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乳酸依沙吖啶一水合物

仪器信息网乳酸依沙吖啶一水合物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乳酸依沙吖啶一水合物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乳酸依沙吖啶一水合物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乳酸依沙吖啶一水合物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乳酸依沙吖啶一水合物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乳酸依沙吖啶一水合物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乳酸依沙吖啶一水合物相关的解决方案。

乳酸依沙吖啶一水合物相关的论坛

  •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调查现状

    [font=黑体][color=black]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调查现状[/color][/font][align=left][font=黑体][color=black]1.[/color][/font][font=黑体][color=black]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black]近年来,我国对管辖海域做大量的地震勘查资料分析得出,在冲绳海槽的边坡、南海的北部陆坡、西沙海槽和西沙群岛南坡等处发现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似海底地震反射层(BSR)标志。[/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black]自1999年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我国海域南海北部西沙海槽区开展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前期试验性调查。完成三条高分辩率地震测线共543.3km。2000年9-11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探宝号"和"海洋四号"调查船在西沙海槽继续开展天然气水含物的调查。共完成高分辩率多道地震1593.39km、多波束海底地形测量703.5km、地球化学采样20个、孔隙水样品18个、气态烃传感器现场快速测定样品33个。获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表明:地震剖面上具明显似海底反射界面(BSR)和振幅空白带。"BSR"界面一般位于海底以下300-700m,最浅处约180m。振幅空白带或弱振幅带厚度约80-600m,"BSR"分布面积约2400km'。根据ODP184航次1144钻井资料揭示,在南海海域东沙群岛东南地区,l百万年以来沉积速率在每百万年400-1200m之间,莺歌海盆地中中新世以来沉积速度很大。资料表明:南海北部和西部陆坡的沉积速率和已发现有丰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美国东海岸外布莱克海台地区类似。南海海域水含物可能赋存的有利部位是:北部陆坡区、西部走滑剪切带、东部板块聚合边缘及南部台槽区。本区具有增生楔型双BSR、槽缘斜坡型BSR、台地型BSR及盆缘斜坡型BSR等四种类型的水合物地震标志BSR构型。从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南海北部陆坡区和南沙海域,经常存在临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其温度较周围海域升高5-6℃,特别是南海北部陆坡区,从琼东南开始,经东沙群岛,直到台湾西南一带,多次重复出现增温异常,它可能与海底的天然气水会物及油气有关。[/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black]综合资料表明:南海陆坡和陆隆区应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估算其总资源量达643.5-772.2亿吨油当量,大约相当于我国陆上和近海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的1/2。[/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color=black]2 [/color][/font][font=黑体][color=black]有关天然气水合物的现状调查[/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black]西沙海槽位于南海北部陆坡区的新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型沉积盆地。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超过7000m,具断裂活跃。水深大于400m。基于应用国家863研究项目"深水多道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而获得了可靠的天然气水合物存在地震标志:1)在西沙海槽盆北部斜坡和南部台地深度200-700m发现强BSR显示,在部分测线可见到明显的BSR与地层斜交现象。2)振幅异常,BSR上方出现弱振幅或振幅空白带,以层状和块状分布,[/color][/font][font=宋体]厚度80-450m。3)BSR波形与海底反射波相比,出现明显的反极性。4)BSR之上的振幅空白带具有明显的速度增大的变化趋势。资料表明:南海北部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存在面积大,是一个有利的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black]2001[/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继续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计划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开展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调查3500km,在西沙海槽区进行沉积物取样及配套的地球化学异常探测35个站位及其他多波束海底地形探测、海底电视摄像与浅层剖面测量等。另据我国台大海洋所及台湾中油公司资料,在台西南增生楔,水深500-2000m处广泛存在BSR,其面积2×104km[sup]2[/sup]。并在台东南海底发现大面积分布的白色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color][/font][/align][font=黑体][color=black]3.[/color][/font][font=黑体][color=black]天然气水合物的意见与建议[/color][/font][align=left][font=宋体][color=black]鉴于天然气水合物是21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它正受到各国科学家和各国政府的重视,其调查研究成果日新月异,故及时了解、收集、交流这方面的情况、勘探方法及成果尤为重要,为赶超国际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水平,促进我国天然气水会物的调查、勘探与开发事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建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动态、勘探方法和成果研讨会"。[/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black]我国南海广阔的陆坡及东海部分陆坡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含物的地质条件,建议尽快开展这两个海区的天然气水含物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能源。[/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black]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法目前主要在热激化法、减压法和注人剂法三种。开发的最大难点是保证井底稳定,使甲烷气不泄漏、不引发温室效应。针对这一问题,日本提出了"分子控制"开采方案。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一方面是水太深,另一方面由于天然气水合物遇减压会迅速分解,极易造成井喷。日益增多的成果表明,由自然或人为因素所引起温压变化,均可使水合物分解,造成海底滑坡、生物灭亡和气候变暖等环境灾害。因而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钻采方法已迫在眉捷,建议尽快开展室内外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方法的研究工作。[/color][/font][/align]

  • 部分水合物标准如何进行定量分析?

    用户如果购买了氯唑青霉素钠水合物(氯唑西林钠,邻氯青霉素钠) 标准品,进行定性分析时没有问题,但是里面没有明确是一水化合物还是二水化合物等,只是 氯唑青霉素钠xH2O,如题,这个标准品配成溶液后如何进行定量分析?

  • 脱毛剂含量测定——巯基乙酸钙盐三水合物与碘反应原理是什么?

    脱毛剂含量测定——巯基乙酸钙盐三水合物与碘反应原理是什么?

    巯基乙酸钙盐三水合物 CAS号:5793-98-6 分子式:C2H8CaO5S 分子量 184 结构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42817011772_01_1490617_3.png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当中,3.9巯基乙酸第三法——化学滴定法的反应方程如下: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70059_1490617_3.png 原理是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4/201604281715_591808_1490617_3.png 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中这样描述:本方法适用于脱毛类、烫发类和其他发用类化妆品中巯基乙酸及其盐类和酯类含量的测定。客户委托了一款产品,要求按照巯基乙酸钙含量出报告,含量计算公式中有一个系数0.184,描述是1mmol碘溶液相当于巯基乙酸钙的克数,这样显然其指的巯基乙酸钙不是CAS:814-71-1 分子式C4H6CaO4S2(分子量222.3),不知道巯基乙酸钙盐三水合物是否依然按照上述原理与碘反应。 求高手指教,前辈指点!谢谢

  • 【求助】气相出口居然还会形成水合物?

    HYSYS模拟低温分离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出口居然还会形成水合物,怎么办啊?这是用HYSYS模拟现场集输的问题。流程为天然气和乙二醇混合,节流,进低温分离器,节流前后无水合物形成,但分离后,由于乙二醇被分走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出口温度又低,水合物公用工具显示的水合物形成的温度和压力都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物流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经换热器仍然是这个效果,人家总不能形成水合物还往外输吧?但是水露点和烃露点又都很低小于-10度。请高手给点思路,希望您不要惜字如金啊,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的!

  • 水合物中的水

    [color=#444444]质谱可以打出水合物中的水吗,[color=#444444]比如五水合物质谱上最大的峰是含水的还是不含水的呀,真心求问。[/color][/color]

  • 【原创】天然气水合物

    打开能源的“牢笼”在冰的天然气水合物矿床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天然气,但是将这些天然气开采出来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万亿立方英尺 (tcf) 有多大? 尽管我们知道这个体积非常大,但是要想像其具体的大小将会相当困难。这里有一种方法。假定我们站在足球场或橄榄球球场一端的球门附近。在另一端俯视球场,设想一条长度为 30 倍球场长度的直线。(这一距离大概为 3 公里(约 1.9 英里)或相当于 3500 步。)现在右转 90 度,然后按照该方向设想一条相同距离的直线。最后,直视前方,设想一条长度相同并且垂直于地面向天空方向延伸的直线。那么,这个立方体的三条边所包含的体积就大约为一万亿立方英尺!平均而言,地球上的每人每月大约消费七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燃烧的冰地球上的人使用天然气(甲烷,CH4)这种矿物燃料提供日常所用能源的 45%。目前,每年的天然气燃烧量约为 2.4 万亿立方米(85 万亿立方英尺)。不幸的是,按照这一速度,我们所发现的地球天然气储量只能使用 60 年。这意味着按照目前所知的情况,对于今天正在上高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子孙就没有可用的天然气了。对于这一暗淡的前景也有一些好的消息。看起来还有另外一个天然气资源的世界,足以满足我们当前以及将来 2000 年的能源需求。这完全可以惠及我们子子孙孙!不幸的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开采这一天然气的经济方式。我们目前正在研究。 这些特殊的天然气储量称为天然气水合物,它们由其甲烷(天然气)分子中类似小鸟笼一样的冰结构构成。基本的水合单元是中空的水分子晶体,其中包含一个天然气单分子。这些晶体以紧密的网格结构相互联接在一起。如果这些天然气水合物的联接程度紧密上几倍,那么它们看起来将更象是冰。但是其属性和冰不同:它们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燃烧!这是 21 世纪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丰富,因此有些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和探索计划,致力于理解水合物的行为、确定其精确储量并开发可行的开采方法。日本、印度、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俄罗斯等国家都在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测。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个晶体结构。这一天然气水合物的每个单元小室都包含 46 个水分子,构成两个较小的十二面体和 6 个较大的十四面体。天然气水合物只能承载较小的气体分子,例如甲烷和乙烷。在常温常压(STP)下,一体积的饱和甲烷水合物将包含 189 体积的甲烷气体。天然气水合物这么大的气体储量意味着重要的天然气来源。

  • 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align=center]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和建议[/align][align=center][size=15px]吴能友 叶建良 许振强 谢文卫 梁金强 王宏斌 刘昌岭 [/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5px] 胡高伟 孙治雷 [/size][size=15px]李彦龙 黄丽 [/size][/align][size=14px]1.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size][align=center][size=14px]2.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size][size=15px][/size][/align][size=15px]能源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发展清洁能源,是改善能源结构、保[/size][size=15px]障能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一种由水和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似冰状的固态结晶物质,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清洁替代能源。自1961年苏联首次在西西伯利亚麦索亚哈油气田的冻土层中发现自然界产出的天然气水合物以来,全球累计发现超过230个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广泛分布在水深大于300m的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带中。据估计,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资源量约为2.0×10[size=12px]16[/size]m3(Kvenvolden,1988),其含碳量约为当前已探明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因此,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进程,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size]0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size=15px]目前,全球已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制[/size][size=15px]定了国家级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计划,美国、日本等率先启动开发技术研究,并于2002年开始在陆域和海域进行多次试验性开采,取得了重要进展。[/size][size=15px]纵观世界各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研究勘查历程(图1),大致可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size][size=15px](1961—1980年),主要目标是证实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美国布莱克海台、加拿大麦肯齐三角洲的天然气水合物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第一阶段研究认为,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蕴含的甲烷总量在10[size=12px]17[/size]~10[size=12px]18[/size]m3量级(表1)。这一惊人数据给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潜在能源资源调查研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第二阶段(1980—2002年),开展了以圈定分布范围、评估资源潜力、确定有利区和预测资源量远景为主要目的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该阶段,随着调查程度的逐渐深入和资源量评估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天然气资源量预测结果降低至10[size=12px]14[/size]~10[size=12px]16[/size]m3量级,但数据差异很大(表1)。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天然气水合物高效开采方法研究成为热点,国际天然气水合物研发态势从勘查阶段转入勘查试采一体化阶段。2002年,加拿大主导在Mallik5L—38井进行储层降压和加热分解测试,证明水合物储层具有一定的可流动性,单纯依靠热激发很难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高效生产。目前,中国、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是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试采领域最活跃的国家。[/size][align=center][size=15px][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b1/db/eb1dbd7333b27ced746350e5fd63e438.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1 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开发历程[/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表1 全球陆地永久冻土带和海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size][/align][align=center][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d4/f5/3d4f5d650651c92996cc9731f194eda2.png[/img][/align][size=15px]总的看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但其资源品位差、赋存沉积物聚集程度弱,现有技术条件下[/size][size=15px]的资源经济可采性差(吴能友等,2017)。近年来,国内外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与技术的室内实验模拟、数值模拟、现场试采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基于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孔渗特征、技术可采难度的认识,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砂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应该是试采的优选目标,其处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金字塔的顶端(图2)。因此,日本在2013年和2017年的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也都将试采站位锁定在海底砂质沉积物中。前期印度、韩国的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也将寻找砂层型水合物作为重点目标,以期为后续的试采提供可选站位。我国在早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和室内研究中,也大多瞄准赋存于砂层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size][align=center][size=15px][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59/76/4597680e28410e6a296005b34bde9882.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2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金字塔[/size][/align][size=15px]然而,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总量的90%以上赋存于海底泥质粉砂或粉砂质泥沉积物中。2017年,我国[/size][size=15px]在南海北部陆坡开展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获得了成功(Lietal.,2018),证明赋存于海底黏土质粉砂中的沉积物也具备技术可采性,从而扭转了国际水合物研究界的常规认识。这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研究从跟跑到领跑的重要标志。然而,无论是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还是国外历次水合物试采,均处于科学试验阶段,要真正实现产业化还有很多关键技术需要解决。2020年,我国采用水平井实现第二轮水合物试采,连续稳定产气30d,累计产气86.14×10[size=12px]4[/size]m3(叶建良等,2020)。一方面,进一步证实泥质粉砂水合物储层开采具可行性;另一方面,充分说明水平井等新技术应用对提高天然气水合物产能至关重要。[/size][size=15px]在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后,美国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墨西哥湾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并计划[/size][size=15px]在阿拉斯加北坡开展长周期试采。美国能源部甲烷水合物咨询委员会在致美国能源部部长的信中写道:“尽管美国在天然气水合物相关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正面临着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的挑战。”日本致力于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开采,但许多技术问题尚待解决,正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提出了在2023—2027年实现商业化开发的目标。印度联合美国、日本在印度洋开展资源调查工作,计划实施试采。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和雪佛龙公司、英国石油公司、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公司、韩国国家石油公司和天然气公司以及印度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等能源企业参与热情也空前高涨。由此可见,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size][size=15px]总体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纷纷制定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计划。从国[/size][size=15px]家能源安全、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科技创新等角度出发,中国、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制定了国家级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计划,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二是从主要国家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看,已从资源勘查发现向试采技术攻关、产业化开发转变。特别是,在我国海域两轮试采成功的引领下,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和试采准备。[/size]02[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面临的产能困局[/font][size=15px]实现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大致可分为理论研究与模拟试验、探索性试采、试验性试采、生产性试采、[/size][size=15px]商业开采五个阶段。在各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国家计划的支持下,迄今已在加拿大北部麦肯齐三角洲外缘的Mallik(2002年,2007—2008年)、阿拉斯加北部陆坡的IgnikSikumi(2012年)、中国祁连山木里盆地(2011年,2016年)(王平康等,2019)三个陆地冻土区和日本东南沿海的Nankai海槽(2013年,2017年)、中国南海神狐(2017年,2020年)两个海域成功实施了多次试采(表1)。[/size][size=15px]2002年、2007年、2008年在加拿大Mallik冻土区采用了加热法和降压法进行开采试验,但是由于[/size][size=15px]效率低和出砂问题被迫中止。2012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北坡运用降压法和CO[size=12px]2[/size]置换法进行开采试验,同样效率不高(Boswelletal.,2017)。2013年、2017年日本在南海海槽进行了开采试验。2013年,日本在南海海槽首次实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维持了6d因出砂问题而被迫中止;2017年,实施第二次试采,第一口井再次因出砂问题而停产,第二口井产气24d,产气量约20×10[size=12px]4[/size]m[size=12px]3[/size],两口井的产量都未获有效提高(Yamamotoetal.,2019),表明生产技术仍有待改进。2017年、2020年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了开采试验。2017年,针对开采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储层,在主动关井的情况下,试采连续稳产60d,累计产气量30.90×10[size=12px]4[/size]m[size=12px]3[/size],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试采取得了圆满成功(Lietal.,2018);2020年,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难题,连续稳定产气30d,累计产气86.14×10[size=12px]4[/size]m[size=12px]3[/size],创造了累计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叶建良等,2020),提高了产气规模,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向产业化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size][size=15px]目前,我国已将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采作为攻关目标。天然气水合物能否满足产业化标准,一方[/size][size=15px]面取决于天然气价格,另一方面取决于产能。这里,我们仅从技术层面考虑提高天然气水合物产能,采用固定产能作为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的门槛产能标准。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采产能门槛值应该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随着低成本开发技术的发展而能够逐渐降低。国内外研究文献普遍采用的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采产能门槛值是3.0×10[size=12px]5[/size]m[size=12px]3[/size]/d,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采产能门槛值为5.0×10[size=12px]5[/size]m[size=12px]3[/size]/d(Huangetal.,2015)。图3对比了当前已有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日均产能结果与上述产能门槛值之间的关系(吴能友等,2020)。由图可见,当前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最高日均产能约为产业化开采产能门槛值的1/138,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最高日均产能约为产业化开采产能门槛值的1/17。因此,目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产能距离产业化开采产能门槛值仍然有2~3个数量级的差距,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日均产能普遍高于陆地永久冻土带试采日均产能1~2个数量级。[/size][align=center][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c0/61/0c0612ef00f7d45e957709c1ae9abdfa.pn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3 已有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日均产能与产业化门槛产能值之间关系[/size][/align]03我国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面临的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size=15px]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极为丰富。从勘查角度而言,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类型多样,成矿地[/size][size=15px]质条件复杂,勘查难度较大,现有的勘查技术水平无法满足高精度探测和及时、准确获取原位参数的需求,制约了资源高效勘探及精细评价。从开发角度来说,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中甲烷存在固—液—气三相。在开采过程中将发生甲烷的复杂相态变化,决定了其开采方案将不同于常规油气田。研究分析不到位,天然气水合物产能提升的路径选择和开采效果将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工程地质灾害及环境安全问题。[/size][size=15px]当然,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个新兴矿种,勘查开发产业化很大程度上还涉及市场和政策制度保障因素。[/size][size=15px]但是,从工程科学与技术角度出发,我们亟须针对不同成因类型、不同储层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展精细勘探及原位探测,深化储层认识,优化开采理论,加大开采工程化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和装备攻关力度,构建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立智能化环境监测及评价体系,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进程。[/size][size=15px]3.1 高精度勘探及储层原位探测技术亟待加强[/size][size=15px]目前,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发现于陆域冻土区和海洋深水沉积物中,其中海洋集中了世界上99%的天[/size][size=15px]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存在需要特殊的温压条件,其在海洋中具有水深大、埋藏浅、垂向多层分布、横向变化大等特点,造成高精度勘探和储层原位探测的难度大幅度增大。[/size][size=15px]当前,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技术的精度及水平,距产业化开发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关键技术难[/size][size=15px]题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矿体成像精度不够、精细刻画难。常规的地震勘探系统纵、横向分辨率有限,不能完全满足矿体精细刻画的需求,现有的近海底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体系有待完善,矿体高精度勘探技术水平有待提升。②储层原位探测存在瓶颈。现有的取样钻具难以实现高保真天然气水合物取样,地面测试设备尚不健全,无法准确获取原位温压条件下储层物性参数,严重影响了资源量计算精度。③保压取样钻具、随钻测井等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仍受制于人。因此,亟须大力推进高精度探测、储层原位探测、随钻测井、保温保压取样与带压测试等方向的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精细刻画和原位探测取样及测试,为产业化提供资源保障。[/size][size=15px]3.2 储层渗流规律、产能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亟待深化[/size][size=15px]摸清储层物性演化、多相流体运移规律、固液作用以及储层中天然气水合物相态变化等关键开发规律,[/size][size=15px]是提高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产能的重要因素。以上关键地质规律的探索,离不开降压开采储层多孔介质中气—水两相渗流规律、天然气水合物相变机制及多相流运移等方面的储层实验模拟研究。[/size][size=15px]当前,天然气水合物实验与模拟的仪器和技术水平尚不能支撑高效、经济的开发,主要体现在四个[/size][size=15px]方面。①未固结特低渗透率储层产能评价存在技术瓶颈。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属于特低渗透率储层,针对这类储层的模拟技术国外鲜有经验可循,且现有产能评价软件没有相关模型算法,无法开展准确的产能模拟。②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渗流能力改善方法和手段有待探索。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储层气、液、固存在运移不畅难题,泥质粉砂储层多相流运移机理不明,目前无法有效改善储层渗流能力,极大制约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效率。③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产能调控难,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效率与生产机制匹配度有待提高。④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井眼轨迹与产能关系有待深入研究。因此,亟须针对不同储层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结合应力、温度、压力、饱和度等多场耦合机制研究,开展关键实验模拟技术探索,在厘清未固结泥质粉砂型复杂渗流特征、研究泥质粉砂储层多相流运移技术等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研发适合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点的改造技术。[/size][size=15px]3.3 开发钻完井、储层改造、防砂技术亟待突破[/size][size=15px]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埋藏浅、未固结、温度低,地质“甜点”横向展布和纵向分布非均质性强。首次[/size][size=15px]试采中采用的直井井型实现了探索性试采,第二轮试采采用单井水平井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产能,实现了试验性试采,但要进一步提高产气规模、实现经济高效开采,安全高效钻完井、储层增产改造、完井防砂、人工举升和流动保障等面临巨大挑战。[/size][size=15px]当前,亟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四个方面。①需探索采用对接井、多分支井、群井等国际空白[/size][size=15px]工艺井型,增加井眼与储层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产气规模。井型结构对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垂直井进行开采,选择恰当的降压方案、井眼类型或井壁厚度等都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产能,但不足以有量级的突破。从短期现场试采和长期数值模拟结果来看,单一垂直井降压很难满足产业化开采需求。以水平井和多分支井为代表的复杂结构井在未来水合物产业化进程中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平井能扩大水合物分解面积,但受成本、技术难度限制,超长井段水平井仍然存在困难。以多分支井为代表的复杂结构井被认为是实现水合物产能提升的关键(图4)(吴能友等,2020)。为了充分发挥多井协同效应,并在短期内快速达到产业化开采产能的目标,日本天然气水合物联盟MH21提出了多井簇群井开采方案,其基本思路是:基于同一个钻井平台,利用井簇形式将整个储层进行分片区控制,每组井簇包含一定数量的垂直井井眼并控制一定的储层范围,多井同步降压。目前,特殊工艺井建井地层垂向造斜空间有限、承压能力低,管柱摩阻大,井眼极限延伸距离有限,仍需进一步深化定向井技术工艺和配套工具研究。[/size][size=15px]针对实际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应优化多井簇群井开采方法,发展多井型井网开发模式和大型“井工厂”作业模式,在增大网络化降压通道的同时,辅以适当的加热和储层改造,通过建立海底井工厂,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高效、安全开发利用。此外,针对存在深层天然气的水合物储层,可形成深层油气—浅层水合物一体化开发技术。但需注意的是,在大力发展海底井工厂等集成作业模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必须要兼顾环境友好及经济性。②储层改造技术是增加产气通道、提高通道导流能力、提高低渗非均质地层产能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该技术面临地层未胶结成岩、泥质含量高、塑性强、储层改造机理不明确等问题,改造后难以维持通道导流的能力,亟须开展增产机理和储层改造工艺研究。③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砂粒径小、地层未胶结易垮塌,实际开采面临出砂易堵塞气流通道、出砂机理不明确、防砂精度要求高等技术难点,需进一步开展砂粒径小、地层未胶结易垮塌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出砂机理研究,建立完井防砂技术体系,确保长周期、大产量稳定生产。④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三相运移规律复杂,容易发生井筒积液和沉砂;同时,伴随天然气水合物二次生成和冰的生成,需进一步开展开发过程中井筒和地层三相运移规律研究,形成大规模产气条件下的排水采气关键技术体系。因此,需进一步加大特殊井型工艺和配套设备研究,加强深水浅软未固结储层增产、防砂、流动保障等技术攻关。[/size][align=center][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32/0b/a320bdcf5e03048b891d5da040acdaaa.pn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4 多井簇群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概念图[/size][/align][size=15px]3.4 开采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亟待构建[/size][size=15px]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埋藏浅、固结弱、聚集程度差,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强度降低、地[/size][size=15px]层应力扰动加剧、地层物质持续亏空,可能会诱发泥砂产出、井壁失稳、海底沉降、井筒堵塞等一系列潜在风险,对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开采带来了极大挑战(吴能友等,2021;Wuetal.,2021)。如果开采过程中控制不当,甲烷释放到海水甚至至大气中,将引起海洋酸化、全球变化等环境问题。随着未来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周期的延长、规模的扩大,上述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进一步增大,将威胁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size][size=15px]目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安全风险演化模式研究极为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未来水合物资[/size][size=15px]源的规模化开发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亟须构建针对突出地质、工程和环境风险的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主要技术难点体现在三个方面。[/size][size=15px](1)与常规成岩储层相比,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开采过程中,安全风险最大的独特性体现在水合[/size][size=15px]物分解过程中储层存在蠕变,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宏观应变位移都具有极强的时变性,而微观结构、宏观位移则直接影响了地层泥砂迁移、井壁垮塌和海底沉降的发生和发展(吴能友等,2021)。因此,无论是构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泥砂迁移规律预测模型,还是构建井筒失稳和海底沉降规律预测模型,都必须以厘清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蠕变特性为前提。因此,构建泥砂产出调控、井壁垮塌控制和海底非均匀沉降控制方法的难点,是必须时刻考虑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蠕变效应,随时修正调控/控制方法,做到对安全风险的动态闭环调控。[/size][size=15px](2)泥砂产出、井壁垮塌都会导致固相颗粒大规模侵入生产井筒,给井底工作设备造成巨大的压力。[/size][size=15px]砂沉导致井筒被埋,使试采安全受到直接威胁。然而,对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而言,不仅面临上述泥砂磨损、堵塞的挑战,还面临二次水合物生成导致的“冰堵”风险,且泥堵和冰堵之间存在显著的耦合效应。从地层流入井筒的泥砂原本就是赋存天然气水合物的介质,一旦井底温度压力条件满足二次形成水合物的条件,这些产出的泥砂将为水合物的二次聚集提供附着点,极大地增加了水合物开采引起井底堵塞的风险(Wuetal.,2021)。因此,厘清泥砂与二次水合物堵塞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于制定合理的水合物开采井底防堵、解堵方法至关重要。[/size][size=15px](3)环境保护技术体系有待完善,监测技术难以实现对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前、中、后期储层—海底—[/size][size=15px]海水—大气全方位、长周期、大范围、实时立体的监测。现有的无缆绳通讯数据传输技术受海况影响大,监测精度及长期稳定运行难以保证。海底监测组网技术不成熟,难以实现开采区域范围内的阶梯分布和有效覆盖,监测数据无法实时传输。因此,研发监测技术装备,建立“井下、海底、水体、大气”四位一体的智能化环境监测体系,确保开发过程中环境安全极为重要。[/size]04结论和建议[size=15px]国际天然气水合物研发态势从勘查阶段转入勘查试采一体化阶段。我国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已经[/size][size=15px]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和装备体系,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创新平台、软硬件条件、人才队伍等基础,为推进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开发产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从勘查评价、实验模拟、工程开发、安全保障工程技术与装备角度分析,仍有不少问题。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理论、技术、装备等众多方面,制约天然气水合物高效开发之根本,是关键技术尚未突破,尤其是高精度勘查、储层产能模拟、开发工程技术、安全保障和环境防护等技术亟待攻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size][size=15px](1)瞄准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推进中的重大技术难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等瓶颈制约。[/size][size=15px]①要加大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力度,开展南海区域性资源调查评价,查明资源家底;开展重点海域普查,落实资源量;开展重点目标区详查,明确地质储量,为推进产业化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②要开展不同类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研发适应不同类型特点的试采工艺和技术装备;开展重点靶区试采,建立适合我国资源特点的开发技术体系。③要把加强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安全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完善理论技术方法体系,为安全可控的资源开发创造条件;持续开展环境调查与监测,获取海洋环境参数,评价天然气水合物环境效应;加强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技术研发,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绿色开发。④将南海神狐先导试验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样板,加快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试验区。[/size][size=15px](2)围绕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目标,加强多科学交叉、多尺度融合,充分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size][size=15px]发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着眼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为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技术成熟化、工程化放大和可靠性验证等提供基础条件,促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转化效益。①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增产理论和技术的实验模拟、数值模拟和研究要向“更宏观”和“更微观”的两极发展,揭示目前中尺度模拟无法发现的新机理;研究手段要从“多尺度”向“跨尺度”联动,带动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开发技术的进步。②要加强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学科体系建设。学科体系建设是培养后备人才,保证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研究“后继有人”的必然要求。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学科体系包括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地质学(储层基础物性与精细刻画、开采目标优选与产能潜力评价、开发地球物理学、开发工程地质风险理论)、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工程学(开发工程地质风险调控技术、储层多相渗流理论基础、增产理论与技术、海工装备开发)和下游学科(集输、储运、利用等)。③要特别重视现场开采调控技术对地质—工程—环境一体化的需求升级。在开采过程中,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共同制约了水合物开采效率的“天花板”。我们既要实现多快好省开采水合物及其伴生气的工程目标,又要注意可能承受不了工程折腾太“凶”的地质条件限制,更要关注悬在公众心中的一把“利剑”的环境风险。长期开采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风险预测技术、安全保障技术与环境监测技术装备的研发势在必行,要从室内模拟→多尺度预测→原位监测→开采风险预警→一体化调控方案,建立完整的研究链条。[/size][size=15px](3)提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效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①探索建立以知识、技术、数据为[/size][size=15px]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激发科技人员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以建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坚持合作开放,充分发挥国内外优势力量,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团队,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共同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③要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科技成果快速、有效转化,实现核心技术与装备的国产化、工程化。[/size]

  • 【金秋计划】白藜芦醇-盐酸巴马汀共晶水合物的制备、晶体结构及溶解性研究

    植物源性多酚由于具有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特性,在制药、化工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引起广泛关注[1-2]。白藜芦醇(resveratrol,图1)是一种天然多酚,存在于葡萄皮、蔓越莓、可可等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护心脏和抗癌等生物活性[3-4]。此外,白藜芦醇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也有神经保护作用[5-6]。该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以反式和顺式2种异构体的形式存在,但反式异构体更丰富,生物活性更高[7]。然而,白藜芦醇较低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在人体中的吸收和生物利用有效性[8]。 药物共晶是活性药物成分和共晶形成物按一定化学计量比在非共价键相互作用下自组装而成的固体结晶材料[9-10],共晶中存在的氢键或其他非共价作用,会改变原药物晶体的结构,通过降低晶格能、提高溶剂的亲和力,从而改善药物在共晶中的溶解度[11]。因此,药物共晶技术成为解决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的新途径、新领域。通过药物共晶技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是今后药物开发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白藜芦醇共晶和多晶型用于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已有报道,如氨基苯甲酰胺[12]、异烟肼与烟酰胺[13]、乙烯基二吡啶[14]等共晶。不同共晶之间白藜芦醇的构象和分子堆积是灵活的,且白藜芦醇共晶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晶体堆积模式密切相关。基于共晶策略优势,利用高水溶性生物活性药物增强白藜芦醇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同时有助于发挥2种药物在抗炎、抗病毒功效等方面协同作用,如白藜芦醇-金刚烷胺盐酸盐共晶[15]。 盐酸巴马汀(palmatine chloride,PCl,图1)又名黄藤素,是一类典型的异喹啉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黄柏、黄连、三棵针、南天竹等天然中草药植物中[16-17]。PCl易溶于热水,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与抗肿瘤等药用价值,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妇科炎症、菌痢、肠炎、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以及眼结膜炎等症状[16,18-19]。PCl结构中含有1个季铵盐阳离子与氯离子(Cl?),其中Cl?是一类潜在的氢键受体,不仅空间位阻小,还具有良好的空间适应性和几何延展性,可以同时接纳多个氢键给体,与氨基、羧基、羟基等官能团可形成较强的电荷辅助氢键[20-21],利用含Cl?的PCl作为共晶形成物为药物共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课题组前期系统研究了PCl作为共形成物与外消旋橙皮素的药物共晶多晶型,2种共晶均存在O-HCl?氢键相互作用,对温度、湿度和光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共晶的形成降低了盐酸巴马汀的溶解度,提高了橙皮素的溶解度。同时,在纯水中实现了盐酸巴马汀的缓释和增强橙皮素的释放[22]。本实验基于Cl?与羟基之间易形成O-HCl?氢键作用,研究了白藜芦醇与PCl的共结晶。采用溶剂悬浮法成功制备了一种新的白藜芦醇-盐酸巴马汀共晶水合物(RES-2PClH2O),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动态水蒸汽吸附、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分析等对共晶水合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及溶出速率等进行了考察。 图片 1 仪器与材料 Smart Lab SE型粉末X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公司;Super Nova CCD型单晶X射线衍射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DSC 214 Nevio型差示扫描量热仪、TG 209 F3型热重分析仪,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Intrinsic Plus型动态水蒸汽吸附仪,英国Surface Measurement Systems公司;LC-20AD型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日本岛津仪器有限公司;Nicolet iS 50型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LHH-150SD型综合药品稳定性试验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C806ADK型溶出度测试仪,天津市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SHH-100GD-2型药品强光照射试验箱,重庆市永生实验仪器厂。 盐酸巴马汀三水合物(PCl3H2O)、白藜芦醇,质量分数均为97%,购自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醇为色谱纯,购自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磷酸为色谱纯,购自上海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的制备 2.1.1 白藜芦醇-盐酸巴马汀单晶的制备 取白藜芦醇(22.8 mg,0.1 mmol)与PCl3H2O(44.2 mg,0.1 mmol)混合均匀后加入20 mL甲醇溶液,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滤过。将溶液放于避光环境下缓慢蒸发,2~3 d后有橘红色块状晶体析出,即为白藜芦醇-盐酸巴马汀单晶。 2.1.2 RES-2PClH2O共晶水合物的制备 取白藜芦醇(114.0 mg,0.5 mmol)与盐酸巴马汀三水合物(442.0 mg,1 mmol)混合均匀后加入10 mL的甲醇溶液,在室温条件下密封搅拌48 h后滤过。将固体放于自然条件下干燥即可得到RES-2PClH2O共晶水合物。 2.2 固态表征 2.2.1 单晶X射线衍射(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SC-XRD) 利用Super Nova CCD单晶衍射仪测试待测样品,在100 K条件下收集晶体参数,入射光束为Cu-Kα射线(λ=0.154 184 nm),利用CrysAlisPro程序进行经验吸收校正[23]。采用SHELX程序对晶体结构进行直接法求解,通过全矩阵最小二乘方法对F2进行精修[24-25]。非氢原子在无约束位移参数下进行各向异性细化,氢原子则放置在合适的几何位置上。单晶结构解析表明,RES-2PClH2O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含有2个PCl分子、1个白藜芦醇分子与1个水分子。如图2所示,白藜芦醇结构中的3个酚羟基均参与了氢键的形成,其中2个酚羟基与2个Cl?形成O-HCl?氢键作用,而另1个酚羟基则与水分子形成O-HO氢键作用。水分子又同时与2个Cl?形成O-HCl?氢键作用。白藜芦醇分子、水分子与Cl?间通过上述的多种氢键作用相连接,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形成的链与链间通过不同白藜芦醇分子间的C-HO作用相连接,进而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图3)。在分子间弱作用力下,层与层之进而形成堆积结构(图4)。RES-2PClH2O共晶水合物的晶体学数据见表1,共晶水合物中氢键的参数见表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2.2 粉末X射线衍射(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 将待测样粉末均匀铺满样品槽后开始测量。入射光束为Cu-Kα射线,工作电压为40 kV,工作电流为15 mA,2θ范围取5°~45°,步长0.02°。如图5所示,RES-2PClH2O的PXRD谱图与白藜芦醇、PCl3H2O 2种原料药均不同,在10.6°、13.1°、14.0°、14.5°、16.2°、21.5°、26.7°、28.2°等处出现新的特征峰,且图谱中并未显现PCl3H2O在9.7°、17.8°等处的特征峰,表明所制备的产物形成了新的晶相。此外,RES-2PClH2O的PXRD图谱与其单晶结构的模拟图谱吻合较好,证实所制备的共晶水合物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均匀性。 图片 2.2.3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 将待测样均匀铺于iD7 ATR附件上,扫描次数为32,分辨率为4 cm?1,波长范围为550~4 000 cm?1。如图6所示,RES-2PClH2O与PCl3H2O的图谱中均存在有水分子的伸缩振动峰,与单晶结构中存在的水分子相对应。在PCl3H2O中,水分子的伸缩振动峰为3 602~3 227 cm?1,而共晶水合物中水分子的伸缩振动峰为3 292 cm?1。在形成强分子间氢键时,-OH伸缩振动峰会发生红移(100~693 cm?1)[26-27]。白藜芦醇中-OH的伸缩振动峰在3 200 cm?1左右,而共晶水合物中-OH的伸缩振动峰显著红移至在3 002 cm?1,表明白藜芦醇和PCl3H2O分子间具有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同时,在形成共晶水合物后,白藜芦醇中-OH的弯曲振动峰从1 145 cm?1偏移至1 170 cm?1,归因于白藜芦醇上的-OH同PCl、水分子间均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图片 2.2.4 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hermal gravity analysis,DSC/ TGA) 称取适量白藜芦醇、PCl3H2O、RES- 2PClH2O分别放于铝制坩埚中,密封、扎孔后进行DSC测试。以同样的空坩埚作为参比,将其放置于仪器中预热、平衡至读数稳定后,将待测样品放于空坩埚中进行TGA测试,温度范围为30~300 ℃,升温速率10 K/min,通氮气作为保护气,体积流量为40 mL/min。如图7-a所示,白藜芦醇在268.1 ℃处有1个吸热熔融峰,PCl3H2O在204.2 ℃处出现吸热熔融峰。RES-2PClH2O在136℃附近存在1个宽的脱水吸热峰,在230.5 ℃附近存在熔融吸热峰。共晶水合物的熔点介于2个原料药之间,是不同于原料药的新晶型。由TGA图谱(图7-b)可知,白藜芦醇在30~150 ℃没有明显质量变化,PCl3H2O在105 ℃失重比为11.3%。相较于2原料药,RES-2PClH2O在136 ℃附近的失重比为2.8%,与其理论的失水质量比(2.8%)一致,进一步证实共晶水合物结构中存在1个水分子。 图片 2.3 物理稳定性研究 2.3.1 稳定性分析 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药物稳定性试验,评价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对所制备共晶水合物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将RES- 2PClH2O分别储存于烘箱、湿稳定性箱及光稳定箱中,放置10 d后取出进行PXRD表征。如图8所示,在60 ℃,90%相对湿度(RH),或4 500 lx条件下储存10 d后,RES-2PClH2O的PXRD图谱保持不变,说明所制备共晶水合物在恶劣的储存条件下未发生晶型的变化,具有物理稳定性。 图片 2.3.2 动态水蒸汽吸附(dynamic vapor sorption,DVS)分析 称取适量待测样品置于动态水蒸气吸附仪中,设定温度为25 ℃,在体积流量为200 mL/min氮气下测量,模式选择为0~95%~0相对湿度吸附、脱附水蒸汽全循环,步长5%,平衡标准为粉体质量变化(dm/dt)≤0.002%/min。如图9-a所示,PCl3H2O吸湿量随着相对湿度增加而逐步增大。相比于PCl3H2O,白藜芦醇、RES-2PClH2O吸湿量基本不变,说明白藜芦醇可有效减少PCl3H2O吸湿量。根据局部放大图(图9-b),在95%相对湿度下,RES-2PClH2O共晶水合物吸湿量仅为0.16%,吸湿性极低。此外,共晶水合物的吸附与脱附曲线基本重合,表明在吸附过程中仅存在物理吸附水,共晶水合物未发生任何固态变化,具有良好的吸湿稳定性。 图片 2.4 体外溶出度研究 2.4.1 色谱条件 白藜芦醇、PCl的色谱分析采用Kristl等建立的方法[28]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黄藤素含量测定,并进行适当修改。色谱柱为中谱蓝XR-C18柱(150 mm×4.6 mm,5 μm),采用双波长模式,白藜芦醇的吸收波长306 nm,PCl的吸收波长345 nm,体积流量1 mL/min,进样量5 μL,柱温30 ℃,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50∶50),洗脱方式为等度洗脱。 2.4.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250 mg白藜芦醇置于50 mL量瓶中,甲醇定容,摇匀即得5 mg/mL白藜芦醇对照品储备液,同法制备5 mg/mL PCl3H2O对照品储备液。 2.4.3 线性关系考察 采用甲醇将“2.4.2”项下对照储备液分别稀释成5、10、20、50、100、200、500 μg/mL系列对照品溶液,按照“2.4.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各质量浓度(C)的峰面积(A)。方法学结果表明,PCl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23 744 C+22 055,R2=1.000 0,结果表明PCl在10~50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白藜芦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42 114 C?161.8,r=1.000 0,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在5~10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 2.4.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5 mg RES-2PClH2O至50 mL量瓶中,甲醇定容,摇匀即得RES-2PClH2O供试品溶液。 2.4.5 专属性考察 取稀释后的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分别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结果见图10,供试品溶液中白藜芦醇与PCl出峰时间与对照品溶液一致,分离度大于1.5,峰形良好,表明该色谱条件适用性良好。 图片 2.4.6 平衡溶解度实验 选用醋酸/醋酸盐缓冲液(pH 4.5)与纯水作为缓冲介质[15,29],称取过量待测样品加入少量介质溶液,得到过饱和溶液。37 ℃振荡48 h,取上层液0.45 μm滤膜滤过,纯水稀释后利用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仪[/color][/url]测量其质量浓度,得到待测样品的饱和平衡溶解度,平行样为3组。实验结束后,收集未溶解的残留固体,室温干燥后进行PXRD表征。结果如表3所示,在纯水中,白藜芦醇的溶解度为(55.100±0.669)μg/mL,PCl3H2O的溶解度(24.130±0.670)mg/mL。与之相比较,白藜芦醇、PCl3H2O在pH 4.5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基本不变。值得注意的是,共晶水合物中白藜芦醇溶解度在2种介质中均显著提高,尤其在pH 4.5缓冲液中,共晶水合物中白藜芦醇溶解度提高约10倍。而共晶水合物中PCl溶解度在2种介质中均显著降低,在pH 4.5缓冲液中,溶解度降低到(1.760±0.015)mg/mL。上述结果均表明通过白藜芦醇与PCl形成共晶策略极大提高了白藜芦醇溶解度,同时降低了PCl溶解度。此外,溶解度测定后将未溶解的固体残渣收集后进行PXRD表征,图谱结果表明2种介质处理后的残渣与RES-2PClH2O的PXRD图谱基本吻合(图11),未发现明显的相变。 图片 图片 2.4.7 溶出速率评估 实验在RC806ADK溶出测试仪上进行,采用小杯桨法,桨转速为75 r/min,温度为37 ℃。选用醋酸/醋酸盐缓冲液(pH 4.5)与纯水作为溶出介质,溶出介质体积为250 mL。精密称取100 mg的RES-2PClH2O粉末,86.5 mg的PCl3H2O粉末以及22.3 mg的白藜芦醇粉末,待介质温度稳定后往介质投料。设置不同时间点进行取样,每次取样1 mL后随即补充1 mL缓冲液。所有样品溶液均过0.45 μm膜后,使用HPLC测量其质量浓度,平行样为3组。如图12-a可知,在2种介质中,白藜芦醇原料药释放缓慢,4 h后最大累积释放仅约45%;形成共晶水合物后,RES-2PClH2O中白藜芦醇在纯水与pH 4.5缓冲液中的溶出行为基本一致,溶出速率均增加,溶出释放量较白藜芦醇原料药显著提高,在1 h附近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2.26%与83.43%。与白藜芦醇溶出不同的是,PCl3H2O在2种介质中5 min内几乎完全溶解,共晶水合物中PCl的溶出速率较PCl3H2O有效减缓,1 h后达到最大累积释放量(图12-b)。 图片 综合上述溶出结果表明,相比于白藜芦醇原料药,通过与PCl3H2O形成共晶水合物,可有效促进白藜芦醇的溶出、同时延缓PCl的释放。 3 讨论 将水溶性较高的药物与难溶性药物形成药物-药物共晶,有利于平衡两者的溶解度[11]。利用水溶性较好的PCl[(24.13±0.67)mg/mL]与难溶性白藜芦醇[(55.100±0.669)μg/mL]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共晶,有望优化两者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本研究采用溶剂悬浮法成功制备了新的RES- 2PClH2O共晶水合物。RES-2PClH2O的PXRD图谱与其单晶结构的模拟图谱吻合较好,证实所制备的共晶水合物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均匀性。 DSC测试结果显示,RES-2PClH2O的熔点介于2个原料药之间,进一步证实该共晶水合物是不同于原料药的新晶型。通过单晶结构分析,该共晶水合物存在O-HCl?氢键作用且含有水分子。白藜芦醇上的2个羟基与2个Cl?形成O-HCl?氢键,而水分子通过O-HO与O-HCl?的氢键作用分别与白藜芦醇、PCl相连并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间又通过C-HO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分子间弱作用力进而形成堆积结构。 TGA表征结果显示,RES-2PClH2O实际失水质量与理论失水质量相一致,进一步证实该共晶水合物结构中存在1个水分子。ATR-FTIR显示,RES-2PClH2O中,水分子伸缩振动峰和白藜芦醇的-OH伸缩振动峰、弯曲振动峰均发生了明显偏移,表明白藜芦醇中的-OH与PCl、水分子间均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2原料药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药物稳定性测试证实,RES-2PClH2O在高温、高湿或强光照射等恶劣条件下长期储存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与非吸湿性白藜芦醇共结晶后,PCl的抗湿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为研究PCl对白藜芦醇溶解度影响,评估了共晶水合物在纯水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并与原料药溶解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PCl与不溶性白藜芦醇共结晶同时影响了2种药物的溶解性能。在所制备的共晶水合物中,白藜芦醇溶解度明显提高、PCl溶解度显著降低。 为探究RES-2PClH2O共晶水合物形成后白藜芦醇、PCl溶出速率变化,对比在纯水与pH 4.5缓冲液2种介质中共晶水合物与原料药的溶出速率。溶出结果表明PCl作为白藜芦醇共晶形成的共形成物,显著促进白藜芦醇的释放同时延缓PCl的释放。本研究阐明了PCl作为白藜芦醇药物共晶形成物的可行性,为利用共结晶技术开发白藜芦醇药物共晶提供新的借鉴。

  • 【讨论】请教关于水合物的结构

    [size=4][color=#00008B]最近做硝酸盐水合物的XRD,发现本应含两个结晶水,得到的谱图是含六个结晶水的,有没有这种可能,因为有其他非水小分子存在,将两个结晶水的物质重新结晶成六个结晶"水"的结构。麻烦遇到相似情况的给我辅导一下,万分感激![/color][/size]

  • 【谱图】水合物DSC图谱鉴别

    【谱图】水合物DSC图谱鉴别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7/201007061023_228948_1165844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7/201007061024_228949_1165844_3.jpg[/img]根据以上图谱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据称第一个图是八水合物,第二个是九水物,八水物含水量为22%,九水物含水量为24%。如果含水量有区别可不可以根据DSC得出这是两种不同的晶型?

  • 请问测甲醛用的酚试剂到底是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盐酸盐还是其水合物

    98.0%(HPLC)(T) 分子式(M.F.) / 分子量(M.W.) C8H9N3S·HCl / 215.70 CAS编码 4338-98-1 相关CAS编码 149022-15-1,38894-11-0 第一个是别名 (英文)MBTH Hydrochloride Hydrate 别名 (英文)Sawicki's Reagent Hydrate 中文名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盐酸盐水合物 中文别名3-甲基-2-苯并噻唑啉腙盐酸盐水合物 第二个是别名 (英文)MBTH Hydrochloride 别名 (英文)Sawicki's Reagent 中文名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盐酸盐 中文别名MBTH盐酸盐 中文别名Sawicki's试剂

  • 【求助】二虎食品添加剂-酸度调节剂之柠檬酸

    1 柠檬酸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柠檬酸 英文名称:citric acid 定义:三羧酸循环中从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首先合成的三羧酸化合物。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新陈代谢(二级学科) 百科名片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又名枸橼酸,无色晶体,常含一分子结晶水,无臭,有很强的酸味,易溶于水。其钙盐在冷水中比热水中易溶解,此性质常用来鉴定和分离柠檬酸。结晶时控制适宜的温度可获得无水柠檬酸。在工业,食品业,化妆业等具有极多的用途。理化特性  中文名称: 柠檬酸   英文名称: citric acid   中文名称2: 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   英文名称2: 2-hydroxy-1,2,3-propanetricarboxylic acid   CAS No.: 77-92-9 分子式: C6H8O7   分子量: 192.14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粉末,无臭。 柠檬酸分子式熔点(℃): 153   沸点(℃): (分解)   相对密度(水=1): 1.6650   闪点(℃): 100   引燃温度(℃): 1010(粉末)   爆炸上限%(V/V): 8.0(65℃)   离解常数(25℃):Ka1=7.4×10^-4,Ka2=1.7×10^-5,Ka3=4.0×10^-7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丙酮,不溶于乙醚、苯,微溶于 柠檬酸氯仿。水溶液显酸性。   物理性质 :在室温下,柠檬酸为无色半透明晶体或白色颗粒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极酸,在潮湿的空气中微有潮解性。它可以以无水合物或者一水合物的形式存在:柠檬酸从热水中结晶时,生成无水合物;在冷水中结晶则生成一水合物。加热到78 °C时一水合物会分解得到无水合物。在15摄氏度时,柠檬酸也可在无水乙醇中溶解。   柠檬酸结晶形态因结晶条件不同而不同,有无水柠檬酸C6H8O7也有含结晶水的柠檬酸2C6H8O7.H2O、C6H8O7.H2O或C6H8O7.2H2O。   化学性质:从结构上讲柠檬酸是一种三羧酸类化合物,并因此而与其他羧酸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加热至175 °C时它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剩余一些白色晶体。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有3个H+可以电离;加热可以分解成多种产物,与酸、碱、甘油等发生反应。 编辑本段天然存在  天然柠檬酸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天然的柠檬酸存在于植物如柠檬、柑橘、菠萝等果实和动物的骨骼、肌肉、血液中。人工合成的柠檬酸是用砂糖、糖蜜、淀粉、葡萄等含糖物质发酵而制得的,可分为无水和水合物两种。纯品柠檬酸为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粉末,无臭,有一种诱人

  • 【每日一贴普及知识】乳酸

    乳酸,是一种化合物,它在多种生物化学过程中起作用,是一个含有羟基的羧酸,因此是一个α-羟酸(AHA),在水溶液中它的羧基释放出一个质子,而产生乳酸根离子。

  • 关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前几天做了乳酸左氧氟沙星,做含量,流动相是0.05mol/L枸橼酸溶液-1mol/L醋酸铵溶液-乙腈(77:1:14),检测波长为293nm,流速为1.0ml/min,TC=40度 。结果峰拖尾很严重。后来重新调了方法,得到了不错的峰。就是想问问做过的人,你们当时做的怎么样,也是拖尾很严重吗?

  • 【原创】乳酸孢子 简介

    一.乳酸孢子简介1.孢子是一种与生殖有关的细胞(通常是单细胞),可以形成新生命的个体,普遍存在植物界的生殖循环中,会产生孢子的物种包括厥类苔藓等植物,还有真菌 (例如酵母菌、)等等。 对某些细菌来说,也有一种叫做「孢子」的特殊构造,是细菌在环境不适宜时,由整个细菌体浓缩形成的一种休眠孢子,可用以抵抗不良的环境,等到环境适合再萌芽。细菌孢子是细菌在恶劣环境时的变身,可协助细菌度过不适宜的环境。2.乳酸菌 乳酸菌是相当庞杂的菌群,为能利用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产生乳酸的一群细菌的总称。分类上,属革兰氏染色阳性菌,有些能有孢子产生。生存于人体内的乳酸菌有双叉菌、嗜酸乳杆菌及一种肠球菌,这些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好菌。乳酸菌用糖生产乳酸的过程叫做「乳酸发酵」. 所谓乳酸孢子,就是有孢子的乳酸菌。也叫孢子型乳酸菌、芽孢乳酸菌。孢子型乳酸菌就是一种在到达肠道之前呈休眠状态的有益菌。二.孢子型乳酸菌作用①使细胞活化:活化细胞、强化细胞机能.②净化肠道环境:调整肠道菌丛生态、改善肠道机能、抑制坏菌生长、减少肠道坏菌异常发酵、使肠道益菌增加。③净化血液:孢子型乳酸菌除了可以代谢产生蛋白质分解酵素及糖类分解酵素外尚可产生脂肪分解酵素,达到净化血液之效果。④增加免疫机能:乳酸孢子能刺激体内的各种防御因子,使其活化。⑤改善女性阴道感染。三.孢子型乳酸菌的优点与现有乳酸菌相比,它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耐酸性、耐糖性、耐干燥,稳定性和保存性均好,还具有高乳酸的生成能力,在肠内也有高增殖力,孢子乳酸菌为真正可以达肠道后苏醒,开始萌芽、生长的独特乳酸菌。四.乳酸孢子的种类 乳酸孢子是能产生孢子的乳酸菌的总称。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芽孢杆菌(即包括:地衣杆菌、枯草杆菌、蜡样穿孢杆菌、东洋杆菌等的孢子),在使用时多制成该菌休眠状态的活菌制剂,或与乳酸菌混合使用。五.孢子型乳酸菌的用途孢子型乳酸菌作为添加剂可用于营养食品,动物饲料以及农业中。在我国目前,乳酸孢子多作为益生素的成分之一用于饲料中。六.乳酸型孢子市场情况简介在国外,目前乳酸孢子已经用于保健品(如奶粉,酸奶等)行业。从网上报道的乳酸孢子生产厂家来看,台湾企业的乳酸孢子保健品市场很好,且他们的乳酸孢子原料来源多为从日本进口。在我国,乳酸孢子作为保健品暂时并不普遍,主要是乳酸孢子多作为益生素的成分之一用于饲料中。而且随着益生素部分代替抗生素在动物饲料中应用,前景看好。目前我国对于益生素年使用量在1000吨左右。

  • 乳酸菌饮品很随意,酸奶更有益

    乳酸菌广告效果乃商家随意而为 专家:酸奶更为有益中广网北京11月22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实习记者陈彬)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年来,乳酸菌饮品花样百出,商家打出的"乳酸菌"概念广告也是五花八门。但乳酸菌饮品真的"能够帮助肠胃做运动",其功能真如商家宣传的那么玄乎吗?专家指出,乳酸菌广告往往是商家随意而为,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要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尽早出台行业标准。 每天中午,记者发现多数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都会饭后买一瓶乳酸菌饮品,仿佛真能让它"帮助肠胃做运动".食用乳酸菌饮品实质上是为我们补充乳酸菌,使人体菌群达到平衡,从而有益健康。上海交通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任、上海市食品学会乳酸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晓奎表示广告效果都是厂家随意而为,没有机构认证。 郭晓奎:那些厂家在做广告上都是自己随意而为的,并没有哪个权威机关或者学术机构来验定,咱们国家从来就没有一个机构出这个认证。 继味全、达能之后,光明、伊利、蒙牛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乳酸菌产品。商家各出奇招,时而请美女明星代言,时而请某医学博士,貌似权威。此外,商家总喜欢用一些不为人知的专业菌名做噱头,A+B益生菌、B益畅TM菌等。有的商家还推出"植物乳杆菌",用"自然"的名义抬高价格。其实,"植物乳杆菌"只是因为最初是在植物上发现的而得名,并不是在植物上独有的。 专家建议,传统固性酸奶更为有益。乳酸菌饮品主要配料为水,脱脂奶粉和食用香料,其含奶量甚少,千万不能将乳酸菌与酸奶等同看待。同济大学医学院营养与保健食品专家张欣文教授表示还是酸奶营养价值高。 张欣文:乳酸菌饮料里面放了比较多样的食品添加剂,所以它的营养价值来说就没有酸奶那么高。 记者发现,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中,只有6种乳酸菌饮品获得了国家批准文号。其中,杭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是用"味全R活性乳酸菌饮品"的名字申请批准文号,并属于国产保健食品类,而市场上销售的"味全活性乳酸菌饮品"中,却将R去掉,以普通食品出售。其他诸如光明、伊利、蒙牛等品牌虽大推活性乳酸菌的保健功能,但并不属于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行列。郭晓奎表示大多企业所用菌种都是未经严格实验的。 郭晓奎:咱们国内大多数企业用的菌种都是没有经过严格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等多种测试的。它可能委托两家企业做一下或者两家医院做一下实验,但是这个实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恐怕都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很乱的,但有前景的,管理上跟不上或者说学术支持也跟不上的一个行业。

  • 乳酸菌的益处

    梅基尼可夫又称「乳酸菌之父」,他到保加利亚旅游时,发现当地有许多超过百岁的人瑞,于是便开始探讨当地人长寿的原因。他从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中,发现他们有每日饮用「酸乳」的习惯,并经研究证实,饮用酸乳有助延年益寿,长保青春,其关键便在于酸乳中所含的乳酸菌。 人体的肠道每天必须消化吸收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当肠道内的有益菌多于有害菌时,可确保肠道发挥正常的消化与吸收作用,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但是,当有害菌多于有益菌时,便造成肠道功能下降,使食物无法排出体外而留存在肠道中与有害菌交互作用,逐渐在肠道内产生致病毒素,引发各种疾病及老化现象;这就是一九○八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梅基尼可夫所提出的「自身中毒」学说。保加利亚人因每天饮用的酸乳中含有多量有益菌,即乳酸菌,可有效抑制肠道中有害菌增生,并促使有益菌大量繁殖,使肠道功能维持在健康正常的状态,让体内毒素可顺利排出体外,避免产生其它致病原因,自然能常保健康与青春。

  • 白酒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扩项问题

    一般的扩项需要跑标曲但是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中对乙酸乙酯,乳酸乙酯这些没有明确标曲标液点取样量,我想问一下大家都是怎么扩白酒这些项目的,是保持内标物添加量不变,直接增大目标物标液量吗?[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0/201810311129322310_5286_3302856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0/201810311129321629_7570_3302856_3.png[/img]

  • 乳酸乙酯的检测

    我用顶空进样[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color][/url]跑不出来发酵液里面的乳酸乙酯,然后我今天弄了一个乳酸乙酯标准品浓度梯度去跑,只有最高浓度跑出来了乳酸乙酯,其他一个都没跑出来,有没有朋友知道是什么情况啊呜呜呜呜_我是直接放样品到顶空瓶里面,然后跑样,没有经过其他处理

  • 【原创大赛】聚乳酸改性材料中聚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原创大赛】聚乳酸改性材料中聚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聚乳酸改性材料中聚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摘要: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渐加强,可生物降解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聚乳酸作为最典型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应用更为广泛。本文采用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的CIC-D160离子色谱仪,绘制乳酸标准曲线,研究了适合测试聚乳酸含量的方法,最终给出了可生物降解材料中聚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关键字:聚乳酸;离子色谱;含量测定1 前言 合成树脂多由煤、石油等珍稀的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备而成,不仅消耗大量能源,且容易导致“白色污染”现象。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被重视,同时也给可生物降解新材料行业带来广阔的机遇。 吉林省在新年伊始正式实施“限塑令”,鼓励企业生产聚乳酸等生物基材料及下游制品。通过离子色谱方法,对聚乳酸含量进行测定,能够确保生产出绿色、安全的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制品,具有重要的意义。2 实验部分2.1仪器、样品和试剂离子色谱仪:CIC-D160,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配备电导检测器、抑制器、串联泵、自动进样器。可生物降解材料:餐盒、购物袋,厂家送样;聚乳酸纯样:PLA 4032D,美国Nature Works;乳酸标样:乳酸含量99.9%,美国Supelco。2.2 离子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Shodex IC SI-52 4E抑制法离子专用色谱柱,柱温和池温45℃,淋洗液为2.5mM NaOH,流速0.7 mL/min,进样体积50μL,电导检测器检测。2.3 标准溶液 取乳酸标准品100mg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超纯水溶解,稀释至刻度,得浓度为1mg/ml 的乳酸标准贮备液;分别准确移取乳酸标准贮备液0.50、1.00、2.00、5.00、10.00 μ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定容,得到质量浓度分别为5、10、20、50、100 mg/L标准工作溶液。2.4 样品的制备 取聚乳酸纯品0.5g,置于烧杯中并加入20ml氯仿,搅拌至溶解。然后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50g/L),80℃水浴加热使氯仿全部挥发,再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50g/L),盖上表面皿,100℃水浴条件下水解4h。用滤纸过滤,滤液用水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用水稀释100倍后,0.45μm 微孔滤膜过滤,试液注入离子色谱仪测定。待测样按照上述条件和步骤同步进行测定。3 结果分析3.1 定量分析3.2.1色谱条件优化 分离型色谱柱推荐的淋洗液为3.6mM的碳酸钠,流量为0.8,mL/min,但是在该条件下乳酸阴离子无法得到有效的分离。通过实验得出氢氧化钠淋洗液对乳酸阴离子的分离效果明显,调节淋洗液的浓度得到最佳淋洗液浓度为2.5mM,最佳流量为0.7mL/min。3.2.2标准曲线 采用离子色谱仪对浓度5.0、10.0、20.0、50.0、100.0mg/L的乳酸标准工作溶液进行测定,在经过优化的试验条件下,以标准工作溶液的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如图3所示。线性回归方程为:Y=1.602e+005+1.609e+005X,相关系数:r =0.9998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160936_566196_2984502_3.jpg图1 标准工作曲线的测定3.2.3样品的测定取试样水解液5ml,经C18预处理柱处理后装入样品瓶,置入自动进样器中,按预设参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160936_566197_2984502_3.jpg图2 待测样品离子色谱测试结果3.2 含量计算聚乳酸测定结果按下列公式(1)计算: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160937_566198_2984502_3.jpg (1)式中: X ——试样中聚乳酸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c ——试样溶液中乳酸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V ——试液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m ——最终样液代表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聚乳酸标准物质中聚乳酸含量与其水解液中乳酸含量比值。测试结果与厂家提供数值的比较:表1企业提供聚乳酸含量与实测聚乳酸含量的比较 序号 样品类型 企业提供聚乳酸含量 (g/100g) 实测聚乳酸含量 (g/100g) 1 聚乳酸购物袋 35 35.81 2 聚乳酸餐盒 70 71.22 4 结论 采用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的CIC-D160离子色谱仪,测试乳酸标准工作曲线,再通过外标法得到待测物的含量,最终通过公司计算得出聚乳酸改性料中聚乳酸的含量,其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参考文献 Yujiang Fan, Haruo Nishida, YoshihitoShirai. Thermal stability of poly (l-lactide): influence of end protection byacetyl group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2004,84:143~149 任春华,郑跃君,周玮琪等.聚乳酸酯(PLA)纤维溶解性能及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检验检疫科学,2006,6(3):27~29 庄昌青,岳红,谢丽萍.离子色谱法测定聚乳酸(PLA)降解产物中3种有机酸阴离子.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2.9,2(3):58~59 DB22/T2105-2014,聚乳酸制品中聚乳酸含量测定离子色谱法.

  • 【求助】求救乙酸和乳酸的分离

    小弟我近来我要测发酵液的有机酸,但是发酵乙酸和乳酸分的不太好,不知如何优化能是二者分得好一点。我的条件是国产C18反相柱,流动相是KH2PO4,PH=2.5(用磷酸调),流速为1ml/min

  • 【原创大赛】鲜乳转化的奥秘——乳酸菌

    文/李莎(华测检测) 鲜乳能够由液态转化为凝固态的发酵乳,并产生令人心怡的风味和丝滑的口感,这华丽的转变和其中的奥秘离不开微小的生命——乳酸菌。传统的酸奶就是由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而成的。[b]乳酸菌简介[/b]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除极少数外,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乳酸菌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促进营养成分在肠道的消化吸收、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缓解高血压以及抗肿瘤作用等诸多益生功能,其分泌的物质如细菌素、胞外多糖、胞外糖苷酶等更是对机体健康有益的。 乳酸菌已经在食品发酵、医药、饲料等领域中长期应用。特别是在食品发酵领域,乳酸菌的品质和性能直接决定发酵乳品质的好坏。不同性能的乳酸菌能够产生不同黏度、风味和生理功能的发酵乳。乳酸菌能够利用鲜乳中的蛋白质进行生产繁殖,并产酸、酯、游离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当鲜乳的pH降低至酪蛋白的等电点时,酪蛋白变性凝固。乳酸菌分泌出的胞外多糖,还能将乳酸菌细胞和酪蛋白链接在一起形成网络结构,使得发酵乳的凝胶结构更加稳定。 经研究发现,将优良乳酸菌菌株进行组合有利于提升发酵乳的整体性能,将一种保加利亚乳杆菌与两种以上嗜热链球菌进行组合可以使混合乳酸菌同时具备发酵速率快、产品黏度好、特征风味浓郁等优良性能。 目前,主要通过收集天然乳酸菌来获得性能优良的新型乳酸菌。天然乳酸菌经过筛选、培育和研究,确定其种属,以及产酸、产香、益生功能等特性。由于越来越多功能性乳酸菌的发现,酸奶中除了添加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外,还会添加一些功能性乳酸菌,增加发酵乳的益生功能,例如降低胆固醇、降血糖、抗菌消炎、提高人体免疫力。一方面,这些功能性乳酸菌能够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一些胞外多糖、细菌素、胞外糖苷酶等物质。另一方面,嗜热链球菌菌株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株存在局限性,它们不耐胃酸和胆汁,在经过人体消化道时,这些常规的乳酸菌会失活,而发酵乳中添加的功能性乳酸菌能够在肠道内大量存活,发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人体消化吸收等作用,被人们认为是新一代的益生菌。[b]可用于食品的乳酸菌菌种名单[/b] 2010年卫生部办公厅发布了《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卫办监督发〔2010〕65号),其中包含乳制品中常用的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该公告还规定,对于新菌种需要按照《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执行。2011年卫生部又发布了《关于批准翅果油等2中新资源食品的公告(2011年 第1号)》,其中将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和乳酸乳球菌双乙酰亚种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增加了可用于食品的乳酸菌种类。 此外,这几年我国卫生计生委也陆续发布了一些公告,增加了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其中也包含有乳酸菌。[b]乳酸菌与人体的肠道健康[/b] 在人体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在肠道中普遍存在。婴儿时期,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占绝对优势,而人工牛乳喂养的婴儿肠道中最初普遍没有双歧杆菌,或者个别的双歧杆菌数量处于波动之中,而且常定植某些其它厌氧菌如拟杆菌和梭状芽孢打菌等。婴儿停止母乳或人工喂养后,由于食物的摄取,其肠道转变为类似成年人肠道。健康成年人肠道微生物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乳酸菌,包括双歧奸菌、乳杆菌和链球菌等,与宿主共生;第二类腐败菌,如拟杆菌、梭菌、消化球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第三类包括真细菌、瘤胃球菌和巨型球菌等。该时期,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儿童期显著减少,有害菌滋生。老年人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减少,拟杆菌、梭菌、肠杆菌和链球菌数量显著增加。 乳酸菌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特别是人体的胃肠道,其中最主要的两种乳酸菌是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双歧杆菌参与宿主的消化代谢、免疫及抗感染过程,它能通过细胞上的磷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构成生物学屏障,也可产生具有分解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复杂多糖的细胞外糖苷酶,刺激肠道产生免疫抗体和病毒抗体,降低肠道pH及氧化还原电位,从而拮抗肠道需氧菌和条件致病菌的入侵,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某些腐败菌和低温细菌,双歧杆菌通过产生有机酸对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起到抗菌作用;由于机体吞唾细胞的吞噬活性可以在双歧杆菌的存在下激活,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及免疫功能;双歧杆菌可以降低机体胆固醇水平,因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种影响胆固醇合成的物质;双歧杆菌还可以调节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起到防止便秘的作用;双歧杆菌的代谢活动还可以明显增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乳杆菌对人体健康同样十分重要。由于其发酵碳水化合物的终产物是乳酸,可以帮助机体消化吸收;乳杆菌可以通过酸化肠内环境来阻止某些有害菌与肠上皮细胞的黏附,从而阻碍有害菌在肠道内的定植,进而优化胃肠功能,减少了疾病的发生率;乳杆菌还可以刺激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乳酸菌无处不在,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对乳酸菌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相信越来越多的新型乳酸菌和其益生功能及机理会被人类发现,并造福于人类。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