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米克青霉

仪器信息网米克青霉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米克青霉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米克青霉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米克青霉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米克青霉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米克青霉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米克青霉相关的解决方案。

米克青霉相关的资讯

  • 从“红曲风波”认识软毛青霉酸、桔青霉素和红曲色素
    软毛青霉素及相关青霉菌毒素近期,日本著名药企小林制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部分消费者在服用该公司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等方面的健康问题,导致小林制药已撤回8种红曲保健品作为功能性标识食品的备案,其中3种商品已经召回。图片图片来源:财经网一般情况下,红曲类保健食品会检测是否含有已知的真菌毒素—桔青霉素。小林制药表示,他们选择的红曲菌不携带能产生桔青霉素的基因,在原材料测试报告中也的确没有检测到桔青霉素。3月29日,小林制药公司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报告,其红曲产品中导致问题的成分可能为“软毛青霉酸(Puberulic acid)”。软毛青霉酸是在发酵过程中由青霉菌产生的天然毒素。据文献报道,从青霉菌发酵液中已分离出软毛青霉酸(Puberulic acid)、密挤青霉酸(Stipitatic acid)及其三种类似物Viticolins A–C等环庚三烯酚酮类(Tropolone)毒素。青霉菌毒素具有耐高温和侵害实质器官的特性,加热烹调也很难使其毒性减弱。目前,有关软毛青霉酸等青霉菌毒素导致的肾脏毒性报道较少,仍需进行相关研究。由于红曲菌在发酵过程中并不能产生软毛青霉素,有专家推测小林制药的红曲产品可能因为原料受到了青霉菌的污染而产生了软毛青霉酸,但具体原因还需后续的调查确认。相信该事件的发生将进一步促进红曲类食品检测的加强,相关检测标准将在不远的将来应运而生。红曲及其用途图片来源:财经网红曲也叫红曲红、红曲霉、红曲米,其作为一种天然发酵产物,成分复杂,包括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红曲可应用于制药、酿酒、食品着色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公认的保健价值,特别是在降血脂、降胆固醇方面具有积极效果。目前,国内生产的红曲主要有三类,分别是酿酒红曲、色素红曲和功能红曲。▶ 酿酒红曲的糖化力高、酯化力强、有独特的曲香,广泛用于各种黄酒、白酒、醋、酱的酿造;▶ 色素红曲的色价很高,是纯天然的食品着色剂,通常用于肉制品、腐乳等食品的着色。▶ 功能红曲是指以大米为原料,用纯培养的红曲菌发酵生成的莫纳可林K(又称洛伐他汀,结构式见下图)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红曲,常被用作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品和药品的原材料。各大厂商包括小林制药已将红曲米类食品开发为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功能的保健食品。我国对红曲类产品的使用要求红曲色素,属于复合色素,常用红曲添加剂为大米的红曲酶发酵产物或其提取物,为多种天然色素的混合物。目前, 已确定出化学结构的红曲色素主要有6种,包括黄色素、橙色素和红色素,结构如下: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国对红曲及其制品的应用和管理日趋严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关于以红曲等为原料保健食品产品申报与审评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红曲推荐量每日暂定不超过2g,产品中洛伐他汀应当来源于红曲,总洛伐他汀推荐量每日暂定不超过10mg,且不适宜在少年儿童、孕妇、哺乳人群使用等;《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红曲米及红曲红作为着色剂可用于腐乳、碳酸饮料、果冻、糕点、配制酒等多种食品中,其中风味发酵乳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8g/kg,糕点中的使用量不得超过0.9g/kg,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不得超过1.0g/kg;另外,《GB 5009.15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规定了对风味发酵乳、果酱、腐乳、干杏仁、糖果、方便面制品等食品中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3种红曲色素的测定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红曲色素(又称红曲红)是发酵产生的多种天然色素的混合物,由于发酵工艺的不同,市售红曲色素所含的色素成分及其含量不尽相同,也并非上述所有常见成分均可检出。另外,GB 5009.150-2016和SN/T 3843-2014标准中将红曲红胺的CAS号3627-51-8写为126631-93-4,而后者对应的名称为N-芴甲氧羰基-8-氨基辛酸(N-Fmoc-8-Aminooctanoic acid),对应的结构式见下图。尽管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量与红曲红胺完全相同,导致二者在一级质谱的分子离子峰完全相同(均为[M+H]+ = 382, [M-H]- = 380),然而二者的化学结构却差别巨大,因此其核磁谱图和二级质谱上的碎片离子峰有显著差别,在HPLC上的出峰时间和UV吸收也有明显的区别。检测人员在标准物质选择、采购和使用中应多加注意,避免产生错误的检测结果。红曲在发酵过程中可能因菌株变异或污染产生桔青霉素,其有很强的肾脏毒性,摄入过量会导致肾损害,因此桔青霉素是红曲类产品必检项。《GB 1886.18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中规定红曲红中桔青霉素的限量为0.04 mg/kg。《GB 1886.66-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黄色素》中规定红曲黄色素中桔青霉素的限量为1.0 mg/kg。阿尔塔科技作为被CNAS认可的食品安全检测有机标准物质生产制造商,根据科研单位检测热点,快速响应,积极研发软毛青霉酸、桔青霉素、红曲色素及其相关产品,助力食品安全检测,为守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红曲发酵过程可能产生的相关毒素标准品:了解更多产品或需要定制服务,请联系我们
  • 诺奖得主手中的那株青霉菌被首次测序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医学院工作时发现了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penicillin)。这种抗生素是由青霉属中的霉菌产生的,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凭借此项发现,弗莱明在1945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弗莱明所发现的青霉菌菌种被交给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保存。如今,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的研究人员利用五十多年前冷冻保存的样本,对这个原始青霉菌菌株开展了基因组测序。这项成果于9月24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研究小组还将弗莱明的青霉菌菌株和美国现在大规模生产抗生素所用的菌株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生产青霉素的方式略有不同,这可能对抗生素的工业生产有意义。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和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Timothy Barraclough教授说:“我们原本打算将亚历山大?弗莱明的青霉菌用于一些其他实验,但让我们惊讶的是,没有人对这个原始的青霉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尽管它在生物界具有历史意义。”尽管弗莱明霉菌因青霉素的发现而闻名,但后来美国研究人员却选择发霉哈密瓜上的霉菌来生产抗生素。他们从发霉的哈密瓜上分离出原始的野生霉菌分离株,经过多轮X射线、化学和紫外线诱变以及人工选择,最终获得青霉素产量高的分离株。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获得了保存在CABI菌种保藏库中的冷冻样本,并重新培养了弗莱明的原始青霉菌(Penicillium rubens)。他们提取出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开展基因组测序,并将此基因组与先前发表的两种青霉属工业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两类基因:一类是编码各种酶的基因(pcbAB、pcbC和penDE),青霉菌利用这些酶来产生青霉素;另一类是调控基因,这些基因能够控制酶的产量。他们发现,对于英国和美国的菌株,调控基因有着相同的遗传密码,但美国菌株拥有更多的拷贝,使得菌株产生更多的青霉素。不过,青霉素生产酶的编码基因却不相同。这表明,英国和美国的野生青霉菌经过自然进化,产生了略有不同的版本。像青霉菌这样的霉菌会产生抗生素来对付微生物,而微生物也会不断进化以躲避这些攻击,如此这般,“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的进化方式可能不同,以适当其当地的微生物。就目前而言,微生物进化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因为许多细菌已对我们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研究人员表示,尽管他们尚不清楚英国和美国菌株中不同酶的序列对抗生素有何影响,但这有望带来青霉素生产的新方法。文章的第1作者、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的Ayush Pathak表示:“我们的研究有望激发对抗耐药性的新解决方案。青霉素的工业生产主要关注产量,而人为提高产量的步骤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 Mike McMullen正式成为安捷伦CEO
    2015年3月18日,安捷伦总裁兼首席营运官Mike McMullen正式接替Bill Sullivan成为安捷伦的首席执行官。   &ldquo 在过去的十年中,Bill Sullivan一直是一个非凡的CEO,&rdquo 安捷伦董事长James G. Cullen说,&ldquo 在他的领导下,安捷伦从一个多元化科技公司变成一个高度集中在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市场的公司。&rdquo   Mike McMullen现年54岁,是安捷伦于1999年从惠普剥离以来第三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在安捷伦和惠普任职已经30多年。   安捷伦董事长James G. Cullen说,&ldquo 被任命为CEO-elect六个月以来,Mike McMullen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结构、制定了令人信服的发展策略,促进公司业绩增长、并为股东创造价值。&rdquo   &ldquo 对于安捷伦的未来和领导安捷伦杰出的团队,我很兴奋&rdquo Mike McMullen说。&ldquo 我们已做好准备捕捉生命科学和诊断市场的新机会。通过CrossLab,在更全面的、有凝聚力的服务我们的客户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出色的进展。&rdquo   &ldquo 这是一种荣誉,领导这个神奇的公司,帮助我们的客户开发解决方案,迎接未来世界上最重要的挑战,&rdquo Mike McMullen说。   Mike McMullen于1984年加入惠普(安捷伦前身),担任分析产品金融分析师。从那时起,他担任多个高级管理职位。2009年到2014年,Mike McMullen担任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化学分析集团总裁,负责全公司在化学和能源、食品和环境市场,以及服务和耗材业务的组织。   2014年9月,Mike McMullen被任命为总裁兼首席营运官CEO-elect,负责公司的业务(化学分析集团、生命科学和诊断集团),订单履行和新成立的安捷伦CrossLab集团,以及安捷伦全球组织,包括IT、工作场所服务、全球采购和物流。   Bill Sullivan将继续担任公司顾问,直至2015年10月31日,届时他将退休。(编译:刘丰秋)
  • CPSA会议发起人Mike S. Lee博士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4月14-16日,第二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研讨会(CPSA上海 2011)在上海淳大万丽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生物制药领域的著名学者,全球知名制药厂家和CRO企业共计200余人到会。   此次会议主题是“改变药物研发模式:东西方的交遇”,旨在为东西方的药物研发领域的科学家们建立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科学家们可以分享各自的新发明、新应用以及实践经验,探讨对药物研发新技术、新方向、新政策的看法,以实现药物研发前沿与制药工业之间的碰撞与衔接。   作为特邀媒体,仪器信息网全程参与报道了CPSA上海2011,并在会议举办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为:Instrument)采访了CPSA会议发起人Mike S. Lee博士。 CPSA发起人Mike S. Lee博士   Instrument:Mike S. Lee博士,请您介绍一下自己以及CPSA的发展历史?   Mike S. Lee博士:我是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新城的Milestone Development Services公司的总裁。一直以来,我都在积极地推进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技术与工业生产的结合。在创立Milestone Development Services之前,我在美国制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工作,担任分析研发部门总监,主要负责普林斯顿、新泽西州、沃灵福德、康涅狄格州、霍普韦尔及新不伦瑞克等地区。在我担任该职位期间,我负责开发的临床发展分析新策略,使得工业IND发展期从2年缩短至6个月。此外,我领导的跨专业项目团队还多次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紧密合作。   一年一度的CPSA起始于1998年,一直在美国召开,旨在为东西方的药物研发领域的科学家们建立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科学家们可以分享各自的新发明、新应用以及实践经验,探讨对药物研发新技术、新方向、新政策的看法,以实现药物研发前沿与制药工业之间的碰撞与衔接。   2010年CPSA首次来到中国上海,目的是为了促进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共享,建立起全球新兴业务的行业标准,并鼓励东西方合作关系的持续长。与每年一届的CPSA美国一样,CPSA上海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新技术如何更好地影响科学研究的进展与政策法规的制定等。   所有CPSA活动的基础是建立在教育与专业培训之上的。   Instrument:CPSA为何选择来到中国?与上届相比,CPSA上海2011的特色是什么?   Mike S. Lee博士:目前,中国已渐渐成为全球药物及其相关研究产品的市场领导者,西方的制药企业认识到,中国对于药物方面的教育及培训需求很旺盛,尤其是那些青年科学家们。   另外,CPSA美国组委会的许多成员及赞助商都纷纷参与到中国药物研发中来。因此,在他们的帮助与指导下,特别是安捷伦科技公司与辉瑞公司,CPSA在2010年首次来到中国上海。   CPSA上海2011集合了24个赞助商、展览、知名专家、圆桌会议等众多特色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则属CPSA设置的青年科学家海报展环节,对于参会的学生,CPSA实行全免费登记,并且会在晚宴中宣布青年科学奖的获得者。这个奖项主要是为了奖励和培养药物研发领域的青年人才,并助其在药物科学行业找到工作,做出更多成绩。我真诚地相信,这项“投资”是我们、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宝贵财富。   因此,在全球赞助商的帮助和支持下, CPSA上海年会可以被定为于一个重要的国际性会议。   Instrument:什么样的人适合参加CPSA?以及CPSA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Mike S. Lee博士:CPSA上海年会将会吸引:(1)从事前沿研究的知名专家以及那些想要与越来越快的研发周期同步前进的科学家;(2)负责国际和国内的新行业趋势研究的市场营销管理者;(3)寻求专业培训、支持以及立志为行业发展做贡献的青年科学家。   CPSA上海的目标就是,通过制药工业有关问题的公开讨论,对其创新技术与工业实践进行回顾,分享他们各自的高新技术实践经验以及对当前学术发展前景的看法。按照这个宗旨,当前的工业现状可统一进行评估预测,而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则能够成为现实。同时,广泛的和全世界的分析科学认知都将随着该领域的明显进步而达成。   Instrument:与药物研发领域其它会议相比,CPSA上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Mike S. Lee博士:CPSA上海的几个不同特点将能够使其与其它会议区分开。   (1)专题讨论会和圆桌会议的开放模式,使得那些制药行业的成功人士、知名专家或企业负责人能够非常自由,轻松与他人分享工业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法规、新方法、第一手经验等;(2)CPSA已经有13年的历史,一直致力于为制药/生物技术、学术界、仪器制造商和CRO提供一个平台,使得专家、企业领导等都能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3)CPSA上海会议的很大一部分参与者是青年科学家,我们未来打算大家能够形成一种对科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基础以及增长趋势。   因此,在该领域有着国际知名的领导者可以作为导师,激励青年科学家遵循类似的职业道路,为中国和全世界的科学作出重大贡献。
  • 广东东莞在国际货物首次检出青霉属病原菌
    中新网东莞5月4日电 记者今天从广东东莞检验检疫局获悉,日前东莞检验检疫局太平口岸在近半个月时间内连续两次从国际航行船舶食品舱检出青霉属,这也是东莞检验检疫部门首次从国际航行船舶食品舱检出青霉属病原菌。   据东莞检验检疫局官员介绍,东莞检验检疫局太平办事处船检人员在3月18日和3月30日,分别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嘉畅”轮、澳大利亚的“粤电81”两艘货轮进行检疫查验时,在蔬菜库的存放架上均发现有表面已开始霉烂的马铃薯和茄子,遂采样送东莞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检测,并督促船方对余下霉烂的马铃薯和茄子进行销毁处理。   经实验室检测,该两种食物中均检出青霉属病原菌,此病原菌可使许多农副产品腐烂,也有少数种类可使人或动物致死。这是太平口岸首次从入境船舶食品中截获该有害病原菌。   “五一”节日期间,为了保障出入境安全,东莞检验检疫局各旅检口岸人员严阵以待,在做好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同时,积极落实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保证人员充足、仪器设备运转良好。一方面,及时与客运公司沟通,在柜台张贴疫情提醒告示,加强对出入境旅客的宣传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体温监测及医学巡查,及时发现可疑病例。   据了解,4月29日至5月1日,太平办事处旅检口岸共查验出境旅客2017人次,同比增长31.7% 入境旅客566人次,同比增长7.4% 截获旅客禁止携带物肉丸及鸡肉1批次 未发现发热旅客。常平办事处旅检口岸共查验出境旅客1920人次,同比增长16.7% 入境旅客1636人次,同比下降2.9% 截获旅客禁止携带入境动植物2批次 发现发热旅客1人。
  • 布鲁克亮相第七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
    第七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 2017)于8月31日在北京闭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作为表面观测和测量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布鲁克公司纳米表面仪器部携品牌最新产品与前沿科技盛装亮相。 由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的CHINANANO2017,自2005年举办至今,已成长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品牌国际会议。本次大会围绕纳米科技的总体发展,聚焦18个主题,为学术界、产业界的交流与讨论及未来的合作提供了绝佳机会。在三天的会期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石墨烯的共同发现者康斯坦丁诺沃舍洛夫教授在内的7位世界一流的纳米科技领域专家作大会特邀报告,500多位科学家在18个分会场作邀请报告,400余位科学家做口头报告,800余篇论文以墙报交流。可以说,本次会议充分发挥了纳米科技的创新驱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夯实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纳米强国地位。而作为世界上最完整的原子力显微镜、三维非接触式光学轮廓仪和探针式表面轮廓仪系列产品、摩擦磨损、纳米压痕系列及全套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布鲁克公司纳米表面仪器部在历届CHINANANO大会上从未缺席。本届大会,布鲁克在极富动感的展台上带来了最前沿的尖端科技,展示了品牌不遗余力打造表面观测与测量技术领域排头兵的决心,提供了一个与用户面对面交流的完美平台。 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院长、大会主席白春礼一行来到布鲁克展台视察指导。资深应用科学家孙昊博士为白院长详细介绍了Bruker AFM最近取得的新进展,包括峰值力压电力响应显微镜(PeakForce PFM)、峰值力扫描电化学显微镜(PeakForce SECM)、基于快速力阵列(Fast Force Volume,FFV)获得Data Cube的一些技术,如接触共振结合FFV同时测量样品的储能模量、损失模量、损耗角、粘附力,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结合FFV得到每一个像素点的逼近曲线来研究反应动力学,隧穿原子力结合FFV测得每一个像素点的IV曲线,压电力响应显微镜结合FFV测得压电信息、接触共振信息、畴壁信息,畴反转的动态信息等等,以及液下电学测量技术,如在液体中测量导电性、压电以及电势。 同时孙博士还展示了新产品带来的一些新发现,如液体中材料或器件表现出的与空气中不同的电学性质等。白院长详细询问了实现这些功能特别是液体中的电学测量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并了解了布鲁克新技术用于锂电池电极原位研究和生理环境下生物压电材料的研究的一些新数据,孙博士就白院长提出的各种科学问题一一作了详细介绍解答。讲解结束后,白院长对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部门科研团队的创新努力表示非常赞赏 在布鲁克展台展示的一款生物型原子力显微镜(Bioscope Resolve)面前,纳米表面仪器部资深应用科学家叶鸣博士向白春礼院长详细介绍了该款产品在生物分子成像与活细胞成像方面的优异性能,并介绍了布鲁克对软样品高分辨测量的技术进步。此外,叶博士还就peakforce先进性等问题与白院长进行了深入交流介绍。向白院长展示了Bruker一系列为溶液环境高分辨成像所优化的异型探针,新探针在溶液环境下的优异性能表现与独特设计思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会议布鲁克动用大量人力将重达一千多公斤的Resolve全套系统安装到了展会的现场,无疑成为了CHINANANO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参展仪器设备。 多年来,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部一直着眼于研发新的计量检测方法和工具,不断迎接挑战,致力于为客户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提供最完善的解决方案。此外,根据工业生产中的操作模式和操作习惯,针对生产中的特定应用需求,为客户量身打造相匹配的仪器设备,简化生产过程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布鲁克的表面测量仪器广泛用于大学、研究所,工业领域的LED行业、太阳能行业、触摸屏行业、半导体行业以及数据存储行业等,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及失效分析,提供符合需求和预算的最佳解决方案。本次大会,布鲁克不仅站在行业尖端学术平台一展雄风,与产业界中外专家和企业家交流经验展开思想碰撞,更充分展示了科研团队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的的出色成效,传递出力做纳米技术先行者与最优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强音。
  • Mike McMullen将任安捷伦CEO 邵律文卸任
    美国时间2014年9月17日,安捷伦宣布安捷伦现任高级副总裁、化学分析集团(CAG)总裁Mike McMullen将从2015年3月18日起接替邵律文(William (Bill) Sullivan)出任安捷伦首席执行官。邵律文将继续担任公司顾问,直至2015年10月31日,届时他将退休。 Mike McMullen   作为交接的第一步,安捷伦董事会已经任命Mike McMullen为安捷伦总裁兼首席营运官,任命立即生效。   安捷伦董事长James Cullen 表示,&ldquo 这种安排是我们继任计划的成功,并附带时间的力量,安捷伦开始为股东提供近期电子测量业务分拆的利益。邵律文是一位出色的CEO,在安捷伦产品组合多元化到目前专注于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市场的革新中,他表现出强劲的领导力。他有卓越的眼光和非凡的驱动力使得安捷伦取得优异业绩。&rdquo 邵律文   邵律文现年64岁,自2005年3月起一直担任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于1976年加入惠普(安捷伦的前身)。   &ldquo 我感到非常自豪的是我们的团队在过去10年中所完成的工作。&ldquo 邵律文说。&ldquo 新安捷伦的成立是启动首席执行官过渡的最佳时机。Mike McMullen是一个领导公司的合适人选。他重组了化学分析集团,重塑其产品组合,并倡导了导致盈利增长,市场领先的关键收购。&rdquo   &ldquo Mike McMullen有经验、市场知识及鼓舞人心的领导风格,这将使他成为杰出的首席执行官,&rdquo 邵律文补充说。   Mike McMullen现年53岁,自2009年以来担任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化学分析集团总裁。   作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Mike McMullen将负责公司的业务(化学分析集团、生命科学和诊断集团),订单履行和新成立的安捷伦CrossLab集团,以及安捷伦全球组织,包括IT、工作场所服务、全球采购和物流。   Mike McMullen于1984年加入惠普(安捷伦前身),担任分析产品金融分析师。从那时起,他担任多个高级管理职位。作为安捷伦化学分析业务总裁,他负责全公司在化学和能源、食品和环境市场,以及服务和耗材业务的组织。   &ldquo 这是一种荣誉,要带领安捷伦和我们非常有才华的团队走向未来,&rdquo Mike McMullen说。 &ldquo 安捷伦是一个伟大的公司,能很好地挖掘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市场的新机遇。我们的策略是令人信服的,并将为我们的股东创造价值。我很高兴与团队合作去执行我们的计划。&rdquo   &ldquo 我们的重点仍然并一直是我们的客户,支持他们在实验室的日常目标以及他们大的、改变世界的突破,&rdquo 他说。(编译:杨娟)   附安捷伦公司历任首席执行官一览: 安捷伦公司第一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Ned Barnholt   1999年-2005年 Ned Barnholt   2005年-2015年 William (Bill) Sullivan   2015年- Mike McMullen 相关专访:   &ldquo 新安捷伦&rdquo 扬帆起航&mdash &mdash 访安捷伦化学分析事业部总裁Mike McMullen先生与化学分析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丁再福博士   安捷伦继续演绎&ldquo 中国故事&rdquo &mdash &mdash 访安捷伦化学分析集团总裁Mike McMullen先生与安捷伦大中华区总裁霍丰先生
  • 兽药分析大讲堂丨青霉素类新标实施,一起解锁分析难点!
    导读兽药残留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主要化学因素之一,尤其是兽用抗生素残留会进一步加速细菌耐药性进程。青霉素类作为最早应用的抗生素,历经九十余年,已发展三代,曾为增进人类健康做出过巨大贡献。青霉素价格低廉、抗菌性强,在水产养殖上被广泛用于鱼、虾细菌感染的防疗。然而,此类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其产生的耐药性问题或将导致人类进入无药可用的后抗生素时代或可怕的“耐药时代”。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实施《GB 31656.1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青霉素类含有β-内酰胺环,是一类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物质,容易在高温、水或酸碱条件下发生降解,一度给分析检测带来挑战。针对该难点项目,我们推出了岛津最新的应用解决方案,来一起看看!水产品中青霉素类分析相关法规GB 31650-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在鱼虾中青霉素G、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残留限量(MRLs)为50 μg/kg,氯唑西林、苯唑西林MRLs为300 μg/kg。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的《GB 31656.1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GB/T 22952-2008 河豚鱼和鳗鱼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标准进行了更新,增加了阿洛西林和甲氧西林,并增加了固相萃取和超滤管离心的净化步骤,修改了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青霉素类分析难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如下图,β-内酰胺环易光解,或与水、醇发生反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左:青霉素类、右:头孢菌类)[1]因此,实验过程中需注意:• 宜采用粉末标品,现配现用,前处理避光,配制后尽快分析;• 考虑到溶解性和溶剂效应,标准品母液推荐30%乙腈水配制,-18℃避光存储,保质期5d,工作液则现配现用,尽快上机分析;• 有机相为甲醇时,青霉素G与甲醇生成了青霉酸甲酯,如下图所示,青霉素甲酯MRM通道有色谱响应,且响应强度比青霉素G更高。为了保证定量准确,流动相、前处理试剂应该避免接触醇类试剂。岛津解决方案• 分析仪器岛津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目标物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化合物信息11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在2~3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部分代表性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校准曲线• 样品加标分析结果对市售南美白虾进行分析,未检出青霉素成分,并且在出峰区域无杂峰干扰。以下是在南美白虾样品中添加5 μg/kg青霉素得到的加标样品MRM色谱图。青霉素加标样品MRM色谱图(5 μg/kg)结语看了本期的难点项目经验分享,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β-内酰胺类化合物稳定性差,分析测试过程尤其注意光照、pH等的影响。除此之外,岛津应用云后续还将发布兽药分析大讲堂系列,聚焦难点项目,陆续发布检测关键点小贴士及解决方案,帮助大家共克食品安全难关。“兽药分析大讲堂系列”后续预告四环素分析篇多肽类抗生素分析篇硝基呋喃分析篇… … 参考文献[1] .刘创基.动物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检测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英国技术专家Mike Keeble于6月来华做技术交流
    2012年6月中旬,标乐资深技术专家Mike Keeble先生将首次来访中国,携同Rene Hoeg先生和谢希文教授做专题技术演讲。Mike Keeble先生是英国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曾在英国国防部的评估和研究机构担任先进金属材料部担任研究员。致力于航空材料的耐疲劳损伤性研究。他的研究项目还包括机械测试与分析、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开发等。 上海站: 时间: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浩然科技大厦306室 (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 主题:仅面向汽车、汽车零部件、热处理等行业。主题涉及研发、生产、质检等工作部门,贯穿整个行业。技术专家将针对行业用户经常遇到的问题做专门讲解。 北京站: 时间: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地点:北京钢铁研究总院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主题:仅面向航空、航天、汽车、高校、科研院所、热处理等行业。主题涉及研发、生产、质检等工作部门,贯穿整个行业。技术专家将针对行业用户的常见问题做专门讲解。 专家简介: Mike Keeble (英国) keeble先生在199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英国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996年以钢的蠕变及蠕变寿命研究获得硕士学位,2000年以对铝合金在固相线温度以上的机械行为的测定及有限元模拟研究获得博士学位。从2000年至2005年,keeble先生在英国国防部的评估和研究机构工作(即现在的QinetiQ),在先进金属材料部担任研究员。致力于航空材料的耐疲劳损伤性研究,此外,他的研究项目还包括机械测试与分析、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开发等。 从2005年期,keeble先生在Buehler UK担任技术经理,提供金相和分析技术的支持和培训。他在沃里克大学的沃里克制造业协会为各种研究活动提供专家指导。他在超过20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讲座和培训,其中包括英国皇家显微学会和金属表面处理研究所;他还完成了许多项目,为超过250家公司提供了金相制备及分析的技术指导。 Rene Hoeg (丹麦) Rene先生在哥本哈根科技大学学习通用机械技术相关的冶金和产品设计创新,于1974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某国际知名科学仪器公司任职起初担任产品设计部经理,后负责设立日本分公司并担任总经理达5年。Rene先生自1993年起为美国标乐工作,先担任欧洲区经理,主要负责开拓东欧市场,后担任亚洲区总经理及标乐全球督导委员会成员。Rene先生是ASM欧洲创办会员,ISM和ASTM工作成员,在丹麦、挪威、波兰和韩国的金相技术领域有一定知名度。他曾在游历世界50多个国家,并在超过30多个国家进行演讲。他的论文被世界多家技术杂志(文献)收录。 谢希文 (中国) 材料专家,金属材料科学家。荣休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在材料科学系与工程学系任教多年,从事光学金相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1990年12月获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现任《材料热处理学报》编委会委员、北京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委员。有《金属学原理》、《材料科学基础》等著作。 报名事宜: * 本次研讨会不收取任何费用 * 索取报名表格及其他咨询,请联络标乐市场部: 电话:400 000 3418 、021-54300887*8512 电邮:lesley.chen@buehler.com 传真:021-6410 6671
  • 赛默飞方案:TSQ Quantis 测定9 种 青霉素类药物残留
    本文参考GB/T 20755-2006、GB/T 21315-2007 等国标,在赛默飞全新三重四极杆TSQ Quantis 上建立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液质检测方法。9 种化合物在其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完全满足国标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要求。引言青霉素(Penicillins)是属于β- 内酰胺类药物的一类广谱抗生素,一直广泛应用于人类、畜禽业及水产养殖中的各种细菌感染的防治。随着产量和用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药品的盲目使用,食品、水体等抗生素残留问题日益突出。抗生素的残留可增强细菌耐药性,破坏人体和动物胃肠道及环境微生态平衡,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建立了基于Thermo Fisher TSQ Quantis 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检测9 种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方法。本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满足GB/T 20755-2006 畜禽肉中九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以及GB/T 21315-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安全监控中有关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残留检测。结论本文建立了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TSQ Quantis)分析9 种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基于Thermo Fisher TSQ Quantis 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优异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可用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日常分析检测。点击 TSQ Quantis 测定9 种 青霉素类药物残留 查看详细实验方案。
  • 标乐欧洲技术经理Mike Keeble亚洲巡讲中国站落下帷幕
    2012年11月16日,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标乐欧洲技术经理Mike Keeble先生的亚洲巡讲中国站的最后一次讲座正在举行。与会人员比报名人员多出几十人,场面十分热烈,主办方不断为到场晚的人临时加座。在会间休息及会后,很多人走到Mike Keeble先生身边,讨论讲座中的技术要点,询问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长春是Mike Keeble先生中国巡讲的最后一站,之前他已经在成都的四川大学和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举办了两场讲座,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 Mike Keeble是英国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曾在英国国防部的评估和研究机构的先进金属材料部担任研究员。致力于航空材料的耐疲劳损伤性研究。现在他是标乐欧洲的技术经理,提供金相和分析技术的支持和培训。他在沃里克大学的沃里克制造业协会为各种研究活动提供专家指导。他在超过20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讲座和培训,其中包括英国皇家显微学会和金属表面处理研究所。 在进入中国16年的时间里,标乐的材料制备设备和耗材已经被中国诸多制造工厂、质量检验实验室、研究院所和大学采购,用来对材料进行检测、失效分析,以及基础材料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发现,制备出完美的材料试样是几乎所有检测或实验的基础,所以他们也迫切想了解学习先进的材料制备方法和技术。最为全球领先的材料制备设备厂商,标乐致力于材料试样制备和分析技术的研究工作。标乐在美国和欧洲的研究部门定期出版关于材料试样制备和分析技术的技术评论,并通过技术讲座、探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将最新研究成果传递给客户。
  • 重磅!安捷伦宣布新任CEO,Mike McMullen将退休
    安捷伦近日宣布,安捷伦CrossLab集团(ACG)总裁Padraig McDonnell已被任命为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接替即将退休的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McDonnell将于5月1日正式成为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并加入安捷伦董事会。  Mike McMullen即将退休  在安捷伦及其前身惠普公司工作了近40年后,Mike McMullen将继续担任首席执行官和安捷伦董事会成员,直到5月1日。此后他将成为安捷伦和新任CEO的顾问,直至10月31日正式退休。Mike McMullen  现年63岁的Mike McMullen自2015年起担任安捷伦首席执行官,在此之前,他曾于2009年至2014年11月担任公司化学分析集团(CAG)总裁。在担任首席执行官期间,他领导安捷伦转型为市场领先的生命科学和诊断公司,此前该公司的电子测量业务(现在的Keysight Technologies)被剥离。  在Mike McMullen担任首席执行官期间,安捷伦的市值几乎增加了两倍。他推动了一场商业和文化转型,从而显著提高了增长率和盈利能力。在Mike McMullen的领导下,安捷伦一直被列为最适合工作的公司之一,这是实现行业最佳财务业绩的关键。  “我在安捷伦的职业生涯真的很特别,”McMullen说,“在这家伟大的公司工作期间,我所能要求的就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使命,再加上卓越的公司文化、才华横溢的团队,我们得以持续不断的成功记录。我期待着Padraig接管我的工作,并进入我人生的下一个篇章。我毫不怀疑,在Padraig的领导下安捷伦将取得更卓越的成就。”  新任CEO何许人也?  现年52岁的McDonnell自2020年5月起担任安捷伦ACG总裁,并于2021年11月被任命为首席商务官。在最近的一次任职中,McDonnell推动了安捷伦服务业务的强劲增长,盈利能力和客户满意度显著提高。作为首席商务官,他还通过改善端到端的客户旅程,领导了安捷伦客户体验的转型。Padraig McDonnell  在成为ACG总裁之前,McDonnell是化学及消耗品事业部(CSD)的副总裁兼总经理,于2017年被任命为该职位。在此之前,他曾在分析和科学仪器行业工作了26年,从1998年在安捷伦的前身惠普公司开始他的职业生涯。  安捷伦董事会主席Koh Boon Hwee表示:“我很高兴Padraig McDonnell被选为安捷伦的下一任首席执行官,这清楚地说明了安捷伦团队的质量和深度。我也要感谢Mike作为首席执行官的杰出领导,在安捷伦强盛发展的时候他将把职责交给了Padraig。Padraig在安捷伦担任的每一个职位上都取得了成功。我相信作为安捷伦的下一任首席执行官,他将继续保持这一成功记录,并在Mike 担任首席执行官九年期间取得的许多成就的基础上再接再厉。”  McDonnell则表示:“我很荣幸也充满活力地接替Mike成为安捷伦下一任首席执行官。Mike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感谢他继续支持我。安捷伦的未来将由持续创新、增长和对客户的不懈关注来决定。”  随着McDonnell当选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ACG跨实验室服务部副总裁兼总经理Angelica Riemann将成为ACG总裁。全球销售副总裁Jonah Kirkwood将担任首席商务官,领导One Agilent商业组织。双方将继续向McDonnell报告,并立即生效,同时向安捷伦商业集团的领导人报告。  安捷伦是分析和临床实验室技术的全球领先者,提供见解和创新,帮助客户将伟大的科学带到生活中。该公司在2023财年创造了68.3亿美元的收入,在全球拥有约18000名员工。
  • 北京启动纳米科技产业园建设
    4月21日,北京市科委与怀柔区政府联合启动了纳米科技产业园建设。纳米产业园落户于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将汇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优势项目,致力于纳米科技在能源、电子、环境、生物医药等四大领域的应用,并以下游应用带动上游纳米材料、纳米加工、纳米器件等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快速聚集发展。   据了解,北京市的纳米科技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对纳米科技的研发投入,先后启动研发、中试、产业化、示范应用、平台建设等科技计划项目近五十项,累计投入科技经费过亿元,取得了碳纳米管薄膜材料、非晶纳米晶合金等多项重大成果,纳米材料绿色制版、纳米纤维动力锂电池隔膜等成果已完成中试并着手产业化。   纳米科技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500亩,园区主要涵盖纳米领域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孵化、成果落地转化、产业化支撑服务等功能,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纳米科技创新中心、成果孵化基地以及国内领先的高端纳米产业发展基地。产业园完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120亿元。   北京市科委还牵头组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清华大学、首科喷薄公司等16家产、学、研、用优势单位,联合组建“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以汇集多方优势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北京纳米聚集发展。
  • 探索创新纳米科技前沿 | 2023布鲁克大型用户研讨会在京召开!
    8月28日,布鲁克(Bruker)大型用户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聚焦“探索创新纳米科技前沿”,吸引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等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共同探讨前沿纳米科学仪器技术和相关应用,推动纳米科技创新发展。会议现场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丹麦奥胡斯大学跨学科纳米科学中心董明东教授、布鲁克纳米表面部BioAFM业务部总监Heiko Haschke博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曹毅教授、布鲁克纳米表面部AFMi NanoIR和Nanoindentation业务部门高级总监Thomas Mueller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范峰滔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苏全民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裘晓辉研究员、布鲁克孙万新博士等分享报告,介绍各自在纳米技术创新和技术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布鲁克纳米表面与量测部亚太区销售总监时晓明出席会议并致辞布鲁克纳米表面与量测中国区资深售后经理孙昊博士介绍售后资源丹麦奥胡斯大学跨学科纳米科学中心董明东教授报告主题:Unveiling the Nano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董明东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二维材料纳米摩擦行为相关研究成果。董明东教授团队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空气、液体环境在滑动摩擦过程中小分子的动态行为,以及它们对二维材料摩擦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吸附小分子对单层石墨烯摩擦滞后性的影响;此外,探索了表面吸附小分子对四种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材料纳米尺度摩擦特性的影响,突显晶格图案和摩擦力的变化,结果显示表面吸附小分子对二维材料摩擦特性的影响,并强调表面清洁的重要性。布鲁克纳米表面部BioAFM业务部总监Heiko Haschke博士报告主题:From Single Molecules to Tissue and Dynamics: Applications of Multiparametric Correlative BioAFMHeiko Haschke博士在报告中讲述了生物型原子力显微镜(BioAFM)高速成像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AFM高速成像与先进的超分辨光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免疫标记技术的优势,实现真正的关联显微镜观察;展示了有多种选择的扫描器如何将光学图像拼接和AFM多区域成像相互结合,实现在大范围上对软样品进行多参数力学特性表征,并提供额外的光学信息;此外,还介绍了可用于单分子、细胞和组织尺度力学测量的全新独特力谱测量方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曹毅教授报告主题:Single-molecule Force Spectroscopy: A Tool to study molecular interactions曹毅教授从实验设计、表面修饰和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把原子力显微镜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单分子水平研究机械力化学;重点介绍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即使用单分子力谱技术研究一些代表性机械力化学反应,揭示其重要的分子机制。布鲁克纳米表面部AFMi NanoIR和Nanoindentation业务部门高级总监Thomas Mueller博士报告主题:Novel combinations of NanoIR spectroscopy and quantitative AFM models for elucidating nanoscale chemistry-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in real-world samples布鲁克新推出的Dimension IconIR系统将AFM-IR的先进光谱技术与Dimension Icon平台的高性能相结合,提供了更高灵敏度的纳米红外光谱,可在同一位置将纳米红外光谱与定量纳米力学、电学信息相结合,包括PeakForce KPFM和AFM-nDMA模式进行功函数和粘弹性测量。Thomas Mueller博士在报告中展示了如何该技术在半导体上纳米污染物检测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多种工业样品上的测试结果。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范峰滔教授报告主题:太阳能光催化微观动力学成像研究范峰滔教授团队利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表面光电压谱方法对光催化剂颗粒上电荷分布在nm/µm尺度上进行定量研究,揭示了有效电荷分离产生内建电场的矢量叠加效应,提出了通过非对称调节策略管理电场,精准分配催化剂反应位点的内建电场,进而提高光催化表现,进一步发展了时空分辨的表面光电压技术用于在单粒子水平上绘制飞秒到秒级时间尺度上的整体电荷转移过程,并发现了超快热电子转移和各向异性捕获的新过程。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苏全民教授报告主题:Nanoscale Metrology and Its Enabling Role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苏全民教授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及其在计量学和制造过程中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并详细讨论了从亚纳米到亚米级跨尺度计量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和基于SPM的多尺度物理和化学分析的进展。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裘晓辉研究员报告主题:Probing Friction Anisotropy at the Incommensurate Interface of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MoO3纳米片和石墨都具有原子级平整表面和范德华层状结构,AFM操纵技术可以实现MoO3纳米片的特定旋转和平移,从而能够测量不同情况下的界面摩擦。裘晓辉研究员团队研究揭示了一种由扭转角度决定的摩擦行为,即摩擦力由MoO3相对于石墨表面的晶格方向决定;发现摩擦力与纳米片尺寸之间存在次线性关系,这表明MoO3纳米片的边缘在界面摩擦中起着主导作用;基于结合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观察到的各向异性摩擦源于MoO3纳米片的边缘而非内部接触区域。布鲁克孙万新博士报告主题:Electric Characterization on Nano Materials and Devices孙万新博士主持会议并分享报告。在报告中,孙万新博士主要通过一系列示例讨论了基于SPM技术在纳米材料表征中的机遇和挑战,包括静电力显微镜(EFM)、开尔文探针显微镜(KPFM)、压电力显微镜(PFM)、扫描微波阻抗显微镜(sMIM)、电流成像等。现场讨论本次会议内容获得了参会代表的肯定和一致好评。8月29日,布鲁克还安排了纳米表面与量测部实验室参观和培训交流活动,以进一步加深与专家学者们的交流,帮助用户开展研究工作。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 2016年纳米科学卡夫利奖
    2016年纳米科学卡夫利奖纳米科学2016年卡夫利奖项的获奖者们和Park Systems的CEO在奥斯陆音乐厅参加颁奖典礼2016年纳米科学卡夫利奖的获得者依次为 Gerd Binnig(第三张图片左侧), Christoph Gerber(第二张图片左侧)和 Calvin Quate(第一张图片中间)。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是测量技术和纳米雕刻的一大突破,推动着纳米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最先是由 Calvin Quate博士,, Gerd Binnig博士和 Christoph Gerber博士等研究员发明出来, Park Systems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ng-il Park博士是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之一,Park博士认识到AFM技术可以应用于广泛领域的潜力,成为将原子力显微镜商业化并成立公司的第一人,从那以后通过不断的与客户间的创新与合作,Park已成为原子力显微镜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原子力显微镜是怎么诞生的?- 卡夫利奖得主Calvin Quate博士叙述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就是一项巨大的科学成就。发明家Binnig和Heinrich Rohrer就因发明了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所以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STM有一个主要的限制,由于它依赖于样品表面和隧道针尖之间的电子隧穿流动,只能成像导电材料。此外,大部分导电材料(如金属和半导体)在环境条件下容易氧化,这就要求将STM放入真空室中。我邀请 Gerd Binnig和Christoph Gerber来斯坦福一年,在1985年他们加入我们时,我们想确认是否可以根据STM的原理制作显微镜,但是可以不考虑导电性对任何表面进行成像。我们发现的解决方案就是添加第二个探针。我们将尖锐的金刚石探针粘在悬臂上。我们将这个悬臂组件插入到样品表面和STM的隧道探针之间。这使得该设备不仅可以在金属上而且可在所有表面上工作。当悬臂的金刚石探针扫过样品表面时,样品表面与悬臂探针之间的原子间力导致悬臂弯曲。STM隧道探针测量悬臂的金属表面的弯曲运动。这样原子力显微镜就诞生了-A为原子力分辨率,F为悬臂,M为显微镜。我们在1986年3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我们在1985年的成果。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真空中的非接触模式,使原子力显微镜实现了单原子分辨率的梦想。随着纳米尺度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原子力显微镜正在成为纳米技术产业的基础,并在纳米加工(微结构制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子力显微镜现在使用导电悬臂测量样品中的电位,另外一些使用探针传送的电流来测量纳米级的电导率和传输。高技术一直都是半导体故障分析测试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的兴起,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成为纳米结构和其他聚合物成像的首选工具。原子力显微镜能够准确地测量原子级别的相互作用和原子重新排列后样品性质的变化。原子力显微镜相比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有许多优点,它提供了三维地形数据并能以前所未有的空间分辨率测量各种物理特性。它几乎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表面,即可在空气中,真空中或液体中操作。它在真空中实现原子分辨率,在空气中实现近原子分辨率,但唯一的限制是操作起来还很麻烦,而且比较慢。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原子力显微镜能够像光学显微镜一样便于使用,并有和电子显微镜一样高的生产量。
  • CPSA上海2012现场采访——CPSA会议组织者Mike S. Lee博士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4月26日,第三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研讨会(CPSA Shanghai 2012)在上海淳大万丽酒店隆重举行,会议为期3天,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生物制药领域的著名学者,全球知名制药厂家和CRO企业代表共计300余人到会。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CPSA是关于药物开发和分析的国际学术会议, 2010年开始在中国上海举办,对中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和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CPSA上海2012的主题是“从基准到决策-从基础到应用”,旨在为东西方的药物研发领域的科学家们建立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将科学家们和制药工业企业组织在一起,分享药物领域的新发明、新应用以及实践经验,探讨对药物研发新技术、新方向、新政策的看法,以实现药物研发前沿科学与制药工业之间对接。   作为特邀媒体,仪器信息网全程参与报道了CPSA上海2012,并在会议举办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为:Instrument)采访了CPSA会议组织者Mike S. Lee博士。 CPSA会议组织者Mike S. Lee博士   Instrument:Mike S. Lee博士,请您简要介绍一下CPSA上海2012?   Mike S. Lee博士:CPSA的宗旨是通过会议组委会、赞助商以及来自各界的支持者,最大限度的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提高各界人士对基础科学的兴趣。通过高端的专题讨论会和培训,我们努力为每一个参会者提供一个独特的交流机会,以分享和交流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及观点,教育和培训是所有CPSA会议的特色。   Instrument:请您简要介绍一下CPSA2012的独特之处?   Mike S. Lee博士:本届年会在许多层面上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届的CPSA在很多层面都有很多独特之处。在会议上会有很多针对热点话题和理念的优秀的技术解决方案,CPSA上海被定位为高端的国际会议:   1)采用开放式的专题报告会,鼓励讨论和分享不同的分析方面的观点   2)培训、圆桌会议、互动交流展览会以及海报展,体现出合作的多样性和全球性   3)为有抱负和哪些可能是未来的科学界的领导者的年轻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4)此外,我们在CPSA上海2012会议上首次推出了“创新奖”,将全球认可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带给中国。这是CPSA上海真正独特的方面。   Instrument:与会者将从CPSA上海2012会议上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Mike S. Lee博士: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解释。   第一,资源。CPSA上海为所有的参会者从初学者到专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包括我们的技术和服务供应商。   第二,标杆。从信息的角度上讲,CPSA上海会议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信息,为全行业的树立了一个标杆,包括新的方法、新元素以及趋势   第三,渠道。CPSA上海为有抱负的青年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渠道来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带头人进行沟通交流,跟上他们的步伐。举例来说,哪些在某些学术领域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科学领导者通过参加CPSA上海会议,对培育青年科学家(我们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Instrument:从2011年到2012年,您是否认为药物研发热点发生了变化?目前药物研发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哪些?   Mike S. Lee博士:是的,这也是我们组委会在筹办会议议程和议题时考虑的问题,要设置哪些独特的部分。我觉得本届会议关注的热点将包括:   1)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   2)新兴的研发模式在中国   3)蛋白质和多肽的定量,生物制品和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4)新技术和新兴技术如纳流和干血斑(DBS)等。
  • 岛津推出牛奶中青霉素分解剂—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部分乳制品企业无抗奶目标的提出,抗生素残留问题成为影响乳制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青霉素作为&beta ‐内酰胺类药物是治疗牛乳腺炎的首选药物,是牛奶中最常见的残留抗生素。由于国内多数乳品企业对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牛乳采取降价收购的原则,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不法奶站为了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人为的使用解抗剂去降解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生产人造&ldquo 无抗奶&rdquo 。目前市售解抗剂的主要成分是&beta ‐内酰胺酶,它是由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和分泌的,可选择性分解牛奶中残留的&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 ‐内酰胺酶为我国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该酶的使用掩盖了牛奶中实际含有的抗生素。&beta ‐内酰胺酶能够使青霉素内酰胺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导致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增高,从而大大降低了人们抵抗传染病的能力,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为此,长期关注中国&ldquo 食品安全&rdquo 的岛津公司发挥技术优势,推出了基于岛津超快速液相UFLCXR的&beta ‐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通过检测牛奶中的青霉噻唑酸钾,间接检测牛奶中是否添加了&beta ‐内酰胺酶,供相关检测人员参考。在本方法中,使用岛津超快速液相UFLCXR,配合岛津shim pack XR‐ODS II 75 mm L.× 3.0 mm I.D.,2.2 &mu m 快速分析色谱柱,测定了市售牛奶中青霉噻唑酸钾的含量,标准曲线线性良好,重现性良好,1#样品中青霉噻唑酸钾为31.2&mu g/mL , 2# 样品中青霉噻唑酸钾为5.4&mu g/mL,说明牛奶中添加过&beta ‐内酰胺酶。 有关本方法的详细内容请参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77/down_171132.htm。 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2013年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举行
    2013年9月5日,2013年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代表与会。就纳米科技研究和教育、纳米科技政策、纳米科技未来发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3天会期中,还将有176位科学家在10个分会场作邀请报告,300余位科学家做口头报告,并有800余篇论文以墙报交流,另有近50家企业带来最新实验设备和技术展示。 会议现场   白春礼致开幕词时表示,国际纳米科技发展趋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从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转移转化一体化研究 二是专业平台支撑纳米技术研发 三是全球大型企业越来越重视纳米技术。当前我国发表纳米科技SCI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论文引用次数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一些纳米科技研究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影响,如在实验上首次发现反常量子霍尔效应,被认为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将具有化学识别能力的空间成像分辨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纳米等。近年来,我国纳米科学领域申请或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显著增长,跃居世界第二,还积极参与并部分主导了国际纳米技术标准工作。   &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我国纳米研究展现出很大的产业化应用前景,碳纳米管触摸屏、绿色印刷、纳米抛光液、纳米传感器等产品在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化生产 传染性疾病快速检测、组织工程修复材料、纳米化药物研发不断推进,纳米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前景良好 纳米技术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还开创了能源与环境纳米技术新领域。   作为国际纳米科学界的重要盛会,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由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2005年至今已举办5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奖于2011年设立,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优秀纳米科学家进行评奖。   今年的第五届会议开幕之前,主办方还邀请各国纳米科技中心主任首次举办&ldquo 纳米科技主任论坛&rdquo ,就各国纳米科技研究和教育中的共性问题、纳米科技政策、纳米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会上,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迈克尔· 格兰泽尔教授、德国马普高分子所卡洛斯· 穆伦(Klaus Mü llen)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奥马尔· 亚吉(Omar M.Yaghi)教授,5日在北京获授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奖,以表彰他们分别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机功能材料与碳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9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白春礼院士向获奖者颁发奖牌。   9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白春礼院士向获奖者颁发奖牌。
  • 2011年中国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京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为推动我国纳米科技研究的发展,集中展示我国纳米科技研究水平和研究队伍,2011年9月7日,由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的2011年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 Nano 2011)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一纳米科技领域盛事。 China Nano 2011大会嘉宾   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纳米科技国际会议,China Nano每两年举办一届,这是继2005、2007、2009三届后,China Nano第四次在京成功举办。本届大会还得到了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长、China Nano 2011大会主席白春礼院士致开幕词   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副主任白春礼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并在致辞中说到:“近年来,中国的纳米科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中国纳米科技研究群体也已获得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而China Nano 2011的召开,不仅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纳米科技界的影响和地位,而且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纳米科技整体水平,促进国际纳米科技界的学术交流,对全球纳米科技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白春礼院士还介绍到:“会议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位国际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128位科学家作分会报告,听会者可以就纳米科技前沿动态及纳米科技应用问题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专家进行交流。另外,会议主办方还设置了小型的仪器设备展,数十家与纳米科技有关的仪器设备厂商纷纷到场,展示了其最新的设备与最先进技术。” 白春礼院士为Mihail C. Roco教授、日本名城大学Sumio Iijima教授颁奖   会上,白春礼院士还特别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Mihail C. Roco教授和日本名城大学Sumio Iijima教授颁发了“China Nano Award”奖,以表彰其在纳米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与突出贡献。 China Nano 2011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为期3天,将围绕纳米信息材料、纳米能源与环境材料、纳米器件与传感器、纳米医药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纳米加工与纳米计量、纳米结构表征、纳米光学与表面等离激元学、纳米结构建模与模拟等领域,分为10个分会场展开精彩的学术讨论和交流。   以下为China Nano 2011中部分参展仪器厂商: 布鲁克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 QuantumDesign中国子公司 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英国雷尼绍公司 美国TSI公司 北京汇德信科技有限公司 先锋科技公司 上海富格贸易有限公司 北京中精科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由中国颗粒学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过程所联合主办的“2011年中国纳米材料产业化论坛”与China Nano 2011同期同地举办,论坛主要围绕纳米材料制备、表征、应用、标准化及产业化应用技术进行交流,以推动我国纳米材料制备和纳米制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促进我国纳米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相结合,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效衔接和成果快速转化。
  • 2009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京召开
    9月1日,2009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 2009)在京召开。本次大会主席、中科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副主任白春礼指出,本次大会旨在促进对国际纳米科技前沿问题的研讨与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国纳米科技的整体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纳米科技界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会议将围绕纳米信息材料、纳米能源与环境材料、纳米器件与传感器、纳米医药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纳米加工与纳米计量、纳米结构表征、纳米光学与表面等离激元学、纳米结构建模与模拟等领域进行学术交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同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还向大会发来贺电。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王琛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前几年,我国纳米科学研究主要以基础研究为主,而现在则更为重视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工业、产业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应用和技术集成研究。因此,与前两次大会相比,本次大会的目标更为明确。8个分会场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纳米技术在相关产业发展中的应用问题。不仅如此,大会还邀请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Horst Hahn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纳米技术研究所主任Paul Weiss教授等7位国际纳米科技界活跃的专家作大会特邀报告,同时邀请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68位科学家作分会邀请报告,并重点阐述纳米技术在能源、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应用问题。”   大会组委会有关人士还表示,本次大会是继2005、2007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京成功举办之后,由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的第三次国际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300多篇,来自美国、俄罗斯、巴西、泰国和中国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代表到会注册,其中海外学者近500人。   白春礼强调,纳米科技是未来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提升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支撑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技术之一。以纳米科技的研究成果为依托,有可能在未来的20~30年内持续产生新技术和推动新产业的诞生。我国纳米科技研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目前已在世界纳米技术研究阵营中占据重要席位。而两年一度的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的召开,不仅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纳米科技界的影响和地位,促进了国际纳米科技界的学术交流,而且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纳米科技事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会后,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副主任白春礼院士接受了《科学新闻》杂志的专访,品谈中国纳米科技的布局和未来规划。   科学新闻:当前世界各国在纳米科技方面的布局怎样?   白春礼:纳米科技是未来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也是提升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纳米科技的研究成果为依托,有可能在未来的20~30年内持续产生新技术和推动新产业的诞生。   当前发达国家纳米科技布局有5大特点:一、强调以应用为导向,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转化的一体化研究 二、集中投入,建设不同类型的专业纳米技术研发平台,以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三、整合各学科的研究力量,集中解决重大的科学挑战问题或孕育重大突破的应用技术 四、强调基础研究的长期性,强调重要的科学突破对未来技术的影响 五、全球大型企业越来越重视纳米技术,投入大量预算进行纳米技术应用研发。   科学新闻:中国目前在纳米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   白春礼:中国纳米科技的布局应该说是起步较早的。目前,我国在纳米功能材料、器件设计与构建、“自下而上”的关键技术与基础等一些主流发展方向上进行了全方位、分层次的战略布局。国家部署了纳米技术重大或重点计划,成立了指导和协调我国纳米技术研发的委员会,建立了国家级研发中心。   我国纳米科技在基础研究方面,据有关机构统计,2006年以来发表论文数量和论文引用次数都只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 在纳米材料研究、纳米结构的高分辨表征与检测、分子组装与调控、量子点与纳米线的生长、组装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某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在应用研究方面,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导向性的应用研究能力不足,研究水平中等 在可转移技术研究方面,能力较差,同国际最新进展相比,整体上我国纳米科技的工业化应用水平仍然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科学新闻:中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白春礼: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政府投入总量不足,并且投资部门多,领域分散,缺乏协调,造成研究课题不集中和研究工作偏离纳米科技发展的主流 二、纳米技术与能源、信息、生命、环境等领域的交流渠道不畅,交叉合作研究的程度不够,对各领域的主流问题的贡献度偏低 三、在应用研究方面,尽管我国申请或获得授权的国内专利数量有显著增长,但与产业界的联系和合作仍较薄弱 四、纳米科技的多学科性、复杂性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其长期发展的前景不明朗,造成产业界不愿早期介入。   科学新闻:中国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白春礼: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根据我们现有基础,在各学科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加强纳米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重大应用为导向,进一步推动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在能源领域,加强纳米科技在高效率、低成本、长寿命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电力防“污闪”涂层材料、聚合物微纳米球驱油等方面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领域,加强纳米科技在新一代超薄、柔性和大面积光电集成器件、新型纳米环形磁随机存储器、光电探测器件等方面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领域,加强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药物靶向输运,以及具有个性化治疗前景的低毒性多功能纳米药物等方面的应用 在环境领域,加强在自然水体(包括饮用水)污染的治理、工业废水处理、基于纳米材料和结构的新一代打印制版技术研发以及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 国家纳米中心携手《科学》杂志发布十大前沿纳米科技难题
    11月24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携手《科学》杂志向全球发布了十大前沿纳米科技难题,分别是:1.是否可以构建涵盖量子和宏观物理特性的纳米理论,进而能可靠地预测材料在纳米尺度的特性?2.纳米材料的安全性与哪些特性有关?在不同的环境中如何实现对其安全性的有效调节?3.纳米科学如何助力生物学发展?4.纳米技术将为医疗技术带来怎样的变革?5.如何借助可视化技术研究纳米材料的表面和界面?6.纳米技术如何影响不同类型催化剂的制备?7.如何实现原子精度制造的大尺寸化?8.纳米技术将如何提升算力进而助推光电器件的发展?9.纳米技术会对电子行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未来电子器件的能耗极限在哪里?10. 纳米技术如何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十大前沿纳米科技难题旨在为全球纳米科技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指引,为探索纳米科技的知识边界、挖掘纳米科技潜能带来新的启迪;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的纳米理论、纳米安全性、纳米催化、纳米生物、纳米医药、原子精准制造、极限测量及纳米科技对光电技术、电子器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与推动作用等十个纳米科技研究领域。 2023年4月底,国家纳米中心联合《科学》杂志开启了前沿纳米科技难题的全球征集工作。该项工作的目的是深入研究和分析目前纳米科技发展面对的关键问题,国内外纳米科技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学科支撑、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改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纳米科技的发展,得到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从事纳米科技研究的知名科学家和青年学者的积极反馈与响应。本次发布的十大前沿纳米科技问题结合当前国际前沿研究、未来科技发展和人类共同需求,对进一步激发纳米科技工作者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的热情,引领未来纳米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集中力量攻克纳米科技难题,推动人类进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杂志曾于2005年和2021年两次面向全球发布“125个科学问题”,激发了全球科研工作者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热烈讨论与思考。2022年,“纳米科学与工程”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列为一级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纳米科技已成为集交叉性、引领性和支撑性为一体的前沿研究领域。
  • 泊菲莱再次深度参与国标制定:《纳米科技术语 第12部分:纳米科技中的量子现象》
    2023年5月23日,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9)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纳米科技术语 第12部分:纳米科技中的量子现象》正式发布,标准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北京泊菲莱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度参与此标准从制定到发布的全过程。助力产业发展中国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古训,在当今高科技纳米技术领域,中国权威人士又提出纳米技术研究标准应先行。国家标准委主任李忠海认为,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工业领域中总是先有产品后有标准。但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工作的思维方式,提倡理念的创新。在纳米材料的标准化工作中,应提倡标准先行,用标准引导产业化发展,用标准来规范市场。纳米材料标准化是一项面向全新材料领域、具有前瞻性的标准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领域。2001年中国国家科技部将“纳米材料标准及数据库”列入基础性重大研究项目;2003年12月经国家标准委批准成立了“全国纳米材料标准化联合工作组”,目前已开展了近15项纳米材料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2023年5月23日,由北京泊菲莱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的国家标准《纳米科技术语 第12部分:纳米科技中的量子现象》(Nanotechnologies-Vocabulary-Part 12: Quantum phenomena in nanotechnology)发布(GB/T 30544.12—2023/ISO/TS 80004-12:2016, IDT)。该标准的制定及发布,将为纳米科技在与量子相关的生产、应用、检验、流通、科研等领域,提供统一技术用语的基本依据,是开展纳米科技量子相关各种技术标准研究及制定工作的重要基础及前提。北京泊菲莱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开发智能化、高精度、高性能的高科技设备企业。泊菲莱科技拥有多种自主知识产权,现已应用于新能源、药物合成、精细化工等各类科研领域,在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同时,多款产品也远销海外。泊菲莱科技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符合GB/T27922-2011《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五星级标准。泊菲莱科技不仅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也一直秉持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创见、实干、卓越”的企业精神,作为科技型高新企业,积极创导高科技智能设备等尖端科技,不断革新,不断挑战,以卓越创新的进取精神,推动自身的不断成长和壮大。2005年4月我国颁布第一批七项纳米领域的国家标准,其中就有《纳米材料术语》(GB/T 19619—2004,terminology for nanomaterials)。这项标准规定了纳米材料一般概念和按技术分类的具体概念的术语。分为一般概念、纳米材料的种类、特性、制备方法、处理方法和表征方法6类,共68个术语。其中对纳米尺度的定义是在1到100纳米范围的几何尺度,没有涉及性质变化。近年来,很多企业意识到参与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形成了共识:一流的企业制定标准,二流的企业销售服务,三流的企业售卖产品。随着我国纳米科技国标的发布,作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泊菲莱科技将在行业中更具话语权,进一步引领相关产业发展。 相关背景 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动态科学(动态力学)和现代科学(混沌物理、智能量子、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米物理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技术和纳米计量学等。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纳米科学与技术主要包括: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力学等 。这七个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学科和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这三个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是整个纳米科技的基础。其中,纳米物理学和纳米化学是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纳米电子学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内容。当前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在材料和制备、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医学与健康、航天和航空、环境和能源、生物技术和农产品等方面。用纳米材料制作的器材重量更轻、硬度更强、寿命更长、维修费更低、设计更方便。利用纳米材料还可以制作出特定性质的材料或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制作出生物材料和仿生材料。
  • 第九届亚洲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会议(AsiaNANO 2018)- 中国青岛
    世界领先的原子力显微镜制造商帕克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18年10月18日到10月21日参加由国家纳米中心科学中心举办的第九届亚洲纳米会。第九届亚洲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会议”(英文名称:Asian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缩写:AsiaNANO 2018)将于2018年10月18-21日(18日报到)在青岛红树林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召开。AsiaNANO 2018是亚洲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大会系列会议中的第九届会议。 帕克公司的CEO兼创始人Sang-il, Park博士将作为大会报告人在10月19日上午十点四十五分进行关于“原子力显微镜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为主题的发言。park原子力显微镜致力于满足您的研究和行业应用需求,请加入我们并了解更多关于最新原子力显微镜解决方案的信息。大会日期: 2018年10月18日(周四)- 2018年10月21日(周日)地点: 中国青岛红树林国际会议中心帕克展位号: #5 关于第九届亚洲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会议 (AsiaNANO): AsiaNANO 2018是亚洲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大会系列会议中的第九届会议。该系列会议2002年在日本由刘忠范院士、Haiwon Lee教授、Masatsugu Shimomura教授发起,分别由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地区国家轮流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亚洲地区重要的纳米学术会议。会议聚焦于纳米化学与纳米材料领域的创新与挑战,尤其致力于促进亚洲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创新与合作。历经六年等待,AsiaNANO 2018再次回到中国,本届会议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同承办,会议主席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宇亮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张跃教授、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院士担任。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9月25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由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科院和教育部组织的验收。   建设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是国务院为强化科技前沿布局,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做出的战略部署。按照有关批复要求,纳米中心按指标、按概算,高质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基本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资金使用合理规范,仪器设备运行良好,档案齐全管理规范。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复的“边建设边运行”原则,纳米中心围绕纳米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纳米科技项目,在纳米基础研究和重大应用、公共技术平台和基础科研条件建设、纳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人才队伍与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天上午,验收会议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隆重举行,验收委员会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等有关单位的相关领导和纳米领域的专家33人组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纳米中心科研人员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首先致辞,会议由中科院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和计划财务局局长孔力共同主持。   验收会现场   经过认真审议项目建设总结报告和实地考察,验收委员会认为:经过6年来的建设,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圆满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发展目标明确,体制机制新颖,科技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规范,已逐步成为我国纳米科技创新的重要开放平台、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在我国纳米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致辞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代表中科院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顺利通过验收表示祝贺,对科学家和项目建设人员表示感谢,并对长期支持中科院工作的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表示感谢。   白春礼指出,纳米中心是中科院与教育部共建,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共管,旨在交叉共享的创新单元。纳米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边建设、边运行”的方针,建设期间,抓住机遇,不断改善科研工作条件。园区从无到有(现园区面积2万多平方米),科研和办公场所先后经历了从地下室、到平房、再到现代化办公大楼的跨跃,面积也从最初计划的1.38万平方米,扩展到目前的2.49万平方米,并且还留有未来发展的空间。纳米中心在进行基本建设同时,积极承担各类科技项目近200项,并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工作。特别是在纳米标准制定方面发挥了核心和引领作用,使我国在国际纳米标准领域迅速成为主导国家之一。在国内外合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白春礼强调,建设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是国务院为强化科技前沿布局,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做出的战略部署。中科院在近期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已把纳米科技列入重点支持的创新领域之一,将进一步有效集成和优化整合资源,促进纳米科技的原始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期待各部委和北京市的领导和专家继续对纳米中心的后续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和帮助。希望中科院和教育部共同努力,把纳米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纳米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研究基地,成为纳米科技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中心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家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创新2020”规划的实施,希望纳米中心进一步加强科技目标凝练,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强中科院与北大、清华的联合与合作,力争为我国纳米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发改委綦成元司长在讲话中提出,发改委2004年批复由中科院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为纳米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公共平台,促进了我国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的研发。希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广大纳米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尽快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实现基础前沿研究和高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在促进我国纳米科技发展上作出贡献。   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设项目验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继续支持纳米中心建设与发展。   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中科院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李志刚,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等出席验收会议。   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出席会议      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科院纪检组长、党组成员李志刚出席会议      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出席会议
  • 白春礼院士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米科技奖章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11月3日宣布,将“为纳米科学与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奖章授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Zhores Ivanovich Alferov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Irina Bokova博士在2日晚上,将奖章颁发给Alferov院士和白春礼院士的代表——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代表师淑云大使。据悉,白春礼因国内公务繁忙,未能赴法国巴黎参加颁奖仪式。   Alferov教授是俄罗斯籍物理学家,通过发明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在“信息技术方面做了基础性工作”,曾获200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白春礼教授是中国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主要工作集中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以及分子纳米结构和纳米科技研究。白春礼现在是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Bokova总干事在颁奖仪式上说,该奖项是为了奖励两位科学家在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Eleonora Mitrofanova教授介绍,白春礼在1987年回中国以后,主持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计算机控制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激光原子力显微镜、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白春礼作为纳米科技领域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通过发表文章、专著和演讲报告等方式,积极推动社会对纳米科技内涵的全面理解,促进纳米科技研究与产业化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他现在是中国纳米科技的领军人物。Alferov发明了“理想”半导体体系,为今天微纳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lferov在半导体物理、半导体、纳米电子学和应用物理领域,发表了500多篇科学论文和50多项发明专利。   EOLSS即“生命支持系统大百科全书”,是1992年联合国召开的各国首脑会议上宣布启动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目前,已经出版包括人文、社会、经济、政治,数、理、化、生物、医学、天文、地理、农学、环境、工程技术等600个卷本,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庞大、最权威、引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主题知识库。UNESCO-EOLSS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属下的全球最大的百科全书。该奖项由EOLSS为发展纳米科学与技术而发起。
  •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 lt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gt 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将“纳米科技”等5个重点专项的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公示时间为2018年5月4日至2018年5月8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rong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闫金定 /p p   联系电话:010-68104460 /p p   传真:010-68104461 /p p   电子邮件:yanjd@htrdc.com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3c3647d1-487f-46d0-b306-de438f2d336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575d1a01-2d58-487b-8d3e-449dd7aa19cd.jpg" / /p p   附件: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5/ueattachment/fe812139-0426-4610-b75c-156f0eb2f6d2.pd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pdf /span /a /p p /p
  • 海峡两岸纳米专家齐聚丹东,交流纳米科技最新研究成果
    由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主办,丹东百特仪器公司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2011年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8日在丹东中联大酒店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五十多位从事纳米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台湾十几位纳米专家齐聚风景秀美的丹东,交流在纳米技术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展望纳米科技发展的美好未来。 上午8时许大会开幕。专委会主任、著名纳米学家张立德教授首先致开幕词,他详细回顾了十一年来海峡两岸纳米科学家密切交流的经历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出了本次学术交流会的主要研讨方向,并对丹东百特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积极评价。丹东市副市长徐春光、市台办主任李秀环、市科技局局长于波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徐副市长和李主任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详细介绍了丹东美丽的自然风光、优越的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交流成果,对来自海峡两岸的纳米科学家来到丹东进行学术交流表示热烈欢迎。在大会报告中,两岸纳米学家在纳米电池材料、中药纳米化、纳米技术在太阳能的应用以及在核能方面的应用等十几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其中张立德教授所作的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表征、清华大学程虎民教授所作的中药纳米化、台湾大同大学吴溪煌教授用纳米技术对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徐安武教授的纳米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及应用等报告,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此外,一批年轻的博士、硕士和青年教师也做了精彩的报告,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思维、观点和研究方法,表明纳米科技后继有人。台湾学者的报告语言生动精炼,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为大会增添了许多亮点。历时两天的大会及报告,海峡两岸的纳米专家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研究心得和成果,大家都受益匪浅。8月9日下午大会举行了闭幕式,张立德教授对本次大会的报告一一做了点评,他认为本次大会的报告“基础研究有深度,应用研究有突破”。通过海峡两岸的长期密切交流,将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为两岸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会议期间,海峡两岸的纳米专家还参观考察了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他们对百特优美的厂区环境,规范的仪器制造流程,优良的仪器性能和公司多年来为中国颗粒测试技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大家希望百特公司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创新技术研究,强化质量控制,早日把百特打造成国际知名的粒度仪品牌! 大会在热烈的掌声和两岸学者的祝福声中闭幕。
  •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对“纳米科技”等5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的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公示时间为2017年5月27日至2017年5月31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rong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闫金定 /p p   联系电话:010-68104827 /p p   传真:010-68104461 /p p   电子邮件:yanjd@htrdc.com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1fb1ab8f-a5a2-477f-a45d-c9cc1edcb5ae.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65760160-684a-4188-91ec-b5a5aff96d8a.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dce5b201-23dd-4a25-bec4-ad0472470fe4.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9e6e3846-0c68-404d-87ef-b6503c80e052.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附件: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f4794362-28d6-4213-9642-0968cc25da76.xls" style=" line-height: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xls /span /a /p
  • 岛津参加2011年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
    由国家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组织,国家纳米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办,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ldquo 2011年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rdquo 于2011年9月7日-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探讨纳米科学技术的前沿研究,聚焦于无机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有机和高分子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纳米器件、纳米系统、纳米生物技术及纳米医药的表征以及纳米结构的建模与仿真。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由于纳米领域密切的国际交流,本次会议从会议主持、专家报告到代表交流,全程采用英语直接交流,也成为本次国际会议的一大特色。 会场外的大厅里是40多家纳米领域分析试验仪器厂家的展台展示,陈列着各家&ldquo 纳米金刚钻&rdquo 。提到纳米技术就不能不提扫描隧道显微镜,它由IBM研究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erd Binning(盖尔德· 宾尼)和Heinrich Rohrer(海因里希· 罗勒)这两位科学家于1981年率先开发,能够在原子水平观察材料表面,从而奠定了纳米技术研究的基石。 所以,最先亮相的当然非&ldquo 原子力显微镜&rdquo 莫属,原子力显微镜是继扫描隧道显微镜之后发明的一种具有原子级高分辨的新型仪器,可以在大气和液体环境下对各种材料和样品进行纳米区域的物理性质包括形貌进行探测,或者直接进行纳米操纵;现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纳米功能材料、生物、化工、食品、医药研究和科研院所各种纳米相关学科的研究实验等领域中,成为纳米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 岛津公司于2011年5月新品推出了SPM-9700扫描探针显微镜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是在样品表面用微小的探针进行扫描,高倍率观察三维形貌和局部物理特性的显微镜总称。SPM-9700更是性能高、速度快、操作简单的新一代扫描探针显微镜。 专利技术的头部滑动机构,高稳定性&高速分析的保证 样品交换时也可保持激光稳定照射悬臂。照射稳定性优异,分析时间也大幅度缩短。 鼠标操作即可表现丰富的3D图像显示 可从不同角度放大拉伸图像进行确认。鼠标操作简单,更可进行3D断面形状分析。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下称XPS)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高技术分析仪器,主要用于固体材料的表面(2~3nm深度)元素成分和价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与成像功能和离子溅射刻蚀相结合,也可以用于固体表面元素成分及价态的二维面分析和深度剖析,在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各类功能薄膜的机理研究、催化剂研究与失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纳米材料的颗粒直径均在100nm左右,原子排列仅具备短程序而无长程序,其表面特性与块状材料有很大不同。由于颗粒过于微小,其他分析手段如SEM或EPMA的信息深度在1&mu m左右,测量结果只能是多个颗粒由表及里的平均结果,因而只能使用XPS等表面分析手段进行材料最外层数个原子层的成分与价态表征。 相信岛津纳米分析领域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包含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应用会令您的纳米研究如虎添翼!
  • 邀请函:津京冀纳米科技青年科学家论坛
    2019 NanoScientific Symposium China津京冀纳米科技青年科学家论坛2019年津京冀纳米科技青年科学家论坛(NSSC2019)将于2019年8月5-6日在天津大学天津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TICNN)举行。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解决后莫尔时代电子学器件和材料问题的外延石墨烯基电子学器件的研发和相关物理的研究、自由空间中纳米颗粒电子结构演化机理研究以及相关仪器设备和测量方法的研究、纳米系统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本次论坛将邀请国内的青年专家学者,聚焦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等最先进的研究手段,深入探讨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合成、制备以及相关电子学器件的研发、物理机制及纳米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大会日期:2019年8月5日-6日大会地点:天津大学,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第二十教学楼西配楼大会报告人Walter A. de Heer乔治亚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天津大学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石墨烯电子学奠基人和开拓者,荷兰著名物理学家、纳米科学研究者,因发现金属团簇的电子壳结构、过渡金属团簇中的磁性、碳纳米管中的场发射和弹道传导以及石墨烯电子学而闻名。被评为“科学美国人50强”之一,他在石墨烯晶体管方面的工作被《技术评论》评为2008年“最有可能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十大新兴技术之一。2009年9月被授予ACSIN纳米科学奖。H因子是71.C.P. Wong 汪正平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及卓敏电子工程学讲座教授。在封装材料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申请美国专利60余项,被IEEE授予电子封装领域最高荣誉奖——IEEE元件、封装和制造技术奖。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发表研究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35篇,EI收录625篇),其中包括发表于Science(科学)文章2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文章5篇,Nano Letters (纳米快报)文章6篇,以及发表于ACS Nano(ACS纳米)、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等电子材料领域顶级期刊论文多篇。撰写了《Polymers for Electronic and Photonic Applications》(美国高校常用的材料和电子专业教科书)、《Electronic Packaging, Design, Materials, Process and Reliability》等12本学术专著,其中的多部著作已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国内出版。分会报告胡名列天津大学周期量级光纤飞秒激光及其应用包文中复旦大学Wafer-scale devices and circuits based on 2D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向东南开大学Atomic switches andanstrom gaps controlled by light张文凯北京师范大学超快激光和X射线光谱及其应用杨天新天津大学利用窄带缝隙双层石墨烯实现THz波无粒子数反转光放大的新方法李志青天津大学Hopping conductance and 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ing effect in Pbx(SiO2)1-x nanogranular films李荣金天津大学2D Molecular Crystals: Rational Molecular Design, Controllable Self-Assembly, and Unique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米文博天津大学专家报告王德强中科院CAS专家报告吴孝松北京大学专家报告王培杰首都师范大学专家报告李志鹏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报告惠飞以色列理工学院基于SPM技术的二维材料表征王贺首都师范大学专家报告李小英天津大学专家报告于曦天津大学专家报告何明南开大学专家报告侯峰天津大学专家报告如有任何问题,请与会务组联系纪梅:mei.ji@tju.edu.cn马丽娜: linama@parksystems.com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