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联萘酚

仪器信息网联萘酚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联萘酚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联萘酚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联萘酚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联萘酚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联萘酚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联萘酚相关的解决方案。

联萘酚相关的资讯

  • 巴氏奶和常温奶都用廉价进口奶粉勾兑
    日前,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11月22日前就乳品安全标准(下称“新标”)公开征求意见。之前由乳业专家上书建议的“产品名称分类可用到标准正式文本中”、“调制乳应单独制定相关办法”以及“必须在标识上区分巴氏消毒乳、灭菌乳以及复原乳”等建议被新标采纳。   昨日刚刚从重庆西部乳业协作发展论坛会议归来的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秘书长王丁棉对记者表示,一直为乳企避忌的复原乳产品要真正向消费者明示身份才能破除尴尬。   乳业潜规则   复原乳指用奶粉还原的液态奶,即用水冲调奶粉做回牛奶。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介绍,这种产品曾经一度在原奶匮乏的情况下非常盛行,大量使用复原乳是发展中国家乳品消费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的特有现象。加工企业用奶粉生产复原乳操作方便,风险低,不需要建设奶源基地。其保留了部分牛奶的营养,但因经过了两次超高温处理,营养成分相对新鲜原奶有所流失。   随着我国乳业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伊利、蒙牛、光明等全国性乳品生产企业,还是新希望、飞鹤、燕塘这类区域性乳品生产企业,都加强了对上游奶源的建设力度,能提供优质原奶的奶源日益丰富。但部分奶源储备不足的乳品企业仍需依靠复原乳维持生产,以奶粉兑制的复原乳被加进一些牛奶、酸奶产品,与生鲜乳原料混在一起,以次充好。   据陈渝透露,国内奶业的真实潜规则是,巴氏奶和常温奶都在使用复原乳来做原料制造“鲜奶”和“纯牛奶”。“复原乳的存在,根本还是在于低廉的进口奶粉价格。”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宋亮说。一吨奶粉可还原8.3吨—8.5吨液态奶,而每吨复原乳的价格仅相当于一吨鲜奶收购价的三分之二。   归属的尴尬   此次新标的制定目标之一,就是希望对复原乳的生产加以更好的规范,让消费者“喝得明白”。而据透露,在此次修定标准的过程中,复原乳尴尬身份的归属也一度成为巴氏奶企业和常温奶企业“口水仗”的焦点。   资深乳业专家指出,由于我国现行缺乏一套精确的判断复原乳的检测标准,误判的几率很大。所以,无论将复原乳纳入到巴氏杀菌乳还是常温奶(灭菌乳)的范围中,用生鲜乳作为原料的产品都将被混淆 而如果将复原乳“招安”到某个乳品阵营,则会恰好给那个乳品阵营模糊原料概念制造可乘之机。   据悉,为保障消费者利益,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特别规定:使用复原乳的乳制品必须标注“复原乳”名称。但记者发现,迄今市场上只有旺旺、达能几个屈指可数的品牌循规标注。   有针对管理   关于复原乳混淆鲜奶概念的话题在中国乳业界已争论多年,国内一度出现禁止复原乳的呼声。   “复原乳被明确规定允许使用,禁止生产的提法是误解。”王丁棉指出,国家新乳业政策第十七条“液态乳生产企业所用生鲜乳100%使用稳定可控奶源基地产的生鲜乳”,应该理解为,当你这家液态乳生产企业在做产品的时候,你使用的奶源是来自你能掌控得住的那些奶源基地,而不是来自那些散养户。“有些人将此说法认为是在禁止使用还原奶,这是理解和认识上发生了偏差。”   多位乳业专家都称,现阶段,复原乳会在市场上继续存在,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有存在下去的必要。陈渝表示,我国的奶牛养殖带具有不均衡性,在东南沿海不适合奶牛生长的地方,复原乳体现出存在的必要。“在调节生鲜乳上,生鲜乳产量过剩,也会制成奶粉进行储存。”   对于单独制定管理办法,企业的反应也很积极。国内某大型乳业公司代表认为:“如果复原乳从其他乳品中‘分家’,自然不会再造成什么混淆,应该单独规定加以明晰。”一位巴氏奶产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则称:“以前很多产品不愿标注复原乳是因为如果加得少却同样标注就觉得自己吃了亏,希望新办法能做完善。”   “用现行杀菌乳和灭菌乳的规定都无法有效监管复原乳,而禁止又不现实,只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才是出路。只要复原乳产品如实标注,就可以大大方方生产,清清楚楚选购,落实才是关键。”王丁棉说。
  • 毒奶粉再现西部省份 祸起当年问题奶粉残留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至今已近两年,三聚氰胺的阴影依旧不散。7月9日下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告了一起问题奶粉事件。   被查出的问题奶粉来自青海省民和县东垣乳品厂,近日被甘肃省质监局检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最高达500多倍。青海警方查出,该厂的原料来自河北等省,奶粉则已销往江浙一带。   这已不是问题奶粉第一次“复出”。2009年底至2010年初,就曾有多家企业被曝出产品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且都是使用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专家分析,此次青海问题奶粉事件,很可能仍是如此。   三聚氰胺奶粉昔日祸害无穷,政府屡屡查禁,为何禁而不绝?   甘肃现“毒踪”   6月25日,青海省民和县东垣乳制品厂业务员刘西平带着三份奶粉样品,来到甘肃省质监局下属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要求检测这三份奶粉样品的三聚氰胺指标。   甘肃质检部门检验发现,三份样品三聚氰胺含量分别为215毫克/公斤、1397毫克/公斤、323毫克/公斤。   2008年10月8日,卫生部曾公布三聚氰胺在乳与乳制品中的临时管理限量值: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毫克/公斤 液态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毫克/公斤。高于限量值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2010年7月6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亦设立了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允许含量的新标准,其限量值与上述卫生部的规定相同。   据此测算,刘西平提供的上述样品三聚氰胺含量,分别超出限量值标准86倍、559倍和130倍。   三份包装异常、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的奶粉样品引起了甘肃省质监局的怀疑,该局随即牵头成立工作组,对送检奶粉来源进行调查。   据刘西平本人陈述,他是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垣乳制品厂业务员,该厂主要生产25公斤袋装“东垣”牌奶粉。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存放地在该厂旁村子里的农户院内。刘西平还交代出原料供货商周忠林,陕西经阳县人,男,50岁左右。   7月1日晚11时,甘肃省质监局向甘肃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专题上报情况,请求公安部门协助调查,并向陕西、青海等省质监局发出了协查通知。   7月2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发来《重要案件督办通知》。7月3日晚19时,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五大队将刘西平以及调查笔录、质检报告原件,移交青海省民和县公安局。   问题出青海   7月3日,青海省海东地区公安机关对民和县东垣乳品厂问题奶粉进行了查封。警方初查证实,该厂于近期分别从河北等地购进奶粉原材料58吨,其中从河北购进原材料38吨,从中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500余倍。   经核实,现已查封东垣乳品厂奶粉原料64吨、成品12吨,经青海省质监部门对上述原料四批次样本检验,均检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   资料显示,东垣乳制品厂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县川口镇东垣中路3号。据新华社报道,该厂厂长、法定代表人刘战峰以及该厂副厂长刘西平、车间主任王海峰等犯罪嫌疑人已被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提供问题乳粉原料的犯罪嫌疑人周忠林也被抓获。   据本刊记者了解,民和县委县政府2001年提出了“畜牧立县”的发展战略,将奶牛业列入优先发展的产业。截至2009年底,全县共存栏奶牛超过1万头,年产鲜奶约12000吨。不过,东垣乳制品厂等三家民和县的乳品企业,一直未能摆脱生产工艺较落后、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品牌知名度较弱的窘境。每当奶制品需求旺盛时,这几家企业之间也会竞争奶源。   2004年阜阳“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紧急部署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奶粉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包括东垣乳制品厂在内的青海四家奶粉企业,因“产品基本局限在省内销售”,没有被列入国家抽查序列。当年4月底,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省内四家企业进行了抽检,东垣乳制品厂的“东垣”牌奶粉卫生指标被检查出不合格,但未见查处下文。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2008年9月30日,生产“东垣”牌全脂淡奶粉的民和县东垣乳制品厂,和其他三家青海乳制品企业一道,被国家工商总局列为134家“未检出三聚氰胺的企业”。   新华社此前引述专业人士的分析认为,东垣乳制品厂的问题奶粉,很可能是对尚未完全销毁的“三鹿问题奶粉”进行加工、销售的结果。而送到邻省甘肃检验,目的可能是想根据检测出的三聚氰胺含量进行调兑。   而业内人士分析说,该厂主产的25公斤袋装奶粉,一般是用于继续加工的原料,生产蛋糕、冰淇淋等,三聚氰胺含量经调兑后达到一定水平,不容易被发现,这使得不法分子存有侥幸之心。   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县公安局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证实,由于该案“影响的地方很多”,牵涉到的奶粉销售往多个省份,除了目前已知的江苏、浙江等地,还可能包括云南昆明市。由于涉及面很广,暂时还未有调查结论。   7月7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东地委书记王小青提出要求,认真开展“问题奶粉”清查工作。民和县的三家乳品厂都被要求暂停生产、销售,全面整改。   新华社7月9日报道称,目前东垣乳品厂库存涉案乳粉已被全部封存,已发现该厂销往外地的乳粉产品被及时追缴查扣,尚未发现流入消费市场。   禁而不绝   据刘西平供述,东垣乳制品厂所生产的“东垣”牌奶粉,主要销往江浙一带,少量在青海本地销售。   浙江省质监局食品处和江苏省质监局食品处的工作人员7月9日向本刊记者证实了此说。但他们也表示,在接到青海省发函后,已经处理此事,也上报给国家质检总局。昆明市质监局工作人员则向本刊记者表示,是否有问题奶粉流入昆明,“要问省质检局”。   这已是问题奶粉的第二次“复出”。据卫生部公布的信息,2009年以来,一些地方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案件都是使用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   今年2月1日,广东媒体报道,卫生部通报有三种三聚氰胺超标的乳制品流入广州市场,分别是:渭南市乐康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影牌全脂奶粉(25千克/袋,生产日期2009年9月22日、2009年10月22日),宁夏吴忠市天天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天天塞上全脂乳粉(25千克/袋,生产日期2009年11月4日)。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就在此次甘肃和青海发现问题奶粉前几天,6月22日,吉林省吉林市工商局丰满分局在检查中,检测到辖区内一家市场零售点销售的黑龙江省大庆市一家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袋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目前,已查证嫌假冒生产许可证的乳粉900余公斤,其中的几袋产品三聚氰胺含量有所超标,案件已移交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此前有媒体援引广州市乳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丁棉的说法,称当年未被销毁的2008年问题奶粉可能高达10万吨之巨。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国务院要求对使用和销售问题奶粉的违法犯罪案件彻底追查,将问题奶粉全部销毁,对不法分子予以严惩。   对于此次问题奶粉再现,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分析认为,“新添加三聚氰胺的可能性很小”,2008年的问题奶粉还是没有被彻底销毁。他分析,一方面,销毁问题奶粉需要不小的成本 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执行销毁还有漏洞,不排除少数人手里还有问题奶粉。   东垣乳制品厂原料的采购地河北省质监局食品处的工作人员7月9日向本刊记者表示,他们“正在调查”此事,目前还未有结论。而河北省卫生厅新闻办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还没听说”。
  • 美素丽儿奶粉被曝存多种质量问题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美素丽儿正牌代理商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涉嫌非法生产,市场上热销的荷兰美素丽儿奶粉竟然是掺杂过期奶粉、重新灌装并私自更改保质期后生产出来的。然而,自苏州省质检部门对美素力而的中国进口商立案查处至今,该款奶粉依然在市场热销。   据央视报道,一份由苏州市质监局上报给江苏省质监局的汇报材料显示,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不仅涉嫌非法生产奶粉,还委托印刷厂印制奶粉盒,更改标签和喷码,对奶粉进行重新包装,改头换面。   这家公司涉嫌非法生产婴幼儿奶粉有3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更换破损的外包装,并在新的外包装上加贴中文标签 第二种是先拆除外包装,擦去内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喷上新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然后重新进行外包装并加贴中文标签 第三种是将来路不明的进口奶粉和过期奶粉拆封后搅拌混合,用锡箔纸封装,在锡箔纸包装上重新打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再装进新的外包装盒并加贴新的中文标签。   据了解,婴幼儿奶粉由高到低分为1段、2段和3段,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吃1段奶粉,6——12个月的婴幼儿吃2段奶粉,12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吃3段奶粉。据苏州市质监部门相关执法人员介绍,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在混装奶粉时,不仅涉嫌更改保质期,使用过期奶粉,还涉嫌用价格更低的低段奶粉冒充价格较高的高段奶粉。   据报道,央视记者掌握的另一份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报给国家质监总局的文件进一步显示:苏州质监部门现场查封的婴幼儿奶粉,袋装的有522189袋,灌装的38868罐,货值金额高达5000万元。以一个婴幼儿每月喝4桶奶粉计算,仅现场查获的这些奶粉,就足够12400多名婴幼儿喝半年。鉴于该案货值巨大、情节严重,苏州当地质监部门已经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继续侦办。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四项罪名,对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立案调查,该公司法人代表也已经被刑事拘留。   央视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款美素丽儿奶粉是去年的9月份,陆续在北京的丽家宝贝婴幼儿连锁店、北京赛特、北京燕莎等多家门店陆续上架销售。至今从未中断。自2012年11月,江苏省质监部门对美素丽儿的中国进口商立案查处至今,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进行调查时却发现,市场上的美素丽儿问题奶粉从未被召回或是下架,美素丽儿的400客服电话依然畅通,而且客服人员还告诉记者,他们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还在逐步扩张。记者发现,淘宝、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网站的几十家店铺。自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因涉嫌非法生产奶粉被查封至今,也一直在公开销售美素丽儿奶粉,从未间断,而且今年春节后销量稳步增长。   400客服告诉记者,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是玺乐集团中国区的总代理,玺乐丽儿奶粉由其全资子公司上海玺乐美素实业有限公司负责总经销和市场运营。记者在上海市长宁区宣化路300号华宁国际广场南塔2602室找到了上海玺乐美素实业有限公司。这位副总监吴女士介绍,已经被查封的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与上海玺乐美素实业有限公司实际上是同一个老板,只不过前者负责产品进口和重新包装,后者负责市场推广和销售。她告诉记者,尽管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去年11月就被查封并立案调查,但直到现在,他们既没有接到当地执法部门要求召回的通知,更没有被要求停止销售,所以公司的市场销售和运作没有受到影响,因为“美素”的知名度高,产品比较畅销,现在全国省会城市,基本上都有他们的经销商。   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将来路不明的进口奶粉拆包分装,再掺入已经过期的奶粉,同时还将价格便宜的2、3段奶粉掺入1段奶粉中。这样造假加工出来的奶粉会对婴幼儿造成怎样的伤害呢?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表示,这种手工干混法进行的灌装可能混入虫子和杂质,而且可能造成细菌污染。另外,低段奶粉冒充价格更高的高段奶粉,容易造成婴儿营养不足,影响孩子的身高体重发育,甚至会学习智力发育等等。专家一再强调,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同于其他食品,对于婴幼儿来说奶粉就是粮食,甚至是部分婴幼儿唯一的营养来源,所以奶粉如果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是非常巨大的。
  • 食品安全大部制 能否拯救国产奶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如今这“天”问题重重。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信心底线——食品安全,已成为国人近几年最为关注的话题。   “两会”前夕,香港特区出台政策,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出境进行限制,其背后更凸显出内地奶业的尴尬与无奈。“两会”上,大部制改革已经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责,集中于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一改以往多部门交叉监管的“九龙治水”模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本期报道中溯源内地奶粉信任危机,发现除了监管,业界对乳品的标准问题也极为关注。   全国“两会”前夕的3月1日,香港特区史上最严厉的奶粉限制出境政策(俗称限奶令)正式实施。尽管这项规定早在2月22日便被公布,但实施当天,依旧争议四起。在随后召开的“两会”上,对内地奶业质量问题的管理,也成为热议的话题。   香港的奶粉抢购热潮可以追溯到2009年。尽管从2009年至今,我国乳制品的质量有所好转,但是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所说:此前在相关问题认识、产业管理和监管措施落实方面都存在不足,使得消费者对整个内地奶业充满不信任感。   不信任感出自何处?奶业专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问题频出、行业标准制定较低、监管不严等,是奶粉信任危机的溯源所在。而部门之间多重管理以及“监管链”的缺失,也使得政府难以实现乳制品安全管理的无缝对接。“两会”上食品安全大部制改革,有望对这一现象作出改变,“食品安全梦”是否离我们更近了一步?   全球限奶令升级   长期研究奶业的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类分析师宋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心丧失的危机,是以三聚氰胺为代表的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所导致的。   2009年后,不仅是“三鹿”事件,β-内酰胺酶事件(掩盖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皮革水解蛋白事件等都让消费者对内地乳制品行业逐渐失去信心。   中投顾问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间,原来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的“洋奶粉”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洋奶粉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由2008年年初的70%上升到85% 在中端市场上的份额也上升了不少。   到2011年,随着奶业质量问题的继续,尤其是受国产牛奶M1黄曲霉素超标的影响,内地消费者对海外的奶粉需求越来越强烈。   奶业专家王丁棉回忆,香港奶粉货源紧张从2009年开始,“2009到2011年,香港的货源紧张偶尔会出现,但是大面积的奶粉供货紧张也仅有两三次左右。”随之生意兴隆的,则是海外奶粉的网络代购。   也是从2011年开始,随着内地市场对香港奶粉需求增大,香港有地区和超市进行市场性限购。2011年春节期间,香港部分超市采取了奶粉限购措施。   2012年,全球性质的限购潮出现了。当年6月,美国Target、Walmart等大卖场奶粉限购5~12盒。之后各国紧跟,新西兰、澳大利亚,丹麦、荷兰、德国、法国等也开始陆续限购或限制出境。   事实上,2006年至2012年间,非香港本地的奶粉需求远高于当地自身。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对外披露,香港每月进口约400万罐奶粉,当地婴幼儿每月消费有60万~70万罐,约300万罐奶粉经香港转出口。   由于香港的奶粉关税较内地低,经销商可以直接从国外进口奶粉,比如荷兰牛栏牌奶粉,“港版”只要250元,而在内地就需要312元才能买到。   今年2月22日,香港出台了《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修订规例)。《规例》中规定,除非获工业贸易署署长发出许可证,否则禁止从香港携带超过1.8千克供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出境。任何人若违反,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处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规例》在3月1日正式生效。   王丁棉说,近期天猫向达能和雀巢等6个品牌提供平台,做原装奶粉的代理,建立了第三销售渠道。这也不失为代购以外的一种新型海外奶粉购买形式。   大部制改革补漏监管盲点   “两会”期间,奶粉的质量整治问题已提上日程。周伯华3月4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国务院各部门正在协调研究,将采取更为有效的专项管理办法来确保婴幼儿奶粉安全,这些措施将会尽快出台。   他表示,针对婴幼儿奶粉的专项管理,将涉及从畜牧生产第一道工序到工厂加工、合格出厂以及进入到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同时要采取一系列更加严格的措施规范生产厂家、畜牧养殖以及销售环节的责任,确保国民能喝上安全、放心奶。国民的“安全放心奶”应在全面的“监管链”中产生。宋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应该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管控机制、食品安全预警机制以及建立食品安全危机处理机制。   如今,中国乳品的产业链上下,从养殖、加工、物流配送和销售往往是不同的利益主体,这对监管极为不利。而将这个产业串成真正的“监管链”,才能对每件乳制品进行更好的质量追溯。   为了完善“监管链”,宋亮认为,政府应该要求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按照建立的标准,做各环节的追溯体系,然后互相对接形成信息网,对于这些信息,可以在政府网站上予以共享,方便消费者查找。   而建立这套体系的难点在于,需要政府参与,比如在硬件上给予各企业一定的补贴,并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环节追溯体系建成的企业进行权利和义务的界定,并保障对接,“这样,以后奶粉若出了事,可以追溯到问题方,保障了其他企业的权益”。   “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拿到一瓶奶,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编号,在网上查到这瓶奶的配送公司、生产企业、生产时间和批次、奶源地、养殖场、奶牛甚至是奶牛产下牛奶的时间。”宋亮说。   除了以上“监管链”,预警机制也十分必要。宋亮表示,政府可以通过机制预警具有局部代表性的大面积食品安全问题,“比如某地出现了大面积疫病、亦或成本上涨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对于未知的危害物,带来的安全风险等”。   王丁棉更看重的是监管方式和指导思想的转变,“现在我们的监管部门都是发通知公告组织去企业检查,部分专家组人员有是临时抽的,对食品安全不了解,根本没法看出来存在的问题。”   王丁棉表示,前几年产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政府对企业的惩治不及时、不到位,“对于企业来说,在出现问题之时,地方以及中央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处罚规定,对发现问题的大小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   不光如此。王丁棉向记者介绍,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是“九龙治水”,条块结合地对乳品行业进行监管。这种模式本身效率会很高,但是现在部门和部门之间会出现交叉点或盲区,“管理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界定,责任、义务和权利等都有模糊地带”。   而在今年的大部制改革中,我国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国家食药监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此外,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乳品标准不该一刀切   在监管的过程中,国家标准是重要准绳。但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上,业内人士存在争议。   王丁棉表示,从现行的国家《婴儿配方食品标准》(GB10765-2010)前言中可以看到,现在的婴儿配方奶粉标准制定的依据,是对应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颁布的婴儿配方食品标准 (CodexStan72-1981),同时,还参照了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编著的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王丁棉认为,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的制定,首先应该参照国际食品法典(CAC)推荐的标准,但决不仅仅是一个CodexStan72-1981标准。CAC公布的营养标准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CodexStand73-1989(罐装婴幼儿食品)、CodexStand74-1991(谷基婴幼儿食品)、CodexStand156-1989(较大婴幼儿配方食品)等。   他说,现行的中国婴幼儿奶粉标准所引用CodexStand72-1981标准已经有点过时。目前国际上取代这一老标准的,即最新版本的标准是在2006年11月举行的第28次会议上提出来的,这个标准的新参数依据或内容已广为各国所引用或参照。   王丁棉举例,比如关于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比例国外要求为6:4。因为酪蛋白高,孩子容易消化不良,同时也给孩子的肾增加负担。“但是,中国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比例则是7:3。国外之所以修订标准,就是因为之前的标准有弊端和不完善的地方”。   但宋亮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蛋白比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婴幼儿奶粉如果单从指标数量来看,相对国外的标准来说是高的,我们的各系标准都制定得很详细。”宋亮认为,对于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比例,是从中国的儿童身体接受能力的角度来考虑的。  “不是说和国际接轨了就是对的,日韩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比例也是7:3”。宋亮表示,欧美的饮食习惯决定了其宝宝本身摄入的蛋白就多,因此酪蛋白的比例需要减少。中国宝宝与欧美宝宝正好相反,在蛋白摄入上较少,因此在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中,酪蛋白的比例需要提高。   宋亮表示,不光是蛋白的比例,中国宝宝在矿物质上的摄取量也比欧美和日韩孩子低。因此,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中在微量元素方面要求相对比较高。   从各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中可以看出,欧洲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各地域都不尽相同。日本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也与中国不一样。“我的观点是,中国东西南北饮食习惯差异很大,我们的奶粉标准制定,应该按照一定的地域进行划分。比如南方多水产果蔬,北方多吃牛羊肉,两地的奶粉的配方应该有差异。”宋亮说。   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或许仅是业内人士热烈讨论的话题,但是生乳收购标准,则饱受诟病。   2010年新修订的生乳新国标中,生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不低于2.9克,降到了2.8克,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不大于50万,调至不大于200万。新标准中,生乳蛋白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是美国、欧盟(10万)标准的20倍。   宋亮告诉记者,之所以降低国标,是因为中国养殖环境比较落后。   中国的奶牛养殖的环境差异性很大。从城市到农村,南方到北方都有巨大的差异。“生乳标准不能一刀切,需要差异化”,宋亮认为,正因为中国复杂的养殖情况,在生乳的标准制定上,需根据差异性相应制定标准,并且分级制定价格。   “对于规模化养殖场,生乳标准要求应该高些,建议菌落数每毫升≤3万,每100克生乳蛋白含量不低于3克 对于中小规模养殖,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的,建议菌落数每毫升不大于50万,生乳蛋白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9克。市场按照品质的差异,分级制定相应价格”。
  • 新闻晚报:激素门或毁誉国产奶粉
    尽管圣元公司坚称奶粉中没有激素,并非导致几名婴幼儿性早熟的元凶。但权威部门至今失声,以及消费者对国产奶粉摇摇欲坠的信心,使得外界对其质疑仍然不断。记者从各个权威检测部门获悉,目前没有部门接受个人送检产品,且激素也不在奶粉的常规检测项目中,我国奶粉的激素检测是一片盲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旦圣元奶粉坐实“罪名”,国产奶粉将迎来新一轮危机。   若有激素或来自产奶环节   不同于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数以千计的婴儿被查出异常,此次婴幼儿性早熟的案例至今只有几例,而国家权威部门尚未发布针对圣元奶粉的检测报告,元凶是否是该款奶粉仍无定论,专家认为,如果圣元奶粉中含有激素,来自产奶环节的可能性要大于生产环节。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在产品中添加激素毫无商业价值。 ”他表示,国家已经有明文规定,不得在食品中添加激素,这当然就包括奶粉。他怀疑如果牛奶遭激素污染,可能来源于产奶环节,问题可能出在养殖环境。 “在对奶牛安胎时,可能使用到激素,另外在奶牛繁殖上,比如奶牛的配种环节也可能使用到激素。厂家应该对奶源进行彻底检验。 ”   食药监不接受个人送检要求   食药监和质检部门不接受个人送检,激素并非奶粉的常规检测项目,在众多家长为孩子们的健康担忧,希望尽快听到权威部门声音之际,这两个消息无疑是兜头而下的一盆冷水。   记者今天上午拨通食药监管热线962727,询问是否可送检奶粉,工作人员表示不接受个人送检。 “我们只接受公司批量产品的检测,市民个人送检不受理,此外激素也不在奶粉的检测项目中,这是全国统一规定的。 ”记者随后致电市质检部门,同样得到了不受理的答复。   记者从最新的婴幼儿奶粉检测标准中发现,确实没有“激素检测”这一项。这意味着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目前我国奶粉业的一个监控盲区。   国内奶业恢复路再遇阻   圣元奶粉的“激素门”为国产奶粉的复苏再度蒙上阴影,业内人士分析,一旦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认定圣元奶粉确实存在激素,国产奶粉的声誉定将受到集体影响,甚至重现三聚氰胺事件后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的情景。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陈连芳认为,配方奶粉中有激素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其真实性还需权威部门认证,一旦坐实了家长的质疑,那么消费者对国产奶粉恐怕会更加不信任。 “在三聚氰胺事件前,国产奶粉在一级市场的占有率是45%,外资奶粉是55%。而在事件发生后的2个月内,国产奶粉的占有率急剧下降到了不足30%,其后的8个月缓慢回升,但至今仍未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陈连芳表示,尽管“激素门”影响面不及三聚氰胺,但其负面效应仍然很大。
  • 国产奶粉质量优于进口要有说服力
    日前,中乳协发布消息称,检验证明国产婴儿奶粉质量优于进口。针对已公布的信息,有关人士对信息的透明度和结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布检测机构名单,被检测产品生产企业名单。提出这一要求目的在于使检测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为了对比国产和进口奶粉在质量上究竟有何差别,中国乳制品协会近日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结果表明,16个国产品牌(包括国内生产的国内与国外品牌)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且实际检测数值都非常好。9个原装进口产品中,有3个不合格。   洋奶粉价格贵,一涨再涨,高于国产国内品牌近一倍。不仅如此,而且非常紧俏,近期,一些国家先后发布了奶粉限购令,矛头直指对外国奶粉需求巨大的中国消费者。在这么一种语境下,国产奶粉检测合格率高于进口奶粉无疑是个大好消息,消费者不用“舍近求远”,就地就能买到价廉物美的自家产品,但是此次检测是否有权威?   首先委托第三方检测,这个第三方是谁,是国内的检测机构还是国外的检测机构,如果是国内的检测机构“胳膊是否往里拐”?而国外的检测机构是否具有权威性,如果是国外不知名的检测机构,很难说能让人信服。因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名不能含糊,应该予以注明。   其次,国产16个品牌奶粉是具体是哪些?9进口奶粉又是哪些?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送检,是随意到市面提取,还是专门从企业中选取,假如不打招呼,一视同仁从市面上任意抽查,此种检测结果是公正,如果是有的是生产企业直接选送,而有的只是从市场上抽取,就难避免着意加工,有违公正性。   再则,既然是已经检测,就得公布详细的名称,不能含糊其辞。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协会不是执法部门,因此不适宜对外公布企业名单”,这就让人费解,检测结果是真实存在,第三方检测第三方公布,敢作敢当,有什么不好公布的,不公布,消费者怎么知道检测的哪几种品牌存在问题,如何去抵制?   尤其要说清楚的是“9个原装进口产品中,有3个不合格”,这3个是怎么进来的?能够进入内地说明通过了相关部门的检测,由此,进口检测机构与乳制品协会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哪个更有权威性?   国产奶粉质量是提升消费者信心的关键,检测是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检测要公开透明,宜细不宜粗,不能太笼统,只有的把具体的细节亮出来,才能有比较,让消费者信服。
  • 近百吨进口奶粉亚硝酸盐超标
    不仅是国产乳制品不让人放心,进口乳制品也常出问题。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3年5月、6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录显示,来自新西兰、法国、德国等多地的乳制品发现质量问题被销毁或退货。其中,三批次近百吨奶粉亚硝酸盐超标。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上述不合格食品均是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的,均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不合格食品名录显示,三批次进口奶粉亚硝酸盐超标,涉及数量巨大。包括苏州市佳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从法国进口的50吨脱脂奶粉,上海良昊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新西兰进口的28吨全脂奶粉,上海英联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从新西兰进口的14吨全脂奶粉。目前,这些奶粉已做退货处理。   另外还有多批次乳制品因不同原因出现在问题食品名录中。从新西兰进口的田园无乳糖牛奶,微生物污染被销毁 从德国进口的妙卡力士风味发酵乳(含黄桃果粒),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姜黄素被销毁 从捷克进口的乳清粉,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被退货 从荷兰进口的初生婴儿配方奶粉1段,月桂酸和肉豆蔻酸总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被退货 从新西兰进口的味惠思乐多种口味乳粉,标签不合格被退货。   ■相关链接   一罐奶粉需过“五关”   今年5月1日起,《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乳品进口面临更严格的准入门槛。记者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新规实施后,一罐奶粉需过“五关”后,才能来到消费者手中。   这“五关”包括:单证审核关、现场查验关、标签审查关、抽样送检关、实验检测关。北京国检局朝阳办事处副主任周玉峰说,以“一段”婴儿奶粉为例,按照新规,必检项目达到50项。“新规实施前,全项目检测报告是抽检,新规实施后,必须批批核审。”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对进口乳制品进一步强化管理,越来越多问题洋奶粉将被拒入境。
  • 飞鹤奶粉出现问题再遭投诉
    打着“一贯”好奶粉宣传口号的飞鹤乳业,最近却接二连三地遭遇了消费者的投诉。上周,今报尚品生活周刊报道的《飞鹤奶粉,请给我一个说法》之后,又有两位读者给今报打电话反映,其中一位消费者因为给小孩喝飞鹤奶粉而出现拉肚子症状,并且是一喝就拉得严重。这让消费者在心里犯嘀咕:飞鹤奶粉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   【消费者】   奶粉气味儿刺鼻   家住郑州市商城路附近的张女士于2010年2月初,在商城路易初莲花超市购买的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1段,当时买的时候送了一小桶赠品。“我女儿2岁零3个月,一直喝3段奶粉,后来听人介绍说,1段奶粉也不错,就买了1段,打开赠品包装以后,有一股刺鼻的气味儿,根本就不是奶香味。我让孩子喝了两次之后,越想越不对劲,就给孩子停了。上周看到报道,我想我和牛女士的赠品应该是同一批次的货。因为家里的赠品就这一小桶,搁不住跑到超市去换,我们就没去。如果飞鹤有什么补偿措施的话,我们会考虑的。”   除了张女士外,另外一位投诉飞鹤奶粉的是家住西郊的能女士,她于去年12月中旬在超市购买了飞鹤奶粉给孩子喝。“以前我们孩子也喝飞鹤奶粉,没啥异常,但是自开始喝去年12月份购买的奶粉赠品后,孩子就一个劲儿拉肚子,还发烧。仔细一闻奶粉赠品,竟然有股奇怪的腥味。”能女士说。   【销售员】   奶粉腥是因为有海洋成分   出现这种问题后,能女士就到超市找飞鹤促销员询问一下,促销员说:“有腥味是因为飞鹤奶粉含有海洋生物营养成分。”   能女士说:“没听说过哪家奶粉还带有海洋生物营养成分的,就算有,也应该处理过,没有腥味吧。我不太懂奶粉,就问出现这种问题能退吗?”   促销员说:“只要打开盖子都不能退。”   能女士回应:“不打开盖子我怎么知道奶粉有问题。”   促销员说:“奶粉没有问题。”   能女士说:“不退也行,你把我孩子的医疗费用报销了。”   促销员一看能女士态度比较强硬,就说,奶粉退不了,你还是买更贵、更高级别的飞鹤奶粉吧,那种奶粉里面没有海洋成分。   能女士的奶粉最终没有退掉,对于这个结果,能女士很不满意。她觉得自己一直信赖的奶粉形象陡然间倒塌了。   【反馈】   飞鹤乳业一直没回应   关于此事,记者联系了飞鹤乳业有限公司,拨打该公司400电话总是线路忙,无奈之下,记者便拨打了该公司的客服电话,让人不解的是,记者打了三四个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记者在飞鹤奶粉网站上查找,并没有发现飞鹤奶粉中含有海洋生物营养成分。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上期受访者牛女士也未接到飞鹤奶粉方面的回应,牛女士仍坚持要看到书面正式质检报告。   【消协】   问题奶粉应及时停止饮用,保留证据以便维权   郑州市消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购买奶粉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场或者乳制品指定销售地点,选购包装完整,有商标、生产厂名、生产日期、批号、保存期限等标志的奶粉。   工作人员还向记者介绍了几个辨别真假奶粉的技巧。据介绍,真假奶粉在手感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区别,真奶粉质地细腻,用手捏住奶粉包装袋来回摩擦会发出“吱吱”声,而假奶粉由于掺有绵白糖、葡萄糖成分,颗粒较粗,会发出“沙沙”的流动声。真奶粉是呈天然乳黄色的有牛奶特有的乳香味,相对来说假奶粉显得较白,有结晶和光泽,乳香甚微,甚至没有乳香味。另外还可以从冲牛奶时的溶解速度来辨别奶粉的真假,真奶粉用冷开水冲,需经搅拌才能溶解成乳白色浑浊液,用热开水冲时,真奶粉形成悬漂物上浮,搅拌之初会黏住调羹,而假奶粉用冷开水冲,不经搅拌即能自动溶解或发生沉淀。用热开水冲时,假奶粉溶解迅速,没有天然乳香味。   消协工作人员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发现奶粉质量有问题或小孩对奶粉不吸收,应及时停止食用,保存相关证据,同时将问题奶粉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消费者的权益需要消费者自己去争取   在采访飞鹤奶粉的过程中,记者的心情十分复杂。深刻感受到了厂家的强势,以及消费者“不愿惹事”的心态。在第一次采访牛女士的时候,牛女士担心,自己的报道上了报纸,自己的图片上了报纸,会遭到厂家报复。在记者多次解释下,牛女士才答应刊登报道细节和自己的图片。   第二周,张女士也反映了飞鹤奶粉的情况,她对记者说:“我只想说出事实,我们家现在仍有奶粉赠品,如果你们想拍照片的话,我先跟老公商量一下再回复。”   在记者写完稿件之后,摄影记者跟张女士做了多次沟通,张女士仍旧犹豫。直到发稿前,张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还是不拍照片吧,我们不想惹事。”在记者多次提醒之下,张女士答应保留好样品。如果厂家答应赔偿的话,样品将是维权的证据。   为什么消费者会惧怕厂家?为什么消费者找不到上帝的感觉?   牛女士说:“我曾经向郑州某媒体反映此事,后来厂家手眼通天,找人疏通关系,花了大价钱,把这个报道给压了下来。从那以后,厂家态度更加强势,对我的要求更是不搭理。我这次找到今报反映情况,没想过要厂家赔钱,只希望今报能够报道此事,让更多的人知道飞鹤奶粉是什么样的质量。”   正是这样多次投诉无门,处理无果的例子,让消费者失去了希望,消费者开始怀疑,自己有能力去挑战势力强劲、资源丰富的上市公司吗?   对此,我要说,中国社会的进步,要靠每个公民一步步去推动,消费者的权益,需要消费者自己去争取。如果自己都对自己的权益不去争取的话,别人更不可能替你去争取。回头看一下三鹿奶粉,这样强势的企业,四处花钱去公关,以掩饰自己销售毒奶粉的事实,但终究纸里包不住火,最后仍逃脱不了法律制裁。在维权的路上,我们有时候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信念!
  • 圣元奶粉质检实验室实地考察
    近日,“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备受消费者关注。8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致广大媒体的一封信”中表示,圣元公司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今天上午,大众网记者来到圣元营养有限公司位于胶南的生产基地实地采访,整个基地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运转,记者在中心检测实验室,现场观摩了价值千余万的检测仪器如何工作。   上午10时,记者来到圣元营养有限公司的中心检测实验室。在这里,最醒目的当属眼前11台干净整齐的液相色谱仪。   据工作人员介绍,圣元奶粉经过紫外线杀菌、无菌压缩空气吹动、自动干混、充氮封盖等生产过程形成最终产品,最终产品取样后便是送到该检测中心进行全项检验。在这11台用于奶粉检测的液相色谱仪中,其中10台液相色谱仪价值就接近600万元,据该检测中心夏主管介绍,这些仪器主要是用来检测奶粉成品里的营养素含量,其中主要是针对维生素。另外一台价值300万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主要是用于检测奶粉里是否有兽药残留,还可以检测微量存在的有害物质,比如三聚氰胺。   “我们的员工都知道奶粉生产和检测的程序都非常严格,所以大部分员工的孩子都是吃我们自己的奶粉。”圣元公司行政部李振表示。随后,记者在企业内部随机询问了几名员工,发现凡是孩子尚处于婴幼儿时期的员工都买的是圣元奶粉。公司的一位司机表示,他的孩子1岁多了,从小一直吃的是圣元奶粉,但是身体并无异常症状。
  • 你选用的奶粉符合新标准吗? —电位滴定法测奶粉中氯含量
    一、背景介绍氯是婴幼儿奶粉中重要的矿物质,有维持体液矿物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的作用。氯的缺乏会使食欲受到影响,能量以及蛋白质的利用率下降;氯过高会导致机体细胞缺氧、肿胀,影响婴儿健康生长。婴幼儿奶粉作为婴幼儿摄入氯离子的重要来源,其含量是判别奶粉品质的重要指标。GB 10765-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配方食品》,均于2021-02-22发布,于2023-02-22实施。 标准每100kJ每100kcal检测方法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GB10765-202112mg38mg50159mgGB 5009.44GB10766-2021无特别说明52mg无特别说明218mgGB10767-2021无特别说明52mg无特别说明218mg 上述新标准均对氯含量均有限值要求,故我们需要对奶粉中氯含量进行检测。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氯含量检测的标准要求、测试方法、具体测试过程及结果。 二、检测标准简介 GB 5009.4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于2016-08-31发布,于2017-03-01实施。● 本标准代替GB 5413.2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氯的测定》、GB/T 12457-2008《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B/T 15667-1995《水果、蔬菜及其制品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GB/T 9695.8-2008《肉与肉制品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GB/T 22427.12-2008《淀粉及其衍生物氯化物测定》,以及GB/T 5009.44-2003《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14.2食盐”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氯化物含量的电位滴定法、佛尔哈德法(间接沉淀滴定法)、银量法(摩尔法或直接滴定法)测定方法。● 本标准的电位滴定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本标准的佛尔哈德法(间接沉淀滴定法)和银量法(摩尔法或直接滴定法)不适用于深颜色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三、氯含量测定方法(1)试液制备:精确称取称取奶粉50.0211g,用温水溶解,水浴沸腾15分钟。超声2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依次加入2mL沉淀剂1和2mL沉淀剂2,每次加后摇匀。用纯水定容1L,摇匀,静置30分钟。用滤纸抽滤,弃去最初滤液。 图1 奶粉中氯化物含量滴定曲线 (2)测定:准确移取10mL滤液放入滴定杯,加入5mL硝酸(1+3)和50mL丙酮,置于电位滴定仪上,用硝酸银滴定剂滴定至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三、注意事项1、实验需用丙酮做溶剂,建议使用981121银滴定电极(聚四氟乙烯外壳)。2、电位滴定法适用于各类食品氯化物的测定,不受颜色干扰。 四、仪器推荐ZDJ-5B型自动滴定仪● 7寸彩色触摸电容屏,导航式操作● 支持电位滴定● 实时显示测试方法、滴定曲线和测量结果● 可定义计算公式,直接显示计算结果● 支持滴定剂管理功能● 支持pH的标定、测量功能● 支持USB、RS232连接PC,双向通讯● 可直接连接自动进样器实现批量样品的自动测量
  • 贝因美奶粉安全再次引起关注
    奶粉质量安全再次引关注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一直是个敏感话题,特别是关系着下一代国人健康成长的婴幼儿奶粉更倍受关注。从“大头娃娃”到“三聚氰胺”,多少年轻的父母都谈奶粉色变。近日,本新闻网多次接到消费者反映称:家中的宝宝食用贝因美奶粉后,全身起红疹。   消费者:贝因美奶粉食用后 宝宝全身起红疹   广东的岳先反映:“因为夫妻二人长期在外工作,孩子是托给公婆照顾的。在宝宝断奶后即2009年7月底购买了3包贝因美奶粉让二位老人给宝宝喂食,自己便匆匆前往外地工作。一段时间后,突然接到婆婆的电话:“媳妇啊,你快回来看看宝宝吧,不知怎么回事,宝宝身上长了好多红疹,嘴巴里也都是白泡!”爱子心切的岳太太却由于工作牵制而脱不开身,无奈只好托公婆带着宝宝去医院就诊。当时,医生说,宝宝是食用奶粉过敏,建议停用奶粉,改喂豆浆。公婆遵医嘱给宝宝喂了数天的豆浆后,过敏现象就消失了。而后,宝宝的爷爷因担心宝宝只喝豆浆没营养,便买了几包另一品牌的奶粉与豆浆混着喝,期间也未出现过敏现象。”   到了年底,夫妻二人回家后,妈妈觉得当时医生可能是误诊,没放在心上,也比较信任贝因美,则再次购买了三包贝因美奶粉,宝宝食用一包多后再次出现过敏现象,无奈,宝宝再次住院挂瓶。   看着生病的宝宝,岳太太心痛不已,他们立即停止对宝宝喂食贝因美奶粉,症状便很快消失了,岳先生他表示:“贝因美奶粉中到底存在什么东西让我宝宝会如此过敏,是不是有严重质量问题?”   无独有偶,另一位王女士也反应:“我家宝宝以前喝的是贝因美奶粉,由于对此奶粉过敏,起了满脸湿疹,后来湿疹还发展到宝宝身上,本来想联系贝因美厂家咨询情况,可是电话一直打不通。后来我们就停问该奶粉,到现在宝宝也没出现过敏状况。”   贝因美公司:“宝宝是蛋白质过敏体质”   接到投诉后,记者多次拨打贝因美集团电话,想了解情况,可该公司电话不是没人接,就是一直在忙音当中。   在接到记者发出的采访函数日后,杭州贝因美来电对此事作出解释:“岳先生的宝宝为蛋白质过敏体质,这样是吃什么奶粉都会过敏的,跟我们的奶粉质量没有关系!”   消费者质疑:宝宝是蛋白质过敏体质,为何食用其他品牌奶粉无过敏现象?!   在接到贝因美的解释后,记者向岳先生核实说法。岳先生表示,他也很疑惑,宝宝若是过敏体质,为何食用其他奶粉就无过敏现象,而且宝宝也特别爱吃鸡蛋、虾等高蛋白食物,都没有特殊反应啊?怎么会是蛋白质过敏体质了?这不明摆着贝因美公司在推脱责任!   消协:遇问题奶粉应及时停止食用 保存证据 以便维权   福州市消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购买奶粉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场或者乳制品制定销售地点,选购包装完整,标识有商标、生产厂名、生产日期、批号、保存期限等的奶粉。   工作人员还向记者介绍了几个辨别真伪奶粉的技巧。据介绍,真假奶粉在手感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区别,真奶粉质地细腻,用手机捏住奶粉包装袋来回摩擦会发出“吱吱”声,而假奶粉由于掺有绵白糖、葡萄糖成分,颗粒较粗,会发出“沙沙”的流动声。真奶粉是呈天然乳黄色的有牛奶特有的乳香味,相对来说假奶粉显得较白,有结晶和光泽,乳香甚微,甚至没有乳香味。另外还可以在冲牛奶时的溶解速度来辨别奶粉的真伪,真奶粉用冷开水冲,需经搅拌才能溶解成乳白色浑浊液,用热开水冲时,真奶粉形成悬漂物上浮,搅拌之初会黏住调羹,而假奶粉用冷开水冲,不经搅拌即能自动溶解或发生沉淀。用热开水冲时,惨假奶粉溶解迅速,没有天然乳汁的香味。   消协工作人员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发现奶粉质量有问题或小孩对奶粉不吸收,应及时停止食用,保存相关证据,同时将问题奶粉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以便更好的维护自己权益。
  • “三聚氰胺”奶粉只是食品安全的冰山一角
    当中国的老百姓渐渐淡忘了“问题奶粉”,重新开始“每天一袋奶”的生活时,“三聚氰胺”这种在2008年臭名昭著的工业品,再次出现在中国的乳品中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在2009年12月31日宣布,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的四批次奶粉和炼乳中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不久前,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的275公斤奶粉也被曝三聚氰胺超标。此时,距离“三鹿”事件最终宣判还不到一年时间。(1月6日《华商晨报》)   2009年的最后一天,当大多人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没有人会想到,当初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会再次重现,上海熊猫乳品的奶粉和炼乳中三聚氰胺含量超标。08年沸沸扬扬的“三鹿风波”,曾一度闹得人心惶惶,各大超市里,几乎所有的奶制品滞销,这对于中国奶制品业来说是一场大地震。   历史总是具有戏剧性的一面,2008年的最后一天,三鹿集团主要负责人经历了长达14个小时的庭审。随着三鹿的破产和判决,当所有人都以为,奶制品业“三聚氰胺”事件已成过去,当公众渐渐淡忘“三鹿风波”的时候,“三聚氰胺”如同恶魔一般阴魂不散,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据笔者所知,熊猫乳品厂是中国内地109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中的一家,2008年9月警方曾经调查过上海熊猫乳品董事长,当时,上海熊猫负责人王岳超还因受到三鹿事件的牵连影响工厂的正常运转颇感委屈。如今看来,当初的“委屈”也许完全是惺惺作态吧,利欲熏心的厂商并未被三鹿的判决震慑。然而,对上海熊猫乳品问题的查处,早在2009年4月就已经在进行,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有关部门一直处于对公众“保密”状态。究竟为何要瞒报?上海熊猫乳品厂在被查处的时间里,仍然生产“毒奶粉”并在市场上销售,为何缺少管制和监督?   更让人心寒的是,与三鹿奶粉事件不同,这次三聚氰胺的来源,居然是08年“三鹿风波”后被召回的问题奶粉,当初的问题奶粉没有销毁,被存起来,如今再次利用。此事与2001年冠生园“陈年馅料做新饼”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三聚氰胺作为工业品,其毒性于杀伤力显然比“陈年馅料”大得多,更何况,奶粉是给抵抗力与自我保护力都非常弱小的婴儿食用。这些黑心厂商的无良行为,相关部门的“保密”、“不能说”,给消费者带来的巨大伤害,并不是一句“目前乳业恢复形势很好”就可以一笔勾销的,政府有关部门的“隐瞒”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如此看来,我国食品业健康发展的轨道,任重道远。三鹿集团、上海熊猫乳品的劣迹泄露,对于整个食品安全问题来说,都只是冰山一角,究竟还有多少“隐情”、还有多少黑心的食品制造商、还会给消费者带来多大伤害?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唯一可以清醒地知道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 质检总局:逾23吨洋奶粉被禁止入境
    质检总局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169批化妆品7批   多批洋奶粉质量不过关   咔哇熊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胆碱不符合标准 每日牌牛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冠军牌全脂奶粉,亚硝酸钠超标……国家质检总局昨天公布新一批进口不合格食品信息,多批次洋奶粉、洋牛奶上黑榜,洋乳品的质量再次受到信任挑战。   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此次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169批、化妆品7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4类产品,主要是乳制品类、糕点饼干类和饮料类 微生物、品质和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质检总局提醒消费者放心,这些不合格批次食品、化妆品都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逾23吨洋奶粉被禁止入境   很多家长都愿意选择从国外买奶粉,然而洋奶粉并不都代表质量过硬。在本轮抽检中,有超过23吨的洋奶粉被禁止入境。其中,来自法国的5批次茉蒂雅克婴儿配方奶粉,来自德国的NEOLATTE1阶段、2阶段配方奶粉,均发现标签不合格。   迈高乳业(青岛)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的19.8144吨金装婴儿配方奶粉,泛酸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来自新西兰的2.9538吨金装贝婴嘉初生婴儿配方奶粉(900g),碘含量不符合国家标注要求,均被退货。北京澳纽之窗商贸有限公司从新西兰进口的0.01吨咔哇熊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胆碱不符合标准,被销毁。   洋牛奶的质量同样让人不够放心。上海百吉食品有限公司从德国进口的2升牧牌低乳糖全脂牛奶,包装破损 同时进口的3批菲仕利风味酸乳超过保质期,均已被销毁。来自韩国的970.5吨每日牌牛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来自德国的22.2吨优佳纯牛奶,包装不合格 来自马来西亚的冠军牌全脂奶粉6.3吨,亚硝酸钠超标 此外,佳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1.635吨桂格成长麦粉-五种谷类BIO益多配方,检出阪崎肠杆菌。这些产品均已被退货。   不合格食品不乏“大牌”   不合格食品名单中不乏国内消费者熟悉的“大牌”。来自英国的一批可口可乐健怡可乐,被发现超过保质期 大湖(天津)新鲜食品果汁有限公司从菲律宾进口的31.68吨芒果原浆,被发现霉菌超标 北京仙奇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新西兰进口的唛奴卡蜂蜜黄油曲奇过氧化值超标。这些食品均已被销毁。   另外,来自家乐氏韩国农心厂的2.48吨葡萄麦维(营养谷类早餐)霉菌超标,被退货。从美国进口的0.204吨卡夫无糖巧克力烘培块铜超标,被销毁。来自新加坡的两批伯爵早餐茶、伯爵茶稀土元素超标,被退货。上海宜家家居有限公司从瑞典进口的3.395吨肉桂面包(餐厅),菌落总数超标,被销毁。   喜欢台湾食品的消费者恐怕要失望了。来自台湾的义美巧克力小泡芙、3.boy榴莲酥、明奇蜂蜜沙琪玛、乖乖公司的孔雀饼干、明奇葡萄芝麻沙琪玛、黑糖口袋饼等多批次小食品,被发现菌落总数超标或大肠菌群超标。   “思妍丽”修复霜上黑榜   此次不合格化妆品涉及肤用化妆品和香水类化妆品,来自3个国家或地区。   上海思妍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法国进口的思妍丽温泉舒缓修复霜(500ml),部分产品有漏液现象,被销毁。来自法国丽蕾克公司的丽蕾克眼部黯沉调理霜,因货证不符被销毁。从韩国进口的4批奥利丝男士修护露、男士护肤水、保湿润肤露、保湿润肤水等共9.516吨产品,因标签不合格,被退货。
  • 新西兰奶粉含毒续:质检总局要求提供奶粉详情
    ■ “新西兰奶粉被检出二聚氰胺”追踪   新京报讯 (记者廖爱玲)新西兰部分奶粉被曝出含二聚氰胺残留物,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已紧急要求新西兰相关部门尽快提供涉毒奶粉的二聚氰胺含量、批次等详细情况。但相关部门尚未表态是否会对奶粉启动二聚氰胺检测。   多地质检海关约谈进口企业   近日,新西兰奶制品被检测出含低含量的有毒物质二聚氰胺(英文名DCD,也叫双氰胺),而早在去年9月,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就已在产品中发现了二聚氰胺残留,但却“保密”了3个多月,备受诟病。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迅速做出反应,紧急与新西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要求对方尽快提供详细信息,其中包括奶粉中检出二聚氰胺物质的含量,涉及的奶粉具体品牌、产地、批次等具体情况。   不过,是否会对各个奶粉品牌启动二聚氰胺残留量的检测,国家卫生、质检等部门尚未对此表态。   但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广州、上海、天津等地的质检和海关部门正在约谈部分进口企业,一旦查出问题后将采取措施就地封存。   专家称国内奶源应不含DCD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介绍,虽然二聚氰胺在国际上都没有相关限量标准,但“二聚氰胺并不难检测”,其是制造三聚氰胺的原料,含量达到多大对人体有害,有待做进一步研究。此次奶粉事件尽管可能是微量和个案,国家海关、检验检疫部门也应该对其重视,加大对二聚氰胺残留量的检测力度。   使用国内奶源的奶粉会不会也含有二聚氰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安全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新西兰把二聚氰胺喷洒在牧草上,是出于环保的初衷,防止硝酸盐流入河流湖泊,而国内奶农还没有这种“意识”,所以, 新西兰的这种情况“在国内奶源上应该不会存在”。   ■ 探访   多品牌奶粉奶源地“不具体”   商场人士希望国家尽快对DCD进行检测并给出相关处理方式   昨天记者在顺天府、华堂、家乐福等超市的奶粉专柜看到,有的奶粉外包装上直接写“新西兰奶源”,有的根本看不到此类信息,多数品牌的奶源不止新西兰一个地区。   记者了解到,比如雅培0到12个月金装喜康宝婴儿配方奶粉,原料奶是“100%新西兰、美国、欧洲优质奶源”。美赞臣的A+系列婴幼儿奶粉、惠氏奶粉则仅是简单标注为“100%进口奶源”、“进口奶源”字样。   “就说是进口奶源,我们根本不知道买到的这袋奶粉用的究竟是哪一个地区的奶源。”一位孩子妈妈担心地说。   据了解,像雅士利、可瑞康等为纯新西兰进口奶源,雅培、惠氏、美赞臣等也都部分用了新西兰奶源,这些产品都在正常销售。   雅培公司称,经确认恒天然公司相关批次原料并未供应给雅培。   美赞臣客服热线工作人员称,美赞臣原料奶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的都有,符合国际和国内安全标准,新西兰奶源的事情目前正在查询中。   一家商场人士指出,这些涉及新西兰奶源的奶粉究竟能不能销售,国家应该尽快对DCD进行检测,给出相关处理方式和明确态度。
  • 奶粉检测:技术漏洞监管堵
    提高乳制品质量不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检测方法上   3月28日,荷兰高端奶粉品牌美素丽儿被曝光将来路不明的进口奶粉拆包分装,再掺入已经过期的奶粉,同时还将价格便宜的2、3段奶粉掺入1段奶粉中。该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乳制品质量的担忧。   蛋白质是乳制品的重要营养成分,通过技术手段检测乳制品中蛋白质含量便成为衡量乳制品质量的核心。不过,经《中国科学报》记者调查,目前国标采用的检测方法无法准确检测出乳制品中蛋白质的种类,“美素丽儿”事件正是钻了检测技术的“空子”。   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表示:“提高乳制品质量重在加强食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监管,不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检测方法上。”   国标存漏洞   早在1985年,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便提出了“凯氏定氮法”来检测蛋白质。   该方法通用性强,测定费用低廉,要求设备简单,准确度较高,因此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严卫星认为:“在食物背景干扰不一的现状之下,不失为一种经典的蛋白质测定方法。”   不仅如此,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楠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我国开展食品质量监管,只有采用国标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才能作为执法部门行使法律的依据。”   但从科学上看,“凯氏定氮法”的原理是通过测定样品中总氮含量,间接计算出蛋白质含量。通过该方法测定出的蛋白质被称为“粗蛋白”,氮的来源有可能是真蛋白质、乳制品中正常含有的非蛋白质类化合物,也极有可能来自人为故意添加的有害含氮物质。   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皮革奶事件中,不法商人正是通过人为添加氮含量高的物质,使整个乳制品蛋白质含量“看上去”达到标准。   新方法遇新问题   2010年,卫生部颁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特别指明了国标的适用范围,即“本标准不适用于添加无机含氮物质、有机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食品测定”。   同时,针对目前已知最可能非法添加的三聚氰胺和皮革水解蛋白,标准还额外添加了专门的检测手段,用于排除这两种违禁物的添加。看上去,这似乎能弥补国标存在的漏洞。   不仅如此,基于不同原理的乳成分快速检测仪也陆续上市。2009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公司联合研发出纯牛奶、奶粉蛋白质快速检测仪,主要用户为乳品收购和加工企业。   该公司技术人员高德江告诉记者:“检测仪不受三聚氰胺、尿素等非蛋白质氮的干扰,仅耗时5分钟。”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侯彩云曾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快速检测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及设备开发研究”。她认为,快检技术已经成熟,何时进入百姓家则取决于市场需求。   然而,奶粉中真正的营养物质是酪蛋白、乳清蛋白及少量脂肪球膜蛋白,经过补充的检测手段仍然无法将这三种蛋白与其他蛋白区分开。   “此次美素丽儿奶粉的生产商也是利用这一点,用过期奶粉和低品质奶粉骗过检测技术。”刘楠说,“现有的检测方法无法区分这些变质的蛋白质。”   加强监管和自律   实验室中测量各种“真蛋白”成分其实不成问题。例如,“MALDI-TOF-MS”法(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就能进行精准测量。电化学方法也能通过分子量的不同来区分蛋白质种类。   不过,实验室方法的推广受到成本的限制,如使用“MALDI-TOF-MS”测量一次样品需要人民币近千元。   在严卫星看来,最近几年发生的奶粉质量安全事件表明,各种检测方法都存在相应的优缺点,科学上并不存在所谓“最佳”的蛋白质检测技术。   他认为:“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检测方法上,应加强食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监管。”   近年来,工信部一直在推动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倘若能将该体系完善并实现全国联网,违法成本将大大提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法商人便会对造假有所权衡。”严卫星说。   同时,刘楠也指出:“除了加强监管外,食品工业是道德行业、良心行业,还须依靠整个行业和各企业的自律。”
  • 多美滋频曝质量问题 孩子吃多美滋奶粉拉肚子
    孩子吃多美滋奶粉拉肚子 奶粉里竟发现有白线   家住万福山庄的张女士9月2日向本报反映,在给8个多月的孩子调奶粉时,竟然发现一根长达20厘米的线,线上裹着满满的一层奶粉。随后张女士想到,孩子吃了多美滋的奶粉,就开始拉肚子,邻居家的宝宝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今年7 月底,张女士花了1100块钱,在李村星光大道乐友孕婴连锁店买了 15 盒批号是2C0137的多美滋奶粉。“前5盒吃完了,都没有这么离谱。”张女士介绍,平时都是老人看孩子,但是周六那天,张女士给孩子调奶粉的时候,发现了这条白线。   8月28日下午,张女士就打通了多美滋全国咨询热线。“那边的话务员告诉我,他们的工序很严密,别说一条线,就是一个米粒,也会发现的。”随后有位自称是青岛多美滋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李女士,用私人手机号给张女士打来了电话。“她给了我一个解决方案:拿两盒多美滋作为赔偿,那一盒拿回多美滋厂家检测。我当然不同意。”张女士表示如果要返厂检测,要留下一个书面字据,李女士马上表示否决。最后李女士要求厂家退货,并且赔偿精神损失费。“对方不同意。”9月2日上午,双方再次就解决方案发生分歧。“找了工商、质检部门,还和北京广州的部门打了电话,他们都没法确切证明,这条线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奶粉里的。”9月3日,多美滋青岛办事处的王女士出面接受记者的采访。“我们对公司的产品绝对有 100% 的信心,如果是一根近20厘米的白线在奶粉里 ,我们不可能检测不到。”   多美滋幼儿配方奶粉被指操控幼儿胃口   最近,相继有网友向四川新闻网记者反映:多美滋幼儿配方奶粉操控了幼儿们的胃口,如果幼儿连续食用多美滋幼儿配方奶粉,就很难再食用其他品牌的奶粉,甚至连幼儿辅食也不愿食用,这样下去不知如何是好?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很是担心!有网友一针见血的说道:多美滋幼儿配方奶粉香气很重,甜味很浓,肯定是厂家向该奶粉里添加了大量的香精和糖,如果奶粉里面没有添加过量的香精和糖,那厂家就应该在奶粉包装盒上注明香精和糖的含量。   一位中年妇女向记者讲述道:“我的孙子现在六个月大,刚刚吃了几天多美滋的配方奶粉,昨天就开始尿黄和便秘了,而且该奶粉的香味是很重的,我还亲自品尝过,现在我正准备换其他品牌的奶粉”。   “太可怕了,我现在真的不敢用多美滋的配方奶粉了,网上有太多太多的多美滋奶粉的负面投诉了!”----一位戴眼镜的年轻女子说道。
  • 国家质检总局14个月检出34批次270吨问题洋奶粉
    据《法制晚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上周最新公布的一批入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中,新西兰“奥兰超级金装婴儿配方奶粉”共26吨因碘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被退货。   国家质检总局每月都会公布入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记者统计了14个月以来的通报名单,发现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四分之三为婴幼儿奶粉。   34批次中,超过一半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有不合格洋奶粉中,除了亨氏、德国涉及的两个品牌、澳大利亚的个别品牌外,其余均不出名。   专家称,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洋奶粉大量进入中国,有的品牌找当地企业代工,专供中国市场。   34批次问题洋奶粉   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多   据记者统计,14个月共有34批次奶粉在入境口岸被检验检疫时发现存在问题,不合格进口奶粉的总重量超过270吨。其中,界面(厦门)蛋白质技术有限公司从美国进口的一款脱脂奶粉重量达100吨,因亚硝酸盐超标被退货。   在通报公布的不合格进口奶粉批次中,26批次为婴幼儿奶粉,占总批次的76.47%。   除从德国进口的牛兰德较大婴儿配方奶粉未公布重量以外,其余25批次不合格进口婴幼儿奶粉的总重量为71.135吨。   统计发现,34批次不合格奶粉分别进口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美国等8个国家/地区的20家制造商。其中,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最多,接近所有批次的六成,分别有10批次。   广州安世乳业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一款速溶全脂奶粉,分别因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大豆磷脂、标签不合格,在今年年初被质监部门两次退货。   据了解,已公布的不合格批次进口奶粉是在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存在问题的,质监部门已依法做退货、销毁处理 这些不合格批次的奶粉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除亨氏等个别品牌外   大多公司不知名   北京东方艾格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也告诉记者,这些洋奶粉中,除了知名的亨氏和德国涉及的两个品牌(为有近80年历史的老企业)外,澳大利亚贝拉米有机控股有限公司和达能旗下的candia也算是小有名气。其余品牌的背景并不显赫,其中大多公司并不知名。   对于进口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不合格奶粉品牌,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贝拉米、巴兰坦在当地不是著名的品牌。   留学澳大利亚、曾经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工作的周励女士说,她几年前留学澳大利亚期间没听说过澳大利亚有那么多婴幼儿品牌奶粉 ,反倒是三鹿奶粉出事后,冒出来那么多“被著名”的奶粉。   而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规定所有美国生产的奶粉营养价值要一样,不过制造商拥有独特的配方。其中,美赞臣、雅培、雀巢三大品牌占据美国奶粉市场的90%。   美国界面蛋白质技术有限公司的两批奶粉被检出亚硝酸盐和菌落总数超标,记者登录其官方网站,发现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   “我有三个孩子,从来没有喝过界面蛋白质公司的奶粉,都没听说过。”当问到美国界面蛋白质技术有限公司的脱脂奶粉时,波士顿一名母亲Tim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美国孩子们通常喝鲜奶,偶尔吃奶粉也是偏向于惠氏等知名品牌。   波士顿大学的一些学生也告诉记者说,从未听说过这家公司。在美国比较畅销的奶粉还是雅培、惠氏、美赞臣等等。   三聚氰胺事件后   洋奶粉品牌骤增   不少是贴牌生产,专供中国市场   “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太乱了,上百个品牌。” 北京东方艾格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也就几个品牌的婴幼儿奶粉。而在中国包括网购在内,洋品牌就有上百个。“这在国外简直不可思议。”他说。   目前,惠氏、美赞臣、雅培、雀巢、多美滋等5大洋奶粉在国内奶粉市场份额约为50.1%。而让洋奶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就是2008年。   资料显示,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从半壁江山迅速下降到20%~30%,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猛增至70%~80%,销售五强(多美滋、伊利、美赞臣、贝因美(21.34,0.62,2.99%)和惠氏)中,洋品牌占三席。   据不完全统计,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只有约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进行贴牌生产,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这个数字上升到20多个。“据了解,还有7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商标注册。”乳品专家王丁棉表示,这些企业的背后多数是中国人在操控。   “三四年前新西兰的奶粉品牌只有五六家,而目前新西兰的奶粉品牌猛增至20余家,新注册的奶粉品牌大多找当地企业代工,专供中国市场。”王丁棉告诉记者。   部分洋奶粉入境前被检出不合格   新西兰10批次(奶粉名称后为生产商)   ●好健康婴幼童牛初乳奶粉,   Good Health Products Limited,标签不合格   ●羊奶粉(6个月以下婴儿配方奶粉) ,   Dairy Goat Co-operativ(N.Z.) Ltd,标签不合格   ●Newturn Growing up配方奶粉,   新西兰南太平洋(5.97,0.04,0.67%)国际生物和化学公司,检出阪崎肠杆菌   ●可益多幼儿/婴儿/较大婴儿配方奶粉 ,   Carrickmore Limited,标签均不合格   ●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1/2/3阶段   SUTTON GROUP LTD,硒、碘、乳糖含量/硒含量/硒含量不符合要求   ●奥兰超级金装婴儿配方奶粉1段、2段、3段、1段(200克)   新西兰善腾有限公司,碘含量不符合要求   澳大利亚10批次   ●贝拉米有机婴儿奶粉(阶段一/三)   Bellamy’s Organic Pty LTD,硒含量不符合要求   ●速溶全脂/脱脂奶粉   LIAN AGRI-FOODS IMPORT&CO PTY LTD,   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大豆磷脂/标签不合格   ●酸奶粉   LIAN AGRI-FOODS IMPORT&CO PTY LTD,   未能提供官方许可文件   ●脱脂奶粉   BURRA FOODS PTY LTD,蛋白质不符合要求   ●幼儿配方奶粉(第三阶段)/较大婴儿配方奶粉(第二阶段)   MILK POWER SOLUTIONS PTY LTD,标签不合格   ●婴儿配方奶粉   MILK POWER SOLUTIONS PTY LTD,泛酸含量不符合要求   ●亨氏婴儿配方奶粉   H.J.Heinz company Australia Ltd,维生素B2超标泛酸未达标准   德国6批次   ●泓乐较大婴儿配方羊奶粉/泓乐婴儿配方奶粉1段/2段/3段   (其中三段两批)   HOLLE BABAY FOOD GMBH,5批次均为标签不合格   ●牛兰德较大婴儿配方奶粉   TOPFER GMBH,蛋白质含量不符合要求   法国2批次   肯迪雅婴儿、较大婴儿配方奶粉,CANDIA,乳糖、维生素D、硒含量不符合要求/蛋白质、硒含量不符合要求   新加坡2批次   优萌配方奶粉一/二阶段OMNI NUTRITION PTE LTD,钠、钾超标/蛋白质含量不符合要求   美国2批次   脱脂奶粉,美国界面蛋白质技术有限公司,亚硝酸盐超标/菌落总数超标
  • 婴幼儿洋奶粉7成不合格 原产地以澳洲居多
    婴幼儿洋奶粉7成不合格 原产地以澳洲居多   我国半年查获670余吨不合格进口乳品   11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我国今年8月份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的信息。从3月到8月,我国进口乳品被检出有670余吨不合格,相当于每个月查出不合格洋乳品110多吨。不合格洋乳品中,婴幼儿奶粉不合格量占了近7成,总量超过450吨,原产地以澳洲最多。菌类、重金属超标是不合格主要原因。   不合格洋乳品数量   婴幼儿奶粉占了近7成   今年3-8月,进境不合格乳品总量共670余吨,其中奶粉(包括全脂奶粉、婴幼儿奶粉、妈妈奶粉等)数量最多,总量628.785吨,占不合格进境食品的93.8%。在这些进入黑名单的洋奶粉中,又以婴幼儿类奶粉居多,不合格总量达453.55吨,占进境不合格乳品的67.68%。   今年3月,湖南华一经贸有限公司从法国进口的“Nutribio公司”制造的43.7吨婴儿配方奶粉(1段)、45.725吨较大婴儿配方奶粉(2段)、41.975吨幼儿配方奶粉(3段),经感官检测不合格,被我国海关退货,这次就达130余吨。   ●专家解析并非外国产的就是好奶粉   “被检不合格婴幼儿类奶粉数量最多。”中国质量协会用户部部长、主导2010年中国乳制品用户满意度调查的樊天顺说,调查显示,在“三聚氰胺”奶粉和“激素奶粉”事件后,跨国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达53.3%,目前国际排名前20位的乳企已全部进入中国。   目前我国市场上主要销售的奶粉类是婴幼儿类奶粉和老年人奶粉,婴幼儿奶粉销量占70%-80%。巨大的需求量自然需要大量进口,因而进口乳品中婴幼儿奶粉数量最多,被检出问题的婴幼儿类奶粉数量自然也不会少。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国际乳联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宋崑岡表示,不要一味相信进口乳制品有多好,其实国外乳制品也是鱼龙混杂,有些国家标准不高,这就导致进口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不合格洋乳品原因   菌类和重金属超标是不合格主因   统计分析得出,进口婴幼儿奶粉被检不合格的原因,分别是菌类超标(包括霉菌和酵母菌超标、大肠菌群超标、酵母菌超标等)、检出阪崎肠杆菌、检验出亚硝酸盐超标,还有锌、磷等检出不符合规定。在这些不合格产品中,经过感官检测不合格的最多,共有4个批次,其次为重金属超标,共3个批次。   宋崑岡说,锌超标或过量会抑制机体对铁和铜的吸收,并引起缺铁性贫血 误食亚硝酸盐会引起中毒,摄入量达3克就可致死。虽然阪崎肠杆菌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藏在乳品中,对于新生儿可能致病,严重者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脑膜炎等。   ●专家解析生态恶化导致重金属污染   樊天顺称,在不合格乳品的列表中,特别是在婴幼儿奶粉中,可以看到很多是因为锌等重金属超标,再有便是菌类超标。“这与目前地球上的生态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随着人类工业文明发展,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世界上菌类的数量、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当它们通过环境进入食品的各个生产环节,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不断积累后,对人类的伤害就不光是当代人了,极有可能波及到人类未来的幸福。   不合格洋乳品地域   问题婴幼儿奶粉澳洲产的最多   从3-8月不合格进口乳品列表中可以看到,进口乳品的原产地主要来自11个国家,包括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新西兰、新加坡、德国、英国。其中不合格批次产品最多的是法国,主要涉及类别为奶粉、奶酪和干酪 其次是澳大利亚,种类涉及奶粉、酸奶等。   被检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多数来自澳大利亚。主要不合格产品为婴幼儿类奶粉,批次虽然不多,但是数量超过200吨。此外,统计发现,7月检测出的问题乳品批次最多。   ●专家解析进口数量多出问题几率大   樊天顺表示,环境和季节的变化对乳品有极大的影响,之所以大量的被检问题乳品出在澳洲和法国,这是因为澳洲和中北欧是我国进口乳品的主要来源地,婴幼儿奶粉自然也不例外。这两个洲的荷兰、法国、澳大利亚均是乳制品的大产国。进口的批次多,数量大,出问题的几率以及数量也会随之增大。   从3-8月不合格进口乳品列表中可以看到,进口乳品的原产地主要来自11个国家,包括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新西兰、新加坡、德国、英国。其中不合格批次产品最多的是法国,主要涉及类别为奶粉、奶酪和干酪 其次是澳大利亚,种类涉及奶粉、酸奶等。   被检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多数来自澳大利亚。主要不合格产品为婴幼儿类奶粉,批次虽然不多,但是数量超过200吨。此外,统计发现,7月检测出的问题乳品批次最多。   ●专家解析进口数量多出问题几率大   樊天顺表示,环境和季节的变化对乳品有极大的影响,之所以大量的被检问题乳品出在澳洲和法国,这是因为澳洲和中北欧是我国进口乳品的主要来源地,婴幼儿奶粉自然也不例外。这两个洲的荷兰、法国、澳大利亚均是乳制品的大产国。进口的批次多,数量大,出问题的几率以及数量也会随之增大。
  • 新华网:奶粉含反式脂肪酸报道系抹黑打击内地乳业
    近日政府部门对国产及外资品牌奶粉的一系列动作又再引发新争端!记者获悉,近日遭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外资奶粉,被指已出手反击,而反击手段即为暗中操作中国香港媒体委托实验室进行奶粉检测,声称中国贝因美[-0.19% 资金 研报]、圣元等颇受欢迎的国产品牌奶粉产品含有反式脂肪成分,并引述专家指“婴儿不宜饮用”。   不过,昨日圣元和贝因美等奶粉厂家均澄清,这一检测结果既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又符合国际标准,长期食用对婴幼儿的健康并无影响。有厂家指出,这是外资奶粉的反击手段。   昨晚,新华网发表评论称,香港某报在发改委刚启动洋奶粉反垄断调查之际抛出“反式脂肪酸”的“冷饭”,系“抹黑打击内地乳业”。   食药总局称婴幼儿配方乳粉反式脂肪酸含量符合国标   据报道,检测结果显示贝因美冠军宝贝俱乐部、圣元优博等数款婴儿配方奶粉样本中,每100克奶粉含有0.4克至0.6克反式脂肪(又称反式脂肪酸)。尽管该报道称“该三种奶粉的反式脂肪含量尚未超出内地和国际安全标准”,但也有香港专家表示,香港家长应作出“明智选择”,不要让婴幼儿食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奶粉。广东省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由于婴儿器官处在发育阶段,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肾功能的压力,导致其他不良症状。   新快报记者昨日分别致电贝因美和圣元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表示国家及国际上对于婴幼儿奶粉中反式脂肪酸占总脂肪含量的标准皆限定为不得超过3%,因此奶粉质量完全合格,消费者完全可以安心食用。   昨日,贝因美公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发来邮件称,贝因美公司产品未添加任何反式脂肪酸,但因奶牛等反刍动物的生理特点因素,其乳中本身就含有反式脂肪酸,婴幼儿配方奶粉以生牛乳及精炼植物油等作为原料生产,由于含有乳脂,产品中会存在少量的反式脂肪酸,且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及食用。   圣元奶粉公司董事长兼CEO张亮还在新浪微博上以调侃口吻回应网友质疑,称“0.4是很好的水平呀!有谁能做到更好?”   王丁棉及其他资深奶粉行业内人士都表示,只要反式脂肪酸含量是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的奶粉,可以放心食用,在安全性上并不存在问题。   昨日新华社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近几年来,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直把婴幼儿配方乳粉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排查的重点产品,共监测15007个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其中对10187个样品开展了总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值为0.019g-0.574g/100g,最高含量均不超过总脂肪酸的3%,符合国家和国际相关标准。同时,也对197个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开展了检测,所有样品均含有反式脂肪酸,检测值为0.024g-0.367g/100g。   洋奶粉未检出反式脂肪酸是因不含动物脂肪?   香港某报的报道中还提到,检测结果显示,由美赞臣和惠氏生产的两款奶粉产品(在香港和内地均有出售)不含反式脂肪酸。   对于此事,圣元奶粉公司董事长张亮在微博上指出,“婴儿需要均衡的脂肪结构,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缺一不可,但是,动物脂肪中会存在微量反式脂肪。设计配方奶粉有两条路线,一个是完全脱掉奶油使用植物油,优点是成本低廉不含反脂,但它失去了必须胆固醇 另一个是保留部分奶油追求营养均衡,缺点是含微量反脂(即反式脂肪酸),生产成本高。”张亮称,奶油价格是植物油的5倍。   资深奶粉行业人士分析称,张亮所发微博的言下之意是,美赞臣、惠氏这些外资奶粉使用的是价格低廉的植物油,虽然不含反式脂肪酸但少了必须胆固醇这一营养。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事件很有可能与近期洋奶粉遭反垄断调查,而国产奶粉却受国家扶持加紧并购有关。此次涉事的国产品牌奶粉企业中,也有相关负责人直接指出,“这是外资奶粉反击的手段”。   昨晚,新华网发表评论称,香港某报在发改委刚启动洋奶粉反垄断调查之际,迫不及待地抛出所谓3罐国产奶粉含反式脂肪、2罐进口奶粉不含的文章,就是在中国乳业正处于逐步恢复声誉和消费信心的关键阶段,利用内地公众对婴幼儿奶粉的高度关注和敏感,对反式脂肪不了解,制造非理性恐慌,其抹黑竞争对手,打击我国乳业的恶劣动机,是昭然若揭的。评论呼吁媒体和广大消费者要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对那些抹黑国产奶粉的谣言,也要给予坚决批驳和回击。
  • 日本品牌明治奶粉被曝缺碘可致婴儿脑损
    明治奶粉被曝缺碘可致婴儿脑损 专家提醒买日本奶粉的家长,日本人海产品吃得较多,本土奶粉碘含量接近于零   由于日本存在饮食方面的特殊性,吃含碘丰富的海产品较多,所以日本婴儿奶粉碘含量与国际标准有所差别是可以理解的。国内的消费者都存在高价洋奶粉质量有保障的心态,最好不要冲着洋奶粉的头衔趋之若鹜地去购买日本奶粉。   而国内婴儿缺碘的现象其实也非常少,消费者不必特意购买碘含量高的奶粉。   很多内地家长到日本都要排队买日本奶粉回国。   日本是一个岛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产品在日本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连他们喝的水含碘也比我们高。因此,很少见日本人缺碘。   但是最近几天,香港通报市面6个进口奶粉(其中包括4款日本产品)样本碘含量低于国际标准。其中就有大家追捧的日本名牌明治。   怎么回事?   含量不到世卫规定的三分之一   香港政府食物及卫生局食品安全中心今年5月起抽检市面14款婴儿配方奶粉,发现其中6个进口奶粉样本的碘含量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要求(每100千卡含10至60微克的碘)。这6款被检出不达标的进口奶粉包括和光堂初生婴儿奶粉、森永初生婴儿奶粉、明治初生婴儿奶粉等。   其中,和光堂及森永的两款适合0至9个月大的初生婴儿的奶粉,碘含量分别只有1.2微克/100千卡和2.4微克/100千卡,若按照奶粉罐上标签建议的喂奶量喂食婴儿,婴儿的碘摄取量不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摄入量(即每日每公斤体重15微克)的三分之一。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说,进口商表示会主动停售并自愿回收这两款奶粉。虽然本次检查涉及的样本属于和光堂及森永初生婴儿奶粉的某个批次,但香港政府建议市民停用这两个品牌婴儿奶粉所有批次的产品。   厂家称符合日本国内的要求   前日下午香港再次披露4款含碘量过低的日本奶粉。这4款有问题奶粉分别是明治HP无乳糖配方奶粉、和光堂奶粉、森永奶粉及森永罐装缩氨酸低敏奶粉。   食物安全中心还发现,当根据奶粉罐上标明建议的喂奶量喂哺婴儿,即使将饮用水内的碘含量计算在内,单纯以该产品喂哺婴儿,其碘摄入量依然少于世卫组织建议摄入量(即每日每公斤体重15微克)的三分之一。   发言人强调,过低的碘摄入量有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如果婴儿甲状腺功能显著受损,不排除婴儿脑部发育可能受影响。   中心并建议已经购买有关产品的市民,应停止让婴儿饮用,改以其他婴儿配方奶粉喂哺或考虑喂哺母乳。家长在购买时也应留意婴儿配方奶粉标签上碘的含量,或者可以选择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建议的其他碘含量足够的牛乳配方婴幼儿奶粉。   此前已被检出碘含量不足的森永和和光堂两款奶粉,在港代理商已安排全面回收。不过这两家均发表声明称,奶粉的碘含量符合日本国内的要求,因为日本规定食品中不可添加碘。   你的孩子和日本孩子不一样   一位正在超市选购婴儿奶粉的消费者听说后惊诧不已:“怎么又出质量问题了!这奶粉真是没法买了!”   以为洋奶粉贵,就没有问题   受国内“毒奶粉”事件的影响,她们一家人狠下心来,决定多花些钱,给宝宝买更贵但“品质更有保证”的洋奶粉。“这么贵的奶粉还不把质量安全当回事,真是太让人失望了!”这位妈妈气愤地说。   日本日常饮食中海产品较多   森永乳业株式会社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森永奶粉的碘含量是依据日本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制定的。该法有严格规定,对于食品中碘的添加量有严格控制,碘含量接近于零。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中海产品较多,婴儿可以从辅助食品中摄取足够多的碘,因此日本国内没有发生过缺碘的问题。   在中国卖须符合中国标准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陈连芳称,不管它是符合原产国的标准还是符合国际标准,只要是在中国销售,就要符合中国标准。洋奶粉如果要合法地出口到中国,那么原产地生产也必须考虑到中国的标准对其中的含碘量进行一定的调整。   据《法制晚报》   不合格产品 规格 碘含量   (微克/100千卡)   明治HP无乳糖配方奶粉(日本)(0-36个月) 850克 1.8   和光堂细仔奶粉(日本)(0-9个月) 13克×10条 1.8   森永细仔奶粉(日本)(0-12个月) 13克×10条 3.7   森永罐装缩氨酸低敏奶粉(日本)(0-12个月) 820克 2.7   和光堂初生婴儿奶粉1段(日本) 1.2   森永初生婴儿奶粉1段(日本) 2.4   明治初生婴儿奶粉(日本) 8.1   雪印思敏儿初生婴儿奶粉1段(日本) 8.3   菲思力婴儿配方奶粉1段(法国) 8.6   美素佳儿金装婴儿配方奶粉1段(荷兰) 9.6
  • 利益的背后,谁来保证婴幼儿奶粉安全?
    在两家公司同时停牌5天后,蒙牛昨天(6月18日)下午不出意料地宣布了收购雅士利的消息。   但在这场中国乳业并购第一案后,远不只是两家企业一个愿买一个愿卖那么简单。“大家长”工信部正在依国务院意图,大刀阔斧地整合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在政府的引导下,婴幼儿奶粉领域的大鱼吃小鱼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不管愿意与否,规模较小的企业将不得不出局。即便雅士利的婴幼儿奶粉年营收在2012年已达到37亿元,但也只相当于蒙牛总营收的十分之一。   这场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婴幼儿奶粉行业整合的方法之一,是将在严苛而昂贵的技术改造中,优先给予兼并重组企业资金支持。这意味着,蒙牛这样得到政府认可的乳业巨头,将会成为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霸主。   婴幼儿奶粉行业被诟病已久,企业和政府花费数年才平复了三聚氰胺丑闻。今年3月,香港奶粉限购令引发连锁反应,也让国内奶粉业者尴尬不已。5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工信部决定让整合提速——在蒙牛宣布收购雅士利当天,120余家婴幼儿企业代表来到北京,聆听工信部对最新政策的解读之余,被要求效仿蒙牛、雅士利现场“相亲”。   工信部的目的是改变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混乱、潜在食品安全风险难以把控的局面。但就蒙牛收购雅士利的个案,担忧已现:一家食品质量安全声誉劣迹斑斑的公司,将主导一家比它声誉更好的婴幼儿奶粉品牌的未来。   小公司出局:婴幼儿奶粉引入制药标准   6月18日,蒙牛乳业与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并获得控股股东张氏国际和第二大股东凯雷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此次交易有可能涉及的最大现金量将超过110亿港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   这次交易背后,是由工信部“看得见的手”对行业进行的洗牌,“扶大弃小”为整体思路的政策调控呼之欲出。   5月3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按照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即GMP改造。工信部也发布《提高乳粉质量水平 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这份被简称为“双提”的行动方案,第一步行动就是从6月到8月,针对婴幼儿乳粉企业进行质量安全检查。   这些“前奏”,拉开了自上而下的整合大幕。而资金支持,构成了官方促成整合的“杀手锏”。   GMP是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通用准则,是专用性、强制性的标准,多数国家或地区的GMP都具有法律效力,其所规定内容不得增删。这和目前企业实施的ISO9000认证系统不同,后者的实施是建立在企业自愿基础上的。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项昂贵的改造。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核算了技术改造成本:“初步测算,GMP规范改造大概盈亏界点是1000吨。1000吨以下的乳粉生产企业,就基本不赚钱了,或者还要亏一点。”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全行业实施GMP过程中,政策和资金支持将被优先给予兼并重组企业。   18日,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明确表示:“在政策规定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优先支持兼并重组企业和转产企业开展GMP改造 重点支持加强奶源源头控制,发展自有基地及延伸产业链的企业。计划利用两年时间,使清理整顿后的行业生产企业,全部完成GMP改造并通过认证。”   不过,GMP改造资金支持如何计算及支付,未被公布。18日下午,工信部单独组织了企业代表座谈会。   工信部提议:127婴幼儿奶粉企业现场谈并购   目前,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年产量约60万吨。其中,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3家,分别是伊利、完达山和飞鹤。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品牌仅占高端产品份额的20%到25%。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将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   目前,由工信部牵头制订的兼并重组工作实施方案,正在研究中。这不是政府部门第一次提升行业集中度——2011年,质检总局曾对乳制品生产许可证进行重新审核,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4成遭淘汰。   昨日,在公布完蒙牛收购雅士利消息后,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直接对台下企业说:“全国120多家婴幼儿乳制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都到场了,我提议今天作为相亲日。你们或是优势企业互补联合,或是跨区域联合,先恋爱。今天你们都见面认识了,能结亲的赶快结亲。”   蒙牛膨胀的野心:将继续并购   在收购雅士利后,蒙牛的奶粉业务将并入到雅士利的奶粉业务,奶粉业务将由雅士利的平台来统一操作。蒙牛总裁孙伊萍承诺,让雅士利向“更加国际化”的奶粉企业晋级。   这是继将酸奶业务后,蒙牛交出的第二大业务板块。   5月20日,蒙牛刚刚宣布和达能成立合资公司,整合双方酸奶业务。交易中更值得关注的是:执掌这部分最具潜力业务的,不是双方现有管理层,合资公司管理者将从开放市场上甄选。   近年来,蒙牛质量问题不断,学生奶事件、黄曲霉毒素事件、冰激凌厂卫生条件恶劣……品牌不断地被透支。除了食品安全方面问题,让蒙牛高管不省心的还有业绩。去年,因食品安全事件影响消费者信心等因素,蒙牛营业收入下滑3.5%至360亿,这是蒙牛多年来业绩首度出现下滑,同期它的竞争对手伊利营收上升12%,达到419亿。   一直让蒙牛引以为傲的液态奶(包括常温奶、乳饮料和酸奶)市场,竞争优势也在悄然丧失。2012年,伊利、蒙牛液奶营收分别为322.7亿和323.4 亿,蒙牛略胜一筹,但背后应该很心酸,要知道2011年时蒙牛领先优势还高达70亿元。截至2012年年底,蒙牛液奶市场份额下降至27.4%,伊利仍旧虎视眈眈,如果不谋变,2013年伊利液奶收入超越蒙牛指日可期。   现在,中粮董事长宁高宁和蒙牛总裁孙伊萍敞开了大门,一方面拆解出酸奶业务,迎接“外来的和尚”达能 一方面收购雅士利,弥补奶粉这一高利润产品的不足。   去年蒙牛利润只有12亿元,且刚刚花费25亿收购现代牧业27%股权,此次合作涉及资金巨大,蒙牛何处筹资?   蒙牛方面表示,很多银行都希望与蒙牛合作,看好蒙牛与雅士利联姻的发展前景,愿意提供贷款业务。并购将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蒙牛称贷款获得了“非常优惠”的贷款利率,但不便于披露 因为考虑不摊薄股东利益,故只考虑了银团贷款,不考虑增发。   除了收购现代牧业和雅士利,蒙牛还表示:“不排除围绕全产业链继续进行并购与合作的可能性”。   尽管蒙牛称将保留雅士利品牌独立运作,但在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质量问题日益敏感的背景下,蒙牛这两个字对其控股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只有减分作用。   【原标题:蒙牛通吃危险:本土婴幼儿奶粉安全引担忧】
  • 贝因美等三品牌奶粉检出反式脂肪酸
    涉贝因美、圣元优博、伊利三品牌   含量未超出内地和国际安全标准   昨日,有媒体报道指国内三个奶粉品牌产品含有反式脂肪酸成分。广州市工商部门指出,目前这三款奶粉销售正常,并没有要求商超等对其下架。食品专家指出,反式脂肪酸不得人为添加,但可能天然带有,国家标准对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有限制。   昨日有香港媒体报道称,由该媒体委托进行的检测发现,内地三个颇受欢迎的奶粉品牌,其产品含有反式脂肪成分。其中贝因美冠军宝贝俱乐部、圣元优博,以及伊利金装三只婴儿配方奶粉中,每100克奶粉含有0.4克至0.6克反式脂肪(又称反式脂肪酸)。但三种奶粉包装上均未注明含有反式脂肪。但该三种奶粉的反式脂肪含量尚未超出内地和国际安全标准。   报道还指出,目前内地法律没有规定婴儿配方奶粉包装须注明反式脂肪含量。   公司回应:   确含反式脂肪酸但安全   本报记者昨天则从工商部门获悉,目前这三款奶粉销售正常,并没有要求商超等对其下架。"这主要涉及到一个标准问题,"工商部门相关负责人称,"广州对奶粉等乳制品的市场监管,严格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包括组织日常抽检和市场巡查,但对于国标中未明确的项目,工商部门只能在市场监管中予以关注,但不能强制下架。"   记者昨日致电上述品牌奶粉客服咨询,其中贝因美客服人员指出,公司曾在官网发布了有关反式脂肪酸的说明,奶粉之中确含有反式脂肪酸,但含量是安全的。贝因美官网一份发表在2010年11月的《郑重说明》指出,"贝因美选择以若干种天然植物油复合调配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的精炼植物油作为贝因美配方奶粉的主要脂肪原料,脂肪酸组成合理均衡非常接近母乳中的脂肪结构,并严格控制反式脂肪酸,产品完全符合最新国家标准".   而圣元奶粉客服人员则表示,公司正在核实网上消息的真实性,按照消息所指的含量换算,产品中反式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仅为1.57%,而国家标准规定,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应小于总脂肪酸的3%."反式脂肪酸是牛奶中天然存在的,我们并没有人为添加。"该客服人员称,公司还有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内控标准,产品检测合格才能上市。至于产品中并无标注反式脂肪酸,她就表示国家标准没有要求。   反式脂肪酸禁人为添加   奶业专家王丁棉指,由于婴儿器官处在发育阶段,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肾功能的压力,导致其他不良症状。所以国家设立一个安全系数加以控制。"国内外标准不一致。我认为如果检测接近临界点的话问题不大,若高出好多则肯定有问题。"他还指出,在奶粉加工生产过程中,脂肪酸会变性而产生反式脂肪酸。   儿科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丁宗一昨日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他对香港媒体报道的科学性、权威性表示质疑。按照国际食品法典精神,反式脂肪酸对婴幼儿健康有害,不能作为营养物或原料加入到乳粉之中,但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所以规定控制在3%以下,但绝不允许人为添加。   国家卫计委在2010年曾发布《专家解读反式脂肪酸管理及相关知识》一文,称尚未发现食物中的天然反式脂肪酸对健康有不利影响,甚至有研究显示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可能有益。但是,长期过量食用氢化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可引起人体血脂代谢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 澳新食品标准局征集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新成分的意见
    2012年12月17日消息,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当日发布通知,就一份在婴幼儿及儿童奶粉中使用一种新成分的申请征集意见。   FSANZ首席执行官McCutcheon称,FSANZ正在考虑关于提炼自蔗糖的短链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的使用申请,申请的使用限量水平与从菊粉(inulin)中提炼的物质,包括菊粉中提炼的短链低聚果糖一样。   短链FOS是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制造商希望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这些物质,以更好地让奶粉喂养的婴儿具有与母乳喂养孩子同样性状的更软的大便。   该申请要求允许将源自蔗糖的短链FOS添加到婴儿配方奶粉和食品,以及一到三岁儿童的辅食中。   申请方同时要求允许将一种源自转化酶的新微生物用作在蔗糖中提炼短链FOS的加工助剂,该转化酶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真菌某个菌株中获得。   对于这份申请,FSANZ还未发现任何对公共健康和安全有影响的问题。   意见提交截止日期为2013年2月11日。
  • 假奶粉达标就不引起恐慌?食品安全底线不能降!
    p   4月6日,针对上海公安部门破获的1.7万罐假冒名牌奶粉案,食药监总局再发公告表示,国产奶粉品牌贝因美也卷入此次假冒奶粉案中。之前通报冒牌奶粉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主要是提醒消费者如果已购买食用,不要过于恐慌。对于“假冒奶粉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的官方表态,舆论依然一片哗然。 /p p   尽管有部分网友表示理解官方的解释和用心,比如网民“MTY一3一”提醒大家“假冒是假冒,有毒有害是有毒有害”,媒体有断章取义之嫌,误导了群众,但是更多网民对官方回应还是有强烈的不满。网民“阮雅青”认为食药监局为假货做质检,并且公布其不存在安全隐患,极有可能导致变相为假货做宣传的效果。网民“首波糯米”认为,食药监局作为官方的咽喉,避免恐慌是对的,但是“民众需要的是真实内容和后期妥善的处理”。 /p p   舆论同时对国家在食品安全尤其是婴幼儿产品方面的监管表示失望,希望监管者能够反思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达标”不能成为假奶粉继续存在的理由。网民“渐行渐远zjx”认为,国民纷纷海外购物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国家有关部门的不作为,让国民对中国的食品产业失去了信心,这是国家之殇!网民“AFcxt2009”不禁发问:“为什么每次都是假奶粉出了,国家才要提醒民众注意?为什么每次假冒伪劣产品在社会上销售了好久才发布公告?为什么不能在生产之前就扼杀?为什么不能在流入社会之前就将其严厉打击?”法制日报撰文强调假奶粉即使无风险,也不代表就有高质量,必须一查到底。山东商报更指出假冒奶粉不仅侵害了公众利益,还侵害了名牌奶粉厂商的利益。对于假冒奶粉,不能因其合格而减轻生产、经营者的罪责,也不能因其达到了“国标”,就具有合法存在的理由,就让监管者所应承担的责任有所减轻。 /p p   生产假冒奶粉的商家也成为众矢之的。新京报评论文章认为,很难想象,一家代工厂可以随意仿制假冒婴儿奶粉罐或标签,一罐货源不明的婴儿奶粉在市场上公开出售。我们对于婴儿奶粉的监管虽然喊得震天响,但造假的难度和成本依然太低了。网民“李广勇”认为,假冒伪劣产品之所以能充斥市场,就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催生着黑心商家挺而走险,干起了违法犯罪的勾当,应予以严惩,确保娃娃喝上放心奶,安全奶。网民“创谷宝宝”则直接斥责:“鼠目寸光的黑心商人们,你们为了一己私利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那你们有意识到你伤害的既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吗?!” /p p   此外,网民对于假奶粉的品牌和流向也表示关切,并期待能够尽快采取措施,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网民“miharu葡萄籽”认为,公众最关心的是假奶粉流到哪儿去了,哪些品牌,哪些城市,哪些商铺?江苏广电新闻中心评论文章称,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关注的也不仅仅是奶粉是否“有毒”,而是要在严谨的调查后公布准确可信的结果,严惩假冒奶粉的制造者和销售者,追究提供渠道的第三方平台,全面追回尚未销售的产品。 /p p    strong 舆情点评和建议 /strong /p p   从食药监局角度来说,为了减少社会恐慌强调假奶粉符合国标,虽然有自己的考虑,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该事件牵扯到的是公众早已紧绷的神经。公民对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的怠政不满已久,更希望看到的是有关部门对任何假冒伪劣产品都不心慈手软的行动,尤其是针对关乎每一个家庭和祖国未来的婴幼儿产品。因此,舆论普遍的质疑和愤懑,自在情理之中。企业为利益放下良知,监管者不作为,后续整治和追责措施没有及时跟进……都是网民声讨的焦点。 /p p   当务之急是,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和媒体应该抓紧跟进假冒奶粉的品牌和流向调查,及时公布、追回和销毁 监管部门需要尽快完善奶粉生产经营整条产业链的监管,切实推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和落实,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对违法违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奶粉的人员严惩不贷。 /p p   此外,今后官方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和解释要真正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预测舆论走向,而不是专注于为自己“辩护”,否则只能导致失信于民的下场。 /p
  • 圣元奶粉致死续:回应称委托第三方检测涉案奶粉
    广州超市的圣元优博奶粉仍在正常销售中。   疑因食过此奶粉后,江西一对龙凤胎姐伤弟亡   广州工商去年抽检657批次圣元产品显示全部合格   1月7日与8日,江西都昌县一对不足5个月大的龙凤胎姐弟,疑因饮用“圣元优博”奶粉后,先后出现抽搐、腹泻、便血症状。男婴抢救不治,女婴暂时脱离生命危险。当地工商已将该批次奶粉下架。涉事奶粉厂商圣元公司称正等待检验结果。记者走访广州市场发现,圣元优博奶粉均正常售卖。   弟弟腹泻送院不治   据九江晨报等当地媒体报道,当天上午9时30分许,在江西都昌县周溪镇新街,一对年轻的父母将不到5个月的儿子尸体摆放在一家名为“家家福超市”的门前,身边摆放着两罐圣元优博奶粉。   据受害家属江先生称,此前两婴幼儿一直食用该款奶粉,未曾出现问题,但是月初购买了该品牌“20111112B11”批次的奶粉后仅食用两天,两名小孩就出现腹泻,甚至抽搐。两名婴幼儿是龙凤胎,男孩江健在1月7日食用该奶粉后出现腹泻症状,被送往市妇幼保健院,当晚11时许因抢救无效死亡。第二日凌晨,姐姐也出现同样症状。   接诊医生刘国珍查看了入院时江云欣拍的脑部CT,显示脑部正常。刘国珍解释说,根据江云欣大便常规报告单显示,小云欣出现腹泻与食物中毒无关。   当地周溪镇派出所民警表示,奶粉是否存在问题暂时还无法确定,工商部门已对该批次的奶粉做下架处理,并抽样送往南昌进行检测。   广州各超市销售仍正常   新快报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各大商超,圣元品牌的奶粉仍在正常销售,其中900克一罐的一阶段“优博”婴儿配方奶粉售价228元,生产地为山东青岛,记者查看产品批号,暂未发现涉案批次的产品。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该品牌和国内伊利、蒙牛等品牌相比,销售情况一般,不过她也表示,还没听说过圣元奶粉的事情。家乐福的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广州的消费者多选择美赞臣、多美滋、惠氏等洋品牌,“国内奶粉占销售比例10%左右,圣元在国内奶粉中的销售也比较一般。”   “不管是不是奶粉质量问题,都不敢给小孩吃了”。来自越秀的汪女士儿子正好吃同款奶粉,她知道后表示很担心。在人民中路一带婴幼儿店,不少妈妈正在选购婴幼儿奶粉,但对江西龙凤胎一死一伤,大家称对其曾食用“圣元优博”一事并不知情。   昨日下午,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获悉,2011年以来该局共计抽查圣元各系列奶粉657批次,全部合格。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关注事态发展,将组织市场检查,如果发现将立即下架处理。消费者如果发现有疑问的奶粉,可以随时拨打12315举报,工商部门将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理。   圣元回应   已委托第三方检测涉案奶粉 结果将在数日内公布   据了解,1998年成立的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属青岛公司,在2005年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第一家国内营养食品企业在美国上市。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欧睿信息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圣元奶粉在国内的销售排名第八,市场占比2.5%。   对于此事,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圣元”)发出声明表示,对具体导致婴儿死亡的原因,圣元并不知情,但圣元已经向公安部门报案。圣元客服人员昨日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圣元奶粉在入厂、出厂都经过检测,“目前圣元已经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涉案奶粉进行检测,结果将在数日内公布”。但她也表示,目前圣元并没有对涉案批次奶粉做下架处理。新快报记者昨日试图联系圣元相关负责人,但至截稿,电话仍没人接听。   同时,上述客服人员也向记者强调,“导致婴儿腹泻的原因很多,目前秋冬季节也是婴儿腹泻的高发期,同时,医疗的延误也可能是本次事故的原因。”昨日,圣元的官方网站上也挂出了一篇名为“腹泻儿童的家庭护理基本原则”的文章。   圣元奶粉致死事件回顾:   10日上午江西都昌县市民曹先生向晨报爆料称,两名婴幼儿是龙凤胎,男孩江健在1月7日食用圣元“20111112B11”批次的奶粉后出现腹泻症状,随后被送往市妇幼保健院,无奈当晚11时许,因抢救无效死亡。就在江健刚“离开”不久后的8日凌晨,姐姐江云欣也出现同样症状,随即被送往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抢救,目前病情稳定。   当天上午9时30分许,在周溪镇新街,一对年轻的父母将不到五个月的儿子尸体摆放在一家名为“家家福超市”的门前,身边摆放着两罐圣元优博奶粉。这一举动引起了过往人群的围观。据受害家属江先生称,此前两婴幼儿一直食用的是该款奶粉,未曾出现问题,但是月初购买了该品牌“20111112B11”批次的奶粉后仅食用两天,两名小孩就出现腹泻,甚至抽搐,家属质疑该批次奶粉存在质量问题。   圣元奶粉致死引网友评论:   夏---天:圣元在上次三聚轻氨就出事了,可打死说没问题,不赔偿。对这种企业,不知该说什么。   小一一妈咪Lala:天啊,看着太揪心了。商家还有良知吗。无辜得小生命断送在你们得无情利益下。   刘世坚:毒奶粉事件层出不穷!?这到底是什么社会?!
  • "皮革奶粉"检测难于三聚氰胺
    旧皮鞋提炼蛋白粉掺入牛奶 检测难于三聚氰胺   两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家长们仍心有余悸,近日"皮革奶"的消息又让人谈奶色变。2月12日中国政府网挂出农业部近日下发的《2011年度生鲜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其中除了要求检测奶粉当中的三聚氰胺之外,还要检测皮革水解蛋白。   皮革水解蛋白就是利用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甚至动物毛发水解之后制成粉状,再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其蛋白质含量。长期食用"皮革奶"可能会致癌。   昨日广州市质监局表示,广州市多年来还未接到相关投诉,也未查处过相关案件。不过目前国内质监部门对"皮革水解蛋白粉"的检测并无相关国家标准。专家认为,不排除部分乳酸饮品企业违规使用不合格的水解蛋白,但乳制品企业大规模使用水解蛋白的可能性很小。   2009年浙江曾查处"皮革奶"   "继三聚氰胺奶粉被取缔后,有不法商人用新有毒物质'皮革水解蛋白粉'加入奶粉中,提高蛋白成分。"近日这样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奶制品安全问题上来。   南都记者查阅了网上多则类似消息,发现相关事件的描述都来自国内一家媒体2009年的报道。2009年4月1日至25日,都市快报追踪报道了浙江金华市晨园乳业公司多个批次牛奶中被检出"皮革水解蛋白粉"。该企业法人代表毛建华等3人被刑拘。   2月12日,中国政府网刊出农业部今年1月5日下发的《农业部关于开展2011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的通知》,其中"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中提出,此次安全监测计划检测项目包括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其中所有抽检样品都必须检测三聚氰胺,30%的样品检测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   此次网上突然出现大量关于"皮革奶"的消息,正是综合了以上两则消息后引发。   但据卫生部网站报道,2010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俊勋说,2010年农业部组织抽检生鲜乳样品7406批次,未检出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等违禁添加物,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良好。   "皮革奶粉"检测难于三聚氰胺   皮革水解蛋白的检测难度比三聚氰胺更大,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蛋白质。目前农业部规定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检查牛奶中是滞含有皮革水解蛋白,这是动物胶原蛋白中的特有成分,在乳酷蛋白中则没有,所以一旦验出,则可认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   针对网上相关情况,记者昨日联系到广州市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广州市这么多年以来还未接到过相关投诉,也未查处过相关案件。但目前实际情况是,国家相关质监部门对于"皮革水解蛋白粉"的检测暂时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同时,这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皮革中含有金属"铬"的成分,因此一旦在检测中发现其含量较高的话,一般都会引起重视。   2009年浙江金华市晨园乳业有限公司被查出的含有"皮革水解蛋白粉"问题奶制品,涉事乳制品主要为标称"浙江金华市晨园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晨园"牌甜牛奶乳饮料、A D钙奶乳饮料、乳味饮料 "阳光田园"牌乳酸饮料、高钙乳酸菌饮料、甜牛奶乳饮料,生产批号大都为2009年2至3月间生产的。昨日南都走访广州市内部分大型超市,并无发现同类商标品牌的产品。   卫生部曾明令禁止以水解蛋白加工乳制品   据网上相关报道,早在2004年,国家卫生部门在食品卫生监督检查中发现,一些企业以皮革废料等为原料,使用石灰、盐酸、双氧水等工业原料生产食用明胶、水解蛋白(用做奶粉原料)。利用非食品原料制备的明胶和水解蛋白含有多种有害残留物,食用后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加强食品卫生监管,2004年5月27日,卫生部发布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0号,明令禁止使用皮革废料、毛发等非食品原料生产食用明胶和水解蛋白 禁止以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明胶、水解蛋白为原料生产加工乳制品、儿童食品和其他食品。   2009年3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卫监督发[2009]21号)的通知。其中,打击添加皮革水解物是乳及乳制品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   皮革水解蛋白粉   旧皮鞋旧沙发提炼 含二噁英等有毒物质  旧皮衣、皮鞋、手袋、沙发等废旧皮革制品或是皮具厂的边角碎料,经过清洗、浸软,加入石灰和盐酸,再经过高温长时间熬煮,皮革中的胶质就会溶入水中,再加入双氧水漂白,然后将溶液冷却,提炼出来的就是"皮革水解蛋白",但重金属等其他有害物质也会混入其中。卫生部曾明令禁止水解蛋白为原料生产加工乳制品。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乐国伟教授说,所谓皮革水解蛋白粉,是指利用皮革生产过程中部分不能使用的皮革、毛发、毛囊等物质,甚至是动物屠宰场所收集的毛发类物质,通过化学方法加工,使之水解成为蛋白质。尽管这种方法水解出来的蛋白质,与在家里熬制猪皮汤、猪蹄汤得到的"肉冻"成分相差不多,但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带入了重金属铬,原材料本身带来的诸如二噁英、多氯联苯等毒害物质,使其不可能作为食品或者药品级的添加剂。而生产加工这类产品的多为地下小作坊,很难对产品进行纯化使之达到国家标准,这也正是皮革水解蛋白成为"有毒"添加剂的原因。   专家说法   皮革水解蛋白粉,又一个三聚氰胺?   皮革水解蛋白粉会不会是又一个三聚氰胺?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表示,不排除部分乳酸饮品企业违规使用不合格水解蛋白,但乳制品企业大规模使用水解蛋白的可能性很小。   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前,水解蛋白已经作为乳品添加剂使用。早在2005年,山东等地就曝出"正规生产的乳制品很难进入市场,而水解蛋白制作的牛奶反而卖得很好"的事件,当时山东省工商部门至少查获2.8万多件使用水解蛋白的乳制品,有200多家小厂从事这类生产。但2005年后情况相对好很多。   相比乳品中违规使用,饲料行业的违规使用情况更早更复杂,比如在进口鱼粉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一度几乎是饲料行业公开的秘密。   违规使用水解蛋白类添加剂在广东省也曾发现过。王丁棉说,2006年全国曾查出38家企业违规添加糠氨酸,广东至少有3家。   "三聚氰胺事件后,不排除有部分企业再次将水解蛋白作为替代添加剂。"王丁棉说,比如2009年浙江金华发现的违规添加事件,这也正是本次港媒报道的主要消息来源,"但大规模使用的可能性不大",因为2009年金华奶粉事件发生后,水解蛋白已成为乳品中明确禁止添加的物质,也是必检项目。之所以禁止添加水解蛋白,原因在于现有的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出乳制品中是否添加水解蛋白,但没法检测出水解蛋白中是否有媒体称的"含致癌物质",只能通过单独的重金属检测确定是否添加不合格水解蛋白。   "但确实不能完全排除仍有乳制品企业违规使用水解蛋白",王丁棉说,比如饲料行业中使用,或者部分不法企业为保证蛋白质含量达标违规使用。   王丁棉也认为,在蛋白质含量达标的情况下,添加水解蛋白实际上没有必要,增加成本不说,还会改变产品的品质。
  • 南山奶粉回应称检测方法不一导致结果存差异
    人民网7月24日电(记者李丽 孙杰)南山奶粉被曝含强致癌物黄曲霉素后,虽然昨天湖南长沙亚华乳业宣布召回全部问题产品,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深思。为何从饲料源头到最终成品,多个环节均没有检测出来呢?7月24日,南山奶粉新闻发言人龙飞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回应说:“南山用的是定性的检测方法,而广州工商局用的检测方法是定量法,两种方法有差异性。”随后他强调说:“我只是说两者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是我并不是否认工商局的检测结果,我们有什么问题会及时通报。”   检测有别 结果不一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5月份才发布了《婴幼儿乳粉质量报告》,指出乳制品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达到“历史最好时期”。对这一说法,有网民颇有微词。对此,人民网记者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牟静君处证实,该次抽检的样品中,不包含南山奶粉。   那么亚华乳业旗下的南山奶粉为何会出现问题?记者采访了该公司新闻发言人龙飞,龙飞认为南山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定性法,之所以这次检测出现了问题,他认为可能是公司对这种检测方法用的不够熟练。而广州工商局用的是定量的检测方法,这两种检测方法是区别的,可能最后的结果也会有区别。“我并不是否认广州工商局的检测方法,对于检测结果的态度我们也在公司声明中表明了,这两种检测方法都是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我们有什么进展都会向公众及时公布的。”   行业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定性和定量是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定性是确定指某种元素有没有,而定量是指某种元素在一定量的奶粉中含量是多少。目前我国乳制品都要求在原奶进厂前要进行一次检测,在原奶加工成奶粉之后再进行一次检测。在这位人士看来,南山奶粉之所以出问题,依然是检测环节出了纰漏,而且南山的几个品牌的奶粉都出现了M1超标,说明很有可能是奶源出了问题,而且很有可能出现了漏检。而且,这几个产品都是2011年8月生产的,经过这么长时间才检测出来有问题,已经有不少消费者购买了南山的产品,因此对消费者的伤害应该是很大的。   南山致歉 停产整顿   2012年7月20日,根据广州市工商局公布的今年二季度大面积抽查流通环节乳制品质量的检测结果显示,亚华乳业生产的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生产的产品中,其中有五个批次产品黄曲霉素M1超标,(具体产品批次号为:南山倍慧2段盒装20110823,南山金装倍慧2段盒装20110804,南山倍慧3段听装20110808,南山倍慧2段袋装700克20110709,南山金装倍慧2段盒装20111217)。   7月23日,亚华乳业发布声明称,这5批产品黄曲霉素超标的原因是当地部分奶牛食用了霉变饲料,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使原奶中的黄曲霉素超标而导致。并采取了以下措施挽回影响:1、从即日起召回全部问题产品,全面接受消费者及销售商对问题批次产品的退货 2、暂停生产 3、对现有库存产品封存,并送样到第三方权威部门进行检测,确保出厂产品合格 4、从原料、检测手段、生产工艺为重点,针对公司产品所有生产流程开展全面自查,并全面整改 5、积极配合相关职能机构开展调查。有任何进展将尽快向社会如实通报,并在声明中向广大消费致歉。但是在这份声明中,亚华乳业并没有谈到如何向消费者赔偿的问题。   南山奶粉的微博上,有消费者提出,仅仅召回产品并不能解决问题,宝宝已经吃了问题奶粉,接下来企业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处理态度。   该公司的消费者热线人员面对媒体的询问,声称对于相关产品,消费者拿着包装就可到南山的销售门店接受无条件退货。对于已喝了含毒奶粉的宝宝,该工作人员表示,宝宝若有任何问题,可到医院做相关检查,若确诊是公司产品问题,主治医生出具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公司会承担相应责任   奶源之殇 加强检验   对于南山奶粉的奶源是来自奶农还是来自于正规的养殖场?龙飞并没有正面回答,说自己正在向领导汇报这件事情,有任何新的进展都会及时向公众公布。   湖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刘海林介绍说,南山奶粉的奶源大部分来自于南山牧场,南山奶粉名字就是由南山牧场而得来的,南山奶粉还有一部分奶源来自于外省。南山牧场之前是一个国企背景的牧场,这几年由于改制,性质有所变化,但是南山牧场在湖南省属于比较大的牧场,奶源质量也是有保障的。是否是外省的奶源出现了问题?刘海林表示他也不敢这么说,毕竟目前还在审查有问题的奶源来自哪里,目前尚未有定论。   对于南山奶粉出现问题之后,湖南省内是否加强了对奶粉的检验?刘海林回答说这是肯定的,目前全省都加强了对奶粉的检查力度,确保不会再出问题。
  • 专家提醒勿盲目购洋奶粉:中国标准生产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孩子成长
    洋奶粉的代购热潮,不断引发舆论热议。三元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认为,好奶粉不是由国籍决定的,国人不应盲目购买洋奶粉。他说,由于人种差异等原因,中外奶粉配方上有差异,用中国标准生产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孩子成长。  为了解中国奶业发展状况,近日记者跟随集体采访团,走进了三元河北工业园。婴幼儿乳粉在此已实现全程追溯,以生产高品质的“放心奶”。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市牛奶总站,产品以奶业为主,涵盖包装鲜奶、酸奶、奶粉、干酪等百余品种。几十年来,为全国两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提供乳品特供。  “用中国标准生产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孩子”  “国外代购的奶粉,与中国婴幼儿成长需求是有一定差异的。”吴松航说,中外奶粉在配方上有差异,用外国标准生产的奶粉不一定适合中国孩子。  他举例说,奶最重要的营养成分是蛋白,中国要求奶粉中乳清蛋白比例大于等于60%,酪蛋白小于等于40%,是因为中国孩子体质更易吸收乳清蛋白。而因为人种的差异,美国、澳洲等国对乳清与酪蛋白的比例,没有要求。  中外奶粉在“钙磷比”上同样存在不同。吴松航介绍,中国的饮食习惯,造成国人钙磷吸收比例约为2:10。这意味着,中国人日常过量摄取了磷,而磷代谢带来钙的流失,导致中国人更容易缺钙。所以中国不少奶粉对钙磷比有特殊要求,以补充钙摄入。  但同样由于人种、饮食习惯差异,造成世界各国对钙磷比标准不同,一些发达国家没有过量摄入磷的日常习惯,对奶粉中钙磷比的要求反而不高,所以盲目购买一些外国奶,可能容易造成孩子缺钙。  此外,对于一些标注“进口奶源”的产品,吴松航介绍,实则不少是在中国生产的,采用的是“干法”技术。他解释,奶粉的制作工艺分“湿法”和“干法” “湿法”工艺,必须用当天生产的鲜奶,新鲜度、营养均衡度高 而“干法”制造出的奶粉营养均衡度较低。  “用干法工艺,从生产安全上说是符合规范的,但从营养价值上来讲,比湿法工艺要差很多。”  他说,国人目前对外国奶粉有一些盲目购买的心态,不少国外奶粉在本国“风波不断”,反而出口到中国得到了认可。  吴松航认为,消费者要更理性地进行选择,用中国标准生产的奶粉其实更适合中国孩子。  “好奶不是靠国籍决定的”  深究中国奶“遇冷”的原因,吴松航称“信不过,是消费者大量代购外国奶的原因。”  据他介绍,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后,中国奶业整体进入了低谷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外资奶粉占有率一度高达98%。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三元并未有奶粉产品。自三鹿倒闭之后,三元将其收购,重新优化工艺产业,严格把控奶源,开始生产奶粉。  近日记者走进三元婴幼儿乳粉的生产车间:全中央控制、自动出入库̷̷每罐乳粉的原料产地、采购信息、检测报告等,均实现了全程追溯。  “好奶粉不是靠国籍决定的,而是靠奶源、生产工艺、标准决定的。”他介绍,三元奶粉的生产,从原料奶收购、乳制品加工、检测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率先实现奶源“无抗”和体细胞的检测与控制,坚持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和玉米油,确保无香精。  科技投入,更是保障国产奶质量的关键。2014年,在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三元食品筹建了“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母乳及婴幼儿营养健康基础研究、婴幼儿配方乳粉临床应用评价等,实现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自主开发与产业化。  三元食品总经理陈历俊透露,近三年正对1200余例样本,进行人乳喂养与三元婴幼儿乳粉喂养效果的对比临床试验,以探索更适合中国婴幼儿的奶粉配方。分析报告将于近期发布。  “京津冀三地乳品市场将共同发展”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化,北京奶企正积极“走出去”,以带动三地的乳品市场共同发展。  今年5月,三元河北工业园正式投产启动,这是首农集团三元食品在河北新乐投建的项目,是首批启动的振兴民族婴幼儿乳粉的重大项目之一。该工业园占地600亩,总投资18亿元,可年产婴幼儿配方乳粉4万吨、液态奶25万吨,集乳品研发、加工、物流为一体。  为何北京奶企选择落户河北?首农集团副总经理、三元食品董事长常毅介绍,河北物流、劳动力成本更低,能辐射北京物流市场的配送,也解决了当地就业等,有利于带动周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河北生态农业的发展。  “希望用首农的品牌、技术和管理,带动京津冀三地的乳品市场发展”,常毅说。  陈历俊则认为,河北与北京的市场是互补型和互动的,两地一个小时车程、一小时物流圈,便捷来往。如目前三元“轻能”等产品已在河北生产,但会出售到北京去。  据首农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傅鹏介绍,目前首农已在京冀两地投入超过80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总投入500亿元 将和河北共同打造11个批发市场,建立环华北的物流圈。
  • 进口美素奶粉现活虫 商家称赔偿需证明虫子国籍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 为宝宝买来荷兰进口奶粉,没想到却在奶粉里发现了一条活虫。在与经销商沟通索赔时,竟然被要求先证明虫子是荷兰国籍的。这是青岛市民王先生最近遇到的蹊跷事。   王先生是在一家专卖店为孩子选购了一桶荷兰原装进口美素奶粉,开封后第二天竟然在奶粉罐里发现了一条活虫。随后,王先生联系了青岛美素奶粉经销商,在查看了奶粉后,经销商确认,按照虫子的排泄物来看,虫子的确在开罐前就在奶粉里,并承诺解决。最初经销商表示将赔偿两小桶奶粉。而当王先生要求加大赔偿力度时,经销商态度恶劣,改了口,说他们原装进口的奶粉生产链都是在荷兰,王先生要证明虫子是荷兰籍的,他才按要求进行赔偿。   美素奶粉中国总公司市场公关部的黄女士表示,美素奶粉的整个生产过程全部是在荷兰,要经过高温杀菌和真空包装,不可能有活物存活的条件。不过考虑到消费者的利益,他们会积极协调,争取早日解决问题。他们决定由公司出钱将奶粉送去国外检测,或者是请北京或者山东的生物检测机构代为检测,看看虫子是荷兰物种还是中国物种。如果证实的确是奶粉公司的疏漏,他们一定会按照相关法律赔偿消费者。
  • 洋奶粉再曝缺硒少碘 25吨佳顿可儿奶粉上质检黑榜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通报,3批次总量约25吨的进口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检出硒、碘、乳糖含量不达标,已作退货处理。硒、碘是重要营养物质,婴儿缺硒、缺碘都可能导致发育受损。今年以来,不断有进口婴幼儿奶粉被曝硒、碘含量不合格,为热衷购买洋奶粉的家长敲响警钟。   佳顿可儿1-3段金装婴幼儿奶粉均检出营养成分不达标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7月份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其中,3款原产地为新西兰的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合格遭退货,分别是: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1阶段,不合格原因是硒、碘、乳糖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2阶段,不合格原因是硒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3阶段,不合格原因是硒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婴儿奶粉硒、碘、乳糖含量不达标有何危害?   据了解,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定期补充适量的硒能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但过多和过低摄食硒都会影响人体健康。国家标准GB 10765-2010要求婴儿配方食品硒含量范围为0.48-1.90μg/100kJ。有机硒能消除体内自由基,消除体内毒素、抗氧化、有效的克制过氧化脂质的发生,防止血凝块,扫除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硒和维生素E同是抗过氧化物质,它对缺少蛋白质引起的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治疗作用。婴儿缺硒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厌食、发育迟缓、爱出汗等症状。不合格原因可能是企业的生产工艺不过关,投配料控制不到位而造成终端产品硒含量偏低。   碘是一种用来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必需营养素。在正常生长、骨骼形成、大脑发育和能量代谢都需要甲状腺激素。在引进辅助食品前(引进固体食物的过渡期通常大约在6月龄),母乳是纯母乳喂哺婴儿膳食碘的唯一食物来源。如果已选择以婴儿配方奶粉代替部分或全部母乳,婴儿配方奶粉中的碘含量就会影响婴儿的膳食碘摄入量。   乳糖对婴儿很重要,它不仅对神经功能的形成,对皮肤、肌腱、骨骼、软骨的发育都有好处,而且有助于钙的吸收,有利于氨基酸和氮的吸收和存留。   四个月内五品牌洋奶粉微量元素被曝不达标   今年6月以来,已有多个进口奶粉品牌被通报微量元素不达标。6月24日,与佳顿可儿一样原产自新西兰的高培360°婴儿配方奶粉被广州工商局抽检出硒含量不合格。   而日本大牌奶粉更是在“缺碘门”中集体沦陷。根据8月8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网站上公布的食物警报,日本和光堂及森永初生婴儿奶粉碘含量少于世卫组织建议的三分之一。长期食用可能会影响婴儿的甲状腺功能,甚至影响脑部发育。该中心8月10日再次公布了四款检测出碘含量较低的日本婴儿奶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