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小鼠前列腺癌细胞

仪器信息网小鼠前列腺癌细胞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小鼠前列腺癌细胞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小鼠前列腺癌细胞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小鼠前列腺癌细胞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相关的解决方案。

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相关的资讯

  • 华东师大研究揭示抗疟剂显现治疗前列腺癌潜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易正芳及同事近日的一项新研究报告称,抗疟化合物可抑制小鼠前列腺癌和肿瘤转移。相关成果12月14日凌晨发表于《自然—通讯》。前列腺癌的生长依赖雄性激素及其受体。临床试验表明,可阻断雄激素受体的药物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策略。但前列腺癌可能对这些药物表现出抵抗性,因为雄激素受体有替代表达形式,而目前的药物无法抑制它们。为了寻找新型雄激素受体阻断剂,研究人员对自然化合物库进行了筛选,发现抗疟剂臭椿酮是可以阻断所有不同形式雄激素受体的有力抑制剂。在细胞和小鼠中,该药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肿瘤转移形成。事实上,该药与影响雄激素受体稳定性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内的受体降解。研究者认为可考虑使用该药治疗对现有疗法具有抵抗力的前列腺癌,而且它有助于推动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 狗狗VS电子鼻:通过“嗅觉”检测前列腺癌,谁更胜一筹?
    众所周知,犬类的嗅觉十分灵敏,它们的鼻子有2亿种气味受体,这使得它们能够检测到人们无法检测到的微量气味。如今,嗅探犬已经是一种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犬类职业,它们会在机场等危险场所检测枪支、爆炸物和毒品,同时,科学家们也会训练它们通过嗅觉去检测一些疾病。  近年来,新发现表明犬类能够准确检测癫痫发作以及乳房和肺部的恶性肿瘤,而最近,有国际研究团队进一步证明,犬类能够闻到由前列腺肿瘤释放到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 的气味,甚至比用于检测气味和味道的人工传感设备电子鼻更加精确,这一研究再次验证了犬类在检测人类疾病方面的可行性,同时也为电子鼻这项模仿狗狗嗅觉的产品打开了医疗领域的发展空间。  该研究以“MP30-17 A Double Blind,Prospective Study For Prostate Cancer Diagnosis in Urine Sample: Accuracy ofThe Electronic Nose Compared To Highly Trained Dogs”为题发布在《AUA Journals》。  此次的研究是一项双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人员以2只训练有素的曾进行过爆炸检测的德国牧羊犬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在识别尿液样本中前列腺癌特异性VOC的准确度。同时,该研究由 126 名参与者组成,他们被分为两组:前列腺癌组(n=66)和对照组(n=60)。前列腺癌组专全部为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范围覆盖疾病早期到晚期,对照组包括男性和女性,其中一些人患有癌症,一些人没有,而且对照组中没有人患有前列腺癌。每个患者会准备两个尿液样本,第一批样本被用于2只德国牧羊犬的识别,第二批样本被用于电子鼻的检测分析。  试验结果显示,这两只德国牧羊犬能够以近 98% 的准确率检测到研究对象尿液中的 VOC,每只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接近99%和98% 而相比之下,电子鼻能够以84%的准确率检测前列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5% 和 82%。此外,当只考虑检测年龄在45岁的男性群体时,两只德牧能够以近 99%的准确度检测前列腺癌,而电子鼻的准确度为 82%。犬类识别疾病的能力更胜一筹,但是电子鼻的数据也让人看到了技术更迭后的发展潜力。  该研究证明,犬类在疾病领域的诊断性能是值得信赖的,但是,因为其成本过高等问题,通过仿生学研发的电子鼻或许会因其易于重复、低成本、高度准确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美国泌尿外科协会发言人Stacy Loeb博士表示:“我们都知道嗅觉对犬类来说是一种超能力,在一个充满科技的世界里,它们似乎比我们最先进的技术更能自然地筛查前列腺癌,也希望科学技术可以从它们身上学到更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赶超。”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无创筛查前列腺癌新方法
    2014年9月2日华盛顿 癌症筛查是预防癌症死亡的极其重要的工具,越早发现病例越可及早治疗。尽管现存已有很多对不同类型的癌症的筛查方法,仍然需要更安全,廉价,和有效的筛查方法来挽救更多的生命。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近日,由中国广东医学院的李绍新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证实了一种无创筛查前列腺癌的新方法的潜力。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成功测试了这项方法&mdash 它结合了已存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一种新的精密的分析算法技术&mdash 支持向量机。   如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联合物理协会(AIP)出版的《应用物理快报》中的新文章 所述,他们对68个健康志愿者和93个被临床确诊罹患前列腺癌的病人的血液样本进行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新技术对癌症病例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8.1%。   如果该项技术在临床实验中被证明安全有效,那么它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工具,帮助医生和患者促进前列腺癌症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李博士说。   &ldquo 结果表明, 无标记血清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有很大潜力被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无创筛查,&rdquo 李博士说。&ldquo 和传统的筛查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非创伤性,高敏感性和简单。&rdquo   一种常见的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首要癌症死因。每年有899,000新增病例,死亡人数达260,000,占全球范围内癌症致死人数的6%。1/6的男性会在他们的一生中罹患这种癌症。   多年来, 尽管通过检测蛋白质标记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浓度提升就可以筛查前列腺癌症的早期病例,但这种方法远不完美,因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的提升可以是由很多和癌症无关的因素引起的。这样就会导致过度诊断,不舒服的组织活检和其他不必要的治疗,价格昂贵而且会有严重的副作用。 正因为如此,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目前(USPSTF)不建议基于PSA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   据李博士所说,已经有很多科学家在考虑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应用在癌症检测方面,因为这种具有表面敏感性的光谱技术已经问世好多年,其敏感性可识别低丰度关键分子,如污染物表面的杀虫剂残留。这就使得这项光谱技术可完美的应用于辨别DNA, 蛋白质和脂肪分子的细微信号, 也是李博士的团队所致力研究的方向。   李博士说,挑战在于如果有光谱信号的改变,变化往往是非常细微的。对比从68个健康志愿者和93个前列腺癌症病人身上抽取的血清样本,二者光谱信号的差别十分微小几乎探测不出来。为了准确地区分这些血清样本,李博士的研究组使用了强大的光谱数据处理算法技术&mdash 支持向量机, 这样才有效地显示出了样本光谱信号的区别。   李博士说,尽管这项工作还是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研究结果已经显示出血清拉曼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在无创前列腺癌症的筛查方面的潜力。李博士补充说,下一步的研究将对现有方法做进一步的改进,并探索该技术是否能被用于区分癌症的分期。   该研究文章, "Noninvasive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based on serum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s authored by Shaoxin Li, Yanjiao Zhang, Junfa Xu, Linfang Li, Qiuyao Zeng, Lin Lin, Zhouyi Guo, Zhiming Liu, Honglian Xiong and Songhao Liu,于2014年9月2日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过此日期,可通过http://scitation.aip.org/content/aip/journal/apl/105/9/10.1063/1.4892667在线访问。   文章的作者来自广东医学院,广东省医学分子医学诊断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师范大学。
  • Genomic: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检测试剂盒2015年实现盈利
    背景  2015年1月12日-15日,第33届JP摩根健康投融资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往年大会上,各家公司都派出重量级阵营,公布上年度经营业绩,发布最新产品,给市场打入强心剂,以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Genomic Health公司执行总裁Kim Popovits在大会上总结了公司的经营目标以及发展里程。 Genomic Health公司执行总裁Kim Popovits   目前,该公司的乳腺癌检测产品Oncotype DX,已经累积检测超过50万份案例。从2013年启动前列腺癌检测,至今已超过1300位医生在推广使用该公司的试剂盒,今年秋天将进行第二阶段的验证研究。虽然Popovits没有明确时间节点,但表明医疗保险报销将是下一个关键转折点。她同时强调,用于检测乳腺癌的Oncotype DX DCIS产品是公司主推产品。根据上个月报告中对1500名患者的案例分析结果显示,Oncotype DX DCIS试剂盒能够准确预测保乳手术后,未来十年内局部复发的风险性。在美国大约5万妇女进行了DCIS检测。   Genomic Health在全球大约有20亿美元的市场需求,仅在西欧地区就至少有4亿美元。该公司在某些地区直接进行销售推广,在2015年这种模式将增加公司产品的市场普及率。在德国大约有2万5千个患者选用了该公司的检测服务,占约20%的市场。在英国有2万个用户,将近10%的市场比例。   一年前,该公司推出液体活检的项目,到2016年将推出基于该技术的检测服务。目前,该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产品总共占据30亿美元市场。增加液体活检后,公司未来几年的市场将扩大到50亿美元。   Genomic Health公司研发部高级执行副总裁Steve Shak在分会讨论中表示,公司计划收集更多的数据来证明产品的有效性。首先公司会选择一个测试平台,然后与用户进行协商。   2015年,该公司希望:1.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检测试剂盒能在年底前实现盈利 2.占据美国乳腺浸润性癌症检测市场的90% 3.增加美国市场DCIS检测的采用率 4.在英国完成检测报销申请 5.实现前列腺癌检测的医疗保险 6.推进液体活检项目。
  • 新型电子鼻:能检测癌细胞并辨别其侵略性
    坊间指狗狗能透过嗅觉来侦测癌细胞,于是研究人员将灵敏的化学物质与光学探测器结合、制造出一种“电子鼻”,号称不只能让各种癌症现形,还可辨别该癌细胞是否具侵略性。   该仍在实验室阶段的电子鼻侦测系统,是由来自美国麻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化学家,以及与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的生物学家、材料学家的共同研究成果,他们希望能进一步开发出各种癌症通用的血液测试仪器。   “狗狗或许能侦测到癌症,不过牠们不会告诉你那是哪种癌症以及其危险程度 ”麻州大学的化学家Vincent Rotello表示 他正与研究教授、也是一位专长癌症检测的兽医Joseph Jerry一起工作。而为了要复制狗狗的能力并使其精确化,他们与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Uwe Bunz合作,打造了一种以金纳米粒子为基础的材料。   研 究人员发现,就像红、蓝、绿三原色可混合出各种色彩,不同种类的奈米粒子能混合在一起以覆盖整个癌细胞谱(spectrum) 而这种“类三原色 (RGB-like)」的发光奈米粒子,能与血液或组织样本混合在一起,然后包覆住可疑的细胞。根据那些被照亮的粒子结合状况,就能辨别那些癌细胞是否具 转移性。   Rotello表示,现在虽有针对特定癌抗原的血液检测方法,因而能发现前列腺癌等症状 不过这种测试无法辨别癌细胞是否具侵略性、以决定该如何处理:“我们的方案是第一次就能检测出各种癌症,以及其危险程度。”   下 一步,研究人员将把此检测方案,由动物实验(现在是用老鼠)阶段进展至人类血液的测试 “在人类的血液里有各种不同的、由各种器官蜕化(slough off)的细胞,能被分离与分析出来。”Rotello表示:“而我们就能利用我们的电子鼻来进行简易的血液测试,并检测出各种癌症。”   研究团队所开发出的聚合物涂层,又称做PPE (para-phenyleneethynylene),当把纳米粒子表层的金取代时,就有发光的能力 当细胞附着在其上,就能用其产生的光谱来检测出细胞的种类。用激光就能使该种纳米粒子发光。坊间指狗狗能透过嗅觉来侦测癌细胞,于是研究人员将灵敏的化学物质与光学探测器结合、制造出一种“电子鼻”,号称不只能让各种癌症现形,还可辨别该癌细胞是否具侵略性。   该仍在实验室阶段的电子鼻侦测系统,是由来自美国麻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化学家,以及与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的生物学家、材料学家的共同研究成果,他们希望能进一步开发出各种癌症通用的血液测试仪器。   “狗狗或许能侦测到癌症,不过牠们不会告诉你那是哪种癌症以及其危险程度 ”麻州大学的化学家Vincent Rotello表示 他正与研究教授、也是一位专长癌症检测的兽医Joseph Jerry一起工作。而为了要复制狗狗的能力并使其精确化,他们与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Uwe Bunz合作,打造了一种以金纳米粒子为基础的材料。   研 究人员发现,就像红、蓝、绿三原色可混合出各种色彩,不同种类的奈米粒子能混合在一起以覆盖整个癌细胞谱(spectrum) 而这种“类三原色 (RGB-like)」的发光奈米粒子,能与血液或组织样本混合在一起,然后包覆住可疑的细胞。根据那些被照亮的粒子结合状况,就能辨别那些癌细胞是否具 转移性。   Rotello表示,现在虽有针对特定癌抗原的血液检测方法,因而能发现前列腺癌等症状 不过这种测试无法辨别癌细胞是否具侵略性、以决定该如何处理:“我们的方案是第一次就能检测出各种癌症,以及其危险程度。”   下 一步,研究人员将把此检测方案,由动物实验(现在是用老鼠)阶段进展至人类血液的测试 “在人类的血液里有各种不同的、由各种器官蜕化(slough off)的细胞,能被分离与分析出来。”Rotello表示:“而我们就能利用我们的电子鼻来进行简易的血液测试,并检测出各种癌症。”   研究团队所开发出的聚合物涂层,又称做PPE (para-phenyleneethynylene),当把纳米粒子表层的金取代时,就有发光的能力 当细胞附着在其上,就能用其产生的光谱来检测出细胞的种类。用激光就能使该种纳米粒子发光。坊间指狗狗能透过嗅觉来侦测癌细胞,于是研究人员将灵敏的化学物质与光学探测器结合、制造出一种“电子鼻”,号称不只能让各种癌症现形,还可辨别该癌细胞是否具侵略性。   该仍在实验室阶段的电子鼻侦测系统,是由来自美国麻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化学家,以及与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的生物学家、材料学家的共同研究成果,他们希望能进一步开发出各种癌症通用的血液测试仪器。   “狗狗或许能侦测到癌症,不过牠们不会告诉你那是哪种癌症以及其危险程度 ”麻州大学的化学家Vincent Rotello表示 他正与研究教授、也是一位专长癌症检测的兽医Joseph Jerry一起工作。而为了要复制狗狗的能力并使其精确化,他们与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Uwe Bunz合作,打造了一种以金纳米粒子为基础的材料。   研 究人员发现,就像红、蓝、绿三原色可混合出各种色彩,不同种类的奈米粒子能混合在一起以覆盖整个癌细胞谱(spectrum) 而这种“类三原色 (RGB-like)」的发光奈米粒子,能与血液或组织样本混合在一起,然后包覆住可疑的细胞。根据那些被照亮的粒子结合状况,就能辨别那些癌细胞是否具 转移性。   Rotello表示,现在虽有针对特定癌抗原的血液检测方法,因而能发现前列腺癌等症状 不过这种测试无法辨别癌细胞是否具侵略性、以决定该如何处理:“我们的方案是第一次就能检测出各种癌症,以及其危险程度。”   下 一步,研究人员将把此检测方案,由动物实验(现在是用老鼠)阶段进展至人类血液的测试 “在人类的血液里有各种不同的、由各种器官蜕化(slough off)的细胞,能被分离与分析出来。”Rotello表示:“而我们就能利用我们的电子鼻来进行简易的血液测试,并检测出各种癌症。”   研究团队所开发出的聚合物涂层,又称做PPE (para-phenyleneethynylene),当把纳米粒子表层的金取代时,就有发光的能力 当细胞附着在其上,就能用其产生的光谱来检测出细胞的种类。用激光就能使该种纳米粒子发光。
  • 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存在一种能消灭癌细胞的抗体
    癌症一直是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最严重的疾病,科学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治疗癌症的有效药物。据广州优瓦标准品网的了解,近日日本冈山大学医院宣布,其研究人员在人体血液中发现了一种能遏制癌细胞增殖并消灭癌细胞的抗体,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出副作用较小的化疗药物。  在健康人的体内,每天都会出现数千个癌细胞,不过都被各种抗体和免疫细胞清理掉了,但是科学家还不清楚其中的机制。该院研究人员注意到,在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L29得以高度表达,而人体血液中就存在核糖体蛋白L29的抗体。研究人员将每毫升中含有5微克(1微克是百万分之一克)抗体的溶液滴到人类肝癌细胞上,再调查癌细胞的增殖状况。结果发现,癌细胞的增殖减少40%。  研究还发现,这种抗体能够遏制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增殖。研究人员指出,血液中的抗体与核糖体蛋白L29结合后,能够遏制后者的功能,使癌细胞难以分裂,从而凋亡,因此这种抗体应该就是构成人体内肿瘤免疫系统的物质之一。  这项发现是近期来对癌症治疗研究的最新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出对治疗癌症更有效的化疗药物,给身患癌症的患者带来福音。对于目前治疗癌症的相关药物,广州优瓦能够为癌症科研实验提供各类标准品,如需要,敬请拨打我司服务专线咨询详情:020-81215950!
  • 显微镜下的癌细胞竟这么美!医学大家谈肿瘤治疗医术与艺术
    p & nbsp & nbsp & nbsp 良医修良术!在人类与肿瘤“过招”的百年历史上,一代代医学专家拓荒前行,从外科手术到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人类取得过很多彪炳战绩,但走进今天,谁也不敢说完全征服肿瘤。 /p p   当肿瘤逐渐成为一种蔓延全球的慢性病,今时今日,我们当如何看待肿瘤,如何面对肿瘤患者? 是应该相信依靠技术能消灭所有疾病乃至肿瘤,还是对生命保有敬畏之心?是信奉“技术至上”,还是承认医学技术的局限,以医学人文之光来拓展救治病人的边界?1964年,美国大学医学生在“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加入了这样一段话:“我要牢记,医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温暖、同情和理解,可能比手术刀或药物更为有效。”可见,高尚的医德与对人性的关照是全球从医人共同的核心品德。 /p p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显微镜下看肿瘤细胞,画风完全不同—— /strong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6px " title=" " alt=" 40301_p38_b.jpg" src=" http://whb.news365.com.cn/u/cms/www/201803/01085709p4o0.jpg" height=" 336"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显微镜下的乳腺癌细胞 /strong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88px " title=" " alt=" 40301_p47_b.jpg" src=" http://whb.news365.com.cn/u/cms/www/201803/01085201fa2w.jpg" height=" 388"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肺癌细胞 /strong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600px " title=" " alt=" 40301_p50_b.jpg" src=" http://whb.news365.com.cn/u/cms/www/201803/010852414iqq.jpg" height=" 6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卵巢癌细胞 /strong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74px " title=" " alt=" 40301_p53_b.jpg" src=" http://whb.news365.com.cn/u/cms/www/201803/01085330mdsq.jpg" height=" 47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肾癌细胞 /strong /p p   融医学之严谨,于治疗之匠心,3月3日,一场医学与艺术的大戏“CSCO一赛诺菲肿瘤治疗艺术高峰论坛”将在上海拉开帷幕。作为业内最高水准的肿瘤学术交流平台,名医大家将共聚浦江,畅谈中国的肿瘤学进展与热点,探讨肿瘤治疗的医术与艺术。 /p p   strong  孙颖浩:仁心和创新是医者的永恒信念和追求 /strong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682px " title=" " alt=" 40301_p41_b.jpg" src=" http://whb.cn/u/cms/www/201803/01084523d2q3.jpg" height=" 682"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孙颖浩,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亚洲泌尿外科学会前任主席、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p p   “求技、求艺、求道——这是医生的三重境界。”孙颖浩常常对刚工作的医生们说,“求技让你成为医生,求艺让你成为优秀的医生,而求道才能让你成为真正的临床科学家。” /p p   多年来奋战在前列腺癌疾病治疗第一线,孙颖浩看到当代医学界,往往太过于强调技术上的进步,却忽略了人文层面的关怀。“医生,始终是帮助人温暖人的职业。” 孙颖浩说:“有100个病人,99个都治好了,只有1个没治好,从这个病人的角度来看,就是100℅的不成功!”他如此形象地形容自己口中常常提到的“仁心”,告诫年轻医生要对每个病人都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p p   唯有常怀仁心,方能施以医道。 /p p   古拉丁语中有句谚语,叫做“医学是最高贵的艺术”(Medicine is the noblest of all arts)。艺术需要原创,唯有原创的艺术品才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孙颖浩认为,作为一名医生,不能在各种科学指标的量化考核面前迷失了自己,甚至丧失了医生应有的价值观,那样就变成了高级技工。现代医学的发展呼唤医生的“原创性”,要大胆地创新和突破,才能真正帮助到病人,才能切实促进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 /p p   唯有不断创新,方能得以永恒。 /p p   目前,前列腺癌在我国以12.9%的增长速度逐年高发,日益成为泌尿男生殖肿瘤发病第一位的疾病,临床上大批患者以渴望的眼神看着医生,期盼着诊疗技术能够进步、进步、再进步一些。 /p p   “面对癌症,手术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尽管拿了多年的手术刀,如今,孙颖浩却有所选择地以物理能量治疗代替手术,“外科医生的伟大之处在于敢在上帝的艺术品上动刀子,这是因为我们有着对人体解剖的深刻了解,但是外科手术却又是通过破坏解剖结构来实现的。”孙颖浩认为,如何能够通过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应是当代肿瘤外科医生普遍深刻思考的问题。 /p p   物理能量治疗,就是通过电能、热能、激光等方式,针对肿瘤区域,精准进行靶向治疗,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恢复快等优点———这也就是孙颖浩口中常讲的“无刀胜有刀!” /p p   从牵头构建前列腺癌多层次早期诊断体系、到创建开放和微创前列腺癌改良根治术,再到创立前列腺癌围手术期危险分层评估体系、前列腺癌物理能量治疗中心??一系列孙颖浩提出的专业术语背后,是他坚守在临床一线度过的20多载岁月,是他在全国60多所三甲医院已广泛铺开的关键诊疗技术,当然,还有2万余名已重获新生的患者。 /p p   医学有崖,大爱无疆,孙颖浩就是这样一点点拓展着医学的边界,改变着患者的命运。在小小的前列腺上,让肿瘤治疗绽放出最闪耀的光芒,成就了一个肿瘤医生的艺术! /p p   “胸怀天下,济苍生,安黎元”。作为一名军医,孙颖浩秉持着“达则兼济天下”的愿望,他反复自问:“我已经在专业上取得了成就,那么为国家、为推动整个泌尿外科学科的发展,我还能做什么呢?” /p p   在他的号召下,“扁鹊医师团”应运而生。自2016年起,孙颖浩带领医师团走进全国各地的基层医院开展义诊,积极帮助患者解决病痛。 /p p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早在2013年,孙颖浩就倡导并身体力行带领一线城市的中青年专家走进基层,将最先进的手术、治疗知识,方法与更多的泌尿外科同仁们交流。2017年,他推行的“研究型医生、研究型科室”医疗模式获得中国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多项人才国际交流计划启动,分享的果实沿着“一带一路”走了出去,更多的中国泌尿外科人被推到了世界舞台上。正如孙颖浩所说:“没有中国,世界泌尿外科不会奏响学术交流的交响乐。” /p p   在成长历程中,孙颖浩一直没能忘记,研究生导师马永江教授曾对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对待别人的时候,要学会雾里看花,看人家身上美好的地方 而当你面对工作、学习的时候,就要学会用放大镜、望远镜去看,看得越清楚、越深远越好。 /p p   医海泛舟数十载。多年来,孙颖浩正是一手举着“望远镜”,一手拿着“放大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山重水复中打磨着自己的“仁心”和“创新”,演绎着一名人民军医的执着与追求。 /p p    strong 于金明:一个医生的基本底色是善良 /strong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24px " title=" " alt=" 40301_p44_b.jpg" src=" http://whb.news365.com.cn/u/cms/www/201803/010847229nkd.jpg" height=" 32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于金明,我国著名肿瘤放疗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p p   山东省肿瘤医院,闻名遐迩。一个医生曾这样说,“过去中国最好的放疗专家、最好的放疗中心是在北京和上海,现在是在山东,在济南,在于金明院长的山东省肿瘤医院。” /p p   于金明有很多身份:科学家、院长、院士、教授??这一切,绕不开他作为一个医生的底色。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肿瘤医院算起,于金明从医已35年。 /p p   曾有记者问于金明:在你眼里,一名肿瘤患者和一个普通患者有什么不同? 他说,肿瘤患者只有一次治疗机会,如果首次治疗是规范正确的,很可能这个病人就能治好 如果是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一旦肿瘤复发或转移了,再行补救治疗,那治疗成功的希望会变得非常渺茫。所以,肿瘤医生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p p   这是一个肿瘤医生对自己的定位。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 1988年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放射肿瘤中心学习,1990年5月被该中心聘为副教授 1993年听从祖国召唤,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回到山东省肿瘤医院任放疗科主任??从于金明的履历看,他接受过中国、美国的医学培训。 /p p   也就在他留美归来的第二年,1994年起,于金明在医院放疗科开始用英语查房。这样做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提高科室成员的英语水平? 这只说对了一半。于金明的这个倡议还包裹着一个柔软的想法:避免对肿瘤患者造成恶性刺激。 /p p   这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医生,也是一个肿瘤医生的治疗艺术。 /p p   “大多数肿瘤患者内心其实是很恐惧的,我们需要比较艺术地规避一些刺激。”在他看来,对很多肿瘤患者隐瞒病情,也许是一个肿瘤医生不得不面对的事实。面对一个也许根本治不好的患者,医生仍然要鼓励患者,要用一颗爱心、一个微笑,把希望与信任传递过去。 /p p   美国此前有研究统计显示,肺癌病人的治疗效价比是最低的,一年花费几十万甚至百万,换来的是多活两个月。这真的有意义吗? /p p   临床上,于金明也见过很多患者,为了看病,把果园卖了、房子卖了,倾家荡产,最终连一片可以遮风挡雨的屋顶都没了,而治疗的结局却摆在那里———并不乐观。为此,医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仅仅谈科学、谈技术,只追求多活两个月吗? /p p   多年的临床感悟让于金明把治疗肿瘤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病,这好比种子 第二是病人所处的经济社会与家庭环境,这好比土壤 第三是个体,就是患者本身。他总是不忘提醒自己和学生,永远不要忘记肿瘤是长在人身上的,这三个层次不可分离着看,医学本质是治人,是治疗生病的人,而不是那个病,在下每个诊断、制定每次诊疗方案时,扪心自问,这真是对这个患者最合适的方案吗? /p p   于金明说,如果与肿瘤的相逢是一场战役,它不管你是医学博士还是硕士,会还以“相对应的颜色”,医学是根本无法量化的,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也或者说,医学是一门艺术,医生是一个艺术家,而这份对医学艺术的感悟,需要多年的累积与感悟。 /p p   过去半个世纪,医学界对肿瘤治疗的理解有飞跃发展,期间有过停滞,有过瓶颈,但总的趋势是向前的,肿瘤治疗经历了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到如今的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时代。 /p p   于金明以前喜欢打乒乓,他着迷于打乒乓这项运动对精准的把握。他说,医学治疗何尝不需要这样的精准性。于金明看准了精准医学这个方向,他是我国现阶段开展肿瘤精确放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开拓者之一。 /p p   回顾自己的从医经历,于金明感觉到,要当一个好医生,首先愿景与目标要高,如果定在60分,努力努力再努力,也只有60分,满足了 而如果目标是100分,可能经历千辛万苦,能拿到80分乃至90分。其次,医者要脚踏实地去推进自己的想法。第三,要有毅力与情怀,因为开拓的道路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 /p p   于金明很喜欢美国梅奥诊所的一个院徽,这是一个一体两翼的结构,两个翅膀分别代表科研与教学,而临床就是体,就是医学之本。 /p p   “一切医学的探索与进步都是围绕着临床,围绕着患者的获益与幸福。每个生命都是不可再生的,都只有一次,弥足珍贵。”于金明说。 /p p    strong 秦叔逵:医学是科学与人性之光的结合 /strong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40301_p55_b.jpg" src=" http://whb.news365.com.cn/u/cms/www/201803/01084923mqx1.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秦叔逵,我国著名消化系统肿瘤诊治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副院长、全军肿瘤中心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协会副理事长 /p p   同是肿瘤医生,秦叔逵说起中美医生的差异:中国医生往往“含蓄”告知病情,为的是要给病人生的希望。美国医生比较直接,通常会告诉病人“中位生存期”。 /p p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病人可以更主动地安排接下来的生活,坏处是,可能就此击垮病人,说不定由此缩短了生存期??这是两难。”几乎半生与肿瘤过招,秦叔逵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对待肿瘤患者,人文关怀、树立信心也很重要。 /p p   “医学包括着艺术的成分,这不是文人雅士的清淡,而恰恰是对人性的尊重。我们看病是在看人,不仅要把病看好,更要关怀心灵。内科医生常说,三分靠药,七分靠精神。大多数人谈癌色变,对治疗充满恐惧,我们必须在治疗同时辅以情绪开导、科学宣教。”他说,肿瘤的生存期跟肿瘤的种类特性、患者个体的意念与心态、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相关,医生不是生命判官,生存期也着实难说。 /p p   出身医学世家,秦叔逵从小立志学医。选择肿瘤方向,是因为他认为这个领域有太多挑战、难题需要去攻克,这深深吸引着他。 /p p   “上世纪80年代,我们手上的肿瘤化疗药物不超过10种,而且药物低效、高毒,病人副反应很大,以至于在病房里听到化疗药物的输液车推来了,病人就先开始吐了,心理阴影巨大。而今,新药层出不穷,并且高效、低毒,一大批患者受益。”过去20多年,秦叔逵见证着中国乃至世界肿瘤医学界翻天覆地的变化: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肿瘤治疗新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患者生存期延长了,生存质量越来越好。由于带瘤生存成为可能,世界卫生组织还把肿瘤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称为三大慢性病。 /p p   不过,秦叔逵也很清楚,对有些肿瘤患者,比如晚期肿瘤患者,是治不好的。但医生、医学,什么都做不了了吗?并不是。人文关怀、心理抚慰有可能改善治疗结局,这包括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p p   从医45年,秦叔逵看过不计其数的病人,最难忘的是老师马永泉教授。他是我国近代内科学创始人之一,老湘雅毕业,肿瘤专家,自己也是一个肿瘤患者。 /p p   上世纪80年代,老先生被查出结直肠癌,属较晚期,做了手术。那个年代,药物很有限,他在治疗后反应很大,硬是挺了过来。到90年代后期,老先生80多岁,又被查出肾癌。这次手术没法做到根治,当时也没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手术后靠化疗和中药联合治疗。老先生一直活到95岁,三年前去世。 /p p   “老先生有很好的科学素养。比如,他学过中医,也喜欢中医,但中医讲忌口,他并不唯信。他认为只有相对忌口,比如拉肚子时要少吃荤腥,并没有绝对忌口,为此,他还专吃鸡肉,他说,如果不加强营养,化疗怎么扛得住。另外,他很风趣,崇尚运动,平衡饮食,还把乐观的心态传递给病友。”在秦叔逵看来,面对肿瘤,老先生是科学与人文结合的典型,他以自己的亲身示范告诉患者,也提示着医生,在关注肿瘤医学进展的同时,也要不忘关怀患者的心灵,这可能是给绝望患者的另一颗救命良药。 /p
  • 癌症检测新方法:验血可测出癌细胞
    导读:美国研究人员找到检验癌症的新方法,让医生通过探测血液中是否有癌细胞,确定病人的情况。此法能在十亿个健康血细胞中探测到单个“离群”的癌细胞。   找出新方法的波士顿研究组将同药剂公司强生(Johnson & Johnson)合作,推广此新的癌症诊断方法。美国四所大规模的癌症中心将在今年开始试用这个还处于实验阶段的新法。此法广为应用后,将彻底改变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参与研发此项检验方法的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癌症中心主任哈伯说:“这如同是液态的切片检查(biopsy)”,用此法既可避免疼痛的切片检查,又较定期的成像扫描(imaging scan)检查,更方便医生监控病患的状况。   目前,好些病人是通过针刺切片,确定细胞是否出现癌病变,但此法无法让医疗人员掌握足够的样本,确认肿瘤是何种基因所诱发,生长途径为何。通常,医生是让病人接受药物或放射线治疗,等待两个月后,再作断层电脑扫描(CT scan),看肿瘤是否缩小。可是,有些病人可能等不及医生确定下一个疗法。   哈伯解释道:“若你能迅速地把它找出来,‘确定药物有效’,就能继续使用,‘确定药物无效’,就试别的疗法。”   研究组在报告说,检验人员是使用布满7万8000个细点的微型晶片,进行检验,这些有如实验室玻片(lab slide)的晶片上的细点,就有如牙刷刷毛尖端的细点一般。细点上有能同癌细胞结合的抗体(antibody),当血液流过晶片时,癌细胞就会粘在细点上。   参与晶片设计工作的哈佛大学生物工程师托纳说,此检验方式,能在十亿个以上的细胞当中,找出一个单一的癌细胞。他补充道,研究组之所以能确实此比例,是因为他们把癌细胞混入健康的细胞中,再用晶片去找出来。
  • “癌王”为何如此具有攻击性 胰腺癌细胞转移新机制揭示
    胰腺癌的侵袭性很强,患者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仅为5%,而大多数与胰腺癌相关的死亡是由于肿瘤转移侵入了其他器官。在eLife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以前未知的胰腺癌转移机制,这种分子机制或是开发有效靶向治疗的第一步。  该项研究分析了人类胰腺肿瘤组织,并证明一种名为ARL4C的小信号蛋白会在胰腺癌患者中过表达。关于这种蛋白质功能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可能与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关。  为了对此进行研究,并确认ARL4C在侵入胰腺癌细胞中的位置,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一个模拟癌细胞侵入人体的实验。他们创建了一个3D培养装置,可监测侵入周围胶原凝胶的癌细胞,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其中含有荧光标记的ARL4C对活细胞的侵袭。  研究人员原田秋和解释说:“我们发现ARL4C定位于细胞表面所谓的侵袭性伪足,其功能类似于侵袭足类,但在结构上与侵袭足类不同。”侵袭足类是癌细胞用来侵入其他组织的细胞腹面产生的足状突起,而侵袭性伪足比侵袭足类更长,直径更大,并从细胞前端延伸。“在这些伪足中,ARL4C招募了另一种称为IQGAP1的蛋白质(其在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也高度表达),它将一种称为MMP14的酶运输到伪足中,允许癌细胞打破并侵入胶原凝胶或细胞外基质。”  研究人员希望这种新机制的揭示有助于胰腺癌的治疗。具体来说,就是采用反义寡核苷酸(ASO)的治疗方法。ASO是单链DNA的短分子,在细胞内起作用以影响(阻断)蛋白质的产生。靶向ARL4C的ASO能够抑制植入在免疫缺陷小鼠胰腺的胰腺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如果ARL4C被阻断,癌细胞的侵袭性较弱,扩散的可能性就较小。  研究人员称,该项发现尽管只是初步的,但为胰腺癌这种极具侵袭性的癌症开辟了有希望的新治疗途径,并阐明了其转移机制。
  • Nature丨癌细胞中的“团伙作案”:ecDNA“犯罪中心”驱动癌基因分子间的协同表达
    DNA不仅可以按其序列编码信息,也可以按其形状编码信息。人类基因组被分割成由染色质纤维折叠成动态的层次结构组成的染色体。这种空间结构(包括许多染色质环)可以将远端元件拉近,并将转录活动组织到不同的区域,从而限制了DNA的调控和转录机制。而在癌症中,这种染色质环境则发生了深远的改变【1】。近年来,编码癌基因的环状染色体外DNA(ecDNA)被证明在癌症中广泛存在,是癌症基因组的普遍特征,也是人类癌症进展的有力驱动因素。ecDNA是共价闭合双链,不同于在健康体细胞组织中发现的千碱基大小的环状DNA,其大小从100千碱基到数兆碱基不等,且被高度扩增【1】。ecDNA缺乏着丝粒,并且在每次细胞分裂后随机分布在子细胞中,使得其可以快速积累,且可以选择具有耐药性或其他适应性优势的ecDNA变体【2】。ecDNAs可以重新整合到染色体中,因此也可能作为某些染色体扩增的前体【3】。ecDNA具有更高的染色质可及性而缺乏更高的染色质致密性,且包含内源性致癌基因增强子元件,这表明癌基因扩增子可能是通过调控依赖性来扩增转录的【1,4】。值得一提的是,ecDNA存在于正常染色体环境之外,但其在细胞核中的空间组织尚不清楚。此外,ecDNA可以在细胞分裂期间或DNA损伤后聚集,但此生物学后果也尚不清楚。2021年11月24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oward Y. Chang团队在Nature上在线发表题为 EcDNA hubs drive cooperative intermolecular oncogene expression 的文章,研究了致癌ecDNA的空间、表观遗传学和转录动力学,揭示了由聚集在间期细胞细胞核中的约10-100个ecDNA组成的ecDNA“中心”,可以驱动分子间增强子信号以促使癌基因表达扩增,从而作为癌基因协同转录的组合增强子平台。研究人员利用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使用靶向多个细胞系中的ecDNA扩增的癌基因的探针来观察间期细胞核中ecDNA的定位,包括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YC扩增)、结直肠癌细胞系COLO320-DM(MYC扩增)、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细胞系HK359(EGFR扩增)和胃癌细胞系SNU16(MYC和FGFR2扩增)。结果显示,在进行实验的所有ecDNA阳性癌细胞中,尽管有数十到数百个单独的ecDNA分子,这些ecDNA的DNA FISH信号在很大程度上都局限于间期细胞细胞核的特定区域,由此表明ecDNA彼此发生了强烈聚集,该特征被称为ecDNA“中心”。这些ecDNA“中心”所占据的空间比相同大小的相邻染色体片段大得多,提示它们由许多紧密聚集在该空间中的ecDNA分子组成。进一步实验发现,ecDNA的聚集可以发生在具有不同癌基因扩增的各种癌症类型和原发性肿瘤中。随后,研究人员通过联合DNA和新生RNA FISH,在PC3和COLO320-DM细胞系中观察MYC等位基因的活跃转录,并计算每个ecDNA分子的MYC转录概率。结果显示,大多数新生的MYC mRNA转录本来自ecDNA“中心”,而不是来自染色体位点。ecDNA“中心”上致癌基因的转录活性明显高于染色体位点,表明当同一细胞中有更多的ecDNA拷贝时,每个ecDNA分子转录癌基因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以ecDNA“中心”的形式。人类染色体8q24上的MYC癌基因是癌症中体细胞DNA重排的热点,在人类癌症中近30%的MYC扩增以ecDNA的形式存在,通常包含MYC和PVT1(浆细胞瘤变体转录本1,位于MYC 3’端55kb处,是人类癌症的常发断点)的5’端部分。MYC的两侧是超级增强子,以赖氨酸27处的组蛋白H3乙酰化(H3K27ac)和BET蛋白(如BRD4)为标记,MYC转录对抑制剂JQ1置换BET蛋白高度敏感。为了检测活细胞中的MYC ecDNA,研究人员在COLO320-DM细胞中的MYC ecDNA中插入Tet-operator (TetO)阵列,并用TetR-eGFP或TetR-eGFP(A206K)标记ecDNA,以最小化GFP二聚化。实验结果显示,JQ1能有效降低COLO320-DM细胞(含MYC ecDNA)中MYC mRNA的水平,但对COLO320-HSR细胞(染色体MYC扩增子或均匀染色区)中MYC mRNA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注:这两种细胞来自同一患者肿瘤,除了MYC扩增的背景外,具有高度相似的遗传背景)。此外,TetO-GFP COLO320-DM细胞的活细胞成像显示ecDNA“中心”在有丝分裂期间分解成更小的颗粒,之后又重新形成大的“中心”。值得注意的是,有丝分裂后的ecDNA“中心”的组装会被JQ1阻断。这些结果表明,COLO320-DM细胞中ecDNA“中心”的形成、维持和癌基因转录对BET蛋白的溴域H3K27ac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依赖性。为了将ecDNA结构与MYC转录调控联系起来,研究人员使用五种正交方法重建了COLO320-DM ecDNA,报告了迄今为止组装的最大的ecDNA结构——一个4.328 Mb的ecDNA,包含PVT1-MYC融合、标准MYC序列和来自多个染色体起源的序列(染色体6、8、13和16)的多个拷贝,并且利用DNA FISH验证了PLUT、PCAT1和MYC基因在重建预测的ecDNA上的共定位。接下来,研究人员确定了与癌基因高表达相关的ecDNA调控元件。来自72,049个COLO320-DM和COLO320-HSR细胞的配对单细胞ATAC–seq和RNA-seq确定了47个与高MYC表达相关的ecDNA调控元件,而目前驱动ecDNA上MYC癌基因表达的PVT1启动子(PVT1p),在ecDNA“中心”内接受了广泛的组合增强子输入。进一步地实验表明,分子间增强子-启动子在ecDNA“中心”激活,同时研究人员证实PVT1p作为一种DNA元件,能够反式激活ecDNA“中心”。那么分子间增强子-基因的相互作用是否可以被精确定位和干扰呢?以SNU16细胞系(它包含两种不同的ecDNA类型:一种来自8号和11号染色体的MYC扩增子和一种来自10号染色体的FGFR2扩增子)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FGFR2和MYC ecDNA是共同选择的,因此这两个扩增子上的增强子可协同激活MYC表达。然后,MYC蛋白又可以反过来激活FGFR2的表达。顺式和反式调控元件之间几乎没有重叠,这也证实分子间增强子元件是直接通过反式而非下游效应修改基因表达。而进一步评估独立癌症类型中的分子间ecDNA的相互作用显示ecDNA“中心”内的分子间增强子基因激活发生在不同的癌基因位点和多种癌症类型中。综上所述,ecDNA“中心”内ecDNA的局部聚集促进了新的分子间增强子-基因相互作用和癌基因过度表达(图1)。与偏向局部顺式调控元件并跨越100-300nm的染色体转录中心不同,ecDNA“中心”可以跨越1000 nm以上,且涉及位于不同ecDNA分子上的反式调控元件。毫无疑问,这一发现对于ecDNA如何进行选择以及ecDNA上癌基因调控的重组如何促进转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ecDNA“中心”促进癌基因转录的认识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潜在机会。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116-8
  • 科学家发现癌基因STAT3竟也可抑癌?!
    近日,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通常在癌症中发挥癌基因作用的IL-6和STAT3信号途径在前列腺癌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 IL-6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它在调控细胞存活和肿瘤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活性的IL-6会促进肿瘤生长,而STAT3是其下游一个重要的效应因子,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扮演着癌基因的作用。目前已经有许多靶向抑制IL-6和STAT3的治疗方法用于癌症治疗。 但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来看,IL-6和STAT3在前列腺癌中发挥的作用与人们以往的认识有些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在前列腺癌细胞中,激活的STAT3能够激活ARF基因,阻断细胞分裂进而抑制细胞生长。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Pten缺失的前列腺癌小鼠模型中,在基因水平抑制了STAT3或IL-6信号途径,结果发现该信号途径失活可以加速癌症进展并导致癌转移。他们发现p19ARF是STAT3的一个直接靶向目标,STAT3信号途径缺失会扰乱ARF-Mdm2-p53这条肿瘤抑制因子轴,但不会影响细胞衰老。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在人类前列腺癌细胞中发现了STAT3和CDKN2A突变,并且STAT3和CDKN2A缺失突变在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中共发生频率非常高。 研究人员还发现,STAT3和p14ARF在病人前列腺肿瘤中缺失与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风险增加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STAT3和ARF表达水平或可用作区分前列腺癌发生风险高低的诊断标记。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发现在其它类型的癌症中发挥癌基因作用的STAT3在前列腺癌中发挥抑癌作用,并且这种抑癌作用是通过调节ARF的表达影响ARF-Mdm2-p53肿瘤抑制因子轴的作用实现的。STAT3以及ARF的表达水平或可用于预测前列腺癌风险,可以得到进一步开发应用yb-7640R XKR1膜转运蛋白XK抗体yb-5590R phospho-YWHAE(Thr232)磷酸化14-3-3E蛋白抗体yb-2340R 14-3-3 epsilon14-3-3E蛋白抗体yb-12358R CHI3L2软骨细胞蛋白39抗体yb-6754R YY1AP1肝癌相关蛋白2抗体(转录因子YY1结合蛋白1抗体)yb-5921R YBX-1核酸敏感元件结合蛋白1yb-1943R YB1y-盒结合蛋白1抗体yb-3605R YAP1原癌基因Yes相关蛋白1抗体yb-3477R Phospho-YB1(Ser102)磷酸化DNA结合蛋白B抗体yb-3476R Phospho-YAP1(Tyr407)磷酸化原癌基因Yes相关蛋白1抗体yb-1415R YY1核转录调节因子YY1抗体yb-3475R Phospho-YAP1(Ser127)磷酸化原癌基因Yes相关蛋白1抗体yb-4166R YES1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Yes1抗体yb-5591R phospho-YES1 (Tyr426)磷酸化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Yes1抗体yb-5592R phospho-YES1(Tyr537)磷酸化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Yes1抗体yb-3478R Phospho-ZAP70 (Tyr315 + Tyr319)磷酸化zeta相关蛋白70抗体yb-3479R Phospho-ZAP70 (Tyr493)磷酸化zeta相关蛋白70抗体yb-3620R Phospho-Zyxin (Ser142+Ser143)磷酸化斑联蛋白抗体yb-13576R ZBTB41锌指蛋白924抗体yb-11608R ZIC3内脏异位相关蛋白/锌指蛋白203抗体yb-13564R zbtb11锌指蛋白913抗体yb-13557R ZBT24锌指蛋白450抗体yb-13560R ZA20D3锌指蛋白20D3抗体yb-13553R ZBED3锌指蛋白BED3抗体yb-13572R ZBTB38锌指蛋白ZBTB38抗体yb-13562R ZADH2锌结合乙醇脱氢酶结构域蛋白2抗体yb-13567R ZBTB3锌指蛋白ZBTB3抗体yb-13551R ZBBX锌指蛋白ZBBX抗体yb-12253R ZFP219锌指蛋白219抗体yb-12254R ZFP36L1EGF应答因子1抗体抗体yb-12255R phospho-ZFP36L1(Ser334)磷酸化锌指蛋白36抗体yb-12240R ZNF347锌指蛋白347抗体yb-13555R ZBED5锌指蛋白BED5抗体yb-12241R ZNF704锌指蛋白704抗体yb-13586R ZNF434宫颈癌抑癌蛋白5/锌指蛋白434抗体yb-0354R ZCWCC1ZCWCC1抗体yb-0628R ZNF300锌指蛋白300抗体yb-13573R ZBTB39锌指蛋白ZBTB39抗体yb-11609R Zic1锌指蛋白201抗体yb-11610R Zic2锌指蛋白Zic2抗体yb-8641R ZDHHC-18锌指蛋白Zdhhc18抗体yb-6958R ZDHHC-12锌指蛋白Zdhhc12抗体yb-7852R ZWINT着丝粒ZW10相互作用蛋白1抗体yb-9139R ZNRF1锌指/环指蛋白1抗体yb-9140R ZNRF2锌指/环指蛋白2抗体
  • “现货型”CAR-NK疗法有望攻克癌症之王,今年将开始临床试验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一些化疗药物虽然有效,但通常会产生耐药性,癌症免疫疗法也难以发挥作用。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10%,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因此也被称为“癌中之王”。据WHO最新数据,胰腺癌是2020年中国发病人数第7的癌症(2020年预计新增12万),死亡人数第6的癌症(2020年预计死亡12万)。近日,世界顶尖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和细胞疗法创新公司CytoImmune Therapeutics合作在胃肠病学顶级期刊 Gastroenterology 发表了题为:Off-the-shelf PSCA-directed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natural killer cell therapy to treat pancreatic cancer的临床前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的脐带血来源的工程化CAR-NK细胞疗法(PSCA-CAR_s15-NK)在人类转移性胰腺癌小鼠模型中效果显著,在小鼠体内持续存活超过90天,显著延长其寿命,且未显示出治疗相关毒性,这项临床前研究支持该疗法在今年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大约60%-80%的胰腺癌高表达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因此研究团队选择了构建PSCA-CAR,此外还敲入了分泌性IL-15,维持NK细胞的存活。该研究中使用的CAR-NK细胞经过了冷冻和解冻的过程,表明了这种同种异体CAR-NK疗法可作为一种新型“现货型”细胞疗法。研究团队认为这种CAR-NK疗法对胰腺癌治疗充满希望,原因有两个:首先,该疗法基于精准医学方法,靶向胰腺癌患者的特殊靶点——PSCA;这是一种免疫疗法,使用工程化的人类自然杀伤细胞,被改造为专门攻击癌细胞。此外,除了胰腺癌,胃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同样高表达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因此,这款CAR-NK细胞疗法同样对胃癌和前列腺癌充满希望。Michael Caligiuri(左),Yu jianhua(右)该研究由 Yu jianhua 教授和 Michael Caligiuri 教授领导完成,Yu 教授是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T 细胞免疫治疗中心NK细胞生物学研究项目创始主任,在NK细胞生物学、CAR-NK、CAR-T、溶瘤病毒、双抗等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突破。Michael Caligiuri 教授则是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院长,美国癌症学会(AACR)前主席,世界著名医学家,因在NK细胞领域的突破性发现而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他的研究为CAR-NK细胞疗法进入临床铺平了道路,目前已累计有超过1000名癌症患者接受了 Michael Caligiuri 设计的或共同设计的NK细胞治疗。CytoImmune Therapeutics 正在开发一个NK细胞治疗平台,旨在克服当前工程化NK细胞疗法的局限性。通过脐带血获取大量的NK细胞,然后通过添加CAR来有效识别特定肿瘤靶点,并通过敲入分泌性IL-15来提高CAR-NK细胞在体内的持久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工程化CAR-NK能够进行冷冻、储存和运输,而不影响治疗效果,这样就实现了“现货型”细胞疗法,从而大大降低细胞疗法的成本。CytoImmune Therapeutics 的技术来自于 Michael Caligiuri 教授和 Yu jianhua 教授,他们二人也是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参考资料:https://www.gastrojournal.org/article/S0016-5085(22)00001-4/fulltexthttps://www.cytoimmune.com/technology/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20118005366/en/
  • Nature子刊 | 神奇!中国农业大学赵婧等人首次发现喝绿茶抗癌的机理
    绿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 可诱导癌细胞凋亡,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 近期,伦斯勒理工学院王春雨团队(中国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赵婧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题为“EGCG binds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N-terminal domain of p53 and disrupts p53-MDM2 intera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 SPR 和 NMR,报告了 EGCG 与肿瘤抑制因子 p53 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KD = 1.6 ± 1.4 μM),其中无序的 N 末端结构域(NTD)被确定为主要结合位点(KD = 4 ± 2μM)。 大规模原子模拟(100 μs)、SAXS 和 AUC 表明 EGCG-NTD 相互作用是动态的,EGCG 导致出现紧凑束缚构象的亚群。EGCG-p53 相互作用破坏了 p53 与其调节性 E3 连接酶 MDM2 的相互作用,并在体外泛素化测定中抑制了 MDM2 对 p53 的泛素化,可能稳定了 p53 的抗肿瘤活性。 总之,该研究工作提供了对 EGCG 抗癌活性机制的见解,并通过与小分子的动态相互作用将 p53 NTD 确定为癌症药物发现的靶标。 近年来,以饮食为基础的癌症预防和治疗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绿茶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饮料,据报道对各种类型的癌症具有抑制作用,例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绿茶对癌症的大多数化学预防作用归因于多酚化合物,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是最重要的。EGCG占绿茶中儿茶素的50-80%。一杯冲泡的绿茶 (240 mL) 中含有 200–300 mg 的 EGCG。通过喝杯绿茶或服用 EGCG 片剂,可以达到 0.1–1 μM EGCG 的血清浓度。EGCG 的抗癌作用已在流行病学、细胞培养和动物研究以及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Nakachi 和 Imai 进行的一项为期 10 年的前瞻性研究报告说,与每天饮用 3 杯以下绿茶的人相比,每天饮用超过 10 杯绿茶的人患癌症的风险降低。最近,Shin 等人在韩国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发现,绿茶提取物可将结直肠腺瘤的复发率降低 44.2%。在体外,EGCG 被证明可促进多种人类癌细胞系的细胞生长停滞并诱导细胞凋亡,包括前列腺癌细胞、表皮样癌细胞、膀胱癌细胞和结肠癌细胞。EGCG 以相似的亲和力和结合位点结合全长 p53 和 NTD,由 SPR 和 STD NMR 确定(图源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 在小鼠体内,口服绿茶或静脉注射纯化的 EGCG 可抑制血管生成并抑制实体瘤的生长。在分子水平上,EGCG 已被证明与癌症相关蛋白相互作用,例如葡萄糖调节蛋白 78 (GRP78) 和 Ras-GTP 酶激活蛋白 SH3 结构域结合蛋白 1 (G3BP1),具有大约 μM 的亲和力。 在 EGCG 诱导的细胞凋亡和细胞生长停滞中,发现 p53 起重要作用。p53,通常被称为“基因组的守护者”,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在超过 50% 的人类癌症中发生突变。p53 促进细胞周期停滞或细胞凋亡,作为对细胞应激刺激的反应,例如氧化应激、癌基因激活和 DNA 损伤。作为转录因子,p53 受到严格调控,半衰期短。p53 蛋白在健康哺乳动物细胞中通常通过连续泛素化和随后的降解维持在低水平。 在细胞应激下,p53 的泛素化被抑制,p53 被稳定。然后 p53 在细胞核中积累并开启靶基因的表达,从而触发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和 DNA 修复过程。除了作为转录因子,p53 还可以转移到细胞质或线粒体。p53 直接与抗凋亡蛋白如 Bax 和 Bcl2 相互作用以诱导细胞凋亡,并且还参与 EGCG 的抗衰老作用。 全长 p53 由 N 末端结构域 (NTD)、DNA 结合结构域 (DBD)、四聚结构域 (TET) 和 C 末端调节结构域 (REG) 组成。NTD进一步分为两个转录激活域(TAD1和TAD2)和一个富含脯氨酸的域(PRD)。NTD 是一种本质上无序的蛋白质 (IDP),并与许多蛋白质相互作用,充当细胞信号传导的枢纽。NTD 不仅是反式激活所必需的,而且还与 MDM2 结合以介导 p53 的泛素化和降解。EGCG 通过与 p53 的 N 端结合来破坏 p53-MDM2 的相互作用(图源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 独立于泛素化,MDM2 还通过阻止一般转录因子与 NTD 结合来抑制转录。EGCG 对人类癌细胞的凋亡作用与其干扰 MDM2 介导的 p53 泛素化有关。据报道,EGCG 还可以稳定 p53,增加关键丝氨酸残基的磷酸化。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EGCG 从 2295 种植物化学物质库中被鉴定为 p53-MDM2 相互作用的抑制剂。然而,EGCG 如何破坏 MDM2-p53 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在这项工作中,证明了 EGCG 和 p53 之间的直接结合,由 p53 的 NTD 介导。该研究表明 EGCG-p53 相互作用破坏了 p53 与 MDM2 的相互作用并抑制 p53 的泛素化,可能稳定 p53 的抗肿瘤活性,为 EGCG 的抗癌作用提供结构机制。 参考消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1258-5
  • 比CAR-T更有效、更便宜!Cell子刊揭示:新一代细胞疗法
    p    strong 来源:生物探索 /strong & nbsp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用以对抗癌症、可大量生产的“超级”免疫细胞,或标志着新一代CAR-T疗法的诞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390c2ad-58ca-4e59-bcef-125a18de25bf.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片来源:NIAID/NIH /strong /p p   CAR (嵌合抗原受体)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免疫疗法,它包括从患者血液中移除一种免疫细胞,并在实验室中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从而产生一种超级免疫细胞,其作用是寻找并摧毁癌细胞。这种新的、经过改变的细胞在实验室里繁殖,最终一群抗癌细胞被放回病人体内。 /p p   目前,CAR-T疗法已经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等领域取得了积极的疗效,并导致多达三分之一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患者进入长期完全缓解。但是当前CAR-T疗法非常昂贵(约£ 300000每个病人),且往往是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的。 /p p   为改变这一瓶颈,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发了一种新型CAR-T疗法,有望便宜10倍,而且可以批量生产,救治更多的患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Cell》期刊。 /p p   通讯作者Anastasios Karadimitris教授说:“这些早期发现表明,在实验室中精心设计的一种免疫细胞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癌症研究人员和医生对这种疗法非常兴奋——这意味着我们或可为病人提供一种更奏效的治疗方法,而不是与病人谈论临终关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df17ef1-a121-43b2-ac5b-54c7c172d442.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DOI: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18.08.017 /span /p p    strong 01.新一代细胞疗法:CAR- iNKT /strong /p p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罕见并且稍有不同的免疫细胞——iNKT,研究人员发现CAR 19 - iNKT比CAR-T能更有效地清除癌细胞。 /p p   当研究小组使用基因工程细胞治疗小鼠淋巴瘤时,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CAR19-iNKT细胞治疗的小鼠中,90%长期存活,而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小鼠存活率为60%。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这些基因工程细胞可以转移到大脑中,还可以治疗大肿瘤——这提高了这项技术有朝一日被用于治疗脑肿瘤以及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其他癌症的可能。 /p p    strong 02.拯救生命的治疗 /strong /p p   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NHS)上周五宣布,将向癌症药物基金(Cancer Drugs Fund)的患者提供首个获得淋巴瘤治疗许可的CAR疗法。 /p p   作者指出,目前生产CAR - T细胞的方法是使用病人自己的T细胞。然而,iNKT细胞可以来源于健康的个体,不像T细胞,不需要与患者匹配。这意味着可以使用现成的CAR19 – iNKT细胞疗法。 /p p   进一步探索廉价、批量生产的高效抗癌免疫细胞将是CAR疗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果成功,它将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拯救生命的疗法。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参考资料:1)Enhanced Anti-lymphoma Activity of CAR19-iNKT Cells Underpinned by Dual CD19 and CD1d Targeti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2)Supercharged natural killer cells may hold promise for cancer /span /p
  • Cell:科学家首次培育出癌症类器官
    由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领导的一项研究,第一次证实了可以在实验室培育出源自人类前列腺肿瘤的类器官(Organoids),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工具来测试癌症药物和个体化的癌症疗法。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研究人员称利用来自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活组织样本,他们成功地培育出了6个前列腺癌类器官,而第7个类器官来自于一名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类器官是一种由聚集在一起的细胞构成的三维结构,其空间组织结构与器官相似。这些前列腺癌类器官的组织结构与它们起源的转移灶样本高度相似。测序转移灶样本和匹配的类器官显示,每个类器官与它们起源的患者癌症基因完全一致。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陈宇(Yu Chen,音译)博士说:“鉴别出一些分子标记物来指明一种药物是否会起作用,或是一种药物停止作用的原因,对于癌症精确治疗至为重要。但我们只有有限的能力对一些药物展开测试,尤其是在前列腺癌状况下,研究人员只能获得少数的前列腺癌细胞系。”加上这7种前列腺癌类器官,陈宇博士研究团队将现有前列腺癌细胞系的数量增加了一倍。“我们现在拥有了一个可任我们支配、来捕获前列腺癌分子多样性的新资源。这将成为我们可以用来测试药物敏感性的一个宝贵的工具,”陈宇说。尽管利用类器官来研究癌症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但其扩展非常的迅速。2009年,荷兰Hubrecht研究所的Hans Clevers博士证实肠干细胞能够形成类器官。Clevers博士是发表在今天Cell杂志上的另一篇姊妹文章的主要作者,在这篇论文中他描述了如何构建出健康的前列腺类器官(延伸阅读:同一研究组连发Nature、Science聚焦癌症干细胞)。陈宇博士的论文第一次证实了可以培育出来自前列腺癌样本的类器官。这些前列腺癌类器官可以用于同时测试多种药物,陈宇博士研究小组正在追溯比较给予每位患者的药物对类器官的效应,以找到一些线索来了解患者对治疗有或无反应的原因。未来,在给予患者真正的个体化治疗之前有可能可以先对患者的类器官进行药物测试。仅次于皮肤癌,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最常见的一种癌症,2014年大约有23.3万新确诊病例。它也是第二大男性癌症死亡原因;每36位男性中就有1人死于这一疾病。尽管其发病率高,却难于在实验室中复制前列腺癌。许多在前列腺癌生长中起作用的突变却并不出现在当前获得的细胞系中。一些细胞系与它们的原始来源也有所不同,并且由于它们是由单细胞组成,无法提供与活体器官更接近的类器官可以提供的强大信息。
  • 【安捷伦】一种评估细胞代谢的创新方法——安捷伦 Seahorse XF 底物氧化检测
    什么是能量代谢?代谢,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水及维生素等,同时经过体内分解吸收将其中蕴藏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转化为组织和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再通过利用这些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我们把这种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释放、储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细胞,作为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对其功能的研究,比如细胞的增殖,分化等,可以为多个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包括癌症、免疫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涌现出大量文章及数据,说明能量代谢如何支持细胞生物学的各个方面,以及代谢的变化如何影响重要的细胞功能。安捷伦 Seahorse XF 技术,作为目前细胞能量代谢检测的金标准,可以在不侵入,不破坏样本的前提下,实现实时、高通量、多样本来源的活细胞能量代谢检测,从而为评估细胞功能及研究代谢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除了细胞样本,安捷伦 Seahorse XF 技术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样本检测,包括新鲜的组织切片,微生物,模式动物等等。当下新冠状病毒肆虐,我国针对病毒的疫苗及特效药的研发也在争分夺秒的进行中,安捷伦 Seahorse 技术同时可以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我们已经在之前两篇系列文章(具体请参见文末推荐阅读)中介绍了安捷伦 Seahorse 助力抗病毒研究的相关内容。为什么要研究细胞底物氧化水平?细胞能量代谢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因此,许多领域的研究人员都对研究能量代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了解并知道在代谢过程中满足细胞能量需求所依赖的燃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众所周知,生物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为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对于细胞来说,长链脂肪酸(LCFA),葡萄糖(glucose)/丙酮酸(pyruvate)和谷氨酰胺(glutamine)是提供能量的三种最主要的底物。许多领域(例如癌症、免疫学、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这些底物的氧化水平会对细胞命运、功能以及适应性产生深远影响。癌症研究人员对研究癌细胞对于底物的依赖性很感兴趣,最常见的是癌细胞对于谷氨酰胺的依赖[1,2],这种依赖性可以揭示癌细胞的弱点,从而为找到药物靶点提供依据;免疫学研究人员则对研究诱导免疫细胞分化和激活的底物感兴趣,最常见的是脂肪酸氧化[3]。很多研究发现不仅提供了新的生物学见解,而且还揭示了干预和开发成功疗法的新方法。免疫代谢研究领域领军人物 Dr.Erika L. Pierce 的团队发表在 Trends in Immunology 上的综述性文章[4] 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本文中,他们着重讨论了通过调控 T 细胞代谢(包括脂肪酸氧化)从而治疗癌症和免疫疾病的各种方法,为现在热门的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提到代谢重编程对于 T 细胞激活和功能是必须的,比如抑制氨基酸的转运,可以限制效应 T(effector T)细胞的扩增;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可以削弱 Th17 细胞的分化并且促进调节性 T 细胞(Treg)的发展;增强脂肪酸氧化可以促进调节性 T 细胞或者记忆 T 细胞(T memory)的发展。因此,调控 T 细胞的代谢是提高靶向 T 细胞功能的一种方法。再来看一篇来自癌症研究领域,2019 年发表在 Nature Metabolism 上的文章。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科学家揭示了前列腺癌,这种常见于中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癌症类型的发生机制,其中有部分前列腺癌与雄性激素分泌紊乱有关[5]。文章中指出雄激素受体驱动的前列腺癌细胞所需的能量来源依赖于线粒体丙酮酸氧化,其中 Seahorse 数据证实了抑制负责将丙酮酸转运到线粒体内的转运子(MPC),可以有效抑制细胞的氧化磷酸化水平,揭示了这种癌细胞的底物利用机制,从而提示 MPC 可能是这种前列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如何检测细胞底物氧化水平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研究细胞对于底物氧化依赖的重要性,安捷伦 Seahorse 为此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检测方法,可通过评估活细胞的耗氧速率(OCR)变化来测定细胞底物的氧化水平。这些快速而对样本无侵入损伤的检测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细胞如何氧化三种主要的底物:长链脂肪酸,葡萄糖/丙酮酸和谷氨酰胺。利用特定底物氧化通路的抑制剂,结合 Seahorse XF 线粒体压力测试,可以对线粒体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在底物需求较少(即基础呼吸)和底物需求较多(即最大呼吸)的条件下研究细胞功能,其中在底物需求较多时细胞更多地依赖特定底物(图 1)。该测定方法基于已被广泛熟知并认可的 Seahorse XF 线粒体压力测试,可提供直观的功能性参数,非常适合研究细胞在基础条件下以及在压力状态下能否升高对底物的需求,从而对细胞底物的偏好性以及依赖性进行全方面评估。使用这些试剂盒能够更方便快速的研究活细胞中特定底物的氧化过程,从而有助于研究细胞如何转换对于特定底物的依赖,以执行关键的细胞功能。图 1. 安捷伦 Seahorse XF 底物氧化压力测试曲线。在添加或不添加抑制剂时,连续添加化合物,测定基础呼吸参数、对抑制剂(Etomoxir、UK5099 或 BPTES)的急性响应以及最大呼吸参数。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基础条件下可以检测到较小的变化,即急性响应,但在高底物需求条件下(如 FCCP 的加入),往往会出现更大的响应,从而显示出细胞氧化所研究底物的能力的差异。产品信息:每个试剂盒均包含三个一次性试剂袋。每个试剂袋包含各一瓶以下试剂:底物通路抑制剂(Etomoxir 或 UK5099 或 BPTES),寡霉素(oligomycin),FCCP 和鱼藤酮/抗霉素 A(rotenone/antimycin A)混合物。每个试剂袋包含足够的试剂,可用于一块完整的 XF96 或 XF24 测试板。为了获得最佳实验结果,建议使用 pH 7.4 的 Seahorse XF DMEM 或 RPMI 检测液和 Seahorse XF 底物(葡萄糖,丙酮酸和谷氨酰胺)。Seahorse XF 底物氧化压力测试与 XF/XFe96 和 XF/XFe24 分析仪兼容。推荐阅读:1. 战胜新冠病毒可用之利器 | 安捷伦 Seahorse 助力抗病毒研究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20/news_522313.htm2.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安捷伦核酸/蛋白质质量控制产品从这些方面入手!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20/news_521879.htm3. 聚焦代谢,安捷伦 Seahorse 在病毒免疫研究中的应用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20/news_523220.htm关注“安捷伦视界”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 加拿大学者开发癌症检测新方法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用来分离从肿瘤组织中逃逸出来的癌细胞,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新方法需要一款特殊的分离器件,基于肿瘤细胞和血细胞的尺寸和柔软度差异,通过微型漏斗状管道挤压血样中的细胞,从而驱动肿瘤细胞和血细胞进入不同的流道实现分离。  领导这项研究的该校机械工程学教授马宏生表示,逃逸到血液中并可能扩散到其他组织的循环肿瘤细胞,对评估患者病情以选出最佳治疗方案非常有用。这些细胞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尤为重要。前列腺癌的典型转移方式为骨转移,往往很难或几乎不可能进行活检。  马宏生研究团队所设计的微流体装置,基于不同的内部结构来捕获癌细胞,即用力学分析替代常规医疗诊断中所使用的血液生化分析。研究人员利用掺有癌细胞的血样对该装置进行了首次测试,分析了20例转移性去势抗性前列腺癌(一种晚期癌症形态)患者和4名健康个体的血样。  测试表明,该装置可捕获超过90%的细胞。更为重要的是,与传统的细胞搜寻系统相比,这款微流体装置在患者样本中捕获的癌细胞数量高达前者的25倍,而且更少发生误判。  目前,研究团队正致力于对患者的个体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可能导致转移的突变癌细胞,从而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 Nature重磅:“饿死”癌细胞,又添新线索
    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我国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 1929 万例,其中中国新增癌症病例 457 万例,占到了全球的 23.7%。 同时,由于目前人们健康意识普遍较低,癌症筛查不到位,我国绝大多数癌症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治疗方案有限,预后较差。2020 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更是突破了 300 万。因此,亟需研发新的治疗,来改善癌症患者生存。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 Matthew G. Vander Heiden 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小鼠研究中发现,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饮食,可以抑制小鼠肿瘤生长。  同时,研究人员还找到了其中的具体机制,癌细胞需要脂肪构建细胞膜,当组织中没有脂肪时,癌细胞可以通过 SCD 酶来将饱和脂肪酸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供癌细胞利用。而生酮饮食和热量限制饮食均可抑制 SCD 酶活性,但生酮饮食会同时提供大量的脂肪。相比之下,热量限制饮食既减少了脂肪含量,又抑制了 SCD 酶活性,从而会使得肿瘤生长显著减慢。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顶级期刊 Nature 杂志上。  对此,本文主要作者麻省理工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 Evan C. Lien 博士表示,“热量限制不仅会使肿瘤缺少脂肪而饿死,还会抑制 SCD 酶,损害癌细胞对此的适应过程。这两个机制的结合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不过,本研究的目的并不是推荐饮食,而是真正了解潜在的生物学机制。本研究揭示了热量限制饮食如何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机制,为未来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方向。例如,改变癌症患者饮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同时开发新药抑制 SCD 酶活性,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限制糖摄入“饿死”癌细胞,不太靠谱  众所周知,我们身体的其他正常细胞在分裂增殖到一定次数后,就会停止分裂增殖,体内的细胞逐渐衰老、减少,最终影响器官组织的功能,导致衰老和与衰老有关疾病。  而癌细胞是一种生长增殖非常快速,且可以无限分裂增殖的细胞,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营养和适合的环境,癌细胞可以无限制的生长。正是因为癌细胞生长速度快,消耗营养多,所以很多晚期癌症患者会出现消瘦现象。  因此,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中心院士、肿瘤血管新生理论之父 Folkman 教授就曾提出“饿死”癌细胞这一设想。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切断癌细胞血液和营养供应,来抑制癌细胞增殖。随后,众多科学家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来源:University of Missouri)  随后的研究发现,癌细胞在生长增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因此,德国的生物学家约翰内斯• 科伊博士在《抗癌饮食》一书中表示,通过调整饮食,降低糖的摄入,长期依赖葡萄糖糖为营养的癌细胞,在持续的低糖饮食下会快速死亡。  那么,“饿死”癌细胞真的这么简单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约翰内斯• 科伊博士严重低估了癌细胞的能力。后续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葡萄糖并不是癌细胞唯一的能量来源。例如,2019 年的时候,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Heather Christofk 和 Bill Lowry 等人就发现,癌细胞在葡萄糖缺乏的时候可以改变代谢方式利用谷氨酰胺提供能量。  不仅如此,对于中晚期,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经过化疗、手术等一系列的治疗方案后,往往会处于一种营养不良状态,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此时,限制患者葡萄糖摄入,不但患者无法忍受,相应的治疗无法完成,还会导致患者免疫力进一步下降,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所以临床上经常要求癌症患者吃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就是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体质不过度下降。  因此,单纯从葡萄糖利用角度“饿死”癌细胞是不明智的。  限制脂肪摄入“饿死”癌细胞,或许可行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癌细胞在没有葡萄糖的情况下,可以改变代谢方式充分利用其他物质供能,仍旧可以快速生长,但是,近年来一系列的证据表明,饮食干预的确可以帮助减缓肿瘤生长。  生酮饮食和热量限制饮食是目前临床上癌症患者经常关心的两种饮食模式。  所谓生酮饮食就是少吃主食多吃脂肪和蛋白质的饮食模式,这种情况下人体会改变代谢利用酮体而不是葡萄糖供能,因此被称为生酮饮食。  (图注:生酮饮食(来源:Epilepsy Foundation))  同样地,所谓能量限制饮食,就是将每顿饭摄入的能量按正常标准减少 25%-50%。初步研究显示,在某些情况下,能量限制饮食或生酮饮食可能可以延长小鼠和其他多种生物的寿命。  那么,饮食干预是如何限制肿瘤生长的呢?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原因,Vander Heiden 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小鼠体内对生酮饮食以及热量限制饮食进行了研究,试图揭示饮食控制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奥秘。  通过胰腺癌小鼠模型的初步饮食干预,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生酮饮食,热量限制饮食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要大的多。  (图注:热量限制饮食(CR),而不是生酮饮食(KD),能够移植肿瘤的生长(来源:Nature)  随后,通过对小鼠胰腺肿瘤组织生长速度和各种营养物质浓度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正常饮食小时,热量限制饮食和生酮饮食小鼠中葡萄糖浓度均明显下降。不过热量限制饮食小鼠血脂水平也明显下降,但是生酮饮食小鼠血脂水平明显上升。)  这意味着,葡萄糖水平的降低对于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没有起到很明显的作用。相反,脂肪水平的变化或许是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关键。  由于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需要脂肪来构建细胞膜,因此脂肪水平下降理论上是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不过,一般情况下,组织脂肪耗竭时,癌细胞可以通过硬脂酰辅酶 A 去饱和酶(SCD)将饱和脂肪酸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从而加以利用。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也发现,热量限制饮食和生酮饮食均可降低 SCD 酶活性,但是生酮饮食可以为小鼠提供脂肪,而热量限制饮食无法为小鼠提供足够的脂肪,因此肿瘤生长显著减慢。  最后,研究人员还对人类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探索饮食模式和胰腺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类型脂肪摄入似乎也会影响低糖饮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  总的来说,这一研究表明,热量限制饮食可以通过抑制 SCD 酶活性,降低肿瘤组织脂肪含量来抑制肿瘤生长,可能对癌症患者有利。  但是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不建议癌症患者使用热量限制饮食,以免产生不良反应。不过,针对 SCD 酶和肿瘤组织脂肪依耐性开发新的药物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方向。
  • Cell:让癌细胞“沉默”
    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靶向一些分子,令癌细胞进入沉默状态 所有类型的癌症中一种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就是 p53 基因。然而不幸的是这种基因很难用药物直接靶向。 近期一个由 Weill Cornell 医学院Lewis Cantley博士等人领导的多机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酶家族,对于 p53 遗传突变的癌症发生至关重要。利用新型药物靶向这些酶,也许能阻止 p53 突变的癌症生长,从而惠及大量的肿瘤患者,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大肠癌和脑瘤患者。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7日的Cell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当细胞丢失 p53 的时候,两种细胞内的酶:II型磷脂酰肌醇-5-磷酸- 4 -激酶 &alpha 和 &beta (II型 PIP激酶) 就成为了癌细胞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元素,&ldquo 超过一半的癌症失去了 p53 这个基因,令这些癌症肆无忌惮的生长。&rdquo 研究人员发现, II型PIP激酶对于是正常细胞的生长并不重要,但是对于 p53 突变或丢失的细胞生长却必不可少。科学家在动物实验和人类癌细胞实验室研究中发现,靶向这些分子能有效地关闭 p53 突变癌症的增长。 虽然这项研究是在人类乳腺癌细胞中进行的,但研究人员相信II型PIP激酶抑制剂能阻断与 p53 基因突变或缺失有关癌症的生长。 &ldquo 在正常人体细胞或小鼠中剔除II型PIP激酶基本上不会影响细胞的存活,这表明这些酶抑制剂毒性并不大,&rdquo 文章通讯作者,Weill Cornell 医学院Cantley博士说。 Cantley博士等人正在努力开发能关闭这些激酶的药物,&ldquo 研发II型PIP激酶抑制剂也许能逆转 p53 突变的癌症, &rdquo 他说。 关键关联 Cantley博士是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对PI-3激酶的酶的发现和研究,这对了解癌症和糖尿病十分重要。2013年获生命科学突破奖。 PI 3 -激酶( PI3K )与多种细胞功能有关,比如细胞生长和增殖,大多数癌症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机制激活 PI3K 。Cantley博士的发现有助于个性化癌症疗法的发展。 PI3K 的活性在某些情况下与II型PIP激酶有关,因此在这项研究中,Cantley博士希望能理解这些酶的功能。研究人员知道乳腺癌的一个亚型能表达这些分子,由此他们在更具侵袭性的肿瘤:HER2阳性乳腺癌中寻找这些酶的作用。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这种酶在具有健康 p53 的细胞中是沉默的, p53 的关键作用之一就是&ldquo 拯救&rdquo 产生过量活性氧(ROS)的细胞,ROS 是细胞增长过快的副产品。ROS 引起的氧化应激会破坏细胞结构,因此 p53 努力减少受影响细胞内的 ROS 。&ldquo 但是,如果ROS水平超过了 p53 的处理能力,那么 p53 就会启动第二个功能&mdash &mdash 杀死细胞, &rdquo Cantley博士说。 &ldquo 这就是为什么癌细胞需要剔除 p53 基因,如果 p53 基因突变或消失,那么细胞就能保持一个非常高的速度进行增长, &rdquo 他说,&ldquo 然后 ROS 开始损伤基因,令癌症更加具有侵袭性。 &rdquo II型PIP激酶是 p53 的备份救援系统,但它们只会在确保细胞不会死亡的基础上减少 ROS。 (过多的ROS也会杀死细胞)。 这也就是说癌细胞变得&ldquo 依赖于这些激酶才能生长, &rdquo Cantley说。
  • 【文献速递】纳米药物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周占松主任和沈文浩副主任研究团队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ntibiotic-load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esponsive nanomedicine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为题,发表在材料科学和生物材料类期刊《Acta Biomaterialia》(IF= 7.242,一区Top期刊)。△ 图1材料科学和生物材料类期刊《Acta Biomaterialia》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经常发生在男性群体中,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抗生素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药物,然而大多数抗生素对前列腺组织的渗透性差,因此疗效较低。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科研人员制备了叶酸修饰的连接头孢泊肟酯(CPD)的活性氧簇响应型纳米药物颗粒(NPs),用于CBP的靶向治疗。由于被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和前列腺上皮细胞膜上有高表达的叶酸受体(FRs),纳米药物颗粒可以有效地进入细胞内并发挥药效。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载有头孢药物的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清除细胞内的细菌,并明显降低细胞内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患有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小鼠的活体实验结果证实,叶酸修饰的纳米药物可以穿透前列腺上皮并在腺腔内积聚,也可以观察到在CBP小鼠的前列腺组织中有叶酸受体的过度表达。△ 图2用纳米材料CPD-loaded ROS-responsive NPs靶向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机理实验表明,经叶酸修饰的纳米药物可以显著减轻CBP小鼠的盆腔疼痛,并通过清除细菌和活性氧显著降低前列腺组织中的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该研究结果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图3静脉注射Cy5标记的纳米材料到CBP小鼠模型中,然后不同时间点使用AniView系列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拍摄的荧光图像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ctbio.2022.02.044
  • “30后”青年学者领衔新技术发展论坛——2016年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仪器学术产业大会之第六分会场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11月29-30日,2016年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仪器学术产业大会在北京京仪大酒店隆重召开。大会特设了六个分会场:穿戴式健康设备、先进临床检验技术、先进诊断和治疗技术、中医药发展论坛、政策环境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和新技术发展论坛,举行各分会场的特邀报告。11月30日上午,第六分会场新技术发展论坛邀请了六位青年学者作报告。他们的报告围绕两种技术:生物成像技术和植入设备的纳米发电机技术,这些研究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合作,集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于一体,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他们平均年龄三十多岁,标准的“30后”教授或研究员、医学新技术研究方面的领军人才。第六分会场:新技术论坛  第一位报告人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岳蜀华副教授,她的报告题目是“无标记光谱成像为癌症诊断提供新途径”。介绍了利用无标记拉曼光谱成像技术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相关研究中获得的结果,她们发现癌细胞中组织极性消失和脂滴积累现象,并揭示了胆固醇脂积累是抑癌基因PTEN丢失的结果。这项技术在乳腺肿瘤早期诊断和前列腺癌治疗过程中具有应用价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岳蜀华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叶坚教授作了题名为“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for Cancer Imaging”的报告,介绍了一种“有标记”的拉曼成像技术,即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叶教授设计了一种基于SERS的纳米探针,它具有良好的材料稳定性、生物兼容性和成像稳定性等特点,可以满足临床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术中成像技术的要求。上海交通大学 叶坚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魏勋斌教授,也是本分会场的主席,他的报告题目是“Count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by in vivo flow cytometry”。魏教授建立了一套在体流式细胞成像系统,可以动态监测外周血管中循环肿瘤细胞和肿瘤细胞簇。这种在体检测技术在肿瘤切除手术后复发扩散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魏教授指出一项技术从实验室走上临床应用需要很长时间,如果研究者能够发现它的杀手级应用价值(killing application),将有可能加快产业化之路。上海交通大学 魏勋斌教授  以上三位报告集中在生物成像技术,而接下来的报告集中在植入设备发电装置研究方向。兰州大学秦勇教授,介绍了他们在纳米发电机Nanogenerator的研究工作进展。氧化锌纳米线发电机可以在无线情况下,通过生物传感装置,给体内植入设备充电。兰州大学 秦勇教授  来自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李舟研究员报告了自驱动植入式纳米发电机的研究进展。植入式设备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衰减需要再次手术更换,植入设备的电池大小和电量是互相矛盾的,而微型压电、摩擦纳米发电机等自驱动式植入设备因为可免去再次手术更换设备而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一只实验小鼠携带这种植入设备已经半年之久,设备还在正常工作。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李舟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周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Electret and Piezoelectret Nanogenerator for Biosensors”。周教授研制出一种压电式驻极体装置,可以把手指按压的能量收集并转化成电能。人类每天各种活动,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相对于植入设备的电耗而言),而利用驻极体将这些能量收集和存储起来,可以解决植入设备电源问题。华中科技大学 周军教授
  • 科学家研制出超级疫苗 可抑制70%致命癌症
    一种新药物有助于对抗70%的癌症 这种疫苗甚至比“万灵药”赫赛汀更加有效 这种新治疗方法为那些高风险妇女接种疫苗对抗乳腺癌提供了可能性   北京时间12月15日消息,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能够对抗十分之七的致命癌症的疫苗。试验显示,它能使乳腺癌肿块缩小80%,研究人员认为它还能阻止前列腺癌、胰腺癌、肠癌和卵巢癌。   即使利用当前市场上的“万灵药”赫赛汀等最好的药物无法治疗的肿瘤,或许也会受到这种新型疫苗的影响。迄今为止该疫苗已经在老鼠身上进行了试验,但是研究人员希望能在两年内在人类身上做试验。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该疫苗(第一种可对抗癌症的疫苗)将在2020年打入市场。每年英国诊断出30多万例癌症患者,而且每年大约有半数人死于此类疾病。   与很多药物不同,这种新型疫苗并非袭击癌细胞,而是利用免疫系统对抗肿瘤。迄今为止寻找癌症疫苗最担心的问题,是在摧毁肿瘤细胞的同时,会把健康组织也破坏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美国乔治亚大学和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主要着眼于一种名叫MUC1的蛋白质,癌细胞里的这种物质比健康细胞里更多。不仅癌细胞的MUC1更多,而且用来“装饰”它的一种糖还具有与众不同的形状。   该疫苗“训练”免疫系统识别出这种无赖糖,并利用它的兵工厂对抗癌症。桑德拉-根德勒教授说:“癌细胞拥有躲避免疫系统的特殊方式,肿瘤细胞表面被糖包裹,这样它们就能在体内自由游走,不会被免疫系统发现。为了让免疫系统识别出这种糖,它采用了由三部分组成的一种特殊疫苗。结果证实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结合。”联合论文作者格尔特-简-伯恩斯教授说:“这种疫苗引起很强的免疫响应。它刺激免疫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缩小肿瘤体积多达80%。”   在90%的乳腺癌和胰腺癌,以及大约60%的前列腺癌和很多其他肿瘤里都能发现这种畸形MUC1糖。研究人员认为,被杀掉的超过70%的肿瘤可能都对这种疫苗非常敏感。尽管他们已经进行了一些试验,但是这项研究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通过患有乳腺癌的老鼠进行的试验得出“引人注目的”结果后,研究人员现在打算把该药物用于试验器皿里的人类癌细胞上。   在该疫苗被证实非常安全有效,可以大范围投入到医院使用前,还需要花很多年时间进行大规模人类试验。随后将借助现有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防止肿瘤在术后复发。伯恩斯博士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以便使这种疫苗商业化,他说:“我们开始拥有一种可以教授我们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的治疗方法。与早期诊断结合后,我们希望有一天癌症会成为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这种疫苗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袭击和杀死癌细胞,来治疗癌症的几种方法之一。   突破乳腺癌的凯特琳-帕尔弗拉曼博士说:“这种激动人心的新方法将为那些没有选择的乳腺癌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将来它还有希望为那些高风险妇女接种疫苗对抗乳腺癌提供可能性。然而,在我们了解它的所有潜力前,还需要看一看这种方法用在癌症患者身上产生的效果。”英国癌症研究院的奥利弗-齐德斯说:“在利用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癌症方面,这些研究人员并不孤单,因为这是全球感兴趣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这项研究非常有趣,但是目前距离把一种疫苗应用到癌症患者身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下一步是看一看这项成果是不是能够通过实验室里的人类细胞反复出现,然后利用患者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   更多阅读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相关报道(英文)
  • 洪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新技术让癌症检测更快、更准
    在癌症诊断与治疗中,医生通常是利用活组织检查来进行确诊并跟踪治疗效果。这种方法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创伤,而且价格昂贵。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检测打破了这一僵局。CTC是存在于癌症患者血液循环系统中的游离癌细胞,被认为是癌症生长、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CTCs引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及商业公司的兴趣。   10月23日,在第三届&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创业大赛决赛上,美国泰勒影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洪斌博士带来了关于CTCs的新项目&mdash &mdash 基于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快速、低成本癌症普查技术。生物探索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洪斌博士在千人计划大赛上展示自己带来的CTCs检测项目   循环肿瘤细胞,癌症无创检测新工具   对于科研及临床来说,CTC的概念并不陌生,早在1896年,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就首次提出CTC的概念。CTCs目前定义为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大量实验已经证实CTCs检测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判断患者预后、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与其他组织学标本如骨髓等相比,外周血标本容易获得,且创伤性小,是临床上常规检测较为理想的标本来源。   但是,CTC在外周血中的数量非常稀少,仅占外周血白细胞的1/106-1/107,并且它是连续产生的,在血液中呈动态分布,会出现滞后现象,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因此CTCs的检测一直受到挑战。   新技术实现CTCs快速检测   洪斌博士带来的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洪博士曾在美国豁达斯派克生物技术公司及美国艾卫迪医学检测公司工作,主导过政府支持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项目。他说,CTCs的少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所有样品中都会少,这是一个误解。以前是因为产品、设备不够好,检测不到,所以才叫&ldquo 少&rdquo 。现在已经证明了,很多样品检测水平是以前平台的30倍到100倍,这样就不能称作&ldquo 少&rdquo 了。   不同于常规的细胞学检测手段,洪博士使用的是专利技术,肿瘤细胞无需分离、无需洗脱特异性染色和高清成像,不会对细胞产生物理损伤,没有样品损失。同时,他们开发了非抗体染色剂,无论染色时间长短对正常细胞都不会产生非特异性染色,不会产生染色背景。整个检测过程只需10分钟,保证了癌症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和方便使用。   既往研究表明,外周血CTCs存在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膀肌癌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因此洪博士的这项技术几乎可以检测所有癌症&mdash &mdash 只要能产生CTCs。医院、体检中心、诊所、中心实验室进行癌症筛查、诊断和治疗评价时均可使用这项技术。   一年左右进入临床   对一项医学技术来说,大家最为关注的永远都是何时能够进入临床,真正应用到患者身上,尤其是与癌症相关的技术。洪博士表示,这项技术预计一年左右在中国进入临床,经过临床试验、注册证审批等程序,再过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即可推向市场。   洪博士提醒,虽然这项技术很先进,但是它不能完全取代现有的癌症检测技术。放射、影像、病理检查等每项技术都有自己的优势,在某些情况下,CTCs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取代传统检测手段,更多情况下,CTCs快速检测技术希望做到与传统检测手段优势互补,最终实现癌症的准确检测&mdash &mdash 这也是癌症检测的最终目的。   在查看介绍资料时,记者注意到该技术有&ldquo 床边&rdquo 、&ldquo 快捷&rdquo 字样,因此产生疑问,该检测方法有可能给患者在家里使用吗?洪博士说,该检测使用形式多样,可以在专业实验室使用,也可以在病人床边使用,但是建议医生在专业实验室使用,以方便结果确认。   洪博士计划首先将产品推向全国各体检中心。被问及在中国推广这项技术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他说,挑战肯定会有,毕竟这是一个新产品,但它并不是市场上第一个这种类型的产品。经过多年发展,市场已经认可CTCs检测相关产品,他们只要努力证明这项技术好在哪里就行了。   CTCs检测不是一件易事,中国十年前就有公司介入CTCs检测领域,因为难度太大,到现在鲜有成功者。或许接下来十年,这种情况会得到改观。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检测手段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提高,CTCs检测必将在临床肿瘤诊治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CTCs检测也将在人类战胜肿瘤的征途上写下新的篇章。   美国泰勒影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洪斌   洪斌毕业于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美国路易维尔大学。曾在美国豁达斯派克生物技术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项目主管,在美国艾卫迪医学检测公司担任研发主管。洪博士获得了美国普渡大学药政管理与质量监督职业资格认证,美国药监局药政管理培训资格认证,多项中美创新创业大赛大奖,并入选美国大学名人录。他发表第一作者SCI核心期刊文章十余篇,发明专利四篇、知识产权一篇,是生物传感器和医学检测领域著名期刊 Biosensor & Bioelectronics的特邀审稿人。
  • 等离子体显微镜载玻片“揭示”了癌细胞的颜色
    纳米载玻片为无染色细胞分析提供了一条清晰的途径。图1 一种新的显微镜载玻片可以转换介电常数的微妙变化,显示引人注目的颜色对比度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显微镜载玻片,可以通过“揭示”癌细胞的颜色来改善癌症诊断。由澳大利亚的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 )高级分子成像研究委员会卓越中心的布莱恩阿贝(Brian Abbey)教授及其同事首创的所谓纳米载玻片(NanoMslide),是一种等离子体活性的显微镜载玻片,可以将样品介电常数的细微变化转化为鲜明的颜色对比。阿贝和他的同事已经使用纳米载玻片在组织中辨别癌细胞,其灵敏度优于一些用于临界诊断的商业生物标志物。正如研究人员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报道的那样:“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它与标准实验室工作流程的结合,可能会证明其应用范围远远超出组织诊断。”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由于细胞内蛋白质分布和整体形状的差异等因素,癌细胞倾向于以不同于健康细胞的方式与光相互作用。虽然在生物成像过程中,通常会将染色剂和染料添加到透明的生物样品中,以生成彩色图像,但这些染料往往会改变样品的性质。考虑到这些点,阿贝和同事使用最新的纳米制作技术,来创建一个可以操纵光线和“添加”颜色的等离子体主动显微镜载玻片。图2载玻片在玻璃表面结合了几层精细印刷的金属,以操纵光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果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时,大大增强的对比度纳米制剂在墨尔本纳米制造中心(MCN)制作,该中心是澳大利亚国家制造设施(ANFF)的一部分。正如阿贝所强调的:“通过开发一种特殊的纳米涂层,我们改进了普通显微镜载玻片的表面,并将其转化为一个巨大的传感器。”他补充道:“真正引人注目的是,传感器的结构只有几百纳米宽,但在几十厘米或更大的范围内重复的精度惊人。”当样品放置在载玻片上,通过可见光激活载玻片时,就将介电常数转变为颜色对比度的变化。正如阿贝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上所写:“非凡的光学对比度涉及光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集体振荡的共振相互作用,称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当透射光通过载玻片上的一组波长光阑时(载玻片与薄电介质试样接触),光谱发生了变化。当使用标准透射亮场显微镜对样品进行成像时,这会导致与局部样品厚度和/或介电常数相关的空间分辨颜色分布,从而产生显著的颜色对比效果。图3 使用纳米载玻片来观察未染色的癌组织。 [拉筹伯大学]根据阿贝的说法,这可能意味着很难通过等离子体增强的颜色对比度在可见光透射图像中清楚地看到光学透明样品中的特征。他说:“纳米载玻片使组织呈现出美丽的全彩对比,使得在一张玻片上更容易区分多种类型的细胞。”。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和患者组织,与乳腺癌病理学家一起测试了他们的纳米载玻片。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确信从样本中看到的一些表明癌细胞的特定颜色。在对患者组织进行更复杂的病理学评估时,纳米载玻片也表现强劲,优于一些商业生物标记物,这些标记物被用作边界诊断的辅助手段。“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癌细胞突然出现在我面前,”艾比的同事、彼得麦克卡勒姆癌症中心的贝琳达帕克(Belinda Parker)教授说。她补充道:“我们所做的只是取一段乳腺癌组织,放在载玻片上,在传统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癌细胞与周围的正常组织区分开来。”。“这张幻灯片还将乳腺癌与其他非癌性异常区分开来,这对早期癌症诊断有很大的希望。”研究人员现在也在测试他们的液体活组织切片载玻片,并希望扩大生产,这将使他们能够探索进一步的应用,并生产出进一步临床验证所需的载玻片数量。阿贝说:“这项技术也可能对不断增长的数字病理学空间产生巨大的好处,在那里,纳米载玻片产生的鲜艳色彩可以帮助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算法来识别疾病的迹象。”。该项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符斌 供稿
  • 检测癌细胞新方法:让纳米粒子进入体内
    在实验时,颗粒会依附于血液样品中的每一个单独的癌细胞上,然后会发光。通过激光的辅助可以检测到癌细胞或对其分类。因为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其中有一些癌细胞远远比其他的更加致命,通过使用这个技术可以检测到这些更致命癌细胞并采集它们,因为这些细胞在采集之后还可以在培养皿中进行培养,用纳米颗粒还可以在给病人真正治疗前,更容易地测试一些潜在的治疗方案。      研究人员表明,目前该纳米颗粒可检测小鼠不同类型的乳腺癌细胞。他们还表明,纳米颗粒在添加进人类血液后也能识别出乳腺癌细胞。他们下一步是确定该颗粒能否从患者体内提取的血液样本中发现癌细胞。   每个纳米耀斑都是由金色涂层的荧光微粒与DNA片断共同组成的。DNA被选择为对应于在特定的癌症细胞中发现的RNA。一旦引入到血液样本中,纳米颗粒就会进入癌细胞而且纳米颗粒的DNA将结合到靶RNA上,从而触发荧光微粒的释放,从而导致癌细胞发光。可以通过将不同的DNA片段与不同颜色荧光微粒和结合来检测不同类型的癌细胞。   范德比尔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教授Melissa Skala表示,循环肿瘤细胞是最致命的一种癌细胞,因为它们会使癌细胞扩散。而这样的细胞,要发现它们是极具挑战性的,因为它们存在的数量非常的少。   其他的研究人员也正在开发类似的方法来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不过他们通常是使用纳米颗粒与肿瘤细胞的表面进行结合。而这种新方法具备了两个潜在的优点,第一点是用这种方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区分各种癌细胞 第二点是用这种方法仍然可以保持细胞存活,这样的话它们可以人为培养,而其他方法都趋向于破坏细胞。   此前也有国外媒体报道称,Google X实验室也正在开发一种微型磁性纳米粒,可以巡查癌症、心脏病等致命疾病的早期迹象。为了展开项目研究,Google已经招募100多位专家,项目涉及的学科包括天体物理学、免疫学、生物学、肿瘤学、心脏病学和化学领域。Google所研发的技术就是我们上述所提到的纳米微利依附于人体内的细胞、蛋白质和其它分子上。Google会让患者通过服用药丸的方式来使用其纳米粒子。   要让基于纳米耀斑的测试获得治疗乳腺癌或其他类型疾病的临床治疗许可,仍然需要等待几年时间。正是因为该技术允许我们在实验室培养或测试特定类型的癌细胞,所以在正式应用于临床之前,通过纳米耀斑这种方法可以让人类更好地了解癌症并帮助人类发现新的治疗药物。
  • 活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
    作为一项新兴的分子、基因表达的分析检测技术,在体生物光学成像已成功应用于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在体监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表达、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过程以及进行药物的筛选和评价等。 1、在体监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利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通过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肿瘤细胞,可以实时监测被标记肿瘤细胞在生物体内生长、转移、对药物的反应等生理和病理活动,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和分子机制。Contag 等[1] 将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对肿瘤细胞进行活体成像,探讨了使用报告基因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肿瘤的前景,并指出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在监测肿瘤细胞的生长方面具有较大优势。Yang等[2,3] 首先利用光学成像系统对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肿瘤实现了实时非侵入性成像,记录了肿瘤的转移过程,开辟了在整体水平上无创、在体、实时跟踪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崭新领域。Jenkins 等[4] 将标记了荧光素酶基因的人类前列腺癌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利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系统,实时、在体监测了前列腺癌细胞化疗后的复发和转移情况。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在体生物光学成像也在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脑胶质瘤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生长转移等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3,5,6]。 2、在体监测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表达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了解,在基因水平上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AIDS 和分子遗传病等恶性疾病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客观地检测基因治疗的临床疗效判断终点,有效监测转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传送,并定量检测基因治疗的转基因表达,已经成为基因治疗应用的关键所在。通过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等报告基因,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能够进行基因表达的准确定位和定量分析,在整体水平上无创、实时、定量地检测转基因的时空表达[7]。McCaffrey 等[8] 将荧光素酶标记在靶基因上,应用siRNA 及shRNA 减弱了小鼠转染的荧光素酶的表达,在活体动物体内首次实时观察到siRNA 对特异靶基因表达的阻断作用。以病毒[9,10](如腺病毒及腺相关病毒等) 作载体,将荧光素酶基因或绿色荧光蛋白等作为报告基因加入载体,采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能够实时观察病毒在动物体内的侵染活动,获取病毒侵染部位等相关信息。 3、揭示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过程 目前,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干细胞移植、肿瘤免疫、毒血症、风湿性关节炎、皮炎等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可以实时监测生物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用转基因鼠,Wang等[11] 将荧光素酶基因转导于人类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 中,并将其植入脾及骨髓,利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揭示了HSC 在小鼠骨髓腔中植活、增殖等动态信息,实时监测HSC 的后代在小鼠体内的生长等。Kim等[12] 将荧光素酶基因转染于神经前体细胞(Neuralprogenitor cell,NPC),并注射入小鼠脑梗模型中,在体生物光学成像系统显示神经前体细胞迅速游走聚集至梗塞病灶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 荧光报告基因在患关节炎的关节局部产生荧光信号,在健康组织周围未见荧光信号,能够动态观测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对关节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在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细胞凋亡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Paulmurugan 等[13] 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分别用绿色荧光蛋白及Renilla 荧光素酶基因融合,研究它们之间在活体小动物体内的相互作用。 4、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目前,转基因动物模型已大量应用于病理研究、药物研发、药物筛选和药物评价等领域。 通过体外基因转染或直接注射等手段,将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等报告基因标记在生物体内的任何细胞(如肿瘤细胞、造血细胞等) 上,采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对其示踪,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规律,不仅能够检测转基因动物体内的基因表达或内源性基因的活性和功能,而且能够对药物筛选及疗效进行评价。Zhang 等[14] 利用转基因鼠,研究可诱导的NO 合成酶在急慢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并以此对多种化合物进行抗免疫反应的测试和筛选。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脑癌的原位GFP 肿瘤的整体荧光成像模型已经建立[15],利用转移鼠和血管鼠实现了抗肿瘤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在体药物筛选和评价(http://www.metamouse.com)。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在体荧光成像揭示了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非侵入性在体评价抗肿瘤药物的疗效[1]。 参考文献 1、 Contag C H,Jenkins D,Contag P R,Negrin R S. Use of reporter genes for optical measurements of neoplastic disease in vivo. Neoplasia,2000,2(1-2): 41~52 2、 Yang M,Baranov E,Jiang P,Sun F X,Li X M,Li L. Whole-body optical imaging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xpressing tumors and metastas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0,97(3): 1206~1211 3、 Yang M,Baranov E,Wang J W,Jiang P,Wang X,Sun F X. Direct external imaging of nascent cancer,tumor progression,angiogenesis,and metastasis on internal organs in the fluorescent orthotopic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2,99(6): 3824~3829 4、 Jenkins D E,Yu S F,Hornig Y S,Purchio T,Contag P R. In vivo monitoring of tumor relapse and metastasis using bioluminescent PC-3M-luc-C6 cells in murine models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astasis,2003,20(8): 745~756 5、 Hasegawa S,Yang M,Chishima T,Miyagi Y,Shimada H,Moossa A R. In vivo tumor delivery of th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to report future occurrence of metastasis. Cancer Gene Therapy,2000,7(10): 1336~1340 6、 Bouvet M,Wang J W,Nardin S R,Yang M,Baranov E,Jiang P. Real-time optical imaging of primary tumor growth and multiple metastatic events in a pan creatic cancer orthotopic model. Cancer Research,2002,62(5): 1534~1540 7、 Vassaux G,Groot-Wassink T. In vivo noninvasive imaging for gene therapy. Journal of Bi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2003,2003(2): 92~101 8、 McCaffrey A P,Meuse L,Pham T T,Conklin D S,Hannon G J,Kay M A. RNA interference in adult mice. Nature,2002,418(6893): 38~39 9、 Sato M,Johnson M,Zhang L Q,Zhang B,Le K,Gambhir S S. Optimization of adenoviral vectors to direct highly amplied prostate-specificexpression for imaging and genetherapy. Molecular Therapy,2003,8(5): 726~737 10、 Tseng J C,Levin B,Hunado A,Yee H,de Castro I P,Jimenez M. Systemic tumor targeting and killing by Sindbis viral vectors. Nature Biotechnology,2004,22(1): 70~77 11、 Wang X,Rosol M,Ge S,Peterson D,McNamara G,Pollack H. Dynamic tracking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engraftment using in vivo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Blood,2003,102(10): 3478~3482 12、 Kim D E,Schellingerhout D,Ishii K,Shah K,Weissleder R. Imaging of stem cell recruitment to ischemic infarcts in a murine model. Stroke,2004,35(4): 952~957 13、 Paulmurugan R,Gambhir S S. Monitoring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using split synthetic renilla luciferase protein-fragment-assisted complement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2003,75(7): l584~1589 14、 Zhang N,Weber A,Li B,Lyons R,Contag P R,Purchio A F. An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luciferase reporter system for in vivo testing of anti-inflammatory compounds in transgenic mice.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3,170(12):6307~6319 15、 Hoffman R M.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maging of tumour growth,metastasis,and angiogenesis in mouse models. The Lancet Oncology,2002,3(9): 546~556
  • 罗氏与Inovio达成4.2亿美元免疫疗法全球授权
    9月10日,罗氏(Roche)与Inovio制药联合宣布,双方已签署了一项全球独家许可协议,研究、开发、商业化Inovio制药高度优化的、多抗原DNA免疫疗法INO-5150和INO-1800,分别用于前列腺癌和乙型肝炎的治疗。   目前,INO-1800和INO-1800均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在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能够诱使强大的T细胞反应。   根据协议,罗氏将支付1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及潜在高达4.125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款项,获得这2种免疫疗法的全球独家授权,以及利用Inovio制药CELLECTRA电穿孔技术递送疫苗的权利。同时,罗氏还将拥有一项选择权,获得与所合作研究项目相关的额外疫苗机会。此外,Inovio制药还将有资格获得未来产品销售高达2位数的特许权使用费。   Inovio制药的技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并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癌细胞,该公司也计划利用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B型肝炎。   INO-5150是一种双抗原、人工合成DNA疫苗,针对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猴子中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INO-5150接种后,能够产生强大稳健的T细胞免疫反应,是目前基于PSA免疫疗法在动物研究中所观察到的最强大的免疫反应。   INO-1800是一种乙型肝炎免疫疗法,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该疫苗能够产生强大的T细胞和抗体反应,并在小鼠模型中引发了针对性的肝细胞清除。这些结果表明,在人类中,该DNA疫苗具有治疗乙型肝炎的潜力,并有望阻止乙型肝炎进一步发展成肝癌。在一项临床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疫苗特异性T细胞表现出了杀伤功能,能够迁移并驻留在肝脏,引发靶细胞的清除。该研究首次证明,肌注免疫能够诱使杀伤性T细胞迁移至肝脏并清除靶细胞。   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即利用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并具有将一些癌症转化为类似于慢性疾病的潜力,在临床研究中,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喜人数据。   今年5月,罗氏公布了其实验性免疫疗法MPDL3280A的积极数据,在I期临床试验中,该疗法针对数种肿瘤均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疗效,同时耐受性良好。该药已被认为是罗氏最有前途的新一代免疫疗法之一。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分析师Tim Race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手握MPDL3280A,罗氏潜在地拥有了一个市值超50亿美元且具有横跨数种肿瘤持续性利益的产品。   MPDL3280A是一种基因工程抗体,靶向于肿瘤细胞上的一种名为PD-L1的蛋白,肿瘤利用这种防御机制欺骗机体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使之保持失活(inactive)状态。一旦T细胞能够识别肿瘤,它们能够生长和繁殖并更有效地攻击癌细胞。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MPDL3280A在黑色素瘤、肺癌、肾细胞癌中的响应率分别为31%、22%、13%。目前,该项研究已经被扩大至结肠癌、膀胱癌、头颈部癌症患者。
  • 科研成果|全新的微环境因子对肿瘤恶性演化的作用机制
    10月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孙宇研究团队在Oncogene上,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epiregulin in the treatment-damage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strains therapeutic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微环境中全新的衰老相关分泌因子在组织微环境中的产生基础以及其对肿瘤恶性进展的作用机制。细胞衰老是一种独特的细胞状态,具有多种明确且稳定的细胞特征。其中,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使其在微环境中可对其他细胞发挥复杂的信号传递功能。老年人群中,包括慢性炎症形成过程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局部空间内,SASP这一分泌表型对多种疾病的进展均造成重要的病理作用。因而,探究SASP相关因子以及其在肿瘤等疾病的组织微环境中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和干预途径,对老年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该研究通过对人类原代基质细胞进行基于结合当前临床化疗胁迫压力的体外药物模拟处理,确认了epiregulin(EREG)在DNA损伤类型的衰老诱导条件下显著表达上调,而尚未有报道该因子与微环境中衰老细胞之间存在关联。同时,研究对临床前列腺癌及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癌症样本的分析,发现EREG在衰老的癌旁基质细胞中显著上调表达。机制上,DNA损伤导致基质细胞中转录因子NF-κB等发生核转位并结合在EREG启动子区多个位点,进而促进EREG在细胞衰老后表达上调。研究人员注意到其他衰老相关因素(转录因子C/EBP激活,DNA空间开放度变化及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对EREG转录具有促进作用。 在肿瘤微环境中,衰老细胞释放的EREG通过与其附近的癌细胞表面EGFR受体结合激活包括MAPK、AKT/mTOR及JAK/STAT等多条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诱发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恶性表型,并造成癌细胞显著的耐药能力。RNA-Seq分析发现,一种泛素连接酶MARCHF4在基质EREG激活的癌细胞中显著表达上调。MARCHF4可使癌细胞E-cadherin表达下调并抑制癌细胞凋亡,导致肿瘤耐药现象发生。小鼠模型中,EREG单克隆抗体及EGFR单克隆抗体的联用显著降低肿瘤体积,并显著延长了小鼠无病进展生存期。癌症患者体内微环境中EREG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治疗后阶段的长期生存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并可作为对患者(包括多种癌型)预后的新型的标记物。 该工作发现并阐释了微环境中的衰老相关分泌因子EREG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病理功能及调控机制,并揭示了其在将来转化医学和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价值。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的支持。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论文链接 当代临床药物等治疗方式(尤其基因毒化疗)诱导损伤的肿瘤微环境中,基质细胞EREG表达上调并通过旁分泌方式激活附近癌细胞,促进其恶性表型并加速疾病进展;EREG将可作为患者疗后阶段的监测指标和临床抗癌治疗的新靶点。
  • 文献盘点| 2023年度Clinx勤翔助力生命科学研究部分已发表文献
    十八年来Clinx勤翔一直专注于提供生命科学成像产品及服务,回顾2023,勤翔产品助力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献,不断为生命科学研究添砖加瓦,我们感谢广大客户一直以来对Clinx勤翔的信任和支持,此次我们摘选了Clinx勤翔产品应用于相关研究领域的部分文献,与大家分享、共勉! 前列腺癌多组学分析领域的应用复旦大学姜昊文、党永军等研究团队在癌症诊断治疗方面实现新进展,在学术期刊《Nature: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题为“Integrative multi-omics and drug–response characterization of patient-derived prostate cancer primary cells” 的文章(影响因子IF=39.3),研究人员称他们的综合多组学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前列腺癌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理反应,从而实现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这篇文章研究了来自 35 例中国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原发性细胞模型,建立了前列腺癌细胞库(PCMR)。通过对PCMR进行基因组、转录组、全蛋白组和表面蛋白组分析,揭示了多层次分子特征。通过药物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发现 AGR2 表达下调可以增强 Crizotinib 的抑制活性,机制可能是通过 ALK/c-MET-AKT 轴。其中有采用Clinx勤翔一体式化学发光成像仪ChemiScope S6进行蛋白印迹成像与分析。改善药物滥用新策略研究中应用江苏神经精神疾病重点实验室镇学初和徐林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题为“Hypoxia-inducible factor upregulation by roxadustat attenuates drug reward by altering brain iron homoeostasis” 的文章(影响因子IF=39.3)。研究揭示了罗沙司他上调缺氧诱导因子,通过改变脑中铁稳态来减弱药物奖励,这可能是治疗药物滥用的一种潜在的新治疗策略。研究结果还通过提出治疗药物使用障碍的潜在新适应症,重新调整了Rox的用途。其中,研究团队使用Clinx勤翔化学发光成像ChemiScope3300Mini设备进行蛋白印迹成像与分析。构建免疫缺陷猴模型研究中的应用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再生研究院闫森和涂著池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题为”Generation of inactivated IL2RG and RAG1 monkeys with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using base editing“的文章(影响因子IF=39.3)。成功地使用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BE)4max系统构建了一种能够支持肿瘤生长的免疫缺陷猴模型。这些免疫缺陷的猴子是临床前研究的有价值的工具,并弥合了小动物模型和人类之间的差距。利用它们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前研究在抗癌药物开发和异源细胞或器官移植方面的效果。其中,研究团队使用Clinx勤翔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蛋白条带。真核生物线粒体功能研究领域的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亮,施蕴渝团队在在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发表题为“The recognition mode between hsRBFA and mitoribosome 12S rRNA during mitoribosomal biogenesis”的文章(影响因子IF=14.9)。该项工作系统地研究了人源线粒体核糖体结合因子(hsRBFA)识别线粒体核糖体小亚基12S rRNA的分子机理及其对线粒体核糖体的成熟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hsRBFA通过其N末端和KH结构域与12S rRNA相互作用。通过电泳迁移实验发现,hsRBFA的KH结构域单独存在时无法与12S rRNA的28结构螺旋、44结构螺旋和45结构螺旋以及3'末端区域结合,而将N末端加入KH结构域后,可以与上述区域均有结合。此外,hsRBFA的C末端对RNA识别无效。进一步实验证实,hsRBFA的近全长片段和N末端-KH同样可以与12S rRNA区域结合,而仅含有KH结构域和C末端的片段无法结合任何RNA底物。总之,hsRBFA通过其N末端和KH结构域二者共同作用与12S rRNA相互作用,其中N末端起主要作用。通过对hsRBFA不同结构域与12S rRNA亲和性的检测比较,该小节主要阐明了hsRBFA是通过其N末端和KH结构域共同结合12S rRNA的结论。其中,有使用Clinx勤翔GenoSens 2000凝胶成像系统,显示了 hsRBFA 与 12S rRNA 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探究 hsRBFA 的哪个位点主要与 RNA 结合提供依据。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领域的应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秦树存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何前军教授团队合作在《Theranostics》上发表题为“A strategy of local hydrogen capture and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for enhanced therapy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的文章(影响因子IF=12.4)。研究报道了使用Pd纳米颗粒预防和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策略。该策略基于Pd纳米颗粒催化加氢的特性,实现了肝脏靶向高剂量递送氢分子,为寻求安全高效的慢性肝病(CLD)氢分子疗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其中,研究团队使用Clinx勤翔荧光及化学发光成像系统ChemiScope 6200Touch进行蛋白印迹成像与分析。间充质干细胞加速烧伤创口愈合方面的应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肖仕初课题组在《Materials Today Bio》上发表题为“Acceleration of burn wound healing by micronized amniotic membrane seeded with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的文章(影响因子IF=8.2)。作者构建了mAM-MSC复合物,并在烧伤-伤口模型中评估了它们的促愈合和血管生成作用。研究发现mAM可以在体外实现有效的MSC扩增,并在体外和烧伤伤口中保持较高的细胞活性。mAM-MSC在烧伤创面上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烧伤创面的愈合率和血管数量。其中,研究团队使用Clinx勤翔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Scope 8500,评估移植的mAM-MSC在小鼠烧伤伤口中的生存时间。急性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应用海军军医大学梁晓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Hector H. Valdivia 团队在学术期刊《Materials Today Bio》上发表题为“OpiCa1-PEG-PLGA nanomicelles antagonize acute heart failure induced by the cocktail of epinephrine and caffeine”的文章(影响因子IF=8.2)。这篇文章研发及评价了一款新型 OpiCa1-PEG-PLGA 纳米载体系统。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稳定性和低毒性,令人信服地作为新的疾病治疗途径。文章系统阐述了各项研究方法与结果,对提高理解 OpiCa1 的作用机制与纳米药物学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研究人员使用Clinx勤翔 IVScope 8000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跟踪观察了纳米颗粒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文献标题数已增加至38条)标注使用Clinx勤翔产品的部分文献: X-linked RBBP7 mutation causes maturation arrest and testicular tumors,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Repression of rRNA gene transcription by endothelial SPEN deficiency normalizes tumor vasculature via nucleolar stress,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Engineered a dual-targeting HA-TPP/A nanoparticle for combination therapy against KRAS-TP53 co-mut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Bioactive MaterialsN6-methyladenosine-modified circRIMS2 mediates synaptic and memory impairments by activating GluN2B ubiquitin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Hypoxia-inducible factor upregulation by roxadustat attenuates drug reward by altering brain iron homoeostasis,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sponsive CD8+ T Cells an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to Trigger CD73 Inhibitor AB680‐Based Synergistic Therapy for Pancreatic Cancer,Advanced ScienceEstradiol-mediated small GTP-binding protein GDP dissociation stimulator induction contributes to sex differences in resilience to ferroptosis in takotsubo syndrome,Redox BiologyGeneration of inactivated IL2RG and RAG1 monkeys with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using base editing,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Unimolecular Self-Assembled Hemicyanine–Oleic Acid Conjugate Acts as a Novel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 to Amplify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Eliminate Cancer Stem Cells,ResearchTauopathy promotes spinal cord-dependent production of toxic amyloid-beta in transgenic monkeys,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Natural product P57 induces hypothermia through targeting pyridoxal kinase,Nature CommunicationsDynamic Phosphorylation of G9a Regulates its Repressive Activity o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and Mitotic Progression,Advanced ScienceProtective effect of spore oil-functionalized nano-selenium system on cisplatin-induced nephrotoxicity by regulating oxidative stress-mediated pathways and activating immune response,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SCFRMF mediates degradation of the meiosis-specific recombinase DMC1,Nature Communications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pancreatic cancer immunosuppression by metabolic enzyme CD73 in a tumor-autonomous and -autocrine manner,Nature CommunicationsSertaconazole-repurposed nanoplatform enhances lung cancer therapy via CD44-targeted drug deliver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CRStructural basis for TRIM72 oligomerization during membrane damage repair,Nature CommunicationsFAR591 promotes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SONFH by regulating Fos expression to mediate the apoptosis of bone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one ResearchMYB44 regulates PTI by promoting the expression of EIN2 and MPK3/6 in Arabidopsis,Plant CommunicationsCombination of bacterial-targeted delivery of gold-based AIEgen radiosensitizer for fluorescence-image-guided enhanced radio-immunotherapy against advanced cancer,Bioactive MaterialsThree-dimensional histological electrophoresis enables fast automatic distinguishment of cancer margin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es,Science AdvancesHydrogel dressing integrating FAK inhibition and ROS scavenging for mechano-chemical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Nature CommunicationsIntegrative multi-omics and drug–response characterization of patient-derived prostate cancer primary cells,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A strategy of local hydrogen capture and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for enhanced therapy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TheranosticsHierarchically tumor-activated nanoCRISPR-Cas13a facilitates efficient microRNA disruption for multi-pathway-mediated tumor suppression,TheranosticsLINE-1 repression in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 through viral–host genome interaction,Nucleic Acids ResearchMicrotubule Assists Actomyosin to Regulate Cell Nuclear Mechanics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ResearchAssess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Symptoms and Gut–Liver Axis Status in Zebrafish after Exposure to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and Oxytetracycline,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Peptide-anchored neutrophil membrane-coated biomimetic nanodrug for targeted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A natural biological adhesive from snail mucus for wound repair,Nature CommunicationsSTC2 activates PRMT5 to induce radioresistance through DNA damage repair and ferroptosis pathways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Redox BiologyDecipher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Silkworm Cocoon Colors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Biological Coloration and Phenotypic Diversification,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The recognition mode between hsRBFA and mitoribosome 12S rRNA during mitoribosomal biogenesis,Nucleic Acids ResearchKnockdown of TACC3 inhibits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creases chemosensitivity in pancreatic cancer,Cell Death & DiseaseMicroglial SIRT1 activation attenuates synapse loss in retinal inner plexiform layer via mTORC1 inhibition,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Melatonin-loaded self-healing hydrogel targets mitochondrial energy metabolism and promotes annulus fibrosus regeneration,Materials Today BioLyophiliz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mRNA-LNPs for SARS-CoV-2 vaccine,NPJ VaccinesMethionine orchestrates the metabolism vulnerability in cisplatin resistant bladder cancer microenvironment,Cell Death & Disease
  • 我们如何让癌症接近“治愈”?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癌症为什么无法治愈?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癌症都是“内源性疾病”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癌细胞是病人身体的一部分。 对待“外源性疾病”,比如细菌感染,我们有抗生素。抗生素为啥好用,因为它只对细菌有毒性,而对人体细胞没有作用,因此抗生素可以用到很高浓度,让所有细菌死光光,而病人全身而退。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搞定癌症就没那么简单了,癌细胞虽然是变坏了人体细胞,但仍然是人体细胞。所以要搞定他们,几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勾当,这就是大家常听到的 “副作用”。比如传统化疗药物能够杀死快速生长的细胞,对癌细胞当然很有用,但是可惜,我们身体中有很多正常细胞也是在快速生长的,比如头皮下的毛囊细胞。毛囊细胞对头发生长至关重要,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毛囊细胞,这是为啥化疗的病人头发都会掉光。负责造血和维持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也会被杀死,因此化疗病人的免疫系统会非常弱,极容易感染。消化道上皮细胞也会被杀死,于是病人严重拉肚子,没有食欲,等等等等。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这样严重的副作用,让医生只能在治好癌症和维持病人基本生命之间不断权衡,甚至 “妥协”。所以化疗的药物浓度都必须严格控制,而且不能一直使用,必须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来。如果化疗药物也能像抗生素一样大剂量持续使用,癌症早就被治好了。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癌症的异质性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癌症。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比如肺癌,这是在中国癌症中新任第一杀手,30年来发病率增加465%。中国现在每年近60万肺癌病人,美国也有16万。常有人问我:美国有什么新的治肺癌的药么?我说:有是有,但是只对很小一部分病人有用。比如诺华抗肺癌药Ceritinib,它对1%左右的肺癌有很好的效果。但为啥我们研究了这么久的新药只对1%的病人有效呢?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肺癌简单按照病理学分类,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那是不是肺癌就这两种呢?不是的。我们知道,癌症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而每一个癌症里的突变基因数目不止一个,千差万别。最近一项系统性基因测序研究表明,肺癌病人平均每人突变数目接近5千个!这么多的变量随机组合,导致每个病人都有点不同。中国这60多万肺癌病人,其实更像60万种不同的疾病。此外,张三和李四都得了肺癌,但是他们肺癌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别的结果是,A 药对张三有用,张三一吃就好,但对李四则完全无用。因此,制药公司新开发的药,即使是灵丹妙药,也不可能治好所有的肺癌病人。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因为癌症的多样性,导致要攻克所有的癌症,即使不是遥遥无期,也是任重道远。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癌症的不断进化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这点是癌症和艾滋病共有的,让大家头疼的地方。 也是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攻克癌症和艾滋病的根本原因。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超级细菌。在抗生素出现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致命的,比如败血症。但是青霉素出现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怂掉了。但是生物的进化无比神奇,由于我们滥用青霉素,在它杀死了99.999999%的细菌时,一个或者两个细菌突然进化出了抗药性,他们不再怕青霉素。于是人类又发明了别的抗生素,比如万古霉素。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了同时抗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这就是超级细菌。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生物进化是一把是双刃剑。自然赐予我们这种能力,让我们适应不同的环境,但是癌细胞不仅保留了基本进化能力,而且更强,针对我们给它的药物,癌细胞不断变化,想方设法躲避药物的作用。 Ceritinib在临床试验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癌细胞在治疗几个月以后就丢弃了突变的ALK基因,而产生新的突变来帮助癌症生长,这么快的进化速度,总是让我感叹自然界面前人类的渺小。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112, 192) " 我们如何让癌症接近“治愈”?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虽然目前还无法保证癌症能否痊愈,但医生确实在发现和治疗某些癌症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甚至一些人逐渐开始提出“治愈”癌症的说法。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治愈是一个医学概念,我们一般所说的治愈,是指临床治愈。对于癌症来说,就是患者得了某种癌症,经过治疗之后体内检测不到癌细胞,之后癌症也没有复发,他没有因为这种癌症而死去。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就包括了两个方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第一,治疗之后检测不到癌细胞,用医学术语来说,叫做“完全缓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二,完全缓解之后没有再复发。因为癌细胞非常狡猾,治疗后一部分患者体内可能会有一些癌细胞潜伏下来躲过检测,在治疗停止之后卷土重来。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癌细胞卷土重来的时间都在5年以内,所以临床上常用“5年生存率”来衡量某种癌症的治愈概率。所谓5年生存率,并不是说患者治疗之后只能活5年,而是说治疗5年之后,还有百分之多少的患者活着。5年生存率越高,治愈这种癌症的概率就越大。治疗5年之后,如果依然没有复发,那么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就可以认为达到了临床治愈。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让癌症接近“治愈”呢? /span br/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早期发现,大部分癌症都可以治愈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早期癌症,就是没有检测到转移的癌症。对于适合手术的肿瘤,此时只要能手术切除原发灶(就是初长出癌细胞的地方),就有可能将癌细胞全部铲除。但某些情况下这样还不够。常需要在手术之前或之后,配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等,以进一步消灭癌细胞。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很多早期癌症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治愈,比如早期的: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乳腺癌、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肺癌、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结肠癌、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胃癌、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前列腺癌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等等,而且发现越早,发生转移的概率就越小,治疗效果就越好。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有些癌症可以被“治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约为99%!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什么治愈率高?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很多前列腺肿瘤生长比较缓慢或完全停止生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肿瘤并不会构成威胁也不需要进行治疗。很多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可以正常生存很多年,甚至死亡通常也是由于其它原因而非前列腺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什么情况下不容易治愈?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当癌细胞扩散(亦称作癌症转移)时,治疗难度会大大提高。一小部分前列腺癌会迅速发生远处转移,这种情况下,大约只有29%的患者确诊后还能生存5年。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前列腺癌通常在转移前就会被医生诊断出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筛查有用吗?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能够筛查前列腺癌。一种是直肠指检,即医生用戴着指套的手指伸入直肠进行检查。另一种是一项名为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的血液检测,这种检测可测量人体内的某项蛋白水平,其通常在前列腺癌患者中比较高。除前列腺癌外,某些原因也可能导致PSA升高,因此,有些医疗机构并不建议患癌风险一般的人进行psa检测。如果您想了解自己是否需要检测,建议咨询相关医生。当出现类似小便困难或尿血等问题时,务必第一时间告知医生。这些有可能是癌症或其它前列腺问题表现出来的相应症状。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大约为98%!(取决于不同的组织类型)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什么治愈率高?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甲状腺是一种呈蝴蝶状的腺体,位于人体颈部,可分泌机体所需激素,有消耗热量和控制心跳等作用。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这种类型生长缓慢,即使肿瘤很大或已开始转移至临近组织,医生还是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甲状腺来治疗甚至治愈该疾病。术后,患者服用相关药物以替代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即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如今,医生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早诊断出甲状腺癌,这也是甲状腺癌更容易治愈的原因。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什么情况下不容易治愈?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有一种甲状腺未分化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7%,但是这种类型非常罕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筛查有用吗?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没有值得推荐的筛查方式。大多数人发现自己(或医生检查发现)颈部有肿块或肿胀时才知道自己患了肿瘤。医生有时是在病人由于其他原因做超声检查时才发现问题。如果你察觉颈部有肿块或出现类似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等症状,请务必告知医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112, 192) " (3)睾丸癌---5年生存率大约为95.1%!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什么治愈率高?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癌症早期(肿瘤还未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医生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患肿瘤的一侧或双侧睾丸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若患者只切除一侧睾丸,另一侧通常还是可以产生足够的激素而不影响患者的性生活和生育能力。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手术联合放疗或化疗通常有很好的疗效。有时还会使用干细胞移植。上世纪70年代引进的化疗药物顺铂,由于能显著提高晚期睾丸癌患者的生存率,广受医生好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什么情况下不容易治愈?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即使是晚期睾丸癌,也有疗效比较好的治疗方法。这类肿瘤的5年生存率为73%,对于晚期癌症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筛查有用吗?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没有针对睾丸癌的筛查方式。男性感觉睾丸有肿块或一侧睾丸比另一侧大时,应尽快咨询医生,这些可能是肿瘤的早期症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112, 192) " (4)黑色素瘤---5年生存率约为91.7%!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什么治愈率高?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患者通常在早期就可以通过肉眼辨认出黑色素瘤。如果它还没有转移至皮肤以外的部位,医生可以手术切除并治愈黑色素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什么情况下不容易治愈?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如果没有尽早发现,黑色素瘤便会和其他皮肤癌一样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一旦肿瘤转移至皮肤以外,治疗就会更加困难。在那些已发生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的患者中,只有15%-20%的患者确诊后还可以生存5年以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筛查有用吗?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有用。大家可以检查自己的皮肤是否有大片、深色、形状奇怪或凸起的斑点,尤其要检查背部、头皮、阴囊以及脚趾之间的皮肤。这些地方的黑色素瘤很难被发觉,一旦注意到有任何变化,请立即咨询医生。医生会告诉你这些斑点是否异常。如果你患黑素瘤的风险比较大,比如你曾经患过黑色素瘤或有相关家族史,可以找皮肤科医生进行常规筛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112, 192) " (5)早期乳腺癌----早期(0期和1期)5年生存率:99%-100%!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什么治愈率高?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现代医学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当今的医生已经非常了解如何筛查和治疗乳腺癌。公众对乳腺癌的认知也较以往更高。例如,大家现在都知道乳腺癌其实并不是一种疾病,有多种不同的类型。研究人员也针对各种乳腺癌类型研发出了很多不同的药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什么情况下不容易治愈?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早期乳腺癌比转移性乳腺癌更容易治愈。此外,某些类型的乳腺癌也更容易治疗。例如,有一种乳腺癌为“雌激素受体阳性”,这类乳腺癌可以获益于降低雌激素水平的药物。而另一种“三阴性乳腺癌”的侵袭性更高,无法从靶向药中获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筛查有用吗?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有用。研究表明进行定期的乳腺X线检查有助于延长寿命,但各医学组织对什么时候开始常规检查有不同的标准。部分建议乳腺癌风险一般的人自50岁起每年进行一次筛查。美国癌症协会则建议女性自45岁起就应该每年进行一次乳腺X光检查,另外对于40-45岁的女性如有需要也可以选择每年筛查一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部分肿瘤可能通过放化疗治愈,部分肿瘤如血液肿瘤(白血病、淋巴瘤),以及鼻咽癌等天生对放化疗非常敏感,因此不论处于早期还是晚期,这些癌症一般都不采用手术,而是直接放化疗,也会根据病情配合靶向治疗。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另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很多儿童恶性肿瘤等,也有治愈或长期生存的机会。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很多晚期癌症患者也能长期生存 /strong /p p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虽然有些癌症晚期确实不能治愈,但也能长期生存。比如,有的癌症晚期比如乳腺癌晚期,通过综合治疗,可能实现带瘤较长期生存,有的可以生存七八年甚至更长: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52岁创新工场总裁李开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13年,52岁的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对外宣布,自己得了第四期淋巴癌,不得不放下热爱的工作接受治疗。然而,在2015年6月30日,李开复发微博称,“最近两次检查都看不到肿瘤了”,自己已经完全康复,肿瘤消失。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为此,李开复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了一篇感悟:“患上癌症后如何抗癌?我的抗癌心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7cfcc5f8-36fd-4c62-bf78-b62ef0090cd7.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台湾大学教授韩柏柽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08年时,韩柏柽发现20公分的肝癌,开了2次刀、化疗、放射线治疗及标靶治疗,一样都没少。身为癌存者,他彻底改变生活,以蔬食起点,每天起床自制蔬果汁随时喝,喝温柠檬水增加新陈代谢,多运动促进深层排汗,深呼吸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还透过经络拍打、针灸、拔罐等传统中医手法来增加气血循环,如今已顺利度过八年,并且感觉身体越来越好,精神越来越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c7b7878-a3c3-435b-bdc1-9844e9dd6d2b.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486" height=" 324" style=" width: 486px height: 324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细细研究抗癌成功的人,都有着神奇的共同点!--癌症不仅需要正规的治疗,同时也需要患者自疗!那么癌症患者究竟该如何自疗,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彻底改变生活方式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吸烟、酗酒、晚睡熬夜、爱吃肉、不爱运动等,都在慢性伤害细胞。生病后,继续这些不良习惯还会加重细胞的负担,因此为了健康,需要彻底改变生活方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对于已经保持了数十年的生活习惯,猛然改变可能会有难度,最好和家人、朋友一起,互相监督,共同改变。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睡眠比什么都重要,睡眠是增强免疫力最好的方法!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大病之后,为了补偿身体的亏损,需要给身体的第一项承诺与改变,就是好好睡觉。许多研究也指出,睡眠是增强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充足的睡眠对预防或限制肿瘤生长有广泛作用。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每天晚上十点以后,理想睡眠长度是七小时到八小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帮助睡眠的方法有很多,往往也因人而异,和身体的抵抗力相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五个优质睡眠诀窍: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 睡前不要安排费时费力的工作。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 设定一个停止工作的时间,睡前加班,远不如第二天早起再做效率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 记录每天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4. 不要因为失眠而感到压力大,放松最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5. 睡眠的质量比时间更加重要,让自己处于舒适的状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饮食要均衡,好吃的不健康,健康的不好吃!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健康饮食的目的是健康,还要配合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运动,同时也要注意食物的来源,除非确知是无农药的有机蔬菜,否则要避免生食。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饮食原则大抵着重三大类食物的质量均衡: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 多吃蔬果、全谷类、海产品、低脂或无脂食品,以及豆类、坚果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 少吃红肉和加工过的肉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 糖是公认对身体不好的食品,也是癌细胞最爱的养分,少摄取油炸类食物、甜食和含糖饮料;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运动无比重要,有氧运动是促进癌细胞凋亡的良方!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李开复在微博中说:我从前不但不运动,而且还嘲笑朋友运动养生。我的朋友潘石屹在微博上说:“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几万人、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多活七年。’”我就调侃他:“会不会这多出的七年都在跑步?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事实上,很多癌症患者在患癌前都是不爱运动的,然而,不管中医、西医还是自然疗法医生都告诉我们,运动无比重要。有氧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脂肪燃烧而达到减肥的效果,还能促进癌细胞凋亡,也是活化自然杀手细胞的良方。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患癌后,尽量不开车,尽量多走路;要去较远地方时才搭地铁或出租车,增加走路的机会。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养成运动习惯之后,才体会到运动的好处真是冷暖自知,不管怎么说都没法跟旁人分享,只有自己最清楚。合适的运动可以促进心血管弹性、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心情愉快。医生建议除了走路,还可以常走上下坡,达到至少十分钟的剧烈心跳,等到快喘不过气来,再放松慢慢走。跑步当然也可以。甚至你可以像韩柏柽教授一样自创旋转功,只要你觉得适用。总之身体动起来了,生命的活水也跟着动起来了。建议你也一起来体验这美好的感觉。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运动方式推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 每周爬山两到三次,爬山时至少做到一半时间头脑放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 做瑜伽或甩手功:两到三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 能走路就走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4. 做些有趣的运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5. 每周两次按摩,让经脉血液疏通。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好心态是激发自疗的良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身体患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上患癌。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癌症已经不是绝对的不治之症。无数的案例表明,积极的精神状态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心理暗示具有强大的力量。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名知名的美国医生对每位病人都会说一句话:“这个病能不能治好,最重要的因素是你要相信它能治好。”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相信是一种强有力的能量,它并不是让病人抱有虚假的希望,而是勇敢、乐观地面对现实。作为医生和周围人,一定要给癌症病人积极的心理暗示。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让我用从容的心,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让我用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让我用智慧,去分清这两者。” /span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