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二氢左炔诺孕

仪器信息网二氢左炔诺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二氢左炔诺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二氢左炔诺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二氢左炔诺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二氢左炔诺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二氢左炔诺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二氢左炔诺孕相关的解决方案。

二氢左炔诺孕相关的论坛

  • 【原创大赛】炔诺酮中炔雌醇的测定

    【原创大赛】炔诺酮中炔雌醇的测定

    炔诺酮中炔雌醇的测定1 绪论采用各种已报道的方法测定避孕药片中乙炔雌二醇(EO)。这些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高压液相色谱,薄层色谱和比色法。Corti等人用二阶导紫外分光测定二元混合物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相对标准偏差 5%以内。Ebeletal等人报告说,有几个方法确定EO的口服避孕药片,包括利用直接,差分 derivative紫外分光法和直角多项式法。作者报告说,后者的方法得到了最可靠的结果。最近, 事实已经证明,应用分光光度法的衍生技术是非常有益的,在解决光谱重叠, 消除来自其他样品不相干吸收。不过,在某些情况下,衍生的技术无法应付的干扰,尤其是当[size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0/201210111944_396060_2105598_3.jpg 中新网10月11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按照诺贝尔奖有关规定,所有获奖者将在12月10日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摩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纪念1986年去世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诺奖评审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莫言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接受了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斯克和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影响,其创作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轨迹,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又一个里程碑。 他往往用轻松甚至幽默调侃的笔调将读者从本来的悲剧审美轨迹中拉出来,进入一个更为宽广的想象世界,使之富有多意的审美意蕴。悲剧和反讽的复合美感,给人一种新鲜的,廓大的悲剧审美空间。 在现实主义精神中容纳了大量现代派表现技巧,造成小说创作的新格局。其作品充满了象征和比喻,借鉴了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斯克的魔幻技巧。象征,隐喻,暗示,借代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他的作品充满幻象,其运用童话和寓言的手法,把幻象和现实糅合在一起,精确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作家主观世界奇特的心理过程,构成了莫言小说“忧郁的主调之下一方面是凄楚,苍凉,沉淀,压抑,另一方面则是欢乐,激情,狂喜抗争的独特叙事风格。

  • 郭光灿院士为我们解读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来谈一下关于2012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情况,题目叫做《量子调控新纪元》,这个物理奖和量子调控非常有关系。这个奖给了两位科学家,一位是法国的阿罗什,第二位是美国的瓦恩兰,诺贝尔奖对他们的评价是,在实验方法上的基础性突破,使得单量子操作和单量子测量成为可能。非常简短,但是非常中肯,关键词是实验方法,这个实验方法不是一般的实验,而是基础性的突破。 为了讲清究竟为什么给他们诺贝尔奖,他们的工作到底有多大的意义,我们要讲一下量子是什么,这样才能理解这个背景。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叫经典世界,满足牛顿力学的经典物理,这个世界的特点就是确定性,轨道确定、位置确定。当微观到了一定尺度的时候,这个世界叫做量子世界,不再是确定的了,所以这两个世界规律不一样。而诺贝尔奖给了在量子世界做了一种基础性的实验方法的两名科学家。 量子世界到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诺贝尔奖给了量子世界基础研究的方法呢?在经典世界的一个位置确定,如果有两条路,A和B,轨迹是确定的,要么选择其中一条。但是量子世界不一样,如果从这儿走到那儿,量子世界证明它是两条路同时走。所以量子世界很多是奇怪的,是不一样的,是概念性的。所以它遵从了一个定律,叫叠加原理。一个微观世界所允许的态,二是另外一个可以允许的态,所有允许的态加起来,那也是允许的,这叫叠加原理。这样一种状态的描述是量子世界的特点,也是基本的一个量,这个决定量子要调控什么?就是调控量子态,一旦调控了,量子的性质就不同,工作性质是瞄准微观世界的调控。但是怎么调控是一个新的领域。 我们分开讲单子量子调控的时限。法国的阿罗什做了什么工作?他在一个腔里面,把单个光子囚禁在光腔里,就是量子的操控。再把腔里放单个原子,使单个原子和光子相互作用,通过腔的损耗来调控他们俩的状态,所以他的实验是从这儿出发的。他构造了这样一个想法,来调控微观粒子的状态,这是他的起点。1996年,他已经调控到原子在一个光子作用下,原子会上下跳,光子好象来回跳舞。这证明光子是量子的,第一次用他发明的这个办法做出来。另外把里德堡原子和光子纠缠,用消相干的过程看原子状态发生的变化。在一个微波腔里面来一个受控位门,如果有一个光子、原子的位相是什么样,两个光子位相怎么样,所以实现光子数的态和原子的受控位门,这是量子计算的一个基本原件,他在这个实验上面演示出来了。 另外他做了介光原子和里德堡原子的纠缠。这是法国科学家所做的主要工作。美国的科学家叫做瓦恩兰,他做的工作是离子,把单个离子囚禁在一个阱里面,再把它冷却到非常低的温度,用激光操控离子的状态,所以他们两个都是单一量子体系的操控和测量,但一个是原子一个是量子。首次实验设备让两个离子纠缠起来,这是他的操控,两个离子纠缠在一起,最后扩充到四个离子纠缠。证明这个办法可以让更多离子纠缠,导致量子计算的产生,这是他们所做的前期工作。后来把单离子的量子操控门做出来,实现远程离子之间的传送。在以前人们是用光子把一个量子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但是光子不传过去叫做量子隐型传态,这个传态是幽灵般的操控,在实验上做成了,它的任务是用离子的办法来做,这是2004年的工作。 他的工作最重要的应用是时间标准,这个时间标准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从1950年开始,10的10次方,越来越高。到了1995年左右,用光学的办法把原子冷却,用单一的离子精度可以更高,他们用量子纠缠,2005年把两个离子,一个离子做平均标准,另外一个离子和他纠缠,操控单个离子,然后测量另一个离子使精度提高到10的负8次方,这些工作是他们两个最大的贡献,最早期两个单一离子操作,使的整个量子调控成为可能。这是它的意义。我们的工作和法国的有点关系,下面的PPT是我2003年写的,那时候申报国家自然基金二等奖,我把其中的内容给摘下来了。我们做的工作是:做量子计算机,单个原子和单个光子纠缠,碰到的困难是腔有损耗,呆不住,如果要呆住,腔要做得非常好,但当时的技术根本做不出来,所以这个方案虽然很理想,但是往下做不下去。我们提了一个新的方案,我们用两个原子,非共振,我们算出来不需要这个腔非常好,现在的腔就可以做出来,这是理论的方案。一年之后,我们证明了我们这个方案还可以做两个原子纠缠,可以做受控非门,可以做量子隐形传态,我们把它的信息功能从里面算出来,这篇文章到现在已经引用600多次。第一个在实验上做出来的就是阿罗什,就是得诺贝尔奖的阿罗什。他做出来以后给我发了E-mail,我第一次知道有人做我们的实验,他说我们在实验上验证了你们的理论,所以他成功地做了这个工作。他的文章摘要上首先说,我们将报道,按照郑和郭所提出的方案,做出来两个原子的纠缠,这个方案有主观性,可以做很多信息的功能。这是诺贝尔奖解读的大概情况。这个领域已经发展得非常快,当然现在的技术已经超过当初的技术,但是起点是他们。我们现在关注的不是单个,而是多个离子的纠缠,比如两个腔怎么连在一起,这是将来要做的。有各种各样腔的办法,还有光学腔,物体腔,超导腔也在做。现在做量子计算机,实际上就是芯片,把很多离子纠缠在一起,分到各个区里面,如果这个能实现,量子计算机有希望从这儿走。所以他们两个的工作就是开创了这样一个领域,最原始的实验。这是我要介绍的。谢谢大家。

  • 【转帖】北京兑现“绿色奥运”承诺 节能减排接轨国际

    3月1日,在北京亚运村机动车交易市场,几位顾客在4S店选购汽车。从当日起,在北京销售的轻型机动车开始执行与欧Ⅳ标准相当的国Ⅳ标准,未达到标准的新车将停止销售和注册。使用国Ⅳ标准油品可大大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新华社发[color=#DC143C]北京3月1日起执行国Ⅳ排放标准 停售不合格车辆  2008年1月1日:北京机动车燃油正式执行国Ⅳ标准 2008年1月1日-2月29日:北京国Ⅳ油与正使用的国Ⅲ油置换过渡期 3月1日,北京开始执行国Ⅳ机动车排放标准。[/color] 这一新标准的上马,意味着以后北京市场上将不能再销售国Ⅲ及其以下标准车辆;意味着北京将与欧盟目前执行的排放标准实现接轨;更重要的,意味着车用国Ⅳ油将比国Ⅲ车用国Ⅲ油的污染物减少50%。 污染、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蓝天……这些外国媒体长久以来抓住不放的词一直在敲打着北京的神经。 离奥运只有5个多月了,北京已经使出浑身解数跟这看不见的空气进行着殊死搏斗。    [color=#00008B]我不能否认现在北京还存在着大气污染的威胁,但是我们的中国朋友已经作出巨大的努力去解决这一问题。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2月27日在温哥华表示 [/color]  [color=#DC143C]首当其冲斗尾气 [/color] 机动车尾气对北京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占到40%到50% 奥运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保障研究课题组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说,机动车尾气对北京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占到40%到50%。 因此在今年北京将实施的第十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中,首当其冲对准了机动车。除3月1日执行国Ⅳ机动车排放标准外,还将于6月底前让公交、环保、邮政等行业完成2300辆黄标车的淘汰和2600辆黄标车的治理,完成从事建筑运输、旅游、省际长途客运、城市配送等业务的黄标车的淘汰治理,淘汰更新1500辆公交车和2000辆出租车,完成全市加油站等储运油设施的油气回收治理。 另外,全市还将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包括6月底前实施新的燃煤锅炉排放标准,6月底前冶金、建材和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企业要达到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 根据初步测算,实施《十四阶段措施》可使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这5项污染物排放量削减5万多吨。 [color=#00008B]休克疗法保奥运 [/color] 北京首钢4号高炉熄灭炉火,而山西省的重污染企业在6月底前仍不能达标排放的,奥运会期间一律限产限排或停产整顿 但5万多吨这个数字,跟400万吨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今年1月5日,连续生产35年零2个月的北京首钢4号高炉熄灭炉火。今年首钢北京厂区将按年产420万吨钢组织生产,相当于往年产能的一半,以兑现奥运承诺。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介绍说,今年,通过压产,首钢将降低烟尘排放量50.32%、粉尘排放量49.22%、二氧化硫排放量49.18%。他同时也表示,为了奥运会和北京的环境,首钢和首钢工人作出了巨大牺牲。 据报道,山西省的电力、钢铁、化工、水泥等重污染企业在6月底前仍不能达标排放的,奥运会期间一律限产限排或停产整顿。大同—朔州地区、太原—阳泉—忻州—晋中地区未安装脱硫设施的机组和高煤耗机组,将根据奥运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保障需要,采取限电措施。 而天津市环保局也于近日透露,奥运会期间,天津迎奥运重点控制区域范围内的施工工地全面停止土方施工,奥运场馆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施工工地全面停工。奥运会期间,天津市为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将采取机动车分时段和单、双号行驶等措施,在奥运场馆周边1公里范围内实行交通管制。   [color=#DC143C]周边省份联合保北京 [/color] 北京的二氧化硫接近1/5来自周边,奥运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保障范围从原先的五省区市增加为六省区市 去年6月,河北南部、河南、山东、江苏大部地区、安徽5省境内烧麦秸烧得北京心急如焚。据北京市环保局介绍,当时环保监测中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系统发现北京南部地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一氧化碳浓度异常升高,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最高时超过每立方米850微克。而奥运期间这个指标的目标是每立方米150微克。此类事情在2006年也发生过。

  • 【转帖】中国,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

    2009年度诺贝尔奖揭晓仪式,于10月5日起陆续举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昨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名美国科学家,得主分别是伊丽莎白-布赖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他们的研究主题是“染色体如何受到端粒和端粒酶的保护”。今天的《腾讯网》,针对诺贝尔奖也做了一个专辑,叫做“百年诺奖华人风采”。收集了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钱永健这7位获诺奖的外籍华人科学家,意在让中国人产生幻想:诺贝尔奖也有中国人的份。可令人遗憾的是,这7人中间已无一人是真正的华人了,他们早就成为别国的公民,他们的学术成就也都是在国外完成,代表的国家也不再是“中国”。中国人拿不到诺奖,却喜欢将获诺奖的外籍华人拿来给自己脸上贴金,是一种自卑、可怜的表现。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还不被说成是“美国总统是肯利亚人”?作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中国其实也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尤其是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的成功,曾正式获得过诺贝尔奖提名,应该说离诺奖仅一步之遥。但该成果有关申报诺奖的建议,在“周恩来总理委婉地拒绝”和江青“资产阶级的奖金,我们不要”,再到集体发明下“难以推荐最多三名候选人”的尴尬,最终使诺奖和中国擦肩而过。多年前,一些人认为邓小平推动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世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邓小平有资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中国确实是没有一人获得过这个诺奖,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前不久,教育部部长曾说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好在科技部及时澄清“人力资源世界第一,不等于科技强国”,否则又给我们以无限遐想了。应该说,凭借中国现有的经济实力,科技领域进军诺奖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由于目前客观存在的体制弊端,学术腐败,中国病不具备进军诺奖的氛围,科技领域的诺贝尔奖,离中国应该还很远。非常奇怪的是,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蕴在世界上应该是无人能敌吧?可就是出现不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去年,曾曝某地土地局局长、写得一手梨花诗的叶世斌,被推举角逐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让人笑谈了一段时间也就结束了。这次评选,并没有他的消息,更证实了那只是一场闹剧。是中国人缺乏文学思维,还是中国人缺乏思想,抑或不敢表露思想,这确实是个问题。那么,诺奖究竟离中国人还有多远?笔者以为,科技、文学等学术方面的诺奖,离我们应该还十分遥远。华人最有可能获得的诺奖,当属诺贝尔和平奖,最好是胡锦涛、马英九两人同时获奖,而获奖的主题就是“两岸统一”。

  • 【转帖】七名诺贝尔得主给“搞笑诺贝尔”颁奖

    七名诺贝尔得主给“搞笑诺贝尔”颁奖在诺贝尔奖各个奖项纷纷出炉之际,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也于当地时间10月5日晚(北京时间6日早)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中揭晓。“搞笑诺贝尔奖”于1991年在美国创立,由剑桥市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提供赞助,宗旨是“表彰那些不能也不应该被重复的科学研究”,让人们先是大笑,然后开始思考。“声学奖”探测刮黑板声最让人痛苦 五花八门的“搞笑诺贝尔”奖项包括:“营养学奖”颁给了2名科威特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后,他们发现金龟子吃东西其实很“挑食”,金龟子更喜欢吃马和狗的粪便,而不是骆驼和狐狸的粪便。 “生物学奖”则颁给了荷兰、坦桑尼亚和奥地利的科学家,他们发现林堡乳酪与人类臭脚丫的味道,对雌性甘比亚疟蚊吸引力一样大。 “声学奖”颁给了芝加哥西北大学科学家的探究———为什么用指甲刮黑板的声音这么令人毛骨悚然。研究者对16种噪音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拖板凳的声音,打开金属抽屉的声音,以及刮擦木头、金属和泡沫板的声音,结果发现刮黑板时的噪音是最让人痛苦的。 前诺贝尔得主打扫典礼讲台据悉,在10月5日晚举行的颁奖典礼上,给“搞笑诺贝尔奖”得主颁奖的嘉宾都是7名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而今年的10名得奖者中有8人亲自参加了颁奖典礼。不过,所有得奖者将只有60秒时间发表得奖感言,由一名8岁小女孩严格执行。据悉,10月7日晚,得奖者还将应邀在麻省理工大学进行演讲,详细讲述他们的研究成果。 不过,与瑞典科学院本周宣布的诺贝尔奖不同的是,另类诺贝尔奖得主拿不到任何奖金,得不到各方赞誉,更不可能使科学或医学出现革命性进展。根据传统在颁奖典礼上观众会向讲台飞纸飞机,10年来典礼结束后都由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打扫。尽管格劳伯1年前获得了真实版的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可是今年仍坚守职责■相关链接 数学奖:如何拍出不会闭眼睛的照片 “数学奖”颁给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研究组织(CSIRO)的女数学家妮克斯文森和物理学家皮尔斯巴内斯博士,2人研究的课题是:在拍摄集体照时摄影师最少要拍几次照片,才能确保照片里没有一个人的眼睛是闭着的。 最终斯文森得出的解决方案是———如果集体照中的人数少于20人而且光线好时,将人数除以3就是所需拍摄次数;但如果光线差时,由于快门时间变长造成更多眨眼机会,因此将人数除以2才是所需拍摄次数;但如果人数大于50人时最好放弃拍照———因为这种情况下必然有一人的眼睛会是闭上的。 鸟类学奖:啄木鸟不头痛之谜 “鸟类学奖”颁给了加州戴维斯大学的鸟类学家伊万舒瓦布。他一直在研究为什么啄木鸟从不会感到头痛。舒瓦布在论文中称,啄木鸟整天大部分时间都不停地用头部的尖嘴去撞木头,如果换作是人类,必将因此导致大脑和眼睛严重受损。舒瓦布最终发现,啄木鸟之所以不会因此受伤,是因为经过长期的进化演变,啄木鸟的骨骼构造已经适应了这种剧烈撞击,脑部组织附近的肌肉像一个完美的减震器,可以为其大脑提供保护。 和平奖:老师听不见的手机铃声 “和平奖”得主是英国梅瑟蒂德菲尔地区的科学家哈沃德史泰波顿。他研制出了一种装置,可以发出一种只有青少年能听到、但大多数成年人却听不到的高音频。利用这一技术,他发明了一种商家用来驱赶不良青少年的高音喇叭,成年顾客可以不受干扰地在商店内购物,但不良青年却因为声音太刺耳而逃之夭夭。 此外,他又用同一原理发明了只有青少年听得到,老师却毫无所觉的手机铃声。2006“搞笑诺贝尔”评委认为,这一发明将让青少年和成年人从此相安无事,获得“和平奖”可谓实至名归。 医学奖:按摩肛门止打嗝 2006年“搞笑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田纳西州杰克逊维尔市大学医院的弗兰西斯克菲斯米尔医生和以色列海法市锡安医学中心的马杰德欧戴医生。菲斯米尔在大学医院的急诊部工作,大约1年前他接待来了一名连续打嗝3天的病人,起初菲斯米尔尝试了各种常规止嗝方式———如拉扯病人舌头使其呕吐等,但无效果。最终菲斯米尔医生意外地发现,只有用手指按摩病人肛门时才能止住严重打嗝。随后,他们在《内科医学年报》杂志发表论文详细介绍了操作步骤:“用手指深入病人肛门按摩其直肠,并进行缓慢的圆周运动。病人打嗝的频率立即开始减慢,并在30秒内完全停止了打嗝。”

  • 【讨论】七名诺贝尔得主给“搞笑诺贝尔”颁奖

    七名诺贝尔得主给“搞笑诺贝尔”颁奖 在诺贝尔奖各个奖项纷纷出炉之际,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也于当地时间10月5日晚(北京时间6日早)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中揭晓。“搞笑诺贝尔奖”于1991年在美国创立,由剑桥市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提供赞助,宗旨是“表彰那些不能也不应该被重复的科学研究”,让人们先是大笑,然后开始思考“。 “声学奖”探测刮黑板声最让人痛苦 五花八门的“搞笑诺贝尔”奖项包括:“营养学奖”颁给了2名科威特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后,他们发现金龟子吃东西其实很“挑食”,金龟子更喜欢吃马和狗的粪便,而不是骆驼和狐狸的粪便。 “生物学奖”则颁给了荷兰、坦桑尼亚和奥地利的科学家,他们发现林堡乳酪与人类臭脚丫的味道,对雌性甘比亚疟蚊吸引力一样大。 “声学奖”颁给了芝加哥西北大学科学家的探究———为什么用指甲刮黑板的声音这么令人毛骨悚然。研究者对16种噪音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拖板凳的声音,打开金属抽屉的声音,以及刮擦木头、金属和泡沫板的声音,结果发现刮黑板时的噪音是最让人痛苦的。 前诺贝尔得主打扫典礼讲台 据悉,在10月5日晚举行的颁奖典礼上,给“搞笑诺贝尔奖”得主颁奖的嘉宾都是7名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而今年的10名得奖者中有8人亲自参加了颁奖典礼。不过,所有得奖者将只有60秒时间发表得奖感言,由一名8岁小女孩严格执行。据悉,10月7日晚,得奖者还将应邀在麻省理工大学进行演讲,详细讲述他们的研究成果。 不过,与瑞典科学院本周宣布的诺贝尔奖不同的是,另类诺贝尔奖得主拿不到任何奖金,得不到各方赞誉,更不可能使科学或医学出现革命性进展。根据传统在颁奖典礼上观众会向讲台飞纸飞机,10年来典礼结束后都由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打扫。尽管格劳伯1年前获得了真实版的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可是今年仍坚守职责。(袁海) ■相关链接 数学奖:如何拍出不会闭眼睛的照片 ) “数学奖”颁给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研究组织(CSIRO)的女数学家妮克斯文森和物理学家皮尔斯巴内斯博士,2人研究的课题是:在拍摄集体照时摄影师最少要拍几次照片,才能确保照片里没有一个人的眼睛是闭着的。 最终斯文森得出的解决方案是———如果集体照中的人数少于20人而且光线好时,将人数除以3就是所需拍摄次数;但如果光线差时,由于快门时间变长造成更多眨眼机会,因此将人数除以2才是所需拍摄次数;但如果人数大于50人时最好放弃拍照———因为这种情况下必然有一人的眼睛会是闭上的。 鸟类学奖:啄木鸟不头痛之谜 “鸟类学奖”颁给了加州戴维斯大学的鸟类学家伊万舒瓦布。他一直在研究为什么啄木鸟从不会感到头痛。舒瓦布在论文中称,啄木鸟整天大部分时间都不停地用头部的尖嘴去撞木头,如果换作是人类,必将因此导致大脑和眼睛严重受损。舒瓦布最终发现,啄木鸟之所以不会因此受伤,是因为经过长期的进化演变,啄木鸟的骨骼构造已经适应了这种剧烈撞击,脑部组织附近的肌肉像一个完美的减震器,可以为其大脑提供保护。 和平奖:老师听不见的手机铃声 “和平奖”得主是英国梅瑟蒂德菲尔地区的科学家哈沃德史泰波顿。他研制出了一种装置,可以发出一种只有青少年能听到、但大多数成年人却听不到的高音频。利用这一技术,他发明了一种商家用来驱赶不良青少年的高音喇叭,成年顾客可以不受干扰地在商店内购物,但不良青年却因为声音太刺耳而逃之夭夭。 此外,他又用同一原理发明了只有青少年听得到,老师却毫无所觉的手机铃声。2006“搞笑诺贝尔”评委认为,这一发明将让青少年和成年人从此相安无事,获得“和平奖”可谓实至名归。 医学奖:按摩肛门止打嗝 2006年“搞笑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田纳西州杰克逊维尔市大学医院的弗兰西斯克菲斯米尔医生和以色列海法市锡安医学中心的马杰德欧戴医生。菲斯米尔在大学医院的急诊部工作,大约1年前他接待来了一名连续打嗝3天的病人,起初菲斯米尔尝试了各种常规止嗝方式———如拉扯病人舌头使其呕吐等,但无效果。最终菲斯米尔医生意外地发现,只有用手指按摩病人肛门时才能止住严重打嗝。随后,他们在《内科医学年报》杂志发表论文详细介绍了操作步骤:“用手指深入病人肛门按摩其直肠,并进行缓慢的圆周运动。病人打嗝的频率立即开始减慢,并在30秒内完全停止了打嗝。”

  •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离诺贝尔物理奖有多近?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科研成果离诺贝尔物理奖有多近2013年04月11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林莉君 李大庆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410/051365597244421_change_wtt3427_b.jpg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示意图,拓扑非平庸的能带结构产生具有手征性的边缘态,从而导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410/051365597244437_change_wtt3428_b.jpg理论计算得到的磁性拓扑绝缘体多层膜的能带结构和相应的霍尔电导 “这个研究成果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来了诺贝尔物理奖级别的论文,这不仅是清华大学、中科院的喜事,也是整个国家发展中喜事。”4月10日,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教授高度评价了我国科学家的重大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美国《科学》杂志于3月14日在线发表这一研究成果。由于此前和量子霍尔效应有关的科研成果已经3获诺贝尔奖,学术界很多人士对这项“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最后一个重要成员”的研究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期望。那么什么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它的研究为什么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兴趣?它的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重要性 突破摩尔定律瓶颈 加速推动信息技术革命进程 在认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于1980年被德国科学家发现,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中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薛其坤院士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地前进。“这就好比一辆高级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高速路上前进。”薛其坤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然而,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相当于外加10个计算机大的磁铁,这不但体积庞大,而且价格昂贵,不适合个人电脑和便携式计算机。”薛其坤说,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 自1988年开始,就不断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各种方案,然而在实验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2006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张首晟教授领导的理论组成功地预言了二维拓扑绝缘体中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并于2008年指出了在磁性掺杂的拓扑绝缘体中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新方向。2010年,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方忠、戴希等与张首晟教授合作,提出磁性掺杂的三维拓扑绝缘体有可能是实现量子化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这个方案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德国、美国、日本等有多个世界一流的研究组沿着这个思路在实验上寻找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 薛其坤团队经过近4年的研究,生长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最终,他们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出了高质量的Cr掺杂(Bi,Sb)2Te3拓扑绝缘体磁性薄膜,并在极低温输运测量装置上成功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在未来解决摩尔定律瓶颈问题,它发现或将带来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我国科学家为国家争夺了这场信息革命中的战略制高点。”拓扑绝缘体领域的开创者之一、清华大学“千人计划”张首晟教授说。 创新性 让实验材料同时具备“速度、高度和灵巧度” 从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丹于1988年提出可能存在不需要外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到我国科学家为这一预言画上完美句号,中间经过了20多年。课题组成员、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何珂告诉记者:“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现非常困难,需要精准的材料设计、制备与调控。尽管多年来各国科学家提出几种不同的实现途径,但所需的材料和结构非常难以制备,因此在实验上进展缓慢。” “这就如同要求一个运动员同时具有刘翔的速度、姚明的高度和郭晶晶的灵巧度。在实际的材料中实现以上任何一点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而要同时满足这三点对实验物理学家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课题组成员、清华大学王亚愚教授这样描述实验对材料要求的苛刻程度。 实验中,材料必须具有铁磁性从而存在反常霍尔效应;材料的能带结构必须具有拓扑特性从而具有导电的一维边缘态,即一维导电通道;材料的体内必须为绝缘态从而对导电没有任何贡献,只有一维边缘态参与导电。 2010年,课题组完成了对1纳米到6纳米(头发丝粗细的万分之一)厚度薄膜的生长和输运测量,得到了系统的结果,从而使得准二维超薄膜的生长测量成为可能。 2011年,课题组实现了对拓扑绝缘体能带结构的精密调控,使得其体材料成为真正的绝缘体,去除了其对输运性质的影响。 2012年初,课题组在准二维、体绝缘的拓扑绝缘体中实现了自发长程铁磁性,并利用外加栅极电压对其电子结构进行原位精密调控。 2012年10月,课题组终于发现在一定的外加栅极电压范围内,此材料在零磁场中的反常霍尔电阻达到了量子霍尔效应的特征值h/e2—25800欧姆——世界难题得以攻克。 课题组克服薄膜生长、磁性掺杂、门电压控制、低温输运测量等多道难关,一步一步实现了对拓扑绝缘体的电子结构、长程铁磁序以及能带拓扑结构的精密调控,最终为这一物理现象的实现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下一步我们主要的努力方向是全面测量材料在极低温下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寻找更好的材料体系,在更高的温度下实现这一效应。那时,也许我们能对其应用前景作更好的判断。”王亚愚告诉记者。 外界评说 这是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 “实验成果出来以后,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者给我发了一封邮件。他写道:我深信拓扑绝缘体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科学王冠上的明星。”张首晟向记者展示了这封邮件。 《科学》杂志的一位审稿人说:“这项工作毫无疑问地证实了与普通量子霍尔效应不同来源的单通道边缘态的存在。我认为这是凝聚态物理学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就。”另一位审稿人说:“这篇文章结束了多年来对无朗道能级的量子霍尔效应的探寻。这是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 延伸阅读 霍尔效应与反常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一个物理效应。在一个通有电流的导体中,如果施加一个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由于洛伦兹力的作用,电子的运动轨迹将产生偏转,从而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的导体两端产生电压,这个电磁输运现象就是著名的霍尔效应。产生的横向电压被称为霍尔电压,霍尔电压与施加的电流之比则被称为霍尔电阻。由于洛伦兹力的大小与磁场成正比,所以霍尔电阻也与磁场成线性变化关系。 1880年,霍尔在研究磁性金属的霍尔效应时发现,即使不加外磁场也可以观测到霍尔效应,这种零磁场中的霍尔效应就是反常霍尔效应。反常霍尔效应与普通的霍尔效应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因为这里不存在外磁场对电子的洛伦兹力而产生的运动轨道偏转。反常霍尔电导是由于材料本身的自发磁化而产生的,因此是一类新的重要物理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的相关研究已3次获得诺贝尔奖 量子霍尔效应在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就像一个富矿,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之着迷和献身,他们的成就也多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85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德国科学家冯·克利青,他于1980年发现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 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美国科学家:美籍华人物理学家崔琦以及施特默、劳弗林。前两人于1982年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而后者则对这一效应进一步给出了理论解释。 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英国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他们俩在2005年发现了石墨烯中的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 此外,量子化自旋霍尔效应于2007年被发现,2010年获得欧洲物理奖,2012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巴克利奖。(记者 林莉君 李大庆) 《科技日报》(2013-04-11

  • 【分享】质疑2010年诺贝尔医学奖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于10月4日公布,获奖者为素有“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由其开创的体外受精技术使400多万人得以降生。诺贝尔医学奖委员会在公布奖项时表示:“爱德华兹的成就让不育症能得到治疗。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每十对夫妇中就有一对有生育问题……今天,爱德华兹的梦想成为现实,它帮助全世界不育的夫妇带来幸福……这一成就代表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一座里程碑。”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以说出乎许多人的意外。我们是否可想想,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真的物有所值吗? 医学奖给了体外受精技术的科学家,在早期研究阶段就有许多宗教领袖一度要求爱德华兹停止“扮演上帝”。声明我不支持这些宗教领袖的观点。 单从创新性角度看,体外受精技术的原始想法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技术难度也不大,思路就是解决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的问题,然后把受精卵移植到子宫内的技术,先进行动物实验,然后人体实验获得成功,最后把技术公布让全世界广泛使用。这个研究重要性是解决了人类中不小比例的不能生育夫妻的问题,现在我们人类已经有400万试管婴儿。假如没有这个技术,这400万人将不会来到世界上。 如果拿这400万试管婴儿来说这个技术的意义,证明其重要性,远远不如说对这400万试管婴儿的父/母更重要。因为我们人类现在的历史阶段从整体上,已经不需要担心生育问题,或者说人种传递已经不是问题。对我们人类来讲,每个人能有幸成为人,从概率上讲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极其偶然的事件。 受精是个什么事?人类的受受精过程是这样的,女性的卵巢每个月一般排出一个卵子,男性一次射精中精子的数量大的惊人,男性的精子进入女性的输卵管与来自腹腔的卵子相见并完成受精,卵子受精后沿着输卵管进入子宫继续发育,并最终发育成胎儿。受孕成功一般是精子在女性排卵前12小时或排卵后48小时进入阵地。不育的原因显然有男女一方或双方共同的原因。如果是女性的卵子有问题,采用体外受精然后把受精卵移植到子宫是可以的,不过这个孩子从遗传的角度看并不属于这个妈妈,实际上只是代人怀孕而已。爱德华兹的研究最重要的贡献也是解决了这类问题。如果是男性的精子有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换个男性,或者把其他男性的精子采集过来,直接注射到女性体内。这就是所谓的人工受精,与试管婴儿不同,但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替代方案。这个人工受精方法在动物的被广泛采用,例如前段日子我们送给日本的大熊猫就是在采集精子的过程中死于非命。(人工受精与体外受精技术不是一回事。人工授精是指通过非性交方式将精液放入女性生殖道内,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技术。而体外受精技术是由卵母细胞成熟、精子获能、受精、受精卵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程序组成的完整系统。从技术难度看,体外受精技术要比人工受精复杂的多,但从实际使用角度看,两者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体外受精许多情况可以用人工受精来解决。)人工受精方法也广泛用于人类的不育症治疗。当然也可以采用爱德华兹的方法,就是把女性的卵子采集到,再把丈夫的精子采集到,体外受精后移植到子宫。这可能对那些精子数量无法达到受精条件的部分男性不育症患者有意义。如果是精子的品质如遗传基因出了大问题,那也不是什么好的解决方案。总之,对于需要别人提供精子的不育症夫妻,解决的方法如果能用人工受精,就比试管婴儿更安全和有效。 我觉得,诺贝尔奖应该给那些从事更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医学生物学问题的科学家,更有意义的学问如关于重大疾病、衰老、脑功能、生命基本现象的阐述等相关问题。因此我觉得2010年的医学奖给的并不让人满意,无论是理论价值,还是应用价值都算不上一个特别重大的突破。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没有预测成功的一个原因。当然我不会小人到认为瑞典的科学家故意为之,但我觉得他们今年的判断有误。

  • 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云平台 医博会诺安诺泰闪亮登场

    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云平台 医博会诺安诺泰闪亮登场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301458_558071_2909395_3.png 云平台以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为核心,以基层医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涵盖了公共卫生服务、区域医疗服务、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慢病管理等多项内容,可为居民提供连续动态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健康监测、评估反馈、预约挂号、远程诊疗等综合服务,广泛应用于家庭、社区、各级医院及健康管理机构等,为居民提供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 全自便携式生化分析仪NVAS680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301458_558072_2909395_3.png 适用于:急诊、门诊、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畜牧、宠物医院 诺安公共卫生智能一体机 NVAG8905-D 适用于: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数据采集、重点人群体检服务、卫生/疾控部门疾病筛查等 卡片式心电监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301459_558073_2909395_3.png 测量人体心电功能;只要手指轻轻接触电极,不受任何束缚,测量即可开始 健康E站(健康小屋) 满足健康参数的测量,包括: ◎心电检测 ◎骨密度分析 ◎血压测量 ◎血糖测量 ◎身高测量 ◎体重测量 ◎人体成分测量 ◎中医体质辨识 ◎精神压力测试 ◎动脉硬化检测 ◎体温检测等 诺安诺泰是一家全方位聚焦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软硬件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公司创建之初,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专注于科技创新,致力于医药、医疗器械研发、医疗物联网平台建设、医疗器械销售全闭环式服务链的打造。 近年来,诺安诺泰顺应当下“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线下医疗服务紧密结合,并结合相应的硬件设备与软件服务体系,主力打造了符合目前医疗环境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云平台”。 云平台以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为核心,以基层医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涵盖了公共卫生服务、区域医疗服务、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慢病管理等多项内容,可为居民提供连续动态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健康监测、评估反馈、预约挂号、远程诊疗等综合服务,广泛应用于家庭、社区、各级医院及健康管理机构等,为居民提供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 未来,诺安诺泰将继续秉承用心创造、以诚待人、用爱呵护的精神,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发展国内技术,注重全民健康,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强大的技术支持,打造专业的健康管理品牌,让健康走进千家万户。 企业文化 企业愿景:我们以打造中国前沿生物工程科技企业为目标,努力在所从事的经营领域中不断积累行业经验,提高技术实现能力,增强竞争优势,以向客户传递更高的价值。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奋斗,使公司获得长久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赢利能力,逐步成长为行业内一流的优秀企业。 企业宗旨: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为股东创造投资回报 企业精神:诚信 负责 企业口号:携手诺和诺泰 共创美好未来 行为导向:高—高效;清—清明;廉—廉洁;正—公正

  • 邢志忠:折桂诺贝尔奖的最短科学论文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04/04/1332914879_small.jpg从二十世纪初算起,科学家们在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几乎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在专业期刊上。那些最终有幸荣获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毫无疑问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而那些记载了重大科学发现的论文,自然也都是学术论文中的上乘之作。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篇仅仅一、两页纸的学术论文很可能包含了革命性的科学思想或者描述了里程碑式的科学突破,并因此征服全世界,包括诺贝尔奖的评委们。回顾诺贝尔奖一百余年的历史,最短的获奖论文当属居里夫人的长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ene Joliot-Curie)与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Frederic Joliot-Curie)于1934年2月10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论文,题目为“一种新型放射性元素的人工产生”。这篇不足一整页纸的学术论文仅有大约620个单词和1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但它却是人工放射性的开山问鼎之作,以超乎寻常的速度一举拿下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令后人惊叹不已。另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经典短文是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与英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神来之笔。1953年4月25日,沃森和克里克在这篇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的论文中向世人宣告:引导生物发育和生命机能运作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双螺旋结构。他们用了大约1100个单词和1张图阐述他们的重大发现,整篇文章的长度仅仅一页出头。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与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弥漫于宇宙全空间的微波背景辐射最早是由美国射电天文学家阿尔诺·艾伦·彭齐亚斯(Arno Allan Penzias)和罗伯特·伍德罗·威尔逊(Robert Woodrow Wilson)在1964年发现的。这一出人意料的观测结果与爱德文·哈勃(Edwin Hubble)观测到宇宙膨胀的事实一道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宇宙学。他们的论文 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Astrophysical Journal)1965年第1期上,既没有公式,也没有图表。虽然这篇论文的长度超过了一页半,但由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属于小开本的期刊,所以该论文的总字数其实只有大约940个单词,比沃森和克里克的那篇经典论文还要短。1978年,彭齐亚斯与威尔逊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或许短小精悍的论文承载重大科学发现的时代正渐行渐远,而且今天的科学家也很难再单独或以二人小组的方式从事复杂的测量和实验活动。以高能物理学实验为例,其前沿探索越来越依赖大科学装置,包括庞大而复杂的加速器和探测器。最典型的加速器当属正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那里的一个国际合作组竟然由3000位科学工作者组成,而在每篇论文中罗列出所有作者的名字和工作单位则需要10余页的空间。正因为如此,我们可能愈发怀念二十世纪的科学研究方式和论文写作手法,怀念那些英雄辈出、充满传奇的光荣岁月。(邢志忠,2012年2月29日。本文已正式发表在《科学世界》2012年第四期)

  •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嫁给科研的女子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3/05/16/773274745_small.jpg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09年的4月22号在意大利都灵的一个犹太夫妇家降生了一对孪生姐妹。其中一位取名保罗,一位取名丽塔·列维,而后者也是后来因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得主。两个小家伙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大她们5岁的姐姐安娜。身为电子工程师和数学家的父亲颇具维多利亚风格,作为一家之主的该老爸认为女儿若从事与科研相关的工作,就会对她们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他决定不准他的三个女儿从事科学研究,也不准她们读大学。姐姐安娜从小就对诺贝尔奖得主塞尔马·拉格乐夫(Selma Lagerl?f)非常崇拜,这种热情也深深的感染了丽塔·列维。让小丽塔萌生了做第二个塞尔马·拉格乐夫的念头,并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像这位诺奖得主一样,成为意大利的传奇。可能受父亲的影响,丽塔的经历显得比较拧巴。成年之后,她将母亲娘家的姓氏“蒙塔尔奇尼”加在父亲之后,于是开始叫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这也似乎预示着这位犹太血统的女性将干出一番与其家人完全不同的非凡事业。20岁时,她意识到自己不可能适应父亲为自己规划的那样一种全职太太的女性角色,于是向父亲恳求应允自己开始职业研究生涯。加上最疼爱她的一位女老师死于胃癌,促发了她学医的愿望。她用8个月时间填补了自己拉丁语、希腊语、和数学方面的空白,顺利地高中毕业并考入了都灵学医院校——一个人才辈出的学院①。1936年,蒙塔尔奇尼从医学院毕业,一如当今的大学生毕业季的迷茫期,顺利拿到了医学学位的她,即便在医学院已经经过了3年的神经学和精神病学的专业训练,仍然不确定自己是应完全投身医学行业还是该进一步跟进自己在神经学基础领域的研究。颇有主见的她其实并没有犹豫太久,毕业之后她当上了意大利著名的组织学家G·莱维(Giuseppe Levi)教授的助手,专攻神经生物学。好景不长,1938年墨索里尼发表宣言并颁布法令,禁止非雅利安人的意大利公民从事学术研究。于是,身为犹太人的蒙塔尔奇尼被迫在1939年离开意大利去布鲁塞尔的一个神经研究所待了一小段时间。1940年春,当比利时被德国占领时,她又重返意大利。而此时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移民美国,二是留下来继续“享受”这种既得不到援助又被排斥在雅利安人世界之外的刺激。然而,她还是选择了后者,在她的闺房中,自己搭建了一个小实验室!她发现小鸡胚胎是理想的研究材料,因为受精的鸡蛋价格低,又很容易买到,而且小鸡胚胎的神经系统比人脑的神经系统要简单的多。一次旅途中她读到了被称为当代“顶尖生物学家”的维克多·汉堡(Viktor Hamburger)的一篇论文。汉堡认为,当小鸡胚胎中的一个肢体被切除后,脊髓内的运动神经元就会消失,不能再生长、扩散。当时蒙塔尔奇尼的研究还没怎么开展,碰巧她过去的老师G·莱维也从被纳粹入侵的比利时逃脱过来协助她,成为了她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助手。他们师徒二人重复汉堡实验时却发现,将小鸡胚胎中的一个肢体切除,髓内神经元会先扩散并生长,然后才凋亡,而并不是汉堡所描述的“不能再生长、扩散”。这让他们兴奋不已。1943年是个多难之秋,德军对意大利的入侵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他们当时在皮埃蒙特的避难所,转逃到佛罗伦萨,并在乡间重建了一个实验室。在佛罗伦萨的日子,她每天都能和许多好朋友和勇敢的游击队员接触。在英美的总部,她被聘为医生并且分管一个阵营的战争难民的救治。流行性疾病和致命的伤寒在难民中传播开来,她则挑起了既当护士又当医生的重任,与这些难民共同承担随时可能到来死亡之苦。然而也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每几天一次的停电和实验室鸡蛋的供应短缺让他们不得不在一年之后远涉重洋去美国佛罗里达州,住在那里的地下室里直到战争结束。那段时间,她一直被当做持有假身份证的危险分子看待,所幸的是,她重复汉堡小鸡胚胎的试验的论文被比利时杂志《生物学文献》收载,然而同时寄回祖国意大利的几家杂志的论文,则由于她没有用雅利安语署名而被退了稿件。意大利的这场战争于1945年终于结束了,她回到了故乡都灵和家人团聚,并且重拾了她在大学的学术职务。二战结束后,远在大洋彼岸的汉堡看到了《生物学文献》刊登的蒙塔尔奇尼的这篇论文,并邀请她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他特别想知道“谁是正确的”。1947年秋天,蒙塔尔奇尼就受维克多·汉堡之邀,加入了后者所在的世界上最卓越的神经生物学家组成的一个小团队,并且重复很多年前自己做过的小鸡胚胎实验,当时她只是计划在圣路易斯待10-12个月,但是优秀的研究成果让她必须为之一再推迟回意大利的行程。她反复思考着记录着在摘除肢体和不摘除肢体两种情况下神经元分别形成的数目。终于有一天她让汉堡看到了那些切片,从而证明:在神经元细胞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细胞死亡的过程。如果摘除一个肢体就会使这个过程更加明显。这表明一个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元细胞的命运,取决于某种来自肢体的反馈信号或激素。没有这种信号或激素,神经元细胞就会死亡。接着,蒙塔尔奇尼又从汉堡的助手所做的实验(即“将老鼠的肿瘤移植到鸡胚去除肢芽的部位后,神经纤维长入该肿瘤组织”)中获得启示:这是肿瘤释放某种生长因子的结果。这种生长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汉堡与青年生物化学家科恩进行合作试验,他们在老鼠肿瘤中提取出一种蛋白质和核酸的混合物,注入鸡胚后,同样出现了促进神经发育的情况。两人在用蛇毒(只破坏核酸而不影响蛋白质)鉴别过程中,意外地发现蛇毒形成的神经纤维“晕圈”比老鼠肿瘤产生的神经纤维“晕圈”要大的多。计算表明,蛇毒所含的生长因子比老鼠肿瘤药多3000倍。蛇毒来自蛇毒腺,而蛇毒腺对应哺乳动物的同源物就是唾液腺。后来他们果然在雄鼠的唾液腺里找到了丰富的生长因子。1954年,这种物质正式被命名为神经生长因子(NGF)。而蒙塔尔奇尼也因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她获诺贝尔奖时已届77 岁高龄, 距离她1954 年发表关于第一个生长因子的论文有30 余年的时间。她的科学发现之所以经过了如此漫长的历程才为诺贝尔基金会所承认, 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这项发现的基础性质, 这类成果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科学家长时间的集体研究, 才能显示出重大的科学价值NGF对神经损伤具有促进修复与再生等作用,这一系列特性,为许多病人带来了福音。例如,把NGF敷于伤口上,能提高愈合速递4-5倍。NGF与另一种表皮生长因子的结合,更可促进植皮的生长,成为治疗烧伤的良药。进入本世纪后,国内科学家们进一步通过大量临床实验证实:运用一种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血管意外、小儿脑性瘫痪、颅脑外伤等都有明显的疗效。NGF还为征服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癌症等“不治之症”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医院针灸康复病房实习阶段,每天给那些脑梗死、偏瘫的病人进行针灸治疗的同时,基本上每个病人都还会配合上鼠神经生长因子来治疗,而此药也因安全没有副作用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这也让我这个实习阶段的小医生,深深体会了科研成果对人类的造福。而这位经历了战乱、辗转奔波于各地终发现神经生长因子的伟大女性,将自己的毕生献给了科研事业,终身未婚。①在1986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已经出了两位诺奖得主,既是她的同事也是好伙伴:1969年获得生理或医学奖的萨尔瓦多·罗利亚(SalvadorLuria)和1975年的杜尔培科(RenatoDulbecco)。他们三个都是意大利著名的组织学家G·莱维(Giuseppe Levi)教授的弟子。②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2012年12月31日报道,当地时间2012年12月30日,意大利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在其罗马住所去世,享年103岁。罗马市长吉安尼·阿莱曼诺(Gianni Alemanno)随后宣布了她去世的消息,然后表示,蒙塔尔奇尼的去世是人类的一大损失。

  • 【分享】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学: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五十年评介与思考

    【内容介绍】 本书在总结50年来诺贝尔生命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及有关生命科学的化学奖)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各奖项内容及奖项之间的联系,并就其方法论、与科学哲学的关系、获奖的科学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奖项的定量研究、有关学科的交叉,以及在我国自己国土上取得的科研成果尚未得奖的原因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有必要将诺贝尔奖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使其成为一门学科。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的理工农医科师生阅读。 【本书目录】 第1篇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遴选标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机构??卡罗琳斯卡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提名和遴选过程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诺贝尔化学奖对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舆论批评常被提到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错误颁发第2篇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0年奖项评介第1章 DNA、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1.1 DNA双螺旋三维结构模型的建立§1.2 与DNA双螺旋模型有关的诺贝尔奖项§1.3 DNA、基因调控与遗传密码§1.4 遗传信息流中心法则的修订和断裂基因§1.5 真核细胞的转录§1.6 基因工程的端倪??限制性内切酶、DNA测序和DNA重组§1.7 RNA病毒、致癌基因§1.8 有关RNA的研究第2章 免疫学及分子机理§2.1 现代免疫学的开端§2.2 抗体的化学结构§2.3 放射免疫分析??极灵敏的生命物质的测定方法§2.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5 免疫网络学说、单克隆抗体与杂交瘤技术§2.6 抗体多样性的分子基础§2.7 免疫移植§2.8 组织相容抗原与丁细胞作用机制第3章 细胞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3.1 第二信使??激素作用机制§3.2 亚细胞结构及功能的研究§3.3 前列腺素的发现及其生物学作用§3.4 胆固醇的代谢调控§3.5 神经与上皮生长因子的发现§3.6 可逆性的蛋白质磷酸化过程§3.7 G蛋白及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3.8 动物基因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模式§3.9 一氧化氮生理功能的发现§3.10 蛋白质信号序列决定其在细胞内的位置和转运§3.11 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3.12 细胞分裂周期的调控机制§3.13 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第4章 神经生物学与听觉、视觉、嗅觉得基础研究§4.1 神经的兴奋抑制与膜的离子通透性§4.2 神经递质和突触理论§4.3 细胞质膜上单离子通道的发现§4.4 大脑半球的分工§4.5 神经系统内的信号转导§4.6 耳蜗刺激(听力)的物理机制§4.7 视觉的生理和化学与视觉信息处理§4.8 嗅觉基因编码和信号大脑皮层定位第5章 新方法、新疗法和新发病机制的研究§5.1 个体和社会行为模式的建立§5.2 X射线-CT扫描仪、核磁共振成像技术§5.3 手性催化剂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5.4 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5.5 乙型肝炎和库鲁病病因的发现§5.6 朊蛋白,一种新的传染机制§5.7 溃疡病与幽门螺杆菌§5.8 修改小鼠基因,创建人类疾病模型第3篇 生命科学诺贝尔奖的方法论研究第6章 生命科学诺贝尔奖的研究层次§6.1 科学、技术与科学方法§6.2 诺贝尔奖的研究层次§6.3 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中的重要发现和发明第7章 自然科学诺贝尔奖的定量研究§7.1 数据的选取§7.2 诺贝尔物理学奖§7.3 诺贝尔化学奖§7.4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8章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8.1 把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化§8.2 对线虫研究取得的成果§8.3 DNA双螺旋模型及复制假说的验证第9章 关于交叉学科§9.1 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势§9.2 学科交叉与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中的奖项第10章 科学哲学与生命科学§10.1 科学与哲学§10.2 科学结论的证实与证伪§10.3 “科学革命”与“范式”§10.4 “新工具主义”??科学革命产生的另一个源泉第11章 处理生物复杂性问题的现实与未来§11.1 生命系统的三大特性??非线性、自组织性和系统性§11.2 生物复杂性问题§11.3 处理生物复杂性问题的一些方法§11.4 世界观的转变第12章 生命科学诺奖产生的科学环境和人文环境§12.1 生命科学诺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环境§12.2 生命科学诺奖产生的人文环境第13章 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第14章 诺奖学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7307]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学: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五十年评介与思考01[/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7308]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学: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五十年评介与思考02[/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7310]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学: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五十年评介与思考03[/url]太大了。。。就分割了一下。。。

  • 【分享】N著名化学家 诺贝尔

    中文名称: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外文名: Noble,Alfred Bernhard   生卒年: 公元1833——1896   洲: 欧洲   国别: 瑞典   省: 斯德哥尔摩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于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几乎是在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1653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O.鲁德贝克的后裔。他从父亲I.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学基础,也象父亲一样具有发明才能。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诺贝尔一家于1842年离开斯德哥尔摩同当时正在圣彼得堡的父亲团聚。  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为了使他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先是离开俄国赴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几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语言)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在这他一直工作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  重返瑞典以后,诺贝尔开始制造液体炸药硝化甘油。在这种炸药投产后不久的1864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于危险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只好在湖面的一支船上进行实验,寻求减小搬动硝化甘油时发生危险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硝化甘油可以被干燥的硅藻土所吸附;这种混合物可以安全运输。上述发现使他得以改进黄色炸药和必要的雷管。黄色炸药在英国(1867)和美国(1868)取得专利之后,诺贝尔继续实验并研制成一种威力更大的同一类型的炸药爆炸胶,于1876年取得专利。大约10年后,又研制出最早的硝化甘油无烟火药弹道炸药。  他曾要求弹道炸药的专利权要包括柯达炸药,但遭到法庭否决。诺贝尔在全世界都有炸药制造业的股份,加上他在俄国巴库油田的产权,所拥有的财富是巨大的,他因此而不得不在世界各地不停地奔波。诺贝尔本质上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希望他发明的破坏性炸药有助于消灭战争,但他对人类和国家的看法是悲观主义的。  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他对各种人道主义和科学的慈善事业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财产都交付给了信托,设立了后来成为国际最高荣誉的奖金--诺贝尔奖金,即和平、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共5项诺贝尔奖金(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是瑞典国家银行在1968年提供资金增设的)。  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两句名言:“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利玛由于心脏病突然发作而逝世,终年63岁。研究领域:化学

  • 荣获诺贝尔奖,还有积分赚

    荣获诺贝尔奖,还有积分赚

    快到年底了,小伙伴们的检测项目到完成了吗?实验做得怎么样了?仪器研发还顺利吗?不如放松一下,还有诺贝尔奖状可以得!扫描二维码,给自己发一个诺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0/201610241533_614872_2989334_3.png如果图片上的二维码不清楚,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更清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0/201610241541_614873_2989334_3.jpg活动内容:1、扫描二维码,制作自己的诺贝尔奖状;2、长按图片,将图片保存到手机;3、将奖状发到朋友圈并截图,将截图回复在本活动贴下。活动奖励:截图的小伙伴将获得20积分的诺贝尔奖励!11月1日统一发放。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31日实验室的日子很枯燥,来给生活加点料!

  • 【盘点诺贝尔奖】聊聊那些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

    今天10日17时45分 就会颁布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可是,你还记得那些年高考,我们都考了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吗?我记得,那时候的高考经常会考与诺贝尔奖相关的试题,整的我们也会关注诺贝尔化学奖。聊聊那些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最让你记忆犹新的是什么呢?================================================================================================相关话题:1、【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89946/2、【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学奖,会被独揽吗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90582/3、聊聊那些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0/4293043/4、【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美两科学家获化学诺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1/4296824/5、聊聊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分析仪器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4/4302440/

  • 【原创大赛】化妆品中米诺地尔的测定(HPLC)

    化妆品中米诺地尔的测定(HPLC)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引言米诺地尔是治疗雄性脱发的主要成分,可以刺激毛囊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使血管生成。实验显示米诺地尔是钾通道激活剂,可增加钾离子的通透性,阻止钙离子流人细胞内,结果导致细胞中游离钙离子浓度下降,而有钙离子时,表皮生长因子抑制毛发生长。但是过多地使用米诺地尔,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市售米诺地尔酊中米诺地尔的含量,旨在为控制该药剂质量提供可靠地依据。关键词:高效液相米诺地尔1 仪器与药品伍丰LC-100等度系统。包括泵LC-100P,柱温箱LC-100 CO,检测器UV-100自动进样器Arcus 5 自动进样器等。超声波清洗机,PH计,电子天平。米诺地尔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米诺地尔酊(汇丰大药房)甲醇为HPLC级,磷酸氢二钾为分析纯2 分析条件色谱柱:XB-C18,4.6×250mm,5 μm流动相: A:B=55:45 A相:0.03 mol/L K2HPO4溶液([font=宋体, Arial, Helvetica, san

  • 三氯氢硅组分

    三氯氢硅组分

    我们厂是做三氯氢硅和四氯化硅的,三氯氢硅中除了低沸,二氯二氢硅,四氯化硅,氯硅烷和一些金属杂质以外,我们做FID的时候,在10min-15min之间,出了很多杂峰,用GC-MS定性是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不知道结果可不可靠,怎么验证?谢谢大家。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7/201407042106_505463_2909301_3.jpg

  • 【分享】阿斯利康涉嫌购买诺贝尔奖被调查

    [center]阿斯利康涉嫌购买诺贝尔奖被调查[/center] 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被传为取得经济利益买通诺贝尔奖表决委员会成员,以帮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获得诺贝尔奖。瑞典检察官确认对此事进行了“初步调查”。 上周正值各界名人齐聚斯德哥尔摩欢度诺贝尔周,瑞典广播电台报道了有关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丑闻,该丑闻还未经证实。该电台声称:总部设在伦敦的阿斯利康药物制造公司已买通诺贝尔奖表决委员会成员,以帮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能以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发宫颈癌的发现稳得诺贝尔奖。 原因据称是:阿斯利康公司持有抗HPV疫苗的股份,如果有人发现其用途并拿到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闻关注,二者将强强联合。 所谓的诺贝尔奖丑闻很快成为持相反态度者的谈资,他们无视大量的科学证据,始终坚持认为艾滋病毒不是引起艾滋病的原因。其中包括著名记者希礼雅法柏,她曾报道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的诺贝尔贿赂传闻。 当瑞典检察官克里斯范德尔科瓦斯特接受《瑞典医学杂志》采访并表示他正调查是否存在刑事指控时,指控传闻初浮水面。在另一个与美国科学网的电话采访中,范德尔科瓦斯特表示他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但诺贝尔基金会官员和阿斯利康公司都表示他的办公室尚未与他们接触。 诺贝尔基金会执行董事迈克尔索尔曼将此次调查视为让检察机关成为焦点的一个机会。“(范德尔科瓦斯)现在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外交术语应该怎么说来着?”索尔曼说。即:最近,一个连环杀手推翻了他先前的供词并提出上诉,瑞典电视纪录片普遍指责检察官;一些报道称范德尔科瓦斯是在隐瞒了证据的情况下获胜。 至于诺贝尔奖,这些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几乎没有任何证据。首先,阿斯利康公司与抗HPV疫苗的关系是站不住脚的:早在2007年它购买了一家名为MedImmune公司,已经开发出病毒样颗粒(VLP)技术,许可默克公司的宫颈癌疫苗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宫颈癌疫苗使用,都旨在防止HPV感染。但这项技术并不是单单针对HPV,公司正在努力使之适用于VLP和其他其他包括流感在内的类似疫苗。 毫无疑问,阿斯利康公司的利润远不止于此:去年,该公司全球许可证版税收入就达2.36亿美元。但据发言人周毅所称,这在其高达296亿美元的年收入中,仅仅只是沧海一粟。 另有传言斯德哥尔摩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K.L)诺贝尔投票委员会中有两人不抵金钱诱惑,将面临指控。该委员会共有50人,他们的投票将决定谁是诺贝尔医学奖最后的赢家。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药理学家,产生诺贝尔奖候选者的诺贝尔五人委员会主席贝蒂尔弗雷德霍尔姆,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阿斯利康公司在2006年曾支付他1400美元。这笔钱是为支付他在实验室所做的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即化合物嘌呤的研究。弗雷德霍尔姆称,这些蛋白质(被称为受体)研究是他的专业,并且这笔钱中的25%被用来支付税款,36%用于研究所经费,其余用于他的实验室的研究预算。 另一个被指控的委员会成员是波安格林,卡罗林斯卡研究所新陈代谢专家,自去年7月25日始任阿斯利康公司董事会成员。据该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中称,去年他当了五个月的非执行董事会成员,得到了约三万美元的工资。 该报告指出,安格林因其科学专业知识被选为董事会成员,并将服务于该公司的科学委员会,在那里他帮助评估研究活动的“质量,诚信和竞争力”。但是,他并不“期望能审查个别研究或许可项目”。 在医学科学界,经济关系在学术家们中并不罕见,关键是这些关系是否被公开。诺贝尔委员会主席HansJrnvall表示他们就是实例。“我们已经知道阿斯利康与某些成员间的关系”,Jrnvall在与美国科学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道,“但没有任何关系或阻碍能左右表决。任何讨论都不能改变委员会在投票时的完整性或委员会为值得尊敬的发现所做的深入调查”。 据Jrnvall称,即便安格林和弗雷德霍尔姆的工作是一个冲突,但他们都没有倾向投票给楚尔豪森,因为他们不知道阿斯利康与抗HPV疫苗有关系。他还驳斥了另一指控,该指控声称阿斯利康公司赞助诺贝尔基金会旗下的子公司--诺贝尔媒体和诺贝尔网络--操控了诺贝尔选拔工作。去年11月份宣布的这个为期三年的赞助,为生理学或医学的诺贝尔奖得主提供讲座、教育网站以及电视纪录片的资金支持。(阿斯利康公司没有透露赞助的具体金额,诺贝尔基金会声称其旗下媒体公司没有提供详细的个人赞助商。) Jrnvall表示,与事实不符的指控自然会烟消云散,但他并不责怪媒体的报道。“一般来说,我们与媒体的关系很融洽”,但这次,他说,“他们大多被蒙蔽了”。信息来源:环球科学

  • 【分享】阿斯利康涉嫌购买诺贝尔奖被调查

    [center]阿斯利康涉嫌购买诺贝尔奖被调查[/center]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被传为取得经济利益买通诺贝尔奖表决委员会成员,以帮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获得诺贝尔奖。瑞典检察官确认对此事进行了“初步调查”。 上周正值各界名人齐聚斯德哥尔摩欢度诺贝尔周,瑞典广播电台报道了有关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丑闻,该丑闻还未经证实。该电台声称:总部设在伦敦的阿斯利康药物制造公司已买通诺贝尔奖表决委员会成员,以帮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能以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发宫颈癌的发现稳得诺贝尔奖。 原因据称是:阿斯利康公司持有抗HPV疫苗的股份,如果有人发现其用途并拿到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闻关注,二者将强强联合。 所谓的诺贝尔奖丑闻很快成为持相反态度者的谈资,他们无视大量的科学证据,始终坚持认为艾滋病毒不是引起艾滋病的原因。其中包括著名记者希礼雅法柏,她曾报道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的诺贝尔贿赂传闻。 当瑞典检察官克里斯范德尔科瓦斯特接受《瑞典医学杂志》采访并表示他正调查是否存在刑事指控时,指控传闻初浮水面。在另一个与美国科学网的电话采访中,范德尔科瓦斯特表示他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但诺贝尔基金会官员和阿斯利康公司都表示他的办公室尚未与他们接触。 诺贝尔基金会执行董事迈克尔索尔曼将此次调查视为让检察机关成为焦点的一个机会。“(范德尔科瓦斯)现在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外交术语应该怎么说来着?”索尔曼说。即:最近,一个连环杀手推翻了他先前的供词并提出上诉,瑞典电视纪录片普遍指责检察官;一些报道称范德尔科瓦斯是在隐瞒了证据的情况下获胜。 至于诺贝尔奖,这些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几乎没有任何证据。首先,阿斯利康公司与抗HPV疫苗的关系是站不住脚的:早在2007年它购买了一家名为MedImmune公司,已经开发出病毒样颗粒(VLP)技术,许可默克公司的宫颈癌疫苗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宫颈癌疫苗使用,都旨在防止HPV感染。但这项技术并不是单单针对HPV,公司正在努力使之适用于VLP和其他其他包括流感在内的类似疫苗。 毫无疑问,阿斯利康公司的利润远不止于此:去年,该公司全球许可证版税收入就达2.36亿美元。但据发言人周毅所称,这在其高达296亿美元的年收入中,仅仅只是沧海一粟。 另有传言斯德哥尔摩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K.L)诺贝尔投票委员会中有两人不抵金钱诱惑,将面临指控。该委员会共有50人,他们的投票将决定谁是诺贝尔医学奖最后的赢家。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药理学家,产生诺贝尔奖候选者的诺贝尔五人委员会主席贝蒂尔弗雷德霍尔姆,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阿斯利康公司在2006年曾支付他1400美元。这笔钱是为支付他在实验室所做的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即化合物嘌呤的研究。弗雷德霍尔姆称,这些蛋白质(被称为受体)研究是他的专业,并且这笔钱中的25%被用来支付税款,36%用于研究所经费,其余用于他的实验室的研究预算。 另一个被指控的委员会成员是波安格林,卡罗林斯卡研究所新陈代谢专家,自去年7月25日始任阿斯利康公司董事会成员。据该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中称,去年他当了五个月的非执行董事会成员,得到了约三万美元的工资。 该报告指出,安格林因其科学专业知识被选为董事会成员,并将服务于该公司的科学委员会,在那里他帮助评估研究活动的“质量,诚信和竞争力”。但是,他并不“期望能审查个别研究或许可项目”。 在医学科学界,经济关系在学术家们中并不罕见,关键是这些关系是否被公开。诺贝尔委员会主席HansJrnvall表示他们就是实例。“我们已经知道阿斯利康与某些成员间的关系”,Jrnvall在与美国科学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道,“但没有任何关系或阻碍能左右表决。任何讨论都不能改变委员会在投票时的完整性或委员会为值得尊敬的发现所做的深入调查”。 据Jrnvall称,即便安格林和弗雷德霍尔姆的工作是一个冲突,但他们都没有倾向投票给楚尔豪森,因为他们不知道阿斯利康与抗HPV疫苗有关系。他还驳斥了另一指控,该指控声称阿斯利康公司赞助诺贝尔基金会旗下的子公司--诺贝尔媒体和诺贝尔网络--操控了诺贝尔选拔工作。去年11月份宣布的这个为期三年的赞助,为生理学或医学的诺贝尔奖得主提供讲座、教育网站以及电视纪录片的资金支持。(阿斯利康公司没有透露赞助的具体金额,诺贝尔基金会声称其旗下媒体公司没有提供详细的个人赞助商。) Jrnvall表示,与事实不符的指控自然会烟消云散,但他并不责怪媒体的报道。“一般来说,我们与媒体的关系很融洽”,但这次,他说,“他们大多被蒙蔽了”。信息来源:环球科学

  • 【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学奖,会被独揽吗

    今天,诺贝尔奖的重头戏物理学奖也将正式公布。历史上曾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锟六名华人获得这个奖项。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项的得奖大热门正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7月4号宣布发现了与有着“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而2011年的物理学奖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出生于美国而拥有美、澳双重国籍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亚当·里斯3位共同获得的。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会被独揽吗?一起期待今天 17时45分 揭晓答案吧=================================================================================================相关话题:1、【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89946/2、【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学奖,会被独揽吗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90582/3、聊聊那些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0/4293043/4、【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美两科学家获化学诺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1/4296824/5、聊聊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分析仪器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4/4302440/

  • 给自己发一个诺贝尔奖状

    给自己发一个诺贝尔奖状

    快到年底了,小伙伴们的检测项目到完成了吗?实验做得怎么样了?仪器研发还顺利吗?不如放松一下,还有诺贝尔奖状可以得!扫描右侧二维码,给自己发一个诺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0/201610241518_614870_2989334_3.png如果上面这个二维码不清楚可以扫描下面这个二维码,更清楚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0/201610241521_614871_2989334_3.jpg给自己制作一个奖状,还有积分拿呢,活动贴链接: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6309234_1

  • 中国人的诺贝尔情节

    中国国人有两个情节,足球的世界杯情节和诺贝尔情节。近三十年来,中国人士得过两次诺贝尔和平奖,和一次诺贝尔文学奖。两次和平奖和文学奖都是意识形态的范畴,严格意义上不算诺贝尔奖。和平奖与我国的国家形态相背离,是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挑衅。去年莫言得了文学奖,但是仔细看过莫言得作品,感觉同样很病态,同样是迎合西方的文字产物,大红登楼高高挂、红高粱,写的都是积贫积弱的中国,小脚老太太迎合了西方的好奇心。莫言老师的作品消极变态的东西太多! 诺贝尔科学奖是科学界的明珠,科学是很严谨的东西。我国的科研水平很落后。博士硕士一入学就想着如何发文章,如何毕业,急功近利,标准化教育下的中国研究人员太墨守成规。往往把硕士培养成一个打工仔,或者培养成博士。把博士培养成科研老油条。高校领导,大谈创新。中国的SCI越发越多,但是中国的基础教育越来越弱。中国离诺贝尔科学奖已经渐行渐远。估计五十年之内,中国得不了诺贝尔科学奖。 中国现阶段还是应该把钱投在民生领域,一个袁隆平养活了多少亿人啊?诺贝尔奖毕竟阳春白雪,刚刚摆脱温饱的中国人玩不起啊?多少年前,航空航天把苏联搞垮,一定要引以为鉴。诺贝尔奖的竞争有可能成为另外一次华而不实的星球大战。

  • 【原创】B超做多了对胎儿和孕妇有伤害吗?

    找不到版面发表,暂借这个版面用一下:最近,我的表姐怀孕了18周,可是做了4次的B超了,因为家里人很关心胎儿的情况,可是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资料说B超做的次数太多了,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叶请教过医生,回答是没有太大的关系,可我还是担心.....有哪些过来人知道...所以请教,怀孕期间,B超做多了对胎儿和孕妇有伤害吗?

  • CMA告知承诺申请,有没有谁有过相关经历?现场评审和一般承诺有啥不同吗?

    看了几个讨论的帖子,大家都说告知承诺的风险太大?在我看来告知承诺就是一个先获证,再审核的过程,一般情况是先审查再获证,只不过顺序不同,现场评审还是要认真准备的,而且现场评审查出不符合项整改就可以了,难道告知承诺不允许不符合吗? 或者说,告知承诺的现场评审和一般程序的现场评审流程上有不同吗?

  • 【讨论】他们凭什么获得诺贝尔奖?

    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出以来,获奖者中,几乎没有哪一年少了美国人的身影,而且美国人不止一次地包揽过 3大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2006年的诺贝尔科学奖又全部被美国人收入囊中——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共享医学奖;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分享物理学奖;罗杰科恩伯格独享化学奖。那么,这些美国科学家究竟凭什么获得评委会的青睐呢?   医学奖:用“基因   沉默”来治病   美国的两名医生因发现控制基因信息流的基本机制,而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发现“RNA(核糖核酸)干扰”,而共同赢得了这个奖项。这一奖项的公布,也拉开了今年诺贝尔奖的序幕。   菲尔出生于1959年,美国公民,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现在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梅洛出生于1960年,美国公民,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现在是马萨诸塞医学院的分子医学教授。上述两人将分享诺贝尔医学奖。他们获得的诺贝尔奖,将于12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一个仪式上颁发。   他们是在1998年的一份报告中,公布这项发现的。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法尔和梅洛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这一发现在预防病毒对人体的侵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治疗瘫痪性疾病具有前所未有的理论指导作用。“RNA干扰”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遗传基因主要依靠指导蛋白质合成来表达,这一过程需要信使核糖核酸来传递信息。在“RNA干扰”技术中,来自于特定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能够被降解,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动植物和人类都存在“RNA干扰”现象。“RNA干扰”作为一种简单、高效、快捷的“基因沉默”技术,对于控制活跃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疗心脏病、癌症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物理奖:宇宙学进   入“精确研究”时代   继两位美国人获得医学奖后,又有两位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凭借他们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将宇宙学带入“精确研究”时代,并因此荣膺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前科学界普遍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微波背景辐射作为大爆炸的“余烬”,均匀地分布于宇宙空间。测量宇宙中的微波背景辐射,能回望宇宙“婴儿时代”的场景,并了解宇宙中恒星和星系的形成过程。   虽然人们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知道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但针对这种大爆炸“余烬”的测量工作,一开始都在地面上展开,进展十分缓慢。大爆炸理论曾预测,微波背景辐射应该具有黑体辐射特性,但一直未能得到地面观测结果的确认。   借助1989年发射的COBE卫星,马瑟和斯穆特领导的1000多人研究团队,首次完成了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太空观测研究。他们分析计算后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与黑体辐射非常吻合,从而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进一步支持。   另外,马瑟和斯穆特等还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不同方向上,温度有着极其微小的差异,也就是说存在所谓的各向异性。这种微小差异揭示了宇宙中的物质如何积聚成恒星和星系。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提供的材料介绍说,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机制,那么今天的宙很可能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其中的物质也许像淤泥一样均匀分布。   在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试验室工作的斯穆特说,这次得奖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在位于马里兰州的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工作的马瑟说,他“非常兴奋和吃惊”。这两位美国科学家将分享近140万美元的奖金。他们开创的研究项目将延续下去。最近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新的探测器,将更精确地考察宇宙背景辐射。   化学奖:发现基因   “转录”过程   这是连续第三天传出美国人荣获诺贝尔奖的消息:10月4日,美国人罗杰科恩伯格获 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59年,当罗杰还是个12岁男孩时,就到过斯德哥尔摩,陪同父亲领取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们父子两人是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第六对父子。   现年59岁的罗杰,由于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中成绩卓越,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研究的是分子如何从基因得到信息以产生蛋白质。换句话说,他成功地捕捉到了基因物质转录的基本过程。   所谓转录,就是基因信息的复制过程,即信息在细胞繁殖、构建新的有机组织过程中的传递方式。罗杰是首位在分子基础上展示真核(这种生物体的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转录过程是如何运行的科学家。包括我们在内的哺乳动物都可归入这一生物群。   转录过程中出现的紊乱与很多疾病有关,如癌症、心脏病及各种炎症。了解这个过程,对用干细胞治疗各种疾病非常重要。科恩伯格的研究,第一次详细介绍了这一过程的工作原理。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在宣布罗杰获奖时说,他通过冷冻核糖核酸的生成,捕捉到了分子真核转录的过程。罗杰的发现,进一步深化了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的研究成果。阿瑟47年前获得了诺贝尔病理和医学奖。老科恩伯格开拓性的研究,描述了基因信息从母细胞向子细胞的传播方式,他的儿子罗杰则将上述发现推进到了分子领域。   罗杰现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科恩伯格家族是“科学之家”,被人们称为 “一门四杰”。   父亲阿瑟科恩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实验证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并分离了复制所需的酶,他因此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罗杰1947年出生,是老科恩伯格的长子。罗杰的二弟、托马斯比尔 科恩伯格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教授。三弟肯尼思安德鲁科恩伯格是名建筑师来源:网络

  • 【讨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转自互联网,作者未知,只是总听岛津公司宣传这位先生,因此好奇,所以找来看看。对于日本来说,2002年是一个诺贝尔奖大丰收年。继00、01连获诺贝尔化学奖后,02年竟双获物理奖和化学奖。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田中是总部设在京都的岛津制作所的普通工程师。岛津制作所是一家生产科学测试仪器的公司。学物理、化学和生化等专业的人也许有闻其名,但在日本该公司只能算一家不大有名的中小企业。而且,该公司近年来赤字累累。与以往的诺贝尔获奖者相比,田中的经历非常平凡,因而也显得异色。他既非教授、亦非博士,连硕士学位也没有。田中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专业,与化学、生化等领域完全无缘。东北大学是除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以外的一所非常优秀的大学,曾经排名第三。田中的母亲在生下他后一个月后便因病去世,自幼过继给叔父叔母。当他在念大学时才被告知这一事实,他感到非常震惊。从此立志研究医用测试仪器。进公司以后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埋头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和名誉升迁统统置之度外。从报纸上透露的只言片语来看,田中几年前才通过相亲娶了一个媳妇。另一方面,他现在的头衔也只是个主任。不过这与中国的主任头衔完全不同。日本企业内的职务分管理职、专门职或事务职两大系列。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人一般归于管理职系列。进公司首先做1-2年的职员,然后升任主任。往后还有系长、课长代理、课长、次长、部长等等。每一种职务又往往分2-3个等级,而且还有最低任职年限的规定。据报道,田中为了能在实验室第一线从事研究工作,自己拒绝了所有升职考试。与从前(现在?)的中国企业一样,日本企业的工资也是与职务挂钩的。每年工资普调的额度很小,大致为月工资的2-3%。可以想见,他在经济上不会有多少余裕。因此也可以说,田中几乎处于日本企业社会的最底层。我想这可能就是他在公司内部被称为怪人的原因。田中几乎没有发表过什么论文。仅有的几篇也只是发表在不是很重要的会议和杂志上。他与日本学术界几乎没有任何交往。以至于前天晚上获奖的消息传来时,日本学术界措手不及。在电视台采访去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古屋大学野依教授时,该教授透露他刚与前年的获奖者白川教授联系过,都不知道田中耕一何许人也。最后,该教授只能结结巴巴地说:这说明只要自己努力,不在学术界活跃也能得到诺贝尔奖。与田中有一面之交的另一位教授也找不到话来称赞他,只是笼统地说:人很老实,工作热心。再问如何相识时,原来教授也只是因为买了岛津制作所的分析仪器,听过一次田中作的产品介绍。从这些侧面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学术界可能没有人推荐过田中。力推他的可能是美国和德国的学者。据今天的朝日新闻透露田中有可能是在最后一刻顶替了一位德国学者,因为瑞典诺贝尔奖选考委员会认定测定生物大分子质量的原始思想出自田中耕一。导致田中获奖的成果是于1987年发表在由京都纤维工艺大学主办的一次关于分子质量测定的会议上。他当时28岁。据出席过会议的人士介绍,它的方法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一方面是他的方法只适用于少数大分子。另一方面则是当时普遍认为大分子的离子化如果不是不可能也是极其困难(这是日本报刊的报道。笔者不懂这一行,若有误,请专家指正)。到了90年代初,解析人类遗传因子的热潮兴起,使得测量蛋白质质量成为研究的必需。德国学者对田中的方法作了改进,使之适用于大量的其他分子。美国的学者也对它的方法现示了极大的兴趣,加州大学有两位学者曾专程到日本与他交流并要求合作。正是这些学者在自己的论文中介绍了田中87年的原始论文(我估计原始论文是用日文写的),从而成为此次获奖的一个重要依据。田中在随后的这些年里,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了分析仪器,连同分析方法一起申请了专利。并获得批准。这些产品已为公司创造了相当于超过1亿人民币的利润。田中的这一项现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方法和他的相关专利发明,当时仅获得公司1万1千日元的奖励。申请专利被接受时奖5千日元,被批准时6千元。1万1千日元现在合人民币700元左右。我猜想这个数额大致是他月收入的三十到三十五分之一之间。换个比方。假定有一位牛气冲天的清华毕业生在一家企业,突然有了一个潜在的能获诺贝尔奖的主意,并且设计出一台仪器。他申请了专利,并获批准。这种仪器为公司尽赚1亿人民币。公司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奖励他60元人民币(这里假定该牛气清华毕业生的月工资为 2000元人民币)。猜猜他会干什么?我猜他会把公司总裁和财务总监的肚子里灌满硫酸。可是,田中默默地干到了现在。前天晚上,像体力劳动者一样穿着工作服的田中出现在记者面前时,除了喜悦,脸上也残存着困惑。当记者问及他接获喜讯时的心情时,田中说他只听见一位讲英语的人告诉他,他和另外两人获得叫做什么诺贝尔奖的东西。并说congradulation! 田中说他的第一想法是:是不是有人作弄他。稍稍平静一点后,他想会不会是瑞典有并非重要的其他学会有同名的奖。直到同事、朋友纷纷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时,他才慢慢地意识到的确是“得了真家伙”。当记者问他如何会得到导致获诺贝尔奖的灵感时,田中回答说:起因是一个错误。他错误地把一种溶液混入了另一种溶液。而使他将研究持续下来的原因则是他当时对化学、生物化学理论的无知。他不知道当时的理论认为蛋白质大分子不大可能被离子化(据日本电视新闻)。小柴教授的获奖是几年前开始就年年预报的获奖,因此,日本学术界虽然表示喜悦,但并不惊奇。而田中耕一的获奖却像令人喜悦的晴天霹雳一般。在这景气低迷、前途黯淡的日子里,诺贝尔物理、化学奖的双双获奖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一阵短暂的欣喜。不过,田中的上司和同事却有了新的困惑:难道以后要叫他(田中)先生了吗?(注:先生这个汉字词组在日本只用于从事特定的令人尊敬的职业的人,如教师、医生。现在也用于当选了国会议员的政治家)而我却突发奇想:如果田中耕一是在中国的大学或研究所工作的话,会是什么命运呢?只有几篇论文,大概已经下岗了吧。田中耕一在公司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极为有个性的研究者,具有超级的偏离常识的思考能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一次,田中去美国参加学会,一位日本学者见到他剃了一个秃子的模样,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他说总要理发太麻烦了。在生活上,他总是这样出格。在公司,许多同龄的或者年轻的同事晋升了,他却仍然只停留在主任研究员(下面数第三级的职位)的位子上,主要是因为不愿意脱离研究第一线,怕与人事打交道。但是,在公司,不管是下级还是同事,只要问到他实验上的事,他都会认真解答或者一同思考,直到问题解决。田中原来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电气工程,毕业后,参加第一志愿的索尼公司的就职考试,在面试时即被刷下来了,岛津电气是他的第二志愿。研究方向也从电气工程转到了化学,后来是生物化学,因为他当时认为,既然搞专业不成,就搞一个边缘专业,搞失败了别人也不会说什么!28岁时因为一个试验错误,但他没有放弃,将错就错,就搞出了一个大成果。记得前几年也有一个日本学者是因为试验错误反而得出了诺贝尔奖的。日本人的这种弃而不舍兢兢业业的的品质可能是发现新现象的直接原因。当年,岛津公司只奖给他很少的奖金只是因为他的专利实用性还很稀薄。后来公司却因此赚了许多钱,现在,公司准备提升他的待遇为主管级,大概跳跃几级,当然,奖金也少不了。只是田中本人却又开始发愁了,这次出名后以后自己怎么静静地搞研究了?田中没有什么论文发表,主要是因为一般企业的研究结果是不公开的,主要是出产品,然后卖产品。田中本人也除了大学本科外,什么学位也没有,留洋去了两次,也是英国的岛津子公司。现在他已经发愁如何用英文上讲台发表受奖感想和如何参加诺贝尔奖晚宴的舞会了。

  • 【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美两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人罗伯特·J·莱夫科维茨和布赖恩·K·科比尔卡因为对蛋白受体的研究而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认定,两名获奖者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所获成果具有“奠基意义”,揭示了这一类重要受体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宣布这一消息后,一名委员会成员10日向新华社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名记者确认,两人获奖成果涉及医学,堪称“跨界”成果。寻“受体”莱夫科维茨及其同事的获奖研究始于1968年,针对生物细胞“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试图解密肾上腺素之类激素物质促生血压升高和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的机理。这以前,科学界推测,细胞表面包含某种激素“受体”。在莱夫科维茨的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把一种碘同位素附着到多种激素物质上,借助同位素的辐射性状追踪以至揭示多种激素受体,包括β肾上腺素受体。他的研究小组最终在细胞壁内分离出β肾上腺素受体,继而对这种受体发挥作用的机理形成了初步认识。依照现有理解,人体包含数以10亿计个细胞,由这些细胞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精细调适的系统,而每个细胞都包含细小的受体。受体的作用,是让细胞感知所处环境,进而调整并适应环境。再“挑战”科比尔卡二十世纪80年代加入莱夫科维茨的研究小组,接受一项挑战,即在人类染色体基因组中确定为β肾上腺素受体“编码”的特定基因。在包含浩瀚信息的人体基因组中,科比尔卡以创新方式实现了这一目标。后续研究中,借助对与β肾上腺素受体相关基因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受体与促使眼睛具备捕捉光线能力的受体相似。他们意识到,存在一整类受体,不仅形似,发挥作用的机理也相同。这类受体如今名为G蛋白偶联受体。诺奖评审委员会在向媒体发布的新闻稿中介绍,大约1000种基因为G蛋白偶联受体“编码”,与人体对光线、味觉和气味的感知以及肾上腺素、组胺、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物质相关。显“跨界”评审委员会说,现有所有药物中,大约半数借助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效用。2011年,科比尔卡实现一项新突破:他主持的研究小组捕捉到β肾上腺素受体的画面,恰逢它由某一种激素激化、向细胞发出“信号”的瞬间。评审委员会说,这一画面,集几十年研究成果为一体,是“分子层面的杰作”。与莱夫科维茨和科比尔卡的学历以及两人的研究历程吻合,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似乎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某种“渗透”,无法界定包含更多化学因素还是更多医学因素。现场回答新华社记者刘一楠提问时,一名评审委员说,本年度获奖成果确实涉及化学和医学,这种“跨界”现象构成科学“美感”。审视近些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相对集中在材料学和生物化学领域;材料学多与物理关联,生物化学多与医学关联。=================================================================================================相关话题:1、【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89946/2、【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学奖,会被独揽吗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90582/3、聊聊那些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0/4293043/4、【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美两科学家获化学诺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1/4296824/5、聊聊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分析仪器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4/4302440/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