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总银杏酸

仪器信息网总银杏酸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总银杏酸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总银杏酸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总银杏酸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总银杏酸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总银杏酸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总银杏酸相关的解决方案。

总银杏酸相关的资讯

  • “秋天的第一片银杏”: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方法
    “银杏” 植物界的大熊猫明代诗人刘熠曾有诗《赠古泉上人》:“花深竹石迷过客,露冷莲塘问远公;尽日苔阶闲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自古以来,银杏就是文人墨客和寻常百姓们都喜爱的一种植物。银杏是我国的特有树种,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有植物界“活化石”的美誉,但由于银杏多年来已停止演化,野外种群已濒危并被列入濒危保护植物,目前仅在我国浙江、湖北、贵州等地还存在着少量的野生银杏。不过,随着多年来对这位“植物界的大熊猫”持续的人工栽培和保护,银杏已在全国遍地开花。每到深秋时刻,从北京潭拓寺到苏州天平山,从桂林海洋乡到西安古观音禅寺,扇形的金黄色银杏叶都会挂满枝头,层林尽染,为各地带来温暖多彩的秋日元素,描绘阳光下如诗如画般的金秋胜景。而银杏可不仅仅是颜值高,意境风雅这么简单;银杏叶中含有一种重要的提取物:银杏黄酮,也叫 Ginkgo bilobaP.E.,它能够增加脑血管血液流量,改善脑血管血液循环功能,保护脑细胞,扩张冠状动脉,预防心绞痛及心肌梗塞,预防血栓形成,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病人均十分有益;广泛应用于制药、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等各个领域。而要想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历史最久、经验最丰富、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溶剂提取法,使用乙醇溶液、丙酮水溶液或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粗提取,再经过脱脂、去银杏酚酸等精制工序得到黄酮精提物。但这种方法的最大问题是实验时间长,产品中有机溶剂易残留。使用传统的萃取仪器进行提取银杏叶黄酮提取物时,若使用 60% 乙醇溶液,为得到最大的提取率,80℃ 实验条件下最少需要提取三个小时。考虑到粗提取完成后还要进行的其他工序,若样品量较大,这个时长会极大拖慢研究效率。因此一款步琦的全自动化的萃取仪就可以通过优化实验流程和自动化极大缩短实验时间,通常来说可以将三个小时的提取时间缩短到两小时以下甚至一小时以下(具体取决于实验条件),并支持多个萃取位置同时进行方法相同或不同的实验并单独控制每个位置,支持多种不同溶剂以适配不同的分析物和不同的方法。固液萃取仪 E-800步琦公司的全自动化六位一体固液萃取仪 E-800 功能强大,仪器含有上下两个加热盘,可以根据客户所需的实验方法打开或关闭上加热盘。操作界面是 7 英寸的彩色触摸大屏,专有 APP 可在移动设备上进行萃取远程监视及数据处理,萃取报告可从设备中传输到移动设备及电脑软件,可接入 LIMS 系统;内置标准索氏萃取法、索氏热萃取法、热萃取法、连续萃取法、Twisselmann 萃取法五种方法。可以全自动实现真正的索式萃取法:即底部烧杯中的溶剂受热蒸发,被上部的冷凝器冷凝回落到萃取腔中与样品萃取,萃取腔中的溶剂慢慢积累,当达到液位后溶剂回流到底部的烧杯中,完成一次循环,反复多次,直至完成萃取过程。实验过程既可以设定萃取时间,也可以设定循环次数。E-800 提供的六个独立的萃取位置,可实现单独过程控制,也可同时运行不同的萃取方法、使用不同的萃取溶剂。每道拥有独立液位传感器,根据样品量调节的液位传感器,极大地改善索氏萃取法的循环时间。显著提高每天的萃取效率和样品处理量。E-800 拥有可重复使用的砂芯样品杯,可替代一次性的纸滤筒,节约实验成本;分析物保护系统可始终保证烧杯中只剩下极少量的溶剂,从而实现最佳的分析物回收率。整个萃取过程完全可见。玻璃组件可轻松取放和拆卸,以便进行清洁和在烘箱中去除污染物。E-800 的全自动系统,创新的法兰 Z- 密封系统,密封性良好,极大降低溶剂损失,配合高性能冷凝器,溶剂回收率最高可达 90% 以上,极大解决提取银杏叶黄酮这类实验过程中溶剂回收率低和样品中溶剂残留的问题。溶剂自动回收到可拆卸的溶剂回收瓶中,可重复使用,极大降低成本。而烧杯底部独特的磨砂设计可以防止溶剂爆沸。虽然人工栽培的银杏已经在金秋时节点缀了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但作为一种仍不具备足够的野外生存能力的树种,银杏仍需我们长期持续的保护。研究银杏,从中提取黄酮等对人有益的天然产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它们进行保护。人类从大自然中汲取了许许多多的资源,合理适当的回馈自然,有益于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共处。步琦作为实验室前处理设备领域的专家,愿持续提供更高效便捷、更人性化、更对自然友好的解决方案,助力研究人员进行各类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析,助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 49家真正涉银杏叶案药企清单
    p   自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5月19日发布《关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药品的通告》(2015年第15号)以来,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工作在全国的制药企业内逐渐扩大,愈演愈烈。 br/ /p p   不断出台的宏观政策、医改推进后,二次议价有全面放开之势,各地一波又一波的降价潮,环保施压,让药企今年普遍感到了压力,而中药企业今年压力更大,国家飞行检查如同时刻倒悬的利剑,一不小心掉下来就要了GMP证书,中药饮片行业面临全面整顿,可真是,药企今年日子不好过,中药企业困难尤其多啊。 /p p   49家药企涉案,近期对银杏叶药品全面抽检 /p p   截至6月4日,全国涉案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有6 家 涉案购买不合格原料进行制剂生产的企业达43 家(国内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剂厂家共有113家,其中注射剂14家,口服制剂98家)几乎一半企业被牵扯在内,其中不乏扬子江、海王、云南白药、康恩贝这样的大型制药企业。 /p p   5月31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的通知中表示,总局近期将部署对银杏叶药品开展全面抽验,具体工作安排另行部署。 /p p   6月4日,国家总局又下发通知,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制定的《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银杏叶胶囊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现予正式发布。 /p p   国家局发布了银杏叶提取物的检验方法后,各地监管部门的检验将更为有依据,国家局近期部署对银杏叶药品开展全面抽验所言非虚,即将开始行动。 /p p   中药将步入全过程监管时代,更严了 /p p   现在,各省药监局雷厉风行彻查各种银杏制剂,各级医院 甚至摆出了2012年毒胶囊事件的架势,清退全部银杏制剂。 /p p   银杏叶制剂行业正面临大清查、甚至大退场。那么,谁才是此次银杏叶事件的背后推手呢? /p p   先讲点专业知识,如果采用乙醇加热回流的传统方法,乙醇作为溶剂,蒸发损耗比较大。并且乙醇属于高度易燃物,所以生产企业的期间制造成本非常高。所以要迎合“某些企业低价采购 原料提取物降低药品成本,最后得以低价中标进入医院市场”的目的。部分企业将乙醇换成了3%的稀盐酸作为溶剂进行提取。 /p p   稀盐酸的提取成本虽然低,但是,盐酸提取银杏叶后的废水处理是一个难题,含有大量银杏酸的酸性废液,按照正常应该是用生石灰中和后,经过治污处理才能排放。但是由于氯化钙的多孔性和其他原因,难以将废水正常环保化处理。 /p p   酸性废液会污染水体,上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各地化工厂,制革厂、印染厂的废水污染河流的情况,大多都是这样的废酸引起的。如果采用成本较高的乙醇提取银杏叶,只会产生固体废渣和少量废液,环保无害化处理相对容易简单。 /p p   现在已经不是单纯为了GDP罔顾环保压力发展经济的时代了,国家局严查对此的严查是顺应了国家、人民“青山绿水”的环保需求,值得肯定,也给中药行业全面敲响了警钟。 /p p   以往,国家局对中药的抽检主要是从药品 成分含量测定上进行抽检,而此次的国家局的雷霆手段,或预示着未来,国家局对中药的监管可能会建立从成份含量管理到方法控制的全过程监管。中药行业严监管时代正在到来。 /p p   此前,我们和微友们分享过113家生产银杏叶制剂、药品公司以及生产含有银杏叶提取物的保健品企业247家药企名单,由于国家局要对含有银杏叶提取物的药品和保健品都进行严查,这些企业被卷入了银杏叶案,但是真正被牵扯进去的药企石那些呢?看看下面的名单吧。真心希望这个名单不要再扩大。 /p p   下面是这49家涉案药企名单。 /p p   一、银杏叶提取物原料生产企业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e217354d-3347-4dc5-b22e-9dd51db188d2.jpg" title=" 未标题-2.jpg" / /p p   二、药企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02aed54e-c3e1-4501-83cb-73fc2ff27beb.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未标题-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9662ed46-05bd-4b0b-be19-70fa62cf4994.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未标题-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r/ /p
  • 26家药企涉非法银杏叶提取物 行业监管难度大
    p   20日,食药总局通报了26家问题药品企业名单,并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 br/ /p p   据悉,食药总局在对低价销售银杏叶药品企业的飞行检查中发现,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和万邦德(湖南)天然药物有限公司违规改变银杏叶提取生产工艺、非法生产提取物,并将这些产品销售给包括云南白药(000538.SZ)、仟源医药(300254.SZ)、方盛制药(603998.SH)三家上市公司在内的24家医药企业。 /p p   对此,仟源医药证券事务代表薛媛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双方合作之前有考察过公司资质,并通过了备案审查,但是后期为什么出现这一产品质量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p p   “企业改变加工工艺,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同时形成价格优势。”卓创资讯中药行业分析师张斌认为:“中药提取物目前也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之前在中药提取物行业并没有强制进行GMP改造,加上委托代加工现象比较多,行业监管难以展开。” /p p   26家药企中招 /p p   根据通报,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将银杏叶提取生产工艺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同时从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购进以盐酸工艺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用于生产银杏叶片,并将外购的提取物销售给其他的药品生产企业,伪造原料购进台账和生产检验记录。 /p p   而万邦德(湖南)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则是用购进的银杏叶提取物生产银杏叶片和银杏叶胶囊等制剂,伪造原料购进台账和生产检验记录。 /p p   “银杏片的主要药效成分是黄酮,黄酮是属于脂类,不是溶性物质,所以在提取过程中必须使用醇类物质。因为使用甲醇提取的成品毒性会比较大,所以主要使用稀乙醇。”张斌告诉记者,该企业使用盐酸来提取会不会导致酸性超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检测方向,需要看企业的用量和使用方式。 /p p   据了解,银杏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中含有银杏酸这一有害成分,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还会引起基因突变、神经损伤等。鉴于此,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银杏叶制剂规定,银杏酸含量应在10ug/g以下。而市场上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银杏酸含量的控制的不同,其价格亦相差悬殊。 /p p   “相比较稀乙醇,盐酸成本便宜很多,价格大概是稀乙醇的六分之一。但是盐酸是强酸,按照制作的过程中加入的比重,对最后成品的影响会不同,酸含量超标也是很有可能的。”医药行业分析师赵镇说道。 /p p   不过,云南白药对这一通报予以否认。21日午间,云南白药发布澄清公告称:“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属生产单位以前不生产含银杏叶提取物的任何制剂产品,也从未使用过通告中所提及的& quot 银杏叶提取物& quot 。” /p p   同日,方盛制药亦发布公告称,已成立了由质量部、生产技术部、采购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小组,对桂林兴达供应的银杏叶提取物展开全面的内部调查。“公司已终止与桂林兴达的所有业务往来,并将依法向其索赔。” /p p   监管难题 /p p   “中药行业所有的标准和行业规范,都是针对原料、饮片和中成药,在中药提取物和制剂领域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提取物在中国药典里面有提到相关的限定和检测,以及生产检测工艺的要求,但也只是一个指导性的大纲。”张斌说道。 /p p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数据库资料显示:截止2015年1月,国内生产和进口的银杏叶提取物生产销售厂商已有113家,其中注射剂13家,口服制剂100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在银杏加工产业链上的生产经营厂商有300多家,主要生产银杏叶提取物及下游产品,包括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和饮料等系列产品。 /p p   “虽然生产加工的企业并不多,但是监管还是比较难。”张斌告诉记者,一方面,长期以来中药的加工环节凭借自身的经验,许多加工企业就钻监管的漏洞,按照自己的古方子或者自己比较擅长和习惯的加工流程来操作。另一方面,中药加工企业的整体规模都比较小,在市场竞争中,尤其是面对外资这些外来竞争者,主要还是选择降低成本来获得价格优势。 /p p   而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则认为:“银杏叶提取物行业算不上价格战,厂家转变加工工艺更多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因为银杏叶应用领域很多,所以下游的需求也很大。” /p p   据了解,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国。由于有效成分含量较多、应用较广,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早已载入2009年《国家医保药目录》的药物,并牢牢占据了脑血管疾病及抗痴呆中药提取类药物的市场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13年,国内医院脑血管及抗痴呆药物市场达到225亿元,其中银杏叶制剂市场占据了20%,国内银杏叶制剂市场约为45亿元。 /p p   另据博思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德国和法国,2013年,上述三国年度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8.3%。 其中,中国银杏叶提取物产量为348.6吨,占同期全球产量的48.52% 德国产量为107.3吨,占比为14.93% 法国产量为106.8吨,占比为14.86%。 /p p   “之前在中药提取物并没有强制进行GMP改造,如果该生产车间是严格按照GMP标准生产的话,那么后期还可以查出问题主要出现在哪个环节。但是如果没有按照GMP改造的话,那很难去追查。”赵镇补充说道。值得一提的是,银杏叶提取物行业迎来整顿潮。国家食药监总局表示,将组织对市场销售的银杏叶制剂进行全面抽验,并对部分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布检验和检查结果。 /p p br/ /p
  • 非法银杏叶制品无处遁形 槐角苷检测方法公布
    p   2016年3月8日,CFDA官网公布了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22.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银杏叶滴丸 /strong /span /a 和银杏叶软胶囊中槐角苷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附件显示,银杏叶地位和银杏叶软胶囊中槐角苷的检查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值得一提的是,方法所采用的色谱柱,明确规定为Agilent旗下某型号C18色谱柱,当检出结果超过20微克每毫升时,判定为阳性检出。 br/ /p p   银杏叶滴丸收载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当中,原标准中并未见“槐角苷”检查项。 /p p   CFDA曾在2015年5月开展针对银杏叶药品的专项治理,多家上市企业涉事其中,导致全国大部分银杏叶制品停产,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擅自将生产工艺中的由稀乙醇提取改为用盐酸提取,用 3% 的稀盐酸代替稀乙醇制备银杏叶提取物。不仅每吨能节约 4000 元成本,而且还能提高产率,缩短基础工艺流程时间。然而这种工艺严重影响药品安全和疗效,在安全性方面,盐酸提取法会导致提取物中有害成分银杏酸等的含量增加,从而影响产品的安全性,且盐酸提取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p p   银杏叶提取物事件与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产品有效成份和杂质等的检测完全合格,通过银杏叶制品中是否含有槐角苷,可判断其提取工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3/ueattachment/23237657-35b3-42e7-b8ab-f4dce513d3e7.doc" 银杏叶滴丸中槐角苷检查项.doc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3/ueattachment/f7d3aff4-119f-4bf0-a7ce-c4742292e796.doc" 银杏叶软胶囊中槐角苷检查项.doc /a /p p br/ /p p 原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总局关于发布银杏叶滴丸和银杏叶软胶囊中槐角苷检查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2016年第52号) /p p br/ /p p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制定的《银杏叶滴丸中槐角苷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和《银杏叶软胶囊中槐角苷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现予发布。 /p p   特此公告。 /p p   附件:1.银杏叶滴丸中槐角苷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 /p p   2.银杏叶软胶囊中槐角苷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3月4日 /p p br/ /p
  • 云南白药“银杏叶”事件持续发酵 召回、赔偿两难
    p   “银杏叶事件”仍在持续发酵。 br/ /p p   国家食药监总局(以下简称CFDA)在5月29日、31日连续发布通告,要求涉及非法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的四十余家企业于6月3日前完成召回工作。 /p p   “我们的产品没流出,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汉森制药(002412.SZ)证券事务代表杨丽霞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公司涉事产成品共439.6万粒银杏叶胶囊目前全部封存于仓库。 /p p   不过,到6月2日上午,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昌制药)仍有一半左右产品、计17万多盒“银杏叶片”仍“在召回当中”。 /p p   据CFDA通告,包括荣昌制药、汉森制药及石家庄华新药业、北京四环制药等四家企业的原料药银杏叶提取物均由康恩贝(600572.SH)提供。这四家药企共从康恩贝购进3.6吨涉案银杏叶提取物。 /p p   康恩贝董秘杨俊德则告知,除售出的3.6吨外,剩余3.3吨提取物已封存于公司仓库。而这6.9吨银杏叶提取物全部由云南白药(000538.SZ)子公司中药资源公司供应。 /p p   康恩贝在给客户的函件中承认,此次原料问题因子公司对云南白药品牌及其质量管理的信任,而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核审计程序引发,“但这种信任却极大伤害了我司及相关下游企业”。 /p p   杨俊德表示,由于公司管理不当给客户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目前公司就赔偿问题还在与客户进一步协商,公司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p p   strong  管理失控 /strong /p p   “银杏叶”风波源于CFDA一次飞行检查。 /p p   5月9日至11日,CFDA发现桂林兴达业有限公司“擅自改变提取工艺生产银杏叶提取物,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 从不具备资质企业违规购进银杏叶提取物,且其提取工艺也为3%盐酸提取”,还将非法银杏叶提取物用于银杏叶片生产并销售。据悉,改用盐酸提取,每生产一吨银杏叶提取物能够节约4000元成本。 /p p   随后,非法银杏叶提取物流入了云南白药、康恩贝、仟源医药(300254.SZ)、方盛制药(603998.SH)等上市公司。港股上市公司朗生医药全资子公司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同样存在上述情况。 /p p   CFDA在5月31日再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涉事企业在6月3日前召回相关产品。 /p p   不过至6月2日上午,荣昌制药仅召回一半左右产成品。据了解,荣昌制药利用购进的一批次银杏叶提取物中的300千克原料制成了35万盒银杏叶片,目前已召回17.7万盒。 /p p   汉森制药的状况要好很多。据湖南省益阳市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汉森制药共分四批次购进问题银杏叶提取物,每批次300千克。其中300千克提取物制成21.98万瓶合成物,目前已全部封存。 /p p   据杨丽霞介绍,四批次银杏叶提取物共1.2吨,其中的300千克已制成21.98万瓶(20粒装约22万盒)、439.6万粒银杏叶胶囊,目前其余900千克提取物及产成品全部封存于仓库。杨丽霞说,这些成品没有流出,“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p p   针对CFDA通告中所称,荣昌制药、汉森制药及石家庄华新药业、北京四环制药等四家企业的原料药银杏叶提取物均由康恩贝提供的阐述,康恩贝回应称,是子公司(云南希陶绿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分公司)违反公司禁令购进。 /p p   据称,康恩贝子公司云南希陶药业安宁分公司违反公司禁用外购银杏叶提取物的规定,分四次从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共购进6.9吨银杏叶提取物,检验合格后,发往公司国际业务部销售。经云南白药方面确认,这6.9吨提取物正是从涉案的桂林兴达药业购入的。 /p p   一位湖南益阳药监局有关人士介绍,稀盐酸工艺生产的提取物按国家标准检验,相关指标确实显示合格,但按“非标”检测要求进行检测后发现,问题提取物的槲皮素、山奈互素超标,这是因为酸性环境下药品成分发生了变化。 /p p   康恩贝在给客户的函件中承认,云南希陶药业购入云南白药经销提取物事件属管理意外失控事件,说明公司管理存在漏洞。杨俊德坦承,因公司管理不当给下游客户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公司承担。 /p p   strong  信誉“背书” /strong /p p   值得注意的是,康恩贝在给客户的函件中特别说明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p p   康恩贝称,对于原料的购进,公司一直非常注重对上游供应商的筛选和控制,此次购进问题产品来源于云南白药所属企业,是子公司基于对云南白药品牌及其质量管理的信任,而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核审计程序引发,但这种信任却极大伤害了我司及相关下游企业。 /p p   记者在昆明实地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表明,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于5月20日正式挂牌营业,其经营范围中包含“植物提取物加工销售”。至于为何仍要从桂林兴达购进银杏叶提取物“经销”,云南白药至今未给出具体说法。 /p p   记者就此多次致电云南白药总裁办公室寻求答案,但均被告知“以公司公告为准”。而按照云南白药的相关公告,先是否认公司生产使用银杏叶提取物,后又承认下属中药资源公司购销了6.9吨涉案提取物。 /p p   对于公司从桂林兴达购进的问题提取物的原因,云南白药的说法是,“该行为系中药资源公司正常的经营贸易业务”,是“响应下游客户云南希陶药业开展对外业务的需求”。 /p p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立臣称,云南白药作为国内知名的百年品牌企业,在出现问题后如此含糊、回避责任的态度实在令人失望。史立臣说,市场对云南白药的信任已出现动摇,云南白药要做的是积极面对、修补信誉,而不是前倨后恭的傲慢。 /p p   事实上,云南白药“先否认、后承认”式的辩解并非这一次。比如,此前香港卫生署检出“乌头类生物碱”并回收云南白药胶囊等五类药品,云南白药先是称“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后又承认含“毒性”。 /p p   此次购进问题提取液事件,有业内专家则分析,云南白药下属公司在自身具备加工和销售植物提取物的情况下还通过外购方式供应提取物,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是还不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二是降低采购成本谋取更大利益。 /p p   业内人士表示,不管何种原因,对云南白药这样的巨头来说都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现在的难题是,因云南白药下属企业供应非法提取物对下游企业产生了极大不利影响。目前云南白药还没有公布将如何消除影响并赔偿下游企业损失。 /p p   康恩贝则对受影响的各下游客户称,尽管如此(指其子公司因信任云南白药而引发问题),公司不会放弃应当承担的责任,并继续做好问题产品的召回、封存等工作,以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p p   赔偿难题 /p p   不过,问题的处理并非易事,康恩贝面临召回和赔偿双重难题。 /p p   CFDA要求涉事药企在6月3日前召回问题药品,但康恩贝的下游客户荣昌制药在限期前有17.3万盒药品“尚在召回之中”。也即是说,按规定荣昌制药要在6月2日当天完全召回剩余药品,这或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p p   此外,至6月2日,有97.8%的问题提取物及相关药品处于可控及封存之中。这也意味着,仍有部分药品处于“不可控”之中,而这部分药品又面对不确定的消费人群。杨俊德称,问题药品影响的范围确实比较大,但公司会加大召回力度。 /p p   据了解,在召回问题药品的同时,康恩贝已就损失赔偿问题与下游客户进行初步磋商。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客户的直接及间接损失没有统一赔偿标准,相关的损失数据也在进一步核查之中。 /p p   客户之一汉森制药的年报数据显示,银杏叶胶囊是该公司的主打产品这一,去年贡献的销售额为9617.47万元,占当年总销售额的13.05%。 /p p   按目前封存的产成品测算,以平均每盒供货价25元(0.25g× 20粒)计,22万盒合计550万元。汉林制药还封存了900千克提取物,除提取物的直接采购成本,对应的产成品销售额则为1650万元。 /p p   不过,杨丽霞称,在公司在产及在售的相关产品不涉及到问题提取物,为质量合格的产品,因此市场方面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对公司今年业绩的影响也不大。 /p p   至于赔偿问题,杨丽霞说,康恩贝已就赔偿事宜与公司商谈过,但目前主要是处理问题药品,赔偿事项还有待双方下一步详谈。 /p p   然而,除汉森制药外,康恩贝需要赔偿的客户还有荣昌制药、华新药业及四环制药等企业。按上述平均售价测算,3.6吨提取物对应的销售额约为6600万元,但这并不是康恩贝最终的赔偿数额。 /p p   杨俊德称,虽然下游客户的损失是一个不争事实,公司也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但现在还没有到赔偿阶段。对于由此造成的业绩影响问题,杨俊德称目前还无法评估,不好作出判断。 /p p   康恩贝公告则称,该公司生产的天保宁等相关的银杏叶制品符合质量要求。至6月2日,康恩贝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仍处于停牌状态。 /p p   有投资者则建议,康恩贝应尽早测算相关损失,并向云南白药提出赔偿要求,包括经济、名誉方面的损失。 /p p br/ /p
  • 银杏叶药生产过程 非法添加将被检出
    p & nbsp  记者昨天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获悉,银杏叶药品补充检验方法于日前发布,按照该检验方法,银杏叶药品生产过程中改变提取工艺、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将被检出。 br/ /p p   今年5月,食药监总局通过飞行检查发现,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谋取非法利益,擅自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导致银杏叶药品有效成分分解,降低药品疗效,而按照现行药品标准检验方法却无法发现。记者了解到,补充检验方法作为监管执法的重要手段,以前一般不公开发布。此次公开发布的补充检验方法,旨在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p p br/ /p
  • “银杏叶”风波揭内幕 药厂擅改工艺每吨节省4000元
    p   “银杏叶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国家食药监局近日连发“三道金牌”,强调做好银杏叶专项治理工作。为此,部分涉事企业也已启动召回。在风波背后,记者了解到,由于改变工艺能大幅压缩成本,使得相关企业敢于铤而走险。同时,也折射出植物提取物行业监管标准的缺失。 br/ /p p   国家食药监总局5月31日再次重申,6月3日以前召回所有银杏叶问题药品。不仅调查药品市场,还包括保健品市场,整顿范围继续扩大。 /p p   截至目前,“银杏叶”风波牵涉到至少48家银杏叶制剂生产企业和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查处问题主要为用3%盐酸代替稀乙醇制备银杏叶提取物。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称,擅自改变提取工艺,存在“分解药品有效成分,影响药品疗效”风险。 /p p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中药部于志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用3%盐酸提取,每吨能够节约4000元成本。银杏叶提取物企业的业内人士表示,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出率,缩短基础工艺流程时间。 /p p   工艺更改背后,是银杏叶提取物的标准亟待完善。目前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为唯一标准,且业内只检测“有效成分”,对非有效或有害成分不会主动检测。 /p p   为节省成本改变工艺 /p p   “银杏叶”风波源于一次飞行检查。5月9日至1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现桂林兴达业有限公司“擅自改变提取工艺生产银杏叶提取物,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 从不具备资质企业违规购进银杏叶提取物,且其提取工艺也为3%盐酸提取”,还将非法银杏叶提取物用于银杏叶片生产并销售。非法银杏叶提取物流入了云南白药、康恩贝、仟源医药、方盛制药等上市公司。港股上市公司朗生医药全资子公司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同样存在上述情况。 /p p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现,改变工艺违法生产银杏叶提取物并非个案,“当前银杏叶药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系统性风险。”“行业出现这次监管,真是没想到。”西安一家生产银杏叶提取物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业内一些不法企业用盐酸提取也不是一两天了。该负责人介绍,目前生产按标准应使用稀乙醇提取。 /p p   一些医药行业人士此前对媒体表示,相对稀乙醇,盐酸成本大概只有六分之一。“改变工艺能够降低成本,”医保商会中药部于志斌告诉记者,改用盐酸提取,每生产一吨银杏叶提取物能够节约4000元成本。 /p p   记者从阿里巴巴上看到,银杏叶提取物规格不同售价不同,但大多标价400元~700元一公斤,一吨售价为40万~70万元。另一家植物提取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业内售价一般较成本上浮10%。 /p p   无水乙醇一吨售价6000~8000元不等,常用的盐酸一吨售价300~600元不等。乙醇在提取过程中可循环使用,亦可最后回收,但盐酸的低价更具诱惑。 /p p   在几家植物提取企业负责人看来,降低成本只是一方面,使用盐酸提取更提高效率。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小企业生产一吨银杏叶提取物,需要约一周时间,一年也就几吨的产量。据她了解,改用盐酸提取,可以缩短基础工艺流程时间。 /p p   “盐酸提取出率更高,提取出来的东西比较多。”上述西安销售负责人称,银杏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提取过程中温度稍微高一点,就非常容易流失,对提取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用盐酸的话,提取过程中对某些环境要求相对宽松,很容易把黄酮类物质提取出来,出率更高。” /p p   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用盐酸提取“分解药品有效成分,影响药品疗效”,西安销售负责人称虽然出率高、时间短,但不安全。 /p p   行业标准亟需完善 /p p   此次通报的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存在严重违法行为”,除涉嫌违反《药品管理法》有关药品管理的规定,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银杏叶提取物的标准要求。 /p p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典》为国家药品标准,业内人士表示,银杏叶提取物“现在就只有药典这个标准”。于志斌告诉记者,提取物若是药用,必须按照药典执行提取物生产 若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用,就参照执行 若要出口,需要根据客户要求和标准去做。 /p p   涉及到具体的提取工艺标准,四川一位药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企业先申报工艺,再进行制提,这次暴露的问题就是“企业改变了申报的工艺,没有经过允许,擅自变更”。 /p p   “银杏叶提取行业中一直有(工艺改变)这种情况”,于志斌回顾,2013年,医保商会认为当时标准都不足以在识假、辩假方面发挥作用,由此邀请一些国内企业参与推出“银杏叶提取物国际商务标准”,但也只是一个推荐标准,有些企业按照药典检测,出口的按照“国际商务标准”,“没有谁必须按照哪个标准检验,没有统一。” /p p   检测是否使用盐酸工艺,有人提出测试溶剂残留。对此,于志斌表示,残留难测,改变工艺主要是成分被改变。由此,“国际商务标准”中增加检测三项游离成分,“如果是非正常生产,这三项指标会有变化”。“根据掺假手段,定制越来越严格的生产、检验标准。”西安销售负责人称。 /p p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采购环节,此次涉事的云南希陶绿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希陶药业)会对原材料进行检测,指标包括酸性物质含量、有效成分等,为何“合格”药材出现这一问题,希陶药业负责人称,“有些成分检验不出来”。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此前表示,因相关行业大纲只要求检测“有效成分”,而未要求检测非有效或有害成分,药企为节省成本通常都不会主动检测。 /p p   标准修改吃一堑,长一智。记者从四川某药业人士处获悉,现在有种新的检测方法专门针对盐酸工艺,“以前看有效成分,现在可能会反过来查有没有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残留物”。 /p p   提取物外采监管趋严 /p p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银杏叶”风波涉及至少48家公司,大部分是因为购买了非法银杏叶提取物,外购风险很明显。 /p p   希陶药业拥有“云南省最大的提取生产基地之一”,自身银杏叶提取物年产能100吨以上,此次也向桂林兴达药业进购了6.9吨。 /p p   除了自提还在外购,整个行业需求是多少?于志斌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银杏叶提取物国内需求量、国际出口量均在400吨左右。 /p p   多家植物提取企业负责人分析,药企外采提取物,首先是降成本,药企需求量较大,若是自提整个流程走下来,周期长、成本高,还不如外采便宜 其次是工艺问题,比如一些提取物想得到99%的纯度,药企若要生产,工艺达不到,投入会更多。 /p p   自提产能不足,企业只有冒险外采。目前植物提取物行业逐渐成为“朝阳产业”,市场规模从2005年的50多亿元成长到2013年的160多亿元,2014年1~11月,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30.04亿美元,其中,植物提取物为15.92亿美元。 /p p   业内人士表示,风波之后,植物提取行业将面临一次大整顿。记者查到一则2014年发布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强中药生产中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提出:自2016年1月1日起,凡不具备中药提取能力的中成药生产企业,一律停止相应品种的生产。 /p p   《通知》还提出了备案要求:备案成功的植提企业应按照药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组织生产。同时,对中成药生产企业的外采进一步监管,“对属于备案管理的中药提取物,可自行提取,也可购买使用已备案的中药提取物 对不属于备案管理的中药提取物,应自行提取。”记者在国家食药监局查询,截至目前,“中药提取物备案公示”有4条批准文号,“GMP认证”中与“提取物”相关的批文57条。 /p p   《《《 /p p   银杏叶事件涉事企业 /p p   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万邦德(湖南)天然药物有限公司仟源医药、方盛制药、云南白药、海王生物、康恩贝、汉森制药,益佰制药、信邦制药等 /p p br/ /p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银杏叶药品补充检验方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6月4日发布《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银杏叶胶囊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按照该检验方法,银杏叶药品生产过程中改变提取工艺、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将被检出。   近期,总局通过飞行检查发现,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谋取非法利益,擅自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导致银杏叶 药品 有效成分分解,降低药品疗效,而按照现行药品 标准 检验方法却无法发现。这次发布的补充检验方法,是国家药品检验机构专门针对盐酸提取工艺和非法添加其他物质研究的新方法,只要是使用盐酸提取工艺和非法添加其他物质的,就可以直接检验出来。   此前,总局已经就银杏叶药品问题多次发布通告,列明购买非法银杏叶提取物的 企业 ,要求这些企业立即采取停售、停用和召回等措施。同时部署开展了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要求其他生产银杏叶药品的企业开展自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全面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药品风险,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补充检验方法的发布,为监管部门有效执法提供了有力武器。   补充检验方法作为监管执法的重要手段,一般不公开发布。此次公开发布,是从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的角度出发,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药品风险,给企业自查和专项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总局已要求所有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抓紧对本企业产品开展自检,凡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坚决停售停用,及时召回产品。同时要求各地药品检验机构开展监督抽验,彻底清理银杏叶药品市场。凡仍发现有不合格产品在市场流通的企业,坚决依法从严处理。   此次公布的补充检验方法,是银杏叶药品补充检验方法的一部分。该方法扩大适用范围及增加其它检验项目和方法的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并将及时公布。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银杏叶药品补充检验方法
    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6月4日发布《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银杏叶胶囊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按照该检验方法,银杏叶药品生产过程中改变提取工艺、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将被检出。 br/ /p p   近期,总局通过飞行检查发现,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谋取非法利益,擅自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导致银杏叶药品有效成分分解,降低药品疗效,而按照现行药品标准检验方法却无法发现。这次发布的补充检验方法,是国家药品检验机构专门针对盐酸提取工艺和非法添加其他物质研究的新方法,只要是使用盐酸提取工艺和非法添加其他物质的,就可以直接检验出来。 /p p   此前,总局已经就银杏叶药品问题多次发布通告,列明购买非法银杏叶提取物的企业,要求这些企业立即采取停售、停用和召回等措施。同时部署开展了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要求其他生产银杏叶药品的企业开展自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全面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药品风险,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补充检验方法的发布,为监管部门有效执法提供了有力武器。 /p p   补充检验方法作为监管执法的重要手段,一般不公开发布。此次公开发布,是从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的角度出发,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药品风险,给企业自查和专项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总局已要求所有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抓紧对本企业产品开展自检,凡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坚决停售停用,及时召回产品。同时要求各地药品检验机构开展监督抽验,彻底清理银杏叶药品市场。凡仍发现有不合格产品在市场流通的企业,坚决依法从严处理。 /p p   此次公布的补充检验方法,是银杏叶药品补充检验方法的一部分。该方法扩大适用范围及增加其它检验项目和方法的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并将及时公布。 /p p br/ /p
  • “万邦德”银杏叶被立案查处
    p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万邦德(湖南)天然药物有限公司飞行检查情况通报,该公司涉嫌严重违法违规。6月5日,潇湘晨报记者从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已依法进行立案查处。 br/ /p p   根据初步查明的情况,从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万邦德(湖南)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先后从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江苏银杏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违规购进银杏叶提取物15批次11014公斤 编造银杏叶、银杏叶提取物出入库台账和银杏叶提取物生产记录。2012年10月至2015年5月,该公司采取自提一部分提取物和外购一部分提取物总混后,投料生产56批次银杏叶药品。 /p p br/ /p
  • 非法银杏叶提取物“烧至”保健食品 CFDA开展行业大排查
    p   “我们在对桂林和宁波两家企业的案件调查中发现,这些非法银杏叶提取物已流向了保健食品企业。因此,食药总局要求所有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立即开展自查。”食药总局食监三司司长王红6月9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也意味着今年保健食品大排查的开始。 br/ /p p   按照有关规定,银杏叶及其提取物可用作保健食品原料。截至2015年5月28日,共批准含银杏叶及其提取物的保健食品457个,其中含银杏叶产品175个,含银杏叶提取物产品282个。 /p p   食药总局监督检查时发现,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两家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涉嫌生产经营用盐酸工艺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5月20日和29日已经要求企业采取停产、召回已售出产品等措施。 /p p   “包括进口厂家和国产产品的所有产品都必须进行自查,自查内容包括是否从上述企业购进银杏叶提取物以及使用该原料生产成品及销售情况,是否在使用的银杏叶提取物原料中违法添加其他物质等。”王红说,企业自查和问题产品召回工作应于6月15日前完成并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p p br/ /p
  • 乌鲁木齐:4.8万余盒问题银杏叶药品被召回
    p   因存在改变工艺违法生产银杏叶提取物等行为,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等多家药品企业生产的银杏叶药品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叫停,并责令召回。截至6月9日,乌鲁木齐市已经清查召回48195盒问题银杏叶药品。 br/ /p p   6月9日,新疆都市报记者跟随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工作人员来到西山一家药品批发企业,看到了约2100盒从各医疗机构和药店召回的相关银杏叶药品,将统一退回厂家。 /p p   “银杏叶提取物有活血化淤通络等作用,在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中都有使用。改变了生产工艺意味着药品疗效会降低。”乌鲁木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恩顺说,5月中旬,国家食药监局连续发布《通告》称,在对部分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的飞行检查中发现,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谋取非法利益,擅自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导致银杏叶药品有效成分分解,降低了药品疗效。或从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购进违法工艺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用于生产银杏叶药品,并将外购的提取物销售给其他药品生产企业。要求所有经营和使用问题药品的单位立即停止销售和使用,并监督企业召回全部在售产品。此次共涉及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39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家。 /p p   “预计本次涉及乌市的2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药店和医疗机构,目前清查工作还在进行中。”刘恩顺说,市民手中如果持有问题银杏叶药品,可前往原销售单位办理全额退款。 /p p br/ /p
  • CFDA关于做好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药品检验的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做好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药品检验的通知 /strong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p p   2015年6月8日,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药品检验的通告》(2015年第20号),请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真组织落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督促企业开展自检工作。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督促本行政区域内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含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银杏叶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按通告要求,对本企业自2014年1月1日后生产的所有批次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和银杏叶胶囊逐批进行检验(包括已召回批次和未召回批次),并向所在地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检验结果。企业自检不晚于2015年6月15日完成,同时向社会公布检验结果(包括合格与不合格的)。其中,凡检验不合格的,企业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并召回已上市产品,召回信息向所在地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布。对已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5年第15、第17号召回及正在召回的药品,凡检验不合格的,还要向所在地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其原料购进企业、数量,用于生产产品的批次,并向社会公布。 /p p   对其他剂型的银杏叶药品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质量风险,也要一并督促企业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p p   二、督促企业报告银杏叶药品生产和销售流向。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组织企业对2014年1月1日后生产的所有批次银杏叶药品生产情况和销售流向进行全面梳理,于2015年6月15日前报告所在地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持有银杏叶药品批准文号,但自2014年1月1日以来没有生产,且市场上无产品的,也应当核实清楚,由企业负责人和负责检查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人签字背书。 /p p   三、对企业自检情况进行抽查复核。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自检工作的督促检查,保证自检工作快速有效开展。同时,组织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对企业检验结果进行抽查复核。发现不合格产品的,要督促企业立即召回。 /p p   四、及时上报结果。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于2015年6月10日起,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逐日报告当地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和制剂企业的自检结果及召回情况(附件1)。2015年6月18日前,汇总企业自检结果(附件2)、抽查复核结果(附件3)以及产品生产情况和主要销售流向(附件4),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报告。对检查和复核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一并报告。 /p p   五、开展专项监督抽验。目前,总局正在组织制订针对非法添加的补充检验方法,以及除片剂、胶囊剂以外其他剂型的补充检验方法,并将尽快颁布实施。总局将于2015年6月下旬组织部分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所有银杏叶药品进行专项监督抽验,以彻底净化银杏叶药品市场,保障广大公众用药安全。抽验结果将及时对社会公布。 /p p   附件: /p p & nbsp & nbsp 1. img style=" LINE-HEIGHT: 16px"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LINE-HEIGHT: 16px"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8/ueattachment/a2c5aecf-9fec-4d04-be4f-af5596def74b.doc" 企业自检结果及召回情况日报表.doc /a /p p   2. img style=" LINE-HEIGHT: 16px"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LINE-HEIGHT: 16px"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8/ueattachment/2eae747c-48ba-415c-acab-6006baf96f57.doc" 企业自检结果汇总表.doc /a /p p   3. img style=" LINE-HEIGHT: 16px"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LINE-HEIGHT: 16px"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8/ueattachment/4f09b17d-0e83-4fef-ad8c-82e39bf9f643.doc" 抽查复核结果汇总表.doc /a /p p   4. img style=" LINE-HEIGHT: 16px"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LINE-HEIGHT: 16px"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8/ueattachment/4b267524-e889-4429-aaa7-b3b834aa6be1.doc" 银杏叶药品生产销售情况统计表.doc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2015年6月8日 /p p br/ /p
  • CFDA通报桂林兴达药业等企业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药品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药品的通告(2015年第15号) /strong /p p   近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低价销售银杏叶药品企业的飞行检查中发现,个别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存在严重违法行为。 /p p   一、现初步查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将银杏叶提取生产工艺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同时从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购进以盐酸工艺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用于生产银杏叶片,并将外购的提取物销售给其他的药品生产企业,伪造原料购进台账和生产检验记录。万邦德(湖南)天然药物有限公司用购进的银杏叶提取物生产银杏叶片和银杏叶胶囊等制剂,伪造原料购进台账和生产检验记录。 /p p   这两家企业的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条、第三十二条等有关规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银杏叶提取物的标准要求,广西、湖南两省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对其立案调查。用盐酸工艺生产银杏叶提取物会分解药品有效成分,影响药品疗效。 /p p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所有经营和使用单位立即停止销售和使用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和万邦德(湖南)天然药物有限公司的银杏叶药品。广西、湖南两省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监督企业召回全部在售产品,其他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本行政区域内企业和单位做好相关药品召回工作。 /p p   三、经查,有24家药品生产企业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购买非法银杏叶提取物,分别为:河北省的涿州东乐制药有限公司 山西省的山西仟源制药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瑞福莱药业有限公司 辽宁省的辽宁盛生医药(集团) 有限公司制药分公司 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的安徽圣鹰药业有限公司、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 山东省的山东鲁西药业有限公司、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的武汉名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省的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康尔佳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湖南恒伟药业有限公司 广东省的广东一力罗定制药有限公司、广东新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区的广西半宙大康制药有限公司、桂林红会药业有限公司 海南省的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海力制药有限公司、海南省金岛制药厂 四川省的成都森科制药有限公司、成都永康制药有限公司 云南省的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公司。相关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立即对上述企业核查,凡发现使用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银杏叶提取物生产银杏叶制剂的,要立即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和销售,主动召回相关产品,并将核查结果向总局报告。 /p p   四、根据市场监测,还有部分企业存在改变工艺违法生产银杏叶提取物的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所有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制剂生产企业立即开展自查,凡存在采用盐酸生产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的,改变提取工艺、添加相关物质的,从不具备资质企业购进银杏叶提取物的,均应在5月24日前主动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停止违法生产行为,召回已销售的产品,封存所有设备、原料、库存产品及相关记录。 /p p   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组织对市场销售的银杏叶制剂进行全面抽验,并对部分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布检验和检查结果。对生产企业利用盐酸工艺生产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擅自改变工艺、添加相关物质、毁灭相关证据等涉嫌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凡未在规定时间主动报告并停止违法行为的,要从严处罚。 /p p   特此通告。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5年5月19日 /p p br/ /p
  • 隐形眼镜,隐藏不住的光
    隐形眼镜隐形眼镜(Contact Lens),也叫角膜接触镜,是一种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材质一般是硅水凝胶、水合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等)。 隐形眼镜可使近视患者摆脱框架眼镜的束缚,还原出眼眸天然的光彩。隐形眼镜可软可硬,可素颜可美瞳。美瞳也称为平光隐形眼镜,可以让眼睛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市面上有些不法商家生产的劣质美瞳产品,其透光率非常差,戴上这种眼镜就好像是戴上墨镜,佩戴时间长了,很有可能伤害眼睛并导致近视。光透过率隐形眼镜作为国家三类医疗器械,光透过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只有保证足够的光量透过镜片,人眼才能看到清晰的影像。 国家因此制定了相关标准来对隐形眼镜(接触镜)的光学性能进行控制,规定了在特定的紫外光和可见光检测范围内,在限定的孔径光阑下,当照明体为D65和A时,隐形眼镜的光透过率应不小于89%(详见下表) 《GB/T 11417.5-2012 眼科光学 接触镜 第5部分: 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中对接触镜光学性能测试的光路要求如下图。因为接触镜在眼内状态下的透过率特性会发生改变,为了模拟人眼内状态,需要把接触镜浸泡在盛有盐溶液的透明容器里,然后把容器放置在积分球光入口处进行测试。 GB/T-11417.5-2012中对接触镜检测的光路要求岛津为隐形眼镜的测试设计了专用支架,入射光的孔径光阑为φ6mm,严格符合国标要求。隐形眼镜镜片可准确定位在凹槽中,确保测试的重复性及可靠性。以下为对市面上某品牌软性接触镜进行测试的结果。仪器配置如上图所示,即在岛津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600i上使用积分球附件,软性接触镜样品放置在隐形眼镜支架中,并预先充入盐溶液。为了考察测试重复性,对样品进行5次测量,每次测试需要拆开支架重新装样,以验证该隐形眼镜支架对于样品定位的准确性。经过5次测试,可以得到优异的测试重复性,也说明了支架对于隐形眼镜定位的准确性很好。 根据国标《GB/T 11417.5-2012眼光科学 接触镜 第5部分:光学性能试验方法》5.1.2中的公式(如下),对可见光区(380-780nm)的光透过率τv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该软性隐形眼镜分别在两种标准照明光源A及D65的照射下,光透过率均为97.5%,远远优于国标89%的要求。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专家称银杏叶假药整顿标志最严监管时代来临
    p   针对违规银杏叶提取物的整顿,成为近期国家食药监总局最受媒体关注的热点。昨日上午,国家食药监总局第三次就此事召开媒体通气会,要求所有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开展自查,各地监管部门进行抽查。 br/ /p p   从接到举报立即飞行检查发现问题,紧接着全面公开涉事企业,公布召回进度,公布新的补充检验方法,并对市场上的银杏叶药品进行抽查,现在又从药品延伸到保健品。这一系列频繁动作,都在不到20天内完成,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相关负责人将其形容为“穷追猛打”。 /p p   “银杏叶事件是一次标志性的事件”,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对南都记者说,中国在食品药品上监管理念正在转变。 /p p   食药监总局飞行检查发现“合格的假药” /p p   银杏叶药品有降压、降胆固醇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5月上旬,食药监总局的一次飞行检查发现,一些药企为降低成本,违规使用3%盐酸代替稀乙醇,来获得银杏叶提取物。这种违规的提取工艺,却能“巧妙”地通过检测指标,药品看似检验“合格”,实际上却几乎没有疗效。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在向媒体通报中将其斥之为“合格的假药”。 /p p   从5月20日开始,国家食药监总局已连续采取多种措施,对银杏叶药品进行整顿,并每周召开媒体通气会动态公布进展情况。 /p p   不到20天时间里,食药监总局发布了约15条关于银杏叶假药事件的通告,从检查结果到多道严厉的召回令,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条最新动态,信息发布的强度罕见。 /p p   6月5日,食药监总局发布新的银杏叶药品补充检验方法,堵住了“合格假药”的漏洞,紧接着6月8日又发文,将对银杏叶提取物的整顿延伸至保健品领域,要求企业自查和监管部门抽查。 /p p   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三司司长王红向南都记者透露,在检查时发现这种“合格的假药”已经流向了保健品行业,所以决定“一打到底不回头”。 /p p   内部补充检验方法首次向社会公开 /p p   这次银杏叶事件中,也是食药监总局首次对外公开补充检验方法,以往,为了避免药企针对检验方法作假、钻空子,这种补充检验方法仅限于食药系统内部下发,而此次则全文对社会公布。主要目的,是为了“以最快速度把市面上问题银杏叶产品清除掉”。 /p p   一位接近食药监总局的人士也告诉南都记者,刚上任的食药监总局新帅毕井泉就曾表示,当前监管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信息公开。“他的理念非常好地贯彻到了此次事件处理过程中”,该人士说。 /p p   长期研究食药监管体制改革的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也表示,此次食药监总局的信息发布“非常透明”,“是一次标志性的事件”。 /p p   启动新机制:发动企业自查并公布 /p p   胡颖廉告诉南都记者,食药监总局第一时间掌握补充检验方法,也让执法检查获得了有力武器。而据南都记者了解,把这一方法公开,也是出于倒逼企业自查的目的。 /p p   “不管国产还是国外进口的产品,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去检验市场终端的产品是否有问题”,食药监总局新闻司司长王铁汉表示,如果发现问题就赶紧“举手”。 /p p   据南都记者了解,食药监总局要求企业自查的结果,不仅要向地方食药监部门通报,也要向社会公布。“这也是第一次这么要求,也是启动了一种新机制”,王红说,企业查完了,我们还要检查,看是否到位,还要倒逼,“采取的是一种闭环式的监督机制”。 /p p   有分析称,通过企业自查召回来实现监管,可以避免大面积执法对市场造成的恐慌,有利于避免消费者的心里抵触。 /p p   “我们会一个品种一个品种查下去” /p p   根据要求,如果企业没有主动自查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清查,并向社会公告主动召回,那意味着,企业一旦被发现便会面临更严重的处理。 /p p   王铁汉表示,食药监总局不久后还要就此次事情出台一些处罚规则,根据企业自查、公开和主动召回的情况,列出不同程度的处罚。“通过引导市场消费,企业就会担心过大的违法成本”。 /p p   与此同时,就案件的下一步查办,食药监总局已经约请了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监察部的介入。过去“罚款了事”的监管,将不可持续。“下一步,我们会一个品种一个品种地查下去,企业的违法成本会很大”,王铁汉说。 /p p   “这说明监管部门学会真正用监管的机制和手段,去调动企业守法或者是违法后主动承担责任”。胡颖廉说,中国的监管理念发生转变。成立两年多时间,食药监总局正以日趋成熟的方式,应对药品和食品的监管问题。 /p p   “通过飞行检查‘揭开盖子’、发现问题‘穷追猛打’将成为今后食药监部门的常态监管方式”,食药监总局药化监管司司长李国庆说。 /p p br/ /p
  • 银杏叶药品专项整治重拳出击 万邦德被立案查处
    p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关于万邦德(湖南)天然药物有限公司飞行检查情况通报,万邦德(湖南)天然药物有限公司涉嫌严重违法违规,日前已被依法立案查处。 br/ /p p   据湖南省食药监局负责人介绍,现初步查明,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万邦德(湖南)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先后从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江苏银杏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违规购进银杏叶提取物15批次11014公斤 编造银杏叶、银杏叶提取物出入库台账和银杏叶提取物批生产记录。2012年10月至2015年5月,该公司采取自提一部分提取物和外购一部分提取物总混后投料生产56批次银杏叶药品。截止6月4日,已召回银杏叶药品371922.5盒即1055.7728万片(粒)。 /p p   湖南省食药监局已依法查封了该公司所有涉案产品 责令该公司立即暂停生产及销售银杏叶药品,开展全面整改 依法收回该公司的药品GMP证书 依法全面监督该公司召回所有银杏叶药品 立即向有关省市区食药监部门通报该公司银杏叶药品销售流向,请求协助监督召回。对万邦德(湖南)天然药物有限公司有关违法违规问题及查处情况,省食药监局及时向省公安厅、省检察院进行了通报。 /p p   为防范药品质量安全风险,湖南省食药监局已下发紧急通知,部署开展全省银杏叶药品专项整治,要求各市州食药监部门立即对辖区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抽验。目前,各地已对湖南省全部8家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现场抽验36批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制剂,检查与检验正在进行之中。 /p p br/ /p
  • 云南白药回应银杏叶事件:正协助药监部门调查
    p   “银杏叶事件”如多米诺骨牌,将越来越多的药企卷入其中。6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药品检验的通告(2015年第20号)》(以下简称《通告》),要求相关企业“自检不晚于2015年6月15日完成,同时向社会公布。” br/ /p p   6月9日,云南白药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银杏叶事件”发生后,云南白药已两次发布公告就相关企业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药品的情况进行说明。两份公告客观、审慎、及时地对事件做了披露,不存在前后不一、相互矛盾的情况,亦非“先否认后承认”。 /p p   “公司正协助药监部门对云南希陶绿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分公司对所发的银杏叶提取物进行追踪调查,将及时披露事件进展情况。” /p p   据记者了解,云南省药监局正在对云南白药和相关下游企业进行调查。 /p p   “银杏叶事件”如多米诺骨牌 /p p   涉上市公司已达11家 /p p   6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药品检验的通告(2015年第20号)》。《通告》要求,各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含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提取物生产企业)、银杏叶药品制剂生产企业要对本企业自2014年1月1日以来生产的所有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和银杏叶胶囊逐批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包括合格与不合格的)报告所在地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上述自检不晚于2015年6月15日完成,同时向社会公布。其中,凡检验不合格的,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并召回已上市产品,召回信息一并向社会公布。 /p p   截至6月2日,公告宣布对涉“银杏叶提取物”产品采取各类措施的上市公司已达11家,分别是仟源医药、方盛制药、云南白药、海王生物、康恩贝、汉森制药、益佰制药、信邦制药、健民集团等9家A股上市公司及绿叶制药、朗生医药2家港股上市公司。 /p p br/ /p
  • 农资打假-农药隐性成分
    农药隐性成分添加情况及其识别介绍农药添加隐性成分是我国农药产品质量监管中的顽疾,不但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较大的危害,而且增加了公众对我国农药行业的不友好认识,给我国农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较多不利内容。所以,多年来对农药添加隐性成分进行严格监管,是各级农药管理部门农药管理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之一。一什么是农药隐性成分隐性成分顾名思义就是隐性存在的成分,指的是在农药制剂加工过程中,因生产者人为添加,而导致产品中含有未在产品质量标准中明示的其他农药成分,主要包括:未经登记批准、高活性的已经或即将过专利保护期的农药、国家已经禁限用的高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添加化学农药等。二添加农药隐性成分的危害1、影响农产品安全。非法添加的隐性成分如为禁限用的高毒农药,不仅给施药者带来无法预测的暴露风险。另外还有可能导致农产品残留超标,对人群健康带来不可接受的膳食风险。同时,也会因此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带来较大的隐患。2、给生态环境带来风险。除醚菊酯外的菊酯类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极高,如氟啶脲、氟铃脲等产品(包括杀铃脲、氟虫脲、灭幼脲、伏虫隆)等对甲壳类水生生物的蟹、虾等具有极高的毒性。氟虫腈对甲壳类水生生物和蜜蜂具有高风险,在水和土壤中降解慢。虫螨腈对鱼、溞等水生生物剧毒,对蜜蜂高毒,且在土壤中较难降解。这些有效成分均禁止用于水稻,如作为隐性成分被添加到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的农药中,则会污染水体,导致鱼类、蟹、虾等水生生物死亡。3、增加农药的抗性风险。农药隐性成分的添加,往往造成短期内药效非常好,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某种农药多次重复使用和有交互抗性的农药间交替使用,增加了靶标生物的抗药性,导致药效下降,病虫害猖獗。4、增加药害风险。主要针对除草剂产品,如莠去津中添加2,4-滴丁酯,易造成玉米田周围的作物遭受漂移2,4-滴丁酯影响而导致药害。氯嘧磺隆、莠去津等农药作为隐性成分添加到除草剂中,施药者不知情下种植了敏感的后茬作物,就会导致严重的药害。5、导致人畜中毒。农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有着对人畜带来风险的高度可能,尤其是如农药中添加的隐性成分对人畜有较高的毒性,则往往给人畜带来致命的风险,而且由于其隐蔽性,一旦发生人畜中毒,很难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延误病情,危及生命。如:常规灭生性除草剂中添加百草枯,杀虫剂中添加禁限用的有机磷农药等。三常见添加农药隐性成分的情况1、肥料中添加农药隐性成分。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或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肥料,只有按照农药进行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才能作为合法流通的农药药肥产品。但在叶面肥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非法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现象较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危害农作物安全。一旦肥料中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且未按农药产品登记的,按假农药处理。2、生物农药中添加农药隐性成分。由于生物农药登记所需提交资料少于普通化学农药,而且生物农药一般防效低、见效慢,为弥补这些缺陷,不少厂家在生物农药中添加化学农药,如苦参碱、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产品中非法添加化学农药情况较严重,其中添加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噻虫嗪及菊酯类农药的情况较为普遍,但也有不法厂家添加了限用农药如克百威、氟虫腈等。生物农药因毒性低、低风险、低残留而受到国家鼓励,如非法添加隐性成分,虽然表面防效提高了,但可能因此造成对施药者、环境和残留产生不利影响。3、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添加农药隐性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常添加的农药成分主要是芸苔素内酯、赤霉酸、复硝酚钠或杀菌剂,以改善农作物的长势,提高抗逆性,改善农作物产品和果实品质。4、普通化学农药中添加农药隐性成分。(1)杀虫剂中常见被添加的隐性成分。从品种来看添加的隐性成分主要是禁限用农药,如:甲拌磷、水胺硫磷、氟虫腈、硫丹、克百威、灭多威等。从活性上看主要添加刚刚过专利或即将过专利保护期的高活性产品。如:氯虫苯甲酰胺、螺虫乙酯、丁氟螨酯等。从效果上看主要添加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品种。(2)杀菌剂中常见被添加的隐性成分。杀菌剂主要添加廉价农药老品种为主,如:代森锰锌、福美双、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嘧霉胺、戊唑醇、己唑醇、三环唑、咪鲜胺等。(3)除草剂中常见被添加的隐性成分。除草剂添加的隐性成分有百草枯、敌草快、莠去津、西草净、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双氟磺草胺、2,4-滴丁酯等,尤其是在速效性差的敌草快、草甘膦、草铵膦等灭生性除草剂中非法添加速效性强的百草枯成分情况比较严重。四农药隐性成分的识别手段1、通过标签内容查找农药隐性成分。针对农药生产企业非法添加其他农药成分,擅自扩大产品功效、提高产品防效,可以通过农药标签上标注的有效成分和防治对象信息,结合农药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最新动态,分析企业非法添加其他农药成分的动机,初步判定农药产品中可能添加的其他农药成分。利用农业执法云平台及执法APP,可实现在线查询农药、化肥等注册号等,目前我司系统平台已经收录近3万个品相;2、通过农药产品理化性质识别被添加的农药隐性成分。根据农药产品外观(颜色、气味、状态)和溶解度等信息判定添加农药隐性成分的化学分类,然后进一步核实农药隐性成分。3、通过分析仪器进行检测。利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或液质联用等仪器设备和有关分析方法,根据保留时间和谱信息初步筛查,判断农药产品里可能含有的农药隐性成分。4、通过快速检测设备。利用拉曼及红外的技术对农药的主成分及隐形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我司与中国农业大学、福建警察学院、上海第二轻工业大学、赛默飞等联合设计开发农药成分快速分析鉴定标准。进一步提升检测方法、技术标准,使得农药中添加隐形成分行为将无处遁形。
  • 过半银杏叶生产企业药品不合格
    p   北京商报讯 国家食药监总局日前披露近一个月内对银杏叶药品的抽查结果,两次抽检结果显示,国内104家与银杏叶药品生产相关的企业中,55家企业所生产的银杏叶药品不合格,占到所有银杏叶生产企业的一半以上。 br/ /p p   国家食药监局日前发布的银杏叶药品专项监督第二次抽验结果显示,在抽验的194批药品中检出不合格药品118批,涉及31家药品生产企业,包括益佰制药、方盛制药、仟源制药、亚宝药业、绿叶制药、健民集团等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共检出4家企业16批药品企业自检合格,监督抽验结果不合格,其中包括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即该企业自检结果不可靠或自检样品与市售产品不一致。 /p p   在此前7月2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第一批抽检结果显示,在完成检验的284批药品中,检出不合格药品67批,占全部产品的23.6%,涉及24家药品生产企业。 /p p   而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共有104家公司生产银杏叶有关药品,包括银杏叶片、银杏叶颗粒、银杏叶胶囊、银杏酮酯片、银杏叶口服液等。而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两次披露,涉及到的违规药企已经达到55家,超过所有银杏叶生产药企数量的一半。 /p p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由于中药提取物行业并没有国家标准,企业为了成本和利润的考虑,随意生产、购买或者委托其他药企进行生产中药提取物现象严重,因此行业监管难度大。经过此次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大规模抽检整改,银杏叶药品行业将逐渐趋于规范。 /p p br/ /p
  • 银杏叶制剂沦陷 厂家该如何找到产品定位?
    p   银杏叶制剂沦陷,厂家应该如何找到自己产品的定位? br/ /p p   目前各地医院、药店在当地药监部门的督导下,纷纷将银杏叶片剂、胶囊剂、滴丸、分散片等下架停止销售,从CFDA的执法决心看来,银杏叶药品市场将出现较大范围的震荡。 /p p   据悉,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自1965年被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研制以来,在全球均有广泛应用,具有保护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冠状动脉、恢复动脉血管弹性、营养脑细胞及其它器官的作用,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肾病以及肝纤维化等方面也有较好效果。2013年,银杏叶制剂全球销售额高达70亿美元,目前我国共有117个银杏叶口服制剂的批文。 /p p   银杏叶药品市场出现震荡,而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市场需求巨大,所以银杏叶药品市场震荡将给予其同类替代药品更多的发展空间。以下是笔者根据历年市场数据,总结出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市场中,除银杏叶药品和排名靠前的中药注射剂外,临床市场使用较多的药品,其中部分为独家产品。在多家生产的产品中,批文数最多的是复方丹参制剂,涉及厂家众多,口服剂型包括滴丸、胶囊、软胶囊、糖衣片等15种。其次是血塞通,批文数也高达118个,除小容量注射液、冻干粉针外,也囊括了胶囊、软胶囊、糖衣片、颗粒剂等9种口服剂型。 /p p   以上仅是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列出来小编认为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市场潜力巨大的品种,然而,在我国现有的众多中成药中,还有很多临床使用药效并不亚于银杏叶药品的中成药。未雨绸缪是开启成功的机会,目前由于市场上大批量的银杏叶药品被强制性召回,已经让学多医生和患者重新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替代银杏叶药品,而与银杏叶药品疗效相当的其他中成药,将进一步成为市场的潜力产品。 /p p br/ /p
  • “生物银行”助力中医精准医学
    银行是存钱的,但是医院建设“生物银行”是用来存什么呢?8月24日,全国首家“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样本库分中心”揭牌仪式在广东省中医院举行,这是该院携手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旨在共同推进中医药精准医学创新科技基础平台。  “生物样本库”,到底是干什么的呢?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郜恒骏教授对此做了个形象的比喻,“生物样本库其实就是生物银行,与一般银行不同的是,它的储存品不是钱,而是各种组织、血液、细胞、体液、器官、DNA、RNA、蛋白等生物样本,以及与这些生物样本相关的各种临床资料与随访等信息数据,是按严格的技术标准专业化收集、运输、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资源库。”  据悉,早在三年前,广东省中医院就已经成立了中医药系统首家生物资源中心。去年3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也落户该院。目前,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生物资源中心实验室已在建设中。中心目前储存具备完善的病证结合中医特色样本近7万份,样本类型包括全血、血清、血浆、血凝块、肝穿刺、前列腺穿刺、PBMC、RNA、粪便、尿液等。  一般来说,人类生物样本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正常人群的,比如储存脐带血、加入骨髓库等,有疾病或健康需求时,可以为自己或他人提供帮助 另一种是从病人身上获得的,通过对患者病变组织、血液样本保留研究,造福于更多人的健康与疾病诊治。  以肿瘤病人为例,以前在医院采集的病理标本仅有一小部分用于检测,其余部分难以长期保存,被作为医疗废弃物统一销毁,有了生物银行后,就可以将其储存起来,同时还记录相关信息,比如治疗时对哪种药物敏感、化疗有何副作用等内容。当样本达到一定数量时,经过分析整理,可为跟踪、预防及治疗疾病提供很大便利,对于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预测疾病提供依据。  “中医理论中的 整体观念 、 阴阳平衡 、 辨证施治 、 治未病 ,对应到现代医学就是 基因组学及系统生物学 、 免疫平衡 、 个性化医学 、 预测医学及营养基因组学 。我们所做的工作,正是以标准化的生物样本资源为基础,开展中医药精准医学的研究,从而达到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有机整合和交融。 ”省中医院副院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卢传坚表示。
  • CFDA通报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工作情况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违法销售银杏叶药品及有关企业治理情况的通告(2015年第17号) /strong /p p   现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5月19日发布《关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药品的通告》(2015年第15号)以来,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工作情况通告如下: /p p   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飞行检查查明,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从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购进部分批次银杏叶提取物,并以本企业名义销售给其他药品生产企业,其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对其立案调查。 /p p   二、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将外购的银杏叶提取物分别销售给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和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用于银杏叶药品生产,销售给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用于保健食品生产。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和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停止相关药品的生产和销售,主动采取召回措施。请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实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的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其危害。 /p p   三、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15号通告要求,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公司、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润邦药业有限公司、江苏飞马药业有限公司、江苏美通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晨牌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岳分公司等17家银杏叶制剂生产企业,以及江苏贝斯康药业有限公司、徐州技源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双花制药有限公司、重庆科瑞南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根据自查和风险评估情况,主动采取了停售、召回等措施,并及时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上述企业须于6月3日前完成召回工作。 /p p   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15号通告中提到的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购买银杏叶提取物的24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其中涿州东乐制药有限公司等19家药品生产企业购买的银杏叶提取物已用于药品生产,相关省(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核实清楚产品名称、批次、批量、流向等信息,正督促企业召回产品,目前已召回2亿片(粒)。相关省(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监督企业须于6月3日前完成召回工作。 /p p   4家药品生产企业购买的银杏叶提取物没有用于药品生产,情况分别为: /p p   经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检查核实,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购进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银杏叶提取物500公斤(批号140103)。因入厂检验不合格,未将该批提取物投入使用,现封存于该企业原料库。 /p p   经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检查核实,山东鲁西药业有限公司一名员工于2014年3月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购进银杏叶提取物1公斤(无批号)用于个人服用,未用于药品生产。 /p p   经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检查核实,成都森科制药有限公司于2014年6月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购进银杏叶提取物1公斤(批号140303)用于药品研发,未用于药品生产。 /p p   经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检查核实,武汉名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购进银杏叶提取物500公斤。该公司无相应药品批准文号,购进的银杏叶提取物中400公斤用于生产了235.5万粒保健食品“名实牌金芯宝胶囊”,其余100公斤未投料。该产品已销售176.4万粒,库存59.1万粒。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该企业库存原料和成品全部查封扣押,企业已停止相关品种的生产和销售,启动召回措施。 /p p   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15号通告中提到的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购买银杏叶提取物的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公司,将购买的6900公斤银杏叶提取物,全部销售给云南希陶绿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分公司。该企业为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通过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将上述银杏叶提取物销售给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石家庄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4家企业,全部用于药品生产。上述4家企业已停止相关品种的生产和销售,主动采取召回措施。请有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督企业须于6月3日前完成召回工作。 /p p   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上述企业生产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同时继续对行政区域内银杏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做好线索排查、问题核查、产品召回和信息公开等工作。 /p p   特此通告。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5年5月29日 /p p br/ /p
  • 银杏叶危机空出50亿市场 24个品种千家企业可瓜分
    p   近期全国沸沸扬扬的银杏叶事件,最终确认牵涉药企49家,其中不乏扬子江、海王、康恩贝、云南白药等大型公司和上市公司。目前各地医院、药店在当地药监部门的督导下,纷纷将银杏叶片剂、胶囊剂、滴丸、分散片等下架停止销售,生产企业采取有力的召回措施对进入市场的银杏叶制剂召回,按照国家局补充检验方法甄别处理。 br/ /p p   银杏叶制剂在上世纪60年代由德国最大的植物药企业威玛舒培博士药厂率先研制成功(金纳多),并于1972年申请了专利,是依据现代医学理论和药理学、化学知识对银杏叶中有效成分进行粗提取、分离后的一类单植物提取物制剂,主要含有黄酮苷和银杏内酯,前者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作用 后者可选择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有害作用,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 /p p   临床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全、记忆力衰退,经过长期临床实验发现:银杏叶制剂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肾病以及肝纤维化等方面也有较好效果。 /p p   我国将银杏叶固体制剂按照中医药 理论进行分类管理,其提取物、片剂、胶囊、滴丸等被收载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按照中医理论,本产品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能,主治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塞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脑梗死见上述症候者。 /p p   有关数据表明,世界上银杏叶制剂的年销售额达到50亿美元,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直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我国银杏叶制剂年销售额从2000年的6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22亿,2014年已经超过50亿。已经成为我国心脑血管领域植物药领先品种之一。 /p p   在我国现有的中药制剂产品中,有一大批产品中药制剂其药理药效不亚于市场火爆的银杏叶制剂。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企业,本次银杏叶事件,已经让一大批医生、患者重新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替代银杏叶制剂,而昔日火爆的银杏叶制剂要想重新收复失地,估计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p p   笔者认为,下列产品如果能充分利用本次机会,争夺银杏叶制剂市场暂时产生的空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下面是笔者统计出了有望从此获益的24个品种,牵涉到近千家企业(928家)。 /p p br/ /p
  • CFDA发布银杏叶软胶囊等药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银杏叶软胶囊等药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2015年 第142号) /p p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制定的《银杏叶软胶囊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银杏叶滴丸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银杏达莫注射液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银杏叶滴剂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及银杏叶胶囊中槐角苷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现予正式发布。 /p p   特此公告。 /p p   附件: /p p   1.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8/ueattachment/448be5f3-3e70-445b-be0e-f5751bce84c3.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银杏叶软胶囊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docx /a /p p   2.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8/ueattachment/b0a62dd1-27e7-4dc3-863e-984418c79e8a.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银杏叶滴丸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docx /a /p p   3.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8/ueattachment/dd0eed4d-b572-4145-a370-704c2208c9d0.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docx /a /p p   4.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8/ueattachment/99def0e8-5aad-4dea-8b63-120a66dd4d02.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银杏达莫注射液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docx /a /p p   5.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8/ueattachment/315b4c96-2037-42ef-bcfa-ad2c846b7ceb.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银杏叶滴剂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docx /a /p p   6.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8/ueattachment/053ee677-eef0-4100-8555-0fc74e1cfa07.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及银杏叶胶囊中槐角苷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docx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5年8月10日 /p p br/ /p
  • “缔造坚磐品质、追求合作精神”——花旗银行高层一行来访
    2018年7月5日,花旗商业银行亚太董事总经理Ashish Bajaj、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监欧阳燕文、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中国东区主管朱海、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主管景波、杨旻雯一行到访磐合科仪上海总部。Ashish Bajaj先生一行参观了公司办公区和实验室,与公司高层进行了座谈交流。会谈中,赵总介绍了公司发展情况和今后的经营规划,Ashish Bajaj先生一行对公司从事的环境、医疗、食品等行业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一致看好,双方就深化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磐合科仪作为花旗银行的优质客户,在信贷、外汇、资金池等方面与花旗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花旗银行相应调高授信额度、给予企业大力支持,助力企业快速发展。相信此次花旗银行高层来访,定会对双方深化合作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实现合作共赢。
  • 兴业银行200亿助力山西环保产业 将发展环境监测
    聚力环保集团与兴业银行签约   4月6日,聚力环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周凌云与兴业银行太原分行行长樊三星签订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该行将投放200亿元支持山西省的环保产业。   聚力环保集团是山西省新组建的环保产业联合体,旗下有山西云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宇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20多家成员单位,经营项目涵盖了废水治理、烟气治理、噪音治理、环保节能产品、环保技术专项设计研发、环保设备制造、环保技术咨询、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环境监测等内容。   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努力实现节能减排融资业务与节能减排政策的结合,主动融入并服务山西省节能环保事业。“十一五”期间,该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项目贷款32.3亿元,项目涉及焦化余热发电、煤层气综合利用、热电联产、水电、天然气、煤化工等多个节能减排领域。   兴业银行太原分行与山西省聚力环保集团签约后,在严格践行“赤道银行公约”的同时,将在“十二五”期间投放200亿元,加大对绿色金融业务和对环保产业联盟会员及其上下游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山西省“蓝天碧水工程”和“四化山西”做出贡献。
  • 中国工商银行表示“黄金制品掺假”说法不实
    中国工商银行表示   “黄金制品掺假”说法不实(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权威检测机构未发现知名品牌黄金制品掺假   “十一”黄金周期间,一条关于“黄金”的传闻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有微博称,中国工商银行出售的黄金掺假,同时还质疑国内市场上40%的金条用铱或钨掺假。   国有商业银行出售的金条是否造假,备受社会关注,也事关银行业乃至国家的声誉。对此,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疑问一:工行出售的黄金掺假了?   【回应】 工行表示原料、生产加工、售前、售中各环节都严控产品质量,不会掺假,每根金条都有质量证书 承诺回购   有微博称,“有人拿着工商银行销售的一公斤黄金,附带证明和发票,拿到金银加工厂出售,经过核实,的确是工商银行出售的,加工厂老板就收了,检验黄金的精确纯度,必须去南京,结果一周后报告来了,该金条掺杂了 铱 ”。   “这纯属不实之言”,工行贵金属业务部新闻发言人施旭东表示,“工行严格贯彻上海黄金交易所对金条质量控制的标准,品牌金条从原料入库、生产加工、产成品出厂前及销售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据工行方面介绍,在原料环节,工行的黄金原料符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仓标准,并从上海黄金交易所统一出库   在生产加工环节,工行从上海黄金交易所指定的可提供标准金条的生产企业中选择信誉度高、质量控制良好的大型精炼加工企业进行生产,加工企业均获伦敦金银市场协会“可提供标准金锭企业”合格证书,具有良好的信用标准。工行也责成加工企业对整个生产环节执行最为严格的质量控制   在售前、售中环节,工行对每个批次的生产金条进行随机抽检,抽样产品全部送经国家计量认证、国家审查认可、国家实验室认可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历年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   施旭东说,工行对每一根金条都出具产品质量证书,对产品的成色、重量和品质进行保证。对已售产品,如果出现因产品成色或重量等原因引起客户投诉,一旦投诉产品经质检机构和工行确认为不合格产品,可根据客户意愿,对投诉产品作换货或退货处理。   “工行还对已售黄金承诺回购,”施旭东说,“消费者可以在工行200多家网点办理黄金制品回购业务。这些网点分为普通回购网点和综合性回购网点,前者可以回购工行自有品牌的黄金制品,后者除了工行产品外,还可以回购其他企业生产的成色在Au99.0以上的实物黄金产品。综合性回购网点目前有近100家。”   “如果一家银行的黄金产品掺假,它敢做这样的回购承诺吗?”施旭东说。   疑问二:南京有检出银行黄金制品掺假吗?   【回应】 检测机构表示未发现银行黄金制品掺假 省市消协表示未接到相关投诉   网传检验出工行金条掺杂“铱”的检测机构在南京。据记者调查,南京负责贵金属检测的机构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机构,其中最权威的是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家级贵金属检测机构——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京)。该中心检验室主任杨佩告诉记者,中心检测黄金制品用的是“破坏性的办法”,要过“三道关”。   第一关,将黄金制品压薄、碾碎,加工成细屑状的粉末。“黄金较软,铱、钨较硬,如果真的在黄金制品中掺了铱、钨,就好比在面团里揉进了沙子,第一关就过不去。再说,黄金是金黄色的,铱、钨是白色的,一加工成细屑状粉末,掺有铱、钨的黄金制品就会 露馅 。”第二关,将细屑状粉末用“王水”溶解。杨佩说,与黄金不同,铱、钨在“王水”中很难溶解。即使掺有铱、钨的黄金制品侥幸混过前两关,还有第三关,就是检测程序。“我们能检测出含量为10-6到10-9(即百万分之一到十亿分之一)的杂质,也就是说,铱、钨只要有一丁点,就能检测出来。”   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京)是工行黄金制品的送检机构之一。“按照这么严格的检测方法,目前我们没有发现工行的黄金制品中掺杂铱或钨。”杨佩说。   “我们中心近年检测银行出售的千足金制品较少,且检测结果都合格。”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主任朱德茂说。   记者又采访了南京市消费者协会,据该协会副秘书长钱立根介绍,近年遇到的类似“黄金制品成分不足”的投诉案例,每年大约在十一二件,其中绝大多数是黄金饰品中扣件、连接件出于硬度等原因而纯度不足 没有接到过银行出售的黄金制品成分不足的投诉。“银行出售的黄金制品中,以投资类的为主,装饰类的很少。投资类的黄金制品如金条、金砖等,不存在扣件、连接件 假如银行制品发生 掺假 、 成分不足 ,是很容易被发现、被索赔的,但目前没有接到过这方面的投诉。”钱立根说。   江苏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门负责人介绍,一般性的投诉多是属地就近解决,情节特别严重的,消费者也会投诉到省消协。对于黄金制品的投诉,这位负责人表示,“最近两年中均没有接到过。”   疑问三:品牌企业黄金制品可信度高吗?   【回应】 历年抽查,未发现大品牌黄金制品掺假   有消息称,黄金市场上有用钨做核心的假金条,国内市场上40%的金条用铱或钨掺假。   “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杨佩说,“我们中心一年要检测数十万件黄金制品,检测机器24小时开着,目前没有发现掺杂铱或钨的黄金制品。当然,送到我们这里检测的多为银行、大企业等生产的黄金制品。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的黄金制品即使有用铱或钨掺假我想也是少数。”杨佩说。   他表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时,有个别企业在黄金首饰中掺铱,但很快被质检机构发现。此后仍有极少数企业试图掺铱或钨,但随着检测技术的突飞猛进,这种“不良企图”往往难以得逞。   同样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的另一家国家级贵金属检测机构——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质量负责人陈丁滢说,在黄金制品中掺杂铱或钨的现象虽不能完全排除,但肯定达不到40%的比例。“从我们历年监督抽查的情况看,没有发现大的知名品牌的黄金制品掺杂铱或钨。”   杨佩和朱德茂建议,消费者在黄金消费时应当选购银行、大企业生产的黄金制品,在正规销售场所购买,并索要质量证书等相关证明。   疑问四:黄金“生锈”是因掺假吗?   【回应】 高纯度金不易生锈,但遇到硫化物、汞和铅等会有变色现象   网络传言还引发网友对千足金福娃、贺岁金条等纯金制品生锈的质疑,认为黄金变色是因为掺假。   朱德茂介绍,按照国家标准金制品的纯度,有高纯度金(千足金、足金)以及低纯度金(22K金、18K金、14K金、9K金),纯金制品只是理论纯度。金属氧化称为生锈,而黄金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故高纯度金不易生锈。但会有变色现象,遇汞或铅会变色,人体的汗液或体液酸性过高以及化妆品内的某些化学元素也会使得金饰品变色。另外,压制的金饰品或成品,因压制磨具(贱金属铜、铁、锌等)的残留(极其微量)也会使其变色。以前的千足金福娃、贺岁金条生锈有可能是压制磨具的残留使其变色,也可能是其他金属元素氧化而变色,但生产工艺不当致色变是主要原因。   据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宝庆银楼一位江姓鉴定师介绍,黄金具有耐腐蚀性,在空气质量不好或者其他情况下,黄金制品遇到汞,容易出现白色的斑点 遇到硫化物,容易出现棕红色的斑点。“但是这些不是真正的生锈。”她介绍说,“这些斑点都是可以清洗掉的。”
  • 全球首个单向时间隐形装置问世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隐身装置,可通过加速或放慢光束的不同部分,令一个事件彻底消失约40皮秒(一万亿分之一秒)。由于之后光束将被复原,因此人们无法探查在这段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什么,也不存在任何有关该时间缺口的可重建信息。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1月4日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不同于其他空间隐形设备需要借助扭曲电磁场或弯曲物体周围的光线而工作,新装置会借助分割特殊的时间镜头,压缩穿过光纤电缆的光线,使它的移动速度快慢不等,从而形成微小的时间间隔而实现。   在这个名为电光调制器的装置中,光波会在投射于第一个分割时间镜头后,压缩形成暂时的“孔洞”以隐藏某个事件,而在通过第二个分割时间镜头后,光波又会解压缩恢复原状,继续沿光纤电缆传播,因此由此事件引发的任何时间或空间的变化都将在“孔洞”中隐形,无任何记录可查,仿佛未发生过一般。到目前为止,这一技术仅能持续工作一秒的0.00012时长。   康奈尔大学的莫蒂弗里德曼等人表示,这一方法基于加速探测光线的前端部分,并减慢光线的后端部分,能制造出控制良好的时间缺口,而探测光却不会因为“孔洞”内发生的事件而发生改变。“概括来说,我们实现了首个实验性的关于时间隐形的展示,可在时间域内借助探测光束隐藏某一事件,这象征着我们距研制出完全的时空隐形装置迈出了意味深长的一步。”弗里德曼说道。   科研团队表示,他们所展示的首个单向时间隐形装置,已经可以在超安全通信等领域发挥作用,例如增加光纤系统的安全通信系数等。如果加密的信息能够被隐藏在一系列这种隐形装置中,将为它们的破译带来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如果这种隐藏的时间间隔能在控制下启动或关闭,也可被用于截获传输的数据,而不被记录下来。
  • 深度剖析|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
    回国创新创业十年之感悟篇̷̷导语: 产业“隐形冠军”是指在某个细分市场绝对领先,在自身领域成为世界前三甲,但鲜为人知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隐形冠军”位于产业链上游,因为不与终端消费者产生直接联系,公众知名度比较低,故名“隐形”。但却因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或关键材料,享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产业的真正幕后控制者。据称,全世界3000多家隐形冠军公司,德国拥有1307家,数量最多,而中国虽然是世界制造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产业规模也做到世界前茅,但这些产业往往大而不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材料大都垄断在国外“隐形冠军”企业手中。因此,中国的产业要由大变强,拥有话语权,就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专注解决产业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特殊材料,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本文作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江必旺博士) 众所周知,尽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近几年呈跨越式发展态势,但对外依存度极高的“缺芯”问题却始终是最大的痛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部件和材料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芯片90%依赖进口,2016年超过2200亿美元。中国众多的产业都象电子产业一样,因为缺“芯”,体量大却没有话语权:如中国的钢铁产量是世界第一,但特种钢铁却大量需要依赖进口;中国的高铁是中国的名片,但核心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必须来自于西门子、ABB等国外公司,甚至连螺丝钉都依赖进口;中国的圆珠笔产量世界第一,却做不出圆珠笔芯的滚珠;中国的PC产量第一,但计算机的芯片基本被美国Intel 和AMD垄断;中国汽车市场名列世界前茅,但发动机却一直受制于人。纵观中国产业发展,虽然规模大,但由于缺“芯”这样致命的短板,导致在产业发展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弱势,而发达国家则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或关键部件牢牢掌控着产业主动权。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说京东方烧钱上千亿人民币,成为全球平板显示最大的生产企业,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等出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液晶电视显示屏世界第三,改变了中国每年进口总值高达数千亿人民币液晶显示屏的局面。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后非常感概。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从改革开发以来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众多产业就象平板产业一样从空白变成世界规模最大,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提升了中国GDP。国家也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外一方面,则更引发了长期以来对中国产业发展大而不强、重产值轻研发、注重规模体量忽略核心技术的担心和忧虑!中国目前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部件都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垄断,而这些垄断企业大多是产业的隐形冠军,是世界上唯一或极少数几家可以把现代高端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部件和材料做到极致的公司。大到精密机床、半导体加工设备、飞机的发动机,小到园珠笔芯、高铁的螺丝钉、电子产业的芯片、液晶显示用间隔物微球、微电子链接用的导电金球、分析检测用的色谱柱填料、生物制药用分离纯化层析介质等。可以说,国外一个很小的隐形冠军企业如果不供应相关材料,就可以让中国万亿级的产业瘫痪,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面临的残酷现实。因此,只要不可替代的关键部件和材料掌控在国外的隐形冠军企业手里,中国的产业再大也无法摆脱“装配工厂、低端运行”的被动局面。当前,中国要主导任何战略性产业,促进国家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是靠依赖投资更多的下游巨无霸组装和加工工厂,而是需要培育更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部件的上游隐形冠军企业,从而在重大产业上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瓶颈。隐形冠军,将成为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决胜着力点和关键所在。中国产业迅速扩张的资源优势分析 近年来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很多制造领域的规模都跃居世界首位。这得益于中国独有的四大资源优势:一是市场优势。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大国,购买力巨大,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市场潜力越来越大。庞大的消费需求,使得中国企业得以快速发展,极易形成规模化产业。目前中国很多市场需求都已跃居世界第一,如钢铁、塑料、食品、电子器件等等;二是劳动力优势。中国人口众多,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业如服装、纺织、玩具、皮革等及下游的组装产业如平板显示在中国都有绝对的发展优势;三是资本优势。中国自改革开发以来,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本,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四是体制优势。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可以集中各类资源和力量办大事。为了提升战略性产业的竞争优势,国家层面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甚至不计成本投入巨资予以扶持。无论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京东方液晶面板产业,还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高铁就是很好的案例,通过国家的支持,可以迅速改变中国落后的液晶平板显示生产技术,结束每年进口数千亿液晶显示屏的局面,国家大力支持京东方投入上千亿人民币建设液晶面板线,即使公司连续多年巨亏也可以持续下来,最后变成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最大的公司。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政策和金融支持,完全依赖市场化运行,京东方是无法挺过来更无法持续发展的。同样的,中国的高铁之所以能快速扩张成为世界第一,也是因为有国家财政和政府资源的强大支持。规模化背后的打工模式探究 中国相当多的产业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而且在不缺市场、不缺人、不缺钱、不缺政府支持的强大背景下,为什么始终是规模化有余、竞争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短,技术积累少,研发能力弱,很多核心技术及关键材料都被发达国家所垄断。中兴芯片事件、华为内存事件就清楚暴露出中国产业脆弱、不堪一击、话语权缺失的尴尬与无奈。以液晶显示产业为例,中国液晶面板产业虽然规模很大,但基本是属于加工组装型,不但生产线要从日本进口,而且制造面板的很多关键材料也都必须依赖进口。因此,看似红红火火的生产,其实挣大钱的都是日本的设备和材料生产厂商。日本人把液晶面板转移到中国来只是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及大量的资本,他们靠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垄断,就可以轻松的从中国获取巨额利润,然后再把这些利润用于开发新的显示技术,升级换代后再卖到中国去赚取更多的利润。结果,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国企业一直在买买买,从5代线买到6代线,再到7代线8代线,到现今的10代线,每条线投资都高达上百亿。更令人咂舌的是这些投资惊人的生产线需要用日本的关键技术和材料才能进行生产,也就是说生产线的开动,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同时购买大量的日本材料,一天断供,这些上百亿投资的生产线就立刻瘫痪。日本一个掌握关键材料的隐形冠军企业,就可以卡住中国上万亿产业的脖子。也就是说,中国人如果不拥有核心技术,产业体量做得再大也只能是处于任人宰割的被动地位。那么,中国为什么不依靠已有巨大的显示屏产业规模,众多的应用人才,以及国家的资本支持,开发创新自有的显示屏生产技术,摆脱给别人打工的被动局面呢?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因为开发新的显示屏技术往往需要上游材料厂商的配合,目前上游关键材料却大多被日本隐形冠军企业所垄断。中国显示技术的科学家即使有很好的技术和主意,但如果没有上游材料厂家的供应和配合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把技术落地,无法把技术转化成产品。这就是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要想真正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让中国制造成为全产业链条的良性互动,不是依靠购买更多的,规模更大的,更先进的下游组装线,虽然依靠购买组装线可以增加就业,快速扩大GDP,而必须下决心从源头抓起,引导和支持企业专注于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的研发制造,专注于把核心部件和上游产品做到极致,专注于成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企业,在突破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制造的瓶颈方面杀出外国公司的重围,为中国产业重构发展路径提供坚实的基础。解开制约关键技术的“密码” 一个国家的产业规模往往取决于市场、劳动力、土地资源及国家资本实力。中国凭借市场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及强大国家资本实力的优势,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众多产业成功地做大。但是,现代产业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发展,则与市场、劳动力、土地资源及国家资本实力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依赖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这些恰恰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来看,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力决定着企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的成败,甚至会对国家安全和民族生死存亡有巨大影响。我国不少领域关键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只有突破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技术瓶颈,打破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中国重大产业在世界才有话语权,中国产业才能由大变强。从现实情况来看,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制约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研发突破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外部环境和国家政策,以及企业认知和企业家胸怀等深层次问题。基础原料和装备差导致研发速度受阻 高端新兴产业如液晶显示对关键材料和部件性能和质量要求极高,因此研发和生产技术难度大。我国虽然是基础原料生产大国,如不锈钢及众多化工基础原料生产的产能都位居世界首位,但由于缺乏高性能不锈钢和高质量的化工基础原料,导致以其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相关材料和设备不能满足高端产业的生产需求。可以说基础原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产业关键材料和部件的研发进展和产业化成功。我回国创业做液晶显示用间隔物微球材料遇到的基础材料质量导致产业化过程拖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液晶显示屏由“间隔物微球”“混迹”于液晶之中、“立身”于玻璃面板间,主要发挥“骨架”作用,可以精准控制玻璃面板的厚度。它好比是人体骨骼中的钙,没有它,液晶面板就“站”不起来。 虽然液晶间隔物微球只是由普通的聚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材料组成,但用于液晶显示的聚合物对微球质量和性能要求极高,必须具有高度的粒径精确性、极窄的粒径分布、优异的机械强度、光滑的表面性能、极高的洁净度和极低的金属杂质等性能,因此制备技术壁垒极高,长期以来全世界只有日本两家公司可以生产。纳微在开发液晶间隔物微球材料时,首先就遇到国内基础原料质量差的问题。苯乙烯是通用化工单体之一,国内生产产能位居世界首位。但国产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杂质含量高(尤其是奈杂质含量高),用其生产出来的间隔物产品机械强度低、变形大,不能满足控制液晶显示的要求,不得已公司只好花大量的时间去解决单体纯度的问题。另外我们在产业化过程中还遇到由于不锈钢性能差引起装备不合格的问题。生产高性能微球需要用不锈钢反应釜,经多次试验,发现用国产反应釜生产的液晶屏用间隔物微球产品铁含量超标,无法满足液晶显示的高端要求,后来花了一年的时间,尝试了很多家国产反应釜都是一样的问题,而用进口的铁含量就达标。付出如此大的时间成本、花费了巨大的人财物,竟然得到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国内不锈钢质量就是这样,很少有真正的不锈钢,高性能的不锈钢都需要进口!因此,虽然纳微开发了比日本先进的微球制造技术,但由于国产的原料质量及不锈钢性能问题,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解决这些基础原料差的问题,才最终实现间隔物微球产业化。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中国做高科技产品研发尤其是做现代产业关键材料和关键部件的难度有多大:不仅要解决关键技术壁垒而且要解决配套的基础原料和设备质量差的问题!我想这也许是为什么中国培养了众多的科研人员,发表的文章全世界最多,而成果转化率却极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解决现代产业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首先必须提升整个中国基础原材料以及仪器设备的质量,否则即使我们拥有众多解决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制造技术的人才,也难以做出高性能的材料和部件以满足现代产业的需求。社会浮躁,基础创新不足,导致研发驱动力受阻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全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并引发一些极不合理的现象。如飞速上涨的房价让炒房的人得到巨大财富,而相比之下辛苦干活的人却越来越穷。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合理导致投机心态越来越严重,破坏了中国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整个社会也就越来越急功近利,缺乏沉下心来专注做好一件事情的耐性和坚守。但几乎所有产业需要的关键材料和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都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经验积累才有可能成功。比如,在液晶显示屏制造中连接芯片和面板的导电金球这一关键材料,全世界只有日本两家公司可以生产。纳微在已经成功研发出世界领先的微球精准制备基础上还花了整整10年时间,才成功开发出用于微电子领域的导电金球,可谓“十年磨一剑”,如果没有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是难以实现并坚持到最后胜利的。中国很少有企业愿意花十年的时间去开发一项技术和产品,大家都喜欢短平快的项目,不愿意把资金和时间投入到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先进技术研发和材料制造领域。欧美日的隐形冠军企业无不是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几十年把一个材料或部件做到极致才形成的。因此中国要培养隐形冠军企业首先要有更合理的财富分配体制,社会财富应该倾斜于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是投机的人,才能让技术人才可以长时间沉下心来把关键技术做到极致,让更多企业成为隐形冠军。 另外一方面,国家虽然投入大量科研经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发展,但由于目前对高校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主要是依赖发表文章数量,科研人员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如何发表更多文章而非深入研究厡创技术或实用技术以解决产业核心技术。在以论文数量为王的评价体系以及不合理经费的控制和分配体制,让科研人员无法沉下心来做原创性科研,或专注于产业化核心技术,而是去做容易出文章的研究。让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如中国虽然在纳米技术领域发表文章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文章数量与国内产业化技术发展极不匹配,纳米应用技术和纳米材料的产业化基本空白。因此,只有对科研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完善激励机制,才会实现让国家科研投入能有更多成果转化,更好地为产业服务,更好地回报社会。社会浮躁与政府的政策也有很大关系。由于以往的政策是以GDP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各级政府都愿意投资发展能快速做大并容易增加GDP和就业人数的下游组装产业。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很多产业到中国后形成恶性竞争,如太阳能面板产业就是一个政府过度投资带来产业过热问题的典型。上游关键材料和部件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规模也不会快速放大,因此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意愿和力度就明显不足。国内市场推广难度大 研发成果推广受阻 由于当前中国大多新兴产业都是依靠引进的国外技术,且关键材料都使用国外进口产品。因此中国企业开发出来的关键材料要导入市场就面临先天不足的问题。首先,关键材料和部件对终端产品性能影响极大,如果质量有问题,会给终端客户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一般情况下,客户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导致国产材料替换进口材料的难度很大。即使客户有意愿导入国产品牌材料,验证周期也非常长。有的材料虽然单价非常高,但在整个设备的成本比例比较低,客户更没有意愿去做新产品尝试和替换。比如说间隔物微球,虽然单价很高,但由于用量少,占整个显示屏材料成本不到1%。而这个材料对整个显示屏的质量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客户往往不愿冒险采用国产产品。其次,国人对国产和进口产品的偏见也会导致国产产品导入困难。长期以来,中国生产厂家习惯于生产中低端产品,对技术和产品质量重视不够,因此普遍的印象是国内产品质量不行,用起来不放心,客户对国产产品导入会非常慎重甚至会提高导入门槛。更有甚者,如果客户使用了国产产品出问题,第一时间会怪罪到国内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如果客户用的进口材料生产出问题,反而会反省自己工艺有什么问题。因此国产产品要导入客户,不仅要有超高的产品质量,还要贴近客户需求,熟悉客户工艺,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要解决国产产品市场推广问题,需要多方结合、达成共识:一方面生产材料厂家确实要做好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效用,要有耐心去培育市场、贴近需求,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累积,国产的产品质量会越来越好甚至有可能超越进口产品。另外一方面,下游厂家也需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与上游国产材料厂家配合。上游关键材料和部件成功产业化会极大促进下游厂家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国家也应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下游厂家使用国产材料。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研发能动性受阻 由于目前国内法律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因此经常出现投入很长时间大量资源开发出的产品和技术被仿造,被偷走,甚至整个技术团队给挖走,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的情况。由于中国知识产权得不到尊重,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严重限制了企业对关键材料和部件开发的动力。因此很多企业都愿意聚焦在短平快的低端制造业上或风险相对小的下游组装上,不愿意投入技术研发长,风险大的高技术产业。有的企业即使想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开发也会因为担心技术泄密而不得不采取一些保密手段。本来高技术开发需要共享信息,激发大家的灵感才容易促进新的想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但由于保密的原因很多信息无法在技术团队上分享和交流,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展,并限制了技术研发的快速进展和试验成功。因此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用法律为自主研发企业保驾护航,才能让中国真正投入研发创新的企业得到回报,让靠投机或剽窃技术的企业得到惩罚,营造企业成长为隐形冠军的良性发展环境。税收政策局限性导致关键材料研发企业发展受阻 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制备具有技术壁垒高,附加值高等特点,但同时也具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的风险。这种企业的活化劳动成本主要在研发投入、人员工资、产地租金等方面,大大高于传统企业,如果按中国现行的增 值 税抵扣方式,该部分成本不能抵扣,从而使企业的税负较高,大大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使得企业在前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在更多的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上。其实中国政府也意识到增 值 税会影响高科技企业发展,因此在一些特殊领域如软件、芯片及生物制药产业都有特殊的增 值 税政策。而与这些产业异曲同工的关键材料制造企业目前却不能享受这些特殊政策。因此,国家要解决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问题,就必须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税收政策,拓展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行业范围,切实解决先进材料制造企业面临的税收窘境,为企业减负,为创新添翼,才能有利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才能让有志于与国外垄断企业抗衡的科技研型企业真正走上隐形冠军的强企之路。 培养隐形冠军企业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破局之举” 中国要真正完成经济转型,从一个经济大国变成强国,必须把解决好产业的关键材料和部件放在首位,必须培养更多的隐形冠军,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发展的大而强,才能拥有独立自主的话语权。“隐形冠军”是指那些非常专注、具有全球性或区域性市场领袖地位的中小企业,他们的产品可能很小,不跟消费者直接见面,不易被人觉察,加上自身低调,公众知名度比较低,但在各自行业内往往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是产业发展无可撼动的霸主。基于此,中国的企业要想成为隐形冠军,需要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坚持长期不懈的研发,用匠心、耐心、恒心和信心,把技术和材料做到极致。 坚持创新占据技术制高点 一个公司能否在全球的竞争中成为隐形冠军,取决于这个公司是否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否占据世界关键材料制备技术的制高点。无论是电子产业的芯片,还是飞机发动机,还是看去简单的圆珠笔芯和高铁的螺丝,都是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而成。要做到一个领域制高点的技术,往往不是靠人多或短期砸钱就可以快速获得的。中国过去那种凭借众多劳动力资源和大量投资来迅速把产业做大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当前,中国最需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创新的科研环境,吸引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可以安下心来,通过长期的创新和技术积累占据技术的制高点,从而解决关键材料和部件的国产化。 坚持专注和坚守做到持之以恒不动摇 中国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资本、人才、市场、产业链,最大的短板是缺乏耐心和坚守。现代产业的发展越来越精密化、自动化、高性能化,这些发展趋势对关键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关键材料和部件对下游产品性能影响极大,因此在材料领域往往赢者通吃的局面,即做得最好的企业逐渐成为产业的隐形冠军,形成独霸一方的垄断局面,做得质量差的企业基本无法生存。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组装能力,只要拥有了关键材料和部件就会迅速做出相关产品,同样,谁垄断了这些关键材料,谁就在产业链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隐形冠军企业就是要坚守一种使命感和民族情怀,不忘初心,一但认准一个目标就持之以恒做下去直到成功。这种专注和长期坚持的精神在当今浮躁社会里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坚持工匠精神把产品和工艺做到极致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精益求精,要把产品和工作做到极致,必须靠一丝不苟和严谨务实的态度,对产品不断改进、创新和优化,必须把掌握行业内最顶尖的技术,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我曾参观过德国一家生产工业风扇的中小企业,为了检测风扇运行时的噪音,特意建造了先进的静音实验室,置身其中,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为提升品质舍得投入,敢于投入,这样的产品无疑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更是一种追求、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诺。我想,这也应该成为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追求,用最好的技术制造最好用的产品。 目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瞄准国际标准,弘扬工匠精神,中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已经进入新时代。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强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拓展科技项目,强化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倡导创新文化,等等,国家正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目的就是为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从根本上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而其中的核心就是要培养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掌握相关产业的关键材料和部件,突破发展瓶颈、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全产业链材料、加工自主可控,为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真正变成一个制造强国。中国隐形冠军新时代,已经来临!(本文作者:纳微科技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江必旺博士。本文非常感谢北大同班同学江庆红在信息收集,调研及文章的整理,修改和编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