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杏鲍菇

仪器信息网杏鲍菇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杏鲍菇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杏鲍菇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杏鲍菇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杏鲍菇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杏鲍菇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杏鲍菇相关的解决方案。

杏鲍菇相关的论坛

  • 牛肉加杏鲍菇 风味美食品

    [color=#333333]杏鲍菇+牛肉。杏鲍菇肉质肥嫩,香味浓郁,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牛肉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铁等营养素,与杏鲍菇搭配,营养更加合理。[/color]

  • 夏季烹饪要注意各种提鲜方法

    [color=#3e3e3e]夏季烹饪要注意各种提鲜方法,比如杏鲍菇、菌菇类都有增香提鲜的作用,杏鲍菇菇肉肥厚,质地脆嫩,具有淡淡的杏仁香味,烧菜时加点效果比鸡精还要好![/color]

  • 农药残留速测仪可检测食用菌类吗?

    农药残留速测仪用来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国家标准是GB/T5009.199-2003,那么蘑菇、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类能用速测仪来检测农药残留吗?它们是蔬菜的一种吗?

  • 韩国发布普通食品标准及规格修订提案

    据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消息,2014年10月21日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了对普通食品标准及规格修订的提案,实行日期为2014年11月4日。 三、重金属标准 1、农产品重金属标准 食品对象 铅(mg/kg) 镉(mg/kg) 谷类(糙米除外) 0.2以下 0.1以下(小麦,大米是0.2以下) 薯类 0.1以下 0.1以下 豆类 0.2以下 0.1以下(大豆是0.2以下) 水果类 0.1以下(苹果,橘子,浆果类是0.2以下) 0.05以下 叶菜类 0.3以下 0.2以下 叶茎菜类 0.1以下 0.05以下 根菜类 0.1以下(人参,山养参,桔梗,沙参 2.0以下) 0.1以下(洋葱是0.5以下,人参,山养参,桔梗,沙参 2.0以下) 果菜类 0.1以下(辣椒,南瓜是0.2以下) 0.05以下(辣椒,南瓜是0.1以下)) 蘑菇类 0.3以下(对洋香菇,平菇,杏鲍菇,香菇,松茸,金针菇,木耳) 0.3以下(对洋香菇,平菇,杏鲍菇,香菇,松茸,金针菇,木耳) 芝麻 0.3以下 0.2以下 2、畜产物的重金属标准食品对象 铅(mg/kg) 镉(mg/kg) 家禽肉* 0.1以下 —— 猪肝 0.5以下 0.5以下 猪肉** 0.1以下 0.05以下 猪肾 0.5以下 1.0以下 肝 0.5以下 0.5以下 牛肉** 0.5以下 0.05以下 牛肾 0.5以下 1.0以下 原奶及牛奶类 0.02以下 —— *家禽肉:包括附着脂肪及表皮的家禽类肌肉组织的鸡、鸭、野鸡、鹅、火鸡、鹌鹑等肉类。 **牛肉,猪肉:包括肌肉内脂肪及皮下脂肪一起的脂肪组织或块状的肌肉组织。

  • 【讨论】何谓膳食暴露评估?暴露评估模型又是怎样的?

    膳食暴露评估是食品危险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生物性、化学性与物理性因子通过食品或其它相关来源摄入量的定量(定性)评估。目前我国运用的是点估计模式,即人群相关食物产品平均消费量与平均残留物浓度相乘,再除以人群平均体重。FAO/WHO建议采用高端消费量和残留物高端暴露量(最大观测值)进行评价。

  • 化妆品包材的相容性风险评估

    [size=15px][color=#000000]化妆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化妆品质量安全关乎人们健康。但[/color][/size][size=15px][color=#000000]化妆品包材与内容物不相容的现象屡见不鲜,如瓶体开裂、变形,内容物变色、气味发生变化等。消费者对化妆安全的需求日渐强烈,对包材的安全性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color][/size][size=15px][color=#000000]根据《化妆品安全评估导则(2021年版)》,化妆品安全评估不仅需要结合产品的具体情况评价相关理化指标,还要对内容物接触容器或载体的物理稳定性以及与产品的相容性进行风险评估。[/color][/size][size=15px][color=#000000]可参考包装或载体供应商的安全资料或安全声明等资料,对容器的稳定性进行风险评估。对于相容性测试,虽然各机构采用的测试方法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是将产品长时间存放于包材中,放置在人为制造的较为苛刻的环境下,观察样品与包材的变化。[/color][/size][size=15px][color=#000000]谱尼测试是国家药监局认可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机构,在化妆品检测领域,具备CMA、CNAS等资质,多次承接国家级、省级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可开展风险物质测试、毒理学试验、产品型式检验、风险评估等检测项目。此外,谱尼测试集团为检测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而专门成立了人体功效实验室,实验室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团队,可为化妆品的各类功效宣称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color][/size]

  • 蔬菜怎么保存比较好

    叶菜类最常吃的有大白菜、包头菜、紫甘蓝、生菜、蒜苗、韭黄、芹菜、茼蒿、香菜、油麦、油菜,以上这些蔬菜不仅储存期限长,而且不容易坏,可以适当多买些已备不时之需。当然像香菜、油麦、茼蒿最好用包装袋裹包起来,避免叶子失去水分,出现风干现象。根茎类萝卜、大葱、洋葱、生姜、蒜苔、韭菜薹、山药、芋头、土豆、红薯、莲藕,这些是我们厨房必备蔬菜,它们没有那么娇气,可以放到阴凉处保存。芽苗类黄豆芽、豆苗、黑豆芽易存放,放入冰箱温度3-4度效果更佳,绿豆芽次之。果蔬类青椒、尖椒、朝天椒、西红柿、南瓜、冬瓜、黄瓜、茄子、芸豆角、青豆等这些蔬菜是我们常吃的蔬菜,也很好保存。特别是南瓜和冬瓜,存藏一个冬天也是没有问题的。菌类我们经常吃的菌类有金针菇、蘑菇、香菇、杏鲍菇、白玉菇、木耳、银耳,这些菌类蔬菜易保存,营养价值也很高,已经成为人们养生的首先食品,它们具有抗癌作用,是其它蔬菜无法比拟的。需要提醒的是木耳吃多少泡多少,泡发好的不要超过24小时,时间长了,会产生毒素,就不宜可以食用了。

  • 关于发布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包特性鉴定—水泥固化体》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保护环境,保障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安全,现批准《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包特性鉴定—水泥固化体》为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并由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url=http://www.mee.gov.cn/ywgz/fgbz/bz/bzwb/hxxhj/fsxhjbz/202210/t20221025_997778.shtml]《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包特性鉴定—水泥固化体》(GB 41930-2022)[/url]  按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查询。  特此公告。  (此公告业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罗文会签)[align=right]生态环境部[/align][align=right]2022年9月9日[/align]

  • 【原创大赛】关于消解罐鼓包及零件更换分析

    【原创大赛】关于消解罐鼓包及零件更换分析

    关于消解罐鼓包及零件更换分析说到微波消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使用的款型也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都是帮我们把目标元素提取出来。讨论微波消解仪的很多,但关于其耗材的讨论则很少,本文将对实验过程中出现消解罐鼓包及需要更换相关耗材的情况做下简单的分析,并希望借助此文能帮助到(使用该款的)一些刚接触微波消解的朋友。虽然购买仪器时都会有相关的培训,但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很多时候,前任在交接工作时会漏了一些(厂家曾经在培训时有讲到的)比较细节性但又是比较重要的东西;或者有些时候,做了多年的微波消解,也可能没遇到消解罐鼓包的情况。或者只是看到相关文字资料的描述,并未能亲眼目睹一下鼓包的怎样的情况。(本文只作为经验学习交流用)2012年7月才刚接手重金属检测(前处理及上机都是一人哈),在8、9月份,在做微波消解的过程中,曾经出现多个消解罐鼓包现象,消解罐鼓包图1和图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0/201310241750_472719_2600757_3.jpg此款消解罐的零件共有:消解外罐、消解内罐、弹性体、密封碗、压板、垫块等。正常情况下,在消解时不应该出现此种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关于消解罐在消解时出现鼓包现象原因分析如下:1、消解罐內罐密封性不好,导致罐内气体或是液体外溢。溢出的液体(酸性溶液)会吸收微波产生高热,从而把外罐溶化鼓包。此种原因是最有可能引起鼓包,那为何内罐会密封性不好呢?请看下段的零件排查,呵呵,此处不多讲。2、加入的硝酸量不够,过少的溶液很难产生压力,仪器会长时间大功率加热罐体,从而使罐体发烫。3、弹性体为硅橡胶制品,长时间使用会老化。仪器是依照在消解加热时弹性体被压缩的程度来检测压力。如下图3(画图技术不好,请见谅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0/201310241751_472720_2600757_3.jpg(例如正常弹性体受压3mm下对应的压力是c点,一旦弹性体变形或者老化之后,受到相同压力后可能对应的压力是a点或b点了。)弹性体老化之后会变硬,仪器将无法正确显示消解罐的实际压力。如仪器显示的压力为15kg,罐内的实际压力可能已经超过20kg或更高。4、外罐长期使用,内部可能会有些裂缝,由于清洗不干净或者存放环境中的灰尘落入,可能在裂缝处存在一些微小颗粒状异物,异物也可吸收微波产生高热。二、根据以上可能导致消解罐鼓包的原因进行排查,将消解罐的零件进行新旧对比,如下图4-6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0/201310241751_472721_2600757_3.jpg消解罐零件新旧数据对比表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0/201310241752_472722_2600757_3.jpg具体分析:1、由于弹性体是整个测压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它在一定硬度下有它的压力特性曲线,如果它的硬度发生变化,其压力体现曲线也变化,这时传递的实际压力与设定的压力就不符。如果弹性体老化,变硬、开裂、或被腐蚀变形,厚度小于13mm(原厚度为14mm)则不能再用。实际上,之前使用的弹性体厚度已经低于标准值,不能再用了。(从上表可以明显看出来。)2、图5:用相同的密封碗经过扩圆后盖上,密封性不好的密封碗会往下滑(如图的1、2),说明内罐口径变宽;若密封性好,则盖上后会自动有些反弹,有和顺跟紧密感。经实验证明,新的密封性很好。3、由于使用时间长并长期未更换,实验过程受酸蚀或污染,消解罐内壁会有刻痕或其它印迹。从上表的数据对比,老的消解内罐体长也比新的长了一些,虽然只是长了一点,但如果没有经过新老对比,用肉眼还真无法看出来。或者长期就使用那些旧的,也不会去想罐体已经发生了变形。另消解外罐经常处于低温和高温环境,也较容易老化。4、消解外罐是由工程塑料做成的,内罐则是聚四氟乙烯材料的,但是无论是外罐还是内罐,或是弹性体,这些都属于正常耗材,需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频率及使用时间)进行更换。不要为了节省一些开销而不舍得更换,为了我们实验人员自身的安全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该换就得换。

  • 组图-核爆炸能量释放瞬间 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

    图片介绍:核爆炸是核武器或核装置在几微秒的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核爆炸发生后,先是产生发光火球,继而产生蘑菇状烟云。这是核爆炸的典型征象。爆炸方式分为空中核爆炸、高空核爆炸、地面核爆炸、地下核爆炸和水下核爆炸等五种。(光明网)

  • [分享]如何处理顾客抱怨?

    如何处理顾客抱怨——顾客抱怨是顾客对服务不满意的直接反映,认可准则4.8条要求实验室建立抱怨处理程序,保存抱怨记录以及针对抱怨所开展的调查和纠正措施的记录。抱怨处理程序大致包括:接到抱怨时的登录和初步处理;登录后通知相关人员并报告主管;指派人员进行处理;分析原因,拟订解决方案和答复顾客。 顾客抱怨有二种可能,一种是实验室的责任,另一种情况,则可能是顾客的责任。对于第一种情况,实验室当然首先应立即纠正,然后要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并应书面通知顾客,取得顾客谅解。对于第二种情况,实验室也应向顾客把情况说清楚,以澄清事实,排除顾客的疑惑。但不管谁的责任实验室都应给顾客满意的答复。 具体地说,当发生顾客抱怨时,任何人员均应作出初步处理。在记录相关情况后,报告质量主管和相关责任部门的主管,由他们根据抱怨的性质和严重性指派专人处理。被指派的人员应界定问题的性质,分析可能原因,再针对原因进行研究,拟订处理与预防方案,并协调相关人员及时执行,然后由质量主管和相关责任部门确认并答复顾客。实验室只有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抱怨,正视顾客的意见和存在的问题,视顾客的抱怨为改善的机会,积极落实纠正的预防措施,才能起到质量改进的作用。

  • 主峰后面鼓包

    液相柱子用了几次后,进样发现主峰后面出现个鼓包,鼓包后紧接一个杂峰,进溶剂没有鼓包和杂峰;换仪器不换柱子,有鼓包和杂峰;换仪器换柱子,没有鼓包和杂峰。是不是可以推断是柱子的原因?但为什么进溶剂什么都没有呢

  • 【第三届原创参赛】蘑菇中的荧光增白剂:为什么工商局和小学生的数据相差悬殊?

    【第三届原创参赛】蘑菇中的荧光增白剂:为什么工商局和小学生的数据相差悬殊?

    维权声明:本文为realtiger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蘑菇中的荧光增白剂:为什么工商局和小学生的数据相差悬殊?【背景一】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对市场上的鲜蘑菇调查发现,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专家称,增白剂被人体过量吸收,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称,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张皓是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科学探究班”的学员,“鲜蘑菇是否被荧光增白剂污染”的实验,是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微生物实验室做的,并由校外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指导,实验使用的方法是“暗室中紫外线条件照射观察荧光”。【背景二】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对北京市场销售食用菌荧光增白物质专项监测情况,称在东城、朝阳等区县13家超市、市场共抽取132个样本,其中有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合格率为97.73%。【背景三】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背景四】自从公布抽样检测结果后,北京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再没发出自己的声音。记者多次联系北京市工商局后,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是否科学“不便过多评论”。至于是否有人说过小学生的调查不科学,“目前无从查实”。对于记者提出的“为何未与张皓及其指导老师沟通”“导致数据悬殊的可能性原因”“如何消除公众疑虑,让公众信服工商部门的调查”等问题,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未予明确回复。就媒体提出“为何未与张皓及其指导老师沟通”“导致数据悬殊的可能性原因”“如何消除公众疑虑,让公众信服工商部门的调查”等问题,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未予明确回复。因为不是他们做的样品,所以他们可能回答不上来。我认为两者从结果来看差距较大最主要的有以下原因或综合因素:一、判断标准。小学生用的标准是DB51/T 907—2009 增白剂检验规程,小学生张皓说,“他的实验是按四川省的地方标准,这是他查到的唯一关于荧光增白剂的公开标准”(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41071.shtm)。这个标准其实并不是唯一和第一个,只是它可能在百度搜索上首页显示出来的,小学生并没有肯定也不会去进行查新检索(这个指导老师要负责任了,当然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个标准基本是核心抄袭三年前发布的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 1257-2006 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检测,也就是我们的检测依据。因为如何检测等关键部分几乎一字不差。依据是一样的,但该标准也没有对判断为阳性的状况进行具体和详细描述,只是说”如果样品表面有可见紫色或蓝紫色荧光,则判定该样品含有荧光物质,检测结果表述为‘阳性’”,并没有对荧光的强度、范围、比例等进行规定,所以做出判断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行,这也是国家有关部门对从事检验人员的条件进行要求的一个原因。即使是人刚洗过的手放在紫外检测仪下也会有微弱的荧光反应,但是如果你和复印纸的反应对比一下就明白了什么是荧光反应。因为复印纸为了增白肯定是用增白剂泡过的。二、取样以及样本差异取样应该按照抽样规程进行,并应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他们母子的取样,我估计会带有某种程度的个人的饮食嗜好在里面。如果你的白色的蘑菇比较多的话,肯定超标率也高。至少他说有的木耳也还有增白剂,难道商贩认为白木耳比黑木耳好卖?另外16个样品也没有太大的说服力,主要是媒体为了制造噱头放大了而已。另外,取样的时期一个是在夏季一个是在初冬,从理论上讲肯定夏季为了延长货架期,对产品进行处理的可能性会增高。附图:检出阳性样品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071737_265289_1627337_3.jpg三、样品种类、状态的差异导致差别扩大化小学生选择的全是鲜样,故其结果也是鲜样中的比例;工商局的样品含有一部分干品和罐头,是总样品检出率,如果换算成鲜样中检出率,结果会高一些。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以上几点的综合作用。当然,以上说法并非否定小学生的行为,也不能以专业的标准来衡量,相反他的这种研究探索精神值得社会充分肯定并应给予奖励。附图2:阴性样品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071742_265291_1627337_3.jpg【健康饮食建议】那么蘑菇我们还吃不吃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怎么吃?1、尽量不在饭馆里吃,尤其是白色的如双孢菇、杏鲍菇等;2、那些看起来很湿很亮的蘑菇最好不买,可能经过增白剂浸泡;如果感觉就好像女人化妆过的脸,那你肯定不要买;3、由于白色塑料盒(袋)、包装纸里面含有增白剂成分,购买蘑菇之类的鲜蔬最好不要用这种包装的,可能已受到污染;4、可以放心吃些如香菇等非白色的食用菌类;5、吃了少量的含荧光增白剂的蘑菇,应该没有大碍,多半只能是黏膜的刺激和过敏。只有经常吃含荧光增白剂的蘑菇的人,比如某些注重养生的人士和素食主义者,应该考虑荧光增白剂的致癌及诱导突变的问题,特别是应该注意避免紫外线的照射,以免引发癌症的发生。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有荧光增白剂,比如复印纸、手纸等,很多人愿意用手纸包吃的东西,认为这样才干净,其实,反而增加了荧光增白剂的摄入。--------------------------(对了,我觉得那个收音机真的不错,希望能摆在我的新家里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3.gif)

  • 低规格样品主峰后有鼓包

    之前样品一直都很正常 最近是出现了同一体系下 低规格样品及系统主峰后有鼓包的情况,峰型变差 高规格的一切正常 更换了新的色谱柱还是这样 求助大神帮助解决 看看啥问题

  • 【金秋计划】丹参酮ⅡA防治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是以软骨细胞去分化、软骨退化和软骨缺损为特征的致残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来促进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缺损的修复,临床治疗以延缓病情为主[1]。骨性关节炎涉及髌下脂肪垫和滑膜、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软骨下骨,尤其是关节软骨周围的各种组织学病变[2]。关节软骨主要由软骨细胞及其产生的大量细胞外基质组成,软骨细胞负责维持细胞外基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间的平衡,然而炎性细胞因子、异常机械刺激、软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会破坏软骨细胞生理学和基质转换的平衡,进而导致基质丢失和组织变性,从而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3]。丹参属于传统的活血祛瘀中药,丹参酮ⅡA是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雌激素样活性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4]。丹参酮ⅡA可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软骨组织以防治骨性关节炎。本文综述了丹参酮ⅡA防治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总结其作用机制,为丹参酮ⅡA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参考。 1 降低炎症反应 1.1 阻止Tol样受体4/髓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通过促进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参与骨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进程,可造成软骨组织炎症损伤,加快软骨退变进程[5]。张金锋等[6]使用丹参酮ⅡA治疗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建立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结果显示,10、20、50 mg/kg丹参酮ⅡA能显著提高大鼠步态行为和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降低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显著改善大鼠软骨厚度、滑膜厚度和Mankin评分,显著减轻软骨表明粗糙、断裂、溃疡等病理损伤,显著降低外周血清和关节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I、CTX-II的水平,显著降低NF-κB p65蛋白的表达,表明丹参酮ⅡA可通过阻止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以降低骨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洪瑛等[7]使用丹参酮ⅡA干预小鼠原代软骨细胞,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400 μmol/L丹参酮ⅡA呈浓度和时间相关性降低IL-1β引起的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阻止NF-κB p65、TRAF6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证实丹参酮ⅡA通过阻止NF-κB信号通路激活以减轻软骨细胞的炎症损伤。 1.2 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 PI3K/Akt/NF-κB是介导骨性关节炎的重要信号通路,激活后可诱导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TNF-α等多种下游炎症因子的分泌,参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进程,可诱导软骨组织降解,降低软骨的抗应能力[8]。孟如丹等[9]研究使用丹参酮ⅡA干预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发现6.25、12.5、25、50 μmol/L丹参酮ⅡA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12.5、25、50 μmol/L丹参酮ⅡA对IL-1β的干预能促使软骨细胞增殖,还能抑制软骨细胞中前列腺素E2(PGE2)、IL-6、TNF-α、一氧化氮(NO)的分泌,以及MMP-13、环氧化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ADAMTS-5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证实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PI3K/Akt/NF-κB的激活以阻止软骨细胞的炎症反应,降低软骨组织的降解,对软骨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1.3 调节微小RNA(miR)-155/叉头框蛋白O3(FOXO3)轴的表达 miR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155在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显著上调,参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可靶向促使FOXO3的3′UTR的表达下调,进而加剧骨性关节炎组织间的炎症反应,促进软骨细胞凋亡[10]。Zhou等[11]使用丹参酮ⅡA干预乙酰半胱氨酸处理的人原代软骨细胞,发现5、10 μmol/L丹参酮IIA能显著降低软骨细胞中IL-1β、IL-6、TNF-α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miR-155-5p的表达和提高FOXO3的表达,通过下调caspase-3-9的表达以抑制软骨细胞凋亡,通过miR-155抑制剂反向验证丹参酮ⅡA对miR-155的靶向抑制作用,表明丹参酮ⅡA可靶向调节miR-155/FOXO3轴的表达显著降低骨关节炎的炎症反应。 1.4 上调β-arrestin2的表达 β-arrestin2是NF-κB信号通路的上游因子,过表达能阻止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继而介导多种炎症因子的分泌,诱导并加剧软骨组织的炎症损伤[12]。张建业等[13]使用IL-1β诱导软骨细胞炎症反应并使用Hulth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结果100 μmol/L丹参酮ⅡA能逆转IL-1β引起的软骨细胞活力下降,降低IL-1β引起的软骨细胞中COX-2、iNOS、PGE2、NO、MMP、p65表达的升高,呈浓度相关性促进β-arrestin2、聚集蛋白聚糖、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经0.5 mg/kg丹参酮ⅡA治疗后,大鼠的软骨骨质变薄、粗糙、软骨细胞排列紊乱的病理获得明显改善,还能降低Mankin评分,结果证实丹参酮ⅡA可通过上调β-arrestin2的表达来降低软骨组织的炎症反应,进而控制骨性关节炎的病情发展。 1.5 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 炎性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参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其中多种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NOS)的水平显著升高,进而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和增加软骨组织降解[14]。Jia等[15]使用前交叉韧带横断术和内侧半月板切除术建立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使用0.5 mg/kg丹参酮ⅡA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丹参酮ⅡA能有效抑制大鼠软骨降解和软化,降低大鼠的Mankin评分,有助于降低半月板切除引起的滑膜内膜崩解和炎症细胞积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和降低MMP-13的表达,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NOS的水平,促进软骨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证实丹参酮ⅡA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以阻止软骨细胞的降解,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2 保护软骨组织 2.1 调节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 Wnt/β-catenin参与关节软骨形成和分化的调节,β-catenin可促使多种降解酶的表达,加快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软骨组织损伤,Wnt的过表达可增加关节内蛋白酶的活性,促进胶原蛋白的分泌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成[16]。宋奕等[17]使用丹参酮ⅡA干预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发现6.25、12.5、25、50 μmol/L丹参酮ⅡA可呈浓度相关性提高软骨细胞的II型胶原蛋白和II型胶原的分泌,并降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表明丹参酮ⅡA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促进软骨细胞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对关节软骨发挥保护作用。 2.2 上调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 lncRNA在骨性关节炎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富核丰度转录本1(NEAT1)相互作用,影响软骨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分泌,NEAT1_2在软骨细胞对炎症因子和去分化引起的应激的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18]。Sun将[19]丹参酮IIA用于IL-1β干预兔软骨细胞,发现2 μg/mL丹参酮IIA能提高兔软骨细胞中NEAT1_2的表达,显著提高细胞中SOX9、ACAN mRNA水平和COL II/COL I比率,继而增强软骨细胞表型基因的转录,有效减轻IL-1β和TNF-α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阻断细胞应激的加重,与软骨细胞共同培养能促进软骨组织再生,证实丹参酮IIA通过上调lncRNA NEAT1_2有效促进软骨再生,可望成为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新策略。 2.3 抑制铁死亡 铁死亡是一种细胞死亡形式,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引发,活性氧(ROS)过度分泌会破坏氧化还原稳态,增加促死亡元素(如Bax、Bid),并降低促生存因子(如Bcl-2)的表达,谷胱甘肽(GSH)耗竭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失活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是细胞铁死亡的典型特征,铁死亡可加重软骨细胞损伤,加剧骨性关节炎的病情发展[20]。Xu等[21]使用丹参酮IIA干预小鼠软骨细胞系ATDC5,发现40、100 μmol/L丹参酮IIA能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ATDC5细胞凋亡,逆转脂多糖引起的Bax蛋白增加和Bcl-2蛋白降低,降低MMP13、ADAMTS5 mRNA的水平,提高Col II mRNA和蛋白的水平,通过提高ATDC5细胞中GSH、GPX-4的水平,降低ROS水平,缓解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降低软骨细胞铁死亡,结果证实丹参酮IIA通过抑制铁死亡来改善软骨细胞凋亡和软骨变性,并可能成为骨性关节炎的潜在治疗剂。 2.4 促进软骨组织形成 关节软骨覆盖了人体滑膜关节的所有关节表面,由细胞外基质和极少数位于该组织内的软骨细胞组成,由于软骨内缺乏血管,极大地限制了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能力,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生产的支架是目前临床促进软骨修复的主要治疗手段[22]。Chen等[23]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丹参酮IIA递送丝素蛋白支架,通过5、10、20、40 μg/mL丹参酮IIA制作成不同质量浓度的支架,发现10 μg/mL丹参酮IIA组成的支架(SF/T10)促使软骨细胞中COL Ⅱ/COL Ⅰ的表达升高,程度优于其他质量浓度,还能显著促进软骨样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和软骨形成,将SF/T10用于裸鼠的皮下区域后发现移植区域均生长出软骨样组织,将SF/T10用于兔软骨缺损修复的实验发现可促使缺损部位完全修复,再生组织与周围软骨相似,结果证实丹参酮IIA递送丝素蛋白支架能促进软骨组织形成。 2.5 阻止软骨细胞去分化 软骨细胞在骨性关节炎病理进程中可发生去分化,失去其软骨生成特征,并显示成纤维细胞样形态,通常从多边形变为纺锤形,软骨细胞去分化程度与骨性关节炎的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24]。Zhang等[25]将100 μg/mL丹参酮IIA与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结果丹参酮IIA能促使软骨细胞早期迅速增殖,促使糖胺聚糖的表达,上调Col II、SOX6 mRNA的表达,基于网络药理学发现丹参酮IIA发挥作用机制的5 020个潜在靶基因,COL2A1、COL10A1、ADAMTS5、MMP13、COMP、GDF5、SOX6 7个枢纽基因是关键靶点,结果证实丹参酮IIA可阻止软骨细胞去分化,可能成为骨性关节炎的候选药物。 3 结语 丹参酮ⅡA可通过阻止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调节miR-155/FOXO3轴的表达,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上调β-arrestin2的表达,上调lnc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铁死亡,促进软骨组织形成,阻止软骨细胞去分化等多种途径发挥降低炎症反应和软骨组织保护作用,以防治骨性关节炎。目前丹参酮ⅡA用于骨性关节炎多以基础研究或动物研究为主,在人体的药理作用尚需试验验证,并且丹参酮ⅡA的量效关系、药物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确认,但是丹参酮ⅡA用于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前景,值得深入探讨。

  • 【原创大赛】食用菌猴头菇的研究概

    [b] 食用菌猴头菇的研究概况1.1 食用菌简介[/b][align=left] 食用菌是能够形成大型肉质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者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sup][/sup],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自古素有“山珍”之称。据估计全世界有食药用菌140,000种,目前已知的约14,000种[sup][/sup]。我国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利于各种菌类繁殖生长,已知的可食用真菌有1500~2000种[sup][/sup],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在山区森林中生长的木生菌典型品种香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种、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一段是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着“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寥寥数字说明菌类入馔的特点。1100多年前唐代苏恭所著《唐本草注》记述:“桑、槐、楮、榆、柳,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耳。”即为人工栽培木耳的方法。800多年前在浙江西南部就采用“砍花”种香菇,并创造了“惊蕈”等技术,《广东通誌》记载了200多年前草菇的栽培在广东韶关起源,后由我国华侨传入东南亚[sup][/sup] 。[/align][b]1.2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b][align=left] 食用菌不仅质地柔嫩,风味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sup][/sup],含量占鲜重的3~4%,干重的30~40%,介于肉类与蔬菜之间,其蛋白质为植物蛋白,相比动物蛋白人体更易吸收和利用,是国际上公认的“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还富含有纤维素、多种维生素[sup][/sup],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维生素C 、维生素D 原等。食用菌含有包括硒元素在内的人体必需的几乎所有矿物元素[sup][[/sup][sup]8][/sup],磷的含量是黄瓜、白菜等蔬菜的5-10倍。香菇、黑木耳中铁含量约为一般蔬菜含量的100倍,还包含了20余种生物酶、多糖体、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等,对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最科学饮食营养中提到每餐应当为一荤+一素+一菇的搭配。[/align][align=left]食用菌含有的活性成分如真菌多糖、β-葡萄糖和RNA 复合体、天然有机锗、核酸降解物、cAMP 和三萜类化合物等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lign][align=left]1、抗癌作用:食用菌中的多糖体能刺激癌细胞抗体的形成,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并增加多种化疗药物效力。据研究,银耳孢多糖对小鼠H22肝癌和lewis肺癌有明显抑制,可减缓环磷酰胺导致的体重增长减慢现象[sup][/sup];董海影[sup][/sup]、贾巍[sup][/sup]等证实姬松茸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吞噬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赵凯[sup][/sup]等研究表明,竹荪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有一定抑制效果。[/align][align=left]2、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自由基会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器官组织的损伤,张俊会[sup][/sup]、盛伟[sup][/sup]等研究发现杏鲍菇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均能清除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align][align=left]3、对心血管系统作用:许多食用菌能改善心脏血液流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如银耳、黑木耳、猴头、冬虫夏草等;香菇中的腺嘌呤衍生物和酪氨酸氧化酶都有降血压和降血脂作用。陈伟强[sup][/sup]等研究显示,灵芝可明显降低血液中TC及TG含量,提高HDL-C密度。[/align][align=left]4、免疫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雷萍[sup][/sup]等人研究发现,灰树花提取物可通过调节Bcl-2与Bax比例增强 NK细胞杀伤活性,从而提高脾虚小鼠的免疫功能。虫草中的虫草多糖、虫草素、虫草酸、SOD等活性物质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理功能[sup][/sup]。[/align][align=left]此外,食用菌还可起到预防艾滋病、美容减肥、增智益寿的作用,对胆囊炎、急慢性肝炎、呼吸系统疾病也具有一定疗效。[/align][align=left]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造成资源和粮食短缺,据统计,全球约有超过5亿人口蛋白质营养不良,人类急需增加食物供给。而食用菌栽培不占用耕地,可利用农林副产品及废棉、废纸、酿造废渣等工业废物进行生产,其废渣还可进行三次利用,具有良好的环保生态效应,是人类优质高蛋白食物的重要来源,是造福现在功在未来的 “万年青”产业。[/align][b]1.3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b][align=left] 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978 年全国食用菌产量不足10 万吨,产值不足1 亿元, 201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222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而到2014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超过3400万吨,产值超过2300亿元。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食用菌产量第一大国,在食用菌国际贸易中,中国的贸易量已占到了亚州的80%、全球的40%[sup][/sup],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农副产品。2012年全国在建和已建成投产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达到 788家,同比增长了21%[sup] [/sup],其规模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菜、果而居第六位。食用菌产业也已成为我国很多地方的“再就业工程”、“奔小康工程”、“富民强县工程”首选项目,被誉为21世纪新型的“白色农业”、“生物农业”[sup][/sup]。营养专家建议人均应日消费250g菌类,而实际消费量约66g,因此未来食用菌行业的发展依然前景广阔,保守估计,到2020 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将达到5000多万吨。[/align][align=left] 我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目前约60多种,是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的国家,主要有香菇、金针菇、平菇、风尾菇、秀珍菇、竹荪、黑木耳、银耳、草菇、猴头菌、姬松茸、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等,其中香菇、双孢菇产量较大,达到上百万吨[sup][/sup]。一些珍稀品种,如蛹虫草、大球盖菇、灰树花也已驯化栽培成功,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国际食用菌市场[sup][/sup]。[/align][align=left] 我国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和四川等省,从业人员约为2000多万人。其中福建和浙江为食用菌出口老产区,主要栽培银耳、木耳、香菇等。河南、河北、山东为出口新区,主要有滑菇和反季节香菇山双孢蘑菇和真姬菇。云南、四川的松茸、牛肝菌、羊肚菌为野生菌出口区。[/align][align=left][color=red] [/color]食用菌产业是我省特色的农业十大支柱产业之一,近20年来,我省食用菌业发展迅速,产量、产值、出口连续12年全国前列。据统计,2012年福建省食用菌总产量达220万吨,鲜种食用菌产量居全国第四,形成了独特的支柱产业和突出的优势。 [/align][b]1.4 食用菌产品的开发现状[/b][align=left] 当前我国大部分食用菌仍以初级的原料性大包装产品为主,精深加工品少[sup][/sup],主要是采用新鲜的子实体生产食品、饮料和调味食品等[sup][/sup]。[/align][align=left] 1、休闲食品是以食用菌为原料制成的各式小食品。贺荣平[sup][/sup]等人采用现代负压真空渗糖工艺,研制出猴头蛋白糖,是集绿色、天然、营养、保健于一体的特色小食品;采用传统果酪加工工艺制作成的猴头菌丝核桃酪,细腻甘甜、富含菌丝多糖,对人体大有补益。以食用菌子实体中提取多糖制成的食用菌多糖片,能增强淋巴细胞活力,诱发肌体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性。类似产品还有盐渍品[sup][/sup]、糖渍品[sup][/sup]、饼干、蜜饯[sup][/sup]等,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占有率。[/align][align=left] 2、食用菌饮料、罐头:食用菌保鲜较为困难,制成干品后损失了大量的营养及鲜味物质,通过加工成饮料、罐头,既能长期贮存,又能保持食用菌的风味。唐三定[sup][/sup]研究了大球盖菇盐水罐头的生产工艺,张信仁[sup][/sup]研究了杏鲍菇软罐头加工工艺,田龙[sup][/sup]等以长根菇为原料,配制出一种营养、保健、绿色的食用菌饮料。[/align][align=left][color=red] [/color]3、调味食品:食用菌子实体经粉碎、过筛,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混合而成;或将食用菌子实体浸提液经浓缩、干燥后与其他调味料混合而成。常见的产品有香菇、平菇酱油,蘑菇醋,香菇方便面汤料,金针菇、凤尾菇酱菜等。[/align][align=left] 我国利用大型真菌类加工的保健食品已进入商品化生产或尚在试验阶段的产品有500种之多,主要有营养口服液类、保健饮料类、保健茶类、保健滋补酒类、保健胶囊类等5个系列的产品,部分食用菌还可作为农药制品和观赏制品[sup][/sup]。[/align][b]2 猴头菇与猴头菇产品的开发2.1 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2.1.1 形态结构 [/b][align=left] 猴头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为白色,培养初期生长较慢,呈散射状,后变浓密,在木屑培养料基质中呈白色或乳白色,其菌丝细胞壁薄,有分枝和横隔,直径10μm~20μm。子实体呈块状,扁半球形或头形,肉质,新鲜时呈白色,干缩后变成淡黄色或黄褐色,直径5~15cm,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表面密布长刺状的菌刺,菌刺下垂,较发达,长1~3厘米,外周生有子实层,整个子实体形似猴头,因而得名。[/align][b]2.1.2 理化环境 [/b][align=left][color=black] [/color] 猴头菇的生长发育与营养、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相关,除了碳源和氮源外,还需要一定量的钾、镁、钙、铁、铜、锌等矿质营养。适合在潮湿温和的环境中生长,最适湿度一般为85%~90%,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26℃,子实体属低温结实型和恒温结实型,最适温度为16℃~20℃。在酸性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最适pH值为4~5,生长不需要直射光,只需要有散射光[sup][/sup]。目前,国内外猴头菇的人工栽培有瓶栽法和袋栽法。[/align][b]2.2 猴头菇的营养价值[/b][align=left][b][color=red] [/color][/b]猴头菇又名猴头、猴头菌、刺猬菌、山伏优菌、花菜菌、对脸蘑、阴阳蘑等,因外形酷似小猴子的头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它与熊掌、海参、鱼翅齐名,被列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菜”之一,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猴头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粗纤维、微量元素、酰胺物质等,营养价值与目前人工栽培的其他食用菌相比居第一、二位[sup][/sup],民间流传:“多食猴头,返老还童”。[/align][align=left]2002版的中国食物成分表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食品安全所出版),摘录了猴头菇的主要营养数据,详见表1-1。[/align][color=red] [/color] 表1-1猴头菇(罐装)主要成分分析表 Tab.1-1 the main component analysistable of [i] Hericium erinaceus[/i][align=center] [table][tr][td=1,1,121] [align=center]成分[/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含量[/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成分[/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含量[/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成分[/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含量[/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蛋白质(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2.0[/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核黄素(μg)[/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0.04[/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P(mg)[/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37[/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脂肪(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0.2[/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尼克酸(mg)[/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0.2[/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K(mg)[/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8[/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碳水化合物(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4.9[/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VC(mg)[/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4[/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Na(mg)[/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175.2[/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膳食纤维(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4.2[/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VE(mg)[/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0.46[/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Mg(mg)[/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5[/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硫胺素(μ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0.01[/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Ca(mg)[/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19[/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Fe(mg)[/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2.8[/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Zn(m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0.40[/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Se(μg)[/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1.28[/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Cu(mg)[/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0.06[/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Mn(m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0.03[/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 [/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 [/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 [/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 [/align] [/td][/tr][/table][/align]注:以每100g可食用部分计[b]2.3 猴头菇的药用价值[/b][align=left] 猴头的药用价值极高,据《现代中药学大词典》等文献记载,猴头味甘、性平、无毒、入肝、胃二经。能利五脏,助消化、可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能滋补、抗癌、治疗神经衰弱等,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sup][/sup][color=red] [/color]。[color=red] [/color][/align][b]2.3.1 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力[/b][align=left]刘重芳[sup][/sup]等人对猴头菇药效学的初探研究表明猴头多糖能显著增加免疫低下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胸腺、脾重量,提高白细胞作用。陈国良[sup][/sup]等人对猴头菇药效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具有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加速血液微循环,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肿瘤细胞核酸代谢和体外毒杀肿瘤细胞的能力,治疗胃、肠溃疡、各种胃炎有效率达87.7%,胃、食道癌有效率69.3%,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率达76.9%,研究成功的猴菇菌片于1977年上市应用。杨焱[sup][/sup]等人对猴头菌子实体中提取的猴头菌多糖进行免疫功能测定,结果表明,猴头菌多糖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发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又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夏尔宁[sup][/sup]等从猴头菌丝体干粉中提取猴头多糖,发现可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吞噬指数提高4.5倍,吞噬百分率提高0.77倍。彭瀛等观察猴头菌多糖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 H22 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猴头菌多糖抑瘤率均高于26%,显著提高胸腺指数,提高血中TNF-α和IL-2的水平,降低实体瘤组织VEGF的水平。Yim[sup][/sup]等发现猴头菌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来发挥抗肿瘤活性。实验证明,癌症术后及化疗患者,多吃猴头菇可延长生存期,缩小肿块[sup][/sup]。[/align][b]2.3.2 降“三高”[color=red] [/color][/b][color=black] [/color][color=black]杜志强[/color][sup][/sup][color=black]、张文[/color][sup][/sup][color=black]等实验发现,猴头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型高血糖有降血糖疗效,且当猴头菇多糖剂量达到100mg/kg时,效果优于格列本脲。Keun[/color][sup][/sup][color=black]等发现猴头菌的液体培养物中有一种胞外聚合物,其分子量小于40kDa,蛋白质8.8%,含糖量91.2%,具有优异的降血脂效果。[/color][b]2.3.3 抗衰老抗疲劳[/b] [color=black]张鑫[/color][sup][/sup][color=black]采用动物负重游泳实验对东北猴头菇多糖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性进行评价,表明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体内肝糖原的贮备量较多,降低机体血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可以提高机体运动耐力,延缓体力疲劳。研究表明,猴头菇多糖能增加小鼠LDH活力,降低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增强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还能明显降低果蝇心肌褐脂质含量,增强飞翔能力,起到抗疲劳的作用[/color][sup][/sup][color=black]。对衰老的痴呆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发现,猴头菇可有效改善记忆力障碍和脑部病理改变[/color][sup][/sup][color=black]。[/color][b]2.3.4 抗氧化[/b] [color=black]自由基被证实与衰老有关, 任大明[/color][sup][/sup][color=black]等人对猴头菌丝多糖的抗氧化功能试验研究中发现,高剂量猴头菌丝多糖能够提高小鼠血清中SOD,CAT的含量;高、中、低不同剂量猴头菌丝多糖对小鼠血清中MDA的水平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表明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起到抗衰老的作用。Mau[/color][sup][/sup][color=black]等人的研究发现猴头菇提取液浓度为40mg/ml时,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0%;张虎成等[/color][sup][/sup][color=black]采用DPPH法证实猴头菇提取物具有抑菌能力、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color][b]2.3.5 其他作用[/b][align=left]猴头菇还能治疗慢性肝功能不全或肝硬化,对食欲不振也有一定的疗效[sup][/sup],还具有消炎抑菌、抗辐射等作用。[/align][b]2.4 功能性保健饮料概述 [/b] GB10789-2007《饮料通则》中对于功能性饮料的定义是: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主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国际饮料行业中多把具有保健功能作用的饮料作为功能性饮料的定义[sup][/sup]。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一解渴功能的传统饮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功效,如降火解毒、增强免疫力、补充矿物质的功能性饮料应运而生[sup][/sup]。据欧洲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报道,2003年全球功能性饮料销售额达260亿美元[color=black]。[/color]2005年,功能性饮料在日本的销售额达到13000多亿日元,成为日本健康相关产品市场上发展最迅速的一类产品[sup][/sup]。我国功能性饮料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最初是80年代健力宝公司的碳酸型运动饮料风靡全国,而后90年代“红牛"首次提出功能饮料的概念,目前已占据了市场上70%以上的份额。第二时期,“脉动"、“尖叫”、“激活”等添加维生素的运动饮料品牌纷纷浮出水面。第三时期是以清凉降火的凉茶饮料为主导,典型代表是“王老吉”,2008年其销售额达140亿元[sup][/sup],[color=black]功能性饮料成为我国饮料行业发展的又一方向,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color][sup][/sup][color=black]。[/color]目前我国功能性饮料人均年消费量为0.5kg,与全球人均7kg的消费量相距甚远[sup][/sup],可以预测,未来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sup][/sup]。[color=red] [/color]市面上的功能性饮料品种繁多,按原料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植物性提取饮料:包括水果、蔬菜、谷物、茶叶等。实验证明,竹汁中含有丰富的VC、多糖、氨基酸和锗,能清除羟自由基,具有消炎、抗衰老和抗肿瘤的功效[sup][/sup]。谷类研制的非乙醇性饮料,如麦茶、薏米仁茶等,有利尿、消炎、镇咳等作用[sup][/sup];[color=black] 2[/color][color=black]、中草药型:以[/color][color=black]中草药的浸提液,如人参、黄氏、何首乌、灵芝等为原料经发酵制得的保健饮料。[/color][color=black] 3[/color][color=black]、维生素、矿物质类:[/color]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的铁、锌、钙、硒、铬、铜、碘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改善骨质疏松,有效抗疲劳[sup][/sup]。龚复俊等人[sup][/sup]以富硒玉米须、富硒银杏叶为主要原料制得固体饮料,通过测试小白鼠学习成绩,表明饮用富硒饮料能明显提高电击反应。[color=black] 4[/color][color=black]、真菌类:如虫草、灵芝等适宜体弱人群使用的饮品[/color][color=black]。[/color][color=black]潘继红等[/color][color=black]采用云芝菌深层培养滤液制成云芝酸乳,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此外,还有以灵芝发酵液做基料的“山帝”饮料,[/color][color=black]能防止血栓生成和动脉硬化[/color][color=black].[/color][color=black] 5[/color][color=black]、其他功能性饮料:如益生菌、藻类饮料等也有其相应的消费市场。[/color][b]2.5 猴头菇产品的研究与利用[/b][align=left] [color=black](1)[/color][color=black]临床应用:猴头菇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color][sup][/sup][color=black],主要产品有猴菇菌片、猴头菌颗粒、[/color]复方猴头冲剂等,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肿瘤等。[/align][align=left] (2)食品加工应用研究: [/align][align=left] 1、猴头菇饮料: 指采用猴头菇子实体、菌丝体或培养液经浸提、发酵或直接加工而成的一类产品[sup][/sup]。王红连等[sup][/sup]以猴头、灵芝、北虫草水提液为主要原料,添加功能性能量因子D- 糖制作新型运动保健饮料,为食用菌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魏跃臣[sup][/sup]等人以猴头菇、黑木耳、灵芝和小萝卜为主要原料加工成“复方猴头菇饮料”,并证明该饮料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黄良水[sup][/sup]等选用猴头菇、绿茶为主要原料制成袋泡茶,保持了猴头菇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此外,还有猴头菇葡萄汁饮料[sup][/sup]、猴头菇胡萝卜汁保健饮料[sup][/sup]、猴头菇大豆复合饮料[sup][/sup]、猴头菇果醋饮品[sup][/sup]等。 [/align][align=left] 2、休闲食品:陈梅香等[sup][/sup]用传统工艺制得猴头菇蛋糕,达到了“荤素搭配”的效果。[color=black]王卫[/color][sup][/sup][color=black]以西式熟制型色拉迷香肠工艺开发出一种携带方便、常温保存、开袋即食的功能保健食品--猴头菇迷你肠。[/color]王秋萍[sup][/sup]以猴头菇为原料研制的猴头 脯,既营养又有利于健康。此外,还有[color=black]猴头菇牛皮糖[/color][sup][/sup][color=black]、猴头菇面包[/color][sup][/sup][color=black]等产品.[/color][/align][align=left] 3、调味食品:[color=black]沈子林[/color][sup][/sup][color=black]在传统母子酱油生产过程中添加猴头菇和甘草等材料,既保持了其传统特色,又增加了营养保健功能。王广耀[/color][sup][/sup][color=black]、邵伟[/color][sup][/sup][color=black]等人采用发酵工艺都生产出兼具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的猴头菇保健醋。韦玉芳[/color][sup][/sup][color=black]采用固态低盐加辣发酵法制成猴头菇香辣酱,所制香辣酱色泽鲜亮,有猴头菇和辣酱独有的风味。[/color]赖建平等[sup][/sup]研制了猴头菇甜罐头的工艺参数,确定了其最佳配方。赵凤臣等[sup][/sup]研制出猴头菇、香菇肉香型调味剂,不添加化学防腐剂,长期食用可以增强体质、益寿延年。[/align][align=left] 4、其他食品:[color=black]张鑫等[/color][sup][/sup]选取猴头菇蛋白多糖为主要原料研制口含片,并检测该产品每片的总抗氧化能力达2733.4个单位。王世强等[sup][/sup]采用普通酸奶的制作工艺生产出凝乳均匀、淡淡菇香的猴头菇酸奶。邹东恢等[sup][/sup]以芦荟、猴头菇为原料生产出风味独特的保健酒,成品酒精度为20度。[/align][b]3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b][color=red] [/color]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无节制、营养不合理、环境污染及工作压力等原因,造成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多。人们越来越重视具有天然活性成分的、能够健康养生的产品的开发与利用,食用菌饮料就是其中一种,它不仅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还具备了独特的食用菌风味。在日本已有多种食用菌饮料进入市场,实施了特定的保健食品制度,在日本及欧美的销量均较好[sup][/sup]。 猴头菇是珍稀的药食两用真菌,具有消化道系统保护、调理和修复功能,可助消化、益肝脾,解饥解渴、消除宿毒等;同时还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sup][/sup]。人们已利用猴头菇菌丝体提取物制成各种剂型的药物,用于医治消化不良、胃溃疡、食道癌、胃癌、十二指肠癌、贲门癌等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猴头菇在保肝护肝,抗衰老,降血糖、血脂、血压等方面也有显著疗效[sup][/sup],但猴头菇带有苦味,要经过洗涤、涨发、漂洗和烹制4个阶段,直至软烂如[url=http://www.xiangha.com/caipu/s-doufu][color=windowtext]豆腐[/color][/url]时苦味才能祛除,营养成分才完全析出,日常家庭食用较为繁琐。且猴头菇的保鲜复杂,鲜货保存期不长,干制品又丧失了其肉嫩、味鲜的风味[sup][/sup],如开发成猴头菇饮料,不仅能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还能增加商业价值,提升产品科技含量[sup][/sup],具有生产成本低、饮用方便等特点,充分满足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对养生和“食补”的需求。目前市面上鲜有以猴头菇为主要原料的饮料产品,多出现在文献报道中,可见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本文对猴头菇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优化了以水为介质,从猴头菇子实体中提取多糖的生产工艺,并配制成饮料,产品进行了微生物检测、糖含量、重金属检测及功能性验证试验,为进一步开发猴头菇饮料奠定了基础,有一定的商业前景市场。

  • 骨髓细胞的提取

    名 称:骨髓细胞的提取目的: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理:先分离出单核细胞然后再通过培养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容:步骤一:小鼠骨髓细胞的获取1. 断颈处死小鼠(7-12周,雌雄均可),投入盛有250ml左右的0.1%新洁尔灭或75%酒精中浸泡3-5分钟,拎出后将小鼠仰面翻铺于超净台上一个消毒托盘上。2. 用眼科镊小心捏起小鼠两髋关节之间的腹部皮肤,用眼科剪小心剪开皮肤,并分离两下肢的皮肤,往下在脚踝处剪断,往上在髋关节处剪断,这样可以游离出小鼠的两条下肢。将它们放入另外一个消毒托盘中,并换一套新的剪子和镊子。手术器械事先均必须消毒。3. 小心剥离肌肉,分别剪下Femurs and Tibias, 剪去两端软骨,露出红色的骨髓腔。注意尽可能少的剪走骨髓腔。4. 拿两支5ml无菌注射器,每支吸取5ml IMDM(10%FBS, 50/50u/ml Pen/Strep),换装一个4号针头(又称皮针)或1ml注射器的针头,并用无菌的针头套管将之轻轻拧弯。轻轻插入骨髓腔,对准一个无菌15ml离心管,将细胞冲出。每根骨用2.5ml IMDM培养液左右即可基本冲下骨髓腔内的细胞。5. 300C下离心,1200转/10分钟,去上清,但留1ml,以便用于在振荡器上悬浮细胞。6. 加进氯化铵溶液(NH4Cl: 8.99g/L, KHCO3: 1g/L, Na4-EDTA: 0.037g/L ,过滤灭菌, 40C储存)裂解红细胞,按1: 9比例,即1ml 细胞悬液,加进9ml氯化铵溶液,混匀,冰上10分钟。 7. 300C离心,1200转/10分钟,去上清。步骤二: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小鼠骨髓细胞1. 按步骤二方法采集小鼠骨髓细胞,并破红细胞2. 细胞用4ml培养液悬浮,缓慢留置于8ml淋巴细胞分离液液面上,2000rpm for 20min.3. 小心吸取云雾状底层的基质细胞约1.5ml的体积,置于1个盛有1ml无菌细胞培养用PBS的15ml离心管中,颠倒混匀,1200rpm for 10min, 去上清4. 如果是注射用细胞,则用5ml PBS洗涤细胞2次;5. 离心沉淀下来的细胞用50-200ul PBS,计数细胞,并计算所需细胞体积数铺板培养

  • 对照基线鼓包

    对照基线鼓包

    对照基线鼓包,流动相乙腈:水 88:12 波长273nm,经常出现,这次没有影响主峰,之前会在主峰位置出现,样品也有,在主峰之前,十分钟之前有鼓包,还请各位大佬赐教。[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6/202106081542036113_3121_5290236_3.jp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6/202106081542176668_2582_5290236_3.jpg[/img]

  • 小鼠骨髓细胞数检测的仪器

    大神们,帮忙推荐台主要针对小鼠骨髓细胞数检测的仪器,再一个就是能对小鼠血细胞的种类分类,计数。要求不高。。但是这种针对性的仪器还这难找。。

  • 如何消除“鼓包”

    如何消除“鼓包”

    [align=center] [size=24px] 如何消除“鼓包” [/size][/align][align=left] [size=18px] 元月份,在用GC7890B[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FPD检测器大批量检测有机磷农药检测过程中,发现每张图谱在22分钟和27分钟附近都会出两个大“鼓包”,鼓包”的出现影响了色谱峰的判定、报告设定、图谱美观等。[/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  为了消除鼓包,在建序列时每10针插入一次“消包方法”,第1-2针出峰情况良好,但从第4针开始鼓包又会出现,“为消除或者后移“鼓包”,张工带着我进行了一系列“消包”实验。[/size][/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11940_2313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 [size=18px]一、回顾我单位在用的消除鼓包方法[/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 为消除鼓包,张工这些年不断尝试,我单位GC7890B[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FPD检测器在有机磷农药检测中先后使用过不同的消包方法:[/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 1、安装[font=宋体][color=black]预柱[/color][/font][/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2、每隔10个样品插入一次“消包方法”[/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 [/colo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10637_5111_3389022_3.jpg[/img][/align] [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这两种消除鼓包方法[/color][font=calibri]在我单位日常监督监测和小批量例行检测中消除鼓包效果明显,一直被应用。但在今年年初大批量检测时,出现了每隔10针插入“消包方法”后,第1-2针鼓包情况消失,第3针鼓包又开始出现的情况,且频繁的插入“消包方法”延长了检测时间(每次消包时间55分钟),耽误了检测进度。显然,正在使用的这些消包方法在大批量样品检测时已不能满足检测需要,消除鼓包效果明显且检测时间适宜的方法迫在眉睫。[/font][/size][/align][align=center][back=yellow]消包方法第一针[/back][/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14645_3917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back=yellow] 第一针没有出包[/back][/align][align=center][back=yellow]第三针图片[/back][/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13264_9223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back=yellow]第三针已经开始出包。[/back][/align][align=left][size=18px] 二、多方实验,找寻新的解决鼓包方法[/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 1、使用不同厂家的净化柱净化检测样品。[/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 分别使用三组不同厂家的净化柱处理62号样品,上机检测色谱图鼓包现象仍在:22和27分钟左右还是会出两个大“鼓包”,换用净化柱没有达到消包效果。[/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2、试剂厂家工程师推荐方法[/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试剂厂家推荐了一个升温程序,说是该程序不会出现鼓包现象:[/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进样口:230℃,不分流进样;检测器250℃。[/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升温程序:温度:80℃不保持,以20℃速度上升到220℃,保持1分钟,再以5℃升温到250℃,保持11.00min,共计25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14377_3818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实验结果如下:[/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18540_2384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没有鼓包,但10P色谱图出现重叠现象严重。[/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16818_6219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我们单位的原10P检测图谱,分离情况很好[/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试验结果: 该实验条件确实是没有鼓包现象,但我们需要的10种有机磷目标峰大部分都重叠在一起,样品峰不能完全分离,该升温条件不适合我们使用。[/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改变进样口,检测器温度[/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使用厂家推荐的进样口,检测器温度。我单位原程序[/color][/size][size=18px]升温条件不变。[/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原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上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11.00min,共计28.333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进样口:230℃,不分流进样;检测器250℃。[/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 [/colo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18254_8247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19299_7591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23666_9373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实验结果如下:[/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24798_3228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试验结果:22分钟和25分钟左右还是出两个鼓包,说明改变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不能消除鼓包现象。[/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 三、考虑从仪器上想办法进行消包,开始了优化升温程序实验工作。 [/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1仪器与试剂[/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GC7890B[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安捷伦公司)FPD检测器、高速分散均质机、离心机、混匀器、十分之一天平。乙腈(色谱纯)、正已烷(色谱纯)、丙酮(色谱纯)。[/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2实验方法[/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采用植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用QuEChERS方法进行检测。[/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3检测条件[/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进样体积:1uL;进样口:250℃,不分流进样;检测器300℃;进样口温度:250℃,氮气流速:20mL/min;柱流速:2mL/min。[/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原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上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11.00min,共计28.333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 鼓包情况:[/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 2021-12-29日62号样品出包情况:22.230分钟和27.445分钟出两个鼓包。[/size][/align][align=center][back=yellow][size=18px]样品62图谱2021-12-29,[/size][/back][/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26272_3777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back=yellow]36号样品图谱[/back][/align][align=center][back=yellow]36[/back][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27473_8105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back=yellow]39号样品图谱[/back][/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28606_7184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back=yellow]图片[/back][/align][align=left] [size=18px] 3.4优化升温程序从三个方面着手:[/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 A、改变保持时间[/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 B、改变程序升温的速率[/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 C、提高[font=宋体][color=black]柱温的最高温度[/color][/font][/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4.1实验一:[/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程序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不保持,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5min,10℃升温到260℃,保持5min,共计28.333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 [/colo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26926_439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实验一结果:样品62-1在26.772分钟出现一个鼓包,22分钟的鼓包消失。[/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4.2实验二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程序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不保持,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3min,10℃升温到260℃,保持7min,共计28.333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28195_16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实验二结果:样品62-2在26.042分钟出现一个鼓包,22分钟的鼓包消失,和实验一效果差不多。[/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4.3实验三:[/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程序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不保持,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8min,10℃升温到260℃,保持2min,共计28.333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32140_7163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实验三结果:样品62-3在26.089分钟出现一个鼓包,22分钟的鼓包消失,和实验一、实验二效果差不多。[/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4.4实验四:[/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程序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不保持,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5min,10℃升温到260℃,保持8min,共计32.333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30324_9919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实验四结果:样品62-4在26.301分钟出现一个鼓包[/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4.5实验五:[/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程序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不保持,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8min,5℃升温到260℃,保持8min,共计35.333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31418_5252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实验5结果: 62-6-1出包时间32.581分钟,62-6-2出包时间34.450分钟,62-6-3出包时间32.581分钟,62-6-4出包时间34.489分钟,实验六出包时间明显后移。但缺点:检测时间35.333分钟太长。[/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4.6实验六:[/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程序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不保持,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3min,5℃升温到260℃,保持8min,共计30.333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62-7样品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35645_8170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10P-7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34230_5852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36-7样品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35187_5462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实验6结果:62-7出包时间25.972分钟,10P-7没有出包,36-7没有出包。缺点:检测时间35.333分钟太长。[/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4.7实验七:[/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程序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不保持,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5min,5℃升温到270℃,保持8min,共计34.333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62-5样品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36271_8553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10P-5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40643_6456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实验7结果:62-5-1出包时间30.838分钟,62-5-2出包时间29.558分钟,10P-5出包时间29.584分钟,出包时间明显后移。缺点:检测时间34.333分钟较长。[/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4.8实验八:[/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程序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不保持,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5min,10℃升温到270℃,保持2min,共计26.333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62-8样品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41737_1789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10P-8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42860_8625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实验8结果:62-8出包时间28.937分钟,10P-8出包时间28.725分钟,出包时间明显后移。[/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4.9实验九:程序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不保持,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5min,10℃升温到270℃,保持3min,共计27.333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62-9样品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44383_5163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10P-9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45916_3943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36-9样品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47448_7499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39-9样品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48903_8787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实验9结果:62-9没有出包,10P-9没有出包,36-9没有出包,39-9没有出包。[/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3.4.10实验十:[/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程序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不保持,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5min,10℃升温到270℃,保持5min,共计29.333分钟。[/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62-10样品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47521_8869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10P-10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48546_3729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基质-10样品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52818_9206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black]丙酮-10图谱[/color][/align][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735053960_5304_3389022_3.jpg[/img][/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实验10结果 62-10没有出包,10P-10没有出包,丙酮-10没有出包,芹菜基质-10没有出包。实验十方法比实验九后期基线更低。[/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经过多次对比实验,我们选择了消除鼓包效果明显且检测时间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温度:80℃保持1min,以20℃速度升到180℃,不保持,再以5℃升温到230℃,不保持,再以15℃升温到250℃,保持5min,10℃升温到270℃,保持5min,共计29.333分钟,做为我单位今后[/color][font=times new roman]GC7890B[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FPD检测器有机磷农药检测的检测条件。[/font][/size][/align][align=left][size=18px][color=black] 总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柱分析条件的选择主要包括柱温,载气种类和流速等的选择,柱温是影响分析时间和分离度的重要因素,选择柱温的依据是样品的沸点范围,固定液的配比,允许使用温度,以及检测器的灵敏度。提高色谱柱的柱温可以使保留时间减少,加快分析速度,使样品中组分完全流出。最高温度的设定一般设置为最后一个色谱峰出峰温度以上20度左右,但对于复杂基质的化合物分析,应把程序升温的结束温度设定的更高一些,对色谱柱进行一段时间的烘烤,防止高沸点化合物在色谱柱中残留,影响后续检测,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超过色谱柱的最高耐受温度。[/color][/size][/align]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经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总结 2003年8月,为给大家提供一个网上交流干细胞研究经验的平台,我们干细胞版设立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讨论区,经过近三个月的讨论学习,我们既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对间充质干细胞尤其是分离培养方面有了更为详实的认识,为了大家阅读的方便,我们决定把本版中的相关内容,同时参考部分书目和文献,做一总结。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 目前常用的分离MSC的方法有全骨髓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法即根据干细胞贴壁特性,定期换液除去不贴壁细胞,从而达到纯化MSC的目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即根据骨髓中细胞成分比重的不同,提取单核细胞进行贴壁培养。随着对MSC表面抗原认识的深入,有人利用免疫方法如流式细胞仪法、免疫磁珠法等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但经过流式或磁珠分选后的细胞出现了增殖缓慢等一些问题,加之耗费较大和技术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1. 直接培养法(全骨髓培养法) 1987年,Friedenstein等发现在塑料培养皿中培养的贴壁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而且这些细胞扩增20-30代后仍能保持其多向分化潜能,这类细胞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其工作对今后MSC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证实了骨髓MSC的存在,而且创建了一种体外分离和培养MSC的简便可行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ulture-spirit采用直接贴壁法,24-36小时首次换液,换液时用PBS洗两次,7-10天传第一代,以后2-3天传代。培养基采用Hyclone的DMEM/F-12(1:1),血清是天津TBD的FBS(顶级),得到了较好的培养结果。布兰卡根据自己培养大鼠MSC的经验,详细介绍了实验步骤:(1)接种后60-80分钟,换液去除悬浮细胞(2)原代培养24 h,48 h各换液一次(3)观察细胞情况,在原代培养7天左右时,如观察到成片的典型形态的细胞,在瓶底用Marker笔标记,0.25%胰酶消化,镜下观察控制,约5-10分钟(室温太低时应放置到孵箱中),加入全培养基终止消化,瓶体朝上,吸管轻轻吹打4-8分钟,尤其是标记部位。不要用力吹打,以免把贴壁较牢的成纤维细胞,上皮样细胞吹打下来。(4)传代到新瓶中,加入少量培养基,孵箱静置20-30分钟后,MSC大多牢固贴壁。瓶底朝上,轻轻吹打,丢弃悬浮以及贴壁不牢的细胞(大多是上皮样细胞),加入全培养基开始传代培养,如观察仍有较多杂细胞,可重复上述步骤。(5)经上述处理后,原代的那瓶细胞仍有一些MSC生长,可继续按原代培养,如观察到MSC的克隆,仍可按上述步骤纯化处理。(6)原代或传代的细胞如观察的少量成片的杂细胞,可直接镜下瓶底标记后,超净台里用长吸管尖端机械刮除,吸出去掉。菊花与刀用的是全骨髓培养法,直接用含10%的FBS培养基冲洗大鼠的股骨和胫骨,为了避免冲起许多气泡应缓慢冲,冲的次数不应太多。冲洗后不用离心直接接种在培养瓶里,48 h~72 h后首次换液,一般7~10天可传代。天之饺子介绍的小鼠MSC的分离方法:取6 w小鼠的股骨和胫骨,直接用含培养基冲出骨髓,一定要尽量把干垢端的骨髓冲干净。冲洗后不离心直接接种在培养瓶里,24-48 h后去悬浮,再接下来的每3-4天换液一次,直到需要传代。2. 密度梯度离心法 裴雪涛等用比重为1.073 g/ml的percoll分离(400 g×20 min)人骨髓MSCs,取界面处细胞层,离心后洗涤以2×105/cm2的密度接种,72 h后更换培养液,弃掉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 d换液一次。细胞长到80%汇合时1:1传代。菊花与刀利用PERCOLL密度1.073分离大鼠MSC 时,用2400 rpm×20 mins后可见中间有一层约1~2 mm厚的白色层,仔细用吸管吸取这一层再用PBS离心2遍即可加培养基和胎牛血清培养即rMSCs。周进明等利用密度为1.082的percoll分离小鼠MSCs,500g×30min离心后,取中间的单个核细胞层,PBS洗两次,接种于IMDM培养基,1 d后换液,去掉非贴壁细胞,以后每3-4天换液。jetter用过FICOLL,FERCOLL,上海二分厂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MSC细胞效果都不错,当然所获细胞群的纯度不一,Percoll最纯,而上海二分厂的淋巴细胞分离液所获细胞群的传代能力优秀(35 PASSAGE)。本版的部分园友认为MSC贴壁培养得到的细胞不均一,但是多能分化能力和增殖力好,percoll分离得到的细胞较为均一,多能分化性和增殖力不如贴壁培养的,尤其是增殖力相差很远,有人添加bFGF或/和表皮生长因子发现可以增强增殖能力。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 天之饺子认为,间质干细胞的培养一定要用塑料培养瓶,不能用玻璃的。因为象间质干这类的基质细胞不易贴玻璃,而且现在买的进口好品牌的培养瓶都涂有一层促细胞贴壁的物质,多数园友培养时都添加10-15%胎牛血清。分离培养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各个研究小组标本来源、采用的分离方法不同从而所获得的细胞不同,或者用来检测的细胞代数不同,或者培养过程中用的胎牛血清不同,导致MSCs获得或失去这些表面标记物的表达。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体外培养的MSC体积小,成梭形,核浆比大。不表达分化相关的细胞标志,如I、II、III型胶原、碱性磷酸酶或Osteopontin;也不表达SH2、SH3、CD29、CD44、CD71、CD90、CD106、CD120a、CD124、CD166和多种表面蛋白,这群细胞特性稳定,扩增一代和两代后的细胞同质性分别达到95%和98%。MSC联系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能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保持正常的核型核端粒酶活性,但不易自发分化,在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MSC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腱、肌肉、神经等多种细胞。四、其他相关内容 Jiang将从成人以及成年大鼠和小鼠骨髓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CD45-TER119-)命名为多潜能成年祖细胞,他们证明,MAPC高表达端粒酶,而且随着细胞的扩增,端粒的长度不变,单个MAPC来源的细胞群不仅能在体外向3个胚层的细胞分化,而且能在体内能够向各种组织细胞分化,相比较而言,形态与MSC相似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则不具有类似的分化潜能。参考文献 生理学报2003.55(2):153-159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年大鼠脑内的迁移及分化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22(3).-167-169 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移植后在体内的定位分布Exp Biol Med Vol. 226:507 520, 2001 Mesenchymal Stem CellsNATURE |VOL 418 | 4 JULY 2002 Pluripotenc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adult marrow干细胞生物学 裴雪涛 主编

  • 小鼠骨髓细胞数检测的仪器

    大神们,帮忙推荐台主要针对小鼠骨髓细胞数检测的仪器,再一个就是能对小鼠血细胞的种类分类,计数。要求不高。。但是这种针对性的仪器还这难找。。

  • 液相峰前面鼓包前沿。

    昨天走了一晚上样品发现所有峰都有点鼓包前沿。这个流动相和柱子是从别的仪器移过来的,在之前走的是正常的,而且柱子是新的,才用了三天。出现这个问题是否有柱子没装好的缘故?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原因呢?还有就是这台仪器之前进样器高压阀管路堵了,我给重新换了,换了以后压力正常,是的这里也会导致这个峰形不好?[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1/201911300838503292_5503_3116636_3.png[/img]

  • 液相色谱纯物质峰鼓包拖尾

    液相色谱纯物质峰鼓包拖尾

    [color=#444444]液相色谱纯物质峰鼓包拖尾,用质谱确定峰鼓包处不是其他物质,求解决方法~(走基线是很小很小的规则的波浪型,基本等同于直线)[/color][color=#444444]自己手画,因为原图不放大看不太明显,放大后就是左边的样子。。。。[/color][color=#444444][img=,690,42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130944573375_9115_1739275_3.jpg!w690x428.jpg[/img][/color]

  • 介绍香菇枸杞牛肉煲

    【香菇枸杞牛肉煲】【食材】牛肉250克、香菇150克、枸杞子60克、盐少许。【做法】牛肉放沸水锅中氽去血水后切成肉片,香菇撕成小块,枸杞子洗净,将食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煲至肉熟烂,加盐调味即成。【效果】养肝补肝。

  • 【求助】GCMS香米挥发性物质,基线起大℃鼓包,求大神指点

    【求助】GCMS香米挥发性物质,基线起大℃鼓包,求大神指点

    固相微萃取和GCMS连用,测香米的挥发性物质,安捷伦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联用[/color][/url],色谱柱为安捷伦HP-5M。样品基线有大鼓包升温程序为:35[color=#333333]℃ 保持2min,以5[color=#333333]℃/min升温至280[color=#333333]℃.恒压8psi不分流。[/color][/color][/color][color=#333333]空气对照(图1)基线没有大包,样品出现鼓包。(图2)[/color][img=图1-空气对照,690,22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081155473866_4224_3425805_3.jpg!w690x229.jpg[/img][img=图2-大米样品,690,23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081155479216_3978_3425805_3.jpg!w690x238.jpg[/img]以为是保留时间在20-40min的化合物很多,没有分开。所以调整了升温程序:35℃ 保持2min,以[color=#333333]5[/color]℃/min升温至125[color=#333333]℃;2[color=#333333]℃/min升温至235[color=#333333]℃;[/color][/color][/color]5[color=#333333]℃/min升温至280[color=#333333]℃.,横流1.5ml,不分流。[/color][/color][color=#333333]结果基线还是非常大的鼓包~如下图。[/color][color=#333333]求大神指点,这是升温程序的问题还是色谱柱的问题?[/color][img=图3-大米样品,690,23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081155482754_4855_3425805_3.jpg!w690x238.jpg[/im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