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人乳腺腺癌细胞

仪器信息网人乳腺腺癌细胞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人乳腺腺癌细胞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人乳腺腺癌细胞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人乳腺腺癌细胞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人乳腺腺癌细胞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人乳腺腺癌细胞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人乳腺腺癌细胞相关的解决方案。

人乳腺腺癌细胞相关的论坛

  • 【金秋计划】石蒜碱调控线粒体氧化损伤介导人乳腺癌细胞自噬及凋亡作用机制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致死性恶性肿瘤,据统计,2020年女性乳腺癌已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癌症发病率最高的癌种[1-2]。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呈阴性表达的乳腺癌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3],具有侵袭力强、转移率高、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4]。由于TNBC内分泌治疗的不确定性及靶向治疗的不应答性,导致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不理想[5-6]。因此,寻找有效抑制TNBC增殖转移的药物、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一直是乳腺癌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7-8]。 石蒜碱是石蒜Lycoris radiata (L'Hér.) Herb.、文殊兰Crinum asiaticum L. var. sinicum (Roxb. et Herb.) Baker、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 (Ker.-Gawl.) Herb.等石蒜属植物鳞茎中含量较高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镇痛、保肝等药理活性[9-10],近年来石蒜碱的抗肿瘤作用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有文献报道石蒜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11]、人宫颈癌Hela细胞[12-13]、人肝癌HepG-2细胞[13-16]、人胃癌SGC-7901细胞[17]、人结肠腺癌LoVo细胞[18-19]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本研究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体外实验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探讨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及其通过线粒体氧化损伤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及凋亡的机制,为今后石蒜碱抗肿瘤新药的深入研发和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参考。 1 材料 1.1 细胞株 MDA-MB-231细胞由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1.2 药品与试剂 石蒜碱(批号34296,质量分数98%)购自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胎牛血清(批号0201021)购自浙江杭天生物科技公司;RPMI 1640细胞培养基(批号AD123707271)购自美国HyClone公司;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批号20200901)购自天津中和盛泰化工有限公司;Hoechst 33258染液(批号C1011)、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批号P0015)、吉姆萨染液(批号C0131)、CCK-8试剂盒(批号C0043)、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批号S0033S)、PMSF(批号ST505)、HRP标记的山羊抗大鼠IgG二抗(批号A0192)、Western blotting及IP细胞裂解液(批号072318180723)、30% Acr-Bis(批号093018181017)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液(批号R20285)、Rhodamine 123(批号R8004)购自美国Sigma公司;台盼蓝(批号72-52-1)购自美国默克公司;Reagent A染液(批号5000113)购自北京诺博莱德科技有限公司;聚山梨酯20(批号20190207)购自美国Biotopped公司;Tris(批号181127)购自美国Amresco公司;兔抗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抗体(批号WL02512)、兔抗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抗体(批号WL01506)、兔抗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抗体(批号WL02385)、兔抗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抗体(批号WL04963)、兔抗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抗体(批号WL01114)购自沈阳万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兔抗线粒体内膜转位酶(translocase of inner membrane,TIM)抗体(批号PSI-RF16109)、兔抗线粒体外膜转位酶(translocase of outer membrane,TOM)抗体(批号PSI57577)、兔抗E3泛素连接酶(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PARKIN)抗体(批号PSI50248)、兔抗PTEN诱导的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抗体(批号PSI7859)、兔抗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B)抗体(批号BS79705)、兔抗p62抗体(批号p196-269)购自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 1.3 仪器 ECO-170P-230型细胞培养箱、Model 680型酶标仪(美国NBS公司);Adventurer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美国OHAUS公司);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AllegraTM 64R型低温高速离心机(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CKX-41-32型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荧光显微镜、TCS-SP2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德国Leica公司);680型全自动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P型微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移液器[/color][/url](芬兰百得公司);标准型PB-10 pH计(德国Sartorius公司);GIS-2019型Tannon凝胶成像系统(天能科技有限公司);DYY-7C型电泳仪、M344039型垂直电泳转印槽(北京六一仪器厂)。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 MDA-MB-231细胞复苏后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置于5% CO2、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长势良好时进行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 2.2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MDA-MB-231细胞以2×103个/孔接种于96孔板中,细胞培养24 h后,给药组每孔加入不同浓度(2、4、8、16、32 μmol/L)的石蒜碱100 μL,对照组加入100 μL细胞培养基,每组均设置6个平行孔,处理48 h后,每孔加入10 μL CCK-8试剂,继续培养4 h。采用酶标仪检测490 nm处的吸光度(A)值,计算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 2.3 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MDA-MB-231细胞以3×103个/孔分别接种于2块6孔板中,细胞培养24 h后,根据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的IC50设定3个给药剂量,分别以3、6、12 μmol/L的给药浓度每孔加入石蒜碱1 mL,对照组加入1 mL细胞培养基,继续处理48 h。取1块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后,每孔加入1 mL多聚甲醛固定1 h,冲洗后加入200 μL Hoechst 33258染液,37 ℃孵育30 min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取另1块板收集各组细胞,用预冷的PBS重悬细胞并弃去上清液,加入Annexin V-FITC于37 ℃避光孵育15 min,冲洗后加入PI染液于4 ℃避光孵育15 min后,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2.4 集落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 MDA-MB-231细胞以1×103个/孔接种于6孔板中,细胞培养24 h后,按“2.3”项下方法对细胞进行分组和给药,连续培养7 d后弃去培养基。PBS洗涤后用甲醇固定10 min,冲洗后加入吉姆萨染液染色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集落形成率并拍照。 2.5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MDA-MB-231细胞以1×105个/孔接种于6孔板中,细胞培养24 h,细胞融合至70%~80%后,用200 μ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移液器[/color][/url]倚靠直尺,枪头垂直于每孔底部竖直划痕。PBS冲洗后,按“2.3”项下方法对细胞进行分组和给药,培养48 h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迁移情况并拍照记录,比较各组间的划痕宽度,使用Image J软件测量并计算划痕愈合率。 2.6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按“2.3”项下方法对细胞进行分组和给药,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加入70%冷乙醇2 mL于4 ℃固定24 h后离心。弃去上清液,PBS冲洗后,加入800 μL PI染液,4 ℃避光孵育30 min,经尼龙网滤过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激发波长为488 nm。 2.7 流式细胞仪检测ROS水平 按“2.3”项下方法对细胞进行分组和给药,培养48 h,收集各组细胞,PBS洗涤后加入5 μmol/L DCFH-DA染液0.2 mL,37 ℃避光孵育20 min,经尼龙网滤过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2.8 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按“2.3”项下方法对细胞进行分组和给药,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PBS洗涤后,避光加入Rhodamine 123染料,避光孵育30 min后离心弃去上清液,用PBS洗涤并混匀细胞,经尼龙网滤过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2.9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活性 按“2.3”项下方法对细胞进行分组和给药,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加入37 ℃预热的Reagent A染液500 μL,离心后弃去上清液。37 ℃避光加入染色工作液,混匀后孵育20 min,离心去除上清液,将细胞吹打混匀后,经尼龙网滤过,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并进行拍照。 2.10 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TIM、TOM、PARKIN、PINK1、LC3-B、p62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Cyt-C表达 按“2.3”项下方法对细胞进行分组和给药,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加入含PMSF的细胞裂解液,冰上裂解30 min后将细胞加入EP管中,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煮沸使蛋白变性,采用BCA试剂盒定量蛋白浓度。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转至PVDF膜,5%脱脂奶粉封闭2 h后,加入一抗,4 ℃孵育过夜。TBST洗膜后加入二抗,37 ℃孵化2 h,洗膜后加入化学发光试剂,采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并进行分析。 2.11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表示,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通过Graphpad Prism 8软件绘图。 3 结果 3.1 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 如图1所示,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且呈浓度相关性。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的IC50为6.21 μmol/L,并参考IC50值设定后续石蒜碱给药浓度分别为3、6、12 μmol/L。 3.2 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形态的影响 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形态的影响,如图2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石蒜碱给药后,随着给药浓度增加,细胞生长逐渐变稀疏,细胞膜破裂现象更加明显,细胞间轮廓更加模糊,细胞核固缩形成凋亡小体,发出较强荧光。 3.3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克隆、迁移的影响 集落实验结果表明,石蒜碱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的克隆能力(图3-A),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集落数量逐渐减少,且呈浓度相关性。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石蒜碱可以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图3-B、C),呈剂量相关性。 3.4 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凋亡率、ROS水平的影响 如图4-A、B所示,经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出现明显的凋亡峰,表明DNA的合成受到抑制,且随着给药浓度增加,凋亡峰越明显,凋亡率也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呈浓度相关性。如图4-C、D所示,随着给药浓度增加,细胞内ROS水平逐渐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呈浓度相关性。 3.5 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MPTP的影响 如图5-A、B所示,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随着石蒜碱给药浓度增加,细胞内线粒体膜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呈浓度相关性。如图5-C、D所示,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AM染色技术对不同浓度的石蒜碱作用48 h后的MDA-MB-23细胞进行检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得到的荧光象素强度反映出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随着给药浓度增加,细胞内线粒体膜通透性逐渐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呈浓度相关性。 3.6 石蒜碱对MDA-MB-231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应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MDA-MB-231细胞中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情况。如图6所示,随着石蒜碱浓度增加,细胞自噬相关蛋白TIM、TOM和p62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PARKIN、PINK1和LC3-B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如图7所示,随着石蒜碱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Bax、Caspase-3和Cyt-C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乳腺癌的其他分子亚型相比,TNBC最具侵袭性和高度异质性[20-22],使其在临床上难以得到有效治疗。因此如何有效抑制TNBC侵袭、增殖和转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药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23-25]。石蒜碱是异喹啉类生物碱,广泛分布于石蒜属植物鳞茎中,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26-27]。基于石蒜碱的抗肿瘤作用,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中TNBC细胞活性筛选,发现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较为敏感,故选择MDA-MB-23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结果发现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浓度相关性。 ROS水平升高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和凋亡的重要途径[28]。研究发现,过量ROS的产生会诱发肿瘤细胞的损伤、自噬及凋亡并降低细胞的多药耐药性[29]。此外,肿瘤细胞对外源性ROS比正常细胞更敏感且ROS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因此,促进ROS水平升高的药物可表现出一定的抗癌活性。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及ROS的过量产生密切相关[30]。本研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石蒜碱可以显著提高MDA-MB-231细胞凋亡率和ROS水平,并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PTP开放。这表明石蒜碱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作用可能与线粒体的氧化损伤有关。 TOM及TIM是线粒体膜蛋白,当线粒体自噬增强时,其细胞内表达水平下降。研究表明线粒体损伤会使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导致PINK1在线粒体外膜上表达,从而使PINK1-PARKIN依赖性线粒体自噬反应被激活[31]。LC3-B是自噬体形成的特异性标志物,其含量与自噬泡数量成正比,因此被广泛用于监测细胞自噬。p62作为自噬降解的产物,自噬增强,p62水平会下降。p62还可与自噬体膜上的LC3-B蛋白及泛素化的蛋白形成复合物,在自噬溶酶体内完成降解[32]。ROS的过度累积,会触发MPTP开放,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引起Cyt-C从线粒体释放并进入细胞质中,进而激发Caspase的级联反应并启动细胞线粒体凋亡[33]。Bcl-2为抗凋亡蛋白,Bax为促凋亡蛋白,当接收到凋亡刺激信号后可转位至线粒体膜上,Bcl-2和Bax可形成二聚体或多聚体,从而增加细胞线粒体膜的通透性,进一步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Caspase-3可通过抑制凋亡抑制物,从而破坏细胞结构使蛋白丧失功能[34]。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石蒜碱能够上调PARKIN、PINK1、LC3-B、Caspase-3、Bax和Cyt-C蛋白表达,下调TIM、TOM、p62和Bcl-2蛋白表达,表明石蒜碱可通过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介导MDA-MB-231细胞的自噬及凋亡。 综上,石蒜碱对MDA-MB-231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可通过调控线粒体氧化损伤介导MDA-MB-231细胞的自噬及凋亡。本研究为石蒜碱抗肿瘤新药的深入研发和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 【转帖】美研究人员发现两项乳腺癌风险因素

    美国梅奥诊所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拥有致密型乳腺和乳腺小叶未退化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提高。梅奥诊所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JNCI)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对2666名年龄在18至85岁患有良性乳腺病的妇女进行了超过13年的追踪调查,其间共有172名妇女患上乳腺癌。结果发现,致密型乳腺和乳腺小叶未退化是诱发乳腺癌的两项独立风险因素。与拥有非致密型乳腺以及乳腺小叶完全退化的妇女相比,同时具有致密型乳腺和乳腺小叶未退化两项风险因素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显著提高。据介绍,致密型乳腺是指乳房拥有较多的胸腺组织和导管,而脂肪含量较少,这意味着癌细胞将有更多发展和隐藏区域;乳腺小叶退化是乳腺上皮细胞的正常生理萎缩,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快。梅奥诊所研究人员在此前一项研究中发现,乳腺癌变通常发生在乳腺小叶,如果乳腺小叶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将会降低。

  • 《自然》公布乳腺癌耐药性与FOXA1相关

    《自然》公布乳腺癌耐药性与FOXA1相关最近一期的生命科学前沿杂志《自然》公布了一项乳腺癌研究结果,结果显示,部分乳腺癌患者对常规乳腺癌标准激素治疗产生极强的耐药性,是因为雌激素受体在受到一种名为FOXAI蛋白质的干扰,在这种蛋白的感受下雌激素受体“工作路线”发生改变,导致雌激素受体与DNA链条上的基因结合紊乱,这一紊乱造成了乳腺癌激素治疗的耐受。  激素与乳腺癌的关系  ER影响基因引发连锁致癌  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的专家告诉我们雌激素作为一种生理性激素,一旦水平升高,会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的刺激,改变体内内分泌环境,导致细胞恶变,从而造成乳腺癌发生。因此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密切相关。  1896年,Bentson就发现乳腺细胞的增生及癌变与激素密切相关,并观察到切除卵巢可使进展期乳腺癌消退。  1967年,Jensen发现人类乳腺癌细胞中含有雌激素受体(ER),这是一种能与基因结合的物质,通过与基因结合,从而改变基因的表达。  大多乳腺癌患者,由于雌激素受体(ER)影响DNA的正常表达,引发了癌症的连锁反应。这种不正常的受体与DNA的结合物随后移位到细胞核与成千上万的基因结合并激活它们,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肿瘤生产的帕多啦从此被打开。  但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细胞会保留正常的受体系统,肿瘤细胞含有激素受体的功能与正常细胞相似,该肿瘤细胞的生长,仍然依赖原来的激素环境调节,这类肿瘤称为激素依赖性肿瘤,临床上称为ER阳性肿瘤;相反,有些肿瘤在癌变过程中,其受体系统保留很少或完全丧失,不能再作为激素的靶细胞,其生长不再受激素的控制与调节,此乃非激素依赖性肿瘤。  新桥医院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心的专家说:临床上我们把这种肿瘤细胞内激素受体含量水平,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预后的指标,对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非常重要,临床中约有60%—70%的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如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被认为是激素依赖性肿瘤,此类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可达30%—50%,早期术后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可以减少约二分之一的复发危险和三分之一的死亡危险。在内分泌治疗的同时结合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可起到巩固内分泌治疗的作用。  FOXA1的研究 揭示乳腺癌耐受的根源  对FOXA1蛋白质的研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可能揭示一些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为何产生耐药。  一般来说,雌激素受体会和基因组上固定的一些位点结合,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一些药物就是抑制这种结合,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而根据研究报告,在FOXA1蛋白的作用下,雌激素受体改变了“工作线路”,不再结合到常规的基因组位点上,而与其他基因组位点结合,这样就导致了原本针对性的药物作用降低甚至失去效应,导致药物无效。了解了这一原理,对乳腺癌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从FOXA1入手 能够攻克乳腺癌  能否针对FOXA1蛋白,开发出特定的药物,改善乳腺癌治疗效果?  新桥医院肿瘤专家表示有这个可能,但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从细胞学研究到临床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在这段过程中要时刻留意患者的耐受情况,发现耐受应迅速更换方案,寻求一种肿瘤标志物引导的更科学的生物治疗方案。

  • 中医药可整体布局防乳腺癌转移

    中医药可整体布局防乳腺癌转移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严重威胁着妇女身体健康。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的并发症、复发或转移是威胁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中医药扶正固本、祛邪,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运用,在改善术后患者体力、调动机体抗病能力、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控制肿瘤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  在乳腺癌手术前给予患者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机体一般状况,增强体质,调理因疾病引起的脏腑功能障碍,减轻手术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有利于手术进行,对控制肿瘤的发展和潜在的转移及术后患者体质的恢复,有很好的帮助。  在乳腺癌手术中,由于麻醉、创伤出血等易导致机体耗气伤阴、气血两虚,中医常予益气滋阴、清热养血、健脾益气等方法治疗,使手术造成的损伤尽早康复,以利于接受其他治疗。  乳腺癌手术后,通过中药辅助治疗,可防止和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临床与实验研究初步证实,长期使用中药治疗可达到这一目的。扶正中药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活血化瘀中药可降低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抑制肿瘤灶周围新生血管形成,使癌细胞不能集聚停留,增加了宿主细胞的杀灭机会。其他如对肿瘤基质降解酶、血小板黏附蛋白表达等的研究也显示了中药抗浸润、抗转移作用的可能性。  中医药防治乳腺癌转移是多步骤、多环节与多途径的整体防治,不同于西医仅是单环节的阻断某一个转移步骤或途径,相比之下,有着整体的优势和丰富的治疗途径。中药在抗乳腺癌复发转移方面首先表现在改变癌毒特性,最大限度杀灭癌毒;其次能整体调控,提高机体抗癌能力,又能改善病理瘀滞,阻断转移途径,是从肿瘤病因病理基础上起效。如对肝转移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药物,通过扶正与祛邪结合,既有支持强壮作用,又有明显的抗癌效果,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疗效,对化疗减毒亦有较好的作用。摘自人民网

  • 美陆军研发超级抗癌药 宣称可彻底消灭癌细胞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0113/00241d8fef0e1079d1f91e.jpg美国陆军开发出超级抗癌药物腾讯科技讯(亮亮/编译)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美国陆军部队的专家近日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市军事医疗中心成功研制出一种名为“E-75”的超级抗癌药物,对多种肿瘤的治疗都具有很好的效果。据了解,研究人员研制这种化学药物最开始的初衷是为了降低乳腺癌的再发率,但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却意外的发现这种药物同时还具有其他的功效。因为,那些吞服了这种药物的人们与服用普通控制药物的人们相比,前者患上结肠癌、前列腺癌、肺癌的概率有了明显的降低。研究人员在实验中选择了一些经基因测试或医疗审定后,被断定为有患上乳腺癌危险的女性,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吞服控制性药物,另一组吞服了“E-75”药物。研究结果显示,吞服“E-75”药物的研究对象的乳腺癌再发率仅有10%,而吞服控制药物的一组竟高达20%。这就意味着超级抗癌药物“E-75”具有着正面积极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研究方法,是因为避免出现类似人们在感染流感后再注射流感疫苗的现象。研究人员解释说,抗癌药物“E-75”的“工作方式”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它能够成功的在人们体内建立一个特有的免疫系统,这种系统能够搜寻、识别以及确认呈现在多种类型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从而对应的进行免疫。但是并不是所有肿瘤都是由分泌这种蛋白质分子的细胞组成的,这也是为何抗癌药物“E-75”不能治疗目前所有癌症类型的主要原因。而且,抗癌药物“E-75”在人体内所建立的特有免疫系统不能击败所有癌症细胞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因为有一些癌细胞具有“欺骗”免疫系统的功能,以至于当免疫系统进行识别时,会把这些癌细胞误认为是人体的一部分。但是一旦免疫系统“揭穿”这些癌细胞的“伪装面具”,它们就会毫不留情的对这些癌细胞进行消灭,不留任何一个“活口”。但是即便这样,研究人员仍然坚信,只要在该药物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未来一定会出现治疗癌症的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它们定会拥有帮助全世界数百万人改善生活质量的巨大潜力。研究人员表示,它们在过去几十年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激活该独特的免疫系统,这也是与癌症“战斗”的主要方法之一。该军队的陆军上校补充解释道,现在出现的关键问题是大多数癌症疫苗在被发现时,癌症患者往往已经处于癌症末期或晚期,因此通过直观的方式去检查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科技网)

  • 【金秋计划】小柴胡汤治疗乳腺癌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探索及实验验证

    [size=15px][color=#595959]在全球范围内,[/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乳腺癌[/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是女性中最常见的[/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恶性肿瘤[/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也是中国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是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此外,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全世界妇女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化疗是不能接受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放化疗[/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的严重副作用往往会阻碍治疗计划的实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生活质量[/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因此,研究中药的抗乳腺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b]小柴胡汤(XCH)[/b]是中药经典方剂,最早载于《伤寒论》,并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中国,XCH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如[/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肺癌[/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结直肠癌[/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肝癌[/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等,也包括乳腺癌。然而,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采用[b]Q - Exactive Orbitrap[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质谱联用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b]对XCH煎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然后,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筛选XCH汤的有效成分和靶点。接下来,利用Cytoscape和metscape构建了一个活性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其中包括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对[b]网络药理学[/b]分析结果进行验证。[/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 [align=center] [/align] [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通过Q Exactive Orbitrap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分析,鉴定出70多种主要化合物。共鉴定出XCH煎剂与乳腺癌相关的162种有效成分和153个靶点,构建复方靶点-疾病网络。GO和KEGG分析显示,XCH煎剂调节[b]药物反应、细胞凋亡过程、肿瘤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b]。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表明,XCH汤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b]抑制PI3K/Akt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b]。[/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 [b][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该研究提示XCH煎剂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来治疗乳腺癌,为XCH汤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color][/size]

  • CATO独家 | 新型治疗乳腺癌杂质——帕布昔利布杂质

    CATO独家 | 新型治疗乳腺癌杂质——帕布昔利布杂质

    ◇关于帕布昔利布杂质 帕布昔利布杂质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杂质,它也是一种新型的CDK4/6抑制剂,它是FDA首个获得批准的药物。帕布昔利布杂质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抑制CDK4和CDK6的活性,从而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到S期,进一步抑制DNA的合成。 帕布昔利布首次于 2015 年 2 月在美国获得批准,CATO标准品提供的帕布昔利布杂质,在妇女绝经后的人群中还显示它还可以与来曲唑合并用于 H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治疗。[img=,600,5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2/202402040904326373_1427_6381607_3.png!w600x523.jpg[/img]

  • 新鲜的蔬菜水果可抗乳腺癌

    新鲜的蔬菜水果可抗乳腺癌。加拿大国家癌症研究会综合12项研究资料认为,新鲜的蔬菜水果对不同年龄的妇女都有抗乳腺癌作用。从红葡萄、红苹果皮、辣椒、洋葱等普通的蔬菜中提取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山柰酚和槲皮素可预防和治疗早期乳腺癌。卷心菜、花椰菜、球芽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胡萝卜、芦笋、大蒜等均对预防乳腺癌有较好的效果。

  • 数字PCR在乳腺癌预防及诊断中的应用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位的常见恶性肿瘤。2011年美国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11年预计将有超过23万女性罹患乳腺癌,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30%。其中15%-25%的乳腺癌患者显示为HER-2基因过表达。HER-2/neu(又称c-erbB-2)基因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原癌基因,研究表明,HER-2/neu基因扩增或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易早期复发且生存期缩短。检测HER-2基因是否高表达对于患者的预后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HER-2是乳腺癌明确的预后指标和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 世界最快速相机可用于探测“流氓”癌细胞

    http://photocdn.sohu.com/20120710/Img347740451.jpg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光学显微镜,显微镜上配备了世界上最快速的相机,可用于探测“流氓”癌细胞。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工程师们近日研制出了一款世界上最快速的相机,可用于探测难以捉摸的“流氓”癌细胞。这一科研成果的研究报告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从大量各类正常细胞中识别和分离出一些罕见细胞对于某些疾病的早期发现、监测和治疗来说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罕见细胞中,在体内自由移动的癌细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常情况下,在10亿个健康细胞中也只有一小撮癌细胞,然而它们会抢先转移,癌细胞扩散导致癌症患者的死亡率高达约90%。这样的“流氓”细胞除了癌细胞以外,还包括用于再生医学的干细胞及其它类型的细胞。不幸的是,检测这样的细胞是很困难的。要取得良好的统计准确性需要一台自动化、高通量的仪器,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对数以百万计的细胞进行检测。配备了数码相机的显微镜是目前分析细胞的唯一设备,但是该设备对于这项研究来说速度显得太慢了。  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光学显微镜,可以让这项艰巨的任务变得轻松许多。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气工程学院的工程师巴赫拉姆•贾拉利(Bahram Jalali)说:“为了抓拍到这些难以捉摸的细胞,相机必须具备在非常高的帧速率下持续捕获并对数百万张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能力。传统的CCD和CMOS摄像头达不到这样的速度和灵敏度,因为从像素阵列读取数据需要时间,它们在速度极快的情况下对光变得不那么敏感。”  目前的流式细胞仪具有较高的通量,但是因为它依靠单点的光散射而不是拍照,在检测非常罕见的细胞类型时还不够灵敏,比如对于那些目前处于早期阶段或癌细胞转移前的癌症患者不适用。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巴赫拉姆•贾拉利和UCLA的的生物工程学副教授迪诺•迪•卡罗( Dino Di Carlo)领导的一个包括生物技术、光学、高速电子和微流体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发出了高通量流式光学显微镜,这款显微镜非常灵敏,具备实时探测含量为百万分之一的罕见细胞的能力。  贾拉利的团队以他们在2009年创建的光子时间飞梭相机技术为基础,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快的连续运行的相机。贾拉利、迪•卡罗和他们的同事在报告中描述了他们如何将这台相机与先进的微流体和实时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整合,以对血液样本中的细胞进行分类。新的血液筛查技术每秒可筛查10万个细胞,比传统的基于成像的血液分析仪高出约100倍的通量。迪•卡罗说:“这项科研成果需要与一些尖端技术进行整合,通过生物工程部门、电气工程部门和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并采用了UCLA细胞诊断学部门开发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设施。”贾拉利和迪•卡罗均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的成员。  他们的研究演示了如何实时辨别血液中罕见的乳腺癌癌细胞。初步结果表明,这种新技术有可能迅速地在大量血液中检测到极稀少的循环癌细胞,并将提高癌症早期检测、监测药物和放射治疗的效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气工程和生物工程的项目经理本田惠介(Keisuke Goda)说:“这项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错误,并将降低医疗诊断成本。”  研究人员通过将实验室生长的癌细胞与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病人的不同比例的血液进行混合得到了检测结果。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的一名成员格达(Goda)说:“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我们目前正在与临床医生合作进行临床试验。这项技术也将可能用于进行尿液分析、水质监测和相关的应用。”(尚力)

  • 新方法能快速早期诊断乳腺癌

    新华社柏林11月2日电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早期诊断乳腺癌的病理切片检查要多次进行,令患者非常痛苦。近日,德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核磁共振与超声波检查相结合的新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为患者做病理切片检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日前发表公报说,这一名为“超声波磁共振成像”系统是由德国弗劳恩霍夫生物医学技术研究所和医学影像处理研究所专家联合开发的。 这项新技术仅需在检查开始时用核磁共振仪对患者胸部进行一次扫描,接下来的病理切片过程将在超声波的引导下进行。新系统会把初始的核磁共振图像精确地传输到屏幕上。医生可以同时看到超声波扫描与核磁共振的图像,准确地把针头插入疑似肿瘤所在的位置。 研发这一新系统最大的挑战在于,患者在核磁共振扫描时要面朝下躺着,而在进行病理切片时要仰面朝天,体位的变化会改变患者胸部的形状,从而使疑似肿瘤所在位置发生极大改变。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研究人员让病人在接受核磁共振扫描的同时,让超声波探头附着在患者的胸部皮肤上。这样,医生既可以看到连续的核磁共振扫描数据,也可以看到超声波图形。 当患者到另一房间接受病理切片时,超声波探头仍附着在其胸上,以连续记录超声波数据并跟踪胸部形状的变化。通过特殊的算法分析这些超声波数据,就可以相应更新核磁共振图像和疑似肿瘤部位的位置变化,从而更精确地引导取样的针头。 除进行乳腺癌的病理切片外,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新系统的关键技术还可被应用于肺部、肾脏等器官的检查中。

  • 【转帖】石榴汁的成分能抑制癌细胞迁移

    石榴汁的成分能抑制癌细胞迁移 在美国细胞生物学会于费城召开的第50届年会上公布了这项研究根据今天在美国细胞生物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于费城举行的第50届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UCR)的科研人员发现石榴汁中的一些成分似乎能够抑制癌细胞的运动并且削弱它们被一种化学信号吸引的能力,这种信号已经被证明能够促进前列腺癌向骨的转移。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UCR) Manuela Martins-Green博士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打算在一个前列腺癌体内模型中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从而确定这两种成分的剂量依赖性效应和副作用。石榴汁对前列腺癌恶化的作用即便存在,也是有争议的。在2006年的一项针对每天饮用一杯8盎司石榴汁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科研人员检测到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下降,这提示癌症恶化可能减缓。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科研人员并没有设法描述该研究中石榴汁效应背后可能的生物机制。

  • 【资料】人肝癌细胞系研究进展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发病率高、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1000000人死于肝癌。我国肝癌的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年死于肝癌的人数占全世界肝癌年死亡总数的53%。虽然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生存率在总体水平上变化不是很明显。迄今已建立的一系列人肝癌细胞系(cell line)和人肝癌细胞系的动物模型,为肝癌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咱们坛子里是否有做这方面工作的战友,分享一下相关文献。[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22088]人肝癌细胞系研究进展[/url]

  • 中药成分雷公藤甲素可抗胰腺癌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18日电 (记者任海军)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小鼠模型显示在传统中药中有悠久使用历史的天然植物产品——雷公藤甲素对治疗胰腺癌有效。 此前有研究表明,胰腺癌细胞可能含有过多HSP70蛋白,后者能保护癌细胞免于死亡。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雷公藤甲素可降低胰腺癌细胞中的HSP70浓度,进而减少小鼠体内的肿瘤细胞。 不过,由于雷公藤甲素不溶于水,它在小鼠体内的作用不甚理想。研究人员于是对雷公藤甲素进行加工,最终得到一种水溶性、注射用新药明尼甲素,后者可以更有效地运输到胰腺癌细胞。 研究人员在胰腺癌细胞系以及移植了人类胰腺肿瘤的小鼠中测试了新药。他们发现,该药对杀灭肿瘤细胞及缩小肿瘤效果极佳。

  • 禽类病毒或能杀死癌细胞

    维吉尼亚马里兰大学兽医学院科学家发表的文章称感染鸡的病毒有望能够治疗人类前列腺癌。纽卡斯尔病毒对鸡类有害但是不影响人类。科学家改造该病毒发现能够杀死各种类型的前列腺癌细胞。该文章发表在4月份Journal of Virology上。近六分子一的男人会发展成前列腺癌。通常采用激素疗法或化疗方法治疗前列腺癌病人,但是两者都有副作用。马里兰大学兽医系教授Elankumaran Subbiah博士希望开发出新的更高效并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纽卡斯尔病毒感染家禽和野生禽类,特别是鸡。尽管该病毒能引起人类轻度结膜炎和感冒样症状,但是并不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

  • 维生素C可以杀死一类顽固癌细胞

    有研究说足够浓度的维生素C可以杀死一类顽固癌细胞,对治疗胰腺癌、结肠癌和卵巢癌有疗效。所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对健康很有帮助。

  • 气相色谱法测定乳腺癌患者乳腺脂肪中六六六、滴滴涕残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测定乳腺癌患者乳腺脂肪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  农业上大量使用六六六、滴滴涕农药造成环境污染,人体内的六六六、滴滴涕主要来自饮食,大量文献报道,六六六、滴滴涕在人体脂肪中蓄积。近年来,有机氯农药与人体乳腺癌之间的联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本文对测定人体乳腺脂肪中的六六六、滴滴涕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改进了脂肪中有机氯的提取方法,测定了乳腺癌病人乳腺脂肪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材料和方法  一、仪器GC—RIA[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日本岛津公司生产);RPR—GI数据处理机(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玻璃研钵;具塞三角烧瓶(125ml);层析柱(1.0 m×30 cm);振荡器;K—D浓缩器。二、试剂1.正己烷,分析纯。2.弗罗里硅土,中性氧化铝,硅镁吸附剂。3.无水硫酸钠。4.六六六标准液:准确称取α-666、β-666、γ-666、δ-666各0.1mg,用正己烷定容至10ml,浓度为10 μg/ml(10 mg/L)。5.滴滴涕标准液:准确称取P,P’-DDT、P,P’-DDE、O,P-DDE、O,P’-DDT各0.1mg,用正己烷定容至10 ml,浓度为10 μg/ml(10 mg/L)。6.混合标准溶液:取六六六标准液1 ml,滴滴涕标准液2.5 ml于50 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至刻度,六六六4种异构体的浓度均为0.2mg/L,滴滴涕4种异构体的浓度均为0.5 mg/L。三、测定方法1.样品提取:称取1 g乳腺癌患者乳腺脂肪样品于研钵中,加无水硫酸钠一起研磨,直至成干粉状,转移至具塞三角烧瓶中,加20ml正己烷浸泡2小时,置振荡器上振荡3分钟提取。然后用定量滤纸通过无水硫酸钠过滤到瓷蒸发皿中,再用20ml正己烷分两次洗涤样品一并过滤至蒸发皿中,于30℃水浴上蒸发至5 ml,以备上柱净化。2.净化:于层析柱底端垫以少量脱脂棉,然后加入5 g无水硫酸钠,4 g弗罗里硅土,用15ml正己烷淋洗,弃去淋洗液,加入上述样品提取液,待5 ml样品溶液作者单位:250062 济南市,山东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全部从层析柱上洗脱后,再用60 ml正己烷淋洗,收集洗脱液,于30℃水浴上蒸发至2~3ml后移入K—D浓缩器中,通氮气吹至1 ml,供色谱分析。3.色谱分析:①色谱条件:电子捕获检测器;玻璃填充柱(2 m ×3 mm)内装涂有1.5%OV-17+19.5%QF-1固定液的ChromosorbW AW-DMCS担体;柱温:205℃;汽化室温度:250℃;检测室温度:270℃;载气:高纯氮流量,40ml/min。②样品分析: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用1μl微量注射器取0.2 μl注入色谱柱中,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用外标法计算残留量(10个样品带一个质控样)。结果与讨论  一、色谱柱的选择由于所测的六六六、滴滴涕农药各有4种异构体,且脂肪样品中的有机物干扰样品测定,为此我们选择比较了5%OV-210,5%OV-17,1.5%OV-17+19.5%QF-1三种类型的填充柱,实验结果表明:5%OV-210和5%OV-17填充柱能很好的分离8种标样,但与脂肪中的有机物杂质不能很好的分离。而1.5%OV-17+19.5%QF-1填充柱,既能使六六六、滴滴涕的各种异构体很好的分离,又能把样品中的杂质分离开来,因此我们选择了1.5%OV-17+19.5%QF-1填充柱。二、提取方法的选择近年来报道的脂肪中有机氯的提取方法一般多采用将样品与能和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腈等一起混合提取或用索氏提取器加热回流提取,然后再用其他有机溶剂,如正己烷、二氯甲烷进行液-液分配,将有机氯转移至有机溶剂中,此提取方法繁琐,易产生乳化,经过多重转移而造成被分析物损失大。为此,我们探讨了一种简便易行提取方法,即脂肪样品用无水硫酸钠除去水份后,直接用正己烷提取,回收率在86.9%~95.2%之间。三、净化柱的选择及淋洗剂用量的选择用正己烷提取脂肪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亦会被提取而干扰色谱测定,为此我们试验了中性氧化铝、硅镁吸附剂及弗罗里硅土对样品的净化效果,发现在弗罗里硅土净化柱上六六六、滴滴涕可定量的吸附和解吸,并能与杂质峰很好的分离。实验证明,用60ml正己烷就可以把被测样品全部洗脱下来。四、回收率试验称取1 g样品(共18份)分成3组,每组分别加入1.0、3.0、5.0 ml混合标准溶液(六六六4种异构体的浓度均为0.2mg/L,滴滴涕4种异构体的浓度均为0.5 mg/L),然后按样品处理步骤进行,测得结果见表1。五、检测乳腺癌患者乳腺脂肪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量用本方法测定了10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脂肪样品,测定结果见表2。表2乳腺癌患者乳腺脂肪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量 (μg/kg) 参考文献1 Dale WE,Quinby GE.Chlorinatedinsecticides in the body fat of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Science,1963,142:5952 Strassman SC,Kutz FW.In Toxicology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In:Khan MAQ,Stanton RH,Eds.Health & Ecological Effects.New York:Pergamonpress,1981:38-493 Mes J,Daries DJ, Turton D.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and otherchlorinated hydrocarbon residues in adipose tissue of Canadians.BullEnviron Contam Toxical,1982,28:794 Snyder D, Reinert R.Rapid separ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from DDT and its analogues on silica gel.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1971,6:385

  • 伟大的发现——中山大学发现杀癌细胞病毒 不损伤正常细胞

    广州中山大学研究发现天然病毒M1可杀灭癌细胞中新网广州10月13日电(许青青 蔡珊珊) 记者13日从广州中山大学获悉,该校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天然病毒M1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全球癌症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现有的治疗手段远远未能满足临床需求。颜光美教授课题组发现,M1病毒是一种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的天然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整体动物实验表明,经尾静脉注射的M1病毒能显著富集在肿瘤组织并抑制肿瘤生长,正常器官则不受影响。除细胞水平及动物实验之外,课题组还使用临床标本离体活组织培养模型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新型溶瘤病毒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据悉,该研究成果对阐明新型天然溶瘤病毒M1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和研发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资料:癌细胞增殖方式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也因此难以消灭。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增殖速度,累积到10亿个以上我们才会察觉。癌细胞的增殖速度用倍增时间计算,1个变2个,2个变4个,以此类推。1912年8月13日,法国医生发现癌细胞。

  • 科学家发现癌细胞不死原因

    【西班牙《国家报》1 0月26日报道】巴塞罗那瓦尔德希伯伦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确认了癌细胞的一种基因物质能够使恶性肿瘤不老化并失控地增殖。   玛蒂尔德·列奥纳特医生领导的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医学研究评论》杂志上。研究报告指出,小核糖核酸(m icroARNs)对细胞不死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核糖核酸在蛋白质的生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此前对小核糖核酸的功用实际上并不了解。最新研究表明,小核糖核酸与另一种遗传物质之间相互作用,阻断或激活细胞的增殖过程。瓦尔德希伯伦大学的研究小组已经确认了28种能使癌细胞继续增殖的小核糖核酸。研究人员认为,对这些小核糖核酸采取行动会为阻止甚至消除癌细胞的这种特性打开大门,是在抗击癌症方面的一大显著进步。癌细胞会不停地分裂和增殖,而健康细胞能够进行40-60次分裂,然后就停止分裂,最终死亡。  癌细胞的有害之处正是其不老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其成为一种不死组织,因为它在不会自我消灭的同时还毫无控制地成倍增加。新研究成果确认了造成这种不死特性的小核糖核酸,便于今后研究出一种能够阻断这种能力,让癌细胞像健康细胞一样老化和自我毁灭的机制。 (来源: 新华国际)

  • 新型微芯片可快速检测癌细胞

    新华社华盛顿11月20日电 (记者林小春)美国研究人员20日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的一种微芯片可简单、快速地检测人体体液中是否存在癌细胞,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早期的癌症诊断。 癌变细胞的变形能力要比正常细胞大得多。研究人员利用癌变细胞的这一特征开发出一种有多个小孔的微芯片,从胸水提取的细胞进入这些小孔后会撞上芯片的“墙壁”弹回而发生变形,变形程度会被高速成像设备记录下来,以每秒100个细胞的速度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癌细胞。 领导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饶建宇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们利用微芯片检测了100多个样本,结果100%地找出了癌变样本。而现有的癌症检查方法通常只能检测出80%到90%。下一步,他们将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饶建宇说,目前的癌症检查往往是间接地判断癌变细胞的一些行为特征,如浸润性和转移能力、对药物的敏感性等,一般要先对细胞进行固定处理再染色,或提取DNA及蛋白成分等进行分析,程序多而复杂,但所得结果往往是片面和间接的。 而微芯片技术则是直接判断癌变细胞的物理及行为特征,无需对细胞处理或染色,因此简单而快速,也更加精确。饶建宇说:“这就好像判断一个人的角斗能力,光看高矮胖瘦或家庭背景等也许有一些帮助但不够,而直接的比赛是最管用的。” 他说:“人们谈癌色变往往是由于癌细胞具有浸润和转移的共性,同时又有千变万化的个性,因此以直接的方法来判断癌细胞的物理及行为特征尤为重要,这使得我们对癌细胞的认识更直接、全面和准确,对癌症的诊断由此上了一个新平台。”

  • 【分享】日本成功利用有机 EL材料发光识别癌细胞

    [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据日本共同社网站6月12日报道,日本群马大学副校长竹内利行(内分泌代谢专业)等人近日成功研发出了通过有机EL材料使体内的癌细胞发出红色可视光的新技术。极为细小的癌细胞若仅靠肉眼经常容易被忽视。据称,该技术在内视镜检查的配合下,有助于发现胃和肠等器官表面上细小的癌细胞。 据竹内等人介绍,有机EL材料“铱络化物”在特殊光线的照射下,在与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同的氧气浓度约20%的环境下不会发光,而在浓度低于10%时则会发光。癌细胞因扩散速度快而经常处于低氧状态,因此在“铱络化物”的作用下可以发光。 竹内等人将“铱络化物”注射到带有癌细胞的白鼠的静脉中,成功令发生癌变的部位发光。据称,实验中即使仅2毫米的癌细胞也可以识别,只要距离表面深度1厘米以内均可以发现。 该技术应用于人体时,通过从内视镜的前端喷射“铱络化物”,被消化道吸收后即可凭借发光与否识别癌细胞。与目前癌细胞检查所使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PET)和磁共振成像装置(MRI)相比,此项技术的费用相对较低。[/font]

  • 【转帖】纳米微粒结合转铁蛋白 猎杀癌细胞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文理学院的首席化学教授约瑟夫—德西蒙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人体中的一种正常的良性蛋白质,如果和纳米粒子相结合,就能瞄准并杀死癌细胞,而无须负载那些携带化疗药物的粒子。此前,研究人员曾认为,纳米粒子只有携带了有毒的化学载体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转铁蛋白是人体血液中数量第四多的蛋白质,近20年来一直被作为肿瘤靶向载体用以递送治癌药物。纳米粒子通常也是无毒的,需要通过负载标准化疗药物来治疗癌症。然而,结合转铁蛋白的“打印”纳米粒子,不仅能识别它们,还能诱导癌细胞死亡。而不与任何纳米粒子结合的自由转铁蛋白,能从拉莫斯癌细胞中获得养料生长,即使在很高浓度下也不会杀死任何拉莫斯癌细胞。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转铁蛋白附着在纳米粒子表面后,其能有效地筛选标靶,攻击并杀死B细胞淋巴瘤。在许多迅速生长的癌细胞表面,蛋白质受体被过度表达,于是和转铁蛋白配体结合的治疗就能找到并瞄准它们,而结合转铁蛋白的纳米粒子被认为是安全且无毒的。德西蒙实验室发明了一种“打印”技术,能人为造出尺寸精确且形状符合预期的纳米颗粒。他们采用这种技术制作出一种可与人类转铁蛋白相结合的生物相容性纳米粒子,其能安全且精确地识别广谱癌症,除了B细胞淋巴瘤外,还能有效地指向非小型细胞,如肺、卵巢、肝脏和前列腺的癌细胞。研究人员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携带转铁蛋白的纳米粒子如何及为何对于拉莫斯癌细胞是有毒的,而对其他细胞却无毒。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曾被认为是癌症的最有效疗法,但这些疗法通常会损害健康组织和器官。这一发现将可能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策略来治疗某种类型的淋巴瘤,而副作用更小。不过,德西蒙承认,该研究也会引起一些人对不可预期后果的担忧,即一个设计好的针对某类癌症的靶向化疗载体是否会偏离目标。

  • 西达本胺通过信号通路调节促进癌细胞凋亡

    西达本胺通过信号通路调节促进癌细胞凋亡在我国,西达本胺已获批作为PTCL临床用药。西达本胺属于苯酰胺类化合物,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亚型选择性口服HDACI,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其用于临床试验,其选择性抑制I类HDAC1、2、3亚型和II类HDAC10亚型,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阻滞周期、引发DNA损伤,还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与其他抗肿瘤药物相比,西达本胺疗效好、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西达本胺可激活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线粒体凋亡途径,该途径受Bcl-2家族介导的细胞色素C释放通路调控。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受到抑制,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使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质中,Caspase途径被激活,细胞发生凋亡。例如:西达本胺增强B淋巴瘤细胞组蛋白H3、H4 乙酰化水平,使线粒体膜电位降低随后激活Caspase 3,促进细胞凋亡;在肾癌中,它可以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引起786-O 细胞凋亡。西达本胺可以调控ROS水平。HDACI可以上调ROS水平,导致DNA双链损伤。研究证明,西达本胺作用于白血病细胞后,诱导细胞内ROS产生,细胞凋亡增加[17]。此外,在胰腺癌细胞系中,西达本胺明显增强细胞内ROS的产生,上调γH2AX(DNA双链断裂的标志物)表达水平,诱发细胞DNA损伤。西达本胺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dependent kinases inhibition,CDKI)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例如,西达本胺使MM细胞系P21、P27的表达量增高,CDK4、CDK6、Cyclin D2表达量下降,阻滞MM细胞系于G1期[19]。在NK/T细胞淋巴瘤中,西达本胺上调P21表达,下调Cyclin E表达,诱导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 “光测”让癌细胞难逃法眼

    记者5月26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科学学院田建国、刘智波研究组利用全内反射下石墨烯对介质折射率异常敏感的光学现象,实现了超灵敏单细胞实时流动传感。这一成果可以使癌细胞在形成之初即被精确“光测”出来,将为癌症预防提供一条新途径。 石墨烯是一种呈蜂巢状排列的单层碳原子结构,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在全内反射这种特殊的结构下,对于介质折射率异常灵敏是石墨烯材料的重要特性之一。田建国、刘智波领导的研究组发现,折射率的灵敏度与石墨烯的层数有极大关系,并且层数有一个最优值。他们通过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课题组合作,不断控制石墨烯的层数,最终制出厚度为8个纳米的石墨烯材料,其折射率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达到目前国际上最高水平。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结合微流体技术和病变细胞的折射率差异,将这一超高的折射率灵敏度成功应用于单细胞传感。记者在实验室看到,实验人员将制备出的8纳米厚石墨烯均匀铺于一块三棱镜的一面,紧贴石墨烯上方建有一条细胞通道。实验时,一束光从棱镜一面射入,穿透石墨烯照射在细胞通道上,反射光从棱镜另一面射出。实验人员通过光电转化,即可得到一份波形图。如果细胞通道中存在癌细胞,则波形图上将会呈现出明显的波峰。即使数千个正常细胞中有一个发生了病变,这种“光测”方法都可以将其准确识别出来。 该课题组论文已在国际纳米科学技术领域权威刊物《Nano Letters》上发表,美国著名的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网进行了同步报道。

  • 【金秋计划】王不留行环肽B逆转前列腺癌C4-2细胞激素非依赖性生长及作用机制

    [font=宋体]脾肾虚亏是前列腺癌的主证,前列腺癌是否发病的决定因素在于正气,特别是肾气的强弱。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对[/font]CRPC[font=宋体]的本质病机进行概括和浓缩,[/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脾虚湿困、气虚毒瘀[/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是[/font]CRPC[font=宋体]的核心病机,贾英杰教授创新性地在[/font]CRPC[font=宋体]的治疗中提出[/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补肾不如补脾、健脾即是补肾[/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的理论,并确立[/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健脾利湿、解毒祛瘀[/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为[/font]CRPC[font=宋体]的基本治则,组方健脾利湿化瘀方为治疗[/font]CRPC[font=宋体]的基础方。课题组前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健脾利湿化瘀方及拆方组均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其中化瘀组的王不留行对[/font]C4-2[font=宋体]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佳,且能够增加[/font]C4-2[font=宋体]细胞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因此,继续选取表达[/font]AR[font=宋体]受体的激素非依赖性[/font]C4-2[font=宋体]细胞,进一步探索王不留行发挥逆转激素非依赖性生长作用的最佳单体成分及其可能的通路机制。[/font][font=宋体]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王不留行[/font]3[font=宋体]种单体成分均可抑制[/font]C4-2[font=宋体]细胞的增殖,且具有多靶点作用[/font][sup][6][/sup][font=宋体],其中王不留行环肽[/font]B[font=宋体]的作用最为显著,但缺乏相关佐证的研究。王贵民等[/font][sup][7][/sup][font=宋体]对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中药进行用药规律研究,结果显示王不留行是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核心单味药。通过对王不留行进行系统地提取分离,得到[/font]2[font=宋体]种活性较高的成分,鉴定为王不留行环肽[/font]A[font=宋体]、王不留行环肽[/font]E[font=宋体],并证实该[/font]2[font=宋体]种成分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font][font=宋体]董红敬等[/font][sup][8][/sup][font=宋体]通过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法测定王不留行中王不留行环肽[/font]A[font=宋体]是王不留行的活性较高的成分,[/font][font=宋体]花慧等[/font][sup][9][/sup][font=宋体]进一步研究发现王不留行环肽[/font]A[font=宋体]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魏薇[/font][sup][10][/sup][font=宋体]研究显示,王不留行环肽[/font]A[font=宋体]、[/font]B[font=宋体]具有较强的雌激素样作用。以上研究提示王不留行可能通过血管生成、诱导凋亡等途径发挥出更加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font]3[font=宋体]种王不留行单体成分实际产生效应的药物浓度相对较高,加之目前国内外对于王不留行单体成分治疗[/font]CRPC[font=宋体]的基础研究有所欠缺,还需进一步从多个维度及水平进行验证。[/font][font=宋体]本研究着眼于探索王不留行单体成分逆转激素非依赖性生长作用的具体机制,首先发现王不留行环肽[/font]B[font=宋体]可以通过抑制[/font]PI3K/Akt[font=宋体]通路影响癌细胞生长。[/font]PI3K/Akt[font=宋体]通路是癌症发生发展过程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而[/font]PTEN[font=宋体]缺失导致的[/font]PI3K/Akt[font=宋体]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是前列腺癌最常见驱动因素[/font][sup][11][/sup][font=宋体]。既往已有研究证实王不留行可以降低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font]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protein kinase[font=宋体],[/font]p-ERK[font=宋体])、[/font]p-Akt[font=宋体]的表达,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font][sup][12][/sup][font=宋体]。此外,本研究发现王不留行环肽[/font]B[font=宋体]可以逆转双氢睾酮诱导的[/font]AR[font=宋体]表达水平升高,由此发挥逆转[/font]C4-2[font=宋体]细胞雄激素非依赖性生长的作用。在[/font]CRPC[font=宋体]的发展中,肿瘤会继续依赖于[/font]AR[font=宋体]信号,此时[/font]AR[font=宋体]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呈现出多种形式的变化,包括[/font]AR[font=宋体]扩增、基因突变以及与和生长因子的交叉作用[/font][sup][13][/sup][font=宋体]。同样有证据表明,前列腺癌经过内分泌治疗后疾病发生进展,产生内分泌治疗耐药性,往往会伴随[/font]AR[font=宋体]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ont][sup][14][/sup][font=宋体]。[/font]Montgomery[font=宋体]等[/font][sup][15][/sup][font=宋体]研究发现,通过[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基因扩增[/color][/url]和增强转录诱导的[/font]AR[font=宋体]过表达可以使[/font]AR[font=宋体]对低水平雄激素产生超敏反应。以上研究均提示[/font]AR[font=宋体]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去势抵抗阶段仍发挥巨大的作用,仍可以持续诱导肿瘤细胞增殖。[/font][font=宋体]综上,王不留行环肽[/font]B[font=宋体]能明显抑制[/font]C4-2[font=宋体]细胞增殖,具有逆转[/font]C4-2[font=宋体]细胞激素非依赖性生长的作用,可以通过[/font]AR[font=宋体]信号通路以及[/font]PI3K/Akt[font=宋体]信号通路发挥抑制[/font]CRPC[font=宋体]发生发展的作用。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明确王不留行环肽[/font]B[font=宋体]治疗[/font]CRPC[font=宋体]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对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具有重要意义。[/font]

  • 【转帖】纳米粒子与转铁蛋白结合即可猎杀癌细胞

    转铁蛋白与纳米粒子结合就可瞄准并杀死拉莫斯癌细胞,而无需负载其他化疗药物,此项发现将有望发展出癌症靶向治疗的新策略。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化学协会杂志》上。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文理学院的首席化学教授约瑟夫德西蒙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人体中的一种正常的良性蛋白质,如果和纳米粒子相结合,就能瞄准并杀死癌细胞,而无须负载那些携带化疗药物的粒子。此前,研究人员曾认为,纳米粒子只有携带了有毒的化学载体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转铁蛋白是人体血液中数量第四多的蛋白质,近20年来一直被作为肿瘤靶向载体用以递送治癌药物。纳米粒子通常也是无毒的,需要通过负载标准化疗药物来治疗癌症。然而,结合转铁蛋白的“打印”纳米粒子,不仅能识别它们,还能诱导癌细胞死亡。而不与任何纳米粒子结合的自由转铁蛋白,能从拉莫斯癌细胞中获得养料生长,即使在很高浓度下也不会杀死任何拉莫斯癌细胞。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转铁蛋白附着在纳米粒子表面后,其能有效地筛选标靶,攻击并杀死B细胞淋巴瘤。在许多迅速生长的癌细胞表面,蛋白质受体被过度表达,于是和转铁蛋白配体结合的治疗就能找到并瞄准它们,而结合转铁蛋白的纳米粒子被认为是安全且无毒的。   德西蒙实验室发明了一种“打印”技术,能人为造出尺寸精确且形状符合预期的纳米颗粒。他们采用这种技术制作出一种可与人类转铁蛋白相结合的生物相容性纳米粒子,其能安全且精确地识别广谱癌症,除了B细胞淋巴瘤外,还能有效地指向非小型细胞,如肺、卵巢、肝脏和前列腺的癌细胞。   研究人员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携带转铁蛋白的纳米粒子如何及为何对于拉莫斯癌细胞是有毒的,而对其他细胞却无毒。   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曾被认为是癌症的最有效疗法,但这些疗法通常会损害健康组织和器官。这一发现将可能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策略来治疗某种类型的淋巴瘤,而副作用更小。   不过,德西蒙承认,该研究也会引起一些人对不可预期后果的担忧,即一个设计好的针对某类癌症的靶向化疗载体是否会偏离目标。(科技日报)

  • 我科学家发现高效安全抗肿瘤转移新型抑制剂

    中国科技网讯 最近出版的国际肿瘤学权威期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发表了题为《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抑制剂高效安全抑制乳腺癌转移》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华东师大生命医学研究所、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刘明耀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研发,发现了新型抗肿瘤体内生长和转移抑制剂。 随着全球肿瘤发病率的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大国。预计到2030年,世界上将有132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1/4在中国。针对这一严峻现状,近年来,学者一直在致力于战胜这个“恶魔”。分子靶向治疗,特别是寻找肿瘤转移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就像子弹一样,可以直接命中癌细胞,而尽可能不损伤正常细胞,因其高效安全而备受瞩目。 课题组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构建了以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活性为抗肿瘤药物靶点的虚拟筛选模型。利用该模型,从40万个小分子化合物库中筛选确定了100个左右的小分子。这些虚拟筛选出来的小分子在实际中是否真的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迁移?这就需要再通过细胞抗癌功能筛选,从中找到1—2个抗癌效果最好的小分子。结合药物化学结构改造,这些小分子就改造成了能强烈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的新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抑制剂。 课题组把实验小鼠分为乳腺癌原位转移组、乳腺癌肺转移组和骨转移组3种转移模型,利用治疗和预防两种给药方案,把这种抑制剂用于3种不同的动物模型。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抑制剂几乎能完全抑制乳腺癌的体内转移,并且对实验动物没有毒性。 专家认为,该项研究发现了一类新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抑制剂,从多个角度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转移效果,尤其在多种肿瘤转移动物模型中得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张惠虹 记者王春) 《科技日报》(2013-02-18 一版)

  • Nature:破解癌细胞永生化之谜

    我们体内所有的正常细胞都配备一种自动的自我摧毁机制:在经过大约60次分裂之后,它们都死亡。这种内在时钟引起癌症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这是因为大多数类型的癌症在这种天生的定时机制上存在缺陷。癌细胞的分裂发生差错而不受控制,因而它们能够继续无限分裂下去而导致肿瘤快速生长。在一项新研究中,瑞士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蛋白复合物参与这种不受控制的过程。2012年7月4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207/2012070615373433.jp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