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叔丁氧羰酰基肌氨酸

仪器信息网叔丁氧羰酰基肌氨酸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叔丁氧羰酰基肌氨酸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叔丁氧羰酰基肌氨酸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叔丁氧羰酰基肌氨酸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叔丁氧羰酰基肌氨酸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叔丁氧羰酰基肌氨酸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叔丁氧羰酰基肌氨酸相关的解决方案。

叔丁氧羰酰基肌氨酸相关的论坛

  • 肌氨酸的红外图谱。

    百度:中文名称:肌氨酸中文别名:N-甲基甘氨酸;肉氨基酸;肌氨酸;N-甲基甘氨酸;肌氨酸;N-甲基甘氨酸英文名称:Sarcosine英文别名:N-Methylglycine; Sarcosine, 99%; H-Sar-OH; Sarcosine,(Methylaminoacetic acid; N-Methylglycine); Methylaminoacetic acidCAS:107-97-1EINECS:203-538-6分子式:C3H7NO2分子量:89.0932

  • 椰油酰甘氨酸钠

    十二酰N甲基甘氨酸钠是属于椰油酰甘氨酸钠一类吗?它不是也是肌氨酸吗?求助各位大神

  • 【资料】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介绍

    生物医学方面 波 长 测试方法细胞溢出物中的蛋白质 230、260nm 多波长 酵母中的甘油代谢 420nm 动力学细胞中被细菌氧化的铁 410nm 动力学 碳酸盐、尿素、酰胺和N双氰胺络合物中的铬还原290-600nm 动力学细菌增长 450nm 动力学临床医学方面血清(浆)测定血清类粘蛋白,己醣,尿素,尿酸,铁,镁,胃蛋白酶原,蛋白质,葡萄糖,磷脂 单波长 乳酸脱氢酶,血浆铜蓝蛋白,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 动力学 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溶菌酵素,白氨酸芳基氨,醛缩酶,肌氨酸酐 动力学葡糖苷酸酶,糖原,磷酸脂合成酶,淀粉酶,胆甾醇,果糖胺,乙醇 动力学胆汁酸 多波长尿测定 蛋白,尿酸,羟脯氨酸,胆色素原全酶,肌氨酸酐,葡萄糖[font=

  • 椰油酰甘氨酸钠

    各位大神,我在做一个椰油酰甘氨酸钠的分析,走的是gcms ,可是每次坐下来都会有一个肌氨酸的成分存在,ms出现的结构谱图就是N上面又连一个碳原子,但是厂家明确说是甘氨酸啊,我也不知道怎么区别两者,求各位大神帮我[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3/202003182041532183_1806_3878797_3.png[/img]

  • 蛋白胨水培养基(色氨酸肉汤)

    蛋白胨水培养基( l )成分 蛋白胨 10g 水 l000ml 氯化钠 5g ( 2 )制法 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使溶解,调pH 值使灭菌后为7.3 士0.1 ,分装于小试管,121 ℃ 灭菌15 分钟。( 3 )用途 用于鉴别细菌能否分解色氨酸而产生靛基质的生化反应。 ① 靛基质试验取可疑菌落或斜面培养物,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5 ℃ 培养24~48 小时,必要时培养4~5 天,沿管壁加人靛基质试液数滴,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阳性,呈试剂本色为阴性。 ② 靛基质试液 称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5g ,加入戊醇(或异戊醇)75ml ,充分振摇,使完全溶解后,再取盐酸25ml 徐徐滴入,边加边振摇,以免骤热导致溶液色泽变深.或称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g ,加人95 %乙醇95ml ,充分振摇,使完全溶解后,再取盐酸20ml 徐徐滴入。

  • 【分享】关于征求拟批准“二甲氧基甲苯基-4-丙基间苯二酚”和“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作为化妆品原料意见的函

    有关单位: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审评专家委员会审核,拟批准“二甲氧基甲苯基-4-丙基间苯二酚”和“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1年6月27日前将反馈意见电子版发送至chenzh@sfda.gov.cn。  附件:1.“二甲氧基甲苯基-4-丙基间苯二酚”技术要求     2.“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技术要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许可司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 【每日一贴】2-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每日一贴】2-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中文名称】2-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2-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英文名称】3-t-butyl-4-hydroxy anisole【结构或分子式】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2/201202251911_351087_1855403_3.jpg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180.25【熔点(℃)】48~55【沸点(℃)】264~270℃(9.77E4Pa)【毒性LD50(mg/kg)】 混合物大鼠经口2200【性状】 与2-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混合为无色至微黄色蜡状固体或粉末,略有刺激性气味。【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用途】 市售品为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和2-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的混合物,用于食品用抗氧剂,抗氧能力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强,两者同时使用,起协同作用,可用于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罐头及腊肉制品等。除单独使用外,亦可与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柠檬酸等配合使用。【制备或来源】 (1)以对羟基苯甲醚为原料,在硫酸或磷酸催化剂存在下,在80℃下与叔丁醇反应而得混合物;(2)以对苯二酚和叔丁醇为原料,反应生成叔丁基对苯二酚,再以锌粉为催化剂,与硫酸二甲酯进行甲基化反应而得混合物。【其他】 遇铁离子会着色。与BHT、没食子酸丙酯、对苯二酚、蛋氨酸、卵磷脂、硫代二丙酸等有协同作用。【生产单位】 略

  • 【每日一贴】3-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

    【每日一贴】3-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

    【中文名称】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3-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2-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英文名称】3-t-butyl-4-hydroxy anisole【结构或分子式】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3/201203241952_357143_1855403_3.jpg【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180.25【熔点(℃)】48~55【沸点(℃)】264~270℃(9.77E4Pa)【毒性LD50(mg/kg)】 混合物大鼠经口2200【性状】 与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混合为无色至微黄色蜡状固体或粉末,略有刺激性气味。【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用途】 市售品为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和2-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的混合物,用于食品用抗氧剂,抗氧能力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强,两者同时使用,起协同作用,可用于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罐头及腊肉制品等。除单独使用外,亦可与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柠檬酸等配合使用。【制备或来源】 (1)以对羟基苯甲醚为原料,在硫酸或磷酸催化剂存在下,在80℃下与叔丁醇反应而得混合物;(2)以对苯二酚和叔丁醇为原料,反应生成叔丁基对苯二酚,再以锌粉为催化剂,与硫酸二甲酯进行甲基化反应而得混合物。【其他】 遇铁离子会着色。与BHT、没食子酸丙酯、对苯二酚、蛋氨酸、卵磷脂、硫代二丙酸等有协同作用。【生产单位】略

  • 吃牛肉的八大益处

    1、牛肉富含肌氨酸。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这使它对增长肌肉、增强力量特别有效。在进行训练的头几秒钟里,肌氨酸是肌肉燃料之源,它可以有效补充三磷酸腺苷,从而使训练能坚持得更久。 2、牛肉含维生素B6。蛋白质需求量越大,饮食中所应该增加的维生素B6就越多。牛肉含有足够的维生素B6,可帮你增强免疫力,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合成,从而有助于紧张训练后身体的恢复。3、牛肉含肉毒碱。鸡肉、鱼肉中肉毒碱和肌氨酸的含量很低,牛肉却含量很高。肉毒碱主要用于支持脂肪的新陈代谢,产生支链氨基酸,是对健美运动员增长肌肉起重要作用的一种氨基酸。 4、牛肉含钾和蛋白质。钾是大多数运动员饮食中比较缺少的矿物质。钾的水平低会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生长激素的产生,从而影响肌肉的生长。牛肉中富含蛋白质:4盎司瘦里脊就可产生22克一流的蛋白质。 5、牛肉是亚油酸的低脂肪来源。牛肉中脂肪含量很低,但却富含结合亚油酸,这些潜在的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对抗举重等运动中造成的组织损伤。另外,亚油酸还可以作为抗氧化剂保持肌肉块。6、牛肉含锌、镁。锌是另外一种有助于合成蛋白质、促进肌肉生长的抗氧化剂。锌与谷氨酸盐和维生素B6共同作用,能增强免疫系统。镁则支持蛋白质的合成、增强肌肉力量,更重要的是可提高胰岛素合成代谢的效率。 7、牛肉含铁。铁是造血必需的矿物质。与鸡、鱼、火鸡中少得可怜的铁含量形成对比的是,牛肉中富含铁质。 8、牛肉含丙胺酸。丙胺酸的作用是从饮食的蛋白质中产生糖分。如果你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不足,丙胺酸能够供给肌肉所需的能量以缓解不足,从而使你能够继续进行训练。这种氨基酸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把肌肉从供给能量这一重负下解放出来。

  • 复原乳糠氨酸和乳果糖

    有谁做过高温杀菌乳糠氨酸,一般检测出来的值是多少,糠氨酸检测回收率范围是多少,乳果糖试剂盒谁懂

  • 聚谷氨酸做肥料缓释剂的研发方案

    据说聚谷氨酸对肥料有缓释作用,领导要求我做一个实验方案.我大概整了一个如下,请大家指点.尤其是聚谷氨酸的缓释原理一块,有研究的版友务必给点指导哦.聚谷氨酸用作肥料缓释剂试验方案背景资料:聚谷氨酸是一种水溶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高吸水性、生物降解性。在农业应用中,聚谷氨酸的作用有三方面:1,保水剂;2,病害抑制剂,3,肥料增效剂/缓释剂。其中做病害抑制及、肥料增效剂的报道较多,做肥料缓释剂的报道很少。聚谷氨酸作为肥料增效剂使用,据报道在肥料用量减少20%的情况下,产量与对照持平,还有报道聚谷氨酸可以抑制黄瓜病害,增加黄瓜生物量。还有资料称聚谷氨酸对肥料具有缓释作用,但是对缓释原理缺乏详细清晰的阐述。对于聚谷氨酸对药物的缓释原理,有文献是这样解释的:聚谷氨酸分子链上具有大量活性较高的侧链羧酸(-COOH),易于和一些药物结合生成稳定的复合物。这个原理或许可以借用来解释聚谷氨酸对肥料的缓释作用,这样的缓释机理与腐殖酸类物质有相似之处。据专利200710052667聚γ谷氨酸增效肥料,“实验证明,将聚γ谷氨酸或其盐与熔融尿素混匀造粒,成粒率提高2-3%,粉状产品减少,借助尿素和聚γ谷氨酸分子间化学键的结合作用,使尿素在土壤中缓慢释放,释放时间由原来的50天提高到200天左右,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在达到同样效果的前提下,可节约肥料20%以上,显著提高作物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植物根系活力,效果明显优于添加其它脲酶抑制剂的尿素产品”。聚谷氨酸也有制作包膜肥料的先例。据VEDAN公司的资料,用聚谷氨酸浓度为0.05%、0.075%、0.1%浓度的溶液对尿素进行包膜,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尿素完全释放时间延长到300分钟(未包膜尿素的释放时间为75分钟)。达不到GB/T23348-2009缓释肥料标准的要求。根据上述背景资料,认为聚谷氨酸做包膜肥料产品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聚谷氨酸有缓释作用,添加聚谷氨酸的肥料产品缓释机理与包膜肥料、脲醛肥料、稳定性肥料都不同。测定聚谷氨酸添加肥料的缓释性能的试验方法也应与之不同。拟采用间隙淋洗法测定含有聚谷氨酸的尿素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试验方案:试验原理:将待测肥料加入土壤,并加适量水,培养至一定时间后,用100.00ml 0.02mol/L的CaCl2溶液,分两次淋洗,收集淋洗液,加碱,蒸馏。馏出组分用硼酸吸收,最后用硫酸滴定,并计算出铵的含量。根据各阶段淋洗液中铵态氮的含量,判断聚谷氨酸对铵态氮肥的保蓄作用。土壤与肥料样品的选择:为了先找到合适的试验方法,简化操作,计划使用硫酸铵为肥料样品,取用广东酸性土为供试土壤,这样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可以降至最低,最后可以通过检测淋出液中的铵态氮含量,来判断聚谷氨酸对肥料的保蓄作用。确定试验方法可用后,再扩展到其他形态 氮肥、磷、钾肥。所需仪器、试剂:直径6cm,长10cm的锥底硝化管(拟用100毫升注射器代替,试验前在底部垫一小块棉花,以防止土壤颗粒堵塞小孔),半透膜,蒸馏装置,滴定装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其他实验室常用装置。蒸馏水、0.02mol/LCaCl2溶液、硼酸吸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滴定液。一、准备肥料样品根据博尔日公司产品宣传资料,聚谷氨酸在造粒肥料中的添加量可达到千分之一或千分之三左右。取硫酸铵100g,聚谷氨酸1g,将两者研磨均匀,得到聚谷氨酸添加量为千分之十的肥料样品A;取样品A 50g,加硫酸铵50g,研磨均匀,得到聚谷氨酸添加量为千分之五的肥料样品B;取样品B40g,加硫酸铵60g,研磨均匀,得到聚谷氨酸添加量为千分之二的肥料样品C。二、准备土壤样品取广东酸性土壤,风干、粉碎、过筛备用。三、试验步骤1, 取硝化管8支,塞入一小团棉花(或者玻璃毛),先加土壤至距管口5cm处,再分别取粉末状硫酸铵、上述肥料样品A、B[font=宋

  • CNS_12.006_L-丙氨酸

    [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font='黑体'][size=29px]食品添加剂 L[/size][/font][font='黑体'][size=29px]-[/size][/font][font='黑体'][size=29px]丙氨酸[/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18px]吴勇[/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18px]二〇二一年七月二十二日[/size][/font][/align]1. 概述L-丙氨酸通常指L-α-氨基丙酸,在营养学上属于非必需氨基酸,同时在人体血液氨基酸中含量最高,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L-丙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时属于增味剂或营养强化剂。2. 理化性质性状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属斜方晶系。可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乙醚和丙酮,无臭无毒。密度为1.432gcm[font='等线'][size=13px]-3[/size][/font],熔点为314.5℃,相对分子质量为89.09。3. 制备方法L-丙氨酸的制备方法经历了蛋白水解提取法、发酵法和酶法的发展过程。其中蛋白水解提取法的成本较高,已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目前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是酶法转化,即利用携带具有生物活性的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微生物,通过生物催化的方式将L-天冬氨酸转化为L-丙氨酸。酶法转化通常可分为两类:固定化细胞法和游离细胞法。生产L-丙氨酸的菌种包括德阿昆哈假单孢菌、黄色短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脱硫脱硫孤菌、小球诺卡氏菌等。[font='等线'][size=13px][1][/size][/font]3.1 固定化细胞法固定化细胞法生产L-丙氨酸的基本工艺流程为:菌体培养加入L-天冬氨酸进行酶转化抽滤L-丙氨酸粗品母液稀释脱色过滤真空浓缩干燥。[font='等线'][size=13px][2][/size][/font]可使用卡拉胶进行固定化,通过固定化德阿昆哈假单孢菌和固定化大肠杆菌装柱串联,可达到从富马酸铵经过转化为L-天冬氨酸的过程转化为L-丙氨酸,从而实现连续化生产。其中,大肠杆菌可实现富马酸到L-天冬氨酸的转化过程,德阿昆哈假单孢菌可实现L-天冬氨酸到L-丙氨酸的转化过程。此方法的关键在于防止固定化过程可能带来的酶失活和pH变化带来的酶失活,以及防止丙氨酸消旋酶对L-丙氨酸的外消旋化。3.2 游离细胞法游离细胞法生产L-丙氨酸的基本工艺流程为:菌体培养离心固定化加入L-天冬氨酸进行酶转化脱色、浓缩、结晶干燥。[font='等线'][size=13px][2][/size][/font]此方法的关键在于抑制丙氨酸消旋酶的活性,同时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4. 应用[font='等线'][size=13px][1][/size][/font]4.1 L-丙氨酸在食品工业的使用L-丙氨酸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食品中的氨基酸,可用作食品的添加剂。4.1.1 防腐剂L-丙氨酸与二元羧酸(如乙酸钠、富马酸)、氧化性酸的混合物可用作保存面条的防腐剂,并且能在防腐的同时保持面条的鲜度。L-丙氨酸与辣椒油、山梨酸钾的混合物能够有效抑制酵母菌、大肠杆菌、黑曲霉等细菌的滋生,可适用于水产品、面条、腌制品、海产品、豆制品、畜产品以及饲料、化妆品、药品的保鲜。4.1.2 风味调味料[font='等线'][size=13px][3][/size][/font]L-丙氨酸具有改善风味的效果,属于重要的氨基酸类调味剂,能够与其它氨基酸配合使用加强食品与饮料的风味。L-丙氨酸与其它氨基酸和(如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以任意比例混合后可显著改善食品、饲料的风味。目前,L-丙氨酸作为食品增味剂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开发。4.1.2.1 酱油酱油中L-谷氨酸钠等增味剂的添加量较大以及酱油的咸度太高等问题都限制了酱油的使用市场,如何减少味精等添加剂的用量以及降低酱油的咸味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酱油中添加L-丙氨酸后,尤其是对于苦涩味特别严重的三级酱油,随着丙氨酸浓度的增大,酸味、苦味、涩味变得柔和,酱油整体风味得到改善。适量L-丙氨酸的添加对已加工酱油和原油都具有良好的改善风味作用,可使酱油咸度降低,甜度提升,味道持久性增加,整体口感变得柔和。适量L-丙氨酸的添加对已加工酱油和原油都具有良好的改善风味作用,可使酱油咸度降低,甜度提升,味道持久性增加,整体口感变得柔和,尤其是对盐度高、不含L-谷氨酸钠、I+G和酵母抽提物等添加剂的酱油原油的调味效果最为明显。4.1.2.2 鱼露在国外的鱼露的生产中,一般通过添加HVP(植物蛋白水解液,hydrolyzed vegetable protein)补充氨基酸,提高鱼露的鲜味,HVP中含有一种名为3-氯-1, 2-丙二醇(3-MCPD)的物质,这种物质对生殖器官、肾脏和神经均有毒性,同时还存在潜在的致癌和致突变作用,长期食用含有3-MCPD的食品会造成严重身体损伤。针对3-MCPD的安全性和出口限量标准等问题,一些酱油、鱼露生产商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改善,将传统工艺中的HVP替换为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的混合溶液,所得鱼露的味道更加醇厚,而且改善后的生产工艺成本与改善前相差不大。4.1.2.3 食用盐国外推出的低钠盐,主要成分为60%~70%氯化钠和20%~30%氯化钾,10%左右的L-丙氨酸、酵母提取物以及I+G,可以实现减盐不减咸,帮助人体钠钾平衡,增加鲜味,尤其是可以减少味精的使用量,对预防及降低高血压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1.2.4 鸡精为了提升鸡精的风味,除了增加鸡肉粉的添加量以外,一些生产厂家优选在其鸡精配方中添加丙氨酸,利用丙氨酸的鲜味以及诱发食物风味的作用来 提升鸡精调味料的口感,既起到了协调增鲜的作用,又降低了人体钠的摄入量。鸡精中添加L-丙氨酸后,其鸡肉风味更加醇厚,鲜味增强。4.1.2.5 复配甜味剂许多甜味剂单体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无论哪种甜味剂单体,用量过大时都会产生不良风味和后味,均不能同时满足安全、口感、工艺、成本四项要求。只有对单体甜味剂各自的优点进行利用和发挥,对其缺点进行弥补和改造,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多种甜味剂进行复配和改造,才能满足使用要求。在复配甜味剂中加入1%~10%的L-丙氨酸,能提高甜度、柔和甜 味,减少糖精钠等人工合成甜味剂的用量,是制作糖尿病人食品的潜在甜味剂,同时也能满足现代人“低糖”的饮食习惯。4.2 L-丙氨酸在医药上的应用L-丙氨酸作为一种蛋白质的合成原料,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40年代起出现第一代氨基酸输液,由水解蛋白制成,含有较多杂质,在临床中出现不良反应;1965年日本出现第二代氨基酸输液,其中含有11种氨基酸,除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外还存在精氨酸、组氨酸和甘氨酸;1976年开始,多国出现第三代氨基酸输液,在第二代氨基酸输液的基础上加入了L-丙氨酸、脯氨酸和丝氨酸等多种非必需氨基酸。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第四代氨基酸输液不再是营养型输液,而是治疗型输液,通过调整人体的氨基酸代谢水平对部分疾病进行治疗。L-丙氨酸在治疗如肝病引起的蛋白质合成紊乱、糖尿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对维持危急病人的营养、抢救患者的生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L-丙氨酸可以有效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L-丙氨酸可以有效地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通过对腹腔注射170mmol/kg体重19%的乙醇的小鼠进行试验表明,投服L-丙氨酸的小鼠的生存率为67%,比不投的高出34%;而L-丙氨酸与鸟氨酸相结合, 则生存率提高到100%。所以可将L-丙氨酸与L-鸟氨酸的混合物按0.01%~10%添加量加到食品中,也可以将L-丙氨酸与谷氨酰胺以 1:0.05~0. 5(摩尔比)混合物制成片剂、胶囊、乳剂、口服液等,能够起到保护肝脏、降低酒精中毒的作用。L-丙氨酸还是血液保存剂的主要成分。目前输血用血液保存方法中除了全血保存外,还有红血球制剂保存。但血液制剂在保存过程中会发生老化,因而保存期有限。为了提高保存期 ,防止老化,采用了添加腺嘌呤、肌苷、蔗糖、乳糖等方法。但这类方法都有缺点,这些添加成分在输血前必须予以除去。例如,在添加蔗糖时,直接将含有蔗糖的血液注射到人体中时,血液中的糖浓度会急剧上升,必须在输液前预先用等渗透压生理盐水洗涤、渗透等方法降低糖浓度后才能输血。而氨基酸既可以降低渗透压又显示与蔗糖相同的抗溶血性,在输血时可 以不必除去,能直接使用,还具有优良的营养效果。5. 限量标准现行标准[font='等线'][size=13px][4][/size][/font]中对L-丙氨酸的功能划分为增味剂,仅用于调味品(食品分类号12.0)生产,对于最大使用量无明确界定,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6. 理化指标及测定方法[font='等线'][size=13px][5][/size][/font]6.1 理化指标现行标准[font='等线'][size=13px][5][/size][/font]中L-丙氨酸的理化指标列于下表。[table][tr][td]项目[/td][td][/td][td]指标[/td][/tr][tr][td]L-丙氨酸(以干基计),w/%[/td][td][/td][td]98.5~101.5[/td][/tr][tr][td]干燥减量,w/%[/td][td]≤[/td][td]0.20[/td][/tr][tr][td]pH(50g/L 水溶液)[/td][td][/td][td]5.7~6.7[/td][/tr][tr][td]砷(As)/(mg/kg)[/td][td]≤[/td][td]1[/td][/tr][tr][td]重金属(以Pb计)/(mg/kg)[/td][td]≤[/td][td]10[/td][/tr][tr][td]灼烧残渣,w/%[/td][td]≤[/td][td]0.20[/td][/tr][tr][td]比旋光度 α[font='等线'][size=13px]m[/size][/font](20℃,D)/[(o)dm2 kg[font='等线'][size=13px]-1[/size][/font]][/td][td][/td][td]+13.5~+15.5[/td][/tr][/table]6.2 测定方法6.2.1 鉴别实验6.2.1.1 茚满三酮试验称取约1g样品,精确至0.1g,溶于1000mL水中,取此溶液5mL,加1mL 20g/L茚满三酮溶液,加热至沸,约3min后显紫色。6.2.1.2 氧化试验称取约0.2g实验室样品,溶于10mL (1+30) 硫酸溶液,加入0.1g高锰酸钾,煮沸,有强烈的刺激臭味乙醛产生。6.2.2 L-丙氨酸含量测定称取约0.2g干燥样品,精确至0.0001g,置于250mL干燥的锥形瓶中,加3mL无水甲酸溶解,加50mL冰乙酸,加2滴2g/L结晶紫指示液,用0.1 mol/L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成蓝绿色为终点。按照相同的步骤,除不加入样品外其它条件不变,进行空白实验。L-丙氨酸的质量分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式中:w[font='等线'][size=13px]1[/size][/font]表示L-丙氨酸的质量分数,以百分比形式表示;V[font='等线'][size=13px]1[/size][/font]表示样品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font='等线'][size=13px]2[/size][/font]表示空白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c表示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molL[font='等线'][size=13px]-1[/size][/font]);m表示样品质量(g);M表示L-丙氨酸的摩尔质量(gmol[font='等线'][size=13px]-1[/size][/font]),M=89.09。6.2.3 干燥减量的测定将电热恒温干燥箱调节至(105±2)℃,之后将称量瓶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取出后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量,精确至0.0001g,重复操作至恒重。之后用已恒重的称量瓶称取1g~2g样品,精确至0.0001g。将装有样品的称量瓶和盖子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同时干燥2h~4h,之后将称量瓶和盖子迅速移至干燥器中冷却。冷却后盖上盖子进行称量,精确至0.0001g,重复操作至恒重,重复干燥时间为1h。水分质量分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式中:w[font='等线'][size=13px]2[/size][/font]表示水分的质量分数,以百分比形式表示;m[font='等线'][size=13px]0[/size][/font]表示称量瓶的质量(g);m[font='等线'][size=13px]1[/size][/font]表示称量瓶和干燥前样品质量(g);m[font='等线'][size=13px]2[/size][/font]表示称量瓶和干燥后样品质量(g)。[font='等线'][size=13px][6][/size][/font]6.2.4 pH的测定称取约5g样品,精确至0.01g,加入约20mL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将校准后的酸度计的电极用水冲洗一次,之后用样品溶液冲洗一次。调节样品溶液的温度至(25±1)℃,并将酸度计的温度补偿旋钮调至25℃,读取pH值。样品应分为2份进行平行测定,测得的pH值读数稳定1min以上,测得的pH值允许误差绝对值小于等于0.02。[font='等线'][size=13px][7][/size][/font]6.2.5 砷的测定称取0.25g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研碎后用适量三氯甲烷溶解,加入1.0mL三乙醇胺,再用三氯甲烷稀释至100mL,作为吸收液。称取约1g样品,精确至0.01g。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和1mL含砷0.001mg的砷标准使用溶液,置于砷发生瓶中,补加硫酸至总量为5mL,加水至50mL。在各瓶中加入3mL 150g/L碘化钾溶液,混匀,放置5min。分别加入1mL 400g/L氯化亚锡溶液,混匀,放置15min。加入5g无砷金属锌,立即塞上装有乙酸铅棉花的导气管,并使管的尖端插入盛有5.0mL吸收液的吸收管中,室温反应1h。取下吸收管,用三氯甲烷将吸收液体积定容至5.0mL。经目视比色或用1cm比色杯,于515nm波长下测定吸收液的吸光度。样品液的色度或吸光度不得超过砷标准吸收液的色度或吸光度。[font='等线'][size=13px][9][/size][/font]6.2.6 重金属的测定准备以下溶液:1. 硫代乙酰胺溶液:称取硫代乙酰胺约4g,精确至0.1g,溶于100mL水中,置于冰箱保存。临用前取此液1.0mL加入预先由15mL 40g/L氢氧化钠溶液、5mL水和20mL甘油组成的混合液5mL,置于水浴上加热20s,冷却后立即使用。2. 乙酸铵缓冲溶液(pH=3.5):称取25.0g乙酸铵,溶于25mL水中,加入45mL 6mol/L盐酸,用稀盐酸或稀氨水调节至pH=3.5,之后用水稀释至100mL。3. 1μg/mL铅标准溶液。临用前配制。称取约10 g样品,精确至0.01g,溶于约60mL无二氧化碳水,之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并使用无二氧化碳水定容,摇匀。吸取样品溶液12mL,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即为A 管。吸取10mL铅标准溶液和2mL样品溶液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摇匀,即为B管(标准)。吸取10mL无二氧化碳水和2mL样品溶液置25mL具塞比色管中,摇匀,即为C管(空白)。在 A、B、C 管中,各加入2mL乙酸铵缓冲溶液,摇匀,分别滴加1.2mL硫代乙酰铵溶液,迅速搅拌混合。相对于C管,B管显现了淡棕色。2min后,A管的颜色不应深于B管。6.2.7 灼烧残渣的测定称取约2g~3g样品,精确至0.0001g,置于在800℃±25℃灼烧至恒重的瓷坩埚中,加入适量的(1+8)硫酸溶液将样品完全浸湿,用温火加热,至样品完全炭化,冷却。加入约0.5mL硫酸将残渣完全浸湿,使用相同的方法加热直至硫酸蒸气全部逸散。在(800±25)℃下灼烧45min,之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残渣的质量。灼烧残渣的质量分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式中:w3表示灼烧残渣的质量分数,以百分比形式表示;m表示样品质量(g);m1表示残渣质量(g)。6.2.8 比旋光度称取10g样品,精确至0.0001g,加入(1+1)盐酸溶液溶解,转移至100mL容量瓶并使用(1+1)盐酸溶液定容,摇匀。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调整旋光仪,用(1+1)盐酸溶液校正零点。将样品溶液充满洁净、干燥的旋光管,排出气泡,将盖旋紧后放入旋光仪内。调节样品溶液的温度至(20±0.5)℃,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操作并读取旋光角,精确至0.01°。比旋光度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式中:α[font='等线'][size=13px]m[/size][/font](20℃, D)表示20℃钠灯照射下的比旋光度[(°)dm[font='等线'][size=13px]2[/size][/font]kg[font='等线'][size=13px]-1[/size][/font]];α表示旋光角(°);l表示旋光管长度(dm);ρ[font='等线'][size=13px]α[/size][/font]表示溶液中L-丙氨酸的质量浓度(g/mL)。[font='等线'][size=13px][8][/size][/font]参考文献[1] L-丙氨酸的生产及应用. 王雪根, 朱建良, 欧阳平凯.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20, 01.[2] 游离细胞法与固定化细胞法生产L-丙氨酸的比较. 徐虹, 王雪根, 范伟平, 欧阳平凯. 工业微生物. 1988, 28, 38-39.[3][font='宋体'][size=24px][color=#333333] [/color][/size][/font]L-丙氨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潜力. 郭媛, 王丽娟等. 中国调味品[font='宋体'][size=12px][color=#666666]. [/color][/size][/font]2017, 42, 07.[4] GB 2760 - 2014[5] GB 25543 - 2010[6] GB/T 6284 - 2006[7] GB/T 9274 – 2007[8] GB/T 613[9] GB 5009.76 - 2014

  • 复原乳中康氨酸和乳果糖

    今天了解到复原乳中的糠氨酸和乳果糖,以前没有关注过,今天上网查了些资料了解一下,跟大家分享。“糠氨酸”是英文单词furosine的中文暂译名,也有人将其译为“呋喃素”的,目前国内各类辞典尚未收录该单词。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的通俗名称,按照“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化合物系统命名法”,其学名是“ε-N-2-呋喃甲基-L-赖氨酸”。国际奶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它有了足够的认识并于1992年被欧盟各国政府所接受,作为判断液态奶成品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于1996年被国际奶业联合会(IDF)正式确认,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可的时间是2004年,颁布标准号:18329。 据文献报道,生奶里的糠氨酸含量微乎其微,每公斤里约含0.15毫克,且不受奶牛处在正常饲养范围内的条件变化影响,但是在不同的奶制品成品里的含量变化却很大。巴氏杀菌奶、直接法超高温瞬间灭菌奶和间接法超高温瞬间灭菌奶(UHT)、以及保持法二次灭菌奶,依次分别约为:0.2、2.2和26、以及270(mg/L);全脂奶粉兑水复原奶的糠氨酸含量一般在每公斤20-250毫克之间。含量幅度变化如此之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奶在不同的加工工艺过程中所经受热处理的强度不同,即高温和在此温度下保温时间的组合差异,不当的过热处理,其实比使用复原奶的后果更严重;而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摄入过量的糠氨酸对人体健康有害。 奶制品中的糠氨酸,是乳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与乳糖发生“梅拉德反应”所产生的系列产物之一。当人们加热生奶,企图杀灭其中的致病菌、继而希望彻底杀灭所有细菌时,所利用的原理是:热量促使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而丧失活性。与此同时,生奶中的乳蛋白质也无可避免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热杀菌的越来越彻底,营养物质的变化也越来越大,表观表现是牛奶的“色香味”变了,内在实质是梅拉德反应逐步升级,产物越来越复杂,糠氨酸只是其中之一,属于这类产物的还有乳果糖、羟甲基糠醛等。 在加热牛奶的过程中,早在梅拉德反应发生之初,对生命体具有重要营养功能的另一类物质,乳清蛋白质自身就已经变性而丢失其应有的生理活性了。如其中的“总-β-乳球蛋白”的变性率(%):巴氏杀菌奶为0.48,直接法超高温瞬间灭菌奶为21.7,间接法超高温瞬间灭菌奶为95.6,保持法二次灭菌奶为99.9。再如乳清蛋白中具有“助睡眠”功能的“α-乳球蛋白”的变性率(%):巴氏杀菌奶为0.32,直接法超高温瞬间灭菌奶为3.96,间接法超高温瞬间灭菌奶为61.8,保持法二次灭菌奶为99.9。 比较上述两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际社会历来青睐“仅仅杀灭致病菌”的传统巴氏杀菌奶,以及今天灭菌奶生产和奶粉制造技术日趋向“直接法加热”“靠拢”的原因了。有意思的是,上世纪80年代起,自从人们感到有必要判断液态奶受热强度的测试以来,选所择的对象,都来自于这两类物质。国际奶业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至今已经颁布了近十个这方面的检验方法国际标准,在不同的热处理强度段使用时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和精确度,ISO-18329/2004是其中的一个。 最近各地技术监督部门在“驻厂监管复原奶”期间,也首次运用国际标准检验方法对国内产品进行糠氨酸含量测试,其结果在显示“复原奶”标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的同时,也暴露了“过热”处理牛奶的另外一些问题。笔者认为,现在该是我们加强和规范技术基础工作的时候了!否则,以借助“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愿望,将会受到负面影响

  • 夏季解暑佳品绿豆汤的做法

    夏季解暑佳品绿豆汤的做法

    [b]营养成分:[/b]每100克含蛋白质22.1克,脂肪O.8克,碳水化合物59克,粗纤维4.2克,钙49毫克,磷268毫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1.8毫克。维生素B1 0.52毫克,维生素B2 0.12毫克,烟酸1.8毫克。所含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类,其组成中蛋氨酸、色氨酸、酪氨酸比较少,绿豆的磷脂成分中,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酞肌醇、磷脂酸甘油、磷脂酚丝氨酸、磷脂酸等。[b]功效主治:[/b]清热、解毒、消暑、促进代谢。[b]制作方法[/b][align=center] [img=,193,15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6/201706221112_01_676_3.jpg[/img][/align][b][color=#33cc00]中医建议:若实现绿豆汤绿豆汤的不同作法的食疗功效最重要的是煮的时间,最好是冬天煮开后7~8 分钟,夏天5~6分钟即可,过了该时间起不到多大的养肝作用。[/color][/b]方法一:将绿豆洗净并控干水分,倒入锅中,加入开水,开水的用量以没过绿豆2公分为好,煮开后,改用中火,当水分要煮干时(注意防止粘锅),加入大量的开水,盖上锅盖,继续煮20分钟,待绿豆已酥烂,汤色碧绿时即可。方法二:将绿豆洗净,用沸水浸泡20分钟,捞出后放到锅里,再加入足量的凉水,旺火煮40分钟。方法三: 将绿豆洗净,放入保温瓶中,倒入开水盖好。3~4个小时后,绿豆粒已涨大变软,再下锅煮,就很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绿豆煮烂。方法四:将挑好的绿豆洗净晾干,在铁锅中干炒10分钟左右,然后再煮,绿豆很快就可煮烂。方法五:将绿豆洗净,用沸水浸泡10分钟。待冷却后,将绿豆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冷冻4个小时,取出再煮,绿豆很快酥烂。方法六:先把绿豆淘洗干净,沥干水分 沙锅放清水烧开,然后放入绿豆,水量应该略多于绿豆(浸没绿豆约半寸)为宜 用大火烧煮,煮至汤水将收干时,添加滚开水,并把沙锅盖严,焖煮20分钟,撇去上浮的皮壳,再煮15分钟,绿豆就开花酥烂,加糖即成绿豆汤。[b]用上面的方法烧煮出的绿豆汤,汤清色绿,也省时间。[/b]方法七:绿豆100克煮至豆皮开裂时,加入粳米50克,同煮粥,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清热解毒,止渴除烦,利水清肿作用,适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疖肿,高热口渴,小便不利,食物中毒,以及预防中暑。本品可作为夏季清凉饮料。

  • 基因工程构建菌种生产L-苏氨酸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以基因工程构建菌种E. coli (pTH08+prh-T04)/VT418发酵生产L-苏氨酸,在10M3发酵罐中发酵产酸8.5-9.0%;转化率39-41%;周期48-52小时。文章强调在苏氨酸发酵过程中pH值以及溶氧的控制非常重要关键词:基因工程、发酵、苏氨酸一、前言L-苏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按世界粮农组织的标准计算,一克食品蛋白质中含苏氨酸40mg,占全部氨基酸的11%。欧美型食品中缺少苏氨酸,补充苏氨酸就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配合饲料也需要苏氨酸,因此近十年来,苏氨酸生产增长了5.3倍。具统计,1990年全世界苏氨酸产量为700吨/年,1996年增加到4000吨/年,2002年则猛增至35000吨。资料显示,使用植物型饲料,成畜必需添加赖氨酸和苏氨酸,比例为10:1,而幼畜为3:1。按10:1计算,目前全世界苏氨酸的需求量不应低于5万吨/年,缺口为较大。苏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机理来看,苏氨酸和赖氨酸一样,同属天冬氨酸族氨基酸。是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再经三羧酸循环CO2固定反应生成四碳二羧酸,后经氨基化反应生成天冬氨酸。国内外通常用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方法来获得苏氨酸的高产菌种,传统育种目前最高产酸为2-3%。在基因工程菌方面,木柱等将解除AKⅠ和HDⅡ反馈抑制的突变株HNr59的Etr-1基因导入产苏氨酸25g/L的T-693菌株,选育出具有6种调节变异组合的转导子T-1026,相同条件下可产苏氨酸40g/L。据日本味之素公司报道,用E.coliK12菌株(AHVr+Ile-+Met-+pro-)含苏氨酸合成酶操纵子基因的质粒转化E.coliK12(Thr-),积累苏氨酸13.4g/L(转化率40%),小罐发酵产酸65g/L,转化率48%。前苏联全苏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的Debabov等构建了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E.coli BKIIMB-3996 工程菌,重组质粒Pvic40中含苏氨酸操纵子的三个基因thr A, thrB, thrC,遗传标记为Sac+(能以蔗糖为碳源), thr r (抗苏氨酸)和Hser(抗高丝氨酸),在蔗糖为碳源的流加补料方式,最高产量为85.0 g/L。综上所述,国内外用传统育种方法的菌种产酸水平在30-40g/L;用基因工程方法的菌种产酸水平在80-90g/L。二、材料与方法1. 菌种:E. coli (pTH08+prh-T04)/VT418 (上海新立公司构建)2. 培养基配方2.1 斜面培养基(g/l)葡萄糖 2.0 NH4Cl 1.0 KH2PO4 1.5 Na2HPO4 3.5 MgSO4·7H2O 0.1琼脂 20.0 加蒸馏水溶解,调pH7.0-7.2,定容1000ml,0.8Kg/cm2灭均30分钟,冷却至50℃左右加入氨苄青霉素溶液,最终浓度为50γ/ml。2.2 摇瓶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 40.0 KH2PO4 1.0 MgSO4·7H2O 0.5 (NH4)2SO4 10.0 玉米浆2.0 CaCO3 15 氨苄青霉素 50γ/ml 加自来水溶解,调pH7.0-7.2,定容1000ml,分装至500ml摇瓶,0.8Kg/cm2 灭菌30分钟,接种前加入CaCO3(121℃,60分钟灭菌,烘干)和氨苄青霉素。2.3摇瓶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 80.0 (NH4)2SO4 25.0 KH2PO4 2.0 MgSO4·7H2O 1.0MnSO4·5H2O 0.5 FeSO4·7H2O 0.5 CaCO3 30.0 加自来水溶解,调pH7.0-7.2,定容1000ml,分装至500ml摇瓶,0.8Kg/cm2 灭菌30分钟,接种前加入CaCO3(121℃,60分钟灭菌,烘干)2.4 种子罐培养基葡萄糖4% (NH4)2SO4 1% KH2PO4 0.1% MgSO4·7H2O 0.05% 玉米浆 0.2% 泡敌0.01%。加水溶解pH自然,121℃灭菌20分钟,消后定容400L。接种前加入无菌氨苄青霉素50ug/L。2.5 发酵罐培养基葡萄糖8% (NH4)2SO4 2.5% KH2PO4 0.2% MgSO4·7H2O 0.1%FeSO4·5H2O 0.05% MnSO4·5H2O 0.05% 泡敌 0.01%。加自来水溶解pH自然,121℃灭菌20分钟,消后定容5.1M3。1.0Kg/cm2灭菌20分钟。

  • 红薯的养生功效与食用禁忌

    红薯是常见的粗粮,也是现在很多人比较常吃。红薯的营养价值非常好,那么吃红薯要注意哪些呢?红薯养生功效 1、红薯有抗癌作用  饮食中最具有抗癌作用的营养物质是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前体)、维生素C和叶酸,而在红薯中三者含量都比较丰富。一个小红薯(约2两重)可提供2倍量的人体每天所需维生素A、三分之一量的每天所需维生素C和约50微克的叶酸;其中膳食纤维的含量高于一碗燕麦粥。   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抵抗氧化应激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起一定的抗癌作用。  常吃红薯有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叶酸水平,体内叶酸含量过低会增加得癌症的风险。红薯中高含量的膳食纤维有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和结肠直肠癌的作用。2、红薯有益于心脏  红薯富含钾、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6,这5种成分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钾有助于人体细胞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血压和心脏功能。  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抗脂质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6有助于降低血液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后者可损伤动脉血管,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红薯预防肺气肿  美国堪萨斯大学一项动物实验发现,吸烟的大鼠体内维生素A水平较低,容易发生肺气肿;而进食富含维生素A食物的吸烟大鼠则肺气肿发病率明显降低。为什么一些长期吸烟者活到90岁以上但没有发生肺气肿,可能与他们日常饮食中维生素A含量丰富有关。研究人员建议那些吸烟者或被动吸烟者最好每天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红薯,以预防肺气肿。4、红薯有抗糖尿病作用  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肥胖大鼠在进食白皮红薯4周、6周后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分别降低了26%、60%;并发现红薯可有效抑制糖尿病肥胖大鼠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水平的升高;进食红薯也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水平。  研究提示白皮红薯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白皮红薯提取物后,其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改善,有助于控制血糖。红薯养生禁忌1、一定要煮熟吃  红薯一定要蒸熟煮透再吃,因为红薯中的淀粉颗粒不经高温破坏,难以消化。2、红薯吃多使人腹胀  红薯含有一种氧化酶,这种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红薯吃得过多,会使人腹胀、呃逆、放屁。红薯的含糖含量较高,吃多了可刺激胃酸大量分泌,使人感到“烧心”。胃由于受到过量胃酸的刺激而收缩加强,胃酸即可倒流进食管,发生吐酸水。吃红薯时最好搭配一点咸菜,可有效抑制胃酸。

  • BOD关于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问题

    HJ505 2009标准中对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的要求是采用优级纯的葡萄糖和谷氨酸,但是我发现谷氨酸好像没有优级纯的采购,一般都是BR(生物纯),各位同行是在那里买到的优级纯葡萄糖?还是有什么替代说法?

  • 新食品原料之“茶氨酸”

    文/刘志军 华测检测[align=left]一泓清可沁诗脾,鲜爽茶感缘何来。优质的绿茶会有一种“鲜爽”的风味,喝茶的人对茶叶的鲜爽感应该不会陌生。那么,究竟是哪类成分物质让人有如此沁人心脾的感觉呢?[/align][align=left][color=black]不同品种茶叶泡出来的茶口感会有差异,例如绿茶的清香爽口、红茶的醇厚浓烈、黑茶的陈味香醇。导致不同品种的茶口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类茶叶中的主要成分含量有所不同,[/color]茶叶的成分中主要包括有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类、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等。各成分含量多少与茶的口感息息相关,如:[color=black][/color]鲜味:主要成分为氨基酸,鲜中带甜,细嫩的茶叶中含量高。涩味:主要成分为多酚类物质。甜味:主要成分为可溶性糖及部分氨基酸。苦味:主要成分为咖啡碱、花青素、茶叶皂素。[/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b]了解茶氨酸[/b][/align][align=left]上面我们讲到茶叶中各成分与茶口感的关系,原来茶的鲜爽感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氨基酸。氨基酸有很多种,绿茶中的鲜爽口感主要是一种叫“茶氨酸”的成分在发挥重要作用。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纯的茶氨酸为白色针状体,易溶于水,具有甜味和鲜爽味,是茶叶滋味的组分。茶氨酸在化学构造上与脑内活性物质谷酰胺、谷氨酸相似,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种、部位而变动,干茶中茶氨酸含量约为新茶的1~2%左右,其含量随发酵过程减少,这就是为什么陈茶或者发酵茶的口感更偏醇厚浓烈,而绿茶的口感更清新鲜爽。[/align][align=left]1950 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从绿茶中分离出了产生这种风味的主要物质——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命名为茶氨酸。茶中的茶氨酸是左旋的,按照命名法记为“L-茶氨酸”。此后的研究发现,茶氨酸不仅为茶带来鲜爽风味,它本身还具有许多生理功能。比如它能突破血脑屏障直接影响大脑活动,从而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茶氨酸对大脑各部位单胺类代谢影响时发现,茶氨酸可以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提高脑内多巴胺生理活性。多巴胺是一种活化脑神经细胞的中枢神经递质,其生理活性与人的情感状态密切相关。尽管人们对茶氨酸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但茶氨酸对精神和情感的影响无疑有部分是来自于对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生理活性的作用,当然饮茶抗疲劳作用也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来自这一效果。[/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b]什么样的茶富含茶氨酸?[/b][/align][align=left]作为饮料,“好茶”的根本标准还得是“好喝”,而茶氨酸以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茶的风味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茶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茶,往往会更好喝。[/align][align=left]茶氨酸的合成跟茶树的光合作用、生长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如果光照不足、或者温度较低,那么茶氨酸的分解就会受到抑制,茶的芽和叶中就会积累比较多茶氨酸。春天茶叶发育期间温度较低,所以茶氨酸的分解以及儿茶素的合成受到抑制。这样春茶中茶氨酸含量高而茶多酚含量相对低。而夏茶和秋茶生长采摘时温度较高,光合作用旺盛,相对而言茶氨酸含量低而茶多酚含量高,口感也就与春茶不同。[/align][align=left]茶叶中的茶氨酸含量一般为1%~4%左右,富含茶氨酸的茶叶主要有三类。[/align][align=left]第一类来自于品种优势,例如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都有明显的品种优势。安吉白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显示最高可达8%,说明其富含茶氨酸。[/align][align=left]第二类来自于环境优势,比如高山茶中的庐山云雾茶、阿里山乌龙茶、杉林溪乌龙茶、奇莱山乌龙茶都具有“高茶氨酸”的特征。高山茶在生长的过程中经常处于云雾中,阳光受到较多遮挡,且高海拔区域的气温低于低海拔的区域,这类茶中的茶氨酸含量也就相对较高。[/align][align=left]第三类来自于工艺优势,日本人常用遮荫的方法来提高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以增进茶叶的鲜爽味。日本抹茶在生产时采用人工遮阴的方法,目的就是减弱茶叶生长过程光合作用而使得茶氨酸含量大大提升。当年酒户弥二郎分离茶氨酸,用的玉露茶就是通过人工干预茶叶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而得来的。[/align][align=center][b] [/b][/align][align=left][b]怎样才能得到可以作为“食品原料”的茶氨酸呢?[/b][/align][align=left]不管是作为食品添加剂、膳食补充剂,还是食品原料,都需要相对纯度较高的茶氨酸。中国批准作为新食品原料的茶氨酸对纯度的要求为≥20%。这大大高于茶中茶氨酸的含量——也就是说,把茶氨酸分离提纯,是它实现这些用途的前提。目前,可采用的分离方法有: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法、膜分离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发酵法、酶转化法以及植物细胞培养法等。[/align][align=left]前面说到茶氨酸易溶于水,那是不是只需要用水浸泡就可以提取出来呢?事情并没那么简单。茶氨酸溶于水的同时,茶多酚、咖啡因等各种其它成分同样会溶于水中。要分离出高纯度的茶氨酸,还需要除去其它我们不想要的成分。目前,工业上可采用的分离方法有三种: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和膜分离法。[/align][align=left]沉淀法:是最传统的提取方法,就是通过改变提取时的温度、酸碱环境把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充分地沉淀下来再进行过滤去除,从而把我们期望留下的茶氨酸和其他成分进行分离。这种手段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流程比较长,步骤较多,在提取的过程中容易引人其他的有害物质。[/align][align=left]离子交换树脂法:大致原理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把茶氨酸吸附到树脂上,而让其他成分流过。再用溶液把茶氨酸从树脂上“洗脱”下来,就得到了茶氨酸含量大大提高的“粗品”。当然这类粗品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残留还比较多,所以需要再纯化之后得到高含量和安全性兼顾的茶氨酸成品。此方法的优点是提取的茶氨酸纯度高,缺点是成本相对传统提纯方法高。[/align][align=left]膜分离法:是现代天然产物分离中的新兴技术,在生产加工饮用水领域应用广泛,原理就是利用通过半透膜孔径把不想要的有害物质过滤掉。选择合适的过滤膜孔径是关键,可以把分子比茶氨酸大的和小的成分都去除,而只留下茶氨酸和分子大小与它接近的成分。膜分离法的优势在于不引入其他的物质,劣势是与目标分子大小相当的物质很难去除,单纯利用此方法提纯也很难获得高纯度的产品,而且此方法目前很难实现量产提纯茶氨酸。[/align][align=left]除此之外,生产茶氨酸还有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细胞培养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align][align=left]茶叶中的茶氨酸含量本来就不高,受技术限制,目前要量产茶氨酸就会面临提取成本高的问题,再加上如果从茶叶中只是提取茶氨酸的话,经济效益就很低。春季茶树鲜叶茶多酚含量较高,做出的优质春茶往往能卖出更好的价格,也就不会用来提取茶氨酸了。不过,茶中有经济价值的成分并不止茶氨酸,比如茶多酚、咖啡因含量高,也更有提取价值。可以在提取茶多酚时产生的废液中合理利用其中含有的茶氨酸,作为一举多得的附加值产品,由此得到的茶氨酸的成本自然就跟着降低了。[/align][align=left][b][/b][/align][align=left][b]茶氨酸的安全性及法规管控[/b][/align][align=left]有科研人员对茶氨酸进行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茶氨酸的大鼠急性毒性在5g/kg以上。他们对大鼠每天服用2g/kg茶氨酸在连续28天的亚急性毒性实验中没有观察到任何毒性反应。此外,在突然变异的实验中也没有发现茶氨酸的任何诱变作用。[/align][align=left]在日本,对茶氨酸的摄入量没有限制。1964年,日本批准了L-茶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而美国FDA也在1985年给予了L-茶氨酸GRAS的分类,意味着可以根据需要用于各种食品中。中国在2014年7月18日,原国家卫计委批准了它作为新食品原料。原国家卫计委关于批准茶叶茶氨酸作为新食品原料的公告(2014年第15号)做了如下规定:[/align][align=left](1)必须以茶叶为原料,经提取、过滤、浓缩等工艺制成;----这意味着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制成的茶氨酸不能用作新食品原料;[/align][align=left](2)每日食用量≤0.4 克/天;[/align][align=left](3)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性状为黄色粉末、茶氨酸含量≥20g/100g、水分≤8g/100g,也就是作为新食品原料的茶氨酸含量(纯度)必须≥20g/100g;[/align][align=left](4)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align][align=left]我国现行有效的茶氨酸产品标准《QB/T 4263-2011 L-茶氨酸》中对采用生物发酵法、酶法转化或提取精制而得的L-茶氨酸的感官、理化、含量、重金属、微生物等十几个指标制定了限量要求。茶氨酸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有《QB/T 4263-2011 L-茶氨酸》中的附录B和《GB/T 23193-2017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 [/color][/align][align=left][b]茶氨酸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b][/align][align=left]茶氨酸在日本、美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目前在我国可用作新食品原料使用(需要注意每日食用量和适宜人群)。茶氨酸具有优良的加工特性和稳定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点心、糖果及果冻、饮料、口香糖等食品中。总的来说,茶氨酸主要应用在如下领域:[/align][align=left]1)作为茶饮料的品质改良剂,在茶饮料生产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茶氨酸,能明显改善茶饮料的品质和风味;[/align][align=left]2)作为改善食品风味的原料,研究表明,茶氨酸可改善咖啡、可可、果蔬饮料、啤酒等的苦味,减轻葡萄酒的涩味,因此,可作为这些食品的风味改良剂。[/align][align=left]茶氨酸在常规的食品加工条件下(如杀菌、pH和加热等)比较稳定,应用范围广。目前日本已开发出添加茶氨酸的巧克力、果冻、布丁、口香糖、保健茶和各种清凉饮料。茶氨酸功能作用这么好,但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茶氨酸原料是否达到食品级要求以及其他安全指标是否达标国家管控要求。[/align]

  • 【讨论】硫酸铈能否氧化对叔丁基苯酚?

    试问:硫酸铈能否氧化对叔丁基苯酚?可以直接电位滴定测对叔丁基苯酚的纯度吗?实验室电位滴定仪:梅特勒T50。若手动滴定,指示剂采用二苯胺磺酸钠还是邻二氮杂菲-亚铁?望指点

  • 培养基的组成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等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生长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常用的培养基都应符合一些基本要求:1 ) 都必须含有作为合成细胞组成的原料;2 ) 满足一般生化反应的基本条件,如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3 ) 一定的pH等条件。 2 培养基的组成 2.1 碳源 碳源是组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之一。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和低碳醇。在特殊情况下( 如碳源贫乏时) ,蛋白质水解产物或氨基酸等也可被某些菌种作为碳源使用。葡萄糖是碳源中最易利用的糖,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所以葡萄糖常作为培养基的一种主要成分,并且作为加速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有效的糖。但是过多的葡萄糖会过分加速菌体的呼吸,以致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需要,使一些中间代谢物不能完全氧化而积累在菌体或培养基中,如丙酮酸、乳酸、乙酸等导致pH下降,影响某些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2.2 氮源 氮源主要用于构成菌体细胞物质( 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 和含氮代谢物。常用的氮源可分为两大类: 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2.2.1 有机氮源 常用的有机氮源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粉和酒糟等。它们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被菌体吸收后再进一步分解代谢。 有机氮源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肽和游离氨基酸外, 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糖类、脂肪、 无机盐、 维生素及某些生长因子, 因而微生物在含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中常表现出生长旺盛, 菌丝浓度增长迅速的特点。大多数发酵工业都借助于有机氮源,来获得所需氨基酸。 玉米浆是一种很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的良好氮源。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丙氨酸、 赖氨酸、谷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等) 、还原糖、磷、微量元素和生长素。玉米浆是玉米淀粉生产中的副产物,其中固体物含量在50%左右,还含有较多的有机酸,如乳酸,所以玉米浆的 pH在4左右。 2.2.2 无机氮源 常用的无机氮源有铵盐,硝酸盐和氨水等。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利用一般比有机氮源快, 所以也称之谓迅速利用的氮源。但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常会引起pH的变化。 氨水在发酵中除可以调节pH外,它也是一种容易被利用的氮源,在许多抗生素的生产中得到普遍使用。氨水因碱性较强,因此使用时要防止局部过碱,加强搅拌,并少量多次地加入。 2.3 无机盐微生物在生长繁殖和生产过程中,需要某些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如磷、 镁、 硫、 钾、 钠、 铁、氯、锰、锌、钙等,以作为其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或生理活性作用的调节物,这些物质一般在低浓度时对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有促进作用,在高浓度时常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培养基中,镁、磷、钾、硫、钙和氯等常以盐的形式( 如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碳酸钙、氯化钾等) 加入,而钴、铜、铁、锰、锌、钼等缺少了对微生物生长固然不利,但因其需要量很少,除了合成培养基外,一般在复合培养基中不再另外单独加入。 2.3.1 磷 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必要成分,也是重要的能量传递者——三磷酸腺苷的成分;在代谢途径的调节方面,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磷有利于糖代谢的进行,因此它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但磷若过量时,许多产物的合成常受抑制。2.3.2镁 除了组成某些细胞的叶绿素的成分外,并不参与任何细胞物质的组成。但它处于离子状态时,则是许多重要酶( 如己糖磷酸化酶、柠檬酸脱氢酶、羧化酶等) 的激活剂,镁离子不但影响基质的氧化,还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镁常以硫酸镁的形式加入培养基中。 2.3.3 氯 氯离子在一般微生物中不具有营养作用,但对一些嗜盐菌来讲是需要的,在一些产生含氯代谢物的发酵中,除了从其它天然原料和水中带入的氯离子外,还需加入约0.1%氯化钾以补充氯离子。 2.3.4钠、钾、钙 钠、钾、钙等离子虽不参与细胞的组成,但仍是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必要成分。钠、钾离子与维持细胞渗透压有关,故在培养基中常加入少量钠盐、钾盐,但用量不能过高,否则会影响微生物生长。钙离子能控制细胞透性,它不能逆转高浓度无机磷对某些产品的抑制作用。 2.4前体、 促进荆和抑制剂发酵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入有助于调节产物的形成,而并不促进微生物的生长。这些添加的物质包括前体、抑制剂和促进剂/ 包括诱导剂、生长因子等) 。2.4.1前体 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2.4.2促进剂 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又不是前体,但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2.4.3抑制剂 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抑制剂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 同时会使另一代谢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的某种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物积累起来。 2.5 水 除了少数微生物如蓝细菌能利用水中的氢作为还原CO2时的还原剂外,其他微生物都不是利用水作为营养物质。即使如此,由于水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营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仍应属于营养要素之一,为培养基的重要组成之一。 3 结束语 对某一微生物和产品来讲,究竟用哪些原料作培养基还需经过一系列实验的摸索,能确定一种既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又能保证得到高产优质的较为理想的培养基配方。另外,工业生产培养基所用的原材料还必须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质量稳定。当然一种好的培养基配方还应随菌种的改良、发酵控制条件( pH、溶解氧、中间补料等工艺条件) 和发酵设备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化。

  • 【分享】L-胱氨酸试剂纯度的测定

    L-胱氨酸试剂纯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在溴酸钾的标准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溴化钾,将溶液酸化,发生反应生成溴。在有过量溴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盐酸浓度1mol/L),胱氨酸和溴1:5发生反应,剩余的溴用碘化钾还原,析出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二.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约3.1-3.2g的带5个结晶水的硫代硫酸钠,用新鲜蒸馏水溶解,加入少量碳酸钠,稀释到约500ml,贮在棕色瓶子里。2.准确称取0.1740-0.1744g溴酸钾基准物质和2g溴化钾,溶解后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移取25.00ml该溶液,加25ml水,10ml(1+1)盐酸,放5-8分钟,然后加入20ml10%的碘化钾,再放5-8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到淡黄色,加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到蓝色消失,记下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3.溴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1.3360g干燥的溴酸钾,溶解并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移取25.00ml进入100ml容量瓶再稀释到刻度。4.从稀释后的溴酸钾标准溶液中移25.00ml到锥形瓶中,加过量溴化钾固体和25ml 2mol/L的盐酸。放在冰浴中并盖上表面皿,放30分钟。5.准确称取0.21-0.22gL-胱氨酸试剂,用稀盐酸溶解后装入100ml容量瓶中,移取25.00ml加入步骤4中的溶液里,适当摇动反应5-10分钟。6.加入22-25ml 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0.2mol/ L的碘化钾溶液20ml,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滴定到淡黄色,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到蓝色刚好消失,记下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体积。三.L-胱氨酸试剂纯度的计算过程: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为C,滴定时消耗体积V,L-胱氨酸试剂质量为m,则L-胱氨酸试剂的纯度=(0.0012-2VC/5)*240.3/m*100%。来源:生命经纬

  • 【分享】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胰岛素抵抗机理研究取得创新进展

    [center]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胰岛素抵抗机理研究取得创新进展[/center]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前期症状,广泛危害人类健康,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王宪教授领导的研究室从脂肪细胞因子的角度,就抵抗素在致炎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促进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取得创新进展。研究成果论文最近已发表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杂志《糖尿病》(《Diabetes》)上。 研究结果显示,在小鼠饮水中补充同型半胱氨酸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4周后,可以观察到任意血糖的明显升高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显著下降;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刺激下的葡萄糖摄取能力亦明显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中抵抗素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血中的抵抗素水平显著增高;给予原代培养的大鼠附睾脂肪细胞同型半胱氨酸刺激,结果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上调脂肪细胞中抵抗素的表达。抵抗素是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具有强烈的致胰岛素抵抗作用,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以上结果证实,致炎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致胰岛素抵抗作用是通过抵抗素来实现的,从而为阐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据该研究室李茵博士介绍,同型半胱氨酸是体内蛋氨酸脱甲基生成的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如果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有关的酶或辅助因子(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等)缺乏,则会使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受阻,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亚洲人可能因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不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洲人。我国现阶段由于精细食品的过度加工,造成大量B族维生素流失,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受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因此,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阐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中致炎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和地位,为早期预防与缓解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和今后筛选干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提供新途径。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 【分享】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体提取谷氨酸研究进展

    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体提取谷氨酸研究进展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22 更新时间:2010-4-14 13:19:04 file:///C:/Users/%E9%83%AD%E9%9B%B7/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我国味精生产,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大多采用带菌体冷冻等电加离交法,由于发酵液中存在大量的菌体蛋白、悬浮物及其它杂质,给谷氨酸提取操作、提取收率、谷氨酸质量带来显著影响,且废水含高C0D、高B0D等严重污染环境的物质,又给废水治理带来重重困难。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味精生产企业、研究所,对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体及提取谷氨酸进行了大量研究,除菌体工艺有高速离心机分离,絮凝剂分离、膜分离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果。按除菌体不同工艺、除菌体率分别达到70%~96%,以膜分离法除菌率最高达95%以上,得到的发酵液澄清,0D低,谷氨酸提取操作方便,由于除去了影响谷氨酸结晶的大量杂质,因而谷氨酸结晶颗粒大,纯度高、质量好,易于沉降分离,提取收率明显提高。高纯度谷氨酸有利于味精精制,味精中和脱色过滤可降低活性碳或树脂用量,提高味精结晶质量,大大降低味精生产成本。除菌体后的发酵液及等电提取后的废液中C0D、BOD大大减少,减轻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废水治理负荷与难度。得到的菌体经干燥后可以综合利用,作高蛋白质饲料或作核苷酸的生产原料。 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体及多种新工艺提取谷氨酸的研究,是对我国味精工业清洁生产的有益探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许多先进工艺技术将会被应用,味精生产终将进入一个新水平。 1 高速离心分离除菌体,浓缩等电提取 沈阳味精厂从瑞典引进4台ALFA—LAVA公司的FESX5l2S一3lC型蝶片式高速喷咀离心机,转速4650I1) 分,功率45kw,对玉米淀糖为碳源,尿素作氨源、玉米浆为生物素的T一6l3菌发酵液进行了工业性除菌体,进料量20m ,喷咀直径1.0mm,菌体分离率达70%以上,轻流占75% ,重流占25%左右,除菌体后发酵液中谷氨酸略增,还原糖下降,0D值明显降低,工业规模运转证明,该设备对分离谷氨酸发酵液性能可靠,比较适宜。 发酵液除菌体后采用浓缩等电点提取法。 除菌体后的发酵液,经减压蒸发到含谷氨酸12%~15% ,后与重液经水解浓缩制成的二次蒸发液进行等电中和(60℃、40l1)m搅拌),然后冷却、沉淀、离心分离,提取达83.14%~85.03%,比带菌体浓缩等电点提取收率77.24%显著增加。且谷氨酸含量高达96%(干),用于制造味精时脱色液过滤快,透光率高,味精质量好。 2 凝聚剂除菌体一次等电或浓缩等电提取 使用安全性高的壳聚糖作絮凝剂,其阳离子性能与发酵液中菌体(带负电荷)与蛋白凝聚使其沉淀而进行分离。壳聚糖对金属离子、蛋白质、氨基酸、核酸均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特别对胶体微粒有甚大的絮凝作用,其官能基团主要是氨基。在最佳pH、搅拌速度、用量、温度条件下,菌体去除率可达9O%左右。 壳聚糖不易溶于水,而溶解于酸性溶液中。配成一定浓度后,于发酵液中慢慢加人,搅拌速度也以慢为好。过快易将凝絮物打碎,难过滤。菌体凝聚沉降后,抽取上清液,沉降物可加硅藻土或珍珠岩作助滤剂,尤以硅藻土作助滤剂好,不吸附谷氨酸。中试规模过滤可用板框压滤,小试规模实验室中,采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应用国产高速离心机分离除菌体凝絮物(包括菌体)至今未见报导,这也是用凝絮法除菌体不能很快推广的一个较大问题。凝聚法去除菌体后的谷氨酸发酵液的提取方法有: 2.1一次等电点法 谷氨酸发酵液经絮凝处理后,采用一次等电点法,(即用酸逐步调到pH3-2法)提取收率可达76.18% ,比对照收率71.3%提高6.2% ,谷氨酸结晶的透光率52.25% ,比对照l1.25%提高了4倍;谷氨酸提取后的母液,可减少谷氨酸0.06%~0.11%。这是提高谷氨酸收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去除了干扰谷氨酸结晶因素。 2.2 浓缩等电点法 将除菌体经过滤的发酵液,真空浓缩一倍,用加热快速调pH的方法,一次性直接调到pH3.2。搅拌到常温,再搅拌2h~3h时,沉淀3h,离心分离谷氨酸,谷氨酸一次收率平均可达85%左右,纯度可达95%左右,且调节pH的酸用量比普通谷氨酸等电点法用量要少。 2.3 先等电提取后浓缩再提取法 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体后,先用一次等电点法(常温或冷冻)提取出谷氨酸的60%~75%,残母液中含1.2%~1.5%左右的残谷氨酸,再加以浓缩(通过多效蒸发器)3倍,再提出剩余谷氨酸,总收率可达85%以上。母液浓缩成浆状可作肥料,再根据当地的土质情况,适当添加磷、钾等肥效成分。这条工艺路线是既提高了谷氨酸的提取收率,又产生综合效益。从发酵液分离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