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酸检

仪器信息网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酸检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酸检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酸检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酸检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酸检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酸检相关的解决方案。

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酸检相关的资讯

  • 罗氏诊断推出埃博拉病毒检测全面解决方案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致死率高达50%至90%,[LD{1] 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人类感染埃博拉病毒几天后会出现发烧、头疼、关节和肌肉及喉咙疼痛、周身虚弱等症状,许多患者还会出现体内或体外出血;另有人打嗝、眼睛又红又痒。感染一周后病人会胸痛、休克,甚至死亡。 埃博拉病毒包含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5种类型。近期爆发的是最厉害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该病毒不会经由空气进行人与人的传播,但能通过汗液、血液、唾液以及性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会迅速瓦解体内的免疫系统细胞,并进行快速繁殖,对身体内细胞进行攻击,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感染病学专家 William Schaffner 博士认为,埃博拉病毒非常危险,即使防护做的再完美,也存在感染的风险。 根据WHO官方网站数据,截止2014年8月1日,西非埃博拉病毒出血热总共感染(含疑似)1,323人,其中729人死亡。疫情涉及4个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几内亚死亡人数最多(339人),塞拉利昂感染人数最多(533人)。 为了防止埃博拉病毒的进一步肆虐,我国的各口岸也都已经提高了戒备等级,保证病毒不能轻易传播入国内人群;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在积极准备,一些疾控中心已经具备了检测病毒的能力。[LD{2] 8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外交部、国家卫计委、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防止非洲埃博拉出血热传入我国的公告。中国质检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检验检疫局切实做好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严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传入中国。 由于现阶段尚无有效疫苗,只能通过维持患者体内体液和电解质进行辅助治疗。因此,早期的迅速诊断和隔离就显得非常重要。使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是目前最快也是最准确的检测诊断方法。罗氏诊断生命科学部凭借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悠久研究历史及经验,针对目前正在迅速传播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rie EBOV)及时研发并提供了全面的检测解决方案:从MagNA Pure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或High Pure系列手动提取试剂盒上进行血清或血浆的核酸提取,使用成品化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盒到结合罗氏诊断全线LightCycler家族荧光定量PCR仪进行病毒核酸定量,整个过程最快在2小时内即可完成。罗氏诊断最新的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盒中含有引物、探针、内对照以及临床检测最重要的阳性质控,符合澳大利亚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局危险告知标准以及欧盟包装安全标准。 埃博拉来势汹汹,罗氏诊断将积极与中国政府与各研究单位紧密合作,配合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做好捍卫工作,将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 国内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问世
    8月13日讯 记者今天从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基因)获悉,该公司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现已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应急审批,供防治埃博拉疫情使用。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他4种亚型感染后均可致人发病。今年,西非暴发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并且有蔓延趋势。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8月11日,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国暴发的埃博拉疫情已致1013人死亡。  虽然此次疫情还未波及我国,但我国与疫区国家人员交往、贸易往来活动频繁,要防止埃博拉病毒进入我国形成蔓延,第一时间提供准确、特异的检测试剂盒非常重要。  据了解,华大基因此前多次参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与合作单位完成了中国第一例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第一例感染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第一株感染人的猪链球菌基因组序列、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现与诊断,并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断试剂。
  • 全自动毛细管Western Blot助力全球首款埃博拉疫苗ERVEBO® 上市
    当国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各地方政府推出各种积极鼓励政策,普及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时候,当地时间2021年5月3日,刚果(金)卫生部宣布,该国第12轮埃博拉疫情结束......“国民男神”张文宏医生曾与樊登对话时指出:“如果今年新冠的死亡率、病死率,是像埃博拉一样的,其实这个病还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埃博拉病毒,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膜包被的负单链RNA病毒,属于Filoviridae家族,编码7种结构蛋白。该病毒在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可引起严重的出血性发热、腹泻、呕吐、肌痛、肝肾功能损伤等临床症状。迄今为止,已确定6种埃博拉病毒,包括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ZEBOV),该病毒对人类的致死率最高,死亡率为60% ~ 90%。2014年至2016年,西非国家利比亚、几内亚和塞拉利昂曾爆发了最大规模的埃博拉病毒,导致超过28000人感染,11000人死亡。这次史无前例的爆发主要是由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所引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进入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状态。2021年2月至5月,刚果(金)民主共和国北基伍省共发现确诊病例12例,其中死亡6例。埃博拉疫情能被一次又一次得到有效控制,死亡率降低,感染人数减少,不得不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埃博拉疫苗的普及。全球首个上市预防埃博拉病毒病的商品化疫苗ERVEBO,即rVSV∆G-ZEBOV-GP疫苗,2019年已获得欧盟EMEA和美国FDA批准使用。此疫苗由全球领先的Merck公司研发生产,采用多种创新性的技术。其疫苗分析研究进展与疫苗工艺开发和商业化部门于2020年8月发表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rVSV∆G-ZEBOV-GP glycoproteins using automated capillary western blotting的文章, 披露了利用全自动毛细管Western Blot技术平台表征rVSV∆G-ZEBOV-GP糖蛋白的详细技术细节。研究背景EBOV主要通过由病毒糖蛋白(GP)介导的相互作用来感染宿主细胞。EBOV基因组由于转录停顿可产生三种不同的包膜GP变体。未编辑的RNA转录编码一个非结构分泌型GP(sGP)蛋白。开放阅读框(ORF)的+1转变,可产生一个结构上重要的病毒膜结合型GP蛋白。最后,ORF的+2转变,可产生一个非结构小型分泌型GP(ssGP)。每种蛋白在致病机制方面的作用先前已经描述。EBOV GP合成为一个多肽,被一种类似呋喃的蛋白酶裂解,生成一个异质二聚体,由GP1和GP2亚基组成,通过一个二硫键连接在一起。ZEBOV包膜GP蛋白的表面含有17个N-连接糖和许多糖基化位点。GP1负责与细胞受体的结合,有三个结构域,包括一个受体结合域、一个糖帽和一个非结构性的重度O型糖基化区域(粘蛋白样结构域)。GP2有一个跨膜结构域,负责与病毒的融合。GP2∆,发现于脱落GP蛋白,是TNF-a转换酶(TACE)对GP2进行酶切的结果。EBOV的细胞进入机制,是由组织蛋白酶的半胱氨酸蛋白酶介导的,它裂解完整的EBOV GP1,去除糖帽和粘液蛋白结构域,暴露出增加受体结合和病毒感染性的氨基酸残基。该项研究阐述了在整个rVSV∆G-ZEBOV-GP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全自动定量毛细管Western Blot检测平台,研究和表征ZEBOV糖蛋白。自动化Western Blot与传统手工Western Blot技术平台相比有诸多优点:线性范围增加更高的通量因自动化而增强的重复性由于该技术的高特异性,毛细管Western Blot技术已被应用于疫苗产品和治疗性蛋白质的表征。该项目中,研究人员还进行了方法学对比,对比了传统手动Western Blot技术与全自动毛细管Western Blot检测技术。研究结论我们已开发和应用基于全自动毛细管Western Blot检测方法,去开发及生产ERVEBO疫苗。使用该方法表征在疫苗生产的过程中,GP变体的类型和数量。毛细管Western Blot技术提供了与传统手动Western Blot系统相似的GP结果。但是,具有更好的重复性,更准确的定量,并更简单易用。该方法有助于表征疫苗生产中酶促反应步骤,评估下游纯化步骤中的变化,并确认多批次间的工艺稳定性。实验表明,使用VSV载体产生的GP、sGP和ssGP的相对数量与天然埃博拉病毒中观察到的不同。GP蛋白是在感染期间产生的,只有病毒粒子膜结合的GP包含在rVSVΔG-ZEBOV-GP疫苗最后的DP中。毛细管Westerns表明,ERVEBO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有独特的电泳图,该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有利的工具,去评估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方法学对比根据工序,rVSV∆G-ZEBOV-GP使用1x样品缓冲液中稀释至7倍。初步稀释后,将样品在2个混合物(含样品缓冲液、二硫苏糖醇和荧光标准品)中稀释2倍,在70℃下加热10分钟。随后,样品经短暂涡旋去除气泡后,加载到12-230 kDa的样品板上。一抗(兔抗ZEBOV-GP)母液被加载到样品板前,用抗体稀释液(终浓度为2μg/mL)稀释1000倍。毛细管Western Blot仪器采购于ProteinSimple公司(Santa Clara, CA, USA)。仪器设置定义如下:分离时间设置为30分钟,一抗体孵育时间为30至60分钟,二抗体孵育时间为30至60分钟。使用仪器的化学发光检测通道在不同的曝光长度下进行检测。除非另有规定,曝光时间为2s。所有未指定的设置均采用供应商的默认选项。Merck早在2012年就曾发表文章指出,对比传统手动WB (罗氏于2005年发表:CV 35%),ProteinSimple全自动Western Blot检测平台的数据CV值可以控制在10%以内。结果展示图1. 基于毛细管法获得的工艺步骤电泳图谱(A) 收获病毒液(HVF:Harvested virus fluid)为工艺流程中最早的步骤,即病毒转染后收获。包含:GP1(260 kDa)、未知(190 kDa)、可溶性GP(95 kDa)和GP2 + GP2∆(40 kDa);(B) 澄清病毒液(CVH:Clarified viral harvest)为工艺流程中的第二步,过死端过滤以去除细胞碎片和样品。包含:GP1(260 kDa)、可溶性GP(95 kDa)和GP2 + GP2∆(40 kDa),未知的190 kDa峰被去除;(C) 反应后病毒收获(RVH:Reacted viral harvest ),在纯化过程的酶解步骤之后。包含:由胰蛋白酶处理的GP1、可溶性GP(95 kDa)、GP2 + GP2∆(40 kDa)和较低分子量的蛋白质(12 kDa)组成,可能是胰蛋白酶处理后产生的GP1片段;(D) 超滤产品(UFP:Ultrafiltration product),样品被超滤后。包含:GP1(95 kDa)和GP2(40 kDa),所有可溶性GP和脱落的GP被去除;(E) 药物产品(DP: Drug product),通过加入Tris和rHSA (recombinant Human Serum Albumin: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稀释DS(Drug substance:原药)至目标浓度。包含:GP1(95 kDa)和GP2(40 kDa),由于rHSA与一抗的交叉反应,DP中观察到一个约60 kDa的rHSA峰,DP浓度比UFP中低约2-logs。原药电泳图(补充信息图.1S)与UFP相似,因为其浓度与UFP相似,尽管含有rHSA作为稳定剂。图片中的峰高经过调整,以最好地呈现出每个样品。图2. 胰蛋白酶处理步骤的过程表征(A) 胰蛋白酶处理CVH样品时间过程电泳图,GP1峰在10分钟内从260 kDa转移到95 kDa,随着时间的推移,峰面积持续减少;(B) 加入胰蛋白酶抑制剂后结果,RVH样品在室温下进行Hold Time Study。在168小时内,GP1峰值持续缓慢下降。图3. 批间工艺一致性评价:通过峰面积评估四个不同批次的GP变体的百分比,以确保工艺一致性(A) 四个不同批次的CVH中GP和可溶性GP的峰面积百分比;(B) 其中一个批次的CVH的电泳图,显示峰值积分和分配;(C) 四个不同批次的UFP样品,显示峰面积分布;(D) UFP样品的电泳图,显示峰值积分整合和分配。四个批次CVH样品中,GP(包括GP1和GP2+GP2Δ)占总峰面积的78%,可溶性GP平均占22%。全自动毛细管Western Blot技术平台展望后疫情时代,我们依然需要居安思危,对科学与自然保持敬畏之心。潜心开发传统疫苗、亚单位疫苗、联合疫苗、核酸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惠及人民。作为地球人,疾病无国界,先进技术无国界,爱与帮助也同样无国界。国外成熟的疫苗研发与生产技术路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ProteinSimple全自动毛细管Western Blot技术平台,已被众多科研工作者使用,从事人用和兽用疫苗相关研发、生产和质控,包括埃博拉病毒疫苗,狂犬病病毒疫苗,肺结核病病毒疫苗,新型人乳头瘤病毒疫苗,SARS-CoV-2疫苗等等。正如ERVEBO生产整个过程中,全自动毛细管Western Blot技术平台可呈现出独特的电泳图,去评估疫苗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其高质量高重复性数据(CV 10%)、全自动高通量快速检测流程(25个样品仅需3h,最高通量为96个样品)、超微量样品(仅需3ul)、除分子量分离外,可兼容等电点分离的灵活应用,等等诸多优势,使得全自动毛细管Western Blot技术平台逐渐取代传统手工Western Blot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疫苗领域。 代表文献 1. A single-dose live-attenuated YF17D-vectored SARS-CoV-2 vaccine candidate, L. Sanchez-Felipe, T. Vercruysse, S. Sharma, J. Ma, V. Lemmens, D. Van Looveren, M. Javarappa, R. Boudewijns, B. Malengier-Devlies, L. Liesenborghs, S. Kaptein, C. De Keyzer, L. Bervoets, S. Debaveye, M. Rasulova, et al., Nature, 2021 590: 320–325.2. OvHV-2 glycoprotein B delivered by a recombinant BoHV-4 is immunogenic and induces partial protection against sheepassociated malignant catarrhal fever in a rabbit model, S. Shringi, D. O’Toole, E. Cole, K. Baker, S. White, G. Donofrio, H. Li and C. Cunha, Vaccines, 2021 9:90.3. Analysis of the antigenic properties of membrane protei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 Li, L. Liu, W. Zhang, X. Zhang, J. Zheng, L. Li, X. Zhu, Q. Yang, M. Zhang, H. Liu, X. Chen and Q. Jin,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9:3042.4. Inactivated rabies virus-vectored immunocontraceptive vaccine in a thermo-responsive hydrogel induces high and persistent antibodies against rabies, but insufficient antibodies against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for contraception, X. Wu, Y. Yang, C. Kling, L. Seigler, N. Gallardo-Romero, B. Martin, T. Smith and V. Olson, Vaccines, 2019 7: 73.5. Quantitation of CRM197 using imaged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on and capillary Western, J. Loughney, S. Ha and R. Rustandi,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017 534:19–23.6. Neutralization of diverse human cytomegalovirus strains conferred by antibodies targeting viral gH/gL/pUL128-131 pentameric complex, S. Ha, F. Li, M. Troutman, D. Freed, A. Tang, J. Loughney, D. Wang, I. Wang, J. Vlasak, D. Nickle, R. Rustandi, M. Hamm, P. DePhillips, N. Zhang, J. McLellan, et al., Journal of Virology, 2017 91:e02033-16.7. Applications of an automated and quantitative CE-based size and charge western blot for therapeutic proteins and vaccines, R. Rustandi, M. Hamm, C. Lancaster and J. Loughney,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6 1466:197–217. 参考文献 1. Characterization of rVSVΔG-ZEBOV-GP glycoproteins using automated capillary western blotting, K. Minsker, R. Rustandi, S. Ha and J. Loughney, Vaccine, 2020 38(45):7166–7174.2.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imonTM, a new CE-based automated Western blot system as applied to vaccine development, R. Rustandi, J. Loughney, M. Hamm, C. Hamm, C. Lancaster, A. Mach and S. Ha, Electrophoresis, 2012 33:2790–2797.3. Precision and variance components in quantitative gel electrophoresis, Koller, A. and H. Watzig, Electrophoresis, 2005 26(12):2470-2475.
  • 陕西一药企研发出埃博拉病毒快速检测试剂
    陕西一医药企业近日成功研制出埃博拉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可作为实验室对埃博拉病毒感染程度的检测、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评估依据。  据药企负责人介绍,该产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结构,利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及配套提取试剂盒对含有病毒的血清或分泌物进行提取,使用埃博拉病毒R N A检测试剂盒结合该公司自己研制的检测系统,可进行病毒核酸的定量检测,整个检测过程最快可在2小时内完成。目前该产品已正式推向市场。  据了解,研发出该产品的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是陕西省具有SFD A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和经营许可证资质的生物医药企业,曾在甲型H 1N 1流感、H 7N 9禽流感等疫情爆发期间研发过相关病毒检测试剂。
  • 手掌大小的设备能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
    鉴定血样中埃博拉病毒的金标准方法要求把血样封在冷藏容器内送到远离患者居所的专科化验室。这类化验室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查是否有病毒。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后,体液中仍可能藏有病毒,冗长的化验过程会延误对病毒载量的检测、治疗和实时监控。  韩国科学技术院欧洲分院(KIST, Saarbr cken, Germany)的科学家及其同行设计了一台仪器并做了测试,这台仪器能同时执行四路RT-PCR,包括两份对照和两份病人血样。传统化验需要几小时到一天多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而新化验过程只需30分钟即可完成。所需血量为100纳升,可能只需从指尖采集。  实验显示该设备能同时执行四路PCR,包括一份阳性对照、埃博拉RNA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 RNA以及一份阴性对照。该设备成功检测到埃博拉核糖核酸(RNA)。该检验不光能诊断疾病,还能生成每份样本含多少份RNA拷贝的信息。专家说这件工具还有望帮助医疗工作者在病人康复后追踪精液、乳汁和眼液中的病毒载量。  通过比较两份样本的临界循环数(CT)得到相对量化。整个过程包括逆转录、PCR扩增和融化曲线分析(MCA),不到37分钟即可完成。下一步是集成样品制备装置,形成一套一体化系统,输入样本后直接得到结果,供床旁诊断传染病之用。
  • 赛默飞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盒获美国FDA批准
    美国FDA近日批准一项基于PCR技术的埃博拉病毒检测方法。  这次FDA批准的是Thermo Fisher公司研发的TaqManPCR检测技术,因为是由国防部来推广,所以又被称为 DoD项目( Department of Defense)。该项目是对正在西非蔓延的埃博拉病毒做出的有效预防。  目前,埃博拉病毒已经在利比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共计造成900人死亡。同时在美国也引起了恐慌,因为在医院已经出现的类似的感染症状,尽管还不能确定病人是否感染了埃博拉。  联邦法律规定,在紧急情况下FDA可以特殊审批一些产品,以解决当前的危机局面。  这个检测适用于三类人群:有类似于埃博拉感染后的临床症状、接触过病毒源的人、处在病毒高风险传播环境中的人。  埃博拉病毒目前的致死率在80%以上。  检测原理主要是从血液中提取病毒RNA后,进行RT-PCR。其硬件设施包括:核酸提取试剂、 ABI 7500 荧光定量PCR仪、罗氏的 LightCycler 等。
  • 赛默飞Ion半导体测序系统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第一线
    2015年5月22日,上海&mdash &mdash 2014年年初以来,在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国家,埃博拉病毒杀死了超过10000人,造成近25000人受感染 。中国积极响应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派出公共卫生专家组前往疫区。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童贻刚教授及其团队在西非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第一线,利用 赛默飞Ion半导体测序系统对埃博拉病毒进行深度测序。测序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测序可以确认流行的病毒株系,用以进行溯源分析和了解传播路径;由于现有实验室诊断方法(定量PCR)、治疗药物与疫苗研发都与埃博拉病毒基因组序列密切相关,病毒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定量PCR检测时引物不匹配从而发生漏检,也可能因为突变位点涉及药物或者疫苗作用靶点而产生耐药或者导致疫苗无效,因此通过测序了解病毒的变异对于病毒检测及疫苗、药物的研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测序对从去年疫情高峰期9月至11月间收集的175个埃博拉病毒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基于此次测序数据,确定目前在塞拉利昂流行的埃博拉病毒主要株系是由早前发表于《Science》文章中提出的三个主要的流行株中的第三分支进一步演变而产生。此外,此次测序也确认埃博拉病毒的突变速度并没有加快。与之前《Science》测序数据相比,此次测序数据取样时间跨度更长,样本量更大,因此结果更为翔实可靠。针对此次测序工作,童贻刚教授肯定了赛默飞Ion半导体测序平台的测序速度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能够在24小时内完成从核酸提取到获得测序结果的整个过程;教授同时赞赏半导体试剂具有非常好的性价比,测序芯片多样化,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需求。童贻刚教授及其团队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第一线,通过半导体测序平台所完成的埃博拉病毒深度测序的研究成果&ldquo Genetic diversity and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Ebola virus in Sierra Leone&rdquo 已于5月13日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4490.html)。---------------------------------------------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约5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37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n
  • 赛默飞旗下Life Technologies公共卫生领导Dan Didier谈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盒
    最近埃博拉病毒死灰复燃,肆虐非洲,造成了严重损失。作为一家生物科技领域的专业公司,赛默飞旗下的Life Technologies一直对这次事件保持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到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检测与疫情控制工作中。近日,我们公共卫生部门的领导Dan Didier也在一次访谈中就本次埃博拉病毒事件及我们公司如何参与控制疫情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Q: Can you bring us up to speed on what’s happening with the Ebola outbreak?A: Sure. There’s been a massive outbreak of the Ebola virus in Africa, starting in West Africa and spreading to Guinea, Liberia, Nigeria, and Sierra Leona. The latest numbers have almost 2,000 people infect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with about half of those resulting in death. 问:你能否给我们做一下埃博拉病毒爆发的简单介绍?答:当然可以。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大规模爆发,最初在西非发现,蔓延到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最新的数字已有近2000人自今年年初被感染,其中约一半死亡。Q: Are authorities worried about the spread of Ebola outside of those countries?A: Yes, there’s a great deal of concern from international health organizations about the spread of Ebola, particularly because it’s both highly contagious and deadly. Agenc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U.N. health agenc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nd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CDC) are taking an active role in attempting to stop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问:政府是否担心埃博拉病毒向这些之外的国家传播?答:是的,国际卫生组织非常担心埃博拉病毒的蔓延,特别是因为它具有高传染性和致命率。世界各地包括联合国卫生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在积极阻止病毒的传播。Q: How is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volved with efforts to contain the Ebola outbreak?A: We have daily cross-functional calls with our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 teams in the Americas, EMEA, Japan and APAC and external calls and meetings to ensure we are supporting the CDC, WHO, NICD (Africa) and Public Health labs around the globe. These efforts are meant to strengthen our relationship with these organizations and ensure the public is safe from this devastating virus. We have gone through these fire drills before with other outbreaks, including the H1N1 2009 pandemic, MERS, SARS, and the H7N9 avian flu. 问:赛默飞如何参与努力控制埃博拉疫情?答:我们在美洲,中东和非洲,日本和亚太地区每天进行产品开发和商业团队的跨部门电话、外线电话和会议,以确保我们支持全球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国立传染病研究所(非洲)和公共健康实验室。这些努力是为了加强与这些组织的关系,并确保公众对这种毁灭性病毒的安全。我们经历了之前暴发疫情的应急演习,包括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MERS中东呼吸道综合症,SARS非典和H7N9禽流感。Q: How are our products helping our customers keep the public safe?A: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has given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 for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 to use our TaqMan assays and our 7500 Fast Dx instrumentation to test people for Ebola after they’ve come into contact with affected individuals, even before showing symptoms. With 50% mortality rates from this terrible virus, it should make us all proud to work for a company that has a direct impact in helping make the world healthier and safer.问:我们的产品如何帮助我们的客户保护公众安全?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为美国国防部发出紧急使用授权:使用我们的TaqMan试剂和7500 Fast Dx仪器对接触患者的人甚至出现症状前检测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这种可怕的病毒有50%的死亡率,赛默飞对帮助使世界更健康,更安全产生了直接影响,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都感到自豪。 了解更多关于 7500 仪器,请点击:https://www.lifetechnologies.com/cn/zh/home/life-science/pcr/real-time-pcr/real-time-pcr-instruments 订购产品,请直拨客户服务热线:800-820-8982 400-820-8982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员工约50,000人,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已超过30年。赛默飞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赛默飞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公司旗下包括以下四个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Life Technologies、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赛默飞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等10多个城市和地区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赛默飞在北京和上海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赛默飞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2000 多名员工直接服务客户。生命科学研究、遗传分析和应用科学是赛默飞世尔科技的重要业务领域。旗下产品涵盖科学研究领域的各类试剂耗材和大型分析仪器:细胞培养类(Gibco?);细胞分析仪器和试剂(Molecular Probes?);蛋白研究(Novex?);核酸分析仪器(Applied Biosystems?测序仪和定量PCR仪, Ion TorrentTM测序仪);其他试剂和耗材(Invitrogen、Ambion?、Fermentas、Pierce等品牌);以及便利的桌面小型仪器(PCR仪、核酸定量Qubit?、细胞转染Neon?、细胞成像EVOS?、蛋白电泳NuPage?、iBind?、iBlot?等)。此外,赛默飞还提供引物合成、测序等服务项目。 赛默飞旗下Life Technologies中国区办事处联系方式:销售服务信箱:sales-cn@lifetech.com技术服务信箱:cntechsupport@lifetech.com客户服务热线:800-820-8982 400-820-8982 www.lifetechnologies.com
  • 中国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诞生记之一
    p  10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以下简称“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新药注册申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50495d1-90f6-4331-93e5-c0cf04fd6e57.jpg" title="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与非洲团队合影/span/strong/pp  “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研发成功的相关信息,亮点纷呈,令人振奋。很多人不禁发问:埃博拉疫情远在非洲爆发,我国科学家是如何研制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与国外同类疫苗相比,我国研制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有何特点和优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研究员及其带领的研发团队。/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一位科学家的战略眼光/span/strong/pp  1976年,埃博拉病毒被发现,其得名于病毒最初暴发地——非洲中西部的埃博拉河。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三国,引发高致死性疾病。/pp  埃博拉疫情初次暴发后沉寂多年,人们一度以为它已销声匿迹,但是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没有忽视它的威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5c72e24c-059c-4f78-9216-1a524b642346.jpg" title="2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陈薇(左)回访塞拉利昂受试者/span/strong/pp  “埃博拉距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陈薇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非典”期间,陈薇曾带领团队率先证实IFN-ω有效抑制SARS病毒复制,在高危微生物安全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004年,该团队着手埃博拉病毒病相关研究工作。2006年,埃博拉病毒病疫苗正式立项研究。2007年,团队获得国家“863计划”生物安全项目支持。这支不过10人的科研团队,正式踏上征服埃博拉病毒的征程。/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一场从零开始的八年积累/span/strong/pp  不同于以往的项目,埃博拉疫苗研发人员不能接触到患者,无法获得病原体,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切都需从零开始。/pp  “病毒什么样?用什么实验方法?所有的一切只能靠我们去摸索。”侯利华回忆说,研究一度陷入胶着状态。2006~2014年,记不清重复了多少实验。因为无法获取病原体,科研人员只能对照基因模型开展实验,推敲技术细节。他们将埃博拉病毒最初的基因型称为“1976基因型”。/pp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8年磨砺,迎来出征的“号角”。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病毒变异迅速,而且疫情首次离开非洲,蔓延到欧美。一时间,世界谈“埃”色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56814d0-3ee2-4c42-8816-aee3d77d5f48.jpg" title="3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工作会议/span/strong/pp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疫苗不能永远待在实验室里,只有做成可批量生产、便于日常使用的产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挽救无辜生命。”陈薇强调。/pp  2014年,成为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研发历程中的一道分水岭。由于此时埃博拉病毒不再是此前实验的“1976基因型”,西非流行的是Zaire Makona型Ebola病毒序列。于是,研究人员设计以非复制型人5腺病毒为载体,表达2014基因型GP蛋白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并决定采用冻干剂型。/pp  “如果说前8年是积累探索阶段,2014年以后则是积累最终爆发的过程。”侯利华感叹,“疫情的暴发迫使我们必须做什么就成什么,因为每一刻都有生命被疫情吞噬。”/pp style="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一次跨部门的通力协作/strong/span/pp  基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研发和审评审批受到国内外多个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2014年12月,陈薇团队获军队特需药品临床试验批件,2015年2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临床试验批件,2015年8月获塞拉利昂伦理和药事委员会临床试验批件。/pp  为尽可能实现样本多样性,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临床试验对象选取多个年龄段、性别及人种。2016年4月,陈薇团队在非洲的临床试验告一段落。经过3个临床试验、为期2年的临床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研制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确定了免疫剂量。/pp  在这场“战役”的后半场,实验室中单纯的技术难题转变为更为复杂的协作难题。在总局的组织协调下,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核查中心等单位通力配合、密切合作,为疫苗诞生一路开“绿灯”。“总局等多部门齐心协力,为促成中国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诞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采访中,侯利华多次这样表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4b8a91a-c8cf-42df-9c9d-39609b17161a.jpg" title="4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走访埃博拉疫苗受试者/span/strong/pp  不同于美、俄需要-80℃保存的同类疫苗,我国研制的疫苗在2℃~8℃的环境中即可完成保存、运输。“我们的冻干剂型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在非洲等高温地区进行运输和使用时,优势更加突出。”侯利华说。/pp  通过前后13年的艰辛研发,我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ppbr//p
  • 科学家研发出便携式埃博拉病毒检测“实验室”
    把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测序监测系统装进行李箱实现实时监测并不是梦。英国伯明翰大学Nicholas Loman团队开发了一个基因组监测系统,可以用标准的航空行李运送到疾病检测现场,并在样本收集24小时内得出检测结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介绍了在西非几内亚最近的埃博拉疫情中,成功使用该系统进行的实时监测。  西非埃博拉病毒新玛可拉(Makona)毒株已导致超过 11000人死亡,该病毒平均每个基因组中有16~27个遗传变异。基因组测序可以用来追踪这种变化,且日益受到医护工作者的欢迎,因为只要测序结果分析得足够快,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信息并采取病毒控制措施。然而,由于当地缺少测序能力,且远距离运输样本测序有难度,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采取基因组监控十分零散。  Loman团队开发的基因组监测系统使用一个重量不足100克的DNA测序装置,既可以用标准航空行李运送,也可以插入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研究团队使用该系统测序并且分析了2015年3~10月收集的142例埃博拉病毒样本,并可在24小时内得到分析结果,测序过程需要的时间尚不到1小时。研究者认为,这显示出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进行实时基因组监控是可行的。
  • 利用AP-MS技术 发现人体细胞中的抗埃博拉病毒蛋白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烈性病毒。这种病毒自1976年首次被发现,迄今已40多年。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肆虐令人胆颤心惊,2018年非洲再次报告出现埃博拉疫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人体细胞中的一种蛋白可以帮助对抗埃博拉病毒,模仿该蛋白功能的药物有朝一日或能有效治疗这种致命疾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与其他病毒一样,埃博拉病毒会入侵宿主细胞并利用这些细胞进行复制,但对于感染期间病毒侵入的具体途径和细节,目前科学家还知之甚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在新研究中,美国西北大学芬博格医学院的赫尔特奎斯特与佐治亚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伙伴合作,使用亲和标记纯化质谱(AP-MS)技术,探查人类蛋白和埃博拉病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不仅发现了strong埃博拉病毒蛋白VP30和人类蛋白RBBP6之间相互作用的有力证据,还确定了RBBP6与VP30结合的23个氨基酸区域/strong。而进一步研究表明,strong抑制RBBP6会刺激病毒转录,加速埃博拉病毒的复制 而刺激RBBP6更充分表达则会有效抑制埃博拉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感染/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赫尔特奎斯特指出,病毒会进化发展以绕过人体的免疫防御,而人类细胞反过来同样会发展出针对病毒的防御机制,这种进化竞争持续已久。人类发展出的特殊防御机制为开发针对性治疗手段指明了方向。他们的新研究表明,靶向性生物制剂在对抗埃博拉病毒方面具有极大潜力,RBBP6衍生肽或能有效抑制埃博拉病毒感染。而他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模仿RBBP6蛋白,开发出能够更容易进入人体细胞的小分子药物,以应对埃博拉病毒的暴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pp /p
  • 苏州企业成功研制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扬子晚报网2月4日讯(记者 薛马义)寨卡(Zika)病毒正在美洲“爆炸式蔓延”。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昨天记者获悉,针对此次疫情,苏州一家企业紧急启动 “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的项目,并已设计完成,随时等待量产工作。该试剂盒将第一时间走进疫情防控部门,为疑似病例的及时、有效检测工作提供保障。 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孕妇感染后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世界卫生组织(WHO)2月1日宣布,将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社会应当协调应对。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寨卡(Zika)病毒已在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并已发现超过4000例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中国大陆目前尚未发现寨卡病毒病例,但存在病例输入风险。国家卫计委提醒,随着气候逐渐回暖,到了春夏季后,广东等南方省份需要格外警惕。 苏州天隆科技有关负责人江志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寨卡(Zik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中之黄病毒属的RNA病毒,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近亲。该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际间传播。该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科学家一只发病的恒河猴体内分离出来,当时这只猴子是准备用来进行黄热病研究的。 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蚊子(伊蚊)叮咬传播,血液和性传播罕见。多数病人仅出现轻微发热、红疹(多数为斑丘疹),另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头痛、关节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症状,大多持续2至7天后自愈,极少出现死亡。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可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症状,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并可导致小儿夭折,其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从样本的提取到核酸定量检测、报告的出具仅需2个小时 江志强表示,由于寨卡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它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出诊断可能较为困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血中病毒分离培养可以确诊。起病7天内,如果检测到外周血清中寨卡病毒RNA阳性可以诊断,但由于RT-PCR阳性窗比较短(3-7天),也就是病毒血症期短,因此阳性窗之外阴性结果不能除外感染。 “寨卡病毒核酸为单股正链RNA,全基因长度约为11Kb,我们选择其中多个保守靶基因片段作为检测目标,实现多靶点同时检测,并结合高特异的探针技术(LNA技术),有效地避开其他黄病毒的干扰,确保检测的高敏感度和特异性,可对血清中寨卡病毒实现实时定量分析,其检测灵敏度可达50copies/ml。” 江志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该检测试剂盒配合天隆自主研发生产的自动化核酸提取仪、提取试剂及荧光定量PCR仪,从样本的提取到核酸定量检测、报告的出具仅需2个小时,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特有内参基因的扩增检测,对实验过程(核酸提取、PCR扩增)进行全程监控,最大程度上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前往已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江志强表示,目前该病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尚无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但可通过防止蚊虫叮咬有效预防。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驱虫剂;穿戴尽可能覆盖身体各部位的衣服,而且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蚊帐内睡觉。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苏州天隆科技位于苏州纳米城,主要从事分子诊断、核酸检测、POCT等检验仪器、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在HIN1、H7N9、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检测方面具有良好表现;2009年检出陕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2013年在浙江省完成了数千例流感样H7N9病毒核酸提取和筛查;2014年我国援非医疗检测队在塞拉利昂疫区利用天隆产品完成348例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的临床研究,检出阳性标本166例,并正式列入我国及西非诊断埃博拉病毒和疫情防控的应急储备产品;2015年,在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MERS-CoV)肆孽期间,天隆产品一旦发现MERS疑似病例,最快2小时内就能出结果,MERS检测试剂发往多个省级CDC、医院并出口至韩国,用于国家定点医院、流感检测网中心对流感、发热病人的初筛。(编辑:曹卢杰)
  • 天隆科技成功研制出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p 世界卫生组织(WHO)2月1日宣布,将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社会应当协调应对。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寨卡(Zika)病毒正在美洲“爆炸式蔓延”,目前已在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并已发现超过4000例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中国大陆目前尚未发现寨卡病毒病例,但存在病例输入风险。国家卫计委提醒,随着气候逐渐回暖,到了春夏季后,广东等南方省份需要格外警惕。br//pp 2月3日,国家卫计委公布《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第一版)》,其中规定: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为病原学检查和病例确诊依据。br//pp 针对此次疫情,天隆科技紧急启动 “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的项目并已设计完成,随时等待量产工作。该试剂盒将第一时间走进疫情防控部门,为疑似病例的及时、有效检测工作提供保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ppimg width="640" height="520" title="试剂图片.png" style="width: 640px height: 520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uepic/68321558-2536-4c51-b099-3cfd86b55d96.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strong检测原理:/strong/pp 寨卡病毒核酸为单股正链RNA,全基因长度约为11Kb,天隆科技选择其中多个保守靶基因片段作为检测目标,实现多靶点同时检测,并结合高特异的探针技术(LNA技术),有效地避开其他黄病毒的干扰,确保检测的高敏感度和特异性,可对血清中寨卡病毒实现实时定量分析,其检测灵敏度可达50copies/ml。br//pp 该检测试剂盒配合天隆自主研发生产的自动化核酸提取仪、提取试剂及荧光定量PCR仪,从样本的提取到核酸定量检测、报告的出具仅需2个小时,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特有内参基因的扩增检测,对实验过程(核酸提取、PCR扩增)进行全程监控,最大程度上保证结果的可靠性。br//ppstrong试剂盒参数:/strongbr/灵敏度:50copies/mlbr/规 格:25测试/盒br/有效期:-20℃保存,有效期12个月。br//ppstrong什么是寨卡(Zika)病毒?/strong/pp寨卡(Zik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中之黄病毒属的RNA病毒,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近亲。该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际间传播。该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科学家一只发病的恒河猴体内分离出来,当时这只猴子是准备用来进行黄热病研究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img title="1.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uepic/5108dc86-f78c-48b3-8977-5e4cd2a6555f.jpg"//ppstrong寨卡(ZiKa)病毒模式图/strong/pp 寨卡病毒病感染以症状和流行病史为诊断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由于寨卡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它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出诊断可能较为困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血中病毒分离培养可以确诊。起病7天内,如果检测到外周血清中寨卡病毒RNA阳性可以诊断,但由于RT-PCR阳性窗比较短(3-7天),也就是病毒血症期短,因此阳性窗之外阴性结果不能除外感染。br//pp 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蚊子(伊蚊)叮咬传播,血液和性传播罕见。多数病人仅出现轻微发热、红疹(多数为斑丘疹),另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头痛、关节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症状,大多持续2至7天后自愈,极少出现死亡。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可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症状,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并可导致小儿夭折,其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确证。br/  目前该病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尚无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但可通过防止蚊虫叮咬有效预防。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驱虫剂;穿戴尽可能覆盖身体各部位的衣服,而且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蚊帐内睡觉。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pp  天隆产品早在HIN1、H7N9、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br//p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list-style-type: disc "lip2009年,陕西首例H1N1。天隆荧光PCR仪检出陕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p/lilip2013年,H7N9。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期间,天隆荧光PCR仪和核酸提取仪及试剂装备了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州市CDC等重点单位,完成了数千例流感样H7N9病毒核酸提取和筛查;/p/lilip2014年,埃博拉疫情。天隆科技快速响应进行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PCR-荧光探针法)的研发和生产,在塞拉利昂疫区,我国援非医疗检测队利用该试剂完成了348例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的临床研究,检出阳性标本166例。该试剂盒经过CFDA严格考核,通过了应急审批,获得了国家注册证,已正式列入我国及西非诊断埃博拉病毒和疫情防控的应急储备产品;/p/lilip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MERS-CoV)。天隆设备一旦发现MERS疑似病例,最快2小时内就能出结果,MERS检测试剂发往多个省级CDC、医院并出口至韩国,用于国家定点医院、流感检测网中心对流感、发热病人的初筛。/p/lilipbr//p/li/ulpbr//pp“为人类健康,创造一流分子诊断产品”是天隆科技的追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人类健康提供优良的产品及全方位的支持服务。/p
  • Merck与NewLink将合作开发埃博拉病毒疫苗
    Merck以及NewLink Genetics Corp(NLNK)周一称它们之间已经达成一项许可协议,以便于研究、开发、制造及分发目前处于初步试验中的NewLink的试验性埃博拉病毒候选疫苗。  根据协议条款,Merck将拥有疫苗及任何相关产品的专有权。截至目前,Merck股价今年以来上涨19.2%,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7.4%。NewLink股价今年以来上涨60.5%。
  • 达安基因借“埃博拉”炒作 股价一度逼停
    8月5日上午,达安基因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回应称,公司正在研制&ldquo 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PCR-荧光探针法)&rdquo ,正式加入&ldquo 埃博拉&rdquo 概念的炒作大军之中。  受这一&ldquo 利好&rdquo 的刺激,达安基因股价当天大涨7.37%,最高时一度逼近涨停。而当日的《安徽商报》也发布消息称,合肥市疾控中心即将拿到检测埃博拉病毒的试剂,合肥将具备检测埃博拉病毒的能力。8月2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也宣布能够检测埃博拉。一时间,埃博拉病毒的检测技术成为各方追捧的热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发现,埃博拉病毒的检测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很多企业甚至边检、疾控部门都能生产。  广州宜康生物、通派(上海)生物科技公司等很多企业都有埃博拉检测试剂盒产品销售。而早在2012年,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已经对&ldquo 埃博拉病毒检测技术&rdquo 进行了储备研究,并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两项专利:&ldquo 一种检测埃博拉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试剂盒&rdquo 和&ldquo 一步法检测Z/S亚型埃博拉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及其试剂盒&rdquo 。  一位外资检测试剂公司人士向记者介绍:&ldquo 面对一个新的病毒时,先要拿到分发到企业的病毒,提取出DNA和RNA来,然后在已有的检测试剂基础上进行调整。所以说最快一天之内就能做出检测试剂。&rdquo   埃博拉病毒最早在1976年被发现,近年来多有疫情爆发,各国疾控部门和各大药企早已对其有充分的研究。上述外企人士表示:&ldquo 我们生产埃博拉检测试剂也没问题。但由于多年来这个病只在西非流行,国内从来没发现过,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才不生产埃博拉的检测试剂。&rdquo   即便在疫情爆发的情况下,国家也很少从达安基因等企业手中采购相关检测试剂。  2013年2月19日,全球第一例H7N9感染者在上海被发现。当年3月31日,通过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的检测,证实了H7N9为全新的禽流感病毒。国内立刻掀起了一轮防治H7N9的高潮。  国家疾控中心在2013年4月8日将实验室制备的H7N9检测试剂盒分发到了各地疾控部门的实验室,这期间国内的H7N9检测工作主要用的是疾控中心提供的试剂。  达安基因则在2013年4月11日对外宣布,公司有能力生产H7N9检测试剂。结果同&ldquo 埃博拉&rdquo 概念一样,达安基因股价当天大涨8.5%。实际上,达安基因直到当年5月22日才获得检测试剂盒的注册证,彼时H7N9的爆发期已过。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6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仅有1例感染H7N9的病例。  2013年12月,达安基因承认,疫情期间只接到少量H7N9检测试剂的订单,对业绩没有太大影响。
  • 国产埃博拉检测试剂获批生产
    军事医学科学院20日消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根据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dquo 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rdquo 通过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评审,并获得正式生产批文,从而为我国埃博拉病毒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重要技术储备。据介绍,使用这种试剂的整个检测时间大约需要3到4个小时。  目前能够提供类似检测的国家还很少  据悉,该试剂采用的&ldquo 复合探针&rdquo 技术,该技术曾被用于研制甲型H1N1、H7N9流感病毒、&ldquo 超级细菌&rdquo 耐药基因NDM-1等检测试剂。  使用这种试剂时,病人样本要在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提取核酸,或60度灭活1小时后提取核酸用于检测,通过荧光PCR技术,整个检测时间大约需要3到4个小时。  经过对模拟样本的检测,以及与其他出血热症状病原体进行交叉检测,该检测试剂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目前能够提供类似检测的国家还很少。  可对疑似感染者早确诊、早隔离、早治疗  埃博拉病毒属于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感染致死率最高可达90%,远高于非典病毒10%的致死率,目前全球市场上既无预防疫苗也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早期诊断对于疫情控制就显得异常重要。  评审专家认为,利用&ldquo 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rdquo 这一最新技术手段,可对疑似感染者早确诊、早隔离、早治疗,从而有效防控疫情传播,对维护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防范可能出现的埃博拉疫情,我国已发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病例的时候,应该在2个小时内实现直报。
  • 天隆科技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已获国家CFDA批准进入应急审批程序
    摘要:2016年3月4日,天隆科技研制生产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得国家CFDA批准进入今年首批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该试剂盒将第一时间走进疫情防控部门,为疑似病例的及时、有效检测及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 自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例后,24个美洲国家及欧洲、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截至2016年2月29日,我国大陆共确诊9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江西省1例、广东省4例、浙江省4例。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社会应当协调应对。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月3日,国家卫计委公布《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其中规定: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为病原学检查和病例确诊依据。针对此次疫情,天隆科技紧急启动 “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研制项目。经CFDA组织的专家评审后,2016年3月4日,天隆科技研制生产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得国家CFDA批准进入今年首批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该试剂盒将第一时间走进疫情防控部门,为疑似病例的及时、有效检测及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天隆科技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试剂仪器实现国产化、全覆盖。天隆科技自主研制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产品与国际通用认可的先进检测诊断方法相同,配合自主研发生产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核酸提取仪(均已获CFDA注册证,并实现批量生产),从样本的提取到核酸定量检测、报告的出具仅需2个小时,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这也是天隆比起国内其他企业的独特优势。天隆科技专注大健康领域中细菌/病毒的核酸提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高通量测序、肿瘤个体化指导用药等的分子诊断仪器和试剂的研制生产及推广应用,多个产品已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肝炎、手足口病、H7N9、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人类健康,创造一流分子诊断产品”是天隆科技的追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人类健康提供优良的产品及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回顾】2009年天隆荧光定量PCR仪检出了陕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期间,天隆荧光定量PCR仪和核酸提取仪及试剂装备了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州市CDC等重点单位,完成了数千例流感样H7N9病毒核酸提取和筛查,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荧光定量PCR仪在许多省份医疗及CDC系统大批量中标。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天隆科技利用自身储备的超敏分子诊断等发明专利,快速响应进行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生产。在塞拉利昂疫区,我国援非医疗检测队利用该试剂完成了348例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的临床研究,检出阳性标本166例。该试剂盒经过CFDA严格考核,通过了应急审批,并获得国家注册证,已正式列入我国和西非诊断埃博拉病毒和疫情防控的应急储备产品。2015年6月韩国爆发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天隆科技率先研发成功的MERS检测试剂并已出口韩国、发往国内多家省级CDC,用于国家流感监测网络中心对流感样、发热病人等的初筛。
  • 达安基因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获CE证书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经有42个国家和地区有猴痘病毒病例。贵公司的检测产品是否有出口?达安基因(002030.SZ)6月2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产品已获得CE注册证书,有对外出口。猴痘病毒核酸检测是猴痘病例实验室检测的重要手段,符合疑似或可能病例定义的病例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到病毒特异性DNA序列,可实现鉴别诊断。鉴于PCR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其是实验室首选的检测方法。达安基因已有的CE注册产品—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通过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猴痘病毒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可准确鉴别猴痘病毒,助力相关疾病的精准诊断与防控。该产品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快速鉴别出猴痘病毒,通过猴痘病毒核酸检测,可实现疑似感染者的早期快速诊断。达安基因在历次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非典”、2008年手足口病、2009年甲流H1N1、2013年H7N9禽流感病毒、2014年埃博拉病毒、登革病毒、2017年MERS-CoV、寨卡病毒乃至2020年全球暴发的新冠病毒,达安基因均率先研制出检测试剂盒,为全球公共卫生防控持续助力。
  • 刚果(金)暴发未知疾病已致14死,新冠、埃博拉疫情未缓疾病又至
    日前,有消息爆料称,刚果(金)暴发未知疾病,已有14人死亡。3月2日,刚果民主共和国西部宽果省议员要求,国民议会议长针对该地区暴发的未知疾病采取紧急措施。刚果(金)议员帕西扎班巴称:“宽果省议员小组与议长克里斯托夫姆博索举行了会面,以讨论卡松戈-隆达地区所发之事。未知疾病正在夺取我们同胞的生命,已经有14人病逝。病因至今为止。”刚果(金)宽果省省长让-玛丽普吉普吉表示,未知疾病首例病例是一个月前发现的。到目前为止,病逝的都是60至80岁老年人。早在2020年 6月1日,刚果(金)卫生部长隆贡多对外透露称,除了新冠外又一致命病毒埃博拉来袭。目前已经在刚果(金)西北部爆发,随即世卫组织发声,表示将努力支持刚果(金)抗击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从发现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十年时间,但医学家们仍然没有发现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埃博拉病毒是如何传播,这是有史以来最可怕的病毒之一。与此同时,刚果(金)还爆发了全世界最严重的麻疹疫情。可以说,现在的刚果(金)除了未知疾病,正面临3大公共卫生危机,即新冠肺炎、麻疹与埃博拉病毒,这将会给刚果(金)的医疗卫生系统造成巨大负担。世卫组织与联合国先后发出警告,非洲的新冠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如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将会出现大规模爆发的可能。相关研究预测,一旦失控,将会有超过2亿非洲人感染新冠病毒,一年内非洲将会有15万人死于新冠疫情。
  • 法国成功开发埃博拉快速检测仪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该机构开发出一种可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的小型仪器,已经过让· 梅里厄P4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技术检验,证明对目前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病毒有效。  据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介绍,这种被命名为&ldquo Ebola eZYSCREEN&rdquo 的小型仪器在外形和操作方法上与市面上的快速验孕棒几乎相同。该仪器在使用时对所处环境没有特殊要求,也不需要借助其他设备,只需将被检验者的一滴血液、血浆或尿液滴在检验槽内,检测结果便会于15分钟之内在仪器观察窗内显现。若观察窗内出现两条横杠,表示埃博拉病毒检验结果呈阳性 若只有一条横杠,则说明结果呈阴性。  该机构称,目前医学界采用的基于病毒基因探测技术的埃博拉病毒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敏锐度,但只能在实验室内借助一系列专门设备来实现,且需等待2小时15分钟至2.5小时才能出结果。这种快速检测仪器的诞生能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尤其适用于对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患者进行的初次检测。  随着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地区蔓延,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在法国南部马库勒的一个研究中心团队于今年8月中旬开始开发这种快速检测仪。得益于该机构过去几年对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研究结果,研究人员仅用两个月时间便获得成功。  位于法国里昂的让· 梅里厄P4生物安全实验室(P4为生物安全4级的简称,是目前生物安全最高等级)对这一产品进行了技术检验,证明它对检测目前在西非广泛蔓延的埃博拉病毒有效。
  • 天隆科技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已获国家CFDA批准进入应急审批程序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00" height="212" title="ee24b42b-b505-48e4-8bf7-6fe92f1055b5.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212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9b3b8da1-ba0e-42fd-afe5-089d4d4fac76.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2016年3月4日,天隆科技研制生产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得国家CFDA批准进入今年首批a title=""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_self"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医疗/span/a器械应急审批程序,该试剂盒将第一时间走进疫情防控部门,为疑似病例的及时、有效检测及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pp  自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例后,24个美洲国家及欧洲、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截至2016年2月29日,我国大陆共确诊9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江西省1例、广东省4例、浙江省4例。/pp  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a title=""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_self"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卫生/span/a事件,国际社会应当协调应对。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a title=""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_self"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卫生/span/a事件。2月3日,国家卫计委公布《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其中规定: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为病原学检查和病例确诊依据。/pp  针对此次疫情,天隆科技紧急启动 “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研制项目。经CFDA组织的专家评审后,2016年3月4日,天隆科技研制生产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得国家CFDA批准进入今年首批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该试剂盒将第一时间走进疫情防控部门,为疑似病例的及时、有效检测及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pp  天隆科技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试剂仪器实现国产化、全覆盖。天隆科技自主研制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产品与国际通用认可的先进检测诊断方法相同,配合自主研发生产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核酸提取仪(均已获CFDA注册证,并实现批量生产),从样本的提取到核酸定量检测、报告的出具仅需2个小时,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这也是天隆比起国内其他企业的独特优势。/pp  天隆科技专注大健康领域中细菌/病毒的核酸提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高通量测序、肿瘤个体化指导用药等的分子诊断仪器和试剂的研制生产及推广应用,多个产品已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肝炎、手足口病、H7N9、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pp  “为人类健康,创造一流分子诊断产品”是天隆科技的追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人类健康提供优良的产品及全方位的支持服务。/pp  【回顾】2009年天隆荧光定量PCR仪检出了陕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期间,天隆荧光定量PCR仪和核酸提取仪及试剂装备了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州市CDC等重点单位,完成了数千例流感样H7N9病毒核酸提取和筛查,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荧光定量PCR仪在许多省份a title=""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_self"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医疗/span/a及CDC系统大批量中标。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天隆科技利用自身储备的超敏分子诊断等发明专利,快速响应进行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生产。在塞拉利昂疫区,我国援非医疗检测队利用该试剂完成了348例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的临床研究,检出阳性标本166例。该试剂盒经过CFDA严格考核,通过了应急审批,并获得国家注册证,已正式列入我国和西非诊断埃博拉病毒和疫情防控的应急储备产品。2015年6月韩国爆发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天隆科技率先研发成功的MERS检测试剂并已出口韩国、发往国内多家省级CDC,用于国家流感监测网络中心对流感样、发热病人等的初筛。/p
  • 盘点|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病例超1.6万,WHO拉响警报!
    最高级别警告——猴痘病毒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最高级别警告,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简称PHEIC),这意味着猴痘疫情与新冠同级。不得不说的是,在猴痘之前,只有6场疫情被世卫组织列为PHEIC:2009年,甲型H1N1流感,历时一年半,造成全球7亿到14亿人感染,约15到57万人死亡;2014年,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疫情,半年出现112个病例,几乎全部为儿童;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两年致28646人感染,11323人死亡;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从巴西传播到美洲、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国,历时一年半,数千婴儿出现小头畸形;2018年,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尚未结束,到今年经历了第六次暴发;2020年,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感染人数为5.7亿,死亡人数为638万。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资料显示,全球已有74个国家及地区出现猴痘确诊病例,总数达到超过1.6万宗,有5宗在非洲报告的死亡个案。目前,WHO对于全球猴痘疫情风险的评估为“中等风险”,但欧洲地区为“高风险”。那么,席卷全球的猴痘到底是什么呢?猴痘是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病,由猴痘病毒而引起。猴痘病毒是天花病毒的“近亲”,该病毒最早于1958年在猴子体内被发现,其主要通过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等各种野生动物传播给人,另外,在人类之间也会通过密切接触皮肤损伤、体液、呼吸道飞沫等途径造成二次传播。猴痘在临床上的典型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并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世卫组织称,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2至4周,但也可能会发生严重病例,甚至导致死亡。目前,针对猴痘,和早期的新冠肺炎一样,全球并没有特定疫苗及对应治疗药物。但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的有效性高达85%。美国CDC的官网也指出,作为控制猴痘病毒爆发的手段,天花疫苗、抗病毒药物和牛痘免疫球蛋白可以被使用。猴痘病毒试剂盒企业一览:目前,已有超30家国内IVD企业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产品获得了欧盟CE证书或准入!企业包括万孚、安图、圣湘、热景、东方、科华、之江、达安、迪安、基蛋、硕世、百博、乐普、凯普、瑞图、默乐、仁度、博拓、伯杰、中检安泰、芯超、宏微特斯、申基、可孚、华银、鼎创、国盛、佰抗、博尔诚、微康等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猴痘病毒假病毒标准物质,成功研制出猴痘病毒野生型B6R基因和突变型F3L基因两种假病毒标准物质。这两种标准物质可用于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开发和性能确认、方法验证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详情点击查看)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正在或已研发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国计量院此次推出的标准物质可作为测量标准,用于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开发和性能评价,也可为国产试剂盒出口提供溯源性支撑。之江生物:拥有猴痘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试剂盒通过特异性检测猴痘病毒的核酸片段,可用于临床或科研上对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的诊断。 已接到葡萄牙、西班牙、捷克、阿联酋等海外订单,以及国内部分海关、疾控的应急储备及科研订单达安基因:拥有猴痘病毒相关科研产品储备,公司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产品已获得CE注册证书,有对外出口。乐普医疗: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获得了CE注册证书。万孚生物:司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和U-CardDxTM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已获得欧盟CE认证。圣湘生物: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于6月份获得欧盟CE认证。迈克生物: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获得CE认证。博晖创新:公司猴痘病毒(荧光PCR法)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获得CE证书。天隆科技: 自主研发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已于5月30日获得欧盟CE注册证书,可在国际市场进行销售和使用。华大基因:为助力猴痘病毒快速检测,及时发现猴痘感染病例,华大基因紧急研制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安图生物:安图生物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产品获欧盟CE准入。迪安诊断:子公司杭州迪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通过欧盟批准,并获得CE认证。但公司的猴痘检测试剂属于科研试剂类,主要供应一些科研单位,并没有大批量生产。热景生物:热景生物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已在英国完成MHRA注册,现在可销往英国。默乐生物:公司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欧盟CE认证,首批3万人份产品将出口法国润达医疗: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润达榕嘉的猴痘病毒检测系列三款产品均通过欧盟CE认证。产品包括猴痘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猴痘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及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法)可在欧盟国家以及认可欧盟CE认证的国家进行销售。普门科技:公司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和猴痘病毒和中非/西非进化枝分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于近日取得欧盟CE认证,该产品完成欧盟CE认证后,将在海外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和销售。安旭生物:公司猴痘抗体荧光检测试剂、猴痘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猴痘核酸检测试剂盒等 5款相关产品取得欧盟 CE 认证。百博生物:百博生物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F-PCR)、猴痘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猴痘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同时获欧盟CE认证。基蛋生物:公司研发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已于2022年5月取得欧盟CE认证。乐普医疗: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获得了 CE 注册证书。透景生命:公司部分产品(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卡式荧光PCR法)、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荧光法)、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取得欧盟CE准入资质。明德生物:武汉明德生物研制的血气分析仪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欧盟 CE 认证。新产业:公司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冻干)获得了CE准入资格。济南高新:子公司艾克韦生物技术团队在已有相应技术储备的基础上快速研发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罗氏制药:该公司及其子公司TIB Molbiol已开发出一组可用于检测猴痘病毒的系列化检测工具。这一组名为LightMix的模块化病毒检测工具中包括3种具有不同功能的正痘病毒检测试剂盒(下称试剂盒)。第一种试剂盒可检测出正痘病毒;第二种试剂盒只检测猴痘病毒(西非分支和中非分支);第三种试剂盒包含了前两种的主要功能,在检测出正痘病毒的同时,还能显示其中是否存在猴痘病毒(西非分支和中非分支)的具体信息。PerkinElmer:开发了对应的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即PKamp Monkeypox Real-time PCR RUO Kit V1,该试剂盒基于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从纯化的核酸中定性检测猴痘病毒(MPXV)的核酸(DNA)。该试剂盒与天花病毒(VARV)和其他非天花正痘病毒(NVAR) 的DNA无交叉反应。正痘病毒属包含感染人类的四种病毒:天花病毒(variola,VARV)、猴痘病毒(monkeypox,MPXV)、牛痘病毒(vaccinia,VACV)(包括水牛痘,buffalopox)和牛痘病毒(cowpox,CPXV)。(欢迎补充)
  • 十年一击 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疫苗诞生记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0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ec2b9cb-46b3-4f72-b222-39092531e48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探访塞拉利昂埃博拉孤儿院/strong/pp  一天前,“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正式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pp  一天后,十九大会期的第二天,我国独立研发的埃博拉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药证书和药品批准文号。这是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团队与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联合研发,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疫苗。/pp  一个偶然的时间交集,标志了我国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的超卓,对国家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pp  10月25日,何梁何利基金颁发“2017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仅有两人荣获该奖项中的生命科学奖,其中一人就是陈薇。/pp  颁奖当天上午,在略显陈旧的生物工程研究所的大楼里,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忙碌如常。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疫苗就是在这里,在十年如一日的波澜不惊中诞生的。/pp strong 做最好的疫苗/strong/pp  非洲有一条河叫埃博拉,1976年,在这条河的两岸突然爆发了一种烈性传染病,导致三百一十多人感染、两百八十多人死亡,死亡率高达90%,震惊了全世界。科学家最终锁定了罪魁祸首——一种新发现的,致死性和传染性都极强的病毒,它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埃博拉病毒。/pp  1976年至今,埃博拉已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疫情三十余次,夺去了无数无辜的生命。特别是在非洲,它就像一个幽灵,来去无踪。电镜下埃博拉病毒有着“可爱”的形状,陈薇觉得很像中国古代的“如意”,然而可爱的外表无法掩饰它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病毒这一冷峻现实。/pp  “埃博拉是什么?你做它的研究有什么用?给谁用?”2004年,当陈薇选中埃博拉作为研究对象时,人们不禁疑虑重重。“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那么高,如果能研制出疫苗,降伏病魔,这是全世界疫苗科学家攀登的高峰,也是我的科学梦想。”陈薇回忆道。/pp  她坚信自己的科学预判:世界上有四个最重要的、最有可能大规模爆发的病原,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只有前瞻部署、做好充分准备,才能随时迎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  2006年,陈薇团队获得国家“863”项目的支持,随后埃博拉疫苗科研工作夜以继日地展开,如静静流淌的河水,悄无声息却延绵不绝??/pp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大爆发,大家谈“埃”色变。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纷纷展开疫苗研究工作。此时,对于埃博拉疫苗的研究,陈薇已经进行了整整10年。/pp  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印证了陈薇当年的科学判断与科研决策。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显示,埃博拉病毒迅速变异,可能影响到当前的诊断技术以及未来的疫苗和治疗药物。/pp  当时,美国和加拿大研发的疫苗均针对1976基因型埃博拉病毒,而且需要在零下80摄氏度冷冻保存。因此,研发出针对此次疫情、方便非洲当地保存的2014基因型疫苗势在必行。/pp  “埃博拉和中国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这是陈薇经常强调的一点。凭借科研人员的直觉与韧性,以及军人特有的“敢战”“能战”的性格,陈薇决定“要做最好的、真正有效的疫苗”。并火速确定研究方向:第一,研究导致此次疫情的新基因型病毒 第二,做冻干粉针剂。/pp  这无疑加大了疫苗研发的风险与难度。但陈薇团队选择了背水一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新型埃博拉疫苗的科技攻关全面铺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1.JPE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43967d1-42a1-4e45-9ee5-7b7893a516e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陈薇工作照/strong/pp  strong步步为营/strong/pp  “在这10年的研究中,我采取的是‘换道超车’的思维模式。所谓‘换道超车’,就是自主研发,不跟在美国的科研后面跑。”陈薇解释说:“自研发初期,我们的团队就在不断尝试,经过了漫长的排除过程,排除掉VLP、灭活疫苗和DNA疫苗等多种方式,最终确立了病毒载体疫苗。”/pp  为什么使用病毒载体疫苗?对于这个问题,陈薇做出了清晰的解答:/pp  “疫情就像一把锁,这个锁的密码是不断在变化的。”陈薇比喻说:“破解密码的钥匙就藏在病毒自己身上。所以我们针对埃博拉病毒,做出了逐渐深入的一系列研究,即‘学习’病毒、改造病毒、利用病毒。”/pp  所谓“学习”病毒,是指研究埃博拉病毒是通过什么原理导致了其高死亡率,准确掌握病毒的特性,确定其感染机制。/pp  所谓改造病毒,则是在“学习”病毒的前提下,对病毒进行“手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改造出一个我们需要的载体病毒,即做出一把能破译埃博拉密码的钥匙。/pp  所谓利用病毒,就是把钥匙送入人体之中——将“钥匙基因”即埃博拉的抗原,嫁接到一个作为载体的不能复制的腺病毒上,并注入人体。于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记录到埃博拉的抗原,从而对其产生免疫,将真正的埃博拉病毒拒之门外。/pp  2014年12月12日,在全球埃博拉死亡人数直线上升的严峻时刻,陈薇团队研发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获临床许可,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基因型疫苗。尽管世界上已经有许多科学家围绕腺病毒载体疫苗开展了研究,但真正制备出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没有先例。/pp  为确保疫苗安全有效,陈薇团队争分夺秒:在与国内最好的团队——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并快速落实应急中试制备的同时,陈薇果断决定走国际合作路线——联合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学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即在等级最高的P4实验室做疫苗评价。/pp  在加拿大的攻毒实验中,使用1000LD50(半数致死量)的埃博拉病毒对两组食蟹猴进行实验,其结果表明,注射安慰剂的对照组全部死亡,而注射疫苗的实验组全部存活,且未出现病毒血症、体重下降等症状。/pp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陈薇团队便将世界上首个以腺病毒为载体的埃博拉疫苗推入了临床研究。/pp  strong让疫苗走出去/strong/pp  “之所以开展研究,就是为了让疫苗走进非洲,为当地人民带来生的希望,也为守住国门提供技术支撑。”陈薇说:“我们团队迈出的每一步都在为这个明确的目标服务。”为此,临床试验进行了三个阶段。/pp  第一阶段为国内临床试验,针对的是中国受试人群。陈薇团队与江苏省疾控中心合作,在泰州完成了随机双盲、剂量递增、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14天达到预期免疫效果,28天抗体水平达到峰值。研究结果很快发表在世界公认的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pp  第二阶段依旧为国内临床试验,针对的则是在华非洲人群。陈薇团队与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这是我国境内开展的首个针对非中国人群的临床试验。/pp  比较泰州临床和杭州临床的检测结果,疫苗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和一致性。这意味着,研发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了。在得出这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后,陈薇果断决定,带着疫苗到非洲去!/pp  于是才有了临床试验的第三个阶段——境外临床试验。即在非洲进行的针对非洲受试人群的临床试验。这标志着中国疫苗第一次走出国门。/pp  为了实现境外临床的零突破,陈薇和她的团队需要经历三重考验。/pp  第一关:欧美国家法律团队组成的知识产权审查关。面对质疑和严苛的审查报批体制,陈薇团队一面争分夺秒、积极推进,一面稳中有序、妥善交流。最终,所有项目均顺利通过审查。/pp  第二关:塞拉利昂的伦理审查关。由于宗教信仰、民族特征等存在显著差异,塞方制定了严格的伦理审查程序,由于此前已开展了在华非洲人群临床试验,证明了疫苗的人种相关性,伦理审查一次性通过。/pp  第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技术审查关。凭借十年的工作积累,加之已经开展的国内临床实验结果证明了疫苗安全有效,技术审查也顺利通过。/pp  在突破难关,经历了漫长的审批过程之后,陈薇团队向非洲人民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与诚意,中国的埃博拉疫苗终于在塞拉利昂正式展开了临床试验。/pp  “在开展临床试验的医院门口,一名清洁工请求成为我们志愿者,以保护他和家人的生命。”陈薇感慨不已:“中国医务科技工作者能够‘战胜病毒、挽救生命’的形象已深入当地民众心中。”/pp  临床试验间隙,陈薇率团队访问了位于首都弗里敦的一家孤儿院,看望因为埃博拉而失去父母的孩子们。“希望世界上,特别是非洲,不要再有孩子因为埃博拉而成为孤儿。”陈薇如是说。/pp  对陈薇来说,一支小小的疫苗,意味着帮助非洲人民防控埃博拉疫情的胜算大增,同时践行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庄严承诺。/pp  2017年10月19日,全球首个埃博拉疫苗获批新药,源于中国智造。它体现了我国的大国形象,同时彰显了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实力的一次跃升!/pp /p
  • 9人公司竟成埃博拉的救命稻草
    一个连前台都没有的&ldquo 小微企业&rdquo ,现在却成为抗击埃博拉的救命稻草。美国马普生物制药公司(Mapp)已经抢占了媒体的头条。  上周末,《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探访了这家位于美国西部的企业。一名戴着手套的科学家从神秘实验室中走出和本报记者握手。但他不愿多谈公司的研发进展。  Mapp研发的药物刚刚挽救了两名在非感染埃博拉的美国医护人员,但其仍处于实验阶段,安全性依然没有完全得到认定。  埃博拉狙击者  世界卫生组织8日拉响埃博拉疫情&ldquo 全球警报&rdquo 。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ldquo 严重且反常&rdquo ,是近40年来这类疫情最复杂的一次暴发。  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8月6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确诊和疑似病例1779例,其中961例死亡。  而当两名美国医疗援助人员因感染埃博拉病毒命悬一线时,三支名为&ldquo ZMapp&rdquo 的冷冻药剂从美国飞抵利比里亚,使用药剂后两位患者病情好转。  其中一位患者肯特· 布兰特利认定自己肯定&ldquo 扛不过去&rdquo ,已向妻子做了最后的道别。但是患者所在的撒玛利亚救援会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一个科学家提出救援请求,最终获得了这三支从未在人体上进行过试验的药剂。  用药一个小时后,布兰特利呼吸变得顺畅,身上皮疹渐渐消退。在场医生用&ldquo 奇迹&rdquo 形容这一变化。另外一位患者在注射第一剂&ldquo ZMapp&rdquo 治疗后并没有改观,但第二次接受治疗后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在埃博拉肆虐已造成近千人死亡的西非,上述场景简直如一部典型美国大片那样激动人心,即使这种被称为&ldquo 秘密血清&rdquo 的&ldquo ZMapp&rdquo 依然笼罩在若干谜团中。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造访了&ldquo ZMapp&rdquo 的制造公司Mapp。  在美国加州圣迭戈科技园区的一栋二层楼房里,外墙皆是黑色玻璃门窗的Mapp只占据了一楼的一小间。旁边许多这样的单元门口还贴着&ldquo FOR RENT&rdquo (招租)的字样。  就是这个连前台都没有的九人小公司,现在是全球埃博拉患者的希望。  Mapp看上去和这附近所有最普通的生物制药公司没什么两样,从里间实验室到外面大门之间只隔了一个摆满杂物的小房间。  在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这种新型药品时,Mapp公司气氛显得十分平静。&ldquo 真是想不到我们现在被放到了聚光灯下。&rdquo Mapp的一个科学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Mapp在2003年由拉里· 塞特林和凯文· 威利创办,从在霍普金斯大学起,两人就一直尝试如何用农作物来生产治疗疾病的免疫系统蛋白。  自从Mapp在上周开始名声大噪后,两人一直努力躲避镁光灯,极少再在公开场合发言。Mapp公司研究人员的工作状态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ldquo 因为我们只是做研究,不做制造,所以用不着加班加点。&rdquo 上述科学家说。  同样简陋的Mapp官网上有一则公示,称两名美国患者使用的药剂&ldquo ZMapp&rdquo ,在今年1月就进入了治疗埃博拉的候选药物名单,但是从未在人体身上进行过临床试验。因此,目前世界上&ldquo ZMapp&rdquo 药剂存量极少。Mapp的研究团队从埃博拉病毒中幸存的小鼠体内提取抗体,然后将小鼠抗体进行基因改造后使之成为更适合人类的抗体。  而&ldquo ZMapp&rdquo 此前只在8只猴子身上试过。试验结果证明,如果在猴子感染埃博拉一天后就注射药物,猴子的存活率达到100% 如果在感染两天后再注射,猴子存活率为50%。  Mapp此前仅仅还在准备进一步扩大动物试验阶段,这是展开人体临床试验前必须做的准备。根据目前有限的动物试验,&ldquo ZMapp&rdquo 的药效已经远远超越此前的同类药物。  伦理之争  围绕新型药物,尤其是实验性药物的那些古老的伦理问题再次降临到&ldquo ZMapp&rdquo 之上:是否应该将尚未经过检测也未证明对人类安全的药物用于此次疫情?考虑到可获得药物数量极为有限,如果使用该药,应该把药给谁用?  由于尚未进行过人体临床试验,所以原则上医生不能使用&ldquo ZMapp&rdquo 这种未经批准的药物。之所以&ldquo ZMapp&rdquo 最后还是送到了两个美国患者手上,一来是美国联邦食药监局(FDA)有&ldquo 同情使用&rdquo 原则。  二来也是因为Mapp公司一直和美国政府有着紧密联系。根据公司网站介绍,Mapp曾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合作,多年负责开发埃博拉病毒治疗方法研究。  伴随着严峻疫情和新药风险之间的博弈,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决策者们之间的争论也在日渐发酵。  谨慎的意见暂时占了上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周美非峰会闭幕时表态称,由于缺乏足够信息证实这种药的有效性,给西非国家提供这种试验性药物的时机仍&ldquo 不成熟&rdquo 。  许多科学家也认为,仅靠八只猴子和两名患者无法判断这种疗法的利弊,唯有严格控制的临床试验才能做出正确评估。  世卫组织也发表声明称:任何新药的使用指导原则是不会造成伤害,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世卫组织已经召集了一批医学伦理专家,来研究到底如何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但疫情蔓延让西非当局认为已经威胁&ldquo 国家存亡&rdquo 了,尼日利亚卫生部长称已经向美方提出提供这种药物的可能性。  处于漩涡中心的Mapp公司则称,还在和FDA商讨中,最后的一切决定都掌握在政府决策者手中。  &ldquo 散兵游勇&rdquo   实际上就算FDA紧急批准在非常状况下可以使用&ldquo ZMapp&rdquo ,产量能否跟上还是个问题。  这些药物能够以多快速度投入大规模生产,目前都取决于美国雷诺烟草公司。这家公司在肯塔基州拥有将&ldquo ZMapp&rdquo 所需原料从烟草中提取出来的设施,该公司发言人戴维· 霍华德说,想要扩大生产最起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生产&ldquo ZMapp&rdquo 需要让烟草感染经过改造后的抗体,然后让烟草生长大约一周后,才能生产出足够的原料。  接下来还要对原料进行纯化,整个过程极为缓慢。安东尼· 福西也称,即使少量生产也需要2~3个月时间。  此外,其他疫苗计划也正在推进。  由于埃博拉疫苗的市场很小,不足以刺激大型药企启动疫苗的研发,而人体临床试验又耗费巨大,因此美国许多疫苗研发都由小型科研团队担纲,背后则是政府出资。  政府还允许这些科研团队共同使用一些级别极高的生物实验室,这也是为什么Mapp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可以生产需要使用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的药剂。
  • 扒开新型冠状病毒的外衣
    今年的春节,我们要从一只蝙蝠,哦不,是从一种病毒说起~(一)要理解冠状病毒,首先要说说病毒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我们常听说的病毒有鼻病毒(主要引起人的感冒)、HIV病毒(艾滋病的元凶)、埃博拉病毒(致死率超高)、狂犬病毒(致死率近乎100%的牛X病毒)… … 到现在为止,谁都不知道在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病毒,可能有几百万种,可能有几亿种,反正就是在任何地方、任何生物体中都存在数量不一的病毒,但其中只有约5000种已经被详细描述。(二)病毒的分类病毒那么多,想要正确认识和研究病毒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依据对病毒进行分类。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疯牛病就属于软病毒感染的病)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例如HⅣ)、烈性病毒(例如狂犬病毒)。病毒的形态:⑴球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⑵杆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⑶砖形病毒(天花病毒)⑷冠状病毒(SARS病毒)⑸丝状病毒(埃博拉病毒)… … OK,知道了病毒的分类,我们可以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理解为主要感染动物的冠状RNA病毒(注:非生物学严谨描述,仅为简单理解)(三)冠状病毒1937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首先从鸡身上分离出来。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到目前为止,大约有15种不同冠状病毒株被发现,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到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前,已知的仅有6种可以感染人。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普遍,仅引起普通感冒和一些轻微的呼吸道疾病。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引起非典)和MERS冠状病毒(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虽然都叫做冠状病毒,但2019年新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和MERS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从感染的速度和人群来看,受各种因素影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但致死率较低,只要做好防护,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大家不用过度担心。(四)传播方式1.直接传播:指患者咳嗽、喷嚏、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2. 接触传播: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的感染3.气溶胶传播(有待论证):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沫核(气溶胶)吸入后导致的感染(五)新冠病毒入侵机理这里我们分享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即使没有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也可以快速了解。《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初步判定… … 》(六)如何识别病毒结合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12日发布的针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处置指南(通过RT-PCR进行nCoV检测)。1月25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中国首款法定检验机构检定合格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在获得国家药监局批文后,被发往各地医院、疾控中心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用于测定疑似患者的样本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可望加快识别疑似病例。此次研发出来的试剂盒的科学原理名为“荧光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遗传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将微量的基因片段大幅扩增,从而检测出带有特定基因片段的病毒。荧光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是目前灵敏度和准确度最高的检测手段,也是现用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手段它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即PCR,检测病人样品的核酸提取物中是否含有该病毒所独有的基因。这种检测方法的前提是必须知晓病毒完整基因序列。在这一点上,我们十分幸运,因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罪魁祸首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已被科学家们破译,找到了它所独有的基因片段,因此核酸检测成为可能。划重点!要对病毒进行核酸检测,首先必须从各种医疗样本中提纯出核酸样本。截止2020年2月5日,湖北省全省累计检测样本89600多份,这接近90000的样本有咽拭子,血液等,不同的样本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得到病毒核酸。如此大的样本量,在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当下,自动化的仪器设备成了解决此次疫情检测难题的急先锋。新芝生物NP-2032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可解放检测人员双手,是病毒核酸提取的必备神器!NP-2032全自动核酸提取仪 性能特点 快速高效纯化后的核酸纯度可满足各类下游实验需求核酸回收率95%,磁珠回收率95%合计约20-40min可完成32个样本提取(依试剂而定)安全可靠全自动操作搭配一次性耗材,减少人员接触内置可定时紫外消毒,高效清洁排气风扇,有效避免气溶胶污染运行中防开门报警并自动停止运动结构,保障操作安全通用性强多速度多模块供选择,且可储存100个程序,满足不同客户要求自定义裂解、洗脱温度适合于不同样本,如动植物组织、血清、血浆等操控灵活大屏幕全彩显示,触控式操作,简单易用可自定义快捷程序,一键启动人性化的观察窗、显示屏设计,方便操作▼End
  • 核酸质谱之漫话三:核酸质谱法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中的应用
    导读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而大多数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目前已分离出的HPV达100多型,其中至少14型可导致宫颈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的宫颈癌中可测出高危型HPVl6和18亚型,其中HPV16亚型诱发癌变的潜力最大。东西分析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平台成功开发出40多种HPV分型的应用方案,为临床提供早期宫颈癌的精准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建议。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乳头瘤空泡病毒,女性患病率通常高于男性。部分类型的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感染后主要累及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高危致癌型HPV分布于α属第5,6,7,9,11五个种。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口腔癌、直肠癌、食道癌等恶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在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大多数宫颈癌是由HPV感染所致。已分离出的HPV达100多型,其中至少14型可导致宫颈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的宫颈癌中可测出高危型HPVl6和18亚型,其中HPV16亚型诱发癌变的潜力最大。HPV基因分型检测的意义HPV的感染在治疗前后,可能存在型别的差异,这可以作为医生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连续两次HPV分型检测显示单一型别的高危亚型的感染,显示宫颈癌发生的可能性增大;HPV的感染在不同的地区,占主要地位的型别有所不同,分型检测有利对于各地研究、使用疫苗进行HPV感染的预防控制。因此,HPV基因分型检测能够:确认感染危险程度 极高危型HPV16型感染会在几年内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三级(CIN3)+至浸润性癌,而非致癌型HPV61的感染,持续很长时间也不会发展为癌。确认是否持续感染高危型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大多数HPV感染在1-2年内可清除,当间隔一年以上、连续两次以上检测出同一种或组HPV基因型时,被认为是持续性感染。若第一次HPV检测结果阳性,很难确定感染的时间。从感染HPV到发生宫颈癌最少需要8-10年的潜伏时间,连续检测可以有效避免错过治疗纠正的机会。识别传染源人所感染的HPV与感染源的基因型相同。可以使用安全措施及共同治疗和检测进行,有助于持续性感染纠正。疫苗接种指导 只要没有感染疫苗覆盖的类型,接种都是有益的。目前HPV 技术检测面临的问题L1靶标基因整合后脱落漏检现有的技术平台,几乎所有的HPV检测产品均以L1为靶点。无法避免病毒进入细胞后从游离态变为整合态,L1基因脱落,导致恶变样本漏检。动态范围窄,高危低载量出现漏检以目测法和荧光法定性的检测,动态范围窄。当多基因型混合感染时,无法检出高危低载量HPV病毒,导致高危致癌型漏检。致癌高中危型未全覆盖,造成漏检目前试剂盒无法同时检测IARC在2012年提出的2B类以上27个致癌HPV基因型,从而导致中危致癌型漏检。应用核酸质谱技术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的优势对高危型采用致癌基因E6,极高危HPV 16/18型采用E6/L1双基因,从而避免病毒基因整合造成的假阴性,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漏检;高灵敏度:可扫描超过40种HPV基因型。特异性PCR扩增+探针单碱基标记,以分子量分型,灵敏度达个位拷贝,超宽动态范围超过9个数量级。能够防交叉反应以及防扩增污染,从而有效避免假阳性。高通量:每天可检测上千个样本。东西分析经过多年的开发,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平台成功开发出40多种HPV分型的应用方案---能够同时快速检测出超过20种高危和低危致癌及常见致疣HPV型以及超过20种可能致癌和低危致疣HPV型。能够有效避免恶变样本漏检和假阳性,从而为临床提供早期宫颈癌的精准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建议。Ebio Reader 3700 Plus飞行时间质谱仪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性能稳定长寿命固体激光器;飞行管随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小,保证检测的稳定 ;高效网筛离子源,提高仪器的灵敏度 ;PIE高压脉冲电源控制,实现离子的延迟推斥,提高整体仪器的分辨能力。软件智能基于神经网络聚合分类法的人工智能软件;拥有强大数据库,实现对菌种的实时鉴定;具备聚类分析功能,可进行T-test等数据分析;具有自建库功能,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建立自有菌种库 ;可根据用户具体需求,进行相应升级,用于疾病蛋白标志物和核酸基因分型的检测。应用范围广广泛用于临床、疾控、食品安全、农业、工业、出入境检疫等领域。往期回顾BREAK AWAY核酸质谱之漫话一:什么是核酸质谱核酸质谱之漫话二: 核酸质谱法鉴定结核病及其耐药性
  • 迎战2019-nCoV新冠病毒,共抗时艰!
    迎战2019-nCoV,共抗时艰!/// 德国IKA助力病毒检测 自去年 12 月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无时不刻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在本应万家同庆的春节,举国执行自觉、科学的居家隔离,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的每一次疫情数据更新、每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每一步艰难的科学和临床探索,都在提醒我们——白衣天使们一直无惧生命威胁在一线奋斗,疾控系统一直在高负荷运转进行样品检测,全国人民一直在热切地互相支援。作为一家有120年历史的德国品牌,IKA同样希望能在2019-nCoV病毒检测中贡献一份力量。借用日本HSK事务局为武汉捐赠物资时的一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让我们一起迎战2019-nCoV! (一)病毒检测参考方案目前对于疑似病例,医院首先会采取隔离措施并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多个维度:- 影像学检测(CT,检测对象为肺部)- 血常规检测(血常规检测仪、临床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对象为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等)- 血清学检测(ELISA、免疫荧光法,检测对象为血清)- 病原学检测(实时荧光RT-PCR、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对象为呼吸道或血液样本中提纯后的核酸) *对于初筛样本为阳性的情况,核酸层面的病毒检测仍是目前最可靠的病原学证据,是综合诊断中的重要一项,也是治疗过程中的指导性指标。在此,我们分享相关的样品前处理配套方案如下: 操作涉及步骤配套设备操作过程样品研磨液氮处理样品后研磨A 11 basic (可选配剪切刀头)√ 主机标配粉碎刀头和80 ml研磨杯√ 研磨过程高效强劲(15 - 30 sec)√ 刀头可autoclave灭菌,研磨腔体需采用化学湿法擦拭灭菌(参考备选方案)备选方案:适用于无需使用液氮的研磨Tube Mill control + MT 40.10 steril主机+40 ml 一次性无菌研磨杯(每包10个)√ 密闭研磨操作,严格确保操作者安全√ 专利产品,使用一次性透明无菌研磨杯√ 避免样品间的交叉污染风险√ 研磨杯可直接作为样品保存容器√ 主机可灵活编辑并保存研磨程序流体处理样本从采集管转移至离心管IKA Pette vario 0.1 - 2 μlIKA Pette vario 0.5 - 10 μlIKA Pette vario 2 - 20 μlIKA Pette vario 10 - 100 μlIKA Pette vario 20 - 200 μlIKA Pette vario 100 - 1000 μl√ 专利可更换把手,操作舒适√ 位于下方的大显示屏,随时观察数值√ 移液精确、安全√ DLC涂层提供优异耐腐蚀性和耐磨蚀性√ 可整支灭菌或半支灭菌,易清洁维护√ 兼容多种RNase Free吸头配置PCR反应体系恒温孵育56℃孵育ICC control eco 18 主机带18L透明浴槽和浴桥√ 极佳的控温精度√ 极佳的温度均一性√ 适合无人值守操作高速离心1.5 ml Eppendorf管离心IKA G-L主机带标配12位转子(可选配八联管金属转子)√ 转速范围宽泛,同时处理12个样品√ 主机可储存9个程序√ 具备配平监测等多项安全功能涡旋振荡1.5 ml Eppendorf管涡旋VXR basic + VX 2E.n主机+夹具√ 高达2200 rpm√ 同时处理64个样品PCR 96孔板混匀MS 3 control + MS 3.5主机带标配底座 + 垫片√ 定时功能√ 同时显示时间和转速的设定值与实际值 (二)病毒灭活参考方案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宣布此次2019-nCoV为PHEIC(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自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实施以来,WHO宣布的第6起PHEIC,足见其事件的重要影响(此前的5次分别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西非埃博拉病、巴西寨卡病毒、刚果(金)埃博拉疫情)。WHO提供了处理埃博拉病毒及其它高致病性病毒的通用病毒失活方案,病毒在失活前需要在BSL-4实验室内处理,灭活后样品即可转移至安全级别较低的BSL-3实验室、甚至是BSL-2实验室,这将极大提升有实验能力的实验室数量。我们也在此分享病毒灭活相关的样品前处理设备参考方案,如下:操作涉及步骤配套设备操作过程 恒温孵育 60℃恒温60分钟 干浴器DB 2 + 1个DB 6.3干浴器DB 4 + 2个DB 6.3 √ 干浴器适合在不方便取水的环境下操作√ 精确控温、升温迅速√ 定时功能√ DB 2可处理1个96孔PCR板 DB 4可同时处理2个96孔PCR板通用操作(请参考上表)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也同样经历了最初的恐惧甚至慌乱,经历了“离群索居”的煎熬,但这个过程中间的一点一滴都有意义——它试炼了我们独立思考的智慧,以及在重压下保持正念和温暖的能力。因此,“新冠”疫情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我们有信心共抗时艰!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迎接春拂大地的时刻!
  • 首款埃博拉药物有望问世:或将死亡率降至10%以下
    p style="text-indent: 2em "自去年8月以来,埃博拉疫情在民主刚果共和国蔓延,已造成近3000人感染,超过1800人死亡。目前,埃博拉尚无特效药物,因此死亡率高达近70%。今天,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主任Anthony Fauci宣布,两款药物在刚果的临床试验中大幅降低了埃博拉死亡率,人类抗击埃博拉的战役有望进入全新篇章。/pp style="text-indent: 2em "研究团队测试了3种埃博拉抗体和一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其中两款药物:单克隆抗体mAb114,以及三种单克隆抗体组成的鸡尾酒疗法REGN-EB3,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效果:接受mAb114或REGN-EB3治疗的埃博拉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4%与29%;而在感染早期就接受了治疗的患者中,死亡率更是分别降至11%与6%。研究人员也表示,目前只是初步试验结果,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收集临床数据。/p
  • 疫苗巨头默沙东宣布三项收购合作项目 剑指新冠疫苗与新药研发
    p  美国默沙东、英国的葛兰素史克、法国的赛诺菲和美国的辉瑞是四家拥有大规模疫苗业务部门的药企巨头,分别把持着全球最畅销疫苗市场。2019年默沙东疫苗业务收入84亿美元,主要疫苗品种为4价/9价HPV疫苗、麻腮风水痘系列疫苗、23价肺炎多糖疫苗、5价轮状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pp  近日,默沙东(在美国和加拿大称为Merck & Co. Inc., Kenilworth, New Jersey, USA 纽交所代码:MRK)宣布三项关于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的收购合作计划,计划包括:/ppstrongi  /i●默沙东收购Themis Bioscience/strong/ppstrong  ●默沙东将与IAVI合作开发新冠肺炎疫苗/strong/ppstrong  ●默沙东将与Ridgeback Bio公司合作开发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药物EIDD-2801/strong/ppstrongibr//i/strong/pp  strong计划详情如下:/strong/pp  strong1. 默沙东收购Themis Bioscience公司/strong/pp  默沙东与Themis联合宣布,双方已达成一项最终协议,默沙东将通过一家子公司收购Themis。Themis是一家专注于感染性疾病与癌症疫苗和免疫调节疗法的私营公司。根据协议条款,默沙东将通过一家子公司收购Themis的所有流通股,以换取未披露金额的现金付款。交易完成后,Themis将成为默沙东的全资子公司。/pp  Themis利用自身创新的麻疹病毒载体平台(Measles Vector Platform)研发了大量的候选疫苗与免疫调节疗法,该平台基于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初开发的载体,并独家授权给Themis用于特定的病毒感染适应症,巴斯德研究所是世界领先的欧洲疫苗研究机构。今年3月,Themis与巴斯德研究所及匹兹堡大学疫苗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Vaccine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相互联合,在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的资助下,共同开发一款靶向新冠病毒的候选疫苗,用于预防新冠肺炎。这项收购将建立在两家公司目前正在开展的合作基础上,利用麻疹病毒载体平台开发候选疫苗,有望加速Themis对新冠肺炎候选疫苗的开发。候选疫苗正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临床研究计划于2020年晚些时候启动。/pp  与此项交易相关的是,巴斯德研究所、CEPI和默沙东已达成一项谅解备忘录,反映了各方为应对新冠肺炎大流行所做出的承诺,各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分发疫苗,同时确保疫苗上市后拥有适当的定价,从而满足全球各地人们的医疗需求,包括低收入、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国家。/pp strong 2. 默沙东与IAVI合作开发新冠肺炎疫苗/strong/pp  默沙东与IAVI将共同开发一款抗新冠病毒的研究性疫苗,用于预防新冠肺炎。/pp  IAVI是一家非营利性科学研究组织,致力于解决紧迫且尚未被满足的全球健康挑战。这款候选疫苗将使用重组水疱性口炎病毒(rVSV)技术,这也是默沙东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疫苗的技术基础——该疫苗是首个获批用于人类的rVSV疫苗(未在中国上市)。默沙东还与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管理局(BARDA)签署了一项协议,后者将为这项研发提供起始资金支持。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IAVI与默沙东将共同推进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的开发和全球临床评估工作,这款疫苗由IAVI的科学家们设计并制成。该候选疫苗正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临床研究计划于2020年下半年启动。默沙东将在全球范围内负责监管申报工作。两家机构将共同开发这款疫苗,一旦获得批准,将致力于确保疫苗在全球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pp  strong3. 默沙东将与Ridgeback Bio公司合作开发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药物EIDD-2801/strong/pp  默沙东与生物技术公司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联合宣布,双方已达成一项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EIDD-2801,这是一款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口服抗病毒候选药物,目前正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根据协议条款,默沙东将通过一家子公司获得EIDD-2801及相关分子的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一旦交易获批,Ridgeback Bio将获得金额未披露的预付款、指定的里程碑付款以及EIDD-2801及相关分子未来的部分净收益。/pp  默沙东全球执行副总裁、默沙东实验室总裁罗杰· 佩尔穆特博士(Roger M. Perlmutter)表示:“除了开发新冠病毒的潜在疫苗外,我们也在评估使用自身及来自外部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新冠肺炎的潜力。尽管使用EIDD-2801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评估才刚刚开始,但1期研究结果已证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由于临床前研究表明,EIDD-2801对新冠病毒等多种冠状病毒毒株具有强大的抗病毒特性,我们希望尽快同时负责任地将其推进到下一阶段的临床研究。”/pp  默沙东全球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福维泽(Kenneth C. Frazier)表示:“凭借我们在疫苗与抗感染药物领域的非凡经验与专长,我们认为默沙东有责任与科学界共同寻找新药与疫苗,以终结这场病毒大流行。”/pp  /p
  • 美国研究:核酸检测法可验出早期感染艾滋病毒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核酸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得出刚染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病患,而现有的标准检测还无法做到这点。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莫里斯医生等科研人员对3100多人进行了这项研究,安排他们接受标准的HIV病毒检测,以及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即检测HIV病毒的基因物质。  研究结果发现,有79人感染该病毒 其中有15个病人在接受标准HIV病毒检测时呈阴性结果,但核酸检测的结果却呈现阳性反应。  研究小组指出,艾滋病患者在染病的最初几天,其血液里含有大量的HIV病毒。他在这段期间内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据了解,血库对捐血者采用的正是核酸检测法。HIV病患在开始对HIV病毒产生抗体前的12天,就已经能通过这个检测法确诊。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