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豆油药用级

仪器信息网大豆油药用级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大豆油药用级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大豆油药用级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大豆油药用级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大豆油药用级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大豆油药用级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大豆油药用级相关的解决方案。

大豆油药用级相关的资讯

  • 大豆油加香精可勾兑“花生油”
    “喝点香精,我就大变身,‘花生油’大豆油,让你傻傻分不清。”(设计对白)    在一家香精门店内,记者发现有“花生油香精”。   记者深入禅桂多个粮油市场调查散装油有业内人士透露:   新闻追踪   上次报道索引   时间:2011年12月23日   版次:佛山新闻AII2版   题目:《用正品油会被同行当“傻子”》   继上周本报连续推出多篇新闻追踪后,食用油安全问题引发全城一波接一波的关注。本报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线索,深入禅桂等地大型粮油批发市场,发现商行售卖用香精勾兑大豆油的冒牌“花生油”比比皆是。有粮油批发店老板透露,出于成本考虑,餐馆订购使用冒牌“花生油”现象已是屡见不鲜。   昨日,记者就该问题发函咨询市工商局。至发稿时为止,该部门尚未书面回复。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商行售卖大豆油勾兑的“花生油”已涉嫌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而除了商行对此负有第一责任外,市场开办方也负有责任。   文/ 记者杨博、李倩图/ 记者罗知锋   不能说的秘密……   业内报料:   小餐馆用假花生油月省八千   快餐店老板阿宏(化名)说,“油多不坏菜”,餐饮店用油量大,就会想办法在降低用油成本上做文章。做了14年粮油生意的张先生(化名)说,按照市场售价,一斤花生油按纯度不同有每斤13元和6元两个价位,而普通大豆油(业内俗称为“白菜油”)的售价仅有每斤4.2元至5元不等。“正是这巨大的利差促使餐馆食肆使用食用香精兑成的假花生油。”王先生(化名)的餐馆可容纳240人同时就餐,每月用油量达千斤。“如果这一千斤油用的都是4.4元的冒牌‘花生油’,将可节省8600元。”王先生说。   以张先生的经验,批发商会按照每50斤桶装“白菜油”加7两花生油香精的配比,来调制出勾兑的花生油。“这个配比换算成百分比就是1.4%,”在广佛路的一家香精门店,向记者推销香精的敖先生在简单计算后,为这么高的配比感到惊讶。“这个配比太高了。”而依照敖先生的勾兑方法,通常花生油香精的用量是千分之五。   乱象:禅桂不少市场有散装假花生油   在禅城城北和南海罗村、盐步及黄岐等地的粮油批发市场,散布着规模不等的食用油商行,其中相当一部分商行兼作品牌食用油和散装油生意。在黄岐粮油批发市场的中×油行,记者以购买低价花生油为由,要求店员在大豆油中兑入花生油香精,该店店员表示可以。   位于南海罗村的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主要经营生鲜农产品。禅桂的大小餐馆都习惯到这里采购。江×食用油批发部的江老板告诉记者,有“白菜油”售价每斤4.3元,如果要加花生油香精,每斤再添一角钱。禅城城北批发市场一家油店的黄老板则谨慎地告诉记者,现在查得严,已经不再做勾兑的“花生油”了。但在记者的“恳求”下,黄老板答应可以按需要勾兑香精。“但价钱要看你(对花生香味)的要求。”   暗访:   香精店里选择多 浓香型清香型任你拣   与广佛路黄岐粮油批发市场相比邻,经营着多种日化、食用香精的一家香精门店里,摆满了大小不一的瓶装样品。该店负责人敖先生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顾客做什么和该店没关系。“我只对我们提供的香精负责。”敖先生拿出一种花生油香精样品介绍说,该店主要有浓香和清香两种香型的花生油香精,而这些表面上闻起来并没有浓香味道的花生油香精一加入大豆油中,就会产生浓郁的香味。   “这就是符合标准的香精,6公斤1罐。”问到价钱,敖先生称,要看用量来定。“对于销售额过千万的中小型油脂厂来说,花费十几万元采购香精不是问题。”而当记者问及该品牌香精的产地和厂家时,敖先生则谨慎地表示不方便透露。“顾客看货就可以。”   听到记者所说行内1.4%花生油香精用量的配比,敖先生笑称,那用的是“香水”,而不是香精。“我所说的配比只是参考量,是千分之五。”敖先生介绍说,大豆油在加入花生油和芝麻油两种香精以及色素之后,才能被当作“花生油”使用。   说法   专家:   制假速度快 关键靠监管   “用花生油香精勾兑大豆油做花生油,是假花生油,没有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用香精勾兑而成的花生油一定有毒害。这要取决于香精的质量以及大豆油的质量。” 昨日,佛科院食品系教授董华强向记者介绍说:“另外,土法榨取的花生油也不一定安全。”   “现在食品制假的速度太快。”董华强进一步表示,单凭消费者的感官是难以判断食品安全与否的,更重要的是部门的监管问题。   相关部门:市场开办方对商行制售假油有责任   昨日,记者针对禅城、南海等地粮油批发商行用香精和大豆油勾兑花生油的问题,发函向市工商局咨询。在昨日全市流通环节散装食品监管工作会议间隙,市工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市场开办方日常应核查商行经营资质和经营环境,其对商行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负有责任。   市工商局方面表示,由于散装食品大部分是以裸装或简易包装的形式销售,易受二次污染,存在较大的监管风险和管理漏洞。   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禅城、南海等地粮油批发市场中已有少数店面试点应用了“一票通”系统,实现了货源可追溯。此外,该负责人表示,如果“一票通”系统能像公安系统利用DNA比对实现全国追踪逃犯一样来监管散装食品安全,查处效率和监管环境将会大大提高。
  • 大豆油质量与安全检测,从原料到生产层层把控
    大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油,目前大豆油是我国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预计2018-2019年度大豆油供给量达1637.9万吨。它的用量如此巨大,其质量和安全也关乎民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大豆油的生产企业需要进行从原料到成品的质量安全监控,针对不同物质的检测是保证大豆油质量安全的重要步骤。珀金埃尔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提供了对多种物质的不同检测解决方案,便于企业更好地把控大豆油的质量及安全。1、原料快速检测收购大豆原料时,需要快速的无损检测大豆原料的品质,相关数据可以指导企业采购优质原料,推荐采用DA7250近红外对原料大豆中的水分、脂肪、蛋白进行快速无损的检测。2、大豆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大豆油的生产过程中步骤很多,包括大豆的清理、破碎、压榨或浸出,毛油的精炼、脱酸、脱臭、脱色等。每一步都关系到最终的产品质量。油脂企业需要对每个步骤都进行分析和监控,从而优化物料添加时间和添加量,控制反应时间,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磷脂是大豆中的天然物质,但由于磷脂对于大豆油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缩短了货架期,磷脂含量过高的大豆油,加热过程中容易起泡冒烟,产生安全问题,因此大豆油需要除磷的操作。判断除磷效果的好坏需要对大豆油中的磷元素的检测。含磷量的国标方法GB 5009.87-2016,使用钼蓝分光光度法,需要对油脂进行消解、灰化等前处理,全部实验耗时7-8 个小时,并且需要用到的试剂繁杂。大豆油的酸价,是企业最关注的部分,是食用油质量的重要指标,酸价高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加速油脂酸败。我国对于油脂酸价的检测标准使用滴定方法,在测定过程中,需要制备和标定碱溶液,进行油样的称重、溶解和滴定等,过程较为繁琐,且滴定终点由酚酞指示剂的变色由人主观确定,容易出现误差。为了改善繁琐及不准确的检验过程, 珀金埃尔默开发出了大豆油新型的近红外的检验方案。其简化了操作,针对大豆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毛油、碱炼油和一级油的多个指标建立了回归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日常的快速检测需求,也能节省企业的时间和人工成本。《Spectrum Two N快速检测大豆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Spectrum Two N全过程监控大豆油生产过程中的酸价》3、大豆油检测在历年国家进行的食品监督抽检中,大豆油经常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不合格情况的除了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外,最常见的便是大豆油溶剂残留检出值超标。对于大宗油料如大豆,大多数油脂生产企业都采用浸出法生产。我国的植物油浸出工业中普遍采用六号溶剂为浸出溶剂,六号溶剂是以馏程为62℃~85℃的多种烷烃为主的混合物,成分主要是正己烷,还有甲基环戊烷、2-甲基戊烷和3-甲基戊烷,其中正己烷是一种麻醉呼吸中枢的溶剂。根据GB 2716-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中的规定,食用油中溶剂残留量应小于等于20mg/kg。目前所用的检测方法是GB 5009.26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规定以六号溶剂油为标准物质配制标准溶液,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模式。珀金埃尔默根据国际标准,提供检测标准操作流程,并将食用油溶剂残留检测方法内置,一键调取,方法简单。《PerkinElmer食用油溶剂残留检测方案》大豆油因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量较高,容易被氧化变质而发出油臭味。添加抗氧化剂可以防止氧化变质,延长存放时间。遍览各个大豆油企业的的大豆油产品标签,你会发现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出现的频率很高,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是一种常见植物油抗氧化剂,其在大豆油中的最大允许用量为0.2g/kg。液相色谱法可以对食用油中常见的抗氧化进行分析检测。《使用Perkin Elmer液相色谱系统分析食用油中酚类抗氧化剂》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文中提到的应用报告和方案样本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国家粮食局拟出台大豆油等三项新国标
    据国家粮食局10月14日消息,《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3项国家标准经过研究、验证,已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近日,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就这3项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新国标的共同点是放宽了酸值容许范围,成品油质量等级从四级改为三级。据编制说明解释,这是为了符合我国&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植物油产业节能减排和油料资源的充分利用要求。   在食品安全方面,由于考虑到这几年农业育种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面对集中油料作物可能有的新产品,新国标规定&ldquo 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rdquo ,不得添加任何香精、香料、色素,不得混有非食用油 并要求&ldquo 零售终端不得销售散装成品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不能脱离原包装销售&rdquo ,以防掺杂使假。   而在与国际标准接轨方面,本次油品国家标准的特征指标等同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相关数据,并参考其他国家的同类油品标准,但技术内容各不相同。   花生油修订:调整对酸值规定   据编制说明,因气候条件差异,导致各地花生仁酸值差异较大,这次修订将调整相应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以充分利用花生资源,适应我国植物油加工技术的发展。   大豆油:强调转基因标识   除食品安全和国际标准接轨部分中与花生油相似的内容以外,对大豆油标准的修订还强调,转基因大豆油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标识,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葵花籽油:将葵花仁油纳入国标   根据葵花籽油的编制说明,新版国标修订时,在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的建议下将葵花仁油写入了新修订的《葵花籽油》标准,把成品葵花籽油分为葵花仁油、压榨葵花籽油和浸出葵花籽油三类。 关于公开征求《大豆油》等三项国家标准意见的函   《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3项国家标准经过研究、验证,已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将此3项标准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请您在2013年10月31日之前,填写好附件中的意见反馈表,寄(发)送至粮油标委会秘书处。   感谢您对粮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谢谢!   粮油标委会秘书处联系电话:010-58523434,58523395   传真: 010-58523408   联系人: 李玥 张玉琴   Email:sactc270@163.com   附件:征求意见标准相关材料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2013年10月12日
  • 人造假豆腐流入湖北湖南 大豆分离蛋白添加剂制成
    假冒品牌豆腐在制作中   使用大豆分离蛋白、变性淀粉、白色素等合成豆腐,并假冒外地注册品牌生产销售。日前,东西湖工商部门查处一问题豆腐工厂。   苏州公司举报产品被仿冒   日前,东西湖工商部门接到苏州某食品公司举报:5月份开始,该公司的产品“千页豆腐”在湖南、湖北的销量严重下降。经调查发现,在湖北黄石、荆州、宜昌以及湖南岳阳、常德等地,有多家经销商销售该公司“千页豆腐”,产品外包装一模一样,难以分辨。同时,常有武汉的保温货车往这些地方送货,而进货地点为武汉白沙洲大市场的“林海经营部”。   工商人员在调查中发现,汉口张公堤边一个院子内有家工厂专门生产“千页豆腐”,工厂从4月份就开始生产。工厂的3个防盗门每天都紧闭,白天没有运作,晚上所有的窗帘仍全部遮掩。仅能听见工厂机器运行的声音,偶尔看到身穿白色大褂的人员从侧门进入。   此后,报料人反映在汉口后湖乡三金潭村的一处房屋里也有一家类似作坊。而让工商人员惊讶的是,假冒产品上除了厂名、地址卫生许可证号等与该公司产品一致外,外包装袋上还有其正宗产品独有的激光防伪标志。“这套激光制版机价值在800万元左右,可见提供包装袋的印刷厂规模相当大。”苏州厂方人员杨帅锋表示。   工商暗访揭开造假窝点   接到举报后,东西湖工商部门趁夜对张公堤附近的豆腐生产工厂进行查处。当执法人员赶到时,现场4名工人正在加工“千页豆腐”。一名周姓工人交代,现场将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油、变性淀粉、盐、味精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用搅拌机搅拌,然后加入冰块和色素继续搅拌,盛入模具盒后放入蒸柜蒸熟,最后是封包装。   工商人员在现场发现用于生产豆腐的大豆分离蛋白47包,20千克重大豆油16桶,食品专用变性淀粉25千克共计9包,外包装标明“白色素”的500克重食品添加剂7桶,以及全自动真空包装机、封口机等。   据工商人员调查了解,该豆腐工厂老板邹某,住在汉口后湖乡三金潭村,所生产的假冒“千页豆腐”通过白沙洲大市场售往外地,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等。   邹某承认,自己与苏州某食品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卫生许可证没有办下来,所以就用别人的包装进行生产销售。“包装是按照报纸上的广告电话联系后,将钱打入对方账户,对方通过物流将包装发送过来。”   因涉嫌生产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工商人员对相关物品进行扣留。   大豆分离蛋白添加剂制成   与通常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豆腐不同,工商部门此次查处的假冒他人品牌的豆腐可以说是合成的,那么,其所用的添加剂是否有害呢?   记者看到,这种用大豆分离蛋白制成的豆腐有点类似冰冻豆腐,含有丰富的气孔。据了解,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蛋白类补充品,常应用于饮料、营养食品、发酵食品等食品行业中。变性淀粉是一种改性过的可食用淀粉,而“白色素”是一种无毒、无味的白色粉末,常用于食品增白。
  • 《中国药典》2020年版开始征订,岛津带您了解化药及药用辅料通则第三篇
    2019年5月24日,国家药典委官网发布关于关于“关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增修订内容(第十三批)的公示”通知,发布了《0713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公示稿发布后,岛津积极反馈,针对新增订和修订标准公示稿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制定符合通则要求的应对方案,助力广大用户从容应对新标准。 标准公示稿解读 01增修订变化● 新增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供药用或药用辅料的脂类物质及类似物(不包括挥发油)的测定。 ● 新增检测项目与方法★ 2015版药典:0713通则收载相对密度、折光率、熔点等12个项目,使用检测方法主要是物理设备分析法和化学滴定法,无项目使用化学仪器分析法。★ 2020版药典公示稿:0713通则在2015版药典基础上,增订“不皂化物、甾醇组成、脂肪酸组成、碱性杂质、甲氧基苯胺值、反式脂肪酸”项目,其中甾醇组成、脂肪酸组成、甲氧基苯胺值、反式脂肪酸使用化学仪器分析法。02脂肪与脂肪油研究项目在辅料指导原则中收载情况《9601 药用辅料功能性相关指标指导原则》公示稿中“包衣剂或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栓剂基质”等9类辅料料功能性相关指标收载有“脂肪与脂肪油”研究项目,如下表:03引用0713通则的品种2015版药典共60个品种标准引用0713通则,结合药典委官网发布标准修订稿,2016-2019年标准修订稿中扁桃仁油、大豆油(注射用)、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等26个公示稿增订了化学仪器分析项目,包括甾醇组成、脂肪酸组成、甲氧基苯胺值。 解决方案01高效液相色谱仪Nexera LC-40 系列 02气相色谱仪Nexis GC-2030 0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900i 应用实例 01甲氧基苯胺值油脂中不饱和甘油三酯在氧的存在下,最初生成过氧化物,可通过过氧化值表示,它是测量油脂最初氧化程度的指标。这些过氧化物很不稳定,可继续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如醛、酮等,通过甲氧基苯胺值可反映油脂中醛和酮类物质的量。 02花生油辅料标准文字来源:国家药典委官网标准文件 03三种油脂甲氧基苯胺值测试结果测定结果表明花生油(供注射用)甲氧基苯胺值超过标准公示稿规定限度,说明该药用辅料测试样品氧化值较高,质量较差。食用油中甲氧基苯胺值超过规定值较小,推测氧化程度较小。
  • 多家药企卷入地沟油事件 目前检测尚不能辨明
    原辅料企业监管需加强   齐鲁制药、正大集团、唐人神卷入“地沟油”事件   目前检测尚不能辨明地沟油   继健康元之后,齐鲁制药、正大集团等药企又被卷入“地沟油”事件。齐鲁制药发表声明称:公司选择的豆油供应商资质齐全,公司按照国家标准对豆油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记者发现,目前我国药品出厂把关严格,而对于上游的化工原料、药品辅料等监督制度却尚不完善。此外,对油品的检测也存在盲点,企业大多建立在“默认其为食用油”基础上展开验收。   据了解,齐鲁制药涉案的有三个子公司:山东齐发药业有限公司、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山东倚天药业有限公司。对此,齐鲁制药称“不知情”。此外,正大集团旗下山西正大、襄樊正大涉嫌采购了河南惠康公司用地沟油勾兑的劣质豆油。   据了解,目前焦作市质监、工商、药监等部门已经组成4个调查组,进驻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在近日公布。   检测盲点:默认使用食用油   据了解,国内相关法规对药用化工原料生产使用地沟油尚无明确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在组织专家评估豆油质量对头孢类抗生素药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7-ACA技术含量高,而且需要大规模大投入,小企业根本没法做,而大企业一旦被发现质量问题,声誉必定大受影响,这对原本投入就大的企业来说是很不划算的。”广州本土一家大型药企的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如果对方是具备生产资质的大企业,长期合作的进货商是不会无缘无故怀疑其使用地沟油的,除非是检验环节发现了问题。”他表示,目前的检测项目和内容类似于在“默认假定对方是使用食用油”基础上进行验收,这意味着检测只能发现油料是否达标,而不是辨明其是不是食用油或其他油。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地沟油能否生产7-ACA,现在还没有定论。   GMP认证只针对药企 对上游企业还较松散   “药企的GMP认证是把关非常严格的,但GMP认证只针对药企 而针对制造药物的上游企业(如生产化工原料、药品辅料的企业)的监督还是十分松散的,多靠药企自行把关。”广药集团技术质量部副部长赖志坚对本报记者表示,以广药为例,对供应商的资质把关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根据药用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其产品进行检验,但不排除存在技术原因发现不了的问题。但他也指出,企业也应该对供应商的质量审计,包括例行审计、发现问题后进行追查的有因审计,以及配合国家专项检查的专项审计。   赖志坚表示,目前对于化工原料、药品辅料的监督制度有待完善,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对上游化工原料采用标准进行细致裁定,并加强监管。   唐人神七次采购惠康34吨豆油 称对掺杂“地沟油”毫不知情   健康元地沟油事件再度让上市公司中枪。唐人神今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曾经七次采购河南惠康大豆油,检验都合格。而对供货商掺杂“地沟油”毫不知情。该公司股票今日正式复牌。   此前有关媒体称,唐人神的下属子公司——河南中原湘大骆驼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湘大”)在2009年、2010年共7次购买河南惠康的四级大豆油。而河南惠康正是健康元地沟油事件背后的主角。   昨日临时停牌后,该公司今日表示,除中原湘大曾向河南惠康采购过大豆油外,不存在公司及其他子公司向河南惠康采购大豆油的情形。   据了解,河南惠康是中原湘大若干个大豆油供应商之—,2009年6月~2010年9月期间,中原湘大曾七次向河南惠康采购大豆油共计34.02吨,占同期油脂原料采购量的4.2%,均按当时市场价格进行采购,且中原湘大品控管理部门对河南惠康供应的大豆油均逐批次检验,检验结果均达到国家标准及公司原料内控质量标准。   不过,自2010年9月之后,中原湘大进行新的供应商开发,未再向河南惠康采购大豆油。值得注意的是,唐人神称,对采购期间河南惠康销售的大豆油中掺杂包含地沟油在内的劣质成品油进行勾兑后销售,该公司及中原湘大对此情况毫不知情。   投资者是否要一遇“地雷”就撤退?   昨日,健康元股价报收3.66元,下跌2.14%。对于地沟油事件的影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还没有最后‘盖棺定论’,所以股价不见得会一直大幅跳水,大家都还在静观其变。”   但与此同时,也有从事医药研发的业内人士持不同看法:“这是国内首单培养液出现地沟油的事件,对整个公司形象、产品口碑甚至行业制度的影响都可能是深远的。”   近年医药股常被挖出“地雷”,投资者往往不幸“躺着也中枪”,是否一碰“地雷”就该马上撤退?对此,万联证券医药研究分析师认为,投资者还应区别对待、自主判断。“如果是公司恶意造假、瞒报,这类情况的确应该积极撤出资金,从此少碰为妙 如果是产品质量问题,要持续观察事态发展,包括最终结论、公司态度、市场反应等多方面,然后综合考虑再作决定,不一定非得像烫手山芋般立即扔掉,说不定熬过去反而是个机会。”
  • 健康元承认地沟油制药已卖800吨并负全责
    地沟油入药?昨日媒体曝光,上市公司健康元全资子公司,河南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焦作健康元”)涉嫌采购地沟油制药,并“用于生产制药原料”一事,引发关注。   在持续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焦作健康元采购1.45亿元地沟油用于生产7-ACA,而这批产品作为抗生素的中间体,已广泛流向医药市场。   健康元董秘邱庆丰昨日上午回应新快报记者表示:“国家目前尚未有地沟油的检测方法,我们也没有办法检测。”   昨日下午,健康元紧急召开媒体电话会议,公司董事长朱保国强调,焦作健康元所产的7-ACA仅是化工原料,不是药品。他表示,国家并没规定化工原料中不能用地沟油,“甚至很多业内专家认为健康元为地沟油的再利用找到了很好的出路”。   朱保国承诺:“对于本公司因使用惠康油脂公司提供的大豆油所生产的7-ACA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本公司将承担一切责任。”   媒体曝光   一年半购买1.62余万吨地沟油   日前,这起全国最大的“地沟油销售环节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公诉机关指控河南省惠康油脂公司将地沟油掺入正常豆油中,销售给食品、饲料和药品生产企业,从中谋取巨大的利益。 而焦作健康元则是惠康油脂勾兑地沟油的最大客户。公诉机关指控,惠康油脂近一半的地沟油流向了焦作健康元,其均价甚至比地沟油的均价还低2000元/吨。据了解,焦作健康元主要生产抗生素中间体7-ACA,而豆油是其最重要的原料之一。   根据指控,焦作健康元在一年半时间内购买了高达1.62余万吨的地沟油,用于生产抗生素中间体。   这些地沟油的源头是山东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格林生物最初以地沟油加工生物柴油,但后来因产品销路无门,逐渐变为地沟油“黑加工厂”,向河南多家食用油加工企业销售地沟油。其中向惠康油脂销售获利6618万元。   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惠康油脂从格林生物购买地沟油后,掺入正常豆油,以正常豆油的名义对外出售。   健康元2011年年报显示,焦作健康元注册资金5亿元,其投入亿元的7-A-CA生产线扩产在2011年完成,成为健康元酶法生产7-ACA的生产基地,同时为“重要利润贡献来源之一”与“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据悉,7-ACA作为头孢菌素关键性中间体,已被国际抗生素市场广泛使用。   昨日,记者从另外一家大型的抗生素上市公司负责人处了解到:“豆油主要用作7-ACA生产中细菌发酵的培养基,细菌在豆油中获得营养成分,再进行裂解,产生头孢菌素,进一步产生7-ACA,在经过一些提纯等等加工后制成药品。”   健康元回应   化学原料不是药   昨日,健康元全日停牌。15时30分,健康元召开了媒体电话沟通会议,朱保国在媒体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公司疏于管理带来问题的负面影响,我代表公司道歉。但由于对方是将地沟油掺入正常豆油,我们没有办法检测。”   已卖出800吨左右   在健康元电话会议上,朱保国一再强调,焦作健康元生产的是化学原料并不是药物。不过,朱保国只承认这些原料已经卖给多家企业,国内和出口均有,共有800吨左右,但拒绝透露详细内容。   朱保国表示,焦作健康元的财务总监在事发后的2011年8月已被开除。对于开除的原因,朱保国只表示“因为其不负责任”。矛盾的是,朱保国否认公司提前获知采购地沟油一事,并称“到现在也不知道被开除的财务总监与惠康油脂是否有私下联系”。   去年卖给丽珠集团200多吨   朱保国强调:“我们需要采购的是像中粮油这样大企业的油脂,不是小公司的油脂。”昨日,朱保国告诉记者,丽珠集团2011年向健康元采购了200多吨的化学原料。据权威渠道消息,丽珠集团所产的头孢类产品关键原料7-ACA主要就是从焦作健康元公司采购。   根据丽珠集团年报,2010年、2011年分别向焦作健康元采购达到2.27亿元、0.75亿元的化学原料,是健康元7-ACA的第二大客户,丽珠集团原料药2011年营业收入7.77亿元。   健康元事件拖累,医药股暴跌   13只新进基金踩雷   丽珠集团昨日午后临停   昨日处于事件漩涡中心的健康元临时停牌,此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4.15元。有分析人士称公司复牌后很可能跌停。   但事件仍在发酵,健康元子公司丽珠集团昨日股价大跌,截至午间收盘,丽珠集团A股跌6.56%,报26.35元,丽珠B跌5.09%,报19.40港元,其中A股半日成交量接近近期日均成交量。深交所昨日午间发布公告,因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没有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股票丽珠集团、丽珠B自今日13:00起停牌。   生物制药板块跌2.61%   而受此负面消息影响,昨日整个医药板块也受到拖累,截至昨日收盘,生物制药板块周四整体跌幅2.61%,丽珠集团跌6.67%,信邦制药跌停,广州药业、白云山A、天方药业跌幅均超9%;医疗器械重挫3.38%,板块内无一只个股飘红。   13只新进基金被误伤   健康元一直备受机构青睐,在其前20大流动股东中,基金公司占到13家,根据半年报披露,招商、鹏华、金鹰、华夏、东吴、南方等12家基金公司均最新持有该股。   根据健康元半年报显示,招商先锋以322.02万股的持股量,占据该股的第4流通股东的位置,而鹏华、金鹰、长信、南方、东吴、华夏等基金公司紧随其后。   而在持有健康元公司的股票的12个基金公司中,他们旗下新进的基金达到13只,总计持有健康元1593.32万股。   健康元公告:否认采购价格偏低   健康元昨晚发布澄清公告,称惠康油脂公司系焦作健康元若干个大豆油供应商之一,公司向惠康油脂公司所购原料系大豆油。惠康油脂公司向包含本公司在内的大豆油用户销售大豆油时掺杂包含地沟油在内的劣质成品油进行勾兑后销售,本公司对此情况毫不知情。   在澄清公告中,健康元也否认2010年的业绩优良与使用地沟油有关,表示焦作健康元利润下降,主要系产品价格的下降。   查询健康元相关公告显示,焦作健康元在2010年采用地沟油的时候,其实现销售收入9.41亿元,净利润3.39亿元。   2011年,焦作健康元实现销售收入降至6.98亿元,亏损4300万元,健康元对此解释是7-ACA价格下滑并且年末出现7-ACA历史上近10年来的最低价位,7-ACA营业利润率大降至5.18%。2012年上半年,焦作健康元更是巨亏5100万元。   健康元公告称,焦作健康元的利润下滑和7-ACA价格波动有关。2010年3月15日,7-ACA价格就达到100万元/吨,并全年维持高位。但从2011年初开始,价格一路下滑,至2011年12月26日已降至44万元/吨,降至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今年上半年,焦作健康元的7-ACA的销量也同比下滑了49.6%。   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惠康油脂采购的地沟油较普通豆油每吨便宜约1000元左右,有分析质疑健康元采购低价油脂以压缩成本。对此,朱保国表示:“我们从惠康油脂的采购价并不比市场价低多少,每吨最多差个几十块钱。如果价格低很多,我们反而能提早警觉了。”健康元出示的公司购销记录显示,2011年4月13日,公司从惠康油脂购油的价格为10240元/吨,4月10日从新海粮油公司采购的油脂价格为10280元/吨,而在4月8日从焦作市粮食局储备库购油的价格为10180元/吨。   健康元公告称,公司向包括惠康油脂公司在内的多个原料供应商采购大豆油,均逐批次检验入库。但经过公司多种检验,均没有检出惠康油脂公司所供大豆油中含劣质成品油情况。   声音   7-ACA生产过程有两种方法   酶法比化学方法便宜几十元   据广东某抗生素厂商负责人介绍:“一般在7-ACA的生产过程中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化学的一个是酶法的之所以有两种方法,酶法化学式合成的微生物的杂质比酶法处理容易控制,酶法是需要油的,化学不需要。”   据介绍,之所以会用到油,是企业考虑到成本差异,为了压缩成本,用了酶法,但是其实酶法也就是比化学方法便宜几十元。去年下半年,出台了“史上最严抗生素条例”,抗生素企业都在想办法压低成本,所以企业用成本相对来说较低的酶法制作7-ACA。   Merck总部前任资深全球采购许雷博士:   “工业废料来作为发酵原料,在国外知名企业中都是通用做法”   电话会议上,健康元请来的常州奥森药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在Merck(默沙东)总部任资深全球采购的许雷博士表示:将地沟油做原料用于发酵,就像在合成药物中使用剧毒原料是一个道理。生产厂家和监管单位所需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个残留标准,使得杂质或是未明杂质低于某个检测度。这个在ICH中已经有简述。用廉价的或是工业废料来作为发酵原料,这个在国外知名企业中都是通用的做法。“我在Merck做采购时,我们发酵用的原料,有些实际就是食品工业的废料。”许雷如是说。
  • 食用调和油配比成谜国标讨论9年仍难产
    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标准,商家在调和比例上混淆概念,打擦边球已成为业内&ldquo 共识&rdquo 。而从2004年就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直到现在还在难产中。   目前,市场上充满着香芝麻炒菜油、橄榄调和油等旗号的食用植物调和油,但其主要成分却是大豆油。这其中芝麻油、橄榄油又有多少?消费者无从得知。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标准,商家在调和比例上混淆概念,打擦边球已成为业内&ldquo 共识&rdquo 。而从2004年就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直到现在还在难产中。   市场调和油大多不标配方比例   走访北京各大超市发现,各大食用油企业均有调和油产品出售。如某品牌食用调和油配料表中显示含有8种食用油,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米糠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该产品标签上有显著的&ldquo 1:1:1&rdquo 字样,但是对于这些食用油配料究竟在所购产品中的比例是多少,消费者并不知情。   其实,在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有相关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者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探因检测方法缺失无技术支撑   市场上调和油的种种乱象为何能够长期存在?&ldquo 这是因为我国8种食用油新国标实施已多年,唯有调和油国标一直缺位&rdquo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表示,目前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于2004年10月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但是,上述法规对调和油却无任何束缚。   而业内有说法称,目前的技术下,只有调和油中成分在15%以上的油类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出来,但是很多调和油中的成分都是8~9种油,一些油的比例不到1%,而成分在5%以下就很难在机器中测定出来了。由于技术的空白,使得调和油的检测方法无法普遍运用于目前的调和油产品。
  • 食用调和油配方不明,盼“国标”出台
    市场上的调和油配料表只标成分而无具体占比  今年以来,食用调和油涨价一波接着一波来袭,油脂企业将原因归于成本上升,但消费者却始终不知道究竟是哪种油料的成本涨了,又涨了多少。23日,中储粮率先公布了自己食用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炮轰”行业存在的不透明现象,呼吁食用调和油标准早日出台。   “市场上大部分的调和油都是打着好油脂的幌子,实际却掺杂了低价油脂。”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说。   王庆荣指出,目前食用调和油最大的问题就是成分配方不透明,老百姓缺乏知情权。很多企业所谓的调和油,只是一个概念,添加了很少量的良好品种,就可以叫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或叫茶籽调和油,而实质上其中却掺杂了大量的低价棕榈油和棉籽油。而因为所谓的配方“保密”,消费者并不知调和油的具体成分。   “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一倍。”王庆荣说道。   在大曝行业“潜规则”的同时,中储粮还首次公布了自己的调和油配方,将其新上市的金鼎调和油的8种成分比例全部公开。“以后我们会将自己所有油脂产品的比例对外公开,让消费者一起监督。”中储粮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比中储粮调和油的比例,消费者就可以大致核算出每升调和油的成本,进而判断该产品是否存在“暴利”和企业涨价是不是合理。   此次中储粮公布食用调和油配方,再次引起了业界对出台“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的讨论。   “食用调和油究竟是以占比三分之一还是二分之一的油料来命名,迄今没有定论,这正是调和油国标长期未能出台的原因。”粮油学会会长王瑞元介绍,虽然我国于2004年出台实施了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但调和油标准长期缺位。因而出现了食用调和油市场,存在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的现象。   王瑞元表示,此次中储粮自曝食用调和油成分虽然“开了个好头”,但这种方法并不能解决行业现有的问题。他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快食用调和油国标的制定进度,真正消灭食用调和油行业中的“潜规则”。
  • 多方博弈致食用调和油国标难产
    花生油调和油、橄榄油调和油,面对纷繁复杂的食用油品种,一些消费者为均衡营养而选择调和油,但你知道这些调和油的成分占比多少吗?日前,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京公布其食用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披露目前市场上食用调和油随意勾兑、冠名混乱的行业潜规则,一时间踢爆食用调和油行业乱象。为何2004年前就酝酿的调和油标准,至今为何迟迟未能出台?   现象:地沟油勾兑食用调和油   日前,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推出其首款食用调和油,率先公布其食用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称目前市场上食用调和油随意勾兑、冠名混乱现象普遍存在,呼吁尽早出台相关国家标准。一时间关于食用油调和油的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也在会上表示,市场上的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其中橄榄油和花生油的占比还不到1%或者更低,厂家加入大量廉价的棕榈油、地沟油等,并以高品质油冠名,市场售价不菲。调和油成分配比不透明,企业随意命名,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甚至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调查:品牌调和油未标配方比   昨日,记者走访我市一些市场发现,尽管多个品牌调和油都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和最看重的油品,也会标注产品配料,但所有品牌的调和油均未标出其油料的配方比,不同品牌的售价在67元到169元不等。记者在大坪某超市发现一款售价169元的橄榄油调和油,尽管在名称上突出了非转基因,也标注产品的配料,但是看不到该调和油所含的具体的成分和比例。   随后记者致电一些生产调和油的使用油企业寻求答复,不过对方均对记者表示,配比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吴晓静表示,从营养学的角度讲,食用油里面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时对人体最有益。橄榄油、芝麻油、深海鱼油等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其比例不得少于整个油的三分之一。“比如橄榄油调和油,橄榄的成分必须占三分之一以上才能称为橄榄油。”吴晓静说,如果橄榄油其中的成分没有达到一定标准,其营养成分大打折扣,难以实现商家所称的营养均衡。   质疑:调和油国标为何8年难产   2011年我国调和油市场消费量已占小包装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终端市场上存在的调和油品种不下二十余种。在2004年10月,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尽管8种食用油新国标实施多年,但唯有调和油标准至今缺位。   为何调和油国标8年难产?   王瑞元说,食用调和油究竟是以占比三分之一还是50%的油料比例来命名,迄今未有定论,由于业界对调和油概念如何界定分歧较大,导致调和油国标长期未能出台。   律师:国家无标准企业难规范   宣称是调和油但未标出其成分占比,是否涉嫌欺诈消费者?对此重庆康实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建明告诉商报记者,如果国家食用油标准中有规定食用油生产企业必须标注,而企业未标注便涉嫌欺诈消费者。“但据我了解,调和油并没有国家标准,企业即便不标注成分占比,并不涉嫌欺诈消费者。”他表示,国家标准的缺失让调和油的生产和监管都出现了问题,企业难规范。“如果声称是多种原料的调和油,但经检测只有一种原料油脂成分,那就涉嫌欺诈消费者。”   重庆市粮油行业协会油脂分会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表示,调和油一直没有标准约束,造成调和油的乱象丛生。例如当前100元的纯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一倍。在利益诱惑下,一些企业可能会对调和油中各原料的比例进行调节,从而出现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种现象在散装油中尤为明显。一些商家甚至可能把地沟油放到食用调和油里面去,由于目前没有调和油国际和有效的检测方法,就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企业违规,也就难以进行处罚和整治行业乱象。
  • 健康元“地沟油制药”结果:药品检测合格
    原标题:河南地沟油药品检测合格 涉事富豪财富激增22亿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9日讯 健康元“地沟油制药”事件终于有了结果。近日,焦作市健康元问题调查组公告称,健康元公司企业大豆油原材料内控检测指标检验结果没有明显差异,7-ACA产品自检报告检测数据符合产品企业标准。   在接受检查的近6个月的时间里,健康元调查结果千呼万唤不出来,引起媒体与网民的质疑。但更让人质疑的是,“黑天鹅”事件对相关公司股价几乎没有造成影响,健康元和丽珠集团股价顶着利空一路上涨,实际控制人朱保国财富激增近22亿元,成为最大的赢家。   健康元“地沟油”调查出结果 产品符合企业标准   去年8月30日,健康元全资子公司焦作健康元被爆出涉嫌大量采购地沟油,并用于生产制药原料。此事经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日,健康元涉嫌采购地沟油生产原料药事件终于有了说法,焦作市健康元问题调查组宣称,健康元产品没问题。   据焦作市委宣传部消息显示,调查组重点对健康元公司使用问题供应商所供大豆油期间内的大豆油采购、检测及7―ACA产品质量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公告称,健康元公司对相应供应商进行了索证索票,问题供应商所供大豆油采购价格与同批次其他大豆油供应商采购价格基本趋同,企业大豆油原材料内控检测指标检验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健康元公司7―ACA产品自检报告检测数据符合产品企业标准。   健康元在相关澄清公告中表示,公司对于问题供应商掺杂包含地沟油在内的劣质成品油进行勾兑后销售的情况毫不知情 对于公司因使用问题供应商提供的大豆油所生产的7-ACA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公司将承担一切责任。   业内人士指出,健康元在地沟油事件中的表现愧对股民与消费者。董事长朱保国常达9个月的时间里隐瞒购买地沟油,事发后又称地沟油药品对人体无害,严重损害了健康元和丽珠集团的企业形象。   涉事富豪借助股市财富大增 朱保国成最大赢家   虽然健康元检测报告公布产品合规,但“用地沟油生产抗生素”一事仍难以摆脱舆论的关注。健康元全资子公司以及董事长朱保国扮演的角色仍是社会谈论的焦点。   “地沟油制药门”是朱保国创业近20年来所遇到的最大的丑闻。事件一经报道,健康元董事长朱保国立即亲自出马进行回应,表示对于公司使用地沟油是"不知情"的,同时否认用地沟油生产原料药中间体会伤害人体。   虽然朱保国言之凿凿,但“黑天鹅”事件仍不免雷倒健康元及其控股的丽珠集团。有业内人士称,健康元使用地沟油作原料,其股价如何保持健康?一时间,看空健康元及丽珠集团的言论传遍A股市场。   但事实却与之相反,健康元除8月31日复牌跌停,9月3日公司创出3.47元/股的年内低点。此后健康元股价如“吃药”了一般表象强势。以8月31日收盘的3.74元/股开始计算,截止节前收盘的5.36元/股,健康元股价涨幅达44.12%之多。   爆出利空后股价逆势飙涨的走势,雷翻了太多业内人士及投资者。在调查结果公布前,健康元董事长朱保国成为最大赢家。从市值上来看,事件发生后健康元市值增长比例约为30%。按照节前健康元82.86亿的总市值来计算,市值增长约为24.86亿元。按照朱保国48.03%的持股比例,仅健康元一股朱保国财富便则增值11.94亿元。   丽珠集团2012年8月31日至2013年2月8日收盘市值增长约48.68亿元。按照健康元及其及其全资子公司天诚实业共计41.77%的持股比例计算,朱保国在丽珠集团上财富增值约9.77亿元。加上在健康元上获利的11.94亿,朱保国财富累计激增21.71亿,堪称最大赢家。
  • 调和油调出橄榄油 不法厂家玩花招
    橄榄油在中国消费量快速增长,不法厂家开始玩花招   “不能什么都山寨,一桶油里加一点点橄榄油弄成‘调和橄榄油’,以低廉的价格争抢正规橄榄油市场,这样下去会毁掉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橄榄油行业,最后吃亏的还是广大消费者。”深圳巨万阳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进锋拿着在市场上买到的山寨橄榄油直摇头,“希望消费者能睁大眼睛抵制‘山寨橄榄油’!”   “调和油”调出山寨橄榄油   几乎一夜之间,深圳超市里,冒出了很多品牌的“橄榄调和油”。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一下子搞不清橄榄调和油与橄榄油的区别,受橄榄调和油价格低廉的诱惑,将调和油误认为是橄榄油买回家。   “尽管有橄榄的字样,调和油与橄榄油完全是两码事。”林进锋说,调和油的组成油料由三四种到八九种不等,各品牌调和油对构成油料成分标注得比较详细,却没有一个调和油品牌在标签上标注了各种油料的配方比例。   记者在多家超市采访发现,橄榄调和油与目前市场上的调和油乱相有很大关系。由于调和油没有行业标准,一些企业将多种材料合在一起搞成的调和油只强调一种油的名称。如某种花生浓香调和油的配料中就标注了大豆油、玉米油、菜子油、花生油、芝麻油,只笼统以花生调和油取名,对各种油的比例却忽略不提。一些二三线调和油品牌除了在名字上标注了是哪种调和油外,甚至都没有标注其他油料,也就更不知道各种油所占的比例是多少了。   “现在出现的橄榄调和油,玩的就是调和油在原材料配方上的花招。”林进锋说,由于食用调和油缺乏明确的国家标准,使得市场上流通的调和油具体成分让人无法明晰。高端的橄榄调和油和茶籽调和油里面橄榄油和茶籽油的成分能占到多大比例,消费者完全无法知道。   专家告诉记者,市场上的茶籽油或橄榄油每吨的价格在4万元左右,而棕榈油或者大豆油的价格在每吨6000~8000元。2009年国内消费油脂2300万吨,棕榈油进口800~900万吨,中国菜籽的产量的1200~1400万吨,菜籽油的产量是200~300万吨,大豆每年大约有800万吨用于榨油,产量为150~160万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油类中大多都是标称大豆油或菜籽油,却很少见棕榈油产品,那进口的棕榈油都去了哪里?因为基本上都掺兑做了调和油,是调和油中主要的成分。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餐馆用油基本都是棕榈油,占到70~80%。   富裕人群青睐“液体黄金”   调和油争打“橄榄”牌的背后,与国内富裕人群越来越喜欢食用橄榄油密切相关。随着国人对食用油的重视,橄榄油在中国的消费量快速增长。   据介绍,目前世界橄榄油主产国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主要为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突尼斯、土耳其、叙利亚、摩洛哥,这7个国家橄榄油产量占世界橄榄油总产量的90%。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为世界最大的三大橄榄油生产商和出口商。西班牙橄榄油产量居世界之首,但出口量排在世界第二位,居意大利之后 意大利橄榄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却是最大消费国、最大的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进口国。全世界橄榄油的年产量目前只有250万吨左右,而我国目前的花生油、大豆油等草本植物油年产量已经超过1700万吨。橄榄油因其产量和上佳的营养成分成为世界稀缺资源。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橄榄油品牌有几十个,价格差异却是非常明显的。一位从事橄榄油业务的人士披露,与橄榄调和油市场的混乱相比,橄榄油市场也是有过之而不及。橄榄油国标于2009年10月份开始实施,然而很多消费者还是很容易被误导。橄榄油的等级一共有8个,最高等级的为特级初榨橄榄油,价格相对较高。   制定标准规范橄榄油市场   “将棕榈油里添加一点橄榄油后号称是调和橄榄油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希望加快橄榄油行业标准制定,认真维护橄榄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林进锋说。   中国是调和油的发源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但至今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仍未出台。   对于食用调和油市场目前的乱相,业内人士表示,不公开调和油比例是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行为,鱼龙混杂的贴牌企业、小作坊以次充好、随意勾兑,扰乱了食用调和油市场,最终将伤害食用油行业的整体利益。标准缺失甚至可能带来行业风险,奶粉界的三聚氰胺就是前车之鉴。   相关链接   橄榄油的等级分类   1.特级初榨橄榄油:酸度不超过0.8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是质量最好的橄榄油。用橄榄鲜果在24个小时内压榨出来的纯天然果汁经油水分离制成。其压榨方法采用纯物理低温压榨方法,无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生化指标和感官特性也必须达到相关标准。   2.中级初榨橄榄油:榨取获得的橄榄油酸度不超过2.0,符合规定的食用标准。   3.初榨油橄榄灯油:榨取获得的橄榄油酸度大于2.0,只用于提炼精炼橄榄油。   4.精炼橄榄油:用低级初榨橄榄油提炼的无色无味的橄榄油。酸度不超过0.3。   5.混合橄榄油:精炼橄榄油与初榨橄榄油不同比例的合成油,酸度不超过1.0。   6.粗提油橄榄果渣原油:不能食用,可提炼精炼橄榄果渣油。   7.精炼油橄榄果渣油:用橄榄果渣油原油提炼的酸度不超过0.3果渣油。   8.混合油橄榄果渣油:精炼橄榄果渣油和初榨橄榄油混合油,酸度不超过1.0。
  • 国储库油被曝已不纯:转基因油脂冒充菜油上交
    手工制作的小磨油脂一度在国内消费者中颇受推崇,而且被冠以“小磨香油”、“小磨菜油”等。但现实中,由于大量进口转基因油脂的涌入,这些非转基因菜油要保持纯净已经不易。   因目前进口转基因菜籽油价格与国产托市菜油存在每吨1000元左右的差价,大量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涌入国内,企业蜂拥采购,包括众多油菜籽托市收购委托企业。   本报记者在四川、湖南调查发现,不少菜籽托市收购企业行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地带,大量使用进口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流入国储库。而转基因菜籽油大量流入国储,会造成出库的国储菜籽油被转基因菜油“污染”,企业从国储库购买菜油而生产出的小包装菜籽油就难以再标称非转基因菜油。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既代储国储油脂,自身也加工食用油。进口转基因菜油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回报,必然让一些企业铤而走险,用混入转基因菜油的国产菜油生产所谓的“非转基因”小包装菜籽油牟利。   而众多消费者并不具备辨别和检测的条件,无法确定所购买的、标称非转基因小包装菜油的真伪。   价差诱惑   本报曾报道,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部分油菜籽油托市收购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低价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抵充托市收购任务后,中储粮派出3个调查组到上述三地调查。至今已有2个多月,却仍无任何消息。   2013年,国家启动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籽收购量为500万吨,折合菜籽油166.7万吨左右。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企业向本报反映,由于每吨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要比国产非转基因菜籽、菜油分别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少被赋予托市收购资格的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国产菜油上交国储库,从中赚取差价。   东方艾格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目前,国产大宗菜籽油市场价约为8820元/吨,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到岸后的成本价在7928元/吨,二者市场价差在900元左右。而今年国家托市收购的菜籽折油价格在10400元/吨,与进口菜油价差2400多元,这对企业来说诱惑实在很大。   据相关部门调查,委托加工企业拿到托市指标后,直接进口菜籽和菜油,或者到市场上购买进口菜油来顶替托市收购菜籽折油量,数量大体占到托市菜籽量的一半以上。   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地,这样的作假已经成为油菜籽行业的“公开秘密”。曾有未获委托托市收购资格的企业放出风来,要举报这类作假。   大量进口的转基因菜油,一部分流入正规企业用来生产小包装食用油或者其他油脂,另一部分流入国储库,混入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中形成“污染”。   事实上,本报调查时发现,获得委托托市收购资格的企业,大部分也获得国家临时储备菜油的资格,一般都会有3-4个大型油脂存储罐。大企业的存储量有3万-4万吨,小一点也有2万吨规模。在代储国家临储菜籽油的同时,这些企业也在商业化经营菜籽油,并加工小包装食用油。如何加强监督、确保代储国储油脂没有被非法掺杂,是一个难题。   相关监管部门告诉本报记者,即使明知道企业作假、前往调查,但企业可能手续完备 除非对菜籽油进行转基因检测,否则往往查不出漏洞和破绽。   转基因菜油如何流入餐桌?   2002年以前,菜籽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曾位居第一,后随着大豆、豆油进口量的增加,菜籽油消费退居次席 自2006年起,由于我国进口棕榈油数量的增加,菜籽油成为国内消费的第三大油种。   尤其长江流域省份,包括云南、贵州等地的消费者比较喜欢菜籽油,不仅味道香浓,从健康角度而言还比大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东方艾格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2012年国内消费菜籽油有500万吨,其中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有150万吨,今年进口量还会有增加。   菜籽油的用途与进口大豆油一样,一是作为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的基质油种,其在小包装调和油中的占比仅次于进口大豆油 二是经过精炼作为单一油种单独出售。   目前国内食用调和油所使用的菜籽油大部分是进口菜籽油,价格便宜是主要的原因。上小包装菜籽油则多以国产菜油为主,主打“非转基因”概念,以示与转基因菜油的区别。另外,长江领域也有不少企业生产小包装转基因菜籽油,价格要比非转基因菜籽油便宜很多。   中储粮生产的一款金鼎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率先公布配料比例,其中进口菜籽油占41.40%,即一桶5升的调和油中,进口菜籽油的含量为2.07升。事实上,在大多数品牌调和油中,作为基质油种的菜籽油的含量都超过40%,这是转基因菜油进入餐桌的一个重要途径。  另一个途径就是掺杂进国产菜油中,冒充100%非转基因菜籽油出售。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家强制要求企业生产转基因食用油标示油脂成分,食用油企业一般不可能冒险加入转基因菜油。但是,部分上游托市收购企业,则有可能将进口菜油混入国产菜油,消费者食用了这种“不纯粹”的非转基因菜油,这就涉及商业欺诈。   记者发现,目前北京市场上,川、湘等地企业生产的小包装非转基因菜籽油售价在75元/5L,要比大部分食用调和油一级大豆油贵10元左右。如何让真正的国产菜籽油赢得消费者信赖,需要相关部门从上游源头监控。   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国储入库,还是企业生产的菜籽油质量把控,最可行的是检测菜油的芥酸水平。进口菜油的芥酸水平很低,大概只有1~2ppm,而国产菜油的芥酸含量大概为4个ppm。如果芥酸水平太低,油的来源就值得怀疑。
  • 调和油乱象调查:占市场三成 二十年无国标规范
    调和油里有什么、有多少?这样的问题不仅令消费者困惑,实际上,连“标准”也无法回答。距今为止,食用调和油已出现了约20个年头,现雄踞三成以上食用油市场。而就是这样一种历史长、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宗油种却迟迟不见相关国标规范。与此同时,现行的、也是已实行15年的行业标准也无法回答上述问题。   “一滴橄榄油也能叫橄榄调和油”的说法属实吗?企业为什么不愿标注成分比例?国标缘何“难产”久久……调和油陷入质疑,“标明食用调和油成分比例”的呼声越来越大。   ■市场之乱   名称:哪个贵写哪个   配料:哪个便宜哪个多   在北京的几个大型超市记者看到,调和油是食用油市场的“大头”之一,往往摆满一个货架,至少占所有食用油的四成。“调和油走得最快,其次是花生油和玉米油。”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都买调和油,不是说健康吗?而且有便宜的也有贵的,选择多。”正如销售人员所说,调和油几乎占满了整个价格区间:以五升桶的产品为例,调和油既有四十余元的全油品“最低价”、七、八十元的中端产品,也不乏百余元的高端产品。   记者拿起一桶5升售价79.9元的坚果调和油询问销售人员其中坚果的比例,销售人员称:“叫坚果调和油的话,就是以花生油、瓜子油为主的油。”而事实并非如此。产品标签的配料表显示,这款油包含“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亚麻籽油、初榨橄榄油、山茶籽油、核桃油、葡萄籽油”等8种油。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的规定,调和油中配料排得越靠前,表明当中此成分含量越高。这也就是说,这款“坚果调和油”中含量最高的,却是与“坚果”毫不相关的大豆。无独有偶,胡姬花花生浓香调和油的“花生油”成分排在第三位、金龙鱼鱼油调和油中鱼油成分排在配料表中的倒数第二位……此外,胡姬花花生浓香调和油4升售价49.9元,是该超市所有油品中最廉价的,这种包含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在内的产品价格低过其配料表中每一种单独的油品。   记者发现,市场上多数食用调和油都是以较为廉价的“大豆油”为基油,而在配料表的后几位油的橄榄、鱼油、花生油、葵花油、坚果油等“高级油种”往往被提到产品名中。业内人士表示,调和油定价通常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哪种油贵就按哪种油起名、定价,哪种油便宜,就在配料时多添加该种油的比例,而消费者无法知晓其中不同油的比例,只能按照产品名称做一个简单区分。   “这些消费者并不清楚,还以为自己买得很值得。”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市场上调和油产品鱼龙混杂,为谋利益,不少企业在没有产品研发能力的情况下,自行进行调和油各油种的比例调配,更多调的是价格而不是营养,消费者权益因此受到侵害。”   “当下的调和油市场确实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不能以某种油品的名称来归并到调和油名称中来,这样容易引起误导。”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   ■标准之乱   配比:企业讳莫如深   检测:国标难产之源   记者致电各粮油企业询问现售调和油配比,各家企业无一例外地拒绝向记者透露相关内容。金龙鱼等食用油行业大企业均以技术保密、没有授权不方便提供为由拒绝透露调和油产品配比。阿格利司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公司将于今年“十一”前后推出一款注明成分配比的调和油产品,而同样拒绝回答当下出售的阿格利司橄美乐橄榄葵花油等产品的成分配比。   “老百姓越来越懂健康,舍弃了吃了多年的、便宜的大豆油、菜籽油,购买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葵花籽调和油,殊不知最后买到的还是大豆油。橄榄、花生,这些加一点,是撑身价的。”一位在粮油行业工作多年的行业人士称:“橄榄油价格是大豆油的4至5倍,花生油、葵花籽油的价格比大豆油高很多,在标准不强制标注成分比例的情况下,你说企业怎么加?”   而被数度提及的调和油国家标准已“在制定中”7年,仍尚未出台。   据了解,《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2008年,《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并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直到去年8月,中国粮油学会一位负责人表示,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有望于当年底或今年上半年出台……对比市场上的其他油品,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第二版国标已于2003年修订完成 2008年,亚麻籽油也更新了国标 新近流行的橄榄油与油橄榄果渣油也于2009年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至此,历时七年,食用调和油的国标仍未见踪影。   就标准问题,记者连线两位负责制定标准的中国粮油学会专家,截至记者截稿,均未收到两位专家的答复。“目前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还有部分在专家讨论中,将择机出台。”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问题正在于调和油成分配比与检测上。“为什么标准没有出来?主要原因就在检测方法上。”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在公开场合表示:“测定方法是油检测方法是非常困难的,油加油就是神仙都发愁。”   而中储粮近日发布的调和油检测方法或许能为检测调和油助力,据称,该方法联合专业院校与科研机构共同研发,只要是添加不低于5%的油种均可检测。然而该方法同样存在局限:“第一要求油种不能太多,第二,每一种油种含量不能太低。”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称。据悉,中储粮近日推出了新品金鼎3D芥花调和油,这是其注明成分配比的第二款调和油产品。“专家、消费者、行业都呼吁国标尽快出台,公布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对消费者明白消费、规范企业公平竞争都有好处。”田鸿儒称。记者 邵瑞琳   名称 配料表 价格   金龙鱼 大豆油、葵花籽油、添加剂 56.9元/5升   葵花籽清香食用调和油   金龙鱼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鱼油、芝麻油、添加剂 89.9元/5升   深海鱼油调和油   金龙鱼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添加剂 62.9元/5升   花生浓香食用调和油   金龙鱼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 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添加剂 128.8元/5升   胡姬花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添加剂 49.9元/4升   花生浓香调和油   金鼎食用调和油 大豆油47.5%、菜籽油 41.4%、 花生油6.0%、 玉米油2.5%、葵花籽油1.0%、橄榄油0.6%、茶籽油0.6%、芝麻油 0.4%、添加剂 61.5元/5升   福临门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添加剂 66.6元/5升   天天五谷调和油   福临门 非转基因食用调和油DHA藻油 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DHA藻油、添加剂 89.9元/5升   福临门 食用调和油 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添加剂 63.5元/5升   阿格里司橄美乐 初榨特级橄榄油、葵花油 121元/4.5升   橄榄葵花油   多力葵花花生油 葵花籽油50%、花生油50% 107元/5升   ■小链接   营养师家吃什么油?   食用调和油本是一种健康与营养相结合的食用油,但是,这种好的油品被少数不良企业随意挂名以次充好,致使食用调和油的名誉受到影响。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之前,消费者该如何识别和选择食用油?让我们来看看知名营养师顾中一家是如何买油、吃油的。   “由于在家做饭的机会不多,我家一直用小包装的食用油,以防变质浪费。”顾中一营养师说:“在油品的选择上,我倾向于选择橄榄油。很多人对橄榄油存在误解,认为其只能用来拌凉菜,其实橄榄油的特点就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油酸特别丰富、耐热性较好,所以只要避免长时间高温爆炒,都可以使用橄榄油。另外,在一些进口超市中会有芥花籽油,这种油各方面的营养价值与橄榄油相当,但在价格上要低于橄榄油,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油品。”   专家提示,一种油健康与否,主要取决于其含有的脂肪酸。根据是否含有不饱和键以及不饱和键的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长期大量进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适量摄入对人体的健康维护是有益的。可特别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热比例,即“单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来选择食用油。   顾中一表示,选择植物类食用油,要因人而异。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在营养、口感、烟点等方面各有利弊。在购买食用油时尽量根据家中人数和食用状况买较小包装油,储存时远离炉灶等高温区域,以防变质。此外,顾中一特别提示,无论选择何种食用油,每日的控制每日摄入量是最重要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或30克,控制食用油总量是健康的关键。”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已超过40克,其中北京居民平均每天吃油达到65克,大大超标。   常见植物油的脂肪酸构成表(百分比)   油品 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脂肪酸   大豆油 15.9 58.4 27.4   花生油 18.5 38.3 40.0   玉米油 15.4 54.6 30.0   橄榄油 13.8 11.1 75.1   棕榈油 43.4 12.1 44.4
  • 没有国标随意勾兑?健康调和油问题内幕大调查
    由于食用植物调和油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特别是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的统一要求,一些不法生产企业常常会打出一些模糊概念。   大豆油、色拉油、花生油、橄榄油、调和油,面对超市的食用油货架上名目繁多的植物油您是如何挑选的呢?如果告诉你,目前只有调和油没有国家标准,完全依靠企业各自的标准来生产的话,你还会购买吗?  日前,中国质量万里行的记者在山东发现,一家年产量千万斤的油脂厂,竟然用棉籽油和大豆油加入花生油香精进行随意勾兑。厂家再随意贴上花生调和油、大豆调和油标签,销往各地。  在北京的一家天客隆超市内,记者来到食用油的销售货架前,仔细观察了部分调和油的外包装标签,发现在调和油的外包装上面虽然标注了大豆、花生等原料,却没有注明这些原料具体的配比含量。记者发现,这些调和油的成分少则由两种油料组成,多的达到近十种。但是,营养成分却都在显著位置标注。  国内某知名品牌的一款食用调和油,由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红花籽油等多种成分组成,但这种基础油到底是哪种,记者就不得而知了。另一种品牌的橄榄葵花油,其中橄榄油多还是葵花油多,也无从辨别。  记者发现,与同品牌的花生油和大豆油相比,调和油的价格是最低的。那么花生调和油就是以花生油为主要原料进行勾兑的吗?对于记者的问题,销售人员表示不能肯定,具体含量只有厂家知道,销售人员并不知晓。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一些所谓的花生、大豆调和油、茶籽调和油,其实纯花生油和纯茶籽油仅有2%~5%,其余则是廉价的大豆油和棕榈油。  有媒体语出惊人地指出“调和油调出来的不是健康,是暴利”。  对于媒体的指责,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应珊红显得很无奈,调和油就是由他们研究出来的。“当初研制调和油的时候,初衷是避免常吃花生油或者大豆油单一品种的缺陷,通过科学实验推出的一个营养丰富的新品种。”应珊红告诉《北京科技报》。  2002年国内贸易部在食用调和油国家行业标准草案中,对营养调和油定义为:根据食用油的化学成分,以大宗高级食用油为基质油,加入另一种或一种以上具有功能特性的食用油,经科学调配具有增进营养功效的食用油。  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人类在日常的油类中摄取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该是1:1:1。  “从营养的角度讲,调和油比其他单一品种的植物油,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对人体健康更有益处。”应珊红说。  但是,这样一个有利人类健康的调和油,却由于种种原因,面临名声扫地的尴尬局面。那么是什么让调和油市场走向混乱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食用油生产厂家的办公室人员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食用植物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国家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对于调和油的配方比例各个厂家都是相互保密的,各家都是按照各自制定的企业生产标准来生产调和油。  由于食用植物调和油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特别是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的统一要求,一些不法生产企业常常会打出一些模糊概念。调和油市场还存在以次充好、随意勾兑、冠名标识混乱等问题,不良企业往往以低价的大豆油等食用油冒充高价的花生油、葵花籽油作为调和油的主要原料进行配制并出售。  《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多次组织企业、专家对这个标准进行论证和修改。2008年最后一次向社会征求修改意见。但是,《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就此没有消息。  记者在《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的编制说明中看到,调和油的随意勾兑现象比较普遍;调和油的标识混乱,各种名称的都有;由于调和油还没有国家标准,在管理上存在缺陷,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  记者在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中看到,关于调和油的命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原料占比应不少于50%,另一个是占比超过1/3,也有企业认为,可以用占比最大的油料名字来命名。因此,以最后一种命名方式理解,“纯正橄榄调和油”含有3种成分,既然以橄榄油来命名,那么橄榄油的占比应该在1/3以上,才算得上比例最大,但从初榨橄榄油的价格来推算,该产品中初榨橄榄油的占比难以超过1/3。  对于为何《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迟迟不能出台,负责标准起早工作的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的薛雅琳以事情太敏感,不方便透露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目前,国家不出台相关国家标准,其实受伤害的是我们这些正规的大型企业,而对于小企业,小作坊来说倒是一件好事。”著名食用油生产厂家的办公室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一旦勾兑完成,要通过检测仪器来分辨出添加了什么油、成分是多少,难度非常大。  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调和油不像纯食用油,纯食用油掺了一点别的油都可以检测出来。但调和油却不是这样,由于各种油的脂肪酸结构组成差别并不大,对调和油只能检测出特定油种有还是没有,具体比例很难检测。  “目前的技术也只能识别出是否属于纯正的花生油,即便是用其他的油勾兑的,也分辨不出来勾兑的是什么油。”李里特介绍说。  但是,李里特认为调和油市场并不是非常混乱,对百姓的健康也不会造成什么威胁。“食用调和油虽然没有国家标准,但是在出厂时还是要符合国家对所有植物油的统一卫生标准的。”李里特说,最多是一些厂家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但是,从健康角度讲,只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油就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李里特建议市民平时应该食用不同品种的植物油,虽然不同的油品营养有区别,但没有一种油品包含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靠一种食用油包打天下,很可能造成“营养不良”。  “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的品种时,一定要有自主的判断,根据科学的营养数据来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李里特最后说。
  • 花生调和油里有多少花生油 检测机构称测不出来
    花生调和油里究竟有多少花生油 检测机构回应北青报称"测不出来"   "冠名"调和油比例检测无门   超市货架上的食用调和油配方比例往往不得而知供图/CFP      导读: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海洋鱼油调和油、坚果调和油……市场上的调和油新品不断,但一些标称营养价值高、售价不菲的调和油,油料比例不透明让消费者选购时既困惑又有疑虑。由于缺乏检测方法,多家专业粮油检测机构表示无法检测调和油的具体配比。   市场   调和油只标名称不见比例   在各大超市食用油货架上,食用调和油品种越来越丰富,而配料表上各种油料的具体成分和比例不透明,令消费者缺乏基本的知情权。以某品牌坚果调和油配料表为例,其中就包括大豆油、葵花仁油、花生油、亚麻籽油、初榨橄榄油、山茶籽油、核桃油、葡萄籽油等成分,但这8种油的配方比例却不得而知。另一款某品牌的花生调和油,其配料表中仅标注含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各类油的比例不详。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金龙鱼、鲁花、胡姬花、福临门等品牌都推出了调和油产品,虽然叫法不同,配料也略微不同,但都均没有标注各配料油的比例,尤其是冠名配料油的比例。   对于各品牌角逐调和油市场的原因,玉泉路粮油市场分析师刘敬亮介绍,从价位方面考虑,一般来说,大豆油价格低,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油品价格相对较高,而调和油价位处于二者之间,从价位上来说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现象   最贵油品冠名成"潜规则"   据了解,多数食用油企业仅仅是将其调和油的配方到相关机构进行备案,并依照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按原料配比从大到小注明使用原料的油脂名称",食用调和油市场存在的另一个"潜规则"也由此产生: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油品,并以此进行冠名。而实际上,产品主要成分仍以大豆油、菜籽油等低价油占大头。   按照去年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明确规定,包装标签上必须标注主要成分信息,并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北青报记者发现,市场上多数食用调和油都是以较为廉价的"大豆油"为基油,而在配料表排后几位的橄榄油、鱼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坚果油等"高级油种"往往被命名到产品名称中,身价和档次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以同样是5升包装的海洋鱼油调和油、第二代金龙鱼调和油为例,在前者配料表里10种成分中,前三位是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鱼油仅占第6位 后者8种成分配料表里,前三位是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但在卖场里,每桶海洋鱼油调和油要比普通二代调和油贵20元左右。   《标签通则》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者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益海嘉里方面曾公开回应,旗下的金龙鱼深海鱼油的含量约为1.4%-1.8%,但这一数值并未标注在产品外包装上。   "当下的调和油市场确实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不能以某种油品的名称来归并到调和油名称中来,这样容易引起误导。"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   追访   专业机构难测调和油配比   北青报记者致电各粮油企业询问现售调和油配比,各家企业无一例外地拒绝向记者透露相关内容。金龙鱼等食用油行业大企业均以技术保密、没有授权不方便提供为由拒绝透露调和油产品配比。   那么权威检测机构是否可以鉴定某种调和油中的成分?近日,北青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工作人员表示,油料配比是企业自己的事,质检中心可以检测出调和油中过氧化值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地沟油都很难检测出油料比例,更何况调和油".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工作人员称,该部门仅负责起草粮油标准,检测问题可咨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而该院科研人员也回绝了北青报记者送检的要求,"我们有检测设备,但还得有检测配方比例的技术方法,这事仍然在科研阶段,是很复杂的一套体系。比如说将康师傅的水和冰露倒在一起,很难通过仪器设备进行区分。"另一家食品领域第三方检测机构也表示无法对食用油配比进行检测。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也表示:调和油的检测是非常困难的,"油加油就是神仙都发愁".为什么食用调和油新国家标准没有出来?主要原因就是检测方法。   探因   调和油盈利是纯大豆油一倍   强大的宣传攻势、促销广告冲击,让很多消费者选购食用油时更多的是关注价格,而忘记看配料表。正在超市选购花生油的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有一次看到花生调和油促销,5升装的比普通花生油便宜了30元,但买回家后吃起来却没有一点花生油香味,后来就不考虑调和油了。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调和油配方比例的不明确和质疑,食用调和油的销量正在衰退。AC尼尔森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作为国内第一大食用油消费品类,2010年调和油占比40.6%,2011年下降到37.1%,2012年下降到33.7%,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但对于很多品牌而言,调和油的利润仍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大豆油,这正是近年众多企业投身调和油品类,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的缘由所在。曾有报道指出,例如100元的大豆油品,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相比较调和油而言,100元的以大豆油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即盈利6%,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一倍。   标准   成分配比有"行规"没"国标"   继食用油市场新兵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旗下正式推出两款注明成分配比的调和油后,近期一家橄榄油企业也率先在国内市场标注出橄榄油和果渣油比例,据该公司总经理杜先生介绍,在西班牙等国的调和油市场,标注成分配比的做法非常普遍。在现行法规缺失情况下,希望行业内有更多公司加入公布配比的队伍中。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国家尚未制定出统一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更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作出统一要求,目前各个企业采用和执行的都是企业标准。   据了解,食用调和油最早是标注各成分所占比例的,如金龙鱼第一代调和油标注了"97%的大豆油、2%的菜籽油、0.5%的芝麻油、0.5%的花生油".但由于调和油尚无国标的强制规定,随着生产企业和调和油品类增多,渐渐就不标注油中各成分量比例。   现行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2008年,《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并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虽然有专家近期也表示标注成分比例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但历时七年,食用调和油的新版国标仍未见踪影。   业内人士指出,专家、消费者、行业都呼吁国标尽快出台,公布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对消费者明白消费、规范企业公平竞争都有好处。
  • 北分瑞利红外光谱仪快速鉴别食用油中的工业油
    近日有媒体曝光罐车工业油与食用油混装,一些油罐车既承接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食用油一般是从动植物种子中提取或加工而成,具有食用价值,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煤制油是一种由煤炭加工而来的化工液体,如液蜡、白油等。当食用油与化工油混装后,可能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长期摄入含有这些化工残留的食用油,可能导致人体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鉴于此,仪器信息网特此发起“油罐车混装事件:仪器检测如何护航食用油安全?”主题征稿活动。本文特别邀请到了北分瑞利分享食用油中煤制油的鉴别。正常食用油和含有煤制油的食用油,仅从外观上很难判断。想要有效区分的话,必须借助仪器。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借助红外光被物质吸收情况,获得被测物质分子内部原子间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并根据所获得信息进行物质分子结构研究的分析方法。红外光谱被誉为“指纹光谱”,每一种化合物红外谱图的位置、强度和形状均不相同,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红外光谱法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结果准确可靠,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一种可以快速判定食用油中是否含有煤制油的利器。北分瑞利深耕红外光谱仪研发和制造近50年,是国家标准GB/T 21186-2007《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牵头起草单位,早在1977年就作为牵头单位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商品化红外分光光度计WFH-400型,1993年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WQF-400型,2003年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WQF-510型。全新的WQF-530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用以太网/WIFI双模通讯,可以配置双检测器,在仪器性能、软件功能和扩展性能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北分瑞利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红外光谱仪产品和全套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快速鉴别混装油,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图1和图2给出了使用衰减全反射(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ATR)附件测试得到的大豆油和工业白油的红外光谱图,发现它们的吸收峰形状和位置具有明显差异,可以很容易地区分这两种油。当大豆油中混有少量工业白油时,其红外谱图和大豆油的红外谱图非常相似(图3),很难直接从谱图中判断出大豆油中含有工业白油。将混合油的红外谱图进行差减处理后(图4),在图中很明显地发现了工业白油的红外吸收峰,说明大豆油中存在工业白油。图1大豆油的红外光谱图图2工业白油的红外光谱图图3混合油的红外谱图图4混合油的差减谱图北分瑞利WQF-530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品牌:北分瑞利型号:WQF-530➢ 主要技术指标及功能特点⚫ 分辨率优于0.85cm-1(可升级到0.4cm-1)⚫ 双检测器设计:可以扩展双检测器(如常规热释电检测器和液氮制冷MCT检测器),实现“一机多用”。热释电检测器用于常规样品的测试(ATR附件、积分球测试、热红联用等),液氮制冷MCT检测器用于高灵敏度测试(红外显微镜、原位红外等)。⚫ 多种通讯方式:以太网/WIFI双模通讯,既可以有线连接电脑进行操作,也可以无线连接平板/笔记本等实现远程无线智能操作。⚫ 定制化服务:软件提供多种开发语言示例代码,满足各种客户对软件的定制化需求;硬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各种改造和升级。
  • 中储粮炮轰调和油猫腻 国标缺失已八年
    8月23日,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宣布推出“金鼎”食用调和油。作为市场新兵,中储粮此次使出了必杀技——国内首个公布调和油各种原料占比配方,意图打破食用调和油市场长期混乱的局面,也为自己迅速占领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介绍,目前调和食用油最大的问题就是成分配比不透明,消费者缺乏知情权。“调和油生产企业通常用价格低的食用油做主要成分,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价格高的油品仅添加很少比例,然后在商品名称上着重突出良好油品,比如橄榄调和油、茶籽调和油。但是,消费者却看不到这些调和油中各种油料具体的成分和比例。” 市场人士指出,中储粮金鼎此举意义重大,有望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带动调和油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就在今年7月,有消息称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家粮食局将重新启动制定《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中储粮金鼎此举无疑传递出强烈的政策信号。   调和油市场乱象丛生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调和油市场消费量已经占小包装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终端市场上存在的调和油品种不下二十余种。   据了解,金龙鱼、福临门等大品牌凭据多年的市场深耕,在调和油市场中稳稳占据了前两名。AC尼尔森数据显示,Top10品牌占据市场72%左右的调和油份额,其余被区域品牌瓜分;金龙鱼坐稳调和油市场头把交椅,且同比增幅明显;福临门份额维持稳定,与第三品牌拉开了很大距离。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这些调和油尽管都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和最看重的油品,也会标注产品配料,但却看不到调和油所含各种油料的具体成分和比例。   业内专家认为,这释放给食用油行业的信号是,调和油生产企业往往仅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价格高的油品放很少比例,用价格低的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却将调和油以前者来命名。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当前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即盈利6%,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一倍。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市场自然行为。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企业可能会对调和油中各原料的比例进行调节,从而出现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和讯网。   不仅于此,由于消费者缺乏对调和油各种油品构成比例的了解,导致长期误食,给身体营养均衡带来严重影响。   据了解,中储粮金鼎此次公布调和油的配方中,大豆油是主要成分,占比47.5%,而这已经是国内调和油非常理性的配方了;菜籽油是第二主要成分,点比41.4%,在目前调和油的配方中也属于较高的占比;另外添加了茶叶籽油和橄榄油等木本精华,使其含有茶多酚和橄榄多酚等抗氧化抗衰老的活性物质,添加了花生油和芝麻油,提升了产品的风味,更适合中国传统的口味习惯。   调和油国标长期缺位   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于2004年10月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   首先,在国标中,所有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油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法。压榨法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其过程不涉及化学添加剂。从安全与环保上来看,采用物理方法的压榨油较有优势。它能够保持原料原有营养,油的品质比较纯正,但以压榨法生产食用油,出油率低,对原料的利用程度低,加工成本较高。这种方法常用于生产花生油。   浸出法是采用某种溶剂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再进行高温提取,经过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后加工成成品油。浸出法制油,具有糟粕中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等优势。只要合乎国家标准,以浸出法生产的食用油,其化学成分的残留很低,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影响。此法常用于生产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   长期缺位的是调和油。   2004年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后,当时食用调和油市场的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的问题就已经引起有关部门注意,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也顺势而提上了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的议程。   2007年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形成了“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送审稿》”;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08年10月25日,但事实上,直到今天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也始终未有见到其真面目。   如何界定调和油存分歧   据了解,在当年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对于食用调和油的命名规则,有的油脂企业提出产品名称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命名,例如花生大豆调和油,名称中所涉及的原料油由前到后比例递减,而且由两种油调制而成的调和油,其中的主原料比例应不少于50%。   还有企业认为调和油中比例最大的原料油脂超过三分之一时,可以加在调和油前成为冠名调和油,建议营养型调和油(如橄榄调和油、葵花调和油等)营养油脂超过三分之一时,加在调和油前成为冠名调和油;风味型调和油(花生芝麻调和油),以调香为主的油品则另当别论。   食用调和油究竟是以占比三分之一还是50%的油料比例来命名,迄今未有定论。这正是调和油国标长期未能出台的原因所在,标准如何定,调和油概念如何界定,这都是非常复杂而且非常专业的问题,涉及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得不慎之又慎。   对于迟迟未能出台的《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上述业内人士称,我国始终没有一种调和油标准来规范市场行为,仅仅依靠企业自行去监管机构进行备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公布配方、推动国标出台,是所有有责任企业的共同愿望,只有这个行业做好了,每个品牌才能更好地发展,我相信所有的同行在这一点上的态度都是一致的。”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说。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举办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辅料专家讲坛
    国家药典委员会于2022年8月29日通过视频会的方式,召开了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专业委员会2022年第七次会议。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药用辅料与药包材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特邀专家对芝麻油、三氯叔丁醇、大豆磷脂等药用辅料标准草案进行了审议。 同期举办了辅料专家讲坛第十四期,邀请了美国药典委员会中华区总部凌霄博士、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李美芳主任药师分别就“PDG协调工作模式及进展介绍”和“PDG协调药用辅料标准比对实操培训”作了报告。药用辅料标准起草及复核单位相关人员、药典委其他专委会委员和药典委工作人员一百二十多人也应邀在线上进行了观看。会议期间审议了2023年药用辅料课题立项和“绿色环保”药用辅料标准建议。 药典委杨昭鹏副秘书长在会上特别强调,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相关标准工作机制;加强标准的国际协调,更好地提高药品质量,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希望各药用辅料标准起草复核单位在后续的标准研究及国际协调中科学把握、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制定最严谨的标准。
  • TL2350 快速测定植物油中磷脂含量
    TL2350 快速测定植物油中磷脂含量哈希公司 4 days ago背景介绍植物油中的磷脂含量,是植物油生产中的重要质控指标。在加工工艺中,磷脂的存在会增加脱酸环节中中性油的损失以及脱色白土的用量,同时还会导致加氢催化剂的中毒。在油品储藏环节,磷脂会使油脂反色,同时也会导致大豆油等油品的回味。因此,磷脂作为油品加工工艺中的重要质控指标,一直受到关注。油品的磷脂测定一般采用钼蓝比色法(GB/T 5537-2008),该方法将油品灰化加酸预处理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经典的钼蓝比色法虽然可以准确的测定油品磷含量,但却存在耗时过长,分析效率低的缺点。近年来,中储粮某下属油脂加工企业,开始采用 TL2350 浊度仪用于油品磷脂含量的快速检测,该方法能基本满足油品行业磷脂检测的内部质控要求。应用情况主要仪器及试剂:TL2350,浊度样品瓶(2084900),无磷一级精炼油,已知磷含量油脂,分析纯丙酮。用户采用 TL2350 浊度仪,以不含磷脂的一级精炼植物油为溶剂,将已知磷含量的油样配置为浓度为 50、100、150、200、250mg/kg 的标准油样,用 TL2350 测定标准系列的浊度值并记录和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在大豆油磷脂含量<300mg/kg 时,浊度法测定磷脂含量可获得较良好的重复性,能满足压榨车间磷脂控制的日常监测需求,单个样品的测试时间可缩短至 10min。总结浊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油品磷脂快速测试方法,传统的 GB/T5537 -2008 中单个样品的分析时间至少为 4 小时,而浊度法仅为 10min。该方法适用于磷脂含量小于 300mg/kg 的大豆毛油检测,能满足绝大部分大豆油的生产质控需要。但当油脂类型改变时需单独摸索浊度与磷脂的相关条件。方法的标准曲线需要定期校准,建议校准周期为一周。浊度法与国标法的检测数据差异在工艺许可的范围内,只要定时调准曲线,既可满足日常质控要求。浊度法比较适用于工厂内部的检化验室使用,可及时提供数据,服务压榨车间生产。END哈希——水质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水质检测仪器和专家级的服务,以世界水质守护者作为使命,服务于全球各地用户。如您想要进一步了解产品或需要免费解决方案,请通过【阅读原文】与我们联系,通过哈希官微留下您的需求就有机会赢取便携乐扣弹跳杯哦!
  • 解决方案丨大豆粉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大豆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在大豆脂肪含量的测定中,通常按照GB/T 14488.1-2008《植物油料 含油量测定》采用回流式抽提器或直滴式抽提器进行抽提,但是此方法存在前处理时间较长、提取溶剂用量大等缺点。而加压流体萃取仪利用高压的物理环境,使溶剂沸点升高,同时在高温环境下目标物的扩散性与溶解性也得到大幅提高,使得萃取时间由抽提法的十几个小时降低至15-30分钟,溶剂消耗量也由原来的200mL降低至20-50mL,提高提取效率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提取成本。基于此,本文参考GB/T 14488.1-2008《植物油料 含油量测定》,采用睿科HPFE高通量加压流体萃取仪提取大豆粉中的脂肪,提取液使用睿科MPE真空平行浓缩仪进行浓缩,避免了抽提法的繁琐、耗时。称取大豆粉试样7份,测得其平均含油量为19.0%,RSD值为1.21%,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自动化、快速和高通量等优点,适合大豆粉中脂肪含量测定。1、仪器和耗材1.仪器1.1、HPFE 高通量加压流体萃取仪1.2、MPE系列高通量真空平行浓缩仪1.3、分析天平:感量0.001g1.4、可调温烘箱:60℃和103℃ 2.试剂与耗材2.1、正己烷(农残级)2.2、硅藻土:用前需经过450℃、4h灼烧处理(货号:3009-006S-80/3009-006S-129)2、测定步骤1.样品预干燥取100g左右代表性样品放入托盘或大号表面皿中,在6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两次称量值偏差小于0.5g),一般需要3-4小时。烘干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或者用铝箔纸盖好凉至室温。2.空收集瓶称量取7个干净的收集瓶,编号,用无尘纸擦拭干净,放入103℃烘箱中烘干2小时,冷却后称量空瓶重并记录,称量质量需精确到0.001g;之后再次放入烘箱中烘干45分钟,冷却后再次称量并记录质量。如二次称量差值小于0.01g,停止烘干,并以第二次称量结果为空瓶质量。3.样品提取称取大豆粉试样7份,每份10克左右(精确至0.001克),小心转移到萃取池中,根据提取池大小加入适量处理过的硅藻土搅拌均匀,萃取溶剂为正己烷。萃取条件:提取温度100℃,压力10 MPa,静态萃取5 min,2次循环,吹扫60秒,冲洗30秒。图一 大豆粉脂肪提取加压流体萃取方法4.浓缩和称重提取液使用睿科高通量真空平行浓缩仪进行浓缩后,放入103℃烘箱中,烘干2小时,取出后于干燥器中或盖好锡箔纸冷却至室温。用无尘纸擦拭接收瓶,称量一次;再次烘干45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称量。若二次称量偏差3、结果计算按以下公式计算脂肪含量:脂肪含量Wi=(m2-m1)/m0×100 %Wi:脂肪含量(%)m2:收集瓶+脂肪的重量(g)m1:收集瓶空瓶重量(g)m0:样品重量(g)计算7份样品的Wi,统计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7份大豆粉脂肪含量平均值为19.0%,相对标准偏差为1.21%,满足实验要求。表一 大豆粉脂肪含量测定结果(n=7)4、总结1. 采用睿科HPFE高通量加压流体萃取仪提取大豆粉中的脂肪,一次可同时进行6个样品的萃取,循环萃取两次时间大约为30min,极大的提高提取效率。2.采用睿科MPE高通量真空平行浓缩仪可同时进行16个萃取液的浓缩,无需消耗氮气,浓缩速度快,平行性好,真正为大体积、大批量样品浓缩提供帮助。
  • 煤制油与食用油混装,如何守护餐桌安全
    据7月2日《新京报》记者报道:5月21日午间,一辆罐车从河北一家粮油公司满载三十多吨大豆油驶出厂区。也正是这辆满载食用大豆油的罐车,三天前刚将一车煤制油从宁夏运到河北秦皇岛,卸完后并未清洗储存罐,就直接来运输食用大豆油了。从《新京报》的报道来看,罐车里面装的煤制油产品主要是煤制白油。实际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获得的石油化工产品。其主要化学成分是C10-C50之间的烃类混合物,是矿物油的一种。食用油作为烹饪不可或缺的基石,关联着每一张餐桌。随着混装运输等不合规情况的出现,矿物油正在逐渐威胁我们的餐桌安全,如何守护餐桌安全,仪真分析为您排忧解惑。毒性和法规根据毒理程度,矿物油目前被分成两类,一类是由直链、支链或环烷烃组成的饱和烃类矿物油(MOSH),另一类是含有苯环的芳烃类矿物油(MOAH)。研究表明,碳数在C16-C35之间的饱和烃类矿物油(MOSH)在体内不易被代谢,在组织中出现蓄积现象,长期食用会在淋巴结、肾脏和肝脏等组织内蓄积。芳香烃类矿物油(MOAH),常含有一个至多个苯环,含有多于三个苯环的MOAH被认为可能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性。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明确要求用于食品包装的接触材料MOSH迁移量小于2mg/kg, MOAH小于0.5mg/kg。2017年,欧盟发布了关于“监测食品以及食品接触材料和物品中矿物油烃类”的建议性指导文件,指出矿物油可以通过环境污染、收获和食品生产等残留在食品中。2022年,欧盟在食品中,推出了矿物油推荐性限量要求。分析解决方案(Chronect LC-GC-FID)矿物油检测极具挑战性,首先要将样品中矿物油与复杂的介质分离,再通过气相色谱检测。由于矿物油无处不在,获得干净的仪器很重要。为了达到足够的灵敏度,需要大体积进样技术。由于矿物油中MOSH和MOAH的毒性不同,欧盟要求必须分开定量。矿物油在2011年被报道发现以来,欧洲的分析化学家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实现了矿物油可靠分析方法(在线LC-GC-FID)。方法初始,分析仪器由科学家自行搭建而成。仪器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一般。欧洲著名的仪器方法集成公司德国Axel Semrau公司,在5个博士组成的硬件和软件攻关团队集体努力下,实现了可靠性和耐用性非常高的分析系统。系统组成和特点如下:CHRONECT® LC-GC Workstation MOSH/MOAH食品中矿物油分析系统● 系统清洁和改装技术,去除背景;● 使用液相色谱和硅胶柱将矿物油从介质(油脂等)中分离;● 部分溶剂蒸发技术保证450ul的样品在气相色谱中的分析,满足超低量分析;● 双通道双FID技术对MOSH和MOAH同时定量检测(它们分别是成千上万的混合物),节省分析时间;● 全自动氧化铝和全自动环氧化技术,进一步提高样品分析灵敏度与准确度;● 具有馏分收集功能,可以由GC*GC-QTOF对MOAH定性分析,确定来源;● 可使用LC-GC*GC-TOF 联用直接对矿物油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 软件Chronect可以兼容市场上所有主要品牌的LC和GC,无缝对接。 仪真分析是德国Axel Semrau公司中国区独家合作伙伴,2018年开始在国内推广矿物油分析系统,与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建有矿物油研究合作实验室,已经成功为雀巢、玛氏、益海嘉里等知名企业和SGS、欧陆检测、梅里埃等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矿物油解决方案。可以提供“交钥匙”解决方案。此外,仪真分析还可以提供MCPD/GE、甾醇、塑化剂、脂肪酸及PAH等全自动解决方案。
  • 严打地沟油 检测标准年内出台
    今年3月,《中国青年报》一篇“全国200万-300万吨地沟油流入餐饮行业”的使得核心当事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站在风口浪尖。   舆论风暴之后,何东平教授昨日来到长沙,出席湖南油脂产业发展研讨会,并进行主题演讲。   除了教授之外,他还有两个重要兼职: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   在会议间隙,何东平教授接受了潇湘晨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说:“虽然此前舆论对我颇多批评,但地沟油的问题远比三聚氰胺更严重,只是没有吃出严重的问题而已。”   他透露,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检测标准和技术跟不上,不过调和油的检测新标准最快将在年内出台。“按照新标准和技术,这样可以保证至少95%以上的地沟油不会再流入餐桌。”   何东平教授接受专访。   回应争议:“数字有争议,事实上那个数字也不是我说的,我只是援引了南方一些媒体的报道数据,即使这样也没有谁真正否认地沟油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其实,我也没有去找做出报道的那个记者,在心里,我们仍然是朋友,我也知道他做出报道并不容易,只是这件事提醒我以后接受采访要注意一些。”   ——昨日,何东平再次表示“每年200万-300万吨地沟油返回餐桌”不是自己的观点,他表示报道后承受的压力并不大,只是目前的兼职身份,有些话从他口中讲出来并不妥当。   检测标准太落后,还是10多年前的   潇湘晨报:有评论认为,地沟油目前很难检测出来,您是制定标准的人,这是不是意味着标准滞后?   何东平:标准确实滞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沟油检测不出来。和压榨油相比,地沟油含有大量的氯化钠,也就是盐,不管怎么炼,盐无法避免,所以检测油里面的含盐量就可以判断这油是否属于地沟油。你也许会说他可以通过水洗等技术工艺,稀释盐的浓度,但这样他的成本就增加了,而且不是一倍两倍的增加,这样他做地沟油就没那么大的利润,在现实中不法商贩大多是不愿意这样做的。   真正的难度在于勾兑油,不法商贩将地沟油掺到菜籽油或者茶籽油、花生油等其他油品里,这个很难检测,因为现在新标准还没有出来,按照现行标准,也就是1999年制定的标准,不法商贩这样做很难找出漏洞,所以这一点是存在风险的——毕竟没有谁大胆到直接卖地沟油,他们大部分会用勾兑的方式处理。   我们目前正在加快这方面的标准修订,前不久我们在江西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新标准我们已经拿出一个草稿,有望在1-2年内出台。   新标准能否杜绝地沟油?   可检测到5%的精度,但不能完全杜绝   潇湘晨报:新标准出来后,是不是意味着地沟油就可以完全杜绝呢?   何东平:也不可能那么理想,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做到95%以上的地沟油不会流入餐桌,要做到100%是我们油脂行业的奥林匹克难题,目前的技术还难以做到。   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我们做的这个新标准主要是油品真实性检测。举个例子,花生油价格高过大豆油,即使是花生调和油价格也高过大豆油,所以很多企业都愿意生产调和油。那么花生调和油如何界定,也就是说花生油要占到多大比例,豆油要占多大比例?目前的标准并不明确,新标准将给出具体的数据要求。   事实上,调和油里面掺入地沟油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叫它调和油,而是勾兑油。我们的新技术可以检测到5%的精度,也就是说勾兑油中的地沟油含量超过5%,我们都能检测出来。   或许你会说,5%也无法容忍,但是它对人体的危害已经降低到很小了。当然,我们绝不会就此止步,但是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的支持,也需要消费者自身支持。   我注意到,有些城市已经将散装油退市,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我们年内也会出台散装油标识标签的强制标准《散装食用油标识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地沟油通过散装油进入市场的主渠道将不再存在。   根本出路在于餐厨垃圾综合回收   潇湘晨报:此前,有专家说,地沟油本身对人体并无多大害处,所以有很多资本巨头投资餐厨垃圾再利用,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些从事这项工作的企业陷入困境,那么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何东平:也不能说地沟油对人体没有危害,由于人每天摄入的油量相对较少,偶尔吃吃确实难以发现问题,但是长期食用肯定有问题,它集中爆发所带来的危害甚至比三聚氰胺还严重,只是现在没有爆发出来而已。   经过初步处理的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各种病菌、重金属等毒害物质,这都会危及人体健康。   不过经过精度提纯处理的地沟油,这些毒害物质从理论上说是可以过滤的,也就是用检测指标来看是发现不了问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沟油就能食用——这是一个道德问题,餐厨垃圾再提纯的东西即使再没有危害,可能也没有谁愿意食用,因为它已经影响了人们的食欲和心情。   在我们学界,有一个共识——无论采取什么办法,地沟油都不能作为食用油。   但是对于目前日益增多的餐厨垃圾,怎么处理?一个解决办法是工业化利用。我的一项研究显示,每100吨餐厨垃圾可生产出3吨左右的生物柴油、5000立方米沼气和70吨液体肥料。目前,武汉市对我们的研究非常支持,也表态将由政府出资建设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这样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封堵地沟油小作坊的生存空间。   至于你问到的企业生存难题,我想在技术还不完全成熟,市场尚未完全认可的情况下是存在的,但是我觉得通过政府的补贴和监管是一个方向,毕竟餐厨垃圾集中回收处理并不单纯是一个市场利益问题,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 Flavourspec气相离子迁移谱用于食用植物油质量控制
    Flavourspec气相离子迁移谱用于食用植物油质量控制图1 Flavourspecc气相离子迁移谱仪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地沟油”这个名称已经成为了对人们生活中带来身体伤害的各类劣质油的代名词。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破坏人们的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对人体的危害极大。Flavourspec气相离子迁移谱结合了气相色谱的高分离度和离子迁移谱的高灵敏度的特点,通过顶空法对食用油气味相关的挥发物的分析快速准确的鉴定食用油品质,可以更好的监控食用油的品质,防止以次充好,杜绝煎炸老油或地沟油在市场上的流通。Flavourspec气相离子迁移谱结合了气相色谱的高分离度和离子迁移谱的高灵敏度的特点,通过顶空法对食用油气味相关的挥发物的分析快速准确的鉴定食用油品质,可以更好的监控食用油的品质,防止以次充好,杜绝煎炸老油或地沟油在市场上的流通。 目前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谱已经建立了多种食用油的离子迁移指纹谱库,包括包含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芝麻油、大豆油、亚麻籽油、葡萄籽油、核桃油、棉籽油、紫苏籽油、橄榄油等,图2为葡萄籽油的3维图谱。图2 葡萄籽油的三维图谱根据以上多种食用植物油的标准离子迁移谱图,对每一种食用植物油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图3为五种常用植物油的PCA成分分析图,图中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类型的油,可见不同类型的油有不同的聚集趋势。根据PCA分析建立起特定的筛选比对模型,可以快速检测出未知样品食用油的类型。 图3 五种食用油:葡萄籽油,亚麻籽油,菜籽油,芝麻油,大豆油的PCA成分分析图 为了检验该筛选模型筛选的正确率,分别对一批包含15个葡萄籽油样品、18个亚麻籽油样品、30个菜籽油样品、28个芝麻油样品、17个大豆油样品的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预测正确率为100%(表1)。利用该模型对掺伪食用油的正确识别率达90%以上。 表1 五种食用油分析预测表 Flavourspec气相离子迁移谱不仅可以快速比对筛选样品进行质量控制,还可以对其中的易挥发性组分(VOC)进行鉴定,表2中是对某橄榄油中部分VOC成分的鉴定结果。表2 橄榄油中部分VOC成分的鉴定 依据相同的原理,建立了煎炸老油的模型图库,其识别正确率达98.8%。Flavourspec气相离子迁移谱对样品的处理要求极为简单,仅需将定量样品装进样品瓶,放入样品盘即可,设备配有自动顶空装置,根据实验目的或样品需求可自行设置孵化温度,孵化时间等条件,获得的样品的顶空气体首先通过气象色谱柱进行预分离,然后进入离子漂移管进行二次分离,测试结果可通过配套软件进行多种功能的分析如3D伪色图分析,整体分析比对报告,特定组分比对,主成分分析分类,样品匹配度测试等最终实现快速准确的植物食用油的质鉴定。参考文献[1]帅茜,基于离子迁移谱的食用油快速掺伪鉴别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 学位论文[2] Multi-capillary column-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a potential screening system to differentiate virgin olive oils Anal Bioanal Chem (2012) 402:489–498.
  • 地沟油检测法遇尴尬 食用标准检测全合格
    从地沟回流餐桌,谁来守住地沟油链条的最后一道防线?   地沟油的检测一直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由于地沟油成分复杂,众多科研单位经过艰苦研究,依然难以寻找到可靠有效的检测方法。   去年12月,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第二次向全国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近日卫生部透露,已初步圈定了7种检测方法,正对这7种检测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考核,但目前仍未公布。   地沟油检测方法仍未揭开神秘面纱。为什么地沟油检测这么难?真的能找到可靠有效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真的能守住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最后一道防线吗?   本期科技能见度为您解开地沟油检测之谜。   身披隐形衣   地沟油来源复杂,混入成分不一,且经水洗、蒸馏、脱色等加工处理,或与食用植物油掺兑,很难通过感官分析和一些理化指标进行区分,常规性检测指标基本无效   2011年,公安部破获一起横跨多省的特大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警方在浙江宁海查获了大量地沟油,但送检的10个样品中,居然只有两个样品被检出不合格。   2011年底,重庆警方侦破西南首例制售地沟油大案。然而,该案中已经被警方确认为是用餐厨垃圾炼成的地沟油,按照我国食用油检测的主要检测指标进行检测,却几乎全部合格。   这就是我国的地沟油检测方法目前正遭遇的尴尬。   由于地沟油来源复杂,混入的成分不一致,且经水洗、蒸馏、脱色等加工处理后,或与食用植物油掺兑后,已很难通过感官分析和一些理化指标进行区分。   根据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37-2003),这些检测主要是对地沟油的感官、水分含量、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碘值等进行测定。   2011年5月《职业与健康》的一篇论文里,江苏省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师刘波指出,地沟油经碱炼、脱水、脱色和脱臭精炼工艺,可以使酸价、水分、感官等指标符合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而对于过氧化值的指标,因为过氧化物易遇热分解,油脂加热后过氧化值比加热前反而更低,因此常规性检测指标只能判定油脂优劣,无法判定是否为地沟油。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王竹天也指出,现在的地沟油精炼的程度已经很高,想象中存在某些污染的地沟油已经跟现在高度精炼出的地沟油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如说一些污染物,它完全能通过精炼去掉,所以根本不可能再测出来,也就是为什么按照我们现在的一些检测方法,比如卫生指标、质量指标,以及可能污染物指标统统都检不出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化学污染监控室主任吴永宁甚至表示,一旦政府公布了检测指标,对手很可能迅速地把这一指标从地沟油里悄无声息地抹掉,从而导致检测无效。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刘志洪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沟油最大的问题是致癌的黄曲霉素。“虽然目前的技术能够检测出黄曲霉素,但并不是每一种地沟油里黄曲霉素都超标。”   这也是目前每一个检测方案所遭遇的困境。   2011年9月18日,卫生部发布消息,全力组织科研攻关研究鉴别地沟油检验方法。但征集到的7家技术机构研制的5种地沟油检测方法均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专家论证发现这些方法特异性不强”。   这其中就包括了之前被寄予厚望的北京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做出的“北京方案”。入选这个方案的地沟油特异性指标包括“多环芳烃、胆固醇、电导率、特定基因”四大类。其中,致癌物多环芳烃被认为是目前地沟油中已被证实的最大危害成分。   这是北京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的检测人员花了将近3个月时间,综合运用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理化分析及基因鉴定技术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先后对80余个技术指标进行了全方位的筛选才确定的。   但经卫生部组织的专家组论证后,仍然未获通过。在实际测试中,专家们发现,以检测多环芳烃为侧重点的“北京方案”,居然对某些地沟油样本束手无策,原因是“经过人为特殊处理后,并不是所有地沟油都含有多环芳烃”。   面对科研人员的全力围剿,狡猾的地沟油却如同披了一件隐身衣。   难觅特异性   现有350多种检测方法,可以称为“所有的方法都有效,但所有的方法都不适合用于所有的地沟油”,都难以达到“既不错怪好油,又不放过坏油”的理想效果   在新一轮的方法征集里,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提出了地沟油检测方法的3条筛选原则:首先正常植物油样品不应被误判 其次地沟油样品的正确检出率高 再次,能够将勾兑的地沟油样品从高到低依梯度顺序检出。   针对地沟油的检测方法,其实国内早就有了不少的研究,通过实验,提出了很多地沟油的特异性指标。   “北京方案”里“胆固醇、电导率”等两项指标,其实也早就被众多研究者所讨论过,被认为是鉴别地沟油的重要有效依据。   地沟油与食盐,味精、地下金属管道、废旧铁桶等接触,金属离子严重超标,尤其是钠、铁离子超标显著。此外,餐饮业废油脂在酸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小分子极性物质,与各种金属离子一起影响油脂的导电性。   有研究结果显示,合格食用植物油电导率较低,而地沟油电导率较大,是菜籽毛油的3倍,是大豆色拉油的11 倍,猪油的28倍。研究者据此认为,可以通过导电性来对地沟油与食用油进行检测。   地沟油成分复杂,在回收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有动物油脂。动物脂肪中普遍含有大量胆固醇,而在植物油中一般不含胆固醇。有研究显示,大豆油、菜籽油中胆固醇的含量均为0.031 mg/g,而纯地沟油中胆固醇含量为0.429mg/g。   但这些指标其实都可能对地沟油“网开一面”。科学松鼠会成员、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指出,如果一批地沟油只是炸过薯条或者油条的,那么它也完全可能不含电解质,电导率也很低。   对于胆固醇的测定,同样如此:成分主要是植物油的地沟油也完全可以过关。再加上与合格食用油进行勾兑,可以进一步稀释地沟油内胆固醇的含量。   研究者们还寻找了其他的突破口。氯化钠、谷氨酸钠是食品烹调时最常用调味成分,可随食物残渣残留于煎炸废油、潲水油等废弃油脂内,使普通油与废弃油中氯化钠和谷氨酸钠含量有显著差异。在《现代科学仪器》2010年的一篇论文中,研究者在地沟油中检出平均钠离子含量远远高于合格食用油。   还有研究者研究得出,合格食用油不含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而地沟油是从餐饮业餐具洗涤系统中收集,且与地下生活污水接触,含有大量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   有研究者测定地沟油中挥发性成分,发现样品油中含有16种挥发性有害成分,其中15种为脂肪烃,1种为己醛。而己醛是油脂氧化变质二级产物,可以当作判别地沟油一个重要依据。   有的研究者通过薄层色谱法研究发现,潲水油和煎炸老油的薄层色谱有明显的拖尾斑,而食用植物油则没有。经柱色谱分离并进行红外分析拖尾斑成分,发现潲水油、煎炸老油的拖尾成分是合格食用油所不含的醛、酮类化合物。   还有研究指出,脂肪酸组成的测定每种食用油都有其特征脂肪酸图谱,脂肪酸相对含量一定。地沟油是一个混合油体系,含有多种动植物油脂。对掺伪地沟油的食用油体系来说,此种食用油的脂肪酸相对组成被打乱,通过与其正常的脂肪酸图谱对比,可判断是否掺伪。   但刘志洪分析认为,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难以达到“既不错怪好油,又不放过坏油”的理想效果。什么成分都有的地沟油让人摸不着头脑。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研究员潘炜坦言,现有的350多种检测方法,可以称为“所有的方法都有效,但所有的方法都不适合用于所有的地沟油”。   科学争议:地沟油检测真的无解?   目前,卫生部还未公布所选定的7种检测方法,但包括刘志洪、杜斌和李里特在内的多位专家均对此持谨慎态度。   “地沟油是分析检测上特别复杂的样本。”分析化学专业教授刘志洪感叹,目前确实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来检测地沟油。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杜斌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断言,“检测地沟油目前基本没什么好方法。”   科学松鼠会成员、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解释,检测必须是针对一种确定的物质。按照目前的分析技术,只要能够列举出来的成分,基本上就可以检测出来。但是,能够检测一个指标,跟用它来进行判定,完全是两回事。   “云无心”表示,要可靠地检测一种东西,就需要这种东西有相对明确一致的组成与性质。地沟油并非如此。作为一种废料,其组成千差万别。此外,把地沟油掺杂到正常油中,更可以控制任何一个指标的数值,使之符合“检测标准”。   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副主任李里特表示,地沟油的定义不清晰是导致检测“地沟油”难的原因之一。   “‘地沟油’一词所涵盖的内容太多了。从下水道里收集来的油被称为地沟油,厨房里面用过的油也被称为地沟油,动物内脏炼制的油还被称为地沟油。”   他指出,这样定义不清晰的后果就是检测变得难上加难,因为检测很难包罗万象。刘志洪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地沟油难以检测,是由于“来源太复杂”了。   刘志洪表示,卫生部初步确定的7种方法肯定也是对里面存在的多种指标进行检测,比如黄曲霉素,多环芳烃、重金属,胆固醇等指标。“这些东西如果单独拿出来看,每一种都有检测方法,但把它合在一起装在不同的地沟油里,有的含这些指标,有的又不含,有的有这个超标,有的是那个超标。”   对地沟油检测方法已经潜心研究两年的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所长曹文明甚至表示,地沟油所共有且特有的特征指标可能并不存在。也就是说,至少短期内无法找到一种定性地沟油的方法。   “用一个单独的方法想把它鉴别出来,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刘志洪明确表示,如果想要检出地沟油,必须先把地沟油的成分搞清楚,再针对这些成分提出检测方法,而且一定要综合多种指标多种检测方法联用组合。  “监管部门不要执着于地沟油的检测。”李里特教授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强调,从技术上进行地沟油检测不但不可行,而且也并非是杜绝地沟油的有效方法。   刘志洪则明确表示,地沟油根本就不是靠科学家来解决的问题,“地沟油问题并不是科技上的问题。食品安全本身也不是科学上的问题。”   刘志洪说,地沟油其实有很多其他的用途,可以做成燃料等其他产品,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将其变废为宝的制度。
  • 食用油专家:氢化油危害被夸大
    氢化油等于杀虫剂滴滴涕的说法让消费者恐慌,生产氢化油企业的反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由台湾南侨集团和康师傅控股公司合资的南侨油脂前台人士不由分说拒绝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要求,另一家日本企业投资的不二制油(张家港)有限公司也保持沉默。不过,在食用油研究人士看来,氢化油的危害此次有点被夸大了。   一位资深食用油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20世纪50年代前后,氢化油在美国大规模使用开来,如果说氢化油真的跟滴滴涕一样,美国人吃的氢化油数量是最多的,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美国人因为吃了氢化油而死亡,现在媒体对氢化油危害的报道言过其实。”   在食用油专家看来,植物奶油这样一个概念并不准确,确切的说法是人造奶油,氢化油只是人造奶油中的一种,氢化油由于经过了高温加工的环节,含有一定比例的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经过科学检测得出结论的并不多。   此前有媒体报道,反式脂肪酸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外,还会干扰必要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兴国告诉记者:“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始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证明了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欧盟随后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结论,但是反式脂肪酸是否导致糖尿病、乳腺癌等疾病目前还没有权威研究证明。”   业内人士介绍,美国作为氢化油技术的发源地,以大豆油、棉籽油作为氢化油的原料,国内企业目前大多使用棕榈油作为氢化油的原料,棕榈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与大豆油相比相对较少,另外植物油的氢化工艺有部分氢化和极度氢化的区别,经过极度氢化的氢化油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很少,一些人造奶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在2%以下,而肉制品、乳制品等天然食物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在3%左右,比人造奶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还要高一些。   王兴国说,植物油经过氢化处理后,可以产生很浓的香味,因此奶茶、咖啡伴侣含有较多的氢化油,全国每年氢化油的产量在10万吨左右,主要由南侨油脂、日本不二制油等5家左右的公司生产,而今年全国食用油的消费量约为2300万吨,氢化油的占比很少 另外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与西方不同,奶茶、咖啡与西方的饮食习惯相对应,除非消费者大量食用西式食品,一般来说反式脂肪酸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不大。王兴国主持的调研显示,我国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占人体能量的百分比仅为1.4%,比日本的1.8%还低,没有摄入过量的危险。   王兴国认为,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应该改变食用油的消费习惯,他说按照每年2300万吨的食用油消费量计算,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天消费50克食用油,而营养学的建议是每天摄入25克,食用油吸收过多会导致肥胖等疾病,中国人应该少吃油,吃好油。
  • 福斯发布大豆加工工业中生榨豆粕近红外定标模型
    福斯专注于农产品和食品领域,其技术中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与行业经验。与福斯合作过的用户都知道,购买的福斯仪器不仅仅是一台硬件设备,而是一整套解决方案。近期,福斯应用专家们经过长期多个样品的测试,并通过化学计量学工具,开发出了生榨豆粕的近红外定标模型。 该定标模型建立在福斯近红外品质分析仪DA1650和DS2500上使用,所提供的参数包括水分,脂肪和蛋白。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因蛋白含量高,是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料,另外还用于制作食品、化妆品原料等。豆粕中的蛋白含量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水分含量也会影响豆粕存储期。因此监控这些参数对于原料质量把控,按质论价,产品质量控制都有重要作用。 如需了解该定标的详细信息,请致电福斯。联系方式:鄂经理电话:18612999506邮箱:May.E@foss.com.cn 关于福斯 福斯是全球顶尖的食品业及农业产业分析解决方案供应商,帮助生产者实现其生产价值最大化。无论实验室分析还是在线解决方案,福斯采用各种技术从传统的实验室湿化学参照法到先进的近红外(NIR)和X射线等分析技术,满足客户需求。福斯一直处于创新前沿。 超过50000个福斯分析仪器正在全球各地实验室中运行,世界100强食品和农业产业公司中有90多家正在使用福斯的方案。 福斯是一家私有企业,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200多名员工。福斯在丹麦、瑞典、美国和中国均有制造及研发基地。福斯在25个国家设有销售服务公司及超过70家专业经销商销售福斯方案并提供服务。 福斯公司联系方式 北京:010-6846 7239上海:021-51695953广州:020-3828 8492邮箱:china@foss.com.cn
  • 何东平:地沟油检测标准或年内出台 检测精度为5%
    何东平教授   地沟油问题比三聚氰胺严重 检测标准年内出台   2010年3月,《中国青年报》一篇“全国200万-300万吨地沟油流入餐饮行业”的使得核心当事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站在风口浪尖。舆论风暴之后,兼任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的何东平教授4月28日来到长沙,出席湖南油脂产业发展研讨会,并进行主题演讲。   在会议间隙,何东平教授说:“虽然此前舆论对我颇多批评,但地沟油的问题远比三聚氰胺更严重,只是没有吃出严重的问题而已。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检测标准和技术跟不上,不过调和油的检测新标准最快将在年内出台。按照新标准和技术,这样可以保证至少95%以上的地沟油不会再流入餐桌。”   何东平教授回应争议:“数字有争议,事实上那个数字也不是我说的,我只是援引了南方一些媒体的报道数据,即使这样也没有谁真正否认地沟油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其实,我也没有去找做出报道的那个记者,在心里,我们仍然是朋友,我也知道他做出报道并不容易,只是这件事提醒我以后接受采访要注意一些。”   何东平教授还表示,“每年200万-300万吨地沟油返回餐桌”不是自己的观点,他表示报道后承受的压力并不大,只是目前的兼职身份,有些话从他口中讲出来并不妥当。   地沟油真的检不出来?检测标准太落后,还是10多年前的   何东平教授表示,标准确实滞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沟油检测不出来。和压榨油相比,地沟油含有大量的氯化钠,也就是盐,不管怎么炼,盐无法避免,所以检测油里面的含盐量就可以判断这油是否属于地沟油。你也许会说他可以通过水洗等技术工艺,稀释盐的浓度,但这样他的成本就增加了,而且不是一倍两倍的增加,这样他做地沟油就没那么大的利润,在现实中不法商贩大多是不愿意这样做的。   真正的难度在于勾兑油,不法商贩将地沟油掺到菜籽油或者茶籽油、花生油等其他油品里,这个很难检测,因为现在新标准还没有出来,按照现行标准,也就是1999年制定的标准,不法商贩这样做很难找出漏洞,所以这一点是存在风险的——毕竟没有谁大胆到直接卖地沟油,他们大部分会用勾兑的方式处理。   何东平教授透露,“我们目前正在加快这方面的标准修订,前不久我们在江西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新标准我们已经拿出一个草稿,有望在1-2年内出台。”   新标准能否杜绝地沟油?可检测到5%的精度,但不能完全杜绝   何东平谈到:“新标准至少可以保证做到95%以上的地沟油不会流入餐桌,要做到100%是我们油脂行业的奥林匹克难题,目前的技术还难以做到。”   “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我们做的这个新标准主要是油品真实性检测。举个例子,花生油价格高过大豆油,即使是花生调和油价格也高过大豆油,所以很多企业都愿意生产调和油。那么花生调和油如何界定,也就是说花生油要占到多大比例,豆油要占多大比例?目前的标准并不明确,新标准将给出具体的数据要求。”   “事实上,调和油里面掺入地沟油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叫它调和油,而是勾兑油。我们的新技术可以检测到5%的精度,也就是说勾兑油中的地沟油含量超过5%,我们都能检测出来。”   “或许你会说,5%也无法容忍,但是它对人体的危害已经降低到很小了。当然,我们绝不会就此止步,但是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的支持,也需要消费者自身支持。我注意到,有些城市已经将散装油退市,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我们年内也会出台散装油标识标签的强制标准《散装食用油标识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地沟油通过散装油进入市场的主渠道将不再存在。”   除了改标准还要做什么?根本出路在于餐厨垃圾综合回收   何东平教授说到:“不能说地沟油对人体没有危害,由于人每天摄入的油量相对较少,偶尔吃吃确实难以发现问题,但是长期食用肯定有问题,它集中爆发所带来的危害甚至比三聚氰胺还严重,只是现在没有爆发出来而已。经过初步处理的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各种病菌、重金属等毒害物质,这都会危及人体健康。”   “不过经过精度提纯处理的地沟油,这些毒害物质从理论上说是可以过滤的,也就是用检测指标来看是发现不了问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沟油就能食用——这是一个道德问题,餐厨垃圾再提纯的东西即使再没有危害,可能也没有谁愿意食用,因为它已经影响了人们的食欲和心情。”   “在我们学界,有一个共识——无论采取什么办法,地沟油都不能作为食用油。但是对于目前日益增多的餐厨垃圾,怎么处理?一个解决办法是工业化利用。我的一项研究显示,每100吨餐厨垃圾可生产出3吨左右的生物柴油、5000立方米沼气和70吨液体肥料。目前,武汉市对我们的研究非常支持,也表态将由政府出资建设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这样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封堵地沟油小作坊的生存空间。”   “至于你问到的企业生存难题,我想在技术还不完全成熟,市场尚未完全认可的情况下是存在的,但是我觉得通过政府的补贴和监管是一个方向,毕竟餐厨垃圾集中回收处理并不单纯是一个市场利益问题,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 《粮油检验油料和植物油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等10项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各有关单位:   我们组织起草的《粮油检验油料和植物油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等5项行业标准和5项国家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3年8月29日。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全国粮标委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TC270/SC2)秘书处。   联系人:田华13308655730   电子邮箱:oilfatbz@163.com 关于公开征求《粮油检验 油料和植物油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等10项标准意见.pdf    附件.rar:1.《粮油检验油料和植物油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2.《粮油检验亚麻籽油中环肽A和环肽E的测定》(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3.《粮油检验高温溶剂萃取快速测定油料、饼粕的粗脂肪含量滤袋法》(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4.《转基因大豆油检测DNA提取和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5.《乳木果油》(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6.《动植物油脂折光指数的测定》(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7.《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8.《动植物油脂紫外吸光度的测定》(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9.《特级初榨橄榄油中脂肪酸乙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10.《粮油检验GC/MS法测定3-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   11.意见反馈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   2023年6月28日
  • “食用油变毒油”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热议,该如何检测食用油的安全?
    近日,一则关于“罐车运输油罐混用”的新闻再次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据报道,一些罐车在卸载完煤制油后,未经过清洗便直接装载食用大豆油进行下一轮运输。这种情况不仅频发,而且罐车所运输的液体种类繁多,从煤油化工等危险液体到糖浆、大豆油等食用类液体均有涉及。新闻曝光后,立即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食用油变毒油”的激烈讨论。通过查询涉事企业的公开招标信息,下游涉及销售到高校食堂、农贸市场和食品厂等多个领域,其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煤制油中含有的碳氢化合物,特别是其中的不饱和烃、芳香族烃和硫化物等,都可能导致人体中毒,而此次事件中的煤油罐车装载食用油后,还可能引入二价镉、无机砷、六价铬、无机汞和铅等重金属,进一步加剧了食用油被污染的风险。“食用油变毒油”事件之后,该如何检测食用油来确保其安全性呢?通过新闻可知食用油在生产、储存以及运输链条中,会存在着诸如微生物、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多种潜在的污染源,这些污染物不仅可能降低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天仪器)可针对食用油中的复杂化合物、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问题,提供了一系列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和设备,确保食用油的安全与品质。随着大众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对于食用油中的油脂风味物质的要求也愈发严格。为了确保食用植物油的风味品质一致性和稳定性,并科学鉴别油脂种类、精准识别油脂掺假及含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开发布了《粮油检验 植物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的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详细规定了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测定植物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方法。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是一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它将气相色谱的高分离效能和离子迁移谱的高灵敏度的优势联为一体,可为食用植物油的风味分析、掺假测定以及分类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吉天仪器在其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产品的开发上,倾注了数年的科研心血。这款分析仪融合了快速气相色谱、高能电子光电离源、双极离子迁移谱设计以及多路复用离子注入等技术,成功研发出了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灵敏度的串级联用分析仪。吉天仪器使用GC-IMS 3000对某品牌纯食用油(C)、掺杂5%的混合油(A)、掺杂10%的混合油(B)进行了挥发性成分分析,部分指纹谱图如下所示。指纹谱图显示了不同样品间的差异,三种样品间存在相同的挥发性化合物,也存在特征性挥发性组分,部分特征组分只存在于混合油样品中,且信号强度随着混合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可通过GC-IMS非靶向分析及指纹谱图技术进行食用油掺杂鉴别。食品安全重于泰山,从原材料采集到最终餐桌上的过程,都承载着对人体健康的责任。因此,确保食品安全,不仅需要在生产、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测,更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作为保障。吉天仪器深知这一使命的重要性,将持续投入研发力量,不断创新检测方法,研制高精度仪器,为食品安全的每一个环节提供坚实的检测技术支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