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改良麦康凯肉汤添加剂

仪器信息网改良麦康凯肉汤添加剂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改良麦康凯肉汤添加剂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改良麦康凯肉汤添加剂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改良麦康凯肉汤添加剂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改良麦康凯肉汤添加剂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改良麦康凯肉汤添加剂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改良麦康凯肉汤添加剂相关的解决方案。

改良麦康凯肉汤添加剂相关的论坛

  • 请问羊肉汤使用增白剂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吗?

    请问羊肉汤使用增白剂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吗?新闻链接:成都将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日前,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反映个别餐饮服务单位销售的羊肉汤添加“羊肉香精”、“增白剂”等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1月23日,成都市食品药品稽查总队联合青羊区食药监局对市区小关庙的8家羊肉汤锅店进行了突击监督检查,现场尚未发现“羊肉香精”和“增白剂”等。   据介绍,市民举报的增白剂含有的二氧化钛属于食品添加剂,只能在果酱、凉果、可可制品等食品中使用,如果加在羊肉及汤中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餐饮服务单位可以按标准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由于在当天现场检查中未发现“羊肉香精”,食药监部门暂无法认定其是否为复配食品添加剂,成都市食药监局将在全市排查过程中根据实物具体认定。   冬季来临,成都进入羊肉消费旺季。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3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市)县局对经营羊肉汤、羊肉火锅的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餐饮服务单位在羊肉汤锅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自制火锅底料、自制调味料的餐饮服务单位要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对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将坚决依法查处

  • 羊肉汤馆老板自揭家丑:又浓又白实为加一堆添加剂

    一位老板网曝“家丑”:  加一堆添加剂啊,还含二氧化钛  良心上过不去了,打算转行  店里又浓又白的羊肉汤到底是怎么熬出来的呢?通过查询,扬子晚报记者惊讶地发现,一位网名为“线索人”的羊肉汤馆老板竟然自己在网上“自揭家丑”。  “线索人”自称今年20出头,来自以产羊肉出名的四川简阳,与朋友凑了9万元在成都开了一家羊肉汤馆。开业后无论怎么熬,始终熬不出诱人的乳白色。“骨头都浪费了几十斤,这样熬成本太高了。”  屡次失败的“线索人”请来了他的“长辈”。“昨天,长辈来了,还带来了他的一大罐白色浓浆,还有灰绿色的香精,非常香,带羊肉味。”在“长辈”的指点下,“线索人”在炒羊肚的时候加入羊肉香精,在熬汤的时候加入白汤浓浆。“结果,我们成功了。”  “线索人”仔细研究了“秘方”,发现包括羊肉香精、增白剂、大骨高汤添加剂等,其中一种增白剂还含有二氧化钛。于是他就上网查了一下二氧化钛:“度娘一查,二氧化钛是添加剂,还可以做化妆品用,食品也有,但是没有加肉、汤里面的,我悲剧了……即便不出人命,良心过不去啊……看网上说对肾、胃不好,万一出事,我大把青春咋办?”来源: 扬子晚报

  • 添加剂使猪肉熬出羊肉味

    添加剂使猪肉熬出羊肉味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1/201301040844_418271_2471340_3.jpg加入添加剂的羊肉汤颜色乳白 冬天喜欢喝羊肉汤的朋友小心了!尤其是羊肉汤的又浓又白的,据业内人士爆,里边使用了添加剂。  一位网名为"线索人"的羊肉汤馆老板竟然在网上"自揭家丑".  "线索人"自称今年20岁出头,来自以产羊肉出名的四川简阳,与朋友凑了9万元在成都开了家羊肉汤馆。开业后无论怎么熬,始终熬不出诱人的乳白色。"骨头都浪费了几十斤,这样熬成本太高了。""线索人"请来了他的"长辈"."昨天,长辈来了,还带来了他的'秘方':一大罐白色浓浆,还有灰绿色的香精,非常香,带羊肉味。"在"长辈"指点下,"线索人"在炒羊肚时加入羊肉香精,在熬汤时加入白汤浓浆。"结果,我们成功了。"  "线索人"仔细研究了"秘方",发现包括羊肉香精、增白剂、大骨高汤添加剂等,其中一种增白剂还含有二氧化钛。于是他就上网查了一下二氧化钛:"度娘一查,二氧化钛是添加剂,还可以做化妆品用,食品也有,但是没有加肉、汤里面的,我悲剧了……即便不出人命,良心过不去啊……看网上说对肾、胃不好,万一出事,我大把青春咋办?"

  • 肉制品添加剂

    肉制品保鲜剂:是一种针对肉制品的专用型复合保鲜剂,降低灭菌温度,减少灭菌时间,增加肉制品的光泽度.能有效杀死或抑制肉制品中各种有害微生物,如对细菌、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特菌、霉菌、青霉菌、黑曲霉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延长保质期.熟肉制品的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李氏杆菌、亚硝酸盐、酸价、过氧化值、山梨酸、苯甲酸严重。添加量0.1-0.3%,使用方法见说明书。与赛尔福牌香肠、罐头、肉丸等肉制品改良剂、增筋剂之间不起反应。肉制品常用添加剂:亚硝酸盐0.015%;山梨酸0.1%-0.2%,硝酸盐0.05%,葡萄糖酸-δ-内酯0.1%-0.2%,抗坏血酸0.025%-0.05%,乳酸链球菌素0.1%。 苯甲酸和山梨酸是化学合成的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菌的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摄入过量对人体健康不利。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肉类制品可以添加最大限量为75mg/kg的山梨酸或山梨酸钾作为防腐剂,但不得使用苯甲酸或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 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乳酸乳球菌产生的一种细菌素,作为一种天然、高效的新型食品防腐剂,已被许多国家广泛使用于多种食品的防腐保鲜。Nisin对G+菌如梭菌、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强力抑制作用;但对G-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无抑制作用,其最大为0.1%。

  • 羊肉汤的内幕

    羊肉汤中添加剂包括羊肉香精、增白剂、大骨高汤添加剂等,其中一种增白剂还含有二氧化钛。你们知道吗?

  • 挂牛腿卖猪肉,再证添加剂之乱

    挂牛腿卖猪肉,再证添加剂之乱

    挂牛腿卖猪肉,再证添加剂之乱 【案例】牛肉和猪肉价格悬殊,受暴利驱使,少数肉贩动起了歪心思,通过添加硝、牛肉精、胭脂红等将猪肉制成“牛肉”,甚至做起“手术”,将猪肉拼接在牛腿上对外出售。1月6日,安徽明光警方破获该案件,涉案9万余元,犯罪嫌疑人华某某夫妇已被刑事拘留。当警方告诉你,你吃到的牛肉,可能是种猪肉或老母猪肉时,想必你的胃中会翻江倒海。这并非是笔者虚构的一种情景剧,而是一幕真实的现实剧,正在安徽明光激情上演;此剧的导演,是一对黑心夫妻。应该说,他们造假的手段并不高明,就是将劣质猪肉,“嫁接”在牛腿身上,再掺入硝、牛肉精、胭脂红等添加剂,猪肉便变成了牛肉。然而,如此低级的“易肉术”,不仅骗过了消费者,而且躲过了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 也许监管部门也觉得憋屈,不是他们疏于管理,而是添加剂使他们变得眼拙。不可否认,硝、牛肉精、胭脂红均是一种复合食品添加剂,适量食用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但添加剂会降低人体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若违规超量和长期食用,则可引起慢性中毒,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因此,尽管硝、牛肉精、胭脂红等添加剂,都是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但有限量使用要求。特别是,无良商家将添加剂用于造假,再证添加剂之乱。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302131_583966_1751239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302131_583967_1751239_3.png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假牛肉虽然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多大损害,但却突破了食品行业的诚信底线。殊不知,从三聚氰胺到染色馒头,从剧毒蔬菜、病死猪肉再到假牛肉,有法不依,监管失灵,导致问题食品层出不穷。特别是,添加剂合法,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商家要诚信经营,要在使用添加剂时,“添加”自己的道德和良心。否则,合法的添加剂,就有可能成为一些无德商家从事非法勾当的工具。鉴于此,有关管理部门不能放松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严格控制用量和用途,决不能让添加剂成为“造假剂”,去残害消费者的身体。【讨论】市场监管还是商家诚信泯灭,您作为检测者,您怎么看,欢迎讨论!

  • 请问您认为用“牛肉香精”制售牛肉是“牛肉香精(食品添加剂)”的过错吗?您怎么看?

    请问您认为用“牛肉香精”制售牛肉是“牛肉香精(食品添加剂)”的过错吗?您怎么看?参考阅读:云无心又发大招:看看“牛肉香精”是怎么做出来的最近,媒体又报道了一起“制售假牛肉”的事件。事件核心其实不法商贩用把猪肉“假扮”成牛肉来卖——因为牛肉比猪肉贵,这种行为属于欺诈。不过,在报道中,“牛肉香精”再次中枪,公众的群情激愤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愤怒大大超越了欺诈本身。牛肉香精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又是怎么怎么做出来的呢?牛肉香精的作用自然是为了产生“牛肉香味”。所谓“肉香”,是肉在加热情况下得到的氨基酸、多肽、碳水化合物、核苷酸等水溶性成分产生的鲜味和气味的总和。氨基酸和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得到的产物,是肉香中最核心的部分。所以,只要有了这些成分,模拟肉香产生的过程,就可以得到“肉味香精”。下面是一个制作牛肉香精的例子:首先,需要一些牛肉,它们除了提供“真牛肉”的味道,主要是提供氨基酸。先把这些牛肉切小煮熟,再磨细调成适当浓度的牛肉糊,然后加入木瓜蛋白酶进行水解。木瓜蛋白酶是从木瓜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酶,可以用于“嫩肉”。在60 °C左右的温度下水解十多个小时,肉糊就成了肉汤。把它煮开,蛋白酶就失去了活性,从而水解反应就停止了。把油和肉的残渣去掉,就得到了“牛肉蛋白水解物”。把它的酸度调整到偏酸的目标范围,再煮2小时,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就得到了“牛肉粉”。牛肉粉也可以作为“牛肉味调料”使用,可以算是原始的“牛肉香精”。现代的牛肉香精,则要以牛肉蛋白水解物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调制。调制所用的另一种主要原料是酵母提取物。酵母就是发面和啤酒发酵时所用的微生物。把酵母调到偏酸性,在50 °C左右的温度下保持二十多个小时,酵母也变成了汤。酵母中天然存在许多酶,高温让它们失去活性之后,去掉残渣就得到了“酵母提取物”。这样的酵母提取物有一定苦味和啤酒味,可以用活性炭来去除。下一步就是制造现代化的“牛肉香精”了。把90份牛肉蛋白水解物、10份酵母提取物、2份盐酸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基本氨基酸之一,盐酸半胱氨酸是它的一种稳定形式)、以及1份葡萄糖混在一起,调节到弱酸条件,在90°C下反应两个小时,然后喷雾干燥,就得到了“牛肉精”。实际上,牛肉精只能大致模拟牛肉香味。如果用1~9的之间的数字来描述与“真正的牛肉香味”的相似程度(1表示“完全不是牛肉味”,9表示“真正的牛肉味”),一般的牛肉精大概能得到5~7分。广告与新闻报道中说“以假乱真”,是不现实的。从技术上说,完全可以做出安全有效的牛肉香精以及其他肉味香精。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国外,肉味香精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只要原料合格、工艺合格,肉味香精跟酱油、味精、鸡精一样,为把食物做得更好吃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选择。牛肉香精是否安全、是否好用,是纯粹的技术问题,而用它把猪肉“变成”牛肉然后当牛肉卖,则是商业欺诈问题。也就是说,“假牛肉”的案件中,如果使用的猪肉、牛肉香精或者其他食品添加剂不合格,那么是“制售不安全食品”;如果都合格,那么是“商业欺诈”。牛肉香精,只是被媒体打偏了靶子无辜中枪而已。(松鼠云无心)

  • 【讨论】最危害健康的十种食品添加剂

    众所周知,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的加工食品对人体健康是有百害无一利的。下面的10种食品添加剂就是你应该少吃或干脆不吃的。在食物标签和快餐营养成分表上,它们赫然在目,但是从今起,不要再让自己对其熟视无睹了。  1. 钠  比萨饼、外卖汤、番茄汁和熟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钠,过量食用会导致脑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300毫克,也就是一茶匙的量。  2. 反式脂肪  汉堡包、薯条和外卖爆米花中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它会导致胆固醇增高以及冠心病。  3. 高果糖玉米糖浆  在汽水、麦片和调味品中都能发现这种甜味剂和防腐剂。过量食用会导致肥胖症和糖尿病。  4. 食用色素  红色40、黄色5和黄色6等食用色素常见于水果制品和运动饮料中,会导致儿童多动症。动物实验表明,它还与癌症有关。  5. 安赛蜜  这种不含卡路里的人工甜味剂会用于糖块、口香糖和薄荷糖的加工。动物实验表明,它会致癌。  6. 氢化植物油  作为一种保鲜剂和提味剂,氢化植物油常代替黄油和脂肪用于沙拉酱、人造黄油和焙烤食物的加工。它会导致肥胖症、高胆固醇和心脏病。  7. 阿斯巴甜和糖精  这些不含卡路里的蔗糖替代物常用于制作餐桌甜味剂和节食饮料。有研究显示它们可能会致癌。  8. 亚硝酸钠  这种保鲜剂可见于午餐肉、腌肉和鱼肉中,会导致多种癌症。  9. 面粉处理剂——溴酸钾  这种添加剂会用于面粉和面包制品加工,可致癌。在很多国家是禁止使用的,但在美国是合法的。  10. 味精  可见于肉排、酱油和烧烤调料中。据说会导致头疼、恶心和胸痛,而且不能和一些处方药同食。

  • 在没有食品添加剂的日子里

    如果目前在网络上对食品添加剂的口诛笔伐是科学而正确的话,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应该停止了。我们来设想一下,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如果目前在网络上对食品添加剂的口诛笔伐是科学而正确的话,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应该停止了。我们来设想一下,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巨大的饮料工业立即崩溃。那些碳酸饮料(汽水,可乐等)、植物蛋白饮料(椰奶、杏仁奶等)及果汁饮料等,如果没有酸度调节剂(柠檬酸、苹果酸等)、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钾及其盐类等)、乳化剂、食用天然和合成色素、食用香精(由千余种食用香料配制而成),是无法生产的。即使包装饮用水,国内在生产过程中少不了使用食品加工助剂(也划入食品添加剂范畴),当然也不能生产了。唯有老祖宗传下来的茶水将是唯一可食用的饮料了。盛夏之际,能消暑的只剩下无色的冰块和豆汤冻成的冰棍,冷饮是不会再有了。没有乳化剂、增稠剂、冰淇淋是无法生产的。   焙烤食品工业的生产恐难以维持了。少了膨松剂、发酵改良剂、酶制剂和食用碱等食品添加剂,面包、蛋糕、饼干及其它甜点心就不能正常生产了。当然可以制成自然发酵(没有食用碱中和)或不发酵的面饼,如当年游牧部落随身携带的主食、我们先民们出远门布包袱里包的烙饼了,是能供果腹但不谈口味,这种饼子,不要说现代的白领们,就是那些高叫不吃食品添加剂、取消食品添加剂的先生、女士们恐怕也不愿吃吧!   停止使用鲜味剂谷氨酸钠(味精)、核苷酸钠(IMP、GMP)等调味剂,菜肴倒是原汁原味了,但人们还能适应吗?更麻烦的是低盐的调味汁:家用酱油、食醋、香糟等,一旦不能添加防腐剂,根本无法作为商品供应,一开瓶即发现霉变已开始。油脂工业尚可存在,但已不再能生产不加抗氧化剂便不能保存的精制油,只能供应30多年以前凭油票零拷的毛油(菜油和豆油),虽然可用,在厨房里将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油烟味。我们还能自己动手,做出美味佳肴吗?   甜味剂消失。对糖尿病人和龋齿病人来说,简直是噩梦。他们将终身放弃对甜味的享受。同时,没有低糖和无糖食品,对那些不想食用砂糖的人群,失去了追求正常生活的选择。   对糖果制造业而言,不使用乳化剂、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各类美味的奶糖、复合夹心糖果及水果糖将不能生产。虽然仍可以用蔗糖和饴糖制成传统的中式糖果,但品种的单调将会使糖果市场失去吸引力。   许多人进餐馆,喜欢要一盆“镇江肴肉”,味道鲜美,如果不许添加亚硝酸盐,这名菜立即消失。同时各种熟肉制品也将消失。缺少了能抑制肉毒梭菌的发色剂,缺少了能保持水分的磷酸盐品质改良剂,缺少了能改善色泽的红曲色素,除了咸肉外,不会再有品种繁多、口感良好的成型肉制品。   对城市居民来说,清晨起来,鲜牛奶和豆浆还是可以正常供应的。但馒头、大饼(含膨松剂及碱)、油条(含更多的膨松剂)、豆腐脑(含内酯)、面条(含碱粉)和其它包子,煎炸食品将不复存在。当然仍可以用米饭和米糕类果腹,但酱菜则不会有了,因为少了防腐剂,迅速霉变是绝大多数佐餐小菜的特点,人们已不敢再备用了。由于不能使用凝固剂,我国典型的传统食品——豆制品,将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   大型食品工厂的关闭,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工业化食品的消失,超市的食品供应区可能会撤销。更多的前店后作坊加工食品店会出现,现做现卖似乎更新鲜,但品种一定会大幅减少。因手工作业带来的卫生问题令人担忧。“现在还有什么可以食用”,真的会成为人们新的口头禅。这样的生活,我们不知道那些慷慨激昂地批判食品添加剂的人士能否接受。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消费者和他们的孩子是不希望这个情况出现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不要那些坏的食品添加剂,好的食品添加剂我们还是要的。这又说错了。实际上,他们并不明白:食品添加剂必需是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并且用“法”的形式规定了可以在哪些食品中添加,其最大使用量是多少。它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食品配料,并无好坏之分。现代的食品工业是绝对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我们严厉打击的是那些非法添加(非食用的物质)的犯罪行为,我们也坚决反对滥用(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使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都是合法的,都是安全的,完全没必要担心。实践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食品添加剂不但是现代食品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确保食品安全,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条件。   我们不想过没有食品添加剂的日子,我们应该积极关心,深入了解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不应该对我们所不太熟悉不太了解的无辜的食品添加剂横加指责,完全可以放下心来,共同享受改革开放以来,在食品添加剂的推动下,食品工业大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 肉丸的制作秘密:吃的是肉还是“添加剂合成物”?

    21世纪经济报道 冬日里,呼朋唤友"吃着火锅唱着歌"无疑是一件美事。 而各式肉丸在火锅中绝对是不能少的主角。但当你在食用鲜香脆爽的肉丸时,入嘴的那一份口感和香味,很可能恰恰是食品添加剂的功效。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上海一些肉丸类产品消费集中的地方,发现大量肉丸都是淀粉和食品添加剂混杂了零星肉类而制成。因为这些肉丸价格相对便宜,而口感风味较"货真价实"的肉丸差别不大,因而成了目前在火锅店、麻辣烫中的"明星产品".这些"仿肉丸"从何而来,如何制作,食之对人体有无危害?是"吃客"们亟需弄明白的问题。 "肉丸比肉便宜"的门道 记者日前随意走进上海市区某家麻辣烫店,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大型的冷藏柜。柜中除了一些蔬菜和豆制品之外,肉类选项中就是以大大小小的各种丸子为主。 这家麻辣烫老板王先生介绍,他们家的丸子品种很多,有蟹肉棒、包心鱼丸、撒尿牛丸、墨鱼丸、香菇贡丸、鱼豆腐等等,同时这些丸子类产品被消费食用的频率也非常高。 这些名义上由各种肉类制成的丸子类,其麻辣烫售价一般是每串2元。麻辣烫小店的老板坦言:"我从农贸市场批发来的时候价格也不贵。至于这些丸子中是不是真的有蟹肉或是牛肉,并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我只关心每天能够多卖一些。" 虽然并不愿意就丸子的材质过多谈论,但是王先生还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有供应商告诉过他,这些丸子中真正用于牛肉或是蟹肉制作的并不是多数,更多的丸子是用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调制而成。 对此,许多麻辣烫食客都表示能够理解,"卖这么便宜的价格,肯定不会是蟹肉或是墨鱼做的,我们也只是吃个味道而已。"一位食客的回答非常具有代表性。 业内人士为记者算账:传统做法的肉丸成品,因为制作手法和用料等因素,价格肯定要比肉价本身更高。 肉丸的传统做法,主要材料是肉(猪肉、牛肉、羊肉、鱼肉),肉的肥瘦比例依据不同风味而调整,一般来说"肥三瘦七".配料方面,主要是鸡蛋、淀粉、葱、姜、香油、味精、盐及其他各种风味调料。其中,鸡蛋的作用是调节控制肉丸的水分,尤其是在瘦肉较多的肉丸中可以提高肉丸的柔软度和口感,淀粉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肉丸的保水性、改善肉丸口感,使肉丸不会太硬,并有理想的咀嚼感。 一位专门做手工牛肉丸的老板告诉记者,传统方法做出来的牛肉丸,目前每斤成本都要比牛肉贵4-5元,再加上人工、材料、运费等等,最终一斤牛肉丸的售价要比牛肉贵大约8元钱。 记者在农贸市场中见到,不少商家都在贩卖散装速冻肉丸。而一斤牛肉丸或是猪肉丸的价格却往往低于牛肉或是猪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倒挂"现象不正常。要做到让肉的深加工食品比原料还便宜,其办法自然是添加各种替代品,这些替代品正是各种食品添加剂。借助添加剂,一些含肉量很少甚至根本无肉的丸子,吃起来照样可以"肉味十足". 吃肉丸还是"添加剂合成物"? 王先生的麻辣烫所用到的各种肉丸,来自农贸市场或是专门的批发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试图与多家农贸市场的零售摊位或是冷冻丸子的制作公司联系。但因各种原因,对方均不愿透露太多信息。随后,记者来到沪上一家知名的食品添加剂市场,试图从源头寻找"无肉肉丸"的起源。 以开火锅店为由,记者在该市场内走访了多家出售各类肉类香精香料的店铺,"不用肉做肉丸"的方法渐渐浮出水面。 一家专门出售肉类精膏和调味料的老板老张向记者介绍:"出于降低成本的要求,很多制作肉丸的小厂家、小作坊都控制肉丸中肉的含量,而肉含量的减少会导致肉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组织上会比较松散,缺少肉的弹性,二是风味上缺少肉的风味和香气。" 减少肉量所带来的缺陷,就需要用各种食品添加剂一一弥补。 老张从货架上拿出一包名为"肉味王"的调味料告诉记者:"如果你要自己做肉丸,这个调料是不能少的,它基本能解决香味和口感的问题。" 如果要制作口感或是香味更好的猪肉丸,则还需要添一点猪肉香精或是肉精膏。老张的店中主要有两种食品添加剂,一种是调料类的,价格较为便宜,进行勾兑之后能够给汤或是制作出来的肉丸带来不错的口感;另一种是香精类的,价格相对高些,用量也较少,其口感远远比不上调料类的,但是香味则要浓郁得多。 如果想制作其他口味的肉丸,也十分方便,只要在"肉味王"的基础上加上相应的香精即可。老张一边给记者介绍制作方法,一边从货架上拿下制作香菇贡丸的"香菇香精"和制作鱼丸的"海鲜香精". 老张拿着一瓶一斤装的"肉精膏"给记者算账,虽然这款添加剂要100多元一瓶,但使用很少的量就能做出浓郁的味道,一斤肉精膏能够用卤制1000斤肉。一般情况下,1斤肉丸用成本2角钱的肉精膏就能调出很好的味道。 见记者始终犹豫不决,老张进屋拿了个盆子当场用肉味王和淀粉开始制作丸子。一会儿功夫,鱼丸就在老张手里诞生了。他一边揉搓着手中的丸子,一边告诉记者:"在制作过程中,如果觉得丸子不够Q弹,可以加入少量明胶类的添加剂,便可大功告成。" 虽说老张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按照相关标准生产,是合法的产品。但用这些添加剂揉合而成的"肉丸"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呢?我国《速冻调制食品》标准中明确规定的"主料肉占比不低于10%",即含肉量达到或是高于10%及以上的丸子才叫肉丸。这样看来,老张手上的"肉丸"只能算是添加剂合成物。但是目前检测部门无法准确检验肉丸中肉的含量,这就让不法商贩有机可乘。 至于是否需要在丸子中添加一定量的肉,老张坦言还是要看各家店铺的成本情况。 即便丸子中添加了肉,有的肉丸也显得十分奇怪。记者在一些超市冷柜中发现,不少包心贡丸、牛肉丸、鲜虾脆等速冻丸子的配料中都含有猪肉、鸡肉、鸭肉等,但一款台式龙虾丸的配料表中,有鱼糜、水、淀粉、鸡蛋清,和虾有关的只是在食品添加剂一栏发现了"虾提取物"的字样。 是否有害仍是盲点 老张介绍的"肉丸"制作方式,是不少小作坊的典型做法。而正规企业流水线上生产的肉丸,情况又是如何呢? 曾经当过食品添加剂公司首席推销员,并经常帮助各家食品加工厂用最低成本做出好卖产品的日本"食品添加剂之神"安部司,就描述过他参与制作的肉丸。 安部司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比方说,我开发的一种肉丸。一个厂商采购了大量的肉碎,就是从牛骨头上剔下来的几乎不能称之为肉的那部分,黏糊糊的,水分多,根本没法吃,只能当宠物饲料。可是它非常便宜。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些不能吃的肉碎变成能吃的东西。" 首先,加进不能下蛋的鸡的肉馅,以增加分量。我们知道,养殖的鸡有蛋鸡和肉鸡。肉鸡主要是吃肉,而蛋鸡主要是吃它下的蛋。蛋鸡和肉鸡的肉差别就很大,价格也不一样。而且这里用的是已经不能再下蛋的鸡肉,价格就更便宜了。接着,加入大豆蛋白,以做出柔软的感觉。这种大豆蛋白又称作"人造肉",还用来做便宜的汉堡。光这样还不行,因为没什么味儿,于是又加了大量的化学调味料。 为使口感嫩滑,就需使用猪油、加工淀粉;为便于机器批量生产,就使用黏着剂、乳化剂等;为使颜色好看,就使用着色剂;为延长保质期,就要用防腐剂、PH调整剂;为防止褪色,就得靠抗氧化剂--这样,肉丸就做好了。 安部司回忆道,整个肉丸的生产过程使用了二三十种添加剂,可以说,最终的成品是"丸子状的添加剂". 安部司指出,其使用的添加剂都是完全遵照国家规定的剂量标准放入,但如果一次同时摄取若干种添加剂会怎么样,"复合摄取"的研究依然是个盲点。也就是说,同时摄取很多种添加剂有无危险性、危险性的大小等,只能由将其吃进嘴里的消费者们来承受。

  • 【分享】黑龙江食品添加剂使用量居全国前列

    普通三餐日食二十余种添加剂  对于有着“重口味”的黑龙江人来说,一日三餐都希望吃到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在追求这个美食效果的时候,众多的食品添加剂就不可避免地走进了我们的肠胃。  记者在对哈尔滨市20名市民随机采访,发现多数人一天三餐至少要吃进去20余种食品添加剂,这和网上公布的结果相近。如果在外就餐或购买半成品食品,食品添加剂就会摄入更多。  如早餐:奶酪+面包+果酱+牛奶,这四种食物中大约有12种食品添加剂。奶酪中有柠檬酸钠、六偏磷酸钠、山梨酸、食用香精、β-胡萝卜素;面包中有酵母、改良剂(淀粉、维生素C、淀粉酶)、丙酸钙;果酱中有柠檬酸、果胶。  午餐:蚝油蘑菇+烤牛肉+米饭,这三种食物也含有大约12种添加剂。蚝油中有谷氨酸钠、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黄原胶、焦糖色、柠檬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甜菊糖苷。烤肉酱中含有谷氨酸钠、黄原胶、柠檬酸。  晚餐:青椒炒肉+麻婆豆腐+菠菜海带汤,使用的酱油、鸡精、味精等调味品和麻婆豆腐调料中,大概含有7种添加剂。  当然,人们不必为此恐慌,省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秘书长车朝日介绍,只要购买的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是严格按剂量添加的,人们食用后是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那么,我们日常所食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否都在国标控制之内呢?

  • 食品添加剂没那么可怕,但这5类添加剂,孩子一定要少吃

    近几年,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报道越来越多,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尤其是作为有娃一族,让孩子吃得安全、放心,是每位父母的追求。有些家长为了避免让孩子摄入食品添加剂,禁止他们吃一切零食,反而让孩子对零食非常渴望,总是缠着老人偷偷买。也有的家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现在哪样食品里没有添加剂啊,都不能吃的话,干脆自己回家种菜得了。”其实这两种态度都不是特别妥当。最好的办法是学会分辨哪些食品相对安全,可以给孩子偶尔吃,哪些风险比较大,尽量不要吃。下面,小样妈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食品添加剂,你想知道的那些事。01 食品添加剂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首先,没有防腐剂和抗氧化剂,食物会很快腐败,造成营养的流失,还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比如家里榨的苹果汁,如果不马上喝掉,很快就会氧化变成褐色。氧化时产生的多酚和蒽醌类物质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如果没有膨松剂,面包、油条、糕点就不会有松软的口感。没有乳化剂,牛奶、冰淇淋里的水和油就会分层,无法融合在一起,口感和外形都会大打折扣。又比如饭店在制作烤肉、叉烧肉等肉类食品时,经常会使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虽然研究证实,亚硝胺类物质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但由于其在保持肉制品的色、香、味上有非常好的作用,加上它可以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所以只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这类添加剂还是可以使用的。02 儿童应远离添加剂对成年人来说,食品添加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相对安全的。只要我们选择信誉好的品牌和商家,在选购食物时避免买颜色太鲜艳、香味特别浓郁、价格非常便宜的食品,以免吃到非法添加物。适度吃一些含有添加剂的食品,还是安全的,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不过这一点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并不适用。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内脏器官都还很脆弱,神经系统也没有发育健全,所以在给他们挑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养成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的习惯。03 这几类食品添加剂不要给孩子吃1、糖精糖精是一种人工甜味剂,经常在饮料、果冻中添加。有动物研究发现,糖精会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加上用糖精代替糖容易导致肥胖。所以国家规定,婴儿食品中不允许添加糖精。我们平时给孩子买零食的时候,要注意看配料表,不要给孩子买含糖精的食品。2、亚硝酸盐午餐肉、香肠、腊肉、熏肉等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能和孕妇体内的次级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导致畸形。因此孕妇和孩子尽量不要吃这类食物。另外,亚硝酸盐还可能会导致哮喘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也要特别注意。3、焦糖色素常在可乐、咖啡、调味酱、蛋糕中添加。如果焦糖色素在制造的过程中添加了氨,就会产生致癌物质,所以尽量不要给孩子选择含焦糖色素的食物,如可乐、巧克力味的糕点、泡面等。多说一句,泡面的汤大多呈酱油色,并不是真的加了酱油,而是加了焦糖色素。4、人工合成色素色素可以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类,在各类糖果、糕点、饮料中都有添加。相对来说,天然色素的安全性更高。人工合成色素如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等,会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潜在的致癌物。还有研究认为,人工合成色素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刺激大脑神经出现躁动、情绪不稳的情况。所以给孩子买零食的时候,尽量不要买五颜六色的,少吃点色素总是好的。5、氢化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的一种,在面包、蛋糕、饼干、薯条等食品中广泛添加。买这类食品时,要记得检查配料表和营养标签,挑选不含氢化植物油和反式脂肪酸的零食。我们平时在给孩子买零食的时候,尽量不要给他们买大人吃的零食,养成看配料表的习惯。如果配料表上有非常多的食品添加剂,或者出现上面这5类添加剂,就默默地把零食放下吧。另外不要给孩子买散装、不带配料表的零食,或者小摊上的零食,以防商家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非法添加物的情况,给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 【转帖】业内曝料部分面包店使用含致癌物添加剂

    【转帖】业内曝料部分面包店使用含致癌物添加剂

    业内曝料部分面包店使用含致癌物添加剂[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41447_171003_1641058_3.jpg[/img] 两个原本一样大的面包,将右边的面包揉捏后变成了一个小面团,如此反差,全是因为面粉中加入了食品添加剂的缘故。 小麦粉中可以使用的添加剂 记者昨日独家从广州市质监局获悉,近期对广州面包厂家和部分面包改良剂(复合添加剂)厂家的检查发现,有的面包改良剂违禁添加了我国2005年已禁用的溴酸钾。而近年的安全性研究发现,过去作为面粉强筋剂的溴酸钾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作用。 松软可口、香甜又有韧性的面包、糕点几乎成为不少市民每天的盘中餐,但谁能想到,“一个面包落肚同时也吃进了几十种添加剂”,尤其是松软、强筋的好口感很可能就是用了面包改良剂的效果,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其中的添加剂成分超标,甚至是使用了违禁添加物。 不仅如此,广州知名宾馆点心大厨也爆料,“市面上估计九成面包店都使用改良剂,因为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并可掩盖小师傅手艺不好”,而使用了改良剂的面包会增大2~3倍,并且除了溴酸钾外,有的改良剂还用了增白剂、超软粉,“有的能感觉到用了超量的改良剂,而过量并不利于人体健康”。 市场:不少面包成分未标改良剂 记者走访了市面不同档次的超市、饼店,发现大品牌超市和饼店的预包装面包一般都有标明“面包改良剂”或者“面包乳化剂”,但一些街边小店,则只是简单的包装。 在人民中路上的一家著名连锁饼店,记者看到,不论是牛角包、酥皮包、方包,包装上都有配料表一栏,在其中一款牛角包中,除了标了小麦粉、白砂糖、牛油、鸡蛋等原料外,还标了“面包改良剂”,后面用括号表明了成分“淀粉、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维生素C、酶制剂”。这已经是最为详细的标示,在另一家品牌饼店,则只是标示了“面包乳化剂”一项,并没有标示成分。而在宝华路附近的一家面包店,则只是简单地写着“面粉、奶油、水”的配料。 对此,有市民指出,“即便标了改良剂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市民苏女士也对此很疑惑:“我亲眼看到一家面包店送进烤箱的面团才一点点大,烤出来居然大了差不多4倍,是不是添加了过量的添加剂呢?” 对比:不同店同种面包价差大 不仅如此,记者走访市场还发现,不同档次面包的价钱也相去甚远。同样是街头面包店,比如同样的肉松面包,一间普通的名不见经传的面包店只需2元或者2.5元一个,但名牌连锁店要3.5元一个。而这些知名面包连锁店的价钱又比中国大酒店、白天鹅宾馆这样的高档酒店自制面包要便宜许多,两者价格相差一倍以上。比如同样是咸方包,白天鹅的价格要10元,只有8片,但知名面包店只需5元左右,还是10片装。

  • 请问在没有食品添加剂的日子里,您会怎么办?

    参考:如果目前在网络上对食品添加剂的口诛笔伐是科学而正确的话,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应该停止了。我们来设想一下,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巨大的饮料工业立即崩溃。那些碳酸饮料(汽水,可乐等)、植物蛋白饮料(椰奶、杏仁奶等)及果汁饮料等,如果没有酸度调节剂(柠檬酸、苹果酸等)、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钾及其盐类等)、乳化剂、食用天然和合成色素、食用香精(由千余种食用香料配制而成),是无法生产的。即使包装饮用水,国内在生产过程中少不了使用食品加工助剂(也划入食品添加剂范畴),当然也不能生产了。唯有老祖宗传下来的茶水将是唯一可食用的饮料了。盛夏之际,能消暑的只剩下无色的冰块和豆汤冻成的冰棍,冷饮是不会再有了。没有乳化剂、增稠 剂、冰淇淋是无法生产的。 焙烤食品工业的生产恐难以维持了。少了膨松剂、发酵改良剂、酶制剂和食用碱等食品添加剂,面包、蛋糕、饼干及其它甜点心就不能正常生产了。当然可以制成自然发酵(没有食用碱中和)或不发酵的面饼,如当年游牧部落随身携带的主食、我们先民们出远门布包袱里包的烙饼了,是能供果腹但不谈口味,这种饼子,不要说现代的白领们,就是那些高叫不吃食品添加剂、取消食品添加剂的先生、女士们恐怕也不愿吃吧! 停止使用鲜味剂谷氨酸钠(味精)、核苷酸钠(IMP、GMP)等调味剂,菜肴倒是原汁原味了,但人们还能适应吗?更麻烦的是低盐的调味汁:家用酱油、食醋、香糟等,一旦不能添加防腐剂,根本无法作为商品供应,一开瓶即发现霉变已开始。油脂工业尚可存在,但已不再能生产不加抗氧化剂便不能保存的精制油,只能供应30多年以前凭油票零拷的毛油(菜油和豆油),虽然可用,在厨房里将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油烟味。我们还能自己动手,做出美味佳肴吗? 甜味剂消失。对糖尿病人和龋齿病人来说,简直是噩梦。他们将终身放弃对甜味的享受。同时,没有低糖和无糖食品,对那些不想食用砂糖的人群,失去了追求正常生活的选择。 对糖果制造业而言,不使用乳化剂、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各类美味的奶糖、复合夹心糖果及水果糖将不能生产。虽然仍可以用蔗糖和饴糖制成传统的中式糖果,但品种的单调将会使糖果市场失去吸引力。 许多人进餐馆,喜欢要一盆“镇江肴肉”,味道鲜美,如果不许添加亚硝酸盐,这名菜立即消失。同时各种熟肉制品也将消失。缺少了能抑制肉毒梭菌的发色剂,缺少了能保持水分的磷酸盐品质改良剂,缺少了能改善色泽的红曲色素,除了咸肉外,不会再有品种繁多、口感良好的成型肉制品。 对城市居民来说,清晨起来,鲜牛奶和豆浆还是可以正常供应的。但馒头、大饼(含膨松剂及碱)、油条(含更多的膨松剂)、豆腐脑(含内酯)、面条(含碱粉)和其它包子,煎炸食品将不复存在。当然仍可以用米饭和米糕类果腹,但酱菜则不会有了,因为少了防腐剂,迅速霉变是绝大多数佐餐小菜的特点,人们已不敢再备用了。由于不能使用凝固剂,我国典型的传统食品——豆制品,将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 大型食品工厂的关闭,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工业化食品的消失,超市的食品供应区可能会撤销。更多的前店后作坊加工食品店会出现,现做现卖似乎更新鲜,但品种一定会大幅减少。因手工作业带来的卫生问题令人担忧。“现在还有什么可以食用”,真的会成为人们新的口头禅。这样的生活,我们不知道那些慷慨激昂地批判食品添加剂的人士能否接受。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消费者和他们的孩子是不希望这个情况出现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不要那些坏的食品添加剂,好的食品添加剂我们还是要的。这又说错了。实际上,他们并不明白:食品添加剂必需是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并且用“法”的形式规定了可以在哪些食品中添加,其最大使用量是多少。它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食品配料,并无好坏之分。现代的食品工业是绝对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我们严厉打击的是那些非法添加(非食用的物质)的犯罪行为,我们也坚决反对滥用(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使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都是合法的,都是安全的,完全没必要担心。实践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食品添加剂不但是现代食品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确保食品安全,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条件。 我们不想过没有食品添加剂的日子,我们应该积极关心,深入了解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不应该对我们所不太熟悉不太了解的无辜的食品添加剂横加指责,完全可以放下心来,共同享受改革开放以来,在食品添加剂的推动下,食品工业大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 成人每天吃进多少添加剂才是安全的?

    成人每天吃进多少添加剂才是安全的?

    案例:  食品添加剂,可以不加吗?  每个成人一天大概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本意是让食品更安全,改善品质,延长保存期;非食用添加物质不属于添加剂  泡菜里有着色剂,果冻里有防腐剂;一支雪糕含16种食品添加剂,一袋方便面中有14种……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剂,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不管是直接添加,还是间接添加,每个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302156_568880_1751239_3.png  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我国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如生产面包使用碘酸钾等面团改良剂;生产饼干加入膨松剂亚硫酸或焦亚硫酸钠;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肉制品生产中的发色剂亚硝酸盐;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等。  “不清不楚一滴香,清水变高汤”,“不用熬,白水也能添成辣椒油”,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中国疾控中心食品与营养所副研究员张柬波说,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使用目的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防腐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  很多情况下,没有食品添加剂会让食品更不安全。张柬波说,如果把防腐剂取消,还有多少东西可以在货架上保存?方便面保存不了两天就会变质,果冻就没法吃了。中国科协:一天吃7克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讨论:每天吃7g是安全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谈谈观点,赢取积分奖励

  • 添加剂里也有营养高手

    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其实,有些食品添加剂加了比不加好,也有些本来就是"天然成分",它们对健康有一定好处。 首先是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的一大类,这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A、B、C、D、K等)、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DHA、乳铁蛋白等)。当然营养强化剂并不是越多越好,比如脂溶性维生素吃多了反而有可能中毒,所以国家标准对强化量的上限和下限都做出了规定,既保证有效性又避免过犹不及。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很有必要,比如有的婴儿没有母乳可吃,需要吃婴幼儿配方奶粉,这里面就需要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 其次,很多氨基酸都是食品添加剂大家族的成员,包括一些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常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氨基酸包括甘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丙氨酸等。这些氨基酸大多数用作增味剂或者香精香料,提供鲜香的口感。但要获取丰富、全面的氨基酸还是得靠正常饮食。 再次,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槐豆胶、大豆多糖、黄原胶、卡拉胶、海藻酸钠、果胶等。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增稠效果远远强于淀粉勾芡,而且价格也比淀粉贵得多,所以用量一般都很少,一般用于酸奶、果冻等食品。但要获取膳食纤维,还是多吃全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 最后一类是天然抗氧化剂,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等,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属性,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抗氧化剂一般用于油脂、点心等食品。

  • 食品添加剂中的营养高手

    食品添加剂,真的不是可有可无,也不必谈添加剂色变,有些添加剂,还是很有营养效果的。1.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的一大类,这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A、B、C、D、K等)、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DHA、乳铁蛋白等)。2.很多氨基酸都是食品添加剂大家族的成员,包括一些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常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氨基酸包括甘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丙氨酸等。这些氨基酸大多数用作增味剂或者香精香料,提供鲜香的口感。3.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槐豆胶、大豆多糖、黄原胶、卡拉胶、海藻酸钠、果胶等。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增稠效果远远强于淀粉勾芡,而且价格也比淀粉贵得多,所以用量一般都很少,一般用于酸奶、果冻等食品。但要获取膳食纤维,还是多吃全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4.天然抗氧化剂,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等,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属性,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合理的用量范围内,就是安全和有效的。特别是有些食品添加剂,还是很有营养价值的哦。

  • 【真相】食品添加剂是天使还是魔鬼?揭开真面目

    【真相】食品添加剂是天使还是魔鬼?揭开真面目爽口的毛肚、鲜嫩多汁的牛肉、吹弹可破的虾仁、鲜香的火锅,“上乘食材熬制”的高汤……走进各类餐厅,声称“新鲜食材”、“原汁原味”、“纯正熬制”的各类餐饮食品,以亮丽的颜色、诱人的气味、浓烈的味道让人胃口大开。近日有媒体曝光了食品添加剂乱象,发现市场上许多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其实不少是靠各类添加剂“调”出来的。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工业,就没有现代化食品工业”,这两句被食品行业人士当作共识的话,在普通百姓看来,就好比洪水猛兽般可怕,有调查显示,九成国人认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由食品添加剂造成。于是,食品添加剂就像一个矛盾体,有人认同追捧,有人质疑抨击。  “食品添加剂古已有之,现在的问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违禁使用、超范围和超量使用等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食品行业专家、有“香料院士”之称的孙宝国表示。

  • 【转帖】你胃里有多少种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  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 【食话食说】掰掰餐桌上的食品添加剂,揭开现代美味的内幕

    食品添加剂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2012年徐福记的食品也因为存在抗氧化剂而倍受争议。因为我们一种食品添加剂,这个食品能加,而另外一个食品又不能加,其实都是因为标准规定,至于为什么,我想很少有人知道。食品添加剂除了加工食品,连我们餐桌上都屡见不鲜,添加剂安全性仍未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的确看上去令生活简单方便,但不可否认的是,失去的是更重要的东西。一个区区不到二百年历史的快餐饮食文化,怎能拿来跟五千年历史的中国饮食文化媲美呢?掰掰餐桌上的食品添加剂,揭开现代美味的内幕讨论:1、你平时做饭都用添加剂吗?传说不是膏汤可以用食品添加剂兑2、你在酒店里都见过用食品添加剂做出来的食品吗?3、餐桌上的食品添加剂,你都检测过哪些?************************************************************************************列举几个例子:1、比如做草莓果酱,一般会加入做凝固剂的盐化钙、色素(红色102号、黄色4号),具有浓草莓味的合成香料:异缬草酸、甜味素,为防止出水和变色,还要加入四种增强黏性的稳固剂,最后还要防腐剂等。谁能保证超市里买的草莓果酱主要成分就是草莓呢? 2、比如人们一直以为牛肉汉堡是用牛肉做的,其实里面添加了猪肉、马肉、绵羊肉及山羊肉。为了减少成本,还加入了脱脂大豆。为了让大豆与牛肉接合在一起,又加了很多黏合剂。为了让肉色红润,一般加了秘鲁产的紫色粟米,辣味用的是灯笼椒,工厂还用cyclodextrin来消除肉的腥味等。概况的说,一个汉堡包有七十种添加剂。==================================================相关话题:1、【食话食说】冬天里的那锅火锅汤,能喝吗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107/4498110/2、【食话食说】奶茶里加醋可判断含不含牛奶?靠谱么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109/4502805/3、【食话食说】掰掰餐桌上的食品添加剂,揭开现代美味的内幕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111/4508585/4、【食话食说】连猪肉都注水,你有什么办法鉴别?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115/4516000/5、【食话食说】神奇食品,我们应该科学对待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121/4527456/

  • 【分享】如何和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

    现在在我们生活中,许多食品的美妙口感都来自食品添加剂。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和柔软的蛋糕,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 如何与这些添加剂和平共处又不失我们的生活品质呢?不妨来看看这11项原则 1.即使硬着头皮,也要学一点食品知识,它真是关乎你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另外,在逛超市时,一定要一包包、一罐罐地仔细阅读食品说明。 2.泡面先用滚水烫过,溶解出面饼的添加物。泡面内的调料包尽量加少一点,减少添加物、盐、油脂的摄取。 3.饼干,不夹馅的为优选。 4.培根、火腿煎炒前,先用滚水烫过,搭配新鲜蔬菜。 5.腌渍类食品,汤汁倒掉不要,因有许多添加物已溶解在汤汁中。 6.薯片是年轻人的最爱,但添加物也十分丰富,口味单纯的相对好一点,所以原味优于特殊口味。 7.特别注意的是,常见添加酱油的防腐剂己二烯酸,其在酸性条件下,会与添加在香肠腊肉的亚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酸盐胺类化合物具致癌性,两者最好避免一起食用或烹煮。 8.酱油中的谷氨酸及谷氨酸钠的分解物质中含有很强的变异原物质,尤其是在和植物油与味精混在一起加热时,变异原物质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在烹调时味精不宜在高温的炒菜过程中添加。 9.买酱油要闻香气。传统工艺生产的酱油有一种独有的香气,香气丰富醇正。如果闻到的味道呈刺鼻味,或颜色太深了,表示其可能添加过多食品添加剂。 10.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 11.醋和酱油是实在每天避不开的调味品,建议尽量购买有机酱油和纯酿醋。

  • 【分享】香肠中常见食品添加剂简介

    香肠中常见食品添加剂简介 三聚磷酸钠(STPP):食品工业中主要用于肉类食品、肉类罐头、果汁饮料、奶制品、豆乳等作品质改良剂,个人护理,清洗用品添加剂。 卡拉胶(Carrageenan),又称为鹿角菜胶、角叉菜胶。卡拉胶是从某些红藻类海草中提炼出来的亲水性胶体,在食品工业中通常将其用作增稠剂、胶凝剂、悬浮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等。 乳酸钠:无色或几乎无色的透明液体,能与水 、乙醇、甘油溶合。应用于食品的保鲜、保湿、增香及制药原料。 D-异抗坏血酸钠(d-sodiumerythorbate)又名赤藻糖酸钠,是一种新型生物型食品抗氧、防腐保鲜助色剂。能防止腌制品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根除食品饮料的变色 、异味和混浊等不良现象。广泛用于肉类、鱼类、蔬菜、水果、酒类、饮料及罐头食品的防腐保鲜助色 .主要以大米为主要原料, 双乙酸钠:是一种多功能的食用化学品,主要用作食品和饲料工业的防腐剂、防霉剂。螯合剂、调味剂、PH 调节剂、肉制品保存剂,也是复合型防霉剂的主要原料。 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一种高效、无毒、安全、无副作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它用于乳制品、肉制品、植物蛋白食品、罐头食品的防腐保鲜。 脱氢乙酸钠:食品防腐剂,保鲜剂,广泛应用于肉类、鱼类、蔬菜类、水果类、饮料类、糕点类等的防腐、保鲜,是新型广谱抑菌剂。 亚硝酸钠(NaNO2),俗称亚硝酸盐,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鉴于亚硝酸盐对肉类脆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

  • 如果没有了食品添加剂

    有人在网上搞了一个“是否禁用面粉增白剂”的调查,结果是9成以上的参与者要求禁用。这给了主管部门巨大的压力。有评论家说:如果搞一个“是否禁用所有的食品添加剂”的调查,估计要求禁用的人数也会占优势。在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充满恐慌的当下,来假想一下这个问题就会相当有趣:如果没有“添加”,食品将会怎样?我们不妨走进超市去看看。熟肉制品显然是没有了,比如火腿肠、香肠、熟肉罐头等。因为肉制品中容易生长致病细菌,所以会加入防腐剂。为了口感良好,需要加入一些磷酸盐之类的东西保水。为了保证口味,需要加入一些香料。没有添加剂,现代版本的这些熟肉制品都无法生产。或许,也可以用“传统”的办法生产一些香肠,用火烤干或者风干。或者,把肉用油炸过之后,密封起来。这些“不用添加剂”的做法,倒也能吃,不过它们往往需要加入很多盐,腌制之后也会产生一些致癌物。发明这些办法的祖先当然没有为此“得过”癌症,不过原因之一,是他们只会得“疑难杂症”,而不知道癌症;二是,他们的寿命比较有限,往往没到得癌症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现代科学的统计数据和实验已经证实:这些“传统”“无添加”的肉制品,会明显增加得癌症的风险;而所使用的添加剂,只是“莫须有”“潜在”的可能性。肉制品吃不成了,那么买点饼干糕点之类的干粮总可以吧。很遗憾,这些东西也没法生产。且不说为了易于保存加入的防腐剂,为了好看使用的色素,为了口感良好加入的增稠剂等等,即使现做现吃的馒头或者面条,也还是需要面碱才能做出来。虽然先人们可以从湖水、泉水甚至草木灰中得到“天然的面碱”,但是它们的化学结构跟“工业合成”的一模一样,也还是食品添加剂。更糟糕的是,这些“天然物质”中,还可能附带着砷、铅等重金属成分。虽然这些有毒物质的含量不一定得到“有害剂量”,可是跟工业生产、有良好质量控制的“面粉改良剂”相比,毕竟“潜在风险”还是要大多了。现成的吃的东西没有了,喝的就更没有。超市里的饮料,防腐剂、保鲜剂、乳化剂、香精中的一种或几种都不可缺少的。如果都没有,那就只能是水了。而“纯净水”,其实也并不“纯净”——它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任何的灭菌技术,总会有一些“助剂”残留下来。虽然“助剂”不是食品添加剂,但是它们的作用差不多,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功能而使用的“化学物质”。添加剂没有了,助剂也不该存在。实际上,没有了食品添加剂,几乎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将无法存在。当然,加工食品带给人们的只是方便,没有了也不会饿着。就费点功夫,多花点钱,去大排档或者餐馆吃吧。可是,不说餐馆了,连胡同口的早点摊都没法经营了。比如豆腐脑,必须要有“凝固剂”,不管是石膏、卤水还是更新的“葡萄糖酸内酯”,都是食品添加剂。象石膏和卤水这样的东西,还是“化学工业原料”。而葡萄糖酸内酯,更是“没有经过几代人的检验,谁能保证一定不会有问题?”不仅豆腐脑,豆花、豆腐以及以豆腐为原料的各种食品,也都将成为“非法食品”。早点也就只能喝点豆浆或者粥了,加点油条或者馒头也不错。不过,馒头必须要用点碳酸氢钠或者碳酸钠,都是化工产品,显然也不能用了。而油条更糟糕,传统的油条用明矾,本来就含有铝这样的“神经毒剂”——虽然说量小,但是反对一切食品添加剂的人们最常用的理由就是“有害的食品添加剂怎么能够允许使用”,明矾毫无疑问需要禁止?而那些后来开发出来的“无铝油条”,就需要更多其他的“发泡剂”。包子馒头油条都不能吃了,面食里大概还能留下死面疙瘩。加工食品没有了,那么买点原料回家自己做总可以吧?一般而言,自制食品确实不需要很多食品添加剂。不过,因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被“一棒子打死”了,还是会有许多麻烦。除了豆腐面食不能做了,不知道糖、醋、盐之类的东西是否还存在——从化学角度,它们跟其他的食品添加剂并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们也将成为非法产品。所以,当我们“消除了一切食品添加剂”,才是真正的“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吃”?

  • 饮料中常用的添加剂

    1、防腐剂 作用:防腐剂就是能够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其繁殖作用,减轻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因微生物而引起腐败的食品添加剂。 分类:常见防腐剂有:苯甲酸钠、苯甲酸及其钠盐(目前食品工业中*常见的防腐剂之一,主要用于饮料等液体的防腐。在偏酸性的环境中,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 。 应用:主要用于碳酸饮料、果泥、果酱、糖渍水果、蜜饯、酱菜、酱油、食醋、果汁饮料、肉、鱼、蛋 2、着色剂 作用: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通常包括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 分类:常见的着色剂的类型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焦糖色素等人工合成色素。 应用:主要用于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类、配制酒、糕点上的彩装、糖果、山楂制品、腌制小菜、冰淇淋、果冻、巧克力、奶油、速溶咖啡等各类食品等。 3、抗氧化剂 作用: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成分氧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防止和延缓食品表面被氧化变质。 分类:BHA、BHT、TBHQ、PG、茶多酚等。 应用:休闲食品。 4、甜味剂 作用:指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 分类:糖精钠(也就是人们习惯上称的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使用甜味剂的食品有很多。 应用:饮料、酱菜、糕点、饼干、面包、雪糕、蜜饯、糖果、调味料、肉类罐头等几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都会加用不同种类的甜味剂。 5、膨松剂 作用:部分糖果和巧克力制品中,以及一些油炸制品、膨化食品、发酵面制品等。 分类: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为孩子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让您的孩子既能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做好暑假作业,并对即将开始新一学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个系统的把握。

  • 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

    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酸奶   果胶(增稠剂)   副作用: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无毒无害,但容易升高血糖,甚至可能导致更剧烈的血糖反应。   标准:我国允许使用的有琼脂、明胶、卡拉胶等25种。   推荐:目前使用广泛的是卡拉胶、黄原胶以及改性淀粉、纤维素等自然界存在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f

  • 欧盟将对食品添加剂磷酸盐风险重新评估

    近日,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应欧盟委员会的要求,欧洲食品安全局对一篇关于食品添加剂磷酸盐健康风险的科技论文发布了评估结果。该论文指出,大量摄取磷酸盐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EFSA对该科技论文进行评估后得出结论认为,血清中磷含量和不良反应之间不能建立因果关系。另外论文并未明确显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与磷的膳食摄入量、磷酸盐添加剂的形式及血清中磷含量有关。EFSA将在2018年12月31日前重新评估磷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健康风险。 磷酸盐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品质的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对肉制品的保水性、凝胶强度、成品率有作用。在粮油制品中对面条有改良作用,可以制作新型膨松剂。应用在海产品加工中,可以有效地解决海产品鲜味及营养成分流失的问题,防止和降低氧化作用;减少肉体变色、变味,使其肌肉组织有更佳的保水力,呈味更好,并在解冻时提高其持水性。

  • 【讨论】专家提示部分食品不用添加剂反易危害健康

    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部分食品不用添加剂反易危害健康,更多的食品如果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会降低其营养功效或者影响消化吸收。此外,“纯天然”不等于安全不仅仅是文中所述的新品种或者未验证品种存在安全风险,更多的时候已经证实安全的物种“纯天然”环境中,遭受未经控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同样存在难以预计的危害。近年来,消费者被众多的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危害吓破了胆,加之部分外行的宣传,对真正的食品添加剂多虑应属正常,通过以下专家们的分析,希望能给消费者理清思路,做出正确地判断。    色彩斑斓且富有弹性的半透明果胶糖、不分层且保持新鲜口味的果汁、可保存半年以上的番茄酱,食品的这些特点并非与生俱来,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品质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这两年,我们对“食品添加剂”却有些谈之色变了。究竟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难道真的是天然的才最健康安全?而形形色色的食品添加剂中,真的全都是化工合成吗?或许,只有先排除误区,我们才能把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楚。   误区1 “纯天然”等于安全   很多人都存有这样的偏见,人工合成的东西多半是不安全的,而天然食品就安全得多。“纯天然”有时甚至会被当成“绝对安全”的代名词。   其实一些“纯天然”的食品也可能有毒、有害。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野菜为了适应野外的恶劣环境,在长期的生长繁衍过程中,会产生某些毒性物质,以抵御外来侵害。还有些野菜对某些毒素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如香椿就可吸附亚硝酸盐。蕨菜更是一种典型的“危险”食品。   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注意到蕨菜能够造成牛的中毒,大量食用蕨的牛,最快的会在几周之后死亡。而吃得较少的,骨髓功能会逐渐丧失,从而导致白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科学家从蕨菜中分离出了一种叫做“原蕨苷”的东西。后来,许多人对这个东西进行了许多测试,发现用它来喂动物,可以出现上述中毒牛的症状。   科学实验还发现,原蕨苷在蕨的各部分中都有,而人吃的蕨菜———蕨的幼嫩部分中含量更高。尽管对人类来说,吃一些经过处理的蕨菜,不会像牛那样立即中毒。但慢性的毒害,特别是蕨菜食用与癌症的关系却已经得到了证实。“如果有一种食品添加剂,健康风险跟蕨菜相似,那它根本就不会被批准使用。”云无心说。一种食物是否安全,只能通过严格可靠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   误区2 “传统古法”一定很安全   很多人认为,以传统方法手工制作的食品就一定是安全的:传统手工生产方法已经流传千百年,经过了无数人的“肠胃检验”,当然很安全。对此,云无心指出,这种认识实际上把“古人不知道有危害”等同于“没有危害”。实际上,如果对许多通过传统方法,手工制作的食物进行一次现代食品安全审核,有很多东西都会被列入“禁止”清单。比如说,传统的油条制作方法要使用明矾,不用就不够松脆好吃。不过,明矾含有铝元素,摄入量过多会产生神经毒性。   此外,传统的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最典型的莫过于松花蛋的腌制。传统工艺制作松花蛋时,会在浸渍液中加入氧化铅、氧化铜等物质,以使蛋白质凝固。这样制作的松花蛋含有毒重金属。相比之下,现代工艺加工的松花蛋则不容易产生有毒物质。腌腊制品中的防腐剂问题也是一样,通过传统方法手工生产的腌腊制品,也会自然生成亚硝酸盐。   误区3 没有添加剂更安全   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谈“添”色变,常常将“不含添加剂”之类的标注看成是安全的象征。不过,范志红指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合适的添加剂,加工食品反而更不安全。   范志红举了方便面作为例子。一般来说,油脂在空气中放上十来天就会氧化变质,产生“哈喇味”,但油炸方便面的保质期却是半年,而且不会有味。在其中起作用的便是添加了抗氧化剂。“油脂必然会在空气中氧化,除了方便面之外,凡是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品,都难免要求助于抗氧化剂。”   同样,那些保质期在半年以上的果脯蜜饯、酱油咸菜,如果没有糖和盐这两种“天然防腐剂”的帮助,就会很快被细菌和霉菌毁掉。其中的糖和盐也是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时时刻刻都准备和我们争夺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空气中的氧气也在随时准备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氧化变质,所以说食品添加剂不该加的时候乱加不行,该加的时候不加也不行。”范志红说。  误区4 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工产品   过氧化苯甲酰、聚山梨酯……许多食品添加剂都是人工合成的产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是人工合成的。   事实上,除了这些化学合成产品外,食品添加剂的家族中也有谷氨酸钠、柠檬酸、维生素C等生物合成产品,以及众多的天然提取物,包括天然色素、天然香料、天然甜味剂(甘草甜、甜菊苷等)、增稠剂(琼脂、卡拉胶、果胶、变性淀粉等)等。   食品增稠剂就是通过天然材料提取的,它们通常是从藻类、植物纤维,或者细菌分泌物中提取而来。云无心举例说,最常用的几种增稠剂,黄明胶是利用细菌生产的,果胶最常见的来源是橘子皮,卡拉胶是海藻中提取的……   与此同时,许多色素、香精、乳化剂也是来自于植物。比如茄红素就是从西红柿中提取的一种高效抗氧化剂、色素,其抗氧化活性为维生素E的100倍。除西红柿外,其他一些红色水果,比如西瓜也含有茄红素。食品乳化剂中,广泛使用的牛奶蛋白、大豆蛋白、卵磷脂都是天然产物。味精也是细菌发酵生产的,本质上跟同样发酵生产的酱油、醋、酒并无区别。“天然的还是合成的,跟是不是安全没有必然联系。”云无心说。   【真相】   它们究竟有何用?   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相当久远。中国在汉代就开始用盐卤来制作豆腐,并沿用至今;在国外,公元前1500年埃及墓碑就描绘有着过色的糖果。如今越来越多的化工合成的添加剂进入食品添加剂行列中。目前,97%的加工食品都含有添加剂,我国已批准2500余种食品添加剂,按其功能和作用可大体分为22大类。这些食品添加剂有何用?它们会不会被妖魔化了呢?   ●香精   食用香精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广泛应用在食品中,模仿天然瓜果、食品的香和味,强化食品的香气和味觉的仿真性。事实上,食用香精有天然和合成之分。云无心指出,天然的香精和色素更符合人们的期望,但是天然产物的提取一方面价格贵,另一方面产品的一致性不容易保证。对于工业生产来说,两个因素都很重要。由此,尽管同时有天然和合成两种选择,在价格和产品一致性的考量下,合成香精和色素便占了上风。   ●嫩肉粉   最近,一些不良商贩用嫩肉粉和香料加工变质肉食,制作口感新鲜的烤肉的行径见诸报端。事实上,嫩肉粉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蛋白酶对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然而,肉类腐败变质,先是细菌在肉类表面上生长,形成菌苔而发黏。然后分解蛋白质产生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形成硫化氢血红蛋白而变成暗绿色。嫩肉粉是不可能让被分解了的蛋白质重组起来的。   ●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是很常见的防腐剂,汽水、果汁等所有的饮料和绝大部分的食品如蛋糕、果脯、肉松、肉干等都使用。如果没有苯甲酸钠,食品中的微生物会很快生长繁殖,导致食品变坏。但大量摄入会引发健康问题,所以用量受到严格控制。“不过,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它其实在许多植物中都天然存在。”云无心说。   本专题感谢: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李里特(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云无心(科学作家、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

  • 【分享】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

    1.抗菌药物贮存液制备   抗菌药物贮存液浓度不应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于最高测定浓度。溶解度低的抗菌药物可稍低于上述浓度。抗菌药物直接购自厂商或相关机构。所需抗菌药物溶液量或粉剂量可公式进行计算。例如:需配制100 ml浓度为1280μg/ml的抗生素贮存液,所用抗生素为粉剂,其药物的有效力为750μg/mg。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抗生素粉剂的量为182.6 mg。根据公式计算所需稀释剂用量为:(182.6 mg×750μg/ml)/1280μg/ml=107.0ml,然后将182.6 mg抗生素粉剂溶解于107.0ml稀释剂中。制备抗菌药物贮存液所用的溶剂和稀释剂见表5。配制好的抗菌药物贮存液应贮存于-60℃以下环境,保存期不超过6个月。2.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范围   根据NCCLS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标准,药物浓度范围应包含耐药、中介和敏感分界点值,特殊情况例外。3. 培养基   NCCLS推荐使用Mueller-Hinton(MH)肉汤,pH7.2~7.4。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测试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时,应在肉汤中加入2%(W/V)氯化钠,按制造厂家的要求配制需要量的MH肉汤。嗜血杆菌属菌使用HTM肉汤,肺炎链球菌和其它链球菌使用含2%~5%溶解马血的MH肉汤。4.接种物的制备   有2种方法配制接种物,一是细菌生长方法,用接种环挑取形态相似待检菌落3-5个,接种于4-5ml的水解酪蛋白(MH)肉汤中,35℃孵育2-6h。增菌后的对数生长期菌液用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浓度至0.5麦氏比浊标准,约含1~2×108CFU/ml。二是直接菌落悬液配制法,对某些苛养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和链球菌及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等菌株,推荐直接取培养18~24h的菌落调配成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悬液。用MH肉汤将上述菌悬液进行1∶100稀释后备用。注意应在15分钟内接种完配制好的接种物,并取一份接种物在非选择性琼脂平板上传代培养,以检查接种物纯度。5.稀释抗菌药物的制备及菌液接种   取无菌试管(13×100mm)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6mlMH肉汤外,其余每管加入MH肉汤1ml,在第1管加入抗菌药物原液(如1280μg/ml) 0.4ml混匀,然后吸取1ml至第2管,混匀后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11管,并从第11管中吸取1ml弃去,第12管为不含药物的生长对照。此时各管药物浓度依次为256、128、64、32、16、8、4、2、1、0.5、0.25μg/ml。然后在每管内加入上述制备好的接种物各1ml,使每管最终菌液浓度约为5×105CFU/ml。第1管至第11管药物浓度分别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6.孵育   将接种好的稀释管塞好塞子,置35℃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6~20h;嗜血杆菌和链球菌在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20~24h;对可能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应持续孵育满24h。7.结果判断与解释   在读取和报告所测试菌株的MIC前,应检查生长对照管的细菌生长情况是否良好,同时还应检查接种物的传代培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污染,质控菌株的MIC值是否处于质控范围。以肉眼观察,药物最低浓度管无细菌生长者,即为受试菌的MIC。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药物的肉汤稀释法终点判断,与阳性生长对照管比较抑制80%细菌生长管药物浓度为受试菌MIC。根据NCCLS推荐的分界点值标准,判断耐药(resistant, R)、敏感(susceptible, S)或中介(intermediate, I)。S表示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该抗菌药物的常用剂量治疗有效,禁忌症除外。R指该菌不能被抗菌药物的常用剂量在组织液内或血液中所达到的浓度所抑制,或属于具有特定耐药机理(如β-内酰胺酶),所以临床治疗效果不佳。I是指MIC接近药物的血液或组织液浓度,疗效低于敏感菌。还表示被测菌株可以通过提高剂量(如β-内酰胺类药物)被抑制,或在药物生理性浓集的部位(如尿液)被抑制。另外,中介还作为“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的技术因素失控,所导致较大的错误解释。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