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计在豆粕残留尿素酶活性分析中的应用
大豆粕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饲料之一,它具有营养成分高、使用方便等化点。我国豆油生产中,广泛N用"溶剂浸出”的制备工艺。该方法具有出油率高,k豆怕中的蛋白质变性少等优点.但是在溶浸过程中。大豆原料受热的温度只有50~60℃,大豆中的尿素酶只受到较小的破坏(豆粕中的尿素酶是影响动物生理活动的物质).当牲畜食用了含尿素酶量多的饲料,牲畜体内的尿素酶活性受到抑制、影响了体内蛋白质的分解.消化.吸收等正常能力,因而容易引起腹泻。另外,尿素酶还能催化水解尿素,故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与氨、当部分氨进入血液。将会提高血氨浓度而导致牲畜中毒。因此,在豆粕生产过程中,需将豆粕中的尿素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据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作为牲畜饲N用豆粕的球素酶活性应小于0.3 pH上升值(见美国大豆协会标准)。控制温度是破坏大豆粕中残留尿素酶的主要手段。在生产中,一般利用回收豆柏残留溶剂过程中的蒸点热量来破坏尿素酶。目前,国内外大都采用关国谷物化学学会的A.A,C.C方法测定大豆粕中的残留尿素酶,并将此法称为pH上升法。几年来,我们参考了这个方法、对我国各地的豆粕进行了多次测定,并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