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纳米脂质体视黄醇视黄酸酯

仪器信息网纳米脂质体视黄醇视黄酸酯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纳米脂质体视黄醇视黄酸酯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纳米脂质体视黄醇视黄酸酯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纳米脂质体视黄醇视黄酸酯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纳米脂质体视黄醇视黄酸酯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纳米脂质体视黄醇视黄酸酯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纳米脂质体视黄醇视黄酸酯相关的解决方案。

纳米脂质体视黄醇视黄酸酯相关的资讯

  • 纳米流式颗粒成像分析仪在脂质体中的应用优势
    纳米流式颗粒成像分析仪是一种先进的单颗粒、多参数、高通量的纳米颗粒定量表征技术。这种分析仪特别适用于脂质体的研究,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层组成的封闭囊泡,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基因治疗、生物成像等领域。下面我们将探讨纳米流式颗粒成像分析仪在脂质体研究中的应用优势。  1. 高分辨率的成像  纳米流式颗粒成像分析仪能够提供单个脂质体的高分辨率图像,这对于研究脂质体的形态、大小、分布等特征至关重要。通过获取清晰的图像,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关于脂质体结构的直观信息,进而优化脂质体制备条件,提高其在药物递送中的效率。  2. 高通量分析  相比于传统的脂质体分析方法,如电子显微镜或激光动态光散射法,纳米流式颗粒成像分析仪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处理大量样品,实现高通量分析。这对于筛选最优的脂质体配方或评估不同制备条件下的脂质体性能非常有用。  3. 多参数定量分析  纳米流式颗粒成像分析仪能够同时检测多个参数,如颗粒大小、荧光强度、表面标记等,这对于评估脂质体的功能性非常重要。例如,通过标记特定的表面蛋白或抗体,可以研究脂质体的靶向能力 通过检测荧光信号,可以评估脂质体的载药效率。  4. 实时监测  这种分析仪能够实时监测脂质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比如在不同温度或pH值下脂质体的稳定性,这对于理解脂质体的行为及其在体内环境中的适应性至关重要。  5. 操作简便  与复杂的电子显微镜相比,纳米流式颗粒成像分析仪的操作更为简便,不需要特殊的训练即可进行操作。这使得更多的实验室能够利用这项技术进行脂质体的研究。  6. 应用范围广泛  纳米流式颗粒成像分析仪不仅适用于脂质体的研究,还可以应用于病毒颗粒、外泌体等多种纳米级颗粒的分析。这为跨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纳米流式颗粒成像分析仪因其独特的高分辨率成像、高通量分析、多参数定量分析能力以及简便的操作方式,在脂质体研究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有助于推动脂质体技术的发展,使其在药物递送、生物成像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这种分析仪在未来脂质体研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技术解读:给药系统的脂质体表征
    马尔文仪器公司的高级应用科学家Pauline Carnell和技术支持经理Mike Kazsuba探讨了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以及光散射技术在表征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中的应用及效果。   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给药载体,已获批用于多种治疗配方。脂质体由磷脂质组成,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拥有亲水内层和疏水外层,可制成不同大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可进行生物降解,基本无毒。最为重要的是,它既能封装亲水物质,又能封装疏水物质。此外,通过修饰脂质体表面,还可对特定生理部位进行靶向给药,延长脂质体在体内的留存时间,并可用于设计诊断工具。   正如其他类似的研究,应用脂质体的关键在于确保其物理特性与用途相符。例如,脂质体进入人体后会如何反应?脂质体是否足够稳定从而保证靶向性?粒度是否适合临床应用,或者是否会在血液循环中消失?   了解脂质体制剂的粒度、浓度和zeta电位能帮助人们预测它在生物体内的变化趋势,而带电脂质体与相反电性的分子关系也能通过测量两者产生的聚合物的zeta电位进行监控。这些因素对药物传输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当药物配方研究员认为某种脂质体适合传输载体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因此,能提供全面数据的分析系统对配方设计过程大有裨益。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和动态光散射技术正是其中两种重要的分析方法,为脂质体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   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TA)使用激光散射来检验溶液中的纳米粒度。使用该分析方法,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单个粒子并跟踪其布朗运动轨迹,从而基于单个粒子在短时间内快速制出每个粒子的粒径分布图。 图1: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效果展示图   使用科学数码摄相机可以捕捉溶液中颗粒的散射光,仪器软件可逐帧跟踪每个颗粒的运动轨迹。 图2: 图中光点为布朗运动中的粒子   颗粒的运动速度与由斯托克斯-爱因斯坦方程计算出来的球体等效流体力学半径相关。NTA技术能逐粒计算粒度,且因有影像片段作分析基础,用户可精确表征实时动态。 图3:斯托克斯-爱因斯坦方程   NTA技术能让研究人员在同一时间观察单个纳米颗粒,因此除基础的粒度分析以外,还能测定每个脂质体的相对光散射强度等。将数据结果与另行测得的粒度数据绘成坐标图,能够更加细致地分辨出由不同折射率(RI)或材料构成的颗粒。凭借这一独特功能,研究人员可探究纳米级药物输送载体(如脂质体)所封装的内容是否有所不同:空心脂质体的折射率(光散射能力)可能低于载有较高折射率物质的脂质体。这样的差异让人们得以区分大小相似的脂质体。此外,NTA的单个粒子检测系统使得颗粒浓度测量成为可能。   粒度和zeta电位   脂质体与细胞在体内发生作用的位置很大程度上是由脂质体的粒度决定。掌握脂质体制剂的zeta电位有助于预测脂质体在体内的变化趋势。颗粒的zeta电位是指颗粒在特定媒介中获得的总电荷。以基因治疗为例, zeta电位的测量可用于优化特定脂质体与各种DNA质粒的比率,从而将配方的聚集度降到最低。 图4:阳离子脂质体(带正电)与DNA(质粒)的络合   动态光散射(DLS)是一项相对成熟的、广泛应用的脂质体表征技术。此外,由于zeta电位也是一项重要参数,能够同时测量粒度和zeta电位的分析系统也日渐普及,马尔文仪器公司的Zetasizer Nano系统正是其中之一。一般而言,研究人员使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测量粒度,采用激光多普勒微电泳技术测量zeta电位。   由颗粒布朗运动产生的光散射也是DLS技术的核心所在。DLS技术测量散射光强度随时间变化产生的波动,并确定颗粒的扩散系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斯托克斯-爱因斯坦方程将数据转化为粒度大小分布情况。   使用激光多普勒微电泳技术测量zeta电位时,向分子溶液或颗粒分散液施加电场,这些颗粒便会以一定的速率移动,而该速率正与zeta电位相关。通过测定该速率能够计算出电泳迁移率,并据此算出颗粒的zeta电位和zeta电位分布。   结论   脂质体的物理表征对于理解脂质体在各种应用中的适用性十分重要,快速、可重复的表征是研发及质量管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本文介绍的技术能够提供脂质体制剂的粒度、浓度、zeta电位等补充信息。(结束)   作者:马尔文仪器公司高级应用科学家Pauline Carnell、马尔文仪器公司技术支持经理Mike Kazsuba   联系地址:   Malvern Instruments Ltd   Grovewood Road, Malvern   Worcestershire WR14 1XZ UK   T: +44 (0) 1684 892456   F: +44 (0) 1684 892789   www.malvern.com
  • 药物传输系统(DDS)中脂质体的测定
    1. 前言药物的传递系统DDS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人们期望利用它提高药物疗效。脂质体是一种基于双层膜的纳米囊状结构,由于它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对药物的容纳性,常作为DDS中的药物载体。图1 脂质体模型为了判断脂质体是否适用于药物传递系统(DDS),需要评估它的膜流动性和相变温度。常用的评估方法是在脂质体中引入荧光探针,测量荧光各向异性来评价膜的流动性和相变温度。 日立具有超高灵敏度和高扫描速度的荧光分光光度计,可以选配荧光偏振附件和控温附件,准确获取脂质体的荧光各向异性。 2. 应用实例样品:DPPC脂质体荧光探针:DPH/TMA-DPH附件:带有控温装置的样品池支架 荧光偏振附件仪器:日立荧光分光光度计 测量模式:定量分析图2 荧光偏振附件(左)和程序控温附件(右)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偏振附件测定脂质体样品的荧光各向异性,对于相变变温度的确定,通过可编程控温样品池支架来逐渐改变样品温度,结果如图所示。图3 样品荧光各向异性随温度的变化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各向异性测量结果证实,当温度高于42.5oC时,各向异性会发生变化。 该结果表明该脂质体的相变温度为42.5oC。3. 总结日立荧光分光光度计F-7100具有超高灵敏度和60000nm/min的扫描速度,而且可以选用多种附件,为生物领域的研发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 新芝生物丨超声技术在脂质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01研究背景1.1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微型泡囊体,能将药物包封于脂质双分子层内,具有靶向、缓释、降低药物毒性等诸多优点,迄今已经在制药、医疗、生物化学、食品科学、化妆品等多领域广泛应用。评价脂质体质量的指标有外观、粒径分布和包封率等,制备方法不同,脂质体的粒径、结构都不尽相同。脂质体在不同领域应用,粒径是衡量脂质体内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探头式超声由于操作简便,已成为制备脂质体主要制备方法之一,但是由于超声条件的不同,制备的脂质体没有很好的重现性。影响超声效果因素包括输入功率、作用时间、超声频率等,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控制脂质体粒径的变化,从而得到理想大小的脂质体。02实验方法2.1脂质体的制备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脂质体,精密称取一定量的卵磷脂、胆固醇、α-生育酚适量混合溶于一定量氯仿中,将脂质溶液移入250mL圆底瓶中,氮气中45℃恒温水浴减压去除有机溶剂,直至形成干燥脂质薄膜,待有机溶剂完全去除,停止旋转,从水浴中提起圆底瓶,加入一定浓度的PBS(pH6.5)溶液旋转洗膜,在45℃水浴中水合2h即形成乳白色脂质体混悬液。2.2脂质体溶液的超声方法图1为本实验所用超声装置,钛探针直径为1.5cm,反应池为一个开放的玻璃烧杯(直径3cm,高度7.5cm),冰水浴超声。实验设置20%、30%和40%三个功率百分比,超声处理脂质体,超声仪探针距杯底深度分别设置为1.5和3.0cm。15ml脂质体按上述条件针式冰水浴超声,超声5次,每次时间为4mim(单次超声30s,间隔30s)。超声完成后,关闭超声使容器冷却,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去钛颗粒杂质。激光粒度仪分析超声对脂质体粒径分布及对分散系数的影响。a:钛探针(直径1.50cm);b:烧杯(直径3cm,高7.5cm);c:大烧杯(直径7cm,高90cm);d:脂质体混悬液;e:冰水浴;x:探针与烧杯底部距离03实验结果3.1超声功率对脂质体粒径的影响不同输入功率,超声时间为20min,脂质体超声后平均粒径及粒径范围分布见附表。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脂质体粒径变小,粒径分布范围变窄,说明高功率超声得到的脂质体粒径更均匀。图2为磷脂含量为10mmol/L脂质体超声前后粒径图,超声之前(图2A)脂质体粒径呈单峰分布,平均粒径为300nm左右,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超声20min后能明显观察到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变窄,见图2B,超声功率为40%时,20min后获得粒径约为70nm左右的单峰分布的脂质体。附表超声输入功率对脂质体粒径及粒径分布影响A:超声前脂质体粒径分布图;B:超声20min后脂质体粒径分布图,输入功率40%;超声时间20min;磷脂含量10mmol/L3.2超声时间对脂质体粒径的影响如图3所示,超声功率分别为20%、25%、30%、35%、40%,增加超声时间,磷脂含量为10mmol/L的脂质体粒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脂质体粒径减小,直到20min时得到一个稳定的脂质体粒径,不再发生变化。为了证实超声时间足够形成稳定的脂质体粒径,增加超声时间到25min,考察脂质体的粒径分布。3.3超声时间对脂质体粒径的影响设定中高低三个超声输入功率20%、30%和40%,烧杯底部和探头的距离分别为10和15mm。在不同的超声功率和深度下,超声时间不同,得到不同粒径的脂质体。图4显示的是磷脂含量为10mmol/L的脂质体,应用超声功率分别为20%、30%和40%,粒径随超声时间的变化图,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脂质体粒径降低,直到超声时间为20min,脂质体粒径不在变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脂质体粒径降低。应用不同的超声时间和不同的深度,获得的脂质体粒径也不同。考虑到连续的超声时间和功率,深度为15mm时,获得的脂质体粒径更佳。15mm与10mm探针深度获得的脂质体粒径并没有明显区别,然而在10mm时,脂质体空化现象更为明显,促进羟基自由基的形成,造成脂质体成分中磷脂的氧化。15mm深度时磷脂发生氧化的机率更低。这点在应用不饱和磷脂制备脂质体时尤其重要,因为不饱和磷脂容易氧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功率越高,超声得到的脂质体分散系分散得越均匀,随着功率的增加,粒径和分散率降低,但超声时间过长,超声探头会释放更多钛颗粒杂质,造成污染。因此,超声条件为探针深度为15mm、超声功率为40%,超声时间为20min时,得到的脂质体粒径和分散度最好。A:磷脂含量为10mmol/L,超声功率分别为20%、30%和40%时粒径及分散性随超声时间的变化(探头深度10mm);B:磷脂含量为10mmol/L,超声功率分别为20%、30%和40%时粒径及分散性随超声时间的变化(探头深度15mm)04讨论4.1新芝生物全球样品制备专家超声波是由一系列疏密相间的纵波构成的,并通过液体介质向四周传播。通过研究脂质体制备过程中超声对其影响,来达到控制脂质体性质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脂质体粒径分布范围和zeta电位的三个超声参数分别为:超声深度、功率输入和超声时间。因此,为获得的均一性较好的脂质体应该从此三方面进行探索。新芝生物作为全球样品制备专家,深耕超声技术多年,产品功能齐全,超声产品具有功率调控、时间调控和超声深度调控等多方面功能。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率、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 低电压、无负染,以“柔”克刚!脂质体、囊泡成像福音,生物型透射电镜LVEM
    脂质体—高效的载药颗粒-----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 脂质体是一类由双层脂质分子结构的封闭囊泡型人工膜。由于其和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有高度相似的特性,脂质体可以与细胞膜相融合,从而将其囊泡内包裹的载物释放到细胞内。利用这一特性,研究者们克服了传统药物递送中的诸多障碍,得以将药物分子/颗粒包裹在脂质体中,直接将药物递送到细胞内部,使之成为了一类高效的药物载体。尤其在近期的新冠疫情中,各类mRNA疫苗纷纷采用了脂质体作为递送载体,有效地避免了核酸被降解,提高了mRNA进入细胞的效率。脂质体的应用使得mRNA疫苗真正成为了一种稳定、高效可以广泛使用的疫苗,也促进了脂质体研究的广泛开展。 在脂质体的应用研究中,质量控制往往为重要也为困难的一环。脂质体的质量(如其包封率、载药率与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囊泡的结构是否均匀、稳定,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对脂质体进行透射电镜成像,来直接观测脂质体的囊泡结构、粒径等形态信息。传统生物样品透射成像的桎梏------刚者易折,过犹不及 随着科研的进步,人们对成像仪器的要求与日俱增。但是即便在高分辨成像设备多如牛毛的今天,生物样品的透射电镜成像却一直是一个难题。所谓“电镜易得,样品难求”,如何制得一个无损的电镜样品从而拍摄到清晰、高反差的生物样品图片,一直是生物样品透射电镜成像中的大的难题,也是脂质体等脆弱的囊泡类生物样品在电镜成像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这个难题很大程度上是由透射电镜的高电压与制样中的染色/负染步骤导致的。 生物样品一般由C、H、O、N等原子序数较低的“轻质”元素组成,在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达120kV的高能电子束轰击下,很快就会被击穿甚至灰飞烟灭,不能留下任何图像。也就是说生物样品在传统的透射电镜成像中太过于“脆弱”,需要给这些样品穿上一层“盔”,这层盔就是用一些电子密度高的物质(如重金属盐等)对生物样品进行染色。而在本文中所说的脂质体等囊泡状的生物样品制样过程中,这个染色步骤就叫做“负染”。 负染是在使用传统透射电镜对生物样品成像时“不得不”采用的样品处理手段,但是负染的处理手段也会带来显著的问题: 、就是生物样品制样复杂,在制样染色过程中,样品容易产生收缩、膨胀、破碎以及内含物丢失等结构改变; 二、重金属盐离子本身会对生物样品的形貌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这种损害在传统制样过程很难避免; 三、负染所得的“负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生物样品的形貌特征,尤其对于脂质体等囊泡结构,囊泡表面局部凹陷,可能会有少量染液遗留在凹陷处,或者载网表面有负染液残留的痕迹等,这些负染液在电镜观察时就会产生“假象”; 四、对于制样操作者的要求较高,生物样品的种类多种多样,而每一种生物样品负染时佳的制样条件(重金属盐溶液的种类、浓度,染色的时间长短等)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制样人员根据各自实验室的条件,在长时间地摸索与多次地试错来获取佳的制样条件,大量宝贵的时间和样品就这样浪费在染色制样条件的摸索中了; 五、传统透射电镜操作复杂,维护困难,而实验平台的透射电镜往往一“时”难求,生物样品的佳观测时间往往较短,经常会出现获得好的生物样品,却发现电镜早要在一周后才能预约的尴尬局面; 后,即便已经采用了负染等手段,脂质体类的囊泡生物样品还是非常脆弱的,在成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囊泡被长时间电子流照射给“轰碎”的状况,这就迫使操作者加快操作速度,更加手忙脚乱。摆脱传统电镜桎梏的生物型透射电镜------柔者易存,易低为高 Delong Instrument公司推出的LVEM生物型透射电子显微镜(LVEM5&25)采用了5kV与25kV的低加速电压设计,一次性地摆脱了上述所有的生物电镜成像难题,为生物样品的电镜成像提供为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 高衬度:低能量电子对有机分子产生更强烈的散射,具有更高对比度;无需染色:突破以往生物/轻材料成像需要重金属染色的局限性;高分辨率:无染色条件下能够达到1.5 nm的图像分辨率;多模式:LVEM5能够在TEM、SEM、STEM三种模式中自由切换;高效方便:真空准备只需要3分钟,空间小,环境需求低;易操作且成本低:友好智能化操作界面,低耗材,低维护费用,无需专业操作人员。 生物样品友好 -------柔者以利万物 LVEM生物型透射电镜采用的5kV与25kV低电压设计,对生物样品不会造成任何损伤,与传统高压电镜相比,低电压反而提高了生物样品成像的衬度/反差;无需重金属染液负染,对于脂质体等囊泡结构成像条件温和,摆脱了染液与负染过程本身可能对囊泡结构造成的损害,所得图像为“正像”,更加真实地展现囊泡的结构特征。 生物样品细节损失少------见微知著明察秋毫 如下图所示,传统高压透射电镜本身就会带来样品细节损失,在80-120kV下的透射电镜成像过程中,大量十几纳米尺寸的颗粒会直接被“击穿”。而LVEM生物型透射电镜采用的5kV与25kV低电压设计,不仅避免了传统高压透射电镜长时间照射对于生物样品的损害,还可以保留下更多地小有机颗粒图像,获得更多地细节。小型化设计,操作更加方便------芥子须弥内藏乾坤 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体积庞大,对放置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并且需要水冷机等外置设备。通常会占据整间实验室。LVEM电镜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电镜,尺寸较传统电镜缩小了90%,对放置环境无严格要求,无需任何外置冷却设备,可以安装在用户所需的任意实验室或办公室桌面。操作界面智能化,更加方便。LVEM生物型电镜案例 LVEM生物型透射电镜对生物样品成像友好,除了脂质体之外,对于病毒颗粒、外泌体、噬菌体、DNA、细胞切片等生物样品的成像效果也非常,可以满足研究人员多样化的成像需求,且其操作简便,制样简单,是使生物科研工作者研究更加游刃有余的“科研利器”。部分用户单位:
  • 《Small》:微流控混合器件实现一步式构建靶向脂质体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分子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的球状泡囊体。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低免疫原性,能够保护药物不被降解,是一种极具前景的药物递送载体。近年来,脂质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多模态分子影像等领域。相比于常规的脂质体,靶向脂质体能够有效地改善药物的细胞摄取以及靶向富集能力,能够显著地提升药物递送效率。但是,常用的制备靶向脂质体的方法正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操作复杂、耗时久、批次差异性大等问题。近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等研究团队在《Small》(IF=15.153)期刊上在线发表题为 “ One-Step Formation of Targeted Liposomes in a Versatile Microfluidic Mixing Device ” 的原创性论著。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混合器件的靶向脂质体的一步式合成方法,成功实现了多种靶向脂质体的高通量、高可控性制备。使用微流控混合器件制备的靶向脂质体,在光声成像、小动物活体成像、光热治疗等研究中都表现出了优异的靶向性能。据悉,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均为中南大学。20级博士研究生单晗和20级硕士研究生孙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陈翔教授、赵爽副研究员和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陈泽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首先,作者基于靶向脂质体的制备流程筛选了微流控混合器的组合方案,提出了微流控混合器件实现靶向脂质体的一步式合成策略。然后,作者使用高精度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摩方精密)制作了微流控混合器件(MMD)。 图1 微流控混合器件(MMD)制备靶向脂质体策略图2 微流控混合器件(MMD)制造随后,作者对脂质体的组分、反应机理进行了设计,选择了吲哚菁绿(ICG)作为模型药物以及靶向PD-L1的适配体作为靶向基团,在MMD内发生混合后,巯基修饰的适配体和功能辅料DSPE-PEG-Mal发生共价结合,最终将适配体修饰到脂质体的表面(Apt-ICG@Lip)。 图3 一步式合成靶向脂质体Apt-ICG@Lip反应机理接下来,作者对靶向脂质体Apt-ICG@Lip的性质进行了测试,包括脂质体的粒径分布、重复性、稳定性、包封率、形貌、细胞毒性、适配体结合效率等。结果显示,使用微流控混合器件(MMD)制备的靶向脂质体Apt-ICG@Lip具有粒径小、批次重复性好、稳定性好、包封率高、低细胞毒性、适配体结合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生物医学应用。图4 靶向脂质体Apt-ICG@Lip性质测试接着,为了验证靶向脂质体Apt-ICG@Lip的靶向性能,作者进行了光声成像(PACT)和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研究。作者将高表达PD-L1的LLC肿瘤模型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靶向脂质体Apt-ICG@Lip,对照组注射常规脂质体ICG@Lip。结果显示,靶向脂质体Apt-ICG@Lip具有更明显的肿瘤摄取和药物富集能力。 图5 靶向脂质体Apt-ICG@Lip光声成像和小动物活体成像研究接着,作者进一步进行了光热治疗研究。作者将LLC肿瘤模型小鼠分为PBS、ICG@Lip、Apt-ICG@Lip三组,在注射药物后分别使用808 nm激光进行照射,观测肿瘤的体积变化,并使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评估了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Apt-ICG@Lip由于具备主动靶向能力,具有更好的光热治疗效果,也进一步验证了MMD构建的靶向脂质体的性能。 图6 靶向脂质体Apt-ICG@Lip光热治疗研究最后,作者为了验证MMD构建靶向脂质体的通用性,进一步制备了多种不同用途的靶向脂质体。除了吲哚菁绿(ICG)外,作者还选择了FITC、NHWD-870和亚甲基蓝(MB)作为模型药物,并使用MMD制备了一种anti-Her2抗体修饰的靶向脂质体。作者使用Apt-FITC@Lip进行了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高表达PD-L1的细胞和Apt-FITC@Lip具有更明显的结合效果。 图7 靶向脂质体Apt-FITC@Lip细胞实验该工作提出的微流控混合器件(MMD)一步式构建靶向脂质体的方法,适用于多种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在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分子成像、肿瘤治疗等)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质谱成像新科研动态:髓鞘疾病脑脂质体空间分布和组成变化定义
    美国 Abbvie (Cambridge)、Biogen 和 Moderna Therapeutics 生物技术公司*联合在最近一期的 JHC 期刊 (Journal of Histochemistry & Cytochemistry 2019, Vol. 67(3) 203–219) 发表了髓鞘疾病脑脂质体空间分布和组成变化定义的研究论文。本文的主要作者之一李晓萍(音译)是 Biogen 的研究人员,她带领的研究小组使用solariX MALDI 高分辨质谱成像(MALDI-IMS)、免疫组织化学(IHC)和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LC-ESI-MS)评价由 Shi 和 Cz 小鼠模型构建的髓鞘疾病的脑脂质成分变化。MALDI-IMS 结果显示出磺胺肽和磷脂酰胆碱物质在胼胝体白质区域空间分布减少,而在 Cz 小鼠模型中,这些脂质物种的变化在发病后得到一定程度的自发恢复。通过 IHC 肯定了脂质分布变化和局部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同时也被 LC-ESI-MS 分析所验证。这些发现强调了磺胺肽和磷脂酰胆碱物质在维持正常髓鞘结构中的作用。Biogen 的方法为定义髓鞘疾病相关的脂质组成异常提供了形态学基础。*Biogen 是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神经科学研究公司, 主要从事重度神经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研究,Moderna 和 Abbvie 分别是 mRNA 个体治疗方案和生物医药开发的公司。
  • MetaSPR技术|激发纳米递送新活力
    纳米递送系统利用纳米材料将将药物、生物分子或其他治疗剂精确地递送到体内特定部位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并提升药物稳定性。该系统主要包括核酸递送、基因治疗递送、非病毒性基因传递、脂质纳米颗粒等,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遗传病治疗、疫苗研发、诊断工具等医药领域,为药物递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纳米递送系统中的GPS纳米递送系统(NDDS)的开发成效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靶向性。MetaSPR技术的融入,使得评估纳米载体与目标靶点的结合亲和力的验证变得更为精准,进而有效评判其靶向性能。这一评估步骤对纳米载体设计的优化至关重要,确保NDDS能大幅提升药物疗效并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同时保证符合药品监管的高标准,为顺利进入市场提供必需的数据依据,并促进建立行业标准及推广最佳实践,有力推进了该领域的健康发展。 MetaSPR技术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DDS)中的应用Aβ蛋白(Amyloid-β protein)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关键病理特征之一。抑制Aβ蛋白的聚集是治疗AD的潜在策略。纳米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可以通过封装或与药物分子结合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 MetaSPR技术在脂质体(Liposome)研究中的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SC)为治疗对现有药物或手术技术无反应的顽固性疾病,特别是脑内炎性疾病提供了巨大的希望。但由于缺乏对生物膜的界面和分子的重视,现有的细胞表面工程技术在提高MSC归巢能力方面效率受限。因此,具有高效率的MSC表面工程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MetaSPR技术在脂质纳米颗粒(LNP)研究中的应用磷脂分子构成的生物膜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纳米颗粒与磷脂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理解药物载体与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更有效的药物输送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在诊断工具和治疗剂的靶向递送方面,也需要考虑纳米颗粒与磷脂的相互作用,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减少副作用。 纳米材料与蛋白冠的相互作用MetaSPR技术在纳米递送领域的突破性应用,无疑照亮了纳米递送系统优化道路上的每一个关键转折,犹如“芯”时代的科技灯塔,引领走向着更加高效、安全、智能化的医疗新领域。
  • 锐拓溶出系统应用研究案例——纳米注射剂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纳米注射剂可显著改善药物不良的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征,提高药物稳定性,增加药物在靶组织的有效积累和靶向释放,是近年来药物研发的热点。纳米注射剂的类型主要有:脂质体、纳米胶束、纳米混悬剂、纳米乳等。目前,共有29种纳米注射剂经美国 FDA或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癌症、贫血、真菌感染、黄斑变性等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根据《化学药品注射剂(特殊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体外释放度是一项关键质量属性。纳米注射剂的体外释放试验通常从透析膜法、流池法、Franz 扩散池法、样品分离法、连续流动法等体外释放测试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将分享某种纳米注射剂的体外释放度研究结果,希望能跟您带来启发和帮助。实验方法的选择本次体外释放度研究的实验方法将从透析膜法、流池法、Franz 扩散池法进行筛选:透析膜法:锐拓RT6 普通溶出系统(配备:透析管适配器)流池法:锐拓RT7 流池法溶出系统Franz 扩散池法:锐拓RT8 透皮扩散系统在对比测试中,三种方法的实验参数尽量保持一致,例如:使用相同的释放介质,流池法和Franz 扩散池法使用相同的膜系统等。体外释放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纳米注射剂在透析膜法和Franz 扩散池法的测试条件下释放速度过于缓慢,并不符合本注射剂释放时间的设计预期。流池法更加适合样品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方法优化进一步地,针对流池法的实验参数进行优化,以获得更有重复性和区分力的测试数据。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流池法能够区分不同生产工艺的两批待测样品,且测试数据的重复性良好。 结果讨论在纳米注射剂研发过程中,应该对生产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进行全面研究。例如,粒径及其分布对纳米注射剂生物学特性影响较大,其微小变化可能改变给药后血液循环中纳米制剂的表面属性等理化性质,显著影响纳米粒的稳定性、体内分布和药物释放。通过合适的方法考察纳米注射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可以有效地评估不同工艺过程和参数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并能一定程度上预测其生物利用度,对产品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优化以及生物等效性研究意义重大。
  • 文献速递ㅣ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纳米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一
    全文字数:1852阅读时间:6分钟● 快讯近日,湘雅二医院药学部湖南省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大雄教授团队在纳米医学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IF=9.93,JCR1区)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IF=9.77,JCR1区)上连续发表两篇研究性论文。两篇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均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向大雄教授为通讯作者,团队2018级博士研究生吴军勇、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泳江为共同第一作者。文章一图1|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IF=9.93,JCR1区)三阴性乳腺癌含有致密的肿瘤基质,是药物渗透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浸润的主要障碍,因此化疗和免疫治疗通常难以发挥作用。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能快速破坏致密的细胞外基质,克服肿瘤基质屏障,使药物或免疫细胞进入肿瘤内部发挥作用。然而游离的弹性蛋白酶缺乏靶向性,因此向大雄教授团队开发了嵌合肿瘤细胞膜蛋白的仿生脂质体(LMP),并在表面结合弹性蛋白酶(NE-LMP),利用肿瘤细胞膜蛋白同源靶向及渗透与滞留效应(EPR)可以有效将NE靶向至小鼠原位乳腺癌内部并降解肿瘤基质。与紫杉醇及与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化学-免疫协同疗效,显著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同时,这一联合应用策略还可以明显抑制肿瘤肺转移。文章中,标记DiR的NE-LMP在原位乳腺荷瘤小鼠中的生物分布和肿瘤靶向作用的活体实验成像,使用了广州博鹭腾AniView100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拍摄。活体结果显示DiR标记的NE-LMP在给药后很快到达肿瘤部位(2小时),并在8小时积累最多;体外器官结果显示DiR标记的NE-LP也到达肿瘤部位,但荧光强度不如DiR标记的NE-LMP,证明了NE-LMP的优越肿瘤靶向作用。图2|NE-LMP的生物分布(A) NE-LMP和NE-LP的体内生物分布和肿瘤靶向作用(B) NE-LMP和NE-LP的体外生物分布(C) 体外组织中荧光强度的量化目前上市用于临床的纳米载体大部分是脂质体,向大雄教授团队利用简单易制备的脂质体作为核心,表面嵌合特殊功能蛋白,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组装思路,具有前沿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图3|用于增强肿瘤化学免疫治疗的膜蛋白弹性蛋白酶结合仿生脂质体的制备示意图文章二图4|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IF=9.93,JCR1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部肿瘤,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常规的化疗药物难以跨越血脑屏障(BBB)发挥作用。外泌体(Exos)是由细胞分泌,粒径在30-150nm的纳米囊泡,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多种优势。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是BBB主要组成成分,其分泌的外泌体可以跨越BBB,用其载药可以将药物递送至脑内。然而,Exos提取纯化过程较为繁琐,产量较低,作为药物载体极大限制了应用。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向大雄教授团队采用连续挤压细胞的方式生产仿生纳米囊泡(BNVs),其具有与Exos相似的粒径、外观和蛋白表达。本研究将Exos和BNVs进行深入比较,在脑部肿瘤的药物递送中进行了直接对比。结果表明,来源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BNVs是天然Exos的合格替代品。二者的载药能力相似,但BNVs的产率是Exos的500倍。携带阿霉素的天然Exos和BNVs在斑马鱼和体内皮下/原位异种移植小鼠肿瘤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抑瘤作用。文章中,评估和比较Exos和BNVs在小鼠肿瘤模型中脑肿瘤靶向能力的活体实验成像,使用了广州博鹭腾AniView100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拍摄。尾静脉对原位GBM小鼠注射给予DiR标记的Exos、BNVs或游离DiR,并在注射后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使用AniView100拍摄获得小鼠体内和体外器官荧光图像。结果显示DiR标记的Exos和BNVs在6小时达到GBM,并在24小时积累更多,而游离DiR在大脑中没有显示荧光信号,表明Exos和BNVs都可以突破BBB并靶向大脑中的肿瘤部位。图5|Exos和BNVs的生物分布和肿瘤靶向作用(A) Exos和BNVs在GBM小鼠中的体内生物分布(n=3)(B) Exos和BNVs在原位GBM小鼠中的体外生物分布(n=3)。H:心脏;S:脾;K:肾脏;B:大脑;GI:胃肠道(C) 原位GBM小鼠中Exos和BNVs的脑分布(n=3)鉴于自体来源的BNVs的低免疫原性、高产量等特性,可将其作为纳米医学中有效的Exos替代物,以克服Exos制剂研究过程中难以扩大生产的缺陷。图6|文章图形概要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而临床常规的治疗方式(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特异性差,毒副作用较大,使用常受到限制。精心设计的纳米载体可以实现肿瘤的准确靶向,用以调控肿瘤的微环境或杀灭肿瘤细胞,达到减毒增效,然而常规的有机或无机纳米载体属于外源性材料,常引起机体的免疫响应,易被吞噬而失去效果。鉴于此,向大雄教授团队近年来着眼于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研究,设计了一系列以外泌体、囊泡、细胞膜和蛋白等内源性材料为基础的纳米载体,实现了肿瘤的准确治疗。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onrel.2021.07.004https://doi.org/10.1002/adhm.202100794博鹭腾助力科研实验
  • ISO 发布纳米制品的毒理学测试报告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近发布了一份技术报告,它可以帮助专业人士对纳米制品进行毒理学测试。纳米技术被认为是在21 世纪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它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都很广阔,包括医学上的诊断和治疗,高效能源的开发,更轻便、更强有力又便宜的材料的制造,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电子产品的生产以及更清洁、廉价的水的获取。该报告同时还特别提到了特殊纳米材料的作用,尤其是纳米粒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以及ISO 在这些领域标准制定的进展情况。   ISO 发布技术报告ISO/TR 13014:2012,纳米技术—工程纳米材料理化特性毒理学评估指南,目的是在对纳米制品进行毒理学检测前,为健康专家及其他专业人士理解、计划、确定和处理纳米制品的相关理化特性提供协助。   制定ISO/TC 13014 标准的ISO 工作小组负责人Richard Pleus 博士认为,通过对纳米制品化学和物理特性的不断了解,有利于减少纳米材料的毒性和开发更为安全的替代产品。这份报告中涉及的已经完成的工作中在毒理学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会告诉科学家正在被检测的物质该是什么样子,成分是什么,它与周围环境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 纳米制造基础研究集成项目资助1500万/项
    纳米制造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指南发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遵循&ldquo 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rdquo 的总体思路,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前沿中的重大战略需求,重点支持我国具有基础和优势的优先发展领域。重大研究计划以专家顶层设计引导和科技人员自由选题申请相结合的方式,凝聚优势力量,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或方向的项目群,通过相对稳定和较高强度的支持,积极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实现若干重点领域或重要方向的跨越发展,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现公布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13年度集成项目指南(见附件)。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3.前期承担过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并且所提研究方向与此次集成项目主要资助方向一致 对没有承担过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科研人员,根据集成方向研究需要,也将遴选少量项目参与集成。   正在博士后站内从事研究、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所列的科学技术人员不得申请。   二、限项规定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或参与申请本次发布的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不限项。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本通告和项目指南,不符合通告和项目指南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根据计划安排,本重大研究计划2013年度只接收集成项目申请。   3.集成项目申请需经专家评审、论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每个集成项目的经费平均资助强度为1500万/项,资助期限为4年。2013年度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ldquo 2014年1月-2017年12月&rdquo 。   4.每个集成项目的依托单位与合作研究单位数合计不超过3个 集成项目的参与者必须是重大研究计划的实际贡献者,主要参与者不超过9人。   5.申请人可根据拟解决的具体基础科学问题,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已有成果、明确新的突破点以及如何探索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经费预算。   6.集成项目应体现重大研究计划&ldquo 创新性、基础性、前瞻性、交叉性&rdquo 的研究特征,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研究计划总体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申请书内容应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在集成方向相关领域近期取得的主要进展   (2)拟开展的与集成方向相关的研究内容   (3)为实现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的需要,申请人应承诺在研究材料、基础数据和实验平台上的共享   (4)为避免重复资助,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报告正文的&ldquo 研究基础&rdquo 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关联与侧重。   7.本重大研究计划采用在线撰写申请书方式,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向依托单位索取用户名和密码,登录ISIS系统,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ldquo 重大研究计划&rdquo ,亚类说明选择&ldquo 集成项目&rdquo ,附注说明选择&ldquo 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rdquo , 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以上选择(书写)不准确或未选择(书写)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2)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   (3)申请人应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   8.本重大研究计划申请报送日期为2013年8月19-23日16时。由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负责接收申请书(联系电话:010-62328591)。   9.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自然科学基金委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期(8月23日16时)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并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1份)及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   (2)报送申请材料时,报送本单位公函和申请项目清单。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3)应通过ISIS系统对申请书逐项确认。   (4)可将纸质申请书直接报送或邮寄至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行政楼101房间)。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速递方式邮寄,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ldquo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材料&rdquo 。请勿使用包裹,以免延误申请。   10.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每年将举办一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并汇报项目的研究进展。   附件: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13年度集成项目指南   原文请见:关于发布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指南的通告
  • 基金委“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计划将重点支持五个领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2009年度资助项目启动会日前在西安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姚建年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中南大学钟掘院士、同济大学李同保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王立鼎院士、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等出席启动会。   姚建年在开幕词中指出,“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意义重大,该重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原始创新性的研究,推动机械工程学科在基础性、前沿性等方面不断进展,期望在基础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取得重要地位,在某一领域形成中国学派。他还代表基金委向指导专家组成员颁发了聘书。致辞后,姚建年与该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共同点击开通了“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网站 (http://nm.xjtu.edu.cn)。   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常务副主任黎明简要介绍了“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的立项过程。黎明还阐述了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了解设立重大专项的意图和目标,通过受资助项目负责人的汇报与交流进一步了解受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讨论并审议2010年度该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郑南宁在致辞中表示,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是基金委重大研究项目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此次受资助的项目中大多与制造有关,而制造会永远伴随着人类在地球上存在。在全新的制造环境中,纳米制造是多学科领域的交叉,一定会促进该重大研究计划的进展。   卢秉恒从“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的2009年计划概要、项目申请与评审情况、研究动态和问题、以及项目实施办法等方面对2009年申请和资助项目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   据悉,2009年“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共收到来自86家单位的233份申请,分别涉及数学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信息科学部。其中,43份为重点项目,199份为培养项目。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是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体现纳米制造的前沿基础,突出纳米制造的批量化、低成本、一致性等特点 围绕纳米制造中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基础,鼓励多学科交叉联合 鼓励开展原创性的探索研究 鼓励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研究。经过一系列评审程序,最终资助6项重点项目(资助额为200万~300万元),培育项目36项(资助额为50万~60万元),此外还批准了1项按重大研究计划实施管理方法设立的本计划实施管理费项目,总资助经费为3596万元。   此次会议还讨论了2010年度的项目指南和重大研究计划的管理模式,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认为,为保证该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目标与资助方向的延续性,“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10年继续重点支持以下五个领域:   1. 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原理的纳米尺度制造——主要研究纳米结构生长、加工、改性、组装等纳米制造新方法与新工艺,纳米尺度制造过程中结构与器件的性能演变规律。   2. 宏观结构的纳米精度制造——主要研究宏观结构的纳米精度制造的新原理、新方法与新工艺,纳米精度制造中原子/分子的迁移机制、表面/界面效应,纳米精度表面加工理论。   3. 纳/微/宏(跨尺度)制造——主要研究跨尺度制造新原理与新方法,跨尺度制造中的界面行为与多场调控机制,跨尺度结构与器件的排列、操纵与集成。   4. 纳米制造精度与测量——主要研究纳米尺度的计量溯源与误差评价,纳米制造精度设计理论,纳米结构的几何参数、机械/力学等物理性能的测量与表征。   5. 纳米制造装备新原理——主要研究纳米制造装备的微扰动作用机制、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与响应畸变特性、能量转化方式与工艺过程控制,纳米精度运动的驱动与控制新方法。
  • 专家漫谈|热分析技术在药物质量控制以及药物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本文 /strong strong 作者: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李忠红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热分析法,顾名思义,是围绕物体热量发生了变化来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测试的技术的总称,包括记录给予被测物热量后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物体发生变化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测定。药典中收录的热分析法,广义的有转化点/熔点测定法、热重分析法、差热/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热载台显微镜分析法、微量热法(欧洲/英国药典)、溶液量热法(欧洲/英国药典)。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661热分析法中只收录了其中的三种。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目前来说,在我们药品检验工作中采用热分析法对药物进行质量控制的应用主要有:原料药熔点的测定、化学对照品的纯度测定、药物水分的测定等,应用的项目与品种并不多。中国药典2015年版并未收录具体的需要用热分析仪来做质量控制的品种,2020年版是否有品种收录目前还未知晓。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各企业注册标准中,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测定熔点的品种有替格瑞洛、利培酮等,下图1是一张不同企业替格瑞洛原料药的热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企业产品的熔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微小的差异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纯度,而较大的差异应该是来自于不同的晶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5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c71b7d9d-0621-4e0b-b52c-b8be3c48db91.jpg" title=" 图1 替格瑞洛DSC分析图.jpg" alt=" 图1 替格瑞洛DSC分析图.jpg" width=" 500" height=" 5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1 替格瑞洛DSC分析图 /strong /p p   热分析法在药品质量控制中应用面较窄的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热分析仪相对于一些传统的药品检验用仪器(例如熔点仪、烘箱、减压干燥箱等)价格要贵得多,客观上限制了在熔点测定与水分测定中的应用。而对于化学对照品的纯度测定,热分析法只是一个辅助测定的方法,或者说是一个验证用其他方法测定出的纯度值是否准确的方法,并不能用热分析法得到的纯度值去给对照品赋值。所以,热分析法对于化学对照品纯度的测定这一应用,只有在化学对照品发行单位得到较多的应用[1,2]。 /p p   当然,在药物的制造过程中,有不少企业已经采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水分天平)来做中间体物料的水分监测。快速水分测定仪是利用热失重法测定样品的水分含量,由称量与加热装置(红外)组成。其原理与热重分析仪一样,也应该算是一种热分析的仪器。 /p p   尽管在药品终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目前还不广泛,热分析技术作为一门成熟的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过程中角色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近5年来在药物研究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有:药物多晶型的研究[3-6],药物共晶的研究[7],药物新剂型研究[8-18],生物相容性材料[19,20]的表征,药品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等材质)与液体药物的相容性研究等。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应用。 /p p    strong 一、药物多晶型的研究 /strong /p p   各国药典收载的多晶型药物有188种,水合物有307种,无定形(型)物有113种[21],这些药物的研究过程都或多或少地用到过热分析技术。 /p p   2015年研究者Akhtar Siddiqui等[3]发表的研究文章中用DSC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尼莫地平两种晶型的定量测定进行了很好的研究,为质量控制提供了可能。 /p p   2016年研究者Yusuke Hattori等[4]发表的研究文章中用DSC研究了采用熔融-骤冷和研磨法获取加替沙星的无定形物。这两种方法制备的无定形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是无差别的,但是它们的DSC图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下图2就是两种无定形物的DSC图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e018c82b-c99f-4dff-ae98-4fa8d738bd6f.jpg" title=" 图2 加替沙星两种无定形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图谱.jpg" alt=" 图2 加替沙星两种无定形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图谱.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2 加替沙星两种无定形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图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研磨法制备 (B)熔融-骤冷法制备 /p p   对于低温下药物的结晶过程、低温下药物晶核形成的机理研究,是近年来另一个研究的热点。2017年研究者Ioannis Nikolakakis等[5]发表的研究文章中采用熔融-骤冷法对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熔融的过程以及对骤冷后得到的玻璃体进行表征均使用了DSC仪。2018年研究者Yuan Su等[6]发表的研究文章中用类似的方法对灰黄霉素进行了研究,提出在超低温状态下(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玻璃体发生断裂,在断裂面形成了晶核,因此不仅熔融-骤冷法不一定能得到无定形药物,而且对于无定形药物的保存也要注意贮藏条件可能产生的影响。 /p p    strong 二、药物共晶的研究 /strong /p p   共晶是提高药物溶解度的一个有效手段,而DSC是表征共晶形成成功与否的强有力技术。2018年研究者Patrycja Garbacz等[7]发表的研究文章中对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呋塞米与对氨基苯甲酸共晶进行了研究,典型的DSC图谱见图3。由图中可见,原料比例为1:2时吲哚美辛与糖精形成了共晶,即熔点只有一个。其他检测方法,例如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都无法区分物理混合物与共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5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fbfeed1-7583-4e9d-bab7-1ff5558465af.jpg" title=" 图3 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研究的DSC图谱.jpg" alt=" 图3 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研究的DSC图谱.jpg" width=" 500" height=" 25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3 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研究的DSC图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吲哚美辛与糖精物理混合物(1: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吲哚美辛与糖精物理混合物(2: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c)吲哚美辛与糖精物理混合物(1: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d)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原料比例1: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e)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原料比例2: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f)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原料比例1: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g)吲哚美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h)糖精 /p p    strong 三、药物新剂型的研究 /strong /p p   纳米脂质体、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聚L-乳酸电纺纤维、温敏性水凝胶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药物载体,也是药物新剂型。对于药物载体是否成功载药的研究,DSC是一个有效的表征手段,以2018年Li Pan等[18]对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研究为例,图4为采用DSC对原料药、辅料、原料药与辅料的物理混合物、载药纳米脂质体进行研究的图。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显示了与辅料大豆磷脂酰胆碱以及二者的物理混合物不同的DSC曲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9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fc4b38c6-cf08-49f0-b45d-11e2bd953a3e.jpg" title=" 图4 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研究的DSC图谱.jpg" alt=" 图4 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研究的DSC图谱.jpg" width=" 500" height=" 39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4 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研究的DSC图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虾青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c)大豆磷脂酰胆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d)虾青素与大豆磷脂酰胆碱的物理混合物 /p p   对于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研究,研究者不仅使用了DSC,还使用了TG,图谱见图5。TG曲线可被分为三段,分别代表了三步分解过程:失水(138℃之前)、大豆磷脂酰胆碱分解(138~315℃)、虾青素分解(315~500℃)。TG曲线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药物的组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cd90f3d6-0c0d-47b8-94ec-55fbf677c8b9.jpg" title=" 图5 载虾青素纳米脂质体的TG图谱.jpg" alt=" 图5 载虾青素纳米脂质体的TG图谱.jpg" width=" 500" height=" 3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5 载虾青素纳米脂质体的TG图谱 /strong /p p   由以上这些应用来看,随着采用热分析法对于药物多晶型的研究工作日益的广泛,以及仿制药与原研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需求,采用热分析技术作为成品的质量控制手段的可能性也会大幅提升。因此,可以预见,热分析技术在药物质量控制领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p p br/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rfxjszywzlkzzdyy" target=" _self" strong 热分析技术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专题 /stro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rfxjszywzlkzzdyy" target=" _self"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3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275383cf-9219-4e35-ace8-f04a0943596e.jpg" title=" 192042020200616.jpg" alt=" 192042020200616.jpg" width=" 600" height=" 131"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br/ /p p    strong 参考文献: /strong /p p   [1] 刘毅,吴建敏,严菁,等. 熔点对照品标化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15,24(3):264-270 /p p   [2] 刘毅,吴建敏,吴涓,等. 差示扫描量热法在化学药品对照品纯度分析中的应用,中国新药杂志,2017,26(10):1115-1118 /p p   [3] Akhtar Siddiqui, Ziyaur Rahman, Mansoor A. Khan. Application of chemometric methods to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to estimate nimodipine polymorphs from cosolvent system.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2015, 41(6):995-999 /p p   [4] Yusuke Hattori, Ayumi Suzuki, Makoto Otsuka. Characterization of melt-quenched and milled amorphous solids of gatifloxacin.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2016, 42(11): 1851-1856 /p p   [5] Ioannis Nikolakakis, Kyriakos Kachrimanis.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orthorhombic paracetamol from supercooled melts studied by non-isothermal DSC.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2017, 42(2): 257-263 /p p   [6] Yuan Su, Lian Yu, Ting Cai. Enhanced crystal nucleation in glass-forming liquids by tensile fracture in the glassy state. Crystal growth & amp design, 2018, DOI: 10.1021/acs.cgd.8b01427 /p p   [7] Patrycja Garbacz, MarekWesolowski. DSC, FT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Coupled with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a Study of Co-Crystals of Pharmaceutical Interest. Molecules, 2018, 23, 2136 doi:10.3390/molecules23092136 www.mdpi.com/journal/molecules /p p   [8] 冯巧,张亚轩,夏志伟,等. 温敏型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前端聚合法制备及性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31(4):37-46 /p p   [9] 王浩,康卫民,张亚秋,等. 壬苯醇醚聚ε-己内酯电纺纤维膜的表征及释放.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5,32(4):249-255,270 /p p   [10] 王浩,郭衎,刘影,等. 十六烷基磷脂酰胆碱复合聚ε-己内酯电纺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2):1-5,附页1-2 /p p   [11] 吕洁琼,林君红,崔升淼.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对穿心莲内酯载药性能及药物释放的影响.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32(5):555-558 /p p   [12] 吕志阳,杨雨微,陈璟,等. 热熔挤出技术制备银杏总内酯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中药材,2016,39(7):1610-1613 /p p   [13] Li Pan, Hongyan Wang, Keren Gu. Nanoliposomes as Vehicles for Astaxanthin Characterization In Vitro Release Evaluation and Structure-PXRD DSC. Molecules, 2018, 23:2822 doi:10.3390/molecules23112822 www.mdpi.com/journal/molecules /p p   [14] 赵娜,史雨,王中彦. 和厚朴酚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表征.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36(6):469-473 /p p   [15] 管庆霞,张悦,邹淑君,等. 马钱子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分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8):66-70 /p p   [16] 郭爱灵,姚涛,潘斯庆,等. 复方葛根素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表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2):59-63 /p p   [17] 黄佳娜,崔银,张天,等. 载塞克硝唑泊洛沙姆复合聚L-乳酸电纺纤维的表征和释放行为考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20,51(5):605-612 /p p   [18] 盛晓丹,刘臻,罗砚曦,等. 聚多巴胺修饰的载榄香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抗肿瘤活性研究. 中草药,2020,51(10):2745-2754 /p p   [19] 王秦峰. 聚乳酸的热性能研究. 上海化工,2019,44(2):14-16 /p p   [20] Carlos David Grande Tovar, Jorge Ivá n Castro, Carlos Humberto Valencia, et al. Nanocomposite Films of Chitosan-Grafted Carbon Nano-Onion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Molecules, 2020, 25:1203 doi:10.3390/molecules25051203 www.mdpi.com/journal/molecules /p p   [21] 张建军,钱帅,高缘主编. 晶型药物研发理论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1 /p p br/ /p
  • 技术标准解析 - CDE纳米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指导原则解读
    本文摘要本文将通过对马尔文帕纳科两款纳米颗粒表征设备NTA和DLS在测量颗粒粒径上的相同点和区别点,为您选择符合技术标准的不同技术用于纳米药物质量控制研究中的颗粒表征提供有意义的指导。相关技术标准中的粒度表征技术为规范和指导纳米药物研究与评价,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纳米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三项关于纳米药物研究、质控、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其中《纳米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纳米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质量可控性展开的。在这三个方面,质量的可控性显得尤为重要,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粒径表征方面,该指导意见关于粒径表征的相关表述如下:“应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对纳米药物的粒径及分布进行研究,并进行完整的方法学验证及优化。粒径及分布通常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进行测定……粒径分布一般采用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表示。除此之外,显微成像技术(如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系统(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 NTA)、小角X射线散射(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和小角中子散射(Small-angle neutron scattering,SANS)等也可提供纳米药物粒径大小的信息。”注:本文介绍的两种纳米颗粒表征技术如何选择合适的颗粒表征技术呢?那么,测量纳米级颗粒粒径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呢?本文将着重给大家讲一下NTA和DLS在测量颗粒粒径上的相同点和区别点,方便大家更好的去选择不同的技术。DLS技术利用分散在溶液中的纳米颗粒的布朗运动测量颗粒粒径,其粒径检测范围在0.3nm-10μm之间。NTA技术利用激光照射溶液中的悬浮纳米颗粒,后者产生的散射光被高灵敏度的相机捕获并成像。由于该技术是单颗粒跟踪技术,所以能提供极高精度的颗粒粒度的数量分布,既适合分析粒度分布较窄,也适合分析粒度分布较宽的样本,其粒径检测范围在10-1000nm之间。我们以100nm和200nm的聚苯乙烯颗粒(PS)标准品为考察对象。研究NTA 和 DLS两种技术分别在粒径窄分布和宽分布的样品上的测量差异。图1 NTA和DLS测量窄分布样品合并图(上)和宽分布样品合并图(下)从图上可以看出,DLS和NTA都能很好的表征粒径窄分布的样品,且其平均值及主峰值都十分接近,但是NTA得到的粒径分布峰更窄,这也和其采用的单颗粒跟踪技术相符合。右图明显可以看到DLS对体系中的大颗粒更敏感,而NTA对体系中大、小颗粒的敏感程度较为接近。总体来说,NTA的粒径分辨率能达到1:1.3,而DLS的粒径分辨率最低只能到1:3。MADLS (多角度动态光散射)技术是马尔文帕纳科专为Zetasizer Ultra系列产品开发的新技术。MADLS可从多个光散射角度对样品进行自动全面分析,提供更高的分辨率,为样品提供更完整的视角。下图以脂质体为例,分别用NTA和MADLS技术测量样品粒度,可以看到二者测得的粒径均值及主峰值都十分接近,MADLS得到的粒径分布峰也和NTA同样窄。图2 脂质体样品的粒度分布,上图为马尔文帕纳科NanoSight的测量结果,下图为马尔文帕纳科Zetasizer 的测量结果。MADLS和NTA两种技术互补:MADLS可在较宽范围内快速获得包括粒径、颗粒浓度等信息,几乎不需要样品的前处理;NTA则可用于获得粒径分布更多的细节,用于颗粒浓度分析时,测量下限也更低。在两种技术重叠的测量范围内,获得的结果也高度一致。马尔文帕纳科MADLS和NTA技术今年又再添新品,Zetasizer 智能样品助手,可实现无人值守过夜测量,解放研究人员的双手;NanoSight Pro新一代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通过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算法加持,实现对脂质体(LNP)、外泌体和细胞外囊泡(EV)等样品的高分辨率的粒径和浓度检测。感兴趣的老师可观看新品发布回放,了解更多内容。 关注马尔文帕纳科微信公众号观看回放视频
  • 带你了解纳米磁珠的妙用
    什么是磁珠?磁珠是利用一定的组织包裹四氧化三铁核而形成的可以被磁铁吸附的同时有通过表面被包物吸附(结合)目标物质的小珠子。之所以它神奇,是因为它的用途很多!具体有哪些呢?01 细胞分离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接上具有生物活性的吸附剂或其它配基如抗体、外源凝结素等,利用它们与目标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借助外磁场的作用,可以很方便、快速的对细胞进行分离分类。与常用的细胞分离方法相比,具有简单、快捷、高效和安全等特点。下图是磁性纳米颗粒分离细胞原理的示意图。02 免疫分析免疫分析在现代生物分析技术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对蛋白质、抗原、抗体及细胞的定量分析发挥着巨大作用。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用于免疫分析,其原理是在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表面接枝定向吸附于细菌的抗体,并利用它与原液混合、沉降,在磁场作用下分离、提纯,得到吸附于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上的活细菌。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可偶联抗体分离带特定抗原的免疫细胞,利用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结合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免疫分析,具有特异性高、分离快、重现性好等特点。这一方法已应用于一些免疫学功能检测中,例如人体器官移植前的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型,可将与不同抗原对应的抗体偶联于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上,分离相应的细胞,然后作微量细胞毒试验,以进行分型及交叉配型。此外,将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与针对不同细胞亚型标志抗原的抗体偶联,富集细胞后观察计数,即可得知外周血中各型细胞的比例。03 酶的固定化酶具有-COOH、-OH、-NH2等活性官能团,可通过物理吸附、交联、共价偶合、包埋等方式和磁性纳米颗粒结合,具体实施法有吸附交联法、共价结合、共价键偶合法等。磁性生物高分子微球固定化酶能提高酶的生物兼容性和免疫活性、亲疏水性和稳定性易于将酶与底物或产物分离、操作简单易行可利用外部磁场控制磁性材料固定化酶的运动方式和方向,提高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04 磁控检测在通常的介入治疗过程中,会发生异位栓塞及梗死等现象,并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这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而使用磁性纳米颗粒载体的介入治疗,在磁控血管内进行栓塞则具有磁控导向、靶位栓塞等优点,为解决以上难题提供了途径。05 靶向药物纳米颗粒的粒径比较小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因而可用磁性纳米材料作为定向载体,在外加的磁性导向系统下,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的病变部位释放,增强疗效、减少药物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即磁靶向给药系统技术。06 基因治疗目前常用病毒载体和脂质体载体,病毒载体存在制备困难,装载外源大小有限制,能诱导宿主免疫反应及潜在的致瘤性等缺点。目前广泛应用的脂质体,具有病毒载体的优点,而没有病毒载体的缺点。但是脂质体的颗粒过大影响了转染效率磁性纳米粒子的出现克服了它们的缺点。磁性四氧化三铁生物纳米颗粒的制作简单直径可达10nm以下,具有非常大的表面能,且具有多个结合位点,因而携带能力优于其他载体,且转染效率也高于目前使用的载体。因此磁性生物纳米颗粒可成为较好的基因载体而应用于基因治疗。本文参考文章名称:功能化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毕如意
  • 微纳流体产品参加青岛药机展完美收官
    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和同期举办的中国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始办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每年春、秋各一届,自2004年以来,连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列为重点支持的展览会之一,2008年开始又被商务部批准为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CIPM是业界公认的专业化、国际化、规模大、展品全、观众多,而且集贸易、研讨于一体的制药装备行业交流平台。 苏州微纳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以下简称“微纳流体”),地处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是一家专注于高压微射流纳米均质设备组装生产、研发改进及供应相关配套技术服务的科技型企业。企业当前主营代理专业提供高压微射流均质机,高压均质机,微流控乳化机,微反应乳化机,脂质体挤出器及对射流金刚石交互容腔等设备和技术,为脂肪乳(前列地尔,氯维地平),精细化工(MLCC、锂电池、导电涂层),细胞破碎,纳米粒(紫杉醇白蛋白)、纳米脂质体(阿霉素、多柔比星)、混悬液(氯替泼诺,氟米龙)等领域客户提供了优质的均质解决方案。 “微纳流体”在秉持国际成熟技术的同时,坚持以质量和高效服务为导向,携手品牌部件国内供应链企业为合作伙伴,依靠江浙沪优势基础制造平台,整合国内外行业优势专家资源,通过高能研发团队做到仿创结合,针对微射流装备易损易耗件、非标定制化部件以及自动化系统进行自主研发与制造,实现了对重要材料、定制化部件以及自动化技术的高度自主掌握,这有效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更提升了产品交付及服务响应的效率。 “微纳流体”始终坚持“以顾客为中心、以特色创品牌、以产品质量安全求生存、以完善企业质量管理求发展”的品质方针,严格GMPC质量标准引进品质控制,严抓产品质量关,全力贯彻“以质优价廉的产品和完善到位的技术服务客户”的经营宗旨,服务于国内流体控制和自动化控制领域。雄厚的技术力量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形成“微纳流体”规模化生产实力与技术积累;十余年国内外均质领域服务经验,带来了“微纳流体”与国外厂商的紧密合作关系;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数年的国际贸易经验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的重要客户和供应商;完善细致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让我们赢得了广大客户和工控同行的广泛认可,成为纳米均质服务领域的专家。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机械设备研发,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软件开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制药专用设备销售 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仪器仪表修理:机械设备租赁 机械设备销售 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 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 软件销售 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图片本次展出的气动式佐剂乳化器)(图片为本次展出的高速剪切机)微纳流体高速剪切机技术优势:1、灵巧、轻便的外形设计,方便使用。2、分散刀头结构简单,方便拆卸。3、反螺牙接口保证运转时刀头的牢靠。4、速度可调,保证了良好的分散效果。5、分散物料粘度可达5000cps。6、分散刀头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拥有良好的防腐性能。
  • 如何实现纳米药物的靶向递送?
    脂质体及聚合物作为纳米药物的常用载体,在药物合成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靶向递送方面,仍存在着诸多挑战,纳米药物该如何实现靶向递送呢?在谈论靶向之前,先要了解一个关键的药理学概念,以器官靶向为例:器官靶向药物输送不是将所有给药剂量都输送到目标器官,而是提供足够的剂量以达到所需的生物效果,同时限制脱靶积累的毒性;即使大部分注射剂量没有到达目标器官,也应该足以引起生理效应并为患者提供益处。靶向方式分类纳米药物靶向的方式多种多样,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三大类(如图1)。图1. 靶向方式归类图被动靶向被动靶向依赖于调整纳米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大小、形状、硬度和表面电荷,使其与解剖学及生理学相结合。例如,调节纳米颗粒的大小可以确定纳米颗粒从不连续的血管(如肝脏和脾脏中的血管)外渗的趋势。主动靶向主动靶向包括用化学或生物的方法修饰纳米颗粒的表面,使其特异性地与靶器官高度表达的受体或其他细胞因子相结合。例如,用单克隆抗体修饰纳米颗粒,以使核酸传递到难以转染的免疫细胞中。内源性靶向内源性靶向包括设计纳米颗粒的组成,使其在注射时与血浆蛋白的一个不同的亚群结合,从而将其引导到目标器官并促进特定细胞的摄取。例如,参与体内胆固醇运输的蛋白质已被证明是脂质纳米颗粒有效的肝细胞传递所必需的。对比而言,被动靶向和内源性靶向的设计度与可控性相对较低,主动靶向自然成为了靶向递送的研究焦点。在肝外靶向的研究中,就涉及了较多的主动性靶向,表1也列出了多种肝外给药的纳米颗粒组合物。表1. 用于肝外给药的纳米颗粒组合物靶向修饰方法药物靶向本质上为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纳米药物表面的核心基团与受体部位的基团进行化学结合。以脂质纳米颗粒为例,载体组分中的PEG脂质多位于颗粒表面且本身易于修饰,因此,可以在PEG脂质上加载受体部位的结合基团以实现靶向目的。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PEG脂质修饰方法。马来酰亚胺修饰使用DSPE-PEG2000-马来酰亚胺作为功能化PEG脂质,替换LNP中一定摩尔量的聚乙二醇脂质,通过其取代的羧基端半胱氨酸直接与肽偶联,可以形成肽靶向的纳米粒子。再如SS-31,一种线粒体靶向的四肽,具有巯基,只需与马来酰亚胺标记的脂质纳米颗粒孵育,即可进行硫酰马来酰亚胺偶联。NHS修饰NHS酯通常用于标记胺基生物分子。NHS酯与胺基的反应具有pH依赖性,结合的较佳pH值与生理环境的pH值相同。使用DMG-PEG-COOH-NHS作为功能化PEG脂质,替换LNP中一定摩尔量的聚乙二醇脂质,通过在C端添加赖氨酸修饰MH42,并通过其侧链的伯胺偶联,可以形成肽靶向的纳米粒子。同样,许多具有胺基的抗体和靶向肽也可通过该反应偶联到脂质纳米颗粒上:乳铁蛋白可特异性结合活化的结肠巨噬细胞上的LRP-1,实现细胞靶向抗炎治疗;还有较为熟知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氨基修饰氨基有利于醛酮分子的化学选择性附着。甘露聚糖还原端醛基与氨基羧基修饰的脂质之间肟偶联反应的正交特性保证了脂质纳米颗粒表面多糖分子的取向。甘露聚糖受体靶向脂质体既可以作为抗菌药物递送的载体,也可以作为用于免疫治疗的重组疫苗的载体。DBCO修饰DBCO标记可促进巯基-炔反应,并可选择性偶联荧光探针、亲和标记和细胞毒性药物分子。例如,抗体scFv-N3可被有效地偶联到DBCO修饰的脂质纳米颗粒上。研究发现,抗体修饰的脂质纳米颗粒可穿越血脑屏障,并诱导脑特异性积累,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结论:人体复杂的生化环境给纳米药物的靶向递送制造了诸多阻力。在实际探索中,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内源性靶向,可作为靶向设计的联合工具,在寻找绝对的靶向位点、真实的靶向机理与达到实际的靶向效果之间寻求平衡。在此当中,主动性靶向的尝试值得支持,正如文中所讲PEG脂质的各种修饰方式,大量的设计性尝试定能排除越来越多的靶向干扰因素,朝靶向机理的挖掘处更深一步。参考文献:1. Menon, Ipshita et al. “Fabrication of active targeting lipid nanoparticles: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Materials Today Advances (2022): n. pag.2. Dilliard, S.A., Siegwart, D.J. Passive, active and endogenous organ-targeted lipid and polymer nanoparticles for delivery of genetic drugs. Nat Rev Mater (2023).3. Herrera-Barrera, Marco et al. “Peptide-guided lipid nanoparticles deliver mRNA to the neural retina of rodents and nonhuman primates.” Science Advances 9 (2023): n. pag.应用范围:纳米药物制备系统:
  • 蒋兴宇课题组新进展:纳米非病毒载体的CRISPR/Cas9高效递送系统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a.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c80fad62-dcaf-4761-a774-9bbbf05e3b0b.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RISPR/Cas9系统作为基因编辑技术的弄潮儿,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但是目前大部分方法都是利用病毒载体导入到生命体,所以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前景。 /p p   然而,病毒载体对宿主细胞可能产生致癌、致突变的风险,因此不能实现对CRISPR/Cas9系统的高效而安全的递送已经成为阻碍该技术临床应用的主要瓶颈。生物材料领域的科学家尝试着利用人工载体,例如脂质体、纳米材料等把编码的CRISPR/Cas9的质粒导入细胞。 /p p   蒋兴宇课题组发展了基于金纳米颗粒-脂质体体系的光控释放纳米递送系统。他们将金纳米颗粒表面修饰TAT多肽,使纳米颗粒表面带正电荷,能够和带负电荷的表达Cas9蛋白和引导RNA的质粒(Cas9/sgRNA plasmid)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上带负电荷的“纳米核”,再在该“核”外包裹带正电荷的脂质体层(DOTAP, DOPE, Cholesterol)以及PEG2000-DSPE,形成一个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64d9c61c-e409-49f1-a4ff-8f9ea26c4938.jpg" / /p p   该纳米颗粒可以通过细胞的胞吞及溶酶体逃逸途径进入细胞浆,在514纳米激光照射下金颗粒和TAT之间的金-硫键被打开从而将修饰在金颗粒上的TAT多肽解离下来,与TAT多肽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的Cas9/sgRNA plasmid也随之解离下来并在TAT多肽的指引下穿过细胞核膜进入细胞核。利用该纳米载体,研究组在体外体内实现了对肿瘤癌基因polo-like-kinase-1(Plk-1)的靶向敲除并有效控制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p p   该工作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稍早的一些工作中,蒋兴宇课题组成功利用微流控系统高通量筛选了54种纳米递送系统并最终优选了脂质体系统成功递送了Cas9/sgRNA plasmid到动物体内,实现了对肿瘤Plk-1基因的高效敲除(NPG Asia Mater, 9, e441, 2017) 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发展了基于金纳米簇-脂质体的递送系统并成功递送Cas9蛋白和sgRNA plasmid靶向动物的Plk-1基因,实现了对肿瘤的有效抑制(Adv Sci, 4, 1700175, 2017)。 /p p   蒋兴宇课题组的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纳米先导专项以及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p
  • 化学所纳米载体药物的原位释放质谱成像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p   质谱技术具有快速、高灵敏度、高通量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中蛋白质、糖类、代谢小分子等的检测。 /p p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长期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聂宗秀课题组研究人员开发了用于糖异构体区分(Anal. Chem. 2018, 90, 1525)、细胞表面糖蛋白检测(Anal. Chem. 2018, 90, 6397)、监测蛋白二硫键重构(Anal. Chem. 2018, 90, 10670)、胰腺癌生物标志物检测(Chem. Comm. 2018, 54, 10726)等的质谱分析新方法,以及用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的新基质和新技术(Anal. Chem. 2018, 90, 729 Chem. Comm. 2018, 54, 10905)和新型基质喷涂装置(Anal. Chem. 2018, 90, 8309)。他们还发展了一种可以快速检测小鼠体内碳纳米材料亚器官分布的通用、免标记的直接质谱成像方法(Nature Nanotech. 2015, 10, 176)。 /p p   最近,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联合美国约翰惠普金斯医学院的学者,发展了一种新型无标记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LDI MSI),通过监测纳米载体和药物分子固有的质谱信号强度比,实现了质谱成像定量分析纳米载体在组织中的原位药物释放,相关结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2018, 4, eaat9039。他们选择新型过渡金属二硫化物-MoS2纳米载药系统,使用LDI MSI技术,可以根据MoS2纳米片和其负载的抗癌药物阿霉素(DOX)在激光剥蚀下同时产生的质谱指纹峰来追踪纳米载体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无需任何标签,且不受生物体内源性的分子干扰。通过原位监测纳米载体和药物的质谱指纹峰强度比值的变化得到定量测量,研究人员发现在正常和肿瘤模型小鼠中,药物在组织间和组织内的释放呈现组织依赖性。如在肿瘤中的释放量最多,肝组织中的释放量最小。 /p p   无标记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LDI MSI)克服了纳米载药研究中传统检测方法正存在空间分辨率有限、贴标过程复杂、难以同时跟踪纳米载体和药物等缺点。研究人员下一步计划将该技术应用于已进入临床的脂质体阿霉素的原位药物释放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81112594468027136.jpg" alt=" W020181112594468027136.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279fa73-25d8-411a-84bd-12f0448681e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纳米载体药物原位药物释放质谱成像研究 /p p & nbsp /p
  • 德国ART纳米级定转子技术改善化妆品活性剂的皮肤渗透性
    德国ART 是全球唯一能采用定转子技术达到纳米级别的品牌,极大满足制药,化妆品,精细化工等行业的高精需求。那么德国ART 是如何利用本创新技术来改善化妆品活性剂的皮肢渗透性的呢? 背景:常规渗透促进剂会损坏皮肤,不能满足FDA要求 皮肤是身体的最外层,它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及避免身体过多水份流失,等等。 因此, 健康的皮肤是化学品渗透的有效屏障。 而化妆品的活性剂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低渗透,低生物活性。所以现代化妆品配方的目的,是研究如何将活性剂送至皮肤内。 改善活性剂输送的一个方法是使用渗透促进剂,如:乙醇。这些渗透改善剂的原理是:他们与皮肤屏障相互作用,进而改变皮肤的结构。 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是会损坏皮肤,因此对化妆护理产品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方法。按照FDA的要求,现代化妆品要在不改变人的身体结构的情况下为我们清洁皮肤,美化个人形象。 能改善活性剂的皮肤渗透性,而不损坏皮肤, 如何实现? -- 使用纳米载体! 能改善活性剂的皮肤渗透性,而不损坏皮肤,甚至有护理皮肤的特性, 如何实现?纳米载体是最好的选择! 由上二图可以看出,纳米颗粒的载体形式,更容易实现皮肤渗透,纳米载体指亚微米级,及纳米级颗粒。纳米载体的特征为:1)体积小;2)目标直接针对皮肤毛囊。这是化妆品乃至药品领域的最新概念。 例如:脂质体,纳米乳剂,脂质纳米颗粒(SLN and NLC),及纳米结晶体(smartCrystals, ARTcrystals)。这些载体的特性是不同的,如:脂质体最适合亲水的活性剂的输送,纳米乳剂和脂质纳米颗粒最适合作亲脂性的活性剂载体,纳米结晶体最适合难溶性化合物。 如何生产纳米载体和纳米化妆品? -- 使用ART纳米技术 对这一创新理念的应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使大规模生产该配方成为可能,并能同时节约时间和成本。 化妆品的纳米载体可以使用高压分散均质机(HPH)和球磨机(BM)来生产。但是高压均质机和球磨机体积大,能耗高,处理时间长,投资大。 而德国ART-MICCRA 的最新的高精度的定转子系统设备对生产化妆品的纳米载体特别有效。D-27是一个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的在线分散系统。 最新技术的水冷电机,利用其超高转速(36,000RPM),及强大的电机功率(2,700W),与超高精度的定转子配合,达到全球独一无二的纳米处理效果, 而只有63分贝的低噪音。 高效率的处理设备,将使用纳米载体以改善活性剂的皮肤渗透性成为可能。这不仅适用于高价格的奢侈化妆品,同时也适用于一般护理产品。 如果将纳米载体与化妆品霜剂再进行分散乳化, 即可获得纳米化妆品。 综上所述, 以前皮肤不能有效使用的难溶性或生物活性剂, 如:黄酮类化合物,现在因为纳米结晶体技术,让化妆品活性剂迈入了新的台阶; 而ART &ndash MICCRA 也让化妆品纳米载体的经济而高效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本文编辑,摘自德国Cornelia Keck博士的文章。Cornelia Keck博士是University of Appplied Sciences Kaiserslautern大学药理学和药剂学教授;德国ART公司终身科学顾问) 关于语特 和 英国Bibby / 德国ART / 德国CAT ( http://bibbyyt.instrument.com.cn. ) 广州语特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搅拌器/分散乳化机等实验室样品制备等通用仪器, 熔点仪/光度计等分析仪器,以及PCR等生命科学仪器。 作为英国比比(Bibby )在中国南方的首代,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海南,贵州和西藏是我司的服务范围。语特公司也是德国ART, 德国CAT 在中国的首代。 英国BIBBY 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作为英国最大的实验室科学仪器生产商,世界上拥有最广泛产品系列的实验室仪器制造商之一, 其向全球提供的品牌产品以高品质和高操作性能而著称. 旗下有4个子品牌:Stuart,Techne,Jenway,Electrothermal. l Stuart: 专注于样品前处理等通用实验室仪器,包括: 熔点仪, 菌落计数器, 搅拌器, 混匀器,摇床, 纯水蒸馏器系列; l Techne: 专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设备(基因扩增仪和杂交箱), 以及温度控制产品系列(包括水浴和干浴) ; l Jenway: 是紫外/分光光度计, 火焰光度计,色度计等分析仪器的专家; l Electrothermal: 作为有70多年历史的BIBBY的新成员,全球领先的科学仪器提供者,提供电加热套,平行反应设备, 凯氏定氮设备, 电子本生灯系列。其平行反应设备是全球市场领导者。 德国ART 成立于上个世纪,是德国乃至全球最专业的分散乳化专家。 其顶级分散乳化产品从实验室仪器,中试产品到工业设备, 分散头种类极多,可满足客户各类需求;应用领域覆盖了化工,化妆品,制药,食品,环保等各大领域。 德国CAT 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德国样品制备仪器方面的专家之一。其搅拌器,从手持式,教学用,到科研通用型,高粘度型,应有尽有,是CAT的代表产品线; 而今又由普通电子马达走向无刷马达, 引领着搅拌器的研发潮流。
  • 医用纳米粒子可为农作物输送营养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项纳米科学研究,除了人体外,用于递送药物的医用纳米粒子也可以帮助治疗农作物的营养缺乏症,其将在农业生产领域帮助大幅提高作物产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过去几十年中,脂质体作为一种先进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其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实际上,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这种纳米粒子可以穿过生物屏障,将填充在其内部的药物或其他物质递送至目标组织。它们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递送用来治疗癌症等疾病的药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由于这种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甚至可以被正常代谢,因此其作为载体的开发潜力巨大。此次,以色列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艾维· 施罗德及其同事,测试了纳米粒子向幼苗和完全长成的樱桃番茄植株递送营养素的能力。研究团队分别采用两种方式对缺镁和缺铁的植株进行处理,一种是载有镁铁元素的纳米粒子,一种是不包含在纳米粒子内的工业镁和工业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实验表明,经纳米粒子处理的植株克服了无法通过标准农业营养素治疗的急性营养缺乏症;施用14天后,经纳米粒子处理的营养缺乏植株恢复了健康,而用标准农业营养素处理的植株则没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人员表示,纳米粒子会遍布植株的叶子和根部,之后被植株细胞摄取,并在那里释放出营养物质。该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不但改变了许多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同样有望提高作物产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编辑圈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8亿。人口在增长,耕地在减少,未来的地球如何养活如此多的人口令人担忧。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饥饿的阴影正在远去,但它也很可能卷土重来。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应对方案,比如学会食用蛋白含量丰富的昆虫或者在实验室培养人造肉。不过,这样的食物恐怕会让不少人反胃。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大概是最靠谱也最容易被接受的途径。 /p
  • 新型纳米粒子可提高恶性脑瘤治疗效果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能同时将两种药物运送到大脑肿瘤部位,增强对一种死亡率很高的脑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难以治疗的常见恶性脑肿瘤,死亡率很高。直接注射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抵达大脑和肿瘤细胞迅速对单一药物产生抵抗力,是治疗该疾病的两大难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 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给脂质体纳米粒子加上转铁蛋白涂层,能使粒子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并准确抵达肿瘤部位同时避开正常细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脂质体是一种中空的人工球状微粒,外壳是脂质双分子层。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内部装上化疗药物替莫唑胺,负责破坏肿瘤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用外壳装载一种名为“JQ-1”的实验药物,负责阻止肿瘤细胞修复DNA损伤。两者联合发挥作用,能减少药物抵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与直接注射药物相比,用这种加了转铁蛋白涂层的脂质体运送药物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实验鼠的脑部肿瘤缩小的幅度更大,生存率也更高。此外,新方法还能避免直接注射药物导致的一些不良反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人员说,该方法还能用于运送其他抗癌药物。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许多药物无法用于脑肿瘤,新技术将改变这种状况,扩大选择范围。 /p
  • 纳米递送系统研究:冻干技术如何让mRNA赢在起跑线?
    6月15日,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 盖茨在京访问 GHDDI,并发表题为“以创新之力,应对全球挑战”的主旨演讲,并表示:“mRNA 疫苗技术使预防结核病和疟疾等疾病的疫苗成为可能。”mRNA疫苗的发展也得益于冻干技术这一领域的突破性应用。 (来源:“以创新之力,应对全球挑战”的主旨演讲)疫苗可以说仍是mRNA赛道上目前最主要的一大研发方向,而在此之外,逐渐成熟的mRNA技术也被应用于其他药物领域,包括细胞与基因治疗、抗体药物、蛋白替代疗法等,具体如下:→ mRNA+疫苗→ mRNA+细胞疗法→ mRNA+基因编辑→ mRNA+蛋白代替疗法→ mRNA+抗体→ mRNA+免疫刺激蛋白mRNA技术核心离不开纳米颗粒预防传染性疾病绝不是mRNA的全部使命,用mRNA技术攻克肿瘤才是各大巨头接下来的主战场。mRNA技术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带来新的变革。作为mRNA技术核心的药物递送系统绕不开纳米颗粒。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早在2000年启动了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并为该领域提出了明确的计划和重大挑战,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占据了该计划的很大一部分。纳米颗粒可以提高被封装货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促进跨膜运输,延长循环时间,从而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这些原因,纳米颗粒的研究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癌症医学、免疫治疗和体内基因编辑中。 纳米颗粒递送mRNA用于蛋白质替代疗法、基因组编辑和mRNA疫苗(参考资料1)[1]纳米颗粒极其多样化,从固体脂质结构到脂质体,甚至是包含金/二氧化硅颗粒的设计。纳米颗粒最近的作用之一是提供癌症治疗的药物。它们的复杂的结构通常是基于核壳的,药物被纳米颗粒包裹并运输到全身。这些药物可以直接指向身体的特定区域,降低毒性,提高药物的有效性。使用脂质纳米颗粒 (LNPs) 包裹SARS- CoV-2 mRNA,作为最近开发的几种COVID疫苗的基础。大多数纳米颗粒配方都是在溶液中,尺寸分布不均。这些纳米悬浮液可能是不稳定的,并受到沉降、团聚、晶体生长或化学反应等问题的影响。冻干可以增加这些颗粒的稳定性,这也有利于在其中加入的药品的稳定性。美国康涅狄格大学Xiuling Lu博士对此曾进行了一场网络研讨会专题演讲并描述了冷冻干燥纳米颗粒的挑战以及如何与Robin Bogner博士合作,她的团队设计并评估了冻干LNPs的解决方案。这份冻干技术报告总结了网络研讨会。我们还在下文为大家推荐了几款国际大厂都在采用的进口冻干机设备,以供参考。冻干的挑战冷冻干燥过程中存在许多挑战,其中一些是由于冷冻过程中冰的形成,会导致颗粒聚集或纳米颗粒的结构损伤。所得到的饼形态在循环开发过程中对特定的玻璃化转变和塌陷温度(分别为Tg’和Tc)也很敏感。即使在冻干燥工艺优化后,也需要考虑重构时间,方便*用户给药。通过评估和优化这些参数以及使用冻干保护剂,可以改善每种纳米颗粒和药物的冻干条件。理想情况下,*的冻干产品将表现出优雅的饼状形态,不会坍塌,保持纳米颗粒的结构和药物包封,含有低水分 (配方的影响比较了三种冻干保护剂对冻干纳米颗粒 (SLNs、PNs和Lipos) 的保存效果:1. 蔗糖 (1:5和1:10)2. 海藻糖 (1:5和1:10)3. 甘露醇 (1:5和1:10)添加任何一种保护剂都没有导致蛋糕形态的显著变化, 在任何小瓶中都没有产生合理的蛋糕。然而,有证据表明在一些小瓶中会收缩,特别是没有冻干保护剂的脂质体。虽然冻干蛋糕的优雅性相似,但通过添加冻干保护剂,大大减少了重构时间。在PNs中,甘露醇 (1:5和1:10) 将这次时间从35分钟减少到5 min以下 (图1) 图1:添加冻干保护剂对重构时间的影响我们还通过测量冷冻干燥前后的颗粒大小和均匀性 (多分散性指数,PDI) 来评估纳米颗粒的成功冻干。冻干保护剂能保持SLNs和Lipos的颗粒大小,其中蔗糖和海藻糖比甘露醇更有效。在PNs中,添加或不添加冻干保护剂对颗粒大小影响不大。PNs配方中存在的聚乙烯醇(PVA)可能提供一定的聚集保护。蔗糖和海藻糖是保持颗粒大小和改善粒径分布最有效的冻干保护剂。SLNs和Lipos需要冻干保护剂来维持尺寸分布,而PNs需要冻干保护剂来缩短重构时间。冻结条件的影响冷冻是冻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由于不受控制的冻结 ,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批次内冰晶大小的不均匀性, 以及由微小冰晶造成的更高的塌陷风险。 ControLyo® 是一种控制成核的技术, 实现更高的成核温度,产生更大的晶体,从而加快初级干燥时间。 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不同冷冻条件对每种纳米颗粒的影响。1. 无控制的冰成核:冷却速率为1℃/min至-40℃;2. 快速冻结:将颗粒浸入液氮中,然后放入冷冻干燥机进行干燥;3. 慢速冻结:使用ControLyo® 在-4℃,冷却速度0.2℃/ min至-40℃;4. 控制成核:使用ControLyo® 在-4℃和-8℃控制冰成核,冷却速率为1℃/min至-40℃。在快速冻结条件下,所有产品均出现极严重的裂纹,不含冻干保护剂的 Lipos均发生塌陷。不受控制的冰成核也产生了显著的蛋糕收缩。慢速冷冻是*一种能同时增加含冻干保护剂的SLNs 和 Lipos 的粒径和均匀性(PDI)的冷冻条件(图2)。然而,慢速冷冻并不会影响PNs的粒径或粒径分布,可能是由于PVA的存在,如前所述。 图2:冷冻条件的影响:结果—固体脂质纳米颗粒冷冻条件也不影响所有纳米颗粒的重构时间和剩余水分含量,尽管添加有效的冷冻保护剂降低了所有纳米颗粒的这两个参数。无菌洁净室的冰成核温度一般较低,因为控制的环境符合ISO 5或A级分类。长期稳定性比较了不同的储存条件,以确定纳米颗粒的长期稳定性。1.液体配方在室温 (RT)2.液体配方在4℃3.未控制冰成核的冻干产品在室温(RT)4.控制冰成核的冻干产品在室温(RT)在室温(RT)下以液体形式储存SLNs,在10天内显著增大了*的粒径(图3),并迅速提高了PDI。在4℃的冰箱中储存SLNs稍微好一些,三个月时观察到颗粒大小增加了*。通过冷冻干燥,该纳米颗粒的储存得到了显著改善。而当使用Controlyo控制成核方法时,3个月后颗粒尺寸没有变化。目前还没有Lipos的数据。 图3:不同冷冻干燥和储存条件下SLNs的平均粒径变化相比之下,PNs的大小和均匀性不受任何存储条件的显著影响,因为它们在所有条件下都相对稳定。总结在-4℃或-8℃下控制冰成核的冷冻干燥纳米颗粒可以提供更好的饼形态而不塌陷,冻干保护剂能够保存颗粒大小,改善颗粒均匀性,并缩短重建时间。然而,这些条件在不同的纳米颗粒之间是不同的,所以单独优化每个产品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假设条件是可互换的。由于冷冻干燥产品的主要原因是增加长期稳定性和解决冷链运输的难题,因此仔细评估每个纳米颗粒的冻干条件*将有利于许多药物和疫苗产品的生产和储存能力。冻干设备推荐 德祥旗下SP品牌的SP Hull LyoStar 4.0冻干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旨 在加快生物制药产品的上市速度,代表了冻干机工程的重大进步。LyoStar 4.0是一款中试规模的冻干机,基于全尺寸生产冷冻干燥机而设计,支持快速扩大规模,提供卓越的层板温度控制,快速层板降温,无与伦比的过程准确性和可靠性。它还包括一套尖端的过程分析技术(PAT)工具:Smart 全自动冻干艺开发与优化技术,Controlyo 晶核控制技术,TDLAS水蒸气实时检测技术等等,扩展了SP Line of Sight&trade 技术,克服了 在生物制品开发、扩大规模和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冻干挑战。此外,LyoStar 4.0使用了一种更环保的冷冻气体,减少了冻干过程中的碳排放 量。 SP ScientificSP Scientific公司旗下的VirTis公司是一家冻干机的生产厂家,其成立于1953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冷冻干燥机制造商之一,该公司被认为拥有强大的冷冻干燥技术,能完善的开拓和研究工业冷冻干燥所需要的技术。美国FTS公司致力于制造冷冻干燥机的温度控制和管理系统及高端智能型冻干机。美国Hull公司是有近六十年的生产历史,是专业产业型冻干机的品牌,在国际生物及制药行业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力。SP 公司融合了VirTis、 FTS及Hull三个专业的冻干机品牌,可提供实验室系列冻干机,制备系列冻干机,药品研发型冻干机,中试生产型冻干机,小型生产型冻干机,产业型冻干机,通用型冻干机等七大系列,19大类,近52个机型,可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SP Scientific公司所有的产品均通过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40个项目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纳米制造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2010年度项目评审会议于7月1—4日在长春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姚建年院士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计划局孟宪平局长、数理科学部主任解思深院士、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黎明常务副主任、化学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等相关科学处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承办单位吉林大学校长展涛教授、常务副校长赵继教授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二处(机械学科)王国彪主持了开幕式。   姚建年主任在讲话中强调了重大研究计划侧重前沿和基础的研究特色、筛选项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吸纳和稳定优势研究团队、加强交叉学科研究,保障该重大研究计划的高质量完成。孟宪平局长对重大研究计划的要求、工作部署、政策和经费安排等情况做了进一步具体说明。黎明副主任宣布了评审专家组的组成,并对项目评审和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发挥重大研究计划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探索性工作等具体工作要求。王国彪详细介绍了2010年度该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受理情况、分类分布情况、评审原则和评审工作细则。本年度共接受申请重点支持项目31项、培育项目128项。经过通信评议,择优上会评审重点支持项目9项、培育项目60项。因该重大研究计划涉及机械、信息、力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通信评议专家由各相关学科确定,由机械学科统一安排通信评审。   本次会议评审的项目包括重点支持项目和培育项目。项目评审会由专家组组长卢秉恒院士和副组长雒建斌教授主持。卢秉恒进一步细致阐述了评审要求和工作细则,进行了专家组的分工安排,分别指定了重点支持项目的责任评审专家和培育项目的分组审阅专家。   本次会议主要议程包括(1)、对重点支持项目的评审。9个上会评审重点支持项目的申请者分别进行了汇报和答辩,责任专家和相关学科专家分别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质询,最后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表决,其中7个项目获得通过,1个项目备选(投票过半数),1个项目建议转为培育项目。(2)对培育项目的分组评审。60个上会评审的培育项目分为4个小组,分别由各小组专家进行了细致审阅与交叉审阅。(3)组织专家组座谈会。对本年度的项目情况和评审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与总结,针对如何凝聚优秀团队、进一步增强该重大研究计划的旗帜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对进一步完善重大研究计划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建议。(4)讨论了2011年度的项目指南,以及组建该重大研究计划联合开放实验室事宜。(5)专家组对培育项目进行集中讨论、评审,最后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表决,其中40个培育项目(含由重点支持项目转来的培育项目)获得通过,2个项目备选。   评审后结束后,王国彪对评审会作了总结,要求进一步充分发挥指导专家组的作用,做好该重大研究计划的顶层设计、调研宣传和资助项目的监督检查,并安排了本年度下阶段的工作。   整个评审会的会议日程紧张,专家组遵循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评审的相关原则,立足于国家高度,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进行了严谨评审,严格把关,讨论深入透彻,分析总结认真务实,为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iMeta | 齐碳纳米孔测序助力揭示桑黄多酚抗结肠炎肠道分子机制
    近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李有贵、天津中医药大学吴崇明和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刘永鑫等团队在iMeta在线联合发表了题为《The gut microbiota-aromatic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 axis mediates the anticolitic effect of polyphenol-rich extracts from Sanghuangporus》的研究成果。基于齐碳纳米孔测序平台及二代测序平台开展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评估SH处理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测序,确定与5-羟色胺-3-乙酸(5HIAA)生物合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序列;通过对微生物,尤其是Alistipes onderdonkii等关键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组装,进一步理解微生物如何影响宿主健康。最终,本研究证明了桑黄多酚(SH)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效减轻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的结肠炎病理症状,揭示了基于SH和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发结肠炎治疗策略的潜在途径。背景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全球约0.5%人口。IBD的典型症状包括急性腹泻、间歇性腹痛、直肠出血和体重减轻。除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外,IBD还增加了结肠癌的患病风险,从而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IBD缺乏明确的治疗药物,虽然常用临床药物具有较高的缓解率,但往往会出现继发性失败。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新的治疗干预措施。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肠道菌群失调与IBD 的发生发展内在联系。Machiels等人发现,UC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表现为产丁酸盐物种,如Roseburia hominis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的显著减少。丁酸钠治疗可减轻结肠炎的炎症状态和肠黏膜病变。吲哚衍生物是重要的微生物代谢物,已被证实是改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益药物。例如,吲哚-3-乙酸(IAA)、吲哚-3-甲醇(I3C)和吲哚-3-丙酮酸(IPA)可以作为芳基烃受体(AhR)的天然配体,通过提高血清和组织抗炎白细胞介素水平来减轻IBD。因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特别是吲哚衍生物,可能是开发新的抗IBD治疗干预措施的有效途径。成果概述中药(TCM)在中国已成功治疗疾病数千年。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了天然药物资源的药理益处。食药用食物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疾病治疗方法。桑黄是一种可食用的药用真菌,可作为药物和膳食补充剂。研究证明,桑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此外,它还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能力。然而,桑黄对于IBD的治疗潜力尚未被探索。本研究旨在确定桑黄多酚(SH)的抗结肠炎作用,并探讨其有益作用是否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以及潜在的肠道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评估了SH抗结肠炎活性,并通过一种涉及体内功能验证和粪菌移植的综合方法证实了肠道菌群在其抗结肠炎作用中的重要贡献。此外,本研究还确定了关键的肠道细菌种类及其活性代谢产物5-羟基吲哚-3-乙酸(5HIAA),他们是SH改善结肠炎作用的关键介质,主要通过激活AhR信号通路发挥抗结肠炎作用。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SH的治疗潜力,而且也为今后探索SH和肠道菌群治疗结肠炎的治疗途径奠定了科学基础。成果亮点1.SH减轻DSS诱导的C57BL/6小鼠结肠炎桑黄在中国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人工栽培(图S1A)。SH是桑黄多酚提取物(93.86% ± 2.78%)(图S1B;表S1)。本研究首先评价了SH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中的抗结肠炎作用(图1A)。与正常小鼠相比,结肠炎小鼠表现出体重减轻(图S2A)、疾病活动指数增加(DAI)(图1B)、结肠长度缩短(图1C;图S2B)、隐窝和结肠组织结构受损(图1D;图S2C),以及明显的炎症反应(TNF-α、IL-1β、IL-6、MCP-1和IL-17α增加,IL-4、IL-10和IL-22降低)(图S3)。低剂量和高剂量SH均可改善结肠炎病理症状,主要表现在增加体重,改善结肠长度和结构损伤(图1B-D;S2)。此外,SH给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逆转了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图S3),表明SH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氧化应激和肠黏膜屏障对于维持肠道通透性以抵御毒素、致病菌和其他有害物质至关重要。团队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评估了SH对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检测了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与DSS组相比,SH处理组紧密连接蛋白基因Occludin、Claudin-3和Claudin-4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图S4A),结肠组织中NF-kB、Nox4和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图S4B)。同时,SH也增强了紧密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图S4C-D),证实了SH对粘膜屏障的正向调控作用。此外,经过SH处理后,杯状细胞的数量也显著增加(图S4E)。以上结果表明,SH可显著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状。图1.SH缓解DSS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症状,并改变其肠道菌群(A)动物实验示意图;(B)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C)结肠组织图片;(D)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结肠病理图(比例尺= 50µ m);(E)基于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评价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F)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的肠道菌群主坐标分析(PCoA);(G)属水平上肠道微生物群的分类特征。(H)DSS相关细菌的核心微生物群。内环代表了在NC-DSS-SHL-SHH队列中可重复检测到的OTUs。不同微生物群落的相对丰度显示为蓝色(NC)、绿色(DSS)、红色(SHL)和青色(SHH)热图。alpha多样性分析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PCoA分析采用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数据显示为平均值±标准误(n = 8)。*p 0.05,**p 0.01,***p 0.001。NC,阴性对照;DSS,葡聚糖硫酸钠;SHL,低剂量桑黄多酚组(250 mg/kg/d);SHH,高剂量桑黄多酚(400 mg/kg/d);DAI,疾病活动指数。2.肠道菌群在SH抗结肠炎作用中起关键作用为了评估肠道菌群对SH抗结肠炎作用的贡献,团队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以评估SH治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DSS诱导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明显低于正常小鼠(p 图2.粪菌移植(FMT)揭示SH调节肠道菌群的抗结肠炎作用(A)动物实验示意图;(B)小鼠体重(g);(C)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D)结肠长度(cm);(E)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结肠病理切片(上)(比例尺= 200µ m)和Claudin-4紧密连接蛋白免疫荧光图(下)(比例尺= 50µ m);(F)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10 水平;(G)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22 水平;(H)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7α)水平;(I)结肠组织中Occludin,Claudin-3和Claudin-4的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显示为平均值±标准误(n = 8)。*p 3.SH富集Alistipes onderdonkii改善结肠炎接下来,团队在属水平上仔细研究了肠道菌群的分类组成,以确定SH抗结肠炎作用的核心细菌。结果显示,与DSS组相比,对照组、SHL组和SHH组中,共有12个菌属表达上调,25个菌属表达下调(图S7A)。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34个菌属增加,13个属菌降低。低剂量SH处理使得10个菌属上调,4个菌属下调。高剂量SH处理后,20个菌属上调,4个菌属下调(图S7B)。差异表达分析显示,只有Alistipes在DSS组显著减少,而在SH治疗后显著增加(图S7C)。进一步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3个菌属与DAI评分显著负相关、与结肠长度显著正相关,其中Alistipes相关性最为显著(图S7D)。这些结果表明,SH可以显著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异性富集Alistipes。进一步,团队通过物种特异性定量PCR(qPCR)对粪便Alistipes进行定量,发现Alistipes onderdonkii是SH富集的主要菌种(图S7D-E)。团队获得了3株A. onderdonkii,并评价了它们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影响。结果显示,三个菌株中,两个A. onderdonkii 菌株(#1:FDB8和#2:FDFM)可有效预防体重减轻,降低DAI评分,恢复结肠组织损伤,改善炎症状态(图3A-E)。此外, A. onderdonkii提高了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图3F-H)。因此,A. onderdonkii可能是介导SH抗结肠炎作用的关键有效物种。有趣的是, A. onderdonkii(#3)几乎没有改善结肠炎,甚至造成了有害的影响(图S8),表现出了菌株特异性的功能。图3.A. onderdonkii减轻DSS诱导的C57BL/6小鼠结肠炎(A)小鼠体重百分比(%)和体重变化(g);(B)DAI评分和DAI评分的AUC;(C)苏木精&伊红染色(H&E)的结肠病理切片(比例尺= 200µ m)。(D)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IL-22的水平;(E)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MCP-1的水平;(F)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2,Claudin-3,Claudin-4和ZO-1的mRNA表达水平;(G)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3和Claudin-4的蛋白表达;(H)Claudin-4紧密连接蛋白免疫荧光图(比例尺= 50µ m)。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显示为平均值±标准误(n = 8)。*p 4.5-羟基吲哚-3-乙酸(5HIAA)是一种关键活性代谢产物考虑到SH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团队对粪便样本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旨在识别功能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图S9A所示,与NC小鼠相比,DSS诱导结肠炎小鼠中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改变(图S9A),而SH处理组的代谢物谱与NC组接近,表明SH显著恢复了微生物代谢物的分布(图S9A)。随后,团队确定5HIAA在SH处理后显著升高(图S9B-C)。通过对3株A. onderdonkii功能基因序列的全面分析,发现2株A. onderdonkii(#1:FDB8和#2:FDFM)的基因组中含有一个与诱导吲哚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的tpl基因。相比之下,第三株菌株(#3:FDPA)的基因组缺乏这个特定的基因(图S9D)。为了证明A. onderdonkii确实具有产生5HIAA的能力,团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A. onderdonkii培养上清液中5HIAA含量进行检测,发现5HIAA浓度高达33.5 μg/mL。值得注意的是,5HIAA的产生与A. onderdonkii改善结肠炎的作用相关,主要表现为两个有效的A. onderdonkii菌株产生的5HIAA(33.5和16.83 μg/ml)多于无效菌株(0.83μg/ml)(图S9E)。代谢物与结肠炎指数的相关分析显示,有22种代谢物与结肠炎症状密切相关,其中5HIAA与结肠长度呈正相关,与DAI评分呈负相关(图S9F)。因此,SH可以促进5HIAA产生,这可能是与SH抗结肠炎作用相关的关键微生物代谢产物,尤其是A. onderdonkii。据报道,肠道微生物产生的IAA可以缓解结肠炎。因此,团队研究了与IAA密切相关的衍生物5HIAA对DSS诱导结肠炎的影响(图4A)。IAA治疗显著改善了结肠炎的症状(图4B-F),这与之前的报道结果一致,而5HIAA在缓解结肠炎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IAA(图4B-F)。此外,这两种吲哚衍生物都能有效地提高抗炎因子的水平,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图S10A-B)。在DSS诱导小鼠中,吲哚衍生物也降低了氧化应激相关基因(NF-kB、Nox4和Stat3)的相对表达(图S10C)。此外,IAA和5HIAA均上调了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s的表达,后者具有显著性(图S10D-E)。图4.5HIAA治疗可减轻DSS诱导的C57BL/6小鼠结肠炎(A)动物实验示意图;(B)体重百分比(%);(C)小鼠DAI评分;(D)小鼠结肠长度(cm);(E)苏木精&伊红染色(H&E)的结肠病理图(比例尺= 200µ m)和小鼠组织学评分;(F)Claudin-4紧密连接蛋白免疫荧光图(比例尺= 50µ m)。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显示为平均值±标准误(n = 8)。*p 5.结肠AhR激活对SH抗结肠炎具有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微生物来源的吲哚衍生物可以通过结合并激活AhR来保护结肠炎,提示SH可能通过富集Alistipes及其代谢物5HIAA来激活AhR,从而改善结肠炎。为了证实这一假说,团队首先检测了AhR下游基因(Cypa1、Cypa2和Cypb1)在结肠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5HIAA和SH两种处理均显著上调了Cypa1、Cypa2和Cypb1(图5A-B)基因水平,表明AhR在结肠组织中被激活。随后,团队用AhR抑制剂处理DSS小鼠,以验证AhR信号通路对SH抗结肠炎疗效的贡献。AhR拮抗剂StemRegenin 1基本上消除了5HIAA对结肠炎的改善作用,如体重、DAI、结肠长度、血清IL-22和IL-10水平,以及结肠组织病理学(图5C-H)。AhR拮抗剂消除了SH治疗对体重的有益作用(图5C-H),但对DAI、结肠长度等指标的消除作用明显减弱(图5C-H)。通过对Caco-2细胞的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了AhR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CCK-8检测结果显示,五种浓度的5HIAA对Caco-2细胞都没有细胞毒性作用(图S11A)。虽然5-HIAA处理后Caco-2细胞中AhR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但Cypa1、Cypa2和Cypb1的表达明显增加(图S11B),提示5HIAA部分激活了AhR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表明,SH至少大部分通过激活AhR信号通路来缓解结肠炎。图5.AhR抑制剂可削弱SH和5HIAA的抗结肠炎作用(A)5HIAA处理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Ahr、Cypa1、Cypa2和Cypb1的相对mRNA水平;(B)SH处理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Ahr、Cypa1、Cypa2和Cypb1的相对mRNA水平;(C-D)小鼠体重(C)及体重变化(D);(E)DAI分数;(F)小鼠结肠长度(cm);(G)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22和IL-10)水平;(H)结肠组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结肠病理图(比例尺= 200µ m)。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显示为平均值±标准误(n = 8)。*p 0.05, **p 0.01, ***p 0.001。AhR,芳香烃受体。
  • IVIS视角 | 姜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用于结肠炎治疗
    植物外泌体样纳米囊泡(plant exosome-like nanovesicles,PELNVs)是源于植物真核细胞的多泡体,通过后者与质膜融合释放到细胞外的一种膜性小囊泡。与此同时,来源于药用植物的姜黄(Curcuma longa)作为一种中药,常用于降血脂、抗肿瘤、抗炎等疾病,姜黄素作为从姜黄中所提取的一种天然疏水多酚,姜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除了具有相应药理作用外,还兼具纳米载体的独特形态与组成特征,相比哺乳动物来源和人工合成的纳米囊泡,姜黄植物外泌体纳米囊泡具有来源广泛、价廉易得、功能丰富等优势,因此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IBD发病率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已逐渐成为我国消化科的常见病。发展IBD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将为IBD的综合防治提供有效依据,研究人员受姜黄药物价值的启发,进一步研究了姜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在IBD治疗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作者首先将植物姜黄用萃取器均质,然后采用蔗糖梯度超离心法获取姜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TDNPs),并通过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质谱分析等方式对TSNPs 1和TDNPs 2做出相关比较(图1)。图1. TDNPs的分离、纯化与表征接下来,作者研究了TDNPs 2的靶向性,使用IVISense™ DiR 750 (XenoLight™ DiR)标记TNDPs,灌胃结肠炎小鼠。通过Perkinelmer的IVIS成像系统对消化道、肠系膜淋巴结(MLN)和重要器官(心、肝、脾、肺和肾)进行成像,发现与PBS组、TDNPs 1治疗组的小鼠相比,TDNPs 2治疗组的小鼠结肠中有强烈的DIR信号,证实了TNDPs 2优先作用于炎症结肠部位(图2)。图2. TDNPs 2优先作用于炎症结肠部位随后在TDNPs 2优先定位于炎症结肠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了TDNPs 2对DSS诱导结肠炎的影响,通过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使用炎症探针通过化学发光成像进行监测。Lcn-2作为一种有吸引力的肠道炎症生物标志物,被用来监测肠道炎症的进展。作者通过研究Lcn-2在DDS、DSS+TDNPs 1、DSS+TDNPs 2三组中的水平变化,证实了TDNPs 2可减轻DSS诱导的结肠炎。IVIS生物发光结果显示,DSS组和DSS+TDNPs 1治疗组小鼠的腹部显示较强的生物发光信号,表明消化系统内存在严重的炎症反应。相反,虽然DSS+TDNPs 2治疗组的小鼠腹部仍有部分生物发光信号,但强度远低于DDS组和DSS+TDNPs 1治疗组小鼠。作者同时还评估了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 、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和氧化应激相关蛋白HO-1的表达水平,证实了TDNPs 2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图3)。同时作者评估了TDNPs 2是否能够加速结肠炎的快速消退。通过体外伤口愈合试验,证实了TDNPs 2处理的细胞具有最快修复创面的速度,能够显著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及促进炎症的快速消退。图3. 口服TDNPs 2可减轻DSS引起的结肠炎随后该团队为满足潜在临床应用,首先评估了TDNPs 2对Caco2细胞的毒性,通过MTT、ATPLite、细胞凋亡、活化caspase-3/7等证明了TDNPs 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接下来,通过H&E染色对肝脏等器官进行组织学分析,证实了TDNPs 2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最后作者研究了TDNPs 2是否影响NF-κB信号通路,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在调节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姜黄素是一种NF-kB抑制剂,具有广泛的性能。作者通过检测NF-κB p65依赖的荧光素酶活性、磷酸化NF-κB p65表达和p65转位到细胞核的共聚焦成像,表明了TDNPs 2可以抑制LPS对NF-κB通路的激活。同时为了研究TDNPs 2在体内对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采用NF-κB-RE-Luc转基因小鼠对NF-κB进行了研究。通过采集重要器官(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肺)和结肠并成像。IVIS生物发光结果显示,心肝脾肺肾的生物发光信号相似,表明NF-κB在这些器官中的活性相似。相反,结肠的生物发光信号,TDNPs 2治疗组较DSS组明显降低。表明了TDNPs 2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图4)。图4. TDNPs 2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参考文献Oraladministration of turmeric-derived exosome-like nanovesicles withanti-inflammatory and pro-resolving bioactions for murine colitis therapy. JNanobiotechnol 20, 206 (2022).https://doi.org/10.1186/s12951-022-01421-w
  • 3i流式新品|纳米流式新"玩家"为度生物Exoplorer纳米流式仪发布
    流式细胞技术在细胞分析、细胞分选领域使用越来越广泛。各大厂商也在不断追逐流式细胞术的创新开发,从普通的荧光流式到新的光谱流式、质谱流式,再到具备更高颗粒分辨率的纳米流式仪,为研究者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的工具。在今年5月份的CYTO2024大会上,为度生物自主研发的Exoplorer 纳米流式仪重磅亮相。据悉该仪器能够实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稳定性,以及多参数、多维度的纳米颗粒分析。为度生物 Exoplorer 纳米流式仪 克服传统流式外泌体检测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对纳米级微小生物颗粒的研究需求日益增多。然而,由于纳米颗粒尺度微小且单个粒子携载的功能分子数量有限,被广泛使用的单颗粒多参数分析工具 —— 流式细胞仪虽功能强大,但检测范围往往局限于100nm以上的颗粒,使得外泌体等纳米颗粒的深入研究极具挑战。纳米流式在继承传统流式细胞仪的单颗粒、多表征分析功能的基础上,突破粒径分辨局限,能够对极小的纳米颗粒进行综合表征分析,如对外泌体、脂质体、细菌、病毒、线粒体等进行荧光标记、粒径分布、颗粒计数等表征的同步分析。会议推荐:8月21日,【新型生物标志物-外泌体】:聚焦EVs,细胞外囊泡新机制、分离提取新方法、体液中外泌体特征分析以及临床转化研究等展开探讨;参会地址: 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LRo 参数特点一览4个散射光通道,绝佳的颗粒分辨率2激光8个荧光通道,多参数分析;不依赖微球的颗粒计数功能;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分析;中英文界面,操作友好;审计追踪,数据安全;01高分辨率、高灵敏度Exoplorer纳米流式仪设有4个散射光通道,每个通道均提供A/W/H三种信号,提高颗粒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图1:Exoplorer纳米流式仪设有多个散射光通道,为精确分辨不同大小的颗粒提供基础。02多色分析Exoplorer纳米流式仪配备405nm和488nm两种激光,八个荧光通道,兼容市面上常见的荧光染料,可以实现单颗粒的多维度标记与多参数分析,更全面、更准确。图2:Exoplorer纳米流式仪每一个荧光通道都能清晰分辨8峰微球,让弱信号也“可见”。03系统稳定,绝对计数更准确Exoplorer纳米流式仪采用柱塞泵上样和自主研发的创新液路系统,光路液路更加稳定,颗粒计数及浓度测定更准确。图3:Exoplorer纳米流式仪采用独创的液路系统,稳定上样,颗粒计数/浓度测定更准确。04粒径分布,覆盖更广Exoplorer纳米流式仪不仅能够检测荧光参数,还具备粒度仪功能,能够测算目标颗粒的粒径或粒径分布。图4:通过尺寸标准微球做参考,可获得样本中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05操作友好,数据安全Exoplorer纳米流式仪沿用传统流式细胞仪的软件设计思路,操作友好易上手,培训成本低。同时符合21CFR PART 11,保证数据完整可追溯。06兼容多样本多应用
  • 用磁场做导航 纳米机器人精准搏杀肿瘤细胞
    团队用靶向给药微纳米机器人在小鼠身上做了实验。他们用了乳腺癌细胞种植的皮下肿瘤模型,对30只小鼠跟踪了30天。团队发现,这种方法对小鼠肿瘤确有靶向杀伤作用,且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最小。  上映于1966年的科幻电影《神奇旅程》,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为给一名科学家实行高难度血管手术,5名医生被缩小成头发丝大小,置于针筒中,注射进他体内。5人驾驶着“潜艇”,躲过了免疫细胞的攻击,一路乘风破浪,成功完成任务。  50多年过去,当初的幻想,已经部分成为了现实。微纳米医疗机器人,就被认为是一种颇具前途的智能给药平台,目前被广泛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卓越百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林课题组,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更为智能的肿瘤靶向机器人。它有了伪装,还有了导航,能够在磁场的驱动下,精准抵达战场,投掷杀伤肿瘤的弹药。  让巨噬细胞吞下纳米药物,变身微纳米机器人  让纳米机器人装载药物,到达指定地点,定向治疗炎症或清除肿瘤,这是医学纳米技术的终极目标之一。但传统微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的运动,其实靠的是分子之间的结合力,这是一种“被动靶向”,难免脱靶。“就好比我们知道,人群中具有某种特质的两类人可能会碰上。但茫茫人海中你最后碰上的是不是想要的人,其实要打一个问号。”冯林说。  而且,也如当初那部电影里所展示的,被注射进人体内的纳米机器人,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兢兢业业工作的免疫细胞的攻击。  能不能让这类医疗机器人更为安全且精准地到达要去的地方?  2016年从日本回国后,冯林就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在北航机器人所的支持下,冯林和陈华伟老师合作申请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器人重大项目“靶向给药微纳米机器人”。在一次讨论中,陈华伟问可不可以让活细胞作为载体。这句看似很随意的提问提醒了冯林:直接让活的细胞吞进载药纳米颗粒变身微纳米机器人行不行?  他们想到了巨噬细胞——这是一种喜欢吞食并处理异物的细胞。  合适的载体和“伪装”找到了,接下来,就是设计机器人的“导航系统”。  磁性纳米颗粒可以由磁场来控制,药物释放可以利用红外或者超声波。几乎是从零开始,冯林团队自行设计了复合磁控系统。他们从电子线圈开始设计,一点点调整、摸索技术参数。磁性纳米颗粒进入小鼠体内后,通过这套系统,他们可以在体外对其行走路径进行高精度控制。  再接下来,就是让磁性纳米颗粒装载药物,并让它在合适地点,通过合适方式,释放药物。  这款机器人其实设计有许多层。在阿霉素外层,是聚乙二醇,一种具有良好水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再外一层,是吲哚菁绿,它是药物研究中常用的荧光标记物,帮助科研人员判断机器人所在的位置。最后他们还包裹了一层脂质体,它具有非常高的生物相容性。  团队还为机器人设计了一个开关——近场红外光。近红外光穿透表层皮肤,磁性纳米颗粒吸收光线,产生热量,会释放出阿霉素。  如此一来,纳米机器人基本实现“指哪打哪”的效果。  “接收指令,执行指令,完成任务,在我们做机械的人眼中,具备这些能力的,才是智能的机器人。”冯林说。  团队用靶向给药微纳米机器人在小鼠身上做了实验。他们用了乳腺癌细胞种植的皮下肿瘤模型,对30只小鼠跟踪了30天。团队发现,这种方法对小鼠肿瘤确有靶向杀伤作用,且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最小。  9月,纳米科学领域权威期刊《小》(Sma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在机械学院,他们建立生物医学实验室  冯林的团队中,有好几个医学生物专业出身的博士。在他的机械实验室里,还有一块专门区域,用来做生物医学实验。  所以,你能看到这样一个略显奇特的景象——实验室里,有各类机械模型,有专业级的显微镜,以及小白鼠。  去采访时,由于已经结束了上一轮的实验,小白鼠所剩不多,正在笼子里踱来踱去,安度余生。  冯林是“80后”,本科学的电子信息工程,硕士专业是生物机器人,博士留学日本名古屋大学,跟着导师新井史人教授一头扎进了更为微观的世界——微纳米机器人。  回国后,冯林来到北航,获得北航“卓越百人”,加入了机械学院张德远老师领导的仿生与微纳系统研究所,之后又得到北京市“科技新星”资助。北航提倡“医工结合”,冯林也被聘入了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更深入地进入到医疗机器人领域。  “不能只是炒概念,说纳米机器人未来能如何如何。”冯林一直存着这个念头,就是要真正把纳米机器人打入体内,真正杀死体内的肿瘤细胞。  就在不久前,冯林指导的学生团队凭借Medcreate磁悬浮胶囊机器人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本科生创意组全国第五名。  它用到的技术,也是“复合场磁控”。  这是一款主动可控高速图像传输型胶囊机器人,能对胃部等大体积消化道器官进行全方位无死角视频探查。胶囊机器人可以悬浮运动,无需改变患者体位,就能完成整个胃部的覆盖式检查。  冯林为学生取得的成绩高兴,但他也知道,要完善各类治疗型的微纳米机器人,还“路漫漫其修远兮”。  从小鼠到人体,从试验到临床,还需要一步步完善和摸索,这并非坦途。“你要舍得花一辈子的时间。”冯林说。
  • 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强劲来袭
    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强劲来袭 “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强劲来袭,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Hiferg Technology全自动化在线监测家族再添新势力。法国CORDOUA Technology是一家致力于先进的纳米体系颗粒尺寸及Zeta电位表征的制造商,拥有独特的专利和创新的技术,与IFPEN法国石油学院,KIT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以及ICS查尔斯萨德龙学院等有紧密的合作,是全球非接触式原位监测和分析纳米尺寸材料的先进制造商。 “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以广为熟知的DLS动态光散射技术为基石,集成了稳定的光学单元、灵敏的APD检测器和灵活的非浸入式探头,结合专用的分析软件和数学模型,开发出性能卓越的、针对各类纳米体系中颗粒尺寸的原位监测系统。“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不但保持了传统DLS动态光散射仪器的高灵敏度(粒径范围0.5 nm ~ 10μm)和宽适应性(样品浓度1ppm ~ 40%,视样品而定),还开创性地采用了非接触远程式探头,将DLS技术带入原位过程监测的广泛应用场景,增加了创新的时间关联功能: &bull 时间分辨率:200 ms;&bull 时间切片,可选取监测曲线中的任意时间段进行粒径分析;&bull 高速原始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处理;数据可调用不同算法进行再分析&bull 流体动力学分析。相较于传统的实验室检测,“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的原位过程监测具备众多优势:&bull 超低延时,无需频繁采样,原位监测纳米颗粒的变化过程;&bull 操作简便,非接触式远程式探头,无需批量稀释,无需样品预处理(视样品而定);&bull 适用于各种高温(500-1000度),低温,磁场,高压(100bar),超临界,流动相等应用的过程表征 和动力学监控&bull 方便快捷的和第三方设备连用,如反应釜,SAXS,SANS,HPLC,Microfluid Chip,NMR等…..&bull 测试灵活,可根据样品浓度及透光性调整工作距离和散射角;&bull 适用性好,配备背散射技术,原浓或深色的不透明样品同样适用;&bull 集成化程度高,无运动部件,减少维护,使用成本低;&bull 人性化设计,可更换探头,一机多能,一机多用。“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可广泛应用于纳米级悬浮体系、各类脂质体、聚合物合成、结晶成核、纳米金属、原油萃取、凝胶质量改进、生物学研究和细胞分析等等,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道达尔,赛诺菲,罗地亚、欧莱雅、CRPP、ENSPCI、INRS、陶氏化学、ARABLAB都是我们的用户。除了“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外,法国CORDOUAN还提供如下实验室检测设备:&bull AMERIGOTM纳米粒径及Zeta电位分析仪 AMERIGOTM是一款创新的分析仪,用于表征纳米颗粒悬浮液的颗粒尺寸和Zeta电位。 粒度范围:0.5 nm~10 µ m Zeta电位范围:-500~500 mV 样品浓度范围:0.0001%~10%(w/%)&bull VASCOTM纳米粒径分析仪 VASCOTM是一款使用了专利背散射系统的纳米粒径分析仪,可测量无稀释的深色、原浓样品。 粒径范围:0.5 nm~10 µ m 样品浓度范围:0.0001%~40%(%vol)&bull WALLISTM Zeta电位分析仪 WALLISTM是一款基于LDE高级激光多普勒电泳技术的高分辨率Zeta电位分析仪,用于纳米颗粒和胶体的电荷表征,是研究胶体悬浮液的稳定性和纳米颗粒的电泳性能的理想工具。 Zeta电位范围:-500~500 mV 样品浓度范围:0.0001%~10%(w/%)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