓝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道志博士首先代表主办方对各位嘉宾的莅临,对太仓市政府对本次大会的支持,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表示,过去一年由于大环境的整体低迷,资本进一步收缩,一级市场的融资变得极其困难,很多创业者都感受到了“寒意”。他强调,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创业者们要“打破过去的认知”,不能老想着去融资,或者融更多钱,而是要更注重现金流的健康,“活下来最重要”。刘道志,大会主席、IVD联盟CEO、山蓝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随后,从投资人的视角出发,刘道志博士接着作了主题为“体外诊断行业的投资机遇”的大会分享。他通过数据分析,介绍了我国IVD产业的基本概况、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他认为IVD领域是近5年来医疗健康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不过在市场新常态下,尤其是IVD集采拉开序幕的当下,企业应积极制定应对策略,要主动走出去,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同时,他还全面透析了IVD行业资本市场情况,认为“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开始更加往早中期布局且对于估值更加敏感”,“二级市场赛道百花齐放,开始更关注IVD上游”。随后,刘道志博士着重解析了肿瘤早筛、生命科学仪器、POCT、质谱设备与试剂、IVD与AI技术/数据融合等行业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与逻辑。大会主席、IVD联盟理事长、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先生在开幕致辞中分享了对于新常态下IVD行业发展的切身感受。胡旭波表示,中国是全球两大单一大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规模能培育和支持发展全球性的大公司;相信未来行业的重大创新会有很多发生在中国。另外,经过疫情的考验,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无论是市场反应、内部运营还是出海能力,都有了长足进步。最后,正式进入后疫情时代,创业创新和经济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这些都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利好机会。胡旭波相信,不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都需要乐观的态度,要能够在人们普遍彷徨或迷茫的时候,冷静观察,深度思考,看到更多的行业创新机会。胡旭波,大会主席、IVD联盟理事长、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在主题为“当下体外诊断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大会报告中,胡旭波从市场规模、抗疫贡献、行业趋势、未来前景、技术迭代等方面,全面解析了IVD产业和技术发展的现状。胡旭波表示,全球IVD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中国的IVD公司增速很快,未来临床和技术创新、自动化等将成为IVD产业的新趋势,而中国企业已准备好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而在资本市场方面,胡旭波认为IVD领域二级市场估值触底,业绩增长将推动反弹,而一级市场的融资事件和金额今年双降,大额融资轮次前移,未来将更加聚焦在临床应用和核心技术创新。未来,IVD行业国产替代加速、临床创新和全球化将是机遇所在。IVD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体外诊断分会理事长朱耀毅先生,聚焦IVD行业发展趋势,作了主题为“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趋势探讨”的大会报告。IVD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体外诊断分会理事长他通过对国内外IVD市场数据的解读,及宏观层面最新政策的分享,分析了IVD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并从国家宏观政策、地方政府、市场需求、行业及企业、产品技术等层面探讨了IVD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朱耀毅认为,IVD行业及企业都上了新台阶,但竞争加剧、分化不断出现,未来创新、原创技术和产品空间相当大。IVD联盟名誉理事长、华大基因CEO赵立见先生,聚焦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了主题为“基因科技助力医疗健康”的大会报告。赵立见,IVD联盟名誉理事长、华大基因CEO赵立见首先回顾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表示基因组学技术带动了产业飞速发展,而依赖于测序仪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技术正在从人类基因组走向人人基因组。同时,他详细介绍了基因检测技术在生育健康、肿瘤防控、感染防控、科技服务四大领域的应用、发展及华大基因的产品布局,强调全基因组检测加速了精准医学的发展。对于基因检测的未来发展,赵立见认为LDT模式的实施利于行业整体发展,未来IVD+LDT模式合法合规有序开展,将加速基因检测在精准医学领域的应用。而从技术发展来看,未来时空组学可全面应用于意识起源、生老病死、万物生长、生命起源等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中。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IVD行业创新发展,IVD联盟候任理事长、药明奥测董事长兼CEO刘釜均博士带来“精准医疗的未来—WINS算法驱动的整合诊断”主题演讲。刘釜均,IVD联盟候任理事长、药明奥测董事长兼CEO他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从IBM Watson、Google health开始,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在诊疗领域的应用,虽然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开始,为什么其发展与临床应用却不如预期?结合Mayo Clinic(妙佑医疗)聚焦数字化病理的探索,刘釜均博士给出了药明奥测的发展思路—融合多组学及临床数据,打造算法驱动的整合诊断系统,构建一个广泛覆盖、全周期管理的“诊-疗-药-险”新生态。随后,他介绍了药明奥测研发的多个国际、国内首创的WINS数字化诊疗平台,并总结了“未来医学的ABC:ALGORITHM(算法)+ BIG DATA(大数据 + CLOUD(云)”的新趋势。着眼于IVD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IVD联盟副理事长,品峰医疗创始人丁伟先生作了“开辟智慧检验的新时代”的大会报告。丁伟,IVD联盟副理事长,品峰医疗创始人丁伟首先表示,中国IVD增速现已超过全球,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国产IVD公司的定位应从“进口替代”向“进口升级”进化。他认为,在经过了开放试剂、仪器-试剂封闭体系、生免流水线的世代更迭后,结果更准确、报告时间更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智慧检验将成为IVD产业新世代的制高点。随后,丁伟重点介绍了品峰医疗通过运输机器人、助手机器人、智慧屏、云质控等产品打造出的智慧检验解决方案—无人值守实验室,具备极致自动化、信息管理一体化、临床辅助决策等优势。下午的会议精彩继续,首先由倍朝医疗副总经理高建先生,做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的主题分享。高建,倍朝医疗副总经理(视频分享)他从工作实践出发,详细阐述、罗列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中存在的试验器械、实验室检查、知情同意等多个方面的40余个常见问题,并通过部分实践案例进行了深入讲解。他提醒,很多临床试验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前期培训不到位,企业在进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时候,一定要多关注细节,应做尽做,千万不能大意。太仓市招商局生物医药部何佳璨女士,作了“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推介”。医疗健康产业是太仓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太仓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研发创新奖励、项目投资奖励、企业创新奖励、人才扶持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持续增强产业龙头“引力”、挖掘产业发展“潜力”、促进产业聚集“合力”,加快推进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何佳璨,太仓市招商局生物医药部推介分享中,何佳璨从地理区位、交通便利等方面,介绍了太仓的基础优势,从发展历程、产业部署、细分领域等方面,介绍了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从人才资源、教育及医疗配套、研发资源、产业生态链等介绍了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系统,并着重介绍了太仓对于入驻企业的补贴、优惠政策,欢迎更多企业入驻太仓。未来五年,分子诊断企业增长新思维主持嘉宾:刘浩然:瑞凯集团执行董事兼中国区主管对话嘉宾:吴昊,IVD联盟执行副理事长,沃芬集团业务发展资深总监-中国;张勇,IVD联盟执行理事,源古纪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徐国伟,IVD联盟理事,泛因医学CEO刘浩然:由于疫情常态化,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公众对于分子诊断的认知,以及资本市场对于分子诊断的关注,都得到极大的增强。吴昊:每一款产品都有成为爆款的潜力。市场上我们常看到,有些产品本身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卖得很好;有些产品技术充满想象力,但是叫好不叫座,其中的区别就是有没有真正解决临床需求。张勇:未来分子诊断爆款产品可能会出在这三个方面:第一是快检产品,这是当前临床上比较急迫的需求;第二是精准用药方面,尤其是在当前医保控费和精准医疗不断推进的当下;第三是新冠疫情背景下催生的远程诊断、检测等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徐国伟:现在我们做体外诊断的企业,主要的客户都是医院的医生,我们首先要坐的肯定是要解决他在临床上的实际问题,而且要从成本、准确性和丰富度等方面得到认同。生命科学高端设备的创新发展主持嘉宾:顾胜寒,山蓝资本执行董事对话嘉宾:吴宏翔,IVD联盟副理事长,达科为生物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潘松,IVD联盟理事,契阔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兢,含光微纳总经理;杜林,迈迪克副总经理顾胜寒:生命科学设备,是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疗,乃至于很多自然科学研究,甚至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在一个相对动荡的市场环境中,是比较具有确定性的细分赛道,既有明确下游的需求,同时又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吴宏翔:最近两年大家一直在说“卡脖子”和进口替代的问题,这也说明我国IVD行业到了转折的时间点。一是因为市场需求的爆发,对于原料和元器件需求随之暴涨,成本也就成为了主要的制约;另外就是,国外的供应链不管从时间还是量,都很难满足我们的市场需求。潘松:生命科学设备投资标的的选择,第一要看“天花板”高度,需要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规模;第二要看技术,要符合我们现在国产化替代需求的,或者是独创性的技术;第三看性价比,中国人要干哪个行业,基本上都可以把这个行业做成大宗商品。陈兢:多元化布局方面我们的战略很简单,就是服务好细分行业的龙头客户。不管是国内产品的市场空间,还是未来出海的市场空间,最重要的是基于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我们的制造和供应的能力,然后选取好自己服务的对象,然后服务好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杜林:未来的挑战,首先就是人才,在中国的自动化领域,特别是医疗自动化的领域,长期以来是被国外厂商垄断,要想突破就需要更多的顶尖人才;二是国际化,国际市场才是更大的舞台,我们在稳定国内市场后,就必须要打开国际市场。从小众到热门,IVD 原料的大风口主持嘉宾:李文罡,IVD联盟执行理事,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对话嘉宾:吴一飞,IVD联盟执行理事,引加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林苑,为度生物高级副总裁李文罡:从整个价值链的传递来说,下游试剂公司所面临的市场一定是大于原料公司所面临的市场。做原料要了解客户,我们不能光局限于原料这块,还知道客户的检测方法是什么,我的原料要匹配所有的检测方法。吴一飞:未来的5-10年,诊断原料的机遇非常大。因为在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下,国外原料在货期和供应链稳定性上不足,很多过去用进口产品的公司在寻求进口替代,所以这时候是我们做高端原料非常好的机会。林苑:作为原料公司,很希望和下游有更多的交流,在做产品开发的时候就有交流,理解客户的需求,解决客户的痛点。做新的产品和客户开发的时候,第一时间从立项时间越早介入对我们来说越好。疫情后时代,企业产业化增长思维主持嘉宾:刘缨,IVD联盟副理事长,软银中国基金合伙人对话嘉宾:谭洪,IVD联盟理事,星童医疗创始人兼CEO;黄晓华,IVD联盟理事,浩欧博供应链副总裁;曹坚,IVD联盟理事,拾玉资本创始合伙人刘缨:后疫情时代,做投资的话,自己头部做调整的同时,也需要想我们应该投什么样的企业。高新技术一直是放在第一位的,其次我们深深感受到团队是很重要的,就是对疫情的应变能力,还有整个团队适配和调配能力。谭洪:新冠只是发展过程中打了个嗝,但是打得大了一点,最终还是会回到原来的发展轨迹上。所以未来中国的IVD市场,它会有一个整合的过程。因为很多的企业随着新的市场格局和法规,以及政策的变化,它的日子可能会越来越难过。黄晓华:正是因为新冠疫情,很多诊断知识才在人民群众中开始普及。我们很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的客户越来越专业了,包括临床的医生,最终端C端的病人也在熏陶下开始关注灵敏度、特异性这样的一些指标,科普教育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曹坚:我从事医疗投资18年,越来越不愿意讲宏观,越来越微观了。确实中国经济体量很大,发展很快,但每个行业的差异度很大。我们每进入一个行业,都要转变投资逻辑,去看到这个行业的机会。技术革新,单分子+单细胞加速精准医疗主持嘉宾:段云,山蓝资本执行董事对话嘉宾:马汉彬,奥素科技创始人兼CEO;张龙,新格元高级副总裁段云:作为一个投资人,我还是会比较关注在创新的东西上,开放式的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单细胞和单分子领域,不止是国内的发展,包括未来在全球的行业发展而言,都有一片非常广阔的蓝海。马汉彬:我们的平台有两个特点:1、对微量样本的分选和精准操控的能力;2、在平台上集成更多复杂的方法学和工作,在我们看来,无论是什么样的生命科学工具,最早的生物显微镜,还有核磁、质谱等,都是为科研服务的。所以我们还是希望从技术研发开始,慢慢向体外诊断和业务开发做逐步地迈进。同时也会更多的往系统集成方面去做尝试。张龙:单细胞测序是近几年非常火的领域,很多公司纷纷从不同赛道涌入,这也逐渐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是好事,也促使我们将产品从技术到转化,做得更加充分和扎实。对于未来而言,单细胞技术和单分子技术,都有可能变成常规的,在整个诊断领域应用广泛的技术。经过一天的观点分享和互动交流,与会的IVD从业人员纷纷表示,对于IVD产业的未来寄予了更深的肯定和希望,共同助力并且推动IVD产业的蓬勃发展。最后,也对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出席本次论坛且一直支持与关注中国IVD产业的相关领导、业界同仁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期待明年再次相聚,共话创新。
  • 首个国家级脐带血检测实验室落户长沙经开区
    p   8月24日,2015全国动物疫病监控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的业界权威一同按下水晶球,标志着“脐带血检测联合实验室”落户长沙经开区湖南中岸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并正式启动检测服务。 /p p   8月24日,由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由园区企业湖南新南方养殖服务有限公司和湖南中岸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承办,2015全国动物疫病监控高峰论坛——暨脐带血检测联合实验室启动大会在星城长沙召开。 /p p   本次论坛邀请来自畜牧业、互联网、生命科学三大行业的中国工程院张改平、印遇龙院士,与来自60余家农业院校100余位科研检测机构专家教授一道,在长沙经开区启动了又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并通过院士演讲等多种方式打造了一场跨领域的行业盛会。 /p p   实验室检测,被业界认为在猪场疫病的防控方面意义重大。因此,本次论坛以创新· 分享· 协作· 互联为主题,聚焦生猪疫病监控,对猪场饲养管理、疾病防控、流行病学研究、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全方位探讨,探索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疫病防控的全新技术,旨在将“脐带血检测”这一全新的检测技术真正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为广大养殖户带来福音。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在报告中提出,目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面临三大困惑,首先我国的动物疫苗非常多,有些疫苗甚至有几十家企业在生产,养殖户不知道用谁的。其次,疫苗免疫的效果不知道。什么时候进行第二次免疫也不知道。而研究试纸快速检测技术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p p   快速检测试纸应具备“特异、敏感、快速、简便”的特征,张改平介绍说,抗原检测试纸可应用在诊断、疫病监控、疫苗评价以及抗体监测,抗体检测试纸则应用于非免疫疫病的监控、疫苗抗原含量评价、母源抗体测定、免疫抗体检测以及为免疫程序制定提供参考。对快速检测试纸来说,标记是关键技术,目前应用最成熟、简单,用的最多的标记技术是胶体金。未来快速检测试纸的设计方向是多靶标和数字化,向即可肉眼判定结果、又能机器阅读的数字化综合分析评估发展。 /p p   峰会上,来自科研院所和疾病防控机构以及新媒体领域的大咖纷纷发表主题演讲。虫洞传媒CEO马勇从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思维出发,从概念和意义上区分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营销,让在场嘉宾对“互联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湖南新南方养殖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中岸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喻正军则从脐带血的技术原理、功能、应用,介绍了脐带血中检测毒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p
  • 网络讲座|实体瘤微环境和类器官分析——三维立体成像成新趋势
    图像数据采集和分析为深入分析高度异质的肿瘤细胞和可塑多变的肿瘤微环境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分布信息,这是传统组化或2D成像的方法无法企及的,伴随样本前期制备必需步骤切片而带来伪信号、人为偏碍和后期数据叠加拟合引入误差等因素带来巨大局限性。三维整体光片成像该技术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开发早期阶段开展药物递送途径、监测免疫细胞浸润等研究提供更直观的数据依据。光片成像与免疫细胞浸润示踪以CAR-T细胞用于实体肿瘤治疗为例,CAR-T细胞向肿瘤实体内部有效浸润、分布及持续存在时间是开发构建CAR-T细胞早期的重要评价依据,但现有研究技术缺乏能获取相关数据的方案,更无法使之可视化。在用于胰腺癌细胞治疗方案前期开发中,科学家构建了CD66c-LNGFR+ 的二代CAR T细胞,并采用较长波长可激发的荧光染料Vio® 667 Dye对之进行标记(可有效提升光片成像信号强度并降低信噪比)。三维成像图中可清晰观察到实体肿瘤内部坏死区域(黑色无信号),CD66c-LNGFR+ CAR-T治疗可令肿瘤血管化程度明显提高(Rhodamin-Lectin标记血管)但该CAR-T细胞不具备较好浸润肿瘤实质的作用(Vio667仅位于肿瘤表层的信号分布)。三维立体成像效果:类器官3D光片成像在当前领先的肿瘤类器官在个体化治疗的药物筛选应用中,类器官鼻祖Hans Clevers也极为认同三维整体成像技术能更好提取类器官立体空间中特定细胞位置与分化的关系,是类器官研究的技术趋势。同时结合高通量成像方法,可有效降低不同实验批次的组内差异,为获得治疗有效性预测提供稳定可靠的依据。网络直播课程作为目前较领先的成像技术,完整组织三维光片成像技术尚未普及。基于当前最先进光片成像系统美天旎UltraMicroscope和在肿瘤免疫学的专业积淀,我们将介绍当前最为领先的完整组织三维立体成像的方法实现高分辨率的实体肿瘤微环境可视化分析。此次网络课程包含如下内容:大样本组织三维立体光片成像的基本原理满足光片成像的样本制备解析大样本组织三维立体光片成像技术在肿瘤免疫学中的应用概述如何针对多个肿瘤样本进行图像采集及数据分析实例展示光片成像在细胞浸润肿瘤实体并进行示踪的应用识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注册观看直播(可收看直播和回放)
  • 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创立 质谱与核磁应用于疾病代谢表型研究
    由世界各地领先研究中心组成的新的全球性网络于今天推出,以应对自闭症、癌症、糖尿病和痴呆症等现如今一些最为紧迫的全球健康挑战。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 (IPCN) 将显著增强表型组学领域的全球科研能力。通过对生物体液或组织样本进行全面分析,表型组学研究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如何与我们的基因相互作用。它可帮助解释为何有些人会患病,而有些人就不会。该网络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健康创新峰会 (WISH) 特别推介会上推出。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基因不足以解释疾病如何发展,了解我们的基因、环境、微生物、饮食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及它们对不同个体和人群的影响,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预防、检测和治疗。IPCN 的宗旨是更好的了解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变化如何在人的一生中对不同人群的疾病产生影响。该研究将使用代表世界不同人群的稳定、一致的数据集,为全球公共健康政策和新治疗方案的开发提供信息。  MRC-NIHR 国家表型组中心 (NPC) 负责人兼伦敦帝国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外科与癌症系主任杰里米-尼科尔森 (Jeremy Nicholson) 教授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增加慢性疾病风险的环境和生活因素前所未有地融合在一起,如今构成了最大的全球公共健康挑战。IPCN 正在打造国际分析科学协调中心,专注于了解增加疾病风险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以及重大疾病的比较生物学,并满足未被满足的保健和医疗需求。”  IPCN 由伦敦帝国学院国家表型组中心发起,由超过12家国际合作伙伴组成,这些合作伙伴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大陆、日本、新加坡、台湾、美国和英国设有区域多机构中心。  自2012年以来,国家表型组中心已创建表型组学领域的最佳实践实验室和研究方法论,新推出的IPCN将在全球范围内分享这一知识。如果以相同、一致的方式开展研究,数据集合并和结果比对就会变得更加简单。这意味着,以这种方式可以开展更大规模、更复杂的研究,而且与一家单独的中心独立完成相比,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复杂性较低的研究。  英国首席医疗官莎莉-戴维斯 (Dame Sally Davies) 教授称:“事实上,表型组研究是我们新一批医疗尖端科学之一,可以增进我们对疾病和病情总体情况的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彻底改变自闭症、癌症、心理健康、中风、肥胖症、代谢性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式。通过国际合作找到解决方案,更快的解决我们如今所面临的最大全球公共健康挑战,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李光前医学院院长詹姆士-贝斯特 (James Best) 教授说:“在新加坡,我们对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的推出表示欢迎。通过这项合作,南洋理工大学的新加坡表型组中心将有更多机会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合并一致方法论收集的数据和分享理念,我们将更好地了解有可能引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生化异常。”  伦敦帝国学院全球健康创新研究院院长、教授达兹勋爵 (Ara Darzi of Denham) 表示:“该世界健康创新峰会计划专注于了解全球健康需求的变化以及迫切的医疗和健康问题,并进行相关筹划。IPCN 将肩负肥胖症、糖尿病、癌症和自闭症等医疗健康挑战,并创建一项技术架构,在全球范围内对疾病的比较生物学进行研究。”  该网络的创始机构为伦敦帝国学院及其企业合作伙伴沃特斯公司 (Waters Corporation) 和布鲁克公司 (Bruker Corporation)。沃特斯和布鲁克已开发了质谱分析与核磁共振光谱技术,进而实现了高级、精准和高效的代谢表型。代谢表型涉及识别存在生物体液和组织样本中的代谢物,提供有关个人当前健康状况和生理机能的信息。反过来,这也会提供疾病和代谢病理相关信息。
  • 屈臣氏两度菌落超标上“黑榜”
    宣称"至清至纯"的屈臣氏旗下饮用水近日被曝"菌落总数"超标。日前,广州市质监局在网站公布"2013年广州市生产领域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第九批公告",其中饮料类不合格产品多达18批次,屈臣氏18.9L/桶的蒸馏水菌落总数超标80倍登上"黑榜".   无独有偶,9月份,屈臣氏一个批次的饮用矿物质水(18.9L/桶,生产日期20130424C)也因菌落总数"上榜".专家表示,菌落总数超标的水或饮料可能引起呕吐、腹泻、头晕、恶心等症状,但从口感上一般比较难分辨。昨日,屈臣氏相关人士向本报表示,公司正在进一步了解和跟进此事,尚没有确切调查结果。   饮料类产品成为此次抽检的"重灾区".其中,由广州真和药业有限公司太平分公司于2013年6月20日生产的"邓老凉茶"冲剂被检出霉菌数量超过标准值10倍有余。此外,在广州市白云硒珍矿泉水厂于2013年7月3日生产的"西珍"牌饮用天然矿泉水(18.9升/桶)中,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被检测出。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该类致病菌可引发败血症、呼吸道感染以及心内膜炎等临床问题。与此同时,屈臣氏的桶装蒸馏水也上榜,而绿源山泉、高山月、水分子、茶之泉、青水居、农峡山泉、怡翠山泉、凤凰山等饮用水均被检测出菌落超标或酵母超标。   "菌落总数是衡量饮用水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总数含量的高低,表明饮用水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大小。"龙腾资本董事总经理周璐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规定,蒸馏水是按照GB 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的,其中规定菌落总数的限值不能超过20.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由于桶和桶盖消毒不完全、生产设备清洗不完全,或是车间清洁程度不够等都会导致超标。此次质监部门是从生产环节上抽查的,仍检出菌落总数有问题,屈臣氏需要认真调查是什么原因。不过,据了解,虽然目前水的国标中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一项,但是包括食品法典委员会等机构并无这一要求。
  • 谁拖了国家实验室的后腿:十多年仍难去“筹”
    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花落“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诞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日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蓝光LED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家、唯一实现硅衬底LED芯片量产的国家。图为南昌大学教授、硅衬底LED技术的领衔学者江风益(前中)在和团队成员探讨技术课题。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内,科研人员行色匆匆,百万亿次集群计算机“争分夺秒”。这里聚集了近300人的创新研究团队和先进开放的科学研究平台。  “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部署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超智能网络化机器人研究,实现网络空间的无缝覆盖能力和在工业和社会服务中的广泛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说。  建设国家实验室,是当前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原创能力的重要路径。《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试点国家实验室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难点,需加强顶层设计,抢抓原始创新机遇,激活释放新生产力,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协同创新”成果初现  近年来,试点国家实验室获得了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德国洪堡奖等近50项国际著名奖项。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全部出自试点国家实验室。  自2000年起,科技部探索建设国家实验室,先后批准了沈阳材料科学、北京凝聚态物理、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武汉光电、北京分子科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等7个试点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不同类型和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试点国家实验室在发挥制度优势、整合创新资源、大幅提升重大原创能力上取得明显成效,部分试点国家实验室已能与国际上同类先进机构比肩,量子通信、高温超导、纳米材料、石墨烯、下一代互联网等方面成果在前沿科学领域产生重要国际影响。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在制备出毫米级单晶石墨烯的基础上,实现了单晶石墨烯的结构和边界控制,为其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卢柯说:“我们在金属纳米材料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原创成果,引领了国际该领域发展,在核电、高铁、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应用,为相关产业带来了过百亿元新增产值。”  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还培育出科技发展引领者队伍,汇聚了一批高端人才。10年前,“千人计划”学者闫大鹏回国加盟了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带领团队研发出国内首台10000W光纤激光器,相关技术自主化直接催生了武汉中国光谷地区的激光产业集群。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常务副主任骆清铭说,实验室与13个企业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数十项成果与技术应用到通信、能源、工业制造领域,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过百亿元。  遭遇四大“拦路虎”  一方面为国家实验室渐显原始创新引领作用而欣喜,一方面因十几年未去“筹”生“愁”。记者获悉,首批筹建至今已十多年,除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之外,其他国家实验室仍然在筹建中。  一些负责人认为,国家实验室迟迟未验收或验收后难去“筹”,对今后发展“是否仍坚持现有发展模式”带来很大困扰。  孙家广认为,国家实验室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应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另一方面需加紧验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才能在总结、完善现有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中进一步规划。  困扰国家实验室的,还有运行管理办法不明晰。一些负责人表示,目前缺少国家层面对国家实验室的定位、目标、各方责任、人才支持、运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交叉学科设置、科技与教学互动、企业参与技术创新过程等政策支持和管理办法并不明晰,使得各个实验室多年来“摸索中前进”。  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说,只有建章立制理顺这些问题,明晰评价机制、政策和技术管理支撑体系,才能使科研人员充分放大个人优势,共同攻关重大项目,实现整体科学目标。  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尚未形成也是一大难题。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徐建国表示,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主导、服务国家战略的科研机构,但试点国家实验室目前获取的中央财政渠道竞争性项目经费占其总科研经费的80%以上,稳定支持比重偏低。  一些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表示,目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向外争取科研经费,难以潜心研究宏大科学问题。目前国家实验室已经承担的国家重大研究任务,大部分是通过竞争性渠道获得。由于项目来源渠道多、项目数量多,导致国家实验室难于聚焦重大科学问题,不利于重大原创科研成果产出。  此外,记者了解到,一些部门对基础研究投入看法不一,认为短时间难见回响,视其为消耗性投入。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认为,国家实验室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涉及面广需周密考量,但不应成为不推进、不投入的理由。  “科技投入看效果,也要‘让子弹飞一会儿’。如果没有今天的投入,可能就没有明天需要时给力的科技支撑。”许倞说。  组建时不我待  受访者表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被推至科技大潮风口浪尖的中国,需抓紧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国家实验室。  中山大学副校长马骏表示,建设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基地承担国家重大科研及任务和组织开展前沿科技探索,是科研活动一定发展阶段必要的组织模式和需求。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说,发达国家实践表明,当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处于关键期,需要抓住战略机遇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重要方向超前部署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基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组织开展前沿科技探索。在重大科研发现面前,机会对所有国家所有人平等,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表示,我国科技发展已步入从跟踪为主转向跟踪与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正处于关键期。随着大科学时代学科综合交叉不断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链条缩短,急需布局一批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建设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科技创新的条件保障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说,当前需通过国家实验室建设,主动横向整合多元化创新主体,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通道,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第一生产的潜能。
  • 罗氏诊断在华推广KAPA NGS新一代测序系列产品
    (2016年10月1日,上海)全球体外诊断市场领导者——罗氏诊断正式宣布完成对Kapa Biosystems(简称Kapa)公司KAPA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新一代测序)系列产品的全面整合。自今日起,罗氏诊断中国将直接出售、分销和支持KAPA NGS和HiFi系列产品,为科研机构、临床研究中心、检测实验室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完整的基因检测解决方案。 基于开发差异化新一代代测序产品线的承诺,罗氏诊断于2015年收购了新一代测序上游工作流程的核心试剂品牌领导者——美国Kapa公司。Kapa率先采用定向进化技术平台(Directed EvolutionPlatform)这一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筛选的蛋白质工程技术,针对特定应用的特殊要求,在巨大的人工突变库中大通量、快速地筛选出性能优异的定制酶,加快了开发高性能分子生物学试剂的进程,对DNA和RNA的新一代测序、DNA扩增和分子诊断,提供性能卓越的酶制剂。 Kapa的专利技术和KAPA NGS系列产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罗氏现有的基因测序产品线,成为罗氏基因检测解决方案的完美补充。在新一代测序全流程中,KAPA NGS系列产品将提供每个样本制备步骤的对应产品,涵盖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组学等当前新一代测序可及的全部实验流程,不仅能满足DNA和RNA文库构建、文库扩增、文库定量和人基因组DNA样本质量控制的全流程要求,并且能够提供磁珠、建库接头、核糖体RNA去除、DNA片段化等模块,为用户提供出色的建库性能,快速精简的实验流程,具有多种应用的适用性和模块组合灵活性,并能对接多种自动化平台,轻松实现自动化。 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黄柏兴教授表示:“罗氏诊断始终致力于推动基因组学和测序领域的发展。经过了一年的整合,KAPA NGS系列产品的正式加入,将进一步丰富罗氏现有的专业技术和测序产品线。凭借专业和效率,罗氏诊断中国将一如既往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相信Kapa简化的工作流程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将为国内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极高的价值,全面满足客户需求。”关于罗氏诊断 罗氏诊断致力于开发和提供从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到诊断、监测的创新、高性价比、及时和可靠的诊断系统和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并减少社会医疗成本。 罗氏集团拥有医疗行业唯一一个涵盖诊断和制药领域创新领导者的独特地位。这一结合使我们能够应用突破性的疾病知识来开发创新产品、发现和监测疾病,并引导治疗方案的选择。2000年8月,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作为外商独资公司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立,开展中国大陆的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业务不断增长,规模也不断壮大,是中国体外诊断市场的领导者。至今,公司拥有2,000多名员工,分布在全国70多个城市。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北京、广州、南京和杭州均设立了分公司。 公司产品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以其一流的技术产品,配以完善的服务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及信誉。罗氏诊断对中国市场作出坚定的承诺,将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医学价值来为中国的医疗健康事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卓越贡献。关于Kapa Biosystems Kapa Biosystems由Trey Foskett、Paul McEwan、Ron McEwan和Chris McGuinness共同创建于2006年,公司率先采用定向进化技术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试剂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使用Kapa Biosystems的产品,并在4,000多期同行查阅出版物中被引用。KapaBiosystems将继续致力于开发创新型的解决方案,用以加速基因组研究,推动癌症以及复杂遗传性和传染性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 Kapa Biosystems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威尔明顿,在南非开普敦建有研发和生产基地。欲了解更多,点击进入:罗氏诊断产品中心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698/product.htm
  • 哪条出乎你的意料?达摩院发布2023十大科技趋势
    该怎样预测未来一年内即将发生的科技变迁?阿里巴巴达摩院(以下简称达摩院)的方法是“回归本质”。审视2023年的科技趋势,达摩院荟萃科学界、产业界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不仅评估那些“已经工程化落地、有望近期规模化商用的主流技术”,还将“有前沿性的技术探索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产品”和“已经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强大生态的应用体系”纳入观察之列,以洞察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范式重置、产业革新和场景变换。这让这份科技趋势预测显得有些过于“接地气”,甚至有些条目读到后会使人感到出乎意料。或许恰恰是这份出人意料,方能激发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以及泛科技爱好者的思考与共鸣,去感受它们获入选的“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这样点评达摩院2023十大科技趋势:“为科技界和产业界贡献了一份非常有价值、有深度的预见”。他说:“每年的达摩院十大科技趋势报告是站在科技和产业发展全局的角度,对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并做出科学、客观、中立的预判,特别欣慰地看到,2023年的十大科技趋势报告也秉承了这一理念。”让我们带着探索的目光,一起走近它们。范式重置篇趋势一: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预言:基于多模态的预训练大模型将实现图、文、音统一知识表示,成为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许多人对“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有些陌生,但对它要导向的目标却非常熟悉——没错,就是通用人工智能。与多模态相对应的,是当下较为常见的文本、语音、视觉等“单模态智能”。人们期待智能设备一机在手,不仅能说会写,还要能说会道,最好还会推理、能总结、搞创作等等。要实现这个目标,多模态的预训练大模型提供了可能的路径。多模态统一建模,目的是增强模型的跨模态语义对齐能力,打通模态之间的关系,使得模型逐步“标准化”。达摩院认为,语音、视觉和多模态预训练模型将加速AI向通用基础模型方向演进,而建立统一的、跨场景、多任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将会成为AI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感受到,大模型目前已展现出了超预期的“理解”和“创造”能力,但人们对其内在机理了解还很不够。对此他谈到:“大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控性仍很弱,但这正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趋势二:Chiplet模块化设计封装预言:Chiplet的互联标准将逐渐统一,重构芯片研发流程。Chiplet(芯粒或小芯片),是芯片界近两年的“生面孔”,但在2023年,它非常有潜力成为行业热词——国内外叫得上名字的半导体科技企业,几乎都将Chiplet技术视为未来新型技术之一。Chiplet有何魔力?Chiplet可看做是“芯片化的IP核”,但它和传统单一工艺流片的片上系统(SoC)设计模式相比,能实现不同工艺节点以及不同材质的功能模块集成。考虑到Chiplet可以降低对先进工艺制程的依赖、实现与先进工艺相接近的性能,达摩院预测,在后摩尔时代,Chiplet可能将是突破现有困境最现实的技术路径。近年来,先进封装技术发展迅速。封装技术的进步,推动Chiplet应用于CPU、GPU等大型芯片。达摩院认为,基于先进封装技术的Chiplet可能将重构芯片研发流程,从制造到封测、从EDA到设计,全方位影响芯片的区域与产业格局。特别地,2022年,UCIe联盟成立、中国《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发布,达摩院预测指出,Chiplet互联标准将逐渐统一,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趋势三:存算一体预言:资本和产业双轮驱动,存算一体芯片将在垂直细分领域迎来规模化商用。存算一体一直是高能效计算的重要技术之一。计算、存储单元融合,在实现数据存储的同时直接进行计算,这一突破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存算形态一直以来都对IT科学家充满“诱惑力”:这意味着可以消除数据迁移带来的开销、提升运算效率,实现计算存储的高效节能。达摩院观察到,存算一体已经在产业细分领域掀起了创业浪潮,并受到投资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和投入。达摩院提出,实现存算一体的技术路径主要有三个:技术较成熟的近存计算、投资热度较高的存内计算、技术尚处于探索期的“基于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的新型存储原件”,技术上,存算一体将向着高精度、高算力和高能效的方向发展。但达摩院2023十大科技趋势项目成员秦钖也直言:“目前真正的存算一体,或者说革命性地突破冯•诺伊曼架构的存算一体还未实现,我们期待更明显的东西。”产业革新篇趋势四:云原生安全预言:安全技术与云紧密结合,打造平台化、智能化的新型安全体系。根据阿里云首席风险官、阿里云安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欧阳欣的解释,云原生安全不是特指云原生技术的安全,而是包含云基础设施的原生安全和用云的原生能力形成更加弹性、统一、智能的安全能力。网络安全技术有着“后发先至”特点。基于这个特点,达摩院注意到,云原生安全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从安全保障云原生到云原生赋能安全,内涵不断扩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涵盖基础设施、应用、数据、研发测试、安全运营等在内的防护体系。也即,云原生安全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会基于云的安全服务形式而不断创新。欧阳欣谈到,由于云原生安全的范围广、技术复杂,因此更需要各方更加开放和协同。未来1~2年,可以重点关注云上身份安全和智能化的安全运营中心。“就像密码技术需要提前应对‘后量子时代’、去回应现在看起来产业化还似乎遥遥无期的量子计算技术一样,”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翟起滨说:“对云原生安全的关注,势必成为新的一年网络安全圈内的热点。”趋势五:软硬融合云计算体系架构预言:云计算向以云基础设施处理器(CIPU)为中心的全新云计算体系架构深度演进。云计算的体系架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引入专用硬件,形成软硬一体化的虚拟化架构,实现全面硬件加速。达摩院认为,这个阶段云计算面临的挑战,是在数据密集计算、云数据中心流量越来越大的趋势下,实现云计算单位成本下更高的计算性能,以及更高效的云数据中心管理。计算效率的提升,还要回到芯片和系统底层中去。传统的以CPU中心的云计算体系架构受到CPU性能瓶颈的限制,无法应对云上时延和带宽的进一步扩展,云计算体系架构需要向着软硬一体化的方向迭代升级。“软硬件一体化设计是当前计算架构的重要演进方向。”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任炬提出,尤其在复杂的云计算场景中,软硬件的协同优化与迭代升级更是决定其性能提升的关键。达摩院预测,未来三年,云计算将向以CIPU为中心的全新云计算体系架构深度演进。CIPU是阿里云结合其飞天操作系统实现对数据中心计算、存储、网络等多维资源进行高效管理和软硬件协同加速的代表性技术。任炬表示,CIPU在阿里云的成功实践,也预示着软硬件一体化的虚拟化架构将引领云计算的技术升级。趋势六:端网融合的可预期网络预言:基于云定义的可预期网络技术,即将从数据中心的局域应用走向全网推广。网络的本质是连接。高带宽、低时延、高稳定、少抖动一直是网络追求的目标。然而,目前在互联网中广泛部署和应用的TCP网络协议栈,已无法满足当今大算力池化所需要的高性能网络互联需求,“可预期的”高性能网络架构在大算力需求驱动下应运而生。这对于传统基于“尽力而为”的网络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端网融合”给了可预期网络实现的可能。达摩院介绍,通过采用端侧和网络侧协同设计和融合的思路,可预期网络构建了基于端网融合的新型网络传输协议、拥塞控制算法、多路径智能化调度以及硬件深度定制和卸载等技术的全新算网体系。达摩院预测,可预期、高算力网络有望颠覆目前基于传统互联网TCP协议的技术体系,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的基本特征,并从数据中心的局域应用走向全网推广。“过去十年,互联网公司在超大规模需求驱动下,重新定义了网络系统;未来十年,在大规模算力需求驱动下,云计算将重新定义下一代高性能网络系统。”阿里云智能副总裁兼首席网络科学家蔡德忠看到,端网融合架构已开始触发网络的生态变革,集计算和网络于一体的DPU芯片雨后春笋般出现,也预示着网络正向可预期方向演进。趋势七:双引擎智能决策预言:融合运筹优化和机器学习的双引擎智能决策,将推进全局动态资源配置优化。经典决策优化基于运筹学,起源于“二战”中的空战规划。一直以来,经典决策优化对数据量的依赖性弱、求解质量较高、可解释性较强,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决策场景。然而,随着外部环境复杂程度和变化速度不断加剧,经典决策优化的局限性愈发凸显,比如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能力不足、对大规模问题响应不够迅速等。达摩院观察到,为弥补经典决策优化的不足,学术界和产业界开始探索引入机器学习,构建数学模型与数据模型双引擎新型智能决策体系。其优势在于,可应对不确定性高、在线响应速度快的场景;但它也有劣势:学习效率慢、成本高、求解的质量也不够高。由此,达摩院认为,运筹优化和机器学习的结合能完美弥补彼此的局限性,极大地提升决策速度和质量。目前,在交通领域如港口吞吐量优化、机场停机安排等,制造领域如电力调度、工艺优化、产销协同等,已经开始尝试用双引擎方式在动态变化中快速找到最优解。不过,达摩院也提到,双引擎智能决策尚处于起步阶段。他们期待,随着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双引擎智能决策在特定领域实现更多主体、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优化,有望推进全局实时动态的资源配置优化。趋势八:计算光学成像预言:计算光学成像突破传统光学成像极限,将带来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应用。计算光学成像是一个新兴多学科交叉领域。以往,我们凭借双眼“所见即所得”,如今人类可以看到毫厘微末间的细胞病毒、广袤宇宙中的一缕光,这都有赖于计算光学成像这项技术。“在过去的十多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光学成像注入了新的生命,计算成像应运而生,悄无声息中颠覆了人类与机器感知世界的方式。”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助理教授吴嘉敏不无感慨地说,从“所见即所得”的一一映射,到对高维光场的耦合编码与计算重构,计算成像模糊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边界,突破了物理约束,让人“见所未见”。达摩院看到,目前,计算光学成像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已取得许多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并在手机摄像、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开始规模化应用。从无人系统手机摄影到工业监测,计算成像正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达摩院大胆预测,计算光学成像未来有望进一步颠覆传统成像体系,带来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应用。场景变换篇趋势九:大规模城市数字孪生预言:城市数字孪生在大规模趋势基础上,继续向立体化、无人化、全局化方向演进。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在各行业不断渗透,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发展进入“深水区”。自城市数字孪生2017年首次被提出以来,达摩院分别在2019年及2021年的十大科技趋势报告中进行了阐述。2023年,达摩院再度论及。以城市为对象,在数字世界建设与物理世界1:1的数字映射,进而通过数字映射进行多学科机理与仿真推演,并与物理世界进行实时双向同步,阿里云智能副总裁、行业解决方案研发部负责人曾震宇认为,这将开启智慧城市领域一个全新的计算范式。他谈到,当城市的感知能力以及以还原、建模、渲染、仿真推演为代表的计算能力发展到一定临界值,城市级别的大规模数字孪生成为可能。“城市数字孪生不仅精准地捕捉到城市的当下,也全面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曾震宇说,城市数字孪生不仅仅是城市的可视化渲染,更是城市的众多业务的新的载体,为业务创新提供了支撑。他高度评价构建城市级数字孪生的意义:“人们甚至可以从城市的过去推演城市的未来发展。”达摩院提出,城市数字孪生面临的最大瓶颈,在于城市级大规模对象实体孪生以及业务流程孪生的城市孪生体尚未完全搭建起来。未来,城市数字孪生将在大规模特征的基础上,继续向立体化、无人化、全局化方向演进。趋势十:生成式AI(GenerativeAI或AIGC)预言:生成式AI进入应用爆发期,将极大地推动数字化内容生产与创造。2022年,对AI应用感兴趣的,即便没跟ChatGPT“聊天”,也大概率尝试过输入关键词让AI生成图像或文稿。
  • 对话戴安中国“行船掌舵人”---访戴安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杜平先生
    提到戴安(DIONEX)公司,大家自然会联想到离子色谱,或者说提起离子色谱,大家会自然地联想到戴安。戴安是世界上第一台离子色谱的生产厂,三十多年来一直在离子色谱技术领域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戴安美国于2000年11月在香港注册戴安中国有限公司,同时于北京和上海分别设立代表处,全权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所有业务。并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应用研究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中国用户的售前售后服务及应用研发。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采访了戴安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杜平先生。   初次见到杜平先生,与我想象中的很不一样,没想到作为戴安中国的总负责人,他竟是这么年轻。一身深蓝色条纹西装,洁白的衬衫配搭银灰色斜纹领带……处处彰显着年轻有为、儒雅睿智。更令我惊讶的是,他一开口竟然是地道的京腔京韵,这不由的令笔者对他的成长及发展历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次访谈的内容也由此引出。 戴安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杜平先生   Instrument:杜总,您好!很荣幸能够采访您。戴安(DIONEX)公司于2001年开始全面拓展中国市场开始,通过您和中国团队的努力,“戴安中国”的业务飞速发展,业界非常关注和好奇:杜总您如此年轻就身居要职,能否借此机会请您谈谈戴安中国以及您个人的发展历程?   杜总:我出生在北京,小学到高中都是在北京读的,高中毕业后到加拿大留学,在加拿大学习工作了八年。中国人大多数都有着浓厚的故乡情结,在美国、加拿大这些国家,我总觉得没有归属感,而且我感觉国内的市场会比较适合我,于是,1997年我去了东西方文化并存的特区--香港,同香港一起回归祖国了。   2000年11月,受命于戴安美国公司在香港成立了戴安中国有限公司,我担任大中国区总经理,负责戴安在港澳及内地的运作,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市场拓展, 2001年,戴安在整个中国区的销售业绩是300多万美金,2007年我们的业绩是3500万美金。不到八年的时间,业绩翻了十倍。2001年,包括香港在内的全体员工总共17个人,香港当时只有3个人。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我们的队伍很快发展壮大。现在我们的正式员工已有近百人,其中应用支持人员占很大比例,因为国内绝大多数用户希望厂家能够帮他解决一切问题,摸索一些方法,另外由于中国还有一部分实验室在偏远地区,实验条件较差,实验室不恒温、洁净度不达标、电压不稳、经常断水断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售后服务团队。在中国做生意就一定要遵循中国的“游戏规则”。   我们通过近八年的努力,使戴安中国从“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戴安中国现在的业绩约占据了戴安公司全球销售业绩的10%,在戴安所有海外公司中,中国公司的的销售业绩排第三,但如果按照仪器台数计算,中国排在第一位。我们在中国市场现有离子色谱近5000台,液相色谱和ASE萃取仪近1500台。   公司成立初期,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香港,近两年开始,由于公司业务的迅速发展,我会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国内,这样能够跟中国的团队一起工作,可以更迅速直接地了解市场,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由于中国市场是独特性的市场,我必须针对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做大量的工作。我需要让美方了解中国的国情,市场情况,以及公司管理文化的特异性,同时,也必须将将美国的管理理念及先进技术带到中国,为中国市场服务。这项工作也是关系到美国公司在中国能否扎根和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我不仅要起到桥梁的作用,并且还要达到互相融合的双赢效果,许多时候双方都要做适当的改变。   戴安公司今天的成功除了依赖于美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更是中国地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及团队高度合作拼搏奋斗的结果,其中我们的销售和应用团队的表现是极其优秀和突出的。   Instrument:众所周知,“戴安”是“世界离子色谱技术的先驱与舵手”,能否请杜总您给我们解析一下 “戴安”多年来一直保持先进性的秘诀呢?   杜总:三十年前,戴安公司发明并推出了第一台离子色谱,开创了离子色谱技术先河,三十年来,戴安不断推出新的理念和技术,一直引领着离子色谱发展的方向,特别是2003年开始发明并发展的先进的淋洗液发生技术、电解抑制技术和连续再生捕获技术,戴安公司引入了最新环保理念的离子色谱新系统:不需要化学试剂的离子色谱——RFIC,进一步节省了分析时间和劳动力,同时使离子色谱具有了更加精准的分析结果。   戴安的产品线主要集中在色谱类产品,在离子色谱领域戴安算是不多见的有独特产品优势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离子色谱领域,戴安的产品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某些特定领域或者高端市场,戴安更是占据了90%以上甚至100%的份额。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敢掉以轻心,现在的竞争很激烈,竞争对手在奋力追赶,我们一直都有危机意识。   讲起保持先进性的秘诀,也谈不上什么秘诀,我想主要有两条:一是要做到真正的了解我们所面对的市场,了解我们的用户需要怎样的产品。二是要下大本钱聘请人才,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开发有前瞻性的技术,然后把新技术转变为市场需要的商业产品。   在这方面,美国一直做的很好,过去我们的研发部门主要是针对了北美和欧洲市场。而随着亚洲经济的起飞,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逐渐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市场。我们的研发部门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亚洲市场,准备为中国市场设计和生产出更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 杜平总经理、刘静经理与仪器信息网编辑交谈   Instrument:2007年12月7日星期五,戴安(DIONEX)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Lukas Brauns chweiler博士敲响NASDAQ股票市场的开盘钟,以庆祝戴安作为公共交易公司成功上市25周年,这一事件或荣誉对戴安来说意义非凡,就请杜总您给我们谈谈“戴安过去25年”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戴安”的战略发展定位和目标?   杜总:戴安上市25周年了, 1975年,科学家HSmall成功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离子色谱专用树脂填充的抑制器,抑制器可以消除背景电导,大大提高信噪比,使离子色谱作为常规的分析手段成为可能。由于在抑制技术和其他离子色谱技术方面有大量的专利保护并不断有新的技术开发出来,所以从开始到现在戴安公司的业绩增长一直保持稳定上升状态,戴安公司的NASDAQ股票也一直在稳健增长,当然如果仅凭离子色谱一个产品,业绩的增长肯定是有限的,戴安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还开发了样品前处理的技术并收购了德国的一家著名液相品牌,经过不断发展,目前戴安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可以提供全面色谱解决方案的公司。   从公司的发展来看戴安公司已经从单一的离子色谱生产厂发展到一个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面色谱解决方案的公司,我们的产品已经涵盖了样品前处理(ASE快速溶剂萃取仪)、分离分析(离子色谱、液相色谱、分析柱)、数据处理(变色龙软件)、网络管理(MTB变色龙网络版)等,我们更加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整套的色谱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从自然界样品的处理开始,到进行色谱仪器分析和数据处理一整套技术,指导用户正确使用仪器。   比如戴安公司为目前比较热门的分析-无卤检测专门推出了“无卤检测分析仪”和专用分析柱,专门用来检测塑料制品中的卤素。专用的分析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F,Cl,Br和I四种常见卤素及样品中可能存在的 NO3-,SO42- ,PO43-和CO32-完全分离,高浓度的NO3- 不会对Br产生干扰,既确保了分离效果又大大提高了实验室效率。考虑到大部分用户对整个分析过程了解的程度深浅不一,很多用户希望有一个从接受样品开始到完成检测和数据处理整个过程的技术指导,我们专门拍摄了教学短片,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方案,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用户,减少了用户在使用仪器中的各种障碍,戴安中国现在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分析专题的完整指导方案。 免化学试剂的离子色谱仪(RFIC)   从1988年戴安的离子色谱进入中国以来,戴安在中国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大的客户群,经过快速增长期的戴安中国公司,售后服务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阶段。成为我们一个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将2008-2009年定位为服务年。我们要全力提高戴安公司对用户服务的水准,更加关注广大中低端用户的需求。我们非常明白要占领中低端市场优势在于更优质的售后服务,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中国特点,完善我们原有的售后服务体系。   中国的用户不太愿意为服务花钱,这是我们面临的比较尴尬的问题。美国市场上戴安30%的收益来自服务,另外有10%-20%来源于Consumable(耗材)。但是在中国,我们的售后服务基本上是有价无市,为保证用户正常使用,我们需要做到即使收不到钱也要提供很好的服务。不过,现在情况有些好转了,一些高端用户愿意购买服务以方便日常维护、延长仪器的寿命。   Instrument:据了解,戴安公司在中国建立了技术服务中心和应用研究中心,那么“戴安中国”的“应用研发”现状与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呢? 以及,杜总您是如何看待“生产研发的本土化战略”呢?有没有在中国建工厂的打算?   杜总:我在前面讲过随着亚洲经济的起飞,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逐渐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市场。我们的研发部门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亚洲市场,中国市场,设计和生产出更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让我们产品适合中国的用户,也就是这里讲到的本土化战略,而生产研发的本土化的最直接和最佳方式就是在中国设立研发应用部门和设立生产线。   要让一个美国公司将自己的研发和生产部门延伸至海外通常是很艰难的,是需要一顶的决断力和执行力。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美国总部清晰地认识到了在中国本土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在上海设立应用部门,并正在筹备生产用于中国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基地。这里讲本土化,除了研发生产的本土化,管理和其他环节的本土化也同样重要。   总结本土化的两大关键因素就是过硬的产品和杰出的人才。其中人才很重要,如果管理中国地区的领导是外国人,他们的思维方式跟中国人是不同的,套用到中国市场上来往往是要碰壁的,所以要想发展一定要由中国团队来领导,并且相信他们能够把工作做好。自公司成立至今,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均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如果一个外国的品牌想要在中国发展,不考虑本土特点也一定是不成功的。要想在中国市场上立足,就要符合中国的国情。我们要学习国外好的产品质量、好的售后服务体系,但还要根据中国的特点有所改变,让中国用户容易接受。现在戴安也存在总部产品开发以北美市场需求为主导的问题,通过我们不断地与总部沟通、解释,使产品设计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这项工作虽然很吃力,但是可以推动。现在戴安的几个型号的产品都是根据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   戴安中国的应用中心目前有很多实验室分布在中国的各个省市,他们更多的工作是帮助中国的用户解决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另外他们也在帮助中国的用户建立相关的检测标准方法,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我们的应用中心与中国用户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可以非常及时地了解用户的需求,了解正在进行的项目的动态,根据用户的需要摸索实验条件,建立标准方法,为中国推动标准化进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戴安在中国不仅销售仪器,更注重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服务,产品的销售做到一定程度后,客户的应用支持和服务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非常重视技术的介绍、产品的培训,我们还非常重视与用户建立合作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得以在中国快速稳定发展的保障。 U-3000液相色谱   Instrument:戴安公司先后推出的ICS3000型离子色谱(曾荣获PITTCON银奖、R-D100奖)、U-3000液相色谱(曾荣获IBO杂志评选金奖、2008中国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奖)等产品都屡获大奖,借此机会,请杜总您给我们谈谈这些大奖背后的戴安技术创新?以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戴安公司又将重点推出哪些新产品、新技术 ?   杜总:戴安公司将每年近15%的收入用于研发,戴安全球有100多名研发人员。位于美国硅谷的戴安公司本部非常注重网罗并且留住科研、设计人才,使得戴安的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等有不断的创新成果并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戴安的研发设计团队非常稳定,在戴安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很多。   戴安公司的每项技术创新都基于应用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应用需要离子色谱具有更快、更好和更多的功能,戴安公司推出了ICS3000型双通道离子色谱,社会对环保有更高的要求,戴安推出了免化学试剂的RFIC技术,用户希望在一台液相色谱仪上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戴安推出了U3000液相色谱技术,这些仪器和技术的创新与推出和应用与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满足社会和应用的需求,这是戴安公司开发每一项新的仪器和技术的出发点。   Instrument:戴安(DIONEX)公司生产的仪器主要有离子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其中,戴安离子色谱仪在业内的首席地位是毋庸置疑 而在液相色谱这个领域可谓强手如云,如:安捷伦、Waters、Thermo Fisher、岛津、Varian等巨头,杜总您是如何看待“戴安公司的液相色谱”在行业领域内的市场地位呢? U3000型液相色谱是利用什么样的特有技术实现快速高效的效果?   杜总:从技术上讲离子色谱是液相色谱的一个分支,我们在离子色谱方面已经是最高端技术的代表了。离子色谱与液相色谱的技术是相通的,戴安的液相色谱也有其独特的先进性, Waters公司的 UPLC问世后,各个厂家都将液相色谱的发展从常规转到了快速或者专用,戴安公司的U3000也倡导快速的理念,我们最新的U-3000 RSLC系统,就是一款快速分离的液相。U-3000 RSLC的快速分离是靠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而达到的。简单地讲,戴安的快速技术是通过高压,高温,高流速,小粒径填料柱和100HZ采集速率的检测器(目前同业最快的采集速率)的组合搭配达到超快速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我们利用特有的各种技术,使得常规液相既能实现快速的目的,还能依从法规的要求,U3000液相色谱的双通道设计为用户提供了五种不同的使用功能:串联、并联、二维、在线净化和不同应用间的切换,U3000的设计流速从50nl到10ml,几乎涵盖了液相色谱的所有应用流速范围,其中的几个功能都能直接达到加快分析速度的效果,戴安特有的软件系统“变色龙”,灵活方便,简单易学,功能强大,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网络版变色龙软件可以实现对整个色谱实验室的先进的网络管理,虽然技术先进但对用户的使用要求并不高,让最不熟悉液相色谱的用户也能享受现代液相技术带来的好处,这是戴安公司在设计液相色谱时遵循的理念,虽然我们在液相色谱方面生产的年头还不长,名气还不够响亮,但我们一直坚持以解决用户实际问题为我们的创新发展方向,加上我们坚实的离子色谱技术做支撑,相信在液相色谱市场排名中领先的日子不会等太久。   Instrument:2008年匹兹堡展会期间,戴安公司开展一系列的相关领域技术前沿讲座, 另外戴安公司与很多重点院校(清华、复旦、浙大、川大等)和单位(河北省环科院、青岛黄岛质监局等)建立了“共建实验室”,同时还与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共建了“色谱班”,戴安公司这些活动主要关注的是什么?   杜总:戴安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公司,戴安公司每年在匹兹堡展会期间都会有新技术和新应用推出,相应地,戴安中国有限公司也会在展会后组织一系列的市场活动,及时将这些新技术的信息传达给中国的用户,我们还会通过参加大量的行业会和展会活动来进行宣传。在中国,我们和很多院校和单位建立了共建实验室,目的是发挥合作双方的长处,建立更多的演示窗口,让更多的用户方便地了解戴安的技术。说到与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共建“色谱班”,戴安公司也是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新路,与以往的学校为企业代培学生的合作模式不同,戴安与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共建的色谱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学校的培养过程,该学院有戴安公司多台不同型号的色谱仪,具备非常好的仪器上机操作条件,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完整学期的上机操作时间,戴安承诺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提供技术保证,保证他们学到最先进的色谱技术,保证他们学会熟练地操作先进的色谱仪器,我们会为学校培训教师,提供教材,和学校一起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我们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会有极大的竞争性,目前社会上仪器操作技术工是紧缺的岗位,虽然我们不承担这些学生的分配,但现在得到的信息,已经有很多用人单位在期待着这些学生的毕业,这也是戴安公司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做的一点点贡献。   编者后记:戴安中国八年来的发展就像一艘快艇乘顺风疾驰,而杜平先生就是这艘快艇上不可缺少的掌舵人。在他的带领下,戴安中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戴安也面临着许多企业都存在的“路在何方”的问题。杜平先生强调企业在有所成就时要有危机意识,也许,杜平先生早已为戴安中国的未来勾画好更加美好的蓝图。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戴安中国的下一个里程碑。   采访编辑:杨旭
  • 罗氏诊断与先声诊断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一代测序产业发展
    p  2018年11月16日,中国南京——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氏诊断”)与先声药业旗下江苏先声医学诊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声诊断”)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致力于新一代测序产品开发与应用,为更多的终端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检测结果,满足转化医学精准治疗的细致需求。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605d1917-f93f-41e0-a5f7-d133a47398ed.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合影:先声诊断董事长任用先生(左)与罗氏诊断测序产品全球业务负责人 Luke Dannenberg先生(右) /span br/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efce465-6fab-4844-a884-6ca2d27fcc12.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商务合作协议签署合影:先声诊断常务副总裁崔欢喜先生(左)与罗氏诊断生命科学与组织诊断事业部总监苏忠美女士(右)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58154822-38a5-4b2d-835e-43e5c8b34b8a.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罗氏诊断分子解决方案 - 生命科学与组织诊断事业部总监苏忠美女士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4584bfee-b1ba-4799-9680-cc81ed588161.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先声诊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用先生 /span br/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取长补短,拓展NGS临床应用& nbsp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罗氏诊断表示,公司始终致力于推动基因组学和测序领域的发展,凭借半个多世纪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经验与贡献,整合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先进技术,为分子生物基础研究、临床诊断、疫情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发和工业生产流程控制等领域提供优质高效的原料产品、个性化研究方案和医学检验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DT)领域的技术方案,已成为生命科学在相关科研、政府、工业和转化医学等领域的领导者。 /p p   而先声药业作为中国一线制药企业,于2017年2月依托国家科技部“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成立先声诊断,致力于在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领域开发和提供精准、高效、可信赖及技术领先的诊断产品和服务,专注于开拓药物基因组学、肿瘤等领域的检测服务市场,并开发伴随诊断试剂盒以支持药物研发管线。先声药业在诊断层面的布局,在国内率先形成“药业+诊断”的业务模式。这与罗氏“诊疗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具有相通之处,也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和契机。 /p p   对于本次合作,罗氏诊断将借助先声诊断丰富的临床服务经验及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拓展其NGS产品的临床应用,积累更多实际应用经验,为产品的完善和升级换代提供基础。先声诊断也将籍此完善其分子诊断产品线,同时借助罗氏诊断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符合未来发展的解决方案,以此推动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 /p p   双方表示,本次下一代测序产品研发和应用领域的战略合作,将帮助双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推出更加符合临床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必将推动中国分子诊断市场的发展。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罗氏诊断NGS产品线动态: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优化全流程方案,新型测序仪进入研发后期 /span /strong /p p   随着测序技术的纵深发展,靶向测序越来越受到转化科学和临床研究的重视。通过在测序之前特异性富集目标区域,靶向测序能够有效降低测序成本,提高测序深度,帮助研究者更为经济高效地研究基因组特定区域的各种变异,可用于识别和研究复杂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等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在基础科研、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依托高品质的探针设计和超高密度探针合成技术,罗氏诊断已成为靶向富集领域的一家高品质供应商。罗氏诊断SeqCap系列靶向富集体系提供人类基因组DNA、RNA和甲基化热点区域的目录化靶向富集产品,为多维度深入了解生命本质提供了有利工具。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281328c-e998-4d2d-9bbd-69b662f5a7cf.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罗氏诊断SeqCap系列 /span br/ /p p   除了靶向捕获SeqCap产品之外,在测序样本制备领域,罗氏诊断于2015年完成了对建库领域的明星品牌KAPA的收购,进一步完善了在测序产业链的布局。KAPA通过“酶的定向进化”这个刚获得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核心技术,在实验室模拟和加速野生酶的自然进化过程,进而获得一系列性能优良的工程酶,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搭建及优化了NGS样品制备的全线流程和产品组合,包括样品质控、核酸片段化、文库制备、文库扩增及文库定量等解决方案。通过在产品性能及流程体验上的不断“定向进化”,KAPA已然成为NGS前端工作流程的重要工具,为科研人员获得高质量测序数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f4337bd-6acd-41dc-bc62-24d043ecb007.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罗氏诊断KAPA系列产品 /span br/ /p p   据悉,罗氏诊断目前正在完善二代测序上游从样本保存到核酸抽提、建库以及靶向捕获的全流程方案,并针对遗传样本,肿瘤应用提供针对性的优化流程。此外,一直被外界所密切关注的罗氏新一代测序仪也进入了研发后期过程。 /p p   相信,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扩大,罗氏诊断的优质产品以及先声诊断的研发实力和优质服务,将为更多的终端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检测结果,满足转化医学精准治疗的细致需求。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关于罗氏诊断 /span /p p   作为全球体外诊断行业的领军企业,罗氏诊断始终秉承“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不断创新,致力于开发和提供贯穿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诊断、监测等环节的诊断技术和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社会医疗成本。罗氏诊断分子解决方案-生命科学与组织诊断部作为罗氏诊断的创新引擎,致力于提供最领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全自动 PCR、高通量测序和病理衔接流程,引领科研,创建医学价值,助力转化医学造福人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关于先声诊断 /span /p p   先声诊断是中国领先的制药企业先声药业旗下精准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先声诊断致力于在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领域创造精准、全面、快捷、可及的诊断产品和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多种领先的分子检测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力,先声诊断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药物基因组学、自身免疫疾病等治疗领域为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提供精准医疗的决策基础。我们也提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学检验服务,以创新的服务模式提升公共医疗的质量、效率和体验。 /p
  • 对话韩春雨——“让他们去说吧我又不生活在网络里”
    “我不打算去回应了,让他们去说吧,那些都不会影响我什么。我做我的实验,我又不活在网络里。”面对又一场喧嚣,依旧忙于实验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似乎并不关心外界对他的评价。  今年5月2日,韩春雨课题组的一篇论文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这篇论文中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基因编辑领域的重大突破,甚至有舆论称这项研究成果可折桂诺贝尔。由此,这个被笑称为“三无学者”(无名校身份、无名气、无职位)的副教授顿时红了。而由于多所国外著名院校的实验室通过参考韩春雨论文内容却无法复制实验结果,近日来,外界对韩春雨这项成果的质疑和争论也随之而来。  “诺奖级”成果从被认可到被质疑  被喧嚣包围的“三无学者”  自今年5月以来,原本默默无闻的韩春雨开始“红”了——5月2日,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刊发了他的课题组论文《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  此前媒体报道称,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的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曾评论说,虽然这项新技术还处于初期,但有一些理由相信它与现在普遍使用的 CRISPR-Cas9(目前世界各个实验室最为流行的基因编辑工具)技术相比有多种优势,特别是在更精准的基因编辑方面。由此,韩春雨的这项成果被有些媒体誉为“诺奖级”,也成为了国内外学界试图复制求证的科研方向。  虽然对韩春雨这项成果的质疑从一开始就存在,但近日来,随着国外一些专家相继宣布,在参考韩春雨论文内容基础上,使用这种基因编辑技术未能复制实验成果的结果,更让舆论开始对韩春雨以及他的这项成果表示质疑。  其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法国基因学家Gaetan Burgio,曾在此前凭间接证据宣称重复韩春雨的结果,非常高效。但7月29日,他又发布长文否定了先前的结论,并表示在多种细胞上经过反复尝试后,并未发现证据能真正证明NgAgo发生基因编辑。他认为,“《自然生物技术》期刊应该要求韩春雨公开所有的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NgAgo的未来并不明朗。”  此外,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ISTT)代表其前主席Lluis Montoliu也群发邮件,公开质疑韩春雨。然而一切还并未只仅仅停留在这项学术成果本身,此前,将这项争议引入大众视线的方舟子也让这场争议升级——他称韩春雨的论文涉及造假。  回应质疑:对重复实验充满信心  “我做我的实验,又不生活在网络里”  但面对这场无论在学界还是舆论都正日渐而上的喧嚣,韩春雨似乎并不太关心外界对自己以及自己科研成果的质疑,在他看来,在科学界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不打算去回应了,让他们去说吧,那些都不会影响我什么。我做我的实验,我又不活在网络里。”昨天上午,钱报记者联系上了正在做实验的韩春雨,他的态度也很明确——用事实说话,光打嘴仗没用。  “现在这个事儿被炒得有点热。”韩春雨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他觉得对这项技术表示质疑的学者,在对待这个问题上不够认真,“这是严肃的科研问题。我此前也表示过,对方复制不成功,有可能是跟细胞被污染有关系,另一方面或是实验技巧问题。”  而对于目前有关多国科学家要求《自然》杂志介入并公开更多数据的说法,韩春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对实验的可重复性充满信心,但同时称实验的操作确实不那么容易,“最后无非是杂志社派专家组过来监督、指导,我把实验重做一遍,到时候就什么都清楚了”。  “科学问题科学回答,博眼球造声势,不是科学性的。”韩春雨表示。
  • 罗氏中国研发中心 投入已超过10亿元
    罗氏对中国研发中心的定位是能进行完整的药品开发。从早期创新的探索设计,到高效率的后期临床开发,直至保证完成产品上市的注册申请。   如今,跨国药企的战略考量是在中国市场的生产、销售斩获日丰后,如何&ldquo 更进一步&rdquo 。过去10年,他们的共同选择是把制药业产业链的前端&mdash &mdash 研发,转移到中国。   这种选择必须具备勇气和眼光,不但要客观而前瞻地把握新市场源源不绝的需求,还要对其创新能力和环境有一个不失偏颇地研究判断,这比此前只需根据增长率而顺推年度发展计划要困难得多。尤其对于那些制药巨头,挑战无疑更甚。   罗氏是最早一批试水者。2004年,在中国建立继巴塞尔、纳特利、帕洛阿托及潘茨堡之后第五个全球研发中心,为后来者提供了示范。2010年一开年,罗氏在上海高调宣布了其依托亚太运营中心的最新战略:将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把中国区作为与美国、德国等6个发达国家市场并列的罗氏全球核心团队之一。研发等业务也随之缩短管理层级,与生产、销售形成贯通的价值链。   罗氏本土化战略的演进,某种程度上是对几年前跨国药企研发东移这一选择正确性的确认和强化。而此时,跨国药企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正在经历一个高潮期,尤其在过去一年,几乎达到了每月一家。   脑库模式   罗氏对中国研发中心的定位是能进行完整的药品开发。从早期创新的探索设计,到高效率的后期临床开发,直至保证完成产品上市的注册申请。该研发中心属于罗氏全球研发体系,这里的数据直接进入罗氏全球的数据库,并可以直接检索全球数据库的数据,与全球其它四大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为罗氏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尽管在成立初期,中国研发中心主要从事与药物化学相关的研发工作,并协助罗氏的其它四个全球研发中心开发集团内部的一些项目,但却确立了一种直接把中国人的智力文化融合到企业全球战略中的研发模式。这与当时跨国药企中非常流行的研发外包完全不同,外界对此的形象比喻是:&ldquo 罗氏正在中国建立自己的脑库&rdquo 。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20年代罗氏就进入了中国市场,1961年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并于1994年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mdash &mdash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自此,在精细化工和诊断之外,逐步加强了对医药领域的关注力度并确立了领先优势。创建中国研发中心的动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罗氏研发(中国)中心的首席技术执行官兼副总裁张明强告诉笔者,中国研发中心的仪器设备堪称是罗氏全球研发体系中最先进之一,罗氏引进的第一台微波合成仪就落户于此,原先需要几个小时的化学反应合成现在只要几分钟就能完成,能够大大提高研发效率。   然而,要评估脑库模式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靠其所取得的实质进展来说话。   据了解,经过近5年的发展,罗氏中国研发中心取得的成果包括17个先导物系列 7个CLS(选择临床候选物) 5个与罗氏其它研发中心合作的项目也进入临床0期和1期 截至到2009年底已申请了5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   现阶段,罗氏中国研发中心以三大疾病领域为攻坚目标,即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肺癌和肝癌等肿瘤类疾病以及乙型肝炎等病毒类疾病,力争早日研发出抗病毒、抗Ⅱ型糖尿病和分子靶向抗肿瘤新药。   鉴于中国研发中心的出色表现,罗氏集团总部于2008年批准其可独立运行项目,这意味着中心开始承担独立的新药研发课题,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运作空间。目前,其已建立了从化合物筛选到毒理学评价的整套新药研究流程,成为一个全功能的、独立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原创新药研究的研发中心,拥有的100多名科研人员分布在药物化学、药理学、靶点确认等药物研发的各个关键环节,这些研发人员有一半以上是海归人才或国内知名院校的科研学者。   步步为营   罗氏率先把全球研发中心放在上海张江的举动,引得不少跨国制药巨头跃跃欲试。&ldquo 当时有很多想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跨国药企纷纷来罗氏参观,我们一一做了热情接待和介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充当着义务宣传员的角色。&rdquo 张明强不无感慨地说。   然而,当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开始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时,罗氏研发本土化的战略已经推向纵深。2007年10月,罗氏药品开发中国中心在上海宣布成立,该中心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第一个全功能临床药品开发中心,由罗氏全球开发部直接管理,具备了进行临床开发过程所需的全部功能,主要致力于与中国专家协作开发创新治疗方案。   药品开发中心的建立使罗氏在中国的新药开发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部分。罗氏把全球研究过程中证明比较安全的新药带进中国,并进行接下来的设计、统计、评价、药品不良反应处理等各步骤。这也意味着,药品开发中心结合之前建立的中国研发中心,罗氏将在中国完成从药物分子筛选一直到最终药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   据悉,对于中国的研发投入,罗氏也采取了与全球同步的增长标准,自中国研发中心成立以来,公司不断追加投入,到2009年已超过了10亿元。   2009年9月,罗氏的中国研发战略再度升级&mdash &mdash 罗氏制药亚太运营中心正式落户上海,从而成为了首家也是惟一一家将自己的全功能区域总部落户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这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区域&ldquo 指挥中心&rdquo :策略、财务、人事、信息、医学部等运营部门悉数进驻张江。   这一举措再次走在跨国药企探路中国研发的前列。罗氏在中国已建成从分子化合物到药物上市营销的完整医药价值链,这意味着今后其全套的制药专业知识和经验均可以实现在中国本地的转化,对于中国医药产业来说也不啻是一项重大投资。   谈到这一战略布局,张明强肯定地说:&ldquo 虽然目前中国市场对罗氏全球业务的贡献率还不是非常大,但考虑到亚太地区未来的高速增长趋势,以及中国政府尤其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对患者医疗和福利水平的重视,我们相信这种变化将会很快到来。而上海满足了一个国际制药企业对区域总部所在地的核心诉求,比如人才储备,以及政府优惠政策等,因此,罗氏中国在未来定将成为推动罗氏全球业务增长的一个强大支柱。&rdquo   另一个颇为值得注意的是,罗氏在中国不但沿袭了多年来自主研发的传统,也保持了多样化模式的风格。在药物开发方面,罗氏在中国,已经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瑞金医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均保持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ldquo 在未来一两年里,我们不排除首次收购一两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可能性,或者购买中国公司开发的化合物的销售权。&rdquo 张明强说,&ldquo 罗氏不仅在寻找这些领域里的资产,而且还在寻找新药研发产品,这可能涉及兼并和收购,或者简单的许可交易。&rdquo
  • 第二届催化剂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再度来袭 强大专家阵容先睹为快
    催化剂在全球各行各业广泛使用,未来无论在催化剂的科学理论研究、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与提高经济效益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都有极大的发展前景。简言之,人类的生存发展,吃穿住行离不开催化剂及其发展。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环境等多个当前最热门、最重要的领域,从国家工业生产到日常生活的节能环保,催化都在无形中的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价对于催化剂的设计和性能调控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因此对于催化剂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仪器信息网联合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2020年工信部批建)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催化剂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将于今年6月16日举办。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等多位国内催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分享催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催化领域研究人员间的互动交流。本次会议同时也得到知名科学仪器厂商——东京理化的大力支持。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报告嘉宾简介(以报告时间为序):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戴升戴升,博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导。200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 2014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电子显微学专家朱静院士。2014年至2019年,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Xiaoqing Pan教授。2019年,全职回国加入华东理工大学,担任电镜中心负责人、课题组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催化剂原位电镜表征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运用先进的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于原子尺度探究催化剂在真实催化反应条件下的动态演化行为,从而辨识其活性位点,建立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近五年内,在Nature、Nat. Mater.、Nat. Catal. 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Nat. Mater.、Nat. Commun.、J. Am. Chem. Soc、Nano Lett.、 ACS Catal.等。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等项目资助。浙江大学研究员 姚思宇姚思宇,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院物化专业。2015-19年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19年9月入职浙江大学化工学院,任百人计划研究员。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次引进计划青年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姚思宇博士致力于研究能源环境相关的小分子活化转化催化剂的开发,Mo 基催化剂体相、表面结构调控及贵金属替代催化剂的设计策略。具有多年同步辐射光源研究经历,对应用原位表征手段探究微纳尺度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和催化材料合成调控机制等基础问题具有深入理解。目前共发表SCI论文 85篇。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Science, Nature Nanotechnology. JAC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他引4000余次,H-index 36。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应用工程师 王超王超,硕士,毕业于中国日化所。现任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EYELA实验室前处理设备的培训及应用推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侯广进侯广进研究员于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至2011年先后在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和美国特拉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被特拉华大学聘为二级副研究员;2012年晋升为磁共振谱学研究员。2016年入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百人计划”,2017年入选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职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聘为研究员、任固体核磁共振与催化化学研究组组长。侯广进研究员长期从事固体核磁共振方法学的发展和多种材料体系结构及动力学的应用研究,截止目前已在Science, Proc. Natl. Acad. Sci., J. Am. Chem. Soc., Angrew. Chem. Int. Ed., Adv. Energy. Mater., Nat. Commun., Acc. Chem. Res., Environ. Sci. Technol.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侯广进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学与催化化学相关的研究工作,发展高分辨固体NMR方法学,并应用于实际固体材料体系,包括催化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及生物材料等,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探测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特征,解决与实际研究体系相关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刘健刘健,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纳米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在能源、催化相关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在催化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及纳米反应器构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迄今在包括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JACS, Mater. Today, Matter, Nature Commun., Nature Mater., NSR等刊物发表正式论文220余篇。所发表论文已被 SCI 引用超过 17000余次,H 因子为 59,2018到2020年连续三年入选科睿唯安高引作者。受邀为CRC Press编写 “Mesoporous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专著一本。任期刊“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 主编(Editor-in-Chief)。曾获得 “第 14 届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2008),“UQ Foundation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基础研究最高奖,2011),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杂志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杰出研究者等多项奖励。并于2011年获得澳大利亚基金委博士后特别研究员资助 (AustralianPostdoctoral Fellowship),2013年入选日本学术振兴会特邀研究员 (JSPS Invitation Fellow),2016年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百人计划”支持。2017年入选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8年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吕宝亮吕宝亮,现任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太原市高端创新型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催化材料的结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先后主持研究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优秀青年基金在内的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ACS Catalysis、 Journal of Catalysi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1/4)、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6)等奖项,应邀担任40余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函评专家。天津大学教授 李新刚天津大学长聘教授、工业催化学科带头人,天津市131创新团队负责人,自2019年对口支援兰州交通大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131创新人才第一层次。担任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期刊副主编、Catal. Today和《化工学报》期刊客座编辑、中国化工学会稀土催化与过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低碳分子催化转化及大气污染物催化消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Nat. Commun.、Chem、EES、C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荣获国际催化理事会“青年科学家奖”。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冯俊婷冯俊婷,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和2010年分别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理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2012年-2013年在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合作教授Graham Hutchings院士。以通讯/第一作者在Chem. Soc. Rev.(1 篇)、 ACS Catal.(6 篇)、 J.Catal.(15 篇)、Appl. Catal. B: Enviorn.(2篇)、Chem. Sci.(1 篇)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授权专利10件,含美国专利1件。2020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任北京市多级结构催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秘书,全国工业催化联盟青年委员。会议日程:报告时间报告主题报告专家09:30--10:00常压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在原位催化表征中的应用戴升(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10:00--10:30XAFS 表征方法在催化剂结构解析中的应用姚思宇(浙江大学 研究员)10:30--11:00柱型连续流动反应装置在催化剂评价中的应用王超(东京理化 应用工程师)11:00--11:30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及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侯广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13:30--14:00纳米反应器与纳米多孔催化剂的构筑及表征刘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创新特区组组长 / 研究员)14:00--14:30过渡金属氧化物晶面结构调控及其催化应用吕宝亮(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14:30--15:00低碳分子高效转化催化剂的设计、表征和机理研究李新刚(天津大学 催化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15:00-15:30界面活性催化剂设计、表征与性能强化机制研究冯俊婷(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注:会议日程可能根据实时情况有所调整,以会议页面展示为准。本次会议报名完全免费,只需扫描下方会议报名二维码或点击下方报名链接,即可进入会议页面,在会议页面可以实时查看会议日程,点击下方“立即报名”按钮,填写报名信息即可报名参会:会议报名二维码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atalysts2021/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