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印防己素标准品

仪器信息网印防己素标准品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印防己素标准品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印防己素标准品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印防己素标准品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印防己素标准品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印防己素标准品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印防己素标准品相关的解决方案。

印防己素标准品相关的资讯

  • “广防己”冒充“防己”?岛津邀您共享马兜铃酸检测整体方案
    导语5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风痛安胶囊中马兜铃酸Ⅰ成分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风痛安胶囊用于湿热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红肿热痛、肌肉酸楚,是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非处方药。 但由于防己的来源复杂,品种较多,且各地用药的习惯不同,造成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以及野生资源愈来愈少;价格攀升;药农误采或有意混采等诸多原因,造成市场上经常出现以同属植物的根冒充防己,或用马兜铃科植物的根或茎与防己混用现象,这些药材与正品防己的功效、主治相差较大。尤其用马兜铃科防己(汉中防己、广防己、宜宾防己、冕宁防己、)替防己药材进行投料时,由于马兜铃科植物中含马兜铃酸类物质:马兜铃酸(AAs)和马兜铃内酰胺(ALs),已经被证实具有肾毒性、致癌和致基因突变作用,且含马兜铃酸类物质的药用植物和制剂因此被多数国家禁用。 针对市场上可能存在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的马兜铃科防己(宜宾防己、广防己、冕宁防己、汉中防己)替代防己药材掺伪生产的风险,建标单位采用液质联用建立了风痛安胶囊中马兜铃酸Ⅰ成分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 以下数据及图谱引自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已获得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授权使用。 检测仪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pack GIST-HP C18 (2.1×100mm,3.0μm),流速0.2 ml/min,流动相A为0.1%甲酸(含5mmol/L甲酸铵)溶液,B为乙腈,柱温:40℃,进样体积2μl。进行梯度洗脱。 表1梯度洗脱程序更高惰性,高耐久性 ● Shim-pack GIST C18 是在新型的更高惰性硅胶基质上键合通用性的十八烷基的色谱柱,由于色谱柱的高惰性,大幅度提高了分析的精度和色谱柱的重现性。 ● GIST 系列色谱柱可以用于分离离子化的化合物而不易引起吸附,因此能够得到非常尖锐的峰型和优异的重现性。 ● 采用新型硅胶,GIST 系列可以耐受 pH1-10 的宽 pH 范围流动相,在碱性的分析条件下也能得到稳定的分离。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nic Spray Ionization,ESI),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干燥气温度350℃;干燥气流速10 L/min;雾化气压力30 psi;源电压4000V;保留时间:16min;母离子359.0 m/z,子离子298.0(定量离子)m/z;子离子296.0 (定性离子)m/z。 专属性实验在含广防己的风痛安胶囊为阳性样品中,与马兜铃酸Ⅰ对照相应保留时间位置上,均呈现上述离子流色谱峰;而阴性样品和正常样品中,在与马兜铃酸Ⅰ对照品相应保留时间位置上均无相应的离子流色谱峰。说明风痛安胶囊中的其它药味对测定无干扰。 马兜铃酸Ⅰ对照(a)、阴性样品(b)、阳性样品(c)的离子色谱图(m/z 359.0→298.0,296.0) 基质效应考察在液质联用法测定中,通常情况下,样品中的基质对待测成分的电离有影响。风痛安胶囊中除了可能含马兜铃酸Ⅰ药材,尚含有其它植物药材,以相应浓度的风痛安胶囊阴性样品基质与以甲醇为溶剂的对照品溶液进行比较,发现风痛安胶囊阴性样品基质对待测成分的电离响应值影响不是很明显。马兜铃酸Ⅰ(1μg/ml)的70%甲醇溶液;(b)马兜铃酸Ⅰ(1μg/ml)的基质溶液的离子色谱图(m/z 359.0→298.0,296.0) 工作曲线与线性范围取马兜铃酸Ⅰ对照品12.02mg,加甲醇逐步稀释至约1.0μg/ml。取上述溶液分别进样0.1、0.5、1、2、4和8μl,以马兜铃酸Ⅰ对照品浓度(μg/ml)对色谱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绘制标准曲线。 马兜铃酸Ⅰ线性关系数据 进样精密度精密吸取马兜铃酸Ⅰ对照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连续进样5次,测定峰面积RSD(n=5)为2.7%,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结果见下表。 进样精密度测定结果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号的供试品溶液5份,按本标准拟定的方法平行测定,并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RSD(n=5)为2.2%,表明供试品溶液重复性良好。 供试品溶液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回收率测定精密称取已知含量同一批号的样品6份,按供试品中马兜铃酸Ⅰ含量的100%,精密加入马兜铃酸Ⅰ对照品储备溶液0.2ml,置具塞锥形瓶中,氮气吹干,精密称取样品约1.25g于同一锥形瓶中按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同法处理,测定马兜铃酸Ⅰ含量,并计算加样回收率。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2.6.8 检出限及定量限试验 将线性项下溶液图谱进行计算信噪比为10的为定量限,信噪比为3的为检出限。 以上是风痛安胶囊中马兜铃酸Ⅰ成分检查项检测解决方案,岛津针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九味羌活丸”中新增马兜铃酸Ⅰ成分检查项制定了检测方案,完整应用报告请在岛津官网下载:LCMS-8040分析中药九味羌活丸中的马兜铃酸Ⅰ(复制网址前往浏览器打开https://www.shimadzu.com.cn/an/literature/LCMS/AP_News/AP_News_LCMSMS-508.html) 供试品及限度对照品(红色:供试品,黑色:对照品20ng/mL) 针对制剂中常用药味“细辛”,岛津创新中心建立了中草药DPiMS用于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在20s 内完成4 种马兜铃酸和1 种马兜铃内酰胺的定性定量分析:DPiMS-8060 快速筛查和定量检测细辛和天仙藤中的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复制网址前往浏览器打开https://www.shimadzu.com.cn/an/literature/DPIMS/AP_News_DPIMS-001.html) 标准样品的MRM色谱图(10.0μg/L) 更多中药中马兜铃酸检测解决方案请在岛津“应用文章”处下载! LCMS-8045分析鼻渊舒口服液及鼻渊舒胶囊中马兜铃酸Ⅰ(https://www.shimadzu.com.cn/an/literature/LCMS/AP_News_LCMSMS-546.html) LCMS-8050测定辛芩颗粒制剂中4种马兜铃酸(https://www.shimadzu.com.cn/an/literature/LCMS/AP_News/AP_News_LCMSMS-521.html) 马兜铃酸及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https://www.shimadzu.com.cn/an/literature/LCMSMS/AP_News_LCMSMS-323.html)
  •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首方剂)》发布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联合印发《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首方剂)》(以下简称《信息表》),旨在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此次发布的25首方剂分别是桃核承气汤、芍药甘草汤、半夏泻心汤、真武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大建中汤、麦门冬汤、温胆汤、小续命汤、开心散、当归饮子、泻白散、清心莲子饮、羌活胜湿汤、当归补血汤、地黄饮子、清金化痰汤、金水六君煎、济川煎、清肺汤、保元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易黄汤、宣郁通经汤。《信息表》涵盖每首方剂出处、处方、制法及用法、药味名称、基原及用药部位、炮制规格、折算剂量、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信息。附件: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首方剂).pdf
  • 青岛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已达164家
    记者从青岛市经信委获悉,随着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青岛高新区的山东高科技检测中心、青岛开发区的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等一批第三方检测机构项目顺利签约和开工建设,青岛市独立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已达164家,年营业收入近8亿元。   大量独立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的进驻青岛将进一步提升青岛市高端中介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推动青岛市中介服务业发展上新台阶。   年营业收入近8亿元   今年以来,随着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青岛高新区的山东高科技检测中心、青岛开发区的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等一批第三方检测机构项目顺利签约和开工建设,我市中介服务业迈向蓝色、高端化发展。   截止目前,青岛市独立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已达164家,年营业收入近8亿元,尤其是近年来在青岛高科园,已经聚集了瑞士SGS、英国天祥、法国必维、莱茵检测、谱尼测试等十余家国内外知名检测机构,以及国家橡胶轮胎质检中心、国家电子电器安全质检中心、国家啤酒及饮料质检中心等五大国家级质检中心。服务产业涉及电子电器、半导体照明、环境工程、机械纺织、电气化工、食品药品、建筑材料和工程等多个领域,业务辐射整个山东半岛乃至沿黄流域。   这其中,瑞士通用公证行(SGS)创建于187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第三方检验,测试和认证机构。目前已成为全球质量、专业及公正行业的标杆。分布于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SGS集团公司,已拥有1200多个分支机构,350多间实验室,6万多名员工可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快捷的服务。   中介机构突出高端知名   独立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的引进只是青岛市中介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尽快改变青岛市中介机构“小、散、弱”以及中介服务业整体实力不强的状况,青岛市加快知名中介机构的引进培育力度,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业招商机制,强化知名中介机构引进的跟踪、服务工作,知名中介机构引进成效显著。   截止目前,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已有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3家机构落户青岛;国内排名前两位的律师事务所金杜、大成也分别在我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全国首家外资担保机构富登担保、国内五大评级公司的中诚信、上海远东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机构纷纷入驻我市。初步统计,近年来全市引进高端知名中介机构48家,同时,储备引进目标机构87家。随着这批知名中介机构来青拓业,有力提升了青岛市中介服务业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在未来,青岛市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抓住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契机,重点引进培育发展一批青岛市急需和紧缺的高端中介机构,逐步打破行业垄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中介服务业做大做强。
  • 广东构建亚运会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生产溯源体系
    日前,食品质量安全关系着亚运会和亚残会的顺利举行。广东省各级质监部门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构建亚运会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生产溯源体系,不仅确保了自亚运会开幕以来的食品质量安全,而且也为亚残会的顺利举行奠定了基础。   在亚运会之前,广东省质监局就制定了亚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和供亚运会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检验工作要求。一方面明确了食品监管的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明确了对供亚运食品的监管工作要求以及检验机构、抽样程序、抽样频率、检验项目和判定依据。根据要求,各地质监部门通过夜间执法、交叉执法、飞行检查等方式,深入开展食品行业整顿,消除了一些行业性质量问题,提高了食品行业的整体水平。   在构建亚运会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方面,广州市质监局根据亚组委明确的供亚运会食品安全要求,制定发布了亚运会食品标准清单688项以及《亚运会食品安全执行标准和适用原则》等13项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填补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空白。其中包括亚运会食品安全执行标准和适用原则、食品追溯编码规则、包装、贮运执行标准和适用原则等6项通用标准,以及植物饮料、生食海水产品、代用茶等卫生要求和调味品卫生规范等7项专用标准,为遴选供亚运会食品生产企业,以及供亚运会食品生产、检验及监管提供了标准依据。   在建立亚运会食品生产溯源体系方面,广州市质监局还制定发布了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食品生产溯源系统管理要求》,从标准的高度规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检验到产品出货各个环节的数据记录,确立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生产链管理,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两个体系为开展供亚运会食品生产企业遴选和监管工作提供了依据。广州市质监局根据亚运会餐饮原材料需求,按照《亚运会食品生产企业备选条件》,组织监管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组分行业对有关企业进行现场考察,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溯源召回能力为考察重点,综合考虑后确定行业排名靠前的67家企业作为供亚运会食品企业。   为确保供亚运会食品安全,广东省质监局按照要求,首先对直接供应亚运会食品生产企业加大监督检查频次,督促企业落实原材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产品批批检验等各项保障措施,同时加大风险监测力度,对订单产品实施批批监测,对动物源性食品批批检验食源性兴奋剂 要求企业确定专门场地、设备、人员进行供亚运会食品的生产,在关键生产环节加装视频监控设备实施全程录像,对生产过程全程记录,对原辅材料、成品仓库实施“双人双锁”等措施。其次是对产品销往广州、佛山、东莞和汕尾等亚运会赛区食品生产企业,要求各地质监部门在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加大监督检查和风险监测力度,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证销往赛区的食品安全和产品可追溯性。   为切实做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广东省质监局按照当地政府负总责、定点供亚运会食品企业负主体责任、主管部门负监管职责的原则,对食品生产企业采取分类分级监管的措施,提高了对亚运会和亚残运会食品安全保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果醋饮料目前无国家标准 小心勾兑品
    选果醋饮料小心勾兑品   不久前,国内一些食品专家通过媒体提醒消费者,由于果醋饮料目前没有国家标准,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由醋酸、果味香精等勾兑的产品。这些产品没有任何营养和保健价值,消费者选择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食醋是一种东西方共有的古老调味品。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食醋主要是以粮食作物为原料酿制,习惯上被称作谷物醋。而在欧洲,食醋的酿制主要以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所以西方的食醋多指水果醋。近年来,随着国内果蔬加工业的发展,果醋酿造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果醋饮料≠稀释果醋   随着人们营养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及饮料行业的迅猛发展,果醋及果醋饮料也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普通消费者很容易将果醋与果醋饮料的概念混淆。果醋是以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成的一种酸性调味料,欧洲标准规定其醋酸含量必须大于5%。而果醋饮料则是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再添加蜂蜜、果汁或其他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的一种含醋酸的饮料,其醋酸含量一般远远小于5%。果醋饮料是兼有水果风味与食醋营养保健功能的一种新型饮品。适合生产果醋饮料的水果包括葡萄、苹果、梨、柑橘、水蜜桃、猕猴桃、山楂、沙棘、野生酸枣、桑葚、番木瓜、柿子、杏等。目前国内以苹果醋饮料居多。   果醋饮料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其基本过程是水果经预破碎压榨、澄清后,调节糖度,接入活化好的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当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接入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醋酸发酵结束后的液体经澄清等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添加蜂蜜、浓缩果汁、糖和其他食品添加剂,调配制成口感适宜的果醋饮料。   果醋饮料有保健功能   果醋饮料中含多种有机酸、糖、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果醋饮料中的有机酸除醋酸外,一般还有葡萄糖酸、乳酸、琥珀酸、酒石酸、苹果酸、富马酸、蚁酸、酮戊二酸和焦谷氨酸等。有机酸能有效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它还有调节体内代谢,消除疲劳,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生津止渴等作用。果醋饮料中还富含钾、锌等多种矿物元素,这些矿物元素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钾钠平衡,以及保护心血管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果醋饮料中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尼克酸等维生素。此外,果醋饮料中也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它们对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和预防心血系统疾病有一定的功效。   选果醋要看发酵过程   目前我国果醋饮料的生产仍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售果醋的质量良莠不齐,价格高低不等。少数商家利用普通粮食醋甚至冰乙酸为原料勾兑生产果醋饮料,这种产品口味差,质量没有保证。所以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果醋饮料时,要注意产品标签上是否表明产品生产过程包括发酵过程。此外,尽管在相关研究中有苹果醋饮料具有预防龋齿,山楂醋饮料具有降血糖等功效的报道,但由于果醋饮料中蜂蜜及糖的添加量没有严格的限量标准,所以市售果醋饮料在预防龋齿和降血糖等方面的功效仍值得推敲。   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果醋饮料时,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合理选购。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果醋饮料中糖的含量。此外,果醋饮料中醋酸能在体内与钙质合成醋酸钙,增强钙质的吸收,但是摄入过多的醋酸也可能导致人体钙质流失。因此,果醋饮料虽好,但也不要过度饮用。
  • 白酒塑化剂国标出与不出引争论 新标准或遭难产
    白酒塑化剂新标准正在各方激烈的争议中遭遇“难产”,争议的焦点开始由何时出台塑化剂“国标”延伸到出与不出。   就在涉及整个行业食品安全风波仍在持续荡漾之际,白酒行业在塑化剂、勾兑门等事件阴影笼罩下陆续迎来了2013年1季报这张“暗淡”的成绩单,白酒行业的增速下滑仍在继续,被寄予厚望的塑化剂“国标”能否成为白酒止跌企稳的救命稻草呢?   然而厚疾缠身的白酒行业很难迎来一蹴而就的救赎。   国标“出”与“不出”的争议   白酒行业的塑化剂新标出炉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透露,白酒塑化剂指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新标准由国内外近十家食品检验机构、研究中心等共同研究制定。这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关于酒类产品塑化剂限量标准。俗称白酒塑化剂“国标”,按照相关媒体援引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的解读,80%的酒企都将因放宽的“国标”受益。   这则被指为酒企放宽塑化剂限制的消息一度刺激沉寂多日的白酒股4月10日集体飘红。在13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酒鬼酒一度涨停,有9家公司股价涨幅超过4%。   然而,马勇隔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未说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放宽白酒塑化剂标准的新标准。他表示:“近两个月以来,相关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单位,正在收集风险评估数据,研究制定相应的塑化剂限量值。”   记者随后采访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等此前对茅台、五粮液等产品进行塑化剂检测的机构,得到的答复均为尚未接到白酒塑化剂新标准的任何信息,目前执行的检测标准依据仍然为卫生部2011年6月22日发布的“卫生部551号文”,即《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中规定的DEHP、DINP、DBP(三种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这条被指仅为食品塑化剂参考标准并不符合白酒这类特殊食品的标准为何仍被沿用,白酒塑化剂新标准为何仍然迟迟“难产”?   “食品行业的种类非常多,不可能都像白酒一样要逐一去制定标准。”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主任董金狮说,白酒首先应符合卫生部对食品的规定,没有必要专门制定关于酒企的塑化剂标准。   而在白酒行业资深人士魏玉良看来,塑化剂事件被放大到整个行业首先就是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为酒鬼酒推脱责任的产物,而不管作为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还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从法律意义上讲并没有制定塑化剂新标准的“权力”,“因此即使这些行业协会牵头制定新标准也很难塑造权威性,反而有为酒企开脱之嫌,由于国际上对白酒塑化剂均无一个具体标准,即使制定出来也很难获得国际上的认可。”   监管标准出台更为迫切   相比于塑化剂新标准迟迟难产,更为困难的是白酒中塑化剂的来源与产生途径以及由此衍生的白酒安全事件的监管标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指出,环境中存在的塑化剂对食品也有影响,如土壤、水中的塑化剂可能进入食品链。“加上白酒生产输送过程难免与塑料制品接触,甚至瓶盖上的塑料扣都可能是塑化剂含量产生的来源,这些在迁移过程中产生含塑化剂的方式目前是没有办法防范的。”四川一家知名酒企的总工程师向记者透露,与其费尽周折地去制定塑化剂新标准,不如按照卫生部对食品行业的统一要求规范各酒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原料及工具使用。“事实上,2011年末到2012年上半年,大多数知名酒企都通过原料及传输工具的整改,解决了白酒中塑化剂含量可能超标的问题。”   多位酒企负责人也表示,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已经拥有能够检测出塑化剂的方法。据了解,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可检测17项塑化剂指标,而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检测一个白酒样品的单个塑化剂指标收费标准从1500元到2000元,检测后一般要20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   “问题并不在于出不出台新标准,而是相关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能不能真正实现对酒企的约束,解决执行即监管标准的问题。” 魏玉良表示,包括白酒行业在内,中国企业在出现某些食品风波时,习惯性思维就是指责标准缺失。事实上,中国相应标准的数量并不滞后于国外,滞后的是监管执行的力度。   董金狮介绍说,台湾在经历2011年的塑化剂事件后,从食品生产源头和后端产品都加强了检测和控制,一旦发现超标,就视为非法添加,将严厉处罚,由此倒逼企业必须控制生产前端,而不是靠制定标准却忽略监管。   “欧美等国家一旦发现问题产品,企业很可能被罚款到倒闭停产,而中国持续出现超标产品,企业却依然还在生产、销售。”魏玉良表示,尽快执行严苛的“以罚代管”远比制定新国标更为迫切。而事实上中国白酒界包括酒鬼酒在内并未对涉及超标的产品进行召回,“行业监管显然只是纸上谈兵”。   安全阴霾继续笼罩 库存难题冲淡白酒业绩   白酒界在试图通过塑化剂新标准寻找白酒塑化剂添加元凶之际,“非法勾兑”之风仍未断绝。   日前,在全国知名的白酒原酒生产基地四川邛崃、宜宾、泸州等地多家小酒厂被爆出使用容易产生塑化剂的香精香料“勾兑”生产白酒,而这些白酒又被当做部分知名酒企勾兑成本使用的“原酒”。   “包括塑化剂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前几年白酒企业盲目扩产导致原酒产能不足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后遗症。”上述知名白酒企业总工程师表示,白酒行业的超速发展的确导致了部分酒企为了市场不顾原酒“安全”问题,由此爆发塑化剂等问题。   塑化剂等问题为酒企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白酒增速迅速下滑。酒鬼酒预计该公司2013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仅为800万元~1200万元,同比下降90%~93% 茅台一季报也显示该公司一季度净利增两成,为近3年增速最低,而预收账款则下降43.70%。   “受政策和塑化剂等安全事件的持续影响,白酒企业特别是高端白酒经销商库存严重,影响了经销商预付款的给付能力,导致酒企业绩惨淡。”国金证券白酒行业分析师张勇表示。   尚普咨询在《2013-2017年中国白酒市场分析调研报告》中指出,如果相关行业协会制定放宽塑化剂标准会对白酒行业形成直接利好,但白酒行业的后续发 展仍然危机四伏,例如产能过剩的问题,消耗库存仍然需要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预计白酒行业将进入为期3到4年的调整期。
  •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新标准实施
    据悉,自从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用塑料制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之后,一次性塑料餐具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劣质餐盒也因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而慢慢淡出市场,一次性快餐餐盒向着密封性、透明性、防烫性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业内人士指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新国标的实施,使一次性塑料餐饮具行业的分类和管理有了可依据的标准,便于各有关部门顺利开展监管工作,逐步规范行业秩序,对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做出三方规定,淘汰不符合标准的生产企业,规范中小型企业。同时,有关部门也将根据相关法规,对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安全性能好、回收利用价值高的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将在未来市场更具竞争力。   新的国家标准gb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据了解,此前我国尚未有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国家标准,而是由每个企业制定企业标准,一次性塑料饭盒等不可降解餐具长期无标准可依,虽未明文禁止,却始终没有合法身份。新国标的施行将彻底结束这一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生产及使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明确界定范围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规定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定义和术语、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产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并对一次性餐饮具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是指预期用餐或类似用途的器具,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餐盒、盘、碟、刀、叉、勺、筷子、碗、杯、罐、壶、吸管等,也包括有外托的一次性内衬餐具,但不包括无预期用餐目的或类似用途的食品包装物,如生鲜食品托盘、酸奶杯、果冻杯等。而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指树脂或其他热塑性材料通过热塑成型加工得到的一次性餐饮具。   据了解,新标准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主要表现在严把“两关”上:一是严把原材料关。新标准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原料制定了专门的规定,如使用的树脂等应为食品级 添加剂的用量应符合gb9685的规定 在感官上不得有异嗅 色泽正常 成型品不能有裂缝口及填装缺陷 无油污、尘土、霉变及其他异物 表面平整洁净、质地均匀,无划痕,无皱褶,无剥离,无破裂,无穿孔等。二是严把使用性能关。新标准主要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容积偏差、负重性能、跌落性能、盖体对折性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要求,尤其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耐温性能,如耐热水、耐热油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要求。   根据新标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按照其材质可以分为通用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植物纤维模塑一次性餐饮具、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其他覆塑一次性餐饮具 按照其使用时的耐温程度,可以分为耐温和不耐温一次性餐饮具 按照降解性能可以分为非降解一次性餐饮具和可降解一次性餐饮具 还可以分为可微波炉用和非微波炉用一次性餐饮具。   同时,该标准对一次性餐饮具的耐热水性能、耐热油性能、漏水性能、负重性能以及微波炉耐温性能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例如,标准规定,一次性餐饮具耐热水试验后,不应变形、起皮、起皱,对容器功能的餐饮具不应变形、阴渗及渗漏 一次性餐饮具耐热油试验后,不应变形、起皮、起皱,对容器功能的餐饮具不应阴渗及渗漏 对盛装液体功能的盒、碗、杯等一次性餐饮具,试验后不应漏水 一次性餐盒、碗、杯等餐饮具,其负重前后高度变化应不大于5% 微波炉试验应无变形、缺陷、渗漏和异常……这些规定为消费者科学选购、安全使用餐饮具提供了指南。   “可降解”不可随意标注   伴随着新国标的实施,执行了近十年的gb18006.1-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被替代。《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不适用于一次性纸餐具、纸杯、木筷子、竹筷子等非热塑性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餐饮具,同时较之原标准,修改了分类办法,修改了对原料的技术要求,增加了感官指标内容中的异嗅等,使用性能检验上明确了适用范围和样品的检验数量。增加了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淀粉含量的要求,明确淀粉含量不小于40%。   增加了对标识可微波炉使用的一次性餐饮具的微波炉使用性能及检验方法,补充了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和其他一次性餐饮具卫生理化指标的新要求,修改了检验规程以及降解性能要求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和技术指标。降解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也由原标准采用gb/t18006.2-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降解性能试验方法》改为采用gb/t20197-2008《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对于标称其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餐饮具,其生物降解率不得低于60%。据了解,一直以来,市面上一些假冒伪劣的所谓“可降解饭盒”大行其道,因为真正可降解的餐具成本要比不可降解的高出20%,而旧的技术标准难以保证执法力度。根据新标准,一次性塑料餐具不能再随意标注“可降解”字样。《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规定,只有能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等物质的一次性餐饮具,才能标注“可降解餐具”,对可降解餐饮具有更为具体、量化的成分要求。   行业监管有标可循   在新国标实施前,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许多产品的包装标识都过于简单、欠缺规范,多款产品均采用一般的塑料包装袋进行简易封装,外包装上仅仅注明了产地、生产商等信息,而无产品的化学成分、组成物质、卫生标准、耐高温性能等关键信息。新标准的实施将给一次性餐饮具生产企业明确的标准依据、新的机会和挑战。
  • 国家级纺机检验中心落户绍兴
    记者获悉,国家级纺机检验中心工作站近日正式落户绍兴县。“该工作站的设立,将有助于纺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树立品牌信誉,为我县打造中国纺机制造业集聚地提供技术保障。”县质检所所长孟於冬说。   依托强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优势,近年来绍兴县纺机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拥有50多家纺机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性集群效应,占据国内市场较大份额。同时,今年5月,绍兴县与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签订协议,今后将每年承办“中国纺机产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进一步打响绍兴纺机的品牌知名度。   纺机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纺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为此,县质检所围绕“质量强县、技术服务企业”的主题,主动与国家纺机检验中心技术联姻,成功引进了“国家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站。据了解,该工作站承担着绍兴地区纺织机械企业生产及产品的检验、检测、鉴定等任务,还将提供纺织机械及其零部件的技术服务和咨询。   目前,工作站已会同县质监部门开展了纺机产品专项检测,检测电脑横编织机、电脑手套机、剑杆织机、剑杆毛巾织机及其配件等纺机产品18个批次,合格率达80%。孟於冬表示,“工作站将帮助我县纺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纺机产业转型升级。”
  • 全国首个热塑性塑料餐具标准实施
    由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制定的全国首个热塑性塑料餐具标准———《热塑性塑料餐具地方技术规范》已于8月1日起实施,其总体水平与日本标准相当,基本涵盖了市场上所有热塑性塑料餐具。   消费者选购塑料餐具时,首先要看标识是否完整,其次看产品。产品的表面应平滑,没有污点、杂质、划痕、裂纹等,没有脱色、褪色现象,还可闻一闻看有没有刺激性味道等异味。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产品标识。”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包装检验部部长孙世彧表示,此次标准规定,产品须标明厂家名称或商标、材质、使用温度等说明,若产品有不耐热水、不适用于微波炉、不能接触油质等要求,也应标明。
  • 我国首个食品防护国家标准通过审定
    日前,由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 的《食品防护计划及其应用指南 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审定。审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标准结合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实际,汲取国外经验,是对我国现有食品管理体系标准的必要补充和完善,也适用于 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标准的制定自主创新,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悉,该标准有望于2010年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成为 我国第一个食品防护的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广泛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食品卫生控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近年发生的“苏丹红”、“孔雀石绿”等食品安全 事件,特别是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表明,我国食品企业除面临因社会矛盾和恐怖主义等原因造成的蓄意破坏问题外,还存在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因不 正当逐利和恶性竞争故意污染食品,形成“行业潜规则”的问题,这些因人为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坏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往往被称为“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   美国、日本在应对“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时提出了“食品防护”的概念,以防止食品遭到恐怖袭击等人为蓄意破坏的非传统食品安全威胁。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食品安全检查署(FSIS)等机构先后制定了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链初级生产、运输、储存和零售企业的食品防护导则。日本食品业界也在推行食品 “安心”行动,以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2008年11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进出口食品检查和认证分委会(CCFICS)决定,在即将 起草的《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导则》中考虑增加食品防护内容。   为应对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因不正当逐利和恶性竞争故意污染食品,形成“行业潜规则”等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国家认监委从2007年起开始帮助食品生产企业 实施食品防护计划,使企业的食品防护计划更系统、科学。一方面在全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研讨会上开设食品防护专题,探讨食品防护的理论和 应用。另一方面要求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督促出口食品企业树立食品防护意识,实施食品防护计划,组织编写出版食品防护培训教材。与此同时,全国各直属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食品防护培训。2008年,共计1200名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员、9300名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接受了培训。截止到2009年 10月,6000多家出口食品企业初步实施了食品防护计划。为制定《食品防护计划及其应用指南 食品生产企业》国家标准,从2008年4月起,国家认监委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在山东、河北、北京、上海进行企业试点,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标准的修改意见 此外,他们还专门向可口可乐、雀巢等大型食品企业征求意见。   据了解,该标准针对产品和生产过程受到人为、蓄意破坏和故意污染等问题,指导企业做好防范来自于外部的蓄意破坏行为外,并通过完善措施、程序,及时发现、 报告和控制情绪不稳定员工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跟踪受到处罚、降职、辞退等员工的情况。该标准强调企业建立健全内外部沟通机制,形成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 性 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消除发生蓄意破坏的不稳定因素。针对故意污染的“行业潜规则”问题,标准指导企业收集和识别本行业故意污染信息,建立合格 供应商的评价机制,降低原辅料被故意污染的风险 同时企业内部采取措施预防在加工环节出现故意污染食品的行为 企业若发现故意污染具有行业普遍性,应及时 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等。(丁莹)
  • 历时5年,《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宣贯!元素分析又有哪些新变化
    2023年3月17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GB/T 5750-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系列标准,代替实施16年之久的GB/T 5750-2006。新标准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4月4日,《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23)宣贯会北京站在北京四川五粮液龙爪树宾馆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水质检测专业委员会主办。近3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标准宣贯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张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海静、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刘丽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于志勇、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朱铭洪、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金霞、北京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翟家骥等专家在会上分享了精彩报告。会议现场历时5年,GB/T 5750修订大功告成历时5年,3轮意见征求,280+单位参与研制与验证,500+专家参与的GB/T 5750修订工作大功告成。本次修订主要特点:大幅增加了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大幅扩展了质谱技术的应用范畴;重点加强了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方法;进一步强化了以人为本的制标理念;充分体现了方法标准的配套性和前瞻性。从配套到前瞻:GB/T 5750-2023中元素分析有哪些变化?GB 5749-2022 中的元素分析指标有诸多变化。其中元素总量的指标从 GB 5749-2006 中的 21 个变为 24 个。包含砷、镉、铅、汞、铝、铁、锰、铜、锌、六价铬等10个常规项目,锑、钡、铍、硼、钼、镍、银、铊、硒、钠等10个扩展项目,以及钒、铀、氯化乙基汞、碘化物等4个附录项目。而GB/T 5750-2023中元素分析又有哪些变化?GB/T 5750-2023共新增或修订了 12 个无机元素类检验方法,其中包含金属类(六价铬、氯化乙基汞、砷形态和硒形态等项目)、非金属(碘化物)和放射性指标(铀)等,在完全覆盖 GB 5749-2022 规定的指标范围的同时,增强了方法的前瞻性。本次重点新增或修订了 ICP-MS 相关分析方法(共 7 个,详见下表)。新增了 7 个形态分析方法;取消了 GB/T 5750.1-2006 中标准检验方法中第一法为仲裁法的规定。GB/T 5750-2023 新增或修订的元素分析方法汇总序号标准号及方法编号仪器方法变更类型元素分析类型131 种元银、铝、砷、硼、钡、皱、钙、镐、钻、铬、铜、铁、钾、鲤、镁、锰、钿、钠、镍、铅、锑、硒、银、锡、针、铭、钦、铀、钒、锌、汞, GB/T 5750.6 (4.5)ICP-MS修订总量分析2砷(三价砷、五价砷) GB/T 5750.6 (9.6)HPLC-ICP-MS新增形态分析3砷(三价砷、五价砷、一甲基砷、二甲基砷) GB/T 5750.6 (9.7)HPLC-AFS新增形态分析4硒(亚硒酸根、硒酸根、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 GB/T 5750.6 (10.6)HPLC-ICP-MS新增形态分析5铬(六价铬、三价铬) GB/T 5750.6 (13.2)HPLC-ICP-MS新增形态分析6氯化乙基汞 GB/T 5750.6 (28.1)HPLC-AFS新增形态分析7氯化乙基汞 GB/T 5750.6 (28.2)HPLC-ICP-MS新增形态分析8氯化乙基汞 GB/T 5750.6 (28.3)吹扫捕集 LC-AFS新增形态分析9生活饮用水中铀 GB/T 5750.13 (6.1)紫外荧光法新增总量分析10生活饮用水中铀 GB/T 5750.13 (6.2)ICP-MS新增总量分析11碘化物 GB/T 5750.5 (13.1)UV-Vis修订总量分析12碘化物 GB/T 5750.5 (13.4)ICP-MS新增总量分析ICP-MS重头戏GB/T 5750-2023中,重点新增或修订的ICP-MS 相关分析方法有7项。ICP-MS无疑是此次标准修订中元素分析部分重头戏。本次大会期间北京衡昇质谱向与会专家全方位展示了iQuad系列ICP-MS仪器技术并在会上分享相关报告。北京衡昇质谱的应用技术经理于学雷作了题为《iQuad系列 ICP-MS,可靠性能助力饮用水安全》的报告,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iQuad系列 ICP-MS在离子传输路径优化、多级真空、高灵敏度的离子接口、六极杆碰撞反应池、耐温湿变化的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核心部件的技术特点,展示了该仪器在生活饮用水相关最新的应用进展。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异功散”等儿科7首方剂)》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异功散”等儿科7首方剂)》的通知国中医药综科技发〔202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上市,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组织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研究工作,现将《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异功散”等儿科7首方剂)》予以公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司 2023年5月5日
  • 食品及相关产品中的激素检测标准汇总
    本汇总主要是食品及饲料等相关产品中的激素检测标准。   1、GB/T 20741-2006 畜禽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潜法   2、GB/T 20749-2006 牛尿中β-雌二醇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质谱法   3、GB/T 20753-2006 牛和猪脂肪中醋酸美仑孕酮、醋酸氯地孕酮和醋酸甲地孕酮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4、GB/T 20758-2006 牛肝和牛肉中睾酮、表睾酮、孕酮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5、GB/T 20760-2006 牛肌肉、肝、肾中的α-群勃龙、β-群勃龙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6、GB/T 20761-2006 牛尿中α-群勃龙、β-群勃龙、19-乙烯去甲睾酮和epi-19-乙烯去甲睾酮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7、GB/T 20766-2006 牛猪肝肾和肌肉组织中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8、GB/T 20767-2006 牛尿中玉米赤霉醇、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9、GB/T 21981-2008 动物源食品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10、GB/T 22967-2008 牛奶和奶粉中β-雌二醇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质谱法   11、GB/T 22973-2008 牛奶和奶粉中醋酸美仑孕酮、醋酸氯地孕酮和醋酸甲地孕酮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2、GB/T 22976-2008 牛奶和奶粉中α-群勃龙、β-群勃龙、19-乙烯去甲睾酮和epi-19-乙烯去甲睾酮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3、GB/T 22978-2008 牛奶和奶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4、GB/T 22986-2008 牛奶和奶粉中氢化泼尼松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5、GB/T 22992-2008 牛奶和奶粉中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6、 NY/T 914-2004 饲料中氢化可的松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17、NY/T 918-2004 饲料中雌二醇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18、SC/T 3020-2004 水产品中己烯雌酚残留量的测定 酶联免疫法   19、SC/T 3029-2006 水产品中甲基睾酮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20、 SN 0210-1993 出口肉及肉制品中己烯雌酚残留量检验方法 分光光度法   21、SN 0664-1997 出口肉及肉制品中雌二醇残留量检验方法 放射免疫法   22、SN 0665-1997 出口肉及肉制品中雌三醇残留量检验方法 放射免疫法   23、SN 0672-1997 出口肉及肉制品中己烯雌酚残留量检验方法 放射免疫法   24、SN 0700-1997 出口乳及乳制品中氢化可的松残留量检验方法   25、SN/T 1625-2005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甲羟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26、SN/T 1744-2006 进出口动物饲料中己烷雌酚、己烯雌酚、双烯雌酚残留量的检验方法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7、SN/T 1752-2006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二苯乙烯类激素残留量检验方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8、SN/T 1826-2006 进出口动物源食品中19-去甲睾酮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29、SN/T 1955-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二苯乙烯类激素残留量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法   30、SN/T 1956-2007 肉及肉制品中己烯雌酚残留量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法   31、SN/T 1959-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醋酸甲羟孕酮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法   32、SN/T 1970-2007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氟羟泼尼松龙和双氟美松残留量测定方法 酶联免疫法   33、SN/T 1980-2007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孕激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34、SN/T 2160-2008 动物源食品中氢化泼尼松残留量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35、SN/T 2222-2008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糖皮质激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36、 农业部958号公告-10-2007 水产品中雌二醇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37、农业部1031号公告-1-2008 动物源性食品中11种激素残留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8、农业部1031号公告-2-2008 动物源性食品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多残留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9、农业部1031号公告-4-2008 鸡肉和鸡肝中己烯雌酚残留检测气相色谱-质谱法   40、农业部1063号公告-1-2008 动物尿液中9种糖皮质激素的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1、农业部1063号公告-2-2008 动物尿液中10种同化激素的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2、农业部1063号公告-5-2008 饲料中9种糖皮质激素的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3、农业部1068号公告-2-2008 饲料中5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44、农业部1068号公告-3-2008 饲料中10种蛋白同化激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5、农业部1163号公告-1-2009 动物性食品中己烯雌酚残留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46、农业部1163号公告-9-2009 水产品中己烯雌酚残留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法
  • 香兰素、乙基香兰素标准品促销
    货号:CDGG-012876-05-1ml 产品描述:香兰素 标准品 规格:5000mg/L于乙腈,1ml 组分信息: 英文 CAS# 浓度 Vanillin Solution 121-33-5 应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香兰素的检测 原价:780.00元 优惠价:624.00元 促销时间:2012-7-16至2012-8-30 货号:CDGG-012877-05-1ml 产品描述:乙基香兰素 标准品 规格:5000mg/L于乙腈,1ml 组分信息: 英文名:Ethyl Vanillin Solution CAS#: 121-32-4 应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乙基香兰素的检测 原价:780.00元 优惠价:624.00元 促销时间:2012-7-16至2012-8-30 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斜土路2897弄50号海文商务楼5层 [200030] 电话:86-21-54890099 传真:86-21-54248311 网址:www.anpel.com.cn 联系方式:shanpel@anpel.com.cn 技术支持:techservice@anpel.com.cn
  • 化妆品中41种糖皮质激素测定上升国家标准
    大连质检所多项研发项目上升为国家标准   “激素化妆品”将成“过去时”   近日,从辽宁大连质监所传来喜讯:“滥用激素”、“腐蚀皮肤”——这些困扰化妆品市场的违禁行为不再模棱两可,大连质检所研发的“化妆品中41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测定”正式上升为国家标准。这标志市场上的化妆品是否含有违规激素类药物已成“明白账”。   近年来大连质检所针对我国相关检测方法比较落后的状况,重点开展了化妆品功效成分分析和禁限用成分检测方法的科研工作。目前,已有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而“化妆品中41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测定”和“牙膏中二甘醇的测定”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标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两项“国标”是继“苏丹红检测方法”、“小麦中溴酸盐的测定”、“蜂蜜中淀粉糖浆的测定”等食品检测国家标准后,又一个检测方法国标的“大连制造”。   据大连质检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荣获“2009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化妆品中41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测定”项目,采用了液相色谱/质谱和薄层层析法两种方法,兼顾高精度确证测定和低成本快速高效定性测定,几乎涵盖了目前临床使用的所有糖皮质激素药物,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化妆品中多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测定方法在全国率先攻关成功,意味着‘激素化妆品’将无所遁形!”   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大连质检所目前正在攻关的项目继续以化妆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功效成分的检测技术研究作为工作重点,包括了化妆品中铬(禁用成分)、维生素B3(烟酸、烟酰胺)、维生素B5(泛酸、D-泛醇)、维生素C等维生素类成分、曲酸及其衍生物、尿素等常用美白保湿功效成分的测定方法研究,这些方法的研制将为即将实施的化妆品全成分标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建,以我们大连质检所为依托的‘国家日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经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初评,并经国家认证与认可监督委员会CNCA授权,即将在我市投入运行。该中心将成为我国日化产品前沿检测研究实验室,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化妆品等日化产品的专业检测服务。”大连质检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以大连质检所为依托的“国家日化质检中心”是正在建设中的“大连市检测科技园”的附设项目。中心将建立日化产品功效成分安全性评价实验室,稳步开展化妆品等日化产品功效成分关键检测技术研发,在集群式第三方检验测试科技园区中打造全国一流的日化产品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和前沿实验室。   据介绍,该中心实验室面积达1500平方米,拥有液相色谱-串级质谱、液相色谱-飞行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国内一流的检测设备和凝胶净化系统、固相萃取等前处理装置,并已经取得了“国家化妆品市场准入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发证检验单位”两项权威资格,其检验能力范围已经覆盖了化妆品、洗涤品、消毒剂等产品领域,检测项目包括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防腐剂、去屑剂、抗生素、维生素、微生物、重金属等百余项化妆品卫生化学指标检测及微生物指标检测。   目前,大连质检所已经开展了化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活动,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化妆品污染以及化妆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大连乃至全国化妆品安全监管和科技进步提供依据,直击化妆品中的潜在危害,确保化妆品消费健康安全。目前,大连质检所已经完成了“牙膏中草药成分安全性检测调研”、“化妆品中石棉检测调研”和“化妆品中禁用物质的生产工艺调查”等风险监测项目。
  • 我国首个食品防护国家标准通过审定
    12月9日,由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的《食品防护计划及其应用指南 食品生产企业》顺利通过审定,审定委员会专家认为,标准结合了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实际,汲取了国外经验,是对我国现有食品管理体系标准的必要补充和完善,也适用于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标准的制订自主创新,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项标准有望于2010年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成为我国第一个食品防护的国家标准。   为应对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因不正当逐利和恶性竞争故意污染食品,形成“行业潜规则”等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国家认监委从2007年起,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防护计划,使企业的食品防护计划更系统、科学。在全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研讨会上开设食品防护专题,探讨食品防护的理论和应用。要求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督促出口食品企业树立食品防护意识,实施食品防护计划,组织编写出版食品防护培训教材。全国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食品防护培训。2008年,共计1200名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员、9300名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接受了培训。截止到2009年10月,6000多家出口食品企业初步实施了食品防护计划。   从2008年4月起,国家认监委组织专家制订《食品防护计划及其应用指南 食品生产企业》国家标准。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 在山东、河北、北京、上海进行了企业试点 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标准的修改意见,在食品专业技术网站上开辟标准专栏,研讨和征求意见 还专门向可口可乐、雀巢、卡夫、福喜、汇源等大型食品企业征求了意见。2009年10月完成了标准的制订工作。   该标准立足于指导食品生产企业预防产品和生产过程受到人为蓄意破坏和故意污染,指导企业做好防范来自于外部的蓄意破坏行为外,还指导企业通过完善措施、程序,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情绪不稳定员工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跟踪受到处罚、降职、辞退等员工的情况。强调企业建立健全内外部沟通机制,形成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消除发生蓄意破坏的不稳定因素。针对故意污染的“行业潜规则”问题,标准指导企业收集和识别本行业故意污染信息,建立合格供应商的评价机制,降低原辅料被故意污染的风险 同时企业内部采取措施预防在加工环节出现故意污染食品的行为 企业若发现故意污染具有行业普遍性,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等。
  • 我国首个食品塑化剂行业标准制订完成
    日前,国家认监委审定通过由厦门检验检疫局起草制订的《出口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行业标准,认为此标准技术先进性达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该标准制定并发布实施后,能够对食品中添加塑化剂进行更加全面的监测,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为服务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厦门检验检疫局第一时间组织海峡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食品安全突击队”进行技术开发,突击队队员放弃周末休假、加班加点,仅用两天时间成功建立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相关要求,检测灵敏度能达到国家标准。   同时,突击队队员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国际有关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标准,发现我国现行标准在检测项目、与国际检出限量的差异、检测适用范围、检测准确性及检测方法等5方面存在不足,亟需完善,当即提出紧急制定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标准的建议。   6月10日,国家认监委开辟绿色通道,紧急批准并委托厦门检验检疫局牵头起草《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行业标准。   6 月27日,仅用17天时间,该标准正式通过专家组审订。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广东检验检疫局、上海检验检疫局、江苏检验检疫局、厦门市质检院等5家实验室验证,可一次性检测22种邻苯二甲酸酯(包括国际高度关注的DINP、DIDP和DAP等),检出限值(0.01-0.5mg/kg)高于国家标准。   截至目前,厦门局共对70批、148种进口台湾食品开展塑化剂检测,其中1批检出不合格。
  •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新国家标准已正式实施
    新的国家标准GB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了解,此前我国尚未有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国家标准,而是由每个企业制定企业标准,一次性塑料饭盒等不可降解餐具长期无标准可依,虽未明文禁止,却始终没有合法身份。新国标的施行将彻底结束这一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生产及使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明确界定范围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规定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定义和术语、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产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并对一次性餐饮具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是指预期用餐或类似用途的器具,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餐盒、盘、碟、刀、叉、勺、筷子、碗、杯、罐、壶、吸管等,也包括有外托的一次性内衬餐具,但不包括无预期用餐目的或类似用途的食品包装物,如生鲜食品托盘、酸奶杯、果冻杯等。而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指树脂或其他热塑性材料通过热塑成型加工得到的一次性餐饮具。   据了解,新标准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主要表现在严把“两关”上:一是严把原材料关。新标准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原料制定了专门的规定,如使用的树脂等应为食品级 添加剂的用量应符合GB9685的规定 在感官上不得有异嗅 色泽正常 成型品不能有裂缝口及填装缺陷 无油污、尘土、霉变及其他异物 表面平整洁净、质地均匀,无划痕,无皱褶,无剥离,无破裂,无穿孔等。二是严把使用性能关。新标准主要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容积偏差、负重性能、跌落性能、盖体对折性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要求,尤其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耐温性能,如耐热水、耐热油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要求。   根据新标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按照其材质可以分为通用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植物纤维模塑一次性餐饮具、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其他覆塑一次性餐饮具 按照其使用时的耐温程度,可以分为耐温和不耐温一次性餐饮具 按照降解性能可以分为非降解一次性餐饮具和可降解一次性餐饮具 还可以分为可微波炉用和非微波炉用一次性餐饮具。   同时,该标准对一次性餐饮具的耐热水性能、耐热油性能、漏水性能、负重性能以及微波炉耐温性能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例如,标准规定,一次性餐饮具耐热水试验后,不应变形、起皮、起皱,对容器功能的餐饮具不应变形、阴渗及渗漏 一次性餐饮具耐热油试验后,不应变形、起皮、起皱,对容器功能的餐饮具不应阴渗及渗漏 对盛装液体功能的盒、碗、杯等一次性餐饮具,试验后不应漏水 一次性餐盒、碗、杯等餐饮具,其负重前后高度变化应不大于5% 微波炉试验应无变形、缺陷、渗漏和异常……这些规定为消费者科学选购、安全使用餐饮具提供了指南。   “可降解”不可随意标注   伴随着新国标的实施,执行了近十年的GB18006.1-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被替代。《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不适用于一次性纸餐具、纸杯、木筷子、竹筷子等非热塑性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餐饮具,同时较之原标准,修改了分类办法,修改了对原料的技术要求,增加了感官指标内容中的异嗅等,使用性能检验上明确了适用范围和样品的检验数量。增加了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淀粉含量的要求,明确淀粉含量不小于40%。   增加了对标识可微波炉使用的一次性餐饮具的微波炉使用性能及检验方法,补充了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和其他一次性餐饮具卫生理化指标的新要求,修改了检验规程以及降解性能要求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和技术指标。降解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也由原标准采用GB/T18006.2-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降解性能试验方法》改为采用GB/T20197-2008《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对于标称其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餐饮具,其生物降解率不得低于60%。据了解,一直以来,市面上一些假冒伪劣的所谓“可降解饭盒”大行其道,因为真正可降解的餐具成本要比不可降解的高出20%,而旧的技术标准难以保证执法力度。根据新标准,一次性塑料餐具不能再随意标注“可降解”字样。《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规定,只有能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等物质的一次性餐饮具,才能标注“可降解餐具”,对可降解餐饮具有更为具体、量化的成分要求。   行业监管有标可循   在新国标实施前,记者走访部分超市时看到,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许多产品的包装标识都过于简单、欠缺规范,多款产品均采用一般的塑料包装袋进行简易封装,外包装上仅仅注明了产地、生产商等信息,而无产品的化学成分、组成物质、卫生标准、耐高温性能等关键信息。新标准的实施将给一次性餐饮具生产企业明确的标准依据、新的机会和挑战。   据悉,自从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用塑料制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之后,一次性塑料餐具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劣质餐盒也因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而慢慢淡出市场,一次性快餐餐盒向着密封性、透明性、防烫性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业内人士指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新国标的实施,使一次性塑料餐饮具行业的分类和管理有了可依据的标准,便于各有关部门顺利开展监管工作,逐步规范行业秩序,对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做出三方规定,淘汰不符合标准的生产企业,规范中小型企业。同时,有关部门也将根据相关法规,对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安全性能好、回收利用价值高的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将在未来市场更具竞争力。
  • 奶粉激素检测标准将公布 雌激素检测须为“零”
    “奶粉可能造成宝宝性早熟”的新闻在社会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然而8月15日,卫生部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却表明:检测结果符合规定含量范围。请关注——儿童性早熟:“奶粉问责”之后还需做什么?   喧嚣了10天的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事件,在8月15日似乎终于尘埃落定。卫生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通报指出,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   奶粉雌激素检测须为“零”   针对媒体报道有婴幼儿因食用圣元乳粉导致性早熟的情况,卫生部委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等检测机构,采用国际通行的检测方法(《动物源食品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981-2008),对乳粉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进行了平行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42份圣元乳粉中未检出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雌激素(17β-雌二醇和雌酮)和内源性孕激素(孕酮和17α-羟孕酮)的检出值分别为0.2-2.3μg/kg和13-72μg/kg,其中患儿家中存留样品雌激素和孕激素检出值分别为0.5μg/kg和33μg/kg。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   “奶粉里不允许检出雌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许,因此它在标准中不允许检出。”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强调,中国在2008年制定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销售、收购和加工尚处于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品。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兴民解读称,“不得检出”的含义是奶粉中的雌激素检测结果应该为“零”。   激素检测是国内奶粉业盲区   王丁棉认为,虽然激素是能用仪器检测出来,但是现在还不是必检项目。“如果牛奶遭激素污染,可能来源于产奶环节,问题可能出在养殖环境,厂家应该对奶源进行彻底检验。”   王丁棉分析说,在对奶牛安胎时,可能使用到激素,另外在奶牛繁殖上,比如奶牛的配种环节也可能使用到激素。“养殖是不主张使用激素的。有的国家甚至是禁止的,但即使是进口的原料,也可能有些养殖者违反这样的规定。”王丁棉认为,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国内奶粉业的一个盲区。“激素出现,主要问题在于奶源供应,生产商和监管部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侯彩云透露,国家标准对奶粉主要是做一些常规指标的检测,检测其奶粉里应该含有的物质,而激素并不属于这些项目。因此国家质检机构无法对奶粉进行激素检测。“激素是药物类,可以由药监部门来进行一些检测。”侯彩云说。   奶粉雌激素检测标准将发布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19644—2010)》中,关于乳粉的要求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等7项要求,但并没有提及关于雌激素的检测项目。   据介绍,现代牛奶中的雌激素包括内源性雌激素(即奶牛本身产生的雌激素)和外源性雌激素(即应用于奶牛发情和泌乳的雌激素),但目前普遍认为在规范用药的前提下雌激素药物残留量可忽略不计。“所谓的不允许检出雌激素,是指不能检出人为添加的合成雌激素物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王树槐解释说,雌激素是指奶牛体内天然产生的激素,包括两类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这些激素人体内也含有。“奶粉中如果有这两类激素,并且含量符合国际组织的标准,是农业部允许的,属于正常现象。”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公布了动物性食品,包括肉、蛋的雌激素含量检测方法,奶粉的检测标准也即将公布。   “这个标准,准确地讲是一个检测标准,是一个检测技术。”王树槐解释说,有了这个技术,我们就能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利用这个标准来证明事物的对或错。“前年开始,我们单位已经完成了该项技术的实验,目前已经在走相关程序,预计最快在三四个月时间内,农业部就会颁布该项技术标准,这样就能做权威检测了。”   警惕“吃”出来的性早熟   “性早熟是‘吃’出来的”,这不是一句戏言,而是医生们给家长们的忠告。他们表示,目前患上性早熟的患儿,城里比农村多,这与城市孩子吃得太好有直接的关系。   “食物中含有激素,是患儿引发性早熟的一大原因,比如洋快餐、油炸类膨化食品,都含有过高的热量。儿童吃了这些食物以后,热量会在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不仅会出现肥胖,还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容易引发性早熟。”青医附院营养科主任韩磊介绍说,此外,有些禽畜在饲养时由于采用生长激素刺激其早熟,肉中所含有的激素对儿童也有“催熟”作用,“现在很多儿童饮食多以荤菜为主,平时甚至都不吃蔬菜,营养过剩也容易导致性早熟,家长应当让孩子荤素搭配、饮食均衡,避免营养过剩”。   韩磊还建议,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进食人参、蜂王浆、燕窝、花粉、冬虫夏草、阿胶、鹿茸等补品。儿童体质毕竟不同于成年人,家长不要觉得补得越多越对孩子发育有利,这是因为,这些营养品或补品可能会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   此外,青医附院副院长孙运波也表示,一些反季节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激素,因为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大多是在“催熟剂”的作用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的,应当避免给儿童食用。
  • 首部饰品有害元素限量国家强制标准实施
    2012年6月29日正式颁布的GB 28480-2012《饰品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于201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饰品作为会与人体长期接触的物品,其含有的有害重金属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首部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为首饰类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生产、销售,以及政府监管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据悉,该标准适用于除珠宝玉石以外的其他各种材质的饰品(包括儿童饰品),规定了各类饰品中镍释放、铅、镉、砷、六价铬及汞、八项可溶性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标准正式实施后,对于非贵金属首饰及摆件中的砷、汞、六价铬、铅总含量的要求在流通领域中设置了一年的过渡期。   据了解,和欧美饰品标准相比,新国标对饰品的要求更全面,除涉及镍、铅、镉等主要有害重金属外,还对砷、六价铬及汞设置了限量要求,并要求在标签或其他标识物中明示儿童首饰。   新国标的实施对饰品生产经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将不能在市面上流通。为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饰品企业做好应对措施:一是积极关注饰品新国标,准确掌握新标准内容,将标准条款转化到产品控制制度里面 二是注重饰品生产设计工序,合理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工艺参数,杜绝电镀、电铸等工序中的污染,正确制定好产品标签 三是完善原辅料和成品自控体系,建立高危物料及相应有害物质控制项目,严格筛选合格供方,并做好入厂前和出厂检验,必要时可随机送样进行第三方测试,确保各指标都符合标准要求。
  • 食品中元素形态分析方法与标准简述
    元素的形态是指某一元素以不同的同位素组成、不同的电子组态或价态以及不同的分子结构等存在的特定形式。元素形态分为物理形态和化学形态,物理形态是指元素在样品中的物理状态,如溶解态、胶体和颗粒状等 化学形态是指元素以某种离子或分子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元素的价态、结合态、聚合态及其结构等。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元素形态泛指化学形态,元素形态不同于元素价态,同一元素的相同价态可能有多种形态,如价态为五的砷元素,其元素形态可分为无机态和多种有机态的砷形态。   元素在食品中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元素对于人体的作用和元素的形态密切相关。这里所说形态是指该元素在不同种类化合物中的表现或分布。比如铬,三价铬是人体耐糖因子的组成部分,很多糖尿病和人体缺乏三价铬有关,而六价铬则是比较强的致癌物。不同形态砷之间的毒性差异也很大,如以有机砷形式存在的砷糖、砷甜菜碱几乎没有毒性,而无机砷化物的毒性却很高。所以,对于某些元素,只了解某元素在食品中的总量还是不够的,我们在了解总量的同时,更希望了解某元素在食品中的形态组成。   测量元素的形态,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实现:   分光光度法:在显色时对元素的形态有特定要求,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形态分析。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水中六价铬的测量。这一方法通常干扰大、灵敏度不是很高,在简单基质有一定应用的范围。   原子荧光法(AFS):由于产生氢化物对元素的形态有一定的要求,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形态分析。比如说有机砷几乎不会和硼氢化物生成氢化砷,氢化物-原子荧光法不能直接检测有机砷,而无机砷则能和硼氢化物进行反应而被探测到。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测量某些元素的不同形态。该方法的特点是灵敏度很高。不足之处是特异性强,只能分析有限几种元素中某些形态,应用不广。   色谱法:采用色谱柱分离不同形态,然后用分光光度或电导等检测器测量。比如离子色谱法就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这一方法由于有预分离处理,干扰比分光光度法小,灵敏度也好一些。   预分离法:对试样先根据元素不同形态的特点,进行预分离,如有机萃取、离子吸附和交换等手段,将某特定形态和其它形态分离后收集,再采用一些光谱的分析方法测量。这种方法灵敏度比较高,但前处理比较复杂,也容易受到干扰。   色谱-光谱(质谱)联用法:该方法采用在线色谱分离,分离后各组分直接进入光谱仪器测量。结合了色谱和光谱技术的优点,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应用广泛等优点。缺点是设备较为昂贵,从色谱到光谱的接口技术需要解决,前处理方法也有待加强研究。不同的色谱和光谱联用技术都有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色谱和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的联用上。目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联用方法。   1、液相色谱-ICP-MS联用   液相色谱(HPLC)-ICP-MS联用技术适用于食品样品中难挥发的化合物的分析。由于液相色谱的流速和ICP-MS 进样速度一致,所以联接非常简单方便,其联用接口非常简单。另外,由于液相色谱的特点,具有进样量小、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因此,HPLC与ICP&mdash MS联用技术在各类食品中砷、硒、锡、汞等元素形态分析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相关的研究也最多。在使用该技术时,要注意液相流动相的成分是否符合ICP-MS的进样溶液要求。如果有机相比例过高,则需要辅助氧化技术。   2、离子色谱-ICP-MS联用   离子色谱法(IC)作为一种有效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已经在金属和非金属离子的测定中得到了较多应用,已成为成为解决复杂机体中超痕量离子形态分析的有效工具,也是ICP&mdash MS相关联用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食品分析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其联用方法和液相色谱一样,也很简单。目前相关文献集中在铬、砷、锑、溴、碘等形态的检测研究上。同样的,使用该技术时,要注意离子色谱流动相和ICP-MS进样要求的匹配性,流动相的可溶性固体含量不能太高。   3、气相色谱-ICP-MS   气相色谱(GC)适用于易挥发或中等挥发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分离,而且分离之前的衍生化步骤不仅使分离与分析过程复杂化,而且增加了待测形态丢失或玷污的可能性。而且气相和ICP-MS联接需要一个专用的接口。因此,GC与ICP&mdash MS联用应用于元素的形态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GC-ICP-MS技术仅限于烷基铅、烷基锡和烷基汞等形态的分析上。   4、毛细管电泳-ICP-MS   相对与气相和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CE)具有分离效率高、消耗样品量少、分离时间快等特点适用范围广,可分离从简单离子、非离子性化合物到生物大分子等各类化合物。但是在分离过程中,样品中分析物的原始形态可能由于电解质或pH值的调节而发生变化,样品的组成也是影响CE分离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CE与ICP&mdash MS的接口没有HPLC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CE-ICP&mdash MS联用技术的应用。但相关的研究还是不少,主要集中在食品中砷、硒、汞等元素形态的分析。   5、液相色谱-AFS   由于中国AFS的技术领先于世,所以该研究在国内发展也很快。由于AFS对某些元素,如As、Se、Hg等的检测灵敏度很高,而且这些元素也是形态分析所最关注的元素,所以AFS在元素形态分析上大有用武之地。如前所述,单用AFS能进行一些特定的形态分析,而要完成更好的分离和检测,就需要和色谱联用。现在主要是和液相色谱联用,已经有多款HPLC-AFS仪器上市。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具备了液相分离的优点,也能利用AFS的高灵敏度和元素特异性,仪器的整体价格也不高。其缺点在于,检测元素受到AFS的限制,而且AFS检测状态的稳定性也较难保证。   食品中元素形态分析的标准:   1、砷的形态分析标准   根据GB 2762-201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了食品中无机砷的限量标准,所以也有相关的检测方法:   GB/T 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无机砷检测采用原子荧光法,前处理和总砷不一样。   GB/T 23372-2009 食品中无机砷的测定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该标准采用HPLC-ICP-MS联用技术,分离和检测能力都很强。   有机砷农药的检测方法有一个行业标准:SN/T 2316-2009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阿散酸、硝苯砷酸、洛克沙砷残留量检测方法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汞的形态分析标准   根据GB 2762-201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了食品中有机汞(以甲基汞计)的限量标准,所以也有相关的检测方法:   GB/T 5009.15-2003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有机汞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预分离&mdash 冷原子光度法。   无机砷和有机汞的检测方法都有缺陷,修订的新方法(草案)采用液相-原子荧光联用法,但也有问题,到现在没有颁布为更新方法。   3、溴酸盐的形态分析标准   由于溴酸盐是2B类致癌物,所以已不允许作为添加剂使用。食品中溴酸盐的形态分析有两个标准,都用离子色谱法:   GB/T 20188-2006 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SN/T 3138-2012 出口面制品中溴酸盐的测定 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法   水中溴酸盐也有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在相关水检测标准中,也是离子色谱法。   4、铬的形态分析标准   六价铬的检测方法有一个行业标准:   SN/T 2210-2008 保健食品中六价铬的测定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水中的六价铬也有相应标准检测方法,采用经典的比色法。在水的检测标准中。     (撰稿人: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杨振宇 博士)   注: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与泰坦科技(Titan)达成贝类毒素标准品战略合作
    2015年4月16日,泰坦科技副总裁周晓伟先生应邀出席上海市食品所关于贝类毒素标准品相关事宜的讨论会议,并参观食品所的样品分析实验室。作为食品所的科研物资总服务商,泰坦科技针对海洋食品安全中的贝类毒素的检测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受到食品所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泰坦科技发布贝类毒素(甲藻毒素)标准品,填补国内空白 贝类毒素其实是甲藻毒素,因容易在以海藻为食的贝类海产品中富集而被称为贝类毒素。近年来,食用贝类毒素中毒事件频发: 1.从2010年5月15日起,粤港澳陆续发生逾60例“毒带子”中毒事件,最终鉴定为贝类毒素中毒;2012年11月7日 – 香港进口的一批来自澳洲生产的活紫贻贝,验出麻痹性贝类毒素。2.浙江紫贻贝毒倒宁德100多人:2011年5月25日至30日,福建宁德市发生食用紫贻贝中毒事件,共有168位疑似食用淡菜中毒者入院治疗,中毒症状主要是呕吐和腹泻, 疑似“腹泻性贝毒”中毒。 雪卡毒素中毒事件:1.2006年广东雪卡毒素中毒人数就达数百人,汕头、深圳等地均发生过大规模中毒事件。其罪魁祸首是广东人喜欢食用容易遭受雪卡毒素污染的深海热带鱼类,如老虎斑、东星斑、西星斑、杉斑、苏眉等石斑鱼和鲈鱼等。 2.2012年4月,香港出现进食海鱼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 赤潮毒素的源头是有毒甲藻,甲藻(Dinoflagellate)又称双鞭毛藻,个体通常约几十微米大小,为海洋低等单细胞藻类,起源于15-14亿年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为海洋第二大浮游植物。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30个属,代表种约有1200多种,是赤潮生物中最主要的门类,大部分种属分布于热带海洋。 赤潮(甲藻)毒素为非蛋白质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一般具有热稳定性, 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中毒。按中毒症状和毒素来源不同,甲藻毒素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全球范围内DSP的分布(摘自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网页) 目前已有13个国家或组织制定了贝类水产品中DSP的限量标准,范围从16~200(OA)μg/100g。(1)其中美国FDA、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为20μg/100g (2)欧盟、德国、葡萄牙、爱尔兰、英国制定DSP(主要指OA)为16μg/100g (3)而日本规定了紫贻贝和扇贝中肠腺的标准分别为120μg/100g、200μg/100g (4)澳大利亚和德国规定贝类肝胰腺的标准为40μg/100g。我国也对海产品中贝类毒素进行了限量:(1)农业部2001-09-03发布2001-10-01实施的行业标准NY5073-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规定DSP不得检出(贝类);(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1年曾经发布了《无公害水产品的安全要求》,规定PSP含量 ? 80 pg/100g,DSP含量 ? 60 pg/100g ;(3)2002年国家海洋局发布海洋生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规定,DSP含量? 200mg/kg。但我国尚未制定水产品中DSP国家限量标准。 而作为检测DSP的关键试剂“大田软海绵酸标准品”,因技术原因,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海洋研究所垄断,非常昂贵,每毫克的价格要接近1.2万人民币。泰坦科技化学品产品团队联合国内海洋学,生物发酵学,化学分析学三个顶尖实验室,立项攻克难关,从Prorocentrum属甲藻中分离出Okadaic Acid并成功实现量产,填补了我国长期在该领域依赖进口标准品的技术空白,针对海洋食品安全中的贝类毒素检测提供标准品依据和相关技术服务,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业添砖加瓦。Prorocentrum lima 的实验室规模培养 大田软海绵酸 (OA) 的1H-NMR图谱 软海绵酸 (OA) 分子式 最后,泰坦科技软海绵酸(OA)产品已经上市啦,【探索平台】(www.tansoole.com)有售哦!
  • 直饮水入厨房不是梦 建设标准应先行
    打开龙头就能喝的直饮水,是欧美发达国家上世纪的产物。奥运会后,北京正从中等发达城市向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即世界城市大步迈进。前行中,作为一座水资源匮乏的国际大城市,如何在水质的提升上取得突破,在市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中彰显城市品质,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墙边的摆钟响了,马亿纹拿上水桶,走出门按下电梯按钮,“又得去打水了”。   马亿纹家住水上华城,是崇文区中高档的社区。小区自来水供应一直正常,可每天下午4点,她都会到楼下的自助售水机买上5升水,以免傍晚时排长队。   “家里的自来水,洗衣、做饭没问题,就是烧开后有水垢,白白的漂在杯子里,看着就不舒服。”为了解决家里的喝水问题,马亿纹费尽了脑筋。   最初,她在水壶里放麦饭石吸水垢,效果不明显 接着家里开始喝桶装水,2、3天一桶水,费用高不说,有时打电话要水,一等就是半天,不方便 后来,小区里有了自动售水机,虽然水价比桶装水便宜且随买随有,可每天要下楼自己提水,还是麻烦。   “要是家里的水,打开龙头就能像纯净水一样喝,那多好!”看着脚边装满水足足5斤重的水桶,马亿纹有些无奈,更有些期盼。   市民要求过高?   马亿纹并非突发奇想,她儿子在国外读书,这种打开龙头接水就能喝的生活,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北京自来水管网中的水能直接喝。”2008年3月21日,市水务局局长程静做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在访谈中,他表示北京自来水加工采用了先进的活性炭、臭氧等技术,水质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106项检测标准。对于这样的检测标准,用水利部一些官员的话说,甚至“是完全符合欧盟要求的”。   一方面,权威部门说我们的自来水是符合欧盟标准的直饮水 另一方面,部分市民却依旧花钱买桶装水喝。难道是市民要求过高了?   就在北京自来水管网水质达到直饮标准的消息传开后,有一位网友在博客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水厂的出水口,北京自来水是清清之身……经过九曲十八弯的长途跋涉,经过粗粗细细陈年旧管来到我家时,它已经变得灰头土脸……把水烧得滚开,白色漂浮物仍旧潇洒飘舞……   网友的话虽有偏颇之处,但也说出了自来水由出厂到入户间的现实差距――由于种种原因,自来水直接喝可能不卫生,烧开后水碱多、口感差,与人们期望的既安全又可口的直饮水有差距。   “我们不建议家里(自来水)直接饮用,不是因为自来水本身水质有问题,而是因为部分老楼房的户内供水管线生锈和高位水箱不干净,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生着喝可能不太卫生。”梁莉有些无奈。   梁莉是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宣传部的负责人。她所在的单位,负责供给首都近2000万人的市政用水。她的“无奈”,主要是因为造成自来水二次污染的供水设施多由小区自建并负责后期维护,设施权属不在自来水集团,使得后续维护工作“力不从心”。对于自来水加热后出现的水垢,梁莉认为,除了二次污染外,还和北京自来水的水源近年来多为地下水有关。地下水与河湖地表水源相比硬度较高,但经过处理后,北京自来水水质硬度还是符合国家供水标准的,“市民完全可以放心饮用”。   “很明显,供需双方在市政供水标准上是‘不合拍’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水务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目前自来水价格由政府确定,供水企业又处于垄断地位,只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和当地政府要求,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供水任务,便成为了企业最核心的追求。   这本无可厚非,但以达标供给为导向的生产模式,使得供水企业忽视了用户的现实需求,造成了供需双方诉求间的错位。   应由谁来担责?   作为一个公共产品提供者,供水企业应以市民需求为生产导向,在供水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性工作,提供更好的产品。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市政服务领域的必然要求。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满足市民需求,需要解决的主要是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明确老旧管线和二次供水设施归属,厘清市政企业与小区管理单位间的责任与义务,确保自来水入户水质与出厂时一样,满足市民家中饮用水“安全”层次的需求。二是以目前市场上被市民普遍接受的桶装水为标杆,进一步提升水质硬度处理标准,满足市民家中饮用水“可口”层次的需求。   “市民为家中流出的每一滴自来水向自来水集团付费,对于无偿使用小区自建设施盈利多年的企业来说,后期的维护、更换责无旁贷。”专家表示,现在需要的就是政府部门进一步明确企业职责的决心。   不过,为居民家中提供更高品质的直饮水,到底是否还应由市政系统承担,业界多年来却一直有争议。   反对方的主要理由是,一个成年人一天正常的饮用水量为3升左右,按一家3口计算,一天也不过10升水,仅占家庭总用水量的5%。由于屋内供水管网单一,如果自来水都按纯净水标准处理,那居民洗澡也得用纯净水,势必会造成浪费。   事实上,要避免浪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直饮水走一条单独的管道。但对北京市政系统而言,这套与自来水管网等长的全新管道,即便抛开施工难度不说,高昂的建设成本也足以让供水企业望而却步。在权衡成本与收益后,“直饮水”三个字渐渐淡出了水务系统的大小文件。   富贵园模式   马亿纹家往北2公里,有个名叫富贵园的小区。开发商来自广东,在发现北京水质较南方偏硬后,在铺设自来水管时,又多埋了一路管线。   2004年,小区建成后,物业公司把市政自来水进行二次处理后,用这条预埋在自来水管旁的管线,向近2000户居民提供纯净水入户服务。每吨水40元,价格是市政自来水的10倍。   有需求就有供给,这就是市场的作用。   85岁的许嘉增夫妇,是小区里的第一批住户。在老人厨房的水池边,有一个倒U形的银色细水管。“这就是纯净水的龙头。”说着老人打开龙头,用电热水壶接了一壶水。1分钟后水开了,不锈钢的壶胆内,没有一点水垢。   说到这直接入户的纯净水,老两口还闹过一次笑话。   5年前,刚搬到新家不久,老人就听说打开家里水龙头就可以直接喝上纯净水,甭提多高兴。可是没几天,小区物业贴通知说,纯净水40元一吨,这下老两口就嘀咕了,“这水怎么这么贵?”   1个月后,对门邻居算的一笔账,让老人家彻底改了主意。以桶装纯净水为例,一桶水18.9升,每桶12元,每吨价格就是635元 而小区纯净水,每吨只有40元,两者相差15倍。   5年来,小区纯净水从未断过水,水质也一直不错。每个月不足10元的水钱,让老两口心里乐呵呵的。   小区物业同样高兴:新建小区纯净水管道铺设费用在整个建筑成本中微乎其微,而且在卖房时已算入房价,等于是用户自己掏钱铺的管线 净水设备虽然先期由物业公司垫付,但按每吨40元的收费,按小区居民每户、每天使用10升水计算,一年的水费就有近30万元,基本上就是一套净水设备的钱。   “这管线和设备正常用,二三十年都没什么问题,期间只要业主们都喝(纯净水),我们肯定不赔钱。”物业负责人信心满满。   直饮水入户、桶装纯净水、家庭净水器、小区纯水站饮水成本比较   计算标准:以一家三口,每人每天喝水3升计算,一年全家饮用水总量为3285升。   1、直饮水入户,每吨水水价为40元,一年费用为131.4元。   2、桶装纯净水,一桶水18.9升水价12元,一吨水635元,一年费用为2085.98元。   3、家庭净水器,基本水价为自来水水价,每吨水4元,加上滤芯每年更换一个和机器折旧(按10年计算)成本300元,一年费用为313.14元。   4、小区纯水站,1元5升水,每吨200元,一年费用为657元。   好买卖为何没人做?   富贵园小区的直饮水、自来水双入户模式,与近年来城市供水中比较时兴的分质供水理念类似。   简单说,就是让可直接饮用的直饮水、用于洗涤的普通自来水,以及可用于浇花、冲厕的中水分管独立运行,使水资源达到分质使用的效果。按理说,赔钱的买卖没人做,可像富贵园这样赚钱的直饮水入户模式,在北京并没有被广泛复制,原因何在?   有关专家认为,主要是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失,使直饮水入户的投资建设与后期运营主体积极性不高。从富贵园的模式可以看出,小区开发商是投资建设的最佳主体,物业公司则承担后期运营职责。但从全市范围来看,直饮水管道和自来水管道不同,并非硬性的建筑要求。对于房子不愁卖的开发商而言,自然不会主动增加建筑成本预埋分质供水管线了。   对于接手小区管理的物业公司来说,在分质供水管线缺失的情况下,要赚钱就得先投钱,当利润被管线成本占去大半时,物业公司积极性自然不高。至于那些老旧平房区,建设运营的主体则是天然缺失。   建设标准应先行   奥运会后,北京市正从中等发达城市,向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即世界城市昂首迈进。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北京城而言,不断提升饮用水品质,应该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政府部门仅仅是以‘安全’来要求供水企业。”有专家认为,正是由于标准过低,使得供水企业只是简单地追求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来完成安全供水的任务,而未考虑用户对于自来水品质的要求,最终造成了供给与需求间的差距。所以,在推进直饮水入户工作中,政府主管部门不仅要算经济成本账,也要多算些社会效益账。   专家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标准,督促开发商在小区开发中配建分质供水管道,“就如当年推广小区建设中水设施一样”。   2001年,为进一步推广小区中水设施建设,市政市容委、市规划委、市住建委联合发文要求:“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或可回收水量大于150立方米/日的新建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必须建设中水设施。”建设标准的前行,使得2003年以后建设的住宅小区大都配置了中水回收处理设施。   对于直饮水管网也是一样。在已建成小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可以牵头组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先期带动作用,大力促进物业公司开展纯净水入户服务 在非成片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应充分利用自来水集团作为企业的优势,借鉴成片小区物管企业的经验,在区域中心建设纯净水处理站,通过市场化收费实现资金平衡。   除去富贵园小区由开发商提供直饮水入户服务外,还有一些成功的事例。   北京奥运会期间,颇受好评的奥运村直饮水工程,是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他们专门成立了技术推广平台,希望能让更多的普通市民喝上直饮水。   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在环保部、科技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移动的办公大楼,以及天河人家、北师大宿舍区等居民小区安装了几十套直饮水设备――1套设备可满足1000户居民的饮水需求。   广阔的市场、成功的模式、合理的利润,在政府主导、市场为主、分区实行的模式下,对于北京居民来说,逐步实现直饮水入户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名词解释   分质供水   分质供水是指在一套供水系统里,除了设有正常供水的自来水和热水管道外,还有一条独立的专门供应居住人群直接饮用水的管道。这条管道系统采用先进的水净化工艺,对小区内的市政自来水进行深层净化,同时运用独特的双路循环供水再生灭菌的保鲜措施,使管道形成一个全封闭循环系统,从根本上排除了净化水被二次污染的可能,保证居住者可以从入户净水龙头上随时无限量的饮用到纯净水。同时,市政自来水管线依旧供水,保障居住者日常生活用水。   直饮水   直饮水或称之为活化水,采用独特碘触酶技术和高分子分离膜装置进行过滤,杀死其中的病毒和细菌并过滤掉自来水中异色、异味、余氯、臭氧硫化氢、细菌、病毒、重金属,阻挡悬浮颗粒改善水质,同时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达到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直接饮用健康水的标准。   纯净水   纯净水是采用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精微过滤及其他适当的物理加工方法进行深度处理后产生的水。通常是指其水质清纯,不含任何有害物质和细菌,如有机污染物、无机盐、任何添加剂和各类杂质,有效地避免了各类病菌入侵人体,其优点是能有效安全地给人体补充水分,具有很强的溶解度,因此与人体细胞亲和力很强,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 饮用水污染事件频发 婴幼儿饮用水标准受关注
    p   2016年4月3日下午5点左右,发源于江西武功山向东奔流的袁河,在途经分宜县(新余下辖县)的水域发现了少量死鱼。这条河流的下游是新余市仙女湖,该水域是新余第三水厂的水源地。 4月14日,环保部初步认定江西新余仙女湖水质镉超标导致水厂停水事件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并已启动事件调查程序。因停水和水污染,不少婴儿家长表现出担忧,甚至将孩子送往外地亲戚家暂住。 /p p   婴幼儿各项生理机能还未成熟,大多数家长都会格外注意其饮食和饮水健康。随着国内市场上婴幼儿饮用水的大量出现,公众对婴幼儿饮用水的水质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关注。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但是世卫组织和多个国家都发布了对婴幼儿饮用水的要求或者标准。 /p p    strong 婴儿饮用水矿物质含量不能过高 /strong /p p   婴幼儿肾脏浓缩能力尚未发育完全,高矿物盐摄入会加重婴幼儿脏器的负担。尤其是钙、镁、钠离子含量过高会增加婴儿的肾脏和代谢系统负担,对婴儿生长不利。因此,很多国家都对婴幼儿饮用水的矿物盐含量有严格的要求。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开发表《饮用水中的营养矿物质对婴幼儿营养的影响》,提出了适合婴幼儿的饮用水中钠≤20mg/L硫酸盐≤200mg/L3。无独有偶,法国食品卫生安全署、瑞士儿科学会、奥地利联邦法律公报、英国卫生局等机构也都对适合婴幼儿的饮用水中的矿物盐含量提出了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3b8464e1-a690-45ed-b4a1-936ad3b640f4.jpg" title=" mp28235658_1439958871699_2_th.png" / /p p    strong 婴儿饮用水不能完全没有矿物质 /strong /p p   另外,研究还发现,没有添加矿物质的淡化水,或低矿物质水,由于没有或缺乏基本矿物质不能作为理想的饮用水,因为,经常饮用这种水并不能使某些营养物质达到充足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在《饮用水中的营养》论文集文章中明确提到人们发现使用纯净水烹饪时,会造成食物(蔬菜、肉类、谷物)中各种必需元素大量流失。捷克共和国国家公共卫生研究院专门就饮用低矿物质水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发表结论,认为饮用低矿物质水几乎或只能摄入少量钙、镁,其它必需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也非常低。而且由于低矿物质水不稳定,因此对与其接触的材料有较高腐蚀性,可能会增加摄入有毒金属的风险等等。 /p p   大量研究结论指出低矿物质水不应作为长期主导饮用水。而婴幼儿相比成人,纯净水中几乎没有任何矿物质,并不适合作为婴幼儿饮用水。 /p p    strong 婴儿饮用水,有害物质限量指标应更严格 /strong /p p   除了矿物质含量,婴幼儿胃肠道敏感脆弱,饮食卫生要求也相对较高。国内外权威部门对于提供给婴幼儿的饮用水或液体食品均有较为严格的微生物要求。例如,法国食品卫生安全署以不危害婴幼儿和低龄儿童的健康作为天然矿泉水和瓶装矿泉水的固定标准。法国食品卫生安全署对标明婴幼儿可饮用水专门做了详细的水质规定:1.不含有致病微生物特别是隐孢子虫菌和贾第鞭毛虫 2.不冒泡(CO2 含量小于250 毫克/ 升) 3. 如有医疗补充的话氟含量小于或等于0.3 毫克/升,没有该补充氟含量为0.5 毫克/升 4. 硫酸根含量小于或等于140 毫克/升 5.钙含量小于或等于100 毫克/升 6.镁含量小于或等于50 毫克/升 7.就放射性物质而言,总α活性小于或等于0.1 贝可/升,β总活性小于或等于1 贝可/升, 水所致的年有效剂量小于或等于0.1 mSv/an, 氚含量的小于或等于100 贝克/升。 /p p   根据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真正适合婴幼儿饮用的水必须满足无菌、适宜的矿物质含量以及更加严格的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0770—2010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对于6 月龄以上婴儿和幼儿食用的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要求商业无菌标准,并对微生物、污染物及原料都有相应的规定。而我国在瓶装饮用水标准上,未考虑婴儿饮用问题。 /p
  • 新茶叶稀土限量标准引激辩 有望撤销
    检测新方法或致茶价上涨   近日,卫生部发布的稀土检测新方法后,素有“中国乌龙茶之乡”的福建安溪县开始磋商寻求应对之策。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也就稀土限量指标与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专函呈送国家有关部委,寻求产业支持。伴随着每月各地层出不穷的茶叶“稀土”超标下架的消息,地方茶企却开始哭诉在这方面控制的“辛苦”。   检测新方法更新致合格率低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卫生部7月17日发布了一份名为《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其中显示:此适用于谷类粮食、豆类、蔬菜、水果、茶叶等植物性食品中,检测16种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用来代替2003年的测定方法,增加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此之前,一直采用的分光光度三滤长法测定,只需用来检测5种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经验证明并不适合于茶叶。   对于此次新的调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秘书长严卫星认为,稀土检测方法调整是为了让检测值更严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杨秀芳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这次稀土元素新测定方法,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适时补充修正的,出发点还是好的。”   此前中国对茶叶中稀土限量的标准,来自于2005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该标准对茶叶中稀土氧化物含量提出了限量要求,即茶叶的限量标准与玉米、稻米相同,均应小于2.0毫克/公斤。据了解,目前,美国、欧盟、日本茶叶标准中均未设定稀土限量指标。   杨秀芳告诉记者,茶中叶的稀土来自其生长过程:一是茶树从土壤中吸收稀土金属 二是喷施稀土“肥料”造成茶叶中残留,三是茶叶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地积累一些元素,所以生长期越长,稀土含量就越高。   然而,铁观音和绿茶、红茶不一样,它必须要选取比较成熟的茶叶制作,而绿茶、红茶只取嫩芽,铁观音吸入的稀土可能会较多。   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的范承胜,曾经获得闽南斗茶“四冠王”,他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稀土与土壤的母质有关系,福建茶区土壤中富含稀土,我曾经送检过上千个样本,按照5种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合格率不会超过60%,如今,要进行16种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我预估不会超过20%。”   稀土标准存废引激辩   如今,新的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已出台,对于铁观音、大红袍、普洱、黑茶等茶类的影响很大。对此,应该取消稀土限量的呼声再次升高,其中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也有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翁昆、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危赛明等。   同时,陈宗懋今年就在业内媒体上发表《茶叶中稀土元素标准有望撤销》一文,其中谈道,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标准,因茶叶本身含有较高浓度的硅、钡等本底元素,该方法未提出钪元素受到硅、碳干扰,铕元素受到钡干扰时的校正措施。所以对方法标准还应予以进一步完善。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认为,该标准实施以来,一直受到有关专家和企业的质疑。2008年度北京市茶叶质检站收到北京主要茶叶企业主动送检的安溪铁观音产品检测结果,有70%的铁观音产品稀土元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给茶叶企业采购和销售带来极大困难。2011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乌龙茶产品质检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58种乌龙茶产品中有17份被检出稀土超标,其中包括联合利华的乌龙茶产品。   为此,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姚静波就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自设门槛无疑会影响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我们这次比较意外,没想到,还趋严了,从种植到生产然后销售,‘稀土”标准的影响一直影响着我们,无所不在。“   不过,严卫星则在一次公开场合解释称,国家标准制定的相关问题。食品风险评估分实际、估计、感知三方面,国家安全标准制定以风险评估为依据。标准值高低不代表严格性,比如我国大米中铬标准值低于国际,原因是国民大米吃得多。   杨秀芳则对记者表示:“2010年就有一个修订稿,我们希望推一推,现在,最重要的是看对消费者是否真的身体健康有威胁。”   根据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一项研究称,茶叶中的稀土元素3/4以上不溶于热水而残存在茶渣中,人们喝茶时摄入的量低于1/4。   姚静波还认为:“大家对一些理化指标真正的概念并不了解。”有业内人士称,上世纪80年代,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曾有研究报告表明,人的日容许摄入稀土量为14-24毫克.按卫生部2005年实施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茶叶中稀土含量限额为2.0毫克/公斤,况且稀土元素为非水溶性物质,即使全年连茶叶全吃掉10公斤,也未超过人日容许摄入量。   范承胜也对记者表示:“人体中到底摄入多少稀土,才会危及健康,数据翔实的研究少之又少,一直到现在人们并不清楚。”不过,记者发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发表的《微量稀土元素的药效及保健作用》显示:研究证明,稀土元素如果被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在肝脏中蓄积,导致肝脏形态和病理组织变化、肝细胞损伤、肝代谢紊乱引起脂肪肝 而高于2毫克/公斤剂量的农用稀土仍能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肝细胞和发育中的红细胞DNA损伤。   不过,陈宗懋却认为,根据安全性风险评估结果,通过饮茶摄人人体的稀土量对人体是安全的。通过饮茶而摄人的稀土量,即使按最极端的数字计算,也只有ADI(每天允许摄入量)值的2.55%   范承胜认为,“控制农药残留,我们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但是,一个标准,如果多数人经过努力仍做不到,说明标准值得商榷,国家制定标准,在对茶叶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风险性分析的时候,应该会考虑浸出率和摄入量。”   陈宗懋在上述文中曾透露:“相关部门于2011年10月21日、11月23日、12月2日、12月31日在北京召开了有关稀土问题的连续四次讨论会,并决定撤销这个稀土标准。”业界曾用“非常及时、雪中送炭”来形容对消息的期待性。   然而,这次7月17日的稀土检测方法调整发布,似乎预示着“此路不通。”对此,杨秀芳对记者说:“看来,取消是不可能了,现在对于食品安全的高要求,也是为了让消费者更为放心,国家在这方面有考虑是正常的。”   “我不赞成取消,但是标准应该放宽,由于此类茶需要长时间生长,你想让其稀土含量下降也是不可能的,检测5种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就已经不合理了,现在要进行16种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不合格率将会更高,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我们也要严格控制人为的添加。”   同时,《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发现,福建农林大学白婷婷的一份硕士学位论文名为《安溪乌龙茶农药残留规律与稀土污染成因探究》,是由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孙威江教授作为指导老师。其中谈道:“安溪不同茶叶主产区稀土含量顺序为,金谷祥华感德西坪虎邱,基本超过了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茶叶稀土含量低于2毫克/公斤的要求。”   该论文数据显示,虎邱、西坪、金谷、感德和祥华五地四季茶样稀土合格率分别为45%、20%、0、40%、15%。通过检测数据可知,整个安溪茶叶主产区稀土超标现象严重。   对此,范承胜补充称:“茶叶自身的残留值必须要扣除,安溪境内土壤稀土含量普遍偏高,铁观音茶树富集稀土,铁观音采摘原料较绿茶、红茶老等原因造成铁观音稀土普遍超标,希望有关部门政府组织专家认证,不能直接采用茶企报送样品的检测数据来认定。”   姚静波还透露称:“我们在整理相关的报告,尤其是对于技术指标这方面,对于产业整体的发展,我们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要清楚,标准不是今天颁布了,明天就废止的,我们只能一直争取,寻求支持。”   新检测方法或致茶价上涨   记者获悉,近日在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第七批食品抽检结果中,长沙9款茶叶稀土总量超标,1款铅超标。这9款“问题”茶叶属于7家茶企,其中还有1家出口企业。8月中旬,北京市食品办发布下架食品名单中,福建安溪县御堂春茶厂品御阁2款铁观音茶被检出稀土超标。其中,PT200铁观音稀土超标4倍多。而PT300铁观音则被检出稀土超标3倍多。   在应对茶叶稀土检测方法调整问题上,姚静波表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在制订应急预案,地方不少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对策。”   记者采访到了湖南一家制作“安化黑茶”的负责人,他自承,新的检测方法的推出,他并不意外,不过,行业内一直试着去反映和沟通,反而,具体到企业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落实,不人工添加“生长素”(稀土肥),控制的比较辛苦,但是如果依然含量超标,其实也并无太多的对策。   目前,国内铁观音绝大多数来自福建产区。该省土壤中稀土含量高,稀土储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已探明的稀土储量有5万多吨,远景储量达400万吨。据记者了解,此次,在应对茶叶稀土检测方法调整问题上,安溪作为全国产茶第一大县,该县将把稀土指标列为必检项目,同时列入今年年度茶业基础管理考评,抓好考评。   范承胜表示:“由于使用新的检测方法,企业的成本会增加,安溪上百万的茶叶面积,如果都要一个个检测,人力物力的成本会增加,很可能导致茶叶的价格出现上升。”   杨秀芳则呼吁:“希望新标准制定既能站在有利于消费者健康角度,又能从行业的高度来处理问题。为防止茶叶稀土超标,要从源头上控制茶园土壤中稀土含量及投入品的稀土含量,同时要注意及时采摘茶青,在加工过程中注意清洁化生产,确保茶叶不落地。”   严卫星也在近日在公开场合中透露:新标准不会降低消费者对安全的要求,新标准不会让符合规范的茶企无法生存。   姚静波对于记者询问标准修订的进度问题,她仅称:“新标准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 广州亚运会凉茶有标准可依
    凉茶已成为广州亚运会非酒精类饮料,其生产终于有标准可依了。笔者前日从广州质监局获悉,作为亚运地方技术规范之一的《植物饮料卫生要求》(下称《要求》)从本月起实施,适用于凉茶、菊花茶、冬瓜茶等植物饮料。其中规定,植物饮料不得使用或添加非食品用原料。   凉茶作为“老广”喜爱的饮料,此前一直没有相应生产标准,为此,广州市质监局研制并出台了这个强制性地方技术规范,有针对性地填补亚运会食品安全领域标准的空白,为遴选供亚食品生产企业,对供亚食品生产、检验及对其实施定点监管提供了标准依据,使亚运会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更加科学适用。   据介绍,植物饮料包括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可可饮料、谷物饮料和其他植物饮料等5类,其中便有凉茶、菊花茶、冬瓜茶等。从本月起正式实施的《要求》规定了植物饮料的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水果、蔬菜、茶、咖啡除外)为原料,经加工、调配的非发酵植物饮料。   对于曾引起舆论关注的凉茶添加剂“夏枯草”,本次发布的标准没作细致说明,而是规定植物饮料的所有原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不得使用或添加非食品用原料。   广州质监局表示,该规范虽是作为广州亚运食品安全系列技术规范之一而出台的,但并不随亚运会结束而废止。
  • 奶粉激素检测暂无相关国家标准
    “性早熟的原因是复杂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从媒体上知道了这个事情,“过去有7、8岁的孩子出现性早熟的例子,像这么小的孩子确实以前没听说过。但不能因此就说是喝了奶粉导致的。”   宋昆刚认为消费者对奶粉怀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牛奶是成分复杂的食物,“牛奶本身就含有激素,泌乳期的奶牛本身就含有微量的雌性激素,人们喝奶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这是因为微量导致,那不会到今天才发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营养专家常素英告诉记者,国际上一直提倡婴儿母乳喂养,对媒体报道中 “孩子除了奶粉基本没有吃其他东西”的说法,建议孩子食物应该多样化,如果孩子只吃一样东西,受到危害的风险将比吃多种食物大很多。   圣元:没有提过赔偿   圣元乳业战略合作总监姜云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公开发布声明,其产品反复接受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测,均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同时否认武汉消费者曾指出企业与之接触曾经提到过赔偿的说法,“我们没责任赔偿什么。”姜云鹏还表示,企业希望政府职能部门检测奶粉,并敦促尽早公布结果,澄清真相。   姜介绍,企业的奶源基本都是从国外进口,主要是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售的圣元婴儿配方奶粉共有3个系列,分别是圣元优博婴儿配方奶粉、圣元优聪金装婴儿配方奶粉和圣元优聪金D100婴儿配方奶粉,所有产品均标称“进口奶源”。此前圣元也曾陷入“三聚氰胺”事件。昨日圣元方面向记者承认中国独家代理商——北京澳内特乳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圣元乳业董事长张亮,目前掌握着乳清粉70%的市场份额。但是当记者进一步询问目前还有什么产品在国内生产时,姜以开会为由挂断电话。   圣元此前已在官方网站上发布相关说明,“不存在添加任何 ‘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并准备对刊播消息的两家媒体提起上诉。   质检部门:没有检测标准   8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对外界称,目前,卫生部已注意到相关媒体的报道,并已对此事进行关注。   弄清病理最直接的方法是对奶粉进行检测,但昨日本报记者致电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两个国家级权威检验部门,发现虽然检测部门表示可以接受个人申请,但目前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国内奶粉业的一个盲区。   “激素目前没有国家标准,所以没有检验办法。像三聚氰胺事情刚出来也没有检测方法,随后国家出台检测标准才能检测。”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技术部门尹主任表示,目前可以接受个人申请检测,然而关于奶粉的检测指标中也没有激素这一项。尹主任还介绍,目前中心正在投入技术力量,摸索这一检测手段,以求尽快开展该检测项目。他同时指出,激素属于药物,奶粉在生产环节中是不允许添加任何激素的。   专家:标准倒退是根源   78岁的国内乳业专家魏荣痛心地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奶粉问题频发不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问题。“最近出台的乳业新国标我们就能看出来,已经倒退了25年”。   业内专家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几个重要指标的降低上。如新国标中蛋白质含量和微生物及体细胞的指标比1986年制定的生鲜乳收购标准有明显的降低。当时国标的第一等级要求生鲜乳蛋白质含量达到2.95%以上 微生物限量为每毫升50万个。而新国标的最低限值为蛋白质含量2.8% 每毫升200万个微生物含量,这一项就是国外标准的20倍。“细菌越多越不安全,代谢产品多牛奶易变味,企业就会加香精等添加剂。”   专家王丁棉表示,有人认为降低标准有利于奶业的监管是不对的,因为总有比现行标准更低的生乳生产出来。如何防止人为在鲜奶中添加东西,一定要靠制度化的保障和监管,不能靠降低标准。
  • 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国家标准解读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4年第1号公告,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其中包括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该标准代替 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将于2025年2月8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增加了2016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陆续公布的食品添加剂规定,并对附录A、B、C、D、E、F都有了补充和修订。(一)关于GB 2760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食品添加剂公告的关系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实行行政许可,对于许可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使用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公告形式予以增补,自公告发布之日起,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者就可以按照公告的规定生产使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为了方便标准使用者查询,GB 2760-2024纳入了GB 2760-2014 实施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公告形式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使用规定,截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第5号公告。  (二)关于食品添加剂定义的修订  根据2015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中增加了包含营养强化剂的内容。新品种许可、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等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管理可参考食品添加剂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三)关于附录A的修订  附录A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修改了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查询方式。将原标准中表A.3的内容体现在表A.1和表A.2中,原表A.2合并入表A.1。二是基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修订了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例如删除了落葵红、密蒙黄、酸枣色、2,4-二氯苯氧乙酸、海萝胶、偶氮甲酰胺等经过调查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删除了罐头类食品中防腐剂、食醋中冰乙酸、果蔬汁浆中纳他霉素、蒸馏酒中β-胡萝卜素和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等的使用规定。三是修改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如增加了阿斯巴甜、安赛蜜与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等在相同食品类别中共同使用时的总量要求;完善了饮料类别中液体饮料与相应的固体饮料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对应关系;修订了二氧化硫、卡拉胶、瓜尔胶、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等的使用规定;将原标准中归类为“其他类”的部分食品类别重新进行了归类,并调整了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等。四是修改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信息。例如修改了苯甲酸及其钠盐等食品添加剂的中文名称、中国编码(CNS号),按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等的最新规定,修改了爱德万甜等食品添加剂的英文名称和国际编码(INS号)等。  (四)关于附录B的修订  附录B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对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的修订。为避免食品用香料滥用,在B.1.4进一步明确了具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或其他食品用途的食品用香料的使用要求,如苯甲酸、肉桂醛、瓜拉纳提取物、双乙酸钠、琥珀酸二钠、磷酸三钙、氨基酸类等;明确食品用香料、食品用香精的标签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 29924-2013)的规定,凡添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预包装食品应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进行标示;明确食品用香料质量规格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GB 29938-2020)及相关香料产品标准的规定。二是修改完善了部分食品用香料品种。梳理了表B.2和表B.3的食品用香料名单,删除了枯茗油等6个香料品种(其中枯茗油、葫芦巴已为香辛料,玫瑰茄、石榴果汁浓缩物、玉米穗丝已为普通食品,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行业已不再使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食用香料和提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对于香料管理的变化,将大茴香脑、根皮素调整为合成香料;修改和/或增加了柚苷(柚皮甙提取物)等香料的中英文名称、FEMA编号、编码等。  (五)关于附录C的修订  附录C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删除了部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品种。如删除了矿物油,将其使用规定与白油(液体石蜡)的使用规定进行整合;删除了磷酸铵,将其使用规定与磷酸氢二铵和磷酸二氢铵进行整合。二是基于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结合行业实际使用情况,修订了部分加工助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例如根据JECFA最新评估结果,同时参考美国、欧盟的规定,删除了1,2-二氯乙烷品种和使用规定;基于工艺必要性原则,删除了β-环状糊精用于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的规定;明确了过氧化氢作为加工助剂使用时的具体功能和使用范围等。三是规范部分加工助剂的中英文名称表述。例如将6号轻汽油(植物油抽提溶剂)修改为“植物油抽提溶剂”,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修改为“植物活性炭(稻壳来源)”,修改了纤维二糖酶等部分酶名称,修改了埃默森篮状菌Talaromyces emersonii等的菌种名称等。  (六)关于附录D的修订  根据修改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附录D中增加了营养强化剂的编号D.16,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最新修订版的规定增加了营养强化剂的定义。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中关于食品用香料的定义,将D.21食品用香料定义修改为“添加到食品产品中以产生香味、修饰香味或提高香味的物质”。  (七)关于附录E的修订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GB 2760-2014中部分食品类别与相关食品行业分类不一致,不能实现对实际食品类别的精准定位。为了使食品分类描述更加科学合理,在对各个食品行业进行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部分食品类别的描述。例如,为与相关食品产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持协调一致,修改了部分食品类别: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GB 271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合调味料》(GB 31644-2018)等规定,将配制酱油(食品分类号 12.04.02)和配制食醋(食品分类号 12.03.02)这两类产品归入液体复合调味料(食品分类号 12.10.03),将“醋(食品分类号12.03)”修改为“食醋(食品分类号12.03)”等,并对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行修改。再如:根据行业反馈意见,结合行业现状,修改了部分食品类别,如增加肉丸类食品类别,删除半起泡葡萄酒食品分类,修改了蜜饯凉果的食品分类,调整食糖的食品分类等。GB 276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pdf点击图片获取更多标准解读》》》》》》
  • 《运动饮料》等多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12月1日起,《运动饮料》、《婴幼儿配方粉企业良好生产规范》、《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等几项新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省质监局有关人士表示,多项与食品质量直接相关的国家标准的实施,有利于食品安全的规范。   部分保鲜膜标识不全   1日,在省会多家超市,笔者发现货架上已经难觅各种保鲜膜的踪影。经询问售货员得知,现有的保鲜膜有些并未达到新国标要求,因此超市正在盘点存货、联系厂家,争取让符合新国标的保鲜膜早日上架。“希望各生产厂家尽快处理库存,此次标准为强制性执行,生产日期在12月1日之后的产品必须严格执行新国标”,省质监局的负责人表示。   “保鲜膜新国标的最大亮点在于,明确规定可用于包装食品的保鲜膜须标识‘食品用’字样和相关警示语。聚氯乙烯(PVC)自粘保鲜膜仅适合用于包装生鲜食品,应标‘不能接触带油脂食品’、‘不得微波炉加热’、‘不得高温使用’等警示性语言。其他类别的保鲜膜,如可用于微波炉加热,应注明‘可微波炉使用’、加热方式及耐热温度”,有专家指出,“塑料一次性餐具新国标承认了不可降解塑料餐具的合法身份,现阶段一些企业过于追求餐具的可降解性,导致产品反而达不到卫生要求。”   婴幼儿配方粉企业按规生产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婴幼儿配方粉企业良好生产规范》的实施,给企业立下“规矩”。该国标规定了生产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包装及贮运等过程中,有关人员、建筑、设施、设备的设置标准,以及卫生、生产过程、产品品质等管理应达到的条件和要求,以确保提供安全、可靠的婴幼儿奶粉。“新国标虽然是从今天开始执行,但我们此前已经开始按新国标组织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更是重中之重。”河北三元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称。同三元一样,贝兰德乳业也表示,对此早有准备。   运动饮料强调迅速吸收   《运动饮料》国标将运动饮料定义为“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可被迅速吸收的饮料”,首次强调了运动饮料被机体迅速吸收的特点,同时,严禁运动饮料添加兴奋剂。《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施,则对各类保健食品的检测标准进行了规范。
  • 第三方检测机构拒绝为个人检验塑化剂出具报告
    台湾食品违法添加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使塑化剂所属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与此同时,从饮料到方便面,再到药品,被塑化剂波及的行业在不断增加。尽管部分大陆生产企业一再强调产品中不含塑化剂,但依旧无法让消费者完全放心。   为此,《第一财经日报》在市场随机抽取了19份样品,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然而,送检之路却相当曲折。   送检之路一波三折   最初本报记者联系了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方热情地承诺免费检测。记者随即送去了包括方便面和饮料在内的19个样品。饮料检测报告显示一切安然无恙。方便面由于技术问题,需要更长时间。   正当记者等待方便面的送检结果时,对方突然变脸,表示一切和媒体相关的事物均需要由市场部出面协调。市场部相关人士随后向记者赔礼道歉,原来公司领导知道媒体送检之事后颇为不悦,立即叫停了方便面检测,并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媒体的送检。   事实上,国内很多大超市以及饮料企业均是该检测机构的客户。此前在接触过程中,对方也一再表示希望记者不要透露客户信息,理由是"尽管是独立的第三方,但也需要衣食父母来养活".   记者又联系了另一家位于北京的测试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方便面的酱包因为含油需要10个工作日来检测,料包则需要7个工作日。一个样本980元,方便面面饼加两个调料包,算三个样品。   "我们对样本负责,是按国家标准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检测报告可以出,但是检测报告不能用于其他用途,我们很多检测报告是不能公开的。"   "我们之前与NGO或者其他一些媒体合作的时候,他们在出报告之前会跟我们沟通,确定要不要写上我们的名字。我们可以出检测报告,但是如果你们要在媒体上公开报告的话,需要跟我们沟通。"   在连续两次碰壁之后,记者以个人名义电话联系了谱尼测试集团青岛、上海分公司。青岛分公司的答复是不接受个人检测。   而上海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则给了记者一丝曙光,不过费用颇高,对方表示若做全部测试需测16项,要支付2800元的费用,如果只测其中一项需要支付700元,大概需要12个工作日。   记者第二次致电,接电话的是另一位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一般第三方检测机构不接受个人送检,但是考虑到个人需求,可以代为检测,但是不出具书面报告。   正当记者为不能拿到书面报告而苦恼时,第一次接触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记者,又给了另一种说法,"能不能出报告,要看你检测的量,如果你只做一个项目的话,我们就要单独出一份报告,我们沟通起来还是挺难的。其实我们只针对企业用户,如果你要是量大的话,我们还是可以考虑考虑。"   第三方检测亟待成熟   第三方检测行业在中国大陆经营时间并不长。事实上,最早的检测工作一直由政府来承担,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的推进,第三方检测的意义就凸现出来。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外的众多检测机构,如BV、SGS、ITS、UL等都是在最近二三十年内涌入中国的。这些国际检测机构迅速占领国内市场,除了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属于出口大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外大买家的影响。"   不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国家对该行业也给予一定的扶持。2009年秋,CTI华测检测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检测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据新华社报道,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正在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并积极推进第三方技术机构建设。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报告亦指出,多年来,各有关部门一直十分重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相关机构发展较快。全国具有食品相关检验能力的技术机构近7000家,大部分隶属于卫生、农业、质检、粮食、食品药品监管、环保等部门,从业总人数达15.04万。但由于各有关部门分头建设、各自设置技术机构,也带来了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同时,还存在基层技术力量不足和东西部地区差距较大等问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