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分散黄替代物

仪器信息网分散黄替代物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分散黄替代物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分散黄替代物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分散黄替代物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分散黄替代物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分散黄替代物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分散黄替代物相关的解决方案。

分散黄替代物相关的资讯

  • 吴玲:第三代半导体检测设备基本全部依赖进口,短期内无法国产化替代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第三代半导体具备高效、高频、耐高压、耐高温等特性,是推动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高速列车、智能电网等产业创新发展和基础能力提升的新引擎,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支撑。虽然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但多因素促进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逆势上涨。近日,在由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关村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主办的“2021第三代半导体创新发展峰会”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吴玲做了题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思考”的主题报告,深入分享了当前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现状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我国初步建立了从上游材料(氮化镓、碳化硅等)、中游器件(光电、射频、功率器件等)到下游应用(照明与显示、5G通信、新能源汽车、高速列车、新型电力系统等)的全创新链和产业链,产业从无到有,国产化能力不断提升。半导体照明自主可控,光电子与微电子深度融合,跨界创新应用有望引领发展。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照明制造、出口、应用国,2021年产值7773亿元,芯片国产化率超过80%;产业发展从光效驱动转向品质驱动、成本驱动,从蓝光(白光)转向深紫外等更短波长,和绿光、黄光,甚至红光等长波长;从标准结构转向小间距Mini/Micro-LED,开启高度集成半导体信息显示技术新变革。微波射频领域开始国产替代,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G通信移动基站用GaN射频器件实现6GHz以下产品小批量供应,2020年国内宏站用氮化镓射频器件国产化率超过20%;预计2023年进入毫米波频段商用,集成功放、低噪放、开关功能,这方面国内目前还不具备产业化能力;6G已启动预研,太赫兹频段进入技术论证和研究阶段,预计2030年实现商用。电力电子应用虽然需求迫切,但是产业化与国际差距较大。在“双碳”战略带动下,以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5G通信和数据中心等为主的应用对碳化硅、氮化镓电力电子器件的需求非常明确,新能源汽车和PD快充未来五年应用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0%。 虽然我们进步很快,但距离产品好用、产业化形成规模,技术水平仍落后国外约5年左右。SiC单晶衬底虽已实现4英寸产业化、6英寸小批量供货,部分打破国际垄断,但目前国产化率不到5%,车规级、电网级功率电子材料和器件基本全部依赖进口。机遇当前,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迎来战略机遇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新型电力系统、高铁、新能源汽车,5G/6G通信、半导体照明及超越照明、工业电机及消费电子市场等市场启动,应用需求驱动技术创新。二是在产业界、学术界多年努力下,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国际半导体产业和装备巨头还未形成专利、标准和规模的垄断,我国有机会实现超越。三是与集成电路相比,第三代半导体投资门槛不高,对工艺尺寸线宽、设计复杂度、装备精密制造要求相对较低。四是近年来我国的精密加工制造技术和配套能力迅速提升,并且具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开发并逐步主导该产业的能力和条件。挑战半导体新材料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新格局,在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上都面临挑战。产业链方面,缺乏产业级的先进材料研发,碳化硅籽晶和单晶生长工艺控制技术与国际有5年左右差距;介质材料、高温高能量等工艺不成熟,芯片制造能力弱、产能不足,良率低、成本高、可靠性差;设计与系统应用的匹配性不够,上下游联动迭代不够,在系统中成本占比低,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高,器件进入应用供应链难度大、周期长,产业化能力提升缓慢;国产装备以仿制为主,大部分处于原型样机阶段,技术引领性不足,处于跟跑状态。检测设备基本全部依赖进口,短期内无法国产化替代。创新链方面,基础研究的应用需求导向不足,缺乏长期可持续、大投入的中早期基金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方面,缺乏开放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公共研发平台,缺乏材料和装备的中试平台,缺乏有能力满足企业需求的服务平台;产业化技术方面,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薄弱,重“科”轻“技”,研产脱节,产业升级转型专业技术门槛高。生态链方面,产业创新体系和生态不完善。研发分散、投入不够,缺乏稳定持续支持;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较弱;研发周期长,技术更新快,各层次人才规模不够,高端和战略性人才急缺;面临国际技术禁运和封锁;企业小而散,无序竞争,产业同质化严重、集中度低;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脱节,缺乏优惠政策对民间资本的引导,存在政府、市场双失灵现象。几点思考吴玲指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需要思考如何统筹规划,形成发展合力,要大胆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建立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平台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链条打通的创新共同体。未来,联盟将继续推动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迭代研发,在推动组织“百城亿芯”示范应用、支撑地方及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探索科技金融链网模式加快科技金融结合、加强精准深入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携手产业界同仁,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共同推动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 国产正当时聚光科技普光气田硫磺回收装置核心分析仪国产化替代
    热点回顾news2022年初,央视等主流媒体对中国石化普光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0亿立方米进行报道。普光气田惠及长江经济带6省2直辖市共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而普光气田的重要生产装置,也是全国产能最大的硫磺回收装置,其核心分析仪采用的正是聚光科技oma-3510硫磺比值仪。视频由普光气田研究所古兴磊主任提供关于普光气田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属超深、高含硫、高压、复杂山地气田。普光气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截至2013年2月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122立方千米。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气藏分类标准,属于特大气藏。为有效开发利用高含硫天然气资源,国务院将“川气东送”工程列为“十一五”国家重大工程,将普光气田作为工程的主供气源,惠及长江经济带众多城市、企业和居民。战略合作2018年5月,中国石化普光气田与聚光科技达成合作,首次将国产硫磺比值仪(oma-3510)应用于天然气行业的硫磺回收装置上,2018年11月份完成调试验收,并稳定运行至今。oma-3510是聚光科技开发的新一代硫磺比值仪,采用模块化、全固化紫外过程分光光谱测量技术、采样/测量一体化探头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可有效解决硫回收测量中所遇到的测量难点。目前产品稳定性和复杂工况适应性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鉴于聚光科技oma-3510硫磺比值仪的优良应用效果,普光气田与聚光科技深入合作。截至2021年,普光气田以聚光科技oma-3510硫磺比值仪完成对原12套进口硫磺比值仪的汰换工作,聚光科技成功助力普光气田硫磺回收装置核心分析仪实现100%国产化。在国际形势和疫情反复的影响下,国产替代的紧迫性尤为突出。聚光科技深知国产替代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研与创新能力,攻克“卡脖子”技术,构筑多领域技术平台及创新应用,助力高端仪器装备国产化,以自主可控的国产仪器装备、技术平台服务于各行各业。
  • 邀请函 | KRUSS诚邀您参加第五届水性乳液/分散体技术发展论坛
    KRÜSS于1796年诞生于德国汉堡,是表面科学仪器领域的全球领导品牌。先后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全自动表面张力仪和第一台全自动接触角测量仪,荣获多次国际工业设计大奖和德国中小企业最具创新能力TOP100荣誉。其它产品还包括各类动态表面张力仪、泡沫分析仪、界面流变仪和墨滴形状分析仪等。KRÜSS展会信息当前涂料和油墨发展的趋势是绿色环保,强调环境友好和可再生性。水性涂料和水性油墨正在逐渐替代溶剂型涂料。但水的表面张力比较高,为了增加润湿性,需要添加各种水性助剂。KRÜSS的表面张力,接触角等仪器可以提供快速的润湿性测量和分析。KRÜSS诚邀您参加2022年第五届水性乳液暨分散体技术发展论坛会议时间:2022.7.14 - 15展位号:26会议地址:杭州三立开元名都大酒店(浙江区杭州市拱墅区绍兴路)典型应用涂料,油墨和乳液的静态表面张力涂料和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接触角分析涂料和油墨等与基材的润湿性涂料,油墨与基材的粘结稳定性涂料等起泡性和消泡性分析会议背景根据涂料、油墨、胶粘剂行业“十四五”发展目标,涂料、油墨、胶粘剂等行业预计年均增长4%左右,到2025年,涂料行业产量增长到3000万吨、胶粘剂增长到850万吨、油墨将接近100万吨。到2025年,环境友好的涂料品种占涂料总产量的70%,而目前我国水性胶产量已接近总产量的50%,水性油墨产量也接近20%。另据弗格传媒统计,2021年我国水性乳液/分散体总产量预计将超过400万吨,水性涂料、胶粘剂、油墨的新增产能也有较大幅度提升,这为水性乳液/分散体的新增产能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 国产质谱仪替代进口产品面临两个瓶颈
    事件描述:近期,我们拜访了天瑞仪器公司,与该公司高管就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进行了交流。   点评:   2014年上半年业绩下滑。201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3732.68万元,同比下降10.5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36.17万元,同比下降18.10%。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对部分针对水泥、钢铁等行业的产品价格进行一定下调,影响公司收入和利润水平。我们预计随着上半年产品价格下调到位,下半年毛利率将于上半年持平。由于公司是细分行业的龙头,下游需求相对比较分散因此单一行业需求下滑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因此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收入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质谱仪产品为未来公司的一大看点。分析仪器从测量技术上主要分为色谱、光谱和质谱。国内在色谱和光谱产品方面发展较快,而技术含量最高的质谱仍由海外厂商垄断。国内各类质谱仪需求空间较大。国内已经有包括天瑞仪器在内的多家厂商具备质谱产品的生产能力,且均处在市场开拓阶段。国产质谱仪替代进口产品目前仍有两个瓶颈,一是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二是下游客户对国内品牌的认可度。我们认为这两个瓶颈会拉长进口产品的替代周期。但公司无论从技术和品牌角度,均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将是未来质谱仪进口替代进程中的主要受益者。   未来新产品看点多多。在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北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西、四川、安徽等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在湖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对公司开发的粮食中镉含量快速测定产品适用于国家标准的可行性进行了测试验证。之后,中心邀请有关专家对验证结果进行了评审,认为上述方法可满足稻米中镉含量快速检测的需要,建议推广使用。在大气污染物检测方面,公司的三套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浓度在线分析仪和三套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进行环境适应性验证的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我们预计以上新产品存在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   外延式增长可期。公司于2014年5月9日公告,由于交易双方未能就细化交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公司终止收购宇星科技。我们认为公司所处行业特征决定外延式扩张是更有效的发展方式,通过收购获得技术、专利、人才和客户群以进入新细分领域。目前公司拥有10亿的货币资金,具备外延式增长的客观条件。   盈利预测:公司是细分行业龙头,原有业务比较稳定,新产品虽然看点较多,但爆发点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外延式发展是短期内主要的看点。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6年EPS将分别达到0.33元、0.35元和0.36元。我们上调评级至&ldquo 审慎推荐&rdquo 。
  • 三英精密2022年实现营收1.28亿元,未来五年将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4月24日,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英精密)发布2022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三英精密2022年度实现营收1.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70%;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32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46%。2022年末,三英精密总资产2.63亿元,同比增长94.4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3亿元,同比增长79.55%。2022年,三英精密完成股权融资约5100万元,调入新三板创新层,通过天津市瞪羚企业认定,并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此外,公司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 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通过项目立项,且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未来五年,三英精密将持续开发电子领域及动力电池等在线无损检测设备,开发新材料检测的广泛应用,加快国产替代进程。报告中提到,由于以美国为首及其盟友的发达国家对中国大陆高端制造业的打压和制裁为三英精密的国产替代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三英精密自主研发的X射线三维显微镜和工业CT设备,最高图像分辨率可达到0.5微米,目前全球范围内仅德国蔡司可以达到同等水平,这类设备可广泛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石油地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诸多领域的无损检测,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 中药濒危药材都能人工替代吗
    p   日前,“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合成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它开创了濒危药材人工替代的先河,也带动了人工虎骨粉、体外培育牛黄等一系列濒危药材替代品的研发、推广。业内人士认为,人工麝香研制及产业化的成功是未来中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p p    strong 保护中药濒危品种刻不容缓 /strong /p p   “传统中医药是国粹,也是优势产业”,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丰富的药用资源基础上,如果没有了这些资源,中医药就成了无米之炊,中药发展无从谈起。由于生态系统改变,中国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物种和渐危物种。 /p p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高等植物中濒危物种高达4000—5000种,占总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为其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不少为药用物种。因此,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医药本身发展的需要。中医药发展必须改变靠直接利用资源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应采取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中药资源。 /p p   麝香是中药细料中不可或缺的品种,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应用历史。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急救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2003年,我国将麝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杀。麝香取于成年雄麝,麝香药源紧缺,伪劣掺假品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中成药质量和用药安全。 /p p   研发人工麝香刻不容缓。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始麝香代用品的探索。1975年,原国家卫生部药政局主持该项目研发,前后历时将近20年。上海医药旗下上药药材副总经理李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人工麝香”项目中,上药承担了原料海可素Ⅰ、Ⅱ的研制任务。科研人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经无数次试验,终于走通了工艺路线,拿出了一期和二期临床所需的全部样品。临床实验证明,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的作用基本一致。 /p p   经过北京、山东和上海三地研究单位共同努力,1994年原卫生部批准人工麝香为中药一类新药,并定为国家保密品种,“绝密”级管理。2006 年,科技部、国家保密局又将该品种定为机密级国家保密技术。为了解决原工艺的一些问题,提升质量、优化工艺,降低环保处置压力,“人工麝香关键组分合成及产业化研究”项目2014年在上市科委立项。 /p p    strong 中药濒危药材都能人工替代吗? /strong /p p   人工麝香成为中药新药和珍稀动物药材替代品开发的成功样板。那么,其它取自濒危动物的药材比如虎骨、熊胆等是否能走人工麝香的研发道路? /p p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华山医院王文健王文健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能否研发替代产品,一是看该产品的重要性、稀缺性,二是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我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专家也曾表示,以野生动植物为来源的中药应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可控、剂型合理、应用广泛。麝香不可或缺,我国的很多中药比如六神丸、安宫牛黄丸、麝香保心丸等都有麝香成分。 /p p   研发人工替代中药品种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李琦强调,人工麝香的研发非常困难,时间长,投入大,项目由政府牵头,是多家药企合作的结果。 /p p   人工麝香的研发自1975年起,前后历时将近20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领衔,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药公司、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和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 /p p   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研究需要巨大投入和很长的研究周期,人工麝香研究开创了先河,其后,我国人工体外培育牛黄等项目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中药,我们将坚持遵循机理研究、临床研究相结合、工艺质量研究为基础的研究路径,加快培育中药大品种,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深入推动中药业务的现代化发展、跨越式发展。”李琦表示。 /p p    strong 人工麝香研发成中药现代化典范 /strong /p p   王文建称,目前中药现代化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青蒿素的研究路径,即提取中药的化学组份,建立药理动物模型证实其药理作用,将研究成果产业化 另一条道路即是中药天然产物的替代之路,这也是中药二次开发工作的一部分。人工麝香的研究即是第二种路径。 /p p   李琦也认为,人工麝香项目系统研究了天然麝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创制了天然麝香里有效成分的替代品,并将之规模化生产,是中药现代化的成功范本。 /p p   人工麝香问世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总计有760家企业生产销售含麝香的中成药433种,其中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了天然麝香,人工麝香的替代率达到99%以上。 /p p   按含麝香中药品种估算,每年带动相关制药企业产生超过300亿元工业附加值,同时为解决人员就业,增加政府利税做出了重大贡献。人工麝香满足了公众对含麝香中成药、民族药等医疗用药的需求,保证了中华医药品种的传承,同时保护了野生麝资源,这对促进生态平衡,加强濒危稀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高在国际上动物保护方面的话语权及国际形象。 /p p   “中药现代化研究应以科学的数据和疗效为基础,以提升中药质量与疗效为目标,要不断提高药品质量与标准,有质量才有市场。”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阐明机理,把说不清楚的说清楚,中药产业应抓住机遇,瞄准国际市场,要引进国际资本,培养人才,解决中药产业的瓶颈,通过中药二次开发,带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p p br/ /p
  • 代表们热议检测仪器何日实现“进口替代”
    12月9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评价研究与应用”课题启动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市科委、北京检验检疫局以及国产检测仪器设备行业和检测机构的70余位专家和代表,就检测仪器何日实现“进口替代”展开热议。  长期以来,进口仪器一直占据我国主要市场,分布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实验室,以及高校和相关企业中。在检测仪器领域,岛津、安捷伦等外资企业长期占领我国市场。功能、参数几乎相同的实验室检测仪器,尽管进口仪器的价格一直高出国产,但仍成为客户首选。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国产检测仪器验证评价研究与应用”是2015年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学仪器开发培育项目,由北京检验检疫局下属单位北京中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北京市科委下属单位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参与研究。“该项目依托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致力于打破进口仪器垄断地位和助力国家科学仪器创新发展,以早日实现检测仪器的‘进口替代’,为落实国家‘十二五’对大力发展仪器设备国产化的指导方针尽一份心,为助推分析仪器行业的《中国制造2025》愿景目标的实现出一份力。”北京局副局长宋悦谦说。  今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版“工业4.0计划”,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要打造一种通过应用方的试用提高国产检测设备检测水平和用户体验的模式和机制,搭建一个检测仪器实现进口替代的推广平台。”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郑焕敏表示。  该项目组于2013年开始承担北京市科委试点项目“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课题研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投入、企业资助、平台成员积极参与”的氛围。“在启动仪式上,我们可喜地看到一些展出的国产设备,无论是从外形工艺上还是从功能设计上都有显著提高,有些设备已可与国外同类产品一比高下。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振奋和鼓舞,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当前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项目组组长张锡全说。  按照项目组安排,作为检测仪器设备采购使用单位的代表,北京局实验室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外先进仪器设备,对课题组提供的色谱仪、质谱仪等国产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验证和评价。  该平台一方面通过对比国产仪器和国外相同类型先进仪器,为国产仪器提供改进设计方案 另一方面,从检测实际出发,帮助国产仪器建立检测方法和标准,出具验证报告等。评价指标不仅仅针对检测结果,也针对人机界面、检测速度等过程性指标 验证指标不仅仅是基础性指标,也涵盖了特殊指标。与以往课题不同的是,今年的课题将验证与评价设备种类由单一的检测类延伸扩展到前处理类和检测类设备,丰富了国产仪器验证评价种类,同时也将验证与评价工作向京外企业推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课题充分关注小微企业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验证机会,提升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低档同质化竞争、招投标“遭排挤”、国外隐性技术壁垒制约等因素造成当前国产检测仪器处境尴尬。  与会专家指出,很多国产仪器其实早就可以达到进口仪器的同样性能,很多仪器甚至已被国内科研机构普遍使用。也有专家进一步指出:花钱是买实用,而不是买性能指标。目前,在中档检测仪器上,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几乎没有区别,完全可以满足使用。但一些单位用公款采购,不惜成本,甚至以拥有进口仪器为荣。  与面临国外设备的激烈竞争相比,国产仪器内部处于低档同质化竞争状态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国产仪器企业在走“低价格市场竞争”路线,对产品成本投入不够,工艺水平较差。企业为了争夺市场,降低采购零部件成本,加之我国精密加工和元器件产品基础薄弱,直接影响仪器的检测能力,反映在仪器稳定性不高等方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仪器仪表全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116家,近1100家主要企业是仪器仪表协会会员单位。行业规模小,专业分散,有95%的企业年经营收入在亿元以下,没有过10亿元的企业。绝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低端,还处于“满足于自己过小日子”的阶段。  有专家表示,未来几年间,我国检测机构(实验室)、工业项目、重大科技专项(集成电路)、新药研制还将采购大量进口仪器。如果这些检测数据、工艺参数等信息均被国外大量掌握,对我国的信息安全不利。  因此,与会专家建议,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继续缩短我国仪器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争取早日实现“进口替代”。
  • 【CEM】植物基替代肉类的近似组成和金属分析
    01 摘要 随着人口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可持续且营养丰富的替代蛋白质来源的需求持续上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工业界和监管机构一直在关注如何跟上这个不断变化的市场。基于植物的蛋白质几十年来一直是替代蛋白质来源的首xuan选。然而,为了增加消费者的接受度,仍需要进行大量研究。行业必须考虑这些基于植物的蛋白质的口感、质地、外观和营养成分,以便制定出与传统肉类相当的选择。这一点进一步强调了在新规定和测试协议进入市场时进行多组分测试的必要性。在此,我们介绍了一种测试水分、脂肪、蛋白质、灰分和微量金属(包括金属和盐)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高精度技术,适合在线结果快速反馈,以便批次可以发布。这项技术遵循现有的 AOAC 和 FDA 方法学,为替代蛋白质,特别是基于植物的蛋白质,设定了遵循类似协议的先例。+02 引言随着对动物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动物福利以及传统肉类产品的营养质量问题日益关注,基于植物的替代产品正引起人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然而,让消费者完荃接受基于植物的替代品一直是个挑战。对于生产商来说,复制传统肉类产品的口感和质地被证明是非同小可的难题。尽管各公司致力于确保其提供的产品营养密集且价格合理,但监管机构和标准组织则在努力监控和评估当前分析技术的有效性。从内部近似分析和营养标签测试,到遵循 FDA 对污染物的要求等,与分析替代蛋白产品相关的所有事项仍在探讨中。03 植物基产品的近似分析 除了需满足监管要求外,生产高品质植物基产品还需进行必要的近似分析测试。对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及最终产品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对于在制造阶段适时调整产品至关重要。尽管外部实验室通过精细的方法分析可提供可靠结果,但由于耗时较长,在产品急于上市的情况下,时间成本显得尤为昂贵。 水分 水分含量对于口感、保质期以及许多产品的一致生产至关重要。由于许多替代蛋白选项旨在复制传统基于肉类的产品,因此模仿动物肉的一致质地极为重要。此外,正确的水分含量确保了更长的保质期,有助于市场可行性。水分分析是一个简单过程,在传统测试中没有太多变化。现有方法非常适合新的和新奇的替代产品;无论是使用烘箱法进行批量干燥,还是使用卤素或 IR 水分天平在 10-20 分钟内获得结果,或者像 CEM 的 SMART 6&trade 这样的微波/IR干燥,在 2 分钟内获得结果,基本方法保持不变。从样品中去除水分含量,然后确定差异。方法理论之间主要的区别是所需的时间和结果的精确度。来自 SMART 6 的结果,一种 2 分钟的水分测试,呈现在表1-4(见文末)中,并与传统的参考方法如 AOAC 950.46 和 934.01 进行了准确性比较。精度可以通过重复样本或范围看出。 灰分 为了模拟动物肉的感官体验,植物基肉类中添加了粘合剂、矿物质、盐、调味料和色素,这些添加剂通常占产品总成分的 0-15%。1随着对口感和质地改进的持续研究与开发,测定新成分添加后剩余的无机材料百分比灰分变得必要。采用如 Phoenix BLACK&trade 这样的微波炉式马弗炉,能够快速升温,使企业能在一个系统中使用多种温度,避免了长时间加热。Phoenix BLACK&trade 的独牛寺设计在于其腔体内的气流,配合 CEM 石英纤维坩埚使用,可以显著减少烧灰所需的时间。如同水分测试一样,传统的烧灰程序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替代肉制品的测试。然而,在面对更为复杂的技术挑战,如脂肪和蛋白质测试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难题。 脂肪 植物基肉类替代产品通常天生脱脂,其脂肪含量较动物衍生产品为低。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添加脂肪或油分。这种添加对纤维结构的形成影响深远,可能导致挤压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大分子排列产生不利影响。2此外,植物基脂质的熔融特性、化学组成、饱和度、链长、分子性质及整体性质与动物来源的脂质存在显著差异,1这增加了另一层复杂性。尽管如此,脂肪仍是健康、均衡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脂肪是人体无法自行产生的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同时还是吸收维生素 A、D 和E 等必需维生素的必需品。油脂还能增强风味、质地和口感,这对消费者偏好产生极大影响。由于油脂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成分,对最终产品有很大影响,因此严格控制其含量对于管理成品的总成本以及最终的利润至关重要。 传统动物肉类拥有悠久的验证历史,有大量数据支持已定义的方法。这些脂肪分析方法包括经典的索氏提取参考方法和通过先进技术如 NIR、X 射线和 NMR 进行的快速校准方法。 蛋白质 在比较传统肉类与其植物基替代品时,营养密度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所在。为了提高植物基肉类替代品的总蛋白含量,生产商必须利用水解、发酵、分离和提取的植物蛋白产品。这些经过深度加工的蛋白产品的添加可能会影响味道、气味、外观和质地。3这也正是准确和可重复测试的重要性所在。在经过验证的 Udy 染料结合法的基础上,CEM 创造了全自动化快速蛋白分析仪 Sprint® 。通过使用一种只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染料结合分子,而非游离氨基酸或非蛋白氮,Sprint 不仅能够为植物基食品的原料提供更准确的蛋白结果,也能够对过程中和最终产品本身进行测定。 对多种植物基肉类替代品的水分、灰分、脂肪和蛋白进行了测试。一式三份的数据呈现在表 1-4 中(见文末),这些表格还显示了通过 AOAC 950.46/934.01、954.02 和 2001.11 获得的水分、脂肪和蛋白的参考结果,以验证快速方法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同时,快速获取结果的能力使得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或作为新产品研发的一部分进行调整。04 植物基产品中痕量金属的分析 植物基替代产品的另一个发展阶段是对质量控制测试的需求增加,如金属探测。像 Prop 65 这样的立法旨在更好地调整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中的重金属测试。这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心,确保他们食用的食品是安全的。然而,对于植物基替代产品的制造商来说,这可能是一把又又刃剑。例如,鱼中的汞含量一直是一个长期关注的问题。植物基产品旨在减少汞的问题,同时减轻商业捕鱼对环境的影响,但众所周矢口,植物会从地面吸收金属。因此,与动物基产品相比,植物基产品可能具有更高的金属本底水平。更进一步,制造商可能会引入某些成分和添加剂,这些成分可能会贡献这些升高的水平,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改变最终产品的外观或味道,使消费者从传统肉类过渡到植物基替代品更加容易。 处理 FDA 及其他立法要求可能较为复杂。CEM 一直是 AOAC 和 FDA 传统食品样品制备和分析方法的关键合作者和参与者。MARS 6&trade 微波消解系统和协议被 AOAC 方法 2015.01 和 FDA EAM 方法 4.7 引用。作为行业令页导者和创新者,CEM 与许多主要的植物基公司合作,就金属测试的适当方法和要求提供咨询,并就如何避免可能导致审计、召回和失去消费者信任的重大错误提供指导。 以下是 CEM 收集的数据简要概述,包括植物基牛肉末、鸡肉条替代品、大豆基热狗和植物基金枪鱼。选择这些产品是因为它们易于获得,可以以最少加工(研磨)的形式购买,或作为一件后来被捣碎以获得更均匀样品的件。作为比较,还测试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金枪鱼,提供了一种常见的消费鱼类样本的基线比较。基于营养、添加和毒性分析了十四种元素,以提供广泛的分析物范围。还制备并分析了三种标准参考材料(SRMs),以验证分析性能。这些包括 NIST 参考材料,SRM 1568c 米糠、SRM 1547 桃叶和 SRM 1947 密歇根湖鱼。 SRM 元素的恢复率均在 85-100% 之间,验证了方法学(微波消解和分析)。一般来说,四大毒性元素(Pb、Cd、Hg和As)的含量较低,如表 5 和表 6 (见文末)所示,这在消费品中是可以预期的。目前 FDA 没有为食品中的重金属设定限制。然而,如果我们查看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植物材料的允许限制,我们发现铅的限制在 ppm 范围内,而镉是 1.30 ppm。WHO 没有列出砷或汞。与动物基产品相比,植物基产品被发现含有略高的铅水平(但在监管限制内4),但其他四大重金属的含量较低。这与预期一致,由于土壤样本中通常发现高水平的铅。植物基蛋白质将从其生长的土壤中吸收重金属。另外,与传统的金枪鱼样本相比,传统的金枪鱼样本的砷和汞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测试的植物基替代品,这对金枪鱼来说并不意外。 在植物基样本中的盐分含量(钠、钾和钙)普遍高于传统金枪鱼产品。这些通常是作为替代蛋白产品的调味剂添加的,以帮助它更接近模仿其肉类产品,但也可能因从土壤中吸收而存在。测试的锰、铜、钼和铝在植物基样本中也较高,这同样可能是由于土壤吸收,因为这些元素在土壤样本中非常常见。Mn 和 Mo 也用于各种植物喂养周期(如光合作用和氮固定5),因此在植物中比动物中更为常见。 05 结论 随着配方的发展和市场上出现更多可供选择的替代蛋白来源,消费者接受度和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都在增加。这导致了对可靠测试方法需求的增加。准确且及时交付的结果可以在制造和研发过程中节省资金和资源。CEM 产品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已超过 45 年,提供了快速且可靠的结果。CEM 致力于替代蛋白行业,正在与他人合作开发、测试和制定规章制度。将传统上用于动物基蛋白源的技术用于植物基蛋白源的独牛寺能力,将有助于平稳过渡到监管要求。06 结论 1.Chen, Q., Chen, Z., Zhang, J., Wang, Q., & Wang, Y. Application of Lipids and Their Potential Replacers in Plant-based Meat Analogs.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Online] 2023.138, 645-654. 2.Ahmad, M., Qureshi, S., Akbar, M. H., Siddiqui, S. A., Gani,A., Mushtaq, M., Hassan, I., Dhull, S. B. Plant-based Meat Alternatives: Compositional Analysis,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Applied Food Research [Online] 2022, 2(2),100154. 3.Kiczorowski, P., Kiczorowska, B., Samolinska, W., Szmigielski,M., & Winiarska-Mieczan, A. Effect of Fermentation of Chosen Vegetables on the Nutrient, Mineral, and Biocomponent Profile in Human and Animal Nutrition. Scientific Reports [Online] 2022, 12(1), 13422. 4.Osmani, M., Bani, A., Hoxha, B. Heavy Metals and NiPhytoextractionin in the Metallurgical Area Soils in Elbasan.Albanian J. Agric. Sci. [Online] 2015, 14 (4), 414-419. 5.Alejandro, S., Holler, S., Meier, B., Peiter, E., Manganese in Plants: from Acquisition to Subcellular Allocation. Front. Plant.Sci. [Online] 2020, 11 (300), 1. 表1. 植物基鸡肉替代品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 表2. 植物基热狗替代品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 表3. 植物基牛肉替代品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表4. 植物基金枪鱼替代品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 表5. 标准参考材料的金属分析 表6. 植物基和传统肉类样品的金属分析
  • 生物医药:国产器械崛起,进口替代及国际化是重要发展方向
    1、行业整体: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快速扩容,未来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进口替代及产品出口  1.1 应用场景:医疗器械产品用途涉及院内、院外等诸多领域  医疗器械分为 4 大类,20 多个二级子品类。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  据药监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疗器械按产品风险程度可分为 I、II、III 类医疗器械,I 到 III 类器械风险程度依次增大。  按国家医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医疗器械按产品特性分为医疗设备、体外诊断、高值耗材、低值耗材等四大类。  而每个大类中又包含多个二级子分类,如体外诊断又可划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微生物检测、血液及体液检测等。  医疗器械应用于院内各科室及院外,用途广泛,近年来市场稳定增长。  医疗器械应用科室包括医院检验科、手术室等各科室,部分器械也在院外市场如第三方检验机构(影像中心)、血透中心等使用。医疗设备应用领域包括影像检查的超声、CT、MRI 等 医学治疗的放疗设备、呼吸机、麻醉机、透析机等以及康复治疗等。  医疗设备院内应用科室包括检验科、急救室、手术室、重症室,院外有第三方医检所、血透中心等,部分诊断设备通过小型化、智能化改造,C 端用量近几年也在增加,例如血压计、血糖仪等。体外诊断市场看,院内检验科、院外第三方医检所是体外诊断主战场。  高值耗材按其适应症划分主要应用于神经外科、心内科、心外科、骨科、口腔科等,院外应用相对较少。  低值耗材院内外用量都非常大,尤其是近两年新冠疫情延续,防护服、口罩等耗材产品销量大增。但低值耗材产品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且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本文暂不做过多论述。  整体看,医疗器械应用于院内外各个场景,器械市场随国内医疗水平提升扩张确定性较高。  1.2 市场规模: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空间大,近年来增速较快  1.2.1 对比全球市场械占比,国内器械行业长期扩容空间大  近几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全球市场占比逐年提升。2015 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 3000 亿元,同期全球器械市场规模已达 3712 亿美元,约合 2.47 万亿元(按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6.65 折算),当时国内器械市场仅为全球市场的 1/8。  近五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快速扩容,全球市场占比也逐步由 1/8,提升至 2019 年的 1/5。预计,2020 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有望达到 7000 亿元,全球市场占比约 22%,将近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 1/4。  国内人均药械支出远低于美国水平,近年来器械占比加速提升。  据康基医疗招股书,2019 年国内人均药品支出 213 美元,约为美国人均药品支出的 1/5, 而医疗器械人均支出 69 美元,仅为美国人均器械支出的 1/7。  此外,国内医疗器械/医药市场规模(药械比)也远低于全球水平。海外市场药械比一般在 1:2,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可以达到 1:1,而国内药械比约为 1:3。  但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产品渗透率提升,国内械占比呈逐年提升趋势。国内药械比已逐步由2015 年的 1:4 提升至 2019 年的 1:3,预计 2020 年国内药械比有望提升至 1:2.5。  1.2.2 国内器械市场快速增长,增速远高于药品及全球器械市场  国内器械行业较海外成熟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据统计,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自 2015 年来年均增长率保持 20%左右,远高于国际市场不足 6% 的增速。  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市场相对较为成熟,医疗器械终端可及性及渗透率已达到相对较高水平,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于已有产品更新迭代及少数未满足临床需求。  而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政策支持、终端未满足临床需求、进口替代及产品出口等推动下,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国内药品市场趋于稳定,而医疗器械市场在政策推动、需求端拉动作用下,仍保持高速增长。  以往国内医疗器械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近年来随着产品结构调整,器械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仍呈现高增长态势,主要源于国内鼓励创新政策,对医疗器械研发、技术转移、上市推广都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相较于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周期短、产品上市快,企业研发布局相对灵活。  整体看,国内药品市场基数较大,且仿制药市场占比超过 90%,2015 年随着两票制、一致性评价及药品带量采购逐步推进,增速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但医疗器械市场仍能维持 20%左右的市场增速。  1.3 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研发正在不断加码  1.3.1 国产器械市场分散、产品集中于低端领域,仍有较大结构调整空间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呈现企业多、小、散局面,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集中度看,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远低于药品行业。  2020年国内药品市场规模约 2 万亿元,而生产厂家仅 7000 多家。同期,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 7700 亿 元,而器械生产厂商却高达 2.5 万家,其中 90%企业营收规模在 2000 万以下, 年产过亿的企业占比仅有 15%左右。  此外,2019 年 A 股 71 家上市医疗器械企 业中,仅 1 家营收过百亿元,营收超过 30 亿元的仅有 9 家 而国内 A 股上市公司营收过百亿的医药企业有 10 家,近 30 家营收过 30 亿元。  但 2020 年,疫情加速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收入规模看,当年营收过百亿器械企业增加至 4 家,营收超过 30 亿元企业增加至 2019 年的两倍。  此外,2020 年收入占器械上市公司整体 3%以上的企业,累计市场占比已由 2019 年的 50%,提升至 2020 年的 56%。  国内医疗器械仍以低端为主,仍有较大的结构调整空间。  国内 2.5 万家医疗器械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足四分之一。企业产品结构来看,可生产 I 类产品企业占比接近 50%,但 III 类器械生产厂商占比不足 7%,大部分器械企业以生产技术壁垒较低的 I 类医疗器械为主要业务。  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仅 1/4 产品为高端器械1,基础医疗器械仍占主流。除低端产品2市场占有率高、生产企业数量多,国内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也较为严 重。如国内仅生产输液器、注射器的企业就有 200 多家,各家产品质量和性能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国产医疗器械出口以低端产品为主,中高端产品逐步渗透。  以出口产品为例,近两年国内医疗器械出口产品中,医用耗材出口占比高达 60%。疫情冲击 下,2020年国内医用耗材出口占比更进一步提升至 75%以上。医用耗材出口产品结构看,近 90%为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技术壁垒较低的产品。  据企查查及国家药监局数据,国内医用防护服注册证企业 254 家,其中 190 家有出口资,占比 75%。此类产品国内市场相对分散,且技术平台延展性较差,在国际市场上品牌输出能力相对较弱。  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到由于疫情影响,国内诊疗设备、IVD 试剂等出口额大增,其中 IVD 试剂出口额相对 2019 年增长约 8 倍。试剂出口未来或将带动 IVD 企业的中高端产品率先实现国际化。  1.3.2 国内企业研发起步晚且投入低,近年研发投入及对外投资增加  国内器械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相对较低,近年来投入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关系到医疗器械企业产品创新开发能力及后续爆发力。  据 wind 数据,全球前十大医疗器械企业近 3 年平均研发投入收入占比在 9%以上,年平均研发投入金额超过 30 亿美元。  其中医疗器械巨头强生、波士顿科学每年研发投入收入占比均在 10%以上。而国内医疗器械前十大企业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收入占比仅 6.5%。  国内研发投入绝对值平均约 4 亿元,研发投入绝对值仅有全球的约 1/8 (海外企业研发投入未经折算为人民币)。但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企业近年来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国内器械企业一边加大研发投入、一边加大对外投资,以追赶国际创新进度。  近几年,国内前十大医疗器械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多维持 20%以上的增长。其中,国内医疗器械巨头迈瑞医疗,2020 年研发投入已突破 20 亿元,较 2019 年增加 27% 英科医疗、振德医疗等在 2020 年收入大幅提升情况下,研发投入也较前一年增长 3 倍以上。  除研发支出增加,国内器械头部企业也在加速对外投资步伐。2018-2019 年,受资管新规后影响,市场上股权投资资金面紧张,国内上市公司对外战略投资交易数连续下降。  并且,受全球贸易战等影响,国内企业跨境并购交易数也连续出现下滑。2020年,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数出现反弹,整体交易额达 2345 亿美元,已基本恢复至 2018 年水平。  1.4 国际竞争力:产品升级带动国产器械进口替代及出口增加  1.4.1 国内高端器械市场仍以进口为主,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国内多数高端器械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可观。国内医疗器械约有三分之一品类进口替代率不足 50%,但由于进口替代率比较低的大部分品类进口展品售价较高,2015-2020年,国内医疗器械进口产品销售额占医疗器械市场整体约三分之一。  未来,国产市占率较低的品类,销售额将随该产品整体市场规模提升而增长,例如,目前国内高值耗材的神经介入、高端医疗设备等已逐步进入进口替代萌芽期。  而体外诊断领域的分子诊断、免疫诊断等,高值耗材的外周血管介入、人工晶体,医疗设备的 CT 等领域,已步入进口替代的高速成长阶段。相对来讲,低值耗材的大输液、卫生材料,体外诊断的生化诊断等,已经基本完成进口替代。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在市场扩容、政策支持、国内技术迭代及医保控费等支持下,进口替代动力强劲。  由前文,国内医疗器械市场 2020 年规模预计可达7700亿元,但目前,高端器械领域,尚有较多临床需求尚未满足。并且,对照国内外药品、器械市场结构,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仍有至少两倍增长空间才达到合理结构。  市场快速扩容,奠定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高速成长的市场基础。  产品端,国务院、药监局多次发文,支持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尤其是鼓励临床急需、创新度较高产品加速上市,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技术不断突破。  支付端,医保控费一方面为器械行业发展挤出了市场,另一方面,国际器械企业考虑到全球市场价格同步问题,降价对其挤出效应也较为明显。  由此,市场扩容推动行业整体发展,国内政策支持下的产品结构调整,更是有利于推动国内 医疗器械企业快速扩张。  1.4.2 国内器械企业以新冠疫情契机,走出国门步调显著加速  2020年医疗器械出口额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其中医疗耗材出口增加一定程度上拉动中高端产品出口增长。2020年国内医疗器械出口额达到 1019 亿美元,其中医用耗材类 942 亿美元。  剔除疫情延续带来的医用耗材出口高增长部分,2020年 IVD试剂、诊疗设备等出口额增长,带动全年出口额达到596亿美元,增速突破30%,而正常年份,医疗器械出口年均增速仅有 10%左右。  但从2020 年器械出口月度数据看,国内医疗器械出口 5 月进入高峰,10 月基本恢复至每月 60 亿美元。  我们预计 2021 年国内器械出口仍将保持在高位水平,后续出口产品结构有望迎来调整。  疫情延续医疗器械出口额高位停留,未来关注产品结构调整空间。  2020 年医疗器械出口产品结构看,医用耗材占比超过 70%,较常规年份医用耗材 10% 左右占比提升幅度较大。  其中,出口美国医疗器械总额 260 亿美元中,148 亿美元为口罩与防护服产品。从产品出口地区看,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累计出口占比超过 50%。  除以上发达地区,2020年“一带一路”国家器械出口额实现 1.8 倍增长,其中,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增幅在 3 倍以上。据国内某器械龙头企业访谈记录,通过呼吸机、低值耗材等出口建立合作关系,俄罗斯等地区已经开始与采购公司其它体外诊断高端产品。  未来,出口器械产品结构调整是否会促进国产中高端器械产品出口,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器械出口机会,值得关注。  2、细分赛道:医疗器械品类繁多,不同产品国产替代及出口情况差异较大  2.1 医疗设备:市场份额占比最高,进口替代及出口市场空间广阔  2.1.1 医疗设备为医疗器械领域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赛道,国产化程度也最低  医疗设备为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最大的赛道,近年来细分市场稳定增长,诊断设备、治疗设备、康复设备等发展阶段存在一定差异。2019 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整体达到 6400 亿元,其中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3560 亿元,占据市场整体份额 57%。  近年来,医疗设备市场增速维持在18%以上,2019年市场规模较 2015 年的 1744 亿元已实现翻倍增长。  2020 年,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有望恢复高增长至 4272 亿元。产品结构看,医疗设备主要分为诊断设备、治疗设备、康复设备等,各细分赛道技术成熟度及进口替代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诊断设备的超声检测仪,治疗设备的呼吸机、监护仪等技术较为成熟,国产产品市场占比较高。其他如手术室辅助设备,包括消毒灭菌设备、制冷设备等,国产化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医疗设备市场占比最高,但整体进口产品占比超 70%。  国内医疗设备整体国产化率水平仅有 30%左右,其中核磁共振、放疗设备等领域,由于产品技术壁垒较高,且产业链上游集中在欧美市场,国产品牌市占率甚至不足 20%。  即使进口替代率相对较高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等,国产产品也主要是以低端产品,主打国内二级及以下低端市场。  例如,2019 年以迈瑞医疗为首的国产麻醉机设备已占据国内近 35%的市场规模。但从产品终端市场结构看,迈瑞的麻醉机在二级医院市占率 21%,远高于其在三级医院 13%的市场份额。  再如,2018年包括迈瑞、汕潮、开立等在内的国产超声影像设备已在国内占据 30%以 上的市场份额。  但从产品结构看,2019年国产超声设备仍以低端产品为主,低端市场占有率高达 80%以上,但在高端超声影像市场,国产市占率仅 20%。  2.1.2 医疗设备技术门槛高,自研、并购、合作研发等模式推动国内产品技术进步  医疗设备多数产品结构复杂组装周期长,且产业链多环节国产化率低、技术壁垒相对较高, 技术进步是进口替代及走出国门的核心。  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占比较低的原因除设备本身制造工艺复杂、对产品质量和功能稳定性具有较高要求外,国内产业链上游供应能力较弱也是重要限制因素。也即医疗设备的竞争壁垒除生产及注册外,打破原料供应、零部件组装等壁垒也至关重要。  以呼吸机为例,一台有创呼吸机需要 1000 多个零部件,其中核心部件涡轮风机、传感器、芯片、比例阀、音圈电机等,大部分由欧美企业供应。  据访谈,国内多数大型医疗设备20%的核心部件,未来 5-10 年内可能都难以完全实现进口替代。  从组装效能来看,成熟产线生产一台呼吸机平均耗时 40 天,而从头摸索生产流程完成组装大约需要 540 天。  企业自主研发与并购相结合,国产医疗设备逐步拓展中高端市场。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主要采用并购与自主研发相结合模式,不断实现产品升级。自主研发方面,以进口替代相对较为完全的 DR(Digital Radiography,直接数字化 X 射线摄影系统)为例,核心部件包括 X 线球管、X 线高压发生器、平板探测器、机械部件和图像系统等。  国内企业万东医疗通过多年研发,逐步实现以上全部核心部件的进口替代,并使得公司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再如,迈瑞医疗开发的 SV300呼吸机已采用自主研发的涡轮风机,产品在降噪、提高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已实现更优。  并购方面,以迈瑞医疗为例,公司 2008 年金融危机时收购美国老牌厂商 Datascope 监护仪业务,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监护产品厂商。  2013年并购 Zonare,正式踏入高端超声影像市场,并在后续市场拓展中将 Zonare 的域扫描成像技术应用在高端超声技术和高端市场领域。  2.1.3 国产设备价格优势显著,疫情延续或将加速国内龙头企业进口替代及国际化  国产医疗设备价格优势明显,推动进口替代及出口增加。国内医疗设备进院涉及各方面较为复杂,以往国产医疗设备定价低反而未必是优势。  但近年来,卫计委、医科院等关注到部分国产医疗设备相关性能已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一方面,发展国产医疗器械可以大大降低进口设备价格 另一方面,推动三级医院使用国产医疗设备可有效遏制就医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负担。  海外市场推广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疗价格相对不敏感,是高端医疗设备主战场 并且,欧美国家自身医疗设备共计能力较强,出口医疗器械占全球总出口量60%以上,国产医疗设备竞争优势不大。  但目前欧美整体医疗资源配置较强,2018年美国出口医疗器械国家中,前20位中有 18 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前 20 各国家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量90%,国产医疗设备出口也不例外,主要出口地仍以欧美国家为主。  未来,国产医疗设备应发挥价格优势,重点推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尤其是中欧等地区市场出口。东南亚、非洲等市场增长空间可观,但大部分地区卫生资源配置仍需较长时间充实,可关注。  新冠疫情延续带动医疗设备出口增加,其中呼吸机等出口量显著提升,但国产医疗设备出口仍任重道远。  2020 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生产恢复最快的中国海外贸易额迅速增长。2020 年医疗器械出口额较前一年增长 1.3 倍,其中,医疗设备出口增速也由 2019 年的 6%左右提升至 48%。但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出口,头部市场集中效应十分显著。  以医疗设备出口增长最明显的呼吸机为例,2019年海外各国在中国医用呼吸机采购量看,迈瑞医疗一家占据近 75% 的市场份额,家用呼吸机市场相对分散,但鱼跃一家采购量也超过了 40%。  由此可见,未来国产医疗设备最有望打开国际市场的,仍将是国内该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除细分赛道龙头,由美国医疗器械出口经验看,具备当地政府信息跟踪能力、重视 CT、MRI 等院内必须设备细分市场、售后服务能力强、与 FDA 或 CE 沟通顺畅的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相对更加成功。  2.2 高值耗材:市场面临集采压力,进口替代及出口或将加速  2.2.1高值耗材细分品类众多,短期部分品类面临集采降价压力  高值耗材主要包括骨科等十多个细分品类,各类别国内市场发展阶段存在较大差异。高值耗材包括骨科、眼科、心血管、神经外科、口腔、血液净化、电生理、起搏器、手术外科等十多个细分品类。  各赛道国内产品技术发展阶段、进口替代情况等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心血管、骨科、血液净化耗材中部分品种技术较为成熟,进口替代也较为完全,如心血管的冠脉介入、封堵器等产品,国产化率已超过80%。  但是,现仍有一半以上的高值耗材品类,仍以进口产品为主,例如骨科领域的关节类产品、眼科领域的人工晶体、口腔种植体、心血管领域的外周血管介入、神经外科的介入类产品、起搏器、手术外科领域的内窥镜软镜等。  高值耗材技术较为成熟、临床用量较大的产品,短期面临集采。  2020 年高值耗材领域市场规模最大单品,冠脉支架全国集采政策落地,国产产品价格由每条 8000-10000元降至 700元,降幅高达 90%以上。  集采对国内高值耗材企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冠脉支架集采限定各家采购量,但价格降幅过大,对单一产品依赖较强的中小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对心血管高值耗材行业集中度 进一步提升有一定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美敦力等进口厂商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也必须同步参与集采降价。对此类跨国大型器械企业产品国际定价会有较大影响,未来集采有望加速部分赛道国产化进程。  由目前集采推进进程看,临床应用量相对较大的心血管、骨科等耗材已经在逐步纳入全国集采范围。  其中,眼科、血液净化及起搏器等产品,区域采购联盟集采也在推进,但从降价幅度和波及范围看,影响力依次为全国集采、区域采购联盟、省采购联盟。  2.2.2 创新技术高值耗材短期集采概率较小,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仍大有可为  新技术产品市场仍在快速增长,短期内集采压力较小。近年高值耗材主要细分品类市场增速来看,心血管领域外周血管、脑血管介入耗材大于 30%的市场增速远高于冠脉血管 20%左右的增速。  相比于成熟的冠脉血管耗材市场,外周、脑血管领域市场仍在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首先,随着诊疗相关配套完善,外周及脑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比例不断提升。  其次,由外资主导的市场
  • ​半导体设备货期再延,国产替代春天来临
    据日媒日刊工业新闻7月30日报道,某家大型芯片厂高层表示,“这1-2个月来常听到有关设备交货时间延迟的消息,”虽然无法确定到底是哪种零件短缺,不过交期从原先的1年延长了半年时间至1年半,“今后必须评估交期延长因素、来制定工厂增产计划。”芯片荒的影响已逐渐从产业链下游传导到上游,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甚至卖断货。半导体市场巨大,国内晶圆厂投资火热据中国半导体行业测算,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到884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20%,为同期全球产业增速的3倍。技术创新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制造工艺、封装技术、关键设备材料都有明显大幅提升,在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上也涌现出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此外,海关总署表示,2020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1.08万亿元,增长9.8%;出口集成电路3140.3亿元,增长15%。种种数据显示,得益于物联网、5G、新能源汽车等新赛道的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需求激增,将保持不断增长。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芯片需求,国内掀起了晶圆厂投资热潮。SEMI数据显示,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将在新晶圆厂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各有 8 个。 2021 年和 2022 年,生产 300 毫米晶圆的晶圆厂将占大部分(15 个),届时将有 7 个晶圆厂开始建设。 计划在两年内建造的其余 7 座将是 100 毫米、150 毫米和 200 毫米晶圆厂。 这 29 座晶圆厂每月可生产多达 260 万片晶圆(8英寸等效)。芯片厂投资恐受影响,国产替代春天来临作为半导体产业的支撑产业之一,半导体设备的市场规模巨大。有报道指出,在新建晶圆厂中半导体设备支出的占比普遍达到 80%。一条晶圆制造新建产线的资本支出占比如下:厂房 20%、晶圆制造设备 65%、组装封装设备 5%,测试设备 7%,其他 3%。晶圆厂对半导体设备需求和依赖巨大,有资料显示,通常一条成熟制程的月产能在1万片的12吋晶圆生产线上,扩散设备需要22台,CVD设备需要42台;涂胶/去胶设备需要15台,光刻机需要8台,刻蚀设备需要25台,离子注入设备需要13台,PVD设备需要24台,研磨抛光设备需要12台,清洗设备需要17台,检测设备需要50台,测试设备需要33台,其他各种设备需要17台。但目前我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很低,严重依赖进口设备。根据中国本土主要晶圆厂设备采购情况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主要本土晶圆厂设备的国产化情况如下:这次半导体设备货期再延,国内的芯片厂投资恐受影响,极有可能晶圆厂项目设备入厂延期,对于资金链紧张的企业甚至有破产风险。与此同时,国产替代的春天将来临。半导体是一个高度全球化、分工体系明确的产业,半导体设备的采购往往面向全球。基于海外半导体设备商的先发优势,以往,由于面临验证周期过长等问题,国产半导体设备进入应用的机会相对较少。而近日,华海清科上市,在问询反馈中华海清科对设备验证的流程进行了说明,让外界得以知晓半导体设备厂商是如何进行设备验证的。半导体设备的验证周期很长,快则半年,慢则需要1-2年时间。华海清科的设备在客户中验证周期最短的仅有100天,在厦门联芯的验证周期长达556天。华海清科提到,12英寸机台新增客户的平均验证周期为366天。此次设备货期延至一年半,加上设备调试,意味着新建芯片厂至少在一年半中无法形成有效产能。这一时间甚至超过了半导体设备首次入场验证时间,迫于生产周期限制,国内晶圆代工厂进行国产替代和验证甚至能更快形成产能。芯片厂将有更强的动力进行国产替代的尝试。而本次引起半导体设备短缺的重要原因是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的缺货,国产半导体设备对进口关键零部件依赖严重,面对此次零部件缺货,国产半导体设备商也将加大对国产零部件的采购,甚至会推动国产零部件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国产替代的春天来临。
  • 【瑞士步琦】固体分散体技术和喷雾干燥在难溶性药物中的应用
    固体分散体技术和喷雾干燥在难溶性药物中的应用近年报道的新药种类近 90% 都是属于水难溶性药物;由于其溶解度偏低,需要的给药剂量比其他药物大得多,这就使得难溶性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低于预期。水溶性较差的药物化合物,由于其固有的低水溶性和在相关吸收窗口期内无法溶解于胃肠道介质,因此口服制剂的制备极具挑战性。业界研究者认为活性药物溶出限制其速率,为了获得足够的生物利用率,了解如何提高溶解速率非常重要。常用提高溶出度或溶解速率的方法有:固体分散体,药物颗粒微纳米化和优化脂质剂型配方等。固体分散体作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一直被广泛关注,它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改善难溶于水的药物化合物的性质,提高药物溶出速率,并且生物利用率也有明显改善。通过搭配水溶性聚合物,固体分散体主要应用于速释型药物系统,同时近期有研究发现其在缓释系统的表现也同样优异。固体分散剂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基于溶剂的雾化蒸发技术产生微粒和对所得固体分散体进行微粒化的熔融技术。其中溶剂蒸发法包括喷雾干燥,冷冻干燥,超临界流体技术,静电喷雾和静电纺丝等方法。喷雾干燥是最常用于制备固体分散剂的技术,由于喷雾干燥可以生成细小的液滴,具有高比表面积,所以是一类非常快速的干燥过程。市面中喷雾干燥有不同类型的装置,尽管雾化装置和雾化能力各不相同,但其中大多数元配件都有一定相通性。近年来,研究者对喷雾干燥颗粒形成机理的探索也逐年增加;已经提出相关模型用于解释喷雾干燥颗粒形成的过程,特别是溶媒蒸发阶段,这也是液滴固化形成干燥颗粒的关键阶段。自从 1872 年首台喷雾干燥设备发明制造以来,在工艺及硬件方面已取得很大进步,同时也完全扩展到工业应用场景中。喷雾干燥可以通过简单的一步制造法产生小颗粒,并可以一定程度控制颗粒的特性以达到改善其药物传递性能的目的,这就非常适合肠道部位短的吸收窗口期,保证药物在相对短的距离内扩散。此外,喷雾干燥固体分散体微粒溶解速度快,可以获得良好的溶解曲线,还可以用于控制固体分散体的质量属性,防止药物与载体相分离,以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利用喷雾干燥制得的固体分散体具有粗糙表面和多空内部结构,有效增加颗粒总表面积;对研究微观结构及微观结构对配方性能的影响来讲,是当前研究优化所用配方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可以调整一系列参数用以控制干燥过程和最终的颗粒特性。喷干过程中重要参数包括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雾化气体流速,料液流速,料液粘度和液体中物料的性质。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是物料功能性过程监控解决方案的重要参数,有相关研究表明入口和出口温度之间的比率会影响形成颗粒的特性以及回收率;干燥气流对颗粒特性似乎没有任何直接影响,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建议使用最大流速,因为它会影响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
  • 岛津助力关键材料国产替代化——材料研发中的测试方法
    新材料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然而,我国材料强国之路任重而道远。研发生产关键新材料实现国产替代对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对高端新材料的发展做出明确部署: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陶瓷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突破,加快高性能树脂和集成电路用光刻胶等电子高纯材料关键技术突破。岛津拥有出色的表面分析及质谱分析技术,助力企业对关键材料的研发工作。电子探针(EPMA)用于烧结钕磁铁晶界改性及扩散分析 钕铁硼(NdFeB) 是一种重要的稀土磁性材料,在各类发动机、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烧结钕铁硼材料中添加稀土元素铽(Tb)是提升其性能的有效方法。通常只有使稀土元素Tb主要分布于主相晶界位置,才能达到提升磁性材料的整体性能。这样的晶界改性可通过晶界扩散的方式实现。而通过岛津场发射电子探针EPMA-8050G,就可以观察到烧结磁性材料的晶界改性和扩散现象。场发射电子探针EPMA-8050G①晶界改性铷铁硼的表征晶界改性的铷铁硼磁体主要元素分布特征上图所示为含 Tb 的烧结铷铁硼磁铁的元素面分析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有助于提高材料性能的 Tb 缠绕分布于主相晶界处。②晶界扩散Tb元素的表征Tb 晶界扩散处理后从表面至心部的元素分布特征上图所示Tb通过主相晶界,从磁体表面扩散到了约 150μm的区域。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上的线分析显示(各元素均为 8wt%范围),可以看到Tb和Nd、Pr发生置换,并且Tb浓度沿着中心区域方向略微降低。将Tb晶界扩散处理后的铁硼磁体的表面区域、距表面 1/2 处的中间区域以及心部放大后进行面分析,结果显示在主相晶粒附近,形成了薄而均匀且连续的富Tb壳层。Tb晶界扩散处理后表面、距表面1/2处和心部的分布特征电子探针(EPMA)用于氮化硅陶瓷的缺陷分析 氮化硅(Si3N4)陶瓷是一种耐高温高强度的无机材料,目前在航天航空、汽车发动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氮化硅同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散热性,未来也有可能会成为IC基板的重要材料。目前氮化硅陶瓷材料的致命弱点是对损伤和缺陷敏感。因此缺陷分析至关重要,利用岛津EPMA对氮化硅陶瓷样品进行微区分析,而不同微区位置的元素差异,对揭示缺陷成因具有指导意义。样品缺陷点的元素面分析结果如上图所示 V、Cr、Mn、Fe、Mo等金属元素在白亮条状区域有明显富集,而黑色区域主要富集轻元素C。对缺陷的典型区域进行微区成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正常的位置1,位置2除了富集更多的C元素外,还检出了微量的S、Cl、K等元素,推测可能是来自于样品热镶嵌时残留的树脂等有机物,或样品磨抛等制样环节引入的残留物;而位置3的主元素为Fe、Cr,此外含有微量的Mn、Co、Ni、Mo等元素,可能是混料环节未混匀的烧结助剂在烧结环节未完全熔化,或者生产流程中机械设备部件表面部分剥落而混入,具体原因建议结合工艺流程及其它分析手段综合分析。MALDI-TOF用于光刻胶成分解析 光刻胶是芯片制造中光刻工艺非常重要的耗材,是半导体产业的关键材料。光刻胶由树脂、光酸、溶剂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中,光刻胶树脂是高分子聚合物,不仅是光刻胶的骨架,也是核心成分。树脂的单体种类和比例等结构设计、树脂的分子量、分散度等会影响光刻胶的核心性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无需复杂样品前处理,适用于光刻胶中树脂的分子量的快速检测,为半导体材料的测试提供方法参考。MALDI-8030在m/z 1-3600范围内,检测到一系列不同聚合度的质谱峰,相邻质谱峰平均相差约120 Da,与酚醛树脂单体-(C8H8O)n-分子量相符,聚合物质谱分布模式与酚醛树脂理论结构式相符。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又一个迫切需要国产替代的产业
    科学仪器的国产替代已刻不容缓。 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中,“质谱分析检测技术”被明确列为具有应用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质谱仪具有通用性,具有更高分辨、更高灵敏、更高通量和更高准确度的特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质谱仪的应用可以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在食品、环境等领域,受检测监管趋严,质谱仪的应用普及度持续提升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质谱仪属于高端实验分析仪器,技术壁垒高,有“皇冠明珠”的美称,进口依赖度较高,未来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快速渗透 1912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 汤姆逊研制出一台简易质谱仪,为质谱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预见其在化学领域的发展前景。1919年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研制出第一台精密质谱仪,测定了50多种同位素的质量数,开启了质谱学的快速发展时代。 TransparencyMarke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预计全球质谱市场2018-2026年行业平均增速约7.6%,超过全球实验分析仪器4%的行业平均增速。 全球质谱仪行业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实验分析仪器平均增速,主要是受益于产业升级和部分领域检测要求不断趋严,渗透率逐渐提升,中国尤其如此。 2020年,国内质谱仪行业总需求规模约 142 亿元,约占全球总规模的1/3。2014-2020年我国质谱仪总需求规模 CAGR达到20.2%,远高于全球7%的平均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发展高端科学仪器提出了迫切需求。作为高端科研仪器,质谱仪在各个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市场对质谱仪器的普及率非常低,未来需求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以医疗领域为例,美国质谱临床检测市场规模约为90亿美元/年,占总医学检测市场的15%左右,仍保持较快增长,渗透率还有提升空间。相比之下,我国临床质谱检测仅占医学检测市场的0.5%左右(总检测收入约6000亿元/年),对标美国15%渗透率,国内临床质谱检测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 加速追赶 全球质谱仪市场主要被国际行业巨头占据,参与者主要为沃特世、丹纳赫、布鲁克、安捷伦、赛默飞、生物梅里埃、岛津等公司,大约占据全球了 90%的市场份额。 2020年,第一大品牌是SCIEX,占到全球份额的22%,第二大品牌安捷伦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0%,第三大品牌赛默飞市占率为17%,第四大品牌WATERS全球市占率为13%,第五大品牌布鲁克全球市占率为16%,前五大品牌合计占到全球份额的88%。 从全球市场来看,目前质谱仪的销售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其中北美地区占据了全球质谱仪市场的主导地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质谱仪销售市场,英国、法国、德国占据了欧洲地区质谱仪市场的主要份额。未来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亚洲各国对高端质谱仪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亚洲是全球质谱仪市场中增速最快的地区,而中国是亚洲的主要增长点。 遗憾的是,我国在质谱仪领域的研发、产业化及应用技术水平均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高端质谱仪市场长期被国际行业巨头垄断。 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质谱仪总金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级别,质谱仪进口额约占国内质谱仪行业规模的90%。2020年,我国进口质谱仪总金额为15.25亿美元,2021年前11月质谱仪进口额达到14.3亿美元。 2019 年,国内政府采购质谱仪领域,外资品牌占据绝大份额。根据仪器信息网从政府招采网上统计到的不完全信息,2019 年上半年赛默飞以1.17亿元的中标金额独占26%的质谱政采市场,SCIEX以7805万元的中标金额位居第二,第三位安捷伦的占比达到12%,沃特世、岛津基本持平,各自占到11%的市场份额。另外,布鲁克、富鲁达、Nu Instruments、梅里埃、珀金埃尔默、日本电子等进口品牌也有1%-7%的份额。 国内掌握质谱仪所涉及的原理、模拟、计算、设计、工程化、工艺化、生产、应用开发及维护等各环节专业技术的专业类公司较少。主要国产企业包括广州禾信、谱育科技、舜宇恒平、博晖创新、华仪宁创、华质泰科、维科托、毅新博创等。 其中以禾信仪器和谱育科技(聚光科技子公司)为代表的国内质谱仪领先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技术进步较快,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2020年禾信仪器总营收3.12亿元,同增42.05%,2014-2020年收入CAGR达到42.04%。去年营业收入约4.64亿元,同比增加48.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857万元,同比增加13.13%;基本每股收益1.38元,同比增加4.55%。 2020年,谱育科技收入5.89亿元,同增翻番以上137.5%。2021年谱育科技新签合同额约13.4 亿,同比增长65%,实现营业收入9.61亿元(同比+63%)、净利润1.24亿元(同比 +122%)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有更多本土企业进入到质谱领域,例如样品前处理领先企业莱伯泰科,公司于2021年5月首次推出首款质谱产品Lab MS 3000 ICP-MS。 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话说:“关键技术是讨不来、买不来的。”自2022年1月1日起实行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中第九十一条明确指出:“对境内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科技创新产品、服务,在功能、质量等指标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购买;首次投放市场的,政府采购应当率先购买,不得以商业业绩为由予以限制。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像质谱仪这种科学仪器将会逐步进入国产替代的周期,相关本土企业值得长期跟踪。
  • 2010年物理诺奖得主团队用石墨烯制出特氟龙替代物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因发明石墨烯而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他们领导的研究小组又利用石墨烯制成了一种稳定耐高温的新材料,可替代用于不粘锅的特氟龙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海姆和诺沃肖洛夫等人在新一期纳米科技刊物SMALL上报告说,他们对石墨烯进行氟化处理,获得了这种新材料。现在被广泛应用的特氟龙材料的化学名称是聚四氟乙烯,是由碳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塑料 而石墨烯是由薄薄的一层碳原子组成的物质,对石墨烯进行氟化处理后得到的材料实际上就是只有一层原子结构的特氟龙。   这种新材料同时具有石墨烯和特氟龙两种材料的优点。它像特氟龙那样化学性质稳定和耐高温,可以用于生产不粘锅和密封垫圈等产品 同时它又像石墨烯那样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可用于生产半导体的电学性能。   海姆说,两方面优点的结合使得这种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它不会只是被作为更薄更轻的特氟龙替代物,而是可以用在任何需要超薄、高强度、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涂层的场合,比如可以用于生产发光二极管中的超薄介质。
  • 鼎阳科技业绩快报:营业利润增幅46%,进口替代加速
    2月25日,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112)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初步测算,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0382.32万元,而去年同期实现22080.03万元,同比增长37.60%;实现营业利润 9025.93万元,而去年同期6174.55万元,同比增长46.18%;实现利润总额 9041.98万元,而去年同期6161.66万元,同比增长46.75%。鼎阳科技表示,尽管遭遇电子行业芯片荒和国内外疫情,但公司境内外各档次产品销售额均继续增长,全球市场渗透持续发力,特别是高端产品和境内市场保持了更高的增长势头,进口替代加速。此外,公司持续保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产品认可度以及品牌形象持续提升。有关项目增减变动幅度达 30%以上的变动说明:1、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7.60%,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6.1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6.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0.9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1.04%,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 47.76%,主要受益于公司在研发、营销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产品持续高端化,品牌、渠道持续优化,国产品牌替代进口加速。2、总资产同比增长585.84%,主要系公司于2021年12月份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导致货币资金和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3、股本同比增长33%,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768.43%,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同比增长551.32%,主要系公司于2021年12月份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导致股本和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31.76%:主要系公司于2021年12月份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募集资金暂未产生效益。作为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这是鼎阳科技首次公开年度业绩。据了解,鼎阳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企业,目前已研发出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数字示波器、波形与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产品,具备国内先进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该公司依与示波器领域国际领导企业之一力科和全球电商平台亚马逊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其自主品牌“SIGLENT”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品牌,主要销售区域为北美、欧洲和亚洲电子相关产业发达的地区。但由于国内企业在通用电子测试测量领域起步较晚,技术积累时间较短,在产品布局及技术积累上与国外优势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鼎阳科技的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中高端产品市场主要被国外优势企业如是德科技、力科、泰克以及罗德与施瓦茨等占据。目前我国由于高端芯片,特别是模拟芯片等受制于人,使得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厂商在技术升级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高端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对模拟芯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产芯片无法满足需求。而ADC芯片的产业链和半导体产业的一样,其产业链庞大而复杂,可以分为:上游支撑产业链,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生产环境;中游核心产业链,包括 IC 设计、 IC 制造、 IC 封装测试;下游需求产业链,覆盖工业、通信、消费电子、航空、国防及医疗等。鼎阳科技称,公司致力于实现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高端产品核心技术和芯片的自主可控,同时也致力于成为全球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最具创新能力的领导者。鼎阳科技通过公开募资开展相关高速ADC芯片研发。据了解,信号链芯片主要包括放大器、数模转换类,其中转换器属于其中技术壁垒最高细分品类。转换器是由模拟电磁波转换成0101比特流最关键的环节,具体又可以分为ADC和DAC两类,ADC作用是对模拟信号进行高频采样,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DAC的作用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其中ADC在总需求中占比接近80%。DC/DAC是整个模拟芯片皇冠上的明珠,核心难度有两点:抽样频率和采样精度难以兼得(高速高精度ADC壁垒最高)以及需要整个制造和研发环节的精密配合。ADC关键指标包括“转换速率”和“转换精度”,其中高速高精度ADC壁垒最高。数据转换器主要看两个基本指标,转换速率和转换精度。转换速率通常用单位sps(Samples per Second)即每秒采样次数来表示,比如1Msps、1Gsps对应的数据转换器每秒采样次数分别是100万次、10亿次;转换精度通常用分辨率(位)表示,分辨率越高表明转换出来的数字/模拟信号与原来的信号之间的差距越小。高性能数据转换器需具备高速率或高精度的数据转换能力。招股书显示,鼎阳科技向境外采购的重要原材料包括 ADC、DAC、FPGA、处理器及放大器等 IC 芯片,该等芯片的供应商均为美国厂商。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在产产品或在研产品所使用的芯片中,美国TI公司生产的四款 ADC 和一款 DAC 属于美国商业管制清单(CCL)中对中国进行出口管制的产品,需要取得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的出口许可。公司已经取得这五款芯片的许可,其中四款芯片的有效期到2023年,其余一款芯片的有效期到2025年。聚焦ADC领域,全球主要供应商仍是TI、ADI为首的几家国际大厂,而高性能ADC在军用领域、高端医疗器械以及精密测量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ADC技术的国产替代对于我国各下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 邀请函:KRÜSS诚邀您参加第六届水性乳液/分散体技术发展论坛
    展会信息当前涂料和油墨发展的趋势是绿色环保,强调环境友好和可再生性。水性涂料和水性油墨正在逐渐替代溶剂型涂料。KRÜ SS可以为评价涂料的分散效果、喷涂效能、铺展润湿能力的整个流程中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KRÜ SS诚邀您参加2023年第六届水性乳液暨分散体技术发展论坛会议时间:2023.4.26 - 28展位号:25会议地址:杭州三立开元名都大酒店(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绍兴路)学术报告4月27日星期四09:55-10:20三立厅,报告主题:动态、静态表面张力和润湿性分析技术。典型应用涂料,油墨和乳液的静态表面张力涂料和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接触角分析涂料和油墨等与基材的润湿性涂料,油墨与基材的粘结稳定性涂料等起泡性和消泡性分析会议背景根据涂料、油墨、胶粘剂行业“十四五”发展目标,涂料、油墨、胶粘剂等行业预计年均增长4%左右,到2025年,涂料行业产量增长到3000万吨、胶粘剂增长到850万吨、油墨将接近100万吨。到2025年,环境友好的涂料品种占涂料总产量的70%,而目前我国水性胶产量已接近总产量的50%,水性油墨产量也接近20%。另据弗格传媒统计,2021年我国水性乳液/分散体总产量预计将超过400万吨,水性涂料、胶粘剂、油墨的新增产能也有较大幅度提升,这为水性乳液/分散体的新增产能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 MC.ART 全自动分散机现正接受试样! - 附广州研究所试样情况
    为了解决广大用户的应用问题,作为德国MC.ART产品的中国总代,广州语特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语特”) 准备了一套MC.ART全自动分散机试用系统, 以响应广大客户对全自动分散机的试用需求,近距离观察样品的试用情况与效果。公司从2017年7月开始正式接受试样! 试样地点: 广州或深圳。 全自动分散机系统, 型号MC-DS401, 单通道处理量250ML,可多通道同时处理24-28个样品。包括分散模块,注液/清洗模块与控制模块。 分散模块有4个分散机与刀头;注液/清洗模块有水,有机溶剂,超声波清洗三个清洗槽,均可以全部或部分开启, 用户根据情况自行设定分散或清洗的转速,运行时间,浸入深度,循环次数,空甩情况等等, 所有操作流程方案与参数均可通过数显屏设置并保存;有报警功能。 应用范围: 动植物组织样品的匀浆处理, 粉/液体的分散处理,化妆品的乳化处理等等。 各大商检,食检,药检部门,以及相关研发部门均有应用。附近期广州某研究所的试用情况报告: 1、 样品:花椰菜、西兰花、西红柿、蒜蓉、芹菜等1、 实验要求:在每个样品里添加50mL的溶剂,以8000-10000rpm的转速,分散均质2分钟2、 做样情况在样品里添加50mL的溶剂,置于试管架;设定好程序和参数之后,开始做样在做样的过程中,不同的样品含有不同成分的纤维,含有纤维成分多的样品会产生比较的多泡沫,而含有纤维成分少的样品则不会有很多泡沫。泡沫越多,会导致刀头难以清洗干净。4.做样结果:1)分散效果:2)清洗效果:由本案例可以看出, MC.ART分散系统采用德国特制刀头,充分考虑到了样品的分散效果与清洗效果,无需人工拆卸清洗, 多通道分散清洗同时进行,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约人工成本与缩短测试周期,可以完美地替代传统的批处理分散机! 关于语特 和 英国Bibby / 德国Miccra / 德国MCART/ 德国CAT /德国LUM /瑞士Gerber Instruments广州语特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搅拌器/分散乳化机等实验室样品制备等通用仪器, 熔点仪/光度计/冰点仪等分析仪器,以及PCR等生命科学仪器。 作为英国比比(Bibby )在中国南方的首代,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海南,贵州和西藏是我司的服务范围。语特公司也是德国Miccra, MCART, 德国CAT,瑞士Gerber Instruments 在中国的首代。l 英国BIBBY 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作为英国最大的实验室科学仪器生产商, 旗下有4个子品牌:Stuart,Techne,Jenway,Electrothermal. 专注于样品前处理等通用实验室仪器(如:熔点仪, 搅拌器, 混匀器,摇床, 培养箱,干浴器/氮吹仪,水浴,菌落计数器, 纯水蒸馏器),分子生物学研究设备(基因扩增仪PCR,荧光定量,杂交箱);分光光度计/超微量紫外等分析仪器,及平行反应工作站相关产品。 l 德国Miccra 成立于上个世纪,是德国乃至全球最专业的分散乳化专家。顶级分散乳化产品从实验室仪器,中试产品到工业设备, 分散头种类组合高达上百种;应用领域覆盖了化工,化妆品,制药,食品,环保等各大领域。l 德国CAT 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德国样品制备仪器方面的专家之一, 以”品质稳定”而闻名。其顶置式搅拌器种类多样,从手持式,教学用,到科研通用型,高粘度型,是CAT的代表产品线。l 德国LUM创立于1994年,是德国乃至全球首款可加速直接测量稳定性,优化配方的仪器。旗下系列仪器包括LUMIReader,LUMiFuge,LUMiSizer。l 瑞士Gerber Instruments 有超过120的历史,是专注于乳食品行业的典型代表。其产品冰点仪, 乳脂离心机, 食品专用PH计, 流出式粘度计等, 风靡欧洲及其它大陆国家。 德国MC.ART ,号称实验室小型“机器人”的提供者。其典型代表产品有:全自动分散乳化系统,自动抓取机器人,自动加液机器人,自动封装机器人,自动过滤机器人等实验室自动控制智能设备,以及实验室自动化的定制 。
  • 伍丰EX1800 进口替代 国产仪器未来已来
    伍丰EX1800进口替代 国产仪器未来已来2021年1-4月伍丰仪器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增长来自于国内外用户对伍丰仪器产品一贯的信赖,特别是全新产品EX1800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搭配自主研发的二极管阵列、荧光检测器,以进口仪器的预算价格中标国企某北方化工实业集团。同时,明星产品LC-100直接中标终端用户-亚洲知名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不同系列产品都获得国内外用户认可,对伍丰一个非常积极的激励与肯定。长期以来,国产液相一直面临着参数、配置、应用、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直接没有资格或间接被pass的境遇。对于“参数、配置、应用”,伍丰人只有把产品做的更好,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可。所有的工作都基于伍丰仪器对液相深入理解,源于一如既往的致力研发。5年、18个月我们花了5年多时间自主研发荧光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我们采用直线电机输液单元来解决超高效液相色谱输液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我们的研发团队花了18个月建立数据模型、完成了各项应用测试。EX1800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一步一步在光、机、电、控制系统的研发工作,经过了大量的应用测试,产品逐步解决所有的“卡脖子”问题。顺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所提到的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趋势所向,政府层面也在积极建立实施清单制,推动检验检测设备国产化。要求建立全方面建设国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验证评价平台,为国产仪器设备的推广使用提供基础评价服务; 加大高端科学仪器扶持力度,鼓励更多企业使用国产仪器;支持优先采购国产仪器,促进国产仪器发展等多项积极信号。当然,只有过硬的产品,加上政府扶持,才能在“进口替代”的路线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有力。FUTURE HAS COME面对“危”中有”机”的挑战,伍丰自我加压,全力提质,始终坚持做“更专业全系列的液相色谱”,坚持“技术领先,打造多方位解决方案。” 走近伍丰研发团队,你会相信“比伍丰更专业的是下一个伍丰产品”‘;走近伍丰创业者,你会听到坚定而自信的四个字“厚积薄发”。脚踏实地的投入与布局,也印证了技术趋动、稳步提升,长期发展,未来已来。
  • 美EPA警告制冷剂替代物的使用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风险
    2013年7月1日华盛顿消息,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警告个人业主、丙烷制造商和销售商、家装承包人和空调技术人员与在家用空调系统中使用丙烷(propane)或其他未经批准的制冷剂有关的潜在安全风险。   EPA正调查丙烷销售以及作为HCFC-22 (R-22) 的替代物使用的情况,HCFC-22 是在家用空调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制冷剂。家用空调系统的设计并不适用丙烷或其他类似易燃制冷剂的应用。这些物质的使用可能会给个人业主和维修人员带来火灾或爆炸危害。   EPA了解到在海外和美国境内都有发生个人因在空调系统中使用丙烷或其他未经批准的制冷剂而导致受伤的事故。EPA正在调查并将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强制行动。其他未经批准的制冷剂包括R-290、22a、22-A、R-22a、HC-22a和CARE 40。   之前EPA并没有允许在任何种类空调中使用丙烷或其他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个人业主和技术人员只限于在明确专门设计使用这些物质,并正确标记警告技术人员其中含有易燃物质的设备中使用丙烷或其他碳氢化合物。现在EPA已允许在明确设计使用易燃碳氢化合物制冷剂的工业制冷设备以及新的单机零售食物冰箱和冷库中使用丙烷以替代R-22。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the Montreal Protocol)R-22已经逐步被淘汰生产和进口,该环境议定书旨在减少并最终淘汰臭氧层消耗物质的使用,并向全新替代方案(Significant New Alternatives Policy ,SNAP)项目针对环境改善、卫生安全概况已经列出大量制冷剂清单,并持续评估用于替代R-22和其他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其他制冷剂。
  • 美国环保局警告制冷剂替代物的使用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风险
    2013年7月1日华盛顿消息,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警告个人业主、丙烷制造商和销售商、家装承包人和空调技术人员与在家用空调系统中使用丙烷(propane)或其他未经批准的制冷剂有关的潜在安全风险。   EPA正调查丙烷销售以及作为HCFC-22 (R-22) 的替代物使用的情况,HCFC-22 是在家用空调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制冷剂。家用空调系统的设计并不适用丙烷或其他类似易燃制冷剂的应用。这些物质的使用可能会给个人业主和维修人员带来火灾或爆炸危害。   EPA了解到在海外和美国境内都有发生个人因在空调系统中使用丙烷或其他未经批准的制冷剂而导致受伤的事故。EPA正在调查并将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强制行动。其他未经批准的制冷剂包括R-290、22a、22-A、R-22a、HC-22a和CARE 40。   之前EPA并没有允许在任何种类空调中使用丙烷或其他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个人业主和技术人员只限于在明确专门设计使用这些物质,并正确标记警告技术人员其中含有易燃物质的设备中使用丙烷或其他碳氢化合物。现在EPA已允许在明确设计使用易燃碳氢化合物制冷剂的工业制冷设备以及新的单机零售食物冰箱和冷库中使用丙烷以替代R-22。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the Montreal Protocol)R-22已经逐被步淘汰生产和进口,该环境议定书旨在减少并最终淘汰臭氧层消耗物质的使用,并向全球所有国家开放签认。EPA的显著新替代方案(Significant New Alternatives Policy ,SNAP)项目针对环境改善、卫生安全概况已经列出大量制冷剂清单,并持续评估用于替代R-22和其他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其他制冷剂。
  • “国产替代”绝非“平替”
    一次“乌龙”事件引发的思考近日与产品部同事交流获悉一则趣闻,浙江某疾控单位先后采购了某进口品牌和屹尧科技的微波消解仪,在对同一样品消解后,上机ICP/MS进行Cd的检测,检测结果却显示屹尧科技的消解液测试值偏低,而进口品牌的消解液测试值更为接近真实值。 是实验操作过程出现了纰漏?还是屹尧的产品性能不稳定?国产仪器到底有没有进口的靠谱? 带着一连串的问号,用户立即向屹尧科技工程师求证,工程师积极响应并迅速到达现场,通过对实验情况的了解和还原,当即破案(找到了样品中Cd测试值偏低的原因),原来这竟是一起“乌龙事件”。 在ICP/MS测试中,相同浓度的Cd,酸度越高受到的抑制越严重。由于用户使用的是1%HNO3配制的标准曲线,而在测量两份消解液时均没有进行赶酸,屹尧科技的消解液在上机检测时的酸度更高,Cd受到的抑制更加严重,从而导致了测试值偏低,通过对消解液赶酸降低酸度或者调整标准曲线的酸度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问题找到也解决了,但刨根问底造成两者酸度差别的原因又是什么? 经过对比发现,消解液中酸度较高是因为屹尧科技的消解罐所拥有发明专利的“超压自密闭智能控压技术”,该技术在确保所有消解罐反应安全的同时,使其拥有了更好的气密性!能显著减少消解液挥发,有效避免罐内待测物质的损失,尤其有利于As和Hg这一类挥发性元素的准确检测。而该客户所用的进口品牌由于消解罐不具备类似技术,仅通过罐盖螺纹密封。在实际高温、高压工作环境下,罐盖不可避免会发生膨胀变形,造成持续性慢泄气,罐内酸液大量挥发,导致定容后消解液酸度偏低,这反倒减轻了对Cd检测的抑制作用,从而使得Cd的测试值更为接近真实值。但在测试挥发性元素时,这样的酸液泄漏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元素损失,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国产替代”究竟意味着什么?这看似乌龙事件的背后,引起了我们的一些思考。曾几何时,国人理所应当地认为进口产品比国产的要好,尤其在选购高端科学仪器时,哪怕是花上几倍的价钱也更愿意选择进口品牌。这在几十年前,的确是不争又无奈的事实。受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制约,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起步较晚,产业配套发展也较滞后,高端科学仪器行业曾一度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彼时用户采购国产仪器属于低预算情况下的“消费降级”行为,以期找到进口仪器的“平替”。相信这也曾是每一位国产科学仪器从业者的心中憾事。 “平替”概念多见于消费品行业,通常指大品牌的平价替代品。对用户而言,“平替”更多是低预算时的不甘选择,低价的同时也意味着性能缩水。而“国产仪器只能做平替”的偏见曾一度占据用户心智数十年,就拿微波消解仪来说,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和技术迭代,一些国内厂商的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仍有不少用户还认为某些进口品牌更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消除用户长久以来对国产仪器“性能不稳”“智能化不佳”等刻板印象,也绝非一日之功。而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与政府持续加大科研领域投入力度,国内工业设计和制造能力日益提高,在众多国产仪器人多年的潜心打磨之下,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一些细分领域甚至已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屹尧从过去的望其项背、跟跑、到如今的并跑甚至领跑,这荣耀的背后,印证着一代代不甘居于人后的国产仪器人的毕生信念与家国情怀——国产仪器不仅仅可以实现进口替代,更有领跑这个行业的实力,国产替代绝非平替。 东风已至 顺势而为伴随行业的发展与进步,用户心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带有偏见的抗拒、到半信半疑,再到实际应用后踊跃地成为 “自来水”,愿意在各种场合为国产仪器品牌发声。这些可喜的变化,亦是我们每位从业者的动力。经过多年的沉淀与打磨,国产仪器在大幅提升性能和品质的同时,品类也日益丰富,一批批满足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通量化的科学仪器脱颖而出。自创立伊始,屹尧科技便将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作为准则,并且始终将解决用户问题作为我们的第一要务。前文提到的消解罐超压自密闭智能控压技术只是屹尧科技诸多技术创新中的一项,我们生产的超能微波机器人更是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24小时全自动完成超过500个样品的消解。实现了由“屹尧制造”到“屹尧智造”的全面升级。 国产仪器的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伴随“2000亿贴息贷款采购”等国家重大利好政策出台,行业发展更显蓬勃之势。与此同时,头部外资厂商逐步强化中国市场战略布局,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群雄逐鹿,方显英雄本色。亦希望更多的国产仪器从业者能秉持技术创新的理念,携手共赢,开拓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 药材质量问题症结“分散” 危害甚于食品
    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中药材的流通、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医药届代表提及的重点。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就在海南省宣布“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是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之际,海南的“毒豇豆”事件爆发了。这次事件令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了“风暴眼”。   再联系到去年10月到今年1月份韩国和日本(两个我国中药材出口主要市场)陆续出台新的中药重金属农药残留标准,以这两个检测标准为依据对我国的中药材出口设置壁垒 2008年发生的800多吨含铅中药材在韩国口岸被销毁事件等,我们不得不反思,同样作为农业经济作物的原药材问题——“毒豇豆”事件离我们中药材行业还有多远?   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问题是否普遍存在?   从目前中药材生产流通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多项调查及科学研究反映的情况来看,现状不容乐观。   经济利益驱使,产区重产量轻质量   长期以来,药农(或种植基地)均有单纯追求亩产量的倾向。为此,很多种植户在药材生产中使用激素农药(如壮根灵等)来实现亩产量的增加。例如,麦冬单产本身只有300公斤左右,而使用壮根灵后,单产量可超过1000公斤 党参使用激素农药后,单产量也可增加一倍,且使用激素后生产出来的党参条大色亮,生长周期也大大缩短。类似情况还广泛存在于当归、黄芪等多个根茎类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因此,在评价体系误导的大环境下,道地、优质药材前景堪忧,生存空间屡屡被“劣币”所挤占。   农药污染现象严重   除了整体环境污染的外在因素外,人为的中药材农药污染现象也十分突出:(1)农药品种使用不当,如大量施用有机氯、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该类农药在人体内会形成浓缩、累积及胚胎转移现象,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期也较长 (2)滥用、误用农药问题突出,大多数中药材产于老、少、边、穷地区,生产零星分散,农民自行管理,自主经营,由于生产者缺乏有关的技术知识,滥用、误用农药问题严重。(3)采收时期不当,为了加快生产周期、赶行情,一些药材产区在施用农药后不久(农药的降解期未过,如一些内吸性农药)就开始采收。   分散式加工,药材质量稳定受影响   目前,我国中药材源头的采集加工仍以千家万户的分散式加工为主,采集时间、方法随意性很大。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在造成效率低下的同时,也造成了药材质量源头失控。如部分药材使用硫磺熏蒸或高温烘干,大大降低了药材的有效成分 落后的分拣、洁净过程以及不适的包装材料,也严重地影响药材质量的稳定性等。   对农村生活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农户可以将生活必需品的粮食放在囤子里防鼠防霉严加保管,而作为副产品的药材则找个角落随便一放,鸡拉狗刨司空见惯。等到有人收购时找个化肥袋子装一下就卖掉。如果行情不好,丢在院子里风刮日晒放两三年也是常事。而对于在具体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变质、污染,谁又有能力去监管?   运输及仓储质量隐忧大   原药材进入运输及仓储环节后的二次污染问题同样严重。比较突出的有药货混装、仓储条件恶劣和多种药材混储等 其次是过期储存现象较为普遍,例如存放十年以上的白芍、白芷仍可以在市场流通等。   流通环节过多,质量控制难上加难   药材行业经营门槛底、投入小,经营队伍较之上世纪末急剧扩大。但由于快捷信息流通形成的透明行情,以及企业与产地联系的不断加强,原来存在于多个流通环节中的药材利润被逐步压缩。为维持基本生存和微薄利润,原药材进入药材市场等流通环节后,各种不规范行为层出不穷,假冒伪劣愈演愈烈。部分药材经营户的利润基本就靠打水、掺杂使假、以次充优甚至坑蒙拐骗来实现。   这种现状并非政府部门不作为或者打击不力,而其根源在于中药材资源分布及参与者的广泛性。管理者在明处,被管理者在暗处且分散于各个角落和各个环节,行业难以统一管理和规范流通,从而给作奸犯科者以可乘之机。目前,市场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熏磺、染色、打矾、非药用品代用等。特别是去年多种药材价格高涨时,这种违法现象更为猖獗,市场上几乎难以找到没被打过磺的当归、党参、金银花纯净货,甚至提取过的连翘、红花也再次进入市场销售。   中药材质量失控造成的危害有多大?   质量失控牵连产业链   “先天不足,后天难补”,如同多米诺骨牌的坍塌,源头出了问题,后端花再大力气也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于事无补。如果内在品质出了问题则饮片切得再匀称、炮制再规范、包装再精细都无济于事 而采用提取物、中药材颗粒等手段期望达到终端质量控制是否符合中医药特点还有待商榷。毕竟中医药属于一个系统整体工程,外在表现为一种文化传统,内在是以实际疗效作为评判标准。因此,中药行业应用科技手段时必须考虑到临床实际效果和民众的接受程度。原药材是整个中药产业链的最前端,目前也是问题最多的环节。因此科学研究中是否也应该投入一定资金和精力到广阔农田里关注一下源头问题?   药材质量失控危害甚于食品   首先是影响治疗,除了日常保健的补益药之外,更多中药是要用来治病救人,人命关天 二是被动接受,食品的变质变味,民众至少可以通过外观和经验来决定买不买或吃不吃,而药材的使用多数要靠医生的处方 三是辨别困难,外观看起来越漂亮的药材,可能内在质量越差,普通民众单凭肉眼难以判断 四是危害隐蔽,问题中药对人体的危害是潜在和逐步累积的,造成的损害也是长期和不可逆的,一旦爆发,其恶劣影响将有可能超过“毒奶粉”、“毒豇豆”。   源头失控致恶性循环   前面已提到源头失控对下游产业的影响,同时在这种危害影响下,整个产业链又将形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即:中药材质量失控→饮片及成药质量下降→中医基础破坏→中药消费市场萎缩→无法投入资金进行产业提升→质量失控加重,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最终将导致一个多方共输的局面。   所以,虽然中药产业是个充满希望的黄金产业,但如果在发展思路和流通体系上不彻底改变,这个黄金产业就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堕落。甚至有极端观点认为,中医最终将毁在中药身上。   问题根源在何处?   “毒豇豆”事件发生后,行业内外群情激愤,社会和新闻媒体纷纷本着亡羊补牢、规范行业的出发点来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提出应对措施。这些观点包括检测手段、农技推广、行业诚信甚至打破潜规则和利益链条等。与之不同的是,笔者认为农产品和中药材源头质量失控问题的根源主要出在以下两方面:   管理体系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提高,而相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特别是与基础产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必须与时俱进。现阶段大政府小社会、政府包办一切的管理架构已无法适应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于中药材行业,一方面“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管理架构明显有悖于中医药文化“整体观”的精髓 另一方面即使有对应管理部门,但在行业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今天,单靠政府部门的力量也明显力不从心。往往是几个人要管几万甚至几十万行业参与者,而中药材生产流通源头涉及的参与者何止千万?就连作为国内中药材生产第一大省的四川,其拥有的药材病虫害防治科技人员尚不足3O人,何况其他省?所以在“毒豇豆”事件中一味指责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是有失偏颇的。   小农经济与现代产业的巨大落差   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尖锐矛盾几乎成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共性难题。分散的农户在信息、资金和市场把握能力方面往往是弱势群体。“王小二种庄稼,别人种啥咱种啥”,在缺乏有效组织和引导前提下,药农只能按照经验、小商小贩的需要和收购价格来决定种什么、如何种。至于说规范化种植、规范化加工、仓储和绿色无毒等大课题远不如壮根灵增加的那一倍产量更有吸引力。对中医药产业来说,中医药大厦上层建造得再辉煌,如果基础仍是靠着“6199”部队(指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和老人,也是目前多种原药材采集加工的主体)来支撑的话,无疑于“沙上建塔”。   其实所有问题的靶点最终可归结为两个字:“分散”!管理上的分散、生产加工中的分散、经营中的分散一直到仓储物流中的分散最终必然导致一盘散沙难以疏理。而要解决“分散”问题,单靠增加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或加大监管力度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上中下相结合的管理框架和产业体系 上层应针对中药材产业特点进行统筹管理,变环节控制为系统控制 基层应加快中药材生产和加工的集约化,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中间再辅以社会力量为主的第三方服务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检测、仓储物流和产销对接,引导农户与大市场对接。   资料链接   *据掌握的数据,中药材中约有30%重金属含量超过韩方的标准。另外,对韩国出口的中药材中80%为家种,一般都有农药残留。由于贸易商在贸易的过程中难于对中药材的上述残留实施有效的检测和监控,因而贸易风险加大。   *日本有关中药材重金属与农残等行业新标准早先由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于去年5月发布并于该年6月起在日本正式施行,并将原先人参等3个中药材的有关标准推广到14个品种。1月15日,日本厚生省通过日本驻华使馆向国家商务部就我方提出的中药农药残留标准制订质疑之事转交了一份正式回函。回函称,日本决定继续执行有关人参等5种中药材农残标准,同时计划对甘草、黄芪等15种中药材农药残留标准进行重新设定,并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项标准。
  • 2023年质谱研究亮点:国际首创、国内首套、国产替代
    质谱仪作为分析仪器皇冠上的“明珠”,国产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23年,我国多种质谱仪器研制实现了新突破。近代物理所研发“磁刚度识别的等时性质谱术”  历经十余年努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研发了新一代等时性质谱术,并将其命名为“磁刚度识别的等时性质谱术”。新型质谱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单离子灵敏、测量时间短、无测量本底等特点,在极短寿命与极低产额原子核的质量测量上,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之一。  团队利用国际首创的新型质谱术,精确测量了砷-64、砷-65、硒-66、硒-67、锗-63等原子核的质量,其中砷-64和硒-66的质量是国际上首次测量,其他原子核的质量精度均得到提高。本研究通过原子核质量测量得到更精确的X射线暴光度曲线,和天文观测比较,从新的角度约束了中子星的质量和半径的关系。相关成果于5月1日发表在《自然物理》上。大连化物所李海洋团队发展出常压负离子质谱方法  2023年5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快速分析与检测研究组研究员李海洋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大气压负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器,提出了检测呼出气中氢氰酸(HCN)的气流辅助光电离质谱方法。该方法显著提升了呼出气中HCN直接测量的灵敏度和时间分辨能力,可实时跟踪志愿者单次呼气中HCN浓度水平,有望为肺纤维化病人早期筛查提供有效手段。  该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质谱电离源内,采用氦气反吹方法,降低高湿度样品气对电离的影响,同时提高离子传输效率,增强了HCN检测的灵敏度。该团队在采样系统中进一步增加动态吹扫,有效减小了HCN的吸附残留,提升了该方法的时间分辨。该方法将HCN的检测灵敏度提升了150倍,检测限达到0.3ppbv,时间分辨达到0.5s。合肥物质院建立水中VOCs走航监测的船载质谱系统  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建立了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走航监测的船载质谱系统,可快速获取水中VOCs的时空分布图像。  传统的水中VOCs检测技术和方法因前处理和检测时间长,难以快速获得水中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排放源位置。鉴于此,该团队开发出水中VOCs走航监测的船载质谱系统,可通过喷雾提取-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技术,对水中VOCs进行快速在线提取和质谱实时监测,并将其组分和浓度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融合,实时展示水中VOCs的空间分布,实现水中VOCs分布的快速成像和污染溯源。通过在合肥南淝河下游和巢湖部分水域进行的现场试验,该团队已验证该系统对于环保执法和水环境保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我国首套深海质谱仪成功海试 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制出国内首台深海质谱仪,并完成多次专项海试。相关研究成果以《用于深海气体原位检测的水下质谱仪的研制与应用》为题,发表在《中国分析化学》上。  作为深海智能感知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建单位成员,陈池来团队先后突破质谱小型化设计集成、质谱关键器件MEMS制造、水下膜进样快速定量标定等关键技术,经过多年攻关,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深海质谱仪,可在原位实现深海中N2、O2、Ar、CO2、CH4等小分子溶解气以及烷烃、芳香烃等挥发性有机物溶解气的定性及定量检测。该工作推进了国内在深海质谱仪研制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我国深海、深渊探测战略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保障,并为后续探寻海底油气和矿产资源、探究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以及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等奠定了原位质谱探测基础。国产热表面电离质谱仪顺利通过仪器性能鉴定  2023年9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学组织专家在西安对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核技术研究院等联合研制的国产热表面电离质谱仪进行仪器性能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仪器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外先进商业仪器相当,其中峰形系数、系统稳定性和丰度灵敏度(带阻滞过滤器)指标优于国外仪器;突破了多工位热离子源、磁-电双聚焦离子光学设计、高稳定磁场控制、多接收离子探测等关键技术,在仪器设计与关键部件研制方面有多项创新,实现了同位素丰度高精密测量;自主开发了点样仪、样品带成型及焊接装置、样品带去气装置等全套辅助设备,可满足日常分析要求。  国产热表面电离质谱仪成功通过鉴定,将推动我国高端磁质谱仪器向国产化替代迈进,打破关键领域仪器设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国内首台紧凑型加速器质谱仪(AMS)研制成功  2023年11月,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紧凑型加速器质谱仪(AMS),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核分析设备研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加速器质谱的高灵敏分析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近四年的努力探索,原子能院加速器质谱研究团队对紧凑型加速器质谱仪的核心难点——加速器紧凑化进行了创新研究,并突破高压馈入、气体输入、高压绝缘、间隙加速、气阻分布等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紧凑型串列加速器。其中,串列加速器长度仅为1米,大小为传统串列加速器1/3;整套谱仪占地面积约30平米,较传统同性能的AMS装置缩小2~3倍;可实现碳-14、铝-26、碘-129、铀-236等十余种核素的高效与高灵敏分析,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10所工程产品替代项目“气体质谱仪”通过验收  2023年3月,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承担的一工程产品替代研制科研项目“气体质谱仪”顺利通过项目鉴定验收。项目组历时2年,克服了研制周期短、项目技术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影响,高效完成了关键技术攻关、初样机和正样机研制,并通过了第三方环境适应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安全性等各项试验。该气体质谱仪产品由分析器、控制器、射频电源升压模块和上位机应用软件等部分组成,不仅可以满足航天器等领域宽质量数气体成分探测需求,还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大科学工程等众多领域。我国首套自研天然气在线气质分析装备发布  2023年10月30日,国家管网集团发布消息,我国首套自主设计研发的天然气气质分析装备日前完成全部工业性试验正式发布,填补了国产天然气在线气质分析精密仪器仪表产品空白。该天然气气质分析装备包括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冷镜面法水烃露点仪、激光法热值仪、水露点仪、硫含量测定仪等5类6种成套仪器及相关配套设备,可在线监测天然气热值、水含量、硫含量等关键参数,已在西气东输管道、陕京管道、中贵线等多个站场完成了4000小时工业性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具有模块化、微型化等优势,实现了我国天然气在线监测设备的国产替代。
  • 邀请函 | 弗格2022第五届水性乳液分散体大会
    会议背景根据涂料、油墨、胶粘剂行业“十四五”发展目标,涂料、油墨、胶粘剂等行业预计年均增长4%左右,到2025年,涂料行业产量增长到3000万吨、胶粘剂增长到850万吨、油墨将接近100万吨。到2025年,环境友好的涂料品种占涂料总产量的70%,而目前我国水性胶产量已接近总产量的50%,水性油墨产量也接近20%。 另据弗格传媒统计,2021年我国水性乳液/分散体总产量预计将超过400万吨,水性涂料、胶粘剂、油墨的新增产能也有较大幅度提升,这为水性乳液/分散体的新增产能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2018-2021年《水性新材料》杂志社分别在安徽合肥、浙江杭州首次召开了四届水性乳液/分散体大会,汇聚了80+水性乳液/分散体专题演讲,2000+代表参会,囊括了乳液/分散体、水性涂料、水性油墨、水性胶粘剂等产业链企业单位,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在此特邀各位业界同仁莅临我们的展台,共同交流心得! 更好推动水性材料发展!(点击查看大图)DKSH展位号:6号会议时间:7月14日-7月15日会议地点:浙江-杭州 三立开元大酒店(五星,杭州市下城区绍兴路538号)
  • 样品均质、乳化、分散的完美搭档 —WIGGENS分散杯
    均质乳化是机械作用所产生的剪切力,将分散相撕碎成微粒而分散在连续相中,形成乳(膏)状均相物。WIGGENS均质乳化机,乳化力强,分散性能好,粒度直径小于2μm,乳化强度随不同产品进行调节,效率高能耗低。 手持式均质机 高剪切均质机 数显台式均质机 样品的良好处理效果,除了需要使用高性能的均质乳化机之外,还要选择合适的分散杯。对于普通圆柱形的容器如烧杯,三角烧瓶等,分散时会形成旋涡,旋涡将导致分散杯周边的物料无法接触到分散头,这种物理现象大大降低了样品处理效果。为了达到理想的分散效果,只能选择消耗更多能量来延长分散时间,然而另外一个问题就又出现了,分散时间的加长让大量的空气随旋涡进入到了样品中。WIGGNES分散杯中对冲涡流解决办法 为解决以上问题,WIGGENS研发了GS 分散杯,在分散杯中的样品,均质过程中形成对冲涡流,样品取得良好的混合效果,避免了常规分散杯那样让样品形成定向流动,极大提高了分散效率,节省了时间和能源消耗。 GS分散杯和均质机的良好搭配,是样品处理更好,更快好帮手。物美价廉的分散杯的使用,会成倍的提高样品的处理效率并且得到更好的结果。 GS 分散杯材质有硼硅玻璃、不锈钢可选;规格可从几毫升到几升大小;可选择带盖或者不带盖、可选择是否带密封接头等。欢迎咨询WIGGENS和 WIGGENS区域经销商获取更多关于分散杯信息。
  • 国产替代最难的一关
    我们在哪个技术领域对美国依赖最严重?虽然高端芯片形成卡脖子,但对于低端产品,我国还是有能力解决,然而,大型分析检测仪器及相关软件,情况完全不同,一旦海外断供,科学研究将无法进行。上海一家制药公司CEO最近感叹:制药公司和医院使用的各种分析检测仪器,没有几个是我国产的。我们首先应该研发生产这些仪器的国产替代品,如溶出仪、HPLC、GC、UV、LCMS、各种粒度仪、快速水分仪、KF仪、渗漏压仪、表面张力仪。制药企业用的隔膜阀、调节阀、疏水器都是进口的;温度/湿度/流量/pH/电导仪/流速/压力探头(Sensor),全是进口的,所有PLC的控制器也是进口的。期待有国产的暂代产品!高端设备市场采购海外品牌为多科学仪器领域国产化率仅5%左右,相关应用场景不限于生物医药,涉及国民经济领域近70%。2021全球仪器公司市值TOP20,美国占12名,其中前4名全部是美国公司。国产科学仪器上市公司,一眼望去,弱不禁风,龙头聚光科技近一个月上涨45%,市值仍不到200亿元,业绩一团糟。莱伯泰科2021年5月推出首款自主研发质谱仪,应用于医疗、制药及半导体领域,至今仍未公布销量,业绩也无起色。2016-2019 年间,中科院下属研究所采购的 200 万以上的科学仪器中,国产质谱仪、X 射线类仪器、光学色谱仪、光学显比例不足 1.5%,其中,光学显微镜国产采购率为0。国产科学仪器很少卖到200万元以上,同时,海外品牌受高端市场青睐。时间没能成为国产科学仪器的朋友,替代进口几无进展。据仪器信息网,国产科学仪器在十方面被卡脖子。色谱HPLC各个单元如输液泵、自动进样器、检测器与国际品牌有一定的差距。HPLC高压泵单元中的高压密封圈、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压力传感器、高精度滚珠丝杠;自动进样器单元中的超高压六通阀、采样针、超细毛细管;检测器单元中的平面场光栅、二极管阵列光电传感器、光纤流通池,这些核心部件的技术是国产企业仍需攻克的难关。薄层色谱仪的关键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包括芯片(尤其是数模转换芯片)、检测器用光电倍增管、高稳定光源、光栅、操作系统,还有一部分原材料、运动部件、电机、传感器较依赖进口。符合法规、功能齐全,并且能网络化部署的色谱软件,国内基本为空白。国产色谱柱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仅2%,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只有20%。目前国产色谱柱所用的填料或者生产填料的微球原料、硅烷化试剂以及空柱管大多数依赖进口,与色谱柱相关的柱管和筛板,特别是适合小粒径装填的大多也都是进口的。液相色谱柱研发和生产所必需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绝大部份依赖进口,这些挑战使产业链不能成为闭环,严重地影响到色谱柱高端国产化的进程。质谱质谱如Orbitrap、FT-ICR、IT-TOF、TOFTOF、Magnetic MS在国内基本为空白。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几乎百分之百来自于进口,半导体行业中所用ICP-MS全面依赖进口。光谱小型拉曼光谱仪、光纤光谱仪的核心部件,包括光栅、CMOS高性能检测器、高性能滤光片目前还是依赖于进口。激光管内部发光芯片、ARM芯片、FPGA芯片、高性能AD芯片都依赖进口。高分辨、宽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以及真空型傅里叶红外目前还是国产短板。核心部件芯片、部分红外检测器和宽谱光学晶体可能被卡脖子。力学性能实验设备新材料测试需要的设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测试系统;在生物医药领域,从骨科、齿科到心脏支架、瓣膜,国产设备都很难满足相关试验标准的要求;有些特殊的新材料,需要在高温、高压、真空或者腐蚀环境里面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这类专业设备也是进口设备为主。动态试验机:应变疲劳系统。国内大部分的疲劳试验设备目前只能做普通的应力疲劳试验;多轴疲劳系统。这类高端试验机的主要生产厂家几乎都是欧美厂家并且是对我国禁售的主要产品。扫描电镜为什么国产扫描电镜所占市场份额极少,难以突破技术壁垒?上海市显微学学会副理事长曾毅提出过3点原因:高质量电子光学系统生产困难,透镜内探测器规划难度较大,低电压分辨率需求难打破。PCR仪器PCR:以PCR仪为例,目前基因扩增仪内所用到的部分零配件如MCU微控制器、AD转换器等芯片、半导体制冷片都大多采用进口器件,还没完全做到国产替代。数字PCR:到目前为止,全球超过90%以上的数字PCR市场份额都掌握在1-2个进口品牌手里。从技术方面看,光学和生物芯片的设计加工,是前几年国内存在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激光粒度仪电子元器件是国产科学仪器“脆弱的要害部位”。激光粒度仪要用到的激光二极管、部分模拟集成电路、单片机,都需要进口。工业设计软件产品设计过程中所用到的工业设计软件,例如MCU微控制器软件设计平台KEIL、PCB板设计软件Altium Design、结构设计三维软件Solidworks、平面设计软件Photo Shop/Illustrator /CorelDRAW都是国外公司开发的,没有更优的国产软件可以替代。实验室常用设备行业普遍反映国产部件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传感器、安全防护设备中的内置风机,细胞培养设备中的电磁阀、泵,不同程度存在着或检测精度不足、线性范围窄,或工作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或气密性弱、运行噪声大的问题。如要保证生物仪器的产品质量就需要花费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成本去购买进口部件。实验室通用设备洗瓶机目前被卡脖子的主要有芯片、存储器、设计软件和控制系统软件、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制药级阀门、低扬程大流量循环泵,目前还没有办法实现国产替代。核心零部件分子光谱高分辨光栅、高性能电子倍增器、质谱的涡轮分子泵、高精密质量分析器、超速离心机转子以及各种仪器特殊精密的传感器严重依赖进口。被卡脖子还有芯片、高精度的泵类、各种阀体、磁控管、变频板、柱塞杆、单向阀、密封圈、步进电机、光源、光栅、PMT、脱气机。在质谱四极杆、离子源这类需要精密加工的部件上,材料选用和精加工工艺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2021全球仪器公司市值TOP20”排行榜 仪器信息网生物科技大部分领域,正在波澜壮阔演绎的国产替代,可能不会在科学仪器上见到。国产科学仪器起点不晚。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研制透射电镜,1959年第一台国产透射电镜诞生于上海新跃仪表厂。但在后来地缘缓和时期,造不如买,时间就是金钱,基础研究不被重视,科学仪器自主研发滞后,对海外形成路径依赖。中国药典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的品种超过2000个,如果要选一个制药企业中最重要的检测设备,可能就是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HPLC早已实现国产,但药企几乎不用。有专家抱怨中国药典中很多参数绑定进口设备,就差明说必须使用了,导致国产科学仪器设备迟迟打不开局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涉及大量的基础研究,也与诸多关键高端制造技术相关,是一个涉及众多交叉学科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努力攻关。国产科学仪器上市公司没有一个有王者之相,背负不起如此宏大的历史任务。聚光科技上半年研发费用占收入22.7%,已使出吃奶的力气,但仅有3亿元。2020年我国仪器仪表企业达到4906家,平均每家主营业务收入约为1.5亿元,集中度低,抗风险能力差。民营只愿意做资金回笼快的低端、小型产品。国资背景的生物医药企业又基本没有涉足到仪器设备和关键试剂耗材领域。国内部分企业在为海外科学仪器大厂提供配件服务,但分布广,未能形成产业链聚集。去年,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提出,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举国体制推进大型科学仪器的研发。国内主流科学仪器企业在样品前处理、光谱、色谱、质谱仪细分领域均有布局,优势在于性价比、定制化服务,普遍进入放量关键时期,并实现局部突破。聚光科技ICP-MS/MS在半导体上游实现销售、在芯片制造企业开展验证,数百台特气报警仪在芯片和面板制造企业实现国产替代。红杉领投子公司谱聚医疗,临床质谱国产替代加速,液相色谱质谱串联系统此前无国产能力,进口价格高达每台250万元至400万元。谱聚医疗液质获批,填补国内液质全国产化空白。莱伯泰科LabMS 3000质谱仪首次实现国产 ICP-MS 在半导体行业芯片生产线上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继续研发更高精度的ICP-MS-MS,以实现半导体、有色金属行业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完全国产替代为目标。以禾信仪器 SPAMS系列产品为代表的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多项指标与国外公司齐平,且其分辨率高达1000+FWHM,并创新出双极Z型结构。皖仪科技在研的在线离子色谱仪结合先进的高效溶蚀器和高稳定性离子色谱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研的智能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攻克超高压直线电机泵技术,产品的预期最高工作压力及流量精密度甚至超过市面上国外品牌的技术指标。在电子测量仪器行业中,以鼎阳科技、普源精电及固纬电子为代表的国内极少数企业,在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相关中端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寸进之功,毫米之变。国产科学仪器厂商,长期仍有一定成长空间,设备贴息贷款可推动科学仪器采购订单放量,明年上半年业绩会有改善,但做大做强的逻辑还需等待构建。
  • “国产替代”之系列联想——大连依利特营销总监程小卫
    近两年贸易摩擦日益加重,由此引发的中美科技之争给世界分工带来了巨大冲击。宏观来看,“十四五”规划文件牵引、地方政策支持、国产采购倾斜,支持国产仪器发展似乎已经成为政府、市场以及公众的共识。巨浪之下,国产仪器企业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仪器信息网特别发起“国产仪器发展正当时”活动,广泛征集各方观点,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程小卫,给大家分享他关于“国产替代”的一些思考。本文作者: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程小卫联想(一):后“鸿星尔克”现象引发对“国产替代”的几点思考2021年7月,一场河南郑州突如其来的暴雨灾害,把倾力捐赠的国产品牌“鸿星尔克”逼上了“风口浪尖”。上海这头的“烟花”让地铁停运、飞机停飞,却不能为他降温,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文章,鸿星尔克的直播间野性消费,线下门店的络绎不绝… … 一时间,“鸿星尔克”成了国民品牌。但是互联网的记忆是短暂的,尤其在这个不缺乏“槽点”,不缺乏“海王”,不缺乏“色彩”的时代,情绪很快就会散去,终被其他趣点带走… … 在 “鸿星尔克”现象之后,如何真正拯救这些国货品牌?如何把“流量”变成“留量”?从消费者的角度,谈几点不成熟的思考。1.升级产品。也许很多人不愿意听这句话,但很多国货在消费者的眼里,在客户的心里,就是老气不新潮,功能落后不齐全… … 所以根源还是在产品升级上,包括设计、功能、包装、广告营销等等方方面面。2.价值主张。一目了然地让消费者死死地记住你。大家都知道感冒药泰诺卖得最好,因为他说了一句30分钟起效,是不是30分钟起效呢,只有吃下去的人才知道;汽车都安全,只要你驾驶习惯好,沃尔沃提出来了沃尔沃最安全;哪个车子的驾驶感不好吗?宝马提出来驾驶感第一,就有了开宝马坐奔驰;哪个洗发水不除头皮屑呢?海飞丝提出了就是海飞丝;哪个凉茶不降火啊?王老吉提出来就是王老吉。所以,品牌想要被牢记,就要主打一个特色,抢占消费者的心智,单点爆破,把品牌的价值主张清晰明确地向社会传递。3.致消费者的几句话。“鸿星尔克”的老板公关和直播间的承接能力,堪称教科书版本。主动降温、劝说“理性消费”、甚至吓哭主播,主动关闭直播间等等,值得所有企业学习。所以第一句话是,“支持国货请理性和长情,更不能道德绑架。”第二句话共勉,“一个人的选择是容易的,一群人的选择或许就能改变一个现象”。呼吁有能力有抱负有情怀的人才支持“国产替代”。联想(二):从景德镇陶瓷的衰落想到国产仪器大工业化的必要性近日在读王志刚先生的《大国大民》,一本从解读“地域与人”的角度让中国人读懂中国人的书。其中 “江西的格局”一章,谈到了江西景德镇陶瓷的崛起与衰落,“一部陶瓷史,半部文明史”。工业化这场革命在改变世界的同时,顺手将中国景德镇陶瓷推下了王座。二十一世纪初叶,景德镇“瓷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迅速被欧洲陶瓷、广东佛山等地的工业化日用瓷超过,景德镇城市中心区参差不齐地林立着的低矮厂房和作坊,掩映不住萧条之气,和对未来充满茫然失措。陶瓷工艺流程之中涵盖了大量工业化要素,而景德镇依旧陶醉于小手工业的余晖之中… … 机械化大工业和小手工业,一方迅速成长,一方缓缓衰亡,量变逐渐积累为质变。见微知著,国产仪器同样面临着从小手工业向大工业转变之路,大工业化意味着批量化、成本最小化;意味着可复制性、可重复性;同时意味着批次稳定性… … 大工业化从哪里开始?从设计开始,设计之初就为可工业化设计,让“设计更改”这个词语逐渐消失或降低频次。从流程开始,用流程标准化替代个人经验化;从质量控制开始,质量控制植入标准化替代随机性;从供应链开始,让供应商管理变成工业化的一环… … 有人大胆预测,“如果突然降临一亿美金的HPLC订单给国产仪器厂商,也未必有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的。”虽然这种预测和表达略带emo,但也深刻地需要我们国产仪器厂商的“带头大哥”思考如何步入大工业化,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当“国产替代”呐喊的“时局”已经到来,在大中华区“吞吐量”广袤且持续的“位格”中,随着进口品牌仪器人才的内流,国产仪器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齐备的当下,是对我们国产仪器厂商“带头大哥”的考量,当东风来临,不至于猝不及防… … …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不是因为处于低谷,社会和历史不会有耐心留出三年五载让人静下心来慢慢打磨。借用张磊在他的《价值》书中说道:“做长期主义的价值投资”,千万不可被吹糠见米的短期行为所迷惑,需要经年累月的淘选和孕育,才能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成为时间的玫瑰。联想(三):也许“抄”才是“国产替代”的弯道转折点人生一定要学会“抄”,没听错,就是“抄”。人类最独特的地方,不是在先知先觉,而是在后知后觉。就好比至今我们还在不停地背诵、诠释“周礼、秦制、汉习、唐风”… … 有没有想出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想出来了,你能够学,这才重要。“抄”用在文化上叫传承;“抄”用在商业上叫借鉴;“抄”用在时尚上叫流行;“抄”用在人性上叫修行;“抄”用在创业上叫创新… …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怎样才能“抄”出境界?不是机械搬砖,不是复制黏贴。乔布斯用iPod+Phone+Internet“抄”出了一个iPhone;增田宗昭用书店+咖啡店“抄”出了一个茑屋书店;互联网+时代结合传统行业“抄”出了多少当今头部企业:滴滴、美团、淘宝、京东… … 集众家之长,合成自己的灵魂作品,少了份危险,多了份安全。放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想像吧,能“抄”好就已经很NB了。后疫情时代,风景这边独好。随着“国产替代”的呼声此起彼伏,原本一个无人问津的分析仪器赛道,也迎来了资本的追捧。一时间多少英雄中青年开始前赴后继地开“创”,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有想改变世界的、有梦想自我实现的、有单纯想赚钱的… … 就分析仪器而言,也许“抄”才是“国产替代”的弯道转折点。中国的分析仪器现阶段很难出现也不需要出现像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众人耳熟能详、呼风唤雨的明星企业,更需要无数默默无闻,但在各自领域拥有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时来运转,假以时日,于拐角处不经意地“合成”了赛默飞。“抄”要“心怀谦卑,又保有自信”。见过饱有精尖的人才,见过多元的思维和创新,就会意识到其实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儿是多么渺小,我们的未知远多于已知。这种谦卑会让我们持续地学习心态和求知欲望。以上云云只是“术”,真正的“道”是心态。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市场,千万不要“捉急”。一旦被焦虑和功利所裹挟,被吹糠见米的短期行为所迷惑,“国产替代”就会只在趋势里呐喊,掉回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诅咒之中… … 当然“不要捉急”不是怠工怠思考,而是指战略擘画时的大局观、战术执行时的节奏感… … 很多问题,不是解决不了,而是没人解决。不过,好在为时未晚。联想(四):在质上进取,而非在量上贪婪起草这篇小品文的时候,正是“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本以为可以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秋天,然而我错了。翻开日历发现时至“秋分”!!!嗯,没错是“秋分”,不是“夏至”。可这比谁更热这件事情上,从来没有拉下上海。这个“热度”直接点燃了用时三个六十分钟无间断的产品质量讨论大会。让我不禁想问一个问题:“究竟质量就是数量,抑或数量就是质量?”硅谷的王川老师,有过一篇文章,讲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他的观点很简单,质量问题其实就是数量问题。譬如,有人哀叹世态炎凉,遇人不淑,其实本质上还是接触的人太少了,没得选。所以,他认为,在数量不够多,底子不够厚的时候,很多事情很多产品就是做不到做不好。那奇怪了,既然数量就是质量,为什么还会有人强调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呢?其实我想说,尤其在这个极速发展、高度内卷和竞争的时代,质量就是数量。当质量不过关的时候,数量就只会增加变成竞争对手或者用户“以讹传讹”的渠道;当质量过关的时候,数量就迎刃而解了。借用张勇的一句话点题“在质上进取,而非在量上贪婪”。
  • 国产替代 磐诺已按下“快进键”
    近两年贸易摩擦日益加重,由此引发的中美科技之争给世界分工带来了巨大冲击。宏观来看,“十四五”规划文件牵引、地方政策支持、国产采购倾斜,支持国产仪器发展似乎已经成为政府、市场以及公众的共识。巨浪之下,国产仪器企业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机遇之中,国产仪器企业又该如何发展?磐诺仪器一直专注于气相色谱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打破垄断这条赛道上,磐诺正快速崛起,在寻求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在加快国产替代的步伐,不断超越,主动承担。以“国产仪器发展正当时”为主题,仪器信息网近期特向国产仪器企业——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进行了约稿。高端气相色谱“卡脖子”气相色谱作为一种量大面广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石油化工、环保、制药、高校科研、毒理、食品安全、电子等众多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石油化工产业的集约数字化以及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提升,各相关领域对气相色谱特别是高端气相色谱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高端气相色谱仪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市场一直由进口仪器厂商主导。因为技术壁垒及技术限制,进口品牌对国内的国防、科研领域设置多重采购障碍。而我国大多数分析仪器厂家基本上都局限在低端仪器的开发与研究,并不能完全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所以研制高端气相色谱仪成为当下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一个重中之重。相比一些领先的进口产品,国产高端气相色谱还面临诸多“卡脖子”的问题。例如,国外产品的工作站平台,可接入多种仪器,甚至各个进口仪器间可互签协议,进行准入,实现了多公司、多产品体系的数据共享和交互。而国产仪器设备无一例外被排除在外。现阶段国内的数据管理多数还处于离线数据对比、线下文档交互的阶段,而流程管理基本上还处于台账对照的方式。这些 “卡脖子”的技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中国产仪器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若用户想要做到数据互通则必须购买进口昂贵的硬件、软件服务。打破气相色谱石化领域进口垄断经过十年发展,磐诺主导研制的色谱、色质谱联用仪、环境VOCs监测仪等系列产品已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核心器件自主化率达到了90%以上),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150余项,在气相色谱领域与进口品牌一争高下。石化领域一直是气相色谱应用最广、而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对相关仪器设备及解决方案要求非常高。以往该领域的气相色谱仪长期被进口品牌垄断。2022年2月24日,磐诺在海南炼化乙烯及炼油改扩建工程(化工部分)实验室通用气相色谱采购项目中打破进口垄断,第一次成功入围中石化系统并中标77台实验室通用气相色谱仪。此次中标,磐诺在与诸多进口品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国产气相色谱在中石化系统业务开展上取得的新突破。不仅如此,磐诺还先后在茂名石化园区监测项目、湛江实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嘉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华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中脱颖而出,逐渐打破进口仪器垄断。 2021年,磐诺凭借自身产品优势及研发实力,在多项政府项目中成功入围,积极为解决高端分析仪器“卡脖子”难题而努力奋进。如,磐诺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四极杆-线形离子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制与产业化》成功启动;响应国家加快推进天然气能量计量建设,磐诺与多家单位一起参与了天然气质量控制和能量计量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此外,磐诺还与南京海关携手,成立海关(南京)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智慧实验室,以智能化打造现代实验室新格局。国产替代 任重而道远我国分析仪器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近几年国产品牌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也在部分领域拥有自主专利,但目前仍有大都处于实验室阶段或小规模探索性应用阶段。无论是设计技术水平还是产品化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些关键零部件依旧依赖国外,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缺少重大突破,从零到一的技术掌握较少,高端市场依旧呈现外商垄断态势。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当下国产仪器制造企业面临的非常重要且非常严峻的考验。如何将核心竞争优势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何加快推动高端仪器从实验样机到产业化产品的自主研制进程,成为当下国产品牌致力奋斗的转折点。2021年9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最新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国产仪器设备“进口替代”验证评价体系,推动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和“进口替代”。近年来,国家已出台多项促进国产仪器实现进口替代的利好政策文件及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不遗余力的扶持国产品牌解决高端分析仪器“卡脖子”难题,是政策利好趋势。但如何让用户真正接受国产高端分析仪器,不依赖进口仪器,使国产仪器真正在实验阶段、应用阶段、研究阶段打破固有的惯性思维,尝试并接受国产品牌,让高新技术成果可以在分析仪器的各个领域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是当下国产品牌厂商所要面临且需要解决的难题。打破国外垄断、国产替代进口之路,任重而道远。然,科技兴国之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后记:疫情当前,越是艰难不易,越能体现科技的价值。华为、小米、格力等值得信赖的国产科技产品品牌的快速发展,让我们不禁感叹,当今科技发展的快速和国产科技品牌的日益壮大也映射出国家发展的强大。国潮科技,未来可期,以中国速度成就中国高端分析仪器的奇迹,不断突破,砥砺前行,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突破,持续加大在科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不断解决国家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全力打造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的民族品牌。国产替代进口的“最佳选择”,磐诺已按下“快进键”!
  • 国产替代 磐诺已按下“快进键”
    近两年贸易摩擦日益加重,由此引发的中美科技之争给世界分工带来了巨大冲击。宏观来看,“十四五”规划文件牵引、地方政策支持、国产采购倾斜,支持国产仪器发展似乎已经成为政府、市场以及公众的共识。巨浪之下,国产仪器企业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机遇之中,国产仪器企业又该如何发展?磐诺仪器一直专注于气相色谱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打破垄断这条赛道上,磐诺正快速崛起,在寻求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在加快国产替代的步伐,不断超越,主动承担。以“国产仪器发展正当时”为主题,仪器信息网近期特向国产仪器企业——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进行了约稿。高端气相色谱“卡脖子”气相色谱作为一种量大面广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石油化工、环保、制药、高校科研、毒理、食品安全、电子等众多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石油化工产业的集约数字化以及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提升,各相关领域对气相色谱特别是高端气相色谱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高端气相色谱仪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市场一直由进口仪器厂商主导。因为技术壁垒及技术限制,进口品牌对国内的国防、科研领域设置多重采购障碍。而我国大多数分析仪器厂家基本上都局限在低端仪器的开发与研究,并不能完全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所以研制高端气相色谱仪成为当下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一个重中之重。相比一些领先的进口产品,国产高端气相色谱还面临诸多“卡脖子”的问题。例如,国外产品的工作站平台,可接入多种仪器,甚至各个进口仪器间可互签协议,进行准入,实现了多公司、多产品体系的数据共享和交互。而国产仪器设备无一例外被排除在外。现阶段国内的数据管理多数还处于离线数据对比、线下文档交互的阶段,而流程管理基本上还处于台账对照的方式。这些 “卡脖子”的技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中国产仪器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若用户想要做到数据互通则必须购买进口昂贵的硬件、软件服务。打破气相色谱石化领域进口垄断经过十年发展,磐诺主导研制的色谱、色质谱联用仪、环境VOCs监测仪等系列产品已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核心器件自主化率达到了90%以上),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150余项,在气相色谱领域与进口品牌一争高下。石化领域一直是气相色谱应用最广、而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对相关仪器设备及解决方案要求非常高。以往该领域的气相色谱仪长期被进口品牌垄断。2022年2月24日,磐诺在海南炼化乙烯及炼油改扩建工程(化工部分)实验室通用气相色谱采购项目中打破进口垄断,第一次成功入围中石化系统并中标77台实验室通用气相色谱仪。此次中标,磐诺在与诸多进口品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国产气相色谱在中石化系统业务开展上取得的新突破。不仅如此,磐诺还先后在茂名石化园区监测项目、湛江实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嘉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华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中脱颖而出,逐渐打破进口仪器垄断。 2021年,磐诺凭借自身产品优势及研发实力,在多项政府项目中成功入围,积极为解决高端分析仪器“卡脖子”难题而努力奋进。如,磐诺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四极杆-线形离子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制与产业化》成功启动;响应国家加快推进天然气能量计量建设,磐诺与多家单位一起参与了天然气质量控制和能量计量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此外,磐诺还与南京海关携手,成立海关(南京)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智慧实验室,以智能化打造现代实验室新格局。国产替代 任重而道远我国分析仪器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近几年国产品牌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也在部分领域拥有自主专利,但目前仍有大都处于实验室阶段或小规模探索性应用阶段。无论是设计技术水平还是产品化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些关键零部件依旧依赖国外,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缺少重大突破,从零到一的技术掌握较少,高端市场依旧呈现外商垄断态势。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当下国产仪器制造企业面临的非常重要且非常严峻的考验。如何将核心竞争优势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何加快推动高端仪器从实验样机到产业化产品的自主研制进程,成为当下国产品牌致力奋斗的转折点。2021年9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最新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国产仪器设备“进口替代”验证评价体系,推动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和“进口替代”。近年来,国家已出台多项促进国产仪器实现进口替代的利好政策文件及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不遗余力的扶持国产品牌解决高端分析仪器“卡脖子”难题,是政策利好趋势。但如何让用户真正接受国产高端分析仪器,不依赖进口仪器,使国产仪器真正在实验阶段、应用阶段、研究阶段打破固有的惯性思维,尝试并接受国产品牌,让高新技术成果可以在分析仪器的各个领域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是当下国产品牌厂商所要面临且需要解决的难题。打破国外垄断、国产替代进口之路,任重而道远。然,科技兴国之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后记:疫情当前,越是艰难不易,越能体现科技的价值。华为、小米、格力等值得信赖的国产科技产品品牌的快速发展,让我们不禁感叹,当今科技发展的快速和国产科技品牌的日益壮大也映射出国家发展的强大。国潮科技,未来可期,以中国速度成就中国高端分析仪器的奇迹,不断突破,砥砺前行,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突破,持续加大在科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不断解决国家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全力打造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的民族品牌。国产替代进口的“最佳选择”,磐诺已按下“快进键”!
  • 科学家合成出可替代柴油的生物燃料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们使用合成生物学方法,修改了大肠杆菌和一个酿酒酵母的菌株,制造出了没药烷的前体物没药烯。测试表明,对没药烯进行加氢反应生成的没药烷是一种“绿色”的生物燃料,有潜力替代D2柴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这是科学家们首次报告称没药烷可替代D2柴油,也是首次报告称可通过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生产出没药烷。”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代谢工程(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变细胞的代谢途径)项目主管李淳太(音译)说。   与日俱增的燃料成本以及对燃烧化石燃料会加剧全球变暖趋势的担忧等,驱使科学家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碳中和的可再生能源。从多年生牧草和其他非食品植物以及农业废物的纤维素生物质中提取出的液态生物燃料一直被认为有潜力替代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   不过,现有占主流的生物燃料乙醇只能有限地用于汽油发动机中,而无法用于柴油机或航空喷气式发动机内 另外,乙醇也会腐蚀石油管道和油罐,人们急需可与现有发动机、运输和存储设备兼容的高级生物燃料。   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是美国能源部于2007年建立的三个生物能源研究中心之一,他们正在加紧研制从国家层面来讲性价比高的生物燃料。其中一个研究对象是拥有15个碳原子(柴油燃料一般有10到24个碳原子)的倍半萜烯。   该研究的合作者、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所长杰伊科斯林表示:“倍半萜烯的能源含量特别高,其物理化学性质也与柴油和航空燃油一样,尽管植物是其天然来源,但对细菌进行转基因修改是最方便且性价比最高的大规模制造高级生物燃料的方法。”   在此前的研究中,李淳太团队对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的一个新的甲羟戊酸途径(对生物合成至关重要的代谢反应)进行了基因修改,使这两个微生物过度生产出了化学物质尼基二磷酸(FPP),使用酶可将其合成为理想的萜烯。在最新研究中,李淳太和同事使用该甲羟戊酸途径制造出了没药烷(萜烯类化合物家族的一员)的前体物没药烯,并通过加氢反应制造出没药烷。   科学家们对没药烷进行的燃料性能方面的测试表明,其拥有作为生物燃料的潜能。李淳太说:“没药烷和D2柴油的性能几乎一样,但其有分叉的环式化学结构,这使其凝固点和浊点更低,作为生物燃料使用,这是一大优势。我们可设计一个甲羟戊酸途径来产生没药烯,该平台几乎与制造防蚊虫药物青蒿素的平台一样,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修改是引入一个烯萜类合成酶并对该途径进行进一步修改以提高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产生没药烯的数量。”   李淳太团队想将烯属烃还原酶编入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体内,以取代没药烯加氢反应的化学处理步骤,使所有化学反应都在微生物体内进行。他说:“这类用酶促进的加氢反应极具挑战性,也是我们的长期目标。我们也将研究使用生物质中提取出来的糖作为碳源生产没药烯的可行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