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石蜡黄软标准品

仪器信息网石蜡黄软标准品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石蜡黄软标准品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石蜡黄软标准品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石蜡黄软标准品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石蜡黄软标准品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石蜡黄软标准品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石蜡黄软标准品相关的解决方案。

石蜡黄软标准品相关的资讯

  • 玩具材料中短链氯化石蜡测定标准即将颁布
    导语遥控汽车、拼图积木… … 又到了欢乐“六一”,想好给孩子们送什么玩具礼物了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玩具花样也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玩具的安全性,如化学添加物质(增塑剂、阻燃剂等)也愈发引起关注。2017年,欧盟RAPEX通报了27起中国出口的消费品短链氯化石蜡超标案例,其中有6起涉及儿童玩具产品,包括了玩具小马、玩具步枪、绳子、沐浴玩具、塑料娃娃等。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要求,2019年,由上海海关机电产品检测技术中心牵头,着手开展制定《玩具材料中短链氯化石蜡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国家标准。期间,岛津分析中心积极协助上海海关专家,参与了标准品和玩具材料实际样品的验证工作,并就技术问题与制标单位专家进行协商和沟通,推动项目的进展,目前该标准已通过报批程序,即将颁布并实施(标准号:GB/T 41524-2022),一起来看看吧! 氯化石蜡——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化学品短链氯化石蜡(SCCPs,碳原子数10-13个)是一类人工合成的直链正构烷烃氯代衍生物。SCCPs主要用作金属加工润滑剂、增塑剂、涂料、皮革加脂剂以及阻燃剂等。SCCPs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以及潜在生物毒性,被IARC归为2B类致癌物。2007年,欧盟REACH将SCCPs列入第一批高关注物质清单;EU 2015/2030规定物品中的短链氯化石蜡含量不得等于或大于0.15%,否则不能投放市场。2017年4月,SCCPs被正式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附录A)中。 表1. 关于SCCPs的管控情况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氯化石蜡生产国,2013年的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年产能超过160万吨。同时,我国也是世界玩具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每年全球约75%的玩具来自中国,氯化石蜡常作为增塑剂和阻燃剂添加至玩具中,玩具材料中短链氯化石蜡的过量使用不仅会成为影响我国玩具出口的重大隐患,也会影响了我国玩具制造业的国际形象。图1. 氯化石蜡全球产量与使用量[1] 短链氯化石蜡——分析化学的前沿热点之一氯化石蜡及短链氯化石蜡的检测一直是环境、消费品等分析化学的难点之一。下图是市售某氯含量的短链氯化石蜡标准品谱图,由于同族分子种类众多,在仪器谱图上呈现簇峰,且保留时间跨度范围大,易与其它污染物干扰。因此,氯化石蜡及短链氯化石蜡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前处理分离、仪器的分离度、分辨率、灵敏度等因素。迄今,尚无关于其检测的统一/黄金方法标准。 图2. 典型氯化石蜡的工业标准品谱图 相对而言,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质谱联用法(NCI-GCMS)目前是分析短链氯化石蜡常用的方法之一。 表2. NCI-GCMS的分析SCCPs的特点需要特别指出一点,NCI-GCMS的响应随氯原子数增大而增大,这会导致样品与标准品若氯含量有明显差异,则得到的定量结果不准确[2]。因此若使用NCI-GCMS,目前主流的方法是使用氯含量-响应因子做校准曲线[3]。图3. NCI模式下,相同浓度下不同氯含量的响应对比,由下到上依次为50ppm,氯含量51.5%、53.5%、55.5%、56.25%、57.75%、59.25%和63%的总离子流图。 岛津应对利器使用NCI-GCMS法,岛津分析中心协助上海海关机电中心对开展标准制订工作用的标准品和玩具样品进行方法学验证。图4. GCMS-QP2020 NX及方法参数信息 l 方法学结果节选——质量色谱图图5. 氯含量55.5%的SCCPs工业标准品单体质量色谱图(以CnCl7为例) l 某玩具材料样品的实例谱图图6. 某玩具材料样品的TIC谱图(浓度约2000 mg/kg) 结语作为世界知名的仪器产商,岛津公司始终秉持“为了人类和地球健康“的经营理念,不仅提供优良性能的仪器,同时也提供丰富的理化检测解决方案,针对国内外关注的玩具中短链氯化石蜡超标问题,协助国内制标单位开展标准制定工作,让下一代玩的放心,拥有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1] Gluge J., Wang Z.J., Bogdal C et al. Global production, use, and emission volumes of 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 A minimum scenario.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73: 1132-1146.[2] Reth M., Oehme M. Limitations of low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in the electron capture negative ionization mode for the analysis of short- and medium-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Anal Bioanal Chem, 2004, 378: 1741-1747.[3] Reth M., Zencak Z., Oehme M et al. New quantification procedure for the analysis of chlorinated paraffins using electron capture negativ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5, 1081:225-231.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纺织品 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等18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民政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加强消费品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消费品质量和标准提升,现将《纺织品 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等18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你单位,请组织主要起草单位,抓紧落实和实施计划,在标准起草过程中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调,广泛听取意见,保证标准质量和水平,按时完成标准制修订任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附件: 《纺织品 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等18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汇总表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nbsp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margin-right: 2px vertical-align: middle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txt.gif" / a title=" 《纺织品 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等18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汇总表.xlsx" style=" color: rgb(0, 102, 204) font-size: 12px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1/attachment/19b98ebf-94cd-425b-99a8-49027455b32d.xlsx" 《纺织品 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等18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汇总表.xlsx /a /p p & nbsp /p
  • 新品上架| 阿尔塔助力氯化石蜡检测
    今年的6月9日是第十六个“世界认可日”,阿尔塔科技上新氯化石蜡检测标准品,助力食品安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关于氯化石蜡:氯化石蜡(CPs),也称氯石蜡,是许多工业和商业过程中使用的一系列多氯代烷烃,一般含氯量为40%~70%。氯化石蜡是当今深受关注的新污染物,在全球生产、使用及排放量高,由于国家发文整治新污染物,且其对化学品管理和国家履约有重大需求,因此受到广泛重视。一般按照碳链长度的不同,氯化石蜡可分为:○短链氯化石蜡(Short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碳链长度为 10~13)○中链氯化石蜡(Medium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MCCPs,碳链长度为 14~17)○长链氯化石蜡(Long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LCCPs,碳链长度为 18~30)研究表明,碳链长度越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越大。短链氯化石蜡具有长距离迁移能力、持久性、生物累积效应及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在人类和动物体内具有生物蓄积性,并在食物链中逐级放大;对人类和野生生物等均具有毒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效应。短链氯化石蜡作为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于2017年被正式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中,并于2023年列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阿尔塔科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为满足氯化石蜡监管与检测方面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丰富氯化石蜡标准物质产品线,推出短链氯化石蜡及相关产品,帮助实验室标品检测添加助力。部分氯化石蜡产品了解更多产品或需要定制服务,请联系我们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介绍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领先的具有标准物质专业研发及生产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坚守“精于标准品科技创新,创造绿色安全品质生活“的企业愿景,秉持”致力于成为全球第一品牌价值的标准品提供者”的企业使命。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通过ISO 17034/CNAS-CL04认可),并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于2022年获批筹建“天津市标准物质与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并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等,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创新中心,建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重大专项稳定同位素产业基地,主持完成和参加了多项天津市重大科研支撑项目和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处于我国标准品和稳定同位素标记内标行业的领先地位。经过10余年的努力,阿尔塔科技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受到全球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良好赞誉,成长为行业内国产高端有机标准品的知名品牌。2022年底,阿尔塔成功携手杭州凯莱谱精准医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迪安诊断旗下子公司),进一步开拓医药和临床检测标准品,为多组学创新技术以及质谱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技术保障,为广大人民的健康生活做出贡献,真正实现From Medicare to Healthcare。
  • 食品滥用添加物质内幕:大米用石蜡、粉丝加吊白块
    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要求严厉打击5种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并曝光了滥用添加剂的内幕。   沙区公布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电话65368146,欢迎市民举报,并表示所有查实的违法单位必须停业整顿,整改不达标的必须关闭取缔,违法单位和个人必须处于经济处罚,触犯法律的必须严格惩处。有关负责人表示,非法食品添加剂是打击重点,将严厉查处以下5种行为。   用醋酸和色素勾兑食醋   山西和河南等地最近发现这种醋,这种勾兑醋的味道发涩,闻起来有轻微刺鼻的感觉。沙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价格过于便宜的醋,都可能添加了醋酸,因为如果是粮食酿造的老陈醋,生产成本最少要在18元以上。   火锅底料添加苏丹红   据介绍,陕西延安、四川成都最近发现部分火锅底料里含有"苏丹红一号",这种情况在重庆市目前还没有发现。据介绍,苏丹红一度曾被作为食品添加剂,可以使食品长时间保持鲜红的色泽,还能刺激人的食欲,一旦进入人体内会产生苯胺类物质,将可能致癌。   粉丝添加吊白块   市民购买粉丝时,也特别要注意。如果粉丝特别光滑又不容易煮烂,很可能添加了吊白块。这样能改善粉丝的外观和口感,但吊白块加热后会分解出剧毒的致癌物质,比如甲醛,会引起胃痛、呕吐和呼吸困难,并对肝脏、肾脏、中枢神经造成损害,严重的还会导致癌变和畸形病变。   大米添加石蜡   如果市民购买到的大米特别晶莹透亮,也要引起警惕,这些大米很可能添加了石蜡。据介绍,一些厂商会低价购进相对普通的大米,用添加石蜡抛光等手法,再加入香精,就可以变成晶莹剔透、香味扑鼻的优质大米。此外,还有一些厂商在给大米抛光时加非食用矿物油。   馒头里添加苯甲酸   苯甲酸实际上就是面粉增白剂,是一种略带刺激性气味的白色粉末,让做出来的馒头包子等看起来更白。苯甲酸在加热或受到摩擦时易产生爆炸,对人体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及致敏性,过多的苯甲酸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肝、肾会出现病理变化。
  • 三篇新型POPs氯化石蜡研究在环境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分析技术竟然是它!
    精彩推荐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开展了畜产品以及饲料中短链和中链氯化石蜡污染特征研究,解析了污染来源,进一步揭示了氯化石蜡在“环境—青贮饲料—奶牛—生鲜乳”生产链条中迁移转化规律,评估了暴露风险,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动物性食品生产链条中的迁移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1,2]相继在线发表在《环境国际(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和《危害物质学报(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图片来源:ScienceDirect 与此同时,国家环境测试中心发表大气环境中短链氯化石蜡SCCPs的污染水平与特性,相关研究成果[3]在线发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图片来源:ScienceDirect 什么是氯化石蜡?氯化石蜡(ChlorinatedParaffins,CPs)是一类组成复杂的正构烷烃的氯代衍生物,其中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SCCPs)及中链氯化石蜡(Medium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MCCPs)均具有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 Pollutants, POPs)的特征,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新型的有机污染物(图1)。短链氯化石蜡已于2017年5月被正式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附件A中,其在环境介质和生物中的含量,以及对人体的暴露风险评价等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课题。图1:氯化石蜡分类 岛津创新中心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图3),开发了环境中新型POPs氯化石蜡分析方法包。可有效分离短链氯化石蜡与中链氯化石蜡,同时可准确定量短链氯化石蜡SCCPs和中链氯化石蜡MCCPs的总含量以及同系物的相对含量,该方法学文章[4](图2)在2018年发表于《色谱A(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可有效应用于大气、土壤、底泥、生物、血液、饲料和食品等各类样品。同时获得一项分析方法专利。 图2:全二维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在短链氯化石蜡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和国家环境测试中心发表的三篇文章,正是参照分析方法学文献[4]并采用了氯化石蜡分析方法包,完成大量不同基质样品的实际检测。图3: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氯化石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创新中心又开发全二维气质联用GCxGC分离定量209种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Biphenyls,PCBs)单体的应用(图4)。该应用系统可分离198个PCB单体,4对两单体重合,1组三单体重合,以及实现12个Dioxin-likePCB单体的完全分离。该方法可应用于大气、土壤、底泥等环境及食品领域。图4:2019ASMS Poster《全二维气质联用分离定量209种多氯联苯单体》 [1] Shujun Dong, Su Zhang, Xiaomin Li, et al. Short- and medium-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in plastic animal feed packaging and factors affect their migration intoanimal feed,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389,2020.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19.121836 [2] Shujun Dong,Su Zhang,Xiaomin Li, et al. Occurrence of short- and medium-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in raw dairy cow milk from fiveChinese provinces,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136 (2020). 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20.105466 [3] Shan Niu, Ruiwen Chen, Yun Zou,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profile of atmospheric 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259, April 2020.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0.113958 [4] Yun Zou, Shan Niu, Liang Dong, et al. Determination of 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using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low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581 (2018) 135–143. https://doi.org/10.1016/j.chroma.2018.11.004
  • GB 4806.15-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标准解读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4年第1号公告,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其中包括GB 4806.15-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该标准将于2025年2月8日正式实施。GB 4806.15-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pdf(一)国内外有关粘合剂法规和标准情况说明①欧盟尚未制定粘合剂产品法规,但鉴于粘合剂是在复合材料及制品中应用最为广泛且多数情况下粘合剂在食品接触材料中属于非直接接触食品部分、与食品之间有功能阻隔层阻隔的特点,将粘合剂作为塑料制品的一部分来进行管理。因此,欧盟主要通过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框架法规(Regulation (EC)1935/2004)、良好生产规范法规(Regulation(EC)2023/2006)和塑料法规(Regulation (E)10/2011)三项法规对粘合剂进行管理。②美国:21CFR175.105和21CFR175.125 是美国联邦法规第 21章中专门管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粘合剂的相关章节。21CFR175.105 适用于一般粘合剂(不包括压敏胶),21CFR175.125适用于压敏胶。两个章节中分别列出了允许用于两种粘合剂的物质清单及其用途、最大使用量等限制条件。③德国: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BfR)建议的第 25 和第 26 章管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粘合剂。第 25 章适用于食品接触用聚氨粘合剂,规定了允许用于聚氨粘合剂的起始物、单体、添加剂和助剂,及其限制要求。第 26 章适用于固体石蜡、微品蜡及蜡、树脂和塑料的混合物制成的食品接触材料,包括涂层、直接与食品接触的粘合剂等。此章节规定了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天然来源,如固体石蜡、微晶蜡、合成固体石蜡、低分子聚丙烯及其混合物的质量规格要求、允许添加的添加剂及其限制要求。(二)关于黏合剂的分类根据黏合剂是否与食品直接接触,标准将黏合剂分为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和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指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食品接触面,预期直接与食品接触的黏合剂,如水果贴纸用压敏胶等。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指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非食品接触面,预期不与食品直接接触,但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黏合剂,如复合材料层间使用的黏合剂等。两者预期用途不同,可按照其涂布面以及是否预期与食品直接接触进行区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使用企业应通过接缝和边缘等包装设计、增加有效阻隔层等方式尽可能防止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与食品直接接触。   (三)关于黏合剂用原料的管理   考虑到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的安全风险相对较高,标准分别针对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和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的基础原料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附录A和附录B分别规定了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和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允许使用的基础原料及使用要求。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基础原料采用聚合物管理模式,仅能使用附录A及相关公告中列出的物质。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基础原料则允许使用聚合物和部分已经过安全性评估的单体、其他起始物,且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所使用的基础原料也可用于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同时,黏合剂中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及相关公告的要求,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所使用的添加剂也可用于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  (四)关于黏合剂中的芳香族伯胺(PAA)  芳香族聚氨酯类黏合剂、使用了胺类固化剂的环氧型黏合剂、聚酰亚胺类黏合剂等产品在固化反应过程中均可能产生PAA。为更好地管控该类物质的安全风险,标准中设置了PAA迁移总量限量要求,并规定该指标仅适用于含有芳香族聚氨酯等可能产生PAA的黏合剂。考虑到黏合剂固化反应过程是PAA的主要产生阶段,因此标准规定应在黏合剂固化反应完成后,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终产品开展PAA的迁移量检测。对于本标准附录A、附录B、GB 9685及相关公告中已经规定了迁移限量的PAA,其限量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不计入PAA迁移总量。点击图片获取更多标准解读》》》》》》
  • 短链氯化石蜡成“新宠儿” 全二维气相将大卖?——POPs2017论坛大会报告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5月17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7暨第十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简称“POPs论坛2017”)在武汉市开幕。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消除POPs,推进国家化学品安全”。与往届一样的是,多位资深专家在大会报告上介绍了自己的最新工作成果。与往届不一样的是,由于短链氯化石蜡增列了《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其成为了多位报告专家的“新宠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49b5fcf9-cc90-4c07-9b03-b9b93b7901bf.jpg" title=" DSC02559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孙阳昭处长/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进展及未来展望 /span /p p   孙阳昭主要介绍了我国2016年在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详细讲解。一是继续加强谈判政策和关键议题研究,完成COP8决议的任务和要求 二是推动2015年新增列POPs人大批约,开展2017年新增列物质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三是完成NIP更新稿征求意见及报批,进一步细化“十三五”履约行动 四是进一步争取履约资金,加快现有履约削减淘汰项目实施 五是深化履约与环保重点工作的融合,强化各部委共同履约联动 六是探索化学品相关公约协同增效,协调推进履约和污染防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3d5d80d7-7b67-4099-ba25-face01757dcd.jpg" title=" DSC02588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郑明辉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span /p p   郑明辉研究员的报告分两部分内容。首先介绍的是工业污染源POPs生成与控制。郑明辉团队不仅研究了我国二噁英的排放清单,更是找出了再生铜冶炼中二噁英类产生的关键工艺及关键影响因素,且发明了二噁英阻滞技术。然后介绍了其团队在短链和中链氯化石蜡的研究,包括全二维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和环境与人体中污染水平的评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10004961-1b77-42e2-b025-553b01684492.jpg" title=" IMG_1205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市场部经理陈宇东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接气相色谱的大气压化学源软电离技术介绍-为高质量的溴代联苯醚而来 /span /p p   陈宇东经理介绍了沃特世的APGC/Xevo-XS QqQ and QTOF仪器以及其在十溴联苯醚、多溴联苯醚、1,2-双(2,4,6- 三溴苯氧基)乙烷、十溴二苯乙烷、多氯代二恶英等多种物质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cd04efc3-7e13-43cd-b3d2-b7487e1649c7.jpg" title=" IMG_1226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全球环境行业经理 Craig Marvi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Analysis of Pha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in Environmental Water /span /p p   Craig Marvin介绍了安捷伦的1290LC和Model 6495 MS/MS在分析环境水体中PPCPs方面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判定等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4ac14bee-3985-4b57-9d20-d68d0fbd64b0.jpg" title=" DSC02617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瑞典厄勒布鲁大学 Heidelore Fiedler教授&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Results from the third round of the global interlaboratory assessment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span /p p   Heidelore Fiedler介绍了2016-2017年间全球POPs实验室比对分析的情况和结果。此次分发的样品包括斯德哥尔摩公约限制的有机氯农药、六种多氯联苯、17种多氯代二噁英、多溴联苯醚以及多种其他类型的POPs,来自全球175家实验室申请参加了比对,其中133家提交了结果。2018-2019年间的比对工作也要马上开始,Heidelore Fiedler欢迎更多的实验室参与比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e9918701-8338-4bae-83d8-fa41e1c819ae.jpg" title=" DSC0278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香港浸会大学 蔡宗苇 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质谱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子毒理研究的应用 /span /p p   蔡宗苇教授介绍了利用代谢组学研究二噁英类物质环境毒理的研究成果。四氯二苯并-p-二噁英(TCDD)暴露可以引起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小鼠的代谢紊乱,血液、肝脏、骨骼的光谱信号有明显改变可以充分证明其影响。TCDD可以诱导脂肪酸和磷脂水平的显著升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2a0a1845-b9ec-4a0b-b7f6-fe14a9b42a3e.jpg" title=" DSC0279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南京大学 张效伟 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从源头到末端——建立毒害有机化合物的高通量监测与管理系统 /span /p p   张效伟教授讲解了目前已登记的全球化学品的数量、各国间化学品种类的差异以及欧美主要的化学品风险评估框架,并介绍了江苏、长三角地区、海河、辽河等地发现的化学品的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47f61392-7074-4c0e-8cfc-ed2026c7a127.jpg" title=" DSC0280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南民族大学 唐和清 教授/院长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难讲解有机卤化物降解与脱卤的新方法 /span /p p   唐和清团队主要研究化学法处理卤代POPs的技术,此次大会报告唐和清对其团队的工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包括利用改性芬顿及类芬顿体系处理卤代污染物 水合电子还原处置全氟化合物 光催化处理氯、溴代和全氟污染物以及机械化学处理溴代阻燃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17fa0d50-724e-4143-abea-0d72b331dab2.jpg" title=" DSC0282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北京大学 胡建信 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短链氯化石蜡的增列-环境风险区域管理和全球优先防范的平衡 /span /p p   本月初,短链氯化石蜡(SCCP)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受控POPs。胡建信教授讲解了一个化学品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条件以及氯化石蜡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过程和依据,并介绍了SCCP的全球生产、管控历史以及主要用途。总之,从当前研究和监测数据来看,SCCP由于远距离输送而导致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在一定的可控范围 但是SCCP产生的本地和区域风险,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正在上升 进而由于发展中国家使用量的增加也可能增加远距离的输送并带来极地等偏远地区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9758c8e0-76d2-4a40-a953-92e2860c5417.jpg" title=" DSC02836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清华大学 邓述波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去除水中全氟化合物的吸附技术及应用 /span /p p   邓述波教授介绍了利用氟化蒙脱石吸附剂吸附PFOS的研究,其中很有意思的一项发现是气泡会对PFOS在疏水材料表面的吸附产生很大促进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214b1637-3b08-4c3a-ba05-973c5fbcc821.jpg" title=" DSC0284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General Manager of KeAi Publishing & nbsp Gert-Jan Geraeds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How to get your paper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span /p p   Gert-Jan Geraeds讲述了论文投稿方面的注意事项,包括论文如何选题、何时发出,如何选择写法,并从目的和范围、文章类型、目前热点和出版模式等几方面讲解了如何选择杂志。最后还分别讲解了论文撰写方面的关键点,包括题目、关键词、摘要、导语、方法、结果、讨论、总结、致谢以及参考文献。 /p
  • 中外水质标准纵横比
    自今年7月1日起,我国饮用水“新国标”进入强制实施阶段。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理论上,达到新国标的水可以直接饮用,而事实上,欧美很多国家的自来水已经能够直接饮用。那么,我国新的水质标准和欧美国家相比,有哪些异同呢?   新国标“新”在哪?   实际上,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在2007年7月1日就已正式实施了。但当时只是一个倡议性标准,5年之后的2012年7月1日,才成为强制性的。   纵向比较,不难看出新国标有了明显改进。与“旧国标”相比,新国标中的水质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并修订了原指标中的8项。其中,毒理指标中有机物的种类,由5项扩充到53项,是原来的10倍多。水质指标更加具体化、多样化、严格化,这的确是前进了一大步。值得一提的是,有几个指标的限值虽然没有调整,单位却发生了变化。例如,毒理指标中氯仿(三氯甲烷)的最大浓度,由60微克/升变成了0.06毫克/升。虽然前面的数据看上去小了很多,但微克变成毫克,标准其实没变。不过,采用毫克/升的单位,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做法是一致的。   与多国标准横向比较   我们再把中外的饮用水卫生标准横向比较一下。   据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国际饮用水水质标准汇编》一书介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三大饮用水标准,分别是世卫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1998年)和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这三个标准是各国制定水质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   世卫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2005年)共有172项,它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巴西、阿根廷、南非、匈牙利、捷克等国直接照搬。我国新国标的106个指标中,有46项指标的标准与世卫组织的相同。但也有14个指标,是中国有,而世卫组织标准没有的。锰、铜、汞、氰化物等11个指标,中国比世卫组织“管”得更严,只有镉、氯乙烯、三氯乙烯和乐果(一种农药)这4个指标比世卫组织“松”——限定值高于世卫组织标准。另外,世卫组织标准中有64个指标没明确限值,世卫组织的解释是,“饮水中存在的含量对健康无影响”、“饮水中的浓度远低于会产生毒性作用的浓度”等。   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被欧盟各成员国采用,我国新国标中大多数无机物指标与它一致,而且硼、钼、氟化物及硝酸盐则比它更严格。但我国在不如欧盟“苛刻”的8个指标中,氯乙烯和三氯乙烯这两种有机物再次现身。与我国新国标相比,欧盟标准的指标项目较少,只有48项,并且还是由1995年版本的66项中“砍”下来的。不过,欧盟很多国家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美国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标准有69项,都是有法律强制性的,全国所有的公共供水系统必须达到这一标准。二级标准共有15项,都属于“无碍健康的指标”,既有影响水的颜色、气味、口感的杂质,也有对人体皮肤、牙齿的色泽产生影响的杂质。虽然联邦政府把它视为推荐性标准,但州级政府也可根据本地水源情况,有选择地“升级”为强制性指标,与我国新国标中对所有物质的浓度限制都是强制性标准不同。   颇具特色的是,美国饮用水一级标准中的每个指标对应两个浓度限值,分别是最大污染物浓度(MCL)和最大污染物浓度目标值(MCLG)。后者指的是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污染物浓度上限,标准比前者严格得多,但没有强制力。   此外,一级标准中还列出了各种污染物的危害和来源,这是包括欧盟和世卫组织在内的很多水标准都没有提到的。   综合来看,中美两国标准“PK”的结果,可说是“各有所长”。最大污染物浓度(MCL)相同的指标没有几个,有不少数值甚至相差数倍。中国比美国更严格的共有23个指标,如剧毒的氰化物,我国新国标的浓度限值为0.05毫克/升,而美国则为0.2毫克/升 美国对砷的浓度限值为0.05毫克/升,是我国“新国标”的5倍。与此同时,美国比我国严格的指标则有17个。这17个指标多为有机物,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再次榜上有名。令人吃惊的是,我国三氯乙烯的浓度限值是美国的14倍。另外,在美国的饮用水中,有机物“1,1,1-三氯乙烷”最多只能有0.2毫克/升,但在我国却可以高达2毫克/升,相差10倍。   两种有机物卡得不够“狠”   我国新国标的指标项目很多,对付常规无机物的严格程度已经不亚于国际公认的三大标准。但对有机物的限制我国还不够严厉,在氯乙烯和三氯乙烯两项上更是显得“心有点软”。   据了解,这两种有机物都是常用的工业原料。氯乙烯是无色气体,用途很广、强度和稳定性都很突出的材料PVC(聚氯乙烯)就是由它聚合而成的 比它多两个氯原子的三氯乙烯,则用作金属的脱脂剂和脂肪、油、石蜡等的萃取剂。氯乙烯会损害肝功能,长期接触和摄入会导致肝癌 三氯乙烯除了毁肝,还有一定的麻醉作用,会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和内分泌紊乱。这应该就是国际上严格限制它们在水中含量的原因了。   在我国新国标的诸多项目中,许多物质在水中都是无色无味的,公众很难察觉到水质的变化,而水垢(即水硬度,碳酸钙的含量)却非常直观,既能看出来又能喝出来。我国新国标对水硬度的要求是不超过450毫克/升,超过欧盟(60毫克/升)、日本(300毫克/升)和加拿大(300毫克/升)的标准。美国对饮用水的水硬度没有要求,但据记者了解,美国的自来水其实很“软”,几乎没有水垢。   值得一提的是,因恶性通货膨胀“闻名世界”的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其饮用水标准对砷、铜、铬等指标的要求比我国更严,在无机物指标中,只有铅的浓度限值高于我国新国标。但据我国商务部网站今年2月报道,如今有400万津巴布韦人面临因水污染而带来的疾病威胁。   由此可见,标准定得严固然是好,但若是不能落到实处,对民众来说,也只是“浮云”。
  • 自然资源部发布 《海洋饱和软黏土强度的测定 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法》等多项行业标准报批稿
    按照自然资源行业标准制定程序要求和计划安排,自然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了《海洋饱和软黏土强度的测定 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法》等10项行业标准,并于2024年1月18日予以公示。其中4项标准涉及在线监测设备、便携设备等。一、《海洋饱和软黏土强度的测定 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法》(报批稿)规定了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测定饱和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仪器及组件要求、仪器标定方法、 试验步骤与要求和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等,适用于海洋原状或重塑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的室内或野外现场测定。二、《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建设规范规范》(报批稿)规定了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的选址、观测要素、系统组成、仪器安装、试运行管理、接收岸站的要求,适用于在海上油气生产设施上新建或升级改造的水文气象观测系统。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的观测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水文要素应包括但不限于:流向、流速、水位、水温、波向、波高、波周期、潮高等;b)气象要素应包括但不限于: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能见度等。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定位装置、方位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气温和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波潮仪、能见度传感器、流速流向传感器、水温和盐度传感器、卫星通信系统、供电系统、防雷系统等。三、《海洋岸(岛)基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运行维护技术要求》(报批稿)规定了海洋岸(岛)基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运行维护管理基本要求、检查维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及运行维护记录等内容,适用于海洋岸(岛)基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海洋岸(岛)基水质自动监测站用于海岸(岛)边海洋水质监测,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及通讯网络集成的综合性监测系统。主要由站房、分析单元、采配水单元、控制单元、通讯单元和辅助设备等组成,其核心设备为在线分析仪器,可以定期或长期、在线、自动、连续地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监测数据。四、《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报批稿)本文件规定了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注、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的设计、生产、试验和检验。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以海上移动载体为使用平台,在规定航速范围内,利用可回收的测量探头进行海水温度、电导率和压力剖面测量的仪器。
  • 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国家标准解读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4年第1号公告,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其中包括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该标准代替 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将于2025年2月8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增加了2016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陆续公布的食品添加剂规定,并对附录A、B、C、D、E、F都有了补充和修订。(一)关于GB 2760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食品添加剂公告的关系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实行行政许可,对于许可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使用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公告形式予以增补,自公告发布之日起,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者就可以按照公告的规定生产使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为了方便标准使用者查询,GB 2760-2024纳入了GB 2760-2014 实施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公告形式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使用规定,截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第5号公告。  (二)关于食品添加剂定义的修订  根据2015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中增加了包含营养强化剂的内容。新品种许可、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等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管理可参考食品添加剂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三)关于附录A的修订  附录A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修改了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查询方式。将原标准中表A.3的内容体现在表A.1和表A.2中,原表A.2合并入表A.1。二是基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修订了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例如删除了落葵红、密蒙黄、酸枣色、2,4-二氯苯氧乙酸、海萝胶、偶氮甲酰胺等经过调查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删除了罐头类食品中防腐剂、食醋中冰乙酸、果蔬汁浆中纳他霉素、蒸馏酒中β-胡萝卜素和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等的使用规定。三是修改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如增加了阿斯巴甜、安赛蜜与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等在相同食品类别中共同使用时的总量要求;完善了饮料类别中液体饮料与相应的固体饮料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对应关系;修订了二氧化硫、卡拉胶、瓜尔胶、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等的使用规定;将原标准中归类为“其他类”的部分食品类别重新进行了归类,并调整了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等。四是修改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信息。例如修改了苯甲酸及其钠盐等食品添加剂的中文名称、中国编码(CNS号),按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等的最新规定,修改了爱德万甜等食品添加剂的英文名称和国际编码(INS号)等。  (四)关于附录B的修订  附录B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对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的修订。为避免食品用香料滥用,在B.1.4进一步明确了具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或其他食品用途的食品用香料的使用要求,如苯甲酸、肉桂醛、瓜拉纳提取物、双乙酸钠、琥珀酸二钠、磷酸三钙、氨基酸类等;明确食品用香料、食品用香精的标签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 29924-2013)的规定,凡添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预包装食品应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进行标示;明确食品用香料质量规格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GB 29938-2020)及相关香料产品标准的规定。二是修改完善了部分食品用香料品种。梳理了表B.2和表B.3的食品用香料名单,删除了枯茗油等6个香料品种(其中枯茗油、葫芦巴已为香辛料,玫瑰茄、石榴果汁浓缩物、玉米穗丝已为普通食品,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行业已不再使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食用香料和提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对于香料管理的变化,将大茴香脑、根皮素调整为合成香料;修改和/或增加了柚苷(柚皮甙提取物)等香料的中英文名称、FEMA编号、编码等。  (五)关于附录C的修订  附录C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删除了部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品种。如删除了矿物油,将其使用规定与白油(液体石蜡)的使用规定进行整合;删除了磷酸铵,将其使用规定与磷酸氢二铵和磷酸二氢铵进行整合。二是基于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结合行业实际使用情况,修订了部分加工助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例如根据JECFA最新评估结果,同时参考美国、欧盟的规定,删除了1,2-二氯乙烷品种和使用规定;基于工艺必要性原则,删除了β-环状糊精用于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的规定;明确了过氧化氢作为加工助剂使用时的具体功能和使用范围等。三是规范部分加工助剂的中英文名称表述。例如将6号轻汽油(植物油抽提溶剂)修改为“植物油抽提溶剂”,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修改为“植物活性炭(稻壳来源)”,修改了纤维二糖酶等部分酶名称,修改了埃默森篮状菌Talaromyces emersonii等的菌种名称等。  (六)关于附录D的修订  根据修改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附录D中增加了营养强化剂的编号D.16,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最新修订版的规定增加了营养强化剂的定义。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中关于食品用香料的定义,将D.21食品用香料定义修改为“添加到食品产品中以产生香味、修饰香味或提高香味的物质”。  (七)关于附录E的修订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GB 2760-2014中部分食品类别与相关食品行业分类不一致,不能实现对实际食品类别的精准定位。为了使食品分类描述更加科学合理,在对各个食品行业进行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部分食品类别的描述。例如,为与相关食品产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持协调一致,修改了部分食品类别: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GB 271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合调味料》(GB 31644-2018)等规定,将配制酱油(食品分类号 12.04.02)和配制食醋(食品分类号 12.03.02)这两类产品归入液体复合调味料(食品分类号 12.10.03),将“醋(食品分类号12.03)”修改为“食醋(食品分类号12.03)”等,并对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行修改。再如:根据行业反馈意见,结合行业现状,修改了部分食品类别,如增加肉丸类食品类别,删除半起泡葡萄酒食品分类,修改了蜜饯凉果的食品分类,调整食糖的食品分类等。GB 276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pdf点击图片获取更多标准解读》》》》》》
  • 瞄准客户需求,打造标准品标杆企业 ——访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磊
    仪器信息网讯第十一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于2023年7月1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落下帷幕。今年展会汇集超过1200家参展企业和50000+专业观众共襄盛举。在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对公司的整体发展情况和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回应,也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张磊介绍到,阿尔塔科技拥有国内唯一一家省市级标准物质与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阿尔塔科技将依托重点实验室继续深耕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医药研发、临床检测等领域稳定同位素标记标准物质的结构设计合成和分离纯化、分析方法开发和质量控制,开展稳定同位素标记标准物质全产业链应用技术研究。在此次展会上,阿尔塔科技带来了新品氯化石蜡检测标准品,助力食品安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并推出全氟化合物系列配套产品及完善的解决方案,提供GB/T 5750、美国EPA等配套混标方案。新产品及配套的解决方案将全方位解决国内标准物质缺失的问题。谈到未来发展,张磊说“经过10余年的努力与积累,阿尔塔科技也成长为行业内国产高端有机标准品的知名品牌,我们也将在稳定同位素标记领域继续深耕,希望在这方面做到国产替代,并且带着产品走出国门,打开海外市场!”采访中,张磊更加详细的介绍了阿尔塔科技的新产品,以及既有的解决案例,更多内容请观看采访视频。
  • 我国鞋制品中有机锡等物质检测将采用国际标准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2013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公布,通知显示国家标准委将制定《鞋类和鞋类部件中存在的限量物质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鞋类和鞋类部件中存在的限量物质 有机锡的测定》等国家标准,这两项标准均为我国初次制定,并将分别采用国际标准ISO/TS 16181:2011和ISO/TS 16179:2012,起草单位为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   同时,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还将参与起草《皮革 材质鉴别 显微镜法》、《皮革 化学实验:二甲基甲酰胺含量的测定》、《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 防霉剂(TCMTB、CMK、OPP、OIT)的测定-液相色谱法》、《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这4项标准也为我国初次制定。 《2013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鞋及皮革检测相关标准 计划编号 项目名称 标准性质 制修订 代替标准号 采用国际标准 完成时间 主管部门 归口单位 起草单位 20130991-T-607 鞋类和鞋类部件中存在的限量物质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推荐 制定  ISO/TS 16181:2011 2015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 20130992-T-607 鞋类和鞋类部件中存在的限量物质 有机锡的测定 推荐 制定   ISO/TS 16179:2012 2015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 20130951-T-607 皮革 材质鉴别 显微镜法 推荐 制定   ISO/DIS 17131:2012 2014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国家皮革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 20130952-T-607 皮革 化学实验:二甲基甲酰胺含量的测定 推荐 制定     2014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 20130953-T-607 皮革和毛皮 化学试验 防霉剂(TCMTB、CMK、OPP、OIT)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推荐 制定   ISO 13365:2011 2014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国家皮革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20130954-T-607 皮革和毛皮 化学试验: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 推荐 制定     2014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食品TOP50盘点!
    2023年11月8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榜单包括98个一级学科,各个学科排名的对象是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发布的是在该学科排名前50%的高校,共有485所高校的5053个学科点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平台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高端人才5个指标类别,下设18个指标,共计70余项反映学科竞争力的观测变量。排名数据全部来自第三方数据源,如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和国内文献数据库等。(1)江南大学,连续7年位居中国第一(2)中国农业大学,连续7年位居中国第二(3)大连工业大学,连续2年位居中国第三(4)南昌大学,首次进入中国前五(5)南京农业大学,首次进入中国前五(6)东北农业大学,首次进入中国前十(7)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连续7进入榜单前十。(8)青岛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首次进入前五十。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包括98个一级学科,各个学科排名的对象是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发布的是在该学科排名前50%的高校,共有485所高校的5053个学科点上榜。中国顶尖学科数量,北大、清华遥遥领先,复旦、交大紧随其后。为了和当前中国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对高水平学科的认知口径保持一致,软科将全国前3%(或前2名)作为“中国顶尖学科”的标准,将位列全国前7%(或前3名)和前12%(或前4名)作为“中国一流学科”的标准。根据统计,共有103所大学的314个学科点入选中国顶尖学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以28个和26个中国顶尖学科位列全国前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14个和13个中国顶尖学科位列全国第三和第四,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各有12个中国顶尖学科,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有9个和8个中国顶尖学科。不仅“双一流”高校在中国顶尖学科统计中表现抢眼,非“双一流”高校也展现出强大实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岛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这13所高校各有1个顶尖学科。
  •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与泰坦科技(Titan)达成贝类毒素标准品战略合作
    2015年4月16日,泰坦科技副总裁周晓伟先生应邀出席上海市食品所关于贝类毒素标准品相关事宜的讨论会议,并参观食品所的样品分析实验室。作为食品所的科研物资总服务商,泰坦科技针对海洋食品安全中的贝类毒素的检测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受到食品所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泰坦科技发布贝类毒素(甲藻毒素)标准品,填补国内空白 贝类毒素其实是甲藻毒素,因容易在以海藻为食的贝类海产品中富集而被称为贝类毒素。近年来,食用贝类毒素中毒事件频发: 1.从2010年5月15日起,粤港澳陆续发生逾60例“毒带子”中毒事件,最终鉴定为贝类毒素中毒;2012年11月7日 – 香港进口的一批来自澳洲生产的活紫贻贝,验出麻痹性贝类毒素。2.浙江紫贻贝毒倒宁德100多人:2011年5月25日至30日,福建宁德市发生食用紫贻贝中毒事件,共有168位疑似食用淡菜中毒者入院治疗,中毒症状主要是呕吐和腹泻, 疑似“腹泻性贝毒”中毒。 雪卡毒素中毒事件:1.2006年广东雪卡毒素中毒人数就达数百人,汕头、深圳等地均发生过大规模中毒事件。其罪魁祸首是广东人喜欢食用容易遭受雪卡毒素污染的深海热带鱼类,如老虎斑、东星斑、西星斑、杉斑、苏眉等石斑鱼和鲈鱼等。 2.2012年4月,香港出现进食海鱼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 赤潮毒素的源头是有毒甲藻,甲藻(Dinoflagellate)又称双鞭毛藻,个体通常约几十微米大小,为海洋低等单细胞藻类,起源于15-14亿年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为海洋第二大浮游植物。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30个属,代表种约有1200多种,是赤潮生物中最主要的门类,大部分种属分布于热带海洋。 赤潮(甲藻)毒素为非蛋白质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一般具有热稳定性, 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中毒。按中毒症状和毒素来源不同,甲藻毒素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全球范围内DSP的分布(摘自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网页) 目前已有13个国家或组织制定了贝类水产品中DSP的限量标准,范围从16~200(OA)μg/100g。(1)其中美国FDA、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为20μg/100g (2)欧盟、德国、葡萄牙、爱尔兰、英国制定DSP(主要指OA)为16μg/100g (3)而日本规定了紫贻贝和扇贝中肠腺的标准分别为120μg/100g、200μg/100g (4)澳大利亚和德国规定贝类肝胰腺的标准为40μg/100g。我国也对海产品中贝类毒素进行了限量:(1)农业部2001-09-03发布2001-10-01实施的行业标准NY5073-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规定DSP不得检出(贝类);(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1年曾经发布了《无公害水产品的安全要求》,规定PSP含量 ? 80 pg/100g,DSP含量 ? 60 pg/100g ;(3)2002年国家海洋局发布海洋生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规定,DSP含量? 200mg/kg。但我国尚未制定水产品中DSP国家限量标准。 而作为检测DSP的关键试剂“大田软海绵酸标准品”,因技术原因,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海洋研究所垄断,非常昂贵,每毫克的价格要接近1.2万人民币。泰坦科技化学品产品团队联合国内海洋学,生物发酵学,化学分析学三个顶尖实验室,立项攻克难关,从Prorocentrum属甲藻中分离出Okadaic Acid并成功实现量产,填补了我国长期在该领域依赖进口标准品的技术空白,针对海洋食品安全中的贝类毒素检测提供标准品依据和相关技术服务,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业添砖加瓦。Prorocentrum lima 的实验室规模培养 大田软海绵酸 (OA) 的1H-NMR图谱 软海绵酸 (OA) 分子式 最后,泰坦科技软海绵酸(OA)产品已经上市啦,【探索平台】(www.tansoole.com)有售哦!
  • 康师傅、香飘飘等食品外包装检出致癌荧光物
    标准缺失、检测监管盲点导致包装存有安全隐患,涉及白家、康师傅、日清等众多知名品牌   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勇、实习生兰青报道:致癌物荧光物质竟然在大多一次性餐具中广泛存在,而市场上大量宣称“可降解、环保、淀粉基”的餐盒其实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记者昨日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食品包装质量情况调查发布会上了解到,由于国家标准缺失,导致一次性餐具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国标对双层纸要求不明确   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的国家标准中,没有对是否含有荧光性物质测试的内容,但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调查显示,送检样品近6成含荧光性物质。   在纸质餐具方面,调查小组将被调查的方便面桶、奶茶杯等样品送至检测中心,检测了其内层内表面和外层内表面的荧光性物质含量。调查结果显示,大多双层的纸质样品的外层荧光性物质均不符合食品用纸标准中规定的“100 平方厘米纸样中最大荧光面积不得大于5 平方厘米”要求,众多知名品牌均涉及其中。包括香飘飘麦香味奶茶、皇子香辣牛肉面味过桥米线桶、白家陈记正宗酸辣粉丝桶、今麦郎辣煌尚香锅麻辣牛肉面桶、康师傅香辣牛肉面方便面桶、日清合味道虾仁风味油炸型方便面桶、立顿经典纯香滑原味奶味茶杯和德御坊粗粮快饮纸杯、卡夫香蕉牛奶味软香饼方便杯等。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指出,此次调查的塑料餐具样品出现如此多的荧光变色现象,疑似人为添加了荧光增白剂。董金狮表示,荧光增白剂不像一般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体内蓄积, 大大削减人体免疫力,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纸质餐具企业则辩称, 其包装的里层是符合国标的, 而现有国标并没有对纸质包装的里外层做出明确要求。董金狮建议, 国家质检总局等标准相关部门应明确对双层纸的要求,对内、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卫生指标均作出明确规定。   “环保”餐具残渣超标严重   本次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打着环保餐具、淀粉基餐具或降解餐具的幌子而产品质量却存安全隐患, 降解餐具不降解,环保餐盒不环保的问题很严重。   广东地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蒸发残渣超标超市有:深圳沃尔玛超市新安罗田店、佛山大润发桂城店、深圳家乐福超市红宝店、深圳华润万家南大街店、乐购生活超市东莞市虎门店。   “消费者吃进肚里的已不只是饭菜,还有快餐盒中的塑料、石蜡以及石头粉。”董金狮指出,蒸发残渣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有毒有害物质, 甚至添加来源不明的废塑料等,如果有毒有害物质渗入食物内,消费者使用后就会造成慢性中毒。另外,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可降解、环保、淀粉基……”之类的宣传文字,目前环保餐盒没有标准依据,而降解餐盒只能是生物可降解,国家标准中已经将光降解和光生物降解餐盒废除,重点强调的是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可回收利用性能。
  • 曝部分瓜子添加明矾、工业石蜡炒制
    据《扬子晚报》报道,近日,网络在疯狂转发一条关于瓜子的新闻:茶瓜子跟茶叶完全“不沾边”、工业滑石粉让瓜子外表光鲜亮丽……网友们纷纷惊呼:“这下你还敢吃瓜子吗?”对此,记者拿街头买的瓜子做了实验,发现瓜子浸泡半小时,清水确实变得又黄又浑。   据行业的知情人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不法商贩尤其是小摊贩在煮瓜子的时候会添加明矾,为的是使瓜子不容易受潮变软,保持好的口感 而违规的滑石粉则一般在炒制的时候添加 除此之外,工业石蜡也会出现在瓜子中,为的是给瓜子“美容”,起到“抛光”的效果。
  • 2021年AOAC食品安全技术与标准研讨会日程公布
    食品安全与技术标准是全球关注多方参与的议题,为进一步交流国内外最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标准,跟踪AOAC/ISO/IDF等国际组织标准项目研究进展,了解AOAC/ISO/IDF国际乳品标准项目的进展情况;搭建有利于我国检测方法与国际检测标准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和AOAC中国分部将举办2021年AOAC食品安全技术与标准研讨会。主要议题:• 国内外检测标准组织对话与合作• 食品完整性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食品微生物检测与技术进展• 特殊食品(特医、特膳)检测技术及法规• 国内外检测标准方法比对• 国家食品安全检测标准跟踪评价进展•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第三方检测技术创新及发展•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进展、热点介绍及智能化检测技术国际在线嘉宾:Erin Crowley President of AOAC INTERNATIONALDavid B. Schmidt CEO, AOAC INTERNATIONALDarryl Sullivan Chair, AOAC SPIFANErik Konings Past President, AOAC INTERNATIONALDeAnn Benesh Past President, AOAC INTERNATIONALSteve Holroyd Chair IDF/ISO Methods Standards Steering GroupJohn Szpylka Chair, AOAC’s food authenticity methods (FAM) program会议注册2021年10月18日(星期一) 时间:13:30-19:00地点: 北京新青海喜来登酒店(中国北京西营街8号)联系人:梁军舰(86 186 1595 1165)E-mail:section@aoacchina.org 张晓梅(86 185 6278 9878)E-mail:zhangxm@aoacchina.org日程三楼 大宴会厅08:30-08:55开 幕 仪 式08:55-12:00国内外检测标准组织对话与合作主持嘉宾:梁成珠 博士,AOAC中国分部主席 联席主持:肖晶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四室 主任08:55-09:05AOAC INTERNATIOAN标准研究制定进展 David B. Schmidt AOAC INTERNATIONAL 首席执行官09:05-09:25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改革与发展刘先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 副司长09:25-09: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肖晶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 主任09:45-10:00茶歇(合影)10:00-10:20食品安全与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巩忠福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标准处 处长10:20-10:40AOAC INTERNATIONAL与各分部的合作Erin Crowley AOAC INTERNATIONAL 主席10:40-11:00中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中国农科院 邱静 研究员11:00-11:15IDF/ISO 乳品标准方法开发进展Steve Holroyd IDF/ISO 方法标准组组长11:15-11:30抗体免疫沉淀结合质谱技术的迹量蛋白质及其衍生物的研究策略胡克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1:30-12:00SPIFAN项目跟踪Darry Sullivan, Eurofin 食品完整性和创新首席战略官,SPIFAN和SPIFAN营养方法ERP主席12:00-13:30午 餐2021年10月19日(星期二) 分 会 报 告13:20-15:40(大宴会厅3)论 坛 一: 食品完整性主持嘉宾:彭虹,女,玛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高级研发经理联席主持:徐杰,男,达能公司大中国区食品安全总监13:20-13:40基于质谱的组学技术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张九凯 博士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13:40-14:00食品过敏原快速检测的挑战与实践李振兴 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 14:00-14:20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质量控制和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及标准化研究樊双喜 博士 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14:20-14:40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品真实性分析中的应用Bala Ganesan 博士 玛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 14:40-15:00基于液相色谱-质谱的食品完整性分析张鸿伟 博士 研究员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15:00-15:20农产品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进展赵燕 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15:20-15:40可可中生物活性物质(黄烷醇和原花青素)检测方法的建立Ugo Bussy 博士 Mars Incorporated 15:40-15:45茶歇15:45-17:50(大宴会厅3)论 坛 二: 微生物专场主持嘉宾:李凤琴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研究员15:45-16:05机器学习在蜡样芽胞杆菌鉴定分型中的应用闫韶飞 副研究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16:05-16:25代谢组学技术在单增李斯特菌家系及血清型分析中的应用王娉 研究员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16:25-16:453M在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效率提升的解决方案霍建伟 高级工程师3M中国有限公司16:45-17:05微生物能力验证之培养基适用性经验分享刘英涛 飞鹤乳业中心实验室 微生物经理17:05-17:25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陈怡文 助理研究员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17:25-17:40常见致病菌选择性分离平板上易混淆菌的解析胡朋 技术支持主管 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7:40-18:00ISO 16140-3:2021 方法确认标准 介绍DeAnn Benesh AOAC前主席 3M食品安全部全球法规经理13:30-15:30(大宴会厅1)论 坛 三:USP 食品配料及膳食补充剂供应链完整性解决方案 – 标准、培训及认证主持嘉宾: 凌霄 博士,USP中国对外事务总监13:30-13:40USP的介绍凌霄 博士 USP中国对外事务总监13:40-14:05USP FCC 食品配料标准对保证供应链完整性的作用Steve Gendel 博士,USP 美国食品科学总监14:05-14:30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评估与管理张俭波 博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14:30-14:55USP 基质标准物质和蛋白检测标准Kenny Xie 博士, USP 美国食品高级科学联络官14:55-15:20USP 食品配料和膳食补充剂标准以及服务苏丽娜 USP 中国食品、膳食补充剂、草药战略客户发展经理15:20-15:30问题与解答15:30-15:40茶歇15:40-17:40(大宴会厅1)论 坛 四: 国内外左旋肉碱检测技术交流主持嘉宾:肖晶 博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席主持:鲍蕾 博士 雀巢食品安全研究院15:40-16:00适合用于婴幼儿配方粉合规判定的分析方法的选择Erik Konings AOAC INTERNATIONAL前主席16:00-16:20国内外检测方法比对2019-2020年研究进展吕宁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副主任16:20-16:40左旋肉碱检测方法的开发余晓琴 博士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6:40-17:00左旋肉碱国内外检测技术的比较Erik Konings AOAC INTERNATIONAL前主席17:00-17:30圆桌讨论主持:肖晶 博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圆桌讨论专家:余晓琴,李澍才,肖伟敏,等7人,Erik Konings Darryl Sullivan, Jeffry Shippar, Esther Campos-Giménez, Brendon Gill, Hans Cruijsen,等17:30-17:40专题总结发言肖晶 博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18:00-20:00(大宴会厅1)论 坛 五: 食品中脂肪酸检测方法研讨主持嘉宾:肖晶 博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18:00-18:30脂肪酸检测国内外标准比较研究青岛海关技术中心18:30-19:00《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标准修订进展及验证数据分享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19:00-19:20ISO16958-2015方法介绍(视频演示/数据分享)及建议崔雪泓 雀巢天津质量保证中心19:20-20:00专家讨论研讨会参会人员2021年10月20日(星期三) 分 会 报 告 08:00-10:00(大宴会厅3)论 坛 六: 新兴风险检测技术研讨主持嘉宾:吴玉杰博士,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联席主持:张鑫欣, 达能食品安全化学总监08:00-08:25基于大数据的新兴风险解读吴玉杰 博士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验秘书处标准组组长08:25-08:45新兴风险监测的分析技术发展及应用陈达炜 研究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08:45-09:05氯酸盐及高氯酸盐的检测技术与讨论李绍波 博士 成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09:05-09:25新兴风险预测,预防,管理工业界实践杨晶华 达能食品安全合作伙伴与项目管理负责人09:25-09:40国际新兴风险监测管理介绍付萌 梅里埃营养科学(中国)诺安实力可 中国区实验室运营总监09:45-10:00专家讨论与问答10:00-12:20(大宴会厅3)论 坛 七: 检验方法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主持嘉宾:肖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四室主任联席主持:周琦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副秘书长 研究员10:00-10:15检验方法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研究王珮玥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10:15-10:30检验方法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程序研究徐琼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10:30-10: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比对研究吕宁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副主任10:45-11:00检验方法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基础标准研究李绍波 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1:00-11:15检验方法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模式研究郭新东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11:15-11:35酵母β-葡聚糖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刘畅 博士 美赞臣亚太研发中心中国分析科学副总监11:35-11:55ICPMS法分析食品中的碘——基于新国标GB 5009.267赵志飞 安捷伦原子光谱应用工程师11:55-12:10婴幼儿食品维生素K1检验方法比较研究李秀英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12:10-12:20开放式讨论周琦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副秘书长 研究员08:00-10:30(大宴会厅1)论 坛 八: 食品分析热点与智能化技术主持嘉宾:杨永坛 博士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质量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联席主持:朱丽敏 博士 仪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8:00-8:20食品中750种污染物免疫定量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胥传来 教授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8:20-8:40农兽残检测及筛查解决方案刘芳 岛津市场部8:40-9:10食用油中甾醇智能分析方案——最新在线LC-GC二维色谱联用法张鸿 上海仪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9:10-9:30涂渍油脂或石蜡大米的鉴定——定量分析方法谢刚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油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9:30-9:50食用油脂及相关基质中氯丙醇(酯)与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案及智能化分析曹文明 益海嘉里研发中心高级科学家9:50-10:10新型荧光定量速测系统在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测定的应用严义勇 博士 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0:10-10:30食品中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和应用肖亚兵 天津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研究员10:30-12:00(大宴会厅1)论 坛 九: 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和发展主持嘉宾:武彦文 博士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研究员联席主持:刘小芳 赛默飞色谱质谱业务部食品及痕量元素分析市场经理10:30-10:50分析测试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食品安全的体系构建和提升薄涛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色谱和质谱事业部技术支持总监10:50-11:10多维色谱联用技术在矿物油分析中的应用武彦文 博士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研究员11:10-11:30哲斯泰食用油脂安全检测整体方案邱曹华 哲斯泰(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11:30-11:45膳食纤维检测方法探讨于佳勇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1:45-12:00安全、营养、健康,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何顺应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崔芳 华测检测食农与健康产品研究院负责人12:00-12:20食品生产环境快速检测技术创新万江 史密斯集团大中华区总裁12:00-13:30午 餐13:30大会结束,参展商撤展会议日程安排和演讲题目可能根据专家建议略有调整,大会组委会保留修改解释权。
  • 【标准解读】GB/T 4985-2021 石油蜡针入度测定法
    国家标准《石油蜡针入度测定法》由TC280(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TC280SC3(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蜡类产品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本标准将于2022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主要起草人:郭士刚、王少军、高旭锋、凌凤香、张会成、蒋秀华、刘锦凤、于锡闻、吕申宏、段卫宇。本文由标准由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 张会成著,文章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违者必究。一、修订背景石油蜡针入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标准针刺入蜡试样的深度,是石油蜡硬度的测量结果,影响到蜡的使用性能。GB/T 4985-2010随着形势发展已不能满足指标表征的需要:一是蜡的来源渠道增加,市场出现非天然石油蜡蜡等产品;二是GB/T 254《半精炼石蜡》、NB/SH/T 0013《微晶蜡》中含有35℃下针入度指标,而方法中未规定测定精密度,市场又出现了40℃针入度要求;三是部分石油蜡产品25℃下针入度不能充分区分产品性能;四是方法中缺乏自动化仪器操作过程,而市场用户已普遍使用;五是我国是蜡生产大国,更是蜡出口大国,但不是标准强国,执行标准需紧跟国际先进标准或严于先进标准。满足要求的修订标准已发布实施。不同试验温度针入度,1/10mm样品25℃30℃35℃40℃45℃半精炼蜡60#1523314871半精炼蜡54#183977139163全精炼蜡64#1619233244微晶蜡70#1922324968 二、修订的技术内容标准主要修订技术内容:1.增加了费托蜡、合成蜡、生物蜡等产品;2.增加了自动针入度计的试验过程;3.修订了制样试验温度;4.增加了质量控制内容;5.增加了35℃、40℃下结果精密度。标准主要技术变化GB/T 4985-2010GB/T 4985-2021适用范围石油蜡石油蜡、费托蜡、合成蜡、生物蜡仪器设备手动针入度计手动针入度计、自动针入度计制样温度23.9℃±2.2℃24.0℃±2.0℃质量控制无增加了质量控制要求精密度25℃精密度25℃、35℃、40℃下精密度三、修订过程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负责起草,组织6家单位参与,共使用5种自动和手动设备,10个样品包括全精炼蜡、半精炼蜡、粗石蜡、工业石蜡、食品添加剂石蜡、费托蜡、石蜡,测定结果使用GB/T 6683进行数据处理,获得精密度。四、试验过程注意事项1、仪器调节:水准仪保证标准针垂直,脱落无明显阻力。2、零”点调节:自动设备科自动零点调节,手动设备可以转动数字表盘达到指针指“0”,也可以记录指针位置作为相对零点,用减差法计算针入度。3、水浴控制:温度变化控制在±0.1 ℃以内,水液面高于试样上表面25mm。4、温度测量:全浸型温度计保证水液面高于水银柱,必要时需进行校正。5、精密温度计、标准针、秒表须检定校准并实验室确认。
  • 卫计委发布24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GB 1886.3-2016)等24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标准修改单的公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6年 第11号 /p p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GB 1886.3-2016)等24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标准修改单。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p p   GB 188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 /p p   GB 188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 /p p   GB 188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盐酸 /p p   GB 1886.1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钠 /p p   GB 1886.2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 /p p   GB 1886.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钙 /p p   GB 1886.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油 /p p   GB 1886.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钠 /p p   GB 1886.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石蜡 /p p   GB 1886.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 /p p   GB 1886.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 /p p   GB 1886.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氯化钙 /p p   GB 1886.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 /p p   GB 1886.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 /p p   GB 1886.5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单辛酸甘油酯 /p p   GB 1886.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 /p p   GB 1886.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胺醚 /p p   GB 1886.7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半胱氨酸盐酸盐 /p p   GB 1886.7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罗汉果甜苷 /p p   GB 1886.7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合成) /p p   GB 1886.8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铵磷脂 /p p   GB 1886.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 /p p   GB 1886.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镁 /p p   GB 1886.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钠 /p p   GB 1886.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钾 /p p   GB 1886.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松香季戊四醇酯 /p p   GB 1886.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糖醇(又名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 /p p   GB 1886.10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又名十八烷酸) /p p   GB 1886.10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钙 /p p   GB 1886.10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辣椒橙 /p p   GB 1886.1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楂核烟熏香味料I号、II号 /p p   GB 1886.1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核糖 /p p   GB 1886.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 /p p   GB 1886.17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5′-鸟苷酸二钠 /p p   GB 1886.1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 /p p   GB 1886.1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迷迭香提取物 /p p   GB 1886.17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 /p p   GB 1886.17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p p   GB 1886.17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麻籽胶(又名富兰克胶) /p p   GB 1886.17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构化乳糖液 /p p   GB 1886.17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甘露糖醇 /p p   GB 1886.17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 /p p   GB 1886.17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钙 /p p   GB 1886.18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β-环状糊精 /p p   GB 1886.18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 /p p   GB 1886.18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麦芽酮糖 /p p   GB 1886.18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 /p p   GB 1886.18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 /p p   GB 1886.1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琥珀酸单甘油酯 /p p   GB 1886.18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 /p p   GB 1886.18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 /p p   GB 1886.18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田菁胶 /p p   GB 1886.18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3-环己基丙酸烯丙酯 /p p   GB 1886.19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乙酯 /p p   GB 1886.1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醛 /p p   GB 1886.1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乙醇 /p p   GB 1886.1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丙酸乙酯 /p p   GB 1886.1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酸乙酯 /p p   GB 1886.1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酸异戊酯 /p p   GB 1886.1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酸乙酯 /p p   GB 1886.19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乙酯 /p p   GB 1886.1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α-松油醇 /p p   GB 1886.19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然薄荷脑 /p p   GB 1886.20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 /p p   GB 1886.20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苄酯 /p p   GB 1886.20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异戊酯 /p p   GB 1886.20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戊酸异戊酯 /p p   GB 1886.20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洲薄荷素油 /p p   GB 1886.20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香芹酮 /p p   GB 1886.20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香芹酮 /p p   GB 1886.20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中国肉桂油 /p p   GB 1886.20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基麦芽酚 /p p   GB 1886.20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正丁醇 /p p   GB 1886.2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丙酸 /p p   GB 1886.21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茶多酚(又名维多酚) /p p   GB 1886.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酪蛋白酸钠(又名酪朊酸钠) /p p   GB 1886.21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硫 /p p   GB 1886.21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 /p p   GB 1886.2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白油(又名液体石蜡) /p p   GB 1886.2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氧化镁(包括重质和轻质) /p p   GB 1886.21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 /p p   GB 1886.21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铝色淀 /p p   GB 1886.21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铝色淀 /p p   GB 1886.22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 /p p   GB 1886.2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铝色淀 /p p   GB 1886.2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 /p p   GB 1886.22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铝色淀 /p p   GB 1886.2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铝色淀 /p p   GB 1886.2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氧基喹 /p p   GB 1886.2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丙二醇酯 /p p   GB 1886.2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p p   GB 1886.2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碳 /p p   GB 1886.22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 /p p   GB 1886.2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p p   GB 1886.23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链球菌素 /p p   GB 1886.23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 /p p   GB 1886.23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 /p p   GB 1886.2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 /p p   GB 1886.2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 /p p   GB 1886.2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丙二醇脂肪酸酯 /p p   GB 1886.23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 /p p   GB 1886.2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 /p p   GB 1886.23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琼脂 /p p   GB 1886.2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甘草酸一钾 /p p   GB 1886.2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甘草酸三钾 /p p   GB 1886.24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甘草酸铵 /p p   GB 1886.2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 /p p   GB 1886.2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紫甘薯色素 /p p   GB 1886.2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复配膨松剂 /p p   GB 1886.24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 /p p   GB 1886.2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钾 /p p   GB 1886.2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稳定态二氧化氯 /p p   GB 1886.2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4-己基间苯二酚 /p p   GB 1886.25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酸钠 /p p   GB 1886.25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氧化铁黑 /p p   GB 1886.25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氧化铁红 /p p   GB 1886.25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羟基硬脂精(又名氧化硬脂精) /p p   GB 1886.25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刺梧桐胶 /p p   GB 1886.25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活性炭 /p p   GB 1886.25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甲基纤维素 /p p   GB 1886.25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溶菌酶 /p p   GB 1886.25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正己烷 /p p   GB 1886.25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蔗糖聚丙烯醚 /p p   GB 1886.26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橙皮素 /p p   GB 1886.26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根皮素 /p p   GB 1886.26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柚苷(柚皮甙提取物) /p p   GB 1886.2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玫瑰净油 /p p   GB 1886.26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小花茉莉净油 /p p   GB 1886.26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桂花净油 /p p   GB 1886.2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茶酊 /p p   GB 1886.26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绿茶酊 /p p   GB 1886.2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罗汉果酊 /p p   GB 1886.2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芥末提取物 /p p   GB 1886.27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茶树油(又名互叶白千层油) /p p   GB 1886.2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茅油 /p p   GB 1886.2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大蒜油 /p p   GB 1886.27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香花蕾油 /p p   GB 1886.27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杭白菊花油 /p p   GB 1886.27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白兰花油 /p p   GB 1886.27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白兰叶油 /p p   GB 1886.27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树兰花油 /p p   GB 1886.27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椒样薄荷油 /p p   GB 1886.27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洋茉莉醛(又名胡椒醛) /p p   GB 1886.28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戊酸乙酯 /p p   GB 1886.28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茅醛 /p p   GB 1886.28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麦芽酚 /p p   GB 1886.28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基香兰素 /p p   GB 1886.28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覆盆子酮(又名悬钩子酮) /p p   GB 1886.2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丙酸苄酯 /p p   GB 1886.28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酸丁酯 /p p   GB 1886.28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戊酸乙酯 /p p   GB 1886.28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乙酯 /p p   GB 1886.28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苄酯 /p p   GB 1886.29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吡嗪 /p p   GB 1886.2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3-二甲基吡嗪 /p p   GB 1886.2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2,3,5-三甲基吡嗪 /p p   GB 1886.2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5-羟乙基-4-甲基噻唑 /p p   GB 1886.2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乙酰基噻唑 /p p   GB 1886.2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2,3,5,6-四甲基吡嗪 /p p   GB 1886.2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铁铵 /p p   GB 190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5& #39 -胞苷酸二钠 /p p   GB 478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p p   GB 4789.4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肠杆菌科检验 /p p   GB 500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 /p p   GB 500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p p   GB 500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p p   GB 5009.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p p   GB 5009.3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 /p p   GB 5009.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p p   GB 500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p p   GB 5009.4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盐指标的测定 /p p   GB 5009.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中麸氨酸钠(谷氨酸钠)的测定 /p p   GB 5009.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p p   GB 5009.8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 /p p   GB 5009.8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p p   GB 5009.9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 /p p   GB 5009.12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的测定 /p p   GB 5009.1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 /p p   GB 5009.1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 /p p   GB 5009.15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植酸的测定 /p p   GB 5009.15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有机酸的测定 /p p   GB 5009.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 /p p   GB 5009.17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三甲胺的测定 /p p   GB 5009.18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二醛的测定 /p p   GB 5009.20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 /p p   GB 5009.2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泛酸的测定 /p p   GB 5009.2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有机锡的测定 /p p   GB 5009.2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测定 /p p   GB 5009.2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酒中乙醇浓度的测定 /p p   GB 5009.2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氢残留量的测定 /p p   GB 5009.2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p p   GB 5009.2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p p   GB 5009.22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p p   GB 5009.2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羰基价的测定 /p p   GB 5009.23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挥发酚残留量的测定 /p p   GB 5009.23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果、蔬菜及其制品中甲酸的测定 /p p   GB 5009.23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中游离矿酸的测定 /p p   GB 5009.2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铵盐的测定 /p p   GB 5009.2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p p   GB 5009.2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p p   GB 5009.23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pH值的测定 /p p   GB 5009.2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 /p p   GB 5009.23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酸度的测定 /p p   GB 5009.2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伏马毒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高温烹调食品中杂环胺类物质的测定 /p p   GB 5009.2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氧化氯的测定 /p p   GB 5009.2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聚葡萄糖的测定 /p p   GB 5009.24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氧化钛的测定 /p p   GB 5009.2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纽甜的测定 /p p   GB 5009.2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叶黄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测定 /p p   GB 5009.25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乙基麦芽酚的测定 /p p   GB 5009.25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1,2-丙二醇的测定 /p p   GB 5009.25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乙酰丙酸的测定 /p p   GB 5009.25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源性食品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测定 /p p   GB 5009.25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植物油脂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测定 /p p   GB 5009.25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果聚糖的测定 /p p   GB 5009.25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种磷酸盐的测定 /p p   GB 5009.25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p p   GB 5009.25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棉子糖的测定 /p p   GB 5009.25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生物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6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叶绿素铜钠的测定 /p p   GB 5413.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冰点的测定 /p p   GB 5413.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核苷酸的测定 /p p   GB 14883.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总则 /p p   GB 14883.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氢-3的测定 /p p   GB 14883.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锶-89和锶-90的测定 /p p   GB 1488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钷-147的测定 /p p   GB 1488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钋-210的测定 /p p   GB 1488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镭-226和镭-228的测定 /p p   GB 14883.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天然钍和铀的测定 /p p   GB 1488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钚-239、钚-240的测定 /p p   GB 14883.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碘-131的测定 /p p   GB 14883.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铯-137的测定 /p p   GB 31604.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 /p p   GB 3160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干燥失重的测定 /p p   GB 3160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中挥发物的测定 /p p   GB 3160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中提取物的测定 /p p   GB 31604.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中灼烧残渣的测定 /p p   GB 3160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脱色试验 /p p   GB 3160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总迁移量的测定 /p p   GB 3160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 /p p   GB 31604.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迁移量的测定 /p p   GB 2920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氮气 第1号修改单 /p p   GB 306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 第1号修改单 /p p   特此公告。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卫生计生委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8月31日 /p p   附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GB 1886.3-2016)等24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标准修改单.rar /p p br/ /p
  •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老了”
    现行中国食品安全标准10年以上标龄的占1/4,个别甚至已超20年未修订。历史沉疴、行业利益、交叉繁琐的行政程序造成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落后。   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相比,目前中国的食品标准混乱、无序、落后。   标准低,还“打架”   484与22289相比,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为后者的2.2%,但这就是农药残留限量指标项目中,欧盟与中国的差距。   这仅仅是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冰山一角。最近随着雀巢等欧洲知名品牌婴儿食品中的“砷、铅、镉等重金属含量”中外检测标准不同的争议,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低于国际标准的质疑再次升温。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与国外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相比,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不仅少,而且很多标准低,以致引发诸多国际贸易纠纷。   目前,食品国际标准和分析方法主要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简称CAC)、国际卫生组织等发布。其中,CAC成立于1961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组建的政府间组织。   截至2009年,CAC已制定了8000多个国际食品标准、3274个农药残留限量、1005个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但这一国际标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2006年实施的鲜冻禽肉国家标准,只有土霉素与CAC的规定一致。中国的国标与国际标准,尤其是欧盟标准差距比较大,如己烯雌酚(一种环境激素),欧盟规定的残留最高限量是0.001毫克/公斤,而我国国标是0.25毫克/公斤,相差250倍。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斌介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只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2522项,美国多达4000多项,日本则达数万项。   以水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例,南方周末记者发现,欧盟首先将水果分为干果、鲜果、硬果和软果等,其中鲜果又分苹果、香蕉、葡萄、柑橘等,每一种农产品对应各自不同农药限量标准。   在美国食品标准中,苹果有160多种、梨有80多种、白菜有60多种、芹菜有30多种、菠菜有30多种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国内与国际有机食品标准要求不接轨,造成了农产品连续出口受阻。”张正斌说。我国绿色食品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和A级。AA级比A级食品在各方面标准都要严格,与国际接轨,而A级符合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需求,业内戏称是“吃不倒下岗职工”。   标准落后只是一方面,更让食品企业、研究者无所适从的是标准的“打架”。   我国现有的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4四大类,主管部门各不相同。仅果蔬这一类行业标准,就分布在农业、林业、商检、商业、轻工、供销6个主管部门。“一些标准互相重复,另一些重要标准却是空白。”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工程师颜丽说。   在农业部发布的农业标准NY/T833-2004《草菇》和原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商检标准SB/T10038-1992《草菇》中,颜丽发现,有些地方用不同的定义各自进行归类,甚至用相反的指标进行互相矛盾的界定。   同一类食品国标、行标重复的情况也比较突出。以金霉素为例,在GB16869国标中,规定的残留量为1毫克/公斤,而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标准为0.1毫克/公斤。在其它标准规定中,金霉素在肉中的残留量为0.1毫克/公斤,在肝中为0.3毫克/公斤,在肾中为0.6毫克/公斤。   修修补补30年   “我们以前根本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从去年开始才逐渐清理旧的标准,重新制定。所谓的食品安全标准只能说是食品卫生标准,目的是食品干净卫生,并不太科学。”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贮藏保鲜与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唐书泽教授说。   1980年代末,中国开始逐步颁布各类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此前的国家标准很多是感官、净化指标。在最近5年,两部重量级法律才逐渐出台:2006年的农产品质量法,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   30年间,中国食品标准仅有过三次大范围的颁布和修订。据颜丽介绍,现行标准的标龄在10年以上的占了1/4,个别的标准甚至已超过20年未修订。根据《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也正是这30年,CAC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上最权威,也是各国唯一的食品安全参考标准,出版食品法典13卷,并每2年召开一次国际研讨会。   我国与标准制定有关的部门有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涉及的标委会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从计划到发布,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导致标准制定周期长。如农业部发布了140多种兽药的最高残留限量规定,但目前仅发布了其中50多种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曾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往往标准低一点,就有大量企业被放进去,标准一高,一些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就会被淘汰。“我们的某些标准恰恰是迁就了一些落后企业。”   2003年,卫生部在发布《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计划》时就指出,我国的3400项食品标准总体水平偏低,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都得不到有效执行。   直至2006年底,农业部等九部门出台食品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由 23%提高到55%。不过,即便如此,国内外差距仍非常大。   2010年卫生部开始了食品标准的大清理。截至2011年4月,已发布172项新的国标,包括乳品安全标准68项、食品添加剂标准102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项(包括66种农药残留限值),废止了食品中锌、铜、铁限量标准。   不过,尽管业界呼吁修订国标,但在记者采访的十多名食品标准专家中,几乎没有一位同意将标准迅速提高到CAC、欧盟或者日本标准。   “并不是欧盟和日本标准就是最好的,世界各国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时,都会相应照顾本国利益,保护本国的企业。”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吴成业说。   他举例道,福建省的鳗鱼80%出口到日本,但日本本土也产鳗鱼,为保护国内产业,便增加对中国鳗鱼的检测项目,制造贸易壁垒。“他们非常清楚我们用什么药,所以每次都能卡住我们。”吴成业说。   一个相反的案例是,我国进口的品客薯片被查出含有禁用的食品添加剂溴酸钾,进口乐事薯片、依云矿泉水也先后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这三大国际知名企业的产品被我国判定为不合格,正是因为中国的标准在某些方面严于欧盟、美国。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食品检测分委会委员王强认为,标准制定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消费者需要,二是产业要求。欧盟制定严格的标准一个重要原因是欧盟进口产品多,所以标准很高。而美国的比欧盟稍低,主要是为保护本国产业。   毋庸置疑,旧的标准应彻底更新,但应修订成什么样的标准?颜丽提议,要让大部分的企业“踮踮脚,跳一跳都能够到”。
  • 质检总局公布我国最新食品添加剂标准目录
    国家质检总局7月26日消息,我国最新的食品添加剂标准目录公布,详细见下表: 食品添加剂品种名称 标准名称 备注 1.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 GB 1987-2007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   2.食品添加剂 乳酸 GB 2023-2003 食品添加剂 乳酸   3.食品添加剂 dl-酒石酸 GB 15358-2008 食品添加剂 dl-酒石酸   4.食品添加剂 L(+)-酒石酸 GB 25545-2010 食品添加剂 L(+)-酒石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5.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 GB 13737-2008 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   6.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 GB 25544-2010 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7.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冰醋酸) GB 1903-2008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冰醋酸)   8.食品添加剂 碳酸钾 GB 25588-2010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钾 GB 14889-1994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钾   10.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钠 GB 6782-2009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钠   11.食品添加剂 富马酸 GB 25546-2010 食品添加剂 富马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钾 GB 25563-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3.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 GB 25586-2010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4.食品添加剂 盐酸 GB 1897-2008 食品添加剂 盐酸   15.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 GB 5175-2008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   16.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GB 1886-2008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17.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钙 GB 25572-2010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钙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8.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钾 GB 25575-2010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9.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钾 GB 25589-2010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0.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钾 GB 25560-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1.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钠 GB 25565-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2.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钙 GB 25559-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钙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3.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 GB 1889-2004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   24.食品添加剂 焦磷酸二氢二钠 GB 25567-2010 食品添加剂 焦磷酸二氢二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5.食品添加剂 焦磷酸钠 GB 25557-2010 食品添加剂 焦磷酸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6.食品添加剂 乳酸钠(溶液) GB 25537-2010 食品添加剂 乳酸钠(溶液)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7.食品添加剂 磷酸 GB 3149-2004 食品添加剂 磷酸   28.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 GB 1890-2005 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   29.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 GB 1892-2007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   30.食品添加剂 乳酸钙 GB 6226-2005 食品添加剂 乳酸钙   31.食品添加剂 L-乳酸钙 GB 25555-2010 食品添加剂 L-乳酸钙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32.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钙 GB 25558-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33.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一钠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一钠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34.食品添加剂 亚铁氰化钾(黄血盐钾) GB 25581-2010 食品添加剂 亚铁氰化钾(黄血盐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35.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硅 GB 25576-2010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硅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36.食品添加剂 硅铝酸钠 GB 25583-2010 食品添加剂 硅铝酸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37.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 GB 25578-2010 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38.食品添加剂 微晶纤维素 食品添加剂 微晶纤维素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39.食品添加剂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GB1916-2008 食品添加剂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40.食品添加剂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GB 1900-2010 食品添加剂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41.食品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 GB 3263-2008食品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   42.食品添加剂 茶多酚 QB 2154-1995(2009)食品添加剂 茶多酚   43.食品添加剂 植酸(肌醇六磷酸) HG 2683—1995(2007)食品添加剂 植酸(肌醇六磷酸)   44.食品添加剂 特丁基对苯二酚 GB 26403-2011食品添加剂 特丁基对苯二酚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 45.食品添加剂 甘草抗氧物 QB 2078-1995(2009)食品添加剂 甘草抗氧物   46.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钙 GB 15809-1995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钙   47.食品添加剂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GB 16314-1996食品添加剂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48.食品添加剂 迷迭香提取物 QB/T 2817-2006食品添加剂 迷迭香提取物   49.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 GB 8273-2008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   50.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 GB 22558-2008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   51.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 GB 16313-1996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   52.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dl-a-醋酸生育酚) GB 14756-2010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dl-a-醋酸生育酚)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53.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 GB 1905-2000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   54.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 GB 13736-2008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   55.食品添加剂 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 食品添加剂 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56.食品添加剂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食品添加剂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57.食品添加剂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 GB 22215-2008食品添加剂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   58.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钠 GB 1893-2008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钠   59.食品添加剂 无水亚硫酸钠 GB 1894-2005食品添加剂 无水亚硫酸钠   60.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钾 GB 25570-2010 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1.食品添加剂 亚硫酸氢钠 GB 25590-2010 食品添加剂 亚硫酸氢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2.食品添加剂 硫磺 GB 3150—2010 食品添加剂 硫磺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3.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铵 GB 1888-2008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铵   64.食品添加剂 酒石酸氢钾 GB 25556-2010 食品添加剂 酒石酸氢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5.食品添加剂 复合膨松剂 GB 25591-2010 食品添加剂 复合膨松剂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6.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钾 GB 1895-2004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钾   67.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铵 GB 25592-2010 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铵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8.食品添加剂 羟丙基淀粉醚 QB 1229-1991(2009)食品添加剂 羟丙基淀粉醚   69.食品添加剂 山梨糖醇液 GB 7658-2005食品添加剂 山梨糖醇液   70.食品添加剂 聚葡萄糖 GB 25541-2010 食品添加剂 聚葡萄糖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71.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钠 GB 1887-2007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钠   72.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 GB 1898-2007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   73.食品添加剂 碳酸镁 GB 25587-2010 食品添加剂 碳酸镁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74.食品添加剂 偶氮甲酰胺 食品添加剂 偶氮甲酰胺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75.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 GB 4479.1—2010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76.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铝色淀 GB 4479.2-2005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铝色淀   77.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 GB 4480.1-2001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   78.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铝色淀 GB 4480.2-2001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铝色淀   79.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 GB 4481.1—2010 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80.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铝色淀 GB 4481.2—2010 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铝色淀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81.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 GB 6227.1—2010 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82.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铝色淀 GB 6227.2-2005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铝色淀   83.食品添加剂 亮蓝 GB 7655.1-2005食品添加剂 亮蓝   84.食品添加剂 亮蓝铝色淀 GB 7655.2-2005食品添加剂 亮蓝铝色淀   85.食品添加剂 新红 GB 14888.1-2010 食品添加剂 新红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86.食品添加剂 新红铝色淀 GB 14888.2-2010 食品添加剂 新红铝色淀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87.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 GB 17511.1-2008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   88.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铝色淀 GB 17511.2-2008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铝色淀   89.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 GB 17512.1-2010 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0.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铝色淀 GB 17512.2-2010 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铝色淀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1.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 GB 8821—2010 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2.食品添加剂 天然β-胡萝卜素 QB 1414-1991(2009)食品添加剂 天然β-胡萝卜素   93.食品添加剂 甜菜红 QB/T 3791-1999(2009)食品添加剂 甜菜红   94.食品添加剂 紫胶红色素 GB 4571—1996食品添加剂 紫胶红色素   95.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 GB 10783-2008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   96.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 GB 8817-2001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   97.食品添加剂 红米红 GB 25534-2010 食品添加剂 红米红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8.食品添加剂 栀子黄 GB 7912-2010 食品添加剂 栀子黄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9.食品添加剂 菊花黄 QB 3792-1999(2009)食品添加剂 菊花黄   100.食品添加剂 黑豆红 QB 3793-1999(2009)食品添加剂 黑豆红   101.食品添加剂 高粱红 GB 9993-2005食品添加剂 高粱红   102.食品添加剂 可可壳色素 GB 8818-2008食品添加剂 可可壳色素   103.食品添加剂 红曲米(粉) GB 4926-2008食品添加剂 红曲米(粉)   104.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 GB 15961-2005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   105.食品添加剂 天然苋菜红 QB 1227-1991(2009)食品添加剂 天然苋菜红   106.食品添加剂 姜黄色素 QB 1415-1991(2009)食品添加剂 姜黄色素   107.食品添加剂 叶绿素铜钠盐 GB 26406-2011 食品添加剂 叶绿素铜钠盐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 108.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 GB 25536-2010 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09.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钛 GB 25577-2010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钛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10.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 GB 8272-2009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 GB 10617-2005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无溶剂法) QB 2245-1996(2009)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无溶剂法)   111.食品添加剂 酪蛋白酸钠 QB/T 3800-1999(2009)食品添加剂 酪蛋白酸钠(原GB 10797-89)   112.食品添加剂 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 GB 15612-1995 食品添加剂 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   113.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 GB 13481-2010 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14.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 GB 13482-2010 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15.食品添加剂 单、双硬脂酸甘油酯 GB 1986-2007食品添加剂 单、双硬脂酸甘油酯   116.食品添加剂 辛癸酸甘油酯 QB 2396-1998(2009)食品添加剂 辛癸酸甘油酯   117.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脂 QB/T 3790-1999(2009)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脂   118.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QB/T 3784-1999(2009)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119.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LS/T 3225-1990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原GB 12486-90)   120.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 GB 25551-2010 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1.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 GB 25552-2010 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2.食品添加剂 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GB 25539-2010 食品添加剂 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3.食品添加剂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GB 13510-1992食品添加剂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124.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 GB 25553-2010 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5.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 GB 25554-2010 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6.食品添加剂 果胶 GB 25533-2010 食品添加剂 果胶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7.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 GB 15044-2009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   128.食品添加剂 藻酸丙二醇酯 GB 10616-2004食品添加剂 藻酸丙二醇酯   129.食品添加剂 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 GB 10287-1988食品添加剂 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 食品添加剂 氢化松香甘油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0.食品添加剂 乳酸脂肪酸甘油酯 食品添加剂 乳酸脂肪酸甘油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1.食品添加剂 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食品添加剂 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2.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钙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钙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3.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镁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镁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4.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钙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钙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5.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钠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钠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6.食品添加剂 丙二醇脂肪酸酯 食品添加剂 丙二醇脂肪酸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7.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 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8.食品添加剂 乳糖醇 食品添加剂 乳糖醇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9.食品添加剂 α-淀粉酶制剂 GB 8275-2009食品添加剂 α-淀粉酶制剂   140.食品添加剂 糖化酶制剂 GB 8276-2006食品添加剂 糖化酶制剂   141.食品添加剂 果胶酶制剂 QB 1502-1992(2009)食品添加剂 果胶酶制剂   142.食品添加剂 真菌α-淀粉酶 QB 2526-2001(2009)食品添加剂 真菌α-淀粉酶   143.食品添加剂 α-葡萄糖转苷酶 QB 2525-2001(2009)食品添加剂 α-葡萄糖转苷酶   144.食品添加剂 a-乙酰乳酸脱羧酶制剂 GB 20713-2006食品添加剂 a-乙酰乳酸脱羧酶制剂   145.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酶制剂 QB 2583-2003 纤维素酶制剂   146.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GB 25594-2010 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47.食品添加剂 5'-鸟苷酸二钠 QB/T 2846-2007食品添加剂 5'-鸟苷酸二钠   148.食品添加剂 呈味核苷酸二钠 QB/T 2845-2007食品添加剂 呈味核苷酸二钠   149.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氨基乙酸) GB 25542-2010 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氨基乙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50.食品添加剂 L-丙氨酸 GB 25543-2010 食品添加剂 L-丙氨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51.食品用石蜡 GB 7189-1994食品用石蜡   152.食品级白油 GB 4853-2008食品级白油   153.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GB12489-2010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54.食品添加剂 紫胶(虫胶) LY 1193—1996 食品添加剂 紫胶(虫胶)   155.食品添加剂 松香季戊四醇酯 食品添加剂 松香季戊四醇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56.食品添加剂 巴西棕榈蜡 食品添加剂 巴西棕榈蜡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57.食品添加剂 蜂蜡 食品添加剂 蜂蜡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58.食品添加剂 三聚磷酸钠 GB 25566-2010 食品添加剂 三聚磷酸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59.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二钾 GB 25561-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二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0.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铵 GB 25569-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铵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1.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二钠 GB 25568-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二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2.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钠 GB 25564-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3.食品添加剂 L-赖氨酸盐酸盐 GB 10794-2009 食品添加剂 L-赖氨酸盐酸盐   164.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 GB 14759-2010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5.食品添加剂 左旋肉碱 GB 17787-1999 食品添加剂 左旋肉碱 食品添加剂 左旋肉碱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66.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A GB 14750-2010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A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7.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1(盐酸硫胺) GB 14751-2010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1(盐酸硫胺)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8.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2(核黄素) GB 14752-2010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2(核黄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9.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 GB 14753-2010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70.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C(抗坏血酸) GB 14754-2010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C(抗坏血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71.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GB 14755-2010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72.食品添加剂 烟酸 GB 14757-2010 食品添加剂 烟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73.食品添加剂 叶酸 GB 15570-2010 食品添加剂 叶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74.食品添加剂 乳酸亚铁 GB 6781-2007 食品添加剂 乳酸亚铁   175.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钙 GB 17203-1998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钙   176.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钙 GB 15571-2010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钙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77.食品添加剂 生物碳酸钙 QB 1413-1999(2009)食品添加剂 生物碳酸钙   178.食品营养强化剂 煅烧钙 GB 9990-2009 食品营养强化剂 煅烧钙   179.食品添加剂 L-苏糖酸钙 GB17779-2010 食品添加剂 L-苏糖酸钙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80.食品添加剂 乙酸钙 GB 15572-1995 食品添加剂 乙酸钙及第1号修改单   181.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锌 GB 8820-2010 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锌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82.食品添加剂 天然维
  • 搞双重标准 强生22次召回全与中国无关
    强生22次召回全与中国无关?   婴儿洗发水“疑似含毒”,并被指在华实行“双重标准”,这让本来就问题不断的强生公司再次站到风口浪尖上。   根据本报记者统计,自2009年9月以来,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医药保健公司产品召回的次数已高达22次。   但是,强生这22次召回竟然都与中国市场无关。强生表示,目前在华销售的非处方药品均由上海强生制药工厂在上海生产,因此这些在国外生产的问题产品“与中国市场无关”。   婴幼儿用品三次被曝“涉毒”   自2009年9月起,强生就因各种原因,爆发了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召回门”。单2010年一年,强生就召回了非处方药、隐形眼镜、婴幼儿日化用品等产品15次。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指出,自2009年9月以来,强生召回的药物已超过3亿瓶。   在这些召回的产品中,婴幼儿用品占了很大的比例。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6年中,强生的婴幼儿用品分别在2005年、2009年、2011年三次被爆“含毒”的消息。   2005年,强生婴儿油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查出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石蜡油成分。而强生(中国)随即声明称,该产品的石蜡油含量在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我国卫生部介入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并未在强生产品内发现致癌物。   不过,该事件后强生“百年优质”形象备受打击。2009年,强生婴幼儿用品再度在美国被检出含有毒物质。随后,我国国家药监局介入调查,但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检测出有毒物质,相关成分均在安全范围内。   频频召回却全不涉及中国   对于强生数十次的召回,中国市场却是产品在卖,召回都不涉及。   对此,强生(中国)次次都表示,目前在华销售的非处方药品均是由上海强生制药工厂在上海生产的,因此召回不涉及中国内地。   据公开信息显示,强生在华拥有9家企业,旗下品牌有泰诺、达克宁、吗丁啉等医药产品。尤其是泰诺等药品,在国内市场是最常用的药物,但强生曾发公告称,召回产品在美国生产,不向中国销售,因此不会考虑在中国市场召回。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服务于各类药品进出口企业,该商会一位高层人士指出:“问题产品召回不涉及中国,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地,据悉,欧盟已有800个品种的原料药完全来自中国。由于大部分原料药生产都是高污染、高能耗的,所以欧美企业已很少生产,主流药企的原料药几乎都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强生召回不涉及中国市场的表述,关键问题可能并非在产地,而是在于产品质量标准问题,因为有些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可能采用双重生产质量标准。   而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对药品的监管相当严格,这也提醒我国的药品、食品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人用品市场,应该有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   2009年9月:召回57批次儿童药品2009年11月6日:召回5批次泰诺关节炎药   2009年12月18日:召回54批次泰诺关节炎药物2010年1月16日:召回500批次泰诺等非处方药2010年4月10日:召回泰诺林、布洛芬、仙特明等抗过敏及解热药物   2010年4月13日:召回仙特明等40多个批次药物2010年5月7日:召回43种儿童用药   2010年7月8日:召回包括泰诺在内的多批次非处方药2010年7月15日:召回21批次的泰诺、可他敏及美林等非处方药   2010年8月24日:召回10万盒隐形眼镜   2010年8月31日:召回近4000盒强生隐形眼镜   2010年10月19日:召回泰诺等药品   2010年10月28日:召回16批次“Acuvue”一次性隐形眼镜   2010年11月24日:召回930万瓶泰诺感冒药,约400万盒儿童抗过敏药可他敏和约80万瓶儿童止痛药美林   2010年12月1日:召回49.2万盒隐形眼镜   2011年1月14日:召回泰诺等4700万件药品   注:以上召回产品为强生或其下属企业生产   背景链接   一年损失6亿美元   接连不断的召回事件给强生带来重大打击,单2010年,强生因产品召回造成的损失预计高达6亿美元。   根据10月强生发布的201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4.2亿美元下滑了6.4%。   2009年底,一项有16.3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50.9%的被调查对象不信任“强生品牌婴儿卫浴产品”。
  • 新增多项!截至2024年3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共1610项!
    近日,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截至2024年3月共1610项。其中通用标准15项、食品产品标准72项、特殊膳食食品标准10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及相关标准643项、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75项、生产经营规范标准36项、理化检验方法标准256项、寄生虫检验方法标准6项、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45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120项、被替代(拟替代)和已废止(待废止)标准190项。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号通用标准  15项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202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1-20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2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07-202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2016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 29924-2013食品产品标准  72项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酪GB 5420-202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GB 11674-201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浓缩乳制品GB 13102-2022   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GB 19301-2010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GB 19302-2010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和调制乳粉GB 19644-202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GB 19645-2010  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GB 19646-2010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 25190-201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调制乳GB 25191-201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GB 25192-2022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GB 14963-2011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GB 19295-2021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碘含量GB 26878-2011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 2757-2012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 2758-2012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面筋制品GB 2711-2014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豆制品GB 2712-2014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酿造酱GB 2718-2014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GB7096-2014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GB 9678.2-2014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调味品GB 10133-2014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GB 13104-2014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糖GB 15203-2014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GB 16740-2014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膨化食品GB 17401-2014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制品GB 2713-2015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腌菜GB 2714-2015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GB 2720-2015 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GB 2721-2015 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腌腊肉制品GB 2730-2015 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动物性水产品GB 2733-2015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GB 2749-2015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GB 7098-20153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 7099-2015 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饼干GB 7100-2015 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GB 7101-2022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GB 10136-2015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动物油脂GB 10146-20154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胶原蛋白肠衣GB 14967-2015 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脂制品GB 15196-20154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GB 17325-20154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GB 17400-2015 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果冻GB 19299-20154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料GB 19641-2015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海参   GB 31602-2015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畜、禽产品GB 2707-20165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GB 2715-20165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GB 2726-20165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蜜饯GB 14884-2016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粕类GB 14932-2016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GB 17399-2016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冲调谷物制品GB 19640-2016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藻类及其制品GB 19643-20165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GB 20371-20165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花粉GB 31636-2016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淀粉GB 31637-2016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酪蛋白GB 31638-2016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菌种制剂GB 31639-2023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酒精GB 31640-201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GB 2717-2018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糖GB 25595-2018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合调味料GB 31644-2018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胶原蛋白肽GB 31645-2018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茶叶GB 31608-20237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肽GB 31611-2023特殊膳食食品标准  10项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    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    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    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1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辅食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 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GB 31601-2015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及相关标准   643项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6687-201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GB 29938-2020 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    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GB 1886.1-202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钠 GB 1886.2-201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GB 1886.3-202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GB 1886.4-202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硝酸钠GB 1886.5-2015 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 GB 1886.6-2016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钠 GB 1886.7-2015 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硫酸钠GB 1886.8-2015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盐酸GB 1886.9-2016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又名冰醋酸)GB 1886.10-2015 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钠 GB 1886.11-2016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GB 1886.12-2015 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高锰酸钾GB 1886.13-2015 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GB 1886.14-2015 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GB 1886.15-2015 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兰素GB 1886.16-2015 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紫胶红(又名虫胶红)GB 1886.17-2015 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GB 1886.18-2015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米GB 1886.19-2015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GB 1886.20-2016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钙GB 1886.21-2016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油GB 1886.22-2016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小花茉莉浸膏GB 1886.23-2015 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桂花浸膏GB 1886.24-2015 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钠 GB 1886.25-2016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石蜡 GB 1886.26-2016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GB 1886.27-2015 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GB 1886.28-2016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生姜油GB 1886.29-2015 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可可壳色GB 1886.30-2015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GB 1886.31-2015 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高粱红GB 1886.32-2015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桉叶油(蓝桉油)GB 1886.33-2015 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GB 1886.34-20153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苍子油GB 1886.35-2015 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留兰香油GB 1886.36-2015 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1886.37-2015 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薰衣草油GB 1886.38-2015 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GB 1886.39-2015 4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GB 1886.40-2015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GB 1886.41-2015 4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l-酒石酸GB 1886.42-2015 4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钙GB 1886.43-2015 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GB 1886.44-20164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氯化钙 GB 1886.45-2016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低亚硫酸钠 GB 1886.46-2015 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 1886.47-20165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玫瑰油GB 1886.48-2015 5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GB 1886.49-20165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3-巯基呋喃GB 1886.50-2015 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3-丁二酮GB 1886.51-2015 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油抽提溶剂(又名己烷类溶剂)GB 1886.52-2015 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二酸GB 1886.53-2015 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丙烷GB 1886.54-2015 5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烷GB 1886.55-2015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截至2023年9月共1563项)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号通用标准  15项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202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1-20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2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07-202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2016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 29924-2013食品产品标准  72项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酪GB 5420-202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GB 11674-201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浓缩乳制品GB 13102-2022   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GB 19301-2010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GB 19302-2010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GB 19644-201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GB 19645-2010  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GB 19646-2010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 25190-201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调制乳GB 25191-201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GB 25192-2022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GB 14963-2011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GB 19295-2021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碘含量GB 26878-2011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 2757-2012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 2758-2012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面筋制品GB 2711-2014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豆制品GB 2712-2014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酿造酱GB 2718-2014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GB 7096-2014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GB 9678.2-2014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调味品GB 10133-2014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GB 13104-2014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糖GB 15203-2014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GB 16740-2014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膨化食品GB 17401-2014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制品GB 2713-2015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腌菜GB 2714-2015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GB 2720-2015 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GB 2721-2015 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腌腊肉制品GB 2730-2015 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GB 2733-2015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GB 2749-2015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GB 7098-20153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 7099-2015 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饼干GB 7100-2015 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GB 7101-2022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GB 10136-2015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动物油脂GB 10146-20154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胶原蛋白肠衣GB 14967-2015 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脂制品GB 15196-20154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GB 17325-20154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GB 17400-2015 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果冻GB 19299-20154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料GB 19641-2015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海参   GB 31602-2015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畜、禽产品GB 2707-20165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GB 2715-20165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GB 2726-20165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蜜饯GB 14884-2016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粕类GB 14932-2016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GB 17399-2016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冲调谷物制品GB 19640-2016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藻类及其制品GB 19643-20165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GB 20371-20165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花粉GB 31636-2016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淀粉GB 31637-2016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酪蛋白GB 31638-2016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菌种制剂GB 31639-2023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酒精GB 31640-201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GB 2717-2018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糖GB 25595-2018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合调味料GB 31644-2018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胶原蛋白肽GB 31645-2018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茶叶GB 31608-20237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肽GB 31611-2023特殊膳食食品标准  10项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    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    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    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1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辅食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 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GB 31601-2015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及相关标准   639项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6687-201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GB 29938-2020 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    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GB 1886.1-202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钠 GB 1886.2-201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GB 1886.3-202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GB 1886.4-202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硝酸钠GB 1886.5-2015 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 GB 1886.6-2016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钠 GB 1886.7-2015 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硫酸钠GB 1886.8-2015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盐酸GB 1886.9-2016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又名冰醋酸)GB 1886.10-2015 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钠 GB 1886.11-2016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GB 1886.12-2015 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高锰酸钾GB 1886.13-2015 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GB 1886.14-2015 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GB 1886.15-2015 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兰素GB 1886.16-2015 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紫胶红(又名虫胶红)GB 1886.17-2015 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GB 1886.18-2015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米GB 1886.19-2015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GB 1886.20-2016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钙GB 1886.21-2016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油GB 1886.22-2016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小花茉莉浸膏GB 1886.23-2015 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桂花浸膏GB 1886.24-2015 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钠 GB 1886.25-2016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石蜡 GB 1886.26-2016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GB 1886.27-2015 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GB 1886.28-2016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生姜油GB 1886.29-2015 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可可壳色GB 1886.30-2015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GB 1886.31-2015 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高粱红GB 1886.32-2015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桉叶油(蓝桉油)GB1886.33-2015 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GB 1886.34-20153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苍子油GB 1886.35-2015 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留兰香油GB 1886.36-2015 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1886.37-2015 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薰衣草油GB 1886.38-2015 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GB 1886.39-2015 4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GB 1886.40-2015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GB 1886.41-2015 4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l-酒石酸GB 1886.42-2015 4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钙GB 1886.43-2015 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GB 1886.44-20164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氯化钙 GB 1886.45-2016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低亚硫酸钠 GB 1886.46-2015 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 1886.47-20165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玫瑰油GB 1886.48-2015 5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GB 1886.49-20165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3-巯基呋喃GB 1886.50-2015 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3-丁二酮GB 1886.51-2015 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油抽提溶剂(又名己烷类溶剂)GB 1886.52-2015 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二酸GB 1886.53-2015 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丙烷GB 1886.54-2015 5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烷GB 1886.55-2015 5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1-丁醇(正丁醇)GB 1886.56-2015 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单辛酸甘油酯GB 1886.57-2016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醚GB 1886.58-2015 62 GB 1886.65-2015 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黄色素GB 1886.66-2015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皂荚糖胶GB 1886.67-2015 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GB 1886.68-2015 
  • 江苏发布塑胶跑道标准 增环保检测指标及限量标准
    去年以来,“毒跑道”在国内多地被曝光,体育设施安全引发广泛关注。昨天,记者从江苏省体育建筑施工行业获悉,本月起《江苏省合成材料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指导书》开始在省内试行,这其中最大亮点在国标基础上增加了环保检测指标及限量标准。  “毒跑道”事件以来,主管部门、业内人士及相关专家均提及跑道的检测问题,建议修订相关标准,完善检测指标。检测部门对塑胶跑道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塑胶跑道异味已知来源还有邻苯酯类增塑剂、氯化石蜡、芳烃溶剂油等。从本月起试行的《指导书》中,塑胶跑道成品、面层和底层弹性颗粒的环保指标,增加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质量浓度、短链氯化石蜡、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多环芳烃有机挥发物等物质的限量标准。“《指导书》标准里面增加了原来国标里面没有禁用多环芳烃,这是欧盟施行的相关标准,”江苏省体育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副会长沈祖建介绍。  随即,江苏省体育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为62家企业颁发了我省首批“体育工程专业能力资格证书”。62家获得体育工程专业能力认证的企业承诺:将严格按照本月起试行的《江苏省合成材料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指导书》进行生产和施工,确保他们参与建设的每一个校园塑胶跑道都环保、安全。  业内人士介绍,校园塑胶跑道具备很好的运动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学校里孩子们不可或缺的一种体育设施。但由于它既可以定位成一种塑胶产品,也可定位为一项体育工程,因而一度出现监管部门不明的状况 加上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国家标准,擅自添加一些有毒有害但廉价的物质。导致近两年国内多地出现问题跑道现象。  而《指导书》中的标准,则对校园塑胶跑道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做了严格规定,从原材料物理化学性能标准、现场施工过程的操作标准、到最终的工程验收标准,都做了细致的规定。
  • 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标准将提高
    日前,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向媒体宣布,《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将全面推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制度。   食品添加剂“喧宾夺主”引关注   8月13日,卫生部通报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的相关情况,指出“十二五”末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将基本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卫生部此番把提高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标准纳入日程。   “2011年,中国食品添加剂全行业主要产品总产量762万吨,同比增长8.1% 销售额767亿元,较去年增长6.4%。”按照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薛毅提供本报的数据计算,我国人均每天至少食用1.6g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喧宾夺主”   “今麦郎”红烧牛肉面所使用添加剂数量竟达原料的四倍。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超市发现,该品牌方便面面饼的重量约110g,主要配料为小麦粉、精炼棕榈油、淀粉。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包含了瓜尔胶(增稠剂)、碳酸钾(酸度调节剂)、谷氨酸钠(增味剂)、核黄素(着色剂)等14种,为原配料数量的四至五倍。   一个重量不到20g的“达利园”法式软面包,含有的添加剂数量已达21种。   添加剂“喧宾夺主”,这在我国的食品市场并不鲜见。对此?熏“今麦郎”方便面品保部工作人员回应本报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数量是根据产品需要设定的,并且符合国家标准。   据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成人每天摄入体内的食品添加剂不得超过10种,含量需小于0.05毫克。“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需尽可能降低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量 ”   “原则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和数量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食品添加剂分会常务理事曹雁平告诉本报记者,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延长保质期、保证食品味道的作用,这就导致了食品制造商对添加剂的大量需求。   面对本报记者的采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孙建琴指出,化学添加剂大都属于抗营养物质,可使诸多营养元素被中和或分解。尽管某种添加剂在单一食品中属安全剂量范围,但是如果消费者同时食用多种添加剂含量较高的食物,摄入的化学添加剂在体内累积而超过安全剂量,就会慢性中毒。“超市中多年不变质的食品被WHO(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垃圾食品。”   “食品制造程度越高,使用添加剂的种类也会越多。”她建议消费者尽可能选择天然食品。对于那些加工度高的食品,要控制食用的量和频率,避免在同一个时间段累加食入。   食品添加剂标识待规范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市场上的食品添加剂标识十分混乱。在“今麦郎”红烧牛肉面的包装说明中,大蒜和姜被列到了“添加剂”一栏。   有消费者呼吁规范食品添加剂标识,并公布每款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剂量。   日前,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向媒体宣布,《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将全面推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制度。   “国家规定食品在出售时必须公示其营养标签,但添加剂这方面还没有做出强制性的法规要求。但是,国家明确规定了某些种类的添加剂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儿童、孕妇、老人等特殊群体应慎用或禁用。”孙建琴建议,使用这些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厂商应在食品包装上对消费者做出提醒和说明。   至于商家是否应标明每款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剂量,她认为这没有必要,“因为即使标示出剂量,大部分消费者也无法对其安全性做出准确判断。”   寻找可替代的食品添加剂   今年4月,卫生部曾对“撤销38种食品添加剂”公开征求意见。拟撤销名单中,有17种添加剂属着色剂。卫生部表示,拟撤销的2,4-二氯苯氧乙酸等38种食品添加剂已不具备技术必要性。全程参与这项工作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王竹天同时强调,这些食品添加剂并不涉及安全问题。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流程是企业申请——行政审批——投入使用,少有退出的。这也导致食品添加剂的名单越来越长,数量越来越大。”上海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副主任顾振华对媒体表示,“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清理食品添加剂。此次清理传递出一个信息,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应该是动态的,可进可出的。”   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对本报表示,政府相关部门需重新审视添加剂的用法。   “建议加大科研力度,寻求更科学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方法。”她认为,有些添加剂完全可以少用甚至不用,转而以工艺或物理方法替代。“例如,现在很多熟食的肉都呈现鲜红色,这是因为国家规定可以使用色素。但如果把色素换成红曲(一种以籼米为原料的纯天然着色剂),效果可能会更好。因为红曲不仅是天然的着色剂,同时又是有益于心血管的保健品。”
  • AACCI通过溶剂保持力—肖邦法(SRC-Chopin)标准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日前,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I批准溶剂保持力—肖邦法(SRC-Chopin),标准号为56-15.01。溶剂保持力-肖邦法(SRC-Chopin)又称“全自动仪器法”。此方法经AACCI软麦及面粉产品委员会和批准方法技术委员会审核,由AACCI正式颁行。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 SRC)由小麦粉及烘焙专家Slade和Levine 于1994 年提出,手工检测。SRC值可以清晰完整地解释面粉主要功能组分(面筋蛋白、淀粉和戊聚糖)与加工品质的关系。所以SRC检测非常重要,1999年就成为AACC标准,编号56-11.02。但由于SRC手工法过程复杂、人为影响因素多,时至今日,SRC依然受制于手工法检测结果的再现性差,而未能广泛使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肖邦_副本.jp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alt=" 肖邦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7289d807-129a-4c70-9c99-7730189b9bb5.jpg" / br/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2014年,法国肖邦技术公司与SRC发明者密切合作,创新地发明了全自动仪器法,研制出了自动化检测系统:SRC-Chopin型全自动溶剂保持力仪。所以,全自动仪器法,业界也通称为:溶剂保持力-肖邦法(SRC-Chopin)。仪器消除了操作人员对实验的潜在影响,实现了整个检测过程完全自动化,操作简便,结果精确。因此,全自动仪器法一经推出,即受到广泛认可,成为溶剂保持力检测的优先选择。AACCI在SRC-Chopin推出后不到4年,即开始全自动仪器法标准起草立项工作。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AACCI通过澳大利亚、智利、中国、印度、泰国、英国和美国等全球12个实验室的环形实验,双盲样4种溶剂(水、蔗糖、碳酸钠和乳酸)对比分析面粉样品。结果表明,SRC-Chopin法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和复现性。全自动仪器法比手工法有更大的检测量程,因此不仅可以评价低蛋白含量的软麦,还能用来评价高蛋白含量的硬麦。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现在,与面筋检测有手洗法和机洗法一样,溶剂保持力检测也有了手工法和全自动仪器法。机洗面筋仪推广普及后,手洗面筋就越来越少使用(只在某些特定情况使用)。同样道理,今后SRC-Chopin法检测溶剂保持力会越来越多,更多谷物科研工作者和工业用户会因此技术进步而受益。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 nbsp /span /p p br/ /p
  • 近100%量子效率,鑫图专业软X射线相机上线!
    鑫图Dhyana 95/400BSI是背照式sCMOS相机的典型代表,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个软X射线研究领域,能有效解决传统背照式CCD因读出噪声过大带来的采集时间拉长,动态范围受限和图像对比度较低的问题,大幅提升软X射线成像品质,数十倍帧率的提升为动力学实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且性价比极高,已成为软X射线应用研究的新宠。 成像性能再升级,鑫图专业软X射线相机上线 为进一步提升在软X射线领域的应用优势,鑫图在第一代Dhyana 95/400BSI应用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改进,基于定制的无抗反射镀膜芯片进行再开发,实现了软X射线短波段近100%超高量子效率的重大突破,同时采用灵活的法兰适配方案,能更好地满足真空系统的密封要求,是新一代软X射线探测系统的不二之选。 无抗反射镀膜芯片,近100%量子效率 如图所示:鑫图专业sCMOS软X射线相机采用的全新一代无抗反射镀膜芯片,在1.24-12.4nm区间内量子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整体超过了90%,部分波段近乎达到了100%的超高水平,在对应的80–1000 eV光子能量范围内,具备更专业的成像性能。 法兰可定制,灵活适配真空系统 鑫图专业软X射线相机适配真空系统的法兰可提供标准方案,也可根据您系统定制尺寸,全力满足您的应用需求。 CF63,CF100,CF150... 鑫图专业软X射线相机,多种成像方案可选 Dhyana 400BSI-SV/Dhyana95-SV是基于鑫图成熟相机平台推出两款专业软线相机,后期我们还可根据用户需求开发更多软X射线产品方案。产品型号中的 “S”代表“Soft”,”V”代表 “Vacuum”,“SV”后缀即“软线真空”的意思,将作为鑫图专业软线相机型号命名使用。 目前,鑫图“SV”系列软X射线相机已有少量标准品可接受试用,无论您是预约测试还是需要更深入的技术探讨,欢迎与我们联系!
  • 标准起草人出席!解读检测过程关键易错项!
    氯化石蜡(CPs )是一类复杂的多氯代正构烷烃衍生物, 作为阻燃剂和增塑剂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中。CPs 按照碳链长度可分短链氯化石蜡( SCCPs )、中链氯化石蜡( MCCPs )、和长链氯化石蜡( LCCPs )。我国是 CPs 的生产和出口大国,CPs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主要 通过直接排放的方式进入到环境介质中,导致 CP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赋存量高,而 CPs 在环境中的长期暴露必然会对环境及人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标准起草人,带你轻松解读!《GB/T 33345-2016 电子电气产品中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规定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负化学电离源质谱(GC-NCI/MS)测定电子电气产品中短链氯化石蜡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为此,我们邀请到该标准主要起草专家进行相应的报告分享。专家介绍:高坚,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西实验室绿色环保检测评价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分技术委员会(SAC/ TC2 9 7 / SC3)委员。参与制定了与《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配套实施的多项标准,主编完成有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电子行业标准20余项,牵头研制并发布9项新版RoHS检测国家系列标准( GB/T 39560序列)。2轮惊喜抽奖!直播当天,将抽取20张50元京东卡(无消费门槛),凡是报名参与直播,均有有机会获取速度报名
  •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10年以上者占25%
    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相比,目前中国的食品标准混乱、无序、落后。现行中国食品安全标准10年以上标龄的占1/4,个别甚至已超20年未修订。历史沉疴、行业利益、交叉繁琐的行政程序造成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落后。   标准低,还“打架”   484与22289相比,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为后者的2.2%,但这就是农药残留限量指标项目中,欧盟与中国的差距。   这仅仅是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冰山一角。最近随着雀巢等欧洲知名品牌婴儿食品中的“砷、铅、镉等重金属含量”中外检测标准不同的争议,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低于国际标准的质疑再次升温。   与国外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相比,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不仅少,而且很多标准低,以致引发诸多国际贸易纠纷。   目前,食品国际标准和分析方法主要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简称CAC)、国际卫生组织等发布。其中,CAC成立于1961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组建的政府间组织。   截至2009年,CAC已制定了8000多个国际食品标准、3274个农药残留限量、1005个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但这一国际标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2006年实施的鲜冻禽肉国家标准,只有土霉素与CAC的规定一致。中国的国标与国际标准,尤其是欧盟标准差距比较大,如己烯雌酚(一种环境激素),欧盟规定的残留最高限量是0.001毫克/公斤,而我国国标是0.25毫克/公斤,相差250倍。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斌介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只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2522项,美国多达4000多项,日本则达数万项。   以水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例,南方周末记者发现,欧盟首先将水果分为干果、鲜果、硬果和软果等,其中鲜果又分苹果、香蕉、葡萄、柑橘等,每一种农产品对应各自不同农药限量标准。   在美国食品标准中,苹果有160多种、梨有80多种、白菜有60多种、芹菜有30多种、菠菜有30多种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国内与国际有机食品标准要求不接轨,造成了农产品连续出口受阻。”张正斌说。我国绿色食品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和A级。AA级比A级食品在各方面标准都要严格,与国际接轨,而A级符合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需求,业内戏称是“吃不倒下岗职工”。   标准落后只是一方面,更让食品企业、研究者无所适从的是标准的“打架”。   我国现有的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4四大类,主管部门各不相同。仅果蔬这一类行业标准,就分布在农业、林业、商检、商业、轻工、供销6个主管部门。“一些标准互相重复,另一些重要标准却是空白。”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工程师颜丽说。   在农业部发布的农业标准NY/T833-2004《草菇》和原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商检标准SB/T10038-1992《草菇》中,颜丽发现,有些地方用不同的定义各自进行归类,甚至用相反的指标进行互相矛盾的界定。   同一类食品国标、行标重复的情况也比较突出。以金霉素为例,在GB16869国标中,规定的残留量为1毫克/公斤,而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标准为 0.1毫克/公斤。在其它标准规定中,金霉素在肉中的残留量为0.1毫克/公斤,在肝中为0.3毫克/公斤,在肾中为0.6毫克/公斤。   修修补补30年   “我们以前根本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从去年开始才逐渐清理旧的标准,重新制定。所谓的食品安全标准只能说是食品卫生标准,目的是食品干净卫生,并不太科学。”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贮藏保鲜与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唐书泽教授说。   1980年代末,中国开始逐步颁布各类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此前的国家标准很多是感官、净化指标。在最近5年,两部重量级法律才逐渐出台:2006年的农产品质量法,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   30年间,中国食品标准仅有过三次大范围的颁布和修订。据颜丽介绍,现行标准的标龄在10年以上的占了1/4,个别的标准甚至已超过20年未修订。根据《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也正是这30年,CAC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上最权威,也是各国唯一的食品安全参考标准,出版食品法典13卷,并每2年召开一次国际研讨会。   我国与标准制定有关的部门有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涉及的标委会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从计划到发布,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导致标准制定周期长。如农业部发布了140多种兽药的最高残留限量规定,但目前仅发布了其中50多种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曾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往往标准低一点,就有大量企业被放进去,标准一高,一些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就会被淘汰。“我们的某些标准恰恰是迁就了一些落后企业。”   2003年,卫生部在发布《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计划》时就指出,我国的3400项食品标准总体水平偏低,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都得不到有效执行。   直至2006年底,农业部等九部门出台食品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由 23%提高到55%。不过,即便如此,国内外差距仍非常大。   2010年卫生部开始了食品标准的大清理。截至2011年4月,已发布172项新的国标,包括乳品安全标准68项、食品添加剂标准102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项(包括66种农药残留限值),废止了食品中锌、铜、铁限量标准。   不过,尽管业界呼吁修订国标,但在记者采访的十多名食品标准专家中,几乎没有一位同意将标准迅速提高到CAC、欧盟或者日本标准。   “并不是欧盟和日本标准就是最好的,世界各国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时,都会相应照顾本国利益,保护本国的企业。”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吴成业说。   他举例道,福建省的鳗鱼80%出口到日本,但日本本土也产鳗鱼,为保护国内产业,便增加对中国鳗鱼的检测项目,制造贸易壁垒。“他们非常清楚我们用什么药,所以每次都能卡住我们。”吴成业说。   一个相反的案例是,我国进口的品客薯片被查出含有禁用的食品添加剂溴酸钾,进口乐事薯片、依云矿泉水也先后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这三大国际知名企业的产品被我国判定为不合格,正是因为中国的标准在某些方面严于欧盟、美国。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食品检测分委会委员王强认为,标准制定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消费者需要,二是产业要求。欧盟制定严格的标准一个重要原因是欧盟进口产品多,所以标准很高。而美国的比欧盟稍低,主要是为保护本国产业。   毋庸置疑,旧的标准应彻底更新,但应修订成什么样的标准?颜丽提议,要让大部分的企业“踮踮脚,跳一跳都能够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