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黄曲霉

仪器信息网黄曲霉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黄曲霉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黄曲霉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黄曲霉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黄曲霉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黄曲霉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黄曲霉相关的解决方案。

黄曲霉相关的论坛

  • 请区别两个问题:黄曲霉和黄曲霉毒素

    最近看报纸上报到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感觉将黄曲霉和黄曲霉毒素混为一谈,还说巴氏杀菌不能杀死黄曲霉毒素,哎我个人理解,黄曲霉是一种霉菌,是微生物,黄曲霉毒素是由其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是一种化学物质,怎能用杀菌去杀死化学物质呢?

  •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 黄曲霉的前处理小柱

    代版友问:黄曲霉M1测定,需要一种免疫亲和小柱,手里有一种测黄曲霉总量的小柱,能不能代替呢?

  •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它的抽排风需要单独管道跟处理吗?可以合并到公用的风管统一处理么?

  • 关于黄曲霉检测的求助

    各位大侠,我在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做黄曲霉检测时,回收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多,这样子能接受么?请问有用液相,柱前衍生做黄曲霉的前辈,你们的回收率是多少呀?我是用免疫亲和柱净化后再衍生的,能指点一下检测黄曲霉有那些地方是比较关键的控制点么?帮忙提高一下回收率,谢谢

  • 黄曲霉毒素之相关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 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 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 ,G1 ,G2 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 ,M2.其中M1 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B1,B2 ,G1 ,G2 ,M1 和 M2 在分子结构上十分接近.。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微量持续摄人,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进入机体后,在肝脏中的量较其他组织器官为高,说明肝脏可能受黄曲霉毒素的影响最大。肾脏、脾脏和肾上腺也可检出,肌肉中一般不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积蓄。一次摄入后约1周即经呼吸、尿、粪等将大部分排出。

  • 解读 | 专家解读黄曲霉毒素

    一、背景信息  近日,媒体曝光了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两地市场所出售的部分散装花生油存在黄曲霉毒素超标情况。黄曲霉毒素是什么?毒性怎样?本期将为您解读。  二、专家解读  (一)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最早被发现于1960年,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parasiticus)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以上,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B2a、G2a、BM2a和GM2a等。黄曲霉毒素的热稳定性非常好,常规烹调和加热法不易分解。  世界范围内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相当广泛,包括谷物、坚果和籽类以及牛乳等,尤以玉米、花生被污染的程度最严重。其主要原因是食物在田间未收获前被黄曲霉等产毒菌浸染,在适宜的气温和湿度等条件下繁殖并产毒,或未经充分干燥,在储藏期间产生大量毒素。食用油也存在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问题,但通过原料筛选、碱炼、吸附等控制手段可以使成品油中黄曲霉毒素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二)摄入量决定黄曲霉毒素是否引起急性中毒。  世界范围内曾报道数起人类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如非洲的霉木薯饼中毒,印度的霉玉米中毒等。2004-2005年肯尼亚暴发了迄今史上最大规模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千余人,死亡125人,中毒玉米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高达4400ppb(μg/kg),是罕见的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一般为一过性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肝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根据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标准规定,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如果在安全限量范围之内,并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风险。  (三)全球已高度重视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  黄曲霉毒素B1是影响人和动物健康的主要真菌毒素之一,也是全球食品安全控制中最主要的真菌毒素。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全世界食品和饲料真菌毒素法规报告中显示,除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规定以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范围为1-20ppb,黄曲霉毒素总量(AFB1、B2、G1、G2)的限量范围为0-35ppb。  2011年我国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中规定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为20ppb。  (四)“土榨油”看似原生态实存安全隐患。  近年来,“纯天然”和“原生态”成为部分消费者的追求,除了购买“土榨油”外,也有使用家用榨油机自制油的方式。对于这两种榨油方式,专家认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除了原料品质是否过关的问题,“土榨油”或自榨油还存在下列问题:未经过精炼加工,杂质多,易氧化变质;榨油设备不易彻底清洗干净,残留的油渍及谷物残渣在氧化后会产生霉变,食品安全隐患很大;此外,资源利用率低,会造成很大浪费。  三、专家建议  (一)科研人员应加大“从田间管理到加工过程”对黄曲霉毒素污染及控制手段的研究力度,为保证食品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以玉米、花生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土榨油”生产作坊,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原料安全,严格把关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媒体应注重全面、科学、客观报道,采用相应领域权威专家的专业观点,以正确解读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引导消费者理性认识和理解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避免公众过度恐慌。  (四)消费者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注意产品的标签、标识,做到在保质期内妥善储藏。特别应注意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食用油,不要片面迷信“纯天然”和“原生态”制品。来源:国家食药监局

  • 【转帖】黄曲霉的生长条件

    黄曲霉的生长条件是什么?它容易在哪些食品里面滋生?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是一种容易在种子类食物中滋生的霉菌。在25-30℃的温度下,80%-100%的相对湿度,17%-18%的种子水分含量,粮食、坚果、油籽等产品最容易滋生黄曲霉。幸好,各种豆类,包括大豆,并不是黄曲霉喜欢繁殖的材料,它更喜欢花生、玉米和大米等食品。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曲霉是粮食、豆类、油籽等种子类食品受潮时滋生的,种子总体而言仍然处在水很少的状态,而不是已经充分吸水的状态。人们都有一个经验:水汪汪的大米粥、绿豆汤,从来不会长霉,而是很快变味坏掉——因为水多的时候细菌繁殖非常快,根本轮不到霉菌繁殖。霉菌们所热爱的培养基质,大多是一些相对“干”一点,但又干得不够的食品,比如馒头啊,面包啊,糕点啊,受潮的种子之类。所以,面包放久之后会长出白色、绿色、黑色的霉斑,却不会发酸变臭,正是因为它的状态符合霉菌的胃口。 为什么呢?因为霉菌是非常喜欢氧气的,具有较强的“陆生”特性。如果把食品泡在水里,氧气不足,它们就很难繁殖起来。知道这个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就会明白,霉菌几乎不能在淹水条件下产毒,所以泡豆子不可能长出黄曲霉毒素来。 所以说,买大豆的时候,要注意大豆的干燥程度,储藏中也要避免让它受潮。如果担心豆子在储藏当中被黄曲霉污染,那么先用水泡一泡,然后把泡豆水扔掉,实际上反而更为安全。 事实上,绝大部分豆制品加工时,都需要经过泡豆程序。不管是煮豆粥,做豆腐,做纳豆,或做豆酱等。所谓泡豆带来致癌危险,纯属违背科学常识的不实说法,大可不必为此惶恐不安,更不必为此不敢喝豆浆、不敢吃豆腐。 需要注意的是,在夏天泡豆子,如果超过4小时,最好能放在冰箱当中。因为泡豆的水分很高,很容易繁殖各种细菌。细菌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却可能让豆子产生难闻的味道。如果不幸污染了某些致病菌,它们繁殖过度,或产生细菌毒素,都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尽管在打豆浆、做豆腐时还需要经过加热杀菌,也不可不防啊!

  • 什么是黄曲霉素

    [color=#333333]黄曲霉素([/color][color=#333333]AFT[/color][color=#333333])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是一类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已知的种类包括[/color][color=#333333]B1[/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B2[/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G1[/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G2[/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G2a[/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M1[/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M2[/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P1[/color][color=#333333]等十几种。由于不同种类的黄曲霉素的形成条件不同,所以来源分布和毒性也不同。其中最受关注的黄曲霉素[/color][color=#333333]M1[/color][color=#333333]是由动物摄入[/color][color=#333333]B1[/color][color=#333333]后在体内经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而[/color][color=#333333]B1[/color][color=#333333]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毒性最强的一种,仅次于[/color][url=http://www.labtool.net/products.php?cid=157][color=#3f88bf]肉毒毒素[/color][/url][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黄曲霉无处不在,是我国粮食和饲料中常见的真菌,对食品和饲料污染的发生和程度随地理和季节因素以及作物生长、收获、贮存的条件不同而异。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而南方及沿海湿热地区更有利于霉菌素的产生。[/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被[/color][url=http://www.labtool.net/products.php?cid=157][color=#3f88bf]黄曲霉菌[/color][/url][color=#333333]寄生过的的粮食、油及其制品中,如粮食、油料、水果、干果、调味品、乳和乳制品、蔬菜等,在动物性食品如肝、肾脏、咸鱼中以及奶和奶制品中也比较常见。它通常喜欢[/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亲近[/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以下四类食物:[/color][color=#333333]1[/color][color=#333333]、坚果类[/color][color=#333333]花生、核桃、瓜子、开心果、榛子、松仁等。当你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看起来有霉变之嫌时,很有可能已被黄曲霉素污染了,一定要丢弃。[/color][color=#333333]2[/color][color=#333333]、谷物类[/color][color=#333333]玉米、大米、大麦、小麦、豆类。凡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谷物都有可能被黄曲霉素污染,在食用前应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粒。[/color][color=#333333]3[/color][color=#333333]、粮油制品[/color][color=#333333]花生油、玉米油。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严格挑拣原料,使用霉化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或没有采用精炼工艺或工艺控制不足,都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color][color=#333333]4[/color][color=#333333]、家庭自制[/color][url=http://www.labtool.net/products.php?cid=157][color=#3f88bf]发酵食品[/color][/url][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腐乳、黄酱。高水分含量和齐全的营养物质很容易使家庭自制的[/color][url=http://www.labtool.net/products.php?cid=157][color=#3f88bf]发酵食品[/color][/url][color=#333333]被黄曲霉污染。[/color][color=#333333]黄曲霉素的耐热性非常好,要在[/color][color=#333333]28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以上才能分解,一般的烹调加工温度都不能将其破坏,而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也较低。有研究证明:在不改变牛奶品质的前提下,先将鲜奶加热至[/color][color=#333333]9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保持[/color][color=#333333]10[/color][color=#333333]分钟,然后冷却至[/color][color=#333333]2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再经紫外线辐照[/color][color=#333333]30[/color][color=#333333]分钟,才能使其中的黄曲霉素[/color][color=#333333]M1[/color][color=#333333]减少[/color][color=#333333]56.2%[/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在紫外线照射下,毒素可显示荧光,低浓度的纯毒素易被紫外线破。另外,碱性条件下也能破坏一部分黄曲霉素。然而经过碱性、紫外线和高温处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早已丧失殆尽,不适宜食用[/color][color=#333333]预防黄曲霉素的危害要从身边做起、从饮食习惯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远离黄曲霉素。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可能的黄曲霉素的危害呢?[/color][color=#333333]黄曲霉素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自己在家也要把好食物关,注意一些细节,避免黄曲霉素的危害。[/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黄曲霉生长产毒的温度范围为[/color][color=#333333]12~42[/color][color=#333333]度,最适产毒温度为[/color][color=#333333]33[/color][color=#333333]度,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含水量大于[/color][color=#333333]14%[/color][color=#333333]的花生、大米、玉米、坚果尤其容易滋生黄曲霉菌,一般[/color][color=#333333]3~10[/color][color=#333333]天就可达到致命剂量。当水分含量下降到[/color][color=#333333]14%[/color][color=#333333]以下时,即使污染了黄曲霉也不会产生毒素。[/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因此,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预防食物霉变。家中所有食品的储藏都要注意防霉、防氧化,最好在低温、通风、干燥处保存[/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温度最好在[/color][color=#333333]2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以下,相对湿度在[/color][color=#333333]80%[/color][color=#333333]以下[/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坚果、花生、粮食等尽量购买小包装,打开时认真嗅一下味道,一旦有变味情况立即整袋扔掉,以免抖开后霉菌孢子飞散出来;如果是散装花生、核桃等,最好带壳保存,晒干后,用保鲜盒等密闭储存;购买食物时,如果发现包装不清洁、已破损的不要买。[/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有霉味的食物一定要坚决丢弃,不能食用;若不小心吃到了霉变食物,要全部吐掉再用清水漱口;哺乳期的母亲尤其要注意饮食,母乳里面的黄曲霉素就是婴儿最早的感染毒素的途径。[/color]

  • 黄曲霉毒素B1

    求助各位,黄曲霉毒素B1在动物血清或者人类血清中是否存在?看到介绍说,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会转换成M1,但在临床上面的报道又有关于检测血清中的黄曲霉毒素,希望各位帮忙解惑!

  • 黄曲霉B1对人体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霉菌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为1类致癌物质。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是在黄曲霉家族中性最强的毒素。我们知道自古以来,砒霜的毒性最强,可以使黄牛在小计量下中毒身亡。然而B1的毒性更是达到了砒霜毒性的60倍,可想而知如果人们勿食了黄曲霉毒素B1的后果会是怎样,轻则呕吐、发热,重则严重影响人们的肝脏和肾脏器官。 黄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可能有黄曲霉毒素污染。一经污染,普通高温加热也无法将其杀死。所以在用食品是,如发现有霉变现象,一定不要继续食用。

  • 黄曲霉实验后,实验器具处理

    各位老师:刚开始做液相。黄曲霉实验后,相关实验器具,说是要用10%的次氯酸钠溶液泡。基本是配标液的器具处理。如果泡的话,要用烧杯,也要泡一定的时间。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事意见很大。想让我直接扔了。请问各位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呢?我们黄曲霉是用的waters的UPLC仪器,用的是无衍生法。标准曲线最低点能做出来。做之前用金标法快检试剂盒筛查。想请教下各位老师,这样做应该没问题吧?

  • 【求助】-测黄曲霉毒素

    我门采用酶联免疫测试盒(ELISA KIT)测定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同时在测定药酒中黄曲霉毒素的时候,三氯甲烷在65℃很难蒸干,请教各位,怎么处理?

  • 【分享】各国黄曲霉毒素标准比对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超标是我国食品出口频繁遇到的问题,我国每年食品出口因黄曲霉毒素超标而遭受通报扣留屡屡发生,尤其体现在出口的花生、谷物、果仁中。 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上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 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中。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各国对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均有规定。 我国在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1-2005中,对黄曲霉毒素B1、M1分别在花生、玉米、大米、植物油、豆类、发酵食品、以及乳制品中的限量作出明确规定。 欧盟在委员会条例(EC) No 629/2008、委员会条例(EC) No 1881/2006中,对黄曲霉素在花生、谷类、坚果等食品中的限量作出明确规定. 美国在FDA“遵守政策指南(Compliance Policy Guide)”中对黄曲霉毒素在动物饲料、食品、牛奶、花生及其制品、坚果(包括巴西坚果、阿月浑子果仁)中的限量作出规定。 日本在肯定列表制度中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是10ppb。

  •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为什么奶粉中会含有黄曲霉毒素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可以摄入:途径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途径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副教授何计国(微博)介绍,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不像三聚氰胺属于恶意添加。黄曲霉毒素是脂溶性的,如果牛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牛肉中含量不会很高。但内脏特别是肝脏中含量会高。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加热到280°都不会被破坏,所以奶粉中只要含有,就不会被去除。紫外线只能少量破坏。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生产企业如果使用劣质的原料,如发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则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下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检疫要求:  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GB2761-81)规定,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中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检出,其他食品可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卫生标准(GB9676-88)规定,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测定黄曲霉毒素方法有哪些 目前,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微柱筛选法、金标试纸法等。我国现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 5009.22-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3-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方法,GB/T 5009.24-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方法。此外,卫生部于1990年11月发布了《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的防霉去毒措施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介绍,颗粒状的被污染粮食可通过晾晒、清洗消除部分黄曲霉,但如果是粉末状的食物或饲料,则很难通过以上方法清除。 (1) 防霉:控制粮食含水量在12~13%以下即可防霉。保持米粒及花生外壳的完整,使用化学熏蒸剂,对防止霉菌侵染也有一定作用。 (2) 去毒方法: 挑除霉粒:适用花生。因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发霉,变色,破损及皱缩的花生中,挑除后,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碾轧加工及加水搓洗:适应于大米,因毒素主要存在于米糠及大米表层。脱胚去毒:适用于玉米。脱胚法有两种:一是浮选,将玉米碾3MM左右的碎粒。加入清水,搅拌,轻搓,胚部碎片轻而上浮,捞出浮层;二是碾轧法,将玉米碾轧,去掉外皮及胚部.4)加碱破坏毒素:适用于食用油.5)其他:如紫外线照射,盐炒法等有一定去毒效果。 (3) 加强食品卫生监测。

  • 【求助】黄曲霉毒素的前处理柱

    请教各位,我要用HPLC分析黄曲霉毒素,从前用的前处理柱是维康(vicam,今年被Waters收购了)的.现在我要购买一批新的前处理柱,但是不知道这个处理黄曲霉毒素的是什么型号的.如果有人知道这个,麻烦告诉一下啊.多谢了

  •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大家是依照哪个国标做的?

    最近在做黄曲霉毒素的实验,发现有好几种国标,GB/T 18980-2003 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T 5009.24-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GB/T 5009.23-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GB/T 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的测定GB/T 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 和B1 的测定GB/T 5413.3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 的测定GB/T 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还有08年的国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都是参考哪种国标方法做的?

  • 独家解读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独家解读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2011年12月26日09:36 新浪健康   国家质检总局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据称,牛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因为奶牛食用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所致。什么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会导致哪些疾病?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为什么牛奶中会含有黄曲霉毒素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可以摄入:途径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途径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副教授何计国(微博)介绍,此次牛奶中检出的是黄曲霉毒素M,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据了解,应是饲料受到了污染造成的。但是如果饲料的原料(粮食)保存好的话,污染黄曲霉毒素的概率不会很高。此次事件中的黄曲霉毒素来源于饲料,经过代谢形成。黄曲霉毒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不像三聚氰胺属于恶意添加。黄曲霉毒素是脂溶性的,如果牛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牛肉中含量不会很高。但内脏特别是肝脏中含量会高。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加热到280°都不会被破坏,所以牛奶中只要含有,就不会被去除。紫外线只能少量破坏。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生产企业如果使用劣质的原料,如发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则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下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检疫要求:  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GB2761-81)规定,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中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检出,其他食品可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卫生标准(GB9676-88)规定,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目前,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微柱筛选法、金标试纸法等。我国现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 5009.22-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3-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方法,GB/T 5009.24-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方法。此外,卫生部于1990年11月发布了《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的防霉去毒措施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介绍,颗粒状的被污染粮食可通过晾晒、清洗消除部分黄曲霉,但如果是粉末状的食物或饲料,则很难通过以上方法清除。  (1) 防霉:控制粮食含水量在12~13%以下即可防霉。保持米粒及花生外壳的完整,使用化学熏蒸剂,对防止霉菌侵染也有一定作用。  (2) 去毒方法:  挑除霉粒:适用花生。因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发霉,变色,破损及皱缩的花生中,挑除后,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碾轧加工及加水搓洗:适应于大米,因毒素主要存在于米糠及大米表层。脱胚去毒:适用于玉米。脱胚法有两种:一是浮选,将玉米碾3MM左右的碎粒。加入清水,搅拌,轻搓,胚部碎片轻而上浮,捞出浮层;二是碾轧法,将玉米碾轧,去掉外皮及胚部.4)加碱破坏毒素:适用于食用油.5)其他:如紫外线照射,盐炒法等有一定去毒效果。  (3) 加强食品卫生监测。

  • 有关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

    GB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GB5413.3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 的测定GB/T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GB/T8381-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半定量薄层色谱法GB/T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GB/T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23212-2008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LS/T6108-2014 粮油检验 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 免疫层析法NYT1286-2007 花生黄曲霉毒B1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NY/T1664-2008 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NY/T2071-201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2548-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NY/T2549-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免疫亲和荧光光度法NY/T2550-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胶体金法SN/T1664-2005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B1、B2、G1、G2含量的测定SN/T1736-2006 进出口蜂蜜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SN/T3136-2012 出口花生、谷类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的测定SN/T3263-2012 出口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测定

  • 真菌毒素与黄曲霉毒素是那些?

    黄曲霉毒素是天然存在的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已经被证明对人体容易产生癌症,是一类致癌物质。美国联邦政府有关法律规定人类消费食品和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能超过20ppb,人类消费的牛奶中的含量不能超过0.5ppb。而其它动物饲料中的含量不能超过300ppb。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谢产物,它们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主要存在于谷物、坚果、棉籽以及一些与人类血液,动物饲料相关的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也是一种强致癌物质。牛乳及其制品是易受到黄曲霉毒素M1污染的食品之一。黄曲霉毒素 M1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层析法(TLC),酶联免疫法(ELISA)等。而使用黄曲霉毒素M1 免疫亲和柱则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提纯纯化并浓缩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组分,使得后面的分析更加轻松简单。PriboFast黄曲霉毒素总量亲和层析柱可选择性吸附样品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从而对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样品起到非常针对性的纯化作用,过柱净化后的样品液可直接用于液相进行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含量的检测。亲和层析柱与HPLC配合使用可达到快速测定的目的,以改善信噪比,可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PriboFast黄曲霉毒素总量亲和柱用于定性、定量检测谷物、副食品、酒类等食品和饲料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时的样品前处理。柱容量:≥200ng 回收率:80-90%可用于快递纯化检测牛奶,奶粉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M1。

  •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干什么的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干什么的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0/202310270939374387_6060_5604214_3.jpg!w690x690.jpg[/img]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仪器。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非常重要。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免疫学方法对黄曲霉毒素进行特异性识别,从而实现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检测。该仪器可以检测多种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如粮食、油料、坚果、肉类等。此外,该仪器还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等优点,可以满足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对黄曲霉毒素检测的需求。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首先,将需要检测的食品样品进行前处理,提取出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并将其与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将结合了抗体的样品放入检测仪中进行反应,测量光信号强度并计算出黄曲霉毒素的浓度。最后,根据仪器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在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时,黄曲霉毒素检测仪还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损失和风险。  总之,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仪器,可以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在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中,该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

  • 黄曲霉毒素降解酶

    现在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很严重,又没有法子从根本上去除。那么,如果有这个专一的黄曲霉毒素降解酶啦,呕吐毒素降解酶啦,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啦,展青霉素降解酶啦,橘霉素降解酶啦,这个不知道市场怎么样呢?

  • 如何检测花生油中的黄曲霉素

    检测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以下方法: [color=initial]一、薄层层析法(TLC)[/color] [list=1][*] 原理 [list][*]利用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在特定的展开剂作用下,在薄层板上展开分离。然后通过显色剂显色,根据黄曲霉毒素在薄层板上显示出的特定斑点的颜色和强度与标准品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list][*] 步骤 [list][*]提取:将花生油样品用适当的溶剂(如甲醇、氯仿等)进行提取,以分离出黄曲霉毒素。[*]净化:通过柱层析等方法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去除杂质干扰。[*]展开:将净化后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上,放入展开槽中,用特定的展开剂进行展开。[*]显色:取出薄层板,喷上显色剂,在一定条件下使黄曲霉毒素显色。[*]定量:通过与标准品斑点的比较,估算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list][/list] [color=initial]二、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法(HPLC)[/color] [list=1][*] 原理 [list][*]利用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仪[/color][/url]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其含量。HPLC 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list][*] 步骤 [list][*]提取和净化:与薄层层析法类似,对花生油样品进行提取和净化处理。[*]色谱分离:将净化后的样品溶液注入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仪[/color][/url],在特定的色谱柱和流动相条件下进行分离。[*]检测:采用荧光检测器或紫外检测器等对分离后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定量:根据检测器的响应信号,通过与标准品的比较,确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list][/list] [color=initial]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color] [list=1][*] 原理 [list][*]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黄曲霉毒素的抗体固定在酶标板上,加入花生油样品提取液和酶标记的黄曲霉毒素抗原,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与酶标记抗原竞争结合抗体。通过酶催化底物显色,根据显色强度与标准曲线比较,确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list][*] 步骤 [list][*]样品处理:将花生油样品进行适当的提取和稀释。[*]加样和反应:将处理后的样品、酶标记抗原和抗体加入酶标板中,进行孵育反应。[*]显色:加入底物溶液,酶催化底物显色。[*]测定:用酶标仪测定显色后的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list][/list] [color=initial]四、免疫亲和柱 - 荧光光度法[/color] [list=1][*] 原理 [list][*]利用免疫亲和柱特异性吸附黄曲霉毒素,然后用洗脱液将黄曲霉毒素洗脱下来,通过荧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list][*] 步骤 [list][*]样品提取:将花生油样品用适当的溶剂提取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净化:将提取液通过免疫亲和柱,黄曲霉毒素被特异性吸附在亲和柱上,其他杂质被洗脱。[*]洗脱:用特定的洗脱液将黄曲霉毒素从亲和柱上洗脱下来。[*]荧光测定:将洗脱液注入荧光光度计,测定黄曲霉毒素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list][/list]

  •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汇编

    DB34/T 813-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DB37/T 2617-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暂无文本)DB51/T 1077-2010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暂无文本)GB/T 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GB/T 30955-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1-10实施)GB/T 8381-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半定量薄层色谱法LS/T 6108-2014 粮油检验 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 免疫层析法(2014-6-1实施)LS/T 6111-2015 粮油检验 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 胶体金快速定量法(2015-7-10实施)(暂无文本)NY/T 2071-201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 2548-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2014-6-1实施)NY/T 2549-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免疫亲和荧光光度法(2014-6-1实施)NY/T 2550-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胶体金法(2014-6-1实施)

  • 黄曲霉毒素不可不知的秘密

    黄曲霉毒素不可不知的秘密

    在外聚餐时,餐桌上常会有赠送的餐前小吃——花生米,不过,如果你在金灿灿的花生米中无意夹到一颗变黑的,这时可千万不要往嘴里送,因为它们有可能已经被黄曲霉毒素污染而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那什么是黄曲霉毒素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071036_553899_2984502_3.jpg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经过聚酮途径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组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总称。迄今为止,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至少包含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P1、Q1、H1、GM、B2a、G2a及毒醇等20种左右结构相似化合物。  通常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及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可能会发现黄曲霉毒素。2黄曲霉毒素在食物中的限量标准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2761-201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规定,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为:玉米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中不得超过20μg/kg;稻谷、糙米、大米和其他植物油脂中不得超过10μg/kg;小麦、大麦、其他谷物、发酵豆制品和其他熟制坚果及籽类中不得超过5μg/kg;部分调味品(如酱油、醋、酿造酱)中不得超过5μg/kg;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超过0.5μg/kg。乳及乳制品和特殊膳食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不得超过0.5μg/kg。3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1)薄层色谱法(TLC法)  TLC法是测定黄曲霉毒素的经典方法,是我国测定食品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标准方法之一(GB/T5009.23-2006)。适用于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2) 免疫分析法  免疫化学分析法是以抗原抗体的免疫化学反应为基础进行抗原抗体含量测定的方法。用于黄曲霉毒素测定的免疫分析法主要有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和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免疫亲和层析技术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是目前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推荐的方法之一(GB/T18979-2003),适用于玉米、花生及其制品(花生酱、花生仁、花生米)、大米、小麦、植物油脂、酱油、食醋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ELISA法是应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来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免疫分析方法,其相对应的标准是GB/T5009.22-2003(第二法),适用于粮食、花生及其制品、薯类、豆类、发酵食品及酒类等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4黄曲霉毒素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挑选霉粒法  因黄曲霉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坏、破损、皱皮、变色和虫蛀等的粮粒中,这些带毒颗粒比健康颗粒轻,外表也较易辨认,可用机械或人工掏除。(2) 植物油加碱去毒法  油料种子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后,榨出的油中含毒素,可用碱炼法去毒。因为不溶于水的黄曲霉毒素在碱性条件下可形成香豆素钠盐而溶于水,故加减后用水洗可将毒素去除。(3) 加水搓洗法  在淘洗大米时,用手搓洗,随水倾去悬浮物,如此反复5~6次,煮熟后可去除大部分毒素。(4) 吸附去毒法  植物油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可利用活性白土和活性炭吸附,效果较好。(5)高温高压去毒法  黄曲霉毒素较耐高温,在280℃高温下才能分解,因此一般烹调温度下难以消除。但高温高压下去毒效果较好。(6) 碾磨去毒法  在粮食中,黄曲霉毒素大部分集中于脂肪较多的胚体和糠皮等部位。稻谷经精碾后95%的毒素可去除。玉米磨粉也有类似的效果。

  •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优缺点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优缺点

    [size=16px]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优缺点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一款用于快速检测食品、饲料、谷物等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仪器。该仪器具有以下优点:  快速简便:相比传统的方法,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检测时间更短,操作也更加简便,不需要过多的专业技能和实验设备。  准确度高:该仪器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法等,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能够准确检测出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  适用范围广:该仪器可适用于多种样品,如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等,方便企业对不同种类的样品进行检测。  自动识别:仪器具有自动识别功能,可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等不同组分。  智能化数据分析:仪器配备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可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然而,黄曲霉毒素检测仪也存在一些缺点:  成本较高:该仪器的制造成本较高,导致市场售价也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或个人而言,购买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局限性:虽然该仪器适用于多种样品,但对于某些特殊样品或特定毒素的检测可能存在局限性。例如,对于某些极微量或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毒素,该仪器的检测效果可能不如传统方法。  需要维护和校准:与所有仪器一样,黄曲霉毒素检测仪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可能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源。  总体而言,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食品安全检测工具,尤其适用于需要快速、准确地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的企业或实验室。然而,在选择和使用该仪器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成本、局限性和维护要求等因素。[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1/202401190937350662_5717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

  • 不同基质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应用汇总~

    关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迪马科技应用实验室做了一系列的应用,分享给大家~方法优势:目前检测黄曲霉毒素主要主要是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等,免疫亲和柱-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能够准确定量,但是由于免疫亲和柱与质谱检测成本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迪马科技使用SPE的前处理净化方法,不但能保持与免疫亲和小柱差不多的回收率和重现性,而且过柱方法简单易操作,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检测成本相对较低,这对于企业来说还是非常经济实惠的~实验应用 《黄曲霉毒素M1、B1、B2、G1、G2 》 - 方法:HPLC - 应用编号:103148 2014-05-05 《DHA冬化油和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 方法:HPLC - 应用编号:103121 2014-01-15 《DHA冬化油和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 方法:SPE - 应用编号:103120 2014-01-15 《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检测》 - 方法:SPE - 应用编号:103002 2013-01-31 《粮谷中黄曲霉毒素检测》 - 方法:SPE - 应用编号:102977 2013-01-30 《粮谷中黄曲霉毒素检测》 - 方法:HPLC - 应用编号:102976 2013-01-30 《新型、快速、低成本SPE法检测黄曲霉毒素 B1、B2、G1、G2、M1》 - 方法:SPE - 应用编号:101897 2012-07-03 《新型、快速、低成本SPE法检测黄曲霉毒素 B1、B2、G1、G2、M1》 - 方法:HPLC - 应用编号:101895 2012-07-02 《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检测》 - 方法:HPLC - 应用编号:101713 2012-01-12 《谷物、坚果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 方法:HPLC - 应用编号:101314 2010-07-02 《谷物、坚果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 方法:SPE - 应用编号:101200 2010-07-01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