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甲氧基萘酚标准品

仪器信息网甲氧基萘酚标准品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甲氧基萘酚标准品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甲氧基萘酚标准品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甲氧基萘酚标准品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甲氧基萘酚标准品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甲氧基萘酚标准品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甲氧基萘酚标准品相关的解决方案。

甲氧基萘酚标准品相关的资讯

  • 专家提醒勿盲目购洋奶粉:中国标准生产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孩子成长
    洋奶粉的代购热潮,不断引发舆论热议。三元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认为,好奶粉不是由国籍决定的,国人不应盲目购买洋奶粉。他说,由于人种差异等原因,中外奶粉配方上有差异,用中国标准生产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孩子成长。  为了解中国奶业发展状况,近日记者跟随集体采访团,走进了三元河北工业园。婴幼儿乳粉在此已实现全程追溯,以生产高品质的“放心奶”。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市牛奶总站,产品以奶业为主,涵盖包装鲜奶、酸奶、奶粉、干酪等百余品种。几十年来,为全国两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提供乳品特供。  “用中国标准生产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孩子”  “国外代购的奶粉,与中国婴幼儿成长需求是有一定差异的。”吴松航说,中外奶粉在配方上有差异,用外国标准生产的奶粉不一定适合中国孩子。  他举例说,奶最重要的营养成分是蛋白,中国要求奶粉中乳清蛋白比例大于等于60%,酪蛋白小于等于40%,是因为中国孩子体质更易吸收乳清蛋白。而因为人种的差异,美国、澳洲等国对乳清与酪蛋白的比例,没有要求。  中外奶粉在“钙磷比”上同样存在不同。吴松航介绍,中国的饮食习惯,造成国人钙磷吸收比例约为2:10。这意味着,中国人日常过量摄取了磷,而磷代谢带来钙的流失,导致中国人更容易缺钙。所以中国不少奶粉对钙磷比有特殊要求,以补充钙摄入。  但同样由于人种、饮食习惯差异,造成世界各国对钙磷比标准不同,一些发达国家没有过量摄入磷的日常习惯,对奶粉中钙磷比的要求反而不高,所以盲目购买一些外国奶,可能容易造成孩子缺钙。  此外,对于一些标注“进口奶源”的产品,吴松航介绍,实则不少是在中国生产的,采用的是“干法”技术。他解释,奶粉的制作工艺分“湿法”和“干法” “湿法”工艺,必须用当天生产的鲜奶,新鲜度、营养均衡度高 而“干法”制造出的奶粉营养均衡度较低。  “用干法工艺,从生产安全上说是符合规范的,但从营养价值上来讲,比湿法工艺要差很多。”  他说,国人目前对外国奶粉有一些盲目购买的心态,不少国外奶粉在本国“风波不断”,反而出口到中国得到了认可。  吴松航认为,消费者要更理性地进行选择,用中国标准生产的奶粉其实更适合中国孩子。  “好奶不是靠国籍决定的”  深究中国奶“遇冷”的原因,吴松航称“信不过,是消费者大量代购外国奶的原因。”  据他介绍,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后,中国奶业整体进入了低谷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外资奶粉占有率一度高达98%。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三元并未有奶粉产品。自三鹿倒闭之后,三元将其收购,重新优化工艺产业,严格把控奶源,开始生产奶粉。  近日记者走进三元婴幼儿乳粉的生产车间:全中央控制、自动出入库̷̷每罐乳粉的原料产地、采购信息、检测报告等,均实现了全程追溯。  “好奶粉不是靠国籍决定的,而是靠奶源、生产工艺、标准决定的。”他介绍,三元奶粉的生产,从原料奶收购、乳制品加工、检测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率先实现奶源“无抗”和体细胞的检测与控制,坚持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和玉米油,确保无香精。  科技投入,更是保障国产奶质量的关键。2014年,在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三元食品筹建了“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母乳及婴幼儿营养健康基础研究、婴幼儿配方乳粉临床应用评价等,实现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自主开发与产业化。  三元食品总经理陈历俊透露,近三年正对1200余例样本,进行人乳喂养与三元婴幼儿乳粉喂养效果的对比临床试验,以探索更适合中国婴幼儿的奶粉配方。分析报告将于近期发布。  “京津冀三地乳品市场将共同发展”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化,北京奶企正积极“走出去”,以带动三地的乳品市场共同发展。  今年5月,三元河北工业园正式投产启动,这是首农集团三元食品在河北新乐投建的项目,是首批启动的振兴民族婴幼儿乳粉的重大项目之一。该工业园占地600亩,总投资18亿元,可年产婴幼儿配方乳粉4万吨、液态奶25万吨,集乳品研发、加工、物流为一体。  为何北京奶企选择落户河北?首农集团副总经理、三元食品董事长常毅介绍,河北物流、劳动力成本更低,能辐射北京物流市场的配送,也解决了当地就业等,有利于带动周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河北生态农业的发展。  “希望用首农的品牌、技术和管理,带动京津冀三地的乳品市场发展”,常毅说。  陈历俊则认为,河北与北京的市场是互补型和互动的,两地一个小时车程、一小时物流圈,便捷来往。如目前三元“轻能”等产品已在河北生产,但会出售到北京去。  据首农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傅鹏介绍,目前首农已在京冀两地投入超过80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总投入500亿元 将和河北共同打造11个批发市场,建立环华北的物流圈。
  • 奶粉激素检测暂无相关国家标准
    “性早熟的原因是复杂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从媒体上知道了这个事情,“过去有7、8岁的孩子出现性早熟的例子,像这么小的孩子确实以前没听说过。但不能因此就说是喝了奶粉导致的。”   宋昆刚认为消费者对奶粉怀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牛奶是成分复杂的食物,“牛奶本身就含有激素,泌乳期的奶牛本身就含有微量的雌性激素,人们喝奶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这是因为微量导致,那不会到今天才发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营养专家常素英告诉记者,国际上一直提倡婴儿母乳喂养,对媒体报道中 “孩子除了奶粉基本没有吃其他东西”的说法,建议孩子食物应该多样化,如果孩子只吃一样东西,受到危害的风险将比吃多种食物大很多。   圣元:没有提过赔偿   圣元乳业战略合作总监姜云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公开发布声明,其产品反复接受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测,均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同时否认武汉消费者曾指出企业与之接触曾经提到过赔偿的说法,“我们没责任赔偿什么。”姜云鹏还表示,企业希望政府职能部门检测奶粉,并敦促尽早公布结果,澄清真相。   姜介绍,企业的奶源基本都是从国外进口,主要是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售的圣元婴儿配方奶粉共有3个系列,分别是圣元优博婴儿配方奶粉、圣元优聪金装婴儿配方奶粉和圣元优聪金D100婴儿配方奶粉,所有产品均标称“进口奶源”。此前圣元也曾陷入“三聚氰胺”事件。昨日圣元方面向记者承认中国独家代理商——北京澳内特乳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圣元乳业董事长张亮,目前掌握着乳清粉70%的市场份额。但是当记者进一步询问目前还有什么产品在国内生产时,姜以开会为由挂断电话。   圣元此前已在官方网站上发布相关说明,“不存在添加任何 ‘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并准备对刊播消息的两家媒体提起上诉。   质检部门:没有检测标准   8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对外界称,目前,卫生部已注意到相关媒体的报道,并已对此事进行关注。   弄清病理最直接的方法是对奶粉进行检测,但昨日本报记者致电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两个国家级权威检验部门,发现虽然检测部门表示可以接受个人申请,但目前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国内奶粉业的一个盲区。   “激素目前没有国家标准,所以没有检验办法。像三聚氰胺事情刚出来也没有检测方法,随后国家出台检测标准才能检测。”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技术部门尹主任表示,目前可以接受个人申请检测,然而关于奶粉的检测指标中也没有激素这一项。尹主任还介绍,目前中心正在投入技术力量,摸索这一检测手段,以求尽快开展该检测项目。他同时指出,激素属于药物,奶粉在生产环节中是不允许添加任何激素的。   专家:标准倒退是根源   78岁的国内乳业专家魏荣痛心地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奶粉问题频发不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问题。“最近出台的乳业新国标我们就能看出来,已经倒退了25年”。   业内专家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几个重要指标的降低上。如新国标中蛋白质含量和微生物及体细胞的指标比1986年制定的生鲜乳收购标准有明显的降低。当时国标的第一等级要求生鲜乳蛋白质含量达到2.95%以上 微生物限量为每毫升50万个。而新国标的最低限值为蛋白质含量2.8% 每毫升200万个微生物含量,这一项就是国外标准的20倍。“细菌越多越不安全,代谢产品多牛奶易变味,企业就会加香精等添加剂。”   专家王丁棉表示,有人认为降低标准有利于奶业的监管是不对的,因为总有比现行标准更低的生乳生产出来。如何防止人为在鲜奶中添加东西,一定要靠制度化的保障和监管,不能靠降低标准。
  • 澳新食品标准局征集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新成分的意见
    2012年12月17日消息,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当日发布通知,就一份在婴幼儿及儿童奶粉中使用一种新成分的申请征集意见。   FSANZ首席执行官McCutcheon称,FSANZ正在考虑关于提炼自蔗糖的短链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的使用申请,申请的使用限量水平与从菊粉(inulin)中提炼的物质,包括菊粉中提炼的短链低聚果糖一样。   短链FOS是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制造商希望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这些物质,以更好地让奶粉喂养的婴儿具有与母乳喂养孩子同样性状的更软的大便。   该申请要求允许将源自蔗糖的短链FOS添加到婴儿配方奶粉和食品,以及一到三岁儿童的辅食中。   申请方同时要求允许将一种源自转化酶的新微生物用作在蔗糖中提炼短链FOS的加工助剂,该转化酶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真菌某个菌株中获得。   对于这份申请,FSANZ还未发现任何对公共健康和安全有影响的问题。   意见提交截止日期为2013年2月11日。
  • 奶粉标准修订在即 婴儿食品将成焦点
    食品健康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而婴儿食品、辅食品更是关系到下一代健康快乐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2016年10月实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也是灌注了“史上最严”之名。可见国家对于婴幼儿食品、辅食品的关注程度之高。在“十三五”伊始,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有关食品的法规、政令,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婴幼儿食品、辅食品自然不会被落下。前不久就有消息提到国家已经开始启动了国内婴幼儿奶粉配方标准的修订,让配方奶粉更适合中国的婴幼儿。在我国,现行的婴幼儿奶粉配方标准是《GB 1076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添加藻类的产品其无机砷的含量应不超过0.3mg/kg,其他产品应不超过0.2mg/kg。在GB 10769—2010中还提到可以按照GB/T 5009.11-2014中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检测样品中无机砷的含量。当2016年新国标发布实行时,为液相色谱原子荧光仪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并不是一项新的技术。实际上元素形态分析已经成为分析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是一种仪器联机分析方法,其实质是分离技术与检测技术的联用。目前主要的联用方式有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GC)等分离设备和原子荧光(AFS)、原子吸收(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元素检测仪器联用。而原子荧光光度计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仪器,具有分析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光谱干扰及化学干扰少、仪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维护等优点。所以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成了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联用技术。 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原子荧光技术的发源地和原子荧光技术的领跑者,很早就开始了对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颁布实施的同时,金索坤同样推出了产品SK-乐析-LC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SK-乐析-LC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汇聚了金索坤公司多年的研究成果。它既可以作为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样品中被测元素的总量,也可以作为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检测被测样品中无机砷、甲基汞的总量。一机两用。SK-乐析-LC除了延续了金索坤产品独特的检测速度快、技术指标好、安装省事维护省心等特点之外,在进行砷元素的形态分析上面也有着它的独到之处!首先,它以其特有的连续流动进样方式可以配合任何型号的液相色谱对接进行砷、汞等元素的形态分析。相比使用传统进样方式(样品、载流交替进样)的原子荧光产品,连续流动进样方式使得原子荧光无需转化进样方式即可与液相色谱进行无缝对接,减少中间的转化环节,不但精简了结构,提高检测效率,提高仪器的稳定性。目前已经与安捷伦、岛津、PE等品牌液相成功对接应用于食品检测工作中。而且,金索坤的研发团队还对紫外消解单元进行了改进,采用石英毛细管与PEEK 管融合连接技术,消除死体积,减少峰展宽,可抗紫外,耐腐蚀,耐老化;具有消解功率及时间可调功能(专利),增强了消解能力;再加上使用无光泄露冷却式技术,避免了紫外光对人体产生伤害,同时消除了因热量产生气阻带来的峰型展宽现象。据了解,在2016年废止的GB/T 5009.11-2003版国标是因为在使用原子荧光法测试无机砷的时候,甲基胂、乙基胂可能混入样品影响测试结果,可见标准是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检测需求而提高的,而相关标准的修订定然会给仪器厂家带来新的变化。北京金索坤公司籍着此次婴幼儿奶粉配方标准的修订之际也会研究出更好地检测仪器积极响应国家的新奶粉政策。 金索坤SK-乐析-LC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
  • 工信部:婴幼儿奶粉监管标准将参照药品
    今天上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上,工信部发布了&ldquo 双提&rdquo 行动方案,要求对婴幼儿乳粉参照药品管理,并鼓励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力争提升婴幼儿乳粉质量、提振消费者信心。   发布   1、提升标准乳企2年内完成GMP认证   5月16日,工信部印发了《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消费信心行动的方案》。这份被简称为&ldquo 双提&rdquo 的行动方案,第一步行动就是从6月到8月,针对婴幼儿乳粉企业进行质量安全检查。   今天上午,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高伏在发言中表示,今后,婴幼儿乳品企业将从生产环节实施GMP认证,对婴幼儿乳粉质量的管理将参照药品管理。   据悉,乳粉国标DB23790已经实施了近13年,但仍有部分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这一标准。   解读   GMP具法律效力监管更严格   GMP是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通用准则,是专用性、强制性的标准,多数国家或地区的GMP都具有法律效力,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其所规定内容不得增删。目前企业实施的ISO9000认证系统的推进、贯彻、实施是建立在企业自愿基础上的,可进行选择、删除或补充某些要素。   乳业专家王丁棉称,按照药品管理办法来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这种非常措施在全世界来说都算是最严格的。   发布   2、鼓励兼并乳粉行业集中度达70%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上午表示,未来将努力提升国内乳粉行业的集中度,鼓励企业兼并重组。2年内将争取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   除了兼并重组外,还将淘汰一批不合格的乳粉企业。在上午举行的会议上记者了解到,目前蒙牛已经完成了对雅士利的收购。   高伏表示,工信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2011年以来新建和改(扩)建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项目,开展为期4个月的清理审核工作。   解读   六成乳粉企业将会消失   目前国内有500多个婴幼儿奶粉品牌,但高端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仅为20%-25%。可以说,进口产品在婴幼儿乳品高端市场占主导地位。   业内人士认为,提高行业集中度、打造出几个过硬的大品牌,让消费者真正对国产奶粉恢复信心,将是未来几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大趋势。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研究员宋亮预期,未来可能有超过六成的婴幼儿奶粉企业将被兼并重组或者被市场淘汰。   发布   3、信息追溯4乳企信息手机可查   高伏表示,工信部正在推动建立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目前,婴幼儿乳粉行业的相关体系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工信部准备于今年底在蒙牛、伊利、完达山和三元四家企业试点推行这项工作。   届时这4家企业中将建成实用、便捷、可扩展的追溯体系,消费者采用智能手机等终端及政府网站平台,即可对企业及其产品的基本信息进行实时追溯和了解。   高伏指出,婴幼儿乳粉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为广大婴幼儿提供食用安全放心的乳粉,保障婴幼儿乳粉的质量安全,是从事婴幼儿乳粉生产行业企业的历史使命,是每一位乳粉生产者的社会责任。   解读   产品追溯体系可消除忧虑   中乳协表示,奶粉企业建立自己的产品追溯体系,生产出更多放心、安全的产品,可进一步消除消费者的忧虑。   此外,据中乳协专家介绍,配方备案后,一个配方将只能生产一款乳粉。记者了解到,中乳协还将要求企业建立奶粉召回、销毁制度,实施二维码可追溯体系。   马上就访   超市奶粉原装进口占大头   今天上午,记者走访几家超市,发现目前原装进口奶粉仍是超市主力军,铺货量几乎是国产奶粉和进口奶源奶粉的总和。   在某家乐福门店奶粉区记者看到,&ldquo 原装进口&rdquo 奶粉占了整整一排货架子,用红色立牌明确标注。其中1款名为&ldquo 惠氏启赋&rdquo 的原装进口奶粉,2、3、4段的货架子已经空了,1段也只剩2罐奶粉摆在外围&ldquo 充门面&rdquo 。   &ldquo 前两天我们这儿有活动,买赠和满赠都有,好多家长周末来抢购,就跟不要钱似的。现在1段奶粉不管便宜的还是贵的,货量都很少。&rdquo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相比之下,纯国产奶粉和进口奶源奶粉虽然价格上占优势,但销售却明显差了很多。   新闻延伸   将增强国产奶粉竞争力   目前国内有500多个婴幼儿奶粉品牌,但高端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仅为20%-25%。可以说,进口产品在婴幼儿乳品高端市场占主导地位。   今天上午,奶粉业内人士说,长期以来,洋品牌奶粉对于中国消费者的独特吸引力,使得国内乳粉企业的市场份额,尤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一直不大。而此前出现的&ldquo 毒奶粉&rdquo 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国产乳粉的有效供给,抑制了消费者对国产乳粉的消费信心。   这位人士表示,此次工信部提出的&ldquo 双提&rdquo 方案,在提升国产婴幼儿奶粉质量的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的信心有所提振,从而增强国产奶粉的市场竞争力。
  • 专家:全世界都没有奶粉中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
    奶粉中肉毒杆菌不是常规检测项目   肉毒杆菌中毒十分罕见   肉毒毒素不耐热,高温加热可破坏   几年前,演艺界有&ldquo 美容大王&rdquo 之称的台湾女明星大S,让一种叫做&ldquo 肉毒毒素&rdquo 的物质平民化了。大S在《揭发女明星》一书中大爆:女明星,其实都使用肉毒毒素瘦脸。虽然这是种毒素,它依旧使无数少男少女趋之若鹜。   而两天前开始,肉毒毒素的风光命运,开始被翻盘了&mdash &mdash 新西兰恒天然乳制品厂出产的恒天然奶粉, 被检测出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肉毒杆菌。   肉毒毒素和肉毒杆菌是什么关系?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的危险性有多大?我们国家的乳品标准或者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对肉毒毒素的要求是怎样的?   本报昨连线中国肉毒毒素培养、提纯发明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王荫椿教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钟凯博士来为您解读。   肠道是理想的厌氧环境   1岁以下孩子,要特别小心   全世界,目前只有美国、英国、中国、德国,有用于治疗的肉毒毒素产品的生产资格。   中国肉毒毒素培养、提纯的发明人,是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王荫椿教授。   昨天,记者致电王教授,他说,&ldquo 肉毒杆菌本身是没有毒性的。有毒的是它的芽孢,经过滋养生成的肉毒毒素,也就是我们培养用作药用的物质。&rdquo   &ldquo 肉毒杆菌在土壤、动物粪便中,比较常见。&rdquo 王教授说,&ldquo 我国西北部,如新疆、青海甚至西藏等地区的土壤,含有肉毒杆菌比率比较高。&rdquo   肉毒杆菌本无毒,当它进入厌氧(缺氧)的环境,便很快滋生成肉毒杆菌毒素。   而厌氧环境,往往是人类&ldquo 提供&rdquo 的&mdash &mdash   比如,人们爱做一些发酵的食物。像臭豆腐、豆瓣酱,可能豆类在生长的时候就已经从土里无意中携带了肉毒杆菌,而这些食物的制作,需要密封发酵,这给肉毒毒素制造了很&ldquo 落位&rdquo 的环境。   而孩子的肠内,可能也是这样的理想环境。   上世纪80年代,王荫椿曾经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食品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在一项研究中,美国科学家们发现,1岁以下的孩子,喝了蜂蜜、或者有蜂蜜配方的奶粉,产生了肉毒毒素中毒的症状。   科学界推测,孩子中毒,可能因为蜜蜂采集蜂蜜的过程,携带了带有芽孢的肉毒杆菌 也有可能是孩子到处跑,无意中直接吃到了带有芽孢肉毒杆菌的土壤。   周岁不到的孩子,体内的肠菌丛还没有像成年人那么完备,所以孩子吃了有肉毒杆菌芽孢污染的食品,非常容易发生婴儿肉毒中毒。   肉毒杆菌怎么跑到奶粉里的   买了污染奶粉不建议食用   肉毒杆菌,为什么奶粉里会有?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的钟凯博士,昨天在果壳网上发文说,&ldquo 任何食品的生产环境都不可能无菌,奶粉中的肉毒杆菌很可能是随空气中的小颗粒物飞入生产管线,恰巧逃过消毒程序。   至于国家标准是怎么规定的,钟凯说:&ldquo 其实是没有任何规定!(我国婴幼儿配方对金葡、沙门和板岐菌是有规定的)。也许不少人会觉得这是因为我国的标准落后,这么厉害的细菌怎么可能没标准呢?其实,全世界都没有奶粉中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它也并不是常规检测项目。&rdquo 钟凯解释,肉毒杆菌在乳品中并不是常见的污染物,而标准的管理是要考虑成本的,正因如此,各国都不把它列入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根本不管,比如这次恒天然是在企业的质量控制中发现的问题。   对本次奶粉污染,钟凯认为这仅仅是一次偶发事件,公众无需恐慌,但是监管部门应该严格把关,确保污染批次的产品下架或召回。&rdquo   如果买到的奶粉被肉毒杆菌污染,专家建议家长停止给孩子食用。   临床感染病例罕见   避免中毒只须做到三点   浙医二院感染科主任王选锭认为,&ldquo 理论上,发生肉毒杆菌感染,以及肉毒毒素经过食物引起中毒,都是有可能的,但事实上,这两种情况都十分罕见。&rdquo   &ldquo 可能大部分医生都没有遇到过病例。&rdquo 王选锭从1986年开始在感染科当医生,从事感染研究和临床工作近三十年,但他从未遇到过这两种病例。   资料显示,只有广东省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过一例肉毒杆菌人体感染的病例。   中毒症状以对称性颅神经损害症状为特征。如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瞳孔散大、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由于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肉毒杆菌致病性是其产生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对酸的抵抗力特别强,胃酸溶液24小时内不能将其破坏,故可被胃肠道吸收。但肉毒毒素不耐热,对于易感染的罐头及密封腌渍食物只要加热5~10分钟,肉毒毒素都会被破坏掉,因此规范生产的罐头等,不应含有有效的肉毒毒素。   避免肉毒杆菌中毒的建议:   (1)吃熟食。肉制品最好吃熟食,彻底加热,肉毒毒素不耐热,75-85℃,加热10分钟,或100℃加热1分钟可被破坏。(2)平时自己做食物时,注意加工卫生。(3)加工后的食品迅速冷却并低温储存。   肉毒毒素,毒性最强   肉毒杆菌的发现,跟19世纪,法国拿破仑政府鼓励发明的肉罐头有关系。   经营蜜饯食品的法国人阿贝尔,找到了一个长期贮存食物的好办法:把肉装入宽口玻璃瓶,用木塞塞住瓶口,放入蒸锅加热,再将木塞塞紧,并用蜡封口。这就是最早的肉罐头。   阿贝尔没有想到,这种受到欢迎的方便食物,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环节,很有可能成为肉毒杆菌的&ldquo 逍遥国&rdquo &mdash &mdash 肉毒杆菌进入了诸如罐头这种厌氧(缺氧)的环境,很快滋生成肉毒杆菌毒素。   肉毒毒素,是细菌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ldquo 毒王&rdquo 。上个世纪,战争狂人使用肉毒毒素作生物武器,它能阻断神经信号的传导,使人出现头晕、呼吸困难、肌肉乏力等症状。&ldquo 0.1~1微克(100万分之一克)肉毒毒素,可致人于死地。1克肉毒毒素,足够毒死一百万人。&rdquo 王教授说。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香柠檬、柠檬、苦橙和白柠檬精油(已全部除去或部分降低5-甲氧基补骨脂素)中5-甲氧基补骨脂素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计划《香柠檬、柠檬、苦橙和白柠檬精油(已全部除去或部分降低5-甲氧基补骨脂素)中5-甲氧基补骨脂素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由 TC257(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57SC1(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香料香精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要起草单位 上海香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等 。附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奶粉雌激素检测标准将公布
    卫生部称奶粉不得检出雌激素,不能断定性早熟与特定食物有关   本报讯 (记者吴鹏)怀疑导致婴儿性早熟的奶粉,已送往实验室检测。同时,医学专家对所涉女婴进行会诊。卫生部昨日表示,已经责成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处理“早熟门”事件。   已抽取相关奶粉样品送检   近日,疑似圣元奶粉致女婴性早熟事件备受关注。   卫生部昨日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称,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抽取该品牌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组织医学临床专家对女婴进行临床会诊,同时开展医学调查,分析女婴患病与食用奶粉之间的关联,结果将会尽快向社会公布。   湖北省药监局食品处负责人昨晚在电话中称,奶粉已被送检,何时得出结果还不知道,“有消息我们会按照《食品安全法》立即发布。”   无法断定与特定食物有关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说,儿童的性早熟在临床上应该有严格的、科学的诊断标准,它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根据统计,假性性早熟中的单纯性乳房发育是女孩发育过程中最常见的性早熟现象,发病率是千分之二。   他说,对于儿童性早熟致病原因,专家认为比较复杂,绝大部分病因不明。无论是单纯性的乳房早发育还是真性的性早熟,都还不能断定患者与特定的食物或者环境之间有何种关系。   奶粉雌激素检测须为“零”   邓海华强调:“奶粉里不允许检出雌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许,因此它在标准中不允许检出。”中国在2008年制定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销售、收购和加工尚处于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品。   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农业部对有关雌激素类的药物作出明确的规定,规定苯甲酸雌二醇仅做治疗药物使用,禁用乙烯雌酚及其盐、脂,以及醋酸甲孕铜等物质,并规定上述物质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   乳业专家王丁棉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兴民解读称,“不得检出”的含义是奶粉中的雌激素检测结果应该为“零”。   雌激素检测标准即将公布   记者发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19644—2010)》中,关于乳粉的要求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等7项要求,但并没有提及关于雌激素的检测项目。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王树槐在发布会上说,对奶粉雌激素检测,中国规定了不得检出的限量标准,并制定了相关的检测方法,已公布了动物性食品,包括肉、蛋的检测方法,他表示,奶粉的检测标准即将公布。邓海华透露,农业部门已制定了奶粉中雌激素的检测方法,并提供给湖北省。   ■ 现场   发布会上甚少提及“圣元”   虽然卫生部昨日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但“某品牌奶粉被怀疑导致婴儿性早熟”无疑是被记者追问最多的问题。发布会期间,除一家媒体外,无论是记者还是新闻发言人,都很少提到“圣元”两个字,取而代之的是“某品牌”。   最先报道此事的某媒体记者提问时,说到“圣元牌奶粉”时,突然一改口说“不对,是某奶粉”,引来全场的笑声。回答记者提问时,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一直用的是“某品牌”奶粉,期间有一次无意说了一句“圣元奶粉”,也立刻改了过来。   现场的一位记者说,不提“圣元奶粉”的名字,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目前此事尚无结论,到底是不是因为食用奶粉而导致的性早熟还不知道。他还猜测,有报道说“圣元将起诉两家媒体”的消息,也多少影响了大家的发言。   ■ 动态   媒体再曝数地婴儿“性早熟”   昨日,各地媒体又报道了多起“性早熟”婴儿。   昨日,3名家长带着宝宝前往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医师黄永兰称,三名妈妈都称宝宝喝圣元奶粉,检查后诊断为典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同日,佛山一宝宝亦出现类似症状。其家长称,“6项指标中,1项超过成年女性性激素水平,另3项达到成年女性水平。”黄永兰表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尚未有证据说明由奶粉导致,现场也有妈妈表示一直喂母乳,宝宝的乳房也出现小硬快,同样被诊断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据《新快报》
  • “激素奶粉”再曝质检标准软肋
    奶粉事件的余波,一个接着一个。据报道,武汉三名女婴身体出现性早熟特征,而她们一直食用的都是圣元奶粉。此前,受害儿童家长曾想把奶粉送检,但一些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都婉言拒绝了家长们的个人申请,而权威部门关于奶粉的检测指标中也没有激素这一项。   从相关报道来看,该品牌奶粉确实存在问题嫌疑。稍微梳理一下,有以下几个疑点:其一,医生的说法是,儿童性早熟的现象虽然逐年增多,但两岁以下的性早熟还不常见,而且这几位孩子的病情存在共性,并都是食用同一品牌奶粉 其二,家长们在给孩子停用了该奶粉后,部分症状明显好转 其三,让人浮想联翩的是,奶粉的代理商曾经找到过其中一位孩子的家长,称愿意通过赔偿来协商此事。如果产品无问题,赔偿又是多此一举的事情。   但是,这些终究只是疑点。奶粉有无产品质量问题,如需确证,则必须借助于质量监督检测机构。但是,一方面,食品类检测机构所遵循的国家标准中,没有激素这一项,另一方面,能检测激素成分的药检机构,又未开展食品检测的业务,而且不受理个人申请。总之,确证奶粉问题的路径,暂时一个都走不通。   让人不解的是,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中之所以没有激素这一项,是因为激素属于药物,不在食品类检测范畴之中,还是因为标准本身已然落后?另外,药检机构不受理个人申请,是因为受理程序、能力跟不上,还是原本就没有设置相应的受理程序?不管怎么说,这些家长的维权之举,似乎击中了食品、药品质检业务的盲点,反映出质检机构及其所属的相关职能部门,在事前介入上表现得很被动。   事实上,从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各类奶粉问题的曝光,多是从医院开始,案例积少成多,形成新闻事件,汇聚起巨大的舆论力量,并反过来推动质检部门的重视与介入。这种被动,间接上是放纵了食品质量问题。当然,质检部门并不能保证食品问题能全部在消费环节肃清,但是,若要充分而主动地履行职能,自然离不开一系列查漏补缺的程序和手段。譬如,为个人申请的质检业务提供便捷的渠道,或者与医院等机构形成合作关系,通过医院病例的统计而观测食品质量问题的相关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质检业务。总之,质检部门本应主动与事无巨细的食品质量问题形成一个良序的暴露—反馈—吸收关系,一旦问题的端倪呈现,就主动介入,而不是坐待问题放大,成为新闻事件,被舆论推着走。   这个查漏补缺程序,当然也离不开检测标准的“与时俱进”。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标准滞后性明显,很难将纷呈出新的食品问题有效囊括。这种情况下,即便奶粉激素问题真的存在,原有的标准也对之不起作用。如果标准都难起作用,质检机构想主动介入各种食品质量问题,恐怕也只能有心无力。
  • 奶粉激素检测标准将公布 雌激素检测须为“零”
    “奶粉可能造成宝宝性早熟”的新闻在社会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然而8月15日,卫生部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却表明:检测结果符合规定含量范围。请关注——儿童性早熟:“奶粉问责”之后还需做什么?   喧嚣了10天的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事件,在8月15日似乎终于尘埃落定。卫生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通报指出,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   奶粉雌激素检测须为“零”   针对媒体报道有婴幼儿因食用圣元乳粉导致性早熟的情况,卫生部委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等检测机构,采用国际通行的检测方法(《动物源食品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981-2008),对乳粉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进行了平行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42份圣元乳粉中未检出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雌激素(17β-雌二醇和雌酮)和内源性孕激素(孕酮和17α-羟孕酮)的检出值分别为0.2-2.3μg/kg和13-72μg/kg,其中患儿家中存留样品雌激素和孕激素检出值分别为0.5μg/kg和33μg/kg。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   “奶粉里不允许检出雌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许,因此它在标准中不允许检出。”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强调,中国在2008年制定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销售、收购和加工尚处于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品。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兴民解读称,“不得检出”的含义是奶粉中的雌激素检测结果应该为“零”。   激素检测是国内奶粉业盲区   王丁棉认为,虽然激素是能用仪器检测出来,但是现在还不是必检项目。“如果牛奶遭激素污染,可能来源于产奶环节,问题可能出在养殖环境,厂家应该对奶源进行彻底检验。”   王丁棉分析说,在对奶牛安胎时,可能使用到激素,另外在奶牛繁殖上,比如奶牛的配种环节也可能使用到激素。“养殖是不主张使用激素的。有的国家甚至是禁止的,但即使是进口的原料,也可能有些养殖者违反这样的规定。”王丁棉认为,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国内奶粉业的一个盲区。“激素出现,主要问题在于奶源供应,生产商和监管部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侯彩云透露,国家标准对奶粉主要是做一些常规指标的检测,检测其奶粉里应该含有的物质,而激素并不属于这些项目。因此国家质检机构无法对奶粉进行激素检测。“激素是药物类,可以由药监部门来进行一些检测。”侯彩云说。   奶粉雌激素检测标准将发布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19644—2010)》中,关于乳粉的要求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等7项要求,但并没有提及关于雌激素的检测项目。   据介绍,现代牛奶中的雌激素包括内源性雌激素(即奶牛本身产生的雌激素)和外源性雌激素(即应用于奶牛发情和泌乳的雌激素),但目前普遍认为在规范用药的前提下雌激素药物残留量可忽略不计。“所谓的不允许检出雌激素,是指不能检出人为添加的合成雌激素物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王树槐解释说,雌激素是指奶牛体内天然产生的激素,包括两类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这些激素人体内也含有。“奶粉中如果有这两类激素,并且含量符合国际组织的标准,是农业部允许的,属于正常现象。”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公布了动物性食品,包括肉、蛋的雌激素含量检测方法,奶粉的检测标准也即将公布。   “这个标准,准确地讲是一个检测标准,是一个检测技术。”王树槐解释说,有了这个技术,我们就能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利用这个标准来证明事物的对或错。“前年开始,我们单位已经完成了该项技术的实验,目前已经在走相关程序,预计最快在三四个月时间内,农业部就会颁布该项技术标准,这样就能做权威检测了。”   警惕“吃”出来的性早熟   “性早熟是‘吃’出来的”,这不是一句戏言,而是医生们给家长们的忠告。他们表示,目前患上性早熟的患儿,城里比农村多,这与城市孩子吃得太好有直接的关系。   “食物中含有激素,是患儿引发性早熟的一大原因,比如洋快餐、油炸类膨化食品,都含有过高的热量。儿童吃了这些食物以后,热量会在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不仅会出现肥胖,还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容易引发性早熟。”青医附院营养科主任韩磊介绍说,此外,有些禽畜在饲养时由于采用生长激素刺激其早熟,肉中所含有的激素对儿童也有“催熟”作用,“现在很多儿童饮食多以荤菜为主,平时甚至都不吃蔬菜,营养过剩也容易导致性早熟,家长应当让孩子荤素搭配、饮食均衡,避免营养过剩”。   韩磊还建议,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进食人参、蜂王浆、燕窝、花粉、冬虫夏草、阿胶、鹿茸等补品。儿童体质毕竟不同于成年人,家长不要觉得补得越多越对孩子发育有利,这是因为,这些营养品或补品可能会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   此外,青医附院副院长孙运波也表示,一些反季节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激素,因为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大多是在“催熟剂”的作用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的,应当避免给儿童食用。
  • 食品安全添国际新标准 婴儿奶粉要求严
    据新华社电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2014年度大会于7月14日至18日在日内瓦举行,有多项全球食品安全新标准在此期间被制定并通过,包括婴儿配方奶粉中铅残留限量、大米砷含量以及规范兽药使用等。   铅中毒可影响婴幼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对婴幼儿健康造成长期严重伤害。根据委员会制定的最新标准,每千克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铅残留含量不应超过0.01毫克,而此前的标准是不超过0.02毫克。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每千克大米中砷含量不应超过0.2毫克。该委员会称,长期暴露于砷污染之下可导致癌症等疾病,全球部分地区地下水和土壤中砷含量较高,受灌溉水源中存在的富砷沉积物影响,大米受砷污染的情况在某些亚洲国家中尤其值得关切。   为避免肉蛋奶等畜牧产品中兽药残余超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氯霉素、卡巴多司等八种兽药应限制使用。   此外,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还规定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最大残留限量,及某些生鲜制品、水果等食品应遵守的安全质量标准。
  • 专家:奶粉含肉毒杆菌罕见 不会纳入标准体系
    新西兰恒天然乳品含肉毒杆菌事件备受关注。9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相关专家称,婴儿奶粉中含有肉毒杆菌的情况十分罕见,对此的监测不会纳入标准体系中。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部研究院郭云昌博士说,肉毒杆菌产生肉毒毒素需要苛刻的条件,其中一条是严格厌氧。而这一条,在非真空包装的奶粉中难以实现。尽管肉毒杆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但奶粉中的污染比较罕见。从以往经验来看,我国肉毒杆菌污染多为储藏不当的变质肉类食品或家庭自制发酵豆类、谷类制品。   控制肉毒杆菌污染的关键是工艺设计和过程控制而非标准管理,世界各国和地区并无食品中肉毒杆菌及其毒素的限量规定,一般只对密闭发酵、罐头类食品规定符合商业无菌的要求。尽管本次奶粉污染事件是偶发,消费者不必恐慌,但政府监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要综合国内召回产品检测情况和各贸易国的反馈态度以及CAC动向,确定我国今后的管理方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研究员说,以往也有婴儿肉毒素中毒事件发生,但其与成人中毒有所不同,不是吃了含有毒素的奶粉,而是因为婴儿免疫力低下,身体发育未完全。如果含有芽孢的食物进入婴儿的胃肠道,会定植于体内,生长繁殖,进而产生毒素。但此类事件十分罕见,目前查到的是2001年英国曾发生过这类案例。   刘秀梅说,其实婴儿奶粉中更值得关注的是阪崎肠杆菌。三次国际专家评估会议,三次都在关注阪崎肠杆菌,而没有关注肉毒杆菌。2004年开始获得国际关注,2008年,国内关于婴儿配方奶粉的标准也对阪崎肠杆菌进行了相关规定,相关部门对此也是必检项目。但由于含肉毒杆菌的情况非常罕见,因此,对于奶粉的管理标准中,加入监测肉毒杆菌一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怎么预防婴儿奶粉喂养安全呢?   世界卫生组织曾为此专门设置指南,如何合理喂养婴儿配方奶粉。除了厂家保障产品安全外,孩子的母亲往往承担着重要的工作。刘秀梅认为,首先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可靠产品。2004年阜阳奶粉大头娃娃事件中,涉事产品很多都是小作坊、黑窝点生产的三无产品。其次,喂养方式也很重要。大头娃娃事件中,也暴露了留守儿童被隔代喂养中存在的问题。老人为省钱,减量喂养奶粉。   现在流入中国的被污染的奶粉原料大约有20吨,大部分原料还没有被加工为产品,已经加工为产品的,根据要求已经被召回。流入中国的产品中,到底有没有肉毒杆菌?刘秀梅认为,产品中如果含有肉毒毒素的话,由于其潜伏期很短,一旦进入人体将会迅速发生中毒事件,而目前尚未这种事件。她建议,不要过分担心肉毒杆菌奶粉对孩子健康的危害,因为发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低的。   在9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部的主任李凤琴研究员也确认这一观点,她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报告因为吃含有肉毒杆菌的奶粉而有人出现不适的病例。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邓海华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职能是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估,我们接到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通报新西兰污染乳制品问题的邮件之后,及时把有关信息向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进行了通报,配合相关监管部门做好相应的处置工作。我们还组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相关专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包括博客、微博、网站、接受媒体采访等等,对于肉毒杆菌的科普知识进行了大量宣传。”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增设奶粉安全标准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28日为婴儿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设定标准:如果奶粉中不同时含有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三聚氰酸且任一者含量不超过百万分之一,则为安全产品。   FDA官员称,按照这一新标准,几天前被这一机构检测出含“极微量”三聚氰胺的两款美产奶粉“没有安全问题”。   ■设定标准   FDA下属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学中心主任森德洛夫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上述标准。他说,如果婴儿奶粉中只含三聚氰胺或三聚氰酸,且含量在百万分之一以下,不会给人体带来任何健康风险。因而,“美国国产婴儿奶粉是安全的”。   FDA25日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美赞臣Enfamil LIPIL补铁婴儿奶粉样本含微量三聚氰胺,雀巢Good Start强化补铁婴儿奶粉样本含微量三聚氰酸,两者含量均远低于百万分之一。   ■转变态度   按照FDA一个多月前的说法,对婴儿而言,任何含量的三聚氰胺都无安全可言。   FDA10月3日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表明当局对含三聚氰胺奶粉的“零容忍”态度。   声明说,研究人员无法为婴儿食品制定出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含量的安全范围,因为尚不能确定这些化学物质对婴儿的长期影响。而就在两款知名美产奶粉被检测出含微量三聚氰胺短短几天后,FDA迅速转变态度,划定三聚氰胺含量的“安全线”。   森德洛夫强调,美赞臣和雀巢的两款奶粉均只单独含三聚氰胺或三聚氰酸。这两种化学物质是否同时存在,对奶粉安全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他说,动物实验表明,单独摄入大量三聚氰胺对老鼠没有造成损害。而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混合后会形成黄色结晶,可能有损肾脏。但当局针对两者混合作用的研究尚未完成。   ■不做猜测   森德洛夫说,一些食品包装,如罐头内壁涂料等,含有三聚氰胺;而三聚氰酸则可用于清洗生产设备。当局尚不清楚为什么一些奶粉样品中检测出化学物质,而另一些则没有。   消费者团体显然并不满意FDA28日做出的种种解释。美国消费者权益组织“环境工作组”高级分析师伦德尔说:“FDA和这些奶粉生产商欠婴儿父母们一个承诺,即尽快设立限制、防止婴儿奶粉中出现这些本可避免的污染,同时提供数据证明微量三聚氰胺无害。”
  • 你选用的奶粉符合新标准吗? —电位滴定法测奶粉中氯含量
    一、背景介绍氯是婴幼儿奶粉中重要的矿物质,有维持体液矿物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的作用。氯的缺乏会使食欲受到影响,能量以及蛋白质的利用率下降;氯过高会导致机体细胞缺氧、肿胀,影响婴儿健康生长。婴幼儿奶粉作为婴幼儿摄入氯离子的重要来源,其含量是判别奶粉品质的重要指标。GB 10765-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配方食品》,均于2021-02-22发布,于2023-02-22实施。 标准每100kJ每100kcal检测方法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GB10765-202112mg38mg50159mgGB 5009.44GB10766-2021无特别说明52mg无特别说明218mgGB10767-2021无特别说明52mg无特别说明218mg 上述新标准均对氯含量均有限值要求,故我们需要对奶粉中氯含量进行检测。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氯含量检测的标准要求、测试方法、具体测试过程及结果。 二、检测标准简介 GB 5009.4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于2016-08-31发布,于2017-03-01实施。● 本标准代替GB 5413.2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氯的测定》、GB/T 12457-2008《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B/T 15667-1995《水果、蔬菜及其制品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GB/T 9695.8-2008《肉与肉制品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GB/T 22427.12-2008《淀粉及其衍生物氯化物测定》,以及GB/T 5009.44-2003《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14.2食盐”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氯化物含量的电位滴定法、佛尔哈德法(间接沉淀滴定法)、银量法(摩尔法或直接滴定法)测定方法。● 本标准的电位滴定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本标准的佛尔哈德法(间接沉淀滴定法)和银量法(摩尔法或直接滴定法)不适用于深颜色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三、氯含量测定方法(1)试液制备:精确称取称取奶粉50.0211g,用温水溶解,水浴沸腾15分钟。超声2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依次加入2mL沉淀剂1和2mL沉淀剂2,每次加后摇匀。用纯水定容1L,摇匀,静置30分钟。用滤纸抽滤,弃去最初滤液。 图1 奶粉中氯化物含量滴定曲线 (2)测定:准确移取10mL滤液放入滴定杯,加入5mL硝酸(1+3)和50mL丙酮,置于电位滴定仪上,用硝酸银滴定剂滴定至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三、注意事项1、实验需用丙酮做溶剂,建议使用981121银滴定电极(聚四氟乙烯外壳)。2、电位滴定法适用于各类食品氯化物的测定,不受颜色干扰。 四、仪器推荐ZDJ-5B型自动滴定仪● 7寸彩色触摸电容屏,导航式操作● 支持电位滴定● 实时显示测试方法、滴定曲线和测量结果● 可定义计算公式,直接显示计算结果● 支持滴定剂管理功能● 支持pH的标定、测量功能● 支持USB、RS232连接PC,双向通讯● 可直接连接自动进样器实现批量样品的自动测量
  • 17家乳粉企业上食品安全“黑榜” 羊奶粉成重灾区
    p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昨天,去年抽检出现不合格产品的奶粉企业中,17家企业经过国家食药监总局审计后仍然存在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其中,作为首家羊奶粉上市公司,去年曾数次上黑榜的陕西红星美羚再次被通报批评,其出厂的产品未做相关检测,完全违背了国家要求批批检测才能出厂的要求。 /p p   据了解,在去年年底,国家食药监总局是组织食品安全审计工作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技术规范,以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对国内的一些乳粉企业的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以及国家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的追诉、召回、处置情况进行了食品安全审计。审计结果显示,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白城龙丹乳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杨凌圣妃乳业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农垦多元乳业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在食品安全环节上存在诸多问题。 /p p   其实在去年的 a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3.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食品安全检测 /strong /span /a 之中,这17家企业的相关产品都被公告有问题,其中有9家是羊奶粉的企业。作为新兴的一种奶粉品种,羊奶粉近年来逐渐受到市场追捧,但是由于企业规模、设备等普遍存在问题,管理不到位,羊奶粉就成为了不合格奶粉的一个重灾区。这次9家羊奶粉企业除了美可高特羊乳有限公司的地址在天津之外,其他的8家都集中在陕西,包括陕西圣堂秦龙乳业等等。统计发现,以陕西的圣堂秦龙为例,生产的羊奶粉在去年曾16次上了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黑榜,另外号称全国最大的羊奶粉企业,陕西红星美羚去年也登陆了新三板。但是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它在去年也是数次上了黑名单。 /p p   据了解,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审计工作已经将这次的食品安全审计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了各省的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局,要求各地食药监管理局对这次被审计企业的相关问题进一步开展调查,依法处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17家企业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并在今年3月15号前要将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布。 /p
  • 新的食品添加剂国际标准将出台
    20种食品添加剂和111种香料的新标准或修订标准将于7月在国际食品法典大会上审议,核准后即成为新的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   2009年3月16日-20日,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odex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缩写为CCFA)第41届会议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共审议了20种食品添加剂的新标准或修订标准,以及111种香料的新标准。一旦7月得到国际食品法典大会的审核批准,即成为新的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   本次会议共有56个成员国、1个成员组织和25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中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陈君石院士连续第三次主持会议。   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在2月28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颁布了新的《食品安全法》。根据此法,卫生部将对中国现行食品安全相关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将继续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   FAO的代表在本届会议上通报了去年两次特设工作组会议的最新科学建议,一个是食品加工用含氯消毒剂的使用利弊,一个是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危险性评估。   关于后者的通报显示,2008年12月初,FAO和WHO联合在加拿大召开了专家会议,除评估三聚氰胺的化学特性、分析方法、产生和暴露原因,还确定了三聚氰胺的日耐受量(TDI)为0.2mg/kg bw(毫克每公斤体重)。根据这一耐受量,许多国际机构确定的食品中三聚氰胺的现行限量(婴儿配方奶粉1ppm,其他奶粉2.5ppm,ppm为百万分之一)是安全的。“但这是针对食品包装渗透进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而不是针对有目的人为添加。”WHO参会代表崔明慎女士说,中国去年发生的情况比较特殊。   关于三聚氰胺的报告还强调了动物饲料中发现三聚氰胺的问题,因为三聚氰胺可以由此转移到鸡蛋、牛奶、肉等人类食品中。此外,JECFA指出,天然存在于食品和精油中的六种香料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包括芹菜醛(Apiole)、榄香素(elemicin)、八角茴香油(Estragole)、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肉豆蔻油(Myristicin)和黄樟油精(Safrole)。   在上届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应针对铝化合物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意见,因为油条等食品中普遍含有铝化合物添加剂。这次会议上明确了日本将在2009年年底提供含铝化合物(硫酸铵铝、乳酸铝和硫酸铝)的生物利用度和两代生殖毒性研究。   对于另一种中国消耗比较大的食品——面粉添加剂的使用规定,这次会议上认为以往的二氧化氯2500mg/kg的限值过宽,其可接受的水平应为普通面粉0-40 mg/kg,特殊面粉为40 mg/kg -75 mg/kg。对于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这次会议认为原有的规定是合适的,其限值为普通面粉0-40 mg/kg,特殊面粉为40 mg/kg -75 mg/kg。   陈君石院士表示,CCFA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将作为各个国家制定本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参照,而且这一标准也将是国际贸易领域仲裁的标准,因此积极参与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中国的食品安全与国际接轨有积极意义。   而参加会议的中国专家表示,制定严格的标准是前提,但重在执行,实现发达国家的食品大规模统一生产和监管,摆脱现有的分散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才是保证中国食品安全的长久之计。 附:CCFA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缩写为CAC)的十个综合委员会之一,具体负责规定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功能分类、规格和纯度、食品添加剂分析方法,以及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提出优先评价名单等相关内容。CCFA会议每年一届,明年3月将在北京召开第42届会议。
  • 洋奶粉频陷"生虫门" 有厂家怀疑人为策划
    乳业专家称并非不可能,但98%为“恶意投诉” 有厂家怀疑人为策划   羊城晚报讯记者陆志霖报道:继美素、多美滋等洋奶粉品牌被消费者投诉发现奶粉中有虫之后,近日又有一家洋奶粉陷入“生虫门”。洋奶粉频遭投诉,究竟是质量不过关还是另有隐情?对此,乳业专家表示,奶粉开封前生虫的概率并非绝对为零,但小至十万分之一,大部分投诉属于“恶意投诉”。   三家洋奶粉被投诉“生虫”   4日,有媒体报道称,西安市高新区的黄女士近日在当地一家大型超市购买了三罐雅培幼儿喜康力奶粉,但在喂给孩子过程中发现一只死虫。   这已经是近一个月来,第三家洋奶粉品牌被消费者投诉“生虫”。在上月底,株洲一位消费者投诉称,自己购买的多美滋幼儿配方奶粉,在开封18天后,发现在泡开的奶粉里有疑似黑蚂蚁的虫子。而在11月初,青岛消费者王先生在一家专卖店为孩子选购了一桶荷兰原装进口美素奶粉,开封后在奶粉罐里发现了一条活虫。按照虫子的排泄物来看,虫子的确在开罐前就在奶粉里。   厂家称产品不可能“生虫”   雅培有关负责人4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生产工艺,奶粉中不应该含有虫等异物。婴儿配方奶粉生产需要经过过滤、高温灭菌、喷雾干燥等程序,超高温度环境和细筛程度确保把所有微生物杀死,而在包装时会采取充氮密闭包装,将空气抽除,再灌入适量氮气,避免奶粉的氧化作用,在无氧的环境下,生物更不可能存活。   该负责人表示,为了避免因运输而可能出现的产品问题,雅培更规定经销商不能上架有凹罐的产品。同时也不排除开罐后因保存不当而出现问题,“但这不是厂家产品质量问题”。   专家称98%为“恶意投诉”   洋奶粉频频陷入“生虫门”,究竟是质量不过关还是另有隐情?   乳业专家王丁棉4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厂家通常用生产工艺来否决掉‘生虫’一说,99.9999%是对的,但也并不是绝对的,只要生物源、蛋白源、氧气等环境条件具备了,‘生虫’还是有可能的,只是这个概率很小,可能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   王丁棉表示,洋奶粉虽然在出厂时候是合格的,但是由于洋奶粉往往是进口的,从运输、入境、检测、仓储、市场上架,整个过程需要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如果有需要长时间高温才能被杀死的细菌没有被成功杀死,如果外包装有十万分之一大的细孔让氧气漏进去,那么奶粉在未开封之前就“生虫”还是有可能的。   “生虫”概率小,但关于洋奶粉“有虫”的投诉却频频发生,到底为何?王丁棉认为,在这些投诉当中,一百宗投诉可能只有一两宗是真的,大部分是人为的,有的甚至是人为把虫放进去,属于“恶意投诉”,目的是为了向厂家索赔。   但也有洋奶粉企业认为,“生虫门”的背后不排除有人为策划的可能。
  • 洋奶粉再曝缺硒少碘 25吨佳顿可儿奶粉上质检黑榜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通报,3批次总量约25吨的进口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检出硒、碘、乳糖含量不达标,已作退货处理。硒、碘是重要营养物质,婴儿缺硒、缺碘都可能导致发育受损。今年以来,不断有进口婴幼儿奶粉被曝硒、碘含量不合格,为热衷购买洋奶粉的家长敲响警钟。   佳顿可儿1-3段金装婴幼儿奶粉均检出营养成分不达标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7月份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其中,3款原产地为新西兰的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合格遭退货,分别是: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1阶段,不合格原因是硒、碘、乳糖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2阶段,不合格原因是硒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3阶段,不合格原因是硒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婴儿奶粉硒、碘、乳糖含量不达标有何危害?   据了解,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定期补充适量的硒能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但过多和过低摄食硒都会影响人体健康。国家标准GB 10765-2010要求婴儿配方食品硒含量范围为0.48-1.90μg/100kJ。有机硒能消除体内自由基,消除体内毒素、抗氧化、有效的克制过氧化脂质的发生,防止血凝块,扫除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硒和维生素E同是抗过氧化物质,它对缺少蛋白质引起的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治疗作用。婴儿缺硒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厌食、发育迟缓、爱出汗等症状。不合格原因可能是企业的生产工艺不过关,投配料控制不到位而造成终端产品硒含量偏低。   碘是一种用来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必需营养素。在正常生长、骨骼形成、大脑发育和能量代谢都需要甲状腺激素。在引进辅助食品前(引进固体食物的过渡期通常大约在6月龄),母乳是纯母乳喂哺婴儿膳食碘的唯一食物来源。如果已选择以婴儿配方奶粉代替部分或全部母乳,婴儿配方奶粉中的碘含量就会影响婴儿的膳食碘摄入量。   乳糖对婴儿很重要,它不仅对神经功能的形成,对皮肤、肌腱、骨骼、软骨的发育都有好处,而且有助于钙的吸收,有利于氨基酸和氮的吸收和存留。   四个月内五品牌洋奶粉微量元素被曝不达标   今年6月以来,已有多个进口奶粉品牌被通报微量元素不达标。6月24日,与佳顿可儿一样原产自新西兰的高培360°婴儿配方奶粉被广州工商局抽检出硒含量不合格。   而日本大牌奶粉更是在“缺碘门”中集体沦陷。根据8月8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网站上公布的食物警报,日本和光堂及森永初生婴儿奶粉碘含量少于世卫组织建议的三分之一。长期食用可能会影响婴儿的甲状腺功能,甚至影响脑部发育。该中心8月10日再次公布了四款检测出碘含量较低的日本婴儿奶粉。
  • 质检总局副局长:国产奶粉有些标准高于国外
    质检总局副局长:国产奶粉有些标准高于国外   国产奶粉的标准有些比国外的还高,可以介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奶质,以期提升政府在奶粉问题上的公信力……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委员陈天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分别对奶粉问题接受采访,杨刚回应称,国产奶粉的标准不低,甚至有些标准要高于国外。   陈天桥认为,今年的奶粉一定比之前的三鹿奶粉要好得多,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不是质量到底有没有上去,而在于政府的公信力。他建议,在奶粉质量安全方面,应由第三方奶质量检测公司发布奶农的奶是不是合格的,不能完全依赖与政府,通过加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建立,使政府的这些机构良性互动。   至于公众普遍质疑的国内外奶粉标准问题,杨刚举例说:“我亲戚朋友家中的小孩90%以上都吃国产奶粉。”他说,奶粉的国内标准现在也不低,有些还比国外标准高。   “食品安全方面会成立一个专门的部级机构监管这个事?”大众网记者追问,杨刚说,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监管食品安全问题,是符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过去是多龙治水,但多龙治水也没有治好水,现在有一个部门来专管食品药品安全,这是进了一大步。   网友回应:不要数字,我要“放心”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说:“我亲戚朋友家中的小孩90%以上都吃国产奶粉。”他表示,奶粉的国内标准现在也不低,有些还比国外标准高。   @xihuan:请问,比国外高的“标准”,是“定价标准”吗?   @无人认领猫:谁都不会忘记那些令人恐惧的事实,即使你定的标准再高,现在的消费者也都会存有戒心,公信力的丧失,难以弥补。   @coin:给国产奶粉指条明路吧,办法很简单,花钱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定期检测、发布报告,检测参数与外国奶粉相同,让老百姓自己做比较。   @downdown:作为企业,如果只是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即使制定了标准,也是虚的,我觉得,标准就放在这里,执行与否全看企业的一念之差。监管比定标准更重要。   @东一榔头:仅拿有没有问题、问题多少来说事,并不能完全反映实情。国人的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信任:对国外产品质量的信任之外,更信任其企业家的良心和道德,更信任其监管体制,更信任其召回制度和赔偿制度。这些才是国内生产者和监管者该反思的。
  • 国家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将实施更严监管
    洋奶粉近期再次卷入“质量门”。《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士处获悉,进口奶粉一直是监管的重点产品,《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将于近日发布实施,该办法将对现行管理要求进行整合,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洋奶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品牌数量达到100多个,出现良莠不齐的乱象。特别是部分海外进行贴牌生产的洋奶粉经营者,注重市场而忽视了品质把控,导致一些进口奶粉不符合国家标准。   问题   不合格产品密集检出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的风险预警信息显示,从新西兰和新加坡进口的两款婴幼儿配方奶粉被检出不合格。另据统计,在国家质检总局14个月以来公布的进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中,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3/4为婴幼儿奶粉。   事实上,近年来“洋奶粉”受到国内消费者追捧,但也不断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一些知名婴幼儿奶粉品牌同样牵涉其中,比如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美赞臣奶粉金属污染、雅培召回事件等。   作为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和监管的行政管理部门,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位官员透露,目前《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下称“进出口乳品监管办法”)已经制定完成,并完成了对WT O的通报程序,将于近日发布实施。   早在2010年,国务院法制办已发布进出口乳品监管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对于进口乳品的准入、审批、标准、检验检疫和风险预警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上述国家质检总局官员说,进出口乳品监管办法对于乳制品提出了准入评估的要求,只有经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的国家才被允许向中国出口,对于出口商和代理商则实行备案制度。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主要的乳制品出口国本身产能有限,在扩大产能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存在监管上的漏洞,不排除奶粉会出现变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据了解,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欧盟是中国主要的乳制品进口来源地,其中从新西兰和美国进口的乳品分别占到进口总量的46%和18%。2011年,中国进口乳制品91万吨,包括45万吨的奶粉,其中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占到80%。   洋奶粉的问题同样引起了出口国的重视,比如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与新西兰海关日前发表声明称,将联合开展行动打击非法输出婴儿配方奶粉的行为。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大中华区和印度区总裁K elvin Wickham介绍说,新西兰担心非法出口的奶粉没有得到正式许可而通过其他途径出口到中国,采取相关措施不仅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更是为了加强监管,促进高品质奶粉的出口。   宋亮认为,要建立进口奶粉的安全追溯体系,对于企业产品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奶粉的原料地、生产地、销售地都要标明。比如日本对于奶粉中的碘和锌不做要求,如果在日本本土销售的产品直接进入中国,碘和锌的含量就会不足。   监管   贴牌生产标准执行不严   国家质检总局的官员介绍说,进口奶粉的质检中基本上没有发现安全卫生项目上的不合格,主要是营养素和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国标准。   据了解,出口到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需要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标准中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都有明确规定。而标准执行不严,与目前大量“洋奶粉”贴牌生产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乳业进入门槛低,原料价格便宜,很多中国企业在当地注册一个品牌,就可以找个代工企业‘挂牌’进行生产。”宋亮说,有的企业自己开个小作坊,通过网络代购的方式进入中国,这也给监管增加了难度。   目前,在中国从事乳制品进出口业务的贸易商有数百家,不少贸易商宣称自己的婴幼儿奶粉是“100%原装进口”,实际上产品并不在国外销售,这种品牌被形容为“假洋鬼子”。   近年来,“洋奶粉”成为资本和企业追逐的一块肥肉,由此涌现大量贴牌产品。比如有一家新西兰奶粉生产企业,代工的品牌有15、16个,其中80%的产品是销售到了中国。一位贸易商说,现在大家都在新西兰扎堆,他只好选择代理其他国家的奶粉品牌。   记者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了解到,目前商会正在对奶粉行业做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贴牌(O E M )生产的奶粉到底占多大的比重。   新西兰乳业集团董事长谢维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很多“洋奶粉”的经销商更注重“牌子”和利润,而不注重品质,没有很好地进行品质把控,在进口到中国前对于奶粉的奶源来自哪里、营养成分是否符合销售国标准等并没有深入了解。   宋亮说,生产国和中国的标准不一样,贴牌生产如果没有吃透中国的标准,在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添加上就会出现差异。   谢维新认为,婴幼儿奶粉是要为孩子的健康负责,不能只是盲目地做市场和品牌,而要管控好上游环节,从配方、生产、检验全过程都要符合中国的标准,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于经销商的审核。  影响   洋奶粉市场面临洗牌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配方奶粉市场,而“洋奶粉”在这个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不仅美赞臣、雅培、美素等国际品牌以及在国外贴牌生产的奶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光明、贝因美、娃哈哈等本土企业也在海外找寻奶源,打出“进口牌”。   宋亮说,今年婴儿出生率高,奶粉需求旺盛,很多进口奶粉卖得很好,有的地方甚至脱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进口品牌,洋奶粉将获得婴幼儿奶粉市场更多的增长空间。2010年至2011年,洋奶粉开始大举进入中国的态势非常明显,现在大约有120个至150个品牌   “洋奶粉”特别是几大国际品牌,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产品销售价格不断提高,而国产品牌一般只能处于利润率较低的中低端市场。   宋亮介绍说,一罐婴幼儿奶粉,低端产品的价格为80至100多元,毛利润为15%至20%,而中高端产品一般在200元以上,毛利率最高可以超过60%。   国内部分企业通过进口奶源、升级配方等方式推出高端奶粉,利润率也能达到40%左右,但消费者对国产高端奶粉的认可度并不高。   在分析人士看来,“洋奶粉”频繁提价和出现问题,而仍然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这正反映出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产奶粉面临的“信任危机”。   今年以来,伊利旗下部分全优系列婴幼儿奶粉被发现“汞含量有异常”,南山婴幼儿奶粉5个批次被检出强致癌物,这些安全事件再度打击着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显示,连续发生的乳制品质量问题,让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不足,并由此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再加上洋品牌加快进军我国乳制品市场步伐,国内乳制品行业企业未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未来“洋奶粉”的市场格局,宋亮认为,高利润率吸引着很多人进入奶粉市场,但品牌良莠不齐,未来竞争将不断加剧,最终包括国际四大奶粉品牌、国内的伊利和贝因美等在内的大品牌将主导市场,而很多小品牌将退出市场。
  •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婴儿配方奶粉检测最新标准
    p   在世界上监管和检测最为严格的食品中,婴儿配方奶粉和特殊医用配方奶粉都附有严格检查过的营养标签,以确保它们的质量。日前新的国际标准刚刚发布,以帮助制造商遵守。 /p p   对于那些易受伤害的消费者如婴儿来说,食品标签至关重要。因此,婴儿配方奶粉制造商需要全面遵守国家法规和国际标准,比如食品法典,以确保产品标明的营养成分准确无误。 /p p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的食品标准化组织,该组织制定协调一致的国际食品标准,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并促进食品公平贸易。 /p p   检测方法比比皆是,但到目前为止很少是国际统一并且基于食品法典标准的。最近发布的两项新国际标准,旨在验证这些产品是否符合营养物标签规定,这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室验证分析技术。 /p p   ISO 20635《婴儿配方和成人营养制剂——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维生素C》和ISO 20636《婴儿配方和成人营养制剂——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测定维生素D》,是支持婴儿配方和婴儿专用医用配方奶粉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的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它们是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一致的,可作为解决贸易争端的参考测试方法。 /p p   制定这些标准的工作组召集人埃里克· 柯宁表示,这些标准将会为监管机构、商业实验室以及婴儿配方奶粉和奶制品制造商所用。 /p p   他说:“这些标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证明其遵守了国家和国际的法规,因为它们代表了一种全球统一的测试方法,它们与该行业的其他标准制定组织如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和 国际乳业联合会 ( IDF )保持一致”。 /p p   “修订这些标准,是由于国际上没有完全统一的此类标准,以确保消费品的安全和质量,并促进它们在全球市场上的贸易。” /p p   ISO 20635和ISO 20636只是一系列ISO国际标准中的两个,这些标准是作为SPIFAN项目(婴儿配方奶粉和成人营养制剂利益相关者小组)的一部分制定的,该项目由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乳业联合会(IDF)合作管理,目的是制定产品性能要求的标准方法和婴儿配方奶粉和成人营养制剂中20种以上优先营养物的分析方法。 /p p   这些标准是由技术委员会ISO / TC34 (食品)的第14工作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其他营养素)制定的,其秘书处由ISO成员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和巴西技术标准协会(ABNT)承担。 /p p /p
  • 中乳协秘书长:进口奶粉如不按中国标准就不合格
    中乳协秘书长刘美菊接受本报专访回应认定依据 不按中国标准就不合格   近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奶制品抽检结果,称国产产品质量好于进口产品,引发公众质疑。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美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规渠道进口的奶粉,质量也是依据中国标准,如不符合标准,就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   谈抽检   不合格乳品流入市场难避免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全国有那么多乳制品品牌,为什么只抽十几家?   刘美菊(以下简称刘):因为这十几家企业是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在市场上占有70%的份额,很有代表性。这些品牌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和进口产品。所有的检查都是抽查,难免有漏掉的,不可能给所有进口的奶粉都开盖检查。   FW:消费者很关注不合格产品,您能否透露一下大致产地?   刘:我想,消费者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合格的产品。   说质量   原料批批检验质量有保障   FW:目前,我国的乳制品行业值得信任吗?   刘:我认为是可以信任的,现在生产婴儿乳粉的原料是过关的。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政府和企业加强了对原料基地的整顿和改革。对奶站进行全面整顿,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关闭不符合要求的奶站 运奶车辆实施准运证制度 原料乳进厂批批检验。   工艺先进生产环节监管严格   FW:我国婴幼儿产品的检验水平如何?   刘:目前,大型骨干企业,无论是湿法工艺还是干法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检验手段和能力已经是世界先进水平。   此外,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部门对婴幼儿乳粉的生产环节加强监管,派监管员驻厂监督,强化对原料、产品的监督抽查。   同时,工商管理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对经销单位实施许可证管理,强化对市场流通产品的监督抽查。   树信心   不按国标生产洋奶粉就不合格   FW:您如何看待消费者迷信进口奶粉的情况?   刘:国内产品包括在国内生产的内资品牌和外资品牌。进口产品就是纯在国外生产的,不用在中国内地再进行加工的纯进口的品牌。三聚氢胺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开始对国产奶不信任。现在我们不断完善法规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我相信,消费者会理性地选择他们需要的产品。   FW:进口产品的标准是不是要高于国内标准?   刘:所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都要符合中国的产品标准,就必须按照中国的标准来生产,否则就是不合格产品。   日本的婴幼儿奶粉中不会添加碘,这样的奶粉则有可能不适合中国人的体质。中国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奶粉。   谣言误导打击消费者信心   FW: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并不信任。   刘: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零容忍是可以理解的,乳制品质量如何应由专业的检测机构决定。社会上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谣言误导了消费者。比如前些年曝出来国产奶粉有雌激素的问题、皮革奶、老酸奶等都是失实的。   检验人员通过精密的检测设备检测出来的结果最能说明产品质量的好与坏。但是相信与否,是消费者来决定。
  • 卫生部公布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
    中 华 人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公 告   2011年 第8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和卫生部2011年第6号公告等规定,卫生部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照国际标准,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   特此公告。   附件:1.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目录   2.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rar   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附件1   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目录 编号 标准名称 1. D-甘露糖醇 2.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3. 氢化松香甘油酯 4. 乳酸脂肪酸甘油酯 5. 松香季戊四醇酯 6.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7. 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8. 乙氧基喹 9. 硬脂酸钙 10. 硬脂酸镁 11. 硬脂酰乳酸钙 12. 硬脂酰乳酸钠 13. 月桂酸 14. 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 15. 偶氮甲酰胺 16.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17.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18. 微晶纤维素 19. 丙二醇脂肪酸酯 20. 聚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单硬脂酸酯,聚甘油单油酸酯) 21. 刺云实胶 22. 柠檬酸一钠 23. 巴西棕榈蜡 24. 蜂蜡 25. 乳糖醇 26. 5'胞苷酸二钠 27. d-核糖 28. 3-环己基丙酸烯丙酯 29. 辛酸乙酯 30. 棕榈酸乙酯 31. 甲酸香茅酯 32. 甲酸香叶酯 33. 乙酸香叶酯 34. 乙酸橙花酯 35. 己醛 36. 正癸醛(癸醛) 37. 乙酸丙酯 38. 乙酸2-甲基丁酯 39. 异丁酸乙酯 40. 异戊酸3-己烯酯 41. 2-甲基丁酸3-己烯酯 42. 2-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 43. γ-己内酯 44. γ-庚内酯 45. γ-癸内酯 46. δ-癸内酯 47. γ-十二内酯 48. δ-十二内酯 49. 2,6-二甲基-5-庚烯醛 50. 2-甲基-4-戊烯酸(又名浆果酸) 51. 芳樟醇 52. 乙酸松油酯 53. 二氢香芹醇 54. d-香芹酮 55. l-香芹酮 56. α-紫罗兰酮 57. 罗望子多糖胶 58. 左旋肉碱
  • 美赞臣惠氏等洋奶粉违禁添加合成香精
    [提要] 香兰素是一种合成香精,通常分为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具有香荚兰香气及浓郁的奶香,乙基香兰素香气较甲基香兰素更浓。但据欧盟专家委员会2000年2月24日报导,大剂量可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损伤肝、肾。因此,我国禁止在0-6月的1阶段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     美赞臣1阶段婴儿配方奶粉被检出违禁“添香”。     惠氏1阶段婴儿配方奶粉也被检出香兰素。   东方网7月10日消息:国产奶粉三聚氰胺事件让不少消费者转而购买进口洋奶粉。然而,洋奶粉真的就那么可靠吗?妈妈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己的宝宝对一种奶粉特别依赖,很难更换其他品牌的奶粉呢?近日,湖南省信用促进会委托湖南省品牌信誉调查中心对几种洋品牌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进行送检,结果却发现一些1阶段的洋品牌婴儿配方奶粉中居然添加了国家禁止的香兰素,大剂量食用这种香精会给婴儿肝肾造成损伤。婴儿对一种奶粉产生依赖与添加此类香精无不关系。   洋品牌婴儿奶粉违禁“添香”   湖南省信用建设促进会在近期的食品行业声誉监测工作中监测到一条有关美赞臣等洋品牌婴儿配方奶粉添加香兰素的信息。之后,该会委托湖南省品牌信誉调查中心进行调查并在长沙市精彩生活、大润发、家乐福等超市随机购买了美赞臣、雅培、惠氏等洋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送到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进行检验。   经检测,标注“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生产日期为“20111022B2”、批号为“0028887CH1KNW5B”盒装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和生产日期为“20120418”、批号为“0057427CH2DJN5C”灌装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两种型号的产品因含有香兰素被判不合格。雅培、惠氏等洋品牌的1阶段婴儿配方奶粉均检测出香兰素,被判不合格。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GB27602011要求,凡使用范围涵盖0至6个月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用香料。   大剂量食用危害婴儿健康   香兰素是一种合成香精,通常分为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具有香荚兰香气及浓郁的奶香,乙基香兰素香气较甲基香兰素更浓。但据欧盟专家委员会2000年2月24日报导,大剂量可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损伤肝、肾。因此,我国禁止在0-6月的1阶段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   加入香精被称为“添香”。有关育婴培训机构的专家建议,婴幼儿不宜长期吃“添香”奶粉,容易形成味觉依赖,长期下去,还会造成偏食,奶粉也并不是越香越好,越浓越好。   据有关媒体报道,国内营养专家、中山大学营养学教授蒋卓勤指出,所有婴幼儿食品中都不应该添加香精香料等各类食品添加剂,因为婴幼儿的身体器官未发育成熟,代谢排毒能力比较差,吃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会加重他们日常代谢的负担。如果吃的添加剂量超过了身体的解毒能力,还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毒性。   绝大多数消费者不知情   而对于这一状况,多数妈妈表示不知情。在大润发芙蓉店,一位何女士拿起刚购买的惠氏婴儿奶粉说:“这上面的配料表我根本看不懂,也不知道这里面哪些成分是有害的。我只凭着对洋奶粉的一分信任才购买的。”而几乎所有洋品牌1阶段的婴儿奶粉都没有标注添加了香兰素等香精。   不但普通消费者不知情,一些商场的售货员也表示对于1段婴儿配方奶粉不能添加香精不太清楚。   提醒:不要盲目崇拜洋奶粉   湖南省品牌信誉调查中心副主任符秋祖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盲目崇拜洋品牌奶粉,购买婴儿配方奶粉时更要谨慎。他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强湖南省食品行业声誉监测和调查力度,将涉嫌问题的婴儿配方奶粉企业的有关信息上报给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协助监管部门维护正常的奶粉市场秩序,以确保食品安全。
  • 2023年食品国家标准大盘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四个最严”要求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分别是:“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其中,第一个就是“最严谨的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品安全标准是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是政府管理部门为保证食品安全、防止疾病的发生、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要素以及各关键环节所规定的统一的技术要求。它既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遵守的最低要求,也是食品监管人员行政执法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保证居民健康的标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26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内容:1.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3.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4.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5.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6.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7.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8.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截至2023年9月,我国共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563项,包含2万多项食品安全指标,覆盖了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340余种食品类别、覆盖了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覆盖了从生产到消费全链条、覆盖了从一般到特殊全人群。2023年我国共实施食品安全标准48项,包含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接触材料等。本文特将上述标准加以整理,供相关从业者查阅参考。序号标准1GB 14930.1-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洗涤剂2GB 4806.8-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3GB 10765-2021|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4GB 10767-2021|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配方食品5GB 2762-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6GB/T 31047-2023| 国家标准| 品牌价值评价 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7GB 10766-2021|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配方食品8GB/T 41900-2022| 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代号9GB 31650.1-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10GB/T 10786-2022| 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11GB/T 41897-2022| 国家标准| 食品用干燥剂质量要求12GB/T 41896-2022| 国家标准| 食品用脱氧剂质量要求13GB/T 42966-2023| 国家标准| 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14GB/T 22165-2022| 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质量通则15GB/T 42967-2023| 国家标准| 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指南16GB/T 41645-2022| 国家标准| 超高压食品质量控制通用技术规范17GB 23350-2021| 国家标准|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18GB 31658.18-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食品中三氮脒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19GB 2763.1-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0GB 31658.22-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1GB 31658.24-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食品中赛杜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2GB 31658.21-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食品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3GB 31658.25-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食品中10 种利尿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4GB 31658.23-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食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5GB 31658.20-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食品中酰胺醇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6GB/T 41636-2022| 国家标准| 易腐加工食品运输储藏品质特征识别与控制技术规范27GB 29753-2023|国家标准| 道路运输 易腐食品与生物制品 冷藏车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28GB/T 41682-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塑料包装容器中顶空气体含量的测定 传感器法29GB 31658.19-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食品中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利多卡因、普鲁卡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0GB/T 41899-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容器用涂覆镀锡或镀铬薄钢板质量通则31GB/T 41898-2022| 国家标准| 食品金属容器内壁涂覆层耐蚀力和致密性的测定 电化学法32GB/T 41711-2022| 国家标准| 食品金属容器内壁涂覆层抗酸性、抗硫性、抗盐性的测定33GB 31656.17-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二硫氰基甲烷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34GB 31659.6-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氯前列醇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5GB 31656.14-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 27 种性激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6GB 31659.5-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利福昔明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7GB 31657.3-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产品中头孢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8GB 31656.15-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甲苯咪唑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9GB 31659.3-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奶和奶粉中头孢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40GB 31613.5-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鸡可食性组织中抗球虫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41GB 31613.4-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可食性组织中吡利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42GB 31659.2-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禽蛋、奶和奶粉中多西环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43GB 31659.4-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奶及奶粉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44GB 31656.16-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45GB 31613.6-2022|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猪和家禽可食性组织中维吉尼亚霉素 M1 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23年,多项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和公布引发大家讨论,小编此次也将“热点”标准进行汇总!婴配粉“史上最严”新国标正式实施2月22日,堪称“史上最严”的奶粉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经历了两年的过渡期。2021年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食品国家安全标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三大标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奶粉新国标。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月份正式实施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月份正式实施,配套的GB/T 5750-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系列标准于10月起正式实施。GB/T 5750-2023标准历时5年,经过了3轮意见征求,有280+单位参与研制与验证,有超过500名行业专家参与的GB/T 5750修订工作,最终大功告成。本次修订主要特点:大幅增加了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大幅扩展了质谱技术的应用范畴;重点加强了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方法;进一步强化了以人为本的制标理念;充分体现了方法标准的配套性和前瞻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最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2022)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有关部门意见和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通报的基础上,经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技术总师会议及秘书长会议审查通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和市场监管总局于2022年11月11日发布,于2023年5月11日起实施。本文件是 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增补版,相关检测方法可以与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配套使用。2023年6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立项制修订3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主要包括:(1)3项污染物标准《肉类干制品中重金属限量》《干制水产品中重金属限量》和《液态特医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限量》的修订;(2)1项食品产品标准《植物油》的修订;(3)2项特殊膳食食品标准《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炎全营养配方食品》《麸质不耐受人群特殊膳食食品》的制定;(4)1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的修订;(5)11项理化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和5项微生物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的制修订等。全国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对《水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1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全国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于2023年9月11日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水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1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意见的函,面向各相关单位,公开征求意见,于2023年10月6日前反馈。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将代替GB 31656.3-2021《水产品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噁喹酸、氟甲喹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与GB 31656.3-202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增加了方法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性范围扩大至19种喹诺酮,新增方法适用于鱼、虾、蟹、贝、蛙、鳖、海参可食组织中噁喹酸、氟甲喹、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沙拉沙星、司帕沙星、二氟沙星、西诺沙星、萘啶酸、奥比沙星、马波沙星、氟罗沙星、吡哌酸残留量的检测。8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将在2024年实施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3年第6号公告,发布85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3项修改单。主要包括:《茶叶》等3项食品产品标准、《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等5项生产经营规范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等6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化学分析方法验证通则》等46项理化检验方法标准和1项修改单、《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通则》等3项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动物性水产品及其制品中颚口线虫的检验》等6项寄生虫检验方法标准,以及《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等16项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和2项修改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等21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起草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等21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2024年2月10日前提交反馈意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追求吃得饱,更关注如何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食品安全标准在整个食品安全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食品安全标准的严格认真执行,不断提升食品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氛围。
  • 假奶粉达标就不引起恐慌?食品安全底线不能降!
    p   4月6日,针对上海公安部门破获的1.7万罐假冒名牌奶粉案,食药监总局再发公告表示,国产奶粉品牌贝因美也卷入此次假冒奶粉案中。之前通报冒牌奶粉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主要是提醒消费者如果已购买食用,不要过于恐慌。对于“假冒奶粉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的官方表态,舆论依然一片哗然。 /p p   尽管有部分网友表示理解官方的解释和用心,比如网民“MTY一3一”提醒大家“假冒是假冒,有毒有害是有毒有害”,媒体有断章取义之嫌,误导了群众,但是更多网民对官方回应还是有强烈的不满。网民“阮雅青”认为食药监局为假货做质检,并且公布其不存在安全隐患,极有可能导致变相为假货做宣传的效果。网民“首波糯米”认为,食药监局作为官方的咽喉,避免恐慌是对的,但是“民众需要的是真实内容和后期妥善的处理”。 /p p   舆论同时对国家在食品安全尤其是婴幼儿产品方面的监管表示失望,希望监管者能够反思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达标”不能成为假奶粉继续存在的理由。网民“渐行渐远zjx”认为,国民纷纷海外购物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国家有关部门的不作为,让国民对中国的食品产业失去了信心,这是国家之殇!网民“AFcxt2009”不禁发问:“为什么每次都是假奶粉出了,国家才要提醒民众注意?为什么每次假冒伪劣产品在社会上销售了好久才发布公告?为什么不能在生产之前就扼杀?为什么不能在流入社会之前就将其严厉打击?”法制日报撰文强调假奶粉即使无风险,也不代表就有高质量,必须一查到底。山东商报更指出假冒奶粉不仅侵害了公众利益,还侵害了名牌奶粉厂商的利益。对于假冒奶粉,不能因其合格而减轻生产、经营者的罪责,也不能因其达到了“国标”,就具有合法存在的理由,就让监管者所应承担的责任有所减轻。 /p p   生产假冒奶粉的商家也成为众矢之的。新京报评论文章认为,很难想象,一家代工厂可以随意仿制假冒婴儿奶粉罐或标签,一罐货源不明的婴儿奶粉在市场上公开出售。我们对于婴儿奶粉的监管虽然喊得震天响,但造假的难度和成本依然太低了。网民“李广勇”认为,假冒伪劣产品之所以能充斥市场,就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催生着黑心商家挺而走险,干起了违法犯罪的勾当,应予以严惩,确保娃娃喝上放心奶,安全奶。网民“创谷宝宝”则直接斥责:“鼠目寸光的黑心商人们,你们为了一己私利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那你们有意识到你伤害的既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吗?!” /p p   此外,网民对于假奶粉的品牌和流向也表示关切,并期待能够尽快采取措施,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网民“miharu葡萄籽”认为,公众最关心的是假奶粉流到哪儿去了,哪些品牌,哪些城市,哪些商铺?江苏广电新闻中心评论文章称,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关注的也不仅仅是奶粉是否“有毒”,而是要在严谨的调查后公布准确可信的结果,严惩假冒奶粉的制造者和销售者,追究提供渠道的第三方平台,全面追回尚未销售的产品。 /p p    strong 舆情点评和建议 /strong /p p   从食药监局角度来说,为了减少社会恐慌强调假奶粉符合国标,虽然有自己的考虑,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该事件牵扯到的是公众早已紧绷的神经。公民对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的怠政不满已久,更希望看到的是有关部门对任何假冒伪劣产品都不心慈手软的行动,尤其是针对关乎每一个家庭和祖国未来的婴幼儿产品。因此,舆论普遍的质疑和愤懑,自在情理之中。企业为利益放下良知,监管者不作为,后续整治和追责措施没有及时跟进……都是网民声讨的焦点。 /p p   当务之急是,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和媒体应该抓紧跟进假冒奶粉的品牌和流向调查,及时公布、追回和销毁 监管部门需要尽快完善奶粉生产经营整条产业链的监管,切实推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和落实,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对违法违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奶粉的人员严惩不贷。 /p p   此外,今后官方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和解释要真正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预测舆论走向,而不是专注于为自己“辩护”,否则只能导致失信于民的下场。 /p
  • 洋品牌频出问题 食品安全需标准化执行
    洋快餐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已有十数年,仅麦当劳在中国内地的餐厅数量已经在今年4月突破2000家。此番上海福喜的被曝光,也并非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在国内的首次被曝光。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3月至今,洋快餐在国内被集中曝光的次数,至少有6次。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品牌屡出问题    据披露,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7月20日晚间,上海市食药监部门表示,已经连夜行动查封该企业,要求上海所有肯德基、麦当劳问题产品全部下架。    最早由婴儿奶粉发端,再到其他食品,几乎实现无缝“全覆盖”,本土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屡屡犯错,一次又一次地踏入“同一条河流”,让国内消费者信心全无,一向被认为管理标准、安全标准极高的国外快餐品牌则趁乱而入,呈现爆炸式扩张。时下,百胜旗下肯德基在中国门店数目即将接近5000家。截至去年7月,麦当劳中国门店数超过1700家。再加上其他洋品牌,数量将更加可观。    无奈的事实却告诉国人,洋品牌快餐的食品安全不过也是一个传说。且不说高油脂、高糖分、高热量的食物本身并不健康,仅以人为故意制造食品安全事故论,不少洋品牌快餐店都曾陷入各种丑闻,频遭到国内媒体曝光。2012年的央视“315晚会”就拿麦当劳开刀,指其存在出售过期食品、“回收”已污染食品等问题。由此看来,麦当劳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已经不是“初犯”了。不过,今次“变质肉事件”情形尤为恶劣,表现有二:一是据资料显示,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husifood)不是国内小作坊,而是一家外国法人独资企业;二是暗访记者获悉,这些过期鸡肉原料被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    诚然,上海福喜的确需要为其过期回炉、以次充好、阴阳账本的恶劣行为“买单”。然而,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在将责任推卸给供应商后,却并未就自己有无监管失职等责任进行正面回应,正是这样的责任推卸,使得漠视市场规则、有意识规避检查的供应商竟然可以在制度完善的涉事采购企业检查中顺利“过关”。    明知肉类过期变质,仍然制成食品出售,要在法国,“一旦店内有过期食品被检查部门发现,商店就得关门”;要在美国,惩罚性赔偿和集团诉讼,足以让不法商家心惊肉跳,乃至倾家荡产。    置食品安全标准与何地    无论洋品牌快餐连锁店在母国或其他国家执行多么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信誉有多高,作为流入地,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他们一样会慢慢地“变质”,变成不守规矩的“坏孩子”。后一种情况,则涉嫌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对我国法律法规的挑衅。这些“过期变质肉”凭啥优先给中国消费者食用?是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不管吗?当然不是。现行的《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明文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污秽不洁”的食品。    《食品安全法》去年开始大修,并逐渐成型,表达是“重典治乱”,社会阐述是“史上最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于去年5月3日联合发布司法解释,表示要“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重典治乱”、“严打”是必须的,但是不能看“广告”,还要看“疗效”。还有一点,和过往无数次一样,这次又被记者抢了头功,率先曝光“过期变质肉”,又一次暴露出行政监管不到位、监管人员不作为,对那些失职的监管人员,又要如何处理?现在,轰动全国的食品安全就摆在这里,要怎么处置才能称得上“严”?如果只是象征性地罚点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好就别提那个“严”字。    除了企业责任外,政府监管是否落实到位?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复旦大学教授厉曙光就该事件表示,靠企业监管确实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应该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从源头抓起。监管部门判断食品企业的所作所为是否合规以及行政监管的依据,是以企业是否具备符合标准的管理体系为标准。但目前,似乎我们的食品安全体系等标准终究只是白纸、文字。    “标准化”的“化”才是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化”落到实处?一位有过食品安全执法经历的标准化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需要依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需要依法对监管者实施责任问责。当市场能够靠有效的机制良性运转起来,当“标准”从文字变成行动后,消费者的餐桌安全才会真正有保障。
  • 香港奶粉面临危机?让科技守护乳品安全
    父母总是为孩子的饮食安全费尽心力,新手父母更是“谈奶粉色变”,而近期媒体报道“香港多款奶粉检出致癌物”一事再次将奶粉问题推到幕前。8月17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公布了近期对15款知名婴儿配方奶粉检测的结果:15款样本中皆含有污染物氯丙二醇(即3-氯丙醇酯,3-MCPDe),份量为13μg/kg至120μg/kg。当中含量最高的样本“BELLAMY' SORGANIC”为120μg/kg。9款样本测出含有具基因毒性、致癌性的环氧丙醇 (即缩水甘油酯,GE),含量最高的样本 “雪印”为29μg/kg,但低于欧盟规定的50μg/kg上限。当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便澄清指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的相关参考值,全部奶粉均无超标,市民可放心按奶粉建议食用份量给婴儿食用。一时间3-氯丙醇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成为了热搜词,那它们到底是什么呢?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氯丙醇酯(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属于食品加工类污染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特别是油脂中某些前体物质在高温条件下,比如油脂精炼脱臭工序或高温油炸操作,容易反应生成。MCPDE和GE被人体摄入后,在体内经过脂肪酶水解,会生成游离态氯丙醇和缩水甘油。其中3-MCPD(3-氯-1,2丙二醇,一种游离态氯丙醇)和缩水甘油属于致癌类物质。氯丙醇酯(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不仅仅只存在于婴幼儿奶粉中,还可能存在于植物油、婴幼儿辅食、特殊配方食品、焙烤类食品(糕点、面包和饼干等)、油炸类食品(油条、油饼、薯条和薯片等)等日常食品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法规2018年,欧盟颁布了食品中缩水甘油(酯)限量标准,明确规定婴幼儿食品(固体)为50μg/kg,液态奶为6 μg/kg,用于婴幼儿食品的植物油为500μg/kg。关于3-氯丙醇酯的限量标准,欧盟正在讨论当中,不日将会到来,据欧洲企业预测时间时间为2021年初,对奶粉的限值预计在 125 μg/kg, 液态奶在 15 μg/kg.就目前而言,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订定的3-MCPD及3-MCPDE的暂定每日最高容许摄入量为17.2μg(以游离态计),欧洲食品安全局更建议为8.6μg。目前,众多食品生产企业正在改变原料存储条件和加工工艺条件降低食品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残留量。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分析方法国际上目前通用的ISO及AOCS的标准方法ISO 18363-1(AOCS Cd 29c或DGF C-VI),ISO 18363-2(AOCS Cd 29b),ISO 18363-3(AOCS Cd 29a),ISO 18363-4(Zwagerman Overman)、以及中国国标(GB)和海关等方法都为间接法,通过水解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之后对氯丙醇或缩水甘油总量通过GC/MS或者GC/MS/MS对最终水解产物进行检测。全自动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分析方案然而,检测婴幼儿奶粉时,手动样品前处理包含了复杂的过程,在抽提脂肪之后,需要严格控制水解的温度和时间,保证转化效率的一致性,游离的氯丙醇还需要繁琐的衍生化反应,才能够上气质进行检测。这个过程根据方法的不同,手工需要1-2天,而且结果不稳定,容易造成误差。目前欧洲和美国食品检测用户已经大量启用全自动在线样品前处理的方法,由仪器严格控制水解以及衍生化的反应时间,配以特殊的反吹技术,用户只需抽提脂肪,再称到瓶中即可,仪器将自动完成余下所有前处理步骤和GC-MS进样操作。以常用的ISO 18363-1(AOCS Cd 29c或DGF C-VI)法,即快速碱解-差减法测量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仅需45-55min,而且结果准确,重复性高。该解决方案由仪真分析集成了德国Axel Semrau样品前处理控制技术及安捷伦GC/MS仪器组成。全自动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分析系统全自动分析方案特点仪器配置微量移液针,确保了微小体积加液和移液精准性;液液萃取。系统可根据要求,自动保留萃取后有机相或水相,去除不需要的溶液。精准控制缩水甘油转化反应和衍生化等反应时间,保证实验结果稳定性和重现性;独家吹扫清洁技术,确保衍生化试剂不影响色谱柱和离子源工作。充分延长仪器维护时间;多功能CHRONOS软件,可以自动完成和优化多种自动化操作,同时满足不同分析方法。色谱图50μg /kg(脂肪或油脂)(GC-MS/MS)婴幼儿奶粉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方法检测限可低至10ug/kg。方法重复性目前,这个方法已经在中国使用并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使用上面的全自动分析系统,某国际知名食品企业在全球位于欧美亚洲及大洋洲的十台仪器内部考核样品分析中达到了仪器间分析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结果RSD小于2%的优良成绩。仪真分析的解决方案还包括其他所有相关的全自动的ISO及AOCS的标准方法,如ISO 18363-2(AOCS Cd 29b),ISO 18363-3(AOCS Cd 29a),ISO 18363-4(Zwagerman Overman),通过增加在线离心,在线控温,在线冷冻和在线氮吹模块,搭载安捷伦GC/MS/MS仪器得以完整的实现。含氮吹模块的双臂全自动平台含氮吹模块的单臂全自动平台以婴幼儿奶粉为主的婴幼儿食品并非普通商品,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甚至家庭的命运。仪真分析愿为守护婴幼儿食品的安全品质略尽绵薄之力,助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 食品安全专家分析打不败的三聚氰胺 称妥协出标准
    食品安全问题何以无解?   —— 专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院士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困扰中国的一个包袱。政府目前正集中精力对付此事,可惜阴影不散。7月,“三聚氰胺”死灰复燃,再现江湖,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的产品被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500余倍,举国哗然,说明食品安全工作异常艰巨,随时可能出现反复风险。在此前后,一些疑似食品安全与卫生事件接连发生,我们的食品供应环境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困局难破,食品安全症结何在?中国面临的情况究竟有多么棘手?本刊记者就此问策于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陈院士是一位权威的食品安全专家,他的主要工作是旨在帮助政府更好地提高监管效率。   打不败的三聚氰胺   《南风窗》: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屡次重出江湖。政府官员表态说“要一查到底,要坚决打击”,为什么又无法令行禁止?   陈君石:政府不可能知道2008年产生了多少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怎么可能掌握所有这些信息?当时三聚氰胺主要问题是出现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上。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我们差不多有200家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美国有多少?只有4家。那普通奶粉企业有多少家?不知道。我相信政府也不掌握这个情况。不仅是政府不好发现问题,小企业本身就会出问题,这些小企业的素质就摆在那儿的。   国家质检总局有一个论点,就是说我们大型食品企业虽然少,但市场占有率非常高,这是事实。但几十万小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虽然低,出点问题就够了,用不着都出问题。我们必须看到,这些中小型企业尽管所占份额不多,他们生产的东西我是不吃的,你也是不吃的,要进北京的大超市也是进不来的,但是很多老百姓还在吃,很多地方都在吃。这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这绝不意味着政府不该监管,消费者要求政府加强监管是天然合理的,但你也得考虑切合不切合实际。只有生产者依法生产、依法养殖、依法种植,我们的问题就少了。   《南风窗》:大家的困惑,是2008年“三鹿事件”中当事人依法该抓的抓了,该枪毙的也枪毙了,怎么事情到现在还没完?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陈君石:食品安全问题不会随着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就不见了,它会和我们长期同时存在。我们有两亿多的农户,在分散地从事食用农产品的生产,食用的,或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大多是两亿多农户用分散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就我们对于农民的文化知识、素养和守法意识的了解,市场上买回来的蔬菜,要农药残留百分之百不超标,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现在检测样品的数量,不能说太少啊。在瘦肉精的兽药残留上,农业部早有规定,瘦肉精是不许用的,但你知道养猪有多么分散么?非常分散的,现在政府一声令下,所有养猪户都不用瘦肉精了?我绝不是为政府推卸责任。监督两亿多的农户,你要有多少监督员去监督啊。   另外一个背景,我们有50万左右的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10万元以下就盖个厂房,员工10个人以下,你说这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还不包括餐馆,他们的素质,你就拍拍脑袋想想,使用食品添加剂都不超标,糖精都合格,防腐剂使用都合格?这也是不现实的。   什么时候这两个背景得到根本性改变,我们的生产就比现在要安全得多了,也就是说三聚氰胺这种事情基本上就不会有了,也不可能没有被销毁。因为显然现在是没有被销毁啊。你想想,我这个乳品企业本来就不太大,好容易生产出来了那么几十或几百吨超标奶粉,我能舍得把它销毁么?我往农民家里头一放,过一段又卖给别的企业了。政府查得过来么?   《食品安全法》的出炉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绝不是一个法就能改变整个基本状况,实施这个法比不实施好,但是不能说问题就不再出现了。三聚氰胺问题没有了,出来一个四聚氰胺,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当然是不该有的,但现在是市场经济,这是能够杜绝的么?   食品安全是与非   《南风窗》:今年的海南“豇豆事件”,武汉市农业局最先曝光出来,三亚市农业部门对此“特别的不理解”,认为不应该这样做,据说按照通常做法,这种情况只限于内部通告,曝光出来“于国于民都无益”。两个部门掐出一个“潜规则”。您怎么看这个现象?要曝光还是不要曝光?   陈君石:这个豇豆事件,应该不是太奇怪的事情。我不认为是普遍存在潜规则。假如他们说的整个行业是这样的,那肯定是不对的。“豇豆”被查处有非法使用的农药残留,当然要曝光,但问题要讲清楚,‘我们已经处理了,并未对消费者造成危害’。另外,媒体老喜欢说“毒豇豆”,在我们医学上这个毒字是不能随便用的,毒的就是说吃了要中毒的。其实这个所谓的“毒豇豆”,吃了也不会中毒,因为含量没有那么高。你要光说这个豇豆不合格,不说“毒豇豆”,消费者的神经不会崩得那么紧。   《南风窗》:今年的“农夫山泉”事件,也有人指是潜规则作祟。三亚工商局也承认了错误,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君石:检验是不应该出错的,但你知道我们有多少检验机构啊?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们是分段的监管,检验机构也分散在各个部门,而且现在检验机构是越来越多,工商局本来是没有实验室的,现在也要有了,因为管流通环节啊。这些实验室跟我们食品生产企业一样,他们的素质,有很棒的,有中不溜的,当然也有很差的。   海南的这次检验肯定是有问题的。假如这个事情没有什么背景的话,技术上发生点差错也是可以理解的。任何工作都会出错,当然它绝对不应该出错,而且是代表政府出的报告,是作为执法依据的。   《南风窗》:工商局作为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怎么可以出错呢?你是监管者啊,这样一来,叫大家怎么对你有信心?   陈君石:起码他有一点没有做到,就是复查。这个是有规定的。曝光以前,应该复查,这个环节是必须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第一次检测就是对的。这个事件,先不管他技术水平怎么样,就是工作程序就没有对头,这个责任是逃不了的。就是工商局的责任。(没了下文)当然了,应该有所交待,咱们都讲透明度。   《南风窗》:“五常香米”最近也是闹得人心惶惶,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产量,厂家往普通米里掺香精,以次充好。   陈君石:假如真的是加了香精,那这是个弄虚作假的问题,不等于食品安全问题。香精是可以食用的。我不赞成把假冒伪劣的食品和不安全的食品划等号,我承认假冒伪劣食品中有一部分确实是不安全的食品,但绝大部分假冒伪劣食品不构成安全问题。假鸡蛋,吃了没问题。五常的香米,也是。   假冒伪劣不等于不安全食品,我这个观点到目前为止是失败的。没有一个政府官员愿意接受。他们认为打假是食品安全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事情,所以农业部去打假,卫生部去打,司长要去打假,部长也要去打假。   《南风窗》:就是说我们在用对付食品安全问题的精力和投入去对付假冒伪劣食品,杀鸡用了牛刀?   陈君石:假冒伪劣跟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和对待,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你划等号以后,一是无形中夸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数量,本来没有这么多问题,你假的也算进来,问题就多了。第二,处理打假是谁的责任?处理食品安全又是谁的责任?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充其量工商部门应该介入,农业部、卫生部有他们的职能,应该集中力量去管好职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问题,我觉得卫生部去打假就是不务正业。   妥协出标准   《南风窗》:食品安全标准现在清理整合进展怎么样?   陈君石:我们有横向的标准,比如污染物的标准,添加剂的标准,农、兽药残留的标准等,纵向的有乳和乳制品的标准,肉和肉制品的标准等,多得不得了,不可能一天之内全部按《食品安全法》完成清理,出台新标准。   现在第一个乳和乳制品标准已出台了,第一套66个标准公布了。多么艰苦啊,从2008年末就开始了,国务院直接指令的,乳和乳制品的标准一定要先清理整顿。讨论了一年多,开了不知道几十次的会。我要说60次可能还少了,仅仅是专家会。还有不同层次的会,因为不是一家说了算,我们很复杂,是分段管理。   现在出一个标准就难得不得了。标准是一个妥协的产物,一定是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观点,到最后只能有一个标准,怎么不妥协呢?不妥协就出不来标准了。妥协就是折中,你让一步我也让一步。   《南风窗》:打架怕是难免的。   陈君石:讨论必然打架。今年年初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就打破了原来的食品卫生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全打乱了,这么一个多部门组成的审评委,下面分了十几个专门委员会,一类标准由一个分委员会来评审。这个机构已经成立,而且开始运作。除了乳和乳制品66个标准,今年年底以前还有几个要出台,大概都是横向的标准,就是适用于各类食品的,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残留、污染物等,横向标准打架可能性会少一些,影响面又大,就把它放在前面了。本来计划是在两年之内把所有标准都清理整顿完毕,但是很多专家认为太冒进了,做不到。   总而言之,我的意思是说这不是一个很快的事情。现在叫做食品安全标准,也就是与食品安全无关的质量指标应该不纳入,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容易。我是管质量的,我愿意放弃么?这次媒体最为关注的乳和乳制品标准,生乳蛋白质含量从2.95%倒退到2.8%,这个指标跟安全性没多大关系。有什么必要制定生鲜奶的蛋白质标准?我作为企业,愿意收购什么样的就收购什么样的,让企业决定不好么?收购来2.8%的和3%的做出来的奶粉都一样,只是价格和成本不一样,从安全角度来讲没区别。可是,管生鲜奶的部门就坚持要设这个标准。最后就妥协了。   还有脂肪,干嘛要定乳的脂肪标准?现在很多人愿意吃脱脂奶了。但是这次我们的标准中就规定了。《食品安全法》明文规定的是安全标准,但跟安全无关的质量指标,原来是存在的,现在要把它拿掉,你说难不难?   《南风窗》:您参加会议,有提什么建议?   陈君石:我去听听,也讲了几句话,结果遭到某些专家的攻击。我就是说,这个蛋白质、脂肪标准不是安全指标。那可不得了,这些专家搞了多少年的乳制品,就说你可不要把我们这个乳制品行业给毁了。我有这么大能量么?这其实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只不过别人讲得比较含蓄。   监管部门思想不端正   《南风窗》:您怎么评价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状况?   陈君石:中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表现在监督员之多,监督频率之高,抽检样品之多,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们现在看重终端产品抽查,这是最落后的监管模式。到这个时候了你来管他,没用了。食品安全监管,开始全世界都是做终端监管,后来发现不解决问题,还得从过程抓起,先进国家现在主要都是过程监督,监督企业的生产过程。   《南风窗》:过程监管在中国行不行得通?   陈君石:难度很大。我们有50多万中小企业啊,放到美国也没办法过程监督。那么多的企业,大的本来不太需要监督 小的,也监督不过来。这要一步一步来。首先要思想端正,现在监管部门思想上并不端正。你看QS这个标准,本来是“质量安全”,摇身一变,变成中文说是“生产许可”。生产许可就是一个过程许可,我许可你生产,是监督生产过程,不保证你产品合格。可是现在QS贴在了每一个产品的包装上,这不是一个笑话么?   本来应该放弃国家担保企业产品的质量。政府干嘛要保证你这个产品质量啊?但在终端产品包装上还贴上了,变成政府对你每个产品都负责任,政府都许可?但这是政府规定,必须贴上,不贴就不许卖。所以说这是矛盾。   历史上,QS和免检是一个性质,都是国家来担保。这本来是企业的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法》写得非常清楚,政府干嘛去包?本来过程监督是响当当的事情,政府发个证书就完了,如果出了不合格的产品,我就狠狠地罚你。   生产许可证仅仅是第一步,然后要有生产的规范,监督员进厂检查,要看他遵不遵守规范,而不仅仅是抽样检查。但是,企业按不按规范,我怎么知道,我就看你的生产记录,我突然来了,你不可能重新编一个记录吧?国外就是这样的。所以这个过程监督比抽样检查要先进得多,更科学,也更省劳动力。   过程监督最大的阻碍,还是认识问题,我们已习惯于终端产品抽检为主,如果真的减少终端产品抽检,很多实验室就没有活干了。
  • 乳协理事长: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世界最严
    “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是世界上最严的标准之一。”虽然一些消费者对我国当前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标准仍存疑虑,但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今日在作客中新网视频访谈时表示,这一标准的制定,参考了《世界食品发展委员会的标准》和《中国城镇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表》这两个标准,因此我国的标准其技术水平是很先进的。   宋昆冈表示,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包括营养指标、微量成分、维生素、矿物质、微量成分,此外还包括卫生指标,像微生物和环节污染在内,一共是63项指标。“这个标准还是很严的。”   据宋昆冈介绍,我国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就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了。实际上我们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技术进步现在是第四代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定标准,到1993年、1997年,到2010年4月颁布新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   提到当前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相对过去而言有哪些提高,宋昆冈说举例说,比如我们现在对蛋白质的要求是乳清蛋白要占蛋白质含量的60%以上,而在脂肪类里面,也对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和比例进行了具体要求。此外,要求碳水化合物90%以上应该是乳糖提供的,也就说植物性的碳水化合物在里面占的成分比较少。   “所以我们说这个产品质量好,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标准是先进的。”宋昆冈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