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外消旋反式酮康唑

仪器信息网外消旋反式酮康唑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外消旋反式酮康唑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外消旋反式酮康唑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外消旋反式酮康唑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外消旋反式酮康唑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外消旋反式酮康唑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外消旋反式酮康唑相关的解决方案。

外消旋反式酮康唑相关的论坛

  • 酮康唑口服制剂存严重肝毒性 全国停用

    酮康唑口服制剂存严重肝毒性 全国停用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知称,酮康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011720_552790_1645752_3.png唑口服制剂因存在严重肝毒性不良反应,即日起停止生产销售使用,撤销药品批准文号;已上市的酮康唑口服制剂由生产企业于7月30日前召回。酮康唑口服制剂是咪唑类抗真菌药,我国上市的有片剂和胶囊剂。警惕!(央视记者余静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停止生产销售使用酮康唑口服制剂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5年6月25日,总局发布了《关于停止生产销售使用酮康唑口服制剂的公告》(2015年第85号),请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真组织落实。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请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排查药品销售流向,确保已上市销售药品于2015年7月30日前全部召回,并予以监督销毁。 二、督促本行政区域内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落实停止销售和使用的措施,配合做好产品召回工作。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5年6月25日

  • 56.7 RP-HPLC法测定酮甲霜中酮康唑和甲硝唑的含量

    56.7 RP-HPLC法测定酮甲霜中酮康唑和甲硝唑的含量

    作者;王晓燕;高丹; (解放军第二三O医院;)摘要: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酮甲霜中酮康唑和甲硝唑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74∶36);检测波长:239nm;流速:1.0ml/min。结果:酮康唑在0.06~2.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89%,RSD=1.40%;甲硝唑在0.06~2.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75%,RSD=1.1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酮甲霜中酮康唑和甲硝唑的质量控制。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01421_384718_1606903_3.jpg

  • 6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酮甲霜中酮康唑含量

    6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酮甲霜中酮康唑含量

    作者:王晓燕; 高丹;(辽宁倍奇药业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0医院;)摘要:目的建立测定酮甲霜中酮康唑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4∶26),检测波长为239 nm。结果酮康唑质量浓度在30~7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4 616X-135 469,r=0.999 5(n=5);平均回收率为99.89%,RSD=0.93%(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酮甲霜中酮康唑的含量测定。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71006_386277_1606903_3.jpg

  • 美宣布3年后全面禁用人造反式脂肪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6日宣布,人造反式脂肪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将在3年时间内彻底消除美国食品体系中的人造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在牛羊肉、牛奶及其制品中存在少量的天然反式脂肪。人造反式脂肪的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这种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久等特点,在炸鸡、薯条、爆米花、速冻披萨饼、饼干、蛋糕等食品中使用比较普遍。美药管局当天发表声明说,基于对已有科学证据的全面评估,人类食品中使用部分氢化油不再“被认为一般是安全的”。所以,将给与食品厂商3年的时间调整产品配方。2018年6月18日以后,除非获得批准,美国市场上的加工食品将不再允许添加氢化油。

  • 关于酮康唑发用洗剂含量问题

    [font=Simsun][color=#444444]各位做过酮康唑洗剂的大神们,你们做这个项目的含量测定会不会很损柱子呢?[/color][/font]我们产量大,走的甲醇和磷酸二氢钾的流动相,大概每根柱子做4-5批就开始出现峰型拖尾,不对称或者塔板数低样品处理也是按照规定基质冰冻到析出再过0.45的滤膜上机。想知道各位大神有什么办法提高柱子的使用率吗?不然真的很损柱子。以前公司的产量不大,近几年猛增,吃不消。望各位大神提提意见。谢谢

  • 关于婴幼儿食品中反式脂肪酸问题

    针对婴幼儿辅食中反式脂肪酸检测问题,是不是只是对5413.36标准中所提的两种反式脂肪酸进行检测就行,还是除国标提的两种反式外还有其他反式脂肪的组成

  • 求助液相串联质谱的大神,用LC-MS\MS分析外消旋体 分离两个对映的问题

    [table=100%][tr][td]已经有文献用大赛路的IC柱子在HPLC上分离消旋体中两个对映体的文献,不过用的是正相。现在换[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联用[/color][/url],柱子该怎么选呢?是根据待分析化合物的结构还是?还有就是HPLC上的柱子可以接到超高效液相上面使用吗?此外,看到类似消旋体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color][/url]分析方法,按理说两个对映体只是结构不一样,分子量是一模一样的,质谱打出来的母离子和子离子竟然不一样,求做过有经验的大神指导下。[/td][/tr][/table]

  • 【讨论】食品添加剂滥用? 反式脂肪酸或成下一个被禁添加剂

    卫生部近日表示,正在协调有关部门研究撤销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处理剂及其相关配套措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然而面粉增白剂只是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担忧的冰山一角———食品添加剂滥用、超标,食物中使用非法添加物,有关食品安全的消息再次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  “我国在食品添加剂问题上,存在盲目的拿来主义思想,缺乏自主客观的判断。”食品安全专家李里特教授说,“我们通常都是照搬外国的标准,不管人家是否一直允许用、允许用多少,我们就直接拿来,自己没有判断和评价。”  “反式脂肪酸在我国的大量使用,也是非常盲目的。”李里特介绍说,反式脂肪酸即氢化油,是一种代替猪油的混合油,用于西式面包的加工。当时,这项发明被视为一种进步。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危害比它带来的好处要大,所以西方马上就禁止了,很多生产厂家便把这些产品移到中国。“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在学者当中已经形成共识,经营企业的人也知道,”李里特建议,媒体应该加大对反式脂肪酸危害的宣传力度,呼吁有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禁止反式脂肪酸的使用。

  • 反式脂肪酸,您了解吗?

    、圣元、伊利三个品牌的婴幼儿奶粉进行攻击,对国内消费者进行恐吓。在我国政府部署提振群众对国产奶粉消费信心的关键时刻,该媒体的文章,一方面攻击说:内地婴儿奶粉含反式脂肪酸,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内地三个品牌的奶粉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安全标准。反式脂肪酸,您了解吗?反式脂肪酸是所有含有反式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總稱,有兩種形式存在:人工合成的反式脂肪酸和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后者是反芻動物(如牛)體內的微生物產生的,人們在食用牛、羊肉及牛奶、羊奶等食品時,就會攝入少量天然反式脂肪酸(以牛奶為例,反式脂肪酸含量約佔總脂肪酸含量的4.2 %—9 %)。同樣,人乳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約佔總脂肪酸含量的2.17 %—6.04 %)。關於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不利影響,科學家尚還沒有完全定論。基於安全性的考慮,各國都制定相關的食品標准。中國GB 10765-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嬰兒配方食品》中規定:“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總脂肪酸的3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CODEX STAN 72-1981 《嬰兒配方及特殊醫用嬰兒配方食品》中規定嬰兒配方食品:“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應超過總脂肪酸的3 % 。反式脂肪酸是乳脂肪的內在成分。” 國際食品法典標准是世界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國和准會員國所認可的,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依此為根據遵照執行的。在設計嬰幼兒奶粉的配方時,有兩條路線:一是完全脫掉奶油使用植物油,其優點是成本低而且反式脂肪酸含量較低;但它失去了嬰幼兒生長發育所必須的膽固醇及其它有益成分。二是保留部分奶油並添加部分植物油,優點是營養均衡並含有嬰幼兒必須的膽固醇等營養物質;在保留的部分奶油中,脂肪酸對嬰幼兒生長發育有利;缺點是成本高(奶油價格約是植物油的五倍),添加的部分植物油當中亦含有微量反式脂肪酸。目前,所有市售的嬰幼兒奶粉中,反式脂肪酸實際含量均低於國際和國家標准。由於植物油在正常的精煉過程中需要高溫處理,故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微量反式脂肪酸。乳粉作為產業鏈的下游產品是無法去除反式脂肪酸的,所謂“奶粉中絕對不含反式脂肪酸”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宣稱“某某品牌奶粉中沒有反式脂肪酸”完全是不科學的,不負責任的!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改革開放30多年有了舉世矚目發展,在科學技術取得了像“神十”和“航母”標志性的成果,同時中國在食品質量與安全也已經趕上或超過國際水准。2013年5月15日在中國杭州召開的《第十一次中國營養科學大會暨國際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研討會》上發布了《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2012版),DRIs的內容從原來的4項增至7項,提出了必需營養素預防慢性病建議的攝入量(PI-NCD)和可接受的攝入量范圍(AMDR),已經超越國際上發達國家DRIs的水平,更加精准和全面保障中國人的膳食質量和健康,為中國人食品安全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國大陸有能力、有信心把中國的食品搞上去,讓國人喝上放心奶,吃上放心食品。

  • GB22110的反式脂肪酸到底怎么算

    之前做反式脂肪酸就只是出反式油酸、反式亚油酸和反式亚麻酸这三种反式脂肪酸总含量现在客户送检出口产品,指定要完全按照GB 22110的方法检测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实验室跑出的谱图与GB22110里面图5谱图出峰顺序一致纠结的是,在C18:2-C18:3之间的出现几个小峰,按照GB22110的要求,这些小峰均算作反十八碳三烯酸更纠结的是,几个样品这些小峰出峰时间不一致,峰数量不一样假如完全按照GB22110要求,这段C18:2-C18:3之间保留时间范围内的峰均算作反式脂肪酸的话每个样都要设不同的反式脂肪酸峰,由工作站计算峰面积再与内标比计算出含量,那是一件很麻烦吃力的事请问各位老师如何处理反式脂肪酸的计算的

  • 【转帖】你今天吃反式脂肪了么——令你惊讶的食物营养真相

    自从前几日中央电视台讨论了有关“反式脂肪”的话题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人都在问:这是个什么东西?毒性有多大?哪儿来的?怎么才能远离它?国家为什么不出台措施禁止这种东西?食品这么不安全,到底我还能吃什么...... 既然还有很多人不了解相关情况,我就不妨再唠叨一次: 所谓“反式脂肪”,先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天然的,一类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天然的就是牛羊肉和牛羊奶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不高,而且经研究证明并没有什么危害。另一类是在油脂的加工和烹调当中产生的反式脂肪,它们的坏处已经有充足证据,可以说是板上钉钉。所以,咱可不能委屈了牛羊肉,也不要拒绝纯牛奶和纯奶酪。 很多人就想了,这么坏的东西,干吗要生产出来啊? 人工制造的反式脂肪又分成两类,有意生产出来的,以及无意中生产出来的。“有意生产”反式脂肪开始于1910年。1869年出现“油脂氢化技术”的专利,而1910年,这项技术变成了一个产业,1911年,其产品推向了市场。氢化技术可以人工控制产品的软硬度,让液体的大豆油可以变成猪油的或黄油的硬度,甚至是石头的硬度。这些产品还可以与其他配料调配在一起,做成种种口味迷人的食品原料,比如焙烤业离不开的起酥油,比如在各种冲调粉末产品中大行其道的奶精,等等。问题是,如果氢化过程不完全,或者说,产品不是石头那么硬,那么其中或多或少地会含有“反式脂肪酸”,简称为“反式脂肪”(trans fat)。 另一类“无意生产出来的”反式脂肪,是在油脂的加工或烹调过程当中产生的。只要是液态的油脂,都富含各种“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脂肪酸本来是弯曲的形状(天然的“顺式”状态),但在高温状态下,它的“打弯”部位就可能会扭动,倾向于转变成类似直链的状态,就是所谓的“反式”状态。油脂在精炼过程中的“脱臭”处理常常会用到200度以上的处理温度,这时候就会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同时,在180度以上长时间加热,比如油炸、油煎等过程当中,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加热的时间越长,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就越多。所以说,很多餐馆厨房都是反式脂肪的生产车间,因为那里的油要反复加热很多次,反式脂肪和苯并芘都越来越多。 又有人问了:为什么这样的坏东西能流行全球啊? 六七十年代当中,氢化植物油产品在美国极为流行。因为当时美国人对胆固醇深恶痛绝,而氢化植物油因为来自于植物,它完全不含有胆固醇,还比黄油便宜很多。很多人都高高兴兴地用它替代黄油,烹调食物,涂抹面包,制作各种冷饮和甜点。食品生产厂家觉得氢化植物油不仅便宜,还有个额外好处,那就是特别不容易坏,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其实就是微生物都讨厌这些食品,在营养这么差的东西上很难繁殖起来(人家微生物可清楚什么东西营养好了,人倒是比较愚昧)。 这种欢乐在中国一直持续到2000年以后,那时候我曾经看到央视广告上某著名品牌的汤圆骄傲地宣称馅料里“使用植物奶油”,当时我这个郁闷啊... 然而,从1956年开始,关于反式脂肪的负面报告不断出现。一份著名的研究报告对心脏病死亡患者的身体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反式脂肪酸比健康人明显高很多。上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个不含胆固醇的油脂可能不是好东西。陆续出现的大量研究报告逐渐揭开了它的狰狞面目——它比猪油坏,它比胆固醇可怕!它会降低“好胆固醇”,升高“坏胆固醇”;它还会促进动脉硬化、诱导血栓形成,让心脏病的危险大幅度上升。一项调查发现,反式脂肪在膳食总能量中的比例每上升2%(相当于每天吃4克),冠心病的危险就会上升23%。专家的一致结论是,反式脂肪没有什么最低无害剂量,人体根本不需要它,吃得越少越好。大量吃含反式脂肪的食物,和慢性自杀无异。 在灵长类动物中的长期研究发现,反式脂肪让人长胖的“能力”是正常不饱和脂肪酸的7倍,即便每天吃的能量不超标,常年吃它也会让人腰腹堆积肥肉。研究还发现,反式脂肪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强力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它还与大脑提前衰老有关,会促进老年痴呆的发生。 年轻人总觉得以上这些疾病和他们距离还太远,但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对各年龄的人都有害处。对孩子,它会干扰必需脂肪酸的利用,并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对年轻人,它会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不孕率上升的后果。 问题是,人们已经被含有反式脂肪的各种加工食品团团包围。酥脆饼干,曲奇,蛋挞,派,各种休闲点心,各种酥香面点,各种煎炸食品,起酥面包,巧克力布丁,巧克力热饮,巧克力酱,花生酱,植物奶油,冰激凌,奶茶,巧克力糖,奶油糖果,兑咖啡用的“奶”,装饰在蛋糕顶上的“鲜奶”,各种速冲香甜糊粉,甚至某些能冲出浓汤的粉状汤料......不知多少加工食品或多或少地含有反式脂肪,因为这些食品都热衷于使用来自氢化植物油的各种“美味配料”。 由于反式脂肪对健康的极大损害,有人把油脂氢化技术发明的那一年列入“人类灾难日”之一。各国科学界和有知识的国民都感觉不能再容忍它了。于是,丹麦政府2002年便制定法规,规定作为食品配料的油脂当中反式脂肪含量不能超过5%,2003年又把这个规定降到2%。2003年,美国FDA宣布要在2006年强制标示包装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量。随后,加拿大、荷兰、瑞典、德国等国家也规定食品必须标注反式脂肪。2006年,纽约市政府通过法规,要求在餐馆和加工食品中禁用含有反式脂肪的油脂。2007年,韩国要求加工食品降低反式脂肪含量。2009年,日本表示将要把反式脂肪纳入食品标签。我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也要求分步骤标注反式脂肪含量,并限制油脂原料的反式脂肪含量。可以说,反式脂肪在国际上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程度。 有专家说反式脂肪的害处堪比滴滴涕,很多人提出了异议。其实,如果从暴露水平来说,滴滴涕的害处根本比不上反式脂肪。因为滴滴涕没有人直接喝下去,它在食品中的残留量毕竟很低,是用百万分之几来计算的,总暴露量很小。而反式脂肪已经包围了多种加工食品,每天吃下去几克甚至十几克一点都不难,吃的量大了,吃的次数多了,害处自然就会增大。 据我国的调查和测定,市售油脂中很多品种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2%,有的氢化油产品高达40%以上。加工食品中超过2%的品种也非常多。其中以派类、酥脆饼干、曲奇、威化饼干、巧克力蛋糕、零售奶茶等含量最高。 我的学生在焙烤食品中的调查发现,含反式脂肪的配料如“氢化**油”、“植物起酥油”、“代可可脂”等已经深入焙烤食品。市售产品绝大部分都使用含氢化植物油的配料,而标注却极其混乱。总共调查的729个产品中,仅12个有反式脂肪酸标注,所占比例为1.65%。可见,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产品微乎其微。很多产品用“精炼植物油”“食用植物油”或“植物油”蒙混过去,还有很多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高档奶油”、“黄奶油”、“蛋糕油”、“酥油”、“酥皮油”、“麦淇淋”等让消费者一头雾水的词汇,使消费者无法知道其中是否有含反式脂肪的配料。 另一个学生在60家餐馆厨师中所做的调查发现,70%的厨师承认在制作面点类食品的时候会用到固体油,过去用猪油,而目前主要使用含有氢化植物油的产品。厨师表示,不用固体油,面点的口感就很难保证。可见,反式脂肪已经深入到餐馆烹调当中。 如果要在每一种包装食品和餐饮食品中检测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成本非常高,在我国国情下操作起来也比较难。不过,如果从源头把关,把那些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脂配料严格管理起来,规定其最高限量,操作起来就容易得多。油脂工业专家表示,已经掌握了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技术,可以生产出多种反式脂肪酸含量低,口感又同样理想的油脂。既然如此,政府为什么不早一点采取行动呢? 很多人忧心忡忡地说:我们还能吃什么?其实,逃避反式脂肪的方法很简单:老老实实地自己买菜做饭。新鲜蔬菜水果粮食谷物肉蛋当中,不含有人造的反式脂肪。用蒸煮炖和焯拌等传统烹调方法,也不会明显产生反式脂肪。 最令人庆幸的事情是: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那些食品,正好都是营养价值低、高能量高脂肪的食品。一辈子不吃它们,对健康有益无害,丝毫不必感觉遗憾。如果真的害怕反式脂肪,那就让我们远离那些高价格低营养的甜点、奶茶、休闲食品和煎炸食品,少买各种点心和饼干,多吃家人制作的传统三餐,回到新鲜天然、均衡营养的健康生活上来吧!后记: 其实,反式脂肪实在不算是个新话题了。不知我是不是中国第一个在健康媒体上呼吁关注反式脂肪的人,早在2003-2004年,就在《环球时报生命周刊》(如今《生命时报》的前身)和《健康顾问》杂志上撰写了相关的文章,呼吁人们注意食品中的氢化植物油,因为它含有反式脂肪。在2004年底,我的学生做了超市中各类食品中含氢化植物油配料的调查,配合着美国FDA要求标注食品中反式脂肪的新闻,在媒体刊登之后引起了第一次相关话题热潮——人们突然发现,原来反式脂肪就在自己的身边,很多健康界人士曾以为它还远在大洋彼岸,是发达国家的专利。 然而,这种关注只局限于健康专业人士和关注健康新闻的人们,在不知多少健康节目和健康报刊做过这个话题之后,普通百姓对此仍然了解甚少,直到最近的央视节目。但愿人们更多地意识到它的危害,特别是让孩子们从此远离那些低营养不健康食品,如此则民族幸甚! 为了让媒体的人容易找到相关内容,我把相关博文拢在一起,做了一个“反式脂肪”专栏。希望那些懒得一页一页翻找的人们能比较容易地看到从2005年到2010年的多篇相关文章。还有很多其他博文提到这个词

  • 【转帖】反式脂肪的知识

    “反式脂肪酸”?听到这个词汇,也许你会感到陌生。其实早在2006年的3月,北京市食品安全办以组织相关专家对油炸薯条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当时,“反式脂肪酸”这个新名词就曾经引起大家的关注。下面就了解一下它吧!反式脂肪,又称为反式脂肪酸、逆态脂肪酸或转脂肪酸。英语为“trans fatty acid”或“trans fats”。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和或多元不饱和)。动物的肉品或乳制品中天然所含的反式脂肪相当少;如果用天然脂肪反复煎炸,也会生成小量的反式脂肪。人类食用的反式脂肪主要来自经过部份氢化的植物油。“氢化”是在20世纪初期发明的食品工业技术,并于1911年被食用油品牌“Crisco”首次使用。部份氢化过程会改变脂肪的分子结构(让油更耐高温、不易变质,并且增加保存期限),但氢化过程也将一部份的脂肪改变为反式脂肪。由于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于长期保存等优点,此类脂肪被大量运用于市售包装食品、餐厅的煎炸食品中。和其他可在饮食中摄取的脂肪不同,反式脂肪对健康并无益处,也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1]。食用反式脂肪将会提高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率[2],因为它可令“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并使“好”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3]。世界各地的健康管理机构建议将反式脂肪的摄取量降至最低;一般认为,经过部份氢化的植物油和纯天然的植物油相比,前者对于健康造成的风险较大[4]。世界卫生组织不断在其《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实施全球战略》报告中,重申要‘逐步消除转脂肪酸’ [5] [6]。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饮食中仅应包含极小量的反式脂肪,低于每天摄取热量的1%[7]。以一个每日消耗2000卡的成人而言,这个量相当于每天摄取不超过2g。反式脂肪在少数国家中被严格管制,而较多国家要求食品制造商必须在产品上标注是否含有反式脂肪,而也有多起因反式脂肪而引起的法律诉讼正在进行(主要是针对速食店进行的诉讼)。许多食品公司已经主动的停止在产品中使用反式脂肪,或是增加不含反式脂肪的产品线。

  • 手性分析消旋体峰面积不等是什么问题?

    最近开始做手性分析,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分析一个消旋体,是我们实验室自己合成的,五元环的化合物,手性测试时,消旋体分开后,峰面积不相等。峰高也不同,一个高、一个矮,一个胖、一个瘦,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用的是大赛璐的AD-H柱,正相,流动相是正己烷和异丙醇,化合物是一个酸,一开始的时候加入了0.1%的TFA,但是检测时,刚开始会出现一个倒峰,而且杂质峰面积较大,消旋体峰面积不相同。所以后来不加TFA,倒峰没有了,杂质也少了,但是消旋体还是峰面积不相同。不知什么原因

  • 【资料】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也称反式脂肪,它可分两类:一类是天然的,一类是人工制造的。前者是牛羊肉和牛羊奶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不高,经过研究证明对人体没有危害;后者是在油脂加工和烹调过程中产生的,过量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人工制造的反式脂肪分为“有意生产”和“无意生产”。前者始于1910年的氢化技术,它可以让植物油具备动物油脂的功能,就是氢化油,后经研究证实,氢化油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无意生产”的反式脂肪酸,是在油脂加工或烹调过程中产生的,只要是液态油脂,都富含各种“不饱和脂肪酸”,用180℃以上高温长时间加热,比如油炸、油煎等,都会产生反式脂肪。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反式脂肪就越多。因此,长期、过量食用反式脂肪酸,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 【讨论】警惕健康杀手反式脂肪酸 鉴别要看食品成分

    反式脂肪酸——食品安全的隐患http://img.antpedia.com/attachments/2010/11/33393_201011261223201.jpg  近日,央视一则关于植物奶油(又称氢化油)危害的报道,再次将反式脂肪酸推至风口浪尖。据了解,反式脂肪酸又称反式脂肪或逆态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人造植物油脂,生活中常见的人造奶油、人造黄油都属于反式脂肪酸。制造反式脂肪酸的“氢化处理”过程可以防止分子被氧化,使液体油脂变成适合特殊用途的半固体油脂并延长保质期,因此受到许多糕点制造商的欢迎。  据报道,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一系列副作用,更是造成糖尿病的元凶。清远消费者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市民对反式脂肪酸知之甚少  “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没听说过。”市民小周由于工作较忙,经常错过正常吃饭时间,因此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总是装满各种零食,如饼干、蛋黄派等,但是他从没有听说过植物奶油,每次“入货”时,也不怎么留意食物的配料表,顶多是看一下什么品牌或什么口味的。有时候加夜班,为了提神也会喝咖啡。“我经常喝咖啡,也不觉得有啥问题。”  “小孩子喜欢吃饼干、薯条这些零食,一般都会储备一点这样的零食哄孩子。我不清楚什么是反式脂肪酸,只知道零食吃多了容易使人发胖,对牙齿也不好。”市民刘女士说,  记者发现,很多档次高低不一的蛋糕店大多有个相同之处:销售人员均宣称店里的蛋糕是真正的纯正奶油蛋糕。而这些蛋糕看起来确实细腻、美观,让人觉得胃口大开。  “大多数甜品店使用的奶油都是混合了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两种。动物奶油是由牛奶中的脂肪分离获得的,植物奶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盐、奶粉等加工而成的,也叫人造奶油。从口感上说,动物奶油口味更好一些,你到糕点店里闻到的那个香味多是来自这个东西。而植物奶油不含胆固醇,看起来好像比较健康。”一位有多年甜品制作经验的糕点师傅告诉记者。不过他私下里表示,听过植物奶油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好像对身体不太好,至于不好在哪里,他也说不清楚。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大多数市民表示一般只会看产品的品牌和保质期,至于配料当中的那些所谓的“植物奶油”、“植脂末”则完全看不懂,也不在意,更不知道它们有什么危害。  一些人则认为植物奶油更好,是动物奶油脂肪含量太高而出现的替代品。  “植物”不等同于“健康”  据了解,氢化油可以说是健康的头号杀手,因为自然界很少有氢化油的存在,人类自古以来的食物里也几乎没有这种东西。由于反式脂肪酸在我们身体里是完全不被接受的,所以会导致体内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  “其实,‘植物’的不一定就是健康的。”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对媒体表示,植物油加氢可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室温下更稳定的固态反式脂肪酸,这种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比饱和脂肪酸更大。  人体每天所需的脂肪总量是固定的,除了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饱和脂肪酸,但是每天所需的总量有限,过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容易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营养学专家指出,所谓的“植物黄油”和“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人造脂肪”等,其实都是氢化植物油。“除了含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氢化植物油中还含有非常多的饱和脂肪酸,虽然还带着‘植物’两个字,但它比猪油所含的饱和脂肪酸还多!”  根据有关研究,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般有:降低记忆力;发胖;引发冠心病,形成血栓;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会对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反式脂肪酸广泛存在  除了植脂末、氢化植物油之外,不少食品的成分表中标注含有“精炼植物油”、“植物奶油”等成分,其实这些油脂中都含有氢化油。换句话说,这些食品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据了解,真正的奶油是以全脂鲜奶为原料的,但记者在一家蛋糕店看到,该店使用的人造奶油的外包装上显示,其配料主要为水、白砂糖、精炼玉米油、氢化棕榈油等,没有一点奶的成分。  一位有多年甜品制作经验的糕点师傅告诉记者,糕点行业内制作蛋糕用的“奶油”其实很少采用纯正奶油。因为纯奶油较难成型,放在冰箱里两个小时就会溶化,没法保存;而大家购买的奶油蛋糕大都质地松软,口感细腻,间隙小,有“卖相”,还可以冷藏两三天。“现在大多数甜品店里用的奶油都是混合了植物奶油的。”  植脂奶油”的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脂,再加上乳化剂、稳定剂、蛋白质、糖、食盐、色素、水、香精等辅料制成。这种“植物奶油”有着非常好的口感,高档植脂奶油可以做到入口即化,而且不容易变质。很多糕饼企业买来用在生日蛋糕、面包夹心等食品里。  夹心饼干、薯片、早餐麦片、方便面、方便汤、蛋黄派、多纳圈、巧克力、咖啡伴侣、沙拉酱、冰淇淋、速冻汤圆、糖果、色拉……在清远各大超市的食品货架上,到处可见含有“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成分的食品。  记者在超市看到,不少袋装甜点中,虽然没有写含有“植物奶油”或者“植脂末”,但是,却标注含类似“精炼植物油”或者“起酥油”。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听起来好像食用油的物质其实多是由氢化棕榈油、氢化大豆油、氢化椰子油等物质组成,而这些均是“氢化油”的不同叫法,甚至不少被简单写成“奶油”的成分,也很有可能就是“氢化油”。  据广州媒体报道,在同一间超市里,95种饼干里有36种含人造脂肪,51种蛋糕点心里有19种含人造脂肪,16种咖啡伴侣全部含人造脂肪,31种麦片里有22种含人造脂肪。  有关媒体报道,2005年至2009年,一项中国食品油脂含量、反式脂肪酸种类含量的调查显示,抽检食品中87%的样品含有反式脂肪酸。包括所有的奶酪制品;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油炸薯条类小吃等;约90%的冰激凌以及80%的人造奶油、71%的饼干。  另外,有专业人士指出,自然界也存在反式脂肪酸,当不饱和脂肪酸被反刍动物(如牛)消化时,脂肪酸在动物瘤胃中被细菌部分氢化。牛奶、乳制品、牛肉和羊肉的脂肪中都能发现反式脂肪酸,占2%—9%。鸡和猪也通过饲料吸收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因此进入猪肉和家禽产品中。  “物美价廉”惹的祸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脱脂牛奶比起全脂牛奶,口感、香味都差远了,这就是脂肪在起作用。”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赵明说,添加了脂肪之后,食物的香味更加扑鼻,口感也更好,这是面包、饼干、奶茶、冰激凌等中都会添加脂肪的原因,植物奶油就是一种反式脂肪。  植物奶油最初是用来代替价格比较昂贵的动物奶油的。和动物奶油不太一样的是,植物油脂是一种液体,所以要通过氢化处理改变植物油脂性质,使之成为固体或半固体,方便运输与加工。与植物奶油类似,咖啡伴侣中的“植脂末”也是因为有相同的加工需要。  而薯条、薯片中含有的氢化油则是从另外一种渠道产生的。“植物油脂中含有不饱和脂肪,这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在高温的环境下会产生变性,形成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反式脂肪,所以薯条、薯片中的氢化油更多的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为什么众多的商家都选择使用这种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的“植物奶油”呢?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植物奶油”的低成本是关键。“植物奶油比鲜奶油的成本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食品企业采购人员在回答记者的疑问时说,“一箱植物奶油只需要100多元,可以制作出十几个或几十个蛋糕,而同样的一箱淡牛奶就需要花几百元。如果将这个差价乘以几千几万再乘以年数,你想想看,那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了。”  面包、蛋糕、饼干、奶茶、薯条、薯片、冰激凌、咖啡……不知不觉中,植物油脂偷偷“占领”了我们的胃。为什么“遍地”都是植物奶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口感好,二是加工的需要,三是价格低廉。

  • 原机配有小容积旋光管的旋光仪。

    领导打算购买旋光仪,要求是原厂配备小容积的旋光管(1 ml 左右或以下)。想请问各位用过的以下旋光仪,那种更好一些(准确、耐用、售后、旋光管加液的方便性等),价格如何(有个大概的区间就行)?(JASCO,PE、ATAGo,安东帕,鲁道夫,等),要的比较急,所以想先筛选一下,再询价。国产的是不是都没有原机配备小容积的旋光管?谢谢了。

  • 反式脂防酸

    根据GB/T22110-2008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标准前面所需标准品是十个,后面所附谱图是另外的反式脂肪酸,到底需要多少种标准品?

  • 反式脂肪酸

    请教各位老师,最近刚刚接触GB 5413.36-2010反式脂肪酸的测定,做加标回收时,是用反式脂肪酸加标还是反式脂肪酸酯加标呢?如果用反式脂肪酸酯加标,回收率会不会低呢?还有标准上没有给回收率范围,要按照27404规定的做吗?

  • 【原创】工業區外的小攤飲食!

    在珠三角,大大小小的工業區充斥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然而連接這一個個工業區的不是別的,就是為這些工業區的普通員工提供飲食的小攤,駐紮在街道兩旁,架鍋起灶,每逢下班高峰,整個街道就像是哪個飯店的廚房,鍋聲瓢聲吆喝聲伴隨著不斷經過車輛的喇叭聲,場面極其夸張。然而隱藏在喧囂下的是這些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普工的健康危機,而這種危機就藏在這些小攤的鍋盆裡:在一次不經意中,我發現了這些小攤的炒菜用油,我驚奇的發現,基本大部分的攤位用的油都是一種外觀,渾濁不堪,色如機車潤滑油脂,在我看了幾家後,我心頭的疑惑更大了,這也不像是我之前了解的地溝油,那會是怎麼樣的油,而且如此廣泛的運用如此不明來歷的油,讓我不免對我們這些打工姐妹兄弟產生憐憫之心!

  •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file:///f:/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360se6/User Data/temp/37d12f2eb9389b508cbb6bdd8635e5dde6116efd.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1/201501221602_532939_1610895_3.jpg 脂肪酸 (Fatty Acid)是一类羧酸化合物,由碳氢组成的烃类基团连结羧基所构成。脂肪,就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这些脂肪酸分子可以是饱和的,即所有碳原子相互连接,饱和的分子室温下是固态。当链中碳原子以双键连接时,脂肪酸分子可以是不饱和的。当一个双键形成时,这个链存在两种形式:顺式和反式。顺式(cis)键看起来象U型,反式(trans)键看起来象线形。顺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液态如植物油,反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固态。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有天然存在和人工制造两种情况。人乳和牛乳中都天然存在反式脂肪酸,牛奶中反式脂肪酸约占脂肪酸总量的4—9%,人乳约占2—6%。 反式脂肪酸是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改性后的油称为氢化油)。这种加工可防止油脂变质,改变风味, 反式脂肪酸中至少含有一个反式构型双键的脂肪酸,即C=C结合的氢在两侧, 而顺式结构的脂肪酸中C=C结合的氢只在同侧。存在情况 在外用餐时,多数饮食业者和小贩等用来煎炸食物的油是经氢化的固体油脂,尤其是一用再用的回锅油,因煎炸过程使脂肪结构一再改变,反式脂肪有增无减。 在烘焙蛋糕时,也多采用反式脂肪。 零食是反式脂肪的另一大来源,如饼干、炸薯片等可保存一两年的零食,为增加食品味道的稳定性,多采用反式脂肪来制造化学性质 反式脂肪酸是所有含有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其双键上两个碳原子结合的两个氢原子分别在碳链的两侧,其空间构象呈线性,与之相对应的是顺式脂肪酸,其双键上两个碳原子结合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同侧,其空间构象呈弯曲状。由于它们的立体结构不同,首先,二者的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顺式脂肪酸多为液态,熔点较低;而TFA多为固态或半固态,熔点较高。其次,二者的生物学作用也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TFA对机体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干扰、对血脂和脂蛋白的影响及对胎儿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应用食品添加 为增加货架期和产品稳定性而添加氢化油的产品中都可以发现反式脂肪酸。包括薄脆饼干、焙烤食品、谷类食品面包、快餐如炸薯条、炸鱼、洋葱圈、人造黄油特别是粘性人造黄油。产品类型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百分比牛奶、羊奶 3 % ~5 %反刍动物体脂 4% ~1 1 %氢化植物油  14.2%~34.3%起酥油  7.3%~31.7%硬质黄油 1.6%~23.1%面包和丹麦糕 37%炸鸡和法式油炸土豆 36%炸薯条   35%糖果类脂肪 27% 另外,.卫生部2007年12月颁布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时,可标示为0。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食品配料表里明明有植脂末、氢化油,但是标签中标注反式脂肪为0的原因。今后买食品时应仔细,因为标注反式脂肪为0的食物不一定就不含有反式脂肪。 日常生活中,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很多,诸如蛋糕、糕点、饼干、面包、印度抛饼、沙拉酱、炸薯条、炸薯片、爆米花、巧克力、冰淇淋。蛋黄派……凡是松软香甜,口味独特 的含油(植物奶油、人造黄油等)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原因是,用植物油催化加氢制取脂肪时,反式脂肪酸也同时生成了。 一般来说,口感很香、脆、滑的多油食物就可能使用了部分氢化植物油,富含氢化植物油的食品就可能有反式脂肪酸。如饼干、巧克力派、蛋黄派、布丁蛋糕、糖果、冰淇淋等等。还有速食店和西式快餐店的食物也常常使用氢化油脂。现制现售的奶茶尤其要注意,因为它“乳化”“滑润”的状态特性需要氢化植物油。检测脂肪酸甲酯( 顺/ 反异构体)色谱柱 DM-2560 100 m x 0.25 mm x 0.20 μm货号 8858应用索引 CFR00652样品 10 mg/mL 顺反脂肪酸甲酯混标, 溶于二氯甲烷进样方式 分流, 20:1, 1 μL, 225 oC柱温 100 oC ( 4 min ) - 240 oC ( 10 min ), 3 oC/min载气 H2, 1.2 mL/min检测器 FID, 250 oC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1/201501221603_532941_1610895_3.jpg自我保护常见食品 反式脂肪酸没有列在现行的食品营养标签中,但有其他方法确定产品中是否含反式脂肪酸。最好的方法是看食品组分,如果一种食品标示使用转化脂肪,氢化棕榈油,人造植物黄油等等,那么这种产品含反式脂肪酸。 此外,食品包装成分种类标示一般是依按含量高低顺序排列,如果以上名称出现在产品前面,可推测反式脂肪含量高。 常见含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有:珍珠奶茶,薯条,薯片;蛋黄派或草莓派;大部分饼干;方便面;泡芙,薄脆饼,油酥饼,麻花;巧克力,沙拉酱;奶油蛋糕,奶油面包;冰淇淋;咖啡伴侣或速溶咖啡。据报道:前市面的珍珠奶茶多是用奶精、色素、香精和木薯粉(指奶茶中的珍珠)及自来水制成。而奶精主要成分氢化植物油,是一种反式脂肪酸。专家指出:每天一杯500毫升珍珠奶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已超出正常人体承受极限,饮用者易患心血管疾病。记者暗访得知:1公斤奶精可调配100杯奶茶,平均每杯成本只有4至6角钱,而售价却高达3至6元不等。 当看到人造黄油时,最好使用最软的一种,通常这种含最少量的反式脂肪酸。最后,记住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中含少量或不含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预防 首先,应当适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我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建议,每日植物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克至30克,而我们实际平均每天吃了将近40克,还有很多人超过了40克,即使从合理膳食的角度考虑,这也是不健康的。其次,含氢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如威化饼干、奶油面包、派、夹心饼干等食物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不宜过多食用。食物多样化、平衡膳食、适量运动是保证健康的基础。 天津医科大学营养学副教授王宝亭认为,反式脂肪酸由于是非天然的成分,所以很难被人体适应,摄入后会出现各种不适反应。沙拉酱、起酥油、人造黄油等食品制造原料是主要用于西餐的配料,如果能够延续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基本上可以避免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再有,一些饭店出售的面食中,可能也含有反式脂肪酸,人们在外就餐点菜时要特别注意。另外,人们在超市选购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购买含有植物氢化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等成分的食物。由于烹饪加工也会使食用油产生反式脂肪酸,所以要减少油脂的反复使用,戒除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