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病毒唑利巴韦林标准品

仪器信息网病毒唑利巴韦林标准品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病毒唑利巴韦林标准品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病毒唑利巴韦林标准品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病毒唑利巴韦林标准品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病毒唑利巴韦林标准品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病毒唑利巴韦林标准品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病毒唑利巴韦林标准品相关的解决方案。

病毒唑利巴韦林标准品相关的资讯

  • MAS-QuChERS-LCMSMS法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利巴韦林的快速检测
    一.背景: 被曝光违规喂食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品的&ldquo 速生鸡&rdquo 流入市场,对多家餐饮企业都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利巴韦林通常会抑制谷胱甘肽,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细胞膜,使氧的红血球细胞溶解,从而可能引起贫血,这也可能恶化已经存在的心脏疾病,另外经动物实验证明利巴韦林还有致畸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等。 鉴于利巴韦林会在动物组织中有残留,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开始禁止使用利巴韦林等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类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毒性疫病。我国对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利巴韦林残留含量的相关研究报道属于空白,也未曾制定或立项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上也无特定限量要求及相应检测方法。而且经多方面验证目前还没有准确合适的检测方法。 利巴韦林是弱碱性的极性小分子,易溶于水,所以本实验采用水和乙腈的混合溶液提取鸡肉中的利巴韦林。经实验证明,离子交换类填料对其吸附不稳定,所以本实验采用MAS-QuChERS方法进行净化处理,利用MAS填料直接吸附鸡肉提取液中的杂质,利用L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利巴韦林的快速检测方法。 化合物名称 英文名 结构式 CAS编号 利巴韦林 Ribavirin Granules 36791-04-5 二.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API 4000+质谱检测器,配液相色谱仪;高速离心机;涡旋振荡混合仪;超声波振荡器;氮气浓缩仪。 利巴韦林专用MAS净化管;利巴韦林标准品(纯度99%)。甲醇、乙腈 (色谱纯,博纳艾杰尔科技)、甲酸(色谱级)、实验用水为超纯水;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博纳艾杰尔科技);针式过滤器(0.22&mu m,直径13mm博纳艾杰尔科技)。 2.2 溶液的配制 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利巴韦林标准品适量,用超纯水溶解并定容配制成1mg/mL。 标准工作液:用超纯水稀释至合适浓度。 2.3 样品的提取和净化 酶解前处理方法:准确称取1g(精确至0.01g)均质好的鸡肉至 50 mL 离心管中,加入5mL10mmol/L乙酸铵溶液(pH=4.8)和20ul磷酸酯酶,涡旋混合2min,于37℃下酶解2h,取出冷却至室温,8000r/min离心5min,取全部上清液加入10ml乙腈,涡旋1min后8000r/min离心5min,取5mL上清液加入MAS净化管中,涡旋1min后8000r/min离心5min,取全部上清液于50℃氮气吹干后,用1mL水复溶过0.22&mu m滤膜,待测。 2.4 样品的检测 2.4.1 色谱条件 色谱柱:Venusil MP C18(2.1*150mm,5&mu m,100Å ); 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甲醇=95:5 流速:200&mu L/min; 柱温:30℃; 进样量:5&mu L; 2.4.2 质谱条件 电离模式:电喷雾电离正模式;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离子源温度(TEM):550℃,Curtian Gas: 10,Ion Source Gas 1: 70,Ion Source Gas 2:75 表1 质谱参数 化合物 保留时间/min Q1 Q3 Decluster Potential Collision Energy 利巴韦林 3.36 245.4 113.0 53 39 96.2 53 13 下划线表示定量离子 2.5 实验结果 2.5.1 方法线性关系和定量限 分别添加利巴韦林标准溶液至均质好的鸡肉中,使其形成浓度分别为5ug/kg、10ug/kg、20ug/kg、50ug/kg、100ug/kg的基质添加样品,在通过2.2所述方法提取净化后检测,以检测得到的峰面积,以样品添加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拟合其线性方程,按照S/N=10计算得到该方法的最低定量限。 物质名称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最低定量限(S/N=10) 利巴韦林 Y=2285.5x-1991.5 0.9984 5ug/kg 表2 线性和检出限 图1 10ug/kg标准品谱图 2.5.2 方法的稳定性 在均质好的鸡肉中添加利巴韦林标准品溶液使其形成10ug/kg的基质添加样品,按照上述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检测,按照测得的利巴韦林的出峰时间及峰面积的值计算该方法的稳定性。 表3 方法稳定性 编号 1 2 3 4 5 RSDn=5 ,% 保留时间(min) 3.43 3.41 3.43 3.413.39 0.49 峰面积 23384 21983 22346 23155 24198 1.39 图2 10ug/kg鸡肉加标谱图 2.5.3 准确度与精密度 以均质好的空白净化后溶液加标实验证明该方法基质对目标物检测存在影响,所以在实际样品检测过程中,以空白净化后溶液加标为基础计算样品添加的回收率。 分别在均质好的鸡肉中添加利巴韦林标准品溶液使其分别称为含有5ug/kg和20ug/kg的基质添加样品,按照上述方法净化、检测后,测得的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如下。 表4 基质添加实验结果与稳定性 添加浓度 1 2 3 RSDn=3 5ug/kg 78% 87% 95% 9.6% 20ug/kg 75% 70% 79% 6.0% 图3 鸡肉空白谱图 2.6 订货信息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货号 报价 利巴韦林MAS净化管 15mL,50/PK MS-LBWL01 980 Venusil MP C18 2.1*150mm,5&mu m,100Å VA951502-0 3300 针式过滤器PTFE 0.22&mu m,直径13mm,200/PK AS081320 800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5mL,100/pk ZSQ-5ML 90 乙腈 4L/瓶 AH015-4 330 甲醇 4L/瓶 AH230-4 120
  •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病毒病防控又有新发现
    植物病毒病严重危害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是农业生产中仅次于真菌的第二大类世界性植物病害。其中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十大植物病毒病害之一,其主要危害茄科、豆科和藜科等农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损失。PVY在植物体内绝对寄生性,植物体对其又缺乏完整有效的免疫系统,使PVY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的防治变得特别困难。目前,田间用于防治PVY的商品化药剂主要有氨基寡糖素、病毒唑和宁南霉素等,但是这些商品化的药剂仍不同程度的存在防治效果不够理想和防治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创制高效、绿色友好和作用机制独特的抗PVY活性药物分子,仍然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植物病毒的功能性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对于病毒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至关重要,参与病毒颗粒组装、病毒基因组保护、宿主细胞间运动和媒介传播等。因此,战略性地靶向PVY CP的抗病毒策略已经备受关注。然而,尽管许多抗病毒药物是基于PVY CP而设计或者是宣称其可能靶向CP,但这些药物具体是如何作用于 CP 来抑制病毒致病性的,在很大程度仍是未知的。2024年3月13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宋润江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博士生韦春乐作为第一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IF=15.1)发表了题为“Innovative Arylimidazole-Fused Phytovirucides via Carbene-Catalyzed [3+4] Cycloaddition: Locking Viral Cell-To-Cell Movement by Out-Competing Virus Capsid-Host Interactions”的文章,该研究通过氮杂环卡宾催化合成得到的手性苯并咪唑并二氮杂卓衍生物-3j (S)具有较好抗PVY活性,进一步机制研究揭示了小分子-3j (S)与PVY CPR¹⁹¹形成的氢键影响了PVY CP与NtCPIP蛋白之间的互作,进而影响PVY在宿主细胞间的移动从而实现对病毒侵染的抑制。 研究结果1、氮杂环卡宾催化高效合成手性的苯并咪唑并二氮杂卓衍生物作者以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1a和α-溴代肉桂醛2a作为模型反应对反应条件进行筛选,通过N-杂环卡宾(NHC)一步合成苯并咪唑并二氮杂卓衍生物3a。最终以NHC A作催化剂、碳酸钾作碱和THF作溶剂,在室温下反应12h,以优秀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得到目标化合物(图1)。在最优条件下对底物普适性进行研究,该反应在不同取代基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1a和不同取代基的α-溴代肉桂醛2a下反应都能以高收率和高对映选择性得到目标化合物(图2)。图1. 反应条件的优化图2. 底物的普适性研究2、苯并咪唑并二氮杂卓衍生物的抗PVY活性测试通过半叶枯斑法测试了所有苯并咪唑并二氮杂卓衍生物的目标化合物的抗PVY活性。测试的结果表明,部分苯并咪唑并二氮杂卓衍生物对PVY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j (S)(239、198和98 μg/mL)抗PVY的治疗、保护和钝化活性均优于对照药剂病毒唑(650、627和242 μg/mL),表现出最佳的抗PVY活性。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3j表现出了与手性构型相关的活性差异。其中,-3j (S)的活性优于其对映异构体-3j (R)以及外消旋体-3j (rac)。这意味着-3j (S) 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手性药物。表1. 目标化合物抗PVY活性的EC₅₀值 (μg/mL)3、潜在靶标位点的筛选和功能验证PVY CP是一个多功能的关键靶标蛋白,与病毒的细胞间移动、长距离移动和蚜虫的传播等密切相关,常常被作为潜在的靶标蛋白进行研究。活性小分子-3j (S)与PVY CP进行的分子对接表明,PVY CPR¹⁹¹和PVY CPN¹⁵¹可能是小分子-3j (S)作用于PVY CP的潜在靶标位点。作者通过原核表达分别纯化了野生型和突变型的PVY CP,并通过微量热涌动法测试了突变前后与小分子-3j (S)结合力的差异,验证了潜在的靶标位点。通过定点突变策略构建了突变的PVY CPR¹⁹¹A-GFP和PVY CPN¹⁵¹A-GFP侵染性克隆,在活体上对潜在的靶标位点进行验证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PVY CPN¹⁵¹位点对病毒的系统侵染几乎没有影响,而PVY CPR¹⁹¹位点病毒的系统侵染至关重要。图3. 潜在靶标位点的筛选与验证图4. 潜在的靶标位点的验证与功能分析为进一步解释PVY CPR¹⁹¹和PVY CPN¹⁵¹结合位点对PVY系统侵染的影响,作者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处理组浸润烟草后的胞间移动现象。结果表明,突变型PVY CPN¹⁵¹A-GFP的胞间移动效率与野生型PVY-GFP相当,而将PVY CPR¹⁹¹突变后,能破坏病毒的胞间移动。进一步验证小分子-3j (S)对病毒侵染影响的实验表明,与DMSO处理组后相比,经小分子-3j (S)处理后,PVY-GFP在本氏烟中的胞间移动效率和系统侵染显著受到抑制。图5. 潜在的靶标位点的验证与功能分析4、寄主关键蛋白的筛选和功能验证植物寄主因子对植物病毒的有效侵染至关重要,参与马铃薯Y病毒属的胞间移动同时与CP相互作用的寄主因子也被逐渐揭示。其中来自烟草的DnaJ样蛋白NtCPIPs,主要参与病毒的细胞间运动,并在与CP相互作用后导致PVY在宿主植物中的有效扩散。作者通过共免疫沉淀实验验证了寄主因子NtCPIP与野生型GFP-PVY CP和突变型GFP-PVY CPR¹⁹¹A蛋白的互作差异。同时,在烟草植株上过表达NtCPIP后,促进了PVY在烟草中的侵染。总的来说,实验的数据表明PVYR191A-GFP的胞间移动受阻可能是由于PVY CPR¹⁹¹A和NtCPIP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断,并且NtCPIP能有效促进病毒的胞间移动和系统侵染。图6. 潜在的靶标位点的验证与功能分析总结研究团队通过NHC催化[3+4]七元氮杂环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实现了手性苯并咪唑并二氮杂卓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以PVY为研究对象,通过半叶枯斑法从75个目标化合物中筛选出最佳抗PVY活性的苯并咪唑并二氮杂卓衍生物-3j (S),化合物-3j (S)抗PVY的治疗、保护和钝化活性均优于市售的对照药剂病毒唑,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初步的作用机制研究揭示了手性的活性小分子-3j (S)与PVY CPR¹⁹¹形成的氢键竞争性地阻碍了PVY CP与NtCPIP蛋白之间的正常互作,进而影响PVY病毒粒子在宿主植物细胞间的移动,导致植物中病毒的积累水平下降,从而实现对病毒侵染的抑制。总之,这项工作通过不对称催化与生物活性测试相结合发现了具有良好抗PVY活性的手性小分子,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揭示其分子机制,为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此工作部分结果近期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生韦春乐为论文第一作者。图7. 活性分子抑制PVY侵染可能的作用机制模式图
  • 中国计量院成功研制猴痘病毒假病毒标准物质
    日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成功研制出猴痘病毒野生型B6R基因和突变型F3L基因两种假病毒标准物质。这两种标准物质可用于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开发和性能确认、方法验证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其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明确了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在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标本中可检测出猴痘病毒核酸。 据了解,目前国内外尚无猴痘病毒假病毒标准物质。中国计量院此次推出的标准物质,通过使用满足计量学特性要求的制备方法、测量方法与计量器具,保证其量值的准确性与溯源性。这两种标准物质为猴痘病毒诊断结果提供“生物标尺”,从而有效降低“假阴性”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计量院采用数字PCR方法对猴痘病毒的B6R和F3L基因的拷贝数浓度进行定值。特性量为每管溶液中含有的猴痘病毒B6R基因或F3L基因的拷贝数浓度,具体量值见表1。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正在或已研发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国计量院此次推出的标准物质可作为测量标准,用于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开发和性能评价,也可为国产试剂盒出口提供溯源性支撑。
  • 中国计量院成功研制猴痘病毒假病毒标准物质
    日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成功研制出猴痘病毒野生型B6R基因和突变型F3L基因两种假病毒标准物质。这两种标准物质可用于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开发和性能确认、方法验证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其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明确了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在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标本中可检测出猴痘病毒核酸。据了解,目前国内外尚无猴痘病毒假病毒标准物质。中国计量院此次推出的标准物质,通过使用满足计量学特性要求的制备方法、测量方法与计量器具,保证其量值的准确性与溯源性。这两种标准物质为猴痘病毒诊断结果提供“生物标尺”,从而为有效降低“假阴性”提供技术支撑。中国计量院采用数字PCR方法对猴痘病毒的B6R和F3L基因的拷贝数浓度进行定值。特性量为每管溶液中含有的猴痘病毒B6R基因或F3L基因的拷贝数浓度,具体量值见表1。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正在或已研发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国计量院此次推出的标准物质可作为测量标准,用于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开发和性能评价,也可为国产试剂盒出口提供溯源性支撑。
  • 中药抗“疫”:莪术油注射液协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背景介绍: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国家医疗救治主管部门陆续发布多个针对COVID-19的诊疗方案。 strong 莪术油及其制剂在抗病毒、治疗肺纤维化等方面的疗效已被多项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所证实,推测在COVID-19的临床治疗中可试用莪术油注射液,特别是治疗肺间质改变造成的肺纤维化、促进止泻、减少患者发热时间等。 /strong 此外,与抗病毒、抗生素等临床配伍使用的经验提示,莪术油注射液可用于减少COVID-19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引发性肝损伤,提高治疗效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在协同治疗COVID-19中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呈现全球蔓延之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该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为潜伏期1~14 d,一般为3~7 d。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胸部影像学的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造成肺间质改变,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我国首例COVID-19病例遗体解剖报告称:尸体检验肉眼所见与影像学改变分布情况相符合,即与肉眼所见肺泡灰白色病灶对应,提示COVID-19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后病变仍聚焦于肺部,肺部有纤维化及实变,但严重程度小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其他脏器损伤尚证据不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鉴于SARS-CoV-2和SARS在分类序列和引起疾病临床症状上均具有相似性,并且2003年SARS病毒感染康复患者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肺部病变,推测COVID-19患者康复后也会有肺部遗症、肝心遗症和心理遗症。同时,在温州COVID-19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临床专家发现患者在康复且核酸转阴后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肺间质改变。因此,如何在临床治疗中阻断肺间质改变,避免肺纤维化,尤为重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莪术油系从莪术Rhizoma CurcumaeCurcuma 中提取所得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有莪术醇、莪术二酮、榄香烯等。临床多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妇科炎症、小儿呼吸道疾病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本文通过对莪术油及其制剂在抗病毒、治疗肺纤维化等方面的众多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报道进行梳理,结合SARS-CoV-2自身病理学特征、现有临床诊疗报道和患者遗体病理解剖等特点,初步探索莪术油及其制剂协同治疗COVID-19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科学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莪术油及其制剂概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莪术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Ling、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或蓬莪术C. phaeocaulis Val. 的干燥根茎,其性温,味辛、苦,归肺、肝、脾经,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效。莪术油系从莪术中提取得到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有莪术醇、莪术二酮、莪术烯醇、异莪术烯醇、吉马酮、榄香烯、姜黄素等,最早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莪术油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抗病原体、增强免疫力等,以及广泛的临床应用,包括小儿呼吸道疾病、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肠炎、妇科炎症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采用现代制药技术精制而成的莪术油注射液,其原药材为温莪术,原料药为莪术油,辅料为聚山梨酯80。临床适应证为“用于病毒引起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小儿病毒性肺炎 消化道溃疡,甲型病毒性肝炎,小儿病毒性肠炎及病毒性心肌炎、脑炎等”。虽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研究,20世纪90年代获准生产,2002年7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但受原料药限制,莪术油注射液目前仅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2019年销售量近160万支。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占比最多,分别为46.40%、21.71% 其次为病毒性感冒、病毒性脑炎、肺炎、病毒性肠炎、疱疹性咽颊炎、腮腺炎,占比为1%~7%。迄今累计销售额逾1.2亿元,数百万患者获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莪术油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0.3%[8-9],包括变态反应、呼吸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等,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过敏样反应、胸闷、过敏性休克、血压降低、脉搏微弱等。儿童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这与其在儿科应用较广泛、儿童脏器尚未发育成熟等有关,但不良反应消除速度快、预后好,长期使用也未见对主要脏器的明显损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莪术油注射液用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病毒和抗生素类药物,但应注意控制静脉滴注速度,并在使用前对患者进行过敏反应测试。现有针对莪术油注射液提高稳定性和降低溶血性风险的研究结果提示,后续可通过改变莪术油注射液的配方等,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综上所述,莪术油与其制剂莪术油注射液在临床治疗用途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莪术油及其制剂治疗COVID-19的可行性分析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治疗炎症反应的可行性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魏海明团队研究发现在SARS-CoV-2感染后,CD4+ T细胞被迅速激活,成为致病性Th1细胞,并产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同时诱导炎症CD14+和CD16+以及单核细胞的白细胞介素-6(IL-6)的高表达,加速炎症的产生。这些过多又异常的免疫细胞可能大量进入肺循环,进而破坏免疫环境导致肺功能损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莪术油有活血祛癖之效,临床多用于治疗痈疽肿毒等症,结合现有研究,推测莪术油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消炎的功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莪术油发挥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下调由脂多糖(LPS)诱导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和IL-6水平,通过减少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从而产生抗炎活性 以及通过抑制TNF-α、Toll样受体2(TLR2)mRNA、可溶性钙结合(S100B)蛋白表达从而发挥抗炎疗效。此外,莪术油中的莪术二酮、姜黄素等单体化合物等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IL-1β、IL-6及TNF-α等蛋白分子的高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直接作用于SARS-CoV-2的可行性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临床上通过观察7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者发现,莪术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A1和A2有直接灭活作用。莪术油能使H1N1病毒蛋白的表达和RNA合成均受到抑制,从而抑制H1N1病毒的复制。通过体内实验发现,莪术油还可以减少由H1N1引起的肺损伤以及血清和全血细胞中的病毒载量,以及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内病毒数量,这进一步证明了莪术油能抑制病毒复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已上市品种莪术油注射液多年临床使用结果显示,其可有效影响病毒的侵入和复制 可抑制病毒核蛋白(NP)表达、减少病毒粒子 对呼吸综合症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杀灭或阻断作用 对流感甲型病毒、柯萨奇病毒B3、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型等有抑制作用 可以迅速缓解病毒性肺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缩短患者病程,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2003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临床团队研究了SARS中医药介入治疗效果,研究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SARS憋喘期病情平稳时,配合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改善显著,且时间较早,重症患者病死率低。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根据最新研究,在早期从5名武汉COVID-19患者体内获得的5例SARS-CoV-2基因组基本上一致,通过对其保守的7个非结构蛋白进行对比,发现SARS-CoV-2属于SARS相关病毒(SAR-Sr-CoV),并与SARS具有高度同源性。莪术油注射液在SARS病例中有过临床应用,故推测对于SARS-CoV-2也有药效。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的最新临床观察性研究(浙江大学应急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20XGZX029)结果则显示,莪术油注射液可有效改善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咳嗽等症状,促进肺部病灶吸收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治疗肺纤维化的可行性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根据国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诊断标准中可以总结出,SARS-CoV-2感染患者肺部间质改变易导致肺纤维化,从而导致呼吸窘迫甚至衰竭[38],而肺纤维化病变的发展可以作为判断COVID-19患者病情的发展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莪术油中的莪术醇可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表达,缓解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莪术醇还可通过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减少DNA复制,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分泌胶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莪术与三棱联合用药能有效降低大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同时减少肺组织细胞过度凋亡,从而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莪术与黄芪联合用药时能显著抑制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抑制TGF-β1及TGF-β1 mRNA的表达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治疗发热与腹泻的可行性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莪术油治疗病毒引起的发热和腹泻,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的活性,其次其活血化瘀、改善肠道微循环的作用可促进受损上皮细胞的再生,进而促进肠道对水和电解质的回吸收,治疗腹泻 以及通过增加巨噬及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治疗发热。莪术油退热、止泻作用良好,在临床上已经有很多成功使用莪术油注射液治疗的病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袁洞君等研究发现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时,莪术油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76.0%),同时莪术油注射液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利巴韦林治疗组。莪术油注射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发现治疗组患儿喘憋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X线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lt 0.05),并且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8、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lt 0.05)。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张玉玲取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病61例,用莪术油注射液治疗后,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病毒唑,总有效率为68.96%)。单晓英等对100例秋季腹泻患儿除用常规治疗(使用利巴韦林抗病毒,通过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及口服微生态制剂和黏膜保护剂等综合治疗),还加用莪术油静滴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6%。周云兰用莪术油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治疗160例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P& lt 0.01)对照组总有效率(77.5%)。郭仲田将莪术油注射液用于160名患者进行腹泻治疗,结果显示5 d内治疗组与对照组退热、止吐、止泻、脱水纠正的例数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此方法用于婴幼儿腹泻治疗同样有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上述研究提示,对于病毒性肺炎引起的发热,莪术油及其制剂的退热效果好于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常规药物,并兼有治疗腹泻等作用。因此可以考虑用于有发热、腹泻等症状的COVID-19患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与其他治疗药物合用的可行性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在2003年SARS爆发期间,医院采用大剂量激素疗法,虽然保住了患者的性命,但大多数患者发生了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在此次COVID-19疫情中针对炎症的治疗方面,最初诊疗方案中也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据统计在128例COVID-19患者中仅有45%的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未收到预期效果,表明糖皮质激素可用于COVID-19的治疗证据有限。虽然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肺部炎症渗出,但也可能导致病毒清除延迟,最终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同期使用中药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无股骨头坏死等不良反应。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莪术油及其制剂莪术油注射液单独使用时可治疗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与抗生素、抗病毒药联合使用能提高这些药物单独使用时的疗效,且与大部分抗生素都能配伍。莪术油注射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因子水平 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115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组(P& lt 0.05)[66] 联合抗生素头孢唑啉钠治疗病毒性肺病,能缩短体温恢复正常、喘憋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咳嗽缓解时间。这些研究说明,莪术油注射液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用时,除协同增效外,还能提高总有效率,减少喘憋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X线恢复正常时间等。推测莪术油注射液对人感染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如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都将有所改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莪术油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抗病毒和抗生素类药物,因此合理使用莪术油注射液,还能降低其他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量,减少药物毒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提升免疫力并保护肝脏的可行性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COVID-19患者机体本身有炎性反应,而病毒会引起胆汁淤积,由此进一步激发的炎性反应可能造成肝损伤,甚至引发细胞因子风暴。此外,COVID-19患者在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由于缺氧时引发炎症因子进一步的释放,也会引起肝损伤。然而目前针对COVID-19的治疗药物如利巴韦林、糖皮质激素等,均会引起一定程度的肝损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多项研究证明,莪术对多种肝脏疾病肝纤维化、乙型肝炎、肝癌有治疗作用。莪术油中的莪术醇可以抑制Ras同源基因-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Rho-ROCK)信号通路,达到抗肝纤维化的效果 莪术油可通过下调TGF-β1、转录激活因子2(Smad2)、转录激活因子3(Smad3)蛋白和mRNA表达来减轻血瘀证肝纤维化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 或通过下调瘦素诱导活化的大鼠肝星形细胞(HSC)中锌指蛋白1(Gli1)的表达,参与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并能通过下调Gli1的表达而下调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抑制HSC活化与增殖,从而抑制肝纤维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Diao等研究分析了2019年12月—2020年1月在武汉2家医院住院的522名COVID-19患者的住院数据中T细胞、CD4+、CD8+ T细胞和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结果表明,COVID-19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60岁以上)和需要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的患者,T细胞、CD4+和CD8+ T细胞总数显著减少。T细胞数与血清IL-6、IL-10和TNF-α浓度呈负相关,疾病衰退期患者的IL-6、IL-10和TNF-α浓度有所下降,T细胞计数恢复。莪术油可以通过下调Fas/Fas L通路,使得TLR2、TLR4蛋白和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Raf)蛋白表达下调,导致相关因子TGF-β1以及IL-10等的表达下调,起到免疫增强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的可行性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自COVID-19暴发以来,临床针对其各种症状进行差异化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除直接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外,还配合其他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有效退热、止泻以及保护肺器官以防发生肺纤维化损伤。根据现有临床研究报道,COVID-19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严重时可见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S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中医认为COVID-19属于疫戾之气的范畴,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以“瘀”贯穿疾病始终,因实邪阻滞,经脉不畅,气血不通,而至“瘀”。莪术具有活血化瘀之效,活血化瘀主要是针对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引起血液的运行瘀滞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血液循环瘀阻,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基础,而胸闷、呼吸困难是肺部纤维化的表现形式。中药以疗效佳、毒副作用低体现其优势。针对本病的病机,在COVID-19治疗中可减轻患者肺部纤维化程度,从而提高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关于COVID-19的病灶,多数中医专家认为在肺,如王玉光教授认为“湿毒”是COVID-19的病理核心,病灶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指出本病的主要病位在肺,胃肠道的症状仅是一个兼证。各省市自治区诊疗方案将COVID-19归属于疫病范畴,病灶在肺,可累及脾胃,为感受疫戾之气所致。肺纤维化的病机复杂、变化多端,临床治疗以辨证治疗为主,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扶正祛邪、软坚散结、宣肺涤痰、清热解毒、宽胸理气等治疗方法。而这次感染SARS-CoV-2的患者,其病情发展都较为迅速,使得身体极度虚弱,按照《难经》中“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理论,此时应该先补脾,再健肺。中药莪术归肝、脾、肺经,《本草经疏》《药品化义》《萃金裘本草述录》和《汤液本草》等医学著作认为莪术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益气之效,能够同时补气健脾,强健肺气。《中国药典》2015年版也载明其功能主治为“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等。因此,采用现代工艺提取温莪术挥发油并精制而成的莪术油注射液,可避免中药传统口服给药方式起效慢、有效成分利用率低等不足,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快速到达因SARS-CoV-2感染的病理部位,及时发挥药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结语与展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自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主管部门积极鼓励中医药疗法的介入,临床上通过“强化中西医结合”切实缩短了病程,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疫病无疑是一大肯定。中医根据疾病的演变,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此次针对COVID-19的诊疗,除探究其成因,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型,并跟西医的分型对比衔接,做到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如中医初期寒湿郁肺证对应西医临床轻型,此时可应用麻杏石甘汤 重症期内闭外脱对应临床危重型,推荐使用醒脑静注射液。中西医在临床诊疗上精准协同,有助于深入认识COVID-19,优化诊疗方案,增强用药的精准度,从而全面提升临床救治效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莪术油注射液治疗COVID-19同时具备中医理论和现代化研究成果依据,推测其在促进患者退热、加速止泻、减少肺纤维化、提升免疫力及改善患者肝功能上将有积极作用,并可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协同作用,如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药物毒性 联合利巴韦林、奥司他韦降低药物毒性缩短退热时间并治疗因疾病引起的腹泻 对于初期COVID-19患者,可强健肺气,防止其向中期、重症期发展,可实现中医“治未病”初衷 对于处于重症期的患者可配合其他药物在抗病毒的同时治疗肺纤维化 对处于身体恢复期的人能补气健脾,助益身体机能恢复和提高免疫力,防止再次感染,为解决此次疫情中“肺疾”问题新增一味良药。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性研究,获得更多统计学数据后,科学辨证施治。此外,莪术油注射液源于中药材温莪术,其原料药莪术油成分亦较复杂,生产工艺、原药材和辅料的质量等都可能影响到制剂质量。因此,未来要加强原料药莪术油物质基础研究,建立多指标检测方法,控制其化学成分、杂质成分的含量,提高莪术油注射液质量标准 保障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在目前仍然是受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而注射液能在患者昏迷不能吞咽时使用成为它的一个优势。因此,使用中药注射液进行临床治疗前应对其进行充分的安全性测试,使用时应做到完全遵守医嘱,杜绝滥用。同时寻找新的注射液配方,如载药脂肪乳,以及筛查中药注射液中能起到治疗的成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成分复杂而导致的安全性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随着越来越多中药、中成药及其治疗方案的融入,中医药在抗击COVID-19疫情期间的作用和价值得以进一步发挥。通过梳理莪术油注射液对抗COVID-19多个方面的可行性,以期为后续临床验证性试验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挖掘莪术油注射液抗SARS-CoV-2的机制提供基础信息,加快其获准临床应用速度,从而为我国快速打赢这次疫情保卫战做出应有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p p br/ /p
  • 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2013年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国家药典委员会于2013年3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药典》三部2015年版病毒疫苗专题讨论会。药典委员会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国家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相关负责人、中检院、药品审评中心有关专家、药典会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病毒性疫苗相关生产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药典》三部2015年版病毒类制品新增各论起草稿以及相关标准提高课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相关意见和建议经我委将整理汇总后将提交病毒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和确定。请各有关单位关注会议讨论内容,并结合具体品种开展相关工作,及时提交相关资料。   一、《中国药典》三部2015年版病毒类制品新增各论起草稿讨论   (一)黄热减毒活疫苗   1. 毒种检定项下增订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和外源性禽腺病毒检测 主种子批猴体神经毒力检查在嗜内脏性试验的基础上增订嗜神经性试验。相关要求参照WHO技术指南执行,生产企业应参照WHO相关要求开展方法学的研究和验证。   2.病毒原液(未加入稳定剂)检定项下增订蛋白质含量测定,由生产企业建立方法并测定多批制品,汇总检测结果提出蛋白质含量限度建议,报送我委后提交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审议。   3. 种子批病毒滴定同时采用蚀斑法(PFU)和小鼠法检测, 中间品和成品病毒滴定检测采用PFU法   4. 中检院与相关生产单位开展协作研究,采用WHO黄热减毒活疫苗国际标准品建立我国黄热疫苗国家标准品 同时应研究确定效力测定国际单位(IU)与蚀斑单位(PFU) 相关性。   (二) 水痘减毒活疫苗   1. 建议生产用毒种项下各级种子批毒种代次规定为“各级种子批代次应按批准的执行,工作种子批传一代制备疫苗”   2. 建议毒种检定项下猴体神经毒力试验仅限主种子批进行, 工作种子批免做   3. 制造项下病毒培养温度建议规定为 “适宜的温度培养适宜的时间”   4. 毒种检定项下关于增订工作种子批 “病毒外源因子检查”,并建议作为病毒减毒活疫苗共性问题,提交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审定后作出统一规定   二、 病毒类制品相关标准提高课题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试验(ELISA)的建立   课题协作单位长春生研所初步完成了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试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的建立,并就检测试剂的制备、精确性、特异性以及稳定性等初步验证情况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就进一步完善方法学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1. 进一步开展佐剂解离前后检测值的对比研究,以评价佐剂解离对检测方法的影响   2. 进一步完善检测试剂盒的稳定性研究 由中检院牵头组织相关生产企业对该方法的扩大验证   4. 关于检测试剂是否需要同时对两个型的病毒进行鉴别需提交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进一步讨论确定。   (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   建议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牵头将成都所、武汉所和兰州所委托中检院开展的猴体神经毒力研究结果及总结报告予以汇总并提出具体修订建议,尽快反馈我委后提交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审议并确定。   对于成都所研究结果中接种高剂量(毒种病毒量超过6.6 lg PFU/ml)试验组猴体神经组织细胞出现病变的情况应予以高度关注, 并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三)、 宿主细胞蛋白标准品制备方案讨论   根据药典委员会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2012年第二次会议提出关于建立宿主细胞蛋白(HCP)参考品,以及完善HCP残留量测定方法的意见,经进一步讨论,建议采用收取细胞培养上清和裂解细胞蛋白混合后进行定量,经标化后制备HCP检测参考品。中检院将根据上述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确定相关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标准相关问题的讨论   (一)关于灭活剂β-丙内酯对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和安全性的相关影响   基于1987年巴斯德公司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因β-丙内酯导致人血白蛋白变性致疫苗接种后过敏反应发生的报道,本次会议就进一步完善人用狂犬病疫苗及相关产品病毒灭活工艺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如下建议:   1.生产企业加强人用狂犬病疫苗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监测,并对接种后出现过敏反应与使用β-丙内酯导致人血白蛋白改变所致的相关性进行调查   2.生产企业进一步开展完善生产工艺的研究,包括在病毒培养过程中取消人血白蛋白稳定剂的工艺改进研究 比较纯化前灭活与纯化后灭活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影响,为优化生产工艺提供相关依据   (二)基于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关于《中国药典》三部2015年版病毒类制品遴选的意见,强调《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将不再收载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和地鼠肾细胞)(液体剂型), 以鼓励和推动相关生产企业加快产品工艺优化、开展冻干制剂的工艺研究。   四、麻腮风减毒活疫苗生产用人二倍体细胞管理相关问题   建议相关单位对已批准的生产用人二倍体细胞延长代次用于病毒疫苗生产开展相关研究。有关MRC5细胞株的限定代次的具体修订意见, 提交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审定。
  • 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假病毒弱阳性口腔粘液基质标准物质,重现临检样本全过程
    2021年6月4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假病毒弱阳性口腔粘液基质标准物质(高浓度和低浓度)。▲规格:200μL/管(研制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最常见的样品为咽拭子,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以口腔粘液为基质的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检测标准物质。通过模拟临床检验咽拭子样本的基质和病毒浓度,可最大限度地重现新冠病毒核酸临检样本检测过程,对咽拭子样品从RNA提取至核酸扩增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质控,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实验室的弱阳性和位于灰区的检测结果提供判定参考,满足了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的要求,并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性能验证。该标准物质是采用重量法,将NIM-RM520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假病毒核糖核酸标准物质添加到人工模拟的口腔粘液基质中制备而得。将重量法配制值作为标准物质ORF1ab基因和N基因的标准值。资源来源于:中国计量科学院。
  • 中国计量院成功研发新冠病毒核酸标准物质
    p   日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计量院”)前沿中心生命科学计量团队成功研发了高低两种浓度水平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并通过专家鉴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250e45e4-9343-41ae-90e4-b148f9d6c6f8.jpg" title=" 20200220picture1_450.jpg" alt=" 20200220picture1_450.jpg" / /p p   两种标准物质均为体外转录RNA,目标基因范围涵盖已公布的新冠病毒3个主要基因:核壳蛋白N基因全长、包膜蛋白E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1ab (ORF1ab)基因片段(基因组坐标:14911-15910) 量值为N、E和ORF1ab基因的拷贝数浓度。 /p p   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采用中国计量院前期已研究建立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数字PCR绝对定量方法。数字PCR定量方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测量核酸的参考方法,可直接测量RNA拷贝数,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直接溯源至自然单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已被批准为国家标准物质(编号: GBW(E)091089和GBW(E)091090),此标准物质为二级标准物质,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开发、检测试剂盒质量控制与评价,以及测量结果的量值溯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a2fc7ca4-2ba4-45d1-b85d-ebe87109d7f3.jpg" title=" 新冠肺炎标准物质1 62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1a2ff906-8878-4680-a8e8-ad9128e7cbd6.jpg" title=" 新冠肺炎标准物质2 62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此次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具体参数 /strong /p p   疫情期间,相关机构可向计量院提交使用申请,计量院将优先免费提供给抗疫一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机构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p p   标准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的一种材料或物质。是建立化学测量值溯源体系、生产检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目前,实验室通常利用标准物质开展校准仪器、日常分析、质量控制等活动,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p p   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工作标准物质的量值准确性是核酸定量检测的核心,而工作标准物质的计量学溯源是保证核酸检测试剂和检测结果准确、可比的关键。据了解,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商及核酸检测实验室通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核酸在260nm的紫外吸收对工作标准物质进行定值。但这种方法的灵敏度较低,且易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而影响准确度。此次计量院开发的核酸标准物质是保证体外诊断检测数据和结果准确一致的重要材料,相信对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盒的准确性提升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p p strong br/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参考资料: /span br/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牛春艳.核酸检测试剂盒中标准物质溯源性现状[J].中国计量 /span /p
  • 曾静研究员浅谈轮状病毒核酸标准物质研究
    轮状病毒核酸标准物质研究曾静,徐蕾蕊近年来,由食源性病毒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呈增长态势。食源性病毒一直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控,不仅对食品卫生和人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也对食品工业和国民经济造成很大影响。食源性病毒是以食物为载体,导致人类患病的病毒。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儿童急性腹泻和儿童重症腹泻的最常见的病毒。自1973年Bishop发现RV以来,人们对RV的危害性认识越来越清楚。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14亿儿童腹泻与RV有关,导致52.7万人死亡。 在我国,RV腹泻每年大约导致27 000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全国范围内因腹泻入院的5岁以下儿童中,RV阳性检出率高达47.8%。 快速可靠的检测技术对控制轮状病毒引起的食源性腹泻,尤其是儿童重症腹泻,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RV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电镜观察、细胞培养、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尤其以PCR为基础的核酸扩增方法,逐步应用在食源性病毒的检测中,可缩短检测时间,完善食源性病毒检测方法。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对该病毒的检测也是基于PCR技术的qRT PCR方法,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如实验人员操作的随机误差, 标本核酸提取后抑制物的残留,带扩增靶核酸浓度、逆转录效率等均可影响扩增效率,造成检测结果偏差。一个稳定可靠,无生物传染危险性的标准物质,对于保证RV核酸扩增检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多采用质粒DNA或含有病毒颗粒的阳性样本,如腹泻患者粪便样品作为核酸扩增检测时的阳性对照。而质粒DNA无法对病毒RNA逆转录的过程进行控制,在用于定量分析时很难直观传达病毒含量信息。患者粪便样品有潜在的传染性,均一性差,制备运输困难,且反复冻融后病毒载量会明显降低。人工合成的cRNA恰好能弥补此不足,只需经过一定处理,保证其稳定性,就可作为理想标准品对检测过程中的逆转录和PCR两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本研究构建含T7启动子的重组质粒,选择RV目的基因下游的Ham H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进行单酶切,可有效避免非目的基因的转录,易于转录和富集含RV目的基因的cRNA片段。获得的cRNA与RV基因(accession no. EU868888)100%同源,且与重组质粒pcDNAII-NSP3测序结果一致,为RV核酸标准物质的溯源性提供了基础。均一性研究结果显示:RV核酸标准物质样品的均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为 0.21×107 拷贝/μL,瓶间精密度与瓶内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符合JJG 1006-94《一级标准物质》的相关要求。稳定性研究方面,RV核酸标准物质样品在40 ℃高温下迅速降解,在RT,4 ℃,-20 ℃条件下分别稳定保存3,7,21d,该标准物质的运输条件为低温(<4 ℃)运输,最长运输期限为7d;趋势检验分析表明,-80 ℃时,在保存时间6个月内,RV核酸标准物质样品cRNA含量无显著差异,满足标准物质的实际应用,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为0.18×107拷贝/μL。目前,国内外没有相应的可供RV核酸标准物质样品进行对比溯源定值的有证标准物质,因此采取多家有资质的独立实验室应用数字PCR方法联合定值的方式进行定值研究和不确定度评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核酸定量检测方法。1999 年 Vogelstein与Kinzler首次提出了数字PCR的概念,逐步形成了微反应室/孔板数字PCR(Chamber digital PCR,cdPCR)、微流体数字PCR(Microfluidic digital PCR,mdPCR)(大规模集成微流控芯片)和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3种dPCR系统。 在3种dPCR系统中,ddPCR 采用油包水的微滴方式将含有DNA或cRNA模板的PCR反应体系分割到 10 000~20 000个独立反应单元中,每个独立反应单元内均包含DNA或cRNA单分子和PCR反应溶液,并且独自进行逆转录和PCR扩增反应,最后微滴逐一通过微滴检测器,有荧光信号的微滴记为阳性,无荧光信号的微滴记为阴性,记录每个样品中阳性微滴的比例,按照泊松分布原理,计算反应体系内模板的拷贝数,根据模板的稀释倍数,计算样品中的模板含量,不依靠校准物或外标,实现核酸精准定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ddPCR 系统能够分割形成的小反应单元数目有限,一般在10000-20000之间,因此需要对核酸模板适度稀释,方能用ddPCR方法进行精准定量。本研究首先对cRNA 采用天平称重法进行10倍梯度稀释至合适的浓度,应用ddPCR方法在多家有资质的实验室内进行定值研究,以含有RV目的片段的cRNA的拷贝浓度,即每μL溶液中所含的cRNA拷贝数作为标准值。根据ddPCR原理,实现 RV 核酸标准物质特向量值的溯源,且所用天平、移液器等所有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都进行校准,确保定值结果的准确、有效和可溯源性。定值研究得到的5组有效检测数据总体近似符合正态分布,而各组检测数据不等精度,故对定值结果进行不等精度加权处理, 将加权平均值6.60×107 拷贝/μL 作为 RV 核酸标准物质的标准值。定值不确定度评价应包括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偏差(A类分量)和定值过程人员、设备、环境等引入的不确定度(B类分量),考虑到测量过程中B类分量被随机体现在定值结果中,故将多家实验室定值数据加权平均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作为RV核酸标准物质的定值不确定度,为 0.10×107拷/μL。综合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bb及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s计算RV核酸标准物质的标准不确定度uCRM=0.30×107拷贝/μL。报告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的测量结果时,需要使用扩展不确定度,特性量值表达为标准值±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是指: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根据定值结果符合正态分布,本研究中取置信概率 95%,扩展因子 k=2,计算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得到 RV 核酸标准物质特性量值为(6.60±0.60)×107 拷贝/μL。食源性病毒检测已由“定性检出”步入到“精准定量”时代,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检测单位都意识到病毒精准定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标准物质的研制,对食源性病毒检测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和稳定保存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展相关病毒检测标准物质的制备,填补相关检测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推进食源性病毒检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简介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曾静 研究员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在微生物专业领域具有30年工作经验。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与制定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微生物限量标准GB29921;主持和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6项,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共计9项,制定行业标准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 (本文编辑:刘立东)【行业征稿】若您有生命科学、医药、临床等行业相关研究、技术、应用、管理经验等愿意以约稿形式分享,欢迎自荐或引荐投稿联系人:刘编辑word图文/视频投稿邮箱:liuld@instrument.com.cn
  • 视频解读:新冠病毒电镜图片如何拍摄与制作?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疫情抗击过程中,冠状病毒电镜图片解析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图像帮助科学家观察病毒并解读病毒如何进出宿主细胞。但病毒电镜拍摄和制作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为了使抽象内容更加容易理解,近日,美国网友邀请两位电镜专家,以视频形式解读了新型冠状病毒电镜(SEM与TEM)图片的制作过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d5253dbd-658b-4699-8cff-329f8d000601.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呈现蔓延态势,在对抗这种病毒过程中,如果能直接的观察到这种病毒,将对进一步了解病毒有很大帮助。冠状病毒尺寸约为100纳米。在常规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COVID-19病毒的情况下,电子显微镜此时便发挥了很大作用。那么电镜如何拍摄和处理新冠病毒的照片呢?以下这段精彩视频进行了详细解读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文后附译文) /span :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DF3D03A68FD7964F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35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冠状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而人类可以看到的最小光波长约为400纳米。这就是科学家不能使用常规的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原因。要观察到这个尺度的病毒,就需要使用波长更短的设备,而电子显微镜的发射的电子波长则完全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了观察冠状病毒并拍照,科学家使用了两种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SEM扫描样品表面并记录电子反射的信息,这为我们提供了具有深度,亮度和阴影的逼真照片。 TEM则使电子穿过样品,通过样品传递电子,并投射出样品内部结构的横截面。请参见以下的视频截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8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5683e994-09a1-46a1-846c-6d04dd19f5c8.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500" height=" 28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拍摄图像后,最初图片是黑白的,然后对图片进行着色渲染以提高清晰度(上图)。 TEM和SEM图像对科学家都很重要,因为两种图像共同帮助他们观察病毒并进一步了解其行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视频译文大意: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 /strong /span 这就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于2019年末首次出现在人类身上。这是第一张病毒的特写照片,使用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成像技术,可以看到在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小物体。它们向我们展示了病毒如何在人体内部移动,以及它如何利用这些细胞劫持我们的细胞。该病毒命名源于图片上病毒表面这些尖尖的冠状凸起。这些照片是理解如何战胜病毒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请来两位专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c7e1cf54-d908-487b-8d79-b728911b7bcb.jpg" title=" 3.png" alt="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indent: 0em " 左:Frank;右:Beth Fisher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一个是我同事Liz的爸爸,Frank。他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材料科学和工程。另一位是Beth Fisher。她在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团队创建了这些病毒的最初图像。你会开始注意到,这些图片已经在很多媒体新闻中进行报道(下图)。我认为对很多人来说,就像其他出现的病毒一样,这种病毒有很多神秘之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0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34b5bf09-04f2-48fd-b130-62454c00a208.jpg" title=" 4.png" alt=" 4.png" width=" 600" height=" 20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那么,让我们从了解这些图像是如何产生的开始。你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是,冠状病毒非常小,大约只有100纳米。做一个类比,如果你拿出一把尺子,看看其中的一个毫米标记的尺度范围内,你可以在里面放入10000个病毒粒子。它对我们来说是无形的,即使是在标准的光学显微镜下。这是因为人类所能看到的最小波长约为400纳米,这不足以让冠状病毒可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9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46aec3b-39a4-4457-8e17-83ba0c262435.jpg" title=" 5.png" width=" 500" height=" 198" border=" 0" vspace=" 0" alt=" 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5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4cc42ebb-04bb-42c3-bb36-62c565eff7e2.jpg" title=" 6.png" width=" 500" height=" 158" border=" 0" vspace=" 0" alt=" 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Frank: /strong 为了看到这么小的病毒,你需要一个电子显微镜。它和光学显微镜有什么不同呢?电镜使用的是电子,即所发射的粒子的电子,如果将电子从原子中剥离出来,并在一个磁场中加速,以足够的速度快速移动,就可以表现为波一样的运动。这个波长比我们在光学显微镜中使用的光波波长要短的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7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3f5a1323-3347-4165-ba8a-01bdb0375ff3.jpg" title=" 7.png" alt=" 7.png" width=" 500" height=" 27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样电镜观察的样品尺寸可以比光学显微镜减小了6、7、8、9个数量级。现在你可以看到更小的东西。如果你浏览NIAID制作的冠状病毒电镜图片,你会看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图像:SEM和TEM。它们是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的,一种扫描电子显微镜,或称SEM,扫描样品表面并记录反射回来的电子信息,类似于卫星成像的工作原理。它可以提供摄影类似的逼真的光亮图像,获得样品的基本形貌。拍摄中图片阴影和对象相对大小显示它们的位置以及它们如何在单元格中移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则要深入得多,它通过发射电子来记录样品的内部细节,并投射出样品内部结构的横截面形貌,试图理解结构上发生了什么,这是基础科学研究的一部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EM和TEM图像最初都是黑白图像,为了清晰起见,图片又进行了颜色添加渲染,就像在此SEM图像中一样(下图),其中看到黄色的病毒颗粒从细胞表面出现,以及蓝色和粉红色。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4882abb-6b7f-474d-be55-991b4e271418.jpg" title=" 0.png" alt=" 0.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图像染色前后对比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当将SEM和TEM配合使用观察时,这些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始弄清楚冠状病毒是如何工作的。有一些方法可以让他们开始了解细胞如何进入细胞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noimg/c9885249-b9b4-41af-a02e-54ca5a45ed3f.gif" title=" Screenrecorder-2020-04-17-01-03-11-318 00_03_49.70-00_04_09.80.gif" alt=" Screenrecorder-2020-04-17-01-03-11-318 00_03_49.70-00_04_09.80.gif"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Beth Fisher: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片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呢(下图)?这是单个病毒颗粒,您看到的黄色是病毒本身的核心。然后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得名的地方是它周围的光环,这种冠层是理解病毒如何劫持细胞的关键。病毒周围的突刺蛋白附着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上,然后穿透它。一旦它强行进入。它在宿主细胞周围传播RNA,繁殖,离开,重复,这让我们生病。所以我们可以用抗体之类的东西把这些突增的蛋白质结合起来,进而阻止它们附着并进入细胞,而这正是我们以前用类似的刺状蛋白质击退病毒的方法。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59786ba1-9d0f-41bc-b7a1-d31d048829f3.jpg" title=" 9.png" alt=" 9.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是埃博拉病毒的3D渲染效果模型(下图),你可以看到所有在表面的蛋白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刺突蛋白质(不管我们研究的是哪种病毒)。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6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b0c8ff65-41a5-4c14-bdfe-9d3db05bc848.jpg" title=" 10.png" alt=" 10.png" width=" 450" height=" 26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就是HIV艾滋病毒模型(下图)。这是在我们做了冷冻透射电镜之后打印出来的。你可以看到所有这些微小的蛋白质以及它们在表面上的分布方式。这些就是我们在疫苗研发中要瞄准的蛋白质。我们想要把它们锁起来,以使它们被绑住,然后无法粘在细胞表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7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bb2142d7-35f9-457a-92f9-1dfcce86b01a.jpg" title=" 11.png" alt=" 11.png" width=" 450" height=" 27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关于这些图片,有什么是你特别想要与我们的观众分享的吗?或你认为这会对他们有所帮助的?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Beth Fisher: /strong 我认为,当你能正面面对你的敌人时,它就会消除一些恐惧因素。我认为这只是理解了它是什么,我们也正在研究病毒在体内的作用,这是可以解决和克服的问题,这些信息是很重要的。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br/ /p
  • 2024年5月份有338项标准将实施——农林牧渔及食品标准独领风骚
    2024年5月份有338项标准将实施 ——农林牧渔及食品标准独领风骚我们通过国家标准信息平台查询到,在2024年5月份将有338项与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将实施,具体数量明细如下:5月份新实施标准一览通过上述图表我们发现,5月份主要是以农林牧渔及食品相关的为主,占比达到了69%(234条)。在这些新实施标准中有水产、农产品农副产品及农药、食品饲料及乳制品等质量及检测方法标准,标准中使用了大量的生命科学类仪器检测。另外还有16%(55条)医药和7%(24条)环境监测标准也将实施。在5月份新实施标准中,涉及大量的科学仪器检测,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气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 、荧光定量PCR 、红外光谱 、分光光度 、荧光免疫层析 、生物芯片试剂盒 、免疫分析 、拉曼光谱 、X 射线荧光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 等仪器设备。具体2024年5月份主要新实施的标准如下:需要相关标准的,点击链接即可下载收藏↓仪器仪表与计量标准(1个)TB/T 1869.7-2023铁路信号变压器 第7部分:BE系列扼流变压器农林牧渔食品标准(234个)SC/T 9447-2023 水产养殖环境(水体、底泥)中丁香 酚 的测定 气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 SC/T 9446-2023 海水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技术规范 SC/T 9112-2023 海洋牧场监测技术规范 SC/T 7002.7-2023 渔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 第 7 部分:交变盐雾( Kb ) SC/T 7002.11-2023渔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 第11部分:倾斜 摇摆SC/T 5005-2023 渔用聚乙烯单丝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SC/T 4033-202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钓线通用技术规范 SC/T 2123-2023 冷冻卤虫 NY/T 574-2023 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诊断技术 NY/T 572-2023 兔 出血症诊断技术 NY/T 4451-2023 纳米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编写规范 NY/T 4450-2023 动物饲养场选址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 NY/T 4449-2023 蔬菜地防虫网应用技术规程 NY/T 4448-2023 马匹道路运输管理规范 NY/T 4447-2023 肉类气调包装技术规范 NY/T 4446-2023 鲜切农产品 包装标识技术要求 NY/T 4445-2023 畜禽屠宰用印色用品要求 NY/T 4444-2023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 术语 NY/T 4443-2023 种牛术语 NY/T 4442-2023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分类与编码 NY/T 4440-2023 畜禽液体粪污中四环素类、磺胺类和 喹 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 NY/T 4439-2023 奶及奶制品中乳铁蛋白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 4438-2023 畜禽肉中 9 种生物胺的测定 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 NY/T 4437-2023 畜肉中龙胆紫的测定 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 NY/T 4436-2023 动物冠状病毒通用 RT-PCR 检测方法 NY/T 4432-2023 农药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通用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 NY/T 4431-2023 薏苡仁中多种酯类物质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 4430-2023 香石竹斑驳病毒的检测 荧光定量 PCR 法 NY/T 4429-2023 肥料增效剂 苯基磷酰二胺( PPD )含量的测定 NY/T 4428-2023 肥料增效剂 氢醌( HQ )含量的测定 NY/T 4427-2023 饲料近红外光谱测定应用指南 NY/T 4426-2023 饲料中二 硝托胺 的测定 NY/T 4425-2023 饲料中 米诺地尔 的测定 NY/T 4424-2023 饲料原料 过氧化值的测定 NY/T 4423-2023 饲料原料 酸价的测定 NY/T 4422-2023 牛蜘蛛腿综合征检测 PCR 法 NY/T 4421-2023 秸秆还田联合整地机 作业质量 NY/T 4420-2023 农作物生产水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NY/T 4419-2023 农药桶混助剂的润湿性评价方法及推荐用量 NY/T 4418-2023 农药桶混助剂沉积性能评价方法 NY/T 4417-2023 大蒜营养品质评价技术规范 NY/T 4416-2023 芒果品质评价技术规范 NY/T 4415-2023 单氰胺可溶液剂 NY/T 4414-2023 右旋 反式氯丙炔 菊酯原药 NY/T 4413-2023 噁 唑 菌酮原药 NY/T 4412-2023 抑霉 唑 水乳剂 NY/T 4411-2023 抑霉 唑 乳油 NY/T 4410-2023 抑霉 唑 原药 NY/T 4409-2023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NY/T 4408-2023 苏云金杆菌悬浮剂 NY/T 4407-2023 苏云金杆菌母药 NY/T 4406-2023 萘 乙酸钠可溶液剂 NY/T 4405-2023 萘 乙酸( 萘 乙酸钠)原药 NY/T 4404-2023 抗倒酯微乳剂 NY/T 4403-2023 抗倒 酯 原药 NY/T 4402-2023 甲 哌 鎓可溶液剂 NY/T 4401-2023 甲 哌 鎓原药 NY/T 4400-2023 氟 啶 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NY/T 4399-2023 氟 啶 虫酰胺悬浮剂 NY/T 4398-2023 氟 啶 虫酰胺原药 NY/T 4397-2023 氟虫 腈 种子处理悬浮剂 NY/T 4396-2023 氟虫 腈 悬浮剂 NY/T 4395-2023 氟虫 腈 原药 NY/T 4394- 2023 代森锰锌 霜 脲 氰可湿性粉剂 NY/T 4393- 2023 代森联可湿性 粉剂 NY/T 4392- 2023 代森联水 分散粒剂 NY/T 4391- 2023 代森联原药 NY/T 4390-2023 丙炔氟草胺 可湿性粉剂 NY/T 4389-2023 丙炔氟草胺 原药 NY/T 4388-2023 苯 醚甲环唑 水分散粒剂 NY/T 4387-2023 苯 醚甲环唑 微乳剂 NY/T 4386-2023 苯 醚甲环唑 乳油 NY/T 4385-2023 苯 醚甲环唑 原药 NY/T 4384-2023 氨氯吡啶酸可溶液剂 NY/T 4383-2023 氨氯吡啶酸原药 NY/T 4382-2023 加工用红枣 NY/T 4381-2023 羊草干草 NY/T 394-2023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3213-2023 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1668-2023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 NY/T 1236-2023 种羊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LS/T 8013-2023 气膜钢筋混凝土圆顶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LS/T 8012-2023 气膜钢筋混凝土圆顶仓设计规范 LS/T 8005-2023 农户小型粮仓建造技术规范 LS/T 6148-2023 粮油检测 粮食中铅的测定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快速定量法 LS/T 6147-2023 粮油检测 粮食中 T-2 毒素的测定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快速定量法 LS/T 6146-2023 粮油检验 粮食中霉菌计数 荧光快速检测法 LS/T 3323-2023 食品工业用玉米蛋白 LS/T 3322-2023 冷冻熟面条 LS/T 3321-2023 马铃薯全粉 LS/T 3127-2023 鹰嘴豆 LS/T 3126-2023 油用杏仁 LS/T 1233-2023 粮油储藏 粮食仓储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SN/T 5658.3-2023 蒸馏酒质量鉴别方法 第 3 部分:多酚总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SN/T 5658.2-2023 蒸馏酒质量鉴别方法 第 2 部分:橡木浸出物的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5658.1-2023 蒸馏酒质量鉴别方法 第 1 部分: 18 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SN/T 5656-2023 食品中 5 种杂粮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 PCR 法 SN/T 5655.13-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13 部分:胡桃 SN/T 5655.12-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12 部分:开心果 SN/T 5655.11-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11 部分:夏威夷果 SN/T 5655.10-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10 部分:巴西坚果 SN/T 5655.9-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9 部分:榛子 SN/T 5655.8-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8 部分:腰果 SN/T 5655.7-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7 部分:扁桃仁 SN/T 5655.6-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6 部分:乳 SN/T 5655.5-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5 部分:大豆 SN/T 5655.4-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4 部分:花生 SN/T 5655.3-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3 部分:蛋类 SN/T 5655.2-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2 部分: 甲壳纲类动物 SN/T 5655.1-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 1 部分: 麸 质 SN/T 5649-2023 动物源食品 中克百威 及代谢物 3- 羟基克百威 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 - 质谱 / 质谱法 SN/T 5643.5-2023 出口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第 5 部分: 4 种真菌毒素含量的测定 生物芯片 试剂盒法 SN/T 5643.4-2023 出口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第 4 部分: 西布曲明 的测定 拉曼光谱法 SN/T 5643.3-2023 出口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第 3 部分:苋菜红的测定 拉曼光谱法 SN/T 5643.2-2023 出口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第 2 部分:碱性嫩黄 O 的测定 拉曼光谱法 SN/T 5643.1-2023 出口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第 1 部分:砷、镉、汞、铅含量的测定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SN/T 5642.7-2023 出口乳制品中乳酸菌检测方法 数字 PCR 计数法 第 7 部分:副干酪乳杆菌 SN/T 5642.6-2023 出口乳制品中乳酸菌检测方法 数字 PCR 计数法 第 6 部分: 嗜 酸乳杆菌 SN/T 5642.5-2023 出口乳制品中乳酸菌检测方法 数字 PCR 计数法 第 5 部分:鼠李糖乳 杆菌 SN/T 5642.4-2023 出口乳制品中乳酸菌检测方法 数字 PCR 计数法 第 4 部分:植物乳杆菌 SN/T 5642.3-2023 出口乳制品中乳酸菌检测方法 数字 PCR 计数法 第 3 部分:动物双 歧 杆菌 SN/T 5642.2-2023 出口乳制品中乳酸菌检测方法 数字 PCR 计数法 第 2 部分:两双 歧 杆菌 SN/T 5642.1-2023 出口乳制品中乳酸菌检测方法 数字 PCR 计数法 第 1 部分:青春双 歧 杆菌 SN/T 5638-2023 冰葡萄酒中 20 种醛酮类物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 - 质谱 / 质谱法 SN/T 5637-2023 6 种常见黑松露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 PCR 法 SN/T 5636-2023 16 种鱼类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 PCR 法 SN/T 5604-2023 东北林蛙物种鉴定方法 实时荧光 PCR 法 SN/T 5521-2023 进口麦卢卡蜂蜜中 5 种特征物质的测定 液相色谱 - 质谱 / 质谱法 SN/T 5520-2023 动物源食品中苯乙醇胺 A 的测定 液相色谱 - 质谱 / 质谱法 SN/T 5519-2023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 中氰氟草酯 和 氰氟 草酸残留量的测定 SN/T 5518-2023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 棉隆及其 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 - 质谱 / 质谱法 SN/T 5517-2023 出口水产品及其制品中甲基汞的测定 全自动甲基 汞分析仪法 SN/T 5515-2023 出口食品中氟 唑 菌酰胺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 - 质谱 / 质谱法 SN/T 5514-2023 出口食品中产毒素真菌快速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 PCR 法 SN/T 5513-2023 出口禽肉中弯曲 菌 计数方法 SN/T 5512-2023 出口动物源食品中那西肽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 - 质谱 / 质谱法 SN/T 4544.3-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菌落总数 方法三 SN/T 1988-2023 出口动物源食品中头 孢 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 - 质谱 / 质谱法 SN/T 1681-2023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技术规范SN/T 5599-2023 进境鲜冻肉类产品名称规范 SN/T 5561-2023 出口食品中乙 嘧 硫磷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DB32/T 4727-2024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DB32/T 4726-2024 畜禽粪污 沼 液果 蔬 生产施用技术规范 DB32/T 4735-2024 优良食味粳稻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DB32/T 4732-2024 设施蔬菜园区农业机械配置规范 DB32/T 4731-2024 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务管理规范 DB32/T 4730-2024 南美白对虾小型温棚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DB32/T 4724-2024 草莓生产中微生物菌剂(肥)应用技术规程 DB5308/T 77—2024 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 DB42/T 235-2024 地理标志产品 京山桥米 DB42/T 582-2024 猕猴桃主要真菌性病害防控技术规程 DB42/T 1428.1-2024 猕猴桃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高枝牵引技术 DB42/T 2230.1-2024 麦茬复种 第 1 部分:夏直播棉 DB42/T 2228.4-2024 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管理规程 第 4 部分:加工或保藏的水果 DB42/T 2228.3-2024 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管理规程 第 3 部分:动、植物油脂 DB42/T 2228.2-2024 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管理规程 第 2 部分:谷物粉制品 DB42/T 2228.1-2024 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管理规程 第 1 部分:加工或保藏的蔬菜 DB42/T 2227.2-2024 食用菌菌种质量检验规范 第 2 部分:荷叶离褶伞 DB42/T 2217-2024 稻田迟直播油菜生产技术规程 DB42/T 2216-2024 普通白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DB42/T 2215-2024 甘蓝型油菜品种真实性及其实质性派生品种 MNP 鉴定法 DB42/T 2214-2024 甘蓝类蔬菜 集约化穴盘育苗 技术规程 DB42/T 2213-2024 设施草莓 / 西瓜模式栽培技术规程 DB6521/T 071-2024 葡萄平茬嫁接技术规程 DB6521/T 070-2024 红巴拉多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DB6521/T 069-2024 紫霞玫瑰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DB6521/T 068-2024 火州翠玉 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DB6521/T 067-2024 顺行龙干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DB4413/T 43-2024 滨海旅游海鲜餐饮经营规范 DB4413/T 42-2024 糯 小麦种植技术规范 DB44/ 613-2024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1/T 2620-2024 沿 黄稻虾共 作生态种养技术规程 DB41/T 2617-2024 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规范 DB41/T 2616-2024 杨树锈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41/T 2615-2024 山桐子育苗技术规程 DB41/T 2614-2024 银木栽植 养护技术规程 DB41/T 2612-2024 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 DB41/T 2611-2024 食用林产品抽样技术要求 DB41/T 2609-2024 设施西瓜、甜瓜水肥一体化设备配置与运行规程 DB41/T 2608-2024 设施蔬菜冬春季防灾减灾技术规范 DB41/T 2607-2024 蓝 莓 组培快 繁 技术规程 DB41/T 2606-2024 丘陵山地朝天 椒 生产技术规程 DB41/T 2605-2024 蜡梅 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DB41/T 2604-2024 规模化养殖池塘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 DB41/T 2597-2024 沼气用玉米、小麦秸秆黄 贮技术 规程 DB41/T 2596-2024 鹅常见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 DB41/T 2595-2024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诊断技术 DB41/T 2594-2024 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 DB41/T 2593-2024 黄山松培育技术规程 DB41/T 2592-2024 月季品种观赏性评价技术规程 DB41/T 2591-2024 石榴盆栽技术规程 DB41/T 2588-2024 苍术栽培技术规程 DB41/T 2587-2024 怀地黄种栽繁育技术规程 DB41/T 2586-2024 黄精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DB41/T 2585-2024 大口黑鲈四种病毒性疾病防控技术规范 DB41/T 2583-2024 荷斯坦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DB41/T 2582-2024 湖北紫荆培育技术规程 DB41/T 2581-2024 迁飞性昆虫的雷达观测技术规范 DB41/T 2577-2024 麦套朝天 椒 机械化直播生产技术规程 DB41/T 2576-2024 冬小麦 - 夏玉米 籽粒双 机收栽培技术规程 DB11/T 2171.3-2023 粮食节约减损规范 第 3 部分:加工环节 DB11/T 2171.2-2023 粮食节约减损规范 第 2 部分:运输环节 DB11/T 2171.1-2023 粮食节约减损规范 第 1 部分:储存环节 DB36/T 779-2023 毛红椿培育技术规程 DB36/T 1888-2023 长豇豆大棚栽培技术规程 DB36/T 1887-2023 油菜 - 中稻生产技术规程 DB36/T 1886-2023 湿地松种子园营建技术规程 DB36/T 1885-2023 辣椒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DB36/T 1884-2023 苦瓜大棚秋延后栽培技术规程 DB36/T 1883-2023 黄瓜设施越夏栽培技术规程 DB36/T 1882-2023 黑皮冬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DB36/T 1881-2023 黑斑 侧褶蛙米尔 伊丽莎白 菌 分离鉴定技术规范 DB36/T 1880-2023 稻草全量还田下的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 DB36/T 1879-2023 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县域数据库规范 DB36/T 1878-2023 蛋鸭笼养技术规程 DB36/T 1876-2023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定规范 DB36/T 848-2023 早稻集中育秧和移栽气象等级 DB36/T 1872-2023 旱地 “ 甘薯 — 油菜 ” 轮作生产技术规程 DB36/T 1871-2023 “ 早春红芽芋 — 晚粳稻 ” 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DB36/T 1870-2023 井冈蜜柚平衡施肥技术规程 DB36/T 1869-2023 香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DB36/T 1868-2023 西方蜜蜂成熟 蜜 生产技术规程 DB36/T 1867-2023 白莲蜜蜂授粉技术规程 DB36/T 1866-2023 中华蜜蜂育王技术规程 DB36/T 1864-2023 切花石蒜栽培技术规程 DB36/T 1859-2023 特殊食品经营管理规范 DB36/T 1858-2023 特殊食品经营示范主体评价规范 DB36/T 1857-2023 校园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培训管理规范 DB4110/T 63-2023 玉米腐植酸 控释参混肥 施用技术规程 DB4110/T 62-2023 小麦玉米两熟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DB41/T 2598-2024 豫选黄河鲤 2 号 DB64/T 1980—2024 枸杞春季花期霜冻气象指标 DB41/T 1346-2024 稻田紫云英 - 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利用技术规程 DB64/T 1984—2024 酿酒葡萄晚霜冻灾 害调查 规范 环境环保标准(24个)NY/T 4435-2023 土壤中铜、锌、铅、铬和 砷含量 的测定 能量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NY/T 4434-2023 土壤调理剂中汞的测定 催化热解 - 金汞齐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 NY/T 4433-2023 农田土壤中镉的测定 固体进样电热蒸发原子吸收光谱法 SN/T 5523-2023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测定 酶底物法DB32/T 4729-2024 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 DB32/T 4728-2024 河道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DB32/T 4740-2024 耕地和林地损害程度鉴定规范 CJ/T221-2023 城镇污泥标准检验方法 DB44/ 2462-2024 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DB64/T 702—2024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DB64/T 1981—2024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设规范 DB64/ 819—2024 煤质活性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64/ 1996—2024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64/ 1995—2024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1/ 2555-2023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7 4676—2023 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DB36/T 1865-2023 湿地碳汇监测 技术规程 DB41/T 2602-2024 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设计导则 DB41/T 2601-2024 农村水系综合治理设计导则 DB41/T 2613-2024 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导则 DB41/T 2579-2024 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技术规范 DB32/T 4725-2024 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 DB41/T 754-2024 在用固体燃料工业锅炉节能评价规程 DB41/T 900-2024 旋流燃烧方式锅炉冷态试验导则 医药卫生标准(55个)GB 9706.222-2022 医用电气设备 第 2-22 部分:外科、整形、治疗和诊断用激光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 专用要求 WS 10014-2023 学校及托幼机构饮水设施卫生规范 WS 10013-2023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WS 10012-2023 地方性 砷 中毒病区判定和划分 WS/T 10011.5-2023 公共卫生检测与评价实验室常用名词术语标准 第 5 部分:分子生物学检测 WS/T 10011.4-2023 公共卫生检测与评价实验室常用名词术语标准 第 4 部分: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WS/T 10011.3-2023 公共卫生检测与评价实验室常用名词术语标准 第 3 部分:微生物检测 WS/T 10011.2-2023 公共卫生检测与评价实验室常用名词术语标准 第 2 部分:理化检测 WS/T 10011.1-2023 公共卫生检测与评价实验室常用名词术语标准 第 1 部分:基础术语 WS/T 10010-2023 卫生监督快速检测通用要求 WS/T 10009-2023 消毒产品检测方法 WS/T 10008-2023 7 岁 -18 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 WS/T 10007-2023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要求 WS/T 10006-2023 环境化学污染物参考剂量推导技术指南 WS/T 10005-2023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WS/T 10004-2023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WS/T 10003-2023 环境健康名词术语 WS/T 10002-2023 克山病病区控制和消除 WS/T 10001-20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和管理 SN/T 5605-2023 蝾螈壶菌检疫技术规范 SN/T 5602-2023 豇豆花叶病毒属病毒 RT-PCR 筛查方法 YY/T 1883-2023 Rh 血型 C 、 c 、 E 、 e 抗原检测卡(柱凝集法) YY/T 1874-2023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电磁兼容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 器和心脏再同步器械的电磁兼容测试细则 YY/T 1866-2023 一次性使用无菌 肛肠套扎器 胶圈或弹力线式 YY/T 1789.5-2023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性能评价方法 第 5 部分:分析特异性 YY/T 1411-2023 牙科学 牙科治疗机水路生物膜处理的试验方法 YY/T 1268-2023 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追加和过程等效 YY/T 0893-2023 医用气体混合器 独立气体混合器 YY/T 0862-2023 眼科光学 眼内填充物 YY/T 0128-2023 医用诊断 X 射线辐射防护器具 装置及用具 YY/T 1012-2021 牙科学 手机连接件联轴节尺寸 YY 9706.272-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 2-72 部分:依赖呼吸机患者使用的家用呼吸机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 专用要求 YY 9706.270-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 2-70 部分:睡眠呼吸暂停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 专用要求 YY 9706.252-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 2-52 部分 : 医用病床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 专用要求 YY 9706.247-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 2-47 部分:动态心电图系统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 专用要求 YY 9706.234-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 2-34 部分 : 有创血压监护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 专用要求 YY 9706.221-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 2-21 部分:婴儿辐射 保暖台 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 专用要求 YY 1045-2021 牙科学 手机和马达 YY/T 0671-2021 医疗器械 睡眠呼吸暂停治疗 面罩和应用附件 DB32/T 4737.1-2024 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规范 第1部分:总则 DB32/T 4736-2024 医疗卫生信用评价规范 DB42/T 2218-2024 中药材 艾草种植技术规程 DB14/T 2997—2024 特色针法操作规程 中风利咽通窍针 DB14/T 2996—2024 医疗机构 灸 疗场所设置要求 DB14/T 2995—2024 灸疗技术 操作规范 中药泥 灸 DB14/T 2994—2024 灸疗技术 操作规范 通督 灸 DB14/T 2993—2024 灸疗技术 操作规范 麦粒 灸 DB14/T 2992—2024 医疗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规范 DB64/T 1986—2024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价规范 DB36/T 1875-2023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DB36/T 1855-2023 困境儿童监护风险干预指南 DB41/T 2603-2024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机构服务规范DB41/T 2610-2024 养老机构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规程 DB41/T 2621-2024 产前诊断(筛查)技术医疗机构服务规范 SN/T 4445.4-2023 进口医疗器械检验技术要求 第 4 部分:输液泵 冶金矿产标准(4个)DB36/T 1860-2023 稀土产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 DB36/T 863-2023 黄蜡 石质量 等级划分与评定 DB41/T 2599-2024 煤矿地震监测站网技术规范 DB41/T 2578-2024 铝合金深井铸造工艺系统安全规程 化工塑料标准(3个)SN/T 5660-2023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规程 甲酸SN/T 5659-2023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规程 发火液体 基本要求DB32/T 4723-2024 石墨 烯 材料包装储运通用要求 轻工纺织标准(1个)SN/T 5615-2023 进出口纺织品 再生纤维素纤维定性分析 显微镜法 能源标准(3个)DB64/T 1979—2024 风能太阳能开发项目选址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 DB32/T 4722-2024 固定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安装技术规范 DB32/T 4721-2024 海上风电场 雷电预警系统技术规范 机械车辆标准(2个)DB31/T 310021-2024 纯电动公交车运营管理规范 DB14/T 2998—2024 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指南 其他标准(11个)SN/T 5622-2023 化学分析实验室标准物质的选择和使用 SN/T 5603-2023 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中有害物质气味 嗅探技术 规程 DB36/T 1877-2023 直投式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DB36/T 744-2023 废旧轮胎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DB31/T 310023-2024 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规范 DB41/T 2584-2024 装配式桥梁现浇部分超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DB41/T 2600-2024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要求 TB/T 3385.1-2023 铁路无线电监测 第 1 部分:总体要求 TB/T 3295-2023 铁路大型施工机械 箱梁 运梁车 SN/T 5624-2023 检测实验室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通则 SN/T 4499-2023 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规程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企业统计调查 Get√小技巧:在仪器信息网APP里,可以免费下载上述标准→↓ 扫码到APP免费下载 目前仪器信息网资料库 有近80万篇资料,内容涉及检测标准、物质检测方法/仪器应用、仪器操作/仪器维护维修手册、色谱/质谱/光谱等谱图。资料库每月有20多万人访问,上万人下载资料,诚邀您分享手头上的资源,与人分享于己留香!
  • 标准委拟立项8项国标项目 6项涉及新冠病毒检测
    p   4月2日,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征求8项拟立项国家标准项目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0年4月3日。 /p p   此次拟立项的国家标准项目中,有6项涉及涉及了新型冠状病毒,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等,详细名录如下: /p p br/ /p table width=" 600" border=" 1" cellpadding=" 0" cellspacing=" 0"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6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中文名称 /p /td td width=" 68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制修订 /p /td /tr tr td width=" 16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68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a href=" http://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9F4B480906F9DF5AE05397BE0A0AF2B9" target=" _blank"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 /a /p /td /tr tr td width=" 16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 /p /td td width=" 68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a href=" http://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8D5399327BC87EB3E05397BE0A0A3A1F" target=" _blank" 自动移液工作站性能检测通则 /a /p /td /tr tr td width=" 16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d width=" 68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a href=" http://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9F4B725C575D1BCBE05397BE0A0AABDB" target=" _blank" 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 /a /p /td /tr tr td width=" 16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 /p /td td width=" 68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a href=" http://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9F4BE4D26DD85183E05397BE0A0AAFB9" target=" _blank" 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 /a /p /td /tr tr td width=" 16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5 /p /td td width=" 68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a href=" http://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A17D9BC4B0372F68E05397BE0A0AE20F" target=" _blank" 实验动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动物模型制备指南 /a /p /td /tr tr td width=" 16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6 /p /td td width=" 68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a href=" http://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9F4C02D058085EF7E05397BE0A0A256C" target=" _blank"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 /a /p /td /tr tr td width=" 16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7 /p /td td width=" 68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a href=" http://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9F4C0FBE3E0465A1E05397BE0A0A5A83" target=" _blank"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 /a /p /td /tr tr td width=" 16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8 /p /td td width=" 68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a href=" http://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8D52DB9EBACE2ADCE05397BE0A0AA718" target=" _blank" 细胞中DNA病毒测定 MNP标记法 /a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 中国计量院紧急研制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弱阳性标准物质
    日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前沿中心生命科学计量团队为应对核酸检测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对质控品的迫切需求,紧急研制了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弱阳性标准物质。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核酸检测作为新冠筛查及确诊的“金标准”,却屡次出现多次检测才能确诊的“假阴性”问题。因此,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特别是“质控品”的使用显得日益重要。2020年12月2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 第二版)》(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313号),要求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实验室应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3号)要求规范开展室内质控。每批检测至少有1份弱阳性质控品(第三方质控品,通常为检出限的1.5-3倍)、3份阴性质控品(生理盐水)。质控品随机放在临床标本中,参与从提取到扩增的全过程。” 此次研制的标准物质是参与从提取到扩增全过程的假病毒形式标准物质,能够模拟病毒含量低的临床样本,涵盖新冠病毒的三个关键靶标基因:N 基因(全长)、E 基因(全长)和ORF1ab基因(片段),适用于大多数核酸检测试剂盒。定值方法是以重量法配制值作为标准值,数字PCR方法进行验证,具有可溯源性。特性量值为每管溶液中含有的病毒ORF1ab基因和N基因的拷贝数浓度。包括高浓度及低浓度两个水平,量值范围为: 高浓度——ORF1ab(2945~4739) copies/mL, N(1940 ~ 3142)copies/mL; 低浓度——ORF1ab(881~1433) copies/mL, N(584~946)copies/mL。 检测实验室可根据核酸检测试剂的检测限进行选择使用(下表),对新冠病毒核酸从提取到扩增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截至目前,中国计量科学院共研制七种新冠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可应用于方法建立、质量控制、仪器校准、试剂性能评估、验证与评价等多方面,保障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比、可溯源,为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计量技术支撑。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发布 增加抗原检测阳性为诊断标准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结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特点和感染者疾病特征,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重点修订内容如下:一、对疾病名称进行了调整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考虑,疫情早期新冠病毒致病力较强,临床上大部分有肺炎表现。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后,病毒致病力减弱,感染人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仅有少部分感染者会进展为肺炎。因此,“新冠病毒感染”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疾病特征。二、不再判定“疑似病例”随着诊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诊断效率的不断提高,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可通过核酸和抗原检测等实现及时、快速、准确诊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符合疾病特点但病原学检测较长时间不能明确的情况。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更好实现快速收治,十版方案不再判定“疑似病例”。三、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抗原检测对于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性。随着抗原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检测准确性的不断提高,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传染性较强的感染者,能够通过抗原检测得到及时诊断。且考虑到多数感染者居家治疗,抗原检测操作简便,方便感染者进行快速自我检测。因此,十版诊疗方案在诊断标准中增加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四、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从疾病临床表现来看,普通型一般代表了疾病最常见的典型表现。新冠病毒早期致病力较强,相当数量感染者出现典型的肺炎表现,因此,在临床分型上采用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分类方式。随着病毒不断变异,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以来,病毒致病力逐渐减弱,疾病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发生肺炎的比例大幅降低。为更好体现疾病特点,十版方案对临床分型进行了调整,主要根据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五、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随着乙类乙管措施的实施,新冠病毒感染者可根据病情救治需要选择居家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各类医疗机构均可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为此,十版方案因时因势调整收治策略,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六、进一步完善了治疗方法一是将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纳入新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丰富抗病毒治疗手段。二是进一步完善了重型、危重型病例诊断标准和预警指标,对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进行科学准确判定,同时将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加入重症高危人群,将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监测指标等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三是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疾病共治理念,强调要加强感染者基础疾病相关指标监测,并针对基础疾病给予相应治疗,更加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健康。四是进一步优化了儿童病例临床表现和救治相关内容,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儿童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完善了儿童重型病例早期预期预警指标,对儿童感染者可能出现的急性喉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特殊情况提供了治疗方案。五是进一步完善了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加强了对重型、危重型病例中医药救治指导,增加随症用药方法,更加贴合临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儿童病例中医药治疗方案,增加针灸治疗方法,结合部分患者恢复期咳嗽明显等情况,提供了相应的中医治疗措施。七、调整“出院标准”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实行后,不再强化对感染者的隔离管理,而是可按乙类传染病予以诊断治疗。为此,十版方案不再对感染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而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或其他疾病诊疗及健康恢复状况等进行综合研判。当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八、调整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所有医疗机构都有接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可能,我们在十版诊疗方案中对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使感染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一是进一步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同时,指导就诊患者和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二是加强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清洁消毒和通风。三是根据暴露风险落实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四是规范处理医疗废物,落实患者转出或离院后的终末消毒。附相关资料: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附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pdf
  • 上海研制“新冠病毒核酸标准物质”获国家批准 为新冠试剂盒提供质控依据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依据,随着新冠疫情的进展,众多企业都投入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中心,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各家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出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超过100种。但是如何有效评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却存在问题。相关标准物质缺乏,无法对检测方法进行量值传递和对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进行评价,优质的国产试剂盒竞争力也无法得到证明,为此,急需研制RNA标准物质,来评价这些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和准确度,为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判定提供准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25px height: 6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7d9ea7f7-4c16-49d9-a817-e02d620b03e9.jpg" title=" W020200324470218826657.jpg" alt=" W020200324470218826657.jpg" width=" 425" height=" 600"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上海研制的“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被批准为国家级标准物质,能有效评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这是首个由地方研制成功并获国家批准的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可供国内外核酸试剂盒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使用,研制及审批时间从一年以上缩短至两个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RNA标准物质研究绝非易事,因为RNA分子保存稳定性差,缺乏可靠、准确的RNA绝对定量方法。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属的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组织优秀科研骨干力量组建专项科研团队,依托在生物计量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在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等分析领域著名科学家团队的深度参与和支持下,通过深入研究高准确度RNA数字PCR绝对定量方法,经过40多天的反复试验和改进,成功研制出了2种“新型冠状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可以对试剂盒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为新冠病毒试剂盒提供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依据,帮助检测实验室对结果进行确认,从而进一步降低“假阴性”的出现概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3f8e88f1-feb8-440e-8cce-a3f80164f6c7.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600" height=" 449"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49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原本一项国家标准物质从立项研究到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批获证,一般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为了尽快投入生产,助力防疫抗疫,上海市市场局专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主动服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一时间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创新评审形式,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第一时间组织专家进行网上答辩。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临检中心为本项目研究完成了关键的定值验证工作,最终仅在短短二个月内就完成从启动研发到被特批为国家标准物质的全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这一标准物质生产量根据需要可达到1000套/天,并免费提供给相关用户,可稳定传递到全国范围的生产企业和检测实验室,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提供计量支持。据悉,目前输出支援韩国、意大利等国的便携式快速检测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牵头的科技部应急专项)均采用了本次研制的RNA标准物质。在全球疫情不断蔓延的形势下,该标准物质也可以根据需求支援国际疫情防控,为中国高水平分析方法研发应用及其国际援助行动提供精准计量支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次应急标准物质研制的成功,得益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丰富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资源,之江生物、捷诺生物、上海小海龟、天筛(上海)等试剂盒和仪器生产企业共同参与标物定值研究,他们也是后续标物应用的直接受益者提升了各级应用实验室病毒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54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b5e709e5-c3dc-471b-93c7-4e83da2bb519.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354" height=" 4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就如同一把“生物标准尺子”,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获得应急批准,满足了新冠病毒PCR检测的量值溯源需求,提高核酸检测的准确度和均一性,实现对疫情核酸检测需求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到“准不准”的提升,也显示了上海计量领域科研攻关和质量基础保障的实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上海市计测院化学所生物计量团队负责人刘刚表示,生物标准物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计量标准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砝码,有了砝码,我们才能验证天平的读数是不是准确。当下主要应用单位包括常规的试剂盒及其原料生产企业,捷诺,伯杰、之江、天筛等等,还有一些新检测方法研发企业,包括小海龟,上海速创 还有很多科研院所,例如谭尉泓院士牵头了科技部应急专项,研究快速便携式病毒检测方法,我们全程提供了RNA标准物质。可以说广泛的为病毒RNA检测提供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上海市计测院院长邵力表示,在此次全国携手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计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计测院开通疫情防控设备检测业务绿色通道,完善服务流程 在院宜山路分部设立“防疫计量器具集中检测实验室”,对16大类计量器具进行快速集中检测 对疫情防控用额温计、耳温计、医用电子体温计实施免费检测,并提供7日无休检测校准服务 深入疫情防控重点单位如各大医院、疾控中心,对用于疾病治疗、病毒检测、药物研发的PCR仪、生物安全柜、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移液器、负压表等开展现场检测和校准服务,确保疫情防控高效、精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徐徕表示,市市场监管局在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了计量技术机构的科研优势,短时间内突击研发了“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可满足新冠病毒RNA PCR检测的量值溯源需求,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市场监管总局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特意为上海开辟了绿色审批通道、创新评审形式在疫情期间第一时间组织专家进行网上答辩,大大缩短了国家级标准物质研制周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p p br/ /p
  • 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来势凶猛 中国计量院开发突变株基因组RNA标准物质
    当前,新冠病毒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截止到8月20日,全球感染人数超2.09亿,死亡人数达440万【1】。我国疫情虽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当前防控工作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尤其是去年12月报道发现了英国B.1.1.7突变毒株,S蛋白与人ACE2受体结合亲和力提高了1000倍,传播速度比之前的毒株高达70%,很快就成为了英国的主要毒株 【2】。而首次报道在印度发现的突变株B.1.617.2比英国突变株的突变位点更多,传染性更强【3】。美国、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疫情反弹。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6月中旬平均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数已下降至约1.1万例【4】;8月1日统计数据显示,过去7天内新增病例超50万例,日均新增7.2万余例,7天内新增死亡超2100例【5】。2021年4月,我国也出现输入型印度变异毒株B.1.617.2亚型。虽然目前的研究表明该突变株尚未对疫苗的有效性产生显著的影响【6】,但针对该突变株的监测和防控工作绝不能放松。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成功抗疫的关键是“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治”,早发现的关键是需要有灵敏的检测试剂,目前针对该突变株的检测,最急需的就是开发灵敏、快速的检测试剂盒。虽然基于前期的经验和积累,国内很多企业可以快速开发出针对突变株的检测试剂,但试剂性能评价和方法验证需要具有准确量值的标准物质作为支撑,而目前针对德尔塔突变株(B.1.617.2)的标准物质研究国内外还没有报道。目前我国已有企业针对突变株B.1.617.2开发检测试剂盒【7】,仍有大量的企业正在进行开发,急需具有针对突变株的标准物质,可以为其提供方法验证和量值溯源。此外,对于新开发的试剂要进行临床应用、申请欧盟的CE认证或美国FDA的紧急授权使用,都需要有可靠的标准物质对其性能进行评估。为此,非常有必要研制相应突变序列的标准物质,为国内IVD企业提供量值溯源,为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提供计量技术支撑。近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针对新冠病毒德尔塔突变株开发了基因组RNA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以新冠病毒德尔塔突变株为候选物,对其基因组RNA进行纯化、序列表征和量值确定。该标准物质包含了新冠病毒德尔塔突变株的特征突变,可以作为测量标准用于新冠病毒德尔塔突变株检测方法的方法验证、质量控制和量值溯源。1.新冠病毒德尔塔突变株基因组RNA标准物质序列和量值该标准物质涵盖新冠病毒德尔塔突变株的全部序列,二代测序结果表明不存在其他病毒序列。采用经过国际比对验证的数字PCR方法,对开放阅读框(ORF1ab)基因、核衣壳蛋白N基因、包膜蛋白E基因和刺突蛋白S基因进行了准确定值。特性量值为每管溶液中含有的新冠病毒德尔塔突变株的ORF1ab、N、E和S基因的拷贝数浓度。具体量值见表1。表1. 新冠病毒德尔塔突变株基因组RNA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编号名称基因标准值(×103 copies/μL)扩展不确定度(k=2)(×103 copies/μL)NIM-RM5217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B.1.617.2)突变株基因组RNA标准物质Orf1ab基因2.000.29E基因2.140.33N基因2.370.37S基因2.450.38该标准物质的基因组序列中S基因具体的变异位点包括了T19R、G142D、R158G、L452R、T478K、D614G、D950N,以及在DEL156 -157和DEL679-685位置的缺失突变等,如图1。图1. 新冠病毒德尔塔突变株标准物质突变位点示意图2.新冠病毒德尔塔突变株基因组RNA标准物质使用方法2.1作为外标该标准物质可以作为测量标准用于病毒核酸的量值溯源。具体使用方法:对该标准物质进行5倍梯度稀释,稀释4-5个梯度后,与待测样本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记录5个梯度对应的荧光定量PCR扩增的ct值。以标准物质梯度稀释后的量值的对数为横坐标,以荧光PCR扩增得到的ct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拟合后可以得到标准曲线和线性方程,根据该标准曲线和待测样本扩增的ct值,实现对待测样本的病毒核酸拷贝数进行定量。使用时需要注意:1)标准物质梯度稀释所使用的稀释液应该是具体保护RNA功能的保存液或无RNA酶的水,同时为了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应尽可能在保护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RNA carrier,2)由于不同的PCR扩增板所获得的ct值通常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待测样本应与标准物质同时扩增,这样得到的ct值进行比较会更准确。2.2方法开发该标准物质可以用于新冠病毒德尔塔突变株检测新方法的方法开发和建立。该标准物质的序列包括了德尔塔突变株的所有特征突变序列,可以作为测量对象用于特异检测德尔塔突变株的新方法的开发。适用于荧光定量PCR方法、数字PCR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基因测序等方法的方法开发。2.3 方法验证该标准物质可以作为测量标准用于德尔塔突变株检测方法的方法验证。由于该标准物质的具有明确的量值及不确定度,即新冠病毒四个特征基因(ORF1ab、N、E和S)的拷贝数浓度,所以可以用于对新冠病毒德尔塔突变株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检出限和定量限等性能的验证。适用于荧光定量PCR方法、数字PCR方法、等温扩增(LAMP)等方法的方法验证。同时还可以用于验证针对非突变株开发的方法是否存在脱靶。2.4 质量控制可以用于实验室日常对试剂和仪器性能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在进行正式检测前可以先使用本标准物质进行测试,检查仪器和试剂的状态,从而保证样本检测结果的可靠。还可以将标准物质加入病毒采样管,与待测样本平行处理,参与提取、扩增和检测的全流程,对检测的全部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校准。通过对比测量值和标准物质量值,可以对提取效率和检测过程进行校准。3. 新冠病毒相关核酸标准物质截至目前,中国计量科学院共研制了体外转录、基因组、假病毒3个系列11种新冠病毒核酸标准物质(表2)【8】。这些标准物质可应用于方法建立、质量控制、仪器校准、试剂性能评估、验证与评价等多方面,为保障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比、可溯源,提供计量技术支撑。表2 新冠病毒核酸系列标准物质体外转录RNA名称编号标准值及不确定度(copies/μL)使用建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准物质(高浓度)GBW(E)091089E(6.37±1.01)×105 方法建立和验证,量值溯源,标曲绘制;无需提取ORF1ab(1.34±0.21)×106 N(7.21±1.28)×105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准物质(低浓度)GBW(E)091090E(5.78±0.64)×102 量值溯源,仪器和产品性能测试和评价;无需提取ORF1ab(1.07±0.14)×103 N(7.75±0.81)×102 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基因核糖核酸标准物质NIM-RM5208S(1.95±0.31)×103 方法建立和验证,标曲绘制;无需提取新型冠状病毒B.1.1.7突变株核衣壳蛋白基因核糖核酸NIM-RM5209N(2.07±0.35)×103 方法建立和验证,标曲绘制;无需提取基因组RNA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基因组标准物质GBW(E)091098E(1.29±0.26)×102 包含全部基因序列;方法建立和验证,量值溯源,标曲绘制;无需提取ORF1ab(9.50±1.80)×101N(2.05±0.31)×102 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基因组标准物质GBW(E)091099E(1.06±0.11)×103 包含全部基因序列;仪器和试剂性能测试和评价;无需提取ORF1ab(8.96±0.61)×102 N(1.73±0.13)×103 假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假病毒核糖核酸标准物质NIM-RM5203E(4.6±0.9)×102方法建立,标曲绘制;参与提取ORF1ab(6.5±1.2)×102 N(4.3±0.9)×102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弱阳性标准物质(高浓度)NIM-RM5205ORF1ab3842±897全过程质量控制,性能评估等,适用于试剂盒检测限1000 copies/mL及以上N2541±60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弱阳性标准物质(低浓度)NIM-RM5206ORF1ab1157±276全过程质量控制,性能评估等,适用于试剂盒检测限500 copies/mL及以下N765±181新型冠状病毒全序列假病毒核糖核酸标准物质NIM-RM5207ORF1ab基因(266-2719)47±13包含新冠病毒全部基因序列,从病毒提取到扩增、检测,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法验证、试剂盒性能评价。ORF1ab基因(2720-8554)85±23ORF1ab基因(8555-13024)104±28ORF1ab基因(13025-18039)97±23ORF1ab基因(18040-21552)60±39S基因(21563-25384)54±15E基因(26245-26472)52±22N基因(28274-29533)38±14【1】https://covid19.who.int/【2】https://cov-lineages.org/global_report_B.1.1.7.html .【3】 Raman R, Patel KJ, Ranjan K. COVID-19: Unmasking Emerging SARS-CoV-2 Variants, Vaccines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Biomolecules. 2021 Jul 6 11(7):993.【4】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ovid-data/covidview/index.html【5】 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cases_casesinlast7days 【6】 Zhao X et al., Nutralisation of ZF2001-elicited antisera to SARS-CoV-2 variants, Lancet Microbe, 2021, https://doi.org/10.1016/S2666-5247(21)00217-2【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542160613294305&wfr=spider&for=pc【8】https://www.ncrm.org.cn/
  • 海鲜食品安全危机?标准、解决方案这里都有
    北京时间24日中午12时,日本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正式启动, 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氚总量为5兆贝克勒尔,约为东电年计划排放量上限(22兆贝克勒尔)的两成。对此,群众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对我国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是否会有影响。据了解,核污染具有毒性和生物蓄积性,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长期摄入或造成慢性放射性中毒。8月24日,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自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后续影响有待研究机构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判定。小编特整理了海鲜水产品检测中涉及到的检测项目、检测仪器及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一、检测项目:1)理化检测:感官检测、水分、pH值、净含量检测、含砂量、干燥失重、盐分检测、浸出物、酸价测定、过氧化值、多磷酸盐、挥发性盐基氮、新鲜度检测2)卫生检测:甲醛、多氯联苯、组胺检测、生物胺检测、挥发酚检测、食品添加剂检测、明矾、硼酸、重金属、亚硝胺检测3)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寄生虫、商业无菌检测4)农药残留检测:马拉硫磷、毒死蜱、三氯杀螨醇、三唑酮、烯丙菊酯、氯丹、杀扑磷、硫丹、丙草胺、六六六,敌敌畏5)兽药残留检测:青霉素检测、红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检测、硝基呋喃类、磺胺类、孔雀石绿6)营养成分检测:能量,蛋白质检测,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检测,无机盐,维生素检测、DHA检测、EPA7)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全成分分析,未知物分析,定性定量分析,指标检测,成分含量检测二、海鲜相关检测标准:GB/T 18108-2008 鲜海水鱼GB 5009.206-2016 食品安全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B 5009.273-2016 食品安全标准 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GB 5009.274-2016 食品安全标准 水产品中西加毒素的测定GB 5009.231-2016 食品安全标准 水产品中挥发酚残留量的测定GB 2733-2015 食品安全标准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GB 10136-2015 食品安全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GB 29682-2013 食品安全标准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GB 29684-2013 食品安全标准 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量的测定GB 29705-2013 食品安全标准 水产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多残留的测定GB/Z 21702-2008 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B/T 20361-2006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GB/T 19857-2005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GB 14882-19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SN/T 4590-2016 出口水产品中焦磷酸盐、三聚磷酸盐、三偏磷酸盐含量的测定SN/T 4526-2016 出口水产品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测定SN/T 0393-1995 出口水产品中总汞含量检验SN/T 3196-2012 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检测SN/T 0223-2011 进出口冷冻水产品检验规程SN/T 2564-2010 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检测SN/T 1974-2007 进出口水产品中亚甲基蓝残留量检测SN/T 1643-2005 进出口水产品中砷的测定SC/T 3012-2002 水产品加工术语SC/T 3015-2002 水产品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SC/T 3011-2001 水产品中盐分的测定SN 0598-1996 出口水产品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验SN/T 0392-1995 出口水产品中硼酸的测定三、海鲜食品检测仪器有:序号海鲜食品检测仪器名称用途1水分测定仪测定海鲜水分含量2酶标仪检测海鲜疫病、兽药残留、抗生素、真菌毒素等3气相色谱仪配置定制,根据测的项目不同,进行配置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现场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检测,主要应用于环境空气、水体、土壤和固体废弃物中挥发性和部分半挥发性有机物的现场分析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辐射的吸收程度,定量分析6电子天平样品称量必备仪器7脂肪测定仪测定脂肪含量的仪器8凯氏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仪器9微生物检测仪用于海鲜食品中的活菌总数、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快速检测10兽药残留检测仪可定量快速检测阿莫西林、孔雀石绿、瘦肉精、黄曲霉毒素等11食品安全检测仪检测海鲜中是否含有重金属、细菌、病毒等超标的污染物。12马弗炉用于测定水分、灰分、挥发分、灰熔点分析、灰成分分析、元素分析。也可以作为通用灰化炉使用。13微波消解仪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可完全消解样品,便于检测更多海鲜食品检测仪器请点击查看: 仪器优选四、海鲜食品相关解决方案: 1、 海鲜水产呋喃类代谢物残留快速检测解决方案 2、 海鲜组织中的兽药分析——实时直接分析 (DART) 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 与 Agilent 6400 系列三重四 极 杆质谱仪 (QQQ-MS) 联用系统 3、 海鲜甲醛检测操作流程 4、 解决方案 |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锶-90的测定 5、 海鲜储存对质地的影响更多海鲜食品检测解决方案请点击查看:水产品检测面对日本核污水排放这一事件,我们不能过于恐慌。我们应该保持理性,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管,确保我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最后,让我们一起关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为我们的健康和未来努力。══════════▼▼▼══════════行业应用栏目简介:(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 ) 【行业应用】是仪器信息网专业行业导购平台,汇聚了行业内国内外主流厂商的优质分析方法及相应的仪器设备。栏目建立了兼顾国家相关规定和用户习惯的专业分类,涉及食品、药品、环境、农/林/牧/渔、石化、汽车、建筑、医疗卫生等二十余个使用仪器相对集中的行业领域,目前,已经收录行业解决方案6万+篇。
  • 新冠病毒核酸国家标准物质出炉 免费供应防疫战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nbsp /strong 今日,中国计量院正式对外公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前沿中心生命科学计量团队已于日前成功研发了高低两种浓度水平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并通过专家鉴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两种标准物质均为体外转录RNA,目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标基因范围涵盖已公布的新冠病毒3个主要基因 /span /strong :核壳蛋白N基因全长、包膜蛋白E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1ab (ORF1ab)基因片段(基因组坐标:14911-15910);量值为N、E和ORF1ab基因的拷贝数浓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采用中国计量院前期已研究建立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数字PCR绝对定量方法。数字PCR定量方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测量核酸的参考方法,可直接测量RNA拷贝数,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直接溯源至自然单位。经国际计量委员会物质量咨询委员会组织的国际比对验证,该标准物质已取得了国际等效一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悉,上述标准物质已被批准为国家标准物质(编号:GBW(E)091089和GBW(E)091090),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开发、检测试剂盒质量控制与评价,以及测量结果的量值溯源。为了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中国计量院还宣布:在疫情期间,相关机构可向中国计量院提交使用申请,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计量院将优先免费提供给抗疫一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机构,同时,还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span /strong 。 /p
  • 全球逾10万工人感染,食品加工厂正沦为新冠病毒“温床”?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德国最大肉联厂近2000人确诊、美国逾4万名肉厂工人感染& #8230 & #8230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多国食品加工厂,尤其是肉类工厂,沦为病毒肆虐的“重灾区”,引发广泛关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从肉联厂到海鲜加工厂,从泡菜厂到甜品工厂,为什么新冠病毒会在这些地方大规模肆虐?暴发聚集性感染后,谁又该为工人们的健康与安全负责?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1b19d1a1-58f9-4240-b952-d29b06647afe.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美国逾4万肉厂工人感染& nbsp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肉联厂、泡菜厂成新冠病毒“温床”?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随着新冠病毒持续蔓延,有大批工人忙碌的工厂很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尤其是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食品工厂。放眼全球,此类聚集性疫情已在多国肆虐。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最新遭疫情“攻陷”的,是韩国忠清南道青阳郡的一家泡菜厂。自9月2日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后,已有至少20人感染。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而据英国食品标准局(FSA),在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约有40家食品工厂暴发了疫情。其中,诺丁汉郡一家甜品工厂72人感染。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德国则有多家肉类加工厂遭病毒“入侵”。该国最大肉类加工企业滕尼斯公司的聚集感染事件,已致当地超1900人确诊。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而在巴西,肉类加工厂的感染病例数字更令人震惊。巴西食品行业工会8月18日估计称,该国肉类加工厂五分之一的工人感染,这意味着,约有10万名肉厂工人确诊新冠。巴西也因此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工作场所疫情暴发地之一。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美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该国食品与环境报告网络的数据显示,美国肉类行业的感染人数估计最高近4.1万人。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此外,德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多国也都出现了食品加工厂疫情。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据报道,近期,英国大部分地区的非必要商店已经开放,并将于7月4日进一步“解封”。但位于英格兰地区中部的莱斯特市及其周边地区却被告知进入反向封锁。这是因为莱斯特市的新冠病毒感染率,远高于英国其他地区。图为莱斯特市中心区域的一块广告牌。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a8355651-5f9f-403c-9949-986f79587958.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冷库的低温,还是拥挤的生产线?& nbsp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食品厂沦为“重灾区”原因很复杂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民以食为天,食品加工厂的安全和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新冠病毒是如何进入食品厂,又是如何把这里变成疫情“重灾区”的呢?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英国华威大学分子肿瘤学教授劳伦斯(Lawrence Young)称,工厂内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可能会导致更高的病毒传染。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比如,在食品厂冷库的寒冷环境中,病毒会在表面停留更长时间;拥挤的区域和繁忙的生产线上,工人们很难保持社交距离,还可能因为大声交谈,产生大量飞沫,增加病毒传播。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英国联合工会还指出,很多工厂聘用移民工人,移民工人可能没有带薪病假,如果他们出现症状自我隔离,就没有收入。还有些移民工人不说英语或是其他当地语言,他们担心丢掉工作,因此可能不愿意反映工作条件上面的问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还有专家认为,有的工人可能集体乘坐巴士前往工厂,然后一起在密闭的室内度过一整天,最后又回到厂区宿舍。“这一过程一旦出现漏洞,就更有可能暴发群聚感染”。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工作的)条件让人生病,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来自德国食品、饮料和餐饮工会的波尔 (Jonas Bohl)说。“新冠疫情只是一个放大镜,展示人们已经知道但却视而不见的东西。”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当地时间8月9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行人。美国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9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500万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当地时间8月9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行人。当天,美国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500万例。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疫情下不安全、隔离期没工资& nbsp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谁来为食品厂工人的安全、温饱负责?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实际上,此类疫情暴露的,不止是工厂的卫生问题。当工人们早早地复工,保障了多行业顺利运转的同时,谁又该为他们的安全负责?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237名工人确诊后,英国雷克斯汉姆食品工厂的员工们要求关闭工厂,但管理层拒绝关闭运营。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厂女工在受访时说,“我担心得要命。我问过我的老板,我们是否可以在感染减少之前关闭,但没人听。他们更关心公司赚钱。”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而在美国加州中央山谷的一家禽类工厂,尽管已有至少358人感染、8人死亡,当地官员下令关闭,工厂仍要求员工“按期上班”。一名工人说,“他们说我们是必要的,但他们把我们当作消耗品。”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我们一直在和其他(固定)员工一样的条件下工作,把自己置于同样的风险中,但我们只能自己照顾自己。”英格兰韦克菲尔德的一家私营食品制造公司因出现疫情被迫关闭,但上百名零时工合同员工被告知,隔离期间将没有工资。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有工人说,他们被列为“必要员工”,但事实上却是“被遗忘”的一群人。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保持距离、错峰工作& nbsp & nbsp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防控工厂疫情,各国在行动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目前,如何防控工厂疫情,保障工人的利益,已成为多国政府需要回答的紧迫问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英国政府已对食品制造业发布了安全工作规则,包括要求员工在可能情况下维持两米距离。英国肉品加工协会要求工厂提高清洁消毒的次数,安排不同的工作时间,做好隔离措施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德国政府也宣布了肉类行业的一系列改革,包括禁止屠宰场聘雇外包员工,并对违反劳动法规的企业处以3万欧元罚款。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也建议,放慢生产速度,在工人间设置隔离屏幕,每个人都戴口罩,自我隔离者有工资补偿。 /span /p p br/ /p
  • 食品添加剂可致淋巴细胞变异 吃多或患淋巴瘤
    受访专家:   欧阳学农,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主任、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军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临床肿瘤学杂志 》编委、《肿瘤学杂志 》编委,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近30年。   牵头或参与国际和国内药物临床试验项目20项,与美国 M.d. Anderson 癌症研究中心、加拿大UBC 大学、日本爱知癌症中心、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外著名肿瘤研究机构保持广泛合作。   “40%—50%的淋巴癌患者病因是病毒感染,但现在九成食品中含有添加剂,这也可能是淋巴瘤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日前告诉记者,加工食品中滥用的非法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导致淋巴癌发病重要因素之一。   食品添加剂或可导致淋巴细胞变异   “在长期过量食用食品添加剂的不良影响下,有可能促使淋巴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变异,增加患上淋巴瘤的风险。”欧阳学农说。   据了解,淋巴癌是发生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除了我们平时所知道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会长肿块之外,还可能存在于全身各处,比如脑淋巴瘤、肺淋巴瘤、胃淋巴瘤、口腔淋巴瘤等。   “人越年轻,淋巴细胞就越有活力,也就越容易得淋巴癌。恶性淋巴瘤多发生在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欧阳学农说,淋巴癌的产生原因仍然不明确,与人自身免疫防御系统缺陷、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射线、基因突变等有关,如今,当人类的食物97%都含有添加剂时,几千种添加剂充斥我们的生活时,对于癌症的重新认识,应当谨慎考虑添加剂这一风险因素。   食品添加剂是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使用标准范围以下,人体的代谢能力可以降解出去,是相对安全的,但是一旦超过标准,过量的添加剂就会沉积在体内伤害各个器官,造成病变甚至致癌。尽管尚未有人类肿瘤的发生和食品添加剂有关的直接证据,但许多动物实验已证实大剂量的食品添加剂能诱使动物发生肿瘤。   “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系统,就像人体的‘军队’,它可以帮助身体抵抗各种病原体,像细菌、霉菌等,让我们免于疾病的侵害。和这新病原体‘作战’的淋巴细胞容易在食品添加剂的不良影响下,有可能发生变异,直接或间接影响淋巴瘤的形成。”欧阳学农说。   动物实验多证实添加剂有致淋巴瘤作用   “许多动物实验已证实大剂量的食品添加剂能诱使动物发生淋巴瘤。”欧阳学农说。   如亚硝酸钠是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的一种,国外试验证实,同时服用乙胺丁醇和亚硝酸钠,小鼠淋巴瘤的发生率提高,而单用乙胺丁醇对淋巴瘤发生率无影响。   作为人造甜味剂之一的蔗糖素,常用于食物和饮料。然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批准蔗糖素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一个老鼠淋巴瘤突变试验中,科学家发现蔗糖素具有轻微的诱变性,根据检测致癌物的一种标准方法——艾姆斯试验结果,蔗糖素被消化时分解的物质也有“轻微的诱变性”。   “一些非法的添加剂致癌作用就更不用说了。”欧阳学农告诉记者,苏丹红作为一种非法食品添加物,对人体具有潜在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一号归为三类致癌物,主要基于体外和动物试验的研究结果:苏丹红一号在特定存在的条件下,对小鼠淋巴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   此外,有的食品添加剂本身即可致癌,作为牛奶酸化剂的花楸酸、淀粉变性剂的琥珀酐、面包防硬剂的聚氧化乙烯乙醇硬脂酸等,在动物实验中都具有致癌活性 有的添加剂可在使用过程中,与食品中的存在成分发生作用转化为致癌物质,如能保持肉色鲜嫩的亚硝酸盐,会与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亚硝胺,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其他种类的防腐剂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等,经毒理研证,较多剂量的摄入,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削减人的免疫力,这就为人体细胞的变异提供了前提。   加工食品多含添加剂 自己动手最健康   “食品添加剂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让快速生产出的食品,看起来更鲜亮、闻起来更香,吃起来可口、保质期更长,同时由于它大多来自边角边料,所以有可能价格更便宜。”欧阳学农说,食品加工商为了让食品在经历漫长的运输和保存之后仍旧色彩诱人、香气扑鼻,绞尽脑汁的合成和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   如加入次亚氯酸钠可以给切过的蔬菜杀菌,让蔬菜更鲜亮 加入苯甲酸钠可以让碳酸饮料保持新鲜口感 加入碳酸氢钠可以使曲奇饼干膨松可口 加入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能增加蛋糕和饮料的甜度 加入胭脂红,可以让食物的颜色红亮诱人。   “一个三餐都通过这些食品解决的成年人,每天添加剂摄入量约为10克左右,种类高达六七十种。”欧阳学农说,“要想远离他们,最好自己购买新鲜食品原料,亲自烹饪。”   “购买的食物加工度越高,使用的添加剂也越多。如果一味追求方便快捷,必然要牺牲健康,甚至是生命。”欧阳学农说。   ———————— ■相关链接 ——————————   发热、消瘦、盗汗 或是淋巴瘤症状   淋巴癌临床早期症状不痛不痒、隐匿不易察觉,很多患者会将发烧等症状与感冒病症混淆。因此,有三种常见并发症要注意:   发热,体温长期徘徊在38℃—39℃之间,有持续高热,也有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消瘦,多数病人有体重减轻的表现,在短时期内减少原体重的10%以上。盗汗,夜间或入睡后出汗。   欧阳学农强调,并不是所有的淋巴结肿大都是癌,其中不少是炎症或良性病变等正常反应。此外,直径超过一厘米大小的肿块才有临床检查的意义,所以,发现异常时要警惕,及时就医,但不要过分紧张。   早期的淋巴瘤,通过以放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就能治愈,到了中晚期的时候,需要用化疗为主的手段。欧阳学农主任指出,确诊患了淋巴瘤不必害怕,大量临床实验证实,50%—60%早期患者使用免疫化疗可以被治愈,晚期也有30%—40%的治愈率,疾病能否治愈的关键是首次治疗是否成功。   他提醒,工作压力大的白领、经常熬夜的人、长期过度疲劳者、经常处于电子辐射或射线环境者,都需要定期自查,触摸身体表层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平时,多接受日照,生活规律 尽量不要在新房装修好后即入住 购买新车后,进行甲醛测试,并保持较长时间开窗通风。此外,常吃葡萄、茶叶、海带、大豆、红萝卜、番茄、香蕉、橘子、菠菜等碱性食物,防止酸性废物的累积。
  • 巴黎非饮用水系统检测出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传播途径会增加吗?
    p   在我国克服万难渡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最艰难时期之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进入爆发期,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球除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累积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30万人,形势严峻!对于我国及全球来说,对新冠肺炎的防范仍不可松懈。 /p p   需要警惕的是,当地时间4月19日下午,法国巴黎市政府向媒体表示,过去24小时内巴黎水务部门的实验室在27个非饮用自来水采样点中,检测到4个有新冠病毒存在。 /p p   面对这一检测结果,巴黎环境局官员强调,饮用水和非饮用水是两套各自独立的管网。这些非饮用水都是从塞纳河和一条运河中汲取的,用于清洁街道和浇灌公园绿地,并为一些喷泉提供水源。尽管这些水源大部分是用作市政清洁,但巴黎市政府还是暂时关闭了这些水源,以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同时水务部门表示,饮用水源目前尚没有受到污染,可以放心饮用。 /p p   消息一出,不少网友发声质疑水传播或成新冠肺炎新的感染途径。 /p p   我们知道,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冠肺炎主要的传播途径,为防范疫情,我国采取了居家隔离和戴口罩等防护措施。随着我国研究的深入,“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也慢慢被重视起来,我国也是安排了一系列措施来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如今,我们每日离不开的水中竟也藏有新冠病毒,也难怪有网友感叹“防不胜防”。 /p p   新冠病毒在公用水体中发现尚属首次,但来源目前并不清楚,水传播或成新冠肺炎新的感染途径也并没有定论,有专家认为公众不必惊慌,但我们切记现在仍需要做好各方面风险防护,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同时做好饮用水安全等多方面工作才能降低感染风险。 /p
  • 国基金拟资助冠状病毒与宿主免疫互作机制研究,单项可达300万
    1月2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指出,2021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8-22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60-8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6-8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以下为“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详细内容:一、科学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以“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为核心科学问题,以冠状病毒特别是新发冠状病毒感染为研究对象,克服既往断面、单尺度、单维度研究的局限性,采用动态、多尺度、多维度的全景研究新范式,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解析病毒和宿主免疫互作的动态调控网络及其关键节点,阐释免疫保护/免疫损伤的平衡机制及其与不同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发展针对病毒免疫损伤关键节点的靶向治疗手段,研发特异性免疫防治药物和长效安全的预防疫苗,揭示群体免疫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传染病的免疫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储备。培养一批高层次专门人才,支持国家级疫苗、药物和诊断监测研究基地建设,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创新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引领力。二、核心科学问题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机制和免疫防御策略。以冠状病毒免疫应答的启动、维持、消退、记忆产生过程为基础,与感染的发生、演进、相变、不同临床表现和转归相联系,以冠状病毒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机制为核心,围绕病毒和宿主因素、感染与免疫反应两个过程的动态演变,在免疫系统与感染靶系统两个维度,以及群体、环境、生态、个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多尺度进行组织细胞分子基因解码,以高分辨率和新范式开展原始创新研究,揭示冠状病毒感染免疫基本属性,阐明冠状病毒感染免疫调控机制,发展冠状病毒感染免疫干预及监测新策略。三、2021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布局,鼓励申请人采用免疫学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注重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比较医学与疾病动物模型、数学、信息学和人工智能、化学、材料学、药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合作。2021年度拟重点资助如下研究方向:(一)病毒感染细胞路径与感染建立、免疫应答启动和调控的关系。病毒首先感染上皮、内皮等非专职免疫细胞或首先感染免疫细胞,这直接影响免疫反应的启动与维持过程。针对这一重大问题,阐明与感染建立相关病毒基因组编码产物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病毒复制周期的生物学过程、关键分子事件及影响其复制的关键宿主因子;揭示病毒攻击靶细胞的应激反应特征和作用机理,引发细胞死亡的类型、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阐释病毒变异、感染细胞路径及其对感染建立、病毒复制、先天免疫和特异性应答启动的影响和调控机制;针对病毒或宿主基因或蛋白发现干预靶点,发现特异性或广谱性药物或免疫制剂先导化合物;开展不同人类冠状病毒(包括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季节性冠状病毒)感染复制和免疫机制的比较研究,发现共性干预靶点,阐明不同冠状病毒致病性差异的生物学基础。(二)免疫系统感知病毒全景刺激信号、启动免疫应答的机制。采用免疫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基于疾病动物模型、临床队列等,发现和鉴定病毒激发固有免疫应答的危险信号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抗原表位信号,阐明免疫应答的启动机制,及其与保护性应答和损伤性应答的关系;阐释病毒演化变异过程中或在宿主免疫压力下,所产生的不同病毒亚型是否具有交叉或优势表位、跨种感染潜能及逃避免疫识别的能力。(三)免疫应答的系统性多维度抗病毒免疫保护和记忆机制。基于免疫反应的系统性、多维度和复杂性,阐明抗病毒免疫应答启动后的免疫效应、免疫记忆维持的时相特征及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协同机制;重点阐明粘膜免疫屏障保护作用,病毒感染靶器官的区域免疫反应特征,病毒负向调节免疫应答的“逃逸”机制,从而揭示免疫保护和免疫记忆维持机制及其关键因素;实时动态呈现病毒感染宿主的免疫应答“全景”过程,发现病毒与免疫细胞、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网络的关键节点。(四)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及其动态致病机制。重点揭示病毒感染诱发的损伤性免疫应答的致病机理,阐释临床无症状感染、二次感染、重症感染、较长时间感染(“常阳”病例)等临床差异表现的免疫病理机制;揭示免疫保护/免疫损伤平衡的时空特征、关键节点及其调控机制,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与转归差异化机制,发现重症预警免疫分子靶标,验证免疫干预新靶点;探索免疫反应与微循环、凝血功能、能量代谢、应激反应、细胞死亡及组织修复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在致病性中的作用,阐释老年和基础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病毒感染的致病及致死原因;以高度模拟人类病毒感染和病理特征的类器官和动物模型,探究抗病毒免疫应答导致这些器官损伤的分子机制,寻找治疗新靶点。(五)发展疾病监测-诊断-治疗-预防-免疫力评估的新策略新方法。研究冠状病毒等感染治愈恢复期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疫苗接种者等抗冠状病毒的免疫力指标特征,力争建立远期病毒特异性免疫力精准评估的指标体系。发展检测感染者免疫应答状态新方法,促进个体免疫学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在揭示病毒感染免疫保护、免疫损伤机制基础上,发展群体免疫力流行病学监测新方法,研究环境、生态、气候等因素对疾病传播和流行的影响,指导疫情预警和疫苗精准使用。发展基于前沿免疫理论和技术指导下的疫苗理性设计新策略,形成精准、快速疫苗研制技术体系。研究疫苗保护效力与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以建立免疫学替代指标,指导疫苗快速研发。四、2021年度资助计划2021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8-22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60-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2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6-8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2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五、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一)申请条件。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二)限项申请规定。执行《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三)申请注意事项。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1.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日期为2021年2月28日-3月4日16时。(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2. 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1年3月4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3月5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3.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注意在项目申请及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针对相关医学伦理和患者知情同意等问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包括在申请书中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证明(电子申请书应附扫描件)。涉及病原微生物研究的项目申请,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部委关于“伦理和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研究的项目申请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项目申请,应随申请书提交依托单位生物安全保障承诺,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资助。4. 其他注意事项。(1) 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2) 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一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四)咨询方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四处联系电话:010-62328653、62327207
  • 类器官技术:赋能新冠病毒研究,类器官准确分装涉及哪些步骤?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多种器官的类器官得以在体外构建成功,类器官也为很多疾病提供了优良的体外模型。恰逢 COVID-19 流行,类器官也被用于研究 SARS-CoV-2 的致病机理研究及药物筛选。对此,Yuling Han 等人对人类类器官模型在 SARS-CoV-2 感染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2009 年,荷兰 Hubrecht 研究所的 Hans Clevers 团队首次在体外将肠道干细胞培养成具有类肠的隐窝状和绒毛状上皮区域的三维结构,即小肠类器官,由此开启了类器官的研究[1]。自那以后,类器官研究步入了高速发展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有多种类器官在体外构建成功,包括:肠、胃、视网膜、脑、肝、肾、肺、胰腺、心脏、呼吸道、血管以及胎盘类器官等(图1)。作为一种前沿的科研方法,类器官技术已被应用于疾病模型构建、药物发现、个性化药物筛选、药敏检测、发育生物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再生医学及精准医学等领域。相较于 2D 培养的细胞,类器官能更好的模拟体内生理特征,更适合用于研究细胞间通讯及形态发生。另外,相较于动物模型,类器官更适合用于高通量筛选,并且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类器官的构成来源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人类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PSCs),包括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等;另一种是成体组织。两者在可获得性、可编辑性、成熟度和多样性方面各有利弊。理论上,hPSCs 具有无限的增殖能力和在所有三个胚层中产生类器官的发育潜力,并且 hPSCs 能轻松地扩大培养,用于大规模研究,比如药物筛选及代谢分析。相比之下,成体类器官自我更新能力有限,这就限制了它在大规模研究中的应用。另外,hPSCs 来源的类器官在基因编辑方面更易达成,便于研究单个变异在病毒感染中的生物学功能。成体类器官的优势在于其良好的成熟度,这是 hPSCs 来源的类器官所不具备的,大多数 hPSCs 衍生的类器官仍然具有胎儿或新生儿的特征,仍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进一步改善其成熟状态。图1 不同来源的类器官发展时间线[2]2019 年底暴发的新冠疫情迅速席卷了全球,严重威胁了全球人类的生命安全。SARS-CoV-2 不仅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还会损坏大脑、心脏、肝、肾、肠道及胰腺等器官,引起诸如精神、认知及身体障碍、静脉血栓、心肌炎、心力衰竭、急性肾损伤、肝损伤及急性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图2)。因此,科研人员迫切需要合适的体内及体外模型来研究 SARS-CoV-2 感染、病理生理学及药物和疫苗的筛选。由于类器官具备上文所提及的各种优势,并且多种器官的类器官被成功构建,所以类器官被广泛的应用于 SARS-CoV-2 的研究。图2 COVID-19 患者不同器官并发症[2]呼吸系统类器官SARS-CoV-2 主要靶向呼吸系统的上皮细胞,引起患者的严重咳嗽、过度粘液分泌及呼吸短促等。为了研究病毒感染后机体的病理改变,筛选潜在的治疗策略,科研人员构建了肺泡、呼吸道及支气管类器官。Shuibing Chen 团队利用 hPSCs 来源的肺泡类器官,从 FDA 批准的药物中筛选到了 3 种 SARS-CoV-2 进入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麦考酚酸(mycophenolic acid)以及盐酸米帕林(quinacrine dihydrochloride)[3]。另外,肺泡类器官感染实验表明 SARS-CoV-2 受体 ACE2 主要表达在二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 2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T2 cell)上,并且,AT2 细胞被感染后表现出与 COVID-19 患者肺部相同的特征,包括 Type I/III 干扰素反应,干扰素介导的炎症反应,表面活性蛋白的缺失以及凋亡。成体呼吸道类器官(adult airway organoids, adult AWOs)还可以被用来研究 SARS-CoV-2 突变体的复制动力学特征。通过比较 SARS-CoV-2 感染的支气管类器官(bronchial organoids, BCOs)与其他细胞类型的高通量表达矩阵数据,集落刺激因子 3 (CSF3) 被确定为潜在的药物靶点。综上所述,呼吸系统类器官复现了体内 SARS-CoV-2 感染的特征,可用于 SARS-CoV-2 病理学研究及药物筛选等。肠道类器官COVID-19 患者常常表现出腹泻、呕吐及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肠道类器官则被用于 SARS-CoV-2 相关的肠道病理生理学研究,其中包括 hPSCs 来源及成体小肠类器官(small intestinal organoids, SIOs)、结肠类器官(colonic organoids, COs)及回肠类器官(ileal organoids, ILOs)。hPSCs 来源的 SIOs 和 COs 均能被 SARS-CoV-2 感染,并且表现出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强烈的转录反应。事实上,hPSCs 来源的 COs 已经被用于验证 SARS-CoV-2 进入抑制剂的抗病毒效果,并且与肺类器官有相似的表现[3]。这也说明肠类器官可以作为 SARS-CoV-2 感染的疾病模型用于药物筛选。肠道类器官也能很好的复现肠道新冠病毒感染:SARS-CoV-2 和 SARS-CoV 在 SIOs 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病毒-宿主互作动力学特征,SARS-CoV 传播迅速但引起的细胞反应更小,而 SARS-CoV-2 虽然复制能力低但能引起更强烈的细胞反应。脑类器官COVID-19 患者会罹患一系列神经症状,严重程度从嗅觉、味觉丧失,记忆丧失到威胁生命的中风。hPSCs 来源的脑类器官包括全脑类器官和脑区类器官,免疫染色发现皮质、海马、下丘脑及中脑均能检测到 SARS-CoV-2 感染,而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检测到的则很有限。尽管如此,星形胶质细胞却能促进脑类器官中 SARS-CoV-2 的感染。除此以外,hPSCs 来源的脉络丛类器官(choroid plexus organoids, CPOs)也被用来研究 COVID-19 患者的脑损伤。SARS-CoV-2 在 CPOs 中能引发炎症反应及细胞功能缺陷并伴随着细胞死亡,并且 SARS-CoV-2 能破坏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在 CPOs 中引起脑脊液渗漏。综上所述,脑类器官是研究 SARS-CoV-2 感染引起脑损伤的良好体外模型。除了以上提及的几种类器官,肾、肝、扁桃体等类器官也被用于 SARS-CoV-2 研究,在综述里都有详细的描述[2]。前景尽管类器官用作 SARS-CoV-2 疾病模型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其中包括给类器官增加免疫细胞及血管系统,利用 3D 生物打印及器官芯片技术进一步模拟人体系统的生理及病理状态,利用单细胞技术深入研究病毒-宿主互作,利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病毒感染时基因型和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现有的类器官大部分只含有组织或器官的细胞组分,不含有免疫细胞,而免疫细胞在 COVID-19 的病理生理学及疾病进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可能比病毒感染本身更加重要。因此,利用体外类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培养体系能更好的了解被感染宿主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互作,及免疫细胞在组织或器官损伤中的作用。类器官的另一个缺陷是缺乏血管系统。将类器官和血管上皮细胞、周细胞共培养形成一个具备合适空间结构的含血管类器官为进一步开发类器官模型提供了希望。具备免疫细胞及血管的类器官将进一步推动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研究(图3)。图3 血管-免疫-肺泡类器官的开发器官芯片技术是利用微液流装置创建的动态和可控的微环境来培养类器官,适合研究病毒-宿主互作,病毒治疗的耐药性的演变,新型抗病毒疗法的开发以及潜在的病毒发病机制。总结现阶段类器官确实为 COVID-19 疾病模型的构建以及药物筛选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其缺乏免疫细胞、血管系统及器官间互作,还不能完全替代动物模型。未来,随着类器官复杂化及器官芯片等技术的应用,类器官必将为新发病毒感染的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在药物研发和政策监管的双重要求下,类器官的出现为更高效、更精准的生命科学研究带来希望。从 2009 年肠道类器官的出现到现在,类器官相关文献数量逐年递增。临床上利用病人肿瘤组织来源的类器官进行体外药敏检测,也发现类器官对现有抗肿瘤药物具有 100% 敏感性以及 88% 的阳性预测值。类器官的高度仿生性使其大大推广了技术研究,以及在转化医学和药物筛选等领域的广泛使用。但目前,类器官应用的的培养和应用面临如何实现标准化和重复性,以及利用自动化来提高培养效率的瓶颈。在工业 4.0 时代,我们希望将智能化、标准化引入到类器官的行业,以降低类器官培养的门槛。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比靶向治疗大许多,很多患者担心承受了化疗的副作用,但最后却没有获得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对化疗有种恐惧感。如果能找到一种新的药敏检测方式,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化疗药物有效性,会极大减轻患者进行化疗的心理负担。肿瘤类器官药敏试验是正在探索的一种有效且易于普及的药敏检测方式。而如何快速准确的完成类器官药敏检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如下图的药敏检测的流程中,为了达到精准检测的目的,药物的准确添加和类器官的准确分装很重要。下图流程中,由Biomek自动化移液工作站进行类器官的分装,因子添加,配合检测器进行在线检测,利用Echo进行40nL的小体积加药,来达到在线自动化的类器官培养和检测。参考文献[1] T. Sato, R.G. Vries, H.J. Snippert, M. van de Wetering, N. Barker, D.E. Stange, J.H. van Es, A. Abo, P. Kujala, P.J. Peters, and H. Clevers, Single Lgr5 stem cells build crypt-villus structures in vitro without a mesenchymal niche. Nature 459 (2009) 262-5.[2] Y. Han, L. Yang, L.A. Lacko, and S. Chen, Human organoid models to study SARS-CoV-2 infection. Nat Methods 19 (2022) 418-428.[3] Y. Han, X. Duan, L. Yang, B.E. Nilsson-Payant, P. Wang, F. Duan, X. Tang, T.M. Yaron, T. Zhang, S. Uhl, Y. Bram, C. Richardson, J. Zhu, Z. Zhao, D. Redmond, S. Houghton, D.T. Nguyen, D. Xu, X. Wang, J. Jessurun, A. Borczuk, Y. Huang, J.L. Johnson, Y. Liu, J. Xiang, H. Wang, L.C. Cantley, B.R. tenOever, D.D. Ho, F.C. Pan, T. Evans, H.J. Chen, R.E. Schwartz, and S. Chen, Identification of SARS-CoV-2 inhibitors using lung and colonic organoids. Nature 589 (2021) 270-275.*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对原有的文字图片等内容进行变动、重新编排或者增加新的内容,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保留在不告知前提下随时更新版本的权利。
  • 《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发布(可下载)
    4 月 6 日,国家卫健委法规司发布“关于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的通告”,其中规定了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适用于生活污水、医疗机构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点击此处下载高清PDF电子版:WST799—2022 《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新冠病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迫切需要更多的监测途径作为疫情监测预警新冠病毒疫情已发展成“全球性大流行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且近日国内部分城市疫情出现反弹现象,众多地区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增加,可见防控形势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至今为止,临床病毒筛查是疫情预警防控的主要手段,但是基于临床检测的预警是在已出现病例之后再对其居住社区及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回溯,考虑到新冠病毒3-14天潜伏期和出现明显症状之后再去医院诊断的时间,这种预警方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当下迫切需要更多的监测途径作为疫情监测预警的补充,从而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降低疫情发生的损失。污水站的新冠病毒密度已成为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早期预警信号据《科学通报》报道,2021年6月份香港大学张彤教授团队在一栋未出现确诊者大楼的多份污水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此举为社区公共卫生防控监测提供早期预警信息,亦成为采取后续防疫措施的重要依据;武汉疫情期间,湖北省环科院等在武汉疫区医院化粪池上层泥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污泥样品中检出了病毒核酸;广州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了粪便排泄物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载体;清华大学也在北京新发地疫情暴发之前的小红门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检出了病毒核酸;国外同样已有多家研究机构在疫情爆发伊始或爆发前就在市政污水中检出新冠病毒,今年1月21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就曾经发布报告称,新冠病毒的变种奥密克戎(Omicron)很有可能在美国首例确诊病例官宣的一周多前,就已经存在于纽约市的废水中了。由此可见,通过监测城镇污水站进水中新冠病毒的密度变化可以及时反映出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人群的病毒感染情况污水站的新冠病毒密度已成为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早期预警信号。而且,城镇污水厂能够覆盖大部分人群,与基于临床检测的病毒预警相比,基于污水中新冠病毒监测的疫情预警覆盖面更广,时效性更强,经济社会成本更低,这对于公共部门开展防疫工作有重要意义。随着新一轮新冠疫情的猛烈来袭,生活污水中新冠病毒密度正在大幅增加,污水处理厂站一线工作人员感染风险大幅上升,大家应该提高警惕,并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在美国,据央视财经3月17日报道,美国疾控中心在过去两周内对各地污水处理站进行检测后公布的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污水处理点检测出新冠病毒密度增加,其中有 37% 的涨幅在 100% 以上,有 30% 的涨幅超过 1000% 。而在3月1日至3月10日期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监测的超过三分之一的废水样本点都显示出新冠病毒呈上升趋势。如何防止新冠病毒通过污水传播?首先,尽可能接种加强针疫苗。相关研究显示,2针mRNA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对奥密克戎产生的中和抗体下降明显(三针灭活对奥密克戎的中和能力待研究确认),原有疫苗接种方式效果大减。因此, 接种加强针就成为了污水处理工作人员的必要任务之一,尤其是感染风险较高的运维人员、化验人员,更是应该优先安排接种疫苗。其次,规范操作流程,降低感染风险。相对来说,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提升泵站、粗细格栅、旋流沉沙池等预处理段,以及污泥脱水间属于高风险场所,最有可能造成病毒等病原体暴露并引发操作人员感染风险,所以应该更加规范操作流程。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现场操作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在上岗前佩戴好口罩和手套等基本防护用品,尽量做到不与污水、污泥、砂砾、栅渣等直接接触;2、针对进水泵房、预处理段、污泥脱水工段操作以及化验取水采样,提高防护等级,除口罩和手套外,配备护目镜和防护服;3、由于污水厂需要经常记录数据,建议保持给笔消毒,并且人手一只笔,防止交叉感染;4、加强集中排气口的消毒,要求人员尽可能避开排放口的气流;5、作业完毕后,及时对防护用具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6、定期对预处理段产生的栅渣进行消毒处理,及时安排运输车辆对栅渣进行清理转运。第三,污水处理厂加强消毒杀菌。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56 ℃ 30min 、乙醚、 75% 乙醇及含氯消毒液等脂溶剂均能有效灭火病毒。应该说,污水处理行业虽然不像医务人员那样身处抗疫第一线,但 作为应战新冠病毒的 “第二战场”,污水处理人员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感染风险。在之前的疫情中,尽管困难重重,但污水处理行业仍然克服艰难险阻,保持了全国5000多座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如今,新的一轮疫情卷土重来,污水处理行业再次面临巨大的考验。建议各地环保部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帮助扶持,并在医疗废水处理环节加强预处理,尽可能保证达标排放,从而避免对下游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减少污水处理环节的压力。
  • 百灵威农药残留标准品助您鉴别毒茶
    我g作为茶叶生产、消费和输出的大g,有着悠久的茶文化,但是茶叶中农药残留c标却时刻威胁茶文化的传承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饮用农残c标茶叶,可致癌、损害生育能力和胎儿发育,甚至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和遗传基因。y边是农残c标质量堪忧的茶叶,y边是浑然不觉、盲目饮用消费,茶叶是否正悄悄成为&ldquo 荼叶&rdquo &mdash &mdash 荼毒生灵之叶?百灵威提供与g家检测标准相符合的农残标准品,帮助各质检单位及时发现有害茶叶,以保障大家饮茶安全与身体健康。 百灵威大型标准品库产品系列涉及农药、石化、环境、食品、无机、烟草等多个l域。所有化学对照品都达到或c过美g化学会z新的分析试剂标准。所有分析标准品都符合ISO34以及ISO 17025认证,并可溯源到NIST、BAM或IRMM等g立计量科学研究院,可满足z高质量控制体系要求。每份标准样品均附带原批次质检报告和材料安全数据卡,并且可以为用户提供专业标准品的定制服务。 ■ 茶叶中常检农残标准品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包装 目录价 P-445N 联苯菊酯 Bifenthrin 10 mg ¥590 P-595N 噻嗪酮 Buprofezin 10 mg ¥450 P-577N 杀螟丹 Cartap 10 mg ¥730 P-447N 苯醚甲环唑 Difenoconazole 10 mg ¥309 P-377N 除虫脲 Diflubenzuron 10 mg ¥169 P-091N &alpha -硫丹 Endosulfan I 10 mg ¥309 P-092N &beta -硫丹 Endosulfan II 10 mg ¥309 P-015N 草甘膦 Glyphosate 10 mg ¥169 P-057N 三氯杀螨醇 Kelthane 10 mg ¥309 P-032S 灭多威 Methomyl 1 mg/mL in MeOH 1 mL ¥518 ■ 其他相关分析耗材产品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包装 目录价 116481 甲醇, 99.9% [HPLC/ACS] 4 L ¥180 134752 乙腈, 99.9% [HPLC/ACS] 4 L ¥400 187553 水 [HPLC] 4 L ¥375 S02302 J&K C18柱(250 mm× 4.6 mm, 5 &mu m) 1 支 ¥2,800 S010125-3002 AB-1气相柱, 30 m × 0.25 mm × 0.25 &mu m 1 支 ¥3,960 ZTLMGL-4.1 针筒式滤膜过滤器 Ф13 0.2 &mu m(有机) 100 片/包 ¥150 WKLM-3 微孔滤膜 Ф50 0.45 &mu m(水相) 100 片/包 ¥380 901275 J&K瓶口分配器(5.0-50.0 mL) 1 支 ¥2,000 958945 J&K单道手动可调移液器(100-1000 &mu L) 1 支 ¥340 928429 J&K磁力搅拌器(数显、加热、不锈钢) 1 台 ¥3,112 5182-0553 螺纹透明样品瓶(蓝色螺纹盖,PTFE红色硅橡隔垫) 100 个/包¥527 5182-0728 聚丙烯螺纹瓶盖(无隔垫) 100 个/包 ¥109 5183-4759 高j绿色隔垫(带预穿孔) 50 个/包 ¥699 CER-001-1 1.5 mL标准毛细储存瓶 1 个 ¥240 以上价格仅供参考,详情请致电400-666-7788!
  • 促销:利巴韦林05版药典分析专用柱
    氢型强阳离子交换(磺化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色谱柱 在利巴韦林注射液分析中的应用 色谱条件: 色谱柱:磺化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离子交换柱(100× 7.8mm,7&mu m,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订货号:PSsul 0720008) 流 动 相:水(硫酸调pH=2.5± 0.1,0.45&mu m水膜过滤) 检测波长:207nm, 柱 温:65℃ 进 样:20&mu L 样 品:利巴韦林标准品(1.0mg/mL,流动相溶解) 利巴韦林注射液样品(1mL利巴韦林注射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流动 相稀释至刻度) 利巴韦林标准品色谱图 利巴韦林注射液样品色谱图 利巴韦林标准品和注射液测试结果 保留时间 min 拖尾因子 理论塔板数 利巴韦林标准品 4.254 1.02 3746 利巴韦林注射液 4.229 1.05 3522 05版《药典》要求 N/A 0.95~1.05 实验结果表明,利巴韦林标准品和供试品的出峰时间相近,拖尾因子在0.95~1.05之间,理论塔板数在3000以上,均达到中国药典2005版的要求。 详情请见:www.agela.com.cn/web/news/detail.asp
  • 快速、精准、高通量 小海龟科技推出新冠病毒三靶标并行检测试剂盒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眼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工作牵动着千万颗心。全国绝大部分省市都进入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状态,抓住两个要害,一是早发现,二是早隔离,这是最原始也最有效的办法。其中核酸检测是目前最可靠的筛查和确认手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检测试剂盒曾一度紧缺。以芯片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字PCR研发和基因测序仪研发的 strong 小海龟科技 /strong 针对新冠病毒疫情,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两款产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仪器信息网: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贵单位推出了什么样的检测仪器、试剂和解决方案?有何特点?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小海龟科技: /strong 小海龟科技紧急响应国家号召,除了已经推出的BioDigital系列(“华”和“青”)数字PCR检测仪器之外,针对本次疫情快速研发出 strong 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 /strong 两款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e5ec967c-8aa7-408b-b696-03cf139c3cb2.jpg" title=" BioDigital· 华芯片式数字PCR.jpg" alt=" BioDigital· 华芯片式数字PCR.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532/C370813.htm" target=" _self" BioDigital· 华芯片式数字PCR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参考国家CDC和WHO的指南,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多个区域(ORF1ab、N gene、E gene),采用RNA一步法逆转录核酸检测技术,实现三靶标快速、简便、精准、高通量并行检测。同时,设置内部参照,确保检测过程和结果全流程精准可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荧光PCR检测方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通量高,操作普及度高,适合对疫情严重地区有明显病状的疑似病例快速筛查及确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小海龟科技荧光PCR检测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1.三靶标检测,添加内部参照,拒绝漏检,能更准确地筛选疑似病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结合新型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极大降低荧光本底,显著提升试剂检测灵敏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3.可直接在绝大部分市售荧光PCR仪上使用,操作简单便捷,全流程约2小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4.有效降低检测成本。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数字PCR检测方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数字PCR是最精准、最灵敏的绝对定量基因检测技术,灵敏度比荧光PCR高出一个数量级以上,更适用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1.对有密切接触史无明显病症者的早期筛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检测,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及判断治疗终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3.对荧光PCR弱阳性结果、可疑结果复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4.对荧光PCR质控品、标准品精准定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5.& nbsp 环境监测:在高铁、车站、飞机等人员密集区进行环境采集样品如空气颗粒、水样的监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小海龟科技BioDigital系列数字PCR系统有如下优势: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1.& nbsp BioDigital· 華全套系统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 nbsp 1-96样本自适应,贴合大样本量需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3.& nbsp 适配2万/20万液滴两款芯片,灵敏度最高可达0.00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4.& nbsp 反应芯片全封闭,无需转移反应液,避免交叉污染,同时对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给予有力保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5.& nbsp 4-5路荧光通道,单次反应可检测多个靶点基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6.& nbsp 可实现扩增过程的数字PCR实时检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仪器信息网:目前,贵单位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哪些具体帮助?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小海龟科技: /strong 我们目前正积极与国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相关省市卫健委、疾控中心、红十字会及湖北省慈善总会等相关部门密切联系,满负荷研发量产两款2019-nCoV检测试剂盒产品(荧光PCR、数字PCR法),全力以赴地服务疫情防控需要,与所有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仪器信息网:针对疫情防控,后续还将有哪些工作计划?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小海龟科技: /strong 乐观估计疫情将在1-2个月内被基本消灭,小海龟科技会持续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强化提升检测技术,进一步扩大仪器和试剂盒量产能力,和所有社会力量一起通过借用、捐赠等方式持续援助疫区,饱和供应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同时发挥数字PCR平台和检测方案的高精准、高灵敏的优势,将“无病症的病毒携带者”和“潜伏患者”尽早发现、尽早隔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天佑中华!天佑武汉!向所有奋斗在疫区的英雄们致敬!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小海龟科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紧急联系方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北区负责人:施海兵 13905202626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南区负责人:杨敏 13713377702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市场部联系人:孙嘉诚 1835509585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133_4.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点击进入PCR仪专场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xxgzbd"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点击进入仪器信息网“抗击新冠病毒 仪器人在行动”特别专题 /span /strong /a /p
  • “检测直通车”之食品及水样中诺如病毒的检测
    我要测讯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es)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被分离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暴发的案例,例如2010年广州从化因为水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事件,共有429人发病 2012年9月底,德国首都柏林以及东部三个地区1万多名小学生和托儿所的幼儿发生疑以诺如病毒食物中毒 尤其以2012年12月,日本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因诺如病毒而引起的集体食品中毒事件最此人关注,从爱知县名古屋市一直到广岛县广岛市总的中毒人数1809人。   诺如病毒是全球流行性与散发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受污染的食品、水源是诺如病毒传播的重要污染源,例如贝类、水果、蔬菜、饮用水、水源水等。目前,我国在食品与水样中诺如病毒检测方面还没建立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根据文献报道,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电镜法、免疫法及分子扩增法(主要为PCR方法),其中分子扩增方法被认为是食品中检测诺如病毒的唯一方法(其他两种方法灵敏度差),而PCR则为“金标准”而被广泛作地采用。因此,完整的食品与水样中诺如病毒检测的主要流程共包括病毒的提取、核酸的纯化以及病毒的分子检测。   食品及水样中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   (protease K digestion &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一、实验原理   挑取被检样本或者被检样本中病毒易富集部位(例如贝类的消化腺组织),通过蛋白酶K消化的方法解离病毒,然后通过异硫氰酸胍等试剂纯化病毒RNA,接下来继续将病毒RNA进行反转录,最后将产物cDNA进行PCR检测。   二、仪器和试剂   荧光定量PCR仪、振荡培养箱、涡旋振荡器、离心机,TRIzol试剂、MMLV反转录试剂盒、Taqman realtime-PCR试剂盒超均为商品化试剂,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不含核酸酶的超纯水。   三、实验方法   1.食品前处理   选取被检适当量样本(不同种类食品样本量不同)。以贝类样本为例,一般取5~10个左右,用无菌水冲洗干净贝壳表面后撬开贝壳,然后用无菌的手术刀切取其中的消化腺组织共1.5g,并尽量切碎贝类组织。   2.蛋白酶K消化   诺如病毒解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PEG沉淀法、超滤法、超速离心法等等,而蛋白酶K消化的方法由于其自身简单、耗时短、稳定性高等特点,而被欧洲标准化委员会认定为贝类中诺如病毒解离的标准操作方法。   ①向1.5g被检样本中加入2mL PBS,并加入蛋白酶K至浓度0.2mg/mL   ②涡旋振荡混匀后,置于37℃、300r/min的振荡器中孵育1h   ③孵育后样本置于65℃10min,进行蛋白酶K灭活处理   ④灭活后样本于3000r/min下离心5min,取上清进行下一步实验。   3.核酸纯化   RNA纯化用硅胶膜试剂盒与TRIzol试剂是目前主要采用的病毒RNA的纯化方法。目前本实验室采用TRIzol试剂法进行诺如病毒RNA的纯化:   ①取300μL上清液,加入到含1mL预冷的Trizol的EP管中,混匀后室温放置5min,加入0.2mL氯仿,充分混匀或旋窝震荡15s,室温放置5min,12000g离心15min   ②小心取上层水相600μL至含有预冷的600μL异丙醇的EP管中,混匀,室温放置10min,12000g离心10min   ③小心倒掉上清,加入1ml 75%乙醇(用DEPC处理的水进行配制),洗涤沉淀,12000g离心5min 倒掉上清,尽量吸净残留液体,室温放置风干数分钟   ④加入50μL无Rnase的H2O溶解RNA,可选择于70℃水浴5min加速RNA溶解,然后放于-80℃保存或直接用于反转录操作。   4.反转录   本实验目前采用两步法RT-PCR的方法进行诺如病毒的检测,因此首先将纯化的RNA进行反转录操作。采用M-MLV反转录试剂盒进行病毒RNA的反转录:   ①取10μLRNA,2μL Rondom Primer(50uM),5.5μL无Rnase的H2O,混匀后70℃热激5min并立即冰浴   ②加入1μLM-MLV(200U/ul),0.5μLRNA酶抑制剂(40U/μL),5μL5×Buffer,1μL dNTP(10μmol/L),共25μL混匀离心   ③按以下程序进行反转录:30℃预处理10min,37℃反转录60min,最后70℃处理15min以灭活反转录酶等。   5.PCR检测   PCR检测的方法可分为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而realtime PCR被引入到诺如病毒检测后,由于其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污染风险小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本实验室目前采用Taqman realtime-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的定量检测。   ①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引物与探针 名称 引物序列 方向 QNIF2d ATGTTCAGRTGGATGAGRTTCTCWGA + COG2R TCGACGCCATCTTCATTCACA - QNIFS FAM- AGCACGTGGGAGGGGATCG -TAMRA QNIF4 CGCTGGATGCGNTTCCAT + NV1LCR CCTTAGACGCCATCATCATTTAC - NV1LCpr TGGACAGGAGAYCGCRATCT   ②首先加入10 μL 2×PCR Mix,然后加入适当浓度的引物及探针,然后加入2 μL模板,最后ddH2O补足20 μL体系。   ③按以下程序进行反应:94℃预变性10 s,然后94℃变性5 s,60℃延伸20 s,共循环45次。 图1 荧光定量PCR仪 图2 荧光定量PCR反应   5.对照设置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在过程每一步均设立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其中阴性对照均采用超纯水,而阳性对照分别为:PCR过程采用构建的标准质粒,RT过程采用标准质粒体外转录得到的标准RNA。   四、附图:Realtime PCR定量检测的标准曲线 图3 两步法Taqman RT-qPCR标准曲线   其中X轴为检测模板拷贝数的对数值,Y轴为qPCR检测的CT值。一般以CT值处于15~35之间为检测范围,对应的检测模板量约为102~108copies。   附: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是1999年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并于当年通过计量认证(CMA),现隶属广东省科学院,在检测业务上接受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2004年,中心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第三方实检测验室。   主要对外业务包括:食品、保健品、饮料及饮用水检测 食品安全性检测与评价 农产品检测 药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检测 化妆品、日化产品、卫生用品检测 防霉、抗菌、消毒产品及消毒器械的检测 玩具、电器、空气净化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检测 公共场所用具及包材检测 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性测试和评价 水质检测 空气检测 菌种鉴定 微生物控制及检测培训与技术服务等。   检测中心自成立以来,业务遍及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检测中心的科技人员积极跟踪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的发展情况,主持和参与了50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06年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 “广东省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科技创新平台”食品微生物安全性检测与评价中心,并成为该平台建设的主要承担单位。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之时,受邀参与“第十六届亚运会公共卫生保障合作实验室”,成为广州地区共同承担“亚运期间新发传染病、食物中毒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的8家实验室之一。
  • 中国计量院举办亚太地区“新冠病毒精准测量和核酸标准物质研制”线上培训
    近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联合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举办了“新冠病毒精准测量和核酸标准物质研制”线上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专家和代表超过100人,分别来自亚太地区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计量机构、科研院所和大学。来自英国政府化学家实验室(LGC)、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KRISS)、印度国家实验室检测与校准认可委员会(NABL)以及中国计量院(NIM)的专家围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理、PCR方法国际标准以及新冠病毒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次培训的成功举办将推动亚太地区国家计量院在核酸测量能力方面的建设,更好地发挥计量支撑全球抗疫和应对未来疫情挑战的重要作用。据悉,该培训是在亚太计量规划组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项(APMP COVID-19 Response Programme)支持下开展的,旨在宣传生物计量在新冠病毒准确检测中的重要作用,号召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尽快建立核酸测量能力,为新冠病毒准确检测提供计量支撑,以及应对未来的挑战。本次培训的视频回放可在8月31日之前免费观看,具体可微信联系董莲华老师,15901332762。
  • 废水中检出新冠病毒——为城市抗疫预警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对于新冠病毒传播链和溯源的探索研究一直是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的突发性传染事件,进一步提示我们,“人传人”和“物传人”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根据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感染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超乎想象。除了最常见的飞沫传播外,触摸同一物体、乘坐同一个电梯、衣物鞋底、冷鲜食品等,都有可能是传播途径。而下水道废水也是新冠病毒多个传播方式中主要的一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早在2月份钟南山院士就曾发出提醒,楼房的下水道可能是病毒传播的一个途径。6月12日,日本富山县立大学、金泽大学和京都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在MedRxiv发表了题为“Detection of SARS-CoV-2 in wastewater in Japan by multiple molecular assays-implication for wastewater-based epidemiology (WBE)”的文章,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通过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巢式PCR的检测方法,对污水处理厂收集的大量废水样本进行了新冠病毒检测,为基于废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供了有力参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5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f7eb0f6a-278d-49b2-b226-0f1a1684bdb2.jpg" title=" 1.png" alt=" 1.png" width=" 600" height=" 35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研究小组认为基于废水的流行病学(WBE))研究对COVID-19疫情的早期预警有所帮助,因为WBE能够覆盖无症状感染人群和症状出现前的感染人群,并可在没有医疗偏见的情况下预测总体疫情状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3月5日到4月23日,从日本石川县和富山县的四个污水处理厂不同时间点共收集了的27份进水废水样本,而在此期间,这些县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几乎无确诊病例增加到每10万人中约20例。各样本中的SARS-CoV-2 RNA通过RT-qPCR和RT-巢式PCR的方法检测,以对结果进行双重验证,并分析新冠病毒在废水中的阳性检出率与当地确诊病例数之间的相关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33a085ec-0f5d-4036-95ef-e6425fc15f69.jpg" title=" 2.png" alt=" 2.png" width=" 600" height=" 39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图1. 实验总体技术路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6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93bb376b-d2ad-4947-9ee2-36521d45a1f1.jpg" title=" 3.png" alt=" 3.png" width=" 600" height=" 26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图2. RT-qPCR和RT-巢式PCR实验所采用的引物探针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在RT-qPCR实验中,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人员制备了含有新冠病毒靶序列的阳性标准品并按照10倍梯度稀释获得系列阳性标准品(浓度范围为1.0× 100至1.0× 106拷贝/反应),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后得到标准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每次qPCR检测1.0× 101 拷贝/反应的标准品都显示阳性,NTC均为无Ct值,说明每次qPCR检测的定量检出限至少在1.0× 101 拷贝/反应,而且即使低于1.0× 101 拷贝/反应的样品,也可有效检出(有Ct值)。如果废水样本的Ct值结果对应于& gt 1拷贝/反应,则可以认定该样本为SARS-CoV-2阳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根据研究发现,当每10万人中确诊病例达到1-100例时,在城市废水中就能检测到SARS-CoV-2。当每10万人中确诊的SARS-CoV-2病例总数低于10时,SARS-CoV-2的检出率较低(20份样本中3份阳性),而当每10万人中确诊的SARS-CoV-2病例总数超过10例时,阳性的检出率就会明显提高(7份样本中有4份阳性)。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每10万人的病例数低于1时SARS-CoV-2在废水样品中也有可能检出,只是检出率明显变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3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a48ea443-0be2-4064-afad-0b034f7c8ecb.jpg" title=" 4.png" alt=" 4.png" width=" 600" height=" 43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图3. 新冠病毒每10万人的确诊病例数与废水中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考虑到确诊病例数不一定反映该时间点的实际感染患病情况,作者提出废水阳性检出情况应该与实际感染患病病例的相关性更好,后续计划将进一步积累感染病例数与废水浓度之间关系的数据,以便为新冠疫情的预警和监控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与咽拭子、唾液、血液、肺泡灌洗液等病人样本相比,城市废水因其杂质多、病毒含量低而大大增加了病毒有效检测的难度。在此次研究中,日本研究小组选择德国耶拿公司的高灵敏度荧光定量PCR仪qTOWER3来进行废水中新冠病毒的检测,在如此苛刻的实验条件下,qTOWER3不仅检测结果准确稳定,更是发挥灵敏度高的优势,获得低至几个拷贝/反应的检测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从城市废水中检测新冠病毒浓度,并结合当地人口和患病病例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找出一些有效信息来为防疫预警提供参考,日本学者的这种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值得借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文章的原文链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a href="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6.09.20126417v2" target=" _blank"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6.09.20126417v2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