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核酸酶来源于米曲霉

仪器信息网核酸酶来源于米曲霉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核酸酶来源于米曲霉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核酸酶来源于米曲霉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核酸酶来源于米曲霉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核酸酶来源于米曲霉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核酸酶来源于米曲霉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核酸酶来源于米曲霉相关的解决方案。

核酸酶来源于米曲霉相关的资讯

  • Nature | 基因编辑工具箱或再添神器——TnpB核酸内切酶
    转座在生物体基因重塑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IS200/IS605 和 IS607 家族的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s, ISs)是最简单的可移动遗传元素之一,仅包含其转座和调节所需的基因。2021年9月9日,张锋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he widespread IS200/605 transposon family encodes diverse programmable RNA-guided endonucleases 的文章(详见BioArt报道:Science | 张锋团队再发文:源于IS200/605转座子家族的多种核酸酶或可成为基因编辑新工具)【1】,重建了CRISPR-Cas9系统的进化起源,发现了3种高度丰富但功能未知的转座子编码的可编程RNA引导核酸酶:IscB、IsrB和TnpB,并对IscB的蛋白功能进行了详细探究。该研究还发现TnpB可能是CRISPR-Cas9/Cas12核酸酶的祖先,推测TnpB也具备RNA引导的核酸酶活性。近日,来自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的Virginijus Siksnys团队(CRISPR开创者之一,通过研究CRISPR-Cas9 生化性质,得出了Cas9酶可以定点切割DNA的结论,特别致敬CRISPR幕后的英雄们——最全的一份CRISPR英雄谱)在Natur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poson-associated TnpB is a programmable RNA-guided DNA endonuclease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生化实验证实CRISPR-cas核酸酶的祖先TnpB是可重编程的 RNA 引导的功能性核酸酶。TnpB通过reRNA(right element RNA,长非编码RNA,来源于ISDra2转座子中的RE元件)引导去切割靠近TTGAT转座相关模块(Transposon associated motif, TAM)5’端的DNA,并可以切割人类基因组DNA。如图1所示,IS200/IS605家族的Deinococcus radiodurans ISDra2中包含tnpA和tnpB基因,以及位于两侧的LE(Left element)和RE(Right element)。在纯化TnpB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有许多RNA也被一同纯化。对TnpB结合的RNA进行small RNA测序(sRNA-seq)分析,发现它们大多是长度约为150nt的长非编码RNA,来源于ISDra2中的RE序列,作者将这些RNA称为reRNAs(right element RNA)。reRNA 3’端的16nt来源于IS200/IS605转座子的侧翼DNA序列,其余序列与TnpB基因的3’端和RE序列匹配,说明TnpB可以与转座子3’端来源的reRNA形成RNP复合物。图1. D. radiodurans ISDra2位点PAM(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序列是Cas9或Cas12核酸酶启动DNA切割所必须的,那么TnpB发挥作用可能也需要类似的序列。通过PAM鉴定实验【2】,作者观察到在目标基因5’端上游富集了大量的TTGAT序列,并称之为Transposon Associated Motif (TAM)。体外DNA切割实验证实TnpB具备RNA引导的靶向dsDNA的核酸酶活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将TnpB序列中的RuvC-like活性位点突变后,TnpB失去了切割能力,说明RuvC模块与TnpB的活性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实现TnpB的DNA切割功能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TAM序列;(2)与靶基因匹配的位于reRNA 3’端的序列。随后,作者对切割产物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TnpB采取的是一种交错切割模式,在NTS(non-target strand)的多个位置和 TS (target strand) 的单个位置进行切割,最终产生5’-悬挂端(overhangs)(图2)。图2. TnpB-reRNA复合物切割双链DNA的实验设计及流程最后,作者探究了TnpB在细胞内切割目标dsDNA的能力。首先,在E.coli中进行的质粒干扰实验表明TnpB可以在原核生物体内切割dsDNA。紧接着,作者想知道TnpB是否可以应用于切割人类基因组。将编码TnpB和reRNA的工具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72小时后,提取基因组DNA(gDNA)测序分析目标切割位点中的序列插入和删除(insertions and deletions,indels)情况(图3)。实验结果显示,TnpB在两个测试靶点(AGBL1-2和EMX1-1)中引入突变的频率为10%-20%,这与之前报道过的CRISPR-Cas9和Cas12的效率类似【3-7】。进一步分析发现,切割位点引入的删除突变占主导地位,与Cas12切割谱中观察到的现象类似【5,7】。这些结果说明RNA引导的TnpB核酸酶可以切割真核生物的基因组DNA。图3. 利用TnpB编辑人类基因组综上所述,该研究从ISDra2系统中鉴定了一个新的具有dsDNA切割功能的核酸酶TnpB,其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均能有效切割dsDNA,具有编辑人类基因组的巨大潜力。在进化树上,虽然TnpB与微型 Cas12f核酸酶的关系最为紧密,但作者认为两者之间依旧存在重大区别:(1)TnpB与Cas12f使用的guide RNA不同;(2)TnpB是单体,仅需要一个reRNA;而Cas12f 核酸酶是二聚体,需要结合一个拷贝的crRNA-tracrRNA duplex;(3)TnpB需要TAM序列,Cas12f需要PAM序列,两种序列截然不同。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058-1
  • 镉大米再现!镉,你到底来源于哪?
    云南销毁15万斤大米,镉大米再次引起大众关注!大米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人民的主要食品,镉是一种环境污染物,通过ICPMS可快速的检测食品、环境等样品中的镉含量,借助高灵敏度的仪器希望通过溯源可以找到污染的源头,确保大米的质量安全。 近日,云南发现米线重金属超标,溯源发现镉大米并销毁15万斤。 大米含有稻米中近64%的营养物质和90%以上的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 镉并不是人体必需元素,而且是一种环境污染物。 急性镉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流涎、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引起中枢神经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因虚脱而死亡 。 长期摄入含镉食品,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其生物半衰期为10~30年,且生物富集作用显著,即使停止接触,大部分以往蓄积的镉仍会继续停留在人体内,从而引起慢性中毒,使肾脏发生慢性中毒及软骨病。世界卫生组织将镉列为重点研究的食品污染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镉归类为人类致癌物,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美国毒物和疾病登记署(ATSDR)将镉列为第7位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我国也是将镉列为重点监控指标之一。 根据《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谷物及其制品镉限量如下:根据《GB 5009.15-2014食品中镉的测定》及《GB 5009.268-2016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镉的测定可以采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不管是大米检测还是其可能的来源土壤、大气等,岛津均可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岛津ICPMS-2030系列 ICPMS-2030测定大米中多元素的含量 样品前处理方法称取0.4g(精确至0.0001g)试样于聚四氟乙烯微波消解罐中,加入4 mL HNO3,盖上消解罐盖,放入微波消解仪消解。消解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密闭消解罐,将消解液转移至 50 mL容量瓶中,用超纯水定容至刻线,摇匀,待测。 仪器测定条件实验结果ICPMS-2030测定土壤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含量 样品前处理方法称取0.1g(精确至0.0001g)试样于聚四氟乙烯微波消解罐中,加入6 mL王水,盖上消解罐盖,放入微波消解仪中按照下表程序消解。消解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密闭消解罐,用慢速定量滤纸将提取液过滤至50 mL容量瓶中,待提取液滤尽后,用0.5 mol/L的硝酸清洗消解罐内壁至少3次,清洗液一并过滤至容量瓶中,用超纯水定容至刻线,摇匀,待测。实验结果
  • 蒙牛称牛奶致癌物超标问题饲料来源已查明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蒙牛牛奶中含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1?对此,蒙牛方面昨日(12月27日)表示,问题原因已查明,是因为牛吃了霉变的饲料所致。对于这批问题饲料的来源也已经查明,但结果有待公布。   蒙牛内部已查出结果   12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近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进行抽检结果公告,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在黄曲霉毒素M1超标事件曝光之后的第三天,蒙牛乳业前日回应表示,事件原因已经查明,是奶牛食用霉变饲料引发的。但当时称对于这批饲料及奶源来源于哪里,暂时无法追查。   昨日,蒙牛集团发言人卢建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问题已经查明,但结果有待公布。“从专家的判断以及蒙牛内部的判断,问题肯定是出在饲料的霉变这个问题上,这点已经毋庸置疑。”卢建军昨日表示,“目前内部对此已经有一个查出的结果了,但是目前这个信息还没有到我手上。”   “这是个别问题”   卢建军强调,这是个别问题,饲料的霉变是因为饲料的储存不当造成的,并不是普遍现象。   蒙牛眉山的奶源构成是怎样的?卢建军并未向记者介绍。他只是表示,蒙牛整个奶源供给的构成是80%来自牧场,20%来自农户奶站。   公开资料显示,眉山基地是蒙牛的第24个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区的首个生产基地,设计日处理鲜奶800吨。2009年,现代牧业洪雅牧场与眉山基地同日竣工,为后者提供奶源。   质监部门已立案调查   另据成都商报报道,眉山市质监局副局长袁勤前日称,已对蒙牛乳业眉山分公司下发整改通知。此事经初查,蒙牛纯牛奶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不存在人为添加,只是一个偶发事件。目前,质监部门已立案调查,查实后将按规定给予高额处罚。
  • 原来你是这样的稻米!
    粮食丰收的季节快到了民以食为天立秋之际岛津带大家了解一下每天必吃的粮食   大米,来源于稻子。  亚洲很多国家都有以大米为主食的习惯,尤其是处于东亚的我国和日本。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食物的营养和口味,对待主食亦是如此。  一般判断食物的好坏,首先看外观,例如下面这两粒未加工稻米,也可称为谷粒,或籾(ní)粒。   肉眼观察其外观,显然左边的谷粒更加饱满,右边的谷粒瘪瘦。  那么,它们的颖壳(谷壳)下面是怎样的?  过去我们可以用切割研磨的方法剖出断面,然后用光学显微镜仔细去观察它的组织状态,但是被研磨掉的部分就无法观察了,而且在切割研磨过程中,断面位置的结构可能不能反应它的原始状态。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工业CT像看VR一样看到谷粒的内部结构。  还是上面的两颗谷粒。 图2 健康籾粒的CT图像 图3 发育不良籾粒的CT图像  一般来说谷粒的结构如图2右下角图。谷粒最外层的壳称为颖壳,向内依次是皮层,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皮层内有胚芽和胚乳。这里复习一下中学知识,胚芽就是发育成芽和根的部分,胚乳主要给胚芽发育提供养分。   颖壳之下的米就是我们常说的糙米,糙米如果脱去皮层和胚芽,剩下的就是精白米。也就是胚乳部分。皮层含纤维素、脂肪,蛋白质和矿物质较多,胚芽富含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维生素、谷维素、硒、糠醛、三价铬、纤维素、核酸酶、微量元素等物质,小小胚芽所含的营养物质占整粒稻谷的约70%。如果加工时不去除胚芽,那么成品俗称“胚芽米”(学名“留胚米”)。所以要多吃糙米或胚芽米。 ※糙米、胚芽米、精白米,是不同加工工艺下的产物。   看看图2和图3,显然健康的谷粒(图2),糙米很饱满,与颖壳之间的间隙也小一些,发育不良的谷粒(图3)糙米和颖壳的间隙要大很多。但是两者该有的部分一个都不少,结构上也没有大裂隙。   接下来用放大扫描的功能看看胚芽部分的细节,如图4: 图4 图2中健康谷粒的胚芽图像   在图2中看上去质地均匀的胚芽放大后呈现图4的结构。图中可见,胚芽部分放大后可清晰看到细胞和微米级别的孔隙。  为了看上去更加直观,我们把两颗谷粒的CT图像进行渲染,得到图5的效果图。  原来谷粒的内部的这个样子!  图5上部的两幅图像分别是健康谷粒和发育不良谷粒的三维效果图。下面的两幅分别是将各自的颖壳半透明处理后糙米的样子。  同时在胚芽位置进行剖视,可以看到胚芽的断面图像。 图5 健康谷粒(左边上下)和发育不良谷粒(右边上下)   我们除了将谷粒的内部信息进行无损的可视化处理,还可以对其进行量化比较。这里省略细节处理过程。  经过分析,发育良好的谷粒的体积是发育不良的谷粒体积的1.5倍;而且,两者的胚芽体积,都占其整体的0.5%。虽然组成部分一个都不少,但是显然发育不良的谷粒胚芽还是比健康谷粒的小很多,那么营养方面就大打折扣。体积方面的分析计算只是其中之一,对于物理结构上其他的量化分析,比如孔隙率在这里就不赘述。  这次试验的仪器是岛津微焦点X射线CT设备inspeXioSMX-100CTPlus 岛津微焦点X射线CT设备inspeXioSMX-100CTPlus   这款设备虽然是工业CT,但是因为其分辨率高于医用设备,所以用来观察稻谷这样的小东西正合适。  文明的进步,不光体现在科技的发展,还作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食物品质的提高,多样化,风味和口感的进步,无一不显示着文明的进化。工业CT能够用于食物方面的研究也是这一进化的体现。  岛津的宗旨是: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我们的愿望是:世界因我们而更加健康!
  • 创新来源于客户反馈——访布鲁克德国高端红外应用专家吴瑕博士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4月10-13日,国际分析、生化技术、诊断和实验室技术领域两年一次的盛会——德国analytica 2018在慕尼黑举办,仪器信息网亲赴现场为大家带来第一手的信息。analytica 2018上,布鲁克推出了科研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INVENIO 等新产品。为了了解INVENIO的主要创新,以及红外光谱未来发展趋势等,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布鲁克德国高端红外应用专家吴瑕博士。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8bd34d70-2717-42bf-b7a5-6a4bb9303a8c.jpg" title=" xian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布鲁克德国高端红外应用专家 吴瑕博士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新品INVENIO:最多的检测器 /strong /span /p p   此次analytica 2018,布鲁克光谱参展的仪器有11台之多,不过只有唯一的一台是新推出的新品,那就是INVENIO。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984b9460-8c0a-4348-8606-d0c07c16109d.jpg" title=" INVENIO.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科研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INVENIO /strong /p p   INVENIO是一款偏向用于科研的光谱仪,不过与传统印象中体积笨重、外观沉闷的科研仪器不同,INVENIO的外形比较“靓丽”。如,仪器状态显示由原来的单个LED指示灯改进为一个色带,不同颜色代表着仪器处于正常运行或故障等状态,更加明显、直观。并且据吴瑕博士介绍,INVENIO使用感受也非常的简便。INVENIO可以连接到互联网,通过电脑、集成触控屏、其他pad三种方式进行操作,更加方便。而且,INVENIO还设计有适合制药企业用户的验证程序,内里包含完全符合FDA监管规则的现代化数据库,方便跟踪、监督整个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确保数据完整性。 /p p   INVENIO采用了创新的MultiTect检测器技术,其允许控制多达5个检测器,如MIR或FIR DTGS、InGaAs、硅二极管、GaP,可覆盖从远红外到紫外可见的整个光谱范围(波长范围28000~15cm-1)。而且,INVENIO还设计了一个额外的DigiTect检测器位置,用户可使用一些其他特殊探测器(如MCT)。针对有的客户可能会偶尔进行一些简单的样品分析工作,而又不想麻烦地移除主样品仓的配件,INVENIO设计了第二个样品仓即Transit通道,而且该样品仓自带检测器。吴瑕博士总结到,“MultiTect、DigiTect、Transit总计下来,INVENIO可配备多达7个检测器,几乎是常规FT-IR的2倍。而且,7个检测器间可自动切换,简便了用户的操作。” /p p   “虽然INVENIO是面向全球用户的,但是由于中国市场的不容忽视,而且来自中国客户的反馈也非常多,INVENIO中一些创新技术都是针对中国客户需求而设计的。如7个检测器间可自动切换、第二个样品仓、五档全自动衰减器、发射实验直通光路等设计就是基于中国客户的反馈。”吴瑕博士说到,“接下来我们将在中国展开大规模的新品推广活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FT-IR技术与应用发展:新技术引入与多技术联用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最后,编辑问到对于FT-IR技术与应用发展的看法,吴瑕博士表示,“FT-IR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全面创新较难,不过其技术上升空间仍然很大。FT-IR核心的光源、干涉仪、检测器三个方面的巨大进步就会带来FT-IR仪器性能的革命性进展。例如光源的革命性创新就在未来不远处等着我们呢。”说到这里,吴瑕博士着重介绍了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s, QCL)技术。近年来QCL飞速发展,它的光能强、信号强,进而使光谱的信噪比高,相信其很快就可以普遍用于FT-IR。另外,由于电子元器件技术的快速发展,FT-IR的新型检测器不断涌现,而且检测器的体积在不断减小。 /p p   谈到FT-IR的应用发展方向,吴瑕博士认为,一些新技术的引入,如成熟的QCL用于FT-IR,将会使FT-IR的性能大幅提升,原来很多需要同步辐射光源技术的研究工作,现在可以用FT-IR来进行了。另外,联用技术仍然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除了常见的与热重分析等联用外,FT-IR还可与表面纳米分析相关技术联用进行薄膜分析 FT-IR与测试橡胶等样品拉伸性能的仪器联用,使得其物理性质的变化有了谱图作为依据 另外,FT-IR与椭偏仪的联用将可能同时提供样品的吸收率和折射率,为全面了解样品性质提供可靠依据。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p p   采访中让编辑记忆深刻的是,吴瑕博士在布鲁克负责科研型光谱仪的应用、市场、研发,乃至销售的整个流程。这与大多数仪器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公司内一个人的工作范畴很少涉及这么多不同的环节。对此吴瑕博士说到,很多科研型客户通常需要的是特殊的、非常规的解决方案,所以,了解客户的需求要从应用谈起、从研发做起,做到全方位的跟踪。 /p p   吴瑕博士介绍,“我们的研发创新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有小的改进、也有大的技术创新。而我们创新的‘源泉’是客户的反馈。我们通常通过对市场走向等进行观察、直接与客户交流等方式获得反馈,因为市场份额变动等也是客户的间接反馈。” /p p br/ /p
  • 乳品黄曲霉素源头调查 检测结果延迟2个月公布
    中国的食品业又一次丰富了公众的化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知识。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液体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公告,称已对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8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液体乳产品进行了抽查,发现有包括蒙牛在内的2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这个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已经被中国奶企自己击碎。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的相继暴露,牛奶,喝还是不喝,已经成为中国很多人每天萦绕在心头的难解之困。2011年岁末,当人们都以为2011年年末的大事已告终结,可以放心盘点当年各大新闻的时候,奶业又爆出黄曲霉素超标的特大新闻,这让2011年注定成为新世纪以来大事最多的一年。   检测结果延迟2个月公布   “总局此次处理的意见已经在网站公布,欢迎大家浏览。”在面对本报记者关于问题奶企的整顿情况的提问时,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办陈熙同处长这样答复。   据国家质检总局官网介绍,被检出问题的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和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的产品都是位于福州的国家加工食品质检中心发现的。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的纯牛奶黄曲霉素M1实测为1.2μg/kg,较0.5μg/kg的国家标准超标140%,另一款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富纯牛奶(精品奶)实测值为0.9μg/kg,超标80%。   这200份抽查样本的生产日期最晚为2011年10月20日,也就是说,在酝酿了两个多月之后,国家质检总局才最终将其发布。三聚氰胺之后,奶业又一次与致癌物质联系起来,稍有不同的是,此次的黄曲霉素M1基本属自然生成,人工添加的可能性较小。   在1960年代,英国东南部的10万只火鸡发病死亡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黄曲霉素(Aflatoxin)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黄曲霉素有剧毒,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   “在牧场中,黄曲霉素主要来源于饲料。如玉米、棉籽、草料等,如果堆放时间过长,遇到潮热的环境就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素B1,而奶牛吃了问题饲料后会将大部分的B1毒素排出体外,少量B1会在体内积淀,进入血液循环后在奶汁中出现,这时的黄曲霉素就是毒性较小的M1了。”奶业专家、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   但尽管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毒性只有B1的十分之一左右,在1993年,黄曲霉素M1同样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由于各类黄曲霉素均能直接诱发肝脏疾病,在肝病毒传播最为广泛的东亚,其毒害尤为值得警示。   早在2011年11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就签发了给各省市质监局的“特急明电”—《关于立即对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问题开展处置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发现部分省份的个别批次的乳制品黄曲霉素M1超标,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专项督查检查。   不过,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如今并没有这份通知,但在多个省份的质监公告中对这份文号为国质检明发〔2011〕30号的通知多有提及。   “黄曲霉素比三聚氰胺要好检得多。”来自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的检测员刘威曾对青岛的一家媒体演示了检测黄曲霉素的整个过程。   这位从业者称,检测的基本流程是首先在每个样品中会加入一种名为黄曲霉素单克隆抗体的物质进行孵育,大约需要孵育2个小时,之后,便可以使用一台名为酶标仪的仪器进行检测,黄曲霉素的具体数值几分钟后就能在仪器中显示。   至于国家质检总局为何在延宕2月之久才公布这个几分钟就可以测出的数值质,有内部人士在回答时代周报记者这个问题时说:“其中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一言难尽。”   黄曲霉素连过三个检测关   “本来,在问题牛奶进入奶企之前,有三道关口能够发现黄曲霉素。”资深乳业专家、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说,“首先是饲料,无论是大型牧场还是个体奶农,都知道霉变饲料对牛只的毒害,一般而言,牧场的饲料堆放到一定时间会进行清储,将问题饲料排除,奶农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也能够凭经验将霉变的饲料分辨出来。”   据王丁棉介绍,农业部负责,农业部、各省的农业厅、各地市的农业局下面都设有专门的饲料管理办公室,负责饲料的质量安全,会定期地抽查饲料厂的质量安全。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相关规定,乳制品企业和牧场在购买饲料时,会要求对方出具检测报告,包括饲料的营养情况和质量安全情况。而蒙牛致癌门事发后,至今相关方并未公布相关批次饲料的检测报告。   据王丁棉介绍,检测项目主要包括蛋白、水分、酸性纤维、碱性纤维、农药残留、黄曲霉素等,由于一般饲料都是大宗商品买卖,存储期有半年之久,保存不当可能会出现受潮霉变,因此饲料使用前应该进行再次检测。   “最大的可能是有人通过关系低价购入粮仓的霉变粮食,加工成饲料出售,牧场或者牧户有时会购入这种饲料,但并不知道其含有黄曲霉素。”王丁棉这样认为。   “奶源是第二道关,如果牧场,在运出牛奶前会进行检测,如果是奶农,则收奶站会进行检测。上面两个过程主要由地方畜牧局进行监管。”王丁棉凭经验认为,畜牧局的监管也许并未能起作用,“畜牧局的检查通常是两三个月一次,连牧场都难以覆盖,更不用说牧户了。”   对于生产环节,主要靠企业自检,而且应该做到批批检测。“奶企是第三道关,但往往也是虚设。”王丁棉说,“很多奶企的检测工作室基本就是堆放杂物用的,在恶性竞争下,为了争夺奶源,更快地进货出货,奶企更愿意省去检测鲜奶的过程。”   按照《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抗生素残留”和黄曲霉素M1都是必备检测项目,《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也规定,乳制品生产企业需要检测项共有37项,其中黄曲霉素M1也是明确要求为“必检项”。   也就是说,无论是原料奶还是成品奶,在产前产后都要进行检测,而这次是由国家质检总局抽检出来的,按照常规,国家质检总局抽检的都是企业自行检测合格之后的成品奶。   广东省一位基层质监人士说,奶企通常是将牛奶送检,同时还有从国家到省地市不同级别的抽检。“抽检原则上不会被奶企所知道,只要严格执行,一般不会出问题。”该名人士说。   在食品中要有就有害   事实上,肆虐的不仅仅是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在如玉米、花生、大米等谷物、坚果类食品中,黄曲霉素B1有着更广泛的存在。   据质检总局日前的公布,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富盛粮油厂、云城区满意花生油厂、高要市宝油有限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超标。   这并不让人意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曾从各省市市面采集284份样本检测,发现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为70.27%,并有14.86%的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出国家限量标准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为24.24%,其中3.03%的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超出国家及国际食品法定限量标准。   在蒙牛黄曲霉素事件爆发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在博客上对黄曲霉素的危害以及防控向公众作了提醒。   “黄曲霉素是强致癌物质,它在食品中只要有就是有害的。不像有些东西,定个量,在什么数值以上是有害的,多少数值以下是无害的。”罗云波对本报记者说,“黄曲霉素就是不能有,但是又做不到不能有,所以现在又有些标准,这个叫技术标准。”   所谓技术标准,就是在技术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最低的限量。比如说黄曲霉素的含量,在奶制品中是0.5μg/kg,而在大米里头就是10μg/kg。   “这是因为大米里黄曲霉素含量的控制比较难。所以我说,奶里面其实就是一点点,真正多的还是在其他里面。”罗云波说。   罗云波认为,只要人吃东西就有可能接触到黄曲霉素,但要能理性分析,尽可能的少伤害。“现在说不好听的话,你把母乳拿来检测,都有可能检测出黄曲霉素。特别是在农村,如果你吃了陈化粮或者发了霉的棒子面,那你肯定跑不掉的。还是要从监管上看,管好源头控制,尽可能减少其可能性。”他建议说。   而在王丁棉看来,作为一种能在人体沉淀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本身就不应该在食品中存在,而不能简单地认为量小就毒性不大。他说:“1.2μg/kg跟0.5μg/kg相差十多倍,何况还有将婴幼乳品M1标准定为0.025的,光看数值就知道差别了,为什么还认为差别不大?”   食品安全存在三套标准   “这个很奇怪,你说汽车,每年召回汽车多少啊。这个牌子一点不受影响 为什么到了食品就不行了呢,就不能出一点问题呢?人们看待汽车和食品的看法不一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如此感慨。   陈君石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总体来说,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少数,光靠监督也还是不行的,企业自己也得更严格地查,这一次就是因为蒙牛自己遗漏了。按说这是一个常规检查,又不是很贵。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不能说蒙牛没有责任。”   近来,陈君石正在为媒体对他的讲话断章取义而头疼。在2011年12月初,他参加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六次主任会议,该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研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在2011年12月底,他接受了媒体采访,但他认为,该媒体刊登的报道将其讲话断章取义,导致公众对他产生不满。   “我确实讲过‘标准是妥协的产物’这句话,但掐头去尾作为标题,误导性很强。”陈君石对本报记者说,“大众会认为‘妥协’是指不顾人民健康,向企业利益妥协,向差劲的国情妥协,这根本不是我的原意,在保障健康方面,标准绝无妥协。”   陈君石认为,一个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科学依据,在能够保障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以兼顾国情和协商的方式确定的,这是标准制定的原则,国内国外都是如此。   “在我国,往往各部门、各位专家之间的看法不一,在是否制定某些标准和指标方面存在分歧,最后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一致,即为妥协。所谓的安全和不安全就是个量的问题。”陈君石表示。   “现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问题,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我们根本的问题是,这个标准是本来不该有的,这个跟食品安全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是一个质量问题,不是安全问题。”陈君石这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陈君石认为,在《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多套国家级食品标准的国家。就同一食品而言,有食品卫生标准,根据的是食品卫生法,主管部门是卫生部 其次有产品质量标准,根据的是产品质量法,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 还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根据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主管部门是农业部。   “这三套标准都具有国家强制性,其间矛盾显而易见。比如,同一食品测定铅含量,若按这个标准是合格,按那个标准就不合格了。”陈君石认为,“由于存在多套执法标准,给企业和执法都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难。所以,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今后我们国家只有一套国家级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   据陈君石讲述,从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清理整顿,所遵循原则是只有一套国家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据其透露,整顿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清理整顿标准中,各部门、各位专家之间的看法不一,存在分歧。“不过,最后总能通过妥协达成一致意见。”张君石补充说。   据上述地方质监局人士透露,由于标准不同,各质量监督部门不得不围绕在各自的标准和领域内各自为政。“如果单提奶源这一块,质监局基本管不了。”他说,“因为按照分工划分,牛奶进入奶企前属于农业口,由地方农业部门负责,到了奶企生产阶段交给质监,到上了货架则是工商的事情了。”
  • 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新冠核酸、抗体、抗原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规范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试剂的管理,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组织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现予发布。特此通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2022年4月27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是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一、适用范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60~140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4种结构蛋白及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核蛋白(N)包裹RNA基因组构成核衣壳,外面围绕着病毒包膜(E),病毒包膜包埋有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等蛋白。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检查,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病原学检查又包括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主要采用逆转录PCR,二代测序等方法,在鼻、口咽拭子、痰液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中均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新型冠状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基因组不断发生变异,新的变异株可能在传播力、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发生改变。变异株可能影响检测试剂的性能,甚至出现漏检。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 PCR法,对咽拭子、鼻咽拭子、肺泡灌洗液或痰液等呼吸道样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核酸进行体外定性的检测试剂。对于采用其他方法学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可能部分要求不完全适用或本文所述内容不够全面,申请人应参照本指导原则,根据产品特性对适用部分进行评价,并补充其他的评价资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请和变更注册申请的情形。本指导原则针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撰写,其他未尽事宜应当符合《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1年第122号)等相关法规要求。二、注册审查要点(一)监管信息1. 产品名称及分类编码产品名称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如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该产品按照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分类编码为6840。2. 其他信息还包括产品列表、关联文件、申报前与监管机构的联系情况和沟通记录以及符合性声明等文件。(二)综述资料综述资料主要包括概述、产品描述、预期用途、申报产品上市历史及其他需说明的内容。应详细说明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及检测流程。提供不同适用机型的检测通量,即一次检测最多可检测的样本数。提供核酸提取(手工和自动提取方式应分别明确)和PCR扩增的时间,以及检测全过程所需的时间。不同检测流程,分别提供最少和最多检测样本量下的检测时间。与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包括样本类型,检测原理,检测靶基因,组成成分,内标,质控品,判读规则,分析性能和临床性能等。预期用途中明确产品检测的靶基因,需选择保守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的基因,同时还应考虑基因的扩增效率。具体检测基因一般为ORF1ab和N基因,如果检测其他基因,应提供相关指南或文献,并分析所检测基因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否符合临床需求。(三)非临床资料1. 产品技术要求及检验报告注册申请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产品研制、前期评价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产品特性按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 2022 年第 8 号) 的要求编写。该类产品作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以及生产工艺要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已有国家标准品,技术要求中应体现国家标准品的相关要求,并使用国家标准品对三批产品进行检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检出限水平应符合国家相关指南文件规定,申报产品对国家灵敏度标准品的检测结果应与声称的检出限水平相当。如有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应不低于相应的要求。2. 分析性能研究注册申请人应采用在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环境下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所有分析性能研究,提交具体研究方法、试验方案、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如申报产品适用不同的机型,需要提交采用不同机型进行性能评估的资料。如申报产品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需要对各包装规格进行分析或验证。适用的不同样本类型应分别进行分析性能研究。分析性能评估所用样本的基本信息均需明确,例如样本来源、样本类型、采集和处理方式、稀释方式、定值过程及数据等。研究中采用的新冠病毒阳性样本,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其阴阳性和浓度水平,提交具体的试验资料。分析性能评估用样本一般应为真实样本,如涉及稀释后检测,应采用与适用样本类型一致的阴性基质。不可采用质粒进行分析性能评估。对于各项性能中采用的样本,在下述各项性能研究资料中分别提供样本信息列表。2.1样本稳定性考虑到病毒RNA极易被降解的特性,应对样本稳定性进行详细研究,包括采集后未经处理的样本,加入不同裂解液/消化液的样本,灭活处理后的样本,研究内容包括冷藏保存时间,冷冻保存时间,冻融次数等。如产品适用拭子、痰液等不同的样本类型,因其中干扰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对病毒RNA降解的影响不同,建议对每种样本类型均进行稳定性研究。如核酸提取液可不立即进行检测,还需对核酸提取液的保存条件和稳定性进行研究。2.2适用的样本类型列明产品适用的样本类型。2.3企业参考品验证根据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中的企业参考品设置情况,采用三批产品对企业参考品进行检验并提供详细的试验数据。2.4精密度应对精密度指标,如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的评价标准做出合理要求。应考虑运行、时间、操作者、仪器、试剂批次和地点等影响精密度的条件,设计合理的精密度试验方案进行评价。精密度评价试验应包含核酸提取步骤。设定合理的精密度评价周期,例如为期至少20天的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重复性、实验室内精密度、实验室间精密度、批间精密度等结果。采用临床样本进行精密度评价,应至少包含3个水平:阴性样本、临界阳性样本、中/强阳性样本,并根据产品特性设定适当的精密度要求,例如:阴性样本:待测物浓度低于检出限或为零浓度,阴性检出率应为100%(n≥20)。临界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略高于试剂盒的检出限,阳性检出率应≥95%(n≥20)。中/强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呈中度到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0%且Ct值的CV≤5%(n≥20)。2.5包容性2.5.1病毒样本的验证验证具有时间和区域特征性的至少20个不同来源的阳性样本(临床样本或病毒培养物),应包括检出限和重复性的验证。样本应覆盖目前国内流行的变异株型别,并适当纳入其他代表性的变异株。注意包容性研究样本和检出限研究样本不能重复。2.5.2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人工合成样本的验证按照器审中心另行公布的变异株验证相关要求进行评价。2.6检出限2.6.1检出限的确定将不同来源的至少5个新冠病毒样本梯度稀释于与适用样本一致的基质中,进行检出限的确定。每个浓度梯度最少重复3次检测,以100%可检出的最低浓度水平作为估计检出限,在此浓度附近制备若干梯度浓度样本,每个浓度至少重复20次检测,将具有95%阳性检出率的最低浓度水平作为确定的检出限。2.6.2检出限的验证选择另外5个不同来源的新冠病毒样本在检出限浓度水平进行验证,应达到95%阳性检出率。2.7分析特异性2.7.1交叉反应需验证相关病原体和多例人类基因组DNA(表1)的交叉反应。除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可采用假病毒外,各病原体均应采用临床样本或培养物进行验证。建议在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医学相关水平进行交叉反应的验证。通常,细菌感染的浓度水平为106CFU/mL或更高,病毒为105PFU/mL或更高,提供所有用于交叉反应验证的病原体样本的来源、阴阳性、种属/型别和浓度确认等试验资料。表1 需进行交叉反应验证的物质地方性人类冠状病毒(HKU1,OC43,NL63和229E)、SARS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H1N1(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H3N2、H5N1、H7N9,乙型流感Yamagata、Victoria,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鼻病毒A、B、C组,腺病毒1、2、3、4、5、7、55型,肠道病毒A、B、C、D组,人偏肺病毒、EB病毒、麻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百日咳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结核分枝杆菌烟曲霉、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等高浓度人类基因组DNA2.7.2竞争性干扰申请人应充分考虑临床上容易与新冠病毒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在高浓度的情况下对低浓度(例如检出限浓度)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影响,进行竞争性干扰研究。2.7.3干扰试验应根据所采集样本类型,针对可能存在的内源/外源物质干扰情况进行验证。建议申请人在每种干扰物质的潜在最大浓度(“最差条件”)条件下进行试验,检测包含临界阳性水平在内的新冠病毒样本。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对比添加干扰物质前后的 Ct 值差异。检测的潜在干扰物包括样本中的原有物质及在样本采集和处理期间引入的物质。表2 用于干扰试验的物质类别具体物质粘蛋白血液(人类)鼻腔喷雾剂或滴鼻剂苯福林、羟甲唑啉、氯化钠(含防腐剂)鼻用皮肤类固醇倍氯美松、地塞米松、氟尼缩松、曲安奈德、布地奈德、莫米松、氟替卡松缓解咽部症状的药物相关含片、喷剂等过敏性症状缓解药物盐酸组胺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扎那米韦、利巴韦林、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抗生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全身性抗菌药物妥布霉素样本采集和处理期间引入的物质2.8核酸(RNA)提取/纯化性能在进行核酸检测之前,建议有核酸(RNA)提取/纯化步骤。该步骤的目的除最大量分离出目的RNA外,还应有相应的纯化作用,尽可能去除PCR抑制物。对配合使用的所有核酸提取试剂进行提取核酸纯度、浓度、提取效率的研究,并与质量较好的核酸提取试剂进行平行比对。若产品适用两种或以上核酸提取试剂,则每一种核酸提取试剂均需配合检测试剂进行抗干扰、精密度和检出限的验证。2.9反应体系2.9.1样本采集和处理2.9.1.1样本采集方式的选择2.9.1.2样本采集时间点的选择:是否受病程、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2.9.1.3采样拭子及样本保存液的选择:对拭子头和拭子杆的材质要求。明确保存液或裂解液的成分、浓度、使用量的要求等。配套的不同保存液或裂解液需验证检出限和重复性。2.9.1.4样本处理方式的选择:研究产品适用的灭活方式,包括热灭活和化学灭活,研究内容包括胍盐的使用浓度及用量、样本用量。如适用,对痰液消化方式及消化液进行研究。2.9.2核酸提取和反应体系研究确定最佳核酸提取和反应体系,包括核酸提取用的样本体积、洗脱体积和PCR加样体积、各种酶浓度、引物/探针浓度、dNTP浓度、阳离子浓度及反应各阶段温度、时间、循环数等。建议在保证核酸提取质量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总反应体系和加样量,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反应体系研究应确保不同基因的检测能力具有一致性,对于结果为单基因阳性时需要复测的试剂,需使用至少10例临床样本梯度稀释,观察各基因检出情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避免过高的复测率。提交不同适用机型基线和阈值循环数的确定资料。不同适用机型的反应条件如果有差异应分别详述,并提交验证资料。3. 稳定性研究申报试剂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实时稳定性(有效期)、开瓶稳定性及冻融次数限制等研究,申请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稳定性研究方案。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具体的实施方案、详细的研究数据以及统计分析结论。对于实时稳定性研究,应提供至少三批产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研究资料。4. 阳性判断值研究阳性判断值一般为申报产品检测病毒核酸阳性的Ct值。阳性判断值研究用样本来源应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考虑不同时间、地域、不同的感染阶段和生理状态等因素,尽量纳入较多弱阳性和高阴性水平的样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覆盖目前的流行株进行阳性判断值研究。采用ROC曲线分析建立每个检测靶基因的阳性判断值,然后确定产品的判读规则(单基因阳性、双基因阳性等)。对于结果为单基因阳性时需要复测的试剂,建议对阳性判断值研究数据进行复测率的统计分析。如判定值存在灰区,应提供灰区的确认资料。如果产品适用不同样本类型,需要对各样本类型进行阳性判断值的验证。提交阳性判断值研究所用样本的背景信息列表,至少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信息、样本来源机构、检测结果等信息。提供内标检测结果范围的确定方法和研究资料。5. 其他资料5.1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该类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引物、探针、酶、dNTP、核酸分离/纯化组分(如有)、质控品、参考品等。应提供主要原材料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控制标准等相关研究资料、质控品的定值试验资料等。如主要原材料为企业自制,应提供其详细制备过程;如主要原材料源于外购,应提供资料包括:选择该原材料的依据及对比筛选试验资料、供货方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供应商应固定,不得随意更换。5.1.1引物和探针:应详述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原则,提供引物、探针核酸序列、靶序列的基因位点及两者的对应情况。建议每种病毒设计两套或多套引物、探针以供筛选,通过序列比对和功能性试验等方式,对病毒进行包容性和特异性(如交叉反应)的评价,其中序列比对包括与已公布新冠病毒序列的比对,及与易产生交叉反应的其他病原体的序列比对;功能性试验包括对不同来源、不同滴度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和不同的近缘病原体的检测。通过筛选确定最佳的引物和探针组合。引物、探针的质量标准应至少包括序列准确性、纯度、浓度及功能性实验等。5.1.2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包括dATP、dGTP、dCTP、dTTP、dUTP,应提供对其纯度、浓度、功能性等的详细验证资料。5.1.3酶:需要的酶主要包括DNA聚合酶、逆转录酶、尿嘧啶DNA糖基化酶等,应分别对酶活性、功能性等进行评价和验证。5.1.4质控品试剂盒一般包含阴性质控品和阳性质控品。阳性质控品应包含试剂盒检测的靶序列,可采用假病毒制备。质控品需参与样本处理、核酸的平行提取和检测的全过程,以对整个提取和PCR扩增过程、试剂/设备、交叉污染等环节进行合理质量控制。提交试剂盒质控品有关原料选择、制备、定值过程、浓度范围等试验资料,对质控品的检测结果Ct值范围做出明确的要求。5.1.5内标内标,又称内对照,可对管内抑制导致的假阴性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应与靶核酸一同提取及扩增。申请人需对内标的引物、探针设计和相关反应体系的浓度做精确验证,既要保证内标荧光通道呈明显的阳性曲线又要尽量降低对靶基因检测造成的抑制。明确内标的检测结果Ct值范围。建议科学设置内标,对待测样本的取样质量、试剂的反应体系进行监控。5.1.6企业参考品该类产品的企业参考品一般包括阳性参考品、阴性参考品、检出限参考品和重复性参考品。应根据产品性能验证的实际需要设置企业参考品。应提交企业参考品的原料来源、选择、制备、阴阳性及浓度确认方法或试剂等相关验证资料。企业参考品应采用临床样本,或者使用病毒培养物加入阴性基质。企业参考品的设置建议如下:阳性参考品:应着重考虑不同来源的病毒样本和滴度要求,应至少选取不同来源的5个病毒样本。阴性参考品:主要涉及对交叉反应的验证情况,建议包括冠状病毒(HKU1、OC43、NL63、229E)、SARS冠状病毒(可采用假病毒)、MERS冠状病毒(可采用假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检出限参考品:可采用95%阳性检出水平或略高于检出限的水平,如100%阳性检出水平。重复性参考品:建议包括高、低两个浓度的样本,其中一个浓度应为检出限附近的浓度。5.2生产工艺研究资料介绍产品主要生产工艺,可用流程图结合文字的方式表述。提交主要生产工艺的确定及优化研究资料。(四)临床评价资料该类试剂应通过临床试验路径进行临床评价。临床试验应满足《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1年第72号)的要求,如相关法规、文件有更新,临床试验应符合更新后的要求。下面仅说明该类试剂临床试验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该类试剂临床试验应按要求在三家以上临床试验机构进行,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应按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系统备案。1. 试验设计采用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已上市同类产品及临床参考标准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产品临床性能进行确认。2. 受试者选择临床试验的入组人群应为产品的预期适用人群,该产品的适用人群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以及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规定需到临床试验机构就诊并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其他人群。临床试验入组人群应以新冠疑似病例为主,并能代表适用人群的各种情形,如:最终确诊病例应包括不同病毒载量(根据对比试剂核酸检测结果确定)的病例,最终排除病例应适当纳入有疑似症状的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病例。应注意,排除病例应绝大部分来源于疑似病例,也可适量纳入部分出院排除病例和其他疾病患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和其他相关诊疗指南,申请人在进行临床试验时应考虑现行方案对疑似病例和其他适用人群的规定,按照规定入组病例进行临床试验。3. 临床试验样本要求试验体外诊断试剂可同时适用于上呼吸道样本和下呼吸道样本,也可仅适用于上呼吸道样本。建议按照《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进行样本采集。应采用临床原始样本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所用样本类型、样本采集、样本处理、样本稳定性、核酸提取纯化及结果判读等应分别满足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对比试剂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并在临床试验小结和报告中明确上述内容。临床试验前应对上述内容进行充分的性能评估。4. 临床试验样本量应基于与对比试剂的比较研究估算临床试验样本量。根据已有研究数据进行初步估算,建议对比试剂(核酸检测试剂)检测阳性样本不少于200例,阴性样本不少于3002019-nCoV)xx基因。有关“疑似病例”等人群的定义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等文件执行。该产品在使用上应当遵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应符合《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等的要求,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本试剂盒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得作为临床诊断的唯一标准。建议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测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2.【检验原理】简述产品的核酸提取和RT-PCR原理。明确内标基因名称及其作用。如采用了防污染措施,进行简要描述。性别样本类型受试者临床诊断背景信息新冠确诊/排除
  • 新!全球首个“CAR-T治疗艾滋病”发明专利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1月20日,武汉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张同存、顾潮江两位教授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发明专利证书,发明名称是“一种治疗HIV(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嵌合抗原受体的重组基因构建及其应用”。这是全球首个“应用CAR-T免疫细胞治疗艾滋病”的发明专利。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该专利创造性地开发出‘能杀伤HIV病毒感染细胞的CAR-T’治疗的全新途径,有望彻底治愈在地球横行了近40年的艾滋病,为目前存活的4000多万艾滋病患者带来生机。”全球艾滋病研究专家、美国西奈山大学Volsky DJ教授评价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591d6a7-3d2f-4a79-84d7-8846d1e2bc13.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128133631.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12813363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张同存教授(右)、顾潮江教授(左)做实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艾滋病是由感染HIV病毒引起的传染病,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病死率较高。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张同存、顾潮江两位教授应用CAR-T免疫细胞治疗艾滋病的方法是,先采集患者的血液,分离出T细胞,在体外运用基因工程手段重新设计CAR-T细胞,并大量扩增到上十亿、上百亿个,然后输回患者体内。该CAR-T细胞在体内能特异识别并摧毁被HIV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和血液中HIV,与抗HIV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将有望彻底治愈艾滋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张同存教授是国内最早从事CAR-T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学者之一,顾潮江教授从事艾滋病机理研究十多年。3年前,两人联手,专攻“应用CAR-T免疫细胞治疗艾滋病”,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嵌合HIV-1感染动物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开展了药代、毒理、致瘤、分布等分析实验研究,充分验证了临床的安全性。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他们于2017年10月在国际临床实验注册中心完成CAR-T免疫细胞技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注册,并在全球率先开展人体临床研究试验。目前治疗了两例HIV患者,一例治疗3个月,HIV病毒指标迅速下降;一例治疗9个月,已完全清除HIV病毒,在全球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即联合多种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必须终生服药抑制病毒,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一旦治疗中断,就会直接威胁HIV感染者的生命。CAR-T免疫细胞治疗艾滋病,不仅能中和血液中的HIV病毒,而且还能杀死潜藏处于休眠状态的已感染HIV病毒细胞,更加安全、有效、彻底地治愈艾滋病。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张同存教授表示,目前正在加强与有相关医院的合作,招募携带HIV病毒的志愿者,扩大临床实验,积累临床病例,同时寻求研发资金,助推实现产业化,尽快研制出治愈艾滋病的CAR-T新药,让携带HIV病毒的全球患者受益。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同时,张同存教授团队还在积极研究针对血液肿瘤、实体肿瘤的新型CAR-T产品。目前,已完成治疗血液肿瘤临床病例350多人,取得优于国内外的临床疗效。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144.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艾滋病的临床检测会用到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受试者的外周血CD4+细胞数,点击下方进入流式细胞仪专场查看更多: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144.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e84084ce-2898-4e9a-94b5-0db6756f686c.jpg" title=" 流式细胞仪.png" alt=" 流式细胞仪.png" /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trong /span br/ /p
  • 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初定
    基因重配模式初步揭示,病毒可能来自于欧亚大陆迁徙至东亚地区的野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鸭群和鸡群所携带禽流感病毒发生的基因重配。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CASPMI)研究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病毒可能来自于欧亚大陆迁徙至东亚地区的野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鸭群和鸡群所携带禽流感病毒发生的基因重配。   祸起鸟禽病毒基因重配   “病毒重配是自然界很常见的现象,不同病毒可以通过宿主之间的接触交换其基因片段。”4月9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文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该实验室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提供的H7N9病毒基因数据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在H7N9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中,H7片段来源于浙江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并可追溯至东亚地区野鸟中分离的相似病毒 N9片段与东亚地区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其余6个基因片段(PB2、PB1、PA、NP、M、NS)来源于H9N2禽流感病毒。据病毒基因组比对和亲缘分析显示,H9N2禽流感病毒来源于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鸡群。   “此次疫情之所以发生在长三角地区,可能是因为欧亚大陆迁徙至韩国等东亚地区的携带H亚型(包括H7N3和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野鸟经过中国长三角地区时,接触到浙江鸭群,病毒产生重配使鸭群携带H7亚型病毒,并和浙江、上海等地携带H9N2禽流感病毒的鸡群接触,最终基因重配成为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CASPMI从事生物信息分析的副研究员刘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此前有媒体称H7N9病毒是“中韩混血”,刘文军纠正说,野鸟是不断迁徙的,没有国籍,不能说H7N9病毒是两国混血。   该团队的研究结果还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暂未发现在猪群中进化的痕迹,猪在这次病毒基因重配中未发挥中间宿主作用。这一结果也否定了此前一些人关于H7N9病毒可能来源于黄浦江死猪的猜疑。   死亡率高或因病毒变异   这种在禽类身上呈现低致病性的病毒,在人身上却极具破坏力,病毒会在人的肺部疯狂复制,导致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也很高。   “血凝素(HA)像一把钥匙,使病毒获得入侵人类或牲畜细胞的通道 神经氨酸酶(NA)帮助病毒破坏细胞受体,并使新复制合成的病毒扩散 剩余的6个基因片段协作,完成病毒大量在细胞体内复制的过程。”刘翟解释说。   刘翟表示,三个步骤的配合缺一不可,哪一个失衡,都可造成病毒力量弱化,不足以对人体起到杀伤作用。但不幸的是,在新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中,这三个步骤高效配合,也因此对人体造成了极大破坏。   该实验室研究人员表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并导致高死亡率,可能源于病毒变异。目前已观察到N9的变异,其基因片段比一般的N9基因片段短一些,但尚不知这种变异导致何种具体后果。   而在此次的研究过程中,H7基因片段和惯常的H7并未有太大不同。但在决定人—禽受体结合的特异性上,出现了关键氨基酸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评估,因为此前H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案例曾有发生。   疫苗不能滥用   据了解,禽类中HA共有16种亚型,NA有9种亚型,两者可以组合成144种不同的病毒亚型,目前已发现130余种。   刘文军指出,要想研究出针对各类流感的疫苗仍存在困难。因为流感变异速度非常快,很难预测会发生哪些变异。同时,疫苗也不能滥用,否则可能会加快病毒变异速度。   然而,他指出,流感病毒研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艾滋病或乙肝。流感病毒可能通过飞禽、家畜家禽等多种宿主来传播,很难切断其中任何一种传播途径,主动预防非常困难。   流感病毒对人类危害非常大。如1918年至1919年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就曾导致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   对于下一步的研究,刘文军表示,CASPMI将继续追踪研究H7N9的感染机制,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 研究揭示西安黑碳气溶胶来源第一为生物质燃烧源
    黑碳作为大气中一种典型的吸光性气溶胶,对全球和区域气候都有着深远影响。它可以改变太阳辐射平衡,抑制边界层发展,沉降到冰雪表面会降低其反照率,加速冰川融化。但是在计算其辐射强迫时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老化过程对黑碳颗粒物光学性质的改变。而黑碳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已有研究表明,新鲜排放的黑碳在被释放到大气中后会通过碰并、凝结和非均相氧化等过程与多种来源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之间发生老化作用,表面形成包裹层,导致其在混合态、形貌、粒径和化学组成上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黑碳的物理化学及光学性质。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大气中黑碳的性质差异及评估吸光性影响因素,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王启元研究员课题组使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光声气溶胶消光仪(PAX)以及在线重金属分析仪(Xact625)等高时间分辨率在线仪器对西安市高新站点2020年11月大气气溶胶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并采用PMF与线性回归结合的方法建立黑碳吸光增强倍数与源的关联。PMF模型是目前常用的污染物源解析方法,在给出污染源类别的同时,还能得出确切的污染源的贡献率,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源解析研究中。他们的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西安黑碳气溶胶平均浓度2.16 微克 /立方米;PMF源解析出4个主要来源,分别为生物质燃烧源(38%),燃煤源(29%)、交通运输源(29%)、扬尘源(4%);降水后厚包裹黑碳的浓度降幅高达83%,而薄包裹黑碳为39%。作为颗粒粒径更大的厚包裹黑碳其核的质量中值粒径却小于薄包裹黑碳颗粒,分别为141 纳米和176纳米。其次,黑碳核的吸光截面积变化范围较大,为3.79 - 5.95 平方米/克,且与整体颗粒的吸光截面积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p 0.01)。另外,他们还发现在观测期间黑碳的平均吸光增强倍数为1.37±0.11;经过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老化、燃煤、扬尘、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排放对吸光增强倍数的贡献分别为37%、26%、15%、13% 和 9%。其中二次老化过程是主要贡献源。上述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总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  (a) 应用PMF进行黑碳质量浓度源解析谱图;(b) 各排放源对总黑碳质量浓度的相对贡献百分比。(a) 大气中含黑碳颗粒物和黑碳核的光吸收系数时间序列;(b) 大气中含黑碳颗粒物和黑碳核的吸光截面积(MAC)时间序列;(c) 大气中含黑碳颗粒物吸光截面积(MAC)相对频率分布;(d) 黑碳核吸光截面积(MAC)相对频率分布。图片均由论文作者提供论文相关信息: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48969723016157
  • 四川奶农喂奶牛脱霉剂 奶站无法检测黄曲霉毒素
    12月28日,四川洪雅县阳坪村,一名奶农将攒了两天的奶倒入奶瓶准备出售。     12月28日,洪雅县阳坪村,一辆运奶车刚收走一名散户的鲜奶。   牛奶中强致癌物黄曲霉超标的消息,正被公众广泛关注。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日前通报的抽检结果,福建长富纯牛奶(10月8日生产)和蒙牛四川眉山工厂产的纯牛奶(10月18日产),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   事件发生后,饲料被认为是黄曲霉毒素源头,散户被企业列为最大嫌疑。饲料入牛口前是否经过检测?散户的鲜奶又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奶企,有哪些环节可能检出问题?   记者对眉山市洪雅县的散养奶牛状况进行了调查。   何天军是四川眉山市洪雅县阳坪村的一户奶农。   最近,两种品牌的纯牛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的事,被何天军关注。   有20多年养牛经验,何天军知道黄曲霉毒素这个词,还是在一个多月前。当时他从奶站看到传单,提醒说天气潮湿,注意黄曲霉毒素。   洪雅也是西南地区奶源大县。几年来,吸引了新希望、菊乐等奶制品企业进驻。   据洪雅县畜牧局统计,截至今年年底,洪雅县共存栏4.5万头奶牛,年产鲜奶13.55万吨。集中奶牛养殖小区(牧场)27个,存栏1.7万头。其余2.8万头奶牛散养在8000余农户家中,约占总量的62%。   何天军养了3头奶牛。他现在知道,如果牛吃了发霉的饲料,奶就可能被倒掉。   在洪雅县,为了应对黄曲霉毒素,畜牧局推荐奶农喂食脱霉药品。据了解奶牛吃了这种药品后,牛奶不会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   散养牛的三种食物   成品饲料、鲜草和干草,是散养牛的三种食物。畜牧局称禁止喂干草,养牛户则称不知   12月27日,何天军跟其他几名奶农在屋里打麻将,他养的奶牛在路边牛棚里吃草。   何天军所喂奶牛,饲料来源共有3种。一种是长在农地里的鲜草,另一种是从附近饲料厂买来的饲料。除此,还有干草。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称,在畜牧局的培训中,禁止投喂干草,因潮容易霉变。何天军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鲜草都是现割现喂的。饲料则是一种混合料,袋装出厂,多以玉米、棉粕等为主。   散户的饲料被认为是此次黄曲霉毒素事件的最大怀疑对象。何天军觉得不可思议,他说散户的饲料都是从正规厂家购买的。   东岳镇大安奶站的负责人认为,散户购买的饲料量少,频率大,不可能积存大量饲料。只有牧场才会大批存积草料,加上当地多雨潮湿,容易导致霉变。   何天军说,他的饲料来自两三公里外的洪雅县共发饲料厂。这家工厂就设在阳坪村,很多当地散户都是该厂的客户。   共发饲料厂一名负责人称,每天在当地销售三四十吨饲料。   就全县范围内来说,饲料的选择范围则要大,“有眉山的,也有成都的,用什么的都有。”何天军说,当地有多个饲料代理商。   12月28日,村民王秀均家里,几袋饲料横躺在水泥地上。   按照该县畜牧局的说法,洪雅多雨潮湿,饲料容易发霉变质,因此他们对农户培训期间,要求地面上铺上防水薄膜,饲料离地20公分。   王秀均和何天军说,并未接受过培训,喂了十几、二十年的牛,还是头一遭听说。   阳坪村的几名村民说,畜牧局工作人员几无造访,无论是检查饲料还是技术指导。兽医站的人倒是每年来,给奶牛做防疫。   一个多月前,何天军从奶站拿到一张宣传单,上面说最近天气潮湿,很容易发生黄曲霉毒素,进而使鲜奶超标。“就是让我们多注意,没说啥子。”   何天军说,近日他们才知道黄曲霉毒素这个词,也才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饲料。  饲料厂近期曾调饲料   几名奶农称,曾接连两三天被查出鲜奶黄曲霉毒素超标,换过饲料后,才恢复正常   王秀均每天都会亲自将鲜奶交到奶站,这是她和附近几家农户十几年来的习惯。   从10月份开始,王秀均等奶农明显感觉牛奶查得很严格。仅黄曲霉毒素一项,便让王秀均家的鲜牛奶接连两天被倒掉。   王秀均怀疑饲料有问题,今年11月初,她找到了共发饲料厂。   “刚开始他们不认账,后来找的人多了。”王秀均说,后来饲料厂出面,找人把接下来几天的鲜奶拉走,他们不知道那批奶的去向,不过最终收到了奶钱。   共发饲料厂经理刘晓强称,他们并没有帮农户卖奶,只是帮着联系奶站,让奶站检测,也必须是合格后才能卖。如果农户拿到了钱,那肯定是合格奶。   据上述几户奶农称,11月初,共发饲料厂专门上门调换了饲料。王秀均家剩余的几袋饲料则被调换了,何天全家拿着旧饲料到厂里换了新的。   洪雅县东岳村的李志军称,共发饲料厂的车曾到他家,问是否要更换饲料。此时,他家的饲料已喂完。   当地一名收奶人称,他听说共发的饲料出了问题。   对此,该厂的刘晓强称,他们换饲料并不一定是饲料出了问题。黄曲霉毒素事件让很多散户产生了恐慌心理,怀疑饲料有问题,奶农要求更换饲料,他们才进行调换,草料换回后即被销毁。他称往年也有调换饲料,属正常现象。   何天全和附近一家奶农称,他们也曾接连两三天被查出鲜奶的黄曲霉毒素超标,换过饲料后,才恢复正常。   王秀均称,调换饲料后,没再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   何天军没有为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而发愁过,他将奶卖给收奶人。   有“关系”的收奶人   一名奶农说,收奶人都是有关系的,“洪雅卖不掉可以卖到雅安,眉山也有”   收奶人在当地已发展成一个行当。近两年,随着几家乳品企业进驻,洪雅县的奶源变得紧俏。何天军估计,收奶人不下百人。   何的妻子说,有收奶人为了争取奶源,前两年曾以高出奶站收购价入户购奶,最近价格和奶站持平或略低一些。   12月28日上午,记者看到一行三人驾驶四轮货车,携带几十个奶桶,挨门收奶。车主称,他的客户有50余家。他说当地收奶的有几十台车(货车)。   何还是坚持一大早挤奶的习惯。挤完奶后,他只需将装满鲜奶的桶拎到家门口。早上七八点钟,总会有一辆收奶车将他的奶收走,记下时间和重量。   何天军可以把奶卖给任何一个收奶人,都是相互熟识的当地人。他并不知道这些奶被卖到哪里。   何天军说,收奶人都是“凭关系吃饭的”,奶一定能卖掉。“他们有关系,洪雅卖不掉可以卖到雅安,眉山也有”。   收奶人欧万兵负责几十个农户。哪个奶站的价钱高,他会把收来的奶送到哪里。   欧万兵说,他们从奶农手中收奶后,差不多等价交给奶站。   但奶农的多少决定他的收入。欧万兵称他的收入并不来自奶农,而是奶站。在检验合格后,他相应获得每公斤一毛五至两毛不等的运费。运费的单价以总量计算,交的多了,钱还会涨。   也有收奶人称,他们交奶的价格要比收价高一些。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称,据他了解,有一些人受奶农委托送奶到奶站,每人经营三五户,收取一定运费,这样解决了很多年长者、少劳力家庭的麻烦。   他说目前该局共为30辆大型奶罐车办理营运执照,其他的收奶人并不在监管范围内。至于他们的营运证、健康证及操作规范也未纳入管理。   洪雅县畜牧局生鲜牛奶质量管理站站长魏才祥称,以前收散奶的现象比较多,一年要打击几十次。这两年比较少,一旦接到举报,将立刻追查。   付加楷称,如果这些收奶人买进卖出,则是非法经营。这些奶最终交到奶站,如果奶站检验不过关,也不能交易。   奶站不检测黄曲霉   奶站会进行营养成分等基本的检测,但没有检测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洪雅县有28家奶站。魏才祥介绍,其中7个是企业奶站,12个是菊乐乳品公司的收编奶站,9个是合作社的奶站。   多数散户与奶站签有收购协议,奶站集中了散户的牛奶后,交到奶企。   据介绍,收奶后,奶站会做基本的检测,用一个塑料罐先收集一罐奶样。快速检测蛋白、酸度等,检测营养成分是否合格以及是否变质。但这些奶站没有检测黄曲霉毒素的能力。鲜奶送到奶企后进行的检测中,才有此项。   将军乡的将军奶站,签约有约百名散养户,该奶站一名收奶员说,他此前不清楚黄曲霉毒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在检测合格后,小罐奶将被留存3天左右。不同供奶户的奶被倒入大型奶罐,然后被罐车运往奶企。   12月29日,将军奶站一名运奶员称,奶企有快速检测机制。一般20分钟出结果,精密检测差不多4小时能出结果。   该运奶员称,如果检测合格,这些奶将进入加工环节,奶农会收到钱。但如果发现黄曲霉毒素、抗生素等超标,整罐奶将被倒掉,奶农便拿不到钱。   而留在奶站的小罐奶将作为倒查的依据,上面的每个数字编号即代表一个奶农。   魏才祥称,每个奶站都有畜牧局派出的监督员现场督导。他说畜牧局对生鲜奶的监督工作也有难度,有个别养殖场并不配合畜牧局的管理,甚至不允许畜牧人员进场采样。   据魏才祥介绍,生鲜牛奶的生产、储存、管理属于畜牧局,鲜奶进入企业工厂,则属于质监部门管理。   黄曲霉分水岭   收奶人欧万兵说,他从事了10余年收奶工作从未因黄曲霉超标被倒过奶。今年10月后,先后被倒掉8桶   魏才祥介绍,今年3月份,省里抽查的时候,他们才得知黄曲霉毒素是必检项目,才引起重视。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称,今年3月份后,他们要求县内的饲料加工厂购进检测设备,对加工饲料进行自检。   共发饲料厂经理刘晓强称,他们的设备购自今年上半年,花了3.9万,今年以来已经检测了七八次。每一次进原料时进行检测,出厂时也会检测。但是由于工作人员技术有限,检查出来的结果不是很准确。每次检测后,还要拿到新希望公司再检。   刘晓强又称,该厂的检测设备中途出了故障,显示屏不显示数据。有段时间是在调换维修设备。   付加楷称,今年10月25日,该县开展了第3次针对性培训。参加人员中,包括饲料厂人员、奶牛小区人员和散户代表等。几次培训中,草料的存放、辨别问题被多次提及。   在四川菊乐食品有限公司贴在奶站的通知中,严禁在奶牛饲喂过程中添加自配料(尤其玉米粉),“因为自配料容易导致鲜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   此前,10月19日,洪雅县畜牧局接到眉山市畜牧局通知,文件为“关于做好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监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级别为“秘密”。指出近期受季节性变化影响,奶牛草料霉变可能性大,而禁止销售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生鲜乳是国家强制规定。文件强调了黄曲霉毒素上报制度。   付加楷称,这是上级部门第一次发布关于黄曲霉毒素的紧急通知。   收奶人欧万兵说,明显的改变来自10月份以后。他从事了10余年的收奶工作,今年10月前从未有鲜奶因黄曲霉毒素超标被倒掉。10月后,先后被倒掉了8桶奶。   走红的脱霉剂   洪雅县畜牧局说,他们向养牛户推荐了脱霉药物,但不强制购买   洪雅县东岳村村民李志军说,10月份以来,他看到过奶农的鲜奶因不合格被倒掉的情况。   10月份,在奶站交奶时,他听说了一种药。据奶站的人说,奶牛吃了这种药,鲜奶便检不出黄曲霉毒素。他以50元每斤的价格购得,一种棕色的粉末,没有外包装。   记者调查发现,这是脱霉药物。昨日,一名奶农称,“听说是畜牧局让喂的”,他说他买的药物来自奶站。   将军奶站的工作人员称,给牛喂食脱霉药是县畜牧局的要求,该奶站共进了50斤药粉,以每斤35元的价钱“都分下去了”。   在奶站旁边,一家兽药店正在销售“脱霉素”和“脱霉金方”两种药。该药店人员称,近几个月,他们开始销售专治脱霉的药,以前不卖。药主要供给散户和一个养牛场。他听说,现在一些饲料厂和养牛场里开始自己添加脱霉药品了。   李志军及该药店员工称,除了药品经销商、兽药店、奶站,还有一些饲料经销商也在经营脱霉药物。   对于李志军所购买的脱霉药粉,洪雅县畜牧局一名负责人称,这是该县畜牧局向奶农推荐的药物。奶站并不是超范围经营,而是为奶农提供方便。   该负责人称,10月份,一个药品经销商找到他,向他推荐这种药,称对黄曲霉毒素效果好。对方提供了一张“登记许可证”复印件和两张传单。   他还听说一家奶牛小区在使用这种药,遂打电话得到“效果很好”的回复。  他称于是在畜牧局的一次培训会中,便推荐了这种药,不强制购买。   魏才祥说,他们认为,凡是符合标准的脱霉药品,能让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通过,就可以使用。   将军奶站的工作人员称,在奶户饲料中添加了药粉后,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值“从300多下降到了200多”,国家标准的限定值是500(ng/kg)。   12月27日,李志军家中尚有半斤药粉,他至今也不知道这种药叫什么名字,到底是怎么起作用。他说,他和周围的很多奶农都买了这种药。鲜奶在检测中也都顺利过关。
  • 核酸检测量由1.5亿降至28万,阳性率降低至5.5%|中疾控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一、感染监测数据(一)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22年12月8日以后,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同时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各省份利用已有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实时掌握核酸检测数据。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份核酸检测量不断减少,如12月9日检测量为1.5亿,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1月23日降至最低28万。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图1-1)。图1-1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二)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下降到2023年1月23日的最低10.5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分别为4773和4.5%(图1-2)。1-2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一)总体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到11.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6.2%(图2-1)。图2-1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说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二)农村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5.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4.6%(图2-2)。图2-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三)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5.9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7.0%(图2-3)。图2-3 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四)哨点医院监测结果。2022年12月9日起,在我国已建立的824家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包括国家级哨点医院546家、省级哨点医院278家)和402家国家级网络实验室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22年9月-12月上旬,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至第51周(12月19日-25日)达到最高60万;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3周(1月16日-月22日)已下降至2.0%,回落至本轮疫情之前水平(图2-4)。图2-4 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824家哨点医院)网络实验室对流感样病例标本同时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检测,从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开始波动下降;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至12月下旬降至极低水平(图2-5)。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402家网络实验室)三、住院诊疗情况(一)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24.8万人,较峰值减少了84.8%(图3-1)。图3-1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二)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3.6万,较峰值下降了72.0%(图3-2)。图3-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三)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结果。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896,较峰值下降79.0%(图3-3)。图3-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我国持续开展新冠病毒变异监测,2022年12月后在每个省份选择部分哨点医院开展门(急)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部分特殊人群病毒变异监测。同时开展陆路、水路和空港口岸入境人员病毒变异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此轮疫情流行株为BA.5.2和BF.7,未发现新的变异株。(一)总体情况。2022年9月26日-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890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存在69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70.8%)和BF.7(23.4%),BA.2.76等13个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1.3%之间,54种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1.1%)(图4-1)。图4-1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说明: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1月20日。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和BF.7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二)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016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2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70.2%)和BF.7(28.3%)(表4-1)。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1例,其中1例XBB.1、1例BQ.1.1.17、4例BQ.1.1、3例BQ.1.2和2例BQ.1.8。表4-1 全国新冠病毒变异株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三)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北京和天津以BF.7为优势株;江苏和内蒙古BF.7和BA.5.2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为优势株(图4-2)。图4-2 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说明:1.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20日。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和BF.7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2020年12月15日全国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后,接种速度明显加快,5天完成1亿剂次接种,单日最高接种2474万剂次。我国积极稳妥推进接种工作,截至2023年1月20日,累计完成接种34.88亿剂次(图5-1)。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2.9%和90.5%(图5-2)。图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图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根据近期开展的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92%(图5-3)。图5-3基于摸底人口数的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说明:1.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人群,分母为近期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数。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 成果速递|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多重核酸检测技术成果获批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据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报道,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联合苏州国科芯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成果——HiQ P2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33221412)。   HiQ P2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可对来源于人体样本中的靶核酸(DNA/RNA)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熔解曲线分析,包括病原体和人类基因项目。研发团队攻克了大面积匀光即时成像技术、超快变温精准控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算法等关键技术,创制了6色荧光激发、21种荧光组合功能,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可实现超多重核酸检测,助力DNA/RNA超多靶标临床检测应用。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联合赶超专项等项目的支持。该系统已在多家三甲医院及科研单位开展临床应用研究,未来有望建立多分子标志物联合诊疗解决方案,支撑临床及科研应用协同创新。 公众号简介扫 二 维 码 | 关 注 官 微 酶 域 星 空关注医药酶学新技术关心酶工程产业动向携手同仁,仗剑酶域,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云涛共济,千帆竞舞酶域星空是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医药酶工程研究中心运营的公众号,旨在为同行提供医药酶学、酶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推介服务;同时也会将本团队在医药酶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跟大家分享。本公众号还为大家提供信息发布服务,欢迎在本号发布招聘、科研进展、产品宣传、行业咨询等方面的内容。希望我们能够给酶工程同仁的科研工作带来助力!
  • 无感染核酸提取—非接触超声破碎
    超声波一般是指频率大于20kHz的声波,其应用动力主要来源于超声波空化效应。高频发生器能够把50Hz 的低频电压转换成20kHz 的高频电压,然后通过超声波转换器把从发生器中产生的电压转变成20kHz 的机械振动。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和速度高于100m/s的微射流,冲击波和微射流的高梯度剪切可水溶液中产生羟基自由基,相应产生的物理学效应主要是机械效应(冲击波,微射流等)、热效应(局部高温高压,整体升温)、光效应(声致发光)和活化效应(水溶液中产生羟基自由基),超声科技四种效应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加快反应进程变幅杆加强了超声能量,其在液体产生的空化效应。强大的冲击波能使生物细胞壁瞬间破裂,以至于使得生物细胞释放出其中的内容物,如蛋白质、糖类、生物碱、氨基酸、遗传物质DNA,核糖核酸RNA等,以便进行科学研究和利用。正常的超声波破碎,在使用过程中超声波分散头不断地在样品中进行高频振荡,因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且破碎时破碎头会直接接触样品,所以样品的交叉感染情况,也是使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非接触超声波破碎方法应运而生。非接触超声波的处理方法是分散头作用到媒介(水),而不直接接触到样品,解除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可用于无菌破碎。增加适配器,一次可进行多样品的破碎,提高实验效率。不直接接触实验样品,延缓了变幅杆探头长期使用出现磨损的情况。WIGGENS非接触式超声破碎套件一次性可以处理6个样品带外循环水流循环接口可进行温度控制
  • 科学家研发新型核酸检测系统,单次材料成本低至约0.02美元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王鹏飞教授和团队,设计一种无需预扩增的新型 DNAzyme 传感器,并将其并命名为 SPOT。图 | 王鹏飞(来源:王鹏飞)对于以 miRNA 和病毒 RNA 为代表的多种临床意义核酸标记物,本次传感器均具备检测能力,并能实现快速、便捷的临床分子诊断应用。通过针对血清 miRNA 进行敏感和特异的检测,进而可以用于乳腺癌、胃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分子诊断。此外,SPOT 能从临床拭子中灵敏准确地检测 SARS-CoV-2 RNA。同时,SPOT 可以与侧流层析技术联合,实现对于核酸靶标的即时(POCT,point-of-care testing)检测。(来源: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鉴于 SPOT 完全由合成 DNA 分子构建,避免了对于昂贵蛋白质酶的需求,具备较好的成本优势。实验显示,一次 SPOT 测定的材料成本,大约低至 0.02 美元,明显低于已有的检测体系。与现有基于 DNA 酶、或基于 CRISPR 的核酸靶标测定相比,这种灵敏且特异的分析性能、一步法的操作方案、低成本的优势、以及和 POCT 能力的结合,让 SPOT 能够成为一种更好的测定方法。未来在检验医学领域,该团队希望利用 SPOT 体系针对循环体内核酸进行检测,实现多类型疾病的灵敏特异分子诊断,从而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新的可能。进一步地,他们也希望基于核酸适体的结合,能够进行小分子与蛋白的检测,扩展 SPOT 系统在多方面的临床诊断应用。此前,在体内递送治疗方面,传统的 DNAzyme 不具备可编程的靶向性。而该团队设计的新型 DNAzyme 体系可以快速设计和实现可编程的靶向目标链,并通过切割来达到治疗目标。总的来说,这一创新有望为疾病治疗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手段,为基因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带来重要推动。(来源: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那么,本次成果的研发必要性是什么?它弥补了已有测量工具的哪些不足?据介绍,生物体液(血液、尿液、汗液等)中存在的核酸分子,是对包括癌症和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进行分子诊断的一类关键生物标志物。然而,核酸标志物存在低丰度、高度动态、高异质性、背景干扰大等特点,其临床检测面临着测不出、测不准、测不全、测不了、测不起等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超灵敏、高特异、通量高、便捷经济的核酸生物标志物检测分析方法。DNAzymes 是一类体外筛选的合成 DNA 分子,具有类似酶的催化活性,例如裂解核酸磷酸二酯键。典型的裂解核酸 DNAzyme,由具有催化能力的催化核心、以及用于通过序列互补性识别底物的两条臂组成。因此,当前许多 DNAzyme 已经广泛用于体外和体内的金属离子检测,因为它们的催化活性高度依赖于金属离子。然而,具有小分子、蛋白质或核酸检测能力的 DNAzyme 鲜有报道,导致这些目标很难被检测到。受自然酶和核酸酶的启发,通过实施异构模块(如 aptamer、toehold)来设计异构的 DNAzyme 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小分子、蛋白质、核酸或细菌等,调节因子介导其催化活性。传统的异构 DNAzyme 生物传感器通常被设计成多组分分子复合体,通过具有 toehold 的抑制链,来抑制并释放 DNAzyme。以及通过在靶结合后分裂并恢复催化核心,或通过靶诱导的 DNAzyme-底物-靶标复合物的稳定,来实现对于核酸靶的直接检测。然而,这些生物传感系统对于定向核酸的直接检测,通常表现出皮摩尔至纳摩尔的敏感性,因此无法探测临床样本中的 miRNA 或病毒 RNA 标志物。而许多 miRNA 被视为是多种癌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然而由于缺乏癌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少有 miRNA 被证明在临床上有用。王鹏飞认为,这种多组分设计可能会对其检测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由于一些原因比如化学计量的不完善、动力学分子陷阱、催化活性受损、以及信号泄漏的风险增加,会导致低丰度目标更加难以被测量。而该课题组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开发简单、快捷、灵敏的新型疾病分子诊断方法。通过调研,该团队发现体液中的循环核酸已经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由于这些核酸生物标志物在生物标本中的高度动态、异质性和低丰度,导致其临床检测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需要严格的样品处理、昂贵仪器和专业操作。而新型等温扩增方法,比如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等则能简化操作过程。而尽管 CRISPR结合等温扩增技术,能够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和便捷性,但是存在非特异性扩增、连续操作步骤和对昂贵易损酶的需求等缺陷,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通过对以上这些因素的思考、并结合课题组自身优势,他们定下了本次课题。(来源: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通过理论模拟与设计,他们设计出了这种新型 DNAzyme 传感器 SPOT。为了明确 SPOT 的机制并优化实验参数,课题组研究了具体的激活方式、以及可应用的核酸靶标长度。由于 DNAzyme 传感器的自身特性,最初他们设计的 DNAzyme 传感器信号泄漏非常严重,无论如何优化实验条件,都无法达到稳定、高灵敏的检测目的。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以及学习和理解此前 DNAzyme 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再结合组内讨论他们认为:自封锁核酸链的设计,或许可以解决信号泄漏的问题。后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信号泄漏问题已经被解决。但是,DNA 酶传感器却无法被激活。于是,他们进一步优化参数,通过缩短结合臂的长度,最后成功构建了 DNAzyme 传感器。通过此,他们构造了一个单链、自锁定的单分子系统,并将这种传感系统命名为 SPOT(用于核酸检测的灵敏的环启动 DNAzyme 生物传感器)。同时,他们进一步将 SPOT 与试纸条结合,为 SPOT 实现 POCT 检测奠定了基础。经过全面优化和 SPOT 检测,在单管、一步、无预扩增和等温检测的前提下,实现了对 miR-21 的 15fM、对病毒 RNA 的 1.9aM 的强大检测灵敏度,以及对于核酸靶标的检测特异性(区分变异体)。最终,相关论文以《一种用于核酸敏感检测的可编程 DNAzyme》(A Programmable DNAzyme for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s)为题发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1]。史辰致是第一作者,王鹏飞担任通讯作者。图 | 相关论文(来源: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不过,目前只有少量临床样本在 SPOT 上进行测试。未来,课题组将对更多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以便全面评估 SPOT 测定的可靠性。同时,由于本次研究采用了无前置放大器的方案,因此 SPOT 还不够灵敏,无法在肉眼可见的测试条上,产生明显可区分的读数。因此,该团队打算进一步提高 SPOT 的灵敏度,或与基于等离子体/荧光的便携式可视化设备结合,以便让 SPOT 的 POCT 能力能被用于实际应用。未来,在临床应用层面,他们希望能够建立多中心、大规模临床队列,对 SPOT 体系的疾病诊断效能进行更大范围的论证。在技术改进层面,该团队计划拓展 SPOT 的应用范围。除了核酸检测外,他们也希望通过引入核酸适体,来实现对于小分子和蛋白标志物的检测。
  • 广州地化所等揭示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形成机制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分,对空气质量,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有机前体物在云雾滴和含水气溶胶中的液相化学转化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重要途径。由于植物排放前体物(如植物挥发、生物质燃烧)比化石燃料源(如燃煤、机动车排放)前体物的极性更强、更亲水,过去的研究多聚焦于植物排放前体物转化生成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aqSOA)的过程,缺乏对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中人为化石燃料源贡献的精准量化。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日本中部大学合作,通过测定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单体分子的碳十四(14C)同位素,给出了化石源碳对中国大气中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巨大贡献的关键科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以Large contribution of fossil-derived components to aqueous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in China为题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14C同位素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经过漫长地质演化,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的14C已完全衰变,而生物质的14C丰度,却和当前大气基本保持一致。因此,14C可以准确量化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分子中生物碳源和化石碳源的相对占比。研究团队在位于珠三角西南部的鹤山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采集了一整年的大气细颗粒物(图1),以大气颗粒物中草酸为主的一系列小分子有机酸作为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示踪物。14C分析显示,当鹤山站的气团起源于内陆时,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标志性化合物的化石来源碳占比达到了55%到70%(图2)。相反,当气团起源于南海沿岸时,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分子中的生物来源碳占比可达近70%,这与内陆气团形成了鲜明对比(图2)。在我国几个重点城市群,研究人员同样观测到化石来源碳在冬季对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巨大贡献。   过去基于整体气溶胶组分的14C分析结果,大多认为有机气溶胶主要由生物质来源碳贡献。该研究表明,在中国典型城市,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分子可大量来源于化石燃料。这一认识对更好地模拟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评价其气候和环境效应,以及更精准地控制空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科学组织联合研究专项项目等的支持。图1 研究区位置及采样活动中的后向气流轨迹、气溶胶光学厚度(AOD550)和气溶胶基础表征参数。图2 沿海背景和大陆气团中草酸的二维双碳同位素(δ13C、Δ14C/Fm)特征。
  • 筷子的秘密--黄曲霉毒素需谨慎!AIC80 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
    筷子没洗干净容易产生黄曲霉素很多家庭也都有这个习惯,筷子用到细缝发黑都不舍得扔掉,洗碗布也完全没有形状了,还在努力服役。而年轻人的早期肝癌可能跟我们使用的筷子有关。筷子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但我们平时使用筷子来吃花生、玉米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筷子缝里最容易藏淀粉,一来二去霉变了,黄曲霉素就藏在里面了。建议选择铁筷子,平时洗筷子的时候要记得先泡一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以便容易清洗掉。新闻多看点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居家生活,除了筷子容易滋生黄曲霉素,还有哪些地方容易长呢?1.发霉的花生玉米黄曲霉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比如花生、玉米、大米、小米、豆类等。因为黄曲霉菌以孢子形式传播,食物容易牵连霉变,如果您发现有一颗花生坏了,那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2.发苦的坚果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摄入会增加肝癌风险。3.不正规作坊的自榨油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发霉,榨得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4.久泡的木耳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这条很火的新闻,浙江瑞安的一位消费者因为食用泡发了三天的黑木耳,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一度生命垂危。对付黄曲霉毒素有妙招油热了先加盐食盐对黄曲霉素的中和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黄曲霉素。在食用油倒入锅里加热后,放入少量食盐,搅拌10~20秒,这样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食用油里的黄曲霉素。多吃点绿叶蔬菜多吃绿叶蔬菜可以让我们平时不小心吃下去的黄曲霉素失效一部分,因为叶绿素能够阻止黄曲霉素的吸收,预防肝癌。检测黄曲霉毒素看这里AIC-80 黄曲霉毒素分析仪AIC80黄曲霉毒素分析仪基于液相色谱法,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黄曲霉毒素专用荧光检测器,是一款功能集成、系统优化、模块化设计的仪器。该仪器完全按照 GB/T 18979-2003、GB/T 5009.23-2006、GB 541337-2010、GB/T 30955-2014、GB 5009.22-2016 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所测结果准确合规。 可广泛适用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卫生防疫、食品企业、农产品生产及流通企业、食品安全监测系统等单位,可定量检测粮食、食品、饲料、油脂、乳制品、药物、饮料、酒水等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含量,具有准确、可靠、快速、易操作等优点。运行费用极低 检测器灵敏度高 长期性能稳定功耗低 开机稳定时间短,只需要15分钟可以达到稳定 故障率低 固定波长,数据权威
  • 多重核酸检测技术成果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联合苏州国科芯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成果——HiQ P2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HiQ P2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可对来源于人体样本中的靶核酸(DNA/RNA)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熔解曲线分析,包括病原体和人类基因项目。研发团队攻克了大面积匀光即时成像技术、超快变温精准控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算法等关键技术,创制了6色荧光激发、21种荧光组合功能,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可实现超多重核酸检测,助力DNA/RNA超多靶标临床检测应用。 该系统已在多家三甲医院及科研单位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 接触霉变玉米后女子肺部长满黄曲霉菌,毒性极强的黄曲霉毒素该如何鉴别?
    12月8日早间,“女子接触霉变玉米后肺部长满真菌”冲上热搜第一。据人民网,一23岁女子前段时间回老家帮忙收玉米,事后连续1个多月咳喘不止。经医生检查,她的肺部长满了黄曲霉菌,引发了真菌感染。该女子回忆,当时她在无防护措施情况下收玉米,有些玉米可能淋雨霉坏。[1]什么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在各类食品中,花生、花生油、玉米污染最严重。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的致肝癌物质,人摄入大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后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事实上,世界范围内有多次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非洲的霉木薯饼中毒,印度的霉玉米中毒,肯尼亚黄曲霉玉米污染事件… … 所以把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控制在安全值以内,也是各国都在严格把关不敢松懈的事儿。[2]怎么鉴别食物中是否黄曲霉素超标?首先是快速识别,黄曲霉素是很苦的,食用花生、核桃等食物时如果感觉很苦,马上吐出来,并漱口。此外,睿科集团建立了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测定玉米、大米和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分析方法,供广大食品检测客户参考。试样经过70%甲醇水溶液提取,提取液经离心、稀释后用含有黄曲霉素特异抗体的免疫亲和柱自动净化。用20mL水淋洗柱子将免疫亲和柱上的杂质除去,以甲醇洗脱免疫亲和柱。将洗脱液在50℃条件下氮吹干,用1mL初始流动相定容,经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机分析。图-1.4种黄曲霉毒素的结构式下文参考GB5009.22-201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中第三法,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建立了复杂粮油样品基质中黄曲霉毒素高灵敏度的前处理和分析方法,得到四种常见粮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3-100%之间,RSD值小于5%。1.标准曲线配置使用睿科Auto Prep 200全自动液体样品处理工作站可实现标准品的全自动化配置,可将购买的混合标液(1000ug/L)通过工作站的直接稀释模式,配置成浓度为10ug/L的工作中间液,紧接着可通过程序设置,吸取该工作液,配置一条浓度分别为0.5ug/L,2.0ug/L,5.0ug/L,25ug/L和100ug/L的标准工作曲线。图-2. Auto Prep 200 液体工作站配标程序2.样品提取与前处理花生油样品前处理准确称取5g花生油样品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20mL甲醇-水溶液(7:3)(v/v),涡旋震荡提取20min,以7000r/min的转速离心5min,取4mL上清液于80mL玻璃上样管中,加入23mL 0.1%吐温-20的PBS缓冲液混匀,待用。(此处以花生油样品前处理为例,玉米粉、大米样品操作步骤同上)固相萃取净化条件全自动固相萃取仪Fotector Plus固相萃取柱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Romer,60 mg/3 mL)淋洗超纯水洗脱甲醇表-1 固相萃取净化条件以2mL/min的速度精确上样27 mL待测液,10mL水润洗样品瓶,10mL水淋洗免疫亲和柱,气推30mL吹干免疫亲和柱,推速为80mL/min。最后用2mL甲醇以0.5mL/min的速度洗脱样品,收集洗脱液用睿科Auto EVA-60全自动平行浓缩仪于50°C、2psi条件下氮吹干,用初始流动相定容至1mL,过滤膜上机分析。详细步骤见图-3。图-3. Fotector Plus 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净化方法3.样品测试油样加标测试取空白花生油样5g,添加2ug/kg的黄曲霉毒素G2、B2、G1和B1的标准品,进行上述步骤的前处理净化,样品回收率如下表-2所示:表-2添加水平为2ug/kg花生油样的回收率大米样品加标测试大米中添加水平为2ug/kg的黄曲霉毒素G2、B2、G1和B1的回收率结果:表-3添加水平为2ug/kg大米的回收率结果玉米样品加标测试玉米中添加水平为2ug/kg的黄曲霉毒素G2、B2、G1和B1的回收率结果:4.注意事项由于黄曲霉毒素在紫外光照射下不稳定,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避免紫外光和太阳光的照射。谷物中离心完成后,不可放置过长时间,否则谷物容易重新吸水,可能导致提取液的浓度过高,使样品的回收率偏高,影响测试结果。固相萃取进行提取液净化前,特别对于偏酸或偏碱性样品,应用PBS缓冲溶液(pH=7.4)进行稀释后上机,否则可能会导致回收率偏低。5.总结净化
  • 2021年上半年度安佑集团饲料原料真菌毒素检测报告
    1 样品概述   2021年上半年度,安佑集团共检测饲料原料样本19733份(表1),对大部分原料中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B1(AFB1)3种毒素进行检测,同时根据不同样品受霉菌毒素污染的特点,侧重检测了某种毒素,检测数据共49205项,其中DON17350项,ZEN15471项,AFB116384项 (表2)。表1 样品信息统计表2 样品检测   样品由安佑各分子公司品管部实验室采用胶体金法或上转发光法进行快筛,对检测结果在限量值附近或疑似超标的样品由安佑集团中心实验室进行确证检测。3 判定依据   三种霉菌毒素限量标准见表3,样品毒素含量超过最高限量值,即判定为超标样。4 检测结果与分析  4.1 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概况  2021年上半年度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整体较轻(见表4)。饲料原料样本霉菌毒素污染超标率为0.7%达轻度污染,其中DON超标率为0.6%,超标样中检测最大值为3710µg/kg,来源于安徽产地其他原料(面粉);ZEN超标率为0.2%,超标样中检测最大值为949.75µg/kg,来源于江苏产地玉米蛋白粉;AFB1超标率为0.1%,超标样中检测最大值大于20µg/kg,来源于山东产地一级玉米。 不同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超标率见图1。上半年度各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整体较轻,多为中、轻度污染;小麦次粉DON超标率最高为2.2%,达中度污染;玉米、DDGS、玉米副产物、小麦、麸皮、稻谷及其混合物和米糠霉菌毒素污染均为轻度,且DON污染超标率分别为0.7%、0.9%、0.4%、0.9%、0.4%、0.3%和0.3%;DDGS和玉米副产物ZEN污染超标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1%和1.2%;大麦及饼粕类原料霉菌毒素污染均未出现超标情况。4.2 饲料原料霉菌毒素超标率比较   由图2可以看出,2021上半年度饲料原料霉菌毒素多为中、轻度污染,其中玉米3月份霉菌毒素超标率达2.7%,DDGS2月份霉菌毒素超标率达3.5%,玉米副产物1月份和5月份霉菌毒素超标率分别为3.0%和4.2%,小麦次粉1月份和3月份霉菌毒素污染分别为4.6%和2.9%,均达中度污染;小麦、稻谷及其混合物和米糠上半年度均为轻度污染;大麦和饼粕类原料连续6个月未出现霉菌毒素超标情况。4.3产地污染分析   上半年度数据显示,上半年度麸皮霉菌毒素污染整体较轻,河北、江苏、山东及河南产地DON污染轻度,河南产地ZEN污染轻度,天津、东北、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及陕西产地霉菌毒素污染较轻,均未出现霉菌毒素污染超标情况;对于小麦次粉,江苏、湖北、湖南产地DON污染重度,河南、陕西产地DON污染中度,河北、安徽和山东产地DON污染轻度,山西、福建及四川产地霉菌毒素污染较轻;对于米糠,安徽产地DON、ZEN污染轻度,天津、河北、东北、江苏、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陕西及宁夏产地霉菌毒素污染较轻;玉米方面,安徽产地AFB1污染重度,广西产地DON污染重度,山东产地AFB1污染中度,山西、东北和山东产地DON、ZEN污染轻度,河南产地DON、AFB1污染轻度,内蒙古产地DON污染轻度,天津、河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宁夏及新疆产地玉米霉菌毒素污染较轻。5 讨论   由于饲料原料霉菌毒素超标与否的判定依据为安佑企标,且样品来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本检测结果与市场上饲料原料的毒素污染水平存在些许偏差,但本检测结果对于饲料原料的采购及使用仍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确诊病例与北京新发地病例有相同点!大连扩大核酸检测人员范围
    p   23日上午,大连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罗卫星通报称,7月22日,大连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系某进口水产品加工企业员工。大连市迅速开展流调排查、人员隔离和核酸检测。在对密切接触者的流调排查中,又发现了2个病例和12个无症状感染者。 /p p   会上通报,将对进口海产品实施严格管控,关闭涉疫公司在大连的全部门店。大连市政府决定从今日起,对大连湾地区16万人、金普新区马桥子街道工业团地社区2万人、西岗区工人村社区近1万人进行核酸检测,并且对所有可能流动传播疫情的区域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核酸检测,逐渐扩大排查检测覆盖面,坚决不落一人、不留漏洞。 /p p   就在6月中旬,在北京新发地发现的新冠疫情突然爆发,这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自从6月11日北京第一个病例出现,6月12日新增6例,接下来的两天里,北京新冠疫情感染者每天新增36人。在7天的时间里,北京新冠病例增加到158人,14天后增加到256人,共计326人,发展十分迅速! /p p   有专家推测,北京的新冠病毒可能来源于进口的冷冻海鲜等水产,而大连此次疫情的发现地也与进口水产品有关,因此政府不得不加强防范。自在新发地发现疫情以来,北京在短时间内对超过1100万人进行了核酸检测,将近北京常住人口的一半左右。据了解,大连市常住人口有将近600万人,未来核酸检测人数是否会增加,就看大连市的防控力度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88752411-5d48-4fc6-bef0-915198884ecc.jpg" title=" 名单.png" alt=" 名单.png" / /p
  • 庞国芳、李景虹、樊春海、任发政四位院士推荐!《功能核酸》正式出版!
    从核酸的发现到其结构的解析再到各种生化功能的探索,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如Watson和Crick等人,他们的贡献被广泛认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核酸越来越多的功能被揭示,为我们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时,这些功能核酸也为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本书亮点1. 本书入选国家科学技术学术出版基金项目,并获得相关领域院士和知名专家推荐。2. 按照结构—性质—功能的思路,本书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对功能核酸进行立体化梳理,基于作者团队多年研究成果形成多个功能核酸原创性外延科学概念,引领前沿。3.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功能核酸的理论体系,梳理完善功能核酸的基本概念,对“功能核酸”这一概念的具体范畴、类别、特点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归纳性的概述。4. 将功能核酸的裁剪上升到功能核酸多能性为导向、分子对接为助力的裁剪;对于功能核酸的自组装及功能核酸纳米材料的形成与应用方面从其基本特性出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说明。5. 本书为首部系统阐述功能核酸的专著,可作为学生、专家、产业技术人员的必备工具书,也会是促进该领域加快发展的铺路石。主要内容本书从科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对“功能核酸”这一概念的属性、具体范畴、类别、特点进行明确界定和归纳性概述。将内容系统划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功能核酸的内涵;第二部分介绍功能核酸的共性技术,包括功能核酸的筛选、表征、修饰、固定化、裁剪,以及分子对接;第三部分介绍功能核酸的外延,涵盖核酸适配体、功能核酸酶、核糖开关、发光功能核酸、四链体核酸、三螺旋核酸、功能核酸自组装、功能核酸材料、核酸药物、核酸补充剂、DNA存储技术;第四部分介绍特殊存在的功能核酸,主要是功能核酸纸基生物传感器和功能核酸细胞体系生物传感器;第五部分介绍功能核酸文献数据库。封面揭秘《功能核酸》书籍封面设计匠心独具,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与深刻的科学内涵,引领读者踏入核酸科学的奇妙殿堂。封面背景选用深绿色作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恰如核酸作为生命密码的深邃与活力。在这绿意盎然的背景下,一条由核酸构成的吉祥巨龙图腾跃然纸上,成为视觉的焦点。龙须轻盈飘逸,由DNA杂交链式反应产生的长链精细编织而成,象征着核酸分子间复杂而精密的相互作用。龙身则巧妙融合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与传统三核酸的构想,展现了核酸结构的多样性。龙爪则以发夹结构的发光核酸为原型,形态矫健有力,象征着功能核酸在精准操控与靶向识别方面的卓越能力。下方点缀着五彩斑斓的荧光珠子,它们是以核酸为模板合成的荧光纳米材料,预示着功能核酸在纳米材料领域的璀璨前景。“龙戏珠”的传统意象被赋予了新的科学寓意,龙口喷吐的红色珠子,不仅是DNA组装纳米结构的生动象征,更寓意着功能核酸在纳米尺度上的创造性突破与希望之光。而环绕其周围的祥云,则由各种核酶/脱氧核酶的图案交织而成。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龙尾的巧妙设计——融入了团队的Logo,不仅是对团队研究成果的致敬与展示,也象征着团队在功能核酸研究领域的不懈追求与卓越贡献。封面的设计不仅是对科学内容的高度抽象与艺术化表达,更是将功能核酸的本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相融合,展现了科学与文化、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和谐共生。中文书名由许文涛教授的授业恩师罗云波教授受邀题写;英文书名则由许文涛教授书写。 作者说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都值得我们铭记。从壬寅虎年的初步构想,到甲辰龙年的最终定稿。历经三年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功能核酸》这本书最终在龙年圆满完成,与封面设计中那条由不同结构核酸绘成的龙形象不谋而合,象征着功能核酸研究领域的无限可能性。该书的出版,不仅是对过去研究成果的一次总结与展示,更是对功能核酸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专家书评 自从核酸结构被人们解析后,“核酸”的内涵逐渐丰富。文涛的《功能核酸》一书,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功能核酸”进行立体化梳理。本书内容全面、体系完整、引领前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立体化、多维度的功能核酸研究视角。——中国工程院院士《功能核酸》按照结构—性质—功能的顺序,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立足于功能核酸的基本结构,对其内涵进行溯源,对其外延进行拓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以核酸为“骨架”的大世界。——中国工程院院士本书在 2 年前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理论篇》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全面。相信该书的出版,能够吸引更多的学者和研究生进入该领域,做出更多发现和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读到许文涛老师的新作《功能核酸》一书时,我再次被其对于功能核酸多能性的深刻总结与内涵外延的独到见解深深吸引。相信此书能为广大科研爱好者打开思路,会给同行在功能核酸相关研究中提供一本工具书。——中国科学院院士文涛老师新作《功能核酸》 展示了功能核酸源于核酸,而优于核酸的特点,对于从事核酸研究的同仁及想进入多彩功能核酸世界的有缘人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盏引路明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功能核酸》是文涛老师探索功能核酸多彩世界收获和体会的精心梳理及系统总结,我相信这本书将是有缘人攀登核酸高峰的铺路石及探秘核酸宝藏的指南针。 ——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功能核酸》一书系统而详实地介绍了核酸适配体、核酶以及核糖开关等各类具有生物功能的特殊核酸结构,同时紧密联系了它们在分析化学和化学生物学中的应用。这本书对致力于功能核酸研究的人员有益。——滑铁卢大学教授阅读人群本书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化学、材料学、光学等多个领域,适合于多个专业领域的读者群,本书兼顾科学性与科普性,既适合资深研究人员的深度阅读,也适合初涉生物传感研究或只出于科学爱好的一般读者兴趣阅读。作者简介许文涛 教授,长期从事功能核酸、功能食品及生物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入选神农青年英才、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中国农业大学“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青年新星A类及“功能核酸”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核酸适配体交叉技术分会秘书长、北京市食品学会现代营养健康检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食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副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医食品注册审评核查专家、保健食品现场核查专家、婴幼儿配方乳品配方注册咨询专家,“三新食品“评审专家,第六届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连续入选爱思唯尔“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担任Journal of DNA and RNA research期刊主编,Food Biomacromolecules期刊副主编,Toxins、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Exploration、Mini-Reviews in Organic Chemistry、《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学进展》、《生物技术通报》等期刊编委。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重大仪器专项等项目20余项。出版中英文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H指数为52,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5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转化20余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科研奖励15项。在全国建有3个教授工作站、2个博士农场、3个科技小院。
  • 新发现!靶向单个分子的DNA酶让基因“沉默”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DNA酶,可区分一个细胞内的两条RNA链,并切割与疾病相关的链,同时保持健康链的完整性。这项突破性的“基因沉默”技术可能会彻底改变用于治疗癌症、传染病和神经疾病的DNA酶的发展。相关研究论文刊登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一个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发夹环,绿色为核碱基,蓝色为磷酸核糖骨架。(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DNA酶是切割其他分子的核酸酶。利用酶让“基因沉默”技术已经存在20多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一些药物,但没有一种药物能够区分RNA链中的单点突变,而UCI团队研制出的Dz 46酶可识别和切割特定的基因突变。Dz 46酶外表看起来像希腊字母Ω,通过加速化学反应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其左右两侧的“臂”与RNA的靶区结合,组成的环与镁结合,并在一个非常特定的位置折叠和切割RNA,但其发挥作用非常依赖镁。为此,研究团队使用化学方法重新设计了这种DNA酶,降低了其对镁的依赖性。得到的Dz 46酶专门靶向KRAS基因内的等位基因特异性RNA突变,KRAS基因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主要调节因子,出现于25%的人类癌症中。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进化可以为开发多种疾病的新疗法铺平道路。他们计划进一步调整Dz 46酶,然后开展临床前试验。
  • 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假病毒弱阳性口腔粘液基质标准物质,重现临检样本全过程
    2021年6月4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假病毒弱阳性口腔粘液基质标准物质(高浓度和低浓度)。▲规格:200μL/管(研制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最常见的样品为咽拭子,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以口腔粘液为基质的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检测标准物质。通过模拟临床检验咽拭子样本的基质和病毒浓度,可最大限度地重现新冠病毒核酸临检样本检测过程,对咽拭子样品从RNA提取至核酸扩增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质控,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实验室的弱阳性和位于灰区的检测结果提供判定参考,满足了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的要求,并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性能验证。该标准物质是采用重量法,将NIM-RM520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假病毒核糖核酸标准物质添加到人工模拟的口腔粘液基质中制备而得。将重量法配制值作为标准物质ORF1ab基因和N基因的标准值。资源来源于:中国计量科学院。
  • 曾令文:核酸生物传感器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6月17日,&ldquo 第四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暨展览会&rdquo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此次会议特别设置了&ldquo 食品与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检测&rdquo 、&ldquo 食品与农产品安全微生物检测&rdquo 、&ldquo 饮用水安全检测&rdquo 等九个专题。大会第二天,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曾令文研究员在&ldquo 食品与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检测&rdquo 专题中做了题为&ldquo 核酸生物传感器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rdquo 的报告。 专题现场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曾令文研究员   在报告中,曾令文首先介绍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污染源和污染特点。他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食品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重金属是最主要的污染物质之一,会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最终残留在人体内,对人体的组织器官构成了严重威胁。重金属污染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环境事故污染等。具有不可逆转性、生物积累性、难以降解、生物催化以后毒性会转变等特点。   同时曾令文提到,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重金属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大气、土壤、水体都存在重金属污染的现象,污染一旦产生,面积会不断扩大。   其次,曾令文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目前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据他介绍,传统重金属检测方法主要有光谱法、电化学法和基于显色螯合剂的方法等。光谱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需要借助相关的仪器进行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但是样品处理繁琐、检测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不利于基层单位使用。而基于显色螯合剂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成本低等优点,但是灵敏度不足、其他离子会干扰检测的特异性。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在检测重金属污染中面临的问题,在曾令文的带领下,课题组研制了两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基于核酸酶(DNAzyme)的传感器和基于荧光铜纳米颗粒的荧光传感器,并进行了大量实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灵敏度。据他介绍,两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简单、快速、检测成本较低 降低对仪器的依赖,肉眼即可观察结果 适合在基层实验室或野外使用等。   在介绍基于核酸酶(DNAzyme)的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时,曾令文说,该方法在检测重金属离子时主要有两种方法,试纸条法和荧光法。   试纸条法中主要制备了Pb2+和Cu2+特异性的DNAzyme检测试纸条,并进行相关实验进行检验。对于Pb2+来说,该方法检测限可以达到10pM,线性范围为10pM-100nM,特异性非常好,不受其他离子干扰,用湖水做回收率分析实验,结果可达88%-106%。对于Cu2+来说,该方法检测限可以达到10nM,特异性分析实验中,铜离子为0.3&mu M,其他离子为3&mu M。   荧光法中,主要制备了铜离子检测的荧光传感器和基于比色法检测铜离子的传感器,铜离子检测的荧光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12.8pM,线性范围是20pM-1&mu M,特异性分析实验中,铜离子为1&mu M,其他离子为10&mu M。基于比色法检测铜离子的传感器,灵敏度可达240nM,线性范围是0.4&mu M-100&mu M,特异性分析实验中,铜离子为10&mu M,其他离子为100&mu M。   在介绍基于荧光铜纳米颗粒的荧光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时,曾令文谈道,用该方法检测铅离子,灵敏度为5nM,线性范围为5-100nM,选择性分析实验中,铅离子为0.3&mu M,其他各离子为3&mu M。   最后,曾令文总结了基于核酸酶(DNAzyme)的传感器和基于荧光铜纳米颗粒的荧光传感器在进行重金属检测中的优点,并展望了两种方法在未来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张葳
  • 专家:PM2.5内生物气溶胶是活的 对人体威胁更大
    当我们在讨论PM2.5、PM10时,可能没有想到它们在空气中有一部分是活的,还会自我繁殖,这就是指生物气溶胶。专家表示,大气污染防治,除关注各种化学成分,混杂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也应成为重要研究对象。专家表示,生物气溶胶通常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0微米以内的含有微生物或来源于生物性物质的气溶胶,包括悬浮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真菌及化学毒素等,是PM2.5、PM10等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等化学成分的PM2.5、PM10相比,某些时候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更大,对其监测预警和防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粒径不同,健康危害不同生物气溶胶主要来源于土壤、植被、水体等排放,以及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医院、养殖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排放。不同来源、不同粒径的生物气溶胶颗粒由于毒性和在空气中悬浮时间不同, 对人们的健康危害也存在显著差别。如风媒植物花粉颗粒、真菌和细菌的典型粒径分别在15—58微米、1—30微米和0.25—8微米,而病毒的粒径则小于0.3微米。生物气溶胶呼吸暴露能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哮喘、过敏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1918年爆发的H1N1流感使得全球5000万人死亡,如今流感病毒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仍然是人类第四大杀手,每年近300万人因此丧生。“PM2.5更小,可直接进入肺泡、血液等,因而被认为危害更大。”专家指出,与化学物质最大的区别是,如果生物气溶胶被吸入人体,不但能进入得更深,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自我繁殖,因其这一特性,特定生物气溶胶的危害是没有阈值的。研究表明,空气中常见的青霉菌属、曲霉菌属、孢子菌属等真菌都可以分泌过敏原, 引发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生物气溶胶暴露还能促进健康人的血压显著升高,导致不可逆的慢性肺功能减退。研究还发现,在雾霾天时,空气中生物气溶胶浓度水平显著高于非霾天的浓度水平;污染严重的城市明显高于乡村。“也就是说,雾霾时空气中的这些生物成分进一步加重了健康风险。”生物气溶胶的实时监测预警尤为重要由于生物气溶胶的这些特性,使得对生物气溶胶监测预警尤为重要。过去几年中,蛙鸣技术研发团队一直在进行生物气溶胶监测预警的科技攻关,并自主研发了“蛙鸣生物气溶胶实时监测系统”,基于领先的光学技术,依托“大智云物移”技术,实现环境中粒子总数、荧光粒子数和生物粒子数实时在线监测,助力精细化管理,防范生物气溶胶引发危害。经过对荧光假单胞菌高低浓度测试以及大肠杆菌灭活前后监测对比,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设备一致性,得到了专家及客户的一致认可。蛙鸣生物气溶胶实时监测系统现已应用到疾控中心生物实验室和移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同时在船舶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填补了我国船舶领域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技术空白,为水上客货运输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经过“船舶防疫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1年,面对全球新冠疫情的现状,为了能够对生物气溶胶进行智能管控和环境科学消杀,蛙鸣又全新推出 “生物气溶胶无人巡检机器人”,解决了危险环境下人员暴露的问题,系统兼具监测、采样、消杀三大功能,通过首次巡检,自动生成场景地图,随时掌握热点区域,保证环境安全。大气污染防治本质上是为了最有效和最大限度地减小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蛙鸣一方面投身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空气质量的提高;一方面研究如何降低空气污染中活性生物气溶胶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在保证空气质量的同时,获得额外的健康效益。
  • 青岛海关破获14万吨花生走私案 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
    最近,青岛海关公布了一起去年破获的农产品走私大案,共查获涉案走私花生近14万吨,而且,经过检验,这些走私进口花生的黄曲霉素严重超标。 黄曲霉素,或许大家并不陌生。黄曲霉素具有极强的致癌力,毒性堪比砒霜,对肝损害巨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黄曲霉毒素在农产品中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而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被黄曲霉污染的粮食。因此,世界各国,都只能设定一个"限量标准"。如果,这14万吨黄曲霉素超标的花生一旦流入市场,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次青岛海关破获的毒花生案件总值15亿元,案件涉及山东、河南、安徽、广东等多个省份,仅青岛地区的涉案金额就达到了10亿多元,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这些有毒花生是如何被发现的?面对黄曲霉素超标花生,消费者又该如何的预防? 青岛海关缉私局在4月初公布了一起走私黄曲霉素花生的大案,共查获涉案花生等农产品13.88万吨,案值约13亿元,涉嫌偷逃税款3亿多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据化验,部分涉案走私进口花生已发生霉变,含剧毒致癌物黄曲霉毒素。青岛海关缉私局工作人员冯铁军告诉记者,能够顺利揪出这么多毒花生,源于一起保税花生的走私案。 冯铁军:我们发现有好多经营单位,它加工的这个花生等农产品的实际加工量比正常的进口量要大。它多出来的数量,我们就怀疑它是偷运进境了。我们就对这件事情很关注,也展开了相关的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青岛海关缉私局发现,如果进口印度花生,本来从印度港口直接发货到青岛港,是最经济的一条运输线路,可涉案公司却非要舍近求远,不计成本的绕道越南。 冯铁军:因为正常经营的话,从印度进口花生应该是从港口直接发集装箱,发到实际销售地是最合理的。那么它的这种偷运进境的线路是从印度发到越南,从越南再发到广西的中越边境,从那里偷运进境。所以这种线路实际上是远远的增加成本。 经过深入调查,办案人员终于掌握了涉案公司的走私手法、以及涉案人员情况。据介绍,"蚂蚁搬家"是这些走私案件作案的主要手法。犯罪嫌疑人指使印度供货商将花生海运至越南港口,然后委托当地货运代理企业,并雇佣当地边民将花生从越南边境"搬"到广西,境内收货方安排专人接货,并将走私货物在国内销售牟利,而境内涉案企业都集中在青岛。 冯铁军:这种偷运进境,其实它不仅仅是逃避了税收,还逃避了商检。因为像花生这种农产品它是法检商品,也就是进口就必须得进行商检的。那印度花生它的黄曲霉素含量偏高,那么通过这种运输方式,它又有大量的霉变现象。 黄曲霉素是自然界最强的致癌物,而花生又是最容易被黄曲霉素污染的农产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素B1限量标准为每千克20微克,而涉案的花生,黄曲霉素B1含量已经达到了每千克27.04微克,超出国家限量标准35%以上。据青岛海关缉私局工作人员冯铁军介绍,他们找到青岛涉案公司的仓库时,发现里面存储的花生有大量的霉变现象。 冯铁军:仓库里存储的那些花生有大量的腐败、霉变这种情况,那么它的黄曲霉素肯定是严重超标。黄曲霉素它本身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这些不良商家偷逃税款不说,还危害了食品安全。根据进一步的线索,全国缉私干警统一行动,成功破获了这起走私农产品的大案。 冯铁军:证实这批花生它不仅仅是销往山东地区,包括广西、广东、贵州、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销售。刑事立案27起,案值是15亿,偷逃税款5个亿。那么,我们在行动当中扣下的货物,就是霉变的这些花生大概是14万吨。 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黄曲霉毒素是耐高温的,所以一般的烹调温度无法使其失活,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食用花生时,一定要注意甄别,用肉眼看这些食物的颜色是否不同于正常颜色、有没有霉毛;再就是用鼻子闻是否有霉味,如果发现异常,就不要购买和食用了。
  • 当心!别让这些真菌毒素毁了你的餐桌美味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秋冬季节都是温暖潮湿的环境,此时也是霉菌生长的好时机。丰收的粮食由于储存条件不当很容易滋生霉菌,霉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全球每年约有25%的粮食会受到真菌污染,约2%的农作物因为污染严重而失去利用价值。从种植到存储、加工,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真菌毒素,长期食用被污染的粮食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什么是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Mycotoxins) 一词源于希腊语“Mykes”和拉丁语“Toxicum”,它是由产毒的真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作物、食品及饲料等植物源性产品,可引起人类和动物急性或慢性中毒,部分已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的“三致”作用。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有200多种,按其主要产毒菌种可分为曲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等)、镰刀菌毒素(如T-2毒素、H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等几大类。(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世界各国对粮食中各种毒素的限量和检测手段都趋于严格。2017年,我国颁布了《GB 2761-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规定了多种真菌毒素在粮食、水果、坚果及乳制品中的限量值。除了国家标准外,各行业也制定了相应标准用于市场监管,确保我们可以在餐桌上吃到安全放心的食物。 岛津解决方案 实验部分 检测仪器本实验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LC-40和三重四极杆质谱LCMS-8050联用系统。岛津超快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前处理方式参考粮油系统粮食行业标准《LS/T 6133-2018 粮油检验 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的要求,样品采用乙腈-水-乙酸溶液提取后,离心过滤,加入稳定同位素内标,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 主要方法参数色谱柱:UHPLC C18 2.1 mmI.D.×100 mmL., 1.6 μm流动相:A相-水(含1%乙酸,5 mM乙酸铵);B相-甲醇洗脱方式:梯度洗脱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同时 分析结果十六种真菌毒素及内标标准样品的MRM色谱图 标准曲线将配制的不同浓度的基质加标样品,按上述分析条件进行测定,采用内标法制作校准曲线,校准曲线如下图所示。 玉米基质匹配标曲中部分真菌毒素的校准曲线 回收率考察 选取小麦和玉米两种基质,分别添加低、中、高三个水平的真菌毒素进行回收率考察实验,16种真菌毒素在两种基质中的加标回收率在88.52~119.77%之间,回收率良好。 小 结 岛津公司长期以来都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为了有效应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以及解决方案,更好守护我们的餐桌安全。本实验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LC-40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50联用,参考粮油系统《LS/T 6133-2018 粮油检验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行业标准中的要求,建立了一种简单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同时检测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方法。该方法前处理快速、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合谷物中真菌毒素的高灵敏度检测。
  • LI-2100 | 水汽来源复杂性对内陆山区降水稳定同位素海拔效应的影响
    祁连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河西走廊南侧,由多条平行的山脉组成,呈西北向东南延伸。石羊河流域上游是重点研究区域,海拔西南高、东北低,发源于祁连山脉北坡的冷龙岭,流经青藏高原,由西南向东北流动。该地区年降水量200~700 mm,月平均降水量24~51 mm,属于大陆性高山气候,受东亚季风、高原季风和西风影响。不同海拔对气候影响显著,山区年平均气温低于6℃,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相对湿度随海拔增加而增加,反映了多种水汽来源的影响。图1 西北地区北麓的位置,(a)研究区采样点位置,图(a)左上:研究区水分来源(箭头大小表示重要性);(b)山区采样点位置;(c)祁连山北坡降水量与气温月平均变化。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祁连山北坡6个采样点共采集降水样品863个,其中雪样出现在冬季(1月、2月、12月),雨样出现在3月至11月,采样期间共采集雪样61个、雨样802个(表1)。在研究区5个采样点共采集地表水(河水)样品372个,在研究区5个采样点共采集植物水样品92个,采样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20年9月。每次降水事件后,用雨量计采集降雨样品并立即放入50 ml聚乙烯采样瓶中,同时记录降水量,最后用封口膜盖紧封口并冷藏保存。地表水样品每次采集后也立即密封冷藏。同时利用自动气象观测仪器记录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大气压等气象要素。分析时,植物水由LI-2100 全自动真空冷凝抽提系统(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提取。δ2H和δ18O测定在西北师范大学同位素实验室进行,每个水样和同位素标准样品连续进样6次。表1 采样点基本信息 通过对2016年10月至2020年9月降水稳定同位素分析,确定祁连山水线(LMWL)为:δ² H = (7.78±0.05)δ¹ ⁸ O+ (10.97±0.52) (R² =0.97, n=863, p图5 气象水文过程对祁连山北坡降水稳定同位素海拔效应的影响。(a)降水稳定同位素海拔效应的月变化,图中连线表示海拔梯度及误差的月变化。(b)降水中循环水比例及相对湿度的月变化。(c)降水量和气温的月平均变化。(d)雨滴蒸发残留率的月变化。石羊河上游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祁连山北坡,降水除受当地气象水文过程影响外,还受到平流水汽的影响。祁连山北坡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为:δ2H =(7.78±0.05)δ18O +(10.97±0.52)(R2 = 0.97,n = 863,p 0.05),表明夏半年当地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小于冬半年。祁连山北坡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海拔效应在各季节的变化顺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表明海拔效应受当地气象水文过程的显著影响。研究区水汽主要来源于四个方向:西部、东北部、东南部和高原南部。来自东北和东南方向的水分具有较短的传输路径和较慢的速度,而来自西北和西南方向的水分具有较长的迁移路径和较快的速度。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海拔效应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分方向和气团特征,表现为四种不同的情况:1、平流水分垂直于山脉,气团迁移速度较慢,加剧了海拔效应。2、当平流水分(主要来源)与山脉方向平行,气团移动距离长且速度快时,海拔效应变得不那么明显。3、尽管平流水分占主导地位,但相当一部分地表蒸发水会削弱观察到的海拔效应。4、主要来源是平流水分,表现为沿斜坡向下的反向气流,在研究区域引入了反海拔现象。
  • 【安捷伦】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安捷伦核酸/蛋白质质量控制产品从这些方面入手!
    针对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研究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病毒致病机理、疫苗及治疗药物等。在这个过程中,靶标样本的质量一如继往地决定了研究的最终成败及可靠性。无论是疫苗开发,抑或是核酸与细胞层面的致病机理研究,都离不开对蛋白质与核酸样本的质量控制。自动化电泳产品线控制靶标样本质量 针对新冠肺炎的研究争分夺秒,利用自动化的质量控制平台控制靶标样本质量可大大节省获取结果的时间,同时保障结果的准确性与重现性。安捷伦自动化电泳产品线可以快速对 DNA、RNA、蛋白质样本进行分析,获得包括浓度与分子量在内的数字化信息,并直观显示样本在电场下迁移形态的数字化图像信息,同时针对二代测序技术(NGS)等对核酸完整性程度依赖性高的应用,还提供以 0-10 的数值来直观反映样本完整性的参数,以实现对样本质量的快速且全面的评估(参见 RIN 值 与 DIN 值 )。一、助力测序文库的质量控制,缩短病毒基因测序时间在此次“战疫”中,基于二代测序技术(NGS)的宏基因组测序大大缩短获取病毒序列的时间,为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开发与病人的确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病毒变异的监测工作仍将持续、大规模地使用二代测序技术,甚至包括纳米孔测序技术和三代测序技术。无论采用何用技术,对测序文库的上机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最终结果可靠、问题可追溯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疫情仍旧不容乐观,研究人员面临着样本量激增、测序压力大、质控样本多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安捷伦 4200 TapeStation 中-高通量和 Fragment Analyzer 5300/5400 高-超高通量自动化核酸质控平台可以为新冠病毒文库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图 1. 利用 4200 TapeStation 系统对来源于肿瘤FFPE样本的最终上机前的二代测序文库进行质量控制,所得到的结果确认了全部 80 个样品和 6 个阳性对照样品的 DNA 文库均已成功制备。质控数据包括样本的浓度及分布、分子量及分布。二、缩短蛋白质检测与质控时间,加快抗体研发在抗体的研发过程中,对抗体蛋白的检测与质量控制必不可少。针对蛋白质分析,传统的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制胶过程繁琐、电泳时间长。安捷伦 2100 生物分析仪可以替代 SDS-PAGE 的工作,通过蛋白质分子量大小的变化查看蛋白质的糖基化,对抗原抗体等进行质量控制,并提供从考马斯亮蓝级到银染色级蛋白质含量和纯度的检测灵敏度。图 2. 在还原剂二硫苏糖醇 (DTT) 存在的条件下,使用 2100 生物分析仪系统配合 Protein 80 (P80)、Protein 230 (P230) 和高灵敏度 Protein 250 (HSP-250) 试剂盒对人骨髓瘤 IgG2 进行分析。所示为每种分析的代表性电泳图。在还原条件下,所采用的全部三种蛋白质分析均能够清晰分离 IgG2 的轻链 (LC)和重链 (HC)。P230 和 HSP-250 分析中均可观察到高分子量聚合物,而 P80 分析则分辨出与 IgG2 样品相关的低分子量(摩尔质量)杂质。 三、控制转录产物 RNA 的质量,确保下游分析的成功在病毒致病机理、机体免疫应答和信号通路调节的研究中,转录产物 RNA 的质量控制对下游分析的成败至关重要。安捷伦最早在 2100 生物分析仪上推出了 RNA 完整性参数 RIN 值(RNA Integrity Number),经过在全球 20 年的应用, RIN 值已成为业内公认的 RNA 完整性参数。安捷伦最新一代 TapeStation 核酸分析系统,不仅能够提供 RNA 完整性参数,更满足了样本数量变化大的实验室对通量灵活性的需求,可在单个样本检测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实现 1-96 个任意数量样本的检测。图 3. 4 组总 RNA 浓度相同(300 ng/μL)但质量(降解程度)不同的大鼠总RNA样本使用安捷伦 4200 TapeStation 系统分析。分析所得的 RIN 完整性当量RINe如胶图中所示。可以看到,RNA 的完整性随着 RINe 数值的降低在胶图与峰图中都呈现明显的递降。安捷伦自动化电泳产品线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通量与应用需求,应用类型包括:- 二代测序样本质控(样本片段化文库构建的各环节,以及终文库等的质控) - 三代测序的长片样本质控(测序前样本制备的各环节质控) - 常规片段分析(PCR 产物,酶切产物等) - 生物样本库(样本入库、出库,以及保存过程中的质控) - 基因分型( AFLP、RFLP、STR、SSR 等) 寡核苷酸大小与纯度分析 - 通过蛋白分子量大小的变化查看蛋白的糖基化,抗原抗体等的质控 分子光谱产品用于疫苗生产的质控环节 在疫苗研发及之后的生产过程中,安捷伦分子光谱产品可以帮助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做好核酸和蛋白质定量,保证生产率和准确性。其中,安捷伦 Cary 60 UV-Vis 和 Cary 630 FTIR 凭借其可靠性,已部署在全球众多制药 QA/QC 实验室中,并具有可选软件来满足中国数据完整性法规要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的常规仪器,主要用于测定核酸的纯度、含量以及蛋白质的含量,为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和生产提供质量保证。一、纯度检测核酸的最大吸收峰在 260 nm,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峰在 280 nm 处。纯的 RNA 样品,260 nm 与 280 nm 吸光度比值(A260/A280)为 2.0;纯的 DNA 样品,A260/A280 为 1.8,所以,A260/A280 可以作为 DNA、RNA 纯度检测的重要指标。核酸和蛋白质在 320 nm都没有吸收,在测试中,可以选择性的将 320 nm 的吸光度用于背景扣除。二、浓度检测对于标准样品来说,当 260 nm 处的吸光度值(A260)为 1 时,dsDNA 浓度约为 50μg/mL,ssDNA 浓度约为 37 μg/mL,RNA 浓度约为 40 μg/mL,寡核苷酸浓度约为 30 μg/mL(底物不同有差异)。据此,测定提纯后样品在 260 nm 处的吸光度值,可以计算出 RNA/DNA 的浓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快速得到样品在 190-1100 nm 范围内每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为试剂盒中 RNA 纯度和核酸浓度检测提供快速解决方案。图 4. 安捷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 次扫描 400 μL DNA 样品光谱图表 1. 安捷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 次测试 400 μL DNA 样品纯度和浓度图 5. Agilent Cary 3500 UV-Vis(左)和 Agilent Cary 630 FTIR(右)推荐阅读:1. 快速测定口罩中的环氧乙烷残留,让医务人员和大家更安心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20/news_521849.htm 2. 重要通知:疫情期间安捷伦售后服务安排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20/news_521419.htm3. 重要通知 :疫情期间安捷伦采购直通车 -- 网上订购耗材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20/news_521418.htm 关注“安捷伦视界”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