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牡蛎大连湾牡蛎

仪器信息网牡蛎大连湾牡蛎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牡蛎大连湾牡蛎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牡蛎大连湾牡蛎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牡蛎大连湾牡蛎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牡蛎大连湾牡蛎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牡蛎大连湾牡蛎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牡蛎大连湾牡蛎相关的解决方案。

牡蛎大连湾牡蛎相关的资讯

  • 牡蛎基因组测序项目在中科院海洋所正式启动
    牡蛎基因组测序项目(OGP)日前在中科院海洋所正式启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介绍,开展牡蛎全基因组测序和组学研究,揭示牡蛎各种特异性状的基因组学基础,可以提升贝类和海洋基因组学研究水平,促进发展贝类养殖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牡蛎的故乡,分布有近20种牡蛎。牡蛎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为全球性分布种类。牡蛎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对海洋内湾和近海水域藻华的调控有重要作用,养殖的牡蛎每年可固化150余万吨的二氧化碳。牡蛎是海洋养殖年产量最大的类群,世界牡蛎年产量400多万吨,产值35亿美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范研究员和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郭希明教授联合国际国内有关专家,组成一个牡蛎基因组国际研究团队,计划于2008年12月完成牡蛎基因组测序,2009年上半年完成牡蛎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
  • “三新食品”与食药物质常见问题解析
    三新食品共性问题汇总  01“三新食品”是什么,我国如何管理?  “三新食品”指的是《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七条所列的“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査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等,我国对于“三新食品”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即利用新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组织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准予许可并公布;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三新食品”行政许可工作,指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负责组织“三新食品”的技术评审等工作。  02 “三新食品”公告与食品安全标准的关系是什么?  对于通过安全性评估、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三新食品”,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公告的形式公布。对于公告已经批准的“三新食品”,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原公告自动废止。  03 新食品原料和食药物质如何界定和管理?  按照《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规定,新食品原料是指在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的以下物品: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属于上述情形之一的物品,应当按照《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音管理办法》的规定申报批准,已批准作为新食品原料的微生物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按照《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简称“食药物质”)是指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质。对于符合《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的物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予以公布。公布的物质可按照规定用于相关食品的生产经营。  04 食品提取物能否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食品原料成分复杂,食品提取工艺多样,对食品提取物的管理方式原则按照个案处理进行具体分析。食药物质目录中的物质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作简单水提处理(未改变物质基础)。由该水提液经物理过程(如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等)制备得到的浓缩液、浸育或粉体可作为原料用于普通食品生产,在终产品中的量经折算后应与原物质的传统使用量一致。新食品原料使用应按照公告执行。有关问题,可以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政务公开办关于新食品原料、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有关问题的说明》。  05 已经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公告中的产品“性状”是否需要严格遵守?  新食品原料的生产和使用应与公告内容一致。目前,针对新食品原料不同性状的申请,在进行安全性审查中增加对其不同性状的包容性审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在公告中予以全面描述。对于此前个别公告中的性状要求,例如玛咖粉等,经切片、干燥、粉碎等简单物理加工的同源加工品,未改变物质基础,安全性可以保证,也认为属于公告范畴。  06 新食品原料能否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包括运动营养食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特殊膳食用食品是指为满足特殊的身体或生理状况和(或)满足疾病、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求,专门加工或配方的食品,主要食品类别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及其他特殊膳食用食品(包括运动营养食品)。  公告中使用范围包括特殊膳食用食品的新食品原料,可作为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原料来源,其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和公告规定。公告中未明确标示使用范围包括特殊膳食用食品的新食品原料,应按照特殊膳食用食品相关标准等的规定和要求执行。食品生产经营应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公告执行。  07 新食品原料推荐食用量及最大使用量是否应该强制性遵守?  “三新食品”公告中新食品原料的推荐食用量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的设定是基于现有可获得的人群食用情况、毒理学研究资料、营养和生理作用研究等资料,以及参考国际组织等批准应用情况,经安全性评估和技术评审后确定,在该推荐食用量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规定下,可充分保障人群健康。  对于公告中明确规定推荐食用量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的新食品原料,企业应严格按照公告要求生产,相关部门按照规定进行监管。对于消费者,建议按照公告中的推荐食用量进行食用。  08 新食品原料在固体饮料、浓缩饮料、乳及乳制品中添加量的问题。  已批准可用于饮料的新食品原料,其在浓缩饮料中的推荐最大使用量可按照液体体积折算。例如,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5弓公告批准二氢槲皮素在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为20 mg儿。若将二氢槲皮素用于固体饮料,应按照冲中调后液体体积折算。  已批准可用于乳及乳制品的新食品原料,如添加在乳粉中,应将乳粉以1:8(w:w)折算为液体乳计算每日食用量。例如,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第9号公告批准透明质酸钠为新食品原料,可用于乳及乳制品等食品类别中,其在乳及乳制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2 g/kg。乳粉可以1:8(w:w)折算为液体乳。  09 新食品原料公告中推荐食用量应该如何换算?  对于推荐食用量的折算问题,主要存在两种情形:  情形一:无特定成分,推荐食用量无需折算。新食品原料含有多种成分或混合物,无明确特征成分,则推荐食用量为批准产品的量,无需根据成分进行浓度折算,如番茄籽油、元宝枫籽油、牡丹籽油、翅果油、蛋白核小球藻等。  情形二:有特定成分,推荐食用量需要折算,具体分为两种:一是公告中明确推荐食用量以某一特定成分计。该推荐食用量为该特定成分的食用量,当使用符合公告质量规格要求的新食品原料时,其推荐食用量应当按照该特定成分的实际浓度折算。例如:DHA藻油公告中规定推荐食用量为≤300毫克/天(以纯DHA计),质量规格要求DHA含量235%,则DHA含量为35 g/100g的DHA藻油食用量应为300室克/天+35%:857室克/天,DHA含量为60%的DHA藻油食用量应为300室克/天+60%=500室克/天。二是公告中未明确推荐食用量以某一特定成分计。公告产品的中文名称为某一特定成分或依据某一特定成分命名,质量规格规定该成分含量要求,但推荐食用量未指出以该特定成分计,则公告的推荐食用量为符合质量要求最低值的食用量,高出该值的应当按照该特定成分的实际含量折算,如茶叶茶氨酸公告中规定推荐食用量为0.4克/天,质量规格要求茶氨酸含量220%,则茶氨酸含量为40%的茶叶茶氨酸食用量应为0.4克/天x20%+40%=0.2克。既往公告的叶黄素酯、y-氨基丁酸、蚌肉多糖等均按此方法进行折算。  10 新食品原料不适宜人群中婴幼儿和儿童的定义问题。  新食品原料公告中关于婴幼儿和儿童的表述有婴幼儿、儿童、少年儿童、14周岁以下儿童。其中婴幼儿是指0-36个月(包含:6个月)人群。儿童、少年儿童和14周岁以下儿童为同一人群的不同表述方式,一般是指3-14周岁(不包含3周岁,包含14周岁)人群。  11 新食品原料使用范围规定中“婴幼儿食品”的定义与范围,以及不能用于“婴幼儿食品”是否等同于婴幼儿不宜食用等。  “三新食品”指的是《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七条所列的“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査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等,我国对于“三新食品”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即利用新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组织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准予许可并公布;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三新食品”行政许可工作,指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负责组织“三新食品”的技术评审等工作。  12 关于菌株一致性的判定问题。  目前国内外相关机构均未制订针对菌株一致性鉴定的标准方法和判定标准。菌株水平的鉴定需依据其表型、基因等鉴定结果以及菌株来源等资料进行综合判定。基因的鉴定方法有多种,如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单核苷酸多态性、核心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等获得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技术可用于菌株水平的鉴定。  13《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与《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的使用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第4号公告已对《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进行了更新。其中《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中的菌种一般可用于除婴幼儿食品以外的普通食品,原公告中规定使用范围的,按照公告执行,且标签及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使用范围:《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的菌种,除另有注释外,可用于婴幼儿食品。  14《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与《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更名后过渡期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第4号公告已对《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进行了更新。对名单中涉及菌种分类和命名调整的,设置2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新旧菌种名称均可以使用,过渡期满后均需使用更新后的菌种名单。过渡期内生产的使用旧菌种名称的产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三新食品特定问题汇总  01蛋白质酶解物能否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第3号公告规定,“以可食用的动物或植物蛋白质为原料,经《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酶制剂酶解制成的物质作为普通食品管理”。可食用的动物或植物是指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动物或植物,如果是新食品原料来源的蛋白质通过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酶制剂制成的物质,其不适宜人群应与该新食品原料保持一致,推荐食用量由生产企业按照该新食品原料的蛋白质含量折算,不适宜人群及推荐食用量应按照原公告要求进行标注。  如水解蛋黄粉(原卫生部2008年第20号公告)、玉米低聚肽粉(原卫生部2010年第15号公告)、小麦低聚肽(原卫生部2012年第16号公告),均以可食用的动物或植物蛋白质为原料,经GB2760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酶制剂酶解制成,适合2013年第3号公告的规定,可作为普通食品管理。  02 红参是否可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原卫生部2012年第17号公告批准人参(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现称新食品原料),并对其拉丁名称、基本信息、食用量及不适宜人群等进行了明确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红参是以人参为原料,经蒸制干燥后的同源加工品。以符合上述公告要求的人参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红参,可以作为食品原料使用,其食用量和不适宜人群等要求,亦应参照人参的公告执行。食品生产经营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公告执行。  03 文冠果种仁制备的文冠果油是否需要标示不适宜人群?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第5号公告《关于文冠果种仁等8种“三新食品”的公告》对文冠果种仁的不适宜人群等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公告执行。鉴于文冠果油具有长期人群食用历史,目国家粮食和物质储备后已发布标准《文冠果油》(LS/T3265-2019),因此文冠果油已终止审查,按普通食品管理。  04 低聚半乳糖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是如何规定的?  原国家卫生部2008年第20号公告批准低聚半乳糖为新资源食品(现称新食品原料),并对其基本信息、生产工艺、使用范围、食用量、质量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GB14880)已对低聚半乳糖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范围与使用量进行了明确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年第8号公告批准低聚半乳糖(乳清滤出液来源)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与GB 14880中低聚半乳糖(乳糖来源)相同。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第4号公告批准低聚半乳糖(乳清滤出液来源)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用于调制乳粉(仅限儿童用乳粉),使用量不超过64.5 g/kg。  低聚半乳糖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时,应当符合GB 14880的有关要求,低聚半乳糖作为新食品原料时,应符合新食品原料原公告相关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公告执行。  食药物质问题汇总  01 已公告批准的食药物质目录包括哪些物质?  现行的食药物质目录,包括《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中的附件1、《关于当归等6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2019年第8号)和《关于党参等9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2023年第9号)。  02 藕节、冬瓜皮是否可以作为普通食品原料?  藕、冬瓜是我国长期且广泛食用的普通食品,已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范围内。因食用习惯和喜好等,藕节、冬瓜皮亦作为藕、冬瓜的一部分使用,目前未发现这两种物质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资料。  03 灵芝孢子、灵芝孢子粉、破壁灵芝孢子粉能否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党参等9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2023年第9号)将党参、肉苁蓉(荒漠)、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等9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公告中明确规定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 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灵芝孢子为灵芝的种子,与公告中的物质不一致。该公告不适用灵芝孢子。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破壁灵芝孢子粉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390号)明确灵芝孢子粉缺乏长期食用历史且已作为药物使用,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尚无足够的科学依据。  04 食药物质目录中鲜白茅根如何定义?是否可以在产品标签中直接标注白茅根?  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将“鲜白茅根”作为食药物质管理。简单晾晒、烘干等是很多食品原料常用的一般加工工艺,不影响其作为食品原料使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81-2011)规定,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标示配料表,配料表中各种配料的具体名称应能清晰地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且以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物理状态或制作方法为原则……  低聚半乳糖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时,应当符合GB 14880的有关要求,低聚半乳糖作为新食品原料时,应符合新食品原料原公告相关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公告执行。  05 干芦根是否可以作为食药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收录了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将“鲜芦根”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干芦根与鲜芦根使用部位一致,是鲜芦根物理脱水后的一种保存方式。根据《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芦根(鲜或干)均可作为食药物质。  06 黑枣和桔红是否可以作为食药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中收录了橘红(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陈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以及大枣(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和广枣(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urtt et H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别与《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附件一“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列入的桔红(橘红)、橘皮、枣(大枣、酸枣、黑枣)是一致的物质。  07 牡蛎壳是否为食药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中收录了牡蛎(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将牡蛎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此名单中列入的牡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使用部位为牡蛎贝壳。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3种牡蛎品种的贝壳为食药物质。
  • 确诊病例与北京新发地病例有相同点!大连扩大核酸检测人员范围
    p   23日上午,大连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罗卫星通报称,7月22日,大连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系某进口水产品加工企业员工。大连市迅速开展流调排查、人员隔离和核酸检测。在对密切接触者的流调排查中,又发现了2个病例和12个无症状感染者。 /p p   会上通报,将对进口海产品实施严格管控,关闭涉疫公司在大连的全部门店。大连市政府决定从今日起,对大连湾地区16万人、金普新区马桥子街道工业团地社区2万人、西岗区工人村社区近1万人进行核酸检测,并且对所有可能流动传播疫情的区域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核酸检测,逐渐扩大排查检测覆盖面,坚决不落一人、不留漏洞。 /p p   就在6月中旬,在北京新发地发现的新冠疫情突然爆发,这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自从6月11日北京第一个病例出现,6月12日新增6例,接下来的两天里,北京新冠疫情感染者每天新增36人。在7天的时间里,北京新冠病例增加到158人,14天后增加到256人,共计326人,发展十分迅速! /p p   有专家推测,北京的新冠病毒可能来源于进口的冷冻海鲜等水产,而大连此次疫情的发现地也与进口水产品有关,因此政府不得不加强防范。自在新发地发现疫情以来,北京在短时间内对超过1100万人进行了核酸检测,将近北京常住人口的一半左右。据了解,大连市常住人口有将近600万人,未来核酸检测人数是否会增加,就看大连市的防控力度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88752411-5d48-4fc6-bef0-915198884ecc.jpg" title=" 名单.png" alt=" 名单.png" / /p
  • 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修订低风险产品的进口条件
    2013年8月8日消息,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Forestry,DAFF)发布一则进口清关通知。该通知的对象为前往澳大利亚旅游的乘客和国际邮件及空海运货物的寄件人和接收人。   《1998检疫公告》(The Quarantine Proclamation 1998)已经被修订为允许特定的低风险产品进口至澳大利亚,只要该产品耐储存,为包装好的商业成品。   当局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确认以下商品为低风险,因此以个人缘由进口时不再要求进口许可证:   l 肉干/干肉片   l 含蛋月饼   l 含有牡蛎壳的制品(个人和商业用途)   除进口条件另作说明外,个人使用产品的进口限制参照《进口食品控制法1992》(Imported Food Control Act 1992)。以上产品的具体条件请查询进口条件(ICON)数据库(Import Conditions (ICON) Database)。   该修正案将使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寻找、询问并确认乘客或邮件中可能携带的对澳洲农业生产有更大潜在风险的货物,包括活体动物、植物扦插、生肉和种子。
  •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生物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中国科学家31日在青岛宣布,他们绘制完成了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中国首次发布海洋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也是世界上首张贝类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国范介绍说,根据绘制成功的牡蛎基因组序列图谱,发现牡蛎基因组由8亿个碱基对组成,大约包含2万个基因,基因组数据支持了海洋低等生物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的结论。   据张国范介绍,牡蛎全基因组序列的完成对牡蛎养殖和减少牡蛎所带来的海洋生物污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且也标志着基于短序列的高杂合基因组拼接和组装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牡蛎隶属软体动物门,共100余种,除极地地区的各大洲沿海均有分布,是目前人类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海水养殖品种,年产值达到35亿美元,中国牡蛎年产量超过海水养殖产量的四分之一。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乃胜说,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完成,使科研工作者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生物的目标性状进行预先设计,有效解决常规育种方式中周期长和准确性低的问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随着牡蛎基因组数据的深入挖掘,有可能改变牡蛎生活习性,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   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也为研制和生产新材料奠定了基础。科研人员介绍说,牡蛎附着在礁石或者船舶上时的粘度很大,可能是世界上粘度最大的胶体,在牡蛎基因组中找到相关基因后,就可制成粘度很强的新材料。   基因组测序项目科技合作伙伴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总监倪培相说,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也为高杂合物种的基因组测序奠定了基础。   张国范说,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的绘制完成还可解答一系列科学之谜。&ldquo 例如,为何牡蛎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但是绝大部分后代却都在出生后不久就死亡?这可从基因图中找到答案。&rdquo 他说。   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范和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郭希明于2008年5月发起,并成立了牡蛎基因组计划,历时两年,于今年7月底完成了绘制工作。   基因组是生物所携带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单倍体细胞核、细胞器或病毒粒子所包含的全部DNA分子或RNA分子。   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于2000年6月完成,发现人类基因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从2000年至2009年,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物种从42个上升至1100个,每年平均增加118个。   目前,中国已完成了水稻、家蚕和家鸡等重要经济种类物种和大熊猫及藏羚羊等濒危物种的基因组测序。
  • 大连油管爆炸 有毒气体控制成重中之重
    大连30万吨级外籍油轮泄油引发输油管线爆炸 大连30万吨级外籍油轮泄油引发输油管线爆炸 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后海面上大片的油污 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20多个小时后仍然浓烟滚滚   时间:7月16日18时50分左右 地点:大连市大连湾附近海域 事件:外籍油轮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大火。   外籍油轮泄油致爆炸   大连输油管线爆炸事故火势昨天下午被彻底扑灭,目前已造成50平方公里海面污染。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安监总局表示“教训惨痛”——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初步查明系一艘30万吨级的外籍油轮在泄油附加添加剂时引起了陆地输油管线发生爆炸,从而引发大火和原油泄漏。由于爆炸点距离储油罐群较近,引发连环爆炸可能性较大,情况十分危急,大连连夜启动红色应急预案应对事故。   据悉,这艘油轮共有27名船员,爆炸时边防部门在第一时间,就将这艘油轮及其27名船员撤出爆炸区,转移到安全地带。   另据中国之声报道,爆炸起火后,中石化回应说:中石化在大连的输油管线和输油罐一切正常,爆炸事故与中石化无关。   大火足足烧了15小时   当时引发爆炸的一条900毫米管道大火在当日23时30分许被完全扑灭,但爆炸引发的另一条700毫米管道发生的大火,因油泵被损坏而无法切断油路未被扑灭,彻夜持续燃烧。现场先后至少发生5次爆炸,火情一度出现反复。   经过2000余名消防人员15个多小时的扑救,大火在昨天上午9时许被基本扑灭,下午彻底扑灭。   胡锦涛温家宝作批示   据了解,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则连夜赶到事故现场,指挥灭火救援工作。   大连新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大孤山东北麓,黄海岸边的大窑湾西南侧。是一个现代化深水油港,每年输油能力为1500万吨。   安监总局称教训惨痛   昨天,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独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说这起事故是由一艘外籍油轮卸油违规操作发生的,所以这是由于明显的违规违章产生的一起事故。   虽然现在责任方并没有完全确定,但是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事故调查组来调查相关的具体原因,将会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查处。骆琳说这起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是一个万幸,但是教训是非常惨痛的,事故的损失现在已经降到了最低,但是需要很好地总结事故的教训。   救火难在哪?大火七八层楼高 高温下阀门变形关不上   16日18时50分左右发生的大连中石油输油管线起火爆炸事故,其中一条700毫米管线,因油泵被损坏而无法切断油路,大火彻夜燃烧。2000余名消防人员,正在全力灭火。   据悉,当时引发爆炸的一条900毫米管道大火在当日23时30分许被完全扑灭,但爆炸引发的另一条700毫米管道发生的大火,因油泵被损坏而无法切断油路未被扑灭,彻夜燃烧,并发生了5次爆炸。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目前,700毫米管线连接的10万立方米储油罐的火势是最严重的,火势最高时能达到七八层楼高。输油管线阀门由于高温已经变形,无法关闭,储油罐的原油不断回流到管线当中,这是消防人员面临的最大困难。人民网   4公里外有600户居民 有毒气体控制成重中之重   发生爆炸之后,离它最近的是数以百计的大大小小的各类原油油罐 而距离这个码头最近的是化学品码头。爆炸发生之后,火势是否会引起很多油罐发生爆炸,是最为危险的一件事情。   始发地是大连开发区附近一个比较成熟的港口。距离这里最近的一个居住区是在4公里以外,4公里以外有600多户的居民。爆炸大火后产生的气体,尤其是否有有毒气体的控制是重中之重。   由于连续爆炸和石油的燃烧释放的气体导致附近20公里都可以闻到浓烈的刺鼻气味,黑色粉尘也很大。不过大连相关的环保部门随后表示,这种气体并没有剧毒。(中 广)   50平方公里海面被污染!   大连输油管线爆炸事故目前已造成50平方公里海面污染,当地出动近20艘清污船并布设围油栏约7000米,在事发水域不停巡逻,监控油污——   原油泄入大海   记者17日从中国交通运输部获悉,大连新港输油管线发生爆炸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与专家组16日夜赶赴大连,现场指挥海上油污应急处置工作。   交通运输部官员对记者说,现场有14艘消防拖轮和1艘消防艇在起火海域布设围油栏、喷洒消防泡沫,控制海上火势和油污。   海浪呈现黑褐色   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起火事故,至少已造成附近海域50平方公里的海面污染,海上清污工作昨日全面展开。   记者乘船在污染海域看到,输油管线爆炸不仅造成了附近地区空气污染,而且有一定数量的原油流入大海,被海风吹起的海浪都呈现明显的黑褐色,被污染海域一眼望不到边。   截至17日17时,辽宁海事局近百名海事工作人员已经在溢油水域布设围油栏约7000米。   泡沫可能污染海洋   由于大火导致周围气温过高,消防官兵首先关闭了储油罐阀门以防原油继续流到着火点,然后一方面用冷水冷却原油储备罐,另一方面用泡沫灭火。辽宁各部门也随即调动近300辆消防车参与救火,并调派一架正在东北某地执行军事运输任务的运-8飞机连夜将10多吨的消防器材及时运至现场,从而保证灭火泡沫等设备供应需求。   救火时使用的500多万吨的泡沫及20吨干粉对于大海会存在污染,具体各项检测的数据还在进行当中,18日将有官方公布。   隔离墙随时会垮塌   据央视记者现场报道,一储区可以容纳10万立方米原油的储油罐被完全烧毁,附近的储油罐出现了严重的垮塌和变形状况,十几条输油管线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期高温炙烤,也发生扭曲变形。一道厂区隔离墙也因为高温变得极为松软,随时有垮塌可能。(综合央视 新华社 中新)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大连事件与墨西哥湾漏油不同   针对此次大连输油管爆炸的漏油原因、现场安全隐患、漏油后遗症等问题,记者与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冯连勇进行了连线。   冯连勇表示,这是一艘外籍油轮,在卸原油的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产生了燃烧和爆炸。这个爆炸就会沿着管线往上传,由于管道里有很多原油,这样的话就有几次爆炸声音传出来。也就是说,外籍油轮在卸油的过程中操作不当,由外向里引起的。   它不像墨西哥湾漏油,这次的影响只是码头,它是可以看得着的,也是能够控制住的。像墨西哥湾漏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它是在海上,有多少油漏出来也不清楚,什么时候漏完也不知道。当然了,墨西哥湾漏油大概在一万吨左右的量,因此,大连这次事故的影响和危害是我们能够控制住的。
  •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刘丽萍
    简介  刘丽萍,女,汉族,主任技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质谱学会无机质谱分会理事,北京市分析测试协会质谱分会理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评审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水质检验学组委员。主要从事环境、食品、生物领域中与健康相关的有毒、有害物质和营养成分的分析检测工作,进行了大量的食品、饮用水、化妆品、生物组织的检测分析工作。   在2013年度“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刘丽萍,请她介绍了自己选择分析测试行业的原因,在工作中最值得纪念的事情,以及工作当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与挑战。   由于上高中时就喜欢化学,觉得穿白大褂、做实验挺好的,所以上大学时刘丽萍专门报考了化学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分析测试领域,到现在一干就是二十五、六年。   对于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最值得纪念的事情,刘丽萍这样说道:“从事分析测试工作的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二十多年来我们为社会提供、审核了成千上万个检测结果,值得欣慰的是经过我们的劳动把安全、健康的食品、饮用水提供给社会、给大众,为人们的健康生活立起一道屏障。”   “最值得纪念的事应该是在应对‘苏丹红’、‘三聚氰胺’、‘铬胶囊’、‘奶粉中汞污染’等多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虽然白天黑夜加班加点,非常辛苦,但当看到我们的检测结果为社会稳定提供支持、我们主持建立的标准检验方法在全国推广使用时,感到非常欣慰。“   作为一名女性从事分析测试工作,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挑战呢?刘丽萍说:“不同时期均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但作为一个女同志,一位母亲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就是工作和家庭的冲突,当一边是加班加点处理突发事件,政府、百姓等着你的检测结果,一边是孩子等着你去开家长会、去送他上课或家人等你上医院陪床,这时你会很无奈,只好怀着对家人的愧疚,选择舍小家顾大家,为社会的稳定尽一个分析工作者的职责。”   采访最后,刘丽萍为即将进入分析测试行业从事工作的年轻女性送上了她的寄语:祝愿新的同行在辛勤工作的同时,拥有美丽、健康、快乐的生活。三八节快乐!   科研成绩:   主持参加几十项饮用水、食品、化妆品、生物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标准方法制定工作 ,其中多项被审查通过为标准方法在全国推广应用。如主持研制的检验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铁、银等31种元素”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铅”、“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镉”、“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锑”、“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锡”,主持修订的检验方法“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砷”、“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汞”、“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硒”,收录于国家标准方法《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 — 2006)中,在全国推广应用。主持研制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矿泉水中金属元素”等, 收录于国家标准方法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 8538— 2008)中。主持参加多项科研课题工作,为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标准方法和数据支持,参加“巨能钙”、“苏丹红”、“阜阳奶粉”、“三聚氰胺”、 “砷标准方法确认” “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怀柔山吧事件”、“胶囊中铬测定”、“奶粉中汞污染”等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及项目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参加实验室考核认证及国际比对工作,2007年—2012年多次参加英国FAPAS 国际比对,进行蟹肉、海藻、鱼肉、大米中砷、镉、铜、无机砷、甲基汞的测定工作,均取得好成绩。多次参加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大豆、红酒、茶叶、牡蛎等标准物质中无机元素的定值工作,定值数据均被采纳。主持参加的多项科研课题获奖,发表论文三十七篇。   附录:   在2012光谱网络研讨会(iCS2012)上,刘丽萍做了题为《元素形态分析技术与应用》的报告。 主题:元素形态分析技术应用
  • 海洋学家拟建海洋酸化国际监测网络
    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全球海洋学家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本周拟定将搭建国际监测网络,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测量二氧化碳所致的海洋酸化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碱度降低的现象。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呈弱碱性。研究人员估计,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海洋的酸度已经上升了30%。以此种酸化速度,2100年这一数字或将下降到7.8。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例如,越来越酸的海水能够破坏珊瑚和牡蛎贝壳中包含的碳酸钙,或是损坏某些海洋浮游生物的骨骼等。因此,科研人员需要更清晰的数据来评估海洋酸化严重的地区,并利用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理查德费利表示,科研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巡航考察发现,大部分的海水酸化发生在少数的几个公海地点,但这种监测方式十分昂贵。他说:“我们正在尝试建立大量具有自动化系泊设备的监测点,其可以通过卫星将数据传输给研究人员,使科学家基于相关数据验证海洋的酸化模型。”费利等人期望,监测点的数量能够在未来10年从20个攀升至60个,形成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全球监测网络,并使每个国家都能支持自己的酸化监测,令酸化监测成为巡航舰载测量的例行部分。这一监测计划将由海洋酸化国际协调中心领导,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   费利坦言,目前沿海生态系统的监测功能最弱,然而这些区域却最需要对于海洋酸化程度的追踪。以太平洋西北地区为例,酸化程度可因上升流携带的大量溶解的二氧化碳而增强,致使牡蛎培育的收益率在2005年至2008年间下降80%左右。而当地研究小组提供的有关上升流的监测设备,可使培育机构及时调整运营部署,避开酸性海水的突袭。这一战略能在2011年为太平洋西北地区的牡蛎产业节省3500万美元,可谓是监察观测系统十分实用的一个方面。
  • 全球海洋学家拟建国际海洋监测网追踪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威胁全球,国际海洋检测网应运而生 全球海洋正在迅速酸化,其速率是过去3亿年来最快的,甚至快于5600万年前极热时期。   据《Nature》网站近日报道,全球海洋学家共同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将于本周拟定搭建国际监测网络的具体方案,希望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检测二氧化碳所致的海洋酸化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碱度降低的现象。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呈弱碱性。研究人员估计,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 来,海洋的酸度已经上升了30%。以此种酸化速度,2100年这一数字或将下降到7.8。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 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例如,越来越酸的海水能够破坏珊瑚和牡蛎贝壳中包含的碳酸钙,或是损坏某些海洋浮游生物的骨骼等。因此,科 研人员需要更清晰的数据来评估海洋酸化严重的地区,并利用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理查德费利表示,科研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巡航考察发现,大部分的海水酸化发生在少数的几个公海地点, 但这种监测方式十分昂贵。他说:“我们正在尝试建立大量具有自动化系泊设备的监测点,其可以通过卫星将数据传输给研究人员,使科学家基于相关数据验证海洋 的酸化模型。”费利等人期望,监测点的数量能够在未来10年从20个攀升至60个,形成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全球监测网络,并使每个国家都能支持自己的酸化 监测,令酸化监测成为巡航舰载测量的例行部分。这一监测计划将由海洋酸化国际协调中心领导,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   费利坦言,目前沿海生态系统的监测功能最弱,然而这些区域却最需要对于海洋酸化程度的追踪。以太平洋西北地区为例,酸化程度可因上升流携带的大量溶解的二 氧化碳而增强,致使牡蛎培育的收益率在2005年至2008年间下降80%左右。而当地研究小组提供的有关上升流的监测设备,可使培育机构及时调整运营部 署,避开酸性海水的突袭。这一战略能在2011年为太平洋西北地区的牡蛎产业节省3500万美元,可谓是监察观测系统十分实用的一个方面。   《Science》杂志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海洋正在迅速酸化,且速率是过去3亿年来最快的,甚至快于5600万年前温室气体急剧增加的时期。   迅速被酸化的海水将腐蚀能给许多动物和植物提供栖息地的珊瑚礁,让贝类和牡蛎难以长出保护性的外壳,还可能损害鱼类的生长。尽管已有少量研究发现,一些浮 游生物会逐渐适应海洋酸化,例如一种叫做海洋球石藻的微小浮游生物,与未经进化的同类相比,其维持钙质外壳的能力要高出50%。但是研究人员依旧强调出对 海洋酸化的警惕不容质疑。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简.卢布琴科(Jane Lubchenco)在近期美国国会的一次有关海洋酸化的听证会上强调目前这种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研究者们对5600万年前一次长达5000年的温暖时期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那一时期气温偏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导致碳元素大规模泄漏到 大气中,那也是过去3亿年来与目前的状况最为相似的一段时间。当时大气中的碳元素含量翻了一倍,平均气温升高了6摄氏度。同时,在这5000年的时间里, 海洋的酸性PH值上升了0.4个单位。   这些数据十分惊人,可是本次调查报告的作者、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多尔蒂地球观测所的巴尔贝尔.霍恩斯基(Baerbel Hoenisch)认为,与大约150年前开始的工业革命时期排放到地球大气中的碳元素含量相比,当时造成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的碳元素含量就是小儿科了。   霍恩斯基说,这一时期被称为古新世到始新世极热时期,约在恐龙灭绝900万年后。在那段时间里,海洋的酸性PH值平均每个世纪约上升0.008个单位。当 时酸化的海水导致不少珊瑚种类灭绝,生活在海底的许多种单细胞有机体从此消失,这也使得居于食物链更高层的其它植物和动物渐渐走向灭亡。   这项研究还显示,20世纪以来,海洋的酸性PH值增加了0.1个单位。据预测,到2100年,这一数值还将增加到0.2或0.3个单位。而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发布的预测,本世纪全球气温可能会上升1.8到4摄氏度。   霍恩斯基说:“在5600万年前的极热时期所发生的温度变化与今天相比小得多,但当时仍然因为温度上升而出现了生态系统的改变,这让我很担心我们的未来会发生些什么。”   有些质疑气候变化的人常将过去由自然事件引起的温暖时期作为证据,指认现在的变暖趋势也不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尽管霍恩斯基也注意到大规模的火山活动等自 然因素很有可能是造成古新世/始新世极热时期的首因,但是她认为当时气候变暖和海水酸化的速率与现在相比仍相当温和,因为那一时期长达5000年,而现在 才不过一个世纪。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学家理查德.菲力(Richard Feely)并未参与这项研究,但他认为了解过去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未来:“这些研究能让你从时间上把控过去海洋的酸化,因为酸化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我 们在未来几十年中做出的决定可能在长远上来说会造成深刻的影响。”
  • 复旦大学陈建民/方明亮等合作揭示可降解塑料微粒在体内的健康风险
    暴露于人为来源的“生态友好型”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健康风险及其对胃肠道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2023年3月2日,复旦大学方明亮、陈建民及安徽医科大学黄以超共同通讯在Nature Nanotechnology(IF=40)在线发表题为“Oligomer nanoparticle release from polylactic acid plastics catalysed by gut enzymes triggers acute inflamm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肠道酶催化的聚乳酸塑料释放低聚物纳米颗粒引发急性炎症。该研究证明了聚乳酸微塑料在胃肠道过程中通过争夺甘油三酯降解脂肪酶而酶解生成纳米塑料颗粒。纳米颗粒低聚物通过疏水驱动的自聚集形成。  在小鼠模型中,聚乳酸寡聚物及其纳米颗粒在肝脏、肠道和大脑中生物积累。水解低聚物引起肠道损伤和急性炎症。大规模药效团模型显示,低聚物与金属氧化物酶12相互作用。在机制上,低聚物对锌离子指区具有较高的结合亲和力,导致金属氧化物酶12失活,这可能介导了聚乳酸低聚物暴露后的不良肠道炎症反应。生物降解塑料被认为是解决环境塑料污染的解决方案。因此,了解生物塑料的胃肠道命运和毒性将为潜在的健康风险提供见解。  微塑料(MPs)在水生和陆地环境中无处不在,是世界上最紧迫的环境问题,因为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潜在风险。MPs在环境中转移,并通过食物链和直接吸入或摄入进入人体进行生物积累。尽管人类MP暴露的确切数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研究初步估计,每周口服MP颗粒的摄入量在0.1至5.0克之间。因此,MPs已在人类粪便中检测到。对小鼠、牡蛎和贻贝的研究表明,接触与环境相关的MPs会导致生殖受损、DNA损伤和神经毒性。导致这些影响的机制主要是未知的,尽管许多研究调查了MPs物理损伤的原因,喂入量减少或有毒化学物质的浸出。为了减轻塑料污染,人们引入了可生物降解塑料作为传统塑料的环保替代品。例如,聚乳酸(PLA)是最常见的生物塑料,被用于制造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和生物医学输送载体。PLA产量稳步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超过30万吨。包装是PLA塑料的主要用途,2014年占收入份额的36%以上。采用人类和小鼠模型的研究表明,基于PLA的植入会引发炎症。此外,PLA MPs对斑马鱼具有显著的不良影响风险,尽管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胃脂肪酶消化PLA MPs(图源自Nature Nanotechnology )PLA塑料可能比“持久性”聚合物产生更多的MPs,因此,PLA MPs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土壤、沉积物和室内灰尘中。尽管摄入PLA MPs的毒理学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但对其在肠道中存在的生物转化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知识尚缺乏。在低pH和酶的生理条件下,人们对PLA MPs的化学结构如何被体内的相互作用所改变的理解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对增加PLA MPs生物反应活性的机制进行详细分析,这些机制增强了它们与蛋白质和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该研究探讨了PLA作为人体肠道中可生物降解塑料模型的转化和毒性。PLA MPs被胃肠道中的脂肪酶消化,形成数百万个纳米塑料。此外,生物物理和计算方法表明,所得的低聚物水解产物可以形成纳米塑料。总之,该研究表明,肠道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降解产物,包括来自PLA塑料的低聚物和纳米塑料,这些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需要继续研究和潜在的监管。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3-01329-y
  • 使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快速检测多环芳烃(PAHs),确保海产品的安全
    方法优势 ■ 筛选海产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用时不到4分钟 ■ 通过更快、更简单的样品制备取得准确的结果 ■ 通过使用荧光检测进行选择性测定 沃特世解决方案 配有荧光检测器的ACQUITY UPLC@ H-Class系统 DisQuETM基质分散样品制备试剂盒 Empower&trade 2软件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QuEChERS,荧光检测,食品安全 目的 证实DisQuE基质分散样品制备试剂盒和UPLC® -FLR的组 合能够提供一种适合海产品中PAHs检测的快速筛选工具。 引言 以往重大漏油事件,如:1989年瓦尔迪兹号(ExxonValdez)漏油和2010年4月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已经引起人们对出自这些地区的海产食品质量的担忧。鱼、甲壳类动物以及软体动物可能会接触或摄食石油,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在石油中发现的多种化合物中,一组重要的化合物是多环芳烃(PAHs)。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已经将这些化合物确定为重点污染物1。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US FDA)还确定了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鱼类中苯并(a)芘的含量达3.5 x 10-2mg/kg,牡蛎中菲和蒽的总含量达2.0 x 103mg/kg。2如果PAHs的含量达到关注水平的一半,则必须进行确证实验分析2。为避免食用受污染的海产食品并尽可能减小对海产食品业的影响,需要采用一种快速筛选法对这些令人担忧的化合物进行分析。我们在这里证明了通过使用. DisQuE基质分散样品制备试剂盒(QuEChERS)进行简单萃 取后,配有荧光检测器的ACQUITY UPLC H-Class系统可用不 到4分钟的时间完成一次PAHs分析。 试验 LC条件 系统: 带大容量流动池(LV FC)的ACQUIT Y UP LC H-Class 色谱柱: PAH 4.6 x 50 mm,3&mu m 柱温: 35℃ 进样量: 10&mu L 采样率: 20点/秒 检测: 采用程序定时控制荧光检测波长变化 软件: Empower 2 流动相A: Milli-Q 水 流动相B: 甲醇,Fisher最优级 流动相C: 乙腈,Fisher最优级 标准品: PAH认证标准,AccuStandard M 8310 流速: 2.0 mL/min 梯度程序: 时间 流速 %A %B %C 梯度线型 ( 分钟) (mL/min) 0.00 2.0 30 70 0 2.25 2.0 0 70 30 6 3.50 2.0 0 0 100 6 3.60 2.0 30 70 0 6 样本制备 用食品加工机按Ramalhosa等人3描述的方法对鱼肉块(比目鱼)、带壳虾以及带水的去壳牡蛎分别进行均质化处理。每个样品取15g均质后的组织到离心管中,按三种不同水平加入认证的PAH标准溶液。向鱼和虾样品中加入5ml水来帮助混合,牡蛎不需要另外加水。加标后的各种样品彻底混合,并允许在室温下放一个小时。向每个离心试管中加入DisQuE管(P/N 186004571)的试剂,即6 g硫化镁 + 1.5 g醋酸钠以及15 mL乙腈。用力摇动试管至少1分钟,从而形成海产食品组织、缓冲盐和乙腈的一种乳浊液。这次还按照Ramalhosa3的程序进行,因为既未向乙腈中加入醋酸,也没有执行二次PSA清洗步骤。我们试验室的初期工作证明,对于带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必采取PSA步骤(数据未公布)。按3000 rpm的转数离心5分钟后,一部分乙腈浮层被转移至一个自动取样管进行进样。1&mu g/g和10&mu g/g浓度的加标样品分别用1:10和1:100的乙腈稀释。用6-点线性校正曲线对样品进行定量。标准曲线是用乙腈稀释认证的标准品来绘制的。 结果和讨论 分散样品制备通常也称为QuEChERS,是用于食品中农药分析的一种行之有效和快速的样品制备方法4。就在最近,该方法已被用来从食品基质中萃取其他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3。 利用ACQUITY UPLC H-Class系统,在短短的3.5分钟内就将被US EPA列为重点污染物的15种荧光PAHs分离出来了。分析物的分离如图2所示,箭头所指向的是程序定时控制波长的变化。 图3所示为以10&mu g/g的浓度加标的虾、鱼和牡蛎基质的色谱图实例。如图3D中所示,同样通过样品制备程序制备出的空白水样显示了非常清晰的色谱图。本样品制备程序中使用的未加标型海产食品基质的实例同样未见基质干扰,如图4所示。 各样品按照每一种分析物的6-点校正曲线进行定量。苯并(a)芘的示范校正曲线如图5所示。所有分析物的线性系数(R2) 0.995。通过Waters DisQuE基质分散样品制备试剂盒,从三种不同的海产品基质中提取多环芳烃。虾、鱼和牡蛎的回收率和RSD百分比如表1~表3所示。回收率范围为68%~149%。表4中列出了一系列QC水样加标的回收率,按所列水平浓缩,并贯穿于前述样品制备过程。这些结果对于所有化合物在每一种添加水平下都非常好,除了水中的苊的最低添加水平外(5 ng/g)。在该低水平上,由于峰面积小而且基线倾斜导致苊的检测结果变化波动很大,所以只能在这个水平以上检出。表5 是根据7份各种海产品基质按5 ng/g的浓度加标后估算出的检测限,计算依据为US EPA 40 CFR,附录B至第136部 分,修订号1.15.应用说明证实了DisQuE基质分散样品制备试剂盒和液相荧光色谱法的组合能够提供一种适合海产品中PAH检测的快速筛选工具。 ■ 分散样品制备提供了从不同海产品基质中提取多环芳烃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 实践证明,该方法比其他样品制备技术更有优势,因为通过很少的样品制备和较短的时间就能够得到准确 的结果3。 表5 加标型虾、鱼和牡蛎的检测限(LOD),根据每种海产品基质在5 ng/g浓度下个7个单标的检测结果计算出标准方差,计算依据为US EPA 40 CFR,附录B至第136部分,修订号1.1. ■ 鉴于样品制备的时间缩短了,快速色谱分离对于通过该方法来分析样品、标准和相关QC样品十分重要。 ■ ACQUITY H-Class系统的分离时间还不到4分钟,能够满足方法要求。 ■ 本解决方案可帮助实验室筛选海产食品中的PAHs,并能经济、及时地给出结果;这样,消费者就可对这些产品的安全性感到放心。 参考文献 [1] USEPA Method 8310 &ldquo PolyNuclear Aromatic Hydrocarbons &ldquo 修订号 0,1986年9月。 [2] Gratz et. al., &ldquo SCREEN FOR THE PRESENCE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ELECT SEAFOODS USING LCFLUORESCENCE&rdquo , USFDA Laboratory Information Bulletin, 页:2010年7月29日 [3] Ramalhosa等人,&ldquo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rdquo ,2009, 32,页码: 3529-3538. [4] Anastassiades等人,Journal of the AOAC Int,2003,86, 页码: 412. [5] EPA 40 CFR,第136部分之附录B,修订号:1.1 页码 566.
  • iCMR 2017特邀报告:低场核磁技术在海洋食品研究中的应用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第一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 2017)特邀报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低场核磁技术在海洋食品研究中的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QQ截图201711060941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fdb12fcb-c5cc-452e-a61a-b0747cb72271.jpg"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谭明乾 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 /strong /p p    strong 报告摘要 /strong /p p   在加工中水产品的水分流动性及其分布能对其理化性质,如食品的质地、色泽、嫩度、营养和口感等造成显著影响。在食品加工中渴望得到一种快速无损、节约环保、可视化的一种检测方法来监测水分迁移规律。在本文中,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可以快速无损的分析水产品的水分变化规律,如对海参、多宝鱼肉、虾、蛤蜊、鱼子酱、牡蛎、鲍鱼和海胆等食品进行蒸煮、冻融循环、贮藏、干燥和复水。LF-NMR和MRI的结合不仅可以通过测量外部静磁场中质子的共振射频吸收来检测水的状态,而且可以通过二维自旋回波成像来提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其内部的结构信息。通过对T2参数进行数学建模,可以很好地预测海产品的含水量。不同处理方式的海产品通过化学计量学方可以进行区分鉴别。例如,当核磁共振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时,可以清楚地识别鱼子酱和生鲟鱼卵。结果表明,基于LF-NMR和MRI技术对海产品快速无损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 p    strong 报告人简介: /strong /p p   谭明乾,理学博士,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海洋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品品控”方向学术带头人,“食品品控”研究组组长。中国分析仪器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磁共振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获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先后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美国犹他大学和凯斯西储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回国工作入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quot 百人计划& quot 人才。2016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 /p p   主要研究荧光/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于生命和食品品质检测和品质控制。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课题、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著作出版基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quot 百人计划& quot 基金、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项目& quot 王宽诚基金& quot 等。已经发表SCI论文90余篇,其中在JACS, JAFC. Food & amp Function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一及通讯作者文章55篇,研究成果已经被引用1529次(谷歌学术),H指数20,成果被Chem. Rev.和 Chem. Soc. Rev. Coordin. Chem. Rev.等多次引用报道,出版专著1部,参编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作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1次,入选南美洲厄瓜多尔“普罗米修斯”国际合作专家。2015年入选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委员会委员,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初评专家,& quot 十三五& quot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终审会评专家。 /p p    strong 报名链接: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target=" _sel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a /p p & nbsp /p
  • 创伤弧菌的培养特性与生长环境及感染途径!
    创伤弧菌的培养特性与生长环境及感染途径!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或称为海洋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如果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创伤弧菌会在伤口上繁殖,可能引发溃烂,甚至导致组织坏死。若食用了遭污染的海鲜,也有罹患肠胃炎的可能。在2003年12月,中国台湾卫生研究院主导的基因体定序团队,完成了创伤弧菌的基因体定序与分析工作。 一、形态特性 创伤弧菌属革兰氏阴性弧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体大小为0.7*2-3μm,稍弯曲。在固体培养基中呈多样性。有极端单鞭毛。 二、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一般,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兼性厌氧。在无NaCl及超过8%NaCl的培养基中不生长,可在0.5%NaCl及3%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在含6%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 三、流行病学 创伤弧菌广泛分布在海水中,可从牡蛎等海产品中分离得到。本菌主要通过伤口接触海水造成感染,也可经口感染。 经伤口感染时可导致蜂窝织炎及骨髓炎等多种炎症,经口感染时常迅速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 感染本菌后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 四、临床表现 感染后的症状包括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需要尽快使用抗生素治疗。 若感染此弧菌,临床最常出现的两种表现为伤口感染以及原发性败血病。如果伤口接触到海水、贝壳或鱼类,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一般来说这样的感染多半很轻微,但在高风险的族群上,此类弧菌感染可以很快速的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 五、感染途径 美国佛罗里达海滨爆发“吃人肉细菌”致死率超过30%,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据悉,感染吃人肉细菌后,会发生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症状,另外,吃没有煮熟的贝类(如牡蛎)也可能造成感染。 这种名为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的细菌可通过人体表面伤口,或者是游泳者吞咽海水而进入人体内繁殖作乱。 虽然多数游泳者不会受上述细菌影响,可一旦感染,患者体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将被细菌“杀死和吃掉”。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如肝肾功能不全者)最容易感染这种致命的细菌。另外,吃没有煮熟的贝类(如牡蛎)也可能造成感染。 其实海产品很易受副溶血型弧菌以及其他致病性弧菌的污染,根据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38.6%的海产品检出VP(副溶血性弧菌),浙江省试样的VP阳性率最高。甲壳类、贝类和鱼类试样VP阳性率分别为49.3%、37.9%和25.5%,生食海鲜尤其不推荐。 当被虾枪刺伤以后,伤口小而深,创口不容易暴露,也就不容易冲洗干净,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里,海鲜上携带的创伤弧菌会趁虚而入,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伺机入血,形成菌血症 。在免疫细胞的攻击下,细菌裂解释放出脂多糖LPS,LPS会引起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甚至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败血症性休克。由此可能会引起重要脏器如脑干血液灌注不足,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六、生长环境 创伤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弧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近岸海域的海水、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中。其中,海洋弧菌是海水和许多海洋生物的正常或有益菌群成员,有许多海洋弧菌是养殖虾类和鱼类的重要病原菌。 创伤弧菌大多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海洋地区,且自然生存于河海交界处,需要一定盐分(0.7%~1.6%)和适宜的温度(20~40℃)才可生长。人感染创伤性海洋弧菌和海水污染无关。 所致感染多在夏秋两季,一方面夏秋季水温较高,适合海洋弧菌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人们和海洋接触的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增加。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2010年高校环保科研应用技术项目支持计划候选名单公示
    “绿动未来2010年高校环保科研应用技术项目支持计划”支持项目候选名单及申报材料公示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为发挥我国高校学生和教师在环保科研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促进我国“节能减排”适用技术的发展,于2010年8月启动了“绿动未来2010年高校环保科研应用技术项目支持计划”活动。本活动面向高校学生、教师征集能直接解决我国“节能减排”实际问题的技术项目,以支持研究开发“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新技术。   该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有关高校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提交申报项目者十分踊跃,我们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经接受申报和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评,产生了32个候选项目,现向社会进行公示。   如有意见请发电子邮件至 hbyykeyan@163.com,截止时间为2011年元月6日16:00。   欢迎对候选项目提出意见!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绿动未来2010年高校环保科研应用技术支持计划”申报项目候选名单 (排名不分前后) 序号 申 报 项 目 名 称 项目负责人 所在高校 1 室内甲醛等VOCs低温催化氧化脱除技术的研发 何运兵 中山大学 2 利用牡蛎壳制备废水净化吸附剂 于 岩 福洲大学 3 基于循环耦合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的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张 涛 南京大学 4 高效低耗水平流双向供氧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村镇污水集成工艺开发与应用 王荣昌 同济大学 5 基于电解产生H2和O2原位合成H2O2的新型电Fenton废水回用处理技术研究 袁松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6 发电用燃气—热气流联合循环装置 强可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 7 城市滞留型污染水体上岸循环净化生态系统设计与示范 侯佳志 东北师范大学 8 含油污泥低温催化-电化学生物耦合技术(LTC-EBCT)原油回收及装置研制 魏 利 哈尔滨工业大学 9 单晶硅切割废液中硅与碳化硅的分离回收 丁 辉 天津大学 10 过程工程尾气联合脱硫脱硝脱汞关键技术的研究 戚金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 废水二次利用系统 黎 振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12 秸秆生物能源转化技术的研究 谢占玲 青海大学 13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测试及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张兴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 14 蛋白质纤维无染料显色技术及产业化 崔永珠 大连工业大学 15 低成本高效隔热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开发 陈 永 海南大学 16 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振动能量捕获器 钟舜聪 福州大学 17 生物质高效催化热解定向制备燃气关键技术研究 宋英豪 北京化工大学 18 秸秆无胶纤维板胶合过程控制及胶合机理研究 张亚卓 北京林业大学 19 天然苎麻纤维/可降解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 徐志伟 天津工业大学 20 线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张君豪 北京科技大学 21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装工艺优化研究 高文元 大连工业大学 22 秸秆液化生物油合成聚氨酯材料的研究 周宇光 中国农业大学 23 摆动式涡激振动发电装置 马 良 哈尔滨工程大学 24 新型建筑风力发电装置及示范运行 袁 鹏 中国海洋大学 25 蔗渣纤维素直接发酵法制备燃料乙醇中试工艺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刘泽寰 暨南大学26 波浪发电胶囊技术研究与应用 娄保东 河海大学 27 汽车引擎废热驱动车载金属氢化物空调系统 敬登伟 西安交通大学 28 汽车尾气废热热电发电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唐新峰 武汉理工大学 29 汽车配件绿色铸造技术 刑书明 北京交通大学 30 柴油车炭化微米木纤维尾气微粒捕集器研发 郭秀荣 东北林业大学 31 高效高功率密度永磁牵引电动机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韩雪岩 沈阳工业大学 32 基于能量回收技术的轮胎胎压监测研究 季宏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PCR将成为多项动植物、水产品检验国标方法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2013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公布,通知显示PCR将成为9项有关动植物、水产品的检验防疫的国家推荐标准方法。另外,还有3项检测涉及了显微镜法。这些标准的完成时间为2014年。 计划编号 项目名称 标准性质 制修订 代替标准号 采用国际标准 完成时间 主管部门 归口单位 起草单位 20130409-T-469 甘蔗条纹花叶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 20130476-T-326 无乳支原体PCR检测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农业部 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20130477-T-326 隐孢子虫套式PCR检测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农业部 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20130478-T-326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多重RT-PCR诊断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农业部 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20130479-T-326 猪肺炎支原体PCR检测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农业部 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20130480-T-326 猪瘟病毒RT-nPCR检测技术 推荐 制定     2014 农业部 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 20130491-T-326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诊断规程 PCR检测法 推荐 制定     2014 农业部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 20130498-T-326 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诊断规程PCR检测法 推荐 制定     2014 农业部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 20130512-T-326 桃拉综合征诊断规程 RT-PCR检测法 推荐 制定     2014 农业部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 20130505-T-326 牡蛎包纳米虫病诊断规程 显微镜检查组织法 推荐 制定     2014 农业部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 20130506-T-326 牡蛎单孢子虫病诊断规程 原位杂交法 推荐 制定     2014 农业部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 20130507-T-326 牡蛎马尔太虫病诊断规程 显微镜检查组织法 推荐 制定     2014 农业部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 20130508-T-326 牡蛎小胞虫病诊断规程 显微镜检查组织法 推荐 制定     2014 农业部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
  • 青海“可燃冰”如何发现?意义媲美大庆油田
    可燃冰   近日,青藏高原发现“可燃冰”的消息备受各方关注。这种“冰与火”奇妙结合的新型能源,是如何被发现的?为何在海拔高、自然环境严酷的青藏高原得以发现?它的发现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曲折?又将带给人们怎样的希望和梦想?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能源危机下的“新希望”   2009年6月,在海拔4000多米的祁连山南缘,一簇火苗的燃烧,成为一个足以令亿万国人为之沸腾的消息:地质工作者在此成功钻获“可燃冰”样品,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可燃冰”,又叫“可燃水”、“气冰”、“固体瓦斯”,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它外表像冰,却遇火即燃,比人们平时使用的天然气更为纯净,使用方便、清洁无污染,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能源,全球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可燃冰”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资源量大。据科学家预测,“可燃冰”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煤炭、石油全球储量的两倍,是常规天然气的50倍。有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据推算,目前已经发现的石油储备量还可用40年,天然气还可用70年,煤炭还可用190年,也正是如此,“后石油时代”用什么作为能源成了各国致力研究和勘探的问题。“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了希望。   早在19世纪30年代,“可燃冰”即进入人类视野。1965年,苏联首次在西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发现“可燃冰”矿藏,并引起多国科学家关注。率先开始勘测研究的是日本,如今,已拥有7口钻井,属于领先水平。美国则从2000年起将“可燃冰”作为政府项目,与各大学和私营公司合作,进行勘测和实地研究。据称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已花费超过1500万美元。另外,加拿大、印度、韩国、挪威等国也纷纷开始投入勘探项目。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可燃冰”的研究勘探。我国于2002年同时启动海域和陆域“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于2007年在南海发现了“可燃冰”。   据介绍,我国“可燃冰”的资源潜力为803.44亿吨油当量,仅占全球资源量的0.4%。接近于我国常规石油资源量,约是我国常规天然气的2倍。   “不放过任何一个地质信息”   事实上,“可燃冰”在我国陆域的“现身”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神奇能源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与人们擦肩而过。   青海省木里地区地势高耸,群山连绵。这里海拔4100米左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然而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据了解,有多家地勘单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这一带冻土区从事勘查时,就多次发现不明气体,但均未做进一步研究。   据“可燃冰”项目负责人之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海煤炭地质105队队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文怀军介绍,这一带“可燃冰”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这年11月,105队在这里进行煤炭勘查时,钻孔内开始涌出不明气体,点火燃烧,由于气体涌出量很大,影响到钻探施工,迫使这个钻孔因未见到可采煤层而报废。   但是地质人员并没有放过这一现象,那一瞬间,“可燃冰”这一名词在他们脑海中如灵光闪过。他们采集了这种气体进行分析,对涌气的孔段做了详实的记录,积累了可靠的原始地质资料。   地质工作者思考的是:这种气体和过去多次遇到的煤层气是否一样?抑或,它是一种新的尚不了解的物质?或者,它就是传说中的“可燃冰”?!他们期待着再次与这种神秘气体的相遇。   2006年5月,105队再次在这一地区进行煤炭勘查,又发现类似不明气体。地质人员细心观察发现,这种气体的涌出孔段不在煤层中,可以确定不是煤层气。那么它是什么呢?他们采样化验发现,这次发现气体的成分与前次大致接近。   之后,105队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张永勤、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祝有海等权威专家就上述情况进行了交流、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该地区可能存在“可燃冰”。   2008年开始,105队与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勘探所共同合作开展《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项目。11月5日,首次发现含天然气水合物岩心段,这一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认定。   在此基础上,国土资源部2009年又部署了一批钻探实验井,6月再次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经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拉曼光谱仪检测,显示出标准的“可燃冰”特征光谱曲线。此后施工中均发现“可燃冰”。   从2004年发现疑似“可燃冰”,到2006年基本确定“可燃冰”的存在,再通过2008—2009年的工作,经钻探取得样品,通过测试证实了在高海拔冻土区存在“可燃冰”的事实。   文怀军分析说:木里地区“可燃冰”是煤层气的水合物。其成矿机理大致是:煤层气向上溢散,而上面有冻土层的覆盖,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二者形成“可燃冰”。它的成分除了甲烷,还有少量乙烷、丙烷等气体,是一种“新型可燃冰”,非常值得研究。   “可燃冰”在青海的发现,为我国增加了一个重要的新矿种,对我国战略能源意义重大。更有专家认为,“可燃冰”的发现可媲美当年发现大庆油田。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初略估算,我国陆域“可燃冰”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可供中国使用近90年,而青海省的储量约占其中的1/4。   克服高原极端天气条件   “在一定意义上,正是每一个地质工作人员在每一次的勘查中都坚持了‘对任何地质信息不放过’的认真工作态度,为‘可燃冰’发现奠定了基础。这一点来说,‘105队’木里项目组全体地质工作人员功不可没。”   文怀军感慨地说:“‘可燃冰’项目之所以能取得重大突破,不仅是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项目组成员及各协作单位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自2003年以来,105队一直奋战在木里地区,克服了高寒缺氧、气候条件极端恶劣且装备落后、缺少后勤保障、生产条件差的不利因素。白天在风雪交加中紧张的卸车、立塔,晚间围着火炉卧雪观天,苦等黎明,头痛、胸闷、气短、腿肿各种高山反应对他们已成家常便饭……   凭着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些高原地勘人不仅战胜了自然,也战胜了自我,被誉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高原铁军”。   说起这个,105队的当家人——队长文怀军有一肚子的苦水:“七八月都下雪,把帐篷都压塌了。”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下,来自各地的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齐心协力、不辱使命,用“小米加步枪”的干法,仅用较少的资金投入,成功实现了我国陆域“可燃冰”的重大发现,是一个典型的投入少、产出大的项目。   据了解,105队1950年建队,1965年从吉林省成建制调入青海。他们提交的各类煤炭资源储量高达38亿吨,占青海已探明储量的74%。长期的地质工作,使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地质资料,掌握了该地区的地层沉积和构造规律,同时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各类技术人员,为“可燃冰”的重大发现提供了技术资料和队伍等多方面的保障。   青藏高原蕴藏神奇宝藏   青海之所以成为我国陆域“可燃冰”的首个“现身地”,与这里独特的地理地貌环境有密切关系。   首先,青海有着面积广、厚度较大的冻土带资源,为“可燃冰”的存在提供了地质条件。   其次,青海木里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可燃冰”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的资源条件。   第三,青海木里的交通条件和后勤保障措施是我国大面积冻土带地区中条件较好的,这为“可燃冰”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怀军说,青海木里煤田含“可燃冰”岩层段埋藏浅,只有130-300多米,这为“可燃冰”开采带来很大有利条件。并且这里的冻土层较薄,只有80-120米,也为将来的工程和科研带来极大便利。“‘可燃冰’的开发有望在这里取得突破。”   “不过,这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文怀军说,因为“可燃冰”开采面临的环保问题较为严峻,需要研究探索如何既能开发利用,又不伤害环境。特别是在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   神奇的大自然,蕴藏着奥秘无限,等待着人类的科学探索。探索无限,人类的希望也无限。
  • 新国标卫生指标提高整10倍 腌制水产品标准如何控制
    宁波是全国腌制水产品主产区,2年前有关部门颁布新国标,将原有的产品卫生指标提高了10倍,此举使宁波市的水产品加工业遭到巨大冲击。记者了解到,近日水产品新国标起草班子来到宁波,准备重新修改新的水产标准。  新国标提高了整10倍  作为全国主要海洋水产品集散地之一的浙江省宁波市,咸泥螺、咸蟹糊是其特产和传统风味食品,长期以来,宁波人对腌制海产品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加工工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了解,现宁波市拥有“老板娘”、“陆龙兄弟”等大中型腌制水产品生产企业80余家,年销售额4.5亿元,形成了养殖、捕捞、运输、加工、销售及包装、配辅料生产等一系列的产业链,相关从业人员达10余万之多,产量与销售额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上海、杭州、南京等周边大中城市的腌制泥螺、蟹糊基本为宁波产品所占领。  据介绍,在腌制水产品加工过程中,控制细菌数量是关键。以前宁波市执行的老国家标准,要求菌落数量控制在每克细菌总数(cfu/g)控制5万个以内。宁波市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沈惠香说,多年来宁波市卫生部门对咸泥螺、咸蟹糊卫生检测标准都按老国标执行,没有发生什么问题,可见这一标准是比较科学和安全的。“现在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突然颁布了腌制水产品新标准,每克菌落总数为5千个,比原来质量控制标准提高了整整10倍。”沈惠香说,这下宁波市整个水产加工行业全部惊呆了。  “把菌落指标限定在5000个单位尤其是对蟹类腌制品是难以理解的,因为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微生物,普通活蟹本身就带有1至2万的菌落。有些微生物对人和生物是有益的,我们不必要强行消灭掉。”宁波大学生命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娄永江说,从技术可行性来讲,菌落数3-5万个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指标,如国家关于即食性烤鱼片标准菌落总数为3万个,就比较合理可行。  高门槛依据何在  据有关研究机构提供的资料,国外对生食水产品没有这样严格标准的,如新鲜牡蛎,美国和欧盟是每克菌落总数为50万个,比我们老标准放宽10倍,比新标准宽了100倍。日本对于食品的卫生标准严格是国际上有名的,但他们关于生鱼片等卫生标准为每克10万个单位,比中国新标准宽20倍;新鲜牡蛎为40万个单位,比中国新标准宽80倍。娄永江介绍说,其实对于食品卫生,现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如日本等执行的是两套标准,对国外进口是比较严格的控制标准,把竞争对手挡在国门外,而国内生产流通的标准就大大降低了,有利于保护自己的民族产业。现在我们提出的腌制水产品每克5000个单位标准,即使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也很不容易做到,却要求企业大批量生产达标,这显然不切实际,设定这样高门槛,只能先搞垮自己。  “有些部门制定标准也在搞‘大跃进’,违背事实和客观规律”,娄永江说,如有关部门曾委托宁波大学3个月拿出某项食品的企业标准,学校婉言谢绝了,“因为这样做只能逼着科研人员做假资料填假数据”。  记者从新颁布的GB10136-2005《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前言中看到,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上海、辽宁、宁波等几家地方卫生监督与防疫机构,以及宁波慎业老板娘食品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有陈敏、顾振华、王飞、纪玲、胡志兴、龚岳平等6人,因为事隔多年,有的同志已退休或调离原单位,一下联系不上,最后找到的有3位同志。  给地方传统食品一条出路  署名起草人之一、原宁波市卫生防疫站的纪玲表示,她曾参加过宁波腌制水产品的调研,后来因工作调动没有具体参与新标准制订。起草人中惟一的企业代表,慎业老板娘食品公司董事长胡志兴说,他是如何成为“起草人”的,自己也搞不清楚,只是看到下发的新国标文件上有他的名字。对于新国标把菌落指标降到每克5000个单位,胡再三申明不赞成,他说,我是从事腌制水产品这一行业的,即使在无菌车间操作,水产品本身就超过2万个单位,又不能用高温消毒,规定每克5000个单位神仙也办不到,我提出这个标准岂不是砸自己的饭碗还要挨同行的骂吗?  胡志兴认为,像腌制水产品地方性传统性很强的食品,已经历了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我们如果要作改进修改,应多听听各方专家的意见,工作应更细化些。如同样是腌制水产品,咸泥螺与咸蟹糊的菌落标准就有差别,咸泥螺因为工艺简单,可以相对控制严一些。  经多方辗转打听,记者找到了本标准的另一位起草人,上海市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所所长顾振华。他表示自己虽然参与了腌制水产品新国标的制定,但现在各地对新国标有种种不同意见,他不便出来说话。  沈惠香秘书长告诉记者,新国标推行之初,宁波水产品加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其中领头企业慎业老板娘公司月均销售额从460万元下降到120万元,另一家骨干企业金鼎公司从200万下降到40万元,整个行业销售额同比锐减了70%。沈惠香说,经过我们据理力争,有关方面表示同意暂缓执行新国标,但具体修改方案据说要到2008年底才能出台。  “现在我们对食品安全有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细菌越少越好,安全系数越高越好,这实际上是不可行的”,娄永江教授说,腌制水产品新国标受理表明,脱离实际违背科学的高标准,企业没法操作,管理部门没法执行,反而不利于行业规范和有序发展。 相关评论: “谁在拍专家的脑袋?” http://www.farmer.com.cn/wlb/yyb/yy6/200808250196.htm
  • 联合国机构针对食品安全通过新“指南”
    在日前结束的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第33届委员会会议上,针对限制黄曲霉毒素含量、保证新鲜蔬菜和海产品卫生状况等问题通过了若干指导性意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最新发布的消息,巴西坚果是制作某些糖果的重要原料,很多人也喜欢直接食用。但有时这种坚果会染有黄曲霉毒素,这种物质是致癌的真菌毒素。因此,食品法典委员会为巴西坚果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制定了上限:去壳后可直接食用的巴西坚果所含黄曲霉毒素不得超过每公斤10微克 如果准备用去壳后的巴西坚果制作糖果,那么该坚果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得超过每公斤15微克。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用新鲜带叶蔬菜制作的凉拌菜属于健康饮食。但是这类蔬菜在从农场到餐桌的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甲肝病毒等病原体的污染。为了降低与此有关的食品安全风险,食品法典委员会对新鲜蔬菜的生产、收获、包装、加工、仓储、配送、销售和消费者个人卫生等提出了指导意见。比如该意见指出,应关注和处理某些蔬菜种植者用未经处理的城镇家庭生活用水浇地以及动物排泄物污染蔬菜等问题 消费者应注意避免不正确洗手和不对蔬菜进行热加工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最近几年,由于生吃染有弧菌的牡蛎等海产品而引发的疫情有所上升。针对这一情况,食品法典委员会指出,捕捞者、养殖户和销售者应该确认牡蛎等甲壳类动物是否曾在被病原体污染的水域生活,避免在高温下存放这类海产品。   此外,该委员会还提出了一系列食品取样、检验和分析标准,以确定某些食品是否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而获得 验证鱼类等食物的品种 确定食品所含过敏原。该机构的专家指出,上述指导意见丰富了此前制定的类似意见,这些意见如被纳入各国法规,会有助于维护食品安全,促进国际食品贸易。
  • “海洋中的无声刺客”创伤弧菌如何高效检测?
    黄金周,海鲜季!作为这个季节大家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海鲜”登上主场,螃蟹、大虾、海蛎子那是万万不能少的。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谨防其携带的致病菌引发的风险,尤其是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sha手”的创伤弧菌。何为“创伤弧菌”?创伤弧菌又称海洋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刺客”,属致病性弧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当温度低于13℃ 时,创伤弧菌会进入一种可存活但停止生长的状态。创伤弧菌感染的高峰期在每年的3~11月份,因为该时期的海水温度处在上升期,适宜创伤弧菌的增殖。常寄生于海产生物内部,如生蚝、海鱼、牡蛎、螃蟹等生物查查这些年创伤弧菌的“案底”1、在美国与海产品相关的死亡案例中,创伤弧菌感染占95%以上,并且创伤弧菌脓毒症的平均病死率超过 50%。(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援引《国会山报》当地时间9月5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出警告,提醒医生需密切关注致命性食肉菌,这种细菌可能存在于美国墨西哥湾和东海岸水域。美疾控中心表示,由热浪、洪水和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引起的海面温度上升可能增加这种细菌的感染风险,并导致感染范围扩大。此前,美国纽约州、康涅狄格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均报告过与该细菌感染相关的致死案例。)2、我国大陆地区文献报道的创伤弧菌感染案例较少,卢中秋等报道的1995年至2008年间的34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中,有16例死亡,病死率为47.1% 。3、Chao等报道的1998年至2011年间的121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中,即使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和外科干预,病死率也高达28.9% 。创伤弧菌主要感染哪些食品?食用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水产品,如牡蛎、生蚝等贝类,或开放性伤口暴露于有创伤弧菌的海水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感染,包括急性胃肠炎、 脓毒症、坏死性筋膜炎等。如果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败血症,发病急、致死快,常在1~2天内患者就会死亡,死亡率高达60%以上。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污染杨舒然等对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污染状况分析,结果显示:1、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 14. 7%(437/2 980) ,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样品比例为 2. 9%( 83/2 909) 创伤弧菌检出率为 3. 5%(104/2980) 。2、采样于批发市场的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样品比例和创伤弧菌检出率均高于餐饮店和零售店。3、第三季度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样品比例和创伤弧菌检出率最高。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原产地污染,储存不当及加工过程交叉污染。所以,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污染,其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欧盟于2003年要求从我国进口的鱼虾等海产品必须进行创伤弧菌检测。目前我国关于创伤弧菌检验标准的汇总GB 4789.44-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创伤弧菌检验(PCR法已进入标准)SN/T 2754.1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3部分:创伤弧菌SN/T 5364.4-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4部分:创伤弧菌;SN/T 5228.5-2019 出口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快速筛选方法 MALDI-TOF MS法 第5部分:创伤弧菌SN/T 5516.16-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6部分:创伤弧菌美正为弧菌检测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弧菌菌种鉴定试剂盒(PCR-探针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针对弧菌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PCR扩增过程中,与模板结合的探针被Taq酶分解产生荧光信号,荧光定量PCR仪根据检测到的荧光信号绘制出实时扩增曲线,从而实现弧菌在核酸水平上的菌株鉴定。本产品可鉴定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等菌株;同时还可以鉴定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TDH、TRH1和TRH2),以及霍乱弧菌的血清型O1和O139。
  • 青岛高新区呈现海洋生物医药新高地
    p   海洋生物制药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大力发展海洋医疗医药产业,目前已形成国家百强药企方阵,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材等领域不断创新,形成了聚集效应,打造出一条海洋特色生物医药产业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d72f452b-2793-4d21-94ee-1b3184c4e573.jpg" title=" NewsDataAction-4.jpeg" / /p p   近日,位于青岛高新区的华仁太医药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正在用牡蛎制作一种用于人体补钙的碳酸钙胶囊。该公司商务招商总监程显蓉介绍,这种胶囊是一种天然的补钙剂,以牡蛎、贝壳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煅烧,用现代新技术、新工艺制备而成,比普通的补钙剂更易于人体吸收。 /p p   在青岛高新区的青岛明药堂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新加工一批医用口罩。这种口罩外观看似与普通口罩无异,但它却是由普通螃蟹壳制成。该公司工作人员韩超说:“该口罩中间的熔喷布含有甲壳素成分,不仅具备了普通口罩的被动吸附功能,还因为甲壳素中含有天然的海洋正电荷,能够吸附空气中带负电荷的尘埃粒子。” /p p   螃蟹壳、牡蛎贝壳、海带、海藻……这些普通海洋元素在青岛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里摇身一变,则成了生物医药产品中独特的元素。谈到这种海洋特色的生物医药产品,青岛蓝色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柳志明告诉记者,在青岛高新区,已经有多家企业,如明药堂、华仁太医、瑞思德等,通过提炼海洋生物中的成分,进行生物医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 /p p   据柳志明介绍,借助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青岛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快速崛起成为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的“新星”。目前,该区已吸引85家企业入驻,2017年总产值达到2.6亿元,创造了600多个就业岗位。2018年该园区计划引进15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孵化,可创造2000个以上就业机会。 /p p   筑巢引凤推动项目落户 /p p   前不久,在青岛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青岛康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千人计划”专家赵毅博士和她的研发团队迎来一件喜事:他们研制的生物新药“重组人白介素12注射液”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该创新药对肿瘤患者放化疗具有全血象恢复、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这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可谓福音。 /p p   说到这一成果,青岛康立泰药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赵毅喜上眉梢。“这款创新药获批进入临床研究,离不开我们研发团队人员的艰辛努力,离不开国家对于医药行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尤其自公司落户高新区以来,从‘人才特区奖’资助到日常各项服务管理,政府都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p p   据了解,青岛高新区一直致力于聚焦医药龙头企业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培育。据青岛高新区生物制药产业事业部部长耿凯介绍,为了进一步推动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高新区专门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尤其是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吸引了“千人计划”专家、回国的留学人员、海外归国人士等高端人才前来创业。目前,通过人才带动,高新区已累计引进医疗医药产业类项目110余个,总投资140亿元。 /p p   平台建设助力企业发展 /p p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服务企业,高新区相继搭建了青岛市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青岛中医药公共研发平台等载体,搭建起科研专家、企业、各类服务机构间的互动沟通平台,优化和创新技术转移模式,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存的创新模式。 /p p   北科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招商经理史奕钧向记者介绍,目前北科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孵化中心已吸引83家创新企业入驻,入驻率超过70%,园区牵头成立的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了多位专家,成为半岛地区生物制药高端人才聚集的智慧高地和国内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范本。 /p p   柳志明说:“今年以来,高新区利用自身的特色产业基地、载体、平台和政策,积极引领国内生物制药创新发展,并促成生物制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从更深层次、更广层面促进政产学研一体化,持续提升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环境,丰富生物制药产业链条,有效加快了生物制药产业育成工程。” /p
  • 山东投资13亿 多举措加快海洋国家实验室筹建
    山东省根据科技部在海洋科技发展战略上的重大部署,以打造&ldquo 世界第七大海洋科研中心&rdquo 为目标, 按照&ldquo 分工合作、开放共享&rdquo 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海洋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   一是建立保障机制。山东省、青岛市把加快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落实&ldquo 海洋强国&rdquo 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青岛市政府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服务支撑机构,在理事会领导下争取各级科研经费,落实仪器设备投入、人才引进、成果转化政策等工作。截止目前,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已经投入基建资金13亿元,专项科研经费4000万元,仪器设备经费3000万元,配套出台了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   二是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截止到2013年9月,基建资金已全部到位,一期综合楼及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已竣工,2013年底,二期工程将全面完工,三期工程主体封顶,2014年底整个项目即可投入试运行,届时海洋国家实验室将达到占地64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规模。   三是全方位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目前筹建中的海洋国家实验室已经与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厦门大学等国内海洋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 与中石油、中船重工集团在海洋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开展了技术合作。通过发起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共同承担课题、互派访问学者等方式,与伍兹霍尔等六个国际领先的海洋科研机构开展了近百项科研课题合作。发起、参与了北太平洋观测、牡蛎基因组测序等10个国际海洋科技合作计划。   四、建立流动开放、竞争合作的人员管理机制。实行以课题为核心的聘任制,对入驻的科研团队实行合同化管理,严格绩效考核,增强竞争意识。在科研团队的组成上,同一单位人员数量不超过总数的70%,确保科研团队的开放性。
  • 大连理工大学295.00万元采购粒子图像测速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大连理工大学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12-25 大连理工大学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2022年12月25日 12:18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大连理工大学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采购项目 品目 货物/通用设备/仪器仪表/光学仪器/光学测试仪器 采购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行政区域 大连市 公告时间 2022年12月25日 12:18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2年12月26日至2022年12月30日每日上午:8:00 至 11:30 下午:13:00 至 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50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电子邮箱) 开标时间 2023年01月17日 09:00 开标地点 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9室 预算金额 ¥295.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李楠 项目联系电话 0411-39700100 采购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采购单位地址 大连理工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大连理工大学南门科技园C座)411室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李老师;0411-84709969 代理机构名称 大连理工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李楠;0411-39700100 项目概况 大连理工大学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采购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电子邮箱)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3年01月17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DUTASZ-2022861 项目名称:大连理工大学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采购项目 预算金额:295.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295.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采购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1套,用于水下航行器、水面船舶等的流场测量,测量系统整体跟随拖车一起前进,测量结果更接近于船舶真实航行状态下船体的流场,从而可以研究船体周围流场运动特征、涡流作用机理以及船体与自由面的相互作用等科学问题,同时也是开展水下航行体伴流场特征及流噪声机理研究的重要试验手段,具体要求详见招标文件。 本项目 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 可提供进口产品。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 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接到采购人供货通知后8个月内货到采购人指定地点安装调试验收合格。 本项目(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1)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2)中小微企业、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节能、环保产品优先采购等;3)截至开标时间,经 信用中国 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 中国政府采购网 网站(www.ccgp.gov.cn)查询,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不得参加本采购项目,查询结果以资格审查过程中现场网络截图为准;4)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为本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再参加本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代理商须具有制造商合法有效授权(国产设备除外)。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2年12月26日 至 2022年12月30日,每天上午8:00至11:30,下午13: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电子邮箱) 方式:通过电子邮箱提交报名材料扫描件进行报名。 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3年01月17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3年01月17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9室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2年12月26日8:00-2022年12月30日17:00(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除外)。 2.获取文件方式:通过电子邮箱提交报名材料扫描件进行报名。 3.获取文件地点: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电子邮箱) 4.通过电子邮箱提交报名材料扫描件进行报名:在招标文件发售期内,申请报名和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请将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报名提供)或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人报名提供,应附法人代表和被授权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报名及购买文件登记表》(格式自拟,须含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的电子邮箱、联系电话、办公电话等)、招标文件费汇款凭证(招标文件费须以公司电汇方式至采购代理人公司银行账户,须备注项目名称及投标人名称)、上述材料加盖公章、扫描后发至电子邮箱710578087@qq.com,经采购代理人确认报名后,发售招标文件。 5.投标保证金:4万元,保证金形式及缴纳方式见招标文件。 6.公司名称:大连理工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开户行:农行高新技术产业园支行; 账号:34263001040002404; 行号:103222006805。 注:1.如投标人为 通过电子邮箱提交报名材料扫描件进行报名 ,招标文件费以实际到账时间为准,报名截止时间后收到的材料及费用不予认可。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大连理工大学 地址:大连理工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大连理工大学南门科技园C座)411室 联系方式:李老师;0411-84709969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大连理工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 联系方式:李楠;0411-39700100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李楠电 话: 0411-39700100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关键内容:粒子图像测速 开标时间:2023-01-17 09:00 预算金额:295.00万元 采购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大连理工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大连理工大学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2022-12-25 大连理工大学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2022年12月25日 12:18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大连理工大学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采购项目 品目 货物/通用设备/仪器仪表/光学仪器/光学测试仪器 采购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行政区域 大连市 公告时间 2022年12月25日 12:18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2年12月26日至2022年12月30日每日上午:8:00 至 11:30 下午:13:00 至 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50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电子邮箱) 开标时间 2023年01月17日 09:00 开标地点 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9室 预算金额 ¥295.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李楠项目联系电话 0411-39700100 采购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采购单位地址 大连理工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大连理工大学南门科技园C座)411室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李老师;0411-84709969 代理机构名称 大连理工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李楠;0411-39700100 项目概况 大连理工大学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采购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电子邮箱)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3年01月17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DUTASZ-2022861 项目名称:大连理工大学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采购项目 预算金额:295.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295.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采购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1套,用于水下航行器、水面船舶等的流场测量,测量系统整体跟随拖车一起前进,测量结果更接近于船舶真实航行状态下船体的流场,从而可以研究船体周围流场运动特征、涡流作用机理以及船体与自由面的相互作用等科学问题,同时也是开展水下航行体伴流场特征及流噪声机理研究的重要试验手段,具体要求详见招标文件。 本项目 随车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 可提供进口产品。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 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接到采购人供货通知后8个月内货到采购人指定地点安装调试验收合格。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1)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2)中小微企业、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节能、环保产品优先采购等;3)截至开标时间,经 信用中国 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 中国政府采购网 网站(www.ccgp.gov.cn)查询,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不得参加本采购项目,查询结果以资格审查过程中现场网络截图为准;4)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为本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再参加本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代理商须具有制造商合法有效授权(国产设备除外)。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2年12月26日至 2022年12月30日,每天上午8:00至11:30,下午13: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电子邮箱) 方式:通过电子邮箱提交报名材料扫描件进行报名。 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3年01月17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3年01月17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9室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2年12月26日8:00-2022年12月30日17:00(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除外)。 2.获取文件方式:通过电子邮箱提交报名材料扫描件进行报名。 3.获取文件地点: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电子邮箱) 4.通过电子邮箱提交报名材料扫描件进行报名:在招标文件发售期内,申请报名和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请将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报名提供)或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人报名提供,应附法人代表和被授权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报名及购买文件登记表》(格式自拟,须含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的电子邮箱、联系电话、办公电话等)、招标文件费汇款凭证(招标文件费须以公司电汇方式至采购代理人公司银行账户,须备注项目名称及投标人名称)、上述材料加盖公章、扫描后发至电子邮箱710578087@qq.com,经采购代理人确认报名后,发售招标文件。 5.投标保证金:4万元,保证金形式及缴纳方式见招标文件。 6.公司名称:大连理工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开户行:农行高新技术产业园支行; 账号:34263001040002404; 行号:103222006805。 注:1.如投标人为 通过电子邮箱提交报名材料扫描件进行报名 ,招标文件费以实际到账时间为准,报名截止时间后收到的材料及费用不予认可。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大连理工大学 地址:大连理工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大连理工大学南门科技园C座)411室 联系方式:李老师;0411-84709969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大连理工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 联系方式:李楠;0411-39700100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李楠 电 话: 0411-39700100
  • 韩国禁止进口带创伤弧菌的海产品
    由于在进口检验中,从泰国产速冻馄饨和饺子中检测出创伤弧菌污染,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KFDA)于2010年5月13日对泰国含虾馄饨实施禁令并拒绝入境。   人食用被上述病原体污染的海鲜产品(如牡蛎、蛤和螃蟹等)后,或开放伤口接触此物污染的海水后,会受到感染。如果是经食物感染的,健康的成年人会犯肠胃炎,而身体虚弱者则可能导致原发性败血症或死亡。   要确定海产品是否带有创伤弧菌,通常采用ISO/TS 21872-2: 2007和美国FDA细菌分析手册(BAM)中的鉴别和确认方法。KFDA认可这些传统检测方法。除此以外,为节约时间和劳力,一些实验室还采用快速方法,如DNA探针和实时 PCR检测方法。
  • 美国公布食品中全氟烷基磺酸盐检测结果及检测方法改进情况
    2023年5月31日,美国食药局(FDA)公布了一般食品供应中的PFAs(全氟烷基磺酸盐)检测结果、海产品相关检测工作的进展以及检测方法改进情况,主要内容如下:   (1)FDA称在2 个鳕鱼和2个虾样本中检测到PFAS,在罗非鱼、鲑鱼和碎牛肉各1个样本中检测到 PFAS.FDA认为在7个样本中检测到的PFAS 暴露水平不太可能对幼儿或一般人群造战健康问题;   (2)对于进口自中国的给蜊罐头,因PFAS问题两家公司发布了自愿召回令,FDA正在继续对边境的有限数量的进口货物和市场上的国内产品进行检测。滤食性动物,如给蜊以及其他双壳克类软体动物(包括牡蛎、贻贝和扇贝),比其他海产品类型有可能积累更多的环境污染物。因此,FDA正在对进口和国产双克类软体动物进行额外采样,以更好地了解商业海产品中的PFAS情况;   (3)FDA将采用高分辨率质谐分析方法进行检测,以测定食品中PFAS情况。
  • 农残检测玩转大数据 两院士科普农药“电子身份证”
    “信息时代,农药残留检测面临着三大挑战——检测如何实现电子化、大数据报告生成如何实现自动化、农药残留风险溯源如何实现视频化。”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面临的形势,并分别为如何有效检测果蔬农药残留和食源微生物“支招”。  信息化重塑检测手段  “农药残留定性鉴定的实物标准可用电子标准取代,实现农药残留检测电子化。利用非靶向农药残留高通量高分辨质谱技术,我们可以对150多种水果和蔬菜、1200种常用农药进行快速侦测。‘为符合一项标准,需购买400~500个农药标准品’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了。”庞国芳说。  农药残留检测电子化实施后,每一种农药都有自身独有的“电子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包含了农药的保留时间、一级加和离子精确质量、同位素分布、同位素丰度和二级碎片(4~5)精确质量数及谱图。  检测的电子化取消了标准品做参比,改用电子标准定性鉴定,具有节省资源、减少污染、提高分析速度并且清洁高效等优势。  除此之外,科研人员还开发了农药残留质谱自动匹配定性鉴定软件。只要将软件植入仪器中就可以直接进行检测,通过将检测结果与农药质谱库比对,便可显示农药残留情况,实现了农药残留检测的高速度(半小时)、高通量(500种以上)、高精度(0.0001质荷比)、高可靠性(10个确正点以上)、高度信息化和自动化。  “以山东为例,未检出农药残留食品298例,占23.8% 有农药残留但未超标893例,占71.3% 有农药残留且超标61例,占4.9%??最常检出农药残留的种类为芹菜、青椒、番茄??其中芹菜在潍坊检出13种农药残留、在淄博检出16种农药残留??最常检出的农药为苯醚甲环唑、蚍虫林、甲基硫聚灵??”  电脑模拟人声详细汇报着农药残留检测情况,这是庞国芳团队的农药残留风险溯源实现视频化的创新成果。  以非靶向侦测技术为依托,把形成的农药残留数据库与中国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相关联,庞国芳团队开发建立了目标农药-食品名称-食品产地三维空间可视化自动生成软件,为风险溯源、残留预警、产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同时,《中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在线制图系统》视频软件也实现了地图模块、农药图标模块和农药数据模块的互联互通,使农药残留情况一目了然。  大数据助力风险预测  由于高分辨质谱检测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产生的是多维化的农药残留数据,例如产地、商品情况、目标农药等,而每一个农药残留数据又有大量的表征,因此产生的数据极多。  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五个基础数据库为残留定性鉴定提供理论保障。  这五个数据库是:实验室检测数据库、农药信息数据库、多国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标准数据库、多国农产品分类数据库、地域信息数据库。  “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全国10个联盟实验室。这10个实验室完全统一,且操作规范。”庞国芳介绍道,通过实施封闭运行、循环侦测,保障了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库建立后,为了将数据表征出来,科研人员建立了智能分析系统。  据介绍,该系统分为四个层面:  一是五大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层面   二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来表达的统计分析学层面   三是业务层面,规定了一项农药残留的指标要用24项表征具体描述   四是展示层面。  四个层面互联互通,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农药残留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显示检测结果。  目前,农药残留大数据库构建已具雏形,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284个区县,共600多个采样点 截至目前,共检测涵盖146种水果蔬菜的20000多批样品,其中400多种检出农药残留。样品数据具有代表性与普遍性,且能形成自动分析报告。  病原微生物防控是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需求。  针对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存在的风险不明、缺乏共性关键技术保障体系、重点行业亟待建立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工艺等问题,吴清平带领团队在全国45个城市进行了食品采样,最终收集了5000份样品,检测得出数据132988条。  “通过风险识别,我们发现速冻食品、肉与肉制品、熟食是最易被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三类食品。”吴清平介绍。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药性检测,研究人员发现我国食源性致病菌,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耐药性普遍较高。  以先进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技术)为依托,在检测特异性靶点选择上,吴清平团队对极易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牡蛎进行了重点研究,发现牡蛎鳃组织是很好的识别食源性微生物的靶点。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探明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分布规律、风险水平,获取并保藏菌种20000株以上 菌种信息清晰,涵盖了菌株来源、抗药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等方面,初步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识别数据库。  两位院士一致认为,在信息时代,通过高通量快速检测建立起农药残留数据库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数据库,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和风险溯源的重要依凭。
  • 12月份有245个与仪器检测相关的国家标准将实施
    12月份有245个与仪器检测相关的国家标准将实施雪花飘飘,北风萧萧,2021年即将离我们而去。在2021年有大量的新标准发布实施,那么在最后一个月还有哪些标准将要实施呢?跟随小编来梳理一番吧。首先,科学仪器息息相关的标准就是“拉曼光谱仪通用规范 ”将正式实施了,这是拉曼光谱仪器首个国标。其次,多份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国标也是首次上线,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提升检测服务质量夯实基础。最后,食品、医药卫生、环境、石油化工、机械、电力等诸多领域的大量标准也将实施。12月份即将实施的标准如下,需要的可以收藏。点击链接即可下载收藏↓科学仪器标准GB/T 40219-2021 拉曼光谱仪通用规范 GB/T 12807-2021 实验室玻璃仪器 分度吸量管 GB/T 40216-2021 智能仪器仪表的数据描述 属性数据库通用要求 GB/T 40333-2021 真空计 四极质谱仪的定义与规范 质量管理标准GB/T 19010-2021 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组织行为规范指南 GB/T 19011-2021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GB/T 19013-2021 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组织外部争议解决指南GB/T 19015-2021 质量管理 质量计划指南 GB/T 19016-2021 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指南 GB/T 27021.2-2021 合格评定 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第2部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GB/T 27021.3-2021 合格评定 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第3部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GB/T 29790-2020 即时检验 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GB/T 40149-2021 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设规范 GB/T 40259-2021 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测技术条件 GB/T 4930-2021 微束分析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标准样品技术条件导则 食品农业标准GB/T 18916.53-2021 取水定额 第53部分:食糖 GB/T 20373-2021 变性淀粉中乙酰基含量的测定 滴定法 GB/T 40138-2021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GB/T 40135-2021 葡萄细菌性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GB/T 40140-2021 葡萄轴枯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GB/T 40141-2021 榆韧皮部坏死植原体检疫鉴定方法 GB/T 40150-2021 粮油储藏 储粮机械通风均匀性评价方法 GB/T 40152-2021 蜂蜜中蔗糖转化酶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40154-2021 饲料原料 棉籽蛋白 GB/T 40170-2021 质粒抽提及检测通则 GB/T 40173-2021 水溶性壳聚糖中还原性端基糖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40174-2021 工具酶纯度的检测方法 GB/T 40176-2021 植物源性产品中木二糖的测定 亲水保留色谱法 GB/T 40179-2021 植物中有机酸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GB/T 40184-2021 畜禽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规程 GB/T 40193-2021 长芒苋检疫鉴定方法 GB/T 40194-2021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GB/T 40195-2021 阿洛葵检疫鉴定方法 GB/T 40196-2021 X射线荧光能谱仪测定防腐木材和木材防腐剂中CCA和ACQ的方法 GB/T 40220-2021 植物代谢产物大豆凝集素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GB/T 40223-2021 植物代谢产物游离棉酚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GB/T 40266-2021 食品包装用氧化物阻隔透明塑料复合膜、袋质量通则 GB/T 40267-2021 植物源产品中左旋多巴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40331.1-2021 植物保护机械 大田作物喷雾沉积量的测试 第1部分:在水平地面上的测试 GB/T 40331.2-2021 植物保护机械 大田作物喷雾沉积量的测试 第2部分:在作物上的测试 医疗卫生、化妆品标准GB 38456-2020 抗菌和抑菌洗剂卫生要求 GB/T 13163.2-2021 辐射防护仪器 氡及氡子体测量仪 第2部分:222Rn和220Rn测量仪的特殊要求 GB/T 13173-2021 表面活性剂 洗涤剂试验方法 GB/T 16137-2021 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 GB/T 19703-2020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 有证参考物质及支持文件内容的要求 GB/T 22114-2021 牙膏用保湿剂 甘油和聚乙二醇 GB/T 39381.1-2020 心血管植入物 血管药械组合产品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39552.2-2020 太阳镜和太阳镜片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40113.1-2021 生物质热解炭气油多联产工程技术规范 第1部分:工艺设计 GB/T 40145-2021 化妆品中地索奈德等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40171-2021 磁珠法DNA提取纯化试剂盒检测通则 GB/T 40172-2021 哺乳动物细胞交叉污染检测方法通用指南 GB/T 40177-2021 光学和光学仪器 眼科学 分度盘刻度GB/T 40181-2021 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可冲散性试验方法及评价 GB/T 40183-2021 DNA甲基化的测定 焦磷酸测序法 GB/T40185-2021 牙膏中5种氯铵类抗菌剂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40186-2021 微生物诱变育种致遗传物质损伤强度测定 Umu法 GB/T 40187-2021 核酸适配体亲和性和特异性评价技术导则 GB/T 40188-2021 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规程 GB/T 40189-2021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40190-2021 牙膏中禁用漂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40191-2021 牙膏中限用防腐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40192-2021 刺盘孢属实时荧光PCR检疫鉴定方法 GB/T 40225-2021 肌动蛋白抗体的检测 免疫印迹法 GB/T 40249-2021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诊断规程 PCR检测法 GB/T 40251-2021 牡蛎单孢子虫病诊断规程 原位杂交法 GB/T 40252-2021 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活性检测方法 GB/T 40253-2021 牡蛎小胞虫病诊断规程 显微镜检查组织法 GB/T 40254-2021 轮枝菌属实时荧光PCR检疫鉴定方法 GB/T 40255-2021 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诊断规程 PCR检测法 GB/T 40256-2021 牡蛎马尔太虫病诊断规程 显微镜检查组织法 GB/T 40257-2021 桃拉综合征诊断规程 RT-PCR检测法 GB/T 40265-2021 酶免疫检测抗体检测通则 GB/T 40268-2021 免疫磁性材料性能检测方法 GB/T 40269-2021 吸收性卫生用纸制品 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状态监测与评价指南 GB/T 40357-2021 发制品 假发透气性的测定 环境标准GB/T 2423.18-2021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 2423.33-2021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ca:高浓度二氧化硫试验 GB/T 2423.38-2021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R:水试验方法和导则 GB/T 2424.5-2021 环境试验 第3部分:支持文件及导则 温度试验箱性能确认 GB/T 2424.6-2021 环境试验 第3部分:支持文件及导则 温度/湿度试验箱性能确认 GB/T 40133-2021 餐厨废油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 GB/T 40199-2021 城市园林废弃物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 GB/T 40200-2021 工业有机废气净化装置性能测定方法 GB/T 40201-202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评价技术要求 GB/T 40226-2021 环境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 高通量测序法 GB/T 4798.2-2021 环境条件分类 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第2部分:运输和装卸地质冶金标准GB/T 12719-202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GB/T 14949.12-2021 锰矿石 化合水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4949.5-2021 锰矿石 钛含量的测定 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 GB/T 18341-202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GB/T 20228-2021 砷化镓单晶 GB/T 40067-2021 碳化钨粉末微观组织及缺陷检测方法 GB/T 40112-20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GB/T 40114-2021 首饰 贵金属含量的测定 ICP差减法 GB/T 40130-2021 煤矿专门水文地质勘查规范 GB/T 9966.11-2021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激冷激热加速老化强度测定 GB/T 9966.13-2021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13部分:毛细吸水系数的测定 GB/T 9966.9-2021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9部分:通过测量共振基本频率测定动力弹性模数 机械标准GB/T 11270.1-2021 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圆锯片 第1部分:焊接锯片 GB/T 11270.2-2021 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圆锯片 第2部分:烧结锯片 GB/T 11344-2021 无损检测 超声测厚 GB/T 12265-2021 机械安全 防止人体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 GB/T 12604.6-2021 无损检测 术语 涡流检测 GB/T 12604.7-2021 无损检测 术语 泄漏检测 GB/T 12773-2021 内燃机气阀用钢及合金棒材 GB/T 14229-2021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GB/T 14230-2021 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GB/T 15242.3-2021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尺寸系列 第3部分:同轴密封件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 GB/T 15242.4-2021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尺寸系列 第4部分:支承环安装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 GB/T 16754-2021 机械安全 急停功能 设计原则 GB/T 17909.2-2021 起重机 起重机操作手册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GB/T 2351-2021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 硬管外径和软管内径 GB/T 23537-2021 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砂轮和磨头 极限偏差和圆跳动公差 GB/T 23540-2021 涂附磨具 装有卡盘或未装卡盘的砂页轮 GB/T 23902-2021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超声衍射声时技术检测和评价方法 GB/T 24619-2021 同步带传动 G、H、R、S齿型曲线齿同步带与带轮 GB/T 24810.2-2021 起重机 限制器和指示器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GB/T 29716.3-2021 机械振动与冲击 信号处理 第3部分:时频分析方法 GB/T 3480.5-2021 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算 第5部分:材料的强度和质量 GB/T 37162.3-2021 液压传动 液体颗粒污染度的监测第3部分:利用滤膜阻塞技术 GB/T 39974-2021 钢水测氧用镁稳定氧化锆陶瓷元件 GB/T 39975-2021 氮化铝陶瓷散热基片 GB/T 39985-2021 钛镍形状记忆合金板材 GB/T 39987-2021 钯锭 GB/T 39989-2021 超弹性钛镍形状记忆合金棒材和丝材 GB/T 40116-2021 箔片轴承 气体动压径向轴承性能 静态承载能力、摩擦因数和寿命测试 GB/T 40117-2021 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人员视力评价 GB/T 40118-2021 滑动轴承 流体动压和混合润滑条件台架试验 GB/T 40119-2021 射频卡灌溉智能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40123-2021 高纯净细晶铝及铝合金圆铸锭 GB/T 40134-2021 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GB/T 40307-2021 无损检测 材料织构的中子检测方法 GB/T 40324-2021 无损检测 大直径圆棒聚焦超声检测方法 GB/T 40330-2021 机床安全 固定式磨床 GB/T 40332-2021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超声测厚仪性能特征和测试方法 GB/T 40335-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 示踪气体方法 GB/T 40336-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 气体参考漏孔的校准 GB/T 40337-2021 气焊及相关工艺设备的气密性 GB/T 5900.1-2021 机床 主轴端部与卡盘连接尺寸 第1部分:圆锥连接 GB/T 6068-2021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试验规范 GB/T 6577-2021 液压缸活塞用带支承环密封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GB/T 7925-2021 数控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参数 GB/T 8243.12-2021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颗粒计数法滤清效率和容灰量 GB/T 8366-2021 电阻焊 电阻焊设备 机械和电气要求
  • 2022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实验平台分会场集锦(上)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名义)联合报道:2022年11月26日,由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22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广东省东莞市顺利召开。大会为期三天,采用线下+线上直播方式进行,吸引来自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电子显微学领域专家学者三千余人次线上线下参会。本届年会线上+线下邀请报告达约500个,是国内电子显微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11月26-27日上午进行大会报告,26-27日下午及28日全天同时进行12个不同电镜主题的分会场报告。大会线下现场27日下午,第九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第十分会场——生物显微学研究,第十一分会场——生物医学和生物电镜技术,第十二分会场——全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经验交流四大分会场共进行了约40场报告。以下为部分报告集锦,以飨读者。第九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第九分会场现场直击部分报告现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孙林峰报告题目:植物激素调控与环境响应蛋白的冷冻电镜结构研究在干旱、高渗、高温等不利环境下,植物体内通过植物激素的转运以及作用过程来改变代谢,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孙林峰教授团队一直聚焦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与环境响应过程中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报告中,孙林峰教授分享了实验室利用电镜技术针对植物激素调控与环境响应相关的膜蛋白的粒径结构研究。浙江大学研究员 郭江涛报告题目:冷冻电镜在植物离子跨膜运输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细胞不停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同时由于细胞膜是疏水的磷脂双分子层组成,所以它需要借助于细胞膜的一系列转移蛋白和离子通道进行物质跨膜运输。郭江涛研究员主要研究离子跨膜运输的分子机制,关注转移蛋白和绿色通道,报告中分享了冷冻电镜在研究植物液泡上离子通道的应用等最新成果。第十分会场:生物显微学研究第十分会场现场直击部分报告现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经理 程路报告题目:等离子体聚焦离子束Hydra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CryoET)可用于解析结构和功能,对于科研工作者认知生物系统有着重要意义,因而Cryo-FIB/Cryo-PFIB技术在生命科学样品有着广泛应用。赛默飞聚焦离子束电镜具备电子光学系统和独特的等离子体聚焦离子束发射源。程路分享了其在室温和低温场景下的多种应用案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纪伟报告题目:干涉与冷冻定位成像技术显微镜自发明以来,一直推动着生物医学的进步,但受限于衍射极限,光学显微镜在发明后的300多年里,始终保持在200纳米左右,无法观察细胞纳米结构。21世纪以来,结构光照明显微镜(SIM)、受激辐射耗竭显微镜(STED)、单分子定位显微镜等多种超分辨成像技术以不同方式突破了衍射的限制。纪伟博士通过干涉与冷冻定位成像,进一步突破了单分子定位成像的分辨率。第十一分会场——生物医学和生物电镜技术第十一分会场现场直击部分报告现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官阳报告题目:肾小球血栓性微血管病样改变的超微病理学观察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病情危重,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微循环血栓形成。导致TMA的多种病因共存,不同病因引起的TMA在临床和发病机制上有显著差异,尽管发病机制不同,但其病理改变却非常相似,针对的靶细胞主要是微血管内皮细胞。电镜凭借其较高的分辨率可观察到TMA内皮细胞损伤的特征性超微结构改变,对轻度或不典型TMA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100%发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下间隙的改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翁南燕报告题目:运用NanoSIM和EM联用技术研究生物体内微量金属元素的原位分布二次离子质谱技术(SIMS)是以检测初级离子源轰击样品表面产生的特征二次离子为基础的表面分析技术,一般分为静态SIMS和动态SIMS两种,能够获取样品表面的元素和化学组分信息。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NanoSIMS)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检测灵敏度、高质量分辨率、元素分析覆盖范围广、可同时分析5-7种元素等优点,非常适用于生物样品的分析。报告以污染牡蛎体内铜和锌的亚细胞原位成像研究以及牡蛎配子发育过程中锰的积累与亚细胞分布研究为例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应用。第十二分会场:全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经验交流第十二分会场现场直击部分报告现场: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 李永合报告题目:现代扫描电子显微方法功能化进展报告中通过原位固体电化学扫描电子显微学,揭示了工况循环条件下锂枝晶和裂纹的生长行为、形貌演变过程;利用室温、冷冻FIB实现了弱衬度和束流敏感体系的三维形貌重构;发展了低能扫描电镜透射成像显微方法,系统研究了电子与弱衬度材料的散射作用,发现了衬度反转现象。广东工业大学工程师 吴焱学报告题目:新建校级平台电镜微区室的建设、共享和管理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微区分析室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广东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微区分析室一期拥有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十余台电镜相关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约2500万元人民币,实验用房超过240平方米。微区分析室可提供全套的电子显微镜制样和测试服务,覆盖从机械精密切割抛磨到离子束原位加工切片,从宏观尺度观测到纳米范围测量,从表面形貌观察到内部二维晶格像分析等。电镜大会第二日至此结束,11月28日全天,12大主题会场仍将进行约240场报告,欢迎各位通过线上报名观看。微信扫码进入大会官方网站,查看大会详细日程并线上观看会议直播:
  • 欧盟拟采取新的海洋生物毒素检测方法
    欧盟已确认,从2010年夏季开始,目前的海洋生物毒素生物检测法将被一套更为可靠的化学方法取代,即使用化学检测法取代小鼠生物检测法(MBA)来检测双壳贝类(如蚌类、海扇、牡蛎或扇贝)是否存在腹泻性贝类海洋毒素。   新检测机制预计于2011年7月实施。该提案已得到了欧盟食品链和动物卫生常设委员会(SCoFCAH)成员国的认可。该检测方法已由欧盟参考实验室认定对海洋生物毒素测定有效,其保证了对消费者健康的充分保护,而没有生物测定的缺点。   欧委会去年对MBA检测法的有效性提出了担忧。欧洲食品安全局的一项调查结论认为,MBA无法检测出大大低于EU限值浓度的毒素,因此不能用以监测亲脂性生物毒素的商业加工效果。   作为新检测方法的一部分,欧盟已提出了一项标准操作程序(SOP)。其目的是详细制定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贝类毒素软海绵酸(OA)、蛤(扇贝)毒素(PTX)、氨代螺旋酸贝类毒(AZA)和虾夷扇贝毒素(YTX)族毒素的方法。   该方法可用于测定活体、冷冻和经处理的“被感染(spiked)和/或天然污染”软体贝类中的亲脂性海洋生物毒素。
  • 基康仪器北交所过会:深耕智能监测传感行业 参与编写国家及行业标准13项
    9月28日消息,在今日召开的北交所2022年第48次审议会议上,二次上会的基康仪器(830879)过会。资料显示,公司深耕智能监测传感行业20余年,产品应用于大兴国际机场、大连湾海底隧道等项目,参与编写国家及行业标准13项。据北交所官网显示,基康仪器申报材料于2021年12月15日获受理,2022年4月21日完成第二轮问询回复,于5月13日上会被暂缓审议,9月28日二次上会后过会。据招股书披露,公司拟IPO募资约8455万元,用于智能监测终端产能扩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资料显示,基康仪器深耕智能监测传感行业20余年,主营业务为智能监测终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时提供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据介绍,公司产品在水电站、核电站、风电场、油气储运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包括三峡、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山东沂蒙、新疆哈密抽水蓄能电站,辽宁红沿河、广西防城港核电站,江西如东、广西兴安风电场,西气东输、中俄中缅油气管道,南水北调、小浪底水利工程,京沪、兰新高铁,浦东、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大连湾海底隧道,合肥、重庆智慧城市,贵州、云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国天眼、布达拉宫等项目。招股书显示,在安全监测传感器行业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及发明专利4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2项,行业学会/协会奖项6项,参与编写国家及行业标准13项。业绩方面,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28.94%,净利润为2247万元,同比增长33.75%。
  • 大连理工大学69万元采购纳米粒度电位仪等设备
    大连理工大学纳米粒度电位仪等设备中标公告  2016年07月14日 09:08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打印】 【显示公告概要】  大连理工大学纳米粒度电位仪等设备项目(项目编号:DUTASZ-2016086) 组织评标工作已经结束,现将评标结果公示如下:  一、项目信息  项目编号:DUTASZ-2016086  项目名称:大连理工大学纳米粒度电位仪等设备  项目联系人:王一名  联系方式:0411-84709135  二、采购单位信息  采购单位名称:大连理工大学  采购单位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中心306室,邮政编码:116024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联系人:王一名 邮箱:cgzbdlut@dlut.edu.cn。  三、项目用途、简要技术要求及合同履行日期:  大连理工大学拟为盘锦校区采购纳米粒度电位仪1套、荧光光谱仪1套、高纯溶剂制备系统1套。具体要求详见招标文件。  本项目接受进口产品投标。中标人负责供货、安装及售后。  四、中标信息  招标公告日期:2016年06月22日  中标日期:2016年07月13日  总中标金额:69.3518 万元(人民币)  中标供应商名称、联系地址及中标金额: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邹念育、谭仁杰、王刚、胡传峻、于晓强  中标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服务要求:  中标标的:纳米粒度电位仪(Zetasizer Nano ZSE)   荧光光谱仪(F-2700)   高纯溶剂制备系统(MB SPS-5)  五、其它补充事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