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氨基氯嘌呤核糖核

仪器信息网氨基氯嘌呤核糖核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氨基氯嘌呤核糖核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氨基氯嘌呤核糖核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氨基氯嘌呤核糖核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氨基氯嘌呤核糖核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氨基氯嘌呤核糖核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氨基氯嘌呤核糖核相关的解决方案。

氨基氯嘌呤核糖核相关的论坛

  • 新型“核糖开关”:科学家找到病菌耐药性“七寸”

    中国科技网讯 复旦大学近日宣布,该校上海医学院英国籍全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Alastair Murchie和研究员陈东戎带领的课题组,历经3年多艰辛努力,在耐药性病原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对控制此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重大作用的新型“核糖开关”,有望攻克此类药物带来的耐药难题。该成果近日发表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 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致病菌耐药性日益严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导致的脑膜炎、肺炎、骨关节等感染,但这类细菌产生的两个“破坏分子”,即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和氨基糖苷腺苷酰转移酶,能灭活抗生素,导致抗生素失效。为阐明这种耐药性如何形成,博士研究生贾旭和张静等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上述两个“破坏分子”编码基因中存在核糖开关元件,它能够“一对一”地识别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并与之结合,从中“捣乱”,改变核糖开关自身结构,诱导相应耐药基因的表达,导致抗药性产生。 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拓展了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领域,开创了抗生素耐药性新的研究方向,使人们对抗生素耐药机制有了新认识。在以后的实践中,科学家可以利用“核糖的破坏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细菌耐药问题。 Alastair Murchie表示,虽然对现有药物进行轻微改造,就可以勉强控制现有局面,但从长远来看,研发出能以全新方式靶向杀灭细菌的新型药物则更具吸引力,因为这样就能保持药物的原有临床药效,亦有望通过联合用药等方法彻底解决耐药问题。(孙国根 金婉霞记者王春) 《科技日报》(2013-02-02 一版)

  • 【讨论】核糖体—生命化学工厂中的工程师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左)、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中)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这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3位科学家的照片。  生命体就像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密的仪器,不同“零件”在不同岗位上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而这一切,就要归功于仿佛扮演着生命化学工厂中工程师角色的“核糖体”:它翻译出DNA所携带的密码,进而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分别控制人体内不同的化学过程。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10月7日介绍说,三位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类,因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而得名。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DNA分子,它们对于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棵植物或者一个细菌而言,都至关重要,因为这些DNA分子决定了生命体的外貌及功能。DNA是几乎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它存储了大量的“指令”信息,能引导生物的发育和生命机能的运作。但是在生命体中,DNA所含有的指令就像一张写满密码的图纸,只有经核糖体的翻译,每条指令才能得到明确无误的执行。  具体而言,核糖体的工作,就是将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翻译出来,之后生成任务不同的蛋白质,例如用于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免疫系统中的抗体、胰岛素等激素、皮肤的胶原质或者分解糖的酶等等。人体内有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形式与功能,在化学层面上构建并控制着生命体。  诺贝尔奖评委会介绍,三位科学家都采用了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的技术,标识出了构成核糖体的成千上万个原子。这些科学家们不仅让我们知晓了核糖体的“外貌”,而且在原子层面上揭示了核糖体功能的机理。“认识核糖体内在工作的机理,对于科学理解生命非常重要。这些知识可以立刻应用于实际。”  基于核糖体研究的有关成果,可以很容易理解,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菌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人们正是利用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核糖体从而治疗疾病的。评委会说,三位科学家构筑了三维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这些模型已被用于研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减轻人类的病痛,拯救生命”。

  • 【资料】核糖体—生命化学工厂中的工程师

    09诺贝尔化学奖成果解读:核糖体,生命化学工厂中的工程师 生命体就像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密的仪器,不同“零件”在不同岗位上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而这一切,就要归功于仿佛扮演着生命化学工厂中工程师角色的“核糖体”:它翻译出DNA所携带的密码,进而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分别控制人体内不同的化学过程。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10月7日介绍说,三位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类,因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而得名。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DNA分子,它们对于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棵植物或者一个细菌而言,都至关重要,因为这些DNA分子决定了生命体的外貌及功能。DNA是几乎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它存储了大量的“指令”信息,能引导生物的发育和生命机能的运作。但是在生命体中,DNA所含有的指令就像一张写满密码的图纸,只有经核糖体的翻译,每条指令才能得到明确无误的执行。  具体而言,核糖体的工作,就是将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翻译出来,之后生成任务不同的蛋白质,例如用于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免疫系统中的抗体、胰岛素等激素、皮肤的胶原质或者分解糖的酶等等。人体内有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形式与功能,在化学层面上构建并控制着生命体。  诺贝尔奖评委会介绍,三位科学家都采用了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的技术,标识出了构成核糖体的成千上万个原子。这些科学家们不仅让我们知晓了核糖体的“外貌”,而且在原子层面上揭示了核糖体功能的机理。“认识核糖体内在工作的机理,对于科学理解生命非常重要。这些知识可以立刻应用于实际。”  基于核糖体研究的有关成果,可以很容易理解,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菌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人们正是利用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核糖体从而治疗疾病的。评委会说,三位科学家构筑了三维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这些模型已被用于研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减轻人类的病痛,拯救生命”。

  • 【分享】一起分享核苷酸

    【分享】一起分享核苷酸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0/200910241555_177765_1610969_3.jpg[/img][color=#DC143C]核苷酸 [/color]   一类由嘌呤碱或嘧啶碱、核糖或脱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又称核甙酸。戊糖与有机碱合成核苷,核苷与磷酸合成核苷酸,4种核苷酸组成核酸。核苷酸主要参与构成核酸,许多单核苷酸也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与能量代谢有关的三磷酸腺苷(ATP)、脱氢辅酶等。某些核苷酸的类似物能干扰核苷酸代谢,可作为抗癌药物。根据糖的不同,核苷酸有核糖核苷酸及脱氧核苷酸两类。根据碱基的不同,又有腺嘌呤核苷酸(腺苷酸,AMP)、鸟嘌呤核苷酸(鸟苷酸,GMP)、胞嘧啶核苷酸(胞苷酸, CMP)、尿嘧啶核苷酸(尿苷酸,UMP)、胸腺嘧啶核苷酸(胸苷酸,TMP)及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酸,IMP)等。核苷酸中的磷酸又有一分子、两分子及三分子几种形式。此外,核苷酸分子内部还可脱水缩合成为环核苷酸。   核苷酸是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体内合成核酸的前身物。核苷酸随着核酸分布于生物体内各器官、组织、细胞的核及胞质中,并作为核酸的组成成分参与生物的遗传、发育、生长等基本生命活动。生物体内还有相当数量以游离形式存在的核苷酸。三磷酸腺苷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体内的能量释放及吸收主要是以产生及消耗三磷酸腺苷来体现的。此外,三磷酸尿苷、三磷酸胞苷及三磷酸鸟苷也是有些物质合成代谢中能量的来源。腺苷酸还是某些辅酶,如辅酶Ⅰ、Ⅱ及辅酶A等的组成成分。   在生物体内,核苷酸可由一些简单的化合物合成。这些合成原料有天门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 CO2等。嘌呤核苷酸在体内分解代谢可产生尿酸,嘧啶核苷酸分解生成CO2、β-丙氨酸及β-氨基异丁酸等。嘌呤核苷酸及嘧啶核苷酸的代谢紊乱可引起临床症状(见嘌呤代谢紊乱、嘧啶代谢紊乱)。   核苷酸类化合物也有作为药物用于临床治疗者,例如肿瘤化学治疗中常用的5-氟尿嘧啶及6-巯基嘌呤等。   有些核苷酸分子中只有一个磷酸基,所以可称为一磷酸核苷(NMP)。5''-核苷酸的磷酸基还可进一步磷酸化生成二磷酸核苷(NDP)及三磷酸核苷(NTP),其中磷酸之间是以高能键相连。脱氧核苷酸的情况也是如此。   体内还有一类环化核苷酸,即单核苷酸中磷酸部分与核糖中第三位和第五位碳原子同时脱水缩合形成一个环状二酯、即3'',5''-环化核苷酸,重要的有3'',5''-环腺苷酸(cAMP)和3'',5''-环鸟苷酸(cGMP)。

  • 学校里的荷塘

    学校里的荷塘

    漫步在荷塘四周,突然发觉一丝的凉意。这绿色的金鳞,折射着光的柔和。点点白色的睡莲,惺忪地睁着眼睛,淡淡的,揉揉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5/201305281036_441863_1626663_3.jpg

  • 【求助】腺嘌呤如何进行脱氨反应

    本人最近在做关于腺嘌呤去氨基反应,到网上查找到重氮反应可以去氨基,但是做了几次都比较失败,所用的是在腺嘌呤中加入盐酸和亚硝酸钠,在0度左右进行反应,结果是腺嘌呤并没有太大变化,请问有做过腺嘌呤如何去氨基的吗,或者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能去掉环上的氨基?

  •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第7章

    第七章 1,核苷(nucleoside):是嘌呤或嘧啶碱通过共价键与戊糖连接组成的化合物。核糖与碱基一般都是由糖的异头碳与嘧啶的N-1或嘌呤的N-9之间形成的β-N-糖键连接。 2,核苷酸(uncleoside):核苷的戊糖成分中的羟基磷酸化形成的化合物。 3,cAMP(cycle AMP):3ˊ,5ˊ-环腺苷酸,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由于某部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号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的。 4,磷酸二脂键(phosphodiester linkage):一种化学基团,指一分子磷酸与两个醇(羟基)酯化形成的两个酯键。该酯键成了两个醇之间的桥梁。例如一个核苷的3ˊ羟基与别一个核苷的5ˊ羟基与同一分子磷酸酯化,就形成了一个磷酸二脂键。 5,脱氧核糖核酸(DNA):含有特殊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之间是是通过3ˊ,5ˊ-磷酸二脂键连接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6,核糖核酸(RNA):通过3ˊ,5ˊ-磷酸二脂键连接形成的特殊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核糖核苷酸。 7,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ribonucleic acid):作为组成成分的一类 RNA,rRNA是细胞内最 丰富的 RNA . 8,信使核糖核酸(mRNA,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一类用作蛋白质合成模板的RNA . 9, 转移核糖核酸(Trna,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一类携带激活氨基酸,将它带到蛋白质合成部位并将氨基酸整合到生长着的肽链上RNA。TRNA含有能识别模板mRNA上互补密码的反密码。 10,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一个外源DNA 通过某种途径导入一个宿主菌,引起该菌的遗传特性改变的作用。 11,转导(作用)(transduction):借助于病毒载体,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12,碱基对(base pair):通过碱基之间氢键配对的核酸链中的两个核苷酸,例如A与T或U , 以及G与C配对 。 13,夏格夫法则(Chargaff’s rules):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A=T),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G=C),既嘌呤的总含量相等(A+G=T+C)。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另外,生长和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14,DNA的双螺旋(DNAdouble helix):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甘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与糖基在外侧,通过磷酸二脂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假象的中心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 两核甘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联系。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的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表面有两条宽窄`深浅不一的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15.大沟(major groove)和小沟(minor groove):绕B-DNA双螺旋表面上出现的螺旋槽(沟),宽的沟称为大沟,窄沟称为小沟。大沟,小沟都、是由于碱基对堆积和糖-磷酸骨架扭转造成的。 16.DNA超螺旋(DNAsupercoiling):DNA本身的卷曲一般是DNA双`螺旋的弯曲欠旋(负超螺旋)或过旋(正超螺旋)的结果。 17.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se):通过切断DNA的一条或两条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然后重新缠绕和封口来改变DNA连环数的酶。拓扑异构酶Ⅰ、通过切断DNA中的一条链减少负超螺旋,增加一个连环数。某些拓扑异构酶Ⅱ也称为DNA促旋酶。 18.核小体(nucleosome):用于包装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DNA链缠绕一个组蛋白核构成的。 19.染色质(chromatin): 是存在与真核生物间期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染色质中含有作为骨架的完整的双链DNA,以及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的DNA。 20.染色体(chromosome):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和精细包装形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存在形式。简而言之,染色体是一个大的单一的双链DNA分子与相关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DNA中含有许多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因。 21.DNA变性(DNAdenaturation):DNA双链解链,分离成两条单链的现象。 22.退火(annealing):既DNA由单链复性、变成双链结构的过程。来源相同的DNA单链经退火后完全恢复双链结构的过程,同源DNA之间`DNA和RNA之间,退火后形成杂交分子。 23.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双链DNA熔解彻底变成单链DNA的温度范围的中点温度。 24.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当双螺旋DNA熔解(解链)时,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25.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随着核酸复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 26.核酸内切酶(exonuclease): 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够水解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的酶。 27.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从核酸链的一端逐个水解核甘酸的酶。 28.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一种在特殊核甘酸序列处水解双链DNA的内切酶。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 29.限制酶图谱(restriction map):同一DNA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从而获得各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此建立的位点图谱有助于对DNA的结构进行分析。 30.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sequence):在同一多核甘酸内的相反方向上存在的重复的核甘酸序列。在双链DNA中反向重复可能引起十字形结构的形成。 31.重组DNA技术(recombination DNA technology):也称之为基因工程(genomic engineering).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载体,按照预先设计的要求,将一种生物的某种目的基因和载体DNA重组后转入另一生物细胞中进行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技术。 32.基因(gene):也称为顺反子(cistron).泛指被转录的一个DNA片段。在某些情况下,基因常用来指编码一个功能蛋白或DNA分子的DNA片段。

  • 【转帖】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以三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45分,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以三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这三位科学家为美国的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的Ada E. Yonath。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1952年出生于印度的Chidambaram,美国公民。1976年从美国俄亥俄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英国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结构研究部资深科学家和团队领导人。Thomas A. Steitz,1940年出生于美国密尔沃基市,美国公民。1966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教授(Sterling Professor)及霍华德• 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Ada E. Yonath,1939年出生于以色列耶路撒冷,以色列公民。1968年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得X射线结晶学博士学位。现为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结构生物学教授及生物分子结构与装配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三位科学家将各获得三分之一的奖金。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奖励的是对生命一个核心过程的研究——核糖体将DNA信息“翻译”成生命。核糖体制造蛋白质,控制着所有活有机体内的化学。因为核糖体对于生命至关重要,所以它们也是新抗生素的一个主要靶标。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奖励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和Ada E. Yonath这三位科学家,他们在原子水平上显示了核糖体的形态和功能。三位科学家利用X射线结晶学技术标出了构成核糖体的无数个原子每个所在的位置。  在所有有机体的每个细胞内都存在DNA分子,它们包含的蓝图决定着一个人、一棵植物或一个细菌的外形和功能。但是DNA分子是被动的,如果没有其他东西存在,就不会有生命。  这些蓝图通过核糖体的作用被转变成活物质。依据DNA内的信息,核糖体制造蛋白质——运输氧的血红蛋白、免疫系统的抗体、胰岛素等激素、皮肤胶原质或分解糖的酶等。身体内存在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它们在化学水平上构造并控制着生命。  理解核糖体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对于科学地理解生命是重要的。这一知识可被直接应用于实践,比如,目前许多抗生素通过阻滞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治愈多种疾病。没有起作用的核糖体,细菌就无法生存。这就是为什么核糖体对于新抗生素来说是如此重要的一个靶标。  今年的三位获奖者均制造了3D模型,展示了不同的抗生素如何绑定到核糖体。这些模型如今被科学家们所应用以开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了挽救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   诺贝尔奖得主感言:我们只是一群努力者的代表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7日电“科学是高度合作的事业,”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在得知获奖消息后说,“很多人对核糖体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只是一群努力者的代表。”  “哦,你知道吗,”拉马克里希南在确认获奖后对媒体说,“我接到获奖通知电话时的第一反应还认为这是个玩笑,我有个朋友经常和我开玩笑,我还夸奖他说话有瑞典口音。”  “我真的,真的很高兴!”年届七旬的以色列女化学家阿达约纳特在接到诺贝尔基金会网站主编的获奖通知电话时,虽然语调平静,但言语之中却充满了喜悦,“这么说,我是继居里夫人、约里奥-居里、霍奇金之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第四位女科学家了?”  “当年我们取得那些发现的时候,感觉真是太美妙了!”这位被拉马克里希南称为核糖体研究“先锋”的女科学家回忆说,“那些发现实际上是一系列研究的成果。尽管我们现在还没弄清楚所有核糖体的秘密,但已经取得许多进展。”  接到来自瑞典的电话时,托马斯施泰茨正打算去体育馆健身。“电话那头建议我别去了,因为接下来会有不少电话找我。”施泰茨解释说,有关核糖体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研发新型抗生素。

  • 健康喝汤,餐前?餐后?你喝对了吗?

    喝汤的时机,大有玄机!打开世界各地的饮食史,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受到不同饮食习惯的影响,西方人通常把汤品当作正餐的第一道料理,东方人则恰好相反,把汤品放在用餐的最后。究竟,以养生保健的观点来看,「餐前喝汤」和「餐后喝汤」,哪一种方式比较正确呢?  国人习惯餐后喝汤,这样正确吗?  你习惯喝餐前汤或餐后汤呢?Pollster在线市调网曾经针对民众的喝汤习惯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国人仍旧习惯餐后喝汤,比例高达55.5%,相较于餐前喝汤(19.1%)的比例,明显高出许多。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对于人体健康来说,不同的身体状况,喝汤的建议时机也有不同!  餐前喝汤防肥胖、助消化 一般人最适用  苗栗大千综合医院营养师林瑞媛表示,餐前喝一小碗汤,可以滋润口腔和食道,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也能提醒肠胃道开始分泌消化酵素,有利于食 物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而餐后喝汤,汤汤水水会造成消化中的食物再次被翻动,已被消化液混合后的食糜也会被稀释,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更重要的是,人体大脑在吃饱的10分钟后才会传达出「吃饱」的讯息,如果在消化器官已充斥其他食物的情况下再喝汤,也就是「餐后喝汤」的习惯,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反观餐前喝汤,却能增加饱足感,抑制胃的飢饿感,降低食欲,避免摄取过多热量。  俗话说:「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林瑞媛营养师表示,一般健康人较适合「西餐」的吃法,也就是餐前喝汤的习惯。另外,需要做体重控制,或患有糖尿病的 人,也建议餐前喝汤,且最好是清汤,以增加饱足感,减少饭或肉类的过多摄取;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可在餐前喝适量的汤,以免吃饱后喝汤,汤进入胃中后,造成 食物体积变大,更容易导致胃酸逆流。  胃溃疡、胃酸分泌过多 餐后喝汤较恰当  不过,有些人的喝汤顺序恰好相反,应该放到最后。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的人,胃酸分泌较少,如果餐前汤水摄入过多,就会稀释胃液浓度,进一步 影响食物的消化,引起胃部不适,从而加重病情,因此适合餐后喝汤的进食方式。而胃酸分泌过多的人,餐前喝鸡汤或浓缩的肉汤,会刺激胃酸分泌更多,易引起心 灼热、打嗝等不适,也建议改成餐后喝清汤的饮食模式。  餐前汤、餐后汤 烹调和食材藏技巧  除了参考个人体质之外,林瑞媛营养师提醒,汤品的烹调方式和选用食材也会影响喝汤的顺序。一般来说,老火汤、煲汤、炖汤的油盐含量很高,不适合餐前喝,建议饭前喝汤以少油、少盐、少糖的汤为首选,最好选择口味清淡的蔬菜汤,不仅爽口,也不会摄取过多的热量。  餐后则可选择一些有助消化的食材烹调汤品,如凤梨(凤梨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能帮助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消化)、白萝卜(白萝卜淀粉酶 可以增强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木瓜(木瓜蛋白酶可帮助人体分解肉类蛋白质)、山楂 (山楂含有脂肪酶,并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等,在饱足一餐之后的尾声,藉由汤品来促进消化,减轻肠胃负担。  【餐前汤/鲜蔬山药瘦肉汤】(1人份)  材料:山药50g、里肌肉片20g、综合菇类80g、葱花少许。  作法:  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好入口的大小,备用。里肌肉片切块,备用。  水滚后将山药及综合菇类放入锅中煮至山药熟透。  最后将里肌肉放入锅中,煮熟后加入适量盐调味,撒上葱花即可。  【餐后汤/凤梨苦瓜排骨汤】(1人份)  材料:苦瓜50g、新鲜凤梨50g、排骨适量、酒和盐少许。  作法:  排骨汆烫去血水后,加酒1大匙及适量清水,煮约20分锺。  苦瓜洗净后去籽切块,凤梨去皮去心,切块备用。 苦瓜及凤梨放入煮好的排骨汤中,再炖煮约 30分锺。  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 饭前适量喝汤 有助身体健康

    [color=#3e3e3e]饭前喝汤。适合有减肥需求的人。最好的喝汤时间是饭前[/color][color=#3e3e3e] 20[/color][color=#3e3e3e]~[/color][color=#3e3e3e]30 [/color][color=#3e3e3e]分钟。不管是茶水还是米汤,都能略微减小之后正餐的食量。[/color]

  • 谈谈蔬菜的嘌呤含量

    蔬菜的嘌呤含量与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动物蔬菜的嘌呤含量与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动物性食物相比,总体来说确实要低一些,但扁豆、芦笋、紫菜、豆苗等嘌呤含量相对较高,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也要尽量避免吃,缓解期减少进食次数和进食量。性食物相比,总体来说确实要低一些,但扁豆、芦笋、紫菜、豆苗等嘌呤含量相对较高,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也要尽量避免吃,缓解期减少进食次数和进食量。

  • 这几种食物才是嘌呤大户

    [align=center][b][/b][/align][align=center][b][b]“嘌呤大户”被揪出!这4种食物才是痛风的祸源,再喜欢也别碰[/b][/b][/align]根据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患有痛风这种疾病的人有1.466万人,超过了一千万人,而在这部分人群里,男性人群居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更多人患上了痛风这种疾病,而很多人患痛风都是因为吃了大量的含有高嘌呤的食物。之但是如果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居高不下,是不太建议食用含有嘌呤的食物的。所以,如果血尿酸水平比较高的时候,豆制品还是不吃比较好。如果已经患有痛风的人群,应该尽量不要食用含有高嘌呤的食物,以下4种食物,痛风患者不可食用。[align=center][b][b][font=宋体][color=#333333]第一种:啤酒[/color][/font][/b][/b][/align][color=#333333]有的人很喜欢喝酒,开心或者悲伤的时候,都喜欢喝一些酒来释放情绪,但是长期喝酒或者食用含有酒精类的食物,很容易引起痛风的发生。很多人觉得啤酒度数不高,喝点啤酒应该是没事的,如果这样想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啤酒是含有嘌呤比较高的饮品,饮用的话很容易引起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从而导致痛风的发生,或者加重痛风的病情,而如果痛风发作,还会增加患有其他疾病像是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尽量少饮酒,痛风患者坚决不要喝啤酒,可以喝一些白开水或者其他不含或者含有嘌呤比较低的饮品来替代。[/color][b][font=宋体][color=#333333]第二种:动物内脏[/color][/font][/b][color=#333333]正常人吃了动物内脏对于身体不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但是痛风患者不能食用动物的内脏。因为动物内脏也是一种高嘌呤的食物,吃动物内脏会使得身体代谢紊乱,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color][b][font=宋体][color=#333333]第三种:海鲜[/color][/font][/b][color=#333333]海鲜也是一种含有嘌呤比较高的食物,食用太多很容易诱发痛风。[/color][color=#333333]有些人在食用海鲜的时候,常常会搭配啤酒一起食用,这样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就更高了,如果是患有痛风的话,很容易对身体造成影响。[/color][color=#333333]所以,痛风患者像是生蚝、虾、螃蟹等等海鲜也是最好不要吃的,以免病情加重,出现身体不适。[/color][b][font=宋体][color=#333333]第四种:含糖饮料[/color][/font][/b][color=#333333]含糖饮料一般都会加入果糖来使饮料的口感更好,但是果糖在体内代谢之后会产生尿酸。[/color][color=#333333]而且还会导致尿酸的排泄的减少,长期喝果糖饮料,很容易患上痛风,而这种饮料也会加重痛风的症状,所以,日常生活中,不建议痛风患者饮用。以上就是我们关于四种嘌呤含量比较高会导致痛风的食物的介绍了,如果已经患有痛风,这些食物是都不建议食用的。[/color][color=#333333]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痛风患者除了应该控制进食高嘌呤的食物之外,还应该注意饮食的搭配,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坚持进行药物的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color]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更多人患上了痛风这种疾病,而很多人患痛风都是因为吃了大量的含有高嘌呤的食物。[align=center][img]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84c2d17b385a134.webp[/img][/align]根据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患有痛风这种疾病的人有1.466万人,超过了一千万人,而在这部分人群里,男性人群居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更多人患上了痛风这种疾病,而很多人患痛风都是因为吃了大量的含有高嘌呤的食物。之前有人说吃“豆制品”会导致痛风症状的加重,但其实虽然豆制品里边确实含有嘌呤,但是所含的并不多。[align=center]根据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患有痛风这种疾病的人有1.466万人,超过了一千万人,而在这部分人群里,男性人群居多。[/align]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更多人患上了痛风这种疾病,而很多人患痛风都是因为吃了大量的含有高嘌呤的食物。之前有人说吃“豆制品”会导致痛风症状的加重,但其实虽然豆制品里边确实含有嘌呤,但是所含的并不多。[img]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b0d14d26c0d7a6e.webp[/img]所以,如果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比较稳定,少量地食用一些豆制品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但是如果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居高不下,是不太建议食用含有嘌呤的食物的。所以,如果血尿酸水平比较高的时候,豆制品还是不吃比较好。如果已经患有痛风的人群,应该尽量不要食用含有高嘌呤的食物,以下4种食物,痛风患者不可食用。

  • 【讨论】请教: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可选择性催化氧化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生成尿酸。有没有做过该酶传感器和对该酶性质了解的朋友?这种酶传感器似乎比较难做?因为:1. XOD活力小,0.67U/mg。2.检测对象次黄嘌呤在水中溶解度小,一般只能配到10^(-4)M级。所以电流响应始终做不出来。相同的方法换成葡萄糖氧化酶效果要好的多。大家多给意见。

  • 【分享】生物质谱在糖蛋白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分享】生物质谱在糖蛋白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生物质谱在糖蛋白结构分析中的应用项目完成人:桑志红 蔡 耘项目完成单位: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随着人们对糖蛋白参与生命活动机理的日益深入了解,对天然糖蛋白及重组糖蛋白类药物的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重组糖蛋白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更是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及至人类的健康。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带有反射功能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纳升电喷雾串联质谱(nano-ESI-Q-TOF)等具有软电离方式的现代质谱 技术的发展,质谱以其高灵敏度和强有力的分析混合物的能力,提供了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序列、一级结构信息以及结构转换、修饰等方面的信息,使糖基化分析有了重要的进展。 通常研究糖蛋白的方法是把蛋白链上的寡糖切下来,分别研究蛋白部分和寡糖部分的结构,因此无法研究与两部分共同相关的结构问题,也不能区分不同糖基化位点上切下来的寡糖。自90年代初,国外有人开始用质谱法研究糖蛋白的结构,同时描述了各个位点的不均一性。我们用建立的现代生物质谱技术研究糖蛋白一级结构的方法,将其应用与基因重组糖蛋白的结构分析。为糖蛋白结构分析及基因重组糖蛋白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手段。一、 生物质谱研究糖蛋白结构方法的建立实验所用仪器为:1.德国BRUKER 公司的REFLEXIII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N2激光器,波长337nm,线性飞行距离150cm,加速电压2kv。2.英国Micromass 公司Q-TOF型电喷雾串联质谱仪。源温80°C,气体流速40L/h,枪头电压650V,检测频率2.4S,氩气碰撞池压力6*10-5mbar。1. 基质的选择,在MALDI-TOF-MS分析中,基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基质对不同类的物质响应不同,a-氰基-4-羟基肉桂酸用于测定糖蛋白核糖核酸酶B效果相对较好。2. 糖蛋白分子量的测定,糖蛋白核糖核酸酶B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在34位Asn处连有一个高甘露糖型N-糖链。由于糖链的微不均一性,与普通蛋白质及核酸不同,其分子离子峰在MALDI-TOF-MS 质谱图上表现为一簇峰,各峰之间约相差一个糖基。正是由于这种微不均一性,使得其分子离子峰变宽,灵敏度降低。糖链分子量越大,峰越宽,灵敏度越低,所以一般只有糖链较短,蛋白的质量不太大的糖蛋白才能测定其平均分子量。用MALDI-TOF可直接测定糖蛋白核糖核酸酶B的平均分子量为 15208.6Da。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211511_284179_1604317_3.jpg3. 糖含量的测定,采用O聚糖酶及内糖苷键酶F分别作用于核糖核酸酶 B,只有内糖苷键酶F能够是其分子量发生变化,表明核糖核酸酶B分子中不存在O-连接糖链存在着N-连接糖链。内糖苷键酶F切断N-糖链五糖核心最内侧的GlcNAc-GlcNAc糖苷键,得到含一个GlcNAc的肽链,减去GlcNAc,可以计算出准确的肽链分子量T=13695.6,与糖蛋白平均分子量之差为糖链的平均分子量G=1513.4,平均糖含量为:(糖链大小/糖蛋白分子量)×100%=9.95%。4. 糖基化位点的确定,研究糖基化类型及糖基化位点的策略:采用蛋白酶酶解与糖苷内切酶酶解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酶切前后含糖肽片的位移,结合网上数据库检索,可以确定糖基化类型和糖基化位点。以不同类型的糖苷内切酶作用于糖蛋白(N-糖苷键酶或O-糖苷键酶),在MALDITOF-MS 上观察其质量的变化,可以直接确定糖蛋白中是否含有响应类型的糖链,这是我们确定糖蛋白中糖苷键类型的基础。我们采用先将核糖核酸酶B还原烷基化,加Glu-C酶切,产物再用内糖苷肩酶F酶切,可观察到含糖肽段出现位移,将核糖核酸酶B的肽质量指纹图进行数据库检索,证实发生位移的肽段中含有N-糖链特异连接位点,由此确定34位Asn为糖基化位点。另外我们采用内糖苷键酶F及肽-N-聚糖酶F两种酶进行差位酶切法对含糖肽段进行验证,两种酶酶切后分子离子峰的差值除以GlcNAc的质量,结果就是N-糖基化位点的个数5. 质谱测定氨基酸序列, 我们对核糖核酸酶B肽质量指纹谱中的含糖肽段进行了串联质谱测定,首先在一级质谱图中选择离子4972.23,在串联质谱的碰撞活化室以氩气与其碰撞产生碎片,从碎片的质荷比推算出此肽片中的一段氨基酸序列,检索结果为核糖核酸酶B,从而判断其理论序列是否一致。6. 糖链结构的研究,凝集素对糖肽的亲和提取,进一步分析糖肽序列及糖链结构的关键是含糖肽段的提取。核糖核酸酶B中糖链为高甘露糖型,我们选用对其有特异性吸附的伴刀豆球蛋白对其进行提取利用这种简捷的亲和质谱的方法,对糖肽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亲和质谱分析糖肽类物质的方法,为今后糖肽序列分析及糖链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二、基因重组糖蛋白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结构分析。 利用以上建立的方法,我们对样品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了分析,断定此样品为非完全糖基化,样品中只存在N-连接的糖链,无O-糖链。应用酶切法用肽-N-聚糖酶处理后,得到两个含糖肽段,进行数据库检索,测得38位及83位为N-糖基化位点,与文献报道相符,结果可靠。因此,该项课

  • 【求助】氨基柱测寡糖

    各位大大,小弟新人请多关照。老板给了琼胶寡糖的溶液(主要是4、6糖),让分析检测。查阅文献说利用HPLC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可以测定寡糖,文献中一般采用氨基柱进行分离。我们实验室是将氨基柱进行反相使用,学姐用甲醇将氨基柱保存。想请教下各位有经验的达人们,我的流动相是乙腈-水,从现在的甲醇保存液如何过度到我要用的流动相?可以直接用流动相冲10个柱体积吗?还是要先用其它的溶剂过渡?另外,想知道各位一般用氨基柱和ELSD检测器最多分离过几糖啊?4、6糖这样的聚合度能分开吗,心里实在没谱。谢谢大家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