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柔红霉素非对映体混合物

仪器信息网柔红霉素非对映体混合物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柔红霉素非对映体混合物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柔红霉素非对映体混合物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柔红霉素非对映体混合物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柔红霉素非对映体混合物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柔红霉素非对映体混合物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柔红霉素非对映体混合物相关的解决方案。

柔红霉素非对映体混合物相关的论坛

  • 【求助】共沸混合物形成机理?

    [em0815] 有些不同的有机溶剂混合后,会形成共沸混合物。哪位能指教一下:什么特征的有机物混合后,可形成共沸混合物?即共沸混合物的形成机理是什么?谢谢!

  • 混合物的测定

    请教大家用UV分光光度法 -----混合物的测定具体是这样的:分别先测高锰酸钾的最大吸收波长,再测重铬酸钾的最大吸收波长,混合物是二者的等体积混合样品,要求根据未知液的吸收曲线测混合物中重铬酸根和高锰酸根的浓度.请指教,谢谢!

  • 常见有机溶剂间的共沸混合物

    常见有机溶剂间的共沸混合物共沸混合物组分的沸点/℃共沸物的组成(质量)/%共沸物的沸点/℃乙醇-乙酸乙酯78.3,78.030:7072.0乙醇-苯78.3,80.632:6868.2乙醇-氯仿78.3,61.27:9359.4乙醇-四氯化碳78.3,77.016:8464.9乙酸乙酯-四氯化碳78.0,77.043:5775.0甲醇-四氯化碳64.7,77.021:7955.7甲醇-苯64.7,80.439:6148.3氯仿-丙酮61.2,56.480:2064.7甲苯-乙酸101.5,118.572:28105.4乙醇-苯-水78.3,80.6,10019:74:764.9

  • 【分享】重要违禁兽药红霉素和氯丙嗪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如何开发高效的前处理的材料和方法,提高样品前处理水平,已经成为目前食品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功能预定性、选择特异性、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MISPE)已经成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本论文针对肉用家畜和水产品中应用广泛且危害严重的红霉素和氯丙嗪兽药制备了特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制备的聚合物的结合机理和识别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最终制备了这两类兽药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红霉素和氯丙嗪的残留分析。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本课题采用本体聚合的分子印迹方法从制备的 6 组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中选取一组特异性较强的聚合物用于后续研究。该组合模板红霉素和单体 MAA(methacrylic acid)的比例为(1:2),交联剂为 EGDMA(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采用甲醇/乙腈(2:3, v/v)作为致孔剂,热聚合温度为 60℃。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孔径分析、热重分析、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物理特征进行了评价。同时通过对聚合物吸附能力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聚合物与红霉素之间可能的印迹机理和识别能力进行了研究,证明了制备的聚合物对模板的吸附能力主要来自于低亲和力和高亲和力两类结合位点,并计算出两个结合位点的最大结合量分别为 12.30 mg g1-和 72.09 mg g1-。课题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的填料,制备了红霉素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并对小柱的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当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条件采用的上样缓冲液为 40%甲醇,淋洗液为 2.5 mL80%甲醇,洗脱液为 3mL 的甲醇/PBS (0.5 M) (80:20, v/v)时,固相萃取柱对红霉素的回收率超过 80%,非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小柱的回收率则小于 30%。采用优化后的固相萃取的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选择性,结果显示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一定的交叉反应性。说明在印迹反应过程中模板的立体构型对特异性识别的建立起主要作用。试验中将制备的红霉素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用于猪肉样品中红霉素残留的前处理,结果显示经过 MIPs 净化的样品,基质对检测的干扰大大降低,同时极大提高了检测器的灵敏度。在选用的三个加标浓度下,红霉素的回收率都大于 79%。采用红霉素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从水中富集红霉素的实验,同时证明制备的聚合物在自来水中可以高效的富集红霉素。另外,我们制备了氯丙嗪的 MIPs,摸索了不同的合成方法和不同组成成分对产物的选择能力的影响。结果证明,通过本体法制备的聚合物,当使用 MAA 做为单体,模板单体的比例为 1:4,选用 TRIM(Trimethylolpropane trimethacrylate)作为交联剂时,得到的聚合物的选择性最高。试验通过色谱分析试验、红外光谱试验等研究了氯丙嗪与功能单体之间的自组装过程。选择性分析和容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制备的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相对于非印迹聚合物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当使用水溶液作为溶剂时,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大特异吸附容量为 10mg mL1-。使用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柱对猪尿样品中该药残留的富集和净化相对于商业化的 C18 小柱的效果更明显。

  • 混合物的分类及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font=微软雅黑]提纯是指将混合物净化除去其杂质,得到混合物中的主体物质,提纯后的杂质不必考虑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font][font=微软雅黑]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许多种,但根据其分离本质可分为两大类:[/font][font=微软雅黑]1、化学分离法[/font][font=微软雅黑]2、物理分离法 [/font][b]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b][font=微软雅黑]1.引入的试剂一般只跟杂质反应;[/font][font=微软雅黑]2.后续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前加的试剂;[/font][font=微软雅黑]3.不能引进新物质;[/font][font=微软雅黑]4.杂质与试剂反应生成的物质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font][font=微软雅黑]5.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纯度要高;[/font][font=微软雅黑]6.尽可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font][font=微软雅黑]7.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font][font=微软雅黑]8.如遇到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要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font]

  • 【转帖】常见有机溶剂间的共沸混合物

    常见有机溶剂间的共沸混合物共沸混合物---组分的沸点/℃-共沸物的组成(质量)/%-共沸物的沸点/℃ 乙醇-乙酸乙酯--78.3,78.0----30:70--------72.0 乙醇-苯-----78.3,80.6----32:68--------68.2 乙醇-氯仿----78.3,61.2----7:93--------59.4 乙醇-四氯化碳--78.3,77.0----16:84--------64.9 乙酸乙酯-四氯化碳-78.0,77.0---43:57--------75.0 甲醇-四氯化碳---64.7,77.0---21:79--------55.7 甲醇-苯------64.7,80.4---39:61--------48.3 氯仿-丙酮-----61.2,56.4---80:20--------64.7 甲苯-乙酸----101.5,118.5---72:28--------105.4 乙醇-苯-水--78.3,80.6,100---19:74:7------64.9 转自有机化学网

  • 具有弱相互作用(非化学键)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可以做其中一种的COSY?

    具有弱相互作用(非化学键)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可以做其中一种组分的COSY吗?本人有的时候会发现本来一维谱图研究对象是一个峰的(一组性质类似的氢)由于和另一种物质的某种非化学键作用化学位移变化了,分成了两个峰,也就是说分成了两组氢。如果能用COSY区分一下是对应分子式的哪组氢受影响了就好了。[em04] 不知道可不可以阿,如果可以做是不是耗时比单组分的溶液要长啊?

  • 色谱测混合物

    [color=#333333]本人类小白,请教下如果用几种单体混合然后测各部分含量,那混合物是要按等体积算还是等质量,是不是不论怎样得到的各个峰都不完全相等?[/color]

  • 混合物怎么建库呢

    混合物怎么建库呢?比如说一个奇华顿的原料-记诺,这是个复杂的混合物。要是把主峰标记为记诺,那么下次可能有某种混合物的主峰也是这个呢,这样同一个物质就建立了多次普库,检索普库的时候,也不知道到底该为那种混合物??

  • 中检所标准品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吗?

    大家有没有用过中检所的抗生素标准品的?如头孢氨苄、阿莫西林等,我正在用,结果用液质联用检测出两个色谱峰,质谱结果显示,这两个峰都是同一种物质,猜测标准品不纯,是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大家有没有类似的遭遇?

  • 【分享】欧盟制定物质、混合物标识的法规

    2007年9月1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制定了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物质和混合物分类、标识和包装的法规,并且修订指令67/548/EEC和法规(EC) No 1907/2006的提案。 该提案将在联合国层面已议定的分类标准和标签规则,即所谓的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全球协调系统(GHS)编入欧盟法规。在考虑现行欧盟法规部分要素的同时,其将引入联合国(UN)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全球协调系统的分类标准、危险品标志(象形图)及标签惯用语。 2002年12月,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全球协调系统(GHS)经联合国危险品运输和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全球协调系统专家委员会(CETDG/GHS)议定。其于2003年7月由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UN ECOSOC)正式批准,并于2005年修订。2002年9月4日在约翰内斯堡表决通过的其执行计划中,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鼓励各国尽快的执行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全球协调系统,并且不迟于2008年使该系统全面运作。 本法规提案要求公司在将其物质和混合物投放市场之前,适当的将它们分类、标识和包装。为达此目的,本提案采取了有五个部分的方法。首先,其基于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全球协调系统,以及现行的欧盟制度,协调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标识和包装规则。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责成企业自己将其物质和混合物分类,并向欧洲化学品局(ECHA)通报该分类。第四部分,其在附件VI中制定了一份在共同体层面分类的协调的物质分类列表。第五部分,其参照上述和由欧洲化学品局保存的所有通报和协调的分类,制定了一份非约束性的分类和标识详细目录。 第二点是根据关于企业分类其物质和混合物的现行法规共同体法案、指令67/548/EEC(关于物质)和指令1999/45/EC(关于配制品)义务的延续部分。 第三点至第五点采纳了关于向欧洲化学品局(ECHA)通报分类的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REACH)法规(法规(EC) No 1907/2006)的相关规定,制定了一份协调的分类列表,并建立了分类和标识的详细目录,该目录应当为尽力使同一物质的共同分类达成一致意见的公司提供指南。 现行的法规共同体法案、指令67/548/EEC(关于物质)和指令1999/45/EC(关于配制品)应当从2015年6月1日起废止生效。

  • 【原创大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河豚鱼及鳗鱼中的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螺旋霉素、吉它霉素、交沙霉素残留的研究

    【原创大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河豚鱼及鳗鱼中的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螺旋霉素、吉它霉素、交沙霉素残留的研究

    0.9940。河豚鱼中的8种抗生素和鳗鱼中林可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吉它霉素方法检出限(LOD)为2.0 μg/kg;鳗鱼中螺旋霉素、竹桃霉素、交沙霉素、替米考星方法检出限(LOD)为5.0µg/kg。回收率在75.4%~124.0%之间。八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r)在1.34%~5.79%之间,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RSDR)在6.20%~15.27%之间。可以用于河豚鱼和鳗鱼中8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的定性和定量。河豚鱼和鳗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营养丰富。由于目前中国的河豚鱼和鳗鱼主要是养殖的,在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使用抗生素用于保护鱼体正常生长。养殖用药主要是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等,该类抗生素通过羟基以苷键与去氧氨基糖或二甲氨基糖缩合成碱性苷,作用于细胞核糖体50 S亚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曾广泛应用于食用动物作为预防和治疗用药,而通过食用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世界各国对抗生素药物残留均有严格的限量要求,欧盟已限制在供食用动物中的饲料中使用,中国也有相应的要求。近年来,日本、韩国针对河豚鱼以药物残留为借口相继对中国河豚鱼实行贸易技术壁垒,限制和排斥中国河豚鱼出口。因此,为破解该类壁垒、促进出口,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河豚鱼和鳗鱼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多残留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林可霉素等抗生素的吸收光谱多在紫外末端区,缺乏可用的特征紫外吸收区位。已见报道的文献中,主要分析方法有微生物法、荧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薄层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CE)和液质联用技术LC-MSn法法。在近期的文献报道中,测定大环内酯类残留,样品前处理大多采用缓冲溶液提取合固相萃取技术分析技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这种技术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特异性好,能够对低浓度的样品进行很好的定性确认,已经成为食品和环境中污染物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文献报道的测定大环内酯类分析方法多应用于食品和动物产品,未见到同时适用于河豚鱼、鳗鱼的相关检测研究。在参考以上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用Tris缓冲溶液提取河豚鱼和鳗鱼中8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Oasis HLB固相萃取柱萃取、净化,罗红霉素为内标,LC-MS-MS检测河豚鱼和鳗鱼中8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新方法。该方法经过4年的推广使用,提取操作简单、回收率稳定、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未发现不良反应,林可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吉它霉素检出限达到2.0µg/kg,鳗鱼中的螺旋霉素、竹桃霉素、交沙霉素、替米考星检出限达到5.0µg/kg,低于国际上该类药物残留限量的检测要求。1 实验过程1.1 主要试剂水,符合GB/T 6682,一级。甲醇、乙腈,色谱纯。甲醇溶液(2+3)。定容液:0.01 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17+3)。tris溶液:依次溶解12.0 g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和7.35 g氯化钙(CaCl2·2H2O)于1000 mL水中,用盐酸调节pH值为9。标准物质:林可霉素(CAS 7179-49-9)、竹桃霉素(CAS 7060-74-4)、红霉素(CAS 59319-72-1)、替米考星(CAS 108050-54-0)、泰乐菌素(CAS 74610-55-2)、螺旋霉素(CAS 8025-81-8)、吉它霉素(CAS 1392-21-8)、交沙霉素(CAS 16846-24-5)和内标物质罗红霉素(CAS 80214-83-1),纯度≥95%。2.0 μg/mL标准工作溶液:依次准确称取每种标准物质适量,用甲醇溶解至浓度为1.0 mg/mL的标准储备溶液;将标准储备溶液用甲醇逐步稀释为2.0 μg/mL的标准工作溶液。1.0 μg/mL内标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罗红霉素适量,用甲醇溶解为浓度1.0 mg/mL的内标储备溶液;将内标储备溶液用甲醇逐步稀释为1.0 μg/mL内标标准溶液。测定河豚鱼用基质标准混合工作溶液系列:分别吸取1.0 μL、2.0 μL、5.0 μL、25.0 μL浓度为2.0 μg/mL的标准工作溶液,依次加入到相应的试剂瓶中,再分别加入20.0 μL内标工作溶液,用河豚鱼样品空白提取液定容至1.0 mL。配成内标物浓度均为20 ng/mL,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螺旋霉素、吉它霉素和交沙霉素分别为2.0 ng/mL、4.0 ng/mL、10.0 ng/mL、50.0 ng/mL的四个浓度水平的测定河豚鱼用基质标准混合工作溶液系列。测定鳗鱼用基质标准混合工作溶液:分别吸取浓度为2.0 μg/mL的林可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吉它霉素标准工作溶液各1.0 μL、2.0 μL、5.0 μL、25.0 μL和螺旋霉素、竹桃霉素、交沙霉素、替米考星标准工作溶液各2.5 μL、5.0 μL、10.0 μL、25.0 μL,依次加入相应的试剂瓶中,再分别加

  • 如何用DSC测液体混合物的低共熔点

    小弟想用DSC进行二元混合物低共熔点的测量,混合物在常温下为液体,那么是不是应该用冷却法呢?还有冷却法的程序是怎样的?比如我的两种物质熔点分别是10度和30度,预计低共熔点在0度左右,那么控温程序应该怎样设置呢?先谢谢各位大神了。

  • 混合物的MSDS该怎么写?

    请教各位,一个混合物(如油墨),当编写其MSDS的时候,其中一些项目是要按照其中的成分来写还是整个混合物来写呢?比如这个混合物里面有一些液体溶剂(乙醇,丁酮之类的),还有颜料和树脂等等。当写理化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性,毒理学资料等项目的时候,因为这个混合物没有相关资料,是否写其中含有的液体溶剂的相关性能就可以了呢?哪位有相关的例子可以参考一下?谢谢!

  • 核磁可以测定混合物的结构么

    核磁可以测定混合物的结构么,假如是我想从 一个很复杂的生物制品中提取一种 或者一类具有活性的 物质(该类物质属于新化合物,没有结构信息)怎么得到单体且知道 收集的化合物是单体还是混合物 呢?提取纯化后的物质用核磁或者其他的仪器 能确定是单体还是混合物 么?

  • 关于混合物的CAS号

    一直都是买标准品做分析用,以为只有单一的化合物或者是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才有CAS号现在发现 混合物也有CAS号现在有一个问题 就是有两种矿物油(也称白油),明显的粘度差异很大,但是标的是同一个CAS号:8042-47-5问题就是:对于两种外观及物理性质上有明显差异的混合物,但是CAS号相同的情况下,它们内部的差别主要在哪里?是不同化合物的比例差异?(1号样品与2号样品均含甲、乙、丙三种物质,但是比例不同)还是所含目标物的不同?(1号样品含甲、乙、丙,2号样品含甲、乙、丙、丁)

  • 红霉素、林可霉素

    [color=#444444]最近 我在做猪肉中红霉素、林可霉素、替米考星遇到点问题,想请教同仁一些关键控制点,首先我用的标准是GB 20762 内标用的罗红霉素,发现不过柱内标跑步出来,林可霉素外标法回收率能做到60%多,请教同仁谢谢![/color]

  • 有固态混合物溶解三问

    有固态混合物溶解三问

    某固态混合物中含有m克KNO3和若干克不溶于水的杂质,将此混合物加入n克水中,在10℃、40℃、75℃时观察,充分溶解后的结果如下表,求问: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072043_522285_2567717_3.png1、m、n的值各为多少? 2、75℃时所得溶液是否饱和?3、若要在n克水中恰好溶解m克硝酸钾即饱和,则温度应控制在多少度?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