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转化酶样凋亡蛋白酶

仪器信息网转化酶样凋亡蛋白酶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转化酶样凋亡蛋白酶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转化酶样凋亡蛋白酶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转化酶样凋亡蛋白酶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转化酶样凋亡蛋白酶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转化酶样凋亡蛋白酶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转化酶样凋亡蛋白酶相关的解决方案。

转化酶样凋亡蛋白酶相关的资讯

  • 胰蛋白酶,组织解离、细胞消化的小帮手
    胰蛋白酶(胰酶,Trypsin),CAS:9002-07-7,为蛋白酶的一种,EC3.4.4.4,是从牛、羊、猪的胰脏提取的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来源于胰腺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由2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底物特异性是带正电荷的赖氨酸和精氨酸侧链。胰酶主要切割赖氨酸和精氨酸羧基端,当两者之一紧随为脯氨酸的情况除外。另外,当切割位点任一边紧邻酸性残基,胰酶水解速率也会减缓。在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原代细胞培养中的组织细胞分散(将组织块制备成单个细胞悬液)以及传代细胞培养中,贴壁生长细胞的消化分散均要使用组织细胞消化液。常用的消化液为胰蛋白酶,EDTA等,其功能主要是使细胞间的蛋白质(如细胞外基质)水解,使组织或贴壁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用于进一步的实验。以下是absin胰酶部分产品,全部现货供应哦~胰蛋白酶(猪源)1:250 abs47014936本品是由猪胰提取而得的一种肽链内切酶,白色至淡黄色粉末。可用于制备单细胞悬浮液,胰蛋白酶在用于细胞培养时,可用PBS溶解成浓度为0.25%,也可以加入0.02%EDTA ,过滤除菌后使用。溶于水≥10mg/ml,不溶于乙醇、甘油、氯仿和乙醚。本品具有以下特点:1、对电点pI 10.5。Ca2+对酶活性有稳定作用。 2、重金属离子、有机磷化合物、DFP、天然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其活性有强烈抑制。 3、可用于制备单细胞悬浮液或贴壁细胞的消化、分离。货号名称abs47014936猪源胰蛋白酶1:250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0.25%) abs47014938本产品含0.25%胰酶,溶于无钙镁平衡盐溶液中,经过滤除菌,可以直接用于培养细胞和组织的消化。货号名称abs47014938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0.25%) 不含酚红 abs47047375本品含 0.25%胰酶和 0.02%EDTA(0.53mM),溶于无钙镁平衡盐溶液中,经过滤除菌,可以直接用于培养细胞和组织的消化。本产品具有方便快速、稳定安全、细胞状态好等特点。货号名称abs47047375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0.25%) 不含酚红胰蛋白酶(牛胰) 1:2500 abs9154本品是由牛胰提取而得的一种肽链内切酶,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甘油、氯仿和乙醚。其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科研方面。是一种专一性催化水解赖氨酸、精氨酸羧基形成的肽键,可用于蛋白质化学研究。货号名称abs9154胰蛋白酶(牛胰) 1:2500更多absin胰蛋白酶相关产品 :货号名称abs47014938胰蛋白酶-EDTA溶液abs9154胰蛋白酶(牛胰腺)abs47047375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0.25%) 不含酚红abs44073474重组牛胰蛋白酶abs47014937Trypsin (0.25%), Phenol Redabs47014936猪源胰蛋白酶1:250abs47014940胰蛋白酶,蛋白测序级abs47014939胰蛋白酶,组织培养级Absin特色产品线(全部现货):WB相关:ECL发光液、预染marker、预制胶;IHC相关:二抗试剂盒、组化笔;IP/CoIP试剂盒;激动剂/抑制剂;血清、BSA、蛋白酶K、CTB、TTX、CEE;凋亡试剂盒;呼吸爆发试剂盒;ELISA试剂盒;重组蛋白;抗体: 二抗、标签抗体、对照抗体;定制服务(抗体/多肽/蛋白/标记/检测)...
  • 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金属蛋白酶|附相关会议
    金属蛋白酶(MP)是一个在其活性中心具有金属离子的大型蛋白酶家族。根据结构域的不同,金属蛋白酶可分为多种亚型,主要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s)以及具有血栓反应蛋白基序的ADAMs(ADAMTS)。它们具有蛋白质水解、细胞粘附和细胞外基质重塑等多种功能。相关会议推荐点击可免费报名金属蛋白酶在多种类型的癌症中表达,并通过调节信号转导和肿瘤微环境参与涉及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的许多病理过程。因此,更好地了解MP在癌症免疫调节中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癌症诊断和免疫治疗方法。MP的结构和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脊椎动物中,MMP家族由28个成员组成,至少23个在人体组织中表达,其中14个在脉管系统中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通常根据其底物和其结构域的组织结构分为胶原酶(MMP1、MMP8、MMP13)、明胶酶(MMP2、MMP9)、溶血素(MMP3、MMP10、MMP11)、基质溶素(MMP7、MMP26)、膜型MMPs(MT MMPs)或其他MMPs。MMP家族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结构。典型的MMPs由大约80个氨基酸的前肽、170个氨基酸的金属蛋白酶催化结构域、可变长度的连接肽或铰链区和约200个氨基酸的血红素蛋白结构域组成。不同类型的MMP具有不同于典型MMP的特定结构特征。例如,MT MMPs缺乏前结构域,而MMP7、MMP26和MMP23缺乏Hpx结构域和连接肽。此外,MMP2和MMP9包含纤连蛋白的三个重复。MMPs中的这些不同结构域、模块和基序参与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或决定MMP活性、底物特异性、细胞和组织定位。MMPs已在多种人类癌症中检测到,MMPs的高表达通常与大多数癌症的生存率降低有关,包括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胃癌。其中MMP2和MMP9,能够降解基底膜中的IV型胶原,是研究最广泛的金属蛋白酶,与各种癌症患者的疾病进展和生存率降低相关。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ADAMs是锚定在细胞表面膜上的I型跨膜蛋白,迄今已发现30多种。与MMPs类似,ADAMs包括前结构域和锌结合金属蛋白酶结构域。ADAM还包括一个在细胞表面蛋白中独特的去整合素结构域。ADAM的金属蛋白酶结构域高度保守,大多数ADAM都有一个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域和跨膜区域相邻的EGF样结构域,然后是一个长度和序列在不同ADAM家族成员之间变化很大的胞内区。由于这些结构域的存在,ADAM可以结合底物并影响细胞粘附和迁移的变化,以及细胞表面分子的蛋白水解释放。它们的主要底物是完整的跨膜蛋白,如生长因子、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前体形式。癌细胞通常表达高水平的ADAM,ADAM17是所有ADAM蛋白中研究最广泛的。一项评估ADAM17作为卵巢癌潜在血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培养的卵巢癌细胞系的培养基上清液以及卵巢癌患者的血清和腹水中的ADAM17水平明显更高。具有血栓反应蛋白基序的ADAM(ADAMTS)ADAM不同,ADAMTS是一种分泌型金属蛋白酶,其特征在于辅助结构域包含血栓反应蛋白1型重复序列(TSR)和间隔区,并且缺少跨膜区、胞内域和(EGF)样结构域,人ADAMTS家族包括19种蛋白。ADAMTS蛋白酶参与前胶原和von Willebrand因子的成熟,以及与形态发生、血管生成和癌症相关的ECM蛋白水解。研究表明,不同的ADAMTS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并且个体ADAMTS可以在不同的癌症中或根据临床环境发挥不同的作用。与MMPs和ADAMs相比,ADAMTS在TME中的参与研究较少,因此迫切需要系统地研究其在癌症中的功能。涉及癌细胞免疫相关MP的信号通路信号转导途径由多个分子组成,它们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并传递信号以调节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免疫调节。三种信号通路尤其与免疫调节中的MP密切相关。肿瘤坏死因子信号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免疫系统的维持和稳态,以及炎症和宿主防御。可溶性TNF-α通过蛋白水解酶ADAM17,也称为TNF-a转换酶(TACE),从跨膜TNF-α(tmTNF-α)裂解,该酶可通过激活TNF-α来协调免疫和炎症反应。鉴于ADAM17对TNF信号通路的受体和配体的作用,ADAM17被认为以多种方式影响TNF-α信号传导。例如,可溶性TNF-α产生的减少将导致tmTNF-α的积累,其将与TNFR2结合并导致不同的生物学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肿瘤行为的关键调节因子,在肿瘤侵袭和转移、免疫调节和治疗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也是TME免疫抑制的核心,根据具体情况对免疫系统具有多效性功能。MMP9和MMP2是已知的两种金属蛋白酶,可切割未激活的TGF-β前体并产生不同的TGF-β蛋白水解切割产物,从而导致TGF-β活化。此外,与CD44结合的MMP9降解纤连蛋白导致活性TGF-β的释放。癌细胞中MMP9的水平不仅可能影响TGF-β的蛋白水解,还可能影响TGFβ和TGF信号通路下游物质的表达。对乳腺癌中MMP9与TGF信号通路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乳腺癌细胞中MMP9的过表达不仅显著上调了SMAD2、SMAD3和SMAD4的表达,还增强了SMAD2的磷酸化。Notch信号通路Notch信号涉及肿瘤生物学的多个方面,其在免疫应答的发展和调节中的作用比较复杂,包括塑造免疫系统和TME的组成部分,例如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亚群和癌细胞之间的复杂串扰。特别是,Notch在不同免疫细胞的发育和维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配体与Notch受体结合后,下游信号由包括ADAM家族成员在内的一些蛋白酶介导。首先,受体/配体相互作用暴露了蛋白水解切割位点S2,其被ADAM金属蛋白酶切割。γ-分泌酶介导的S3处的后续裂解发生在跨膜区,导致Notch胞内结构域(NICD)的释放,该结构域转移到细胞核中,并将MAML与RBPJ结合,触发靶基因如Myc、P21和HES1的转录。已知ADAM10和ADAM17参与裂解S2,而ADAM17导致配体非依赖性Notch激活,ADAM10导致配体依赖性激活。MP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TME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包括血管、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骨髓源性抑制细胞、各种信号分子和ECM。TME在调节癌症的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MP对ECM的影响ECM是TME基质的非细胞成分,ECM的重塑在癌症的发展和体内稳态以及免疫细胞募集和组织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癌症进展过程中ECM的广泛重塑导致其密度和组成发生变化,具体而言,蛋白酶诱导的ECM成分的分解对于肿瘤细胞跨越组织屏障至关重要。MMPs和ADAMs是参与ECM降解的主要酶,参与ECM降解的MMPs可大致分为膜锚定MMPs和可溶性MMPs。ECM降解主要通过MT1 MMP激活的可溶性MMP(如MMP2、MMP9和MMP13)实现。ECM有三个主要成分:纤维、蛋白聚糖和多糖。MMPs通过与这些基质结合以促进各种ECM蛋白的周转,在组织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MMPs降解ECM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MP与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MP在促进免疫细胞活性和调节免疫细胞迁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MP和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ADAM10和ADAM17在静止的CD4+Th细胞表面表达,对调节CD4+Th的发育和功能很重要。ADAM10/17在T细胞共刺激受体以及共抑制受体的脱落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CD154(CD40L)是一种II型膜共刺激受体,在T细胞和APC之间的相互作用后,CD154表达在几个小时内迅速上调,随后在ADAM10和ADAM17裂解后从T细胞表面释放。此外,ADAM10和ADAM17还作用于共刺激受体CD137,以及抑制性受体LAG-3、TIM-3,sLAG-3和sTIM-3的可溶性形式都是在ADAM10和ADAM17蛋白水解裂解后形成的。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关键细胞成分,位于脾脏中边缘区B细胞(MZB)表达高水平的CD80/86共刺激分子,导致T细胞活化。Notch2信号传导是MZB细胞发育所必需的,在MZB的发育过程中,Notch2异二聚体与基质细胞和APC上的DLL1等配体结合,这启动了一种未知的金属蛋白酶水解受体,导致Notch胞内结构域的释放,该结构域转移到细胞核并触发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这种未知的金属蛋白酶可能是ADAM10。NK细胞表达IgG Fc受体FcγRIII(CD16),CD16分子可被ADAM17从活化的NK细胞表面裂解,ADAM17的抑制会削弱CD16和CD62L的胞外脱落,从而显著增加细胞内TNF-α和IFN-γ的水平。此外,MMPs和ADAMS可以从肿瘤细胞表面切割活化受体NKG2D的配体。这些裂解蛋白的可溶性形式与NKG2D结合,并诱导该受体的内吞和降解,导致肿瘤逃避监控。总的来说,ADAM17裂解的多种底物与NK细胞的不同作用有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有助于癌症的发生和恶性进展,高水平的TAM与预后不良和总体生存率降低有关。在多种癌症中,发现TAM通过分泌MMPs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并调节免疫反应。MMP的调节与TAM分泌的趋化因子密切相关。与MPs相关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多种来源于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包括TGF-β、EGF、HGF和TNF-α,介导许多MP的表达。其中最重要的是MMP9,其在血清和与肿瘤相关的组织中升高,并参与ECM的降解,以促进癌症中免疫细胞的迁移。此外,这些细胞因子必须被MP切割以参与肿瘤免疫过程。例如,被ADAM17切割的TmTNF-α产生活性sTNF-α。IL-12在T细胞发育和扩增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未激活的IL-12前体需要在被MMP14切割之后在TME中转变为活性状态。金属蛋白酶和血管生成迄今为止,已经报道了几种类型的肿瘤血管生成,包括萌芽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拟态(VM)。萌芽血管生成是通过血管基底膜中各种水解酶(如MP和组织纤溶酶)的上调实现的,这导致基底膜和ECM的降解和重塑。例如,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MMP9分泌增加会从基质中释放出隔离的VEGF,从而将血管静止转变为活跃的血管生成。在肺癌细胞中,MMP2活性的抑制减少了其与整合素AVB3的相互作用,并抑制了下游PI3K/AKT信号介导的VEGF的表达,导致血管生成减少。VM是侵袭性肿瘤形成新血管的新模型,为肿瘤生长提供血液供应。研究表明,实体瘤的初始缺氧环境与VM密不可分,缺氧与MMPs的表达和活性密切相关。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已被证明直接调节MMP14、MMP9和MMP2的表达。靶向MP的免疫治疗鉴于MP在癌症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人们开始探索靶向MP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中出现了多种广谱MP抑制剂。然而,由于药物的非特异性靶向和MP在免疫调节中的复杂作用,MP抑制剂迄今未能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最近,有报道称MP抑制剂可用于联合治疗,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SB-3CT作为一种MMP2/9抑制剂,被认为可以提高抗PD-1和抗CTLA-4治疗黑色素瘤和肺癌小鼠模型的疗效。SB-3CT治疗不仅通过减少多种致癌途径导致PD-L1表达减少,而且与抗PD-1治疗相结合,显著改善了免疫细胞浸润和T细胞的细胞毒性。此外,SB-3CT与抗CTLA-4的组合增强了PD-L1表达的下调,并增加了肿瘤中活化的肿瘤浸润CD8+T细胞的丰度。Andecaliximab(GS-5745)是一种选择性抑制MMP9的单克隆抗体,GS-5745通过与MMP9前体结合并阻止MMP9活化来抑制MMP9,而与活性MMP9的结合则抑制其活性。Fab 3369作用于MMP14,阻断细胞表面表达的内源性MMP14,并抑制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ECM的降解。此外,有多种抗体可有效抑制ADAM17,包括A12、A9和MED13622。还有一些小分子抑制剂在临床开发中,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积极的效果。小结MP在TME中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ECM重塑、信号通路转导、细胞因子脱落和释放以及促进血管生成。与MP相关的新兴技术和药物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探索。因此,更好地了解MP在癌症免疫调节中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癌症诊断和免疫治疗方法。基于MP的探索和新技术具有巨大潜力,它们可能会为未来的癌症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策略。参考文献:1.Immunomodulatory role of metalloproteases in cancers: 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trends. Front Immunol.2022 13: 1064033.
  • 案例:冷冻干燥机冻干蛋白酶的操作流程
    冷冻干燥蛋白酶是在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中常见的操作,该过程能够保留蛋白酶的活性,延长其保存时间。以下是冷冻干燥蛋白酶的一般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选择蛋白酶: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蛋白酶,确保其适用于冷冻干燥的过程。准备样品: 准备含有蛋白酶的溶液。注意溶液的浓度和成分,确保其适用于冷冻干燥处理。 2. 冷冻:样品冷冻: 将蛋白酶溶液以合适的体积倒入冷冻盘或其他冷冻容器中,然后放入冷冻设备冷阱室中,确保冷冻过程中样品均匀冷却。冷冻温度: 控制冷冻温度,通常是零下温度,使蛋白酶迅速冻结。 3. 冷冻干燥:转移: 将冷冻的样品迅速从冷阱室内转移到冷冻干燥机的干燥架上。真空抽气: 启动冷冻干燥机的真空泵,建立真空环境,抽除样品中的水分。升温阶段: 开始升温(提供样品中水分升华时所需的热量),使蛋白酶在真空条件下升华,从而去除水分。等温阶段: 在升温后的一定温度下保持稳定,确保样品中的水分充分升华。 4. 收集和存储:冷冻干燥结束: 当冷冻干燥结束后,停止真空,关闭冷冻干燥机。收集样品: 从冷冻干燥机中取出样品。注意避免受潮,尽快妥善保存。存储: 将冷冻干燥后的蛋白酶样品存储在防潮、密封的容器中,最好在-20°C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保存,以确保长期稳定性。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要防止样品过度升温,以免影响蛋白酶的活性。确保冷冻干燥机和其他设备的清洁和维护,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样品受到空气湿度的影响,尽量在湿度低的环境中进行。这个操作流程是一般性的指导,具体操作可能因使用的冷冻干燥机型号和蛋白酶种类而略有不同。在操作过程中,请参考设备和试剂的使用说明书,确保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
  • RapiGest SF试剂:促进溶液中蛋白酶解的有利工具
    Ying Qing Yu与Martin Gilar 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沃特世公司 简介 本应用纪要中,我们介绍了沃特世专利RapiGest&trade SF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领域。2002年,我们首次推出RapiGest SF,这一创新产品是帮助酶消解的有利工具,可促进溶液中蛋白的消解,它能够改善样品制备过程中蛋白的溶解度。 RapiGest SF提高酶解速率与完全程度的机理详见图1。温和的蛋白变性可打开蛋白结构并暴露酶切位点,以供酶切。在RapiGest SF溶液中,酶对变性的耐受性优于普通蛋白,并能保持活性。在加入酶之前高温加热RapiGest SF溶液可使球蛋白更为完全变性,之后需将酶与样品一起进行37 ° C的孵育。 图1 蛋白底物在RapiGest SF溶液中变性􀉼 之后对蛋白酶切更为敏感 超过200多家行业内杂志引用了使用RapiGest SF进行样品溶解的案例,大部分为蛋白组学的应用。最近,许多制药实验室使用RapiGest SF用于蛋白药物的确证。因为酶消化的速度的提高并在LC、MS分析前极易清除,RapiGest SF已被多个应用领域广泛接受,其中包括高级序列研究的LC/UV/MS蛋白药物的肽图分析。 讨论 什么是RapiGest SF? RapiGest SF是酸性不稳定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条件下极易水解。1这种独特的性质,在需要的时候,可用于从溶液中清除表面活性剂。RapiGest SF的结构及其水解副产物见图2。酸性不稳定的性质可在pH2条件下,45分钟内达到完全降解。 该表面活性剂可降解为两个产物:dodeca-2-one和3-(2,3-二羟基丙基)丙磺酸钠。前者与水不能互溶,可通过离心清除。后者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高,而在反相LC模式下不保留。酶消解后的水溶液可直接进行HPLC、LC/MS或MALDI-TOF MS进行分析。 消解后的清除 样品分析前无需额外去清除表面活性剂(如透析)。在分析前,酶消解后通常经过酸(如甲酸、三氟乙酸(TFA)或盐酸(HCl))的酸化,降解RapiGest SF。建议降解条件pH &le 2。 胰蛋白酶消解的兼容性 胰蛋白酶是最常见的蛋白水解酶,可用于肽图分析和蛋白组学的应用。我们研究了在添加RapiGest SF的情况下胰蛋白酶的活性作用,并与文献中最常见的变性剂的作用做了对比。本检测基于胰蛋白酶诱导N-&alpha -苯甲酰-L-精氨酸乙基乙酯(BAEE)在50 mM重碳酸胺(pH 7.9)中的室温水解。胰蛋白酶活性的变化通过UV 253 nm下测量BAEE水解率进行计算。在选择的变性溶液中,胰蛋白酶活性与对照样品进行对比(非变性剂)。结果见于表1。 表1中的数据说明低浓度下(0.1%) RapiGest SF不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这与结构上类似的表面活性剂SDS不同,SDS是很强的变性剂,可会使胰蛋白酶失活。尿素、乙腈或盐酸胍也是胰蛋白酶消化的变性剂。但是乙腈是强洗脱剂会干扰消解样品进行反相LC分析。正如我们所知,尿素可使蛋白共价修饰,盐酸胍也和SDS一样可以使酶失活。 本实验说明蛋白酶的活性受到蛋白溶液中所用变性剂的影响。RapiGest SF在从低到高的浓度下均不改变酶活性,因此,最佳的蛋白消解条件是无需过量酶即可达到酶解的结果。 快速蛋白消解 对蛋白酶解存在抗性的蛋白使用RapiGest SF试剂,可在数分钟内消解完全。完全消解球蛋白、马肌红蛋白只需要5分钟内即可完成。该试剂辅助的消解结果与对照见图3。由于肌红蛋白是球蛋白,众所周知,若没有表面活性剂将难以消解。在对照反应中,与胰蛋白酶孵育9小时后只有少量的蛋白可以消化。使用了RapiGest SF试剂,总体的消解的效率显著提升。 在蛋白药物肽图中的序列覆盖范围更大 RapiGest SF在蛋白组学的样品前处理中广泛使用,是有效的蛋白溶解变性剂。最近越来越多的生物制药实验室在肽图分析中采用了RapiGest SF。一些发表的论文记录了使用RapiGest SF进行蛋白药物消解的优势。4,5经报导的RapiGest SF浓度范围为0.05 -1%,取决于蛋白疏水性与浓度。 我们发现浓度范围为0.05 -1%的RapiGest SF足以使各种大小的蛋白变性,高浓度RapiGest SF适合全细胞蛋白提取的实验。 单抗(mAbs)肽图分析一直以来都因为难以消解这些大疏水蛋白而难以实现。肽图分析的目的是确认蛋白序列并发现所有存在后翻译修饰(PTMs)的蛋白。图4举例说明了RapiGest SF辅助的人单抗消解的实例。样品制备与分析的参数以UPLC® 和四级杆Tof质谱分析的参数已列表作为指导。 图4显示实验中总序列覆盖率为98%。数据分析通过BiopharmaLynx&trade v.1.2软件得到。高序列覆盖率(98%)说明单抗完全消解。LC/MS分析中没有发现错误酶切的多肽或完整未被酶切的蛋白。剩下的2%未确认的序列为少数二个氨基酸的肽或单个氨基酸(R或K),而无法在反相柱上保留。 样品制备 人单抗样品(10 &mu L, 21 mg/mL)在含有0.1% (w/v) RapiGest SF 的50 &mu L 50 mM重碳酸铵中溶解。将2 &mu L 0.1 M的二流苏糖醇(DTT)加入样品,样品在50 ° C加热30分钟,加入4 &mu L 0.1 M的碘代乙酰胺,在样品冷却至室温后样品在黑暗中静至40分钟。 样品中加入8 &mu g胰蛋白酶(胰蛋白酶浓度= 1 &mu g/&mu L),样品在37 ° C孵育过夜。消解样品与1%甲酸与10%乙腈混合(1:1,v:v)。用Milli-Q水(Millipore)稀释至5 pmol/&mu L后进行LC/MS分析。 LC 条件 LC 系统 沃特世 ACQUITY UPLC® 系统 色谱柱 ACQUITY UPLC BEH 300 C18 肽分离专用柱, 2.1 x 100mm (P/N = 186003686) 柱温 40 ° C样品进样 2 &mu L (10 pmol) 溶液A 0.1% 甲酸水溶液 溶液B 0.1% 甲酸乙腈溶液 流速 200 &mu L/min 梯度 0-2分钟:2%B 2 &ndash 92分钟:2 -35% B 92 -102分钟:35 - 50% B 102.1 -105 分钟:90% B 105.1-110分钟:2% B MS条件 MS系统 沃特世SYNAPT&trade MS (V型) 毛细管电压 3.2 kV 源温度 120 ° C 去溶剂温度 350 ° C 去溶剂气 700 L/hr MS 扫描速率 1 秒/次 锁定质量通道 100 fmol/&mu L Glu-Fib多肽(m/z 785.8426, z = 2),流速20 &mu L/min 与其他的蛋白酶合用 我们测试了RapiGest SF与多种蛋白酶的适配性,如Asp-N, Lys-C与Glu-C。在酶解前使用RapiGest SF变性蛋白获得了有效的消解结果。 蛋白去糖基化的用途 RapiGest SF也用于测试其它酶,如PNGase F,该酶用于酶切糖蛋白N-连接的糖基。2图6说明了去糖基化鸡蛋卵清蛋白。在RapiGest SF介质中PNGase F消解2小时后观察到了完全的去糖基化反应。 结论  RapiGest SF促进了蛋白酶解的速度与完全程度,能够得到蛋白药物序列覆盖率很高的肽图分析。  RapiGest SF是适用于蛋白组学、糖蛋白与生物制药应用的领域  几乎无需消解后样品处理,简单样品酸化,足以从溶液中去除RapiGest SF。多种情况下LC/MS分析前只需简单稀释。  RapiGest SF简化了样品制备方法,可提高分析通量;使用该方法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并提高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 Yu YQ, Gilar M, Lee PJ, Bouvier ES, Gebler JC. Enzyme-friendly, mass spectrom- etry-compatible surfactant for in-solution enzymatic digestion of proteins. Anal. Chem. 2003 75: 6023-6028. 2. Yu YQ, Gilar M, Lee PJ, Bouvier ES, Gebler JC, A complete peptide mapping of membrane proteins: a novel surfactant aiding the enzymatic digestion of bacteriorhodopsin. Rapid Commun.Mass Spectrom. 2004 18: 711-715. 3. Yu YQ, Gilar M, Kaska J, Gebler JC. A rapid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for mass spectrometry characterization of N-linked glycans.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2005 19: 2331-2336. 4. Bailey MJ, Hooker AD, Adams CS, Zhang S, James DC. A platform for high- throughtput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recombinant monoclonal antibodies, J. Chrom. B. 2005 826: 177-187. 5. Huang HZ, NicholsA, Liu DJ. Direct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spartyl succinimide in an IgG2 mAb by RapiGest SF assisted digestion. Anal. Chem. 2009 81 (4): 1686-1692.
  • 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ELISA试剂盒进口国产
    公司主营产品:ELISA 试剂盒,ELISA免费代测,中国标准品,生化试剂,科研抗体,美国ATCC细胞株,生物培养基等产品经营. 人肿瘤坏死因子&alpha (TNF-&alpha )ELISA试剂盒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alpha ELISA试剂盒 人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Ⅱ(TNFsR-Ⅱ)ELISA试剂盒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soluble receptor Ⅱ,TNFsR-Ⅱ ELISA试剂盒 人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Ⅰ(TNFsR-Ⅰ)ELISA试剂盒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soluble receptor Ⅰ,TNFsR-ⅠELISA试剂盒 人转化生长因子&beta 1(TGF-&beta 1)ELISA试剂盒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beta 1 ELISA试剂盒 人转化生长因子&alpha (TGF-&alpha )ELISA试剂盒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alpha ,TGF-&alpha ELISA试剂盒 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beta (SDF-1&beta /CXCL12)ELISA试剂盒 Human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beta ,SDF-1&beta ELISA试剂盒 人干细胞因子受体(SCFR)ELISA试剂盒 Human Stem Cell Factor Receptor,SCFR ELISA试剂盒 人干细胞因子/肥大细胞生长因子(SCF/MGF)ELISA试剂盒 Human Stem cell factor/mast cell growth factor,SCF/MGF ELISA试剂盒 人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ELISA试剂盒 Human 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0 ligand,sCD40L ELISA试剂盒 人可溶性CD30配体(sCD30L)ELISA试剂盒 Human 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0 ligand,sCD30L ELISA试剂盒 人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CCL5)ELISA试剂盒 Human regulated on activation in 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 ELISA试剂盒 人P选择素(P-Selectin/CD62P/GMP140)ELISA试剂盒 Human P-Selectin/CD62P/GMP140 ELISA试剂盒 人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PDGF-AB)ELISA试剂盒 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B,PDGF-AB ELISA试剂盒 人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alpha (PDGFsR-&alpha )ELISA试剂盒 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Soluble Receptor &alpha ,PDGFsR-&alpha ELISA试剂盒 人神经营养因子4(NT-4)ELISA试剂盒 Human Neurotrophin 4,NT-4 ELISA试剂盒 人神经营养因子3(NT-3)ELISA试剂盒 人神经营养因子3(NT-3)ELISA试剂盒 人的神经生长因子(NGF)ELISA试剂盒 Human Nerve growth factor,NGF ELISA试剂盒 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beta (MIP-3&beta /ELC/CCL19)ELISA试剂盒 Human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beta ,MIP-3&beta ELISA试剂盒 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lpha (MIP-3&alpha /CCL20)ELISA试剂盒 Human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alpha ,MIP-3&alpha ELISA试剂盒 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beta (MIP-1&beta /CCL4)ELISA试剂盒 Human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beta ,MIP-1&beta ELISA试剂盒 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lpha (MIP-1&alpha /CCL3)ELISA试剂盒 Human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alpha ,MIP-1&alpha ELISA试剂盒 人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MDC/CCL22)ELISA试剂盒 Human 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 ELISA试剂盒 人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MDC/CCL22)ELISA试剂盒 Human 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 ELISA试剂盒 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ELISA试剂盒 Human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 ELISA试剂盒 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CP-3/CCL7)ELISA试剂盒 Human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3,MCP-3 ELISA试剂盒 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CP-2/CCL8)ELISA试剂盒 Human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2,MCP-2 ELISA试剂盒 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L2/MCAF)ELISA试剂盒 Human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onocyte chemotactic and activating factor,MCP-1/MCAF ELISA试剂盒 人L选择素(L-Selectin/CD62L)ELISA试剂盒 Human L-Selectin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9(IL-9)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9,IL-9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8(IL-8/CXCL8)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8,IL-8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6(IL-6)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6,IL-6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5(IL-5)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5,IL-5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4(IL-4)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4,IL-4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3(IL-3)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3,IL-3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2可溶性受体&beta 链(IL-2sR&beta )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2,IL-2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2可溶性受体&alpha 链(IL-2sR&alpha /CD25)ELISA试剂盒 Human 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IL-2sR&alpha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2(IL-2)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2,IL-2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1&alpha (IL-1&alpha )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1&alpha ,IL-1&alpha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1可溶性受体Ⅱ(IL-1sRⅡ)ELISA试剂盒 Human soluble interleukin-1 receptor Ⅱ,IL-1sRⅡ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1可溶性受体Ⅰ(IL-1sRⅠ)ELISA试剂盒 Human soluble interleukin-1 receptor Ⅰ,IL-1sRⅠ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16(IL-16)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16,IL-16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13(IL-13)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13,IL-13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12(IL-12/P70)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12,IL-12/P70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12(IL-12/P40)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12,IL-12/P40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11(IL-11)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11,IL-11 ELISA试剂盒 人白介素10(IL-10)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leukin 10,IL-10 ELISA试剂盒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ELISA试剂盒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 4,IGFBP-4 ELISA试剂盒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ELISA试剂盒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 3,IGFBP-3 ELISA试剂盒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ELISA试剂盒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 2,IGFBP-2 ELISA试剂盒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ELISA试剂盒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 1,IGFBP-1 ELISA试剂盒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ELISA试剂盒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2,IGF-2 ELISA试剂盒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ELISA试剂盒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1,IGF-1 ELISA试剂盒 人&gamma 干扰素(IFN-&gamma )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feron &gamma ,IFN-&gamma ELISA试剂盒 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54)ELISA试剂盒 Human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 ELISA试剂盒 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ELISA试剂盒 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 ELISA试剂盒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ELISA试剂盒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 ELISA试剂盒 人胶质细胞系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ELISA试剂盒 Human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 ELISA试剂盒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ELISA试剂盒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ELISA试剂盒 人中性粒细胞趋化蛋白2(NAP-2/CXCL7)ELISA试剂盒 Human neutrophil activating protein-2,NAP-2 ELISA试剂盒 人趋化因子(fractalkine/CX3CL1) ELISA试剂盒 Human fractalkine/CX3CL1 ELISA试剂盒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bFGF-9)ELISA试剂盒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bFGF-9 ELISA试剂盒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6(bFGF-6)ELISA试剂盒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6,bFGF-6 ELISA试剂盒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bFGF-4)ELISA试剂盒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4,bFGF-4 ELISA试剂盒 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aFGF-1)ELISA试剂盒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aFGF-1 ELISA试剂盒 人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ELISA试剂盒 Human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ligand,FASL ELISA试剂盒 人凋亡相关因子(FAS/CD95)ELISA试剂盒 Human Factor-related Apoptosis,FAS ELISA试剂盒 人E选择素(E-Selectin/CD62E)ELISA试剂盒 Human E-Selectin ELISA试剂盒 人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 1(Eotaxin 1/CCL11)ELISA试剂盒 Human Eotaxin 1 ELISA试剂盒 人鼠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CF)ELISA试剂盒 Human eosinophil chemotactic factor,ECF ELISA试剂盒 人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ELISA试剂盒 Human Endocrine gl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EG-VEGF ELISA试剂盒 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ELISA试剂盒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 ELISA试剂盒 人CD30分子(CD30)ELISA试剂盒 Human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0,CD30 ELISA试剂盒 人CXC趋化因子受体1(CXCR1)ELISA试剂盒 Human CXC-chemokine receptor 1,CXCR1 ELISA试剂盒 人XC趋化因子受体1(XCR1)ELISA试剂盒 Human XC-chemokine receptor 1,XCR1 ELISA试剂盒 人二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CCL21)ELISA试剂盒 Human secondary lymphoid-tissue chemokine,SLC ELISA试剂盒 人E钙粘着蛋白/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ELISA试剂盒 Human E-Cadherin,E-Cad ELISA试剂盒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ELISA试剂盒 Human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or,BDNF ELISA试剂盒 人白细胞活化黏附因子(ALCAM)ELISA试剂盒 Human Activated Leuk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ALCAM ELISA试剂盒 人活化素A(ACV-A)ELISA试剂盒 Human Activin A,ACV-A ELISA试剂盒 人神经调节蛋白1(NRG-1)ELISA试剂盒 human Neuregulin 1,NRG-1 ELISA试剂盒 人心钠肽(ANP)ELISA试剂盒 Human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 ELISA试剂盒 人多巴胺D2受体(D2R)ELISA试剂盒 Human dopamine D2 receptor,D2R ELISA试剂盒 人内吗啡肽-2(EM-2)ELISA试剂盒 Human endomorphin-2,EM-2 ELISA试剂盒 人&alpha -内吗啡肽(&alpha -EP)ELISA试剂盒 Human &alpha -Endomorphin,&alpha -EP ELISA试剂盒 人抑制素(INH)ELISA试剂盒 Human Inhibin,INH ELISA试剂盒 人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NAIP)ELISA试剂盒 Human neuronal apoptosis inhibitory protein,NAIP ELISA试剂盒 人食欲素/阿立新B(OX-B)ELISA试剂盒 Human Orexin B,OX-B ELISA试剂盒 人促睡眠肽(DSIP)ELISA试剂盒 Human delta sleep-inducing peptide,DSIP ELISA试剂盒 人6-羟多巴胺(6-OHDA)ELISA试剂盒 Human 6-hydroxydopamine,6-OHDA ELISA试剂盒 人心纳素(ANF)ELISA试剂盒 Human 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 ELISA试剂盒 人神经髓鞘蛋白(p2)ELISA试剂盒 Human myelin protein 2,p2 ELISA试剂盒 人精氨酸加压素(AVP)ELISA试剂盒 Huma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 ELISA试剂盒 人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ELISA试剂盒 Human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 ELISA试剂盒 人微管相关蛋白2(MAP-2)ELISA试剂盒 Human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 ELISA试剂盒 人神经丝蛋白(NF)ELISA试剂盒 Human neurofilament protein,NF ELISA试剂盒 人利钾尿肽(KP)ELISA试剂盒 Human kaliuretic peptide,KP ELISA试剂盒 人神经降压素(NT)ELISA试剂盒 Human Neurotensin,NT ELISA试剂盒 人神经激肽B(NKB)ELISA试剂盒 Human Neurokinins B,NKB ELISA试剂盒 人强啡肽(Dyn)ELISA试剂盒 Human dynorphin,Dyn ELISA试剂盒 人脑啡肽(ENK)ELISA试剂盒 Human enkephalin,ENK ELISA试剂盒 人&gamma 肽(P&gamma )ELISA试剂盒 Human Peptide &gamma ,P&gamma ELISA试剂盒 人C型钠尿肽(CNP)ELISA试剂盒 Human C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 ELISA试剂盒 人阿立新A(Orexin A)ELISA试剂盒 Human Orexin A ELISA试剂盒 人神经肽Y(NP-Y)ELISA试剂盒 Human neuropeptide Y,NP-Y ELISA试剂盒 人脑肠肽(BGP/Gehrelin)ELISA试剂盒 Human brain-gut peptides,BGP/Gehrelin ELISA试剂盒 人乙酰胆碱(ACH)ELISA试剂盒 Human acetylcholine,ACH ELISA试剂盒 人脑钠素/脑钠尿肽(BNP)ELISA试剂盒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ELISA试剂盒 人细胞角蛋白20(CK20)ELISA试剂盒 Human cytokeratin 20,CK20 ELISA试剂盒 人&beta 内啡肽(&beta -EP)ELISA试剂盒 human Beta-Endorphin,&beta -EP ELISA试剂盒 人N端前脑钠素(NT-proBNP)ELISA试剂盒 Human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ELISA试剂盒 人前心钠肽(Pro-ANP)ELISA试剂盒 Human Pro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Pro-ANP ELISA试剂盒 人细胞角蛋白13(CK-13)ELISA试剂盒 Human cytokeratin 13,CK-13 ELISA试剂盒 人细胞角蛋白17(CK17)ELISA试剂盒 Human cytokeratin 17,CK-17 ELISA试剂盒 人制瘤素M受体(OSMR)ELISA试剂盒 human oncostatin M receptor,OSMR ELISA试剂盒 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ELISA试剂盒 human B-cell leukemia/lymphoma 3,Bcl3 ELISA试剂盒 人癌蛋白诱导转录物3(OIT3)ELISA试剂盒 human oncoprotein induced transcript 3,OIT3 ELISA试剂盒 人P27蛋白(P27)ELISA试剂盒 Human P27 protein ELISA试剂
  • 客户通过仪器信息网订购远慕苹果酸钠、胃蛋白酶、猪胆盐
    上海远慕是国内elisa试剂盒优质供应商,本司代理销售不同elisa试剂盒品牌的进口/国产elisa试剂盒,专业供应科研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抗体,动物血清血浆,标准品对照品,化学试剂,酶联免疫试剂盒,白介素试剂盒,金标检测试剂盒,微生物,蛋白质,ELISA种属涵盖广,凭借多年行业经验,完善的售后服务,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客户一致好评,欢迎来电咨询! 客户通过仪器信息网订购远慕苹果酸钠、胃蛋白酶、猪胆盐 【苹果酸钠676-46-0】产品详情介绍如下: 产品名称:苹果酸钠676-46-0 产品规格: BR,98% 产品包装: 500毫升,25克(大包装电询) 库存状态: 现货 产品用途: 科研实验 运输方式: 快递送货上门(特殊条件下保存的产品我司会用专业的包装盒进行包装,请放心购买) 【苹果酸钠676-46-0】生物试剂的使用常识: (1)试剂切忌与手接触(有些试剂有强腐蚀性、等特性)。 (2)要用洁净的药勺,量筒或滴管取用试剂,绝对不允许用同一种工具同时连续取用多种试剂。取完一种试剂后,应将工具洗净(药勺要擦干)后,才可取用另一种试剂。 (3)试剂取用后一定要将瓶塞盖紧,不可放错瓶盖和滴管,绝不允许张冠李戴,用完后请及时将瓶放回原处,以免遗忘,带来不便。 (4)已取出的试剂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内(怕产生原试剂的再次污染)。 我们给这位客户介绍了该产品并报完价格发去产品说明书,客户和我们沟通的非常顺畅,了解我们的产品后,客户对我们非常有信心,当即就下了订单,下面是和客户的沟通记录: 远慕生物,专业供应科研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抗体,动物血清血浆,标准品对照品,化学试剂,酶联免疫试剂盒,白介素试剂盒,金标检测试剂盒,微生物,蛋白质,ELISA种属涵盖广,凭借多年行业经验,完善的售后服务,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客户一致好评,欢迎来电咨询与订购!
  • 施一公课题组利用冷冻电镜获得3.8埃哺乳动物凋亡体Apaf-1三维结构
    p   十一月五日,施一公院士课题组在国际权威刊物《Genes & amp Development》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Atomic structure of the apoptosome: mechanism of cytochrome c- and dATP-mediated activation of Apaf-1”。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单粒子的低温EM分析,在3.8埃的原子级分辨率上,确定了一个完整的哺乳动物凋亡体Apaf-1的三维结构。 /p p   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发育和组织动态平衡,是必不可少的。细胞凋亡是由引发剂和效应物caspase的连续激活进行的。效应物caspase的主要功能——比如哺乳动物的caspase-3,是通过对维持生命的蛋白造成众多裂口而杀死细胞。另一方面,引发剂caspase的主要作用,是切割从而激活特异性效应物caspase。 /p p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引发剂caspase-9负责caspase-3的激活。引发剂caspase的自动催化激活,主要依赖于一个特定的多蛋白复合物。对于caspase-9来说,这个多蛋白复合物被称为凋亡体,包括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和细胞色素c(CytC)之间的一个异二聚体的七个拷贝。因为caspase-9对于大多数已知形式的内凋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阐明其激活机制,一直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研究的中心任务。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是阐明凋亡体装配的机制。 /p p   在正常的哺乳动物细胞中,Apaf-1作为一个ADP结合的自动抑制单体而存在。为了响应各种形式的内在细胞死亡刺激,Cyt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在那里CytC结合单体Apaf-1,并为齐聚反应做好准备。ADP通过dATP或ATP的替换,可导致显著的构象变化,从而使Apaf-1形成一个有活性的heptameric凋亡体。只有激活的凋亡体才能够促进caspase-9的自动催化激活。CytC如何与Apaf-1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如何促进核苷酸交换和Apaf-1的齐聚反应?凋亡体介导的caspase-9激活的机制是什么?尽管经过了严谨的调查研究,但这些问题一直都是神秘的。 /p p   已有研究在9.5和21埃范围的分辨率上,阐明了Apaf-1凋亡体的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这些结构允许单个结构域的布局,但不能解释控制凋亡体功能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单体的、ADP结合的Apaf-1的X射线结构,为Apaf-1自动抑制的基础,提供了一个原子的视图。总之,这些结构观测提出了一个推测性模型,可描绘凋亡体的组装。但是,这个模型的EM结构分辨率相对较低,缺乏支持性的生化数据。 /p p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单粒子的低温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1139.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电子显微镜 /span /a (cryo-EM),确定了一个完整的哺乳动物凋亡体的原子结构(3.8埃分辨率)。结构分析连同结构引导的生化表征,揭示了细胞色素c如何通过与WD40重复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而解除Apaf-1的自动抑制。与自动抑制的Apaf-1的结构对比,揭示了dATP结合如何触发一系列的构象变化,从而导致凋亡体的形成。总而言之,这些研究结果,阐释了细胞色素c和dATP介导的Apaf-1激活的分子机制。 /p p   相关论文连接: /p p    a href=" http://genesdev.cshlp.org/content/early/2015/11/05/gad.272278.115" _src=" http://genesdev.cshlp.org/content/early/2015/11/05/gad.272278.115" http://genesdev.cshlp.org/content/early/2015/11/05/gad.272278.115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0b1a7156-61ec-4b31-832c-225066c2c525.jpg" title=" 图.jpg" / /p
  • 《科学》封面:冷冻电镜助力解析蛋白酶体工作机制
    p   蛋白酶体是细胞中发现和降解不需要或者受损蛋白的分子机器。这些需要被降解的蛋白会被标上特殊的标签,然后蛋白酶体上一个由6个亚基组成的“机械手”依靠ATP提供的能量,将需要降解的蛋白“抓”到蛋白酶体的降解室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8fab9fd2-0c33-4660-89ee-41c68e895067.jpg" title=" 冷冻电镜.png" alt=" 冷冻电镜.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使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这一“机械手”与需要降解的蛋白相结合时的结构。这项研究揭示了这一“机械手”的6个亚基如何利用ATP水解的能量,改变自身构象,将需要降解的蛋白装入蛋白酶体的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6c510877-c48f-4cb9-a059-6e0d883903da.jpg" title=" 冷冻电镜 FEI Titan Kiros 300kV .jpg" alt=" 冷冻电镜 FEI Titan Kiros 300kV .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FEI& nbsp Titan& nbsp Kiros& nbsp 300kV& nbsp 冷冻电镜(示例图) /span /p
  • 关于公开征求丝氨酸蛋白酶等3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
    根据《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报与受理规定》,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丝氨酸蛋白酶、扩大使用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乳酸钙和三赞胶的申请,其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已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技术审查(具体情况见附件),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3年5月22日前将相关意见反馈至我中心邮箱(zqyj@cfsa.net.cn),逾期将视为无意见。丝氨酸蛋白酶等3 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相关材料.pdf
  • 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的区别
    细胞程序性死亡 概念:细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也常常被称为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是一个由基因决定的细胞主主动的有序的死亡方式。具体指细胞遇到内、外环境因子刺激时,受基因调控启动的自-杀保护措施,包括一些分子机制的诱导激活和基因编程,通过这种方式去除体内非必需细胞或即将发生特化的细胞。而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时,就像树叶或花的自然凋落一样,凋亡的细胞散在于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炎症反应,不遗留瘢痕。死亡的细胞碎片很快被巨噬细胞或邻近细胞清除,不影响其他细胞的正常功能。 凋亡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参见表15-2):①染色质聚集、分块、位于核膜上,胞质凝缩,最后核断裂,细胞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许多凋亡小体 ②凋亡小体内有结构完整的细胞器,还有凝缩的染色体,可被邻近细胞吞噬消化,因始终有膜封闭,没有内溶物释放,故不会引起炎症 ③凋亡细胞中仍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质,但是在坏死细胞中ATP和蛋白质合成受阻或终止 ④核酸内切酶活化,导致染色质DNA在核小体连接部位断裂,形成约200bp整数倍的核酸片段,凝胶电泳图谱呈梯状 ⑤凋亡通常是生理性变化,而细胞坏死是病理性变化。理论意义: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不但要恰当地诞生,而且也要恰当地死亡。例如,人在胚胎阶段是有尾巴的,正因为组成尾巴的细胞恰当地死亡,才使我们在出生后没有尾巴.如果这些细胞没有恰当地死亡,就会出现长尾巴的新生儿.从胚胎、新生儿、婴儿、儿童到青少年,在这一系列人体发育成熟之前的阶段,总体来说细胞诞生得多,死亡得少,所以身体才能发育.发育成熟后,人体内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一个成年人体内每天都有上万亿细胞诞生,同时又有上万亿细胞“程序性死亡”.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使人体器官维持合适的细胞数量得以正常运作的,正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又如蝌蚪尾的消失,骨髓和肠的细生物发育过程中及成体组织中正常的细胞凋亡有助于保证细胞只在需要它们的时候和需要它们活的地方存活。这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自稳平衡的保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方面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实践意义:如果调节细胞“自-杀”的基因出了问题,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反而继续分裂繁殖,便会导致有问题或恶性细胞不受控制地增长,比如癌症 如果基因错向不该死的细胞发出“自-杀令”,不让之分裂繁殖,使不该死亡的淋巴细胞大批死亡,便破坏了人体的组织或免疫系统,比如艾滋病。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死亡的 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两类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死亡。如果能发现所有的调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研究出能发挥或抑制这些基因功能的药物,那么人类就能够敲响癌症和艾滋病的丧钟。当然,这个过程需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因为线虫只有959个细胞,而人体则有大约1000万亿个细胞。
  • 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发布《土壤中蛋白酶的测定》等3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各相关单位:按照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团体标准工作程序,标准起草组已完成《土壤中蛋白酶的测定》等3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现按照我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程序》要求,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并将征求意见表(附件)于2023年10月1日前反馈给秘书处。联系人:张小飞 电 话:13995098931邮箱:1904691657@qq.com序号团标名称1土壤中蛋白酶的测定2标准加入法测定土壤有效钼3氢氧化钠熔融法测定 土壤全磷、全钾及氟化物 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2023年9月2日关于团标征求意见函 -9.2.pdf团标表格7-专家意见表.doc团标-《土壤蛋白酶的测定》.pdf团标-《土壤有效钼的测定》.pdf团体-《土壤全磷全钾氟化物的测定》.pdf
  • 日本宫崎大学近期获得蛋白酶和基因定位标记方法新进展
    由日本宫崎大学医学部的澤口朗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充分发挥低真空电子显微镜对于光学显微镜用的切片在不做任何减轻荷电处理下就能进行观察的特点,开发了在医学、生物学研究领域有重大意义的蛋白酶和基因的定位标记新方法。关于阐述该方法的论文被刊载在了Nature旗下的一本开放获取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面。  之前被大家熟知的包埋后标记法是要首先结合金纳米颗粒进行抗体的调制,然后将包埋在树脂里面的观察对象作成超薄的切片然后进行抗体的标记。这一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熟练的技巧。本次新开发出来的研究方法是要将光学显微镜中被广泛使用的石蜡切片或者冻结切片,通过酵素抗体法标识二氨基联苯胺(DAB)后,通过0.01%氯金酸溶液处理后在DAB标识部分形成金纳米颗粒(平均粒子径=6 nm),然后再37℃下将其保存12小时,通过维持高湿度的环境下培育金纳米颗粒(平均粒子径=47 nm)实现可视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方法,因此备受关注。 论文中证明了15年前被标记DAB的切片上有进行过金纳米颗粒的形成以及培养,使用电子显微镜对在库房保存的光学电子显微镜标本进行了再论证,还记载了CLEM(Correlative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免疫电子显微镜标记和in-situ hybridization电子显微镜标记的实际案例。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可以说填补了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之间的空白,新的方法利用了这个特性,今后会在医学・生物学研究方面广泛的应用,对于加速及促进生物组织、构成细胞的组织及机能等的研究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一直以来有使用蛋白质的抗体以及标识RNA的In Situ Hybridization法等多种手法,本次发表的内容是通过培养Nanogold颗粒然后使用电子显微镜来进行可视化定位的新方法。本次论文发表的研究过程中,日立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台式电子显微镜发挥了重大作用。           日立透射电子显微镜HT7800 日立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TM4000 II Communications Biology volume 4, Article number: 710 (2021) 查看更多图文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1-02246-3 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Nat. Commun.:天然代谢组学揭示rivulariapeptolide作为一类新颖的蛋白酶抑制剂
    大家好,本周向大家分享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文章,题目为Native metabolomics identifies the rivulariapeptolide family of protease inhibitors,文章共两位通讯作者,分别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William H. Gerwick教授与德国图宾根大学的Daniel Petras博士,两课题组分别研究海洋天然产物与功能代谢组学。天然产物指各种生命体中化学结构丰富、生物活性多样的特殊代谢物,在药物发现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正向、反向化学遗传学,均依赖于纯化的代谢物小分子进行生物活性的研究,使得系统发现药物活性小分子面临着周期长、工作量大等一系列不足。本篇工作结合超高效液相(UHPLC)、天然质谱(native MS)、串联质谱(tandem MS),发展了一种功能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在推进新颖天然产物的反向化学遗传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该技术的实验流程进行简要介绍。在获得天然产物的甲醇粗提物后,对其进行RP-UHPLC分离。考虑到色谱分离一般使用酸性条件,且使用乙腈作为流动相,与native MS并不兼容,作者在柱后引入辅助泵,通过醋酸铵水溶液将pH值调节到类似天然的条件。最终,使用第二个辅助泵向体系中注入目标蛋白,并通过质谱测量产生的蛋白质-代谢物复合物。考虑到潜在的非特异性相互作用,作者选择全离子碎裂模式(all-ion fragmentation),并设置碰撞能量阈值为20 %。此外,作者还进行了不注入蛋白的实验组,作为参照的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在本文中,研究人员选择的模式目标蛋白为糜蛋白酶(chymotrypsin),模式代谢粗提物来自蓝藻,以筛选新颖的蛋白酶抑制剂。在建立上述方法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优化了native MS的pH与乙酸铵浓度,并使用已知糜蛋白酶抑制剂molassamide,揭示该方法检测蛋白-代谢物相互作用的检测限约为0.1-1 µ g/mL,并证实在含有40 %有机溶剂的场景下研究上述相互作用的可行性。接下来,研究人员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相比于未结合糜蛋白酶,代谢物-糜蛋白酶复合物会产生一定的m/z迁移,其质量对应于与该蛋白质结合的小分子。同时,复合物相对于未结合糜蛋白酶的质谱峰强度比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在实验条件下的特定代谢物结合的亲和力。基于天然质谱中复合物出现的洗脱时间以及代谢物的分子质量,研究人员进一步从不含糜蛋白酶的代谢组学结果中寻找对应的代谢物小分子串联质谱图,并利用化学信息学手段初步分析代谢物的分子结构。随后,基于上述信息,研究人员对目标小分子进行针对性纯化,利用多种NMR技术实现精确的结构鉴定,并将获得的这类新颖结构的小分子命名为rivulariapeptolide,于体外证实上述分子对糜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综上,本篇工作结合超高效液相、天然质谱、串联质谱技术,发展了一种功能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蓝藻生物膜中糜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发现了rivulariapeptolide这类新颖的nM水平蛋白酶抑制剂。原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2016-6
  • 中国首个针对乙肝治疗的细胞凋亡通路新靶点IAP抑制剂获批临床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8582be5-56f8-4909-b2e6-9897a64c3ce4.jpg" / /p p   APG-1387临床研究负责人、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2017年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主席、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任侯金林教授评论道:“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乙肝的药物能非常有效的抑制病毒复制,但临床治愈率(即HBsAg消失)很低。因此,大多数乙肝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我对APG-1387治疗乙肝的新颖作用机制感到非常兴奋,期待与亚盛在APG-1387的临床试验合作中进一步验证其清除患者体内HBV感染的潜力。” /p p   APG-1387是亚盛医药自主设计开发的、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高效特异性抑制剂,主要通过模拟内源性Smac分子降解IAPs来诱导和加速细胞凋亡的进程。由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张小勇教授课题组完成的临床前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肝内IAPs分子表达上调,导致HBV感染的肝细胞发生免疫逃避,不能被特异性T细胞杀伤。APG-1387治疗可有效抑制肝细胞中的IAPs表达,促进病毒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HBV DNA和HBV表面抗原的消除,从而治愈慢性HBV感染。IAP抑制剂用于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优势在于,依靠特异性T细胞的识别能力,能优先杀死感染细胞而不影响健康细胞。 /p p   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去年发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全球感染乙肝或丙肝的人数已超过3.25亿,每年约有134万人因此丧生。在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达到了9000万人左右,慢性乙肝患者有3000万人,得到治疗的仅有200万人,不足总数的1/10。根据研究与咨询公司GlobalData的数据,未来十年,中国仍将是最大的乙肝市场,且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乙肝用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远期将达300亿。而目前市场上并未有完全能治愈乙肝的药物,用药需求巨大。 /p p   亚盛医药首席医学官翟一帆博士表示:“APG-1387在中国进入临床开发是我们执行全球开发战略中的关键一步,我们期待这个药能够为迫切需要更有效治疗药物的乙肝患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p p   亚盛医药目前也在对APG-1387进行癌症的临床开发。此前,APG-1387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均已完成针对晚期实体瘤的临床I期剂量爬坡试验。去年11月,APG-1387又获得了美国FDA新药临床试验批准,将与肿瘤免疫药物联合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恶性血液肿瘤。 /p p    strong 关于APG-1387 /strong /p p   APG-1387是亚盛医药设计开发的新型小分子细胞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抑制剂。研究结果表明IAP蛋白高度表达可诱导肺癌、头颈部肿瘤、乳腺癌、胃肠癌、黑素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亚盛医药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发APG-1387,已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完成癌症的临床I期剂量爬坡试验。APG-1387也被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临床前研究表明APG-1387可显著降低HBV DNA和HBV表面抗原。 /p p   strong  关于乙型肝炎 /strong /p p   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感染,可以攻击肝脏,并可能引起急性和慢性疾病。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HBV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感染HBV后,由于受病毒因素、宿主因素等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和临床类型,后期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p p   strong  关于亚盛医药 /strong /p p   亚盛医药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处于临床阶段的新药研发企业,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设计平台及10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公司研发产品管线主要专注细胞凋亡路径关键蛋白的抑制剂,通过抑制BCL-2、IAP或MDM2-p53等,重启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序 第二代和第三代的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抑制剂 与肿瘤治疗有密切相关性的表观遗传学靶点的抑制剂等。公司现有六个新药项目已进入到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的I-II期临床开发阶段,其中包括APG-1252,一个新型、强效的BCL-2/BCL-xL双重抑制剂。 /p
  • 上新福利!爱必信新品活性&含量检测试剂盒
    好消息!好消息! 爱必信活性&含量检测试剂盒上新啦! 本次上新包含200余个酶活性及小分子含量检测试剂盒,覆盖常见酶类如蛋白酶、激酶、连接酶、代谢酶类、凋亡相关酶类等100余种,以及金属离子、糖类、脂类、酸类、酮类、氨类、维生素类等100余种常见生物相关小分子,总有一款适合您! 我们的试剂盒支持多种样本类型,含血清, 血浆, 尿液, 唾液, 乳汁, 细胞培养上清, 组织提取物, 细胞裂解液, 其他生物液体样本等,或者食品, 果汁, 饮料, 其他农产品,动物饲料, 酶制剂, 面包改良剂混合物, 其他材料等。 本次上新福利,限时支持8折优惠,截止2021年5月31日,机会不容错过。产品信息:更多请点击》》货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abs580001Acid Phosphatase Microplate Assay Kit酸性磷酸酶 (ACP)abs580002Alanine Transaminase Microplate Assay Kit谷丙转氨酶 (ALT)abs580003Alkaline Phosphatase Microplate Assay Kit碱性磷酸酶 (ALP)abs580004Aspartate Transaminase Microplate Assay Kit谷草转氨酶 (AST)abs580005Glutamate Microplate Assay Kit谷氨酸abs580006Glutathione Microplate Assay Kit谷胱甘肽abs580007Lactate Dehydrogenase Microplate Assay Kit乳酸脱氢酶abs580008NAD/NADH Microplate Assay Kit辅酶ⅠNAD(H)abs580009NADP/NADPH Microplate Assay Kit辅酶ⅡNADP(H)abs580010Superoxide Dismutase Microplate Assay Ki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abs580011Malondialdehyde Microplate Assay Kit丙二醛 (MDA)abs580012Hydrogen Peroxide Microplate Assay Kit过氧化氢 (H2O2)abs580013Polyphenol Oxidase Microplate Assay Kit多酚氧化酶abs580014Nitrate Reductase Microplate Assay Kit硝酸还原酶abs580015Trehalase Microplate Assay Kit海藻糖酶abs580016Pyruvate Microplate Assay Kit丙酮酸abs580017NADPase Microplate Assay KitNADP磷酸酶abs580018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Microplate Assay Kit苯丙氨酸解氨酶abs580019Na+/K+ ATPase Microplate Assay KitNa+K+-ATP酶abs580020Ca2+/Mg2+ ATPase Microplate Assay KitCa2+Mg2+-ATP酶abs580021Glutamine Synthetase Microplate Assay Kit谷氨酰胺合成酶 (GS)abs580022Starch Microplate Assay Kit淀粉abs580023Alpha-Amylase Microplate Assay Kitα-淀粉酶abs580024Beta-Amylase Microplate Assay Kitβ-淀粉酶abs580025Glucose Microplate Assay Kit葡萄糖abs580026Acid Invertase Microplate Assay Kit酸性转化酶abs580027Neutral Invertase Microplate Assay Kit中性转化酶abs580028Beta-1,3-Glucanase Microplate Assay Kitβ-1,3葡聚糖酶abs580029Trehalose Microplate Assay Kit海藻糖abs580030NADPH-Cytochrome c Reductase Microplate Assay Kit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 Absin特色产品线(全部现货):WB相关:ECL发光液、预染marker、预制胶;IHC相关:二抗试剂盒、组化笔;IP/CoIP试剂盒;激动剂/抑制剂;血清、BSA、蛋白酶K、CTB、TTX、CEE;凋亡试剂盒;呼吸爆发试剂盒;ELISA试剂盒;重组蛋白;抗体: 二抗、标签抗体、对照抗体;定制服务(抗体/多肽/蛋白/标记/检测)... 爱必信(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系邮箱:info@absin.cn公众平台:爱必信生物
  • 基于镜像酶正交酶切的蛋白质复合物规模化精准分析新方法
    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通过自身结构的动态改变,以及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组装为蛋白质复合物,调控各种生物学过程。因此,如何实现蛋白质复合物的精准解析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化学交联结合质谱(CXMS)技术作为蛋白质复合物解析的新兴技术,利用化学交联剂将空间距离足够接近的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的氨基酸残基以共价键连接起来,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交联肽段进行鉴定,实现蛋白质复合物的组成、界面和相互作用位点的解析。该技术具有分析通量高、灵敏度高、可提供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界面信息、普遍适用于不同种类和复杂程度的生物样品等优势,已成为X射线晶体衍射、低温冷冻电镜、免疫共沉淀等蛋白质复合物研究技术的重要补充。化学交联位点的鉴定覆盖度和准确度决定着该技术对于蛋白质复合物结构的解析能力。目前,为了实现蛋白质复合物的高覆盖度交联,研究人员发展了可用于共价交联赖氨酸(K)的氨基、谷氨酸(E)/天冬氨酸(N)的羧基、精氨酸(R)的胍基以及半胱氨酸(C)的巯基等多种活性基团的新型交联剂。进而,为了提高低丰度交联肽段的鉴定灵敏度,体积排阻色谱法、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及亲和基团富集策略被提出用于交联肽段的高选择性富集,如可富集型化学可断裂交联剂——Leiker,与不具备富集功能的交联剂相比,通过亲和富集可以将交联位点鉴定数目提高4倍以上。胰蛋白酶镜像酶(LysargiNase)的酶切位点与胰蛋白酶互为镜像,可特异地切割赖氨酸和精氨酸的N端。由于LysargiNase的N端酶切特点,电荷主要分布在交联肽段的N端,在碰撞诱导裂解(CID)和高能诱导裂解(HCD)模式下产生以b离子为主的碎片离子,与胰蛋白酶酶切肽段以y离子为主的碎片离子互为镜像补充,为胰蛋白酶酶解肽段在质谱鉴定中b离子缺失严重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由于具有较高的酶切特异性和酶活性,镜像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蛋白质C末端蛋白质组鉴定、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甲基化蛋白质组鉴定等方面,然而在CXMS中的应用仍未见报道。为进一步提高对蛋白质复合物结构及相互作用位点的解析能力,本文发展了LysargiNase与胰蛋白酶联合酶切的方法,基于镜像酶正交切割的互补特性,通过产生赖氨酸及精氨酸镜像分布的交联肽段,以增加特征碎片离子数量和肽段匹配连续性,从而提升交联肽段的谱图鉴定质量,达到提高交联位点的鉴定覆盖度和准确度的目的。通过分别对牛血清白蛋白及大肠杆菌全蛋白样品的交联位点鉴定结果的考察,评价该策略对单一蛋白样品和复杂细胞裂解液样品蛋白质复合物表征的应用潜力。蛋白质样品制备称取牛血清白蛋白粉末,以20 mmol/L 4-(2-羟乙基)-1-哌嗪乙磺酸(HEPES, pH 7.5)作为缓冲体系,配制0.1 mmol/L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大肠杆菌细胞(种属K12)在37 ℃下采用Luria-Bertani(LB)培养基培养24 h,然后于4 ℃以4000 g离心2 min,收集细胞沉淀。细胞沉淀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清洗3遍后,悬浮于细胞裂解液(含20 mmol/L HEPES和1%(v/v)蛋白酶抑制剂)中,冰浴超声破碎180 s(30%能量,10 s开,10 s关)。匀浆液于4 ℃以20000 g离心40 min,收集上清,采用BCA试剂盒测定所得蛋白质含量。稀释大肠杆菌蛋白裂解液至蛋白质含量为0.5 mg/mL。化学交联样品制备以20 mmol/L HEPES(pH 7.5)为溶剂配制浓度为20 mmol/L 的BS3交联剂母液 将交联剂母液加入牛血清白蛋白的缓冲溶液及大肠杆菌蛋白裂解液中,使交联剂的终浓度为1 mmol/L,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5 min 通过添加终浓度为50 mmol/L的淬灭溶液NH4HCO3进行交联反应淬灭,并在室温下孵育15 min 在冰浴条件下,将交联样品逐渐滴入8倍体积的预冷丙酮中,于-20 ℃静置过夜 在4 ℃条件下,以16000 g转速离心,去除丙酮,然后将交联蛋白用预冷丙酮清洗2次,去除上清液后,于室温挥发掉残余的丙酮 以8 mol/L尿素溶液复溶蛋白质沉淀 将牛血清白蛋白交联样品以5 mmol/LTCEP作为还原剂,于25 ℃下反应1 h进行变性和还原 将大肠杆菌样品以5 mmol/LDTT作为还原剂,于25 ℃下反应1 h进行变性和还原,避免大肠杆菌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变性 添加终浓度为10 mmol/L的碘乙酰胺(IAA),在黑暗中,于室温下反应30 min 以50 mmol/LNH4HCO3稀释样品至尿素浓度为0.8 mol/L后,将样品均分为两份,一份以蛋白样品与蛋白酶的质量比呈50:1的比例加入胰蛋白酶,于37 ℃酶解过夜,另一份加入终浓度为20 mmol/L的CaCl2,以蛋白样品与蛋白酶的质量比呈20:1的比例加入LysargiNase,并在37 ℃温度下酶解过夜。液相色谱-质谱鉴定及数据搜索上述所有样品经过除盐,使用0.1%甲酸(FA)溶液复溶,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肽段浓度,进行反相高效色谱分离和质谱分析。牛血清白蛋白样品采用Easy-nano LC 1000系统偶联Q-Exactive质谱仪平台进行质谱分析。流动相A: 2%(v/v)乙腈水溶液(含0.1%(v/v)FA) 流动相B: 98%(v/v)乙腈水溶液(含0.1%(v/v)FA)。梯度洗脱程序:0~10 min, 2%B~7%B 10~60 min, 7%B~23%B 60~80 min, 23%B~40%B 80~82 min, 40%B~80%B 82~95 min, 80%B。Q-Exactive质谱仪采用数据依赖性模式,Full MS扫描在Orbitrap上实现,扫描范围为m/z 300~1800,分辨率为70000(m/z=200),自动增益控制(AGC)为3×106,最大注入时间(IT)为60 ms,母离子分离窗口为m/z 2。MS/MS扫描的分辨率为17500(m/z=200),碎裂模式为HCD,归一化碰撞能量(NCE)为35%, MS2从m/z 110开始采集,MS2的AGC为5×104, IT为60 ms,仅选择电荷值为3~7且强度高于1000的母离子进行碎裂,并将动态排除时间设置为20 s。每个样品分析3遍。大肠杆菌样品采用EASY-nano LC 1200系统偶联Orbitrap Fusion Lumos三合一质谱仪平台进行质谱分析。流动相A: 0.1%(v/v)甲酸水溶液 流动相B: 80%(v/v)乙腈水溶液(含0.1%(v/v)FA)。梯度洗脱程序:0~28 min, 5%B~16%B 28~58 min, 16%B~34%B 58~77 min, 34%B~48%B 77~78 min, 48%B~95%B 78~85 min, 95%B。Orbitrap Fusion Lumos三合一质谱仪采用数据依赖性模式,Full MS扫描在Orbitrap上实现,扫描范围为m/z 350~1500,分辨率为60000(m/z=200), AGC为4×105, IT为50 ms,母离子分离窗口为m/z 1.6。MS2扫描的分辨率为15000(m/z=200),碎裂模式为HCD, NCE为30%, MS2从m/z 110开始采集,MS2的AGC为5×104, IT为60 ms。仅选择电荷值为3~7且强度高于2×104的母离子进行碎裂,并将动态排除时间设置为20 s。每个样品分析3遍。质谱数据文件(*.raw)采用pLink 2软件(2.3.9)对交联信息进行检索和鉴定。使用从UniProt于2019年4月27日下载的牛血清白蛋白序列和大肠杆菌序列,搜索参数如下:酶切方式为胰蛋白酶(酶切位置:K/R的C端)、LysargiNase(酶切位置:K/R的N端) 漏切位点个数为3 一级扫描容忍(precursor tolerance)2.00×10-5 二级扫描容忍(fragment tolerance)2.00×10-5 每条肽段的质量范围为500~1000 Da 肽段长度的范围为5~100个氨基酸 固定修饰为半胱氨酸还原烷基化(carbamidomethyl [C]) 可变修饰为甲硫氨酸氧化(oxidation [M])、蛋白质N端乙酰化(acetyl [protein N-term]) 肽段谱图匹配错误发现率(FDR)≤5%。映射胰蛋白酶与LysargiNase酶解样品的交联位点在牛血清 白蛋白晶体结构(PDB: 3V03)的映射 LysargiNase与胰蛋白酶酶解样品的交联位点对及单一交联位点的互补性LysargiNase与胰蛋白酶酶解样品共同得到的交联位点鉴定打分比较b+/++与y+/++离子碎片分别在α/β-肽段的碎片覆盖度LysargiNase与胰蛋白酶酶解的交联肽段质谱图大肠杆菌样品中LysargiNase与胰蛋白酶酶切鉴定蛋白质复合物信息互补性带点击了解原文:https://www.chrom-china.com/article/2022/1000-8713/1000-8713-40-3-224.shtml
  • 冷冻电镜解析高血压药物设计的关键蛋白结构
    冷冻电镜(cryo-EM)解析了一种帮助调节血压的蛋白质,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详细结构。这些结构提供了迄今为止对ACE的最全面的看法,将有助于改善心脏病的药物设计。这项工作是由开普敦大学(UCT)的研究人员与英国同步辐射光源"DIAMOND"的电子生物成像中心(eBIC)合作完成的。研究人员在《EMBO Journal》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冷冻电镜揭示了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的异构化和二聚化机制")。ACE会产生激素血管紧张素II,使血管收缩并提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与以前的方法相比,冷冻电镜使研究人员能够在更多的功能相关状态下观察到ACE。他们的工作为其生物功能和潜在的药物结合特性提供了关键性的见解。ACE蛋白的一个副本(即单体形式)是由两个结构相似但功能不同的结构域连接而成的。二聚体化(即两个ACE单体的相互作用)发生在一个小的表面空腔附近,改变了对ACE功能至关重要的核心氨基酸的构象。研究人员提出,这种二聚体化可能像一个 "关闭开关",触发蛋白质核心的变化,并可能抑制它。如果能设计出一种类似药物的分子在腔内结合并引起同样的效果,它就能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来使该酶失活。目前,许多ACE抑制剂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但这些抑制剂非选择性地针对两个ACE结构域,并因此会在一些患者中引发副作用。开普敦大学教授、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Edward Sturrock博士解释说:“了解这些新发现的ACE结构和动态至关重要,这可能针对结构域选择性抑制剂的设计提供新的结合位点,进而规避副作用。”ACE蛋白在Sturrock的实验室生产,在UCT的电子显微镜单元(EMU)进行成像前的准备,并在之后转运到eBIC,在Titan Krios上进行冷冻电镜成像。图像处理在南非的CSIR高性能计算中心(CHPC)和EMU进行。“即使有高分辨率的成像,ACE的独特形状、小分子量和高度动态等特征也带来了许多挑战。"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Jeremy Woodward博士解释道。该研究的第一作者Lizelle Lubbe博士解释说:"最近开发的冷冻电镜图像处理方法对解析这些结构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通过广泛的分类来计算分离图像,这一过程相当于' 数字纯化' ,因为生化方法无法分离ACE的单体和二聚体形式。然后,我们可以将三维细化的重点依次放在结构的不同部分,从而解析这两种ACE结构"。该研究的发现独特地揭示了ACE的高度动态特征,以及其不同结构域之间发生二聚体化和交流的机制--这可能启发治疗心脏病的新药。DIAMOND科学组组长克里斯-尼克林博士说:“我们对非洲的杰出科学家团队利用eBIC先进的冷冻电镜取得的这项研究结果感到高兴。世界迫切需要针对致命的心脏病和其他慢性健康状况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我们非常高兴的是,这项研究的结构见解可以为改进抗高血压药物设计铺平道路。”相关文献:Cryo-EM Structures of a Key Hypertension Protein to Aid Drug DesignCryo-EM揭示了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的异构化和二聚化的机制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而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sACE)的体细胞异构体在血压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ACE抑制剂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我们目前对sACE结构、动力学、功能和抑制作用的理解是有限的,因为截短的、最小的糖基化形式的sACE通常被用于X射线晶体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这里,我们首次报告了全长的、糖基化的、可溶性的sACE(sACES1211)的冷冻电镜结构。这个高度灵活的apo酶的单体和二聚体形式都是由一个数据集重建的。单体sACES1211的N端和C端结构分别在3.7和4.1Å被解析,而负责二聚体形成的相互作用的N端结构则在3.8Å被解析。此外,观察到两个结构域都处于开放构象,这对设计sACE调节剂有意义。参考资料:"Cryo-EM reveals mechanisms of 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 allostery and dimerization"
  • Nature杂志| COVID-19主蛋白酶抑制剂或已发现 Ebselen等6种化合物通过筛选
    p   近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COVID-19的M sup Pro /sup 靶点的抑制剂的文章。文章报道了我国科研团队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鉴定出了一种新的针对COVID-19病毒结构的抑制剂N3。这是一种基于COVID-19的M sup Pro /sup 的抑制剂。研究团队通过高通量筛选并结合细胞实验筛选出6种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包括Ebselen(依布硒)这一款抗炎的“老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76px height: 24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d0156cff-6fab-437d-aa2b-254b4c9e3db4.jpg" title=" Nature文章标题.jpg" alt=" Nature文章标题.jpg" width=" 576" vspace=" 0" height=" 240" border=" 0" / /p p   抑制剂的发现主要有三种方式:从头合成,模拟实验以及高通量筛选。通过模拟实验和高通量筛选结合的机制,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出了抑制剂N3。根据COVID-19病毒与M sup Pro /sup 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一共分析了10,000多种化合物后得到6种有潜力的抑制剂。其中有双硫仑(disulfiram)、卡莫氟(carmofur)、依布硒(ebselen)、紫草素(shikonin)、Tideglusib和PX-12。在细胞水平实验中,IC sub 50 /sub 值(半数抑制浓度)在0.67-21.4 μM之间,具有较好的研究潜能。结果证明了这种筛选策略的有效性,可以快速发现具有临床潜力药物的线索,以应对没有特定药物或疫苗的新的传染病。 /p p   M sup Pro /sup 是病毒主蛋白酶的英文名称,该结构的抑制剂可以作用在病毒上,成为有吸引力的药物靶点。Ebselen的衍生物依布硒啉PZ51是一种小分子硒化合物,具有毒性小而且稳定的特点。它有抗氧化、抗肿瘤以及抗微生物等药理活性,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下图为依布硒的结构式,图片来源于网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60px height: 20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44af4371-5ee0-4e82-8f3c-2e0605d64b09.jpg" title=" Ebselen.jpg" alt=" Ebselen.jpg" width=" 360" vspace=" 0" height=" 202" border=" 0" / /p p   该实验的通讯作者为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蒋华良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饶子和院士以及上海科技大学杨海涛研究员。共同参与的“抗新冠病毒攻关联盟”是由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以及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等相关实验室研究专家组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也参与了此项研究。攻关“联盟”中饶子和院士研究团队自从2003年SARS暴发以来,17年间致力于冠状病毒关键药物靶点的研究及抗病毒新药的研发。曾在SARS暴发期间解析了首个SARS病毒蛋白质(M sup Pro /sup )的三维空间结构,为人类战胜冠状病毒奠定了基础。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Nature /span 原文链接] /span /strong a href="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23-y?utm_source=sn& utm_medium=referral& utm_content=RMarketing& utm_campaign=BSLB_4_CA01_GL_BSLB_USG_CA01_GL_LSGR_PubH_Coronavirus_LandingPage" target=" _blank" Jin, Z. et al. Structure of Mpro from COVID-19 virus and discovery of its inhibitors. i Nature /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223-y (2019). /a /p
  • 新型冠状病毒科研进展之——蛋白靶点结构研究进展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nbsp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冠状病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病原微生物,属于具有大量天然宿主的一类RNA病毒。该病毒极易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具有遗传多样性,迄今为止,已不断有新亚型或新的冠状病毒出现。冠状病毒上的S蛋白、PLpro和3CLpro是药物开发的良好靶点,本文整理并总结了基于靶标发现的潜在药物。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38dd544f-4905-4c6c-899f-7d2e0b1a4099.jpg" title=" 截屏2020-03-30上午11.54.47.png" alt=" 截屏2020-03-30上午11.54.4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冠状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的、非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inae)。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冠状病毒亚科进一步细分为四类,即α、β、γ 和 δ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自然宿主包括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如牛、猪、犬、猫、鼠和蝙蝠等。 strong 目前,已经鉴定出六种人类冠状病毒,其中包括α属的HCoV-29E和HCoV-NL63;β属的HCoV-OC43、HCoV-HKU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MERS-CoV)。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另外,近期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初步命名为2019-nCoV。2020年2月12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正式分类名为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 /span 。研究者将来源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序列与已知的“SARS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进行了比较,发现 strong 6个新型冠状病毒序列几乎一致,其与SARS的同源性更高,相似性约为70%,与MERS相似性约为40%。 /strong strong 序列差异主要在ORF1a和编码S-蛋白的spike基因上,这是冠状病毒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关键蛋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冠状病毒蛋白靶点结构研究进展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冠状病毒是最大的一种核糖核酸病毒(26~32kb),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编码非结构蛋白(Nps)的复制酶基因占据了基因组的三分之二,而结构蛋白和辅助蛋白仅占病毒基因组的三分之一。目前已经解析出了许多冠状病毒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如SARS-CoV S糖蛋白(PDB ID:5WRG)(图1A)、MERS-CoV N蛋白的C末端结构域(PDB ID:6G13)(图1B)、MERS-CoV N蛋白的N末端结构域(PDB ID: 4UD1)(图1C)。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fd7a83a8-25f3-48a0-989e-958bb95bc364.jpg" title=" 截屏2020-03-30上午10.38.54.png" alt=" 截屏2020-03-30上午10.38.5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病毒体与宿主细胞的初始附着是通过S蛋白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开始的。根据研究报道,S蛋白具有受体结合活性和膜融合活性,是冠状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蛋白。研究发现在大多数冠状病毒中,S蛋白被宿主细胞弗林蛋白酶(Furin)样蛋白酶切割成S1和S2两种单独的多肽。S1的主要功能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S2亚基则负责介导病毒-细胞以及细胞-细胞膜的融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在对近期的SARS-CoV-2 S蛋白进行研究时发现,虽然SARS-CoV-2 S蛋白中与ACE2蛋白结合的5个关键氨基酸中有4个发生了变化,但变化后的氨基酸,却没有影响SARS-CoV S蛋白与ACE2 蛋白互作的构象。与SARS-CoV S蛋白相比,突变体后的SARS-CoV-2 S蛋白结构与ACE2 蛋白相互作用能力,由于丢失的少数氢键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很强的结合自由能,说明SARS-CoV-2 是通过S蛋白与人ACE2相互作用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为了控制病毒的爆发,研究者们开发了针对 SARS¯ CoV 和 MERS¯ CoV 的疫苗。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制备方法下表中列出了这些方法的发展和优缺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446bbee2-3399-4764-a3f5-0339be331bc9.jpg" title=" 截屏2020-03-30上午10.59.39.png" alt=" 截屏2020-03-30上午10.59.39.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只集中在SARS疫苗的开发上,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动物模型,但是这些模型并不能概括人类发生的严重临床疾病。 strong 综合SARS 和 MERS 疫苗的研究经验。发现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主要靶标是冠状病毒的S蛋白。疫苗不仅需要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还需要诱导黏膜免疫应答并借助佐剂来诱导 Th1 和 Th2 途径的平衡。也就是说成功的疫苗必须在不引起过度免疫激活的情况下达到保护的平衡。 未来还需加强对 SARS-CoV 和 MERS-CoV 等疫苗的研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对于目前的 SARS-CoV-2,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医学专家正与中国同行合作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彼得霍特兹教授通过电子邮件表示,贝勒医学院正在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美国纽约血液中心以及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开发疫苗。目前,尚无针对 SARS-CoV、MERS-CoV、 & nbsp SARS-CoV-2 和其他 HCoV 感染的特异性疗法,患者主要接受支持性治疗,并辅以多种药物组合,包括使用抗体、干扰素以及病毒和宿主蛋白酶的抑制剂。&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此外,除了针对SARS外,有研究报道了一种针对MERS-CoV S蛋白N端结构域的新型中和单克隆抗体。该研究表明N末端结构域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可能很重要,这项发现对于进一步的疫苗设计和针对MERS-Co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性单克隆免疫法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理想情况下,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都应具有各自明确的作用机制,以避免产生逃逸突变病毒菌株,并提高对不同病毒菌株的活性。 strong 迄今为止,利巴韦林和利巴韦林加各种类型的干扰素已成为SARS和MERS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strong SARS-CoV-2爆发以来,全国各个攻关团队筛选出一系列具有治疗潜力的药物。 strong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的抗SARS-CoV-2病毒感染联合应急攻关团队报道了综合利用虚拟筛选和酶学测试相结合的策略进行药物筛选,发现了30种可能对SARS-CoV-2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活性天然产物和中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沈阳药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攻关小组发现SARS-CoV-2蛋白序列中SARS-CoV-2-PLP序列与SARS-CoV-PLP具有82%的氨基酸同源性。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2020 年 1 月 21 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员等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发现了& nbsp SARS-CoV-2的S-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和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2 的结合作用较强。& nbsp SARS-CoV-2通过 S 蛋白 - ACE2 结合途径对人 类传播构成了重大的公共卫生风险。因此ACE2 也可能用于& nbsp SARS-CoV-2的治疗研究。 黄朝林等根据过往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对& nbsp SARS-CoV感染的患者有“ 实质性的临床益处” 的结果 推测这种疗法可能对& nbsp SARS-CoV-2感染的患者有效。此外,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 nbsp SARS-CoV-2有较好抑 制作用的雷米迪维或瑞德西韦(RemdesivirGS-5734)、氯喹(ChloroquineSigma-C6628)、利托那 韦(Ritonavir)等三种“老药物”。&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瑞德西韦属于核苷类似物能够抑制 RNA 依赖的 RNA 聚合酶 (RdRp),由美国知名药企吉利德科学公司研发原本用于对抗埃博拉病毒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瑞德西韦证实了对 SARS 和 MERS 的病毒病原体均有活性它们与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相似,从理论预测瑞德西韦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有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目 strong 前瑞德西韦已进入 III 期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项目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同时进行两部分组成均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形式开展。 /strong 据吉利德对外披露,在武汉进行的临床实验有两项,一是研究评估瑞德西韦用于未表现出显著临床症状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就是轻、重症患者。另一项则是评估其用于重症确诊病患的疗效。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机构的中国学者已经在细胞水平上验证了瑞德西韦在2019 新型冠状病毒上有较好的活性。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结果显示在 Vero E6 细胞上瑞德西韦对 SARS-CoV-2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 =0.77μmol/L,选择指数 SI 大于 129,表明该药物在细胞水平上能效抑制& nbsp SARS-CoV-2 的感染,但其在人体上的作用还有待临床验证。 /span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参考文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1.XU X T,CHEN P,WANG J F,et al. 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J].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20.&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2.FOUCHIER R A,HARTWIG N G,BESTEBROER T M,et al. A previously undescribed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 in humans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101(16):6212 - 6216.&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3.VANDER HOEK L,PYRC K,JEBBINK M F,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human coronavirus [ J] . Nature Medicine,2004,10(4):368 -373.&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4.WANG M,CAO R,ZHANG L,et al. 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ently emerged novel coronavirus (2019¯ nCoV) in vitro [J]. Cell Research,202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5.HUANG C,WANG Y,LI X,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China [J]. Lancet,2020.& nbsp /p p br/ /p p br/ /p
  • 低温电镜解析蛋白结构十大进展
    结构生物学领域有一条不成文的观点:结构决定功能。只有知道生物分子的原子排布,科学家们才能了解这个蛋白的功能。几十年来,分析蛋白结构有一个无冕之王——X射线晶体衍射。在X射线晶体衍射中,科学家们让蛋白结晶,然后利用X射线照射,随后根据X射线的衍射来重建蛋白的结构。在蛋白质数据银行(Protein Data Bank)的100000多条蛋白词目里,超过90%的蛋白结构是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解析得到的。  尽管X射线晶体衍射一直是结构生物学家的最佳工具,但是它存在较大的限制。科学家们将蛋白进行大块结晶通常需要多年的时间。而很多基础蛋白分子,例如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或是形成复合体的蛋白却无法被结晶。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X-ray crystallography)即将成为历史,低温电子显微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 也称作electron cryomicroscopy, cryo-EM)引发结构生物学变革。  低温电子显微镜适用于研究大的、稳定的分子,这些分子能够承受电子的轰击,而不发生变形——由多个蛋白组成的分子机器是最好的样本。因此由RNA紧紧围绕的核糖体是最佳的样本。三位化学家用X射线晶体衍射研究核糖体溶液的工作在2009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这些工作花了几十年。近几年,低温电镜研究者们也陷入了“核糖体热”。多个团队研究了多种生物的核糖体,包括人类核糖体的首个高清模型。X射线晶体衍射的研究成果远远落后于LMB的Venki Ramakrishnan实验室,Venki获得了2009年的诺奖。Venki表示,对于大分子来说,低温电子显微镜远比X射线晶体衍射要实用。  这几年,低温电子显微镜的相关文章有很多:2015年一年,这个技术就用于100多个分子的结构研究。X-射线晶体衍射只能对单个、静态的蛋白晶体成像,但低温电子显微镜能够对蛋白的多种构象进行成像,帮助科学家们推断蛋白的功能。  现在低温电镜迅猛发展,专家们正在寻找更大的挑战作为下一个解析目标。对很多人来说,最想解析的是夹在细胞膜内的蛋白。这些蛋白是细胞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也是比较热门的药物靶标。这些蛋白很难结晶,而低温电子显微镜不大可能对单个蛋白进行成像,这是因为很难从背景噪音中提取这些信号。  这些困难都无法阻挡加利福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生物物理学家程亦凡。他计划解析一种细小的膜蛋白TRPV1。TRPV1是检测辣椒中引起灼烧感的物质的受体,并与其它痛感蛋白紧密相关。加利福利亚大学病理学家David Julius等人之前尝试结晶TRPV1,结果失败。用低温电子显微镜解析TRPV1项目,一开始进展缓慢。但2013年底,技术进步使得这一项目有了重大突破,他们获得了分辨率为0.34纳米的TRPV1蛋白的结构。该成果的发表对于领域来说,无异于惊雷。因为这证实了低温电子显微镜能够解析小的、重要的分子。  尽管低温电子显微镜发展迅速,很多研究者认为,它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他们希望能制造出更灵敏的电子探测器,以及更好地制备蛋白样本的方法。这样的话,就能够对更小的、更动态的分子进行成像,并且分辨率更高。5月,有研究者发表了一篇细菌蛋白的结构,分辨率达到了0.22纳米。这也显示了低温显微镜的潜力。  1997年时,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结构生物学家Richard Henderson非常坚定地宣称,低温电镜会成为解析蛋白结构的主流工具。在将近20年后的今天,他的预测比当年有了更多底气。Henderson表示,如果低温电镜保持这样的势头继续发展,技术问题也得以解决,那么低温电镜不仅会成为解析蛋白结构的第一选择,而是主流选择。这个目标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1. 施一公小组在《Science》发两篇论文报道剪接体三维结构    U4/U6.U5 tri-snRNP电镜密度及三维结构示意图。  2015年8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背靠背研究长文,题目分别为“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第一篇文章报道了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冷冻电镜)解析的酵母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第二篇文章在此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后闫创业、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万蕊雪为两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这一研究成果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RNA剪接的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步履维艰地探索其中的分子奥秘,期待早日揭示这个复杂过程的分子机理。施一公院士研究组对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解析,不仅初步解答了这一基础生命科学领域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又为进一步揭示与剪接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指导。详细新闻报道参见:施一公研究组在《科学》发表论文报道剪接体组装过程重要复合物U4/U6.U5 tri-snRNP的三维结构。(Science, 20 Aug 2015, doi: 10.1126/science.aac7629 doi: 10.1126/science.aac8159)  2. Science:HIV重大突破!史上最详细HIV包膜三维结构出炉!    这项研究首次解析出HIV Env三聚体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高分辨率结构图,其中HIV利用Env三聚体侵入宿主细胞。图片来自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TSRI的研究人员解析出负责识别和感染宿主细胞的HIV蛋白的高分辨率结构图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3月4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ryo-EM structure of a native, fully glycosylated, cleaved HIV-1 envelope trimer”。  这项研究是首次解析出这种被称作包膜糖蛋白三聚体(envelope glycoprotein trimer,以下称Env三聚体)的HIV蛋白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结构图。这些也包括详细地绘制这种蛋白底部的脆弱位点图,以及能够中和HIV的抗体结合位点图。(Science, 04 Mar 2016, doi: 10.1126/science.aad2450)  3. Nature:史上最详细转录因子TFIID三维结构出炉,力助揭示人类基因表达秘密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罗卡索拉诺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理解我们体内被称作转录起始前复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的分子机构(molecular machinery)如何发现合适的DNA片段进行转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史无前例地详细呈现一种被称作TFIID的转录因子所发挥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3月2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e of promoter-bound TFIID and model of human pre-initiation complex assembly”。论文通信作者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生物物理学家Eva Nogales,论文第一作者是Nogales实验室生物物理学研究生Robert Louder。其他作者是Yuan He、José Ramón López-Blanco、Jie Fang和Pablo Chacón。  这一发现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它为科学家们理解和治疗一系列恶性肿瘤铺平道路。Eva Nogales说,“理解细胞中的这种调节过程是操纵它或当它变坏时修复它的唯一方式。基因表达是包括从胚胎发育到癌症在内的很多重要生物学过程的关键。一旦我们能够操纵这些基本机制,那么我们就能够要么校正应当或不应当存在的基因表达,要么阻止这种过程[即基因表达]失去控制时的恶性状态。”(Nature, 31 March 2016, doi:10.1038/nature17394)  4. Science:科学家成功解析人类剪接体关键结构   在最近发表的一篇Science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国的科学家们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在分子级分辨率水平上重现了人类剪接体中一个关键复合体——U4/U6.U5 tri-snRNP的结构。剪接体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用于切掉mRNA前体中内含子的分子机器。该研究解析的U4/U6.U5 tri-snRNP是构成剪接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员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获得了人类U4/U6.U5 tri-snRNP的三维结构,该复合体分子量达到180万道尔顿,解析分辨率达到7埃。该研究模型揭示了Brr2 RNA解螺旋酶如何在分离的人类tri-snRNP中通过空间结构阻止未成熟的U4/U6 RNA发生解链,还展现了泛素C端水解酶样蛋白Sad1如何将Brr2固定在预激活位置。  研究人员将他们获得的结构模型与酿酒酵母tri-snRNP以及裂殖酵母剪接体的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rr2在剪接体激活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构象变化,支架蛋白Prp8也发生了结构变化以容纳剪接体的催化RNA网络。(Science, 25 Mar 2016, doi: 10.1126/science.aad2085)  5.北京大学毛有东、欧阳颀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在Science发表炎症复合体冷冻电镜结构    炎症复合体三维结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毛有东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欧阳颀院士与哈佛医学院吴皓教授合作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解析了近原子分辨率的炎症复合体的三维结构,首次阐释了其复合物在免疫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单向多聚活化的分子结构机理。该研究工作以“Cryo-EM Structure of the Activated NAIP2/NLRC4 Inflammasome Reveals Nucleated Polymerization”为题于2015年10月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ce。  先天免疫是人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炎症复合体在触发先天免疫响应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信号转导的效应器作用,从而启动细胞凋亡等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炎症复合体是胞浆内一组复杂的多蛋白复合体,是胱天蛋白酶活化所必需的反应平台,其复合物单体由多个结构域构成,并在上游蛋白的激活下诱导组装形成环状复合物。炎症复合体的结构对于认识先天免疫的信号转导过程、免疫调控和病原诱导活化等免疫响应机理具有关键的核心价值,因而成为国内外一流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室追捧的研究对象。(Science, 23 Oct 2015, 10.1126/science.aac5789)  6. Nature:施一公团队揭示γ -分泌酶原子分辨率结构    人体γ -分泌酶3.4埃三维结构  日前,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团队与国外学者合作,构建了分辨率高达3.4埃的人体γ -分泌酶的电镜结构,并且基于结构分析了γ -分泌酶致病突变体的功能,为理解γ -分泌酶的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相关成果8月18日在《自然》发表。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最为严峻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但其发病机理尚待揭示。目前研究已知β -淀粉样沉淀是该病的标志性症状之一。而β -淀粉样沉淀的产生是APP蛋白经过一系列蛋白酶切割产生的短肽聚集而来。在此切割过程中,最关键的蛋白酶是γ -分泌酶。γ -分泌酶由四个跨膜蛋白亚基组成,其中,编码Presenilin(PS1)蛋白的基因中有200多个突变与阿尔茨海默氏症病人相关。γ -分泌酶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人员通过收集更多的数据、大量的计算并升级分类方法,计算构建出3.4埃原子分辨率γ -分泌酶的三维结构,可以观察到绝大部分氨基酸的侧链以及胞外区部分糖基化修饰和结合的脂类分子。在高分辨结构的基础上,施一公研究组对PS1上的致病性突变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突变主要集中在两个较为集中的区域内。他们对于其中一些突变体进行了生化性质的研究,发现这些突变会影响γ -分泌酶对于底物APP的酶切活性,然而对切割活性的影响却有所不同。(Nature, 10 September 2015, doi:10.1038/nature14892)  7. Nature:人类核糖体结构终于被解析!    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翻译的机器,能够催化蛋白质合成。目前,许多研究已经对多种生物的核糖体结构进行了原子水平的结构解析,但获得人核糖体结构一直存在很大挑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人类疾病的深入了解以及治疗手段和策略的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近日,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法国科学家关于人类核糖体结构解析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率单颗粒低温电子显微镜以及原子模型构建的方法获得了人类核糖体接近原子水平的结构。该核糖体结构的平均分辨率为3.6A,接近最稳定区域的2.9A分辨率水平。这一研究成果对人类核糖体RNA,氨基酸侧链的实体结构,特别是转运RNA结合位点以及tRNA脱离位点处的特定分子相互作用提供了深入见解,揭示了核糖体大小亚基接触面的原子细节,发现在核糖体大小亚基的旋转运动过程中,其接触面发生了强烈的重构过程。(Nature, 30 April 2015, doi:10.1038/nature14427)  8. Nature:日本科学家成功解析代谢关键因子受体结构  近日,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结构生物学方法对脂联素(adiponectin)受体,AdipoR1和AdipoR2,进行了结构解析,发现脂联素受体具有与G蛋白偶联受体不同的七次跨膜螺旋,对于靶向脂联素受体的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治疗方法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人类AdipoR1和AdipoR2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分辨率分别达到2.9 ?和2.4 ?,他们通过解析发现脂联素受体是具有不同结构的一类新受体。脂联素受体的这种七次跨膜螺旋在构象上与G蛋白偶联受体的七次跨膜螺旋不同,在这种新的 七次跨膜螺旋中,由三个保守组氨酸残基协同一个锌离子形成了一个大的腔体。这种锌结合结构可能在adiponectin刺激的AMPK磷酸化和UCP2表达上调方面具有一定作用。(Nature, 16 April 2015, doi:10.1038/nature14301 )  9. Molecular Cell:中国科学家揭示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复合体的三维冷冻电镜结构  2015年1月22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迎芳研究组与清华大学王宏伟研究组在著名期刊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目为 “Cryo-EM Structure of Influenza Virus RNA Polymerase Complex at 4.3 ? Resolution”的论文,揭示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物理所刘迎芳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组等中外多方参与的实验室通过使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单颗粒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解析了含有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大部分成分的4.3埃分辨率的四聚体电镜结构。该复合体涵盖了流感病毒聚合酶催化活性的核心区域。从三维重构密度图中可以清晰识别出该空腔内PB1上的催化结构域以及结合的RNA复制起始链,据此,研究人员推测这是进行RNA合成反应的区域。这一活性中心结构与正链RNA聚合酶具有相似性,研究人员也因此提出了流感病毒合成新生RNA链的机制。(Molecular Cell, 5 March 2015, doi:10.1016/j.molcel.2014.12.031)  10. Cell:科学家获得首个中介体复合物精确结构图    中介体复合物(Mediator Complex)是细胞中最大也最为复杂的分子机器之一。现在,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在《细胞》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利用用电镜获得了首个中介体复合物(Mediator)的精确结构图。  Mediator是所有动植物细胞中的关键分子机器,对于绝大多数基因的转录有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Mediator拥有二十多个蛋白亚基,解析它的结构是基础细胞生物学的一大进步。这一成果能够为许多疾病提供宝贵的线索(从癌症到遗传性的发育疾病)。论文资深作者,TSRI副教授Francisco Asturias表示:"明确这些大分子机器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许多关键的细胞过程。"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高纯度的酵母Mediator,并通过电镜成像得到了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Mediator3D模型,分辨率达到约18埃。随后他们又进行了多种生化分析,例如在逐个去除蛋白亚基的同时观察电镜图像发生的改变。他们由此确定了酵母Mediator25个蛋白亚基的精确定位。  项新研究获得的结构图谱,全面修正了之前的Mediator' 粗略模型。论文第一作者Kuang-LeiTsai表示:"定位了所有的蛋白亚基之后,我们发现头部模块应该位于Mediator的顶部而不是底部。"此外,研究人员还对人类Mediator进行了深入研究。Tsai说:"大体上看,人类和酵母的Mediator总体结构颇为类似。"最后研究人员在结构数据的基础上,为人们展示了Mediator调控转录时的构象变化。(Cell, 29 May 2014, doi: 10.1016/j.cell.2014.05.015)
  • Science | 细菌中Gasdermins蛋白揭开细胞死亡的进化起源
    Gasdermin蛋白是人类细胞中在细胞膜上打孔,释放免疫因子并诱导细胞死亡的关键因子。Gasdermin打孔的机制是由caspase介导的,在炎性小体信号传导过程中触发,对防御病原体和癌症至关重要【1】。人类中Gasdermins家族由六个成员组成,GSDMA–GSDME以及pejvakin。但是各种各样的Gasdermin蛋白在进化上的起源以及生物学作用仍然不甚清楚。为此,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Philip J. Kranzusch研究组与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Rotem Sorek研究组合作在Science发文题为Bacterial gasdermins reveal an ancient mechanism of cell death,揭开了细胞焦亡作为细菌以及动物中共有的一种古老的、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方式。通过序列分析,作者们发现与哺乳动物Gasdermin蛋白相似不同50个细菌来源的蛋白,其中作者们测定了来自慢生根瘤菌嗜热菌(Bradyrhizobium tropiciagri)和Vitiosangium sp的bGSDMs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bGSDMs的总体结构都是共享的,与哺乳动物Gasdermin N末端结构具有显著的同源性(图1)。晶体结构分析同时也显示在哺乳动物Gasdermin蛋白中C末端结构,会维持该蛋白处于一种自我抑制的状态;虽然bGSDMs中没有与哺乳动物中Gasdermin蛋白C末端结构相似结构,但是仍然具有自我抑制结构特征(图1)。图1 对细菌来源的Gasdermin蛋白进化保守型以及结构分析随后,作者们想知道bGSDMs在细菌系统中是否有抗噬菌体的功能,作者们发现bGSDMs对大肠杆菌噬菌体具有显著的抵抗性。因此,bGSDMs是细菌“防御工事”中的关键组分。另外,作者们发现bGSDM的激活会诱导细菌细胞膜的破坏,而且在其激活过程中需要蛋白酶的参与,因为引入蛋白酶靶向位点的突变会废除bGSDM的细胞毒性(图2)。图2 蛋白酶参与bGSDM的激活进一步的,作者们对bGSDM的切割过程进行探究。作者们发现bGSDM的切割需要蛋白酶的催化,但是并不需要棕榈酰化修饰。另外,通过质谱分析作者们鉴定到了古字状菌属的Runella中bGSDM的具体切割位点以及处于自我抑制状态的结构生物学基础。通过构建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作者们对bGSDM激活的动态过程进行的监测。作者们发现在激活过程中会由弥散分布的形式变成与膜结构存在联系的点状结构,通过透射电镜的检测可以观测到bGSDM切割后会导致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并导致细胞内容物的快速释放。图3 工作模型总的来说,该工作的建立了细菌与哺乳动物中Gasdermin蛋白打孔从而导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具体模型(图3),证明了细菌中bGSDM系统可以发挥防御作用,并且该作用依赖于蛋白酶的参与,该工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胞焦亡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在进化上的起源。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j8432
  • 生物大数据挖掘寻找控制蛋白质死亡之门的钥匙
    p   蛋白质是自然界中最神秘的物质之一,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它的身影。正如人有生死,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也有出生与死亡。蛋白质的出生是一个精准的从脱氧核糖核酸(DNA)转录得到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进而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当蛋白质的功能使命完成后,需要被及时降解掉(死亡),否则,蛋白质过早或者过晚降解均会导致其功能失常,进而导致“阿尔兹海默综合征”、“克雅士病”等多种疾病的产生。 /p p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真核生物最重要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在这个途径中,蛋白质被特异进行泛素标记(即泛素化修饰),进而被送到蛋白酶体进行降解。该途径是一种能量(ATP)依赖的特异、高效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发现该途径的三位科学家阿龙· 切哈诺沃、阿弗拉姆· 赫尔什科与欧文· 罗斯共享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此途径中,泛素连接酶发挥了“扳机”似的重要作用,特异地进行底物蛋白质的识别,并启动后续的降解过程,是打开蛋白质死亡之门的钥匙。然而由于泛素连接酶与底物蛋白质间的低亲和力,至今尚无有效的高通量的实验鉴定方法。 /p p   近年来,生物大数据的积累使得我们有望利用知识挖掘思想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军事科学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贺福初院士、李栋研究员团队对泛素连接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涉及的蛋白质网络、蛋白质结构和序列等多个层面的生物大数据开展了系统分析,给出了3856对潜在的介导泛素连接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的结构域组合,鉴定了底物蛋白序列上10480个潜在的泛素连接酶识别特征,发现了泛素连接酶与底物在生物学网络中倾向于形成特定的拓扑性质。进而基于这些特征发展了首个人类泛素连接酶-底物相互作用的预测和展示系统(UbiBrowser,http://ubibrowser.ncpsb.org)。该项研究有助于人们从多个角度认识泛素连接酶对底物的调控作用,发现两者之间的选择关系,并进而掌握开启蛋白质死亡之门的“钥匙”。 /p p   本项研究也是贺福初院士、李栋研究员团队利用生物大数据挖掘生物学知识的再次成功尝试。2008年,该团队整合基因组上下文等生物学特征,成功进行了蛋白质相互作用可靠性评估(Molecular & amp Cellular Proteomics, 2008, 7: 1043-1052)。2009年,该团队利用结构域预测了蛋白质组尺度内相互作用蛋白间的信号流走向(Molecular & amp Cellular Proteomics, 2009, 8: 2063-70)。2013年,该团队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整合蛋白质功能等多层次生物学证据,对蛋白质组尺度的自相互作用蛋白进行了系统挖掘 (Mol Cell Proteomics, 2013,12:1689-700)。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的支持下,该团队致力于通过整合深度学习等数据分析算法,以生物医学知识图谱为核心,构建面向生物医学大数据知识智能发现的“高速公路”。 /p p   本项研究8月24日发表在国际著名的《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共同第一作者是军事科学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李杨博士、卢亮博士和首都医科大学谢萍副教授。贺福初院士和李栋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精准医学重点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p p br/ /p
  • 西湖大学郭天南等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质分子病理全景图
    近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天南课题组与合作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夏家红、聂秀团队)在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的最新研究论文,报道了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体内多器官组织样本中蛋白质分子病理全景图。相当于他们将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体感染新冠后细胞组织的改变放大了数万倍,达到蛋白质分子层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变导致人体器官的病变和衰竭。  这是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从蛋白质分子水平上,对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多个关键器官做出的响应进行了详细和系统的分析,为临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制定治疗方案、开发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论文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1)00004-0  感染新冠病毒后,5336个蛋白质分子发生改变  大量临床诊疗和研究显示,新冠病人的肺部等器官产生了损伤。但此前大多数与新冠相关的基础研究,是在实验室里利用基于病毒感染的细胞系模型来推测病毒对人体各器官造成的影响,缺乏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多器官损伤的病理学观察表型背后的分子水平研究,这样就很难深刻认识新冠致死的机理,并进一步针对患者进行精准的干预治疗。  西湖大学郭天南团队及其合作者收集了19例新冠去世患者的肺、脾、肝、心脏、肾脏、甲状腺和睾丸等七种器官的(图1)组织样本。通过镜下的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这些病人的肺部出现弥漫性肺泡损伤,肺纤维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脾脏白髓萎缩,肝脏发生脂肪化生和部分病例出现梗死,心脏发生心肌水肿及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现象,肾脏发现急性肾小管损伤。  图1. 新冠病人多器官样本采集和镜下病理学检查  之后,分子层面的研究开始了。基于高压循环技术(PCT)及TMT标记结合鸟枪法蛋白质组技术的质谱数据采样以及组学数据分析,研究团队鉴定了11394个人源蛋白质分子,绘制出新冠危重症死亡患者的多器官蛋白分子全景图(图2)。与非新冠患者的对照组织样本比较,5336个蛋白质发生了改变(图3)。  图2. 新冠病人多器官蛋白质组定量示意图  图3. 新冠病人死亡患者多器官蛋白分子病理全景图  其中,在人体七类器官组织中,脾脏红髓里未鉴定到明显改变的蛋白,而肝脏里改变的蛋白数量最多(N=1970),这意味着新冠肺炎致死患者中肝脏受到的损伤可能比较大。  对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罪魁祸首”ACE2蛋白(病毒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人体内调解血压的一个蛋白),研究团队发现它的数量在新冠病人各类器官中与非新冠病人并无显著差别。而另一个蛋白,即帮助病毒进入细胞相关的组织蛋白酶L(CTSL),在新冠病人肺部却明显增多(图4)。这提示ACE2的表达水平并没有在新冠致死患者中出现改变,仅仅是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一个通道,CTSL却可能是阻断病毒入侵的潜在治疗靶点。  除了肺部,肝肾也出现纤维化先兆  图4. 病毒侵入人体后多器官高炎症状态及组织损伤相关特异性分子变化示意图。其中红/绿框黑字分别表示明显上/下调的蛋白,红/绿框白字表示明显激活/抑制的通路,白框表示未定量或未失调的蛋白。  研究团队进一步对多种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形态与蛋白质组学进行系统比较研究(图4),发现了多个肺部蛋白出现改变,包括与病毒增殖相关、参与肺纤维化病理过程及降解病毒限制因子的蛋白。蛋白组学同时显示,肺部和脾脏表现出以免疫检查点蛋白的上调及T细胞富集蛋白的下调为分子特征的适应性免疫反应抑制,且脾脏的T,B等淋巴细胞减少也印证了该分子特征。  从临床病理学来看,虽然只有肺部发生了实质性的纤维化病变,但蛋白组学结果(图3,4)显示,在肝脏、肾脏等器官也观察到组织纤维化的先兆,提示对已恢复健康的危重症新冠病人而言,需要对“多器官纤维化”这一可能出现的后遗症进行预防和采取提前干预。  研究团队中的临床合作者在2020年5月曾第一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患者的睾丸存在生精小管损伤,Leydig细胞减少和轻度淋巴细胞炎症等病理改变。但这些都只停留在“宏观”层面,究竟是哪些分子的改变导致了这些损伤?郭天南实验室找到了新冠患者的睾丸组织中发生明显改变的10个蛋白,它们的功能与胆固醇合成抑制、精子活性降低和Leydig细胞特异标记物减少紧密相关(图5)。其中Leydig细胞与男性雄性激素合成及分泌紧密相关,提示男性新冠患者的生育能力可能受到影响。  当然,这些研究是基于新冠死亡患者的组织样本,在轻症及重症患者中是否会出现同样变化,以及这样的变化是否可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图5. 新冠去世患者睾丸间隙Leydig细胞相对减少,组织内明显下调的蛋白及相关通路示意图。  西湖大学郭天南特聘研究员、武汉协和医院胡豫教授、夏家红教授和西湖大学朱怡副研究员为该研究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协和医院聂秀教授、郭天南课题组博士生钱鎏佳和孙瑞、协和医院黄博和董小川、郭天南课题组科研助理肖琦,以及西湖欧米(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张秋实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团队介绍:郭天南,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同时获得武汉大学生物科学双学位。2007-2008年曾在新加坡国立肿瘤中心从事医学研究工作。2012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12-2017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Ruedi Aebersold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初至七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儿童医学研究所ProCan任Scientific Director,肿瘤蛋白质组Group Leader,悉尼大学医学院兼聘高级讲师。2017年8月加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前身)任特聘研究员。实验室主页:Guomics Laboratory of Proteomic Big Data
  • 科学家发现端粒酶新蛋白成分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功能极似端粒酶的蛋白质,它能四处运送至关重要的蛋白质块来修复在正常复制中被丢失的染色体末端。如果没有这样的日常维护,干细胞将很快停止分裂,胚胎也将无法发育。   这是10年来首次发现端粒酶的新蛋白组分,这也许将成为抗癌疗法的一个有价值靶标。该项研究成果刊登在1月3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端粒酶可在成体干细胞、免疫细胞和正在发育的胚胎细胞中正常表达。在这些细胞中,端粒酶附着在新复制的染色体末端,从而使细胞的分裂不受约束。如果没有端粒酶,细胞将停止分裂,或在有限数目的分裂后死亡。不幸的是,这种酶在许多癌细胞中也很活跃。研究人员发现,阻止这种称为TCAB1蛋白的不恰当表达,也许能限制端粒酶到达其DNA靶标(端粒),并限制细胞的寿命。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端粒酶抑制剂。多年来,端粒酶一直是研究热点,但科学家们困扰于其大尺寸和极其少量。成人体内的少数细胞可制作出这种巨型蛋白复合物,但制作量非常之少,因此只有端粒酶的部分成分已被确定。研究人员称,要找出端粒酶的所有蛋白成分是一项难以置信的巨大挑战,端粒酶中的未知成分甚至被称为“暗物质”。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高灵敏的蛋白鉴别技术(质谱),找到了端粒酶中TCAB1的存在。去年年初,研究人员曾利用相同的技术首次确定了另两种蛋白pontin和reptin,这两种蛋白对端粒酶这种巨型复合物的形成非常重要。此次,研究人员则确定了TCAB1蛋白具有以前未知的功能。   与pontin和reptin不同的是,TCAB1是端粒酶的一个真正组成部分。但它对酶的活性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它只是给称为卡哈尔体(Cajalbodies)的细胞核中的处理和保持区域补充端粒酶复合物。卡哈尔体将对各种使用RNA小分子来引领其活性的蛋白进行修饰,譬如,端粒酶使用RNA分子作为嵌在染色体末端的DNA链的模板。在适当的时候,TCAB1将端粒酶复合物运送到新复制染色体的等待端。   研究人员表示,TCAB1对端粒酶完成从卡哈尔体到端粒的跳跃是绝对必需的。一旦抑制其在人类癌细胞中的活性,端粒就会变短,这也意味着癌细胞会更快地死亡。研究人员认为,TCAB1蛋白可能是一种负责将各种分子运往其目的地的普通生物运输器。下一步,研究人员将继续对TCAB1进行研究,并寻找端粒酶的其他组成部分。
  • BLT小课堂|水母发光蛋白检测法在细胞钙离子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Ca2+作为普遍的第二信使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单个细胞生存和死亡的信号。它参与了神经传导、血液凝固、肌肉收缩、心脏收缩、大脑功能、酶功能以及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等各种生理机能。而人们对Ca2+在信号转导中作用的认识,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a2+测定技术。目前常用的Ca2+检测方法主要有:Ca2+选择性微电极测定法、同位素示踪法、核磁共振法和水母发光蛋白检测法等。01Ca2+选择性微电极测定法:Ca2+选择性微电极一种电化学敏感器。利用内充液和组织或细胞之间产生电位差,理想情况下,该电位差是Ca2+对数的线性函数,遵循Nernst方程。优点:直接、敏感地测定组织或细胞内的Ca2+,不需使用指示剂,不影响结合钙和游离钙的平衡。缺点:反应速度慢而无法测定Ca2+的快速变化,而且穿刺损伤细胞可引起渗漏,且不适用于太小的细胞。02同位素示踪法:用放射性核素45Ca2+对Ca2+进行示踪,可测量出通过细胞膜转运到细胞内Ca2+增加的速度及浓度的大小,揭示Ca2+泵的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测定跨膜Ca2+的流动。优点:测量方法简单易行,比普通化学分析法的灵敏度高。确定放射性示踪剂在组织器官内的定量分布,可以达到细胞、亚细胞乃至分子水平。缺点:静态效果差,需要特定的同位素测定仪,并且要注意示踪剂的同位素效应和放射效应问题。03核磁共振法:是一种新的、非光学技术的Ca2+检测方法。由于正常生物体内氟含量很少,为了得到足够的响应,在检测时需要使用含氟指示剂。该指示剂经过化学修饰后进入细胞,进而被水解成游离状态,然后与Ca2+结合,根据获得的波谱图计算出Ca2+的浓度。优点:具有非破坏性和无损伤性,能够在接近生物样本生理状态下连续动态地进行检测,准确反应Ca2+浓度。缺点:需要核磁共振仪,成本较高。04荧光探针法:目前常用的Ca2+荧光探针有Fluo-3、Fluo-4、Fluo-8等。这类探针本身无法进入细胞,但它的亲脂性衍生物却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一旦进入细胞,这类亲脂性衍生物的亲脂性封闭基团在细胞非特异性酯酶的作用下被分裂除去,在细胞内便会形成一种带负电荷的荧光染料。与胞内Ca2+结合时,其荧光强度显著增加。优点:指示剂易导入细胞,空间分辨率高,反应速度快,而且可同时检测多重离子。缺点:需要有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本较高。05水母发光蛋白检测法:最近十几年来,水母发光蛋白(Aequorin)很受人们的关注。水母发光蛋白由189个氨基酸组成,具有3个Ca2+结合的EFhand结构,所以水母发光蛋白可作为检测Ca2+的新型探针。优点:Ca2+/水母蛋白复合物能检测~0.1μm到>100μm范围内的钙离子浓度,且复合物不会从细胞内泄露出来,可检测几小时至数十天内Ca2+浓度的变化。比荧光探针法的背景低,样本本身不会发生自荧光。腔肠素的性质腔肠素(Coelenterazine)作为海洋动物体内贮存光能的分子,它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体内,比如海肾、海蜇、水螅等。腔肠素是天然荧光素中最普遍的,它可作为很多荧光素酶的底物。目前研究得最透彻的以腔肠素为底物的荧光素酶来源于海肾(Renilla),即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reniformis,简称Rluc)。腔肠素的工作原理腔肠荧光素是一个分子量约400 Da 的疏水基团,它可以自由穿越细胞膜。在一个以荧光素/荧光素酶为基础的系统中,腔肠素作为以水母发光蛋白为代表的海洋发光蛋白的辅助因子,与水母发光蛋白进行稳定的结合,引起脱辅基水母发光蛋白和腔肠荧光素之间的共价键破裂,腔肠荧光素(Coelenterazine)被氧化脱羧,形成腔肠酰胺(Coelenteramide),释放出CO2,同时发出波长为469nm的蓝色生物荧光,该荧光可用博鹭腾高灵敏度管式/板式发光检测仪进行测定。图1.腔肠素/水母发光蛋白检测Ca2+机制水母发光蛋白一旦和Ca2+反应即丧失发光功能,因此当一部分水母发光蛋白与Ca2+反应时,被消耗水母发光蛋白的发光强度能反映出Ca2+浓度变化,而且被消耗的水母发光蛋白的发光强度与Ca2+浓度之间存在线形关系。如同萤火虫荧光素酶,海肾荧光素酶的活性也不需要翻译后修饰,一旦翻译完成即可行使遗传报告基因的功能。但是与萤火虫荧光素酶又有差异,即腔肠素/荧光素酶系统不需要三磷酸腺苷(ATP),因此更利于生物荧光的研究。技术小结由于Ca2+在生命活动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游离的Ca2+浓度变化又与细胞的功能、信号转导乃至细胞的凋亡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研究如何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得尤为重要。Ca2+选择性微电极测定法不需要使用指示剂,但是穿刺过程会损伤细胞,进而引起渗漏。同位素示踪法简单,但是静态效果差,还需要注意同位素效应和放射效应问题。核磁共振法和荧光探针法都需要特定的仪器,成本较高。水母发光蛋白检测法不需要激发光源,因而消除了细胞自发荧光的干扰,背景荧光远低于使用钙离子指示剂的荧光。另外腔肠素具有疏水性,易于通过细胞膜,适于全细胞的研究。 腔肠素/水母发光蛋白的生物荧光反应对Ca2+浓度的变化非常敏感,但是这种发光相对较弱,因此需要使用高灵敏度的发光检测仪进行检测。
  • 日本岛津推出蛋白质酶切HPLC系统Perfinity iDP®
    日前日本岛津推出的Perfinity iDP® 是实现蛋白质酶切完全自动化的崭新的蛋白质分析平台。从蛋白质酶切、HPLC反相色谱柱分离到LC/MS检测,Perfinity iDP® (Integrated Digestion Platform)将这一系列过程完全自动化,大幅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所需时间。并可以进行在线自动分析,不但极大地简化了前处理,还实现了高重现性的分析。 特征 &bull 采用高效胰蛋白酶色谱柱,实现快速在线胰蛋白酶切割 &bull 专用软件支持从前处理到分析的方法开发 &bull 在线自动分析实现了高重现性与 可靠性 &bull 与质谱仪在线连接,实现广泛的适用性 Perfinity iDP® 介绍视频下载(88.7MB日文)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文献速递|基于细胞外囊泡的新型纳米材料通过 Let-7a 诱导舌鳞癌细胞凋亡
    近日近日,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王东旭教授课题组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刘炜炜教授课题组在细胞外囊泡与舌鳞状细胞癌关系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IF:5.89,JCR 2区)。▲图1|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IF:5.89,JCR 2区)近年来,针对舌鳞状细胞癌(TSCC)的治疗和诊断已取得了进展,但 5 年生存率仍然很低。治疗TSCC的方法主要为手术、放疗和化疗。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医药在癌症研究方面已被广泛应用。例如,从蜂蜜中提取的白杨素可以通过非编码RNA在多种癌细胞中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增殖。并且,纳米结构也已被广泛研究用于癌症治疗中的药物递送和诊断,例如金纳米粒子 (AuNPs)。细胞外囊泡(EVs)是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的小囊泡。EVs 由脂质双层膜组成,该膜包裹着小的无细胞器的细胞质,EVs 的摄取特定于细胞类型。但白杨素与金纳米粒子在单独运用时对癌症缺乏特异性,有证据表明,纳米粒子与 EVs结合可作为靶向癌细胞的药物载体。因此,纳米材料与 EVs 结合可以提高癌症治疗的效率。为了探究该方法,王东旭教授与刘炜炜教授团队首先使用白杨素治疗 TSCC 细胞和分离的 EVs-白杨素。然后将四氯金酸(HAuCl4)与 EVs-白杨素一同孵育形成 Au-EVs。在 EVs-Con 和 EVs-chrysin 之间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后,对 let-7a 家族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表明,Au-EVs 通过TSCC中的 let-7a 诱导细胞凋亡。▲图2 |实验方案示意图文章中,研究 Au-EVs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的实验使用了博鹭腾AniView600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拍摄观察。在该实验中,首先将SCC9 细胞注射到裸鼠体内。7天后,将Au-EVs注射到肿瘤下方,并在第8天和第15天用近红外光照射裸鼠并进行肿瘤生长分析。结果表明,Au-EVs具备肿瘤靶向性,且荧光强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此外,近红外辐射可以淬灭 Au-EVs 的荧光。在第21天时收集肿瘤,与预期结果相符,Au-EVs 与 NIR 结合显着抑制了肿瘤生长,并且没有改变体内其他器官。这些结果表明,Au-EVs 有效地介导了等离子光热疗法(PPT)并抑制了体内肿瘤的生长。▲图3|注射Au-EVs 后的荧光强度本研究发现,Au-EVs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SCC9 细胞中具有吸收特异性。在经过近红外辐射后,Au-EVs 能够有效增强细胞凋亡。通过RNA-seq,筛选 EVs-chrysin miRNA,Let-7a-3p,并且过表达let-7a-3p会诱导细胞凋亡,此结果表明经NIR 处理的 Au-EV 显著抑制了体内肿瘤的生长。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 AuNPs 靶向性的纳米材料,并且该材料可能与针对 TSCC 的疗法相关。论文链接:doi: 10.3389/fbioe.2021.766380
  • 冷冻电镜首个新冠病毒蛋白结构解析发布:传染性为何强?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2020年2月15日,美国卫生总署(NIH)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Jason S. McLellan研究组合作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表论文:Cryo-EM Structure of the 2019-nCoV Spike in the Prefusion Conformatio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127, 127, 127) " DOI: 10.1101/2020.02.11.944462 /span ),报道了新冠病毒(2019-nCoV)S蛋白的首个冷冻电镜结构,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表面S蛋白的近原子结构。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0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29be9fbf-7286-475f-807a-ea01b409b72a.jpg" title=" 1.png" alt=" 1.png" width=" 600" height=" 20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注:预印本网站bioRxiv的所有论文未经同行评议, bioRxiv在所有2019-nCoV相关论文页面增加了突出字体说明(上图黄底黑字):“bioRxiv收到了许多关于2019年ncov冠状病毒的新论文。提醒一下:这些是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他们不应被视为结论性的,指导临床实践/健康相关的行为,或在新闻媒体中作为既定信息进行报道。”)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通过生物物理以及结构方面的证据发现,新冠病毒的S蛋白结合人体ACE2(宿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亲和力要远高于SARS-CoV的S蛋白,或解释了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很强的主要原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4ad16a73-5442-4584-899c-bca9a93d4e04.jpg" title=" 2.png" alt=" 2.png" width=" 450" height=" 3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 nbsp 预融合构象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中的2019-nCoV S结构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爆发代表了一种流行病威胁,已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突刺(S)糖蛋白是疫苗、治疗性抗体和诊断方法的关键靶标。此前的大量研究均基于2019-nCoV突刺蛋白的预测结构或相关病毒(如SARS)的突刺蛋白的已知结构展开。为促进医学对策(MCM)的开发,论文中确定了预融合构象中的2019-nCoV S蛋白三聚体冷冻电镜结构,为3.5埃分辨率。三聚体的主要状态为三个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之一向上旋转为受体可及构象。同时,生物物理和结构证据表明, 2019-nCoV S以比SARS-CoV S更高的亲和力结合ACE2(宿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此外,作者测试了几种已发布的SARS-CoV RBD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发现它们与nCoV-2019没有明显的结合。这表明两种病毒RBD之间的抗体交叉反应性可能受到限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96b62197-7abe-467b-b461-e70a6a2a6f3f.jpg" title=" 3.png" alt=" 3.png" width=" 450"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2019-nCoV S.和SARS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CoV S.之间的结构比较(A)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color: rgb(0, 0, 0) " 新型冠状病毒利用高度糖基化的同源三聚体S蛋白进入宿主细胞。S蛋白经历结构变化将病毒融合进入宿主细胞的细胞膜。此过程包括病毒的S1亚基结合到宿主细胞受体上,引发三聚体不稳定性的发生,进而造成S1亚基脱落S2亚基形成高度稳定的融合后结构。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通过该结构分析,作者发现S1亚基中的RBD经历铰链类似运动,此移动特点与SARS-CoV以及MERS-CoV均非常相似,但新型管冠状病毒中则RBD结构则更靠近三聚体的中央部位,其S蛋白中3个RBP中的1个会向上螺旋突出从而让S蛋白形成能够轻易与宿主受体ACE2结合的空间构象。这也说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病毒的机制虽然与其他的冠状病毒科的病毒机制异曲同工,但传染性更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论文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中,John Ludes-Meyers博士对细胞转染给予很大帮助,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Sauer结构生物学实验室的Aguang Dai博士在显微镜对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论文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32743.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32743.shtml /span /a /p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替代蛋白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通过车间生产方式制造肉、蛋、奶,变革了食物蛋白制造模式,实现高质量供给,替代蛋白的兴起和发展大大缓解了传统蛋白生产方式存在的问题。在5月18日举办的首届全国微生物蛋白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认为,作为替代蛋白的一种,微生物蛋白有助于提升人类健康水平、改进地球生态质量。随着技术进步,替代蛋白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食物蛋白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现有的蛋白供应主要依赖于种植业和养殖业。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到2050年食品蛋白需求将增长30%至50%,传统食品蛋白供给在数量、质量和可持续方面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提高蛋白生产和转化效率,构建可持续的高品质蛋白供给模式迫在眉睫。  践行“大食物观”向微生物要蛋白  替代蛋白包括动物细胞蛋白、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藻类蛋白和昆虫蛋白等多种类。陈坚介绍,微生物蛋白是利用可再生物质原料等为底物,通过在发酵罐中培养微生物的方式制造蛋白,与传统畜禽养殖生产方式相比,产生的温室气体更少,占用耕地面积更小,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方面更加高效环保。  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是传统养殖方式获取蛋白效率的上千倍。据介绍,以1000平方米面积为例,种植大豆每年可以生产1.1吨蛋白,满足40人的需求;而通过二氧化碳发酵微生物技术每年能够生产15吨蛋白,满足520人的需求,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到2035年,替代蛋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900亿美元,微生物发酵蛋白市场份额将达到22%。  陈坚表示,替代蛋白发展的战略意义远超单纯的食品创新。目前,我国蛋白供给还存在动物蛋白缺口较大、优质蛋白自给率不足等问题,需继续开发优质蛋白资源,提高食物蛋白自给率。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优质蛋白、肉等食品的需求逐步增加,生产替代蛋白是解决肉类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陈坚认为,发展微生物蛋白产业是落实“大食物观”碳减排和解决优质食品蛋白供给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据介绍,针对当前食品加工粗放、营养缺乏人群针对性、膳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微生物蛋白在营养、口感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如酵母蛋白含有人体全部必需的氨基酸,属于全价蛋白,营养丰富,能够满足人体营养需求,没有豆腥味,而且无致敏成分,适用人群广泛。  科技创新 构建多元化蛋白供给体系  利用更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蛋白,微生物蛋白具有生产效率高且二氧化碳排放少的优势。陈坚介绍,目前,全球已有超过80家公司从事微生物菌体蛋白的生产。作为重要的替代蛋白,微生物蛋白的高效制造和规模化应用是构建多元化蛋白供给体系,实现可持续蛋白供给的重要途径。  陈坚认为,微生物蛋白一方面可以作为主要蛋白生产原料,从成本、可持续、生产效率等方面解决肉、蛋、奶产业链中的关键蛋白供给难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功能蛋白生产配料,作为细胞工厂通过精密发酵获取高附加值的蛋白,从而在口味、口感、营养等方面提升产品品质。  作为食品领域的前沿技术,市场需求是推动替代蛋白发展的动力。据了解,当前“人造肉”在风味、口感、品质等方面仍与真实肉存在较大差异。植物肉缺乏真实肉中的纤维结构,肉质疏松是导致其口感和品质较差的主要原因。而微生物蛋白的发展为人造肉外观、风味、口感、品质等特性的提升提供了新方法。   例如,植物肉中存在醇、醛等挥发性物质,导致其具有一定的豆腥味。使用醇、醛脱氢酶将醇、醛等挥发性物质分解,可以显著提高植物肉的风味。一些特定的人群对植物蛋白肉过敏,筛选特异性的蛋白酶能够将植物肉中特定的过敏原降解,使其分解成为氨基酸和短肽,在去除过敏原的同时保留其营养成分。  “目前,我们正在建立微生物蛋白菌种库,筛选出一批原料廉价、生长速度快、蛋白含量高的菌种,加快生产多种不同类型的蛋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陈坚建议,行业发展应该以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创新,优化蛋白品种和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国科大发表蛋白质糖基化与人类重大疾病发生机制综述文章
    蛋白质糖基化是目前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发现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该类修饰涉及聚糖与蛋白质分子的连接,是蛋白质分子正确折叠、维持稳定、参与互作和细胞黏附等活动所必需的。异常的糖基化修饰会导致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如白血病(leukemia)、胰腺功能障碍(pancreatic dysfunction)、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等。由于糖基化的复杂性,研究难度大,相关领域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结果还不尽完善。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郎明林课题组发表了蛋白质糖基化与人类重大疾病发生机制综述,该研究通过探索葡萄糖的调控角色,突出了葡糖转移酶的功能结构特性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有利于学界认识葡萄糖修饰的重要性。  在动物胚胎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Notch蛋白对决定细胞未来命运发挥重要作用;其在成人大脑,特别是海马组织等高突触可塑性区域表达。多种证据表明,Notch1参与了神经元凋亡、轴突回缩和缺血性脑卒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病变。葡萄糖基化是调控Notch受体S2切割,细胞表面展示、转运,以及EGF重复序列稳定性的重要修饰。由于Notch受体发挥正常功能需要糖基化修饰,其修饰缺陷会引起γ分泌酶(该酶参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切割形成Aß分子)对Notch的切割,可能参与AD发病的机制。Notch蛋白保守的表皮生长因子EGF-like重复序列的葡萄糖基化由O-葡糖基转移酶POGLUTs催化完成,该酶通过KDEL-like信号驻留于内质网中。POGLUTs不仅具有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还具有连接木糖至EGF保守重复序列的木糖基转移活性,而这些酶活特性的实现取决于内质网内糖的浓度水平和酶的构象变化。此外,POGLUTs通过Notch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操纵了正常细胞周期循环或增殖所需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Is的表达。已有研究发现,POGLUTs异常过度或下调表达均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如肌肉萎缩症、白血症、肝功能障碍等。POGLUTs通过控制不同CDKIs的表达,可发挥对细胞增殖诱导和抑制的双重作用。该研究评述有利于学界更深入地了解葡萄糖在当前糖生物学、癌症和细胞通信等研究领域中扮演的角色。  相关研究成果以Structure, Function, and Pathology of Protein O-Glucosyltransferases为题,在线发表在Nature子刊Cell Death & Disease上。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Muhammad Zubair Mehboob为论文第一作者,郎明林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和河北省百名创新人才计划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