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磷脂酰肌醇大豆钠标准

仪器信息网磷脂酰肌醇大豆钠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磷脂酰肌醇大豆钠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磷脂酰肌醇大豆钠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磷脂酰肌醇大豆钠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磷脂酰肌醇大豆钠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磷脂酰肌醇大豆钠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磷脂酰肌醇大豆钠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磷脂酰肌醇大豆钠标准相关的资讯

  • 对接国家新标准大商所修改大豆玉米合约
    为与9月1日起执行的大豆、玉米新国标相衔接,大商所日前发出通知,对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及玉米期货合约相关规则进行修改。为保持市场的稳定和连续性,修改后的合约质量标准自新挂牌合约开始执行,已挂牌合约仍执行原规则。这次大豆合约规则修改的核心内容,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将黄大豆1号定等标准由纯粮率变为完整粒率,并增加损伤粒率方面的规定。在玉米品种上,由于新国家标准采用了新的容重测量方法,容重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新玉米期货质量标准也相应进行了调整。
  • 大豆油质量与安全检测,从原料到生产层层把控
    大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油,目前大豆油是我国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预计2018-2019年度大豆油供给量达1637.9万吨。它的用量如此巨大,其质量和安全也关乎民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大豆油的生产企业需要进行从原料到成品的质量安全监控,针对不同物质的检测是保证大豆油质量安全的重要步骤。珀金埃尔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提供了对多种物质的不同检测解决方案,便于企业更好地把控大豆油的质量及安全。1、原料快速检测收购大豆原料时,需要快速的无损检测大豆原料的品质,相关数据可以指导企业采购优质原料,推荐采用DA7250近红外对原料大豆中的水分、脂肪、蛋白进行快速无损的检测。2、大豆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大豆油的生产过程中步骤很多,包括大豆的清理、破碎、压榨或浸出,毛油的精炼、脱酸、脱臭、脱色等。每一步都关系到最终的产品质量。油脂企业需要对每个步骤都进行分析和监控,从而优化物料添加时间和添加量,控制反应时间,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磷脂是大豆中的天然物质,但由于磷脂对于大豆油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缩短了货架期,磷脂含量过高的大豆油,加热过程中容易起泡冒烟,产生安全问题,因此大豆油需要除磷的操作。判断除磷效果的好坏需要对大豆油中的磷元素的检测。含磷量的国标方法GB 5009.87-2016,使用钼蓝分光光度法,需要对油脂进行消解、灰化等前处理,全部实验耗时7-8 个小时,并且需要用到的试剂繁杂。大豆油的酸价,是企业最关注的部分,是食用油质量的重要指标,酸价高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加速油脂酸败。我国对于油脂酸价的检测标准使用滴定方法,在测定过程中,需要制备和标定碱溶液,进行油样的称重、溶解和滴定等,过程较为繁琐,且滴定终点由酚酞指示剂的变色由人主观确定,容易出现误差。为了改善繁琐及不准确的检验过程, 珀金埃尔默开发出了大豆油新型的近红外的检验方案。其简化了操作,针对大豆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毛油、碱炼油和一级油的多个指标建立了回归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日常的快速检测需求,也能节省企业的时间和人工成本。《Spectrum Two N快速检测大豆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Spectrum Two N全过程监控大豆油生产过程中的酸价》3、大豆油检测在历年国家进行的食品监督抽检中,大豆油经常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不合格情况的除了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外,最常见的便是大豆油溶剂残留检出值超标。对于大宗油料如大豆,大多数油脂生产企业都采用浸出法生产。我国的植物油浸出工业中普遍采用六号溶剂为浸出溶剂,六号溶剂是以馏程为62℃~85℃的多种烷烃为主的混合物,成分主要是正己烷,还有甲基环戊烷、2-甲基戊烷和3-甲基戊烷,其中正己烷是一种麻醉呼吸中枢的溶剂。根据GB 2716-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中的规定,食用油中溶剂残留量应小于等于20mg/kg。目前所用的检测方法是GB 5009.26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规定以六号溶剂油为标准物质配制标准溶液,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模式。珀金埃尔默根据国际标准,提供检测标准操作流程,并将食用油溶剂残留检测方法内置,一键调取,方法简单。《PerkinElmer食用油溶剂残留检测方案》大豆油因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量较高,容易被氧化变质而发出油臭味。添加抗氧化剂可以防止氧化变质,延长存放时间。遍览各个大豆油企业的的大豆油产品标签,你会发现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出现的频率很高,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是一种常见植物油抗氧化剂,其在大豆油中的最大允许用量为0.2g/kg。液相色谱法可以对食用油中常见的抗氧化进行分析检测。《使用Perkin Elmer液相色谱系统分析食用油中酚类抗氧化剂》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文中提到的应用报告和方案样本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血浆甘油磷脂与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林旭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曾嵘研究组合作,分别在Diabetologia、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s of plasma glycerophospholipid profile with modifiable lifestyles and incident diabete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Plasma glycerophospholipid profile, erythrocyte n-3 PUFA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cidence: a prospective study in Chinese men and women的研究论文。  近几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快速攀升,威胁居民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国际公认的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目前人们对其在疾病过程中的复杂影响和调控路径认识有限。近年来,包括脂质组在内的代谢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发现疾病早期的生物标记物、阐释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代谢通路和调控因素提供了契机。在诸多脂质分子中,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olipid, GPLs)作为哺乳动物细胞膜含量丰富的磷脂,参与了多种生理功能,如细胞信号传导、脂蛋白分泌和代谢,以及内质网、线粒体的功能等。大量动物研究提示,GPL代谢紊乱能引发内质网应激、以及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迄今为止,国际上有关GPL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有限,尤其是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十分匮乏。  林旭团队与曾嵘团队合作,通过采用高通量靶向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了2248名参加“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志愿者的基线血浆脂质组(728种脂质),其中包括160种GPLs。林旭组博士生陈双双和副研究员孙亮等在GPL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Diabetologia)中发现:(1)8种GPLs [1种溶血磷脂酰胆碱、6种磷脂酰胆碱(PC)以及1种磷脂酰乙醇胺(PE)],尤其是与脂质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lipogenesis pathway,DNL)脂肪酸相关的PC水平升高可显著增加6年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对风险比值比:1.13-1.25;图1);(2)其中4种仅包含饱和、单不饱和的脂肪酸酰基链的GPLs[PC(16:0/16:1, 16:0/18:1, 18:0/16:1)和PE(16:0/16:1)]与高精制谷物(大米和面条),低鱼类、奶制品和大豆制品摄入相关的膳食模式呈显著正相关(P 0.001;图2);(3)上述8种GPLs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正相关性在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的个体中更为显著(P-inter 0.05;图3)。而在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研究(AJCN) 中则发现:(1)11种GPLs(1种PC、9种PE以及1种磷脂酰丝氨酸)水平的升高可显著增加6年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相对风险比值比:1.16-1.30;图4),而这些GPLs的sn-2位置大部分含有长链或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2)其中7种GPLs与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之间的正相关性在红细胞膜n-3 PUFAs水平较低的人群中更显著(P-inter 0.05;图5)。上述研究提示特定GPL能显著增加6年后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但增加体力活动或摄入n-3 PUFAs可能有助于降低其对心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1、2
  • TL2350 快速测定植物油中磷脂含量
    TL2350 快速测定植物油中磷脂含量哈希公司 4 days ago背景介绍植物油中的磷脂含量,是植物油生产中的重要质控指标。在加工工艺中,磷脂的存在会增加脱酸环节中中性油的损失以及脱色白土的用量,同时还会导致加氢催化剂的中毒。在油品储藏环节,磷脂会使油脂反色,同时也会导致大豆油等油品的回味。因此,磷脂作为油品加工工艺中的重要质控指标,一直受到关注。油品的磷脂测定一般采用钼蓝比色法(GB/T 5537-2008),该方法将油品灰化加酸预处理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经典的钼蓝比色法虽然可以准确的测定油品磷含量,但却存在耗时过长,分析效率低的缺点。近年来,中储粮某下属油脂加工企业,开始采用 TL2350 浊度仪用于油品磷脂含量的快速检测,该方法能基本满足油品行业磷脂检测的内部质控要求。应用情况主要仪器及试剂:TL2350,浊度样品瓶(2084900),无磷一级精炼油,已知磷含量油脂,分析纯丙酮。用户采用 TL2350 浊度仪,以不含磷脂的一级精炼植物油为溶剂,将已知磷含量的油样配置为浓度为 50、100、150、200、250mg/kg 的标准油样,用 TL2350 测定标准系列的浊度值并记录和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在大豆油磷脂含量<300mg/kg 时,浊度法测定磷脂含量可获得较良好的重复性,能满足压榨车间磷脂控制的日常监测需求,单个样品的测试时间可缩短至 10min。总结浊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油品磷脂快速测试方法,传统的 GB/T5537 -2008 中单个样品的分析时间至少为 4 小时,而浊度法仅为 10min。该方法适用于磷脂含量小于 300mg/kg 的大豆毛油检测,能满足绝大部分大豆油的生产质控需要。但当油脂类型改变时需单独摸索浊度与磷脂的相关条件。方法的标准曲线需要定期校准,建议校准周期为一周。浊度法与国标法的检测数据差异在工艺许可的范围内,只要定时调准曲线,既可满足日常质控要求。浊度法比较适用于工厂内部的检化验室使用,可及时提供数据,服务压榨车间生产。END哈希——水质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水质检测仪器和专家级的服务,以世界水质守护者作为使命,服务于全球各地用户。如您想要进一步了解产品或需要免费解决方案,请通过【阅读原文】与我们联系,通过哈希官微留下您的需求就有机会赢取便携乐扣弹跳杯哦!
  • 豆浆推荐性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启动
    为了指导企业生产、规范市场、保障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豆浆产业健康发展,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着手起草豆浆的推荐性国家标准。   豆浆在中国是有百年历史的饮品,也是一种富含植物蛋白和磷脂,还含有维生素B1、B2和烟酸的营养食品,由于不含乳糖,所以对中国人特别适合。这样一种符合中国人营养需求的传统饮品,发展速度一直不尽人意。其中有很多原因:传统观念、保质期不长等等,除此之外,没有技术标准,也是影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后,豆浆类产品出现高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致使市场上的产品名称混乱,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因此,低速时期需要标准的促进,高速发展需要标准的引导。   虽然目前一些规模较大的早餐连锁企业对于豆浆有自己的内控标准,但企业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给消费者的感觉是这家浓那就淡。除了这些表象,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营养成分含量是多少?涉及到安全性的有毒有害成分限量控制在什么范围?微生物限制?保质期多长甚至还有是否使用转基因大豆等等。虽然目前与豆浆有关的标准有国家卫生标准《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非发酵豆制品》前者是卫生标准,后者虽然是产品标准,但是其中针对豆浆的要求太宽泛不够科学,无法起到规范和指导企业生产的作用。反观国外,日本的JAS法规就明确规定了豆浆的规格标准和品质标准。   这种局面不久将得到改观,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为了指导企业生产、规范市场、保障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豆浆产业健康发展,由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着手起草豆浆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规定豆浆类产品的分类、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豆浆推荐性国家标准的起草今年开始,最迟明年发布实施。
  • 大豆油加香精可勾兑“花生油”
    “喝点香精,我就大变身,‘花生油’大豆油,让你傻傻分不清。”(设计对白)    在一家香精门店内,记者发现有“花生油香精”。   记者深入禅桂多个粮油市场调查散装油有业内人士透露:   新闻追踪   上次报道索引   时间:2011年12月23日   版次:佛山新闻AII2版   题目:《用正品油会被同行当“傻子”》   继上周本报连续推出多篇新闻追踪后,食用油安全问题引发全城一波接一波的关注。本报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线索,深入禅桂等地大型粮油批发市场,发现商行售卖用香精勾兑大豆油的冒牌“花生油”比比皆是。有粮油批发店老板透露,出于成本考虑,餐馆订购使用冒牌“花生油”现象已是屡见不鲜。   昨日,记者就该问题发函咨询市工商局。至发稿时为止,该部门尚未书面回复。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商行售卖大豆油勾兑的“花生油”已涉嫌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而除了商行对此负有第一责任外,市场开办方也负有责任。   文/ 记者杨博、李倩图/ 记者罗知锋   不能说的秘密……   业内报料:   小餐馆用假花生油月省八千   快餐店老板阿宏(化名)说,“油多不坏菜”,餐饮店用油量大,就会想办法在降低用油成本上做文章。做了14年粮油生意的张先生(化名)说,按照市场售价,一斤花生油按纯度不同有每斤13元和6元两个价位,而普通大豆油(业内俗称为“白菜油”)的售价仅有每斤4.2元至5元不等。“正是这巨大的利差促使餐馆食肆使用食用香精兑成的假花生油。”王先生(化名)的餐馆可容纳240人同时就餐,每月用油量达千斤。“如果这一千斤油用的都是4.4元的冒牌‘花生油’,将可节省8600元。”王先生说。   以张先生的经验,批发商会按照每50斤桶装“白菜油”加7两花生油香精的配比,来调制出勾兑的花生油。“这个配比换算成百分比就是1.4%,”在广佛路的一家香精门店,向记者推销香精的敖先生在简单计算后,为这么高的配比感到惊讶。“这个配比太高了。”而依照敖先生的勾兑方法,通常花生油香精的用量是千分之五。   乱象:禅桂不少市场有散装假花生油   在禅城城北和南海罗村、盐步及黄岐等地的粮油批发市场,散布着规模不等的食用油商行,其中相当一部分商行兼作品牌食用油和散装油生意。在黄岐粮油批发市场的中×油行,记者以购买低价花生油为由,要求店员在大豆油中兑入花生油香精,该店店员表示可以。   位于南海罗村的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主要经营生鲜农产品。禅桂的大小餐馆都习惯到这里采购。江×食用油批发部的江老板告诉记者,有“白菜油”售价每斤4.3元,如果要加花生油香精,每斤再添一角钱。禅城城北批发市场一家油店的黄老板则谨慎地告诉记者,现在查得严,已经不再做勾兑的“花生油”了。但在记者的“恳求”下,黄老板答应可以按需要勾兑香精。“但价钱要看你(对花生香味)的要求。”   暗访:   香精店里选择多 浓香型清香型任你拣   与广佛路黄岐粮油批发市场相比邻,经营着多种日化、食用香精的一家香精门店里,摆满了大小不一的瓶装样品。该店负责人敖先生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顾客做什么和该店没关系。“我只对我们提供的香精负责。”敖先生拿出一种花生油香精样品介绍说,该店主要有浓香和清香两种香型的花生油香精,而这些表面上闻起来并没有浓香味道的花生油香精一加入大豆油中,就会产生浓郁的香味。   “这就是符合标准的香精,6公斤1罐。”问到价钱,敖先生称,要看用量来定。“对于销售额过千万的中小型油脂厂来说,花费十几万元采购香精不是问题。”而当记者问及该品牌香精的产地和厂家时,敖先生则谨慎地表示不方便透露。“顾客看货就可以。”   听到记者所说行内1.4%花生油香精用量的配比,敖先生笑称,那用的是“香水”,而不是香精。“我所说的配比只是参考量,是千分之五。”敖先生介绍说,大豆油在加入花生油和芝麻油两种香精以及色素之后,才能被当作“花生油”使用。   说法   专家:   制假速度快 关键靠监管   “用花生油香精勾兑大豆油做花生油,是假花生油,没有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用香精勾兑而成的花生油一定有毒害。这要取决于香精的质量以及大豆油的质量。” 昨日,佛科院食品系教授董华强向记者介绍说:“另外,土法榨取的花生油也不一定安全。”   “现在食品制假的速度太快。”董华强进一步表示,单凭消费者的感官是难以判断食品安全与否的,更重要的是部门的监管问题。   相关部门:市场开办方对商行制售假油有责任   昨日,记者针对禅城、南海等地粮油批发商行用香精和大豆油勾兑花生油的问题,发函向市工商局咨询。在昨日全市流通环节散装食品监管工作会议间隙,市工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市场开办方日常应核查商行经营资质和经营环境,其对商行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负有责任。   市工商局方面表示,由于散装食品大部分是以裸装或简易包装的形式销售,易受二次污染,存在较大的监管风险和管理漏洞。   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禅城、南海等地粮油批发市场中已有少数店面试点应用了“一票通”系统,实现了货源可追溯。此外,该负责人表示,如果“一票通”系统能像公安系统利用DNA比对实现全国追踪逃犯一样来监管散装食品安全,查处效率和监管环境将会大大提高。
  • 食用油的安全“隐患” 标准有缺陷
    目前部分食用油,存在过度脱色带来的重金属污染、违规添加香精等问题。在行业标准上,有学者介绍,部分食用油脂添加剂无质量标准和测定方法标准,有的使用者存在盲目使用的情况。   广州市民刘俊是家里的“掌勺大厨”,每天都会跟柴米油盐打交道,他家里有5口人,平均一天要消耗大约350毫升植物油。他看到某品牌植物油标注仅有“添加剂:抗氧化剂”一栏,但他担心植物油实际上还有不为人知的其他添加剂。   对此,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教授称:“植物油中的添加剂只有一种,就是抗氧化剂。”南方周末记者在广州几大超市调查发现,鲁花花生油标注: “不添加抗氧化剂”,胡姬花特香花生油明确注明“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金龙鱼品牌的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和花生调和油,鹰唛品牌的玉米油、花生油和调和油,香满园和花旗品牌的花生调和油则在标签上注明了抗氧化剂,其他食用油则没有在标签上对食品添加剂作任何说明。   据介绍,抗氧化剂能使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链免受自由基攻击引发过氧化链式反应,即不会因变质而发出油臭味。   尽管抗氧化剂是国家标准允许的添加剂,但在植物油的生产中也不是必须添加的。“除了抗氧化剂还有其他的方式来保鲜,影响氧化变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阳光、包装之类的。”暨南大学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傅亮说。   但刘俊对食用油安全隐患的担心并非是杞人忧天。   脱色过度   正常工艺程序之下生产出来的植物油亦可能有隐患。   植物油精炼的过程一般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和脱蜡,以过滤有害物质,消除不良气味,提高油的品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指出,在油脂脱臭的环节中,高温和真空的环境消除了一些有害物质,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聚合甘油酯等反式酸,也流失了一部分天然生育酚(维生素E)、磷脂等有益物质。 “现在食用油的颜色越来越淡了,主要是在脱色的工序中使用了活性白土的缘故。”王瑞元称业内专家一致决定将修改有关脱色的标准,植物油颜色不必太淡,以使之更符合健康需求。   据介绍,活性土主要以东部沿海地区的膨润土为原料,活性白土本身有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作用,但是如果工序不当,在进行脱色时,其吸附的重金属离子就有可能溶解在油脂里。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肖志刚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我国行业标准对活性白土重金属方面的规定是:重金属含量(以pb计)≤0.005%,砷含量 ≤0.0005%,在油脂脱色过程中按油重的1.5%~2%加入活性白土,则可能给油脂带来的安全危害为:重金属含量(以pb计)最高达到 750~1000微克/公斤,砷含量达75~100微克/公斤,“而重金属和砷都是对人体神经系统极为有害的物质”。   违规用香精   除此之外,国家粮油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的王岚透露,有些不法企业还会违规添加香精。   香精,也称增香剂或者香料,在化妆品、卷烟制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2003年第6号《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等五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中,特别标注了“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在通用的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允许油脂中使用的添加剂”条目也未把香精列入。2009年1月6日,北京市质监部门曾经曝光查处了3家食用油掺香精的不法企业:北京华德卧岩粮油商贸有限公司在生产花生芝麻调和油时加入了芝麻油香精和菜籽油香精 北京合益荣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在生产的花生芝麻调和油中加入了芝麻油香精、花生油香精、花生油专用色素 北京新盛达李记香油商贸有限公司在生产调和香油过程中加入芝麻油香精。   广州市质监局食品安全处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香精中苯乙醛、苯乙二甲缩醛等物质对人体肝脏造成很大负担,也会破坏像维生素这样的营养物质。”   标准有缺陷   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的王岚还指出,2008年颁布的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与欧盟和日本同类标准相比,有着不完善之处。“部分食用油脂添加剂无质量标准和测定方法标准,使用者只能在无章可循的情况下盲目使用。”王岚说。   王岚指出,“目前GB2760已公布允许食用油脂中添加的添加剂共有35个种类,只有15个具有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仅占42%。”欧盟规定动植物油脂中不得含有着色剂,“GB2760标准则既没有说能用,也没说不能用”,王瑞元说。在“最大使用量”这一栏目下,有5种应用于氢化植物油和人工油脂制品的添加剂注明“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分别是生育酚、姜黄素、磷脂、山梨糖醇和辛癸酸甘油酸脂。这样在生产加工食用油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只能各自奉行他们自己心中的标准。   食用油脂分为天然和人工的两大类,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天然植物油。为了解决保质期过短的问题,天然油经过人工改性比如氢化、硬化跟合成,加工成为植脂末、起酥油、人造奶油、调味油和人工黄油等油类,这一过程中会用到防腐剂、乳化剂等添加剂。   据中国营养学会广东分会负责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营养科主任朱翠凤介绍,这五种添加剂都是天然活性的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剂,生育酚、姜黄素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生育酚也就是维生素E,适量添加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磷脂可以作为乳化剂,山梨糖醇可以防腐,辛癸酸甘油酸脂是一种特殊的食用营养脂类。她说:“这些物质适量添加的话都有它的功效,一旦过量则会影响人体激素水平的平衡和肝、肾的正常运转。”据朱翠凤介绍,这几种添加剂放在氢化油中可以增加食品的稳定性,解决了长时间难以保存的问题,像面包、炸鱼、薄脆饼干、烘焙食品和冰激凌里面都有氢化油。氢化油和人工油脂制品的主要成分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会升高血液的胆固醇水平,增加患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美国规定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国内没有相关规定,但是已经引起了老百姓的关注。”朱翠凤说。
  • 解决方案丨大豆粉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大豆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在大豆脂肪含量的测定中,通常按照GB/T 14488.1-2008《植物油料 含油量测定》采用回流式抽提器或直滴式抽提器进行抽提,但是此方法存在前处理时间较长、提取溶剂用量大等缺点。而加压流体萃取仪利用高压的物理环境,使溶剂沸点升高,同时在高温环境下目标物的扩散性与溶解性也得到大幅提高,使得萃取时间由抽提法的十几个小时降低至15-30分钟,溶剂消耗量也由原来的200mL降低至20-50mL,提高提取效率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提取成本。基于此,本文参考GB/T 14488.1-2008《植物油料 含油量测定》,采用睿科HPFE高通量加压流体萃取仪提取大豆粉中的脂肪,提取液使用睿科MPE真空平行浓缩仪进行浓缩,避免了抽提法的繁琐、耗时。称取大豆粉试样7份,测得其平均含油量为19.0%,RSD值为1.21%,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自动化、快速和高通量等优点,适合大豆粉中脂肪含量测定。1、仪器和耗材1.仪器1.1、HPFE 高通量加压流体萃取仪1.2、MPE系列高通量真空平行浓缩仪1.3、分析天平:感量0.001g1.4、可调温烘箱:60℃和103℃ 2.试剂与耗材2.1、正己烷(农残级)2.2、硅藻土:用前需经过450℃、4h灼烧处理(货号:3009-006S-80/3009-006S-129)2、测定步骤1.样品预干燥取100g左右代表性样品放入托盘或大号表面皿中,在6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两次称量值偏差小于0.5g),一般需要3-4小时。烘干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或者用铝箔纸盖好凉至室温。2.空收集瓶称量取7个干净的收集瓶,编号,用无尘纸擦拭干净,放入103℃烘箱中烘干2小时,冷却后称量空瓶重并记录,称量质量需精确到0.001g;之后再次放入烘箱中烘干45分钟,冷却后再次称量并记录质量。如二次称量差值小于0.01g,停止烘干,并以第二次称量结果为空瓶质量。3.样品提取称取大豆粉试样7份,每份10克左右(精确至0.001克),小心转移到萃取池中,根据提取池大小加入适量处理过的硅藻土搅拌均匀,萃取溶剂为正己烷。萃取条件:提取温度100℃,压力10 MPa,静态萃取5 min,2次循环,吹扫60秒,冲洗30秒。图一 大豆粉脂肪提取加压流体萃取方法4.浓缩和称重提取液使用睿科高通量真空平行浓缩仪进行浓缩后,放入103℃烘箱中,烘干2小时,取出后于干燥器中或盖好锡箔纸冷却至室温。用无尘纸擦拭接收瓶,称量一次;再次烘干45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称量。若二次称量偏差3、结果计算按以下公式计算脂肪含量:脂肪含量Wi=(m2-m1)/m0×100 %Wi:脂肪含量(%)m2:收集瓶+脂肪的重量(g)m1:收集瓶空瓶重量(g)m0:样品重量(g)计算7份样品的Wi,统计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7份大豆粉脂肪含量平均值为19.0%,相对标准偏差为1.21%,满足实验要求。表一 大豆粉脂肪含量测定结果(n=7)4、总结1. 采用睿科HPFE高通量加压流体萃取仪提取大豆粉中的脂肪,一次可同时进行6个样品的萃取,循环萃取两次时间大约为30min,极大的提高提取效率。2.采用睿科MPE高通量真空平行浓缩仪可同时进行16个萃取液的浓缩,无需消耗氮气,浓缩速度快,平行性好,真正为大体积、大批量样品浓缩提供帮助。
  • 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立项《大豆转基因序列检测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法》等两项团体标准
    各相关单位: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标委、民政部《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浙江测试”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于2023年12月组织专家对《大豆转基因序列检测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法》、《玉米转基因序列检测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法》“浙江测试”团体标准进行立项论证,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请申报单位严格按照浙江省测试分析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要求及专家意见,尽快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标准编写,强化编制质量管理,确保按期完成编制任务。为使各立项标准的制定更具广泛性、更科学合理,欢迎与本标准有关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加入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有意参与标准起草制定工作的单位请与协会秘书处联系。联系方式:胡勇平 0571-85157210 zjtest@126.com协会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体育场路508号地矿科技大楼439/436 江省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2023年12月8日计划公告-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关于发布第十七批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pdf
  • 澳大利亚批准一种转基因大豆用于食品
    据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消息,4月18日澳新食品标准局发布140号修订案,修订《食品标准法典》标准1.5.2,批准一种转基因大豆用于食品。   据了解,本次申请由两家生物技术公司提出,他们研发的转基因大豆品种DAS-44406-6,能耐受2,4-D、草铵膦与草甘膦3种成分。
  • 人造假豆腐流入湖北湖南 大豆分离蛋白添加剂制成
    假冒品牌豆腐在制作中   使用大豆分离蛋白、变性淀粉、白色素等合成豆腐,并假冒外地注册品牌生产销售。日前,东西湖工商部门查处一问题豆腐工厂。   苏州公司举报产品被仿冒   日前,东西湖工商部门接到苏州某食品公司举报:5月份开始,该公司的产品“千页豆腐”在湖南、湖北的销量严重下降。经调查发现,在湖北黄石、荆州、宜昌以及湖南岳阳、常德等地,有多家经销商销售该公司“千页豆腐”,产品外包装一模一样,难以分辨。同时,常有武汉的保温货车往这些地方送货,而进货地点为武汉白沙洲大市场的“林海经营部”。   工商人员在调查中发现,汉口张公堤边一个院子内有家工厂专门生产“千页豆腐”,工厂从4月份就开始生产。工厂的3个防盗门每天都紧闭,白天没有运作,晚上所有的窗帘仍全部遮掩。仅能听见工厂机器运行的声音,偶尔看到身穿白色大褂的人员从侧门进入。   此后,报料人反映在汉口后湖乡三金潭村的一处房屋里也有一家类似作坊。而让工商人员惊讶的是,假冒产品上除了厂名、地址卫生许可证号等与该公司产品一致外,外包装袋上还有其正宗产品独有的激光防伪标志。“这套激光制版机价值在800万元左右,可见提供包装袋的印刷厂规模相当大。”苏州厂方人员杨帅锋表示。   工商暗访揭开造假窝点   接到举报后,东西湖工商部门趁夜对张公堤附近的豆腐生产工厂进行查处。当执法人员赶到时,现场4名工人正在加工“千页豆腐”。一名周姓工人交代,现场将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油、变性淀粉、盐、味精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用搅拌机搅拌,然后加入冰块和色素继续搅拌,盛入模具盒后放入蒸柜蒸熟,最后是封包装。   工商人员在现场发现用于生产豆腐的大豆分离蛋白47包,20千克重大豆油16桶,食品专用变性淀粉25千克共计9包,外包装标明“白色素”的500克重食品添加剂7桶,以及全自动真空包装机、封口机等。   据工商人员调查了解,该豆腐工厂老板邹某,住在汉口后湖乡三金潭村,所生产的假冒“千页豆腐”通过白沙洲大市场售往外地,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等。   邹某承认,自己与苏州某食品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卫生许可证没有办下来,所以就用别人的包装进行生产销售。“包装是按照报纸上的广告电话联系后,将钱打入对方账户,对方通过物流将包装发送过来。”   因涉嫌生产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工商人员对相关物品进行扣留。   大豆分离蛋白添加剂制成   与通常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豆腐不同,工商部门此次查处的假冒他人品牌的豆腐可以说是合成的,那么,其所用的添加剂是否有害呢?   记者看到,这种用大豆分离蛋白制成的豆腐有点类似冰冻豆腐,含有丰富的气孔。据了解,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蛋白类补充品,常应用于饮料、营养食品、发酵食品等食品行业中。变性淀粉是一种改性过的可食用淀粉,而“白色素”是一种无毒、无味的白色粉末,常用于食品增白。
  • 质检总局对美国输华大豆发出风险预警
    近日浙江检验检疫局在对一船从美国进口的5.7万吨大豆实施检验检疫时,检出混有蓝色种衣剂大豆。经实验室检测,含有甲霜灵、咯菌清、噻虫嗪三种农药成分。   种衣剂大豆表层包裹有农药,用于播种,预防农作物苗期病虫害,通常为红色、蓝色、绿色等起警示作用,避免误食。在进口美国生产的大豆中多次发现种衣剂大豆,说明美国出口大豆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严重问题。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浙江检验检疫局已要求进口商组织人员对混入的种衣剂大豆进行挑选处理,并严格后续监管措施。目前,质检总局已向美方通报了相关信息,再次敦促美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输华大豆全过程的监管。同时,质检总局已发布警示通报,要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美国大豆采取为期90天的风险预警措施,加强对美国大豆的检验检疫工作,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实施入境查验和后续监管,防止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确保消费者安全。
  •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立项《大豆转基因CP4 EPSPS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团体标准
    各相关单位:根据《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2023年4月6日-4月12日,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对《大豆转基因CP4 EPSPS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团体标准进行了立项审查,经协会技术专家认真研究与审核,上述所申报的团体标准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请制标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严把标准质量关,切实提高标准编制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欢迎与立项标准有关的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使用单位等加入该标准的起草编制工作。有意参与标准起草工作的请与协会秘书处联系。特此公告。联系人:钱波 电 话:020-85161829 电子邮箱:gdnybzh@163.com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2023年4月12日
  • Webinar报名啦:3-MCPD,MOSH/MOAH,草甘膦、磷脂酰乙醇等自动化检测方案
    时间:2020年5月26日周二 下午14:30 - 15:30内容:本次网络研讨会将为大家带来最新针对食用油中3-MCPD及缩水甘油的检测食品中矿物油污染MOSH/MOAH检测食品中草甘膦的检测法医毒理学的酒精消耗标记物磷脂酰乙醇的检测等应用的自动化样品制备解决方案。讲解自动化的需求,流程和及哲斯泰解决方案的优势所在。使用哲斯泰MPS多功能全自动样品前处理平台,结合独有的样品前处理模块,并且在智能的Maestro软件的全程控制下,我们可以自动化实现样品的振荡,孵化,离心,溶剂蒸发,氮吹,液液萃取,及在线衍生等功能。对于样品萃取或是净化,我们有过滤,离心以及自动化固相萃取模块,满足GC/MS及LC/MS分析对样品前处理的需求。欢迎大家拨冗参加!长按二维码报名
  • ATAGO在线浓度传感器在高效率生产大豆蛋白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蛋白生产线浓度传感器 在大豆蛋白生产工艺链中,中和工艺是非常重要的,控制中和工艺生产中的浓度值和碱液已经加水量直接是导致成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其中的干物质含量有可以来控制加碱和水的量,大部分固含物浓度值控制在10-17%之间,所以在中和工艺管道泵出口和中和罐循环管道上做在线浓度(固含量)检测可以更精确的控制浓度在14.5-16.0%,因此可以更精确的控制成品(粉丝、腐竹等)的质量,实现高品质高效率生产。 ATAG0(爱拓)在线浓度仪,采用管道安装的方式,安装在中和罐泵出口和中和循环管道上,在线检测大豆蛋白的固形物浓度,并将浓度值远传到DCS。ATAGO在线浓度计可测全量程0-100%,因生产环境要求。 主要选购配件: 主要选购配件: ATAGO(爱拓 )在线浓度计 CM-800α 市场标准价格:56000元 ATAGO(爱拓 )在线浓度计 PRM-100α 市场标准价格:157500元 请尽快联系我们构建您的在线浓度检测系统,索取在线浓度监测系统参数征询建议吧!
  • 成都生物所发明判断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的方法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明的“一种判断大豆异黄酮糖苷是否水解或水解程度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等豆科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它不仅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活动,还能对人体发挥有益的生理调节作用。天然大豆异黄酮苷类的分子结构并不是活性发挥的最佳状态,普遍认为苷元才是活性发挥的最佳状态。然而,在大豆中,大豆异黄酮主要是以染料木黄酮、大豆苷和黄豆苷糖苷形式存在的,它们对应的苷元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和黄豆苷元的含量很少。为了得到生物活性高的大豆异黄酮苷元,在工业上大多以大豆豆饼或豆粕为底物,采用酸水解或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将糖苷转化为苷元。此前,判断大豆异黄酮糖苷是否水解及水解程度,通常是通过水解前后苷元含量的变化来判断的,此方法过程相对比较繁琐。   成都生物所发明的该种方法,通过商品豆粕经乙醇提取、提取液抽滤除杂质、减压蒸馏浓缩至无乙醇得水相、以水相为底物进行水解、用乙酸乙酯从水解液中萃取大豆异黄酮苷元、萃取液减压浓缩、浓缩相进行薄层层析、在紫外灯下观察层析结果,以此判断大豆异黄酮糖苷是否水解或水解的程度。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福建检疫局转基因大豆检测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福建检验检疫局日前发布消息称,该局自主研发&ldquo 转基因大豆2704-12(品系)的LAMP检测引物及方法&rdquo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是福建检验检疫局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检测领域首个专利。目前,这项技术已作为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3767.15-2014),在国内转基因大豆检测中进行推广应用。   据福建检验检疫局相关专家介绍,转基因大豆2704-12品系是国家农业部批准允许进口的,进口时必须开展符合性验证检测的一种品系。国内外还未见转基因大豆A2704-12品系LAMP检测引物及方法的报道。此次福建检验检疫局自主研发的转基因大豆检测方法,首次设计、筛选到了转基因大豆A2704-12品系的LAMP检测引物,并建立普遍适用于基层实验室的转基因大豆A2704-12品系LAMP检测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效、简便、高特异性等优势。一是高效。LAMP方法只需要恒温就能完成扩增反应,没有PCR反应中那样循环温模板的变性、退火、复性过程,因此可将PCR法的2-3小时的扩增时间缩短至约1小时,即能扩增出109~1010倍靶序列拷贝,DNA产量高达500ug/mL,且能检测到的拷贝数低至PCR检测限的1/10。二是简便。因LAMP的恒温扩增和产物直观检测的特点使其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恒温器,无需昂贵的检测设备,有利于对现场检测或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三是高特异性。采用六个区段、六条引物对靶DNA序列进行扩增,决定了LAMP法的特异性高于只用1对引物进行扩增的PCR法。   据悉,目前检测转基因特异品系的方法主要有普通PCR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普通PCR方法耗时长,操作繁琐,灵敏度不够,容易产交叉污染,质控复杂,假阳性、假阴性比例偏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但成本昂贵,技术要求高,且必须使用大型仪器设备。   此次福建运用LAMP这种新颖的恒温核酸扩增方法,在转基因特异品系检测领域有效建立了普遍适用于检验检疫一线基层实验室的快速、简便、高效的转基因品系检测方法,检测成本远低于荧光定量PCR。
  • 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研究进展
    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研究进展日期:2012-05-17 作者:董莲华 赵正宜 李亮 隋志伟 王晶 来源:《农业生物学报》.-2012,(2).-203-210 点击:107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大量涌现。但是由于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对人体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未经过长期检验,所以一直以来其安全性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保护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健康权,各国都建立了多种方法对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中的转基因特征分子进行检测,以期对转基因植物从源头到餐桌进行全程监控。目前,由于各国对于转基因产品的标识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国家规定必须标明转基因成分的含量,并且各个国家对所标识转基因含量的要求不尽相同,为了解决贸易争端等问题,转基因产品的定性、定量检测成为关键。但是,由于缺乏国际普遍认同的标准,所以检测结果不可比的问题尤为突出。转基因检测标准的制定是解决转基因产品检测结果不可比的根本。转基因检测标准包括标准检测方法和标准物质。而转基因标准物质在保汪转基因检测结果可比和可溯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标准物质是具有高度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和量值准确性的一种测量标准。因此转基因生物标准物质的使用可以保证转基因产品检测缔果的有效和可比。 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自上个世纪起就已经开始转基因检测标准和标准物质相关研究。目前我国制定了一些急需的转基因安全检测标准和规范(GB/T19495.3~5-2004,NY/T719.l~719.3-2003,NY/T720.1~720.3-2003,NY/T 72l.1~721.3-2003),但是,转基因生物标准物质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转基因生物检测技术应用与发展的一个土要技术瓶颈。本文将对国内外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研制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1 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种类 目前国内外研制的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上要自基体标准物质(Gancberg et al.,2007;Trapmann et al.,2004a;Trapmann et al.,2004b)和核酸分子标准物质(Corbisier et al.,2007;AOCS 0306-A(http.//WWW.aocs org/LabServices))。基体标准物质是与被测样品具有相同或相近基体的实物标准,是给被测物质赋值的最有效的标准物质。目前所研制的基体标准物质根据存在形式不同主要有种子标准物质(AOCS 0304-B(http//WWW.aocs.org/yech/crm))和种子粉末标准物质(Trapmann et al.,2004b)。核酸分子标准物质是含有已知量值(目标基因拷贝数或含量)的植物基因组DNA或质粒DNA分子,目前已有的核酸分子标准物质主要有基因组DNA分子标准物质(Fluka69407(http//www. sigmaaldrich.com/etc/medialib/docs/Fluka/Datasheet/69407dat. Par. 0001 File.tmp/69407dat.pdf);AOCS 0306-A)和质粒DNA分子标准物质(Corbisiei et al.,2007),而基因组DNA分子标准物质主要有叶片DNA(AOCS 0306-A;AOCS 0208-A2(http://WWW aocs. org/tech/crm);AOCS 0306-H(Http://WWW. aocs org/tech/crm))和种子DNA(F1uka 69407)分子标准物质两种。每种类型的标准物质在制备、保存和使用中都有其优缺点。具体见表1略。 由表1略可知,基体标准物质由于具有与待测物相同司或相近的基体效应,而且可以用于核酸和蛋白两个水平的检测,应用相对较。但是其纯度和均匀性不容易保证,使用不方便、价格昂贵,而且原材料获得以及复制难度较大。核酸分子标准物质可以解决均匀性问题,其中质粒分子标准物质还有容易获得和使用方便等特点(Allnutt et al.,2006),但是因为其PCR扩增效率与基因组DNA的扩增效率可能存在差异,使用质粒分子标准物质对转基因产品定量时须谨慎。基因组DNA分予标准物质虽然不存扩增效率差异,但因为纯度难以控制,所以复制比较难,价格最高。2 转基因标准物质制备过程中关键点2.1 转基因基体标准物质 转基因植物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技术关键包括候选物品种纯度鉴定、标准物质均匀性研究,标准物质定值和不确定度评价等技术研究。基体标准物质候选物纯度鉴定非常关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转基因成分含量的准确性,在目前所有基体标准物质研制报告中,都提供了该标准物质候选物纯度及鉴定方法(Clapper and Cantrill,2009;Trapmann et al.,2010a)。纯度鉴定分遗传背景纯度和基因型纯度鉴定。遗传背景纯度鉴定一般是标准物质候选物供应商(目前国际上主要的供应商为拜尔公司、先正达公司和孟山都公司)通过田间性状筛选、分子水平和蛋白水平的纯度检测完成。分子水平检测技术一般采用定性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定量PCR、Southem杂交等技术。蛋白水平检测技术包括Western杂交和免疫试纸条法等(Trapmann et al.,2004b)。基因型纯度检测方法一般采用PCR、Invader(亲染探针法)和SNP Wave技术检测等位基因的纯合或杂合(Eijk et al.,2004;Twyman et al. 2005)。此外,标准物质生产者还要对标准物质候选物进行转化体特异性检测,如对转基因玉米NK603标准物质候选物进行转化体特异性鉴定时要排除转基因玉米其它的转化体(GA21、MON863和MON810)(Trapmann et a.,2005a)。不同的转化体特异性纯度鉴定水平依赖于该转化体特异性定量PCR方法的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由于每个转化体特异性方法的检测限不同,因此对每种转化体的转基因标准物质候选物可检测的纯度水平不一致,如对转基因玉米GA21可鉴定纯度99.935%(LOD=0.065%,Trapmann et al.,2004c),对转基因玉米NK603可鉴定纯度99.970%(LOD=0.030%,Trapmann et al.,2005a)对转基因玉米TCl507可鉴定纯度99.960%(LOD=0.040%,Trapmann et al.,2005b),对转基因土豆EH92-527-1可鉴定纯度99.980%(LOD=0.020%,Trapmann et al.,2011)。 基体标准物质均匀性研究目前主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rapmann,et al.,2011)和金标记中子活化法(Trapmana et al.,2010a,b,c)。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均匀性检验是通过测定目标基因与内标准基因的比值这一特性量值来考察瓶间与瓶内的一致性。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均匀性检测的优点是测定的量值与标准物质特性量值一致,但缺点是PCR方法精密度低,从而导致均匀性检验对标准物质量值不确定度贡献较大。采用金标记中子活化法进行均匀性检测优点是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但缺点是该方法的成本比较高。2.2 转基因植物质粒分子标准物质 转基因植物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的研制技术关键包括目标序列和内标准基因序列的选择和扩增、质粒分子标准物质定值和适用性验证等,其中对于质粒分子的定值和适用性验证是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研制的技术难点。内标准基因序列的选择一般取决于转基因检测时常用的基因,研制的玉米中常用的内标准基因有adh(Alcoholdehydrogenase,乙醇脱氢酶)、zSSIIB(淀粉合成酶基因)和hmg(High mobilitygroup,高迁移率族蛋白基因),转基因玉米Mon810质粒分子标准物质ERM-AD413的内标准基因为adh基因片段(Corbisier et al.,2007);报道的转基因玉米质粒分子pNK603和pUC57-Btll则选择zSSIIB基因作为内标准基因(董莲华等,201la;董莲华等,2011b)。水稻中常用的内标准基因有REB4(Starch branching enzymes,淀粉分枝酶基因)、SPS(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蔗糖磷酸合成酶)、GOS9和PLD(Phospholipdase D磷脂酶基因)(Ding et al.,2004;Wang et al.,2010)。Cao等(2011)在构建转基因水稻TT51-1质粒标准分子时选择了PLD基因作为标准基因。大豆中常用的内标准基因是Lectin(凝集素基因),棉花中常用的内标准基因是Sad(Steroyl-ACP desatuTase,硬脂酰-ACP脱饱和酶)(Yang et al.,2005)。 目标基因的选择可以是启动子或终止子基因序列,可以是转入的功能基因序列,也可以是转化体特异性边界序列基因(即一部分来源于植物基因组,一部分来源于转入的外源基因)。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选择边界序列作为外源基因进行构建质粒分子,如Cao等(2011)构建的转基因水稻TT51-l质粒分子目标基因为3′端边界序列,Taveniers等(2005)等构建的Btl76和GA21质粒分子也选择了3′端边界序列作为目标基国。2.3 转基因植物基因组分子标准物质 转基因植物基因组分子标准物质的研制技术关键包括候选物纯度鉴定、基因绸DNA纯化和定值。对候选物纯度鉴定与和转基因基体标准物质研制中的候选物纯度鉴定一样关键,因为纯度直接决定了量值的准确性。基因组DNA的纯化同样至关重要,PCR抑制因子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后续PCR的扩增,从而影响对待测样品的赋值。目前,基因组DNA纯度一般以A260/A280和A260/A230这两个比值的大小来进行评价:A260/A280比值要求在1.8~2.0之间,而A260/A230比值则要求2.0。PCR抑制因子的存在与否,可通过倍比稀释PCR扩增后比较测定的Ct值与推测Ct值之差进行确定(ENGL,2008)。3 转基因标准物质量值确定方法 基体标准物质定值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第一是重量法,即以制备时的重量配比给标准物质进行赋值,单位一般为g/k或者以%表示,采用重量法进行量值时其不确定度来源主要包括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标准物质的纯度引入的不确定度。目前欧洲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研究院(Institute for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Measuremnents,IRMM)所制备的转基因标准物质大部分都是使用这一方法进行量值(Trapmann et al.,2004a;TraPmann,et al.,2010b;Trapmann et al.,2004c;Trapmann et al.,2005a)。第二是采用定量PCR方法对目标基因与内标准基因的拷贝数进行测定,以拷贝数的百分数(%)表示。由于PCR方法为相对定量,而且精密度低,所以使用该方法进行量值时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较大。在IRMM最新发布的标准物质研制报告(Andade et al.,2011)采用了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转基因玉米NK603标准物质进行量值。 此外,数码PCR(digital PCR)技术是新发展起米的可应用于转基因检测及标准物质定值的方法,因为数码PCR技术不需要外标而可以进行绝对定量,因此在标准物质定值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景(Bhat etal,2009),如在BIPM组织的关键比对CCOM-K86中,有证据表明数字PCR对转基因盲样测定的结果与定量PCR测定结果一致(Corbisier et al.,2011),但该方法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和溯源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最新出现的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Markey et al.,2010)也是一种不依赖于外标的绝对定量方法,用于转基因含量的测定和目标基因的绝对定量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满力。 对于转基因基因组和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的量值与基体标准物质不同,除了需要明确转基因成分含量外,还要明确DNA浓度。目前,对转基因基因组或质粒DNA标准物质浓度量值IRM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还可用PicoGreen荧光染料法,但是这些方法在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性方面都不能满足要求(Haynes et al.,2009)。最近发展的超声波-高效液相色谱(董莲华等,2011c)和超声波一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可以解决核酸浓度定量测定的溯源性问题。此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ICP-OES)也是溯源清晰的核酸浓度定定量方法(English et al.,2006)。用于转基因成分含量或拷贝数量值确定的方法主要是荧光定量PCR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是发展起来比较成熟的转基因定量方法(Ronning et al.,2003;Holst-Jensen et al.,2003;Cankar et al.,2006),但由于该方法是依赖于外标的相对定量,且重复性较差,难以成为标准物质定值的绝对方法。目前对于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的量值方式还没有合理的模式,因为质粒分予标准物质不同于基体含量标准物质,首先质粒分子本身的量值为目标基因和内标准基因的比值,而这一比值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法来确定,也可通过定量PCR方法来确定。通过测序方法对标准值进行确定,其不确定度基本可以忽略(董莲华等,201lb),而通过PCR方法进行定值,不确定度需要考虑PCR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一般不确定度都较大(董莲华等,2011b1)。 此外,质粒分子作为标准物质是要用于转基因成分含量检测的,检测对象是基因组DNA,因为分子大小差异可能会导致PCR扩增效率有差异,因此对质粒分子标准物质定值还要充分考虑质粒和基因组可替代性问题。可替代性是指标准相对于未知样品的行为。一般观点认为,质粒DNA与基因组DNA是否可以替代主要取决于PCR过程中两者产生的标准曲线,具体反应在两者标准曲线的斜率(与PCR扩增效率相关)、截据和线性相关系数。但笔者认为这些参数中最关键的是两者标准曲线的斜率,其次是截据,线性相关系数只是反应标准曲线自身的线性,该参数更多的是取决于标准曲线制备过程中的梯度稀释。如果斜率和截据这两个参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那么两者基本就可以替代(Taverniers et al.,2009)。但是如果斜率没有差异,截据存在差异,不能简单的认为两者不可以替代,这种情况F可经过实际样品验证,如果两者对于已经标准值的物质或者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定量测定的结果一致,也可以证明两者是可以替代的(董莲华等,2011a;董莲华等,2011b)。或者通过大量实验找出质粒分子与基因组分子扩增之间的系数,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4 国内外转基因标准物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目前国际上主要由IRMM、美国油料化学会(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AOCS)和Sigma公司等专业机构进行转基因标准物质的研制和销售。国外对转基因标准物质的研制多集中在基体标准物质,目前仅有一个质粒分子标准物质(MON810)申请了有证标准物质(Corbisier et al.,2007),具体见表2略。国内目前仅有一种转基因大豆粉二级标准物质(GB/W100042/43),还没有有证质粒分子标准物质。但是我国目前批准的转基因标准品已有20种,这些转基因标准也具有明确的量值,它们与标准物质的区别在于转基因标准品的研制以应用为首要目标和出发点,对溯源性并不关注,因此其溯源途径尚不明确。而转基因标准物质除了以应用为目的具有明确的量值和不确定度外,对量值的溯源性也要声明。我国自2009年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以来,研制的转基因标准物质涉及的国内外16个转化体30多个基体和质粒分子标准物质,分别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制。目前的这些标准物质正在进行有证申报。预计这些转基因标准物质将很快能够服务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从而有效的避免贸易争端。5 展望 转基因标准物质的使用将有效地解决转基因检测不可比的问题,从而避免国际贸易争端。然而,只有转基因标准物质的量值得到国际互认,才可真正有效地避免贸易争端,消除贸易壁垒。而要达到国际互认最简便有效地方式是通过国际比对或各国协同定值。具有国际互认量值的标准物质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进出口贸易检测。此外,未来的转基因标准物质研制应以简单实用为主,由于基体标准物质会受其原材料的限制,而质粒分子标准物质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况且,如果将多个转化体特异性检测片段同时构建在同一个质粒分子上,可达到一个标准物质进行多个转化体检测应用的目的,这样既可提高标准物质的利用率,又可节约成本,应是未来的转基因标准物质研制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3) 文章采集:caisy 注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No.2008BAK41B01)和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No.2008ZX08012-003)。
  • 国家粮食局拟出台大豆油等三项新国标
    据国家粮食局10月14日消息,《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3项国家标准经过研究、验证,已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近日,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就这3项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新国标的共同点是放宽了酸值容许范围,成品油质量等级从四级改为三级。据编制说明解释,这是为了符合我国&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植物油产业节能减排和油料资源的充分利用要求。   在食品安全方面,由于考虑到这几年农业育种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面对集中油料作物可能有的新产品,新国标规定&ldquo 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rdquo ,不得添加任何香精、香料、色素,不得混有非食用油 并要求&ldquo 零售终端不得销售散装成品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不能脱离原包装销售&rdquo ,以防掺杂使假。   而在与国际标准接轨方面,本次油品国家标准的特征指标等同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相关数据,并参考其他国家的同类油品标准,但技术内容各不相同。   花生油修订:调整对酸值规定   据编制说明,因气候条件差异,导致各地花生仁酸值差异较大,这次修订将调整相应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以充分利用花生资源,适应我国植物油加工技术的发展。   大豆油:强调转基因标识   除食品安全和国际标准接轨部分中与花生油相似的内容以外,对大豆油标准的修订还强调,转基因大豆油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标识,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葵花籽油:将葵花仁油纳入国标   根据葵花籽油的编制说明,新版国标修订时,在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的建议下将葵花仁油写入了新修订的《葵花籽油》标准,把成品葵花籽油分为葵花仁油、压榨葵花籽油和浸出葵花籽油三类。 关于公开征求《大豆油》等三项国家标准意见的函   《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3项国家标准经过研究、验证,已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将此3项标准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请您在2013年10月31日之前,填写好附件中的意见反馈表,寄(发)送至粮油标委会秘书处。   感谢您对粮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谢谢!   粮油标委会秘书处联系电话:010-58523434,58523395   传真: 010-58523408   联系人: 李玥 张玉琴   Email:sactc270@163.com   附件:征求意见标准相关材料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2013年10月12日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畜、禽产品》等127项国标发布(附编号名称)
    p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畜、禽产品》(GB 2707-2016)等1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已经发布,其中14个食品产品标准、19个卫生规范标准、13个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81个检验方法标准,具体名单如下: /p p   GB 270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畜、禽产品 /p p   GB 27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 /p p   GB 27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 /p p   GB 1488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蜜饯 /p p   GB 1493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粕类 /p p   GB 1739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 /p p   GB 196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冲调谷物制品 /p p   GB 196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藻类及其制品 /p p   GB 203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 /p p   GB 316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花粉 /p p   GB 3163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淀粉 /p p   GB 316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酪蛋白 /p p   GB 3163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酵母 /p p   GB 316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酒精 /p p   GB 895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生产卫生规范 /p p   GB 895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生产卫生规范 /p p   GB 895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啤酒生产卫生规范 /p p   GB 895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生产卫生规范 /p p   GB 895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p p   GB 895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蜜饯生产卫生规范 /p p   GB 895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卫生规范 /p p   GB 126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畜禽屠宰加工卫生规范 /p p   GB 126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生产卫生规范 /p p   GB 126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生产卫生规范 /p p   GB 131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谷物加工卫生规范 /p p   GB 1740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巧克力生产卫生规范 /p p   GB 1740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膨化食品生产卫生规范 /p p   GB 185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辐照加工卫生规范 /p p   GB 2079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肉和肉制品经营卫生规范 /p p   GB 209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p p   GB 217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p p   GB 2250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原粮储运卫生规范 /p p   GB 316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航空食品卫生规范 /p p   GB 1903.1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左旋肉碱(L-肉碱) /p p   GB 1903.1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柠檬酸钙 /p p   GB 1903.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醋酸钙(乙酸钙) /p p   GB 1903.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焦磷酸铁 /p p   GB 1903.1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乳铁蛋白 /p p   GB 1908.1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柠檬酸苹果酸钙 /p p   GB 1903.1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骨粉 /p p   GB 1903.2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硝酸硫胺素 /p p   GB 1903.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富硒酵母 /p p   GB 1903.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富硒食用菌粉 /p p   GB 1903.2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硒化卡拉胶 /p p   GB 1903.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维生素C磷酸酯镁 /p p   GB 1903.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D-生物素 /p p   GB 500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p p   GB 500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p p   GB 500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p p   GB 5009.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p p   GB 5009.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p p   GB 5009.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 /p p   GB 5009.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杂色曲霉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p p   GB 5009.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p p   GB 5009.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p p   GB 5009.3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 /p p   GB 5009.3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p p   GB 5009.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氰化物的测定 /p p   GB 5009.8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 /p p   GB 5009.8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胡萝卜素的测定 /p p   GB 5009.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2的测定 /p p   GB 5009.8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磷的测定 /p p   GB 5009.8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 /p p   GB 5009.9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铁的测定 /p p   GB 5009.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钙的测定 /p p   GB 5009.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p p   GB 5009.11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 /p p   GB 5009.11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 /p p   GB 5009.1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p p   GB 5009.1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 /p p   GB 5009.13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锑的测定 /p p   GB 5009.1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 /p p   GB 5009.15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 /p p   GB 5009.15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 /p p   GB 5009.15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 /p p   GB 5009.1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p p   GB 5009.1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 /p p   GB 5009.18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 /p p   GB 5009.1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 /p p   GB 5009.1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失忆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0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0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生物胺的测定 /p p   GB 5009.20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p p   GB 5009.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1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6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6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p p   GB 5009.2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阿斯巴甜和阿力甜的测定 /p p   GB 5009.26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乙酸苄酯的测定 /p p   GB 5009.26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p p   GB 5009.2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甲醇的测定 /p p   GB 5009.26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碘的测定 /p p   GB 5009.2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滑石粉的测定 /p p   GB 5009.27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肌醇的测定 /p p   GB 5009.2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p p   GB 5009.2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 /p p   GB 5009.27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7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西加毒素的测定 /p p   GB 5009.27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硼酸的测定 /p p   GB 5009.27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葡萄糖酸-δ-内酯的测定 /p p   GB 5009.27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双乙酸钠的测定 /p p   GB 5009.27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盐的测定 /p p   GB 5009.27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的测定 /p p   GB 5413.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 /p p   GB 85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p p   GB 219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含脂类辐照食品鉴定 2-十二烷基环丁酮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 /p p   GB 237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辐照食品鉴定 筛选法 /p p   GB 3164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辐照食品鉴定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 /p p   GB 316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含硅酸盐辐照食品的鉴定 热释光法 /p p   GB 478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p p   GB 478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p p   GB 478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p p   GB 478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p p   GB 478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p p   GB 4789.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p p   GB 4789.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p p   GB 4789.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 /p p   GB 4789.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p p   GB 4789.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双歧杆菌检验 /p p   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p p   GB 4789.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 /p p   GB 4789.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 /p p   GB 4789.4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诺如病毒检验 /p p   GB 4789.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的测定 /p p br/ /p
  • 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是一种专用于大豆及其制品的快速、无损、多指标定量检测的分析设备。其主要应用于大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收购、储存、加工等,为大豆品质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了解更多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产品信息→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16147/C541874.htm收购场景快速决策支持:在大豆的收购过程中,仪器可在短时间内对大豆蛋白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这使得收购人员可以迅速做出决策,确保所购大豆符合质量标准。仓储场景质量监控:在大豆仓储环节,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可用于定期对储存的大豆样品进行检测,实时监控大豆的蛋白质等指标,确保仓储期间质量的稳定性。加工场景工艺调控: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仪器可用于监测原料大豆的蛋白含量,为生产过程提供数据支持,帮助调整加工工艺,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室内检测实验室应用:作为室内检测设备,仪器可放置在实验室环境中,用于进行更为精细和深入的大豆蛋白质分析,为科研和产品研发提供支持。车载检测移动式检测:设备的车载设计使其能够方便地在不同地点进行移动和应用。这对于需要在野外或不同仓储点进行检测的场景非常有用,提供了便携式的解决方案。综合而言,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在不同场景的应用为大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了灵活、有效的检测手段,有助于确保大豆及其制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
  • 2015版药典收载药用辅料300余种 标准趋严
    在目前的药用辅料标准体系中,《中国药典》无疑处于核心地位。&ldquo 然而,药典标准难以全覆盖,收载药用辅料品种数量还有待进一步扩充。&rdquo 某药用辅料企业负责人日前表示。事实上,不少企业人士向记者表达了对新版药典修订工作的关注:2015版药典能否为药用辅料行业提供更多的品种标准?   &ldquo 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用辅料大约有543种,《中国药典》2010版只收载了其中的132种,只占到总数的24.31%。&rdquo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涂家生日前告诉记者,目前2015版《中国药典》修订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其中药用辅料正文的修订工作制订了380个任务,预计新版药典最终收载药用辅料将达300余种,并首次纳入了中药炮炙用辅料。   中药炮炙用辅料首纳入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包装材料与药用辅料检定所所长孙会敏指出,2015版《中国药典》将分为4册,分别是中药、化学、生物制品、辅料附录。&ldquo 药用辅料单独成册,除药用辅料品种数量增加外,药用辅料对照品也大大增加。&rdquo   一位企业人士指出,目前我国药用辅料标准系列化不够,在高端药用辅料、注射用及生物制品等高风险品种的药用辅料标准的制定上也难以满足行业要求。记者了解到,《美国药典》按照辅料功能将药用辅料分为数十个类别,既包括传统药用辅料,也包括现代制剂辅料,适应了辅料向系列化、精细化发展的趋势,方便制药企业选用。   &ldquo 除增加目前制药行业广泛使用的品种外,期待新版药典增加国外已广泛使用且近年来引进到国内的一些新型药用辅料。同时对标准进行细化,分清使用的途径,如注射级和口服级分开。此外,有些品种根据其使用功能不同,分出新的规格,如羟丙纤维素高取代型和低取代型。&rdquo 上述药用辅料企业负责人建议。   &ldquo 此次药用辅料标准增修订充分考虑了行业需求,以&lsquo 开门办药典&rsquo 的思路来满足药品生产需求,符合国际规范、符合目前药品生产规律、符合创新要求。&rdquo 涂家生介绍说,本次药用辅料品种收载遵循以下遴选原则:一是国内辅料企业广泛生产且尚无国家标准 二是药品生产企业使用较多且尚无国家标准 三是国外药典广泛收载且国内有成熟的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可供借鉴 四是已有食品、化工国家标准,且国内制药企业应用较多的品种 五是开发新剂型所需的重要辅料,可以是用量不大但处于前沿的品种,对于促进我国新剂型的研究开发十分必要。   业内颇为关心的辅料规格分级的问题,2015版药典也将进一步完善同品种不同规格或同品种不同来源的辅料标准。&ldquo 对于不同规格的辅料,如果功能类别相同,且标准检测项目基本一致,则可以作为一个个论载入药典。但对于不同规格辅料功能类别或检测项目不一致的,则在药典中分不同规格予以收载,例如泊洛沙姆、卡波姆、聚维酮等。&rdquo   此外,中药五种炮炙用辅料:白酒、黄酒、炼蜜、盐、醋也有望纳入新版药典。不过,一位企业人士对此提出担忧,&ldquo 中药炮炙用辅料来源、品种与规格复杂,种类繁多,如何统一标准?&rdquo   实际上,且不说酒的品类众多,以醋为例,就有固态发酵、液态发酵、配制醋和勾兑醋之分 品种也有米醋、陈醋、麦醋、曲醋、香醋之别。涂家生表示,完善中药炮炙辅料标准的确存在很大的难度,不过力争2015版药典纳入上述5种中药炮炙用辅料中的3种。   增加常用注射用辅料标准   &ldquo 齐二药&rdquo 事件、增塑剂、铬超标胶囊等,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多起药源性事件与药用辅料的安全性密切相关。在2015版药典中,药用辅料标准的规范化也有所体现。据前述专家介绍,&ldquo 此次增修订将增加必要的安全性项目,无论增订还是修订,如所有乙氧基化技术得到的辅料应增加二甘醇的检查 对于原检法不能满足分析要求的方法也予以修订,如甲醛的检查应尽量采用色谱法。&rdquo   国际药用辅料网CEO施拥骏对记者表示,标准的提升对国内辅料企业而言是一个挑战,国内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和进口辅料代理经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迫在眉睫。   &ldquo 《中国药典》不是最高标准,而是门槛标准。企业的生产标准只许高于此标准,决不允许低于该标准。&rdquo 涂家生强调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注射用辅料的临床使用安全,规范注射用辅料的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新版药典对注射用辅料标准的修订也是一大看点。&ldquo 2015版药典将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GMP管理、安全性评价录入通则,实行分级管理。&rdquo 孙会敏表示,目前注射用大豆磷脂、注射用蛋黄卵磷脂、注射用乳糖、注射用活性炭等使用较多,由于注射给药相比口服给药在质量控制方面更加严格,因此在细菌内毒素和无菌检查、杂质检查的种类和限度上都应比口服严。   记者获悉,新版药典拟定增加常用注射用辅料,包括聚山梨酯80、丙二醇、泊洛沙姆188、PEG(300/400)以及聚氧乙烯蓖麻油(EL35)的供注射用质量标准。&ldquo 目前已完成草案,并经过复核,专业委员会已讨论修订并公示。&rdquo 涂家生如是介绍。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2022年中晚籼稻粳稻大豆质量监测报告
    报告显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12个省份开展了新收获中晚籼稻质量调查工作,其中江苏、浙江、重庆、贵州为首次纳入全国统计范围。共采集检验样品12746份,按产量权重换算后,全部样品出糙率平均值77.3%,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17.7%、43.4%、29.1%、7.0%、1.7%,等外品为1.1%;中等(三等,出糙率不低于75%)以上的占90.2%;整精米率平均值54.1%,不低于44%(对应三等以上)的比例为85.9%;不完善粒平均值2.8%。其中,湖南共采集检验样品2668份,涉及14市104县(区)。出糙率平均值77.1%(二等),变幅65.2%—85.2%。一等至五等比例分别为16.4%、45.7%、25.0%、7.0%、3.0%,等外品比例2.9%,中等以上的占87.1%。整精米率平均值51.4%,变幅7.9%—74.6%;其中不低于44%的比例为82.4%,不低于50%的比例为58.9%。不完善粒平均值2.0%,变幅0.0%—24.6%,主要是未熟粒和病斑粒。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宁夏等6个省份开展了新收获粳稻质量调查工作,覆盖58市的274个县(区)。共采集检验样品6161份,按产量权重换算后,全部样品出糙率平均值80.2%(二等),中等(即三等,出糙率不低于77%)以上的占94.2%。整精米率平均值65.0%,不低于55%(对应三等以上)的比例为96.8%,不完善粒平均值3.8%。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等8个省份开展新收获大豆质量安全监测工作(8省份大豆产量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80.9%),覆盖86市,其中山东、四川为首次纳入监测范围。共采集检验样品1386份,按照产量权重换算后,全部样品完整粒率平均值90.3%(二等),国标中等以上的占89.8%。损伤粒率平均值3.8%,符合等内品(不高于8%)的比例为92.2%。粗脂肪含量平均值20.2%,达到高油大豆的比例为55.1%;粗蛋白含量平均值38.6%,达到高蛋白大豆的比例为29.5%。其中,黑龙江共采集检验样品720份,涉及13市。完整粒率平均值88.8%(三等),变幅69.9%—99.4%。一等至五等比例分别为7.5%、30.6%、49.2%、9.4%,2.9%,等外品比例0.4%,中等以上的占87.3%。损伤粒率平均值4.3%,变幅0%—18.6%,其中符合等内品要求的比例为91.9%。粗蛋白质含量平均值37.9%,变幅33.5%—41.5%;符合高蛋白质大豆标准的比例为19.8%。粗脂肪含量平均值20.5%,变幅17.9%—23.2%,符合高油大豆标准的比例为66.2%。  此前,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在解读2022年粮食生产情况时表示,2022年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中央财政紧急安排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各地全力抗旱救灾,强化田间管理,特别是近年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对农业防灾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 美国动植物检疫局撤销对基因大豆工程的管制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近日宣布,将撤销对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公司发展的基因大豆工程的管制,原因是该局研究发现,此工程的安全性与传统工艺的安全性等同。   据了解,此决定是该局在已有科学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听取并专家和民众的意见之后做出的。
  • 哈市出台“转基因安全监管方案” 玉米大豆发现转基因就铲除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哈尔滨2018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近日出台。根据《方案》,今年哈市将加强种子环节监管,在备耕期间全面排查封堵非法销售转基因种子的“黑色”渠道。在生产环节检测玉米、大豆种植田,发现转基因立即铲除。 /p p   各区、县(市)种子管理部门、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要采取随机抽查生产经营业户的方式,全覆盖监督检查。在备耕期间以玉米、大豆种子为重点,兼顾水稻种子,全面排查转基因,封堵外省一些违法企业、个人非法销售转基因种子的“黑色”渠道。针对种植环节监管,各区、县(市)要在种植计划中明确禁止未经审批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重点监管玉米、大豆主产区、县(市),重点抽样检测玉米、大豆种植田,严查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一经发现,立即予以铲除销毁。 /p p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非法生产、经营、为种植者提供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的,不仅要没收转基因种子,最高将面临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对于违法种植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种植者,不仅作物要铲除,还将停发农业补贴,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将面临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p
  • 利曼中国出席第二届中国大豆产业高峰论坛
    2017年8月11日,由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主办、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等单位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大豆产业高峰论坛在哈尔滨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大豆产业的发展,研讨大豆市场行情及发展机遇,探索我国大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新路。 利曼中国作为全球先进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大豆蛋白仪)的优质供应商,受邀参与此次论坛,通过现场演示及讲解,仪器的便携性、准确性和简便性获得广大专家和用户的肯定与认可! 积累近三十年产品研发经验,美国Zeltex全新设计升级的ZX-50IQ及ZX-550IQ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大豆蛋白仪),凭借多项近红外专利技术,准确性大大提升,可在现场快速、准确地无损检测多种谷物和种子,满足GB/T 24870-2010《粮油检验大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的测定近红外法》标准。 主要特点:■ 操作简单,上手容易,便携小巧,不受使用环境限制;■ 6节5号电池即可供电,亦可外接车载点烟器或交流电源;■ 无需前处理,整粒无损检测,分析时间1分钟;■ LED冷光源耐低温、寿命长;■主机尺寸:26 x 12 x 9 cm,重量:1.5 kg。 分析项目:蛋白油脂水分纤维淀粉大豆√√√√硬质红小麦√√大麦√√玉米√√√√大米√√油菜籽√√√豆粕√√√ 利曼中国一直致力于质量控制与分析、智能科技产品的推广及应用,在国内拥有20多个销售联络机构、覆盖全国的多个维修服务中心及示范实验室,近百名员工以及众多的国内外合作伙伴。公司一向秉承认真严谨,服务至上的原则,以优质专业的快捷服务,享誉政府质检、高校科研以及环保、化工、地矿、铸造、机械等行业。在日益发展的中国市场,旨在为国内用户提供世界一流的技术和先进的解决方案。
  • 福斯发布大豆加工工业中生榨豆粕近红外定标模型
    福斯专注于农产品和食品领域,其技术中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与行业经验。与福斯合作过的用户都知道,购买的福斯仪器不仅仅是一台硬件设备,而是一整套解决方案。近期,福斯应用专家们经过长期多个样品的测试,并通过化学计量学工具,开发出了生榨豆粕的近红外定标模型。 该定标模型建立在福斯近红外品质分析仪DA1650和DS2500上使用,所提供的参数包括水分,脂肪和蛋白。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因蛋白含量高,是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料,另外还用于制作食品、化妆品原料等。豆粕中的蛋白含量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水分含量也会影响豆粕存储期。因此监控这些参数对于原料质量把控,按质论价,产品质量控制都有重要作用。 如需了解该定标的详细信息,请致电福斯。联系方式:鄂经理电话:18612999506邮箱:May.E@foss.com.cn 关于福斯 福斯是全球顶尖的食品业及农业产业分析解决方案供应商,帮助生产者实现其生产价值最大化。无论实验室分析还是在线解决方案,福斯采用各种技术从传统的实验室湿化学参照法到先进的近红外(NIR)和X射线等分析技术,满足客户需求。福斯一直处于创新前沿。 超过50000个福斯分析仪器正在全球各地实验室中运行,世界100强食品和农业产业公司中有90多家正在使用福斯的方案。 福斯是一家私有企业,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200多名员工。福斯在丹麦、瑞典、美国和中国均有制造及研发基地。福斯在25个国家设有销售服务公司及超过70家专业经销商销售福斯方案并提供服务。 福斯公司联系方式 北京:010-6846 7239上海:021-51695953广州:020-3828 8492邮箱:china@foss.com.cn
  • 10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行业相关国家标准
    GB 23487-2009 食品添加剂 2-甲基-3-呋喃硫醇   GB 23488-2009 食品添加剂 2,3-丁二酮   GB 23489-2009 食品添加剂 大茴香脑(天然)   GB 8537-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T 23375-2009 蔬菜及其制品中铜、铁、锌、钙、镁、磷的测定   GB/T 9455-2009 饲料添加剂 维生素AD3微粒   GB/T 18634-2009 饲用植酸酶活性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23822-2009 糖果和巧克力生产质量管理要求   GB/T 23823-2009 糖果分类   GB/T 23871-2009 水产品加工企业卫生管理规范   GB/T 23873-2009 饲料中马杜霉素铵的测定   GB/T 23874-2009 饲料添加剂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23875-2009 饲料用喷雾干燥血球粉   GB/T 23876-2009 饲料添加剂 L-肉碱盐酸盐   GB/T 23877-2009 饲料酸化剂中柠檬酸、富马酸和乳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878-2009 饲料添加剂 大豆磷脂   GB/T 23879-2009 饲料添加剂 肌醇   GB/T 23880-2009 饲料添加剂 氯化钠   GB/T 23881-2009 饲用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滤纸法   GB/T 23882-2009 饲料中L-抗坏血酸-2-磷酸酯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883-2009 饲料中蓖麻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884-2009 动物源性饲料中生物胺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890-2009 油菜籽中芥酸及硫苷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23375-2009 蔬菜及其制品中铜、铁、锌、钙、镁、磷的测定   GB/T 15664-2009 水果、蔬菜及其制品 甲酸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声明:以上内容由食品伙伴网根据国家标准公告内容筛选整理完成,仅供参考。查看完整的公告内容请登录国家标准委网站。点击链接可以直接下载相应标准。
  • 质检总局公布我国最新食品添加剂标准目录
    国家质检总局7月26日消息,我国最新的食品添加剂标准目录公布,详细见下表: 食品添加剂品种名称 标准名称 备注 1.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 GB 1987-2007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   2.食品添加剂 乳酸 GB 2023-2003 食品添加剂 乳酸   3.食品添加剂 dl-酒石酸 GB 15358-2008 食品添加剂 dl-酒石酸   4.食品添加剂 L(+)-酒石酸 GB 25545-2010 食品添加剂 L(+)-酒石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5.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 GB 13737-2008 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   6.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 GB 25544-2010 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7.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冰醋酸) GB 1903-2008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冰醋酸)   8.食品添加剂 碳酸钾 GB 25588-2010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钾 GB 14889-1994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钾   10.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钠 GB 6782-2009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钠   11.食品添加剂 富马酸 GB 25546-2010 食品添加剂 富马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钾 GB 25563-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3.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 GB 25586-2010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4.食品添加剂 盐酸 GB 1897-2008 食品添加剂 盐酸   15.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 GB 5175-2008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   16.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GB 1886-2008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17.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钙 GB 25572-2010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钙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8.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钾 GB 25575-2010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9.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钾 GB 25589-2010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0.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钾 GB 25560-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1.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钠 GB 25565-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2.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钙 GB 25559-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钙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3.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 GB 1889-2004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   24.食品添加剂 焦磷酸二氢二钠 GB 25567-2010 食品添加剂 焦磷酸二氢二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5.食品添加剂 焦磷酸钠 GB 25557-2010 食品添加剂 焦磷酸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6.食品添加剂 乳酸钠(溶液) GB 25537-2010 食品添加剂 乳酸钠(溶液)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27.食品添加剂 磷酸 GB 3149-2004 食品添加剂 磷酸   28.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 GB 1890-2005 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   29.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 GB 1892-2007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   30.食品添加剂 乳酸钙 GB 6226-2005 食品添加剂 乳酸钙   31.食品添加剂 L-乳酸钙 GB 25555-2010 食品添加剂 L-乳酸钙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32.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钙 GB 25558-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钙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33.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一钠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一钠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34.食品添加剂 亚铁氰化钾(黄血盐钾) GB 25581-2010 食品添加剂 亚铁氰化钾(黄血盐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35.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硅 GB 25576-2010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硅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36.食品添加剂 硅铝酸钠 GB 25583-2010 食品添加剂 硅铝酸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37.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 GB 25578-2010 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38.食品添加剂 微晶纤维素 食品添加剂 微晶纤维素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39.食品添加剂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GB1916-2008 食品添加剂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40.食品添加剂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GB 1900-2010 食品添加剂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41.食品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 GB 3263-2008食品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   42.食品添加剂 茶多酚 QB 2154-1995(2009)食品添加剂 茶多酚   43.食品添加剂 植酸(肌醇六磷酸) HG 2683—1995(2007)食品添加剂 植酸(肌醇六磷酸)   44.食品添加剂 特丁基对苯二酚 GB 26403-2011食品添加剂 特丁基对苯二酚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 45.食品添加剂 甘草抗氧物 QB 2078-1995(2009)食品添加剂 甘草抗氧物   46.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钙 GB 15809-1995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钙   47.食品添加剂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GB 16314-1996食品添加剂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48.食品添加剂 迷迭香提取物 QB/T 2817-2006食品添加剂 迷迭香提取物   49.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 GB 8273-2008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   50.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 GB 22558-2008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   51.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 GB 16313-1996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   52.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dl-a-醋酸生育酚) GB 14756-2010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dl-a-醋酸生育酚)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53.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 GB 1905-2000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   54.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 GB 13736-2008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   55.食品添加剂 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 食品添加剂 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56.食品添加剂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食品添加剂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57.食品添加剂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 GB 22215-2008食品添加剂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   58.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钠 GB 1893-2008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钠   59.食品添加剂 无水亚硫酸钠 GB 1894-2005食品添加剂 无水亚硫酸钠   60.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钾 GB 25570-2010 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1.食品添加剂 亚硫酸氢钠 GB 25590-2010 食品添加剂 亚硫酸氢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2.食品添加剂 硫磺 GB 3150—2010 食品添加剂 硫磺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3.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铵 GB 1888-2008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铵   64.食品添加剂 酒石酸氢钾 GB 25556-2010 食品添加剂 酒石酸氢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5.食品添加剂 复合膨松剂 GB 25591-2010 食品添加剂 复合膨松剂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6.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钾 GB 1895-2004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钾   67.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铵 GB 25592-2010 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铵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68.食品添加剂 羟丙基淀粉醚 QB 1229-1991(2009)食品添加剂 羟丙基淀粉醚   69.食品添加剂 山梨糖醇液 GB 7658-2005食品添加剂 山梨糖醇液   70.食品添加剂 聚葡萄糖 GB 25541-2010 食品添加剂 聚葡萄糖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71.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钠 GB 1887-2007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钠   72.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 GB 1898-2007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   73.食品添加剂 碳酸镁 GB 25587-2010 食品添加剂 碳酸镁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74.食品添加剂 偶氮甲酰胺 食品添加剂 偶氮甲酰胺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75.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 GB 4479.1—2010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76.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铝色淀 GB 4479.2-2005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铝色淀   77.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 GB 4480.1-2001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   78.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铝色淀 GB 4480.2-2001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铝色淀   79.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 GB 4481.1—2010 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80.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铝色淀 GB 4481.2—2010 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铝色淀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81.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 GB 6227.1—2010 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82.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铝色淀 GB 6227.2-2005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铝色淀   83.食品添加剂 亮蓝 GB 7655.1-2005食品添加剂 亮蓝   84.食品添加剂 亮蓝铝色淀 GB 7655.2-2005食品添加剂 亮蓝铝色淀   85.食品添加剂 新红 GB 14888.1-2010 食品添加剂 新红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86.食品添加剂 新红铝色淀 GB 14888.2-2010 食品添加剂 新红铝色淀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87.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 GB 17511.1-2008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   88.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铝色淀 GB 17511.2-2008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铝色淀   89.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 GB 17512.1-2010 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0.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铝色淀 GB 17512.2-2010 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铝色淀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1.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 GB 8821—2010 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2.食品添加剂 天然β-胡萝卜素 QB 1414-1991(2009)食品添加剂 天然β-胡萝卜素   93.食品添加剂 甜菜红 QB/T 3791-1999(2009)食品添加剂 甜菜红   94.食品添加剂 紫胶红色素 GB 4571—1996食品添加剂 紫胶红色素   95.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 GB 10783-2008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   96.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 GB 8817-2001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   97.食品添加剂 红米红 GB 25534-2010 食品添加剂 红米红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8.食品添加剂 栀子黄 GB 7912-2010 食品添加剂 栀子黄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99.食品添加剂 菊花黄 QB 3792-1999(2009)食品添加剂 菊花黄   100.食品添加剂 黑豆红 QB 3793-1999(2009)食品添加剂 黑豆红   101.食品添加剂 高粱红 GB 9993-2005食品添加剂 高粱红   102.食品添加剂 可可壳色素 GB 8818-2008食品添加剂 可可壳色素   103.食品添加剂 红曲米(粉) GB 4926-2008食品添加剂 红曲米(粉)   104.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 GB 15961-2005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   105.食品添加剂 天然苋菜红 QB 1227-1991(2009)食品添加剂 天然苋菜红   106.食品添加剂 姜黄色素 QB 1415-1991(2009)食品添加剂 姜黄色素   107.食品添加剂 叶绿素铜钠盐 GB 26406-2011 食品添加剂 叶绿素铜钠盐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7号 108.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 GB 25536-2010 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09.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钛 GB 25577-2010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钛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10.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 GB 8272-2009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 GB 10617-2005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无溶剂法) QB 2245-1996(2009)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无溶剂法)   111.食品添加剂 酪蛋白酸钠 QB/T 3800-1999(2009)食品添加剂 酪蛋白酸钠(原GB 10797-89)   112.食品添加剂 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 GB 15612-1995 食品添加剂 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   113.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 GB 13481-2010 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14.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 GB 13482-2010 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15.食品添加剂 单、双硬脂酸甘油酯 GB 1986-2007食品添加剂 单、双硬脂酸甘油酯   116.食品添加剂 辛癸酸甘油酯 QB 2396-1998(2009)食品添加剂 辛癸酸甘油酯   117.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脂 QB/T 3790-1999(2009)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脂   118.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QB/T 3784-1999(2009)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119.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LS/T 3225-1990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原GB 12486-90)   120.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 GB 25551-2010 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1.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 GB 25552-2010 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2.食品添加剂 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GB 25539-2010 食品添加剂 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3.食品添加剂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GB 13510-1992食品添加剂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124.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 GB 25553-2010 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5.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 GB 25554-2010 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6.食品添加剂 果胶 GB 25533-2010 食品添加剂 果胶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27.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 GB 15044-2009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   128.食品添加剂 藻酸丙二醇酯 GB 10616-2004食品添加剂 藻酸丙二醇酯   129.食品添加剂 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 GB 10287-1988食品添加剂 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 食品添加剂 氢化松香甘油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0.食品添加剂 乳酸脂肪酸甘油酯 食品添加剂 乳酸脂肪酸甘油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1.食品添加剂 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食品添加剂 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2.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钙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钙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3.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镁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镁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4.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钙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钙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135.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钠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酰乳酸钠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6.食品添加剂 丙二醇脂肪酸酯 食品添加剂 丙二醇脂肪酸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7.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 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8.食品添加剂 乳糖醇 食品添加剂 乳糖醇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39.食品添加剂 α-淀粉酶制剂 GB 8275-2009食品添加剂 α-淀粉酶制剂   140.食品添加剂 糖化酶制剂 GB 8276-2006食品添加剂 糖化酶制剂   141.食品添加剂 果胶酶制剂 QB 1502-1992(2009)食品添加剂 果胶酶制剂   142.食品添加剂 真菌α-淀粉酶 QB 2526-2001(2009)食品添加剂 真菌α-淀粉酶   143.食品添加剂 α-葡萄糖转苷酶 QB 2525-2001(2009)食品添加剂 α-葡萄糖转苷酶   144.食品添加剂 a-乙酰乳酸脱羧酶制剂 GB 20713-2006食品添加剂 a-乙酰乳酸脱羧酶制剂   145.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酶制剂 QB 2583-2003 纤维素酶制剂   146.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GB 25594-2010 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47.食品添加剂 5'-鸟苷酸二钠 QB/T 2846-2007食品添加剂 5'-鸟苷酸二钠   148.食品添加剂 呈味核苷酸二钠 QB/T 2845-2007食品添加剂 呈味核苷酸二钠   149.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氨基乙酸) GB 25542-2010 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氨基乙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50.食品添加剂 L-丙氨酸 GB 25543-2010 食品添加剂 L-丙氨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51.食品用石蜡 GB 7189-1994食品用石蜡   152.食品级白油 GB 4853-2008食品级白油   153.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GB12489-2010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54.食品添加剂 紫胶(虫胶) LY 1193—1996 食品添加剂 紫胶(虫胶)   155.食品添加剂 松香季戊四醇酯 食品添加剂 松香季戊四醇酯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56.食品添加剂 巴西棕榈蜡 食品添加剂 巴西棕榈蜡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57.食品添加剂 蜂蜡 食品添加剂 蜂蜡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58.食品添加剂 三聚磷酸钠 GB 25566-2010 食品添加剂 三聚磷酸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59.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二钾 GB 25561-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二钾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0.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铵 GB 25569-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铵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1.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二钠 GB 25568-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二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2.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钠 GB 25564-2010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3.食品添加剂 L-赖氨酸盐酸盐 GB 10794-2009 食品添加剂 L-赖氨酸盐酸盐   164.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 GB 14759-2010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5.食品添加剂 左旋肉碱 GB 17787-1999 食品添加剂 左旋肉碱 食品添加剂 左旋肉碱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166.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A GB 14750-2010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A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7.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1(盐酸硫胺) GB 14751-2010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1(盐酸硫胺)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8.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2(核黄素) GB 14752-2010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2(核黄素)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69.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 GB 14753-2010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70.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C(抗坏血酸) GB 14754-2010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C(抗坏血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71.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GB 14755-2010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72.食品添加剂 烟酸 GB 14757-2010 食品添加剂 烟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73.食品添加剂 叶酸 GB 15570-2010 食品添加剂 叶酸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74.食品添加剂 乳酸亚铁 GB 6781-2007 食品添加剂 乳酸亚铁   175.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钙 GB 17203-1998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钙   176.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钙 GB 15571-2010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钙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77.食品添加剂 生物碳酸钙 QB 1413-1999(2009)食品添加剂 生物碳酸钙   178.食品营养强化剂 煅烧钙 GB 9990-2009 食品营养强化剂 煅烧钙   179.食品添加剂 L-苏糖酸钙 GB17779-2010 食品添加剂 L-苏糖酸钙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80.食品添加剂 乙酸钙 GB 15572-1995 食品添加剂 乙酸钙及第1号修改单   181.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锌 GB 8820-2010 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锌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9号 182.食品添加剂 天然维
  • EFSA:孟山都转基因大豆MON 87705对人体无害
    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10月30日欧盟食品安全局专家组就孟山都转基因大豆MON 87705用于食品、饲料、进口、加工发布了意见。   欧盟食品安全局转基因生物专家组认为,在安全性方面转基因大豆MON 87705同传统大豆一样,不会对人体、动物的健康以及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部分原文报道如下:   Following the submission of an application (EFSA-GMO-NL-2010-78) under Regulation (EC) No 1829/2003 from Monsanto, the Panel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of 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GMO Panel) was asked to deliver a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safety of herbicide-tolerant, increased oleic acid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soybean MON 87705 (Unique Identifier MON-87705-6) for food and feed uses, import and processing.   In delivering its scientific opinion, the EFSA GMO Panel considered the application EFSA-GMO-NL-2010-78,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upplied by the applicant, scientific comments submitted by the Member States and relevant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EFSA-GMO-NL-2010-78 is for food and feed uses, import and processing of soybean MON 87705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as any non-GM soybean but excludes cultivation in the EU. The EFSA GMO Panel evaluated soybean MON 87705 with reference to the intended uses defined by the applicant and appropriate principles described in its Guidance Document of the Scientific Panel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nd Derived Food and Feed (EFSA, 2006a, 2011a)。 The applicant stated that the fatty acid properties of soybean MON 87705 oil would be suitable for replacement of liquid vegetable oils currently used in margarine, salad dressing, mayonnaise and spread, and home-use liquid oil. The applicant did not provide data which would allow a nutritional assessment of soybean MON 87705 oil when used for commercial frying (i.e. high-temperature and repeated frying)。 Therefore, the nutritional assessment of soybean MON 87705 oil performed by the GMO Panel in this Opinion excludes commercial frying.   The scientific risk assessment included 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inserted DNA, evaluation of the levels of the CP4 EPSPS protein and the increased oleic acid phenotype. An evaluation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composition, agronomic and phenotypic traits was undertaken, and the safety of the new proteins and the whole food/feed was evaluated with respect to potential toxicity, allergenicity and nutritional wholesomeness. An e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the post-marke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lan was undertaken.   更多请见:http://www.efsa.europa.eu/en/efsajournal/pub/2909.htm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