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仪器信息网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相关的解决方案。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相关的论坛

  • 马丁氏培养基的配制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分离真菌用的马丁氏(Martin)培养基配制,掌握对选择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并明确选择的原理。 二、基本原理 马丁氏培养基是一种用来分离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此培养基是由葡萄糖、蛋白胨、KH2PO4、MgSO4•7H2O、孟加拉红(玫瑰红,Rose Bengal)和链霉素等组成。其中葡萄糖主要作为碳源,蛋白胨主要作为氮源,KH2PO4和MgSO4•7H2O作为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钾、磷和镁离子。而孟加拉红和链霉素主要是细菌和放线菌的抑制剂,对真菌无抑制作用,因而真菌在这种培养基上可以得到优势生长,从而达到分离真菌的目的。 马丁氏培养基配方如下: KH2PO4 1g MgSO4•7H2O 0.5g 蛋白胨 5g 葡萄糖 10g 琼脂 15—20g 水 1000ml pH 自然 此培养液1000ml加1%孟加拉红水溶液3.3ml。临用时每100ml培养基中加1%链霉素液0.3ml。 三、器材 KH2PO4,MgSO4•7H2O,蛋白胨,葡萄糖,琼脂,孟加拉红,链霉素; 试管,三角烧瓶,量筒,玻棒,培养基分装器,扭力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四、操作步骤 1.称量和溶化 按培养基配方,准确称取各成分,并将各成分依次溶化在少于所需要的水量中。待各成分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到所需体积。再将孟加拉红配成1%的溶液,在1000ml培养液中加入1%的孟加拉红溶液3.3ml,混匀后,加入琼脂加热溶化(方法同实验十九)。 2.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与实验十九相同。 3.链霉素的加入 由于链霉素受热容易分解,所以临用时,将培养基溶化后待温度降至45℃左右时才能加入。可先将链霉素配成1%的溶液,在100ml培养基中加1%链霉素液0.3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μg。

  • 问:常用菌种及培养基英文对照

    问:常用菌种及培养基英文对照答:Bacillus 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pumilus 短小芽胞杆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 Micrococcus luteus藤黄微球菌 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杆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啤酒酵母菌 Candida albicans 白色念珠菌 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 Salmonella paratyphi B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 Coliform 大肠菌群 Clostridium 梭菌 Nutrient agar 营养琼脂培养基 Rose Bengal agar Sodium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Nutrient broth medium营养肉汤培养基 Thioglycollate medium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Martin medium modified 改良马丁培养基 Bile salt lactose enrichment 胆盐乳糖培养基 0.1% peptone water medium 0.1% 蛋白胨水 pH 7.0 sodium chloride peptone buffer 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Lactose bile salt fermentation medium 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

  • 沙氏琼脂培养基(SDA)

    沙氏琼脂培养基(SDA)用途:用于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GB/T 16294—2010)用法:取上述成分除琼脂,混合,微热溶解,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5.6 ±0.2,假如琼脂,加热融化后,分装,灭菌,冷却至约60℃,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倾注约20ml至无菌平皿(¢90mm3 )中。加盖后在室温放至凝固。平皿培养及保存: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宜在2℃-8℃保存,一般以一周为宜或按厂商提供的标准执行。采用适宜方法在平皿上做好培养基的名称、制备日期记录的标记。

  • 【求助】营养琼脂培养基灭菌有部分后长菌?

    上周五灭菌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一周天后一瓶长菌了?咋回事?请教高手帮忙。 我按照厂家说明书上要求配置和灭菌,115℃灭菌30分钟,灭菌完后等待冷凝了,放在4℃的冰箱中,每次微波炉加热熔化后使用都废弃,这几次实验时,偶尔出现异常现象,查找污染原因,稀释剂没问题,最后拿剩下的两瓶未使用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其中一瓶长菌了,我真不晓得咋回事? 配制培养基那一周做过菌液配制,但是所有的玻璃容器都灭菌的,除了装营养琼脂培养基的瓶子,觉得只是倒培养基,应该不会被菌种污染,所以没有灭菌。一直配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锥形瓶都是这几个瓶子。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我按照厂家说明书上要求配置和灭菌,115℃灭菌30分钟,灭菌完后等待冷凝了,放在4℃的冰箱中,都没有发生过培养基长菌。

  • 【求助】pH对培养基中琼脂凝固的影响

    我在做微生物培养基时,要求先高压灭菌再调pH到3.7左右,好像说是琼脂在低酸度的情况下不宜凝固,但是我把调过酸的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培养基只是pH升高了一点点,但是还是可以凝固的?我想问哈如果我把酸度调低点在高压灭菌,最后倒平板,不知与先灭菌再调pH有啥区别?

  • KF链球菌琼脂培养基的灭菌

    KF链球菌琼脂培养基[img]http://img.foodmate.net/bbs/static/image/smiley/default/cry.gif[/img] 称取本品71.5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L,搅拌加热煮沸溶解,勿高压灭菌,冷至50度左右,倾注无菌培养皿.那么请教各位大侠那这个培养基如何灭菌,是否可以直接将过滤好的滤膜放入培养基中培养.

  • 【分享】不同厂家生产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对菌落计数结果的影响

    [color=#c001cb][size=4][color=#000000][back=rgb(245, 100, 254)] 去年下半年做了些实验,把实验数据和各位交流一下.由于食品菌落总数[/back][back=rgb(245, 100, 254)]测定[/back][back=rgb(245, 100, 254)]已改用平板计数琼脂,水质,公共场所等样品还是用原来的营养琼脂,因此内容有点滞后,仅供参考,举一反三吧![/back][back=rgb(245, 100, 254)] 先说一下结论:营养琼脂[/back][back=rgb(245, 100, 254)]质量[/back][back=rgb(245, 100, 254)],样品本身的菌相及其细菌损伤状态是影响菌落总数结果的三个重要因素。[/back][back=rgb(245, 100, 254)] 再说一下[/back][back=rgb(245, 100, 254)]讨论[/back][back=rgb(245, 100, 254)]:[/back][back=rgb(245, 100, 254)] 速冻食品和鸡精在[/back][back=rgb(245, 100, 254)]生产[/back][back=rgb(245, 100, 254)]过程中分别经过冷冻和干燥处理,河水中的细菌则遭受紫外线照射等,导致这三类样品中不同程度地含有损伤的活菌,即亚致死性损伤细菌。由于不同类别的样品菌相构成不一样,加上引起细菌损伤的因素不同,导致细菌损伤的数量、部位和程度不同。因此,不同类别样品中存在的损伤性细菌具有各自相应的特点,对营养琼脂[/back][back=rgb(245, 100, 254)]培养基[/back][back=rgb(245, 100, 254)]的营养要求和理化指标等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此次实验结果也表明:三类存在损伤性细菌的样品分别在某一种不同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没有一种营养琼脂培养基能满足各类样品中细菌的最佳生长要求。[/back][back=rgb(245, 100, 254)] 损伤性细菌已引起国际普遍关注。几乎所有各种食品[/back][back=rgb(245, 100, 254)]加工[/back][back=rgb(245, 100, 254)]过程,均可引起食品中细菌遭受损伤。对于含有损伤性细菌的样品,所得样品的菌落计数,以及[/back][back=rgb(245, 100, 254)]卫生[/back][back=rgb(245, 100, 254)]指标菌和致病菌的[/back][back=rgb(245, 100, 254)]检测[/back][back=rgb(245, 100, 254)],若不考虑受伤细菌因素并探讨其相应有效的[/back][back=rgb(245, 100, 254)]检验[/back][back=rgb(245, 100, 254)]方法,则取得的结果将有脱离实际的危险 。SN/T1538.1-2005《培养基制备指南第一部分:[/back][back=rgb(245, 100, 254)]实验室[/back][back=rgb(245, 100, 254)]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中也明确指出:如果食品中含有受损的[/back][back=rgb(245, 100, 254)]微生物[/back][back=rgb(245, 100, 254)]细胞,还应考虑培养基在受损[/back][back=rgb(245, 100, 254)]微生物[/back][back=rgb(245, 100, 254)]恢复方面的适用性。而不同厂家生产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所含有的营养成份存在较大差异,对损伤细菌具有的恢复能力不同。同时,培养基中可能含有的抑制损伤细菌生长的因素不同,如PH值等,对损伤细菌生长的影响较大。可见,对营养琼脂质量和性能进行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到检测样品的菌相及可能存在的损伤性细菌等因素。仅仅采用单一的、处于正常生长状态的标准菌株来评价营养琼脂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back][/color][back=rgb(245, 100, 254)][color=#000000] 此次实验中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对不同类别样品菌落总数结果计算计数分值,其中三种培养基的计数总分值较高,并且比较接近,分别为77、74、69.5,可以认为这三家厂家生产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总体质量接近,适宜多数细菌生长。而有一种培养基对各类样品的计数分值均非常低,提示该厂家生产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对细菌的生长存在较大的影响[/color]。[/back][/size][/color]

  • 培养基结核杆菌的固体培养基

    培养结核杆菌的培养基,从性状上分主要有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流体培养基、固液双相培养基等类型,这些培养基各有特点。  1.1 固体培养基 最常用的是罗氏(Lownstein-Jenson,L-J)培养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他的还有小川辰次(Tatsujiogawa)鸡蛋培养基和Middle brook 7H10、7H11等琼脂培养基等。在固体培养基中,由于可以直接观察菌落的形态并可做鉴别用,因此常用于临床标本的分离培养、鉴别、保存菌种及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等方面,缺点是结核菌生长缓慢。  1.2 液体培养基 常用的有苏通(Sauton)培养基、Middle brook 7H9等液体培养基。结核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能够更广泛的接触营养成分,因此在液体中生长相对较快,主要在液体表面生长,搅动时下沉至管底,可获得大量的结核杆菌。主要缺点是:在对临床标本的收集、采样、运输方面有不利的一面;不能根据肉眼观察菌落形态;培养基污染机会多,影响结核杆菌的生长,污染时不易与结核杆菌鉴别,需涂片染色镜检判断结核杆菌是否生长。  1.3 半流体培养基 改良苏通半流体琼脂培养基是一种人工综合培养基,基质透明,呈半流体状态,生长的结核杆菌形成白色颗粒状菌落悬浮于培养基中段,便于观察。  1.4 固液双向培养基 Septi-Check AFB双相培养基是国外应用较早的一种培养基,采用BD专利式封闭式固液双相一体化培养基设计。液相为Middle brook 7H9分枝杆菌专用增菌培养基,可迅速繁殖分枝杆菌,固相为3种固体培养基平面:Middle brook 7H11和改良的L-J培养基用于及时将增菌肉汤内分枝杆菌进行分离纯化以获得单个菌落,巧克力琼脂用于早期发现污染菌,避免时间浪费。由于有液相作为基础,因此结核杆菌生长较快,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基。国内有用平菇制备的平菇双相培养基是利用平菇浸出液为基础,加小牛血清、琼脂等成分而配制的一种培养基,根据琼脂的量不同制成液相、固相培养基。在国内应用较少,主要特点是成本低,制备简单,适合于基层使用,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真菌培养基

    真菌培养基培养基真菌培养基的成分有碳源、氮源和其他营养物质。葡萄糖提供碳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尿素、氨基酸和其他化合物提供氮源。1.普通培养基(1)改良沙氏琼脂、多选择沙氏琼脂(Sabouraud dextrose agar , SDA): 含有放线菌酮和氯霉素,放线菌酮可抑制腐生性真菌(多数可能为条件致病菌),氯霉素可抑制大多数细菌(并非所有细菌) 。放线菌酮也抑制新型隐球菌、一些念珠菌、烟曲霉等。(2)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 PDA) : 天然培养基。(3)脑心浸膏琼脂 临床常用脑心浸膏琼脂(brain-heart infusion agar , BHI) 分离深部真菌、双相真菌如皮炎芽生菌等,也可以在其中加入抗生素和血液制品。(4) 抑制性霉菌琼脂(inhibitory mold agar , IMA ) : 含有氯毒素,可抑制细菌的生长,是用于临床真菌培养标本初次增菌的理想培养基,常用于筛选放线菌酣敏感的真菌,如隐球菌、组织胞浆菌和接合菌等。2. 选择培养基(1)咖啡酸琼脂(CAA) : 用于鉴定新型隐球菌。由于该菌含有靛酚氧化酶,在CAA 培养基中菌落呈黑色。CAA 培养基对光敏感,应避光保存。(2) 鸟食琼脂(BA) : 用于从痰等标本中分离新型隐球菌。新型隐球菌在培养基上产生棕黑色色素,但是其他隐球菌在延长培养时也可产生色素。其他真菌也可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但不产生色素。(3) KT 培养基:由吐温、蛋白、烟酸和0.3 %水解酪蛋白氨基酸组成,用于皮炎芽生菌转相(为酵母相)培养时使用。(4) Kelley 琼脂:用于皮炎芽生菌( B. dermatitidis) 转相(为酵母相)时使用。(5) CHROM 琼脂: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是一种用于鉴定培养念珠菌的培养基,不同念珠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显不同颜色。

  • 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

    01糖发酵管:包括蔗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水杨苷发酵管等等02 ONPG培养基:现常配制成现成的生化管03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 04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MR和VP试验用) 05克氏柠檬酸盐培养基 06丙二酸钠培养基 07葡葡糖铵培养基 08 Hugh-Leifson培养基(O/F试验用) 09 马尿酸钠培养基 10营养明胶 11苯丙氨酸培养基 12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13蛋白胨水(靛基质试验用) 14 硫酸亚铁琼脂(硫化氢试验用) 15 尿素琼脂 16 氰化钾(KCN)培养基 17 氧化酶试验 18 硝酸盐培养基 19 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 20 过氧化氢酶试验 21 过氧化物酶试验 22 磷酸盐缓冲液 23明胶磷酸盐缓冲液 24 乳酸-苯酚溶液 25 肉浸液肉汤 26肉浸液琼脂 27牛肉(或牛心)消化汤 28血消化汤 29豆粉琼脂 30血琼脂 31营养琼脂 32营养肉汤 33 乳糖胆盐发酵管 34乳糖发酵管 35 EC肉汤 36 缓冲蛋白胨水(BP) 37 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MM) 38 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 39 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换用方法) 40 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 41 GN增菌液 42 肠道菌增菌肉汤 43 亚硫酸铋琼脂(BS) 44 DHL琼脂 45 HE琼脂 46 SS琼脂 47 WS琼脂 48 麦康凯琼脂 49 伊红美蓝琼脂(EMB) 50三糖铁琼脂(TSI) 51 三糖铁琼脂(换用方法) 52 克氏双糖铁琼脂(KI) 53 克氏双糖铁琼脂(换用方法) 54 葡萄糖半固体发酵管 55 5%乳糖发酵管 56 CAYE培养基 57 Honda氏产毒肉汤 58 Elek氏培养基(毒素测定用) 59 氯化镁孔雀绿羧苄青霉素培养基 60 胰蛋白胨水 61 Rustigian氏尿素培养液 62 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 63 氯化钠蔗糖琼脂 64 嗜盐菌选择性琼脂 65 3.5%氯化钠三糖铁琼脂 66 氯化钠血琼脂 67 3.5%氯化钠生化试验培养基 68 改良磷酸盐缓冲液(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专用) 69 CIN-1培养基 70 嗜盐性试验培养基

  • 经常用到的微生物培养基

    01糖发酵管:包括蔗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水杨苷发酵管等等02 ONPG培养基:现常配制成现成的生化管03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 04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MR和VP试验用) 05克氏柠檬酸盐培养基 06丙二酸钠培养基 07葡葡糖铵培养基 08 Hugh-Leifson培养基(O/F试验用) 09 马尿酸钠培养基 10营养明胶 11苯丙氨酸培养基 12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13蛋白胨水(靛基质试验用) 14 硫酸亚铁琼脂(硫化氢试验用) 15 尿素琼脂 16 氰化钾(KCN)培养基 17 氧化酶试验 18 硝酸盐培养基 19 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 20 过氧化氢酶试验 21 过氧化物酶试验 22 磷酸盐缓冲液 23明胶磷酸盐缓冲液 24 乳酸-苯酚溶液 25 肉浸液肉汤 26肉浸液琼脂 27牛肉(或牛心)消化汤 28血消化汤 29豆粉琼脂 30血琼脂 31营养琼脂 32营养肉汤 33 乳糖胆盐发酵管 34乳糖发酵管 35 EC肉汤 36 缓冲蛋白胨水(BP) 37 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MM) 38 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 39 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换用方法) 40 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 41 GN增菌液 42 肠道菌增菌肉汤 43 亚硫酸铋琼脂(BS) 44 DHL琼脂 45 HE琼脂 46 SS琼脂 47 WS琼脂 48 麦康凯琼脂 49 伊红美蓝琼脂(EMB) 50三糖铁琼脂(TSI) 51 三糖铁琼脂(换用方法) 52 克氏双糖铁琼脂(KI) 53 克氏双糖铁琼脂(换用方法) 54 葡萄糖半固体发酵管 55 5%乳糖发酵管 56 CAYE培养基 57 Honda氏产毒肉汤 58 Elek氏培养基(毒素测定用) 59 氯化镁孔雀绿羧苄青霉素培养基 60 胰蛋白胨水 61 Rustigian氏尿素培养液 62 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 63 氯化钠蔗糖琼脂 64 嗜盐菌选择性琼脂 65 3.5%氯化钠三糖铁琼脂 66 氯化钠血琼脂 67 3.5%氯化钠生化试验培养基 68 改良磷酸盐缓冲液(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专用) 69 CIN-1培养基 70 嗜盐性试验培养基

  • 蜡样芽孢杆菌显色培养基

    蜡样芽孢杆菌显色培养基

    蜡样芽孢杆菌显色培养基Bacillus cereus Chromogenic Medium用途:用于蜡样芽孢杆菌的显色培养,蜡样芽孢杆菌显蓝绿色蜡样芽孢杆菌显色培养基是青岛海博生物公司改良的培养基,用于食品、水、乳制品和肉制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蜡样芽孢杆菌显蓝绿色且菌落比较大,苏云金芽孢杆菌显蓝绿色,李斯特氏菌显深蓝色,菌落比较小,其它菌显黄色或无色,革兰氏阴性菌被抑制。 成份 (g/L) 特殊营养物质41.9 显色剂 0.5 抑菌成份 0.6琼脂 15.0 pH 7.0 ± 0.2 25 ℃ 此配方可以进行改良或增加营养成份以获得最佳的结果。 注意 此培养基仅供实验室使用。 用法 称取本品 11.6g 加入2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并不停搅拌,煮沸不要超过1分钟。冷却至45-50℃时,倾入无菌平皿,备用。 贮存 制备好的平板可保存 2-5 天,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干燥培养基应放置于阴暗干燥处, 保存温度 2-8 ℃,注意避光保存。 失效 干燥培养基超过保质期、结块和颜色变化都不能使用。 操作步骤 1、按国家标准、SN标准、FDA标准或其它方法制备样品液; 2、样品液在30±1℃增菌培养18-24小时; 3、取增菌液划线接种于蜡样芽孢杆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30±1℃培养18~24h。蜡样芽孢杆菌典型菌落为蓝绿色且菌落比较大。若24小时没有出现典型菌落,可延长培养至48小时。 4、对可疑蜡样芽孢杆菌可划线接种到营养琼脂平板上,30±1℃培养18-24小时,挑取单菌落做蜡样芽孢杆菌全套生化试验(本公司有生化鉴定管套装SHBG09 7种x2套/盒*5盒)

  • 【资料】传递窗验证方案

    Validation protocol of the delivery windows编号Code: 版本Version: 编写Prepared by: 日期Date:审 核 人 日 期 Reviewed by Data批准Approved by: 日期Date:变更记录Change Log版本号Version 变更描叙Description 变更细节Section changed 批准日期Release Date目 录Contents1 简介 42 实施计划 43 验证小组成员 44 仪器及用具 45 菌株和培养基 56 安装确认 57 运行确认 58 性能确认 69 再验证 810 修改事项 811 相关SOP 812 附件 81 简介传递窗是一种洁净室的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小件物品的传递,以减少洁净室的开门次数,使洁净室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传递窗内安装有紫外灯,物品经紫外线照射消毒后进入洁净区。紫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波长190~350nm,其中以253.7nm的杀菌力最强,可使DNA链上相邻嘧啶碱基之间形成二聚体,抑制DNA的复制,导致突变或死亡。紫外线的杀菌力与紫外线强度、照射时间、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本方案包括该设备的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等内容。在确认过程中出现任何偏差,必须及时解决偏差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确认。实施内容 时间安排安装确认 运行确认 性能确认 2 实施计划3 验证小组成员部门 姓名 职 责QA 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批准 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审核QC 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审核,指导和监督方案的实施 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起草,参加方案的实施 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审核,协助方案的实施4 仪器及用具 名称 型号或规格 校验单位 校验编号 有效期细菌培养箱 GNP-9270型 广州市计量所 霉菌培养箱 SHP-150型 广州市计量所 数显式温湿度计 DWS508D 广州市计量所 紫外线强度测定仪 TN-2254 广州市计量所 净化工作台 HS-1300-V型 —— —— ——电动混匀器 G560E —— —— ——移液器 0.5~10ul 移液器 100~1000ul 5 菌株和培养基名称 批号 生产厂家营养琼脂培养基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 金黄色葡萄球 枯草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6 安装确认由供应商技术人员作为主要安装人员,工程部人员协助安装。安装过程中对装置及其工作状态进行检查。若确认过程中发现因为紫外灯管不符合要求而造成偏差,工程部人员负责紫外灯管的申购与更换。将安装确认结果记录于附件1和附件2。确认项目 描 叙工作环境确认 传递窗应安装在非洁净区(培养室)与洁净区(洁净走廊)之间。 非洁净区温度应为18℃~27℃;相对湿度应为40%~80%。电源确认 设备的电源应正确连接,工作电源:AC (220±22)V。装置确认 确认紫外灯管功率。 紫外灯管应正常,无损坏,匹配,紧密连接。 传递窗侧门垫圈应配套、密合、完好。 传递窗内部与紫外灯管表面应清洁,表面无尘土。 传递窗内表面材质应为不锈钢,平整光洁耐磨。备件 确认是否有相同型号规格的紫外灯管备用。7 运行确认运行确认在安装确认之后进行,若安装确认出现偏差,须在解决偏差之后进行。通过对传递窗进行试运行,以证明设备各项技术参数和功能能达到本公司设定要求。将运行确认结果记录于附件3和附件4。7.1 SOP确认:确认是否有传递窗使用的SOP,作为传递窗使用操作的技术支持与指导。验证全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此SOP对传递窗进行操作。7.2 设备操作功能确认:逐项确认各项操作功能,结果均应符合要求。7.3 互锁确认: 两侧门设有互锁装置,确保两侧门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7.4 辐照强度测定:开启紫外灯5min后,用中心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强度测定仪在灯管下方垂直中心操作面处测量其辐照度值(uW/cm2)。普通型或低臭氧型直管紫外灯,新灯管的辐照度值应为:功率10W,≥65 uW/cm2 ;功率15W,≥145 uW/cm2 。使用中的灯管其辐照度值:功率10W,≥45 uW/cm2 ;功率15W,≥100 uW/cm2 ,低于此值者应予以更换。7.5 紫外强度分布:开启紫外灯5min后,在传递窗底部测量中央及四角5个位置的紫外线强度(uW/cm2),确定紫外线强度最弱位置。以紫外线强度最弱位置达到所需照射剂量的时间作为消毒合格时间。 洁净区非洁净区8 性能确认确认紫外灯对细菌及其芽孢和真菌的杀灭效果。性能确认在运行确认之后进行,若运行确认出现偏差,须在偏差解决之后进行。8.1 培养基的制备8.1.1 营养琼脂培养基配方:营养琼脂培养基粉 31.0g纯化水 1000ml 配制:称取营养琼脂培养基粉置适宜容器中,按配方比例加入纯化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7.1±0.2,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21℃×15分钟。 8.1.2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配方: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粉 42.0g纯化水 1000ml 配制:称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粉,按配方比例加入纯化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6.4±0.2,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15℃×20分钟。8.1.3 营养肉汤培养基配方:营养肉汤培养基 20g纯化水 1000ml 配制:称取营养肉汤培养基20克,加1000ml纯化水,加热溶解,加热至沸,冷却至常温,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21℃×15分钟。8.1.4 改良马丁培养基配方:改良马丁培养基粉 28.0g纯化水 1000ml 配制:称取改良马丁培养基粉,按配方比例加入纯化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6.4±0.2,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15℃×20分钟。8.2 菌悬液的制备8.2.1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23~28℃培养18~24小时。8.1.1 细菌芽孢悬液的制备:8.1.1.1 取枯草芽孢杆菌增菌液适量至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使菌液布满营养琼脂培养基 斜面,30~35℃培养5~7天。用接种环取菌样少许涂于玻片上,固定后以改良芽孢染色法染色,并在显微镜(油镜)下进行镜检。当芽孢形成率达95%以上时,即可进行以下处理。否则,应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直至达到上述芽孢形成率后再进行以下处理。8.1.1.2 取适量无菌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以L棒轻轻推刮下菌苔。吸出第一批洗下 的菌悬液,再取适量无菌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重复洗菌一遍。将第一和第二批洗下的菌悬液集中于一含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烧瓶内,振摇5min,打碎菌块,使成均匀的芽孢悬液。8.1.1.3 将芽孢液放于80℃水浴中10min(或

  • 培养基配制时的质量控制

    (1)容器:配制和分装培养基的烧瓶、平皿或试管等器材应为中性,无酸、碱抑制物残留,平皿底部要平,以免琼脂厚薄不一,影响药敏试验结果。(2)成分来源:各种成分来源可靠,不含对目的菌生长有抑制的物质。特殊要求的培养基,如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 试验),除加入葡萄糖外,不能含有其他糖类,指示剂不能用乙醇溶液,避免O/F试验的假阳性。培养基配制用水应是蒸馏水。(3)pH值调整:根据培养基的不同要求调整pH 值,控制在要求范围的±0.2之内。应当注意,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后其pH 值降低0.1~0.2,故矫正时应比实际需要p H值高0.1~0.2。(4)灭菌:根据培养基所含成分及配制数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灭菌方式,既要达到灭菌效果,又不破坏培养基成分。一般对稳定的培养基,如MH琼脂、营养琼脂可用高压灭菌,即121℃15min ;而含糖的培养基则以108℃灭菌为好,以防止糖类破坏。不耐高热的物质如血清、牛乳等,可采用间隙灭菌法灭菌。(5)分装:根据使用的目的和要求决定分装量。分装培养基所用的平皿、试管要求清洁,不残留酸碱;制备平板培养基时,操作台要水平,以避免琼脂平板厚薄不一,同时确保无菌操作。

  • 【求助】培养基 TSA

    最近要购买培养基,有一种遇到一点问题,和大家讨论一下。2010版药典中新增试剂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和对方沟通时却说TSA代表的是胰酪胨大豆琼脂培养基,搞晕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种培养基。同一种培养基往往有好几种名字,不同的药典名称不一样吧,现在就比较头大这个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药典中这样写的: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配方:酪蛋白胰酵消化物 15g大豆粉木瓜蛋白酶消化物 5g氯化钠 5g琼脂 5g纯化水 1000mlPH值 7.3±0.2我查到的胰酪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配方:胰酪蛋白胨 15g/l大豆蛋白胨 5g/l氯化钠 5g/l琼脂 5g/lPH 7.3 ±0.2综合以上请各位帮我分析一下是不是一种培养基?

  • 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以下为常规方法,如配方中有特殊规定或要求,以配方为第一依据。1.根据配方,计算各种营养成分用量。一般药品可用普通药物天平称量,用量少的药品,可按比例配成高浓度溶液,再按所需量用移液管吸取。称好的药品放入玻璃烧杯或搪瓷杯中。2.在另一容器中将所需量的水(一般可用自来水,有特殊要求时需用蒸馏水)加热,取全量的1/3左右倒入放药品的容器中,用玻璃棒搅拌,待药品全溶后,再将其余热水全部倒入。3.若配制固体培养基,则称取1.5~2%的琼脂放入已溶化的营养液中,继续加热至琼脂全部溶解。加热中随时搅拌,防止溢出或糊底。烧糊的培养基营养物质破坏,并产生有毒物质,不宜再用。4.待溶化的培养基稍冷却后,按配方要求调整pH值。先取10毫升培养基装入试管中,用pH试纸测其自然pH,再用1%NaOH(或1%HCl)调至所需pH,根据用量计算,换用10%NaOH(或10%HCl)调整所配全量培养基的pH。加碱(或酸)溶液时,应边滴加边搅拌,至应加量将近用完时,再次测试,最后调至要求的pH值。5.配好的培养基,根据需要趁热分装至试管或锥形瓶中。分装需用漏斗,以免琼脂粘在管口或瓶口上。装瓶量一般为瓶容量的1/3~1/2;装试管一般为试管高度的1/5~1/4,以免灭菌时培养基上溢,粘湿棉塞。6.用预先制好的棉塞塞住管口或瓶口。棉塞既有利于通气,又有滤菌作用,故松紧、大小应适当,以免使用时影响操作(如图)。最后用牛皮纸或报纸包住棉塞,扎紧在瓶颈或试管上方,以免灭菌时水蒸汽沾湿棉塞或脱落。7.灭菌后取出的固体培养基,根据需要可将试管立即斜放,冷凝后即成斜面培养基,用于菌种扩大培养及保藏;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凝后即制成平板培养基,可用于菌种的分离、鉴定等。液体培养基冷却后可直接根据需要接入菌种

  • 关于培养基

    请教一个小白问题:实验需要半固体培养基,能否在直接购买来干粉培养基(肉汤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琼脂?琼脂的加入会改变培养基的Ph值吗?

  • 求药典集中常见培养基原理

    求MUG(荧光、靛基质)、四硫磺酸钠亮绿基础培养基、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胆盐硫乳琼脂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三糖铁琼脂培养基,谢谢啦!

  • 酵母培养基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了解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学习和掌握麦芽汁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二、基本原理 麦芽汁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被广泛用于培养酵母菌和霉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有时也可用于培养放线菌。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也是培养酵母菌及霉菌的一种优良培养基。察氏培养基主要用于培养霉菌观察形态用。麦芽汁培养基为天然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二者均为半合成培养基,而察氏培养基则为合成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中出现的自然pH系指培养基不经酸、碱调节而自然呈现的pH。 三、实验材料 (一) 药品 葡萄搪、蔗糖、NaN03、K2HP04、KCl、MgSO4·7H2O,FeS04、琼脂。   (二) 仪器 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   (三) 玻璃器皿 移液管、试管、锥形瓶、烧杯、量筒、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四) 其他物品 药匙、pH试纸、称量纸、记号笔、棉花、纱布、线绳、塑料试管盖、牛皮纸、报纸、新鲜麦芽汁、黄豆芽、马铃薯等。四、实验内容 (一) 麦芽汁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新鲜麦芽汁一般为10-15波林。 2.配制方法 (1) 用水将大麦或小麦洗净,用水浸泡6-12h,置于15℃阴凉处发芽,上盖纱布,每日早、中、晚淋水一次,待麦芽伸长至麦粒的两倍时,让其停止发芽,晒干或烘干,研磨成麦芽粉,贮存备用。   (2) 取一份麦芽粉加四份水,在65℃水浴锅中保温3-4h,使其自行糖化,直至糖化完全(检查方法是取0.5ml的糖化液,加2滴碘液,如无蓝色出现,即表示糖化完全)。   (3) 糖化液用4-6层纱布过滤,滤液如仍混浊,可用鸡蛋清澄清(用一个鸡蛋清,加水20 ml,调匀至生泡沫,倒入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再过滤)。   (4) 用波美比重计检测糖化液中糖浓度,将滤液用水稀释到10-15波林,调pH至6.4。如当地有啤酒厂,可用未经发酵,未加酒花的新鲜麦芽汁,加水稀释到10-15波林后使用。   (5) 如配固体麦芽汁培养基时,加入2%琼脂,加热融化,补充失水。   (6) 分装、加塞、包扎。   (7) 高压蒸汽灭菌 100 Pa灭菌20 min。 (二)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成分   马铃薯   20g   葡萄糖   2 g   琼脂    1.5-2g   水     100ml   自然pH  2.配制方法  (1) 配制20%马铃薯浸汁 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80℃浸泡lh,用纱布过滤,然后补足失水至所需体积。100 Pa灭菌20 min。即成20%马铃薯浸汁,贮存备用。   (2) 配制时,按每100 ml马铃薯浸汁加入2g葡萄糖,加热煮沸后加入2g琼脂,继续加热融化并补足失水。   (3) 分装、加塞、包扎。   (4) 高压蒸汽灭菌 100 Pa灭菌20 min。 (三)豆芽汁葡萄糟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黄豆芽   10g   葡萄糖   5g   琼脂    1.5-2g   水     100ml   自然pH   2.配制方法  (1) 称新鲜黄豆芽10g,置于烧杯中,再加入100 ml水,小火煮沸30 min,用纱布过滤,补足失水,即制成10%豆芽汁。   (2) 配制时,按每100 ml10%豆芽汁加入5g葡萄糖,煮沸后加入2 g琼脂,继续加热融化,补足失水。   (3) 分装、加塞、包扎。   (4) 高压蒸汽灭菌 100 Pa灭菌20 min。(四)察氏(czapck)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成分   蔗糖       3g   NaN03     0.3g   K2HP04     0.1g   KCl        0.05g   MgSO4·7H2O  0.05 g   FeS04      0.001 g   琼脂      1.5-2g   蒸馏水     100ml   自然pH   2.配制方法  (1) 称量及溶化 量取所需水量约2/3左右加入到烧杯中,分别称取蔗糖、NaNO3 、K2HP04 、KCl、MgSO4。依次逐一加入水中溶解。按每100 ml培养基加入1ml 0.1%的FeS04溶液。   (2) 定容 候药品全部溶解后,将溶液倒入量筒中,加水至所需体积。   (3) 加琼脂 加入所需量琼脂,加热融化,补足失水。   (4) 分装、加塞、包扎。   (5) 高压蒸汽灭菌 100 Pa灭菌20 min。

  • 培养基的分类

    (一)按培养基用途分 1.营养培养基。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常用以牛肉浸粉、蛋白胨、氯化钠为基础,也可增加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如血液等。琼脂是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以支撑细菌的生长形态形成菌落,它对细菌无营养价值。 2.增菌运送培养基。将可疑标本接种于运送培养基中。增菌培养基为液体,是扩大培养的手段,也是细菌生化反应的主要培养方法。 3.选择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或化学物质,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助于需要的细菌生长,或通过指示剂颜色变化分离鉴别细菌。 4.特殊培养基。包括厌氧培养基及其他(抗生素效价测定和药敏试验)培养基。 (二)按培养基物理性状分 1.液体培养基。将营养物质溶解于液体中,调整pH灭菌后即为液体培养基。常用于细菌增菌或观察细菌的生化反应。 2.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3~15g/L琼脂,溶化后凝固成固体培养基。制成平皿,用于分离培养、活菌计数、选择培养、药敏试验。固体培养基可在试管中制成斜面用于菌种传代和短期保存。 3.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5g/L琼脂。用于细菌动力观察和菌种保存

  • 用固体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培养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colony)。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lawn)。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大多数细菌、酵母菌、以及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采用适宜的平板分离法很容易得到纯培养。所谓平板,即培养平板(culture plate)的简称,它是指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盛固体培养基的平皿。这方法包括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固体培养基用琼脂或其它凝胶物质固化的培养基,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形成的菌落便于移植。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这种由Kock建立的采用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的技术简便易行,100多年来一直是各种菌种分离的最常用手段。   1. 稀释倒平板法(pour plate method)  先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无菌水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2. 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  由于将含菌材料先加到还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而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更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其做法是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3. 平板划线法(streak plate method)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4. 稀释摇管法(dilution shake culture method)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严格厌氧菌有它特殊的地方。如果该微生物暴露于空气中不立即死亡,可以采用通常的方法制备平板,然后置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培养,容器中的氧气可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清除。对于那些对氧气更为敏感的厌氧性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则可采用稀释摇管培养法进行,它是稀释倒平板法的一种变通形式* 。先将一系列盛无菌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加热使琼脂熔化后冷却并保持在50℃左右,将待分离的材料用这些试管进行梯度稀释,试管迅速摇动均匀,冷凝后,在琼脂柱表面倾倒一层灭菌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的混合物,将培养基和空气隔开。培养后,菌落形成在琼脂柱的中间。进行单菌落的挑取和移植,需先用一只灭菌针将液体石蜡--石蜡盖取出,再用一只毛细管插入琼脂和管壁之间,吹入无菌无氧气体,将琼脂柱吸出,置放在培养皿中,用无菌刀将琼脂柱切成薄片进行观察和菌落的移植。

  • 【分享】SDA培养基配方

    [配法] 麦芽糖40g,蛋白胨10g,琼脂20g,蒸馏水1L。 (本培养基如不加入琼脂,即为沙保罗液体培养基) 将上述成分溶于水,加热溶解,调pH至6.0±0.2,分装三角瓶或试管中,118℃灭菌15min,倾注平板或置斜面,无菌试验后备用。注:⑴ 本培养基如不加入琼脂,即为沙保罗液体培养基,供真菌及念珠菌的增菌培养用。⑵ 增加氯霉素0.05~0.125mg/ml或放线菌酮0.5mg/ml,可抑制细菌和污染的霉菌及隐球菌生长。此二种药均耐热,可直接加入培养基内高压灭菌。⑶ 添加酵母浸膏5mg/ml,可促进皮肤癣菌生长。增加维生素B 0.1mg/ml,可促进紫色癣菌和断发癣菌生长。⑷ 将麦芽糖减少到20g/L,为沙保罗20g/L麦芽糖琼脂培养基,可供诱导真菌产生孢子用。⑸ 该培养基呈酸性,应提高20%的琼脂用量。

  • 培养基灵敏度测试

    用于菌数计数的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促菌生长(灵敏度)检查的方法:对每个不同批号的脱水培养基均应进行灵敏度检查(促菌生长检查)。取预先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平皿3~5个,用表面涂布法每块平板表面接种30~100个试验菌,同时用已知质量保证的同型号培养基平皿3~5个(如较著名的如MERCK,DIFICOL,青岛海博产品)做对照试验,待培养基表面的菌液被琼脂培养基吸干或风干后,将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的使用温度下培养48~72小时,(也可采用浇碟法进行)取出培养后的平皿点计菌落数。样品培养基上的微生物数量应不得低于对照培养基上微生物生长数量的70%。否则,需重新检查,或该培养基被视为不符合促生长要求。

  •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分装方法;2、掌握各种实验室灭菌方法及技术。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三、实验材料 1、器皿及材料 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分装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养皿及培养皿盒、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酒精灯、棉花、线绳、牛皮纸或报纸、纱布、乳胶管、电炉、灭菌锅、干燥箱。 2、药品试剂 蛋白胨、牛肉膏、NaCl、K2HPO4、琼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麦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计、磷酸铵、5%NaOH溶液、5%HCl溶液。 3、流程 称药品→溶解→调pH值→融化琼脂→过滤分装→包扎标记→灭菌→摆斜面或倒平板。 四、实验步骤 1 培养基的制备 1.1 称量药品 根据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称取各种药品,放入适当大小的烧杯中,琼脂不要加入。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1.2 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约占总量的1/2)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在放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以防液体溢出。待各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淀粉,则先将淀粉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并在火上加热搅拌,然后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 1.3 调节pH 根据培养基对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调至所需pH。测定pH可用pH试纸或酸度计等。 1.4 溶化琼脂 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须加入一定量琼脂。琼脂加入后,置电炉上一面搅拌一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融化后才能停止搅拌,并补足水分(水需预热)。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1.5 过滤分装 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污染。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固体分装装量为管高的1/5,半固体分装试管一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分装三角瓶,其装量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1.6 包扎标记 培养基分装后加好棉塞或试管帽,再包上一层防潮纸,用棉绳系好。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 1.7 灭菌 上述培养基应按培养基配方中规定的条件及时进行灭菌。普通培养基为121℃20min,以保证灭菌效果和不损伤培养基的有效成份。培养基经灭菌后,如需要作斜面固体培养基,则灭菌后立即摆放成斜面,斜面长度一般以不超过试管长度的1/2为宜;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垂直冷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1.8 倒平板 将需倒平板的培养基,于水浴锅中冷却到45~50℃,立刻倒平板。2、灭菌方法 灭菌是指杀死或消灭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灭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学灭菌法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物理方法的一种,即加热灭菌。 加热灭菌包括湿热和干热灭菌两种。通过加热使菌体内 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蛋白质的凝固变性与其自身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温度越低。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因为在湿热情况下,菌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同时湿热的穿透力强,可增加灭菌效力。 2.1 湿热灭菌 煮沸消毒法 :注射器和解剖器械等均可采用此法。先将注射器等用纱布包好,然后放进煮沸消毒器内加水煮沸。对于细菌的营养体煮沸约15~30min,对于芽孢则需煮沸约1~2h。 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用途广,效率高,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的沸点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当蒸汽压力达到1.05kg/cm2时,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121℃,经15~3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传染性标本和工作服等都可应用此法灭菌。 2.2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加水:打开灭菌锅盖,向锅内加水到水位线。立式消毒锅最好用已煮开过的水,以便减少水垢在锅内的积存。注意水要加够,防止灭菌过程中干锅。 装料、加盖:灭菌材料放好后,关闭灭菌器盖,采用对角式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旋,使蒸汽锅密闭,勿使漏气。 排气:打开排气口(也叫放气阀)。用电炉加热,待水煮沸后,水蒸气和空气一起从排气孔排出,当有大量蒸汽排出时,维持5min,使锅内冷空气完全排净。 升压、保压和降压:当锅内冷空气排净时,即可关闭排气阀,压力开始上升。当压力上升至所需压力时,控制电压以维持恒温,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待时间达到要求(一般培养基和器皿灭菌控制在121℃,2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降至接近“0”时,打开放气阀。注意不能过早过急地排气,否则会由于瓶内压力下降的速度比锅内慢而造成瓶内液体冲出容器之外。 灭菌后的培养基空白培养:灭菌后的培养基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经24h培养无菌生长,可保存备用;斜面培养基取出后,立即摆成斜面后空白培养;半固体的培养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后,空白培养。 2.2 干热灭菌法 通过使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叫干热灭菌。一般是把待灭菌的物品包装就绪后,放入电烘箱中烘烤,即加热至160~170℃维持1~2h。 干热灭菌法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的灭菌。凡带有胶皮的物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等都不能用此法灭菌。 2.2.1 灭菌前的准备 玻璃器皿等在灭菌前必须经正确包裹和加塞,以保证玻璃器皿于灭菌后不被外界杂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纸包扎或装在金属平皿筒内;三角瓶在棉塞与瓶口外再包以厚纸,用棉绳以活结扎紧,以防灭菌后瓶口被外部杂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别针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轻轻捅入管口,松紧必须适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纤维统一通过火焰烧去,灭菌时将吸管装入金属管筒内进行灭菌,也可用纸条斜着从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头端的纸卷捏扁并拧几下,再将包好的吸管集中灭菌。 2.2.2 干燥箱灭菌 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干燥烘箱内,注意不要摆放太密,以免妨碍空气流通;不得使器皿与烘箱的内层底板直接接触。将烘箱的温度升至160~170℃并恒温1~2h,注意勿使温度过高,超过170℃,器皿外包裹的纸张、棉花会被烤焦燃烧。如果是为了烤干玻璃器皿,温度为120℃持续30分钟即可。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打开箱门,取出物品,否则玻璃器皿会因骤冷而爆裂。 用此法灭菌时,绝不能用油、蜡纸包扎物品。 [/siz

  • 【分享】基础知识--培养基

    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有的培养基还含有抗菌素和色素。  按所用原料不同,可分为两类:应用肉汤、马铃薯汁等天然成分配制的,称为天然培养基;应用化学药品配成并标明成分的,称为合成培养基或综合培养基。化学试剂中的培养基,大多为合成培养基。由于液体培养基不易长期保管,现在均改制成粉末。培养基由于配制的原料不同,使用要求不同,而贮存保管方面也稍有不同。一般培养基在受热、吸潮后,易被细菌污染或分解变质,因此一般培养基必须防潮、避光、阴凉处保存。对一些需严格灭菌的培养基(如组织培养基),较长时间的贮存,必须放在2~6。C的冰箱内。  常见培养基有:   1、细菌培养基   配方一 牛肉膏琼脂培养基   牛肉膏0.3克 ,蛋白胨1.0克,氯化钠 0.5克,琼脂1.5克,   水 100毫升   在烧杯内加水100毫升,放入牛肉膏、蛋白胨和氯化钠,用蜡笔在烧杯外作上记号后,放在火上加热。待烧杯内各组分溶解后,加入琼脂,不断搅拌以免粘底。等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用10%盐酸或10%的氢氧化钠调整pH值到7.2~7.6,分装在各个试管里,加棉花塞,用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   配方二 马铃薯培养基   取新鲜牛心(除去脂肪和血管)250克,用刀细细剁成肉末后,加入500毫升蒸馏水和5克蛋白胨。在烧杯上做好记号,煮沸,转用文火炖2小时。过滤,滤出的肉末干燥处理,滤液pH值调到7.5左右。每支试管内加入10毫升肉汤和少量碎末状的干牛心,灭菌,备用。   配方三 根瘤菌培养基   葡萄糖 10克 磷酸氢二钾 0.5克   碳酸钙 3克 硫酸镁 0.2克   酵母粉 0.4克 琼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1%结晶紫溶液 1毫升   先把琼脂加水煮沸溶解,然后分别加入其他组分,搅拌使溶解后,分装,灭菌,备用。   2、放线菌培养基   配方一 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2克 硝酸钾 0.1克   磷酸氢二钾 0.05克 氯化钠 0.05克   硫酸镁 0.05克 硫酸亚铁 0.001克   琼脂 2克 水 100毫升   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毫升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在烧杯外做好记号,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调整pH值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配方二 面粉琼脂培养基   面粉 60克 琼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把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加水到500毫升,放在文火上煮30分钟。另取500毫升水,放入琼脂,加热煮沸到溶解后,把两液调匀,补充水分,调整pH值到7.4,分装,灭菌,备用。   3、真菌培养基   配方一 萨市(Sabouraud’s)培养基   蛋白胨 10克 琼脂 20克   麦芽糖 40克 水 1000毫升   先把蛋白胨、琼脂加水后,加热,不断搅拌,待琼脂溶解后,加入40克麦芽糖(或葡萄糖),搅拌,使它溶解,然后分装,灭菌,备用。   本培养菌是培养许多种类真菌所常用的。   配方二 马铃薯糖琼脂培养基   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取20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半小时后,补足水分。在滤液中加入10克琼脂,煮沸溶解后加糖20克(用于培养霉菌的加入蔗糖,用于培养酵母菌的加入葡萄糖),补足水分,分装,灭菌,备用。   把这培养基的pH值调到7.2~7.4,配方中的糖,如用葡萄糖还可用来培养放线菌和芽孢杆菌。   配方三 黄豆芽汁培养基   黄豆芽 100克 琼脂 15克   葡萄糖 20克 水 1000毫升   洗净黄豆芽,加水煮沸30分钟。用纱布过滤,滤液中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后放入糖,搅拌使它溶解,补足水分到1000毫升,分装,灭菌,备用。   把这培养基的pH值调到7.2~7.4,可用来培养细菌和放线菌。   配方四 豌豆琼脂培养基   豌豆 80粒 琼脂 5克   水 200毫升   取80粒干豌豆加水,煮沸1小时,用纱布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琼脂,煮沸到溶解,分装,灭菌,备用。   4、食用菌菌种培养基   配方一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   20%马铃薯煮汁 1000毫升   蔗糖 20克 琼脂 18克   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后,切成小块。称取马铃薯小块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过滤。在滤汁中补足水分到1000毫升,即成20%马铃薯煮汁。在马铃薯煮汁中加入琼脂和蔗糖,煮沸,使它溶解后,补足水分,分装,灭菌,备用。使用该培养基对pH值要求不严格,可以不测定。   配方二 综合马铃薯培养基   20%马铃薯煮汁 1000 毫升   磷酸二氢钾 3克 硫酸镁 1.5克   葡萄糖 20克 维生素 10毫克   琼脂 18克   先配制20%马铃薯煮汁,方法同上。在煮汁中加入上述各种组分,加热溶解后补足水分,调整pH值到6。分装,灭菌,备用。该培养基用于培养和保存灵芝、平菇、香菇等食用菌菌种。   5.烟草的培养基   在植物组织培养时,通过调节IAA和CTK的比值能影响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或芽.CTK/IAA高时,愈伤组织分化芽   CTK/IAA低时,分化根 CTK/IAA比例适中维持愈伤组织不分化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