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最小弧菌

仪器信息网最小弧菌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最小弧菌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最小弧菌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最小弧菌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最小弧菌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最小弧菌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最小弧菌相关的解决方案。

最小弧菌相关的资讯

  • “海洋中的无声刺客”创伤弧菌如何高效检测?
    黄金周,海鲜季!作为这个季节大家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海鲜”登上主场,螃蟹、大虾、海蛎子那是万万不能少的。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谨防其携带的致病菌引发的风险,尤其是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sha手”的创伤弧菌。何为“创伤弧菌”?创伤弧菌又称海洋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刺客”,属致病性弧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当温度低于13℃ 时,创伤弧菌会进入一种可存活但停止生长的状态。创伤弧菌感染的高峰期在每年的3~11月份,因为该时期的海水温度处在上升期,适宜创伤弧菌的增殖。常寄生于海产生物内部,如生蚝、海鱼、牡蛎、螃蟹等生物查查这些年创伤弧菌的“案底”1、在美国与海产品相关的死亡案例中,创伤弧菌感染占95%以上,并且创伤弧菌脓毒症的平均病死率超过 50%。(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援引《国会山报》当地时间9月5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出警告,提醒医生需密切关注致命性食肉菌,这种细菌可能存在于美国墨西哥湾和东海岸水域。美疾控中心表示,由热浪、洪水和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引起的海面温度上升可能增加这种细菌的感染风险,并导致感染范围扩大。此前,美国纽约州、康涅狄格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均报告过与该细菌感染相关的致死案例。)2、我国大陆地区文献报道的创伤弧菌感染案例较少,卢中秋等报道的1995年至2008年间的34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中,有16例死亡,病死率为47.1% 。3、Chao等报道的1998年至2011年间的121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中,即使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和外科干预,病死率也高达28.9% 。创伤弧菌主要感染哪些食品?食用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水产品,如牡蛎、生蚝等贝类,或开放性伤口暴露于有创伤弧菌的海水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感染,包括急性胃肠炎、 脓毒症、坏死性筋膜炎等。如果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败血症,发病急、致死快,常在1~2天内患者就会死亡,死亡率高达60%以上。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污染杨舒然等对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污染状况分析,结果显示:1、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 14. 7%(437/2 980) ,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样品比例为 2. 9%( 83/2 909) 创伤弧菌检出率为 3. 5%(104/2980) 。2、采样于批发市场的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样品比例和创伤弧菌检出率均高于餐饮店和零售店。3、第三季度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样品比例和创伤弧菌检出率最高。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原产地污染,储存不当及加工过程交叉污染。所以,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污染,其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欧盟于2003年要求从我国进口的鱼虾等海产品必须进行创伤弧菌检测。目前我国关于创伤弧菌检验标准的汇总GB 4789.44-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创伤弧菌检验(PCR法已进入标准)SN/T 2754.1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3部分:创伤弧菌SN/T 5364.4-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4部分:创伤弧菌;SN/T 5228.5-2019 出口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快速筛选方法 MALDI-TOF MS法 第5部分:创伤弧菌SN/T 5516.16-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6部分:创伤弧菌美正为弧菌检测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弧菌菌种鉴定试剂盒(PCR-探针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针对弧菌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PCR扩增过程中,与模板结合的探针被Taq酶分解产生荧光信号,荧光定量PCR仪根据检测到的荧光信号绘制出实时扩增曲线,从而实现弧菌在核酸水平上的菌株鉴定。本产品可鉴定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等菌株;同时还可以鉴定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TDH、TRH1和TRH2),以及霍乱弧菌的血清型O1和O139。
  • 创伤弧菌的培养特性与生长环境及感染途径!
    创伤弧菌的培养特性与生长环境及感染途径!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或称为海洋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如果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创伤弧菌会在伤口上繁殖,可能引发溃烂,甚至导致组织坏死。若食用了遭污染的海鲜,也有罹患肠胃炎的可能。在2003年12月,中国台湾卫生研究院主导的基因体定序团队,完成了创伤弧菌的基因体定序与分析工作。 一、形态特性 创伤弧菌属革兰氏阴性弧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体大小为0.7*2-3μm,稍弯曲。在固体培养基中呈多样性。有极端单鞭毛。 二、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一般,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兼性厌氧。在无NaCl及超过8%NaCl的培养基中不生长,可在0.5%NaCl及3%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在含6%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 三、流行病学 创伤弧菌广泛分布在海水中,可从牡蛎等海产品中分离得到。本菌主要通过伤口接触海水造成感染,也可经口感染。 经伤口感染时可导致蜂窝织炎及骨髓炎等多种炎症,经口感染时常迅速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 感染本菌后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 四、临床表现 感染后的症状包括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需要尽快使用抗生素治疗。 若感染此弧菌,临床最常出现的两种表现为伤口感染以及原发性败血病。如果伤口接触到海水、贝壳或鱼类,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一般来说这样的感染多半很轻微,但在高风险的族群上,此类弧菌感染可以很快速的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 五、感染途径 美国佛罗里达海滨爆发“吃人肉细菌”致死率超过30%,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据悉,感染吃人肉细菌后,会发生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症状,另外,吃没有煮熟的贝类(如牡蛎)也可能造成感染。 这种名为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的细菌可通过人体表面伤口,或者是游泳者吞咽海水而进入人体内繁殖作乱。 虽然多数游泳者不会受上述细菌影响,可一旦感染,患者体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将被细菌“杀死和吃掉”。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如肝肾功能不全者)最容易感染这种致命的细菌。另外,吃没有煮熟的贝类(如牡蛎)也可能造成感染。 其实海产品很易受副溶血型弧菌以及其他致病性弧菌的污染,根据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38.6%的海产品检出VP(副溶血性弧菌),浙江省试样的VP阳性率最高。甲壳类、贝类和鱼类试样VP阳性率分别为49.3%、37.9%和25.5%,生食海鲜尤其不推荐。 当被虾枪刺伤以后,伤口小而深,创口不容易暴露,也就不容易冲洗干净,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里,海鲜上携带的创伤弧菌会趁虚而入,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伺机入血,形成菌血症 。在免疫细胞的攻击下,细菌裂解释放出脂多糖LPS,LPS会引起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甚至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败血症性休克。由此可能会引起重要脏器如脑干血液灌注不足,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六、生长环境 创伤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弧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近岸海域的海水、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中。其中,海洋弧菌是海水和许多海洋生物的正常或有益菌群成员,有许多海洋弧菌是养殖虾类和鱼类的重要病原菌。 创伤弧菌大多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海洋地区,且自然生存于河海交界处,需要一定盐分(0.7%~1.6%)和适宜的温度(20~40℃)才可生长。人感染创伤性海洋弧菌和海水污染无关。 所致感染多在夏秋两季,一方面夏秋季水温较高,适合海洋弧菌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人们和海洋接触的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增加。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韩国禁止进口带创伤弧菌的海产品
    由于在进口检验中,从泰国产速冻馄饨和饺子中检测出创伤弧菌污染,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KFDA)于2010年5月13日对泰国含虾馄饨实施禁令并拒绝入境。   人食用被上述病原体污染的海鲜产品(如牡蛎、蛤和螃蟹等)后,或开放伤口接触此物污染的海水后,会受到感染。如果是经食物感染的,健康的成年人会犯肠胃炎,而身体虚弱者则可能导致原发性败血症或死亡。   要确定海产品是否带有创伤弧菌,通常采用ISO/TS 21872-2: 2007和美国FDA细菌分析手册(BAM)中的鉴别和确认方法。KFDA认可这些传统检测方法。除此以外,为节约时间和劳力,一些实验室还采用快速方法,如DNA探针和实时 PCR检测方法。
  • 数字PCR应用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技术定量DNA标准品助力弧菌NGS检测
    导 读弧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革兰氏阴性菌属,广泛存在于温带水生和海洋环境中,随着水温升高,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问题,弧菌由100多种弧菌属组成,其中12种可致人类感染,其中霍乱弧菌最为常见,可引起严重腹泻病,其他两种常见的非霍乱弧菌是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与弧菌病有关,例如伤口感染、败血症和胃肠炎,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和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主要是牡蛎)传人。弧菌的表征与检测正在从基于培养的传统方法转向新方法的应用,如定量PCR,数字PCR,NGS等。瑞士科学家发表于BMC Genomics的文章“Vibrio-Sequins - dPCR-traceable DNA standards for quantitative genomics of Vibrio spp”建立Vibrio-Sequins的DNA标准使用数字PCR(dPCR)进行绝对定量,再通过DNA标准品对弧菌属进行NGS测序定量分析,降低文库制备和测序的技术偏差。应用亮点:▶ 开发六种DNA标准品,命名为Vibrio-Sequins ,同时配套优化的 TaqMan检测方法,用于dPCR方法进行DNA文库绝对定量拷贝数浓度(cp/μL)的检测。定量限LOQ 范围:20-120 cp/μL,检测限LOD均为 ~ 10 cp/μL。▶ 数字PCR作为更精准的方法,用于验证NGS定量方法的准确性。▶ 通过DNA标准品将NGS和dPCR两种技术串联应用,提高基于NGS测序定量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研究成果:dPCR方法验证(A)三种用于定量弧菌DNA基质中Vibrio-Sequins的双链dPCR 方法(HC1-LC1、rplA-xni、ushA-valS)拷贝数浓度对数的线性拟合分析。(B)用于定量弧菌DNA 基质中Vibrio-Sequins的三种 dPCR 方法(HC1-LC1、rplA-xni、ushA-valS)的未转化的线性关系。斜率表示标准品的Qubit和dPCR 测量值之间的差异。(A-B)测量相应标准品的PCR扩增子的拷贝数范围为3–50000 cp/μL。数据表示扩展测量不确定度(±MU)的平均值 (n = 10 nruns= 3)。(C)Vibrio-Sequins标准品的dPCR方法验证的相关结果。显示的数据是三次dPCR实验总体平均拷贝数浓度(cp/μL)和总体CV值(%),重复性(%),批间重复性(%),标准不确定度(%),以及k=2的MU不确定度。Vibrio-Sequins进行归一化和定量NGS分析(A) 散点图显示单DNA文库中Vibrio-Sequins标准品的预期拷贝数浓度 (cp/μL)与测量拷贝数浓度 (cp/μL) 的线性关系。预期拷贝数浓度是指在对样品进行加标后为每个标准品计算的拷贝数浓度,基于Vibrio-Sequins的dPCR定量结果。测得拷贝数浓度是指样品经过文库制备后dPCR测得的拷贝数浓度。图中显示了Vibrio-Sequins混合物(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的六种标准品 HC1(紫黑色)、LC1(深蓝色)、rplA(青蓝色)、ushA(绿色)、valS(浅绿色)和 xni(黄色)中每个标准品的单个重复的拷贝数 (cp/μL)(1 = 圆形),以及变异系数(黑色)±变异系数 (%CV n = 10)。(B) DNA 文库中Vibrio-Sequins测序定量的准确性。散点图显示了Vibrio-Sequins中(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六种标准品 HC1 (蓝色)、LC1 (紫色)、rplA (粉红色)、ushA (红色)、valS (橙色) 和 xni(黄色)中每个标准品单个重复的非归一化覆盖率 (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 与Vibrio-Sequins的投入浓度 (attomoles/μL)。(C) DNA 文库 (S28-S47) 内Vibrio-Sequins测序定量的准确性。散点图显示了两种Vibrio-Sequins(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中六种标准品 HC1(淡紫色)、LC1(紫色)、rplA (粉红色)、ushA(红色)、valS(橙色)和 xni(黄色)中每个标准品单个重复的归一化覆盖率 (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 与Vibrio-Sequins的投入浓度 (attomoles/μL)。通过对DNA文库中Vibrio-Sequins的最低覆盖率进行子采样读取,进行归一化。(D) 三种不同的弧菌DNA混合物(A、B 和 C)由 Qubit 定量,包括来自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梅茨尼科维弧菌的不同量的DNA,并以 2%的丰度加入Vibrio-Sequins混合物 1(混入 A 和 B)或Vibrio-Sequins混合物 2(混入C)。(E) 采用 [23] 中开发的方法,使用DNA文库(S28、S29和S38 = 弧菌混合物A-C)中Vibrio-Sequins的dPCR拷贝数浓度(cp/μL),针对三种弧菌DNA混合物(A、B 和 C)中的对弧菌来源的DNA进行定量。微生物DNA的基因组分析和定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弧菌属的基础研究和诊断。与传统的基于培养的方法相比,基于测序的方法的显著优势是不需要任何关于样品的前期信息。此外,可以检测到非常少量的弧菌衍生DNA以及不可培养的弧菌菌株。然而,尽管(宏)基因组学具有不可或缺的技术优势,但由于文库制备、测序和比对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偏差,很难对结果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样本间比较。Vibrio-Sequins可用于确定和减少误差源和DNA文库间的差异,也可用于在不同的文库制备和测序方法之间、实验和批间以及单个 DNA 文库之间进行归一化,保留生物学上有意义的差异的同时,显著减少技术变量来源的偏差。除了质量标准化外,Vibrio-Sequins还是弧菌属 DNA定量的重要工具。作者已经证明,通过将NGS与可量值溯源标准品的 dPCR 方法串联,并通过使用Vibrio-Sequins标准品,实现了混合样本中几种弧菌 DNA 的精确定量。因此,该方法可能应用于定量宏基因组样品中未知数量的DNA,从而能够检测痕量的弧菌DNA。Vibrio-Sequins的实施以及NGS与dPCR的联合应用,将提高现有宏基因组测序方法的准确性。结论:通过参考标准品将NGS和dPCR联合应用,提高基于NGS的定量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为测序定量的计量可追溯性提供了途径,为将测量科学整合到基于NGS的方法中开辟了新思路。原文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318669/艾普拜生物为您提供标准品开发和定值服务,针对您的需求全程定制化服务,满足您的实验需求。目前已服务几十家客户,广受好评。
  • naica® 数字PCR系统助力霍乱弧菌复制关键基因定量检测并验证猜想
    导读霍乱弧菌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了解霍乱弧菌的复制原理能够帮助人们更系统的探索其感染机制。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及华沙大学细菌遗传学系的科学家们在国际知名杂志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揭示了霍乱弧菌的复制机制。(IF=16.971)应用亮点:▶ 揭示了霍乱弧菌的两条染色体的复制协调机制。▶ 通过naica® 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对霍乱弧菌复制的关键调控基因进行定量检测并验证猜想。▶ 该研究发现的霍乱弧菌复制机制可能存在于所有弧菌科物种中,对于其他弧菌复制研究具有参考意义。研究背景: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的病原菌,它由两条染色体(Chr1、Chr2)以精心编排的顺序进行复制。研究发现只有在Chr1上的crtS 位点复制后才会触发Chr2启动。本研究提供了关于 crtS 如何触发Chr2复制起始的新思路,对Chr1-Chr2复制协调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成果:❶、crtS(位于Chr1上,启动子结合位点)和39m位点(位于Chr2上,启动子结合位点)通过与启动子RctB竞争结合影响Chr2的复制,crtS的存在降低了RctB与39m的结合。▲crtS 能够抵消39m位点的抑制作用。Chr2复制起点 (ori2)和39m 位点的序列比对。RctB结合位点以绿色(iterons,启动子结合位点)和红色(39m)表示。❷、RctB分为4个结构阈,研究发现其通过相同的DNA结合域与crtS和39m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RctB域IV对于ori2(Chr2)起始位点的39m和crtS调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RctB域IV的C端对于crtS协调两条染色体的复制至关重要。基于该调控模型,文章使用naica® 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Stilla Technologies)对霍乱弧菌中的(ori1 /ori2)和对照大肠杆菌中的(oriC / pORI2)进行定量,同时使用naica® 多重数字RT-dPCR (Stilla Technologies) 对来自指数生长培养物 (OD600 0.4) 的霍乱弧菌中的 RctB mRNA 进行了定量并证实了上述猜想的正确性。▲B、 pORI2 相对于大肠杆菌菌株染色体的拷贝数 (CN),通过在 rctB 中插入终止密码子构建各种 pORI2缺失表达载体。C、在有和没有染色体 crtS 位点 (+/- crtS)的情况下,大肠杆菌中 pORI2 拷贝数的比率。D、Chr2 在非复制型霍乱弧菌中相对于 Chr1 (ori2/ori1) 的拷贝数。在所有突变体中,crtS位点被敲除,RctB结合位点被插入 Chr1 的 attTn7 插入位点(平均值±标准偏差)。最后文章解释了霍乱弧菌的复制机制模型:▲crtS 协调 Chr1 和 Chr2 之间复制的模型。RctB 结合位点以绿色 (iterons)、红色 (39m) 和蓝色 (crtS) 显示。OFF = Chr1:crtS 未被复制。Chr2:与39m位点结合的RctB主要通过红色箭头所示来抑制ori2的复制起始。ON = Chr1:crtS 已复制。RctB与复制的crtS位点的瞬时结合导致与39m位点亲和力降低(蓝色箭头),从而释放ori2。RctB与甲基化iterons的结合导致DNA解旋元件 (DUE) 打开,RctB寡聚化到单链DNA上(绿色箭头)。期刊介绍:Nucleic Acids Research (NAR):1974年创刊,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经过同行评审公开出版的科学期刊。期刊主要发布涉及核酸代谢和/或相互作用的核酸和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生化和生物学方面的前沿研究结果。最新影响因子16.971。
  • 耐药性与甲基化|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助力霍乱弧菌耐药性机制分析
    导读自青霉素发现以来,抗生素已经成为人类对抗细菌的最有效武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随着抗生素使用上的无节制,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问题。因此了解微生物对抗生素适应的分子机制成为抗击抗生素耐药性(AMR)的一个重要途径。近日,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运用转录组测序、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等技术证实VchM(霍乱弧菌特有甲基转移酶)参与应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应激反应,这表明,DNA甲基化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章刊载于《PLOS GENETICS》。应用亮点:▶ 运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分析霍乱弧菌操纵子表达情况。▶ VchM缺失会导致生长缺陷,但却可以使霍乱弧菌对氨基糖苷产生应激。▶ VchM直接调节groES-2(伴侣蛋白编码基因)的胞嘧啶甲基化,从而改变其表达情况,影响霍乱弧菌耐药性。氨基糖苷(AGs,如:妥布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是一类针对细菌核糖体小亚基的抗生素,其破坏翻译保真度,增加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质的水平。而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霍乱弧菌对其的耐药性机理。科学家们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特定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突变(VchM)的霍乱弧菌相比WT具有更强的耐药性,这表明DNA甲基化可能在霍乱弧菌适应AGs中发挥作用。VchM编码一种Orphan m5C DNA甲基转移酶,导致5‘-RCCGGY-3’基序的胞嘧啶甲基化,虽然VchM的缺失会导致生长缺陷,但霍乱弧菌细胞可以在亚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的抗生素下对氨基糖苷应激。▲图1:霍乱弧菌ΔVchM对亚致死浓度氨基糖苷的敏感性较低。GAs类,TOB(妥布霉素),0.6 μg/ml、GEN(庆大霉素),0.5 μg/ml、NEO(新霉素),2.0 μg/ml;非Gas类,CAM(氯霉素),0.4 μg/ml和CARB(β -内酰胺类西林),2.5 μg/ml对于ΔVchM霍乱弧菌的转录组测序和遗传分析发现,ΔVchM菌株中有4个直接参与蛋白质折叠的基因被上调。包括groEL-1,groEL-2,groES-1,groES-2。通过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基因表达进行验证分析发现,ΔVchM霍乱弧菌中groES-2的表达在不同时期均有较大上调。进一步通过缺失验证表明了groESL-2对ΔVchM的抗生素高耐受性的作用。▲图2:ΔVchM菌株中groESL-2操纵子上调(对数生长期,Exp, OD600 ≈ 0.3;指数生长期,Stat, OD600 ≈ 1.8–2.0)在groESL-2区域观察存在四个VchM甲基化基序存在。进一步对基序分析发现,破坏这些基序会导致groESL-2基因表达增加(如图3)。且基序破环越多,则导致的表达上调更加明显。同时,ΔVchM中的groESL-2基因表达一直高于基序突变,表明还存在其他因素与甲基化协同控制groESL-2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在霍乱杆菌中,一组特定的伴侣蛋白编码基因受DNA胞嘧啶甲基化的控制,将DNA甲基化与伴侣蛋白表达的调节和对抗生素的耐受联系起来。▲图3:在WT中,groESL-2区域的VchM位点突变导致基因表达增加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研究所之一,成立130余年来一直走在世界科技前沿,是微生物学、免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的起源地,曾开发出狂犬病疫苗、天花疫苗、流感疫苗、黄热病疫苗等多个造福人类的疫苗产品,并培养了10名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实现研究、教育、健康、创新“四位一体”的研究机构。
  • 仅细菌大小 迄今世界最小电光调制器问世
    p   据最新一期《纳米快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并制造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电光调制器,这或许意味着未来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所使用的能源将得到大幅削减。 /p p   电光调制器在光纤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就像晶体管作为电信号的开关一样,电光调制器可用作光信号的开关。光通信使用光,所以调制器用于打开和关闭在光纤中发送二进制信号流的光。 /p p   俄勒冈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王小龙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此项技术的创新点是在光子晶体的微腔里集成了透明氧化物—硅基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微腔调制器可以把光场压缩到很小的范围,通过载流子富集形成很强的电光调制效应,从而在很小的区间内实现很大的电光调制。 /p p   王小龙表示,新研制的电光调制器可极大降低光互联器件的功耗。目前全球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所使用的能源占据了全球电力使用量的4%—5%,数据中心的大部分功耗主要由互联产生,通过光取代电来降低系统功耗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但光互联研究的一个瓶颈在于电光转换,电光转换同样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p p   此项设计结合了材料和器件的创新,增强电子和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研究人员能够创建出一个更小的电光调制器。新调制器相比主流硅基微环电光调制器在尺寸上缩小了10倍,仅为一个细菌大小(8微米× 0.6微米),有源区更是缩小到了0.06立方微米(仅仅是波长立方尺寸的2%),在理论上可将电光转换的能耗降低2—3个数量级。 /p p /p
  • 美科学家使用电镜首次拍摄到世界上最小的细菌
    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电子显微镜首次拍摄到了一种极小的细菌,平均体积只有0.009立方微米。他们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是自然界可能创造的最简单生命体。对于是否存在这类组织,科学家们争论了20多年,此前一直没有用于发现它们的技术。相关结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 通讯》杂志上。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3月19日报道,研究人员在地下水样本中发现了这些细菌,并且认为它们既常见又奇特。这么说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它们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但其微小的体积却是我们从未想象过的。在一个大肠杆菌当中就可以容纳150个这种细菌。换言之,15万个这种细菌可以同时存在于人类的头发尖上。其体积小到甚至无法包含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细菌体内可能含有脱氧核糖核酸(DNA),但染色体数量很少,而且新陈代谢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很可能甚至需要依赖其他细菌才能完成很多生命活动。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建立在低温传输基础上的全新电子显微技术,成功地在这些细菌外部发现了大量附器。这些形似头发的附器向四面八方呈散射状。他们认为,这些细菌可能就是利用这些附器从其他细菌身上获得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这些新发现的细菌属于3个科学界对其知之甚少的微生物族。这项发现或许有助解开很多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问题,例如微生物能对控制全球气候、保存食物和水起到什么作用。研究人员指出,这些细菌存在于多种环境中,因此很可能对维持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只是人类科学尚未证实。   研究人员目前还无法解释这些细菌的体积为何如此微小,或者说如此微小的体积对于它们的生存到底有何益处,因为它们的体积几乎达到了生命的极限。
  • 上海检验检测行业规模以上机构468家,户均收入7471.2万元
    记者从6月4日在上海举办的“世界认可日”主题宣传活动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共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1340家、认证机构189家,机构数量分别较上年增长2.7%和6.2%,全年共对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3366万份,发放认证证书62万张,检验检测认证业务收入再创新高,达到434.69亿元,其中,检验检测行业规模以上机构468家,户均收入7471.2万元。上海以占全国2.5%的检验检测机构数,创造了占全国8%的业务收入;行业户均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约3倍和2倍,已连续多年领跑全国。活动现场举行了上海市质检中心授牌、首批数字化认证获证企业颁证仪式及中国企业出海总部服务中心——海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发布了“上海品牌”认证新获证名单、“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认证信息手册及重点出口产品国际认证指南,集中展示上海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成果和支撑产业优化升级的突出作用。此次批筹的6个上海市质检中心,即上海市关键陶瓷材料与器件质检中心、上海市医疗机器人质检中心、上海市绿色土工合成材料质检中心、上海市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及智能终端质检中心、上海市民用航空装备质检中心、上海市液流电池储能质检中心等6个上海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涵盖了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等上海市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与参与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紧密,我国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2023年,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活动现场,发布了第七批26家企业的27项“上海品牌”认证产品和服务。此次发布的获证项目中,服务类项目占比超73%。除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物业管理等服务行业,逐步覆盖了智慧食堂、智慧菜场、新能源汽车销售等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以及精神卫生、环境治理等城市治理领域。截至目前,共161家企业持有有效“上海品牌”认证证书,涉及204项产品和服务,涉及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教育养老、绿色低碳等诸多领域的产品和服务。
  • 关于天平最小称量值的常见误解
    关于最小称量值的常见误解我们想指出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误解:许多企业错误地认为,是否可以加上去皮容器的重量以符合最小称量值的要求。换而言之,这些企业认为如果去皮容器的重量大于最小称量值,则可以添加任何重量的物质,而最小称量值要求也会自动满足。这将意味着,您甚至可以使用足够大的去皮容器在量程为 3 吨的工业地磅上称量一克的物质,并仍能够获得要求的过程准确度。由于称量示值的化整误差是仪器的最低不确定度限值,因此,显然无论在任何去皮容器中称量如此小的物质都不会获得满意的准确度结果。这个极端例子表明,这种普遍理解是错误的。同样,假如在一个去皮容器中称量不止一个样品(例如,作为配方过程的一部分),每一个样品均必须符合最小称量值要求。 修订版 USP 通则 中也阐述了这一误解: “在称量样品时,为了满足规定的称量允差,样品质量(即净重)必须等于或大于最小称量值。最小重量是指样品净重量,而不是皮重或毛重。” 最近,我们遇到的另一个误解是关于最小称量值约 100 千克磅秤的分装应用和所测量的最小称量值。该公司称,他们每次分装 20 千克的物质,然而为了遵照最小称量值要求,往往会在容器中留下超过 100 千克的物质。该公司不明白,为了符合自己的准确度度要求,他们需要称量至少 100 千克(而不是 20 千克)的物质。 简而言之,不论是称量前或称量后,在配方、分装和类似应用过程中,每一个组件都必须符合最小称量值要求。为了强调必须考虑样品净重,皮重与是否符合最小称量值标准无关,最小称量值通常指最小样品净重量。超微量天平的优势创新调整系统新的 2 点式调整系统确保非常高的测量精度,同时减少线性误差,在整个称重量程内保证可靠结果。首屈一指的测量精度*新 Tegra 系列处理器与专为根据环境条件调整筛选而设计的原创解决方案相结合,确保出众的工作条件可重复性和快速结果稳定性。新的数据管理体验可扩大至高达 32 GB 的内存能够记录复杂报告形式的测量数据,以及显示统计数据等信息的图表。可重复性,符合 USP非常好的称重精度和 sd ≤ 1d 的可重复性,加上符合 USP 要求(第 41 和 1251 条),为重量测量品质树立新的标准。符合人体工程学,操作安全终端和称重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支持在层流柜和通风橱中使用天平。通过移动设备操作Wi-Fi 功能支持将天平数据传输到使用 iOS 或 Android 系统的移动设备。数据安全性由于采用 ALIBI 内存自动执行测量结果记录,您的数据始终安全,并且可以在需要时随时使用。
  • 气候变暖使致命细菌感染增加
    气候持续变暖影响的不只是动植物,还有肉眼难见的细菌。不过对后者来说,气候变暖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生长的温床。近日,一项发表于《科学报告》的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导致美国部分海岸创伤弧菌引发的致命感染和传播增加。30年来,美国东海岸创伤弧菌感染人数从每年10人上升到了每年80人,成为此类感染的全球热点区域。该研究利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988年~2018年的创伤弧菌感染数据,首次模拟绘制了创伤弧菌病例在美国东海岸线的位置变化。这是第一项探索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未来疾病传播的研究。创伤弧菌生活在温暖的浅海岸。当人们的伤口、昆虫叮咬的部位接触海水时,就可能被创伤弧菌感染。这种感染通常在夏天达到高峰,传播迅速,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创伤弧菌又有“食肉细菌”之称,感染死亡概率为1/5,许多幸存下来的人也都不得不截肢。该研究发现,创伤弧菌感染在美国正向北蔓延。20世纪80年代末,墨西哥湾和大西洋南部海岸发现了创伤弧菌感染病例,而乔治亚北部这种感染还很少见。但是现在,就连更北部的费城也出现了这种细菌感染。研究人员预测,2041年~2060年,创伤弧菌感染可能会蔓延到纽约周围的人口中心区域,加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易被感染,每年病例数可能会翻一番。而到2081年~2100年,在中高排放和全球变暖背景下,美国东部都可能出现这种感染。“预计感染人数的增加凸显了在受影响地区提高个人和公共卫生意识的必要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在出现症状时及时采取行动是防止重大健康威胁发生的必要条件。”该研究主要作者、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EA)环境科学学院的Elizabeth Archer说。Archer指出,气候变化对世界海岸线的影响可能特别大,因为海岸线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之间的主要边界之一,也是人类疾病的重要来源。“我们的研究表明,到21世纪末,创伤弧菌感染将进一步向北延伸,其延伸程度则取决于变暖程度,也取决于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研究小组建议,可以通过海洋或特定弧菌预警系统,实时报告个人和卫生当局危险环境条件,加强高危群体对感染的认识,并在感染高峰期的热点沿海区域设立警告标识。研究合著者、UEA 教授Iain Lake表示:“观察到创伤弧菌病例沿美国东海岸向北扩展,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健康和海岸线产生了影响。了解未来可能发生的病例将有助于卫生部门早做打算。”
  • 手机摄像变全息显微镜,史上最小发光二极管问世
    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与技术联盟的科学家开发了世界上最小的LED(发光二极管)。这种新型LED可用于构建迄今最小的全息显微镜,让现有手机上的摄像头仅通过修改硅芯片和软件即可转换为显微镜。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光学》杂志上。  这一突破得到了革命性神经网络算法的支持,该算法能够重建全息显微镜观察的物体,增强对细胞和细菌等微观物体的检查,而无须笨重的传统显微镜或额外的光学器件。  大多数光子芯片中的光都来自芯片外,这导致整体能源效率低下,从根本上限制了芯片的可扩展性。  团队此次开发的最小硅发射器,其光强度可与目前最先进的大面积硅发射器相媲美。新型LED在室温下表现出高空间强度(102±48毫瓦/平方厘米),并且在所有已知的硅发射器中具有最小的发射面积(0.09±0.04平方微米)。为了展示潜在的实际应用,研究人员随后将这种LED集成到一个不需要透镜或针孔的在线、厘米级全硅全息显微镜中。  他们还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未经训练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该架构能使全息显微镜重建图像并提高图像质量。与需要训练的传统方法不同,新的神经网络架构通过在算法中嵌入物理模型来消除训练的需要,允许研究人员在事先不了解光源光谱或光束轮廓的情况下使用新型光源。  这种微型LED和神经网络的协同组合,可用于其他计算成像,例如用于活细胞跟踪的紧凑型显微镜或活植物等生物组织的光谱成像。该研究还为光子学的重大进步铺平了道路。
  • 世界最小尺寸闪烁氙灯开拓应用新希望
    在世界芸芸的闪烁氙灯中如今有一张十分显眼的面孔,并且因其稳定性和长寿命已经获得高度认可,那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电池供电的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这张世界上最小的“面孔”已经出现在滨松的闪烁氙灯阵列中,闪烁氙灯是由充满高压氙气的玻璃封装组成。这是一个具有特殊的立方形外形的2W闪烁氙灯模块,并能够在电池电源下工作。现在让我们一探这款融合了创新思维和高科技制造含量的产品吧!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充分利用同时可分析多种波长的优势闪烁氙灯是在极短时间内发射高强度光的脉冲放电灯。它们作为光源在工厂自动化中被用于血液分析、环境分析以及产品检查。滨松公司原有的5、10、20和60W闪烁氙灯,由于稳定性高、寿命长,都能提供世界上顶级的性能特性,但是滨松工程师发现近来LED也是潜在的光源,其具有紧凑、价位低等特性,自然成为市场上的宠儿。因此滨松公司开始了LED光源的研究,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的开发工程师之一山下雄一(滨松电子管部门,第4制造部,负责设计与工程) 在介绍这款产品的时候曾说道:“这项工作使我们充分了解了LED光源的优劣。简单的说,LED是单色光源。如果想要同时分析多个波长,就需要多个LED光源。另一方面,在单个闪光内,闪烁灯的输出可以从紫外光到可见光,这对于同时分析多波长是理想的。”于是项目工程师们提出设想:如果可以利用这个特殊的特性来创造能与LED竞争的闪烁灯,那么它将开启更加宽广的应用。怀揣着这种可能性,山下与另一位负责生产的滨松工程师斋藤展彰(滨松电子管部门,第4制造部)开始了评估产品外形。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研发工程师斋藤展彰(左)、山下雄一(右)山下认为,滨松研制的闪烁氙灯已经回应了市场需求。但是对这种2W模块,滨松现在要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这能够使其在竞争中前进一步,所以这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了2W模块的产品,但是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在尺寸和外形上是完全不同的,开创世界前所未有的闪烁氙灯模块使用体验。面积42平方毫米——挑战世界上最小的尺寸滨松的之前研发的5W模块的外形是水平方向较长,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灯在较长边,另一种是灯在较短边。虽然具有两种类型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但是具有相同性能的两种不同类型可能给一些使用者造成不便。所以,如今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则选择了一种能够满足任意客户需求的外形,即骰子状的外形,而这种外形几乎可以在任意的结构中使用。而且,将其制成一个单独的模块也能降低生产成本。这可以为使用者带来方便和实惠的双重好处。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研发工程师竹内望但实现这个外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对于此,负责评估与测试的滨松工程师竹内望(滨松电子管部门,第4制造部)曾说:“外形当然是个难题,而制造比其他产品更小的尺寸也使我们面临之前从未处理过的问题。不像滨松5W闪烁氙灯模块42*42*100毫米的尺寸,滨松2W闪烁模块L12336系列的目标尺寸是42平方毫米和小于一半的体积比。基本上所有的元件和布局都必须要从草图开始进行决定,为了得到正确的组合,努力和尝试的过程是重复而又艰难的。”2w的模块体积小于之前的5w模块的1/2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和以前的5W型是完全不同的,这不仅仅是缩小和最小化元件尺寸的事,研发团队使用了以前完全没使用过的新的电子元件来重新设计电路。所以,尽管设备变得更小,但是也采取了措施来提高对整个新标准的可靠性评估。研发工作启动的6个月后进行了设计更改在开发过程中,滨松公司曾得到来自设备制造商的请求,他们想要能够进行室外现场测量的便携式或手持式设备。研发团队意识到,这个趋势将会蔓延到全世界的设备生产商,而他们必须制造拥有世界上最小尺寸的产品,并且该产品应使用电池供电已达到便于携带的目的。鉴于研发思维的变化,在距离研发工作开始大概半年的时候,整个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研发团队投入到了更改设计的工作中。而在研制产品的过程中,电池供电是最难的一个课题,但研发团队确信,电池供电这个特性是满足新的需求的要点。提供5V的电池电源要求电源供给的改变,但改变输入功率会破坏整体平衡,所以这迫使团队不得不重新选择元件来进行再次调整,以获得最优的性能。而元件之间也是有变化的,所以即使规格相同,每个产品的性能也有细微的差异。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些差异,闪烁氙灯模块将不能提供全部的性能。山下在描述这段经历的时候曾回忆:“当我们终于完成了艰难的重新选择和元件调整后,然后给竹内去评估它。但是第二天他一脸失望地出现告诉我,我们无法得到想要的性能……”,在该阶段这种问题一直反复发生,山下和竹内两人严肃地窃窃私语,这种严肃的氛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只要客户想要,那么就永不言弃单位时间内闪烁频率越高,测量和分析时间就可以缩短得越多,这个特性也可为客户带来更多的方便,因此发光重复规格高达1250HZ亦成为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研发团队的另一个需要攻克的课题。在此之前,滨松所有闪烁灯都没有达到1250HZ,并且该模块还必须使用5V的低电压,在山下的报告中,经常出现:“斋藤先生,我无法给电源充电”的话语,而且报告也有一些其他不乐观的结果。给电路充电的研发工作花费了团队最多的时间。每秒发光1250次需要大量的电能,但是没有充足的供电,光每秒只能发射1000次。为了得到1250HZ的闪烁频率,研发团队不断地评估主要元件和电路系统。在降低电源电压、电流,选择保持低电流的元件的同时,还想减小灯模块的尺寸,所以保持平衡十分必要。研发过程艰难而又坎坷,但如果说放弃使用电池,可以增大电流,但相应的产品的性能就不能为客户带去便利,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团队未有屈服过,“甚至光发射速率达到了1250HZ,我们的客户也很快会要求在室外用电池供电使用这个设备,所以即使老板让我放弃,我也一直在努力。”斋藤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说到。来之不易的灯的稳定性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和普通成人小指的尺寸差不多,包括电极在内的每一个部分都非常小,这些连安装过程都要用新的技术和技巧。使灯保持稳定是其中最难的一个任务。山下和负责装配灯的人会面,让其做些小的调整,而自己继续修改零件、安装并评估模块,并花费了无数的时间来重复这个过程,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零件组合方案,通过装配后,最终实现了想要的规格,这对于整个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可同时进行多波长分析,因为一个闪光输出包含从紫外线到红外线。如果时间是微秒级的,脉冲照明型将从直流照明型获得大约1000倍的光输出。 技术难题的解决,是通过团队重新探讨了机械与电路设计,并在之后进行了多次检查电源匹配并对零件布局和方向做精确的调整来实现的。而工程师山下的经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产和进行研发工作的同时,富有经验的山下始终在检查在各产品中元件体现出的微小差异,当团队遇到困难时,这便成为了一个有力的帮助。这和滨松公司提倡将研发工作和日常生产工作联系在一起的理念有很大关系。广泛应用开拓的新希望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的诞生,让闪烁氙灯模块有了一个新的高点,并为新型的应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如今,实验分析仪器已经从原来大型的分析中心或者设备发展成为紧凑的桌面仪器。鉴于市场趋势,下一阶段手持设备将越来越多地用于现场分析和测量,而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便可以参与到其中。在医疗诊断领域把L12336结合在紧凑的设备中,更益于设备在病人护理现场或附近使用,例如闪烁氙灯作为宽光谱光源可以在小型生化分析设备中使用、作为激发光光源用在荧光检测领域,作为诊断设备中的光源产品,闪烁氙灯会把功耗小、小型化、长寿命、光产额高等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即时检测”(即POCT)设备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光源、探测器等元器件的高集成化、微型化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将滨松公司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和滨松研制的世界上最小的光电倍增管“Micro PMT”(μPMT)结合在一起,以滨松μPMT作为光探测,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作为光源,使医学探测更加快速便捷,而这也有可能对新的医学治疗诊断做出真正的贡献。滨松该两类产品,均会在2015年3月的第12届中国检验医学展滨松中国展台(D区505、506展位)隆重展出,进一步向业内人士展示其在检验医学上的更多更广的应用可能。除此之外,滨松的高集成化、微型化的世界最小微型光谱仪C12666MA,以及最新多通道MPPC模块(硅光电倍增管模块)亦会出现在该展会上,共同印鉴“微”时代的到来。另外,关于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滨松工程师竹内还曾谈到:“当我们首次在产品展览中展示该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时,客户首先对它用电池驱动感兴趣。在减小设备尺寸成为主要趋势时,产品紧凑的设计成为另一个受到高度评价的特性。我们也听到了客户的评价,他们想在测量生物活体中尝试使用这个闪烁氙灯模块。”而在环境检测方面,滨松亦在研发不同的光源来替代在紫外区域发射高强度的汞灯,而一个有效的产品就是氙灯。根据不同的原因,这款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山下也希望,能够听到更多来自客户的对这款滨松2W型号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的建议。 更多滨松2W闪烁氙灯模块—L12336系列产品详细信息:
  • 星曜半导体:推出世界最小尺寸双工器芯片
    7月21日,星曜半导体官宣正式发布全新一代小尺寸Band 2、Band 3、Band 7双工器芯片。三款产品均为1411尺寸(1.4mm x 1.1mm),此尺寸为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小分立双工器芯片尺寸,且为全球首次发布。(来源:星曜半导体)据介绍,此次推出的三款双工器是基于星曜半导体新一代TF-SAW技术,融合了多种专利技术,三款产品总体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这是星曜半导体继发布各类1814和1612尺寸高性能双工器等重要产品后,又一次填补国内乃至国际空白的力作。浙江星曜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前身是浙江信唐智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射频滤波器芯片和射频前端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总部位于温州,在上海、成都、深圳、西安、苏州均设有研发或销售中心。据悉,该公司核心研发人员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且拥有国内外顶尖射频滤波器或射频芯片公司(Qualcomm、Apple、Qorvo、Skyworks、TDK等)多年工作经验,曾研发出多款芯片成功量产应用在苹果、三星等品牌旗舰机型。
  • 淡水发光细菌 2010世博饮用水安全卫士
    在水样中加入微量青海弧菌液体,半小时内就能知道饮用水是否安全——著名发光细菌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文杰和他的团队凭借青海弧菌检测水质的专利技术,承担了保障2010年世博会饮用水安全的检测项目   水是生命之源。即将到来的世博会上,如何保证展览现场的饮用水安全?著名发光细菌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文杰拿出了他的撒手锏——青海弧菌作为生物检测材料。“发光细菌是能自身发出蓝绿色可见光的细菌,青海弧菌这样的发光细菌,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发光强度就会受到抑制,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毒物的浓度、大小相关。”只要在水样中加入微量青海弧菌液体,用便携式监测仪读取相关数据,饮用水是否安全,在半个小时内就能知道答案。   朱文杰教授和他的团队凭借青海弧菌检测水质的专利技术,承担了保障2010年世博会饮用水安全检测项目和上海市科委“登山行动计划”世博科技专项课题。与发光细菌打了40多年交道的朱文杰对这些微小的细菌菌株再熟悉不过了。这些发光细菌,不但会在世博会的饮用水安全检测中担任重要角色,其实在上海的苏州河治理、主要污染源的监测,尤其是在“512”汶川地震灾区水质快速检测中,已经立下过汗马功劳。朱文杰在接受CBN专访时,介绍了这种发光细菌的神奇之处。   众里寻“菌”千百度   “水体里的发光细菌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使这个水体发出绿荧荧的光。海洋中就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海水整个都变成绿色的发光体,闪现着绿荧荧的波浪,这就是所谓的‘海火’。当然,毕竟发光细菌所发光的亮度是很低的,因此只有在黑暗的环境中才能看到,在白天光线较亮的地方是看不到的。”关上灯,拉上厚实的窗帘,在生物实验室中,朱文杰小心翼翼地从培养箱里拿出了刚培养好的青海弧菌。在黑暗的背景中,锥形瓶里的液体发出了幽幽的蓝绿色荧光。为了寻找这种发光细菌,朱文杰在上世纪80年代走遍了全国各大湖泊。“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鬲湖、洪泽湖、巢湖,我们都走遍了,最后终于在青海省的青海湖里发现了青海弧菌。”在青海湖盛产的唯一一种没有鳞片的鱼——裸鲤身上,朱文杰找到了梦寐以求的淡水型发光细菌。   “其实,海洋才是发光细菌的主要栖息地,绝大部分的发光细菌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来看,均是海洋性的,仅少数在淡水或陆地上生存。”目前已经命名的发光细菌共18种,其中霍乱弧菌和青海弧菌为淡水发光细菌。为什么朱文杰他们除了研究海洋发光细菌外,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菌种稀少的淡水湖泊呢?“海洋发光细菌必须有一定浓度的钠离子存在,才能生长和发光,而淡水型发光细菌就没有这种要求。”上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发现,如果要用海洋发光细菌进行检测,为了满足海洋发光细菌的生理需要,必须在淡水样品中添加食盐达到3%。但如此高浓度的Na+或Cl-离子,会影响某些有毒物质的生物学毒性表现,因此根据细菌的发光情况来判断水质就会产生偏差。这是海洋发光细菌的一个“死穴”。而利用淡水型发光细菌检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免这样的偏差。从另一方面来说,不少发光细菌本身就是致病菌。比如哈维氏弧菌可致虾生病死亡,Photorhabdus asymbiotica 能导致人类身体疾患,寄生于线虫体内的发光杆菌则会感染毛虫、蛾子、蝴蝶等鳞翅目昆虫,致它们于死地。朱文杰他们当时发现的青海弧菌,是罕见的淡水型发光细菌,也不是致病菌,因此是难得的水质检测好材料。   培养发光细菌是一件比较麻烦、专业的事情,这个因素会阻碍发光细菌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于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朱文杰开始把青海弧菌由液态的保存方式转变为冻干粉的形式。“就像把面条做成方便面,开水一泡就能食用那样。”检测人员拿到冻干粉后,可以保存在-10℃以下的冰箱中,使用前只要加入复苏液,几分钟之后冻干粉中的青海弧菌就自动恢复了活力。“使用青海弧菌进行检测,要比使用进口发光细菌价格上便宜三分之二。”朱文杰说。   发光细菌应用潜力无穷   “如果有某一条河流受到污染,或者出现某种化学物质突然泄漏的事故,判断污染来源和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可以用物理—化学的监测方法很快得到结果,但要回答对流经区域周围的生物或居民的健康有什么影响,这些监测是无能为力的。”朱文杰介绍说,当下使用较多的检测污染物毒性的方法,是从医学毒理学引用过来的小鼠或是鱼类或是溞、藻类等的毒性试验,以受试生物的死亡数来判断毒性的大小,一般需几天时间才能有结果。“每条鱼、每只小鼠对毒物反应都不相同,为减小个体差异的影响,每次用大量的鱼或小鼠用于试验,这不仅造成检测工作量的增加,而且用成百上千的小鼠或鱼来用于一些普通样品的检测是不可能实施的,因为成本太高。”   “而用发光细菌来检测环境污染毒性,不仅灵敏,而且成本低廉,在一刻钟到一小时内便可以有结论。其检测结果跟鱼类、小鼠毒性试验结果是吻合的。”朱文杰举了去年“512”汶川地震灾后水体检测的例子,“工作人员不但要检测当地河流的水质,很多农民也拿出自家的井水样本要求检测,如果用传统的检测方法,成本就是天文数字,时间也不允许。”而工作人员利用青海弧菌这样的发光细菌,在半小时内就知道了结果。上世纪90年代,有科学家提出利用发光细菌快速综合评价苏州河水质的方法,并得以实施。朱文杰回忆说:“苏州河治理是上海的一件大事。最近,浙江环保部门为了加强对蓝藻爆发的预警监测,也使用了我们研制的发光细菌急性毒性监测仪。”   “发光细菌在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朱文杰说,“现在,科学家对发光细菌利用技术的开发依旧如火如荼,比如食品卫生的快速检测、化学合成物及其降解物的毒性检测、分析有机合成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不同取代基对毒性的影响等等,也有科学家在基因克隆的实验用细菌发光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现今,朱文杰仍然继续着他每日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多采用我们国家研究人员自己研发的发光细菌检测技术和仪器。”
  • 你真的了解电子天平吗?——探秘“最小称量值”的那些事
    药品要有疗效,油漆要有正确的颜色,胶水的粘合力要有保证,蛋糕的味道要纯正,建筑水泥要有一定的强度,黄金首饰的质量要正确......这一切都需要有准确的称量来保证。作为在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称量工具之一,电子天平的出镜率极高,尤其是在制药行业的研发和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整个药品实验过程中,准确的称量结果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研发成果的可靠性和最终产品的品质,而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和精密称定息息相关的天平“最小称量值”的问题。关于“最小称量值”的盲点关于电子天平的“最小称量值”,因为涉及到略微晦涩的药典规则和比较专业的计算公式,所以目前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情况,即使是拥有多年天平销售经验的广大生产厂家的销售人员或者经销商朋友,由于对天平的专业知识存在着多多少少的盲点,因此难免会对此问题产生误区。根据美国药典的规定,如果需要用分析天平精确地称量物质,则必须符合美国药典通则41的要求,即所称量物品的质量不能小于某个最小称量值。为此,奥豪斯的工程师在一次新产品经销商会议上抛出了一个问题:一款电子天平称量范围为0~220g,它的可读性为 0.01mg,那么可以用这个天平来称量10mg的药样吗?当场有许多经销商想当然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既然天平的可读性为0.01mg,10mg的样品肯定可以准确称量了,就算是1或2mg的样品,准确称量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大家讨论了一阵,工程师笑着给出了答案:“你们的回答是错误的!”很显然大家都误把最小称量值当成可读性了。那么到底该怎样计算天平的最小称量值呢?如何定义和计算“最小称量值”最小称量值,也称样本最小净重量,在美国药典通则1251中有明确的定义,它描述了在保证要求的称量准确度的前提下,可以接受的样品量下限。为了满足要求的称量准确度,当样本被称量时,试样质量(如净重量)必须等同或者大于最小称量值。最小称量值只适用于样本净重量,皮重或毛重除外。它可通过以下公式表示:m min = k × s RP / U这里k是扩展因子(通常≥2),s RP是测试砝码不少于10次重复称量值的标准差(比如以毫克为单位),且s RP随不同的环境,所测算的具体值也不同,U是要求的称量准确度。其中中国药典规定,“精密称定”时U取0.10%,“称定”时U取1%。对那些必须精密称定的物料,美国药典通则41做了如下规定:如果重量值标准差的2倍除以砝码值,结果不超过0.10%,那么重复性则是符合要求的。在这个条件下,以上公式可简化为:m min = 2000 × s RP。如果得到的重复性小于0.41d,这里d是显示分度值(规定为0.01mg),则用0.41d代替。在这个条件下,以上公式可简化为m min = 820d。如何利用4Q认证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天平听了这么多关于最小称量值的科普介绍,想必大家心中都已经有了概念了,那么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该如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天平呢?其实,针对电子天平最广泛运用的制药行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规定,药品生产验证应包括厂房、设施及设备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即4Q认证,其中设备验证的主要程序为:药品安全关系人命安危,如若4Q认证未通过,则不能满足GMP的强制性认证规定,从而影响药品生产安全,继而带来安全隐患。反观到天平的选用上,4Q认证细化了天平的选用法则,而其中最小称量值在运行确认(OQ)部分中有被明确提到:A. 设计确认(DQ) — 根据细化客户的称量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天平参数B. 安装确认(IQ) — 验证产品的运输、拆箱、初次安装C. 运行确认(OQ) — 天平的各项功能检查,如按键、自动门 — 测试四角、线性、重复性 — 计算最小称量值D. 性能确认(PQ) — 验证产品符合设定的规格指标 — 用户需要制定标准作业流程 — 建议经培训的技术服务人员做周期性的功能和性能测试 天平的性能取决于它安装的设施环境,最小称量值重复性的计算必须随天平在使用场所被完好安装(安装确认)和运行许可(运行确认)后的性能确认中得出结果,且重复性决定了电子天平的最小称量值。所以大家在选择购买天平的时候,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结合天平的可读性和自己称量样品的最小值来选择对应的电子天平的重复性,这样才能购买到合适的电子天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什么选择奥豪斯电子天平 奥豪斯电子天平在制药行业当中应用非常广泛,为了满足通过药品的高精度称量要求,奥豪斯特别设计了Explorer准微量系列天平,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款精确到十万分之一的Explorer准微量天平到底是凭借什么来赢得用户认可及喜爱的呢?1. 智能软硬件:配备高速一体化传感器,拥有AutoCal™ 全自动校准系统,方便进行专业的线性化测试和校准,减小累积误差;2. 零接触操作:为了防止粉末状样品交叉污染,Explorer准微量天平还配备4个无线感应器提供非接触式去皮、清零、打印等常用功能操作;3. 消除外界影响:无线感应自动风罩门和内置静电消除器的存在最大程度地免除了外界因素对精确称量的影响;4. 管理员权限:每台天平可创建10个普通用户权限,1个管理员用户权限。管理员可以管理每个用户的权限开放选项,保护重要称量参数设置不被修改;5. 设置最小称量值:在参数设置中可确定要使用的最小称量值,用于判断样品是否符合USP要求。如果实际重量低于设定的最小称量值,称量数据显示值的颜色将改变为黄色以提示用户。 了解了这么多,您是否也对EX准微量天平有所偏爱了呢?如果您想了解更多Explorer准微量系列天平或奥豪斯其他天平家族的产品信息,或正在寻求更专业细致的选型指导,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的工程师们将会在第一时间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建议!
  • 走进我国“最小”国家重点实验室,何以“群星闪耀”?
    p    strong 编者按 /strong /p p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今天在北京颁发,全国共有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和254名奖状获奖人获此殊荣。其中,上海科技工作者表现不俗,共有1个奖牌获奖团队、1位奖章获奖人和20名奖状获得者榜上有名。 /p p   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此次上海的奖牌获奖团队,25年来,实验室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小教研室发展到国内免疫学的“领头羊”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院士则凭借多年来在科普领域的辛勤耕耘,为上海摘得一枚奖章。 /p p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今年4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的,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颁奖。它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要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3c3852de-faab-4751-a36c-4ffc1a4be00c.jpg" title=" 201752714819145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曹雪涛(左一)与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第二军医大学供图) /span /p p   平均年龄不到35岁,80%拥有博士学位,人人有国家级科研课题,个个有原创性科技成果———作为今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的10个科研团队之一,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可谓“群星闪耀”。 /p p   鲜为人知的是,它是我国“最小”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只有30多人,但在每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中,这只“麻雀”总是位列第一梯队。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p p    strong 把“论文里的新药”做到Ⅲ期临床 /strong /p p   2004年,《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了由实验室主任曹雪涛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的、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创新成果。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第一次刊登由中国科研人员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p p   利用这一基础研究成果,该团队建起了生物药物研发中试基地,在国内最早开展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肿瘤患者的研究。而且这一治疗机理,适用于许多肿瘤症状,由此,他们在细胞治疗转化医学方面走上了一条艰辛、踏实且具有示范意义的道路。 /p p   如今,这一原创性成果正从论文走向临床: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十多家医院正进行着国家I类生物制品“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的Ⅲ期临床试验,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进入Ⅲ期临床研究的细胞治疗制品。根据Ⅰ、Ⅱ期临床试验数据,该药物针对大肠癌的单化疗有效率在25%以上 (有效率指让肿瘤细胞缩小50%以上的概率),采用复合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可达45%。 /p p   25年来,实验室的履历上记录下一连串踏实的“创新脚印”:在国际顶尖科学杂志上发表近300篇科学论文,获得45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摘得军队院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入选中国年度十大科学进展,5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p p    strong 领头人要做为所有人指引研究方向的“灯塔” /strong /p p   你可能想不到,这支拥有诸多原创性发现的科研团队,是从几个人、价值1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起家的。1995年,31岁的曹雪涛敏锐地把实验室学科方向调整到基础免疫学研究,他心中有两个愿望:一是把实验室建设成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是让国际免疫学大会在中国召开。 /p p   那时候,许多人热衷出国留学,国内实验室常常留不住年轻人,而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主任到研究员,个个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曹雪涛主动当起了实验室里的“灯塔”———他让每一个走进实验室的年轻人了解世界前沿在哪里,教导他们不能满足于跟在别人后面做“追赶者”。 /p p   实验室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次世界一流杂志刊登著名学者论文后,大家就会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讨论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提出充分证据进行质疑,最后提出新的设想。实验室成员于益芝教授说,导师对学术方向的正确把握和对新增长点的敏锐洞察,保证着整个团队始终在正确的方向上快速发展。 /p p   始终盯着最前沿,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慢慢地,加入这个小团队的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在这个30多人的团队中,有12人的研究曾入选“全国百篇博士学位论文”,12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曹雪涛也被 《自然》 杂志评为“杰出导师奖”得主。 /p p    strong 将“内耗”减到最小,把潜力发挥到极致 /strong /p p   同一个实验室中,难免有“红花”和“绿叶”。万涛副教授带领的免疫药理研究小组实验遇到瓶颈时,去找分子免疫小组求助,同事们鼎力相助,谁也没有“留一手”。 /p p   蛋白质工程小组的工作,永远无法作为“前三名”作者出现在科研论文署名中,但是该小组的研究人员却说:“团队的目标是摘取科研‘枝头大苹果’,‘扶梯子’的人不可少。” /p p   年轻的副教授李楠,短短几年就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篇,并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她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前面的战友总会伸出手,把我拉上来。” /p p   2006年,这个一穷二白的教研室挂牌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9年,国际免疫学大会也将在中国召开。能够圆梦,曹雪涛认为除了个人努力,更重要的是国家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在免疫医学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争先者。“荣誉也是压力。”他深知,唯有把自己的事业深扎在祖国创新的土壤里,才能有动力勇攀新的科研高峰。 /p
  • 三人获诺贝尔化学奖 发明世界上最小机器
    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  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这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  让-皮埃尔索瓦日出生在法国,目前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工作 弗雷泽斯托达特出生在英国,目前在美国西北大学工作 伯纳德费林加出生在荷兰,目前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工作。  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机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时可移动执行特定任务。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三位获奖者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将化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  近年来,三位诺奖得主的成果已经成为全世界科研人员开发分子机器的“工具箱”,开创了分子机器的发展道路。目前已有科学家在轮烷的基础上建造出一个可以抓取并连接氨基酸的分子机器人 还有研究人员将分子马达和长聚合物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将光能储存在分子中,有望开发出新型电池及光控传感器。  费林加在现场电话连线时说,得奖消息令自己“很震惊”,同时感到荣幸。他表示,荣誉属于全体科研合作者,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如此骄人的成果。  费加林对其获奖成就解释说:“一旦在分子层面控制了运动,就为控制其他各种形式的运动提供了可能。这一研究成果为未来新材料的研发开启了广阔前景。”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3.33万美元),将由这三位获奖者平分。 据新华社  ■ 背景  诺贝尔化学奖  曾有171人获奖一人梅开二度  化学奖是众多诺贝尔奖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诺贝尔奖的发起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人就是一名化学家。诺贝尔的不少发明和成就,都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根据诺贝尔的遗愿,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化学领域做出最重大发现或进展的人”。  受战争和“宁缺毋滥”影响 八年未颁发  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至今总共颁发了107次。期间只有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这八年没有颁发。  诺贝尔奖奖项空缺,除了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之外,还受到了诺贝尔奖组委会“宁缺毋滥”的评奖理念的影响。  该奖项于每年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截至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共有172位获奖者。其中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在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总共只有171人。  在被颁出的106次诺贝尔化学奖中,有63次被颁给了单独的个人,23次同时颁给两人,21次同时颁给三人,三人是诺奖单项获奖人数的上限。  与居里一家“有缘”母女和女婿均获奖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法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约里奥。1935年获奖时约里奥只有35岁。值得一提的是,约里奥的妻子是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居里。1935年夫妇二人因在合成新型放射性元素方面有突出贡献,而被同时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化学家约翰芬恩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已是85岁高龄,系最年迈获奖者。  此外,除了居里夫人的长女外,历史上还有3名女性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其中,有2人是单独得奖:居里夫人1911年获奖,此前在1903年,她已经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4年,英国生物化学家多萝西玛丽霍奇金因促进蛋白质晶体学发展而单独获奖。  最近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是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2009年,她凭借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与另外两人一同获奖。(宗和)  ■ 科普  “世界最小机器”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世界上存在小到只有千分之一头发丝粗细的机器吗?答案就是刚刚助力三位科学家摘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分子机器。  人类是如何用自己一双大手来制造出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世界最小机器”?这是一个关于科学家们如何将分子成功连接起来并设计出从微型电梯、微型发动机到分子肌肉的故事。  第一步,索瓦日成功合成了一种名为“索烃”的两个互扣的环状分子,而且这两个分子能够相对移动   第二步,斯托达特合成了“轮烷”,即将一个环状分子套在一个哑铃状的线形分子轴上,且环状分子能围绕这个轴上下移动,并成功实现了可以上升高度达0.7纳米的“分子电梯”和可以弯折黄金薄片的“分子肌肉”   第三步,费林加设计出了在构造上能向一个特定方向旋转的分子马达,这个马达可以让一个28微米长、比马达本身大1万倍的玻璃缸旋转起来。有了这三步,分子机器就可以动起来了。  评选委员会表示,就像19世纪30年代,当电动马达被发明出来时,科学家未曾想过它会在电气火车、洗衣机等被广泛运用。而分子机器正如当年的电动马达一样,未来很有可能将用于开发新材料、新型传感器和能量存储系统等。据新华社  ■ 身边人看诺奖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后,针对三位获奖科学家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以及他们发明出的“世界上最小的机器”,记者询问了一些大学生和小学生,了解一下身边人对此有何看法。实习生 李晨晖  你认为“分子机器”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清华化学系(大一):分子机器应该是和传统的机器没有很大差别,都是一种能源做功的机器,但分子机器的尺寸非常小,且与传统机器的功能用途有所不同。  北外英语系(大三):分子机器应该是一种在分子层面制作出来的超小型工具吧,这种机器有分子结构,有一定动力系统。  小学生(五年级):非常非常小,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小,能够做很多大机器完成不了的事情。  你觉得机器最小能做到多小?  清华化学系(大一):分子机器可以做到纳米级别的大小,毕竟分子机器需要完成做功,所以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分子才能具有机器的功能。  北外英语系(大三):机器即使做得再小也应该包含一些必要的结构。我知道的最小单位就是纳米了,分子机器也可以做到纳米级吧。  小学生(五年级):比芝麻还要小,比跳蚤还要小的,需要放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  对于分子机器的未来用途,你有何猜想?  清华化学系(大一):分子机器与分子生物学和仿生学密不可分,如果化学能够实现分子机器的合成,将能够在医疗、生化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北外英语系(大三):比如在医疗领域制造一种超分子的小车运送体内有用物质,在极其微小的空间里能够游刃有余地开展运输任务。  小学生(五年级):人的身体里有器官生病了,可以把这种小机器放进身体里去进行修复。
  • 摩方精密携手花王制作世界上最小的3D打印公告牌,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日常烹饪的煎炒煮炸使厨房的油污累增,厨房中的重油污清洗已然成为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大烦恼。在日常生活中的清洁工作,你是否只是在乎物表的脏污清洁,而忽视了那些看不见的细菌呢?实际上在我们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物表脏污清洁过后,许多细菌可能依然活跃着,甚至对人们的健康造成隐患。为引起人们对微观世界里那些平时容易被忽视的细菌的重视,花王与摩方精密(BMF)携手制作了这款小到必须使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公告牌。公告牌(面板展示区域,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长度仅为1.44毫米,需要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清上面的文字。显微镜视野下的公告牌(右,整体尺寸特征:长2.13mm宽1.35mm高1.80mm,其中字内最小缝隙尺寸为17μm,笔画宽度为29μm)*试验菌种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按规定实验条件进行微生物杀菌试验,检验报告显示,『花王厨房重油去污清洁泡沫』产品作用5分钟杀菌率>99.9%。『花王厨房重油去污清洁泡沫』的公告牌虽然微小,却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度,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官方认证,创下“世界上最小的3D打印公告牌”纪录称号。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仪式『花王厨房重油去污清洁泡沫』突破传统视角,将微观世界形象化,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让人们更加关注在日常清洁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助您与家人净享洁净安心。原文标题: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世界上最小的3D打印公告牌”——『花王厨房重油去污清洁泡沫』用最小的公告牌引起你对看不见的细菌的重视
  • 赛多利斯“最小的用户”
    2010年10月27日,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宇光博士联同Heinrich-Heine-Gymnasium Ostfildern学校副校长Mr. Wolfgang HAUSSMANN向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赠送了一台赛多利斯BSA6202型号天平,北大附中的校长王铮代表学校接受了礼物,并表示了感谢。   众所周知,赛多利斯的天平一直广泛应用于大中专院校等高等教育领域。此次是第一次进驻中学校园,用于中学生进行物理和化学实验等。这批赛多利斯最小的用户将在他们的中学,大学,研究所直到工作岗位中延续使用赛多利斯高品质的产品,并将受益终身 同时,国家教委近几年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科学实践和动手能力,赛多利斯品牌也将扩展到中等教育领域中,为中学生们提供卓越的实验仪器。     图 王铮校长(左三)接受赵宇光博士(左二)和Mr. Wolfgang HAUSSMANN(左一)赠送天平  图 赵宇光博士和王铮校长共同探讨中等教育中实验仪器的应用
  • 安捷伦推出世界上体积最小FTIR
    安捷伦推出世界上体积最小FTIR 2011 年9 月6日,北京—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推出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Cary 630 ,该仪器可提供卓越的性能,并能满足常规实验室固体、液体和气体分析的重复性。此外,Cary 630 是目前市场上最小、最轻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其使得仪器所占用的实验室面积显著减少。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Cary 630 该仪器是根据客户的应用需求而设计,创新的采样附件在几秒之内就能完成安装,并无需对齐。直观的软件让初学者在几秒钟内也能准确地分析样品。Cary 630 不再需要使用液体传输单元,而是通过安捷伦独特的液体取样技术DialPath 和TumblIR来实现对液体样品的分析。  安捷伦副总裁光谱产品总经理Philip Binns说:“安捷伦所有产品的改进都是为了提高客户的工作流程,提供节省时间和金钱的解决方案。Cary 630 将改变我们客户的测量样品的方式。它以市场上体积最小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提供特殊的价值、性能和可用性。”  Cary 630是化学和制药行业QA /QC的理想选择,也适合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实验室。对于制药行业的客户,Cary 630软件是完全符合21 CFR Part 11要求。  Cary 630尺寸为16 × 22 × 13厘米,是目前市场上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18,500名员工,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0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54 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 美造出最小和最高效的无阈值激光器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制造出迄今最小的室温纳米激光器以及一台效率很高的无阈值激光器,能让所有光子都以激光形式进行发射,不浪费任何光子。   所有激光器都需要源于外部特定数量的抽运功率来发射相干光束或激光。产生激光还必须满足阈值条件,也就是相干输出要大于产生的自发辐射。然而,激光器越小,达到发射激光的阈值所需的抽运功率越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为新激光器设计了一种新方法,使用共轴纳米腔内的量子电动力效应来减轻阈值限制。该激光腔包含有一个被一圈金属镀层所包裹的金属棒,通过修改该激光腔的几何形状,科学家们制造出了这种无阈值激光器。   新设计也使他们制造出了迄今最小的室温激光器。新的室温纳米尺度的共轴激光器比两年前《自然—光子学》杂志介绍的最小激光器小一个数量级,整个设备的直径仅为半微米。   这两台激光器需要的操作功率都非常低,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这些小尺寸且超低功率的纳米激光器可成为未来微型计算机芯片上的光学电路的重要元件。这些高效的激光器可被用于增强未来光子通讯使用的计算芯片的能力,光子通讯领域需要使用激光器在芯片上遥远的点之间建立通讯链接。这种激光器需要的抽运功率更少,也意味着传送信息需要的光子数量也更少。   参与该研究的雅可布工程学院的Mercedeh Khajavikhan认为,这种无阈值激光器还能被缩小,这使其能从更小的纳米设备捕获激光,因此能被用于制造和分析比目前激光器发出的光波波长更小的超材料。超材料的应用范围从能看见单个病毒或DNA分子的超级镜头到能让物体周围的光弯曲使它“隐身”的隐形设备。(黄健)
  • 世界上体积最小的近红外光谱仪登陆中国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4月15日,北京凯元盛世公司联合美国JDSU公司在北京召开“JDSU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从事近红外应用研究的专家近20余人参会,其中包括老专家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中国农科院蒋士强研究员等。 研讨会现场 美国JDSU公司产品应用工程师Chris Pederson   美国JDSU公司产品应用工程师Chris Pederson、亚太区市场经理邵勇健、亚洲区销售经理黄智昭及北京凯元盛世公司总经理田福成等也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JDSU微型近红外光谱仪   本次研讨会讨论的产品是JDSU在Pittcon 2012正式推出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这款产品也是目前市场上商品化体积最小的近红外光谱仪,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体积小、性价比高。   据Chris Pederson介绍,“近年来,小型化已经成为仪器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近红外光谱仪方面,小型化主要依赖于Czerny-Turner正交型光栅技术及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但是利用如上技术,体积变小有限,或成本较高,或需要光源、光栅等移动部件。JDSU之所以可以将近红外光谱仪做到如此之小是采用了一项线性渐变滤光片(LVF,Linear Variable Filter)的技术制作分光原件。”   具体而言,LVF是一种特殊的带通滤光片,其使用了JDSU的光学镀膜和制造技术,制作时特意向特定方向形成楔形镀层,滤光片的穿透波长在楔形方向发生了线性变化,从而起到分光作用。Chris Pederson说,“在45*42mm大小的体积中,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包含了光源、滤光片、检测器等,完全不需要其他移动部件,其中光源采用双集成真空钨灯,检测器采用128线元非制冷铟镓砷(InGaAs)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由USB供电(在5伏电压是电流小于500毫安)。” JDSU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内部构造 表:JDSU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主要参数 参数Parameter 规格Specifications 光源 双集成真空钨灯;1.8万小时寿命 照明几何 泛光照明/0角度观察 入射孔径 0.5x2.0mm 有效采样区域 2x4mm (窗口面) 分光元件 线性渐变滤光片(LVF) 探测器类型 128线元非制冷铟镓砷(InGaAs)二极管阵列 像素尺寸/节距 30x250um/50um 波长范围 1700型:950-1650nm 2200型:1150- 2150 nm 光谱带宽(光学分辨率) 4 OD (平均) 模数转换 16位 动态范围(最大) 1000:1 测量时间(典型值) 0.25秒 采样积分时间 最小100微秒;最大仅受限于暗信号 主机接口 USB2.0,最高速度(480Mb/s) 尺寸(直径x高) 45x42毫米 重量 60克 运行环境 -20~50℃,非凝结 存储环境 -40~70℃,非凝结 电源 USB供电(500毫安@5伏)   目前,JDSU有1700及2200两个型号,1700波长范围从950纳米至1650纳米,2200波长范围从1150纳米至2150纳米,同时其可以测试粉末及固体样品、液体及浆状样品,以及薄膜与不透明样品。此外,Chris Pederson还表示,“JDSU的主营业务是光学镀膜,并且从1948年就开始此项业务。LVF也是JDSU非常成熟的技术,除了现有两个型号产品外,我们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更具灵活性。”   对于用户很关注的软件及模型转换问题,Chris Pederson说“目前,JDSU已经开发了实验室版本的软件,以及可以兼容USB的软件等。从Pittcon 2012推出产品以来,JDSU一直在解决模型转换问题,包括同类仪器之间的模型转换及与其他品牌台式近红外仪器间的模型转换。” JDSU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实际应用   在应用方面,Chris Pederson介绍到,“JDSU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主要是针对现场、在线检测需求市场,而农业及食品是我们最先开展应用的领域,未来我们还将拓展其在制药、材料、刑侦、执法等领域的应用。” Chris Pederson还特别强调,“JDSU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并不是为了取代台式的近红外仪器而研发,而是为了解决那些不需要那么高灵敏度、而又需现场、在线测试的应用问题。我们很高兴,我们现有的合作伙伴已经做出了一些适合它的应用。”   最后,Chris Pederson说,“JDSU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在性能方面,与福斯的台式近红外光谱仪相比,JDSU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测试结果相近。而在价格方面,JDSU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价格也很具有竞争力。”   与会的专家对于此项创新技术都有较高评价,但也表示,目前,JDSU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仍然还处在从科研走向应用的路上。   目前,北京凯元盛世公司是JDSU在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通过北京凯元盛世,JDSU希望能开拓中国市场,找到适合此款产品的应用领域。(撰稿:杨娟) 合影留念
  • 德国研制出世界最小光电信号转换器
    光纤网络是现代信息传递的基础,光电信号转换器是其核心,德国卡尔斯鲁尔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世界最小的光电信号转换器。其内部结构为平行排列的两个微小黄金电极,长度约29微米,两电极之间的间隙约为0.1微米,整个结构直径不到人头发的1/3,两电极之间引入变化的电压信号,其频率与传输的数据信号相关,在电极中间充填有特殊的塑料材料,其对光线的折射率随所施加的电压发生改变。在两电极的间隙中导入连续光束后,会激发出表面电磁波(表面等离子体),这种表面电磁波受到施加与电极间隙中充填的塑料材料中的电压信号的调制,而经过调制的表面电磁波又可影响穿过间隙的光束的相位,实现信息通过施加于两电极的电压信号调制光束而转换成光信号在光介质中的传输。经过实验验证,这种光电转换器可实现的数据转换速率达到40G比特/秒,可工作在目前宽带光纤网常用的红外光波长范围内(波长1480-1600纳米),工作温度可达85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型化的高速光电信号(相位)转换器,可用目前成熟的微电子技术手段进行规模化生产,并集成在微电子芯片中,可实现信息的高速率低能耗传输。
  • 守护食品安全,杭州大微提供高效病原菌检测方案
    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加之近期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气候潮湿闷热,有利于肠道致病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若食物加工贮存不当、生熟交叉污染,或未完全加热,致病菌都在食物上大肆生长繁殖,不仅会造成食物变质,还会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四类: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与有毒动植物中毒。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25个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共291起,中毒人数7856人,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107起,中毒人数4958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的病原菌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等,其中我国近年来较为常见和高发的是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食品安全领域,国家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致病菌限量》、GB 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微生物检测方法》、卫生行业标准等,其中对病原菌具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参照GB 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WS/T 81-1996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在对病原菌进行检测时多采用传统培养法,存在大量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检测时间往往需要两天以上,而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需要快速、高效地完成,这让微生物检测领域的自动化设备成为一种更优选择。【杭州大微食物中毒快速检测】DW-ES800型 微生物实时检测系统DW-BT100型 快速微生物定量检测系统食物中毒检测流程【杭州大微食物中毒解决方案】第一步:样本采集DW-28系列 水中微生物膜过滤装置仪器是对“包含少量微生物污染”水样进行微生物检测的新一代仪器,用于食品、化妆品、环境监测等水中微生物质量控制。第二步:重量稀释DW-JURAY系列 微生物样品自动重量稀释仪仪器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含微生物样品的前处理自动稀释,仪器可自动计算并完成对任意重量样品的准确稀释,使工作简易化,提高效率。第三步:样品均质DW-4型 拍击式均质器仪器是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样品匀液”制备的最佳工具,可对样品进行均质处理,独有的静音设计可使您摆脱噪音困扰。第四步:螺旋接种DW-L2000型 全自动微生物平皿螺旋接种仪仪器是依据阿基米德螺旋,以递减比率自动接种样本,可实现标准化生成大量单颗菌落,方便后续菌落计数、分离纯化等需求,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学实验等微生物实验室。第五步:培养DW-100A-K系列 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仪器服务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需的厌氧菌和微需氧菌培养,可根据需要选择特定氧气浓度(1%-15%可选)和CO2浓度(5%-15%可选),能够快速生成环境,微需氧最快约2min,厌氧最快约4min,仪器稳定可靠,确保重现性100%。第六步:生化鉴定/药敏分析DW-M80型 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仪器通过生化反应原理捕获细菌生化表型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可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分析,可鉴定550种以上常见微生物,广泛运用于食品安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疾控等微生物实验室。【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餐前应洗手,改变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选用新鲜食材,对食物进行彻底清洁、加热熟透后才能食用。食物加工环节保持清洁,定期做好食具、加工工具以及容器的消毒。加工后的食物应尽快食用,或低温储存,并尽可能缩短储存时间,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生熟食物应分开保存,防止交叉污染。
  • 世界最小超声波传感器问世
    英国研究人员16日说,他们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超声波传感器。它是如此微小,以至于可以在一根头发丝上排成队列。这一成果可广泛用于探索细胞内部等微观环境。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天发布公报说,该校应用光学研究小组制造出了这种微型超声波传感器。它比现有的超声波传感器要小许多,500个这种传感器排在一起才会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宽度。它同时具有超声波特性和光学特性,在感知到超声波时会微微变形,这种变形可以被照射它们的激光所探测到,从而获得超声波的信息 反过来,如果对它发出一个激光脉冲,它也可以受激向外发出超声波,探测目标对象。   研究人员马特克拉克说,纳米技术的兴起带来了对微型超声波探测器的需求,他们开发的新设备将超声波探测技术推广到了纳米尺度上。目前人们比较熟悉的超声波应用是医疗检查,这种新型设备就可以用来对一个细胞的内部进行超声波检查,提供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信息。   此外,这种超声波传感器的分辨率也很高,它所用的声波频率超出了可见光的频率,因此在理论上它可以获得比最好的光学显微镜还要清晰的图像。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我部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1年2月16日前按以下方式反馈意见:传真010-67711813或电子邮箱foodsafetystandards@gmail.com.   附件: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doc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标准表1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 食品 致病菌指标 采样方案及限量 (若非指定,均以/25 g或/25 mL表示) 检验方法 备注 n c m M 肉及肉制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5 0 0 - GB 4789.30 适用于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0 100 CFU/g - GB 4789.10 空肠弯曲菌 5 0 0 - GB/T 4789.9 适用于预制肉制品。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 5 0 0 - GB/T 4789.36 适用于预制牛肉制品。 水产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5 0 0 - GB 4789.30 适用于生食水产品和熟制水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 5 0 0 - GB/T 4789.7 适用于熟制水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 5 0 100 MPN/g - 适用于生食水产品和预制水产品。 蛋制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粮食制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5 0 0 - GB 4789.30 适用于熟制粮食制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1 100 CFU/g 1000 CFU/g GB 4789.10 适用于熟制粮食制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1 1000 CFU/g 10000 CFU/g 适用于生制粮食制品。 豆类制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0 0 - GB 4789.1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5 0 0 - GB 4789.30 焙烤及油炸类食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0 0 - GB 4789.10 糖果、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蜂蜜及其制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5 0 0 - GB 4789.30 加工水果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0 0 - GB 4789.10 藻类制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副溶血性弧菌 5 0 0 - GB/T 4789.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5 0 0 - GB 4789.30 饮料类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0 0 - GB 4789.10 冷冻饮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0 0 - GB 4789.10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0 0 - GB 4789.10 调味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0 0 - GB 4789.10 适用于除香辛料外的其它调味品。 副溶血性弧菌 5 0 0 - GB/T 4789.7 适用于水产调味品。 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适用于含水乳化油脂(大于1%为限值)。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0 0 - GB 4789.10 果冻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0 0 - GB 4789.10 即食食品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适用于表中未列出的其他即食食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5 0 0 - GB 4789.30
  • 安捷伦推出世界上体积最小FT-IR
    美国时间2011年9月6日,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宣布推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Cary 630 ,该仪器可提供卓越的性能,并能满足常规实验室固体、液体和气体分析的重复性。此外,Cary 630 是目前市场上最小、最轻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其使得仪器所占用的实验室面积显著减少。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Cary 630   该仪器是根据客户的应用需求而设计,创新的采样附件在几秒之内就能完成安装,并无需对齐。直观的软件让初学者在几秒钟内也能准确地分析样品。Cary 630 不再需要使用液体传输单元,而是通过安捷伦独特的液体取样技术DialPath 和TumblIR来实现对液体样品的分析。   安捷伦光谱产品副总裁Philip Binns说:“安捷伦所有产品的改进都是为了提高客户的工作流程,提供节省时间和金钱的解决方案。Cary 630 将改变我们客户的测量样品的方式。它以市场上体积最小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提供特殊的价值、性能和可用性。”   Cary 630是化学和制药行业QA /QC的理想选择,也适合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实验室。对于制药行业的客户,Cary 630软件是完全符合21 CFR Part 11要求。   Cary 630尺寸为16 × 22 × 13厘米,是目前市场上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食品致病菌限量国标7月1日实施
    近年,本市食物中毒起数、人数和发生率同比不断下降。/晨报记者 何雯亚   春天的脚步日益临近,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物污染和变质导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开始发生。全方位阻截食品致病菌,将从国标开始。今年7月1日,卫生部首次制定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mdash &mdash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将开始实施。近日,卫生部门在官网上公布了相关问答。   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昨天透露,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最大威胁。去年,本市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发生率为0.77例/10万人口,在已查明致病因素的6起食物中毒中,4起为细菌性。   去年二季度集体食物中毒多   2013年上海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8起,中毒人数184人(无死亡),中毒发生率为0.77例/10万人口,继续保持低位,食物中毒起数、人数和发生率同比2010年,分别下降 20%、38.3%和50.3%。上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2006年后控制在6例/10万人口以下,到2011年后已经控制在1例/10万人口以下。   从中毒发生时间分析,去年上海集体性食物中毒高峰发生在第二季度,达5起,三、四季度各发生1起和2起。从中毒肇事单位分析,食物中毒中涉及公共餐饮单位3起、集体食堂2起、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起、农村家庭自办酒席1起、无证餐饮单位1起。从中毒致病因素分析,已查明致病因素的6起食物中毒中,4起为细菌性,其中沙门氏菌2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1起,副溶血性弧菌1起 另外2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分别为亚硝酸盐和皂素。这些中毒事件均由食品从业人员不规范操作等原因造成,其中生熟交叉污染3起,从业人员带菌操作、熟食储存不当、食品未烧熟煮透、食品污染和亚硝酸盐误用分别各有1起。&ldquo 在去年的集体食物中毒中,三分之二是由食品致病菌引起的,与全国情况相当。&rdquo 顾振华指出,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当前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据悉,食源性疾病亦称食物中毒,即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比如呕吐、腹泻等,严重的甚至导致肝、脑、肾等脏器损伤以及死亡。   食品中可能造成食源性疾病的生物性危害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如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葡菌等,它们主要导致胃肠道疾病,严重的会造成肝、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甚至死亡 第二类是产毒真菌和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等,它们或造成人的急性中毒,或因长期摄入造成消化道癌症等疾病 第三类是病毒和寄生虫。   即食生肉制品等列入标准   如何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食品安全?专家坦言,以往涉及食品致病菌限量的现行食品标准共计500多项,标准中致病菌指标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矛盾或缺失等问题。而今年7月1日将实施的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弥补了这些缺陷,对肉制品、水产制品、粮食制品等共11大类预包装食品分别制定了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菌的限量规定。   记者发现,此次纳入规定的11大类食物绝大多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高的预包装即食食品,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等都被列入在内。   其中,肉制品包括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 水产制品包括熟制水产品、即食生制水产品和即食藻类制品,包括活、鲜、冷冻鱼(鱼片)、虾、头足类及活蟹、活贝等,也包括以活泥螺、活蟹、活贝、鱼籽等为原料,采用盐渍或糟、醉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腌制水产品。即食藻类制品指以藻类为原料,按照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藻类制品,包括经水煮、油炸或其他加工的藻类。粮食制品,包括方便面、米制品、糕点、蛋糕、片糕、饼干、面包等食品。冷冻饮品则包括冰淇淋类、雪糕(泥)类和食用冰、冰棍类。即食调味品包括酱油、沙拉酱、鱼露、蚝油、虾酱。   果冻等暂不设致病菌限量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涉及食品较多。新规中,全部11类食品都有沙门氏菌限量规定。   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后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等,此次仅在肉制品中有限量要求。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容易引发出血性腹泻和肠炎,副溶血性弧菌则主要感染水产制品,或交叉污染肉制品。   根据新规定,在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限量要求为,在同一批次采集的五份样品中,不允许任一件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限量要求与此相同。   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由于蜂蜜、脂肪和油及乳化脂肪制品、果冻、糖果、食用菌等食品或原料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很低,不设置致病菌限量。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适时修订增加相关食品类别。   另外,志贺氏菌污染通常是由于手被污染、食物被飞蝇污染、饮用水处理不当或者下水道污水渗漏所致。根据我国志贺氏菌食品安全事件情况,以及我国多年风险监测极少在加工食品中检出志贺氏菌,此次标准未设置志贺氏菌限量规定。   7月1日前,监管部门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本标准执行。在标准实施日期之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检验机构应按照本标准执行。在实施日期前已生产的食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顾振华表示,7月1日以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也将严格按照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这个标准,对食品中致病菌进行检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或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严格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 世界最小晶体管问世 仅由7个原子构成
    5月26日,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与澳大利亚科学家成功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由7个原子在单晶硅表面构成的一个“量子点”,标志着我们向计算能力的新时代迈出了重要一步。   量子点(quantum dot)是纳米大小的发光晶体,有时也被称为“人造原子”。虽然这个量子点非常小,长度只有十亿分之四米,但却是一台功能健全的电子设备,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用原子故意造出来的电子设备。它不仅能用于调节和控制像商业晶体管这样的设备的电流,而且标志着我们向原子刻度小型化和超高速、超强大电脑新时代迈出的重要一步。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量子电脑技术中心(CQCT)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联合小组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详细描述了这一发现。参与这项研究的量子电脑技术中心主任米歇尔西蒙斯(Michelle Simmons)教授说:“这项成就的重要性在于,我们不是令原子活动或是在显微镜下观测原子,而是操纵单个原子,以原子精度将其置于表面,以制造能工作的电子设备。”   “澳大利亚研究小组已可以完全利用晶体硅制造电子设备,我们在晶体硅上面用磷原子替换了7个硅原子,并达到了惊人的精确度。这是重大的科技成就,是表明制造‘终极电脑’(用硅原子制造的量子电脑)可行性的关键一步。”将原子置于某个物体表面的技术——扫描隧穿显微镜——已问世二十年之久。在此之前,没人能利用该技术去制造原子精度的电子设备,然后令其处理来自微观世界的电子输入。   西蒙斯教授说:“电子设备究竟能有多小?我们正在验证它的极限。澳大利亚的第一台电脑在1949年上市,它占据了整个房间,你只能用手拿着零部件。今天,你可以将电脑放在手掌上,许多零部件的直径甚至只是一根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   “现在我们已经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用硅材料在原子刻度下系统性制造的电子设备。这不仅对电脑用户具有特别的意义,对所有澳大利亚人来说都极为重要。过去50年来,电子设备小型化一直是驱动全球经济生产率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个进程仍可以继续。”   美澳联合研究小组的主要目标是用硅原子制造量子电脑,澳大利亚人在该领域拥有独一无二的人力资源,同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台新电子装置表明,实现设备在原子刻度下制造和测量的技术已经开始来临。   目前,商业晶体管闸极(transistor gate,该装置可令晶体管充当电流的放大器或开关)的长度约为40纳米(1纳米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米),量子电脑技术中心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发长度仅为 0.4纳米的设备。   西蒙斯教授指出,20年前,唐艾格勒(Don Eigler)和埃哈德施魏策尔(Erhard Schweizer)在IBM公司的阿尔马登研究中心,用氙原子造出了IBM公司的标识,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标识。二人利用一台扫描隧穿显微镜,将35个氙原子置于镍表面,拼出了“IBM”三个字母。   艾格勒和施魏策尔的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杂志上,他们写道:“设备小型化的基本原理是显而易见的。”二人还在论文中多次提出警告,并在最后总结说:“原子刻度的逻辑电路和其他设备的前景距离我们有些遥远。”西蒙斯教授说:“当时看似遥远的事情如今变成了现实。我们利用这种显微镜不仅可以观测或熟练操作原子,还能用7个原子制造原子精度的设备,令其在真实的环境中工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