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水稻水培养液

仪器信息网水稻水培养液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水稻水培养液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水稻水培养液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水稻水培养液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水稻水培养液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水稻水培养液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水稻水培养液相关的解决方案。

水稻水培养液相关的论坛

  • 如何使昆虫细胞适应新的培养液

    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培养液的配方非常接近,这使得细胞很容易适应新的培养液。这里我将详细介绍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是保守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进行删减一些步骤。最简单最节省时间的情况是把细胞直接分装到新的培养液中,观察几代以保证细胞的生长参数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方法适于悬浮细胞,不过也很容易扩展到贴壁细胞。细胞的生长参数1. 翻倍时间( Doubling Time )细胞的翻倍时间在评价昆虫细胞健康程度的参数中是最容易测量的。翻倍时间应该在细胞处于对数期复制时测量,对于 Sf9 和 Sf21 细胞来说通常是介于 16-24 小时之间,不过大多数在 20-22 小时。dt=t × ln2/ln(Ct/Co) ,其中 dt 为翻倍时间, Co 为起始细胞数目, Ct 为经过时间 t 后的细胞数目, t 为 Co 和Ct 两次计数之间的间隔时间,所有的时间都以小时为单位。2. 细胞大小( Cell Size )细胞的大小是监测细胞健康程度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参数。如果细胞是健康的,细胞的大小均一,都处于该细胞株体积正常变化范围的下限。细胞的大小在不同的细胞株变化是很大的。对于我用过的 Sf9 和 Sf21 ,典型的直径是 16-18 m m ,不过我知道有些细胞株小至 14 m m 或者大至 19 m m 仍然很健康。3. 滞后期( Duration of Lag )当细胞的密度较低时,会有一个滞后期,其长短取决于分装或者传代后细胞的密度。一般说来,该密度越低,滞后期越长。对于一个特定的细胞株来说,当这个密度高出一个阈值时,滞后期的长短与密度无关;而低于一个阈值时,滞后期无限长,细胞不再增殖。4. 低密度分装极限( Low Density Split Tolerance )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滞后期(小于 12 小时)复苏的细胞形状较好。不过这是细胞株的特性,需要进行实验来确定你的细胞株的密度极限。我的细胞株有些在分装成密度为 5 × 104 细胞 /ml 时仍然可以很好复苏,有些细胞株分装成 5 × 105 细胞 /ml 就不能复苏了。5. 高密度极限( High Density Maximum )这是你的细胞能生长的最大密度,高于这个密度你的细胞将进入平台期。这个指标既和细胞株有关,又和使用的培养液有关。我建议先把你的细胞株培养至平台期,然后把一些分装到新鲜的培养液中以后,使剩下的继续生长至平台期,同时密切监测细胞状况。一般来说,细胞的培养要避免密度超过高密度极限的 80% 。对于我培养的细胞,这个极限值从 2 × 106 至 12 × 106 细胞 /ml 不等。实验步骤第一阶段:1. 准备合适体积的由 25% 体积新培养液和 75% 旧培养液(即细胞原先适应的培养液)组成的混合培养液 I。2. 将细胞以通常分装时使用的最低分装密度的两倍分装到混合培养液 I 中。3. 使细胞生长到通常培养时的较高密度,监测细胞生长参数。4. 继续以步骤 2 中的密度分装细胞到新鲜的混合培养液 I 中,直到生长参数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有时候分装一次就可达到要求。5. 一旦细胞稳定下来,以通常使用的最低分装密度分装细胞至新鲜的混合培养液 I 中,同样监测细胞参数。6. 细胞达到较高密度后,继续以步骤 5 中的分装密度把细胞分装到新鲜的混合培养液 I 中,直到细胞的生长参数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7. 如果细胞恢复到正常状态,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8. 如果细胞不能达到正常状态,新培养液可能不适于培养这种细胞。9. 如果细胞在新培养液中的生长参数达到平衡状态,虽然与正常状态不同,但是可以为实验接受,也可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第二阶段:1. 准备适量的由 50% 新培养液和 50% 旧培养液组成的混合培养液 II 。2. 将细胞以两倍最低分装密度分装至混合培养液 II 中。3. 如第一阶段一样,监测细胞生长指数,使细胞达到稳定状态。然后将分装密度降到最低分装密度,再使细胞达到稳定状态。第三阶段:步骤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使细胞适应混合培养液 III ( 75% 新培养液和 25% 旧培养液)。第四阶段:1. 步骤同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使细胞适应新培养液。2 . 当细胞在新培养液中达到稳定后,监测细胞的生长指数,看是否波动过大。

  • 粪大肠菌群培养液问题

    我想问一下我配好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和EC培养液灭菌后冷却后放入4度冰箱保存,下次用可不可以?下次用还需要再灭菌20分钟才可以用吗?还是不用再灭菌了直接加10ml样品到乳糖蛋白胨中直接初发酵?

  • 关于培养液提取DDT问题

    细菌培养液成分:无机盐,微量元素,DDT 3ppm测定步骤:取1mL培养液,用正己烷(1:2)进行液液萃取,涡旋振荡,离分分层,如此重复2次,收集有机相,氮气吹干,定容上机。求助:上机的回收率非常不好,小于50%,尝试增加震荡分层提取步骤,但没有效果,请大家帮帮忙,如何改进提高回收率。

  • 蛋白胨水培养基(色氨酸肉汤)

    蛋白胨水培养基( l )成分 蛋白胨 10g 水 l000ml 氯化钠 5g ( 2 )制法 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使溶解,调pH 值使灭菌后为7.3 士0.1 ,分装于小试管,121 ℃ 灭菌15 分钟。( 3 )用途 用于鉴别细菌能否分解色氨酸而产生靛基质的生化反应。 ① 靛基质试验取可疑菌落或斜面培养物,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5 ℃ 培养24~48 小时,必要时培养4~5 天,沿管壁加人靛基质试液数滴,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阳性,呈试剂本色为阴性。 ② 靛基质试液 称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5g ,加入戊醇(或异戊醇)75ml ,充分振摇,使完全溶解后,再取盐酸25ml 徐徐滴入,边加边振摇,以免骤热导致溶液色泽变深.或称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g ,加人95 %乙醇95ml ,充分振摇,使完全溶解后,再取盐酸20ml 徐徐滴入。

  • 怎样测乳酸菌培养液中的亚硝酸盐残留量?

    [color=#444444]国标中的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是针对肉制品的,偶的乳酸菌培养液为[/color][color=#444444]MRS[/color][color=#444444]液体培养基[/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番茄汁,请问如何测它的亚硝酸盐残留量?[/color]

  • 103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用耗材采购项目(第三批精子培养液等)

    [b][font=inherit]项目概况[/font][/b]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用耗材采购项目(第三批精子培养液等)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获取招标文件,并于 2023年02月23日 14时30分 (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b][font=inherit]一、项目基本情况[/font][/b]项目编号:1210-2240YDZB5580.项目名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用耗材采购项目(第三批精子培养液等)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03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精子培养液):合同包预算金额:1,030,000.00元[table=100%][tr][td]品目号[/td][td]品目名称[/td][td]采购标的[/td][td]数量(单位)[/td][td]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td][td]品目预算(元)[/td][td]最高限价(元)[/td][/tr][tr][td]1-1[/td][td]其他病人医用试剂[/td][td]精子冲洗培养液[/td][td]1(批)[/td][td]详见采购文件[/td][td]285,600.00[/td][td]-[/td][/tr][tr][td]1-2[/td][td]其他病人医用试剂[/td][td]缓冲输卵管液培养液等[/td][td]1(批)[/td][td]详见采购文件[/td][td]744,400.00[/td][td]-[/td][/tr][/table]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三年(一年期满,满意度调查合格续签贰年)

  • 培养基灵敏度测试

    用于菌数计数的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促菌生长(灵敏度)检查的方法:对每个不同批号的脱水培养基均应进行灵敏度检查(促菌生长检查)。取预先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平皿3~5个,用表面涂布法每块平板表面接种30~100个试验菌,同时用已知质量保证的同型号培养基平皿3~5个(如较著名的如MERCK,DIFICOL,青岛海博产品)做对照试验,待培养基表面的菌液被琼脂培养基吸干或风干后,将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的使用温度下培养48~72小时,(也可采用浇碟法进行)取出培养后的平皿点计菌落数。样品培养基上的微生物数量应不得低于对照培养基上微生物生长数量的70%。否则,需重新检查,或该培养基被视为不符合促生长要求。

  • 【资料】培养基手册(2005)

    一、培养基的历史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包括: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细胞培养(cell culture)、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顾名思义,就是将活体结构成分(如活体组织、活体细胞或者活体器官等)从体内或其寄生体内取出,放在类似于体内生存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发育的方法。广义组织培养与体外培养同义。体外培养已经历了约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发展初期进程比较缓慢,没有引起很多学者的重视。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体外培养技术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使这项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现在体外培养已成为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培养指从生物机体取出部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或直接从机体取出单个细胞,也可把体外培养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细胞能继续存活与增殖。培养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发展与完善细胞培养技术围绕防止污染、改进培养方法、设计新型培养容器、设计不同的培养液等几个方面进行。1885年Roux温生理盐水培育鸡胚组织;1903年Jolly,1906年Beebe等发明了盖片悬滴培养;1907年Harrison培养蛙胚神经成功,开始创建盖片凹玻璃悬滴培养法;   1910、1912年Carrel采用无菌操作、更新培养基、传代,完善了悬滴培养法;   1924年Maximow采用双盖片悬滴培养法;  1923年Carral设计创立了卡氏瓶培养法,用此法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培养液,既有利于组织不断生长,又可以运用不同种类的营养液培养不同的细胞,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组织培养研究。Earle等加以改进,使大量细胞能直接生长于玻璃瓶壁上,培养了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细胞株。至此大多数研究人员都采用培养瓶培养细胞。组织培养从二十世纪40年代起迅速发展,在培养容器、培养基和培养技术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革新。在培养容器方面, 由简单的用试管、旋转管培养,发展到多种培养瓶培养,近年来,塑料瓶、皿、多孔培养板的使用已日趋普遍。在培养基方面,从50年代初,Parke、Eagle等设计出合成培养基后,从纯天然培养基到合成培养基、从鸡胚浸出液发展到动物血清(促细胞生长物),直至60年代设计出无血清培养基。首先反映在设计不同种类的缓冲盐溶液,以用来培养不同的细胞和洗涤细胞。Earle在1948年设计了含有碳酸氢钠等盐类的Earle氏盐溶液,Hank’s在1949年设计了Hank’s氏盐溶液。在培养技术方法方面,革新进展更为迅猛,Earle、Dulbecco等于1943年创建单层细胞培养法,首建长期传代的L-细胞系。   1948年Sanford创建单细胞分离培养法,获L-细胞纯系。   1951年Gey首建人肿瘤细胞——Hela细胞系。 1961年Hayflick首建人二倍体细胞系25种,开辟了应用新方向。  从50年代末开始,组织培养技术应用进入了一个繁盛的阶段,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各个领域。   诱变建立遗传缺陷细胞株、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发展细胞大量培养技术、利用重组技术构建工程细胞株,已成为生物工程的重要生产手段。 在连续灌注培养工艺方面,美国Ohashi,Ryo等人2001年报道采用2L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灌注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以Becton Dickenson Cell Mab+10%胎牛血清+1%聚醚F-68为培养基,最高活细胞密度超过1×107cells/ml;2001年瑞士Heine, Holger等人用带超声细胞分离器(UCS)的连续灌注搅拌罐生物反应器培养鼠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稳态培养时活细胞密度超过2×107cells/ml;2004年德国Thomas等人在1L搅拌罐生物反应器中培养rCHO细胞生产人MUC-1糖蛋白,采取葡萄糖浓度限制的高产率灌注工艺减少有害代谢物,代谢转向TCA循环增加,活细胞密度保持在(1~2)×107cells/ml。在流加悬浮培养工艺方面,美国麻省理工Xie Liangzhi等人2000年报道在2L生物反应器中流加培养杂交瘤细胞,通过营养控制降低氨和乳酸的比生成速率,补充培养基包括营养成分、胎牛血清和痕量金属,最大活细胞密度达到1.7×107cells/mL。

  • 微生物培养方式

    1.分批培养(batchculture)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培养,最后一次收获,谓分批培养。在分批培养中,培养基一次加入,不予补充,不再更换。由于营养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对数生长期不能长期维持。2.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在培养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排出部分培养物(包括菌体和代谢产物),以保持长时间生长状态的一种培养方式。主要有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两类。恒浊连续培养通过不断调节流速,使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因而可不断提供具有一定生理状态的细胞,并可得到以最高生长速率进行生长的培养物。恒化连续培养通过控制恒定的流速使营养物浓度基本恒定,从而使微生物保持恒定的生长速率。用不同浓度的限制性营养物进行恒化培养,可得到不同生长速率的培养物。3.半连续培养(semi-continuous culture)在发酵罐中的一部分发酵液保留下来作为菌种液,放出其余部分进入提练加工工序,在剩余的培养液中加满新的未接种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如此反复,谓之半连续培养。4.补料分批培养(fed-batch culture)补料分批培养又称半分批培养,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液,但不取出培养物。待培养到适当时期,将其从反应器中放出,从中提取目的生成物(菌体或代谢产物)。若放出大部分培养物后,继续进行补料培养,如此反复进行,则称为重复补料分批培养(repeated fed-batch culture)。与传统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点在于使发酵系统中的基质浓度维持在低水平,这有以下优点:①可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以减轻供氧矛盾;②避免有毒代谢物的抑菌作用;③大为减少了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的接种的次数。与连续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培养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故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5.同步培养 能使培养的微生物处于较一致的,生长发育在同一阶段上的培养方法叫同步培养法。利用同步培养法控制细胞的生长,使它们处于同一生长阶段,所有细胞都能同时分裂,这种生长方式叫同步生长(图3—4)。用同步培养法得到的培养物叫同步培养物(synchronous culture)。这样,群体和个体行为一致,即可用研究群体的方法来研究个体水平上的问题。由于同步群体的个体差异,同步生长往往最多维持2个~3个世代,然后又逐步变为随机生长。

  • 关于接种环和培养物

    请问一下做微生物时所用的接种环是什么样子,是自制还是购的。再就是经初发酵后用接种环将培养物转接到EC培养液中,这里说的培养物是不是初发酵后,试管里面产酸产气的“倒管(小玻璃管)”? 请教啦.....

  • lst培养基

    请问为何LST(月桂基那个培养液)、乳糖蛋白胨培养液都分单双料呢?有什么区别吗?对于检测大肠杆菌有什么不同吗?请问大家是怎么检测的呢?

  • 培养基的储存

    一般来说,未开封的脱水培养基应避光储存于25℃下阴凉干燥处,开过封的脱水培养基应盖紧瓶盖注意密封储存。已配制好的培养基、缓冲液一般可储存于2—25℃阴凉干燥处,有条件置冰箱冷藏储存更好,否则必须在2d内使用完毕。USP中有明确规定:置2—25℃阴凉干燥处如果培养基分装并储存于非密闭性容器内(如试管、三角烧瓶),则其使用期限为1个月,但该培养基 的灵敏度试验和其他 的相关质量检查务必在距使用时的前2周内完成;如果培养基储存于密闭性容器(如螺旋盖瓶)内,则其使用期限为1年,但该培养基的灵敏度试验和其他的相关质量检查须在距使用前3个月内完成:如果实验室购买的成品型培养基储存于密闭容器内,实验室可抽取部分代表性样品进行无菌检查试验和灵敏度试验。并根据自己的储存条件来制定合理的培养基储存期,对培养基的存储环境条件进行监控和记录,并且要对相应的储存期和储存条件进行确认。 灭菌后的培养基等物品应置适当条件下保存至规定的有效期,并对保存条件进行确证。

  • 【分享】原代培养及其操作步骤

    原代分离细胞培养是指从供体内取出组织后,经机械以及消化分离成单个细胞或单一型细胞群,使之在体外模拟人体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下,生存、生长和繁殖。原代培养细胞常有不同的细胞成分,生长缓慢,但是更能代表所来源的组织细胞类型和表达组织的特异性特征。利用原代细胞培养做各种实验,如药物测试、细胞分化及病毒学方面的试验效果很好。其操作步骤如下。1. 剪切组织 先将所取得的组织,用D-Hanks或Hanks液清洗,以去除表面血污,并用手术镊去除黏附的结缔组织等非培养所需组织。再次清洗后,用手术刀将组织切成若干小块,移入青霉素小瓶或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缓冲液,用弯头眼科剪,反复剪切组织,直到组织成糊状,约1mm3大小。静置片刻后,用吸管吸去上层液体,加入适当的缓冲液再清洗一次。2. 消化分离 消化分离的目的是将细小的组织块消化分离成细胞团或分散的单个细胞,以利于进一步的培养,常用的消化酶有胰蛋白酶和胶原酶。3. 培养 细胞悬液用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用培养液将细胞数调整为(2~5)×105 cells/ml,或实验所需密度,分装于培养瓶中,使细胞悬液的量以覆盖后略高于培养瓶底部为宜。置CO2培养箱内,5%CO2,37℃静置培养。一般3~5d,原代培养细胞可以黏附于瓶壁,并伸展开始生长,可补加原培养液量1/2的新培养液,继续培养2~3d后换液,一般7~14d可以长满瓶壁,进行传代。

  • 一种培养基灵敏度测试的方法

    用于菌数计数的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促菌生长(灵敏度)检查的方法:对每个不同批号的脱水培养基均应进行灵敏度检查(促菌生长检查)。取预先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平皿3~5个,用表面涂布法每块平板表面接种30~100个试验菌,同时用已知质量保证的同型号培养基平皿3~5个(如较著名的如MERCK,DIFICOL产品)做对照试验,待培养基表面的菌液被琼脂培养基吸干或风干后,将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的使用温度下培养48~72小时,(也可采用浇碟法进行)取出培养后的平皿点计菌落数。样品培养基上的微生物数量应不得低于对照培养基上微生物生长数量的70%。否则,需重新检查,或该培养基被视为不符合促生长要求。

  • 细胞培养操作规程

    名称:细胞培养操作规程关键词:细胞培养目的:建立一套适用的培养操作规程,进行无污染条件下体外细胞扩大培养。主体内容:操作步骤:1、紫外灯照射超净台30分钟(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或缩短照射时间,但时间长一点总比时间短一点安全。)2、将培养液、PBS、胰酶放在37℃水浴中温育(每次用多少,温育多少,这样既可节约温育的时间,又可延长药品的使用期限。)3、超净台照射30分钟后,关闭紫外,打开照明,打开排风10分钟后再次进入细胞培养室。(注意:要打开排风10分钟后再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保证循环的风是无菌的。同时还会避免有菌的风直接吹到人的呼吸道中,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戴上口罩及手套(有条件的最好戴上帽子,不过也没关系,我们实验室就没戴)5、用70-75%的酒精擦试实验物品,然后拿入超净台中。6、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尽量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但如果管子里有细胞就要离火焰有一定距离了,否则细胞要烫死了;不要重复使用移液管(即吸一次后,就换新的管);不要在敞开的容器上方操作;手上的酒精不要擦太多,否则靠近酒精灯时容易把手烧到(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被烧的经历吧);其实操作是很简单的,但一定要仔细。尤其是第2步许多人都不注意,细胞平时放在37℃培养,如果加入的PBS或胰酶温度太低,会对细胞有操伤的,虽然这种损伤短期内察觉不到,但时间长了,就会显现出来。

  • 真核细胞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font=宋体]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真核细胞培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然而,这一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细胞的生长、繁殖和功能。本文将探讨真核细胞培养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掌握细胞培养技术,提高实验效率。[/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font=Calibri]1. [/font][font=宋体]细胞培养不贴壁[/font][/b][/font][font=宋体]可能原因[/font][font=宋体]①胰蛋白酶消化过度[/font][font=宋体]②支原体污染[/font][font=宋体]③培养液中无贴壁因子[/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解决方法[/font][font=宋体]① 缩短胰蛋白酶消化时间或降低胰蛋白酶浓度[/font][font=宋体]② 分离培养物,检测支原体[/font][font=宋体]③ 清洁支架和培养箱[/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font=Calibri]2. [/font][font=宋体]培养液[/font][font=Calibri]PH[/font][font=宋体]变化过快[/font][/b][/font][font=宋体]可能原因[/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①[/font][font=Calibri]CO2[/font][font=宋体]张力不对[/font][/font][font=宋体]②培养瓶盖拧得太紧[/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③[/font][font=Calibri]NaHCO3[/font][font=宋体]缓冲系统缓冲力不足[/font][/font][font=宋体]④培养液中盐浓度不正确[/font][font=宋体]⑤细菌、酵母或真菌污染[/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解决方法[/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① 按培养液中[/font][font=Calibri]NaHCO3[/font][font=宋体]浓度增加或减少培养箱内[/font][font=Calibri]CO2[/font][font=宋体]浓度,[/font][font=Calibri]2.0g/L[/font][font=宋体]到[/font][font=Calibri]3.7g/L[/font][font=宋体]浓度[/font][font=Calibri]NaHCO3[/font][font=宋体]对应[/font][font=Calibri]CO2[/font][font=宋体]浓度为[/font][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到[/font][font=Calibri]10[/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② 改用不依赖[/font][font=Calibri]CO2[/font][font=宋体]培养液。松开瓶盖[/font][font=Calibri]1/4[/font][font=宋体]圈[/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③ 加[/font][font=Calibri]HEPES[/font][font=宋体]缓冲液至[/font][font=Calibri]10[/font][font=宋体]到[/font][font=Calibri]25mM[/font][font=宋体]终浓度[/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④ 在[/font][font=Calibri]CO2[/font][font=宋体]培养环境中改用基于[/font][font=Calibri]Earle[/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s[/font][font=宋体]盐配制的培养液,在大气培养环境中培养改用[/font][font=Calibri]Hank[/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s[/font][font=宋体]盐配制的培养液[/font][/font][font=宋体]⑤ 丢弃培养物或用抗生素除菌[/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font=Calibri]3. [/font][font=宋体]细胞生长缓慢[/font][/b][/font][font=宋体]可能原因[/font][font=宋体]①更换了不同培养液或血清[/font][font=宋体]②试剂保存不当[/font][font=宋体]③培养物中有少量细菌或真菌污染[/font][font=宋体]④培养液中一些细胞生长必需成分如谷氨酰胺或生长因子耗尽或缺乏或已被破坏[/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解决方法[/font][font=宋体]① 比较新培养液与原培养液成分[/font][font=宋体]② 比较新血清与旧血清支持细胞生长实验[/font][font=宋体]③ 增加起始培养细胞浓度[/font][font=宋体]④ 换入新鲜配制培养液,让细胞逐渐适应新培养液[/font][font=宋体]⑤ 补加谷氨酰胺或生长因子[/font][font=宋体]⑥ 用无抗生素培养液培养,如发现污染,丢弃[/font][font=宋体]⑦ 用抗生素除菌[/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font=Calibri]4. [/font][font=宋体]细胞培养时死亡[/font][/b][/font][font=宋体]可能原因[/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①培养箱内无[/font][font=Calibri]CO2[/font][/font][font=宋体]②培养箱内温度波动太大[/font][font=宋体]③细胞冻存或复苏过程中损伤[/font][font=宋体]④培养液渗透压不正确[/font][font=宋体]⑤培养液种有毒代谢产物堆积[/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解决方法[/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① 检测培养箱内[/font][font=Calibri]CO2[/font][/font][font=宋体]② 检查培养箱内温度[/font][font=宋体]③ 取新的保存细胞种[/font][font=宋体]④ 检测培养液渗透压[/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注意: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能耐受渗透压为[/font][font=Calibri]26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350mOsm/kg[/font][font=宋体]。加入额外试剂如[/font][font=Calibri]HEPES[/font][font=宋体]或药物都有可能影响培养液渗透压。[/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font=Calibri]5. [/font][font=宋体]黑胶虫污染[/font][/b][/font][font=宋体]黑胶虫污染常在培养条件改变、细胞接种密度降低、细胞状态不佳时显现,尤其在冻存细胞复苏时可造成大量细胞死亡。[/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感染黑胶虫细胞的表现:[/font][font=宋体]①细胞培养时生长的旺盛,小黑点会越来越少,反之则多[/font][font=宋体]②可以穿透滤膜,也可以通过细胞培养箱空气进行污染[/font][font=宋体]③换掖冲洗后也无多大作用[/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④低倍镜下观察为黑色点状,高倍镜([/font][font=Calibri]400X[/font][font=宋体])下作不规则布朗运动[/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解决方法[/font][font=宋体]① 体外细胞培养时更换好一点的血清[/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② 如果是贴壁细胞的话,可用无菌的[/font][font=Calibri]PBS[/font][font=宋体]洗几次,可一定程度上缓解。若是悬浮的话,可以向其中少加一点滋养细胞(从小鼠腹腔内取的巨噬细胞),加滋养细胞对有黑胶虫的刚复苏的细胞很有一定作用[/font][/font][font=宋体]③ 在换液前先加入生理盐水并轻轻拍打,冲洗干净后再加入细胞培养液,坚持天天洗,细胞传代时加生理盐水再离心一次,稍微加大接种密度,一段时间后,黑胶虫数目会显著减少[/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④ 环丙沙星[/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哌拉西林,各[/font][font=Calibri]10ug/ml[/font][font=宋体],选择片剂,[/font][font=Calibri]1.5[/font][font=宋体]一盒[/font][font=Calibri]/6[/font][font=宋体]片,每片含环丙沙星[/font][font=Calibri]0.25g[/font][font=宋体],磨成粉,[/font][font=Calibri]PBS[/font][font=宋体]溶解,稀释到适当浓度,过滤,[/font][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度保存。哌拉西林用的注射粉剂,[/font][font=Calibri]2.5g/[/font][font=宋体]瓶,溶解到相应浓度,加入[/font][font=Calibri]PBS[/font][font=宋体]和培养基中,可以观察到黑胶虫数量明显减少[/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更多[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protein-expression][b]蛋白表达[/b][/url]详情可以关注:[/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protein-expression[/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蛋白与抗体的专业引领者,欢迎通过百度搜索[/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与我们取得联系。[/font][/font][/b][font=Calibri] [/font]

  • 【分享】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总结

    污染是细胞培养中一个大敌,一旦污染,前功尽弃!决定要进行细胞培养,首先一定要有强烈的无菌意识!操作中要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不要怕麻烦,越细心越好!注意以下几点,大部份的污染是可以避免 的 1. 每次开始实验前,先用紫外照无菌台和实验室20分,用酒精擦手,台面和不消毒的器械(如移液枪等);实验中,如允许,尽量多过火,开起或盖盖都靠近火焰或在无菌台深处;使用无菌台后,再用酒精擦台面,紫外照20分! 2. 滴管不要接触瓶口,吸取废液及加入新鲜培养基时都要注意不要滴在瓶口上等等。3. 凡是接触瓶口后都要用酒精灯烧烧。4. 提取组织时,往往头会距离组织很近,所以带口罩很重要!还要换无菌衣(紫外照过的白大褂)。5. 注意配制完全培养基时不要发生污染,在使用前一定要做无菌培养,因为一般应用污染后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后,很快就会发生特别严重的污染。6. 操作时一定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切忌粗心大意。7. 使用完的东西尽快移出无菌台!另外无菌台上的器械,试剂摆放,也尽量遵循一定的顺序!依污染可能程度依次向外摆。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

  • 细胞培养完整手册(2)

    注意事项: 1.配制溶液时必须用新鲜的蒸馏水。2.安装蔡式滤器时通常使用孔径 0.45 微米 和 0.22 微米滤膜各一张,放置位置为 0.45 的位于 0.22 微米的滤膜上方,并且要特别注意滤膜光面朝上。 3.配制 RPMI1640 培养基时因为还要加入小牛血清,而小牛血清略偏酸性,为了保证培养液 PH 值最终为 7.2 ,可在配制时调 PH 至 7.4 。 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对开展细胞培养异常重要,工作量也较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备工作中某一环节的疏忽可导致实验失败或无法进行。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器皿的清洗、干燥与消毒,培养基与其他试剂的配制、分装及灭菌,无菌室或超净台的清洁与消毒,培养箱及其他仪器的检查与调试,具体内容可参阅有关文献。二、取材在无菌环境下从机体取出某种组织细胞(视实验目的而定),经过一定的处理(如消化分散细胞、分离等)后接入培养器血中,这一过程称为取材。如是细胞株的扩大培养则无取材这一过程。机体取出的组织细胞的首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R 理论上讲各种动物和人体内的所有组织都可以用于培养,实际上幼体组织(尤其是胚胎组织)比成年个体的组织容易培养,分化程度低的组织比分化高的容易培养,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容易培养。取材后应立即处理,尽快培养,因故不能马上培养时,可将组织块切成黄豆般大的小块,置 4℃的培养液中保存。取组织时应严格保持无菌,同时也要避免接触其他的有害物质。取病理组织和皮肤及消化道上皮细胞时容易带菌,为减少污染可用抗菌素处理。由组织并分离分散细胞的方法可参阅有关文献。 三、培养将取得的组织细胞接入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的过程称为培养。如系组织块培养,则直接将组织块接入培养器皿底部,几个小时后组织块可贴牢在底部,再加入培养基。如系细胞培养,一般应在接入培养器皿之前进行细胞计数,按要求以一定的量(以每毫升细胞数表示)接入培养器皿并直接加入培养基。细胞进入培养器皿后,立即放入培养箱中,使细胞尽早进入生长状态。正在培养中的细胞应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观察的内容包括细胞是否生长良好,形态是否正常,有无污染,培养基的 PH是否太酸或太碱(由酚红指示剂指示),此外对培养温度和 CO2浓度也要定时检查。一般原代培养进入培养后有一段潜伏期(数小时到数十天不等),在潜伏期细胞一般不分裂,但可贴壁和游走。过了潜伏期后细胞进入旺盛的分裂生长期。细胞长满瓶底后要进行传代培养,将一瓶中的细胞消化悬浮后分至两到三瓶继续培养。每传代一次称为“一代”。二倍体细胞一般只能传几十代,而转化细胞系或细胞株则可无限地传代下去。转化细胞可能具有恶性性质,也可能仅有不死性(Immortality)而无恶性。培养正在生长中的细胞是进行各种生物医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四、冻存及复苏为了保存细胞,特别是不易获得的突变型细胞或细胞株,要将细胞冻存。冻存的温度一般用液氮的温度?-196℃,将细胞收集至冻存管中加入含保护剂(一般为二甲亚砜或甘油)的培养基,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冻存,最终保存于液氮中。在极低的温度下,细胞保存的时间几乎是无限的。复苏一般采用快融方法,即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后,立即放入 37℃水中,使之在一分钟内迅速融解。然后将细胞转入培养器皿中进行培养。冻存过程中保护剂的选用、细胞密度、降温速度及复苏时温度、融化速度等都对细胞活力有影响。

  • 微载体培养技术的介绍

    微载体培养技术(micro-carrier culture technique)于1967年被用于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广泛应用于生产疫苗、基因工程产品等。微载体培养是目前公认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种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其兼具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优点,且容易放大。该技术已广泛用于培养各类型细胞,如293细胞、成肌细胞、Vero细胞、CHO细胞。一、微载体 微载体是指直径60-250 μm,能适用于贴壁细胞生长的微珠。一般是由天然葡聚糖或者各种合成的聚合物组成。常用商品化微载体有三种:Cytodex1、2、3,Cytopore和Cytoline。二、微载体培养原理与操作 其原理是将对细胞无害的微载体颗粒加入培养容器的培养液中,作为载体,使细胞在微载体表面附着生长,同时通过持续搅动使微载体始终保持悬浮状态。 贴壁依赖性细胞在微载体表面上的增殖,要经历黏附贴壁、生长和扩增三个阶段。细胞只有贴附在固体基质表面才能增殖,因此细胞在微载体表面的贴附是进一步铺展和生长的关键。细胞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与微载体黏附,这取决于细胞与微载体的接触概率和相融性。 由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对剪切力敏感,因此微载体培养在操作中对搅拌转速及搅拌方式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微载体培养要求搅拌的速度非常慢,最大速度75 r/min。细胞微载体培养通常分为三个时期:贴壁期,过渡期和培养期。贴壁期和过渡期可以使用超低速细胞磁力搅拌系统进行培养,该系统具有超低的搅拌速度,剪切力小且能在低速下充分混匀细胞。三、微载体培养的优势产业化细胞培养首先需要提供足够大的细胞生长面积,使培养容器单位容积所提供的细胞生长面积有所增加,从而提高疫苗和生化制剂的产量;其次需要加强和改善细胞培养的环境,有利于细胞生长;第三,细胞的均一化程度要高,在一个大发酵罐内培养细胞,生长环境需一致。要满足以上三点要求,常规的培养瓶静态培养,甚至是转瓶都很难满足,而微载体培养技术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总结 综上所述,微载体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表面积/体积大,单位体积培养液的细胞产率高;把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培养融合在一起,兼有两者的优点;可用简单的显微镜观察细胞在微珠表面的生长情况;简化细胞生长过程中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检测和控制,重现性好;培养基利用率较高;放大容易;细胞收获过程不复杂;劳动强度小;培养系统占地面积和空间小等。

  • 【分享】神经细胞培养

    体外神经细胞的培养已成为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十分有用的技术手段。神经细胞培养的主要优点是:(1)分散培养的神经细胞在体外生长成熟后,能保持结构和功能上的某些特点, 而且长期培养能形成髓鞘和建立突触联系,这就提供了体内生长过程在体外重现的机会。(2)能在较长时间内直接观察活细胞的生长、分化、形态和功能变化,便于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如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同位素标记、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电生理等手段进行研究。(3)易于施行物理(如缺血、缺氧)、化学和生物因子(如神经营养因子)等实验条件, 观察条件变更对神经细胞的直接或间接作用。(4)便于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某些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或各种因素对胚胎或新生动物神经细胞在生长、发育和分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我们实验室从80年代始开展了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培养细胞分类及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一.鸡胚背根神经节组织块培养 主要用于神经生长因子(NG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活性测定。在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以神经突起的生长长度和密度为指标半定量评估NGF的活性。1. 材料和方法 (1)选正常受精的鸡蛋,置于37℃生化培养箱内孵化,每日翻动鸡蛋一次。 (2)取孵化8-12 d 的鸡蛋, 用70% 酒精消毒蛋壳,从气室端敲开蛋壳,用消毒镊剥除气室部蛋壳。(3)用弯镊钩住鸡胚颈部,无菌条件下取出鸡胚置小平皿内,除去头部后,腹侧向上置 灭菌毛玻璃片上,用眼科弯镊子打开胸腹腔,除去内脏器官。(4)在解剖显微镜下,小心除去腹膜,暴露脊柱及其两侧,在椎间孔旁可见到沿脊柱两侧 排列的背根节(图1),用一对5号微解剖镊小心取出。(5)置背根节于解剖溶液内,用微解剖镊去除附带组织,接种于涂有鼠尾胶的玻璃或塑料 培养瓶中,在DMEM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2. 结果鸡胚背根神经节在含神经生长因子(NGF, 2.5S,20ng/ml)的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24 h,神经节长出密集的神经突起。而未加NGF的神经节培养24 h, 未见神经突起生长。二.新生大鼠、新生小鼠及鸡胚背根神经节分散细胞培养背根神经节(DRG)细胞起源于神经嵴,NGF研究先驱Levi-Montalcini的实验表明,外原性NGF能刺激DRG细胞生长发育并形成广泛的神经网络。在体外,分离培养的神经节在NGF存在的情况下,神经突起的生长在一天之内可长达数毫米,因此,利用培养的DRG细胞,进行轴突生长发育的研究,是最为经典而常用的方法之一。

  • 【求助】水培虎尾兰的营养液的配方

    水培虎尾兰的营养液的配方很重要的事情,要配制虎尾兰这个植物的水培方法的营养液。希望大家给我出出主意,什么配方好一些!十分重要啊![em0909]

  • 马丁氏培养基的配制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分离真菌用的马丁氏(Martin)培养基配制,掌握对选择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并明确选择的原理。 二、基本原理 马丁氏培养基是一种用来分离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此培养基是由葡萄糖、蛋白胨、KH2PO4、MgSO4•7H2O、孟加拉红(玫瑰红,Rose Bengal)和链霉素等组成。其中葡萄糖主要作为碳源,蛋白胨主要作为氮源,KH2PO4和MgSO4•7H2O作为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钾、磷和镁离子。而孟加拉红和链霉素主要是细菌和放线菌的抑制剂,对真菌无抑制作用,因而真菌在这种培养基上可以得到优势生长,从而达到分离真菌的目的。 马丁氏培养基配方如下: KH2PO4 1g MgSO4•7H2O 0.5g 蛋白胨 5g 葡萄糖 10g 琼脂 15—20g 水 1000ml pH 自然 此培养液1000ml加1%孟加拉红水溶液3.3ml。临用时每100ml培养基中加1%链霉素液0.3ml。 三、器材 KH2PO4,MgSO4•7H2O,蛋白胨,葡萄糖,琼脂,孟加拉红,链霉素; 试管,三角烧瓶,量筒,玻棒,培养基分装器,扭力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四、操作步骤 1.称量和溶化 按培养基配方,准确称取各成分,并将各成分依次溶化在少于所需要的水量中。待各成分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到所需体积。再将孟加拉红配成1%的溶液,在1000ml培养液中加入1%的孟加拉红溶液3.3ml,混匀后,加入琼脂加热溶化(方法同实验十九)。 2.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与实验十九相同。 3.链霉素的加入 由于链霉素受热容易分解,所以临用时,将培养基溶化后待温度降至45℃左右时才能加入。可先将链霉素配成1%的溶液,在100ml培养基中加1%链霉素液0.3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μ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