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甘油光谱学

仪器信息网甘油光谱学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甘油光谱学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甘油光谱学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甘油光谱学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甘油光谱学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甘油光谱学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甘油光谱学相关的解决方案。

甘油光谱学相关的资讯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动植物油脂 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和甘油的测定 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HPSEC)》等339项拟立项国家标准项目公开征求意见
    各有关单位:经研究,国家标准委决定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及切片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测定高效聚合物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法(APC-MALLS)》等339项拟立项国家标准项目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3年10月4日。请登录请登录标准技术司网站征求意见公示网页http://std.samr.gov.cn/gb/gbSuggestionPlan?bId=10001379,查询项目信息和反馈意见建议。2023年9月4日相关标准如下:#项目中文名称制修订截止日期1动植物油脂 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和甘油的测定 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HPSEC)制定2023-10-042橄榄油和橄榄果渣油中脂肪醇和三萜醇含量的测定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制定2023-10-043粮油储藏 就仓干燥技术规范修订2023-10-044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修订2023-10-045粮油机械 大米色选机修订2023-10-046塑料平托盘修订2023-10-047塑料制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制定2023-10-048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XX部分:日用陶瓷企业制定2023-10-049小麦和小麦粉 面筋含量 第1部分:手洗法测定湿面筋修订2023-10-0410小麦硬度测定 硬度指数法修订2023-10-0411溴敌隆母药修订2023-10-0412溴敌隆原药修订2023-10-0413溴甲烷原药修订2023-10-0414溴鼠灵母药修订2023-10-0415溴鼠灵原药修订2023-10-0416药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制定2023-10-0417一次性托盘修订2023-10-0418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 性能确认技术规范修订2023-10-0419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指南 药学标准化制定2023-10-0420电子商务平台交易信息监测指南制定2023-10-0421电子商务平台适老化通用要求制定2023-10-04
  • 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最新日程发布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举办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陆婉珍院士、李德发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届时将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到会观众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深入交流,此外多位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也将到场参与。为开阔用户视野,拓展近红外光谱技术用途,特邀企业用户结合生产实际,分别做&ldquo 近红外光谱深耕中国产业&rdquo 的主题报告。   热忱欢迎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撰稿。大会也热忱邀请从事其他光谱技术(如中红外、拉曼、紫外和核磁等)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专家和学者参会,介绍最新研究和应用的进展。会议将评选优秀论文,颁发证书和奖金。   具体会议日程如下: 近红外分会成立日程安排 9月23日 分会成立大会 8:30 -22:00 会议报到 北京福永御龙国际酒店一楼 22:00 后到达者翌日晨8:30-9:00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服务楼W201 18:00 -20:00 晚宴 北京福永御龙国际酒店一楼宴会大厅 20:00 -22:00 近红外光谱分会成立大会 全体理事参会 北京福永御龙国际酒店二楼大会议室22:00 -22:15 理事长会议 理事长、副理事长参会 北京福永御龙国际酒店二楼大会议室 大会报告题目及日程安排 9月24日上午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服务楼W201 8:00 北京福永御龙国际酒店门口发车,集体乘坐大巴前往会议中心(5-10分钟车程,请务必按时乘车) 开幕式,主持人:袁洪福教授 8:40 -9:10 1.主持人介绍来宾;2. 嘉宾致辞 大会报告,主持人:韩东海教授 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9:10 -9:30 罗国安 清华大学 基于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中药生产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9:30 -9:50 W. G. HANSEN NIR Application Consultants Inc. Kat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9:50 -10:10 邵学广 南开大学 大数据时代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10:10 -10:30 邹小波 江苏大学 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技术及其在食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10:30 -11:00 会议代表合影& 茶歇 主持人:潘 涛教授 11:00 -11:20 吴海龙 湖南大学 在线干扰共存体系数学分离及高效定量分析基础研究进展 11:20 -11:40 臧恒昌 山东大学 近红外光谱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11:40 -12:00 周学秋 Thermo 公司近红外PAT 技术及其应用实例 12:00 -13:00 午饭(展览中心一楼用餐区)仪器展示& 墙报(展览中心E2 馆科学仪器展区内) 9 月24 日下午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服务楼W201 主持人:邵学广教授 13:00 -13:15 陈增萍 湖南大学 复杂体系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校正模型维护方法 13:15 -13:30 袁洪福 北京化工大学 光谱多元分类方法研究 13:30 -13:45 倪力军 华东理工大学 近红外光谱结合非线性模式识别方法进行牛奶中掺假物质的判别 13:45 -14:00 李军会 中国农业大学 烟叶品质的近红外定性分析方法 14:00 -14:15 王智宏 吉林大学 油页岩含油率近红外光谱原位分析技术 14:15 -14:30 宋文琦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消防产品质量快速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14:30 -14:50 罗海峰 FOSS 公司 近红外网络化管理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 14:50 -15:10 茶歇 主持人:徐可欣教授 15:10 -15:25 吴志生 北京中医药学大 中药质量实时检测(RTD) 关键技术 15:25 -15:40 潘 涛 暨南大学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应用 15:40 -15:55 李文霞 北京服装学院 废旧涤/ 棉混纺织物定性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15:55 -16:10 宋 涛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近红外在饲料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16:10 -16:25 张铭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学院 辐射效应和辐射损伤的红外和拉曼光谱研究 16:25 -16:40 云永欢 中南大学 基于模型集群分析的变量选择方法研究 16:40 -17:00 李 光 聚光科技 近红外分析仪器在民生领域的应用 集体乘车返回北京福永御龙国际酒店 18:00 -20:00 晚宴 北京福永御龙国际酒店一楼宴会大厅 9 月25 日上午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服务楼W105 8:00 北京福永御龙国际酒店门口发车,集体乘坐大巴前往会议中心(5-10分钟车程,请务必按时乘车) 主持人:闵顺耕教授 8:40 -8:50 杨维旭 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 DDGS 饲料色度学参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8:50 -9:00 刘晶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基于光纤光谱仪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试系统 9:00 -9:10 李军涛 中国农业大学 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玉米中常规养分和猪有效能 9:10 -9:20 薛俊杰 中国农业大学 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农作物秸秆基础特性研究 9:20 -9:30 魏远隆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南丰蜜桔地理标志产品 9:30 -9:40 王加华 许昌学院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技术特点及其在现场评价中的应用 9:40 -9:50 张妍楠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基于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鉴别洋槐蜜中掺入大米糖浆的可行性研究 9:50 -10:10 Tan Guat Kheng 瑞士万通公司 瑞士万通近红外应用介绍 10:10 -10:30 茶歇 主持人:陈斌教授 10:30 -10:45 吴静珠 北京工商大学 NIR -Raman 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品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0:45 -11:00 刘燕德 王海阳华东交通大学 拉曼光谱在水果质量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11:00 -11:10 杨仁杰 天津农学院 二维NIR-IR 相关谱判别掺杂牛奶 11:10 -11:20 向伶俐 中国农业大学 近、中红外光谱法融合判定葡萄酒产地 11:20 -11:30 黄亚伟 中国农业大学 面团形成时间的可见/ 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研究 11:30 -11:4 吉纳玉 河南工业大学近红外通用模型同时检测苹果、桃、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研究 11:40 -11:50 刘 然 中国农业大学 不同型号仪器间近红外预测模型的传递研究 12:00 -13:00 午饭(展览中心一楼用餐区)仪器展示& 墙报(展览中心E2 馆科学仪器展区内) 9 月25 日下午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服务楼W105 主持人:臧恒昌教授 13:00 -13:15 刘言 南开大学 基于拓展光谱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方法 13:15 -13:30 王满华 东理工大学 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无损测量红叶石楠叶片中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 13:30 -13:40 周璐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基于近红外成像技术银黄片质量的可视化评价研究13:40 -13:50 李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基于在线近红外技术中药配方颗粒提取过程实时监测研究 13:50 -14:00 裴艳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厚朴酚2D-NIR 解析及取样间隔研究 14:00-14:10 汪静静 安徽中医药大学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人参药材人参皂苷含量测定及产地识别的研究 14:10-14:20 田旷达 中国农业大学 Iterative nonlinear fitting correction with classic least square (INFC-CLS):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ic imaging 主持人:杨季冬教授 14:20-14:30 范伟 湖南农业大学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农产品品质监测系统开发与应用 14:30-14:40 宫会丽 中国海洋大学 烟叶品质快速检测与分析网络化平台技术研究 14:40-14:50 范桂芳 清华大学 甜高粱秆固态发酵过程主要参数近红外光谱分析 14:50-15:00 李敬岩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原油光谱快速评价技术的新进展 15:00-15:10 刘逸中 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近红外光谱对石脑油裂解焦油的多任务分析 15:10-15:20 温晓燕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硝化棉中含氮量NIR分析模型的建立 15:20-15:35 陈丽英 仪器信息网 互联网信息服务助力近红外教学和科研 15:35-16:00 优秀墙报颁奖暨闭幕式(主持人:刘慧颖高工) 16:00-19:30 集体乘车前往国家大剧院 19:30-21:00 音乐会
  • 光谱学杂志宣布 2023 年分子光谱学新兴领导者
    克萨斯 A&M 的Dmitry Kurouski 博士获得了由光谱学杂志颁发的 2023 年分子光谱学新兴领袖奖,这一奖项旨在表彰由独立科学委员会选出的才华横溢的年轻分子光谱学家。Dmitry Kurouski 博士 Kurouski 于 2013 年在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拉曼光谱在复杂基质中的理论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Kurouski 的工作重点是拉曼光谱的传感方法的开发,这些方法可用于非侵入性、非破坏性分析,包括植物中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确认诊断。他的发现表明,拉曼光谱可用于鉴定大量植物物种中的病毒、真菌和细菌疾病。他还开发了用于诊断植物微量和常量元素组成缺陷的拉曼方法;同时还展示了基于拉曼光谱的植物表型分析的潜力。 Kurouski 的团队开发了拉曼光谱用于诊断植物的结构和代谢变化,可用于非生物胁迫的确认检测和鉴定。研究人员开发了光谱库,连同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可用于检测和鉴定水稻中的氮、磷和钾缺乏症,还证明拉曼光谱可用于植物中高盐胁迫的症状前诊断。连同相关的 40 多份相关研究报告,展示了拉曼光谱在农业中的新兴潜力,这些发现在 Kurouski 小组在去年发表的一篇综述中进行了总结。 Kurouski 发表了 140+篇论文,引用次数超过 4000 次,并在科学会议上作了超过150次报告。他还是JACS、Nature Materials、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Analyst等多种期刊的审稿人。 光谱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及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分析中,其中包括具有环保、高效等特点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为了促进相关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将在2023年5月25日组织召开“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及农产品中的最新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点击上方图片 免费报名参会
  • 液质方法包巡礼: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包(MRM数据库)
    若要实验室分析工作得心应手,除了性能优异的硬件,功能强大的软件也是必不可少。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将分析人员从繁重的方法摸索过程中解放出来的利器,液质方法包的出现降低了质谱分析门槛、提高了实验室分析通量。 液质分析方法包一般包括预先设置好的方法文件,包括LC分离条件,MS离子源参数,最优化的MRM参数,各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等,以及用于输出定量结果的报告模板。只需准备指定色谱柱、流动相以及标准品就可以开始分析工作了。方法包导入后,还可以根据HPLC的配置进行保留时间的修正。用户也可以直观地追加或删除目标成分,自行创建感兴趣化合物的目标成分表。 本期将为您介绍的是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包(MRM数据库)。 甘油三酯(TG)是由甘油的3个羟基与3个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主要功能是供给与储存能量,还可固定和保护内脏。甘油三酯是血液中的主要脂质分子,总甘油三酯水平通常作为天然脂质的指标进行监测。甘油三酯的异常增高或降低均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指征。 此MRM数据库涵盖碳链长度范围为C14至C22且不饱和度为0至6的脂肪酸来分析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为了监测人血浆中检测到的47种不同的甘油三酯,该数据库提供了195个MRM离子对,可用于甘油三酯的轮廓分析。 下面的MRM色谱图显示了使用岛津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同时分析人血浆中的47种甘油三酯。下图是对应于未知脂肪酸组成的三种典型甘油三酯的MRM色谱图。在TG 50:2的MRM色谱图中,可以观察到对应于TG 16:0_34:2的双峰和对应于TG 16:1_34:1、TG 18:1_32:1 和TG 18:2_32:0的其他三个峰。对该累积定性信息的评估表明,检测到的TG 50:2 包含 TG 16:0 _16:1_18:1 和 TG 16:0 _16:0 _18:2,证明了此定性MRM数据库的实用性。 三种甘油三酯的MRM色谱图 LC/MS/MS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包(MRM数据库)特点:◆ 包括用于血浆样品的制备方法。◆ 快速且高度稳定的色谱分析条件(11分钟内)。◆ 提供辅助推断脂肪酸组成的参考信息。◆ 无需摸索条件、即时可用的方法,适用于LCMS-8040/8045/8050/8060和LCMS-8060NX。注:本产品仅用于研究,不能用于医疗诊断目的。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矿物油、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真菌毒素、农残检测要点一网打尽!
    为了促进粮油行业分析测技术交流,研讨国内外最新研究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在8月1-2日举办第三届“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及品质检测新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我们特别邀请了行业专家及相关厂商技术人员参与本次网络研讨会,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检测技术呈现给大家。会议紧密关注时事热点和技术市场动态,于8月1日聚焦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深入探讨了粮油中矿物油、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真菌毒素和农药残留等关键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技术交流。8月2日会议针对近两年来备受关注的粮油品质检测技术,特邀国内顶尖研究专家,分别就食品多组学技术在粮油研究中的应用、橄榄油中生物酚精确定量技术难题、纯油体系中抗氧化剂界面活性研究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研讨。点击图片 免费回看01矿物油检测武彦文老师指出,矿物油分析检测技术包括GC-FID、LC-GC、GCxGC-MS等,其中LC-GC被誉为“金方法”,尤其适用于复杂样品如食用油,并通过在线溶剂挥发技术实现大体积进样,提高灵敏度。但食用油中矿物油检测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样品基质复杂、干扰物众多、谱图解析困难、标准品缺乏和溯源难度大等。为解决上述难点,研究人员和企业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例如LC-GC全自动分析平台、在线净化技术、LC-GC-MS/MS、数据库建设和标准化等方法。02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检测氯丙醇酯以及缩水甘油酯在消化过程中会水解并高效释出游离氯丙醇和缩水甘油。氯丙醇酯水解产物3-MCPD是公认的食品污染物,具有潜在的致癌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缩水甘油酯降解产物缩水甘油同样具有致癌风险。GB 5009.191-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酯的测定》将替代原有的GB 5009.191-2016标准并在8月8如正式实施。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中新增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MS)的检测方法,并且首次将缩水甘油酯纳入检测范围,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张鸿老师向听众深入解析了标准中提及的三种检测方法,并逐一阐述了每种方法的独特优势和应用特点。“食品5009”标准作为中国的一套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标准涵盖了多种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包括食品中各种成分的测定方法,以及食品接触材料的环保测试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5009系列”主题约稿,诚邀各位专家和仪器厂商踊跃投稿,共同探讨和分享食品及农产品行业分析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与应用。03真菌毒素检测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农作物、食品、饲料及中药中污染较为普遍。真菌毒素是天然存在而非人为添加的,尽管污染量小,但危害性大。在适宜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条件下,食品可以直接感染真菌并被其产生的毒素污染,且这种污染可以发生在食品链的任何阶段如生产、加工处理、运输和储藏过程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全球每年有25%的食品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真菌毒素污染。许多真菌毒素还可在体内积累后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和免疫毒性,这些均对人和动物的生命与健康造成重大威胁。我国食品安全限量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规定了6种真菌毒素在不同类别食品中的限量值。董恒涛老师介绍了岛津LC-MS/MS生物毒素数据库,包含了谷物、水果、水产品中常见的100余种生物毒素的化合物信息、MRM参数、分析方法及操作指南,帮助用户快速建立分析各种毒素的方法。同时董老师还分享了多个LC-MS/MS法测定真菌毒素的应用案例。黄曲霉毒素B1是真菌毒素中的一种,也是国际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类致癌物。耿旭辉老师介绍了以紫外LED替代氙灯为光源(寿命是氙灯的6~7倍),自研制基于光电二极管(PD)的微光探测器替代光电倍增管(PMT)探测荧光,设计“紧贴式”荧光光路和首创的微池光衍生化器,研制出我国首套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对黄曲霉毒素B1检测限2.4 ng/L,灵敏度比国际同类仪器高数倍。微光探测器已出口美国,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成果鉴定为动态范围和长期稳定性达国际领先水平。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已在中粮集团、美国Agilent公司等多家权威机构长期应用示范,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成果鉴定为填补国内空白、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04农药残留检测在粮谷种植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能够防治病虫害、清除杂草,保障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不合理使用农药可能导致终端产品中存在农药残留,带有农残的粮食进入食物链后,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为共同提升粮谷中农残检测的技术水平,确保食品安全,王李平老师介绍了粮谷中农药的作用、各种农药残留的限量要求和检测方法、相关农产品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3) 是目前我国统一规定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MRLs) 的强制性国家标准。2022 年 11 月 11 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 2, 4-滴丁酸钠盐等112 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3. 1-2022) 标准, 自 2023 年 5 月 11 日起正式实施。GB 2763. 1-2022是GB 2763-2021的 增补版,可以配套使用。近日,农业农村部 公布 了 《食品中2甲4氯异辛酯等8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征求意见稿)》和《动物源产品中胺苯吡菌酮等57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征求意见稿)》实施后也将于GB 2763配套使用。
  • 岛津应用:植物油中甘油三酯的全二维分离检测方案
    甘油三酯是3 分子长链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脂肪分子。动物油和植物油均为甘油三酯类脂肪化合物。因为甘油三酯难溶于水性溶剂,所以通常使用银离子载体的正相分析或者有机溶剂的反相分析进行分离。但是,由于脂肪酸中存在非常多的分子种类,使用单一液相系统将很难对天然油脂中的甘油三酯进行分离。 为了对复杂样品进行高效分离,使用岛津全二维液相色谱仪Nexera-e 非常有效。Nexera-e 使用全二维液相色谱法,具有一维和二维两种不同的分离模式,通过组合多维分离系统,可对常规一维LC难以分离的组分进行分离。本次分析对含多个甘油三酯的琉璃苣油,在一维系统中使用银离子色谱柱(正相条件)进行微尺度分离,在二维系统中使用无水性溶剂的有机溶剂的二元梯度进行反相分离,并联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和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仪(LCMS-IT-TOF)。 通过LCMS-IT-TOF 得到的琉璃苣油中甘油三酯的全二维分离图谱和特定部分的MS 光谱Comprehensive 2D Plot of Triglycerides in Borage Oil with LCMS-IT-TOF in Addition to the Mass Spectra of Assigned Blob 了解详情,敬请点击《Nexera-e 和ELSD/LCMS-IT-TOF 联用对植物油中的甘油三酯进行全二维分离》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岛津微信平台
  • 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顺利召开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中国分析测试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于2008年11月19-22日在湖南长沙顺利召开了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我国著名分析化学专家俞汝勤院士、陆婉珍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与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开幕式现场近红外光谱(NIR)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具有分析效率高、不破坏样品、适合于在线分析等特点。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业、石化、烟草、食品、制药等领域先后引进了大量近红外光谱仪器用于生产控制分析。我国许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始积极研发适合国内需要的成套NIR分析技术,出版了多本专著,为这项技术的普及做了大量工作,开创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崭新局面,并且在仪器硬件、化学计量学软件、分析模型建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创新。共有300余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士出席这次会议,我国几乎所有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学术带头人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家和专业供应商均展示了其产品。中南大学梁逸曾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南大学副校长陈启元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大会开幕式由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梁逸曾教授主持,中南大学副校长陈启元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近红外光谱学会理事长、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本次大会为近红外光谱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展示了我国近红外光谱的一流研究和应用成果,主要以大会报告和墙报的形式举行,有40余位专家和学者作大会报告、20余位优秀青年学子作分会报告,多次获得国际谷物学会、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大奖的著名近红外专家加拿大Phil Williams教授、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秘书长Ozaki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也都在大会作专题报告。著名分析化学专家、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报告题目: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一些化学计量学方法学研究著名分析化学专家、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在作大会主旨报告“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一些化学计量学方法学研究”中指出:发现较早的近红外光谱由于信号复杂与分辨困难在应用方面取得进展相对较晚,其真正受到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与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和应用有关;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科技团队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面一些化学计量学方法学研究,将讨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构建近红外校正模型时,如何保证校正样本具有必需的代表性,并实现代表性样本的自动选择;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波长变量选择,能否建立较通用的自动选择策略;在定量分析建模方面,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复杂性使不论信号预处理与校正模型选择均存在较大的多义性,多种模型如何有机融合;在化学模式识别方面,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潜力如何进一步开发等。著名分析与石油化学专家、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报告题目: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必须继续发展著名分析与石油化学专家、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院士在作大会主旨报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必须继续发展”中指出:自从2006年第一届近红外光谱会议以来,这项分析技术已经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注意并在几十个专业中得到了应用;但是作为一项既快捷又廉价的分析技术,其应用范围仍未达到应有的广泛程度,一方面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一般大学分析专业的学生只有部分同学了解这一技术),与此同时在技术上也还存在着一些急待完善的难题,例如:(1)建立大量可长期应用的分析模型,(2)尽快发展便携式仪器,(3)形成公认的标准化方法是有效的宣传途径,(4)结合需要研究适应各种分析对象的光谱采集手段、保证其分析速度,(5)在线分析系统的集成化,(6)近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间关联于应用工作的开展,(7)近红外光谱技术过去是在不断新技术(如光纤、化学计量学及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后希望如能将更多的新技术(如激光光源提高灵敏度、微机制造MENS使其更小型化等)被引入。著名近红外专家加拿大Phil Williams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著名近红外专家加拿大Phil Williams教授在他的大会报告“近红外光谱:过去、现在和未来(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中系统回顾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历史,给涉及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的十八个阶段发展作了简洁评论,并指出操作费用低、获得数据可靠、分析速度快使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关于近红外光谱的应用前景应该从定量和定性的观点上进行讨论,定性应用是回答“Does it belong?”,而不是“How much is there?”;只要其定量应用将继续得到广泛的使用,定性应用很可能变得更加普遍;另外,未来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网络化技术也可能比较突出,可望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包括在环境监测和勘探、动物和人类医疗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加快标准制定,促进我国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应用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散射介质和活体中成分高精度近红外检测方法研究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近红外果品专用仪在果实采收前后的应用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近红外光谱建模中的波长筛选方法研究南开大学徐晓轩副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近红外光谱仪器一些新进展浙江大学吴建国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浙江大学作物种子品质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若干新进展亚洲近红外协会主席Ozaki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NIR application to biomedical sciences布鲁克公司、皆能亚洲有限公司、FOSS公司、安迪苏NIR实验室、聚光科技有限公司、金宏利实业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红外光谱仪器厂商或代理商就自己公司的产品特点、最新技术、研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大会报告或分会报告。会议期间国内外主要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家产品展示现场 本次会议论文集共收录120篇,稿件内容十分丰富,应用范围极广,涉及红外光谱前沿技术综述、未来发展方向、基础方法论研究、标准化方法体系建立、具体应用研究、仪器研制、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及评价经验介绍等方面;与会代表们精神饱满,会议现场互动性强,无疑本次会议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附录1:仪器信息网“近红外光谱(NIR)”仪器专场http://nir.instrument.com.cn/ 附录2: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京举行(图文) (2006-10-28)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07/012957.shtml 附录3: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2008.11.19-22 湖南长沙) 主办单位: 中国分析测试学会近红外分会承办单位: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赞助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布鲁克光谱仪器公司瑞士步琪有限公司福斯华(北京)科贸有限公司皆能(亚洲)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济南金宏利实业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必达泰克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ABB(中国)有限公司.波通瑞华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安迪苏生命科学制品(上海)有限公司 支持媒体: 仪器信息网会议报告:报告人报告题目大会报告俞汝勤 院士 湖南大学 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一些化学计量学方法学研究 陆婉珍 院士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必须继续发展 Prof. Phil Williams PDK Progects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袁洪福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加快标准制定,促进我国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应用 徐可欣 教授 天津大学 散射介质和活体中成分高精度近红外检测方法研究 韩东海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近红外果品专用仪在果实采收前后的应用 邵学广 教授 南开大学 近红外光谱建模中的波长筛选方法研究 徐晓轩(张存洲) 南开大学 近红外光谱仪器一些新进展 吴建国 石春海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作物种子品质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王 茜 博士 布鲁克公司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pplied to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谢洪平 教授 苏州大学 近红外光谱测定药物代谢关键基因和亲权鉴定基因座的基因型 廉永福 教授 黑龙江大学 NIR在单壁碳纳米管研究中的应用 吴海龙 教授 湖南大学 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若干新进展 李军会(赵龙莲) 中国农业大学 专用近红外光谱分析软件系统的研制 田高友 博士 总后油料研究所 模型传递技术在油料化验装备批量生产中的应用 王智宏 教授 吉林大学 便携式近红外大豆品质分析光谱仪的初步研制 陈 斌 教授 江苏大学 近红外光谱在农产品检测中的点滴经验 谢益民 教授 山东轻工业学院 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植物纤维原料中甲氧基含量研究 刘名扬 博士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石化产品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Prof. Ozaki 亚洲近红外协会主席 NIR application to biomedical sciences Dr. Wei G. HansenNIR Application Consultants Possible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Applications in Skin Moisturisation and Hormones Studies 潘 涛 教授 暨南大学 人体血糖近红外光谱分析组合波长的优选研究 卢启鹏 研究员 长春光机所 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无创生化检验的研究进展 Dr. R. W. Streamer 皆能亚洲有限公司 光谱分辨率、波长准确性和信噪比及其相互关系在近红外分析方法中的重要性 罗国安 教授 清华大学 中药生产过程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及智能控制系统研制及应用 瞿海斌 教授 浙江大学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相玉红(张卓勇) 首都师范大学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几个应用实例 赵武善 FOSS公司 近红外网络技术在全球谷物贸易中的应用 刘燕德 教授 江西农业大学 特色柑桔果品内部品质近红外光谱检测研究 甘 峰 教授 中山大学 谱相似度测量一般理论与应用 梁逸曾 教授 中南大学 近红外光谱分析建模中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褚小立 教授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院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新进展 王家俊 红河烟草集团技术中心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质检质控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冯新泸 教授 后勤工程学院 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仪器分辨率问题思考 Dr.Christoph Schnell Büchi NIR Solutions – Swiss quality for your laboratory analytics and data evaluation 杜一平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微量近红外光谱分析 陈华才 教授 中国计量学院 茶多酚中儿茶素单体的近红外光谱检测 郑贤旭 教授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静高压拉曼光谱实验装置研究固体分子的振动谱 周学秋 布鲁克公司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的常见问题 Dr. Jack Zhou Portable Raman Spectrometer and its Application第1分会场袁伟芳 中石化巴陵分公司 NIR分析技术测定氨肟化反应清液中的水份含量 杨维旭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 近红外光谱DA7200在燃料乙醇工业中的应用 王红梅 安迪苏NIR实验室 近红外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刘智超 近红外光谱多模型建模方法的研究 张志敏 近红外光谱化学计量学软件开发的几个新思路 单 杨 朱向荣 基于LS-SVM的国公酒中橙皮苷含量测定 范 伟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研究 王加华 基于PLS多种算法优化苹果糖度近红外信息区间 陈 韵 近红外光谱中基准波长点的存在性研究 李晨曦 近红外组织光学参数测量研究 李洪东 MCCV在检测近红外数据奇异样本中的应用 第2分会场张 峰 福建中烟技术中心 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用于烟用香料的品质控制 付永强 聚光科技有限公司 SUP-NIR系列近红外光谱仪的研制 董海平 金宏利实业有限公司 AOTF近红外技术介绍及应用 杨皓旻 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近红外水窗波段光谱检测研究 高文骥 近红外光谱在线测量重烷基苯性质可行性研究 包 鑫 近红外光谱在石化产品分析中的优势与不足 翁欣欣 近红外光谱-BP神经网络-PLS法用于橄榄油掺杂分析 李鹏飞 长波近红外光谱变量优选 孙春晓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肝素钠的质量控制 郑 光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蔬菜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罗 阳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鱼丸的主要品质指标
  • 北京大学张树霖教授:情系拉曼光谱学
    张树霖,北京大学教授。1978 年起利用自行组建的激光拉曼光谱仪开始了拉曼光谱学研究 1985 年之后在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方面作出了基本性的、世界范围公认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10篇 自1998 年起的历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均受邀为大会或分会邀请报告人 2000 年成功组织了由北京大学申办的第17 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 2004 年其领衔的“若干低维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自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小的商品激光拉曼光谱仪基础上,率先开设了近代物理实验课《振动拉曼光谱》 2009 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开设《拉曼光谱学基础》课程。此外,还出版了中文学术专著《近场光学显微镜及其应用》和《拉曼光谱学与低维纳米半导体》,以及世界上第一本综合性的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专著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Wiley & Sons,2012)。张树霖教授曾担任长达10 年的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的负责人,1994年当选为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2000年成为终身委员。  相关新闻:北京大学张树霖教授荣获国际拉曼光谱大会(ICORS2016)拉曼光谱终身成就奖进入拉曼光谱学研究领域  20 世纪60 年代初,国家制定了包括导弹和原子弹在内的32 个项目的12 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其中第32 号项目是专门为基础研究设立的,名称为“固体能谱”,学术上由黄昆先生负责(图1)。黄先生建议固体能谱项目应开展拉曼光谱研究,北京大学的拉曼光谱学研究由此提上了日程。 图1 1998 年我到黄昆先生家拜访时的合影  拉曼光谱的实验研究必须有拉曼光谱仪,当时指定由我负责向国外订货。这意味着我未来的研究工作将涉及光谱实验。我是理论专业毕业的,对光学专业的实验一无所知,便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大学光学专业的全部专门化实验。这为我日后从事激光器和拉曼光谱的相关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预订的拉曼谱仪到货时已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拉曼光谱学研究已不能进行,拉曼光谱仪只能“沉睡”在仓库里。直到1978 年固体能谱项目得到恢复,拉曼光谱学研究才重新提上日程。  在我们恢复拉曼光谱学研究时,虽然中央部委、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石油研究院由国家拨款或自己有条件购买了激光拉曼光谱仪,但当时的北大缺钱少粮。面对这个困难,我们把“文革”时放在仓库里的汞灯作光源的棱镜光谱仪拿出来,利用我们自制的氦—氖激光器作激发光源,加上此前掌握的激光应用技术,自组建成了国内第一台非商品激光拉曼光谱仪,开始拉曼光谱学的研究。  恢复拉曼光谱学研究的第一个成果是在自建激光拉曼光谱仪过程中产生了我国首批专利之一的“拉曼光谱样品架”(专利号850200108.8),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和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商品激光拉曼光谱仪“RBD-II 型激光拉曼分计”。该仪器在1986 年获得了国家教委颁发的第一批全国高教物理教学仪器优秀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也为我国在大学普遍开设现代物理实验课《拉曼光谱》奠定了设备基础。  1984 年我们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购买了美国产的Spex-1403 三光栅激光拉曼光谱仪。虽然当时该仪器是国际最先进的,可是对我们的研究并不完全适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有的部件也随之落后。为此,从仪器一到手我就开始并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工作。至今除了双单色仪和光电倍增管外,其他部件如激光源、宏观和显微外光路、光电接收器、光谱扫描和数据信息控制系统已全部进行了升级改造。上述升级改造使我们谱仪的技术水平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例如,关于拉曼光谱仪的关键技术指标“低波数杂散光抑制水平”,在即使不外加任何光学滤波器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性测出低达3 cm-1并高至130 cm-1的低波数宽范围的拉曼光谱。此外,研制的谱仪扫描和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还制成商品“BD-POX扫描控制系统”,帮助了国内相应的光谱仪器可以恢复工作。专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  1985 年,北大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委派我赴美国作访问学者。为此,我去征求黄昆先生的意见,并请他写推荐信。他说,你应该争取去做超晶格的拉曼光谱研究,并说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是一所很好的大学,为我向做超晶格拉曼光谱的Klein 教授写了推荐信。于是,从1985 年起,根据黄先生的建议,后来又在他的直接指导和其夫人李爱扶先生英语写作的帮助下,开始了我长达数十年的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研究。  2.1 本征拉曼谱  用拉曼光谱进行科学研究或技术表征,必须首先有测量对象的本征即指纹拉曼谱。因此,对于新出现的纳米结构,确认它的本征拉曼谱就成为首要和基础性的工作。半导体超晶格和多孔硅分别是最早人造和最早广泛研究的纳米结构。我们团队在确认它们的本征拉曼谱方面作出了国际公认的重要贡献。  半导体超晶格在理论上预期有折叠声学、阱层限制光学和声学、宏观界面、垒层限制光学和微观界面等5 类声子。其中,后2 类在理论预期后5 年以上都没有观察到,最后均由我们首先鉴认。其中,报道观测到微观界面声子特征拉曼谱结果的论文在当年即被第21 届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ICPS)接受并授予“青年优秀论文奖(Young Author Best Paper)” 这使中国学者在有60 多年历史的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上有了得此大奖的纪录。  对于多孔硅,最早发表了如图2(a)和(b)所示的均由双峰构成的本征拉曼谱。图2(a)的作者认为两个峰分别是晶体和非晶硅的峰 图2(b)的作者认为双峰是由于小尺寸效应,在体硅中纵光学声子(LO)和横光学声子(TO)兼并峰的分裂结果。图2 早期发表的两个多孔硅本征拉曼谱(a)和(b)  但是,我们认为多孔硅是腐蚀遗留的硅晶体,不可能出现非晶硅组分的谱,而根据微晶理论,小尺寸效应导致的两个峰的峰形也不可能是如图所示那样的对称峰。由于多孔硅是如图3(a)所示的由毫米厚的Si 衬底和微米厚的多孔硅膜构成,我们判断图2 的作者出现了把源自多孔硅膜和Si 衬底两类物质的谱看成单一多孔硅物质谱的错误。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参照图3(a)所示的不同波长光波在多孔硅中穿透深度不同的性质,以不同波长的激光照射多孔硅,得到了图3(b)的光谱。其中由最长波长756.1 nm 和最短波长457.9 nm 激发的谱分别是对称和不对称的单峰。756.1 nm 激光激发谱的峰值正好是体硅的拉曼峰值,而由457.9 nm 激发的实验谱和微晶理论计算的理论谱两者能很好重合(图3(c)),说明它们分别是来自Si 衬底和多孔硅膜的拉曼谱。而由中间波长514.5 nm 和488.0 nm 激光激发的双峰谱是来自Si 衬底和多孔硅膜的合成峰。于是,我们用实验完全证明了之前的判断。发表该结果的论文已被引用了61次。图3 (a)多孔硅结构的电镜图和不同波长光波在多孔硅中穿透深度的示意图 (b)不同波长激发的拉曼光谱图 (c)实验(实线)和理论(虚线)拉曼谱的比较图  其他一些有最早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纳米结构,如硅纳米线、SiC纳米棒和ZnO纳米管均由我们团队首先报道。相应的论文被分别引用306、97和613次。  此外, 第一个高温超导体YBa2CuxO7-x的完整的本征拉曼谱也是由我们首先确认的。因而,我们研究组便被国际知名拉曼光谱学权威D.A.Long 教授称为“世界超导体拉曼光谱的‘Leading group’之一”。  2.2 反常拉曼谱  拉曼散射基本特性及其光谱特征是相关物理学基本原理或研究对象特性的反映。拉曼散射有两个基本特性:一个是反映能量守恒定律的拉曼散射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第二,反映时间反演对称性原理的斯托克斯频率ω S和反斯托克斯拉曼频率的绝对值相等。即  Δ =|ω S|-|ω AS|≡ 0 .  拉曼散射的光谱特征与常规光谱一样,由频率、强度、线宽、线型和偏振等参数表达。但是,我们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实验中观测到了拉曼散射基本特性及其光谱特征反常的现象。由于观测到的反常现象涉及物理学基础性的大问题,在研究中必须首先保证实验结果绝对可靠。然后,再对反常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出反常现象的根源和本质。  2.2.1 碳纳米管Δ ≠ 0 的现象  1996 年我们首先在多壁碳纳米管中观察到了Δ ≠ 0 的现象。之后立即把实验光谱经谱仪色散响应曲线校正和Ne 灯谱线定标,发现上述Δ ≠ 0 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接着,又测量了多波长激发单壁碳纳米管的拉曼光谱,也得到Δ ≠ 0 的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存在Δ ≠ 0的现象。  后来,团队又在同一光谱实验条件下,发现碳纳米管(图4(a))和活性碳(图4(b))分别存在Δ ≠ 0 和Δ =0 的现象。活性碳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石墨构成的,差别只在碳纳米管的石墨是管状的。因此,自然会想到Δ ≠ 0 是源于碳纳米管的石墨管状结构,若是如此,则Δ ≠ 0 的大小与碳纳米管直径大小必成比例。图4(c)所示的实测碳纳米管Δ 值与其平均直径 的关系证明了此预期。图4 同一实验条件下,实测碳纳米管(a)和活性碳(b)的斯托克斯和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以及碳纳米管平均直径与Δ 值的关系(c)  管状石墨相对于平面状石墨可以看成是一种缺陷结构,因此,Δ ≠ 0的出现可能反映了碳纳米管是类缺陷结构。为证明碳纳米管是类缺陷结构,考虑到缺陷可以引起双共振拉曼散射(DRRS),因此,如果碳纳米管是类缺陷结构,它的拉曼谱必须能出现双共振拉曼散射。我们用理论计算证明了碳纳米管确实具备出现“双共振”的条件,而相应计算出三个不同碳纳米管的ω S、ω AS和Δ 的值,与对应的实验值也十分一致。表明碳纳米管的拉曼谱确实是缺陷结构的拉曼谱。  最后,我们在同样条件下测量了晶体质量高的定向热解石墨(HOPG)以及经金离子轰击形成有缺陷的HOPGAu 的拉曼光谱,出现了Δ HOPG=0 和Δ HOPGAu=-7.7 的结果,证明有缺陷的石墨确实会出现Δ ≠ 0。  至此,我们已有充足的理由认为碳纳米管中出现Δ ≠ 0 的根源和本质是因为碳米管是类缺陷结构,而不是时间反演不变原理不成立。  2.2.2 纳米结构拉曼光谱特征的反常现象  我们还发现了纳米结构拉曼光谱特征的许多反常现象。例如:  (1)双声子拉曼频率观测值小于色散曲线的预期值  20 世纪90 年代,我们团队和牛津大学教授均观察到了多孔硅双声子拉曼频率小于硅色散曲线的理论预期值和体硅的实验双声子拉曼频率的现象(图5),但是对此现象都无法进行解释。当我去请教黄昆先生时,他没加思考地就说“纳米结构动量不守恒,就没有色散了!” 也就是说,纳米结构已不存在色散曲线,以声子色散曲线讨论纳米结构中的问题根本上就是错误的。黄先生短短一句活,不仅解决了我当时的困惑,更为日后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根本性指导思想。  图5 (a)体硅和多孔硅的实验拉曼谱 (b)多孔硅双声子实验和理论拉曼频率值的比较  (2)微观界面多声子拉曼光谱特征与阶数关系反常  我们还发现了如图6 所示的(CdSe)4/(ZnTe)4超晶格纵光学(LO)和微观界面(MIF)模多声子拉曼谱的光谱特征截然不同的现象。  图6 (CdSe)4/(ZnTe)4超晶格纵光学(LO)和微观界面(LMIF)多声子拉曼谱k 级多声子拉曼频率ω k(a)、线宽Δ ω k(b)和强度Ik(c)随多声子级k的变化关系  在研究该问题时,我们发现观测到的上述规律与SrI 色心(缺陷)模的相应规律十分一致。显然,它反映微观界面本质上是一种类缺陷。于是提出了超晶格的微观界面是类缺陷结构的看法。当时对这样一个新奇和极其重要的观点拿不准,去请教黄昆先生。他完全赞同我们的观点,还例外地同意把他的名字作为被致谢者写入论文以示支持。表1 拉曼光谱特征的反常现象及其本质  表1 以发现时间先后归纳了我们观测到的所有拉曼光谱特征的反常现象及其根源和本质。从中可发现观测到的反常现象均揭示了新的物理性质和规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现反常现象才是研究工作最希望的。开拓拉曼光谱的新技术应用  由于在纳米结结构拉曼光谱学研究中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我们团队在已广泛展开的拉曼光谱技术应用方面也有一些突出贡献。  首先,利用拉曼谱获得了常规方法很难测出的性能参数。例如:  (1)测量出用常规方法无法测量的超晶格的声速和光弹常数。  (2)用拉曼显微成像技术测绘出用传统方法无法做到的半导体Si 集成电路中微米尺度的CoSi 电极的两维应力分布图。  其次,我们还建议了拉曼光谱技术应用的新模式。例如:  (1)建议用G和D模声子的拉曼光谱强度比鉴认碳纳米管的质量。  由于此方法只需微克量级样品、无须制样且可以快速(十几分钟)出结果,克服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测量时,样品用量大,耗时又不经济的缺点。当时即被碳纳米管制备者引用。  (2)提出用拉曼谱测量碳纳米管的原位实时温度。  在首先发现碳纳米管有显著的温度效应后,提出可以用拉曼谱测量碳纳米管原位实时温度的建议,并提供了用于测温的“碳纳米管拉曼频移温度系数”。论文已被引用155次,表明该建议已成为国际上用拉曼谱测碳纳米管温度的标准方法。  (3)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导出了体声子色散曲线。  基于动量守恒,在非弹性散射中,入射动量ki、出射动量ks 和声子动量q有如下关系:  q=ki-ks .  声子的色散曲线即频率ω 与动量q 的关系ω (q)可以用非弹性散射实验获得。但是,由于光散射中ki ?ks,声子动量q 只能是零,因此,历来只能用非弹性的X射线或中子散射实验得到。  但是在纳米结构中,动量守恒不再成立,声子动量可以是不为零的变量,因此,用光的拉曼散射测量声子色散曲线成为可能。特别是,由于X射线、中子和拉曼散射的测量精度分别是1 cm-1,1.6—2.4 cm-1和0.8 cm-1,用拉曼散射可以测量出高精度的声子的色散曲线。我们通过分别测量尺寸偏差小于10% 的581.6 nm、90 nm、35 nm、6.61 nm、6.30 nm、5.55 nm和3.95 nm以及尺寸分布在3—120 nm 的纳米金刚石的拉曼谱和共振拉曼谱得到了图7(a)所示的金刚石声子色散曲线。图7(b)是精度最高的中子散射得到的金刚石色散曲线,它第一次展示了色散曲线存在的“ 向上弯曲(Overbending)”行为,揭示了金刚石碳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的新性质。由于拉曼谱测量的更高精度,由拉曼散射得到的金刚石声子色散曲线中,除依然出现“向上弯曲”行为外,还新发现了“ 向下弯曲(Downbending)”行为,为深入了解金刚石碳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启示。图7 拉曼散射(a)和中子散射(b)测到的金刚石的声子色散曲线  此外,我们基于拉曼光谱研究的成果还建议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例如,(1)建议采用退火工艺改善量子阱和超晶格异质结界面质量的工艺。此方法当年就被制造超晶格者引用,论文被引用了103次。(2) 建议用强激光辐照简单快速纯化碳纳米管的方法。发表建议的论文已被引用46 次。成果源自合作与坚持  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工作中,实验样品很关键。在我认为“人各有所长”和研究工作必须“倡导合作”的思想指导下,对即使自己可以制备的例如多孔硅和碳纳米管样品,也会请北京大学化学系的蔡生民、顾镇南、施祖进、李经建等教授制备提供,其他如超晶格、极性半导体纳米结构以及金刚石等样品也都分别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袁诗鑫教授、复旦大学王迅教授和浙江大学蒋建中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陈建教授分别提供。他们提供的高质量样品,帮助我做出所期望的研究结果。  北京大学有优越的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首先是北大优越的人文环境。我每去学校行政部门办事,常听到这句很温暖的话:“我们是为教授们服务的!”其次北大有非常高水平的学生。有一次我把一个解释与黄昆理论有关实验的理论计算结果送请黄昆先生审查,当黄先生知道计算是大学生做的时候,表现出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非常惊讶的神情,仿佛在说,大学生竟能做出这么高水平的工作!  我做过的研究课题一般都要花费2—3 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例如,碳纳米管Δ ≠ 0 现象是1996 年发现的,6年后的2002年在Phys. Rev. B发表了论文才算结题。所以,基础科学研究特别需要坚持精神。在我的科研过程中,曾不断面临选择。有动员我改作行政工作的,有地方大员抛出的从政橄榄枝,有以优越条件吸引我“下海弄潮”的?? 面对这些诱惑,我从未动摇过,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借助北大的环境和条件,在许多老师的帮助和合作,以及学生们的努力工作下,我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工作在2004 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之后又在研究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写出了中文和英文专著:《拉曼光谱学与低维纳米半导体》和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图8)图8 专著的中、英文封面  我近40 年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工作已为2016 年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颁发的“拉曼终身成就奖”所肯定(图9)。而我的研究工作,也在拉曼终身成就奖的提名人之一国际著名的拉曼光谱学专家Kiefer 教授为我的提名推荐信中作了精简的概括——“自1985 年以来,张树霖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研究做出了根本性和世界范围公认的研究工作。他已发表论文210 余篇,出版了两本此领域的中国书籍,以及第一本全面综述《拉曼光谱学及其在纳米结构中的应用》的著作”。图9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的拉曼终身成就奖留影  本文选自《物理》2017年第2期
  • 第24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圆满落幕
    第24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 (The 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man Spectroscopy,24th ICORS) 于2014年8月15日在德国耶拿圆满落幕,这是有关拉曼光谱学的跨学科的两年一届的系列大会。 为时五天的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九百多名拉曼光谱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光临,我国有近九十位学者出席了大会,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作为大会报告特邀嘉宾为大会开幕式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ROA专场于周三上午举行,吸引了百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手性拉曼光谱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两年后的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将在巴西举行。 美国BioTools公司作为主要赞助商之一出席了大会。 BioTools公司是全球唯一的手性拉曼光谱仪(ROA)的生产制造商,在此次大会上BioTools公司为拉曼光谱学科学家首次推出了包括显微拉曼、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手性拉曼光谱(ROA)全套的拉曼光谱学研究系统解决方案,得到了来自各国包括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手性化学等前沿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田中群院士与Laurance Nafie教授、Rina Dukor博士和齐爱华董事长合影手性拉曼光谱学(ROA)专场邀请报告现场 美国BioTools公司代表合影 华洋科仪市场部 2014年8月16日
  • 血浆甘油磷脂与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林旭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曾嵘研究组合作,分别在Diabetologia、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s of plasma glycerophospholipid profile with modifiable lifestyles and incident diabete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Plasma glycerophospholipid profile, erythrocyte n-3 PUFA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cidence: a prospective study in Chinese men and women的研究论文。  近几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快速攀升,威胁居民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国际公认的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目前人们对其在疾病过程中的复杂影响和调控路径认识有限。近年来,包括脂质组在内的代谢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发现疾病早期的生物标记物、阐释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代谢通路和调控因素提供了契机。在诸多脂质分子中,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olipid, GPLs)作为哺乳动物细胞膜含量丰富的磷脂,参与了多种生理功能,如细胞信号传导、脂蛋白分泌和代谢,以及内质网、线粒体的功能等。大量动物研究提示,GPL代谢紊乱能引发内质网应激、以及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迄今为止,国际上有关GPL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有限,尤其是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十分匮乏。  林旭团队与曾嵘团队合作,通过采用高通量靶向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了2248名参加“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志愿者的基线血浆脂质组(728种脂质),其中包括160种GPLs。林旭组博士生陈双双和副研究员孙亮等在GPL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Diabetologia)中发现:(1)8种GPLs [1种溶血磷脂酰胆碱、6种磷脂酰胆碱(PC)以及1种磷脂酰乙醇胺(PE)],尤其是与脂质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lipogenesis pathway,DNL)脂肪酸相关的PC水平升高可显著增加6年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对风险比值比:1.13-1.25;图1);(2)其中4种仅包含饱和、单不饱和的脂肪酸酰基链的GPLs[PC(16:0/16:1, 16:0/18:1, 18:0/16:1)和PE(16:0/16:1)]与高精制谷物(大米和面条),低鱼类、奶制品和大豆制品摄入相关的膳食模式呈显著正相关(P 0.001;图2);(3)上述8种GPLs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正相关性在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的个体中更为显著(P-inter 0.05;图3)。而在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研究(AJCN) 中则发现:(1)11种GPLs(1种PC、9种PE以及1种磷脂酰丝氨酸)水平的升高可显著增加6年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相对风险比值比:1.16-1.30;图4),而这些GPLs的sn-2位置大部分含有长链或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2)其中7种GPLs与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之间的正相关性在红细胞膜n-3 PUFAs水平较低的人群中更显著(P-inter 0.05;图5)。上述研究提示特定GPL能显著增加6年后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但增加体力活动或摄入n-3 PUFAs可能有助于降低其对心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1、2
  • 上海光机所等集成多种光学与光谱学技术对文物进行多维研究
    6月3日至26日,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联合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基恩士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嘉元文博科技有限公司组成联合课题组,集成可移动式三维扫描仪、超景深3D显微镜、光学相干层析仪(COT)、可移动共聚焦激光Raman光谱、便携式minRaman光谱和便携式XRF(pXRF和HXRF)等多种光学和光谱学技术手段对河南新郑、平顶山、淮阳、巩县、登封、安阳出土的周代玉器、唐青花、陶瓷器、墨书兽骨以及曹操墓出土的700余件珍贵文物进行光学、光谱学、材料学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本次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6月3日至8日,课题组选取一些小型的新郑出土的东周玉器,在上海光机所先进行方法体系上的优化及合理组合,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保证了现场原位无损分析的顺利进行。通过初步的方法分析测试:(1)快速完成了对新郑出土的这批东周玉器玉材主要种属的判定,主要有透闪石、方解石、滑石、白云母、石英(含水晶、玛瑙和玉髓)等 (2)对不同玉器玉材的透明程度、纤维粗细程度及包裹体在玉料中的包裹体分布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3)发现了这批玉器中透闪石玉器的玉料来源具有多源性,玉材的纤维结构粗细程度、颜色以及包裹体存在明显差异。不少透闪石玉器中含有石墨包裹体,这对古代玉器的产地溯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通过三维扫描和超景深3D显微观察与测量,获取了反映典型玉器精细的雕刻技法、纹饰特征加工工艺信息的彩色3D图片及多角度彩色拓片等。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联合课题组于6月19日至26日,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本部,对库房中不宜出库的多种更珍贵的文物进行综合原位无损分析研究,所分析的文物时代自西周至唐代,包括有大尺寸画像石砖、青铜礼器组合、仿青铜的陶器礼器组合、玉器、漆陶器、唐青花、墨书甲骨以及曹操墓出土的珍贵玉器等文物。   本次研究获取了不同材质、不同时代的文物材料学和光学综合信息,实现了对不同几何尺寸、不同质地文物的三维扫描,获取了经历了漫长埋藏和清洗后肉眼几乎无法识别到的东周时期兽骨上的文字信息。研究为应用、改进和发展原位无损分析方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为针对可移动文物的三维扫描设备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多光谱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实现了针对不同的研究需要,采用不同的光学和光谱学技术的优化组合。   该研究受上海市研发平台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及&ldquo 973&rdquo 项目等课题支持。      上海光机所等集成多种光学与光谱学技术对珍贵文物进行多维研究      分析结果
  • 明天实施!详解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酯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酯的测定》于今年2月发布,将于8月8日正式实施,为市场监管和行业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何为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氯丙醇酯(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是氯丙醇(MCPD)和缩水甘油(Gly)与食品中脂肪酸酯化产物,广泛存在于精炼油脂(油脂精炼可有效去除原油不良气味与颜色)及油脂食品中,绝大部分经加热处理的食物以及油脂含量较高的食物也均能检测到氯丙醇酯,如咖啡、油炸薯条、饼干、食用油、面包、糕点、婴幼儿配方奶粉(“婴配粉”)等。 为何要检测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氯丙醇酯以及缩水甘油酯在消化过程中会水解并高效释出游离氯丙醇和缩水甘油。氯丙醇酯水解产物3-MCPD是公认的食品污染物,具有潜在的致癌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缩水甘油酯降解产物缩水甘油同样具有致癌风险。岛津解决方案仪器方法+耗材匹配,全面应对标准更新!岛津在GB 5009.191标准修订过程中与制标单位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度合作,全程参与了标准的开发与验证工作。第一篇:GCMS法测定氯丙醇步骤:无水解、硅藻土小柱净化萃取(SLE法)、HFBI衍生、GCMS分析适用于:含水解植物蛋白液、酱油、鱼露、蚝油、鸡精、固体汤料、方便面调味包、香肠、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MCPD、2-MCPD、1,3-DCP及2,3-DCP含量的测定图1. 第一篇 氯丙醇及内标衍生物总离子流图第二篇第一法:GC-MS/MS法测定氯丙醇脂肪酸酯及缩水甘油酯步骤:碱水解、液液萃取、PBA衍生、GC-MS/MS分析适用于:油脂及其制品、乳粉、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焙烤食品、水产制品和肉制品中3-MCPDE、2-MCPDE和GE含量的测定图2. 第二篇第一法 氯丙醇、缩水甘油及内标衍生物总离子流图第二篇第二法:GC-MS/MS法测定氯丙醇脂肪酸酯及缩水甘油酯步骤:酸水解、液液萃取、氨基柱净化(SPE)、PBA衍生、GC-MS/MS分析适用于:油脂及其制品、乳粉、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焙烤食品、水产制品和肉制品中3-MCPDE、2-MCPDE和GE含量的测定图3. 第二篇第二法 氯丙醇、缩水甘油及内标衍生物质量色谱图第二篇第三法:GCMS法测定氯丙醇脂肪酸酯及缩水甘油酯步骤:碱水解、液液萃取、PBA衍生、GCMS分析适用于:动植物油脂及其制品图4. 第二篇第三法 氯丙醇及内标衍生物总离子流图岛津方案方案亮点亮点1:仪器建议配置PTV进样,可有效减少高沸点杂质对方法稳定性的影响SPL进样模式下进样150针左右时缩水甘油酯MRM色谱图PTV进样模式下进样150针左右时缩水甘油酯MRM色谱图亮点2:加装保护柱,有效避免色谱柱和离子源的污染保护柱为经过惰性化处理的脱活石英毛细空管,不会引起目标物保留时间的偏移,并能有效避免PBA和其他高沸点污染物流入分析柱和离子源,从而保证色谱柱柱效、方法稳定性和灵敏度,也可以有效确保同一根色谱柱在其它项目的分析上仍能保持良好表现(不接保护柱,采用PBA衍生法分析氯丙醇酯后,农残等其他项目的出峰情况可能出现异常)。不接保护柱进行氯丙醇项目测试前后,氧乐果的峰型对比(氯丙醇酯分析方法——碱水解+PBA衍生,农残分析方法——GB 23200.113)亮点3:标准全对应仪器耗材全覆盖岛津在提供GCMS和GC-MS/MS仪器方案的同时,可提供前处理+色谱柱+标准品+通用耗材的消耗品一站式服务,新标准应对全搞定!项目混用时,建议更换进样口隔垫、衬管,并及时清洗进样针。岛津氯丙醇及缩水甘油酯消耗品应对表.pdf
  • 第三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研讨会通知
    第三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CSLIBS -2013, 广州 时间:2013年3月22至24日 地点:广东广州五山华南理工大学 主办:中国光学学会环境光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 承办:华南理工大学   会议宗旨   近年来,LIBS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论是在新机理的探索、新技术研发,还是在现有技术实用化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在2011年第一届"CSLIBS2011-青岛"和2012年第二届"CSLIBS2011-合肥"的推动下,LIBS技术在电力、石油、冶金、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为进一步促进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的应用与交流,提高LIBS技术在我国的研究水平,交流近期取得的研究成果,共同研讨我国LIBS研究发展的对策,并为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8届国际LIBS会议做准备,由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研讨会 - CSLIBS'2013"定于2013年3月22日至2013年3月24日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此次会议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将有多名国外LIBS领域著名专家参会。同时也将邀请国内外与LIBS相关的仪器设备公司举办最新产品展览会。   征文范围   l LIBS基础:   激光等离子体基础(Fundamental of laser-induced plasma)   -激光烧蚀和激光等离子体物理(Physics of laser ablation and laser-induced plasma)   -激光等离子体光谱及其诊断(Diagnostics and spectroscopy of laser-induced plasma)   - LIBS技术及装置的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Instrumentation development of LIBS: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LIBS数据处理和化学计量学(LIBS data processand Chemometrics)   - LIBS定量分析评价(Quantitative analytic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lLIBS应用   专业设备研发及其应用(Applications and specific instrument development)   - 环境领域(Environment)   - 工业领域(Industrials)   - 极端环境:太空、海洋、军事、核环境(Detections in extreme conditions:space, ocean, military, nuclear…)   - 有机物和生物学(Organic and biomedical)   - 其他领域(other areas)   会议形式   根据会议学术委员会多次商议,此次会议将更注重学术效果,主要采用如下模式安排会议内容:   1、基础短训班   邀请国内外LIBS领域的著名专家,就LIBS技术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专题讲座:   对象:研究生和交叉学科的LIBS应用者   课程:   1)LIBS物理基础   2)LIBS发射光谱   3)LIBS仪器设备   4)数据处理   2、大会主题报告   由国内外LIBS主要研究单位报告近一年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3、学术交流   将全部采用poster形式,安排专门单元进行充分研讨,并进行评选奖励最佳poster报告活动(以鼓励和表彰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为主)   4、其他形式   如学术沙龙等,主要安排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特邀资深专家进行指导。   投稿及其他信息   会议网址:http://www.scut.edu.cn/CSLIBS2013/   参会报名与论文提交邮箱地址:CSLIBS2013@scut.edu.cn   参会报名与投稿截止日期:3月1日   参会费用:   由于参会人员的不断增加,为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本次会议将酌情收取会务费:   短训班:300元/人   会务费:600元/人   会议日程   3月21日参加短训班人员报到   3月22日上午、下午   短训班   参会人员报到   晚上:学术沙龙   3月23日上午:开幕式,大会报告   下午: poster研讨   晚上:珠江夜游   3月24日上午:大会报告   下午:专题研讨   会议地点   广东广州五山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住宿   广东广州五山华南理工大学西湖苑、学者楼   会议语言   中文、英文   (为了做好LIBS2014的预演,CSLIBS 2013鼓励用英语准备ppt和poster)   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广州五山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510640   联系人:姚顺春(13925150807),李军(15989024816),张博(13580339824),   E- mail :CSLIBS2013@scut.edu.cn
  • GERSTEL守护食用油安全——应对矿物油、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污染
    近期,“罐车混用”事件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油罐车在未经彻底清洗的情况下,从运输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转而装运食用油,导致食用油可能遭受化工残留物的污染。有专家表示,长期摄入含有这些化工残留的食用油,可能导致人体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来。鉴于此,仪器信息网特此发起“油罐车混装事件:仪器检测如何护航食用油安全?”主题征稿活动。此次邀请到GERSTEL分享食用油中矿物油、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污染的解决方案。 01 请介绍贵单位有哪些仪器成果或解决方案应用于食用油安全检测? GERSTEL 一直以来关注食品安全,以精密的样品前处理设备助力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以智能的控制软件提高使用感受并灵活满足应用需求、以强大的分析软件解决复杂繁琐的数据处理。我们成熟的矿物油污染HPLC-GC-FID检测方案、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检测方案,提供高效、准确的食用油安全的检测和评估,深受全球消费者的欢迎。 同时使用同一个平台还可以实现更多的检测项目,如PAHs,橄榄油中的烷基酯、蜡、甾醇、萜烯醇、豆甾二烯进行高效,准确的分析。GERSTEL矿物油污染HPLC-GC-FID 检测方案:GERSTEL 矿物油污染MOSH MOAH 解决方案实现了对食品、饲料、个人护理产品和包装提取物中矿物油残留的高效自动样品制备和分析。该系统基于在线耦合的 HPLC-GC-FID 系统,使用 GERSTEL 多功能进样器 (MPS)进行自动样品制备和进样。首先在 LC 步骤中,矿物油残留被分离成两个部分:矿物油饱和烃(MOSH)和矿物油芳香烃(MOAH)。然后,这些部分被分别转移到两个独立的 GC 柱中,在一个组合的双通道GC 系统中进行单独分析。该解决方案符合 DIN EN 16995:2017-08 标准的要求。双通道 GC 分离和 FID 检测使得MOSH MOAH 的完整分析仅需30分钟。此方法的关键是在 MOSH 和 MOAH 进入 GC 色谱柱前,需要准确的去除大量溶剂(LC洗脱液)并保证两个馏分精确的被分配到两个 GC 色谱柱中。GERSTEL 使用保留间隙技术(通过色谱前柱保留组分)和自主研发的 “溶剂汽化出口 Early Vapor Exit(EVE),可以精确控制 MOSH 和 MOAH 馏分的分配以及汽化溶剂的排出时间和体积。GERSTEL供完整的自动化样品前处理方案,包括环氧化、皂化、氧化铝净化以及馏分收集,大大提高结果的正确性和更低的检测限,同时大大降低繁琐的手动操作的工作量和时间。数据分析软件ChroMOH,帮助自动分析MOSH和MOAH的组分,提供100%可靠、稳定、快速的数据结果并自动生成报告,降低手动处理可能造成的误差,节省时间。HPLC-GC-FID 检测方案带有自动环氧化、氧化铝、皂化样品前处理功能的HPLC-GC-FID检测方案通过ChroMOH 软件自动积分MOSH和MOAH的各组分,并生成到最终报告中。GERSTEL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检测方案:GERSTEL 提供全面的3-MCPD和缩水甘油的检测自动化方案,可高效、准确、可靠地测定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含量。&bull 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对应 ISO18363-4法)&bull 碱水解-气相色谱-质谱法 (对应 ISO18363-1法)&bull 酸水解-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对应 ISO18363-3 法)GERSTEL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严格遵守标准方法GB 5009.191-2024第二篇第一法,使用内标13C3-3-MCPD 二酯和13C3-2-MCPD 二酯作为内标,得到的3-MCPD酯、2-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标准曲线非常好, 分别为0.999、0.998、0.997。有回收率高,转化率稳定可靠,样品通量高的优势。02请分享1-2个仪器检测技术在食用油安全检测中的最新应用与进展举例1:意面、麦片、面包干、葡萄干及其包装中的矿物油实际含量上图分别为意面、麦片、面包屑、葡萄干(依次从上到下)的MOSH和MOAH色谱图,每个样品检测三次,重现性非常好。举例2:实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191-2024 -高效、准确、可靠地测定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酯GB 5009.191-2024第二篇第一法,即13C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使用13C3-3-MCPDE 作为内标,准确量化转化为缩水甘油的3-MCPD的量,修正由碱水解所带来的缩水甘油测定值偏高的问题,并且可以直接从样品中测定缩水甘油。基于分析前建立的校准曲线在一次测定中确定3-MCPD酯、2-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3种分析物。GERSTEL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严格遵守标准方法 GB 5009.191-2024第二篇第一法, 使用内标13C3-3-MCPD 二酯和13C3-2-MCPD 二酯作为内标,得到的 3-MCPD酯、2-MCPD 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标准曲线非常好, 分别为0.999、0.998、0.997,有回收率高,转化率稳定可靠,样品通量高的优势。循环对比试验中样品的成功分析证明了自动化样品制备过程、方法和分析系统的高质量。 不同基质中所有分析物的 RSD 介于0.1%和10%之间。 自动化可实现24/7全天候运行,优先样品可轻松插入运行序列。03您认为哪些检测技术可能会进入食用油检测标准中?目前经典的检测方法是德国BfR推荐方法,即使用手工SPE过柱实现MOSH和MOAH的分离,然后使用GC-FID和GC-MS进行定量分析。很多方法如ISO17780-2015 和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4895-2017 都与德国的BrR类似。在此方法基础上的自动化在线LC-GC-FID法,欧盟标准方法EN16995-2017《基于植物油和以植物油为基础的食品的在线HPLC-GC-FID分析测定矿物油饱和烃(MOSH)和矿物油芳烃(MOAH)》,我认为将会进入食用油中矿物油的检测方案。此标准方法通过自动的LC柱在线净化和分离,大大提高了MOSH和MOAH的分离效率和准确率,并且大大降低一次性的耗材和人力劳动的使用,是未来分析方法的方向。
  • 【培训】要开班啦——食品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
    培训班简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推出新国标检测技术相关培训。培训班每期招收10人,首期培训课程《食品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目前正在征集报名!适合对象:1.油脂、乳制品、肉制品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检验技术人员;2.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检测机构技术人员; 3. 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食品污染物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 4.其他相关行业意向本次培训班的机构及个人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协办单位: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培训基地: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 费用说明培训费:课程a 3500元/人(含食宿),时间: 2天课程b 3000元/人(含食宿),时间:2天课程a 依据新颁布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5009.191-2016课程b 依据美国油脂化学协会aocs official method cd 29a-13课程a与课程b分期举办,培训结束后颁发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出具的培训合格证书培训地点: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心(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技城南区四路)培训内容:课程a:食品中氯丙醇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5009.191-2016)* gc-ms基本原理及应用* 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检测方法专题讲解* 演示实验* 实际操作课程b:食品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aocs official method cd 29a-13)* 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法专题讲解* 演示实验* 实际操作报名方式:如您对培训感兴趣,请填写《培训申请表》,加盖单位章扫描发送到, marketing@altascientific.com,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联系您,以便安排培训时间。联系人:姜平月电话:15620189828/022-65378550qq: 2850791078培训要点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类化合物与脂肪酸的酯化物,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检出量较高,其次为2-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是脂肪酸与缩水甘油的酯化物,与氯丙醇酯的形成机理相似。3-氯丙醇酯与缩水甘油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植物油新型污染物。目前对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采用较多的为aocs的标准。而国内近期刚刚颁布了gb 5009.191-2016,对食品中氯丙醇酯含量的测定做了详细的说明,而缩水甘油酯尚没有检测标准。3-氯丙醇及2-氯丙醇检测方法:方法一:国标gb 5009.191-2016方法采用甲醇钠/甲醇作为水解剂,将氯丙醇酯水解成氯丙醇,利用硅藻土小柱进行净化,再用七氟丁酰基咪唑作为衍生试剂,最后采用gc-ms测定。该方法用时较短。方法二:基于aocs official method cd 29a-13方法采用甲醇/硫酸作为水解剂,将氯丙醇酯水解成氯丙醇,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进行净化提取,再用苯基硼酸作为衍生试剂衍生,最后采用gc-ms测定。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及回收率,且成本低。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法:基于aocs official method cd29a-13方法:在酸性条件下使缩水甘油酯解环,采用甲醇/硫酸作为水解剂,水解成氯丙醇,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进行净化提取,再用苯基硼酸作为衍生试剂衍生,最后采用gc-ms测定。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及回收率。附件培训申请表姓名:单位(及邮编):地址:手机:传真:email:您还希望接受哪一类主题的培训?我们将尽力安排相关课程
  • 【培训】食品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
    培训班简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推出新国标检测技术相关培训。培训班每期招收10人,首期培训课程《食品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目前正在征集报名!适合对象:1.油脂、乳制品、肉制品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检验技术人员;2.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检测机构技术人员; 3. 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食品污染物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 4.其他相关行业意向本次培训班的机构及个人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协办单位: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培训基地: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 费用说明培训费:课程a 3500元/人(含食宿),时间: 2天课程b 3000元/人(含食宿),时间:2天课程a 依据新颁布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5009.191-2016课程b 依据美国油脂化学协会aocs official method cd 29a-13课程a与课程b分期举办,培训结束后颁发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出具的培训合格证书培训地点: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心(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技城南区四路)培训内容:课程a:食品中氯丙醇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5009.191-2016)* gc-ms基本原理及应用* 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检测方法专题讲解* 演示实验* 实际操作课程b:食品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aocs official method cd 29a-13)* 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法专题讲解* 演示实验* 实际操作报名方式:如您对培训感兴趣,请填写《培训申请表》,加盖单位章扫描发送到, marketing@altascientific.com,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联系您,以便安排培训时间。联系人:姜平月电话:15620189828/022-65378550qq: 2850791078培训要点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类化合物与脂肪酸的酯化物,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检出量较高,其次为2-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是脂肪酸与缩水甘油的酯化物,与氯丙醇酯的形成机理相似。3-氯丙醇酯与缩水甘油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植物油新型污染物。目前对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采用较多的为aocs的标准。而国内近期刚刚颁布了gb 5009.191-2016,对食品中氯丙醇酯含量的测定做了详细的说明,而缩水甘油酯尚没有检测标准。3-氯丙醇及2-氯丙醇检测方法:方法一:国标gb 5009.191-2016方法采用甲醇钠/甲醇作为水解剂,将氯丙醇酯水解成氯丙醇,利用硅藻土小柱进行净化,再用七氟丁酰基咪唑作为衍生试剂,最后采用gc-ms测定。该方法用时较短。方法二:基于aocs official method cd 29a-13方法采用甲醇/硫酸作为水解剂,将氯丙醇酯水解成氯丙醇,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进行净化提取,再用苯基硼酸作为衍生试剂衍生,最后采用gc-ms测定。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及回收率,且成本低。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法:基于aocs official method cd29a-13方法:在酸性条件下使缩水甘油酯解环,采用甲醇/硫酸作为水解剂,水解成氯丙醇,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进行净化提取,再用苯基硼酸作为衍生试剂衍生,最后采用gc-ms测定。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及回收率。附件培训申请表姓名:单位(及邮编):地址:手机:传真:email:您还希望接受哪一类主题的培训?我们将尽力安排相关课程
  • 合肥研究院全面解析环境监测领域中光谱学的技术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团队在《光学学报》上发表创刊四十周年特邀综述,全面解析环境监测领域中光谱学的技术进展。 /p p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于光本质认识的提髙和深化,光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激光器的发明和激光技术的应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提髙和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提升,开始采用现代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光学技术研究一些环境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逐渐发展了现代的环境光谱学。 /p p   环境光谱学不仅是经典光学的创新发展,也是环境科学的新发展。环境光谱学监测是环境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光学中的吸收、发射、散射以及大气辐射传输等方法,通过建立特征因子指纹光谱数据库和定量解析算法,获取痕量气体的特性,可用于空气质量、固定和流动污染源自动监测,具有实时、动态、快速、非接触遥测、遥测、监测范围广、成本低等优势,是当今国际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技术。 /p p   利用光学中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光的散射以及大气辐射传输等方法,刘文清团队提出开展光学与环境交叉科学的创新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以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非分光红外(NDIR)技术、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激光雷达(LIDAR)技术、荧光光谱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光腔衰荡光谱技术(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CRDS)、光散射测量技术、光声光谱技术等为主体的环境光学监测技术体系,实现了对环境痕量成分/多要素的现场快速探测与多维度多平台监测,已成功应用于大气、水源及土壤等的监测。 /p p   在常规气体监测方面,主要利用各种光学技术路线:如针对SO sub 2 /sub 、NO sub 2 /sub 、O sub 3 /sub 及THC、CH sub 4 /sub 、NMHC、BTX等污染物,DOAS技术利用气体分子的吸收特性来鉴别成分,并根据窄带吸收强度反演出微量气体的浓度 针对温室气体CO sub 2 /sub ,CRDS利用相对较窄的吸收窗口,避免其他组分干扰,实现较高精度检测 针对CO,利用TDLAS的波长调谐特性,用单一窄带的激光频率扫描气体分子的一条或者几条气体特征吸收线,实现CO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在大气氧化性监测方面,可利用气体扩张激光诱导荧光技术获取大气中最重要的氧化剂——HO sub x /sub (OH、HO sub 2 /sub )自由基,308纳米激光将OH自由基激发至电子激发态,探测激发态OH自由基发出的荧光来确定大气中OH自由基的浓度 如要测量HO sub 2 /sub 自由基,则需向转换装置中通入一定浓度的NO将HO sub 2 /sub 自由基转化为OH自由基,再测OH自由基 在颗粒物监测方面,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不均,且高空的垂直迁移会影响近地面的污染浓度。激光雷达系统利用气溶胶的后向米散射回波信号来探测气溶胶光学特性如后向散射系数/消光系数的时空分布,可实现对颗粒物的垂直分布探测 在地表水质监测方面,利用水体中多数有机污染物属于含荧光团的大分子有机物,在适当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发射特征荧光光谱的原理,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实现对大面积水域的有机物污染状况的遥测 在土壤重金属监测方面,可以利用LIBS技术,分析土壤样品的表面等离子体辐射谱线,实现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现场快速监测。 /p p   在实际运用中,通常将环境光谱和遥感技术结合应用,通过对系统性、区域性和复合性污染研究和多元信息融合,可以实现在线监测环境复合污染物、三维立体和流动在线监测,为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环境复合污染物观测、研究、示范平台奠定技术基础。 /p p   随着光学、电子、信息、生物等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环境光谱技术正向高精度高灵敏、多组分多平台、智能化网络化的趋势发展。 /p p   在大气复合污染形成过程监测中的大气氧化性现场监测、纳米级颗粒物在线测量、超低排放污染源监测,以及水土重金属在线检测等方面还存在检测限低、时间分辨率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和灵敏度,使光学监测技术应用于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工业过程控制、生产安全监控 工业迅速发展使得监测的污染物种类快速增加、组分更加复杂,亟需发展大气自由基、全组分有机物、重金属、生物气溶胶、二次有机气溶胶示踪物,水体细菌、浮游植物以及土壤中残留农药和其它有机污染物的检测等 发展多平台、智能化、网络化,且具有特异选择性的环境监测仪器,实时获取环境多要素监测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模型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区域、流域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的相应关系,构建智能管理决策平台,使环境管理向精细化、精准化转变,实现主动预见、大数据科学决策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p
  • 近红外法可测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
    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是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日前宣布,该所开发出一种新装置,只需用近红外光照射指尖几秒钟,就能检测出血液里中性脂肪的浓度。   研究人员注意到,波长介于可见光和红外线之间的近红外光具有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性质,因此通过向手指尖端照射近红外光,然后分析透过手指的光,就能检测血液内中性脂肪的浓度。   现有的近红外光测试装置灵敏度很低,为确保透过身体组织的光的强度,需要长时间照射,既不方便又有安全问题。新的分光装置能在更广范围内收集很微弱的光,其灵敏度达到以前水平的1000倍,从而能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这种新装置只有约3公斤重,便于携带,将手指放在照射近红外光的光纤顶端,装置就会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检测值。在利用试制的新装置对就餐前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进行检测时,研究人员发现就餐后人体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开始升高,约4小时后达到峰值。研究人员通过将检测值分为5个阶段,来显示脂肪的摄取状况。   研究小组准备推动医疗机构明年开始采用这种新装置,并准备继续开发面向家庭的相关产品。
  • 珠宝鉴定 | 利用光谱学知识探究宝石鉴定中的奥秘
    宝石是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市场需求增加及价格上涨导致大量仿冒品流出。光谱法等相关技术可快速有效地将其鉴别。同时,无需制样的技术优势可保证完整性。今天和大家分享我们是如何通过光谱学帮助识别仿冒品——宝石的分析与鉴定01 背 景拉曼光谱可探索宝石的分子结构,拉曼光谱仪提供的指纹光谱包含可与宝石的化学结构相关的峰,以及祖母绿和红宝石具有独特的微量矿物质和内含物(图1)。图1.拉曼光谱法是分析宝石很好的工具。此图中峰的强度已被变换以便比较光谱形状差异。02 鉴定天然钻石利用高灵敏度拉曼光谱仪支持的系统能同时测量拉曼和光致发光信号,从而对天然钻石及其模拟物进行全面分析。以下是两个示例:天然钻石在1332cm-1处有一个很强的拉曼峰,而使用化学气相沉积生产的钻石则没有这样的峰-这一特性可实现近乎即时的鉴定。使用高温高压(HPHT)处理,不太理想的棕色和灰色钻石会被退火到几乎无色。尽管经过HPHT处理的钻石比真正的便宜多达65%,且可作为天然宝石出售,但它们缺乏几个在天然钻石的拉曼光致发光光谱中看到的发光峰(图2)。图2.天然透明的钻石在530-600 nm波段的光致发光发射峰。锆石是另一种天然宝石,加热使其无色,更类似于钻石。对两者进行拉曼分析可揭示每种物质的不同光谱特征(图3)。图3.在比较钻石和锆石样品时可观察到明显的光谱差异。03 鉴定琥珀标本恰帕斯州的琥珀比波罗的海和其他地区的都硬,很适合珠宝和雕刻。这种化石树脂要数百万年才能形成,会被人造树脂和玻璃仿冒。科研人员将假琥珀与波罗的海和恰帕斯州的比较,观察在457nm,488nm,514nm处激发的荧光。使用海洋光学的USB4000光谱仪,对两种琥珀测出了荧光,并与散射的激光叠加在一起,但对于假琥珀则没看到信号(图4)。图4.与天然琥珀不同,假琥珀没有荧光反应。进一步的调查还揭示了恰帕斯州和波罗的海琥珀样品的差异。波罗的海琥珀发射峰(535nm),恰帕斯州琥珀发射峰(525nm),发现两者也存在轻微不同。拉曼光谱还可将真假琥珀区分开,并可更清楚地识别来自不同地区的琥珀。04 确定染色的珍珠天然养殖的淡水珍珠有个宽且形状一致的发光峰,上面有文石和多烯化合物的小拉曼峰,而染过的淡水养殖珍珠呈现出多种发光曲线(图6),很容易鉴定染料的存在。图5.天然淡水珍珠具有与文石(碳酸盐矿物)相关的拉曼特征峰。图6.染色的珍珠产生各种发光曲线。05 识别染色的珊瑚天然彩色珊瑚有独特的拉曼峰(表示碳酸钙及聚乙烯类胡萝卜素),使其有各种颜色。当对染色珊瑚测试时,会看到更宽的光致发光谱(图7),二者均以不同波长为中心并且无拉曼峰。图7.染色珊瑚具有宽广的发光曲线。06 翡翠分类图8.光谱分析显示出天然与人工合成祖母绿之间的细微差别。祖母绿显示出两个Cr3+光致发光带,其确切位置受其他杂质影响,这样就可将合成和天然祖母绿区分(图8),合成的也比天然的有更高的铬离子浓度,导致更强的光致发光峰。即使天然翡翠的颜色主要归功于钒离子,铬离子的浓度仍然很高,足以显示出光致发光,这使其成为鉴定天然翡翠的非常有效的方法。07 将光谱分析应用于其他宝石负责识别和鉴定宝石的人员需要基于科学的全面设备。紧凑的光谱学系统可在许多层面上很好地发挥这一作用,可以检测与天然宝石、合成物和仿冒品相关的光谱峰和图案(图9)。图9.“玉”一词描述了翡翠或软玉的矿物。拉曼光谱有助于揭示玉石类型和起源点的差异。光谱学的力量超出了我们所有感官,它分析了材料的本质。模块化的光谱系统通过将仪器配置为用于研究的单一设置或集成到另一台设备的自定义解决方案,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现场,都可以提供多种方法来应对假冒产品。参考文献:1. GemmoRaman-532 from Magilabs Oy (Ltd) (gemmoraman.com).2. López-Morales, Guadalupe, R. Espinosa-Luna, and Claudio Frausto-Reyes. “Op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mber of Chiapas.” Revista mexicana de física60.3 (2014): 217-221
  • Laurence A. Nafie教授荣获2013匹兹堡光谱学大奖
    美国BioTools公司创始人之一Laurence A. Nafie教授荣获2013匹兹堡光谱学大奖   2013年3月19日下午2:00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2013匹兹堡光谱学奖的颁奖仪式,该光谱学大奖授予了振动圆二色光谱技术先驱,美国BioTools公司创始人之一,美国雪城大学Laurence A. Nafie教授,以表彰Nafie教授在振动圆二色光谱技术以及手性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颁奖词中提到: Nafie 教授独立研究和开发了振动圆二色(VCD)光谱和手性拉曼(ROA)光谱, Nafie教授设计和商品化的仪器是这一非常重要技术尤其是制药工业的一个基础,上千个手性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能够快速而且准确地得到确定。Nafie教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众多研究生的导师,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卓著的光谱学家之一。   Laurence. A. Nafie教授(中)2013 Pittcon 光谱学奖颁奖现场   晚上5:30 在Marriott酒店举行了SSP/SACP 颁奖招待酒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界的科学家和企业界精英代表前来祝贺。华洋科仪董事长齐爱华女士与华洋科仪大中华区总经理李荣兴先生应邀出席了酒会,为我们时代诞生的卓越科学家送上我们由衷的祝贺。   Lawrence A. Nafie教授(左二)华洋科仪董事长齐爱华女士(右二)华洋科仪大中华区总经理李荣兴先生(右一)颁奖招待酒会现场   Laurence A. Nafie教授将于今年4月1日至2日应邀参加华洋科仪与厦门大学联合举办的“手性光谱中心开幕庆典暨手性科学前沿学术报告会” 另应吉林大学赵冰教授的邀请将于4月4日访问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做学述报告。   Laurence A. Nafie 教授 (美国)简介   《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杂志主编、美国雪城大学荣誉教授,国际分子光谱领域著名的科学家,手性振动光谱的研究先驱,担任多种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Nafie教授与国际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与Rina Dukor博士共同创建了美国BioTools公司,拥有丰富的产业化应用研究经验。   1973年在俄勒冈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共振拉曼散射,自1973年至1975年在南加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发明和证实红外振动圆二色性,1975年加入雪城大学化学系建立了VCD(振动圆二色光谱)和ROA(手性拉曼光谱)研究项目,1978年被指定为Alfred P. Sloan基金会成员,1982年晋升为教授 1978年Nafie教授提议并实现了傅里叶变换VCD首次测量。1988年Nafie教授应用ROA首次测量了散射圆偏振(SCP),这就是目前唯一商品化的ROA光谱仪。1989年Nafie教授在理论上预言了ROA的一个新形态,称为双圆形偏振(DCP)ROA,并于1991年在他的实验室得到实验验证。   1995年Nafie教授成为由John Wiley & Sons 出版社旗下BioSpectroscopy杂志创始主编,随后成为BioPolymers副主编 Nafie教授先后获得Coblentz奖(1981)、Bomem Michelson奖(2001)、William F. Meggers奖(2001)、以及应用光谱领域杰出贡献奖(2007)等,今年3月荣获2013 Pittcon光谱学大奖。Nafie教授曾任Coblentz协会理事长,应用光谱协会理事长,2010年成为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 杂志总编,2011年出版发行了题为Vibrational Optical Activit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科学书籍,发表论文近300篇,发明专利数项。   华洋科仪特别报道   2013年3月20日   费城 美国
  • 华东师范大学武愕教授团队在中红外单光子光谱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近期,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武愕教授科研团队在中红外单光子光谱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利用基于量子关联的波长-时间映射方案实现具有单光子探测灵敏度的中红外光谱学测量,无需依赖于光谱仪、干涉仪或阵列型探测器,有效降低了噪声对单光子光谱测量的影响,为样品的非破坏性检测提供了新方法。研究成果以“Mid-infrared single-photon upconversion spectroscopy enabled by nonlocal wavelength-to-time mapping”为题,于2024年4月19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博士研究生蔡羽洁为论文第一作者,陈昱副研究员、Konstantin Dorfman教授和武愕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资助。中红外光谱能够揭示多种分子的基础吸收带和复杂化合物独特的光谱特征,是研究物质结构的重要工具。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作为中红外光谱的常规测量仪器,主要构成部件为干涉仪系统,除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外,商售中红外探测器效率低、噪声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红外光谱的研究。中红外频率上转换通过非线性和频过程,将中红外光子与强泵浦耦合并利用硅基单光子探测器实现有效探测。其优势是消除了对中红外探测器和干涉仪的需求,从而实现稳定且紧凑的结构。目前,使用高功率泵浦激光结合高亮度中红外照明是提取高信噪比光谱的直接方法。但在超灵敏中红外频率上转换的相关应用场景中,需要在复杂环境中有效地提取微弱信号,此时强泵浦在非线性晶体中产生的参量噪声难以滤除,影响了探测灵敏度。由于光敏样品和量子相干现象对光学探针的强度存在限制,在中红外上转换光谱中使用的明亮中红外照明并不适合此类应用场景。此外,红外光谱学研究均需要使用光谱仪、干涉仪或昂贵的多像素探测器才可实现中红外光谱采集。面对弱光照下进行样品高灵敏光谱分析的需求,提升探测灵敏度,降低噪声对光谱测量影响并避免机械扫描结构,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难点。通过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产生宽带关联光子对,分别为波长位于中红外波段的信号光子和近红外波段的预报光子。信号光子通过频率上转换到近红外波段,利用硅基单光子探测器探测。关联的近红外预报光子通过一根10公里的单模光纤,群速度色散允许波长到时间映射的实现。光纤介质内不同频率的光具有不同的速度,将在不同的时刻到达探测器,导致通过色散介质后的脉冲包络会在时域上展宽,从而可以反映出光脉冲的频谱信息。由于上转换光子继承了中红外信号光子的量子相关性,通过对上转换光子和近红外预报光子之间的量子相关性进行符合测量,可以非局域地将中红外信号光子所携带的光谱信息映射到相关测量的时间域中。得益于量子相关性,在每脉冲0.21个光子的中红外光强条件下,30分钟曝光时间的光谱平均信噪比达到了54.6,可以实现嘈杂环境中的弱中红外信号的检测。研究团队在无需光谱仪、单色仪或干涉仪,以及阵列型探测器的情况下,实现了1.18微米宽带中红外单光子上转换光谱探测。
  •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p   光谱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的产生机器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光谱是一类借助光栅、棱镜、傅里叶变换等分光手段将一束电磁辐射的某项性质解析成此辐射的各个组成波长对比性质的贡献的图表。 /p p   人类观察到的第一种光谱,无疑是天空中的彩虹,自然界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光谱现象是极光。 /p p   从牛顿发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开始算起的话,人类对光谱的研究已经有350年的历史了。现在,光谱学的应用极为广泛而多样化。他提供了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同时广泛应用于分析工作、天文学以及卫星等各个领域。 /p p   今天我们来认识12位为光谱学的发展而努力的科学家,别说你只认识第一个......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b30552e0-9ecf-4dd3-9151-5fed6a467e8a.jpg" / /p p   对可见光谱所作的首次科学研究是1666年牛顿的著名色散实验,这是人类最早对光谱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06" title=" 02.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259de108-4051-4eaa-9a6e-0cd65aa5a4c8.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通过玻璃棱镜的太阳光分解成了从红光到紫光的各种颜色的光谱,他发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可惜的是并未观察到光谱谱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8b3c665e-0b16-44ce-ad7a-3168d19ea971.jpg" / /p p   1802年,英国科学家沃拉斯顿采用了窄的狭缝。发现太阳光谱中的7条暗线,这是光谱学的一个重大进展,因为采用狭缝的像进行研究要比针孔的像进行研究容易得多。但沃拉斯顿并未就此深入研究,错误以为是颜色的分界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e1a5c0ac-f902-474c-b3e8-7e066d73ff78.jpg" / p   德国物理学家夫琅和费(1787~1826),也独立地采用了狭缝,在研究玻璃对各种颜色光发折射率时偶然发现了灯光光谱中的橙色双线。 /p p   1814年,发现太阳光谱中的许多暗线 1822年,夫琅和费用钻石刻刀在玻璃上刻划细线的方法制成了衍射光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4564c8fd-2504-4838-aa62-d8767bf86608.jpg" / 图:夫琅和费线 /p p   夫琅和费是第一位用衍射光栅测量波长的科学家,被誉为光谱学的创始人。夫琅和费利用自己的狭缝和光栅得以编排太阳光谱里576条狭窄的、暗的“夫琅和费线”。夫琅和费线是光谱中最早的基准标识,对这些暗线的解释一直是其后45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af8950ae-28ef-4725-8926-e0d1776149ab.jpg" / p   来自海德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基尔霍夫(1824~1887)给出了夫琅和费线的答案。他断言:“夫琅和费线”与各种元素的原子发射谱线处于相同波长的位置。这些黑线的产生是由于在太阳外层的原子温度较低,因而吸收了由较高温度的太阳核心发射的连续辐射中某些特定波长造成的。这种吸收与发射之间的关系导致他创建了现在众所周知的基尔霍夫定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41192fbd-8793-42b3-9bc0-6a3437e62bdb.jpg" / /p p   德国科学家本生与基尔霍夫在19世纪60年代发展起实用光谱学,他们系统地研究了多种火焰光谱和火花光谱,并指出,每一种元素的光谱都是独特的,并且只需极少里的样品便可得到,这样,他们就牢固地建立起光谱化学分析技术。 /p p   并利用这种方法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铷和铯。这两种元素的发现是卓越的,因为他比门捷列夫提出的能预言未知元素的周期律还早10年。这是通过光谱分析方法发现的一些元素中的第一批元素。同时人类应用光谱技术共发现了18种元素。 /p p   他们研究了太阳光,并且首次对环绕太阳的大气层作了化学分析,指出环绕太阳的大气也是由地球上已知的那些元素组成的。1859年,本生和基尔霍夫还研制出了第一台实用的光谱仪。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82a318a5-12b4-41cb-8023-8873f92aedb5.jpg" / /p p   1868年,瑞典物理学家埃格斯特朗发表了“标准太阳光谱”图表,记载了上千条夫琅和费谱线的波长,为光谱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标准,而埃格斯特朗也被称为“光谱学的奠基人”。为纪念埃格斯特朗将波长的单位定为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aeac0e5e-a893-4f6b-829e-3897780b9d3b.jpg" / /p p   1882年,美国物理学家罗兰(1848~1901)研制出平面光栅和凹面光栅,获得了极其精密的太阳光谱,谱线多达20000多条,新编制的“太阳光谱波长表”被作为国际标准,使用长达30年之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0c2cc909-a959-4ad6-8203-8f59eecbd86e.jpg" / /p p   从事天文测量的瑞士科学家巴耳末(英:ohann Balmer)找到一个经验公式来说明已知的氢原子谱线的位置,此后便把这一组线称为巴耳末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296" title=" 12.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9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35743deb-30d9-4e04-97b3-77a18cc10034.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88e9fdd5-38ec-4186-ba19-d4d9f75672d3.jpg" / br/ /p p   1889年,瑞典光谱学家里德伯(瑞典语:Johannes Robert Rydberg)发现了许多元素的线状光谱系,其中最为明显的为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系,它们也都能满足一个简单的公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4ee2a1f9-0b29-4a69-824c-9824aec71d62.jpg" / br/ p   1896年,塞曼(英语:Pieter Zeeman)把光源放在磁场中发现了观察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现象,并且这些谱线都是偏振的。现在把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294" title=" 15.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9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0b9680a0-d67b-4856-9a19-fe93078bed5f.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6.jpg" style=" float: none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a7deda05-c24e-453f-a448-306a9124501e.jpg" / br/ /p p   1897年,洛伦兹对于塞曼效应作了满意的解释。洛伦兹认为一切物质分子都含有电子,阴极射线的粒子就是电子。把以太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归结为以太与电子的相互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269" title=" 17.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6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524ba97e-82fa-4e91-8315-e28ce2f8760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br/ /p p   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塞曼效应,与塞曼一起获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塞曼效应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应用中也是重要的。在复杂光谱的分类中,塞曼效应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它有效地帮助了人们对于复杂光谱的理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09b10537-b9b3-4f38-b714-f3c67392ffd0.jpg" / /p p   尽管氢原子光谱线的波长的表示式十分简单,不过当时人们对其起因却茫然不知,一直到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才对它作出了明确的解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851ffa26-2fa8-44e4-a1d9-4c1e49a25e3f.jpg" / br/ /p p   但玻尔理论并不能解释所观测到的原子光谱的各种特征,即使对于氢原子光谱的进一步的解释也遇到了困难。 br/ /p p br/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 食品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培训通知
    p   食品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 /p p   培训班简介 /p p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推出新国标检测技术相关培训。培训班每期招收10人,首期培训课程《食品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目前正在征集报名! /p p   适合对象:1.油脂、乳制品、肉制品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检验技术人员 2.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检测机构技术人员 3. 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食品污染物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 4.其他相关行业意向本次培训班的机构及个人 /p p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 /p p   协办单位: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 /p p   培训基地: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 /p p   费用说明 /p p   培训费: 课程A 3500元/人(含食宿),时间: 2天 /p p   课程B 3000元/人(含食宿),时间:2天 /p p   课程A依据新颁布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5009.191-2016 /p p   课程B依据美国油脂化学协会AOCS Official Method Cd 29a-13 /p p   课程A与课程B分期举办,培训结束后颁发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出具的培训合格证书 /p p   培训地点: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心(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技城南区四路) /p p   培训内容: /p p   课程A:食品中氯丙醇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5009.191-2016) /p p    GC-MS基本原理及应用 /p p    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检测方法专题讲解 /p p    演示实验 /p p    实际操作 /p p   课程B:食品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AOCS Official Method Cd 29a-13) /p p    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法专题讲解 /p p    演示实验 /p p    实际操作 /p p   报名方式:如您对培训感兴趣,请填写《培训申请表》,加盖单位章扫描发送到, marketing@altascientific.com,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联系您,以便安排培训时间。 /p p   联系人:姜平月 /p p   电话:15620189828/022-65378550 /p p   QQ: 2850791078 /p p   培训要点 /p p   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类化合物与脂肪酸的酯化物,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检出量较高,其次为2-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是脂肪酸与缩水甘油的酯化物,与氯丙醇酯的形成机理相似。3-氯丙醇酯与缩水甘油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植物油新型污染物。 /p p   目前对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测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采用较多的为AOCS的标准。而国内近期刚刚颁布了GB 5009.191-2016,对食品中氯丙醇酯含量的测定做了详细的说明,而缩水甘油酯尚没有检测标准。 /p p   3-氯丙醇及2-氯丙醇检测方法: /p p   方法一:国标GB 5009.191-2016方法 /p p   采用甲醇钠/甲醇作为水解剂,将氯丙醇酯水解成氯丙醇,利用硅藻土小柱进行净化,再用七氟丁酰基咪唑作为衍生试剂,最后采用GC-MS测定。该方法用时较短。 /p p   方法二:基于AOCS Official Method Cd 29a-13方法 /p p   采用甲醇/硫酸作为水解剂,将氯丙醇酯水解成氯丙醇,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进行净化提取,再用苯基硼酸作为衍生试剂衍生,最后采用GC-MS测定。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及回收率,且成本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79" height=" 109" title=" 11.png" style=" width: 390px height: 8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3967d1a0-e05d-4afe-9c20-075b41169847.jpg" / /p p   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法: /p p   基于AOCS Official Method Cd 29a-13方法:在酸性条件下使缩水甘油酯解环,采用甲醇/硫酸作为水解剂,水解成氯丙醇,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进行净化提取,再用苯基硼酸作为衍生试剂衍生,最后采用GC-MS测定。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及回收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79" height=" 92" title=" 12.png" style=" width: 422px height: 7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f90cb986-2897-4c72-b6c3-9c8fadaf68e4.jpg" / /p p   附件 培训申请表 /p table width=" 549" border=" 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style=" height: 27px " td width=" 549" height=" 27" valign=" top" style=" background: none padding: 0px border: 1px solid black " colspan=" 2" p style=" background: whit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47, 47, 47)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 附件 /span /span /strong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47, 47, 47) " 培训申请表 /span /strong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27px " td width=" 549" height=" 27" valign=" top" style=" background: non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black black padding: 0px " colspan=" 2"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2px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姓名: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23px " td width=" 549" height=" 23" valign=" top" style=" background: non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black black padding: 0px " colspan=" 2"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2px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单位(及邮编):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29px " td width=" 549" height=" 29" valign=" top" style=" background: non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black black padding: 0px " colspan=" 2"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2px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地址: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34px " td width=" 287" height=" 34" valign=" top" style=" background: non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black black padding: 0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2px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手机: /span /p /td td width=" 262" height=" 34" valign=" top" style=" background: non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black black rgb(0, 0, 0) padding: 0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2px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传真: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37px " td width=" 549" height=" 37" valign=" top" style=" background: non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black black padding: 0px " colspan=" 2"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2px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Email: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42px " td width=" 549" height=" 42" valign=" top" style=" background: non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black black padding: 0px " colspan=" 2"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2px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您还希望接受哪一类主题的培训?我们将尽力安排相关课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2px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 & nbsp /span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2px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p
  • 著名原子光谱学和光谱仪器专家何华焜先生逝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何华焜先生 讣告 /strong /p p   著名原子光谱学和光谱仪器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者,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研究员,为原子光谱分析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长者何华焜同志,因病于2015年12月2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 /p p   何华焜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于2015年12月26日早上11:30分在广州殡仪馆21号厅举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0ecea8f3-253e-4e10-9ee1-f89f53bd8999.jpg" title=" 何华焜.jpg" width=" 300" height=" 341"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41px " / /p p    strong 何华焜同志生平 /strong br/ /p p   何华焜,著名原子光谱学和光谱仪器专家 /p p   1935年10月生,湖北荆州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学系。60年代在广东省中心实验站(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的前身)组建原子光谱研究团队,是国内最早的原子光谱研究团队之一,从此专情于此专业和学术一生,到七十多岁高龄仍密切关注国际上本学科的前沿进展并对业内企业的研发进行指导,不断总结研发经验。何先生勤于笔耕,与行内专家合作出版多部专著。先生十分关心年轻一辈的学术成长,常常告诫年轻人:要在专业上取得成就,唯有勤奋!其勤奋和专注精神令人钦佩。 /p p   何华焜先生主持或指导的原子光谱仪器项目共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0项,是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国内最早研究者之一。何先生对仪器产业的贡献颇多,其指导下研发的多款原子吸收光谱仪获得广泛好评。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联系方式:020-87683273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nacczp@fenxi.com.c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 /p p br/ /p
  • CBIFS 2021丨仪真分析携全自动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分析系统亮相
    2021年6月3日-4日,CBIFS 2021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作为中国领先的食品安全技术推广平台,CBIFS 2021吸引了数百名专家学者及业界同仁到场,共同推动食品安全技术的发展。仪真分析多年来深耕食品安全领域,本次携全自动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分析系统参会,更是聚焦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分析的热点议题,为广大用户献计献策。在粮油质量安全专题论坛上,来自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测所的专家——傅武胜老师分享了题为《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修订进展》的报告。傅老师介绍了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定义,危害,来源及形成机制,并介绍了欧盟对这两种污染物已有定量要求,目前中国对其风险评估工作,即国家标准GB 5009.191-2016的修订工作正在紧密开展中。傅老师还分享了使用德国AS技术开发的全自动样品前处理分析方案,对大量的油脂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优良的重复性和准确度。展会期间,至仪真分析展台咨询的访客络绎不绝,反响热烈。据介绍,全自动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分析系统用于全自动分析油脂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可自动完成内标添加、酯交换反应、液液萃取、衍生化反应和进样等步骤。每个样品分析时间可以缩短到45min,具备全自动,快速,准确和重复性高的优点。解决了手动分析费时,费力以及测量准确性差的问题。除此之外,仪真分析还带来了农残分析、兽残分析、重金属分析等一系列食品安全解决方案,为我们的安全饮食保驾护航。
  • 科学家造出全谱段白光激光器,或催生新型光谱学检测手段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志远团队成功造出一台全谱段白光激光器,其具备光斑明亮、光谱光滑且平坦、大脉冲能量的特点,能覆盖 300-5000nm 的紫外-可见-红外全光谱,单脉冲能量达到 0.54mJ。这样一台全谱段白光激光器的面世,可用于构建全谱段的超快光谱学探测技术,有望将激光技术推至世界领先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前沿研究。图 | 李志远(来源:李志远)基于本次成果,课题组将进一步构建全谱段的超快光谱学探测设备,届时有望对物质内部多个波段中的物理、化学和生命过程开展超快的精密探测,从而实现高速摄谱的技术能力,进而用于开展二维材料、锂离子电池、化学催化等领域的研究。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光谱学技术,可以覆盖深紫外-可见波段的原子以及分子的电子跃迁吸收谱,也能覆盖近红外波段的半导体带间电子跃迁吸收谱、以及中红外波段的分子振动等。借此可以打造一种崭新的光谱学检测手段,对于那些使用传统手段所无法揭示的新现象和新规律,本次新手段很有希望填补相关空白。(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鉴于光学波段的光子和物质的电磁相互作用强度以及灵敏度,远远超过 X 射线光子与物质原子核、以及内壳层电子的电磁相互作用。而且,即便是 1mJ 量级的全谱段白光飞秒脉冲激光的光子亮度,也远远超过目前同步辐射 X 射线光源的亮度。“因此,全谱段白光激光器在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望超过传统的同步辐射 X 射线光源。”李志远表示。日前,相关论文以《强紫外-可见-红外全谱段激光器》 (Intense ultraviolet–visible–infrared full-spectrum laser)为题发在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洪丽红是第一作者,华南理工大学李志远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光机所)李儒新院士担任共同通讯 [7]。图 | 相关论文(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助力解决 Science 125 个待解难题之一据介绍,作为一种崭新的激光光源,超宽带白光激光具有极宽带宽、高光谱平坦度、大脉冲能量、高峰值功率、高时空相干性等五大优点,能极大拓展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而如何构建一台覆盖紫外-可见-红外波段的全谱段白光激光器,同时拥有高峰值功率和高脉冲能量,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宏大目标。2020 年,Science 杂志将其列为 125 个前沿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基于目前纯粹单一的激光器技术、二阶非线性变频技术、以及三阶非线性频率展宽技术,远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十年,李志远团队基于自主开发的啁啾结构非线性铌酸锂晶体,结合大脉冲能量、高峰值功率的飞秒脉冲激光泵浦,利用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协同作用的原创性物理机制,提升了白光飞秒激光的转换效率、频谱带宽、脉冲能量、光谱平坦度等指标。要想产生全谱段白光飞秒激光,需要达到两个先决条件:带宽超过一个光学倍频程的强泵浦飞秒激光光源,以及具有极大非线性频率上转换带宽的非线性晶体。不过,要想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并非易事。为此,课题组使用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以及使用由充气空心光纤、纯铌酸锂晶体材料和啁啾极化铌酸锂晶体组成的极宽带非线性变频模块,将飞秒激光技术、二阶非线性变频技术、三阶非线性频率展宽技术加以综合,研制了这款全谱段白光激光器。其中,二阶和三阶非线性效应协同作用的原创性物理机制,是打造本次全谱段白光激光器的秘密。上述机制的好处在于,能够清除二阶非线性或三阶非线性方案中所存在的输出光谱性能不佳的限制。李志远表示:“全谱段白光激光有望成为激光技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能很好地回答 Science 杂志 2020 年的 125 个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即人类能否造出与太阳光相似的非相干强激光。”(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让中国学界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实验设备多年来,学界一直渴望产生像太阳光一样的白光激光。紫外-可见-红外全谱段白光激光的产生,则一直是激光技术等待攻克的堡垒,也是李志远团队努力追求的目标。十年来,该课题组历经 8 次阶段性成果的积累,才造出了上述全谱段白光激光器。2014 年,该团队将啁啾调制的概念引入一维铌酸锂晶体的周期设计中。在可调谐近红外光源的帮助之下,设计出多个不同啁啾度的准相位匹配晶体,让二次、三次谐波产生的非线性过程的相位失配,能够在单个晶体中得到补偿,借此实现宽带可调谐三基色光源的同时输出,也拉开了课题组“白光激光”之梦的序幕。2015 年,李志远让学生陈宝琴开展啁啾结构铌酸锂晶体中六次谐波产生的研究。在实验的关键阶段,李志远去现场看学生做实验,结果发现了又圆又白的激光束产生,这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李志远觉察到这是一个“好东西”。仔细分析之后,确定啁啾结构铌酸锂晶体产生了二到八次谐波。在一个固体材料中产生高次谐波,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发现,也让课题组开始树立“白光激光”的梦想。随后,他们设计了啁啾结构非线性光子晶体,以中红外飞秒脉冲激光为泵浦源,在单块晶体中同时产生了超宽带二到八次谐波。其中,四到八次谐波形成 400-900nm 超宽带可见白光激光,其转换效率达到 18%。2014 年和 2015 年的这两项工作表明:该团队自主研发的铌酸锂晶体二阶非线性方案,可以支持宽带二次谐波产生。同时,也能支持宽带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产生,甚至支持基于级联三波混频的高次谐波产生,最终可以实现超宽带可见白光激光的产生。而要想产生全谱段白光飞秒激光,就需要继续深挖上述方案的潜能,以便满足产生全谱段激光所需要的苛刻条件:即泵浦激光脉冲带宽要足够宽,非线性晶体材料的准相位匹配带宽要足够大。2018 年,课题组选用更高能量的近红外飞秒脉冲激光作为泵浦源,针对相关泵浦条件设计出一款啁啾结构铌酸锂晶体,这块晶体在不同偏振状态之下,均能同时产生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通过此他们首次发现了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协同作用的新物理机制,并证明这一机制能够显著提升相关性能的指标。利用级联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方案,他们生成了 400-900nm 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可调谐白光激光,转换效率达到 30%。这一发现,也促使他们去发现产生白光激光的更优路线,即基于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协同作用产生超连续白光激光的方案。在新路线的指导之下,他们设计出一块能同时产生二到十次谐波的宽带白光非线性晶体材料。针对这款白光非线性晶体材料,他们又采取 45μJ 脉冲能量的 3.6μm 中红外飞秒脉冲激光泵浦的设计方案,借此产生 25dB 带宽、覆盖 350-2500nm 的紫外-可见-红外超连续白光飞秒激光,单脉冲能量为 17μJ,转换效率为 37%。在此基础之上,他们继续优化二阶非线性和三阶非线性协同效应。期间,该团队发现石英玻璃的三阶非线性效应远远优于铌酸锂晶体,而特殊设计的铌酸锂啁啾非线性光子晶体可以同时使用高达十二阶次的准相位匹配。后来,他们利用 0.5mJ 的钛宝石飞秒脉冲激光器泵浦,来对熔融石英-啁啾极化铌酸锂晶体进行泵浦,最终实现 10dB 带宽覆盖 375-1200nm、20dB 带宽覆盖 350-1500nm 的超连续激光,单脉冲能量为 0.17mJ,转换效率为 34%。前面提到,课题组期望实现的白光飞秒激光具有五个高指标。因此,在追求极宽带宽范围的同时,他们还得实现更大的脉冲能量、更高的光谱平坦度。于是,该团队以高能量钛宝石主激光作为泵浦源,针对由熔融石英和啁啾极化铌酸锂晶体组成的级联光模块,对其整体非线性响应进行进一步的操纵,从而显著提高了白光飞秒激光的综合性能。期间,他们利用 3mJ 脉冲能量的钛宝石飞秒激光泵浦,对石英-超宽带白光非线性晶体级联模块进行熔融,基于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协同作用的高效超宽带二次谐波产生方案,实现了 mJ 量级、3dB 带宽覆盖 385-1080nm 的超宽带白光飞秒激光。此外,自 2018 年起课题组联合一家外部公司研制了 3mJ/50 fs/1 kHz 钛宝石飞秒激光器,实现了相关仪器的国产替代。并以此作为泵浦源,和白光非线性变频模块加以结合,从而形成了成熟高效的白光飞秒激光生成方案,借此造出一款白光飞秒激光整机设备。以上成果也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如何产生覆盖一到十次谐波的全谱段白光激光?为此,他们与上海光机所李儒新院士团队合作,提出一款非线性级联装置。这种装置可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个较强的带宽达到光学倍频的中红外泵浦激光光源;以及一个具有极大非线性频率上转换带宽的非线性晶体。随后,他们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研制出一种中红外飞秒脉冲激光器,它具有 3.5mJ、3.9μm 中心波长,可以起到泵浦激光光源的作用。接着,基于宽带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变频模块,他们获得了光谱范围 25dB 带宽、覆盖 300-5000nm 的全谱段超连续白光飞秒激光。“至此,我们欣喜地发现借助强中红外飞秒激光作为泵浦源已经成功走通了全谱段白光激光产生的道路。”李志远表示。(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总的来说,课题组已经实现了“三高”型白光飞秒激光:大单脉冲能量(第一高)、300-5000nm 的频谱宽度(第二高)、高光谱的平坦度(第三高),基本涵盖了铌酸锂晶体的全部透光范围。接下来,他们将继续与李儒新院士团队合作,朝向更高目标前进,力争实现深紫外-紫外-可见-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的“三高”全谱段白光飞秒激光。假如可以实现,就能建造比拟同步辐射光源、以及自由电子激光光学波段的全谱段超连续激光光源。“届时,相信我们中国科学界将拥有属于真正自己的研究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设备。”李志远最后表示。
  • 美国Laurence A. Nafie教授将荣获2013匹兹堡光谱学大奖
    振动圆二色光谱技术先驱,美国Biotools公司创始人之一Laurence A. Nafie教授即将在2013年美国匹茨堡国际学术会议上荣获由匹兹堡光谱学会(SSP)颁发的光谱学大奖,以表彰Nafie教授在振动圆二色光谱技术以及手性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美国Biotools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实现振动圆二色光谱仪商品化的仪器厂家,并且拥有以Laurence A. Nafie教授为核心,实力雄厚的专家技术团队,能够在化学和生物领域里为客户提供最权威有效的应用技术支持。 华洋科仪公司于2012年3月获得了Biotools公司振动圆二色光谱仪、手性拉曼光谱等全线产品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总代理权, 进入中国市场不久,便受到了广大手性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极大的兴趣,目前已有3套振动圆二色光谱仪落户国内。相信在华洋科仪和Biotools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带动我国手性研究的不断进步。 敬请关注我们届时的进一步详细跟踪报导。 华洋科仪特别报导 2013.2.7 大连
  • Pittcon光谱学大奖得主 为本网iCS2013做精彩报告
    仪器信息网讯 &ldquo 拉曼光谱最新进展网络专场研讨会&rdquo 将于2013年9月24日召开。该研讨会是仪器信息网举办的&ldquo 第二届光谱网络研讨会(iConference on Spectroscopy,iCS2013)&rdquo 的一个重要专场。拉曼光谱近年来吸引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并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本次研讨会旨在为广大专家学者提供拉曼光谱领域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探讨拉曼光谱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及成果。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手性拉曼光谱(ROA)的创始人美国雪城大学Laurence A.Nafie教授为广大网友做精彩报告。Laurence A. Nafie是《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杂志主编,国际分子光谱领域著名的科学家,手性振动光谱的研究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作为美国BioTools公司创始人之一,Laurence A. Nafie教授因在振动圆二色光谱技术以及手性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荣获了2013 Pittcon光谱学大奖,被称为这个时代最卓著的光谱学家之一。 美国雪城大学Laurence A.Nafie教授 报告题目:手性拉曼光谱在手性研究中的应用   手性拉曼光谱是对手性分子绝对构型研究的现代光谱新技术。手性拉曼光谱技术被认为将是继X射线晶体衍射和核磁共振技术之后,研究生物手性大分子的又一重大技术。由于手性拉曼光谱可用于水相和生命体中手性分子的研究,能原位显示生命大分子结构及其变化,将在手性催化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本次网络拉曼光谱研讨会得到了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技术标准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服装学院应用化学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龚龑的大力支持,还邀请到了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谭平恒、中南大学教授梁逸曾、北京大学教授徐怡庄、清华大学教授王佳等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欢迎广大网友踊跃参与,报名请点击   &ldquo 拉曼光谱最新进展网络专场研讨会&rdquo 具体报告内容见下图:   附录:1、第二届光谱网络研讨会(iConference on Spectroscopy,iCS2013)   &ldquo 第二届光谱网络研讨会(iConference on Spectroscopy,iCS2013)&rdquo 将于2013年 9月 23日至9月25日召开。为期三天的会议涵盖近红外应用新进展、光谱新技术新进展、拉曼光谱应用、ICP/ICP-MS应用最新进展以及重金属检测等光谱研究领域,分设5个主题,大会将邀请近20名业内光谱专家针对不同主题做精彩报告并与大家进行交流。   具体内容及报名参加:http://ics2013.instrument.com.cn   2、第一届光谱网络研讨会(iConference on Spectroscopy,iCS 2012)   &ldquo 第一届光谱网络研讨会(iCS2012)&rdquo 于2012年12月11-13日成功举行,仪器信息网依托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举办的光谱网络研讨会,共吸引了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质检机构、分析测试中心、仪器企业等近1500余名专业用户报名参加。
  • 美研究人员研制成功一种用于光谱学的新型太赫兹激光器
    从左至右:利哈伊大学(Lehigh University)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研究生Ji Chen、Liang Gao和Yuan Jin在利哈伊大学Sinclair大楼Sushil Kumar的太赫兹光电子(Terahertz Photonics)实验室  美国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具有破记录输出功率的太赫兹半导体激光器,可用于各种形式的光谱学和其他应用。  以强烈的单色辐射光束形式提供的光束是众所周知的技术,可以追溯到1960年推出的第一台激光器。依靠激光器来实现超快速和高容量的数据通信、制造、手术以及商业应用,例如条形码扫描仪、打印机,诸如CD和DVD的光盘,自动驾驶车辆,激光显示表演和动态艺术装置,当然还有光谱学。  从红外到紫外的激光器被广泛使用,然而,利哈伊大学的Sushil Kumar团队研究了太赫兹激光器。太赫兹辐射位于微波和红外区域之间的电磁波谱区域。它们可穿透塑料、织物、纸板和其他材料,可用于检测各种化学品。太赫兹激光有可能用于非破坏性、非侵入性筛查和检测爆炸物,非法药物,检测药物化合物,筛查皮肤癌。  为了真正有用,激光必须以非常精确的波长发射,这通常通过单模激光器中的“分布式反馈”来完成。太赫兹激光器必须是单模的。随着太赫兹辐射的传播,其中一部分会被大气湿度吸收,这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一个用于光学传感和分析的太赫兹激光,不管距离多远,即使几米,也必须避免这个问题。现在,Kumar的团队一直致力于通过提高光功率输出来提高强度和亮度。  他们研究了“表面发射”(而不是“边缘发射”)的单模激光器。已经找到了一种将周期性引入激光器光学腔的方法,使其能够从根本上辐射高质量的光束并提高辐射效率。该团队将这种方法称为“混合二阶和四阶布拉格光栅”。他们建议,他们的混合光栅不一定限于太赫兹激光器,而是可以用于增强几乎任何表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  该团队报告了单模太赫兹激光器的功率输出为170毫瓦的实验结果。这是迄今为止这种激光器中功能最强大的。因此他们证明,它们的混合光栅可以通过简单地改变激光腔内压印光栅的周期来精确控制发射波长。库马尔表示,1000毫瓦的设备应该很快成为可能,这可能会吸引制造商的眼球。  原文请查阅:  Power up: New lasers for spectroscopy  SpectroscopyNOW.com  Channels: Atomic  Published: May 15, 2018 符斌供稿
  • 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应用研究齐头并进——参加全国第八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安宏乐 段潮舒 孙岩 (导师:邵学广)  2020年11月6-8日,为期三天的全国第八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线上召开,共计2000余人报名参会。会议共安排了72个报告,内容丰富,包含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近红外模型的建立及转移、近红外光谱相关标准的制定等。此外,各位专家还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及食品、疾病筛查、生物制药、环境、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取得的最新应用进展。  为期两天的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群策群力,共同助力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以下从技术、方法、应用、仪器等几个角度分别介绍参加全国第八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温控近红外光谱、在线近红外光谱、高光谱成像等新技术引关注  本次会议中,多位专家分享了温控近红外光谱、在线近红外光谱、高光谱成像等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其中,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进行了题为《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研究》的报告,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温度效应,使用高维算法、互因子分析(MFA)、连续小波变换(CWT)、蒙特卡洛无信息变量消除(MC-UVE)、基于知识的遗传算法等化学计量学方法,邵学广教授对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指出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定量分析、结构与相互作用分析、蛋白质凝聚、LCST过程、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中特别提到,CWT计算简单,可以有效提高光谱分辨率,有助于提取物质的结构信息。报告最后,邵学广教授还从扰动光谱学、化学计量学、水光谱探针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呼吁广大学者积极拓展近红外光谱的应用领域。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曾敬其介绍了一种智能制造黄柏提取过程沸腾时间NIR在线监测方法与装备,其首先指出沸腾时间NIR在线监测的可行性,NIR光谱的水分子特征吸收强,液态水中水分子氢键受温度影响,达到沸腾后基本稳定;然后对黄柏中小檗碱含量进行NIR在线监测,发现提取过程在线NIR光谱有效、稳定,可实现APIs过程监测;最后,建立了沸腾时间NIR在线监测MBSD模型,并验证了其耐用性。  从“点”到 “面”再到“空间”的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本次会议中同样吸引了参会者的眼球,高光谱技术为待测样品带来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其数据立方体同时包含了二维空间图像数据和光谱数据,展现了“空谱融合”和“时频融合”的特点。会议中,相关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高光谱技术在橡胶叶片、木材、马铃薯等分析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学、变量选择、模型转移等关键点需重视  化学计量学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作题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建模难点与应用》的报告,分别从近红外光谱模型质量问题,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固体制剂、中药、生化药物中的建模难点与应用几个角度进行了报告,并指出近红外光谱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存在三大难点,分别是药品的复杂性、模型质量和药品法规约束。臧恒昌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以上难点可通过工艺提升、过程分析和智能控制等技术的进步,得到大量有效数据,通过数据采集、信息挖掘和数据标准保证数据质量,在数据的有效支撑下产生适应性的法规,可达到释放技术生产力的目标。  在变量选择方面,暨南大学潘涛教授报告了《近红外光谱变量优选的大尺度策略分析—回顾与思考》,基于变量优选的搜索算法是采用直观特征参数进行搜索,具有通俗、便于程序化的优点。“大尺度”策略,体现在一次优化(大范围变量筛选)和二次优化(接近全局的变量筛选);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博士介绍到,目前近红外光谱领域广泛应用的变量选择方法有区间偏最小二乘回归(iPLS)、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MC-UVE、随机检验(RT)等。报告中,卞希慧博士重点介绍了群体智能优化(swarm intelligence)算法,包括布谷鸟搜索、蝙蝠算法、萤火虫算法、灰狼算法、鲸鱼算法等。此外,卞希慧博士还对集成建模方法和集成预处理方法进行了讲解,并分享了自己参加学术会议的学习情况和做算法的心得体会;南开大学韩丽重点介绍了利用多级同时成分分析(MSCA)方法来处理复杂的高维光谱数据。实验测量了脯氨酸水溶液在温度、浓度、pH扰动下的近红外光谱,得到四维光谱数据,通过建立三级MSCA模型,分析不同扰动对光谱的影响,并做了定量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水结构随着扰动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证明了水作为水溶液体系探针的可行性。  模型转移同样是解决近红外光谱实用性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就模型转移算法的优化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其中,深度学习作为当代的科技发展热点,凭借其出色的数据挖掘能力成为今后建模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模型转移、变量选择以及各种定性定量模型的建模方法,对拓展近红外光谱的应用范围和改善近红外光谱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种类繁多、对使用者经验要求高,难以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当前,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培训和普及仍是近红外光谱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业与食品、疾病筛查、生物制药等多领域应用取得新进展  本次学术会议的大量报告属于“农业与食品”主题,中国农业大学田喜利用短积分全透射光谱对苹果糖度进行在线检测,结果表明苹果是一个不均匀的结构体,采用局部区域的光谱是不能对整果糖度进行高精度的预测。透射光谱番茄糖度和成熟度在线检测,结果表明绿果的检测精度较高,粉果和浅红色果检测精度较低。通过苹果内部霉心病在线检测,采集不同姿态下苹果的透射光谱,结果表明,整果和核心区域光谱优于霉心病果;暨南大学李佳琪的报告题目为:《Vis-NIR光谱结合Bayes分类法运用于葡萄酒多品牌鉴别》,该报告提出一种简便的Bayes光谱多分类判别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单波长吸光度服从正态分布和概率独立性假设,并结合等间隔组合的波长选择方法,应用于葡萄酒品牌的5分类判别分析,结果明显优于经典欧式距离法。该方法可望用于多品牌葡萄酒的快速鉴别,对于规范酒类市场,促进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马玉涵博士找到了灵芝多糖中红外和近红外光谱的特征性位点,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灵芝多糖的定量分析。此外,本次会议中多位老师还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罗非鱼片新鲜度检测、鱼粉质量检测、玉米种子活力研究、果蔬无损检测、乳制品检测、现代蚕桑业、油料产品品质检测和烟草等方面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在疾病筛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东北大学的李志刚博士利用FTIR-ATR光谱技术,通过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分析来进行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对导数光谱的获取与集成建模进行了介绍。报告特别指出多项式平滑(SG)算法虽然被广泛使用,但是该算法具有一些缺陷,比如数据截断、多项式阶次与数据窗口宽度参数缺乏标准化选取方法、欠缺噪声抑制能力等,因此他们设计了基于奇摄动理论和泰勒级数的高精度、抗干扰性强的导数光谱估计器DSE,用来平滑实测光谱以求取实测光谱的导数;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的杨林博士报告题目为:《基于超快激光与单光子计数技术的近红外光谱探测深层脑区血氧量的研究》,报告介绍到,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携带方便,选择性好,非渗透性,强穿透性(约3-4 cm),高时间分辨率(约100 ms)等优点,因此可用于脑部神经活动监测和疾病创伤诊断;南开大学孙岩指出近红外光谱对于水分子的结构变化非常敏感,其利用近红外光谱研究了肝素诱导的R2/wt聚集过程水结构的变化,使用尿素和海藻糖作为渗透剂,用来减缓或者加速聚集。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提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水的光谱信息,观察到了不同结构水的光谱特征,并通过二维相关光谱分析了聚集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顺序,发现与NH基团形成氢键的水分子比疏水基团周围的水分子更早的发生改变;暨南大学张静博士基于PLS-DA方法,探讨了Vis-NIR光谱分析方法用于血清乳腺癌样品判别分析的可行性,等间隔组合的波长筛选方法可用于提高血清乳腺癌筛查判别模型的效果,采用模型融合的分析评价方法,可取得良好的补偿效果,张静博士提出的方法框架对于血液定性分析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红外光谱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进展也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其中,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博士提出近红外光谱能够充分反映物料的动态变化,信息丰富,适用于中药制药工艺动态复杂体系,尤其对于状态的监控和批次一致性评价至关重要。李文龙博士指出基于NIRS的MSPC技术非常适合中药制药工艺的在线监测;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徐君丽博士报告题目为:《Prediction of cell focal adhesions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预测细胞的粘着斑),其指出细胞必须首先与材料粘附,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迁移、分化和增殖,粘着斑是细胞与周围介质表面最主要的结合方式,是一个大分子复合体,连接着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材料表面的形貌、亲疏水性、表面基团和表面电负性会影响细胞在生物材料表面的粘附,该报告利用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实现了预测细胞粘附在生物材料表面的情况的研究目标,揭示了细胞与生物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的机制;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李朵采集了青海省14个不同地区的637份样品进行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开展了全缘叶绿绒蒿原药材中活性成分-总黄酮近红外定量检测工作,实现了全缘叶绿绒蒿中总黄酮含量的快速、准确检测,有助于从源头控制药材的品质,为后期生产高品质成药奠定基础。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检测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杨敏博士介绍了矿物的近红外光谱现状和研究意义,指出在2000-2500 nm范围内产生近红外谱带的矿物主要有碳酸盐矿和含羟基的矿物。杨敏博士通过选择典型区(约127 km2)进行无人机高光谱数据获取,得到高光谱反射率图像,通过地面土壤采样,进行室内光谱测量,建立光谱-重金属含量模型,最终实现高光谱重金属含量预测,进而检测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暨南大学的施小文指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导致土壤及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增加,危机人类健康,常规的检测方法成本昂贵、耗时、专业性强,不适用于大规模土壤检测,而近红外光谱具有可直接测量样品、快速简单、可多指标同时分析等优点,可用于土壤中重金属分析。他们利用Vis-NIR光谱建立珠江三角洲滩涂土壤重金属指标(Cu、Zn、Ni、Cr)同时快速分析模型,该模型是基于SG平滑参数优化和EC-WSP-PLS建立的,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有助于实现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土壤分析方面的广泛应用。  此外,会议还邀请了知名企业仪器专家进行了交流,罗海峰经理针对光谱技术在白酒行业应用新进展进行了报告,指出光谱技术在白酒行业可以应用于提前预测可能的造假、失误、反常的粮食原料及酒制品,可以使用近红外定量分析来检测原粮、酒中间体以及成品的营养组成。罗海峰在报告中介绍了近几年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白酒行业的应用情况,尤其在高粱原粮中直链淀粉的开发、大曲的定标开发、成品酒的各种风味指标开发、成品酒的年份分级等方面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王睿经理介绍了近红外技术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新进展,指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半导体行业中清洗液、刻蚀液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无需稀释样品,可实现无损、在线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为大家介绍了DS2500L近红外分析仪具有仪器校验更加简便、自动识别附件种类、恒温速度快、抗震防尘、友好交互界面等优点。  小微型近红外光谱新仪器值得期待  仪器的小型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方向,在本次会议中,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江苏大学陈斌教授的报告就聚焦了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现状与选型时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不同分光原理的小微型光谱仪数量逐年增加,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智能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陈斌教授回顾了近红外光谱仪的发展,从几十年前的滤光片型、光栅型、傅里叶型、AOTF型,再到如今的MEMS型等,充分展现了光谱仪器的演变过程与应用的新水平和新局面。陈斌教授介绍说,未来小微型仪器将在现场检测、实时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多的新方法、新原理也将用于指导新仪器的软硬件设计。不过同时,陈斌教授也指出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产业化应用才刚起步,其仪器的稳定性、分析模型的可靠性、规模化应用的一致性等很多挑战性难题还需要科研人员去攻克。  本次会议内容充实,报告严谨认真,参会人员线上讨论激烈,热情高涨,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议闭幕式还评选了10位优秀青年报告奖,值得我们学习。相信本次会议的顺利进行,将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加入到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队伍中,共同推动我国近红外事业的蓬勃发展,实现近红外光谱的技术转化,达到更好的服务社会的目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