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多刺正青霉

仪器信息网多刺正青霉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多刺正青霉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多刺正青霉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多刺正青霉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多刺正青霉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多刺正青霉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多刺正青霉相关的解决方案。

多刺正青霉相关的资讯

  • 从“红曲风波”认识软毛青霉酸、桔青霉素和红曲色素
    软毛青霉素及相关青霉菌毒素近期,日本著名药企小林制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部分消费者在服用该公司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等方面的健康问题,导致小林制药已撤回8种红曲保健品作为功能性标识食品的备案,其中3种商品已经召回。图片图片来源:财经网一般情况下,红曲类保健食品会检测是否含有已知的真菌毒素—桔青霉素。小林制药表示,他们选择的红曲菌不携带能产生桔青霉素的基因,在原材料测试报告中也的确没有检测到桔青霉素。3月29日,小林制药公司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报告,其红曲产品中导致问题的成分可能为“软毛青霉酸(Puberulic acid)”。软毛青霉酸是在发酵过程中由青霉菌产生的天然毒素。据文献报道,从青霉菌发酵液中已分离出软毛青霉酸(Puberulic acid)、密挤青霉酸(Stipitatic acid)及其三种类似物Viticolins A–C等环庚三烯酚酮类(Tropolone)毒素。青霉菌毒素具有耐高温和侵害实质器官的特性,加热烹调也很难使其毒性减弱。目前,有关软毛青霉酸等青霉菌毒素导致的肾脏毒性报道较少,仍需进行相关研究。由于红曲菌在发酵过程中并不能产生软毛青霉素,有专家推测小林制药的红曲产品可能因为原料受到了青霉菌的污染而产生了软毛青霉酸,但具体原因还需后续的调查确认。相信该事件的发生将进一步促进红曲类食品检测的加强,相关检测标准将在不远的将来应运而生。红曲及其用途图片来源:财经网红曲也叫红曲红、红曲霉、红曲米,其作为一种天然发酵产物,成分复杂,包括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红曲可应用于制药、酿酒、食品着色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公认的保健价值,特别是在降血脂、降胆固醇方面具有积极效果。目前,国内生产的红曲主要有三类,分别是酿酒红曲、色素红曲和功能红曲。▶ 酿酒红曲的糖化力高、酯化力强、有独特的曲香,广泛用于各种黄酒、白酒、醋、酱的酿造;▶ 色素红曲的色价很高,是纯天然的食品着色剂,通常用于肉制品、腐乳等食品的着色。▶ 功能红曲是指以大米为原料,用纯培养的红曲菌发酵生成的莫纳可林K(又称洛伐他汀,结构式见下图)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红曲,常被用作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品和药品的原材料。各大厂商包括小林制药已将红曲米类食品开发为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功能的保健食品。我国对红曲类产品的使用要求红曲色素,属于复合色素,常用红曲添加剂为大米的红曲酶发酵产物或其提取物,为多种天然色素的混合物。目前, 已确定出化学结构的红曲色素主要有6种,包括黄色素、橙色素和红色素,结构如下: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国对红曲及其制品的应用和管理日趋严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关于以红曲等为原料保健食品产品申报与审评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红曲推荐量每日暂定不超过2g,产品中洛伐他汀应当来源于红曲,总洛伐他汀推荐量每日暂定不超过10mg,且不适宜在少年儿童、孕妇、哺乳人群使用等;《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红曲米及红曲红作为着色剂可用于腐乳、碳酸饮料、果冻、糕点、配制酒等多种食品中,其中风味发酵乳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8g/kg,糕点中的使用量不得超过0.9g/kg,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不得超过1.0g/kg;另外,《GB 5009.15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规定了对风味发酵乳、果酱、腐乳、干杏仁、糖果、方便面制品等食品中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3种红曲色素的测定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红曲色素(又称红曲红)是发酵产生的多种天然色素的混合物,由于发酵工艺的不同,市售红曲色素所含的色素成分及其含量不尽相同,也并非上述所有常见成分均可检出。另外,GB 5009.150-2016和SN/T 3843-2014标准中将红曲红胺的CAS号3627-51-8写为126631-93-4,而后者对应的名称为N-芴甲氧羰基-8-氨基辛酸(N-Fmoc-8-Aminooctanoic acid),对应的结构式见下图。尽管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量与红曲红胺完全相同,导致二者在一级质谱的分子离子峰完全相同(均为[M+H]+ = 382, [M-H]- = 380),然而二者的化学结构却差别巨大,因此其核磁谱图和二级质谱上的碎片离子峰有显著差别,在HPLC上的出峰时间和UV吸收也有明显的区别。检测人员在标准物质选择、采购和使用中应多加注意,避免产生错误的检测结果。红曲在发酵过程中可能因菌株变异或污染产生桔青霉素,其有很强的肾脏毒性,摄入过量会导致肾损害,因此桔青霉素是红曲类产品必检项。《GB 1886.18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中规定红曲红中桔青霉素的限量为0.04 mg/kg。《GB 1886.66-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黄色素》中规定红曲黄色素中桔青霉素的限量为1.0 mg/kg。阿尔塔科技作为被CNAS认可的食品安全检测有机标准物质生产制造商,根据科研单位检测热点,快速响应,积极研发软毛青霉酸、桔青霉素、红曲色素及其相关产品,助力食品安全检测,为守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红曲发酵过程可能产生的相关毒素标准品:了解更多产品或需要定制服务,请联系我们
  • 诺奖得主手中的那株青霉菌被首次测序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医学院工作时发现了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penicillin)。这种抗生素是由青霉属中的霉菌产生的,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凭借此项发现,弗莱明在1945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弗莱明所发现的青霉菌菌种被交给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保存。如今,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的研究人员利用五十多年前冷冻保存的样本,对这个原始青霉菌菌株开展了基因组测序。这项成果于9月24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研究小组还将弗莱明的青霉菌菌株和美国现在大规模生产抗生素所用的菌株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生产青霉素的方式略有不同,这可能对抗生素的工业生产有意义。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和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Timothy Barraclough教授说:“我们原本打算将亚历山大?弗莱明的青霉菌用于一些其他实验,但让我们惊讶的是,没有人对这个原始的青霉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尽管它在生物界具有历史意义。”尽管弗莱明霉菌因青霉素的发现而闻名,但后来美国研究人员却选择发霉哈密瓜上的霉菌来生产抗生素。他们从发霉的哈密瓜上分离出原始的野生霉菌分离株,经过多轮X射线、化学和紫外线诱变以及人工选择,最终获得青霉素产量高的分离株。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获得了保存在CABI菌种保藏库中的冷冻样本,并重新培养了弗莱明的原始青霉菌(Penicillium rubens)。他们提取出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开展基因组测序,并将此基因组与先前发表的两种青霉属工业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两类基因:一类是编码各种酶的基因(pcbAB、pcbC和penDE),青霉菌利用这些酶来产生青霉素;另一类是调控基因,这些基因能够控制酶的产量。他们发现,对于英国和美国的菌株,调控基因有着相同的遗传密码,但美国菌株拥有更多的拷贝,使得菌株产生更多的青霉素。不过,青霉素生产酶的编码基因却不相同。这表明,英国和美国的野生青霉菌经过自然进化,产生了略有不同的版本。像青霉菌这样的霉菌会产生抗生素来对付微生物,而微生物也会不断进化以躲避这些攻击,如此这般,“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的进化方式可能不同,以适当其当地的微生物。就目前而言,微生物进化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因为许多细菌已对我们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研究人员表示,尽管他们尚不清楚英国和美国菌株中不同酶的序列对抗生素有何影响,但这有望带来青霉素生产的新方法。文章的第1作者、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的Ayush Pathak表示:“我们的研究有望激发对抗耐药性的新解决方案。青霉素的工业生产主要关注产量,而人为提高产量的步骤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 广东东莞在国际货物首次检出青霉属病原菌
    中新网东莞5月4日电 记者今天从广东东莞检验检疫局获悉,日前东莞检验检疫局太平口岸在近半个月时间内连续两次从国际航行船舶食品舱检出青霉属,这也是东莞检验检疫部门首次从国际航行船舶食品舱检出青霉属病原菌。   据东莞检验检疫局官员介绍,东莞检验检疫局太平办事处船检人员在3月18日和3月30日,分别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嘉畅”轮、澳大利亚的“粤电81”两艘货轮进行检疫查验时,在蔬菜库的存放架上均发现有表面已开始霉烂的马铃薯和茄子,遂采样送东莞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检测,并督促船方对余下霉烂的马铃薯和茄子进行销毁处理。   经实验室检测,该两种食物中均检出青霉属病原菌,此病原菌可使许多农副产品腐烂,也有少数种类可使人或动物致死。这是太平口岸首次从入境船舶食品中截获该有害病原菌。   “五一”节日期间,为了保障出入境安全,东莞检验检疫局各旅检口岸人员严阵以待,在做好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同时,积极落实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保证人员充足、仪器设备运转良好。一方面,及时与客运公司沟通,在柜台张贴疫情提醒告示,加强对出入境旅客的宣传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体温监测及医学巡查,及时发现可疑病例。   据了解,4月29日至5月1日,太平办事处旅检口岸共查验出境旅客2017人次,同比增长31.7% 入境旅客566人次,同比增长7.4% 截获旅客禁止携带物肉丸及鸡肉1批次 未发现发热旅客。常平办事处旅检口岸共查验出境旅客1920人次,同比增长16.7% 入境旅客1636人次,同比下降2.9% 截获旅客禁止携带入境动植物2批次 发现发热旅客1人。
  • 兽药分析大讲堂丨青霉素类新标实施,一起解锁分析难点!
    导读兽药残留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主要化学因素之一,尤其是兽用抗生素残留会进一步加速细菌耐药性进程。青霉素类作为最早应用的抗生素,历经九十余年,已发展三代,曾为增进人类健康做出过巨大贡献。青霉素价格低廉、抗菌性强,在水产养殖上被广泛用于鱼、虾细菌感染的防疗。然而,此类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其产生的耐药性问题或将导致人类进入无药可用的后抗生素时代或可怕的“耐药时代”。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实施《GB 31656.1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青霉素类含有β-内酰胺环,是一类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物质,容易在高温、水或酸碱条件下发生降解,一度给分析检测带来挑战。针对该难点项目,我们推出了岛津最新的应用解决方案,来一起看看!水产品中青霉素类分析相关法规GB 31650-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在鱼虾中青霉素G、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残留限量(MRLs)为50 μg/kg,氯唑西林、苯唑西林MRLs为300 μg/kg。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的《GB 31656.1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GB/T 22952-2008 河豚鱼和鳗鱼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标准进行了更新,增加了阿洛西林和甲氧西林,并增加了固相萃取和超滤管离心的净化步骤,修改了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青霉素类分析难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如下图,β-内酰胺环易光解,或与水、醇发生反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左:青霉素类、右:头孢菌类)[1]因此,实验过程中需注意:• 宜采用粉末标品,现配现用,前处理避光,配制后尽快分析;• 考虑到溶解性和溶剂效应,标准品母液推荐30%乙腈水配制,-18℃避光存储,保质期5d,工作液则现配现用,尽快上机分析;• 有机相为甲醇时,青霉素G与甲醇生成了青霉酸甲酯,如下图所示,青霉素甲酯MRM通道有色谱响应,且响应强度比青霉素G更高。为了保证定量准确,流动相、前处理试剂应该避免接触醇类试剂。岛津解决方案• 分析仪器岛津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目标物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化合物信息11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在2~3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部分代表性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校准曲线• 样品加标分析结果对市售南美白虾进行分析,未检出青霉素成分,并且在出峰区域无杂峰干扰。以下是在南美白虾样品中添加5 μg/kg青霉素得到的加标样品MRM色谱图。青霉素加标样品MRM色谱图(5 μg/kg)结语看了本期的难点项目经验分享,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β-内酰胺类化合物稳定性差,分析测试过程尤其注意光照、pH等的影响。除此之外,岛津应用云后续还将发布兽药分析大讲堂系列,聚焦难点项目,陆续发布检测关键点小贴士及解决方案,帮助大家共克食品安全难关。“兽药分析大讲堂系列”后续预告四环素分析篇多肽类抗生素分析篇硝基呋喃分析篇… … 参考文献[1] .刘创基.动物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检测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赛默飞方案:TSQ Quantis 测定9 种 青霉素类药物残留
    本文参考GB/T 20755-2006、GB/T 21315-2007 等国标,在赛默飞全新三重四极杆TSQ Quantis 上建立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液质检测方法。9 种化合物在其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完全满足国标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要求。引言青霉素(Penicillins)是属于β- 内酰胺类药物的一类广谱抗生素,一直广泛应用于人类、畜禽业及水产养殖中的各种细菌感染的防治。随着产量和用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药品的盲目使用,食品、水体等抗生素残留问题日益突出。抗生素的残留可增强细菌耐药性,破坏人体和动物胃肠道及环境微生态平衡,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建立了基于Thermo Fisher TSQ Quantis 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检测9 种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方法。本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满足GB/T 20755-2006 畜禽肉中九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以及GB/T 21315-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安全监控中有关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残留检测。结论本文建立了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TSQ Quantis)分析9 种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基于Thermo Fisher TSQ Quantis 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优异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可用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日常分析检测。点击 TSQ Quantis 测定9 种 青霉素类药物残留 查看详细实验方案。
  • 岛津推出牛奶中青霉素分解剂—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部分乳制品企业无抗奶目标的提出,抗生素残留问题成为影响乳制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青霉素作为&beta ‐内酰胺类药物是治疗牛乳腺炎的首选药物,是牛奶中最常见的残留抗生素。由于国内多数乳品企业对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牛乳采取降价收购的原则,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不法奶站为了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人为的使用解抗剂去降解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生产人造&ldquo 无抗奶&rdquo 。目前市售解抗剂的主要成分是&beta ‐内酰胺酶,它是由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和分泌的,可选择性分解牛奶中残留的&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 ‐内酰胺酶为我国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该酶的使用掩盖了牛奶中实际含有的抗生素。&beta ‐内酰胺酶能够使青霉素内酰胺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导致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增高,从而大大降低了人们抵抗传染病的能力,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为此,长期关注中国&ldquo 食品安全&rdquo 的岛津公司发挥技术优势,推出了基于岛津超快速液相UFLCXR的&beta ‐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通过检测牛奶中的青霉噻唑酸钾,间接检测牛奶中是否添加了&beta ‐内酰胺酶,供相关检测人员参考。在本方法中,使用岛津超快速液相UFLCXR,配合岛津shim pack XR‐ODS II 75 mm L.× 3.0 mm I.D.,2.2 &mu m 快速分析色谱柱,测定了市售牛奶中青霉噻唑酸钾的含量,标准曲线线性良好,重现性良好,1#样品中青霉噻唑酸钾为31.2&mu g/mL , 2# 样品中青霉噻唑酸钾为5.4&mu g/mL,说明牛奶中添加过&beta ‐内酰胺酶。 有关本方法的详细内容请参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77/down_171132.htm。 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周青梅:我与近红外的故事
    仔细拜读了各位老师讲述的近红外故事,在佩服学习之余也有些动笔的冲动。相对于各位专家,我对近红外技术研究不值一提,但对近红外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啤酒行业的应用时时刻刻想去关注。  对近红外的了解,从1997年进入检测行业就有听说,实验室的前辈们反映的情况是近红外检测只是快速但不够准确,不适合实验室的仲裁检测。但其快速环保的检测手段还是让我时刻关注其应用情况,希望自己的实验室也能有这样的仪器。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检测频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检测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啤酒的原辅料属于农产品,产品质量经常是参差不起,需要加大检测的频次才能更好的评价产品质量。特别是2007年,啤酒生产的原料大麦,由于进口大麦产量的减少,价格不断飘升,啤酒企业纷纷把眼光转向国产大麦,由于我国是各家各户的种植方式,每家的品质都会有所区别,必须进行大批量的快速检测来对大麦进行筛选分类才能满足工艺要求,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成了当务之急,此时实验室人员又把目光聚焦在了近红外上,不同的仪器厂家都表示能解决我们的检测难题,但由于以前购买近红外仪的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关于近红外在啤酒行业的应用及相关文献少造成各部门对近红外仪实际应用的担心,又加上仪器的价格高等原因,所以采购仪器在进行审批时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FOSS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台试用仪器,通过与FOSS公司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对近红外分析法和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了显著性检验,通过大量数据得出了近红外光谱法和国家标准方法的检测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且精确度高于国标方法。消除了各部门对检测准确性的怀疑,很快就购买了第一台近红外分析仪,对啤酒原料大麦进行快速检测。高效准确的检测结果让我们对近红外分析仪的应用有了信心,在工作之余也进行相关的探索,建立了一些适合啤酒原料(如大米、麦芽等)的分析模型,解决了因检测速度慢而影响采购进度和生产工艺调整的难题,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  2013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的燕泽程、刘慧颖老师带领的专家团队到燕京进行调研活动,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近红外的应用情况。2015年褚小立老师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微信群,有幸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群中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更坚信近红外在啤酒行业的应用前景,于2015年公司再次购买了两台近红外分析仪,在应用的同时也进行相关的研究。  有了近红外在石油、制药、饲料和烟草等行业的应用先例,有了行业协会建立的良好平台,有了各行业专家的先进经验,许多先进的理论研究一定能很快进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其在啤酒检测行业的作用。    燕京啤酒技术中心 周青梅
  • “最权威检测报告”居然多次出现造假?!
    记者从杭州市滨江区住建局了解到,本网昨天报道的《浙江一在建国家级环保示范楼因用假冒钢筋难产》一事,当初在停工整改前杭州市建委曾有过一次抽检,抽检报告显示所有钢筋均符合国家标准,事实的真相是否如此呢?   按理说,抽检报告符合标准,为何市建委又要勒令停工整改,数百吨假冒钢筋又为何要退回给发货商?一连串的问题又重新浮出水面,而建设方辛迪集团更是对这份委托单位为辛迪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钢筋焊接检测报告》毫无印象,这份号称此事件中最权威的一份检测报告,其委托单位、检测内容、见证人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疑点。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钢筋供货商还是施工方出具的供货、收货单据,还是施工方在收货验收时提供的检测报告,也都有着诸多的疑点。   最权威的检测报告现身   滨江区住建局提供的这份检测报告检测的时间是2013年6月20日。滨江区住建局说,这份检测报告的抽检样本是当天杭州市建委在全市建筑工地质量安全大抽检行动中从辛迪集团总部大楼施工现场抽取的,样本现场封存,并当场送到了浙江可振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下称&ldquo 可振公司&rdquo )进行检测。   检测报告当天形成,报告的名字为《钢筋焊接检测报告》,报告的委托单位为浙江辛迪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名为浙江辛迪集团总部大楼,见证人是苏广凤。   从报告的内容可以看到,检测的部位清一色的是钢筋的工艺焊接,各项指标均显示合格。   滨江区住建局副局长黄炳潮说告诉记者,这份报告是在所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检测的,大楼施工所有钢筋的质量问题来说是最具说服力的一份检测报告。   权威检测报告疑云重重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正是这么一份滨江区住建局口中的权威质检报告,却在各方面都有着种种的疑问,真假存疑。   可振公司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钢筋焊接检测报告并不能代表钢筋质检报告,真正的钢筋质量检测应该是钢筋原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检测的部位也不会是工艺焊接部位,而是钢筋的主体。而对于钢筋质量最为关键的伸长率、屈服度和弯曲性能等重要数据,在滨江区住建局提供的这份所谓的权威检测报告中并没有提及。   他同时还告诉记者,一般的钢筋检测中还需要标明钢筋的生产厂家、品牌、质保单编号、批号和钢筋的规格等重要的信息,以方便对钢筋质量进行倒查。而这份报告中却对于这些关键信息只字未提。   &ldquo 真正严格的钢筋检测报告中,这些信息必不可少,这份质检报告未提及生产厂家和品牌,可能是当时送检时委托单位未告知,而我们只负责检测,因此最后不得已才将生产厂家及品牌空出来。&rdquo 该工程师说。   此外,这份由浙江辛迪职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的&ldquo 权威检测&rdquo ,辛迪方面却毫无印象。辛迪集团工程项目经理助理杨焜华表示,公司翻遍了留存的所有相关档案记载,都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同时所有与工程有关的人员也都没有授权委托过这次检测。   &ldquo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如果这份钢筋焊接检测报告的委托单位写的是我们公司,那必须要有我们公司的正式盖章授权函件,我们公司也会有留档,如果是建委委托检测的,那么检测报告上的委托单位就应该是杭州市建委,而不是我们辛迪。&rdquo 杨焜华说。   对此,可振公司工程师表示,也不排除当时建委送检时告诉相关检测人员送检材料来自辛迪大楼,所以,公司在检测时直接将委托方标注为辛迪集团。同时该工程师告诉记者,其是今年才到可振上班,所以对于这份质检报告的背景不了解。   也就是说,这份权威的质检报告的委托单位和检测品牌都成了不确定因素。   协调会上自力自称受害者   除了这份质检报告本身的诸多疑点外,之后的各类协调会、整改行动中各方的行为也同样与这份显示&ldquo 合格&rdquo 的质检报告有着不少矛盾的地方。   在这份报告出来后的第5天,建设方浙江辛迪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监理方浙江禾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施工方浙江自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原材料供应商杭州天涛物资有限公司曾坐在一起,对辛迪集团总部大楼工程项目开过一次协调会。   在这次会议中,将施工方自力建设的行为定性为&ldquo 明显是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奸商行为。&rdquo 而自力集团也在会议中&ldquo 严厉谴责杭州天涛物资有限公司的这种不法行为,并同意将16层的柱、梁、板的钢筋全部拆除,重新安装制作常州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钢筋产品。&rdquo   之后进行的多次协调会中,各方对于这份关键性的检测报告也只字未提。   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与之前6月20日报告中&ldquo 一切合格&rdquo 的说法有着明显的矛盾,如果这份5天前就出来的报告真的显示&ldquo 一切合格&rdquo ,那为何之后的协调会中会对这样一份关键性的检测报告只字未提?如果钢筋检测出来属于合格产品,那自力集团又何必要主动要求拆除所有钢筋并重新安装中天牌的钢筋呢?   诸多的疑点让这份号称最权威的检测报告蒙上了一层&ldquo 是真是假&rdquo 的谜团。   施工时检测报告就多次出现造假   其实不仅仅是这一份滨江区住建局提供的检测报告真假存疑,在施工中自力集团也多次将伪造的检测报告提供给辛迪集团。   据了解,在建筑工程中,每一批的钢材在到货验收时,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都会一起委托权威的检测机构对钢筋的质量进行抽检,只有检测合格才能验收。而在辛迪总部大楼的建设过程中,所有抽检报告中标明的钢筋品牌、型号、质保单编号和批号都是属于常州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并没有出现一份龙江牌钢筋的检测报告,这与混入了257吨龙江牌钢筋的事实显然是矛盾的。   &ldquo 可以肯定,这些检测报告中必然有一部分是假的,属于检测报告造假。&rdquo 杨焜华说。   钢筋造假并不是闹着玩的事,这涉及到整幢房子的安全,而钢筋检测报告造假不仅仅让假冒钢筋堂而皇之地混入了建筑工地,更让今后可能的追责成为妄谈。我们不知道自力集团为何会使用这些假冒的检测报告,更不清楚滨江区住建局为何会向我们提供这么一份明显真假存疑的检测报告,并称之为&ldquo 目前最权威的检测报告&rdquo 。但对于这其中的种种疑问,本网对此会持续关注。
  • 哈药总厂周围怪味难除 环保部门称排污达标
    核心提示   哈药总厂,哈尔滨的一张“名片”,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三成、每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 此外,它带给哈尔滨市民的,还有多年挥之不去的“药厂怪味”。在城市GDP与市民健康面前,究竟该如何抉择?根治“药厂怪味”,究竟是“差钱”还是“差决心”?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怪味侵扰居民难入睡,多次反映问题未解决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哈尔滨市学府路109号的哈药总厂。当车行至几个街区之外时,一股怪味便涌进车内。初闻称不上刺鼻,但越闻越觉得恶心。   “半夜经常会被药厂排放的臭味熏醒。”学府路125号的食杂店店主告诉记者,他住在这里多年了,附近居民每天都在忍受着,有条件的早都搬走了。   据悉,哈药总厂厂区始建于1958年,当时周边是一片荒地,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附近除了密集的居民区外,还有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大学,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医院等大专院校和医疗机构。   记者在药厂异味四溢的污水处理区看到,和高耸的废气排放塔比肩的,是正在加紧施工中的某回迁高层住宅楼。回迁户到时能住得安生吗?记者心里直打鼓。   怪味随风走,波及范围远不止周边。“气味早先是全天候的,现在大部分集中在晚上9点以后。”家住和兴路沙曼小区的官女士说,小区离哈药直线距离有5公里,每早一开窗就能闻到怪味。而她的工作地在龙塔附近,离哈药足有10公里以上,也属于怪味的“势力范围”。   周边居民对哈药总厂排放出的这种异味深恶痛绝。家住南岗区保健路的李大妈告诉记者,“白天味还算淡的,等到半夜放气,比厕所还臭呢,每次我们就像躲瘟神一样,立刻关门关窗”。   市民天天盼着怪味消散,却一次次跌入失望谷底。   哈药总厂周边居民、学校教师多年来多次找企业交涉,很多市民还通过“行风热线”等渠道向环保部门反映情况,当地媒体平均两年掀起一轮舆论监督热潮,但一阵阵疾风过后,怪味却依然浓郁。   采访中,很多居民都记得,两年前,当地一家都市报根据市民反映,画出了一张受怪味影响的城区示意地图,非常直观醒目,但“报纸都发黄了,问题还没解决”。   环保部门称排污达标,深度治理却怪味依旧   对此,哈尔滨医科大学曾专门做过一份关于“药厂废物排放对附近居民健康影响”的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反映,药厂周边学习、生活的人群表现出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等症状。   去年以来,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医大二院超声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田家玮教授也连续两年分别联合51名、47名政协委员进行联名提案,分析了药厂怪味的危害性,提出了整改、搬迁、核心部分搬迁等一系列建议。   据专家介绍,治理药厂怪味始终是世界性的难题。无论是中成药、药物制剂、化学制药还是兽药加工,在制药工艺过程及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都会有排放物。制药企业对于排放物中有机溶酶的治理却一直没有良好措施,这也是哈药总厂怪味的根源所在。   2007年8月,哈市环保部门对外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哈药总厂处于城市上风向,向大气散发的异味主要来自于青霉素车间产生的发酵气味,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等挥发性气体。   当年,哈药总厂确定了异味深度治理方案,投资近8000万元分别对发酵气味、蛋白烘干气味、污水处理厂静态挥发臭气等进行了治理。据称,目前这些污染治理设施都已投入运行。   可是,两年过去了,药厂怪味依旧,市民闹心依然。   哈药总厂环保部的韩洪彬介绍,从生产过程来看,异味来源有三:   一是药品生产过程,二是废水处理过程,三是发酵基质干燥过程。生产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发酵过程,其废气成分数以百计,很多成分至今不明,污染治理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据介绍,哈药总厂主要产品为青氨类产品和头孢系列产品,从污染占比来看,前者占四成,后者占六成。两年来,哈药投资360万元在3个青霉素车间分别安装了10吨碱液回收罐,通过“碱洗法”以减轻车间内外青霉素气味污染 投资500余万元对污水处理厂产气较重的蓄水池实施了封闭吸收处理。   韩洪彬说,“污染的确减轻了,但人的嗅觉对恶臭气体的灵敏度是ppb级,比仪器的ppm级还要高1000倍,即使除了九成的味,人的嗅觉感觉可能只少了一半。”   在施工中的高浓度废水预处理系统工地,韩洪彬告诉记者,这个投资1000余万元的处理系统预计今年10月投产,可将不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在未混合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别处理。   目前,企业治污正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工艺延伸,正在改进中的包括酶法替代化学法、非接触性基质干燥等新型生产工艺,有望实现异味排放“明显改观”。   针对市民“年初大冬会期间为啥就没味”、“一来检查的就停产”的质疑,韩洪彬认为纯属误会。   他说,大冬会期间个别车间纯属例行检修,哈市环保部门对哈药总厂每周有一次例行检查,并通过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对厂区的污水和大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测。而且,企业生产过程是复杂的生物过程,环环相扣,停产一天损失数以千万计,根本不可能随便停产。   近日,哈尔滨市环境监察支队征管三科在检查中发现,尽管企业排污已经基本达到排放标准,但生产过程存在密闭不严等问题,导致异味不能充分被收集、处理。问题是老问题,但下达整改通知是“必须的”,他们要求企业在今年年末一定要消除怪味。   80亿至100亿元的巨额成本,让搬迁决策难产   在哈药总厂青霉素厂房前,记者看到通往生产车间的大门四敞大开,怪味从里面源源不断地溢出。据了解,类似这样无组织排放的气体最让企业头疼。   “有没有办法把怪味罩住呢?”   “满足各种技术规程的前提下收集气体是最大难题。”韩洪彬说,企业生产不仅要考虑到环保,而且还要兼顾防火、防爆等其他要求,“上新设备审批周期长不说,现有厂房根本摆不下,甚至会妨碍消防通道。”   一边是老厂房、老工艺更新困难,怪味难以根除,一边是居民视之为“眼中钉”,必欲拔之而后快。那么,何不搬迁了事、另辟新天呢?   网友“无奈啊”认为哈药总厂应该走国内第一支青霉素生产企业——石家庄华北制药[0.00 0.00%]的搬迁之路。多年来,石家庄市民也是被酸酸的“华药味道”困扰。2008年,石家庄市规定城区内49家工业企业必须于2010年底前完成搬迁或转型,其中就包括华北制药。   据知情者透露,哈药的搬迁成本约在80亿至100亿元。巨额成本由谁承担,政府和企业各算各的账,尽管企业近来四处选址,但决策迟迟下不来。   有市民质疑,哈药总厂的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三成,每年销售收入40多个亿,真就连个家也搬不了吗?哈尔滨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但城市总不能只要GDP,不管老百姓生命健康吧?   更有市民尖锐地指出,表面上是“差钱”,实质上是“差决心”。笼罩在城市上空的异味,考验的是市民日渐疲惫的耐心,更拷问着企业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心。
  • 韩春雨回应论文遭质疑:我们实验室已重复很多次
    “我对NgAgo技术有严重的怀疑。”有国外同行如此评说韩春雨公布的实验。  “我们实验室已经重复了很多次。”风口浪尖上的韩春雨如此回应。  “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发表韩春雨论文的英国《自然生物技术》2日声明。  这是近来广受关注的韩春雨基因编辑技术论文引发争议之后,几个主要当事方的态度。新华社记者就此进行了多方采访,专家认为这一争议还有待实验和时间检验,如古人所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争议是什么  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及其团队5月份在全球知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上报告说,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 NgAgo-gDNA。论文一发表便引起全球生物学界巨大关注,因为基因编辑是当前的热门领域,主流技术是被广泛认为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 CRISPR-Cas9技术。而根据论文,NgAgo-gDNA技术与CRISPR-Cas9技术相比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  不少研究者纷纷跟进这项技术,随后不时传出各种消息,有的说重复不了该实验,有的说能重复但效率低,但迄今还没有任何正式发表的科学文献表达支持或反对的观点。近来,对韩春雨论文的质疑逐渐升温。  质疑高峰出现在近几天,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加埃唐布尔焦在网上公开发文表示,他不能重复韩春雨论文中描述的实验,并且在与许多同行 的讨论中得知他们也无法重复该实验,因此“我对NgAgo技术有严重的怀疑”。他呼吁《自然生物技术》要求韩春雨公布更多原始数据和实验细节。随后,国 际上一些科研人员如西班牙国立生物技术中心的路易斯蒙托柳等人表示支持布尔焦的质疑。  相关方态度  对于相关质疑,韩春雨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论文是真实的,“我们实验室已经重复了很多次”。他强调,自己忙于科研,对于外面的种种说法,不愿意多费精力来做回应。  新华社记者联系了《自然生物技术》编辑部,该刊发言人声明说:“《自然生物技术》对于人们提出的任何关于论文的疑虑都会认真对待,并加以慎重考虑。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  由于此前有报道说,韩春雨论文曾先投给美国《科学》杂志,被拒稿后才转投《自然生物技术》。新华社记者还联系了《科学》杂志出版方美国科学 促进会。科促会公共项目负责人金杰平霍斯特说,《科学》杂志不会证实或否认某篇论文曾被拒绝刊发,也通常不会评论其他通过同行评审机制刊发论文的期刊, 但“刊发论文的主要目的之一确实是让研究结果可重复”。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饶毅担任主编的科学类新媒体《知识分子》曾在韩春雨论文刚发表时予以重点介绍,引发了国内媒体的报道热潮。饶毅在接受新华社 记者采访时说:“韩春雨的工作,与其他初次发表的工作一样,需要其他实验室能够重复,需要时间检验,需要多方面比较,需要知道能够有多少发展,才知道是否 过硬,有多大意义。”  饶毅强调,实验科学的最后结论不取决于雄辩,而在于事实。他举了自己曾遭遇的一次争议为例子:1999年,饶毅发表论文阐述Slit蛋白质的 功能;2001年,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否定饶毅的结论;饶毅于是做了更多实验,在2003年发表新论文,证明了自己的结论正确。在这次事 件中,最终起决定因素的是进一步的实验。  怎么看科学  这次论文事件引发巨大关注,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基因编辑是当前热门领域,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和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韩春雨没有出国留学 经历,在河北科技大学工作,凭借上述论文,一鸣惊人;而如今遭受国际同行的质疑,也引发人们担心,剧情会否反转。从论文发表至今,媒体对韩春雨紧追不舍, 那应该怎样客观看待相关报道呢?  与此次争议无关的美国乔治城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吴建永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理解“媒体需要热点,大众需要追星”这类行为,但科研事 件往往要在多年后才能做出最终结论,因为许多科研成果的影响因素复杂,需要时间才能辨别真伪。而现在处于未决阶段,一些媒体的报道容易引起有各种倾向性的 猜测。   吴建永为此写了题为《木桌子效应》的科普文章,回顾历史上著名科学家费米当年用中子引发核裂变,别人却不能重复的故事。费米后来发现原因是他 用木桌子,木材中的氢原子有减慢中子的作用,而其他人用大理石桌面,所以不能重复。费米由此进一步总结出慢中子理论,发明了核反应堆。吴建永说:“未知因 素影响实验结果,造成实验不能重复,是科研中的普遍现象,应该学会以平常心看待新闻中处于萌芽状态的新发现。”  当然,科学界也有实验确有问题而最后真相大白的例子。比如轰动一时的日本小保方晴子案例,她2014年1月在《自然》上发表关于一种“万能细 胞”的论文,在同行无法重复并提出质疑后,她自己无法在有监督的条件下重复实验。最终她供职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当年12月宣布否定其论文结果。  费米和小保方晴子的两个案例说明,在一个新实验暂时不能被他人重复时,各种可能都有。在韩春雨论文的争议中,各方虽然观点不一,但都强调要以实验结果为立论基础。因此,最后的结论也要看更多的实验,而这需要时间。
  • 济南辰达产品被国际学术论文期刊多次引用推荐
    辰达产品被国际学术论文期刊多次引用推荐! FIG.1国际论文引用推荐辰达公司产品截图1FIG.2国际论文引用推荐辰达公司产品截图2济南辰达试验机制造有限公司,专业致力于液压万能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电子万能试验机、液压压力试验机等材料力学、摩擦学测试设备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工作。多年来,辰达公司产品被众多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作为科研试验的利器,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学试验研究。FIG.3辰达公司MMW-1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试样磨斑和数据曲线 在试验过程中,辰达公司各类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简洁的操作方式,便捷的数据记录和处理,都是辰达公司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液压万能试验机的重要特点。试验数据稳定准确是前提。同时,我们为客户提供PDF、DOC、XLS、XLSX、DOCX等多种格式文件,使客户数据分析得心应手。FIG.4美国IECR期刊引用辰达产品 FIG.5英国润滑科学期刊引用辰达产品 FIG.6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引用辰达产品广大客户选择辰达制造的产品,是对辰达公司的支持,在各类论文中引用或推荐辰达产品,是对辰达公司的信任!辰达人深知,这是对我们的寄托和期望。正值“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阶段,辰达公司也会借着政策的东风,努力发展,砥砺前行!
  • 略论光谱分析工作中仪器条件的选择和有关问题的探讨
    李昌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0233)  摘要  本文重点讨论了光谱分析测试工作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选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S)、激光拉曼光谱、原子荧光和形态分析等光谱分析仪器的仪器条件;同时,还讨论了仪器学理论和做仪器与用仪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0、前言  分析仪器使用者的根本任务,就是用好分析仪器。所谓“用好”,就是选择最佳仪器条件,保证得到最佳分析测试数据,或分析误差最小的分析测试数据。因此,使用者对仪器条件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它是用好分析仪器、把仪器用到最佳状态、保证得到可靠的分析检测数据的最关键、最根本问题。本文根据仪器学理论、分析化学理论和本人长期研发、使用各类分析仪器的实践,对光谱分析工作中有关分析仪器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专业,受了五年仪器学的熏陶,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长期既研发分析仪器,又使用分析仪器,包括AAS、UVS、激光拉曼、原子荧光等光谱仪器和色谱仪器等。所以,作者对仪器学理论和做仪器与用仪器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并且进行了认真研究。本文将根据作者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讨论用好这些光谱仪器的关键问题,以供有关的光谱分析仪器研发和使用光谱分析仪器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1、AAS[1]  使用者要用好分析AAS仪器,选择仪器条件非常重要,例如:火焰AAS有36个条件需要选择、石墨炉AAS有48个仪器条件需要选择,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选择不合适,就有可能做不出数据。又例如:石墨炉AAS的四种温度(干燥温度、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和静化温度)的选择就非常重要。干燥温度是去掉样品中的水分或溶剂,一般水样选择100℃、有机溶剂选择120-130℃。但是,有科技工作者对水样选择干燥温度80℃,对有机溶剂样品选择干燥温度100℃。水要100℃才能完全蒸发,80℃怎么能除掉样品中的水分呢?有些有机溶剂要130℃以上才能挥发,100℃的干燥温度怎么能去掉样品中的有机溶剂呢?因为干燥温度选择不对,不但不能去掉样品中的水分和有机溶剂,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不能得到可靠的分析检测数据,结果反而石墨管也断掉了;挥发温度选择不对,杂质挥发不掉、或者将样品也挥发掉了 原子化温度选择不合适,样品不能完全原子化;静化温度选择不当,上次测试的样品残留物还在石墨管中,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分析测试误差。  又如:AAS使用中的调零问题。AAS的调零分为仪器调零和空白调零两种。所谓仪器调零,是消除由于仪器的噪声、漂移、外界干扰等因素造成的仪器零点不在原位的情况,主要是通过仪器的光学、机械、电子学、计算机等来实现仪器归零。如果AAS仪器的调零不好,整个分析过程中,仪器都不可能稳定,不可能得到可靠的分析测试数据。所谓空白调零,就是利用空白溶液校正仪器测试样品前的综合零点。这是AAS分析工作者用好仪器、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最重要的一步。有些分析工作者,为了省事,不管对什么样品的分析,一律用蒸馏水作为空白来调零。这是很不妥的。因为AAS分析的试样越稀,误差越大。所以分析工作者一定要注意调零的问题,不能不分具体情况,盲目用蒸馏水调零。一般来讲,使用3倍最小检测限的溶夜或0.5%的硝酸水溶液调零为最佳。但还要注意试样的PH值,要保证试样与空白的PH值接近,否则,会出现负峰。  还有分析线的选择、样品PH值的调节问题等都是用好AAS的关键之一。分析线的选择要特别注意四个原则:  (1)稳定性:  不同的吸收线,稳定度有差别。在灵敏度能满足要求时应从稳定度来考虑选吸收线,有些元素有几条灵敏度相差不大的吸收线,如:Co 240.7和242.5 Fe 248.3和248.8 Bi 223.1和222.8nm,可从谱线稳定度和减少干扰等方面考虑选择适当的吸收线。  (2)干扰度:  选择分析线应该尽量避免干扰,例如:Ni的305.1nm处线性好,谱线单一,干扰小;而Ni的232.0nm处,附近有其它非吸收线干扰(Ni 232.0附近有Ni 231.98、Ni 232.14、Ni 231.6等谱线干扰,即使用很小的SBW也很难将它们分开)。所以,分析检测Ni时,从干扰度角度看,Ni305.1nm优于Ni232.0nm。而且,有时宁愿牺牲灵敏度,而选吸收系数稍低的Ni341.48作吸收线也是比较好的。  (3)吸收背景:  吸收线的选择还要考虑背景干扰。如:Pb 217.0nm处的背景吸收较大,测定精密度较差,目前一般选次灵敏线Pb283.3nm作吸收线。  (4) 共振线:  共振线在红外区和真空紫外区的元素,应选次灵敏线。例如K,不用红外区的K766.5nm,而用K404.4nm;Hg 不用Hg 184.9 nm而用253.7nm。之所以如此考虑,主要是因为光电倍增管的光谱响应区,一般不在红外区和真空UV区的缘故。  此外,还有很多关于火焰AAS和石墨炉AAS使用时需要使用者认真选择的仪器条件,因为篇幅所限,此不赘述。请读者参阅作者在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李昌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PH值的调节非常重要,如果PH值调节不好,可能出不了峰,有时甚至出倒峰。有时只要改变零点几的PH值,就可以得到很漂亮的峰形(请读者参考作者的原子吸收专著或论文)。  2、UVS[2]  要用好UVS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很多仪器条件需要认真选择,否则,也不可能得到最佳的分析检测数据,甚至什么也测试不出来,除仪器的波长、样品的溶剂、样品浓度等等[2]的选择外,还有很多仪器条件需要认真选择,例如灯电流大小、积分时间等等。特别是很多科技工作者不太注意、不大重视的光谱带宽的选择。  没有真正认识光谱带宽是UVS仪器主要分析误差的来源之一。甚至,有的分析工作者,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光谱带宽会影响分析误差。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光谱带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它进行了认真研究。为了研究光谱带宽对分析误差的影响,作者曾对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进行过分析测试研究。我国药典过去规定对青霉素钠、青霉素钾的分析测试用1nm光谱带宽,但作者对同一种浓度的青霉素钠进行分析测试发现:用2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为0.805Abs;用1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为0.825Abs;用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 吸光度值为0.865Abs;用0.2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为0.823Abs。实践证明,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最大,2nm光谱带宽测试的结果比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小0.060 Abs,1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比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小0.04Abs。说明,0.3nm光谱带宽是最佳光谱带宽。2nm光谱带宽测试时的吸光度值和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的吸光度值绝对误差△A为0.06Abs,相对误差为△A/A=0.06/0.865=0.69(6.9%);1nm光谱带宽测试时的吸光度值和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的吸光度值绝对误差△A为0.040Abs,相对误差为△A/A=0.046(4.6%)。由此可见,光谱带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科技工作者很不重视光谱带宽问题。例如:我国某地的某某制药厂,采用国外某公司的UVS作为质检仪器,选择该仪器的光谱带宽为5nm,根本不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药典规定用于药品检验的UVS其光谱带宽应为2nm的要求。作者从理论上计算,5nm光谱带宽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若要用于药品检验,其测试误差为3%。而很多药品检验时,药典规定要求其分析误差在1%以内。作者将此问题和青霉素钠等问题,向国家药典委的有关专家反映后,引起了重视,所以今天的我国药典对药物分析检测时的光谱带宽没有硬性规定了。因此,作者认为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检测数据,减少分析检测误差,使用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对UVS光谱带宽的选择。  作者认为光谱带宽选择的原则应该注意两点:  第一,根据分析工作的误差要求选择光谱带宽。因为不同的光谱带宽对同一种物质进行分析测试,有不同的误差,所以,不同行业对光谱带宽有不同的要求。使用者应根据分析工作的误差要求来选取不同的光谱带宽,特别是制药行业、科研工作或要求较高的使用者,更应如此。  第二,光谱带宽不能过大或过小。我们应该选择样品的最佳光谱带宽或选择靠近最佳光谱带宽的光谱带宽来分析检测,才能得到最佳分析结果。  有些科研工作者以为光谱带宽越小越好(分辨率高),也有科研工作者以为光谱带宽越大越好(能量大,灵敏度高)。其实不然,如前所述,作者对同一浓度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的测试就不是这样: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最大,比0.3nm光谱带宽大和比0.3nm光谱带宽小的时候,分析测试的数据都比0.3nm光谱带宽小,说明0.3nm的光谱带宽是最佳光谱带宽。  认真选择线性动态范围(Linear Dynanic Range-LDR)也是UVS使用者应该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目前还有很多使用UVS的科技工作者没有重视。线性动态范围可以定义为:被分析试样的最大吸光度Amax(保证相对误差为1%时的最大吸光度)除以被分析试样的最小吸光度Amin(保证相对误差为1%时的最小的吸光度),即Amax/Amin。线性动态范围应该是国际上广大药物分析工作者和分析化学工作者们对UVS梦寐以求的一项关键技术指标。可惜我国广大的UVS使用者目前还没有对线性动态范围引起应有的重视。如果一台UVS的线性动态范围很大,那么,它对很浓的试样不需要稀释、对很稀的试样不需要浓缩,都能保证分析误差达到药典规定的相对误差在1%以内的要求,这无疑是一台好仪器。日常工作中,经常听到有人说,试样很浓不要紧,稀释一下就行了 或者说试样很稀不要紧,浓缩一下就行了。但是,他们不知道,“稀释一下”,“浓缩一下”谈何容易,会增加多少麻烦,会带来多少误差。我们说,在日常的分析测试工作中,应该尽量避免对试样作稀释或浓缩。这样,既减少麻烦,又有利于提高分析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误差在要求的范围内,使用者在分析测试时,一定要注意使用UVS的最佳线性区。否则,不可能得到可靠的分析测试结果。作者长期使用国产TU-1901UVS,曾经实测过TU-1901UVS的线性动态范围,发现其能保证1%相对误差的最小吸光度Amin可到达0.04Abs(至少0.05Abs),能保证1%相对误差的最大吸光度Amax可到达2.2Abs,其线性动态范围为Amax/Amin=2.2A/0.04A=55以上;但作者也曾测试过某国产UVS,发现其能保证1%相对误差的最小吸光度Amin仅为0.3Abs,能保证1%相对误差的最大吸光度Amax仅可到达1.2Abs,其线性动态范围Amax/Amin=1.2Abs/0.3Abs=4!后来,作者仔细研究,发现国产的TU-1901UVS的杂散光为0.01%,噪声为±0.0004Abs,而被测试的某国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杂散光为0.3%,噪声为±0.005Abs。因此,作者得出结论:UVS的线性动态范围,完全由仪器的杂散光和噪声决定。若要保证UVS的线性动态范围,则必须先保证杂散光和噪声都很小才行。  目前,国外有些UVS产品的杂散光很小(有的达到百万分之几),扫描速度也很快,但是他们不给出仪器的噪声,作者认为是不对的。作者曾对有些不给噪声的国外UVS作过实测,发现他们仪器的噪声很大。如果UVS的噪声大,仪器的信噪比就会很小,它对稍微稀一点的试样就无法检测。因此,UVS的使用者和制造者,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视仪器的杂散光和噪声。作者的实践证明:如果使用者发现UVS仪器的杂散光和噪声都很大,则该仪器的线性动态范围一定会很小,此时应做线性动态范围检测,以保证用在仪器的最佳线性区。  此外,要用好UVS,还必须注意防止试样的光解。什么叫光解?光解是指试样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可能减少被检测物的浓度、也可能由于化学反应产生了对入射光有吸收的新的物质。试样的光解问题,是从事UVS的分析工作者会经常碰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许多使用者,特别是年轻的分析测试工作者,因为缺乏经验,碰到试样的光解时往往不会判断,反而认为是仪器不好,去找仪器的问题,结果事倍功半。如:上海某某制药厂,生产酞丁胺,他们在用UVS作质量检验时,将酞丁胺溶解在50%酒精中,测试波长选为347nm,结果,发现很不稳定。他们每隔半小时测试一次,经过几天的测试,数据始终在波动(始终向偏小的方向变化),根本无法稳定下来,因此,他们开始怀疑仪器有问题。但经过制造厂的维修工程师检修,仪器完全正常。经过很长时间的争论,最后,发现是试样存在光解的问题,即在347nm的紫外光的照射下,试样因为产生光化学反应,浓度一直在变化,进而导致测试数据根本无法稳定下来。又如有些维生素类的药物也会有光解现象,如:某某制药厂,生产维生素B12,根据规定,他们在自己厂里用国产或进口的UVS对维生素B12质检后,还要将厂里质检过的产品送到当地地区药检所去复检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他们在自己厂里质检时都合格(采用几种仪器检测都合格),但送到地区药检所后,每次复检都不合格,后来经过认真研究后才发现是样品光解所致。  如何判断被测试样有光解现象呢?这是年轻的分析工作者们感到棘手的问题。其实,这个问很好解决。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首先要看规律,对同一个试样多次测量,看其吸光度值是否都是向同一个方向变化。如果在多次测试中,吸光度值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测试的数据都是一直在减小,或一直在增大,这就可能是光解现象所引起的,即试样可能有光解。如果不是向同一个方向变化,在多次测试中,吸光度值有时增大,有时减小,就可以肯定不是光解所致,应另找原因;其次,如果多次测试的数据是向同一个方向变化,这时,可将试样倒进比色皿中,放在仪器的比色皿架上,盖好样品室盖,作一次测试后,不要把试样取出来,而将样品室的光路用文献卡片挡住,待半小时后取去文献卡,再重复测试多次。如果试样没有光解特性,其测试的数据就不会有变化,如果试样有光解,测试的数据就会有变化。用这两种方法检查,如果每次重复测试的数据都有变化,则说明不是光解所致,而是其它原因使测试数据不稳定,这时分析测试工作者,应再找产生不稳定的其它原因。  应该如何解决或避免光解的问题?一般也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处理。其一,把试样存放在棕色瓶中,因为棕色瓶不透紫外光可以防止试样光解 其二,将存放试样的瓶子,用黑纸包住,也同样可防止试样光解。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的解决防止试样光解的问题。  3、激光拉曼光谱[5]、[6]  重视积分时间和降噪处理技术[6]是用好激光拉曼的关键之一:  1)下图是不同积分时间下采集的滑石粉的原始谱图,激光波长为532.038nm,采集样品的激光功率均为10级(约为200mw),平均次数均为1次,积分时间分别为50ms、500ms、1000ms、3000ms、5000ms。实测谱图如下:  上图说明,认真选择积分时间非常重要,必须引起使用者的高度重视。  2)下图是对滑石粉试样测试时,降噪处理前后测试结果的比对。  上图说明降噪技术非常重要,必须引起使用者的高度重视。  4、原子荧光和形态分析  用好原子荧光和形态分析仪器需要使用者下苦功夫,因为它涉及到光谱(原子荧光)和色谱(HPLC)两种比较复杂的仪器。从仪器学理论和分析工作实际要求看,要用好原子荧光仪器和形态分析仪器,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明确样品的基体, 如果样品基体特别简单,则在分析过程中各元素允许酸度范围内选择较低的酸浓度,这样有利于降低试剂空白,节约成本,减小对仪器的腐蚀;  (2)如果分析元素的成份复杂,特别是含有对氢化反应构成干扰的元素Cu,Co,Ni等时,则适当增大样品酸度,有利于降低干扰。当然也可更换酸的种类,例如测定镍基合金中的Se,As等元素时,用酒石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可以使干扰元素的量明显改善。  (3)还原剂问题,浓度、配制等,特别注意,还原剂必需在碱性溶液中配制。  (4)如何用好HPLC,请读者参考作者2020年在仪器信息网上[7]的专文。此不赘述。  5、有关问题的探讨  1)只有重视仪器学理论[4]才能真正用好仪器  什么是仪器学理论?它是一种综合性学科的理论。仪器学理论是一门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复杂的、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理论,涉及到光学、机械学、电子学、计算机、应用等各个领域,特别是现代分析仪器,都离不开这些方面。  仪器学理论是一切科学仪器研发者、生产者、使用者应该了解或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目前,很多仪器使用者,没有重视仪器学理论,往往出现数据不准确或发生疑虑时、分析数据与文献值或标准值不一致时,大家就不知所措!例如:当被测试的试样很稀或很浓时,分析误差会很大,但是中等浓度时,分析误差就正常。为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不清楚。因为,从仪器学理论来讲,所有根据比耳定律设计的分析仪器,都只能适用于一定浓度。噪声N是限制被分析样品浓度下限的,根据仪器学的S/N理论:信号S一定,噪声N大,则仪器S/N就小、灵敏度就低,同时仪器的分析测试误差就会大。而杂散光S.L是限制被分析样品浓度上限的,试样很浓时,浓度与吸光度不成正比就偏离比耳定律,分析误差就会很大。如果有人用UVS检测0.0004Abs的样品,这是违背仪器学理论的。因为目前世界上最好的UVS之一的美国原Varian公司的Cary6000i,其基线平直度BF为±0.001Abs,它们的噪声都比0.0004Abs大很多倍,噪声把0.0004Abs的信号淹没了,根本不能检测0.0004Abs的样品。所以,仪器学理论像一把金钥匙,懂了一点仪器学理论,你才会一通百通,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分析仪器制造者和使用者必须紧密结合  分析仪器是给仪器分析工作者使用的,仪器分析工作者对分析仪器的要求是“好用”。所谓“好用”,就是分析仪器要稳定可靠;所谓稳定,就是漂移小、重复性好;所谓可靠,作者在30年前提出,应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可靠性主要指分析仪器的故障率,它不能全面完整的表达可靠性的内涵。仪器故障不出,但是,分析测试的数据不准,这是最大的不可靠。所以作者提出了广义可靠性的定义:即指分析仪器的可靠性,主要指分析测试数据的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故障率低和售后服务好。因此,分析仪器的优劣,要在分析测试工作中检验,应由仪器分析工作者(使用者)来评价。分析仪器的好坏,必须要经过分析测试实际使用的检验后才能下结论。所以我们说,制造者是运动员,使用者是裁判员。由于许多分析仪器研发、制造工作者,不了解使用者在如何使用分析仪器、不了解使用者的思路和要求。结果,做仪器和用仪器的人脱节,互不沟通,做出的分析仪器有时不大好用,甚至不好用,这是造成我国分析仪器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分析仪器制造者如果离开使用者,就没有目标。分析仪器使用者如果脱离分析仪器制造者,不了解仪器的基本性能,就不可能用好分析仪器。同样,如果使用者不懂一点仪器知识,不了解仪器的性能指标与分析误差的关系、不会选择仪器条件,是肯定用不好仪器的。  一台(或一种)新的分析仪器问世,必定是来自仪器分析工作的需要。许多分析仪器都来自应用实践的需求。如:八十年代中期,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知名有机化学家汪猷教授提出:他在核酸研究中发现,五种核苷中有的对UVS有吸收,有的对UVS没有吸收 有的有天然荧光,有的没有天然荧光。国外用HPLC分析测试时,往往用两种检测器(紫外、荧光)串连检测,这样,会使峰形扩散,降低灵敏度。当时,汪猷教授提出,能否研制一种紫外/荧光同时检测(记谱)的HPLC检测器?作者根据他的要求(实践需要),在他的启发下,与他紧密结合,很快发明了一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度计一体化设计、一机两用的多功能新型仪器。它作为HPLC检测器,只需要8微升样品,一次进样,就可得到试样的紫外和荧光两种信息。这种仪器大大减少了试样的扩散,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并且一次进样,可将五种核苷中的发荧光和不发荧光、有紫外吸收和没有紫外吸收的核苷区分开。该仪器1988年获得了国家发明奖,至今还未见国外报道过同类仪器。这就是分析仪器研发工作来自分析测试工作实际要求的一个很好的典型例子。我们的仪器研发人员应该重视研发仪器与使用仪器的关系。要走出去,向用户学习,从他们那里吸取营养、拓宽思路。  还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是日本岛津公司的田中耕一,他之所以能得诺贝尔化学奖,主要是他提出了“基体辅助激光解析质谱法”。这是一种对生物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新方法。他用激光照射成团的生物大分子,成功的将生物大分子完整地相互分开,并电离,再用飞行时间质谱来测量。这一发明解决了世界上两大难题:第一,解决了成团的生物子结构和成份不受破坏地拆成单个分子的难题;第二,解决了用飞行时间质谱来测量分子量大到50-60万的生物大分子的难题。这一发明,使人类可以通过对蛋白质的详细分析,从而加深对生命进程的了解,使新药开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在食品控制、癌症早期诊断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上事实,足以说明仪器分析工作者(使用仪器者)与分析仪器工作者(生产仪器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更能说明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必须紧密结合、相互沟通、相互促进,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分析仪器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研发分析仪器的人员能真正研发出可靠性好的、好用的分析仪器,才能保证使用者用好分析仪器。  6、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昌厚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李昌厚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李昌厚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李昌厚著,《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李昌厚,便携式激光拉曼仪器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仪器信息网,2019/7/11.  [6]李昌厚著,《仪器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李昌厚,用好HPLC的九大关键问题,仪器信息网,2020/2/26。  [8]李昌厚,用好AAS的一些关键问题,仪器信息网,2020/8/17  作者简介 李昌厚,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原仪器分析室主任、兼生命科学仪器及其应用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分析仪器研究开发和分析仪器应用研究。主要从事光谱仪器(紫外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旋光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原子荧光、拉曼光谱等)、色谱仪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及其应用研究,特别对《仪器学理论》等有精深研究。以第一完成者身份,完成科研成果15项。由中科院组织专家鉴定,其中13项达到鉴定时国际上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2项填补国内空白 以第一完成者身份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含国家发明奖1项) 发表论文183篇,出版专著5本 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生命科学仪器》副主编 曾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第五届、第六届副理事长,国家认监委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级常任评审员,国家科技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重大仪器及其应用专项的技术专家组组长或成员,上海市科学仪器专家组成员,《光学仪器》副主编,《光谱仪器与分析》副主编,上海化工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员等十多个学术团体和专家委员会成员等职务。
  • 这款仪器国外被指不靠谱 进口国内竟然成了“香饽饽”
    p   感冒发烧了,去医院打点滴,要打青霉素?先做皮试!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大家都知道,这是为了看看你是不是过敏。关于过敏,国内医学教材中已经有成熟的理论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对一些其他人可能无害的物质,比如花粉、牛奶、花生,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视为有害物质,引发强烈的反应,红斑、肿大、发热、疼痛,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休克。常规的过敏源检测方法,是皮肤测试和抽血化验两种。 /p p   但是从2003年开始,一种叫做“生物共振波”检测、治疗过敏的技术从德国引进国内,随后,全国多家医院甚至三甲医院都购买了此类设备。与传统理论不同,“生物共振波”检测方法认为,一种物质与人体多次接触后,会产生信息的“生物记忆码”,这种“记忆码”就是过敏的“引信”,通过检测共振波,就能发现人体对何种物质过敏。 /p p   这项技术引进后,已有不少相关领域的专家称其“闻所未闻”,与过敏理论完全不沾边。而在它的发源地德国,已经有多家学术期刊刊登过该技术不能检测过敏的文章。那么,这个与现代医学过敏理论“格格不入”的生物共振技术,究竟靠谱吗?国外喊打的技术,为什么在国内却登上了大雅之堂? /p p   北京的周女士近日频繁打喷嚏,脸部发红发痒,她在医院皮肤科挂号后,医生建议其用一种生物共振治疗仪检测过敏源。 /p p   周女士:只听过抽血化验可以检测过敏源,对这种新型检测方式表示怀疑。 /p p   记者跟随周女士来到北京某三级医院,交纳350元检测费,经生物共振技术检测后发现,周女士对猫毛和狗毛过敏。周女士向该医院皮肤科王主任提出质疑,她已经养猫养狗多年,怎么会突然检测出对其过敏?王主任解释说,既然仪器在医院里,就要相信,因为很多大医院都在使用。 /p p   王主任:这两天你不过敏,但将来可能会引起你过敏。特别是当你已经有过敏症状时候,再接触猫毛狗毛时候,你这个症状可能就会加重,以后还是要注意点。它既然在医院里能应用,在好多大医院都在用,准确率是国家给你把关的,这个你不用想了。这个准确率很高,就是有点太灵敏了。 /p p   王主任特意强调,人体的过敏源在不断变化,随着身体状态变化,过敏的程度也会不同,以后要常来检查。 /p p   王主任:过敏源一般是3到6个月,最长一年做一次。它是在变化的,不是不变的。过敏源跟人的状态有关系,这两天你睡觉比较好,身体比较轻松,不觉得累,那可能过敏东西一是没有反应,一是反应比较弱。如果你这两天精神状态不好,这些“+”都有可能加重,或诱发过敏症状出现。 /p p   四天后,记者又跟随周女士来到北京一家民营医院,缴纳480元进行了生物共振波过敏源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周女士不再对猫毛狗毛过敏,而是对贝、虾、螃蟹等贝壳类海鲜以及花生、黑木耳过敏。可这些过敏项,周女士几天前检测时,都不过敏。 /p p   负责检测的张医生:你以前可以吃,现在不行了。就是说你以前没问题,现在有问题。为啥?你没变吧,什么变了?免疫方改变。过敏产生包括两种反映,一种是当时反映,另一种是慢性累积爆发。你看到的结果其实是累积的过程。花生,以花生为原料的花生油,多注意点。 /p p   随后,周女士拿出四天前检测时对猫毛、狗毛过敏的报告,这位张医生强调,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不打针不抽血,靠磁场检测过敏源。就算是同样原理的仪器,设定不一样,结果也不同。过敏,是阶段性的改变,并强调,检测肯定会将人体所有过敏源都测出来,应该及时治疗。 /p p   张医生:一周做一次,一次大概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十次一个疗程,一次120。 /p p   市面上的“生物共振治疗仪”以摩拉、百康两种仪器为代表,宣称不仅可以检测过敏源,还可以治疗过敏性疾病。北京某三甲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向记者解释,目前生物共振波技术,是最全面的过敏源检测技术。 /p p   皮肤科医生:是用仪器检测的那种,可以查一千多项,是目前对过敏源检查最全的一个检测方法。不打针,就是握着机器,用机器来检测。基本上是检查你现阶段对于什么东西过敏,是能查出来的。 /p p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王良录向记者解释,人体对某一特定物质是否过敏,是由基因决定的,除一些婴幼儿时期的过敏症状,在长大后随着胃肠道屏蔽功能的改善,不再对某些物质过敏外,大多数过敏的问题都是持续终生的。 /p p   王良录:首先过敏源不是机体内部有的,理论上第一次接触是不会过敏的,因为是你基因决定的,经过反复接触之后,产生针对青霉素或是牛奶的一种免疫球蛋白E,我们叫做特异性IgE的抗体。产生这种抗体之后,你再接触青霉素或是牛奶,跟这个抗体结合,抗体在咱们身体内的一种肥大细胞上,它活化颗粒,释放一些介质,引发后面一系列症状。 /p p   生物共振波检测过敏是否准确?王良录副主任说,检测缺乏科学依据。 /p p   王良录:至少从现在科学的角度来讲,是没有依据的。这个肯定是没有进入医学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中,肯定是没有。我觉得他的检测是缺乏科学性。 /p p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李纪阳长期从事过敏源检测方面的工作,他曾多次到德国考察,他说,从来没见过正规的德国医院使用此类仪器,学术上,也没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p p   李纪阳:现在说人体受到某种共振波的干扰,这种理论完全是匪夷所思。没有一本教学书、有学术价值的期刊、有学术价值的文章说过敏是由物质的共振波引起的。因为工作原因,我也跑过很多医院和医学机构,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一家正规的德国医院会用这个东西。 /p p   此外,记者还翻阅了此前《健康时报》关于该技术的报道,其中提到,德国过敏和哮喘疾病联合会新闻发言人蓝莫表示,德国一些厂家推出的“生物共振过敏检测和治疗仪”,德国医学界从来就没有认可这种仪器,这种仪器在二三十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但德国没有任何一家正规医院使用,这种仪器目前只是在个别私人开设的非医疗单位使用。 /p p   王良录副主任强调,过敏源检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绝不是一次检测就能做出定论的,而贸然相信错误的过敏源检测报告,对患者也非常危险。 /p p   王良录:我们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内实验以皮试为例,体外试验特性IgE,以及变态反应源的相关性,综合分析才能知道患者是否真的过敏。本来我这个东西不过敏,你给我带着过敏性的帽子,那你会给我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更可怕的是我本来过敏,你告诉我不过敏,那会造成生命危险。 /p p   一面有国内权威专家对这种过敏检测的进口仪器提出质疑,一面全国不少三甲医院又在大量使用?究竟谁对谁错?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 /p
  • 紫金山天文台在多次曝光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领域取得进展
    目前,天文观测中望远镜的最高分辨率和感光元件的采样率仍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瓶颈。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研团队提出新的图像叠加方法——欠采样的“多次曝光图像反混叠与PSF反卷积技术”,获得了超过望远镜衍射极限的超分辨率图像。该项技术已应用在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多通道成像仪(CSST-MCI)的科学仿真数据处理管线中,届时CSST-MCI超深场的极限星等将达到30等,光学分辨率至少提高一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19世纪照相术的应用为天文观测领域带来质的飞跃,而20世纪基于CCD、CMOS的数字照相技术引领天文学进入数字化时代,产生了斯隆数字巡天、哈勃太空望远镜、XMM-Newton、凯克等望远镜,本年度世界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韦布”(JWST)也投入运行。但受限于建造技术和加工工艺,望远镜口径无法无限制加大,感光元件的最小感光单元(pixel)尺寸也无法无限小。在硬件提供有限支持的条件下,科研人员通过软件技术来提升图像质量。天文观测不同于普通的摄影拍照,被拍摄对象一般是恒久不变的(如系外恒星、星系等)。因此,对于欠采样的感光元件,研究通过对同一天区多次曝光再叠加的方法,提高采样率和信噪比。另一方面,将望远镜口径支架的衍射模型与拍摄到的恒星(点源)图像相结合,能构建决定望远镜最高分辨率的点扩散函数(PSF),再结合适当的PSF反卷积方法可获得超过望远镜衍射极限的超分辨率图像。   在综合分析其他多次曝光图像叠加技术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提出带有比值改正项的迭代新技术——欠采样的“多次曝光图像反混叠与PSF反卷积技术”。该技术根植于贝叶斯统计理论,并引入了正则化手段,加快了迭代收敛速度,减少反复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而导致的振铃效应(ringing),从而得到具更高保真度的超分辨率图像。与其他技术相比较,新技术用最少的迭代步数实现了在多种场景下(噪音不同、源形态不同、背景不同等)最高峰值信噪比(PSNR)、最高光学分辨率、几乎最高的结构相似性(SSIM)和最小的流量改变量等关键技术指标,有利于分辨天体的空间结构、天体测光和引力透镜信号测量。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和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等的支持。图1.新技术(黑线)与其他工作在PSNR,SSIM和流量改变量(越小越好)的对比,横轴为迭代次数。图2.超分辨本领对比,三组双星系统分别在单次曝光的欠采样观测图像(左一)、Drizzle(叠加110副观测图像,左二)、Richardson-Lucy(其他研究工作中最好的图像,左三)以及重建技术(右一)中的表现,可看到新技术能完全分辨出三组双星系统的图像重建。图3.新技术在JWST-NIRcam三波段F090W(blue)、F150W(green)、F200W(red)的RGB合成图中的表现。动图显示的是SMACS-0723-clusterfield中的一角,一帧是Drizzle叠加的原图(星系上的星芒明显),另一帧是利用新技术进行欠采样反混叠和PSF反卷积后的图像,可看到被卷积在星系上的星芒已被消除,该图比NASA官方发布的图像像素解析度提高一倍(9384X9384pixel),光学分辨率提高至少一倍。
  • 新疆天昆百果集团多次订购冠亚红枣水分仪
    感恩老客户新疆天昆百果集团多次订购冠亚红枣水分仪器 ,自2011年开始友好合作目前已采购14台水分仪,冠亚水分仪的魅力来自于客户的不断肯定,同时冠亚客户的忠诚度是可敬我们一直都在前进. 喜欢吃枣的朋友们认准新疆天昆百果新疆天昆百果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红枣种植、采摘、分级,清洗、高温杀菌,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疆天昆百果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订购冠亚红枣水分仪14台,下图为天昆百果公司实验室一角天昆百果系列红枣产品天昆百果系列红枣产品
  • 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多次应邀在公安刑侦系统内演示
    近日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多次应邀在公安刑侦系统内做枪击残留物及火药成分分析演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图为一种枪击残留物颗粒,利用飞纳台式扫描电镜既可以观察形貌图像,又可以检测成分:下图为另一个的枪击残留物颗粒的形貌及 EDS 分析效果:通过比对这两个枪击残留物颗粒形态及成分数据可以发现这两个枪击残留物颗粒成分大致相同,应该是来自于同一种子弹的底火生成。飞纳台式扫描电镜进行枪击残留物(GSR)分析的特点:1、台式扫描电镜中唯一可以做枪击残留物分析的科学仪器2、一次可以放置 36 个样品,测样效率高,数据量大准确性更高3、枪击残留物(GSR)检测软件为通用软件,兼容性强,技术成熟4、配合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大样品室卓越版 Phenom XL 可以实现全自动分析5、稳定的 CeB6 灯丝,不会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烧断6、极强的通用性,飞纳台式电镜 XL 本身可以作为扫描电镜使用7、该产品完全符合国际通用标准:ASTM E1588 - 168高准确性:与 FEI 大电镜(配 GSR)识别率重叠 90% 以上飞纳台式扫描电镜的枪击残留物分析将有助于刑侦行业提高检测效率,促进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知识小贴士枪击残留物分析在甄别一个犯罪中是否使用了枪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枪击残留物分析技术是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使用,它用来扫描样品来发现可疑的枪击残留物颗粒。如果一个可疑的枪击残留颗粒被发现,就可以利用能谱仪来确定颗粒的成分。最常见的搜索标准是铅,锑,和钡的存在。然而,无铅底火(如含有钛、锌)的检测也常被要求。在子弹的发射过程中会产生枪击残留物,这些枪击残留物是如何产生的?这些就要从子弹的构造来看,一般子弹由弹头、药筒、装药、底火四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手枪击针击发底火后,底火摩擦产生火星开始快速燃烧进而点燃装药,装药开始燃烧,弹壳内压增大,当压力上升到 250~500kg / 平方厘米时,弹头脱离弹壳,挤入线膛,开始起动。弹头在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下,迅速向前运动。弹头发射出去的同时,底火燃烧的颗粒会向各个方向扩散开去,落在持枪人的手上,衣服甚至头发上,也可以落在枪击现场附近的人身上。一般子弹的底火中含有原发性爆炸化合物三硝基间苯二酚铅,氧化剂硝酸钡及还原剂锑硫化物,因此枪击残留物颗粒的化学成分是非常有特征性的,一般含有铅,钡和锑等元素,而且不同的子弹所使用的底火都是不同的,甚至相同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的底火也是有区别的,可以通过鉴别枪击残留物的成分来追溯到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子弹来源进而有助于案件的侦破。
  • 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关于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草案的公示
    2022年12月19日,药典委发布《中国药典》(2025年版)编制大纲。《大纲》指出, 到2025年,全面完成新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标准进一步完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达到或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近期,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的修订草案,目的是将中药标准进一步完善,逐步完成新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关于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草案的公示我委拟修订《中国药典》2020年版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现将拟修订的标准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详见附件)。公示期自发布之日起3个月。请认真研核,若有异议,请及时来函提交反馈意见,并附相关说明、实验数据和联系方式。相关单位来函需加盖公章,个人来函需本人签名,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联系人:徐昕怡电话:010-67079522电子邮箱:xuxinyi@chp.org.cn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11号楼 国家药典委员会办公室邮编:100061附件:1. 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公示稿.pdf2. 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修订说明.pdf国家药典委员会2023年04月24日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修订说明一、目的意义 2015 年版《中国药典》9305 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涵盖了7类11种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但经过方法转化,7类11种真菌毒素的具体检测方法已经收录入 2020年版《中国药典》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此外,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发现了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中真菌毒素感染的新现象和特点,新的毒性明确的真菌毒素种类不断在中药材和饮片中检出,中成药中也相继发现真菌毒素感染,高通量筛查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等内容急需纳入指导原则。因此,国家药典委员会委托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对《中国药 典》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进行修订。 二、总体思路与起草过程按照国家药典委员会标准提高课题任务要求,对真菌毒素种类、检测方法及应用策略、新的真菌毒素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探究了中药中真菌毒素感染规律,对监控品种提出建议。经过研究,起草了以下内容:(1)增订了真菌毒素种类,涵盖主要五大产毒菌属所产的毒性强、污染率大、关注度高的真菌毒素种类,并引入2 / 3了隐蔽型真菌毒素的概念。(2)系统介绍了真菌毒素的多种检测方法,并针对每种方法的特点与实际检验的需求与应用特点,详细表述了各种测定方法的应用策略。(3)增订了桔青霉素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两种定量检测方法。开发了通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色谱质谱条件,考察了多个代表性中药基质,完成方法学验证,回收率为 80.7%~140.9%,精密度为 0.8%~7.1%。(4)增订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同时对 33 种真菌毒素进行高通量快速筛查的检测方法,系统研究了提取和净化前处理技术,建立了色谱质谱条件,选取代表性中药基质进行了方法学验证,中药材和中成药中 33 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 0.5~200mg/kg。(5)建立了中药中 75 种真菌毒素污染数据库,采用了真菌毒素筛查技术对 40 余种药材、10 余种中成药共 2000 余批样品进行了筛查,分析了相关感染规律,对相关检测品种提出了指导意见。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三家单位对指导原则中新增订的方法进行了复核。经复核,三家复核单位的复核结果均与标准起草单位基本一致,复核意见均认为:增订的33种真菌毒素快速筛查方法和桔青霉素的测定方法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灵敏、快速、高效、专属。课题组根据协作研究结果,参考国外药典收载的内容,起草了 9305 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修订草案,并于 2020 年报送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典委理化分析专委会对本草案进行了审议。起草小组按照审核意见,对增订的真菌毒素种类按照国内外法定限量标准和毒理学数据进行了调整,并对文字进行了多次修改规范描述,完成了《中国药典》“9305 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修订草案。
  • 进口猪肉多次检出兽药 今起须提供检测报告
    国家质检总局获悉,鉴于从美国进口猪肉中多次检出我国禁用兽药莱克多巴胺残留,质检总局发布警示通告,要求自2013年3月1日起,进口美国肉类的进口商或其代理人在入境口岸报检进口美国猪肉时,应当提供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无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检测报告。   莱克多巴胺与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一样,均属于β-肾上腺素兴奋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未批准将莱克多巴胺作为兽药使用。欧盟早已明确禁止在食用性动物中使用包括莱克多巴胺在内的所有β-肾上腺素兴奋剂类药物,我国也于2002年明确将其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目前只有美国、加拿大、巴西等24个美洲和亚太地区国家允许将莱克多巴胺用于食用性动物,主要是为了使猪和牛加快生长并提高瘦肉率。
  • 屠呦呦曾多次落选院士 因无博士学位成“三无科学家”
    p & nbsp & nbsp & nbsp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等3人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中国人。85岁的屠呦呦与另外两名美日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Satoshi mura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p p   据了解,屠呦呦生于1930年12月30日生,是我国著名的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p p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该奖项的颁奖词写道:“屠呦呦的这一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 /p p   据世卫组织2009年的统计数据,世界上约有2.5亿人感染疟疾,将近100万人因感染疟原虫而死亡,如果没有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那么2.5亿疟疾感染者中将有更多的人无法幸存下来。 /p p   拉斯克基金媒体负责人此前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评价称:“屠呦呦教授是一个很优雅的人,总是保持笑容。她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 /p p   美国主流媒体也曾对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评价。《纽约时报》援引世界卫生组织的评论说,这种药物是消灭这种疾病的“首要疗法”。 /p p   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808味可能抗疟的中药,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终于成功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p p   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 /p p   2011年,屠呦呦接受了美国《临床研究期刊》的专访,她表示,在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 /p p   屠呦呦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此感到自豪。 /p p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 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表示,“很荣幸,这两条路我都走了”。 /p p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p p   释疑:诺奖获得者缘何年龄偏大? /p p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是59岁,而刚刚获得诺奖的屠呦呦已是85岁高龄。为何诺奖获得者年龄普遍偏大?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教授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从提出到获得诺贝尔奖一般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科研成果需要反复检验。有的科学家可能年轻时就提出一项新发现,但可能几十年后才能获奖。如华裔科学家高锟从1966年提出光纤通信理论到2009年获奖,经历了43年时间。 /p p   正如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所说,“我的论文发表15年后,我便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点和‘光纤之父’高锟相比,我是幸运的”。今年因“上帝粒子”而获奖的两位科学家已年近八旬,他们的理论从提出到被证实,再到获奖,时间跨度也近半个世纪。即使如此,该理论也并非完美。 /p p   当然,有时科学发现被证实也会很快完成,比如1956年杨振宁、李政道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在吴健雄1957年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引起科学界的震荡,同年二人获诺贝尔奖。 /p
  • 欧盟多次提高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指标
    事件背景据深圳市罗湖区茶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明强介绍,近年来,欧盟、日本等纷纷以食品安全为由,多次提高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指标。据悉,欧盟是目前世界上农残最高限量标准(MRL)最严格的地区之一。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7月,欧盟实施了新的食品农药残留标准,提高5种农药MRL标准,并且新增170种与茶叶生产关系密切的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2009年5月起,日本《食品卫生法》将设限茶叶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144种,并将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全部限量为0.01ppm。上述新规定都对解决茶叶原材料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严格的检验和高昂的监测费用致使茶叶出口成本上升。(资料来源:深圳商报)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标准 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流程 以杀螟硫磷为例,标准GC和加标GC图结论应用屹尧科技EXTRA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进行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以杀螟硫磷为例,根据杀螟硫磷的标准GC图和标准添加GC图得出,杀螟硫磷的回收率为98.51%。实验结果表明,使用EXTRA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进行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检测,人员操作方便,数据准确可靠。
  • 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等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卫办监督函〔2011〕990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等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1年12月30日前将意见反馈表(附件2)以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我部。   传  真:010-67711813   电子信箱:foodsafetystandards@gmail.com   附  件:1.多氯联苯等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rar     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doc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doc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doc   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doc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doc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doc   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doc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doc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doc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新型快速检测试纸 可实现多次回收再利用
    p   近年来,快速分析检测技术在化学检测、医学诊断、司法鉴定、环境监测和食品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这一仪器分析检测工作过去往往需要求助于某些特定单位(机构),如科研单位、医院、分析测试中心等。仪器分析方法具有高测定精度和低检出限, 但由于所用仪器一般是大型精密仪器, 且采用交流电做电源,操作较为复杂,使用不方便,一般不适合用于现场快速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现场性、临时性、快速高效的分析检测手段相继出现,这些分析检测手段大多是通过颜色变化以及变化程度来实现的。试纸法作为一种快速的现场检测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便宜, 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准确性和灵敏度,在医疗卫生、食品、水质、空气及其它检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具备诸多优点的检测试纸应运而生。例如,现今市场上销售的早孕试纸为女性判断是否怀孕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检测手段。 /p p   尿糖检测对分析人体健康状态非常重要,定期尿检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今,尿糖检测试纸已经商品化。在尿糖的检测中,通常需要用到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显色剂。商业化的尿糖试纸将上述三种物质负载在纸条上,通过显色反应和比色卡来检测尿糖含量。然而,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这类天然酶价格高,其制备、提纯和储存均耗时耗力,而且检测活性易受外界环境如pH值、温度等影响。 /p p   近年来,具有天然酶活性的人工模拟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人工模拟酶成本低,催化活性较为稳定,有望取代部分天然酶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朱英杰带领的科研团队发明了一种有望用于尿糖检测的快速检测试纸,该检测试纸本身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用于葡萄糖、过氧化氢等物质的快速分析检测。更重要的是该检测试纸制备简单、成本较低、稳定性好,可实现多次重复回收利用。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期刊《欧洲化学》上(Fei-Fei Chen, Ying-Jie Zhu, Zhi-Chong Xiong, Tuan-Wei Sun,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3, 3328?3337 (2017) ),入选热点论文和封面论文,并且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论文发表后不久,Chemistry Views以Chemical Test Paper from Core/Shell Nanofibers为题对该研究工作做了报道。 /p p   研究团队发明的方法很简单,在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上原位生长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Fe基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利用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上的钙离子与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上的羧基之间的耦合作用,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纳米纤维,并将其用于制备快速检测试纸。重要的是,该方法制备的快速检测试纸可实现多次回收再利用,只需将使用后变色的检测试纸浸泡在酒精中仅仅30分钟后,检测试纸就重新变回原来的颜色。 /p p   高柔韧性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是新型无机耐火纸的重要制造原料,在此之前,该团队开展了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探索研究,成功地制备出高柔韧性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 (Ceramics International, 41, 6098–6102 (2015) Materials Letters, 144, 135–137 (2015))。该研究工作是新型无机耐火纸的系列研究工作之一,是该团队在成功研发出新型高柔韧性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耐火纸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0, 1242–1246 (2014)) 、新型高效抗菌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耐火纸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2, 11224–11231 (2016),入选封面论文和热点论文)、以及新型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防水耐火纸 (ACS Applied Materials & amp Interfaces, 8, 34715–34724 (2016))、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有序结构纳米绳和柔性耐火织物(ACS Nano, 10, 11483–11495 (2016))之后取得的又一个新的重要研究进展。 /p p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创新重点项目等资助。 & nbsp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7041131705198531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ae28cfb7-64d1-4224-9bac-aa33ea274bb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 (a) 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快速检测试纸,标尺为1 cm (b) 检测过氧化氢的基本原理 (c) 检测葡萄糖的基本原理 (d) 对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进行分析检测 (e) 对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进行分析检测 (f) 检测试纸可实现多次回收再利用。 /p p /p p /p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最佳吸光度范围和光谱带宽选择方法的研究
    李昌厚(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 200233)李菁菁(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 上海 201203)摘要:本文根据仪器学理论[3]并结合作者的实践,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最佳吸光度范围(或最佳浓度范围)和最佳光谱带宽的选择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可供从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发、制造、使用和维修的科技工作者参考。0、前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多的常规分析仪器之一,但如何选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最佳吸光度范围(最佳浓度范围)和光谱带宽,很多从事分析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没有引起重视。对使用者来说,选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最佳吸光度范围(或最佳浓度范围)和最佳光谱带宽,是用好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作者根据仪器学理论和自己的长期实践,对如何选择最佳吸光度范围(或最佳浓度范围)和选择最佳光谱带宽及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选择的方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1、吸光度范围(或试样浓度范围)的选择1.1、认真选择最佳吸光度(Absorbance-Abs)范围的重要性[1] 、[2]根据比耳定律[3],吸光度(Abs)与试样的浓度(C)成正比。所以,不同的浓度范围内测量(即不同的吸光度范围内测量),会引起不同的误差。这一点,所有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析工作者,都必须高度重视。有时,很多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往往忽视这个问题,例如:作者曾看到有一位分析人员,用一台光度噪声为0.005Abs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小于吸光度为0.005Abs的样品。她的工作做了很长时间,一是测试结果不稳定,二是结果比标准值小很多,总是得不到可靠的结果。于是,她开始怀疑所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有问题,后来,请制造厂的工程师来维修仪器,维修工程师一到现场,稍加检查,就立即指出仪器没有问题。但这位使用者仍坚持仪器有问题,制造厂的工程师经过反复检查,断定仪器肯定没有问题,并指出是样品太稀。后来,对样品稍加浓缩,很快就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测试结果,所测得的数据,与标准值完全一致。还有一位科研工作者,他使用一台中档偏下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食品中的添加剂,他发现所测得的样品含量总是偏低。后来,也怀疑仪器有问题。结果,经维修工程师检修,认为仪器没有问题。最后,发现被分析的样品浓度太高,被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值达到2.5Abs。在把样品稀释到0.8Abs后,再反复多次测量,结果非常准确,与文献值完全一致。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在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时,对被分析样品的吸光度范围的选择非常重要。1、2、最佳吸光度范围(或最佳试样浓度)选择的原则1.2、1 吸光度范围不能太小(或试样浓度范围不能太稀)为什么吸光度范围不能太小?因为噪声是主要分析误差的来源之一[2] 、[3] ,它限制被分析试样吸光度值的下限。吸光度太小(或试样太稀)时,有用的信号会被仪器的噪声淹没;当光度噪声大到一定程度或样品吸光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吸光度就根本不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甚至会产生试样浓度变稀时,吸光度值反而增大(噪声所致)的现象,以致无法得到稳定的测量数据,产生很大的分析误差。例如:作者曾用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黄曲霉素,因为仪器的噪声太大,测试数据从0.4Abs就开始超过1%的相对误差。作者的实践表明,一般常规分析时,对大多数试样浓度取10µg/ml~100µg/ml(相当0.3~0,7Abs)左右为最佳。1.2.2、最佳吸光度值范围(或最佳试样浓度范围)不能太大为什么吸光度不能太大?因为杂散光是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3],它限制被分析试样吸光度值的上限,如果试样的吸光度太大,因为杂散光的原因,可能会使分析误差增大。因为杂散光会使分析测试结果严重偏离比耳定律(分析测试结果的数据可能偏小,也可能偏大;若杂散光被试样吸收则测量数据偏小,若杂散光不被试样吸收则测量数据偏大)。如果仪器的杂散光很大、被分析的试样吸光度值太大,吸光度就根本不与试样的浓度成正比,甚至会产生试样浓度增大时,吸光度值反而减小等反常现象。1.3、 试样浓度的选择原则1.3.1、试样不能太稀(理由如1.2、1所述)1.3.2、试样不能太浓(理由如1.2、2所述)1.3.3、在试样量允许时,试样的浓度应选择靠近最佳吸光度值(0.434Abs)。因为,从理论上讲,比耳定律在吸光度值为最佳值0.434Abs时,分析误差最小 。所以,如果被测试样太浓时,应向靠近0.434Ab的方向稀释。假设被测试试样太浓,达到2Abs左右,这时,应稀释到1Abs以下,但要注意不能太稀。在不同的吸光度上测试,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都不同;作者研究的结果如下:(设仪器给出的△T=0.3%T;目前,国际上的高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般都给出△T=0.3%T)。2、最佳光谱带宽的选择[4]、[5]、 [6]2.1、认真选择光谱带宽(Spectrum Band width)的重要性光谱带宽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分析误差的来源。我国广大的分析测试工作者,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谱带宽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重视。甚至,有的分析工作者,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光谱带宽会影响分析误差,这是影响我国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和应用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光谱带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并对它进行了认真研究[2]、[4]。作者为了研究光谱带宽对分析误差的影响,曾对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进行过测试研究。我国药典规定对青霉素钠、青霉素钾的分析测试用1nm光谱带宽,但作者对同一种浓度的青霉素钠测试用2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为0.805Abs;用1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为0.825Abs;用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 吸光度值为0.865Abs;用0.2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为0.823Abs。实践证明,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最大,2nm光谱带宽测试的结果比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小0.060 Abs,1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比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小0.04Abs,说明0.3nm光谱带宽是最佳光谱带宽。2nm光谱带宽测试时的吸光度值和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的吸光度值绝对误差△A为0.06Abs,相对误差为△A/A=0.06/0.865=0.69(6.9%);1nm光谱带宽测试时的吸光度值和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的吸光度值绝对误差△A为0.040Abs,相对误差为△A/A=0.046(4.6%)。由此可见,光谱带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科技工作者很不重视光谱带宽问题。例如:我国某地的某某制药厂,采用国外某公司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作为质检仪器,该仪器的光谱带宽为5nm,根本不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药典规定用于药品检验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其光谱带宽应为2nm的要求。作者从理论上计算,5nm光谱带宽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若要用于药品检验,其测试误差为3%,而很多药品检验时,药典规定要求其分析误差在1%以内。所以,使用者一定要高度重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谱带宽的选择。2.2、光谱带宽选择的原则[2]2.2.1、根据分析工作的误差要求选择光谱带宽因为不同的光谱带宽对同一种药品进行分析测试有不同的误差,所以,不同行业应对光谱带宽有不同的要求。使用者应根据分析工作的误差要求来选取不同的光谱带宽。特别是制药行业、科研工作或要求较高的使用者,更应如此。2.2.2、光谱带宽不能过大或过小的原因我们应根据被分析样品对误差的要求,选用不同的光谱带宽来进行分析测试。一般来讲,不同的试样要求用不同的光谱带宽来分析,并且,我们应该选择最佳光谱带宽或选择靠近最佳光谱带宽的光谱带宽来分析,才能得到最佳分析结果。有些科研工作者以为光谱带宽越小越好(分辨率高),也有科研工作者以为光谱带宽越大越好(能量大,灵敏度高)。其实不然,如前所述,作者对同一浓度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的测试就很好的说明了问题。2.3、光谱带宽与分析误差的关系在理想状态下[7]、 [8],光谱带宽与分析误差的关系如表2:表2 在理想条件下,A obs与SBW在吸收极大时的关系[4]RBWA obs/ARBWA obs/ARBWA obs/A0.01000.99950.06000.99830.20000.98190.02000.99950.07000.99770.30000.96040.03000.99950.08000.99700.40000.93210.04000.0.99920.09000.99620.50000.89870.05000.99880.10000.9954表2中:RBW 为相对带宽;RBW=SBW/NBW;NBW为被测样品的吸收带半宽度,指样品的吸收值达到最高峰值之半的两点间的波长间隔;A obs为吸光度实际测量值;A为吸光度理论值。表2 可供分析工作者用来修正实验值,但只适用于吸光度实际测量值小于1.0时的情况。因为一般的常规分析中,被测样品的实际测量吸光度值基本上都小于1.0,所以,表2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有学者对光谱带宽与分析测试误差的关系进行过研究,如Owen[5] 研究后指出:当仪器的光谱带宽(SBW)与被测样品的自然带宽(NBW,即吸收带半宽度,一般为20nm)之比小于或等于1时(即SBW/NBW≦0.1时),该光谱仪器可满足99%的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且分析测试的准确度在99.5%以上。这也是我国和世界各国药典规定用于药检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谱带宽要求≦2nm的原因。曾有文献[6] 报道过光谱带宽对分析测试误差的影响,此不赘述。作者研究过光谱带宽对青霉素钠、青霉素钾定量分析的影响,发现青霉素钠定量分析的最佳光谱带宽与药典规定不一致(药典规定:取本品加水制成1ml含1.80mg的溶液,… … ,用1nm光谱带宽、在264nm处测试,吸光度应为0.80-0.88)。笔者在药典规定的条件下,将光谱带宽从1nm开始减小,一直减到0.3nm,其峰高一直在增高!但低于0.3nm时,峰高就开始下降。这说明青霉素钠的最佳光谱带宽是0.3nm,而不是1nm。为此,作者向当时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专家张淑良先生(上海药检所)反映,他们接收了此意见。所以,今天的药典委员会已经去掉了每一种药品,一定要采用多大的光谱带宽检测了。笔者根据表2计算:当SBW为2nm以下时,由于SBW引起的分析测试的相对误差小于0.5%;但是,当SBW为5nm时,分析测试的相对误差将达到2.7%。可惜,我国有很多分析工作者不注重这个问题,有些药厂用SBW为5nm的UVS来作质量控制,其仪器本身的误差就远远超过我国药典规定的1%的要求,这必须要引起我国广大药检工作者重视。3、讨论3.1目前,国内外很多科技工作者经常将光谱带宽和狭缝宽度混为一谈,很多仪器制造商经常在自己的说明书中说:“狭缝宽度为XXXnm”,这是不对的。因为在光谱仪器中,狭缝宽度以mm计,而光谱带宽以nm计,二者相差一百万倍(106)。所以只能说“光谱带宽为XXXnm”,而不能说“狭缝宽度为XXXnm”。同时还必须注意,光谱仪器的狭缝宽度制造商一般是不会告诉使用者的,因为它涉及到仪器设计时所选用的准直镜焦距、光栅和物镜的焦距等指标。所以,我们对仪器的技术指标描述应该注意科学性、国际接轨和规范性。3.2 有许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者,很不注重对吸光度范围的选择,他们不了解不同浓度(或吸光度)分析时,有不同的分析误差。因此,往往在样品前处理上有时比较马虎,。他们此外,也不大注意或不懂得将样品稀释到最佳浓度范围,这是很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析工作者应该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3.3目前,国外有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制造商,在自己的说明书中写某某最高级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的最大光谱带宽为8nm(特别是在招标时,作为仪器的“特点”提出),这完全在误导使用者。因为,从文献[2]可以非常简单计算出,光谱带宽为8nm时,分析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达到了6.79%。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精密分析,有些样品(如药品)分析时,要求相对误差小于1%。例如: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药典规定,用于药品检验的紫外仪器,要求的光谱带宽为2nm,此时的相对误差只有0.5%。所以,在高档(或最高级)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中,写出光谱带宽为8nm是不合适的。4、主要参考文献[1]陈国珍主编,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83.[2]李昌厚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李昌厚著,仪器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李昌厚,光谱带宽对分析误差影响的研究,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10(2),65~67,2004[5]T. Owen, Fundamentals of UV-Visible Spectroscopy,© Copyright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ed in Germany 09/96,Hewlett-Packard publication number 12-5965-5123E[6]E.disbury, J. R. Practical Hints on Absorption Spectrometry,UV/Visible,NewYork, Plenum Press,1967作者简介李昌厚,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终身享受者;原仪器分析室主任、生命科学仪器及其应用研究室主任;曾任华东理工大学等兼职教授、上海化工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第五届和第六届副理事长、全国光谱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速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认监委实验室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级常任评审员、《生命科学仪器》副主编、《光谱仪器与分析》副主编、国家科技部多项重大仪器及其应用专项的专家组组长等职。主要从事各类光谱和色谱仪器及其应用研究;在仪器学理论、分析仪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光电技术等方面有精深研究;以第一完成者身份,完成了15项科研成果,其中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含国家发明奖1项);发表论文280篇(退休后97篇)、出版了:仪器学理论与实践、光谱仪器及其应用、色谱仪器及其应用等的专著5本。曾先后任北京普析、美国ISCO等国内外十多家高科技公司的专家组、顾问组组长、《仪器信息网》、等多个高科技学术团体的技术专家顾问或专家委员会成员等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
  • 鲜奶检出β-内酰胺酶 长期进服易产生超级细菌
    继三聚氰胺之后,老百姓又要从牛奶行业里学习到一个全新的名词了--β-内酰胺酶。   日前,有网友在宁波的论坛里贴出一份"2012年宁波奶制品抽检不合格清单",此份清单实为"宁波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2年宁波市乳制品评价性抽检结果的通报》。其中,有宁波牛奶、新希望、光明和涌优这4个牛奶品牌的标本检出大肠菌群超标或β-内酰胺酶。   那么β-内酰胺酶到底是什么东西?含有β-内酰胺酶的牛奶有什么危害?市民平时又如何做到健康饮用牛奶?   鲜奶检出β-内酰胺酶   去年,宁波市食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委托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宁波市2012年下半年市场上销售的乳制品进行了评价性抽检。在《关于2012年宁波市乳制品评价性抽检结果的通报》中指出,全年共抽检鲜奶(巴氏杀菌乳)、酸奶、纯奶(超高温灭菌奶)、婴幼儿配方奶粉4个品种乳制品608批次,不合格63批次,合格率89.64%.4个品种中,酸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纯奶的合格率均为100%.乳制品中的不合格样品均是鲜奶 共抽检鲜奶201批次,6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68.66%.   《通报》中指出,鲜奶合格率较低,原因是部分样品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和β-内酰胺酶阳性。63批次不合格鲜奶中,大肠菌群超标41批次、β-内酰胺酶阳性40批次。大肠菌群超标会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危害人体健康安全。而β-内酰胺酶被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是不能在牛奶中添加的。   检测部门分析,造成鲜奶大肠菌群超标的可能原因包括:生乳在采集、贮存或运输过程中被污染 生产加工过程中消毒杀菌不严 运输、贮存、销售鲜奶过程中冷链断裂导致微生物繁殖。常温下乳制品很容易导致微生物生长,家庭订奶户取奶不及时造成冷链断裂是鲜奶大肠菌群超标的主要原因。   企业质疑检测过程   昨天,宁波牛奶集团在微博上发出声明,当时的抽查是在酷暑时对宁波市整个乳制品市场进行的,在抽检过程中,有可能脱离了2-6℃的保存温度条件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这并不能代表公司2012年全年产品的整体质量。2012年,质监部门共对公司进行鲜奶出厂检验335批次,合格率100%.   针对此次抽检的β-内酰胺酶为阳性,宁波牛奶集团回应称一定为内源性,属于奶牛本身产奶过程带入的,"我们绝对不会添加β-内酰胺酶".   声明中分析,导致鲜奶β-内酰胺酶阳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源性的即由奶牛体内的耐药菌株产生的 二是为降解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而外源性加入的。对内源性β-内酰胺酶的监测方法和判定标准从2009年至今尚无国家标准,也无科学的检验鉴定方法,因此该指标只能作为参考指标,不能直接作为牛奶质量判定标准。而公司的奶源是100%自控化的,无任何中间贩卖环节,自己不会进行添加,那么只可能是内源性的。   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赵总昨天告诉记者,目前还未收到宁波有关部门的通知,但对检测的过程和结果存在疑义。他表示,针对大肠菌群超标的结果,在检测报告的分析中就指出有可能是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冷链断裂的原因。以往的现场抽查都是要用冰块保证牛奶的温度,再送到抽检中心进行检测。"最重要的冷链不能断。"赵总说,2012年,公司对大肠菌群的检测上万多次,都是符合标准的。β-内酰胺酶则是奶牛自己产生的,而且去年,公司对β-内酰胺酶也自检过上千次,都未呈现阳性。赵总表示,由于目前未收到任何通知,公司还是正常进行乳制品的生产。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区帅经理则表示,对有关部门的抽检从头到尾不清楚,目前总部准备对此事进行核实。   β-内酰胺酶可分解抗生素   在这次检测报告中,大肠菌群超标可以用冷链断裂来解释,而β-内酰胺酶从何而来却没有定论。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李永泉告诉记者,β-内酰胺酶是一种细菌所特有的分解抗生素的酶,这种酶能分解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头孢等都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在牛乳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牛乳腺炎和其他细菌感染性疾病。因此,牛奶中检测出β-内酰胺酶有可能是奶牛体内自身产生的,也有可能是牛奶在加工过程中感染了一些细菌所产生的。   另一种可能就是在加工过程中,人为加入β-内酰胺酶,因为它能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抗生素打掩护。《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标准中,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都设定了标准。李永泉说,β-内酰胺酶可以从细菌中进行提炼,这一技术并不复杂。记者在某电子商务网站上看到,有企业在销售β-内酰胺酶,价格在158元到500元不等。   杭州市畜牧兽医局的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在对乳制品进行检测时,并未对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而是会对部分抗生素进行检测。该负责人表示,一些企业为了增加牛奶中蛋白的含量就添加三聚氰胺,当然也有为了减少抗生素而添加β-内酰胺酶的可能。   β-内酰胺酶存在一定危害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医药前沿》2012年第17期上有一篇《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论文。论文作者于源认为:"自1929年发现青霉素,1940年将其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至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为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起了重要作用。目前,用于临床的各类抗生素近200种,其中仅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就达130多种。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随之产生,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很多,如产生各种各样的酶,水解、钝化相应抗生素 细胞壁通透性下降或排泄力提高 抗生素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等等。但是β-内酰胺酶仍是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昨天记者还就此采访了浙江大学药理毒理与生化药学研究所所长楼宜嘉,她告诉记者:"微量的β-内酰胺酶对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β-内酰胺酶的本质是一种蛋白,摄入体内之后,会被分解,不会长期存在体内。"   李永泉则认为,在偶然的情况下,还是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假设,病人在服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再喝下含有β-内酰胺酶的牛奶,那么抗生素的作用就会减弱,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时间久了,临床上将无药可用,即产生所谓的超级细菌。
  • 专注“超级细菌”检测 澳大利亚一诊断试剂盒获CE认证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noimg/3e88cbee-42d2-4fc9-805c-03107af4c920.jpg" title=" 001.jpg" width=" 600" height=" 308"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08px " / /p p   2018年4月20日,澳大利亚诊断试剂制造商Genetic Signatures宣布,它已经获得基于PCR技术试剂盒的CE认证,用于检测扩展谱型β-内酰胺酶(ESBL)和产生碳青霉烯酶的生物体(CPOs)。 /p p   该公司的EasyScreen ESBL和CPO试剂盒可在不到三小时的时间内以最短的时间检测通常称为“超级细菌”的抗生素抗性病原体菌株。它总共可以检测到16种β-内酰胺和碳青霉烯抗性病原体靶标。 /p p   该实验依赖于该公司的3base技术,这是一种使用亚硫酸氢盐转化来降低核酸样品复杂性的方法,从而可以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p p   该公司表示,将通过直销和分销商主导的混合销售形式在欧洲推出该套试剂,现在正在欧洲招聘直销团队。 /p p   这是继去年获得欧洲批准后获得CE标志的第二个Genetic Signatures产品组合,它可以进行肠道病原体检测分析,包括肠道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和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51, 51, 51) " 。 /span /p p   “这次注册通过是团队的重要工作,最终反映了我们的3base技术在病原体检测和治疗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巨大潜力,”Genetic Signatures首席执行官John Melk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并补充说,“我们会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在欧洲的推广和销售。” /p p strong & nbsp & nbs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公司简介 /span /strong /p p   澳大利亚Human Genetic Signatures是一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生命科学公司。该公司自2001年以来一直从事微生物检测和人类甲基化标志物工作。该公司已经寻求了专利保护并推出了针对这些领域多个不同应用的方法,它还致力于成套分销和技术授权。 /p
  • 监管部门被批为求多次罚款放任食品企业违规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恶性事件却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屏障为何屡屡被突破?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把好“入口”安全关该有哪些突破?   监管“马后炮”:曝出来就查,曝不出来就算   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次,查处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万余家。食品安全的整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为何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频现?   随着上海盛禄食品公司非法使用色素生产“染色”馒头的曝光,相关部门迅速进行了查处。然而,疑问却并未随着调查结果公布而消除。一个馒头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最终上到百姓餐桌,需要过企业内控、质监、工商等诸多关口,但遗憾的是,除了经营者“黑心”外,安全监管防线“集体失守”。   记者梳理发现,从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牛肉膏”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其中暴露出的“马后炮”监管,并不少见。   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从当年3月起三鹿集团、有关部门就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在前期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各级检测机构先后多次对三鹿奶粉进行检验,“均未发现问题”。直到9月被媒体曝光后,地方政府和企业才开始“彻查”。   2010年底的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中,当地的假葡萄酒业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条龙”,甚至带火了当地的酒精、食品添加剂及制作假冒名牌葡萄酒标签厂家,而当地的监管部门竟“浑然不觉”。直到被曝光,才开始“迅即”介入……   在疑云未散的“瘦肉精”事件中,有关部门排查后对外界称,确认的“瘦肉精”阳性生猪主要集中在河南济源周边四县市。而“巧合”的是,媒体所曝光的,也是这四县市。“搞调查的媒体掌握得这么准?没被曝光的就全都让人放心吗?”采访中,一些百姓仍心存疑虑。   从现实来看,目前我国共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40多万个,人手相对较少,快速和常规检测能力不够完善。“监管难度大,但这并不能成为监管缺位的‘挡箭牌’!”山东大学社会问题研究专家马广海教授认为,作为百姓食品安全“把关人”,少数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得过且过,曝出来就查,曝不出来就算,这样食品安全事件焉能不发生?   以利定取舍:“执法为民”还是“执法为利”   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监管习惯” “瘦肉精”事件中,曝出“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的尴尬,更有甚者,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甚至存在执法腐败,监管职责被抛之脑后。   毋庸讳言,虽然近几年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但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经费需求还有很大缺口。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   山东某县质监局一位食品审查员曾多次向记者反映基层监管问题:“现在的财政供养机制不是很顺,收费罚款省局、市局都扣一部分,剩下大约80%是‘自己’的,所有人的工资福利就从收费、罚款中出,这样的监管能没漏洞吗?如果说之前曝出的上海出租车运营是‘钓鱼执法’,我们现在就变成了‘养鱼执法’,每天的工作目标就是想着如何完成‘创收’任务。”   罚款的目的本来是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然而,调查发现,在一些基层监管人员那里,罚款竟然“生财有道”。   这位食品审查员举例说,执法中即使发现造假也不能罚死,罚太狠了,下年找谁收钱去?本来罚10万元的现在罚1万,企业交了“保护费”,焉有不放之理?这样的怪象下,监管人员快与违规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了。   据了解,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浙江一名基层监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有的年份几个月可以不干活,因为“前期努力”,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创收”任务。   记者在“质量技术监督人士的网络家园”“中国质量热讯”网上看到,有些帖子说“我们的工资来源于企业的违法所得”,“只要给了钱,立马变成甜瓜脸。能否吃上饭比有没有面子重要些”。   此外,来自一些地方政府的压力,也削弱了监管力度。一位地方质监部门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说,政府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监管部门如果只是管管小企业、打打苍蝇还无所谓,要是对于地方“有重要贡献”的食品企业、行业“铁面无私”,领导就会找你“谈话”。   问责需到位:严防“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一些专家指出,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虽然部分人员确实存在失职、渎职行为,但法律法规对于如何判定监管部门是否履职到位,缺乏明确界定。每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监管部门“理直气壮”地把矛头指向肇事者,但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失职却易被忽视。“这种现象一定要杜绝,监管部门也不能免责。”马广海说。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和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的今天,食品安全监管一旦不及时,极易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所以强化监管是重要的突破口。”舆情问题专家、天津社科院研究员陈月生等专家认为,应从问责“查处比曝光慢半拍”现象入手,铁腕查处失职渎职、以权谋私、执法腐败、部门牟利等行为。   近年来食品安全工作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食品安全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仍需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健全完善,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实现全程无缝监管。食品行业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监管力量分散,必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我们常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九龙治水’,为什么?这在经济学上存在着‘搭便车’的尴尬。”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锫说,食品的监管部门众多,每个监管环节都会认为,我这里没管住,自然会有别人来管 反过来,如果我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去管,食品安全不出问题反让其他部门“搭便车”,破除这种职权交叉的体制势在必行。   强化信息收集,建立群众举报奖励机制。专家建议,按照查获情况重奖举报者,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让不良分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从而净化食品市场。   加强基层监管部门人力、设备和经费保障力度,让罚款与部门利益脱钩,严禁罚款返还、变相“坐收坐支”。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工作。绝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在基层,也解决在基层,黄锫建议将地方政府是否建立了工作责任制、经费保障落实情况作为检查和问责的重点。
  • 水体中检测结果显示 抗生素污染是新的健康隐患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研究表明,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和农业径流中包含了各种抗菌物质,天然细菌群落与一同排出的耐药细菌直接接触后,会推动细菌进化,产生更多耐药菌株。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最近,热映的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和刷爆朋友圈的“问题疫苗”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强烈担忧。在去年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指出,因药物和特定化学品排放到环境中而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日益增加,是当前最令人担忧的健康威胁之一,环境在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抗生素,也是20世纪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至此,人类与疾病的对抗进入了新的阶段。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是防治感染性疾病、抗肿瘤以及杀虫除草的重要药物。现在已知的天然抗生素超过万种,但绝大多数毒性太强,仅有近百种适合作为治疗人类或牲畜传染病的药品,人们主要通过化学合成及微生物培养等途径获得常用抗生素。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主要源于“细菌有而其他主要生命体没有”的机制,包括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等四大作用机理。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适度适量、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生素,可以造福人类。但如果把抗生素当“药神”,滥用抗生素的话,不仅会威胁使用者的健康,还会加剧细菌的耐药性。耐药性指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对以前能有效治愈它们的药物产生抵抗性,进化为能够抵抗抗生素的新菌种,这会明显降低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细菌面临各种抗生素的灭杀时,自己也在不断进化,苦练金钟罩铁布衫,越来越不害怕抗生素。细菌进化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研发新抗生素的速度,当耐药性不断加剧,终有一天将进化成刀枪不入的“超级细菌”,人类将陷入无药可医的困境,恐怕只能寻找相应的噬菌体。由于现有的抗生素及抗感染药物不能有效杀死耐药性病原体,导致全球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耐药性细菌感染。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早在杭州G20峰会期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就将抗生素耐药性与英国脱欧、气候变化、难民、恐怖主义等5项内容列为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重大全球性挑战因素,明确指出“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稳定”。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我国是生产和使用抗生素的第一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约21万吨,自用18万吨,其中48%用于医治疾病,52%用于畜牧养殖业。我国抗生素人均年使用量为138克,是美国的10倍 畜牧养殖业年消耗抗生素9.7 万吨,是美国的9至10倍,是欧盟的25倍。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抗菌药是我国第一大用药,门诊约有75%的感冒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外科手术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则高达95%,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药物在老百姓的家里也随处可见。为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国务院于2012年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实施细则。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近年来,自然水体中检测出抗生素的相关消息络绎不绝,抗生素污染成为公众新的关注焦点。自然水体中的抗生素,主要源自规模化养殖场、医院、抗生素生产厂和居民生活污水,其中规模化养殖场和医院是主要源头,这与抗生素的治疗疾病和畜牧养殖两大主要用途密切相关。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研究表明,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和农业径流中包含了各种抗菌物质,天然细菌群落与一同排出的耐药细菌直接接触后,会推动细菌进化,产生更多耐药菌株。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抗生素是新出现的水污染物,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虽然具备相应检测手段,但缺乏相关的标准及法律法规依据。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相关标准中,均不含有对抗生素的监测指标,而部分抗生素的可降解性、抗生素种类的庞杂程度,都加大了标准制定的难度,现有的水处理工艺流程也无法对抗生素进行完全处理。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中国供应了全球90%的抗生素原料药,但抗生素原料生产企业偷排漏排抗生素污水、将未经处理的抗生素药渣倾倒入河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多次被环保部门处罚。美国的调查报告显示,辉瑞、葛兰素史克、拜耳等知名医药品牌的抗生素原料药供应厂商,曾多次发生严重的污染事件,其中包括山东鲁抗、华北制药、石药集团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这些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别随意把抗生素当“药神”,使用抗生素一定要谨遵医嘱,常见病尽量不要使用,避免加剧体内细菌的耐药性,也不要一见效就停药,更不要频繁更换抗生素。 /p p br/ /p
  • Nature新技术:一种可以让组织拉伸数倍,并多次使用的新技术
    针对许多生物医学研究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解决方案,可以使大脑和其他大型组织中的细胞和分子成像更容易,同时样品也足够坚韧,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多次处理,这种技术提出了一种化学过程,帮助组织拉伸,压缩,且坚固。这一新技术公布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这种被称为“ ELAST”技术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非常快速的方法来荧光标记大脑,肾脏,肺,心脏和其他器官内的细胞,蛋白质,遗传物质和其他分子。麻省理工学院Kwanghun Chung实验室在一项由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为期五年的项目中,开发了ELAST ,绘制出人类整个大脑最全面的图谱。要完成这样的图谱,要求能够在最厚的组织中标记和扫描每个精细的细胞和分子细节,这也意味着实验室必须能够将样本完整地保持多年。Chung说:“当人们捐赠大脑时,就像在捐赠图书馆一样。每个图书馆都包含有价值的信息,但我们不能同时访问该图书馆中的所有书籍,必须在不损坏它地重复访问的情况下利用该图书馆。这些大脑中的每一个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为此,研究人员改变了思维方式:如果我们的目标不是成像生活事件,而是成像外观,就可以在保持外观的同时改变组织的物质类型。新配方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凝胶状化学品聚丙烯酰胺配方进行了改进,文章作者Webster Guan说,在过去,大家用一种与交联化学物质不同的形式,使组织坚固,但不能保存时间长,现在改进配方了,所以当该配方注入组织时,细胞和分子将直接附着在网格状的网格上。在新配方中,该团队使用了高浓度的丙烯酰胺,而交联剂和引发剂却少得多。结果表明是长的聚合物链与能够缠结的链环缠结在一起,使凝胶结构完整,且具有更大的柔韧性。不仅如此,组织的细胞和分子并没有附着在链上,而是纠缠在其中,进一步增加了注入丙烯酰胺组织承受拉伸或挤压的能力,而不会在组织中造成任何撕裂或永久移位。在该研究中,研究小组报告了将人或小鼠的脑组织同时拉伸至其宽度和长度的两倍,或者将其厚度压缩10倍,恢复到正常大小后几乎没有变形。这些结果表明,ELAST能够实现完全可逆的组织形状转换,同时保留组织中的结构和分子信息。将聚丙烯酰胺完全整合到大量组织中,达到弹性可能需要长达21天的时间,但是从那时起,任何单独的标记步骤(例如标记特定类型的细胞确定其丰度)或特定的蛋白质来查看其表达方式,其过程比以前的方法要快得多。比如研究人员通过反复压缩人脑的5毫米厚的横截面,只需24小时就可以完全贴上标签。早在2013年,Chung及其同事曾首次推出了“ CLARITY”,这是一种使脑组织透明并用丙烯酰胺凝胶固定的方法,研究人员需要24小时才能将切片标记为厚度的十分之一。由于标记时间是通过平方探针必须穿透的深度来估算的,因此计算表明,使用ELAST进行标记的速度比使用CLARITY进行速度快100倍。Chung说,尽管他们实验室主要集中在大脑,但对其他器官也具有适用性,可以帮助进行其他细胞定位工作。即使标记组织根本不是靶标,拥有一种简单的新方法来制造耐用的弹性凝胶也可以有其他应用,例如在创建软机器人方面。
  • 做化学实验也上瘾 一小伙多次偷仪器试剂被抓
    他热衷于实验,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化学研究员 交不起每周上千元的培训费,他选择在家里进行实验 买不起化学试剂,他选择了偷盗&hellip &hellip 从2009年至今,自贡23岁的王志熙(化名)先后4次盗取化学器材及试剂进行实验。   昨日下午,在自贡市看守所,王志熙对盗窃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王志熙因涉嫌盗窃罪被自贡市公安局大安分局龙井派出所控制,并将要被移交于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检察院进行起诉。   执着实验 想提取食盐的纯度   今年23岁的王志熙家住自贡市自流井区珍珠山路,从小到大,成功的做实验一直是他的人生理想。   因家庭缘故,初中毕业后的他再也无缘与实验室碰面。为了圆梦,王志熙自己掏钱购买试剂,开始在家里进行实验。   &ldquo 喜欢实验主要是个人喜好,并通过实验为自己找一份安定的工作,这也是多年来坚持实验的原因。&rdquo 昨日下午,记者在自贡市看守所见到了王志熙,他说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实验理想。   王志熙说,自2009年以来,自己做过的成功或不成功的实验已经数不清。他所做的实验均是提取食盐的纯度,并想通过实验帮助自己拿到实验员资格证书谋生。   但现实并非理想中的那么美好,高三还没毕业,王志熙便再也无缘实验室。他开始购买试剂和器材,在家中做实验。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他很快就承受不起昂贵的试剂和实验器材的费用。   &ldquo 实验中需要大量硝酸银试剂,每一次需要17克左右,这种试剂很难买到。&rdquo 王志熙说,自己当时太年轻,没有经济来源购买试剂,他便走上了歪路,开始进行盗窃。   辗转5年 4次偷试剂和器材   2009年,未满18岁的王志熙在缺少实验器材时,盗窃了自贡市张化厂的化学实验器材,后来,他被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法院判处罚金5000元。   被罚款之后,执着于实验的王志熙并不死心。同年12月29日,王志熙溜到东方锅炉厂,将厂内的德国进口天秤偷走。被抓后,他被自流井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执行,同时处罚金5000元。   这次之后,王志熙的父母不愿意再看着儿子对实验如此偏执。2011年,他被父母送往长春某技校学习技术。但事情并没有结束,2011年,王志熙在长春某实验室做实验时,盗窃了该实验室的高精度温度计,被当地公安部门逮捕。2013年12月27日,王志熙刑满释放回到自贡。   见儿子对做实验如此执着,王志熙的父母被他打动。今年2月18日,父母将他送往四川省盐校读书。实验是能做了,但学校安排的实验次数,却远远不能满足王志熙的执着。报完名,王志熙仍利用空余时间自己进行实验。   今年2月18日,因实验缺少硝酸银试剂,刚报名的王志熙向周围同学打听后得知,学校有这种试剂。当晚,他便去踩了点。一周过后,王志熙摸清了学校的时间安排。26日下午,他潜入学校,偷走了9瓶硝酸银试剂,价值2500元。   未做成功 次日被警方逮捕   下午5点,王志熙成功偷得9瓶硝酸银试剂后,将它们放在衣兜里带回家。匆忙中,试剂在回家路上掉了3瓶,他到家里准备实验时才发现,而衣兜里剩下的6瓶也已泄漏,剩余剂量也不够进行试验。无奈之下,王志熙将6个空瓶扔进了杨家冲(所住小区)的下水道里。   据介绍,硝酸银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化学试剂,并带有毒性。次日一早,学校发现少了有毒的试剂后,立即报警。接警后,自贡市公安局大安分局高度重视,大安区公安分局龙井派出所在路上发现的3瓶硝酸银试剂空瓶和对现场摸排走访,确定该试剂被人偷走。   之后,警方根据其监控画面,发现缺失的硝酸银试剂为王志熙偷走。随后,警方对其住所进行调查。2月27日晚上7点,王志熙在家门口被警方抓获,他对盗窃学校硝酸银试剂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王志熙已经被逮捕移交于大安区人民检察院,将进行起诉。   面对面   立志成为化学研究员 并以此谋生   昨日下午3点,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在自贡市看守所见到了王志熙。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在铁窗那头有些回避,不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一直低着头沉默着。   &ldquo 当时太年轻了,所以犯下了一些罪行,现在想起来也有点后悔。&rdquo 王志熙说,思维上出了一些偏差,犯了罪很给父母丢人,他不愿意更多提及。   &ldquo 几年前,因为驾驶摩托车不慎发生车祸,导致右手筋骨受损,落下了轻微残疾,至今右手不能做重活。&rdquo 王志熙告诉记者,辍学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一直偏执于自己对实验的理想,由于因为身体原因,他也没能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同王志熙的简短对话中,记者发现他有些沉默寡语,但非常执着。虽然身患残疾,但性格很好强。王志熙说,右手落下病根后,没有一门专业的技术以后很难立足。&ldquo 4次的盗窃中,偷的是与食盐相关的实验器材,其目的是为提取食用盐纯度的测定。&rdquo   他说,如果要成为研究员来维持生活,必须通过化工工程师资格证书,而考取该资格证书中很重要的一项实验便是提取食盐的纯度。2011年后,曾经多次在网上和书籍中关注过该实验,但一直没有真正的做成功过该实验。&ldquo 从书中得知,实验每次需要17克硝酸银试剂。这个试剂很贵也难买,17克市场价在100元左右。&rdquo   王志熙说,也并非必须要偷试剂和器材才能练习实验,&ldquo 有专门的培训班,但一周就得花一千多。&rdquo 他说,父母都是退休职工,收入有限,父母很难支付昂贵的费用,之后自己便开始行窃。   提到以后,成为专业的研究员仍是他的理想。&ldquo 以后也不排除学一门其他的专业技术来谋生。&rdquo 话语间,王志熙透露出些许对生活的无奈。&ldquo 可能会借钱去学一门技术,也可以从事厨师行业等。&rdquo 他说。   专家说法   心理医生:或患强迫症 需要开导   针对王志熙5年来连续4次盗窃化学试剂及化学器材进行实验的行为,宜宾市青少年心理咨询协会会长、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熊小冰认为,王志熙可能患有强迫症,与其性格和家庭因素有直接关系。   熊小冰说,通过王志熙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在一味地追求其实验的完美,实验也成为了他唯一想要成功的路径。&ldquo 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他性格有点内向,导致有一定的自卑因素,很想通过成功改变命运。&rdquo 熊小冰说,而他喜欢做实验,实验也可能为他唯一的快感,所以在缺少器材时会控制不住去盗窃,而并非是有意伤害他人或有他人财物,这是典型的强迫症病态。他建议应由专门的心理辅导医师对王志熙进行治疗开导。   化工专家:化工工程师考试未明确要求实验操作   针对王志熙所说的化工工程师考试,记者咨询了吉林化工学院专家。他表示,近年来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化工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中,并没有明确要求实验操作考试。考试分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基础考试合格并按规定完成职业实践年限者,方能报名参加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该证书。   其中,专业考试分为《专业知识考试》和《专业案例考试》两部分,其中《专业知识考试》为客观题,《专业案例考试》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即要求考生在填涂答题卡的同时,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其主要内容为物料、能量平衡、热力学过程等内容。学生可在实验中学习,但不一定将实验操作纳入考试内。
  • 高性价比!聚同/JTONE品牌氮吹仪获得君正科技多次采购
    高性价比!聚同/JTONE品牌氮吹仪获得君正科技多次采购从15年开始,君正科技已与杭州聚同电子有限公司采购多年氮吹仪。该公司不仅对产品质量要求高,而且对产品价格也比较敏感。于是Z开始杭州聚同就推荐一款高性价比的氮吹仪给客户试用,不仅性能参数能满足用户需求,而且价格适中,通过用户使用后反馈,对此型号的氮吹仪满意,不仅省时、操作方便、容易控制,而且独立控制浓缩样品高效节能;于是从那时候起,两家公司即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使用聚同/JTONE所有款式氮吹仪,包括干式氮吹仪、可视氮吹仪、水浴氮吹仪、圆形氮吹仪、全自动氮吹仪(12位、24位、36位、48位或定做产品);至今,杭州聚同以过硬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优势的价格体系赢得客户的长期信赖。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