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卡拉亚树胶

仪器信息网卡拉亚树胶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卡拉亚树胶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卡拉亚树胶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卡拉亚树胶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卡拉亚树胶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卡拉亚树胶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卡拉亚树胶相关的解决方案。

卡拉亚树胶相关的资讯

  • 《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行业标准发布
    《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mdash &mdash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行业标准GH/T 1081-2012已于7月9日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一直以来,蜂胶产品检测手段的滞后发展为市场上以树胶等物质冒充蜂胶的造假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长期困扰着蜂产品行业。蜂胶是工蜂采集树脂等植物分泌物与其上颚腺、蜡腺分泌物等混合形成的胶黏性物质,杨树胶是杨属植物的芽、叶子或树皮等组织经人工熬制加工,再经乙醇提取而成的提取物。浙江大学胡福良、张翠平等发现:树脂中水杨苷会在蜜蜂腺体分泌的&beta -葡萄糖核糖苷酶等作用下水解,然而在杨树胶的加工过程中却能够稳定存在;此外,杨树胶中含有而蜂胶中不含有的特征成分&mdash CCP(分子量为406)。因此建立了将试样经乙醇提取,浓缩,溶解于水后,紫外检测213nm处水杨苷和CCP的有无判断蜂胶中是否含有杨树胶的方法。 该标准采用赛分科技生产的HP-C18(4.6 x 150 mm,5 µ m)色谱柱,建立了以水杨苷和CCP为参照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案。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epax HP-C18(4.6 x 150 mm,5 µ m);流速:1mL/min;采用乙腈和0.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3 nm;柱温:30oC;进样量:5 µ L。这种鉴别方法可准确定性并定量,从而判断出蜂胶中是否掺入杨树胶。此次《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mdash &mdash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行业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必将为广大养蜂者、蜂产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Sepax HP-C18色谱柱产品介绍: Sepax HP-C18色谱柱专门为高比例水相流动相下的分离而设计,十八烷基官能团通过亲水性极性基团键合至硅胶表面(如上图),从而使得色谱固定相在高比例水相的流动相中仍保持高度稳定,因此,特别适合各种极性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另外,HP-C18采用单层官能团键合技术和残余硅醇基封尾技术,因此具有高选择性和高分离效率。 Sepax HP-C18固定相的理化参数: 硅胶: 球形, 高纯度(金属杂质 120Å 200Å 粒径: 3、4、5、7和10µ m 3、5和10µ m 孔体积: 1.0mL/g 1.0mL/g 比表面积: 300m² /g 200m² /g 固定相结构: 单层全封尾 单层全封尾 碳载量: 17% 10% 关于赛分科技 赛分科技有限公司(Sepax Technologies, Inc)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致力于开发和生产药物与生物大分子分离和纯化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赛分科技是集研发、生产和全球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型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液相色谱柱及耗材、固相萃取柱(SPE)及耗材、液相色谱填料以及分离纯化仪器设备。在液相色谱领域里,赛分科技已开发出了100多种不同型号的液相色谱材料,涵盖了反相、正相、超临界(SFC)、手性(Chiral)、离子交换、体积排阻、亲和、HILIC等各种类别,为世界范围内液相色谱产品最为完善的企业之一。 赛分科技的创新技术使之生产出具有最高分辨率及最高效的生物分离产品,包括体积排阻、离子交换、抗体分离、和糖类化合物分离色谱填料和色谱柱,可广泛地应用于单克隆抗体、各种蛋白、DNA、RNA、多肽、多糖和疫苗等生物样品的分析、分离和纯化。赛分科技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产品线已使赛分成为全球生物分离的领航者。 公司网站: www.sepax-tech.com.cn www.sepax-tech.com
  • 央视曝光销售假蜂胶:蜂胶用树胶造假整整10年
    这就是用来造假的树胶。   我国每年蜂胶销量3倍于产量 造假者称国内最尖端仪器检测不出   央视曝光浙江全金药业销售假蜂胶 杭州不少药店均有销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被公认为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蜂胶好是好,但是产量比较稀少,一个五六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所以蜂胶又被誉为“紫色黄金”。   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蜂胶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呢?   河南省长葛市是全国有名的蜂胶生产基地,在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的专卖店,销售人员却告诉记者,一些所谓的天然蜂胶其实是用树胶冒充的。   所谓的蜂胶中90%是树胶   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销售人员称,现在纯天然蜂胶大多都是冒充的。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厂生产蜂胶软胶囊之类的蜂胶产品,所用的原料在当地叫“提纯蜂胶”,里面蜂胶含量高达95%以上,但是在这家厂的提纯加工车间,记者并没有看到所谓的天然蜂胶原料。在车间的角落,有两口大锅,锅里正在熬制一种黑色的胶状液体。   这名负责人承认,真正的天然蜂胶数量稀少,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这里正在熬制的确不是什么天然蜂胶,而是一种价格相对便宜的胶,每公斤只要160元。   在每年产值达数千万元,蜂胶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一名工人承认,这种黑色的液体其实不是蜂胶,而是树胶。   这种浸泡好的“树胶”液体,经过过滤、沉淀、提纯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一种黑色的胶状固体,然后经过简单包装便可出售。厂里的负责人后来承认,他们厂生产的所谓“提纯蜂胶”,正是使用这种“树胶”加工而成,其中90%是“树胶”,每公斤最低售价140元。   河南维康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国内最尖端的仪器也是检测不出来的。   据了解,所谓的“树胶”,其实就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而《蜂胶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非蜜蜂采集,人工加工而成的任何树脂胶状物不能称之为蜂胶,更不允许添加到真正的蜂胶里面。   造假厂商竟自称有原则不能害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使用“树胶”假冒蜂胶的做法,有些厂家竟然还有一套所谓的“原则”。   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做,我倒有一个原则,最起码不能伤害人,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绝对可以放心。有任何问题这个……因为这包括蜂蜜我们做了很多年了。咱做食品的,这几年国家管理也严格了。你做食品,说个土话,不能干那坏良心的事。这是最起码一个底线,不能做一些坏良心的事。”   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发现,树胶要变成蜂胶蒙混过关,厂家还要偷偷往里加一些神秘的原料。其中一种黄色的粉末是槲皮素,此外还有芦丁。   据称,槲皮素和芦丁都是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就是在使用“树胶”生产所谓“提纯蜂胶”的过程中,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添加,用来提高总黄酮含量。   所谓的“黄酮”,在《蜂胶国家标准》中统称为“总黄酮”。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总黄酮”含量是检验蜂胶的一项重要指标。蜂胶之所以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是因为蜂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但这种物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饮食中摄取。   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这是潜规则,只要销路可以,反正这个配方已经经历了十年,很多厂家都是这样去做的。   造假蜂胶杭州也有销售   从这名总经理提供的销售单据中,记者看到,购买这种所谓“提纯蜂胶”的客户多达十几个,其中有不少知名厂家,采购价大多都是200多元一公斤。   这种每公斤售价200多元的所谓“提纯蜂胶”,除了18%左右的蜂胶成分,其余大部分都是“树胶”。据称浙江的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其中的客户。   几天后,记者在浙江省杭州市找到了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具有40多年医药生产研究的专业背景,目前主要生产全金牌蜂胶软胶囊等几十种保健品。这家公司在产品手册中宣称,所用的原料是“巴西天然蜂胶”。一名销售负责人再三强调,这种蜂胶原料货真价实。   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称,“蜂胶我们是用最好的原料。每一步都要考究。”   随后,记者来到这家厂的原料库房,只见门口堆放的一批原料非常眼熟,包装外面也裹着白色的编织袋,上面贴着河南“长葛”至浙江“杭州”的货运单。   原来,这批原料正是记者之前在河南长葛蜂源公司看到的那种所谓的“提纯蜂胶”,采购价每公斤只有200多元、里面含有大量的“树胶”成分,但是这种原料到了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了所谓的“巴西天然蜂胶”。   在这家厂的GMP车间,这种原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就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全金牌蜂胶软胶囊。通过印刷精美的产品手册,被宣传成“巴西天然蜂胶”,然后进入北京、杭州等一些大中城市的药店进行销售。在杭州市天天好大药房,全金牌蜂胶软胶囊每瓶售价高达148元。药店销售人员宣称,这种蜂胶使用起来效果很好。( 据央视)
  • 树胶冒充“提纯蜂胶” 河南5家企业被查封
    树胶冒充“提纯蜂胶”   近日媒体曝光,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蜂胶,有一些竟然是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的“树胶”制成的。一家蜂胶产品生产厂家负责人介绍,真正的天然蜂胶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而所谓“提纯蜂胶”最低售价140元。该负责人表示,“提纯蜂胶”其实就是树脂胶状物。   河南   记者从河南省长葛市监察局了解到,长葛市4家蜂产品企业“蜂胶中掺树胶”问题被曝光后,长葛市实施蜂胶行业大整顿。5家企业已实行查封处理,8名干部被处以行政记过和记大过处分。   据了解,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它被公认为具有调节免疫力和抗氧化功效以及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不过虽然蜂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可产量比较少。一些不良商家为牟取暴利竟然用人工熬制的杨树胶作为原料替代蜂胶。   11月21日晚,长葛市政府组织公安、工商、质监、药监、卫生等部门执法人员,对曝光的4家企业进行了查封,并责令其停业整顿。税务部门已对4家企业的纳税情况开展稽查,司法机关介入对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同时,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和分工,对分管区域内的蜂胶生产经营和流通领域,进行一次拉网式的清查,依法对问题企业实施停业整顿,对蜂胶销售的商场、超市、专卖店进行全面清查,逐户登记造册,查清蜂胶来源,对经营的所有蜂胶产品全部查封,待检测后予以处理。   目前,该市15家蜂胶企业,已全部被勒令停业整顿。对其中已查出问题的5家企业已实行查封处理。   鉴于蜂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监管不力问题,长葛市监察局对官亭乡乡长、大周镇镇长、长兴办事处主任、卫生局局长,分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对官亭乡、大周镇、长兴办事处、卫生局分管副职,分别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 药监局严查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行为
    新华网北京11月25日电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25日发布通知,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全面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使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严肃处理。   近期,有媒体报道少数生产企业存在使用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为保障消费者安全,通知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蜂胶原料采购是否符合要求,产品质量是否合格进行重点检查。   通知指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销售,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并采取责令召回等措施。   通知强调,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蜂胶原料管理,不得采购树胶假冒蜂胶,应当严把进货关,建立原料采购记录和供应商档案,保证原料采购可溯源,确保原料质量。
  • 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使用卡拉胶重组牛排”的风险解析
    一、背景信息  近日网上一则消息称,在澳洲的肉类市场流入大量的“重组牛排”、“胶水牛排”,都是用“次品肉块+肉胶”拼接的。该消息经大量媒体转载报道。那么,何为卡拉胶,“重组牛排”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专家观点  (一)“重组牛排”属于调理肉制品。  牛排按加工方式不同,可分为“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原切牛排”指未经任何预处理、直接切割包装的整块牛外脊、牛里脊,属于生鲜肉。“重组牛排”也称“拼接牛排”,是借助肉的重组技术加工而成的调理肉制品。调理肉制品指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绞制或切制后添加调味料、蔬菜等辅料,经滚揉、搅拌、调味或预加热等工艺加工而成,需在冷藏或冷冻条件下贮藏、运输及销售,食用前需经二次加工的非即食类肉制品。包括“重组牛排”在内的调理肉制品一般会添加辅料(水、酱油、调味料等)和/或使用食品添加剂(如卡拉胶、谷氨酰胺转氨酶、六偏磷酸钠等)。  原切牛排属于冷鲜或冷冻的分割肉,价格较高 重组牛排价格则相对较低。  (二)肉的重组技术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其使用的碎肉不等于劣质肉。  肉的重组技术是加工调理肉制品的重要手段。这种技术通常借助机械或添加辅料(食盐、磷酸盐等)溶出肌肉纤维中的基质蛋白,或利用辅料的黏合作用使肉颗粒或肉块重新组合。由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状的原料肉,并赋予调理肉制品良好的嫩度和外形,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肉的重组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已经成为全球肉类加工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在欧美国家有着数十年的应用历史,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与应用。  在屠宰分割加工过程中,碎肉的产生不可避免。借助重组技术将其重组、二次成型,冷冻后直接出售或经预热处理后销售的调理肉制品(如重组牛排),不仅可以提高碎肉的利用率,还可以丰富肉制品的产品种类。肉的分割或者修整过程中产生的“碎肉”不等于“劣质肉”。但如果未按规定进行标示,或者掺入非食用级别的成分,则是违法的,属于商业欺诈行为,也是监管部门需要重点打击的对象。  (三)卡拉胶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应按有关规定使用。  卡拉胶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种,是从海洋红藻(包括角叉菜属、麒麟菜属、杉藻属及沙菜属等)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多糖的统称,是一种良好的食品级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卡拉胶作为亲水胶体,与肉中的蛋白质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水分流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卡拉胶不得用于生鲜肉中,但可用于调理类肉制品生产加工,不过必须在产品包装的标签上明确标注。在标准规定的限量内使用卡拉胶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三、专家建议  (一)生产经营者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卡拉胶等食品添加剂。  生产经营者要强化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合理合规使用包括卡拉胶在内的食品添加剂,拒绝劣质肉,提高食品安全检验能力,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要积极参与对消费者的科普宣教工作。  (二)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  对某些掺杂非食用级别的成分、不合格肉或者不按标准要求正确标示、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需要严厉打击。  (三)消费者在选购牛排时,可通过配料表来区分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查看产品标签来区分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原切牛排标签里只有“牛肉”,如果标签中有配料表,出现其他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的,则为重组牛排。  通常情况下,原切牛排内部细菌总数不高,不必加热到熟透,“五至八分熟”也可食用。重组牛排由于经预先腌制,或由碎肉及小块肉重组而成,内部易滋生细菌,可能导致产品细菌总数偏高,在食用前应烹饪至全熟。
  • 你的朋友都收藏啦!卡拉洛尔残留测定前处理方法
    卡拉洛尔的危害及检测目的卡拉洛尔又名咔唑心安,化学名4- (3-异丙胺基-2-羟丙氧基) 咔唑,属β肾上腺受体阻断剂,在兽医临床中常用于消除动物紧张,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防止因应激导致的动物死亡。β肾上腺受体阻断剂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七类兽药残留之一,其代表性药物卡拉洛尔常在动物屠宰前数小时内注射使用,因此相对其他兽药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的健康风险更高。因此我国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9年发布的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da残留限量》中明确规定了卡拉洛尔在猪靶组织中的残留限量。本文阐述了如何将卡拉洛尔从样品基质中分离提取出来,并经过净化后,转化成液质联用仪可以检测的形式。以提取、净化为重点,依据行标SN/T 4144-2015,为检测人员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检测项目:卡拉洛尔应用范围:猪肉、鱼肉、虾肉、肝脏、肾脏、脂肪、奶、鸡蛋和蜂蜜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方法原理:试样中的卡拉洛尔用甲醇(脂肪用乙酸乙酯-正己烷溶解提取)提取,提取液经MCX柱净化(脂肪用GPC净化)后,供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测定,外标法峰面积定量。前处理仪器:凝胶净化色谱仪;电子天平(感量0.01 g 和0.1 mg);组织捣碎机;涡旋混匀器;氮吹仪;均质机(10000 r/min);离心机(6000 r/min);具塞塑料离心管(50 mL)。检测仪器:LC-MS/MS+ESI源 样品的制备与保存1.肌肉(猪肉)、内脏(肝脏、肾脏)、脂肪和水产品(鱼肉、虾肉):取代表性样品约500 g,用组织捣碎机捣碎,装入洁净容器作为试样,密封并做好标识,于零下18 ℃下保存。2.奶、蜂蜜、鸡蛋:取代表性样品约500 g,搅拌均匀后装入洁净容器内密封并做好标识,于4 ℃下保存。 前处理方法1.提取肌肉(猪肉)、内脏(肝脏、肾脏)、鱼肉、虾肉称取5 g试样(精确至0.01 g)于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5 mL甲醇,涡旋提取2 min,用均质器(10000 r/min)均质2 min,5500 r/min离心3 min,将有机相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残渣再用15 mL甲醇均质提取一次。离心合并有机相,用水定容至50 mL,待净化。 奶、蜂蜜、鸡蛋称取5 g试样(精确至0.01 g)于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5 mL甲醇,涡旋提取2 min,5500 r/min离心3 min,将有机相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残渣再用15 mL甲醇涡旋提取一次。离心合并有机相,用水定容至50 mL,待净化。 脂肪称取2 g试样(精确至0.01 g)于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20 mL乙酸乙酯-环己烷(1+1)溶解并混匀,5500 r/min离心3 min,将有机相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残渣再用20 mL乙酸乙酯-环己烷(1+1)溶解提取一次。离心合并有机相,用乙酸乙酯-环己烷(1+1)定容至50 mL,待净化。 2.净化肌肉(猪肉)、内脏(肝脏、肾脏)、鱼肉、虾肉、奶、蜂蜜、鸡蛋MCX柱(60 mg/3 mL)依次用甲醇3 mL和水3 mL活化,加入5.0 mL待净化液,用3 mL水淋洗,用抽空3 min。用5 mL 5 %三乙胺-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于40 ℃氮气浓缩吹干,残渣用50 %乙腈水溶液1.0 mL溶解后,加2 mL乙腈饱和正己烷脱脂,下层清液过0.45 μm滤膜,供液质测定。 脂肪凝胶渗透色谱条件凝胶色谱净化系统:Accuprep(J2);凝胶净化柱:Bio-Beads S-X3(38 μm~75 μm),400 mm×25 mm(内径);流动相:乙酸乙酯-环己烷(1+1);流速:5 mL/min;收集时间:7 min~17 min。净化过程:取10 mL待净化液于GPC样品管中,用GPC柱净化,收集洗脱液,于40 ℃旋转蒸发至干,残渣用50 %乙腈水溶液1.0 mL溶解后,加2 mL乙腈饱和正己烷脱脂,下层清液过0.45 μm滤膜,供液质测定。 国标解读及注意事项1.卡拉洛尔标准物质用乙腈配成100 μg/mL的标准储备液,在0 ℃~4 ℃ 避光保存。2.本方法使用甲醇提取两次目标化合物,阳离子交换柱富集净化,相当于0.5 g试料进行上机检测(其中脂肪样品用乙酸乙酯-正己烷提取两次,再用GPC柱净化,相当于0.4 g试料进行上机检测)。3.MCX固相萃取过程中需要控制流速,使溶液一滴一滴地流下,以保证离子交换的效果。洗脱过程中洗脱溶剂少量多次加入,可以增加洗脱率。4.在GPC净化过程中配合紫外检测器使用,可以准确监测目标化合物及杂质的流出情况。 参考文献SN/T 4144-2015 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卡拉洛尔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图1 肌肉、内脏和水产中卡拉洛尔残留量测定的前处理流程图图2 奶、蜂蜜和鸡蛋中卡拉洛尔残留量测定的前处理流程图图3 脂肪中卡拉洛尔残留量测定的前处理流程图
  • 低价雪糕滥用添加剂与食用胶 融化即变胶状
    这支冰棍在常温放置24小时后,变成了一摊胶状物。   今年是济南30多年来入夏最早的一年,冷食跟着提前热销。但一支冰糕常温放置24小时后,竟成了一摊胶状物,让市民吃着有些担心。生产厂家称,这是一种新型果冻冰糕,不完全融化属于正常。专家指出,这可能是增稠剂添加过量所致。   7日,记者调查发现,越便宜的冰糕添加剂越多,有的多达十几种。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找香料、增稠剂来“帮忙”调出好滋味。   市民质疑:冰糕化成胶状物,还能吃么?   “冰棍化成了一摊黏糊糊的胶状物,这是怎么回事?”家住省城闵子骞路附近的市民王先生说,6日天气很热,他就把刚买的冰棍放进啤酒里想给啤酒降温。令人意外的是,冰棍在啤酒中半小时后还没完全融化。王先生取出来一看,冰棍变成了一团软软的胶状物。   王先生看到包装纸上写着,这是一款水晶舌头果冻冰棍,上面添加剂有十余种:黄原胶、卡拉胶、魔芋胶、刺槐豆胶、柠檬酸、苹果酸、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钠、食用荔枝香精等。“一支冰棍十几种添加剂,会不会超标?”王先生有些担心,原以为买这种白色冰棍,香精和色素会比较少,现在才发现添加剂并不比五颜六色的雪糕少。   记者将一支没有拆包装的舌头果冻冰棍放在常温下24小时,冰棍仍未完全融化,而是缩成一块黏糊糊的胶状物。摸着比果冻稍软,不易捏碎,闻起来香气很浓。随后,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该冰糕的生产厂家。对方称,这是一种新型果冻冰糕,不能完全融化属于正常。冰糕虽采用老包装但符合新国标,应该不会有质量问题。至于那一摊胶状物,对方建议暂时不要食用。   市场调查:添加剂种类越多,冷食价格越低   7日,记者走访了省城大润发超市,不少市民正在购买冷食。记者随手查看了几盒雪糕,发现外包装上都标识了食品添加剂种类。   在一款水果口味的雪糕外包装上,标有柠檬酸、甜蜜素、卡拉胶等12种食品添加剂,而旁边一桶蒙牛巧克力口味的冰激凌,其乳化剂、色素、增稠剂等添加剂的数量有10种。记者发现,雪糕中食品添加剂数量的多少,和雪糕价格也有关系。售价三四元一盒的雪糕,食品添加剂数量大都在10种以上 二三十元一盒的雪糕,添加剂数量大都有五六种 而一盒售价27元的八喜雪糕,仅有5种添加剂。   对此,济南群康集团董事长、济南市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冷食分会会长于宏昌指出,在冷饮中,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不到30种。因为结晶体不同,冰糕、雪糕、冰激凌也有各自的标准。其中,冰糕也就是冰棍,它的成分一般只有水、糖和添加剂,水的含量应是95%,添加剂不能超过总重量的5%。雪糕和冰激凌则对总干物投放量有要求,雪糕总干物为15%到25%,这里的总干物指奶、玉米淀粉、饴糖、蔗糖 冰激凌总干物含量为25%到40%,这里的总干物指奶或还原奶。   对于价格低廉的雪糕添加剂较多的现状,于宏昌指出,这是企业降低成本的表现。雪糕中如果添加水果、牛奶等,成本压力大。一些企业节省成本又想提升口味,就需要一些香料、增稠剂来“帮忙”。“所以,市民购买冰棍雪糕时,尽量不要购买过于鲜亮的。”   专家说法:添加剂叠加用量,没有具体标准   “冰糕融成一摊胶状物,应该是配方不合理,可能是食用胶添加过量所致。”于宏昌表示,正常情况下,冰糕中添加剂含量很少,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雪糕、冰激凌更是只会化成水。   质监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国家标准,黄原胶、卡拉胶、刺槐豆胶这种添加剂的使用量没有最高量,属于相对较安全的添加剂,食品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适量添加。   对此,山东省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赵教授表示,根据该款冰棍外包装上的标识来看,执行的是SB/T10016标准,这是一个商业推荐性标准,但冰棍中的食品添加含量多少,必须要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_2011)。目前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仍不够具体详细,尽管每种食品添加剂都在规定含量内,但仍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冰棍中同时添加了多种防腐剂、色素,“多种增稠剂的叠加含量就有可能超标了,但关于食品添加剂叠加含量应控制在多少,国家目前并没有具体的标准。”   搜狐健康补充阅读:   问题:我国食品添加剂到底有哪些?   解答: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阅读:详细解读日常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问题:食品增稠剂都有些什么?   解答:   由含有多糖类粘质物的植物和藻类制取,如淀粉、果胶、琼脂和海藻酸等,也有从蛋白质的动物原料制取,如明胶和酪蛋白等。少数是人工合成的,如聚丙烯酸钠。常用的增稠剂有淀粉、琼脂、明胶、藻蛋白酸钠、果胶、藻蛋白酸丙二酯、羧甲基纤维素及其盐类的各种变性淀粉(如酸处理淀粉、碱处理淀粉、漂白淀粉、氧化淀粉、乙酸酯化淀粉等)。植物胶类有阿拉伯树胶、瓜尔豆胶(guar gum)和黄原胶(xanthan gum)等。   问题:明胶是什么?   解答:   明胶其实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用动物的皮或骨头水解熬制而成。人们喜欢吃猪皮、凤爪,并传说吃胶原蛋白美容,明胶就是胶原蛋白煮后的产物,肉皮冻也是明胶的凝冻。只要是食用级明胶,就不用担心。被许多人当作"神奇保健品"的阿胶,只不过是选材和工艺上有所不同,跟明胶并无本质差异。   问题:哪些食物里可能会添加明胶?   解答:   一般而言,在食品加工中,明胶的使用量不大,主要作用有增稠、增加稳定性、成胶等。但是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在主食,如酸辣粉、米线里 肉制品,如火腿肠、肉馅里 饮料,如酸性饮料、啤酒里 零食,如龟苓膏、老酸奶、冰激凌、棉花糖、橡皮糖里,都可能有它的身影。   问题:食品明胶会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解答:   食品中的明胶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人体对其的吸收利用率很低。而果冻和龟苓膏中的卡拉胶除了"白占"胃容量之外,更没有任何营养成分。因此,尤其儿童要少吃含食用胶的食品,它会影响其他营养食品的摄入,可能导致儿童营养不良。   问题:如果实在对食品中的明胶不放心,有没有远离明胶的办法呢?   解答:   四点能帮你远离明胶,1.不买皮冻、肉冻、水晶肠、灌汤包等食品。2.买酸奶不要追求浓稠或成冻,天然酸奶经过摇晃搅拌之后会变稀,比牛奶稠不了多少。3.少吃各种软糖、雪糕、冰激凌等产品。4.别买太便宜的产品。   问题:果冻中用的是卡拉胶和魔芋胶,我还听说有果胶,食物中常用的有哪些"胶"呢?   解答:   常用的水胶体,其实都是"天然产物"。它们有的来自海藻的提取物,比如琼脂和卡拉胶 有的来自橘子皮和苹果榨汁后的残渣,比如果胶 有的来自植物的种子,比如阿拉伯胶、瓜尔豆胶、槐豆胶 还有一些水胶体由微生物发酵得到,比如黄原胶。多数的水胶体是直接的提取物,只有很少数经过一定的加工,比如羧甲基纤维素(CMC)。广泛检验表明,它们对健康并没有危害。
  • WTO:9月关于各国标准修订的通报
    新西兰制定鱼食及鱼饵的进口健康标准   新西兰近日发出G/SPS/N/NZL/425号通报,新西兰生物安全局对鱼食及鱼饵制定进口健康标准。内容主要涉及:规定了无论产地国或出口国在签发商品准许入境新西兰的生物安全检验许可证书前必须执行的过境或检疫期间动物卫生要求。在进口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适用于所有产地国的鱼食及鱼饵的进口健康修订标准。   该标准的拟批准日期为2009年10月19日。   新西兰修订谷物等进口植物卫生要求   新西兰近日发出G/SPS/N/NZL/295/Add.1号通报,对用于消费、饲料或加工的谷物或种子的进口卫生标准进行了修订。内容涉及:(1)罂粟新计划。罂粟进口要求以前书面写在内部程序里,现在已纳入进口卫生标准,还没有明确的生物安全要求。罂粟种子进口商在进口前必须获得新西兰卫生部的书面批准。(2)修订小麦计划。明确将出口国对监管的真菌进行检测的选项纳入植物卫生要求和补充声明中。   该修订要求无须再征求意见。   新西兰对进口中国食用鲜洋葱头制定植物卫生风险草案   新西兰近日发出G/SPS/N/NZL/42号通报,新西兰农林部生物安全局对进口中国产食用洋葱头制订了植物卫生风险的风险分析草案。   该草案的拟批准日期为2009年8月。   美国修订瓶装水法规   美国近日发出G/SPS/N/USA/1869/Add.1号通报,美国FDA公布了一项最终法规,修订了FDA瓶装水法规,以保证按排泄物指标大肠埃希杆菌显示,瓶装水未受排泄物污染。新法规包含以下要求:(1)瓶装厂家每周对水源的大肠菌总数进行微生物检测 (2)如水源或成品瓶装水中发现任何大肠菌,瓶装厂家必须确定大肠菌生物体是否是大肠埃希杆菌(E.coli.) (3)含E.coli的水源的水质被认为是不安全、不卫生,将禁止用于瓶装水生产 (4)在瓶装厂家使用E.coli检验结果为阳性的水源之前,必须采取适当措施纠正或根除使用水源受E.coli污染的原因,必须保存对该措施的记录 (5)含E.coli的成品瓶装水将被认为掺假。   该最终法规已经公布。   加拿大制定多项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加拿大近日发出G/SPS/N/CAN/362、364、365、368、369、370/Add.1号多项通报,对农药咪唑菌酮、稀禾定、甲霜灵、吡虫啉、氟酮磺隆以及赛座灭分别制定了最高残留限量。   上述法规均已生效。   韩国制定食品标准规范修订案   韩国近日发出G/SPS/N/KOR/331号通报,韩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拟修订食品标准规范,涉及产品包括食品仪器、容器及包装。主要内容:(1)规定苯甲酮用作印刷油墨成分的迁移限量及测试方法。   (2)加严以下成分的迁移标准: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中的锑(Sb)、-烯-苯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MS)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acrylonitrile)-丁苯(butadiene-styrene)共聚合(MABS)异丁烯酸甲酯内的(Methylmethacrylate)及木材内二氧化硫、邻苯基苯酚(ortho-phenylphenol)、噻苯咪唑(thi?鄄abendazole)、联苯(biphenyl)及戴挫霉(i?鄄mazalil)。   另外,对纸或加工纸内多氯联苯(PCBs)的残留限量及测试方法提出更高要求。该修订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   韩国拟修订食品添加剂标准规范   韩国近日发出G/SPS/N/KOR/329号通报,韩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拟修订食品添加剂标准规范,修订内容包括:强化重金属规范,或规范以下30种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微晶纤维素、瓜尔胶、蛋黄素、刺槐豆胶、溶菌酶、万寿菊萃取物、蜂蜡、高岭土、纤维素粉、甜菜红、黄原胶、虫胶、环糊精、阿拉伯树胶、胭脂树萃取物、藻酸、液体石蜡、蔗糖酶、葛兰胶、巴西蜡棕蜡、焦糖色、卡拉牙胶、卡德兰凝胶、胭脂虫提取物、塔拉胶、鞣酸、浓缩微生物E(混合物)、浓缩生育醇(d-a-toco?鄄pherol)、黄蓍胶、辣椒油。   (1) 规定以下5种残留溶剂的规范:瓜尔胶、刺槐豆胶、黄原胶、环糊精、鞣酸。规定以下12种微生物标准:瓜尔胶、刺槐豆胶、溶菌酶、高岭土、黄原胶、环糊精、藻酸、蔗糖酶、葛兰胶、卡拉牙胶、卡德兰凝胶、黄蓍胶。   (2) 修订环糊精和浓缩d-生育酚(混合物)含量的规范。   该法规还规定了转基因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标准。修订了次氯酸水、环糊精及浓缩d-生育酚(混合物)的定义以及修订了烟熏味香料的使用标准。修订规范的拟批准日期待定。   韩国拟定修改食品添加剂标准规范   韩国近日发出G/SPS/N/KOR/333号通报,韩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拟定修改食品添加剂标准,内容涉及:(1)加强重金属包括铅、镉、汞的规范、以及对30种食品添加剂的成分进行规范:稀释过氧苯甲酰、过氧化氢、果胶、葡萄皮萃取物、乙烷、红花油、红花黄色素、活性碳、酶催分解蛋黄素、葡甘露聚糖、皂树萃取物、印度树胶、番红花色素、叶红素、小烛石、叶绿素、甜蛋白、支链淀粉、达玛树脂、番茄红素、月桂酸、硬脂酸、棕榈酸、蓖麻油、肉豆蔻酸、油酸、癸酸、辛酸、尼生素、游霉素 (2)规定6项微生物标准: 葡甘露聚糖、印度树胶、甜蛋白、支链淀粉、尼生素、游霉素 (3)加强果胶溶剂残留规范 (4)制定活性碳内氰化合物的规范 (5)制定乙烷及活性碳内多环(或更高)芳香烃的规范。另外,还修订了食品添加剂法规一般测试方法内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及制定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法。   该修订标准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
  • 蜂胶产品原材料掺假成潜规则 仪器检测不出
    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活,欢迎收看《每周质量报告》。11月14日,我们栏目播出了《甜蜜的谎言》,对一些蜂蜜厂用果葡糖浆大量掺假勾兑假蜂蜜的情况做了报道。节目播出后,浙江省质检部门对节目中报道的问题蜂蜜厂产品进行封存和抽样检测,将根据抽检结果进行处罚,北京、浙江等地的工商部门也对蜂蜜市场进行了清查整顿。我们也将跟踪报道对造假企业的处理结果。我们今天的节目继续关注另一种蜂产品,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被公认为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蜂胶好是好,但是产量比较稀少,一个五六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所以蜂胶又被誉为“紫色黄金”。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蜂胶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呢?   【正文】   河南省长葛市是全国有名的蜂胶生产基地,这里有一些专卖店,专门销售蜂胶软胶囊、蜂胶片等蜂胶产品,很多产品包装上都标称“天然蜂胶”。   然而在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的专卖店,销售人员却告诉记者,真正的天然蜂胶被称作“紫色黄金”,每年产量稀少。   这名销售人员还透露,一些所谓的天然蜂胶其实都是用别的东西冒充的。   【同期】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专卖店 销售人员   现在都冒充纯天然蜂胶。都是冒充天然蜂胶了,蜂胶还是要从蜂巢里面刮出来的胶才叫蜂胶。   【正文】   那么,用来冒充天然蜂胶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按照产品包装上的地址,记者找到了这种蜂胶的生产厂家——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厂生产蜂胶软胶囊之类的蜂胶产品,所用的原料在当地叫“提纯蜂胶”,里面蜂胶含量高达95%以上,是使用天然蜂胶为原料提纯加工而成。但是在这家厂的提纯加工车间,记者并没有看到所谓的天然蜂胶原料。   在车间的角落,有两口大锅,锅里正在熬制一种黑色的胶状液体。(空镜)   这名负责人承认,真正的天然蜂胶数量稀少,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这里正在熬制的确不是什么天然蜂胶,而是一种价格相对便宜的胶。   【同期】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这个出厂价多少钱一公斤?   我给你咱说实话,(每公斤)160元。   【正文】   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胶正是用来冒充蜂胶的东西,当地其他一些厂家也在使用。随后,记者对蜂源、维康、长兴等几家规模较大的蜂产品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事实的确如此。在河南维康蜂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这种“类似蜂胶的东西”经过提纯加工后,就变成了一种黑色的胶状物,外观和真正的“提纯蜂胶”非常相似,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别。(空镜)   【同期】河南维康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国内蜂产品行业当中,咱们国内最尖端的仪器也是检测不出来的。   【正文】   那么,这种几乎能够以假乱真的黑色胶状物究竟是什么呢?在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记者目睹了这种胶状物的加工过程。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是当地规模较大的蜂胶生产企业,每年产值达数千万元,蜂胶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同期】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蜂胶我们排第一位。   记者:你们排第一位。   没有比上我们的。   记者:哦,那你这个一年蜂胶的产量是多少?   我们产量最高是80吨。   【正文】   在蜂胶生产车间,大量用来浸泡蜂胶的塑料桶摆放整齐。一名工人承认,这种黑色的液体其实不是蜂胶。   【同期】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 工人   记者:你那个桶里是什么?   这是“树胶”。   【正文】   这种浸泡好的“树胶”液体,经过过滤、沉淀、提纯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一种黑色的胶状固体,然后经过简单包装便可出售。   这家厂里的负责人后来承认,他们厂生产的所谓“提纯蜂胶”,正是使用这种“树胶”加工而成,每公斤最低售价140元。  【同期】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140一公斤那个是?   “树胶”。   记者:“树胶”是占多少?全部是“树胶”还是?   90%,90%的“树胶”。   记者:90%的“树胶”   对。   【正文】   那么,这种“树胶”究竟是用什么东西加工的呢?   【同期】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原料就是树胶,杨树芽。   记者:就是杨树芽子?   对。杨树芽再挤挤,再加工加工把胶挤出来,皮扔掉不要。   记者:然后就提取出来了?   对,再提提。挤出来再敖干,干了再粉碎以后再提(取),要几道工序。   【正文】   原来,所谓的“树胶”,其实就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蜂胶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非蜜蜂采集,人工加工而成的任何树脂胶状物不能称之为蜂胶,更不允许添加到真正的蜂胶里面。然而当地一些生产厂家却使用这种人工提取的“树胶”,按比例进行配制加工,冒充真正的“提纯蜂胶”。   【同期】河南维康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你这边的销量是蜂胶多还是“树胶”多,一年的话?   “树胶”多。   记者:“树胶”能销多少吨一年?   “树胶”能占60%。   【正文】   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使用“树胶”假冒蜂胶的做法,有些厂家竟然还有一套所谓的“原则”。   【同期】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做,我倒有一个原则,最起码不能伤害人,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绝对可以放心。有任何问题这个……因为这包括蜂蜜我们做了很多年了。咱做食品的,这几年国家管理也严格了。你做食品,说个土话,不能干那坏良心的事。这是最起码一个底线,不能做一些坏良心的事。   【演播室】   用杨树芽做的所谓“树胶”来冒充纯天然蜂胶,生产厂家负责人居然还说不能做坏良心的事情。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发现,树胶要变成蜂胶蒙混过关,厂家还要偷偷往里加一些神秘的原料,那么,加的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大量掺假的所谓天然蜂胶最终又流向了哪里呢?   【正文】   在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无意中透露,他们厂在使用“树胶”加工所谓“提纯蜂胶”时,还要添加其他一些特殊的东西。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这个其他的都是什么东西呢?   ”“树胶”,你就知道是“树胶”就可以了。   记者:别的没有了?   我给你讲,这些东西不可能什么都(跟你讲),我们这叫商业机密。   【正文】   那么,这种被称作“商业机密”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记者跟随一名生产负责人来到车间,看到的也都是一些塑料桶、沉淀罐等生产设备,和其他厂家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生产车间旁边一个小屋里,几个牛皮纸包装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生产负责人打开包装桶,从里面取出一种黄色的粉末。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生产负责人   记者:这个叫什么?这个,叫什么?   槲皮素。   记者:槲皮素?   对。它本身就是黄酮的一种。   【正文】在旁边另一个桶里,装着一种名叫“芦丁”的黄色粉末。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生产负责人   记者:这就是芦丁?   对。   【正文】   这名负责人承认,槲皮素和芦丁都是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就是在使用“树胶”生产所谓“提纯蜂胶”的过程中,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添加,用来提高总黄酮含量。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生产负责人   记者:现在(加这个黄酮的)客户多吗?   有不少,基本上三分之二要,黄酮给我高一点、高一点。   【正文】   这名负责人所说的“黄酮”,在《蜂胶国家标准》中统称为“总黄酮”。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总黄酮”含量是检验蜂胶的一项重要指标。蜂胶之所以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是因为蜂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但这种物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饮食中摄取。据这名负责人透露,“树胶”里面也含有总黄酮,所以才会被用来冒充蜂胶。另外,像蜂胶软胶囊、蜂胶片等蜂胶产品,同样也是把总黄酮含量作为检测指标,因此这些产品原料的总黄酮含量越高,用量就越少,生产成本也就越低。最后,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承认,他们厂一直使用这种方法生产所谓的“提纯蜂胶”,经过多年的论证,技术和配方都很成熟,产品得到市场普遍认可。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两百多的,大家在市场上论证过的。大家已经这都属于潜规则了,只要销路可以,反正这个配方也是经历了将近十年。都是这样去做的,你何必呢?对不对。   记者:啊,这种勾兑的蜂胶已经干了十年了?   十年了。   记者:流行了十年了?   整整十年。   【正文】   从这名总经理提供的销售单据中,记者看到,购买这种所谓“提纯蜂胶”的客户多达十几个,其中有不少知名厂家,采购价大多都是200多元一公斤。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200多元这个,230元这个,像全金药业要的那个呢?   他这个就是18%的。   记者:就是18%的蜂胶?   对。   【正文】   原来,这种每公斤售价200多元的所谓“提纯蜂胶”,除了18%左右的蜂胶成分,其余大部分都是“树胶”。在这家厂的院内,这种所谓的“提纯蜂胶”装车待发。记者注意到,这批产品在包装外面又裹了一层白色的编织袋。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这是哪个厂家要的?   这就是浙大的。   记者:浙大叫什么?全金?   全金药业。 它叫全金药业,也叫浙大生命药业。   记者:哦,那这个价位怎么样?   这个230元的。   记者:这个就是230元的。   对。   【正文】   几天后,记者在浙江省杭州市找到了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具有40多年医药生产研究的专业背景,目前主要生产全金牌蜂胶软胶囊等几十种保健品。这家公司在产品手册中宣称,所用的原料是“巴西天然蜂胶”。一名销售负责人再三强调,这种蜂胶原料货真价实。   【同期】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负责人   蜂胶这一块,对我们来说呢,是买原料过来,我们是用最好的原料。每一步都要考究,最后这个产品才对得起你这么大的企业,你这个品牌。   【正文】   随后,记者来到这家厂的原料库房,只见门口堆放的一批原料非常眼熟,包装外面也裹着白色的编织袋,上面贴着“长葛”至“杭州”的货运单。   【同期】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工人   记者:蜂胶在哪里?   这个是今天刚到的。   记者:今天到的,这是从哪个地方过来的?   这个是河南长葛。   记者:河南长葛什么厂子?   药厂。   记者:有名字吗?   有名字,叫河南长葛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正文】   原来,这批原料正是记者之前在河南长葛蜂源公司看到的那种所谓的“提纯蜂胶”,采购价每公斤只有200多元、里面含有大量的“树胶”成分,但是这种原料到了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了所谓的“巴西天然蜂胶”。在这家厂的GMP车间,这种原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就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全金牌蜂胶软胶囊。通过印刷精美的产品手册,被宣传成“巴西天然蜂胶”, 然后进入北京、杭州等一些大中城市的药店进行销售。在杭州市天天好大药房,全金牌蜂胶软胶囊每瓶售价高达148元。药店销售人员宣称,这种蜂胶使用起来效果很好。   【同期】杭州天天好大药房 销售人员   三高人群降血脂、血糖啊,糖尿病都可以吃,高血压。抗菌消炎的,各方面的。   记者:明显吗这个效果?   很明显、很明显的。   【正文】在另一家药店,销售人员表示,这种蜂胶产品的真实性不容质疑。   【同期】杭州九洲大药房 销售人员   我们这么大的药店如果你都有这种怀疑的话,那小药店干脆你就不敢去了。在杭州的话这种假产品是不大会有的,我们药店开了这么久了从来不会去进假货。这种东西都不好乱来的,全部是通过药监局检测以后认证出来的,你没有药监局的检测,你这种产品都不能上柜卖的,说句实在话。   【演播室】   片子当中浙江全金药业的那位销售负责人称,他们是用最好的原料,最后这个产品才对得起这么大的企业,对得起这个品牌,而事实却截然相反。我们注意到,从上期节目的假蜂蜜到今天的假蜂胶,造假的原料厂无一例外都是行业内上规模的大企业,而今天的节目中像浙江全金药业这样的知名制药企业也身陷其中。片子当中造假蜂胶原料厂家负责人有一句话:大家都属于潜规则,都流行十年了。蜂胶原料掺假的严重情况可见一斑,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将在全国范围开展蜂产品打假专项执法行动,严查蜂产品造假,我们也将继续关注。好,感谢收看《每周质量报告》,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 紫色黄金蜂胶潜规则揭秘:市场2/3或为假蜂胶
    继央视称在淡水珍珠之乡浙江诸暨和海水珍珠粉集散地广西北海,发现使用贝壳粉冒充珍珠粉已是公开的秘密之后,关于“紫色黄金”蜂胶的潜规则再被揭露。   据悉,国内每年实际蜂胶销量近1000吨,而中国蜂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小川表示“年产蜂胶只有350吨”,近650吨的销量出入,令整个行业陷入尴尬。国家药监局上周末发出紧急通知,称企业除不得采购树胶假冒蜂胶外,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责令召回,加诸保健食品之上的紧箍咒今年以来不断收紧。   市场2/3或为假蜂胶   据了解,156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按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和赵小川的说法,我国蜂胶年产量只有300-350吨。而每年近1000吨的实际销量其实是均用杨树芽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这种树胶出厂价每公斤60-140元,真正的天然蜂胶每公斤售价则高达700-800元,正是其中巨大的差价令相当多企业十年如一日地参与造假行为。   就如同在蜂产品中加入果葡糖浆、淀粉、麦芽糖等以达到国家标准一样,要使得树胶变成蜂胶蒙混过关,还要添加槲皮素和芦丁等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以满足国标中的蜂胶总黄酮含量。据专家介绍,原料蜂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一级品≥15%,二级品≥8%,但由于黄酮类含量很容易造假,所以并非含量越高越好。   记者了解到,供应真蜂胶的蜂农们由于蜂胶本身产量低,又对温度极其敏感难以处理,且价格偏低,仅是韩国市场上蜂产品的七八分之一,因此部分已不愿再生产蜂胶。   食品药品监督局严查保健食品   在蜂胶事件忽如一夜沸沸扬扬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上周末正式发布“关于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称对使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一律要求依法严肃处理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销售,并采取责令召回等措施。与此同时,像对三聚氰胺实现源头控制一样,要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蜂胶原料管理,严把进货关,建立原料采购记录和供应商档案,保证原料采购可溯源。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对保健食品进一步念起了紧箍咒,要求严格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等行为。紧接着,保健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曝光,监管法规与通知也层出不穷。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理想食品”、产业规模数十亿的螺旋藻市场中,国内打着同样品牌的产品价格差异高达5倍以上,其中要么品质极度低劣,要么假冒。而两月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同样发布通知,对以珍珠粉为制剂原料的药品生产企业实施全面监督检查。贝壳粉事件让珍珠粉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山下湖股价应声下跌,网上颇受追捧的浙江长生鸟也一时间无人问津。本次树胶事件则让今年上半年刚完成股份制改造、原本正谋求上市的全金药业28个自然人股东上市造富的美梦遭遇障碍。   专家观点   全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郑尧隆   蜂产品剧减使造假更加横行   正常产品供应不上,造假成本又低廉,自然使得一部分不良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市场。尤其是今年的极端天气严重破坏了油菜等各种蜜源植物的生长、开花与泌蜜,造成蜂产品急剧减产50%以上,造假更因此而横行。
  • 检测技术受限成假蜂胶霸市主因
    中国蜂行业今年可谓风波不断。继不久前蜂蜜被曝掺蜜精等勾兑后,近日被业内誉为“紫色黄金”的蜂胶又被推到风口浪尖,有报道称中国蜂胶市场近9成为假货,一时舆论哗然。行业专家表示,假蜂胶横行,蜂农和蜂行业都很受伤,而技术受限是这一问题持续长达十余年的主要原因。   树胶当蜂胶 一场长达十年的行业骗局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树胶),混入其上腭腺、蜡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因其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而倍受推崇,但其产量却很有限。有数据显示,一个5~6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生产蜂胶100-150克,蜂胶也因稀而贵,被誉为“紫色黄金”。   但近日“紫色黄金”遭遇了尴尬。有媒体报道称,我国每年实际的蜂胶销量近1000吨,而中国蜂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小川表示“我国年产蜂胶350吨”,两者之间有近650吨的出入。   据报道,这650吨是被“潜规则”了,“树胶”冒充“蜂胶”,长期霸市。该报道称中国蜂胶市场近9成为假货。对此,赵小川表示没有做过相关统计,不能做相关评价。   而据记者了解,涉及制假的企业从1998年就开始拿树胶当蜂胶,这个潜规则已在蜂胶行业内潜伏了十余年,甚至成了医药公司共识。本次被曝光名单中,甚至涉及中国蜂行业协会多家会员单位,而浙江全金药业等知名制药公司等悉数在列,树胶变蜂胶几乎成了一场行业骗局。   参与《蜂胶国家标准》制订的我国知名蜂产品研究专家、浙江大学教授胡福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上确实存在部分蜂产品企业利用树胶假冒蜂胶问题,“有些是出于自我保护,别的企业在做,成本低,他们就跟风。”   胡福良曾经和他的博士生们一起利用自己发明的检验技术对市面上的蜂胶产品做过检测,而对检测所得假蜂胶比例问题,胡福良教授显得很保守,“只能说较多。”   芦丁:蜂胶中的“三聚氰胺”   树胶如何能充当真蜂胶不被识破?一场行业骗局为何十年后才被拆穿?   原来,蜂胶制假者利用“蜂胶来源于植物树枝”这一原理,采集杨树树皮、叶等加入水进行压榨和熬煮,取得粘手的树胶,而其与蜂胶在外观、气味上等极其相似,感官上难以辨别。   尽管通过此种手段提取的树胶在外观上与蜂胶基本无异,但它并不含黄酮——一种蜂胶含有的并且是有关部门检测时的质量指标物质。于是制假者在树胶中加入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和芦丁,这恰与假劣奶粉为过氮成分检验关就添加三聚氰胺的手段类似。有些假蜂胶产品甚至还堂而皇之地打出“选蜂胶看黄酮”、“蜂胶黄酮含量越高越好”之类广告蛊惑消费者。   据胡福良介绍,黄酮是目前我国对蜂胶检测的主要质量指标,真蜂胶中含有包括芦丁、槲皮素在内的100多种黄酮物质,统称为总黄酮。但目前我国对蜂胶的检测以检测“芦丁”含量换算总黄酮为主,称为“芦丁法”,也有部分检测“芦丁”和“槲皮素”两种成分。   “由于检测成分单一,制假者就有可趁之机,他们利用人工合成的芦丁和槲皮素,计算好成分,来替代本来应该是蜜蜂合成的动物性黄酮,有关部门在检测时是无法做出判别的。”胡福良表示,技术性问题是这场骗局得以维持十余年的主要原因,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很纯熟的检验蜂胶的技术。   胡福良同时表示,在和他的博士生们一起推广检验蜂胶的新技术时,“受到了一些阻力,主要是一些蜂产品企业家们,但目前我们已经申请了专利。”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已介入调查   记者昨天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官方网站获悉,由于浙江省内的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涉及此次蜂胶产品质量问题,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已于22日下发紧急通知,加强对该省所有以蜂胶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企业的监管,并将对所有蜂胶产品进行抽样调查。
  • 蜂胶造假缘何能横行十年
    继曝光蜂蜜造假之后,最近央视又揭开了蜂胶造假的“黑幕”。不法企业用树胶冒充蜂胶,国内蜂胶九成是树胶。调查结果可谓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如此造假在业内竟已横行10年。   所谓的树胶,其实就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而《蜂胶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非蜜蜂采集,人工加工而成的任何树脂胶状物不能称之为蜂胶,更不允许添加到真正的蜂胶里面。   不法厂家用树胶冒充提纯蜂胶,背后当然是利益驱动。一家蜂胶产品生产厂家负责人介绍,真正的天然蜂胶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而所谓“提纯蜂胶”最低售价140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使用蜂胶造假有些厂家竟然还有一套所谓的“原则”。河南一家公司总经理声称,“最起码不能伤害人”、“不能干那坏良心的事,这是最起码一个底线”。听了这话,实在让人心寒,如今做食品的,已把吃不死人作为最后底线了,这也难怪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了。   蜂胶造假事件曝光后,有关部门已采取紧急行动。然而,公众仍然有疑问,蜂胶造假已经横行10年,为何要等到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能发现问题?记者暗访都能揭露造假,专业监管部门为何就发现不了?
  • “全金蜂胶”被曝造假 武汉多家药店仍销售
    楚天都市报 11月28日,家住江岸徐洲四村的胡女士反映,上网时,突然发现自己吃了5年的全金蜂胶软胶囊,已被央视曝光为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在武汉许多药房柜架上还能买到这种假蜂胶。   据了解,11月22日,CCTV《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的蜂胶是用人工熬制的杨树胶作为原料,而并非自称的巴西天然蜂胶。而“全金药业”前身为浙江浙大生命药业有限公司。记者在胡女士家里看到,7瓶还没有吃完的蜂胶胶囊,的确都产自该公司。   胡女士说,这些“蜂胶”每小瓶的售价均在160元以上,她每年要吃几十瓶,逢年过节,还经常买来送好友。“如今牙齿缺钙,经常拉肚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吃这个有关?”胡女士说,想到自己吃了好几年的假蜂胶,不免忧心忡忡。   记者随后走访了徐洲新村、二七路、黄石路等5家大小药房,发现蜂胶产品非常多,其中3家药房还在出售“全金蜂胶”。在徐洲新村一家药房,记者看到该品牌蜂胶售价每瓶168元,营业员一再强调说,该产品为天然蜂胶,可降低高血糖、高血脂,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记者询问,是否知道该产品已被央视曝光?对方称:“不知道。也没有接到下架通知。”   对此,华中农业大学蜜蜂研发中心主任张新军介绍,蜂胶是蜜蜂从树芽、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蜜蜂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具有抗氧化功效及调节血脂、血糖等保健功能,而树胶对人体没有任何保健作用,很普遍 蜂胶价格在每公斤800元左右,而杨树树胶价格仅60元左右,因此不少商家以树胶充蜂胶,以牟取暴利。   记者随即将情况反映到相关工商部门。工商部门表示,将尽快调查。
  • 假冒蜂胶或致重金属中毒 专家支招如何鉴别
    蜂胶,无论是保健,还是治病, 已被公众所认同。但最近一些不良企业用树胶冒充蜂胶,或在胶囊中灌注酱油的造假行为被曝光之后,立刻引起人们的质疑和谴责。蜂胶为什么具有保健功能?它适 应于哪些人群?怎样才能买到质量好的蜂胶?假蜂胶对人体有何危害?下面,让我们听听专家的解答。   天然配比是保健关键   营养专家认为,蜂胶是一种纯天然的健康物质,对人体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综合性作用。蜂胶的保健治疗作用,关键不在于 高含量的黄 酮,而在于它绝妙的天然配比,以及多种物质起到多病同治的目的。因此,我国批准蜂胶的保健功能是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免疫。   蜂胶为 什么具有这样的作用?专家介绍,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其上腭腺、蜡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种胶状物质,含有大量的黄酮类、萜烯类 等化合物以及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因为蜂胶生产量少,收集困难,特别是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被人们誉为“紫色黄金”。   蜂胶含有300多种天然成分、3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如预防流感、消炎抗菌、治疗溃疡、健肠胃等。   医疗专家说,蜂胶的主要作用是清理血管、降血脂等,适应于高血脂、高血糖、免疫力低下人群使用。但它毕竟是一种保健品,保健品不等于药品,有病 还应看大 夫。他们提醒,保健品也不能当饭吃,也有一定的服用数量、疗程以及禁忌,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   多种多样的鉴别方法   专家指出,蜂胶的功效取决于其300多种天然有效成分,并非单一的黄酮,总黄酮含量并不是鉴别蜂胶好坏的标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蜂胶只具备国家批准功能的一项或两项,少数蜂胶才能同时具备3项功能。   专家说,购买蜂胶时,我们应知晓其主要特性和鉴别方法。注意查看是否有正规的国食健字的批准文号,可先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上查找 一下该产 品是否通过国家的GMP认证及进口蜂胶有没有《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正宗蜂胶滴到玻璃杯中的水面上,可形成不易消散的油膜,而树胶滴入水中后,会迅速 扩散到杯壁上 蜂胶闻起来有芳香气味,而树胶则有一股恶臭味 正宗蜂胶摸起来黏度较大,树胶黏度明显不够。同时,还可用眼看来鉴定蜂胶的外观和颜色 用口 尝去鉴定蜂胶的味道 用95%的酒精溶解的方法去鉴定蜂胶的纯度。   专家对一些人喜爱用蜂胶软胶囊的做法持反对意见。这是因为软胶囊在经过高温定型时,大量珍贵成分流失,大幅降低了蜂胶特有功效。专家说,蜂胶是否易吸收在于蜂胶分子结构,并非取决于产品剂型,消费者认为软胶囊好吸收的观点是错误的。   假冒蜂胶有较大危害   近年研究报告表明,大约两万只蜜蜂只能生产20千克的蜂胶,而我国每年的蜂胶原料产量为200多吨,而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竟然达到500吨之多。可见,有超过一半的蜂胶产品都是假冒或者真假参半的。   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违规厂家生产的假冒产品是数不胜数,造成蜂胶市场极度混乱。很多蜂胶产品包装上都标称“天然蜂胶”字样,实际上主要原料却 是杨树 芽。 这些杨树芽经浸泡、过滤、沉淀、提纯等多道工序,再加入少量蜂胶,即可被加工成类似蜂胶的黑色胶状固体。树胶要变成蜂胶,厂家还偷偷加了一些槲皮素 和芦丁,提高蜂胶中的黄酮含量,以应对检测。其实,这些人工黄酮对人体是有害的。   专家指出,蜂胶的保健功能是其天然配比形成的,人为添 加槲皮素和芦丁等物质来提高蜂胶中的黄酮含量,一是破坏了蜂胶成分的原有配比,二是起不到养生保健作用。假冒蜂胶因多项技术不过关,会给人体造成极大危 害。如将没有经过提纯过滤的毛胶加入到胶囊里面,毛胶里面的病菌和重金属严重超标,会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又如将灌注酱油胶囊冒充天然蜂胶,自然没有蜂胶 的保健功能。因此,专家提醒大家,买蜂胶千万不要图便宜,万一食用了劣质蜂胶或假胶,既损害了身体,又耽误了病情。
  • "假蜂胶"后续:企业基本属知假造假 药监局责令整改
    市场上大量假冒蜂胶产品客观存在 蜂胶、树胶之间有较大差异,企业基本属知假造假最简便辨识方法:低于1.2元/粒的蜂胶胶囊基本为假货   蜂产品的信任“危机”还在延续。   其实在上周成都召开的相关蜂产品行业培训会议上,就有人担忧:蜂蜜的问题出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蜂胶。   当时人们没想到,作为蜂产品中的高端系列,假蜂胶的盖子被揭开得那么快,而且更加触目惊心。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蜂胶产品质量问题的曝光中称,浙江全金药业生产的假蜂胶在杭州不少药店均有销售。还称在蜂胶原材料中添加树胶造假是行业内非常普遍的现象,已经存在十余年。   并且,在央视报道之后,仍有三个问题困扰人心:一是蜂胶和树胶真的无法区别吗?央视报道中,造假者称“国内最尖端的仪器检测不出”,所以“造假整整10年” 二是市场上确实大多数为假冒蜂胶吗?“产量300吨,实际市场销量却近千吨”?三是蜂胶生产企业是否知假造假?   蜂产品的水,究竟有多深?   “技术”问题:蜂胶、树胶是否可检   我们先来探讨技术问题。尖端仪器真的检测不出假蜂胶吗?   桐庐“蜂之语”蜂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比较大的蜂产品经销商,副总陈建清说,树胶冒充蜂胶,这个情况他们大约在1998年就发现,确实如报道所称,造假横行10年了。   因为蜂胶和树胶主要成分都是黄酮类物质,如何区分一直是业界的一道难题。   经过十年的研究,“蜂之语”研究出了一套“指纹图谱”技术。   技术很专业,实验室周主任解释尽量深入浅出:通过技术手段从蜂胶或者树胶中将黄酮类物质提取出来,然后放到高校液相色谱仪里,每个物质都出现一张类似于“心电图”一样的波峰。不同的物质会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不同的“峰”,技术上称为“谱带”。   正是根据蜂胶和树胶谱带的不同,是以区别。   就此,我们继续向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省蜂业协会理事长胡福良教授求证。胡老师从博士开始就专注于研究蜂产品,尤其是蜂胶。   胡老师说,目前他带领的两个博士生有两项检验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一项类似于“指纹图谱”,另一项更具说服力,原理是分析树胶和蜂胶的成分,有一种物质是树胶当中有,而蜂胶当中没有的。而且该物质非常稳定,难以去除,一经检测,真假立判。   据了解,这些检测技术目前都处在实验室阶段,如果要上升到“行业标准”阶段,还需一个过程。   “市场”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树胶吗   央视报道中称: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据,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   市场上蜂胶产品真的有很多是假冒的吗?假冒比例有如此之高吗?   胡福良教授说,市场真实数据很难统计,但大量假冒是“客观存在”的。   根据今年以来的原料价格,基本可以判断:纯蜂胶价格应该在800元/公斤以上,一般的蜂胶胶囊,消费者可以自己算一下,如果价格低于1.2元/粒,基本上都是假的。   “企业良心”问题:蜂胶企业是否知假造假   根据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又想到第三个问题,是不是因为蜂胶、树胶难以检测,会不会有些企业不小心买到了假原料,也就是树胶原料,然后当作蜂胶来生产,换句话说是不是那些卖假蜂胶成品的企业本身也是受害者?   浙江全金公司昨晚在其网站上发布的《关于全金蜂胶产品质量问题处理紧急公司函》中也提出:原料厂家“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有出厂合格检验报告书……国家标准规定的蜂胶原料的功效成分检测指标仅仅是总黄酮,我公司按照国家标准GB/T24283-2009进行检测,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但无法识别生产厂家原料中总黄酮的来源。   但是,多方采访下来,“那些卖假蜂胶成品的企业本身也是受害者”的可能性被无情地推翻了。   有生产厂家坦言,原料进来的时候,一是价格判断,近年来,纯蜂胶价格每公斤为七八百元,而树胶每公斤只要150元上下。二是外形判断,树胶的原料是杨树芽,只要稍有经验,那和蜂胶还是一眼就能辨别出来的,提取过程中气味也完全不一样。即便是提取后两者外观接近,但是气味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所以,“知假造假”,不可原谅。   在对胡福良教授的几次采访中,他都会说到蜂农。他担心制假现象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冲击,研究了几十年,蜂产品确实是个好东西,假的应该被去除,行业则需要维护,“尤其是蜂农,靠天吃饭,很辛苦,现在蜂蜜价格甚至低于白糖,如此被低估,蜂农们需要保护”。   相关新闻     将记者请出公司后,全金药业的员工关上了大门。   浙江全金药业:停止蜂胶产品生产召回相关批号产品   11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杭州九堡九环路48号的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一楼到四楼的楼梯两边,挂满了宣传公司业绩的海报。   记者找到副总裁办公室,一位女工作人员拦住了我们。该工作人员请示后告诉记者:“不好意思,现在不方便接受采访。”并说,下午公司已再次接受了央视采访,事件结果会在当天晚些时候公布在公司官网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   记者提出希望能直接和负责人对话,也遭到了拒绝。同时,记者发现,该公司网站上登出的热线咨询电话已经停机。   傍晚,记者登录该公司网站,首页“公司新闻”一栏中,最新更新的《关于全金蜂胶产品质量问题处理紧急公司函》中表示,对全金蜂胶以下批号产品因使用了“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的原料作如下处理:   1、从零售货柜上撤柜,上述批号产品停止销售。   2、希望代理商协调好零售商,对于购买该上述批号产品的消费者给予退货、退款等处理,由我公司承担。   3、零售终端客户同意退货给代理商,代理商将上述批号产品暂就地封存,等待官方处理结果,我公司做统一处理决定。   函中还提到“对蜂胶产品停止生产销售”,附表中有一批停止销售产品的批号。   下午,记者随机走访了两家大型连锁药店和一家大型连锁超市,都没有发现“全金”牌蜂胶产品。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封存原料、产品并送交检验机关检测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于昨天对全金药业进行了现场检查。   与此同时,昨天下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首页上已经出现《省局迅速部署应对蜂胶产品质量事件》的通报。   其中称:据检查,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浙江浙大生命药业有限公司,2010年5月进行改制变更为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证照齐全的专业生产保健食品的生产企业。2006年3月该公司取得全金牌蜂胶软胶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国食健字G20060355),2008年正式生产。该企业于2010年6月和9月从河南省长葛市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购进蜂胶原料生产成全金牌蜂胶软胶囊上市销售。执法人员在全金药业的原料仓库和成品仓库分别发现了蜂胶原料(标识为河南省长葛市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生产)及全金牌蜂胶软胶囊成品,并对其进行了现场抽样和封存。   11月22日上午,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下一步工作,提出四项措施。一是立即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整改 二是立即对有关原料和成品进行抽样封存,并及时送交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三是对企业违法违规生产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四是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迅速对相关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   据悉,全金药业目前已经主动停止生产,并发布产品召回公告。
  • 指纹图谱鉴别 假蜂胶轻松现形
    最近正是蜂产品的收购淡季,但是浙江蜂之语公司已经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旺季紧张地准备开了。“蜂胶市场干净了很多,这在我们的检测数据上可以看出来。”蜂之语相关负责人说。   前不久,央视报道了一些不法厂家用树胶冒充天然蜂胶上市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假冒蜂胶在检测的时候能够蒙混过关、拿到检测合格报告的现象,也引起了监管部门和业界的重视。近日,央视新闻频道以浙江蜂之语蜂产品实验室为例,报道了国内一些先进的实验室辨别蜂胶造假的方法。   日前,从位于桐庐的浙江蜂之语公司总部了解到,用杨树胶冒充的蜂胶,在检测时能蒙混过关,主要是由于天然蜂胶是树胶和蜜蜂分泌物的混合物,也有树胶成分,因此很多人难辨真伪。多年从事真假蜂胶鉴别研究的周萍主任说,杨树胶之所以能检测合格,主要是由于国家标准中只要求检测蜂胶中的总黄酮含量,而总黄酮含量在造假者那里可以通过添加芦丁和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蒙混过关。   作为一家获得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企业实验室,浙江蜂之语蜂产品实验室是如何辨别蜂胶造假的呢?“通过指纹图谱鉴别法,假冒的杨树胶立即现形。” 周萍说,浙江蜂之语蜂产品实验室通过将原料蜂胶制成分析液,再通过气相和液相质谱仪分析后,可以发现一些蜂胶和树胶的不同特质。采用HPLC指纹技术将真蜂胶通过各项数值表现成一张图谱,如果与这张图谱不吻合,便是假冒蜂胶,原理类似于人类指纹。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还获得了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蜂之语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蜂王浆加工、出口基地之一,全国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蜂之语检测中心试验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有LC/MS/MS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酶联免疫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检测设备。这个检测中心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1995年,我们建这个检测中心的时候,业界几乎所有企业都还在用人工品尝的方式来测定蜂王浆质量。” 周萍说。
  • 比“注水肉”危害更大的“注胶肉”,您知道吗?
    导读“注水肉”这一行业乱象,指的是生猪、牛、羊屠宰前或屠宰过程中,不法分子以灌胃或向血管泵注等形式,将水掺入动物体内得到的生、鲜肉品。近期,各类媒体多有报道“升级”版本的“注胶肉”。卡拉胶因具有强大的保水性、增稠性,被不法分子注入肉品中。“注胶肉”水分黏度增大,不易外流,较“注水肉”更加难以识别。“注胶肉”不仅属于欺诈行为,灌注的胶水中还往往掺杂有防腐剂、工业色素等物质,改变了肉品组成,更易带来致病微生物、重金属超标等风险。2021年11月1日,NY/T 3876-2021《猪肉中卡拉胶的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猪肉中卡拉胶检测的制样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卡拉胶介绍卡拉胶(Carrageen)是从红藻类海草中提取出的一种亲水性胶体,其化学组成是由半乳糖及半乳糖衍生物构成的半乳聚糖硫酸酯。根据其中硫酸酯结合形态的不同,可分为K型(Kappa)、I型(Iota)、L型(Lambda)等。卡拉胶复合物巨大的网络结构(见下图)对自由水有很强的束缚作用,可保持自身重量的10~20倍的水分,往往被不法分子作为粘稠剂、保水剂,用于生猪、牛、羊宰前使用,获取非法收益。 岛津解决方案 l 检测仪器岛津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l 前处理及实验条件参考NY/T 3876-2021《猪肉中卡拉胶的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前处理方法,试样经盐酸溶液处理,卡拉胶被降解成特征性寡糖,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沉淀蛋白后,LC-MS/MS检测寡糖含量,外标法定量。l 方法学卡拉胶色谱图0.05 μg/mL卡拉胶标准样品降解后生成的特征性寡糖和空白样品的MRM色谱图如图1所示。图1. 特征性寡糖(蓝色)和空白样品(绿色)MRM色谱图 标准曲线 加标回收率浓度为2和20 μg/mL的基质加标样品处理后进样分析,平行处理三份,方法的回收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加标回收率在88.6%~91.8%之间。 结语一直以来,肉类都是餐桌上动物性食物中的“主力军”,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吃肉首先要关注的还是安全,岛津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采用MRM模式,可准确、有效地检测肉类中卡拉胶的含量。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捍卫者,岛津助您严把食品安全关,共筑食品安全的防线。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蜂胶造假行为震惊高层 国家药监局要求从严处理
    核心提示: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使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一律要求依法严肃处理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销售,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并采取责令召回等措施   每经网11月25日快讯(每经记者 陈时俊 发自上海)11月25日晚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则名为《关于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就近期媒体广泛关注的不法蜂胶生产厂商以树胶冒充食用蜂胶一事作出紧急回应。   根据该《紧急通知》中内容的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保健食品生产日常监管等有关工作要求,对辖区内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全面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蜂胶原料采购是否符合要求,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同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使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一律要求依法严肃处理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销售,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并采取责令召回等措施。最后,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蜂胶原料管理,不得采购树胶假冒蜂胶,应当严把进货关,建立原料采购记录和供应商档案,保证原料采购可溯源,确保原料质量”。   此外,该《紧急通知》还要求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于2010年12月30日前将监督检查情况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许可司。   据了解,除了国家食药监局的紧急处理“树胶丑闻”,中国蜂产品协会也于11月24日发布了一则《关于严防掺杂使假和加强行业诚信建设的通知》,要求“严防掺杂使假 提高认识,配合做好专项检查工作 加强自查自纠 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企业自律,抵制恶性竞争 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   通知全文如下:   关于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   食药监办许[2010]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近期有关媒体报道少数生产企业存在使用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为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保健食品生产日常监管等有关工作要求,对辖区内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全面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蜂胶原料采购是否符合要求,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二、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使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一律要求依法严肃处理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销售,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并采取责令召回等措施。   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蜂胶原料管理,不得采购树胶假冒蜂胶,应当严把进货关,建立原料采购记录和供应商档案,保证原料采购可溯源,确保原料质量。   请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于2010年12月30日前将监督检查情况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许可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 五道检测关口看护原料 鉴别蜂胶真假
    发明专利鉴别蜂胶真假 五道检测关口看护原料   ――杭州蜂之语蜂业有限公司十年潜心钻研蜂产品检测防假技术抵御假冒   “到底现在有多少蜂产品的质量是安全可靠?”   “潜规则存在有10年了,到底有没有人能够鉴别出蜂产品的真伪?”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蜂蜜和蜂胶等蜂产品造假的潜规则被媒体揭露,一时间引起了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他们为了自己的消费安全大声疾呼。   其实媒体曝光的这些假冒蜂产品还是有技术手段可以鉴别出来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止一位业内专家表示,虽然目前法定的检测标准有些滞后,但是鉴别蜂产品的办法还是有的,只不过是这些办法目前还是属于科学研究的成果,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标准,还不能成为执法检查的依据。   专家介绍说,浙江大学和一些有良心和责任感的企业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极开展研究,已经形成了几种成熟的鉴别检测方法。杭州蜂之语蜂业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他们自1998年首次发现蜂产品原料存在掺假现象以来,就一直把防假技术研究作为公司的核心工作,并且成功地把这些技术方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图为质检中心实验室一角。   虽然亚洲养蜂业联合会主席SIRIWAT WONGSIRI教授第一次到这家公司就大声惊叹:“我非常震惊在中国蜂业界能看到如此好的加工企业,我要让全世界的蜂业同仁都来中国看一看。”   虽然这家公司10年来陆续在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的软硬件建设上投入了上千万元巨资,建立了国家认可的业内一流的检测实验室,研究出了获得国家专利的真假蜂胶原料鉴别技术,建立了有五道关口的蜂蜜原料检测程序,来保证产品纯正。   虽然最挑剔的日本人也对这家公司产品给予充分肯定,让公司的蜂皇浆产品占据日本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   但是在国内失灵的市场中,它却没有办法从假冒伪劣的包围中脱颖而出,无法有效把自己安全优质的蜂产品送到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手中。   这家公司就是杭州蜂之语蜂业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蜂之语有累积10多年的品牌美誉度,有占地约6.7公顷的现代化厂房,数千名员工,还有遍布江浙沪的200多家专卖店和近10万名会员……在很多人看来,拥有这些资本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销售应该至少在5亿元以上,而蜂之语现在的年销售只有1亿元。   公司负责人钱志明不无伤感地说,蜜蜂养殖和蜂产品加工,向来被人称为甜蜜的事业,但是面对横行的假货,他们的内心却是充满了苦涩。面对泛滥的假冒,他们选择了坚守,坚守良心和品质,苦练内功,等待市场规范的那一天。   为什么好产品没有人要。   那是因为假冒太强大,强大到了以假乱真,劣币驱良币的程度。   钱志明说,由于便宜的假货、劣质货太多,慢慢的,蜂之语的新客户少了,老的客户虽然买你的东西,但也怨声载道,以为企业有暴利,一边吃,一边抱怨。   每每听到这样的反馈,钱志明都感觉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据介绍,从2004年~2007年,“蜂之语”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30%左右,而近两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10%,今年前10个月,销售居然刚刚和上年持平。   尽管日子越过越艰难,但是钱志明和他的“蜂之语”并没有气馁,在国内蜂产品假冒伪劣愈演愈烈的情形之下,依然坚守洁身自好、踏踏实实追求品质。   钱都花在“里子”上   建成国内一流实验室   对于保健品行业来说,“面子”工程最重要。一般企业都会把大把的钞票花在广告宣传上,但是“蜂之语”却反其道而行之,而是把大部分的资金都花在了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上。而且钱志明和同事们有一个朴实的观点,一流的产品品质需要有一流的检测手段做保证。因而从1995年起,蜂之语就筹资投建检测中心。当业界几乎所有企业还在用人工品尝的方式来测定蜂王浆质量时,“蜂之语”已经开创行业先河,引进全国第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   此后企业在检测装备上的投入就没有停止过,为了提高检测水平,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购置检测设备。目前,检测中心现有试验面积1500平方米,配有LC/MS/MS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酶联免疫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检测设备。   2007年,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领导来蜂之语检查指导工作时特别指出,蜂之语检测中心已具备了完善的检测能力,要积极推进国家实验室的认可。为此,蜂之语检测中心开展了包括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检测标准、补充各种操作规程、提高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培训等工作。   2008年,浙江出入境检验检验局将蜂之语公司检测中心列入省级出口企业实验室认可的6家试点实验室之一,并于当年10月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核。   “完全没有想到在我国蜂产品企业中会有这样的实验室规模和管理水平。”2009年9月,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专家在考察了蜂之语的实验室后对蜂之语检测中心大加赞赏,认为蜂之语检测中心在蜂产品行业里是顶尖的。同年10月国家认可委安排专家对蜂之语检测中心进行初评。   2010年4月16日,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委员会寄来了认可证书,从此,杭州蜂之语蜂业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成为我国蜂行业企业中率先获国家实验室认可的企业实验室。   加强与科研院专家的技术合作,积极与质检主管部门的沟通,是“蜂之语”加强企业检测科研实力的另一个有力手段。“蜂之语”与浙江大学签订5年的合作协议,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养蜂学会等单位形成了长期合作的机制。而与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不定期的交流,特别是请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专家每年1~2次为全体职工进行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讲座培训,极大地提高了职工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同时,“蜂之语”每年定期与日本蜂产品实践家进行技术交流,使“蜂之语”对产品的检测水平和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把握始终走在前面,保持了“蜂之语”在蜂产品行业中的领先水平。   钻研防假冒技术   率先建立了我国蜂胶指纹图谱库   “蜂之语一直从原料控制着手,与假冒伪劣作斗争,发现行业内有什么问题,马上就解决。”   在蜂之语采访,碰巧看到了一本大红证书,是由杭州市科技局颁发的,原来蜂之语研究的一种鉴别蜂胶真假的科研成果――《一种利用液相指纹图谱鉴别蜂胶真伪技术的研究》获得了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公司检测中心主任周萍告诉记者,这个鉴别方法是12年前开始研究的,已经在2009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保护。也就是说,蜂之语与假蜂胶的斗争,已经持续了10多年了。   周萍说,蜂之语第一次发现蜂胶有假是在1998年。当时的假蜂胶可以用感官鉴别的方法来作明确判断,但如果制假手段越来越高明,以至于用感官方法不能鉴别真伪的时候,该怎么办?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应该可以使用仪器检测的手段来解决,于是他们就从利用现有的仪器开始,研究蜂胶真伪鉴别的方法,2006年又去买国际上最先进的仪器,200万元一台,仪器买回来之后,又开始收集全国及世界各国的蜂胶原始样本,全部收集回来,总共是56个样本,然后利用HPLC指纹技术,一个样本一个样本地建立蜂胶的指纹图谱,通过比较液相指纹图谱中的选定共有峰的特征来判断蜂胶真伪,经过多年的摸索,方法不断成熟,最终建立起了我国蜂产品行业的种类最齐全的蜂胶指纹图谱库。   到现在为止,蜂之语是我国蜂产品行业率先拥有这样的蜂胶指纹图谱库的企业,有了这个蜂胶指纹图谱库,什么样的蜂胶产品,只要测出来一对照,是真是假就全都清楚了。   在研究中,蜂之语公司的技术人员先后撰写了《蜂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种利用液相指纹图谱鉴别蜂胶真伪技术的研究》、《蜂胶在不同载体中的抑菌试验研究》等多篇高水准的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专业期刊《蜜蜂杂志》和《中国蜂业》上。   2009年,蜂之语的蜂胶真伪鉴别技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了发明专利,专利号是ZL200510060230.8。   从源头防假   五道关口筛查蜂蜜原料   和蜂胶一样,蜂蜜的造假多年来也十分严重,而且造假手段不断升级。   据了解,控制蜂蜜质量的现行蜂蜜国家标准GB18796-2005,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其中的真实性指标是用来判断蜂蜜的真伪的,是强制性质量指标,蜂蜜产品必须符合要求。这个蜂蜜的真实性指标就是碳4植物糖,检测标准是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的国家检测标准GB/T18932.1《蜂蜜中碳-4植物糖含量测定方法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国家标准出台的当时,确实对蜂蜜的掺假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蜂蜜市场得到了净化。然而,没有多久,市场上就出现了碳-3植物糖,即以大米、甜菜等为原料的糖浆,而国家标准检测的是碳-4植物糖(即以玉米、甘蔗为原料的糖浆)含量。所以,近来越来越多的碳-3植物糖浆开始用于蜂蜜的掺假,而这种掺假的蜂蜜完全能够通过碳-4植物糖检测,也就是说符合国家标准。因此,现行国家标准已经不适用现在蜂蜜市场的实际情况,大部分掺假蜂蜜按现行国家标准检验都符合要求,而新版蜂蜜国家标准正在修订之中。这也是不法厂家造假猖獗的一个原因。   为了保证自己不受假冒侵害,蜂之语潜心搜集国内外各种检测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制定了蜂蜜原料的五步检测法,即每一批蜂蜜原料在入库前都要经过五道检测关口。   第一关是蜂蜜感官鉴别。   第二关是国家标准要求的碳-4植物糖检测。   第三关是TLC试验:通过薄层层析的方法检测蜂蜜中的寡糖。   第四关是羟甲基糠醛(HMF)含量检测。   第五关是蛋白质含量分析。   在五次检测中只要有一项达不到要求,原料都被退回。   要保证蜂蜜的真实性,还必须从源头和原料抓起。蜂之语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蜂农管理制度,把握好蜂农源头关。蜂之语早于2002年建立了蜂业合作社,对加入合作社的蜂农进行信誉评定、登记,并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公司聘请专家、技术员对合作社蜂农进行养蜂指导和现场养蜂生产监督,确保产品的真实性。   在生产过程中,蜂之语蜂蜜还需要检测二次质量指标,一次是在浓缩后,检测蜂蜜的水分、色度和微生物 另一次是灌装前,检测同样项目,以监控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蜂之语蜂蜜在包装完毕前要取样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另有留样备查。只有成品检测结果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才可以出具产品检验合格证。   整个生产进程中,蜂之语蜂蜜生产车间的洁净度为10万级,完全按照保健食品GMP的要求进行生产环境洁净度的设计要求,其生产过程的生产管理要求也是完全按照GB17405保健食品GMP的要求。同时,执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22000(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四大管理体系整合,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确保产品质量。   相关链接   蜂之语蜂蜜原料   五道检测关口   第一关是蜂蜜感官鉴别:蜂蜜与高果糖浆有着不同的感官,蜂蜜有花香,味鲜而甜润略酸,滋味饱满,富于光泽,而糖浆就没有。掺入糖浆的蜂蜜,天然的花草香气弱小,味道也比较单一,口感不丰满,没有蜂蜜独有的鲜味,颜色比不掺假的蜂蜜要浅。   第二关是碳-4植物糖检测:这是目前蜂蜜国家标准真伪鉴别的一个指标,市场中仍有碳-4植物糖的假蜜在流通,因此很有必要检测。   第三关是TLC试验:即通过薄层层析的方法检测蜂蜜中的寡糖,因为高果糖浆在制备过程中,淀粉中的高分子糖类被残留在蜂蜜中,检测这些糖能够判定蜂蜜的真伪。出口日本的蜂蜜必需通过TLC试验,我国有一个国家检测标准:GB/T18932.2-2002蜂蜜中高果糖淀粉糖浆测定方法――薄层色谱法。现在已经有部分糖浆生产企业能够生产高纯度的产品,能够通过TLC的试验。   第四关是HMF的控制检测:蜂之语研究发现,新鲜的蜂蜜羟甲基糠醛(HMF)含量为零,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或者蜂蜜加工时受热,其含量会慢慢升高 而高果糖浆是淀粉的水解物,淀粉水解、脱色精制后,最后需要加热浓缩,以达到蜂蜜相似的水分含量,才有利于产品的保存。经过检测,糖浆中的HMF在16mg/kg~163mg/kg之间,因此掺入糖浆的蜂蜜原料HMF必须被检测出来。国家《蜂蜜》标准中HMF的质量标准是小于40mg/kg,而蜂之语原料蜂蜜中HMF的质量标准是小于2mg/kg。   第五关是蛋白质含量分析:蜂蜜因为蜜蜂在采蜜时混入蜂花粉,因此蜂蜜中有一定的蛋白质,其含量一般为0.1~1%之间,如果原料中的蛋白质未被检出,或者小于0.05%,则怀疑掺假。   蜂胶、树胶和掺黄酮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     典型的蜂胶HPLC指纹图谱(1、2、3、5号峰信号强)     典型的杨树胶HPLC指纹图谱(1、2号峰信号弱, 3、5号峰无信号或者很弱)     典型的杨树胶中掺入芦丁、槲皮素的蜂胶制品HPLC指纹图谱(1、2号峰信号弱, 3、5号峰无信号或者很弱,芦丁、槲皮素峰信号异常高)
  • 蜂胶市场造假严重 专家称国标过低是重要原因
    山东省蜂业协会、中国蜂业学会、中国蜂产品学会等专家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蜂产品混乱,“国标”太低是很重要的原因。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胥保华介绍,现在市场上的蜂胶产品纯正的不多,蜂胶产品掺入树胶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检测起来比较困难,普通消费者无法分辨。目前,浙江大学的专家正在研究比较可行的检测仪器和方法。”胥保华说。   对于现在的蜂产品市场,研究蜂学的胥保华用“乱象横生”来形容,“蜂蜜、蜂王浆掺假早就被市民所知,现在又爆出了蜂胶造假,在我看来,国家标准也有一定问题。”   山东省蜂业协会副理事长、山东蜂业与蜂产品质量检验所所长张西坤说,蜂胶的“国标”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消费者购买蜂胶看的主要是“黄酮类含量”,这也是国家标准检测的重点。   据张西坤解释,国家有关规定中,蜂胶总黄酮含量指标,即原料蜂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一级品≥15%,二级品≥8%.“但黄酮类含量很容易造假,加入一些物质就可以随意控制黄酮类的含量,所以并不是黄酮类含量越高越好。”   知蜂堂专家刘玉敏认为,假蜂胶产品乱象的根源就是国家检测标准低,不少人往蜂胶里非法加入中药、西药,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市场上蜂胶产品大多傍上“巴西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养蜂学会副会长、中国蜂产品学会副会长宋心仿表示,巴西蜂胶是比较早的,但是巴西实行机械化养蜂,产量还没有我国大,所以出口的可能性比较小。   宋心仿认为,市场上蜂产品造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原来是在蜂产品中加白糖,再后来为了达到国家标准增加果葡糖浆、淀粉、麦芽糖等。这样造出的蜂产品在口感、含量上都能达标,这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他看来,解决方法就是修改国家标准,让造假“没那么容易”.   记者了解到,山东蜂业协会已经在山东多地对纯正蜂胶进行检测试验,得出数据后进行分析,最终推动“国标”的修改。
  • 杭企砸下千万元买设备检测蜂胶真伪
    继曝光蜂蜜造假之后,最近央视又揭开了蜂胶造假的“黑幕”,蜂产品行业再次陷入诚信危机!   11月23日,在浙江桐庐的蜂之语公司总部参加了一场由百余位蜂农和日本客商参与的养蜂大会,听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声音,尤其是在目前国内蜂产品市场出现问题的现状下,蜂农、厂商有苦难言,当然也有一向最挑剔的日本客商对这家公司产品的肯定和赞言,更有诸多蜂农对本报记者的疾呼:“如果再没有更先进的检测标准出台,没有有效的市场监管,养蜂业将受到重创。”   蜂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市场上不少所谓的天然蜂胶,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树胶熬制而成。而这些所谓的纯正“蜂胶”在经过制假企业包装之后,就变成了昂贵的天然蜂胶。而市场上同样是500克左右的洋槐蜜,有的售价近40元,有的售价却不到15元,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原因是这种价格低廉的蜂蜜中掺入了一种名叫“果萄糖浆”的人造蜂蜜。由于“果萄糖浆”为无色透明、粘稠状的液体,采购价差不多比普通蜂蜜便宜一半,掺到蜂蜜里可以使生产成本降低三四成。   这些制假产品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大摇大摆地出现,与目前的国家标准滞后有关。“果萄糖浆”各项指标都是针对《蜂蜜》国家标准规定而进行研制的。其中的“糠醛”等指标和《蜂蜜》国家标准规定的甚为接近,大都能够通过检测。   由商业部早先颁发的标准代号为SB/T10096-92的蜂胶标准和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标准代号为NY/T5136-2002的无公害食品蜂胶,用这两个标准均无法鉴别蜂胶与杨树胶,原因是标准中的胶含量、总黄酮、氧化指标等项目,杨树胶均能达到要求。   “每公斤800元左右的真蜂胶要和每公斤200元左右的假蜂胶来拼,40元一瓶的好蜂蜜要和15元一瓶的假蜂蜜拼,谁拼得过谁?”一位蜂农告诉我们,“因为好品质的蜂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一直拼价格战,正规蜂产品企业将没有盈利空间,直接导致蜂产品企业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这些养蜂人,如果持续下去,中国的养蜂事业将后继无人。”   自购千万元检测设备   检测中心获国家认证认可   在养蜂大会上,一位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两块黑乎乎的东西,外形和色泽看起来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都是黑乎乎的,气味也有些相似。“这两块蜂胶,一个真,一个假,”蜂之语公司产品研发部的负责人周萍告诉我们。如果用总黄酮这个指标来对比,反而是假蜂胶更胜一筹。   据介绍,蜂之语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蜂皇浆加工、出口基地之一,全国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目前,蜂之语用的是HPLC指纹技术鉴别蜂胶。此项技术将真蜂胶通过各项数值表现成一张图谱,如果与这张图谱不吻合,便是假冒蜂胶。这就很像人的指纹。据悉,这项叫做《一种利用液相指纹图谱鉴别蜂胶真假的方法》的技术,早在2008年就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蜂胶行业准确鉴别真假蜂胶标准的空白。   今年4月16日,“蜂之语”收到了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委员会寄来的认可证书,这张证书的获得标志着“蜂之语”检测中心成为我国蜂行业企业中第一家获国家实验室认可的企业实验室。“这张证书,是对我们多年付出的认可。”周萍说,“1995年,我们建这个检测中心的时候,业界几乎所有企业都还在用人工品尝的方式来测定蜂王浆质量。”   目前,这个检测中心与“蜂之语”企业一起发展,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检测中心试验面积1500平方米,配有LC/MS/MS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酶联免疫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检测设备。其中“利用液相指纹图谱鉴别蜂胶真伪技术”获得了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保护。   建立养蜂基地从源头控制质量   前几天,蜂之语蜂业合作社刚刚开了年度交流大会,120位来自浙江、安徽、江苏等地的蜂农代表齐聚在蜂之语的厂区。   “这些蜂农是我们的原料供应方,与我们产品的质量有最直接的联系。”周萍说。作为收购方,“蜂之语”并不仅仅是收购,而是建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建立自己的蜜蜂养殖基地,把蜂农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和管理,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高的蜂农,还能得到蜂之语的特别奖励。今年,蜂之语还专门邀请了中国养蜂学会专家来给蜂农讲课。   据了解,“蜂之语”是业内极少数拥有自己养蜂场的企业,他们的有机蜂场,主要作用是试验和示范,再把成功经验向广大蜂农推广。   在蜂之语工厂,我们还遇到了一群来自绍兴的蜂之语会员正在参观。其中一位阿姨告诉记者:“我们选择了蜂之语,就想到它的实验室、到蜂场看看,回去才能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   为了让蜂之语的数10万会员了解产品,蜂之语每年都要花费上百万元安排近万名会员到工厂参观。“目前蜂产品市场上混淆视听的营销太多了,我们只能让消费者亲眼到实验室、到蜂场看过,才能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蜂产品是值得信赖的。”蜂之语公司总经理章征天如是说。广大蜂农也表示,希望广大消费者,不要因为市场暂时的问题,放弃浑身是宝的小蜜蜂。
  • 燕窝市场乱象丛生 涂胶掺水增重鱼肉猪皮造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燕窝市场的发展,燕窝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厦门作为国内燕窝产品的主要消费城市之一,燕窝销量更是大幅度增加。   但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上的燕窝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商家出售的燕窝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有的竟还出售“三无”产品。   真(左)假(右)燕窝对比:优质白燕盏盏形丰盈规整,纹理自然、疏落,色泽均匀亮丽,味道淡幽,手感干爽。与之相对,劣质白燕盏盏形稍显厚实,纹理不明显,色泽偏暗。   ■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上燕窝质量良莠不齐,充斥着三无产品   ■业内人士提醒,购买正规渠道进口的燕窝才有安全保障   【暗访1】   工贸公司批发“三无”燕窝   鹭江道的一座高级公寓楼内,5楼的一处阳台上挂出了抢眼的“布条”,红底白字写着“燕窝批发”。记者与一名业内人士以买家身份走进了这个藏匿在住宅楼中的“高级批发点”。   听说想买燕窝,小弟将记者请进老板的办公室,打开放在角落的一台小冰柜门,拿出了一盒白燕窝及一盒三角燕窝。两盒都是500克装,价格分别为每克48元和32元。“如果是自己吃,三角燕窝就可以了。”小弟推荐说,三角燕窝卖相比较差,像是边角料,价格相对便宜,其实二者品质没什么差别。小弟介绍,这些燕窝都来自印尼,是老板带进来的。但记者发现,盒内的燕窝为散装,三角燕窝的颜色不一,有的颜色较深,杂质较多,盒子外包装上未标明燕窝的保质期及出产厂家名称等。   这是一家工贸公司。负责接待的小弟介绍说,公司主营礼品,而燕窝是绝佳礼品,撑得住“场面”。   随后记者从工商部门查到,该工贸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办公用品、办公设备、财会用品等,并未取得食品销售的经营范围。工商人员说,销售食品必须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也就是说,该公司经营燕窝是违法的。   随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燕窝采摘下来后,一般可在常温下保存三年,存放在冰箱中,会增加燕窝的湿度,重量也就增加了。   “这些燕窝不假,但品质一般,价格跟市面上的差不多,却没有标明生产时间及保质期,有的表面还看似涂了层胶质,购买须谨慎。”这位业内人士说到。   【暗访2】   店员推荐产品,潮湿且有药水味   记者在中山路走了一遭,粗略统计了一下,经营燕窝的大小药店、零售店及燕窝专营店有十多家。记者以给老人买燕窝滋补为由,继续暗访了其中几家店铺。   记者走进“百泰药店”,这家药店的燕窝产品被分别摆放在了柜台和冷藏柜中。记者仔细观察了店员推荐的白燕燕盏,发现该燕窝显得较为潮湿,闻起来有股药水味。记者就此提出疑问,但店员没有明确回答。   【部门说法】   不少燕窝属非法入境 市场监管成空缺   记者暗访中发现,卖家无论规模大小,都无一例外地宣称所卖燕窝来源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但多数存在产地不明、无生产批号等问题。   燕窝为禽鸟产品,厦门毗邻东南亚燕窝产区,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大面积发生禽流感疫情,禽流感等疫情疫病随燕窝入境风险较大。违规通过旅客携带或邮寄进境的燕窝属于非法进境,这样的燕窝食品安全无保障。记者昨日从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知,2010年1月1日至12月16日,厦门机场检验检疫局共检验检疫空运进口燕窝22批次,总重417千克。   厦门机场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国内燕窝的市场价格远高于东南亚一带,越来越多的东南亚燕窝进入国内市场。有的商家通过改变燕窝的形状、颜色来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如染色、漂白、沾胶等,导致不合理使用甚至违规使用添加剂。有的则基于利益驱使,通过旅客携带或邮寄的形式非法进境。“其中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和防腐剂仅限用在八类肉制品,长期食用含有过量亚硝酸盐的食品会增加患癌风险,人体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该负责人透露,检验检疫部门特别对燕窝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重点检测,所有不合格燕窝依法退运出境。所以,该负责人建议消费者,要购买正规渠道进口的燕窝,才有安全保障。   记者还了解到,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厦门的燕窝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摆上柜台,另一个更重要原因是,燕窝处于监管空白。   燕窝不像普通食品那样要接受质监部门常规抽检,同时,虽然常与虫草等名贵药材相提并论,但它并不属于药品、保健品,因此也不受药监部门的监管。监管的真空和行业的暴利,驱使着越来越多的人挤进这个行业,也导致了这个行业鱼龙混杂。   【行业内幕】   涂胶掺水增重 鱼肉猪皮造假   据知情人爆料,市场上的燕窝行业乱象丛生,燕窝都是以克计价,所以很多商家采用了涂食用胶、掺水等手段进行增重掺假。“只要在普通燕窝盏表面涂上薯粉、米浆、果胶、白木耳、树胶,就可以使燕窝盏增重,变得厚实。这样做极不容易被消费者辨认出来,还可卖更高价格。”记者走访厦门燕之屋实业有限公司,专业人员从玻璃柜中取出了真伪燕窝盏教记者辨别真假,就品质而言,同样是白燕盏,正品盏型饱满厚实,纤维紧密,伪品则纤维稀疏但分布均匀。   除了增重造假,更有不法商家会用鱼肉、蛋清、猪皮做成假燕窝出售。这样的燕窝,一入水就现原形。“泡燕窝的水会变得粘稠,因为涂了胶,水质变糊,燕窝也可能成糊状。正品燕窝泡发后,会呈一丝一缕或呈燕网状,燕角可能结块。”   有些燕窝看起来白白净净。专业人员称有非人工处理之嫌。因为新鲜燕窝在采摘完后,需人工挑除上面的燕毛,一个工人一天只能挑完七八个燕窝上的杂质。不少生产商为了节约成本,直接将燕窝用双氧水漂白,淡化上面的燕毛色,这样的燕窝食用后对人体有影响。   涉及燕窝的具体价格,市场上也出现了同类产品价差颇大的现象。专业人员透露,这其中也有猫腻。因为燕窝有泡发率,正常为3.5克煮一碗。有的燕窝虽然卖价便宜,但其中添加了杂质,可能10克才煮成一碗,而泡发率高的燕窝,有的一盏就能煮个两三碗。   【小知识】   四招辨真假燕窝   观:纯正燕窝呈灰白色,血燕呈淡红色,颜色不可能很均匀,浸泡或煮后晶莹剔透呈半透明。如果颜色均匀鲜红、极白,则有可能是漂白或染色 纯正燕窝纹理清晰,剔完毛后有明显缝隙,呈不规则半球状。   称:纯正燕窝质地干脆,单盏约3.4-8克,超过8克的极少。掺水的赝品燕窝质地潮湿,单盏较重。   闻:正宗的燕窝闻起来有股蛋清香味,但这股香味非常淡。如果有药水味,说明燕窝经过化学处理了 有鱼腥味,应该是鱼肉掺假。   泡:正宗的燕窝在泡发后,会自然舒展开来,经过加胶处理的燕窝泡发后通常会连成一片。
  • “胶水”+碎肉=牛排? 专家称合法添加剂不过量食用并无危害
    胶水”+碎牛肉,可以合成牛排?近日,有媒体报道,通过“卡拉胶”“黄原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肉类粘合剂”,可以将碎牛肉拼接成一块牛排。而这种“拼接牛排”早已是全球行业内的潜规则。  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市场上这种再制牛排并不少见,且价格并不比新鲜牛肉便宜。  媒体报道  利用“肉类粘合剂”可把碎肉拼接成牛排  近日,网上一段“合成牛排”的视频很火。视频披露了用碎肉制作牛排的全过程:一堆碎牛肉、一卷保鲜膜和一些白色粉末就是全部工具和原料。实验员将白色粉末均匀撒在碎肉上并充分溶合,然后用保鲜膜将碎肉卷成圆筒,再把多余的空气挤压出来,静置五六小时后,原本零散的碎肉便紧密地连接起来。实验员用刀将肉筒切成片状后,完美的牛排顿时呈现在观众眼前。实验员将合成牛排在油锅里煎好请主持人品尝,主持人连称味道纯正,和真正的牛排无异。据实验员介绍,那些白色的粉末是“谷氨酰胺转氨酶”(又称GT-酶),在业界被称为“肉类粘合剂”。  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称通过谷氨酰胺转氨酶确实可以拼接牛排,且除了谷氨酰胺转氨酶,还可以用黄原胶、卡拉胶、瓜尔胶等成分进行牛排拼接。这些成分在业内也被称为“肉类粘合剂”,目的就是将下脚料重新组合成完整的肉块,增加经济效益。  记者走访  市面上七成以上牛排配料表中含有“肉类粘合剂”  那么我市市面上有这种“拼接牛排”在销售吗?记者昨日走访了我市多个大型超市,发现在售的腌制牛排中,七成以上产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卡拉胶,或黄原胶、谷氨酰胺转氨酶这些“肉类粘合剂”的成分。  而这些含有“肉类粘合剂”的牛排,售价却未必低廉。例如在市区天湖东路某大型超市,在售的6种不同品牌牛排中,4种品牌的牛排配料表里,记者都发现“肉类粘合剂”的身影。其中一款含有黄原胶的西冷牛排,售价达69元,而其余3种品牌的牛排,售价也都在29元以上。这些牛排产品牛肉净含量一般在150~160克,折算每斤肉的价格都在90元以上,价格比市场上售卖的新鲜牛肉贵了一倍以上。  专家解释  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不过量食用并无危害  那么,市场上这些含有“肉类粘合剂”的牛排就是“拼接肉”吗?专家表示,并不一定。黄原胶、卡拉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广泛,按照《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它们是允许按需求添加的,在规定的剂量内是安全无害的。这些添加剂可以用来黏肉,也可以作为保水剂,用在牛排上可让牛排在煎的时候锁住水分,以防变小、变老,吃起来。至于是作为“保水剂”让牛排更嫩,还是作为“凝固剂”来重组牛肉,这就无法鉴定了。  但是需要小心的是,真正的牛排内部很少有细菌,所以不用加热到熟透,半生半熟的牛排也可以吃 而拼接牛排内部会有细菌滋生,一定要熟透才安全。
  • “胶水牛排”背后,食品添加剂为何总被“妖魔化”?
    近日,一条有关“胶水牛排”的新闻刷爆朋友圈。有媒体报道,通过使用“卡拉胶”“黄原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肉类粘合剂”,可以将碎牛肉拼接成一块牛排,制成所谓的“胶水牛排”。而这种再制牛排不仅在市场上广泛售卖,且价格并不比新鲜牛肉便宜。消息一经传出,不仅引发了公众担忧和恐慌,更将本次事件的主角——食品添加剂推上了风口浪尖。  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真的有害吗?在此次“牛排”事件中,虽然食药监部门和有关专家曾多次辟谣,强调了黄原胶、卡拉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作为食品添加剂,是允许按需求添加且在规定剂量内安全无害的。但对于公众谈“牛排”色变的情况,我们还是忍不住发问:食品添加剂在中国为何总被“妖魔化”?  就拿这次的热点添加剂卡拉胶来说,本身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常见添加剂,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中也常被作为增稠剂、胶凝剂,列入各类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这个常被用于稀奶油、黄油、面制品、糖浆、香辛料类、婴幼儿配方食品、果蔬汁等食品中的添加剂,这次却险被冠上健康“凶手”的名号。  早在两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就公开表示,真正由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从来没有发生过。由于中国消费者对添加剂存在错误认识,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未经考证的信息经过媒体传播的放大,造成的后果远远超过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同时他也指出:“食品安全不是中国特色,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安全有如此严重的误解是中国特色之一。”  在今年7月举行的“大数据时代的食品安全”论坛上,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也表示,多数民众视食品添加剂如遇见“猛虎”,其实,食品添加剂只是现代食品产品中的一样必需品,按照现有的方法标准进行添加衡量,就不能视其为祸害。  随着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期待也在不断上升。2015年,国家出台了“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明确提出要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随着国家加强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管控,希望公众对于添加剂的了解认识也进一步提升,不再出现此类“谈虎色变”的现象。
  • 【瑞士步琦】喷雾干燥技术在香精香料微囊化中的应用
    香精香料微胶囊化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从喷雾干燥技术和珍贵化合物生产影响因素两方面介绍了保护香精香料的方法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本篇文章将继续从举例分析喷雾干燥技术微胶囊化的应用及微囊化后如何评价进行展开!1香精香料微囊化的应用研究小组已经研究了许多将香精或香料封装到载体材料中的应用,从而实现有效包埋、高产量和长保质期的目的。表1概述了使用步琦喷雾干燥仪进行的香精香料微囊化研究,列举出香精香料品类、载体及带来的益处等。表1:使用 BUCHI 喷雾干燥仪进行微囊化的应用列表香精和香料载体材料发现和益处硫磺香精阿拉伯树胶、麦芽糊精或其混合物获得良好的包封率,高回收率,提高储存稳定性薄荷精油八种不同的变性淀粉不同载体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对薄荷精油的包封效果葛缕子精油WPC、SMP 及其与麦芽糊精的混合物发现 WPC 本身以及碳水化合物的结合可成功用作壁材,WPC 表现出比 SMP 更好的封装性能柠檬烯油阿拉伯树胶、 WPC 及其与木薯粉的混合物创造了具有均匀表面且无开裂的微胶囊形态,为柠檬烯油提供足够保护椰子油(含维生素A)阿拉伯树胶颗粒呈球形,表面粗糙,粒径范围为 3.5 到 10.4μm,保护和稳定胶囊中的维生素A奇亚籽油WPC/果胶+麦芽糊精WPC+Hi-Cap® 100不同载体封装,最终微胶囊增加了诱导时间,提高了稳定性鱼油WPI研究喷嘴类型和工艺设计(二流体喷嘴、三流体喷嘴和超声波喷嘴)对鱼油包封率和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石榴籽油SMP实现 95.6% 高包封率的最佳操作条件菜籽油扁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将菜籽油封装在最有效的壁材中,以防止其降解氧化核桃油和奇亚籽油HPMC、麦芽糊精微囊化工艺保护核桃油和奇亚籽油植物甾醇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喷雾干燥法制备了性能优良的植物甾醇微粒葵花籽油HPMC、麦芽糊精基于 RSM 开发优化封装工艺2微胶囊的特征理想的香精或香料包封工艺可以得到含水率低、粒径均匀、表面含油量小、产率高、芯材保留量大的干粉;在这里,我们将重点讨论这些产品指标。2.1 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众所周知,水分会影响油的氧化、风味保留和颗粒的微观结构。通常,微粒的水分含量通过热重分析法测量。研究表明,核桃油和奇亚籽油胶囊的水分含量在 0.95-2.13% 之间,葵花籽油粉的含量在 2.34-4.86% 之间。水分活度通常与水分含量有关,可以用水分活度计来测量。它会影响香味的释放,因为它会改变包衣基质的结构。低水分活度减缓挥发物的释放并抑制微生物腐败。在较高的水分活度水平下,基质可能会开始塑化;因此,会增加流动香精的释放速率。研究发现,在较高水分活度水平下,储存过程中薄荷精油挥发物的损失更为明显。2.2 粒度、分布和微观结构最终粉末的粒度、分布和微观结构也是产品加工和处理的重要因素。它们会影响产品的风味、颜色、质地和气味,以及产品的流动性和分散性。通常,需要均匀、均质并成球型的颗粒形态。使用二流体喷嘴时,经 BUCHI 喷雾干燥仪 B-290 处理的颗粒粒径范围为 1-25μm,而用超声波喷嘴时粒径范围为 10-60μm。科学家研究了三种类型的喷嘴对最终粉末的影响,结果发现:用二流体喷嘴生产的鱼油微胶囊平均直径最小,为 7.3μm;其次是超声波喷嘴和三流体喷嘴,分别为 11.3μm 和 12.0μm。此外,与其它两种喷嘴比较,超声波喷嘴可以产生最窄的粒径尺寸分布。一般来说,表面光滑、凹陷和褶皱少的微胶囊有益于包封率,当然对稳定性也有帮助。微胶囊的微观结构可以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发现,以分离小扁豆蛋白、麦芽糊精和海藻酸钠作为壁材包埋菜籽油,制备的微胶囊具有坚固的囊壁结构可以保护囊芯。此外,对于含有维生素A的椰子油微胶囊,当壁材浓度分别在 15% 和 20% 时,外表呈球形且表面粗糙,壁材起到有效保护和稳定维生素 A 的作用。2.3 产率产率可以通过将微胶囊固体质量的重量除以待喷雾干燥的固体质量的总和来计算。喷雾干燥过程中可以重点考察芯壁材料、芯壳比、表面活性剂、入口温度、进料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BUCHI 喷雾干燥仪 B-290 的产率高达 70%。有研究发现,通过降低进料固体浓度和增加芯壁材料比,产率会增加,通过提高进口空气温度,产率也会增加。2.4 总含油量、表面含油量和包封率微胶囊的总含油量包括表面油和包封油。粉末表面上存在的油是一种不良特性,会影响存储稳定性。通过喷雾干燥后保留的总油减去表面油的含量,或通过有机溶剂洗去表面油从基质中提取精油的水蒸馏法计算包封率。制备的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包封率很高,超过 99%,因此表面油的损失率小于1%。有研究报道,不同改性淀粉对薄荷精油的包封率随壁材性质的不同通常在 39.2%-97.4% 之间波动。显然,当微胶囊的包封率最高、即微胶囊表面含油量最低时,对于隔离周围环境起到保护包封化合物的效果最好。2.5 储存稳定性在存储期间,含有香精和香料的微胶囊会被氧化,导致气味变质。可见存储性是决定包封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测试过氧化值(PV)和 2-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来确定储存稳定性。含有菜籽油的扁豆蛋白-麦芽糊精-海藻酸盐微胶囊比游离菜籽油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在 30 天的储存期内,微胶囊的 PV 显著降低,这说明包埋具有强大的益处。即使在 25 天后,TBARS 值与微胶囊制备后第 1 天相比也没有太大变化。3结论喷雾干燥技术在香精和香料的包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它可以生产高质量的包埋粉末并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本文综述了载体性质、乳液特性和喷雾干燥参数对微胶囊干燥的影响。BUCHI 喷雾干燥仪 B-290 为许多客户提供了可靠且受欢迎的解决方案,以支持他们的微胶囊研究。使用该设备开发的产品现在和将来都将被纳入到广泛领域内,例如增强健康油脂输送的补充剂等等。4参考文献Gharsallaoui., A. Roudaut., G. Chambin, O. Voilley., A. Saure, R., Spray Drying Microencapsula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7, 40, 1107-1021.Di Battista, C. A. Constenla, D. Ramírez-Rigo, M. V. Piñ a, J., The use of arabic gum, maltodextrin and surfactants in the microencapsulation of phytosterols by spray drying. Powder Technology 2015, 286, 193-201.Noello, C. Carvalho, A. G. S. Silva, V. M. Hubinger, M. D., Spray dried microparticles of chia oil using emulsion stabilized by wheyprotein concentrate and pectin by electrostatic deposition.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6, 89, 549-557.转载请注明出处!
  • 马光辉院士/魏炜研究员团队开发工程化细胞外囊泡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通过交叉科学研究,提出并发展生物医学前沿新技术,是提高重大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胶质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恶性的肿瘤,也被称为“癌中之王”。临床上治疗GBM以外科手术为主,同时辅助放化疗,但是效果非常有限;以手术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为例,5年生存率小于5%。因此,亟需开发新型高效的GBM治疗策略。 GMB治疗棘手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 血脑屏障(BBB) 的存在阻止了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需要发展更有效的药物递送策略;其次,单一化疗药物的使用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需要联合新的肿瘤杀伤手段;另外,GBM具有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对其快速生长和向周围组织的浸润起到重要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容忽视。 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魏炜 研究员、 马光辉 院士、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李维平 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期刊发表了题为: Explor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M1-macrophage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effective accumulation in glioblastoma and strong synergistic therapeutic effec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基于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发展了“ 免疫调控-化学动力-乏氧激活 ”多级联动的治疗新策略,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针对胶质母细胞瘤治疗难题,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具有定向趋化能力的巨噬细胞的细胞外囊泡 (EVs) 和工程化的设计,提出了“免疫调控-化学动力-乏氧激活”多级联动的治疗新策略,并联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交叉合作,进行了个体化创新药物制剂的研发。 研究团队首先基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样本和小鼠模型进行了免疫组化的研究,发现胶质瘤恶性程度越高,肿瘤组织中浸润的M2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也相应更高,并且这些巨噬细胞大多来源于外周血。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提出了以M1巨噬细胞EVs作为载体,一方面可以利用M1巨噬细胞的趋化特性在GBM部位大量蓄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实现GBM微环境的免疫调控。图1 胶质瘤样本中巨噬细胞的表型及其来源分析:a. 胶质瘤患者临床样本中巨噬细胞表型分析示意图;b. 不同级别胶质瘤中M1、M2和Ki67(细胞增殖指标)的分析;c.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中M2/M1比例;d.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胶质瘤患者瘤内M2/M1比例与生存曲线的关系;e. GBM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和M1巨噬细胞的共定位分析;f. 免疫荧光染色分析GBM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和M2巨噬细胞的共定位;g. 小鼠胶质瘤样本中巨噬细胞表型分析示意图;h. 在不同胶质瘤细胞系(U87MG、G422和GL261)中M1、M2和Ki67的分析;i. 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不同鼠胶质瘤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和M1或M2巨噬细胞的共定位情况;图中标尺均为50 μm 研究团队进一步在M1EVs的细胞膜和内腔差异化装载了化学激发分子对 (CPPO和Ce6) 以及乏氧药物 (AQ4N) ,以此将肿瘤微环境调控、化学激发动力学及肿瘤乏氧治疗合理有序地集成于M1EVs递送系统中。上述仿生剂型 (CCA-M1EVs) 静脉注射后,M1EVs可以携带上述组分穿过BBB进入GBM病灶,进而实现多级联动治疗:M1EVs调控免疫微环境产生大量过氧化氢,从而激发CPPO和Ce6生成自由基 (ROS) ,同时该反应消耗氧气激活细胞毒性药物AQ4N。借助上述作用的协同,在小鼠原位胶质瘤模型和患者来源的 (PDX) 模型上显著抑制了疾病的进程,大幅延长了生存期。图2 基于M1EVs的仿生剂型构建方案、抗肿瘤机制及PDX疗效:a. 仿生剂型的构建示意图;b. 仿生剂型在GBM模型中的累积及免疫调节、化学激发动力学和乏氧触发化疗的协同作用示意图;c. 基于光声成像分析仿生剂型在PDX小鼠GBM病灶中的累积;d. 各组PDX小鼠的抑瘤效果(20天核磁成像);e. 各组PDX小鼠的生存期分析;f. 各组PDX小鼠的TUNEL分析(标尺50 μm) 十余年来,过程工程所生化室魏炜研究员和马光辉院士创制了一系列仿生递送新剂型,利用其体内的天然路径和属性,在动物模型上成功用于肿瘤、传染病、炎症性疾病的防治,并且部分剂型已通过医院伦理批准进入个体化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王晓君 博士和丁辉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魏炜研究员、马光辉院士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李维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2-00894-3
  • 【瑞士步琦】打响“珍贵化合物”保卫战?秘密武器微胶囊来帮忙!
    香精香料微胶囊化近来,将活性成分进行包埋或微胶囊化,并实现粉末化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这项技术可以为制药、生物、食品和化妆品等许多领域的产品提供新配方。包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固体基质中的敏感化合物在保质期内免受周围环境的破坏。包埋也已用于改善产品的持久性、控释性和靶向性等。在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中,香精和香料化合物是很容易挥发的液体,通常对热、化学不稳定,对空气、光和辐射相当敏感。保护珍贵化合物的有效方法是将香精和香料封装到载体基质中。微囊化的优点如图1 所示。常用香精和香料微囊化的例子有鱼油、葵花籽油、薄荷油、柠檬油以及硫磺香精。因此,直径从亚微米到毫米不等的颗粒被称为微胶囊。▲ 图1:香精香料微胶囊化的优点各种技术已用于生产微胶囊,如喷雾干燥、微胶囊造粒仪、流化床、挤出、冷冻干燥、共结晶和凝聚、有机相分离。与其他方法相比,喷雾干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生产成本低、易于放大。1喷雾干燥技术喷雾干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可将水溶液或有机溶液、乳剂、分散剂和悬浮液转换为干粉。这是一个快速且一步完成的过程,使其在降低成本、易于扩大规模和操作方面具有优势。重要的是,对温度敏感和挥发性物质,如酶、蛋白质、抗生素、香精和香料,可以在不损失活性的情况下进行喷雾干燥。其原因是粒子在该过程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仅有几秒钟。瑞士步琦是喷雾干燥市场领导者,在全球拥最广泛的用户,喷雾干燥仪产品久经考验,性能出众,图2 显示了喷雾干燥仪 B-290 的原理示意图。液体样品通过蠕动泵送至喷嘴,由于喷嘴尖端的雾化作用,液体样品被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干燥的空气由电加热器加热,并由抽气机在系统中流通。液滴经加热的干燥室落下,溶剂迅速蒸发。位于干燥室下游的旋风分离器,将干燥的颗粒与气流分离,干燥的产品落入收集容器中。出口过滤器捕获非常细的颗粒,防止它们离开系统。从而避免了环境污染,保护操作者和仪器免受这些细小颗粒可能对抽气机造成的腐蚀和磨损。▲ 图2:步琦喷雾干燥仪 B-290 示意图三种设计的喷嘴,都可以安装在 B-290 上,二流体喷嘴;三流体喷嘴;超声波喷嘴(图3)。二流体喷嘴有两个同心通道,压缩空气和乳化液分别在其中流动。对于非水混合物或高反应性物质,用惰性气体氮气来代替。压缩空气在喷嘴体内(内部混合)或在喷嘴尖端(外部混合)与液体进料混合。许多研究人员使用二流体喷嘴生产含有香精或香味的微胶囊,效果极佳。三流体喷嘴已被开发用于不乳化情况下两不相溶样品的喷雾干燥。因此,它可用于将香精香料封装到壁材料中。有三个独立的通道,分别用于芯材、壁材和雾化气体。最后,超声波喷嘴是第三种可选喷嘴。它在雾化表面将电能转换成机械振动能。与前两种喷嘴类型相比,它产生的微胶囊更均匀,尺寸分别更窄。制得的微胶囊尺寸在 10-60μm 范围内,形状相似,流动性好。这种喷嘴设置还需要一个超声波控制器。▲ 图3:超声波喷嘴,适用于生产 10-60μm 范围内的微胶囊2香精或香料微胶囊粉生产影响因素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香精和香料微胶囊通常是首选,并已被许多研究开发利用。通常,生产多芯微胶囊,芯材分散在整个载体中以形成有效的保护。也可制备芯-壳型微胶囊。微胶囊中芯材可达乳液总固形物含量的 20-30%。芯材和壁材经过混合、乳化、喷雾干燥工艺后就可以获得香精香料微胶囊粉末。但生产过程中:芯材、壁材、乳化剂、乳化工艺的选择、喷雾干燥参数调节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2.1 香精和香料香精和香料的性质通常是不溶于水、易挥发且对环境敏感,如鱼油、植物油、硫磺香精、d-柠檬烯类植物甾醇、核桃油、奇亚籽油等。 2.2 载体材料选择可以选择多种载体或基质材料进行封装。其性能应具有水溶性、成膜性、乳化性、低粘度、低吸湿性、低成本、口感温和、稳定性好等特点。考虑到这些先决条件,必须选择最佳的载体材料或载体组合。常见的载体材料有:碳水化合物:麦芽糊精、果胶、蔗糖、纤维素(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阿拉伯树胶、环糊精、改性淀粉(如:Hi-CAP100,N-LOK,CAPSUL,ENCAPSUL855,CRYSTAL TEX 627,CIEmCAP12633,CIEmCAP12634, CIEmCAP12635等)。蛋白质类:乳清浓缩蛋白(WPC)、乳清分离蛋白(WPI)、大豆蛋白、酪蛋白酸盐。其他材料:脱脂奶粉(SMP)、明胶、蜡。 2.3 乳液特征在微囊化中,其目的是控制包埋化合物的释放和保留。包埋香精香料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初始乳液的制备。它是决定活性化合物的保留率和挥发性成份包封率的重要因素。通过有效的乳化液,载体被吸附在油滴表面,降低了界面张力,并防止由于在油滴周围形成保护膜而凝聚。在这里,我们介绍乳化条件,例如固体浓度、乳液粘度、乳液稳定性、乳液液滴大小,这些条件被证明会影响微胶囊化产品的质量。固体浓度(载体材料)固体浓度的影响取决于芯材的类型,即取决于要封装的香精香料。干燥过程有一个最佳的固体浓度值。例如,研究发现薄荷醇的保留率随着载体材料麦芽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也有研究观察到固体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包封率的提高。原因可以解释为高的固体含量减少了液滴干燥过程中干燥颗粒表面形成半透膜所需的时间。固体颗粒表面的快速形成可能与表面含油量低有关,因为芯材液滴进入颗粒表面的机会更少。 乳液粘度待喷雾干燥的初始进料乳液粘度应低于 300 mPas。高粘度会延长雾化过程并迅速形成半透膜。这将抑制液滴的内部循环和振荡,减少表面油并提高活性物质的保留。然而,增加粘度超过某一值并不能帮助挥发性化合物的进一步保留,因为在雾化过程中暴露程度越大,同时越难形成液滴。 乳液稳定性乳液稳定性应该被考察,即乳液应在整个喷雾干燥期间保持稳定。乳液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乳化指数来分析。静置 24h 后,由浓缩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DE10)稳定的乳状液分离成油相和水相,不能用于喷雾干燥进料。然而,添加麦芽糊精乳清蛋白浓缩物和果胶乳液可稳定 24h,可用于喷雾干燥。这是因为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可以产生更高的液滴密度,降低了油相和水相的密度差,降低了导致相分离的驱动力。 初始乳滴尺寸最终的干燥产品规格,如粒径、包封率、表面油和挥发性保留率通常受乳液液滴尺寸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乳液直径的降低,包封率会增加。实验证明,小的乳液液滴将被使得香精香料更有效地包裹和嵌入最终的微胶囊中。薄荷精油在较小的乳液颗粒中比在较大乳液颗粒中保留得更好。相反,在雾化过程中,香料更容易从大乳液颗粒中蒸发。香料化合物的高挥发性和溶解度也可能导致在喷雾干燥过程中更高的损失。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乳液的形态。总的来说,窄粒径分布有利于喷雾干燥过程。如需了解更多应用和喷雾干燥解决方案,欢迎联系瑞士步琦公司。3参考文献Gonç alves, A. Estevinho, B. N. Rocha, F.,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vitamin A microparticles prepared by a spray-drying process. Powder Technology 2017, 305, 411-417.Bylaitë , E. Rimantas Venskutonis, P. Maþ dþ ierienë , R., Properties of caraway ( Carum carvi L.) essential oil encapsulated into milk protein-based matrices. European Food Researchand Technology 2001, 212 (6), 661-670.Baranauskiene., R. Bylait&edot ., E. &Zcaron ukauskait&edot ., J. Venskutonis, R. P., Flavor retention of peppermint oil encapsulated in modified Starch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 2007, (6), 335-339.Jiménez-Martín, E. Gharsallaoui, A. Pérez-Palacios, T. Ruiz Carrascal, J. Antequera Rojas, T., Volatile compounds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storage of microcapsules from different fish oil emulsions. 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 2015, 96, 52-64.Ordoñ ez, M. Herrera, A., Morphologic and stability cassava starch matrices for encapsulating limonene by spray drying. Powder Technology 2014, 253, 89-97.Roccia, P. Martínez, M. L. Llabot, J. M. Ribotta, P. D., Influence of spray-dry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sunflower oil powder qualities. Powder Technology 2014, 254, 307-313.Uekane, T. M. Costa, A. C. P. Pierucci, A. P. T. R. da Rocha-Leã o, M. H. M. Rezende, C. M., Sulfur aroma compounds in gum Arabic/maltodextrin microparticles.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70, 342-348.Whelehan, M. Marison, I. W., Microencapsulation using vibrating technology. J Microencapsul 2011, 28 (8), 669-88.Jafari, S. M. Assadpoor, E. He, Y. Bhandari, B.,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Food Flavours and Oils during Spray Drying. Drying Technology 2008, 26 (7), 816-835.
  • 坚决向伪劣蜂蜜SAY NO!
    【导读】:蜂蜜,乃汇天地精华之神物,其香气馥郁,入口甘甜,营养丰富,药食均衡。因其具有提高免疫力等保健作用,因此越来越成为广受欢迎的珍品。 随着人们对蜂蜜保健功能的认知,人们对蜂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市场一向缺乏监管,好产品和伪劣产品形态各种鱼龙混杂,很多不良奸商在巨大的利益空间驱动下,也将黑手伸向了蜂蜜。   和其他食品一样,假蜂蜜大多只有两种,一种是掺假蜂蜜,一种是造假蜂蜜。所谓的掺假蜂蜜就是在真蜂蜜中加入其他物质,使一斤蜂蜜变成两斤蜂蜜,从而卖出更高的价格。而造假蜂蜜如杨树胶(用杨树芽、杨树皮人工熬制的假蜂胶),杨树胶吃了虽然没有任何营养,但也没有明显的危害,所以消费者即便服用了假冒产品,也是浑然不觉、难以体验到。    测试粘性样品  众所周知,蜂蜜因其质地结构的特殊性,一直是一种非常难以处理的物质。它十分粘稠,很难称量出使用现代光谱方法进行高精度真实性分析所需的精确的毫克量。  ALNuMed 素以开发验证食品产品的真实性的方法和确定天然产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而闻名。首先,ALNuMed 利用核磁共振 (NMR)波谱确定产品原料,并发现掺假或处理不当问题,这是分析蜂蜜的理想方法。  然而,当研究人员为高度复杂的核磁测量应用而需准确制备蜂蜜样品,感觉非常具有挑战时,ALNuMed 向梅特勒-托利多寻求帮助,联合开发了一种更加简单,耗时更少的方式来处理蜂蜜样品。  减少 50% 的样品制备时间  梅特勒-托利多 Quantos 全自动定量加样技术,采用重量法样品制备,是取代当前标准方法体积法样品制备的最佳选择。称量一定量的蜂蜜,然后根据现有蜂蜜的质量配置溶剂而不是使用其他方法,这看似是一种有前途的策略,可加快样品的处理速度。测试新过程,ALNuMed 仅需在他们现有的天平上称量近似的少量蜂蜜,而不需要称量精确的目标质量,这将极大地简化了该过程的步骤。然后,Quantos 根据蜂蜜质量计算出自动添加的溶剂的精确量,从而为准确分析配制出适合的溶液。  为确保样品的可追溯性和数据管理,每个样品通过条形码阅读器进行识别,并且有关采样过程的所有相关信息被自动传送到LIMS。ALNuMed 的客户现在可以确保其 NMR 分析高度精确,结果优良。如今,通过这种方法可减少一半用于蜂蜜样品的制备时间,为ALNuMed 客户,包括蜂蜜生产者和负责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监管机构,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多详情请关注东南科仪!
  • 保健品掺假现状曝光:虫草混合铁粉铅粉出售
    “医药保健品的原材料造假比较常见,何止阿胶以猪皮造假这一例!”   当记者就央视曝光阿胶造假事件采访几位业内人士时,意外获得他们的一致回应。业内人士揭露,除了造假,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情况在中药材行业更普遍,尤其在药材集散地、中小型加工企业,以及私人收购站点。   对于阿胶造假事件,国家药监部门高度重视,并对问题阿胶展开调查。记者了解到,这类市场混乱现象,早在央视报道阿胶造假之前,已为大众所关注,之所以依旧屡禁不绝,除了商家为牟利,还因为监管上存在空白。   ●花旗参里掺萝卜干   在广州清平药材市场,记者走访了十多家中药材档口发现,同是美国花旗参,不同的店家价格从200元/公斤到1200元/公斤不等。“同是花旗参,价格怎么相差如此之多?”面对记者的疑问,不少店主给出的解释是,不同价位的花旗参治疗和药效不同,自然价格也不同。而对于同一大小、外观的花旗参价格不一致,一位店主小心地向记者透露,那些比较便宜的、个头较大的花旗参,跟萝卜干极其相似,少数无良中药材卖家会往花旗参里掺萝卜干,以假充真,欺骗消费者。   ●湿燕窝增重量   燕窝中最好的要数血燕了,价格卖到17000元/公斤。”一位档主随后向记者推荐了一种碎的燕窝,她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整盏燕窝的边角料,但效果并不差,价格也相对便宜,卖到6000元/公斤。她同时透露,购买燕窝最需要注意的是燕窝的干湿度,很多价格比较便宜的燕窝正是因为没有晒干,水分比较大,有不少消费者不明白缘由而上当受骗。   ●树胶成山寨版蜂胶   蜂胶的造假竟来自树胶,这是一位国内保健品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的秘密。他介绍,蜂胶是蜜蜂采集树脂、挥发油等分泌物,经过蜜蜂反复咀嚼加工,与蜜蜂上颚腺、舌腺等腺体分泌物和一定比例的蜂蜡、花粉混合转化而成的,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等作用。上述保健品企业负责人介绍,相比树胶,蜂胶产量很有限,由于蜂胶、树胶外观上没有明显差别,成分也有类似的,因此树胶成为最好的山寨版蜂胶。   ●虫草混合铁粉、铅粉卖   作为名贵药材,虫草也不能幸免。和萝卜干、树胶不一样,虫草造假问题可以很严重,因为有的不法商家为了增加重量牟暴利,不惜损害他人健康在虫草里添入铁粉、铅粉。广东省中医院一位药师介绍,虫草造假还有用面粉和模具做、用其他生物做混进去的,但是铅粉的危害最大,因为“煲到汤里还是看不出来,全部融进去喝掉了”!   原因监管缺失、检测水平滞后   多年研究医药保健品市场的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分析说,就个人看来,造成现今市场混乱的因素有三个重要方面。   首先是有些企业为求生存,缺乏自律,通过造假来牟利。再则是医药保健品原材料行业的监管薄弱,没有生产许可证,也没有行业准入许可证,从而导致管理出现盲区。   其次,我国医药成品有卫生部、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来监管,但中药原材料却属于农副产品,而且天然的中药材以自然采摘居多,如虫草是一种天然的菌类,人工几乎无法种植,采收更难统一监管。目前,全国大部分药材都是由民间的药材公司在负责采购、收购。而民间的药材公司很难由专人负责对药农进行技术指导,农民没有种植中药的专业知识,又缺乏相应的监管部门,因此很容易在这个环节出现造假现象。   再次,科学研究、检测水平的发展滞后于行业的发展,这也是导致市场混乱、造假频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提醒买中药材勿贪小便宜   不法商贩造假,很重要一点是看中真品和假货价格差别大,可获得巨大利润。上述保健品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例如蜂胶1公斤几百元,而树胶质量上乘的也才1公斤几十元,如果用次等的树胶造假,利润会更高。专家表示,在市面上同种药材什么价位的都有,因此提醒消费者,不要贪小便宜,越是那种价格低得离谱的产品越要留心,通常掺假产品价格可以比正品便宜一半到六成。
  • 牛排是牛排,“正不正经”就不知道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澳大利亚肉类市场出现大量用碎牛肉加肉胶合成的牛排,并揭秘了这种合成牛排制作的整个过程。 国内媒体跟进了报道,并通过试验演示了从碎肉和肉胶到牛排的神奇变化过程。该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报道,内容大都一样,无不外乎食品又出安全问题了:碎肉和食品添加剂竟然能够合成牛排?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种牛排你很能已经买过并吃过,然后再配一个惊恐的表情,好像这合成牛排是毒食品,能够置人于死地。  专业术语称为“重组肉”  “重组肉”其定义为:借助机械和添加辅料(食盐、食用复合磷酸盐、动植物蛋白、淀粉、卡拉胶等)以提取肌肉纤维中基质蛋白和利用添加剂的粘合作用使肉颗粒或肉块重新组合,经冷冻直接出售或经预热处理保留和完善其组织结构的肉制品。重组肉的加工技术有酶法加工技术、化学加工技术和物理加工技术。“重组肉”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食品加工技术。这种肉在美国等地区的肉类市场占有很大的比例,目前国内市场该类产品也占有一定比例。其次,报道中提到的TG酶、黄原胶、卡拉胶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的要求是允许按需求添加的。  “合成牛排”是否有害  那这种“合成牛排”有没有食品安全问题呢?肉是牛肉,使用的辅料也是允许的,似乎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但是在重组肉加工过程中,如果生产环境控制不好会增加肉制品细菌感染的几率,这也是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消费者不必过度恐慌。农业部的《调理肉制品加工技术规范NYT2073》对重组肉的原料、加工、包装和储运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出厂检验要求致病菌不得检出,所以,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出的合格产品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另外一点需要注意,肉是微生物天然培养基,碎肉感染微生物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整块肉,而重组肉又是经过多道工序,更是大大增大了细菌感染的几率,因此,消费者购买这种“合成牛排”回家烹饪的时候一定要全熟,增加烹饪的时间,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关于“合成牛排”的新闻报道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最主要是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加工技术的常识缺陷,模糊标注,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我高价买回来的牛排,结果一看是什么牛身上乱七八糟的碎肉加上各种食品添加剂合成的,恐怕搁谁心里都会不舒服。所以别以为网上“100元10片的牛排,还赠送刀叉”的好事会被你碰到,孰知便宜没捡到,还吃了一嘴碎肉渣。另外39元一位的自助烤肉,牛排管够吃,你认为你你会吃到真正的牛排吗?  “合成牛排”的检测方法  合成牛排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为卡拉胶。卡拉胶(carrageenan),又名鹿角藻胶,由某些红海藻提取制成。它是由半乳聚糖所组成的多糖类物质,相对分子质量15万~20万。卡拉胶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味无臭。在60℃以上的热水中完全溶解,不溶于有机溶剂。在pH9时稳定性最好,pH6以上可以高温加热,pH3.5以下时加热会发生酸水解。物理鉴别方法:  区别是否是合成拼接牛排,一般从形状,颜色,纹理,大小几个方面区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看纹理。  (1)形状,牛排都是一样形状,圆圆的,这一定是合成吗?答案:不一定,因为牛排是根据牛肉部位切割,每种牛排的部位不同,当然切割出来的形状也会不同,菲力牛排是里脊切割,一般是圆形或者椭圆形。所以,单纯从形状不一定判断出来。  (2)颜色:正常牛排颜色是一致的,不会出现几种不同的颜色,如果一块牛排,有好几种颜色,那就可以考虑下是否是合成牛排。  (3)纹理:这点是判断牛排是否合成的关键,正常非合成牛排的纹理是自然的,一条连着一条,不会出现杂乱无章。如果纹理杂乱无章,找不到头绪,那就是合成牛排。  (4)筋路:非合成牛排有自然的筋,正常牛排在零下十八摄氏度冷冻下,筋路部位出现裂开是正常现象,仔细观察裂开部位,就会发现,肉与筋的部位,一丝丝相链接,而不是直接全部断开。化学检测方法:  目前,对卡拉胶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的是《GB 15044-2009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标准,涉及到的仪器主要为红外吸收光谱仪以及旋转式粘度计,测定的主要指标之一是硫酸酯。相关标准见附件。附件:20105319358.pdf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